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中国史研究杂志

中国史研究杂志

发布时间:

中国史研究杂志

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还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从严格意义上说,期刊杂志并无国家级、省级的区分标准。因为,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早就声明:中国的出版物,只有正式和非正式之分,没有所谓国家级、省级等的等级区分。国家级学术刊物,在下面可以查到国家一级杂志。1、《哲学研究》4、《管理世界》7、《政治学研究》10、《教育研究》13、《中国语文》16、《中国图书馆学报》19、《历史研究》22、《新闻与传播研究》25、《高校理论战线》28、《新华文摘》全文转载 2、《经济研究》5、《经济管理》8、《社会学研究》11、《心理学报》14、《外国文学评论》17、《音乐研究》20、《中国史研究》23、《中国社会科学》26、《光明日报》29、《世界古典文明史杂志》英文版 3、《财贸经济》6、《法学研究》9、《民族研究》12、《文学评论》15、《外语教学与研究》18、《美术》21、《世界历史》24、《求是》27、《人民日报》30、《体育科学》

中国文化遗产的资料50字有关中国文化历史的资料,大约在50字左右我来答有奖励浴火之凤 2010-10-05聊聊中国传统艺术中的诗、书、画,房、园、林,服饰、家具中,小到“核舟记”之精微,细到纸张般景德镇薄胎瓷碗,久远到敦煌经卷上的唐墨的光泽,幽静到杭州扬公堤畔刘庄竹林中的读书楼,一切都充满着神秘与含蓄之美。几千年来古人留下来的文化,使中国人有深刻的悟性,有独特的表达,看问题有特别的视角,思考问题时,有不同于西方人的简约。中国人有东方的人文精神,有自己的艺术抽象,有自己文明源流,也有和谐的生活方式。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成果著作在综合厅的中间堆成一座小丘,提醒着人们,或许有一天我们只能在这些卷册里寻找文化之根,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才能不让遗产变成遗恨.中国历史文化遗产有,敦煌莫高窟 ,秦始皇兵马佣,龙门石窟,承德避暑山庄,周口店北京人遗址,黄山等。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长期发展的思想基础,可以叫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精微的内在动力,即是指导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中华民族在精神形态上的基本特点。因此,(1)钢健有为;(2)和与中;(3)崇德利用;(4)天人协调。"这些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所在。"(张岱年:《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文化研究集刊》第1辑,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的民族精神基本凝结于《周易大传》的两句名言之中,这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庸"观念,虽然在过去广泛流传,但是实际上不能起推动文化发展的作用。所以,"不能把'中庸'看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张岱年:《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学术月刊》1986年第12期。)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还表现为以德育代替宗教的优良传统。(张岱年:《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载《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论集,东方出版社出版)查看全部3个回答南威软件-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务,党务信息化,公安信息化关注医疗信息化的人也在看全国电子政务引领企业,智慧城市运营商,立足于公安实战需求,打造了智能感知大数据平台,以感知类数据为核心,实现数据资源联动,信息综合应用系统,以信息化促进依法行政。南威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广告 中国史研究_在线投稿-首页中国史研究杂志是正规学术刊物,拥有CN ISSN双刊号,真伪验证!投稿/审稿/贴心式发表服务,收费低,价格好,免费加急。厦门市永心纺织有限..广告 相关问题全部广告书画价格精选_看价比价就上拼多多_享拼单折扣!书画价格精选,今日下载拼多多APP,享受超值拼单价。新人专享多重优惠,下载拼多多查看热门商品。572020-05-22中国传统文化资料(50字左右)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还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1578 浏览107762017-11-24黄河的历史文化50字黄河,中国北部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世界第六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 黄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北麓约古宗列盆地的玛曲,呈“几”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95 浏览9082017-11-22中国的文化历史30字夏商和西周,东周分两半,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国两晋立,五胡乱华十六国,隋唐连五代,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56 浏览4032018-04-16北京传统文化50字北京是有着三千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北京在历史上曾为六朝都城,在从燕国起的2000多年里,建造了许多宏伟壮丽的宫廷建筑,使北京成为中国拥有帝王宫殿、园林、庙坛和陵墓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的城市。其中北京故宫,明朝时叫大内宫城,清朝时叫紫禁城,这里原为明、清两代的皇宫,住过24个皇帝,建筑宏伟壮观,完美地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古典风格和东方格调,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现存最大的宫殿,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86 浏览5772016-11-14中国传统文化50字…传统文化传统文化(Traditional culture)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道互补为内核,还有墨家、法家、名家、释教类、回教类、西学格致类、近代西方文化等文化形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民族戏剧、曲艺、国画、书法、对联、灯谜、射覆、酒令、歇后语等。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当代中国史研究 北京 当代中国史研究所,国史学会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档案学通讯 《档案学通讯》杂志社 中国人民大学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近代史研究 北京·近代史研究杂志社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年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考古 北京·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抗日战争研究 北京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历史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清史研究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史学理论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史学史研究 北师大史学所 北师大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世界历史 北京·世界历史杂志社 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文献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北京图书馆社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史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农史 南京农业大学农史研究室 中国农业历史学会,中国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科技史料 北京中科院自然学史研究所 中国自然科学史学会,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党史研究 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百年潮 北京 中共党史学会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出版发行研究 出版发行杂志社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档案学研究 北京·该刊编辑部 中国档案学会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东南文化 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敦煌研究 甘肃敦煌 敦煌研究院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故宫博物院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胡适研究丛刊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考古学报 北京·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考古与文物 西安·该刊编辑部 陕西考古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历史档案 北京·历史档案杂志社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历史地理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民国档案 南京·民国档案杂志社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明史研究 合肥·黄山书社 中国明史学会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农业考古 江西 中国农业博物馆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史学月刊 开封·河南人民出版社 河南史学会,河南大学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史学集刊 长春·吉林大学该刊编委会 吉林大学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史林 上海·该刊编辑部 上海社会科学院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苏联历史问题 西安 陕西师大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文博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西文物管理委员会,陕西省博物馆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文物 北京·文物出版社 文物编辑委员会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西北史地 兰州·该刊编辑部 兰州大学研究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地方志 北京·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中国地方志领导小组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史研究动态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档案 北京 国家档案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北京·经济研究杂志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北京·该刊编辑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 北京·文物出版社 中国历史博物馆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党史研究资料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自然科学史研究 科学出版社 中国科学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

中国教育史研究杂志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第三版和第四版区别不大。

孙培青 (1933年2月-2022年8月19日),中共党员,曾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育系主任,教授。2022年8月19日,孙培青因心力衰竭在睡梦中于寓所辞世,享年89岁。

1951年进厦门大学教育系学习,后经院系调整到福建师院教育系,1955年本科毕业,又考取研究生;1958年于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2022年8月19日,孙培青因心力衰竭在睡梦中于寓所辞世,享年89岁。

1951年进厦门大学教育系学习,后经院系调整到福建师院教育系,1955年本科毕业,又考取研究生;1958年于华东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2022年8月19日,孙培青因心力衰竭在睡梦中于寓所辞世,享年89岁。一生从事中国教育思想史和教育制度史研究与教学,尤擅隋唐五代教育和考试研究,是我国著名教育史学家。1984-1987年任华东师大教育系主任。

1996-2004年任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理事长。著、编有《中国教育史》《中国教育思想史》(三卷)、《中国教育管理史》《中国考试通史》(先秦至隋唐五代卷)《中国教育史研究·隋唐卷》《隋唐五代教育论著选》《中国考试史文献集成》(第二卷隋唐五代)《中华大典·教育典》(十三卷)等。

获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国家出版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第一届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等。他为人谦逊儒雅,正直耿介。自题墓志铭:真诚待人,一生敬业。(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颜维琦)

1. 求是2. VOGUE服饰与美容3. 人民文学4. 人民画报5. 人民音乐6. 人民教育7. 儿童漫画8. 八小时以外9. 十月10. 三联生活周刊11. 大众电影12. 女友13. 小学生之友14. 小朋友15. 小说月报16. 山东画报17. 山海经18. 中共党史研究19.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 中国妇女21. 中国国家地理22. 中国青年23. 中国摄影24. 中国新闻周刊25. 中学生26. 中篇小说选刊27. 今古传奇28. 历史研究29. 少年文艺30. 文史知识31. 文史哲32. 文学评论33. 文物34. 父母必读35. 世界时装之苑36. 世界知识37.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8. 北京周报39. 半月谈40. 幼儿画报41. 龙门阵42. 共产党员43. 农民文摘44. 妇女生活45. 当代46. 当代贵州47. 收获48. 收藏49. 江海学刊50. 百科知识51. 老人世界52. 考古53. 西藏研究54. 时尚芭莎55. 译林56. 足球俱乐部57. 连环画报58. 学术月刊59. 知音60. 经济研究61. 英语世界62. 诗刊63. 青年文摘64. 前线65. 南方66. 南风窗67.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68. 咬文嚼字69.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70. 故事会71. 神州学人72. 科幻世界73. 美术74. 草原75. 荣宝斋76. 党员文摘77. 党建78. 党建研究79. 家庭80. 海峡通讯81. 朔方82. 格言83. 特别关注84. 读书85. 读者86. 商界87. 理论动态88. 章恰尔(藏文)89. 萌芽90. 散文91. 编辑之友92. 装饰93. 销售与市场94. 新华文摘95. 新华月报96. 新体育97. 瑞丽98. 解放军文艺99. 解放军画报100. 演讲与口才101. 瞭望 1. 奥秘2. Cell Research3. 人民军医4. 大众医学5. 工业建筑6. 工程塑料应用7. 中华外科杂志8. 中华医学杂志9.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10. 中医杂志11. 中国农业科学12.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13. 中国机械工程14. 中国物理快报(英文版)15. 中国科学16. 中国药学杂志17. 中国药理学报(英文版)18. 中草药19. 分析化学20. 少年科学画报21. 水利学报22.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3.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4. 生态学报25. 生理学报26. 电力系统自动化27. 电子技术应用28.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9. 石油炼制与化工30. 农村百事通31. 地质学报(英文版)32. 地球物理学报33.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34. 机械工程学报35. 自动化学报36. 作物学报37. 兵器知识38. 园艺学报39. 材料保护40. 汽车与驾驶维修41. 林业科学42. 物理学报43. 环境科学44. 现代化工45. 知识就是力量46. 金属学报47. 科学48. 科学画报49. 科学通报50. 家庭医生51. 海洋与湖沼52.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53. 航空知识54. 舰船知识55.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56.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57.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58. 植物学报(英文版)59. 数学学报(英文版)60. 煤炭学报

l1956年6月,教育部党组批准,成立教育科学研究所筹备处。l1957年1月,国务院批准教育部筹建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央书记处批示同意成立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1958~1959年,教育部决定,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与北京师范大学结合,参加“教育革命”,由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双重领导。1960年10月,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正式成立,由教育部直接领导。其主要职责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切实贯彻理论与实践统一的原则,经过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总结实际教育工作的经验,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建设事业服务。下设办公室、研究部(含教育理论研究组、教育史研究组、教材教法研究组、教育心理研究组)、资料室。l1970年6月,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被撤销。l1978年9月,国务院批准重建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研究所为教育部直属事业单位,业务上受中国社会科学院指导。其职责是:开展以教育理论、教育心理学、教学方法、教育史、教育情报、各国教育制度、教学现代技术、各级各类学校管理等方面为重点的教育科学研究。下设教育理论研究室、教学方法研究室、教学现代化技术研究室、教育心理学研究室、教育史研究室、教育制度研究室、教育情报研究室、各级各类学校管理研究室、幼儿教育研究室、 《教育研究》编辑室、图书资料室和办公室。l1978年10月,教育部成立教育科学规划小组,其办公室设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l1980年4月,成立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年2月,调整全所机构建制。研究机构设:教育理论研究室、教育心理学研究室、教育制度研究室、教学方法研究室、教育史研究室、学校管理研究室、幼儿教育研究室、外国教育研究室、现代数字手段研究室;科辅部门设:图书资料室、《教育研究》编辑部、教育科学出版社;党政设:办公室、人事处、科研规划处、行政处、基建办公室、党委办公室。l1983年9月,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我所,由历任所长任主任。办公室作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单列学科管理部门,业务上接受全国社科规划办公室的指导和管理。1986年3月,成立老干部处。1986年,教育制度研究室分设为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室、成人教育研究室。1987年1月,增设德育研究室、教育实验研究室、教育评价研究室、体育研究室,并按照国家教委党组对筹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要求,逐步调整全所科研结构、配备合理的科研队伍。1988年2月,增设农村教育研究室。1988年4月,增设特殊教育研究室。1990年10月,设立监察室。1991年5月,设立财务处。1991年7月,《教育研究》编辑部改名为教育研究杂志社。1991年10月,设立审计室(处级)。1991年12月,成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北京教育学术交流中心1992年3月,建立教育科学培训部。1992年4月,设立国家教委高等教育研究中心。该中心与我所高教研究室合并,由我所归口管理,科研业务同时受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司指导。1992年4月,建立学校体育卫生研究中心。原体育研究室并入该中心。其业务工作由国家教委体育卫生司和我所双重领导。1992年5月,成立教育科学技术开发中心。1992年6月,成立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音像出版社。1993年11月,职业技术教育研究室合并到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l1995年1月,实施全所机构改革。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是国家教委直属的事业单位,是综合性的教育科学研究机构,设:教育战略规划与政策研究室、德育研究中心、教育质量测评监控研究中心、农村教育研究室、幼儿教育研究室、特殊教育研究室、教育实验研究中心、基础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基础教育课程教材评价研究室、高等教育研究中心、成人教育研究中心、学校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中心、比较教育研究中心、教育信息研究中心、教育理论研究室、教育心理研究室、教育史研究室。科辅机构设:教育研究杂志社、教育科学出版社、教育科技开发部。党政机构设:党委办公室、所办公室、人事处、科研管理处、财务处、老干部处、基建设备处、所学术委员会(兼职)。

中国历史研究杂志社招聘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当代中国史研究 北京 当代中国史研究所,国史学会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档案学通讯 《档案学通讯》杂志社 中国人民大学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近代史研究 北京·近代史研究杂志社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年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考古 北京·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抗日战争研究 北京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历史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清史研究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史学理论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史学史研究 北师大史学所 北师大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世界历史 北京·世界历史杂志社 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文献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北京图书馆社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史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农史 南京农业大学农史研究室 中国农业历史学会,中国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科技史料 北京中科院自然学史研究所 中国自然科学史学会,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党史研究 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百年潮 北京 中共党史学会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出版发行研究 出版发行杂志社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档案学研究 北京·该刊编辑部 中国档案学会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东南文化 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敦煌研究 甘肃敦煌 敦煌研究院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故宫博物院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胡适研究丛刊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考古学报 北京·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考古与文物 西安·该刊编辑部 陕西考古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历史档案 北京·历史档案杂志社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历史地理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民国档案 南京·民国档案杂志社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明史研究 合肥·黄山书社 中国明史学会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农业考古 江西 中国农业博物馆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史学月刊 开封·河南人民出版社 河南史学会,河南大学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史学集刊 长春·吉林大学该刊编委会 吉林大学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史林 上海·该刊编辑部 上海社会科学院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苏联历史问题 西安 陕西师大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文博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西文物管理委员会,陕西省博物馆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文物 北京·文物出版社 文物编辑委员会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西北史地 兰州·该刊编辑部 兰州大学研究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地方志 北京·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中国地方志领导小组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史研究动态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档案 北京 国家档案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北京·经济研究杂志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北京·该刊编辑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 北京·文物出版社 中国历史博物馆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党史研究资料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自然科学史研究 科学出版社 中国科学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

《纪实》半月刊 人文历史 邮发代号2-393

先要有5年市级以上研究工作经历,再就是有重大研究进展成果或获过内外大奖,也可通过招考,每4年招一批,难度较大,成功率。

中国历史研究院以中国社会科学院所属相关研究所为基础组建,下设中国历史研究院院部和考古研究所、古代史研究所、近代史研究所、世界历史研究所、中国边疆研究所、历史理论研究所。

承担统筹指导全国历史研究工作,整合资源和力量制定新时代中国历史研究规划,组织实施国家重大项目,讲好中国历史、传播中国文化等职责。

中国历史研究所简介

中国历史研究院古代史研究所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直属事业单位,是我国历史学领域的国家级学术机构和研究中心,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断代史和专门史学科的研究工作。1954年,中国科学院建立了历史研究所第一所、第二所。

1960年2月26日中央批准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一所和第二所合并为中国历史研究所。1977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历史研究所由此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下属机构之一。2019年,中国历史研究院成立,历史研究所更名为古代史研究所。

排列顺序为:学科类别、级别、刊名、出版地、主办单位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北大史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大历史系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当代中国史研究 北京 当代中国史研究所,国史学会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档案学通讯 《档案学通讯》杂志社 中国人民大学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近代史研究 北京·近代史研究杂志社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年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考古 北京·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抗日战争研究 北京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历史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清史研究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史学理论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史学史研究 北师大史学所 北师大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世界历史 北京·世界历史杂志社 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文献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北京图书馆社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史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农史 南京农业大学农史研究室 中国农业历史学会,中国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科技史料 北京中科院自然学史研究所 中国自然科学史学会,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党史研究 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百年潮 北京 中共党史学会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出版发行研究 出版发行杂志社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档案学研究 北京·该刊编辑部 中国档案学会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东南文化 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敦煌研究 甘肃敦煌 敦煌研究院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故宫博物院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胡适研究丛刊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考古学报 北京·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考古与文物 西安·该刊编辑部 陕西考古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历史档案 北京·历史档案杂志社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历史地理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民国档案 南京·民国档案杂志社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明史研究 合肥·黄山书社 中国明史学会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农业考古 江西 中国农业博物馆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史学月刊 开封·河南人民出版社 河南史学会,河南大学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史学集刊 长春·吉林大学该刊编委会 吉林大学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史林 上海·该刊编辑部 上海社会科学院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苏联历史问题 西安 陕西师大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文博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西文物管理委员会,陕西省博物馆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文物 北京·文物出版社 文物编辑委员会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西北史地 兰州·该刊编辑部 兰州大学研究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地方志 北京·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中国地方志领导小组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史研究动态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档案 北京 国家档案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北京·经济研究杂志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北京·该刊编辑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 北京·文物出版社 中国历史博物馆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党史研究资料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自然科学史研究 科学出版社 中国科学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

中国史研究动态杂志电话

未来的博士,百度一下就可知道的啊核心期刊美术的只有《美术》,似还有《美术观察》

《近代史研究》《文史》《中国史研究》《史学史研究》《中华文史论丛》《史学月刊》《中国史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中国农史》《唐研究》《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国学研究》《燕京学报》

国内的历史学核心期刊目录 1.中国社会科学 2.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社会科学战线 4.学术月刊 5.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6.天津社会科学 7.学术研究 8.江海学刊 9.江汉论坛 10.江苏社会科学 11.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2.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3.文史哲 14.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5.浙江学刊 16.浙江社会科学 17.社会科学研究 18.求是学刊 19.社会科学(上海)(吸收: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20.社会科学辑刊 21.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22.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3.中州学刊 24.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5.人文杂志 26.求索 27.思想战线 28.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9.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30.国外社会科学 31.南京社会科学 32.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3.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34.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5.齐鲁学刊 36.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37.学海 38.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39.江西社会科学 40.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1.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2.河北学刊 43.学术界 44.东岳论丛 45.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46.东南学术 47.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8.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49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并入:社会科学) 50.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1.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52.北京社会科学 53.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4.学术论坛 55.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56.广东社会科学 57.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8.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9.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60.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1.山东社会科学 62.探索 63.学术交流 64.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65.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6.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7.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8.北方论丛 69.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0.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1.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72.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3.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4.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5.宁夏社会科学 76.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7.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8.云南社会科学 79.长白学刊 80.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1.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2.江淮论坛 83.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4.河南社会科学 85.内蒙古社会科学 86.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87.甘肃社会科学 88.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9.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90.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91.晋阳学刊 92.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3.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4.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5.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6.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7.贵州社会科学 98.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9.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历史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史学理论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史学史研究 》北师大史学所《世界历史》北京·世界历史杂志社《文献》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历史档案》北京·历史档案杂志社《史学集刊 》长春·吉林大学该刊编委会 《史林》上海·该刊编辑部《中国地方志》北京·中国社科院历史所《中国史研究动态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中国经济史研究》北京·经济研究杂志《中国历史地理论丛》陕西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史研究》科学出版社

中国科技史杂志

20世纪,有一位英国的生化学家,由最初对中国医学的关注,进而关注起中国的科技史,最终成了一名研究中国科技史的世界级大师,他,就是被人们誉为当代利玛窦的李约瑟博士。李约瑟(JO’Seph Needham)1900年出生于伦敦南区一个小康之家,父亲是医生,母亲是音乐家。1918年,遵照父亲的意愿,李约瑟进入剑桥大学学习医科。后来,他进人老师霍普金斯主持的生物化学实验室,开始从事生化研究。1926年,他出版了《怀疑的生物化学家》一书,此后,又相继出版了不少相关著作。在霍普金斯的热情支持下,李约瑟全力进行有关胚胎发育期化学变化的深人研究,历时10年,完成了《化学胚胎学》和《生物化学与形态发生》两部巨著。《化学胚胎学》不但给一门新的学科下了定义并作出解释,而且也为他日后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李约瑟37岁时,也就是1937年前后,三位来自中国、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到了剑桥,他们是沈诗章、王应睐和鲁桂珍。三个中国人的到来导致了李约瑟人生的重大转折,用李约瑟自己的话说就是:“这三位中国研究生给予我的影响远比剑桥给予他们的影响大得多”。受三人影响,李约瑟对中国古代文明产生了浓厚兴趣,并开始学习汉语。也就是在这时,他为自己取了一个汉名——李约瑟,取“李”为姓,表示他崇敬道家、道教始祖李聃(dān)。1942年秋,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进入关键阶段,英国政府决定派科学家和学者前往中国。李约瑟和牛津大学希腊文教授多兹被选中,组成“‘英国文化科学赴中国使团”,代表皇家学会赴中国进行科学文化交流,以鼓舞中国科学家的士气,振奋他们在艰苦环境中的战斗精神。1943年2月,李约瑟抵达昆明。在昆明,他以英国驻华科学使团副团长兼驻华使馆科学参赞的身份,参观访问了西南联大、中央研究院、北平研究院、教育部医药研究所等许多机构,结识了一批著名的中国科学家。这些科学家为他日后撰写《中国科学技术史》提供了极大的帮助。1943年6月,伦敦方面批准了李约瑟在陪都重庆建立“中英科学合作馆”的建议,李约瑟任馆长。科学合作馆的成员除了李约瑟,还有6位英国科学家和10位中国科学家,其中就有李约瑟的元配夫人、生化学家李大斐和他的助手、后来与他结为夫妻的营养学家鲁桂珍。为使中英科学合作馆充分发挥作用,李约瑟拼命地工作,竭尽全力解决和改善战时中国科研机构设备不足、书资料缺乏的困难,并经常组织中国科学家和盟国同行进行学术交流。李约瑟不但要以战时中国科学家的努力和成就,来促使欧美科学家对中国科学和技术发生兴趣,而且还要让中国科学工作者了解,一个西方科学家是如何欣赏他们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所做的种种努力的。从1943年8月起,李约瑟在秘书黄兴宗等四人的陪同下赴大西北考察,历时几个月,先后到达汉中、兰州,再经酒泉、嘉峪关、玉门,到达敦煌。在考察千佛洞的日子里,他撰写了关于敦煌壁画和千佛洞的论文交由英国《自然》杂志发表。1944年至1945年间,李约瑟连续撰写了三篇关于国际科学合作事业的备忘录,继续为实现他所设计的国际科学合作蓝宣传呐喊。1946年3月,李约瑟经由香港回国,并赴巴黎接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然科学部副主任之职。李约瑟深知:要全面深人地剖析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及其西传的历史,必须与同期的西方科学技术进行比较研究,使中西两种不同的文明相互沟通,才能理清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脉络和线索。1953年8月,第七次国际科学史会议在耶路撒冷举行,李约瑟在会上作了题为《中国与西方在科学史上的交往》的演讲。他认为:“在科学技术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相互的交往很能引起人们的兴趣。考察到这一事实,不管怎样我们都会看到,有关的交往年代是至关重要的。例如我们对张骞时代以前独特的观念或技术细节传播可能性的判断,对公元前二世纪末古老的丝绸之路的开辟的判断,应该与后来牵强的判断有所不同。”1954年初,倾注了李约瑟大量热情和心血的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导论》,终于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立即引起了世界学术界的关注,各国报刊纷纷发表文章予以评论。此后,其余各卷陆续出版:1956年,第二卷《科学思想史》;1959年,第三卷《数学、天文学和地学》;1962年,第四卷《物理学及相关技术》第一分册(声学、光学和磁学);1965年,第四卷第二分册(机械工程);1971年,第四卷第三分册(土木工程与航海技术);1974年,第五卷《化学及相关技术》第二分册(炼丹术的起源及长生术);1976年,第五卷第三分册(炼丹术的发展);1978年,第五卷第四分册;1983年,第五卷第五分册;1984年,第六卷第二分册(农业);1985年,第五卷第一分册(纸和印刷);1986年,第六卷第一分册(植物学);1987年,第五卷第七分册(火药与火器史)、第九分册(纺织技术)。1990年,《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文全译本在北京举行首发仪式。评论认为:李约瑟在科学史学方面的特殊贡献,在于他将近代科学同传统科学区别开来。李约瑟的巨著是在许:多人的帮助下完成的。他的第一合作者是王铃。有人认为,他们的合作像是一种天缘,使两位朴实勤奋的学者碰在了一起,不为俗物所累,真正为学问而学问。有人说,没有李约瑟,王铃的一生将是另一番情景;没有王铃,科技史的写作,绝不会如此之快,其成果也不会如此之大。李、王合作,是中英文化交流史上的一大佳话。1990年,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授予李约瑟“人民友好使者”称号。

大自然探索 科幻世界 人与自然 等等都蛮好的!

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而摘取诺贝尔奖。其实,青蒿素的发现并非单纯的科学家和实验室的故事,更有上世纪复杂的政治背景,它源于40多年前一场被命名为“523”的秘密援外任务。胡志明向求援抗疟1964年,越南战争爆发,当时越南常年恶性疟疾流行,而当时的抗疟药对越南流行的疟疾已基本无效了。越南部队因疟疾造成的非战斗减员远远超过了战斗造成的伤亡损失。疟疾同样成为美军的梦魇。据越战后公开的资料记载,1967年到1970年的4年中,感染疟疾的侵越美军人数竟有80万人。能否抵抗疟疾,甚至成了越南战场上美越双方的“胜负手”。为解决侵越美军的难题,美国专门成立了疟疾委员会,组织大量科研机构开展抗疟疾新药研究。到越南战争结束,美国共筛选了20余万种化合物,但始终没有取得理想效果。越南则向中国寻求帮助。当时的越共总书记胡志明亲自到北京,向提出请中国支援抗疟疾药物和方法。在革命战争时期曾感染过疟疾、深知其害的回答说:“解决你们的问题,也是解决我们的问题。”随后,亲自布置了抗疟疾新药的研发。这项研究由此成了一项带有军事色彩的紧迫任务。只有“两弹一星”和“523”没停1967年的中国,正值“”期间,全国几乎所有的科研工作都处于停顿瘫痪状态。但由于和亲自过问,这个旨在援外备战的紧急军事项目,却集中全国医药科研力量,迅速地开展了起来。1967年5月23日,“全国疟疾防治研究协作会议”在北京召开,由国家科委与总后勤部牵头,会同国家卫生部、化工部、国防科委和中国科学院等,组织所属的科研、医疗、制药等单位,军民大协作,共同承担此项研究任务,并制定了3年科研规划。作为一个秘密的军事科研任务,“523”,成了这一项目的代号。当年523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助理员施凛荣说,“523项目”持续了13年,聚集了全国60多个科研单位,参加项目的常规工作人员有五六百人,加上中途轮换的,参与者总计有两三千人之多。当时是特殊时期,其他项目都停了,只有“两弹一星”和“523项目”没有停。为越南提供100多吨防疟药1969年,时年39岁的屠呦呦以中医研究院科研组组长的身份加入“523项目”。青蒿素就是“523项目”最重大的科研成果,但“523项目”取得的成果绝不仅此而已。原“523项目”全国领导小组成员李卫国(尊重当事人意愿,隐去实名)表示,“523项目”的成果汇编摞在一起能有几尺厚,具备国内外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总共有89项,除了以青蒿素为代表的中医药研究,还有数十种驱蚊灭蚊药物和方法。现在人们使用的驱蚊药就有从中衍生过来的。而“523”紧急军工项目的定位,使它最初的研究方向带有明显的军用色彩:要求科研成果不但像一般医药科研那样保证药效好、毒副作用小,还要体积小、重量轻,携带、使用方便,而且能防潮、防霉、防热、防震、防光。很快,军事医学科学院研制出了防疟1号片,吃一次可以保证7天不受传染。后来又研制出了防疟2号片、3号片,预防效果能达1个月。在越南战争期间,中国先后为越南提供了100多吨疟疾预防药的原料药,起到了巨大的作用。1979年9月,国家医药管理总局提出“523项目”自1980年起纳入各级民用医药科研计划之中,不再另列医药军工科研项目。1981年,全国“523领导小组”召开最后一次会议,整个“523项目”告一段落。(综合《广州日报》《北京日报》《中国科技史杂志》)注:本文为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举报文章上一篇: 4种健康食品存在陷阱下一篇: 天外“煞星”威胁人类用户使用本站资源,应自觉遵守著作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不得侵犯原作者及本站的合法权益。我们尊重版权并致力于保护版权,如果您是原作者请联系本站编辑或,我们将为您的文章注名,感谢您的分享!热门推荐“523”秘密援越任务催生青蒿素走进“523”523影像志发展农民党员“523”规划种植密度对瑞华麦523产量的影响微波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523例临床体会文以求学(教师手记之523)作文1400字523例带状疱疹临床流行病学分析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523例护理523例60岁以上老年人牙齿缺失情况分析及修复文档上传者huangzhan0727查看文档数: 31复制数:0热门推荐“523”秘密援越任务催生青蒿素范文 走进“523”范文 523影像志范文 发展农民党员“523”规划范文 种植密度对瑞华麦523产量的影响范文 微波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523例临床体会范文 文以求学(教师手记之523)作文1400字范文 523例带状疱疹临床流行病学分析范文 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523例护理范文 523例60岁以上老年人牙齿缺失情况分析及修复范文

大自然探索科学之迷 (大科技)订阅号自己上网去查。

  • 索引序列
  • 中国史研究杂志
  • 中国教育史研究杂志
  • 中国历史研究杂志社招聘
  • 中国史研究动态杂志电话
  • 中国科技史杂志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