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伊利集团论文参考文献

伊利集团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伊利集团论文参考文献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公布的行业数字显示,2009年,全国规模以上乳制品企业工业总产值累计亿元,同比增长,乳制品总产量万吨,同比增长。4月26日,中国乳业龙头伊利股份发布2010年一季报称,其营业收入达到亿元,增幅37%;净利润达亿元。此前不久,北京三元交出了全面接手三鹿后的首份成绩单,虽然因为整合三鹿资产后市场投入急剧增加而导致亏损亿元,但其营业收入达到亿元,较去年同期亿元增加亿元,增幅高达。光明乳业的年报显示,去年实现营业收入亿元,同比增8%,其中主营业务收入亿元,同比增;净利润亿元,实现扭亏为盈。而在2008年,受行业危机影响,光明乳业亏损达亿元。中国的乳业已度过三聚氰胺所造成的行业危机,进入快速恢复发展期。蒙牛乳业是我国最大的乳制品企业之一,主营产品包括液态奶、冰淇淋等。目前,国内高档冰淇淋市场被外国品牌占据,蒙牛乳业的冰淇淋业务毛利率远低于国际行业巨头。我们分析蒙牛乳业2009年度报告,着重分蒙牛乳业的冰淇淋业务,探索我国乳制品企业发展冰淇淋业务的策略。一、蒙牛乳业财务分析表1 蒙牛乳业财务分析2009年2008年2007年2006年营业收入25,710,46023,864,97521,318,06216,246,368营业利润(亏损)1,302,935(1,134,169)1,115,850981,190净利润(亏损)1,220,106(924,464)1,108,652866,288净利润率(亏损)资产总计14,096,12611,315,2759,681,2797,763,678负债总计5,184,4326,577,3043,846,5754,130,998固定资产4,919,6085,247,0725,042,6484,160,283资产负债率固定资产周转率资料来源:蒙牛乳业年度报告2009年蒙牛乳业实现营业收入23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净利润亿元人民币,上年净亏损亿元。2009年蒙牛乳业的毛利率27%,比上年提高7个百分点。蒙牛乳业已经走出2008年三聚氰胺奶品事件的阴影,恢复正常生产经营状况。2009年蒙牛乳业的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的18%,比上年降低1个百分点。表2 蒙牛乳业收入结构分析2009年(所占比例)2008年(所占比例)2007年(所占比例)2006年(所占比例)液体奶总值()()()()UHT奶()(65%)()()乳饮料()()(26%)()酸奶()17.774()()()冰淇淋()(11%)()()其它乳制品()()()()总收入收入增长率资料来源:蒙牛乳业年度报告表3 蒙牛企业分产品盈利能力分析2009年(所占比例)2008年(所占比例)2007年(所占比例)2006年(所占比例)液体奶总值()()()()UHT奶()(65%)()()乳饮料()()(26%)()酸奶()17.774()()()冰淇淋()(11%)()()其它乳制品()()()()总收入收入增长率资料来源:蒙牛乳业年度报告2009年,蒙牛乳业88%的营业收入来自液态奶,冰淇淋收入仅占10%;液态奶业务的毛利率为,冰淇淋业务的毛利率为。2006年蒙牛乳业的液态奶业务和冰淇淋业务的毛利率相差无几,此后,二者之间的毛利率差距越来越大。2009年,蒙牛乳业主推“随变”和“冰+”两大冰淇淋品牌。其中,“随变”品牌打造“勇于改变”的品牌形象,配合“蒙牛随变谁敢开唱歌——K歌达人全国巡回挑战赛”,提高目标消费者——新生代时尚年轻人群对该品牌的偏好度。“冰+”品牌以“冰+水果,快乐+我”为品牌宣传口号,建立夏季冰类产品市场的竞争优势。近几年,蒙牛的冰淇淋产品的毛利率逐年下降,2009年下降到,其主要原因是蒙牛的冰淇淋大多为低端产品,单价在人民币3元以下,附加值小,且受季节影响较大。国内市场中,高档冰淇淋品牌的毛利率比蒙牛要高出很多,例如,Dairy Queen(冰雪皇后)、Haagen-Dazs(哈根达斯)、Cold Stone(酷圣石)等冰淇淋企业的产品毛利率超过30%。蒙牛乳业在二零零八年年报中写道:“本集团对冰淇淋产品结构作出重组,打造成五大副品牌未来,本集团计划围绕五大副品牌进行产品充实,开发更多口味及提升包装,在控制产品品种的基础上,增加高端、高附加值产品的比例,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清晰蒙牛品牌形象。”表4 蒙牛乳业生产基地位置分配情况分析单位:个2009年2008年2007年2006年内蒙古7765北京1111黑龙江1111辽宁1111河北4443山东1111山西2221陕西1111河南1111安徽1110江苏0000浙江1111湖北2222北京1000总计24232218资料来源:蒙牛乳业年度报告蒙牛乳业以内蒙古总部为最主要生产基地,向外呈辐射状分布,距离内蒙古较近的省份生产基地较多,其中尤以河北省体现的最为明显。在一些奶制品的消费大省,例如山东省,辽宁省,湖南省等,蒙牛乳业的生产基地只有1到2家,甚至没有生产基地。蒙牛乳业的生产基地除了在内蒙古总部之外,其余的十几个生产基地大多分布在东北和华北地区,东南沿海和西北内陆等地区生产基地布局较少。

在激烈的乳业竞争中,面对价格战的漩涡,伊利独辟蹊径,拓展“品牌营销两极思维”,依托亚运和刘翔郭晶晶等明星,成功打造了“奥运品质”的经典高端牛奶产品。 乳业在经历2005年激烈的价格战之后,品牌管理者们开始拓展“品牌营销的两极思维”:一方面当然要不断推出性价比好、有价格优势的产品,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开发出有突出卖点的、差异化的、精致化的产品,结合大力度的产品推广或事件营销,提升品牌的美誉度。 伊利2006年在此方面下足了功夫。一方面,推出了做为“奥运典藏”的金典牛奶,另一方面,则推出以郭晶晶为代言人的LGG酸奶。 随着刘翔以13秒15的绝对优势在亚运会一百米栏项目中成功卫冕并创造了新的亚运会纪录,他所代言的伊利金典牛奶做为精英人士的选择,进一步为公众所熟悉。伊利自去年成功成为2008北京奥运会提供唯一饮用乳制品后,本次亚运又成为多哈亚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唯一乳制品合作伙伴,不但签约了国家传统强势运动队——羽毛球队、乒乓球队、艺术体操队,还签约了国家田径队、花样游泳等潜力巨大的运动队;随着这些签约队在亚运会上取得的良好成绩,伊利金典也做为中国队的“秘密武器”,引起人们的关注。 金典牛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高达的蛋白成分,能够充分保证精英人群大量脑力与体力劳动所需要的养分。更因为其是奥运特供产品,所选奶源与加工工艺都是用奥运标准来要求,是全世界最高水平。今年,刘翔一直处于颠峰状态,在一系列国际大赛中屡创佳绩,包括7月创出12秒88最佳成绩,在为中国人争光的同时,也将伊利品牌注入了一股勇往直前、昂扬上进的精神。 酸奶则一直是伊利与竞品做区隔的主要品牌。“越贪吃,越美丽”,伊利酸奶一直深受年轻女性的喜爱。郭晶晶代言的新品LGG,则采用最新的菌种,能有效调节菌群,保证身体健康。由于LGG益生菌给人体带来了更多益处,目前,全球已有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LGG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在中国,除台湾之外,只有伊利集团拥有独家使用权。 在多哈运动会上,郭晶晶参与女子双人3米弹板跳水比赛并再夺金牌。她所代言的伊利LGG酸牛奶也受到消费者热烈追捧,部分超市甚至出现产品脱销的现象。超市销售员告诉记者:“现在,伊利LGG酸牛奶非常受欢迎,这几天进的货一到很快就卖出去了,很多顾客都是打听着来买的。” 通过打造“核心产品”使品牌区隔化,重点是将品牌的重心往上拉,提升品牌的美誉度。在品牌营销的过程中,企业必须平衡好品牌重心问题,做好品牌营销的两极工作,从而避免出现“叫好不叫座”或者在无休止的价格战中“战死沙场”的结局。乳业领军伊利在这方面的成功经验,给了同行一个启示。

伊利集团盈利能力分析毕业论文

关于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论文范文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都写过论文,肯定对各类论文都很熟悉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怎么写论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关于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哈药盈利能力纵向分析

盈利能力分析指标是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主要衡量指标。通过借助哈药近五年的部分财务指标数据,分析其数据的变化走势、变化原因等等,从而借以预测企业未来的可能趋势,或是预测可能存在的危机风险等。以下是哈药2011年至2015年的总资产净利率、销售净利率、销售毛利率以及净资产收益率四个重要指标数据,以这几个指标作为基础来进行相关分析。

(1)总资产净利率

从表1的数据中可以得知,哈药的总资产净利率,从2011年至2015年整体呈现先降后升的走势,其中2011年至2013年间,该指标从降到了,下降幅度在该阶段略大,说明这三年中哈药运作资产获利的能力越来越低,资产的利用效果不佳,盈利能力减弱,这也可能是受到了2011年哈药收购了哈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原因,引起后期经营期间的短期不稳定。但从2013年之后开始回升,由2013年的上升到了2015年的,可以看出哈药在这三年加强了经营管理水平,但是整体趋势还是呈现下降,需要维持和稳定现阶段状况的基础下,再度提高经营效率。

(2)销售净利率

该指标也是先降后升的趋势,2011年至2013年前三年的下降趋势与总资产净利率指标的走势相似,可见哈药的营业收入对净利润的促进作用下降,直到2015年,从五年间的最低点反弹到了,说明这年哈药开始扩大了业务,营业收入创造利润的能力正在提高。

(3)销售毛利率

哈药的销售毛利率指标从走势来看,五年间只有2012年的指标最高为,其余年均处于相对较低的指标水平,且数据波动不大。除了2012年,其他指标均处于低水平的原因,可以单从财务报表分析。由合并报表利润表中得知,2011到2013年,其营业成本的增长率为,营业收入其增长率为,因此,营业成本大于营业收入,可能导致后面几年该指标未回升到最佳水平。而且2014年,2015年与前面几年相比,营业收入的.下降幅度略大于营业成本的下降幅度,也能反映出哈药近几年的公司战略还没有达到效果。

(4)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同总资产净利率变化趋势一致,也同销售净利率的走势相似。显然。净资产收益率指标越高,说明投资活动带来的收益也就越高,2011年由下降到2013年的,下降趋势略大,不过与另外两个指标一样在此后开始出现回升的趋势,结合销售毛利率指标来看,哈药需要同时提高营业收入,扩大业务,改善日常管理等。

从哈药的四个财务指标以及每股收益指标来看,哈药在2013年的整体盈利能力情况不佳。从近两年的数据可以看出,每股收益开始逐年上升。就哈药本身发展趋势来看,经营状况逐渐回到良好趋势,发展能力也开始变强,也可以增加投资者的回报率,但是同2011年相比,哈药支付股利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二、哈药盈利能力横向分析

横向分析是指一个企业与其他企业在不同时期的比较分析,上图中把哈药与同行业的进行了盈利能力主要财务指标的比较,哈药2015年的这几个指标在近五年中处于中上等的发展水平。

结合上图表,可以明显的反映出:哈药四个指标均比同行要低,其中有两个公司都出现了最高的指标,分别是九芝堂和云南白药,九芝堂在销售净利率和销售毛利率两个指标中处于最高水平,云南白药则在剩下的总资产净利率和净资产收益率中取得最高水平。

再进一步对比哈药和九芝堂的各个指标,计算得知,九芝堂的总资产净利率是哈药的倍,其余的三个指标销售净利率、销售毛利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是哈药的倍、倍、倍。相比于同行业来说,哈药的营业成本对于营业收入比例更大,而且运用营业收入创造利润,或利用资产投资盈利的能力较小,需要进一步提高盈利能力和同行竞争的能力。

如上图,把哈药与同仁堂进行两项指标的对比,近年来,两家公司销售规模不断扩大,营业收入持续增长,但原材料价格、租金及国家监管等给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从总体上来看,两个公司的销售毛利率都比较平稳,盈利能力稳定,但缺乏增长性。同仁堂的销售毛利率明显高于哈药,说明其日常经营活动的盈利能力较强。同仁堂的销售净利率在毛利率保持稳定的情况下持续上升,说明其在保证销售收入的同时大力控制成本费用,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净利润。与同仁堂稳定且略有上升的趋势不同,哈药的销售净利率在2013年以前持续下滑,从公司公告可以得知,主要是由于收购了哈药生物疫苗有限公司,导致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大幅增加。

1、销售毛利率,是毛利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

其计算公式为: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100%。它反映了企业产品销售的初始获利能力,是企业净利润的起点,没有足够高的毛利率便不能形成较大的盈利。与同行业比较,如果公司的毛利率显著高于同业水平,说明公司产品附加值高,产品定价高,或与同行比较公司存在成本上的优势,有竞争力。与历史比较,如果公司的毛利率显著提高,则可能是公司所在行业处于复苏时期,产品价格大幅上升,2003年的钢铁行业就是典型的例子。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需考虑这种价格的上升是否能持续,公司将来的盈利能力是否有保证。相反,如果公司毛利率显著降低,则可能是公司所在行业竞争激烈,在发生价格战的情况下往往是两败俱伤的结局,这时投资者就要警觉了,我国上世纪90年代的彩电业就是这样的例子。

2、销售净利率,是净利润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为: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它与净利润成正比关系,与销售收入成反比关系,企业在增加销售收入额的同时,必须相应地获得更多的净利润,才能使销售净利率保持不变或有所提高。通过分析销售净利率的升降变动,可以促使企业在扩大销售的同时,注意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盈利水平。

3、营业利润率,是营业利润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

计算公式为: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销售收入)×100%。它比销售净利率能更好地刻画公司主营业务对盈利的贡献情况,因为净利润是以营业利润为基础加上投资收益,补贴收入及营业外支出净额后得到的,而这些收入或损失的持续性较差,排除这些影响能更好地反映公司盈利能力变化及不同公司盈利能力的差别。

4、资产净利率,是净利润除以平均总资产的比率

计算公式为:资产净利率=(净利润/平均资产总额)×100%=(净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收入/平均资产总额)=销售净利润率×资产周转率。资产净利率反映企业资产利用的综合效果,它可分解成净利润率与资产周转率的乘积,这样可以分析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资产净利率的增加或减少。

5、净资产收益率,是净利润除以平均所有者权益的比率

计算公式为: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所有者权益总额×100%=(净利润/平均总资产)×(平均总资产/平均所有者权益)×100%=(净利润/平均总资产)/(1-平均资产负债率)

这是综合性最强、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指标,数值越高,表明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好,它受资产净利率与平均资产负债率的影响。

基于伊利股份年报的基本面分析

该家公司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销售产品包括纯奶制品、酸奶制品等。但对伊利股份提起兴趣,要归功于某家公司对“奶酪棒”的广告,网上搜索“奶酪棒”,才发现伊利也推出有此类产品,奶酪棒在国内的普及程度还不算太高,其市场空间有待进一步发掘。而相比某家公司(市盈TTM高达91倍),显然伊利的市盈率(市盈TTM为25倍)明显更具性价比。

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常年在20%以上,2021年为,较阶段性高点2019年的连续两年出现了下降,经杜邦分析的因素拆解,公司销售净利率由2019年的升至2021年的、资产周转率由2019年的次将至2021年的次、权益乘数由2019年的2增至2021年的;可以发现之所以公司2021年的净资产收益率较2019年出现了下降,最大的原因是资产周转率下降,这点我们在下面深度分析中作为重要的一点进行说明。

公司的毛利率长年保持在30%以上,2021年为,2019年为,近两年毛利率下降近7个百分点,公司的竞争格局虽较好,但近年来还是收到上下游供应链的影响了。公司的每股现金流2021年为元,较2020年的元,有明显提升(同比增长)。

初步看公司长期竞争格局、盈利能力还是不错的,近年来基本面是否出现了恶化,下面根据公司2021年的财务报表、最近季度报表进行基本面的深度分析。

一、从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看公司的战略及未来

1、从投资活动现金流量表来看,公司长期经营资产净投资额常年远大于0,2021年亿,与2020年的65亿略有提升,但较2019年的阶段性高点亿还是有不小的差距;长期经营资产扩张性资本支出2021年为亿,较2019年的高点亿出现了明显的下降(2020年的亿);长期经营资产扩张性资本支出比例2021年为, 2019年()来扩张相对速度有逐年放缓趋势。

2、除自身规模扩张,公司也通过处置/收购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进行投资活动,2021年净合并额达负的亿,2020年为亿,2019年为负的亿,表示公司近年来主要通过出售相关业务进行收缩;综合收并购、自身规模扩张两种战略,战略投资活动总体规模扩张2021年为亿、2020年为亿、2019年为亿, 公司总体规模保持扩张态势,但是扩张的速度2019年来有放缓的态势。

3、具体来看下公司的财务报表中披露的信息:

(1)2020年构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达亿,相比2019年的亿出现了不小的下降,报表中具体的披露为:

1)固定资产2020年新增投入亿,其中在建工程转入亿,主要是房屋及建筑物、机器设备的转入;

2)重要在建工程2020年新增投入亿,主要为液态奶项目投入亿()、奶粉项目投入亿()、冷饮项目投入亿()、酸奶项目投入亿()、其他项目投入亿(,主要是北京商务运营中心项目);在建工程项目400余项,这里按产品类型进行披露;

3)无形资产2020年新增投入亿,其中土地使用权增加亿、软件资料及开发增加亿;

4)商誉账面值期末与期初保持一致为亿,主要Oceania Dairy Limited、THE CHOMTHANA COMPANY LIMITED、Westland Dairy Company Limited、阿尔山伊利天然矿泉饮品有限责任公司几个公司形成;其中Westland Dairy Company Limited(主营业务是生产、销售多种乳制品,2019年8月公司全资子公司香港金港商贸控股有限公司向Westland Co-Operative Dairy Company Limited的原股东购买共计100%股权)2020年度经减值测试对商誉计提亿; 经查该子公司的增长率、毛利率较差,后续怎么提升子公司的盈利能力是管理层应该重点关心的。

5)公司研发2020年投入亿(全部费用化),占营收比例为,较2020年的亿略有下降,具体来看主要是调研试验设计费下降(由2019年的亿下降至2020年的亿);本年度公司研发主要工作室金领冠珍护等婴幼儿配方奶粉品质提升、再制干酪领域开发并推出了“可以吸的奶酪”等事项。

(2)2021年构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达亿,相比2020年的亿略有提升,报表中具体的披露为:

1)固定资产2021年新增投入103亿,其中在建工程转入亿,主要是房屋建筑物及机器设备的转入、企业合并增加所致;

2)重要在建工程2021年新增投入亿,主要为液态奶项目投入亿(, 工程进度较2020年下降,经查主要是预算数增加所致 )、奶粉项目投入亿()、冷饮项目投入亿()、酸奶项目投入亿()、其他项目投亿(); 本年度在建工程项目500余项(较2020年的400余项提升明显),各类产品项目预算均较2020年有所增加,尤其是液态奶、奶粉项目投入为近年来公司重点。

3)无形资产2021年新增亿,主要为土地使用权、软件资料及开发增加;

4)商誉账面价值与2020年保持一致,还是由上述4家公司产生;但本年度阿尔山伊利天然矿泉饮品有限责任公司(主营业务为矿泉水制造及销售,于2019年8月向阿尔山市水知道矿泉水有限公司的原股东购买共计100%股权)经减值测试计提商誉亿, 经查主要原因是公司管理层对该子公司的增长率预测较2020年出现了明显的下调,由37%~316%降至3~126%,公司对市场发展、增长率左右摇摆的预测让人觉得有点可疑。

5)2021年研发投入为亿(全部费用化),占总营收的;较2020年的亿有所增加,主要为调研试验设计费、职工薪酬的增加。

二、从筹资活动看公司的资本管理能力

1、首先看公司是否存在现金缺口, 公司的现金自给率2021年达,2019年来逐年提升这主要与战略投资活动速度放缓有关 ;结合上述的扩张战略资金需求,公司现采用内涵式发展方式,不存在外源筹资需求。

2、公司从股东方筹资的净额2020年及以前连年为负,这主要与公司逐年提升的分红方案有关,2020年分红金额达亿,虽2021年的分红金额为亿,但是2021年吸收股东投资收到的现金达亿, 经查公司以元/股的价格非公开发行股票亿股,共募集了120余亿资金,这次发行致使公司的总股本由亿股变成现在的64亿股,此次发行对公司控制权没有产生影响;公司对此笔筹资资金主要投资项目为液态奶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全球领先5G+工业互联网婴儿配方奶粉智能制造示范项目、长白山天然矿泉水项目等,这与前面在建工程的投入基本保持一致; 从未来发展的角度来看,这是可以理解并支持的,但从资本成本的角度笔者并不支持,难道采用长期债务融资的方式找不到资金么?(这点下面有阐述); 公司自2013年来每年派息率均在50%以上,近年来基本维持70%水平,这点对于股东来讲是比较友好的,但是既然公司有资金需求,宁愿采用非公开发行,也不减少分红也是蛮有意思的。

3、公司从债权人筹资净额近年来为正,表示公司近年来也通过债务筹资的方式筹集资金,2021年筹资净额为亿; 公司资本结构中有息债务比例近年来有逐年提升趋势,2021年为;受此影响,加权资本成本也是逐年降低,2021年为,这对公司来讲是件好事; 但考虑到目前债务资本占比还是有提升空间的,所以建议后续公司缺少资金或改善资本结构时,还是多采用长期债务融资的方式去融得资金,而不是采用公开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方式,毕竟后者筹得的资本更贵。

三、公司的资产及资本分析

1、首先来看下公司的资产结构,公司的金融资产占比近年来波动较大, 2017年达阶段性高点,后续三年逐年下降至2020年仅为,2021年回升至;长期股权投资占比相对稳定,保持5~6%水平,2021年为; 周转性经营投入占比常年为负,说明公司营运负债是大于营运资产的(公司在上下游产业链的地位较好),但这个优势有逐年下降趋势 ;长期经营资产占比常年保持50%以上,2021年为(2020年为72%); 整体而言公司资产较重。

2、具体来分析下周转性经营投入:

(1)应收账款合计为亿,其中1年以内为亿,占有绝对多数;应收款的账龄结构问题不大,公司按照账龄分别进行了计提。

(3)再来看下应付账款,2021年为亿,同比增长20%,主要是原辅材料等货款、营销及运输费增阿基所致,逾期的可能性较小。

3、长期经营资产在第一部分已有说明,此处不具体展开。

4、再来看公司的资本结构,资本中短期资本2021年占比,长期资本占比,财务杠杆倍数为(有逐年上升趋势);长期融资净值常年为正,2021年为亿;结合2021年的短期融资净值常年为负,周转性经营投入长期化率指标, 可以说明公司近年来一直具备稳健的资本结构,出现流动性风险的可能较小。

四、公司的收入、成本费用分析

1、公司营业收入继续保持正增长, 2021年总营收为亿,同比增长 (本期销量增加及产品结构调整所致);

(1)分产品来看:液体乳营收同比增长,毛利率为(增加个百分点);奶粉及乳制品营收同比增长,毛利率为(增加个百分点);冷饮产品营收同比增长,毛利率为(减少个百分点);其他产品营收同比增加,毛利为; 奶品及奶制品增长相对来讲是比较突出的。

(2)分销售模式来看:经销模式营收同比增加,毛利率为;直营模式营收同比增长,毛利率为; 公司管理层应继续加大直营模式的尝试,扩大直营营收所占比例。

注(最新调研报告显示):

1、奶酪业务:从盈利能力来看,还处在铺货和建产能的投入阶段,整体还没有盈利。但是,随着产能的逐步释放和规模的不断增加,盈利情况预计会逐步改善。

2、婴儿奶粉市场份额已经提升到了第二名。

3、液态奶业务一直是公司业务发展很重要的一个支柱。

3、公司的主要销售客户中,前5名客户的销售额为亿,占营收的,其中关联方销售额为0;公司渠道较为分散。

4、毛利率长期保持在30%以上,2021年为,但相较2018年的有了明显的下降,且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

5、再来看下费用率,公司的总费用率在2020年及以前基本保持稳定,维持在28%左右水平,但2021年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仅为;具体来看,主要是因为销售费用率由2020年的降至2021年的( 销售费用率虽有下降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在品牌、渠道上要花费大量的资金,这与乳制品行业的竞争有关;但从市场份额来看,乳制品的竞争格局较之前年份有所改善 )、管理费用率由2020年的降至2021年的。

6、再来看下利润的质量,息税前经营利润略有波动,2021年为亿(为阶段性高点);息前税后经营利润2021年为亿(同为阶段性高点);息前税后经营利润率同样略有波动,2021年为; 在息税前利润中,经营利润占比基本保持在80%以上(2021年为),远远高于股权投资收益、金融资产收益之和,典型的工商企业类型公司。

7、公司的净利润2021年达亿(历年最高水平),考虑股东投入的8%资金成本后得出股权价值增加值,与净利润保持一致态势,2021年达亿(与2019年的亿水平相差不多,这里主要是因为2021年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方式增加了股权资本的比例),公司还是实实在在为股东赚到了钱。

五、公司的营运效率分析

1、公司周转性经营投入常年为负,说明公司近年来周转性经营投入为负,营运负债大于营运资产,结合公司的现金周期为负,说明公司在产业链上具有一定议价能力; 这里重点看下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由2020年的次提升至2021年次(这主要是营业成本增加的原因); 长期经营资产周转率2018年来逐年下降,由次降为次,其中固定资产周转率由次降为次;公司的营业周期由2020年的天(为阶段性高点,比2019年的天增加明显)降至2021年的天, 说明2021年公司生产、销售的速度有好转的迹象,但相较2019年前仍有不小差距。

2、公司2021年金融资产收益率为,较2020年的水平下降明显;2021年的长期股权投资收益率达,2018年来基本保持在10%左右水平,公司在长期股权投资项目的把控上还是比较优秀的(经查这些公司与公司业务密切),本期联营企业China Youran Dairy Group Limited上市融资、实现净利润等原因使得公司享有其净资产增加。

3、从债务对股东权益的比率(45%)、利息保障倍数(倍)来看,公司对债权人还是有保障的。

六、公司的经营活动自由现金流分析

1、公司2021年营业收入中的现金含量为,较之前年份基本持平,均略大于1;成本费用付现率为,较之前年份略有下降,但常年均小于1;息前税后经营利润现金含量为,净利润现金含量为,常年稳定在1以上;以上指标可以说明公司的营业收入含金量是很高的。

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常年大于0,且2019年以来逐年增长,至2021年达亿( 报表中注释:销售收入增长、预收经销商货款增加使得现金流入增加,同时因应付账款增加使得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相对减少,二者共同影响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增加。 );非付现成本费用逐年提升,2021年为亿,非付现成本费用远小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说明公司在良好的模式中运转,公司的经营现金流量净额完全可以为公司的未来发展做出贡献。

3、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扣除保守性资本支出,例如减值准备、折旧、摊销等后得到经营资产自由现金流, 历史 数据表明, 2019年来公司的经营资产自由现金流逐年增长,至2021年达亿(2020年为亿,与2016年的亿水平相当)。

4、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10年复合增长率为;营业收入10年复合增长率为。

七、公司的分析总结及合理价位

2、2021年年报中提到“公司2022年计划实现营收1296亿(同比增长),利润总额122亿”;公司2022年的重点工作包括产品创新、加快奶源发展、数智化业务平台等,公司在主导产业项目及其支持项目上计划投资亿;这为我们对公司内在价值估算提供了依据。

3、再来看下公司管理层的质量,(1)首先看下公司管理层薪酬基本合理(董事长薪水高了点);(2)2022年1月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了第二期长期服务计划,2月份已购买公司股票644万股(均价为元),占公司总股本的,其中10位高层份额占比,其余330位员工份额占比,与公司员工分享这点值得鼓励;(3)公司近5年来在2019、2020年对公司管理层进行了股权激励,成交均价在13~16元之间,这无疑对公司股东权益进行了稀释,好在2020年股权激励实施激励股本数量较2019年下降明显;(4)在经营公司及坦诚上,公司管理层近年来表现尚可。

4、结合公司的扩张战略及经营目标,公司基本可以用二阶段折现模型进行价值估算的。 按二阶段折现模型: 假设第一阶段的增长率为7%(留有安全边际),第二阶段的增长率为4%, 那么公司的每股内在价值为元。

注:敏感性分析, 假设第一阶段的增长率为10%,那么公司每股内在价值为元。

5、据公司2022年一季报披露数据,一季度营收亿,同比增长;归母净利润为亿,同比增长;初步看公司今年经营目标达成还是很有希望的,受疫情等影响究竟有多大程度,后续持续跟踪;目前股价相当于是内在价值基础上打了72折,不管怎样公司内在价值肯定是被市场低估了,如果充分考虑安全边际,元以下是不错的,但市场是否给机会很难预测,个人建议37元以下具备买入条件。

注:以上为个人分析,请各位理性参考。

参考文献:

1、2010~2021年伊利股份公司各年度财务报告。

伊利论文参考文献

第一个不错滴~~~字数可能不够,我写论文就是找两篇凑凑滴~~(一)从伊利集团看食品加工企业危机管理 [导读]为了更好地预防和识别危机,企业应建立危机预警机制,以减少危机监测成本,降低危机发生概率贾佑兰1,黄 萍2(1.四川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成都 610064;2.贵州大学 经济学院,贵阳 550025)摘 要:伊利集团成功化解危机对我国食品加工企业危机管理提供了诸多借鉴,其中,事前防范,建立危机预警机制,快速反应,积极主动地处理好企业与消费者、媒体和政府的关系是转“危”为“机”的关键。关键词:伊利集团;危机;危机管理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09)14-0073-01 危机是突然发生并给企业生存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的事件,但这并不一定都是坏事,只要处理得当,也会转“危”为“机”,重塑甚至提升品牌形象。2008年9月的三聚氰胺事件让整个中国的乳制品行业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信任危机,伊利集团2008年度业绩亏损似乎在人们的预料之中,但是2009年同比增长103%的数字在这种背景下显得格外引人注目。伊利集团作为中国乳业龙头企业中恢复最好的企业,不仅与其“厚度高于速度”的发展理念密切相关,更重要的是它建立了一套完善的危机管理机制。所谓危机管理就是企业要有忧患意识,对潜在的或出现的危机采取预防或处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和危害。 一、事前防范,建立危机预警机制 事前防范,即前馈控制,就是观察那些作用域系统的各种可以测量的输入量和主要扰动量,分析他们对系统输入的影响关系,在这些可测量的输入量和主要扰动量的不利影响产生以前,通过及时采取纠正措施来消除它们的不利影响。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识别危机,企业应建立危机预警机制,以减少危机监测成本,降低危机发生概率。同时,强化员工危机意识,在企业内部形成“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氛围,并通过教育培训等方法提升员工识别危机处理危机的能力。就食品加工企业来说,从原材料采购、食品生产、产品销售渠道到产品追踪的各个环节都应该严格按照行业要求和质量标准进行监测,及时发现产品质量偏差并予以纠正,将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快速反应,积极主动 危机一旦出现,立即启动危机预案,成立由高层领导组成的应急指挥小组,调查事件产生原因,及时进行沟通,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化被动为主动。在危机处理过程中,应该处理好企业与消费者、媒体和政府的关系。 1.企业与消费者的关系。首先,尊重公众知情权,澄清事实真相,公开道歉并进行赔偿,用诚恳的态度赢得消费者的谅解。其次,接受公众监督,让消费者了解食品生产加工过程,获取消费者信任。“三鹿奶粉事件”之后,为了让消费者了解奶产品的生产环节和企业的监控机制,伊利集团在全国开展了“放心奶大行动”,敞开大门,邀请公众监督。同时还在门户网站开通了数字化参观平台,对整个生产过程全面开放全景直播,全程透明。 2.企业与媒体的关系。媒体是公众了解危机的重要渠道,是企业实现与社会沟通的桥梁。危机事件经由媒体发布,即成为公众注目的焦点,给组织的危机应变能力带来更大的挑战。企业应采取诚恳的态度,积极主动地借助媒体实现与公众的有效沟通。成功的沟通策略,能使媒体传播向有利于自身的方向发展。伊利集团总裁张剑秋做客中央电视台《面对面》便是一次成功的媒体公关。 3.企业与政府的关系。危机发生后,政府的态度如何对危机的处理结果产生很大影响。政府的正面宣传有利于重塑公众和企业的信心,政府的大力支持对危机后企业的恢复和发展奠定基础。呼和浩特政府配合伊利集团对奶站进行24小时监管,这对集团恢复起到了很大作用。2008年9月28日,新任质检总局局长带着相关媒体工作人员参观了伊利集团北京乳制品加工厂并进行正面宣传。10月2日,中宣部长到伊利集团进行考察并予以肯定,使伊利集团受到莫大鼓舞。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危机发生时企业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企业不仅要具备处理好危机的能力,还要善于抓住机遇,转化危机,主动牵制危机的关注点,拉近企业与消费者的距离,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参考文献:[1] 芮明杰.管理学:现代的管理:第二版[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作者简介:贾佑兰(1985-),女,四川安岳人,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从事公共政策研究;黄萍(1987-),女,贵州金沙人,硕士研究生在读,主要从事城市用地研究。(二)危机公关考验伊利 因涉嫌挪用公司巨额资金用于个人营利,内蒙古伊利集团公司董事长郑俊怀等5名高层管理人员被公安机关刑拘,伊利危机引发全国注目。一时间,有关伊利的传言甚嚣尘上:政府托管、资金链断流、管理出现真空…… 危机发生之时,伊利总部所在的呼和浩特正值寒冬,气温降至零下20多摄氏度,伊利与这个城市一样,在这个冬季里面临着一次严峻考验。 “伊利高管被拘”事件发生后,伊利集团下属上市公司伊利股份于2004年12月20日被上交所紧急停牌,这对伊利的形象产生了极大的负面影响,投资者被告诫密切关注事态发展,规避投资风险……证券分析师认为,伊利股价的震荡将会持续一段时间。 尽管伊利方面反复强调:此事虽然对投资者信心有所打击,但鉴于伊利的品牌形象和稳定的消费群体,投资者的信心肯定会随着公司的业绩状况而重建。但无论如何,5名高管同时被拘,反映出伊利在财务状况和经营体制上都存在较大漏洞,这不可避免地会对企业的经营产生巨大的潜在不利影响。 股市的表现验证了投资者的担心:2004年12月22日,伊利股份在停牌一天后恢复交易,股价由跌停打到翻红,震幅达%,成交量更是达到了万手的水平,换手率则高达%,显示市场对其后市走势分歧巨大。短期公关——内外结合缓解危机 面对危机,伊利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这些措施体现在内部管理和外部宣传两方面。 在内部管理方面,伊利迅速制订了临时领导班子。由公司副董事长李云卿主持董事会日常工作,总裁潘刚全面负责企业生产经营工作。实际上,自郑俊怀等5名高管被刑事拘留后,伊利便迅速组建了新的领导班子来维持公司的正常经营管理。 在外部宣传方面,伊利在2004年12月23日晚上8点召开了针对投资者和媒体的新闻发布会。 在投资者会议上,伊利董事会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基金经理以及大股东进行了开诚布公的面对面交流,让他们知道公司的真实情况。为恢复投资者的信心,伊利表示:2004年伊利仍然保持了很快的发展速度,可以肯定今年的年报会比往年提前一些发布。 当然,如果伊利今年能够通过更好看些的分红来消除市场顾虑,用实际行动告诉投资者伊利的实力,可能会胜过千言万语。 在新闻发布会上,作为伊利对外界传达信息的惟一渠道的新闻发言人陈彦,向外界澄清了以下几点事实。 1、伊利集团控股子公司伊利饲料公司各地的三位销售负责人因挪用资金被刑事拘留一事与这次高管被拘没有直接关系,“完全是两码事”。 2、关于政府托管伊利的传言,新闻发言人表示:伊利是一家公众公司,政府不可能进行太多的干预,尤其是当前伊利并没有国有股。呼和浩特市副市长武文元和市委副书记张彭慧到伊利只是在紧急情况下协助工作,因为伊利毕竟直接关系到两万职工以及数十万奶农的命运。 3、关于高管涉案资金到底有多少的问题,新闻发言人表示,检察机关还没有透露有关涉案资金的任何数字,一切等司法机关的结论再说。 4、关于领导班子问题,伊利目前的临时领导班子已经各司其职,并没有真空运行。 在新闻发布会上,伊利“新领导集体”在媒体面前亮相,当日伊利股份以低开高收的大阳线呼应了伊利管理层权力转移、管理重心落地的真实状态本文来自中华管理学习网 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应该肯定,伊利的公关措施是有效的,对事态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控制,但是,动作还是稍显迟缓:从危机事件发生到新闻发布会,中间经历了6天时间,这6天时间基本处于信息真空,危机事态处于失控,如果危机发生后没有什么人能出来告诉真相,人们就会用想像来填满所有的疑问,而谣言听多了也就成了真理。如果伊利的动作再快一点,受到的损害会大大地减小。 一般来说,危机公关要求在24小时内进行。由于以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社会的到来,使得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在极短的时间内传遍世界,造成极为严重的局面。 实际上,这次危机公关的要点在于,将事件定性为郑俊怀的个人问题,与伊利这个企业没有关系;郑俊怀有问题,但伊利是没有问题的。 和绝大多数中国第一代企业家一样,伊利股份能从20年前的一个内蒙古奶品加工厂发展成中国奶业无可争议的老大,郑俊怀功不可没。甚至可以这么说,没有郑俊怀就没有伊利股份。但是现在,面临着虚假业绩和挪用资金两项指控的郑俊怀,已经注定出局,将伊利与郑俊怀划清界限,才能最大程度地挽救伊利。 伊利的郑俊怀时代已经过去,34岁的总裁潘刚临危受命,尽管在职务上没有任何变动,但其职权已明显扩大,成为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接班人的明确,无疑有利于伊利在非常时期的稳定,此为危机公关的一个重要举措。 而在这次危机中,蒙牛的表现也令人侧目——作为伊利的主要竞争对手,蒙牛表现出了高风亮节,向外界表示:伊利一直就是个优秀的企业,出问题的只是领导层。而几年前,在蒙牛刚创办时,伊利曾调集全部兵力打压蒙牛,郑俊怀曾部署,“宁可不要利润也要把蒙牛搞死。”蒙牛的这番表白,既有利于伊利的稳定,同时也无疑为自己作了一次完美的公关。长远之道——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从根本上来说,伊利的问题是一个公司治理结构的问题。公司治理结构是企业的制度安排问题。我们强调企业的法治,即依靠制度来管理企业。公司治理结构要解决涉及公司成败的两个基本问题。 一是如何保证投资者(股东)的投资回报,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由于股权分散,股东有可能失去控制权,企业被内部人(即管理者)所控制。这时控制了企业的内部人有可能做出违背股东利益的决策,侵犯了股东的利益。这种情况引起投资者不愿投资或股东“用脚表决”的后果,会有损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公司治理结构正是要从制度上保证所有者(股东)的控制与利益。 二是企业内各利益集团的关系协调。这包括对经理层与其他员工的激励,以及对高层管理者的制约。这个问题的解决有助于处理企业各集团的利益关系,又可以避免因高管决策失误给企业造成的不利影响。 而在中国的很多上市公司中,虽然有的公司机构设置健全,但作用却普遍缺失,这使得公司治理结构成了一个好看的空架子。董事长作为法人代表,地位高于董事,习惯于首长制和第一把手决策,甚至有“董事长=CEO”的说法。高管频频出事,说明公司对高管人员的约束不足,显示出中国企业的“人治”危机。 而作为社会监督的一个重要环节,大部分的独立董事,成了公司应付投资者的一个摆设,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像伊利股份独立董事那样能够站出来独立说话、发表不同意见的,只是极少数。伊利危机的更深层次,正是人治危机的体现。郑俊怀在伊利20年积累了无上的权威。在有了相当权威之后,伊利公司的监管开始失去作用,这给予郑俊怀“挪用公款”巨大的空间。因此,加强公司治理的制度建设,加强事后监督将是伊利在企业管理方面一本文来自中华管理学习网 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 个重要方向。 从金正数码科技原董事长万平到创维数码董事局主席黄宏生,从中航油总裁陈久霖到而今被拘的伊利5名高管……不禁要问,为什么公司高管频频出事?不能将伊利高管风波看作是一例独立个案,如果将近期连续发生的公司高管出事联系起来看,我们会发现他们都有着相同的根源,即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不到位和企业风险管理薄弱。伊利为什么能违规进行巨额国债投资?又为何不向广大投资者及时披露?关键即在于此。 因此,度过危机之后的伊利,必须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让资金运作更有透明度,对广大投资者负责,及时披露信息,接受资本市场的监督。通过有效的治理和监督来规范企业经营的风险。■(注:本文作者为北京蔚蓝远景营销机构首席顾问)

求 伊利的危机管理 论文怎样写论文? 建议你先去知网找相关论文研究,不会弄的话可以去我baidu空间参考下网络找论文的介绍

第四恢复ihjihfiweancsmv

伊利的品牌管理危机牛永革 蔡静 李蔚伊利的前身是呼和浩特市回民奶食品厂,83年郑俊怀受命做厂长时,家当41万元,职工76人,年利税万元,是一组在统计当地GDP时完全可以忽略不记的数字。进入90年代后,企业在郑俊怀的带领下,有了超速的发展,从93年至2003年的十年间,伊利从一个几千万的企业发展为一个主营业务收入亿元的全国乳业巨头,居中国乳制品行业销售第一位.2004年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已达亿元,实现净利润亿元。在前不久世界品牌实验室(WBL)和世界经济论坛(WEF)共同组织评估的“2004年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排行中,伊利以亿元名列第38位,进入了中国企业品牌价值排行榜的前列。不可否认,伊利这十年的经营是成功的,但从长远发展来看,伊利还是充满危机,特别是品牌危机。伊利的品牌建设与维护,存在有严重的缺陷,这些缺陷,不仅会影响伊利当前的发展,也会影响伊利未来的持续成长空间。一、 伊利创造的品牌概念,正在给伊利带来烦恼。伊利创造的“大草原”概念成全了竞争对手的发展却障碍了自己的扩张,“大草原”概念被风狂挤兑造成的负面效应,伤害的不是别人而是概念的创立者伊利品牌的核心是概念。概念是品牌核心价值的外在表现,是直接推动产品市场销售的动力。在过去,中国牛奶业一直处于诸侯割据、各自为政的局面,没有一个一统天下的品牌,原因是产品高度的同质化造成了竞争力的分散化,牛奶行业没有一个企业创造出独特的品牌概念以使自己脱颖而出。当伊利的“大草原”概念推出后,便迅速从众多的牛奶品牌中分化出来,而成为中国牛奶业的领袖。伊利的大草原概念之所以能把伊利推向中国乳业的顶峰,还是因为伊利抓住了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的中部和东部人内心深处都存有的大草原情结。“蓝蓝的天空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歌声和诗句让大草原成了国人魂牵梦绕的地方。伊利率先抓住了中国人对草原的美好向往,推出了“青青大草原,伊利好牛奶”的品牌口号,这个口号,迅速唤醒了消费者对于大草原的美好体验,这种体验迁移到了牛奶上,也迁移到了伊利品牌上,伊利品牌迅速在消费者心中产生了亲和力。为了把大草原的概念植入中国消费者的心灵中,伊利花巨资推出了一系列以大草原为主体的活动。94年,伊利在首战武汉时,举办以“昭君回故里,伊利送深情”的大型免费品尝公关活动,当年就将市场占有率提升到50%以上,将地方企业逼至市场一隅。在进军北京上海等市场时,伊利对大草原的概念进行了深化,推出了“心灵的天然牧场”概念。直白的大草原仅仅是间接暗示了产品的天然品质,于是伊利将大草原概念进一步延伸为“天天天然”。正是这一系列概念的深化,推动了伊利品牌的发展,也正是伊利品牌的发展,拉大了伊利品牌与其他品牌的距离,使它快速有一个区域品牌成长为一个全国品牌。大草原品牌概念成就了伊利的事业,伊利的品牌运作是成功。但伊利的品牌推展成功,不能掩饰它在品牌维护上的失败。没有壁垒的品牌概念直接推动了蒙牛的快速成长品牌安全理论告诉我们,品牌资产是最容易流失的,一个不能成功防止品牌资产流失的品牌,不算一个是一个好品牌。品牌资产流失,就是品牌价值的减值,当品牌资产流向竞争品牌的时候,就是品牌竞争力削弱的时候。伊利品牌建设的一个失误,就是没能有效保护自己的品牌资产,它的品牌资产流进了蒙牛的血管里,它养肥了自己的最大竞争对手蒙牛。蒙牛是伊利的副总裁牛根生于99年带了几个人、拿着伊利给他们的利润分红1000万元创办的。牛根生借助在伊利学得的运作经验,本着先建市场后建工厂、先推品牌后推产品的经营理念,在全国迅速扩张,以的成长速度,成长为“99-01年度中国成长企业百强”第一名,成长为仅次于伊利的中国乳业企业第二名,并直逼伊利的冠军宝座。蒙牛高歌猛进的原因很多,但伊利巨资打造的“大草原”概念帮了蒙牛很大的忙。经过伊利的强力宣传,“大草原”概念已经深入人心,蒙牛直接借来大草原的概念,把自己的品牌嫁接到大草原上,实现了品牌经营上的借梯登楼效应。蒙牛的品牌宣传的是“蒙牛牛奶,来至内蒙古大草原,绿色天然无污染。”它不仅全盘借用了伊利创立的大草原概念,而且还进行了拔高,这样,蒙牛花很少的代价就实现了在品牌上与伊利的并驾齐驱,甚至还超越了伊利,伊利的品牌价值被蒙牛合理地瓜分了。仅这一项瓜分,就直接为蒙牛节省了数千万甚至可能是上亿元的广告投入,这是蒙牛1000万能起家的重要原因。如果蒙牛没有伊利的品牌概念铺底,而是从零开始运作,蒙牛的区区1000万,恐怕还不够交市场探索的学费。蒙牛的崛起,伊利可为是帮了大忙,但令人很不开心的是,蒙牛还不领伊利的情,伊利是不是很冤?伊利的创造的品牌价值已经被众多中小乳品企业风狂挤兑品牌理论认为,同一地理区域内的同业企业,如果在品牌主题中都过度强调这一地理区域的某一自然特征,那么这一自然特征会在消费者心智中转变为影子品牌,企业品牌则会变为影子品牌伞下的子品牌。这种影子品牌由于具有区域特征而不具有企业特征,无法进行自我保护,而成为整个行业的共同资产。于是就会发生一种怪现象:大企业拼命注入品牌资产,而小企业拼命挤兑品牌资产。就像几个大企业支撑了“涪陵榨菜”这个影子品牌,却被大量的中小企业拼命挤兑,努力从“涪陵榨菜”中提取效益一样。伊利创造的“大草原”概念,由于只有地理特征而没有企业特征,结果品牌概念变成了具有象征意义的影子品牌概念,“大草原”变成了一个影子品牌,结果“大草原”像唐僧肉一样变成了公共财产,失去了专有权,伊利为草原企业做了一件公益事业。蒙牛虽然靠享受这公益影子品牌壮大了,但它的品牌资产大量地注入了影子品牌,而众多的中小企业却在挤兑这种影子品牌拼命。自从伊利、蒙牛靠大草原概念成功之后,现在全国有很多的企业都引入了大草原概念,都把自己打扮成草原牛奶,有的打“大理天然牧场”、有的打“新疆天山牧场”、有的打“阿坝草原”、有的打“黄河源头草原”,如此等等,草原概念已经泛滥成灾了。当大小企业都在使用大草原概念的时候,伊利花巨资打造的大草原概念就失去了往日的市场拉动力。关键是,良莠不齐的企业都大做草原文章,不仅直接会败坏大草原的形象,也等于直接腐蚀伊利品牌的核心支柱。这些带有机会主义特征的搭车行为,除了疯狂地挤兑大草原的品牌价值外,是不会努力维护大草原概念,这种挤兑的结果,伤害最大的不是挤兑者,而是被挤兑得者――大草原概念的创立者伊利。伊利创造的品牌概念已经成为其市场扩展的羁绊伊利起源于“大草原”,成功于“大草原”,也正在受制于“大草原”。伊利已经不再是草原人的伊利,它正在变成中国的伊利,而且还想变成世界的伊利。但由于生产集中与消费分散、远距离运输与本地化销售两大矛盾的存在,伊利必须努力推进生产本地化。本地化生产,本地化奶源,伊利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大草原”概念就失去了根基,因为伊利在全国的很多生产基地的奶源就来自当地,而不是大草原。如果这个时候伊利还在诉求“大草原”概念,带给消费者的只会是一种欺感,这种欺感会严重伤害消费者对伊利的信任,一旦信任丧失,伊利品牌就会毁于一旦,伊利的事业也会遭到重创。蒙牛的广告危机就是前车之鉴。因此,伊利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大草原就成了一种羁绊。伊利面临着严峻的品牌再造任务。伊利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尝试把大草原概念向“天然”概念深化,以“天天天然”为新的品牌诉求。“天然”概念能成功取代伊利的“大草原”概念支撑起伊利的品牌大厦吗?“天然”是什么?“天天天然”又是什么?是奶牛的生长环境天然?还是牛奶天然?仅仅从伊利的品牌口号“天天天然”看,它应该是指伊利牛奶是天然的,意思是“天天喝的都是天然牛奶”。牛奶都是奶牛产的,怎么会天然?如果说奶牛产的就是天然奶,难道还有人工奶不成?说牛奶天然,很是站不住脚。如果伊利说的“天然”是指奶牛的生长环境天然,那就是暗指圈养奶牛产的奶不是天然的,是质量不好的。伊利这样的诉求在提高本企业的产品价值的同时,也在贬低其他圈养奶牛所产牛奶的价值。事实上,奶牛养殖的工厂化不仅在中国,就是在西方也是主要模式,就是牧场养殖,也要添加特别饲料,以增加产奶量,纯粹靠天然牧草来养殖奶牛,其产奶量是难以满足养殖户要求的,所以,一个牛奶企业很难保证自己的奶源都是纯天然牧草养殖的奶牛产的奶,就是伊利恐怕也未必都能完全做得到,如果一旦做不到,就会为自己留下巨大品牌安全隐患。因为宣传名实不符而一旦公诸于众,就会要了企业的命。就是伊利在内蒙能做到这一点,但伊利在全国扩张,由于条件所限,很难都能保证自己的来源都来自天然牧草奶牛,如果不能保证这一点,伊利的品牌也会面临信任危机。另外,天然概念像大草原一样,一旦被市场认可,也会被竞争对手风狂挤兑,伊利莫非还要当一次活雷锋?所以我们觉得伊利的“天然”概念与“大草原”一样,可以在某一阶段为伊利贡献利润,但不能作为长久的依靠,“天然”难以支撑起伊利的品牌大厦,由“大草原”概念向“天然”概念的理念演变,无法解决伊利品牌的核心价值问题,伊利又陷入了品牌概念的困惑之中。二、囿于质量层次的品牌定位,给伊利的持续成长设置了羁绊仅仅立足于质量层次的品牌定位,是一种弱势定位,只有立足于文化的品牌定位才能保证品牌的差异化,才能保证企业的持续成长。伊利在质量保证体系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伊利先后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呼伦贝尔大草原和黑龙江杜尔伯特大草原都建立了优秀奶源基地。03年伊利就实现了奶牛养殖由大群体、小规模向小群体、大规模的转化,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和集约化的奶牛养殖道路,在全行业开创奶源基地建设的全新模式。为了配合伊利的全国扩张战略,先后斥资11亿,通过收购、兼并、资产重组和托管等方式在北京、上海、河北、陕西等地建立自己的高质牛奶生产基地,以缩短企业与市场的距离,确保消费喝到新鲜的牛奶。伊利还在产品质量管理方面推行了四位一体的全方位食品质量认证模式,即ISO9002国际质量认证体系、规范生产制造的GMP体系、确保食品安全、卫生质量有效进行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管理的HACCP体系,以及具有绿色壁垒通行证之称的ISO1400环境管理体系,伊利要保证的是向市场上提供的每一滴奶都是合格的。伊利的质量管理的确是做得可圈可点,但仅限于此是远远不够的。任何一个品牌要在市场中求得一席地位,都必须拥有自己独特的、不可模仿的品牌诉求,以同竞争品牌相区别,但伊利的品牌质量诉求能鲜明地与竞争对手相区别吗?不能。求同化的质量诉求使伊利品牌失去了个性个性是品牌的生命,没有个性的品牌就等于没有了灵魂。可口可乐介入奶业的第一件事就是如何使它的奶品时尚化,以便能与可口可乐的品牌相容,并与竞争品牌相区别。但以伊利为首的中国乳业几乎都是千篇一律的在诉求质量。伊利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是光明乳业,它是中国乳品行业里资格最老的企业,它是伊利和蒙牛的老师。作为伊利和蒙牛主要领导人的郑俊怀和牛根生都曾在这里参观学习过。光明牛奶一直以来都将质量作为其品牌的独特诉求:“100%好牛,产100%好奶”,“做好牛,产好奶”,“三保科技产品”(保新鲜、保营养、保安全)是光明牛奶一直以来的牛奶宣传口号,质量概念已经成为光明牛奶的品牌核心。伊利的另一个竞争对手蒙牛也在质量上大做文章,它把质量界定为“天然、纯净、新鲜、健康”。中国乳业三巨头的核心诉求都是质量,高度的同质化,造成了品牌个性的丧失,在市场上恐怕很难说得出伊利牛奶与蒙牛和光明有什么区别。这样问题就产生了:伊利品牌与蒙牛、光明等同类品牌竞争上的趋同性所产生的品牌重叠,使消费者对伊利品牌的介入度和心理依存度会随时间推移而降低,最直接的反映是品牌价格保护功的丧失,最严重的后果是价格上升时产生更大的弹性反应,购买量迅速减少,而价格下降时则产生更大的无弹性反应,购买量并不明显增加,这对伊利的快速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品牌同质化为伊利拉大与竞争品牌的距离增加了难度伊利、蒙牛和光明三大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已达到了全国市场的50%,品牌集中度已经很高,三大品牌进一步品牌外发展的市场空间已然很小,于是三大品牌之间的相互竞争就将成为市场竞争的重点。由于同质化诉求,三大品牌之间很难拉开的距离,因此伊利想要大步超越光明,或者是把即将超越的蒙牛远远甩在身后,将变的非常困难。伊利以质量为中心的品牌诉求,已经成为伊利的快速发展一大障碍。满足于质量层次的品牌定位,使伊利品牌呈现出弱势特征按照美国品牌学家卡菲勒的观点,质量保证是一种弱势品牌定位,因为保证了质量仅仅是做了你应该做的事。所以在品牌理论中,以质量为中心的建立起来的品牌,只能算是初级品牌,它只有在产品的质量竞争时代具有竞争力,随着品牌竞争由质量竞争时代向个性竞争时代的演化,品牌的竞争力也就丧失了。目前中国的牛奶业竞争,正在走出质量时代而走向个性时代,伊利的质量概念正在失去原有的竞争力,伊利不能全面提升其的品牌的文化价值,不能在建立消费者心目中建立独特的品牌个性,就很难保证在新一轮的竞争中能取得长足的胜利。Upshaw认为,建立强有力的品牌个性文化特征,有利于保护和增加品牌价值。就像伊利率先打造质量概念奠定了伊利的基业一样,伊利现在面临的是如何建立具有独特个性文化价值的品牌,依靠独特的个性化品牌销售主张,率先超越质量时代,而进入个新竞争时代,是摆在伊利品牌建设面前的迫切任务,也是实现伊利的“可持续成功”的关键。三、投入不足,伊利品牌成长后劲乏力最该投资的地方投资不足,最不该投资的地方却投资过剩,在品牌成长的关键时机,伊利的有限资金没有用在刀刃上。品牌管理理论认为,品牌建立的最佳时机,是产品的快速成长期,而一旦错过这一时期,要再培育品牌就非常困难。中国乳业目前正处于市场快速成长期,是企业创立品牌的最佳时机,快速扩展市场、快速培育品牌是乳业企业的当务之急。据业内专家预测,中国乳业发展的黄金时间还有三到五年,错过这几年要想再在乳业市场有所成就会非常困难。所以,几乎所有的乳品企业、不管是老牌企业还是行业新军,都在聚集资源进行疯狂的扩张,以便为下一步的竞争赢得更多的市场机会和竞争筹码。蒙牛正在全力聚集竞争力量,以图最后一搏伊利的直接竞争对手蒙牛已经计划要在2005年,将产能提高一倍,达到275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蒙牛筹集了大量资金。资料显示,在2001~2004年间,蒙牛共融得资金亿元,其中2004年一次性融得资金14亿元,这些资金都用在了市场和产能的扩张上,蒙牛要依靠其强大的资金实力,借助强力的市场扩张,来取代伊利成为中国乳业之王。西南王新希望则斥资10亿元强力介入乳业市场,仅仅两年就完成了在西南地区的收购与兼并活动,现在棋子已经布到了全国;娃哈哈也筹集了10多亿巨资要瓜分乳业蛋糕。光明、三元、三鹿、完达山、辉山等,也不甘示弱,纷纷倾其所有,要奋力一搏。伊利正削弱自己的竞争力,给竞争对手以可乘之机蒙牛在全力跑马圈地,那么作为乳业老大的伊利在做什么呢2004年6月29日,伊利举行了2003年股东大会,会上,一位股民对伊利董事长郑俊怀说:“蒙牛已经在香港上市了,憋足劲在投钱扩大产能,可伊利偏偏投国债,最需要钱的地方而你们却不投资,难道伊利真的钱多得用不完了吗?”这位股民的话点到了要害上。据《世界商业评论》刊载的伊利资料显示,伊利股份于2002年8月末增发万股,募资亿元。资金到位不到两个月,公司就大量买入国债。发布于2004年6月18日的澄清公告称,从2002年10月18日召开的公司四届四次董事会通过关于公司利用部分闲置资金购买国债事项的决议,期间累计投资额亿元,共出售国债亿元,截至2004年6月16日国债余额为亿元,累积亏损1700万元。伊利称只是利用部分闲置资金购买国债。伊利真有那么多闲置资金吗?事实是,伊利近年来负债持续攀升,财务费用快速增长,2002年底伊利股份的资产负债率为36%,较2001年底的44%有所下降,但负债率下降纯粹是由于2002年8月通过增发新股募集资金亿元所致,扣除这一因素,负债率实际上是50%,其中,伊利股份2002年底的流动负债同比上升了44%,而2002年度的利息支出更是同比增长了95%。到2003年底,伊利股份的资产负债率更是进一步上升至45%,负债总额同比上升81%,流动负债同比上升71%,长期负债更是大幅增长230%,同年的利息支出同比增长133%至2134万元。负债总额中,有息负债部分从亿元增至亿元。今年首季季报还显示,伊利股份经营现金流由去年末的5亿元变为负2000万元,应收账款则增加到8000万元。由于国债市场自2003年8月份开始连续下跌,伊利股份也深套其中。。从2004年3月31日到4月23日,新购买的国债投资又亏损了1200多万元。在其他乳业企业都集中资金于产能扩展和市场扩张的时候,伊利却在投资国债,而且还大幅亏损,在市场竞争已经白热化的时候,伊利不是集中有限资金以获得更多市场,这不能不说是伊利经营战略上的重大失误,如果伊利认为自己已经是乳业老大,已经不需要更大规模投资了,已经确立了不可超越了市场地位了,那就错了。去年,对究竟谁是中国乳业老大的争论已经开始,如果说2003年伊利还勉强坐在老大的位置上,到2004年,还是不是老大恐怕已经难说了,至于2005年,按照目前伊利的打法,恐怕江山不保。做市场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就在各家憋足干劲攻城掠地的时候,伊利却还在抽走市场资金,实在不能称之为明智之举,如果伊利不能充分利用当前的大好时机和有力的市场局面,快速提升自己,等到机会错过,伊利恐怕就只能自吞苦果了。现在投资不足,伊利品牌成长的后劲就会大打折扣。伊利千万不能在品牌成长的关键时候釜底抽薪,应集中全力,为品牌的快持续成长奠定坚实基础,为下一步的市场恶战积累充足的品牌能量,才是最为明智的选择。四、品牌竞争,伊利四面楚歌打土豪,分田地,伊利面临四面竞争。伊利面临的市场格局可以被描述为“前有狼,后有虎,中间还有一群小老鼠”。业内资深人士李天田描述中国乳业的竞争格局是:2002年是中央军团稳扎稳打,地方军团保卫家园,海外军团虎视眈眈,新军团气势如虹;2003年是中央军团收缩战线,地方军团疲惫应战,海外军团一边干看,行业新军全军溃烂;2004年的趋势是:巨头争霸、终端争夺、外资进入。在伊利成功的时候,中国乳业市场还只有三元、光明等为数不多的几个巨头,但现在,短短几年,就迅速崛起了蒙牛、新希望、娃哈哈、完达山等乳业新军,并且迅速成为中国乳业的一支重要力量,并直逼伊利的龙头地位,伊利刚从光明抢过来的中国乳业王座,已经面临着强大的挑战。传统巨头不甘落后伊利首先是来自传统巨头的挑战。光明、三元对伊利的快速成长早就耿耿于怀。作为北方老大的三元,不甘心伊利的崛起,他们把竞争的战场打到了伊利的老家,三元在呼伦贝尔建立了超高温灭菌奶基地,3批次保温实验产品经检验,各项指标均符合超高温灭菌奶质量要求,新线已开始投料生产,这预示着三元正式杀进在超高温灭菌奶市场排在前列的伊利的大本营。三元公司副总经理桑悦说:呼伦贝尔三元公司超高温灭菌奶扩建工程竣工,该公司超高温灭菌奶产品的日产量在原基础上翻了一番,生产能力达到每天40吨,主要销售区域目前是当地的市场,按照三元的计划,下一部还将继续向内蒙古其他区域以及东北地区扩张。看来光明与伊利的竞争已经进入了贴身肉搏之战阶段。光明决不甘心让出自己多年的老大地位,已开始了全面收复失地的工作。光明携着从股市筹来的亿元巨资杀向全国。2002年6月,光明乳业斥资亿元升级1996年收购的黑龙江光明松鹤有限公司,要和伊利竞争东北市场;2002年9月14日,光明乳业以1500万元现金取得长沙第二大乳品企业派派食品有限公司60%的股权,在2002年12月29日,光明乳业受让江西第一大乳业公司英雄乳业股份有限公司51%股权,光明要与伊利决战华中市场;2003年1月,光明乳业又开始杀进伊利的核心市场广州,悄悄完成了对广州达能的收购,从而握有了广州达能100%股权,光明与伊利的华南之战拉开了序幕。光明还和北京林河工业开发总公司共同投资亿元,在北京顺义新建第二个乳品工厂,日产量可达300吨,品种主要是北京人爱喝的酸奶,光明要抢伊利在华北的优酸乳市场。新生巨头立誓赶超作为新生的巨头,蒙牛更是牛劲十足,要与伊利分高下。蒙牛是直接靠利用伊利的缺点成长起来的企业。蒙牛与伊利展开了管理、文化、促销、品牌、资金和人才等领域的全面竞争。蒙牛是1999年7月,伊利集团副总裁兼冷饮事业部总经理的牛根生,一气之下带着从伊利分得的一笔资金及冷饮事业部9名核心人员,共同注册1000万元注册成立的。蒙牛设立当年,就把伊利作为挑战对象,发誓要利用伊利的漏洞来成就蒙牛的事业。蒙牛成立当年,就实现销售4000万元,2002年增长到21亿元,在全国乳品行业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上升至第4位。自蒙牛成立以来,其增长率远远超过伊利,在刚刚过去的三年,蒙牛的复合增长率高达137%。2003年度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实现净利润亿元。按销量计算,蒙牛在2003年度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液态奶生产商,而这时蒙牛成立还不到五周年。在中国乳业资本第一轮角逐中,伊利的产销量事实上已从第一位退至第二位。郑俊怀已经迫切感到,稍不留意,伊利这只大象就会有葬身蛇腹的危险。早些时候,蒙牛计划上市的消息一出,伊利就非常紧张。发展迅猛的蒙牛成为伊利的心腹大患,如果再有资本市场融资通道,伊利担心蒙牛将一发不可收拾。为此,伊利聘请咨询机构,制定了系统打压蒙牛的计划。据称,当初步调研报告汇总后,项目主持人认为计划实行的结果,可能招致整个中国乳业的重大损失,遂立即叫停。由此看来,蒙牛的崛起,已经给了伊利巨大的发展压力。乳业新军快马抢摊一批乳业新军更是快马加鞭,跑马圈地。在西南市场,新希望把矛头对准了伊利,2002年8月,做饲料出身的民营企业新希望集团斥资5000万元入主四川华西乳业,同年12月9日,新希望在经过激烈的较量之后,击败伊利等竞争对手,成功收购了云南邓川蝶泉乳业公司。不久前,一家著名的国际咨询公司,已为新希望量身定做了一套乳业5年发展规划纲要。迄今为止,已有南京、合肥、青岛、武汉、郑州、重庆、西安、哈尔滨等地的9家乳品企业表示愿意合作,并有3家企业签定了意向协议书,新希望已经把触角伸向了全国。而在华东的维维和娃哈哈也是剑拔弩张,开始向全国市场扩张,他们要利用资金优势,在乳业市场分一大杯羹。谁都清楚,这些市场新军要做的就是打土豪分田地,而最大的土豪就是市场老大伊利,所以几乎所有的市场新军都把竞争的矛头对准了伊利,伊利正在成为竞争的焦点,能不能在这场斗争中获胜,是伊利能不能继续领导中国乳业市场的关键。国外巨头的趁势而入。跨国公司也已经跃跃欲试,要抢占中国乳业市场。早就以奶粉进入中国的雀巢,在销售额下滑的情形下,开始瞄向奶源,首先在黑龙江投入巨资开发奶源基地,开始介入液态奶市场;达能参股光明、豪吉等企业,开始了中国市场的扩张;就连可口可乐公司也开始来插一脚,为了能在竞争激烈的软饮料市场独占鳌头,该公司拟在近期内推出一种“母亲计划”的牛奶饮品。由于牛奶传达出的信息并不像可乐那样充满时尚感、使人神清气爽,可口可乐公司的官员表示,公司将在奶制饮品的大小、包装和口味上下工夫以弥补牛奶在人们心目中的不够时髦的缺陷。外资企业的加入,乳品市场一场混战看来是在所难免。作为市场老大的伊利靠什么取胜?伊利准备好了吗?五、品牌延伸失败的幽灵正在腐蚀着伊利的品牌形象粗暴的品牌延伸,伤害的不是被延伸的产品,而是支持延伸的母品牌。品牌理论认为,品牌延伸和品牌扩张是品牌发展的关键道路,是品牌资产增值的重要措施。但品牌延伸、扩张不当,或品牌延伸、品牌扩张失败,就会损害母品牌形象,就会降低品牌资产。伊利在品牌延伸与扩张上,有成功但也有失败,成功,成就了伊利的品牌发展,失败则正在给伊利带来品牌危机。不遵循市场法则的品牌延伸,让伊利吃尽了苦头“真棒”是一个非常有效益的产品。但天公不作美,真棒在市场不受欢迎,严重滞销。据业内人士估计,“真棒”给伊利带来的损失将在三千万元以上。现在的企业经济已经演化为成长经济,而成长的支撑就是品牌,伊利如果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去做出伤害品牌的举动,无意于饮鸩止渴。伊利的真棒事件损失最大的其实不是3000万元投资,而是达售行为对伊利品牌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这种负面影响,是段时间内难以消除的,也是伊利品牌的硬伤。

内蒙古伊利集团网络营销论文范文

网络营销论文2500字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你所见过的论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网络营销论文2500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回望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运行中的闪光足迹,令人印象尤为深刻的,莫过于“节能减排持续深入开展”、“家电下乡轰轰烈烈”、“‘用工荒’引发企业‘加薪潮’”、“现代文化创意产业的迅速崛起”,以及“电子商务发展迎来又一春”,并成功地助企添翼增力了。对于中国的针织服饰企业来说,响应并落实党和国家关于“节能减排”的一大举措,就是要在减少对土地、原料、器材、能源等消耗的情况下,把营销渠道做大做畅。“家电下乡”等活动为启动农村消费、拉动国民经济复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家里领着补贴种粮、外头打工搛钱的中国农民真的是“不差钱”了网络营销论文,目光敏锐的针织企业家们不约而同地举起了“城市包围农村”的大旗。

而海外市场的相对疲软导致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严重的“用工荒”问题,迫使企业通过“加薪”10—30%的不等幅度来招聘人才,也使得企业家们认真思考起如何在节约或减少产品销售渠道的费用又扩大产品销售的问题了。而电子商务瞅准了危机中的新机遇,在内强素质的同时,也与现代文化创意产业一起从不同角度上积极地介入到企业的生产和销售领域,在帮助和服务企业洼地重起的进程,不断伸展开强健的翅翼论文网站大全。所有这一切,都给金融危机重创下的、正为资金“瓶颈”而发愁的纺织企业家们带来了希望,尝试“触网”的热情再度升腾,网络营销因而也就成为了“低碳化”时代的最时髦的营销话题之一。

展望到品牌“无缝隙营销”的美好未来

实现工业信息化的发展目标是党和国家从十六大以来一直特别强调要着重抓好的一项重点工作,尤其是“十一五”规划期间,我国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快速推进并覆盖了广大的城市乡村,同时还与国际互联网进行了亲密的接触,这不仅为由高科技一手打造起来的电子商务经济模式的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也为广大的实体经济企业描绘了一种全新的营销模式――“网络营销”的发展前景。业内有人又将企业和电子商务借助信息高速公路打通的网络营销渠道称为“虚拟营销渠道”,而将企业面向终端市场构建起来的,主要以旗舰店、连锁店、商场专柜(专厅)、专卖店等为代表的营销网点称为“实体营销渠道”。根据最新统计数据表明,中国目前已经拥有4亿网民,2009年中国纺织服装品牌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实现网络购物成交额高达亿元。

虽然网络购物在已经成为一种购物消费的时尚新趋势网络营销论文,但在络购物的普及率目前仅为上网人数的,而且大多在17――30岁的年龄范围。这与网络购物普及率高达的美国、的韩国相对差距甚大,而平均每分钟就新100位网民的中国大陆,网络购物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另外,电子商务平台的“入市”门槛较低,网络购物价格相对于实体营销价格也很优惠,这都极大地吸引着广大的企业与消费,网络营销商机无限。根据市场研究分析,4月26日,百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在2010百度联盟峰会上指出,“未来五年、十五年,中国互联网面向商业发展的机会很多”、“互联网‘好戏才演半场’”。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的升级换代,电子商务与企业合作互动的日益亲密和紧密,纺织企业扩大营销渠道,实现品牌“无缝隙营销”指日可待。网络无所不在,营销无孔不入。

感受到品牌建设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电子商务为纺织企业量身打造的品牌视窗,以高科技的技术手段,借助现代文化创意的写实手法网络营销论文,将纺织服饰的品牌理念、品牌文化、功能特点和服务特色等,全面地、细致地、真实地展现在了世人的眼前,营造出各种神奇的视觉效果论文网站大全。

如,日前在香港举办的“亚洲零售博览会”上,网络平台上的智能专卖店里配有利用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开发的智能货架系统、智能试衣镜,在给顾客带来一种全新的购物体验的同时,也对品牌的所有细节进行了生动的描绘和真实的展示。借助电子商务平台,纺织企业品牌信息上网方便了消费者对品牌的认识和了解,推动了企业的品牌营销战略。但从另一个层面来说,这也公开了企业的经营“秘密”,特别是品牌的流行款式,很容易引起针织同行们的效仿,甚至是抄袭,从而加重了产品同质化竞争的恶性循环。而要解决这一潜在的威胁,纺织企业就得在品牌特色、品牌优势的“不可复制性”方面下足功夫。随时替换或更新能吸纳低碳纺织原料的、能对接新能源的最新纺机设备自不必说,增强款式设计的文化创意品味、提升设计手段的高科技智能化水平都至关重要。而且在品牌影响力相当而又各领风骚的竞争环境下,围绕低碳纺织的新要求来培育、巩固并不断增强自主品牌的特色服务,以值得信赖的品牌形象聚集更多的网络购物人群,从而实现不断提升产品营销额的目的。

同时网络营销论文,网络平台加快了品牌信息的传播与消费意见的反馈,促进了企业与消费者的良性互动,便于企业及时地根据消费者的意愿和市场流行趋势的变化可能,改进品牌建设,新增品牌活力,提高品牌竞争力。另外,品牌上网也强烈呼吁整个社会要尊重与维护好纺织品牌的知识产权,加快网络经济立法,营造良好的网络营销风气,为纺织品牌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为广大纺织企业寻找到突围发展的新路径

在国内市场的纺织大牌中,金融危机爆发之前李宁品牌年销售额一直排在耐克和阿迪达斯之后。为了改变这种受制于人的窘境,李宁品牌在营销观念上来了一次重大的变革,觅得危中之机踏上了电子商务平台,大举进军网络营销市场,先后在淘宝等电子商务平台上建立了1000多家网店,终于在2009年实现销售收入亿元,一举超越了这年销售额约为70亿元的阿迪达斯,与这年销售额仍为冠军的耐克差距甚微,并以一家主要依托互联网平台和IT技术手段的“轻公司”的新形象网络营销论文,树立在纺织大牌的最前沿,也为广大的纺织企业树立了通过网络营销实现品牌从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功突围的典型案例。

再看金融危机影响下的国内市场上的其他纺织企业(特别是中小纺织企业),迫于转型升级的压力、劳动力成本骤增的压力、企业向中西部或海外转移的压力,一时难以将有限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用于扩大营销渠道之上论文网站大全。当它们看到以阿里巴巴等为代表的电子商务企业抛出的营销橄榄枝时,也都纷纷尝试起“触网”来,希望能像李宁品牌那样,借助网络平台能将自己所积累的用户资源迅速地转变为消费受众的市场功能,来实现自主品牌逆势飘红、企稳拉升、再创辉煌的意愿。此时,金融危机中迎来发展新机遇的电子商务领域,也在不断强化内功,实现了从原来单一的提供网络营销平台到开通网络支付功能的转变,甚至是实现了向纺织品牌的“网络代理商”角色的成功转换。如,由阿里巴巴集团创办的“网货交易”,就是通过电子商务的网络平台,由淘宝卖家先扮演企业品牌代理商的角色,再将其向广大企业所采购来的大量商品卖给国内广大消费者的商品流通模式。

据悉,“2010年(第五届)网货交易会”将于9月上旬在杭州和平会展中心举行。在“网货交易”模式中,独立承担起商品销售的电子商务又与物流、包装等行业建立起战略合作关系,甚至是在其内部衍生出相似功能的配送机构来网络营销论文,从而创造出新的就业岗位来,为消费市场的扩大提供了更大的可能,也激发了企业生产的热情。另外,自世界金融危机从2008年9月爆发以来,已经出现过了美国次贷危机、迪拜危机、欧元危机等的多次变脸。海外市场变化多端、风云莫测,对于众多外向型的纺织企业来说,利用电子商务平台来做品牌的网络广告,不仅覆盖面大而广,而且也开通了规避诸多风险的广告投入新路径,在以“中国智造”创世界名牌的口号声中,品质卓越、服务提升的网络商品,会赢得良好的网络口碑,产生品牌形象传播的“鲶鱼效应”。“低成本、高效益、零风险”的网络广告模式,纺织企业家们何乐而不为呢!

在全球化时代,信息的沟通和共享给消费者带来了更多的选择,绝大多数产品都面临供过于求的问题,在处于“丰饶”“富足”经济的状态下,中国占90%以上的中小企业如何杀出竞争激烈的红海,实施蓝海战略,自身的市场定位与营销策略息息相关。

网络营销可以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营销销成本和储存成本,甚至可以实行无店面销售,而且供需双方可以直接见面,减少了中间环节,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也更加快速准确,有利于提高效率。特别是可以发挥中小企业规模小的优势,与客户和顾客紧密联系,灵活运作,市场适应能力强,并且可以及时发布合作信息和产品动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寻找合作伙伴,形成战略联盟,实现双赢共享的合作。借助网络营销,中小型企业也可以在全球国际化的大市场中参与市场竞争,寻求自己的市场空间。

但是根据有关调查报告显示,页面每天访问量在50以下的企业网站超过半数, 近四成企业网站通过网站发布的信息占其所有公布信息的比例低于二成 ,每周至少更新一次网站信息的企业仅占到三成 ,这说明我国中小企业的网络营销应用水平较低,大量可以利用的资源被浪费。在山东临沂,情况要稍微好一些,几家较知名的企业都建了自己的网站,作为企业宣传及产品展示、信息发布的平台,天元集团、鲁南制药厂、银凤陶瓷等企业的网站都较好发挥了形象展示和信息沟通的作用,但还没有充分利用网络来展开深入的互动式营销。

分析中小企业网络营销的现状,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1、资金、技术、人才问题。大量的中小企业由于缺乏门户网站的'支持,要进行网络营销只有建设自己的网站,但是对于资金财力和人力资本都十分有限的中小企业来说,建立自己的网站并进行维护和更新的难度非常大,网络营销包含了许多技术性的工作,企业自身很难做到,延缓了新技术和新营销手段的应用,从而差距进一步加大。

2、意识观念问题。网络营销不仅涉及大量的投入和技术上的变革定制营销,而且还涉及到企业的业务与管理流程、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等一系列问题。许多中小企业这方面意识薄弱,影响了中小企业网络营销的顺利进行,不少企业上网了,但往往存在“重建设轻维护更新”、“重硬件轻软件”、“重技术轻管理”等倾向和误区,只是把企业名称、地址、电话留下,发布一下信息,没有以、的理念意识,扩展网络销售,网络营销调查、数据库挖掘分析,和售后服务等深层次业务,进一步开发潜在顾客需要,保持顾客忠诚度。

3、网络营销目标不明确或缺乏预期。是为了增加销售渠道、提升推广品牌形象、还是为了寻求凸显企业核心竞争力?盲目根据服务商的名气或价格的高低进行投放广告,缺乏对网络营销的模式、方法的筛选与营销成果的预测, 网络营销收效甚微论文网站。

下面作相应对策的探讨。首先,做好企业和产品的整体营销规划,将网络营销作为有机的组成部分,对实施的方式,投入维护,及资料数据分析,回馈反应机制、预期效果与评估,包括实施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做详细的考察,和周密计划。有条件的企业考虑建立完善的网络营销系统,与传统营销方式整合,共同推广自身品牌,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由于资金、人才等资源缺乏网络营销有难度的中小企业,可以考虑将这块找专业公司或专门人士来打理,进行外包。

其次,对具体网络广告的投入方式,及营销策略的可行性进行科学分析。除了建设企业网站之外,网络营销还包括网站推广、Email营销、 网络广告等丰富的内容。企业可以根据自身条件及产品特点、行业特性进行合理选择。比如,博客营销。美国的Twitter不愿接受大量企业做媒体广告的要求,但同意在自愿的前提下,用户的博客上出现收费的商业性广告,根据用户与企业签订的协议分成,用户可以拿走大部分广告费,也可随时终止广告,按实际投入的天数计算费用。

在知识经济条件下,网络技术的普及使市场被无限的细分。那些满足无数细分市场的利基产品经过长尾集合器,变得易于寻找,又通过互联网搜索引擎的过滤器的强大指引作用鼓励人们更多地探索。基于对个性化需求的重视,长尾理论在网络营销中被经常应用,当然,它的实现是一些必备条件的:一定的经济、技术背景,所适用的产业领域和能够实现的盈利模式。否则,边际成本的增加带不来相应的收益,长尾就没用了,但是,对长尾理论的延展思考却可能带来新的商机。

唐海军认为,长尾理论提供了一这种商业模式,体现了推动型模式与拉动型模式之间,广泛性与个性化需求之间的差别。这种商业模式,来自于对消费者需求心理的把握,和敏锐的消费者洞察。对中小企业来说定制营销,则提供了难得的市场机遇,可以考虑下面的策略进行实施:寻求较为准确的目标市场定位,打造核心竞争力,实现定制营销,从而把握商机,突破发展瓶颈。

一、把握网络消费的脉搏,从产品到企业实施战略定位。

所谓定位,“就是令你的企业和产品与众不同,形成核心竞争力;对受众而言,即鲜明地建立品牌。”定位理论的产生,源于人类各种信息传播渠道的拥挤和阻塞,可以归结为信息爆炸时代对商业运作的影响结果,媒体、产品、广告等外在多种因素的交叉组合,与消费行为、心理个性的差异,使消费者需求难以整体把握,满意度指标也在漂移中。网络营销中这种市场的裂变更为显著,体现在:消费者只能接收有限的信息,消费者喜欢简单,讨厌复杂、消费者缺乏安全感、消费者的想法容易失去焦点等方面,这就为中小企业提供了市场定位的契机。定位的方法有多种,如强化自己已有的定位、比附定位、单一位置策略、寻找空隙策略、类别品牌定位、再定位等。企业在尽量延长已有产品产品生命周期,进行重新定位的同时,也应该寻找市场空隙,对自身重新定位。搜集网络在线营销的反馈数据与信息,对网上产品开展的市场调查,都是定位的参考依据之一。

二、调整产业链结构,打造核心竞争力。

波特的五力竞争模型阐述了企业与供应商、批发商、竞争者,顾客等的多重关系,网上营销可以同时开展B2B/B2C方式的营销,在面对全球化合作的今天,共赢的合作可以让资源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合理优化的配置,有些公司,如苹果公司除了保留其核心开发技术,其它环节都进行外包,形成了一个独特的产业价值链。日本的一些中小企业则处于一些核心企业的外围,是上游或下游的关系,为之提供服务,这种合作关系的紧密程度随市场形势的变化而定论文网站。中国的中小企业在有了合理明确的定位后,可以通过建立自己的网站、借用GOOLE、百度两个搜索引擎营销和投放流媒体等其他网络广告的形式,选择全球合作伙伴,突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三、争取先机,服务为王,定制营销。

由于网络营销的的特点,可以进行大规模定制服务,更好地满足个人化需求,这是网络营销的优势,同时,网络营销要更多地考虑人性化,打消人们下订单的顾虑,在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实现过程中定制营销,服务会产生信誉,服务会让企业走向成功。在充分竞争的网上购物红海中,开展B2C业务的Zappos被誉为“卖鞋的亚马逊”。创始人谢家华说:Zappos的定位是一家服务公司,它只是碰巧卖的是鞋子。公司的承诺是,给顾客最好的购物体验。“鞋合适就穿,不合适就换”,Zappos因此成为网上买鞋的首选,创造了年销售额超过8亿美元的业绩。

在今天,企业仅仅能够适应现在的市场环境是不够的,应该有对未来市场的预见和前瞻。以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为导向,在工业经济时代的大批量复制生产之后,是大规模定制营销时代的到来。中小企业的网上定制营销,会更加曲尽人意,有更多的灵活性和生长空间。如果能够市场嗅觉灵敏,争取在未来市场中把握先机,就占据了竞争的优势地位。企业可以通过功能模块化设计,对一定范围内不同功能或相同功能不同性能、不同规格的产品进行功能分析,划分并设计一系列功能模块, 通过模块的选择和组合构成不同的产品,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利用顾客数据库,让顾客参与产品的设计,进行新的组合,来更好地适应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产品的成本在设计阶段就可确定下来,企业尽量对产品成本影响较大的零部件标准化,而通过把其他较小零部件变型或采取手工制作来满足顾客个性定制的需求。那个更大范围内应用的标准化部件可以作为帕雷托“二八原则”的体现,而变形零部件或手工创意制作的,聚合的长尾部分则可能带来更大的利润,中小企业的网络营销策略,也可以是对长尾理论和帕累托原则的再思考灵活应用。

参考文献:

1、克里斯·安德森长尾理论[M] 北京:中信出版社,2006.

2、里斯·特劳特王恩冕、余少蔚译定位中国财政经济.2002.

3、长尾理论经济学原理探析唐海军现代管理科学.2009年第1期.

4、定制营销浅析李桂隆黄蓓蓓经济理论研究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年第1期.

伊利集团拥有液态奶、冷饮、奶粉、酸奶和原奶五大事业部,所属企业近百个,旗下有纯牛奶、乳饮料、雪糕、冰淇淋、奶粉、酸奶、奶酪等1000多个产品品种,产销量、规模、品牌价值居全国第一。 伊利金典牛奶:诞生于2006年,提供自然健康、安全可靠、高品质的营养乳品,并倡导关爱、崇尚自然的生活方式。 代言人:王菲伊利纯牛奶:源自优质奶源带,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全产业链管控,确保牛奶的天然纯正。伊利舒化奶:采用创新LHT乳糖水解技术,将牛奶中的乳糖营养细化分解,易吸收。有效减少饮奶不适,消除乳糖不耐受。代言人:李娜伊利谷粒多:优质谷物浓浆中融入口感顺滑的牛奶,搭配多种维生素,全面营养开启一早好状态。 代言人:彭于晏伊利味可滋:传统奶昔浓稠口感基础上,融入香浓食材,让细腻柔滑的牛奶因食材的沁入,得到完美升华。代言人:范玮琪、陈建州夫妇伊利QQ星儿童成长牛奶:针对孩子成长期特殊营养需求,量身打造“三重保护系统”成长配方,特含维生素D、益生元、DHA +ARA益智组合,专注儿童身体、智力全面成长。代言人:林志颖父子 张亮父子 王岳伦父女伊利婴幼儿配方奶粉:依据母婴营养研究中心研究成果,结合宝宝成长不同阶段的不同需求,分阶段强化关键营养,提供更适合中国宝宝生长发育的精准营养配方,助力中国宝宝健康茁壮成长。 代言人:陈建斌 蒋勤勤(曾)金领冠幼儿配方奶粉:源自中国母乳数据库研究,提倡科学母乳喂养,特别添加贴近母乳配方的α+β专利蛋白组合,给宝宝更好的抵抗力。代言人:袁泉托菲尔幼儿配方奶粉:严格甄选全球资源,100%进口优质奶源。依托欧洲研发中心和众多生命研究机构,融合创新科技的适度酶水解蛋白和欧洲百年益生菌研究成果,创新舒适配方,更好贴合宝宝成长所需。托菲尔,舒适胃肠道,宝宝少哭闹。伊利欣活配方奶粉:专为45岁以上人群设计,特别添加植物甾醇,能有效调节胆固醇水平,保护心脑血管健康。伊利优酸乳:香浓爽滑的牛奶,邂逅真实营养的青苹果汁,那一刻的酸甜美味,飞扬青春心情给你加倍快乐。 代言人:金秀贤(现) 刘亦菲(曾) 潘玮柏(曾) 林依晨(曾)伊利每益添乳酸饮料:活性乳酸菌+膳食纤维,独一无二的双重助消化组合,在体内形成更高速的“快消化”动力。代言人:杨幂、阮经天伊利畅轻:经过100%纯鲜牛乳发酵而成,每百克富含30亿独特的A+BB菌组合,带给你一身轻的独特体验。代言人:高圆圆伊利冰工厂:伊利冰工厂,产品中加入新鲜果肉、果汁,不仅带来冰爽的口感,更添一份活力体验。代言人:彭于晏(现) 张翰(曾) 郑爽(曾)易建联(曾)伊利牧场:伊利牧场是牛奶类雪糕领导品牌,专注于纯正牛奶冰淇淋的创新与丰富。代言人:桂纶镁伊利巧乐兹:香浓巧克力混合柔滑清甜奶料,搭配酸甜可口果酱,点缀香脆坚果颗粒,浓郁口感带给你最完美的味蕾体验,每一口都是完美滋味,这就是巧乐兹。代言人:Angelababy(现)林更新(现) 罗志祥(曾) 张韶涵(曾) 伊利QQ星冠名《爸爸去哪儿2》:伊利QQ星提出“成长更出色,爸爸更放心”的口号,这句接地气儿的广告标语,强调了节目的“成长”主题,与节目的立意非常相符。品牌主推的“成长”、“健康”、“呵护”等理念也与《爸爸去哪儿》节目主旨高度贴合。 舒化奶植入《变形金刚》系列:乳铁蛋白型营养舒化奶,其中富含的乳铁蛋白,饮后可让人体更加强壮。这一特色与《变形金刚》中机器人的威猛、雄壮相互契合。想必这也是营养舒化奶能够植入影片的一大原因。正如梦工场所言,“这是中国品牌的一次大规模、有品质的国际化营销。”舒化奶植入美剧《生活大爆炸》:与在《变形金刚》中的植入不同,这一次伊利营养舒化奶突出了特殊功能——针对患乳糖不耐症患者,而Leonard 刚好是患者。本次植入手法高明,与剧情结合紧密,既人性化又合情合理,网友及消费者的评价颇高。 伊利冠名《奔跑吧兄弟第二季》:在RUNNING中国蓝,2015浙江卫视大片资源招标会,伊利以亿获拍第二季《奔跑吧兄弟》冠名权,该资源标底价亿元。2016浙江卫视王牌资源共享会上,《奔跑吧兄弟第四季》节目的冠名权经过29轮竞标,最终由伊利以5亿元的价格中标。

伊利集团差异化竞争策略研究论文

伊利的品牌管理危机牛永革 蔡静 李蔚伊利的前身是呼和浩特市回民奶食品厂,83年郑俊怀受命做厂长时,家当41万元,职工76人,年利税万元,是一组在统计当地GDP时完全可以忽略不记的数字。进入90年代后,企业在郑俊怀的带领下,有了超速的发展,从93年至2003年的十年间,伊利从一个几千万的企业发展为一个主营业务收入亿元的全国乳业巨头,居中国乳制品行业销售第一位.2004年上半年主营业务收入已达亿元,实现净利润亿元。在前不久世界品牌实验室(WBL)和世界经济论坛(WEF)共同组织评估的“2004年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排行中,伊利以亿元名列第38位,进入了中国企业品牌价值排行榜的前列。不可否认,伊利这十年的经营是成功的,但从长远发展来看,伊利还是充满危机,特别是品牌危机。伊利的品牌建设与维护,存在有严重的缺陷,这些缺陷,不仅会影响伊利当前的发展,也会影响伊利未来的持续成长空间。一、 伊利创造的品牌概念,正在给伊利带来烦恼。伊利创造的“大草原”概念成全了竞争对手的发展却障碍了自己的扩张,“大草原”概念被风狂挤兑造成的负面效应,伤害的不是别人而是概念的创立者伊利品牌的核心是概念。概念是品牌核心价值的外在表现,是直接推动产品市场销售的动力。在过去,中国牛奶业一直处于诸侯割据、各自为政的局面,没有一个一统天下的品牌,原因是产品高度的同质化造成了竞争力的分散化,牛奶行业没有一个企业创造出独特的品牌概念以使自己脱颖而出。当伊利的“大草原”概念推出后,便迅速从众多的牛奶品牌中分化出来,而成为中国牛奶业的领袖。伊利的大草原概念之所以能把伊利推向中国乳业的顶峰,还是因为伊利抓住了中国人、尤其是中国的中部和东部人内心深处都存有的大草原情结。“蓝蓝的天空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歌声和诗句让大草原成了国人魂牵梦绕的地方。伊利率先抓住了中国人对草原的美好向往,推出了“青青大草原,伊利好牛奶”的品牌口号,这个口号,迅速唤醒了消费者对于大草原的美好体验,这种体验迁移到了牛奶上,也迁移到了伊利品牌上,伊利品牌迅速在消费者心中产生了亲和力。为了把大草原的概念植入中国消费者的心灵中,伊利花巨资推出了一系列以大草原为主体的活动。94年,伊利在首战武汉时,举办以“昭君回故里,伊利送深情”的大型免费品尝公关活动,当年就将市场占有率提升到50%以上,将地方企业逼至市场一隅。在进军北京上海等市场时,伊利对大草原的概念进行了深化,推出了“心灵的天然牧场”概念。直白的大草原仅仅是间接暗示了产品的天然品质,于是伊利将大草原概念进一步延伸为“天天天然”。正是这一系列概念的深化,推动了伊利品牌的发展,也正是伊利品牌的发展,拉大了伊利品牌与其他品牌的距离,使它快速有一个区域品牌成长为一个全国品牌。大草原品牌概念成就了伊利的事业,伊利的品牌运作是成功。但伊利的品牌推展成功,不能掩饰它在品牌维护上的失败。没有壁垒的品牌概念直接推动了蒙牛的快速成长品牌安全理论告诉我们,品牌资产是最容易流失的,一个不能成功防止品牌资产流失的品牌,不算一个是一个好品牌。品牌资产流失,就是品牌价值的减值,当品牌资产流向竞争品牌的时候,就是品牌竞争力削弱的时候。伊利品牌建设的一个失误,就是没能有效保护自己的品牌资产,它的品牌资产流进了蒙牛的血管里,它养肥了自己的最大竞争对手蒙牛。蒙牛是伊利的副总裁牛根生于99年带了几个人、拿着伊利给他们的利润分红1000万元创办的。牛根生借助在伊利学得的运作经验,本着先建市场后建工厂、先推品牌后推产品的经营理念,在全国迅速扩张,以的成长速度,成长为“99-01年度中国成长企业百强”第一名,成长为仅次于伊利的中国乳业企业第二名,并直逼伊利的冠军宝座。蒙牛高歌猛进的原因很多,但伊利巨资打造的“大草原”概念帮了蒙牛很大的忙。经过伊利的强力宣传,“大草原”概念已经深入人心,蒙牛直接借来大草原的概念,把自己的品牌嫁接到大草原上,实现了品牌经营上的借梯登楼效应。蒙牛的品牌宣传的是“蒙牛牛奶,来至内蒙古大草原,绿色天然无污染。”它不仅全盘借用了伊利创立的大草原概念,而且还进行了拔高,这样,蒙牛花很少的代价就实现了在品牌上与伊利的并驾齐驱,甚至还超越了伊利,伊利的品牌价值被蒙牛合理地瓜分了。仅这一项瓜分,就直接为蒙牛节省了数千万甚至可能是上亿元的广告投入,这是蒙牛1000万能起家的重要原因。如果蒙牛没有伊利的品牌概念铺底,而是从零开始运作,蒙牛的区区1000万,恐怕还不够交市场探索的学费。蒙牛的崛起,伊利可为是帮了大忙,但令人很不开心的是,蒙牛还不领伊利的情,伊利是不是很冤?伊利的创造的品牌价值已经被众多中小乳品企业风狂挤兑品牌理论认为,同一地理区域内的同业企业,如果在品牌主题中都过度强调这一地理区域的某一自然特征,那么这一自然特征会在消费者心智中转变为影子品牌,企业品牌则会变为影子品牌伞下的子品牌。这种影子品牌由于具有区域特征而不具有企业特征,无法进行自我保护,而成为整个行业的共同资产。于是就会发生一种怪现象:大企业拼命注入品牌资产,而小企业拼命挤兑品牌资产。就像几个大企业支撑了“涪陵榨菜”这个影子品牌,却被大量的中小企业拼命挤兑,努力从“涪陵榨菜”中提取效益一样。伊利创造的“大草原”概念,由于只有地理特征而没有企业特征,结果品牌概念变成了具有象征意义的影子品牌概念,“大草原”变成了一个影子品牌,结果“大草原”像唐僧肉一样变成了公共财产,失去了专有权,伊利为草原企业做了一件公益事业。蒙牛虽然靠享受这公益影子品牌壮大了,但它的品牌资产大量地注入了影子品牌,而众多的中小企业却在挤兑这种影子品牌拼命。自从伊利、蒙牛靠大草原概念成功之后,现在全国有很多的企业都引入了大草原概念,都把自己打扮成草原牛奶,有的打“大理天然牧场”、有的打“新疆天山牧场”、有的打“阿坝草原”、有的打“黄河源头草原”,如此等等,草原概念已经泛滥成灾了。当大小企业都在使用大草原概念的时候,伊利花巨资打造的大草原概念就失去了往日的市场拉动力。关键是,良莠不齐的企业都大做草原文章,不仅直接会败坏大草原的形象,也等于直接腐蚀伊利品牌的核心支柱。这些带有机会主义特征的搭车行为,除了疯狂地挤兑大草原的品牌价值外,是不会努力维护大草原概念,这种挤兑的结果,伤害最大的不是挤兑者,而是被挤兑得者――大草原概念的创立者伊利。伊利创造的品牌概念已经成为其市场扩展的羁绊伊利起源于“大草原”,成功于“大草原”,也正在受制于“大草原”。伊利已经不再是草原人的伊利,它正在变成中国的伊利,而且还想变成世界的伊利。但由于生产集中与消费分散、远距离运输与本地化销售两大矛盾的存在,伊利必须努力推进生产本地化。本地化生产,本地化奶源,伊利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大草原”概念就失去了根基,因为伊利在全国的很多生产基地的奶源就来自当地,而不是大草原。如果这个时候伊利还在诉求“大草原”概念,带给消费者的只会是一种欺感,这种欺感会严重伤害消费者对伊利的信任,一旦信任丧失,伊利品牌就会毁于一旦,伊利的事业也会遭到重创。蒙牛的广告危机就是前车之鉴。因此,伊利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大草原就成了一种羁绊。伊利面临着严峻的品牌再造任务。伊利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尝试把大草原概念向“天然”概念深化,以“天天天然”为新的品牌诉求。“天然”概念能成功取代伊利的“大草原”概念支撑起伊利的品牌大厦吗?“天然”是什么?“天天天然”又是什么?是奶牛的生长环境天然?还是牛奶天然?仅仅从伊利的品牌口号“天天天然”看,它应该是指伊利牛奶是天然的,意思是“天天喝的都是天然牛奶”。牛奶都是奶牛产的,怎么会天然?如果说奶牛产的就是天然奶,难道还有人工奶不成?说牛奶天然,很是站不住脚。如果伊利说的“天然”是指奶牛的生长环境天然,那就是暗指圈养奶牛产的奶不是天然的,是质量不好的。伊利这样的诉求在提高本企业的产品价值的同时,也在贬低其他圈养奶牛所产牛奶的价值。事实上,奶牛养殖的工厂化不仅在中国,就是在西方也是主要模式,就是牧场养殖,也要添加特别饲料,以增加产奶量,纯粹靠天然牧草来养殖奶牛,其产奶量是难以满足养殖户要求的,所以,一个牛奶企业很难保证自己的奶源都是纯天然牧草养殖的奶牛产的奶,就是伊利恐怕也未必都能完全做得到,如果一旦做不到,就会为自己留下巨大品牌安全隐患。因为宣传名实不符而一旦公诸于众,就会要了企业的命。就是伊利在内蒙能做到这一点,但伊利在全国扩张,由于条件所限,很难都能保证自己的来源都来自天然牧草奶牛,如果不能保证这一点,伊利的品牌也会面临信任危机。另外,天然概念像大草原一样,一旦被市场认可,也会被竞争对手风狂挤兑,伊利莫非还要当一次活雷锋?所以我们觉得伊利的“天然”概念与“大草原”一样,可以在某一阶段为伊利贡献利润,但不能作为长久的依靠,“天然”难以支撑起伊利的品牌大厦,由“大草原”概念向“天然”概念的理念演变,无法解决伊利品牌的核心价值问题,伊利又陷入了品牌概念的困惑之中。二、囿于质量层次的品牌定位,给伊利的持续成长设置了羁绊仅仅立足于质量层次的品牌定位,是一种弱势定位,只有立足于文化的品牌定位才能保证品牌的差异化,才能保证企业的持续成长。伊利在质量保证体系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效是有目共睹的。伊利先后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呼伦贝尔大草原和黑龙江杜尔伯特大草原都建立了优秀奶源基地。03年伊利就实现了奶牛养殖由大群体、小规模向小群体、大规模的转化,走上了科学化、规范化和集约化的奶牛养殖道路,在全行业开创奶源基地建设的全新模式。为了配合伊利的全国扩张战略,先后斥资11亿,通过收购、兼并、资产重组和托管等方式在北京、上海、河北、陕西等地建立自己的高质牛奶生产基地,以缩短企业与市场的距离,确保消费喝到新鲜的牛奶。伊利还在产品质量管理方面推行了四位一体的全方位食品质量认证模式,即ISO9002国际质量认证体系、规范生产制造的GMP体系、确保食品安全、卫生质量有效进行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管理的HACCP体系,以及具有绿色壁垒通行证之称的ISO1400环境管理体系,伊利要保证的是向市场上提供的每一滴奶都是合格的。伊利的质量管理的确是做得可圈可点,但仅限于此是远远不够的。任何一个品牌要在市场中求得一席地位,都必须拥有自己独特的、不可模仿的品牌诉求,以同竞争品牌相区别,但伊利的品牌质量诉求能鲜明地与竞争对手相区别吗?不能。求同化的质量诉求使伊利品牌失去了个性个性是品牌的生命,没有个性的品牌就等于没有了灵魂。可口可乐介入奶业的第一件事就是如何使它的奶品时尚化,以便能与可口可乐的品牌相容,并与竞争品牌相区别。但以伊利为首的中国乳业几乎都是千篇一律的在诉求质量。伊利的主要竞争对手之一是光明乳业,它是中国乳品行业里资格最老的企业,它是伊利和蒙牛的老师。作为伊利和蒙牛主要领导人的郑俊怀和牛根生都曾在这里参观学习过。光明牛奶一直以来都将质量作为其品牌的独特诉求:“100%好牛,产100%好奶”,“做好牛,产好奶”,“三保科技产品”(保新鲜、保营养、保安全)是光明牛奶一直以来的牛奶宣传口号,质量概念已经成为光明牛奶的品牌核心。伊利的另一个竞争对手蒙牛也在质量上大做文章,它把质量界定为“天然、纯净、新鲜、健康”。中国乳业三巨头的核心诉求都是质量,高度的同质化,造成了品牌个性的丧失,在市场上恐怕很难说得出伊利牛奶与蒙牛和光明有什么区别。这样问题就产生了:伊利品牌与蒙牛、光明等同类品牌竞争上的趋同性所产生的品牌重叠,使消费者对伊利品牌的介入度和心理依存度会随时间推移而降低,最直接的反映是品牌价格保护功的丧失,最严重的后果是价格上升时产生更大的弹性反应,购买量迅速减少,而价格下降时则产生更大的无弹性反应,购买量并不明显增加,这对伊利的快速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品牌同质化为伊利拉大与竞争品牌的距离增加了难度伊利、蒙牛和光明三大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已达到了全国市场的50%,品牌集中度已经很高,三大品牌进一步品牌外发展的市场空间已然很小,于是三大品牌之间的相互竞争就将成为市场竞争的重点。由于同质化诉求,三大品牌之间很难拉开的距离,因此伊利想要大步超越光明,或者是把即将超越的蒙牛远远甩在身后,将变的非常困难。伊利以质量为中心的品牌诉求,已经成为伊利的快速发展一大障碍。满足于质量层次的品牌定位,使伊利品牌呈现出弱势特征按照美国品牌学家卡菲勒的观点,质量保证是一种弱势品牌定位,因为保证了质量仅仅是做了你应该做的事。所以在品牌理论中,以质量为中心的建立起来的品牌,只能算是初级品牌,它只有在产品的质量竞争时代具有竞争力,随着品牌竞争由质量竞争时代向个性竞争时代的演化,品牌的竞争力也就丧失了。目前中国的牛奶业竞争,正在走出质量时代而走向个性时代,伊利的质量概念正在失去原有的竞争力,伊利不能全面提升其的品牌的文化价值,不能在建立消费者心目中建立独特的品牌个性,就很难保证在新一轮的竞争中能取得长足的胜利。Upshaw认为,建立强有力的品牌个性文化特征,有利于保护和增加品牌价值。就像伊利率先打造质量概念奠定了伊利的基业一样,伊利现在面临的是如何建立具有独特个性文化价值的品牌,依靠独特的个性化品牌销售主张,率先超越质量时代,而进入个新竞争时代,是摆在伊利品牌建设面前的迫切任务,也是实现伊利的“可持续成功”的关键。三、投入不足,伊利品牌成长后劲乏力最该投资的地方投资不足,最不该投资的地方却投资过剩,在品牌成长的关键时机,伊利的有限资金没有用在刀刃上。品牌管理理论认为,品牌建立的最佳时机,是产品的快速成长期,而一旦错过这一时期,要再培育品牌就非常困难。中国乳业目前正处于市场快速成长期,是企业创立品牌的最佳时机,快速扩展市场、快速培育品牌是乳业企业的当务之急。据业内专家预测,中国乳业发展的黄金时间还有三到五年,错过这几年要想再在乳业市场有所成就会非常困难。所以,几乎所有的乳品企业、不管是老牌企业还是行业新军,都在聚集资源进行疯狂的扩张,以便为下一步的竞争赢得更多的市场机会和竞争筹码。蒙牛正在全力聚集竞争力量,以图最后一搏伊利的直接竞争对手蒙牛已经计划要在2005年,将产能提高一倍,达到275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蒙牛筹集了大量资金。资料显示,在2001~2004年间,蒙牛共融得资金亿元,其中2004年一次性融得资金14亿元,这些资金都用在了市场和产能的扩张上,蒙牛要依靠其强大的资金实力,借助强力的市场扩张,来取代伊利成为中国乳业之王。西南王新希望则斥资10亿元强力介入乳业市场,仅仅两年就完成了在西南地区的收购与兼并活动,现在棋子已经布到了全国;娃哈哈也筹集了10多亿巨资要瓜分乳业蛋糕。光明、三元、三鹿、完达山、辉山等,也不甘示弱,纷纷倾其所有,要奋力一搏。伊利正削弱自己的竞争力,给竞争对手以可乘之机蒙牛在全力跑马圈地,那么作为乳业老大的伊利在做什么呢2004年6月29日,伊利举行了2003年股东大会,会上,一位股民对伊利董事长郑俊怀说:“蒙牛已经在香港上市了,憋足劲在投钱扩大产能,可伊利偏偏投国债,最需要钱的地方而你们却不投资,难道伊利真的钱多得用不完了吗?”这位股民的话点到了要害上。据《世界商业评论》刊载的伊利资料显示,伊利股份于2002年8月末增发万股,募资亿元。资金到位不到两个月,公司就大量买入国债。发布于2004年6月18日的澄清公告称,从2002年10月18日召开的公司四届四次董事会通过关于公司利用部分闲置资金购买国债事项的决议,期间累计投资额亿元,共出售国债亿元,截至2004年6月16日国债余额为亿元,累积亏损1700万元。伊利称只是利用部分闲置资金购买国债。伊利真有那么多闲置资金吗?事实是,伊利近年来负债持续攀升,财务费用快速增长,2002年底伊利股份的资产负债率为36%,较2001年底的44%有所下降,但负债率下降纯粹是由于2002年8月通过增发新股募集资金亿元所致,扣除这一因素,负债率实际上是50%,其中,伊利股份2002年底的流动负债同比上升了44%,而2002年度的利息支出更是同比增长了95%。到2003年底,伊利股份的资产负债率更是进一步上升至45%,负债总额同比上升81%,流动负债同比上升71%,长期负债更是大幅增长230%,同年的利息支出同比增长133%至2134万元。负债总额中,有息负债部分从亿元增至亿元。今年首季季报还显示,伊利股份经营现金流由去年末的5亿元变为负2000万元,应收账款则增加到8000万元。由于国债市场自2003年8月份开始连续下跌,伊利股份也深套其中。。从2004年3月31日到4月23日,新购买的国债投资又亏损了1200多万元。在其他乳业企业都集中资金于产能扩展和市场扩张的时候,伊利却在投资国债,而且还大幅亏损,在市场竞争已经白热化的时候,伊利不是集中有限资金以获得更多市场,这不能不说是伊利经营战略上的重大失误,如果伊利认为自己已经是乳业老大,已经不需要更大规模投资了,已经确立了不可超越了市场地位了,那就错了。去年,对究竟谁是中国乳业老大的争论已经开始,如果说2003年伊利还勉强坐在老大的位置上,到2004年,还是不是老大恐怕已经难说了,至于2005年,按照目前伊利的打法,恐怕江山不保。做市场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就在各家憋足干劲攻城掠地的时候,伊利却还在抽走市场资金,实在不能称之为明智之举,如果伊利不能充分利用当前的大好时机和有力的市场局面,快速提升自己,等到机会错过,伊利恐怕就只能自吞苦果了。现在投资不足,伊利品牌成长的后劲就会大打折扣。伊利千万不能在品牌成长的关键时候釜底抽薪,应集中全力,为品牌的快持续成长奠定坚实基础,为下一步的市场恶战积累充足的品牌能量,才是最为明智的选择。四、品牌竞争,伊利四面楚歌打土豪,分田地,伊利面临四面竞争。伊利面临的市场格局可以被描述为“前有狼,后有虎,中间还有一群小老鼠”。业内资深人士李天田描述中国乳业的竞争格局是:2002年是中央军团稳扎稳打,地方军团保卫家园,海外军团虎视眈眈,新军团气势如虹;2003年是中央军团收缩战线,地方军团疲惫应战,海外军团一边干看,行业新军全军溃烂;2004年的趋势是:巨头争霸、终端争夺、外资进入。在伊利成功的时候,中国乳业市场还只有三元、光明等为数不多的几个巨头,但现在,短短几年,就迅速崛起了蒙牛、新希望、娃哈哈、完达山等乳业新军,并且迅速成为中国乳业的一支重要力量,并直逼伊利的龙头地位,伊利刚从光明抢过来的中国乳业王座,已经面临着强大的挑战。传统巨头不甘落后伊利首先是来自传统巨头的挑战。光明、三元对伊利的快速成长早就耿耿于怀。作为北方老大的三元,不甘心伊利的崛起,他们把竞争的战场打到了伊利的老家,三元在呼伦贝尔建立了超高温灭菌奶基地,3批次保温实验产品经检验,各项指标均符合超高温灭菌奶质量要求,新线已开始投料生产,这预示着三元正式杀进在超高温灭菌奶市场排在前列的伊利的大本营。三元公司副总经理桑悦说:呼伦贝尔三元公司超高温灭菌奶扩建工程竣工,该公司超高温灭菌奶产品的日产量在原基础上翻了一番,生产能力达到每天40吨,主要销售区域目前是当地的市场,按照三元的计划,下一部还将继续向内蒙古其他区域以及东北地区扩张。看来光明与伊利的竞争已经进入了贴身肉搏之战阶段。光明决不甘心让出自己多年的老大地位,已开始了全面收复失地的工作。光明携着从股市筹来的亿元巨资杀向全国。2002年6月,光明乳业斥资亿元升级1996年收购的黑龙江光明松鹤有限公司,要和伊利竞争东北市场;2002年9月14日,光明乳业以1500万元现金取得长沙第二大乳品企业派派食品有限公司60%的股权,在2002年12月29日,光明乳业受让江西第一大乳业公司英雄乳业股份有限公司51%股权,光明要与伊利决战华中市场;2003年1月,光明乳业又开始杀进伊利的核心市场广州,悄悄完成了对广州达能的收购,从而握有了广州达能100%股权,光明与伊利的华南之战拉开了序幕。光明还和北京林河工业开发总公司共同投资亿元,在北京顺义新建第二个乳品工厂,日产量可达300吨,品种主要是北京人爱喝的酸奶,光明要抢伊利在华北的优酸乳市场。新生巨头立誓赶超作为新生的巨头,蒙牛更是牛劲十足,要与伊利分高下。蒙牛是直接靠利用伊利的缺点成长起来的企业。蒙牛与伊利展开了管理、文化、促销、品牌、资金和人才等领域的全面竞争。蒙牛是1999年7月,伊利集团副总裁兼冷饮事业部总经理的牛根生,一气之下带着从伊利分得的一笔资金及冷饮事业部9名核心人员,共同注册1000万元注册成立的。蒙牛设立当年,就把伊利作为挑战对象,发誓要利用伊利的漏洞来成就蒙牛的事业。蒙牛成立当年,就实现销售4000万元,2002年增长到21亿元,在全国乳品行业中的排名由第1116位上升至第4位。自蒙牛成立以来,其增长率远远超过伊利,在刚刚过去的三年,蒙牛的复合增长率高达137%。2003年度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实现净利润亿元。按销量计算,蒙牛在2003年度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液态奶生产商,而这时蒙牛成立还不到五周年。在中国乳业资本第一轮角逐中,伊利的产销量事实上已从第一位退至第二位。郑俊怀已经迫切感到,稍不留意,伊利这只大象就会有葬身蛇腹的危险。早些时候,蒙牛计划上市的消息一出,伊利就非常紧张。发展迅猛的蒙牛成为伊利的心腹大患,如果再有资本市场融资通道,伊利担心蒙牛将一发不可收拾。为此,伊利聘请咨询机构,制定了系统打压蒙牛的计划。据称,当初步调研报告汇总后,项目主持人认为计划实行的结果,可能招致整个中国乳业的重大损失,遂立即叫停。由此看来,蒙牛的崛起,已经给了伊利巨大的发展压力。乳业新军快马抢摊一批乳业新军更是快马加鞭,跑马圈地。在西南市场,新希望把矛头对准了伊利,2002年8月,做饲料出身的民营企业新希望集团斥资5000万元入主四川华西乳业,同年12月9日,新希望在经过激烈的较量之后,击败伊利等竞争对手,成功收购了云南邓川蝶泉乳业公司。不久前,一家著名的国际咨询公司,已为新希望量身定做了一套乳业5年发展规划纲要。迄今为止,已有南京、合肥、青岛、武汉、郑州、重庆、西安、哈尔滨等地的9家乳品企业表示愿意合作,并有3家企业签定了意向协议书,新希望已经把触角伸向了全国。而在华东的维维和娃哈哈也是剑拔弩张,开始向全国市场扩张,他们要利用资金优势,在乳业市场分一大杯羹。谁都清楚,这些市场新军要做的就是打土豪分田地,而最大的土豪就是市场老大伊利,所以几乎所有的市场新军都把竞争的矛头对准了伊利,伊利正在成为竞争的焦点,能不能在这场斗争中获胜,是伊利能不能继续领导中国乳业市场的关键。国外巨头的趁势而入。跨国公司也已经跃跃欲试,要抢占中国乳业市场。早就以奶粉进入中国的雀巢,在销售额下滑的情形下,开始瞄向奶源,首先在黑龙江投入巨资开发奶源基地,开始介入液态奶市场;达能参股光明、豪吉等企业,开始了中国市场的扩张;就连可口可乐公司也开始来插一脚,为了能在竞争激烈的软饮料市场独占鳌头,该公司拟在近期内推出一种“母亲计划”的牛奶饮品。由于牛奶传达出的信息并不像可乐那样充满时尚感、使人神清气爽,可口可乐公司的官员表示,公司将在奶制饮品的大小、包装和口味上下工夫以弥补牛奶在人们心目中的不够时髦的缺陷。外资企业的加入,乳品市场一场混战看来是在所难免。作为市场老大的伊利靠什么取胜?伊利准备好了吗?五、品牌延伸失败的幽灵正在腐蚀着伊利的品牌形象粗暴的品牌延伸,伤害的不是被延伸的产品,而是支持延伸的母品牌。品牌理论认为,品牌延伸和品牌扩张是品牌发展的关键道路,是品牌资产增值的重要措施。但品牌延伸、扩张不当,或品牌延伸、品牌扩张失败,就会损害母品牌形象,就会降低品牌资产。伊利在品牌延伸与扩张上,有成功但也有失败,成功,成就了伊利的品牌发展,失败则正在给伊利带来品牌危机。不遵循市场法则的品牌延伸,让伊利吃尽了苦头“真棒”是一个非常有效益的产品。但天公不作美,真棒在市场不受欢迎,严重滞销。据业内人士估计,“真棒”给伊利带来的损失将在三千万元以上。现在的企业经济已经演化为成长经济,而成长的支撑就是品牌,伊利如果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去做出伤害品牌的举动,无意于饮鸩止渴。伊利的真棒事件损失最大的其实不是3000万元投资,而是达售行为对伊利品牌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这种负面影响,是段时间内难以消除的,也是伊利品牌的硬伤。

伊利财务报表分析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伊利财务报表分析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为整顿食品安全问题,特别是乳制品市场,国家实施了鼓励企业并购和扩张等的一系列政策,这对于我国的乳制品行业来说是很好的机遇。本文通过对光明伊利的财务报的分析,发现伊利目前在资产利润等方面明显优于光明乳业,这是否意味着伊利将来在乳制品市场上“独占鳌头”本文从营销渠道、技术创新管理、财务风险质量、盈利质量的角度对两家企业进行分析,结果却是不尽然。

关键词

营销管理技术创新财务风险盈利质量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问题日益重视,由于乳产品中含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亲睐。从乳制品整个行业来看,它在我国正处于成长阶段,今后的发展空间很大:第一,人们收入普遍增加,低收入者提升消费产量。目前我国乳制品市场主要集中于城市,而有研究明,当居民收入超过1000美元时,人均消费乳制品会快速增长,发展中国家也会有相应的增长趋势。2012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7917元人民币,同时,农村人口基数大,中国的乳制品产量迅速提升指日可待。第二,我国老年化趋势会加速对乳制品的需求。第三,国家政策的扶持。为整顿食品卫生安全,国家在规范国内乳制品市场的同时,提高了进口奶粉的门槛,对外公司反垄断有望规范乳制品市场,壮大发展国内乳制品企业,而国家有关提高乳制品行业集中度以及鼓励企业并购和扩张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我国乳制品行业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面对如此一块巨大的“奶酪”,乳业巨头“光明”“伊利”,谁将领跑未来的乳制品市场

一、企业介绍

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呼和浩特市回民奶食品加工总厂,是国家520家重点工业企业和国家八部委首批确定的全国151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2005年11月16日,伊利通过全球最高标准的检验后正式牵手奥运会,成为唯一一家服务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中国乳品公司。目前,伊利集团拥有液态奶、冷饮、奶粉、酸奶和原奶五大事业部,所属企业近百个,旗下有纯牛奶、乳饮料、雪糕、冰淇淋、奶粉、奶茶粉、酸奶、奶酪等1000多个产品品种。伊利雪糕、冰淇淋产销量已连续19年居全国第一,伊利超高温灭菌奶产销量连续多年在全国遥遥领先,伊利奶粉、奶茶粉产销量自2005年起即跃居全国第一位。

光明乳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是1996年9月由上海牛奶集团和上实资产共同设立的沪港合资企业。2007年1月,被商务部评为中国最具市场竞争力的品牌,同年9月,被卫生部、农业部、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联合授予“中国食品安全十强企业”称号,是中国液态奶企业中唯一获得此称号的企业。目前,光明新鲜牛奶、光明新鲜酸奶、光明新鲜奶酪的市场份额均位居全国首位。

在2012年中国500强企业排名中,伊利股份排在128位,而光明乳业为296名,这是不是意味伊利股份的成功是不可超越的呢?

首先我们来看2012年两个企业公司规模的比较。

从资产规模、职工人数、主营业务收入、净利润来看,伊利股份都要优于光明乳业,那是不是说明伊利股份在这个行业具有绝对优势呢?结果不尽然。企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未来的潜在发展能力,而市盈率这个财务指标能够很好地反映投资者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预期,企业盈利前景越好,市盈率就越高。在2009年至2012年期间,伊利股份的市盈率在20至40之间,而光明乳业在这期间市盈率在35至之间,食品饮料行业的市盈率在15至20之间。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光明乳业市盈率高过了伊利股份,也远远超过了行业平均市盈率,说明投资者对光明未来的前景是很有信心的。

那么伊利股份(以下简称伊利)和光明乳业(以下简称光明)谁更具有发展潜力?本文从财务报的不同角度对两家企业进行分析。

二、公司整理质量比较

本文从营销渠道、技术创新管理、财务风险质量、盈利质量的角度进行分析。

(一)营销渠道分析

在营销渠道方面,伊利的主要优势是公司产品遍布全国各地,与经销商积极开拓市场;光明的主要优势是产品集中在华东地区,顾客忠诚度高,渗透到县级城市,物流创建能力强,并且光明近些年来积极并购国外企业,增加海外市场的销售渠道,而这一点伊利要逊色很多。从国内市场开拓的广度来说,伊利要强于光明,但光明近些年来积极进军中国华南、华北地区,在国内市场销售渠道上伊利的优势会逐渐消失。本文通过研究分析光明和伊利财务报中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比例和销售人员数量占总职工比例来衡量企业在销售渠道上投入的力度。

伊利在销售人员投入的绝对数量上具有绝对的优势,这个主要是UHT奶在全国销售的营销模式决定的。相对投入程度模式比较,光明在这六年里的投入逐年增加,且投入的力度要强于伊利,伊利在2011年以前是逐年上升,2011年后开始下降,说明伊利在营销渠道上优于光明,而光明在积极增加其在销售渠道上的力度,缩小两者的差距。

(二)技术创新管理分析

乳制品的技术创新工艺能为未来乳制品需求创造新的需求点,比如:优质奶源、在产品中添加有机因子、开发满足不同年龄段需求的差异化乳制品等。另一方面,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增加,对高端牛奶消费品的需求也会相应增加,光明在这个方面强于伊利:伊利虽然占据了内蒙古呼伦贝尔、黑龙江杜尔伯特和新疆天山三大黄金奶源基地,但是光明在开拓本国奶源基地的同时,并购了新西兰等国外奶制品相关企业,在寻求扩大和拥有优质奶源基地的同时,吸收了先进的乳品加工工艺、技术和设备,拥有国内规模最大、最完善的奶牛生产性能测定系统(DHI)。由于报中没有披露当年的研发费用支出,我们还可以通过人力资本――技术人员数量占职工比来衡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上中伊利的技术人员还包括质检等职务人员,我们可以知道,从2007年到2012年,光明在技术人员的投入比例上都大于伊利(除去伊利质检等职务人员,差距更大),说明光明更加重视技术创新活动。

(三)财务风险质量分析

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是两个衡量企业财务风险的重要指标,它有助于投资者了解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流动比率过低,说明企业财务风险大,偿债能力不强,企业没有足够的流动资产来偿还债务,不利于债权人;比例过高,说明经营者比较保守,不善于利用短期资金盈利或举债经营,资本使用效率不高。一般而言,流动比例保持在2比较稳妥,速冻比率为1比较适合。光明与伊利的财务风险数据。

我们可以知道,无论是流动比例还是速动比例,光明的比例趋势都要高于伊利,伊利流动比率在左右徘徊,速动比率在2009年之后一直呈现下降趋势,2012年低至,相比而言,光明的财务风险要稳健多了,这个可能与伊利近几年的急速扩大规模有关,这种快速的膨胀不得不让人们对其财务风险产生担忧。

(四)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质量可以从净利润质量、净利润率以及毛利率这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净利润质量。净利润是衡量企业经营绩效的一个综合指标,对于投资者来说,净利润代能为其创造回报的基本因素,对于管理者而言,是其进行经营管理决策的基础。当然仅靠净利润绝对数额的增减变化是不足以判断企业的盈利能力,还需要结合销售收入综合进行考虑。如果销售收入的增长率快于净利润的增长率,盈利能力可能是下降的,相反,如果净利润的增长速度快于盈利能力的增长速度,则盈利能力可能是上升的。所以,本文结合销售净利率反映净利润质量。

我们可以知道,2007年至2009年这段期间,伊利的净利润率要高于伊利,2008年亏损期间也低于伊利股份,2009年之后伊利净利率都要高于光明乳业。总体趋势来说,伊利股份的净利润率要高于光明乳业。但对比伊利每年持续增加的销售收入,为什么在2008年会出现巨大的亏损?对比2007年和2008年的财务报,发现其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剧增20多亿,在年报中显示的是由于受三聚氰酰胺事件的影响,“为恢复市场信誉而做的`促销和宣传产生的费用”,而在附注中丝毫没有涉及此项费用的详细信息,这不得不让我们对伊利的经营风险产生怀疑。

2、毛利率质量。毛利率的大小有助于投资者了解其投资方向,它是反映企业核心能力和成长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伊利和光明历年的毛利率具体所示。

我们可以得到,两家企业毛利率历年现的比较平稳,光明的毛利率要普遍高于伊利,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光明乳业的经营绩效质量要好。

三 、结论

伊利股份在资产规模职工人数以及获利能力要胜于光明乳业,本文希望通过分析两个企业之间的财务报得出存在差距的原因,事实上在我们研究报后发现:光明乳业在营销渠道追赶伊利,缩小差距,优质奶源基地产品开发强度和创新能力这些决定企业今后成长趋势的因素要强于伊利,并且伊利财务风险大,而光明乳业的财务风险则比较稳健,这些为光明乳业将来的发展扩张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所以,面对中国巨大的潜在乳制品消费市场,增长趋势强劲的光明乳业赶超伊利股份还是有无限可能。

拓展:

论文 格式

一、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要求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见解或新成果,并对本学科发展或经济建设、社会进步有一定意义,表明作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学科知识,具有从事学术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

博士学位论文,要求对所研究的课题在材料、角度、观点、方法、理论等方面或某方面有创新性成果,并对学术发展、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有较重要的意义,表明作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学科知识,具有独立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

学位论文应当用规范汉字进行撰写,除古汉语研究中涉及的古文字和参考文献中引用的外文文献之外,均采用简体中文撰写。

学位论文必须是一篇[或一组相关论文组成的一篇]系统完整的、有创造性的学术论文。

不符合上述要求的,一律不接受其学位论文答辩申请。

二、学位论文的一般格式

学位论文一般应依次包括下述几部分:

1. 封面(参见附件1)。

2. 版权声明。

3. 题目:应准确概括整个论文的核心内容,简明扼要,让人一目了然。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4. 中文摘要:内容摘要要求在3000字以内,应简要说明本论文的目的、内容、方法、成果和结论。要突出论文的创新之处。语言力求精炼、准确。在本页的最下方另起一行,注明本文的关键词(3-5个)。

5. 英文摘要:英文摘要上方应有题目,内容与中文摘要相同。在英文题目下面第一行写研究生姓名,专业名称用括弧括起置于姓名之后,研究生姓名下面一行写导师姓名,格式为Directed by...。最下方一行为英文关键词(Keywords 3-5个)。参见附件2。

6. 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

7. 序言(或序论、导论):内容应包括本课题对学术发展、经济建设、社会进步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述评,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论文运用的主要理论和方法、基本思路和论文结构等。

8. 正文:是学位论文的主体。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和选题情况,可以有不同的写作方式。但必须言之成理,论据可靠,严格遵循本学科国际通行的学术规范。

9.注释:可采用脚注或尾注的方式,按照本学科国内外通行的范式,逐一注明本文引用或参考、借用的资料数据出处及他人的研究成果和观点,严禁抄袭剽窃。

10. 结论:论文结论要明确、精炼、完整、准确,突出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应严格区分本人研究成果与他人科研成果的界限。

11. 参考文献:按不同学科论文的引用规范,列于文末(通篇正文之后)。外文用原文,不必译成中文(参见附件3)。

文献是期刊时,一般书写格式为:作者、篇名、期刊名、年月、卷号、期数、页码。

文献是图书时,一般书写格式为: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月、版次、页码。

12. 附录:包括正文内不便列入的公式推导,便于读者加深理解的辅助性数据和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缩略语,程序全文和有关说明,其它对正文的必要补充等。

13. 作者的致谢、后记或说明等一律列于论文末尾。

14.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授权使用说明(导师和作者本人均需签名)。

15. 封底。

中国企业营销,应该说走的是一条以模仿为主的道路。改革开放的20年来,西方企业营销理论与方法从引进传播到推广应用,多数企业基基本上是“照葫芦画瓢”。进入21世纪后,我国企业营销是仍然走以模仿为主的道路还是走以创新为主的道路呢?对此我国理论界和企业界都有不同的看法。笔者认为:营销创新,应该成为21世纪我国企业营销的主旋律。营销创新是21世纪中国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企业在21世纪之所以要以营销创新为主旋律,主要是基于以下考虑:1.买方市场的形成1996年是我国买方市场形成的关键年,由于经济“软着陆”的成功,我国市场开始出现 全面过剩现象。据国内贸易局提供的资料表明,1999年上半年,在605种主要商品中,供大于求的品种占,其佘的品种也基本利于供求平衡状况。不仅生活资料、生产资料过剩,甚至连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行业如电力、煤炭、交通等出现供过于求的状况。“铁老大”已没有了“老大”派头,“电老虎”也失支了昔日的威风,中国市场已由过去 的卖方市场进入到买方市场。在卖方市场条件下,总供给小于总需求,企业只要仿效别人的 生产和营销做法就能获利。而在买方市场条件下,由于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因而企业只是仿 效别人的生产和营销则难以成功,只有走创新之路,形成自己的营销特色,才能真正得以生 存与发展。21世纪的我国市场是一个长期的买方市场,坚持营销创新,是企业立足于买方市场之宝。2.加入WTO经过十几年的马拉松谈判,我国加入WTO指日可待。我国加入WTO后,会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和降低关税,这必然导致更多的国外企业和国外产品进入我国市场,从而使得国际竞争国内化。国外企业一般实力雄厚,营销力强,国内企业欲与之抗衡,不仅应走联合之路,而且要加强营销创新。如果一味效仿国外企业的营销做法,那么在这场中外营销战较量中容 易败下阵来。中国家电市场曾一是洋产品的天下,长虹、海尔、小天 等一批民族企业奋起 抗争,勇于创新,终于夺回了市场。因此,我国加入WTO后,面对更加激烈的市场况争和强 大的国外对手,唯有以营销创新方能取胜。3.知识经济的挑战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它将逐步替工业经济成为国际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经济,知 识经济作为一种创新型经济,强调创新应成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 的竞争力大小取决于其创新力的强弱。企业创新力包括多个方面,营销创新力是其核心要素 之一,企业只有大力开展营销创新,才能更好地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4.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面对世界绿色浪潮的蓬勃兴起,中国政府庄严承诺,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实现我 国经济在21世纪的可持续发展,关键在各个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避免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旧辙,实行“洁净化”生产和营销,这就要求企业放弃传统的工业时代营销做法,探索新的营销做法,即进行营销创新。21世纪中国企业营销的五大创新我国企业在21世纪的营销创新可概括为十大方面:观念创新、理论创新、市场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方法创新、策略创新、组织创新、人才创新、规则创新等。本文主要分析其中五大创新:1.观念创新观念创新是企业营销的先导。21世纪的中国企业,不能以树立市场营销观念为满足,而 应追求与21世纪相适应的新营销观念。我认为以下新观念应特别强调:一是亲情营销观念。20世纪的市场营销观念强调的核心是顾客至高无上,把顾客当“上 帝”。其实,世界上本没有什么“上帝”,而且上帝高高在上使人无法适从。亲情营销观念 强调把顾客当“朋友”或“亲人”而不是“上帝”,通过建立一种新型的亲情(鱼水)关系, 把企业与顾客之间的距离最大限度地缩短。通过与顾客做“朋友,而使顾客成为企业的永远 “朋友”。试想,当顾客成为企业的“朋友”时,还不会向企业的产品“投资”吗?这就叫 以企业的“感情投资”换取顾客的“货币投资”。二是全球营销观念。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最重要趋势,现代化大生产本身 的客观规律必然要求实现全球化分工。在这一经济规律的趋动下,各国企业和产品纷纷走出 国门,在世界范围内寻求发展机会,许多产品都已成为全球产品,许多支柱产业也已成为国 际支柱产业,而不是某一国的产品或产业。特别是实力雄厚的跨国公司,早已把全球市场置 于自己的营销范围内,以一种全球营销观念来指导公司的营销活动。如可口可乐公司在世界 几十个国家布有生产据点和100多个国家拥有市场,成为一个总部设在美国的全球公司;空 中汽车公司早已不是法国公司而是欧洲公司,并把营销触角伸向各国市场。这些公司都是把 眼光放在世界地图上开展全球营销活动。海尔是我国企业界较早具有这一意识的公司,他们 明确提出要实现“海尔的国际化和国际化的海尔”。所谓“海尔的国际化”就是通过大规模 出口和在境外设厂让海尔迅速走向世界各国。1998年,在我国出口严重滑坡的情况下,海尔。 出创口汇同比增长36%,今年1-3月份,猛增131%。所谓“国际化的海尔”就是让海尔在世界各国本土化。据报道,海尔首先在知识经济最发达的美国迈出这一步,美国海尔是海尔按照三位一体(即设计中心、营销中心、生产中心都在美国)原则成立的本土化海尔,而不是单纯的中国海尔,其设计中心设在波士顿,营销中心设在纽约,生产制造中心设在南卡罗林那州,让美国人来经营美国海尔,让美国资源来“养育”美国海尔。三是知识营销观念。21世纪知识经济不同于20世纪的工业经济,智力资本将成为第一资本,决定着企业面向未来的竞争优势。智力优势是知识经济时代的最重要优势,比尔·盖茨的微软公司在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总额只有通用汽车公司资产总额的4%左右,而它的市场价值却相当于通用汽车市场价值的4倍。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微软生产经营的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产品——电脑软件,而通用生产经营的是工业经济时代的典型产品——汽车。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营销观念也要相应转变,即树立知识营销观念。知识营销观念是知识经济发展的产物,是知识经济相适应的一种新营销观念。它高度重视知识、信息和智力,凭知识和智力而不是凭经验在日益激烈的市场营销战中取胜。为此,主要充分捕捉和利用市场信息,开发和生产科技含量高的产品,选择和运用现代化营销手册。四是绿色营销观念。自本世纪70年代初发表《人类环境宣言》拉开人类环境保护的序幕 以来,绿色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并席卷全球,将把21世纪变成一个绿色世纪。绿色浪潮的兴起带来绿色需求的迅速增长,推动绿色市场的蓬勃发展。据有关资料显示:1995年,世界绿色市场规模达4270亿美元;到2000年,可达6000亿美元,到2010年将增至12000亿美元。绿色市场规的不断扩大,必然要求企业以绿色营销观念为指导,尽力满足各国消费者的绿色需求。绿色营销观念强调企业在营销活动中要把市场需求与环境保护有机的合起来,大力开发绿色产品,尽量减少乃至消除环境污染所造成的危害。2.市场创新随着我国买方市场的出现,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步入“战国时代”,面对愈演愈烈的营销 战,企业是拼力争夺已有的市场还是去寻找消费者尚未得到满足的潜在需求,或创造一种新 的需求呢?有人把它形象地比喻为是去抢现有的“蛋糕”还是另做一块新的“蛋糕”。市场 创新不是去抢现有的“蛋糕”,而是去做新的“蛋糕”。有的企业面对强大的竞争压力,采 用“让利不让市”的低价位策略苦苦支撑已有的市场,结果往往得不尝失。高明的企业则把 视野投向新的市场。以洗衣机为例,城市洗衣机市场饱和了,海尔就拓展农村洗衣机市场, 当海尔总裁获知四川等地农民用洗衣机洗地瓜、土豆时,立马组织企业开发出能洗地瓜、土 豆的洗衣机,备受当地消费者的青睐。可见,消费者的多层性及其需求的多样化为市场创新 提供了广阔空间,这种市场创新主要表现在:新的区间市场、新的专业市场、新的群体市场 等。着眼于21世纪,企业应高度注重拓展下列市场:一是高科技市场。高科技市场是我国发展前景极为广阔的市场,有着巨大的市场需求潜量,且涉及到许多个行业,大有拓展价值。美国的微软、中国的北大方正等著名企业,都是在拓展这一市场领域大获成功的。二是农村市场。我国约有7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总数达9亿之多,由于城乡之间的差别,目前农村居民的消费与城市居民的消费大约相差10年,因而在城市市场已处饱和的 些 商品,如家用电器等,在农村市场仍有发展潜力。据有关资料表明,1997年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年底拥有彩电台、电冰箱台、洗衣机台,基本相当于1986年城镇居民台、台和台的平均拥有水平。1997年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相当于城镇居民80年代初期的水平。当然,开拓农村市场也要适销对路,不能把城里人用的商品照搬到农村,应根据当地农村市场的需求搞好新产品的开发和现有产品的改进。三是旅游市场。旅游市场的发展前景十分看好,据国际有关旅游组织分析预测,随着人 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和交通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外出旅游,不断增加旅游消费, 旅游产品将成为21世纪与钢铁产业并驾齐驱的重要支柱产业。该组织还认为,中国将在21世纪成为世界旅游消费大国。今年国庆节放长假带来的旅游消费热潮,正说明拓展我国旅游市场大有作为,我国有关企业应致力于这一新兴市场的开发和拓展。四是老年市场。据政府有关部门近期宣布,我国已提前进入老年化的社会,目前全国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0%,约亿人,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老年人将进一步增多。大量老年人的存在必然带来老年市场的发展,特别是老年食品、保健品等潜在的需求量极大,是企业应重点拓展的一个新群体市场。日本企业早在70年代就着手拓展老年市场,从吃穿用到住行玩开发出一系列新产品,现在老年市场已成为日本的一个重要市场。由于老年人具有生活阅历丰富、勤俭节省等独到的消费特点,因而拓展这一市场难度很大,企业应正视困难,制定和实施“攻坚”战略,坚持下去必有收获。五是文化市场。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同时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度,文化资 源十分丰富。然而,我国一直未能充分重视发展文化产业和拓展文化市场,只是把它作为发 展市场经济的点缀物,所谓“文化搭台,经贸唱戏”,正是最好的写照。其实,文化市场同 样只有极大的开发价值,世界著名的好莱坞影城、迪思尼乐园等都是成为成功的范例。最近 举办的上海国际艺术节按市场营销方法进行操作,结果生意空前兴隆,财源大增。当然,在 拓展文化市场过程中,也要进行营销创新,不能机械地模仿,否则也会失利。例如,深圳“ 锦锈中华”微缩景观一举成功后,一家公司模仿其做法,在宜昌兴建了“三峡”微缩影观, 结果观都廖廖无几,原因就在于选择兴建地点的错误,试想一下,当真三峡近在咫尺时,谁 还会有兴趣去看假三峡呢?3.产品创新 “产品常新,企业长青”,这是企业界流行的一句格言。它告诉我们只有不断进行产品 创新,才能永葆企业青春活动。国内外一些百年老字号企业之所以宝刀不老,就在于不断强 化产品创新。烟台“北极星”钟表公司的成功秘诀就是每年推出数十个新品种,新花色、新 样式。如果不坚持产品创新,企业发展则会潜伏重大危机。武汉长江音响曾嬴利7000多万元,当时领导者认为把这笔钱放在银行里拿利息也有一笔可观的收入,因而未去投资开发新产品,不到几年时间,VCD取代了音响,长江音响的生产企业因失去市场而被迫关门。 产品创新应从产品整体概念出发,重点突出以下方面的创新:一是产品标准创新。企业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一方面应按照国家标准、国际标准进行创 新,符合ISO9000、ISO14000等国际认证标准的要求;另一方面也不宜机械地照搬某一标准 。而应以消费者要求为最终标准,力求使产品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需要。二是产品品种、花色、样式创新。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产品生命周期日趋缩短,产品 的流行色、流行式变化更快,因而企业必须不断加速产品的更新换代,适时推出新品种、新 花色、新样式,以变应变。三是产品包装创新。包装创新要与产品的特性和价值相符,进行适度包装,防止过渡包 装和过简包装,包装材料的选用也要从有利于环保出发,尽量节约有限资源。目前,应注意 纠正社会上对“包装”的变异理想,防止“货卖一张皮”的现象蔓延。四是产品品牌创新。一方面要根据时代的发展和竞争的变化对品牌的设计和使用加以更 新,另一方面要根据企业的发展扩大品牌的知名度,争创全国名牌和国际名牌。五是产品服务创新。服务是有形产品的延伸,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更大的利益和更好的满 足,因而越来越成为产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如美国营销学家李维特教授所言:未来竞 争的关键,不在于企业能生产什么样的产品,而在于为产品提供什么样的附加价值:包装、 服务、用户咨询、购买信贷、及时交货和人们以价值来衡量的一切东西。著名的IBM公司在 广告中强调的“IBM就是服务”,正反映了该公司十分重视产品服务的思想。产品服务创新 就是强调不断改进和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不断推出新的服务项目和服务措施,力图让 消费者得到最大的满足或满意。产品创新还要顺应国际大趋势,朝着多能化、多样化、微型化、简便化、健美化、舒适 化、环保化、新奇化等方向发展,并注重实施产品陈旧化战略。产品陈旧战略是企业根据市 场需求变化规律有意识地淘汰老产品、推出新产品的战略,通过企业自己对产品加以否定而 不断地注入“新鲜血液”,使得企业成长曲线呈平稳上升态势。4.方法创新企业在营销实践中,一方面应敢于把国际先进的营销做法创造性加以应用,另一方面要 大胆提出和实施新的营销方法。营销方法创新主要体现在:一是柔性营销。即企业适时灵活地调整营销活动适应并满足个性化需求的一种方法。采 用这一营销方法要求企业改变以往高度统一、程度标准化的集中管理,实行面向实际、灵活 性的分散管理;改变以往一条生产线只能生产一种标准化产品的生产方式,建立一种由计算 机设计、控制、管理诸子系统构成的,在一条生产线上可生产不同形状、规模、花色、款式 的各种产品;改变以往单纯依赖中间商中介的流通模式,建立以信息网络为中介的、生产者 与消费者密切联系的“外订内制”的产销模式。二是网上营销。即在互联网络上开展营销活动的一种方法。企业可通过国际互联网建立 网站,传递商品信息,吸引网上消费者注意并在网上购买。有人预计,网上购物将是21世纪人类最主要的购买方式。在我国,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网上选购,三是零库存营销,即采用先接订单后生产、库存为零的一种营销方法。采用这一方法的 关键是要争取到足够的订单,因而加强产前订货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网上营销将逐步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方法。四是无缺陷营销。即在整个营销活动过程中不给顾客留下任何遗憾的方法。包括产品无 缺陷——100%的保证质量,销售无缺陷——100%的保证挑选,服务无缺陷——100%的保证满 意。五是事件营销。即通过或借助某一有重要影响的事件来强化营销、扩大市场的方法。长 虹公司借助柯受良驾车飞越黄河的重要事件来宣传产品、扩大市场,便是成功一例。开展事 件营销的前提是充分抓好和利用某一有影响的事件,并把它与企业营销有机地结合起来,达 到“借助过海”、“借风扬帆”的目的。5.人才创新 尽管营销创新的内容相当广泛,但关键是人才创新,没有人才创新,其它创新就是一句 空话。21世纪的营销人才不再是经营型的营销专家,而应是知识型的营销通才。其具有以下一些重要特征:(1)强烈的社会责任感;(2)文化素养高;(3)富有创新精神和进取心;(4)科技通才与营销专才的完善结合;(5)知识应用能力很强等。营销创新能否在21世纪成为我国企业营销的主旋律,关键就取决于是否拥有一批这类知识型的营销人才。还是需要加一些自己的摘要和总结性语言的。自己边抄边改就是了~

不用我的论文,我没话说。但如果我的文章有用,请对我给予肯定!我不能监督,只有靠良心了。真的是出于帮你,因为我理解你的急!!蒙牛和伊利具有相同的产品,共同的市场,剪不断的渊源,他们之间的竞争从蒙牛创立之初就没有停止过,并在伊利2003年度从光明手中夺得中国乳业老大座次的同时升级为PK对决。经过04、 05、06三个年度的比拼,两家企业已成长为中国乳品业的两极,我们现在来回顾一下两个对手在产品创新、营销创新、发展战略等领域的巅峰对决。 产品创新。 为增强盈利能力,伊利和蒙牛的竞争已从初级的同质化产品价格竞争,转入消费行为细分,寻求差异化、创新化发展,开发各种功能奶、高端奶,区分同质化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避免价格战。 液态奶产品PK 液态奶是中国乳品业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占据中国乳品业的60%市场,液态奶的市场份额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的排名,这是蒙牛和伊利争夺的主战场,他们在液态奶产品的UHT奶、乳饮料、酸奶等三个主阵地展开猛烈的争夺。UTH奶:功能型伊利“早餐奶”和蒙牛“晚上好奶”,高端型蒙牛“特仑苏”和伊利“金典”,逐对比拼。 在经过长期价格大战后,伊利在2005年首先推出了功能型的伊利“早餐奶”,向大众灌输营养早餐的理念,取得了很好的市场反响。蒙牛紧随其后,推出蒙牛“晚上好奶”,向消费者者传递,牛奶的营养与安睡作用,并相继推出蒙牛“早餐奶”、“未来星成长奶”等系列功能奶。 2006年蒙牛推出高端奶“特仑苏”,蒙语即金牌牛奶,向消费者宣扬其源于纯正奶源,高科技、高营养,得到了轰动性的市场效果,该产品”还在2006年度的IDF大会上获得“新产品开发大奖”。伊利也推出高端新品“金典”,宣传其奶牛MIP概念,同时不忘奶源地、高科技和高营养概念,并开展“关爱精英健康计划”市场推广活动为“金典”销售助力。 持续的产品创新,使两家巨头在价格竞争激烈的 UTH市场中稳定地提高了市场占有率,并保持了较高的盈利能力。但蒙牛产品种类更丰富,获益也更大。另外,根据AC尼尔森数据,截止2006年6月,蒙牛和伊利的市场份额分别为:,,这也正是两家在该产品领域竞争最好的评述。 乳饮料:伊利“酸酸乳”战蒙牛“优酸乳”,在乳饮料市场,先有伊利的“优酸乳”,向主要消费人群的青春少年传递从“青春滋味,自己体会”的诉求信息,取得了良好的市场业绩。蒙牛推出追随品牌“酸酸乳”,并借助“超女”之势,飞速发展,销售收入从04 年的8亿元飙升至05年的30亿元,成为成长最快,最成功的产品,市场份额也超越了“优酸乳”。为避免低端产品的过度竞争,蒙牛推出了高端产品 “心情二次方”,伊利也随继推出对抗产品“C小调”,宣传其即营养又健康。近期蒙牛又推出了“真果粒”,含有可嚼果粒的常温乳饮料,解决了营养和技术两大难题,定位于白领女性,继续走高端路线。伊利也对外宣称,率先在其优酸乳中添加OLIGO益生元和CPP(酪蛋白磷酸肽)促钙因子,使得优酸乳不但口感好、有滋味,而且更益于健康。 从两家2006年中期报告分析来看,乳饮料市场争夺的结果是,蒙牛占优,其产品收入达17亿元。 酸奶:奶源地之战与技术之争,酸奶产品的利润水平和市场增速也都优于白奶,但技术要求更高,且需低温保存,保质期短,不利于长途运输,所以酸奶产品的竞争的着力点在奶源地和技术实力方面。普通酸奶市场的价格战也是一直不断,但在酸奶领域伊利和蒙牛PK的主要看点是奶源地之战和技术之争。 奶源地之战。先是伊利发难,使“长富乳业”抛弃蒙牛,转投伊利,从而占有了长富乳业在华南乃至全国最大的奶源基地。蒙牛也积极展开对当地奶源的收购工作,并马鞍山投巨资建奶源基地。 技术之争。为避免低层次的价格战,伊利和蒙牛都在酸奶领域进行了大量的技术投入,以提高其营养保健功能,进行差异化竞争。2005年伊利成立了酸奶事业部加强对市场的开发,还与世界乳业巨头芬兰维利奥合作,享有了LGG益生菌在中国市场连续5年的独家使用权,并于2006年初推出了自己的LGG益生菌酸奶,提高了产品的技术含量,向中高端市场发力。蒙牛也先后推出过LABS益生菌酸奶、冠益乳酸奶等产品,并在2006年末与达能合作成立酸奶公司,利用达能先进的制造工艺与研发技术,提升其酸奶的市场竞争力。 伊利和蒙牛在酸奶的收入占液体奶总收入的比重都比较小,竞争的强度要比白奶差得多,但随着酸奶市场容量的增加,两家都在这一领域加大了投入,预计他们将在这一产品领域展开更大的竞争。 冷饮产品PK 相比较液态奶品,冷饮产品的成长性和利润空间更大,伊利和蒙牛为争夺这一市场投入巨大。截至11月,伊利2006年度共推出新品65款,平均不到一周就会推出一个新品,产品线从低价格到10元包办。值得称道的是,伊利“巧乐滋”这一老品牌在2003年创造了2亿元惊人业绩之后,继续在2006年创造了四亿元的销售额。蒙牛也推出一系列的产品,其中的“随变”、“绿色心情”也有不俗表现。 另外,由于2005、2006连续两个暖冬,冷饮市场总量增速加快,伊利和蒙牛的冷饮收入也快速增长。伊利因为在产品创新、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持续投入取得了很好的战绩,在2006年上半年,伊利冷饮就实现了的增度,销售收入达到亿元,全年预计收入将达30亿,将坐稳冷饮市场的头把交椅。 奶粉市场PK。 奶粉市场是乳品市场中的金娃娃,利润率极高。伊利是这一领域的高手,在2005年推出婴幼儿配方奶粉,取得了三位数的增长,估计2006年伊利奶粉市场的收入将会突破20亿,已经领军中国奶粉行业的。蒙牛在这一领域的表现无法与伊利相提并论,正如牛根生自己所说,在奶粉市场中,蒙牛是一只“丑小鸭”。为提高其奶粉领域的竞争力,2006年8月蒙牛与世界乳业巨头丹麦的阿拉福兹公司共同投资亿元,利用阿拉福兹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生产奶粉,并开发其他乳制品,真正开始进军奶粉市场。蒙牛的奶粉产业能否走向辉煌,能否从“丑小鸭”成长为“白天鹅”,我们拭目以待。伊利、蒙牛双方斗法最精彩的看点就是在营销方面,这也是各种媒体评论最多的地方。蒙牛在营销方面是绝顶的高手,他们的“神舟”事件营销、“超女”娱乐营销、“送奶工程”公益营销,以及近日的“NBA”体育营销,极大的提高了蒙牛品牌的知名度,为业界所称道。伊利在这方面也积极追随蒙牛,他们的“政府”营销、“奥运”营销、“明星”营销也搛足了消费者的眼球。在这里,我想点评的是伊利的“政府”营销和“蒙牛的“公益”营销。 伊利:“政府”营销,伊利深吟“政府”营销之道,在方面长期投入巨大,无论是对地方政府还是中央政府,伊利都做得比较出色。2005年末伊利投巨资3000万元支持地方基础设施建设,鼎立支每年一度的“昭君”文化节;还与团中央发起“中国青少年发展伊利梦想基金”,与全国妇联等部门长期主办对哺乳期婴幼儿父母折科学哺育知识的普及教育。另外,伊利在中央党校等单位联合举办的以 “新农村•新发展•新机遇”为主题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论坛”活动中,由于伊利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做出了杰出贡献,带领500万农牧民发家致富,荣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行业龙头企业”称号。另外,伊利的高利税是其政府营销最有力、最简单、也是最直接的方式,其纳税总额已近50亿元,其中 2005年纳税9亿元,是蒙牛的两倍还多,在2006年度纳税数额将超10亿元。 虽然有关方面对伊利成为“奥运会合作伙伴”的过程颇有微辞,但“奥运会合作伙伴”的低成本获得正是伊利政府营销成功的最好例证。政府营销的成功,使伊利可以获取良好的经营环境和较低成本的资源,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蒙牛:“公益”营销,蒙牛绝对是顶尖的营销高手,他们的“送奶工程”,极大的增强了消费者对蒙牛的忠诚度。但最为经典的显示蒙牛公益营销真功夫的篇章,莫过于蒙牛在获得产品创新大奖时总裁杨文俊的演讲。他说:“非常荣幸能够代表中国乳业、代表中国千万奶农,来领取这个世界乳业的至高无上的荣誉。这份荣誉,是属于整个中国乳业的、是属于13亿中国人的。特仑苏是蒙语‘金牌牛奶’的意思,我坚信,在民族乳业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我们一定能够早日实现‘让所有的中国人,首先是孩子,每天都能喝上一斤奶的梦想!’一定能让所有的中国牛奶,都成为全世界的‘特仑苏’!” 这段非常之精彩,他没有过于标榜蒙牛,过于在这段演说中,杨文俊对蒙牛只字未提,也没有宣传“特仑苏”,却让全中国人倍感舒畅,可以说“爽”极了,更认同了蒙牛,认识了“特仑苏”,宣传了其品牌。 近两年伊利的营销工作提速较快,尤其是近期“奥运+冠军”营销,在势头上大有盖过蒙牛之意。另外,伊利也在公益营销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而且其政府营销也越来越公益化,与蒙牛一起被评为“中国最具社会责任感企业”。 两家公司在营销领域的持续投入,既培养了中国乳业市场又提高了公司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极大的扩大了顾客基础,增加了销售量,近几年的超高速发展就是他们营销创新的最大成就。 战略碰撞 战略是企业主要活动的出发点,蒙牛PK伊利,从根本上说就是两家乳业巨头发展战略的演义。 战略目标PK:2010年进入世界乳业前二十强 这是伊利和蒙牛两个中国乳业巨头2010相同的战略目标。 伊利:先深耕国内市场,牵手奥运,借机出海 伊利的战略规划中有两个阶段性的战略目标,即:2010年,进入世界乳业20强,成为中国最有竞争力的企业之一;2015年,进入世界乳业10强,成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大型乳业集团之一。 多年以来伊利一直深耕国内市场,“用全球的资源,做中国的市场”,致力于打造中国一流的民族品牌。但在伊利牵手奥运之后,伊利的国际化开始启动,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将市场国际化列入重要战略举措。2006 年初,潘刚对外界透露,“一定要是高水平的国际化、多方位的国际化,包括产品的国际化、技术的国际化、标准的国际化、管理的国际化等,才有可能使伊利最终成为国际乳业发展趋势的引导者”。 蒙牛市场国际化,争取进行前10强 蒙牛的战略目标也是在2010年进入世界乳业前20名,并争取进入前10名。从蒙牛创业之初,就确立了“蒙牛•中国牛•世界牛”的三步走战略,风险投资的获得以及香港上市,成为其国际化的推进剂。在2002年,蒙牛产品就开始进入港澳地区,又成功销往新加坡、菲律宾、蒙古、美国塞班岛等国家和地区。在中国乳业中,蒙牛的牛奶出口量居全国第一,且蒙牛成为香港市民的“超市十大品牌”之一。但蒙牛并未满足于此,相继与阿拉福兹、达能合资,以增强其在奶粉和酸奶领域的地位,为国际化铺平道路。2006年4月又与香港迪士尼进行战略合作,以提高其产品在国际市场知名度。 蒙牛对外公告以下战略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扩大产品市场份额,寻求开发新市场,巩固加强原料鲜奶的供应,发展富有成效的副品牌,实现乳产品多元化,增强自身生产能力,不断提高雇员及管理层表现”。 蒙牛的市场国际化,不断提高液态奶的市场份额,对重资投入奶源地建设及产能扩增,和“特仑苏”副品牌的推出是其战略举措的真实演义。伊利与蒙牛战略上都希望成功世界乳业巨头,其实现途径也大同小异,只不过蒙牛的国际化走得早一些,伊利的乳品多元化做得好一些。 经过三年的PK,伊利和蒙牛都已成长为国内乳业巨头,与第二集团拉开了较大的差距,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也稳步提升,而且了他们的国际知名度都有较大提升。两家除了在产品创新、营销策略等方面的争斗外,还在奶源地建设、产能扩增、渠道管理、产品促销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比拼,现在我们可以从两家企业历年的乳品收入总量、各类产品的比重、市场占有率等方面看两家PK的结果: 在乳品销售总量方面,伊利稍占上风,具体到各产品情况又各不相同:伊利的奶粉产品远强于蒙牛,两者不在同一水平;伊利的冷饮产品要强于蒙牛,且在2006年下半年有扩大这种优势的可能;液态奶产品蒙牛的占有率较大,而且也有扩大优势的可能。另外,伊利的液态奶、冷饮和奶粉三大类产品发展比较均衡,而蒙牛发展不够均衡,在奶粉产品发展不够理想。我们还可以看到,不论伊利还是蒙牛只要在他们产品创新做的好的领域,其销售收入、占有率等都会强于对方。我们可以用八个字来总结两家企业PK的结果:不分仲伯,各有千秋。 虽然经过几年的快速成长,伊利和蒙牛都已成长为国内乳业巨头,但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在技术、管理等方面与世界乳业巨鳄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要想与他们并肩,伊利和蒙牛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尤其是国际市场的开拓将很快面临与狼共舞的惊险。 另外,国内市场的快速成长,使得国际资本纷纷投资于第二梯队企业,如夏进、太子奶等均已获得国际资本的巨大投入,有可能会成为第二、第三个蒙牛。再者许多世界乳业大鳄也扩大或开始与国内企业合作,借机进入中国市场,如:三鹿与恒天然的合作。而且还有一些是伊利、蒙牛他们自己请进来的,如蒙牛与阿拉、达能的合作,有可能是养虎为患,为虎所伤,造成品牌与市场的流失,也有可能因为文化、管理的差异,而影响业务的正常发展。这些都有可能使国内乳业竞争多极化,给伊利和蒙牛的发展带来变数。 我们希望伊利和蒙牛能够继续演义出更加精彩的对决,更祝愿他们如牛根生所说象德国的奔驰和宝马,在竞争中成长为世界级的优秀企业。 但任重道远!

  • 索引序列
  • 伊利集团论文参考文献
  • 伊利集团盈利能力分析毕业论文
  • 伊利论文参考文献
  • 内蒙古伊利集团网络营销论文范文
  • 伊利集团差异化竞争策略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