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关于云计算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关于云计算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关于云计算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不能具体点吗?比如说云计算的定义,服务模式,优势劣势,关键技术还是案例啊? 1.云计算的概念1.1 NIST云计算定义草案美国标准局(NIST)专家于2009年4月24日给出了一个云计算定义草案,概括了云计算的五大特点、三大服务模式、四大部署模式。 云计算定义 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云计算模式提高了可用性。云计算模式由五个主要特点、三个服务模式、四个部署模式构成。 主要特点(1)按需自助服务。消费者可以单方面按需部署处理能力,如服务器时间和网络存储,而不需要与每个服务供应商进行人工交互。 (2)通过网络访问。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各种能力, 并可以通过标准方式访问,以通过众多瘦客户端或富客户端推广使用(例如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PDA等)。 (3)与地点无关的资源池。供应商的计算资源被集中,以便以多用户租用模式服务所有客户,同时不同的物理和虚拟资源可根据客户需求动态分配和重新分配。客户一般无法控制或知道资源的确切位置。这些资源包括存储、处理器、内存、网络带宽和虚拟机器。 (4)快速伸缩性。可以迅速、弹性地提供能力,能快速扩展,也可以快速释放实现快速缩小。对客户来说,可以租用的资源看起来似乎是无限的,并且可在任何时间购买任何数量的资源。 (5)按使用付费。能力的收费是基于计量的一次一付,或基于广告的收费模式,以促进资源的优化利用。比如计量存储,带宽和计算资源的消耗,按月根据用户实际使用收费。在一个组织内的云可以在部门之间计算费用,但不一定使用真实货币。注:云计算软件服务着重于无国界、低耦合、模块化和语义互操作性,充分利用云计算模式的优势。 服务模式(1)云计算软件即服务。提供给客户的能力是服务商运行在云计算基础设施上的应用程序,可以在各种客户端设备上通过瘦客户端界面访问,比如浏览器。消费者不需要管理或控制的底层云计算基础设施、网络、服务器、操作系统、存储,甚至单个应用程序的功能,可能的例外就是一些有限的客户可定制的应用软件配置设置。 (2)云计算平台即服务。提供给消费者的能力是把客户利用供应商提供的开发语言和工具(例如Java,python, .Net)创建的应用程序部署到云计算基础设施上去。客户不需要管理或控制底层的云基础设施、网络、服务器、操作系统、存储,但消费者能控制部署的应用程序,也可能控制应用的托管环境配置。 (3)云基础设施即服务。提供给消费者的能力是出租处理能力、存储、网络和其它基本的计算资源,用户能够依此部署和运行任意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消费者不管理或控制底层的云计算基础设施,但能控制操作系统、储存、部署的应用,也有可能选择网络组件(例如,防火墙,负载均衡器)。四、部署模式(1)私有云。云基础设施被某单一组织拥有或租用,该基础设施只为该组织运行。(2)社区云。基础设施被一些组织共享,并为一个有共同关注点的社区服务(例如,任务,安全要求,政策和准则等等)。 (3)公共云。基础设施是被一个销售云计算服务的组织所拥有,该组织将云计算服务销售给一般大众或广泛的工业群体。 (4)混合云。基础设施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云(内部云,社区云或公共云)组成,每种云仍然保持独立,但用标准的或专有的技术将它们组合起来,具有数据和应用程序的可移植性(例如,可以用来处理突发负载)。云计算领域现状的特点是:(1)当前市场上主要的云计算厂商都是一些IT巨头,都处在攻城略地阶段。(2)标准尚未形成。在标准问题上基本各说各的。目前,市场上的云计算产品与服务千差万别,用户在选择时也不知道该如何下手。

同学,你好!正如百科里写的,这段话是NIST给出的云计算的定义,原文为英文,内容为“Cloud computing is a model for enabling ubiquitous,convenient, on-demand network access to a shared poolof configurable computing resources (. networks, servers,storage, applications and services) that can be rapidlyprovisioned and released with minimal management effortor service provider interaction.”相关参考文献为The NIST Definition of Cloud Computing. Peter Mell,Timothy Grance. Sep 2011.

知网有很多,不知道让贴不 [1]张戈. 云安全找回渠道价值[N]. 电脑商报,2010-03-08(027). [2]本报记者 那罡. Web风险让用户重新思考终端安全[N]. 中国计算机报,2009-08-03(040). [3]张戈周雪. 云安全改变商业模式[N]. 电脑商报,2008-09-15(033). [4]瑞星系统架构师 钟伟. 云安全——巨大的互联网软件[N]. 中国计算机报,2008-11-24(C03). [5]本报记者 那罡. 从云安全到安全云[N]. 中国计算机报,2010-08-02(036). [6]小谢. 云安全和安全云[N]. 电脑报,2010-09-27(I01). [7]电脑商报记者 张戈. “云安全”是趋势[N]. 电脑商报,2009-03-16(027). [8]本报记者 胡英. 博弈还在继续[N]. 计算机世界,2009-09-28(049). [9]电脑商报记者 张戈. 云安全降低终端压力[N]. 电脑商报,2010-03-15(026). [10]王春雁. 云计算首获安全防护,“安全云”横空出世——趋势科技正式发布云安全[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15). [11]李铁军. 云安全网民能得到什么 金山毒霸2009云安全试用[J]. 电脑迷,2009,(3). [12]善用佳软. IT风“云”录 云计算、云安全、云道德[J]. 新电脑,2008,(9). [13]网御星云安全专家畅谈网络安全之一:说说网络安全中“最熟悉的陌生人”[J].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1,(5). [14]说说网络安全中“最熟悉的陌生人”——网御星云安全专家畅谈网络安全之一[J]. 计算机安全,2011,(5). [15]孙泠. 云的安全和云安全[J]. IT经理世界,2010,(7). [16]褚诚云. 云安全:云计算的安全风险、模型和策略[J]. 程序员,2010,(5). [17]趋势“云安全”为电力用户提供从内到外的安全——趋势科技全方位、多层次的防护方案使网络更加稳定、更加安全[J]. 电力信息化,2009,(3). [18] 如何保障“企业私有云“系统? 云管理与云安全[N]. 计算机世界,2011-07-25(014). [19]电脑商报记者 张戈. 从云安全到安全云[N]. 电脑商报,2011-02-28(026). [20]小谢. 云系统、云平台和云安全是焦点[N]. 电脑报,2010-01-11(001). [21] 如何保障“企业私有云”系统?云管理与云安全[N]. 计算机世界,2011-07-25(014). [22]本报记者 邹大斌. 建立立体的安全防护网[N]. 计算机世界,2009-12-07(B26). [23]本报记者 郑燃. 从云安全到安全云[N]. 政府采购信息报,2010-08-09(008). [24]王汝林. 发展“云计算”必须高度重视“云安全”[J]. 中国信息界,2011,(1). [25]阿呆. 广东电信:云安全保障网络安全[J]. 通讯世界,2011,(1). [26]马晓亭,陈臣. 云安全技术体系下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安全威胁与对策研究[J]. 现代情报,2011,(3). [27]祝国辉. 云安全:从“杀毒”向“安全防御”转型[J].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10,(24). [28]王汝林:发展云计算必须高度重视“云安全”[J]. 信息系统工程,2011,(3). [29]袁伟伟. “云安全”为数字化校园网络信息安全保驾护航[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3). [30]徐刚. 云计算与云安全[J]. 信息安全与技术,2011,(Z1). [31]知己知彼,固网御安——网御星云安全专家畅谈网络安全之二[J]. 计算机安全,2011,(6). [32]网御星云安全专家畅谈网络安全之二:知己知彼,固网御安[J].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1,(6). [33]聂利颖,孙胜耀,王芳. 将BP神经用于云安全客户端安全评定[J]. 福建电脑,2011,(5). [34]瑞星建立国内首个“云安全网站联盟”为百万网站提供安全预警[J]. 计算机与网络,2009,(17). [35]“云安全”推动安全行业改变[J]. 计算机与网络,2009,(14). [36]李新苗. 大云计划即将推出新版 云安全仍是最大落地障碍[J]. 通信世界,2010,(14). [37]陈运红. 软件与服务行业:云安全,无处不在的信息安全[J]. 股市动态分析,2010,(16). [38]张春红,王军,肖庆,赵庆明. 云安全对图书馆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的影响[J]. 四川图书馆学报,2010,(3). [39]张艾斌. 云计算模式与云安全问题研究[J]. 科协论坛(下半月),2010,(6). [40]黄海峰. 云安全两方面保障企业内网安全[J]. 通信世界,2010,(31). [41]江民打造“云安全”+“沙盒”双重安全保障体系[J].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09,(1). [42]李伟,李成坤. 透过“云安全”看公安信息网安全管理[J]. 硅谷,2009,(3). [43]从云计算到云安全[J]. 信息系统工程,2009,(1). [44]“云安全”真的安全吗[J]. 中国传媒科技,2009,(2). [45]王盘岗. 互联网安全危机下的云安全[J].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9,(2). [46]李祥明. 云安全不一定安全[J].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9,(5). [47]瑞星“云安全”系统成功运行一周年,推动安全行业改变[J]. 计算机安全,2009,(8). [48]游向峰. 打造安全的网络环境之“云安全”[J].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09,(16). [49]李雪. 重新思考你的终端安全——趋势科技云安全正式发布[J].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9,(9). [50]马宁. “云安全”推动安全行业变革[J]. 中国金融电脑,2009,(9).

关于云计算的论文参考文献

工程造价论文参考文献一:[1] 赵彬,孙会锋. 云计算在工程造价信息管理中的应用[J]. 建筑经济. 2013(11)[2] 董屹,王昆鹏. 云存储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3(09)[3] 王妍妍,唐招金. 信息时代的工程造价管理与特征分析[J]. 城市建筑. 2012(17)[4] 唐国纯,罗自强. 云计算体系结构中的多层次研究[J]. 铁路计算机应用. 2012(11)[5] 罗雪琼,陈国忠,饶从志,徐静,森干,周毅. 论云计算及其在医疗卫生信息化中的应用[J]. 现代医院. 2012(11)[6] 孙瑞丰. 论云计算及其体系结构[J]. 企业家天地. 2012(10)[7] 李凌霞. 云计算的体系结构域关键技术[J]. 微计算机信息. 2012(10)[8] 何清华,潘海涛,李永奎,钱丽丽. 基于云计算的BIM实施框架研究[J]. 建筑经济. 2012(05)[9] 顾宏久. 浅谈虚拟化与云计算的关系[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11(08)[10] 房秉毅,张云勇,程莹,徐雷. 云计算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J]. 电信科学. 2010(S1)[11] 孙长军,陈江潮. 加快工程造价信息化建设[J]. 经营与管理. 2010(04)[12] 俞华锋. 基于云计算的物流信息平台的构建[J]. 科技信息. 2010(01)[13] 吴吉义,平玲娣,潘雪增,李卓. 云计算:从概念到平台[J]. 电信科学. 2009(12)[14] 石屹嵘,段勇. 云计算在电信IT领域的应用探讨[J]. 电信科学. 2009(09)[15] 李永先,栾旭伦,李森森. 云计算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探讨[J]. 江西图书馆学刊. 2009(01)[16] 邵瑞,张建高. 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发展的问题及趋势探究[J]. 山西建筑. 2009(05)[17] 吴学伟,任宏,竹隰生. 英国与香港的工程造价信息管理[J]. 建筑经济. 2007(02)[18] 应飞虎. 信息如何影响法律--对法律基于信息视角的阐释[J]. 法学. 2002(06)[19] 赵志敏. 工程造价咨询公司内部治理研究[D]. 北京建筑大学 2014[20] 刘畅. 基于BIM的建设工程全过程造价管理研究[D]. 重庆大学 2014[21] 李郁楠. 建设项目工程造价控制的研究[D]. 大连海事大学 2014[22] 李菲. BIM技术在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 青岛理工大学 2014[23] 陈凤. 算量软件在建筑工程量计算中的应用与分析[D]. 河北工程大学 2013[24] 杨立杰. 基于模块化的住宅工程造价指标体系研究[D]. 北京交通大学 2014[25] 褚彦秋. 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厦门大学 2014[26] 夏涛. 建设项目招投标阶段和施工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研究[D]. 山东大学 2014[27] 卢立明. 工程造价管理中信息的应用研究[D]. 天津大学 2009工程造价论文参考文献二:[1] 周怀少. 试论施工企业工程造价风险的防范[J]. 科技资讯. 2012(03)[2] 王岩莉,赵春花. 工程造价的风险管理因素分析[J]. 科技致富向导. 2010(30)[3] 朱小旺. 土建工程项目造价风险模糊评估模型研究[J].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0(03)[4] 饶虹. 业主在工程量清单计价下的工程造价风险控制[J]. 市政技术. 2010(03)[5] 仇一颗,仇劲松. 基于灰色层次法的公路工程造价风险评价[J]. 公路工程. 2009(04)[6] 雷碧涛,杨建,刘君健. 基于模糊评估模型的公路工程造价风险研究[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4)[7] 李高扬,刘明广,吴育华. 工程项目风险预测模型[J]. 统计与决策. 2006(22)[8] 刘静. 综合单价风险量化研究[J].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 2006(04)[9] 陈长宏. 试析施工企业工程造价风险及对策[J]. 中国建设信息. 2005(14)[10] 王桂强,马羽. 解释结构模型(ISM)在深圳地铁一期工程联调中的应用[J].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04(09)[11] 田权魁. 模糊理论与AHP相结合的BOT风险研究[J]. 低温建筑技术. 2004(02)[12] 戚安邦. 项目风险与不确定性成本集成管理方法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03(12)[13] 杨赞锋. 基于风险因素的水电工程造价预测模型[J].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2(06)[14] 肖维品,陈松吟,符宁强. 工程项目投标报价决策模型及其风险评估方法[J]. 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报. 2000(04)[15] 胡玫. 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系统的分析与设计[D]. 云南大学 2013[16] 所滨立. 龙华建筑公司工程造价管理研究[D]. 吉林大学 2013[17] 段云萍. 建筑项目工程造价管理研究[D]. 燕山大学 2012[18] 朱其芹. 工程量清单招标模式下全目标工程造价集成管理研究[D]. 长安大学 2013[19] 文洁. 集对分析法在工程造价风险评估中的应用研究[D]. 湖南大学 2013[20] 黄治高. 工程量清单计价模式下工程造价全过程审计研究[D]. 山东大学 2013[21] 王雯. 建设项目实施阶段工程造价管理研究[D].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2[22] 韦春晓. 建筑施工企业工程造价风险管理研究[D]. 北京交通大学 2011[23] 李庆中. 施工企业工程造价风险评估及应对策略研究[D]. 天津大学 2007工程造价论文参考文献三:[1] 王永刚,贾洪刚. 风电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与管理探讨[J]. 价值工程. 2012(32)[2] 柯晓灵. 基于价值视角的建设项目设计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研究[J]. 科技与企业. 2012(12)[3] 苏永奕. 建筑信息模型在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中的应用研究[J].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3)[4] 周燕伟. 浅谈FIDIC合同条款和国际EPC项目造价控制[J]. 建设监理. 2011(06)[5] 赵华. 浅谈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与管理[J]. 净水技术. 2011(02)[6] 王冰. 限额设计-房地产项目造价控制的有效手段[J]. 浙江冶金. 2011(01)[7] 樊春阳,张东强,陈爽,余龙娥. 基于限额设计的房地产项目造价控制[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05)[8] 张跃明. 基于项目全过程的房地产项目造价财务控制体系的构建[J]. 当代经济. 2010(04)[9] 刘雄英. 浅论全过程造价管理[J]. 科技资讯. 2008(20)[10] 朱馥. 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科技资讯. 2008(19)[11] 熊光蔚. 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问题研究[J]. 江西科学. 2008(03)[12] 周巍. 房地产开发项目造价控制与成本管理研究[J]. 特区经济. 2008(05)[13] 皮娟娟. 试论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J]. 河南建材. 2008(02)[14] 郑波. 试论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技术方法[J]. 科技创新导报. 2008(09)[15] 张淑华,齐伟军. 我国全过程造价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J]. 煤炭技术. 2007(08)[16] 黄斐娜. 工程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研究[J]. 企业技术开发. 2007(07)[17] 刘映菲. 房地产开发项目造价控制探析[J]. 山西建筑. 2007(12)[18] 张一豆. 论建设项目的全过程造价管理[J]. 科技经济市场. 2007(03)[19] 谭远明. 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管理的弊端和对策[J]. 中国建设信息. 2006(08)[20] 田冬梅. 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技术因素及分析研究[J]. 西部探矿工程. 2005(03)[21] 郝建新,尹贻林. 我国非经营性政府投资项目投资控制问题研究[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3(02)[22] 刘红清. 试谈全面造价管理[J]. 山西建筑. 2003(06)[23] 孔宪毅,平全虎. 论工程造价管理的一种新模式--全面工程造价管理[J]. 电力学报. 2001(04)[24] 尹贻林,王振强. 加入WTO对我国工程造价管理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1(08)工程造价论文参考文献四:[1] 毛燕红,主编.建筑工程计价与投资控制[M].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9[2] 王卓甫,简迎辉着.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及其创新[M].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6[3] 丁士昭主编,全国一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编写委员会编写.建设工程经济[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4] 程鸿群等编着.工程造价管理[M].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4[5] 尹贻林主编.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M].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3[6] 马永军,张翠红主编.工程造价计价与控制[M].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3[7] 郝建新主编.美国工程造价管理[M].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2[8] 王振强主编.日本工程造价管理[M].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2[9] 李慧民主编.建筑工程经济与项目管理[M]. 冶金工业出版社, 2002[10] 李世蓉,邓铁军主编.工程建设项目管理[M].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2[11] 陈建国主编.工程计量与造价管理[M]. 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1[12] 谭德精等主编.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M].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01[13] 周述发,李清和主编.建筑工程造价管理[M]. 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1[14] 戚安邦着.工程项目全面造价管理[M].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0[15] 全国造价工程师考试培训教材编写委员会[编写],尹贻林主编.工程造价管理相关知识[M].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0[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标准定额司主编.全国统一建筑工程基础定额[M]. 中国计划出版社, 1995[17] 张传吉编着.建筑业价值工程[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3[18] 王行愚编着.控制论基础[M]. 华东化工学院出版社, 1989[19] 李郁楠. 如何搞好建设项目的工程造价控制[J]. 门窗. 2013(01)[20] 李郁楠. 论施工企业工程造价控制的有效程序[J]. 科技创业家. 2012(23)[21] 史红. 前期阶段对建设项目的造价控制[J]. 江苏建材. 2006(03)[22] 谢颖. 价值工程在工程监理造价控制中的应用[J].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02(05)

同学,你好!正如百科里写的,这段话是NIST给出的云计算的定义,原文为英文,内容为“Cloud computing is a model for enabling ubiquitous,convenient, on-demand network access to a shared poolof configurable computing resources (. networks, servers,storage, applications and services) that can be rapidlyprovisioned and released with minimal management effortor service provider interaction.”相关参考文献为The NIST Definition of Cloud Computing. Peter Mell,Timothy Grance. Sep 2011.

计算机云计算论文参考文献

知网有很多,不知道让贴不 [1]张戈. 云安全找回渠道价值[N]. 电脑商报,2010-03-08(027). [2]本报记者 那罡. Web风险让用户重新思考终端安全[N]. 中国计算机报,2009-08-03(040). [3]张戈周雪. 云安全改变商业模式[N]. 电脑商报,2008-09-15(033). [4]瑞星系统架构师 钟伟. 云安全——巨大的互联网软件[N]. 中国计算机报,2008-11-24(C03). [5]本报记者 那罡. 从云安全到安全云[N]. 中国计算机报,2010-08-02(036). [6]小谢. 云安全和安全云[N]. 电脑报,2010-09-27(I01). [7]电脑商报记者 张戈. “云安全”是趋势[N]. 电脑商报,2009-03-16(027). [8]本报记者 胡英. 博弈还在继续[N]. 计算机世界,2009-09-28(049). [9]电脑商报记者 张戈. 云安全降低终端压力[N]. 电脑商报,2010-03-15(026). [10]王春雁. 云计算首获安全防护,“安全云”横空出世——趋势科技正式发布云安全[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15). [11]李铁军. 云安全网民能得到什么 金山毒霸2009云安全试用[J]. 电脑迷,2009,(3). [12]善用佳软. IT风“云”录 云计算、云安全、云道德[J]. 新电脑,2008,(9). [13]网御星云安全专家畅谈网络安全之一:说说网络安全中“最熟悉的陌生人”[J].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1,(5). [14]说说网络安全中“最熟悉的陌生人”——网御星云安全专家畅谈网络安全之一[J]. 计算机安全,2011,(5). [15]孙泠. 云的安全和云安全[J]. IT经理世界,2010,(7). [16]褚诚云. 云安全:云计算的安全风险、模型和策略[J]. 程序员,2010,(5). [17]趋势“云安全”为电力用户提供从内到外的安全——趋势科技全方位、多层次的防护方案使网络更加稳定、更加安全[J]. 电力信息化,2009,(3). [18] 如何保障“企业私有云“系统? 云管理与云安全[N]. 计算机世界,2011-07-25(014). [19]电脑商报记者 张戈. 从云安全到安全云[N]. 电脑商报,2011-02-28(026). [20]小谢. 云系统、云平台和云安全是焦点[N]. 电脑报,2010-01-11(001). [21] 如何保障“企业私有云”系统?云管理与云安全[N]. 计算机世界,2011-07-25(014). [22]本报记者 邹大斌. 建立立体的安全防护网[N]. 计算机世界,2009-12-07(B26). [23]本报记者 郑燃. 从云安全到安全云[N]. 政府采购信息报,2010-08-09(008). [24]王汝林. 发展“云计算”必须高度重视“云安全”[J]. 中国信息界,2011,(1). [25]阿呆. 广东电信:云安全保障网络安全[J]. 通讯世界,2011,(1). [26]马晓亭,陈臣. 云安全技术体系下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安全威胁与对策研究[J]. 现代情报,2011,(3). [27]祝国辉. 云安全:从“杀毒”向“安全防御”转型[J].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10,(24). [28]王汝林:发展云计算必须高度重视“云安全”[J]. 信息系统工程,2011,(3). [29]袁伟伟. “云安全”为数字化校园网络信息安全保驾护航[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3). [30]徐刚. 云计算与云安全[J]. 信息安全与技术,2011,(Z1). [31]知己知彼,固网御安——网御星云安全专家畅谈网络安全之二[J]. 计算机安全,2011,(6). [32]网御星云安全专家畅谈网络安全之二:知己知彼,固网御安[J].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1,(6). [33]聂利颖,孙胜耀,王芳. 将BP神经用于云安全客户端安全评定[J]. 福建电脑,2011,(5). [34]瑞星建立国内首个“云安全网站联盟”为百万网站提供安全预警[J]. 计算机与网络,2009,(17). [35]“云安全”推动安全行业改变[J]. 计算机与网络,2009,(14). [36]李新苗. 大云计划即将推出新版 云安全仍是最大落地障碍[J]. 通信世界,2010,(14). [37]陈运红. 软件与服务行业:云安全,无处不在的信息安全[J]. 股市动态分析,2010,(16). [38]张春红,王军,肖庆,赵庆明. 云安全对图书馆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的影响[J]. 四川图书馆学报,2010,(3). [39]张艾斌. 云计算模式与云安全问题研究[J]. 科协论坛(下半月),2010,(6). [40]黄海峰. 云安全两方面保障企业内网安全[J]. 通信世界,2010,(31). [41]江民打造“云安全”+“沙盒”双重安全保障体系[J].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09,(1). [42]李伟,李成坤. 透过“云安全”看公安信息网安全管理[J]. 硅谷,2009,(3). [43]从云计算到云安全[J]. 信息系统工程,2009,(1). [44]“云安全”真的安全吗[J]. 中国传媒科技,2009,(2). [45]王盘岗. 互联网安全危机下的云安全[J].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9,(2). [46]李祥明. 云安全不一定安全[J].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9,(5). [47]瑞星“云安全”系统成功运行一周年,推动安全行业改变[J]. 计算机安全,2009,(8). [48]游向峰. 打造安全的网络环境之“云安全”[J].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09,(16). [49]李雪. 重新思考你的终端安全——趋势科技云安全正式发布[J].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9,(9). [50]马宁. “云安全”推动安全行业变革[J]. 中国金融电脑,2009,(9).

云计算是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和网格计算的发展,或者说是这些计算机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下面是由我整理的计算机云计算技术论文,谢谢你的阅读。

Internet云计算技术

摘要:云计算是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和网格计算的发展,或者说是这些计算机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它是一种动态的、易扩展的、且通常是通过互联网实现的虚拟化的计算方式。用户不必具有云内部的专业知识,不需要了解云内部的细节,也不直接控制基础设施。通过对云计算问题的基本研究,进一步加深了对云计算的理解。

关键词:云计算控制设施系统软件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007-3973(2011)010-068-02

1、云计算的概念和应用

云计算基本概念

云计算是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和网格计算的发展,或者说是这些计算机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它是一种动态的、易扩展的、且通常是通过互联网实现的虚拟化的计算方式。用户不必具有云内部的专业知识,不需要了解云内部的细节,也不直接控制基础设施。

云计算的基本原理是:计算资源分布在网络侧大量的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单台集中式远程服务器中,用户通过接入互联网、利用云提供的编程接口、云计算终端软件或者浏览器访问云提供的不同服务,把“云”做为数据存储以及应用服务的中心。

云计算应用评述

目前,微软、Oracle、IBM、Sun、英特尔等IT巨头都面临着云计算的挑战,而谷歌则依靠其搜索引擎后来居上,在此领域一枝独秀。谷歌能有与微软等软件巨头竞风流的实力,有如下几个重要的客观理由:

(1)数据是实现云计算的根本。

有了“数据”的云,才有计算的云。搜索引擎就是从海量数据中寻找信息的技术。随着信息量的增多,用户的增加,搜索引擎技术只有将更多的硬件和软件组成集群,才能支撑如此规模的计算。这就是云计算的雏形。

(2)应用是云计算得以普及和发展的催化剂。

(3)微软、Sun等云计算技术与谷歌的差别。

微软、Sun、IBM的云计算之所以局限于应用程序的层次上,主要是因为它们长期依靠这样的 商业模式 :客户通过购买软件介质安装在PC上实现用户端服务,软件功能越强大价值就越高。这让用户体验过程变得复杂、繁琐,也不是软件即服务的简洁模式。因此不论从概念上,还是技术上,他们的云计算与谷歌的云计算存在层次上的差别。

2、云计算对互联网的影响

对技术发展的影响

(1)互联网的端到端理念面临巨大挑战。目前,用户不断通过升级硬件和软件来享受更多的互联网服务。当云计算时代到来以后,用户端将变得越来越简单,几乎所有的计算和存储资源都集中到了云端。云端与用户端在资源的配置上存在着严重的不对等现象。

(2)提出了面向商用的计算模式。Microsoft、IBM、Oracle等传统软件厂商一般通过出售软件介质来盈利。这些软件都安装在用户的PC上,软件功能越强大价值就越高。在云计算时代,用户无须关心软件的维护和升级,这些工作都由云计算服务提供商来完成。用户通过浏览器接入云端就可以享受各项服务。云计算服务提供商仅对服务进行收费。

(3)提出了基于分布式存储和非结构化数据存储的新存储模式。目前,数据一般存储在个人和企业私有的存储介质里。由于受计算机病毒等因素的影响,其安全性不高。如果用户将数据转移到云端,这些数据就可以得到专业的维护,数据的安全性大大提高。

(4)提出了新的容错管理模式和可靠性理念。认为采用多个低端服务器即可实现高容错和高可靠的系统。在硬件不可靠的情况下,通过软件技术,将多个低端服务器组合成集群,就可以实现与大型服务器相同的功能,但商业成本却大大降低。这也是谷歌云计算的一个显著特点。

(5)提出了结合虚拟技术的新业务实现方式。虚拟基础架构在计算、存储器和网络硬件以及在其上运行的软件之间提供了一个抽象层,简化了IT计算体系结构,可以控制成本,并提高响应速度。

对业务发展的影响

(1)带来互联网虚拟化运营的大发展,促进互联网业务的进一步繁荣。可进一步减低业务创新的门槛,进一步增强网络能力,并使得用户的使用方式更加灵活多样。

(2)为信息服务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促进了电信运营商的进一步转型。一方面,电信网络将与水、电一样成为社会基础设施的一部分,为云计算服务提供高速网络。另一方面在业务上电信运行商也将与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展开竞争。电信运行商将与谷歌、Amazon这样的互联网巨头同台竞技,电信运行商的优势在于拥有对底层通信网络的控制权,另外,丰富的运营 经验 以及良好的客户关系也将帮助电信运行商在云计算时代占有一席之地。

(3)促进了产业链的细化与整合,推动了新型ISP(如资源出租、虚拟ISP)的出现。依靠出售PC硬件或单机软件的传统IT厂商将受到云计算的强烈冲击,因为用户无须再像以前那样无休止地升级PC的硬件或软件。更多的服务提供商会基于成本考虑将各类业务转移到云计算平台上来。建有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厂商将有偿提供计算及存储资源出租。由于准入门槛大幅降低,各类新兴的互联网业务将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4)产生了XaaS新概念,对服务理念产生了巨大影响。

对行业监管的影响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出现,IT产业链上跟云计算相关的环节如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和虚拟运营商的管理与监督就成为互联网监管的新课题。

(1)云计算的出现彻底打破了地域的概念,资源的跨地域存储与本地化监管之间的矛盾将会被激化。这就需要在互联网的监管上面要求全局观念,在网络资源存储、资源共享和网络安全监管等诸多方面做好不同地域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工作。

(2)随着云计算市场的成长和成熟,也将伴随着新一轮的行业垄断。在云计算的研究和推广过程中,谷歌、Microsoft、IBM、Amazon等几大IT巨头已经处于领先的位置,其投入的大量人力财力保证了他们在云计算技术方面到巨大优势。这种优势在云计算真正开始运营时,必将会促使这些IT巨头们垄断云计算市场。如何对云计算市场的垄断行为进行抑制和疏导是云计算后互联网监管的一个新课题。

(3)由于业务提供模式和维护方式等方面的不同,云计算后互联网上的业务运营模型必然要发生改变。如何重新分配互联网原有商业模式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协调云计算产业价值链上下游各个企业的关系,尽快出台云计算后互联网业务的运营管理办法,从而促进云计算后互联网产业链的有效运转,都将是云计算后互联网监管亟待应对和解决的关键问题。

3、云计算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云计算模式具有许多优点,但是也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数据隐私问题、安全问题、软件许可证问题、网络传输问题等。

・数据隐私问题:如何保证存放在云服务提供商的数据隐私,不被非法利用,不仅需要技术的改进,也需要法律的进一步完善。

・数据安全性:有些数据是企业的商业机密,数据的安全性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云计算数据的安全性问题解决不了会影响云计算在企业中的应用。

・用户使用习惯:如何改变用户的使用习惯,使用户适应网络化的软硬件应用是长期而艰巨的挑战。

・网络传输问题:云计算服务依赖网络,目前网速低且不稳定,使云应用的性能不高。云计算的普及依赖 网络技术 的发展。

4、云计算提供的服务形式

根据目前主流云计算服务商提供的服务,云计算依据应用类型可分为:

软件即服务(SaaS):此类云计算主要是采用multi-tenant架构,通过网络浏览器将单个的应用软件推广到数千用户。这类服务在 人力资源管理 软件方面运用比较普遍。

云计算的网络服务:网络服务与SaaS密切相关,网络服务供应商提供API来帮助开发商通过网络拓展功能,而不只是提供成熟的应用软件。

通过对目前云计算业务的分析,我们认为未来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将重点提供三个层次的服务:云端的软件服务、云端的开发平台和云端的信息基础设施。

总而言之:对于云计算技术的未来,我们静观其变,乐见其成。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计算机云计算技术论文

云计算技术前沿论文

云计算是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和网格计算的发展,或者说是这些计算机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下面是由我整理的计算机云计算技术论文,谢谢你的阅读。

Internet云计算技术

摘要:云计算是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和网格计算的发展,或者说是这些计算机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它是一种动态的、易扩展的、且通常是通过互联网实现的虚拟化的计算方式。用户不必具有云内部的专业知识,不需要了解云内部的细节,也不直接控制基础设施。通过对云计算问题的基本研究,进一步加深了对云计算的理解。

关键词:云计算控制设施系统软件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007-3973(2011)010-068-02

1、云计算的概念和应用

云计算基本概念

云计算是分布式计算、并行计算和网格计算的发展,或者说是这些计算机科学概念的商业实现。它是一种动态的、易扩展的、且通常是通过互联网实现的虚拟化的计算方式。用户不必具有云内部的专业知识,不需要了解云内部的细节,也不直接控制基础设施。

云计算的基本原理是:计算资源分布在网络侧大量的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单台集中式远程服务器中,用户通过接入互联网、利用云提供的编程接口、云计算终端软件或者浏览器访问云提供的不同服务,把“云”做为数据存储以及应用服务的中心。

云计算应用评述

目前,微软、Oracle、IBM、Sun、英特尔等IT巨头都面临着云计算的挑战,而谷歌则依靠其搜索引擎后来居上,在此领域一枝独秀。谷歌能有与微软等软件巨头竞风流的实力,有如下几个重要的客观理由:

(1)数据是实现云计算的根本。

有了“数据”的云,才有计算的云。搜索引擎就是从海量数据中寻找信息的技术。随着信息量的增多,用户的增加,搜索引擎技术只有将更多的硬件和软件组成集群,才能支撑如此规模的计算。这就是云计算的雏形。

(2)应用是云计算得以普及和发展的催化剂。

(3)微软、Sun等云计算技术与谷歌的差别。

微软、Sun、IBM的云计算之所以局限于应用程序的层次上,主要是因为它们长期依靠这样的 商业模式 :客户通过购买软件介质安装在PC上实现用户端服务,软件功能越强大价值就越高。这让用户体验过程变得复杂、繁琐,也不是软件即服务的简洁模式。因此不论从概念上,还是技术上,他们的云计算与谷歌的云计算存在层次上的差别。

2、云计算对互联网的影响

对技术发展的影响

(1)互联网的端到端理念面临巨大挑战。目前,用户不断通过升级硬件和软件来享受更多的互联网服务。当云计算时代到来以后,用户端将变得越来越简单,几乎所有的计算和存储资源都集中到了云端。云端与用户端在资源的配置上存在着严重的不对等现象。

(2)提出了面向商用的计算模式。Microsoft、IBM、Oracle等传统软件厂商一般通过出售软件介质来盈利。这些软件都安装在用户的PC上,软件功能越强大价值就越高。在云计算时代,用户无须关心软件的维护和升级,这些工作都由云计算服务提供商来完成。用户通过浏览器接入云端就可以享受各项服务。云计算服务提供商仅对服务进行收费。

(3)提出了基于分布式存储和非结构化数据存储的新存储模式。目前,数据一般存储在个人和企业私有的存储介质里。由于受计算机病毒等因素的影响,其安全性不高。如果用户将数据转移到云端,这些数据就可以得到专业的维护,数据的安全性大大提高。

(4)提出了新的容错管理模式和可靠性理念。认为采用多个低端服务器即可实现高容错和高可靠的系统。在硬件不可靠的情况下,通过软件技术,将多个低端服务器组合成集群,就可以实现与大型服务器相同的功能,但商业成本却大大降低。这也是谷歌云计算的一个显著特点。

(5)提出了结合虚拟技术的新业务实现方式。虚拟基础架构在计算、存储器和网络硬件以及在其上运行的软件之间提供了一个抽象层,简化了IT计算体系结构,可以控制成本,并提高响应速度。

对业务发展的影响

(1)带来互联网虚拟化运营的大发展,促进互联网业务的进一步繁荣。可进一步减低业务创新的门槛,进一步增强网络能力,并使得用户的使用方式更加灵活多样。

(2)为信息服务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促进了电信运营商的进一步转型。一方面,电信网络将与水、电一样成为社会基础设施的一部分,为云计算服务提供高速网络。另一方面在业务上电信运行商也将与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展开竞争。电信运行商将与谷歌、Amazon这样的互联网巨头同台竞技,电信运行商的优势在于拥有对底层通信网络的控制权,另外,丰富的运营 经验 以及良好的客户关系也将帮助电信运行商在云计算时代占有一席之地。

(3)促进了产业链的细化与整合,推动了新型ISP(如资源出租、虚拟ISP)的出现。依靠出售PC硬件或单机软件的传统IT厂商将受到云计算的强烈冲击,因为用户无须再像以前那样无休止地升级PC的硬件或软件。更多的服务提供商会基于成本考虑将各类业务转移到云计算平台上来。建有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的厂商将有偿提供计算及存储资源出租。由于准入门槛大幅降低,各类新兴的互联网业务将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4)产生了XaaS新概念,对服务理念产生了巨大影响。

对行业监管的影响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出现,IT产业链上跟云计算相关的环节如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和虚拟运营商的管理与监督就成为互联网监管的新课题。

(1)云计算的出现彻底打破了地域的概念,资源的跨地域存储与本地化监管之间的矛盾将会被激化。这就需要在互联网的监管上面要求全局观念,在网络资源存储、资源共享和网络安全监管等诸多方面做好不同地域之间的沟通和协调工作。

(2)随着云计算市场的成长和成熟,也将伴随着新一轮的行业垄断。在云计算的研究和推广过程中,谷歌、Microsoft、IBM、Amazon等几大IT巨头已经处于领先的位置,其投入的大量人力财力保证了他们在云计算技术方面到巨大优势。这种优势在云计算真正开始运营时,必将会促使这些IT巨头们垄断云计算市场。如何对云计算市场的垄断行为进行抑制和疏导是云计算后互联网监管的一个新课题。

(3)由于业务提供模式和维护方式等方面的不同,云计算后互联网上的业务运营模型必然要发生改变。如何重新分配互联网原有商业模式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协调云计算产业价值链上下游各个企业的关系,尽快出台云计算后互联网业务的运营管理办法,从而促进云计算后互联网产业链的有效运转,都将是云计算后互联网监管亟待应对和解决的关键问题。

3、云计算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云计算模式具有许多优点,但是也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数据隐私问题、安全问题、软件许可证问题、网络传输问题等。

・数据隐私问题:如何保证存放在云服务提供商的数据隐私,不被非法利用,不仅需要技术的改进,也需要法律的进一步完善。

・数据安全性:有些数据是企业的商业机密,数据的安全性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云计算数据的安全性问题解决不了会影响云计算在企业中的应用。

・用户使用习惯:如何改变用户的使用习惯,使用户适应网络化的软硬件应用是长期而艰巨的挑战。

・网络传输问题:云计算服务依赖网络,目前网速低且不稳定,使云应用的性能不高。云计算的普及依赖 网络技术 的发展。

4、云计算提供的服务形式

根据目前主流云计算服务商提供的服务,云计算依据应用类型可分为:

软件即服务(SaaS):此类云计算主要是采用multi-tenant架构,通过网络浏览器将单个的应用软件推广到数千用户。这类服务在 人力资源管理 软件方面运用比较普遍。

云计算的网络服务:网络服务与SaaS密切相关,网络服务供应商提供API来帮助开发商通过网络拓展功能,而不只是提供成熟的应用软件。

通过对目前云计算业务的分析,我们认为未来的云计算服务提供商将重点提供三个层次的服务:云端的软件服务、云端的开发平台和云端的信息基础设施。

总而言之:对于云计算技术的未来,我们静观其变,乐见其成。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计算机云计算技术论文

随着有关云计算概念、术语和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大量报道,人们在生活中越来越多的采用和实施云计算技术。由于云计算概念和技术比较新颖,涵义比较宽泛,再加上市场上一些人将云计算放大成无所不包、无所不能和无所不在的万能技术,对云计算的描述和推销多少出现了一些浮燥和炒做的嫌疑。脱离实际过分夸大或缺乏全面分析地炒做云计算不仅可能让人误解,也会使得云计算的发展不切实际,对于云计算产业在中国的成长非常不利。所以,有必要对云计算的由来和概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和定义。在总结云计算技术为IT产业带来好处的同时,找出不足及局限,从而更好地发展云计算技术。1.云计算的概念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由分布式计算(Distributed Computing)、并行处理(Parallel Computing)、网格计算(Grid Computing)发展来的,是一种新兴的商业计算模型。中国网格计算、云计算专家刘鹏认为:“云计算将计算任务分布在大量计算机构成的资源池上,使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根据需要获取计算力、存储空间和各种软件服务”。云计算中的“计算”是一个简单而明确的概念。“计算”系指计算应用,在我们生活中可以指一切IT应用。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所有的信息、通信和视频应用都将整合在统一的平台之上。由此推而广之,云计算中的“计算”可以泛指一切ICT的融合应用。所以,云计算术语的关键特征并不在于“计算”,而在于“云”。2.云计算的发展模式及其特征早期云计算来之于国际上以亚马逊、和谷歌(Google)为代表的公司,并且都提供了具有显著特征,但又代表着不同模式的成功云业务。云计算按照层次将业务模式划分为3层,最顶层是软云,中间层是平云,底层是基云。在基云之下是构建云计算的基础技术。云计算的核心思想,是将大量用网络连接的计算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构成一个计算资源池向用户按需服务。提供资源的网络被称为“云”。“云”中的资源在使用者看来是可以无限扩展的,并且可以随时获取,按需使用,随时扩展,按使用付费。这种特性经常被称为像水电一样使用IT基础设施。总的来说,云计算可以算作是网格计算的一个商业演化版。3.“云计算”促进科技协同研究环境的建立云计算的平台即服务可以把开发环境作为一种服务提供到用户端,这种服务为科学协同研究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平台。通过使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企业数据中心的运行将与互联网更相似。这使得企业能够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好比是从古老的单台发电机模式转向了电厂集中供电的模式。它意味着计算能力也可以作为一种商品进行流通,就像煤气、水电一样,取用方便,费用低廉。最大的不同在于,它是通过互联网进行传输的。4.“云计算”提升数据共享服务云计算是下一代的数据中心,随着云计算的发展,科学数据共享应用云计算的技术模式在数据挖掘、数据加工、数据利用、数据管理、数据存储、数据迁移等方面可以得到便捷的发展,使科学数据共享服务得到正真提升。5.“云计算”推进网络科技环境中的发展应用“云计算”,网络科技环境可更好地实现高性能计算、实时协同研究、远程观测、海量数据存储与传输、科技文献、实验仪器与设备、应用软件、科学数据、网络工具以及科研活动的综合协同,在云计算环境下支持位于不同地点的科技工作者实现软件资源、硬件资源和数据资源的共享,促进科学研究方式的变革,促进科学工作者的交流,从而推动科技创新的步伐。6.“云计算”是创建绿色网络环境的一个途径随着网络的发展,倡导绿色,节约能源已成为网络发展进程必须解决的问题。设备的空载,电力资源的浪费,制冷环境的扩展,引起许多网络管理部门、运行部门和政府的极大关注。云计算实现了对资源的整合,顺应了网络的发展需求。在未来我们行业网络发展中也需要把绿色网络环境的创建考虑进去,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发展不走弯路。

不能具体点吗?比如说云计算的定义,服务模式,优势劣势,关键技术还是案例啊? 1.云计算的概念1.1 NIST云计算定义草案美国标准局(NIST)专家于2009年4月24日给出了一个云计算定义草案,概括了云计算的五大特点、三大服务模式、四大部署模式。 云计算定义 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云计算模式提高了可用性。云计算模式由五个主要特点、三个服务模式、四个部署模式构成。 主要特点(1)按需自助服务。消费者可以单方面按需部署处理能力,如服务器时间和网络存储,而不需要与每个服务供应商进行人工交互。 (2)通过网络访问。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取各种能力, 并可以通过标准方式访问,以通过众多瘦客户端或富客户端推广使用(例如移动电话,笔记本电脑,PDA等)。 (3)与地点无关的资源池。供应商的计算资源被集中,以便以多用户租用模式服务所有客户,同时不同的物理和虚拟资源可根据客户需求动态分配和重新分配。客户一般无法控制或知道资源的确切位置。这些资源包括存储、处理器、内存、网络带宽和虚拟机器。 (4)快速伸缩性。可以迅速、弹性地提供能力,能快速扩展,也可以快速释放实现快速缩小。对客户来说,可以租用的资源看起来似乎是无限的,并且可在任何时间购买任何数量的资源。 (5)按使用付费。能力的收费是基于计量的一次一付,或基于广告的收费模式,以促进资源的优化利用。比如计量存储,带宽和计算资源的消耗,按月根据用户实际使用收费。在一个组织内的云可以在部门之间计算费用,但不一定使用真实货币。注:云计算软件服务着重于无国界、低耦合、模块化和语义互操作性,充分利用云计算模式的优势。 服务模式(1)云计算软件即服务。提供给客户的能力是服务商运行在云计算基础设施上的应用程序,可以在各种客户端设备上通过瘦客户端界面访问,比如浏览器。消费者不需要管理或控制的底层云计算基础设施、网络、服务器、操作系统、存储,甚至单个应用程序的功能,可能的例外就是一些有限的客户可定制的应用软件配置设置。 (2)云计算平台即服务。提供给消费者的能力是把客户利用供应商提供的开发语言和工具(例如Java,python, .Net)创建的应用程序部署到云计算基础设施上去。客户不需要管理或控制底层的云基础设施、网络、服务器、操作系统、存储,但消费者能控制部署的应用程序,也可能控制应用的托管环境配置。 (3)云基础设施即服务。提供给消费者的能力是出租处理能力、存储、网络和其它基本的计算资源,用户能够依此部署和运行任意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消费者不管理或控制底层的云计算基础设施,但能控制操作系统、储存、部署的应用,也有可能选择网络组件(例如,防火墙,负载均衡器)。四、部署模式(1)私有云。云基础设施被某单一组织拥有或租用,该基础设施只为该组织运行。(2)社区云。基础设施被一些组织共享,并为一个有共同关注点的社区服务(例如,任务,安全要求,政策和准则等等)。 (3)公共云。基础设施是被一个销售云计算服务的组织所拥有,该组织将云计算服务销售给一般大众或广泛的工业群体。 (4)混合云。基础设施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云(内部云,社区云或公共云)组成,每种云仍然保持独立,但用标准的或专有的技术将它们组合起来,具有数据和应用程序的可移植性(例如,可以用来处理突发负载)。云计算领域现状的特点是:(1)当前市场上主要的云计算厂商都是一些IT巨头,都处在攻城略地阶段。(2)标准尚未形成。在标准问题上基本各说各的。目前,市场上的云计算产品与服务千差万别,用户在选择时也不知道该如何下手。

一、云计算概念二、云计算历史三、云计算现状四,云计算发展前景五、云计算实现,目前存在的问题。写论文多参考:华为的云计算,wingdows云计算,goole云计算。明天看看再补充些,多参考

计算机云计算的论文参考文献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在每个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计算机学年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针对高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有改革 措施 ,旨在提高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产业升级;计算机;人才培养

1研究背景

信息技术产业的创新升级和新技术、新产品的不断涌现,促使社会对计算机应用技术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急剧增加,与时俱进的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计算机类专业高端人才培养至关重要。为全面贯彻安徽省“十二五” 教育 事业发展规划,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的作用,笔者在产业升级背景下,提出计算机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有利地区于计算机类专业的深入发展,也满足了新型信息产业发展的需要,从而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

2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同质化

目前我国缺乏一大批能从事基础性工作的“软件蓝领”,更缺乏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软件高级人才。而现实中,我国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过于单一,学生素质的同质化也比较严重,这种情况很难适应市场需求,也不可能满足软件产业发展的需要。普通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向示范学校看齐,全国出现课程体系同质化倾向,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缺乏特色,与地方经济、行业发展不相适应[1]。

专业教育滞后于专业知识的更新

从信息技术发展来看,方向日渐增多,分工越趋细化,学科的不同领域匹配的知识结构和技能素质往往大相径庭,而高校在知识的积累与传授上,远远赶不上信息技术和知识的更新速度。因为缺乏必要的教学改革,课程内容远远落后于现代技术的进步速度,导致学校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培养模式等方面与社会、行业、岗位各方面的脱节。

教学 方法 死板落后

教师为了最大限度地传授知识,大多采用了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而且在讲授中又侧重于单方面的灌输,导致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和主动创造能力低下。教学方式也不能满足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需要。

考核评价方式单一僵化

多数课程的考核方式不是考试就是考查,大量的格式化的笔试或机试题目造成学生死记硬背,缺乏灵活多样的考核评价方式,极大的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了学生接触新知识的机会,不利于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锻炼,严重妨碍了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

综合实践环节过少

教学中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的倾向。实践教学内容存在不足,在实践项目的体系安排上基本上是验证理论性的体系,理论课与实践课同步,前后实践项目之间纵向联系较少,在不同课程之间横向联系更少,不能满足实际工作需要[2]。

3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人才培养目标市场化

主动适应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就业为导向,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积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发展的需要,根据学院的自身条件,建立连动机制,适时的设计人才培养目标。

课程体系模块化和职业化

根据市场设专业,根据岗位要求制定培养方案,根据能力要求设计课程模块,在教材建设过程中充分体现职业化。将课程体系设置成基本素质模块、基本技能模块、专业技能模块和拓展技能模块。基本素质模块主要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遵纪守法的意识、诚信品质、扎实的 文化 功底、吃苦耐劳精神;基本技能模块主要培养学生基本的计算机组装和维护能力、熟练使用办公软件的能力、基本的图像处理能力;专业技能模块由三个部分组成:软件编程部分、网络建设部分和网页设计部分,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是本专业的核心部分;拓展技能主要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等。教材建设是能力培养的保证,在选用教材方面坚持职业化。通过选用高职高专的规划教材、与企业合作开发教材、建立校本教材等方式,使得教材的内容职业化,课程体系结构化。使学生在校所学内容即工作所需内容,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教育方式工学结合化

建立与生产劳动和 社会实践 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在课程体系模块化和职业化的基础上,建立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主要通过课程实训、模块实训、综合实训和顶岗实习的方式来改善教育模式。模块中每门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课程实训将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知其理还要知其用;模块实训在课程实训的基础上完成,通过仿真的项目帮助学生综合课程知识,构建相应的能力;综合实训是在学业即将结束时完成,通过综合实训,培养学生综合技能和职业素养;顶岗实习让学生到具体的工作实际进行工作,在工作的环境中运用专业知识、 总结 学习成果、提高职业能力。学生实习实践的安排采取灵活机制,可以采取学生到企业见习、企业人员到学校指导、学院建立模拟工作环境、学生成立校园虚拟公司进行运营等方式。

教学组织多样化

为实现实验区的人才培养目标,拟采用“2+”的教学组织模式,即在校内进行2年扎实的教学与技能实训,再进行年的综合实训,然后在校外实训基地采用双元制进行年的实践教学和岗位培训。在具体的组织形式上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案例呈现、团队协作、工作模拟、工学交替等方式,将老师讲授课堂移到实习实训地点,是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达到融“教、学、做”为一体的目的。另外充分利用网络环境,建立开放的学习实训交流平台[3]。

师资队伍多元化

计算机应用人才的培养必须突出“应用型”的目标定位,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知识与技能相结合、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相结合[4]。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通过多元化的教师队伍具体来实现。这就要求我们构建专兼结合,有较高造诣和丰富实践 经验 的师资队伍,这是达成教学目的、实现人才培养,促进学科发展,保证人才培养双元制实施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李春杰.能力导向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渤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2(2):176-179

[2]杜娟,衣治安,刘志刚.计算机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8):38-39

[3]易万程,桂颖.浅谈计算机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J].信息系统工程,2011(1):75-76

[4]范颖.高职高专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新校园(理论版),2010(6):52-52

摘要: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计算机作为信息的源泉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随之而来的是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网络安全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怎样保障我们自身信息的安全性是计算机网络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不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对安全问题异常关注。从计算机网络安全基本概念入手来分析现有的网络安全现状以及解决这些威胁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措施

伴随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而产生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是现代信息社会的重点关注问题,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制约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安定。但计算机的安全防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探索,最终找到一个安定的计算机网络环境。所谓计算机网络安全是由硬件安全和软件安全两大部分组成,硬件安全主要指保证构成计算机的硬件设备不会遭受自然或者是人为的破坏。这些破坏导致计算机不能正常运行,一般是指计算机硬盘和其他设备的通信线路不受到破坏。计算机软件安全是指计算机在传输信息的过程中要保证信息完整性、信息保密性和信息可靠性。完整性是指信息在传输中保持整体性,不会被修改或篡改;保密性是指信息只可以被授权的人阅读和改写,不能被人随意窃取或修改;可靠性是指信息是真实有效的,不是过期或者非法的信息[1]。

1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威胁

计算机网络安全主要面对的威胁分为硬件威胁和软件威胁,硬件威胁是指构成计算机的硬件设备面临的威胁,软件威胁是指计算机在传输信息时面对的威胁。

硬件安全威胁。计算机网络的载体是计算机硬件,如果硬件遭到破坏计算机网络系统必然会受到很大的限制甚至陷入瘫痪状态。但是计算机硬件安全威胁比较单一,主要是指计算机网络的线路、服务器等设备是否受到火灾、辐射的影响。

软件安全威胁。因特网最初是为学术性探讨而设计,端口设置签订的协议处于开放状态。这种开放状态是互联网迅速发展的原因,也造成了现在错综复杂的网络安全问题。这种先天性的缺陷让很多不法分子乘虚而入,产生了无数的安全隐患。以下主要介绍较为普遍网络安全问题的成因。

用户淡薄的安全意识。很多用户在使用公共计算机时不注意保护自己的私密信息,在计算机上留下了很多个人信息,诸如计算机记住密码等。还有很多用户随意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给陌生人,这都是很大的安全隐患。在开发层次中,软件开发者漫不经心造成易于被黑客侵袭软件安全漏洞也是重大安全隐患。

有缺陷的 操作系统 。任何一个操作系统在理论上都有安全漏洞,如果在漏洞被人非法利用前排除故障则可避免损失。若黑客控制了安全漏洞后,常利用漏洞控制计算机,使计算机陷入瘫痪。这是黑客窃取计算机信息的常用手段,很多用户的资料信息便在不经意间泄露出去。

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是指黑客编写出的一段计算机小程序,通常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这种程序很难被删除,且有极快的传播速度,常常会导致计算机反应迟缓甚至陷入瘫痪状态,如果长时间感染电脑还可能完成病毒进化造成更严重的后果。在这个过程中,用户信息也会被黑客非法盗取,致使用户损失很多资料和个人信息。

网络黑客。网络黑客是各种计算机病毒的始作俑者,进一步来说黑客的威胁远远大于一般的网络威胁,他们是网络威胁的源头。网络黑客对计算机操作系统了如指掌,他们利用计算机系统中的漏洞编写特定的程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不一定是为了窃取资料而来,有些黑客甚至是纯粹为了好玩或者恶作剧而攻击计算机。黑客的破坏手段就像HIV病毒一样实时变换,难点不在于解除某种特定的计算机病毒,而在于变幻莫测的攻击形式,这是现代互联网整体要面对的问题[2]。

2安全防范措施

无穷的安全隐患致使安全防范措施不能一招奏效,对于不同的安全隐患需要对症下药。安全防范措施不仅要包含技术上的防范措施,更要开展社会教育,健全安全法制,从人们的潜意识里消灭安全问题。

硬件防范措施。上文提到的硬件安全隐患主要是设备遭到破坏造成的,保护硬件安全就是有效的防范措施,主要有防范火灾、抗辐射、抗寒冻等。对于大型机房需要配备安全人员保证事故发生后能得到有效的处理,不会将灾害蔓延到更大的范围,安全人员按时检查全部的计算机设备,防患于未然。在此基础上应该为电脑配备备用的仪器设备,当出现故障是能及时更换正常设备。对于普通用户来说,主要是保证计算机处于安全的环境,不被不法分子强行破坏。

提高用户的安全意识。计算机用户操作不当或者安全意识薄弱在安全问题上占很大的比例,加强计算机用户的安全意识是防范措施中最重要的一环。计算机用户必须学习一定的安全使用策略,培养出良好的安全意识习惯,这对于一般的黑客攻击和计算机威胁是十分有效的。

开发先进的 网络技术 。国家积极招收网络相关人才开发出防范软件程序是安全措施的重要部分,这不仅能找到先进的防范策略,还能吸引一部分潜在黑客,使他们成为为网络安全作重要贡献的积极分子。例如防火墙技术,防火墙的主要功能是过滤和控制计算机与外在互联网的连接,及时发现并阻止潜在威胁从而保障计算机有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但防火墙技术有较多的缺陷,不能有效地保障墙内计算机用户的信息安全,对已经感染了的计算机文件和程序无计可施。开发这种技术一方面要发扬原有优势,另一方面要突破原有瓶颈。再比如计算机加密技术,加密技术是指将原有的信息通过计算机程序转换成特定的密文,再通过密钥将密文翻译成原始信息。这是现代计算机最常用的安全保护措施。目前加密技术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是信息的加密,即利用相应的算法程序将原始信息加密锁定,保证信息安全。二是对信息传输协议进行加密,这种加密方法较为复杂。以上两种形式的加密可以有效地阻止电脑遭受病毒感染,防止黑客入侵,保证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运行[3]。

定期备份信息和漏洞扫描。计算机备份可以在系统受到破坏后有效的恢复到系统的原始状态,当受到诸如地震等无法防范的灾害时成功保护系统数据,保证计算机网络能正常安全运行。在面对多变的网络环境时,只有不断的检查修复才能保障计算机安全。单凭技术人员已有的 安全知识 和经验很难解决所有问题,用户要时刻保持安全意识并积极检查,才能发现漏洞并及时修复,保证 系统安全 。

3结束语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的迅速发展,未来的网络安全环境肯定会面临更多的挑战。个人和国家都必须重视网络安全问题,运用先进的网络安全防范技术来保护网络环境。在此基础上还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安全知识。国家也应该健全安全法律法规,强化公民安全意识,营造出全民防范的氛围才能有效的解决安全问题。

参考文献

[1]杨光,李非非,杨洋.浅析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措施[J].科技信息,2011,29:70,93.

[2]吴俨俨.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措施研究[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3,2:83-84,106.

[3]付欣,郭鹏.计算机网络安全隐患与防范措施研究[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22:161,163.

计算机 学年论文相关 文章 :

1. 大学计算机论文精选范文

2. 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网络的话语

3. 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4. 计算机科学论文精选范文

5. 大学计算机论文

同学,你好!正如百科里写的,这段话是NIST给出的云计算的定义,原文为英文,内容为“Cloud computing is a model for enabling ubiquitous,convenient, on-demand network access to a shared poolof configurable computing resources (. networks, servers,storage, applications and services) that can be rapidlyprovisioned and released with minimal management effortor service provider interaction.”相关参考文献为The NIST Definition of Cloud Computing. Peter Mell,Timothy Grance. Sep 2011.

知网有很多,不知道让贴不 [1]张戈. 云安全找回渠道价值[N]. 电脑商报,2010-03-08(027). [2]本报记者 那罡. Web风险让用户重新思考终端安全[N]. 中国计算机报,2009-08-03(040). [3]张戈周雪. 云安全改变商业模式[N]. 电脑商报,2008-09-15(033). [4]瑞星系统架构师 钟伟. 云安全——巨大的互联网软件[N]. 中国计算机报,2008-11-24(C03). [5]本报记者 那罡. 从云安全到安全云[N]. 中国计算机报,2010-08-02(036). [6]小谢. 云安全和安全云[N]. 电脑报,2010-09-27(I01). [7]电脑商报记者 张戈. “云安全”是趋势[N]. 电脑商报,2009-03-16(027). [8]本报记者 胡英. 博弈还在继续[N]. 计算机世界,2009-09-28(049). [9]电脑商报记者 张戈. 云安全降低终端压力[N]. 电脑商报,2010-03-15(026). [10]王春雁. 云计算首获安全防护,“安全云”横空出世——趋势科技正式发布云安全[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15). [11]李铁军. 云安全网民能得到什么 金山毒霸2009云安全试用[J]. 电脑迷,2009,(3). [12]善用佳软. IT风“云”录 云计算、云安全、云道德[J]. 新电脑,2008,(9). [13]网御星云安全专家畅谈网络安全之一:说说网络安全中“最熟悉的陌生人”[J].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1,(5). [14]说说网络安全中“最熟悉的陌生人”——网御星云安全专家畅谈网络安全之一[J]. 计算机安全,2011,(5). [15]孙泠. 云的安全和云安全[J]. IT经理世界,2010,(7). [16]褚诚云. 云安全:云计算的安全风险、模型和策略[J]. 程序员,2010,(5). [17]趋势“云安全”为电力用户提供从内到外的安全——趋势科技全方位、多层次的防护方案使网络更加稳定、更加安全[J]. 电力信息化,2009,(3). [18] 如何保障“企业私有云“系统? 云管理与云安全[N]. 计算机世界,2011-07-25(014). [19]电脑商报记者 张戈. 从云安全到安全云[N]. 电脑商报,2011-02-28(026). [20]小谢. 云系统、云平台和云安全是焦点[N]. 电脑报,2010-01-11(001). [21] 如何保障“企业私有云”系统?云管理与云安全[N]. 计算机世界,2011-07-25(014). [22]本报记者 邹大斌. 建立立体的安全防护网[N]. 计算机世界,2009-12-07(B26). [23]本报记者 郑燃. 从云安全到安全云[N]. 政府采购信息报,2010-08-09(008). [24]王汝林. 发展“云计算”必须高度重视“云安全”[J]. 中国信息界,2011,(1). [25]阿呆. 广东电信:云安全保障网络安全[J]. 通讯世界,2011,(1). [26]马晓亭,陈臣. 云安全技术体系下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安全威胁与对策研究[J]. 现代情报,2011,(3). [27]祝国辉. 云安全:从“杀毒”向“安全防御”转型[J].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10,(24). [28]王汝林:发展云计算必须高度重视“云安全”[J]. 信息系统工程,2011,(3). [29]袁伟伟. “云安全”为数字化校园网络信息安全保驾护航[J].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1,(3). [30]徐刚. 云计算与云安全[J]. 信息安全与技术,2011,(Z1). [31]知己知彼,固网御安——网御星云安全专家畅谈网络安全之二[J]. 计算机安全,2011,(6). [32]网御星云安全专家畅谈网络安全之二:知己知彼,固网御安[J].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1,(6). [33]聂利颖,孙胜耀,王芳. 将BP神经用于云安全客户端安全评定[J]. 福建电脑,2011,(5). [34]瑞星建立国内首个“云安全网站联盟”为百万网站提供安全预警[J]. 计算机与网络,2009,(17). [35]“云安全”推动安全行业改变[J]. 计算机与网络,2009,(14). [36]李新苗. 大云计划即将推出新版 云安全仍是最大落地障碍[J]. 通信世界,2010,(14). [37]陈运红. 软件与服务行业:云安全,无处不在的信息安全[J]. 股市动态分析,2010,(16). [38]张春红,王军,肖庆,赵庆明. 云安全对图书馆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的影响[J]. 四川图书馆学报,2010,(3). [39]张艾斌. 云计算模式与云安全问题研究[J]. 科协论坛(下半月),2010,(6). [40]黄海峰. 云安全两方面保障企业内网安全[J]. 通信世界,2010,(31). [41]江民打造“云安全”+“沙盒”双重安全保障体系[J].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09,(1). [42]李伟,李成坤. 透过“云安全”看公安信息网安全管理[J]. 硅谷,2009,(3). [43]从云计算到云安全[J]. 信息系统工程,2009,(1). [44]“云安全”真的安全吗[J]. 中国传媒科技,2009,(2). [45]王盘岗. 互联网安全危机下的云安全[J].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9,(2). [46]李祥明. 云安全不一定安全[J].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9,(5). [47]瑞星“云安全”系统成功运行一周年,推动安全行业改变[J]. 计算机安全,2009,(8). [48]游向峰. 打造安全的网络环境之“云安全”[J].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09,(16). [49]李雪. 重新思考你的终端安全——趋势科技云安全正式发布[J].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9,(9). [50]马宁. “云安全”推动安全行业变革[J]. 中国金融电脑,2009,(9).

  • 索引序列
  • 关于云计算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 关于云计算的论文参考文献
  • 计算机云计算论文参考文献
  • 云计算技术前沿论文
  • 计算机云计算的论文参考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