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品质主要由淀粉含量、干物质含量、病虫害发生率等多个因素影响。因此,马铃薯品质研究对于提高我国马铃薯生产的效益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表现如下:1. 提高产量和质量:了解马铃薯品质的变化规律以及不同品种间的差异,有利于制定科学的马铃薯种植管理措施,进而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品质。同时,研究马铃薯的品质特性,有利于调整不同产地和不同季节的种植布局,进一步提高其产量和质量。2. 优化加工和利用:研究马铃薯的品质特性和变化规律,有助于生产企业制定更适合马铃薯品种和产地的加工生产流程,提高加工制品的品质和良率。同时,研究马铃薯的品质特征,可以为其深加工提供科学依据,推动马铃薯加工产业成为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3. 促进马铃薯国际交流:马铃薯品质研究可以为国际间马铃薯技术交流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促进各国之间在马铃薯种植、加工等方面进行交流与合作,提高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4. 打造品牌和增加附加值:根据马铃薯品质特征和产品差异,生产出不同的马铃薯品种和加工制品,打造品牌和增加附加值,为我国马铃薯产业提升整体水平,不断创造新的经济效益。综上所述,研究马铃薯品质对于促进我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提高马铃薯产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钾营养。施钾对马铃薯增产有重要的作用。据Pushkarnath(1976)研究,增施钾肥不但能够使块茎总产量增加,而且大、中型薯块的比率明显提高。钾肥对改善马铃薯块茎的品质具有良好作用,据一些研究表明,钾能明显提高块茎的淀粉含量。并能减轻薯肉变黑的程度,降低块茎空心病和褐心病的发病率。马铃薯追施钾肥后,生育前期可促进矿质的吸收、运输并参与代谢反应,促进茎叶健康生长,加速有机物的合成并积累有机物;块茎膨大期K+促进茎叶光合产物(可溶性糖等)由茎叶转运至地下并不断合成淀粉,有利于块茎膨大,所以追施钾肥后马铃薯块茎产量、淀粉含量、商品率较对照明显提高;钾具高度流动性,不同时期追施钾肥对块茎膨大、淀粉积累的贡献不同。
据郭志平(2002)报道,追施钾肥对提高马铃薯产量和质量具有明显作用。出苗期、现蕾初期、开花初期追施钾肥分别较对照每公顷增产(二年平均)4200kg、、8955kg,增产率分别为、、,淀粉含量分别较对照提高、、,大、中薯率较对照分别提高、11%、。经变量分析处理间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其中以现蕾初期追施钾肥增产效果最佳,淀粉含量和商品率提高幅度最大。
不同生育期追施钾肥对马铃薯产量、块茎淀粉含量和商品率的影响
增施钾肥可提高马铃薯块茎的储藏寿命。Lune和Goor(1977)指出,对于马铃薯,由于较低的呼吸速率及真菌病害的影响,储藏寿命随施钾量的增加而延长。Sharma(1972)研究不同施钾水平对马铃薯贮藏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马铃薯收获后块茎损失率明显下降。
钾肥对马铃薯储藏品质的影响
1、不同保水剂施用方式对马铃薯生理指标及农艺性状的影响2、不同化学药剂处理对金铁锁 (PsammoilenetunieoidesW.C.WuetC.Y,Wu)种子萌发的影响3、日粮不同能量和蛋白质水平对乌金猪肌肉组织能量代谢的影响?4、华坪乌骨鸡遗传资源调查与种质特性评价5、几种有机种植模式对烤烟生长发育、产量和产值的影响6、云南生态条件下烤烟 KRK26品种成熟采收的研究7、西南烟区烤烟主要多酚含量的比较分析8、不同烤烟品种成熟及烘烤过程中类胡萝卜素含量分析9、外源 AsA对苹果果实采后衰老及AsA?GSH循环的影响10、大花香水月季的授粉率及花粉管生长途径11、滇杨叶芽总 RNA提取方法比较研究12、土壤肥力 & 农业生态13、纳板河流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土壤综合肥力分析14、短程硝化 -反硝化过程中氮素形态变化研究15、区域土地整理项目工程量估算方法探讨16、两相厌氧发酵过程监控系统的设计 1、文稿应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应立论新颖、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文字精炼。2、作者姓名在文题下按序排列,排列应在投稿时确定。多作者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接录稿通知后不再改动。3、论文格式一般要包括:题目、作者及单位、邮编、内容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等。使用外文字母与符号时,一定要分清斜体、大小写、上下角字母、数码的符合位置高低及使用规则。4、来稿文末应附带详细的作者简介(姓名、性别、籍贯、出生年月、学历、工作单位、职称、职位、研究方向)和作者联系方式(手机、联系地址、邮编、邮箱、QQ等)。5、作者姓名、单位、详细地址及邮政编码务必写清楚,方便以后联系作者。6、来稿应该保证原创,严禁抄袭,来稿本着文责自负的原则,作者切勿一稿多投。7、编辑部对来稿有删修权,不同意删修的稿件请在来稿中声明。8、稿件投到《云南农业大学学报》之日期,三个月后不见采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因人力有限,恕不另行通知。9、论文发表后,赠当期杂志1-2册,以供作者使用。10、本站并非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作者若向该刊投稿,请直接与《云南农业大学学报》杂志社编辑部联系。11、文责自负, 编辑部有权对稿件做技术性、文字性修改 , 在征得作者同意后可以进行实质内容的修改。12、论文发表后 , 版权即属于编辑部所有(包括上网的版权)。13、作者需交纳审稿费和发表费, 编辑部将给予一定的稿酬,同时赠寄当期杂志1 册或2册。14、为了适应信息化建设的需要,扩大作者学术交流渠道,本刊已加入“C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作者若无特别声明,一律视为同意收录。 地址:昆明黑龙潭云南农业大学邮政编码:650201
马铃薯又称土豆。属茄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马铃薯蛋白质营养价值高。马铃薯块茎含有2%左右的蛋白质,薯干中蛋白质含量为8%~9%。据研究,马铃薯的蛋白质营养价值很高,其品质相当于鸡蛋的蛋白质,容易消化、吸收,优于其他作物的蛋白质。而且马铃薯的蛋白质含有18种氨基酸,包括人体不能合成的各种必需氨基酸。土豆的生长过程:1.休眠期马铃薯收获以后,放到适宜发芽的环境中而长时间不能发芽,属于生理性自然休眠,是一种对不良环境的适应性。块茎休眠始于匍匐茎尖端停止极性生长和块茎开始膨大的时刻。休眠期的长短关系到块茎的贮藏性,关系到播种后能否及时出苗,因而关系到产量的高低。马铃薯休眠期的长短受贮藏温度影响很大,在26摄氏度左右的条件下,因品种的不同,休眠期从1个月左右至3个月以上不等。在温度为0-4摄氏度的条件下,马铃薯可长期保持休眠。马铃薯的休眠过程,受酶的活动方向决定,与环境条件密切关联。2.发芽期马铃薯的生长从块茎上的芽萌发开始,块茎只有解除了休眠,才有芽和苗的明显生长。从芽萌生至出苗是发芽期,进行主茎第一段的生长。发芽期生长的中心在芽的伸长、发根和形成匍匐茎,营养和水分主要靠种薯,按茎叶和根的顺序供给。生长的速度和好坏,受制于种薯和发芽需要的环境条件。生长所占时间就因品种休眠特性、栽培季节和技术措施不同而长短不一,从1个月到几个月不等。3.幼苗期从出苗到第六叶或第八叶展平,即完成1个叶序的生长,称为“团棵”,是主茎第二段生长,为马铃薯的幼苗期。幼苗期经过的时间较短,不论春作或秋作只有短短半个月。4.发棵期从团棵到第十二或第十六叶展开,早熟品种以第一花序开花;晚熟品种以第二花序开花,为马铃薯的发棵期,为时1个月左右,是主茎第三段的生长。发棵期主茎开始急剧拔高,占总高度50%左右;主茎叶已全部建成,并有分枝及分枝叶的扩展。根系继续扩大,块茎膨大到鸽蛋大小,发棵期有个生长中心转折阶段,转折阶段的终点以茎叶干物质量与块茎干物质量之比达到平衡为标准。5.结薯期即块茎的形成期。发棵期完成后,便进入以块茎生长为主的结薯期。此期茎叶生长日益减少,基部叶片开始转黄和枯落,植株各部分的有机养分不断向块茎输送,块茎随之加快膨大,尤在开花期后10天膨大最快。结薯期的长短受制于气候条件、病害和品种熟性等,一般为30-50天。生长条件:马铃薯性喜冷凉,是喜欢低温的作物。其地下薯块形成和生长需要疏松透气、凉爽湿润的土壤环境。马铃薯对温度的要求:块茎生长的适温是16℃~18℃,当地温高于25℃时,块茎停止生长;茎叶生长的适温是15℃~25℃,超过39℃停止生长。
利用野生种和原始栽培种中优良加工性状,如低还原糖含量、耐低温糖化、高干物质含量、耐损伤不变黑、抗氧化和营养价值等是近年来世界上马铃薯资源改良和育种研究的热点。马铃薯原始栽培种是品质育种的丰富资源,在风味、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和块茎质地结构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变异性。利用原始栽培种育成了能产生2n配子易与普通四倍体栽培种杂交的二倍体亲本,如BPH32-3、BPH32-5等,和淀粉含量高达30%的具有野生血缘的四倍体回交杂种。通过轮回选择提高了譙.stenotomum(PHU-STN)群体的块茎比重(Haynes,2000)。筛选出了抗低温(3℃,15周)贮藏糖化的炸片杂种,并在与普通栽培种的双单倍体杂种后代中,鉴定出耐低温糖化(3℃,贮藏15周)炸片的优良无性系(Oltmans等,1999、2002)。Carputo等(2002)应用“桥梁”种克服种间杂交不育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成功地将中高比重、低还原糖含量和软腐病抗性转入普通栽培马铃薯中,得到能在育种中有效利用的回交3代无性系。利用的低还原糖含量和抗低温糖化特性已经育成品种,如加拿大的Conestage、甘农薯2号、美国鲜食品种Yukon Gold和耐低温糖化品种NorValley。美国自从发现二倍体栽培种和四倍体作亲本可筛选出许多无低温糖化现象后代以来,育成品种的炸片品质显著提高,块茎干物质含量年均增加,还原糖含量年降低~,炸片合格率年增加。
Brown等(1999)在及其与普通栽培种的杂种后代中分离出了黑色素形成少的基因型,显著地减少块茎机械损伤引起的褐变。Culley等(2000)在种中克隆了多酚氧化酶基因簇中的一系列基因,并将损伤褐变抗性从转育到了普通四倍体栽培种中。
丰产性的利用
Peloquin等(1985)报道了许多二倍体野生种与栽培品种的双单倍体杂交可得到高产后代,并可通过二倍体产生的2n配子将丰产性传递到四倍体马铃薯栽培品种中。英国于1999年推广的Argos和Redgem两个品种是以分别作母本和父本育成的,Argos品种表现高产,抗普通疮痂病(Streptomyces scabies)和马铃薯孢囊线虫(Globodera rostochiensis和)。Redgem表现高产、抗黑胫病(Erwinia )、晚疫病(Phytophthoya infestans)和马铃薯孢囊线虫。
低糖胡萝卜果脯加工工艺的研 鲜切马铃薯贮藏过程中质构品 花生奶生产工艺的研究 论食品企业的产品结构对其投 酸解酯化大米复合变性淀粉的 水酶法提取山桐子油工艺研究 黄瓜酸奶加工工艺研究 湘莲蛋白质的提取及其功能性 芝麻蛋白多肽抗氧化活性研究等等参考地址:
1 马铃薯品质研究非常重要。2 马铃薯是全球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品质直接影响到消费者的健康和生产者的经济效益。马铃薯品质研究可以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延长马铃薯的储存期,减少损耗和浪费,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3 马铃薯品质研究还可以促进马铃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因此,马铃薯品质研究对于促进农业现代化、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在百度上查拉
果蔬保鲜技术论文篇二 切分果蔬的贮藏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摘要:指出了近年来人们的消费模式不断发生着变化,促进了速食工业的快速发展,可以直接食用、营养、卫生的新鲜切分果蔬的需求迅速增加。鲜切果蔬除具有新鲜、使用方便等优点外,还具有重要的环境保护效应。鲜切果蔬更好地保持了果蔬的风味和营养,但耐贮性低于完整果蔬。主要阐述了切分果蔬经过加工处理而导致的贮存期缩短等保鲜技术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切分果蔬;保鲜技术;研究 1 引言 目前在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鲜切果蔬已经实现系统化、规范化生产,产品大量进入食品商店和超市。据报道,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鲜切果蔬的消费已经占果品、蔬菜消费的1/3。在我国,鲜切果蔬生产刚刚起步,加工规模比较小。我国的鲜切果蔬生产量和品质还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主要原因是鲜切果蔬加工工艺和保鲜技术存在问题,价格高,货架期(7d左右)得不到保证,而且对鲜切果蔬的质量没有检测标准。我国是一个水果、蔬菜生产大国,约占世界总产量的l/3,鲜切果蔬生产和技术的落后,不仅影响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还影响我国农业及农村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因此研究鲜切果蔬的保鲜技术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和深远的社会意义。 2 切分果蔬的贮藏保鲜技术 低温保鲜 低温处理能有效地减缓酶和微生物的活动,抑制果蔬呼吸作用,降低各种生化反应的速率,延缓衰老和抑制褐变。由于酶活性化学反应的温度系数Q10为2~3,温度每下降10℃,生理生化反应就下降到1/3~1/2,因此,切分材料时在低温下操作,可以将乙烯和呼吸速率的上升及其他劣变的生理代谢减到最低,保存期可大大延长。孙伟、丁宝莲等[1]通过研究马铃薯、胡萝卜、甜椒、萝卜、莴苣、芹菜、甘蓝、大白菜、青花菜、蘑菇、花椰菜、香菇等切割后在10~30℃不同的温度下的呼吸速率发现,切割蔬菜加工场所适应温度应在15℃以下,多数研究认为切分水果在0~5℃条件下贮藏较适合。切割产品加工后在5℃条件下运输和销售,其表面微生物的数量至少可以在10d保持稳定,而在10℃条件下,只能使切割蔬菜表面微生物在3d保持基本稳定,之后就急剧上升。不同果蔬对低温的忍耐力不同,每种果蔬都有其最佳的加工和贮藏温度。 气调保鲜 气调保鲜作为无公害保鲜技术,在国际上倍受重视。水果经预加工后进行气调包装 (modified atmosphere package,MAP) 可以大大延长水果的货架期。MAP 结合冷藏可显著提高切分水果的贮藏质量,延长贮藏期。在贮藏过程中创造一个低O2和高CO2的环境,可降低呼吸,抑制乙烯的产生,延迟切分果蔬的衰老,延长贮藏时间。在降低O2浓度升高CO2浓度的同时,防止嫌气环境的形成,因为这种环境的形成,容易导致水果无氧呼吸产生异味。合适的气体环境可通过适当的包装由果蔬的呼吸作用而获得,也可以人为地改变贮藏环境的气体组成(control atmosphere)。切分果蔬包装内部通常要保持2%~5%O2和5%~10%CO2,以利于保持品质。BAI [2]在研究中发现用具有不同CO2和O2透过率的聚乙烯薄膜密封包装可使切分糙皮甜瓜的保鲜期从不包装时的6d延长到12d,而且品质也优于不包装处理。包装薄膜的厚度和组成成分对保鲜效果也有较大的影响。周涛等[3]发现使用高密度聚乙烯薄膜比使用低密度聚乙烯薄膜包装更能抑制切分茭白的木质化,保持嫩度。王清章等[4]采用010mm和008mm厚的低密度聚乙烯薄膜以及008mm和006mm厚的PA/PE复合薄膜真空包装切分莲藕,结果表明PA/PE能极显著地抑制莲藕的褐变,并能保持较多的营养成分。 涂膜保鲜 涂膜技术将可食性膜涂于切分果蔬表面形成涂层,可保持和改善产品品质。可食性膜可减少水分损失,防止芳香成分挥发;阻止氧气进入,降低水果表面的氧气浓度,提高CO2浓度,进而可抑制呼吸作用,延迟乙烯产生,延缓果蔬的后熟和衰老,有利于贮藏;抑制果蔬的褐变,在成膜剂中加入抗氧化剂、抗褐变剂可以降低切分果蔬的氧化变质与变色。Mei等[5]采用5%的葡萄糖酸钙和乳酸钙的混合物,其中含有的VE,来涂膜处理切分胡萝卜,较好地保持了切分产品的品质和营养成分。 涂膜剂可分为糖类、蛋白质类、复合类。糖类涂膜剂主要包括壳聚糖类、海藻酸钠类、淀粉类及魔芋可食性膜。蛋白质类可分为玉米醇溶蛋白、大豆蛋白、乳清蛋白等。复合型膜是由糖、脂肪、蛋白质等多种物质经过一定的处理而形成的膜。由于它们之间的性质不同和功能上的互补性,所形成的膜有更为理想的性能。彭丽霞等[6]用2%的壳聚糖涂膜处理切分荸荠较好地抑制了褐变。 3 切分果蔬微生物的控制 鲜切果蔬,尤其是切分水果,切分后汁液外渗,其汁液中糖分和其他营养成分含量较高,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很容易导致腐烂。目前,日本、法国等国家对鲜切果蔬产品都制定了严格的微生物控制标推,保证鲜切产品的卫生及质量。 鲜切果蔬防止微生物生长主要是控制水分活度(aw)和酸度(pH值),应用防腐剂及低温冷藏等栅栏因子。蔬菜上的微生物主要是细菌,霉菌、酵母菌数量较少;水果上除有一定细菌外,霉菌、酵母菌数量相对较多。不同种类的蔬菜和水果上的微生物群落差别很大。果蔬上常见的细菌有欧文氏菌属、假单孢菌属、黄单孢菌属(Xanthomonas)、棒杆菌属(Corynebacterium)、芽孢杆菌属、梭状芽孢杆菌属等,尤以欧文氏菌属、假单孢菌属常见。欧文氏菌属、某些假单孢菌 (如边缘单孢菌,Pseudomonas marginalis)、芽孢杆菌以及梭状芽孢杆菌可以引起果蔬发生细菌性软化腐烂。这些细菌可分泌果胶酶,分解果胶,使蔬菜组织软化;有时有水渗出,并产生臭气。 化学防腐剂 醋酸、苯甲酸、次氯酸钠、山梨酸及其盐类、H2O2等可有效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有效控制那些在低温下仍能生长的腐败菌和致病菌。在生产上,常在清洗液中加入防腐剂,进行清洗处理。陈胜民[7]使用次氯酸钠、双氧水及氯化钙分别处理切分莴苣,其中100mg/kgNaClO浸泡3min的贮藏效果最好。但是使用次氯酸钠一般来说只有一个星期的保鲜期,若想获得更长的保鲜期,则要配合使用其他防腐剂如山梨酸钾等。鲜切蔬菜组织的pH值一般为~,正适合于各种腐败菌的生长,加入适当的醋酸、柠檬酸和乳酸等,可降低果蔬组织的pH值,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但是,过多的酸会破坏果蔬本身的风味。 生物防腐剂 生物防腐剂是指来自植物、动物、微生物中的一类抗菌物质。由于鲜切果蔬为即食产品,化学防腐剂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因此来自生物的天然防腐剂的研究和应用,便日益受到重视。近年来,经过大量的研究发现,乳酸菌的代谢物细菌素或类细菌素,能有效地抑制鲜切果蔬中嗜水气单胞菌和单核李氏杆菌等有害微生物的生长。Vescovo等[8]成功地应用乳酸菌保存生菜色拉。由于生物防腐剂的防治成本高和防治效果较单一,目前的应用受到较大的限制。 物理方法 近年来采用辐照、臭氧、超声波、紫外照射、超高压、脉冲电场和脉冲磁场来控制切分果蔬中的微生物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这些物理方法与传统的热处理相比,温度变化小,既不使产品发生显著的化学变化,也不会产生异味,既可保持产品的营养成分,又可保持产品的新鲜感和良好风味,近年来在生产上得到较广泛的应用。高翔等[9]采用辐照鲜切西洋芹,结果表明辐照剂量为1kGy可有效控制微生物繁殖,使细菌数降低2个数量级;霉菌和酵母菌降低一个数量级;大肠菌群未检出;同时大大抑制酶活力,多酚氧化酶的活力较对照降低60个单位;各项营养指标良好,贮藏至第6d,Vc含量高于对照15%;感官品质优良。但采用辐照方法来保鲜切分果蔬时应注意:由于不同的果蔬具有不同的辐照耐受性,当辐照剂量超过一定值,会造成细胞膜的损伤。 紫外照射也能较好地控制切分果蔬微生物,对细菌、霉菌、酵母、病毒等各类微生物都有显著的杀灭作用。紫外线不仅可以杀灭果蔬表面的微生物,同时紫外线还可以诱导切分果蔬产生一些次生代谢物质,这些次生代谢物质有抑菌的作用,从而延长切分果蔬的保鲜期。超高压杀菌是将食品物料以某种方式包装以后,放入液体介质中,在100~1000MPa压力下作用一段时间后,使之达到灭菌的要求,其基本原理就是压力对微生物的致死作用。日本一家公司,在25℃条件下,使用606×108Pa,在20min内可将土豆色拉上的芽孢菌全部杀死。超声波杀菌近年来也得到了应用,超声波杀菌单独使用不能取得较好的杀菌效果,它可以和其他的杀菌 措施 结合使用可取得较好的效果。目前,一般用超声波来清洗切分果蔬。脉冲电场和脉冲磁场杀菌机理尚未完全清楚,但是用它杀菌所用的时间较短,可取得较好的杀菌效果。 4 切分果蔬的品质变化 切分产品褐变及软化 鲜切果蔬发生的褐变和白化在生产上主要采用酶的抑制剂和抗氧化剂来控制酚氧化酶的活性,或降低氧浓度,来抑制酶促褐变。传统上采用的化学物质有亚硫酸钠盐、柠檬酸等,近年又研究发现醋酸锌、氯化钙、异抗坏血酸及其钠盐、L-半胱氨酸、4-取代基间苯二酚等对于酶促反应的控制具有显著效果。国外对土豆切片、苹果切片、鲜切杨桃片的研究表明结合使用多种褐变抑制剂对褐变的控制效果更好。 硬度下降及组织透明化 潘勇贵等[10]对切分菠萝进行研究发现切分菠萝硬度快速下降,其机理可能是伤乙烯和伤呼吸加快果蔬组织的衰老进程,尤其是跃变型果实,伤乙烯和伤呼吸诱导一些与成熟相关酶类的活性,如果胶酶、纤维素酶、脂酶、过氧化物酶等活性,从而使组织细胞崩溃,果肉软化;切分导致的细胞破裂,使细胞降解酶被激活,或与底物接触机会增加,使细胞破坏所致;微生物的入侵分泌果胶酶、纤维素酶等破坏果蔬组织。组织透明化在切分哈密瓜上的表现尤为严重。哈密瓜切分后,如切分时的温度过高,或切分的工艺不正确,切分后哈密瓜片会在几小时之内出现透明化,透明率可达到整个切分瓜片的60%。 2013年3月 绿 色 科 技 第3期5 结语 在生产过程中对果蔬进行整理、清洗、切分等操作,果蔬不再以完整状态而存在,从而引起一系列的生理生化变化,这些变化将会影响切分果蔬的质量,进而影响切分产品的安全性和货架期,因而切分果蔬的生理生化变化研究受到广泛重视,有待于进一步地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孙 伟,丁宝莲,虞冠军,等.半加工切割蔬菜生产的生理和品质保持问题[J].上海农业学报,1999,15(4):80~83. [2] ,,,AND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Edible Films Containing Nisin and Their Action Against Listeria Monocytogenes[J].Journal of Food Science,2001,66(7):1006~1012. [3] 周 涛.MAP包装对微加工茭白品质的影响[J].食品工业科技,2002(5):64~66. [4] 王清章,李 洁.包装材料对莲藕贮藏保鲜的影响[J].保鲜与加工,2002,2(2):9~11. [5] ,,,et of Exogenous Propylene on Softening,Glycosidase,and Pectinmethylesterase Activity during postharvest Riping of Apricots[J].,Chem,2002,50(2):1441~1446. [6] 彭贵霞,郁志芳,夏志华,等.鲜切山药片生产工艺技术的研究[J].食品科学,2003,24(2):66~69. [7] 陈胜民.莴苣MP加工工艺及贮藏研究[J].食品科学,2002,23(2):142~143. [8] Vescovo M,Torriani S,Orsi C,et of antimicrobia-producing latic acid bacterial to control pathogens invegetables[J].Apple Bacteriol,1996,81(3):113. [9] 高 翔,陆兆新,张立奎,等.鲜切西洋芹辐照保鲜的研究[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1,29(7):32~35. [10] 潘永贵,施瑞城.采后果蔬受机械伤害的生理生化反应[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0,36(6):568~572. [11] 王 莉.浅谈切分果蔬保鲜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J].现代园艺,2012(24). [12] 陈守江.果蔬采后超低氧保鲜技术研究进展[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12(6). [13] 尹淑娟.浅谈果蔬气调贮藏保鲜技术[J].科技文汇,2012(3). [14] 胡 欣,张长峰,郑先章.减压冷藏技术对鲜切果蔬保鲜效果的研究[J].保鲜与加工,2012(6).
草,神经,昂古
马铃薯和番茄,都是茄科植物。
马铃薯栽培技术
品种选择
按当地气候特点选用丰产、抗病、品质优、食味好的早熟或中早熟土豆品种。外销的鲜食品种要薯形外观好,芽眼浅、薯皮光滑。
选地及整地
选择土层深厚,土质肥沃、保肥性能好,保水排水良好,有灌溉条件,有深松基础的偏酸性岗地。前两年没种过土豆的地块,谷类茬最好,其次是豆茬,在菜地最好的前茬是葱、蒜、芹菜等。忌选用甜菜、向日葵、茄子、辣椒、白菜等与土豆有共同病害的茬口。严禁选用前茬施用过长残效除草剂的地块。前茬收货后及时整地,实行翻耙耢起垄连续作业,旋耕灭茬15cm,前翻15至20cm,深松35至40cm。深松后耢平起垄,垄底宽80至90cm,垄高25cm。
种薯处理
⒈困种催芽:选用适宜品种的合格脱毒种薯。于播前15至20天出窖,置于温度13至15℃散射光下,平铺2至3层,每隔2至3天翻动一次,使种薯均匀见光,催壮芽。当芽长至至1cm(机械播种,人工点播1cm)左右时,即可切块。催芽时避免阳光直射、雨淋和霜冻等,及时淘汰病烂薯。
⒉种薯切块:切具用70%酒精、3%来苏水或高锰酸钾溶液消毒5至10分钟,多把切具轮换使用。播前3至5天切块。可利用顶芽优势竖切,如种薯过大或长椭圆型,切块时应从脐部开始向顶部斜切,最后将顶部竖切,要求每个切块确保1至2个健壮芽眼,单个薯块重35至50g为宜。
⒊拌种:按照种薯、甲基托布津、滑石粉100比比1比例拌种,放置通风处1至2天,待创伤愈合。
播种
⒈播期:当10cm土层温度连续3天稳定通过10℃时,即可播种。
⒉播量:每亩用种120至150公斤。
⒊密度:根据品种和土壤肥力状况,合理密植。早熟品种适当密植;晚熟品种适当稀植。平地起垄或者破原垄后合垄,垄距80至90cm,单行栽培,株距15至20cm,覆土厚度10至15cm。亩保苗数4000至5000株。
施肥
⒈底肥:根据地力,结合春耕施用腐熟农家肥2000至4000公斤/亩。猪便最好,其次牛便。施用化肥30至50公斤,其中尿素、磷酸二铵、硫酸钾的比例是比1比3。忌用氯化钾。可根据各地土壤钙、镁元素情况,对严重缺乏地块,科学增施钙肥、镁肥。
⒉叶面肥:在块茎形成期和膨大期,若有脱肥症状,可叶面喷施浓度尿素和磷酸二氢钾2至3次,间隔5至7天。可适当添加微量元素,切忌喷施膨大素等生长调节剂类化学品。
水分管理
⒈原则:播种后如遇天气干旱,应及时灌水,确保出苗;发棵期、盛花期水分要充足;结薯初期要适当控水,少浇水或不浇水;结薯期,即当块茎长至2至3cm时,要适天气和土壤墒情及时灌溉;结薯后期和收获前,要控制水分,避免浇水,防止病害发生和烂薯。
⒉方式:喷灌、滴灌。
⒊时间:幼苗期、现蕾期、开花期、结薯期,如遇持续高温干旱则可进行次数不等的灌水。控制土壤水分含量在60%至80%。注意排涝。
中耕管理
⒈原则:田间管理的原则是“先蹲后促”,即:显蕾前,尽量不浇水,以防地上部疯长,显蕾以后,浇水施肥,促进地下部分生长。以保持土壤湿润,地皮见干、见湿为宜,收获前10天不浇水,以防田间烂薯,如果发现植株有疯长趋势,可在显蕾期(4月下旬5月初)每亩喷50至100g15%的多效唑进行控制。苗前耢一遍,有提高地温兼灭草作用;幼芽顶土时进行一次深耕、浅培土;苗出齐后及时铲蹚,提高地温;发棵期进行第三遍铲蹚,高培土,利于块茎膨大和多层结薯。土豆是中耕作物,结薯层主要分布在10至15cm的土层中,因此需要疏松的土壤环境。中耕除草应掌握“头道深,二道浅,三道刮刮脸”的原则。
⒉作用:防止薯块变绿,防除杂草,提高品质,降低土温。
⒊时间:第一次培土,苗全后10至15天。第二次培土,苗全后20至25天。第三次培土,培土厚度一般不低于12cm,覆土太薄地温变化大时,匍匐茎窜出地面
(一)论文名称论文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第一,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论文的名称要把论文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论文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第二,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能不要的字就尽量不要,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二)论文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的目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这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当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论文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论文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一点,有针对性一点,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主要内容包括:⑴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⑵通过分析本地(校)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三)本论文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文献综述)规范些应该有,如果是小课题可以省略。一般包括:掌握其研究的广度、深度、已取得的成果;寻找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从而确定本课题研究的平台(起点)、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四)论文研究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就是在宏观上应坚持什么方向,符合什么要求等,这个方向或要求可以是哲学、政治理论,也可以是政府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可以是有关研究问题的指导性意见等。(五)论文写作的目标论文写作的目标也就是课题最后要达到的具体目的,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也就是本论文研究要达到的预定目标:即本论文写作的目标定位,确定目标时要紧扣课题,用词要准确、精练、明了。常见存在问题是:不写研究目标;目标扣题不紧;目标用词不准确;目标定得过高, 对预定的目标没有进行研究或无法进行研究。(六)论文的基本内容研究内容要更具体、明确。并且一个目标可能要通过几方面的研究内容来实现,他们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大家在确定研究内容的时候,往往考虑的不是很具体,写出来的研究内容特别笼统、模糊,把写作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基本内容一般包括:⑴对论文名称的界说。应尽可能明确三点:研究的对象、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⑵本论文写作有关的理论、名词、术语、概念的界说。(七)论文写作的方法具体的写作方法可从下面选定: 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经验总结法、 个案法、比较研究法、文献资料法等。(八)论文写作的步骤论文写作的步骤,也就是论文写作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论文写作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个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时间安排包括:整个研究拟分为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起止时间。
马铃薯是粮、菜、饲、加工兼用型作物,适应性广、丰产性好、营养丰富、经济效益高,已成为世界上继水稻、小麦和玉米之后的第四大粮食作物。马铃薯在我国各个生态区域都有广泛种植,尤其是已经发展成为西部贫困地区和边远地区的重要支柱产业。
马铃薯除作为人、畜的粮食和作为蔬菜鲜食之外,其加工用途非常广泛,可以加工出马铃薯淀粉、马铃薯全粉等初级产品,以此为原料又可以生产酒精、葡萄糖、饴糖、变性淀粉等在医药、化工、食品、造纸行业中具有重要作用的产品,马铃薯本身还可以加工出各种各样的食品以丰富市场供应,提高马铃薯的利用价值。我觉得马铃薯加工产业的前景非常好!
马铃薯开发利用途径
1、马铃薯淀粉的加工
马铃薯的淀粉含量高,可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进行深度加工,又可以得到变性淀粉及诸多的淀粉再制品。
2、马铃薯淀粉的深加工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的再制品工业迅速发展,涌现出一系列的加工方法和加工产品,如淀粉衍生物、有机酸、果脯糖浆、低聚糖等,不仅提高了淀粉的经济价值,而且使马铃薯在食品工业、农业生产、医药、化工、印刷等行业的生产中发挥重要作用。
淀粉衍生物的加工
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经物理、化学方法及酶制剂的作用,可改变淀粉的溶解度、粘度、渗透性、胶凝性、吸水性等性能,得到一系列淀粉衍生物,又称为变性淀粉,主要包括五类:
(1)氧化淀粉:用氧化剂次氯酸钠(NaH-ClO)和高碘盐处理马铃薯淀粉而得,其粘度低,透明性好,可用于造纸和制革工业。
(2)醚类淀粉:用磷酸、硝酸、硫酸处理淀粉而得,粘度比原淀粉高,可广泛用于食品工业中,代替阿拉伯胶和植物胶使用。
(3)酯类淀粉:用酯类及酶类处理马铃薯淀粉而得,主要有羟乙基淀粉、丙烯基淀粉等,广泛用于造纸、纺织、涂料工业。
(4)阳离子淀粉:属酶类结构,用于造纸可使其具有强的伸缩性,耐折性。
(5)接枝共聚类淀粉:具有极强的吸水能力,能保持水分,在农业上作为种子的包衣剂,可在干旱的情况下获得丰收。另外,它还可治疗烧伤,在食品业上作增稠剂,消除重金属防止其对环境的污染等。
从市场前景看,马铃薯淀粉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等高端产业,衍生品多达2000种以上;加工增值空间大,加工成普通淀粉可增值1倍以上,加工成特种淀粉可增值十几倍,加工成吸水树脂可增值8倍,生产环状糊精可增值20倍,生产生物胶增值高达60倍以上。特别是马铃薯加工食品尚属新兴市场,潜力巨大,目前发达国家的马铃薯加工业70%是食品加工,中国还处于初级阶段,加工产品的市场潜力巨大。
前景真的很好,现在很多人在生活中都非常的喜欢吃,所以很多人都会去购买。
马铃薯是一种比玉米、小麦和稻米用地更少但产量更高的粮食作物。作为世界最大非谷类食品,马铃薯是全球粮食系统的重要补充部分。全球有100多个国家种植马铃薯,2007年全球马铃薯产量达亿吨,创历史最高水平。马铃薯已被一些科学家称为“未来食物”。
马铃薯之所以可以充当“未来的粮食”,主要是因为它比米饭所含的营养成分多,除了维生素外,还有矿物质,可当蔬菜又可当成主食。根据营养专家检测发现,马铃薯所含蛋白质与维生素B1相当于苹果的10倍,维生素C是苹果的倍,维生素B2和铁质是苹果的3倍,磷是苹果的2倍,糖和钙质与苹果相当,只有胡萝卜素含量略低于苹果。此外,马铃薯还含有丰富的钾,可有效预防脑中风及高血压。当人体摄入过多盐分后,体内钠元素就会偏高,钾便呈现出不足而引起高血压,常吃马铃薯能及时给体内补充所需求的钾元素,平衡人体内的酸碱值。2007年,中国营养学会颁布了新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新《指南》建议居民要适当增加薯类的摄入,每周吃5次左右,每次摄入50~100克以满足平衡膳食的需要。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网报道,全球谷物价格不断上涨,引起各国对马铃薯这种“未来食物”的关注。发展中国家马铃薯的消费量正在大幅度增加,目前已占全球收获量的一半以上。马铃薯栽培方法简单,热能含量高,它已成为发展中国家农民的宝贵经济作物。
2008年被联合国定为国际马铃薯年。同年3月25日举行的库斯科马铃薯会议,是主要科学家们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这次会议旨在利用马铃薯的潜力,在农业、经济和粮食安全方面,特别是在世界最贫困的国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为期四天的会议中,90多个马铃薯和研究促发展方面的世界主要权威机构参与讨论提高马铃薯生产系统的生产力、收益率和可持续性战略,发展中国家将被作为特别重点。
本次会议的预期成果之一被称为“库斯科挑战”,是全球马铃薯科学界内部长达一年的对话,将讨论这一重要作物未来发展的问题和机遇。
三种特殊经济体在马铃薯发展中面临的挑战。第一种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主要是非洲,那里的贫困人口集中在农村地区,他们的生产的马铃薯用于家庭消费和在当地市场出售。国际马铃薯中心和粮农组织认为,这些国家的优先重点是研究和技术共享,以支持“可持续生产力革命”并在生产者与国内和区域市场之间建立联系。
非洲、亚洲和中东的“转型经济体”需要不同的战略,那里的马铃薯系统的特点是规模非常小和集约管理的商业化农场。这些国家面临的挑战是集约化系统的可持续地管理,在最大限度减少健康和环境危险的同时提高生产力。
在拉丁美洲、中亚和东欧为代表的城市化经济体中,所面临的挑战是确保马铃薯生产系统的社会和环境可持续性以及将马铃薯的小生产者与新的食品市场联系起来。
马铃薯的前景是光明的。在秘鲁国内,粮食价格的暴涨促使政府鼓励人们食用添加了马铃薯粉的面包,作为减少高价小麦进口的一种措施。在中国这个世界最大的马铃薯生产国,2007年的产量达到7200万吨,农业专家提议使马铃薯成为国家大部分可耕地中的主要粮食作物。
马铃薯”超级植株,做嫁接实验结果显示是这样的,两者同为茄科茄属,起源地大致相同,南美洲安第斯山脉。马铃薯属地下块茎,决定了马铃薯为砧木,番茄为接穗,当砧木(马铃薯)留有马铃薯叶子时,有地下块茎膨大,但很小;当砧木(马铃薯)上没有马铃薯叶子时,未见地下块茎膨大。可以说两者的光合产物是不通用的,可以证明的是砧木(马铃薯)从土壤吸收的养分供给了接穗(番茄),至于接穗(番茄)的光合产物是否运输至砧木(马铃薯),这一点有待考证。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待这个问题,马铃薯作为地下块茎,是顶端膨大贮藏营养物质的变态发育茎;番茄是开花授粉结的果实。马铃薯块茎中主要以淀粉为主,而番茄果实以各种果糖和果酸为主。此外,马铃薯块茎的膨大以及番茄开花结果都受到各种因素的调节,比如马铃薯块茎的膨大受到蓝光的调节。现在研究的比较透彻了,从基因到调控路径,可查阅相关的论文。个人认为两者存在很大的差异。利用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马铃薯——番茄” 超级植株,属细胞工程范畴,细胞原生质体融合就可以实现,有研究者做过马铃薯四倍体和二倍体的原生质体融合(相关资料及技术可查阅相关文献)。现在番茄的研究不了解,但对马铃薯的研究做的还是挺多的,可以查阅武汉华中农业大学园艺林学学院蔬菜系的论文,马铃薯文章也可查阅甘肃农大、东北农大发表的文章。
马铃薯和番茄,都是茄科植物。
马铃薯栽培技术
品种选择
按当地气候特点选用丰产、抗病、品质优、食味好的早熟或中早熟土豆品种。外销的鲜食品种要薯形外观好,芽眼浅、薯皮光滑。
选地及整地
选择土层深厚,土质肥沃、保肥性能好,保水排水良好,有灌溉条件,有深松基础的偏酸性岗地。前两年没种过土豆的地块,谷类茬最好,其次是豆茬,在菜地最好的前茬是葱、蒜、芹菜等。忌选用甜菜、向日葵、茄子、辣椒、白菜等与土豆有共同病害的茬口。严禁选用前茬施用过长残效除草剂的地块。前茬收货后及时整地,实行翻耙耢起垄连续作业,旋耕灭茬15cm,前翻15至20cm,深松35至40cm。深松后耢平起垄,垄底宽80至90cm,垄高25cm。
种薯处理
⒈困种催芽:选用适宜品种的合格脱毒种薯。于播前15至20天出窖,置于温度13至15℃散射光下,平铺2至3层,每隔2至3天翻动一次,使种薯均匀见光,催壮芽。当芽长至至1cm(机械播种,人工点播1cm)左右时,即可切块。催芽时避免阳光直射、雨淋和霜冻等,及时淘汰病烂薯。
⒉种薯切块:切具用70%酒精、3%来苏水或高锰酸钾溶液消毒5至10分钟,多把切具轮换使用。播前3至5天切块。可利用顶芽优势竖切,如种薯过大或长椭圆型,切块时应从脐部开始向顶部斜切,最后将顶部竖切,要求每个切块确保1至2个健壮芽眼,单个薯块重35至50g为宜。
⒊拌种:按照种薯、甲基托布津、滑石粉100比比1比例拌种,放置通风处1至2天,待创伤愈合。
播种
⒈播期:当10cm土层温度连续3天稳定通过10℃时,即可播种。
⒉播量:每亩用种120至150公斤。
⒊密度:根据品种和土壤肥力状况,合理密植。早熟品种适当密植;晚熟品种适当稀植。平地起垄或者破原垄后合垄,垄距80至90cm,单行栽培,株距15至20cm,覆土厚度10至15cm。亩保苗数4000至5000株。
施肥
⒈底肥:根据地力,结合春耕施用腐熟农家肥2000至4000公斤/亩。猪便最好,其次牛便。施用化肥30至50公斤,其中尿素、磷酸二铵、硫酸钾的比例是比1比3。忌用氯化钾。可根据各地土壤钙、镁元素情况,对严重缺乏地块,科学增施钙肥、镁肥。
⒉叶面肥:在块茎形成期和膨大期,若有脱肥症状,可叶面喷施浓度尿素和磷酸二氢钾2至3次,间隔5至7天。可适当添加微量元素,切忌喷施膨大素等生长调节剂类化学品。
水分管理
⒈原则:播种后如遇天气干旱,应及时灌水,确保出苗;发棵期、盛花期水分要充足;结薯初期要适当控水,少浇水或不浇水;结薯期,即当块茎长至2至3cm时,要适天气和土壤墒情及时灌溉;结薯后期和收获前,要控制水分,避免浇水,防止病害发生和烂薯。
⒉方式:喷灌、滴灌。
⒊时间:幼苗期、现蕾期、开花期、结薯期,如遇持续高温干旱则可进行次数不等的灌水。控制土壤水分含量在60%至80%。注意排涝。
中耕管理
⒈原则:田间管理的原则是“先蹲后促”,即:显蕾前,尽量不浇水,以防地上部疯长,显蕾以后,浇水施肥,促进地下部分生长。以保持土壤湿润,地皮见干、见湿为宜,收获前10天不浇水,以防田间烂薯,如果发现植株有疯长趋势,可在显蕾期(4月下旬5月初)每亩喷50至100g15%的多效唑进行控制。苗前耢一遍,有提高地温兼灭草作用;幼芽顶土时进行一次深耕、浅培土;苗出齐后及时铲蹚,提高地温;发棵期进行第三遍铲蹚,高培土,利于块茎膨大和多层结薯。土豆是中耕作物,结薯层主要分布在10至15cm的土层中,因此需要疏松的土壤环境。中耕除草应掌握“头道深,二道浅,三道刮刮脸”的原则。
⒉作用:防止薯块变绿,防除杂草,提高品质,降低土温。
⒊时间:第一次培土,苗全后10至15天。第二次培土,苗全后20至25天。第三次培土,培土厚度一般不低于12cm,覆土太薄地温变化大时,匍匐茎窜出地面
马铃薯拥有比其他作物更多的野生种。根据Hawkes的分类,目前发现马铃薯有235个种,其中7个栽培种,228个野生种,能结薯的种有219个。野生马铃薯广泛分布于从美国的南部到中美洲至南美洲。广泛的地理分布表明了马铃薯丰富的生态多样性和广阔适应性。
马铃薯为多倍性作物,基本染色体数为x=12,在自然界中存在二倍体(2n=24)、三倍体(2n=36)、四倍体(2n=48)、五倍体(2n=60)和六倍体(2n=72)。Smith(1927)和Vilmorin等确立了野生种的倍性和染色体基数。根据Hawkes的研究,在能结薯的种中,二倍体约占73%,四倍体占15%。野生种大部分为24条染色体的二倍体。7个栽培种包括普通栽培种和原始栽培种,普通栽培种( 和)为48条染色体的部分同源四倍体,原始栽培种中有二倍体、三倍体和五倍体。
表12-4不同倍性的野生种、栽培种数目和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