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东南大学期刊社

东南大学期刊社

发布时间:

东南大学期刊社

主要栏目:工程经济、工程设计、工程施工、工程管理、工程环保、工程设备、工程材料、工程定额、工程信息、行业导向、工程项目、科技前沿、现代城市、建委巡礼、监理之窗、建材天地、房地产揽胜、名企风采、精英专访、政策与法规、综述与论坛、节能与环保、试验研究、标准与检测、建筑与装修、新型建材、生产技术、工程应用、施工技术、机械与设备、经营与管理、工作研究、山水城市、结构设计优化、工程管理、风险控制、工程监理、投资与财务、施工技术、西部开发。尤其欢迎城市规划、开发区建设、小城镇建设、土木工程、建筑设计、公路桥梁、房地产开发、水利电力、项目管理、造价估价、建筑材料、装修装饰及线路管道等方面文章。

建筑类杂志大全1)安徽建材 合肥 安徽省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所2)安徽建筑 合肥 安徽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3)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 合肥 安徽省建筑工业学院4)保温材料与节能技术 南京 中国绝热隔音材料协会5)北京工程造价 北京 北京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处6)北京规划建设 北京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7)北京建材 北京 北京市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8)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北京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9)北京修建科技 北京 北京市房地产管理局10)玻璃钢、复合材料 北京 国家建材局玻璃钢研究所11)玻璃与陶瓷 上海 全国玻璃搪瓷工业科技情报站12)城市 天津 天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13)城市公用事业 上海 上海市公用事业研究所14)城市规划* 北京 中国城市规划学会15)城市规划汇刊 上海 同济大学建筑城市规划学院16)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天津 天津市环境科学学会17)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 北京 建设部房地产业司18)城市开发 北京 中国城市煤气协会19)城市煤气 北京 该刊编辑部20)城乡建设 北京 中国城镇供水协会21)城镇供水 重庆 重庆市环境科学学会22)重庆环境科学 重庆 重庆市建委技术情报站,重庆市土木建筑学会23)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重庆 重庆建筑大学24)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重庆 重庆建筑高等专科学校25)村镇建设 北京 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26)大连建工 大连 大连市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27)大连市政 大连 大连市城建局市政工程情报站28)低温建筑技术* 哈尔滨 黑龙江省土木建筑学会等29)地基基础工程 北京 北京市城建设计院30)地下空间 重庆 重庆建筑大学31)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北京 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哈尔滨建筑大学32)东北市政科技 沈阳 沈阳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33)东南大学学报* 南京 东南大学34)防护工程 洛阳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防护工程学会35)福建建设科技 福州 福建省建筑科学研究院36)福建建筑 福州 福建省土木建筑学会37)工厂建设与设计 北京 机械工业部工程建设中心38)工程机械 天津 工程机械杂志社39)工程技术 天津 中国建筑工程第六工程局40)工程建设标准化 北京 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41)工程勘察* 北京 中国建筑学会工程勘察学术委员会,建设部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42)工程抗震 哈尔滨 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43)工程力学 北京 中国力学学会,清华大学土木系44)工程设计与研究 北京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建筑设计研究院45)工业建筑* 北京 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46)公用科技 北京 北京市公用事业科学研究所47)供水与排水 长春 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院48)古建园林技术* 北京 北京市第二房屋修建工程公司(北京古代建筑工程公司)49)广东供水信息 广州 中国城镇供水协会广东分会50)广东建材 广州 广东省建材工业科研所51)广东土木与建筑 广州 广东省建筑科研设计所52)广西城镇供水 南宁 广西城镇供水协会53)广西土木建筑 南宁 广西土木建筑学会54)广州建筑 广州 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所55)规划师 桂林 桂林市规划设计院56)硅酸盐建筑制品 沈阳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院57)硅酸盐通报 南京 中国硅酸盐学会58)硅酸盐学报 北京 中国硅酸盐学会59)国外城市规划 北京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60)国外建材科技 武汉 武汉工业大学学报期刊编辑部61)国外建材译丛 绵阳 西南工学院62)国外建筑科学 重庆 重庆建筑大学63)国外煤气 天津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院64)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参见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哈尔滨 该刊编辑部65)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哈尔滨 该刊编辑部66)河北建材 石家庄 河北建材科技情报站67)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石家庄 河北建筑工程学院68)河北建筑煤炭工程学院学报 邯郸 河北建筑煤炭工程学院69)河南城建高专学报 平顶山 河南城建高等专科学校 70)河南建筑技术 郑州 河南省建材研究院71)湖南建材 长沙 湖南省建材研究设计院72)华中建筑* 武汉 中南建筑设计院,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73)化工给水排水设计 合肥 化学工业部给排水设计技术中心站74)化学建材* 上海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75)混凝土* 沈阳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业联合会混凝土协会76)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苏州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苏州混凝土水泥制品研究所77)机场工程 北京 空军工程设计研究局78)基建优化 西安 中国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79)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吉林 该刊编辑部80)吉林建筑设计 长春 吉林省建筑设计院81)给水技术 北京 北京市自来水公司82)给水排水* 北京 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给排水学会83)建材标准化与质量管理 北京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标准化研究所84)建材地质 北京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地质研究所85)建材工业技术 成都 成都建材工业设计研究院86)建材工业信息 北京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技术情报研究所87)建材统计与预测 北京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生产协调司88)建工技术 贵阳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89)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 长沙 中国建设机械总公司90)建设监理 上海 建设部建设监理司上海建设委员会91)建筑 北京 建设部建设杂志社92)建筑电气 成都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93)建筑工人 北京 北京市建筑工程总公司编辑部94)建筑管理现代化 哈尔滨 哈尔滨建筑大学95)建筑机械* 北京 建设部北京建筑机械综合研究所,中国建筑机械协会96)建筑机械化 廊房 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建筑机械化所97)建筑技术* 北京 建筑技术杂志社98)建筑技术及设计 北京 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99)建筑技术开发 北京 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100)建筑节能 北京 中国建筑业协会101)建筑结构* 北京 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102)建筑结构学报* 北京 中国建筑学会103)建筑科技 唐山 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104)建筑技术情报 北京 中国建筑第一工程局建筑科学研究所105)建筑科学 北京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106)建筑砌块与砌块建筑 郑州 中国建筑砌块协会107)建筑人造板 南昌 江西建筑人造板研究所108)建筑设计管理 沈阳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109)建筑设计通讯 广州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110)建筑师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11)建筑施工* 上海 上海建工(集团)公司112)建筑通讯 天津 天津市建筑科学研究所113)建筑学报* 北京 中国建筑学会114)建筑与预算 沈阳 辽宁省城乡建设经济技术定额管理站115)建筑知识 北京 中国建筑学会116)江苏城市规划 南京 江苏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117)江苏建材 南京 江苏省建材研究设计院118)江苏暖通空调制冷 南京 江苏省土建学会暖通空调热能动力委员会119)结构工程师 上海 同济大学等120)军工勘察 北京 国防机械工业工程勘察科技情报网121)勘察科学技术 保定 冶金部勘察科学技术研究所122)兰州城乡建设 兰州 兰州市城市科学研究会123)辽宁建材 沈阳 辽宁省建筑科学研究会124)辽宁建筑 沈阳 辽宁省建设科学研究所125)煤气与热力 天津 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126)耐火材料 洛阳 该刊编辑部127)南方建筑 广州 广东省建筑学会128)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南京 南京建筑工程学院129)南京市政 南京 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130)暖通空调* 北京 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等131)青岛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青岛 青岛建筑工程学院132)清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北京 清华大学133)区域供热 北京 中国城镇供热协会134)人防工程 北京 人防工程杂志社135)山东建材 济南 山东省建材设计研究院136)山东建材学院学报 济南 山东建材学院137)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济南 山东建筑工程学院138)山西建筑 太原 山西省建筑学会建筑科学研究所139)陕西建筑 西安 陕西省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140)上海城市规划 上海 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141)上海城市建筑学院学报 上海 上海城市建设学院142)上海给水排水 上海 上海市给水排水技术情报网143)上海建材 上海 上海市建材科技情报所144)上海建材学院学报 上海 上海建材学院145)上海建设科技 上海 上海市建设科技情报中心站146)上海煤气 上海 上海市煤气公司147)上海市政工程 上海 上海市市政工程管理局148)设计通讯 上海 首钢设计总院149)设计与科研 北京 中国航空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150)沈阳建筑 北京 沈阳市建工局技术情报站151)沈阳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沈阳 沈阳建筑工程学院152)施工技术 上海 宝钢二十冶技术处153)施工技术(包头) 包头 包钢建设总指挥部154)施工技术(吉林) 吉林 吉林化学工业公司建设公司155)施工技术* 北京 中国建筑技术研究院等156)施工企业管理 北京 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157)石油化工建筑设计 洛阳 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建筑设计技术中心站158)时代建筑 上海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159)世界地震工程 哈尔滨 国家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160)世界建筑 北京 清华大学,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161)世界建筑导报 深圳 深圳大学,香港该刊编辑部162)市政工程 北京 天津市市政工程研究所163)市政工程国外动态 天津 天津市市政工程科技信息中心164)市政技术 北京 北京市建设局165)市政建设与管理 重庆 重庆市市政工程协会166)室内设计 重庆 重庆建筑大学建筑规划学院167)室内设计与装修 南京 南京林业大学168)水泥 北京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技术情报研究所169)水泥、石灰 南京 南京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170)水泥技术 天津 天津市水泥工业设计研究院171)四川建材 成都 四川省建材工业局172)四川建筑 成都 四川省土木建筑学会173)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成都 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174)苏州城建环保学院学报 苏州 苏州城建环保学院175)陶瓷 咸阳 咸阳市陶瓷研究设计院176)特种工程设计与研究 北京 国防科工委工程设计研究所177)特种结构 北京 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178)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 天津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179)天津建设科技 天津 天津市建设科技信息中心180)天津市政工程 天津 天津市市政工程局181)铁道建筑 北京 铁道部科学研究院182)通风除尘 武汉 中南建筑设计院183)同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上海 同济大学184)土工基础 武汉 湖北省土建学会,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所185)土木工程学报* 北京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186)武汉城市建筑学院学报 武汉 武汉城市建设学院187)武汉市政 武汉 武汉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188)西安建大科技 西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189)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西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190)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 西安 西北建筑工程学院191)西南给排水 成都 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院192)西宁城建 西宁 西宁市城乡建设局193)新建筑 武汉 华中理工大学,武汉市建筑设计院194)新型建筑材料* 杭州 中国新型建材工业杭州设计研究院等195)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北京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196)岩土工程学报* 北京 中国水利学会等197)岩士力学 武汉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198)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 北京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研究所199)园林 上海 上海市园林管理局200)云南建材 昆明 云南省建材科学研究设计院201)云南建工 昆明 云南省建筑科学研究所202)云南建筑 昆明 云南省建筑学会203)浙江建筑 杭州 浙江省城乡建设厅204)中国电梯 廊房 中国建筑科学院建筑机械化研究所205)中国给水排水* 天津 建设部城建司206)中国环境科学 北京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7)中国建材 北京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208)中国建材科技 北京 国家建筑材科学研究院209)中国建材装备 北京 中国建材技术装备总公司210)中国建筑防水材料 苏州 中国建筑防水材料公司211)中国市政工程 上海 全国市政工程科学技术情报网212)中国土木水利工程学刊 台北 中国土木水利工程学会213)中国园林 北京 中国风景园林协会214)中南给水排水 武汉 湖北省给水排水技术情报站215)中南勘察 武汉 全国建筑工程勘察科技情报网中南情报站216)中州建筑 郑州 河南省建筑学会217)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西安 西安公路交通大学218)住宅建设 北京 北京市住宅开发建设集团总公司219)住宅科技 上海 上海市房屋土地管理局220)砖瓦 西安 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西安墙体材料研究设计院221)装饰装修天地 北京 国家建材料工业局

从时间上看其借刊物集合力量 由《学衡》的存在而形成所谓的“学衡派”,这是一个基本历史事实,是中国现代思想史、文学史和学术史上的一次震荡性起伏。《学衡》杂志的实际存在是1922年1月—1933年7月。“学衡派”成员的活动却不限于这个具体的时间。准确地说,“学衡派”的存在是新文化—新文学的反动。换句话说,“学衡派”是反对新文化—新文学的,是以保守来反对、牵制和制衡激进的新文化—新文学运动。在反抗新文化—新文学的话语霸权时,是以求中西思想融通、尊孔、国学研究和古典诗词创作来作为对抗手段的。成员的活动开始于1915年的美国,是和新文学运动的讨论、发生同步的。1915—1917年间,与胡适由酝酿、讨论文学变革到矛盾尖锐对立的是梅光迪。 1917—1921年间,新文化—新文学运动在国内高涨,并成功地借助报刊等大众传媒和中小学教育的推动,取得了成功。“学衡派”作为反对势力形成之前的基本力量集结、酝酿是在美国的哈佛大学。可称这一时期为“前学衡时期”。 这一时期,南京高师—东南大学的师生中,反新文化—新文学的力量也正在鼓动,首先站出来批评胡适等人的是胡先骕(1)、柳诒徵(2),继之便发生了《时事新报•文学旬刊》(郑振铎主编)上“文学研究会”主要成员对《南高东南大学日刊》1921年10月26日上“诗学研究号”的激烈批评和反批评。(3)由于南京高师—东南大学的学生反对新文学,特别是抗拒白话新诗,他们“诗学研究号”中所表现出的文学立场是与新文学相对立的。 1922年1月,《学衡》在南京东南大学创刊,其时自哈佛大学归来的梅光迪、吴宓、汤用彤、楼光来都在东南大学执教。“学衡杂志社”社员基本上是这批留学哈佛的学生,加上南京高师—东南大学刘伯明、柳诒徵和他们的学生,以及南京支那内学院师生。极少数为其它学术机构的成员。1922年1月—1933年7月的这一时段,可称之为“学衡时期”。 在柳诒徵、童季通、朱进之、竺可桢、徐则陵作指导下,由南京高师—东南大学文史地部学生组织“史地研究会”主办的《史地学报》,创刊在《学衡》之前,实际是《学衡》的外围刊物。与《学衡》同时出现的还有学生组织“文学研究会”和“哲学研究会”合办的《文哲学报》。稍后“东南大学南高师国学研究会”于1923年3月又创办了《国学丛刊》。1921年11月—1926年10月《史地学报》共出版4卷21期20册(有两期合一册的)。1922—1923年间,《文哲学报》出版4期。《国学丛刊》共出版9期。这三个刊物锻炼了学生,刊物的作者后来大都成了《学衡》、《国风》、《思想与时代》的主力。 与北京大学胡适、钱玄同、顾颉刚等“古史辨”派“疑古”立场针锋相对的是南京高师—东南大学的柳诒徵和他的学生刘藜的“信古”。可以说, 1923—1924年、1926年的两轮论争,是在北京大学的“新青年派”—“新潮派”和东南大学的“学衡派”之间展开的。前者的阵地是胡适主编的《努力》周报的副刊《读书杂志》(顾颉刚主编,共出版18期)、顾颉刚参加编辑的《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周刊》;后者的阵地主要是《史地学报》和《学衡》。(4)同时北京、上海的多家报刊也介入了讨论。柳诒徵及其学生反对“古史辨”派的“疑古”,一直持续到1940年以后,当时任中央大学历史学教授的缪凤林还写文章批评顾颉刚(5)。 在双方的论争中,顾颉刚明确地认识到,学术上对立的原因“是精神上的不一致”(6)造成的。钱玄同、魏建功都感受到了“我们的精神与他们不同的地方”(7)。这种由“精神上的不一致”所产生的群体“对立”,表现为“疑”与“信”的分歧,是“继承”与“突破”的关系问题。他们都继承了清代考证学的遗产,在史学观念上,“古史辨”派则突破了传统的格局,“把古代一切圣经贤传都当作历史的‘文献’来处理”(8)。 1922年8月,“学衡派”成员在湖南长沙的明德中学还办了一个《学衡》的外围刊物《湘君》(最初定为季刊,随后成了不定期刊)。这个刊物与《学衡》的关系十分密切,其反对新文学的几篇文章,《学衡》都转载(9)。1928年1月2日—1934年1月1日,与后期《学衡》几乎共存的《大公报•文学副刊》,由吴宓主编,他原在东南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几个学生协编,每周一期,共出313期。 《学衡》停刊前的一二年间,在南京中央大学的“学衡派”成员因不满吴宓一人在清华大学把持刊物,南京的成员连个空名也没有,于是开始酝酿新办刊物。实际上,《学衡》后期(1928年以后),南京的成员已经不再与吴宓合作,“学衡派”出现了明显的分裂现象。1932年9月1日在南京中央大学的“学衡派”成员创办《国风》杂志,把原《学衡》的大部分作者几乎都吸引过来了。吴宓一人在清华大学无力支撑《学衡》,1933年7月第79期之后,便宣布自第80期改由南京中央大学的“学衡派”成员接办,交钟山书局出版。实际上,是《国风》迫使《学衡》停刊的。南京的“学衡派”成员没有再用《学衡》的名字,而是用《国风》取代。吴宓本人也只好加入《国风》的作者队伍。《国风》开始于1932年9月1日,1936年12月终,它把原《学衡》的成员重新集结,实际上开始了一个“后学衡时期”。 由于反对新文化—新文学的缘故,新文学的第一个十年(1917—1927)间,南京高师—东南大学很少人写白话新文学作品,而是坚持写旧体诗词。他们文科的五个主要刊物中,除与其它学校合办的《新教育》外,《史地学报》、《学衡》、《文哲学报》、《国学丛刊》四个刊物上的 “文苑”或“诗词”栏目也只登旧体诗词。但在1929年10月1日创刊,1931年1月16日停刊的《国立中央大学半月刊》出现了例外。共出版两卷24期的《国立中央大学半月刊》上是新文学创作和旧体诗词并存,许多期中有属于新文学的诗歌、小说、剧本或翻译小说,并在第1卷第7期出了“文学专号”(白话新文学作品专辑)(10)。但至第1卷第15期又出现“学衡派”势力的反弹。这一期上有“学衡派”成员参加的“上巳社诗钞”和“禊社诗钞”(11)。但到1932年9月《国风》创刊后,新文学被完全排斥,刊物只登旧体诗词。在文学古典主义风尚的笼罩下,中央大学、金陵大学的部分毕业生、在校学生组织的新文学社团“土星笔会”和刊物《诗帆》(1934年9月1日—1937年5月5日)也未能充分展开。 1941年8月—1948年11月,原《国风》的主持人张其昀与张荫麟等在浙江大学文学院创办《思想与时代》杂志,“学衡派”的成员在大西南再度集结。 1949年以后,“学衡派”成员在中国大陆的活动终止。到台湾的“学衡派”成员的活动兵分两路:以张其昀为首于1962年创办中国文化学院(1980年改为中国文化大学),复刊《思想与时代》,影印《学衡》、《史地学报》等;以戴运轨(《国风》时期的主要作者)为首于1962年筹备成立国立中央大学地球物理研究所,随后恢复中央大学。 所以,这里的结论应当是:“学衡派”的活动时间不仅仅是在《学衡》时期,而是有这么一个长的不同时期的“时段”。时间的变化使“学衡派”许多人的生活、思想、学术都产生了变异,但基本的文化保守的精神没有变。 从空间上看其借大学营造舞台 1915年至1949年间的中国大学校园,是一个相对自由的公共空间,为中国自由知识分子荟萃之地,也是中国现代新思想和新学术的生产基地。《学衡》时期的主要作者多在大学,他们的学术活动相对集中在东南大学—中央大学、东北大学、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少数在湖南长沙的明德中学和其它行业。《学衡》杂志的编辑工作主要在南京、沈阳、北京完成。出版、印刷、发行在相对保守的上海中华书局。 《学衡》初期,与之相伴的有三个外围性的兄弟刊物《史地学报》、《文哲学报》、《湘君》,前两种的活动地点在南京高师—东南大学,后者的活动地点是在湖南长沙的明德中学。《湘君》的影响是有限的,或者说只是在长沙的部分学生和“学衡派”的部分成员之间。《学衡》后期,与之相伴的是《大公报•文学副刊》,主要作者的活动多在北京,组稿、编辑在清华大学,出版发行在天津。《大公报》是当时北方最大的新闻媒体,实际影响很大。《文学副刊》的影响也超过了《学衡》。“学衡派”成员由于没有《学衡》和《文学副刊》的印刷、发行权,因此要受制于中华书局和《大公报》社。《学衡》的停刊,经济问题是主要原因。《文学副刊》被杨振声、沈从文主持的《文艺副刊》取代,也主要是由于吴宓等人没有独立的经济支撑能力,另外还有守旧的形象和反对新文学的办刊方针。这时候,“学衡派”成员的学术活动很大程度上要依附中华书局和《大公报》社这两大文化资本家。胡适与《大公报》社领导阶层良好关系的确立,必然促使创新的《文艺副刊》取代守旧的《文学副刊》。 吴宓及《学衡》同人本是反对北京大学以胡适为首的新文化—新文学派,北方的反击声自然是很大的,尤其以《晨报副镌》的声音为最。在南方的上海,吴宓注意到“文学研究会”中沈雁冰(茅盾)、郑振铎及《小说月报》一派,邵力子及《民国日报•觉悟》一派与《学衡》的敌对。(12)同时吴宓也注意到了赞同《学衡》的上海《中华新报》(13),和因由哈佛大学的毕业生介入,登一些反对新文学的文章的《民心周报》。 《国风》的印刷、发行在张其昀自己主持的南京钟山书局。刊物和出版社是一家人,内部团结,稿源充足。《国风》编辑、出版、发行是一体的,没有经济的压力。这是《国风》有别于《学衡》的地方之一。 由于抗日战争爆发,华北、东南地区大片沦陷,中国著名的大学都迁到西南,“学衡派” 主要成员也随之散居在昆明、重庆、成都、乐山、遵义等地的西南联大、云南大学、中央大学、金陵大学、齐鲁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浙江大学等高校。《思想与时代》在遵义的浙江大学创刊(贵阳出版发行),又将散居西南各地的“学衡派”成员“群聚”在一起。《思想与时代》在这时就是“学衡派”成员的阵地。1947—1948年,《思想与时代》在杭州的浙江大学复刊,编辑部在杭州,出版发行在杭州—上海,“学衡派”散居各地的部分成员再次“群聚”于一刊。正如张其昀所说的,《思想与时代》是“以沟通中西文化为职志,与二十年前的《学衡》杂志宗旨相同”。(14) 抗战时期,胡先、王易等还把“学衡派”的文化精神带到了江西泰和的中正大学(胡为校长,王为《文史季刊》主编)。汪国垣在重庆主编《中国学报》,继续刊登旧体诗词,并极力主张尊孔。 空间的变化,所显示出的是“学衡派”作为相对松散的流动的群体存在。空间变化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生活的困苦和磨难,虽然空间多有变化,但他们坚守的文化道统没有变,守望的精神是一贯的。(15) [本文系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现代启蒙思潮与百年中国文学”成果(项目批准号:05JZD00027)] 注释: (1)胡先:《中国文学改良论》(上),《东方杂志》第16卷第3号(1919年3月)。此文是转载,文后注有“《南京高等师范日刊》”。 (2)柳诒徵:《论近人讲诸子之学者之失》,《史地学报》创刊号(1921年11月)。 (3)《时事新报•文学旬刊》上关于《南高东南大学日刊》上“诗学研究号”的激烈批评和反批评的文章共刊7号(期):1921年11月12日第19号上有斯提(叶圣陶):《骸骨之迷恋》。1921年12月1日第21号上有薛鸿猷:《一条疯狗》、守廷:《对于〈一条疯狗〉的答辩》、卜向:《诗坛底逆流》、东:《看南京(高)日刊里的“七言时文”》、赤:《由〈一条疯狗〉而来的感想》。1921年12月11日第22号上有缪凤林:《旁观者言》、欧阳翥:《通讯——致守廷》、守廷:《通讯——致欧阳翥》。1921年12月21日第23号上有静农:《读〈旁观者言〉》、吴文祺:《对于旧体诗的我见》、王警涛:《为新诗家进一言》、薛鸿猷:《通讯——致编辑》。1922年1月1日第24号上有幼南:《又一旁观者言》。1922年1月11日第25号上有吴文祺:《驳〈旁观者言〉》、西谛(郑振铎):《通讯——致凤林、幼南》和凤林、幼南:《通讯——致西谛》。1922年2月1日第28号上有吴文祺:《〈又一旁观者言〉的批评》。随后此刊转向对《学衡》的批评。 (4)“古史辨”1923—1924年、1926年的两轮论争中“疑古”方的主要人物及言论有: 顾颉刚:《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刊胡适主编的《努力》周报的副刊《读书杂志》第9期(1923年5月6日),又被《史地学报》第3卷第1、2合期(1924年6月)转载。《答刘、胡两先生书》,刊《读书杂志》第11期(1923年7月1日)。这里“胡先生”是胡适的乡友胡堇人。又被《史地学报》第3卷第1、2合期(1924年6月)、第4期(1924年12月)转载。《讨论古史答刘、胡两先生书》,刊《读书杂志》第12、13、14、15、16期(1923年8月5日、9月2日、10月7日、11月4日、12月2日)。《讨论古史答刘、胡二先生书》)《史地学报》第3卷第3期(1924年10月1日)、第3卷第4期(1924年12月)、第3卷第6期(1925年5月1日)。《答柳翼谋先生》,刊《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周刊》第15、16合期 (1926年1月27日)。上文均收入《古史辨》第1册,北京朴社,1926年。 钱玄同:《答顾颉刚先生书》,刊《读书杂志》第10期(1923年6月10日)。又被《史地学报》第3卷第1、2合期(1924年6月)转载。《论〈说文〉及〈壁中古文经〉书》,刊《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周刊》第15、16合期。《研究国学应该首先知道的事》,刊《读书杂志》第12期(1923年8月5日)、《史地学报》第3卷第3期(1924年10月1日)。上文均收入《古史辨》第1册。 胡适:《古史讨论的读后感》,《读书杂志》第18期(1924年2月22日),《史地学报》第3卷第6期(1925年5月1日)。收入《古史辨》第1册。 魏建功:《新史料与旧心理》,刊《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周刊》第15、16合期。收入《古史辨》第1册。容庚:《论〈说文〉谊例代顾颉刚先生答柳翼谋先生》,刊《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周刊》第15、16合期。收入《古史辨》第1册。 反对“疑古”一方的主要人物及言论有: 柳翼谋:《论近人讲诸子之学者之失》,刊《史地学报》第1卷第1期(1921年11月),首先批评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诸子不出于王官论》。《学衡》第73期(1931年)转载此文。此文同时涉及对章太炎、梁启超的批评。《论以〈说文〉证史必先知〈说文〉之谊例》,刊《史地学报》第3卷第1、2合期(1924年6月),批评顾颉刚。同时这一期还刊出刘藜、顾颉刚、钱玄同的讨论古史的文章。《史地学报》讨论古史的文章在第3卷第3、4期继续进行。《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周刊》第15、16合期转载了《论以〈说文〉证史必先知〈说文〉之谊例》,作为“《说文》证史讨论号”的缘由,并同时注销顾、钱、魏、容的文章。双方的言辞激烈,针对性批评的态度十分明确。 刘藜:《读顾颉刚君〈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书〉的疑问》,刊《读书杂志》第11期(1923年7月1日)。又刊《史地学报》第3卷第1、2合期(1924年6月)。收入《古史辨》第1册。《讨论古史再质顾先生》,刊《读书杂志》第13、14、15、16期(1923年9月2日、10月7日、11月4日、12月2日)。收入《古史辨》第1册。《与顾颉刚讨论古史第二书》,《史地学报》第3卷第3期(1924年10月1日)。《与顾颉刚先生书》(未完),《史地学报》第3卷第4期(1924年12月)。《与顾颉刚先生书》(三续,未完),《史地学报》第3卷第6期(1925年5月1日)。 张荫麟:《评近人对于中国古史之讨论》,刊《学衡》第40期(1925年4月)。张荫麟此时为清华学校的学生。 (5)顾颉刚:《我是怎样编写〈古史辨〉的》,《古史辨》第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年,第20页。 (6)顾颉刚:《答柳翼谋先生》。 (7)魏建功:《新史料与旧心理》。 (8)余英时:《现代学人与学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91页。 (9)据《湘君季刊简章》所示:“本刊以陶写性情,注重文艺趣味,藉以互相观摩砥砺为宗旨” 。“无论文言白话,新旧体裁,俱所欢迎。”第一期所登的《湘君发刊词》中有“相尚相勉者三事”:道德、文章、志气。第一期的负责人为吴芳吉。刊物分为“学习之部”:诗歌类、散文类、小说类、戏曲类。“批评之部”:社论类、研究类、介绍类、通信类。“杂纂之部”:翻译类、图表类、民谣类、附录类。为《湘君》写文章的主要作者有:吴芳吉、刘朴、刘永济、吴宓、徐桢立、刘先沛、李肱良、凌其垲、景昌极、贺楚楠、胡征、罗元锟、张璞友、刘鹏年、汪剑馀、苏拯、刘作健、陈鼎芬、鄢远猷、谢羡安、孙子仁、易俊(竣)、刘泗英、胡元、王凤歧、周光午、童锡祥、王光益、吕光锡、汤素民、张潜秀、曾安、刘颂、石漱之、刘植、钱无咎、屈凤梧、张镇湖、文大衡、李赓等。吴宓除刊登旧体诗外,还有《文学入门》的文章。在大量的旧体诗词外,尚有胡征少量的白话新诗《牵牛花》、《我是一个蚕儿》。反对新文学的文章主要是吴芳吉的《论吾人眼中之新旧文学观》(共分一、二、三论),分别刊《湘君》第一、二、三期。刘朴的《辟文学分贵族平民之讹》、刘永济的《迂阔之言》,这些反对新文学的文章,《学衡》有转载。 关于《湘君》与《学衡》的关系,《湘君》第三期所刊出的《上期报告》中特别写道:“《湘君》之稿有互见于《学衡》者,以《学衡》、《湘君》同声气也。所微有不同之处,《湘君》旨趣但言文章,《学衡》范围更及他事。《湘君》之性近于浪漫,《学衡》之人恪守典则。《湘君》意在自愉,《学衡》存心救世。”《湘君》在第三期末介绍《学衡》的文章《学衡杂志》中特别强调:“凡有志文哲艺术之士,欲不为时髦之言所愚,不为一偏之见所蔽,不为一主义一党派所拘束,不为一家之见解一国之文字言语所颠倒错乱者,请读《学衡》杂志,则黑暗之境,自有光明,烦闷之情,自能解慰,纷乱之象,自有条理,枯燥之思,自滋生趣。” 文章最后又说《学衡》杂志内涵丰富,“盖其于安身立命之道,齐家治国之方,文化之真谛所存,汉族之精神所在”等等。 (10)1930年1月1日。刊物每年寒暑假的2月、7月、8月、9月不出版。 (11)1930年6月1日。 (12)吴宓:《吴宓自编年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年,第235页。吴宓错将《学灯》当成《民国日报》的副刊。《学灯》为《时事新报》的副刊。《觉悟》为《民国日报》的副刊。 (13)吴宓:《吴宓自编年谱》,第236页。《中华新报》的主编为张季鸾,同吴宓家有姻亲关系, 为吴乡友,因此时赞同《学衡》和与吴宓的这份特殊关系,1928年他作为天津《大公报》主持人,使得吴宓能自荐主编《文学副刊》成功。 (14)张其昀:《〈中华五千年史〉自序》(一),《张其昀先生文集》第20册,(台北)中国文化大学出版部,1989年,第10841页。 (15)关于“学衡派”的成员、文化精神和学术特性,见作者《“学衡派”史实及文化立场》,《社会科学战线》2006年第3期。

山东建筑业、潍坊建筑等

山东大学期刊社

截止2013年,学校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推广中心等国家级科研平台7个,国家“111创新引智计划项目”5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4个,另有大批部省级重点实验室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重点实验室晶体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实验室燃煤污染物减排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胶体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辅助生殖与优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工程技术推广中心国家电子元器件清洗技术推广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胶体与界面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实验畸形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心血管重构与功能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材料液固结构演变与加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密码技术与信息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植物细胞工程与种质创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高效洁净机械制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电网智能化调度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粒子物理与粒子辐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生殖内分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天然产物化学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耳鼻喉科学卫生部重点实验室卫生管理与政策研究中心 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电力电子节能技术与装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环境热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大型地下洞室群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当代社会主义研究所文艺美学研究中心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 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低维材料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科学与工程计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高能物理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软件工程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电力系统动态模拟与仿真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材料工程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计算机辅助设计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发育机制与基因调控省高校重点实验室高分子材料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血液病学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毒理学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工程陶瓷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液态金属及遗传工程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工程系统与控制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精密制造技术与装备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省高校重点实验室风险分析与金融计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光子学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医学神经生物学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可再生能源与电力电子节能技术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宽带无线通信技术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岩土力学与工程省高校重点实验室感染与免疫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妇科肿瘤学省高校重点实验室卫生检验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药物分子设计与创新药物研究省高校重点实验光学天文与日地空间环境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医药卫生重点实验室妇产科重点实验室遗传病重点实验室 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山东省激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碳纤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晶体材料与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应用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半导体光电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CIMS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CAD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岩土与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高性能计算中心山东省物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环境科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现代焊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冶金设备与工艺数字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山东省石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中药标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塑性成型仿真与模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胶体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超硬材料工程技术中心山东省燃烧与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磁悬浮轴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瑞合作山东省工业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磁力分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永磁电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高效切削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特种设备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生物质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金融风险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3年实到科研项目经费亿元,增长。专利申请1079件,增长8%;专利授权747件,增长;3项课题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资助经费总额230万元。人文社科类共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项目立项82项,立项经费总额万元。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主持及参与课题7项、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9项,其中一等奖2项;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收录论文数排名全国高校第9位。国家973计划课题主持立项9项。2013年共有10个学科领域进入ESI世界学科排名前1%,全年CSSCI收录论文1192篇、SCIE收录论文2372篇。 馆藏资源截止2013年,山东大学图书馆馆藏纸本文献4434296册,其中中文社科图书:1748668册,中文自然图书:1158146册,中文综合图书:60760册;外文图书:453773册;合订本期刊:中文社会科学:151548册,中文自然科学:143197册,中文综合:61758册;外文期刊合订本:209792;古籍:385546册;其他(学位论文等)61209册。电子资源:数据库201个;电子图书:中文80万册,外文77万册;电子期刊:中文9556种,外文(全文)万种;电子论文:中文315万篇,外文190万篇。此外,学校还藏有古籍珍善本10726种,36578册件,金石拓片尤为丰富,特别是本馆收藏的书目文献在全国有较大影响,易学文献、线装古籍、明清版本的州府地方志颇具特色;图书馆入选国务院批准的第二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和“山东省重点古籍保护单位”,元宗文书院刻明修本《五代史记》等67部馆藏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872部馆藏古籍入选《山东省珍贵古籍名录》,入选国家名录的《明舆图》一书参加了国家第三批珍贵古籍名录展览。主办期刊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中文核心期刊,波兰《哥白尼索引》、美国《剑桥科学文摘》、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英国皇家化学学会系列数据库等收录。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中文核心期刊,美国《化学文摘》、美国《乌利希国际期刊指南》、英国《食品科技文摘》、英国《公共健康研究数据库》、波兰《哥白尼索引》等收录。 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中文核心期刊,美国《化学文摘》、《剑桥科学文摘》和波兰《哥白尼索引》等收录。 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美国《化学文摘》、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波兰《哥白尼索引》收录。 文史哲: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 周易研究(与中国周易学会联合主办):中国大陆唯一公开出版的易学研究专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医药卫生核心期刊、外科学类和肿瘤学类核心期刊。现代妇产科进展:中文核心期刊妇产科学类、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医学核心期刊。 产业经济评论(山东大学经济学院主办):CSSCI集刊制度经济学研究(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主办):CSSCI来源刊民俗研究:ASPT来源刊高校辅导员:教育部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研究指导性期刊

教育类的期刊,何来的科技期刊一说,教育类的期刊,参照的是北大的《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和南大的CSSCI来源期刊目录。

《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原《山东工业大学学报》,创刊于1956年10月,系国家教育部主管、山东大学主办的工程应用类学术期刊,面向国内外征稿、发行。报道内容主要刊登材料、机械、土木、水利、控制、动力、电气、信息、计算机、化工、环境等工程专业以及应用性基础学科方面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专题评述等。收录情况被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中国科学技术期刊文摘数据库(CSTA)、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机械工程文摘》、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和波兰《哥白尼索引》(IC)等多家国内、国际权威检索机构收录。获奖情况该刊1995年被评为全国高等学校自然科学学报系统优秀学报二等奖,1996年获山东省优秀科技期刊,1996年作为优秀期刊参加“中国出版成就展”,1995年及1996年获山东期刊优秀总体策划一等奖,1997年被山东省教委科研处、省学报研究会确定为创精品重点期刊,2000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级自然科学技术期刊,2003年荣获《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CAJ-CD)》执行优秀期刊奖,2004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科技期刊。2008年、2010年工学版被教育部科技司科技发展中心“中国科技论文在线”评为“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二等奖。 刊名: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Engineering Science)主办:山东大学周期:双月出版地:山东省济南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ISSN:1672-3961CN:37-1391/T邮发代号:24-221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曾用刊名:山东工业大学学报;山东工学院学报;山东大学学报(工业版)创刊时间:1956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09)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1992) 所有稿件均未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请勿一稿多投。 作者请登陆该刊网站下载论文模板撰写稿件→“工学版” →下载中心→论文模板 该刊目前全部实行网络系统投稿,不接受纸稿和电子邮箱投稿。作者投稿请登陆→“工学版” →“作者投稿” 该刊所有稿件采用同行专家评议(双盲审稿)。该刊一般自收到稿件起3个月内返回审稿意见,外审专家因故未能及时发回审校意见者,时间可能适当延长。 作者的修改稿返回编辑部3个月内,向稿件作者发出拟录用通知。在此期限后作者如未收到该刊联系修改的函件等,在书面通知编辑部并收到编辑部确认回复之后,可对稿件另作处理。稿件定稿后作者不得随意要求撤稿和更改。凡向该刊投稿的作者,均视为同意此项约定。 该刊已加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凡在该刊刊出的稿件,均视为作者同意收入CAJ-CD。若作者不同意,请在来稿时说明。 地址:济南市经十路73号山东大学自然科学学报编辑部。

《大学物理》属于物理类核心期刊,以下是杂志简介,希望有所帮助:

《大学物理》是中国物理学会主办的、以高校物理教学研究为主要内容的学术性刊物,刊登与高校物理各学科教学有关的学术研究论文、教学研究成果及进展报导,实验物理技术与实验方法、计算物理、基础物理教学现代化等内容的研讨文章,以及物理学前沿综述、专论等。本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及我国物理类核心期刊。

东南大学学术期刊分类

根据2015年8月学院官网,学院获得国家“973”牵头项目2项(首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4项,国家“973”二级课题、“863”计划1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国际合作项目、面上项目150余项,省部级项目100 余项。2012年至2015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华医学一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江苏省科技进步奖10项;发表SCI论文300余篇,申请并获得授权专利30多项。根据国际权威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Indicators,简称ESI) 排名,2011年东南大学临床医学进入世界科研机构的前1%,排名持续上升。 滕皋军教授及其团队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成功创制出第二代、第三代新型消化道支架,为消化道梗阻病人找到了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取得了极佳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成果获得了2011 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根据2015年8月学院官网,学院拥有15个研究中心或研究所,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江苏省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发育与疾病相关基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分子影像与功能影像实验室、江苏省生物药物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前身为《南京铁道医学院学报》,1960年创刊,1964年停刊,1983年复刊。复刊前学报作为第1卷,复刊后从第2卷起连续出刊,为半年刊。1987年起为季刊,1989年获准公开发行。随着南京铁道医学院与东南大学合并,原刊于2001年9月更名为《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3年改为双月刊。学报由教育部主管、东南大学主办,为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及新技术新方法,病例报告以及综述等;并以分子遗传、影像医学、心脏介入、急诊医学为办刊特色。《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即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该刊一直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天元数据网》全文收录,同时被《中国药学文摘》、《中国医学文摘》各分册收录。2000年在首届《CAJ-CD规范》执行评优活动中获“执行优秀奖”。

有省级期刊,国家级期刊,核心期刊。省级期刊是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各部门、委办、厅、局、所,省级社会团体和机构以及各高等院校主办,在新闻出版部门有登记备案,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私:六零16四八26四国家级期刊,即由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或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的期刊及国家一级专业学会主办的会刊。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是东南大学主办的以机械动力、能源环境、材料科学、电力电气、通信工程、电子工程、计算机工程、自动控制、仪器科学、土木交通和生物医学等专业学科为主的学术期刊。2.期刊信息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单位:东南大学主编:毛善锋ISSN:1003-7985CN:32-1325/N地址:南京四牌楼2号邮政编码:210096

湖南工业大学期刊社

湖南工业大学校徽

湖南工业大学坐落于中国南方重要的交通枢纽——湖南省株洲市,是一所具有50多年办学历史的多学科综合性大学,学科涵盖工学、理学、管理学、文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多个学科门类,是"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高校。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湖南工业大学校徽,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湖南工业大学

学校始建于1979年,时名株洲基础大学,后更名为株洲大学。1987年改名中国包装工程学院,成为中国包装总公司唯一直属的本科院校。2003年,该校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由株洲工学院更名湖南工业大学,2009年获得外国留学生招收资格;2010年起学校在安徽等省份理科进入本科一批招生;2012年获"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招生权;2013年获"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同年入选湖南省高等学校首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

学校以包装教育为特色,是我国第一个被国际包装协会(IAPRI)接纳的会员单位,是中国包装联合会包装教育委员会的主任单位,也是全国高校中惟一的中国包装联合会副会长单位和中国包装技术培训中心。该校由中国包装总公司和中国包装联合会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属于省部共建大学。

校徽

学校校徽主体部分为“莲蓬”造型。莲花是湖南省的省花,而做为孕育,呵护花籽的莲蓬,用来比喻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高校。莲蓬边缘围绕着莲子,象征学校育人成材,桃李满天下的美圆愿景;同样预示出湖南工业大学多学科性的办学方式。莲蓬中间是古体“包”字,外框是人里面象是一个孩子,象征学校象母亲一样爱护每一位学生,更显示出学校将延续一直以来以“包装设计”为特色的办学特点。五行之中,南朱雀代表红色。株洲位于中南并不位于正南。所以标志颜色取紫红色。

形象标识

校旗

学校校旗为红底长方形旗帜,中间印有黄色毛体校名,校名正上方配以黄色学校徽志。

文化精神

校训

厚德博学、和而不同

“厚德”,出自《易经·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厚德”即广厚之德,犹如“大德”;大地具有广厚之德,气势厚实和顺,故能载生万物。与此相对应,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对于学校学生,“厚德”就是要在“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础上,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博学”,语出《礼记·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这是为学的几个层次,或者说是几个递进的阶段。从“博学”到“笃行”,主要是用来勉励莘莘学子的。学子们要在具有广博的知识、较宽厚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涉猎相关学科、相关领域的知识。

“和而不同”,语出《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从哲学意义上讲,“和”是和谐,是统一,“同”是相同,是一致;“和”是抽象的,内在的;“同”是具体的,外在的。“和而不同”,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它的基础首先是有“不同”,有了“不同”,经过交流、沟通和协调,才可能达到内在的和谐统一。与此同时,只有在大目标不冲突的前提下,承认差异,包容差异,乃至尊重差异,才能化解矛盾,共存共荣,表现出广博的文化宽容与文化共享的情怀。从另一层面上来说,“和而不同”之意首先是讲和谐,讲团结,讲大局;其次,在“和”的基础上,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不同”的.思维,可以有独立的思考和思想,不人云亦云,墨守成规,只有这样才能有创新和创造,才能培养更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和大师。

校训“厚德博学、和而不同”,实事求是地从学校发展历史实际出发,综合了学校各校区的办学传统、文化底蕴、办学特色和教育目标,立足了学校的新任务、新目标、新形象,能激励和劝勉教师和学子们,同时也能体现学校的办学原则与目标,体现了学校精神的核心和灵魂,概括了学校的整体价值追求,反映了学校的独特气质和雍容高雅的名校风范。与此同时,校训大气、简练、通俗、易记。

校风

明德、精业、求实、创新

“明德”,意为彰明伦理,完善品德,具有理解、普及和恪守道德之义,包含与人为善、和谐相处的意义,合乎学校加强文化素质教育。语出《礼·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见《礼·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意思是大学的根本宗旨,首先在于了解和彰显人性固有的内在道德光明,然后必须亲近人民并竭尽全力为之服务,最后则要通过个人修身与社会实践,使社会和人都臻于和谐圆满的至善至美的理想境界。

“精业”,是“业精”转化而来。“业精”出自韩愈的《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可见,学习要在博的基础上求精,在精的基础上又不断的创新,使每个学生都有一技之长。业精是博厚的继承和发展,在博的基础上求精、求新,体现一种求实创新精神。而“精业”是一种动态的学习过程,一种发展的求索之境,是在业精基础之上有着更深远的哲学意义和指导意义。

“求实”,就是讲求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因时制宜,求真务实。它要求师生员工对工作、学习和生活要有认真、细致、严谨、扎实的态度和作风。以脚踏实地的态度来对待工作;以严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学术;以诚心向学的态度来对待学业;以执着不懈的精神来追求真理。反对敷衍塞责、马虎应付的态度和轻率浮躁、疲塌懒散、急功近利的作风。不弄虚作假,不贪图虚名,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唯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做扎实的功夫,在实中求业绩、求学问、求精进,以形成良好的校风和校园文化。

“创新”,意出《大学》引汤之《盘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意为与时俱进,追求新高,与学校创建湖南省一流、中国知名大学的现代的办学理念一致,同时又与上面的“求实”形成一脉相传的意蕴。

校风“明德、精业、求实、创新”反映了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思想、办学精神、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有利于推动学校统一办学精神的形成,促进办学特色氛围的形成,推动学校校园精神的形成。整体来看,校风精练、厚重,具有特色和个性。

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17年11月,学校建有4个湖南省重点实验室、4个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1个中国包装总公司重点实验室、1个湖南省工业设计中心、1个中国包装总公司设计中心、3个湖南省高校研究生培养创新基地、1个湖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3个湖南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个湖南省产学研基地、3个湖南省高校“2011 协同创新中心”、1个院士工作站、2个湖南省科技创新团队;建有包装研究院、长株潭两型社会研究院、全球低碳城市联合研究中心;拥有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湖南工业大学基地、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湖南工业大学基地。

科研成果

截至2018年3月,学校公开发表学术研究论文12407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971篇;共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17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223项;获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湖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73项,专利191项。

学校牵头主持承担的“特殊室内环境净化关键技术与成套设备产业化开发”项目,获2010年省科技厅第三批重大科技专项。“冬冷夏热地区节能关键技术与示范”获得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项目的立项资助。学校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联合组建的“全球低碳城市联合研究中心”通过对全国近百个城市的调查,完成了中国低碳城市排名这一重大科研项目,从2011年开始每年对外联合发布《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绿皮书》。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据2016年12月湖南工业大学图书馆官网显示,图书馆馆藏282万册,其中,中外文纸质图书212万册,中外文期刊合订本万册,电子图书62万册,常用中外文数据库65个,数字资源总量达30TB,自建特色资源库名人藏书室和包装文献阅览室。

学术期刊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是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湖南工业大学主办的学术型期刊( 双月刊),于1987年创刊。主要栏目有冶金技术、计算机技术、土木工程、基础理论、应用技术等。被评为“2016年度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湖南工业大学主办的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96年,双月刊,获第二届湖湘优秀出版物称号,是湖南省双十佳期刊。特色栏目有城市低碳经济研究、湖南作家作品研究、宗教文化艺术研究、湘东历史文化研究,常设栏目有法学研究、哲学研究、政治学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文学研究、历史学研究、语言文字学研究等,不定期地开设热点问题相关理理论研究。

《包装学报》

《包装学报》(《Packaging Journal》)是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湖南工业大学主办的学术型期刊(季刊),于2009年10月创刊。主要栏目有基础研究、设备及过程控制、运输包装、商品包装链循环、销售包装、绿色包装、文化与教育、发展论坛等。被评为“2016年度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

我知道的有西安理工,北京印刷学院,湖南工业大学,武汉大学,江南大学。专业方面看你侧重印刷的哪个方面,武大印前处理还好,西安理工片中机械方面的,湖南工业大学是中国包装总公司直属,北印由于地理位置在北京所以设备要好一些。(考研的人一般都会挑这几个学校)学的课程嘛,印刷原理,印刷设备电路与控制,图文信息处理,信息与记录材料,印刷色彩学,印刷工艺技术(丝网、柔性版、凹版等),网络出版技术等等,这些都是专业课哦。基础课的话就是什么:英语,高等数学,线代,概率论,大学物理,高分子物理,电工,等。还会学习几个软件,例如图像软件Illustrator,排版软件InDesign等就业嘛,一般是去江浙一带,或者广东沿海一带,因为那些地方的印刷发展的好一些。我知道的就这些了。祝君好运!

湖南工业大学主办了国内唯一的《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书。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的主要栏目有:冶金工程、土木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基础理论和实用技术等栏目。

据2018年9月湖南工业大学官网显示,《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的主办单位湖南工业大学馆藏中外文纸质图书万册,中外文期刊合订本万册,电子图书75万册,中外文数据库68个,数字资源总量38TB。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以为提升学校教学科研水平服务,为加快湖南工业化进程、振兴老工业基地株洲作贡献,为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进行学术交流为办刊宗旨。

介绍

湖南工业大学(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简称“湖南工大”,位于湖南省株洲市,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湖南省国内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入选"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湖南省2011计划。

中国第一个被国际包装研究机构协会(IAPRI)接纳的会员单位、中国包装联合会包装教育委员会的主任单位、中国包装联合会副会长单位和中国包装技术培训中心。

2008年还会办的!在期刊阅读网中有他的这篇文章.2007年11月月末《湖湘人物》《大学生欧阳宇的“奥斯卡”梦想》文/小石首届湖南大学生电影节于2006年在湖南工业大学举行,并先后在湖南十余所高校进行了巡回放映,给湖南的高校师生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也引起了湖南卫视、中央电视台、安徽卫视、福建电视台等30余家电视台对“湖南大学生导演”们的高度关注,在中国媒体界刮起了一场湖南学生导演的旋风。然而,又有谁会想到,这个电影节却是完全由一个大学生带领他的团队自办而成的!校内优秀导演是创办电影节的动力湖南工业大学冶金校区营销策划班学生 、湖南工业大学左岸文学社社长欧阳宇是整个“湖南大学生DV电影节”的发起者。据了解,这几年全国各地大学生电影文化蓬勃发展,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支持。而株洲更是其中被重点关注的城市之一,如全国第一部大学生DV文艺片就出自湖南工业大学科技学院学生小翼之手,同时以湖南工业大学卢正雨、吴鹰翔为代表的另外一批大学生所创作的DV电影更是充满了青春激情。他们投身DV电影创作的故事,被凤凰卫视、上海东方卫视、新浪网等多家媒体广泛报道。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甚至评价卢正雨为“继《疯狂的石头》导演宁浩之后的又一才华横溢的青年导演”。湖南如此多优秀的学生导演在全国有名,然而刚刚走进大学的新生欧阳宇却发现了一个怪现象:这些导演在湖南的知名度并不高,甚至连自己学校——湖南工业大学都很少有人知道这些导演的存在!对中国DV现状了解越多,欧阳宇越在心底觉得中国的DV导演们缺乏一个交流的平台,缺乏一个组织来实现资源的共享,缺乏一个让湖南本土媒体都来了解的渠道。有一天,他想自己何不成立一个组织,像奥斯卡电影节那样,联合湖南省内所有的高校,特别是长株潭地区的高校共同参与,以此来推广这些湖南导演呢?于是,欧阳宇开始在头脑中策划起属于湖南大学生的电影节。筹建电影节困难重重,却无法阻止他们前进的步伐有了筹建电影节的设想后,欧阳宇开始积极奔走,想方设法联系湖南工业大学的这些学生导演。他先去找的是《地上的云》的导演吴鹰翔。欧阳宇问了一个又一个工大的同学,尽管很多同学听说过吴鹰翔拍摄的这部影片,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吴鹰翔本人是哪个系部的,跑来跑去,奔走了好多天仍没结果,有一天他又一次走进了工大一个教师办公室,然而这个办公室的老师们均摇头表示不知道,就在他准备辞别老师离开办公室的时候,一个前来送学生作业的同学叫住了欧阳宇,说在工大论坛上有个叫“达利”的会员正在为吴鹰翔的这部影片做宣传。欧阳宇听了这个消息,马上想到:既然有人在为吴鹰翔做宣传,那么那个人肯定认识吴鹰翔!于是欧阳宇马上赶回宿舍上网,结果发现原来“达利”就是吴鹰翔,费了一些口舌,吴鹰翔同意了参加电影节。后来欧阳宇又通过网络,找到了远在北京的卢正雨和在广州为凤凰卫视工作的小翼,经过欧阳宇的游说,三名导演都答应了参加本次电影节,电影节就这样初步成形了。他们自己出钱筹备“湖南大学生DV电影节”北京、上海、湘潭一些大学的剧组也相继加入了进来,参加电影节的导演有了。然而电影节的经费却很困难,当时湖南工业大学正处于合并筹建阶段,学校对社团的活动支持少之又少,校园活动只能学生自己出钱搞。欧阳宇是多家杂志社的专栏作者,有不少稿费,他拿出了自己所存的4000元稿费,但是依然不够预算,很多东西只能一省再省。为了电影节的前期给这些导演做好宣传,欧阳宇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为这些导演办一期电影节特刊,专门介绍这些导演的成长过程、拍片辛酸等等,然后发到湖南各大高校,刊物的名字就叫《电影节专报》。可是报纸的钱从哪里来?学校里面没有钱批,欧阳宇想到了广告——在报纸显眼处空出一个位置,留给企业,相信一定有人愿意出钱做广告。果然,欧阳宇很快联系到了一家企业,尽管这个企业给出的价格很低,几乎还不及市场价的三分之一,但欧阳宇心想有总比没有好,还是咬着牙答应了这个广告。又是几个通宵工作,左岸文学社的社员们把报纸编排了出来。这时该找一家印刷厂印刷了,他们顶着毒辣的烈日,在近40摄氏度的高温中,从上午9点到下午6点,问遍了株洲市大大小小的印刷厂,然而这些印刷厂都对几千份的印刷量不感兴趣,报出的价格都要七八千。天逐渐黑了下来,就在他们几乎绝望的时候,一家新开的印刷厂给了他们希望。老板是湖南工业大学刚毕业的学生,见到学长,欧阳宇他们感到格外的亲切,向学长诉说了办这样一个活动的种种困难,“学长老板”被他们深深感动了,最后终于答应以成本价格给他们印刷。一万张精美的《电影节专报》印刷了出来,很快就发放到了各大高校学生的手中,湖南的大学生们和中国各界媒体都对这些学生导演提起了兴趣,关注起欧阳宇的这个电影节来。欧阳宇接着就开始筹备开幕式,开幕式上,他准备将所有的学生导演都汇聚到株洲来,为导演们和媒体观众搭建一个互动的平台,以此来推动宣传。没有钱,电影节开幕式的大舞台只能由40张很巨大的实验课桌拼成,每张桌子都有百余斤重,而且还要从湖南工业大学最偏远的教学楼的5楼搬下来,然后再走近1公里路,才能到达舞台所在地。40个来回的搬运,舞台搭建好了,欧阳宇和他身边左岸的社员们却全倒在了舞台前的草地上。舞台的布置则似乎更要考验欧阳宇,用的十几米长的舞台幕布也都得他们自己挂上去。偏偏老天爱作弄人,电影节开幕前夜,竟然刮起了大风。风刮着巨大的幕布,吹得着高高的梯子摇摇晃晃,随时都有倒下来的危险。看着在梯子上工作的社员,大家都捏了把汗,但为了第二天能顺利开幕,他们还是坚持着,一根绳子一根绳子牵扯着,一直到凌晨两点,幕布才顺利挂了上去。他们谁也没有想到挑战才刚刚开始,还有更多的磨难在等着他们。电影节开幕式定在5月31号下午5点,到了下午4点,开幕式即将开始,天却下起雨来。下雨了!怎么办?开幕式可是最重要的啊! 欧阳宇灵机一动,带着社员们冒着大雨跑到联通公司借来了大帐篷,数十个巨大的帐篷在风雨中一字铺开,终于保证了电影节开幕式的顺利进行。一切安排妥当后,欧阳宇却发现自己和工作人员全部成了落汤鸡,手也不知什么时候被帐篷上锋利的铁片划伤了,鲜血顺着手指滴到了衣服上,欧阳宇却一直没有感觉到疼,一直到精彩的开场舞蹈结束,开幕式顺利开始,各大媒体陆续赶到现场对这些学生导演们进行采访,欧阳宇才松了一口气,手上才传来剧烈的疼痛感。电影节在左岸文学社全体社员的努力下,在工大乃至整个株洲高校区掀起了不小的热潮。株洲的高校学生纷纷就哪部片子好,哪部片子有什么不足展开了讨论。欧阳宇心想:这次电影节有这么多影片,这么多演员,大学生又这么关心,何不也像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一样搞个“最佳奖”评选呢?这既是对学生导演、演员们的一种肯定,也能够成为他们今后前进的动力。于是,欧阳宇开始和同伴们组织评选,经过老师、学生、组委会近1000多人投票后,电影节终于评出了“最佳作品”、“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等奖项。奖项评出后需要去买证书了,负责财务的社员却悄悄告诉欧阳宇:这次电影节的财务已经负债2000多元钱,很多负责人都垫了钱进去,实在是没钱买证书了。欧阳宇愣住了,但是闭幕式在即,只有找熟识的同学借来钱,才买了证书,值得欣慰的是,6月15日的闭幕式上,只能容纳600人的湖南工业大学校园活动中心被挤得水泄不通,同学们对电影节的关注让欧阳宇他们很满足。电影节也在这晚顺利落下了帷幕。第二天,左岸文学社的社员以及部分导演、演员聚在一起,大家站在电影节的大型幕布前,回味着电影节这段艰辛而快乐的时光,忽然大家拥在了一起,把欧阳宇举了起来,抛上天空,开心地笑了。看了湘西山区的贫穷,他们决定把电影节的唯一收入捐出去电影节的唯一收入就是电影票,每张5元。尽管定价不低,可还是有很多热心的同学支持,除了赠送的票外,卖票所得的钱也不少。虽然说这是电影节的唯一收入,但也能缓解一下电影节经费的紧张。然而欧阳宇等人在观看了小翼导演的新片《苗爷》后,影片里湘西山区美丽的风景、善良的山民、贫穷落后的社会状况,深深震撼了欧阳宇和他的团队成员的心。小翼导演对湘西的描述更是让欧阳宇的心里沉甸甸的:湘西的孩子为了节约一点菜钱,他们用咸菜下饭,一个月的生活费节俭到只花8元钱,床铺上一年四季只有一条简单的薄棉被,许多人面临着辍学的困境。暑假后,很多孩子中的一些人可能因为交不起学费不能继续上课了。这些品学兼优的贫困生,每一个都是希望都是可造之材啊!如果因贫穷而辍学那遗憾的不仅仅是他们自己。大家听完着一些,一种责任感油然而生。的左岸文学社已经毕业的老社长戴可杰这时提出了一个建议:何不把电影节卖票所得的钱捐给湘西的小孩子?这个建议得到了欧阳宇社长的认同。于是,在湖南工业大学团委老师的支持下,除了票款外,他们还将募捐到的1000多件衣服一起邮寄给了湘西的孩子们。欧阳宇动情地对记者说,左岸的社员们在看着这些物款的时候,仿佛看到了山区孩子们那纯真的笑脸。有了良好的开始,电影节将继续走下去首届电影节结束后,受到了株洲、湖南、北京乃至香港30余家媒体的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甚至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来报道湖南大学生DV电影节的“湖南最佳学生导演获得者”——卢正雨。“湖南大学生导演”这个品牌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作为电影节的创始人欧阳宇有什么新的打算呢?欧阳宇告诉记者,现在他正在筹办“第二届湖南大学生DV电影节”,从去年办这个电影节开始,他的目标就很明确——打造一个省字号的电影节,让湖南的DV电影文化活跃起来是他的目标,截止到目前,电影节已经顺利办成了湖南DV电影的年度盛会。首届电影节上获奖的作品代表湖南在北京及香港的电影节上播放,并且都获得了很高的荣誉。“湖南最佳学生导演”卢正雨及其影片《莫小白的水怪日记》在欧阳宇的帮助下,最近更是在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这个中国著名电影节上获得了“最佳剧情奖”的最高荣誉,著名导演冯小刚还亲自到场为卢正雨颁发了飞虎奖。欧阳宇还告诉记者:由于第一届湖南大学生电影节的广泛影响,今年的电影节他正在考虑和ZF部门或者潇湘电影频道等媒体合办,以尽快实现让湖南的大学生电影节成为中国大学生DV界的“奥斯卡电影节”的目标。欧阳宇微笑着告诉记者:现在,哈尔滨、四川、北京很多大学的学生导演都通过各种渠道联系上了电影节组委会,纷纷表示今年要带着自己的作品来湖南参加欧阳宇的第二届湖南大学生DV电影节。预计今年到湖南参加这个电影盛会的剧组将达到100个。

西南政法大学期刊社

西政的话,虽然江河日下,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毕业生还是很有市场的。最好的就业单位是政法部门,毕竟现在很多政法界的权威人士和领导干部都是当年的西政毕业的。要想了解更全面,可以上西政官网上看下,现在西政官网已经改版了,更好用了些,虽然还是很不好用的。五大政法大学排名:1.排名第一名:西南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学院)第二名:中国政法大学(北京政法学院)第三名:华东政法学院第四名:中南政法学院、西北政法学院2.按照综合实力:第一名:中国政法大学第二名:西南政法大学第三名:华东政法学院、西北政法学院第五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3.按照发展潜力:第一名:西南政法大学第二名:华东政法学院第三名:中国政法大学第四名:西北政法学院第五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4.按照人气值第一名:西南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第三名:华东政法学院第四名:西北政法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5.按照师资力量第一名:中国政法大学第二名:西南政法大学第三名:华东政法学院第四名:西北政法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6.按照学术论文发表数目第一名:西南政法大学第二名:西北政法学院第三名:中国政法大学第四名:华东政法学院第五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7.按照地理位置优势第一名:中国政法大学第二名:华东政法学院第三名:西南政法大学第四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第五名:西北政法学院8.按照毕业学生素质第一名:西南政法大学第二名:西北政法学院第三名:中国政法大学第四名:华东政法学院第五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9.按照教学设施第一名:中国政法大学第二名:华东政法学院第三名:西南政法大学第四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第五名:西北政法学院10.未来预测第一名:中国政法大学或者西南政法大学第三名:华东政法学院第四名:西北政法大学第五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由于该校与他校合并,将退出五大政法行列)西南政法大学大学简介西南政法大学于1953年正式成立。学校是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中,在西南人民革命大学政法系的基础上,相继合并重庆大学法学院、四川大学政法学院等五所院校的法学院、系而成立的。学校的建设得到了时任西南局军政负责人刘伯承、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关怀。原东北抗日联军司令周保中将军出任首届院长。1978年,学校由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大学,是当时司法部部属五所政法院校中惟一一所重点政法大学。1995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西南政法大学。学校占地面积2000亩,由沙坪坝校区和渝北新校区两部分构成。学校现有教职工一千余人,各类学生2万余人。建校五十年来,学校共为国家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近10万人,是全国高校中为国家输送法学专门人才最多的学校之一。目前,学校设有4个法学院和刑事侦查学院、政治与公共事务学院、管理学院、外语学院、经济学院、新闻传播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应用法学院等共计12个学院。已建成以法学为主,兼有哲学、经济、管理、新闻、外语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学校经济法学科已发展成为国家级重点学科,是西部地区惟一一个法学类国家级重点学科,另有6个省(市)部级重点学科。学校是西部地区最早获得法学博士学位授权的单位,学校原有4个博士学位授予点。2003年,学校学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已通过评审,获得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资格,有权在10个法学二级学科招收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学校经国务院博士后管理评审单位审定通过,成为法学博士后流动站设置单位,是西部地区惟一一个法学博士后流动站。学校还设有17个硕士点。目前为止,学校已发展成为西部地区法学学科体系最齐全、法学教学科研力量最雄厚、在全国法律及法学界有很大影响的高级法律人才培养基地。学校近年来先后承担国家科研项目近百项,公开出版专著、译著等1000多部,发表论文5000多篇。“九五”期间,学校共承担国家和省、部级重点课题40余项,取得科研成果1680项。学校设有3个省部级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西部法制发展研究中心等各类研究机构22个。2001年、2003年学校两篇博士论文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这在全国法学教育界是十分突出的。《禁毒全书》还被中国国家领导人将此书作为中国禁毒研究成果赠送联合国。学校现有两种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刊物:《现代法学》和《西南政法大学学报》。其中,法学专业刊物《现代法学》被列为中国中文核心期刊,并被国际权威机构评为世界著名期刊;2003年初,获得我国期刊界最高奖——国家期刊奖;2003年4月,荣获全国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学校图书馆藏书100余万册,各种学术期刊2000余种。学校司法鉴定中心享有盛名,为国家和社会挽回经济损失上亿元。学校先后与法国、美国、加拿大、日本、德国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地区的部分大学建立了校际友好关系,到目前为止,招收留学生近1000人。学校承办了由司法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共同创建的“中国国家高级法律人才培训中心”,面向海外进行学位培训和短期培训,为学校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提供服务。

西南政法大学(Sou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 Law)位于美丽的山城重庆,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高等政法学府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首批全国重点大学,被誉为新中国法学教育的“西南联大”。学校原名西南政法学院,前身是1950年成立的由刘伯承元帅担任校长的西南人民革命大学。1953年,以西南人民革命大学政法系为基础,合并重庆大学、四川大学、贵州大学、云南大学、重庆财经学院的法律院(系)正式挂牌成立。建校伊始,学校得到时任西南局负责人邓小平、刘伯承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关怀,原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将军出任首任院长,郭沫若先生亲笔题写了校名。1993年,成为博士学位授权单位。1995年,学校更名为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成为首批法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单位。 截至2014年6月,学校有渝北校区、沙坪坝校区和宝圣湖校区三个校区,占地总面积 亩;馆藏纸质资源190万册,中外文数据库64个;有教职工1500余人、在校全日制学生24000余人;下设14个学院(系),开办23个本科专业,拥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0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37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是西南政法大学师资力量最雄厚、 科研教学成果最丰硕、 学生层次最为完备的学院级单位。现任院长为中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理事唐力教授。 法学院现有教职工 68名,其中教授 15人,副教授 23人,博士生导师 8 人,硕士生导师 32人,获得博士学位的 14人,正在攻读博士学位的 14 人。 不论是教师中教授的人数、博士生、硕士生导师的人数,教师中已经获得博士学位的人数均位居全校各院系之首。 研究生同学也搬至渝北新校区,现在是本硕博同校。不会很挤的,虽然人比较多。西政的住宿条件是5星级的,饮水机、热水系统、独立卫生间、四人间、空调。而且不限电,所以很多寝室购买了洗衣机,非常方便。和其他政法大学的比较,我简单说几点:1 西南政法大学是最早建立的高等法学院校 刘伯承元帅是首任校长 2 西政早在1978就被评为全国重点大学,是当时司法部直属的五所(北京,后来的中政、华政、中南、西政、西北)院校中唯一的全国重点,现在也是 3 西政有着辉煌的校史和极为丰富的校友资源,这是其他任何政法院校(甚至是许多其他名校)难以比拟的 4 西政号称“法学教育的黄埔军校”5 由于没评上“211”,西政的确有些没落,但是实力依旧在,每年的高考分数线比较高(尤其是文科、南方地区)6 从实力上来说,说实话,被中政超越了,所以政法院校总的说来 中政>西政>华政>中南>西北 7 西政除了法学还有很多优势学科,刑侦、新闻、会计、政治学、审计、实验班。。。等等 8 西政的同学都是爱校的,我也不例外。欢迎报考“法学黄埔”、“新中国政法类的西南联大”-------西南政法大学! 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文后参考文献与注释体例说明 为在编辑规范等方面尽可能与国际标准保持一致,以达到共享文献信息资源的目的,本刊拟2007年第1期开始,执行2005年3月23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的《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GB/T7714-2005)。现在原来执行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技术规范》(CAJ-CD B/T 1-1998)的基础上,对文后参考文献及脚注的有关注意事项说明如下:一、 参考文献的版本第1版不必注明,其他版本须用阿拉伯数字注明,序数用缩写形式或其他标示表示。古籍的版本可注明“写本”、“抄本”、“刻本”、“活字本”等。(版本项目著于文献类型标志之后,用“.”号与其它项目隔开。)示例一:3版(不用“第三版”标示);示例二:修订版;示例三:5th ed.(不用“Fifth edition”标示) 。有些称作“版”的内容,不是指版本,而是属于副题名,如: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应当按照其他题名信息的方式著录。二、 参考文献出版年度出版年采用公元纪年,并以阿拉伯数字表示。用冒号将出版年与文献页码隔开,有其他纪年形式时,将原有纪年形式置于“()”内。示例一:1961(昭和三十六年);示例二:1705(康熙四十四年)。出版年无法确定时,可依次选用版本年、印刷年、估计的出版年。估计的出版年需置于方括号内。示例一:c1998(说明:版本年前加小写字母“c”);示例二:1995印刷;示例三:[1936]。三、 参考文献的责任者外国著者不用注明其所属国籍四、参考文献的卷次等其他题名信息卷次属于其他题名信息,可根据外部特征的提示情况决定取舍,包括副题名,说明文字,多卷书的分卷书名、卷次、册次等。示例一:地壳运动假说:从大陆漂移到板块构造;示例二:世界出版业:美国卷;示例三:ECL集成电路:原理与设计;示例四: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示例五:中国科:D辑 地球科学。五、 析出文献从专著或文集中析出有独立著者、独立篇名的文献,先列出析出文献的著者与篇名,然后注明文献类型标示,接着用“//”表示析出文献与源文献的关系。示例:林穗芳.美国出版业概况[M]//陆本瑞.世界出版概观.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1991:1-23.(文献类型标志以被析出文献类型为准,如[M].或者[C],不再用[A].等。期刊文献,应当在刊名之后注明其年份、卷、期、部分号、页码。示例一:张传喜.论面向知识经济时代的科技期刊编辑知识的积累[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1999,10(2):89-90. 在无卷次项目时,期号与年份之间无逗号。示例二:2000(1):23-26.六、 参考文献表《西南政法大学学报》参考文献表采取顺序编码制,各篇文献要按正文部分标注的序号依次列出,连续编码,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中。(参考文献的页码一般置于参考文献表中,如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文献,则在正文中标注首次引用文献的序号,并在序号的右上标“[ ]”外注明引文页码,但首次引用的引文页码仍置于参考文献表内,不放在正文内标注。) 示例:主编靠编辑思想,指挥全局已是编辑界的共识[1],然而对编辑思想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故不妨提出一个构架……参与讨论。由于“思想”的内涵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产生的结果”[2],所以,“编辑思想”的内涵就是编辑实践反映在编辑工作者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产生的结果。” ……《中国青年》杂志创办人追求的高格调----理性的成熟与热点的凝聚[3],表明其读者群的文化品位与高层次……“方针”指“引导”事业前进的方向和目标[2]354。 ……参考文献:[1]张忠智.科技书刊的总编(主编)的角度要求[C]//中国技术期刊编辑学会建会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北京: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会学术委员会,1997:33-34.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修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1194. [3]刘彻东.中国的青年刊物:个性特色为本[J].中国出版,1998(5):36-39. ……七、 电子文献的著录格式电文文献(包括专著连续出版物中析出的电子文献)按下列格式著录:主要责任者.题名:其它题名信息[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更新或修改日期)[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示例略(注:由于示例中会出现网址,但百度不允许在词条内容中出现网址,因此此处之示例无法列出。欲查阅该示例,敬请访问西南政法大学学报网站。本编辑已在参考资料中将该网站列出。)八、 转引文献为了更好保护著作权和严格执行学术规范,本刊将转引文献作脚注处理,不列入参考文献表中。九、 脚注本刊实行“参考文献”与“注释”分开排版,“注释”是对论著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排印在每页地脚,每页的注释以①②③……的序号单独排序。

西南政法大学法学是一个不错的专业,值得报考,和其他政法类大学比起来不相上下。西南政法大学位于著名历史文化名城、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重庆。

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高等政法学府,改革开放后国务院确定的全国首批重点大学,教育部和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建高校,国家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来华留学生中国政府奖学金委托培养院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

学校简介

学校现有沙坪坝校区、渝北校区和宝圣湖校区等三个校区,占地面积共3000余亩。其中,渝北校区为本科及研究生教育教学中心,沙坪坝校区为继续教育和干部培训基地,宝圣湖校区为科研和创新创业基地。现有在校学生23000余人,教职工2000余人。

其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600余人,包括国家“万人计划”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全国杰出资深法学家。

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重庆英才”计划人选、重庆市“巴渝学者”计划人选、重庆市“两江学者”特聘教授等,并涌现了“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先进集体。

以上内容参考:西南政法大学官网——学校简介

  • 索引序列
  • 东南大学期刊社
  • 山东大学期刊社
  • 东南大学学术期刊分类
  • 湖南工业大学期刊社
  • 西南政法大学期刊社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