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有关汪曾祺论文的开题报告

有关汪曾祺论文的开题报告

发布时间:

有关汪曾祺论文的开题报告

灵狐------有关汪曾祺的断断续续的思絮□苏北●闻一多先生在西南联大教《楚辞》,走上讲台,点燃烟斗,开篇第一句话就是“痛饮酒,熟读《离骚》,乃可为名士。”刚刚从偏僻的水乡高邮独自来到大西南昆明的汪曾祺就坐在一群莘莘学子之间。多少年之后汪先生仍然非常清晰地记得这句话。我臆想,这句很名士气的话对汪先生的人生态度一定产生过某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这种影响是看不见的。“菌子没有了,但它的气味还留在空气中”。前不久在《作家文摘》上,读到叶兆言的一则短文,他说“林斤澜先生多次给他提到,汪曾祺为人很有名士气”。这,在我与汪先生的交往中我也深切地感受到。首先“痛饮酒”我是知道的,汪先生喝酒,不是一口一口咪,也不是一口一口地呷,他真是“饮”,一喝一大口,一喝一大口。我曾对汪先生说,你喝酒太猛了,喝慢一点。可是没用,他已经这样喝了一辈子了。我曾在一本书的后面记道:今天(1997年5月10日)到汪先生家去。汪先生留饭,他拿出一瓶五粮液给我:“你自己喝”。他则倒了吉林产的一种什么牌子的葡萄酒。“先生猛喝葡萄酒”。●这个四月我在北京,同作家龙冬、汪朗(我们的兄长、汪先生的儿子)相邀,到福州会馆汪先生生前的家里坐了坐。屋里所有的摆设、布置仍一如生前。书桌台几依然旧貌。一副几十年的老式沙发,还是岳父家的。茶几上一只铜制的烟灰缸依然摆放在那里。这只烟缸我是相当熟悉的。沙发上方的墙上一幅汪先生小照依然挂在上面。这是一帧凸显汪先生个性、气质的作品,乃《纽约时报》记者的杰作。汪先生本人非常喜欢这张照片。照片上的汪先生穿着条格衬衫,双目凝视远方,专注而执着,手中的烟卷已燃了一半,挂着长长的烟灰,白发稀疏,略显卷曲,极具风采。这张照片是汪先生1996年从蒲黄榆搬到福州会馆来时挂上的。原来沙发上面的这个地方一直挂着一幅高尔基的木刻像,是黄永玉的作品。搬过来后,就换上了这幅。汪先生说:“也该挂挂我的了吧!”你可以想见,这个儒雅而飘逸的老头说这话时的自负的表情。我和龙冬坐在那对老沙发上,春天的阳光从书案上方的窗子照射过来,打在午后的墙上。汪朗为我们拿来两瓶汽水。我们便在这个午后的下午聊了起来。●我可算得上是汪先生的忠实读者。我拥有汪先生的几乎所有的作品。《羊舍的夜晚》、《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汪曾祺自选集》、《老学闲抄》、《蒲桥集》、《草花集》、《汪曾祺散文选集》、《独坐小品》和新近出版的《汪曾祺自述》、《晚翠文谈新编》。至于五卷本的《汪曾祺文集》和他去世后出版的八卷本《汪曾祺全集》我肯定是少不了的,连非卖品《汪曾祺书画集》我也拥有。可多少年来,我对汪先生的书并没有真正读通,有的甚至读过多遍也没读通。我曾在报上见过一则短文:《读书之要在于“通”》,我因不得“要领”,于是“不通”。因此对先生的许多作品是只知所以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次与汪朗的午后长谈,使我有豁然开朗之感,把我许多零碎的感觉“串通”了起来,使我接近“通”了。●汪曾祺为何成就为“汪曾祺”?汪先生自己说过“这种写法我独一份”。纵观汪曾祺的一生,他的主张是“一贯的”,有许多“看法”在年青时就已经形成。他为什么写不了长篇小说?其实从二十多岁起就注定他只能写短篇。他的思绪是片断的,他是只注重直觉和印象的作家。他27岁时写的一篇发表于1947年天津的《益世报》“文学周刊”第四十三期上的关于短篇小说论的《短篇小说的本质》,对小说的“看法”已经形成:“如果长篇小说的作者与读者的地位是前后,中篇小说是对面,则短篇小说的作者是请他的读者并排着起坐行走的”,“短篇小说的作者是假设他的读者都是短篇小说家的”,“他明白,他必须‘找到自己的方法’,必须用他自己的方法来写,他才站得住,他得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在一样浩如烟海的短篇小说之中,为他自己的篇什觅一个位置”,这已说得够明了的了!汪先生不仅是这样说了,而且他也做到了。他以《受戒》、《异秉》、《大淖记事》等优秀的短篇小说,真的为自己“觅到了一个位置”!这篇文论解放后早已散失,也很少有人知道在40年代,汪先生已发表过自己的文学宣言。现在的这稿是在汪先生去世后编他全集的同志,后来在图书馆找到的。而这些观点,在汪先生六十岁后又被他反复提起。由此可以看出,汪先生的小说观早已形成。只是解放后的许多年,由于各种原因,汪先生不便或是不能再写小说,只到三中全会之后,迎来的文学的春天,才有了汪曾祺的短篇小说。这个春天要是迟到二十年,文学史上也就不会有“汪曾祺”了。(一位美国小说家说,他终生喜欢短篇小说,因为人生不是一部长篇,而是一连串的短篇。铁凝不久前在为她的短篇小说《逃跑》写的创作随想中说:“我们看到的他人和自己,其实都是自己和他人的片断。好的短篇小说在于它能够把这些片断弄得叫人无言以对,精彩得叫你猝不及防……”)●汪曾祺为什么能够成为“汪曾祺式的”,而不是别的。这其实与汪曾祺的经历、学养和凝视生活方式有关的。一个人一生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汪曾祺也是。汪先生的经历主要就是四大块:家乡生活了近二十年,昆明呆了八年,下放到张家口劳动四年,以后在北京京剧团工作了近三十年。汪先生童年在苏北水乡高邮度过。他有一位酒后痛诵唐诗的祖父,春秋佳日打开画室的父亲。他的父亲是个对生活极有情趣的人,会画画,会扎风筝,是个有闲情逸致的雅人。用林斤澜先生的话说“从小开始的‘琴棋书画’的熏陶”;昆明八年,大学期间即转来读西方翻译小说,纪德、萨特、契诃夫、阿索林、蒙田……;特别要说的是汪先生在《民间文学》的三年,使得汪先生阅读了大量的民间文学,吮吸到民间文学的乳汁,使他的语言锤炼得更简洁流畅、平实生动;下放塞外到张家口农科所劳动的四年,汪先生 自己说“这四年对于我来说很重要”,“我比较切实地看到中国的农村和中国的农民是怎么回事”,这对汪先生日后的生活态度影响极大。京剧团的三十年,使汪先生和京剧结下了不解之缘,汪先生自己说“中国戏剧与文学——小说,有割不断的血缘关系”,有评论家说汪先生的“小说语言受了民歌和戏曲的影响”,汪先生承认“他说的有几分道理”。当然对一个作家的风格的形成,不可能用化学分析一样,民歌的影响占几层,戏曲的影响占几层,古典文学、西方文学的影响各占百分之多少。它是一种“化”,是“树干内部的液汁流转”。一篇作品的语言,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一”假期,把汪先生的一些作品拿出来又读了读,特别是我将他1948年写的《异秉》和1980年重写的《异秉》进行对照着读,真是有意思的很。旧作《异秉》创作时汪先生才28岁,旧作明显稚嫩一些,文字较涩,也不够自然,与新作相比单薄了许多,也没有引进张汉轩其人,也没有药店人物的详细描写,即:“且说保全堂”部份;而新作则通达疏朗,文字清新自然,老辣得多。特别是溶知识性、通俗性于一体,自自然然,通篇浑然天成,没有一丝斧砍刀削痕迹,真是难得得很。这时的汪先生可以说已经如火纯青了。这种文字不是一般人随随便便能写得出来的。(邵燕祥先生曾说,在他(汪曾祺)面前,我常常觉得,自己算不上一个真正的读书人。这样的作家,是文化传统和时代潮流适逢其会地推出来的,不是随随便便“培养”和“造就”得出来的。)●汪先生六十岁后开始重新写小说,也不是一下子就找回来了。那时别人都解放了,而他因为“样板戏”,要“说清楚”,其实是说也说不清楚的。汪先生那一段日子其实过得是很不痛快的,人很苦恼。汪朗在《老头汪曾祺》中曾写到“爸爸受审查,上班时老老实实,回家之后脾气却不小。天天喝酒,喝完酒就骂人,还常说要把手指头剁下来以‘明志’”。他已多年不作画,这时开始提笔作画,“他画的画都是怪里怪气的,瞪着眼睛的鱼,单脚独立的鸟。画完之后题上字:八大山人无此霸悍。”他是借画抒发自己心中的闷气。但这时有许多朋友劝汪先生拿起笔来,再写小说,但毫无效果。直到有一天(1979年的春天),《人民文学》杂志社的王扶找上门来约稿,汪先生才重新拿起笔来。(此时汪先生已十来年没写过小说,还能写好吗?)汪先生“文革”后的第一篇小说应该是《骑兵列传》,写的是在内蒙走访的几个老干部的经历。这篇小说其实写得并不好,有些呆板。之后又写了《塞下人物记》、《黄油烙饼》,反映平平。汪朗在《老头汪曾祺》中也说到,老头“打了个哑炮”。可老头毕竟学养深厚,又经了岁月的淘涤,到1980年5月重写《异秉》之后,很快找了回来。到同年8月写出《受戒》之后的一年多,相继写出《大淖记事》、《岁寒三友》和《寂寞与温暖》。 ●都说汪曾祺“淡”,其实汪曾祺一生并不平淡。林斤澜先生在《注一个“淡”字》一文中曾说过,汪曾祺的一生并不平淡,在列举了汪先生几个重要“阶段”后,林先生说:“就这么一个简历,能说‘平平常常’吗?‘戴帽子’,‘两道箍’,能‘平常’得了吗?”汪先生不是那种呼天抢地式的作家。他自己也说过,我没有写过重大题材,没有写性格复杂的英雄人物,没有写强烈的、富于戏剧性的矛盾冲突。他说“但这是我的生活经历,我的文化素养,我的气质所决定的”,“你不能改变我”!是的,汪先生曾写过一篇小说《寂寞和温暖》,这篇小说不是他主动写的,当时写反右的小说很多,家里人对他说“你也当过右派,你也把这段事情写写。”汪先生于是便写起来。写成之后一看:怎么回事?和其它人写的右派的事不大一样,没有大苦大悲,没有死去活来撕心裂肝的情节,让人一点也不感动。大家说不行,得改。老头二话不说便重写起来,一直写了六稿。最后一看,其实和第一稿没有什么区别,“还是温情脉脉,平淡无奇”。还是汪先生自己说得好:“一个作家应该通过作品让人感觉生活是美好的,是有希望的,有许多东西弥足珍贵”。汪先生曾在一幅画上题了一首诗,其中有两句:“写作颇勤快,人间送小温”。在为宗璞画的牡丹上,题了“人间存一角,聊放侧枝花”。七十岁生日,写了一首自寿诗《七十书怀出律不改》,其中有一句:“不开风气不为师”。汪先生对自己的评价是:“中国式的抒情人道主义者”。这是夫子自道,并非诳语。●有个叫杨早的人,写过一篇题为《追忆汪曾祺》的短文,说“仰头、低头、侧头,从不同角度看,汪老就像一个人有很多副面孔似的”,又说“汪老捂着嘴偷笑的时候,很显‘猴相’”,汪先生1920年生人,本来是属猴的。我倒更愿意汪先生有“狐相”,汪先生曾改写过多篇《聊斋志异》,如《陆判》、《画壁》、《双灯》、《瑞云》、《蛐蛐》等,也写过一篇名为《名士和狐仙》的短小说。一般说来,老狐是颇有灵性的。汪先生笔下人物“飘然而来,飘然而去”。通鬼神,达三界。汪先生晚年的文字越发老道,沈从文先生的夫人张兆和先生说“曾祺笔下如有神,这样的作家,越来越少了。”是的,汪先生去世前几年的作品,如《窥浴》、《护秋》、《露水》、《水蛇腰》、《兽医》、《熟藕》等,确实“有如神”,透出一股灵狐之气。“一个沉思的老狐的精灵”。

浅论《边城》的生命理想和艺术风采一、《边城》的创作背景二、《边城》承载的生命理想1.“地域故土”的眷念与失落2.寻觅中的“理想家园”3.翠翠体现了沈从文的悲剧性格三、《边城》的艺术风采1.简练凝洁的叙述方式2.生动细腻的心理描写3.雅俗交融的语言对话4.和谐优美的人景合一四、结语

第二章 风雨人生路上行身染恶性疟疾,使他差点误了考期;他抱病参加考试,总算如愿以偿考取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从高邮去上海,必得通过日本人的封锁线。常有青年学生在过封锁线时,被日本人无端抓走甚至杀掉。祖父、父亲一同商议好久以后,决定让汪曾祺扮成药材商人。为此,还让汪曾祺到"保全堂"熟悉业务几天,背下一些常见药材的价格,以应付日本人的突然盘问。就这样,家人还是不放心。正巧一个在上海静安寺出家的高邮人回乡探亲,他也要回上海,有了这个和尚照顾,汪曾祺毫无风险地到达上海,顺利地找到准备一道去昆明的同学。他们的路线是从上海到香港经越南到昆明,进出越南必须有法国领事馆的签证。其他同学来得早,都已办好了,就差汪曾祺,别人不好代替。没有签证,还是走不成。后来是一位姓郑的同学想办法,托人找关系,凭借黄金荣的一张名片,不费吹灰之力拿到了签证。1939年7月中旬,汪曾祺和他的同学踏上去昆明的漫长路程。这段路本来就不好走,何况战火纷飞的岁月?他们坐轮船从上海出发。要是一个人在旅途中,单是从上海到香港这段水路就够沉闷单调的,因是同学们在一起,说说笑笑倒也不寂寞。从香港到越南还算顺利。当时越南属法国殖民地,经济落后,人民生活贫困。他们赶到河内,费了些周折,终于买到了去昆明的火车票。汪曾祺的身体原来就不强壮,经过这一路十多天的辛苦劳累,觉得十分疲劳。在河内,他们住在一家小旅馆内,价钱倒不贵,就是卫生条件太差。天一黑,蚊虫特多,一顶破蚊帐根本无济于事,简直无法入睡。幸亏只住两天,要是时间再长一些,汪曾祺肯定受不了。就这样,打从上海出发算起,前后花了近二十天时间,这些年轻人总算赶到昆明,这时离正式考大学只有六七天了。由于报考的学校不同,也不可能找到一个让这么多人仍然住在一起的地方,到昆明以后,大家就分头找住处。当时,从内地迁到昆明的学校很多,汪曾祺通过同学关系,寄住在位于青莲街的同济中学的学生宿舍里。这地方离著名的风景区翠湖很近,汪曾祺在这之前从别人口中听说过,从书上见过介绍,可是还没等他去翠湖游览就病倒了。这是他到昆明后的第三天,才把宿舍安顿好,早上一觉醒来,冷得发抖。冷过了发热,浑身像火炉般烫人,而且伴着剧烈的头疼。又过了一会儿,大汗淋漓,内衣湿透,虽然轻松了一些,但人感到很虚弱。同济中学的那个学生是个热心人,一看这情形,赶紧把他送到校医务室。验血以后,校医初步诊断是疟疾,但同时发现血内有好几种病菌,包括伤寒菌,这可不是小事,叫立即送医院。在医院,护士给汪曾祺量了体温,超过40度。她二话不说,先给汪曾祺打了一支强心针。这时,汪曾祺感到不妙了,问护士:"要不要写遗书?""怎么问这个问题?"护士看了看稚气尚未完全脱尽的汪曾祺,看他满脸紧张的神情,笑了,安慰说:"不要紧的,给你打强心针,是怕你烧得厉害,人受不住。"再次抽血化验,医生看了化验结果说,有多种病菌潜伏,但主要问题是恶性疟疾,必须打针。汪曾祺猛然想起,这病与在越南河内那两天住宿有关,当时不在意。这就是书中说的瘴气吧?护士把注射针剂拿来了,汪曾祺一看是606,马上声明:"我生的不是梅毒,我从来没有......"看他急得满脸通红的样子,护士又忍不住笑了。她觉得眼前这位年轻人很纯朴,也很可爱。看来,他平时看的书很多,很杂,懂得的知识不少,可有些是一知半解。护士耐心地告诉汪曾祺:"606并不是专治梅毒的,也是治疗恶性疟疾的特效药。奎宁、阿脱平这些常用药,对你已经不起作用了。"注射606后,汪曾祺的病情在一两天内迅速好转,可是身体依然虚弱。他要求出院,医生不准。汪曾祺急了,用近乎哀求的口吻说:"我千里迢迢赶到昆明,是来考大学的,明天就是考期,不让我出院,就要误了考期,那怎么行?"医生只好同意,再三关照他注意饮食,只能吃流食,藕粉、蛋花汤都可以。汪曾祺对藕粉印象不佳,于是第二天喝了一肚子蛋花汤。 到昆明后,汪曾祺报考的学校,第一个就是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这是他心仪已久的志愿。他多次听人说过,在这所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所名牌大学组成的大学中文系中,有他十分景仰的闻一多、朱自清、沈从文等名人,能够做他们的学生,听他们的课,那才真正的三生有幸。考试进行了三四用状天仪天,考试科目有国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等八门。汪曾祺一门不拉地参加了。一个星期后就发榜,很快。来自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挤到西南联大学校的门口看榜,激动的汪曾祺也在其中。对于这次带病进考场,其中一些科目又是他平时头疼的课程,因此他不敢抱太大希望。为了以防万一,他在填报西南联大中文系的同时,还填报了迁到昆明的国立艺专。这所学校是由北平艺专和杭州艺专合并而成的。他的计划是,如果考不取西南联大,学不成文学就去学画。尽管如此,他仍首先看中国文学系新生名单,才看了几行,就看到自己的名字,顿觉心花怒放。世界上还有什、么比如愿以偿更令人快乐的呢!翠湖给他留下美好印象,简陋的西南联大办学条件激起他的学习信心学校虽然发榜,但离开学还有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这段时间,汪曾祺的情绪很好,既因为如愿以偿地考取西南联大中文系,也因为疾病消除,身体逐渐好起来。他正好抓紧这段时间,看看书,游览昆明的风景名胜。他与同学们骑马到黑龙潭、金殿,坐船到大观楼,游览次数最多的地方则是住处附近的翠湖。汪曾祺对翠湖印象很好,觉得翠湖既与杭州西湖、济南大明湖、扬州瘦西湖一样,成为一个城市的一道美丽的风景,又有自己独特的方面,那就是湖与城血肉相连,密不可分。别的地方,城是城,湖是湖。翠湖不同,是湖,也是一条路,并不妨碍交通。湖当中有一条很整齐的贯通南北的大路,从文林街、先生坡、甬府道到华山南路、正义路,这是一条直达的捷径。因此,翠湖中往往是游人少,行人多,行人到了翠湖也就成了游人了。昆明气候好,四季如春,翠湖的垂柳即使到了冬天也还是绿的,尤其是在雨季,翠湖到处可见的柳树绿得简直要滴下来,树影倒映在极清的湖水中,只能用"翠"字来形容。汪曾祺注意到,路过翠湖的昆明人,总是不知不觉地放慢了脚步,有人甚至停下来,在路边石凳坐一坐,抽一枝烟,难得悠闲地四下看看。即使匆匆忙忙地赶路,人在湖光树影中,精神也很不一样了。每逢这时,汪曾祺就感慨地想,翠湖每天给了昆明人多少浮世的安慰和精神的疗养啊。汪曾祺对翠湖印象好,还因为翠湖里有一个图书馆,这是他一生中去过次数最多的一个图书馆,也是印象极佳的一个图书馆。图书馆不大,形制有一点像道观,但非常安静整洁。正是在翠湖图书馆,好学的汪曾祺抓紧开学前的有利时间,读了很多书。这个图书馆藏书颇多,而且有些是善本,汪曾祺想看的书大都能够借到。那时,他看书还没有明确目的,从《南诏国志》到《福尔摩斯》,什么都感兴趣,逮住什么看什么。此时的汪曾祺像一头饥饿的小羊,乍一闯进肥美的草原,一个劲地贪吃不止。多年后汪曾祺仍念念不忘翠湖图书馆,还因为图书馆有位孤独、负责但有点怪癖的管理员。此人给了他终生难忘的印象,这真是一个妙人。他没有准确的上下班时间,读者去早了,门还没有开,只好在外面等。他来了,谁也不理,开了门,走进阅览室,把壁上一个早就不走的挂钟的时针"喀啦啦"拨到8点,这就上班了,开始借书。过了两三个小时,这位干瘦而沉默的有点像陈老莲画的古典人物的图书管理员站起来,把壁上不走的挂钟的时针"喀啦啦"拨到12点,下班。这完全是一种以意为之的计时方法,也可能举世无双。但包括汪曾祺在内的读者习惯了,并没有意见。游览昆明名胜,去翠湖图书馆看书之外,汪曾祺还常与一道被录取在西南联大的同学到新校舍去玩。这大抵是因为一个年轻人对未来大学学习生活的渴望与好奇。西南联大的校舍很分散,有些甚至是借用的会馆、祠堂、学校,只有新校舍是联大自建的,也是联大的主体。这里原来是一片坟地,但坟主的后代已不知去向,联大征用这片土地并未引起麻烦。汪曾祺之所以对新校舍感兴趣,是因为他听说文、理、法三院的男生都住在新校舍,对自己未来学习和生活的地方不免要格外关心些。第一次到联大新校舍,汪曾祺甚至有点失望,与他想像中的高等学府差距太大了。有一座校门,但极简陋,两扇大门是用木板钉成的,不施油漆,露着白茬。门楣横书大字:"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进门是一条贯通汪曾祺的春夏秋太南北的大路。路是土路,去的那天,一场骤雨刚歇,马路上泥泞没足,极易滑倒。就是这条大路把新校舍一分为二,路以西是学生宿舍,路以东是图书馆、大食堂、教室......汪曾祺迫不及待地去看学生宿舍。嗨,一样简陋不堪。土墼墙,草顶,两头各有门。窗户是在墙上留出方洞,直插着几根带皮的树棍,空气倒是很流通的,因为没有人在窗洞上糊纸,当然更没有玻璃。所有学生宿舍都是大统间,两边靠墙,床与墙垂直,各排了10张双层木床,一张床睡两个人,一间宿舍可住40人。一开始,汪曾祺很担心,这样的宿舍太简陋,住的人太多,能睡好觉吗?再接着看几间高年级学生的宿舍,他发现这种担心是多余的。原来学生并不老老实实地把双层床靠墙直放,刻板地向右看齐。聪明的学生总是重新组合,把三张床拼成一个"U"形,外面挂上旧床单或钉上纸板,就成了一个独立天地,屋中之屋。汪曾祺还看到,宿舍中没有桌椅,但聪明的大学生自有办法,他们去买了很便宜的肥皂箱,一般三个就够用了。上面一个糊一层报纸,便是书桌;下面两层放书,放衣物,这就是书橱、衣柜了。椅子?床就是。看来,许多未来学士就是在这样的肥皂箱桌面上写出了洋洋洒洒的论文。参观了新校舍,特别是参观了学生宿舍,原来为校舍、宿舍过于简陋而感到微微失望的汪曾祺,心中忽然充满了感动与激动。他想,千百年来,寒窗苦读成了中国读书人的宝贵传统,这种传统在西南联大得到史无前例的继承与发扬。敌寇入侵,国难当头,一批名牌大学迫不得已迁到昆明,根本就不可能指望有好的学习环境与学习条件。在艰苦而恶劣的条件和环境中,坚持高扬起西南联大的旗帜,是希望中华民族文化精神不断,一如既往地培养和造就救国、保国、建设祖国的有用之才。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国人的希望。理解和想通了这一切,汪曾祺渴望早日开学,渴望多学一点知识的心情,变得特别强烈起来......他从"跑警报"中体会出从容不迫、乐观坚强的民族性格开学了。汪曾祺就住在新校舍的学生宿舍25号,一住就是两年。他睡靠门的上铺,下铺是姓刘的历史系的同学,河南人。说来令人不信,两年中,汪曾祺和姓刘的同学几乎没有见过面。刘是个很用功的老实学生,每天黎明即起,到树林里去读书;汪曾祺相反,是个夜猫子,天亮才回去睡觉。就这样,两人始终没有见面谈话的机会。对于学生搬动床位,调换宿舍,学校是不管的,更不用说过问学生作息时间了。西南联大的自由于此可见一斑。开学后的生活给汪曾祺留下难忘印象的不是学习,而是"跑警报"。1939年、1940年这两年,三天两头有警报,有时每天都有,甚至一天有两次。昆明那个时候几乎说不上有防空力量,日本飞机想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有时竟然在头一天广播:明天将有27架飞机来昆明轰炸。起初,汪曾祺有些紧张。后来,习以为常了,一有警报,就随着老师、同学往郊外跑。再后来,非但不紧张,这位从小喜欢东看看、西看看的有心人,居然饶有兴致地观察、收集起同学们跑警报中的言行,越想越有味道,进而还从中悟出关于生活、人生、民族性格的大道理。警报有三种:预行警报、空袭警报和紧急警报。汪曾祺注意到,联大学生见到昆明的制高点五华山上挂起红球,发预行警报了,一般是不跑的,照常上课。倒是市里的百姓一见预行警报,就开始向郊外移动,但是也不紧张,甚至还有人吹着哨,或低声唱着民歌。等到有空袭警报了,汽笛声一短一长,联大学生才离开教室往外跑,虽然没有准地点,像是漫 、山遍野,但人有习惯性,自然地形成几个比较集中的"点"。有两个"点"让汪曾祺什么时候也忘不了。一个在古驿道的一侧,靠近历史语言研究所资料馆,有一片马尾松林,树下一层厚厚的干了的松毛。尽管空袭就在眼前,但做小买卖的照样在这里吆喝着卖各种零食,更多的学生则躺在软软的松毛上,晒着从松枝间漏下的阳光,或仰面看蓝得像要滴下来的天空。另一个"点"比较远,得沿古驿道走出四五里,驿道右侧较高的土山上有一横断的山沟,可能是哪一年地震造成的,自然地形成一个天然的防空沟。日本飞机若是投弹,只要不是直接命中,落在沟里,即便是在沟顶上爆炸,弹片也不易蹦进来。机枪扫射也不要紧,沟的两壁是死角。这道沟可以容数百人。就是在这个天然防空沟里,汪曾祺意外地、更是吃惊地发现,竞有联大学生用碎石子或瓷片嵌出图案,缀成对联。有两副新意盎然的对联简直令人拍案叫绝。

1、论王朔小说的大众文化特征2、论舒婷诗歌的人道主义情怀3、论汪曾祺小说的儿童视角4、论汪曾祺小说的文体特征5、论汪曾祺小说的“创新”与“袭旧”6、论路遥小说的苦难意识7、论儒家文化在路遥小说中的体现8、论《平凡的世界》中的女性形象9、从韩寒或郭敬明或春树或张悦然小说看“80后”的创作特征10、论《白鹿原》中的女性形象11、论顾城诗歌的童话色彩12、论余秋雨散文的人文关怀13、论莫言《红高粱》系列中的生命意识14、论余华小说中的父亲形象15、从对传统文化的深刻自审到现代都市的女性叙写——论王安忆小说创作的嬗变16、论短信文学的审美特征

研究汪曾祺的论文开题报告

汪曾祺散文的语言具有朴素、平淡、韵味无穷的特色

汪曾祺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他以个人化的细小琐屑的题材,使“日常生活审美化”,纠偏了那种集体的“宏大叙事”;以平实委婉而又有弹性的语言,反拨了笼罩一切的“毛话语”的僵硬;以平淡、含蓄节制的叙述,暴露了滥情的、夸饰的文风之矫情,让人重温曾经消逝的古典主义的名士风散文的魅力,从而折射出中国当代散文的空洞、浮夸、虚假、病态,让真与美、让日常生活、让恬淡与雍容回归散文,让散文走出“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功不可没。

我是个高中生,也想出出主意,写一下自己的拙见。首先以美的总体开篇,写到表现美的方式异和同,引出。分析沈汪的生活背景,人生经历。沈笔下的力量多是生活中各种经历所凝聚出来的,汪已经算是一种比较平静的人生经历了。(主体)沈作品中的思路是自然力量养育出的一种人文,景为文的心,而汪则更偏向于以景衬文。可以举例分析。沈的写作思路像蒙蒙细雨一般,对结构的全面没有太大的苛求,只是用正常语序表达出就可以了。汪受的教育比较全面,潜移默化。文章已经包含出一种结构,如涓涓的细流了。从沈,汪的作品中,我觉得还可以与曹文轩的作品比较一下,悲痛的力量逐渐淡化着。是因为时代赋予我们的秉性再逐渐改变吧?毕竟现在的日子比过去好多了,而日子好起来了,人们也就不愿意刻意去写不曾经历的痛苦了。这只是我个人的意见,美让人神往也就在于不同的人理解的美是不同的。能从这两位先生身上学点东西,我已经很幸福了。

汪曾祺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13] 他以个人化的细小琐屑的题材,使“日常生活审美化”,纠偏了那种集体的“宏大叙事”;以平实委婉而又有弹性的语言,反拨了笼罩一切的“毛话语”的僵硬;以平淡、含蓄节制的叙述,暴露了滥情的、夸饰的文风之矫情,让人重温曾经消逝的古典主义的名士风散文的魅力,从而折射出中国当代散文的空洞、浮夸、虚假、病态,让真与美、让日常生活、让恬淡与雍容回归散文,让散文走出“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功不可没。[13] 汪曾祺的散文不注重观念的灌输,但发人深思。如《吃食和文学》的《苦瓜是瓜吗》,其中谈到苦瓜的历史,人对苦瓜的喜恶,北京人由不接受苦瓜到接受,最后谈到文学创作问题:“不要对自己没有看惯的作品轻易地否定、排斥”“一个作品算是现实主义的也可以,算是现代主义的也可以,只要它真是一个作品。作品就是作品。正如苦瓜,说它是瓜也行,说它是葫芦也行,只要它是可吃的。

汪曾祺散文语言具有朴素、平淡、韵味无穷的特点,常常使用独特的口语化的语言。

他以个人化的细小琐屑的题材,使“日常生活审美化”,纠偏了那种集体的“宏大叙事”;以平实委婉而又有弹性的语言。

反拨了笼罩一切的“毛话语”的僵硬;以平淡、含蓄节制的叙述,暴露了滥情的、夸饰的文风之矫情,让人重温曾经消逝的古典主义的名士风散文的魅力。

从而折射出中国当代散文的空洞、浮夸、虚假、病态,让真与美、让日常生活、让恬淡与雍容回归散文,让散文走出“千人一面,千部一腔”,功不可没。

汪曾祺的散文不注重观念的灌输,但发人深思。如《吃食和文学》的《苦瓜是瓜吗》,其中谈到苦瓜的历史,人对苦瓜的喜恶,北京人由不接受苦瓜到接受。

最后谈到文学创作问题:“不要对自己没有看惯的作品轻易地否定、排斥”“一个作品算是现实主义的也可以,算是现代主义的也可以,只要它真是一个作品。作品就是作品。正如苦瓜,说它是瓜也行,说它是葫芦也行,只要它是可吃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汪曾祺

毕业论文选题汪曾祺

中国现当代文学作为一门文学专业的必修课程, 毕业 论文是考核学生的一个重要环节,写作现当代文学论文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确定题目。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一) 1. 汪曾祺小说文体的独创性 2. 试论汪曾祺的传统性 3. 论张贤亮小说的女性情结 4. 余秋雨 散文 的 文化 “寻根”情结 5. 千古文人侠客梦——论金庸小说中的侠与义 6. 论池莉市民小说中的“日常生活理想” 7. 阿城《棋王》的叙述学分析 8. 论阿城小说中的中国 传统文化 精神 9. 莫言小说运用色彩词的特点 10. “酷刑”与审美——论莫言《檀香刑》的美学风格 11. 论残雪小说的窥视心理描写 12. 两种病态人格的心理透视──论张爱玲与残雪笔下的母亲形象 13. 余华小说中死亡意象分析 14. 余华创作中的苦难意识 15. 《白鹿原》中的宗法文化研究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二) 1. 阿Q“精神胜利法”的心理学分析 2. 《阿Q正传》中的丑陋人性 3. 《伤逝》和《寒夜》爱情悲剧比较研究 4. 鲁迅《狂人 日记 》与果戈理的同名小说比较论 5. 《狂人日记》的解构主义特征 6. 《狂人日记》的反讽叙事 7. 在过去、现在、将来之间穿越——鲁迅《狂人日记》的叙述学解读 8. 社会学场域中的悲剧之痛——鲁迅《祝福》之还原性解读 9. 论鲁迅小说的叙事伦理 10. 鲁迅小说中女性人物的主体意识 11. 鲁迅小说创作中的疯癫意象透视 12. 鲁迅小说中人物“死亡”现象初探 13. 鲁迅小说中的看客形象分析 14. 论鲁迅《野草》的原罪意识 15. 郁达夫作品中的忏悔意识 16. 沉沦与救赎——论郁达夫小说中的情欲描写 17. 颓废——郁达夫悲剧小说的美学形态 18. 冰心与庐隐之比较 19. 论许地山小说的宗教色彩 20. 论《雷雨》中的“俄狄浦斯情结”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三) 1. 论曹禺早期剧作中的基督教意识 2. 《雷雨》的神秘命运色彩探微 3. 论中国传统文化对曹禺的影响 4. 家的梦魇——曹禺戏剧创作的心理分析 5. 曹禺前期戏剧中的人性剖析 6. 曹禺笔下的女性形象比较研究(如繁漪、陈 白露 、花金子、愫方等) 7. 蘩漪悲剧成因的心理探析 8. 试论曹禺剧作的“出走者”人物系列 9. 论《骆驼祥子》中的戏仿叙事 10. 高觉新和汪文宣比较论 11. 论沈从文小说中的乡村少女形象 12. 色彩、意象与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性 13. 朦胧诗与新生代诗比较论 14. 汪曾祺小说创作中的宗教情怀 15. 从《受戒》看汪曾祺的佛教文化意识 猜你喜欢: 1. 现当代文学论文选题参考目录 2. 文学论文题目大全 3. 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参考 4. 有关当代文学毕业论文 5. 浅谈现代文学本科生论文 6. 关于当代文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王朔小说的大众文化特征2、论舒婷诗歌的人道主义情怀3、论汪曾祺小说的儿童视角4、论汪曾祺小说的文体特征5、论汪曾祺小说的“创新”与“袭旧”6、论路遥小说的苦难意识7、论儒家文化在路遥小说中的体现8、论《平凡的世界》中的女性形象9、从韩寒或郭敬明或春树或张悦然小说看“80后”的创作特征10、论《白鹿原》中的女性形象11、论顾城诗歌的童话色彩12、论余秋雨散文的人文关怀13、论莫言《红高粱》系列中的生命意识14、论余华小说中的父亲形象15、从对传统文化的深刻自审到现代都市的女性叙写——论王安忆小说创作的嬗变16、论短信文学的审美特征

都在发愁不知道怎么选题的,应该没有查阅过多的资料。 查了很多资料 题目自然就会选题。找下方的联XI 回大纲两个字,可以得大纲思路参考呢。我就是他那里定的题目 帮助我通过的。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应该怎么选呢?应该选择那个方向的?同学们,以下是汉语言文学论文范文,大家可以参考哦!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题》选题范围【1】

说 明

1.所列选题均由北京大学中文系老师提出,涵盖了中文专业各个学科;

2.所列选题有的是具体题目,有的只是选题范围,学生应在此范围内确定具体题目,以利于形成观点;

3.专题写作教材中有论文范文,可作参考;

4.毕业论文还有更具体安排。

一、语言学方面

对立原则和XX方言的音位

互补原则和XX方言的音位

说汉语的音节

说同音词

说同义词

说汉语的词类划分

汉语的联合式构词法(或偏正式、述补式等)

递归性和汉语的句法结构

虚字和汉语的语法形式

汉语的借词

二、现代汉语方面

现代汉语规范化问题研究

普通话语音研究

XX作家(或作品)语言研究

网络汉语研究

句式(或句型)研究(选择某些有特点的句式)

现代汉语虚词研究(选择某些虚词)

现代汉语词义研究(选择某类词)

词典释义研究

方言研究(某一方言某一方面的问题)

语文政策和语言规划研究

汉字和汉文化

现代汉字学的研究内容

限制和减少汉字字数

部件研究

坚持汉字简化的方向

如何整理异体字

如何整理异形词

规范汉字的研究

汉字的前途

“修辞与语境”浅谈

“修辞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之我见

我对“修辞主体的修养”的认识

我对“在社会的大课堂里学习修辞”的体会

谈词语运用要做到“准确朴实”

谈词语的“巧妙配合”

谈“成语的活用”

谈“叠用句”

谈“四音节语音段落”

谈“比喻”

三、古代汉语方面

对汉字性质的认识

学习音韵学的心得体会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对词义引申的分析

对确认古汉语中词的同义关系(或其他关系)的看法

对词义转移的分类考察

以义为单位,给一部先秦文献(或其中的一部分)作词表

古代汉语“之”字结构(或“其”字结构)研究

古代汉语“所”字结构(或“者”字结构)研究

古代汉语单句(或复句)研究

古代汉语介词(或连词)研究

四、中国现当代文学方面

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论郭沫若《女神》的艺术风格

论曹禺《雷雨》的戏剧艺术

论沈从文小说的文化内蕴

论穆旦的诗

论钱钟书《围城》

论贾平凹的散文

论王蒙小说语言艺术

论余秋雨的散文

论余华的小说

论20世纪80-90年代对赵树理的再评价

评“样板戏”对李玉和、杨子荣、阿庆嫂三个人物的塑造

舒婷诗作简析

王曾祺小说对中国当代小说文体创作的意义

评王安忆的《长恨歌》

评铁凝《玫瑰门》

从女性写作角度评陈染的创作

论王朔的《动物凶猛》

论韩东的诗歌写作

鲁迅小说中的“黑色家族”简论

茅盾笔下的上海都市图景——读《子夜》

《无常》、《女吊》(鲁迅),《水里的东西》(周作人),《放猖》(废名)比较论

《日出》中的次要人物(黄升东、福生)在戏剧结构中的作用。或《茶馆》人物论

《我与地坛》文本细读

艾青笔下的土地与太阳

分析王安忆(或莫言、余华、铁凝的一篇新创作的小说)

我读海子的诗

重读寻根小说

老舍与北京城(或张爱玲与上海、王安忆与上海、王曾祺笔下的昆明、贾平凹的商州系列散文、赵树理与山西等)

五、中国古代文学方面

论《诗经》的赋、比、兴艺术

论《诗经》的音乐性及其美学意义

论《诗经》的婚恋诗

论《诗经》的妇女形象

论《诗经》中的战争诗

论《诗经》宴饮诗与礼乐文化精神

论《诗经》的讽刺艺术

孔子与《诗经》

《诗经》作品研究(具体作品可任选)

《诗经》与楚辞比较论

楚文化与楚辞

屈原的爱国主义与浪漫主义

论屈原的人格美

论《离骚》的艺术构思

屈原与庄子浪漫主义比较

略论《九歌》的艺术成就

屈原作品研究(具体篇章可任选)

陶渊明的田园诗(可侧重内容,也可侧重艺术特色)

王孟山水田园诗(可分别写王、孟,也可分写出山水、田园)

中唐山水田园诗(可任选某一、二个作家,也可以比较研究)

李白山水诗研究

送别诗中意象研究(可集中写某一种,如美酒等)

杜甫咏史怀古诗研究

刘禹锡咏史怀古诗

唐人咏物诗研究(可选择某一种,或某二、三种对比研究)

宋人咏物词研究(可选不同词家咏同一物对比研究,如咏梅等)

唐人送别诗研究(可选几家,或若干首对比研究)

《琵琶行》

关汉卿的杂剧创作

关汉卿、马致远之比较

汪道昆之短剧

徐渭的《四声猿》

汤显祖

孟称舜

沈自徵之剧作

论唐传奇中的爱情小说

试谈《三言》、《二拍》的时代特色

谈《三国演义》中曹操形象地塑造

论《水浒》的人物描写(亦可选择某一个人物,如论武松,论宋江,论李逵等)

试谈《西游记》的艺术特色(或论孙悟空形象)

论西门庆形象的典型意义

谈《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论《聊斋志异》中花妖狐魅形象的艺术特色

论王熙凤形象

论《红楼梦》的细节描写

论《红楼梦》整体反映生活的特色

六、二十世纪外国文学方面

卡夫卡小说中的异化主题

《尤利西斯》中的“内心独白”技巧

现代主义小说中的神话模式

论存在主义作品中的荒谬感

论罗格——格里耶小说中的“物化”

《百年孤独》中对“魔幻”技巧的运用

论《百年孤独》的叙事艺术

论黑色幽默的杂糅手法

博尔赫斯小说的玄学色彩

论《日瓦戈医生》中俄罗斯精神

七、中国古代文论方面

“诗言志”与“诗缘情”辨析

先秦儒家文论研究

先秦道家文艺观研究

“发愤著书”说综论

“文学自觉”说新探

六朝人物品藻与文论之关系

《文心雕龙》与《诗品》比较谈

意境理论的确立和发展

李渔戏曲理论研究

金圣叹小说理论研究

八、西方文论方面

柏拉图“艺术模仿自然”解密

柏拉图美学思想的特征

论亚里斯多德的“净化”说

贺拉斯《拾遗》与亚里斯多德《诗学》比较

布瓦洛《诗的艺术》再评价

狄德罗“美在关系”说与车尔尼雪夫斯基“美是生活”说比较

对莱辛《拉奥孔》的现代阐释

康德美学思想与现代艺术

议黑格尔的艺术发展观

论黑格尔的自然美与艺术美

论泰纳的文艺思想

别林斯基与形象思维论

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的特征

从叔本华到尼采

现代主义与自我表现

精神分析学和文艺学

评卢卡契与布莱希特的论战

詹姆逊论后现代主义

九、比较文学方面

李白咏月诗与法国波特莱尔所作咏月诗(见《巴黎的忧郁》、《恶之花》)的比较研究

林纾译文一种与后来译文的比较研究

从赛珍珠的小说《大地》看西方人对中国农民的误读

王国维对西方文化的`吸收和研究

钱钟书论“通感”

从《春江花月夜》看诗歌、音乐、舞蹈的关系

从梁山伯祝英台故事到“梁祝小提琴协奏曲”看中西文学形式交流的可能

十、美学方面

劳动与“自然人化”的美学意义

论“审美关系是美的核心”

美感特征简析

论审美想象

论悲剧与崇高

论艺术的美学意义

当代大众传媒和审美消费主义对传统艺术门类(诸如文学)的挑战

论审美鉴赏的创造性

论“审美具有解放人的性质”

中国古代美学特色简析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指导【2】

中国现当代文学方面:

论鲁迅小说中的知识分子形象

鲁迅现实题材相和构思小说的创作基调和艺术风格

论鲁迅小说中的妇女形象或者农民形象

鲁迅小说创作题材的变化

从《阿Q正传》、《示众》等作品来谈鲁迅对国民性的批判

鲁迅小说独特的艺术想象和构思

论鲁迅《呐喊》、《彷徨》的艺术成就

就《在酒楼上》的描写文字,解说“鲁迅气氛”的创造

鲁迅小说中的"黑色家族"简论论郭沫若《女神》的艺术风格

鲁迅小说中“黑色家族”的创造

论曹禺《雷雨》的戏剧艺术

茅盾《子夜》的史诗性和社会剖析特点

论曹禺《雷雨》中人物形象的新认识

吴荪甫形象的复杂性

论《雷雨》中蘩漪与《日出》中的陈白露形象比较

从城市文明病和人性关系的层面,探讨《骆驼祥子》的创作视点和艺术深度

试论曹禺笔下的妇女形象

沈从文的文学理想和他笔下的两个世界

论沈从文小说的文化内蕴

从诗化小说和语言的角度,看沈从文的《边城》

论沈从文小说的人性美及牧歌情调

从少数民族作家的角度,探讨老舍、沈从文小说的文化底蕴

论沈从文小说的都市题材和湘西题材的特点

张爱玲小说对人生的观察角度和艺术视点

论张爱玲的《金锁记》及曹七巧形象

《金锁记》和《倾城之恋》人物形象与艺术格局之异同

论张爱玲女性题材的特点

汪曾祺的小说的散文化特征

论张爱玲女性题材与王安忆女性题材的比较

王安忆《长恨歌》中的都市与女性的关系

中文系论文题目汪曾祺

Wang Zengqi is a Chinese modern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writer across two periods. His literary achievements and creativity emerge in the 1940s, but they show completely only to the it arouse the concern of scholars and readers. He is a writer worthy of being researched .I choose this topic from his literary creation of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a representative from the spiritual level around Wang Zengqi’s“Land of Peach Blossoms". I want to write it from the following chapters:Chapter One: Wang Zengqi’s“Land of Peach Blossoms”. Literature describes Wang\'s "Peach Blossom Spring" connota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analysis of the text explain Wang Zengqi\'s "Land of Peach Blossoms”. It is mainly related to "Land of Peach Blossoms" in following aspects: First, he creates a "Land of Peach Blossoms" of US Favors mainly from the pursuit of freedom, brotherhood and unity among people on help and mutual assistance aspects. Second, he creates a natural and harmonious "Land of Peach Blossoms" mainly from man and nature, man and society and inner harmonious Two: The cause of the Wang Zengqi’s“Land of Peach Blossoms”. It is mainly from the following sections: Section I, Wang Zengqi explai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ividuals "Peach Blossom Spring" mainly from the character of the reasons for Wang Zengqi family, education reasons. Wang Zengqi further explores "Land of Peach Blossoms" the origins of writing. Section II, Explain from the background of the times Wang Zengqi\'s "Peach Blossom Spring”. Through this chapter can be discussed more clearly profound that Wang Zengqi\'s "Land of Peach Blossoms" is the writing from his inner heartsChapter Three: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Land of Peach Blossoms"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I compare Wang Zengqi with his contemporary writers such as Fei Ming, Sun Li and so on. Wang Zengqi highlights more clearly now in the position of his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and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Chapter Four:“Land of Peach Blossoms”makes impact on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history. This chapter focuses on Wang Zengqi\'s "Land of Peach Blossoms" on the impact of future generations. In the context of its times, As a special experience and personal characteristic of personality, Wang Zengqi\'s works is full of "Land of Peach Blossoms’" idealism. Such idealism in his works in different times produces different patterns of variation. It is hidden under the surface in a unique landscape. It affects the direction of his own creation.【汪曾祺作为跨越中国现代当代文学两个时期的作家,他的文学成就和创作才能在四十年代就初露端倪,但一直到80年代才完全显现出来,进而引起学者和读者的关注,这是一个值得分析和研究的作家。我选择这个论文题目,是从汪曾祺的文学创作的全面认识中抽取一个有代表性的精神层面,围绕着“汪曾祺的‘桃花源’”展开。具体从以下几章来论述:第一章汪曾祺的“桃花源”。本章主要是阐述汪曾祺文学创作的“桃花源”的内涵。从文本分析的角度阐释汪曾祺的“桃花源”,主要涉及到汪曾祺“桃花源”以下方面:第一,营造人情美的“桃花源”,主要从对自由的追求、人性关怀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二,营造充满自然和谐“桃花源”。主要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内心的和谐等方面论述充满自然和谐的“桃花源”。第二章为汪曾祺的“桃花源”产生的根由。本章主要从以下几节来阐释,第一节,从汪曾祺个人角度阐释“桃花源”,主要是从汪曾祺的性格原因,家庭、教育原因,进而探讨汪曾祺“桃花源”写作的缘由。第二节,从时代背景特殊的经历和个性特点,汪曾祺的文学创作中充满着“桃花源”式的理想主义,阐释汪曾祺的“桃花源”。通过本章的论述可以更清楚深刻了解到汪曾祺的“桃花源”是深入内心的写作。第三章“桃花源”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比较分析。本文把汪曾祺的“桃花源”放在同时代作家中加以比较,如与废名、沈从文、孙犁等,更加清楚地凸现汪曾祺在现当代文学中的位置和个性特点。第四章“桃花源”对中国现代文学史时代影响。本章主要论述汪曾祺的“桃花源”对后世产生的影响。在其时代背景下,由于这种理想主义在他不同时代作品中产生不同形态的变体,是隐藏在表面现象下的一个独特的风景,不仅影响着的他本人的创作方向,并且由于中国在八十年代文学思潮的解放而对其他作家甚至社会产生了独特而深刻影响。】

1、论王朔小说的大众文化特征2、论舒婷诗歌的人道主义情怀3、论汪曾祺小说的儿童视角4、论汪曾祺小说的文体特征5、论汪曾祺小说的“创新”与“袭旧”6、论路遥小说的苦难意识7、论儒家文化在路遥小说中的体现8、论《平凡的世界》中的女性形象9、从韩寒或郭敬明或春树或张悦然小说看“80后”的创作特征10、论《白鹿原》中的女性形象11、论顾城诗歌的童话色彩12、论余秋雨散文的人文关怀13、论莫言《红高粱》系列中的生命意识14、论余华小说中的父亲形象15、从对传统文化的深刻自审到现代都市的女性叙写——论王安忆小说创作的嬗变16、论短信文学的审美特征

1.汪曾祺写过的作品一览:短篇小说:《受戒》《大淖记事》《鸡鸭名家》《异秉》 小说集:《邂逅集》《晚饭花集》《茱萸集》《初访福建》 散文集:《逝水》《蒲桥集》《孤蒲深处》《人间草木》《旅食小品》《矮纸集》《汪曾祺小品》 艺术小品集 手稿《羊舍一夕》:《汪曾祺:文与画》 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 剧本京剧:《沙家浜》(主要编者之一) 京剧:《范进中举》 文集:《汪曾祺自选集》(1987年);《汪曾祺文集》(共四卷,《小说卷》《散文卷》《文论卷》《戏曲剧本卷》1993年,江苏文艺出版社);《汪曾祺全集》(共八卷,《小说卷》《散文卷》《戏剧卷》《其他卷》1998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汪曾祺》(共五卷,《说戏》《五味》《谈师友》《文与画》《人间草木》,山东画报出版社) 汪曾祺著作 《邂逅集》,1949年4月,文化生活出版社。 《羊舍的夜晚》,1963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汪曾祺短篇小说选》,1982年8月,北京出版社。 《晚饭花集》,1985年3月,人民文学出版社。 《寂寞和温暖》,1987年9月,台湾新地出版社。 《汪曾祺自选集》,1987年10月,漓江出版社。 《晚翠文谈》,1988年3月,浙江文艺出版社。 《茱萸集》,1988年9月,台湾联合出版社。 《受戒》(法文版),1989年,中国文学出版社。 《蒲桥集》,1989年3月,作家出版社。 《晚饭后的故事》(英文版),1990年,中国文学出版社。 《旅食集》,1992年4月,广东旅游出版社。 《汪曾祺小品》,1992年10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丛书·汪曾祺》,1992年1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 《汪曾祺散文随笔选集》,1993年6月,沈阳出版社。 《菰蒲深处》,1993年6月,浙江文艺出版社。 《榆树村杂记》,1993年9月,中国华侨出版社。 《草花集》,1993年9月,成都出版社。 《汪曾祺文集》(4卷5册),1993年9月,江苏文艺出版社。 《塔上随笔》,1993年11月,群众出版社。 《老学闲抄》,1993年11月,陕西人民出版社。 《异秉——汪曾祺人生小说选》,1994年9月,甘肃文艺出版社。 《五味集》,1996年1月,台湾幼狮文化事业公司。 《矮纸集》,1996年3月,长江文艺出版社。 《逝水》,1996年3月,中国青年出版社。 《汪曾祺散文选集》,1996年,百花文艺出版社。 《独坐小品》,1996年11月,宁夏人民出版社。 《去年属马》,1997年,北京燕山出版社。 《中国当代才子书·汪曾祺》,1997年,长江文艺出版社。2.汪曾祺最著名的文章《受戒》、《陈小手》、《异秉》、《大淖记事》

小说陈小手 异秉 大淖记事 受戒 写的都很好

研究汪曾祺的英文论文

Qiは、小说、散文で、优れた现代作家ですので、非常に高い成果を持っています。彼の小说は、シンプルでプレーンの特性を示す、散文の明确な倾向を示しています。この资料では、新规作成の审美的な侧面を勉强しようとしています。著者は、その小说の审美的な特徴は次のことを考えている:美しく、悲剧的な美しさとエレガントな美しさを、そしてこれらの3つの中で、美しいはコア

Wang Zengqi is a distinguished writer who has made sublime achievements in novel and prose writing. His novels show conspicuous inclination of pros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plainness and austerity. This paper aims at studying the writing characteristics of Wang Zengqi's nove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esthetics. After the analyses, I identidy his aesthetics characteristics in writing as: grace, tragic beauty, and ethereal beauty. Among the three elements, grace stands out as the centual trait.

Wang Zengqi is a Chinese modern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writer across two periods. His literary achievements and creativity emerge in the 1940s, but they show completely only to the it arouse the concern of scholars and readers. He is a writer worthy of being researched .I choose this topic from his literary creation of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a representative from the spiritual level around Wang Zengqi’s“Land of Peach Blossoms". I want to write it from the following chapters:Chapter One: Wang Zengqi’s“Land of Peach Blossoms”. Literature describes Wang\'s "Peach Blossom Spring" connota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analysis of the text explain Wang Zengqi\'s "Land of Peach Blossoms”. It is mainly related to "Land of Peach Blossoms" in following aspects: First, he creates a "Land of Peach Blossoms" of US Favors mainly from the pursuit of freedom, brotherhood and unity among people on help and mutual assistance aspects. Second, he creates a natural and harmonious "Land of Peach Blossoms" mainly from man and nature, man and society and inner harmonious Two: The cause of the Wang Zengqi’s“Land of Peach Blossoms”. It is mainly from the following sections: Section I, Wang Zengqi explai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dividuals "Peach Blossom Spring" mainly from the character of the reasons for Wang Zengqi family, education reasons. Wang Zengqi further explores "Land of Peach Blossoms" the origins of writing. Section II, Explain from the background of the times Wang Zengqi\'s "Peach Blossom Spring”. Through this chapter can be discussed more clearly profound that Wang Zengqi\'s "Land of Peach Blossoms" is the writing from his inner heartsChapter Three: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Land of Peach Blossoms" in the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I compare Wang Zengqi with his contemporary writers such as Fei Ming, Sun Li and so on. Wang Zengqi highlights more clearly now in the position of his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and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Chapter Four:“Land of Peach Blossoms”makes impact on Modern Chinese Literature history. This chapter focuses on Wang Zengqi\'s "Land of Peach Blossoms" on the impact of future generations. In the context of its times, As a special experience and personal characteristic of personality, Wang Zengqi\'s works is full of "Land of Peach Blossoms’" idealism. Such idealism in his works in different times produces different patterns of variation. It is hidden under the surface in a unique landscape. It affects the direction of his own creation.【汪曾祺作为跨越中国现代当代文学两个时期的作家,他的文学成就和创作才能在四十年代就初露端倪,但一直到80年代才完全显现出来,进而引起学者和读者的关注,这是一个值得分析和研究的作家。我选择这个论文题目,是从汪曾祺的文学创作的全面认识中抽取一个有代表性的精神层面,围绕着“汪曾祺的‘桃花源’”展开。具体从以下几章来论述:第一章汪曾祺的“桃花源”。本章主要是阐述汪曾祺文学创作的“桃花源”的内涵。从文本分析的角度阐释汪曾祺的“桃花源”,主要涉及到汪曾祺“桃花源”以下方面:第一,营造人情美的“桃花源”,主要从对自由的追求、人性关怀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二,营造充满自然和谐“桃花源”。主要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内心的和谐等方面论述充满自然和谐的“桃花源”。第二章为汪曾祺的“桃花源”产生的根由。本章主要从以下几节来阐释,第一节,从汪曾祺个人角度阐释“桃花源”,主要是从汪曾祺的性格原因,家庭、教育原因,进而探讨汪曾祺“桃花源”写作的缘由。第二节,从时代背景特殊的经历和个性特点,汪曾祺的文学创作中充满着“桃花源”式的理想主义,阐释汪曾祺的“桃花源”。通过本章的论述可以更清楚深刻了解到汪曾祺的“桃花源”是深入内心的写作。第三章“桃花源”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比较分析。本文把汪曾祺的“桃花源”放在同时代作家中加以比较,如与废名、沈从文、孙犁等,更加清楚地凸现汪曾祺在现当代文学中的位置和个性特点。第四章“桃花源”对中国现代文学史时代影响。本章主要论述汪曾祺的“桃花源”对后世产生的影响。在其时代背景下,由于这种理想主义在他不同时代作品中产生不同形态的变体,是隐藏在表面现象下的一个独特的风景,不仅影响着的他本人的创作方向,并且由于中国在八十年代文学思潮的解放而对其他作家甚至社会产生了独特而深刻影响。】

现代文学是在中国社会内部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条件下﹐广泛接受外国文学影响而形成的新的文学。在文学作品中建构出的一系列系统的符号和有意味的空间形式。

现当代文学作品论文篇1

论钱钟书与朱光潜对《拉奥孔》的解读异同

摘 要:莱辛《拉奥孔》专论“诗”与“画”的界限,是西方文艺比较批评的经典之作。

钱钟书和朱光潜两位学者从各自的角度对这本专论作了赏析和研究,本文旨在分析两者鉴赏的方法、视角等方面的异同,提出笔者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拉奥孔;诗画异质说;朱光潜;钱钟书

引言

朱光潜与钱钟书,都是具有丰厚西学背景的中国学者。

两者对莱辛名著《拉奥孔》进行独到的评析。

本文选取两者文论中直接评论《拉奥孔》的两篇文章——《诗论·诗与画——评莱辛的诗画异质说》和《七缀集·读﹤拉奥孔﹥》——并结合其各自相关的文论作品,对两者的解读异同进行辨析,并提出笔者自己的看法。

莱辛《拉奥孔》是专论“诗”与“画”的一本书。

画是指造型艺术,诗是指诗歌以及西方古代的史诗。

在肯定莱辛贡献方面,两位学者都作出了中肯的评价。

朱光潜的《诗与画——评莱辛的诗画异质说》分为四个部分,先重述了莱辛的主要观点,然后提出自己的见解。

钱钟书的《读﹤拉奥孔﹥》前两节陈述了鉴赏者自己的研究方法以及对莱辛学说的基本看法。

朱光潜与钱钟书都深刻地体会到“诗”与“画”是两种不同的艺术。

但是,诗与画既然都是艺术,就应该有共同性。

朱光潜在文章的第一部分就指出诗画同为艺术有共同点,诗与画都是从情趣与意象而出。

钱钟书在其《管锥编》中指出诗画“同出心源”,有一致之处,“画之写景物,不尚工细,诗之道情事,不贵详尽,”[1] 诗与画并非直白地传达情趣或者意象,在传达的过程中是留有余地,耐人寻味的。

其次,朱光潜与钱钟书的评析也有很大的差别。

两位学者在肯定莱辛巨大贡献的同时也指出其学说不周之处,并给出了自己的新解和补充,两者在这一点上却存在巨大的差异。

朱光潜对《拉奥孔》中的某些观点多有反驳,且直言不讳。

莱辛认为“美是古代艺术家的法律;他们在表现痛苦中避免丑。

”[2]朱光潜以亚里士多德提出艺术中也含有丑的成分作为有力的证词,指出莱辛所理解的理想美有偏差;莱辛认为在绘画中,美比真实的表情更重要,并以拉奥孔雕像为例。

美学家朱光潜对此作出严厉的批评。

在文中,朱光潜罗列了众多莱辛学说的不足之处,比如忽视了欧洲造型艺术中也注重动作的叙述,作品与作者的关系,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区别;并给出自己的体会和解答,提出读者的二度创作以及诗与艺术的共同特质,都没有引起莱辛的注意。

并用具体例子来反驳莱辛“诗”只宜于叙述时间中的动作的观点,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川烟雨,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等,都是诗歌中景物描写的精辟而恰当的例子。

朱光潜敏锐地洞察到莱辛的自圆其说中暗含着许多矛盾,因此在此解开了结,使得莱辛的学说更为丰厚周全,得以升华。

在朱光潜看来,莱辛的诗画批评有其值得肯定的地方;但具体说来,许多观点脱离了实际的艺术生活。

钱钟书《读〈拉奥孔〉》一文直面莱辛学说中忽视“诗”里有许多“画”所不能作的地方,得出“诗中有画,非画所能表达”[3]的结论。

作者从分析中国古典诗歌入手,举出例证洋洋大观,读之甚是心悦诚服。

莱辛认为诗宜于表达时间里的动作,画宜于表达空间里的铺成。

钱钟书结合中国古典诗词具体例子指出诗歌不仅宜于表达时间里的动作,同样还能叙述空间里的并列,且不失意境美。

其最具代表的是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山水诗,完美地诠释了诗歌描绘静态美的极致;诗中有画,却不是画所能表达的,“诗”所能表现的领域比莱辛所想的还要广阔。

这一点,朱光潜先生没有涉及,可见是钱先生的一个创见。

钱先生在“诗中有画,非画所能表达”的要领之下,具体地论说了绘画“画不出” 诸多因素,如内心状态、气氛性景色、颜色字的虚实之分等等,而这些细微之处都是诗歌所能传达的。

再则,莱辛认为,造型艺术应该选择动作中达到顶点之前那“最耐人寻味的片刻”作为表达的对象。

钱钟书指出“富于包孕的片刻”不仅在造型艺术中常用,在文字艺术中也同样适用。

作者认为这种手法在中外长短篇小说中都屡见不鲜,他注意到这一现象,并将其与莱辛的学说对比分析,可以说又是他的一个创见,使得莱辛的学说得到了更充分的补充。

莱辛《拉奥孔》作为西方美学的经典之作,至今仍值得我们阅读,但是正如两位先生所指出的,既然这样一本经典之作不缺纰漏不足之处,

为什么又如此吸引读者呢?学者刘若愚在《中国文学理论》中曾提出,我们在分析任何批评见解时,可以提出一系列问题:

他是从作家的观点还是从读者的观点来讨论文学?他对艺术的“宇宙”抱有何种概念?他的“宇宙”是否等于物质世界,或人类社会,

或者某种“更高的世界”,或是别的?[4]莱辛是从读者的观点来讨论诗与艺术,莱辛对艺术的“宇宙”并没有抱有某种“更高的世界”。

朱光潜说,“他(莱辛)对艺术的见解似乎是一种很粗浅的写实主义。

”[5]朱光潜先生一针见血的“粗浅的写实主义”,不是过分之辞。

钱钟书注重从诗的材料即语言着手去探析“诗”与“画”的本质区别。

韦勒克在《文学理论》中说道“文学语言有很多歧义,它是高度内涵的”[6]。

钱钟书指出这“高度的内涵”是“画不就”的。

有人说,汉语是诗的语言,因为它具有多义性,是高度内涵的。

莱辛看到了“诗”与造型艺术的材料不同,但并没有深入分析诗的.材料为诗的创作开拓了一片广阔的天地,如语言文字在诗中营造的意象、氛围等等,以及语言文字本身的抽象性(心理状态的词,形容词,比喻)也非具象的造型艺术所能呈现。

参考文献:

[1]钱钟书.管锥编[M].北京:中华书局,1979.

[2]莱辛.拉奥孔[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3]钱钟书.七缀集[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1.

[4][美]刘若愚,杜国清译.中国文学理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

[5]朱光潜.诗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6][美]勒内·韦勒克,奥斯汀·沃伦著,刘象愚等译.文学理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现当代文学作品论文篇2

从《受戒》看汪曾祺小说的艺术特色

摘要:汪曾祺的小说《受戎》虽写凡人小事,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情节故事平淡与自然,在文章结构、语言风格等方面处处体现出诗意之美。

是散文化小说的典型代表。

关键词:散文化小说 诗意 和谐

汪曾祺是我所喜欢的一位现当代作家,他可谓大器晚成,1939年入西南联大,师从沈从文先生,1940年在文坛初露锋芒,但随后的写作一直是断断续续,直到1980年《受戒》的刊发,他才震动文坛。

随着《大淖记事》、《异秉》等许多描写民国时期江南乡土民情的小说的出版,他开始为广大读者所推崇。

《受戒》可是说是他“散文化小说”的代表作,故事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毫无做作,也没有任何约束,描摹了少年男女情窦初开,蕴含着对生活和人生的热爱,洋溢着人性和人情的欢歌。

语言自然、活泼;文风清新、质朴;意境优雅、唯美。

一.故事情节的平淡与自然

《受戒》用平淡,自然,用最温和的调子从从容容地讲述一对小儿女朦胧的爱情,小说的开头“明海出家已经四年了。

  • 索引序列
  • 有关汪曾祺论文的开题报告
  • 研究汪曾祺的论文开题报告
  • 毕业论文选题汪曾祺
  • 中文系论文题目汪曾祺
  • 研究汪曾祺的英文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