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关于脂肪肝论文题目

关于脂肪肝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关于脂肪肝论文题目

脂类代谢与人体健康 脂类物质包括脂肪和类脂二类物质,脂肪又称甘油三酯,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类脂包括胆固醇及其酯、磷脂及糖脂等。脂类物质是细胞质和细胞膜的重要组分;脂类代谢与糖代谢和某些氨基酸的代谢密切相关;脂肪是机体的良好能源,脂肪的潜能比等量的蛋白质或糖高1倍以上、通过氧化可为机体提供丰富的热能;固醇类物质是某些激素和维生素D及胆酸的前体。脂类代谢与人类的某些疾病(如酮血症、酮尿症、脂肪肝、高血脂症、肥胖症和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有密切关系,因此,脂类代谢对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 一、脂类的消化与吸收 1.脂肪的消化与吸收 食物中的脂肪在口腔和胃中不被消化,因唾液中没有水解脂肪的酶,胃液中虽含有少量脂肪酶,但胃液中的pH为1~2,不适于脂肪酶作用。脂肪的消化作用主要是在小肠中进行,由于肠蠕动和胆汁酸盐的乳化作用,脂肪分散成细小的微团,增加了与脂肪酶的接触面,通过消化作用,脂肪转变为甘油一酯、甘油二酯、脂肪酸和甘油等,它们与胆固醇、磷脂及胆汁酸盐形成混合微团。这种混合微团在与十二指肠和空肠上部的肠粘膜上皮细胞接触时,甘油一酯、甘油二酯和脂肪酸即被吸收,这是一种依靠浓度梯度的简单扩散作用。吸收后,短链的脂肪酸由血液经门静脉入肝;长链的脂肪酸、甘油一酯和甘油二酯在肠粘膜细胞的内质网上重新合成甘油三酯,再与磷脂、胆固醇、胆固醇酯及载脂蛋白构成了乳糜微粒,通过淋巴管进入血液循环。 2.类脂的消化与吸收 食物中胆固醇的吸收部位主要是空肠和回肠,游离胆固醇可直接被吸收;胆固醇酯则经胆汁酸盐乳化后,再经胆固醇酯酶水解生成游离胆固醇后才被吸收,吸收进入肠粘膜细胞的胆固醇再酯化成胆固醇酯,胆固醇酯中的大部分掺入乳糜微粒,少量参与组成极低密度脂蛋白,经淋巴进入血液循环。食物中的磷脂在磷脂酶的作用下,水解为脂肪酸、甘油、磷酸、胆碱或胆胺,被肠粘膜吸收后,在肠壁重新合成完整的磷脂分子,参与组成乳糜微粒而进入血液循环。 二、脂肪的代谢 1.脂肪酸的合成 体内的脂肪酸的来源有二:一是机体自身合成,以脂肪的形式储存在脂肪组织中,需要时从脂肪组织中动员。饱和脂肪酸主要靠机体自身合成;另一来源系食物脂肪供给,特别是某些不饱和脂肪酸,动物机体自身不能合成,需从植物油摄取。它们是动物不可缺少的营养素,故称必需脂肪酸。它们又是前列腺素、血栓素及白三烯等生理活性物质的前体。前列腺素可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并能抑制血小板的聚集。而血栓素作用与此相反,有促凝血作用。白三烯能引起支气管平滑肌收缩,与过敏反应有关。 脂肪酸的生物合成是在胞液中多酶复合体系催化下进行的,原料主要来自糖酵解产生的乙酸辅酶A和还原型辅酶Ⅱ,最后合成软脂酸。软脂酸在内质网和线粒体分别与丙二酰单酰辅酶A和乙酸辅酶A作用,均可以使碳链的羧基端延长到18~26℃。机体还可利用软脂酸、硬脂酸等原料,在去饱和酶的催化下,合成不饱和脂肪酸,但不能合成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等必需脂肪酸。 2.脂肪的合成 脂肪在体内的合成有两条途径,一种是利用食物中脂肪转化成人体的脂肪,另一种是将糖转变为脂肪,这是体内脂肪的主要来源,是体内储存能源的过程。糖代谢生成的磷酸二羟丙酮在脂肪和肌肉中转变为 磷酸甘油,与机体自身合成或食物供给的两分子脂肪酸活化生成的脂酰辅酶A作用生成磷脂酸,然后脱去磷酸生成甘油二酯,再与另一分子脂酰辅酶A作用,生成甘油三酯。 3.脂肪的分解 脂肪组织中储存的甘油三酯,经激素敏感脂肪酶的催化,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运送到全身各组织利用,甘油经磷酸化后,转变为磷酸二羟丙酮,循糖酵解途径进行代谢。胞液中的脂肪酸首先活化成脂酰辅酶A,然后由肉毒碱携带通过线粒体内膜进入基质中进行 氧化,产生的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酶循环彻底氧化,这是体内能量的重要来源。 4.酮体的产生和利用 脂肪酸在肝中分解氧化时产生特有的中间代谢产物——酮体,酮体包括乙酰乙酸、 羟丁酸和丙酮,由乙酰辅酶A在肝脏合成。肝脏自身不能利用酮体,酮体经血液运送到其它组织,为肝外组织提供能源。在正常情况下,酮体的生成和利用处于平衡状态。 三、类脂的代谢 1.胆固醇的代谢 体内胆固醇主要在肝细胞内合成,胆固醇在体内不能彻底氧化分解,但可以转变成许多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肾上腺皮质激素、雄激素及雌激素均以胆固醇为原料在相应的内分泌腺细胞中合成。胆固醇在肝中转变为胆汁酸盐,并随胆汁排入消化道参与脂类的消化和吸收。皮肤中的7-脱氧胆固醇在日光紫外线的照射下,可转变为维生素 ,后者在肝及肾羟化转变为1,25- 的活性形式,参与钙、磷代谢。 2.磷脂的代谢 含磷酸的脂类称为磷脂,由甘油构成的磷脂统称为甘油磷脂,它包括卵磷脂和脑磷脂,是构成生物膜脂双层结构的基本骨架,含量恒定为固定脂。卵磷脂是合成血浆脂蛋白的重要组分。由鞘氨醇构成的磷脂称为鞘磷脂,是生物膜的重要组分,参与细胞识别及信息传递。磷脂酸是合成磷脂的前体,在磷酸酶作用下生成甘油二酯,然后与CDP-胆碱或CDP-胆胺反应生成卵磷脂和脑磷脂。鞘氨醇由软脂酸辅酶A和丝氨酸反应形成。鞘氨醇经长链脂酰辅酶A酰化而形成N-酸基鞘氨醇,即神经酰胺,又进一步和CDP-胆碱作用而形成鞘磷脂。 四、血浆脂蛋白代谢 1.血脂的组成及含量 血浆中所含的脂类统称血脂,它的组成包括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及其酯以及游离的脂肪酸等。血脂的来源有二:一为外源性,从食物摄取的脂类经消化吸收进入血液;二是内源性,由肝、脂肪细胞以及其它组织合成后释放入血液。血脂受膳食、年龄、性别、职业以及代谢等的影响,波动范围较大。正常人空腹12~24 h血脂的组成及含量见表1。 表1 正常成人空腹时血浆中脂类的组成和含量脂类物质 nmol/L mg/dl 脂类总量 4~7(g/L) 400~700甘油三酯 ~ 10~160胆固醇总量 ~ 150~250磷 脂 ~ 150~250游离脂肪酸 ~ 8~25血浆中脂类的正常值范围因测定方法不同而有一定的差别。另外,血脂含量与全身脂类相比,只占极小部分,但所有脂类均通过血液转运至各组织。因此,血脂的含量可以反映全身脂类的代谢概况。 血脂的来源与去路如下:2.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组成及功能 正常人血浆含脂类虽多,却仍清彻透明,说明血脂在血浆中不是以自由状态存在,而与血浆中的蛋白质结合,以血浆脂蛋白的形式运输。载脂蛋白主要有apoA、apoB、apoC、apoD和apoE等五类,还有若干亚型。血浆脂蛋白的结构为球状颗粒,表面为极性分子和亲水基团,核心为非极性分子和疏水基团。各种血浆脂蛋白因所含脂类及蛋白质量不同,其密度、颗粒大小、表面电荷、电泳行为及免疫性均有不同,一般用超速离心法和电泳法将它们分为四类,彼此对应,即:HDL高密度脂蛋白( 脂蛋白)、VLDL极低密度脂蛋白(前 脂蛋白)、LDL低密度脂蛋白( 脂蛋白)和CM乳糜微粒。CM是在空肠粘膜细胞内合成,转运外源性脂肪;VLDL是在肝细胞内合成,转运内源性脂肪;LDL是在血浆中由VLDL转变而来,转运胆固醇至各组织;HDL是在肝细胞内合成,转运胆固醇和磷脂至肝脏。 五、脂类代谢紊乱引起的常见疾病 1.血浆脂蛋白的异常引起的疾病正常时,血浆脂类水平处于动态平衡,能保持在一个稳定的范围。如在空腹时血脂水平升高,超出正常范围,称为高血脂症。因血脂是以脂蛋白形式存在,所以血浆脂蛋白水平也升高,称为高脂蛋白血症。根据国际暂行的高脂蛋白血症分型标准,将高脂蛋白血症分为6型,各型高脂蛋白血症血浆脂蛋白及脂类含量变化见表2。 表2 各型高脂蛋白血浆脂蛋白及脂类含量变化类型 血浆脂蛋白变化 血脂含量变化 发生率 Ⅰ 高乳糜微粒血症 甘油三酯升高 罕见 (乳糜微粒升高) 胆固醇升高 Ⅱa 高 脂蛋白血症 甘油三酯正常 常见 (低密度脂蛋白升高) 胆固醇升高 Ⅱb 高 脂蛋白血症 甘油三酯升高 常见 高前 脂蛋白血症 胆固醇升高 (低密度脂蛋白及极 低密度脂蛋白升高 Ⅲ 高 脂蛋白血症 甘油三酯升高 较少 高前 脂蛋白血症 胆固醇升高 (出现“宽 ”脂蛋白 低密度脂蛋白升高 Ⅳ 高前 脂蛋白血症 甘油三酯升高 常见 (极低密度脂蛋白升高) 胆固醇升高 Ⅴ 高乳糜微粒血症 甘油三酯升高 高前 脂蛋白血症 胆固醇升高 不常见按发病原因又可分为原发性高脂蛋白血症和继发性高脂蛋白血症。原发性高脂蛋白血症是由于遗传因素缺陷所造成的脂蛋白的代谢紊乱,常见的是Ⅱa和Ⅳ型;继发性高脂蛋白血症是由于肝、肾病变或糖尿病引起的脂蛋白代谢紊乱。 高脂蛋白血症发生的原因可能是由于载脂蛋白、脂蛋白受体或脂蛋白代谢的关键酶缺陷所引起的脂质代谢紊乱。包括脂类产生过多、降解和转运发生障碍,或两种情况兼而有之,如脂蛋白脂酶活力下降、食入胆固醇过多、肝内合成胆固醇过多、胆碱缺乏、胆汁酸盐合成受阻及体内脂肪动员加强等均可引起高脂蛋白血症。动脉粥样硬化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之一,发生的原因主要是血浆胆固醇增多,沉积在大、中动脉内膜上所致。其发病过程与血浆脂蛋白代谢密切相关。现已证明,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增多可促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而高密度脂蛋白则能防止病变的发生。这是因为高密度脂蛋白能与低密度脂蛋白争夺血管壁平滑肌细胞膜上的受体,抑制细胞摄取低密度脂蛋白的能力,从而防止了血管内皮细胞中低密度脂蛋白的蓄积。所以在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时,可以考虑应用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和极低密度脂蛋白及提高高密度脂蛋白的药物。肥胖人与糖尿病患者的血浆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较低,故易发生冠心病。 2.酮血症、酮尿症及酸中毒 正常情况下,血液中酮体含量很少,通常小于1mg/100mL。尿中酮体含量很少,不能用一般方法测出。但在患糖尿病时,糖利用受阻或长期不能进食,机体所需能量不能从糖的氧化取得,于是脂肪被大量动员,肝内脂肪酸大量氧化。肝内生成的酮体超过了肝外组织所能利用的限度,血中酮体即堆积起来,临床上称为“酮血症”。患者随尿排出大量酮体,即“酮尿症”。酮体中的乙酰乙酸和 羟丁酸是酸性物质,体内积存过多,便会影响血液酸碱度,造成“酸中毒”。 3.脂肪肝及肝硬化 由于糖代谢紊乱,大量动员脂肪组织中的脂肪,或由于肝功能损害,或者由于脂蛋白合成重要原料卵磷脂或其组成胆碱或参加胆碱含成的甲硫氨酸及甜菜碱供应不足,肝脏脂蛋白合成发生障碍,不能及时将肝细胞脂肪运出,造成脂肪在肝细胞中堆积,占据很大空间,影响了肝细胞的机能,肝脏脂肪的含量超过10%,就形成了“脂肪肝”。脂肪的大量堆积,甚至使许多肝细胞破坏,结缔组织增生,造成“肝硬化”。 4.胆固醇与动脉粥样硬化 虽然胆固醇是高等真核细胞膜的组成部分,在细胞生长发育中是必需的,但是血清中胆固醇水平增高常使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增高。动脉粥样硬化斑的形成和发展与脂类特别是胆固醇代谢紊乱有关。胆固醇进食过量、甲状腺机能衰退,肾病综合症,胆道阻塞和糖尿病等情况常出现高胆固醇血症。 近年来发现遗传性载脂蛋白(APO)基因突变造成外源性胆固醇运输系统不健全,使血浆中低密度脂蛋白与高密度脂蛋白比例失常,例如APO AI,APO CIII缺陷产生血中高密度脂蛋白过低症,APO-E-2基因突变产生高脂蛋白血症,此情况下食物中胆固醇的含量就会影响血中胆固醇的含量,因此病人应采用控制膳食中胆固醇治疗。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另一个原因是低密度脂蛋白的受体基因的遗传性缺损,低密度脂蛋白不能将胆固醇送入细胞内降解,因此内源性胆固醇降解受到障碍,致使血浆中胆固醇增高。 5.肥胖症 肥胖症是一种发病率很高的疾病,轻度肥胖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而肥胖症则会出现疲乏、心悸、气短和耐力差,且容易发生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和冠心病等。除少数由于内分泌失调等原因造成的肥胖症外,多数情况下是由于营养失调所造成。由于摄入食物的热量大于人体活动需要量,体内脂肪沉积过多、体重超过标准20%以上者称为肥胖症。预防肥胖,要应用合理饮食,尤其是控制糖和脂肪的摄入量,加上积极而又适量的运动是最有效的减肥处方。 脂肪是人体内的主要储能物质,机体所需能量的50%以上由脂肪氧化供给;脂肪还协助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因此,脂肪是人体的重要营养素之一;包括胆固醇、胆固醇酯和磷脂等在内的类脂广泛分布于全身各组织中,是构成生物膜的主要物质,它与膜上许多酶蛋白结合而发挥膜的功能,胆固醇还是机体内合成胆汁酸、维生素 和类固醇的重要物质。脂类代谢受多种因素影响,特别是受到神经体液的调节,如肾上腺素、生长激素、高血糖素、促肾上腺素、糖皮质类固醇、甲状腺素和甲状腺刺激素促进脂肪组织释放脂肪酸,而胰岛素和前列腺素的作用则相反。适量的含脂类食物的摄入和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利于脂类代谢保持正常,一旦某种因素发生变化引起脂类代谢反常时,便导致疾病,危害人体健康。

我有绑定IP的高校帐号,可以帮你下载相关资料。 文献检索互助团队,打造百度知道优秀团队

饮酒与健康【关键词】 饮酒凡含有一定酒精(乙醇)成分的饮料,统称为“酒”。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各类含乙醇的饮料逐渐成为人们的需求,甚至有的人已成为酒精依赖者。饮酒有利有弊,主要与饮酒的量及酒的种类等因素有关,适量饮酒有益健康,长期大量饮酒对人体则是有害无益的。1 饮多少酒为适量有的科学家提出酒精安全量为每公斤体重每日不超过1ml,以体重60kg为例,每日饮酒量:60度白酒不超过60ml、啤酒不超过1kg、20度葡萄酒不超过400ml,其它类型的酒可按其酒精含量折算。另外,研究表明,一次大量饮酒较分次少量饮酒的危害性大,每日饮酒比间断饮酒的危害性大,要想不影响健康,饮酒间隔时间要在3天以上。饮酒时还要选择好佐菜,以减少酒精之害。2 适量饮酒有益健康自古以来,就有“酒为百药之长”的说法,可见酒对人类的健康确是有益的。据专家们对各种酒类的研究分析后发现,在各类酒中,除了含有酒精外,尚有多种有机酸、氨基酸、酯类、糖分、微量的高级醇和较多的维生素等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酒对人类的健康确是大有裨益的 〔1〕 。 适量饮酒可预防心肌梗死和脑血栓 据日本科学家发现,喝酒人血液中出现大量尿激酶及其前驱体蛋白质,不喝酒的人,血液中只有极少数的尿激酶,而造成心肌梗死和脑血栓的原因是人体中可以溶解血栓的尿激酶等纤溶酶减少,故适量饮酒可预防心肌梗死和脑血栓。 妇女适量饮酒可大大降低患心脏病和中风病的发病率 据美国哈佛大学对87000位34~59岁护士调查研究发现,每天适量饮酒的中年妇女,心脏病和中风的发病率比那些滴酒不沾的妇女低40%。 适量饮酒能延寿 适量饮酒有益健康,可使胃液分泌增加,有益消化;可以扩张血管,使血压下降,降低冠心病发生率。经常适量饮酒的人血液中α-脂蛋白含量高,而α-脂蛋白高的人寿命比一般人长5~19年。3 大量饮酒对机体造成危害长期大量饮酒的危害几乎波及全身的各个系统和器官,如肝脏、胰腺、心肌等等,可造成酒精性肝病、胰腺炎、心肌病等等。对机体造成非常大的危害,甚至危及生命。 酒精性肝病 长期的过度饮酒,通过乙醇本身和它的衍生物乙醛可使肝细胞反复发生脂肪变性、坏死和再生,而导致酒精性肝病,包括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2〕 。在欧美国家,酒精性肝病是中青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据估计,1993年美国约有1530万人酗酒,患有酒精性肝病者有200多万人;每年有万人死于肝硬化,其中至少40%或许高达90%的患者有酗酒史。 酒精性胰腺炎 由于乙醇及其代谢产物对胰腺腺泡细胞和胰小管上皮细胞的毒性作用,可引起腺细胞内脂肪积聚,线粒体肿胀变性,腺小管上皮变性、坏死、炎细胞浸润,由于小腺管炎症和坏死脱落成分阻塞,再加上酒精的直接刺激作用引起十二指肠乳头水肿,造成胰液排流不畅,使胰酶成分在胰腺内被激活,引起自体消化而发作胰腺炎 〔3〕 。 酒精性心肌病 由于酒精对心肌细胞的直接毒性作用,可造成心肌细胞膜完整性受损,细胞器功能失常,脂质过氧化过程异常;另外酒精饮料中的夹杂物(如砷、钴、铜、铁等)在酒精性心肌病中可能起直接或间接作用,动物实验证明钴可使豚鼠乳头肌的收缩力减弱,还可引起各种动物心肌弥漫变性和间质水肿 〔3〕 。 酒精与优生 对男性而言,酒精可引起精子数量减少,异常精子增多,精子活动力减弱;对女性而言,嗜酒妇女中约50%可发生月经紊乱,60%发生内分泌功能紊乱,孕龄妇女嗜酒,卵巢可发生脂肪性变性和排出不成熟卵细胞,异常的精子如果与卵子结合成受精卵,则所形成的胎儿会导致畸形。 酒精中毒 饮入的酒精90%以上经肝脏氧化作用,通过三羧酸循环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当酒精尚未完全被肝脏氧化时,大部分酒精循环至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毒性作用,先是使大脑皮质产生兴奋,随后对皮质下中枢和小脑产生抑制,随着酒精剂量递增,更大量的酒精可引起延髓中枢性损害,以至抑制呼吸和引起呼吸衰竭而死亡。饮酒与人类的健康关系密切,饮酒利弊主要在于饮酒的量,适量饮酒对人体有一定裨益,但长期大量饮酒或嗜酒对人体损害也是非常大的,故应注意科学饮酒,以维护人类健康减少或预防疾病的发生。供你参考!

3.没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好的膳食这个有辨证性,好

关于脂肪肝的毕业论文

额,兄弟。不是我不给你,我也不知道,求人写的。刚刚查了一下,好像少好多。我已经毕业4年了,论文也交4年了。这些不知道够不够。。。。。也没段落了,你自己分一下吧!名字好像叫什么中医的哲学什么什么的中医的哲学方法论我们用简单的话说就是中医用自己的哲学观念认识疾病,治疗疾病的方法,就是中医的哲学方法论。西医用它自己的哲学观念来认识疾病,治疗疾病的方法,是西医的哲学方法论。中医的哲学方法论集中体现了中医的智慧;西医哲学方法论同样体现了西方人的智慧。今天我讲中医和西医两家的哲学方法论,目的是使大家明白这两个医的核心思想,它们各自有各自认识疾病的方法和治疗疾病的方法。你学医时可以相互借鉴,可以有选择地融合,提高自己的学业。不是学医的朋友,你对两个医有相当深度的了解,对你选择健康也是很有意义的。 西方医学的世界观是什么?医学的世界是生命世界。西医是怎样认识生命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这就是西医的世界观。认识生命的方法和改造生命的方法就是哲学方法论。西医怎样认识生命?西医从微观世界中去认识生命。这可能要上溯到两千年以前,西方人的祖先在牧畜生活中,从解剖畜牲开始,在人体的解剖中认识生命,改造生命。西医在数百年以前就从解剖人体认识人的生命改造人的生命。这就是西医的解剖学与外科技术的渊源。西方进入工业社会,显微技术出现,西医借助显微镜进入了人体的微观世界,从器官组织的分割到细胞与组成细胞的更细的物质。为了进入人体生命的微观世界,必然用分割的方法。在人体生命微观世界中的物质量变,直接表现看生命的常态与变态。也就是有没有疾病,疾病的进退变化。西医在发展的道路上,走到人体生命微观世界,发现了物质的量变与人体生命疾病的有无进退,西医走向了成熟。因为西医在认识生命、改造生命的世界里,形成了完整的哲学方法。 在微观世界中对生命的物质量变取得的认识,建立了一套认识疾病的物质量化标准。同时为西医的对抗方法提供了疾病的“靶的”。如血糖、血脂、蛋白、抗原体等等,都是为对抗方法提供的根据,尤其对致病菌与病毒,区分的非常精细。到今天我们可以说西医已形成一个完整的哲学方法论:对抗哲学。用分割的方法认识生命中的量变、认识疾病,用对抗的方法改造生命。这就是西医的哲学方法论。就是西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观念。我们必须承认,这是西医对人类的贡献。如果没有西医开拓生命微观世界这条路,到现在人类还处于生命微观世界中的盲者。 西医有没有不足之处呢?西医和中医一样都有不足之处,而且西医的不足之处是不可避免的,或者说是必然的。西医的不足之处是什么呢?药源性疾病、医源性疾病与功能性疾病治疗无力。这为什么说是必然的呢?因为哲学方法论是在微观世界中去认识生命,所以必然要用分割的方法;看到的是物质的量变,物质量的变化只能为对抗方法提供靶的。至于生命过程,如人体的功能运动,人体的生存本能系统的活动,并不在微观世界,而在生命的宏观世界中。在微观世界中认识生命、改造生命的西医看不到生命的功能性运动与生存本能系统的活动。西医改造生命的对抗方法是以物质的量变为靶的,无法了解到物质的量变是人体功能改变的结果。这是对人体功能性在认识上的不足,当然在治疗上只能是局限在与物质量变的对抗中。 药源性疾病的不可避免,与医源性疾病的不可避免都源出于对抗疾病的微观认识与对抗治疗理念。比如;高血压降压,高血脂降脂、高血糖降糖。。。这种对抗治疗,即使把物质量变降低到正常值,然而病仍不会痊愈。这是为什么呢?血中葡萄糖浓度增高,血中脂肪浓度增高。。。等等物质的量变增高并不是疾病本身,导致这些变化的功能性活动的改变才是疾病的本质。但微观世界中只能看到物质的量变,看不到功能活动疾病本质。而且,西医的分割方法,不是简单地用刀来解剖,而且用生物化学的分解方法来打开生命微观世界的。要改造这个有病的生命世界,也只能用化学的方法合成对抗的物质,改变物质量度。结果是病不能治愈,年复一年吃化学药。越吃药病越多,吃药也越多,药害日深,肝肾损害不可避免。诸如此类的化学药,能不吃吗?除非有病不治,只要治,化学药不能拒绝。这是药源性疾病不可避免的原因。仍以心脑血管疾病为例,心脑血管“搭桥”、“支架”这类手术,在有些人心中,认为是高科技的救命手术。其实并非如此,心脑血管病不是卒然而来的,是从高血脂、高血压、血管脂肪性硬化而来。这期间有很长一段吃化学药的过程。心脑血管病完全可以用传统医学治愈的。“搭桥”术留下一个大创伤;“介入”法要长期吃化学药加抗排异的药。病人体质要大折扣了。至于其他的器质性病变的切除治疗,特别是扁桃体炎用切除,胆囊炎、或结石用切除,脾用切除~~~~造成医源性伤害。这一切都是西医的不足之处。 中医不可能进入生命的微观世界。中医是怎样治病的呢?有人说:中医是经验医学。这话有人反对。说两千年前中医开始从经验医学走进了生命科学,到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问世,中医在生命科学的理念与方法已趋向成熟。伤寒论中用汗、下、清、利小便,破瘀血等法来治疗外源性疾病,明显是顺势利导的排异法。这表明张仲景已经认识了生命运动过程中的生存本能系统,并利用本能系统祛除疾病,保护生命。伤寒论对内源性疾病以扶正的方法起死回生。这表明张仲景对生命的自主性运动系统的调节功能的认识和利用。这是中医由经验医学上升到生命科学的高端,我想这不仅在当时(东汉),即使在21世纪在医学领域也是超前的成就。可惜,近两千年来,竟无人对这个伟大的发明加以诠释! 中医的哲学理念是和谐哲学观,用整合的方法在宏观生命世界认识生命,保护生命。在东汉便已形成这个哲学方法论。这与西医的对抗哲学,分割方法,在微观世界中认识生命、改造生命、完全是对立存在的。中医对生命的认识是“阴阳合德”、“阴阳互根”,“阴阳离决”。西医对生命的解释是:“高分子核酸蛋白体和其他物质组成的生物体所具有的特有现象。能利用外界的物质形成自己的身体和繁殖后代,按照遗传的特点生长,发育,运动,在环境变化时,常表现出适应环境的能力。”西医这个对生命的认识是在上世纪发现核酸蛋白体以后才有的。距中医的“阴阳合德”、“阴阳互根”晚了两千多年。这个生命观同样表现出,一个在宏观的认识,一个在微观中的认识。这两个认识在很大程度相同。都认识到生命是功能和物质组成,都认识到生命的生存本能。不同的是中医早了两千四五百年,两千年前已经把生存本能用在临床中形成系统。这就是我对中国传统的和西方现代的两类医学的认识。 中医西医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不可以已之所长,攻人所短;应知己之不足,学人之长。近几年我听人说过:中医和西医都是对立的理念,根本不可能结合。提出中西医结合已经四五十年,没有看见什么结合的成果。对这个问题我有不同的看法。对立与统一是普遍法则。对立的事物都是统一的。越是对立的,就越容易统一。阴与阳是统一的,生与死、水与火……都是统一的。比如:有生没有死,或有死没有生,行吗?只要不统一,便什么也没有。中医的和谐,最需要与对抗统一,整合与分割统一,宏观与微观统一。所谓统一,不是混合,是两个观念的属性统一,规律统一,这是要深思的。我说两个具体的病例来看宏观与微观。和谐与对抗、整合与分割统一出现的成果。我具体向大家讲几句。 在宏观生命世界中我们认识到人体的功能与生存本能。我从生活中具体的事情说更明白些。如:有人四五十岁,脉象弦而细,口干无津,有苦味,大便二三日一次,排除艰难。身体汗难出,皮肤甲错,心烦易怒,神疲体倦,体重日减……从宏观上我们看出这个人分泌系统、代谢系统、循环系统都发生了不同的障爱。我们如果把视野深入人体微观世界看一看癌胚抗原的指标。如果其人癌胚胎抗原指标很高,更进一步检测其肿瘤。这对发现肿瘤,治疗肿瘤便捷简单高效低成本。 在这个例子中,我要说明宏观与微观,分割与整合、和谐与对抗的统一。大家知道,我所说的宏观是体征,舌象,脉象,大便,小便,精神,疲劳、心烦、肌肤……但我对这些体征表现的东西是用西医生理功能解释的。西医的生理功能是从实验中得到的微观信息。所以这也是微观的东西。这不是宏观与微观在认识上的统一吗!宏观世界由整合而来的,微观世界由分割而来的,宏观与微观统一,分割与整合自在其中了。至于癌胚抗原的检测、肿物的检测都属于微观理念。但根据上面宏观与微观统一认识制定的“利导排异法”,治疗身体内外的各类肿物是成功的。这种治法是人体本能系统排除体内异物的顺势利导。顺势利导就是顺其自然的趋势,给以有利的引导。这种治法是整合的,宏观的,和谐的,一个本能系统其中被表现出中西医哲学方法论的统一。 体内癌细胞是怎么样排出来的,肿物又是怎么样被排出来的呢?在血液中的异物,在循环过程中,由外分泌腺,分泌到胃、肠道、泌尿系统、汗腺…….排出体外。比如:分泌、分解、泌出、代谢,在这个过程中日复一日消化,直至消失。我向大家说明:这是假说,今后我会用微观的生化实验来证明这个过程的。今天我们可以用宏观的病理逻辑来说明这个过程。 比如:每一例肿瘤病。包括息肉、囊肿、肌瘤,脂肪瘤……,对本能系统来说,没有治法的区别,一律是“利导排异法”。其结果都一样:日复一日地消化直至消失。这个事实怎么解释?凡是存在的东西都是有理的。这个事实的道理是什么?我的解释是:一个本能排异系统的存在。排异系统应该是内分泌系统根据生命需要而分泌种种生化酶。生化酶在循环中无所不至,肿物在生化酶的作用下渐渐分解,再由循环经分泌腺泌出于代谢系统。如果不是这个过程怎么会不分肿物生长的部位,又不分肿物的质与量,都是用一样的方剂,都是同一的效果:排出体外而痊愈。肿瘤的质量不论,生长部位不论,在同一排异方剂治疗而同愈,这是足以证明排异本能系统与排异过程的实在性。支持排异系统排异过程还有排除肿瘤所产生的系统效应。肿瘤患者如肌肤甲错,或斑块、斑点、丘疹之类在排异中逐渐消失,肌肤变得白净细嫩、润泽,这不表明这个人的代谢、分泌功能的提升吗?再如肿瘤患者在口干咽苦、百窍干燥、便秘失眠、身体无汗、男子阳痿,女子阴冷……在排异治疗中,以上这些症状先后消失,我们看到的这些症状消失了,知道这是系统的效应。内分泌,外分泌一个分泌系统,一个循环系统,一个代谢系统,是三个系统在共生性本能调节下,组成了一个排异本能系统。排出了体内异物。 我说这个病例的用意是说明宏观生命世界与微观生命世界的统一,整合理念与分割理念的统一,和谐与对抗的统一,必然会发生认识上的发展和临床疗效的升华。希望大家在肿瘤排异的病例中领悟到中西医在哲学方法论上的统一,这将是医学模式上的改变。 我再举糖尿病,心脑血管病为例,进一步说明,中医的整合、宏观和谐理念与西医的对抗、分割、微观理念的统一、在临床上发生的重大突破。 我们常常见到:糖尿病患者在并发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早博、房颤、心绞痛、脂肪肝、前列腺肥大、间歇性跛行、大便秘、失眠、口腔溃疡不愈、风湿性关节炎,眼底出血……这个病例怎么治?先治糖尿病呢?还是先治高血压冠心病?内分泌科,心血管科,眼科,泌尿科……起码这个病人要走五六个科室。各科给各科的药吃。这个治法有多大合理性我们不谈。这只是一个分割理念下的现象。如果找中医治,这我就说不清楚了。因为中医可以说没有一个临床治病的统一标准,中医各有见仁见智的方法。这是中医的历史悠久,自由发展,流派众多,各逞一说,承传任意,造成这种局面。根据目前流行的中医的治法,可能是“调理调理”。这个“调理调理”是什么意思?怎样的治法?说到这里,我就更说不清楚了。不知,不敢妄言。 对这病,在中医和谐理念与对抗理念,整合与分割、宏观与微观统一的本能系统医疗体系来看,再复杂的症状经过整合便很简单了。心脑血管病是血管脂肪性粥样硬化造成的大管血管病,肢疼肢麻跛行是周围血管病,脂肪肝,前列腺肥大,眼底出血都是脂肪血造成的血管病。而高脂肪血是生化代谢程序中分泌紊乱而造成代谢障碍。糖尿病与高血脂是同根同源的疾病。溃疡不愈,风湿,类风湿之类免疫缺陷性病同样是生化、代谢紊乱,造成免疫地下。一群复杂的病症整合起来只是一个分泌代谢系统波及到免疫,植物神经、周围神经系统而发生的症状。无论症状如何复杂,在系统思想整合中看到的不是各自不同的症状,而是系统的病理变化,当然在治疗方面,也不是与每个症状的对抗了,如高血压降压、高血糖降糖、高血脂降脂……把一个病分割成许多个的靶来打。而是以“自主调节法”使一个生化程序恢复其原有的正常程序,其结果是:在糖尿病痊愈的过程中,所有的并发性疾病全部消失了。这种情况姑且名为“系统效应” 我讲的这两个病例,是整合起来的两个系统的病。一个是排异性本能系统,一个是本能调节系统。所以这几个内源性功能性疾病,近百年以来,一直是人类的恶敌,传统医学中没有成功的临床记载,现代医学中至今指为终身病。中外很多学者仍在探索这几个病的治法而至今没结果。为什么寻找得这样艰难?又为什么得来又这样容易?我想回答说:中西医各自在半个世界中寻找,因而不可得!如果中医在宏观世界中分割打开微观世界看到了你寻找的东西,你在整合到系统中去,那么,你是用系统的方法,治疗的系统的疾病,收到的是系统的效应。我们以上述病例具体地说说这个过程。 在宏观世界看上述的疾病,即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心脑血管病,脂肪肝、前列腺肥大……等等数十个症状,用分割观念,它们是十几个不同的并发症,一症一药各有不同的治法。但用整合的观念看,这些症状,根据它们的病理、生理联系,整合到生理系统中。如血糖浓度升高,血脂浓度升高,这是生化系统中出现的代谢障碍,葡萄糖因为胰岛素分泌不足而不能进入细胞利用掉,又造成血脂在血液中浓度过高,又导致血管因脂肪微粒在血管中黏附、沉积、渗入、血管发生硬化。微循环受阻而血压升高。大血管病出现了,心脑血管循环受阻。心肌因缺血而发生、绞疼、坏死,出现早博,房颤、心率快或慢等等都是心肌缺血这一个原因。脑血管栓塞、出血,都因血压过高而血管腔因脂肪黏附而变窄,出现栓塞、出血都是一个原因。脂肪肝、前列腺肥大都是因高血脂造成,以致肥胖、体内脂肪瘤,皮肤黑褐斑也因高脂肪血造成。因葡萄糖、脂肪合成、分解、转化、利用、贮存整个生化程序紊乱,当然影响蛋白质的合成,所以造成免疫能力的低落,而易感染。风湿、类风湿。溃疡不愈等免疫性疾病容易发生而难以治愈。上述种种症状,我们从整合的观念看,大血管,周围血管,微血管,所有症状都是循环系统发生的。发生循环系统症状的是生化程序的紊乱。免疫系统发生的各种疾病也是因为生化程序紊乱。那么这所有的原发与并发的疾病都是生化程序:葡萄糖、脂肪、蛋白质……的分解、合成、转化、利用、贮存这个程序紊乱所致。我们用整合观念把上述循环系统、分泌系统、代谢系统,免疫系统,甚至间接发生的植物神经病,周围神经病。在整合:我们在微观中看到葡萄糖,脂肪,蛋白质的量变,我们知道物质的量变是因功能的变化,物质的量变是增减;功能的变化是进退。中医对物质与功能有精辟的认识:“阴阳互根”。“阴阳互根”是什么?是人的生命过程。生命过程中,人体的功能把外界物质变成自己生长身体,发生功能的物质;这个物质又发生功能。这样物质与功能相互根本的运动,就是“阴阳互根”运动。这个运动不止,生命不止;这个运动停止,生命即刻终结。这个运动是自主的。是自然造化所成。在物质与功能相互转化过程中,生化程序的调节控制是最主要环节。大家知道生化程序是个最复杂,最有条理,最有秩序的动态的,根据生命过程的需要而时时调节运动程序。大家知道:它不仅是自主性运动系统,同时也是自主性控制系统。没有控制便没有调节。比如:胰岛组织分泌降糖素与升糖素。这一对激素是对抗的,又是统一的。交感与副交感神经是对抗的,也是统一的。当血糖浓度升高时,升糖素受到控制,不活动,不活动即不分泌。此时降糖素分泌活动强。血糖在降糖激素分泌活动下,血中葡萄糖一部分进入细胞被利用,另一部分合成肝糖元贮存起来,或转化成脂而贮存。当血糖浓度降低时,升糖激素分泌活动增强,在激素参与下,肝糖元酵解转化为葡萄糖,脂肪在生化酶的作用下也会转化为葡萄糖被利用掉。葡萄糖、脂肪,在生化过程中是自主性运动,控制调节在一个生态量值之中。我对大家说这些是为了说明:人的生命在“阴阳互根”运动中。靠近一点说:在生化程序中是自主性运动控制调节的。换一句话说:人体生命中,一切物质的量变都是功能的进退主宰。本能系统中有调控系统。在生化程序中,一切物质的量变都是功能的进退主宰。本能系统治疗糖尿病、心、脑血管病及复杂的并发性疾病,正是根据上述这些认识而制度的“自主性调节法”。在临床中每例都是系统效应。这是足以证明上述的思想方法是正确的。我希望诸位从这两个案例中看到中医的宏观理念与微观理念,整合方法也分割方法,和谐理念与对抗理念的统一,发生了一个本能系统医学新模式。这篇论文好像是5页纸,告诉你一个小窍门。把第一页上写上(论中医哲学)就这几个大字,要竖着的。下面写上你的班级以及姓名,这样就有6页纸了。你记得,一般中医论文没有导员每个字都看的,也没有从头看到尾的。只要纸够一切都OK的,祝你顺利毕业!小师弟。

摘 要: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对人类自身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不仅要有一个灵活的聪明的头脑,还要有一个健康的身心,更要有一种拼搏向上的精神。因此要提高人类的自身素质和生活质量,延长人类的生存时间,就必须对孕妇的营养膳食和**进行研究探讨。因为孕妇肩负着孕育新一代的特殊任务,直接关系到未来国计民生的兴衰,甚至影响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与发展。因而合理、科学的饮食与健康,对孕妇及胎儿的健康都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吉林市各妇幼**站100多位孕妇的营养饮食及**的调研随访,我初步掌握制定了孕妇营养膳食和**的方案及原理,同时也查阅了国内相关这方面的资料,对更好地保证孕妇健康及胎儿发育都有着更重要的意义。关键词:孕妇、营养膳食、**、误区、探讨。一、要了解和掌握孕妇每日膳食的营养素标准,必须掌握对正常成人的营养素标准,孕妇在此基础上适当增加。根据,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会通过的《推荐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的说明》的规定,每日膳食营养素供给量是作为保证正常人身体健康而提出的膳食量标准,供作设计和评定膳食的依据,并规定国家和地方事物发展计划和指导食品加工的参考。在正常情况下,人体必须有一定是营养储存,能够动用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较长期的摄入不足,必然耗尽体内的储存,导致营养缺乏病的发生。具体如下:(一)能量:人体所需要能量以供代谢,生长,泌乳,维持体温和从事体力劳动是消耗。正常情况下,人体是能量的需要与其食欲相适应。但与劳动强度,生理状况,气候和体型有关。孕期除了维持本身热能的需要外,还要负担胎儿的生长发育,以及胎盘和母体组织增长所需要的能量。此外,还需要储备一定的脂肪和蛋白质,为以后做准备。因此,热能需要量应在极轻体力劳动者所需的9200千焦的基础上,再增加1250千焦。较高的热量是通过提高主食的量,孕中后期应当摄入400-500克以上的主食①。适当地提高脂肪的摄入量及增加肉类等食物实现的。(二)蛋白质:根据1985年FAO/WHO/UNO报告认为,承认蛋白质需要量为每月克/千克体重,孕妇约为克范围。怀孕期间,不仅胎儿的生长需要蛋白质,而且孕妇本身也需要一定数量的蛋白质,以满足子宫增长,乳房增大以及胎盘、羊水和血容量增加的需要。孕期蛋白质摄入不足可使胎儿生长发育低下,致使新生儿出生体重小于2500g的低体重儿发生率增加;蛋白质营养不良还可影响胎儿的脑发育,并使脑成分发生改变。中国营养学会建议,孕中期妇女每日应较一般非孕妇女增加蛋白质摄入量15g,孕后期增加20g,除保证数量外,还应提高蛋白质的质量,应保证摄入至少三分之一以上的优质蛋白质。(三)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膳食纤维。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在70%,脂肪能量不宜超过30%,膳食纤维是植物中的一种成分,不能为人体利用的碳水化合物,没有营养功能,但对人体健康有益。可使一些有害代谢物较快排除体外。过多,也将影响矿物质的吸收。(四)矿物质和微量元素1,钙 :500--600mg/月(健康人)800mg/月(孕妇)2、铁: 15mg/月(健康人);孕妇30----60mg/月。这在一般膳食中不能达到,产后还要补充2--3月。3、锌、硒、碘。根据近年来的研究报告,确定了其供给量。(五)维生素1、维生素A,供约800微克/日2、维生素D,供给量10微克/日3、维生素E,指生育酚类,其作用与生育有关。4、硫胺素、核黄素、烟酸。前两种为,后一种6mg。孕妇则分别为和、抗坏血酸,成人健康与孕妇均30--75mg二、孕妇在孕期胎儿生长发育重点补充合理的膳食营养 (一)在怀孕的前三个月,胎儿各器官处在分化形成阶段,特别是胎儿的神经管及主要内脏器官,因此孕妇要特别注意膳食中的营养均衡,保证各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和其它无机盐的供给。而此期又逢不同程度的恶心、呕吐、厌食、偏食等早孕反映,故增加营养应注意饮食的质量,多以清淡,合口味,益消化,并富有营养的食物并注意多吃一些粗制食品,宜少吃多餐,争取不要减少总的摄入量。(二)在孕中期(4--6月)是胎儿生长发育及大脑发育的迅速阶段。胎儿除体重迅速增加外组织器官也不断地分化完善,孕妇体重也60%以上在此期增加的,此期的营养饮食质与量都必须保证。并注意食物的基本营养,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纤维素和矿物质搭配合理。有学者指出,此期间多食植物性食物,可以使胎儿大脑沟回增多,脑组织发育迅速,出生后的孩子聪明过人,因而孕妇膳食应重点做到:1、避免挑食,偏食,防止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的缺乏。2、做到荤素搭配,合理营养。3、把好食物质量及烹调关,切忌食用未煮熟的鱼和肉。4、对热量的需要明显增加,适当增加米面等主食及鱼、肉、蛋、奶、豆制品、花生、核桃等副食。5、胎儿发育的关键时期,对钙的增加量较大,奶,豆制品,海产品,多叶的绿色蔬菜等都是较好的营养素来源。(三)孕晚期(7--10个月):胎儿生长更快,是其肌肉,骨骼,脂肪及大脑发育完善的时期,孕妇所需要营养也达到高峰。因此孕妇在膳食方面进行调整,主要应增加蛋白质及钙、铁、锌等微量元素的摄入,并适当限制碳水化合物(糖、淀粉)及脂肪的摄入,以免造成孕妇体重过重或胎儿偏大,增加难产机会。因此,孕妇在此期的饮食重点应做到:1、适当增加豆类蛋白质,如豆腐和豆浆;2、可多食一些海产品,如:海带、紫菜、动物内脏和坚果类也是不错是食品:3、注意控制盐分和水分的摄入量,尤其是有水肿的孕妇,以免发生水肿从而引起怀孕中毒症;4、孕妇应选择体积小,营养价值高的食物,如动物性食品,减少营养价值低而体积大的食物,如土豆和红薯等;5、易少吃一些能量高是食物,如白糖,蜂蜜、肥肉等甜食,防止食欲降低影响其它营养素的摄入;6、有水肿的孕妇,食盐量每人应限制在5克以下。三、孕妇应注意饮食中的误区。既然孕妇肩负着特殊的重担,适时的补充营养是必要的。但必须合理、科学的膳食,盲目吃喝,不仅损害母体健康,而且影响胎儿的发育,甚至导致畸形胎。为了优生优育,孕妇的日常饮食要注意走出以下误区:1、多吃肉可生胖娃娃。因多食肉类可使孕妇体内脂肪的贮藏增多,同时妊娠量消耗较多而糖的贮存减少,这对分解脂肪不利,所以需因氧化不定产生酮体,使同体血症倾向增加,孕妇可出现尿中酮体,严重脱水,唇红,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美国医学研究发现,孕妇高脂肪饮食,可增加女儿患癌的概率。2、多吃蛋孕育聪明儿。孕妇多吃蛋类,摄入蛋白质过多,在体内可产生大量硫化氢,组织胺等有害物质,同时可导致胆固醇增高,可引起腹胀、食欲减退、头晕疲倦等症状,还可以加重肝脏的负担,不利于孕妇的**。有学者研究指出,过高的蛋白质贮存在人体的结嫡组织内,可以引起组织和器官的变性,使人罹换癌症。3.酸性食品可防孕吐德国学者研究发现,妊娠早期的胎儿酸性低,母体摄入的酸性物质,容易大量聚积在胎儿组织中,影响胚胎细胞的正常分裂增殖与发育生长,并易诱发遗传物质突变,导致胎儿畸形。4.多补钙小儿筋骨壮营养学家认为,孕妇补钙过量,胎儿有可能患高钙血症,出生后,患儿会囟门太早关闭,颚骨变宽而突出,鼻骨前倾,主动脉狭窄等先天性疾病。5.吃咸食物有滋味现在医学认为,摄入过多钠盐,会加重患有妊高症孕妇的症状,使浮肿、高血压和蛋白尿加重,甚至头痛、眼花、胸闷、晕眩,因发生子痫而危及母婴安康。6.多吃糖孕妇有精神 意大利医学家发现,因血糖偏高的孕妇出生体重过重胎儿的可能性胎儿畸形的发生率出现妊娠毒血症的机会或需剖腹产的次数升高,同时加重肾脏负担,降低机体免疫力,易受病毒、病菌感染。7.服食补品可壮体质孕妇盲目服用鹿茸、桂圆、胡桃等温热性补品,易致阳虚阴亢,加剧孕妇水肿、高血压、便秘等症状,甚至发生流产和死胎。8.霉变的食物孕妇如受霉菌毒素的侵害,可使染色体断裂和畸形,有的停止发育,发生死胎流产,有的产生遗传性疾病或胎儿畸形,如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愚型等。四、孕妇在各孕期阶段的膳食原则根据孕妇在各期膳食的不同特点及一些不合理的饮食,总结出孕妇的膳食原则,供参考如下:(一)、怀孕期的膳食原则:1、胎儿生长慢,营养上没有特别要求,按正常营养膳食即可。2、处理妊娠反应,调整进餐次数与食物内容,尽量达到营养供给标准。3、忌烟、酒,忌兴奋性饮料,忌辛辣刺激等食物。(二)、孕中期的膳食原则:1、平衡膳食,特别要注意保证充足的优质蛋白质、高钙、高 铁、健脑等食物。2、要有新鲜充足的蔬菜、水果。3、每天饮水不少于1500毫升。4、每日食盐量不超过5毫克。5、忌烟、酒,忌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三)、孕晚期孕妇的膳食原则:1、保证有充足的蛋白质、高钙、高铁的食物,当膳食不足时要 服用钙片及维生素;2、要多吃新鲜的黄、绿色蔬菜、水果;3、每天要多饮水,不少于1500毫升;4、每天食盐不超过5克,水肿严重时要忌盐,减少饮水量;5、少食多餐6、热能供给以每周体重增加不超过千克为限。体重过高时,应适当减少主食和食物脂肪,不吃甜食,宜多吃粗杂粮、豆制品、蔬菜和清淡食物。五、孕妇在孕期的预防**孕妇在孕期不仅要充分正确地进食,努力做到均衡饮食,保持孕妇及胎儿的健康,预防**也是至关重要的。1、孕早期,呕吐十分剧烈,且饮食疗法效果不好,可在医生指导下补液;2、孕妇在孕期应定期请教医生,检查了解胎儿及孕妇是否良好和健康;3、适当的运动,有助于孕妇的饮食及胎儿的营养吸收;4、保持居住环境的整洁,通风良好,预防疾病及传染病的发生;5、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些**食品,如孕妇在怀孕期间每日需400微克叶酸来防止诸如脊柱裂之类的先天缺陷;6、注意口腔卫生,因为牙齿的发育是从胎儿期开始的,所以从母体怀孕时起,就应该注意与牙齿健康有关的食物摄取,从营养素来说最重要的是钙。正常人每公斤血清中钙与磷的乘积应为35-40毫克,这时体液中的钙与磷就能在骨的有机质先形成胶体的磷酸钙再沉淀为骨盐。当这个乘积小于30毫克,就会影响牙齿的质量并出现佝偻病、X型腿等;从消化机制来说,食物进入口腔主要靠牙齿的咀嚼将食物磨碎,并与唾液混合为滑润的食团咽入胃中,牙齿不好,会影响咀嚼,往往会诱发一系列胃病,从而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7、注意个人卫生,勤换洗内衣及洗澡,因为皮肤不仅能抵挡病菌的侵入,同时有利于体内废病物质的排出;饮水有利于排毒,专家建议孕妇每日饮水量不少于1500毫克。8、远离嘈杂混乱的公共场所及有毒有害区域,禁烟酒。因为它会对胎儿的生长发育影响特别大,尤其损害胎儿的智力,增加先天愚型胎儿的几率。孕妇日常饮食中少食或不食的食物有:味精、油条、咖啡和可乐,加工食品和罐头食品,未煮熟的鱼、肉、蛋等食物。六、孕妇的各阶段膳食方法1、孕妇早期膳食早期孕妇正处于胚胎细胞的分化增值和主要器官形成的重要阶段,虽然胚胎生长发育相对缓慢,平均每日增重1g,这时的营养量与孕前大致相同,大多孕妇出现不同反映,往往致变饮食习惯,影响营养素的摄入。孕早期主要是合理膳食,防止妊妊娠反应引起母体严重营养缺乏,导致胎儿发育不良,所以要鼓励孕妇进食,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最好,少食油腻食物,多餐少食,选择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奶、蛋、鱼、禽类,适当用一些强化食品,补充B族维生素可改善食欲。2、孕中期膳食中期是胎儿生长加速加快时期,也是骨骼、牙齿、五官、四肢开始形成和大脑发育时期,因此对孕妇的食物品种数量都要增加,以保证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素,经常摄入肝、动物血、大豆制品、肉禽、鱼蛋、蔬菜、水果、豆浆、奶、小米、玉米等食品,也可经常食用一些虾皮、海带、紫菜含钙量高的食品,以及深色、绿色蔬菜。3.孕后期膳食孕后期三个月胎儿生长最快,体重增长占整个孕期的一半,所以这个时期要给孕妇增加优质蛋白质和钙、铁的摄入量,每周要食两次动物肝脏或动物血,增加豆浆和牛奶以及足够的营养素。总之,对孕妇的膳食**进行探讨是相当必要的,也是复杂的,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对孕妇随访的数量较少、时间较短、难免对其膳食及**的研究过于肤浅或不全面,有待于在日后的工作生活中进一步探讨、完善。

饮酒与健康【关键词】 饮酒凡含有一定酒精(乙醇)成分的饮料,统称为“酒”。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各类含乙醇的饮料逐渐成为人们的需求,甚至有的人已成为酒精依赖者。饮酒有利有弊,主要与饮酒的量及酒的种类等因素有关,适量饮酒有益健康,长期大量饮酒对人体则是有害无益的。1 饮多少酒为适量有的科学家提出酒精安全量为每公斤体重每日不超过1ml,以体重60kg为例,每日饮酒量:60度白酒不超过60ml、啤酒不超过1kg、20度葡萄酒不超过400ml,其它类型的酒可按其酒精含量折算。另外,研究表明,一次大量饮酒较分次少量饮酒的危害性大,每日饮酒比间断饮酒的危害性大,要想不影响健康,饮酒间隔时间要在3天以上。饮酒时还要选择好佐菜,以减少酒精之害。2 适量饮酒有益健康自古以来,就有“酒为百药之长”的说法,可见酒对人类的健康确是有益的。据专家们对各种酒类的研究分析后发现,在各类酒中,除了含有酒精外,尚有多种有机酸、氨基酸、酯类、糖分、微量的高级醇和较多的维生素等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酒对人类的健康确是大有裨益的 〔1〕 。 适量饮酒可预防心肌梗死和脑血栓 据日本科学家发现,喝酒人血液中出现大量尿激酶及其前驱体蛋白质,不喝酒的人,血液中只有极少数的尿激酶,而造成心肌梗死和脑血栓的原因是人体中可以溶解血栓的尿激酶等纤溶酶减少,故适量饮酒可预防心肌梗死和脑血栓。 妇女适量饮酒可大大降低患心脏病和中风病的发病率 据美国哈佛大学对87000位34~59岁护士调查研究发现,每天适量饮酒的中年妇女,心脏病和中风的发病率比那些滴酒不沾的妇女低40%。 适量饮酒能延寿 适量饮酒有益健康,可使胃液分泌增加,有益消化;可以扩张血管,使血压下降,降低冠心病发生率。经常适量饮酒的人血液中α-脂蛋白含量高,而α-脂蛋白高的人寿命比一般人长5~19年。3 大量饮酒对机体造成危害长期大量饮酒的危害几乎波及全身的各个系统和器官,如肝脏、胰腺、心肌等等,可造成酒精性肝病、胰腺炎、心肌病等等。对机体造成非常大的危害,甚至危及生命。 酒精性肝病 长期的过度饮酒,通过乙醇本身和它的衍生物乙醛可使肝细胞反复发生脂肪变性、坏死和再生,而导致酒精性肝病,包括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和肝硬化 〔2〕 。在欧美国家,酒精性肝病是中青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据估计,1993年美国约有1530万人酗酒,患有酒精性肝病者有200多万人;每年有万人死于肝硬化,其中至少40%或许高达90%的患者有酗酒史。 酒精性胰腺炎 由于乙醇及其代谢产物对胰腺腺泡细胞和胰小管上皮细胞的毒性作用,可引起腺细胞内脂肪积聚,线粒体肿胀变性,腺小管上皮变性、坏死、炎细胞浸润,由于小腺管炎症和坏死脱落成分阻塞,再加上酒精的直接刺激作用引起十二指肠乳头水肿,造成胰液排流不畅,使胰酶成分在胰腺内被激活,引起自体消化而发作胰腺炎 〔3〕 。 酒精性心肌病 由于酒精对心肌细胞的直接毒性作用,可造成心肌细胞膜完整性受损,细胞器功能失常,脂质过氧化过程异常;另外酒精饮料中的夹杂物(如砷、钴、铜、铁等)在酒精性心肌病中可能起直接或间接作用,动物实验证明钴可使豚鼠乳头肌的收缩力减弱,还可引起各种动物心肌弥漫变性和间质水肿 〔3〕 。 酒精与优生 对男性而言,酒精可引起精子数量减少,异常精子增多,精子活动力减弱;对女性而言,嗜酒妇女中约50%可发生月经紊乱,60%发生内分泌功能紊乱,孕龄妇女嗜酒,卵巢可发生脂肪性变性和排出不成熟卵细胞,异常的精子如果与卵子结合成受精卵,则所形成的胎儿会导致畸形。 酒精中毒 饮入的酒精90%以上经肝脏氧化作用,通过三羧酸循环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当酒精尚未完全被肝脏氧化时,大部分酒精循环至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毒性作用,先是使大脑皮质产生兴奋,随后对皮质下中枢和小脑产生抑制,随着酒精剂量递增,更大量的酒精可引起延髓中枢性损害,以至抑制呼吸和引起呼吸衰竭而死亡。饮酒与人类的健康关系密切,饮酒利弊主要在于饮酒的量,适量饮酒对人体有一定裨益,但长期大量饮酒或嗜酒对人体损害也是非常大的,故应注意科学饮酒,以维护人类健康减少或预防疾病的发生。供你参考!

3.没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好的膳食这个有辨证性,好

关于脂肪肝论文范文资料

脂肪肝是指由各种不同的原因引起的肝脏脂肪代谢紊乱而导致肝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结果。平时饮食要平衡,多样化,每天食用新鲜绿色蔬菜。吃水果后要减少主食的食量,每天摄入的盐量有限。葱、蒜,姜、辣椒等“四辣”可吃,但不宜多食。经常吃鱼、虾等海产品。降脂的食品有:燕麦、小米等粗粮,黑芝麻、黑木耳、海带、发莱以及菜花等绿色新鲜蔬菜。同时要加强锻炼。1.脂肪肝患者不能吃动物内脏。动物内脏属高胆固醇食物,所以脂肪肝患者不宜食用猪肝、鸡肝以及其他类动物内脏。2.脂肪肝患者不能吃猪肥肉。据有关资料显示-每100克猪肥肉中脂肪的含量高达克,所以猪肥肉是一种富含高动物性脂肪的食物,因此脂肪肝患者应禁止食用或尽量少食猪肥肉。3.脂肪肝患者不能吃蛋黄、蟹黄:蛋黄、蟹黄亦属高胆固醇食物,所以脂肪肝患者必须限制食用,特别是鸭蛋黄,其胆固醇含量可高达1522毫克。注意:不能吃高脂类食物的。脂肪肝的治疗应以调整饮食为主,适量蛋白、低糖和低脂肪,平时饮食注意清淡,不可过饱,适量新鲜蔬菜和瓜果,限制热量的摄入,禁酒和戒烟。低脂低糖低盐饮食:选用脱脂牛奶,烹调时尽量选用植物油。

关键字:脂肪肝有什么危害脂肪肝的危害 当今,脂肪肝已成为一种对人类构成严重潜在威胁的常见病。那么脂肪肝对人体究竟有多大危害呢?主要概括有以下几个方面:1.导致肝脏代谢失常肝脏是人体内最大、功能很多、物质代谢最活跃的实质性腺体器官。它参与人体消化、排泄、解毒以及糖、脂肪、蛋白质等代谢功能,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器官。因此,一旦肝内细胞被大量脂肪浸润而成为肝细胞变性的脂肪肝,必然会使肝脏的正常结构发生系列改变,不同程度地影响人体的消化功能和肝脏正常的代谢功能,使人体相关系统,如生化、血浆蛋白、血脂、肝功能、内分泌系统等异常变化。脂肪肝有什么危害,由此机体对脂类的吸收发生障碍,人体能量代谢发生紊乱,从而降低对病原菌、病毒及其他致病微生物的防御能力。2.影响其他疾病的恢复因为脂肪肝不是—个独立性的疾病,而是常见于各种疾病之中,或者是说脂肪肝本身是由各种疾病,如糖尿病、肝营养不良等引起的,所以这些疾病会因脂肪肝对肝脏损害程度的不同而相应受到影响,是造成许多疾病久治不愈或肝功能不能得到恢复的原因之一。3.加重体内原有的病变脂肪肝如果得不到积极有效的治疗,部分病人可经由脂肪肝性肝炎发展为肝纤维化或肝硬化。国外一项研究资料表明,平均每年有10%左右的脂肪肝发展为肝硬化。脂肪肝有什么危害,例如,酒精性脂肪肝,一旦发现其中央静脉周围纤维化病变,就可迅速由脂肪肝直接发展成肝硬化,这大多与大量饮酒有关。至于非酒精性脂肪肝,即使已发展为脂肪性肝炎,以往认为它是一种良性疾病,也仅类似酒精性肝炎的病理改变,只要通过积极有效的治疗,控制体重,是可以逆转的,极少或几乎不发生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但是,若不加治疗或调养,也有部分因饮食、情绪、休息不良、工作繁重等因素,使病情加重,甚至发展成肝硬化。有关研究资料表明,重度肥胖病所致脂肪肝病人中,约有l/4同时合并肝纤维化。

由于一些原因导致当时大多数人群长期节食,素食,吸收不良,于是身体消瘦,造成了低蛋白血症,同时造成胆碱,氨基酸缺乏,热量供应不足,缺乏营养,又加重消瘦,这时机体就会动用组织中的脂肪,但又不能在肝脏内正常转化脂肪,堆积下来导致了脂肪肝。这也是瘦人得脂肪肝最重要的原因。如今,形成脂肪肝的主要原因是营养过剩,人体摄入过量的动物脂肪,植物油,蛋白质类食物及淀粉在体内通过生化反应均可转化为脂肪贮存起来,这些同时也是肥胖症和营养过剩性脂肪肝形成的基本原因。据有资料显示,目前脂肪肝发生的人群正在逐渐年轻化。其原因主要是营养过剩,肥胖者和高脂血症者,同时大量的饮酒也是脂肪肝患者年轻化,集中化的主要原因,还有资料显示新的一类型糖尿病伴发脂肪肝的人群正在逐渐增加。但是专家提醒,虽说肥胖是一个重要原因,但也不能盲目的减肥,盛行的饥饿疗法,可能导致肝脏代谢障碍,脂肪大量堆积,极易诱发脂肪肝。油炸食品危害特别大更加要小吃,尽量不吃。

脂肪肝有什么症状呢?

血脂康治疗脂肪肝研究论文

你好,脂肪肝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 血脂康有调节血脂的作用,可用于高脂血症,对脂肪肝有一定的作用,但效果可能没那么好。治疗脂肪肝首先要找出病因,如长期大量饮酒者应戒酒。营养过剩、肥胖者应严格控制饮食,使体能恢复正常。营养不良性脂肪肝患者应适当增加营养,特别是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去除病因才有利于治愈脂肪肝。同时应该调整饮食结构,提倡高蛋白质、高维生素、低糖、低脂肪饮食。不吃或少吃动物性脂肪、甜食(包括含糖饮料)。多吃青菜、水果和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及高蛋白质的瘦肉、河鱼、豆制品等,不吃零食,睡前不加餐。日常适当增加运动,促进体内脂肪消耗。每天跑步,每天至少6公里才能达到减肥效果。仰卧起坐或健身器械锻炼都是很有益的。

不过,具体地,血脂康胶囊的用法用量是怎样的呢?一般而言,血脂康胶囊是多久一个疗程的呢? 血脂康胶囊主要可以帮助治疗由高脂血症或是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同时,血脂康胶囊也可以帮助治疗脾虚痰瘀阻滞症,调养身体机能,缓解由各种疾病而引起的胸闷、腹胀、食少,或是气短、乏力、头晕、头痛等不良症状。 而作为从特制的中药红曲中经提炼精制而成的血脂调节剂——血脂康胶囊,血脂康胶囊含有他汀类、不饱和脂肪酸、多种人体氨基酸、甾醇及小量黄酮类物质等主要成分。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也表明了,血脂康胶囊可以多途径、多靶点地将天然他汀和其他他汀协同作用,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血脂康胶囊也具有调脂、抑制肿瘤产生及发展、保护内皮细胞、改善胰岛素抵抗等多种作用,药效独特而显著,是许多以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理想用药之选。 而临床中,我们也发现血脂康胶囊与他汀等其他的降脂药联合,可以有更好的降脂效果,所以血脂康胶囊用于糖尿病性脂肪肝方面的治疗有比较好的效果和成效。 而服用血脂康胶囊的方法为:口服血脂康胶囊,一次用量是2粒,一天服用两次,早晚饭后各服用一次;轻、中度患者一日服用两粒即可,晚饭后服用为佳。另外,血脂康胶囊的一般疗程为两个月左右。 血脂康胶囊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高效药物,欢迎您在康爱多药店购买。

肝脏是脂肪代谢的重要器官,通常情况下肝脏也含有一定比例的脂肪,约为总重量的5%,且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我们常言的脂肪肝,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指B超检查时,医生告诉病人肝内有较多脂肪浸润或言有脂肪肝,都是B超所见的形态学改变,提示肝内脂肪比例增加的一种俗称,有一定的科学价值。病理学上的脂肪肝,指肝组织学检查肝细胞脂肪化>50%;脂肪量超过肝重的5%~25%,但实际上肝组织学检查临床上尚难普及。故B超的形态学所见仍不失为当今脂肪肝诊断的重要指标。 脂肪肝作为一种常见的现象,其原因甚多,其一,营养过量或不足均可导致脂肪肝;其二、漫性酗酒者脂肪肝的发病率显著增高;其三、肥胖型糖尿病病人中脂肪肝的发病率可达50%~80%;其四,长期应用激素、某些药物也可导致脂肪肝;其他尚可见于慢性病毒性肝炎后和年迈人群的肝脏自然衰老。 说目前市场上诸多产品均宣传可以洽疗脂肪肝,但都缺乏科学的、客观的依据 脂肪肝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是由诸多原因造成的后果,因此治疗的根本方法是控制或消除病因才会真正有效。 尽管营养不足和营养过量均可引起脂肪肝,但由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当今国内的脂肪肝大多为营养过量所致,所以控制饮食,不暴饮暴食,使体重稳定,是控制脂肪肝发展的最重要措施。由糖尿病、饮酒、药物所致的脂肪肝,则应控制糖尿病、忌酒和停用有关药物以稳定病情,使脂肪肝得以改善。 老年人中不少是因衰老而肝内脂肪增多,如此为自然发展的基本规律,延缓发展的要素是多样化的菜谱,老人和儿童一样要吃有荤有素易消化的食物,保证动物蛋白质的饮食补充。不少病人希望“用药”将脂肪肝的脂肪“赶出去”,其实目前任何药物都办不到。B超可有助脂肪肝的诊断,但用以鉴定治疗效果则确乏可靠性,病人不要轻信。一般不是严重的脂肪肝只要控制病因,使之不再发展则都不会影响寿命,尽可不必多忧。

一、轻度脂肪肝隐蔽性强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正常肝内脂肪占肝重3%~4%,如果脂肪含量超过肝重的5%即为脂肪肝,严重者脂肪量可达40%~50%,脂肪肝的脂类主要是甘油三酯。 据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分院中医科王亚平主任医师介绍,由于脂肪肝无传染性,无明显疼痛或发热表现,因此早发现率和早知晓率始终低迷。当隐蔽性极强的脂肪肝被发现时,病程往往已经进入肝纤维化和肝硬化阶段,肝脏正常代谢功能业已下降甚至丧失。此时即使积极治疗也难使肝脏病理学改变恢复正常。因此,脂肪肝的危险性不仅仅在于其后期对生命健康的巨大危害,更在于其前期无症状的隐蔽性。 二、高危人群需提高警惕 无论脂肪肝隐蔽得多好,总有些蛛丝马迹提示它的存在。脂肪肝与肥胖超重、过量饮酒、糖尿病、痛风、高脂血症、高粘血症、高钙血症等代谢紊乱患者增多有密切关系,因此肥胖者、过量饮酒者、高脂饮食者、少动者、慢性肝病患者及中老年内分泌患者,尤其需要定期通过B超检查发现和了解是否患病和病程几何。一项针对脂肪肝的临床研究显示,约1/4的脂肪肝患者已经并存肝纤维化,%~%的患者发生肝硬化。王亚平主任医师还提醒,有些仅有疲乏感或表现为食欲好、喜油腻、胆固醇、甘油三酯增高的人也须提高警惕。; 三、治疗方案对症难除根 近年来,随着中国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的改变,脂肪肝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据悉,上海市的脂肪性肝病发病率已在全国“名列前茅”。目前西医对脂肪肝的治疗方案乏善可陈,且对症难除根。而更多患者认为脂肪肝不是什么大病,不用治。少数患者也曾努力在生活中减少高脂饮食、多运动、少饮酒。但无法长期坚持,不久就故态复萌。听之任之、放任不管,代表了大部分人对脂肪肝的诊疗态度。 北京中医药大学的李博士痛心地表示,当临床上不断出现肝痛、肝功能异常、乏力、恶心、阳痿、闭经等症状,甚至已发展成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时,才引起患者的重视,这是很令人遗憾的。 四、中药:切入根本疗效显著 李博士解释,中医中的“肝”不仅是一个解剖学概念,同时也是一个病理生理学概念。中医认为肝为五脏之一,与胆相表里。肝具有升发,喜条达,恶抑郁,体阴而用阳的特性。其功能是主疏泄,主藏血,主藏魂,司生殖。

中医学中无脂肪肝的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大多归属于“积证”、“痰痞”等病证范围,与肝郁痰湿有关。中医认为脂肪肝既与先天禀赋不足有关,又与饮食不节、脾失健运、水湿羁留,日久生痰,以致肝失疏泄、痰湿交结、内郁肝胆而成本症。 因此,脂肪肝的中医治疗大多以复方益肝降脂方祛痰化瘀、泻浊行气为主,特别强调审证求因、辨证论治、辨病论治,并重视对患者的整体调节和体质改善,这样才能收到明显疗效。如运用疏肝理气药(柴胡)、祛痰化瘀药(白芥子)、泻浊行气药(全瓜蒌)、化瘀散结药(水蛭)。 根据李博士的临床应用和研究统计显示,经过3-6个月的治疗,患者痰瘀体质得到改善,肝脏脂肪沉积逐步得到清除。同时,对患者心、脑血管疾病和代谢综合征均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当然在治疗的同时,不应服用损害肝脏的药物和降血脂药物,避免接触肝毒物质。饮食上做到总量控制,结构调整,不饱餐、不油腻,保证足量新鲜水果和蔬菜,纠正肠道菌群紊乱。禁酒戒烟。每天灵活安排有氧运动时间。有研究证实,随着体重的明显下降,大部分肥胖者的脂肪肝可以得到显著改善。 美国CBH公司研制出最新治疗脂肪肝的产品,由“保肝护肝粉剂3号+保肝护肝粉剂2号+排毒清胶囊+慢炎清胶囊”组合而成的脂肪肝重度套装,该套装采取纯植物配方,可从根本上治疗各类脂肪肝,长期服用还可增强免疫力和抵抗力

中西医脂肪肝毕业论文

医学的论文篇2 浅谈中医学与气功 【摘 要】 中医学的气的概念和气机的变化,对气功的理论和实践具有指导意义。大力整理和应用中医理论指导气功和学术非常必要。中医学对于气功的指导地位的提升有助于规范中医气功学的术语和临床技术规范。 【关键词】 气功;中医学;内养功 中医学中对气的论述是权威的、实用的。千百年来在临床运用中经过严格的实践检验,对中医的气的理解有助于气功练习和指导病人有效地习练功法健身祛病。历来气功的解释多趋于使用佛家和道家术语,而使用中医术语进行是对气功诠释有助于加深对气功术语和气功医疗操作的规范,而且易于接受。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谈到了主观精神因素的平静恬淡,会使气机畅达回归到原来的自然状态,精神内守对于防病具有重要的作用。 1 关于气:何为气? 气,是不断运动着的具有很强活力的精微物质,具有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特性。气的生成来自于: 先天之精气:即受之于父母的先天禀赋之气。其生理功能的发挥有赖于肾藏之精气的生理功能; 水谷之精气:即饮食水谷经脾胃运化后所得的营养物质; 吸入之清气:即由肺吸入的自然界的清气。 其中先天之精气为基础,奠定了总体的根基,后天之气补充和滋养先天之气使之源源不断、生生不息、循环不止。水谷之精气和肺吸入的大自然之清新之气汇聚于胸中形成宗气,走息道司呼吸、贯心脉辅心行血。呼吸和心血的运行直接影响气血之运行,在气功中呼吸调节能很好的调节气血的运行可见一斑。 2 气的分布与分类 根据所在的部位、功能及来源的不同,气分可为以下三类。 元气:元气又称“原气”、“真气”,是人体最基本、最重要的气,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元气主要由肾所藏的先天之精化生,并受后天水谷精气的不断补充和培养。元气根源于肾,通过三焦而循行全身,内至脏腑,外达肌肤腠理,无处不在。元气的主要功能是推动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温煦和激发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因此说元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的物质。机体的元气充沛,则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活力就旺盛;反之就会因元气虚衰而产生种种病变。 在气功练习中,动功能使气机调达,推动元气敷布三焦。静功意守丹田则有温补元气的功效,在练习中动静结合达到完美的练功效果。 宗气:宗气是积于胸中之气,属后天之气的范畴。由肺吸入之清气和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结合而生成。因此,肺的呼吸功能和脾胃之运化功能的强弱,直接与宗气的盛衰密切相关。宗气在胸中积聚之处,称为“气海”,又名为膻中。 宗气的主要功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上走息道以司呼吸。凡语言、声音、呼吸的强弱,都与宗气的盛衰有关。二是贯注心脉以行气血。凡气血的运行、肢体的温度和活动能力、视听的感觉能力、心搏的强弱及其节律等,均与宗气的盛衰有关。若宗气不足,临床可见语声低微、呼吸微弱、脉软无力等症。 呼吸的停闭调节有助于宗气的生成和运行,改善气血的运行,加强心肺的功能,心主神明、主血脉、为一身之大主,肺主气,为脏腑之华盖,为相辅之官,心肺功能的提高对于防病治病是非常重要的,习练气功不能不行呼吸之功以改善一身之气血状态,气功一词由兹而生不足为奇。 营气:营气是行于脉中而具有营养作用的气,主要由脾胃运化的水谷精气所化生。因其富有营养,于脉中营运不休,故称之为营气。营气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血关系密切,可分不可离,故常常将“营血”并称。营气与卫气相对而言,属于阴,故又称“营阴”。 营气的生理功能主要表现在营养和化生血液两个方面,水谷精微中的精华部分是营气的主要成分,是脏腑、经络等生理功能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同时又是血液的组成部分。 卫气:卫气的功能主要表现在防御、温煦和调节三个方面,包括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温养脏腑、肌肉、皮毛;调节控制汗孔的开合和汗液的排泄,以维持体温的恒定。 调节脾胃功能的气功练习方法内养功是首选,早期时候的科研和临床都已证实。 3 气的功能 作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的生理功能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推动作用:气的推动作用,是指气具有激发和促进作用。气是功能极强的精微物质,能激发和促进人体的生殖、生长与发育,以及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推动经气的运行、血液的循行,以及津液的生成、输布和排泄。 温煦作用:是指气通过气化产生热量,使人体温暖,驱除寒冷。气维持并调节着人体的正常体温,保证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及经络的生理活动,并使血液和津液能够始终正常运行而不致凝滞、停聚。 防御作用:正如《素问·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是指气具有护卫全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的作用。一方面,气可以护卫肌表,防止外邪入侵;另一方面,“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之说(《素问·评热病论》),气又可以与入侵的邪气作斗争,以驱邪外出。 固摄作用:气的固摄作用,主要是指气可以保持胃、肾、子宫、大肠等脏腑器官位置的相对稳定;统摄血液防止其溢于脉外;控制和调节汗液、尿液、唾液的分泌和排泄,防止体液流失;固藏精液以防遗精滑泄。 气化作用:气化是指通过气的运动而产生的各种生理功能效应,气化过程就是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的过程。具体表现在精、气、血、津液各自的新陈代谢及其相互转化。如食物转化成水谷精微,然后再化生为气、血、津液等;津液经过代谢,转化成汗液和尿液等。 气的各种功能相互配合,相互为用,共同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比如,气的推动作用和气的固摄作用相反相成,一方面,气推动血液的运行和津液的输布、排泄;另一方面,气又控制和调节着血液和津液的分泌、运行和排泄。推动和固摄的相互协调,使正常的功能活动得以维持。 4 气机:气的运动形式 气机,即是气的运动。气运动的基本形式包括升、降、出、入四个方面,并体现在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之中。人体之气流行于全身各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无处不在,推动和激发着人体的各种生理活动,因而气的功能是通过气机来实现的。升与降,出与入,以及升降与出入,相互为用,相反相成,共同完成人体内部及其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化过程。升者升其阳,降者降其阴,出者吐其故,入者纳其新。升降出入是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过程,存在于生命过程的始终,是生命规律的高度概括。五脏中,心肺位置在上,在上者宜降;肝肾位置在下,在下者宜升;脾胃位置居中,通连上下,为升降出入的枢纽。如肺呼气为出,吸气为入,宣发为升,肃降为降。六腑则传化物而不藏,以通为用,以降为顺。气机的升降出入应当保持协调、平衡,才能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 气机失常又称气机失调,是气的运动紊乱,影响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形成疾病。在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由于致病因素的作用,而引起人体内气的升降出入运动的紊乱,导致体内出现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气脱的病理状态。 气机失常是人体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出现紊乱的概括,也是疾病发生、发展、变化与转归的内在表现。 气滞 “滞”是指阻塞,不畅之意。气滞,是指气机郁滞而阻塞不畅的病理状态。 气滞的发生多与情志不畅、痰饮、水湿、食积、瘀血、结石等阻滞有关。由于上述因素,影响到局部或全身气的运行,形成气机郁滞不畅,可出现胀满、疼痛。“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因此气滞可导致血行滞涩,而形成瘀血。若气滞导致水湿停滞,则可形成痰饮。 气滞还可以使某些脏腑功能失调而形成脏腑气滞,常见的肺气、肝气和脾胃气滞,可见脘腹胀痛,时作时止,得矢气、嗳气则舒,以及完谷不化等症。 气逆 “逆”是违背,不顺从之意。气逆,是指体内气机升降失常,当升者升之太过,或当降者不降而上逆的病理状态。气逆的发生,多由情志内伤、饮食寒温不适、痰浊壅阻及外邪侵袭等所致,与肝、肺、胃等脏腑关系密切。因肝主疏泄,升泄太过,肝气上逆,可见头痛而胀、目赤面红、烦躁易怒等症状,甚则导致血随气逆,出现咳血、吐血、中风、昏厥等症。因肺主肃降,肺失肃降而致肺气上逆,则见咳嗽、气喘、痰鸣等症。胃主降,胃失和降,则胃气上逆,而见呕吐、嗳气、呢逆、腹胀等症状。 气陷 “陷”是升举无力,不足之意。气陷,是指在气虚的情况下,以气的上升不及和升举无力为主要特征的病理状态。气陷的发生常因素体虚弱,久病耗伤或思虑劳倦等所致。气陷多发生于脾脏,故又称“中气下陷”。脾主升清,一方面上输水谷精微于头目清窍,另一方面托举维系人体内脏器官位置的相对恒定。因此,在气虚升举无力的情况下,既可导致清气不能上养头目清窍,而见头晕、眼花、耳鸣等症;又可出现脏腑器官的维系乏力,而引起某些内脏的下垂,如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等;还可兼见脘腹或腰腹胀满重坠、便意频频等症。此外,因气陷是因气虚发展而来的,故临床中常见疲乏无力、气短声低、少气懒言、面色不华、脉弱无力等气虚征象。 气闭 “闭”为闭塞,不能外达之意。气闭,是指气之出入障碍,气不能外达,闭郁结聚于内,而出现的突然闭厥的病理状态。气闭多于情志刺激而气郁之极,或痰饮、外邪、秽浊之气阻阔气机所致。其发生,可因外感寒邪,束于肌表,阳郁而不达而无汗,感受秽浊之气而致闭厥、外感热病过程中的热盛内厥、突然遭受巨大的精神刺激所致的气厥等。临床上,还可因气机闭郁,壅于心胸,闭塞清窍,可见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阳气内郁,不能外达,则见四肢逆冷,拘挛、两拳握固、牙关紧闭;肺气闭郁,气道阻滞,则见呼吸困难、气急鼻煽、面青唇紫;气闭于腑,则见二便不通。 气脱 “脱”即脱落、不内守之意。气脱,是指气不内守,大量向外逸脱,从而导致全身性严重气虚不足,出现功能突然衰竭的病理状态。气脱多由正不敌邪、正气骤伤,或正气长期持续耗损而衰弱,以致气不内守而外脱;或因大出血、大汗出、大吐泻等,使气随血脱或气随津泄所致。临床上,因气大量外散脱失,脏腑功能突然衰竭,常出现面色苍白、汗出不止、目闭口开、手撒肢冷、脉微欲绝等危象。 5 病因中七情对于气机的影响 七情的致病特性 过度的情志活动可以直接干扰气机运动,造成气机的紊乱,如怒则气上,惊则气乱,恐则气下,思则气结等,气功的练习可以干预气机运动,气机平和则机体有机会得到修复,阻断了致病因素。内养功初级静功中松静筑基法,在自然呼吸同时配合松静的练习,使大脑和身体同时放松和入静,改善和提高机体的内环境,使身体处于较舒适的状态,而得到将息温养。 七情内伤直接影响其相应内脏,使其脏腑气机逆乱,气血失调,导致疾病的发生。 直接伤及内脏 不同的情志刺激可伤及相应的脏腑。因为人体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的有机整体,而心是五脏六腑的统帅,它主宰着人的心理、情志活动。为此,七情致病均可损及心,并影响到其他脏腑,在七情致病中心起主导作用。另外,心主血藏神,肝藏血主疏泄,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又为气机升降的枢纽。故情志致病,以心肝脾三脏失调为多见。如过喜、惊吓、思虑劳神均可伤心,致心神不宁,症见心悸、失眠、健忘,甚则精神失常。郁怒伤肝,肝气郁结,证见两胁胀痛、善太息或咽中似有异物梗阻;妇女可见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肝气上逆,出现呕血、面红耳赤、晕厥。思虑忧愁伤脾,脾失健运,见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大便溏泄等症。若思虑劳神,不仅损伤心脾,而且可导致心脾两虚,同时会出现上述心神不宁及脾失健运的兼症。 影响脏腑气机 七情对内脏的直接损伤主要为影响脏腑气机,气血运行紊乱。《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 怒则气上,致肝气横逆上冲,血随气逆并走于上,见头胀痛、面红目赤或呕血,甚则昏厥卒倒。喜则气缓,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可缓和精神紧张,营卫通利;二是暴喜过度,致心气涣散,神不守舍,见精神不集中,甚则失神狂乱。悲则气消,过度悲忧损伤肺气,使肺气抑郁,意志消沉,见气短声低、倦怠乏力、精神萎靡不振。恐则气下,恐惧过度,使肾气不固,气泄于下,见溺频、溲多或二便失禁,甚则面白、昏厥、遗精。惊则气乱,突受惊吓,损伤心气,致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见心悸、惊惶失措。思则气结,思虑劳神过度,伤神损脾,致气机郁结,脾运无力,见食欲减退、脘腹胀满、便溏等。 七情的变化可以直接影响病情的发展 情绪波动可使病情加重或急剧恶化,如肝阳上亢证,情绪的波动可诱发中风偏瘫,此时对于情绪的调摄,运用气功调神之法使患者能处于安静愉悦的状态,则可以避免和阻断,能处于安静愉悦。 6 气功对于气机的干预 气功练习中,调神运用合理的良性意念替代和阻断不良情绪的侵扰,达到治病求本的目的。 动功的练习可以使身体的气机得到调整,动功的练习在中医里也与中医肝藏血,主筋,主疏泄行气。 气功通过三调的合理练习,对身心有序的调节,可以安神定志、养气、行气活血、舒筋通络,达到健身祛病的目的。动功如内养功动功、五禽戏、八段锦等。吐纳如内养功的停闭呼吸法、六字诀等功法,辨证选功、辨证练功,符合中医学理论的规律,合理的使用三调为宗技术,指导患者通过调神、调息、调身高效而安全的练功、养生祛病,练养结合来调达气机。 在气功的练习中,随着功夫的提高会逐渐形成自然的深长的腹式呼吸,提高消化系统的功能,自然提高了水谷精气的形成。使宗气生成和气血的生成有了生化之源。深长呼吸更能获得充足的自然清新之气,使宗气更加充足,气血的运行动力更强劲。 在气功练习中,由于是自我调控的功夫和技能,故在很多急重的情况下是很难完成这一技术操作的,所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气功的练习需要在缓则治本的阶段来使用,对于气功自我练习的适应症上亦以慢性病或疾病的恢复期为主,总之,是以病人自身能够完成操作为前提。 总 结 通过上述的这些内容从生理到病因病机,中医学对于气的论述和实践运用都是完善而成熟的,用于临床亦行之有效。气功学,尤其是中医气功学或医学气功、医疗气功如何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合理指导病患者辨证的习练气功,是我们中医气功学研究的的主要目标和方向。 猜你喜欢: 1. 中医学职称论文 2. 中医临床毕业论文 3. 中医学教学现状分析以及未来趋势论文 4. 关于中医临床的论文

自己多看看文献然后自己写吧,而这类的文献可以在网上找到很多,如(医学临床进展、医学诊断、生物医学)这类刊物

中医学不是自然科学的分支 ,它一直与中国古代哲学交融在一起 ,中医学有着自己对生命本体的认识 ,有着自己特定的思维方式与思维过程。下文是中医毕业论文范文大全,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中医毕业论文范文大全【1】

试谈中医学专业的生理学教学改革

摘 要:在医学课程中,生理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

根据教学要求,中医学专业学生也要学习生理学。

针对该层次学生,我们认为采取“中西医融合”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中医学专业 生理学 中西医融合

作为一名生理学教师,面对中医学专业同学,如何能够既突出中医学的特点,又讲好生理学的基础知识,是学好中医学专业的重点。

在中医专业教学工作中,我们逐渐摸索出一些较为有效的方法,即:“中西医融合”。

1 对教师的要求

生理学是研究正常机体功能活动规律的科学。

在中医基础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学好西医的基础。

但中医专业学生在学习生理学之前,往往先学习中医学基础理论,特别是中医学基础的“脏象学”部分,相当于中医的“人体生理学”。

中医学对生理过程的认识自成一套体系,当学生接触到西医生理学时,这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会对学生学习和理解造成困难。

因此,作为西医院校毕业的教师,要掌握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中药学以及中医诊断学等内容,既可拓展自己的知识层面,又有利于更好地与学生探讨[1]。

另外,教师还需正视一个新问题:如何应对已从网络获得大量信息的学生?它迫切要求高校教师不断补充学术养份、拓展学术视野、更新学术理念,以保持对学术新知的热情,从而主动及时地给自己的学术生命输入新鲜血液[2]。

本教研室要求教师除了课堂教学外,在课余时间也要学习中医的基础理论和相关学科知识,拓展自己的知识层面;另一方面,利用现代网络技术,积极关注前沿学术动态,了解学术热点,参加科研活动,撰写科研文章。

2 理论教学中要做到“中西医融合”

中西医都是科学,只是各自的研究方法、手段、发展背景的不同而形成了两个不同的理论体系[3]。

在理论教学中,尽力寻找到一些生理学与中医学的共通点,在讲授的时候加以结合,以此构建中西医理论体系之间的沟通平台[4]。

第一,我们对中医学和西医学中内涵一致,仅仅是提法不同的内容进行整合。

打个比方,学习绪论这章时,根据内环境稳态内容,把生命活动的对立统一、维持相对稳定状态等普遍存在的规律与阴阳的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平衡、互相转化的阴阳对立统一学说相比较,使学生在掌握内环境稳态的基础上,对于中医理论的总纲―“阴阳学说”[3]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又如,在讲授器官生理作用时,把中医理论中脏腑的相关功能与之相比较:西医中心脏的泵血功能与中医学中心主血脉的功能是一致的;西医中肝的主要功能是:贮血和消化,这与中医学中肝主藏血、主疏泄的功能是一致的;西医中生成尿液是肾脏的主要功能,这与中医学中肾主水的功能是一致的。

通过“中西医融合”的方法将两大理论体系不断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从而达到融会贯通,为学生架设起一座沟通中西医学的桥梁。

第二,除了比较这些共通点,我们还特别提出中西医之间对器官生理功能和意义理解上的差异,使得学生能够更好理解和记忆。

例如:中医学对心功能的阐述是“藏神,主血脉”,它除去包含西医生理学中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其中还囊括神经系统的部分功能。

3 实验教学的“中西医融合”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其一切理论都源于实验[5]。

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如动脉血压调节实验中,学生通过给家兔耳缘静脉注射肝素、乌拉坦等药品,随后进行颈总动脉插管,就可以掌握静脉注射、动脉插管等操作方法。

同时通过牵拉、夹闭颈总动脉以及电刺激迷走神经等操作,来验证降压反射的相关理论,使学生对此知识点理解得更透彻,记得更牢固。

实验教学是最能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科研思维,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如何做好生理实验,如何通过实验得出相应的理论知识。

同时,在常规的实验项目中,我们还特地加入一些中医药学内容,以提高中医系同学的兴趣。

例如,实验5:调节动脉血压中,可以建议同学观察三七这种中药对动脉血压的影响;还可以观察中药木香对小肠平滑肌的影响。

4 根据不同专业区别对待

在我校,中医专业学生既有文科生,又有理科生,学生起点差异比较大,而且生理学教学课的时间有限。

因此,作为生理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知识掌握的不同水平,对教学内容有所侧重,当然是在保证掌握基本内容的前提下。

例如:生物电现象的形成机制,对于药学专业,这部分内容熟悉即可,并不要求学生掌握其详细过程;但对于中医专业,该部分内容要求全面理解和掌握。

通过这种不同专业和层次的区别对待,在有限的课时内,既做到了生理学基本原理和知识点的覆盖,又突出各专业的特色和重点。

5 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对于中医学专业学生而言,生理学内容较多,而课时少,如果采取“填鸭式”的讲授方法,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

所以在要使学生有限的时间内最大程度地掌握好基本知识,作为教师必须抓住各章重点,突破难点。

抓住重点就是对教学大纲中所要求掌握的重点知识,进行详尽地讲解。

如呼吸运动的调节重点在于呼吸的反射性调节,而其中又以化学感受性反射尤为重要。

因此授课时主要讲授化学因素CO2,O2和H+对呼吸的影响,这样才能突出重点,做到层次分明。

也利于引导学生把握住重点进行自学和复习。

至于难点内容,也就是学生认为难以理解、难于掌握的内容,可采取比喻的方法,从而化难为易。

教学中抓住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就能抓住要点,分清主次,更深入地了解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余畅,余华荣.“中西医结合”在生理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20(4):339-340.

[2] 文菊华,陈懿,邓冰湘,等.五年制中医学专业生理学教学的体会[J].医药教育,2011,18(3):116.

[3]李保兰,韩曼.我校中医实验班生理学教学模式改革之探究[J].中国社区医师,2013,15(8):363.

[4] 肖爱娇,闵建新,伍庆华.PBL教学法运用于中医院校医学专业生理学教学的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2013,35(3):154-156.

[5] 刘海梅,闫福曼,徐进文,等.中医院校生理学推行TBL教学法的探讨[J].基础医学教育,2012,14(7):489-491.

中医毕业论文范文大全【2】

浅析中医临床医学面临的挑战及策略

【摘 要】中医临床基础医学成立至今,尽管在学科建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目前的现状并不容乐观,尤其在学科性质、学科定位、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明显问题。

因此,面对现状,应当有策略、有计划的积极应对在现有基础上,强化经典以弥补不足,并尽可能发挥学科原有的优势,大胆进行改革,努力推陈出新,以促进学科的迅速发展。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对中医学科专业目录进行了调整,将《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三门传统经典课程合并组建为中医临床基础学科。

此后,各中医院校以此为模式,纷纷进行了学科的改革,以新的.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来开展各项工作。

尽管临床基础学科从组建开始就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但教学、科研、临床等工作依然按此方式在进行着。

回顾新学科成立后近8年的时间,其在各方面均取得了新的进步,尤其学科的整体面貌有灿然一新之感。

但若从各方面的具体情况而言,其现状不容乐观。

【关键词】中医临床医学;现状;对策

1 学科现状的客观评价

临床基础学科成立至今,从学科发展的总体状况来看,应该说是利弊共存、喜忧参半。

对此作一客观的评价和分析,是目前学科发展中不可回避的重要工作。

学科面临的困境

临床基础学科成立后虽然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一些有利的影响,但也明显地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归纳起来说,主要面临三方面的困境。

其一,《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的合并是行政划分的结果,合并之前应该进行过科学的论证。

但到目前为止,在实际工作中,仍然是“三家”分而行之,基本与合并之前无太大变化。

因此,远远没有达到产生“合力”的效果。

其二,由于历史的原因,各校原来的《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专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有的伤寒专业实力雄厚,有的可能在金匮、温病专业方面研究水平较高。

而简单地合并之后,就冲淡了三门课程的原有优势。

也许初衷是以优促建,以好带动全体共同前进。

但结果却是相互牵扯制约,干扰了学科的发展进程。

其三,没有新的统一的教材,教学还是保持着原貌,因而完全不能表现出“临床基础”的特色或独特之处。

三门课程的合并,结果就象是“拼盘”一样,只有形式,没有贯穿整体的核心内容。

学科长处面面观

任何新生事物均有生机勃勃的一面,因此,临床基础学科以新学科的形式出现,也具有一定的优势。

以理推之,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其一,拓宽了专业范围。

由于临床基础学科涵盖了《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三门课程的丰富内容,所以其研究的范围较之原有学科明显扩大,在研究的内容方面则可更为灵活。

《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均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学内容,但在外感热病及内伤杂病的诊治方法上,又有着一定的相通之处。

因此,打破原有的学科框框,可以对这些交叉内容进行深人的研究,改变以往此类研究较少的现象。

其二,更新了原有的学术思维模式。

以前三门课程单独而立时,在学术思维方面也大多是各不相干的。

比如,虽然温病学理论的形成与《伤寒论》有密切关系,但在具体的研究思维方面,却很少联系到《伤寒论》来展开思考。

再如,《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同为张仲景所作,尽管各自涉及的重点不同,但学术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然而从这一方面进行学术研究的学者却并不多见。

所以,三门课程合并之后,对学术的发展可以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尤其对仲景学说的深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其三,为该领域研究生整体能力的提高提供广阔的空间。

温病学是研究外感热病的专门学科,《伤寒论》中亦有许多有关外感热病的理论和方法,前者主要探讨感受温热病邪引起的温病,后者则主要研究感受寒邪引起的外感热病。

二者在这一点上既有共同之处,又各有所长,分而研究均不全面。

在原有学科之中,研究生在选题时,理论、实验及临床研究必然会受到学科研究领域的限制,因而对其整体学术水平和能力的培养都是不利的。

而学科合并之后,突破了这个“瓶颈”,研究生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将站在一个新的高度,导师也将从外感热病辨治的角度进行培养,从而使研究生实际诊治疾病的能力和科研能力均得以提高。

2 学科困境的原因探析

要想从根本上改变临床基础学科目前存在的问题,找出其关键环节至关重要。

笔者认为,当前临床基础学科不良现状的主要原因是学科性质模糊、学科定位不准、课程设置僵化。

  • 索引序列
  • 关于脂肪肝论文题目
  • 关于脂肪肝的毕业论文
  • 关于脂肪肝论文范文资料
  • 血脂康治疗脂肪肝研究论文
  • 中西医脂肪肝毕业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