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我国内部审计论文参考文献

我国内部审计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我国内部审计论文参考文献

内容太多了,给个具体的题目和邮箱。以下是一些参考,你看哪个有用。1 现代审计风险模型的演进及应用研究 ,辛旭、刘佳,品牌, 2010 查看全文 2 煤炭企业内部管理审计风险及防范 ,丁在乐,中国煤炭工业, 2010 查看全文 3 国家审计风险及其对策 ,钱云飞,现代经济信息, 2010 查看全文 4 浅谈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 ,夏旭,煤矿现代化, 2010 查看全文 5 我国关联交易审计风险规避对策探讨 ,张肃琪,理论界, 2010 查看全文 6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风险控制 ,时东来,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 查看全文 7 新会计准则下的衍生金融工具及其审计风险 ,刘宏洲,改革与开放, 2009 查看全文 8 论内部审计风险成因及对策 ,李东艳,中国电子商务, 2010 查看全文 9 实施风险导向审计,防范高校内部审计风险 ,罗洪霞,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2007 查看全文 10 关于审计风险的特殊考虑 ,王如燕,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2002 查看全文 11 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审计证据的关系及其图解 ,朱锦余,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2002 查看全文 12 煤炭企业环境审计风险探析 ,张红轶、张芳梅,国际商务财会, 2010 查看全文 13 金融危机环境下审计风险的应对 ,徐蔚,审计与理财, 2010 查看全文 14 金融危机、财务舞弊与审计风险 ,刘芳芳,审计与理财, 2010 查看全文 15 浅析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成因及控制措施 ,赵艳,科学与财富, 2010 查看全文 16 谈企业内部审计风险 ,单琢,科技信息, 2010 查看全文 17 浅谈审计风险形成的主客观因素及防范 ,韩道琴、王淑晶,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 查看全文 18 刍议医院内部审计现状对审计风险的影响及防范建议 ,赵玲,经济师, 2010 查看全文 19 会计师事务所对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邓芙蓉,北方经贸, 2010 查看全文 20 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成因以及防范 ,唐元龙,大众商务(下半月), 2010 查看全文

审计论文参考文献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审计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杨亚辉.构建我国碳税法律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13

[2]崔明莉.我国碳税法律制度的构建[D].湖南师范大学2011

[3]柴玉梅.关于我国开征碳税的法律思考[D].河北经贸大学2011

[4]刘轩昊.我国碳税立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1

[5]张士杰.我国开征碳税的环境评价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

[6]李沛轩.我国碳税法律问题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2

[7]蒋君芳.我国碳税立法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3

[8]郑颖.构建我国碳税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14

[9]张梓太.关于我国碳税立法的几点思考[J].法学杂志.2010(02)

[10]蔡博峰,杨姝影.日本碳税方案勾勒低碳蓝图[J].环境保护.2009(22)

[11]刘剑文主编.国际税法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2]王宁宁.国外碳税立法及对我国的启示[D].宁波大学2011

[13]姜叶坤.我国碳税法律制度构建[D].浙江农林大学2011

[14]苏明,傅志华,许文,李欣,王志刚,梁强.中国开征碳税的障碍及其应对[J].环境经济.2011(04)

[15]金瑞林,汪劲着.20世纪环境法学研究评述[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6]陈少英着.中国税法问题研究[M].中国物价出版社,2000

[17]苏明,傅志华,许文,王志刚,李欣,梁强.碳税的中国路径[J].环境经济.2009(09)

[18]苏明,傅志华,许文,王志刚,李欣,梁强.碳税的国际经验与借鉴[J].环境经济.2009(09)

[19]刘婧.基于强度减排的'我国碳交易市场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0

[20]张克中,杨福来.碳税的国际实践与启示[J].税务研究.2009(04)

[1]王广明,谭宪才,雷光勇.中国独立审计长沙[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

[2]原红旗,李海建,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规模与审计质量.会计研究,2003(1):32-37.

[3]漆江娜,陈慧霖,张阳.事务所规模·品牌·价格与审计质量——国际“四大”中国审计市场收费与质量研究[J].审计研究,2004,(03):59-65.

[4]武晓玲.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规模研究一基于审计市场经验数据的聚类分析[J].会计研究,2005(3):22—27.

[5]李旭洁.关于审计质量影响因素的研宄[J].商业会计,2012(2).

[6]马宁,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的全过程分析[J].会计之友,2012(2).

[7]李晓慧,吴雅楠.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研宄——基于会计师事务所视角的问卷调查[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2(12).

[8]肖瑞利,审计质量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商业会计,2012(15).

[9]杨柳.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商业会计,2013(10).

[10]张荣静.异常审计费用、会计师事务所声誉与审计质量[J].财会之友,2016(3).

[11]温毓敏.会计师事务所规模、法制环境与审计质量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2016(9).

[12]王善平.中国独立审计的现实问题思考.审计研究[J].2001(2).

[13]李万军,周耀光.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中国注册会计师[J].2002(11).

[14]孙永军,丁莉娜.审计质量评价研究:基于我国100强事务所的数据分析[J].审计研究,2009(6).

[15]郭颖,李永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宄[J].财会月刊,2009(07).

[16]李俊,夏斌.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联用的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J].财会月刊,2010(11).

[17]万佳,陈颖.独立审计质量衡量标准体系的研宄[J].财务与金融,2010(5).

[18]孙蕾.建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评价体系.企业论坛[J].2011:121-127.

[19]洪敏,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评价——基于中注协会计事务所综合评价体系[J].财会通讯,2011(4).

[20]阎银泉.三种审计主体审计质量评价比较研究[J].会计之友,2013(1).

[1]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着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着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M].李善明,编,郭大力,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4]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M].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

[5]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M].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

[6]欧文·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二版)[M].彭和平,周明德,金竹青,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7]李扬,张晓晶,常欣,等.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2013——理论、方法与风险评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8]马骏,张晓蓉,李治国,等.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9]国家统计局.中国资产负债表编制方法[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10]尼古拉斯·亨利.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第八版)[M].张昕,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1]戴维·奥斯本,德特·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M].周敦仁,汤国维,寿进文,徐荻洲,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

[12]广东商学院国民经济研究中心.国民经济发展与国民经济核算[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13]许宪春.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统计问题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14]李扬.要从资产负债表来控制资产泡沫[EB/OL].2009夏季达沃斯论坛发言.

[15]王健.政府经济管理案例——国有资产管理与政府规制篇[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16]尤安山.拉美债务危机:原因及对策[J].拉丁美洲研究.1986(1):23-26.

[17]沈沛龙,樊欢.基于可流动性资产负债表的我国政府债务风险研究[J].经济研究,2012,2.

[18]吕伟.政府或有负债风险管理研究:理论框架与实践探索[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1]赵悦.管理层股权激励与企业投资效率关系的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2]伏艳辉.ERP环境下的会计业务流程重组[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9(01)

[3]李瑞科.河北水勘院内部控制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2010

[4]郭振东.大庆钻探工程公司基于现金流量的财务业绩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

[5]石磊.企业公允价值内部控制基本框架构建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

[6]夏勇.ERP环境下内部控制系统建立与实施要点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4)

[7]阎达五,张瑞君.会计控制新论--会计实时控制研究[J].会计研究.2003(04)

[8]李广丰.免征农业税后哈尔滨市乡镇财政运行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

[9]理查德·L.莱特里夫()等编着,《内部审计原理与技术》翻译组[译].内部审计原理与技术[M].中国审计出版社,2000

[10]雍凤山.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

[11]吴岚.会计信息及时性与内部控制成效关系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

[12]郑卫国.国有转改制企业的内部控制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8

[13]梁志坚.华北铸成工程有限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D].河北工业大学2008

[14]李毓珂.格拉默车辆内饰(长春)有限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9

[15]代亚涛.嵌入衍生工具的供应链金融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融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及企业国际化水平的提高,对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也日益提高。由于企业面临的社会环境以及内部人员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这就增加了审计的难度和风险,如何保证企业审计工作的质量,防范审计风险也成为企业当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1 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主要来源于主观和客观因素。 客观方面因素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薄弱带来的风险。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经营状况是否稳定是实施审计监督工作的基础,如果没有内部控制制度,或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或者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都会直接导致控制风险难度加大。再者,企业经营方式越复杂,内部管理层次越复杂,意味着对其审计的难度也越大,审计工作面临失误与差错的概率也会相应增大.其审计风险也会越来越大。 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不够。内部审计机构是单位内设机构.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为单位服务。因此,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如社会审计,在审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本单位的利益制约。内审人员面临的是与单位领导层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以及与各科室、部门之间的同事关系,所涉及的人不是领导就是同事,非直接有关也是间接相关,审计过程及结论必然涉及到具体的个人利益,因而审计过程难免受到各类人员千扰。 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和不断变化的法律环境。健全的法律制度和完善的法律体系是保障审计人员合法权益和降低审计风险的法律保障,然而由于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审计工作处在不断变化的法律环境之下,我国法律法规制定的时滞性使得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缺乏相应法律法规的保护,法律法规的不合理性和缺乏操作性也加大了审计人员的工作难度,相应地增加了审计风险。 企业审计业务复杂化和审计范围不断扩大。企业在迅速扩张的同时,被审计的经营业务也变得日趋复杂,为内部审计带来了更多的困难。一个企业已经不再是单一经营,可能涉及到多个行业,其经营业务也千差万别,再加上企业所使用的金融衍生工具越来越多,这就容易导致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比原来更加复杂,使得会计记录中出现错记、漏记的可能性随之加大,为企业的审计工作带来了困难。同时企业的审计范围也再不多的扩大,不仅包括对财务上的审计也包括对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评价等工作,审计人员通过对财务上的检查发表正确全面的审计意见难度比较大,因此,增加了审计风险的产生。 主观方面因素 内审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审计人员素质的高低是决定审计风险大小的主要因素。审计人员的素质包括从事审计需要的政策法规水平、专业知识、经验、技能、审计职业道德和工作责任。审计经验是审计人员应有的一种重要技能,审计经验需要实践的积累。我国的内部审计人员中不少人仅熟悉财务会计业务,一些审计人员不了解本单位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审计经验有限。另外,内部审计人员工作责任和职业道德也是影响审计风险的因素。由于我国内审准则工作规范和职业道德标准方面还有一些空白.许多内审机构和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规范的约束和指导。总之, 目前我国内审人员总体素质偏低,直接影响到内审工作开展的深度和广度。面对当今内审对象的复杂和内容的拓展,内审人员势单力簿.这将直接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 内部审计的局限性与审计手段的缺陷带来的风险。一是在我国企业经营管理中,内部审计人员既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监督主体,又是实施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客体,一方面要维护国家利益。另一方面要按照经营者的意志来维护企业利益,当国家利益与企业利益发生冲突时,有的审计人员往往选择后者,这自然违反了审计原则,增大了审计风险。二是审计技术从过去人工审查发展到现在的电子计算机辅助审计,大大提高了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但是审计技术和审计手段仍然存在不足和缺陷,从目前企业内部审计应技术效果来看,并没有达到审计最佳效果,因此,审计局限性与手段滞后必然导致审计风险的发生。 轻视审计带来的风险。审计工作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近年来,由于企业转型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了公司治理结构,内部审计越来越得到重视。但在实际工作中,不少管理者对审计的作用仍然缺乏必要的认识,只把审计当作是一种核实财务数据的程序,未能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有的甚至对此加以回避,致使审计在管理上缺乏相应的地位,很大程度降低了审计的地位和作用,不仅不能与审汁的“独立性、权威性”相匹配,而且容易使审计工作流于形式。 2 企业内部审计风险防范对策 综合考虑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产生的主观及客观因素,为了将企业审计风险有效降低,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防范。 保证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独立性可以使内部审计人员提出公正的和不偏不倚的专业判断,这对审计工作的恰当开展是必不可少的。内部审计机构独立性的内涵应主要表现为形式上的独立和实质上的独立两方面。形式上的独立要求内部审计在企业内具有较高的组织地位.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应能够获得企业领导的支持,股份公司是我国重要的企业组织形式,按股份公司设置的特点,应赋予内部审计“董事会之下,所有部门之上”的地位。实质上的独立是指内部审计人员在精神上必须保持必要的独立,应以公正的态度,避免利益冲突.在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保持诚实的信念,遵守职业道德准则.在整个审计过程中不做出重大的妥协。 2.2 加强法制建设 这是治理和防范审计风险发生的重要措施。审计法律是执行审计工作行为的准绳,在审计法律的制定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审计法律的科学性、可操作性,特别是利益相关者对审计结果的影响。另外,在会计法律法规的制定方面,也要不断予以规范,特别是在会计法律中确认会计信息的主要责任者,应考虑重点集中在制造虚假会计信息的利益获得者身上,从根源上防止有关人员通过虚假会计信息谋取利益,减少审计工作中违法乱纪行为的数量,降低审计风险。此外,在制定违反审计会计法律法规的法律责任时,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是充分发挥审计会计法律法规作用的关键。审计法制的健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规范审计人员的行为,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 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提高自身素质 随着人们对审计期望值的越来越高,审计人员的责任和风险也越来越大,如何采取有效的审计方法和程序,在降低审计成本的同时,高质量地完成审计任务,并有效地避免审计风险及其损失成为当前审计工作较难开展的一个突出问题。由于公司的审计人员数量不多且层次不高,再加上在企业养成了一种墨守成规的工作态度,造成了审计工作质量的低下,加大了审计风险。因此,审计人员要从思想上、观念上深入理解审计风险,并在执行业务过程中,寻求积极有效的方法控制风险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包括在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方面应达到的职业标准。首先应当树立和强化风险意识,保持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其次,要形成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项审计业务,严格依照独立审计准则进行审计,以确保业务质量 其三,要主动学习和掌握与审计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不断更新知识,提高分析、判断、预测经济活动的能力。审计人员一定要理解和掌握这些标准,并在执业时严格遵守,这样才有可能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减少审计风险。审计的目的是对被审计单位报表的可靠性发表审计意见。这说明审计的结果是要作出判断。这种判断能力来自于审计人员的经验积累和专业能力,判断贯穿于审计过程的始终。因此,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执业所需的会计、审计、法律、税务、企业管理等多方面知识,还需具备实务操作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内部审计论文外国参考文献

把你邮箱发给我

李金华 《审计理论研究》中国审计出版社胡春元《审计风险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1997刘力云《审计风险与控制》中国审计出版社 1999《中国审计》2003第11期《内部审计风险:值得关注的话题》中国审计报2003年4月29日作者简介:曾建英,女,1967年,高级审计师,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研究方向:管理审计

审计论文参考文献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审计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杨亚辉.构建我国碳税法律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13

[2]崔明莉.我国碳税法律制度的构建[D].湖南师范大学2011

[3]柴玉梅.关于我国开征碳税的法律思考[D].河北经贸大学2011

[4]刘轩昊.我国碳税立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1

[5]张士杰.我国开征碳税的环境评价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

[6]李沛轩.我国碳税法律问题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2

[7]蒋君芳.我国碳税立法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3

[8]郑颖.构建我国碳税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14

[9]张梓太.关于我国碳税立法的几点思考[J].法学杂志.2010(02)

[10]蔡博峰,杨姝影.日本碳税方案勾勒低碳蓝图[J].环境保护.2009(22)

[11]刘剑文主编.国际税法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2]王宁宁.国外碳税立法及对我国的启示[D].宁波大学2011

[13]姜叶坤.我国碳税法律制度构建[D].浙江农林大学2011

[14]苏明,傅志华,许文,李欣,王志刚,梁强.中国开征碳税的障碍及其应对[J].环境经济.2011(04)

[15]金瑞林,汪劲着.20世纪环境法学研究评述[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6]陈少英着.中国税法问题研究[M].中国物价出版社,2000

[17]苏明,傅志华,许文,王志刚,李欣,梁强.碳税的中国路径[J].环境经济.2009(09)

[18]苏明,傅志华,许文,王志刚,李欣,梁强.碳税的国际经验与借鉴[J].环境经济.2009(09)

[19]刘婧.基于强度减排的'我国碳交易市场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0

[20]张克中,杨福来.碳税的国际实践与启示[J].税务研究.2009(04)

[1]王广明,谭宪才,雷光勇.中国独立审计长沙[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

[2]原红旗,李海建,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规模与审计质量.会计研究,2003(1):32-37.

[3]漆江娜,陈慧霖,张阳.事务所规模·品牌·价格与审计质量——国际“四大”中国审计市场收费与质量研究[J].审计研究,2004,(03):59-65.

[4]武晓玲.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规模研究一基于审计市场经验数据的聚类分析[J].会计研究,2005(3):22—27.

[5]李旭洁.关于审计质量影响因素的研宄[J].商业会计,2012(2).

[6]马宁,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的全过程分析[J].会计之友,2012(2).

[7]李晓慧,吴雅楠.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研宄——基于会计师事务所视角的问卷调查[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2(12).

[8]肖瑞利,审计质量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商业会计,2012(15).

[9]杨柳.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商业会计,2013(10).

[10]张荣静.异常审计费用、会计师事务所声誉与审计质量[J].财会之友,2016(3).

[11]温毓敏.会计师事务所规模、法制环境与审计质量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2016(9).

[12]王善平.中国独立审计的现实问题思考.审计研究[J].2001(2).

[13]李万军,周耀光.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中国注册会计师[J].2002(11).

[14]孙永军,丁莉娜.审计质量评价研究:基于我国100强事务所的数据分析[J].审计研究,2009(6).

[15]郭颖,李永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宄[J].财会月刊,2009(07).

[16]李俊,夏斌.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联用的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J].财会月刊,2010(11).

[17]万佳,陈颖.独立审计质量衡量标准体系的研宄[J].财务与金融,2010(5).

[18]孙蕾.建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评价体系.企业论坛[J].2011:121-127.

[19]洪敏,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评价——基于中注协会计事务所综合评价体系[J].财会通讯,2011(4).

[20]阎银泉.三种审计主体审计质量评价比较研究[J].会计之友,2013(1).

[1]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着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着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M].李善明,编,郭大力,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4]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M].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

[5]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M].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

[6]欧文·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二版)[M].彭和平,周明德,金竹青,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7]李扬,张晓晶,常欣,等.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2013——理论、方法与风险评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8]马骏,张晓蓉,李治国,等.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9]国家统计局.中国资产负债表编制方法[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10]尼古拉斯·亨利.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第八版)[M].张昕,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1]戴维·奥斯本,德特·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M].周敦仁,汤国维,寿进文,徐荻洲,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

[12]广东商学院国民经济研究中心.国民经济发展与国民经济核算[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13]许宪春.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统计问题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14]李扬.要从资产负债表来控制资产泡沫[EB/OL].2009夏季达沃斯论坛发言.

[15]王健.政府经济管理案例——国有资产管理与政府规制篇[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16]尤安山.拉美债务危机:原因及对策[J].拉丁美洲研究.1986(1):23-26.

[17]沈沛龙,樊欢.基于可流动性资产负债表的我国政府债务风险研究[J].经济研究,2012,2.

[18]吕伟.政府或有负债风险管理研究:理论框架与实践探索[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1]赵悦.管理层股权激励与企业投资效率关系的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2]伏艳辉.ERP环境下的会计业务流程重组[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9(01)

[3]李瑞科.河北水勘院内部控制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2010

[4]郭振东.大庆钻探工程公司基于现金流量的财务业绩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

[5]石磊.企业公允价值内部控制基本框架构建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

[6]夏勇.ERP环境下内部控制系统建立与实施要点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4)

[7]阎达五,张瑞君.会计控制新论--会计实时控制研究[J].会计研究.2003(04)

[8]李广丰.免征农业税后哈尔滨市乡镇财政运行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

[9]理查德·L.莱特里夫()等编着,《内部审计原理与技术》翻译组[译].内部审计原理与技术[M].中国审计出版社,2000

[10]雍凤山.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

[11]吴岚.会计信息及时性与内部控制成效关系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

[12]郑卫国.国有转改制企业的内部控制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8

[13]梁志坚.华北铸成工程有限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D].河北工业大学2008

[14]李毓珂.格拉默车辆内饰(长春)有限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9

[15]代亚涛.嵌入衍生工具的供应链金融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融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我国内部审计研究现状论文

企业内部审计职能的界定2009-3-11 10:28 黄琼【摘要】内部审计的供给——企业内部审计的本质和内涵决定了内部审计应具有的职能,内部审计的需求——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也对内部审计应提供的职能提出了要求,由两者的“交集”得出了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是检查、评价和咨询。三个职能共同构成一个辨证统一体,其中检查和评价职能是基础,咨询职能是升华,三者统一于增加企业价值,实现企业目标。【关键词】内部审计;职能;内因;外因内部审计职能是连接内部审计理论与实务的桥梁,内部审计实务工作的开展实际上就是内部审计职能的实施过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社会对内部审计的需求,特别是内部审计职能——如何更有效实施的需求日益加强,在这种状况下,研究内部审计职能既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又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不仅能丰富内部审计理论体系,也会促进内部审计实务的完善,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然而一直以来,理论界关于内部审计职能的研究并不多,且其观点主要集中于监督职能、鉴证职能、管理职能和服务职能,但笔者认为上述职能对于内部审计来说并不十分准确。一、对于一些内部审计职能观点的思考(一)监督职能“监督”一词在汉语大词典中的解释是“监察和督促”。即监督有两层含义,不仅监察,而且具有督促能力。而由于内部审计在企业中并不具有要求机构(或个人)执行某项活动的强制权利,因此无法担负起“督促”的职责。(二)鉴证职能这是独立审计的重要职能,以独立审计所具有的超然独立性为前提,而内部审计隶属于企业的管理当局,所具有的独立性是相对的,因此鉴证结果的公正性就要“大打折扣”,而且从企业内部审计的实际工作内容来看,几乎不涉及鉴证业务。基于这两点考虑,鉴证职能之于内部审计亦很牵强。(三)管理职能内部审计是企业管理活动的一部分,为企业的经营管理服务。“但为管理服务不等于管理,正如为领导服务而不等于领导,检验为生产服务而不等于生产一样”。而且,内部审计是企业管理活动中“特殊的一部分,不同于一般的管理”,内审人员不能像一般的管理人员一样参与到直接的、具体的经营管理活动中,而只是通过检查、评价、咨询等方法,从旁协助管理者解决问题,提高管理效率。因此,管理职能不能是内部审计职能之一。(四)服务职能服务是一个宽泛、笼统的概念,广义的讲,企业内的各项活动都从不同角度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着服务。萧英达等也认为“服务是共性,不是内部审计的特性。” 因此,服务应是内部审计职能的延伸。二、基于供给需求理论对内部审计职能的分析迄今为止,内部审计诞生已有百余年历史,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一直在不断的变化,不断的发展,不断的丰富。那么,发展到今天的企业内部审计应该具有哪些职能呢?本文认为,回答这个问题应从两个角度去考虑,一是企业内部审计的本质和内涵,;二是现代企业对内部审计的需求。前者是决定内部审计职能的内在因素——内因,解决了内部审计能提供哪些职能的供给问题;后者是决定内部审计职能的外在因素——外因,解决了现代企业需要内部审计提供哪些职能的需求问题。当两者有效对接时,即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时,两者的交叉部分(交集)就是企业内部审计应该具有的职能。(一)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内在决定因素的分析决定企业内部审计具有哪些职能的内在因素是内部审计的本质和内涵。企业内部审计的本质是一种为企业经营管理服务的特殊的管理控制活动。其特殊之处在于,它并不同于一般的管理行为,行使计划、组织、控制、决策等管理活动,而是按照管理当局的职责分工,代替管理当局检查、评价相应的经营管理活动,并帮助管理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这些经营管理活动。理论界对企业内部审计内涵的研究表明,企业内部审计采用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以独立、客观的态度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进行检查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以改进建议等方式提供咨询服务,目的是为发现并预防错误和舞弊、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增加企业的价值,以帮助企业实现既定的目标。由此可见,企业内部审计执行的是管理活动中的检查活动、评价活动和咨询活动,所具有的职能应为检查职能、评价职能和咨询职能。这三种职能也与内部审计的目的相对应,查错防弊要依靠检查职能的有效实施来完成,提高效率和增加价值要依靠对相关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评价寻找其中的缺陷,提供建议等咨询服务——即评价职能和咨询职能来完成。(二)企业内部审计职能外在决定因素的分析企业经营管理对内部审计的客观需求是内部审计职能的外在决定因素。这种客观需求因需求者的身份不同可分为二类:第一类是董事会和监事会对内部审计的需求;第二类是高级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需求。1. 董事会和监事会对内部审计职能的需求这种需求主要是董事会和监事会领导内部审计开展有关工作,利用内部审计工作的结果来履行董事会和监事会的职责。这主要是因为董事会和监事会由于人员数量、工作时间、信息获取等限制,难以完全依靠自身的力量去完成各项具体工作。而内部审计凭借其相对独立的地位,丰富的审计经验和专业的人力资源,就自然而然的充当了董事会和监事会大部分工作的实际执行者。但仍需强调的是,内部审计仅仅是董事会和监事会领导下的具体工作者,它所执行的是为董事会进行决策和监事会进行监督提供相关信息的基础工作,并不能“替代”董事会作出任何决策或者监事会作出监督行为。按照我国《公司法》和《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的有关规定,董事会和监事会将利用内部审计完成以下工作:(1)检查管理者对企业的发展战略和各项目标的贯彻、执行情况,包括战略类型的选择,战略的具体实施,战略目标的实施结果,以及评价管理者的战略管理能力;(2)检查和评价管理者履行职责的合法合规性,包括对国家和行业的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和行业标准规范的遵循情况,以及对企业制定的各项政策、制度、程序的遵循情况;(3)检查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情况,审核企业编制的对内、对外财务报告的合法性、公允性,以及财务信息对外披露形式的恰当性;(4)检查和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健全性、有效性,风险管理过程的客观性、合理性,发现并预防各种形式的错误和舞弊,并提出进一步改进的咨询建议;(5)评价企业董事会制定的经理人员的业绩考核标准,提供反映经理人员业绩的相关信息,以供董事会对其作出业绩考核;(6)根据需要提供专项的咨询服务。从上述各项工作内容可以看到,检查、评价和提供咨询的活动一直贯穿始终,正是这些职能的实施,使董事会和监事会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需求得到了满足。2. 高级管理层对内部审计职能的需求这种需求是企业高级管理层为了有效实施管理控制,而通过内部审计来监督较低层次的管理者和员工的职责履行情况,并借助内部审计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果性和效率性。现代企业管理的关键就是内部控制系统和风险管理过程的合理设计、有效实施、客观评价和不断完善,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就是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企业管理者将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系统和风险管理过程,并将提供改进咨询的任务分配给了内部审计,这就是对内部审计工作的需求。具体而言:(1)检查和评价内部控制系统和风险管理过程的设计是否合理、健全,运行是否正常、有效,特别关注无故超越控制和风险管理的事项,对存在的缺陷,提供完善和改进的咨询服务;(2)检查和评价各经营单位和员工对内部控制系统和风险管理过程的遵循情况,并注重查错防弊;(3)关注各项经营活动的效率性和效果性,为提高各部门和企业整体经营活动的效果性和效率性“出谋划策”;(4)按管理者的要求,提供一些临时的、专项的咨询服务,如为企业ERP系统的研发和构建提供咨询。从这些具体活动可以发现,企业的高级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需求也主要集中于检查、评价和咨询职能,而且更为重视咨询职能的发挥。综合上述两类需求可以得到结论:现代企业管理对内部审计的需求表现在内部审计的职能上就是企业内部审计应该提供检查职能、评价职能和咨询职能。(三)企业内部审计职能的界定:检查、评价和咨询企业内部审计的本质和内涵的分析表明,内部审计是一种检查、评价和咨询活动,具有检查、评价和咨询职能;同时,企业管理对内部审计的需求分析揭示,内部审计应该提供检查、评价和咨询职能,以满足现代企业管理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期望。二者所表现出来的职能“不谋而合”。企业内部审计的三个职能是一个有机整体,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检查职能和评价职能是基础,是咨询职能的前提;咨询职能是升华,是对检查职能和评价职能的利用和发展。内部审计通过检查和评价职能的实施,获得财务状况和经营活动的相关信息,在对这些信息的分析、处理的基础上为管理当局提供咨询服务,从而实现服务于企业的目标。可见,为企业增加价值的咨询职能是建立在检查和评价职能基础之上的,而检查和评价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咨询服务,即检查、评价、咨询职能辨证统一于增加企业价值、实现企业目标。需说明的是,内部审计在企业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但内部审计的能力不是无限的,而是有边界的。内部审计在企业中是一个独立于具体经营活动的机构,并不直接参与企业的具体经营活动,也不对这些经营活动具有决策权,亦不能强令机构(人员)执行某项活动。内部审计只是以“参谋”的身份向管理者传递信息,提供咨询,由管理者自己决定具体的决策,这一点对于界定企业内部审计的职能至关重要。[参考文献][1] [美]罗伯特莫勒尔. 现代内部审计学[M]. 李海峰,等译. 北京: 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 2006.[2] 吴清华. 作业与作业链绩效经济效益审计新思维——兼及内部审计职能的嬗变. 审计研究, 2004,(3).[3] 张伟. 基于治理层次的内部审计——一种价值创造活动. 审计研究, 2004,(4).[4] 萧英达,张继勋,刘志远. 国际比较会计. 第1版. 上海: 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0.[5] 汪景福.从内部审计的职能辨析内部审计外部化.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7,(11).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及企业国际化水平的提高,对企业内部审计的重视程度也日益提高。由于企业面临的社会环境以及内部人员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这就增加了审计的难度和风险,如何保证企业审计工作的质量,防范审计风险也成为企业当前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1 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企业内部审计风险主要来源于主观和客观因素。 客观方面因素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薄弱带来的风险。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经营状况是否稳定是实施审计监督工作的基础,如果没有内部控制制度,或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或者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力,都会直接导致控制风险难度加大。再者,企业经营方式越复杂,内部管理层次越复杂,意味着对其审计的难度也越大,审计工作面临失误与差错的概率也会相应增大.其审计风险也会越来越大。 内部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不够。内部审计机构是单位内设机构.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工作.为单位服务。因此,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如社会审计,在审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本单位的利益制约。内审人员面临的是与单位领导层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以及与各科室、部门之间的同事关系,所涉及的人不是领导就是同事,非直接有关也是间接相关,审计过程及结论必然涉及到具体的个人利益,因而审计过程难免受到各类人员千扰。 相关法律法规的不完善和不断变化的法律环境。健全的法律制度和完善的法律体系是保障审计人员合法权益和降低审计风险的法律保障,然而由于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使得审计工作处在不断变化的法律环境之下,我国法律法规制定的时滞性使得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缺乏相应法律法规的保护,法律法规的不合理性和缺乏操作性也加大了审计人员的工作难度,相应地增加了审计风险。 企业审计业务复杂化和审计范围不断扩大。企业在迅速扩张的同时,被审计的经营业务也变得日趋复杂,为内部审计带来了更多的困难。一个企业已经不再是单一经营,可能涉及到多个行业,其经营业务也千差万别,再加上企业所使用的金融衍生工具越来越多,这就容易导致企业的会计信息系统比原来更加复杂,使得会计记录中出现错记、漏记的可能性随之加大,为企业的审计工作带来了困难。同时企业的审计范围也再不多的扩大,不仅包括对财务上的审计也包括对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评价等工作,审计人员通过对财务上的检查发表正确全面的审计意见难度比较大,因此,增加了审计风险的产生。 主观方面因素 内审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审计人员素质的高低是决定审计风险大小的主要因素。审计人员的素质包括从事审计需要的政策法规水平、专业知识、经验、技能、审计职业道德和工作责任。审计经验是审计人员应有的一种重要技能,审计经验需要实践的积累。我国的内部审计人员中不少人仅熟悉财务会计业务,一些审计人员不了解本单位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审计经验有限。另外,内部审计人员工作责任和职业道德也是影响审计风险的因素。由于我国内审准则工作规范和职业道德标准方面还有一些空白.许多内审机构和人员缺乏应有的职业规范的约束和指导。总之, 目前我国内审人员总体素质偏低,直接影响到内审工作开展的深度和广度。面对当今内审对象的复杂和内容的拓展,内审人员势单力簿.这将直接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 内部审计的局限性与审计手段的缺陷带来的风险。一是在我国企业经营管理中,内部审计人员既是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监督主体,又是实施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客体,一方面要维护国家利益。另一方面要按照经营者的意志来维护企业利益,当国家利益与企业利益发生冲突时,有的审计人员往往选择后者,这自然违反了审计原则,增大了审计风险。二是审计技术从过去人工审查发展到现在的电子计算机辅助审计,大大提高了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但是审计技术和审计手段仍然存在不足和缺陷,从目前企业内部审计应技术效果来看,并没有达到审计最佳效果,因此,审计局限性与手段滞后必然导致审计风险的发生。 轻视审计带来的风险。审计工作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近年来,由于企业转型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规范了公司治理结构,内部审计越来越得到重视。但在实际工作中,不少管理者对审计的作用仍然缺乏必要的认识,只把审计当作是一种核实财务数据的程序,未能发挥审计监督作用,有的甚至对此加以回避,致使审计在管理上缺乏相应的地位,很大程度降低了审计的地位和作用,不仅不能与审汁的“独立性、权威

内部控制作为公司自我调节和自行制约的内在机制,处于公司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位置。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内部控制与审计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 内部审计控制对降低财务风险的价值 》

摘要: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内部审计职能日益被重视。有效的内部审计控制,对降低现代企业财务风险起着防范作用。 文章 主要研讨内部审计控制对现代企业财务风险降低的价值,期望带给其他人一些启示。

关键词:内部审计控制;财务风险的价值;分析

内部审计是重要的 企业管理 工具及手段,主要对现代企业进行内部监督及控制职能。通过内部审计活动的进行,促使现代企业管理工作的改进,使得管理系统趋于完善,确保高层决策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保障企业的资产安全,最终促进现代企业的经营及发展。

一、现代企业财务风险分析

现代企业的财务风险分为两种,分别为系统性及非系统性。系统性的企业财务风险大多指的是不可抗力的因素及影响,比如经济危机、通货膨胀等。本文主要研讨分析的是非系统性企业财务风险,指的是企业本身存在的财务资金运行活动所形成的风险,具体体现为筹资、投资、营运、收益活动。

(一)企业筹资财务风险

企业的筹资活动是企业经营的起点,是对资金资源的配置活动。受市场经济影响,筹资活动具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银行的借款因素、债券因素、股票因素、高层决策因素、管理 措施 因素、租赁兼并因素等等都会构成企业筹资的财务风险。

(二)企业投资财务风险

企业的投资活动是资金运营的第二环节。为了实现资金的保值与增值,需要将资金投入到合理的经营活动中。对外投资,主要针对证券及控制权来获取经济效益。对内投资,主要针对资产购买或技术开发来进行生产经营,以获取资金增值的目的。无论是哪类投资,都与经济市场形势相关。生产经营类的投资需要考虑经营规模、项目报酬率、投资回收期、投资相关度、投资监管力度等风险因素。证券类投资需要考虑利率、通货膨胀、公司运营状况等风险因素。

(三)企业营运财务风险

企业营运涉及到资金的管理。所涉及的风险包含产品能否得以在经济市场销售、能否回收结算成本两方面。企业营运包含采购活动、生产活动、销售活动。在采购活动中,采购的金额、原料的质量、相关付款方式、具体到货时间等因素都会造成企业采购方面的风险。在生产活动中,成本的控制、产品的质量、新产品的开发等因素会间接构成企业生产方面的风险。在销售活动中,销售金额、货款回收、客户的管理、销售人员素质等因素都会构成企业销售方面的风险。

(四)企业收益财务风险

企业的收益活动是最终影响经营活动的因素。收益活动包含收益确认及收益分配。一旦确认不当或分配不当都会造成企业收益方面的财务风险。如若收益确认过少,造成成本结转过多,导致财务当期利润虚减,会直接影响企业信誉造成经营财务风险。反之,收益确认过多,企业需要额外支付纳税费用,导致资金不必要支出财务风险。同样,在企业收益分配活动中,收益形式、收益金额、收益时间都需要把握恰当,避免影响企业信誉及经济运营。

二、内部审计控制对降低财务风险的价值

(一)加强企业筹资活动审计,降低筹资财务风险

内部审计应当结合企业实际筹资方式来进行风险防范。比如银行借款方式筹资,需要对借款企业条件进行分析、借款原因及途径分析、比例结构分析、项目投资借款偿还期分析、借款额度分析等等,确保企业借款活动合理且具备偿还能力。比如债券方式投资,内部审计需要对发行代理机构进行审查、债券利息支付进行审查、保管相关制度进行审查、偿债基金相关制度进行审查等等,确保企业债券筹资风险得以控制。企业要结合内部审计,分析各类筹资活动特点,避免由于不恰当的筹资方式选择所带来的财务风险。

(二)加强企业投资活动审计,降低投资财务风险

内部审计对企业选择投资策略及制定决策起到强化、预防、控制风险的作用,使得投资效益得以提升,预期投资目标得以实现。对于企业投资活动审计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对前期方案的审计。包含对预算、可行实施性、预估盈利等因素的考量,这就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具备对数据的敏感性,对投资方案的合理性、投资价值可以正确估量。第二,对投资实施审计。内部审计人员需要检查方案具体实施情况,对于其中出现的因素合理的改进情况进行监督。第三,对投资结果审计。内部审计人员需要对成本、收入、价值进行详细的指标分析,使得投资活动中的财务风险得以控制。对于证券投资活动,内部审计需要针对投资风险、投资期限、变现能力、投资组合、预计投资收益等方面进行审查,确保证券投资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三)加强企业营运活动审计,降低营运财务风险

内部审计要加强企业商业信用管理、应收账款管理、存货方面管理,才能降低营运活动方面的财务风险。针对商业信用管理,内部审计应当对客户档案进行审查,并进行综合评级打分,确认合理的信用额度。针对应收账款,内部审计应当审查实际真实性,加强对账龄方面的审计,对于坏账要及时采取措施。针对存货管理,内部审计应当加强对存货方面的核算与监控,定期对存货进行监督与盘点,确保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四)加强企业收益活动审计,降低收益财务风险

内部审计使得企业收益确认及收益分配风险得到有效防范。为确保收入确认方面的收入状况真实,内部审计需要从销售发票、收入确认时间、销售分割、递延收入等方面入手,进行详细的收入确认方面审查与分析,确保财务报表收入的真实与准确性,避免可能出现的操纵风险行为。对于收益分配方面,内部审计需要对股利支付率、股利政策进行确认,保障企业的良好财务状况及稳定经济发展。

三、结束语

企业的四大经营环节分别是筹资环节、投资环节、运营管理、收益活动。内部审计的有效监管使得企业的四大环节的财务风险得以有效防范与控制,使现代企业经营活动得到良好的监督与保障。

作者:叶敏 单位:山东省第一地质矿产勘查院

参考文献:

[1]尹淑平.强化内部审计控制企业税务风险[J].经济视角(下),2013

[2]易俊,李敏.内部审计防范企业财务风险[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

[3]岳霆.论现代企业财务内部审计的风险及控制[J].时代金融,2013

[4]丁琦.论企业财务内部审计与风险控制[J].经营管理者,2014

《 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能力发展探讨 》

摘要:中国人民银行自2011年提出内审工作转型以来,确定了以确立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探索绩效审计、深化内部控制审计和信息技术审计等重点转型工作,转型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转型成果已经固化为制度、指南,为开展审计项目提供指引,实现组织增值。当前,随着内审转型的深入推进,对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本文从分析审计能力发展现状入手,研究提高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能力的对策。

关键词:审计能力;审计环境;审计方式

一、内部审计能力的涵义

关于内部审计能力,《索耶内部审计》、《内部审计基础》等文献中均未统一的、明确的定义,但《索耶内部审计》更多地提到“内部审计胜任能力标准”,为我们理解内部审计能力提供了借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于1996年发起的研究基金项目《建立全球性的内部审计胜任能力框架》,参考了全球200位富有 经验 的业内人士的意见和建议,使用了独特的研究 方法 ,使得内部审计胜任能力标准真正代表了全球“最佳实务”。笔者 总结 内部审计能力的涵义,即在特定的组织环境下,按照一定的审计工作标准,在实施审计活动过程中,审计人员的知识、技能等被利用的方式。内部审计职能是由初级内部审计人员,胜任的内部审计师,内部审计管理层这三个关键角色的互动而完成,审计能力在工作中得以体现。

二、人民银行审计能力发展现状

(一)审计环境不甚理想,监督权和业务管理权在层级上不对应

首先,在目前的管理体制下,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内审人员的考核、晋升等各种切身利益都在本行范围之内,在具体实施审计项目时,内审人员往往会顾及人际关系和切身利益,审而不深,查而不全,处而不力。其次,大区行负责对辖内中心支行开展审计项目,无论是关乎人的履职(离任)审计,还是关乎业务的专项审计,都与具体业务工作相关,而各中心支行业务工作是由省会中心支行归口管理,即便分行在审计过程中发现问题,在后期整改上也存在跨层级问题,于是分行又将后期整改转为由省会中支负责。省会中心支行在分行授权下,开展对地市中心支行的审计工作,但由于省会中心支行不具有对地市中心支行的监督权,难以全面掌握同一审计项目全省的审计情况。这种监督权与业务管理权在层级上的不对应,使得内审职能难以有效发挥,影响审计工作成效。大区行管理体制下的监督权与业务管理权的不匹配,不利于更好地发挥内审服务业务管理、提升履职效果的增值作用。

(二)目前的审计队伍整体素质不能完全满足内审转型进一步深化的要求

大多数分支机构审计人员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会计、经济管理专业的人员较多,懂金融、计算机辅助审计的人较少。在目前的审计环境中,内审人员轮岗机会极少,懂人民银行货币信贷、国库等业务的人员较少,影响了深层次发现专业领域的问题,为了完成审计任务,不得不抽调专业处室人员,审计项目质量受抽调专业处室人员能力影响极大,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效率、效果。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各项业务系统发展迅速,新制度、新规定不断出台,而现有的审计人员大多对具体的业务了解不深,对各项制度要求也停留在过去,跟不上业务发展的需要。对审计人员的培训只能依靠总行远程培训在线学习,培训效果受时间和人员自主性影响,人员素质难以提高。

(三)与领导层、业务客户的沟通、交流有效性不足,使其对内审工作认识不够全面

与领导层的沟通:分支行机构的内审工作是由行长“一把手”主管,行长的重视是内审工作顺利开展的有力保障,但实际上内审工作通常是由纪委书记(或其他副行长)协管,倘若分管基础业务的领导又同时分管内审工作,会影响内审部门的独立性。与业务客户的交流:人民银行仍有不少管理者和业务部门对内审工作认识有效性不足,对内部审计所能提供的各种确认、咨询服务缺乏正确的理解和认识,依然停留在查问题、找错误的传统认识上,对于内部审计防范风险、加强内部控制、增加组织价值认识不够全面。在接受审计时,心理上存在排斥和抵触心理,尤其认为风险导向审计和绩效审计涉及范围宽、查得过细,担心查到问题上报后会受到处罚,采取消极配合的态度,提供审计资料时有迟报、瞒报现象,加大了审计难度。

(四)计算机辅助审计手段运用不够广泛,内部审计工作机制亟待完善

目前,在开展审计项目时,审计人员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手段还不够广泛,原因在于目前的审计项目还是以合规性审计为主,大多数审计人员习惯性通过翻阅资料的方式查找问题,这种方式也比较直观,容易查找;而对于计算机辅助审计,一旦遇到对方不积极配合数据导出,数据的采集难免颇费周折。随着内审转型的不断深入,总行层面已经确立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构建绩效评价指标、信息技术风险评估模式等,为转型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实务指导。然而并未根据当前形势的需要,及时修订和完善内审工作制度,无法为转型工作提供制度保障。有些分支行发布有关领域的绩效审计操作指南,为开展审计项目提供指引。由于风险和绩效指标、权重及其评价和控制措施尚无客观公正的标准,行与不行之间可比性不强,不利于实行审计质量控制。

三、提高人民银行内部审计能力的对策

(一)优化审计环境,改进审计组织管理

随着业务部门专业化程度的越来越高,对内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时间、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整合有限的审计资源已是当务之急。审计队伍的跨区域审计,主要是有上级行内审人员的参与或者跨越了区域的限制组成的独立审计组,完成审计项目,如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独立组成审计组,完成对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的审计项目。审计队伍的跨区域审计,较好地规避审计客观性受损的风险,有利于保持内审的独立性,同属于基层人民银行,对业务的理解不会出现大的偏差,很好地解决了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审计工作中情感因素影响和审计发现问题披露不全面等问题,有利于提升内审工作质量和成效。通过审计队伍的跨区域交流,亦能激发内审人员工作活力,也促进了业务的交流和人才的成长。无论是参与审计组还是组成独立审计组,在合作交流过程中,对于内审人员也是难得的成长,对能力的要求促使内审人员相互学习、借鉴新方式、学习新内容,发现创新点。另外,对于审计人员担心从事内审工作影响考核、个人晋升等问题,建议以审计工作成果作为考评晋升的重要依据。

(二)提升内部审计队伍专业化、职业化

首先,根据实际需要,兼顾分支行的层次、规模,不断优化内审人员的专业结构和知识结构,让业务部门的人来到内审岗位、内审人员轮岗到业务部门,让业务部门的负责人来到内审项目负责人岗位,相互之间适当的岗位轮换和不同的职业体验,更容易加深对职业的理解和改变看问题的视角,寻求审计工作的创新,推动了审计工作的专业技术含量。其次,在人民银行审计人员数量总体变化不大的前提下,为更好地发挥内部审计为组织防范风险、增加价值的作用,人民银行各级内审部门把培养专业化、国际化内部审计人才放在突出的位置,鼓励审计人员积极参加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高级审计师等资格考试,不断提高内审人员的职业化水平。为继续 教育 搭建平台,充分利用远程培训系统分享风险评估和绩效评价实际案例,鼓励内审人员多学习、多参与,同时要积极开展审计理论和实践调查研究,提高自身能力和专业技能。

(三)积极主动与领导层、业务客户有效沟通、多交流

与领导层的沟通:审计项目完工作研究成后,视审计发现问题的严重程度,行长一把手亲自听取主审人汇报相关工作情况及审计 报告 。通过近距离与主管领导的接触,无形中对内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除了认真开展审计工作,撰写审计报告外,更需要明确哪些业务领域是行长重点关注的,哪些审计发现是需行长重点关心的,据此向行长汇报,这样不仅使行长能从审计项目的汇报中获取关于组织的情况和重点关注的业务风险,而且更深层次认识到内部审计为组织增加价值、防范风险的作用。与业务客户的交流:内审人员要以“组织内部服务提供者”的姿态与业务部门开展有效的沟通,不论是确认服务,还是咨询服务,发现问题都不是最主要的目的,其重点在于通过问题的表象来分析问题发生的根源、进而帮助组织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如办公设备绩效配置审计中发现办公设备老化、软件运行速度慢导致业务处理时间长,工作效率受影响,这样的审计发现显然会使上级领导关注老化办公设备影响工作效率问题,提供资金支持老化设备的更新,为业务部门解决了现实问题,业务部门也更愿意、更积极配合内审工作,内部审计作为改进内部管理的重要手段,也会被更多人所认可。

(四)深入推广计算机辅助审计,健全和完善内部审计工作机制

加快推进内部审计信息化进程,推动审计手段的转变,积极推广计算机辅助审计,扩大审计检查覆盖面,提高审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逐步建立人民银行有关领域的非现场审计体系。逐步构建和完善审计信息平台,在新系统开发和应用前,内审部门积极与科技部门协商为审计留有接口,逐步实现与业务部门审计接口的对接,实现对业务部门的数据采集,进而通过审计信息处理系统对数据处理、分析和反馈。

作者:胡友娇 单位:中国人民银行石家庄中心支行

参考文献:

[2]张庆龙.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关于公共部门内部审计能力模型的研究与启示[J].审计研究,2011,(2).

[3]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内审处课题组.人民银行审计能力建设框架构建———基于央行内审转型视角[J].金融与经济,2013,(10).

有关内部控制与审计研究论文推荐:

1. 内部控制审计论文

2. 有关内部控制审计论文

3. 论企业内部审计论文

4. 会计内部控制本科毕业论文

5. 论企业内部控制论文

6. 浅谈审计方面的论文

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的问题与对策论文

摘要: 目前我国各级公立医院都在积极相应医改政策的号召,积极推进医疗体制改革。在这个过程中,医院内部审计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强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确保公立医院医改目标的实现,成为了医改中的重要环节。然而我国公立医院内部审计一直都存在诸多的问题,本文就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 内部审计;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逐步推进,公立医院的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新的形势下,建立健全医院内部审计制度,促进医院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已经刻不容缓。尤其是公立医院属于公益性质的医院,如何保证广大职工的个人利益不受损失,又能使医院避免不合理的支出,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便成了医院内部审计人员的重要职责。而目前许多医院的内部审计大多是执行的传统审计方法,没有上升到对医院内部控制和经营管理的审计层面上来。医院为了适应新的医改形势,管理模式必然发生相应的改变,以便顺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而医院内部审计作为医院管理的一个方面,就要根据医院发展的新形势做出相应的改变。本文主要研究目前我国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专业素质不高

内部审计作为医院的一个科室,同其他科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很难像社会第三方审计机构如会计师事务所一样独立的开展审计工作。很多公立医院甚至没有内部审计部门,缺少专业的审计人员。有些公立医院内部审计部门成员都是从其他科室转型过来,或者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从财务部门抽调人员临时组成审计部门,这样在审计过程中就很难保证其独立性和客观性,同时由于医院审计人员的审计知识和技能不足,在执行审计工作时难以达到相应的效果。

(二)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不受重视

很多公立医院没有进行内部审计的主动性,认为内部审计工作不重要,都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或者完成审计的职能,对医院的财务收支以及账务进行象征性的`检查,这些检查往往流于形式,而在检查过程中,医院内审人员为了避免得罪人,对被检查科室往往不能深入检查,没有能够对医院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缺乏调查和跟踪,这就会使得医院内部审计质量很差,公信力受到很大的影响,由于没有能发现医院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每年的内审报告领导也不会重视,长此以往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三)医院内部审计方式传统、手段落后

目前很多公立医院的内部审计还是将重点放在了日常的财务核算上,主要针对的是财务收支的账务处理中是否存在差错、财务票据使用是否合理以及医院资产的完整性和安全性等方面,没有上升到对医院财务管理和财务风险进行控制的层面上。财务信息都是滞后信息,内部审计在对上述方面进行审计时只能是停留在对结果的审计上,没有能够起到过程审计应有的作用,同时也缺乏对医院大型设备购置、基建项目审计等关系到医院未来发展的重大经济项目的审计。而随着医院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医院的信息化建设也日益成为医院之间竞争的焦点,这就为医院内部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大量的医院后台数据和财务数据进行分析对比,没有信息系统的支持是很难完成的。而目前很多公立医院的审计工作还是以手工查账为主,通过翻阅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会计报表等相关资料对医院财务收支进行审计,审计的信息化进程严重滞后,这样不仅很难发现财务处理方面的问题,还有碍于医院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

二、针对上述问题的对策

首先医院必须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这也是审计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医院领导要重视审计工作,认识到内部审计对提升医院财务管理水平,降低医院财务风险、提高医院经济效益方面所起的重大作用,应该合理规划审计部门,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在内部审计人员审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要主动帮忙组织协调,给予必要的支持,这样才能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为内审人员的审计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其次要健全审计机构职能,不能仅仅把审计的工作重点放到医院财务收支、专项资金的使用以及设备购置和基建投入等方面,而是应该拓展审计范围,多角度、全方位的掌握医院经济运行的各个环节,如审查医院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能否避免相应的财务风险、医院医保、农合报销流程是否符合制度规定等。加强与外部审计的沟通,充分利用外部审计的结果,应该把审计工作体现在事前事中监督、事后完善上,这样整个审计工作才算圆满完成,内部审计工作的价值才能得以体现,对于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主管领导汇报,督促相关科室尽快提出整改措施并完善相应的机制。最后,要注重审计工作的信息化。医院经济运行数据量十分庞大,内部审计人员要充分利用信息化优势,提高信息化技术水平,对医院内部控制的风险点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控制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整改,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总之,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对公立医院的改革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公立医院应该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创造良好的内部审计环境,扩大审计的影响,为医院的健康、良性发展提供必要的监督和保障。

参考文献:

[1]何娟.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当代经济,2016(06).

[2]沙莉.医院内部审计的内容及措施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5(19).

[3]陈青青.关于医院内部审计的现状与思考[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08).

我国审计论文的参考文献

审计论文参考文献

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下面是一些关于审计论文的参考文献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崔振龙.国家审计职责及其发展展望[J].审计研究,2004(01) : 36-39

[2]陈明坤.关于审计报告制度的问题探讨[J].财务会计,2007(09) : 172-174

[3]陈太辉,杨明月.审计取证的'思维流程和思维要素研究[J].审计研究,2011(06):9-15

[4]董大胜.中国国家审计[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5]李金华.预算执行情况审计[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1995

[6]李金华.审计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

[7]李金华.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工具[J].财经,2004(01) : 1-5

[8]刘家义.世界主要国家审计制度的比较与思考[J].中国审计,2004(21) : 5-10

[9]刘力云.论强化审计机关的国有企业审计职责[J]审计研究,2005(04) : 23-29

[10]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R].1995-2013

[11]秦荣生.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审计与我国国家审计改革[J].审计研究,2004(06):

[12]吴秋生.国家审计职责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08) : 260-274

[13]石爱中.现行体制下国家审计法制谠论[J].审计研究,2004(01) : 67-81

[14]文硕着.世界审计史(第二版)[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6

[15]肖振东.从审计工作报告看国家审计发展[J].审计研究,2013(05) : 17-22

[16]肖振东.略论审计工作报告的功能与特点[N].中国审计报,2014(05) : 1-2

[17]尹平.国家审计理论与实务[M].北京:北京时代经济出版社,2008

审计论文参考文献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审计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杨亚辉.构建我国碳税法律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13

[2]崔明莉.我国碳税法律制度的构建[D].湖南师范大学2011

[3]柴玉梅.关于我国开征碳税的法律思考[D].河北经贸大学2011

[4]刘轩昊.我国碳税立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1

[5]张士杰.我国开征碳税的环境评价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

[6]李沛轩.我国碳税法律问题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2

[7]蒋君芳.我国碳税立法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3

[8]郑颖.构建我国碳税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14

[9]张梓太.关于我国碳税立法的几点思考[J].法学杂志.2010(02)

[10]蔡博峰,杨姝影.日本碳税方案勾勒低碳蓝图[J].环境保护.2009(22)

[11]刘剑文主编.国际税法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2]王宁宁.国外碳税立法及对我国的启示[D].宁波大学2011

[13]姜叶坤.我国碳税法律制度构建[D].浙江农林大学2011

[14]苏明,傅志华,许文,李欣,王志刚,梁强.中国开征碳税的障碍及其应对[J].环境经济.2011(04)

[15]金瑞林,汪劲着.20世纪环境法学研究评述[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6]陈少英着.中国税法问题研究[M].中国物价出版社,2000

[17]苏明,傅志华,许文,王志刚,李欣,梁强.碳税的中国路径[J].环境经济.2009(09)

[18]苏明,傅志华,许文,王志刚,李欣,梁强.碳税的国际经验与借鉴[J].环境经济.2009(09)

[19]刘婧.基于强度减排的'我国碳交易市场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0

[20]张克中,杨福来.碳税的国际实践与启示[J].税务研究.2009(04)

[1]王广明,谭宪才,雷光勇.中国独立审计长沙[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

[2]原红旗,李海建,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规模与审计质量.会计研究,2003(1):32-37.

[3]漆江娜,陈慧霖,张阳.事务所规模·品牌·价格与审计质量——国际“四大”中国审计市场收费与质量研究[J].审计研究,2004,(03):59-65.

[4]武晓玲.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规模研究一基于审计市场经验数据的聚类分析[J].会计研究,2005(3):22—27.

[5]李旭洁.关于审计质量影响因素的研宄[J].商业会计,2012(2).

[6]马宁,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的全过程分析[J].会计之友,2012(2).

[7]李晓慧,吴雅楠.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研宄——基于会计师事务所视角的问卷调查[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2(12).

[8]肖瑞利,审计质量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商业会计,2012(15).

[9]杨柳.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商业会计,2013(10).

[10]张荣静.异常审计费用、会计师事务所声誉与审计质量[J].财会之友,2016(3).

[11]温毓敏.会计师事务所规模、法制环境与审计质量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2016(9).

[12]王善平.中国独立审计的现实问题思考.审计研究[J].2001(2).

[13]李万军,周耀光.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中国注册会计师[J].2002(11).

[14]孙永军,丁莉娜.审计质量评价研究:基于我国100强事务所的数据分析[J].审计研究,2009(6).

[15]郭颖,李永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宄[J].财会月刊,2009(07).

[16]李俊,夏斌.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联用的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J].财会月刊,2010(11).

[17]万佳,陈颖.独立审计质量衡量标准体系的研宄[J].财务与金融,2010(5).

[18]孙蕾.建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评价体系.企业论坛[J].2011:121-127.

[19]洪敏,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评价——基于中注协会计事务所综合评价体系[J].财会通讯,2011(4).

[20]阎银泉.三种审计主体审计质量评价比较研究[J].会计之友,2013(1).

[1]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着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着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M].李善明,编,郭大力,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4]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M].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

[5]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M].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

[6]欧文·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二版)[M].彭和平,周明德,金竹青,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7]李扬,张晓晶,常欣,等.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2013——理论、方法与风险评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8]马骏,张晓蓉,李治国,等.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9]国家统计局.中国资产负债表编制方法[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10]尼古拉斯·亨利.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第八版)[M].张昕,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1]戴维·奥斯本,德特·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M].周敦仁,汤国维,寿进文,徐荻洲,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

[12]广东商学院国民经济研究中心.国民经济发展与国民经济核算[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13]许宪春.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统计问题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14]李扬.要从资产负债表来控制资产泡沫[EB/OL].2009夏季达沃斯论坛发言.

[15]王健.政府经济管理案例——国有资产管理与政府规制篇[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16]尤安山.拉美债务危机:原因及对策[J].拉丁美洲研究.1986(1):23-26.

[17]沈沛龙,樊欢.基于可流动性资产负债表的我国政府债务风险研究[J].经济研究,2012,2.

[18]吕伟.政府或有负债风险管理研究:理论框架与实践探索[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1]赵悦.管理层股权激励与企业投资效率关系的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2]伏艳辉.ERP环境下的会计业务流程重组[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9(01)

[3]李瑞科.河北水勘院内部控制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2010

[4]郭振东.大庆钻探工程公司基于现金流量的财务业绩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

[5]石磊.企业公允价值内部控制基本框架构建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

[6]夏勇.ERP环境下内部控制系统建立与实施要点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4)

[7]阎达五,张瑞君.会计控制新论--会计实时控制研究[J].会计研究.2003(04)

[8]李广丰.免征农业税后哈尔滨市乡镇财政运行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

[9]理查德·L.莱特里夫()等编着,《内部审计原理与技术》翻译组[译].内部审计原理与技术[M].中国审计出版社,2000

[10]雍凤山.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

[11]吴岚.会计信息及时性与内部控制成效关系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

[12]郑卫国.国有转改制企业的内部控制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8

[13]梁志坚.华北铸成工程有限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D].河北工业大学2008

[14]李毓珂.格拉默车辆内饰(长春)有限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9

[15]代亚涛.嵌入衍生工具的供应链金融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融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会计论文参考文献范本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会计论文的参考文献吧。

会计论文参考文献范本一:

[1]阮旭华.简议房地产会计核算过程中存在的理由及改善[J].中国总会计师,2012

[2]张叶青.议房地产会计核算过程中存在的理由及改善措施[J].经济视野,2014

[3]徐宇颖.浅析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中的应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

会计论文参考文献范本二:

[1]徐静.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探析[J].企业导报.2012(15) :22-25.

[2]张明霞.李云鹏.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20):40-43.

[3] 路秀平.任会来.我国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现实选择 [J]. 会计之友 (上旬刊).2012(12):89-92.

[4]马海波.英美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特色比较研究[J].财会学习.2012(10):18-22.

[5]陈长宏.陈环.张科.论食品质量与食品安全性[J].现代农业科技.2013(12):112-114.

[6]黎勇平.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与企业市场价值的相关性研究 [J]. 南华大学2012:33-34.

[7]刘勇.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D].西北大学 2013.

[8]周新颖.我国煤炭行业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研究[D].南华大学 2011.

[9]刘尚林.公梅.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选择[J].财会月刊.2009(36):68-71.

[10]金曼.我国社会责任会计核算体系的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 2013.

[11]秦荣生.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审计与我国国家审计改革[J].审计研究,2004(06):

[12]吴秋生.国家审计职责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08) : 260-274

[13]石爱中.现行体制下国家审计法制谠论[J].审计研究,2004(01) : 67-81

[14]文硕着.世界审计史(第二版)[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6

[15]肖振东.从审计工作报告看国家审计发展[J].审计研究,2013(05) : 17-22

[16]肖振东.略论审计工作报告的功能与特点[N].中国审计报,2014(05) : 1-2

[17]尹平.国家审计理论与实务[M].北京:北京时代经济出版社,2008

会计论文参考文献范本三:

1、邓春华,《财务会计风险防范》,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2、王春峰,《金融市场风险管理》,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王卫东,《现代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4、常勋,《财务会计四大难题》,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1月第二版。

5、《金融企业会计制度操作指南》,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3月第一版。

审计国内论文参考文献

审计论文参考文献

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下面是一些关于审计论文的参考文献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崔振龙.国家审计职责及其发展展望[J].审计研究,2004(01) : 36-39

[2]陈明坤.关于审计报告制度的问题探讨[J].财务会计,2007(09) : 172-174

[3]陈太辉,杨明月.审计取证的'思维流程和思维要素研究[J].审计研究,2011(06):9-15

[4]董大胜.中国国家审计[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5]李金华.预算执行情况审计[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1995

[6]李金华.审计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审计出版社,2001

[7]李金华.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工具[J].财经,2004(01) : 1-5

[8]刘家义.世界主要国家审计制度的比较与思考[J].中国审计,2004(21) : 5-10

[9]刘力云.论强化审计机关的国有企业审计职责[J]审计研究,2005(04) : 23-29

[10]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报告[R].1995-2013

[11]秦荣生.公共受托经济责任审计与我国国家审计改革[J].审计研究,2004(06):

[12]吴秋生.国家审计职责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08) : 260-274

[13]石爱中.现行体制下国家审计法制谠论[J].审计研究,2004(01) : 67-81

[14]文硕着.世界审计史(第二版)[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1996

[15]肖振东.从审计工作报告看国家审计发展[J].审计研究,2013(05) : 17-22

[16]肖振东.略论审计工作报告的功能与特点[N].中国审计报,2014(05) : 1-2

[17]尹平.国家审计理论与实务[M].北京:北京时代经济出版社,2008

审计论文参考文献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还是对论文一筹莫展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审计论文参考文献,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杨亚辉.构建我国碳税法律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13

[2]崔明莉.我国碳税法律制度的构建[D].湖南师范大学2011

[3]柴玉梅.关于我国开征碳税的法律思考[D].河北经贸大学2011

[4]刘轩昊.我国碳税立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1

[5]张士杰.我国开征碳税的环境评价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2

[6]李沛轩.我国碳税法律问题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2

[7]蒋君芳.我国碳税立法问题研究[D].河北大学2013

[8]郑颖.构建我国碳税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14

[9]张梓太.关于我国碳税立法的几点思考[J].法学杂志.2010(02)

[10]蔡博峰,杨姝影.日本碳税方案勾勒低碳蓝图[J].环境保护.2009(22)

[11]刘剑文主编.国际税法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2]王宁宁.国外碳税立法及对我国的启示[D].宁波大学2011

[13]姜叶坤.我国碳税法律制度构建[D].浙江农林大学2011

[14]苏明,傅志华,许文,李欣,王志刚,梁强.中国开征碳税的障碍及其应对[J].环境经济.2011(04)

[15]金瑞林,汪劲着.20世纪环境法学研究评述[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16]陈少英着.中国税法问题研究[M].中国物价出版社,2000

[17]苏明,傅志华,许文,王志刚,李欣,梁强.碳税的中国路径[J].环境经济.2009(09)

[18]苏明,傅志华,许文,王志刚,李欣,梁强.碳税的国际经验与借鉴[J].环境经济.2009(09)

[19]刘婧.基于强度减排的'我国碳交易市场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0

[20]张克中,杨福来.碳税的国际实践与启示[J].税务研究.2009(04)

[1]王广明,谭宪才,雷光勇.中国独立审计长沙[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

[2]原红旗,李海建,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形式、规模与审计质量.会计研究,2003(1):32-37.

[3]漆江娜,陈慧霖,张阳.事务所规模·品牌·价格与审计质量——国际“四大”中国审计市场收费与质量研究[J].审计研究,2004,(03):59-65.

[4]武晓玲.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规模研究一基于审计市场经验数据的聚类分析[J].会计研究,2005(3):22—27.

[5]李旭洁.关于审计质量影响因素的研宄[J].商业会计,2012(2).

[6]马宁,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的全过程分析[J].会计之友,2012(2).

[7]李晓慧,吴雅楠.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研宄——基于会计师事务所视角的问卷调查[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2(12).

[8]肖瑞利,审计质量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商业会计,2012(15).

[9]杨柳.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商业会计,2013(10).

[10]张荣静.异常审计费用、会计师事务所声誉与审计质量[J].财会之友,2016(3).

[11]温毓敏.会计师事务所规模、法制环境与审计质量实证研究[J].财会通讯,2016(9).

[12]王善平.中国独立审计的现实问题思考.审计研究[J].2001(2).

[13]李万军,周耀光.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中国注册会计师[J].2002(11).

[14]孙永军,丁莉娜.审计质量评价研究:基于我国100强事务所的数据分析[J].审计研究,2009(6).

[15]郭颖,李永华.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宄[J].财会月刊,2009(07).

[16]李俊,夏斌.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联用的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J].财会月刊,2010(11).

[17]万佳,陈颖.独立审计质量衡量标准体系的研宄[J].财务与金融,2010(5).

[18]孙蕾.建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评价体系.企业论坛[J].2011:121-127.

[19]洪敏,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评价——基于中注协会计事务所综合评价体系[J].财会通讯,2011(4).

[20]阎银泉.三种审计主体审计质量评价比较研究[J].会计之友,2013(1).

[1]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着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M].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着作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3]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M].李善明,编,郭大力,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4]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M].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

[5]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下卷)[M].郭大力,王亚南,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2.

[6]欧文·休斯.公共管理导论(第二版)[M].彭和平,周明德,金竹青,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7]李扬,张晓晶,常欣,等.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2013——理论、方法与风险评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

[8]马骏,张晓蓉,李治国,等.中国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9]国家统计局.中国资产负债表编制方法[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10]尼古拉斯·亨利.公共行政与公共事务(第八版)[M].张昕,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11]戴维·奥斯本,德特·盖布勒.改革政府——企业精神如何改革着公营部门[M].周敦仁,汤国维,寿进文,徐荻洲,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

[12]广东商学院国民经济研究中心.国民经济发展与国民经济核算[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13]许宪春.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与统计问题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14]李扬.要从资产负债表来控制资产泡沫[EB/OL].2009夏季达沃斯论坛发言.

[15]王健.政府经济管理案例——国有资产管理与政府规制篇[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16]尤安山.拉美债务危机:原因及对策[J].拉丁美洲研究.1986(1):23-26.

[17]沈沛龙,樊欢.基于可流动性资产负债表的我国政府债务风险研究[J].经济研究,2012,2.

[18]吕伟.政府或有负债风险管理研究:理论框架与实践探索[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1]赵悦.管理层股权激励与企业投资效率关系的实证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2]伏艳辉.ERP环境下的会计业务流程重组[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9(01)

[3]李瑞科.河北水勘院内部控制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2010

[4]郭振东.大庆钻探工程公司基于现金流量的财务业绩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

[5]石磊.企业公允价值内部控制基本框架构建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

[6]夏勇.ERP环境下内部控制系统建立与实施要点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4)

[7]阎达五,张瑞君.会计控制新论--会计实时控制研究[J].会计研究.2003(04)

[8]李广丰.免征农业税后哈尔滨市乡镇财政运行问题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

[9]理查德·L.莱特里夫()等编着,《内部审计原理与技术》翻译组[译].内部审计原理与技术[M].中国审计出版社,2000

[10]雍凤山.合肥美菱股份有限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

[11]吴岚.会计信息及时性与内部控制成效关系分析[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

[12]郑卫国.国有转改制企业的内部控制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8

[13]梁志坚.华北铸成工程有限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D].河北工业大学2008

[14]李毓珂.格拉默车辆内饰(长春)有限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9

[15]代亚涛.嵌入衍生工具的供应链金融中小企业应收账款融资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

[1] 霍跃娟: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与防范[J].工业审计与会计,2008(5).[2] 韩春丽、尹庆伟:浅析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及其防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9(1).[3] 刘维:内部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7).[4] 罗建飞. 工程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及思考[ J] .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 15.[5] 王德福. 企业建设项目内部跟踪审计探析[ J] . 财经界(学术版),2009. 9.[6] 陈丹萍.我国内部审计管理现状与对策[J].审计研究,.[7] 审计署办公厅,结构合理 素质全面 充满活力——数字解析全国审计机关机构和人员现状,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网站,.[8] 戴耀华、杨淑娥、张强,内部审计对外部审计的影响:研究综述与启示,《审计研究》,2007(3).[9] 秦飞.浅议内部审计报告质量管理.现代企业文化.2010年2期[10] 孙晓辉,孙晓珍。电力企业内部审计的现状及风险防范分析。现代商贸工业。[11] 闫青。试论电力企业内部审计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中国电力教育。[12] 刘燕.把握优势 推动发展——关于开展央行网络审计的探讨辉 金融电子化 2007/03[13] 陈丹萍.我国内部审计管理现状与对策[J].审计研究,[14] 赵立洋.网络环境下的审计风险及其控制现代会计 2007/06[15] 徐秀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对策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172-173. [16] 中国内部审计协会.经营管理技术第四版[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8:236-404.[17] 陈宋生、周道隽.内部审计新走向——连续审计[J].审计与理财,2007(1)[18] 沈翠玲.基于EVA的增值型内部审计探析[J].会计之友,2011(1).[19] 杨晓芳.探索EVA价值管理体系下的内部审计[J].集体经济,2010(7).[20] 方秀丽.构建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体系的初步设想[J].审计研究,2011(2).[21] 吴华萍.浅析内部审计报告的编制.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5期 [22] 杜殿明. 谈内部审计风险成因及防范措施[J]. 北方经济, 2007, (14) . [23] 李云婷. 浅谈上市公司内部审计模式[J]. 北方经济, 2009, (02) . [24] 路媛媛,袁洋.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ERM框架分析[J]. 财会通讯(学术版), 2008, (02) . [25] 张淑艳. 浅谈企业内部审计[J]. 党政干部学刊, 2008, (01) . [26] 杨霞. 浅析当前企业内部审计[J].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Z2) . [27] 王大友. 浅议企业内部审计防范衍生金融风险的对策[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09, (06) . [28] 王红,李继志. 论风险基础审计在内部审计中的应用[J]. 消费导刊, 2008, (05) . [29] 王清华. 试论集团化企业的内部审计[J]. 消费导刊, 2008, (08) .[30] 马明全. 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责任和作用[J]. 广西电业, 2009, (01) .

  • 索引序列
  • 我国内部审计论文参考文献
  • 内部审计论文外国参考文献
  • 我国内部审计研究现状论文
  • 我国审计论文的参考文献
  • 审计国内论文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