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官兵心里自杀问题研究论文

官兵心里自杀问题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官兵心里自杀问题研究论文

不用预防,官兵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都过硬,除了以身殉国,基本不可能自杀。

消防部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肩负着消防监督和灭火救援的重任,同时又要进行艰苦的消防业务训练,生活在特殊警营环境里面的消防战士被看作是保一方平安的"救火神",在常人的眼里,我们总是"烈火金刚"的化身。但是,在战友们看似坚强的外表下也隐藏着脆弱的心理,各种压力无时、无处不在,我们也有着各种各样的困惑。焦虑、压抑、郁闷等不时地困扰着我们,甚至使少数战士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在新形势下,如何使官兵的心理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疏导,消除心理压力,正确对待和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挫折,提高适应各种情况的心理承受能力,应该成为当前探索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规律,减少事故苗头、预防案件发生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把心理素质训练和心理调适工作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加强消防官兵的心理调适,不仅是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提高部队战斗力、培养面向21世纪的新型军事人才的需要。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为消防官兵健康心理的形成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部分战士由于生活阅历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较弱,经受不住社会各种不良思潮的侵蚀,遇到挫折或各种应激性刺激容易出现情绪低落、悲观失望。一些消防官兵之所以容易出现焦虑、忧患、矛盾、彷徨、萎糜不振、强迫、自杀等心理现象,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缺乏强大的精神支柱。因此,在加强消防官兵心理调适的同时,一定要注意思想上、认识上的启发和引导,以科学的理论武装青年军人的头脑。一是把开展消防官兵生活指导作为心理调适的切入点,二是要把引导消防官兵处理好人生矛盾作为心理调适的着力点,三是把引导消防官兵树立奉献观念、成才观念、竞争观念作为心理调适的落脚点,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消防官兵健康心理的形成提供强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二、加强心理教育,普及心理卫生知识普及心理卫生知识是预防心理疾病,培养消防官兵健全人格,增强其对警营的适应能力,提高官兵心理素质的重要举措。一些消防官兵出现心理问题与他们缺乏相应的心理卫生知识有很大关系。针对消防官兵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以及消防官兵比较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部队普及心理卫生知识应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青春期心理卫生、人际交往心理、恋爱心理、性心理、挫折心理、适应心理等基本心理卫生知识。把普及心理卫生知识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计划之中,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制度。充分利用黑板报、墙报、警营文化小天地等现有条件和设施,大力宣传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提高官兵防范意识;积极组织文艺演出、演讲、知识竞赛等大项活动,把官兵心理健康方面存在问题作为主题,通过具体活动加以说理和澄清;借助视听设备,放映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碟片,不断提高官兵加强心理健康的防护能力;结合友邻或以往部队官兵心理健康方面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组织编写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小册子,订购心理健康方面的书籍,供官兵闲暇阅读。从根本上提高消防官兵的心理素质,使其保持情绪相对稳定,出现心理危机时,能够及时进行自我调适,以达到心理平衡。三、加强心理训练,完善消防官兵的心理防御机制一些消防官兵心理素质差,心理承受能力弱,单靠思想政治教育是很难奏效的,还必须切实根据消防官兵的心理特点及其变化的规律、根据官兵心理素质的差异,加强心理训练。特别是通过科学的、有目的的、有针对性的心理训练才能有效地提高官兵的心理承受能力。因此,部队要把心理训练纳入军事训练的计划之中,借助操课训练等机会,在官兵中开展有针对性地心理训练,比如,挫折训练、吃苦耐劳训练、情绪稳定性训练、适应性训练,等等。消防官兵由于其职业的特殊性,承受着比社会上其他人更多的心理压力,比如亲人亡故、家属下岗、家庭婚变、个人进步受挫、婚恋受挫、执行急难险重任务,等等,这些应激性刺激或挫折、失败往往会使他们的心理平衡遭到破坏,并可能导致焦虑、自卑和痛苦等心理反应。这时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助于自我调节,化解困境,消除因各种应激性刺激导致的心理不平衡,而消极的心理防御机制,往往使他们走向极端,极可能导致破罐子破摔、痛不欲生、精神失常等后果。所以,心理调适要引导消防官兵学会自我心理调适的艺术,增强心理素质和竞争力,完善心理防御机制。四、建立预防、监测网络,增强对消防官兵心理问题的预防能力对于消防官兵的心理问题,应以预防为主,通过建立各种预防、监测网络,利用家庭、社会方面的力量,及时消除对军人心理造成影响的不利因素,改善官兵的心理环境。加强对消防官兵心理问题的预防工作,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建立家庭、部队、社会三位一体的预防体系作为家庭,一是注意幸福家庭氛围的营造,让子女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熏陶;二是不能把有病的青年送到部队,增加部队负担,影响部队声誉;三是部队、家庭搞好配合,主动向部队反映子女入伍前的各种情况,包括入伍前战士的政治素质、身体素质、文化素质等等,使部队对战士的引导和教育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四是鼓励战士安心服役、团结同志、刻苦训练。从心理学的角度讲,由于亲情的原因,战士更容易接受家人、亲友的劝告,反而对部队干部骨干有逆反心理。部队要重视研究新形势下消防官兵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一是要努力为每一名官兵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警营环境,坚决抵制各种社会不良思潮警营的影响;二是要有组织地与地方交流。比如通过和地方团组织联系,把过去个别零星的分散的同地方青年的交往,变成利用重大节假日和纪念日集体组织开展"警民联谊会"、"卡拉OK大奖赛"、"篝火晚会"、请地方企业家谈企业改革等,既有利于部队管理,密切官兵关系和警民关系,又满足了官兵人际交往的愿望。三是要大力加强培养两用人才的工作,利用社会办学的优势,引导官兵自学成才,把官兵的注意力引导到学知识、求知成才上来。作为社会,一是新兵体检要增加心理测试内容,防止将患有精神疾病者进入部队,应尽量避免有精神病家族史者和个性心理素质明显异常者入伍。要把好新兵质量关,新兵体检应有专门的精神病医生参与,不仅注重躯体健康,也要注意心理健康,逐步开展有关心理素质方面筛选,确保兵员质量。二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弘扬主旋律,抵制各种封建残余思想和资产阶级腐朽思想对人们的侵蚀;三是不断提高消防官兵的物质待遇和社会地位。(二)部队、院校、医院三级协调作为部队,一是是建立消防官兵心理档案。该档案应包括: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心理健康因素、建议与忠告四部分内容。二是加强对心理疾病患者的关心。据调查,有相当一部分部队都没有派人到医院看望患病人员,对精神病人认识有误区,有歧视,病号对此反映很大。病号认为"部队不要我们了,不然怎么不来看我们",这无疑给他们本就受伤的心理又背上了一个沉重的包袱,不利于他们的心理康复。据医务人员反映,有的病号病愈后,通知所在部队来接人,但有的部队迟迟不来。有的领导把精神病人当做包袱,千方百计地把包袱摔掉,一旦送进行医院,就再也不管了。这种现象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部队除了要及时把心理病员送到医院进行药物治疗和心理调适外,在消防官兵住院期间,部队要经常派人到医院看望病员,了解患者的病情,并协助医院搞好患病人员的心理治疗。联系心理医院定期到部队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工作,定期了解消防官兵的心理状况,回答消防官兵的一些心理问题,及时消除官兵的心理隐患,对有心理问题的人及时予以必要的处理和诊治。上级医疗保健机构和精神病专科中心,应加强对基层防治人员精神科知识培训,以使基层单位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或送专科医院治疗。院校要做好心理专门人才的培训工作,定期举办心理调适培训班,及时为部队输送懂心理学知识的专门人才。

对消防部队实行后勤保障社会化的思考 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是消防部队面临的新形势和自身建设所需。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消防部队日渐成为执行各种救援任务的主力军和尖刀队力量,不仅担负防灭火任务,还要积极参与防灾救灾中的各类交通事故、危险化学品事故等事故灾难,地震、旱涝等自然灾害,恐怖袭击等社会安全事件的处置以及各种社会救助任务,警力不足与工作任务繁重的矛盾日益突出。探索后勤保障社会化之路,是“引进社会力量,转换管理机制,提高保障能力”的有力体现,也是提升部队战斗力的有力举措。 一、消防部队实行后勤保障社会化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一)实行后勤保障社会化的政策依据 后勤保障工作涉及到部队建设的方方面面,贯穿于部队各项工作的始终。能否在现代条件下做好消防后勤保障工作,为“打得赢”提供坚实的物质条件,需要认真研究,从保障思想、保障理论、保障方式和保障行动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同志曾强调指出,我军保障体制改革的基本趋势,就是实现保障一体化,建立全新的军民兼容、平战结合、三军一体、精干高效的保障体系,必须走出社会化、市场化的路子,要打破军地界限,最大限度地依托、利用国民经济体系,扩大军队后勤保障特别是生活保障社会化的范围,走出一条投入较少、效益较高的社会化后勤保障之路。这为消防部队今后走后勤保障社会化之路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依据。 (二)实行后勤保障社会化的现实需求 随着消防部队的快速发展,后勤保障工作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传统的保障模式与当前新形势已不相适应。1.基层后勤岗位与执勤一线争兵力的现象比较突出。2.部队后勤人员业务技术素质难以适应日趋现代化的后勤保障工作要求。近年来,消防部队车辆装备数量和质量明显提高,大批技术含量较高的车辆装备陆续配备到部队,现代办公设备不断增多,营房规模、设施明显改进,车辆装备保养维修、水电气等日常维护保养、营区环境卫生工作量愈加繁重。而这些工作仅靠部队人员来承担显然难以为继。部队建设形势的发展要求必须转变“自保”的后勤保障模式,探索社会化后勤保障工作之路。 (三)实行后勤保障社会化的社会基础 消防部队作为驻城市部队,与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发展,各种商品越来越丰富,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社会保障制度日臻完善,消防部队依据上述条件,有了社会化保障的基础条件,尤其是有了就近保障的基础,充分说明了消防部队走社会化后勤保障之路切实可行。同时政府机关、高等院校、大型企业均在大力推行后勤社会化变革,这为消防部队实行后勤保障社会化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实行后勤保障社会化的有利因素 实行后勤保障社会化,我们已有试点尝试经验。大家一致认为,推行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对于促进消防部队全面建设有诸多有利的方面:一是有利于提高部队战斗力,减少部队非战斗用兵,腾出警力保证执勤一线用兵;二是有利于干部集中精力抓好以执勤为中心的工作;三是有利于提高基层后勤服务保障水平;四是有利于弥补部队技术上的不足。

这是个有关报告,申请书之类的范文网,你可以上去看一下,做下参考

官兵打仗心理研究论文

以资讯科技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使军事领域正在发生一场深刻的变化,高新技术使军事面临一场革命,也引发了新的军事伦理问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范文一:建立军事装备保险机制分析

摘要:在包含着复杂装备系统的各种军事行动中,风险无处不在。从装备事故发生的必然性和危害出发,重点分析了当前装备事故处理机制的不足之处;从当前巨集观形势、军队发展、装备建设与训练等方面论述了建立装备保险制度的客观必要性。

关键词:军事装备;装备保险;装备事故

现代军事装备系统复杂、技术先进,不仅在研发生产阶段,而且在使用保障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不确定性风险,能否引入保险机制来分散风险、分摊损失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同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中,市场是军队保障的源泉,军民融合是军队保障的趋势,装备要获得更大的保障力,只有走向社会、充分运用市场。运用保险这种市场化的方式来保障装备使用和部队训练,是适应市场经济下装备建设发展和战斗力生成的新要求。

1装备事故和装备风险

风险是由于不确定性因素所导致相关主体利益损失的可能性。在现代经济社会中,任何活动都存在着风险,尤其是包含着复杂装备系统的军事行动。战争历史和军事行动的经验已经表明,安全事故所造成的损失超过了战斗或军事行动本身造成的损失[1]。从装备事故产生的主要风险因素来看,包括5个方面:人、装备、环境、管理和任务。随着我军装备不断发展,装备系统复杂程度不断增加,部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络也越来越紧密,新形势下我军必须具备执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而随着训练环境越来越复杂、节奏越来越快、强度越来越高,这就使我们在装备训练和军事行动中发生事故的可能性越来越大,所造成的损失、危害和影响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动用大型装备和执行高强度的军事任务时,不管采取何种措施都不能绝对保证部队人员和装备的安全。近几年我军部队所发生的一些重大恶性事故也证明了这一点。例如,仅2013—2015年之间公开报道的战机坠毁事故已有7起之多,安全形势十分严峻[2]。我们必须客观评价、科学对待事故的发生。在进一步强化装备使用风险管理、减少事故发生率的同时,也要客观地认识到,军事行动中的风险是始终存在的,事故发生是不可避免的,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客观现实[3]。因此,在尽可能降低风险的同时,减少事故损失一直是装备建设和管理过程中的重要课题。

2现行事故处理方法的局限

一般来说,对军事装备风险规避通常有避免、自留、预防和转移等几种常用的方法[4],不同处理方式会对各要素产生不同的影响。我军目前以避免、自留、预防为主,对于相关事故处理一般采取“事后处理”的方式,按照“谁出事谁负责谁赔偿”的个例式原则,在部队内部消化和由部队具体承担事故责任,其中还包括事故中涉及的民事侵权责任或赔偿责任。这种处理方式会产生以下不利影响,与新形势下部队实战化训练的客观需求不相适应,不利于装备战斗力形成这一核心任务的完成。

影响部队正常战备秩序

由于各级部队一般都缺乏处理事故的能力,也没有专门的机构和相应的专业人员,如果是涉及赔偿等问题,更是无从下手。所以,由一线训练部队直接全面负责协商事故处理和赔偿事宜,就会造成一旦发生事故,部队各级的主要精力都会转移到事故处理和赔偿问题上,除安排专职人员进行协调外,往往还需要安排人员保障事故赔偿物件和其他相关工作。由于装备事故往往涉及面广,为了减轻负面影响,部队只能“低调处理,私下协商”,整个事故处理周期长,过多地牵扯了部队的时间和精力。这对部队来说是扩大了事故的影响面,不仅在事故处理期间不能正常开展训练,往往还会影响部队后续的正常生活、训练和战备秩序。由于惧怕同时承担事故责任和高额赔偿的压力,有的部队不愿主动从严组织装备训练,有的部队降低实训难度和要求,甚至取消一些危险性较高的训练课目,这也是产生“消极保安全”思想的一个重要原因,长此以往,会严重制约战斗力的生成和提高。

影响部队官兵心理

随着我军装备建设稳步推进,大量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列装部队,以及装备实战化训练强度的加大,装备训练使用中事故发生的潜在风险明显提升。当前,我军装备事故已经成为威胁官兵人身安全的首要因素,一线部队官兵在训练过程中本来就已经承受了较大的人身风险。一旦发生事故,对相关人员还采取“既打又罚”的处理方式,就会造成不好的示范效应。这不仅会影响到直接责任人,还会影响其他人员,给一线部队官兵带来较大的心理压力和负面影响,加剧事故影响的深度,极易造成官兵对实战化训练的逆反心理,可能导致不敢训、不愿训的局面,降低实训效果,制约装备战斗力的形成。

影响装备改进

如前所述,影响装备事故的核心因素之一就是装备系统本身。由于装备事故风险处理机制不健全,导致部队不敢展开真正的“实训”,装备在实战中的缺陷和隐患得不到充分地暴露,有些部队甚至对发生的事故隐瞒不报,影响了对装备设计、研制和生产的有效反馈,制约了装备安全性、使用性的提高,影响了装备质量的持续改进。

影响部队社会形象

目前,在我国不同地区,不同部队对于同类性质事故的赔偿标准存在较大差异,而且与地方已有同类性质事故的赔偿标准也不一致。如军用飞机训练事故与民用航空赔偿标准差异相当大。非标准差异化处理既与我国地区差异大的客观条件相关,更重要的是相关事故处理过程中缺乏客观标准和共同认可的依据。差异化的赔偿使各方花费大量的精力进行协商与谈判,这不仅使部队难以承受事故处理过程中各方面的压力,而且容易造成双方均不满意的结果,导致事故处理久拖不决,从而积聚矛盾,干扰部队正常工作。同时,由于缺乏独立第三方进行调解和裁决,而且在目前法律框架下,我国各地法院基本不受理民告军的官司,导致民间受损方在与军队赔偿协调不成时,极易采取较为极端的手段来表达诉求。这类军民问题容易受到社会的关注或被利用,特别是在当今资讯时代,相关的负面新闻会直接影响部队的社会形象。

影响部队经费

管理部队的经费是由国家供应的,部队自身没有其他经费来源,而且部队经费都有统一的开支科目和标准,实行专款专用,没有专门用于事故赔偿的经费。装备事故发生的偶然性使得部队无法预先进行计划和预算安排,装备事故发生的必然性又使经费开支实际发生。因此,一旦发生事故,部队就不得不挤占有限的训练经费或装备维修经费等进行赔付,这不仅不符合经费管理规定要求,造成超范围开支,给经费审计监督造成事实上的违规行为,还会因训练费用不足而直接压缩训练时间或降低训练强度,直接影响部队战斗力的生成和提高。而且责任事故赔付金额的不断攀升,也使得部队苦不堪言。

3建立装备保险机制的优势

装备战斗力的提升并不仅仅只是装备问题,而是复杂的军事、技术、经济与人员素质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装备使用过程中必然存在风险,而在风险管理中最为常用的工具是风险转移,尤其是在军民之间的相关责任即民事侵权责任主要指赔偿责任,国际上比较通行的做法是采用保险转移机制来实现风险的转移。有风险才有保险,现代意义上的保险最早起源于14世纪的义大利,在随后的几百年里,世界各国的保险业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并服务于经济建设,在社会稳定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5]。保险实质是一种有偿配置稳定资源的制度安排,稳定资源的有偿配置过程也就是提供保险物品的过程,其本质就是对风险的分担[6]。目前,我军军事训练和装备使用管理中必须面临诸如因装备事故而需承担民事侵权责任主要是赔偿责任等各种难以防范和避免的风险,现行事故处理主体自身的风险承担能力十分有限。从调研情况看,现在已经有部分单位通过各种渠道为编制内的通用车辆购买了地方商业保险,特别是那些近期发生过伤亡事故的单位。但这些单位的尝试范围小、险种选择少、能保障的装备型别少,而且这种尝试性的做法是部队自发行为,于法无据,也不能满足现实的广泛需求。因此,迫切需要一种风险转移机制使之能够向全军或全社会分摊装备使用过程中带来的经济损失,从而减轻各单位的经济压力和使用人员的精神压力。保险制度主动作为的特点恰好与装备管理活动的这种需求相适应。装备保险在这种背景下呼之欲出并将成为降低军事训练及装备使用管理风险的重要手段。

有利于拓展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新领域

《 *** 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将保险机制引入军事装备领域,不仅能够给装备训练增加经济保障、促进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良性互动,还能够有效推动军内保险走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目前,国家和军队已经相继颁布了一系列保险法规制度,为军人商业保险的实施提供了政策依据,并在军人保险的军民融合式发展方面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而军事装备保险必将成为军人保险军民融合式深度发展的又一个新领域。因此,装备保险不仅有利于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避免部队经济活动独立于社会发展形成“孤岛”,而且还有利于促进保险资金与装备管理创新的融合,充分利用整个社会资源,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有利于建立健全装备风险管控体系

受传统计划管理的影响和制约,我军对利用现代社会风险管理手段有效评估、管理和规避装备事故风险的能力不足。将保险机制引入军事装备领域,保险机构将担负因军事活动而引发的事故赔偿和风险预防双重义务,保险机构专业性强、风险防范经验丰富[7],能够为部队提出专业化的指导和建议。一方面,可将现代风险管理逐步引入装备管理中,创新管理制度,全面识别和评估装备在研制、建造、使用训练、保障、退役等各个阶段的风险,并根据评估结果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安全方案,减少部队装备全寿命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可以全面提高部队官兵风险管理意识,从而降低事故发生率,提高部队执行任务的成功率,进而提高部队的战斗力,这既是保险机构降低赔付率的必要措施,也是部队保障安全的有效策略。另一方面,利用保险机制的风险分担功能,可将潜在风险进行社会转移,不仅可保障装备使用管理者和装备本身的利益,弥补装备事故经济损失,更可从整体上提高军事装备应对风险的水平。

有利于促进部队实战化训练

随着大量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列装部队,装备动用频率和实战化训练强度不断加大,使装备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增大、风险加剧,相关事故处理必将投入更多的精力。将保险机制引入军事装备领域,可以将不可预见的装备事故以及由此产生的损失赔偿事宜交由专业化的保险机构处理,给部队松绑,剥离部队在装备事故处理中的社会职能,纯化部队的军事职能,使部队更能集中精力、全身心地按照从严要求实施实战化训练,提高部队训练的积极性和实战化水平,减轻官兵心理负担,有效保持并促进部队战斗力的生成。

有利于提高经费使用绩效

军队正规化建设必须要向军队建设的核心任务和“能打仗、打胜仗”的核心能力聚焦,而经费保障是事业任务建设规范化的基石和根本保证。长期以来,装备事故赔偿一直没有明确的经费来源、处理标准和规范化的处理程式,而且装备如军机、军车伤亡事故的第三方赔偿金额一般远远高于地方同等责任事故。将保险机制引入军事装备领域,一是开辟了装备经济损失补偿的新渠道,用每年缴纳一定保险费的形式,保障了装备事故损失赔偿经费的稳定,且合乎来源;二是可依据保险条款,对发生事故损失赔偿的程式和标准额度进行统一规范,减少部队经济损失,有利于实现部队经费开支的计划管理,增强经费保障的正常化和稳定性;三是由于经费规范管理、按章使用,不再像以往那样变通处理,有利于促进依法理财,提高经费管理的计划性,充分发挥经费使用的军事经济效益。

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军政、军民关系建立

装备保险机制,利用专业保险机构的规范化理赔机制、专业化理赔人才、资讯化理赔网路以及规模化金融体系等优势[8],将装备事故中的责任事故和损失赔偿交由保险机构办理,不仅定损机制比较规范,标准明确具体,赔付也容易达成共识,而且按照事先约定的赔偿合同,对受损民众的意外财产和人身损害能够及时给予合理赔偿。更重要的是,由专业的保险机构全权负责理赔事宜,可以将基层部队从复杂的赔偿协调工作中解脱出来,能有效避免部队因事故经济赔偿问题而引发的军政军民纠纷,化解军民矛盾,减少不必要的利益冲突,有助于军政军民关系的融洽与社会和谐的构建。

4结束语

在军事装备保障领域引入保险机制,是充分利用国内社会资源和经济发展成就,扩大市场范围,提高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重要举措;是推动装备建设与国民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全面开拓装备保障新局面的重要环节;更是解决装备战斗力生成关键问题,实现“能打仗、打胜仗”要求的重要保障措施。

参考文献

[1]吴绍忠.部队装备风险评估与处置[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11:3-21.

[2]吴国辉.军事装备安全管理概论[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11:5-13.

[3]李军,李灏,宁俊帅.装备使用风险管理模型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08:140-144.

[4]魏汝祥,刘宝平.军事装备经济管理学[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412:146-171.

[5]胡晓宁,李清,陈秉正.科技保险问题研究[J].风险管理,20098:57-64.

[7]胡慧源,王京安.政策性科技保险存在的经济学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4:101-104.

[8]邵学清.科技保险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中国科技投资,20079:44-47.

范文二:军事通讯技术的应用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通讯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社会各个发展领域都有所渗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为社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在军事领域,通讯技术也得到了极大地应用和进步,本文将就通讯技术在军事方面的应用进行相关探讨。

关键词:军事;通讯;技术;应用;发展

引言:

1通讯技术在军事方面的应用概况

脉冲无线通讯技术

全称为脉冲无线电超宽频技术,属于无线通讯技术的一种,脉冲无线电通讯技术是在超宽频无线电技术基础上产生的,具有诸多的优势特点,成为在军事领域中一项非常重要的通讯技术。脉冲无线电通讯技术在持续的应用中耗电量较低,在较低的占比空间条件下,能够发挥出比一般远红外通讯技术更强的穿透效能,其最突出的优势就在于能够较为灵活的进行收发动态资料的调整。

多媒体通讯技术

多媒体通讯技术是将传统的语音通讯、视讯、资料传输、数字电视等各种通讯手段相结合,形成更加完整和统一的通讯网路,是未来军事通讯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给军事通讯提供了更为安全和有效的保障。一是战术通讯技术,主要是在战术指挥的应用,二是在战前训练中的多媒体通讯技术应用主要应用在模拟教学和模式互动式实战操作中,对于提高训练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三是多媒体通讯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更加全面、及时的资料、情报等资讯的共享,四是有利于丰富军事人员的业余生活,对于军人业余生活的丰富以及学习交流都是十分有益的;五是利用多媒体通讯技术能够实现电话电视会议,对于及时的进行作战安排部署以及传达指示都是十分便捷和有效的;六是利用多媒体通讯技术能够实现对关键的军事部位的实时监控,能够及时的发现各个部位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并将隐患、故障以及对应的处理情况存档备案。

2国内外通讯技术在军事方面的应用及发展

卫星通讯

卫星通讯是通过无线电通讯中继站的人造地球卫星来进行的,是整个卫星通讯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无线电讯号来实现地面站之间或地面站与航天器之间的通讯,可传输电话、电报、电视、传真和资料等。卫星通讯可作为大型地面站之间的远距离通讯干线,也可为机载、船载和车载的小型机动终端甚至手持终端提供通讯服务,还能根据需要迅速建立同各个方向的通讯联络。卫星通讯已成为现代通讯的重要手段,在军事指挥控制方面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通讯卫星已成为现代军事通讯的重要手段,在联合作战方面它将分布于陆、海、空、天的侦察监视系统,指挥控制系统和武器打击系统,用资讯链连成一体,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英国军事通讯卫星移动

空客防务与航天公司还出租Telesat公司的“阿尼克”-G1卫星的X频段寄宿载荷——它覆盖了美国和太平洋部分割槽域包括夏威夷和复活节岛。空客防务与航天公司英国分公司主管科林•佩因特称,“Skynet-5星座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抗核辐射加固和受保护的、军事X与UHF频段卫星”。“天网”-5A卫星从东经6°移至东经°,将扩充套件空客防务与航天公司向结盟 *** 提供亚太区域受保护与安全军事卫星通讯服务的能力。该卫星将在2015年秋季达到新位置。空客防务与航天公司在2015年3月举行的“卫星2015大会”上宣布了关于“天网”-5A军事通讯卫星的移动计划。该计划将使“天网”星座可覆盖西经178°到东经163°得范围,涵盖了印度洋和西太平洋区域。这将提供近全球军事X和UHF频段覆盖,保障该区域英军获得核心服务并增强盟军能力。

国外发展

目前国外已经建立军用通讯卫星系统的国家和国际组织有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和北约组织。典型的军用通讯卫星有美国的“国防通讯卫星”、“军事星”、“宽频全球卫星”和“先进极高频通讯卫星”,俄罗斯的“闪电”、“虹”、“地平线”、“子午线”、“鱼叉”中继卫星,英国的“天网”-5D,法国的“电信”、“锡拉库斯”和北约“纳托”等。通讯卫星曾在近期的多次区域性战争或武装冲突中为战场提供通讯服务,发挥了重要作用。移动卫星通讯在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是越来越多地采用Ka波段。正如上面所说,许多移动卫星通讯系统的使用者装备了在X波段和Ku波段工作的移动卫星通讯终端。采用X波段进行军事通讯的问题是只有大约500兆赫的频谱分配,这意味着它远远不能满足对于卫星通讯服务的高度需求。采用Ku波段提供了一个潜在的解决方案,但是它也难以满足军事和商业卫星通讯使用者不断增长的需求。因此,寻求新的、未充分利用的无线电频谱将变得越来越迫切。在未来几年,Ka波段在这方面可以为一些军事卫星通讯使用者提供急需的空间,不论是移动还是其它方式。

美国卫星服务

美国海军已经接受了第三颗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制造的移动使用者目标系统MUOS通讯卫星提供的服务。2015年1月20日发射的MUOS-3已成功完成在轨测试,正在准备相关迁移业务的受理工作。MUOS-3利用与商用手机技术类似的先进波形,提供移动使用者超视距通讯,包括安全的语音和资料传输,以及高速网际网路协议为基础的系统任务资料。MUOS-3将网路扩充套件覆盖到全球的四分之三,能够提供移动军事力量更显著覆盖的网路服务。MUOS-4预计于2015年末加入该网路,以提供接近全球覆盖的网路服务。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军事方面通讯技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内容,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进行创新和发展,推动我国军事的不断进步和完善,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强博.音讯资讯隐藏技术在军事通讯中的应用[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3.

[2]王兵.数字签名技术在军事网路通讯安全中的应用[D].兰州理工大学,2005.

[3]王亚.影象资讯隐藏技术及其在军事隐蔽通讯中的应用研究[D].四川大学,2005.

[4]俞飞,郭义喜,李瑛.超宽频通讯技术及其在军事通讯方面的应用[J].资讯保安与通讯保密,2005,07:55-57.

《浅析当前青年官兵心理压力的缓解》

摘要:社会的迅速发展、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竞争意识的不断增强,对人们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军队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青年官兵的心理同时感受到社会和军营的双重压力,如果不能及时加以缓解或消除,就有可能因心理压力过大产生心理疾患、甚至诱发事故案件,影响部队的安全稳定。

关键词:青年官兵;心理压力;军队

一、青年官兵心理压力的成因

当前青年官兵心理压力的产生,一方面与他们自身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有关,同时也与他们面临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部队环境等原因密不可分。

一是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冲击巨大。现代社会由于生活节奏加快,人际关系复杂,社会竞争激烈,对军人的思想观念带来强烈冲击,引起青年官兵在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心理品质方面的深刻变化。一些青年官兵由于不能正视现实、缺乏适应能力,容易出现困惑、迷惘、不安、紧张等问题,导致心理压力增大。

二是对军人职业特殊性认识不足。军人职业的特殊性,危险性,军营生活的严格性、军人生涯的阶段性等特点,使青年官兵承受着比社会同龄人更重的心理压力。再加上现在基层青年官兵的主体大都是“90后”,“00后”,心理承受能力较弱,适应环境能力差,在部队的严格要求下,一些青年官兵产生紧张、恐惧和压抑感,给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训练带来严重影响。

三是有些实际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军队执行任务重,节奏转换快,青年官兵的休假、自考、结婚等往往会与执行任务冲突而无法完成,特别是部分青年官兵因家庭发生变故、邻里导致纠纷等这些突发事件往往得不到及时、圆满的处理。购买住房、家庭涉法、两地分居、亲属下岗、子女入托上学、自己转业退伍后的工作安排等实际问题一直困扰着当代军人,引发心理压力。

二、缓解青年官兵心理压力的方法

一是构建心理工作网络,认真了解青年官兵心理压力的状况。坚持把部队的心理教育、心理疏导工作当做一件大事来抓,纳入到党委工作之中。首先是要逐步完善相关制度。建立心理预警制度,连每月、营每季度、旅团每半年分析一次青年官兵心理压力状况,掌握心理动态,逐级汇报开展心理工作情况,为做好青年官兵心理压力问题研究、疏导工作提供有力依据;建立心理骨干培训制度,采取选送骨干入院校学习、聘请专家辅导授课等形式定期对心理骨干进行业务培训,提高骨干开展心理疏导能力;建立内部交流制度,通过组织专题调研、座谈讨论、体会交流等形式,强化心理骨干的业务素质。其次是要健全骨干队伍。成立由医院、基层卫生部门组成的心理咨询机构,设立专职心理医生,经常分析青年官兵的心理压力情况,及时做好心理咨询、疏导工作和心理疾病的治疗;成立由教导员、政治协理员、指导员等政工干部为主的先期心理压力疏导小组,负责做好青年官兵出现过重心理压力时的教育疏导或心理稳定工作,避免出现严重问题;成立以思想骨干队伍为主体的基层心理信息员队伍,结合思想工作收集反馈青年官兵心理压力变化情况,特别是执行重大任务时个别人的心理反应,及时发现心理问题及时报告,以免错过最佳疏导治疗期,有效保证青年官兵的心态时刻保持健康。最后是要建立心理档案。内容包含青年官兵的性格、爱好和过去的心理测评数据结果,还有血型、家族病史、心理情绪变化情况、人际关系状况等多方面,由直接政工领导、卫生部门负责人和心理医生保管,定期更新内容,全面了解青年官兵心理的成长过程。通过积极地构建心理工作网络,及时了解官兵心理压力的变化,从而有的放矢的去缓解青年官兵的心理压力。

二是大力开展心理知识教育,增强青年官兵心理压力调节的能力。重点抓好“三个结合”。一要把心理教育和心理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结合。使青年官兵认识自己的心理活动,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正确看待心理问题;让青年官兵掌握自我心理调控的基本知识,学会分析心理现象,维护心理健康以及解决常见心理问题的方法,及时消除心理障碍,增强在荣誉、进步、婚恋、家庭等问题上的心理承受能力。二要与文化活动相结合。结合青年官兵日常的训练、学习、生活,开展一系列青年官兵喜闻乐见的军营文化生活,用真正的军营“精品文化”丰富青年官兵的精神生活。比如,在军营广播中创办“心灵鸡汤”栏目,网上设立心理论坛,讲述自己或身边的心理成长故事,与大家共同交流、分享;三要与完成大型任务相结合。密切关注在完成演习、野外驻训、比武等训练强度大、条件艰苦任务中,青年官兵易出现的心理紧张、情绪焦虑等问题,及时打好“预防针”,通过问卷调查、心理测试、个别谈话等形式,把青年官兵反映的共性的心理问题总结出来,采取集体教育和个别疏导相结合的方法,消除青年官兵在大项任务面前的心理障碍,在类似实战的情境中磨练意志品质,不断提高青年官兵尤其是新入伍战士应对困难、挫折等的心理承受能力。

三是认真解决实际困难,注重减轻青年官兵的心理压力负荷。帮助青年官兵解决实际难题是“暖人心、聚兵心”的重要途径,也是缓解青年官兵心理压力、促进其投入工作的重要手段。要针对青年官兵实际难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努力为青年官兵解决好后顾之忧。针对青年官兵个人婚恋难的特点,要统筹安排好休假时间,对于休假回家的人员尽可能不中途召回;针对家庭涉法问题,要认真了解事件原委,主动致函联系地方有关部门,寻求地方的支持和帮助;针对青年官兵患病问题,要加强医疗看护,跟进做好思想工作,对少数因病不宜在部队工作的青年官兵要经常嘘寒问暖,使其在调离或退伍以前能安心服役,防止发生问题,针对青年官兵来队家属住房拥挤和购房困难,要积极兴建和改善家属楼,让青年官兵和家属来得高兴,住得舒心。要和部队所在地政府洽谈保障性住房和廉租房建设的问题,让随军家属能够有属于自己的小天地,真正的安心随军,免除青年官兵的“后顾之忧”。

四是营造和谐内部环境,积极引导青年官兵心理健康成长。要针对不同层次、不同人员的特点,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和手段,因势利导,耐心说服,营造健康和谐的心理环境,。要把科学带兵、文明带兵作为衡量基层干部能力素质的关键环节,每个季度召开士兵代表大会,设置意见箱和举报电话,结合半年、年终总结对干部进行民主测评、交流带兵经验,进一步消除粗暴简单的带兵方法,减少带兵的盲目性。部队领导要着重对心理压力大的青年官兵做到主动关心、诚恳帮助,尤其对有严重心理疾病或处于精神康复期的青年官兵,一视同仁,为他们创造与别人互相交流接洽的机会,使他们减少孤独感,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同时还要加大军营文化生活设施建设的投入,丰富军营文化生活,积极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吸引官兵广泛参与,使他们在群众性娱乐活动中得到乐趣,放松身心,减轻心理压力,积极地引导他们心理健康成长。要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环境,着力为青年官兵创造有利于发挥才能的竞争环境和发展机会,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台研究生交不出论文题目自杀

是的,可以去死了,即使写出论文来也找不到工作。

主要的原因是太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太差,导致这种极端行为。不管导师不同意送审的真实原因是什么,都可以通过其它方式解决,另外,论文不能送审在学校很正常,不是特例,而且即便送审也有可能被否决,因为论文评审也是有标准的,所以,只因为不同意送审就自杀,说明心里太脆弱。其次,即便是老师刁难,也不能采用这种方式来解决问题。在走向社会后,这样的不公平待遇也会时常出现,必须学会去面对和承受,这也是成长的一个阶段,算是一种挫折教育吧。

对于答辩者(毕业论文作者)来说,答辩的目的是通过,按时毕业,取得毕业证书。学员要顺利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就必须了解上述学校组织毕业论文答辩的目的,然后有针对性的作好准备,继续对论文中的有关问题作进一步的推敲和研究,把论文中提到的基本树料搞准确,把有关的基本理论和文章的基本观点彻底弄懂弄通。三、毕业论文成绩评分方式各个院校要求不同,可以由指导教师成绩,检查评阅成绩,答辩小组成绩3部分综合而来.1论文阶段须提交材料各个院校要求不同,例如:任务书,开题报告,文献综述,论文,论文档案袋,论文中期检查表,汇报表,论文成绩册,指导教师工作手册等2答辩委员会1)答辩工作在学院领导下,由答辩委员会主持进行2)答辩委员会主要由专业课教师组成,可聘请部分基础课教师或专业基础课教师参加,答辩委员会的责任是主持答辩工作,统一评分标准和要求,对有争议的成绩进行裁决,并综合指导教师,交叉评阅教师,答辩小组的成绩及评语,决定学生的最终成绩.最终成绩经主管院长审核后,由学院统一向学生公布3)答辩委员会可下设若干答辩小组,答辩小组一般由3—5人(包括秘书1名)组成,组长应由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

我觉得这两方面的因素都有,不好说哪一个占主导地位,当然肯定还存在一些其它的影响因素,下面具体分析。

随着每一年研究生考试报考人数的增加,使得研究生入学的难度一年比一年高,想要考上一个好一点的学校,那更是难上加难,所以在这种大的报考环境下,很多学生顶着极大的压力,在这条考研道路上逆风前行,很多学生本以为考上之后压力能有所减小,可是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在研究生学习阶段不仅要完成比本科阶段更繁重的学业,而且还要饱受每隔一个星期或者说每隔一个月的论文以及研究课题的摧残,所以在如此大的压力下,导师的刁难必会给他们带来更大的负担,等到彻底绷不住的时候,那么他们会用自杀的方式来结束这一切。

要知道毕业证与研究生而言,是指引他们前行的灯塔,是他们努力的动力,是他们无数个日日夜夜所奋斗出来的结晶,当然也是他们的一切,而导师的不送审行为意味着这个学生这么多年的努力,就此化为乌有,付之东流,再加上大多数考上研的学子都是父母的骄傲,家庭的希望,所以可想而知拿不到证学生,他们的心里会形成多么大的落差,而这种落差足以把他们逼上死亡的深渊。

如今上研究生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推免,一种是参加全国性的统考考试,对于后者,我们显然不用担心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毕竟他们可是从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中脱颖而出的佼佼者。反观前者由于学校的原因,顺风顺水地上了研究生,而这些没有见过大风大浪的考生,面对导师的刁难,他们会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很容易承受不住这种打击,最后做出一些伤害自己的出格举动。

有一句话说的好叫做有阶级的地方就会有剥削,虽然研学圈导师和学生的关系到不了阶级高低的层面,但是这里确实打实的存在着很严重的压榨和剥削,就比如说某些导师会把学生完全当做自己的私人物品,会剥夺学生一切私人空间和个人时间,然后让学生来给自己做苦力,如若有人敢反抗,那么导师会让你吃不了兜着走,不仅奖学金以及各种补助没了,甚至有可能让你连毕业证都拿不到,所以学生根本反抗不了,然后在日复一日的压榨和剥削的生存状态下,终有一天学生会陷入到崩溃的境地,最后奔向死亡。

征兵工作新问题研究论文

w 做好了。、。。

参军入伍是当代大学生难得的人生机遇      国家为大学生参军入伍提供机会,无论从提高军队的文化素质,还是丰富大学生个人经历,这个决定不亚于考大学取消年龄限制一样,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进步标志。       大学生入伍的意义在于使以后的中国知识分子行列当中,有了当过兵的知识分子,这对以前手无缚鸡之力的知识分子形象有了根本改观,他们不再与坚强隔绝,拥有了军人气质。军队的锻炼环境具有特殊性,它培养人的坚强意志和爱国精神,同时,中国军队有不少在战争年代因某人或某一场战斗闻名全军的光荣部队,在这样的部队接受传统教育,能加强自己的荣誉感,感受前辈军人英勇善战,无畏的牺牲精神。这种教育比学校书本教育更有实际效果,可能深深影响今天的大学生情感,培养他们的历史责任感,为国家民族的献身精神,这是我们目前非常需要的教育。       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已经不在是一个很陌生的概念,但在军队的实践是以前没有的机会,这次国家为大学生提供休学当兵的实践机会,它的条件是很优越的,这样的机会能争取到也是很难的。因为中国军队的数量和中国人口的比例相差很大,当兵的机会不具有普遍性,多数中国人一生都没有机会当兵。       在和平年代,当兵具有了竞争性,成了某种获利渠道。很多人为了将来有一个工作,或因自己学习差,想通过当兵解决这些现实生活工作问题,这实际影响了中国军队的素质。我们需要一些有文化素质的大学生,加入中国军队的行列,提高中国军队的整体文化水平。高科技时代,军队的战斗力是勇敢和文化素质的较量,需要有高文化素质的人掌握先进技术武器,这样我们在未来可能战争中充分发挥先进武器的技术效能,这一切要求我们提高兵源的文化素质,大学生面临这样的人生机遇,有机会最好不要放弃。国家需要你的文化素质,你们的人生经历也需要这难得的机会。(央视国际网友:沈阳的王)                         征集在校大学生入伍宣传提纲       (摘自国家和省有关部门文件)       一、征集在校大学生入伍的意义。征集在校大学生入伍,是新形势下提高部队兵员素质、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举措。它不仅有利于加速和加快部队现代化建设,又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在校大学生的爱心和爱护,满足大学生携笔从戎、报效祖国、献身国防的夙愿。大学生到部队后,能够得到全面的锻炼和提高,有利于大学生全面成长。同时,对学校的校风校纪建设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征集的范围和对象。征集的对象为本人自愿入伍的男性学生。为便于征兵政      重磅推荐:百度阅读APP,免费看书神器!1/5治审查,以征集入学前户口所在地与就读学校同在一省的学生为宜主,外省为辅导,按非农业户口青年征集。       三、征集的范围和标准。征集在校学生的年龄为年满18至22岁;征集的政治条件,按公安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征集公民服现役政治条件的规定》和有关规定执行;体格条件,按国防部颁发的《应征公民体格检查标准》和有关规定执行。       四、征集的程序和办法。征集在校学生的工作,按照本人报名,学校推荐,体检政审,批准入伍的程序进行。       五、保留学籍、复学和优待安置等政策规定。       (一)关于学籍。对高等学校自愿应征入伍的在校生,可保留学籍至退出现役后一年内。退伍后复学的大学生,如本人自愿,且符合相关条件,在学校学习期间应优先选拔为国防生和部队招干。       (二)关于学业安排。在校大学生入伍前,学校应尽可能安排他们参加本学期所学课程的考试,也可以根据其平时的学习情况,对本学期所学课程免试,直接确定成绩和学分。对已经修完规定课程或已修满规定学分,符合毕业条件的,学校可准予毕业,发给其毕业证书。在校大学生入伍后,有条件的可以参加原学校组织的函授或自学原专业课程,经部队团级单位批准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考试。       (三)关于减免学费。在校大学生被批准入伍后,已交学杂费的剩余部分,根据本人自愿,由学校退还本人,或由学校负责管理。退出现役后复学,其家庭经济困难的,由学校酌情减免学费;在服现役期间因工伤残的,有学习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者,复学后免交学费;入伍前享受优秀学生奖学金的,复学后提高一个奖学金等级(不含一等奖学金);对荣立一次三等功奖励的,复学后按不低于50%的标准减免学费;荣立两次三等功或荣立二等功、一等功、被授予荣誉称号的,复学后免交全部学费。       (四)关于退役后的复学。退出现役后一般应回原学校原专业复学。对原就读学校撤销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安排转入同等学历相关专业高等学校复学;原所学专业撤销的,由学校安排转入其他专业复学;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可以申请延长学习时间;对专科升本科、本科报考研究生的,在同等条件下

征兵工作是事关国家安全稳定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要工作,对打牢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基础、促进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融合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正确领导下,我省从国家和军队建设大局出发,出台了一系列激励适龄青年参军入伍的优惠政策,积极做好征兵工作,为完成征兵任务提供了有力保障。但也存在有的地方对征兵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征集动员能力不强、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征兵工作的顺利进行。为切实做好我省新形势下的征兵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强宣传教育,积极营造参军报国浓厚氛围 征兵宣传是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做好征兵工作、保证新兵质量的重要环节。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征兵工作的重要意义,结合实际,加强征兵工作宣传教育,广泛深入地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和依法服兵役教育,宣传《国防法》、《兵役法》、《征兵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引导广大适龄青年充分认清献身国防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依法服兵役是每个适龄青年应尽的光荣义务;宣传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发展的新形势和制定出台的激励政策,调动优秀青年入伍的积极性,激励他们到部队建功立业、实现人生价值;宣传各级加强征兵工作的有力措施和工作经验,推动各级党委、政府和军事机关以强烈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做好相关组织领导工作。要运用灵活多样的宣传形式,创新宣传手段,增强征兵宣传效果,特别是在开展兵役登记、组织征兵期间,加大宣传教育投入,集中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活动。要充分发挥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的作用,采取新闻报道、公益广告、开设专栏专题、建立征兵网站等形式,在重要版面、黄金时间和时段进行集中宣传。征兵宣传要进院校、进村居社区、进厂矿企业,要有计划地组织文艺演出、播放军旅题材影视片、英模典型做报告、瞻仰先烈等活动,注重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的作用,积极做好社会动员教育工作。全面落实挂“光荣军属“牌、上门送喜报、解决家庭实际困难等优抚对象抚慰制度,增强军人及其家庭的光荣感。每年5月、10月份为“征兵宣传月”,各级各部门要精心筹划,认真组织,创新形式,注重效果,在全社会形成人人关心国防建设、人人支持征兵工作的浓厚氛围。 二、制定优惠政策,激发适龄青年入伍的积极性 (一)提高优待补助标准。认真落实义务兵优待补助政策。符合国家安置条件的转业士官和义务兵自谋职业一次性补助经费标准,分别按照当地上年度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额的倍左右和倍左右的数额发放;国家指令安排的退役士兵在待安置期间,要按当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给予一次性生活补助。农村籍义务兵,按不低于上年度农村人均纯收入标准发给优待金。对到西藏、新疆等高原艰苦地区服役的义务兵,优待金标准应适当提高。一次性经济补助和优待金由县(市、区)统一标准、统一发放。要积极探索实行城乡一体、同役同酬的路子。加大省级、市级财政支持力度,以适应各县(市、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实际,确保优待金和自谋职业补助金及时足额发放,确保党和政府对退役军人安置的优惠政策落到实处。省、市将优待金和自谋职业补助金纳入县级基本财力保障范围,对基本财力无法满足县级基本支出的财政困难县,通过县级基本财力保障机制转移支付给予补助。 (二)加大退役士兵安置力度。积极落实国家现行安置政策及自谋职业政策,鼓励退役士兵自主创业和到基层一线、经济社会发展最需要的地方工作。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都有接收安置退役士兵的义务,应严格按照计划完成退役士兵安置任务。退役大学生士兵服现役期间,视为基层工作经历,党政机关考录公务员时,要进一步扩大招考录用的比例。退役士兵报考政法干警培养体制改革基层政法机关公务员时,教育考试笔试成绩总分加10分。基层专职武装干部重点招录退役大学生士兵。指导有空编的事业单位,根据岗位需要,拿出一定数额招聘退役大学生士兵。退役士兵按照程序参加考核考试,择优录用。国有大中型企业和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都应积极吸纳退役士兵就业。企业与接收安置的退役士兵应当依法签订不少于3年的劳动合同。企业招录退役士兵达到一定比例的,根据有关规定相应递减有关税费。接收退役士兵的单位裁减人员时,应当优先留用退役士兵。加大“阳光安置”和督导检查力度,对认真完成退役士兵接收安置工作任务的单位,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对不履行法定义务、拒绝接受安置任务的单位,对单位及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要依法处理。对转业士官、荣立二等功以上奖励和因战、因公被评为5-8级伤残等级的退役士兵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重点安置。对返乡务农的退役士兵,要加强培养,鼓励他们通过法定程序积极参与村居“两委”班子的选举。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退役士兵按照有关规定享受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和创业扶持等各项优惠政策。 (三)做好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按照《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加强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42号)要求,积极推进退役士兵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要选择师资力量强、实训设施好、教学质量高的职业院校、技工院校或培训机构,本着“自愿参加、自选专业、免费培训”的原则,对退役士兵进行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使其取得相应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为他们提供就业指导,帮助他们实现就业。 三、加强规范化建设,努力提高兵员征集能力 随着征兵工作改革的深入发展,征兵工作由季节性转变为常态化、制度化。要强化“一季征兵、全年准备”的理念,把做好征兵工作作为一项经常性的任务来抓。各级宣传、教育、公安、卫生、纪检监察、民政、财政、交通运输、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要选派专人参加征兵办公室工作,并相对固定人员,保持工作连续性。要建立征兵办公室常态化办公制度,定期召开例会,组织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研究部署征兵工作。要依据兵役法律法规,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和完善各项工作规程,扎实抓好征兵宣传教育、兵役登记、预征对象培养和管理、体格检查、政治审查、审批定兵、新兵输送、跟踪管理、受理退兵、廉洁征兵、执法检查等各项工作落实。要健全征兵工作人员培训考核制度,每年定期组织工作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政策理论水平、业务知识素质和依法办事能力,确保征兵工作高效率开展、高质量完成。 四、坚持依法征兵,加大责任追究力度 依法征兵是确保兵员质量的有效保证。要把征兵工作列入军队各级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内容,建立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五级”征兵责任体系,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要严格责任追究,完不成征兵或退役士兵安置任务的单位及领导,不得参与“双拥模范城”、“党管武装好书记”、“关心国防建设十佳单位(个人)”、“兴武建功先进单位(个人)”等评选表彰活动,性质严重的要依照有关规定追究责任。要完善兵役登记和预征制度,为参加兵役登记、确定为预征对象的适龄青年发放“兵役登记证书”和“预征通知书”。凡不按规定进行兵役登记的适龄青年或不参加应征的预征对象,依照《兵役法》、《公务员法》等法律法规,取消其公务员报考资格。要加大执法力度,加强对兵役法规执行情况的检查督导,对拒绝完成兵役工作任务、拒绝接收安置退役士兵的单位和逃避兵役登记、体检、征集、弄虚作假的,以及在检疫退兵期内擅自离开部队或因思想原因被部队退回的个人,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依法予以行政和经济处罚,情节严重的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确保征兵任务落到实处。 五、强化组织领导,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做好征兵工作是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兵役机关的重要职责。各级政府要把兵役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列入议事日程,主要领导同志亲自挂帅,分管领导同志靠上抓,及时研究解决征兵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大支持力度,在人力、财力、物力上给予倾斜和保障。各级宣传、教育、公安、卫生、纪检监察、民政、财政、交通运输、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要牢固树立“一盘棋”的思想,按照职责分工,进一步完善征兵工作责任制,通力协作,密切配合,积极支持征兵工作。各级兵役机关要进一步强化职责意识,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请示汇报工作,加强军队和地方有关部门的联系,切实发挥好职能作用。各级政府和兵役机关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坚持群众路线,做好群众工作,深入基层认真听取意见,全面掌握实际情况;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更新思想观念,改进工作方法,找准征兵工作中的薄弱环节,研究解决基层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狠抓廉洁征兵,带头执行征兵政策规定。要加强政策法规教育,严格落实征兵工作程序,大力推行办事公开制度,增强征兵工作的透明度。要把责任分解到征兵工作各个环节,做到谁主管、谁负责。要进一步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肃查处违规违纪问题和案件,遏制不正之风,净化征兵环境,确保征兵工作有序开展。

可以写对军人的向往,对军人的认识以及军人涵养的。还有作为军人神圣使命的向往

防空兵作战问题研究论文

分层次,低密度,高机动,倒三角分布,确定集中消灭区。可以深入讨论,^_^

防空兵的使用分要地防空和战术防空。要地防空以集群形式部署在可能遭敌航空器入侵的地域。第一层次是远程警戒。包括警戒雷达、地监哨、电子侦测以及谍战情报等。第二层次是中程地空导弹。第三层次是近距防空导弹和中低空防空火炮和高射机枪。防空部队的作战原则是:积极主动,寻求战机;集中使用,重点设防,常备不懈,灵活机动;密切协同,万无一失。我防空部\队在国土防空、入朝、入越作\战中,创造了许多教范上没有的打法,取得了辉煌战绩。比如,高射炮拼刺刀,就是把兵力在敌\人意想不到的区域,出其不意打击敌\人。比如红2导弹用近快战法击\落U-2,RF-101,RB-57D,高炮打P-2V。防空兵最辉煌是在北越,我英勇的高炮部\队,共16个高\炮师、63个高炮团及部分独立高炮营等,前后分批参战人员约15万人,部署于越南北方各战略要点。在越南共作战2153次,击\落美机1707架、击\伤1608架。4200多人身负重伤,1100人阵亡并被安葬在异国。现在,高\炮部\队大部被撤\编,那些可歌可泣的战绩成为人类战争史上的一段绝唱!本人,防空部队一员,为国效力近30年。。

中国的军事战略和理论"……坚决履行好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的神圣职责……"———胡锦涛概 述中国的军事理论家制订了一项实施理论推动下的改革框架,以建立一支能够打赢"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的军队.这一理念强调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力量乘数的作用,从而使解放军能够在中国边境以外更远的距离上实施精确打击的军事行动.通过汲取外国战争,尤其是包括"持久自由行动"在内的,美国领导的战役的教训,苏联和俄罗斯的军事理论,以及解放军自己尽管很有限的作战历史经验,中国的军事计划人员正在寻求改造整个中国军队.这些改革的速度和规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然而,解放军仍未在现代战争方面经受检验.这种作战经验的匮乏使外界对解放军在实现其军事理论抱负方面进展的评估复杂化.中国的高级文职领导人当中的内部评估和决策的情况也是如此.他们基本上缺乏直接的军事经验,因而在发生危机时更可能会做出错误的估计.这种失算同样会带来灾难,不论其所依据的是毫无作战经验的指挥官的建议,还是脱离现代战场现实情况的"科学"作战模型.军事战略指针中国并不发表与美国的《国家军事战略》相当的文件.因此,外部观察家对领导层有关动武的思考或影响到解放军兵力结构和理论的应急情况,都缺乏直接的洞察.对权威性的讲话和文件的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依靠一系列总原则和称为"军事战略指针"的指导来计划和管理军队的发展和动用.解放军并没有提供这些"指针"的内容供外界研究.学术研究表明,目前的"指针"很可能可以追溯到1993年."指针"反映出1991年的波斯湾战争和苏联解体对中国军事战略思维的影响,为10年来解放军的很大一部分改造奠定了基础.然而,一次次讲话,权威评论和新的军事训练指导方法都表明,1993年的"指针"的一些内容最近可能经过了修改.这些修正看来反映出中国对其所处的安全环境和现代战争(即"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性质的看法,中国军事现代化方面的进展和从中汲取的教训,从"建设"用于信息时代的现代战争的军队向为了"打赢"这种战争而训练的转变,以及中国领导人的意识形态底色."指针"的作战或"积极防御"成分看来保持完好.按照"积极防御"所主张的防御性军事战略,中国并不发动战争,或者进行侵略战争,而是仅仅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战.然而,北京有关对其主权或领土攻击的定义模糊不清.在中国现代战争的历史所充斥的实例中,中国领导人都声称,军事上的先发制人是战略防御行动.例如,中国将其对朝鲜战争(1950年—1953年)的干预称之为"抗美援朝战争".类似地,权威说法还把与印度之间的(1962年),与苏联(1969年)和与越南(1979年)的边境冲突称为"自卫反击".这种逻辑表明,如果动武能够维护或推进其核心利益,包括其领土要求(例如解决台湾问题和尚未解决的边界或海上的领土要求等),中国就可能会发动军事上先发制人的打击,也许是在远离其边境的地方.中国正在制订一项先发制人的战略吗 10年来,随着解放军从一支以步兵为主和力量投射能力有限的军队转变成拥有远程精确打击资源的比较现代的军队,中国获得了武器系统,采纳了使之能够在周边地区发动先发制人的军事攻击(包括突然袭击)的作战理念.·截止到2006年10月,解放军第二炮兵的武库中有大约900枚短程弹道导弹.由于获取了苏—30攻击机和F—10战斗机———两者都装备着各种精确制导武器———中国的进攻性空中力量得到了改进.解放军还正在加强信息战,电脑网络作战和电子战能力.而这些能力都可以用于先发制人的攻击.·解放军的作者们说,当遇到更加强大的敌人时,先发制人是必要和合乎逻辑的.中国的军事理论材料强调,静态的防御不足以在现代军队的高速和破坏力基础上保卫领土.其结果是,解放军的作战理念寻求阻止敌军集结和利用进攻性打击来掌握主动权,从而使敌人不知所措.解放军的理论家们认为,有效的防御包括在敌人领土上,赶在其能够动用之前摧毁敌人的实力.中国获得了力量投射资源,包括远距离的军事通信系统,空中指挥,控制和通信用飞机,耐久力很强的潜艇,无人战斗机(UCAVs),以及新的精确制导空对地导弹.这些都表明,解放军正在形成采取先发制人军事行动的更强实力.解放军的训练注重"出其不意的"远程打击训练或针对敌人海军舰只群的协调一致的空中/海军打击.这也可能显示出,它打算赶在本地区爆发危机之前采取先发制人的军事选择.根据解放军的《战役学》文件(2000年),一旦敌对行动开始,"'积极防御'的要旨就是主动歼灭敌人.……虽然从战略上讲,要以积极防御为指针,但'在军事战役中'重点要放在掌握主动和积极进攻上面.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积极防御的战略目标".除了开发歼灭敌军的实力之外,解放军还正在探索动用有限武力的选择方案.中国的战役理论把这种选择定义为武力的"非战争"用途———政治胁迫的延伸,而不是全面的战争行为.1995年和1996年在台湾海峡进行的两栖演习和导弹发射就是武力的"非战争"用途的实例.然而,这一概念还包括空中和导弹打击,暗杀和破坏等.这种文章突出显示了中国做出错误估计的可能性,因为任何这种行动的打击对象,即使不是范围更加广泛的国际社会,都会视之为战争行为.有关战争的一项全面观点20年来,中国的文职与军事战略家一直就现代战争的性质问题进行辩论.这些辩论汲取中国战略传统及其历史经验内部的来源,以提供对"军事革命","非对称战争"和"信息化战争"的看法.这种辩论突出表明了中国对战争的非动能手段的兴趣,以及经济,金融,信息,法律和心理工具在中国的战争计划工作中的作用的增强.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文件《军事战略科学》(2000年)突出表明了中国军方全面和多方面的战争观点.文件说:"战争不仅是军事斗争,而且还是政治,经济,外交和法律战线上的全面竞争."最近,中国的军事战略家对国际法越来越感兴趣,把它当作在战斗前对敌手产生威慑的一项工具.在台海背景下,中国可能会利用一场信息战,把第三方的干预描绘成按照国际法属于非法.中国还试图影响国际舆论,使之有利于对《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曲解,通过在学术意见和国家观点中放弃长期公认的航行自由规范,而接受有关在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其上空,可能还有外层空间享有更大主权的解释.非对称战争确认和利用非对称性是中国战略和军事思维的一个根本方面,尤其是作为一支较弱的军队打败比较强大的军队的手段.自从1991年的波斯湾战争和"联军行动"以来,中国的军事战略家一直注重采取非对称对策来利用技术上占优势的对手的弱点.1999年《解放军报》的一篇社论明确阐述了这一点:"占绝对优势的强大敌人当然并非没有较弱的一方可以利用的弱点.……我们的军事准备的直接宗旨必须是找到利用强敌弱点的策略."中国对非对称战争选择的探索可以在其大量投资于弹道和巡航导弹系统方面看到.这些系统包括先进的反舰巡航导弹,水下作战系统(包括潜艇和先进的水雷),太空对抗系统,电脑网络作战和特别行动部队.中国军事战略中保密性和诡计的作用中国军事战略中对在冲突中掌握主动权和使敌手不知所措的注重,带来了对在战略,作战和战术层次上采用诡计的重视.中国的军事理论材料把战略诡计定义为"引诱对方形成错觉……并在造成人力和物资方面的最小代价情况下,以一种有组织和有计划的方式产生各种假象,从而使自己获得战略上的优势地位."除了信息战和常规的掩护,隐蔽和诡计之外,解放军还汲取中国的历史经验,并从战略和诡计在中国的治国之道方面所起的一贯作用中汲取智慧.最近几十年,解放军内部重新掀起研究孙子,孙膑,吴起和商鞅等中国经典军事人物及其著作的热潮.这些著作全都包含有关运用诡计的戒律.中国共产党对保密性的严重依赖与军事上的诡计共同作用,限制了国家安全决策,军事实力和战略意图方面的透明度.然而,过度的信心可能是由于军事领导人迷恋于战略和诡计所带来的捉摸不定的好处.此外,指挥官用来对付敌手的技能也可以用于掩盖解放军系统内部的坏消息的传播.而这种传播是中国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因此,保密性和诡计可能是一把双刃剑,它不仅给中国的敌手,而且给中国领导人造成迷惑

沿袭苏联模式

  • 索引序列
  • 官兵心里自杀问题研究论文
  • 官兵打仗心理研究论文
  • 台研究生交不出论文题目自杀
  • 征兵工作新问题研究论文
  • 防空兵作战问题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