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招聘问题研究论文

招聘问题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招聘问题研究论文

浅谈影响网络招聘成功的因素与应对策略论文

摘要:当今社会,随着网络科技的高速发展与应用,网络招聘以其范围广、成本低、时效性强等独特优势正在逐步成为企业招聘的主要形式。但是网络招聘作为一种新兴事物,也逐渐暴露出它的弊端,正日益影响着招聘成功率。本文对影响网络招聘成功的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来提升企业网络招聘的成功率。

关键词:网络招聘 问题 成功率 策略

一、引言

所谓网络招聘,指的是企业人事部门通过对网络技术手段(企业网站或者第三方招聘网站等)的运用来完成招聘的过程,也被称为电子招聘。企业通过网络招聘,能够极大缩短招聘时间、降低成本,同时还可以获得更广泛的求职者。然而,网络招聘作为我国的新兴事物,它的运作过程还不成熟,并且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升招聘成功率,成为促进网络招聘发展的关键。

二、影响网络招聘成功的因素分析

1.网络招聘信息的真实度有待提升。在信息繁杂的网络世界,信息的传播速度极快,同时就会出现因信息泛滥而导致真实度降低。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第一,网络招聘本身作为一种虚拟招聘,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这个特点趁机发布虚假信息。第二,在网络招聘的初级阶段,由于未要求“实名制”,网络招聘的审核机制和惩罚机制并不完善,招聘者故意隐瞒一些信息或者故意填写错误信息、夸大工资报酬等现象比比皆是。第三,有的用人单位为了提升企业知名度,在并不需要招聘的情况下长期发布招聘信息,或者为了夸大企业规模,在只需要招聘一人的情况下,发布大量招聘的信息。

2.甄选人才困难重重。由于网络招聘的`便利性特点,越来也多的用人单位和求职者都在使用其进行招聘或者求职。因此,招聘网站的信息复杂繁芜,加之招聘网站的搜索引擎效率低下,筛选功能不够,导致招聘者虽然能够收到大量的求职简历,但是很多简历并不是招聘者所需要的,而有的招聘者所需要的简历则有可能被遗漏。因此,招聘方需要后期投入大量的人力进行手动筛选。久而久之,不论是用人单位还是求职者,都会对该招聘网站失去信任,从而影响整个网络招聘行业的成功率。

3.网络招聘缺少双向互动交流。通过对目前的网络招聘网站进行调查发现,国内多数网站只是作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相互交换信息而存在的,用人单位在利用网络招聘对目标简历进行筛选之后,对求职者进行电话邀约面试。这其实只是双方信息的相互交换,二者之间并没有实质性的交流,这就容易使求职者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更甚者都无法确定自己的简历是否能够被招聘者注意。对于求职者来说,在发出简历之后就面临着不知时间的等待,有时要等长达一个月之久,甚至一直得不到回复,比传统招聘的效率更低,容易错失招聘机会。因此,该问题应该引起用人单位的注意。

4.招聘团队人员不专业。招聘团队人员的专业程度与招聘的成功率息息相关。有的用人单位的招聘人员对本企业的文化认知不清晰,对于招聘岗位了解不深入,无法正确回答求职者的问题;有的招聘人员态度恶劣,面对问题较多的求职者的提问表现出不耐烦的态度,甚至是拒绝回答部分问题;有的用人单位组织的面试不正规,不能对求职者的实力做出正确判断,而是凭感觉对求职者打分,使得企业招聘的人员专业素质低下。

三、对于网络招聘成功的建议

1.确保网络招聘信息的全面性和真实性。网络招聘信息是求职者对企业进行初步认识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一份真实有效的招聘信息不仅可以起到宣传企业文化的作用,还可以减少求职者由于招聘信息不完善而产生的疑虑,提升求职者对该企业的良好印象。因此,用人单位应尽量保障招聘信息的真实全面性。

2.提升招聘效率。网络招聘之所以能够流行开来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其能够节省时间,如果求职者在投出简历后长时间未收到企业回复,很有可能转向其他企业求职,不仅会使用人单位错过合适的人才,也会使求职者对该企业留下办事效率低的印象。因此,用人单位在收到求职者的简历后要尽快处理,给求职者一个确切答复。高效率的网络招聘不仅能够提升企业的办事效率,为企业节约人力与资金,还能使求职者对本企业产生良好印象,增加网络招聘的成功率。

3.在招聘网站中增加互动环节。在招聘网站中用人单位与求职者如果可以产生简单的互动交流,用人单位便会在初步的筛选中排除很多不必要的求职者,使招聘单位的工作量大大降低,从而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提高后续招聘工作的成功率。

4.制定有效的人力资源计划。

四、总结

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企业只有不断克服网络招聘中的重重困难,改进自身不足之处,才能够提升网络招聘的成功率,也为企业自身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赵清斌,纪汉霖,刘东波等.我国网络招聘产业:发展现状、趋势与策略[J].商业研究,2012(9):43-49

[2]于东阳.如何有效实施网络招聘[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3(3):42-46

[3]熊军.网络招聘的应用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6,26(11):153-155

外经单位人才招聘中的问题与原则论文

一、概述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通过招聘到合适的人才,并能实现对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就会为企业带来客观的经济效益。

外经单位作为母公司海外战略的主力军,对专业技术类、商务金融类、经济管理类、合同管理类和语言类人才有较大的需求,有时面临“一职多能”岗位要求,甚至需要同时兼具商务、技术、管理、合同和语言等技能的人才,对于人员的要求很高,因此必须要把握好人才招聘这一关键环节,从源头把控招聘人员的质量,进而整体提升员工工作能力和素质水平。

目前,外经单位的人才招聘校园招聘和社会招聘两类,两者各有侧重。校园招聘旨在为企业注入新鲜的血液,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储备后备力量。刚刚走出大学校园的应届毕业生,由于年轻、社会经历相对较少,因此可塑性和发展潜力都十分出色,企业往往可以通过应届毕业生的招聘建立稳定的年轻员工群体,以此为基础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战略布局。社会招聘人员主要面向广大在职人员,填补关键技术领域的空白。因此,对毕业生的考察应以价值观和基本能力素质为主,以专业能力为辅,对社会招聘人员的考察则应以突出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对于竞聘重要岗位的情况更要突出领导力的考察。

二、面试的局限性

现如今不少包括外经单位在内的企事业单位仍然仅仅依靠面试决定人员的录用,虽然能极大简化招聘程序,节约降低招聘工作的投入和成本,但是这种做法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主要体现在面试的信度和效度不足。

面试的信度是评委评定不同内容的结论不一致的情况,根据有关研究,评定内容是应聘者过去某一段经历的表现,多数评委的结论是接近的(即信度较高),如果评定内容是应聘者的人格、性格和工作的匹配程度,评委之间的结论就会存在分歧(即信度较低)。主要原因是每一名评委也是独立的个体,对于人格的评价有自己的观点。

面试效度又分为评委效度和面试过程效度两类。评委效度是主评委正确地、敏锐地判断被试者的才能、特点的程度。面试过程效度是指评委所注意到的关于某一被试者的所有信息能否有效地预测被试者未来工作绩效的程度。信息不仅包括面试内容本身,而且还包括测验分数、推荐信内容、样板工程、工作记录等。

研究表明,由于年龄、专业经历等因素,评委的上述能力存在一定差别,差别越大,效度和信度越低,都会影响到人员遴选的准确性。一般地,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员工能够较为准确的把握。尽管面试的信度和效度不高,但在实践中仍然被大量运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个体偏向于高估自己对别人判断的能力,自我难以察觉;对人事选择无关的其他人事管理功能却起到帮助作用。

当下,考核测评制度逐渐在人才招聘中得到广泛应用。面试和笔试都是重要的考核测评工具,在人事决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人员招聘录取、竞聘晋升的关键所在。从工作实践来看,如何将这两种工具有效结合,在实践当中仍然缺乏框架指导,例如相当一部分企业仅以面试和简历为依据,如此做法必然不能全面客观的识别优秀人才,难以做到客观遴选,对于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必然带来隐患。

因此有必要将面试的概念予以扩充,即面试是更加宽泛的概念,它是一种面试和笔试有机结合的措施,实现两种测评工具互补,对于外经单位,考虑到专业覆盖面广的特点,具体可以有专业笔试、外语测评和综合面试的方式组成。

三、考核测评设计与组织

招聘人员分为校园招聘和社会招聘两类。两类招聘的基本程序是大致相同的,考虑到不同人员受其经历和时代的局限性,例如毕业生专业知识和经验缺乏,但是英语沟通能力较出色,而有多年工作经验,且主要工作范围集中在国内市场的中年社会招聘人员则恰恰相反,因此考核侧重点也应有所调整,可以适当调整各单项所占比重。在各单项满分为一百分的前提下,在每个单项中,可以综合 2- 3 名评委的打分,计算出应聘者的总分并进行排序。总分计算可按照如下公式:

其中:

a 为专业笔试成绩占总分比重

b 为外语成绩笔试比重

c 为外语口语测试成绩比重

d 为综合素质面试成绩比重

(一)专业笔试

笔试是与面试相对应的测试,用以考核应聘者特定的知识、专业技术水平和文字运用能力的.书面考试形式,一般会包括选择、判断、论述、案例分析五种形式。根据应聘者的专业经历,由相关专业技术主管或负责人编制试题供应聘者在规定时间内作答。命题时,考虑到外经单位专业覆盖面较广的特点,可以考虑遵从以下原则:

1、实践性

降低纯理论知识的比例,融入结合实践、结合工程的实例分析。考察应聘者的相关经验和现场找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综合性

避免单一的、孤立的知识点的考察,降低单个知识点的深度,考察综合施工技术、安全、进度、合同管理、现场管理、风险防范等多方面内容的案例题。

3、可读性

纯文字案例之外,要适当增加带图表案例题的比例,考核应聘者的读图能力和找错、纠错能力。

(二)外语测试

对于口试和笔试都要建立滚动试题库,防止应聘者提前准备的情况。实际工作中经常发现,自我介绍等笼统的问题已经逐渐不能满足英语口语测试的要求,一些应聘者在自我介绍部分表现出色,然而面对一些开放性质话题,例如如何看待未来五年内世界经济走势,简单描述毕业论文主要内容和结论等问题,应聘者表现差强人意。另外,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一些应聘者会线下自发组织起讨论,互相交流面试当中评委提出的问题,以期有所准备。因此,有必要根据应聘者的特点,建立与之对应的滚动题库,来充分考察应聘者的真实水平。为了营造放松的谈话气氛,英语口语测试一般以应聘者的简短自我介绍开启。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评委可以逐渐加大问题的难度和自我发挥的空间。

(三)综合面试

当前,综合面试一般采取考官提问、学生回答的一问一答制,手段较为单一,对人的考察并不全面。可以采取无领导小组面试,模拟谈判等方式予以补充。例如无领导小组讨论当中,可以要求应聘者就某一课题开展不指定角色的自由讨论,评委全程记录会议进展,对应聘者的言语及非言语行为的观察来对他们做出评定。在地位相同的谈论环境下,应聘者的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决策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等能力特征将得到自然展现,更可以观察到自信心、宽容性、情绪稳定性、性格的内外倾向性等不易显露的个性特征。对于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和市场开发人员,与人打交道是工作常态,而且其中的很多情境都是充满压力和挑战的情境。因此可以引入模拟商务会谈的形式,根据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情境来设计。例如模拟国际工程项目策划过程,以测评应聘者的沟通能力、说服能力、公关能力、冲突解决能力、客户服务意识、情绪稳定性、压力下的反应等。从应聘者的角度来看,这种模式能够提供全面展示个人风貌和才能的机会,能够获得更多的参与感和满足感,从而实现双赢。

在双向用人机制的环境下,用人单位可以了解应聘者各方面的素质和特点,研判其是否满足岗位需求,能够胜任岗位工作,适应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对于应聘者,可以籍此机会了解用人单位基本情况、组织结构、经营范围等信息,判断是否与个人期许相匹配,从而更好地选择个人职业发展的平台。

四、招聘应坚持的几项原则

(一)判断应聘者是否认同企业文化是招聘的第一要务近几年可以看到发现,产学研合作为教育系统和用人单位之间合作不断拓展和深入,其最大益处是培养一批与公司发展同呼吸共成长、深刻领悟并遵守企业价值观的人才。在招聘环节,虽然存在与应聘者接触时间段、了解不深入等客观原因,判断应聘者是否认同企业文化仍然是贯穿招聘环节的第一要务,只有认同企业文化,才能使人才认同企业的发展战略并实施执行,为企业各项工作部署不断作出努力。

(二)坚持人力资源部门和用人部门共同参与

目前,一些企业的用人部门将需要的员工类型告知人力资源部门,然后人力资源部门汇总人才需求后,进行招聘和选人,用人部门不再参与后续考核环节,不参与编制试卷、题库建设和打分。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利润,而所有工作的开展都需要人员来实施,因此用人部门等基层单位的判断最为贴合发展实际,对于人才有自己的标准,由人力资源部门选定的人才极有可能在未来实际工作中不符合用人部门的需求,导致用人部门的整体工作效率降低。因此坚持人力资源部门和用人部门共同参与,不仅仅停留在用人部门提出需求这一层面,更要坚持双方在全过程的共同参与,包括各类现场工作。

五、结语

随着“一带一路”不断深入实施,不少企业即将或者已经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在外设立代表处和合资公司等形式参与境外投资和运营,不断提升的国际化程度以及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是企业遇到的挑战,如果企业不能良好的把握人力资源的招聘环节以符合新的发展需求,将会因缺少人才优势而掉队。因此,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该根据资源规划以及岗位特点需要,积极做好招聘筹划和准备,帮助企业招聘最合适的人才,做好人才储备,为企业未来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应注意到,人力资源的招聘不仅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更是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的基础支撑,应该被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予以规划和设计。

参考文献:

[1] 常 .华为人力资源招聘与配置的操作与启发[J].商业现代化,2014,(32):123- 125.

[2] 刘小楠。人力资源招聘与选拔研究[J].商,2015,(22):31.

[3] 李朋波,郝瑾。竞争性选拔考试环节有效性研究:相关评价者的视角[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4,(16):55.

[4] 洪自强。人力资源面试选拔决策和效度验证:映像理论观点[D].浙江:浙江大学,2002.

国有企业招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

【摘 要】当前,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在招聘工作中都存在问题,制约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这就需要招聘管理人员能够根据国有企业实际发展需求制定完善的招聘制度,进而优化国有企业的招聘机制,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招聘;问题;对策

一、国有企业招聘的意义

在当前形势下,招聘是企业获取合格人才的主要途径。企业要持续发展,要增强竞争力,就必须依靠人才来创新、来驱动,来发展、甚至成为行业翘楚。人才招聘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也是企业获得高素质人才的主要途径。因此,企业招聘的成效直接影响并决定了企业的未来。招聘对于国有企业的创新与知名度的提升具有直接影响,只有充分整合人力资源,才能达到良好的招聘效果。企业只有具备足够的专业人才,形成人才竞争优势,最终才可以在市场中抢占先机。由此可见,企业招聘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壮大起着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

二、国有企业招聘存在的问题

当前,由于自身或外在原因,很多国有企业在推进招聘工作时,经常会出现不同的问题,概括主要有以下几点:

1.招聘基础薄

许多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处于起步阶段,对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发展的影响、认知、重视不足,尚且停留在日常事务中,未提升到为企业发展聚贤纳士,助力发展的高度,也未形成完善的招聘制度和流程,缺少科学合理的统筹部署和人才招聘的战略规划。企业管理阶层注重眼前的人才成本、招聘成本,忽视了企业促进发展的长远效益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潜在动能。很大一部分国有企业采取因人设岗,缺人就招,凡进必考的工作方式,把招聘当成阶段的工作,而非长期的系统工程,形成了人才招聘的非连续性,和招不到合适人才,造成人多而才少的局面。形不成人才库,达不到一定的人才储备,导致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招聘盲目而片面,人员结构失衡的现象,甚至影响国有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问题,动摇企业发展根基。

2.用人理念淡

当前,国有企业在招聘过程中,普遍只是提出需要什么样的岗位,但未界定该岗位职责,致使国有企业招聘的所有工作人员,都设立“高学历”的门槛,忽略了应聘人员的特长、潜能,导致招聘入职人员多为应试型人员,企业真正需要的专业型、潜力型人才和具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优秀人才被挡到门外,招非所缺。

3.专业素质低

招聘专员在企业中承担招聘任务。招聘专业的专业素质决定了招聘工作的优劣,招聘到的人员是否是企业发展所需,所急起到关键作用。因我国国有企业自身原因,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处于起步、发展、完善阶段,缺少专业的人力资源工作者,目前从事人力工作的工作人员多为跨行业调配人员,一般为:行政人员、技术人员等,相应的专业素养低,对于岗位说明书理解不够透彻,对企业发展所需人才含糊,对人才储备及培养概念欠缺,对人才识别和岗位需求脱钩,增加了不必要的招聘成本。

三、国有企业招聘问题解决对策

国有企业要想做到长足发展,必须要重视招聘工作的实施,确保可以提高国有企业招聘工作实施质量,使其向着更好方向发展。具体的措施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完善基础工作

人力资源基础工作对国有企业发展影响深远,必须得到高度重视,要制定出完善的人力资源规划方案并贯彻始终。明确国有企业的人才战略目标,科学预测行业发展的变化,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效能,为企业发展储备、培养赢得未来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同时,企业还要根据自身情况,全面分析招聘岗位,设置岗位说明书,使得招聘与应聘人员都能有着良好的工作计划。

2.提升专业素养

招聘工作要有专业强、素质高的招聘人员的支撑。通过专业化的培训、管理来提升招聘人员的专业素养。同时要根据招聘人员的个性、修养与基础知识结构等,进行任务分配,挖掘招聘者的潜能,发挥自身优势。要建立并完善招聘人员培训模式,提升招聘人员的专业性,力争将招聘中招聘人员的主观性产生的影响降到最低,练就“火眼金睛”,高效、精准的招聘到合适的人。

3.树立正确理念

在招聘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用人理念。确保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融入到招聘的全过程,提高用人效率。要正确对待每一名应聘者,给予充分的尊重与感谢,提高其用人质量。同时,对于落选人员还要将其资料录入企业人才备用库中,确保可以提高其长远发展效率。

四、结语

在当前的形势下,国有企业要突出、优化招聘管理,必须要树立正确的用人理念、完善人力资源规划、制定人力资源战略,同时提升人力资源人员的专业素养,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在招聘实践过程中进一步优化,相信国有企业招聘工作会展现出其应有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孙蕾.当前国有企业招聘工作中存在问题与对策[J].人才资源开发,2017,(04):87.

招聘问题及研究论文

外经单位人才招聘中的问题与原则论文

一、概述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通过招聘到合适的人才,并能实现对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就会为企业带来客观的经济效益。

外经单位作为母公司海外战略的主力军,对专业技术类、商务金融类、经济管理类、合同管理类和语言类人才有较大的需求,有时面临“一职多能”岗位要求,甚至需要同时兼具商务、技术、管理、合同和语言等技能的人才,对于人员的要求很高,因此必须要把握好人才招聘这一关键环节,从源头把控招聘人员的质量,进而整体提升员工工作能力和素质水平。

目前,外经单位的人才招聘校园招聘和社会招聘两类,两者各有侧重。校园招聘旨在为企业注入新鲜的血液,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储备后备力量。刚刚走出大学校园的应届毕业生,由于年轻、社会经历相对较少,因此可塑性和发展潜力都十分出色,企业往往可以通过应届毕业生的招聘建立稳定的年轻员工群体,以此为基础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战略布局。社会招聘人员主要面向广大在职人员,填补关键技术领域的空白。因此,对毕业生的考察应以价值观和基本能力素质为主,以专业能力为辅,对社会招聘人员的考察则应以突出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对于竞聘重要岗位的情况更要突出领导力的考察。

二、面试的局限性

现如今不少包括外经单位在内的企事业单位仍然仅仅依靠面试决定人员的录用,虽然能极大简化招聘程序,节约降低招聘工作的投入和成本,但是这种做法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主要体现在面试的信度和效度不足。

面试的信度是评委评定不同内容的结论不一致的情况,根据有关研究,评定内容是应聘者过去某一段经历的表现,多数评委的结论是接近的(即信度较高),如果评定内容是应聘者的人格、性格和工作的匹配程度,评委之间的结论就会存在分歧(即信度较低)。主要原因是每一名评委也是独立的个体,对于人格的评价有自己的观点。

面试效度又分为评委效度和面试过程效度两类。评委效度是主评委正确地、敏锐地判断被试者的才能、特点的程度。面试过程效度是指评委所注意到的关于某一被试者的所有信息能否有效地预测被试者未来工作绩效的程度。信息不仅包括面试内容本身,而且还包括测验分数、推荐信内容、样板工程、工作记录等。

研究表明,由于年龄、专业经历等因素,评委的上述能力存在一定差别,差别越大,效度和信度越低,都会影响到人员遴选的准确性。一般地,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员工能够较为准确的把握。尽管面试的信度和效度不高,但在实践中仍然被大量运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个体偏向于高估自己对别人判断的能力,自我难以察觉;对人事选择无关的其他人事管理功能却起到帮助作用。

当下,考核测评制度逐渐在人才招聘中得到广泛应用。面试和笔试都是重要的考核测评工具,在人事决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人员招聘录取、竞聘晋升的关键所在。从工作实践来看,如何将这两种工具有效结合,在实践当中仍然缺乏框架指导,例如相当一部分企业仅以面试和简历为依据,如此做法必然不能全面客观的识别优秀人才,难以做到客观遴选,对于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必然带来隐患。

因此有必要将面试的概念予以扩充,即面试是更加宽泛的概念,它是一种面试和笔试有机结合的措施,实现两种测评工具互补,对于外经单位,考虑到专业覆盖面广的特点,具体可以有专业笔试、外语测评和综合面试的方式组成。

三、考核测评设计与组织

招聘人员分为校园招聘和社会招聘两类。两类招聘的基本程序是大致相同的,考虑到不同人员受其经历和时代的局限性,例如毕业生专业知识和经验缺乏,但是英语沟通能力较出色,而有多年工作经验,且主要工作范围集中在国内市场的中年社会招聘人员则恰恰相反,因此考核侧重点也应有所调整,可以适当调整各单项所占比重。在各单项满分为一百分的前提下,在每个单项中,可以综合 2- 3 名评委的打分,计算出应聘者的总分并进行排序。总分计算可按照如下公式:

其中:

a 为专业笔试成绩占总分比重

b 为外语成绩笔试比重

c 为外语口语测试成绩比重

d 为综合素质面试成绩比重

(一)专业笔试

笔试是与面试相对应的测试,用以考核应聘者特定的知识、专业技术水平和文字运用能力的.书面考试形式,一般会包括选择、判断、论述、案例分析五种形式。根据应聘者的专业经历,由相关专业技术主管或负责人编制试题供应聘者在规定时间内作答。命题时,考虑到外经单位专业覆盖面较广的特点,可以考虑遵从以下原则:

1、实践性

降低纯理论知识的比例,融入结合实践、结合工程的实例分析。考察应聘者的相关经验和现场找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综合性

避免单一的、孤立的知识点的考察,降低单个知识点的深度,考察综合施工技术、安全、进度、合同管理、现场管理、风险防范等多方面内容的案例题。

3、可读性

纯文字案例之外,要适当增加带图表案例题的比例,考核应聘者的读图能力和找错、纠错能力。

(二)外语测试

对于口试和笔试都要建立滚动试题库,防止应聘者提前准备的情况。实际工作中经常发现,自我介绍等笼统的问题已经逐渐不能满足英语口语测试的要求,一些应聘者在自我介绍部分表现出色,然而面对一些开放性质话题,例如如何看待未来五年内世界经济走势,简单描述毕业论文主要内容和结论等问题,应聘者表现差强人意。另外,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一些应聘者会线下自发组织起讨论,互相交流面试当中评委提出的问题,以期有所准备。因此,有必要根据应聘者的特点,建立与之对应的滚动题库,来充分考察应聘者的真实水平。为了营造放松的谈话气氛,英语口语测试一般以应聘者的简短自我介绍开启。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评委可以逐渐加大问题的难度和自我发挥的空间。

(三)综合面试

当前,综合面试一般采取考官提问、学生回答的一问一答制,手段较为单一,对人的考察并不全面。可以采取无领导小组面试,模拟谈判等方式予以补充。例如无领导小组讨论当中,可以要求应聘者就某一课题开展不指定角色的自由讨论,评委全程记录会议进展,对应聘者的言语及非言语行为的观察来对他们做出评定。在地位相同的谈论环境下,应聘者的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决策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等能力特征将得到自然展现,更可以观察到自信心、宽容性、情绪稳定性、性格的内外倾向性等不易显露的个性特征。对于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和市场开发人员,与人打交道是工作常态,而且其中的很多情境都是充满压力和挑战的情境。因此可以引入模拟商务会谈的形式,根据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情境来设计。例如模拟国际工程项目策划过程,以测评应聘者的沟通能力、说服能力、公关能力、冲突解决能力、客户服务意识、情绪稳定性、压力下的反应等。从应聘者的角度来看,这种模式能够提供全面展示个人风貌和才能的机会,能够获得更多的参与感和满足感,从而实现双赢。

在双向用人机制的环境下,用人单位可以了解应聘者各方面的素质和特点,研判其是否满足岗位需求,能够胜任岗位工作,适应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对于应聘者,可以籍此机会了解用人单位基本情况、组织结构、经营范围等信息,判断是否与个人期许相匹配,从而更好地选择个人职业发展的平台。

四、招聘应坚持的几项原则

(一)判断应聘者是否认同企业文化是招聘的第一要务近几年可以看到发现,产学研合作为教育系统和用人单位之间合作不断拓展和深入,其最大益处是培养一批与公司发展同呼吸共成长、深刻领悟并遵守企业价值观的人才。在招聘环节,虽然存在与应聘者接触时间段、了解不深入等客观原因,判断应聘者是否认同企业文化仍然是贯穿招聘环节的第一要务,只有认同企业文化,才能使人才认同企业的发展战略并实施执行,为企业各项工作部署不断作出努力。

(二)坚持人力资源部门和用人部门共同参与

目前,一些企业的用人部门将需要的员工类型告知人力资源部门,然后人力资源部门汇总人才需求后,进行招聘和选人,用人部门不再参与后续考核环节,不参与编制试卷、题库建设和打分。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利润,而所有工作的开展都需要人员来实施,因此用人部门等基层单位的判断最为贴合发展实际,对于人才有自己的标准,由人力资源部门选定的人才极有可能在未来实际工作中不符合用人部门的需求,导致用人部门的整体工作效率降低。因此坚持人力资源部门和用人部门共同参与,不仅仅停留在用人部门提出需求这一层面,更要坚持双方在全过程的共同参与,包括各类现场工作。

五、结语

随着“一带一路”不断深入实施,不少企业即将或者已经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在外设立代表处和合资公司等形式参与境外投资和运营,不断提升的国际化程度以及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是企业遇到的挑战,如果企业不能良好的把握人力资源的招聘环节以符合新的发展需求,将会因缺少人才优势而掉队。因此,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该根据资源规划以及岗位特点需要,积极做好招聘筹划和准备,帮助企业招聘最合适的人才,做好人才储备,为企业未来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应注意到,人力资源的招聘不仅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更是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的基础支撑,应该被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予以规划和设计。

参考文献:

[1] 常 .华为人力资源招聘与配置的操作与启发[J].商业现代化,2014,(32):123- 125.

[2] 刘小楠。人力资源招聘与选拔研究[J].商,2015,(22):31.

[3] 李朋波,郝瑾。竞争性选拔考试环节有效性研究:相关评价者的视角[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4,(16):55.

[4] 洪自强。人力资源面试选拔决策和效度验证:映像理论观点[D].浙江:浙江大学,2002.

人员招聘问题研究论文

企业人才招聘问题与对策(框架)1引言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2理论基础基本概念2.企业招聘的定义 招聘的内容 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研究现状国外研究现状3中小企业人员招聘的现状中小企业人员招聘现状调查中小企业人员招聘现状分析4案例分析首先是该企业的背景介绍其次是该企业在人才招聘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结论和建议。5企业在人员招聘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企业在招聘中存在的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机构和人员的设置不到位 对招聘工作不够重视 招聘渠道相对单一 对岗位需要的人员缺乏正确的定位 中小企业对应聘者吸引力较弱 中小企业招聘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树立正确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 招聘前做好充分准备 科学、合理的组织招聘工作 对招聘工作进行总结 营造有利于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的公司文化 6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国有企业招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

【摘 要】当前,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在招聘工作中都存在问题,制约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这就需要招聘管理人员能够根据国有企业实际发展需求制定完善的招聘制度,进而优化国有企业的招聘机制,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招聘;问题;对策

一、国有企业招聘的意义

在当前形势下,招聘是企业获取合格人才的主要途径。企业要持续发展,要增强竞争力,就必须依靠人才来创新、来驱动,来发展、甚至成为行业翘楚。人才招聘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也是企业获得高素质人才的主要途径。因此,企业招聘的成效直接影响并决定了企业的未来。招聘对于国有企业的创新与知名度的提升具有直接影响,只有充分整合人力资源,才能达到良好的招聘效果。企业只有具备足够的专业人才,形成人才竞争优势,最终才可以在市场中抢占先机。由此可见,企业招聘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壮大起着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

二、国有企业招聘存在的问题

当前,由于自身或外在原因,很多国有企业在推进招聘工作时,经常会出现不同的问题,概括主要有以下几点:

1.招聘基础薄

许多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处于起步阶段,对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发展的影响、认知、重视不足,尚且停留在日常事务中,未提升到为企业发展聚贤纳士,助力发展的高度,也未形成完善的招聘制度和流程,缺少科学合理的统筹部署和人才招聘的战略规划。企业管理阶层注重眼前的人才成本、招聘成本,忽视了企业促进发展的长远效益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潜在动能。很大一部分国有企业采取因人设岗,缺人就招,凡进必考的工作方式,把招聘当成阶段的工作,而非长期的系统工程,形成了人才招聘的非连续性,和招不到合适人才,造成人多而才少的局面。形不成人才库,达不到一定的人才储备,导致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招聘盲目而片面,人员结构失衡的现象,甚至影响国有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问题,动摇企业发展根基。

2.用人理念淡

当前,国有企业在招聘过程中,普遍只是提出需要什么样的岗位,但未界定该岗位职责,致使国有企业招聘的所有工作人员,都设立“高学历”的门槛,忽略了应聘人员的特长、潜能,导致招聘入职人员多为应试型人员,企业真正需要的专业型、潜力型人才和具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优秀人才被挡到门外,招非所缺。

3.专业素质低

招聘专员在企业中承担招聘任务。招聘专业的专业素质决定了招聘工作的优劣,招聘到的人员是否是企业发展所需,所急起到关键作用。因我国国有企业自身原因,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处于起步、发展、完善阶段,缺少专业的人力资源工作者,目前从事人力工作的工作人员多为跨行业调配人员,一般为:行政人员、技术人员等,相应的专业素养低,对于岗位说明书理解不够透彻,对企业发展所需人才含糊,对人才储备及培养概念欠缺,对人才识别和岗位需求脱钩,增加了不必要的招聘成本。

三、国有企业招聘问题解决对策

国有企业要想做到长足发展,必须要重视招聘工作的实施,确保可以提高国有企业招聘工作实施质量,使其向着更好方向发展。具体的措施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完善基础工作

人力资源基础工作对国有企业发展影响深远,必须得到高度重视,要制定出完善的人力资源规划方案并贯彻始终。明确国有企业的人才战略目标,科学预测行业发展的变化,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效能,为企业发展储备、培养赢得未来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同时,企业还要根据自身情况,全面分析招聘岗位,设置岗位说明书,使得招聘与应聘人员都能有着良好的工作计划。

2.提升专业素养

招聘工作要有专业强、素质高的招聘人员的支撑。通过专业化的培训、管理来提升招聘人员的专业素养。同时要根据招聘人员的个性、修养与基础知识结构等,进行任务分配,挖掘招聘者的潜能,发挥自身优势。要建立并完善招聘人员培训模式,提升招聘人员的专业性,力争将招聘中招聘人员的主观性产生的影响降到最低,练就“火眼金睛”,高效、精准的招聘到合适的人。

3.树立正确理念

在招聘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用人理念。确保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融入到招聘的全过程,提高用人效率。要正确对待每一名应聘者,给予充分的尊重与感谢,提高其用人质量。同时,对于落选人员还要将其资料录入企业人才备用库中,确保可以提高其长远发展效率。

四、结语

在当前的形势下,国有企业要突出、优化招聘管理,必须要树立正确的用人理念、完善人力资源规划、制定人力资源战略,同时提升人力资源人员的专业素养,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在招聘实践过程中进一步优化,相信国有企业招聘工作会展现出其应有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孙蕾.当前国有企业招聘工作中存在问题与对策[J].人才资源开发,2017,(04):87.

外经单位人才招聘中的问题与原则论文

一、概述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通过招聘到合适的人才,并能实现对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就会为企业带来客观的经济效益。

外经单位作为母公司海外战略的主力军,对专业技术类、商务金融类、经济管理类、合同管理类和语言类人才有较大的需求,有时面临“一职多能”岗位要求,甚至需要同时兼具商务、技术、管理、合同和语言等技能的人才,对于人员的要求很高,因此必须要把握好人才招聘这一关键环节,从源头把控招聘人员的质量,进而整体提升员工工作能力和素质水平。

目前,外经单位的人才招聘校园招聘和社会招聘两类,两者各有侧重。校园招聘旨在为企业注入新鲜的血液,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储备后备力量。刚刚走出大学校园的应届毕业生,由于年轻、社会经历相对较少,因此可塑性和发展潜力都十分出色,企业往往可以通过应届毕业生的招聘建立稳定的年轻员工群体,以此为基础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战略布局。社会招聘人员主要面向广大在职人员,填补关键技术领域的空白。因此,对毕业生的考察应以价值观和基本能力素质为主,以专业能力为辅,对社会招聘人员的考察则应以突出专业能力和管理能力,对于竞聘重要岗位的情况更要突出领导力的考察。

二、面试的局限性

现如今不少包括外经单位在内的企事业单位仍然仅仅依靠面试决定人员的录用,虽然能极大简化招聘程序,节约降低招聘工作的投入和成本,但是这种做法的缺陷也是显而易见的。主要体现在面试的信度和效度不足。

面试的信度是评委评定不同内容的结论不一致的情况,根据有关研究,评定内容是应聘者过去某一段经历的表现,多数评委的结论是接近的(即信度较高),如果评定内容是应聘者的人格、性格和工作的匹配程度,评委之间的结论就会存在分歧(即信度较低)。主要原因是每一名评委也是独立的个体,对于人格的评价有自己的观点。

面试效度又分为评委效度和面试过程效度两类。评委效度是主评委正确地、敏锐地判断被试者的才能、特点的程度。面试过程效度是指评委所注意到的关于某一被试者的所有信息能否有效地预测被试者未来工作绩效的程度。信息不仅包括面试内容本身,而且还包括测验分数、推荐信内容、样板工程、工作记录等。

研究表明,由于年龄、专业经历等因素,评委的上述能力存在一定差别,差别越大,效度和信度越低,都会影响到人员遴选的准确性。一般地,工作经验丰富的老员工能够较为准确的把握。尽管面试的信度和效度不高,但在实践中仍然被大量运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个体偏向于高估自己对别人判断的能力,自我难以察觉;对人事选择无关的其他人事管理功能却起到帮助作用。

当下,考核测评制度逐渐在人才招聘中得到广泛应用。面试和笔试都是重要的考核测评工具,在人事决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人员招聘录取、竞聘晋升的关键所在。从工作实践来看,如何将这两种工具有效结合,在实践当中仍然缺乏框架指导,例如相当一部分企业仅以面试和简历为依据,如此做法必然不能全面客观的识别优秀人才,难以做到客观遴选,对于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必然带来隐患。

因此有必要将面试的概念予以扩充,即面试是更加宽泛的概念,它是一种面试和笔试有机结合的措施,实现两种测评工具互补,对于外经单位,考虑到专业覆盖面广的特点,具体可以有专业笔试、外语测评和综合面试的方式组成。

三、考核测评设计与组织

招聘人员分为校园招聘和社会招聘两类。两类招聘的基本程序是大致相同的,考虑到不同人员受其经历和时代的局限性,例如毕业生专业知识和经验缺乏,但是英语沟通能力较出色,而有多年工作经验,且主要工作范围集中在国内市场的中年社会招聘人员则恰恰相反,因此考核侧重点也应有所调整,可以适当调整各单项所占比重。在各单项满分为一百分的前提下,在每个单项中,可以综合 2- 3 名评委的打分,计算出应聘者的总分并进行排序。总分计算可按照如下公式:

其中:

a 为专业笔试成绩占总分比重

b 为外语成绩笔试比重

c 为外语口语测试成绩比重

d 为综合素质面试成绩比重

(一)专业笔试

笔试是与面试相对应的测试,用以考核应聘者特定的知识、专业技术水平和文字运用能力的.书面考试形式,一般会包括选择、判断、论述、案例分析五种形式。根据应聘者的专业经历,由相关专业技术主管或负责人编制试题供应聘者在规定时间内作答。命题时,考虑到外经单位专业覆盖面较广的特点,可以考虑遵从以下原则:

1、实践性

降低纯理论知识的比例,融入结合实践、结合工程的实例分析。考察应聘者的相关经验和现场找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综合性

避免单一的、孤立的知识点的考察,降低单个知识点的深度,考察综合施工技术、安全、进度、合同管理、现场管理、风险防范等多方面内容的案例题。

3、可读性

纯文字案例之外,要适当增加带图表案例题的比例,考核应聘者的读图能力和找错、纠错能力。

(二)外语测试

对于口试和笔试都要建立滚动试题库,防止应聘者提前准备的情况。实际工作中经常发现,自我介绍等笼统的问题已经逐渐不能满足英语口语测试的要求,一些应聘者在自我介绍部分表现出色,然而面对一些开放性质话题,例如如何看待未来五年内世界经济走势,简单描述毕业论文主要内容和结论等问题,应聘者表现差强人意。另外,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一些应聘者会线下自发组织起讨论,互相交流面试当中评委提出的问题,以期有所准备。因此,有必要根据应聘者的特点,建立与之对应的滚动题库,来充分考察应聘者的真实水平。为了营造放松的谈话气氛,英语口语测试一般以应聘者的简短自我介绍开启。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评委可以逐渐加大问题的难度和自我发挥的空间。

(三)综合面试

当前,综合面试一般采取考官提问、学生回答的一问一答制,手段较为单一,对人的考察并不全面。可以采取无领导小组面试,模拟谈判等方式予以补充。例如无领导小组讨论当中,可以要求应聘者就某一课题开展不指定角色的自由讨论,评委全程记录会议进展,对应聘者的言语及非言语行为的观察来对他们做出评定。在地位相同的谈论环境下,应聘者的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决策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等能力特征将得到自然展现,更可以观察到自信心、宽容性、情绪稳定性、性格的内外倾向性等不易显露的个性特征。对于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和市场开发人员,与人打交道是工作常态,而且其中的很多情境都是充满压力和挑战的情境。因此可以引入模拟商务会谈的形式,根据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情境来设计。例如模拟国际工程项目策划过程,以测评应聘者的沟通能力、说服能力、公关能力、冲突解决能力、客户服务意识、情绪稳定性、压力下的反应等。从应聘者的角度来看,这种模式能够提供全面展示个人风貌和才能的机会,能够获得更多的参与感和满足感,从而实现双赢。

在双向用人机制的环境下,用人单位可以了解应聘者各方面的素质和特点,研判其是否满足岗位需求,能够胜任岗位工作,适应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对于应聘者,可以籍此机会了解用人单位基本情况、组织结构、经营范围等信息,判断是否与个人期许相匹配,从而更好地选择个人职业发展的平台。

四、招聘应坚持的几项原则

(一)判断应聘者是否认同企业文化是招聘的第一要务近几年可以看到发现,产学研合作为教育系统和用人单位之间合作不断拓展和深入,其最大益处是培养一批与公司发展同呼吸共成长、深刻领悟并遵守企业价值观的人才。在招聘环节,虽然存在与应聘者接触时间段、了解不深入等客观原因,判断应聘者是否认同企业文化仍然是贯穿招聘环节的第一要务,只有认同企业文化,才能使人才认同企业的发展战略并实施执行,为企业各项工作部署不断作出努力。

(二)坚持人力资源部门和用人部门共同参与

目前,一些企业的用人部门将需要的员工类型告知人力资源部门,然后人力资源部门汇总人才需求后,进行招聘和选人,用人部门不再参与后续考核环节,不参与编制试卷、题库建设和打分。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利润,而所有工作的开展都需要人员来实施,因此用人部门等基层单位的判断最为贴合发展实际,对于人才有自己的标准,由人力资源部门选定的人才极有可能在未来实际工作中不符合用人部门的需求,导致用人部门的整体工作效率降低。因此坚持人力资源部门和用人部门共同参与,不仅仅停留在用人部门提出需求这一层面,更要坚持双方在全过程的共同参与,包括各类现场工作。

五、结语

随着“一带一路”不断深入实施,不少企业即将或者已经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在外设立代表处和合资公司等形式参与境外投资和运营,不断提升的国际化程度以及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是企业遇到的挑战,如果企业不能良好的把握人力资源的招聘环节以符合新的发展需求,将会因缺少人才优势而掉队。因此,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应该根据资源规划以及岗位特点需要,积极做好招聘筹划和准备,帮助企业招聘最合适的人才,做好人才储备,为企业未来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应注意到,人力资源的招聘不仅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更是企业中长期发展战略的基础支撑,应该被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予以规划和设计。

参考文献:

[1] 常 .华为人力资源招聘与配置的操作与启发[J].商业现代化,2014,(32):123- 125.

[2] 刘小楠。人力资源招聘与选拔研究[J].商,2015,(22):31.

[3] 李朋波,郝瑾。竞争性选拔考试环节有效性研究:相关评价者的视角[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4,(16):55.

[4] 洪自强。人力资源面试选拔决策和效度验证:映像理论观点[D].浙江:浙江大学,2002.

企业招聘的主要方式与配置原则论文

摘要: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从企业本身发展战略规划出发,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地对企业内外部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是由企业一系列人力资源政策以及相应的管理活动组成。学术界一般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包括六大模块即人力资源发展和规划、招聘和配置、绩效管理、培训和开发、薪酬福利管理、劳动关系管理。本文结合笔者实际工作经验对企业在人员招聘与配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招聘;配置

1招聘原则

双向选择原则

双向选择原则是指一方面企业通过改善自身形象,提高员工薪酬福利等方式,不断增强自身对应聘者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劳动者为了获得理想职位,通过提高科学文化知识和业务技术等方面的素质,在招聘竞争中脱颖而出。

效率优先原则

效率优先原则是指企业应用尽可能少的招聘成本,录用到高素质、满足组织需要的人员。目前常用的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的方法是依靠证书进行人员的快速筛选和利用企业内部晋升制度等。

公平公正原则

公平公正原则是保证企业招聘到高素质人员和实现招聘活动高效率的基础。在招聘工作中存在一些不公正现象,如性别限制、照顾关系、地域限制等。这些现象损害企业的形象,会给企业带来无形的损失。

确保质量原则

招聘的目的是通过把最适合的人员配备到岗位上,使企业整体效益达到最优化。企业招聘超出岗位所需的高学历、高资历人员,得到的结果将是高成本、高离职率。

2招聘的主要方式

企业人力资源的获取方式,从获取渠道的角度而言,有内部招聘和外部招聘两种方式。

内部招聘

内部招聘是指企业从组织内部选拔出符合岗位要求的人员。内部招聘的主要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方式是竞聘上岗。竞聘的步骤是:发布选聘公告一对提出申请人员进行初步筛选一组织考试或测试一综合性面试一决策一任前公示和任命。笔者所在企业不久前进行过一次针对各分公司财务主管职位的内部选聘,公开选聘4一6名财务主管。全公司内部财务系统共有9名人员提出竞聘申请,经过人力资源本部初步筛选,有2人不符合选聘公告中的选拔标准,有7人进入综合面试。通过财务本部、党群工作本部和人力资源本部共同组织的综合性面试,最终选拔出5名人员。这次选聘工作充分考虑到单位财务系统人员整体素质情况,对于选拔标准的确定、综合性面试中专业性测试和素质测试题目的确定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内部招聘的第二种方式是内部储备人才库。企业人才库系统记录了每一位员工的基本信息,如受教育情况和接受过何种培训、相关工作经验、职业技能和绩效以及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等方面的信息。人才管理信息库必须专人管理并且做到人员信息时时更新。当有用人需求时,提出用人需求部门和人力资源部可随时在单位内部人才储备信息库里面甄选到适合的人员补充职位空缺。企业在内部选拔人才共有五大优点。第一,有利于员工快速适应新角色和熟悉新工作。第二,有利于使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极大地激发出来。第三,有利于减少选人和用人时判断上的失误。第四,有利于保持企业内部整体人员结构和生产运行的稳定。第五,在所有招聘方式方法中,内部招聘成本最少。从公司内部进行选拔可降低招聘成本并可提高招聘效率。而且,经过企业文化的熏陶和工作实践,企业与员工在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相同的阶值观和阶值取向,所有员工已漫慢融合到企业文化中来,自觉地遵守行为规范及准则,形成较高的企业忠诚度。但是,内部招聘也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比较易形成组织人员结构版块化,进而导致企业中高层领导分裂并出现涟漪效应,企业人员缺乏流动性会影响企业活力。

外部招聘

外部招聘是立足于企业的外部来获取合适的人才。外部招聘的渠道主要有四种。第一种,校园招聘。校园招聘是笔者所在企业外部招聘所采用的最主要的方式之一。由于地域上的优势,企业与两所以工为主的多科性高校仅有十分钟车程,每年会有几批高校在校生来企业参观实习,经过几年的努力,随着对企业了解的逐步加深,企业在这两所高校中有了很高的知名度,毕业生来企业就业的积极性很高。第二种,校企联合办学。这种方式是笔者所在企业根据实际需要与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联合办学,定向培养专业技术工人的一种有效途径。这种方式的突出优点是针对性强,员工忠诚度高。缺点是招聘成本较高。第三种企业内部员工、亲友和熟人推荐。采用这种推荐方式的应聘成功率往往高一些,因为推荐的过程也就是一个担保的过程,认同的过程。应聘人员也可从推荐人处详细了解企业各方面的情况,包括企业的优势和劣势。第四种,投放招聘广告。第五种,通过中介机构招聘。外部招聘的优点有四个。第一,外部招聘有利于促进实现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目标。第二,外部招聘将人的新观念、新经验和新资源带入组织,改进和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和生产技术等方面,给企业补充新鲜血液使企业充满活力。第三,外部招聘可避免由涟漪效应所引起的种种不良反应。第四,外部招聘极大地节省了培训费用。在企业外部选拔人才受限制少,可选范围广,选拔到优秀人才机会多,特别当需要选拔稀缺的复合型人才和从事特殊领域的人才时,外部招聘的优势更明显。同时,企业在进行外部招聘时也是一种有效地、与企业外部信息交流的方式。企业可借此机会树立起良好的外部形象。外部招聘有三个缺点。第一,熟悉岗位以及人员方面的配合需要较长时间,新员工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更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外部招聘消耗成本较高。第三,具有较大的选错人和招聘不到合适人员的风险。

招聘方式的选择

当企业需要招聘高级别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时,应遵循内部优先原则。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是依靠自身过硬的专业技能和素质以及工作经验,才能够很好地为企业服务。而且因其已经认同企业价值观和企业文化,所以愿为企业做出贡献。这一点,是通过外部招聘所选拔的人员无法在短期内所能做到的。当企业处于快速发展的时候,应当扩展外部招聘渠道,着重于外部招聘。处于成长期的企业发展速度较快,仅依靠企业内部选拔与培养无法跟上企业的发展节奏。受限于企业规模,内部可选余地相对较小,没有办法通过内部选择获取到所需人才。在这种情况下,采取灵活多样的措施开发外部招聘渠道,才能为企业寻找到适合的人才。当企业外部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时,则必须采取内部选拔与外部招聘相结合的人才选拔方式。当企业外部大环境发生根本性变化时,导致企业员工知识老化加速,原来的经验和特长所起的优势作用不再明显,企业将因此受到直接的负面影响。在此情况下,企业必须寻求新的人才资源予以开发利用。必须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来选择采取内部选拔方式还是外部招聘方式,针对不同层次的人才以及企业所处的环境和阶段来进行判断选择。

3人力资源配置的基本原则

人岗匹配原则

科学合理的企业人力资源配置应当能强化企业整体功能,使员工所具备的能力与所在岗位要求相对应。每名员工因受教育程度和工作经历等因素的影响,具有不同能力和水平。企业内部岗位也有高低层次之分,无论是管理岗位还是工人岗位,无论是高层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人员与岗位的配置,应做到能级对应,也就是说每名员工所具有的职业技能水平与所担任的职务应当匹配。否则就会出现大材小用、人浮于事或因员工能力不足不能完成工作任务而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情况。

动态调节原则

当企业员工因招聘、休假和离职等原因增加或减少,或工作岗位要求发生变化的时候,要及时地对人员进行调整。人员和岗位是不断变化的,要始终保证使合适的人工作在合适的岗位上。人员对岗位也有一个实践与认识的过程,能力和要求不对应、用非所长等情况在实际工作中时常发生。因此,不能搞一职终身,既会影响工作又不利于员工的成长,造成高离职率。

突出优势原则

人的成长与发展不仅受先天因素的影响更受后天实践的制约,因此每个人个性是多样化的,能力发展也是不平衡的。不仅有专业特长和爱好这些优势方面,也有不擅长的劣势方面。突出优势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企业管理者应将员工安排到最有利于发挥其优势的工作岗位上;二是指员工应根据自身的优势和长处以及岗位的要求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工作。

4人力资源配置的形式

人力资源配置工作涉及到企业外部和内部,在实际工作中,主要有以下三种人力资源配置形式。

人岗对应型

人岗对应配置类型是指通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各环节来确保企业员工与岗位相匹配,节约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它是一种根据员工与岗位的对应关系进行配置的形式。目前大体有如下几种具体方式:招聘、轮换、竞争上岗、末位淘汰、解除合同。

岗位调整型

岗位调整是针对员工个人岗位移动进行配置的类型。通过调整员工岗级和在上下游工作链上的岗位调动来保证企业内人力资源的质量。这种配置的具体方式有三种:晋升、降职和调动。

人员流动型

人员流动型是人员在企业内部和外部流动进行动态配置的类型。这种配置的具体形式有两种:安置和辞退。

企业招聘问题研究论文

企业招聘的主要方式与配置原则论文

摘要: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从企业本身发展战略规划出发,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地对企业内外部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人力资源管理是由企业一系列人力资源政策以及相应的管理活动组成。学术界一般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包括六大模块即人力资源发展和规划、招聘和配置、绩效管理、培训和开发、薪酬福利管理、劳动关系管理。本文结合笔者实际工作经验对企业在人员招聘与配置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 人力资源管理;招聘;配置

1招聘原则

双向选择原则

双向选择原则是指一方面企业通过改善自身形象,提高员工薪酬福利等方式,不断增强自身对应聘者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劳动者为了获得理想职位,通过提高科学文化知识和业务技术等方面的素质,在招聘竞争中脱颖而出。

效率优先原则

效率优先原则是指企业应用尽可能少的招聘成本,录用到高素质、满足组织需要的人员。目前常用的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的方法是依靠证书进行人员的快速筛选和利用企业内部晋升制度等。

公平公正原则

公平公正原则是保证企业招聘到高素质人员和实现招聘活动高效率的基础。在招聘工作中存在一些不公正现象,如性别限制、照顾关系、地域限制等。这些现象损害企业的形象,会给企业带来无形的损失。

确保质量原则

招聘的目的是通过把最适合的人员配备到岗位上,使企业整体效益达到最优化。企业招聘超出岗位所需的高学历、高资历人员,得到的结果将是高成本、高离职率。

2招聘的主要方式

企业人力资源的获取方式,从获取渠道的角度而言,有内部招聘和外部招聘两种方式。

内部招聘

内部招聘是指企业从组织内部选拔出符合岗位要求的人员。内部招聘的主要方式有两种。第一种方式是竞聘上岗。竞聘的步骤是:发布选聘公告一对提出申请人员进行初步筛选一组织考试或测试一综合性面试一决策一任前公示和任命。笔者所在企业不久前进行过一次针对各分公司财务主管职位的内部选聘,公开选聘4一6名财务主管。全公司内部财务系统共有9名人员提出竞聘申请,经过人力资源本部初步筛选,有2人不符合选聘公告中的选拔标准,有7人进入综合面试。通过财务本部、党群工作本部和人力资源本部共同组织的综合性面试,最终选拔出5名人员。这次选聘工作充分考虑到单位财务系统人员整体素质情况,对于选拔标准的确定、综合性面试中专业性测试和素质测试题目的确定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内部招聘的第二种方式是内部储备人才库。企业人才库系统记录了每一位员工的基本信息,如受教育情况和接受过何种培训、相关工作经验、职业技能和绩效以及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等方面的信息。人才管理信息库必须专人管理并且做到人员信息时时更新。当有用人需求时,提出用人需求部门和人力资源部可随时在单位内部人才储备信息库里面甄选到适合的人员补充职位空缺。企业在内部选拔人才共有五大优点。第一,有利于员工快速适应新角色和熟悉新工作。第二,有利于使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极大地激发出来。第三,有利于减少选人和用人时判断上的失误。第四,有利于保持企业内部整体人员结构和生产运行的稳定。第五,在所有招聘方式方法中,内部招聘成本最少。从公司内部进行选拔可降低招聘成本并可提高招聘效率。而且,经过企业文化的熏陶和工作实践,企业与员工在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相同的阶值观和阶值取向,所有员工已漫慢融合到企业文化中来,自觉地遵守行为规范及准则,形成较高的企业忠诚度。但是,内部招聘也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比较易形成组织人员结构版块化,进而导致企业中高层领导分裂并出现涟漪效应,企业人员缺乏流动性会影响企业活力。

外部招聘

外部招聘是立足于企业的外部来获取合适的人才。外部招聘的渠道主要有四种。第一种,校园招聘。校园招聘是笔者所在企业外部招聘所采用的最主要的方式之一。由于地域上的优势,企业与两所以工为主的多科性高校仅有十分钟车程,每年会有几批高校在校生来企业参观实习,经过几年的努力,随着对企业了解的逐步加深,企业在这两所高校中有了很高的知名度,毕业生来企业就业的积极性很高。第二种,校企联合办学。这种方式是笔者所在企业根据实际需要与中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联合办学,定向培养专业技术工人的一种有效途径。这种方式的突出优点是针对性强,员工忠诚度高。缺点是招聘成本较高。第三种企业内部员工、亲友和熟人推荐。采用这种推荐方式的应聘成功率往往高一些,因为推荐的过程也就是一个担保的过程,认同的过程。应聘人员也可从推荐人处详细了解企业各方面的情况,包括企业的优势和劣势。第四种,投放招聘广告。第五种,通过中介机构招聘。外部招聘的优点有四个。第一,外部招聘有利于促进实现企业战略性人力资源目标。第二,外部招聘将人的新观念、新经验和新资源带入组织,改进和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和生产技术等方面,给企业补充新鲜血液使企业充满活力。第三,外部招聘可避免由涟漪效应所引起的种种不良反应。第四,外部招聘极大地节省了培训费用。在企业外部选拔人才受限制少,可选范围广,选拔到优秀人才机会多,特别当需要选拔稀缺的复合型人才和从事特殊领域的人才时,外部招聘的优势更明显。同时,企业在进行外部招聘时也是一种有效地、与企业外部信息交流的方式。企业可借此机会树立起良好的外部形象。外部招聘有三个缺点。第一,熟悉岗位以及人员方面的配合需要较长时间,新员工与企业文化的'融合更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外部招聘消耗成本较高。第三,具有较大的选错人和招聘不到合适人员的风险。

招聘方式的选择

当企业需要招聘高级别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时,应遵循内部优先原则。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是依靠自身过硬的专业技能和素质以及工作经验,才能够很好地为企业服务。而且因其已经认同企业价值观和企业文化,所以愿为企业做出贡献。这一点,是通过外部招聘所选拔的人员无法在短期内所能做到的。当企业处于快速发展的时候,应当扩展外部招聘渠道,着重于外部招聘。处于成长期的企业发展速度较快,仅依靠企业内部选拔与培养无法跟上企业的发展节奏。受限于企业规模,内部可选余地相对较小,没有办法通过内部选择获取到所需人才。在这种情况下,采取灵活多样的措施开发外部招聘渠道,才能为企业寻找到适合的人才。当企业外部环境发生剧烈变化时,则必须采取内部选拔与外部招聘相结合的人才选拔方式。当企业外部大环境发生根本性变化时,导致企业员工知识老化加速,原来的经验和特长所起的优势作用不再明显,企业将因此受到直接的负面影响。在此情况下,企业必须寻求新的人才资源予以开发利用。必须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来选择采取内部选拔方式还是外部招聘方式,针对不同层次的人才以及企业所处的环境和阶段来进行判断选择。

3人力资源配置的基本原则

人岗匹配原则

科学合理的企业人力资源配置应当能强化企业整体功能,使员工所具备的能力与所在岗位要求相对应。每名员工因受教育程度和工作经历等因素的影响,具有不同能力和水平。企业内部岗位也有高低层次之分,无论是管理岗位还是工人岗位,无论是高层管理者还是普通员工,人员与岗位的配置,应做到能级对应,也就是说每名员工所具有的职业技能水平与所担任的职务应当匹配。否则就会出现大材小用、人浮于事或因员工能力不足不能完成工作任务而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情况。

动态调节原则

当企业员工因招聘、休假和离职等原因增加或减少,或工作岗位要求发生变化的时候,要及时地对人员进行调整。人员和岗位是不断变化的,要始终保证使合适的人工作在合适的岗位上。人员对岗位也有一个实践与认识的过程,能力和要求不对应、用非所长等情况在实际工作中时常发生。因此,不能搞一职终身,既会影响工作又不利于员工的成长,造成高离职率。

突出优势原则

人的成长与发展不仅受先天因素的影响更受后天实践的制约,因此每个人个性是多样化的,能力发展也是不平衡的。不仅有专业特长和爱好这些优势方面,也有不擅长的劣势方面。突出优势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企业管理者应将员工安排到最有利于发挥其优势的工作岗位上;二是指员工应根据自身的优势和长处以及岗位的要求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工作。

4人力资源配置的形式

人力资源配置工作涉及到企业外部和内部,在实际工作中,主要有以下三种人力资源配置形式。

人岗对应型

人岗对应配置类型是指通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各环节来确保企业员工与岗位相匹配,节约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它是一种根据员工与岗位的对应关系进行配置的形式。目前大体有如下几种具体方式:招聘、轮换、竞争上岗、末位淘汰、解除合同。

岗位调整型

岗位调整是针对员工个人岗位移动进行配置的类型。通过调整员工岗级和在上下游工作链上的岗位调动来保证企业内人力资源的质量。这种配置的具体方式有三种:晋升、降职和调动。

人员流动型

人员流动型是人员在企业内部和外部流动进行动态配置的类型。这种配置的具体形式有两种:安置和辞退。

企业人才招聘问题与对策(框架)1引言研究背景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研究内容 研究方法2理论基础基本概念2.企业招聘的定义 招聘的内容 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研究现状国外研究现状3中小企业人员招聘的现状中小企业人员招聘现状调查中小企业人员招聘现状分析4案例分析首先是该企业的背景介绍其次是该企业在人才招聘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结论和建议。5企业在人员招聘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企业在招聘中存在的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机构和人员的设置不到位 对招聘工作不够重视 招聘渠道相对单一 对岗位需要的人员缺乏正确的定位 中小企业对应聘者吸引力较弱 中小企业招聘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树立正确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 招聘前做好充分准备 科学、合理的组织招聘工作 对招聘工作进行总结 营造有利于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的公司文化 6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国有企业招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

【摘 要】当前,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在招聘工作中都存在问题,制约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这就需要招聘管理人员能够根据国有企业实际发展需求制定完善的招聘制度,进而优化国有企业的招聘机制,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招聘;问题;对策

一、国有企业招聘的意义

在当前形势下,招聘是企业获取合格人才的主要途径。企业要持续发展,要增强竞争力,就必须依靠人才来创新、来驱动,来发展、甚至成为行业翘楚。人才招聘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也是企业获得高素质人才的主要途径。因此,企业招聘的成效直接影响并决定了企业的未来。招聘对于国有企业的创新与知名度的提升具有直接影响,只有充分整合人力资源,才能达到良好的招聘效果。企业只有具备足够的专业人才,形成人才竞争优势,最终才可以在市场中抢占先机。由此可见,企业招聘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壮大起着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

二、国有企业招聘存在的问题

当前,由于自身或外在原因,很多国有企业在推进招聘工作时,经常会出现不同的问题,概括主要有以下几点:

1.招聘基础薄

许多国有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处于起步阶段,对人力资源管理对企业发展的影响、认知、重视不足,尚且停留在日常事务中,未提升到为企业发展聚贤纳士,助力发展的高度,也未形成完善的招聘制度和流程,缺少科学合理的统筹部署和人才招聘的战略规划。企业管理阶层注重眼前的人才成本、招聘成本,忽视了企业促进发展的长远效益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潜在动能。很大一部分国有企业采取因人设岗,缺人就招,凡进必考的工作方式,把招聘当成阶段的工作,而非长期的系统工程,形成了人才招聘的非连续性,和招不到合适人才,造成人多而才少的局面。形不成人才库,达不到一定的人才储备,导致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招聘盲目而片面,人员结构失衡的现象,甚至影响国有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问题,动摇企业发展根基。

2.用人理念淡

当前,国有企业在招聘过程中,普遍只是提出需要什么样的岗位,但未界定该岗位职责,致使国有企业招聘的所有工作人员,都设立“高学历”的门槛,忽略了应聘人员的特长、潜能,导致招聘入职人员多为应试型人员,企业真正需要的专业型、潜力型人才和具有丰富实践工作经验的优秀人才被挡到门外,招非所缺。

3.专业素质低

招聘专员在企业中承担招聘任务。招聘专业的专业素质决定了招聘工作的优劣,招聘到的人员是否是企业发展所需,所急起到关键作用。因我国国有企业自身原因,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处于起步、发展、完善阶段,缺少专业的人力资源工作者,目前从事人力工作的工作人员多为跨行业调配人员,一般为:行政人员、技术人员等,相应的专业素养低,对于岗位说明书理解不够透彻,对企业发展所需人才含糊,对人才储备及培养概念欠缺,对人才识别和岗位需求脱钩,增加了不必要的招聘成本。

三、国有企业招聘问题解决对策

国有企业要想做到长足发展,必须要重视招聘工作的实施,确保可以提高国有企业招聘工作实施质量,使其向着更好方向发展。具体的措施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1.完善基础工作

人力资源基础工作对国有企业发展影响深远,必须得到高度重视,要制定出完善的人力资源规划方案并贯彻始终。明确国有企业的人才战略目标,科学预测行业发展的变化,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效能,为企业发展储备、培养赢得未来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同时,企业还要根据自身情况,全面分析招聘岗位,设置岗位说明书,使得招聘与应聘人员都能有着良好的工作计划。

2.提升专业素养

招聘工作要有专业强、素质高的招聘人员的支撑。通过专业化的培训、管理来提升招聘人员的专业素养。同时要根据招聘人员的个性、修养与基础知识结构等,进行任务分配,挖掘招聘者的潜能,发挥自身优势。要建立并完善招聘人员培训模式,提升招聘人员的专业性,力争将招聘中招聘人员的主观性产生的影响降到最低,练就“火眼金睛”,高效、精准的招聘到合适的人。

3.树立正确理念

在招聘过程中,要树立正确的用人理念。确保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融入到招聘的全过程,提高用人效率。要正确对待每一名应聘者,给予充分的尊重与感谢,提高其用人质量。同时,对于落选人员还要将其资料录入企业人才备用库中,确保可以提高其长远发展效率。

四、结语

在当前的形势下,国有企业要突出、优化招聘管理,必须要树立正确的用人理念、完善人力资源规划、制定人力资源战略,同时提升人力资源人员的专业素养,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在招聘实践过程中进一步优化,相信国有企业招聘工作会展现出其应有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孙蕾.当前国有企业招聘工作中存在问题与对策[J].人才资源开发,2017,(04):87.

论文招聘问题与对策研究

招聘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1、 招聘专员职务说明描述模糊,上岗前未进行专业的培训,缺乏专业知识 公司制定的职务说明书中,对招聘专员的任职资格、岗位职责的描述模糊,导致无法根据相应的条件招聘选择合适的招聘人员。在企业常规的招聘过程中,首先与应聘人员接触的是企业的招聘人员,在某种意义上招聘人员是企业的窗口,一言一行都代表着企业的形象。目前,公司行政部的招聘人员在上岗前,只是对其进行简单的培训,且培训内容简单、方式单调、课时偏少,使其对企业的状况了解甚少。另外,进行有效招聘必备的沟通技巧以及礼仪方面也未进行培训,便匆忙直接上岗工作。因此,应聘人员会根据在招聘中招聘工作人员的表现、印象、素质来推断和评价企业组织, 进而决定是否选择于它, 这样就影响了企业招聘的质量。2、 未按照招聘流程执行招聘,制定的《人员需求申请表》信息不全公司虽然制定了相应的招聘制度,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未严格按照制度执行。例如经常出现用人部门主管不向行政部索取《人员需求申请表》填写,逐级审批后转交给行政部汇总,再由行政部根据人员编制情况决定是否进行招聘。而是直接打电话到行政部,要求要补充多少名员工,在什么时间内要招聘到位,并附加要求说如果没有招聘到位的话,将会给公司的生产带来不可预估的影响,随意性很强,易导致招聘专员的想法受其影响,未根据公司招聘流程,便进行招聘。3、 对应聘者不够重视,给应聘者第一印象较差公司在招聘过程中,最基本的礼貌常识是具备的,但是缺乏那种内心的、真正的尊重,或者说招聘人员、用人部门主管的优势感太强。其实人员招聘本身是个合作的过程,是个双赢的机会,作为企业,因为发展需要招聘一些合适的人才,而作为应聘者因为个人发展或其它原因在寻求一些更合适的职业机会,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但企业普遍存在优势感太强,对应聘者不够尊重的情况。针对企业招聘存在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建立、健全完善招聘人员的职务说明,包括任职资格、岗位职责等。在招聘人员入职后,应进行相应的培训,包括公司的基本情况培训与专业技能培训,提高招聘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其招聘效率。2、针对A公司招聘需求随意性大,未严格执行招聘管理规定的情况,建议公司要规范招聘流程,特别是在填写《人员需求申请表》应由用人部门的经理先把关,明确空缺岗位是否有必要招聘、空缺岗位的工作职责、任职要求等,同时对现有的《人员需求申请表》进行修订。3、修订完善公司各岗位职务说明书,选额合适的招聘渠道。首先进行工作岗位分析,针对不同的需求对象,采用不同的招聘渠道与方法。比如招聘普通一线操作工时,可以采用到外来工流动量大的人才市场进行现场招聘或者与劳务公司进行合作,合理使用派遣劳动者等。4、充分尊重应聘者,要求面试考官在面谈过程中应调整好心态,平等有效的沟通。另外,如有应聘者到公司应聘时,行政部首先应热情接待,并及时联系面试考官,进行面试,提高面试的效率,避免对应聘者造成时间上的浪费。

1、缺乏人力资源规划

企业由于未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规划,或者未进行规划,导致招聘工作处于被动地位,不能及时有效地为企业招收到合适的人才。招聘工作是由企业领导或者用人部门个人主观地把控,而未根据企业战略规划进行相匹配的人力资源规划,导致招聘工作不及时、不规范,甚至滞后于企业战略规划。

2、招聘渠道过于单一或不适合本企业特点

企业在招聘时只选择一种招聘渠道,不能根据岗位的特点和要求选择恰当的招聘渠道,降低了企业对求职者的选择范围。比如,招聘公司职业经理人或者项目经理类的中高层岗位,只选择网络招聘,因网络招聘对于销售人员或者职能人员相对容易一些,对于中高端人才招聘难度相对较大,此时,可以内部提拔,激励内部员工晋升。

如果内部无合适的人才,还可以借助猎头公司广泛的人才搜索渠道,猎头按企业需求推荐人才,效率高,节约时间成本。

3、用人部门参与问题

用人部门不参与招聘或者过度参与都不利于招聘工作的高效进行。招聘全程由人力资源部进行,而用人部门对招聘活动的参与没有贯穿整个招聘活动,没有提出招聘岗位的岗位职责和任职资格,人力资源部对所招聘岗位所需人员的素质要求和专业要求缺乏了解。

这样,会大大降低招聘合格率,不合适的人员直接退还给人力资源部。有的企业人员招聘全程由用人部门进行,人力资源部只将应聘者邀约过来,用人部门进行面试,由于用人部门没有经过专业的面试培训,在面试过程中,容易出现经验主义或晕轮效应。

4、招聘周期过长,信息反馈率不及时

许多企业在初试和复试之间的衔接时间太长,或复试完毕后用人部门迟迟不做面试是否合格的反馈,甚至人力资源部没有及时跟进回访应聘者,导致合格的应聘者因等待时间太长而入职其他公司。

5、招聘效果评估不及时

许多企业在完成招聘的招募、甄选与录用工作以后,以为整个招聘工作已经结束了,其实不然,还需要及时进行招聘评估。如果没有及时对录用人员、招聘渠道、招聘流程和招聘的成本等方面进行评估,就难以发现招聘中的问题,就无法改进现有招聘工作效率。

招聘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1、  招聘专员职务说明描述模糊,上岗前未进行专业的培训,缺乏专业知识

公司制定的职务说明书中,对招聘专员的任职资格、岗位职责的描述模糊,导致无法根据相应的条件招聘选择合适的招聘人员。在企业常规的招聘过程中,首先与应聘人员接触的是企业的招聘人员,在某种意义上招聘人员是企业的窗口,一言一行都代表着企业的形象。目前,公司行政部的招聘人员在上岗前,只是对其进行简单的培训,且培训内容简单、方式单调、课时偏少,使其对企业的状况了解甚少。另外,进行有效招聘必备的沟通技巧以及礼仪方面也未进行培训,便匆忙直接上岗工作。因此,应聘人员会根据在招聘中招聘工作人员的表现、印象、素质来推断和评价企业组织, 进而决定是否选择于它, 这样就影响了企业招聘的质量。

2、  未按照招聘流程执行招聘,制定的《人员需求申请表》信息不全

公司虽然制定了相应的招聘制度,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未严格按照制度执行。例如经常出现用人部门主管不向行政部索取《人员需求申请表》填写,逐级审批后转交给行政部汇总,再由行政部根据人员编制情况决定是否进行招聘。而是直接打电话到行政部,要求要补充多少名员工,在什么时间内要招聘到位,并附加要求说如果没有招聘到位的话,将会给公司的生产带来不可预估的影响,随意性很强,易导致招聘专员的想法受其影响,未根据公司招聘流程,便进行招聘。

3、  对应聘者不够重视,给应聘者第一印象较差

公司在招聘过程中,最基本的礼貌常识是具备的,但是缺乏那种内心的、真正的尊重,或者说招聘人员、用人部门主管的优势感太强。其实人员招聘本身是个合作的过程,是个双赢的机会,作为企业,因为发展需要招聘一些合适的人才,而作为应聘者因为个人发展或其它原因在寻求一些更合适的职业机会,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但企业普遍存在优势感太强,对应聘者不够尊重的情况。

针对企业招聘存在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建立、健全完善招聘人员的职务说明,包括任职资格、岗位职责等。在招聘人员入职后,应进行相应的培训,包括公司的基本情况培训与专业技能培训,提高招聘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其招聘效率。

2、针对A公司招聘需求随意性大,未严格执行招聘管理规定的情况,建议公司要规范招聘流程,特别是在填写《人员需求申请表》应由用人部门的经理先把关,明确空缺岗位是否有必要招聘、空缺岗位的工作职责、任职要求等,同时对现有的《人员需求申请表》进行修订。

3、修订完善公司各岗位职务说明书,选额合适的招聘渠道。首先进行工作岗位分析,针对不同的需求对象,采用不同的招聘渠道与方法。比如招聘普通一线操作工时,可以采用到外来工流动量大的人才市场进行现场招聘或者与劳务公司进行合作,合理使用派遣劳动者等。

4、充分尊重应聘者,要求面试考官在面谈过程中应调整好心态,平等有效的沟通。另外,如有应聘者到公司应聘时,行政部首先应热情接待,并及时联系面试考官,进行面试,提高面试的效率,避免对应聘者造成时间上的浪费。

探讨关于普通高校岗位设置与岗位聘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论文摘要]岗位设置是事业单位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和举措,对提高高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逐步建立以聘用制为基础的用人制度有着重大的意义。文章简述了普通高校实施岗位设置与聘用工作的意义,介绍了普通高校岗位设置与岗位聘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论文关键词]岗位设置 岗位聘用 聘用管理 2007年5月,人事部、部印发了《关于高等学校岗位设置管理的意见》,对高等学校岗位设置与聘用管理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2009年4月,江苏省资源与保障厅、江苏省教育厅在南京召开全省高校岗位设置管理工作会议,印发了《江苏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江苏省高等学校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部署了全省普通高校岗位设置工作,从此我省普通高校开始了岗位设置与聘用管理的实施工作。盐城院(以下简称“我院”)经过几个月的调研、定编设岗、确定岗位分级条件,岗位聘用、签订、制定聘后考核指标,基本完成了首轮岗位设置与聘用管理工作。 一、普通高校实施岗位设置与聘用制度的意义 普通高校科学合理地进行岗位设置管理是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精干高效、充满活力的人才队伍的关键,也是促进高校学科建设的关键,对学校的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岗位设置与聘用制度是普通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也是学校实行聘用制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前提和基础。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旨在建立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各类人员的收入待遇与所聘岗位与等级直接挂钩,一岗一薪,岗变薪变,这就迫切需要高校进行岗位设置,以确保高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 第二,岗位设置与聘用制度有利于普通高校各类人员的合理配置和优化人才结构。《高等学校岗位设置管理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高等学校专业技术岗位一般不低于岗位总量的70%,其中,教师岗位不低于岗位总量的55%,高水平大学为教学科研服务的辅助性专业技术岗位总量的比例可适当提高。管理岗位一般不超过岗位总量的20%。”《江苏省高等学校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规定:“普通高等学校正高级、副高级、中级、初级专业技术岗位的比例控制目标为1∶3∶5∶1,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应以教师岗位为主体。”适度比例的专任教师高级岗位可以有效地形成良好的竞争氛围,起到提高师资队伍水平、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的作用。 第三,岗位设置与聘用制度有利于降低人力资源,提高人才利用效率。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只对岗位不对人,按照岗位对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和专业知识的要求,以及任务量、工作强度、工作难度、责任等因素来确定岗位绩效工资标准,优劳优酬将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第四,岗位设置与聘用制度能够使普通高校人事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岗位设置与聘用制度通过创新,转换用人机制,整合人才资源,实现人事制度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最终实现“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管理模式。 二、普通高校岗位设置与岗位聘用实施中的问题 我院于2004年实施了全员聘任制,实现了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的转变。2007年初,我院进行了新一轮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行了岗位绩效工资制。这些改革均为学校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但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 1.定编定岗是岗位设置与岗位聘用的首要难题。定编定岗是岗位设置的基础工作,是指根据学校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任务确定学校的编制总数和各类岗位数。但是,我国的编制标准十几年未变,也没有完全量化的定编体系和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首先,对普通高校内设机构的规模缺乏量化规定,内设机构偏多,机构功能接近、任务重叠。其次,对内设机构人员编制的计算也缺乏科学量化规定,存在人浮于事的现象。再次,现有普通高校大部分是多校合并而建的,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偏多。最后,由于首次设岗必须强行入轨、平稳过渡,即使定了编制,也必须聘用超编人员。 2.岗位结构矛盾突出,岗位分配困难。近年来,由于高校招生规模扩大,各高校加大了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的力度,高级职务岗位人数和比例不断增加,但是学科结构很不均衡,有些学科高级职务比例已超过国家控制标准(40%),而有些学科的高级职称比例又偏低,且现有人员的学术能力较弱,近期很难晋升。若根据标准学生数计算的岗位总量分配给各个部门,有些学科高级岗位余量很少,将导致青年教师晋升空间小,而有些学科高级职务人数则明显不足。 3.专业技术队伍复杂,岗位类别模糊。《江苏省高等学校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将高校的工作人员分为三类: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勤人员。然而在高校中却存在着一个普遍的现象,即相当一部分管理人员来自于教师,95%以上的管理人员都取得了专业技术职务,部分工勤人员亦通过“以考代评”方式取得了专业技术职务,很多管理人员兼任教学科研工作。因此,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结构非常复杂,岗位类别模糊,将高校中的管理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完全分离是否科学,还有待于实践。 4.岗位分级条件是难点,岗位职责不够明确。高校推行聘用制度、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都要以岗位设置的细化分级为依据。各类岗位中专业技术岗位可分为13个等级,管理岗位可分为10级,工勤技能岗位可分为5级。每一级别岗位的任职条件也成为岗位设置工作的重要前提。如何对各类人员进行科学分级,特别是设置教师岗位的分级条件是难点之一。在确定岗位等级之后,应该要确定各等级岗位在聘期内的岗位职责、目标任务、考核要求,但事实上,各高校将岗位设置数据上报之后,才开始逐步修订岗位职责,具有很强的滞后性。 5.改革不够彻底,工资待遇难对应。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要求“一岗一薪,岗变薪变,以岗定薪”。理想的改革程序应该是先定编、定岗、定薪,再竞争上岗。但现实情况却不太理想,首先,没有严格按岗位确定工资待遇,存在高薪低效、高职低能现象。目前有不少高职称、高职级的人员在、专业技术岗位工作,他们的工作量不大,工资却高。其次,在江苏省厅下发的答复口径文件中,有这样的规定:“聘用到管理岗位的人员,除符合‘双肩挑’条件人员外,均纳入管理岗位管理。已执行了专业技术岗位工资的`,在首次聘用及续聘管理岗位职级时,可继续执行专业技术岗位工资。”允许在管理岗位上获得与专业技术职务相对应的工资待遇,或者在专业技术岗位上获得与管理职务对应的工资待遇的现象存在。最后,江苏省的教育管理研究系列职称属于管理系列职称,但却又执行专业技术职务岗位工资待遇。 6.没有形成良性的竞争与激励机制。由于首聘工作是过渡,我院没有实行低职高聘或高职低聘的良性激励机制或惩罚机制。尽管学校公布了各类岗位设置方案及其岗位职责和聘任条件,进行公开招聘,但实际上,首次聘用“人人有岗位”,没有真正实行择优聘用。 此外,考核评价机制未得到完善,这将会对岗位竞聘、续聘工作产生不良影响。 三、改善普通高校岗位设置与岗位聘用工作的对策 1.统筹规划,科学确定岗位总量与结构。普通高校的岗位设置工作既要着眼于学校现状,又要充分考虑到学校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按需设岗,总量控制。系统、深入了解和分析学校现有人员状况和现有岗位情况,同时根据学校发展总体规划、人才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规划等预测未来所需岗位数量与岗位结构,为杰出人才的晋升、特殊人才的引进留下足够的空间。 2.加强领导,切实做好组织领导工作。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成立岗位设置与岗位聘用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亲任组长,分管校领导直接负责,相关部门、院(部)积极协同,完成各类实施细则的制订、各类岗位的人员聘用工作。学校岗位设置总体方案、岗位任职条件等重大问题,均需通过党委常委会讨论研究通过。 3.精确测算,设计岗位设置与岗位聘用的实施方案与细则。学校通过召开多种形式的座谈会,征求校内各方面意见,摸清所有职工的职称职务年限、科研业绩成果等,分析学校事业发展对岗位结构比例的需求,同时加强与兄弟院校交流沟通,对实施范围、岗位结构、岗位数量、岗位职责、聘用程序进行明确的规定。教师的岗位总量设置与标准生数相关,比较容易确定,但实验人员与图书资料管理人员的岗位数量的设置必须与实际工作紧密结合,例如实验辅助人员岗位数须与实验设备台套数、实验课时数、实验仪器的价值、实验室数目相关,图书资料岗位数量须与服务对象数量、开设的服务窗口、图书借阅流量、情报信息查询服务数量等相关。 4.稳定教师队伍,鼓励高水平人才脱颖而出。高校既要考虑各类人员为学校学科建设和发展做出的贡献,又必须调动一线中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制定升档条件时主要侧重于业绩水平、学术贡献和发展潜力,向高层次人才、一线教师倾斜,鼓励教师认真从教、严谨治学,积极从事各级各类科研工作。教学、科研业绩杰出者可不受资历的限制,申报高一级岗位。在管理岗位上具有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在首次设岗、聘用时只能聘至原享受待遇岗位的最低等级,将管理岗位上的科研型人才引导到专业技术岗位上去。 5.完善聘后管理体系,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的考核评价指标。考核指标、考核标准要以学科发展目标为基础,与学校发展规划相适应,要有利于学科专业队伍结构优化和团队建设,要适应各类各级人员个人发展需要,要能有利于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在普通高等学校,既要考核教师的教学水平,又要考核其科研水平;既要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岗位的特点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式分类分级地进行个人业绩考核,又要进行团队业绩考核。同时,还要积极探索绩效管理制度,实行绩效管理,一是要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评价方法;二是要强化同行专家特别是校外知名同行专家、专业组织和学生在评价体系中的作用;三是要积极完善分类评价标准。 四、结束语 实施岗位设置与岗位聘用制度是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内在要求,是推进高校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迫切需要,也是普通高校转换用人机制、实现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的需要。岗位设置与岗位聘用可以让普通高校摆脱传统人事的束缚,逐步创造一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建立一套“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管理体制,进而提高普通高校的资源利用效率,推动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

相关论文查阅: 大学生论文 、 工商财务论文 、 经济论文 、 教育论文    热门毕业论文

  • 索引序列
  • 招聘问题研究论文
  • 招聘问题及研究论文
  • 人员招聘问题研究论文
  • 企业招聘问题研究论文
  • 论文招聘问题与对策研究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