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植物生理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植物生理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植物生理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大学的旅程已经结束,作为一名大学毕业生,快在这里回顾一下自己的成长,鉴定一下自己的改变吧!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本科大学生毕业自我鉴定12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四年的大学生活精彩丰富,学习到自我感兴趣的东西,也锻炼了自我在处理事情的本事,看到自我的不足,也感受到大学青春的活力。在这四年间我始终是以一个让自我成为一个更出色的人,能够更早的立足于社会上的目标而前进,此刻对我在这个阶段的表现做一个自我鉴定。

回首望去,记忆永不褪色,我们的付出总有一天会得到回报。在这四年的时间我从未逃课缺课,坚持学习,自主学习,以完成本科阶段的学业为重。

自从进入大学之后,最开始沉浸在大学宽松的环境里,除了上课之外我一向没有学习,也没有看到在大学中我们应当重视的事情是什么,一向对自我学习不够关心,在课外活动上也不够进取,经过一个学期之后看到周围的同学都做出了一些成就,而我仍旧在原地踏步走,开始反省自我是不是应当抓紧自我的学习。从这时候开始,我就不再宅在宿舍只关心自我的事情,而是进取地和同学之间交流,申请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还有一些证书的考核。

经过不断地学习我明白在大学我们从课本上、课堂中学习到的终究还是浅显的部分,我们如果需要在专业上深入的学习还是要依靠图书馆来查阅资料,也要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从什么地方着手才是最简单的,独立思考的本事也不可能缺少。在这四年的时间我不仅仅在每学期的考试中取得了优良的成绩,还经过一些联合的考试验证自我所学,虽然没有其他同学一样出色,能够得到更加深入学习的机会,可是对自我的水平有了正确的估量,明确了自我学习的方向。

学习让我们更加的博学,可是不能让我们在人际往来中如鱼得水,仅有亲身经历过,我们自身的本事才会有所提高。经过交流和实践,我明白了所有的理论知识要付诸于实践才能对自我的本事有真切的提高。在这四年的时间中,社团的活动让我和同学之间的交流更加密切,我们之间的感情更加坚固,社会实践则让我明白工作的不易之处。

人生在世,我们在大学里面学习,就不能辜负自我的所学,而是利用自我的本领闯荡出一番事业出来。虽然此刻的我还不够成熟,可是我拥有一腔热血,有坚定的目标向着未来而努力着,拼搏着。

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在毕业之际,对自已大学几年来的学习和生活做一个总结和鉴定。通过大学几年的校园生涯和社会实践,我不断的挑战自我、充实自己,为实现今后人生的价值时刻准备着。在校期间,在学校的指导、老师的教诲、同学的帮助下,通过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和参与社会实践,自觉自己的综合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升,努力将自己塑造成为一个专业功底扎实、知识结构完善、适应能力强、具有团体协作精神的青年。

从思想上来说,在思想政治方面,本人具有优秀道德修养,并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和道德修养,严格遵守国家宪法及其它各项法律规定。同时我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产,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并以务实求真的精神热心参予学校的公益宣传和爱国主义活动。

学习方面,我觉得大学生的首要任务还是学好文化知识,所以在学习上我踏踏实实,一点也不放松。也正因为这样,我每学年都获得了学校的奖学金。我认为好的学习方法对学好知识很有帮助,所以在每次考试后,我都会总结一下学习经验。一份耕耘一分收获,每每看到自己可喜的成绩,我就会感叹只要你有决心,没有什么事是不可能的。对于我们景观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光光学好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我利用课余时间经常阅览相关杂志书籍,运用大量的时间来研究他人的优秀设计方案,有非常大的收获。在我看来学习是学生的职业,这份职业同样需要有智慧、毅力和恒心。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我们只有不断汲取新知识,才不会落伍。

当然,学习固然重要,一个人能力的培养也不容忽视。四年的大学生活给了我很多挑战自我的机会,如系学生会的竞选,院里组织的演讲比赛,文化艺术节的文艺汇演、英语演讲比赛等。在参与这些活动的过程中,我结交了一些很好的朋友,学到了为人处事的方法,锻炼了自己的能力。这些经历使我明白有些事情如果尝试了,成功的机会就有一半,如果不去尝试,成功的几率只能为零。机会来临时,我们就要好好地把握住。

在操行品德方面,各方面表现也很出色。在生活上,我崇尚简单质朴的生活,不铺张不浪费,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派的作风。我的时间观念也比较强,约好的时间总会提前到达。小时候的生活也锻炼了我的吃苦耐劳精神,自理自立的能力。我热心待人,诚实守信,具有创新和开拓意识,勇于挑战自我,有思想。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建立在理解与沟通基础之上的,我与同学关系极其融洽。四年来,我不断的自我反省,努力使自己不断地进步。

大学校园就是一个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我们扮演着被培养对象的角色。老师是我们的长辈,所以我对他们尊敬有加。同学们就像兄弟姐妹,我们一起学习,一起娱乐,互帮互助,和睦的相处。集体生活使我懂得了要主动去体谅别人和关心别人,也使我变得更加坚强和独立。我觉得自己的事情就应该由自己负责,别人最多只能给你一些建议。遇到事情要冷静地思考,不要急躁。不轻易的承诺,承诺了就要努力去兑现。生活需要自己来勾画,不一样的方式就有不一样的人生。

最后,面对美好的人生和工作岗位,我相信我可以满怀热情与活力,运用自己积累的知识,展现自己的自信,凌驾着自己的年轻,积极的投身到未来,投身入工作集体中,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发挥自身的价值光芒,为公司为集体做最大的贡献,最终完成我美丽的人生宏图。

四年的大学生活过去了,也重铸了我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观,而且我的思想注入了新的血液,四年的大学生活结束了,回忆过去,收获良多,现个人自我鉴定如下。

在大学期间,我就读的专业是生物科学,我主修的课程有教育学、心理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学生物教学法、微格教学训练、无机及有机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生态学、植物学、动物学、植物生理学、人体解剖生理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酶工程、植物组培和动物组培、生物课程标准与改革、教师语言艺术、环境生物学、食用菌、大学英语、大学体育、大学物理、高等数学及专业实验课和校内选修课等。

四年中令我欣慰的是:连续两个学年,四次获得奖学金,顺利通过了大学大作文英语四级考试和计算机二级考试。我把这些作为向上的动力,朝着更高的目标奋斗。

在这些课程中,我掌握了丰富的知识,特别在专业知识方面,我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并以此获得优秀学生干部的荣誉。在学习知识之余,我还自学了计算机的应用知识,能否应用常用的系统软件、办公软件和其他软件等,并取得了计算机二级Vfp证书,英语四级证书和国家普通话考试乙等证书。本着勤学乐道的原则,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努力创造,并追求学致于用。

大学是成长、成才的舞台,利用这段美好时光,我认真计划,踏实生活。在大学期间,我一直在从事着各种工作,在不断的尝试着各样的生活。大一的干事生活、大二的主席团经历、大三的教学工作,大四的实习锻炼,暑假期间的兼职和三下乡体验,学习期间的多种兼职实践,都给我难忘的记忆,深刻的教育,丰富的经验和美好的收获。而这些美好的收获都来于我不断成熟的思想、认真的态度、满腔的热情、无限的期待、真诚待人、团结集体、乐于奉献。

在大学期间,我不仅收获了成果,更收获了做人、做事的道理和方式,这是我大学生活的财富,也是我将来走进社会、接轨社会的法宝。在将来的人生道路上,我将把我推崇的“勤于学、乐于实践、敢于尝试、甘于奉献”原则进行到底,认真做事、踏实生活。

作为一名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我继承了中国农民的勤劳、坚韧不拔和不怕苦的精神。凭着这种精神,我边工边读,直至顺利完成学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发扬这种精神,爱岗敬业,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我所拥有的是年轻和知识。年轻也许意味着欠缺经验,但是年轻也意味着热情和活力,我自信能凭自己的能力和学识在毕业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克服各种困难,用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分析处理问题的协调,不断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和追求的目标。

转眼间,即将度过我大学的第四个学年,接近大学时光的尾声,意味着要离开我可爱的母校和敬爱的老师,还有亲爱的同学们,不免心生惆怅又充满希望和期待。在此有必要做一个简单的大学本科四年的自我总结和评价,以扬长补短,对今后的学习及工作生活起到借鉴作用。

回顾这四年,不管是综合文化知识的积累及良好素质的培养,还是社会实践能力提高方面,都是收获颇丰的,为将来步入社会参加工作奠定了重要基础。

首先,学生的天职是学习,学习掌握文化知识仍是我们进入大学校门后的主要任务。这其中最大的收获是我们历史学专业知识的吸收,从大一开始系统学习了世界史、中国史从古到今各个时期的内容,并以专题形式学习了文献学、中国经济史、中国政治制度史、西方文化史、世界经济史、国际关系史等必修或选修的相关历史课程,极大地完善了历史知识网络体系,激发了自己对历史知识学习和研究的兴趣,也逐步培养了自身中允客观地评判问题看待事情的历史思维。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我们是师范类专业学科出身,所以平时很注意其中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和锻炼,当然学校也有这方面的针对性培养策略,不仅安排有一些专业教学理论知识的系统学习,而且组织了许多实际教学实践活动,如微格教学、附中课堂见习实习等,这对自己今后参加从教工作是很有帮助的。

除此,我们还有一些公共基础学科的课程安排,有公共英语的学习,全面深入地锻炼自己的听说读写能力,加大了对英语国家日常会话内容的练习量,增强了自身英语学习的生活实用性,同时详细阅读分析了一些英语文章,增加了词汇量,也使自身英语学习水平更上一层楼,在大三年级之前顺利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测试;有思想政治课的学习,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明确自身的祖国建设责任和使命;有形势政策课,使我们及时了解了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内外最新时事,培养了与时俱进的思想意识。另外,我还选修了一些本专业外的其他课程,如宝玉石鉴赏、影视鉴赏、市场营销学等,扩充了自己的课外知识,拓展了综合素质。

第二,为了进一步完善综合素质,我很注意培养自身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大一大二时就参加了不少校内活动,加入了一些协会团体如书法协会、电脑爱好者协会等,认识了很多同学,获得了很多课外知识。在每一学年课外或节假日时间,我都会积极寻找、从事一些社会兼职工作,如任家教,在校图书馆参加勤工助学工作,在某培训学校任兼职老师等,挣到了一些生活费,减轻了家庭经济负担,同时锻炼了自己,培养了自身坚毅执着、吃苦耐劳的品质。

然而,四年中也是有一些不足的,如专业课程学习不精,社会实践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等,这些都应引起注意,激励自己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再接再厉,精益求精。

总之,我的大学四年生活多姿多彩,定会在今后人生历程中产生重要影响,成为自己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在此谨向我系各位学识渊博、循循善诱的恩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向给予过我真诚帮助和关心的各位同学朋友致以最真挚的谢意和祝福!

四年的大学生活记录了我成长的点点滴滴。在临近毕业之际心中充满了无比的感激,感激我的母校,感激我的同学和老师,更感激我自己明智地选择了大学生活。此刻我更向往的还是毕业后的社会工作,因为那是见证我学习成果的地方。在这之前,我必定为我的学习成果做下本科毕业生自我鉴定:

在校期间,我虚心求学、刻苦认真、吃苦耐劳,工作兢兢业业,及时总结;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中,为了扩大知识面和培养自己的业余爱好;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实践活动,重视团队合作精神;作为系学生会干部的我,有较强的组织、宣传、管理和应变能力;有高度的责任心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在出色地完成上级交予的任务外,还在校内组织和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中,能有力地组织同学及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从中也锻炼和提高了自己的组织和领导能力。表现出较强的与人密切合作的能力和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并且深受同学们和老师以及领导的认可。

在思想品德上,本人有良好道德修养,并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我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爱护公共财产,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并以务实求真的精神热心参予学校的公益宣传和爱国主义活动。

我的学习成绩不是非常好,但我却在学习的过程中收获了很多。首先是我端正了学习态度。在我考进大学时,脑子里想的是好好放松从重压下解放出来的自己,然而很快我就明白了,大学仍需努力认真的学习。看到周围的同学们拼命的学习,我也打消了初衷,开始大学的学习旅程。其次是极大程度的提高了自己的自学能力。由于大学的授课已不再像高中时填鸭式那样,而是一节课讲述很多知识,只靠课堂上听讲是完全不够的。这就要求在课下练习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须自己钻研并时常去图书馆查一些相关资料。日积月累,自学能力得到了提高。再有就是懂得了运用学习方法同时注重独立思考。要想学好只埋头苦学是不行的,要学会“方法”,做事情的方法。古话说的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来这里的目的就是要学会“渔”,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换了好多种方法,做什么都勤于思考,遇有不懂的地方能勤于请教。在学习时,以“独立思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时刻不忘警戒。随着学习的进步,我不止是学到了公共基础学科知识和很多专业知识,我的心智也有了一个质的飞跃,能较快速的掌握一种新的技术知识,我认为这对于将来很重要。在学习知识这段时间里,我更与老师建立了浓厚的师生情谊。老师们的谆谆教导,使我体会了学习的乐趣。我与身边许多同学,也建立了良好的学习关系,互帮互助,克服难关。现在我已经大四,正在做毕业设计,更锻炼了自我的动手和分析问题能力,受益匪浅。

一直在追求人格的升华,注重自己的品行。我崇拜有巨大人格魅力的人,并一直希望自己也能做到。在大学生活中,我坚持着自我反省且努力的完善自己的人格。四年中,我读了一些名著和几本完善人格的书,对自己有所帮助,越来越认识到品行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关系到是否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所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以品德至上来要求自己。无论何时何地我都奉行严于律己的信条,并切实的遵行它。平时友爱同学,尊师重道,乐于助人。以前只是觉得帮助别人感到很开心,是一种传统美德。现在我理解道理,乐于助人不仅能铸造高尚的品德,而且自身也会得到很多利益,帮助别人的同时也是在帮助自己。回顾四年,我很高兴能在同学有困难的时候曾经帮助过他们,相对的,在我有困难时我的同学们也无私的伸出了援助之手。对于老师,我一向是十分敬重的,因为他们在我彷徨的时候指导帮助我。如果没有老师的帮助,我可能将不知道何去何从。我现在领悟到,与其说品德是个人的人品操行,不如说是个人对整个社会的责任。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得对社会负起一定的责任义务,有了高尚的品德,就能正确认识自己所负的责任,在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个人认为这个世界上并不存在完美的人,我的毕业生个人鉴定中重点说出自己的优点,但也不忽略自己的缺点。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缺点,但关键是能否正视并利用它们。四年来,我不断的自我反省,归纳了一些自己的优缺点。

我特别推荐

导师姓名 姚雷职务职称 教授.所在院系 农业与生物学院所属学科 生物学研究方向 芳香植物品种资源 芳香植物应用 芳香植物栽培,芳香植物有效成分提取加工,芳香植物功能性研究。回国后以第一主持人承担有关芳香植物研究的国家及省市科研项目12项,总经费300万。主要有《地中海沿岸草本芳香植物引种栽培研究》(教育部);《芳香植物养液栽培配方优化研究》(市曙光计划);《芳香植物收获后初加工技术研究》(市科委);《芳香植物综合开发利用研究》(市农委重点);《芳香花草茶研究》、《芳香植物精油成分提取技术研究》、《草本芳香植物适应性种植与品种选育研究》、《芳香植物终端系列产品开发与标准化研究》、《芳香植物保健与药用功能因子研究》(西部横向);《芳香植物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市科委重点项目);《芳香植物生态化种植与深加工技术》(市科委重大专项);《迷迭香、玫瑰、薰衣草纯露研究》(昂立基金)。完成5项,获省级成果两项。以第一发明人申请专利8项,其中授权2项。现承担研究生课程《高级植物生理学》、《天然产物与应用》。承担本科生课程《植物生理学》、《芳香植物精油与芳香疗法》、《自然疗法》、《芳香植物》、《香气与香料》、《特色作物栽培学》等课程。以第一导师指导研究生毕业论文10篇,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24篇,成绩优良。1999年以来先后赴日本8次,加拿大1次,韩国1次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并发表学术论文。先后11次邀请国外专家21人来我研究室进行科研合作与交流。协助学校进行过多次校际间友好关系的交流活动,如日本早稻田大学、大阪府立大学等。分别在新疆和上海市南汇、崇明、青浦建有芳香植物种植基地,涉及品种146种,种植成功137种,累计面积达万亩。帮助企业开发芳香植物产品种类35种以上。

植物生理学学报

学报类期刊审稿周期长,收费高且通过率低,向你推荐一本管理类比较不错的杂志,人力资源管理杂志,投稿邮箱:。有很多老师和学生的论文都是在此上边发表的。

刊名: 植物生理学报 Plant Physiology Journal主办: 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周期: 月刊出版地:上海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2095-1108CN: 31-2055/Q邮发代号: 4-267历史沿革:现用刊名:植物生理学报曾用刊名:植物生理学通讯创刊时间:1951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11)CBST 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日)(2009)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核心期刊,期刊没有几级的讲究,要发文章我帮你

《植物生理学通讯》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新出审字[2010]476 号 已经于2011 年更名为《植物生理学报, 英文刊名为Plant Physiology Journal 。 属于国家一级期刊。 他是植物生理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植物生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报告、综述、实验技术和方法及学术研究动态等。

这个太多了,有上百种!以下是根据影响因子结合引文量及“二八律”选出的18种核心期刊,其IF均高于,所占比率约20%。可供读者投稿和检索参考。(1) Annual Review of Plant Biology(ANNU REV PLANT BIOL)《植物生理学和植物分子生物学年评》创刊于1950年,全年1期,原版刊号588B0002;国际刊号:1040-2519;综论植物生理学和植物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进展与成果。影响因子为。(2) Trends in Plant Science (TRENDS PLANT SCI)《植物科学趋势》创刊于1996年,全年12期。原版刊号:588C0008;国际刊号:1360-1385;为从分子生物学到生态学的基础植物科学研究提供跨学科论坛。影响因子为。(3) Plant Cell (Plant Cell)《植物细胞》创刊于1989年,全年12期。原版式刊号:588B0005*;国际刊号:1040-4651;发行出版机构地址:Plant Physiology, . Box 15501 Rockville, MD 20855-2768, : American Society of Plant Physiologists。 侧重于植物发育的基因表达的调节以及分子和遗传基础方面的研究。影响因子为。(4) Current Opinion in Plant Biology (CURR OPIN PAANT BIOL)《植物生物学新见》全年6期,原版刊号:588C0084;国际刊号:1369-5266;发行出版机构地址:Current Biology Ltd., 84 The Obalds Rd, London WC1X 8RR, England。影响因子为。(5) Annual Review of Phytopathology (ANNU REV PHYTOPAYHOL)《植物病理学年评》创刊于1963年,全年1期。原版刊号:588B0009;国际刊号:0066-4286;发行出版机构地址:Annual Reviews Inc,评论植物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和进展。影响因子为。(6) Plant Journal (PLANT J)《植物杂志》创刊于1991年,全年24期。原版刊号:588C0082;国际刊号:0960-7412;发行出版机构地址:Blackwell Science Ltd., Journal Subscriptions,刊载植物分子科学领域的研究论文。影响因子为。(7) Plant Physiology (PLANT PHYSIOL)《植物生理学》由美国植物生理学会主办,创刊于1926年,全年12期。原版刊号:588B0005;国际刊号:0032-0889;发行出版机构地址:Plant Physiology, . Box 15501 Rockville, MD 20855-2768, USA. ED: American Society of Plant Physiologists。刊载本学科以及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环境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研究成果。影响因子为。(8) Plant Molecular Biology (PLANT MOL BIOL)《植物分子生物学》创刊于1984年,全年18期,16开,每期80页。原版刊号:582LB071;国际刊号:0167-4412;发行出版机构地址: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Journals Department, Distribution Centre刊载植物分子生物学与植物分子遗传学基础理论和遗传工程方面的研究论文和实验报告。影响因子为。(9) Critical Reviews in Plant Sciences (CRIT REV PLANT SCI)《植物科学评论》创刊于1983年,全年6期。原版刊号:588B0010;国际刊号:0735-2689;发行出版机构地址:CRC Press Inc.,评论植物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和进展。影响因子为。(10) Plant Cell and Environment (PLANT CELL ENVIRON)《植物、细胞与环境》创刊于1978年,全年12期,12开,每期84页。原版刊号:588C0072;国际刊号:0140-7791;发行出版机构地址:Blackwell Science Ltd.刊载绿色植物生理学,包括植物细胞生理学、植物生物化学、环境生理学、农作物生理学和生理生态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影响因子为。(11) Molecular Plant-Microbe Interactions (MOL PLANT MICROBE IN)《分子植物与微生物相互作用》创刊于1988年,全年12期,12开,每期56页。原版刊号:582B0109;国际刊号:0897-0282;发行出版机构地址:American Phytopathological Society, 刊载研究论文和评论,包括分子生物学、分子病理遗传学、微生物和植物的共生作用及其对栽培植物、野生植物和植物产品的影响。影响因子为。(12)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J EXP BOT)《实验植物学杂志》创刊于1950年,全年12期,18开,每期124页。原版刊号:588C0002;国际刊号:0022-0957;发行出版机构地址:Oxford University Press, 刊载植物生理、生化、生物物理、实验农学等方面的研究论文。读者对象为植物学家、园艺学家、土壤学家、环境与海洋生物学家。影响因子为。(13) Plant and Cell Physiology (PLANT CELL PHYSIOL)《植物和细胞生理学》创刊于1959年,全年12期,16开,每期250页。原版刊号588D0057;国际刊号:0032-0781;发行出版机构地址:日本植物病理学会,T170-8484日本东京都丰岛区驹ごめ1-43-11;发表高等植物和微生物的生理与生化以及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基础与应用方面的研究论文。影响因子为。(14) New Phytologist (NEW PHYTOL)《新植物学家》创刊于1902年,全年12期,18开,每期156页。原版刊号588C0055;国际刊号:0028-646X;发行出版机构地址: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刊载植物学各领域的研究论文、评论与书评,涉及生物物理学、生理学、生物化学、植物化学、生物技术、生态学等学科。影响因子为。(15) Planta (PLANTA)《植物学》创刊于1925年,全年15期,12开,每期96页。原版刊号:588E0003;国际刊号:0032-0935;发行出版机构地址:Springer-Verlag,Heidelberger Platz3, D-14197 Berlin, Germany;刊载植物生物学原始论文,侧重分子细胞生物学、超微结构、生物化学、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形态发生、生态环境生理学、作物技术、植物与微生物相互作用等方面。影响因子为。(16) Journal of Plant Growth Regulation (J PLANT GROWTH REGUL)《植物生长调节杂志》创刊于1982年,全年4期,18开,每期66页。原版刊号588E0008;国际刊号:0721-7595;发行出版机构地址:Springer-Verlag,Heidelberger 报道植物分子生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学、生化学、林学、园艺学和农学中有助于基础和应用研究的最新发现,侧重除莠剂在内的天然和全盛物质及其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影响因子为。(17) Phytopathology (PHYTOPATHOLOGY)《植物病理学》创刊于1911年,全年12期,12开,每期126页。原版刊号:588B0006;国际刊号:0031-949X;发行出版机构地址:American Phytopathological Society, 刊载植物病理学的基础研究论文,图像精密。影响因子为。(18) Australian 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 (AUST J PLANT PHYSIOL)《澳大利亚植物生理学杂志》创刊于1974年,全年8期,18开,每期100页。国际刊号:588UA002;国际刊号:0310-7841;发行出版机构地址:CSIRO Publications, 刊载植物生理学领域的研究论文、评论、简报。涉及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结构和分子生物学等。影响因子为。

植物生理学期刊

这个太多了,有上百种!以下是根据影响因子结合引文量及“二八律”选出的18种核心期刊,其IF均高于,所占比率约20%。可供读者投稿和检索参考。(1) Annual Review of Plant Biology(ANNU REV PLANT BIOL)《植物生理学和植物分子生物学年评》创刊于1950年,全年1期,原版刊号588B0002;国际刊号:1040-2519;综论植物生理学和植物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进展与成果。影响因子为。(2) Trends in Plant Science (TRENDS PLANT SCI)《植物科学趋势》创刊于1996年,全年12期。原版刊号:588C0008;国际刊号:1360-1385;为从分子生物学到生态学的基础植物科学研究提供跨学科论坛。影响因子为。(3) Plant Cell (Plant Cell)《植物细胞》创刊于1989年,全年12期。原版式刊号:588B0005*;国际刊号:1040-4651;发行出版机构地址:Plant Physiology, . Box 15501 Rockville, MD 20855-2768, : American Society of Plant Physiologists。 侧重于植物发育的基因表达的调节以及分子和遗传基础方面的研究。影响因子为。(4) Current Opinion in Plant Biology (CURR OPIN PAANT BIOL)《植物生物学新见》全年6期,原版刊号:588C0084;国际刊号:1369-5266;发行出版机构地址:Current Biology Ltd., 84 The Obalds Rd, London WC1X 8RR, England。影响因子为。(5) Annual Review of Phytopathology (ANNU REV PHYTOPAYHOL)《植物病理学年评》创刊于1963年,全年1期。原版刊号:588B0009;国际刊号:0066-4286;发行出版机构地址:Annual Reviews Inc,评论植物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和进展。影响因子为。(6) Plant Journal (PLANT J)《植物杂志》创刊于1991年,全年24期。原版刊号:588C0082;国际刊号:0960-7412;发行出版机构地址:Blackwell Science Ltd., Journal Subscriptions,刊载植物分子科学领域的研究论文。影响因子为。(7) Plant Physiology (PLANT PHYSIOL)《植物生理学》由美国植物生理学会主办,创刊于1926年,全年12期。原版刊号:588B0005;国际刊号:0032-0889;发行出版机构地址:Plant Physiology, . Box 15501 Rockville, MD 20855-2768, USA. ED: American Society of Plant Physiologists。刊载本学科以及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环境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研究成果。影响因子为。(8) Plant Molecular Biology (PLANT MOL BIOL)《植物分子生物学》创刊于1984年,全年18期,16开,每期80页。原版刊号:582LB071;国际刊号:0167-4412;发行出版机构地址: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Journals Department, Distribution Centre刊载植物分子生物学与植物分子遗传学基础理论和遗传工程方面的研究论文和实验报告。影响因子为。(9) Critical Reviews in Plant Sciences (CRIT REV PLANT SCI)《植物科学评论》创刊于1983年,全年6期。原版刊号:588B0010;国际刊号:0735-2689;发行出版机构地址:CRC Press Inc.,评论植物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和进展。影响因子为。(10) Plant Cell and Environment (PLANT CELL ENVIRON)《植物、细胞与环境》创刊于1978年,全年12期,12开,每期84页。原版刊号:588C0072;国际刊号:0140-7791;发行出版机构地址:Blackwell Science Ltd.刊载绿色植物生理学,包括植物细胞生理学、植物生物化学、环境生理学、农作物生理学和生理生态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影响因子为。(11) Molecular Plant-Microbe Interactions (MOL PLANT MICROBE IN)《分子植物与微生物相互作用》创刊于1988年,全年12期,12开,每期56页。原版刊号:582B0109;国际刊号:0897-0282;发行出版机构地址:American Phytopathological Society, 刊载研究论文和评论,包括分子生物学、分子病理遗传学、微生物和植物的共生作用及其对栽培植物、野生植物和植物产品的影响。影响因子为。(12)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J EXP BOT)《实验植物学杂志》创刊于1950年,全年12期,18开,每期124页。原版刊号:588C0002;国际刊号:0022-0957;发行出版机构地址:Oxford University Press, 刊载植物生理、生化、生物物理、实验农学等方面的研究论文。读者对象为植物学家、园艺学家、土壤学家、环境与海洋生物学家。影响因子为。(13) Plant and Cell Physiology (PLANT CELL PHYSIOL)《植物和细胞生理学》创刊于1959年,全年12期,16开,每期250页。原版刊号588D0057;国际刊号:0032-0781;发行出版机构地址:日本植物病理学会,T170-8484日本东京都丰岛区驹ごめ1-43-11;发表高等植物和微生物的生理与生化以及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基础与应用方面的研究论文。影响因子为。(14) New Phytologist (NEW PHYTOL)《新植物学家》创刊于1902年,全年12期,18开,每期156页。原版刊号588C0055;国际刊号:0028-646X;发行出版机构地址: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刊载植物学各领域的研究论文、评论与书评,涉及生物物理学、生理学、生物化学、植物化学、生物技术、生态学等学科。影响因子为。(15) Planta (PLANTA)《植物学》创刊于1925年,全年15期,12开,每期96页。原版刊号:588E0003;国际刊号:0032-0935;发行出版机构地址:Springer-Verlag,Heidelberger Platz3, D-14197 Berlin, Germany;刊载植物生物学原始论文,侧重分子细胞生物学、超微结构、生物化学、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形态发生、生态环境生理学、作物技术、植物与微生物相互作用等方面。影响因子为。(16) Journal of Plant Growth Regulation (J PLANT GROWTH REGUL)《植物生长调节杂志》创刊于1982年,全年4期,18开,每期66页。原版刊号588E0008;国际刊号:0721-7595;发行出版机构地址:Springer-Verlag,Heidelberger 报道植物分子生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学、生化学、林学、园艺学和农学中有助于基础和应用研究的最新发现,侧重除莠剂在内的天然和全盛物质及其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影响因子为。(17) Phytopathology (PHYTOPATHOLOGY)《植物病理学》创刊于1911年,全年12期,12开,每期126页。原版刊号:588B0006;国际刊号:0031-949X;发行出版机构地址:American Phytopathological Society, 刊载植物病理学的基础研究论文,图像精密。影响因子为。(18) Australian 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 (AUST J PLANT PHYSIOL)《澳大利亚植物生理学杂志》创刊于1974年,全年8期,18开,每期100页。国际刊号:588UA002;国际刊号:0310-7841;发行出版机构地址:CSIRO Publications, 刊载植物生理学领域的研究论文、评论、简报。涉及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结构和分子生物学等。影响因子为。

现在的名字叫 Annual Review of Plant Biology 植物生理学其目的在于认识植物的物质代谢、能量转化和生长发育等的规律与机理、调节与控制以及植物体内外环境条件对其生命活动的影响。包括光合作用、植物代谢、植物呼吸、植物水分生理、植物矿质营养、植物体内运输、生长与发育、抗逆性和植物运动等研究内容。定义 植物生理学(plant physiology)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及其与环境相互关系、揭示植物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意义 植物生理学是植物学的一部分。但它同时也可看作普通生理学的一个分支。植物的基本组成物质如蛋白质、糖、脂肪和核酸以及它们的代谢都与其他生物(动物、微生物)大同小异。但是,植物本身又有一些独特的地方,如:①能利用太阳能 ,用来自空气中的 CO2和土壤中的水及矿物质合成有机物,因而是现代地球上几乎一切有机物的原初生产者。②植物扎根在土中营固定式生活,趋利避害的余地很小,必须能适应当地环境条件并演化出对不良环境的耐性与抗性。③植物的生长没有定限,虽然部分组织或细胞死亡,仍可以再生或更新,不断地生长。④植物的体细胞具全能性,在适宜的条件下,一个体细胞经过生长和分化,就可成为一棵完整的植株。因此植物生理学在实践上、理论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发展简史 产生 植物生理学的起源一般都追溯到16世纪荷兰人范埃尔蒙的实验。他把一条柳枝栽在盆中,每天浇水,5年以后柳枝增重30倍,而盆中土的重量减少甚微,因此他认为植物的物质来源不是土而是水。这是第一次用实验的方法研究植物的生理现象。到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初期,英国的J·普里斯特利,荷兰的J·英恩豪斯等人陆续发现了光合作用的主要环节,证明绿色植物能在光下将空气中的CO2和土壤中的水合成有机物并放出O2。意大利人M·马尔皮基,英国S·黑尔斯,法国J·B·布森戈,德国J·von·李比希,英国C·R·达尔文等人分别发现或阐明了植物中的物质运输、水分吸收与蒸腾、氮素营养、矿质吸收、植物的感应性和运动等现象。随着知识的积累和系统化,1800年,瑞士的J·塞内比埃撰写并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植物生理学》。走向微观 19世纪后期德国的J·von·萨克斯首先开设了植物生理学专门课程。在他和他的学生们努力下,植物生理学从植物学中独立出来,成为一个专门的学科。特别是20世纪20~30年代,由于物理、化学、微生物学和普通生理学的进展以及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的兴起,使植物生理学深入到细胞水平。30~40年代进入细胞器水平,如以离体的线粒体、叶绿体来分析呼吸和光合等作用的机理,50年代以后,更深入到大分子的组合,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离体酶系的作用,以至电子传递系统机理等纵深方面,跨入分子水平或亚分子水平,成为分子生物学的一个方面。就研究的时间尺度而论,从范埃尔蒙实验的5年缩短到几天,几小时,甚至缩短到秒级,毫秒(10-3秒)级,微秒(10-6秒)级,纳秒(10-9秒)级甚至皮秒(10-12秒)级了。走向宏观 植物生理学发展的另一端是走向宏观。由对植物个体,扩展到群体、群落的研究。因为无论是在人为的农田或自然界中,植物都是聚集在一起,很少单株生存;农业生产也常是以土地面积为单位,而不是按单株来计算产量。因此必须注意群体的结构和活动;植物体与外界环境及其他植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关系;通风透光、土壤水肥供应情况以及共生和互斥的现象和机理。这样植物生理学就与生态学接壤,并发展出了植物生理生态学和生态生理学这两门分支学科。定量及模拟阶段 近代植物生理学家的研究工作,已部分进入定量的阶段,在引入电子计算机等新技术后,开始了对植物生理活动的数学模拟。因为植物几乎是吸收和转化太阳能的唯一成员,所以在探讨生命起源、开发能源、宇宙航行、地球外生命以及仿生模拟等问题时,植物生理学也是必不可缺的。最早记录 远在3000多年前(公元前14~前11世纪),中国的甲骨文中就有涉及植物生理活动的关于农业耕耘施肥的记述。其后在《氾胜之书》(约公元前100),《齐民要术》(533~544),《天工开物》(1637)等专著中更有许多阐述。明末《天工开物》的著者宋应星(1587~1660)在与范埃尔蒙差不多同时所著的《论气》一书中曾说:“气从地下催腾一粒,种性小者为蓬,大者为蔽牛干霄之木,此一粒原本几何?其余皆气所化也。”已明确指出了植物利用空气来生长。在中国的发展史 中国比较系统的实验性植物生理学是从国外引进的。20世纪20年代初,钱崇澍、张珽留学回国后,开始讲授植物生理学;李继侗1927年起先后在南开大学、清华大学,罗宗洛自1931年起先后在中山大学、中央大学、浙江大学、中央研究院,汤佩松自1933年起先后在武汉大学、清华农业研究所等处建立了植物生理实验室。他们的研究成果至今仍常为国外文献所引用。他们所教育的第一、二代学生,是国内本学科的主力。30~40年代由于抗日战争和战后国内的动乱,各大学及研究所颠沛流离,植物生理学亦与其他科学一样未得充分发展,专业队伍总共不过30人。1949年以后,植物生理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发展很快,在有关植物生理学的各个领域里,都程度不等地开展了工作,尤其是在光合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取得有重要意义的结果。目在中国设有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各大地区的植物研究所及各高等院校中,设有植物生理学研究室(组)或教研室(组);农林等部门设立了作物生理研究室(组)。中国植物生理学会自1963年成立后,已召开过4次全国性的代表大会,并出版了论文集。许多省、市、自治区陆续成立了地方性植物生理学会。中国植物生理学会主办了《植物生理学报》和《植物生理学通讯》两刊物,北京植物生理学会主办有不定期刊物《植物生理生化进展》。学科内容 现代植物生理学研究一般分为以下10个方面。光合作用①光合作用。绿色植物的特殊功能。它们有光合色素,能吸收太阳光。色素在受激发后发生电荷分离,电子经过一系列的载体传递后,引起氧化还原反应:在一端分解水分子,放出氧气;另一端还原辅酶Ⅱ,同时造成质子(氢离子)转移,形成叶绿体中类囊体膜内外的电位差和氢离子浓度差,推动腺苷三磷酸(ATP)的合成。这样 ,将光能转变成还原辅酶Ⅱ与ATP中的化学能,最后经过一系列的酶反应,把从空气中吸入的CO2固定并还原成碳水化合物。[2] 植物代谢②植物代谢。可以分为两大方面 ,一方面是合成代谢——将光合作用产生的比较简单的有机物通过一系列酶反应,组成更复杂的包括大分子的有机物如蛋白质,核酸、酶、纤维素等,构成植物身体的组成部分;或贮存物如淀粉、蔗糖、油脂,以供其生命活动中所需的能量。另一方面是分解代谢——把大分子的物质水解(或磷酸解)成为简单的糖磷酯 ,再经过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同时产生少量的ATP和还原的辅酶(NADH或NADPH)。植物呼吸③植物呼吸。同动物一样,植物也进行呼吸,但没有像鳃、肺那样专门进行气体交换的呼吸器官。分解代谢所形成的还原的辅酶或几种简单的有机酸,经过一系列的电子传递(呼吸链),最后把吸入的氧气还原成水。电子传递和末端氧化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电子传递同时偶联着ATP的形成,供应各种生命活动的能量需要。呼吸作用(respiration)是氧化有机物并释放能量的异化作用(disassimilation) 。有氧呼吸(aerobic respiration)指生活细胞利用分子氧将体内的某些有机物质彻底氧化分解, 形成CO2和H2O,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无氧呼吸(anaerobic respiration)一般指生活细胞在无氧条件下利用有机物分子内部的氧,把某些有机物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植物水分生理④植物水分生理。植物的生活需要大量的水分,其中只有一小部分用于光合作用和代谢过程,绝大部分是在阳光照射下,气孔(器)开放、进行光合作用时,从叶面蒸发出去的。陆生植物适应于蒸腾作用对水分的需求,演化出各种结构。由发达的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通过木质部的导管或管胞输送到地上部的叶和其他器官。进入大气时所经过的气孔能控制水分的散失。在干旱地区的植物,更有减少蒸腾的特殊构造和代谢方式。植物矿质营养⑤植物矿质营养。除CO2和水外,植物还需要多种化学元素。需要量较大的氮(N)、磷(P)、钾(K),是农业上常需以肥料形式施加的元素。需要量次之的为钙(Ca)、硫(S)、镁(Mg)、铁(Fe),是构成植物体内生活物质包括某些酶的必要成分。此外还需一些微量元素,如锰(Mn)、锌(Zn)、硼(B)、铜(Cu)、钼(Mo)等。植物体内运输⑥植物体内运输。植物没有血液循环系统,但制造有机物质的光合器官(叶子)位于地上,吸收土壤中无机养料和水分的根系处于地下,生殖器官(花、种子、果实)等则要从两者取得营养物质的供应。适应地上部与地下部之间和各种器官之间物质运输的需要,植物演化出两种特殊的通道,即主要输送水和溶于其中的矿质元素的木质部,和主要输送有机物的韧皮部中的筛管。生长与发育⑦生长与发育。生长主要是通过细胞的分裂和膨大,发育是通过细胞的分化而形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内在因素和外界环境的制约,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季节性。在寒、暖、雨、旱季节变化明显的地区的植物常有休眠期。种子多在冬季或旱季到来之前形成,在休眠状态下度过不良环境。从营养生长(叶、茎、根的生长)向生殖生长(分化花芽、开花、结实)转化的过程常与自然环境的年度变化相偶合。植物有一系列感受环境变化的机制,光周期现象是其中之一。植物的细胞具有很大的全能性,身体许多部分的细胞,离体后在人工培养基中,都可以脱分化而长成愈伤组织。在适当的情况下,又可以再分化,形成根、茎、叶等器官以至长成完整的植株。植物激素⑧植物激素。植物没有神经系统,各器官间的生理活动,除随营养物的供求关系相互制约以外,大都是通过一些特殊的化学物质来相互调节和控制的。这种化学物质称为植物激素,它们在某些部位形成,转移到另一些部位起作用。如最先发现的生长素就是在生长顶端形成,促进下面的细胞伸长。随后相继发现许多其他激素,如脱落酸、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乙烯。除去通过化学物质而调节控制之外,植物中也能有迅速的物理的信息传导,如电位的变化。抗逆性⑨抗逆性。不同植物对不良环境的耐性和抗性的差异很大,有的能在极干旱的条件下生存,有的能抵抗低温。品种之间的差异也很大,在自然界中,不同生境中植物的分布很大程度上是由它们对不良环境的抗御能力决定的。在农业生产上,扩大作物的种植,了解抗逆性的生理机理,有助于采取措施以提高抗逆性,或为育种工作中抗逆品种的筛选提供生理指标。植物运动⑩植物运动。生活在水中的低等植物,有些具有特殊器官如鞭毛,可以游泳,作趋光运动。陆生植物虽然着生位置固定,却并非完全不能运动。根有向地(重力)性,叶子有向光性,是通过生长来运动,称为生长运动。有些植物能做机械运动,如睡莲的花昼开夜合;合欢的复叶晚间闭拢;含羞草和食虫植物猪笼草等,动作更为迅速。

我知道的只有几本,如植物学研究,计算生物学、生物过程、生理学研究等等,肯定还有很多其他的,你也可以看看

没有植物生理学,是植物生理学报吧,植物生理学报是核心期刊,审稿周期肯定是很长的,能不能过主要是看文章质量论文发表咨询我头像

植物生理学论文格式

也可以去中国生命科学论坛看看,应该有不少东西

找到一篇类似的,但愿对你有用!:)《现代花卉栽培新技术应用》摘要:随着小康社会建设和社会全面进步,对美的享受日益突出。在人与环境和谐发展过程中,美化环境,发展小城镇,建设新农村,丰富人民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增加花卉色彩,推进花卉产业化进程,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乃是新时期、新阶段我区农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通过西藏花卉引种与高效种养新技术研究与示范,总结出西藏花卉引种与高效种养新技术,供参考与应用。关键词:现代花卉栽培新技术应用中图分类号:$68花卉是色彩的来源,也是季节变化的标志;是一种有生机的艺术品,也是科技进步与创新的结晶;是园艺绿化、环境美化的活材料,也是用来点缀居室、居民区、旅游景点、会场布展等公共场所的素材;是提升西藏产业结构、带动农牧民增收的新兴产业,也是高原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1 现代育苗技术1.1 智能温室育苗利用智能温室的现代化设施设备,通过对温、湿、光及c02的自动调控,创造适宜的小气候环境。用穴盘播种,营养钵扦插,机械化嫁接等育苗手段,不仅能满足花卉幼苗对温、湿、光及COz的生理需求,提高育苗的机械化程度,而且具有省工、省料、繁殖周期短、成活率高等特点。智能温室育苗其主要优点:一是能创造适宜的土壤湿度、空气湿度和良好的温光条件;二是能加快分株、扦插、嫁接后幼苗的伤口愈合;三是一年四季均可育苗、不受季节限制、苗床周转快、生产效率高。据西藏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近两年试验与生产示范,采用连栋智能温室育苗,比常规育苗节省工料8=5%左右,成本降低40~60%,种苗成活率可达90—95%,而且幼苗株型整齐健壮,叶片肥厚,根系发达,种苗商品率可达到95以上。1.2 电热温床育苗电热温床育苗是冬春季快速育苗的方法之一。其主要目的是增加苗床培养土温度。利用自动控制仪调节温度,可为种子萌发或扦插条生根提供最适宜的土壤温度条件。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原七一农场)1986年应用电热温床扦插繁殖月季,其结果表现发芽生根快、成活率高。采用电热温床加小拱棚遮萌育苗,床温比一股室温高2~3~C以上。不仅发芽快,成活率高,幼苗的根系生长迅速,地上部分生长缓慢而充实,而且可培育苗壮。同时,扦插繁殖时能加速插条伤口愈合、促进生根。电热温床育苗靠自动控温仪调节苗床温度,操作简便,设备可连续使用多年。2 组培快繁技术2.1组织培养组织培养就是应用无菌操作技术,培养植物的离体器官、组织或细胞。使其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进行生长和发育的技术,又叫无菌培养或离体组织培养。组培快繁技术繁殖快、用材少、遗传性状稳定;而且能解决花卉在无性繁殖过程中易产生的病毒危害,可大幅度提高种苗质量和商品率。通过分离茎尖、芽尖、根尖、胚芽、叶片、鳞片、花粉等,接种在三角瓶等人工配置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利用植物细胞的再生能力,在适宜无菌的条件下,长出不定芽或不定根,使之形成一株新的完整植株。组织培养是进行植物快繁和保存种质材料遗传性状以及对花卉种苗进行脱毒的一项现代繁殖技术;也是研究植物细胞、组织的生长、分化和植物体器官形成规律的重要科学手段。我区组培快繁研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较快·,已用组培快繁技术先后培育出兰花、菊花、香石竹、君子兰、大花萱草、非洲紫罗兰、百合、月季、一品红、唐菖蒲、草红花、风信子、水仙、仙客来、非洲菊、卓玛花等优良花卉。2004—2005年,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园区办与自治区生物研究所组培室合作,组培一品红、香石竹、非洲菊、蝴蝶兰、满天星、长寿菊、八仙花、洋桔梗、草红花等1O多种花卉试管苗成功,为西藏花卉商品化生产基地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常用花卉诱导分化培养基选用详见表1。表l 几中花卉诱导分化培养基参考表2.2 组培快繁的优点2.2.1 能保持原有品种同有的遗传性状和特性。2.2.2 节约繁殖材料。采集一小部分分离组织就能繁殖出大量花苗。2.2.3 繁殖速度快。用“一品红、蝴蝶兰”等分离组织作培养材料,在适宜条件下经过离体培养,接种后15— 3O天开始组织分化,一年内可繁殖大量的优质种苗。2.2.4 节省土地。组培快繁技术是在室内将分离组织置三角瓶或试管内进行培养的,可以充分利用空间。一般30m2的培养室就能摆放上万三角瓶,可繁殖大量优质花卉种苗。2.2.5 去病毒。目前许多花卉病毒较为严重,直接影响观赏价值;组培可进行苗木脱毒,使之成为无毒苗。2.2.6 复壮品种。对于长期使用无性繁殖,并开始退化的花卉品种,采用组培快繁,可使个体遗传性状得以恢复。3 花卉生长激素应用花卉生长调节剂,是指能调控花卉生长,开花、休眠、萌芽等过程中人工合成植物激素的总称。这类人工合成激素在植物体内对植物生理功能和形态变化起着重要作用。3.1 常用花卉生长调节剂3.1.1 植物生长素,主要有吲哚乙酸(姒),吲哚丁酸(IBA),萘乙酸(NAA)等。植物生长素主要具有促进细胞分裂,促进生根等作用。萘乙酸是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生长调节剂,能促进苗术生长和开花,促进插条发根,并可防治落花落果。西藏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004年试验示范,温室扦插“一品红”用500t,e,/g浓度萘乙酸(NAA)快速浸蘸,对促进生根、提高扦插成活率起到了明显的作用。3.1.2 生长延缓剂和抑制剂,主要有比久(B9)、多效唑(PP333)和矮壮素(ccc)等,具有延缓或抑制植株或枝条生长等作用。比久是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生长延缓剂,可作矮化剂、座果剂、生根剂和保鲜剂使用。应用在花卉上,可使花卉矮化粗壮;同时具有防止落花,促进座果,诱发不定根形成,提高抗寒力等作用。西藏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花卉生产应用5%多效唑(PP333)可湿性粉剂喷施,对防止茶用花卉,特别是“金桔”落花、促进座果,诱发不定根形成,提高冬季抗寒力起到了显著效果。矮壮素具有抑制植物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的作用。喷施矮壮素,可使花节间缩短,植株矮化,茎秆变粗,叶片增厚,叶色亮丽。并有增强植物抗旱、抗寒等作用,因此常用于菊花、大丽花、杜鹃、牡丹以及盆栽葡萄等花卉的矮化处理。3.1.3 生根粉(ABT)。ABT是一种高效、广谱性的生根促进剂,西藏6~7月份园林绿化应用较广。一般海棠砧木嫁接扦插育苗成活率可达80~90%。“1号生根粉”主要用于玖瑰、米兰、海棠、佛手、罗汉松、雪松、银杏等;“2号生根粉”主要用于月季、茶花、桅子、杜鹃、菊花、蔷薇、倒挂金钟、石榴、小叶黄杨等;“3号生根粉”用于苗木移栽时根系恢复,提高成活率。3.1.4 三十烷醇。三十烷醇是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生长调节剂,不仅具有提高种子发芽率和促进插条生根以及促进花芽分化,多开花,多结果的作用,而且还可以增加叶绿素含量,使叶色加深并能使叶片增大。西藏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引进名贵花卉后,应用0.5/_tg/g浓度三十烷醇喷施,不仅能促进花卉花芽分化、多开花、多结果,而且明显增加了叶绿素含量,使叶色加深和叶片增大。3.2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花卉上应用的效果3.2.1 促进插条生根,有利快速繁殖。萘乙酸、吲哚丁酸等生长素,配成适当的浓度,应用在一些不易发根的花木上,有较明显的促进根系生长的作用。春季温室扦插葡萄条,将插条基部放入1000btg/g萘乙酸溶液中浸泡3~5小时,取出立即扦插。扦插后50天调查,发根率比对照高出约l倍。又如将桂花嫩枝的插条浸入浓度为500/_tg/g的吲哚丁酸溶液中,5分钟取出,凉干后扦插,可提前发根。再如玉兰,再生能力差,扦插生根困难,剪取嫩枝放入2oot,e,/g萘乙酸溶液中浸泡24小时再扦插,可促进生根成活。实践证明,茉莉、米兰、含笑、橡皮树、五色梅、罗汉松、天竺葵、四季秋海棠、香石竹等多种花木,应用生长素调节后,对促进生根均有良好效果。3.2.2 促进植株矮壮,提高观赏价值。应用矮壮素12“比久”处理花卉,能有效地使植株矮化,促进分枝及花芽分化。例如天竺葵定植时土壤中拌入500t-tg/g的矮壮素,植株高度可降低10cm左右,并能提前1~2周开花。大丽花、菊花等用“比久”处理,矮化作用十分明显。据西藏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试验示范,矮壮素“比久”对一品红、山茶、八仙花、杜鹃、火棘、五色梅、百合、仙来客、香石竹、翠菊、彩叶草、鸡冠花、紫罗兰、矮牵牛、万寿菊、百日草等花木均有明显矮化作用。“多效唑”对一些花卉植株的矮化作用也十分显著,如盆栽秋菊,在其生长中期(约于8月中下旬),用浓度20ug/g的“多效唑”溶液喷洒,每隔l0~l5天喷1次,共喷两次,可使植株变矮,节间缩短,叶色变绿,茎秆变硬,此时辅之以摘心和适当施肥,即可使花型增大,花期延长,花朵艳丽。3.2.3 延长切花寿命。西藏海拔高,空气干燥,使鲜切花花期受到一定影响。插花时高原人民都希望让鲜花能多开几天,应用一些生长延缓剂,即可抑制花卉的呼吸作用,从而达到延长花期的目的。例如将香石竹花枝基部用矮化素浸泡一夜,即可延长花期2~3天。矮化素的使用浓度,夏季为50/_tg/g,冬季为l0~ 25t-tg/g。3.2.4 防止落花落果。喷洒“比久”、“萘乙酸”具有防止落花落果作用。如观叶花卉用50/J.g/g“萘乙酸”溶液喷洒,即可防止落花。又如盆栽金桔,在座果前用500/_tg/g浓度的“萘乙酸”(N从)溶液喷洒,即可抑制花芽分化,防止落果。4 BGA土壤激活剂的应用BGA土壤激活剂不同于现有化学肥料、微生物肥料、有机肥料、复合肥料、保水剂、生根粉等产品。它集保水、放水、催芽、改良士壤、供给利激活营养等多种功能于一身,除可用于正常条件下花卉种养获得养分外,最突出特点在于花卉在难以种养的恶劣条件下(如高寒、干旱、风沙、瘠薄等),能使花卉正常生长。2OO4年,西藏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应用1:20 BGA激活剂与河砂混合基质盆栽小本花卉,效果十分良好,拉萨家庭盆栽君子兰应用BGA激活剂培养土后,春季间隔30~40天浇水,亦可正常开花,而且表现花朵大、花期长等特点。应用1:15 BGA激活剂与河砂混合基质营养液喷灌技术,进行无土草坪示范,在水泥地平面,铺5crn厚度的基质,草坪从播种到形成商品仅6o天。5 介质应用5.1 栽培介质近年来,花卉栽培所用的介质,逐渐移向使用全部无土或少土的介质。这是因为无土介质大都属于园艺无毒类型,不需消毒程序,重量轻,质量均衡,价格便宜,易于操作及标准化,但介质多数不含或少含养分,栽培上应及时施用营养液。5.1.1 树皮。西藏藏东南地区松树皮和硬木树皮,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质,能够部分代替泥炭作为盆栽介质。新鲜树皮的主要问题是碳氮比较高,有些树皮如察隅油桐树皮等含有对植物有害的成分,应该通过高温堆腐或淋洗降解毒性。树皮首先要粉碎,粒子直径可以大到10mm,一般的直径为1.5~6mm。对粒子的大小进行筛选,细小的粒子可作为田问土壤改良剂,粗的粒子可作为盆栽介质。木树皮作为盆栽介质,能抑制植物寄生线虫和土壤病原菌的发生。5.1.2 锯末。西藏藏东南林区木材加上后生产的锯末和树皮有类似的性质,但较易分解沉积,而过于致密则不易干燥,影响透水透气。5.1.3 草炭。又称泥炭,泥炭是古代湖沼地带的植物被埋藏地下,在渍水和缺氧的条件下不能完全分解的特殊有机物。西藏羊八井地带天然草炭资源十分丰富,为花卉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介质资源。5.1.4 珍珠岩。珍珠岩是天然的铝硅化合物,即粉碎的岩浆岩加热剑1000℃以上而形成的膨胀材料,具封闭的多孔性结构。珍珠岩较轻,通气良好,无营养成分,质地均一,不分解,阳离子代换量较低,PH7.0~7.5。珍珠岩含有钠、铝和少量的可溶性氟,氟能伤害某些植物,特别是在较低PH时用珍珠岩作繁殖介质表现明显。在使用前经过2~3次淋洗,能使可溶性氟淋火。珍珠岩较轻,容易浮在混合介质的表面。5.1.5 蛭石。蛭石是硅酸盐材料在800~l100℃下加热形成的云母状物质。在加热中,水分迅速失去。矿物膨胀后相当于原来体积的20倍,其结果是增加了通气孔隙和持水能力。蛭石呈中性至微碱性,每立方米蛭石能吸收500~650升的水,蒸汽消毒后能释放出适量的钾、钙、镁。蛭石长期栽培植物后,容易致密,使通气和排水性能变筹,因此最好不做长期盆栽植物的介质。5.1.6 河砂。河砂通常作为盆栽混合介质的组成部分。砂粒以0.2~0.5mm之间为好。河砂的容重较大,河砂的持水量和阳离子代换量较小。近几年,西藏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用l:20的BGA激活剂与河沙混合基质盆载葡萄等观果花卉、花苗生长健壮,取得了良好的结果。5.2 栽培介质的配制通常盆栽介质是由两种以上的介质按一定比例配合而成的。配合起米的介质在理化性状上比单一介质要好。花卉因种类、介质材料和栽培管理不同,使用介质配方亦不同,但其总的趋向是要降低介质的容重。增加总孔隙度和增加空气和水分的含量。介质配制比例见表2。表2 介质配方比侧参考表5.3 培养土和栽培介质消毒为保证花卉茁壮生长,对培养土和栽培介质消毒是极重要的措施之一。除了已经消毒的袋装介质之外,即使是一般属于同艺无毒的介质,也应在配制后进进消毒,存储使用。多数病原微生物在60℃时经30分钟蒸汽加热后即可死亡。锰、铅、锌等重金属经高温处理后可溶性增加,过多的锰会造成植物毒害,使植物生育迟缓,叶色变褐以至枯死。用氯化苦药消毒,将培养土一层一层地倒人箱中,每10cm厚为l层,每层均匀撒布氯化苦25rnl。然后盖好密闭,待氯化苦全部散发后,即可使用。西藏种养花卉多为温室栽培,定植前,将温室中午密闭3~4小时闷棚,亦可达到营养土消毒效果。

植物生理学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基本规律,揭示植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一门科学。它以数理化、生物化学,植物学等课程为基础,又是生物科学和农学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主干课分子生物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从而阐明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分子生物学一直是生物学的前沿与生长点,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蛋白质体系、蛋白质-核酸体系和蛋白质-脂质体系。 生物大分子,特别是蛋白质和核酸结构功能的研究,是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现代化学和物理学理论、技术和方法的应用推动了生物大分子结构功能的研究,从而出现了分子生物学的蓬勃发展。

植物生理学(plant physiology)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生物学分支学科。其目的在于认识植物的物质代谢、能量转化和生长发育等的规律与机理、调节与控制以及植物体内外环境条件对其生命活动的影响。植物生理学是植物学的一部分。但它同时也可看作普通生理学的一个分支。植物的基本组成物质如蛋白质、糖、脂肪和核酸以及它们的代谢都与其他生物(动物、微生物)大同小异。但是,植物本身又有一些独特的地方,如:①能利用太阳能 ,用来自空气中的 CO2和土壤中的水及矿物质合成有机物,因而是现代地球上几乎一切有机物的原初生产者。②植物扎根在土中营固定式生活,趋利避害的余地很小,必须能适应当地环境条件并演化出对不良环境的耐性与抗性。③植物的生长没有定限,虽然部分组织或细胞死亡,仍可以再生或更新,不断地生长。④植物的体细胞具全能性,在适宜的条件下,一个体细胞经过生长和分化,就可成为一棵完整的植株。因此植物生理学在实践上、理论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编辑本段]发展简史植物生理学的起源一般都追溯到16世纪荷兰人范埃尔蒙的实验。他把一条柳枝栽在盆中,每天浇水,5年以后柳枝增重30倍,而盆中土的重量减少甚微,因此他认为植物的物质来源不是土而是水。这是第一次用实验的方法研究植物的生理现象。到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初期,英国的J·普里斯特利,荷兰的J·英恩豪斯等人陆续发现了光合作用的主要环节,证明绿色植物能在光下将空气中的CO2和土壤中的水合成有机物并放出O2。意大利人M·马尔皮基,英国S·黑尔斯,法国J·B·布森戈,德国J·von·李比希,英国C·R·达尔文等人分别发现或阐明了植物中的物质运输、水分吸收与蒸腾、氮素营养、矿质吸收、植物的感应性和运动等现象。随着知识的积累和系统化,1800年,瑞士的J·塞内比埃撰写并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植物生理学》。19世纪后期德国的J·von·萨克斯首先开设了植物生理学专门课程。在他和他的学生们努力下,植物生理学从植物学中独立出来,成为一个专门的学科。特别是20世纪20~30年代,由于物理、化学、微生物学和普通生理学的进展以及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的兴起,使植物生理学深入到细胞水平。30~40年代进入细胞器水平,如以离体的线粒体、叶绿体来分析呼吸和光合等作用的机理,50年代以后,更深入到大分子的组合,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离体酶系的作用,以至电子传递系统机理等纵深方面,跨入分子水平或亚分子水平,成为分子生物学的一个方面。就研究的时间尺度而论,从范埃尔蒙实验的5年缩短到几天,几小时,现在则缩短到秒级,毫秒(10-3秒)级,微秒(10-6秒)级,纳秒(10-9秒)级甚至皮秒(10-12秒)级了。植物生理学发展的另一端是走向宏观。由对植物个体,扩展到群体、群落的研究。因为无论是在人为的农田或自然界中,植物都是聚集在一起,很少单株生存;农业生产也常是以土地面积为单位,而不是按单株来计算产量。因此必须注意群体的结构和活动;植物体与外界环境及其他植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关系;通风透光、土壤水肥供应情况以及共生和互斥的现象和机理。这样植物生理学就与生态学接壤,并发展出了植物生理生态学和生态生理学这两门分支学科。近代植物生理学家的研究工作,已部分进入定量的阶段,在引入电子计算机等新技术后,开始了对植物生理活动的数学模拟。因为植物几乎是吸收和转化太阳能的唯一成员,所以在探讨生命起源、开发能源、宇宙航行、地球外生命以及仿生模拟等问题时,植物生理学也是必不可缺的。远在3000多年前(公元前14~前11世纪),中国的甲骨文中就有涉及植物生理活动的关于农业耕耘施肥的记述。其后在《氾胜之书》(约公元前100),《齐民要术》(533~544),《天工开物》(1637)等专著中更有许多阐述。明末《天工开物》的著者宋应星(1587~1660)在与范埃尔蒙差不多同时所著的《论气》一书中曾说:“气从地下催腾一粒,种性小者为蓬,大者为蔽牛干霄之木,此一粒原本几何?其余皆气所化也。”已明确指出了植物利用空气来生长。中国比较系统的实验性植物生理学是从国外引进的。20世纪20年代初,钱崇澍、张珽留学回国后,开始讲授植物生理学;李继侗1927年起先后在南开大学、清华大学,罗宗洛自1931年起先后在中山大学、中央大学、浙江大学、中央研究院,汤佩松自1933年起先后在武汉大学、清华农业研究所等处建立了植物生理实验室。他们的研究成果至今仍常为国外文献所引用。他们所教育的第一、二代学生,现在是国内本学科的主力。30~40年代由于抗日战争和战后国内的动乱,各大学及研究所颠沛流离,植物生理学亦与其他科学一样未得充分发展,专业队伍总共不过30人。1949年以后,植物生理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发展很快,在有关植物生理学的各个领域里,都程度不等地开展了工作,尤其是在光合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取得有重要意义的结果。目前,在中国设有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各大地区的植物研究所及各高等院校中,设有植物生理学研究室(组)或教研室(组);农林等部门设立了作物生理研究室(组)。中国植物生理学会自1963年成立后,已召开过4次全国性的代表大会,并出版了论文集。许多省、市、自治区陆续成立了地方性植物生理学会。中国植物生理学会主办了《植物生理学报》和《植物生理学通讯》两刊物,北京植物生理学会主办有不定期刊物《植物生理生化进展》。[编辑本段]学科内容现代植物生理学研究一般分为以下10个方面。①光合作用。绿色植物的特殊功能。它们有光合色素,能吸收太阳光。色素在受激发后发生电荷分离,电子经过一系列的载体传递后,引起氧化还原反应:在一端分解水分子,放出氧气;另一端还原辅酶Ⅱ,同时造成质子(氢离子)转移,形成叶绿体中类囊体膜内外的电位差和氢离子浓度差,推动腺苷三磷酸(ATP)的合成。这样 ,将光能转变成还原辅酶Ⅱ与ATP中的化学能,最后经过一系列的酶反应,把从空气中吸入的CO2固定并还原成碳水化合物。②植物代谢。可以分为两大方面 ,一方面是合成代谢——将光合作用产生的比较简单的有机物通过一系列酶反应,组成更复杂的包括大分子的有机物如蛋白质,核酸、酶、纤维素等,构成植物身体的组成部分;或贮存物如淀粉、蔗糖、油脂,以供其生命活动中所需的能量。另一方面是分解代谢——把大分子的物质水解(或磷酸解)成为简单的糖磷酯 ,再经过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同时产生少量的ATP和还原的辅酶(NADH或NADPH)。③植物呼吸。同动物一样,植物也进行呼吸,但没有像鳃、肺那样专门进行气体交换的呼吸器官。分解代谢所形成的还原的辅酶或几种简单的有机酸,经过一系列的电子传递(呼吸链),最后把吸入的氧气还原成水。电子传递和末端氧化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电子传递同时偶联着ATP的形成,供应各种生命活动的能量需要。④植物水分生理。植物的生活需要大量的水分,其中只有一小部分用于光合作用和代谢过程,绝大部分是在阳光照射下,气孔(器)开放、进行光合作用时,从叶面蒸发出去的。陆生植物适应于蒸腾作用对水分的需求,演化出各种结构。由发达的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通过木质部的导管或管胞输送到地上部的叶和其他器官。进入大气时所经过的气孔能控制水分的散失。在干旱地区的植物,更有减少蒸腾的特殊构造和代谢方式。⑤植物矿质营养。除CO2和水外,植物还需要多种化学元素。需要量较大的氮(N)、磷(P)、钾(K),是农业上常需以肥料形式施加的元素。需要量次之的为钙(Ca)、硫(S)、镁(Mg)、铁(Fe),是构成植物体内生活物质包括某些酶的必要成分。此外还需一些微量元素,如锰(Mn)、锌(Zn)、硼(B)、铜(Cu)、钼(Mo)等。⑥植物体内运输 。植物没有血液循环系统 ,但制造有机物质的光合器官(叶子)位于地上,吸收土壤中无机养料和水分的根系处于地下,生殖器官(花、种子、果实)等则要从两者取得营养物质的供应。适应地上部与地下部之间和各种器官之间物质运输的需要,植物演化出两种特殊的通道,即主要输送水和溶于其中的矿质元素的木质部,和主要输送有机物的韧皮部中的筛管。⑦生长与发育。生长主要是通过细胞的分裂和膨大,发育是通过细胞的分化而形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内在因素和外界环境的制约,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季节性。在寒、暖、雨、旱季节变化明显的地区的植物常有休眠期。种子多在冬季或旱季到来之前形成,在休眠状态下度过不良环境。从营养生长(叶、茎、根的生长)向生殖生长(分化花芽、开花、结实)转化的过程常与自然环境的年度变化相偶合。植物有一系列感受环境变化的机制,光周期现象是其中之一。植物的细胞具有很大的全能性,身体许多部分的细胞,离体后在人工培养基中,都可以脱分化而长成愈伤组织。在适当的情况下,又可以再分化,形成根、茎、叶等器官以至长成完整的植株。⑧植物激素。植物没有神经系统,各器官间的生理活动,除随营养物的供求关系相互制约以外,大都是通过一些特殊的化学物质来相互调节和控制的。这种化学物质称为植物激素,它们在某些部位形成,转移到另一些部位起作用。如最先发现的生长素就是在生长顶端形成,促进下面的细胞伸长。随后相继发现许多其他激素,如脱落酸、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乙烯。除去通过化学物质而调节控制之外,植物中也能有迅速的物理的信息传导,如电位的变化。⑨抗逆性。不同植物对不良环境的耐性和抗性的差异很大,有的能在极干旱的条件下生存,有的能抵抗低温。品种之间的差异也很大,在自然界中,不同生境中植物的分布很大程度上是由它们对不良环境的抗御能力决定的。在农业生产上,扩大作物的种植,了解抗逆性的生理机理,有助于采取措施以提高抗逆性,或为育种工作中抗逆品种的筛选提供生理指标。⑩植物运动。生活在水中的低等植物,有些具有特殊器官如鞭毛,可以游泳,作趋光运动。陆生植物虽然着生位置固定,却并非完全不能运动。根有向地(重力)性,叶子有向光性,是通过生长来运动,称为生长运动。有些植物能做机械运动,如睡莲的花昼开夜合;合欢的复叶晚间闭拢;含羞草和食虫植物猪笼草等,动作更为迅速。[编辑本段]应用与展望植物是地球上利用太阳能合成有机物的主要生物。它们的生理活动对人类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农业以栽培植物为主体,要控制作物的生命活动,增加产量并提高质量,就需要了解植物的生理活动。如对植物的矿质营养的知识是合理施肥以及肥料工业的基础;对植物的水分关系的分析能为灌溉提供方案;了解了植物对光周期或春化作用的需要,不仅能解释气象条件如何决定物候期和预测引种成功的可能性,而且可以用人工照光或遮暗,和春化处理等办法来控制开花的季节;激素的发现,使人们得以合成,促进插条生根,疏花疏果,诱导、加强或解除休眠,促进或抑制生长等以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除草剂则是生长调节物质的高剂量应用,节约了大量除草的劳力;光合、代谢、运输、抗性等生理机理的研究为选种、育种提供了筛选指标;组织培养、细胞培养等技术的发展,为加快纯种的繁殖,改良与创造新种,开辟了新的途径。在数次农业及粮食的国际会议讨论中,曾提出10余项迫切的研究任务,其中①光合作用与增产;②生物固氮;③矿质吸收;④对不良环境的抗性;⑤对竞争性生物系统的抗性;⑥植物的生长发育与激素等都属于植物生理学的范畴。其余几项,如遗传工程,细胞工程,菌根及土壤微生物,大气污染,病虫害的控制,也与植物生理学有关。所以植物生理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的知识基础。环境保护,防止污染,也涉及植物生理学研究。如用植物固沙防风、净化水源等。70年代提出,由于工业发展,化石燃料燃烧量大,空气中C显著增加以致影响气候,增加植物光合来吸收C是对策之一。最近更突出的问题是新能量来源的开发。由于古代留存的化石燃料资源总有枯竭的一天,各国对于寻求可以更新的能源均很重视。现时地球上捕获转化太阳能的最重要的途径还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每年能固定3×10^21焦耳,虽然它只是落在地球上日光能总量的千分之一不到,但已经10倍于世界上每年的能量消耗。提出的办法如:①利用现有的植物残渣制成沼气,在中国很多地方已经推广应用;②使植物产物发酵制造酒精,在某些国家已大量生产;③利用不适于耕种的土地栽植产油脂或碳氢化物的植物以提取燃料;④利用藻类或离体的叶绿体在光下产生氢气;⑤用提取的叶绿素及人造的无机半导体物质来模拟分解水来放氢,这些都是从植物生理学研究发展出来的。太阳光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果能用来产生氢作为燃料,氧化燃烧后又成水,可反复使用,且不会造成污染。[编辑本段]结果与分析1.《植物生理学》国家级精品课程统计分析目前《植物生理学》国家级精品课程共计四门,主要开发时间在2003~2004年间甚至更早。而近两年来并无新的精品课程获批。课件类型以PPT格式居多,也有Authorware、Shock wave flash或PDF格式的。2.《植物生理学》其它省级、校级精品课程统计分析根据“百度”检索的结果,截止2008年7月,国内院校建设《植物生理学》省级、校级精品课程的院校共18所,其中综合性大学4所,农林类院校8所,师范院校6所。通过对这些课程的对比分析我们发现,这些课程基本上都是按照国家级精品课程的要求和格式来开发的,课程的主要模块一般都包括:课程概况(简介)、教学队伍(主讲教师)、教学资源(理论教程、实验教程、教学大纲、习题训练等)、教学方法与手段介绍、教学条件、教学效果以及试题测试和授课录像等。这 18门的课程的形式相对比较多样,既有静态网页形式,也有动态网页形式;既有独立开发的教学系统,也有基于商业化开发的教学支持系统。但是,主要的课程模块,如教案、课件以及题库提供的形式仍然比较单一。教案和题库主要仍然以Microsoft Word文档(DOC格式)或超文本(html格式)提供,作为授课核心内容的教学课件绝大部分仍然以PPT形式呈现,只有个别课程以AW或方正奥思等交互性比较强的软件开发。从四个国家级精品《植物生理学》课程以及其他的省级、校级《植物生理学》精品课程的总体情况来看,采用静态网站技术和动态网站技术的各占一半左右,课件类型相对多样,但是更多的仍然是以Powerpoint(PPT)形式提供。目前,利用PPT文稿制作电子课件是一种方便、快捷、有效的途径。但是,PPT作为演示性工具,其制作的课件往往是按照我们预先设计的顺序一页一页显示,呈现的往往是一种单一线性结构。虽然PPT 有超级链接功能,但面对多张幻灯片制作的课件甚至是整个一门课时,其交互性往往不能达到我们的需要,一定程度上可能影响教学的效果。该软件的好处是易学易用,对制作人员的技术要求相对较低,所以到目前为止,即使在国家级的精品课程中,PPT仍然是首选的课件开发软件之一。到目前为止,虽然《植物生理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工作已经开展了5年多的时间,但是要使该课程上到一个新的台阶,还需要我们做出更多的努力,笔者认为主要应该从以下的几个方面有所突破:①课件开发的平台应更加智能和多样化;②课件的内容应更加充实,目前相当部分的课程还停留在教材电子化的程度上,课件主要还是文字和图片的堆砌, 缺乏有效的组织;③练习(试卷、试题)呈现的智能化程度不够,目前所有精品课程的练习基本上都是以DOC格式或是html格式直接以文本的形式提供的,还鲜有智能组卷、判卷的系统。

植物生理学论文综述

现在的名字叫 Annual Review of Plant Biology 植物生理学其目的在于认识植物的物质代谢、能量转化和生长发育等的规律与机理、调节与控制以及植物体内外环境条件对其生命活动的影响。包括光合作用、植物代谢、植物呼吸、植物水分生理、植物矿质营养、植物体内运输、生长与发育、抗逆性和植物运动等研究内容。定义 植物生理学(plant physiology)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及其与环境相互关系、揭示植物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意义 植物生理学是植物学的一部分。但它同时也可看作普通生理学的一个分支。植物的基本组成物质如蛋白质、糖、脂肪和核酸以及它们的代谢都与其他生物(动物、微生物)大同小异。但是,植物本身又有一些独特的地方,如:①能利用太阳能 ,用来自空气中的 CO2和土壤中的水及矿物质合成有机物,因而是现代地球上几乎一切有机物的原初生产者。②植物扎根在土中营固定式生活,趋利避害的余地很小,必须能适应当地环境条件并演化出对不良环境的耐性与抗性。③植物的生长没有定限,虽然部分组织或细胞死亡,仍可以再生或更新,不断地生长。④植物的体细胞具全能性,在适宜的条件下,一个体细胞经过生长和分化,就可成为一棵完整的植株。因此植物生理学在实践上、理论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发展简史 产生 植物生理学的起源一般都追溯到16世纪荷兰人范埃尔蒙的实验。他把一条柳枝栽在盆中,每天浇水,5年以后柳枝增重30倍,而盆中土的重量减少甚微,因此他认为植物的物质来源不是土而是水。这是第一次用实验的方法研究植物的生理现象。到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初期,英国的J·普里斯特利,荷兰的J·英恩豪斯等人陆续发现了光合作用的主要环节,证明绿色植物能在光下将空气中的CO2和土壤中的水合成有机物并放出O2。意大利人M·马尔皮基,英国S·黑尔斯,法国J·B·布森戈,德国J·von·李比希,英国C·R·达尔文等人分别发现或阐明了植物中的物质运输、水分吸收与蒸腾、氮素营养、矿质吸收、植物的感应性和运动等现象。随着知识的积累和系统化,1800年,瑞士的J·塞内比埃撰写并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植物生理学》。走向微观 19世纪后期德国的J·von·萨克斯首先开设了植物生理学专门课程。在他和他的学生们努力下,植物生理学从植物学中独立出来,成为一个专门的学科。特别是20世纪20~30年代,由于物理、化学、微生物学和普通生理学的进展以及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的兴起,使植物生理学深入到细胞水平。30~40年代进入细胞器水平,如以离体的线粒体、叶绿体来分析呼吸和光合等作用的机理,50年代以后,更深入到大分子的组合,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离体酶系的作用,以至电子传递系统机理等纵深方面,跨入分子水平或亚分子水平,成为分子生物学的一个方面。就研究的时间尺度而论,从范埃尔蒙实验的5年缩短到几天,几小时,甚至缩短到秒级,毫秒(10-3秒)级,微秒(10-6秒)级,纳秒(10-9秒)级甚至皮秒(10-12秒)级了。走向宏观 植物生理学发展的另一端是走向宏观。由对植物个体,扩展到群体、群落的研究。因为无论是在人为的农田或自然界中,植物都是聚集在一起,很少单株生存;农业生产也常是以土地面积为单位,而不是按单株来计算产量。因此必须注意群体的结构和活动;植物体与外界环境及其他植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关系;通风透光、土壤水肥供应情况以及共生和互斥的现象和机理。这样植物生理学就与生态学接壤,并发展出了植物生理生态学和生态生理学这两门分支学科。定量及模拟阶段 近代植物生理学家的研究工作,已部分进入定量的阶段,在引入电子计算机等新技术后,开始了对植物生理活动的数学模拟。因为植物几乎是吸收和转化太阳能的唯一成员,所以在探讨生命起源、开发能源、宇宙航行、地球外生命以及仿生模拟等问题时,植物生理学也是必不可缺的。最早记录 远在3000多年前(公元前14~前11世纪),中国的甲骨文中就有涉及植物生理活动的关于农业耕耘施肥的记述。其后在《氾胜之书》(约公元前100),《齐民要术》(533~544),《天工开物》(1637)等专著中更有许多阐述。明末《天工开物》的著者宋应星(1587~1660)在与范埃尔蒙差不多同时所著的《论气》一书中曾说:“气从地下催腾一粒,种性小者为蓬,大者为蔽牛干霄之木,此一粒原本几何?其余皆气所化也。”已明确指出了植物利用空气来生长。在中国的发展史 中国比较系统的实验性植物生理学是从国外引进的。20世纪20年代初,钱崇澍、张珽留学回国后,开始讲授植物生理学;李继侗1927年起先后在南开大学、清华大学,罗宗洛自1931年起先后在中山大学、中央大学、浙江大学、中央研究院,汤佩松自1933年起先后在武汉大学、清华农业研究所等处建立了植物生理实验室。他们的研究成果至今仍常为国外文献所引用。他们所教育的第一、二代学生,是国内本学科的主力。30~40年代由于抗日战争和战后国内的动乱,各大学及研究所颠沛流离,植物生理学亦与其他科学一样未得充分发展,专业队伍总共不过30人。1949年以后,植物生理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发展很快,在有关植物生理学的各个领域里,都程度不等地开展了工作,尤其是在光合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取得有重要意义的结果。目在中国设有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各大地区的植物研究所及各高等院校中,设有植物生理学研究室(组)或教研室(组);农林等部门设立了作物生理研究室(组)。中国植物生理学会自1963年成立后,已召开过4次全国性的代表大会,并出版了论文集。许多省、市、自治区陆续成立了地方性植物生理学会。中国植物生理学会主办了《植物生理学报》和《植物生理学通讯》两刊物,北京植物生理学会主办有不定期刊物《植物生理生化进展》。学科内容 现代植物生理学研究一般分为以下10个方面。光合作用①光合作用。绿色植物的特殊功能。它们有光合色素,能吸收太阳光。色素在受激发后发生电荷分离,电子经过一系列的载体传递后,引起氧化还原反应:在一端分解水分子,放出氧气;另一端还原辅酶Ⅱ,同时造成质子(氢离子)转移,形成叶绿体中类囊体膜内外的电位差和氢离子浓度差,推动腺苷三磷酸(ATP)的合成。这样 ,将光能转变成还原辅酶Ⅱ与ATP中的化学能,最后经过一系列的酶反应,把从空气中吸入的CO2固定并还原成碳水化合物。[2] 植物代谢②植物代谢。可以分为两大方面 ,一方面是合成代谢——将光合作用产生的比较简单的有机物通过一系列酶反应,组成更复杂的包括大分子的有机物如蛋白质,核酸、酶、纤维素等,构成植物身体的组成部分;或贮存物如淀粉、蔗糖、油脂,以供其生命活动中所需的能量。另一方面是分解代谢——把大分子的物质水解(或磷酸解)成为简单的糖磷酯 ,再经过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同时产生少量的ATP和还原的辅酶(NADH或NADPH)。植物呼吸③植物呼吸。同动物一样,植物也进行呼吸,但没有像鳃、肺那样专门进行气体交换的呼吸器官。分解代谢所形成的还原的辅酶或几种简单的有机酸,经过一系列的电子传递(呼吸链),最后把吸入的氧气还原成水。电子传递和末端氧化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电子传递同时偶联着ATP的形成,供应各种生命活动的能量需要。呼吸作用(respiration)是氧化有机物并释放能量的异化作用(disassimilation) 。有氧呼吸(aerobic respiration)指生活细胞利用分子氧将体内的某些有机物质彻底氧化分解, 形成CO2和H2O,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无氧呼吸(anaerobic respiration)一般指生活细胞在无氧条件下利用有机物分子内部的氧,把某些有机物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植物水分生理④植物水分生理。植物的生活需要大量的水分,其中只有一小部分用于光合作用和代谢过程,绝大部分是在阳光照射下,气孔(器)开放、进行光合作用时,从叶面蒸发出去的。陆生植物适应于蒸腾作用对水分的需求,演化出各种结构。由发达的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通过木质部的导管或管胞输送到地上部的叶和其他器官。进入大气时所经过的气孔能控制水分的散失。在干旱地区的植物,更有减少蒸腾的特殊构造和代谢方式。植物矿质营养⑤植物矿质营养。除CO2和水外,植物还需要多种化学元素。需要量较大的氮(N)、磷(P)、钾(K),是农业上常需以肥料形式施加的元素。需要量次之的为钙(Ca)、硫(S)、镁(Mg)、铁(Fe),是构成植物体内生活物质包括某些酶的必要成分。此外还需一些微量元素,如锰(Mn)、锌(Zn)、硼(B)、铜(Cu)、钼(Mo)等。植物体内运输⑥植物体内运输。植物没有血液循环系统,但制造有机物质的光合器官(叶子)位于地上,吸收土壤中无机养料和水分的根系处于地下,生殖器官(花、种子、果实)等则要从两者取得营养物质的供应。适应地上部与地下部之间和各种器官之间物质运输的需要,植物演化出两种特殊的通道,即主要输送水和溶于其中的矿质元素的木质部,和主要输送有机物的韧皮部中的筛管。生长与发育⑦生长与发育。生长主要是通过细胞的分裂和膨大,发育是通过细胞的分化而形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内在因素和外界环境的制约,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季节性。在寒、暖、雨、旱季节变化明显的地区的植物常有休眠期。种子多在冬季或旱季到来之前形成,在休眠状态下度过不良环境。从营养生长(叶、茎、根的生长)向生殖生长(分化花芽、开花、结实)转化的过程常与自然环境的年度变化相偶合。植物有一系列感受环境变化的机制,光周期现象是其中之一。植物的细胞具有很大的全能性,身体许多部分的细胞,离体后在人工培养基中,都可以脱分化而长成愈伤组织。在适当的情况下,又可以再分化,形成根、茎、叶等器官以至长成完整的植株。植物激素⑧植物激素。植物没有神经系统,各器官间的生理活动,除随营养物的供求关系相互制约以外,大都是通过一些特殊的化学物质来相互调节和控制的。这种化学物质称为植物激素,它们在某些部位形成,转移到另一些部位起作用。如最先发现的生长素就是在生长顶端形成,促进下面的细胞伸长。随后相继发现许多其他激素,如脱落酸、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乙烯。除去通过化学物质而调节控制之外,植物中也能有迅速的物理的信息传导,如电位的变化。抗逆性⑨抗逆性。不同植物对不良环境的耐性和抗性的差异很大,有的能在极干旱的条件下生存,有的能抵抗低温。品种之间的差异也很大,在自然界中,不同生境中植物的分布很大程度上是由它们对不良环境的抗御能力决定的。在农业生产上,扩大作物的种植,了解抗逆性的生理机理,有助于采取措施以提高抗逆性,或为育种工作中抗逆品种的筛选提供生理指标。植物运动⑩植物运动。生活在水中的低等植物,有些具有特殊器官如鞭毛,可以游泳,作趋光运动。陆生植物虽然着生位置固定,却并非完全不能运动。根有向地(重力)性,叶子有向光性,是通过生长来运动,称为生长运动。有些植物能做机械运动,如睡莲的花昼开夜合;合欢的复叶晚间闭拢;含羞草和食虫植物猪笼草等,动作更为迅速。

我现在是研二~~最近一直在看武院士的高级植物生理~~其他方面不好说~~但是单就这本书来说~~写得特别好~~就像是~~好多大牛写的综述~~对于做植物这方面的学生来说~~特别有用~~

1. 离子通道的研究进展2. 全球变暖与植物光合作用、二氧化碳的关系3. 植物气孔开关的机理4.二氧化碳施肥的应用5.无土栽培的发展与应用

  • 索引序列
  • 植物生理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 植物生理学学报
  • 植物生理学期刊
  • 植物生理学论文格式
  • 植物生理学论文综述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