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博士毕业论文尤建功

博士毕业论文尤建功

发布时间:

博士毕业论文尤建功

一、徐师大是一本还是二本 徐师大即 江苏师范大学 ,是一本大学,该校是江苏省和徐州市重点建设的省属重点大学、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教育部、财政部国培计划实施高校。 二、徐师大简介 江苏师范大学 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是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学校前身是1952年创办于江苏无锡的苏南军区转业干部文化速成学校,战功卓著的刘先胜中将为第一任校长。1956年学校暂名“江苏省中学师资训练班”(无锡师范专科学校筹备处),正式纳入普通高等教育序列招生。1957年成立江苏师范专科学校。1958年学校北迁徐州,1959年与徐州师范专科学校合并,成立徐州师范学院。60年代初,全国高校布局调整,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指示:“徐州地区地域辽阔,要有大学”,学校因此得以保留。从此,学校扎根苏北,艰苦创业,逐步发展。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1996年学校更名为徐州师范大学。1999年原煤炭部所属的徐州工业学校并入。2011年学校更名为 江苏师范大学 。 在学校发展史上,有著名汉语言学家廖序东教授,著名诗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专家吴奔星教授,戏剧家、中国古代文学史家王进珊教授,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专家吴汝煜教授,教育家刘百川教授,心理学家张焕庭教授,历史学家臧云浦教授,地理学家罗其湘教授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建校以来,全校师生秉承“崇德厚学,励志敏行”的校训,经过不懈努力,各项事业都有了快速发展。 学校现有泉山、云龙、奎园、贾汪4个校区,占地2047亩,校舍面积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亿元;图书馆藏书284万册。学校设有22个专业学院以及敬文书院、继续教育学院、国际学院和教育部批准设立的首个非独立法人中俄合作办学机构—— 江苏师范大学 圣彼得堡彼得大帝理工大学联合工程学院,另设有独立学院科文学院。现有63个本科招生专业,3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3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个服务于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覆盖11个学科门类。具有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和硕士研究生推免权。现有在校普通全日制本科生18000余人(不含独立学院科文学院),博士、硕士研究生3100余人。建校以来,学校已向社会输送了近二十万名毕业生,一大批取得突出成就的 江苏师范大学 校友活跃在海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等各个领域。 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004年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次,2015年高质量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近几年,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项(其中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49项(其中特等奖3项),首届全国研究生教育成果奖二等奖;获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教育部“十二五”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2项、省品牌专业建设工程一期项目4项、省“十二五”重点专业(类)11个。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获批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9门、国家级精品教材和规划教材6部、省级优秀精品课程48门、省级在线开放课程7门、省级精品教材和重点教材45部。获得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1项,承担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2项,省级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1项。获得“中央支持地方财政专项”46项,拥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8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1个,省级在线开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个。学校被教育部、国家语委确定为全国首批“国家语委语言文字应用培训基地”、全国唯一一家“经典诵读教育”学科(领域)培训机构,获评“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 学校积极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师资队伍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现有专任教师1560人,教授29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53人)、副教授611人,专任教师中博士占比54%,具有海外研修经历教师比例。目前我校有“*”2人、国家“*”教学名师1人、国家“”专家5人,4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获得国家优秀青年基金,2人入选中国科学院“*”,江苏特聘教授9人;双聘院士量级人才11人,“*”、国家“杰青”量级人才50人;2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4人次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1人获得中国侨界贡献奖,4人入选“江苏省高校教学名师”,12人获得“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8人为省“双创计划”人才,21人为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105人次入选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157人次入选省“青蓝工程”;有国家级省级教学科研团队20个。 学校注重学科建设与科研工作,内涵建设水平稳步提升。现有6个省优势学科、12个省重点学科,化学、工程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拥有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2个,部省级科研平台30余个。近五年来,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420项,其中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8项(重大项目8项、重点项目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80项。在SCI/EI/CPCI/SSCI/A&HCI/CSSCI等索引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4366篇,其中SCI一区、二区Top等期刊论文370篇,在Science、Nature、PNAS等国际一流期刊上发表论文7篇。自然指数(Nature Index)进入“中国内地高校Top100”,2016年位列54位,江苏省内高校第8位,全球高校排名第428位。2017年,学校入围US News 2018世界大学排行榜,位列中国内地高校第123。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2项,省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106项。“中国留学生与民国社科发展”研究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科成果文库。在“一带一路”国家语言服务体系及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形成了一批有影响的智库成果,2篇智库报告获中央政治局常委批示,9篇智库研究报告获江苏省领导批示。形成高层次科研平台建设、高级别的科研项目、高水平的科研成果“三位一体”的科技创新体系。 学校积极拓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途径,社会服务能力不断彰显。立足基础教育改革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探索形成“十五年一贯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牵头成立淮海经济区乡村卓越教师教育联盟;获批开设淮海经济区首家雅思考点。与徐州、连云港、盐城、宿迁、宁夏中卫、内蒙古满洲里等地方政府建立了校市战略合作关系;与徐州、连云港合作共建 江苏师范大学 “一带一路”研究院;建立校地共建载体平台、校企联合研发中心等产学研合作基地180余家。大学科技园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级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组建 江苏师范大学 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师范大学 激光科技有限公司等学科性公司。技术转移中心获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成立师大创新科技有限公司开展股权投资、科技服务等创新业务探索。作为苏北地区唯一的江苏省干部教育培训基地,2017获批江苏省军转干部进高校专项培训基地。学校主动发挥服务功能,不断为推进校地、校企深度合作,全面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积极努力。 学校加快推进办学国际化进程,国际交流合作深入发展。作为全国首批“有资格接收外国留学生的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生委托培养高校”“留学江苏目标学校”,相继与英、美、澳、俄等国的69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先后接收46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来校学习。2017年注册国际学生700余人,其中学历生350余人。与美、澳两所大学联办孔子学院,其中迈阿密达德学院孔子学院荣获“全球优秀孔子学院”称号,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孔子学院荣获“全球先进孔子学院”称号。获批孔子学院奖学金项目——汉语国际教育本科和硕士培养资格。在马来西亚设立全球首个海外孟子学院。现设“一带一路”研究院(独联体国家研究中心)、巴基斯坦研究中心、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伊比利亚美洲研究中心和国家语委语言能力高等研究院等国别与区域研究机构,其中3所入选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备案名单。与哈佛大学、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学院等知名高校联合建设基因组学实验室、药食植物实验室、聋人认知中心、教育大数据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与美国、澳大利亚、日本、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等国高校开展合作办学和学分互认项目,与哈佛大学、香港大学等世界著名高校合作开展师资和管理人员培训项目。 学校坚持以生为本,着力打造各类学生成长成才平台。近年来,我校学生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金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项目综合类一等奖,“东芝杯”中国师范大学理科师范生教学技能创新大赛一等奖2项。先后四次获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全国优秀项目办,连续八年荣获大学生志愿服务苏北计划优秀组织奖。校女子足球队多次获得中国大学生女子足球锦标赛冠军,主力队员曾入选国家队参加奥运会和女足世界杯。学校是江苏省苏北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基地、江苏省辅导员培训与研修基地。学校荣获“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全国活力团支部”“全国百佳校园足球社团”“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先进单位”,多次获评江苏省高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高校教育管理创新项目一等奖”,多个班级获全国、江苏省先进班集体和江苏省“周恩来班”命名表彰,获得全国辅导员职业能力大赛省赛一等奖、国赛三等奖,全国辅导员年度人物入围奖、省辅导员年度人物等奖项。 学校已连续十次被省委、省政府表彰为“江苏省文明单位”,四次被表彰为“江苏省文明学校”,五次被表彰为“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被授予第三批“全国文明单位”,2017年获评首批“全国文明校园”。迈入新的发展时期,江苏师大人将继续发扬“守正出新,坚志勇为”的新时期校园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内涵发展、转型发展、特色发展,为建设高水平、有特色、有品位的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 三、徐师大知名校友有哪些 部分杰出校友:(排名不分先后。注:此处仅列出容易查证的校友名录) 廖序东: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徐州师范大学中文系和汉语学科的创始人。 吴奔星:现代著名诗人、学者。 王进珊:现代著名剧作家、诗人 吴汝煜: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专家 刘百川:教育家 张焕庭:心理学家 臧云浦:著名历史学家 罗其湘:地理学家 杨亦鸣:著名神经语言学家, 江苏师范大学 副校长 李程骅:扬子晚报总编辑 王维凯:淮安市政协主席、党组书记 鲍川运:美国蒙特利尔国际研究学院研究生院院长 何勇:联合国议员 洪亚平:美国Priceton Gllobal Synthesis公司总经理 茆庆国:中国盐业总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第二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季志业: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 万祖安:中煤能源山东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傅刚: 北京大学 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魏崇新: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院长 尤建功: 南京大学 教授、数学系主任 严乃荣:休斯敦浸会大学商学院金融系主任 李桂根:德克萨斯理工大学教授 刘利: 北京师范大学 文学院教授、汉语言文字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 周明儒:曾任徐州师范学院副院长,徐州师范大学校长 奚爱国:泰州市教育局副局长、民革泰州市委主委、泰州市青联副主席 张艳:江苏省人大常委会常务副主任 陈大伟:徐州市政协主席 李凤亮:深圳大学副校长 王维国:淮安日报社总编辑、党委副书记 徐振喜:宿迁市政协副主席 赵建华:连云港市副市长 郭殿崇: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江苏省楹联研究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江苏省诗词协会常务理事 郭杰:华南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王帅廷:香港华润电力有限公司总裁 李学忠: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原浙江省统计局局长,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 ;

Persistence of lower dimensional tori under the first Melnikov's non-resonance condition, to appear in Journal de Mathematiques Pures et Appliquees, 2001(with ). theory for lower dimensional tori of nearly integrable Hamiltonian systems, Progress in Nonlinear Analysis, edited by K-C. Chang and Y. Long, World Scientific, 2000, tori for 1D nonlinear wave equations with periodic boundary condition, Communications in Mathematical Physics., Vol. 211(2), 497-525, 2000(with l, Chierchia). of lower dimensional tori for Hamiltonian systems, Journal Of Differential Equations, Vol. 152, 1-29, KAM theorem for hyperbolic type degenerate lower dimensional tori in Hamiltonian systems, Communications in Mathematical Physics, Vol. 192. 145-168, reducibility and non-perturbative reducibility of quasi-periodic linear systems. Invent. Math. 190 (2012), no. 1, 209–260. Article; . Hou and J. YouAn infinite dimensional KAM theorem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two dimensional cubic Schrödinger equation. Adv. Math. 226 (2011), no. 6, 5361–5402. Article; . Geng, X. Xu and J. YouPersistence of the non-twist torus in nearly integrable Hamiltonian systems. Proc. Amer. Math. Soc. 138 (2010), no. 7, 2385–; . Xu and J. YouLocal rigidity of reducibility of analytic quasi-periodic cocycles on U(n). Discrete Contin. Dyn. Syst. 24 (2009), no. 2, 441–; . Hou and J. YouCorrigendum for the paper: Two-dimensional invariant tori in the neighborhood of an elliptic equilibrium of Hamiltonian systems in Acta Mathematica Sinica, English Series August 2009, Volume 25, Issue 8, pp 1363-1378. ArticleH. Lu and J. YouTwo-dimensional invariant tori in the neighborhood of an elliptic equilibrium of Hamiltonian systems. Acta Mathematica Sinica, English Series August 2009, Volume 25, Issue 8, pp 1363-1378. Article; . Lu and J. YouFull measure reducibility for generic one-parameter family of quasi-periodic linear systems. J. Dynam. Differential Equations 20 (2008), no. 4, 831–866. Article; . He and J. YouThe rigidity of reducibility of cocycles on SO(N ,R). Nonlinearity 21 (2008),no. 10, 2317–2330. Article; E-Journal. X. Hou and J. YouDiophantine vectors in analytic submanifolds of Euclidean spaces. Sci. China Ser. A. 50 (2007), no. 9, 1334–1338. Article; . Cao and J. YouCorrigendum for the paper: Invariant tori for nearly integrable Hamiltonian systems with degeneracy [Math. Z. 226 (1997), no. 3, 375–387] by Xu, You, and Q. Qiu. Math. Z. 257 (2007), no. 4, 939. Article; . Xu and J. YouGevrey-smoothness of invariant tori for analytic nearly integrable Hamiltonian systems under Rüssmann's non-degeneracy condition. J. Differential Equations 235 (2007), no. 2, 609–622. Article; . Xu and J. YouKAM Tori for Higher Dimensional Beam Equation with Constant Potentials, Nonlinearity 19 (2006), no. 10, 2405–2423. Article; . Geng and J. YouThe Existence of Integrable Invariant Manifolds of Hamiltonian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Discrete and Continuous Dynamical Systems 16 (2006), no. 1, 227–234. Article; and J. YouAn Improved Result for Positive Measure Reducibility of Quasi- periodic Linear Systems, Acta Mathematica Sinica (English series) 22 (1), 2006, 77-86. Article; . He and J. YouA KAM Theorem for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in Higher Dimensional Space, Communications in Mathematical Physics, (2), 2006, 343-372. Article; and Torus Bifurcations in Hamiltonian Systems, J. Differential Equations, Vol. 222(1), 2006, 233-262. Article; . Broer, H. Hanssmann and J. YouA simple proof of diffusion approximations for LBFS re-entrant lines, Oper. Res. Lett., 34(2006), no. 2, 199–204. Article; . Yang, . Dai, J. You and H. ZhangQuasi-Periodic Solutions for 1D Schrödinger Equations with Higher Order Nonlinearity, SIAM J. Mathematical Analysis, 36(2005), 1965-1990. Article; . Liang and J. YouBifurcations of Normally Parabolic Tori in Hamiltonian Systems, Nonlinearity, 18 (2005) 1735-1769. Article; . Broer, H. Hanssmann and J. YouA KAM Theorem for One Dimensional Schrödinger Equation with Periodic Boundary Conditions, J. Differential Equations, 209, 2005, 1-56. Article; . Geng and J. YouKAM tori of Hamiltonian perturbations of 1D linear beam equations, ., 277, 2003, 104-121. Article; . Geng and J. YouA Symplectic Map and its Application to the Persistence of Lower Dimensional InvariantTori, Science in China, 45(5), 2002,598-603. Article; E-Journal.

强世功博士毕业论文

强世功是一名真正关心中国问题并真正探求解决中国问题的学者。从强世功书中,可以看到一条一以贯之的关怀:中国。强世功想要做的,借用横渠四句的话就是:"为中央立心,为中共立命,为中国继绝学,为中华开太平"。基本信息:强世功,1967年11月11日出生,陕西榆林人。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副部长,法学院教授、副院长。中国著名民族问题专家、法学家。主要研究方向为法理学、法律社会学、宪法学。著有《法制与治理:国家转型的法律》、《法律人的城邦》、《法律的现代性剧场:哈特富勒论战研究》、《超越法学的视界》、《立法者的法理学》等,译著有《美国宪法的高级法背景》等。生平学习:1990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本科,1996年北京大学法学院硕士,1999年北京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平工作: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2001-2002);借调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研究部工作(2004-2007)。 2009年11月起任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副部长(挂职)。2011年7 月1 日起被聘为重庆大学兼职教授。著名观点:中共党章是宪法,10月24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邀请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市政府立法专家委员会委员强世功在线访谈, 以"依法治国 依规治党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题进行交流。强世功表示,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共产党的党章毫无疑问也是一个'宪法"。所授课程:法学原理、法理学、法律社会学、法学经典著作选读、宪法学等专著:《调解、法制与现代性:中国调解制度研究》(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法制与治理:国家转型的法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法律人的城邦》,上海三联书店,2003年。《法律的现代性剧场:哈特富勒论战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超越法学的视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立法者的法理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年《中国香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0年。

乡村现代化的回顾与前瞻论文参考文献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我整理的乡村现代化的回顾与前瞻论文参考文献,欢迎大家分享。

参考文献

[1]吉尔伯特罗兹曼[美]:《中国的现代化》,江苏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2]罗荣渠:《现代化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3]陈光金:《中国乡村现代化的回顾与前瞻》,湖南出版社,1996年版。

[4]哈罗德。伯尔曼[美]:《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

[5]泰格、利维:《法律与资本主义的兴起》,学林出版社,1996版。

[6]高鸿钧:《伊斯兰法:传统与现代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

[7]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

[8]张国华、饶鑫贤:《中国法律思想史纲》,甘肃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

[9]朱景文:《比较法社会学的框架和方法一一法制化、本土化和全球化》,中国

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10]苏力:《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1]强世功:《法律移植、公共领域与合法性—国家转型中的法律》(180-1980年).

[12]贺w方:《20世纪的中国:学术与社会》(法学卷),由东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13]屈春梅:《清末司法改革对皇权司法制度之影响》,历史档案,2001年第2期。

[14]萧功秦:《危机中的变革—清末现代化进程中的激进与保守》,上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

[15]谢晖:《私法基础与公法优位》,《法学》,1995年第8期。-

[16]张正平:《我国法制现代化的十大趋势》,《法商研究》,1996年第1期。

[17]张涵:《民事法学研究评述》,《法学研究》,1996年第18卷第1期。

[18]吴德星:《法治的理论形态与实现过程》,《法学研究》,1996年第18卷第5期。

[19]公王样:《法制现代化的概念架构》,《法律科学》,1998年第4期。

[20]李有星:《论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评价标准》,《浙江大学学报》,1996年9月。

[21]赵朴英:《关于实现法制现代化的思考》,《河北法学》,1998年第3期。

[22]张爱球:《法制现代化的概念解读》,《扬州大学学报》,2000年9月。

[23]秦国荣:《论中国法制现代化过程中的几个重大关系》,《由东社会科学》,2005年5期。

[24]刘作翔:《中国法制现代化历史道路》,《西江大学学报》,1999年第2期。

[25]汪太贤:《试论实现中国法治的模式选择》,《学习与探索》,1999年第2期。

[26]汪进元:《法治模式论》,《现代法学》,1999年第2期。

[27]池海平:《论我国现阶段法制的危机与变革》,《江汉论坛》,2004年第2期。

[28]刘笃才:《中国法制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走向法治之路—20世纪的中国法治变革》,中国民主

法制出版社,1996年版。

[29]世伦、姚建宗:《略论法制现代化的概念、模式和类型》,《法制现代化研究》(第1卷),南京师范大学

出版社,1995年版。

[30]叶传星,《论法治的人性基础》,《人津社会科学》,1997年第2期。

[31]刘旺洪,《国家与利会:法哲学研究范式的批判与重建》,《法学研究》,2002年第6期。

请继续阅读相关推荐:毕业论文 应届生求职

博士毕业论文申诉成功率

可以进行申诉,一般来说,毕业论文还有一次重新提交的机会,把握好这一次机会也还是可以顺利毕业的。

1、高质量改写

如果只是单纯的替换同义词,那根本算不上改写,一个优秀的改写应该是将内容理解后,修改语态、修辞手法、叙述手法并添加进自己的理解,在论文降重和连贯性上,还是非常有效的。

论文写作申诉辅导

2、保持独立性

有的时候,与同学合作进行论文的创作,也是会被怀疑是学术不端的,有不少同学就是在这个地方遇到了麻烦。但是如果有一个合适的署名,那么就不会有这种问题了。

3、数据转化

保证论文中的数据等内容是自己通过实验收集来的,直接编造或者抄袭数据也是不可行的。同时也可以将数据的格式进行一个转变。提高论文美观度的同时,还能够降重。

一般再增评1份,成功率一般挺高的。

申诉重送的话,可以先再整理修改下论文,提高论文通过率!建议可以选择正规学术机构的1对1博士毕业论文指导。指导教师为高校教授、副教授(博导)等。主要是以批注的形式或者语音的形式进行指导,具体是语音还是批注指导,主要以老师为准或者看学员这边更适合哪种情况。

注意

对于攻读人文学和社会学的任何一门学科的博士生而言,能否获取博士学位、三成或五成以上要取决于你的论文撰写的好坏;从如何构思、起草、到撰写、修改、以及润色;再修改,直至完稿。

在撰写博士论文的过程中,你的研究思路、刻苦努力以及导师的指导水平、这些方面对论文的影响固然不容忽视但更重要的却是对写作水平和思考能力的培养、写作水平与思考能力两者相辅相成。

博士毕业论文盲审好不好通过主要取决于你的课题方向、大论文的写作质量以及你发表的小论文的档次。

盲审制度,就是将不署作者名的学位论文送给作者不可能知道的专家审核,这样打出来的分数,应是最为客观。

一般高校,特别是研究生院,均有对学位论文进行定期盲审的相关规定,多为随机抽取一定数目的论文进行盲审。

外审是指将论文送外单位专家审阅,有的学校是学位办统一进行,有的学校是导师个人进行。自己导师指定的审论文专家,自己送审,占90%,由于专家和导师关系一般不错,都能通过。

盲审和外审通后过才能取得答辩权,答辩不通过,一样不能毕业。只要盲审2个专家通过,或者外审的2个专家通过就取得答辩权利,答辩委员会不包括外审专家,要半数通过就能够毕业。

博士和硕士都有不能毕业的,但是硕士的比例很小的,也有没有毕业的硕士,但是比例不到1%。所有的博士论文和部分硕士论文在答辩前由学位办送到外单位做盲审,以保证答辩论文的质量。另外省市级教委会随机抽取一定比例的论文请外单位做盲审,以检查研究生培养的质量。

成功的概率很小,如果学校检测不合格,你可以进行申诉,但申诉成功率并不大,只能好好修改。返还论文的目的是为了让我们修改论文,首先需要找出论文中内容重复的部分,如果不知道的话可以使用论文查重网站进行协助检测,最好使用与学校一致的论文查重软件检测,然后根据论文查重报告中的提示进行修改以达到降低重复率。

如果用和学校一样的论文查重网站来查重论文,发现论文重复率并没有超标。也有可能因为学校查重出错了。我们可以进行申诉,通常只需填写一份申诉表,学校也会进行重复率核查。如果没有问题,直接通过。

伦敦大学学院硕士毕业论文降低重复率技巧

1、插入自己的表达

如果是某几个词组同时出现重复,可以在其中插入自己的表达,打乱语序和词语,或加入从句进行解释或拆分。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过多对同一语句进行多维度的拆分和解释,这样会使得文章冗长、表达不清晰,使用太多可能得不偿失。

2、引入表格、图片等

由于查重系统一般不会识别表格和图片中的内容,对于引用的某些数据、或者引用的图表等,我们可以使用制图的方式或插入图片的做法来降低查重率。但这个做法局限性比较大,并不适合所有学科的学术论文,不过不失为一种方法去“硬性降重”。

3、修改语句表达

在某些重复语句,可以将关键词语替换成同义词;并修改语句表达(扩写或缩写),比如你想用的一句或者一段或几段话,抽出一个主旨来,或句子或短语或词。把能够用同义词替换的替换掉,然后重要的步骤来了,打乱+扩写。一个词扩成一两句话,一句短语扩成三四句话,一句话打乱扩成一段话。或将原句变为倒装句、被动句或主动句等。

建筑学博士毕业论文

《建筑类毕业论文范文2011年4月27日》文章简介:《建筑类毕业论文范文》 摘 要:材料是形成建筑主体的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部过程,在建筑经营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建筑类毕业论文范文》 文章《建筑类毕业论文范文》正文开始>> ---摘 要:材料是形成建筑主体的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部过程,在建筑经营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工程的造价具有很大的影响。合理确定材料的进场时间与采购数量是控制材料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的有效措施;是降低工程成本的根本途径;是提高建设资金使用效益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材料成本;批量采购;管理;效益 材料是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前提,是工程建设的物质条件,没有材料任何工程都将无法建设。正确处理材料的批量采购与建设成本的匹配关系,是建筑行业要优先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加强建筑材料的核算与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材料是指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经加工改变其形态或性质,并构成产品实体的各种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外购件),修理备用件,包装材料,燃料等。材料科目按照其流动性排列在资产的前列,仅从它在资产负债表中的排列顺序,就能够看出它的重要程度。它既是流动资产,也属于存货的种类,它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材料所包含的经济价值,可随生产经营活动的变化而流动,并带来企业现金流量的变化;二是材料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伴随着生产经营活动而改变自身的形态,且改变其本身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经济利益,也势必影响到企业最终的利润。 建筑材料,是形成建筑成果的实体;是构成建设成本的主体;是形成建筑产品的主力;是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流动性极强且可随时变现,如果不能正确的核算与管理,不但会造成资金运用效率的降低,而且会加大会计账目记录与市场价格的偏差,导致会计信息错误和失真。材料的积压,不仅会加大资金的占用,而且可能导致材料的损失与毁损,并会因新产品的出现而“退役”。所以加强材料的核算与管理,无论是对施工企业,还是对建设单位,都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材料应按品种的不同分类采购和管理 材料的品种繁多,取得的渠道各不相同,各部门的管理和核算方法也有所不同。材料的日常核算,可以按实际成本计算,也可以按历史成本入账。作为建筑行业的材料价格,一般是在当地建设管理部门按期公布的“建筑材料信息价”的具体指导下,分阶段按实际采购成本核算。材料的收发、账簿的记录,均采用实际成本法。 随着高科技成果在建筑行业的不断转化,新材料的不断推陈出新,越来越多的老材料因功能单调而显得落后,因不适应新的规范要求被限制使用;由于建筑施工的方法不断地向机械化、工业化发展,使以前的原材料进场,变成了现在的半成品采购;由原来的现场作坊,变成了现代的工厂化操作。这不仅给材料的采购工作带来了新的难题,也向成本核算部门提出了新的挑战。是采购原材料现场加工,还是购买半成品直接安装?以何种方式采购才能降低施工成本?何种方案才能更有利于施工的进行?这需要管理会计对多种方案的成本,进行具体分析、比较后,作出最优方案的选择。 三、建筑材料分类管理的基本方法 1.制定和测算定额,指标性限额管理。在施工过程中,要认真贯彻执行各种材料消耗的定额管理,首先,消耗定额的制定应具备客观、公正的态度,要有科学的依据,不得胡编乱造。其次,消耗定额的制定应具有严肃性、权威性,要组织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认真分析、仔细测算,不得以个别人的意图或暗示作为技术依据。再次,消耗定额的制定应建立在正常的施工条件下,应符合先进合理的科学水平。最后,消耗定额的制定应具有通用性,应遵循普遍经验适应于个案的原则,不得从个案、特例推向工程的全面。定额制定以后,则应保持相对稳定,不宜随意更改。 2.按照经济权重的大小,分类进行管理。将建筑材料划分为A、B、C三类,分品种重点管理A,分类别一般控制B,按总额灵活掌握c。按照建筑材料的经济权重的大小进行重点、一般和灵活的管理方式,即能达到重点控制、总体把握的目的;又能使建筑材料采购工作,抓大放小,管理灵活。A类材料:金额较大,但品种数量较少,如电梯、水泵,品种数量不多,单位价值却相当大,对建筑成本有一定的影响。B类材料:单价一般,品种数量相对较大,如钢筋、水泥,单位价值虽小,但品种数量比较多,总体数额极大,对建筑成本起着决定性的影响。C类材料:品种繁多,用量较少且单位价值很小,如铁钉、木屑等,品种非常零乱,所占金额较小,对建筑工程的造价不能构成明显的影响。因此,A类材料由于单体价值较大,而品种数量较少,较易控制;B类材料金额相对较小,品种数量很多,其总价值很高,应重点管理;C类材料品种数量繁多,但金额却很小,用量很少,对此只要把握一个总金额也就达到目的。 四、材料的采购不能简单地价格比较 建筑材料的价格是制约工程成本的主要因素,但是材料的采购并不是简单地进行价格上的比较。材料质量不同,品牌不同,其价格的内含不同;事后服务的态度不同,质量保证的体系不同,也就是价格所包含的内容和范围不同;市场的认同程度不同,供求关系不同,需求的季节不同,材料的价格也会不同。因此材料的价格确定,不应简单地以高低为标准,要注重质和量的辨证关系。耐久质优的产品、信誉较高的产品、质量确保的产品,不能因为价格稍高而被杜绝,它虽然是提升成本的因素,但是它同时也会给建筑工程带来“质”的飞跃。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延长建筑工程的使用寿命,就是提高建设资金的使用价值。 五、材料的采购不宜盲目地招标 材料的采购当然要注意合法的途径,目前比较流行的采购招标是合法的形式,但是它不是材料采购的唯一形式。建筑材料的采购招标,可以发挥需方市场的优势,让供货商前来应标,通过竞争体现价格优先。正确、公平的招标采购,的确能够降低建筑材料的价格,但是它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如果对材料的品牌、质量和价格不做充分的了解,如果对供货渠道和环节不进行控制,如果对前期的招标工作准备不够细致,极易给投标人留下投机的空隙,不但不能降低材料的采购价格,并且会给中标后的工程施工管理工作,带来被动的局面,甚至给以后的工作造成制约。 并不是所有的材料都适合招标,购买价值一元钱的材料,显然不需要进行招标;独一无二的材料,招标也不能解决降低价格的问题;市场紧缺的材料,供货单位也不需要采取应标的销售形式。材料的采购招标也会给招标单位带来不利的局面,发布招标文件就是暴露购买的目的,就是把自己需要材料的秘密告诉对方;信息发布的有效范围和招标内容的公开程度是有局限的,不一定所有的供货厂家都能够及时看到,也不能够事先知道投标者是否采取“联保”的串标方式,招标的可信度一旦失去控制,也就意味着中标的价格不再可靠。 六、最佳经济批量的选择与管理 一项工程的建设,耗资上亿元,长达几年。如果能够随时购入所需要的材料,就不需要原材料的储存,就可减少财务费用,就能盘活建设资金,也就能降低建筑工程成本。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很难使所有建筑材料都能够达到随时使用随时购买的目的,况且大部分材料要经过检测合格后才允许使用,即使是市场供应量充足的材料,也会因为供货地点的远近,运输途中可能出现故障或问题,给工程的顺利进行带来不确定的因素,导致建设过程中的停工待料而延长工期。为了保证工程的建设能够Ⅲ页利地进行,材料的分批采购、计划性地储存也是非常必要的。从材料促销的方式对采购成本的影响考虑,零星采购,材料的价格较高,批量采购,可能会得到供货单位的优惠;从材料管理费用对材料综合成本的影响考虑,过多的材料库存,会占用较多的采购资金,会增加仓储管理,会增加费用开支。 材料采购占用的资金是要付出经济代价的,材料积压越多,占用的资金越多,财务费用也越多。建筑材料的采购与管理,不但要处理好材料的批量采购与材料实际成本的辨证关系,而且要使材料的综合成本与资金使用效益更加匹配。最佳的经济批量,能给建设资金的使用带来最高的经济效益,决定最终的建筑工程成本,影响着最终的建设成果和利润。 建筑材料的采购和管理费用,是建筑工程的直接费用,直接影响着建筑工程的造价。完善材料采购和管理费用的控制体系,加强和提高材料管理人员的成本意识,探索和寻找降低材料采购成本的最佳方法,正确处理材料的批量采购与建筑成本的匹配关系,合理运用成本一效益分析的财务管理工具,就能够达到降低工程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最终目的。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博士毕业论文,能否通过,关键还是看论文的情况。这个没有好毕业一说。

建筑类毕业论文的写作要求、流程与写作技巧广义来说,凡属论述科学技术内容的作品,都称作科学著述,如原始论著(论文)、简报、综合报告、进展报告、文献综述、述评、专著、汇编、教科书和科普读物等。但其中只有原始论著及其简报是原始的、主要的、第一性的、涉及到创造发明等知识产权的。其它的当然也很重要,但都是加工的、发展的、为特定应用目的和对象而撰写的。下面仅就论文的撰写谈一些体会。在讨论论文写作时也不准备谈有关稿件撰写的各种规定及细则。主要谈的是论文写作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和经验,是论文写作道德和书写内容的规范问题。论文写作的要求下面按论文的结构顺序依次叙述。(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现在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三)论文——引言 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四)论文——材料和方法 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 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五)论文——实验结果 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六)论文——讨论 是论文中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应统观全局,抓住主要的有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行论说。要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复叙述实验结果。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 论文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七)论文——结语或结论 论文的结语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论文的文字应简洁,可逐条写出。不要用“小结”之类含糊其辞的词。一切粗心大意,不查文献;故意不引,自鸣创新;贬低别人,抬高自己;避重就轻,故作姿态的做法都是错误的。而这种现象现在在很多论文中还是时有所见的,这应该看成是利研工作者的大忌。其中,不查文献、漏掉重要文献、故意不引别人文献或有意贬损别人工作等错误是比较明显、容易发现的。有些做法则比较隐蔽,如将该引在引言中的,把它引到讨论中。这就将原本是你论文的基础或先导,放到和你论文平起平坐的位置。又如 科研工作总是逐渐深人发展的,你的工作总是在前人工作基石出上发展起来做成的。正确的写法应是,某年某人对本题做出了什么结果,某年某人在这基础上又做出了什么结果,现在我在他们基础上完成了这一研究。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表述丝毫无损于你的贡献。有些论文作者却不这样表述,而是说,某年某人做过本题没有做成,某年某人又做过本题仍没有做成,现在我做成了。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有时可以糊弄一些不明真相的外行人,但只需内行人一戳,纸老虎就破,结果弄巧成拙,丧失信誉。这种现象在现实生活中还是不少见的。(九)论文——致谢 论文的指导者、技术协助者、提供特殊试剂或器材者、经费资助者和提出过重要建议者都属于致谢对象。论文致谢应该是真诚的、实在的,不要庸俗化。不要泛泛地致谢、不要只谢教授不谢旁人。写论文致谢前应征得被致谢者的同意,不能拉大旗作虎皮。(十)论文——摘要或提要:以200字左右简要地概括论文全文。常放篇首。论文摘要需精心撰写,有吸引力。要让读者看了论文摘要就像看到了论文的缩影,或者看了论文摘要就想继续看论文的有关部分。

毕业论文尤三姐

丫环小红的结局最好。在红楼梦中敢于追求爱情之冠当属小红(竟敢私自留下手帕作为定情之物),小红和贾芸两情相悦,贾家落难,小红毅然留在狱中照料凤姐,贾芸也没有因为贾家的败落而放弃小红,他四处打听其下落,并其他也没有嫌贫爱富,还是细心照料贾宝玉,这说明他们都是重情重义之人,这样的两个人结合在一起能不幸福吗?贾宝玉是也。此人在未婚前在家中过度受宠,人人忌他三分(看在老太太面子上)。在家族衰减之时又娶红楼梦中第二薛宝钗。又在取得功名之后看破红尘,从此云游四海,我行我素,再不管世间纷扰,岂不快哉!

薛宝琴 第七十回放风筝时为什么宝琴的风筝是“大红蝙蝠”,“蝙蝠”是吉祥的象征,乃“偏福”之意,正喻宝琴嫁梅翰林之子,命运独好。宝琴作十首怀古诗暗喻十二钗的命运却不涉及自己(参见《暖香坞春灯谜与薛小妹怀古诗》),她述真真国少女五言律诗关系着探春的结局也不涉及自己(参见《探春的结局——海外王妃》),这都由于宝琴是“陪客”,她在《石头记》中只起一个旁观者的作用。大约在八十回后宝琴的地位并无变化,她可能在四大家族败落后充当一个“见证”历史盛衰的角色。 邢岫烟结局比较模糊。

贾母。享服享了一辈子。她当家的时候正是贾氏的黄金时代,等家里经济状况差的时候,她又交了权,做老祖宗去了。虽然知道家里的情况,但不会操心劳神凤姐儿还要被家里上上下下的人批评。等冰山既倒,就提前死了。不是她还能有谁?风光过也威风过,享用过也自在过。真想不出别的了。贾探春,不管怎么说,她也是成为一个王妃,而且我相信以她的为人,即使远嫁他乡,她也会充分表现出她的才华和人格魅力,受到大家的尊敬。林黛玉的结局是最好的。她也算完成了自己的心愿,用自己一生的泪来实现前世的诺言。她毕竟和自己爱的人心心相印,虽然最后没有嫁给贾宝玉。虽然自己最后含恨而终但她毕竟没再欠债。而且她不适合生活在大观园之中,离开一个不开心的地方又何尝不是一件好事。

正如《好了歌》所说,最后是树倒猢狲散 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彻头彻尾大悲剧

  • 索引序列
  • 博士毕业论文尤建功
  • 强世功博士毕业论文
  • 博士毕业论文申诉成功率
  • 建筑学博士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尤三姐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