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洪水”周文韬 宋沼桥小学 四年级 2010-05-10 评论(7) | 浏览(80830)“叮铃铃”放学了,老师通知大家:“明天大扫除,请同学们备好工具。”第二天第一节课,大扫除拉开了帷幕。同学们拿出法宝,开始刷地。老师提来一桶水,二话不说就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倒在地上。教室就成了“洪水区”。我们拿出刷子,使劲地在教室黑乎乎的脸蛋上擦,我们一边刷地一遍哼:“洗刷刷,洗刷刷。”我们每人负责一块地,又开始擦,真是“众人拾柴火焰高”,一个人擦,要擦很久的地,九个人不到5分钟就擦完了。突然,一个“浪”打过来,把我鞋子打湿了,我的脚立刻凉凉的,好难受呀!老师一声令下,命令我们吸水,同学们就纷纷参与到“抗洪救灾”行动中,有人被“浪”打湿了衣服,有人被“浪”打湿了裤角,最有趣的是有人被“浪”击倒了,整个裤子都湿了。我们不停吸水,“洪水”终于被我们班一个个的大禹一一制服。大扫除结束了,我们的外衣外裤变成了雨衣,浑身湿漉漉的,但我们的脸上没有丝毫的难受,因为我们得到了无比的乐趣,我们望着明晃晃的地,心里涌上一股成就感。这真是一次有意义而开心的大扫除啊!名师点评:文章以《发洪水》作为文章的题目,概括了文章的内容,非常的新颖,能吸引读者。文章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运用一个个生动形象的比喻,介绍了同学们打扫卫生的经过,让辛劳与快乐同行。文章写得不错,劳动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不过,下次还是要注意一下,别把衣服都弄湿了,那样会容易生病的!
我国河南等地今日发生严重的暴雨灾害,造成了很大的伤亡,在期间也发生的很多感人的事件。
1.小学河南特大暴雨作文素材
手机里推送的也不再是明星主播的花边新闻而变成了河南加油,胡辣汤挺住
曾经走过的街道、熟悉的城市正在被浑黄的雨水慢慢淹没,各种群消息不断刷屏、转发,各种恐怖的图片、视频和音频让我由最开始的不适逐渐变的麻木。
同学、朋友一个个因为停电而失去联系,这时,我才意识到,这是一场灾难,实实在在的发生在了我身边!
昨天晚上ipad彻夜播放的是央视视频的救灾直播,手机输入法里的表情第一个也变成了祈祷,就连音乐也成了victory的单曲循环,但这仅仅是担忧,不是恐惧,我相信这场暴雨对河南同样是一次洗礼,它让全国人民看到千万河南人以凡人之力,比肩神明。
2.小学河南特大暴雨作文素材
在这几天里,雨量骤升,成了灾,集中在以郑州为中心及周边的城市。前几天刚看到郑州下暴雨的新闻,也没太当成事,因为自我有记忆以来,河南就没有出现过洪灾。但是就在这一两天,河南特大暴雨却上了头条、新闻。看到及腰深的水,把我惊了一阵,这么深的水,原来也只能在南方地区见到,怪不得,一天的降水量,就相当于平时一年的降雨量。
无情的洪水吞噬着街道上的汽车,咆哮着向人们的房屋袭来,吞并着无数的桥,让我想起了语文课本中的《桥》,大堤决口,地铁被困,那水已经到了脖子,有的人已经留下了遗言但一丝阳光照了进来河北、江苏、山西、安徽、山东、江西、湖北7省都来驰援河南防汛抢险救灾。
这些年,汶川挺过来了,武汉挺过来了,相信郑州也一定会挺过来,河南一定中。
3.小学河南特大暴雨作文素材
各地交警积极响应,从深夜到黎明,他们无惧风雨。
这一抹暴风雨中靓丽的荧光绿,深情诉说着河南交警的力量!
一位河南交警赤着脚坚守在暴雨的街头,不断提醒大家走中间,走中间,这是最动听的河南话。
南三环京广铁路桥下积水严重,车辆无法通过,造成南三环与通站路堵车。郑州交警四大队五中队执勤交警赤着脚,冒着雨在积水中疏导路口 交通、帮助救援受困车辆。
推移陷入水坑的电动车,汽车也不在话下!遇到积水点,背起小孩就走!
大雨让这座城市颠倒,交警给了河南人民遮风避雨的怀抱!
4.小学河南特大暴雨作文素材
不知道是外媒还是谁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大的人保护得很好。其实就是如此,每次危机,中华民族总是会有一些勇敢的人、强大的人站出来,保护其他人。
7月18日开始,河南开始大范围强降雨,而郑州则受到了特大暴雨的袭击,然后暴雨连绵不绝。很难想象郑州一个平原地区的城市,竟然能遭受如此大的水灾,但是不相信是一回事,事实又是另一回事。据网友计算,这几天郑州的降雨量,相当于好几百个西湖的水,倾倒进郑州市。
停电、停网、被困,网上爆出无数令人揪心的视频,在屏幕前的我,也为他们担心。
地铁里面的水到腰深,地铁外面的水到脖子深;本来宽阔的马路,现在全都是肆虐的水;四平八稳的轿车,被冲走无数;也有很多人受不了水流的冲击,被冲倒。
与这些令人揪心的画面相应的,我也看到了人们互助的情形。
在消防、交警、民警、军队都已经投入救援的情况下,人们更应该学会自救。郑州很大,救援人员不可能顾及到所有人,所以,我们学会了自救。
什么是强大呢?能够帮助别人的人,就是一个强大的人,这期间涌现出很多强大的人。
我看到一个女孩被水冲走,但是一个大哥松开稳固自己的物件,将女孩拉了回来;
我看到一对母女被水冲倒,但是三四个路人一起冲上去,将她们带到安全的地方;
我看到地铁被倒灌,人们手拉手抵抗着湍急的水流,一步一步走向安全;
我看到冲出来的人们,还有冲进去的消防人员;
我看到一车又一车的人民子弟兵,义无反顾的冲进灾区,冲进水灾最严重的地方;
我看到某小区物业,几乎是一夜之间砌了一个避水墙,保护车库不被倒灌。
我不在现场,但我依然看到了很多。
我为他们冲进灾区而骄傲,我为他们互救而自豪,我为身为一个中国人而昂首挺胸。
一半是天灾,另一半就是人祸了!!!
郑州水灾作文
郑州水灾作文,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文字功底,学会多角度地看问题是写好作文的关键,真实和虚构一定要分清楚,文笔是在一次次磨练中锻炼出来的,以下是我辑整理的郑州水灾作文。
水,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有时也会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号,一个虽平凡却黑暗的日子,一场千载难遇的暴雨,使我们的省会郑州处于一片汪洋。
面对突然来临的灾难,中国人民迅速展现出团结奋进的民族精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新闻报道中,一幕幕感人的画面让人泪目。
大雨中,一位母亲带着两个孩子艰难的赶路,一不小心掉进了下水井,一位叔叔奋不顾身跑过去,迅速将母子三人拉出而得救。
在受灾严重的地铁5号线,大量乘客被困于漫水的车厢内时,里面的人员互相鼓励,坚持了几个小时;当救助的消防队到达时,清醒的人们都喊着:“先救晕倒的出去!”男士们又毫不犹豫的让女人和小孩先出去。“真正遇到生死的时刻,才更能体现人性的美好。”一位亲历现场的大姐姐这样说。
一位实习医生,第一天上班,也在当晚滞留的地铁上,当他经历几个小时的.被困出来后,看着那些晕倒的乘客,并没有离去,他跪在地上为这些陌生人做着心肺复苏,在他的努力下,成功救助了十多人。他的名字叫于逸飞。
在又一个重灾区——京广路隧道口,一位大叔看到洪水倒灌,声嘶力竭地呼喊其他司机,赶快弃车逃生,他嗓子都喊哑了,使得许多人避免了惨剧发生,也挽救了无数的家庭。
更令人感动的,是抗洪救灾一线的解放军部队和救助队,冒雨救灾,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身体泡在水里,皮肤都发白起皱,令人心疼不已。
在这场洪灾中,有太多太多的英雄事迹,我们虽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但我们知道他们是为了谁!感谢那些默默为人民付出的“人间天使”。我自豪,我是一名中国人!
河南是一座上至东汉、东晋等王朝,下至五胡十六国的都城,是中华人民的瑰宝。
就在2021年7月,这座充满文化底蕴的城市陷入了重重危机。
在那个黑暗的下午,一场大暴雨像十万支利箭从天而降时,那座城市陷入了大水之中。顿时那哭着、喊着、闹着的声音,那雷声、雨声、喇叭声的巨响给这座本来就混沌不堪的城市增添了几笔。
就在人民惊慌失措的时候,一群人出现了,他们有的划着皮划艇,有的穿着军装,各不相同,但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拯救河南、拯救郑州、这时中国人民向我们展示了什么叫“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不、不,这不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而是“一方有难、十方支援、百方、万方支援”。山西、江西、山东……所有救援队都赶来支援。
当我看见武警的脚都泡起皮、当我看见一个个无名英雄不顾自身安慰抗洪救险……,让我想起了去年的抗疫英雄,这些抗洪英雄同样可爱。
我忽然明白了一个道理:这些为国家而奋斗的人都干好事不留名字,对,他们是无名氏,无名英雄。
中国上下五千年都是由成千上万的无名氏组成的,正是这些无名氏支起了中国的精神柱,支起了中 华 名 族的希望。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华电技术》等,省级的要求是很容易达到的,一般的期刊都是省级省级以上的。需要的话可以向我咨询。关于论文发表的小知识:发表论文前,首先确认你发表的论文在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官方网站可以查到。只有新闻出版总署备案的才是正规期刊。现在很多单位或学校评职称对期刊的要求除了是正刊外,还要求能在一些学术网站上可以查到。中国知网,龙源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维普资讯。一般只要被中国知网收录就是没有问题的。评职称肯定可以用的。
《中国水运》国家级、《陕西水利》省级
《山西水利科技》、《陕西水利》
这个杂志是省级的,半月刊,应该是全国水利期刊中最烂的了。而且收费最高了。建议躲远点。
美术毕业创作开题报告
导语:美术毕业创作的开题报告有什么特色呢?美术毕业创作的开题报告内容包括哪些方面呢?下面是我分享的美术毕业创作的开题报告,欢迎阅读!
题目:试论水彩画创作的表现形式
(一)选题的根据:
1)本选题的理论、实际意义
理论意义:
水彩画是用水调和透明颜料作画的一种绘画方法,简称水彩,由于色彩透明,一层颜色覆盖另一层可以产生特殊的效果,但调和颜色过多或覆盖过多会使色彩肮脏,水干燥的快,所以水彩画不适宜制作大幅作品,适合制作风景等清新明快的小幅画作。颜色携带方便,也可作为速写,搜集素材用。绘画艺术审美意识物化形态的特征简单说来,就是——“写意性”。不同的表现形式能够表现出不一样的情感。
实际意义:
对水彩画家来说,作品中表现的物象与反映生活,都有自己的认识和方法。在水彩画作品中,写意性也可以直接作用于观赏者的心理感官,强化着作品所要表达的内涵和作品的意图,以产生深刻的寓意,来丰富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同时,写意性的运用也进一步触动了人们的潜意识,并感染观赏者对作品的欣赏情绪。掌握水彩画中的写意性的规律和技巧,能够准确、鲜明、生动自然地描绘对象及其色调的特征的惟一途径就是时刻和大自然保持着联系,并且从自然中获取充足的养分,去更进一步追求更高的境界。艺术家借助一定的表现形式直接塑造出可感的艺术形象,以此来表现艺术家对现实的审美认识和创作体验,以此来表达他的情感内容。通过表现形式的运用,艺术家能够灵活、自由、含蓄地表现复杂的现实生活,抒写自己丰富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体验。
2)综述国内外有关本选题的研究动态和自己的见解
研究动态:
国外研究动态:有明确文字记载的就可以追溯到150万年以前,西班牙旧石器时代的阿尔太米拉石窟壁画中的野牛、古埃及盛行于Memphie时期用芦笔画在草纸和墙壁上的画以及我国西南地区诸省的崖画,都可以说是原始社会早期的水彩画。水彩画是标志人类文化与文明的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 。但水彩画真正发展成为独立画种,则主要是通过英国水彩画家们的努力来完成的。18世纪到19世纪中期,英国水彩画取得辉煌成就,使水彩画作为一门独立画种真正登上艺术殿堂,在世界艺术格局中占有一席之地。因此,人们把英国作为水彩画的发源地。但几经沿革,由钢笔淡彩发展成多彩风格,直至逐步突破古老画法,大胆追求自然光色,从而创造出英国水彩画最辉煌的时代。技法日趋成熟, 水彩画特性更为明显,名家辈出,享誉世界, 19世纪中期,达到了可与油画相媲美的水平,终于登上绘画艺术的巅峰。然而现代水彩画在美国发展蓬勃,美国已成为 20世纪以来新崛起的'“水彩画王国”。流派纷呈,画家众多,如大卫.理勒 .米勒得 (David Lyle Millard)、安德鲁.怀斯 (Amdrew Wyeth)、法兰克.韦伯 (Frank Webb )、查理斯.雷德 (Charles Reid)等。美国最大、最有权威的水彩画组织——“美国水彩画会”建于1866年(前身为纽约水彩画会),每年举行一次画会年展,推动着水彩画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现在,水彩画不仅在西方,也在东方蓬勃发展,水彩画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画种。
在国内研究动态:新中国成立后,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指引下,水彩画蓬勃发展。 1949年,“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在北京成立,组织创作活动。1954年,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全国水彩画、速写展览”。1956年举办的“全国第一届青年美术作品展览”展出水彩画一百多件。20世纪五六十年代,画家们深入生活,用水彩画来反映新中国的新面貌,写实风格得以确立,奠定了中国水彩画重写实的传统模式。李剑晨的《晨曦中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古元的《延河饮马》、萧淑芳的《丁香花》都是当时影响广泛的佳作。
20 世纪50年代,苏联格拉西莫夫、茹可夫、克里马中等画家的水彩画相继传入中国,他们“讲究造型严谨和色彩真实 ” 的写实传统极大地影响了中国水彩画艺术的发展。
自己的见解:
目前存在的许多问题比较复杂,很难归纳。从近几年举行的几次大型美展来看,有一个很突出的现象:水彩画作品中缺少画家内心活动的具体表现。现在画画的人大多都是靠临摹照片,缺少对事物的感触,缺乏自己对事物的认识和产生的独特的感觉。水彩画进一步发展,绘画形式的多元化与单纯的技法进一步影响着水彩画的意境。还有一些高科技手段开始被运用到水彩画创作中,甚至使用微喷技术,在专业的美展上这应该是受谴责的。
(二)研究内容
本文从理论出发,联系实际,对水彩画中的写意性进步作了一系列的研究,并对提出了各种技艺对水彩画创作的影响,具体内容如下:
一、题材选择是水彩画创作的“质”
二、作画技巧是水彩画创作中的“法”
(一)干画法和湿画法影响着画中的空间变化
(二)水分是水彩画中不可或缺的媒介
1、时间问题
2、空气的干湿度
3、画纸的吸水程度
(三)“留空”为水彩画中的“点睛之笔”
三、构图方式是水彩画创作中的“形”
四、艺术内容是水彩画创作中的“情”
(一) 静物水彩画
(二)风景水彩画
(三)人物水彩画
五、总结
(三)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及可行性分析
研究方法:
(1)调查法:通过对近现代画家的调查,了解水彩虚实技法的发展进步过程。
(2)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大量的书籍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水彩技法及在当代中国艺术教育中的发展过程和状态,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3)定性分析法:对于本研究课题,我们除了要掌握一些资料之外,更多的要形成自己的思维体系。对获得的各种资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了解中国当代水彩技法的虚与实在美术教育中的地位和影响。
可行性分析:
1、资料来源充足:现代网络设备,各种的期刊,报纸杂志都能为我们提供信息。相应的理论研究比较多,对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基础性支撑;
2、导师的精心指导:在导师的精心指导下,我修改论文,查找相关资料,使论文研究更彻底;
3、准备及研究时间充足:我校开展论文写作的时间充足,从2010年7月份开始选题,到2011年5月中旬定稿,将近半年的时间可以供我们写作和研究。
(四)进度安排和采取的主要措施
1、2010年7月10日——8月10日 收集资料,重读作品,确定论文题目,查阅相关资料。
2、2010年9月1日——9月12日 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拟定写作提纲,并按学校相关要求完成开题报告,准备开题答辩。
3、2010年7月13日——12月30日 完成论文初稿,并交指导老师评审。
4、2011年1月1日——3月10日 认真听取指导老师的意见,修改论文。完成论文2稿。
5、2010年3月11日——5月10日 完成第三、四稿,毕业论文中期考核。
6、2010年5月11日——5月20日 定稿,装订,成册,准备答辩。
(二)主要措施:
1、查阅有关文献,去期刊网或报纸、杂志等媒体了解相关资料;
2、分析问题,运用所学知识、结合事实分析并解决问题;
3、与指导老师及同学共同探讨有关本题的相关内容。
(五)主要参考文献
[1] 孔新苗,张萍.中西美术比较[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2.
[2] 蒋跃.水彩画艺术[J].美术杂志社,2000,(5).
[3] 张道一.美术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4] 孙宜生.意象素描[M].武昌: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6.
[5]童丽莉.水彩画的当代视野彩绘当代—中国水彩画高峰论坛纪要[N],浙江美术在线-世纪美术
[6]关维兴.我和水彩,光明日报[J]1998,10,(25).
[7]于然.绘画色彩基础[M].乌鲁木齐:新疆美术摄影出版社,1988.
[8]中国水彩画(第六期)[J].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2.
[9]文金扬.绘画色彩学[M].济南:山东美术出版社,2001.
[10]王伯敏.中国画构图[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
[11]潘公凯,等.中国绘画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
课题名称:初中美术学生兴趣培养
一、课题的提出
《初中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完善人的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作用。尤其是美育列入教育方针以后,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还有许多不能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地方,如课程综合性和多样性不足;过于强调学科中心,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影响了美术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制约着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事业的发展。
一方面,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重视美术教育的呼声越来越高,美育的重要作用日益突显;而另一方面,如何利用现有资源,想方设法地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用美能力,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每个人都会对他感兴趣的事物给予优先注意和积极地探索,并表现出心驰神往。例如,对美术感兴趣的人,对各种油画、美展、摄影都会认真观赏、评点,对好的作品进行收藏、模仿;
兴趣不只是对事物的表面的关心,任何一种兴趣都是由于获得这方面的知识或参与这种活动而使人体验到情绪上的满足而产生的。例如,一个人对跳舞感兴趣,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寻找机会去参加,而且在跳舞时感到愉悦、放松和乐趣,表现出积极而自觉自愿。
兴趣是和个人的认识和情感密切联系着的。如果一个人对某项事物没有认识,也就不会产生情感,因而也就不会对它发生兴趣。相反,认识越深刻,情感越丰富,兴趣也就越深厚。例如,集邮,有的人对集邮很入迷,认为集邮既有收藏价值,又有观赏价值,它既能丰富知识,又能陶冶情操,而且收藏的越多,越丰富,就越投入,越情感专注,越有兴趣,于是就会发展成为一种爱好。兴趣是爱好的前提,爱好是兴趣的发展和行动,爱好不仅是对事物优先注意和向往的心情,而且表现为某种实际行动。例如,对绘画感兴趣,而且由喜欢观赏发展到自己动手学绘画,那么就对绘画有了爱好。有了兴趣爱好,就有了学习的动力。才能言及美术教育的效果和质量问题。
美术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师资缺乏。象我们这样偏远的农村初中,基本没得专业的美术师资,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专门的美术训练。即使偶尔上了几节美术课,也只是"放羊"式的,让学生随便涂鸦,然后给个分数。
2.重视不够。虽然按部颁计划每班每周开设了一节美术课,但老实说,大都没上过,更谈不上认真上美术课。美术课的地位还不如生物、地理这些所谓的"豆芽课",它几乎全被语文数学这些主课给挤占了。
3.教育评价存在弊端。虽然素质教育推行好多年了,但在我们这些偏远的农村地区,仍然是应试教育占主导地位,主要以学生成绩来评价教师,没得对美术教师的评价制度和细则。
4.社会认可率低。家长和社会普遍认为,主科成绩仍然是学生升学的最重要的筹码,艺术培养只是成绩差的学生和有背景的学生才愿意做的。美术成绩与上高中关系不大,甚至没有关系。
综上所述,我们将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从教学的一点一滴做起,着力针对以上问题进行教学实践研究,从而很好地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习惯,培养学生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毕业论文(设计)内容要求:1.对水彩画材料、技法、表现形式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2.研究水彩画的审美品格及其文化身份特征。3.研究水彩名家的艺术风格与创作手段。4.分析水彩画在中国的发展状态与特点。5.探究当代中国水彩画存在的问题。6.探索水彩画创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对策。
自2011年5月1日起,向《水利水电技术》杂志投稿者请登陆的作者中心,注册投稿。
南水北调作文一篇
南水北调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战略性工程。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该工程也得到了一部分人的反对[1] 。
西线工程在最高一级的青藏高原上,地形上可以控制整个西北和华北,因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上中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补水;中线工程从第三阶梯西侧通过,从汉江与其最大支流丹江交汇处的丹江口水库引水,[2] 自流供水给黄淮海平原大部分地区,20多座大中城市;东线工程位于第三阶梯东部,因地势低需抽水北送。西线工程没有开工建设。南水北调应合理控制,保证在不影响南方生态的情况下滋补北方。中线导致汉江流域出现旱情、洞庭湖等诸湖泊骤减;破坏水循环自然平衡,东线水面连年降低。
2014年1月15日,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工作会议明确2014年建设目标:中线如期通水、东线运行平稳。[3] 工程简介自1952年10月30日 *** 主席提出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设想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关怀下,广大科技工作者做了大量的野外勘查和测量,在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调水的基本方案,并获得了一大批富有价值的成果。[4] 南水北调[5] 工程主要解决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淮海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规划区人口亿人。[6] 南水北调工程规划最终调水规模448亿立方米,其中东线148亿立方米,中线130亿立方米,西线170亿立方米,建设时间约需40-50年。建成后将解决700多万人长期饮用高氟水和苦咸水的问题。
[6] 南水北调总体规划[7] :推荐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西线工程截至目前,还没有开工建设。东线工程:利用江苏省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延长输水线路。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
东线工程开工最早,并且有现成输水道。中线工程:水源70%从陕西的汉中,安康,商洛地区,汇聚至汉江流向丹江口水库,[8] 从丹江口大坝加高后扩容的汉江丹江口水库调水,经河南南阳的淅川陶岔渠首闸,沿豫西南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孤柏嘴处穿过黄河,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终点北京。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6省(自治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结合兴建黄河干流上的骨干水利枢纽工程,还可以向邻近黄河流域的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供水,必要时也可及时向黄河下游补水。截至目前,还没有开工建设。规划调水规模规划的东线、中线和西线到2050年调水总规模为448亿立方米,其中东线148亿立方米,中线130亿立方米,西线170亿立方米。整个工程将根据实际情况分期实施。
意义:
我国是缺水国家,北方部分城市缺水尤其严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02年底南水北调工程启动。它的建成将极大缓解北方缺水问题,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目前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西线、中线已破土动工,建成后将解决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安徽、山东等地的用水问题。值得一提的是,在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过程中,特别重视水质和生态问题。
总体方案:从五十年代提出“南水北调”的设想后,经过几十年研究,南水北调的总体布局确定为: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以适应西北、华北各地的发展需要,即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的生态环境问题
跨流域调水对调水区、受水区的生态环境可能会引起有利的和不利的影响。东、中、西三条线对受水区的有利影响基本相同:因水量增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水要求提供基本保证,有利于回补地下水,可遏止并逐步改善因缺水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对三条线路可能存在的一些不利影响,经研究后认为:采取必要措施后,这些不利影响是可以减轻或避免的,不影响工程决策。
展开全部南水北调作文一篇 南水北调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战略性工程。
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
该工程也得到了一部分人的反对[1] 。
西线工程在最高一级的青藏高原上,地形上可以控制整个西北和华北,因长江上游水量有限,只能为黄河上中游的西北地区和华北部分地区补水;中线工程从第三阶梯西侧通过,从汉江与其最大支流丹江交汇处的丹江口水库引水,[2] 自流供水给黄淮海平原大部分地区,20多座大中城市;东线工程位于第三阶梯东部,因地势低需抽水北送。
西线工程没有开工建设。
南水北调应合理控制,保证在不影响南方生态的情况下滋补北方。
中线导致汉江流域出现旱情、洞庭湖等诸湖泊骤减;破坏水循环自然平衡,东线水面连年降低。
2014年1月15日,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工作会议明确2014年建设目标:中线如期通水、东线运行平稳。
[3] 工程简介自1952年10月30日 *** 主席提出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设想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和关怀下,广大科技工作者做了大量的野外勘查和测量,在分析比较50多种方案的基础上,形成了南水北调东线、中线和西线调水的基本方案,并获得了一大批富有价值的成果。
[4] 南水北调[5] 工程主要解决我国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淮海流域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规划区人口亿人。
[6] 南水北调工程规划最终调水规模448亿立方米,其中东线148亿立方米,中线130亿立方米,西线170亿立方米,建设时间约需40-50年。
建成后将解决700多万人长期饮用高氟水和苦咸水的问题。
[6] 南水北调总体规划[7] :推荐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
通过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的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
西线工程截至目前,还没有开工建设。
东线工程:利用江苏省已有的江水北调工程,逐步扩大调水规模并延长输水线路。
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并连接起调蓄作用的洪泽湖、骆马湖、南四湖、东平湖。
出东平湖后分两路输水:一路向北,在位山附近经隧洞穿过黄河;另一路向东,通过胶东地区输水干线经济南输水到烟台、威海。
东线工程开工最早,并且有现成输水道。
中线工程:水源70%从陕西的汉中,安康,商洛地区,汇聚至汉江流向丹江口水库,[8] 从丹江口大坝加高后扩容的汉江丹江口水库调水,经河南南阳的淅川陶岔渠首闸,沿豫西南唐白河流域西侧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后,经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孤柏嘴处穿过黄河,继续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终点北京。
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通天河、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开凿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的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
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6省(自治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
结合兴建黄河干流上的骨干水利枢纽工程,还可以向邻近黄河流域的甘肃河西走廊地区供水,必要时也可及时向黄河下游补水。
截至目前,还没有开工建设。
规划调水规模规划的东线、中线和西线到2050年调水总规模为448亿立方米,其中东线148亿立方米,中线130亿立方米,西线170亿立方米。
整个工程将根据实际情况分期实施。
意义:我国是缺水国家,北方部分城市缺水尤其严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02年底南水北调工程启动。
它的建成将极大缓解北方缺水问题,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目前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西线、中线已破土动工,建成后将解决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安徽、山东等地的用水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在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过程中,特别重视水质和生态问题。
总体方案:从五十年代提出“南水北调”的设想后,经过几十年研究,南水北调的总体布局确定为: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以适应西北、华北各地的发展需要,即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的生态环境问题 跨流域调水对调水区、受水区的生态环境可能会引起有利的和不利的影响。
东、中、西三条线对受水区的有利影响基本相同:因水量增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水要求提供基本保证,有利于回补地下水,可遏止并逐步改善因缺水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
对三条线路可能存在的一些不利影响,经研究后认为:采取必要措施后,这些不利影响是可以减轻或避免的,不影响工程决策。
星期五,我们班去欢乐谷秋游,里面有很多项目,有蚁兵特工队、浪花跳跳、疯狂精灵……不过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需要团结力量的“南水北调。
那次我们在地道战的表演场看地道战表演,表演完后,突然有个叔叔出来,叫我们别走,他要教大家一个叫“南水北调”的游戏,游戏规则是这样的:有两个水盆,一个装满水的水盆摆在左边,一个没水的水盆摆在右边,左边的水盆叫A点,右边的水盆叫B点,两个水盆外分别有两条黄线,每个人站在两条黄线里,分别拿一片竹瓦,把这些竹瓦拼在一起,就变成个渠道,把A点的水引到B点里,但因为A点和B点之间距离太长,所以当第一个人的竹瓦里的水流尽时,就赶紧跑到最后一个人的竹瓦那,接住最后一个人的竹瓦,后面人依此类推,直到竹瓦能够够到B点,让水流进B点,在赶快跑到起点再运水。
注意:如果中途水漏完了,就得返回起点重新开始。
时间为5分钟。
我明白了,他是在考验我们团结协作的能力,所以我下定决心,一定要和同学配合好,为我班争光!先从六年级各个班的男女生比赛,再到五年级……我看他们都斗志高昂,积极奋斗,为班级争光,不知不觉,到我们年级比赛了,先是各个班的男同学上场,我们一上场,就赶紧拿起竹瓦,拼成一排,双手紧握着两片竹瓦的连接处,几乎不留一点儿缝隙,开始倒水了,只见水一流过第一个男同学的竹瓦,他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比水还快的速度跑到最后一个男同学的竹瓦前,快速的连接上,后面的人紧跟随后,也有人喊着:“加油!加油!”“快一点!快一点!”……我们班男生协调有序,很快就超越了各个班,虽然现在天灰沉沉的,但在我们眼里,学士鸟语花香、晴空万里,在我奔跑中,似乎看见胜利,就终属于了我们班!……果然,我的希望成真了,我们班真的成为了第一名!经过了这次激烈的比赛和我们班最终的胜利,我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力量大!
我国是缺水国家,北方部分城市缺水尤其严重。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02年底南水北调工程启动。
它的建成将极大缓解北方缺水问题,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目前南水北调工程的东线、西线、中线已破土动工,建成后将解决北京、天津、河北、河南、安徽、山东等地的用水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在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过程中,特别重视水质和生态问题。
总体方案:从五十年代提出“南水北调”的设想后,经过几十年研究,南水北调的总体布局确定为: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以适应西北、华北各地的发展需要,即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和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的生态环境问题 跨流域调水对调水区、受水区的生态环境可能会引起有利的和不利的影响。
东、中、西三条线对受水区的有利影响基本相同:因水量增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水要求提供基本保证,有利于回补地下水,可遏止并逐步改善因缺水造成的生态环境恶化,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
对三条线路可能存在的一些不利影响,经研究后认为:采取必要措施后,这些不利影响是可以减轻或避免的,不影响工程决策。
这样可以么?
如何做好南水北调小学生 700字作文春风浩荡,碧水欢歌。
今天,全国保护母亲河领导小组在这里举办仪式,正式拉开“共饮丹江水、保护母亲河”活动的序幕。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水利部和长江水利委员会,向来自南水北调中线沿线的北京、天津、河北、河南、湖北等五省市的青少年朋友们表示热烈欢迎,向爱护丹江口水库、支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保护长江母亲河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感谢!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工程,是缓解北方干旱缺水、保障供水安全的重大水利工程,也是遏制京、津、华北地区水资源衰退、生态环境恶化的重大生态工程。
如果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横贯我国长江、淮河、黄河、海河流域的一条巨龙,那么,丹江口水库就是镶嵌龙首的一颗璀璨明珠。
珍惜丹江、呵护丹江,就是关心南水北调、支持南水北调,就是爱护长江、保护母亲河。
我们高兴地看到,保护母亲河行动开展5年来,一直把保护长江作为行动的重要内容,在治理长江流域水土流失、保护长江水资源、改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中,发挥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今天,保护母亲河行动又聚焦丹江库区,通过举办“同一条河”文化活动、保护母亲河使者上北京、建设饮水思源林、开展生态监护等活动,引导青少年参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环境保护。
这一活动的开展,必将进一步促进全社会都来保护丹江水质,改善库区和沿线生态环境,确保一库清水到首都,到干渴的北方。
动员全社会关注母亲河、保护母亲河,是包括流域管理机构在内的各级水利部门的重要职责。
目前,丹江口水库虽然水质良好,但是,局部区域和支流污染严重,对丹江口库区的水质安全构成隐患,加之丹江口地区人口密度大、土地负荷重,生态环境比较脆弱,一旦遭到破坏恢复起来极为困难。
为此,我们将以这次活动为契机,与地方 *** 和社会各界一道,更加密切地配合共青团中央、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水利部以及有关部委,加快库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控制农业面源污染;推行清洁生产,加大工业污染防治力度;加强小流域生态建设,综合运用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全面改善生态环境;强化水环境与水资源保护监督管理,加强社会监督,鼓励公众参与,把保护母亲河工作做实、做好。
早在2500年前,我国古代的思想家老子就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观点,倡导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今天,科学发展观赋予古老的中华文明新鲜的时代内涵,让我们携起手来,“共饮丹江水,保护母亲河”,让丹江清水长流,让大江碧波永驻!
这个周五,学校组织四至六年级的同学进行课外实践,我们兴奋不已,头天晚上就准备了美味的零食迎接真那快乐的时光。
第二天,在导游的带领下我们玩了许多好玩的游戏,如浪花跳跳、疯狂精灵、蚁兵特工队、和那可怕的UFO,但是最能体现凝聚团队力量,体验快乐成长的那就是南水北调啦!不久,看完新版“地道战”之后,一位身着军装的叔叔走了出来,教我们玩一个叫“南水北调”的游戏。
玩法是每个人手中持有一个瓦片,A点有一盆水,B点有一个空盆子,我们要用手中的瓦片连成一个管道,当高山把水一倒时,水就从我们的管道中流去,当水从我们的管道流去时,我们就到另一边去把瓦片连起来,以此推类,水才能从管道中流到盆子里,中间不能断水,要不然就前功尽气,而且只有五分钟。
第一场是男生来比赛,我们先把瓦片连接起来,然后听到一声开始,高山就把杯子从水中倒下去,于是水迅速的从管子中流去,当水从管子里流去时,我们就迅速跑到另一边接水,比赛一直进行的很顺利,可是在罗绍仁之间断开了,水从缝隙中流去,这是我在想玩了,水从缝隙中流去了,大家一定会谴责罗绍仁的,可是过了不久大家并没有责怪罗绍仁,而是鼓励他,不久五分钟快到了,高山以飞快的速度跑到离水盆最近的瓦片旁迅速灌水,很快五分钟到了,我们一个班一个班对比,发现我们班是最多的,听到这消息后我们欢快的跳起来。
经过了这次有趣的能力拓展我明白了人心齐,泰山移。
星期五,风和日丽的一天,大家迎来了期待已久的秋游,这次秋游,我们四年级去的是欢乐谷,虽然大家都去过许多次了,但还是异常兴奋。
”早上,大家一起去玩了许多项目,最 *** 的就是“疯狂精灵”了,速度那么快,而且在转弯的时候感觉身体都悬在半空中了,尽管这么 *** ,班上还是只有一半的同学勇敢体验了。
却置身在阳光和大地的交界处,因而我成了一块小小的界碑,于此同时,我似乎获得了更大的意义。
我是一粒种子,我喜欢在被冷落和遗忘的地方积聚阳光,使自己从从容容地生长。
然而,人们接受了我的花期和收获,将我在不为人知的地方所付出的艰辛永远埋没了。
生命是完整的,哪怕一只小小的昆虫,你不能把它丑陋的某一部分肢解掉。
你不是被阳光的启示点燃后才努力向着高处生长的。
南水北调工程,旨在缓解中国华北和西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战略性工程。
我国南涝北旱,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
该工程也被很多人反对。
中线导致汉江流域出现旱情、洞庭湖等诸湖泊骤减;破坏水循环自然平衡,东线水面连年降低。
东线工程位于东部,因地势低需抽水北送至华北地区。
中线工程从汉水与其最大支流丹江交汇处的丹江口水库引水,[1] 自流供水给黄淮海平原大部分地区,20多座大中城市;西线工程在青藏高原上,由长江上游向黄河上游补水,西线工程没有开工建设。
2014年1月15日,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工作会议明确2014年建设目标:中线如期通水、东线运行平稳。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求800字南水北调作文一篇
这个杂志是省级的,半月刊,应该是全国水利期刊中最烂的了。而且收费最高了。建议躲远点。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华电技术》等,省级的要求是很容易达到的,一般的期刊都是省级省级以上的。需要的话可以向我咨询。关于论文发表的小知识:发表论文前,首先确认你发表的论文在中国新闻出版总署官方网站可以查到。只有新闻出版总署备案的才是正规期刊。现在很多单位或学校评职称对期刊的要求除了是正刊外,还要求能在一些学术网站上可以查到。中国知网,龙源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维普资讯。一般只要被中国知网收录就是没有问题的。评职称肯定可以用的。
和声(Harmony)两个以上不同的音按一定的法则同时发声而构成的音响组合。它包含:①和弦,是和声的基本素材,由3个或3个以上不同的音,根据三度叠置或其他方法同时结合构成,这是和声的纵向结构。②和声进行,指各和弦的先后连接,这是和声的横向运动。补充一句。和声有明显的浓,淡,厚,薄的色彩作用;还有构成分句,分乐段和终止乐曲的作用。从17世纪起,由于主调音乐的逐步发展,和声的作用愈趋重要。它在音乐中所起的作用大致有3个方面:①声部的组合作用。在统一的和声基础上,各声部相互组合成为协调的整体。②乐曲的结构作用。通过和声进行、收束式、调性布局等在构成曲式方面起重要作用。③内容的表现作用。通过和声的色彩、织体以及配合其他因素,塑造音乐形象、表现音乐内容。和声的处理是音乐创作的重要写作技巧,也是对位、配器、曲式等其他作曲技法的基础。有时,曲调也由和声衍生。在调性音乐中,和声同时具有功能性与色彩性的意义。和声的功能,是指各和弦在调性内所具有的稳定或不稳定的作用、它们的运动与倾向特性、彼此之间的逻辑联系等。和声的功能与调性密切相关,离开了调性或取消了调性,和声也就失去了它的功能意义。和声的色彩,是指各种和弦结构、和声位置、织体写法与和声进行等所具有的音响效果。和声的色彩是和声表现作用的主要因素,无论在调性音乐或非调性音乐中,它都具有重要意义。和声的历史发展 西洋音乐中和声的形成与发展,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现分6个阶段概述如下:10~16世纪,欧洲复调音乐从早期的奥加农发展至复调写作的完善阶段 当复调音乐的各声部相互间以协和音程为主作对位结合时,即形成和声音程、和弦与和声进行。当时以各类七声中古调式为基础,故后人称15、16世纪复调音乐中的和声为中古调式和声或教会调式和声。其特点为:①建立在6种不同结音(即主音)的调式基础上(第7种洛克里亚调式极少应用)。各调式音阶的音程关系不同,每一种调式都有其特征音程,相互区别。②以协和音程为基础,和弦结构只有大、小三和弦原位、第一转位与减三和弦第一转位。其他不协和音程均须按规定的方法解决。③各级三和弦都可相互连接。在和弦的连接中,根音之间的各种音程关系(除增四度外)均常用。在音乐进行过程中,并不要求以主和弦为中心,但在乐曲结束处应以主和弦收束。约从14世纪开始应用变音,亦称“伪音”,规定六度反向级进到八度时须为大六度,三度反向级进到同度时须为小三度,因此需应用变音,形成类似导音进入主音的声部进行。另外,为了避免减五度与增四度,亦需用变音。这为各类调式逐渐演变集中为大、小调体系创造了条件。由于在各个乐句结束处不同的停顿音上构成类似Ⅳ—I、Ⅴ—I或Ⅳ—Ⅴ—I的和声进行,形成了以后转调的萌芽。17世纪,早期巴罗克时代 随着单旋律乐曲的形成和歌剧的产生,采取为单声部歌唱加和弦式伴奏的方法。开始应用数字低音以指示伴奏部分的和声,由键盘乐器演奏者即兴弹奏,以纵的音程结合为基础,使和声的作用加强,并形成以平均节奏持续流动的低音线条。器乐中和弦式织体的发展,对逐步形成主调音乐有重要意义。由于戏剧性内容表现的需要,开始重视发挥和声——特别是不协和弦的表现作用(如C.蒙泰韦尔迪、J.佩里等在歌剧中用七和弦来表现哀叹和不幸等内容)。属七和弦的应用,成为确立大小调调性的重要条件。至17世纪后期,虽然还存在着中古调式的影响,但大、小调体系已得到确立。大、小调成为旋律与和声的调式思维的基础;它们之间的调式色彩对比成为音乐中的重要表现因素。18世纪上半叶,后期巴罗克时代 在这一时期中,器乐写作得到更大的发展,建立在大、小调和声体系基础上的自由复调音乐是主要的织体形式。继续应用数字低音作为键盘乐器和声部分的写谱方法。和声作为构成曲式的要素,对于这一时期的乐曲结构,包括赋格曲、古二部曲式、早期奏鸣曲式等,均有重要作用,形成了调性布局的规律:大调乐曲先转至属大调,以后再转向其他近关系调;小调乐曲先转至属小调或平行大调,以后再转向其他近关系调。在转调布局中注意到调性的功能与色彩的对比。小调乐曲结束的主和弦常用大三和弦,称辟卡迪三度,这种方法自16世纪后半叶得到普遍应用起,一直延续到18世纪中叶。同主音大小调的变化是这一时期使用的一种音乐对比方法。平均律键盘乐器的应用,使乐曲所用的调和转调的范围得到扩大,.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是这类乐曲的典范作品,对后世音乐艺术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一时期的和声材料除各级自然和弦外,变音和弦如副属和弦、减七和弦与那不勒斯六和弦等应用较多。器乐中各种和声织体,如和弦式、分解音型式等的应用,使主调音乐风格获得进一步发展,逐步向18世纪后半叶的主调音乐体制过渡。在这一时期内,不少作家重视以不同的和声材料来表现不同的音乐内容,发挥和声的表现作用。如在巴赫作品中,以单纯的和声表现欢快、赞颂、希望、和平等内容。以半音化和声与不协和弦表现幻想性、戏剧性与苦难、忧伤、哀悼等内容。巴赫在《马太受难曲》中用低音的半音上行、变音和弦与不协和弦等手法,描绘了“大地震动,岩石崩裂,死者从墓中升起……”的情景。这一时期的和声虽以大、小调体系为基础,但中古调式在一部分以众赞歌为基础的声乐、器乐曲中仍有应用。18世纪后半叶,古典乐派时期 主调音乐成为主要的体制。当时所追求的思想内容与结构形式上的单纯明晰的特点,也表现在和声手法的简朴方面。大、小调体系成为和声的基础,中古调式消失其影响。和声的调性意义更为明确集中,强调主、下属与属七 3个主要和弦。数字低音在创作中已不再应用,低音也摆脱了流动性线条的束缚。由于结构的方整性,并且没有复调音乐中那种错综复杂的声部与节奏,使和声的节奏规律化与节拍化,以对称、平衡的和声进行为主体。离调、移调模进、减七和弦、增六和弦、同主音大、小调对置等均普遍应用。开始应用和声大调式,应用降Ⅵ级大三和弦的阻碍收束,随着半音化和弦外音的应用,装饰性的半音进行也得到发展,成为一种富于色彩的手法。在主调音乐的曲式中,特别在大型曲式,如奏鸣曲式中,和声的结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成为主调音乐结构的要素之一。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 19世纪初,和声手法基本上与上世纪后期相同。此后,由于题材和内容范围的扩大,音乐作品中情感的表达、心理的刻划、风景的描绘和情节的表现等需要,促使作曲家不断发展新的和声语汇,丰富和声的表现力。这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发展变音体系和声以及其他复杂的和声手法,如大量应用半音化的声部进行、远关系离调与转调、游移与模糊的调性、连续的属功能组和弦、各类远关系的变音和弦、高度叠置和弦(九和弦、十一和弦、十三和弦等)、主和弦的隐蔽、收束的避免、同主音大、小调的混合以及强拍上的半音和弦外音等,从而将大、小调体系和声推向极限,趋于解体的边缘。和声的功能性逐渐削弱和模糊,色彩性得到突出和强调。R.瓦格纳后期乐剧中的和声可为这方面的代表。另一方面由于民族乐派的兴起与古代宗教题材的采用,恢复并扩充了自然音体系和声。例如由于民间音乐的影响,扩大了作品中调式的范围,除自然大、小调式外,还有其他中古调式和特殊调式,如.肖邦作品中的弗里吉亚调式与吕底亚调式,F.李斯特作品中的吉卜赛调式,俄罗斯作曲家作品中的各类自然调式等。在和声的处理方面,下属组和弦得到强调,有时某个段落仅由下属组和弦与主和弦构成。大调副三和弦也得到重视,它们增加柔和的色彩,并使和声具有中古调式的风格特点。变格进行、阻碍进行以及三度根音关系的和声进行等也较普遍,这在李斯特、瓦格纳、俄罗斯作曲家与E.格里格等人的作品中常可遇到。在和弦构成方面有加六度音的主和弦与属和弦、自然音范围的高度叠置和弦等。在和声的收束式方面,也出现了新的处理方式,如在结束处使用转位的主和弦;以Ⅲ级代替Ⅴ级的正格收束;Ⅵ级或Ⅱ级代替Ⅳ级的变格收束等。有时最后结束不在主和弦上。这一时期中,还有一些富于创造性而成为近代和声先驱的特殊手法,如:五声音阶和声(如在А.П.鲍罗丁的作品中);五度叠置和弦(如在李斯特的作品中);复合和声(如在瓦格纳的作品中);全音阶和声 (如在Н.А.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作品中)等。20世纪 在19世纪后期大、小调体系和声发展至极限的基础上,不少作曲家探索新的创作手法,或回复至古老的音乐风格,其结果都打破了过去200年来传统和声的规范。20世纪的和声手法,总的可概括为:和声思维的复杂化,和弦结构的多样化,和声进行的自由化与调性观念的扩大化。首先是将传统和声材料在使用方法上加以突破,创造新的和声效果,例如应用三度叠置和弦的平行进行;四六和弦与不协和弦的独立应用;无功能联系的远关系和弦的紧接;连续大二度、小三度或大三度的和声进行与复合和弦等。在打破大、小调式的长期影响方面,广泛采用了各类中古调式、五声调式、某些民族的特殊调式、泛音音阶(同时包含增四度、小七度的大调式)、全音音阶、十二音音阶以及各类其他特殊的调式与音阶。这些新的调式音阶为和声的处理提供了不同于大、小调式的基础。在和弦结构方面力求打破传统的三度叠置原则,并追求以往被认为是不协和的、粗糙的和声效果。例如建立在半音阶基础上的高层三度叠置和弦、采用四度叠置的方法、二度密集的音群、各种附加音与任何可能的结合,使和声纵的音响尖锐化、紧张化与复杂化。另外,还有完全以自然音体系的各音作各种自由组合的和声处理方法,称“泛自然音体系”。19世纪后期的音乐作品中,大小调式的区别已趋于消失,更由于半音化和声的发展,调性范围的扩大与不断迅速地转换,带来了调性与和声功能意义的削弱与模糊。20世纪,在这基础上更进一步突破传统的观念,产生下列新的调性处理方式:①泛调性,这种处理仍然保持调性的作用,但打破了传统调性的界限,不以三和弦、自然音阶为基础,也无功能性的和声进行,而通过一些新的方法来表现或暗示调性中心(主音或主和弦)的意义。有时,由于调中心不断变换,缺乏较固定、明确的调性感觉。②多调性,两个以上不同的调性同时结合,即构成双调性或多调性,这是20世纪初开始流行的一种新的调性处理方法。每一个调性层次大都为自然音体系的传统调性,但当不同的调性叠置结合时,即产生了不协和的、矛盾的、有时甚至是很尖锐的和声效果。③无调性,在半音阶的基础上,强调每个音都有同等的意义,避免和否定中心音的控制。这种处理排除了调性,调号也失去其意义而不再应用。取消了和弦结合的原则、根音的作用与和弦之间的内在联系。乐曲的结构不再依靠和声收束式来加以区分。中国音乐作品中的和声表现手法 在中国专业音乐创作中,和声的应用约从20世纪初开始,最初采用欧洲大、小调和声方法。由于旋律多为五声调式,因此,和声如何适应旋律的风格,就成为中国作曲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的课题。初时的和声大都是在大、小调和声的基础上加强副三和弦的作用以及应用附加六度音的大三和弦等方法,并注意声部(特别是两外声部)的五声化进行。20年代赵元任在其创作歌曲的伴奏中,就注意试验中国化的和声.30年代中,由于民族传统音乐与民间音乐的影响,音乐的民族风格问题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对和声也有了更多的探索和试验,如借鉴欧洲民族乐派以至印象派(如德彪西)的某些和声方法,自然调式和声的应用增多,在三和弦的基础上采用附加音或代替音的方法。在有些作品中,打破了大、小调的和声规范,采用五声化和声结构(如老志诚的《牧童之乐》的引子部分等)或复调化处理(如贺绿汀的《牧童短笛》等)。40年代中,音乐创作较前一时期有进一步的发展,以民歌或以民歌风的旋律为素材的作品逐渐增多。和声上重视应用调式和声方法,并尝试一些适合于五声音调的和弦结构,如四、五度和弦、替代音和弦等。开始吸取和应用某些近现代的和声方法,印象派作家的和声引起较多作曲者的注意和借鉴。P.欣德米特的作曲理论也开始介绍到中国,谭小麟在他的创作中将这种理论、技巧与民族风格相结合,创造了新的和声处理方法.当时也有应用无调性创作手法与中国民歌相结合的尝试,但并不普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音乐创作获得很大发展,和声的民族风格问题引起更大的重视。但由于强调功能性和声理论,因此在和声处理方面,主要属于三度结构与功能性的调式和声方法,与此同时,在保持调性、调式的基础上,也有许多探索与尝试,如五声化和声结构、复杂的和声结合,复合和声、四度和声、调式交替变音和声与平行进行等等。近年来,不少作曲者又继续探索近现代和声手法与民族风格相结合的处理方法,有不少可喜的成果。总之,从中国音乐创作的实践观察,三度结构的和声、五声纵合化和声与近现代复杂的和声都可以与五声性的民族音调相结合,在发展音乐创作的民族风格方面发挥其作用。
音乐作品鉴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院 系: 商 学 院班 级: 08广告学本科班姓 名: 谭 巧 玉学 号: 081105045指导老师: 肖 春 晓二零一零年十一月内容提要:《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一个在我国流传已久的爱情故事,与莎士比亚笔下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其名。故事女主角祝英台系祝家庄祝员外之女,在女扮男装远去杭州求学的途中邂逅了同样赴杭求学的书生梁山伯,一见如故,并在随后的共同求学生活中互相倾心。无奈祝员外已将英台许配给太守之子,梁山伯抑郁成疾,不久身亡。祝英台悲恸不已,誓以身殉。最终与梁山伯化为双蝶,自由而去。这是一个美丽、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而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正是以这个故事为蓝本,以音符诠释了作曲者对于这个美丽故事的理解。我的鉴赏主要从《梁祝》传说、作曲者的背景资料、以及在乐曲演奏过程中所表达出的情感变化这三个方面来分析。关键词:音乐鉴赏 梁祝正文:《梁祝》是一个美丽、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在我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而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也正是以其为创作背景。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创作于1959年。作者是何占豪和陈刚。何占豪熟悉小提琴和越剧音乐,陈刚则较全面地掌握各种作曲技法。在创作《梁祝》时,他们都还是上海音乐学院的学生。陈刚现为上海音乐学院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为了探索我国交响乐民族化、群众化的道路,两位作者遵循“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破除迷信,勇于实践,选用了我国广大群众所熟悉的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这一爱情故事为题材,以越剧唱腔为音乐素材,采用了协奏曲这种外来体裁,吸取了我国戏曲音乐中丰富的表现手法。迷人的旋律、生动的音乐形象、浓郁的民族风格、鲜明的地方特色,使这部作品深深地扎根在人们心中,被广大群众深情地称为“我们自己的交响音乐”,在音乐民族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三十年来,它飘洋过海,飞往世界各地,先后在苏、美、英、法等国演出,得到了世界乐坛的高度赞赏,为祖国争得了荣誉。在香港,它连续四次荣获金唱片奖与白金唱片奖;在国外,这首乐曲被称作“蝴蝶的爱情”而广泛传颂,受到不同肤色人民的欢迎。乐曲开始是引子。简短的引子音乐,给我们展现出一幅美丽动人的图画。随后在轻淡的竖琴伴奏下,独奏小提琴显得纯朴、甜蜜而深沉,表现了梁山伯、祝英台真挚、甜美的爱情。接着,大提琴奏出的旋律与独奏小提琴形成对答,这段音乐感情深挚婉转,为我们展现了梁祝草桥亭畔深情结拜的动人情景。对答以后,乐队的合奏再现了爱情主题,充分展示了梁祝对爱情忠贞不渝的信念。接下来由独奏小提琴奏出由主部到副部的过渡段音乐,末尾引出活泼、明快的小快板,这段欢跳、轻盈的小快板与温柔、深情的爱情主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接着是独奏小提琴与乐队交替出现。这段音乐时而明朗欢快,时而温柔幸福,时而热情奔放,使我们自然联想到梁祝三载同窗、朝夕相处的各种生活画面:他们或是欢歌笑语,或是促膝长谈,或是追逐嬉戏,或是脉脉含情。这段音乐再一次从不同角度充分体现了梁祝之间纯真无间的学习生活和逐渐萌生的真挚爱情这两个生活侧面。音乐转入慢板,独奏小提琴奏出了由主部爱情主题变化而来的似断似续的音乐,它表现了祝英台羞怯、有口难言的内心感情。接着,由小提琴、大提琴奏出缠绵而深情的对答旋律,它将梁祝十八相送、长亭惜别的难舍难分的情景惟妙惟肖、细腻亲切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诗情画意,引人遐想。突然,低沉、阴森的锣鼓声,暗示了不祥的预兆。乐队奏出刻板、重复的音调,把我们带到了一场悲剧性的抗争中。接着,由独奏小提琴奏出了祝英台惊惶不安和悲痛欲绝的音调,表现了祝英台对封建礼教誓死不从、挺身反抗的英勇精神。接下来,祝英台的抗婚音调与残暴的封建势力音调交替出现,形成了矛盾的焦点,最后推展为英台惨烈抗婚的悲愤场面。紧接着这激扬、卓烈的抗争旋律之后,全乐队奏出一个较明朗的音调,这个音调取材于前面结束部中十八相送的旋律,它代表了善良的人们幻想的希望之光,形成了全曲的第一个高潮。可幻想瞬间消失,刻板的音调再次出现,它预示封建统治重如磐石,善良人们的美好希望难以实现。音乐转入慢板,独奏小提琴奏出委婉的曲调如泣如诉,揪人心肺,与大提琴再次出现对答,描写了梁祝楼台相会互诉衷肠、沉痛哀怨的情景。板鼓突然闯入,声声的敲击声,造成了紧张气氛。音乐时而激昂,果断,时而低回,幽咽,把祝英台面向苍天对封建势力的罪恶进行愤怒控诉和泣不成声、悲痛欲绝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当祝英台指天踏地发出最后一声呼喊时,锣鼓管弦齐鸣,英台纵身投入坟中,全曲达到了最高潮。音乐又重新出现安详、宁静的气氛,长笛再次奏出引子部分的乐句。这时,小提琴抒情而缓慢地再次奏出爱情主题,更增添了朦胧的仙境色彩。这里,作者采用了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展示了人民的善良理想,仿佛严冬已经过去,明媚的春天又来到了人间,一对彩蝶相依为伴,在万花丛中翩翩起舞,他们时而翻飞、时而憩息,十分逍遥自在。这是梁山伯和祝英台的化身,他们生前不能结为夫妇,死后也要比翼双飞。最后,全乐队齐奏爱情主题,它又似汪汪洪流倾泻而出,表达了人民群众对梁祝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乐曲表现了梁祝这对青年男女对封建礼教的强烈反抗精神,歌颂了他们坚贞不渝的爱情,表现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欣赏这首乐曲的同时,也达到了美的享受。
以一首歌为例。首先要分析它的调式调性,如a小调五声音阶。其次是结构。全歌多少小节。主,复歌分别多少小节,中间是怎么衔接的,有无过渡段等。再次是乐器。共用了哪些乐器,哪些是主旋律乐器,哪些是负责和声,制造效果的乐器。下面是演唱。演唱者的嗓音特点,表达的情绪等。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这首歌表达的情感。好的音乐是要向人们表达某些情绪的。听者要有自己的感受,但同时也要保持客观。
尽管中国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之间存在着某些矛盾,但是我们却也能发现它们之间一些微妙的联系。首先,流行歌曲脱胎于民歌。也可以这样理解:民歌是过去的流行音乐,流行歌曲就是今天的民歌。如上世纪八十年代初邓丽君演唱的一些歌曲则是由民间小调为素材创作的歌曲。而在其他的流行歌曲中也有相当的体现。由此可以我们知道,民族音乐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民族艺术的精华,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意志、力量、智慧和追求,是流行歌曲用之不竭的源泉,流行歌曲只有扎根在民族音乐的土壤里才能获得更为顽强的生命力。其次,民歌借流行歌曲元素焕发生机。民族音乐元素越来越被流行歌手所重视,当周杰伦、陶喆、王力宏的流行音乐里开始引用民族元素,当腾格尔红遍大江南北,.当“女子十二乐坊”倾倒海外的时候,一些人发出“民族音乐迎来了春天”的欢呼。也就是说,流行音乐用现在的配器手法和演唱方式从另一方面来表现民歌,让更多人重新认识并喜爱古老民族,也使传统民歌的古老生命力焕发生机。很难说中国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之间的联系是一种必然,也很难给中国民族音乐和流行音乐的关系一个完整的和正确的定位。中国民族音乐存在了数千年,随着历史的变迁以及各个历史时期人们的意识形态不断的发生变化,民族音乐也随着发生变化和发展,而且一直都在扮演着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不仅反应了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精神面貌,也用音乐这个特殊的方式记载着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人文背景。可以文说,中国的民族音乐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一个特点比较鲜明的体系。而中国的流行音乐尤其是所谓的“新潮音乐”则可以说是在西方强势文化冲击下的派生物,众多音乐人可以借助这种音乐的形式来表现生活和情感,有时也显得很切近人们的生活和情感世界。从当前来看,我国的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长期来在很大程度上都处于一种相互争斗、相互排斥的状态,而随着各自的生存空间的扩展需要,它们又不可避免的走到了一起,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已经慢慢建。立起来。 Baidu文库当今,中国的流行音乐开始与国际接轨,港、台、内地三地的流行音乐差异日益缩小,在这个时期,古今的碰撞、中外的结合都汇集到一起。但受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中国的流行音乐从商业上看是繁荣的,但是从文化上看,是贫穷的。而少数民族音乐元素与流行音乐的结合更是一个长期的课题,如何把民族的真正变为世界的、把民族音乐元素巧妙地与流行音乐相结合,还需要广大的音乐人不断尝试、共同努力、共同探索,使我国民族化的流行音乐作品在世界乐坛上独树一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