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薪酬参考文献期刊

薪酬参考文献期刊

发布时间:

薪酬参考文献期刊

谈谈现代薪酬管理要点及对策论文

在各领域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以下是我整理的谈谈现代薪酬管理要点及对策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薪酬内容多元化是现代薪酬管理的主要特点之一,而薪酬公平性既是薪酬管理实现激励功能的重要基础之一,也是薪酬管理的重要原则之一。

摘要: 薪酬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企业员工激励机制和内在动力的集中表现。随着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不断发展、完善,企业薪酬管理无论在管理理念方面,还是薪酬结构方面,均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笔者从现代薪酬管理的变化入手,对现代薪酬管理相关理念进行深入分析,并简单总结了现代薪酬管理的特点,以供各企业、单位参考。

关键词:现代薪酬管理;理念;特点

薪酬管理作为现代企业激励机制和内在动力的集中表现,一向在企业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现代薪酬管理与传统薪酬管理相比,在管理理念、薪酬结构、薪酬分配等方面,均做出了不同程度的调整。一方面,现代薪酬管理更注重对员工潜力的挖掘,从而表现出更好的管理、激励效用;另一方面,现代薪酬管理更加注重非经济性薪酬对于员工的激励作用,变得更为人性化。因此,如何把握现代薪酬管理相关理念及其特点,对自身企业薪酬管理进行相应地调整,成为现代企业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现代薪酬管理中薪酬内涵概述

薪酬既是企业薪酬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是其主要表现形式。传统薪酬管理理念认为,薪酬是员工工作价值的具体表现,亦是员工工作及激励员工的主要手段,故而更加注重直接薪酬管理,通过控制不同员工等级间的薪酬差,达到激励员工的目的。随着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不断发展,传统薪酬管理理念的局限性逐渐暴露出来。一方面,传统薪酬管理自身存有资本主义管理根本缺陷;另一方面,企业员工的专业素质、工作态度以及业务创新能力,逐渐成为企业扩大经济效益、实现自身发展的主要因素。基于这种现象,现代薪酬管理在传统薪酬的基础上,对薪酬的内涵进行重新定义,其主要改变体现于以下几点。

第一点,现代薪酬管理承认劳动要素具备相应的剩余索取权和资本属性。现代薪酬理论中,舒尔茨人力资本论和凯尔索二元经济论等理论,为现代薪酬管理劳动要素资本化相关内容,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从而打破了传统薪酬受限于劳动控制范围的窘境,从而使企业管理观念发生变化,不再将薪酬视为企业成本,而是作为企业投资看待。

第二点,现代薪酬管理理念中,员工与企业之间,不再是简单的雇佣关系,员工在公司中的地位被相应提高,其薪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收益情况。现代薪酬更像是员工与企业间的纽带,使二者形成合作互利性的劳务关系,从而表现出更优质的管理效果。

第三点,现代薪酬管理从企业发展战略的角度,对薪酬进行了重新定义。传统薪酬更多的将薪酬视为员工工作的经济回报,而现代薪酬管理则将薪酬与企业文化及企业发展战略联系在一起,是指成为实现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通过这样的调整,可进一步强化员工的工作责任感,第四点,现代薪酬极大地丰富了薪酬所包含的内容。现代薪酬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其一是由工资、奖金等组成的基础薪酬;其二是员工工作应有的员工福利及相关服务;其三是由红利、股权等资本性利润分配收入构成的员工物质收益;其四是非物质性薪酬,包括优质的工作环境、系统的公司培训、以及个人晋升机会等。

二、现代薪酬管理相关理念概述

现代薪酬管理与传统薪酬管理相比最本质的改变,即是在薪酬人性化管理方面的探索程度不同。就现代企业经营现状而言,企业管理工作对企业发展推动作用的具体表现,逐渐由对物的管理转变为对人的管理,并且大量企业发展实例表明,人才资源才是现代企业实现自身发展、扩大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而现代薪酬管理的核心理念,即是“以人为本”,现代企业管理者通过调整薪资结构,将薪酬管理的重点转移到开发员工潜能和培养员工企业依赖感上,从而使薪酬管理更具人性化特征,且获得更好的激励效果。随着现代企业管理科学相关理论不断发展,人本主义逐渐成为现代薪酬管理的主要指导思想,各企业不断更新对人才资源的认识,并就人力资源进行了激烈的竞争。在这个过程中,现代薪酬管理逐渐完成物质薪酬与非物质薪酬、员工潜能开发与个人发展、以及员工价值与公司发展战略的调整。现代薪酬管理的改变主要体现于以下几点。

1.薪酬分配更加公平。薪酬公平性既是薪酬管理实现激励功能的重要基础之一,也是薪酬管理的重要原则之一。在传统薪酬管理理念中,实现企业内部同工同酬即实现了薪酬公平。现代薪酬管理对薪酬公平进行了更细致的讨论,在同工同酬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工作内容及性质,对员工工作进行“可比价值”评价,部分企业还会依据员工表现,将员工薪酬与企业收益联系在一起,使员工参与到企业二次利益分配中,以体现薪酬的公平性。这种变化不仅体现现代薪酬更为广泛的公平性,还蕴含着更深层次的人文精神内容。

2.更重视非物质薪酬内容。在传统薪酬管理理念中,管理者更重视直接薪酬相关内容,即通过控制工资、奖金等直接薪酬,达到薪酬管理的目的。但就现代企业薪酬管理而言,在直接薪酬相差无几的情况下,企业更注重非物质薪酬内容,包括带薪休假、企业培训、晋升机会、工作环境等。此类薪酬不仅体现出企业对员工的人文关怀,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员工对企业的认可度。

3.员工薪酬与业绩挂钩。现代薪酬管理更注重挖掘员工潜能,其具体表现为,将员工薪资与其业绩挂钩。一方面,从经济上认同员工劳动、体现员工价值,激励员工挖掘自身潜能;另一方面,企业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模糊传统薪资管理中员工等级相关内容,员工间的薪资差距不再由员工等级决定,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和业务创新能力。

三、现代薪酬管理特点分析

1.薪酬多元化特点分析。薪酬内容多元化是现代薪酬管理的主要特点之一,主要表现于以下两方面。其一,员工可以更多的参与到企业经营当中,员工除传统的工资、奖金等劳动性薪酬外,还可获得股份、红利等资本性薪酬,体现出员工在企业中占有的主体地位。其二,现代薪酬管理相应扩宽了非物质薪酬内容,除常规员工福利、带薪休假、公司培训等非物质薪酬,部分企业从员工需求出发,在工作区安设冰箱、微波炉等设施,优化员工工作环境的同时,体现企业对员工的人文关怀。薪酬多元化发展不仅可以更好地满足员工的实际需求,还有助于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培养员工对企业的依赖感,并且丰富了企业的激励手段。此外,薪酬多元化还具备长期激励、降低激励成本、加强管理者管理作用的功能。

2.薪酬管理人性化特点分析。现代薪酬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使人性化管理贯穿于企业薪酬管理各个阶段。传统薪酬管理中,薪酬管理作为企业常规管理内容,仅相应解决员工劳务所得问题,并不重视员工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而人性化薪酬管理,则将员工需求和企业发展联系在一起。在这种模式下,企业会从员工需求出发,对薪酬进行调整,以满足员工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员工需不断挖掘自身潜力,提高业务水平,以获得所需薪酬,从而引导员工个人行为向企业发展战略靠拢,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3.薪酬管理绩效化特点分析。传统薪酬管理中薪酬结构不合理,受传统“论资排辈”思想影响较大,不同等级间薪资差距较大,绩效薪酬所占比例较小。现代化薪酬管理提高了员工绩效在薪酬结构中占有的比重,依据员工个人或工作团队创造的绩效分配薪酬。二者相比,后者更具有公平性,且更有助于挖掘员工内在潜力。

4.薪酬宽频化特点分析。薪酬宽频化特点是指,企业通过压缩薪酬结构,模糊原有的员工等级差异,其具有以下优点。其一,有助于将员工发展中心转移至提升个人能力方面;其二,有效减少员工间的恶性不良竞争;其三,优化企业内部组成结构,降低了职位调动阻力。

四、结语

随着现代企业管理科学相关理论不断发展,薪酬管理发生较大变化。现代薪酬管理对薪酬进行了重新定义,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薪酬挂钩绩效、增设非物质薪酬等措施,使薪酬管理更具公平性和人性化。因此,现代企业管理者应充分把握,现代薪酬管理薪酬多样化、管理人性化等特点,将其应用于企业管理中,以促进企业良性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孔繁龙.现代薪酬管理的理念及其特点概述[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0).

[2]章娜.论现代薪酬管理的理念及特点[J].财经界,2015(33).

[3]曾梨.论现代薪酬管理的作用及其特点[J].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2013(10).

[4]欧湘庆.浅谈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创新[J].人力资源管理,2015,(12).

[5]安湛斌.分析现代薪酬管理模式的选择与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4(07).

1、PublicPersonnelManagement:这是一本专门针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和公共管理的外文期刊,该期刊囊括了多个论文和研究报告,其中不少文章探讨了公务员薪酬激励的问题。2、ReviewofPublicPersonnelAdministration:这是一本研究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的专业期刊,也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重要刊物之一,该期刊的主要内容包括有关公务员薪酬激励的研究论文和评论文章。3、InternationalJournalofPublicAdministration:这是一本针对公共管理学科的国际性期刊,刊载内容包括有关公共部门管理、公共政策研究等方面的论文和研究报告。

[1]、王璞.人力资源管理实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2]、马新建等.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3]、冉斌、王清、蔡巍.薪酬方案设计与操作.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4〕、(美)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仁5]、张佩云.人力资源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6]、谢立江.煤炭工业劳动工资实用手册.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7]、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劳动工资管理若干办法.1999[8],(美)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9]、李建新.企业雇员薪酬福利.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10]、陈芳.绩效管理.深圳:海天出版社.2002[11]、武欣.绩效管理事务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1]、王学力.企业薪酬设计与管理.)一州:)’一东经济出版社 .2001[12]、王荣奎.成功企业薪酬制度范本.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13]、陈天祥.人力资源管理.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14]、余凯成、王文波、王晓云.现代人才资源管理.辽宁:东北大学出版社.1994[15]、王庆海.如何做业绩考核.辽宁: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16]、伍勇军.人力资源实战管理模式.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17]、刘雄、赵延.现代工资管理学.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1997[18]、安鸿章.工作岗位的分析技术与应用.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19]、张一驰.人力资源管理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2田、(美)韦恩·蒙迪.人力资源管理.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仁21],湛新民、张帆.1:作岗位设计.厂’州:广一东经济出版社.2002[22],湛新民、武志鸿.绩效考评方法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23],湛新民、张帆.薪酬设计技巧.厂’州:厂‘东经济出版社.2002[24],安鸿章.岗位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建材出版社1992[25]、黄津孚.现代企业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4[26]、秦志华.人力资源管理.北京:中国人民人学出版社.2000[271、张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281、杨河清.现代劳动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291、储企华.绩效管理.上海:文汇出版社.2002[301、郑晓明、吴志明.工作分析实务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311、吕学静.现代人事管理学.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6[321、熊超群.企业员工选用、培育与考核实务.广州:}‘一东经济出版社.2002[331、朱舟.人力资源管理教程.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341、chard M Hodgetts:Management Theory, Process and , 1996[351、George,Stephen,Uncommon Sence:Creatyng Busyness Excellence in YourOrganization. New york: John Wiley,1997[361、tephen. P. Robbins:Organizational

薪酬制度论文参考文献

公司薪酬管理问题与对策论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公司薪酬管理问题与对策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企业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而薪酬管理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主要内容之一,在现代公司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经济界和管理界深度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就目前我国大部分公司在薪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有效的对策,以完善公司薪酬管理的不足,从而促进我国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 薪酬管理;薪酬管理问题;薪酬管理对策

一、引言

公司薪酬管理是公司对公司员工的劳务输出给以经济上的酬劳,采用合理标准进行确认和分配的一个过程,主要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奖励薪资与公司福利四个方面。通常情况下,员工为公司辛勤劳动,希望得到应有的回报,而公司为保留优秀人才,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就需要良好的薪酬管理做员工和公司间的连接纽带。然而由于我国大部分公司薪酬管理制度的滞后,跟不上现代公司薪酬管理的节奏,使的公司员工思想消极,工作效率得不到提高,不能使公司效益最大。那么如何激励员工,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开发员工潜力,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和维护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已成为公司管理中一项新的任务,也成为公司现代薪酬管理的当务之急。

二、公司薪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薪酬管理与公司发展战略不符

薪酬管理应该和公司战略相互紧密联系,要让员工明确公司的发展目标和怎样增强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提高公司收益。更要让员工明白公司收益,又是如何提高员工自身薪资的水平。从而在让员工和公司之间,通过公司薪酬联系起来。目前我国大部分公司在薪酬管理中,不仅没有重视公司薪酬的管理,而且没能根据市场确定合理的员工薪酬水平,导致公司在薪酬的管理和公司发展战略上的脱节。

(二)公司薪酬管理制度不合理

我国大部分公司的薪酬管理制度不科学,薪资管理中对工作的随意性和不透明性,造成公司内部薪酬标准错乱,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首先是公司的薪酬管理意识不强,大部分公司没有完整的薪酬管理体系,充分体现了公司对于薪酬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和意识淡薄。其次是薪酬管理者尤其是公司领导随意决定员工的薪资发放的标准,说明了公司薪酬管理的不科学,也充分体现公司自身能力的不足。然后是大部分公司在对员工的奖励上,没有明确的制度或者制度的不完善,缺乏参考。

(三)绩效考核中存在主观成分

目前虽然我国关于绩效考核的方法很多,但大部分公司在员工薪酬发放中,绩效考核取决于员工平时表现,就会出现人为因素而导致绩效考核的偏差。一方面大部分公司没有制定出工作业绩、能力、态度、出勤率等为指标的综合绩效考核体系,另一方面绩效考核的指标又缺乏针对性和明确的考核标准,造成大部分公司在对员工的绩效考核中存在许多主观成分。同时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过程中,公司主管领导对下属的评估不同,宽松不均,也会使得绩效考核出现偏差。

(四)公司薪酬管理中激励作用缺失

目前我国大部分公司在薪酬管理上以节约公司成本为目标,减少对薪酬的支出,导致薪酬激励不足。

1、员工薪金低

物价上涨和最低工资标准的提升,拉大了员工和社会平均收入的差距。而目前大部分员工的主要收入来源与为公司的劳动劳务输出,薪金作为对员工的最直接回报,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或者无法满足员工的社会需求,员工对公司的满意度下降,消极情绪不断加大,甚至跳槽。

2、员工晋升途径有限

随着部分员工在公司的经验积累,个人能力的提高,更多的人注重个人在公司的职位的晋升。而在公司内部,一方面职位有限、晋升考核不透明,另一方面晋升渠道单一、竞争激烈,使得员工的晋升困难或者受到阻碍,引发员工对晋升的失望,导致公司的薪酬管理起不到激励作用。

3、员工福利较差

目前,我国大部分公司的福利制度并不完善。一方面是奖金、津贴等水平较低,另一方面是公司对员工的精神层面关注严重不足。员工是为公司创造经济效益的主题,而大部分公司忽略员工的价值,甚至存在有的公司管理者对员工进行辱骂和体罚等现象。

三、公司薪酬管理的对策

(一)薪酬管理与公司战略目标相紧密联系

公司领导层要公司的长远发展和公司的薪酬管理紧密联系。不仅要把公司的发展作为首要目标,还要保障员工利益。重视薪酬的管理,人增强人力资源的竞争优势,以社会均衡工资水平为依据,增加对员工收入的支出,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公司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良好的薪酬管理,在支持公司取得稳定收益和持续发展上,起积极促进作用,也为公司实现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增强公司薪酬管理意识,建立完善的公司薪酬管理制度

薪酬管理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的稳定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公司的领导层应该切实提高薪酬管理意识。统一目前薪资发放标准和薪资发放项目,建立完善的薪酬管理制度。对于大部分公司薪资发放过程中,不同部门见薪资项目不统一,会使员工间产生强烈的不平衡心理。以及员工存在对薪酬公平度质疑的情况,要通过对职工薪酬的调查,统计数据,根据员工的职位、表现、环境以及工作强度进行级别确定,从而在保障员工利益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薪酬管理制度。

(三)提升员工晋升渠道,充分发挥公司人力资源作用

公司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公司组织机构和职位需求。首先,分批确定岗位以及岗位数量,定时发布公司空缺职位,让员工更主动地参与公司的'组织活动,推动公司的发展。其次,可以实行双轨制职业发展通道,让员工自身约束,充分发挥公司人力资源的作用,从而达到更好的管理企业。

(四)规范公司绩效考核得方式,杜绝不公正因素

规范绩效考核方式,要实现绩效和薪资相互联系,尽量避免人为因素的考核,从而排出不公平因素的掺杂。绩效考评应该多重考核方式并举,落实绩效考核公平公正原则,确定明确的考核指标。绩效考核要遵循公开透明的原则,及时的沟通和交流,在肯定员工的基础上提出并提出不足和需要完善的地方。

(五)关注员工的精神领域,加大激励力度

作为公司领导层,要多倾听员工的心声,不断肯定,微笑面对员工,赞美表扬员工长处,尊重肯定员工的价值和贡献,增加员工自豪感。定期和员工举行联欢活动,使员工倍感公司的温暖和关怀,同时,提高薪金水平,发放公司福利,使员工得到激励,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为公司的效益和稳定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

四、结论

随着行业、企业间的竞争加剧,公司薪酬管理在对提高公司的竞争力上,作用越来越明显。从公司管理者角度来说,良好的公司薪酬管理,可以吸引员工,创造更多的收益,对于企业稳定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从公司员工角度来说,良好的薪酬管理,使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面对现代薪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公司自身情况,作出针对性的对策,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康士勇.薪酬设计与薪酬管理[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93-98

[2]黄胜华.民营企业薪酬管理思考[J].合作经济与技术,2010(1):45-49

完善的薪酬管理制度是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的核心,对企业的发展影响巨大。我把整理好的薪酬管理论文分享给大家,欢迎阅读,仅供参考哦!

薪酬管理的论文

第一章 知识型员工的含义与特征

一、 知识型员工的含义

关于知识型员工的概念学术界尚无公认的定义,相近的提法有知识工作者、知识劳动者、知识工人、知识员工等等。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就首先提出了“知识型员工”这一概念,他将知识型员工描述为“那些掌握和运用符号和概念,利用知识或信息工作的人”。他当时指的是某个经理或执行经理。50多年后,知识型员工实际上己经被扩大到大多数白领,已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个新兴阶层,并且必将成为企业组织中的一个特殊团体。加拿大著名学者弗朗西斯·赫瑞比(Frances Horibe, 2000)认为:“知识型员工就是那些创造财富时用脑多于用手的人们。他们通过自己的创意、分析、判断、综合、设计给产品带来附加价值。”她认为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以及销售人员都属于知识型员工的范畴。

本文所探讨的企业知识型员工是指在企业中从事生产、创造、扩展和应用知识的活动,为企业(或组织)带来知识资本增值并以此为职业的人员。这一概念有三方面的内涵:一是自身必须具备、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术;二是直接致力于与知识相关的活动;三是以知识工作为职业,为实现企业(或组织)知识资本增值为目的。具体指研发人员、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及专业人员(财会人员)等。

二、 知识型员工的特征

知识型员工劳动复杂性程度高,劳动过程难以监控,劳动成果衡量难度大。知识型员工所从事的工作主要是思维性活动,依靠大脑而非肌肉,劳动过程往往是无形的,而且可能发生在每时每刻和任何场所。加之工作并没有确定的流程和步骤,工作 说明书 及固定的劳动规则越来越没有用,其他人很难知道应该怎样做,固定的劳动规则并不存在。因此,对劳动过程的监控既没意义,也不可能。

知识型员工自我意识高,工作主动性强,创造性能强,流动意愿也比较高。知识型员工具有较强的自主意识,他们能力越强,独立从事某项工作的意识越强。知识型员工由于拥有知识资本,具有某种特殊技能,依据这种心理,主观上不愿意受制于人,客观上不情愿受制于物。因而在组织中有很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而且,他们对自己职业感觉和发展前景有着强烈的追求,他们不希望终身在一个组织中工作,所以他们由追求终身就业的职位转向追求终身就业的能力,由忠于自己所在的企业转向忠于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这种追求的转向必然导致人才的频繁流动。

知识员工追求高薪,但关心薪酬的差别程度高于关心薪酬水平。知识型员工因为他们获取知识所投入的成本高,他们自然想以获取高薪来补偿,另外,知识型员工的工作是创造性的工作,所以也必然要求高薪水。但是,有专家研究后发现,他们追求公平的天性使他们关心薪酬的差别程度高于关心薪酬水平。

知识员工具有强烈的自我价值实现愿望。知识型员工的需求一般在比较高的层次上,他们更在意自身价值的实现,并且强烈期望得到单位和社会的认可。因此他们更热衷于做具有挑战性的工作,渴望自我价值的最大展现。

第二章 企业知识型员工薪酬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从观念上看

虽然很多管理层已经开始逐步认识到资源、尤其是知识型员工对企业创造的重要意义,但是还没有形成对知识型员工的深人认识,对他们的工作动机和工作方式还缺乏必要的了解,不可能接受让知识型员工参与价值分配的制度安排,不可能通过企业的激励机制设计对知识型员工的人力资本进行充分补偿,从而导致管理上对知识员工与一般员工的一视同仁。

(二)从机制上看

绝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建立有效的业绩评估机制,考核结果与薪酬管理缺乏联系,知识型员工的劳动成果缺乏保障,这就使薪酬的长期激励效果得不到体现和发挥。因而我国知识型员工 离职 率普遍较高。特别是30岁以下知识型员工。据有关统计,我国30岁以下员工中,平均每3一4年就要换一个单位。

(三)薪酬内容上缺乏创新,依然以货币形式为主,缺乏对员工更高层次需求的满足

薪酬的激励缺乏长久的支持力。虽然近几年也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股权激励”新气象,但是,依然没有脱离金钱激励的老套路,而且在今天国际经济大滑坡的背景下,股权激励的激励效果更加难以发挥,对全面薪酬的实施还巫待加强。

(四)从手段上看

以高薪为留人的主要杠杆。忽视了薪酬设计的基本原则,即对外具有竞争性和对内具有公平性以及对个人的激励性。所以有些企业就走上了另一个极端,以高薪来吸引和留住一部分高层管理人员,甚至不惜以“天价”来博得他们的眷顾,这对其他知识型员工则显失公平。

(五)从战略上看

缺乏宏观指导,不能通过薪酬设计来关注和反映企业目标,不能有效地激励员工行动与企业目标保持一致。

第三章知识型员工薪酬管理策略

(一)更新观念,引入全面薪酬理念,指导知识型员工薪酬设计

全面薪酬战略就是外在的薪酬和内在的薪酬紧密结合、相互补充的薪酬支付战略,这是目前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一种薪酬支付方式。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一是对不同的人员要用不同的薪酬激励 措施 ;二是将现金性薪酬和非现金性薪酬结合起来运用;三是适当缩短常规奖励的时间间隔、保持激励的及时性,有助于取得最佳激励效果。

(二)引入报酬风险机制,明确薪酬的激励导向功能

这就要求企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工资占全部报酬的比例,一般而言,基本工资应占全部报酬的40%一50%,如果基本工资偏低,对于员工利益会有损害,影响工作积极性,属激励性报酬的奖金和股权部分要明确发放方式和标准,如果采取一定的公式计算,根据经营业绩,由于个人努力而增加绩效的按规定发放奖金,而如果绩效是由全体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则可用股权及分红的方式让员工共享。一个明确公平的奖金分配方式,是把员工的目标与企业目标联系起来的最佳途径。

(三)切实加强薪酬管理基础工作,建立科学全面的绩效考核机制,并把考核结果落实到薪酬管理中,加强薪酬的长期激励功能

第一,必须建立工作评价制度。通过职位分析、岗位测评,调整和精简机构、岗位、人员,确定劳动差别,为确定薪酬收人的差别提供量化依据;第二,建立内部竞争上岗、岗上竞争的机制,逐步形成岗位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的格局。在进行薪酬制度改革当中,要注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系统性,配套实行人事、用工制度改革;第三,建立简便易行的业绩考核制度。任何优秀的薪酬管理若想成功,必须有一个科学有效的考核制度和考核办法,多数企业由于绩效考核管理的漏洞使良好的薪酬管理功亏一赘。因此,企业必须建立公平、公开、公正、易于量化、便于操作的绩效考核体系。

(四)实现价值分配要素的多元化

在当今社会,价值分配的要素远远超出了有竞争力的薪酬本身。比较而言,机会是激励知识型员工创造、传播和应用知识的更具影响力的要素。知识型员工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尊重需求的强烈,他们非常希望自己的能力与工作绩效得到组织的认可和赏识,非常重视所在组织管理者对自己的评价,因此,企业还有必要在引人多元化价值分配要素的基础上建立一个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的价值评价体系与价值分配体系,使企业能够全力地创造价值,科学地评价价值,合理地分配价值。

(五)及时了解知识型员工的需求,实行差别化管理

企业在对知识型员工进行激励时应充分了解、掌握他们需求及需求特征,只有对知识型员工实行按需激励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按需激励有两方面的施展空间:一方面,发现需求—按需激励;另一方面,引导需求一一按需激励。尤其是后者,一改以往被动迎合员工需求状况,而改为引导员工向更健康、更高层次需求发展,组织再依此进行激励,往往会达到另一番绝妙境地。满足企业知识型员工的需求是调动他们积极性的基础,根据前面对企业知识型员工的研究分析,企业应重视知识型员工需求的满足,引导知识型员工的需求,最后要依据他们需求特征来实行差别化管理,切忌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对待所有企业知识型员工,否则必将造成知识型员工需求难以满足的现象。

参考文献

1. 夏兆敢,<人力资源管理>(CIP). 上海 财经 大学出版社,

2. 左葆瑜.透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HRMS).IT经理世界.

薪酬管理论文:中小企业薪酬管理研究

摘要:完善的薪酬管理制度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对企业的发展影响巨大。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配套的、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薪酬管理制度与分配方案,成为每个中小企业当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分析了中小企业在薪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小企业 薪酬 薪酬管理

0 引言

据统计我国中小企业约占全国企业总数的九层以上,在满足人们多层面需求、实现社会化专业协作、增加社会就业总量、缓解了社会压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越来越高。由于中小企业在资金、规模、稳定性、企业知名度和 企业 文化 等方面同大企业相比处于劣势,往往导致企业吸纳不到人才或留不住人才。其中原因之一是很多中小企业薪酬体系不合理,在 企业管理 中对员工没有起到激励作用。

薪酬是一般员工主要的经济收入来源,直接关系到其生活水平和和质量,也是员工地位和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于员工的态度和行为有着重要的影响。薪酬管理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能,应服务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总体发展战略,根据企业不同时段的生产经营目标,设计制定出科学的薪酬制度,通过薪酬制度的贯彻和落实,来调整企业内部劳动关系,稳定员工队伍,激发员工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薪酬的决策和管理对于企业员工队伍建设、经营管理和保持竞争优势等影响极大。

1 中小企业薪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薪酬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帮助企业实现其经营和管理目标。但是一些企业在进行薪酬设计的过程中,薪酬管理理念相当滞后,薪酬设计缺乏战略思考,只是就薪酬论薪酬,没有考虑如何发挥薪酬的功能和作用,或只对与生产相关方面具有投资热情,对提高员工薪酬水平却很不情愿,认识不到员工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统一关系。

目前很多中小企业仍旧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制度,欠缺现代薪酬管理 方法 与技术,薪酬制度很不规范,薪酬弹性较差。员工的工资标准约定俗成或由企业领导随意确定,员工的各种工资性项目的核算缺乏明确的依据和科学的方法,员工无法通过薪酬制度来了解自己的收入状况。另外薪酬结构中不同层次和不同岗位员工的工资水平等级较少、工资体系中与员工绩效或企业效益挂钩的项目较少、员工之间的工资差距较小、员工的工资起伏小等现象,薪酬自然就没有起到激励作用。随着企业的逐步壮大和外界竞争的加剧,管理者们面对瞬息万变复杂市场,如果采用创业初期方式方法来划分员工绩效等级,随意发放员工薪酬显然已不合时宜,急需专业人才为其提供系统的现代薪酬设计方案。

薪酬与绩效挂钩是制定科学合理薪酬制度的基本原则,薪酬制度要有效发挥其激励作用就必须建立在公平基础上。有些中小企业工资的分配主要依据工龄、学历、职称、行政级别等,而没有以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对组织的贡献以及外部市场等为综合依据的工作评价。这种制度看上去似乎很公平,但因为没有充分考虑员工工作岗位的差异性及对实现企业目标贡献大小的区别,影响到薪酬的内在公平性。薪酬与工作绩效的关联度太低,实际上是对工作价值的否定,其结果只能是平均主义的“大锅饭”。有些中小企业虽然制定了绩效考核制度,但在执行过程中掺入很多主观因素进去,导致员工极不满意。

一个企业所支付的薪酬水平高低无疑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获取劳动力的能力强弱。薪酬调查是了解市场工资水平的手段,即调查本地区、本行业、尤其是竞争对手的薪酬状况,对调查的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后,为企业制定和调整薪酬福利政策提供有效依据。它是解决企业薪酬对外竞争性和公平性问题的途径之一。很多中小企业只是粗略地考察市场总体薪酬水平,薪酬设计并未考虑市场的竞争性。经营者对员工的薪酬水平依据个人的主观判断,经常随意变动,在某种程度上挫伤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很多中小型企业在设计薪酬方案时往往只重视外在薪酬,不够重视员工的内在薪酬,有的甚至是完全忽略。外在薪酬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被看成是对员工付出劳动的回报。而内在薪酬则是对员工精神上的激励,包括工作保障、身份标志、挑战性工作、晋升、成绩的认可、培训机会等。

2 中小企业薪酬管理问题的对策探讨

根据我国中小型企业薪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按照薪酬管理的成功规律和结合国内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中小型企业薪酬管理问题应采取应对措施。

任何企业都有自己的战略规划、行业特征、用人机制、企业文化等特殊情况。企业薪酬体系构建首先应与企业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并与企业的中长期目标相一致。由于企业的战略发展决定了要开发人力资源,吸引优秀人才,因此,薪酬体系的规划就必须符合这一要求。为所有员工提供一般意义薪酬激励的同时,还应设计出有重点、有区别的薪酬政策,以更好的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

其次要不断优化公司薪酬管理体制,规范员工薪酬标准,达到有法可依,并与市场接轨。中小企业通过 市场调查 来确定具有竞争力的薪酬政策,企业应合理分配有限的人工成本,充分发挥薪酬的激励作用。对于重要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可以将薪酬水平定位于市场水平之上;对于一般工作岗位的人员,由于人数多,替代成本低,则薪酬水平可与市场平均水平相近或略低,以保证企业有能力支付给重要岗位人员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水平。根据企业的支付能力、生活费用和物价指数、地区、行业间薪酬水平及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来确定薪酬标准;以务实为前提,以个人技能、岗位能力需求和工作贡献为配置,本着激发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的原则,合理、公平、公正地进行利益分配;打破固定薪酬制度,将岗位津贴、绩效工资从固定工资中分离出来。加强绩效考核,制定一套完备而科学的绩效评价系统公正地将报酬与绩效挂钩引导和激励员工的行为,根据员工的自身素质和能力、所在的岗位和职务、个人的技术、水平、工作环境与强度、工作责任、工作业绩和贡献等综合因素来确定薪酬分配依据。 再有中小型企业在开展薪酬管理工作时,应保持薪酬系统的适度弹性。为了使员工之间的薪酬水平有合理的差距,企业首先要做的事情是正确评估每个岗位的价值并对全体员工确定合理的层级。不同层级和不同岗位之间的薪酬差距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需要企业在市场薪酬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同时员工个人的薪酬水平也应有所变化起伏,这种变化的依据是一个考核周期内员工的工作量多少、完成工作的质量情况以及企业的经营效益情况等。

另外在员工需求日趋复杂化的今天,中小企业经营者应该在重视外在薪酬的同时,给予内在薪酬更多的关注。在生产力水平和员工素质日益提高的今天,薪酬制度的重心理应转移到满足较高层次需要的精神激励上。目前,劳动力市场上出现了一些愿意进入中小企业,寻求个人发展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中小企业如果能给予他们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挑战感、责任感,就会吸引这些人才为企业服务,促进企业的发展。员工需求是有差异的,不同的员工或同一员工在不同时候需求都可能不同。如果领导者想使对下属激励水平达到最大化,就必须对员工的需要有充分的了解,看重他们的需求,并做出积极的反应,并针对这些需要设计出相应的制度,从而保障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真正把人力资源作为企业的第一资源,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最后要提高薪酬管理的透明度。薪酬方案应该公开让员工了解自己得到的利益,并且了解所得利益与其贡献、能力、表现的联系,以充分发挥物质利益的激励作用,否则会引起不必要的矛盾。

参考文献:

[1]刘昕.中小企业职位分析的障碍及基本对策[J].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07.(11).

[2]杜海玲.中小企业薪酬管理策略探析[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7.(8).

[3]黄健.论中小企业的人才管理策略探析[J].企业家天地.2007.(9)

[4]滕兴乐.浅析中小企业薪酬管理中的常见问题[J].商场现代化,2007,(4).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提供的薪酬管理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王璞.人力资源管理实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2]、马新建等.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3]、冉斌、王清、蔡巍.薪酬方案设计与操作.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4〕、(美)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仁5]、张佩云.人力资源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6]、谢立江.煤炭工业劳动工资实用手册.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7]、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劳动工资管理若干办法.1999[8],(美)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9]、李建新.企业雇员薪酬福利.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10]、陈芳.绩效管理.深圳:海天出版社.2002[11]、武欣.绩效管理事务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1]、王学力.企业薪酬设计与管理.)一州:)’一东经济出版社 .2001[12]、王荣奎.成功企业薪酬制度范本.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13]、陈天祥.人力资源管理.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14]、余凯成、王文波、王晓云.现代人才资源管理.辽宁:东北大学出版社.1994[15]、王庆海.如何做业绩考核.辽宁: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16]、伍勇军.人力资源实战管理模式.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17]、刘雄、赵延.现代工资管理学.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1997[18]、安鸿章.工作岗位的分析技术与应用.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19]、张一驰.人力资源管理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2田、(美)韦恩·蒙迪.人力资源管理.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仁21],湛新民、张帆.1:作岗位设计.厂’州:广一东经济出版社.2002[22],湛新民、武志鸿.绩效考评方法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23],湛新民、张帆.薪酬设计技巧.厂’州:厂‘东经济出版社.2002[24],安鸿章.岗位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建材出版社1992[25]、黄津孚.现代企业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4[26]、秦志华.人力资源管理.北京:中国人民人学出版社.2000[271、张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281、杨河清.现代劳动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291、储企华.绩效管理.上海:文汇出版社.2002[301、郑晓明、吴志明.工作分析实务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311、吕学静.现代人事管理学.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6[321、熊超群.企业员工选用、培育与考核实务.广州:}‘一东经济出版社.2002[331、朱舟.人力资源管理教程.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341、chard M Hodgetts:Management Theory, Process and , 1996[351、George,Stephen,Uncommon Sence:Creatyng Busyness Excellence in YourOrganization. New york: John Wiley,1997[361、tephen. P. Robbins:Organizational

工资薪酬论文参考文献

公司薪酬管理问题与对策论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公司薪酬管理问题与对策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企业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而薪酬管理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主要内容之一,在现代公司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经济界和管理界深度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就目前我国大部分公司在薪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有效的对策,以完善公司薪酬管理的不足,从而促进我国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 薪酬管理;薪酬管理问题;薪酬管理对策

一、引言

公司薪酬管理是公司对公司员工的劳务输出给以经济上的酬劳,采用合理标准进行确认和分配的一个过程,主要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奖励薪资与公司福利四个方面。通常情况下,员工为公司辛勤劳动,希望得到应有的回报,而公司为保留优秀人才,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就需要良好的薪酬管理做员工和公司间的连接纽带。然而由于我国大部分公司薪酬管理制度的滞后,跟不上现代公司薪酬管理的节奏,使的公司员工思想消极,工作效率得不到提高,不能使公司效益最大。那么如何激励员工,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开发员工潜力,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和维护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已成为公司管理中一项新的任务,也成为公司现代薪酬管理的当务之急。

二、公司薪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薪酬管理与公司发展战略不符

薪酬管理应该和公司战略相互紧密联系,要让员工明确公司的发展目标和怎样增强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提高公司收益。更要让员工明白公司收益,又是如何提高员工自身薪资的水平。从而在让员工和公司之间,通过公司薪酬联系起来。目前我国大部分公司在薪酬管理中,不仅没有重视公司薪酬的管理,而且没能根据市场确定合理的员工薪酬水平,导致公司在薪酬的管理和公司发展战略上的脱节。

(二)公司薪酬管理制度不合理

我国大部分公司的薪酬管理制度不科学,薪资管理中对工作的随意性和不透明性,造成公司内部薪酬标准错乱,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首先是公司的薪酬管理意识不强,大部分公司没有完整的薪酬管理体系,充分体现了公司对于薪酬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和意识淡薄。其次是薪酬管理者尤其是公司领导随意决定员工的薪资发放的标准,说明了公司薪酬管理的不科学,也充分体现公司自身能力的不足。然后是大部分公司在对员工的奖励上,没有明确的制度或者制度的不完善,缺乏参考。

(三)绩效考核中存在主观成分

目前虽然我国关于绩效考核的方法很多,但大部分公司在员工薪酬发放中,绩效考核取决于员工平时表现,就会出现人为因素而导致绩效考核的偏差。一方面大部分公司没有制定出工作业绩、能力、态度、出勤率等为指标的综合绩效考核体系,另一方面绩效考核的指标又缺乏针对性和明确的考核标准,造成大部分公司在对员工的绩效考核中存在许多主观成分。同时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过程中,公司主管领导对下属的评估不同,宽松不均,也会使得绩效考核出现偏差。

(四)公司薪酬管理中激励作用缺失

目前我国大部分公司在薪酬管理上以节约公司成本为目标,减少对薪酬的支出,导致薪酬激励不足。

1、员工薪金低

物价上涨和最低工资标准的提升,拉大了员工和社会平均收入的差距。而目前大部分员工的主要收入来源与为公司的劳动劳务输出,薪金作为对员工的最直接回报,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或者无法满足员工的社会需求,员工对公司的满意度下降,消极情绪不断加大,甚至跳槽。

2、员工晋升途径有限

随着部分员工在公司的经验积累,个人能力的提高,更多的人注重个人在公司的职位的晋升。而在公司内部,一方面职位有限、晋升考核不透明,另一方面晋升渠道单一、竞争激烈,使得员工的晋升困难或者受到阻碍,引发员工对晋升的失望,导致公司的薪酬管理起不到激励作用。

3、员工福利较差

目前,我国大部分公司的福利制度并不完善。一方面是奖金、津贴等水平较低,另一方面是公司对员工的精神层面关注严重不足。员工是为公司创造经济效益的主题,而大部分公司忽略员工的价值,甚至存在有的公司管理者对员工进行辱骂和体罚等现象。

三、公司薪酬管理的对策

(一)薪酬管理与公司战略目标相紧密联系

公司领导层要公司的长远发展和公司的薪酬管理紧密联系。不仅要把公司的发展作为首要目标,还要保障员工利益。重视薪酬的管理,人增强人力资源的竞争优势,以社会均衡工资水平为依据,增加对员工收入的支出,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公司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良好的薪酬管理,在支持公司取得稳定收益和持续发展上,起积极促进作用,也为公司实现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增强公司薪酬管理意识,建立完善的公司薪酬管理制度

薪酬管理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的稳定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公司的领导层应该切实提高薪酬管理意识。统一目前薪资发放标准和薪资发放项目,建立完善的薪酬管理制度。对于大部分公司薪资发放过程中,不同部门见薪资项目不统一,会使员工间产生强烈的不平衡心理。以及员工存在对薪酬公平度质疑的情况,要通过对职工薪酬的调查,统计数据,根据员工的职位、表现、环境以及工作强度进行级别确定,从而在保障员工利益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薪酬管理制度。

(三)提升员工晋升渠道,充分发挥公司人力资源作用

公司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公司组织机构和职位需求。首先,分批确定岗位以及岗位数量,定时发布公司空缺职位,让员工更主动地参与公司的'组织活动,推动公司的发展。其次,可以实行双轨制职业发展通道,让员工自身约束,充分发挥公司人力资源的作用,从而达到更好的管理企业。

(四)规范公司绩效考核得方式,杜绝不公正因素

规范绩效考核方式,要实现绩效和薪资相互联系,尽量避免人为因素的考核,从而排出不公平因素的掺杂。绩效考评应该多重考核方式并举,落实绩效考核公平公正原则,确定明确的考核指标。绩效考核要遵循公开透明的原则,及时的沟通和交流,在肯定员工的基础上提出并提出不足和需要完善的地方。

(五)关注员工的精神领域,加大激励力度

作为公司领导层,要多倾听员工的心声,不断肯定,微笑面对员工,赞美表扬员工长处,尊重肯定员工的价值和贡献,增加员工自豪感。定期和员工举行联欢活动,使员工倍感公司的温暖和关怀,同时,提高薪金水平,发放公司福利,使员工得到激励,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为公司的效益和稳定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

四、结论

随着行业、企业间的竞争加剧,公司薪酬管理在对提高公司的竞争力上,作用越来越明显。从公司管理者角度来说,良好的公司薪酬管理,可以吸引员工,创造更多的收益,对于企业稳定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从公司员工角度来说,良好的薪酬管理,使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面对现代薪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公司自身情况,作出针对性的对策,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康士勇.薪酬设计与薪酬管理[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93-98

[2]黄胜华.民营企业薪酬管理思考[J].合作经济与技术,2010(1):45-49

薪酬管理的重要性构建思考论文

摘要: 薪酬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薪酬管理水平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成正比。本文从薪酬管理的重要性着手,对提高企业薪酬管理水平的方法做了总结介绍。

关键词: 薪酬管理;重要性;人力资源;方法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在企业的发展建设过程中取得了广泛的应用。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一方面能提高企业整体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还能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打下坚实的基础。薪酬管理是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提高薪酬管理水平,首先应该明确薪酬管理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如公平性、公开性以及平等性等。近几年,企业薪酬制度得到快速发展,薪酬管理向具体化、智能化以及公平化的方向快速前进。21世纪经济市场上充满了挑战,要想在激烈的舞台上站稳脚跟,企业必须注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目前,薪酬管理在企业发展建设过程中的应用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仍存在较多问题,如何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提高薪酬管理水平是企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1薪酬管理的重要性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不再局限在市场和利润的竞争上,企业之间越来越注重人力资源的竞争。对企业来说,人力资源在企业管理工作中占据着最重要的地位,如果企业留不住人才,那么,该企业也很难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一席之地。众所周知,薪酬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薪酬管理工作在企业的发展建设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薪酬管理一方面能够满足企业人力资源的基本需求,另一方面还能反映出企业的整体发展水平。建立健全的薪酬管理制度要求企业建设者结合实际发展状况,始终坚持公平、公正以及公开的原则,为提高企业薪酬管理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要想提高企业薪酬管理水平,首先应该明确薪酬管理在企业发展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性,除了上文中介绍的内容外,其重要性还表现在:

激励作用。对于求职人员来说,薪酬是他们求职过程中最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是他们是否愿意从事该项工作的主要影响因素,薪酬可以激励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因此,企业要想留住人才,利于员工队伍稳定,必须建立健全的薪酬管理制度,使薪酬具有最佳的激励效果。

促进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企业的薪酬管理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合理的薪酬体制是建立在人力资源管理体制中的一个分支,代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特征和企业人才管理的宗旨,是企业管理理念的践行。科学的薪酬管理基于企业合理的内部管理秩序,在满足企业员工的基本需求的前提下,能够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在管理中能够做到充分发挥企业人才的最大效用,是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薪酬管理直接关系到企业员工的基本利益,如果薪酬管理制度存在问题,职工工作热情将会明显降低,企业工作效益也会因此降低。建立科学合理的薪酬体制,提高企业成员的配合力度,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工作效益,所以说,企业的薪酬管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企业的整体形象。企业必须结合实际发展状况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强化薪酬管理水平。

2提高薪酬管理水平的方法

实行经营者年薪报酬制度实行经营者年薪报酬制度是提高企业薪酬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目前,在我国企业发展建设过程中应用频率最高的是经营者年薪制度,年薪制的执行方式有很多种,通常情况下会直接将经营者的收入划分为基本年薪和绩效薪金两部分,基本收入是经营者的固定收入,绩效薪金与经营者的`年度经营责任指标相关联。在实行年薪制度的过程中必须合理控制经营者的年薪数量,如果数量过高或者数量过低,企业都很难有效控制经营者,薪酬管理的激励作用也因此难以发挥。年薪制度在企业发展建设过程中的应用一方面能强化企业绩效考核力度,另一方面还能调动企业经营者经营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推行年薪制度后,企业职工要想获得更高的薪资待遇,在实际工作中会积极贡献,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动力保障。

建立科学规范的岗位评价系统科学规范的岗位评价是企业设计薪酬体系的基础。建立科学规范的岗位评价系统要求企业在结合实际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利用科学的方法对企业所设岗位的职责大小、难易程度、技能要求等方面进行测评,评估出各个岗位的相对价值,并根据岗位相对价值和对企业的贡献度,划分出职位等级,确定各个岗位之间相对工资等级。引导企业职工明确岗位评价工作的重要性,了解岗位评价必须从自身岗位生活以及状况出发,从劳动多样化的角度对企业职工薪酬待遇进行分类设计,以职工的实际价值判断职工的薪资水平,引导每个职工都能积极主动地为企业的发展建设服务。另外,企业还应该明确各个岗位位的评价标准和薪酬分配指标,提高职工对企业的信任度,为后期薪酬分配提供基础保障。

重视内在薪酬分配重视内在分配制度是企业提高薪酬管理水平的重要方法。内在薪酬分配制度的确立必须综合考虑职工在物质和外在薪资上的实际需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企业要想提高自身薪酬管理水平,必须结合员工知识层次水平,建立有效的内在薪资分配制度,引导职工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为企业发展建设作出贡献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薪资水平。因此,薪酬分配制度的合理化发展要求企业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安排职工参与到具有挑战性的职务中,让员工主动地接受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从而全面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第二,定期对职工进行培训教育,目前,企业越来越注重人力资源的发展,要想提高人力资源的薪酬待遇,企业可由通过培训教育手段提高职工自身能力,为薪酬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始终坚持公平性分配原则始终坚持公平性分配原则是提高企业薪酬管理水平的重要方法之一。众所周知,要想提高企业职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企业必须在建立健全薪酬管理制度的同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注重薪酬管理制度公平性的发挥。企业要想吸引和留住人才,在提高企业整体竞争实力的同时还应该保障薪酬的合理性和公平性。绝大部分职工对企业薪酬的公平性关注度较高,企业应该结合员工心理特点,注重内部薪酬的公平性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公平性发展原则已经深入人心,只有确保企业薪酬管理制度的公平性才能全面提高薪酬管理水平。

丰富薪酬管理模式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企业薪酬管理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代企业要想提高薪酬管理水平,必须从薪酬管理模式的更新变化上着手,为提高薪酬管理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目前,企业发展建设过程中已经使用了多种有效的薪酬管理模式,如宽带薪酬体系、自助式薪酬管理以及全面薪酬管理模式等。多样化薪酬管理模式的应用一方面能满足企业在不同环境状态下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还能满足不同环境状态下职工对薪资待遇的需求,从而提高企业薪酬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

3结束语

总之,薪酬管理在企业发展建设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要想提高自身整体发展水平,应该在明确薪酬管理重要性的前提下,从实行经营者年薪报酬制度、重视内在薪酬分配以及丰富薪酬管理模式等方面着手,不断提高企业薪酬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马徐蓉.国有建筑施工企业薪酬管理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2(04):29-30.

[2]杜军林.国有大型建筑施工企业薪酬制度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J].四川建筑,2013(04):178-179,182.

[3]牛彩平.薪酬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J].企业研究,2012(18):138.

外商企业薪酬管理研究论文

【摘要】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随着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优化和政府优惠政策的降低,外商投资企业的发展普遍面临困境,吸引、保留人才更加成为竞争的焦点,而科学合理的薪酬管理是企业形成人才优势的重要环节,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以AK公司作为外商投资企业的代表,分析其薪酬管理中存在的薪酬结构单一、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分离、晋升制度不完善等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薪酬管理改进措施,以期对外商投资企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外商投资企业;薪酬结构;浮动薪酬;晋升制度

外商投资企业,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的规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由中国投资者和外国投资者共同投资或仅由外国投资者投资的企业。随着经济发展的日渐成熟和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正在向新常态趋势迈进。但近年来,我国外商投资企业的业绩不佳,发展面临困境,其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劳动力成本不断增加,压缩外企的利润空间;二是外企原本享受的优惠政策的调整及我国税收制度的改革,给外企带来一定经营压力;三是本土企业的实力提升,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四是我国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严厉打击商业贿赂及垄断等行为。在此境况下,我国部分劳动密集型外商投资企业向南亚、东南亚等地区转移。一些外商投资企业积极调整应对,促进自身转型升级,更多的技术密集型及资产密集型外商投资企业迁入中国。与此同时,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在薪酬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制约着其在中国的发展。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优秀人才成为企业永葆生命力、创造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薪酬管理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吸引、保留人才发挥着有效的激励作用。因此,本文以AK公司为例,就外商投资企业薪酬管理方面展开研究。

一、AK公司及其薪酬管理现状

AK公司是一家外商独资的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于1995年,位于浙江省杭州市。它是XX集团全球战略化的生产基地,总员工人数达600余人。公司以总部的技术支持和中国的生产基地作为发展保障,目前公司产品涉及生物诊断、医疗器械等多个领域,销售遍布全球140多个国家,并且已成功开发血糖仪、血红蛋白分析仪等医疗器械及相应检测试剂等快速诊断产品。AK公司作为一家正在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企业转型的公司,与当前我国大多数外商投资企业所处境况一致,因此以AK公司作为外商投资企业的典型代表,其研究结果对外商投资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中国投资建厂初期,AK公司主要以生产加工产品为主,组织结构较为简单。但随着客观环境及自身实力的不断变化,AK公司将部分技术研发等工作向我国转移,技术研发人才的流入使其组织规模不断壮大。因此,AK公司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形成了目前的薪酬体系,具体内容如下:从员工工资水平来看,AK公司个人月平均收入在5000元左右。据中商产业研究院2017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杭州市的月平均工资为7608元,相比之下个人月平均收入在区域范围内处于较低位置。从薪酬结构来看,包括固定薪酬、浮动薪酬和福利三大部分。其中,固定薪酬包括基本工资、津贴等;浮动薪酬包括绩效工资及奖金提成;福利包括五险一金、年假等。AK公司根据组织结构及员工类型的不同,决定采取混合型薪酬策略。其中对技术及研发人员采取市场领先型薪酬策略,企业希望以此吸引大量优秀人才,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自身转型;对营销业务人员采取绩效激励制薪酬水平,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而对从事财务、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等基础日常性工作的人员采取跟随型薪酬战略。根据以上对AK公司薪酬现状的分析研究可以看出,AK公司在薪酬管理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并且这些问题也正是当前外商投资企业在薪酬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二、AK公司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薪酬结构单一,经济性报酬较低

AK公司的薪酬由固定薪酬、浮动薪酬、福利三部分构成,其中固定薪酬以基本工资为主,每年保持5%的涨幅;浮动薪酬以奖金为主,年终奖依据职位的不同给予1-2个月的工资奖励;福利包括法定社保和年假,缺乏具有高激励效果的措施,因此员工满意度普遍较低。究其原因,一方面,AK公司于上世纪末进入中国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快速发展,企业所处的发展阶段及环境已经发生巨大变化,然而企业的薪酬制度并未进行改革创新;另一方面,近年来部分外企在中国的发展面临困境,成本增加导致净利润减少,工资无法保证原有10%-20%的涨幅,经济性报酬难以提高。因此,目前的薪酬制度陈旧,缺乏外部竞争力,难以吸引和留住人才。

(二)薪酬激励与绩效考核结果相分离

依据企业自身情况,将薪酬管理与绩效考核有机结合,有利于挖掘员工潜能,发挥薪酬激励的最佳效果[1]。然而,AK公司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着薪酬管理与绩效考核联系不密切,浮动薪酬在总体薪酬中占比较低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公司以同工同酬作为薪酬设计的原则,因此无法拉开同等职务员工的薪资差距,难以反映不同能力水平的员工对公司做出的不同贡献。虽然AK公司形成了自身的绩效考核制度及评价标准,但是由于考评工具不完善、考评人员能力欠缺以及考核结果不对薪资及晋升产生巨大影响,使在绩效考核过程中存在“走形式”的现象,这违背了设置浮动薪酬项目的初衷,导致公司资源的极大浪费,增加内耗,降低了整体运作效率。

(三)薪酬晋升制度设置不合理,出现职业天花板

玻璃天花板比喻企业中女性工作者想要达到高层所面临的无形的障碍[2]。虽然在以往的研究中,“玻璃天花板”现象发生在女性身上,但是随着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国的实践发展,其内部本土优秀员工的职业发展,也出现了“玻璃天花板”现象。例如:AK公司是垂直管理型组织结构,管理职位较为集中,在此条件下中高层管理人员大多是从总部派遣而来,只有基层及中层极少数职位是通过招聘甄选,由本土员工担任,由此必然导致部分优秀人才在进入公司1-2年后申请离职的现象发生。因此造成人才流失的原因,除了经济性报酬较低外,还包括企业未能为员工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员工晋升途径及路线单一等。AK公司存在的上述问题及原因,对我国外商投资企业的薪酬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针对AK公司薪酬管理的改进措施和建议,也对我国外商投资企业的薪酬管理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三、AK公司薪酬管理对外商投资企业薪酬管理的启示

(一)树立全面薪酬理念,注重内外薪酬结合

所谓全面薪酬,是指公司为达到组织战略目标对做出贡献的个人或团队的系统奖励。在设置薪酬体系时,既要关注内部薪酬设计也要关注外部薪酬设计,将传统的薪资项目与新型的奖赏项目相结合,依据企业的发展战略,制定全面薪酬体系。如AK公司一样,很多外商投资企业正处于转型时期,急需技术研发人才和管理储备人才来维持组织的长远发展。因此在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针对外部薪酬,应进行系统的薪酬调查,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科学专业的分析,依此设置各职位的基本工资,以提高薪酬的外部竞争性;针对内部薪酬,首先应改善工作环境及办公设施,尤其是高新技术设备的引入;其次,依据员工的能力水平,制定个性化的培训项目,提升员工的各项能力;接着,定期对表现突出的`员工进行表彰和嘉奖,增强其对组织的归属感,发挥模范作用;最后,组织开展文体活动及外出旅游等项目,加强企业的人文关怀及员工的交流沟通,形成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满足员工的心理报酬需要。

(二)增加浮动薪酬比例,促进内部公平

在浮动薪酬的设置中,首先应增设月度或季度奖金,将员工的个人绩效与薪资相结合[3],实现薪酬短期激励的目的。其次,应制定收益利润分享计划,加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企业须在年初设定各部门的绩效目标,并保留一定弹性,在年终依据企业盈利状况及各部门的绩效完成情况,确定部门利润分配比例,实现薪酬长期激励的目的。在此之前,企业需对原有的绩效考核制度进行精简优化,利用科学化、专业化的考评工具,制定适合企业特性的全新绩效考核制度。除此之外,企业需将绩效考评结果及部门业绩成果进行公示,以保证公开透明,并由人力资源部对整个绩效考核过程进行监督核查。由此,既能使企业在外部环境处于劣势的情况下继续保持发展增加收入,又能极大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主动性,增强企业凝聚力,确保薪酬的内部公平性。

(三)重视员工长远发展,培养留住人才

依据马斯洛需求理论,企业制定科学可行的晋升管理制度,为员工量身设计职业生涯发展规划,都是在满足员工基本需求的基础上,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求。类似AK公司的外商投资企业可以设置多通道的晋升模式,比如针对技术人员,既可以选择向技术路线发展,也可以选择向管理路线发展,企业为员工提供多种晋升选择,有利于最大限度的发挥员工的能力,匹配最为合适的职位,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除此之外,企业应调整自身组织结构,适当增加组织层级,减少“空降兵”的使用频率,当出现空缺职位时,优先考虑提拔内部员工,这样既能缩短员工适应新职位的磨合期,又能使本土员工看到职业发展前景,降低离职率,进而有利于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

[ 参考文献 ]

[1]苏弋.基于激励机制绩效薪酬制度的构建浅议[J].现代商业,2015,(15):117-118.

[2]白东红,赵新元,范欣平.外资企业“玻璃天花板”与本土员工离职倾向:易变性职业生涯的调节效应[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7,(04):22-31.

[3]陈丹.企业人才流失的原因及应对策略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6.

作者:张鹏 郑雪 单位:辽宁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薪酬管理论文参考文献参阅

公司薪酬管理问题与对策论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公司薪酬管理问题与对策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企业间的竞争也日趋激烈。而薪酬管理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主要内容之一,在现代公司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经济界和管理界深度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就目前我国大部分公司在薪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有效的对策,以完善公司薪酬管理的不足,从而促进我国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 薪酬管理;薪酬管理问题;薪酬管理对策

一、引言

公司薪酬管理是公司对公司员工的劳务输出给以经济上的酬劳,采用合理标准进行确认和分配的一个过程,主要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奖励薪资与公司福利四个方面。通常情况下,员工为公司辛勤劳动,希望得到应有的回报,而公司为保留优秀人才,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就需要良好的薪酬管理做员工和公司间的连接纽带。然而由于我国大部分公司薪酬管理制度的滞后,跟不上现代公司薪酬管理的节奏,使的公司员工思想消极,工作效率得不到提高,不能使公司效益最大。那么如何激励员工,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开发员工潜力,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和维护公司的持续稳定发展,已成为公司管理中一项新的任务,也成为公司现代薪酬管理的当务之急。

二、公司薪酬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薪酬管理与公司发展战略不符

薪酬管理应该和公司战略相互紧密联系,要让员工明确公司的发展目标和怎样增强公司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提高公司收益。更要让员工明白公司收益,又是如何提高员工自身薪资的水平。从而在让员工和公司之间,通过公司薪酬联系起来。目前我国大部分公司在薪酬管理中,不仅没有重视公司薪酬的管理,而且没能根据市场确定合理的员工薪酬水平,导致公司在薪酬的管理和公司发展战略上的脱节。

(二)公司薪酬管理制度不合理

我国大部分公司的薪酬管理制度不科学,薪资管理中对工作的随意性和不透明性,造成公司内部薪酬标准错乱,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首先是公司的薪酬管理意识不强,大部分公司没有完整的薪酬管理体系,充分体现了公司对于薪酬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和意识淡薄。其次是薪酬管理者尤其是公司领导随意决定员工的薪资发放的标准,说明了公司薪酬管理的不科学,也充分体现公司自身能力的不足。然后是大部分公司在对员工的奖励上,没有明确的制度或者制度的不完善,缺乏参考。

(三)绩效考核中存在主观成分

目前虽然我国关于绩效考核的方法很多,但大部分公司在员工薪酬发放中,绩效考核取决于员工平时表现,就会出现人为因素而导致绩效考核的偏差。一方面大部分公司没有制定出工作业绩、能力、态度、出勤率等为指标的综合绩效考核体系,另一方面绩效考核的指标又缺乏针对性和明确的考核标准,造成大部分公司在对员工的绩效考核中存在许多主观成分。同时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过程中,公司主管领导对下属的评估不同,宽松不均,也会使得绩效考核出现偏差。

(四)公司薪酬管理中激励作用缺失

目前我国大部分公司在薪酬管理上以节约公司成本为目标,减少对薪酬的支出,导致薪酬激励不足。

1、员工薪金低

物价上涨和最低工资标准的提升,拉大了员工和社会平均收入的差距。而目前大部分员工的主要收入来源与为公司的劳动劳务输出,薪金作为对员工的最直接回报,低于行业平均水平或者无法满足员工的社会需求,员工对公司的满意度下降,消极情绪不断加大,甚至跳槽。

2、员工晋升途径有限

随着部分员工在公司的经验积累,个人能力的提高,更多的人注重个人在公司的职位的晋升。而在公司内部,一方面职位有限、晋升考核不透明,另一方面晋升渠道单一、竞争激烈,使得员工的晋升困难或者受到阻碍,引发员工对晋升的失望,导致公司的薪酬管理起不到激励作用。

3、员工福利较差

目前,我国大部分公司的福利制度并不完善。一方面是奖金、津贴等水平较低,另一方面是公司对员工的精神层面关注严重不足。员工是为公司创造经济效益的主题,而大部分公司忽略员工的价值,甚至存在有的公司管理者对员工进行辱骂和体罚等现象。

三、公司薪酬管理的对策

(一)薪酬管理与公司战略目标相紧密联系

公司领导层要公司的长远发展和公司的薪酬管理紧密联系。不仅要把公司的发展作为首要目标,还要保障员工利益。重视薪酬的管理,人增强人力资源的竞争优势,以社会均衡工资水平为依据,增加对员工收入的支出,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公司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良好的薪酬管理,在支持公司取得稳定收益和持续发展上,起积极促进作用,也为公司实现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增强公司薪酬管理意识,建立完善的公司薪酬管理制度

薪酬管理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企业的稳定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公司的领导层应该切实提高薪酬管理意识。统一目前薪资发放标准和薪资发放项目,建立完善的薪酬管理制度。对于大部分公司薪资发放过程中,不同部门见薪资项目不统一,会使员工间产生强烈的不平衡心理。以及员工存在对薪酬公平度质疑的情况,要通过对职工薪酬的调查,统计数据,根据员工的职位、表现、环境以及工作强度进行级别确定,从而在保障员工利益的基础上,建立良好的薪酬管理制度。

(三)提升员工晋升渠道,充分发挥公司人力资源作用

公司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公司组织机构和职位需求。首先,分批确定岗位以及岗位数量,定时发布公司空缺职位,让员工更主动地参与公司的'组织活动,推动公司的发展。其次,可以实行双轨制职业发展通道,让员工自身约束,充分发挥公司人力资源的作用,从而达到更好的管理企业。

(四)规范公司绩效考核得方式,杜绝不公正因素

规范绩效考核方式,要实现绩效和薪资相互联系,尽量避免人为因素的考核,从而排出不公平因素的掺杂。绩效考评应该多重考核方式并举,落实绩效考核公平公正原则,确定明确的考核指标。绩效考核要遵循公开透明的原则,及时的沟通和交流,在肯定员工的基础上提出并提出不足和需要完善的地方。

(五)关注员工的精神领域,加大激励力度

作为公司领导层,要多倾听员工的心声,不断肯定,微笑面对员工,赞美表扬员工长处,尊重肯定员工的价值和贡献,增加员工自豪感。定期和员工举行联欢活动,使员工倍感公司的温暖和关怀,同时,提高薪金水平,发放公司福利,使员工得到激励,充分调动自身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为公司的效益和稳定发展起积极推动作用。

四、结论

随着行业、企业间的竞争加剧,公司薪酬管理在对提高公司的竞争力上,作用越来越明显。从公司管理者角度来说,良好的公司薪酬管理,可以吸引员工,创造更多的收益,对于企业稳定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从公司员工角度来说,良好的薪酬管理,使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面对现代薪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公司自身情况,作出针对性的对策,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康士勇.薪酬设计与薪酬管理[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93-98

[2]黄胜华.民营企业薪酬管理思考[J].合作经济与技术,2010(1):45-49

谈谈现代薪酬管理要点及对策论文

在各领域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以下是我整理的谈谈现代薪酬管理要点及对策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薪酬内容多元化是现代薪酬管理的主要特点之一,而薪酬公平性既是薪酬管理实现激励功能的重要基础之一,也是薪酬管理的重要原则之一。

摘要: 薪酬管理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企业员工激励机制和内在动力的集中表现。随着现代企业管理理论不断发展、完善,企业薪酬管理无论在管理理念方面,还是薪酬结构方面,均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笔者从现代薪酬管理的变化入手,对现代薪酬管理相关理念进行深入分析,并简单总结了现代薪酬管理的特点,以供各企业、单位参考。

关键词:现代薪酬管理;理念;特点

薪酬管理作为现代企业激励机制和内在动力的集中表现,一向在企业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现代薪酬管理与传统薪酬管理相比,在管理理念、薪酬结构、薪酬分配等方面,均做出了不同程度的调整。一方面,现代薪酬管理更注重对员工潜力的挖掘,从而表现出更好的管理、激励效用;另一方面,现代薪酬管理更加注重非经济性薪酬对于员工的激励作用,变得更为人性化。因此,如何把握现代薪酬管理相关理念及其特点,对自身企业薪酬管理进行相应地调整,成为现代企业共同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现代薪酬管理中薪酬内涵概述

薪酬既是企业薪酬管理的核心内容,也是其主要表现形式。传统薪酬管理理念认为,薪酬是员工工作价值的具体表现,亦是员工工作及激励员工的主要手段,故而更加注重直接薪酬管理,通过控制不同员工等级间的薪酬差,达到激励员工的目的。随着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不断发展,传统薪酬管理理念的局限性逐渐暴露出来。一方面,传统薪酬管理自身存有资本主义管理根本缺陷;另一方面,企业员工的专业素质、工作态度以及业务创新能力,逐渐成为企业扩大经济效益、实现自身发展的主要因素。基于这种现象,现代薪酬管理在传统薪酬的基础上,对薪酬的内涵进行重新定义,其主要改变体现于以下几点。

第一点,现代薪酬管理承认劳动要素具备相应的剩余索取权和资本属性。现代薪酬理论中,舒尔茨人力资本论和凯尔索二元经济论等理论,为现代薪酬管理劳动要素资本化相关内容,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从而打破了传统薪酬受限于劳动控制范围的窘境,从而使企业管理观念发生变化,不再将薪酬视为企业成本,而是作为企业投资看待。

第二点,现代薪酬管理理念中,员工与企业之间,不再是简单的雇佣关系,员工在公司中的地位被相应提高,其薪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企业收益情况。现代薪酬更像是员工与企业间的纽带,使二者形成合作互利性的劳务关系,从而表现出更优质的管理效果。

第三点,现代薪酬管理从企业发展战略的角度,对薪酬进行了重新定义。传统薪酬更多的将薪酬视为员工工作的经济回报,而现代薪酬管理则将薪酬与企业文化及企业发展战略联系在一起,是指成为实现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通过这样的调整,可进一步强化员工的工作责任感,第四点,现代薪酬极大地丰富了薪酬所包含的内容。现代薪酬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其一是由工资、奖金等组成的基础薪酬;其二是员工工作应有的员工福利及相关服务;其三是由红利、股权等资本性利润分配收入构成的员工物质收益;其四是非物质性薪酬,包括优质的工作环境、系统的公司培训、以及个人晋升机会等。

二、现代薪酬管理相关理念概述

现代薪酬管理与传统薪酬管理相比最本质的改变,即是在薪酬人性化管理方面的探索程度不同。就现代企业经营现状而言,企业管理工作对企业发展推动作用的具体表现,逐渐由对物的管理转变为对人的管理,并且大量企业发展实例表明,人才资源才是现代企业实现自身发展、扩大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而现代薪酬管理的核心理念,即是“以人为本”,现代企业管理者通过调整薪资结构,将薪酬管理的重点转移到开发员工潜能和培养员工企业依赖感上,从而使薪酬管理更具人性化特征,且获得更好的激励效果。随着现代企业管理科学相关理论不断发展,人本主义逐渐成为现代薪酬管理的主要指导思想,各企业不断更新对人才资源的认识,并就人力资源进行了激烈的竞争。在这个过程中,现代薪酬管理逐渐完成物质薪酬与非物质薪酬、员工潜能开发与个人发展、以及员工价值与公司发展战略的调整。现代薪酬管理的改变主要体现于以下几点。

1.薪酬分配更加公平。薪酬公平性既是薪酬管理实现激励功能的重要基础之一,也是薪酬管理的重要原则之一。在传统薪酬管理理念中,实现企业内部同工同酬即实现了薪酬公平。现代薪酬管理对薪酬公平进行了更细致的讨论,在同工同酬的基础上,针对不同工作内容及性质,对员工工作进行“可比价值”评价,部分企业还会依据员工表现,将员工薪酬与企业收益联系在一起,使员工参与到企业二次利益分配中,以体现薪酬的公平性。这种变化不仅体现现代薪酬更为广泛的公平性,还蕴含着更深层次的人文精神内容。

2.更重视非物质薪酬内容。在传统薪酬管理理念中,管理者更重视直接薪酬相关内容,即通过控制工资、奖金等直接薪酬,达到薪酬管理的目的。但就现代企业薪酬管理而言,在直接薪酬相差无几的情况下,企业更注重非物质薪酬内容,包括带薪休假、企业培训、晋升机会、工作环境等。此类薪酬不仅体现出企业对员工的人文关怀,还可以进一步提升员工对企业的认可度。

3.员工薪酬与业绩挂钩。现代薪酬管理更注重挖掘员工潜能,其具体表现为,将员工薪资与其业绩挂钩。一方面,从经济上认同员工劳动、体现员工价值,激励员工挖掘自身潜能;另一方面,企业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模糊传统薪资管理中员工等级相关内容,员工间的薪资差距不再由员工等级决定,从而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和业务创新能力。

三、现代薪酬管理特点分析

1.薪酬多元化特点分析。薪酬内容多元化是现代薪酬管理的主要特点之一,主要表现于以下两方面。其一,员工可以更多的参与到企业经营当中,员工除传统的工资、奖金等劳动性薪酬外,还可获得股份、红利等资本性薪酬,体现出员工在企业中占有的主体地位。其二,现代薪酬管理相应扩宽了非物质薪酬内容,除常规员工福利、带薪休假、公司培训等非物质薪酬,部分企业从员工需求出发,在工作区安设冰箱、微波炉等设施,优化员工工作环境的同时,体现企业对员工的人文关怀。薪酬多元化发展不仅可以更好地满足员工的实际需求,还有助于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培养员工对企业的依赖感,并且丰富了企业的激励手段。此外,薪酬多元化还具备长期激励、降低激励成本、加强管理者管理作用的功能。

2.薪酬管理人性化特点分析。现代薪酬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使人性化管理贯穿于企业薪酬管理各个阶段。传统薪酬管理中,薪酬管理作为企业常规管理内容,仅相应解决员工劳务所得问题,并不重视员工对企业发展的推动作用。而人性化薪酬管理,则将员工需求和企业发展联系在一起。在这种模式下,企业会从员工需求出发,对薪酬进行调整,以满足员工的实际需求;另一方面,员工需不断挖掘自身潜力,提高业务水平,以获得所需薪酬,从而引导员工个人行为向企业发展战略靠拢,促进企业良性发展。

3.薪酬管理绩效化特点分析。传统薪酬管理中薪酬结构不合理,受传统“论资排辈”思想影响较大,不同等级间薪资差距较大,绩效薪酬所占比例较小。现代化薪酬管理提高了员工绩效在薪酬结构中占有的比重,依据员工个人或工作团队创造的绩效分配薪酬。二者相比,后者更具有公平性,且更有助于挖掘员工内在潜力。

4.薪酬宽频化特点分析。薪酬宽频化特点是指,企业通过压缩薪酬结构,模糊原有的员工等级差异,其具有以下优点。其一,有助于将员工发展中心转移至提升个人能力方面;其二,有效减少员工间的恶性不良竞争;其三,优化企业内部组成结构,降低了职位调动阻力。

四、结语

随着现代企业管理科学相关理论不断发展,薪酬管理发生较大变化。现代薪酬管理对薪酬进行了重新定义,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薪酬挂钩绩效、增设非物质薪酬等措施,使薪酬管理更具公平性和人性化。因此,现代企业管理者应充分把握,现代薪酬管理薪酬多样化、管理人性化等特点,将其应用于企业管理中,以促进企业良性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孔繁龙.现代薪酬管理的理念及其特点概述[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2(30).

[2]章娜.论现代薪酬管理的理念及特点[J].财经界,2015(33).

[3]曾梨.论现代薪酬管理的作用及其特点[J].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2013(10).

[4]欧湘庆.浅谈企业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创新[J].人力资源管理,2015,(12).

[5]安湛斌.分析现代薪酬管理模式的选择与应用[J].科技与企业,2014(07).

[1]、王璞.人力资源管理实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2]、马新建等.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3]、冉斌、王清、蔡巍.薪酬方案设计与操作.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4〕、(美)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仁5]、张佩云.人力资源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6]、谢立江.煤炭工业劳动工资实用手册.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7]、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劳动工资管理若干办法.1999[8],(美)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9]、李建新.企业雇员薪酬福利.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10]、陈芳.绩效管理.深圳:海天出版社.2002[11]、武欣.绩效管理事务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1]、王学力.企业薪酬设计与管理.)一州:)’一东经济出版社 .2001[12]、王荣奎.成功企业薪酬制度范本.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13]、陈天祥.人力资源管理.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14]、余凯成、王文波、王晓云.现代人才资源管理.辽宁:东北大学出版社.1994[15]、王庆海.如何做业绩考核.辽宁: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16]、伍勇军.人力资源实战管理模式.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17]、刘雄、赵延.现代工资管理学.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1997[18]、安鸿章.工作岗位的分析技术与应用.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19]、张一驰.人力资源管理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2田、(美)韦恩·蒙迪.人力资源管理.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仁21],湛新民、张帆.1:作岗位设计.厂’州:广一东经济出版社.2002[22],湛新民、武志鸿.绩效考评方法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23],湛新民、张帆.薪酬设计技巧.厂’州:厂‘东经济出版社.2002[24],安鸿章.岗位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建材出版社1992[25]、黄津孚.现代企业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4[26]、秦志华.人力资源管理.北京:中国人民人学出版社.2000[271、张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281、杨河清.现代劳动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291、储企华.绩效管理.上海:文汇出版社.2002[301、郑晓明、吴志明.工作分析实务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311、吕学静.现代人事管理学.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6[321、熊超群.企业员工选用、培育与考核实务.广州:}‘一东经济出版社.2002[331、朱舟.人力资源管理教程.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341、chard M Hodgetts:Management Theory, Process and , 1996[351、George,Stephen,Uncommon Sence:Creatyng Busyness Excellence in YourOrganization. New york: John Wiley,1997[361、tephen. P. Robbins:Organizational

薪酬类论文英文参考文献

财务论文的英文参考文献大全

财务是非常有前途的一个职业,也是一个很容易规划自己发展路径的职业。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财务论文英文参考文献,欢迎阅读。

[1]Adams, M. and Hardwick, P. An Analysis of Corporate Donations: UnitedKingdom Evidence [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1998,35 (5): 641-654.

[2]Aronoff, J Ward. Family-owned Businesses: A Thing of the Past or Model of the Future. [J]. Family Business Review, 1995,8(2); 121-130.

[3]Beckhard,R“Dyer Jr.,. Managing continuity in the family owned business [J]. Organizational Dynamics, 1983,12 (1):5-12.

[4Casson, M. The economics of family firms [J]. Scandinavian Economic History Review, 1999' 47(1):10 - 23.

[5]Alchian,, H. Production, information costs,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J]. 1972,62(5): 777-795.

[6]Allen, F,J, Qian and M, J. Qian. Law,Finance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 [J],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5,77: .

[7]Amato,L. H.& Amato,C. H. The effects of firm size and industry on corporate giving [J]. Journal of Business Ethics,2007,72(3): 229-241.

[8]Chrisman, . Chua,., and Steier, L. P.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ies of family business [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03b, 18(4): 441-448

[1]Antelo,M. Licensing a non-drastic innovation under double informational asymmetry. Rese arch Policy,2003,32(3),367-390.

[2]Arora, A. Patents,licensing, and market structure in the chemical Policy, 1997,26(4-5), 391-403.

[3]Aoki,R.,& Tauman,Y. Patent licensing with spillovers. Economics Letters,2001,73(1),125-130.

[4]Agarwal, S,& Hauswald, R. Distance and private information in of Financial Studies,2010,23(7),2757-2788.

[5]Brouthers, Hennart, . Boundaries of the firm: insights from international entry mode research.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07,33,395-425.

[6]Anderson, J. E.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gravity equation.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1997,69(1),106-116.

[7]Barkema,H. G.,Bell,J. H. J.,& Pennings, J. M. Foreign entry,cultural barriers,and learning.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6, 17(2),151-166.

[8]Bass, B.,& Granke, R. Societal influences on student perceptions of how to succeed in organization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1972,56(4),312-318.

[9]Bresman, H.,Birkinshaw, J.,& Nobel, R. Knowledge transfer in international acquisition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1999,30(3),439-462.

[10]Chesbrough, H. W.,& Appleyard,M, M. Open innovation and Management Review, 2007,50(1),57-76.

[1]Allport, G. W. Personality: A psychological interpretation. New York: Holt,Rinehart & Winston, 1937.

[2]DeVellis, R. Scale development: Theory and application. London: Sage. 1991.

[3]Anderson,J. R. Methodologies for studying human knowledge. Behavioural and Brain Sciences,1987,10(3),467-505

[4]Aragon-Comea, J. A. Strategic proactivity and firm approach to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8,41(5),556-567.

[5]Bandura, 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An agentic perspective.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2001,52,1-26.

[6]Barr, P. S,Stimpert,J. L,& Huff,A. S. Cognitive change,strategic action and organizational renewal.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2,13(S1),15-36.

[7]Bourgeois, L. J. On the measurement of organizational slack.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81,6(1),29-39.

[8]Belkin, N. J. Anomalous state of knowledge for information retrieval. Canadian 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 1980,5(5),133-143.

[9]Bentler,P. M,& Chou C. P. Practical issues in structural equation Methods and Research,1987,16(1),78-117

[10]Atkin, C. K. Instrumental utilities and information seeking. New models for mass communication research, Oxford,England: Sage,1973.

[1]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J]. Trends in Organized Crime . 1997 (4)

[2] Crongvist, Henrik,and Matias Costs of Controlling Minority Shareholders. SSE/EFI Working Paper Series in Economics and Finance . 2001

[3] Forker governance and disclosure quality. Accounting and Business . 1992

[4] Dechow and consequences of earnings manipulation: an analysis of firms subject to enforcement actions by the SEC. 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 1996

[5] Healy,P. effect of bonus schemes on accounting decision. Journal of Accountancy . 1985

[6] Holthausen Robert,David Larcker,Richard Bonus Schemes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Earnings. Journal of Accountancy . 1995

[7] Defond Mark L,James Covenant Violation and Manipulation of Accruals. Journal of Accountancy . 1994 [7] Shyam of Accounting and Control. . 1997

[8] William R Accounting Theory. . 1997

[9] Bae,Kee-Hong,Jun-KooKang, or value addition? Evidence from mergers by Korean business groups. The Journal of Finance . 2002

[10] Watts RL,Zimmerman a positive theory ofthe determination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The Accounting Review . 1978

[1] Ball, R. and Brown, , “An Empirical Evaluation of Accounting Income Numbers”,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Autumn, pp. 159-178

[2] Watts ., Zimmerman , “Towards a Positive Theory of the Determination of Accounting Standards”,The Accounting Review, pp. 112-134

[3] Hopwood A. G.“Towards an Organizational Perspective for the Study of Accounting and Information Systems”,Accounting, 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 (No. 1, 1978) pp. 3-14

[4] Collins, D. W., Kothari, S. 89, “An Analysis of Intertemporal and Cross-Sectional Determinants of Earnings Response Coefficients”, 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

[6] , Zmijewski , 19 89, “Cross-Sectional Variation in the Stock Market Response to Accounting Earnings Announcement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117-141

[6] Beaver, W. H. 1968, “The Information Content of Annual Earnings Announcement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pp. 67-92

[7] Holthausen ., Leftwich ., 1983, “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Accounting Choice: Implications of Costly Contracting and Monitoring”, journal of Accounting & Economics, August, pp77-117

[8]Patell , 1976, “Corporate Forecasts of Earnings Per Share and Stock Price Behavior: Empirical Tests.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Autumn, 246-276

[1]、王璞.人力资源管理实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2]、马新建等.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3]、冉斌、王清、蔡巍.薪酬方案设计与操作.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3「4〕、(美)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仁5]、张佩云.人力资源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6]、谢立江.煤炭工业劳动工资实用手册.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7]、郑州煤炭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劳动工资管理若干办法.1999[8],(美)斯蒂芬·P·罗宾斯.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9]、李建新.企业雇员薪酬福利.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10]、陈芳.绩效管理.深圳:海天出版社.2002[11]、武欣.绩效管理事务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1]、王学力.企业薪酬设计与管理.)一州:)’一东经济出版社 .2001[12]、王荣奎.成功企业薪酬制度范本.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13]、陈天祥.人力资源管理.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1[14]、余凯成、王文波、王晓云.现代人才资源管理.辽宁:东北大学出版社.1994[15]、王庆海.如何做业绩考核.辽宁: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16]、伍勇军.人力资源实战管理模式.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17]、刘雄、赵延.现代工资管理学.北京: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1997[18]、安鸿章.工作岗位的分析技术与应用.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19]、张一驰.人力资源管理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2田、(美)韦恩·蒙迪.人力资源管理.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仁21],湛新民、张帆.1:作岗位设计.厂’州:广一东经济出版社.2002[22],湛新民、武志鸿.绩效考评方法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23],湛新民、张帆.薪酬设计技巧.厂’州:厂‘东经济出版社.2002[24],安鸿章.岗位研究的理论与实践.北京:中国建材出版社1992[25]、黄津孚.现代企业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4[26]、秦志华.人力资源管理.北京:中国人民人学出版社.2000[271、张德.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281、杨河清.现代劳动经济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291、储企华.绩效管理.上海:文汇出版社.2002[301、郑晓明、吴志明.工作分析实务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311、吕学静.现代人事管理学.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6[321、熊超群.企业员工选用、培育与考核实务.广州:}‘一东经济出版社.2002[331、朱舟.人力资源管理教程.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341、chard M Hodgetts:Management Theory, Process and , 1996[351、George,Stephen,Uncommon Sence:Creatyng Busyness Excellence in YourOrganization. New york: John Wiley,1997[361、tephen. P. Robbins:Organizational

《 企业薪酬设计程序和方法》 《 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薪酬发展新趋势》

  • 索引序列
  • 薪酬参考文献期刊
  • 薪酬制度论文参考文献
  • 工资薪酬论文参考文献
  • 薪酬管理论文参考文献参阅
  • 薪酬类论文英文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