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财务会计小论文范文

财务会计小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

财务会计小论文范文

作为 财务管理 专业本科教学计划重要组成部分和学生资格认证重要依据的 毕业 论文,其质量的保证离不开科学的评价体系。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基础会计论文,供大家参考。

基础会计论文 范文 一:基础会计教学中翻转课堂的应用

[摘要]当前,随着国内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各行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日益增加,基础会计教学在高校教学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然而目前,许多高校的基础会计教学还处在“填鸭式”的被动 教育 阶段,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差,难以真正提高会计素质。而“翻转课堂”理念的提出则很好地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实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互动。本文重点分析了翻转课堂的定义和应用,并讨论了基础会计在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翻转课堂”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新思路,希望能促进基础会计教学的蓬勃发展,建立基础会计翻转课堂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翻转课堂;基础会计;应用思路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翻转课堂开始颠覆传统课堂的教育模式,改变教师传递知识、学生被动学习的角色,给教育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教学中,教师不再需要占用课堂宝贵的时间来讲授知识,课堂成为学生与教师交流信息和讨论问题的场所,学生也不必局限书本上教授的知识,而获得了更深层次的信息理解。翻转课堂是互联网背景下大教育运动的一部分,与混合式学习模式和探究式学习模式有一定重叠,是多种教学模式的结合,在这一模式下,学生可更好地记忆知识,参与课堂互动,由此,凭借其优势特点引起了国内教学模式的一系列变革。

1翻转课堂概述

翻转课堂的定义

翻转课堂是一种通过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课外观看视频讲解,在课堂上进行师生交流和问题讲解的新的教学形态。在课上,学生可更好地利用宝贵时间,专注于课程项目的学习。在课下,学生可进行自主学习,包括听讲座、与同学讨论交流或去图书馆查阅资料等。这种教学模式彻底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掀起了教师与学生角色互换、管理模式和课程模式创新等一系列变革。

翻转课堂的兴起及应用

“翻转课堂”理念最早兴起于美国一所高中,该校的两名化学老师利用录屏软件将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录成视频,并上传到网络给学生用作补课的教学工具,学生在观看视频后,可在课堂完成作业并解决疑惑,这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很快就受到了学生的欢迎。2011年,教育家萨尔曼汗首次提出了“翻转课堂”的理念,使“翻转课堂”顿时成为教育界最受欢迎的教学模式之一,各个高校都加入到了翻转课堂的队伍,涌现出了大量优质的在线教育资源,翻转课堂逐渐成为了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大量资源支持。随着国际教育之间的交流,“翻转课堂”的理念也逐渐影响到了国内的教育界,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内高校都在采取“翻转课堂”这一教育模式。此外,我国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精品课程网站,如网易、百度等网站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在线教育资源。和传统课堂相比,翻转课堂存在许多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教师角色,教师不仅是学习的传授者,更是学习的指导者。二是创新学生角色。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在自主学习教学视频的同时变成了学习的指导者,更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三是创新教学结构,高校教学从“先教后学”的模式转变成“先学后教”,加快了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深化。四是创新教学内容,在翻转课堂上,学生更多的是进行问题的探究。五是创新评价方式。传统教学模式的评价方式较为单一,评价信息也不够不明确,而在翻转课堂中,高校建立起多层次的评价体系,有利于高校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更好地进行分析和评价。

2基础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理论较强,学生学习积极性低

基础会计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教材中涉及大量的会计专业词汇,这些词汇普遍存在复杂难记、理解困难的特点,学生在初学会计时很难理解每个概念的意义和其间的联系,这就使得教师在进行会计教学时必须花费大量时间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由于这些知识理论性较强,学生多是被动接受,课堂上缺少必要的互动交流。许多学生在初学会计时往往会认为会计课程枯燥无聊,失去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低,这也是基础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重要问题。

实训课时及实训教室有限,学习效果不佳

在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不仅存在学生学习积极性低的问题,也存在教学课时和场地方面的困难。这主要体现在实训课时和实训教室有限。在实训课时方面,“基础会计”这门课程通常是对大一新生开设的,然而新生在进行 军训 后,只剩下14周的上课时间,有些学校的基础会计课程是每周4个课时,但即使是学校安排“基础会计”每周6个课时的时间,教学时间也十分有限。此外,会计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基础会计教育的同时,必须要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安排一定比例的实训课程,这大大压缩了学生的学习时间,许多教师不得不在最后将实训内容作为作业安排给学生,导致学生的许多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教师也无法对学生进行监督和指导,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实训教室方面,目前国内多数高校没有配备相应的会计实训教室,即使有,教室的数量也有限。会计是一门操作与理论结合的学科,实训教室的建设可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会计实践的每个操作步骤和操作细节,对会计操作有更深的了解。然而,有限的会计实训教室导致多数学生的实训课程都被安排在简陋的普通教室里进行,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实训结果,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阻碍了基础会计学科教学的发展。

3“翻转课堂”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思路

重新整合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实现“翻转课堂”的重要部分,新的教学内容必须借助相关网络平台,否则就无法顺利的实现“翻转课堂”。整合网络教学资源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资源的支持。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重要的基础学科,许多视频网站都有相关的学习视频,然而这些视频良莠不齐,并且面向所有人,缺乏针对性,甚至可能会和教师的教学计划产生较大的冲突。因此,教师和学习网站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选择优秀的视频进行教学,为“翻转课堂”教学提供强有力的资源支持。二是制作“基础会计”教学视频,为了更好地适应教学视频,教师有时需要将每个项目的知识点进行重新组织,制作一个微视频,并在每一个视频的最后布置有针对性的练习。这种做法不仅可将视频微小化,让学生能够更有针对性的学习,将注意力集中到视频上,还可更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三是课堂下学习网络平台的支持。教师制作完视频资源后,需要放在平台上供学生学习、使用,教师可自行选择优秀的教学网站,并根据教学计划陆续在学习的平台上上传制作好的教学资源,学生可在课后登陆学习的平台,观看平台上的教学资源。另外,教师可在平台上设置视频观看时间和作业时间,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看完视频并提交作业。借此,教师可检查学生的登陆情况、学习时间和讨论次数等基础数据,做好学习监督,促进“翻转课堂”更好地开展。

安排多元考核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基础会计的课程考核一般都是采取闭卷考试和课堂考勤的方式,这种评价方式很难全面反映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因此,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学校要积极和课程网站相联系,安排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主要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学校要携手课程网站,重新安排基础会计的考核体系。首先,学生在课后学习情况的考核数据主要来源于课程网站平台上的个人记录,其中包括学生个人的视频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完成情况及问题讨论次数等相关数据。其次,教师应根据学生课上学习数据进行综合评分,针对学生的考评成绩,上课回答问题的次数等条件来进行综合评价。再次,学生实训时完成的作业也是评价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部分的作业成绩都可计算到课程考核中去。最后,学生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成绩同样可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标准。二是结合实际社会需求,对学生进行考核和评价。会计从业资格证是会计专业的学生未来工作的重要凭证,学生在大学二年级就要开始进行资格证书的考试。在这一时期,高校不应再单独安排课程期末考试,而要将社会考试与学习考试创设性的结合在一起,将社会考试成绩作为课程考核的重要指标。这种做法可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推动翻转课堂的建设,促进国内教育模式的不断深化,进一步促进教育改革目标的实现。

建立完善的学习监督机制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网上自主学习,实现翻转课堂常态化,高校及有关部门要建立完善的学习监督体制。首先,课程网站和高校要对学生网络学习的平台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通过分析网站后台数据统计掌握学生的登陆次数、视频学习内容、学习时间等数据,课程网站将这些信息提交给教师后,教师就可根据已知的情况采取相应的 措施 ,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其次,教师可在课堂上进行课前知识提问和小测试,以此来测试和反映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并对没有及时完成学习进程的学生提出批评,督促他们完成自主学习活动。另外,教师在课上进行的案例讨论和实物操作工作都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而这些理论基础都是课前的视频学习内容,这就要求学生要进行自主视频学习,掌握理论知识,参与到课堂操作中去。通过上述三种学习及监督手段,学生在翻转课堂模式下的学习将更加真实有效。

4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和会计核算制度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会计人才越来越重视,对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也有了更高要求。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和讨论中,降低在实训课程中的错误率。因此,教育部门要高度重视对翻转课堂模式的运用,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刘红霞,黄倩.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会计专业本科教学过程设计研究——以“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5(8).

[2]陈安.基于同伴教学法的翻转课堂的思考和实践——以高职《会计信息化》课程为例[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

[3]曹文芳.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在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会计师,2015(4).

[4]陈宏桥.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17).

[5]夏迎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J].科技创业月刊,2015(6).

[6]廖国升.基于微课背景下中职会计课堂教学模式探讨——以出纳实务课为例[J].广东教育:职教,2015(7).

[7]张晶.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高职商科课程教学研究——以《客户关系管理》课程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5(14).

[8]李镗.“翻转课堂”,一种教学结构的改变——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余胜泉[J].基础教育课程,2015(15).

基础会计论文范文二: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实效性思考

摘要:作为中职教育重要专业课程之一的基础会计学一直以来备受关注,但同时它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通过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教学模式、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目标及现当今社会中职教学存在的各方面不足,阐述了现当今该怎样进行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从而提高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中职基础会计教学 时效性 思考

在当今这个经济与 文化 相互渗透的社会,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需要基础会计学方面在教育上不断支持。通过提高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实效性,不断提高中国人才培养质量,从而为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服务。要使中职基础会计教学服务于现当今社会经济,就要弥补以往在基础会计教学方面的不足和缺陷[1]。

1.突破以往教学缺陷,引领现今社会人才培养的发展

受中国自古以来教育模式的影响,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一直存在各种问题,例如教育模式保守,教学方式单一,学生接受知识的来源狭窄,接受程度有限。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教学内容与 社会实践 脱轨,造成学生理论知识炉火纯青,但实践操作不堪入目。理论知识过于保守化,实践中不知所措,根本不能将教学中所学内容与实践相结合,创造社会财富,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种毫无社会价值的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的 教学 方法 必定会遭到社会的质疑与改进[2]。由于这种教育模式,学生思维得不到新突破,更不能站在新的高度审视前人留下来的知识。毕竟时代不同,社会情况变化巨大,以往的关于基础会计学知识并不能适应现今社会的发展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我们不断突破以往基础会计教学中的不足,在前人留下的知识财富中推陈出新,找出适合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模式。

2.提高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实效性的方法

转变以往教学模式,适应社会需求。

以往教学模式保守单一,严重束缚受教育者的思维。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视野狭窄,根本看不到突破事实本质的实效性类容。这种教育模式必然会导致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受教育者根本不能在实践中根深层次地了解前人留下来的宝贵理论。由于不能理解前人留下的理论知识,在这样恶性循环中,学生就会渐渐失去对中职基础会计学的兴趣,没有基础会计学学习的兴趣,何谈其他方面,推动社会发展,创造社会财富。怎样在实践中转变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的教学模式,值得慎重思考。例如在开始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前,可以安排学生自主进行一次无要求、全自由的社会实践,让学生在真正接受这些中基础会计学之前,自己先对它们有一定的理解。在教学中可以采取生动形象化的课程演示方式,进行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例如可以采取社会中会计学方面的相关数据,配合教学过程的虚拟化,一边传授基础会计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一边在这种高度虚拟化的教学课程中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吸收理解。

转变以往教学要求,在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中实施高素质的素质教育。

以往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中重视考试能否考高分,能否将书中的理论知识记住,因为这样一个教学目标,导致受教育者死记书中的理论知识,盲目地背书中知识,最后使所学知识只能单独存在,不能依赖社会实践,更不能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当然,受教育者在这种教育目标的影响下,自然而然地会顺应教学要求的需要。但千万不要被表象迷惑,当这些学生真正实践的时候,就会发现这种教育要求存在多么大的弊端,甚至严重影响现今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该怎样突破这种教育要求对中职基础教育的束缚该成为当下我们考问题。首先,再也不能有那种只为考高分、不顾一切的思想,要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审时度势,结合社会实践,制定出符合现今社会要求的教学要求。

教学内容的改进适应社会的要求。

要想会计学服务于社会知识,就必须使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的内容不断改进。毕竟社会不同,社会情况更不一样,要在不一样的社会中利用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的知识服务于社会实践的发展,就得改革中职基础会计学。那么怎么改进,又成了我们思考的问题。以往中职基础教学中注重前任留下的纯粹理论知识,但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需要,有些理论知识明显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我们利用社会形势慢慢改进和推陈出新以往旧的理论知识。

教学形式的转变,逐渐的多样化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以往教学形式中,都是教学分离、学与践分离。教学分离,导致学生不能深刻地理解中职基础会计学,学生失去学中职基础会计学的动力。学与践分离,使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的教学初衷丧失。而这两者的分离都会给中职基础会计教学造成致命的打击,必然会阻碍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发展。该怎样转变转变以往这种存在诸多弊端的教学形式,发展社会需求的教学形式必然成了当下的话题。要提高学生的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兴趣,需要教学形式多元化。例如可以开社会实践课,高效模拟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又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关系到当今社会的发展,要其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就必须审时度势,不断改进,适应社会的发展。只有这样不断推陈出新,才能在实践中提高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和中职基础教育的学习效率,并且在这种相对主动的学习中会更了解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学习效率提高了,学习兴趣浓厚了,理解能力增强了,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就自然而然地顺应社会发展了。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的发展,必然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利用中职基础会计教学推动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玉.浅谈如何优化中职基础会计课堂教学气氛[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09):82.

[2]傅昌銮.“基础会计”教学的若干问题分析与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0(36):164.

企业财务数据的管理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财务数据分析论文,供大家参考。

论文关键词:财务报表 新会计准则 分析 公允价值

论文摘要:我国的财务 报告 体系是经过2006年会计改革以后而建立起来的,我国证券市场在规范中得到长足发展。在资本市场上处于流动状态的投资人成为财务报告的主要使用者。 文章 结合新会计准则的有关内容,分析了财务报表的主要变化,认为在现阶段对财务报表的分析,关键是要正确理解报表项目及其内涵的变化,要正确认识公允价值计量带来的影响,关注职业判断对报表质量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应对 措施 。

一、引言

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程序的组成部分。财务报表一般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及其附注。财务报表不包括董事会报告、董事长陈述和 企业管理 层的评论分析以及可能列入财务报告或年度报告中的类似项目。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包括投资者、雇员、贷款人、供应商和债权人、政府及公众。他们对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要求不同。企业管理层对于编报企业的财务报表负有重要的责任。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主要是利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分析研究。

报表使用者利用财务报表有各自不同的目的,均希望从财务报表中获得对自己经济决策有帮助的信息。

(二)研究 方法

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定性分析法。定性分析法主要根据企业财务报表以外有关企业所处环境、企业自身内在素质等方面情况对企业信用状况进行总体把握。定性分析法主要依赖预测人员的丰富实践 经验 以及主观的判断和分析能力,推断出事物的性质和发展趋势的分析方法,属于预测分析的一种基本方法。这类方法主要适用于一些没有或不具备完整的历史资料和数据的事项。

二、新旧会计准则在财务会计报告规范方面的比较

(一)名称

旧的会计准则的名称是财务报告;新的会计准则的名称是财务会计报告。

(二)内容

旧的会计准则财务报告的内容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及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 说明书 ;新的会计准则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三)目标

旧的会计准则是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新的会计准则是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三、新会计准则下会计报表的定义及其分类

(一)会计报表的定义

会计报表,是会计主体对外提供的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附表、附注及财务状况变动表。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主要部分,不包括董事报告、管理分析及财务情况说明书等列入财务报告或年度报告的资料。对外报表即指财务报表。对内报表的对称是以会计准则为规范编制的向所有者、债权人、政府和其他各方及社会公众等外部使用者披露的会计报表。

(二)会计报表的分类

财务报表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1.按服务对象可以分为对外报表和对内报表

对外报表是企业必须定期编制,定期向投资者、 财税 部门、上级主管部门等报送或按规定向社会公布的财务报表。这是一种定期的、主要的、规范化的财务报表。它要求有统一的报表格式、编制时间和指标体系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都属于对外报表。

对内报表是企业根据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而编制的,供其内部管理人员使用的财务报表。它不要求统一格式,没有统一指标体系,比如成本报表属于对内报表。

2.按报表提供信息的重要性,可以分为主表和附表

主表即主要财务报表,是指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比较全面、完整,能够基本满足各种信息需要者的不同要求的财务报表,现行的主表主要有三张: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附表即从属报表,是指对主表中不能或难以详细反映的一些重要信息所做的补充说明的报表。现行的附表主要有:利润分配表和分部报表,是利润表的附表;应交增值税明细表和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是资产负债表的附表。主表和有关附表之间存在着勾稽关系,主表反映企业的主要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附表则对主表进一步补充说明。

3.按编制和报送时间分类,可以分为中期财务报表和年度财务报表

广义的中期财务报表包括月份、季度、半年期财务报表。狭义的中期财务报表仅指半年期财务报表。

年度财务报表是全面反映企业整个会计年度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情况及年末财务状况的财务报表。企业每年年底必须编制并报送年度财务报表。

4.按编报单位不同,分为基层财务报表和汇总财务报表

基层财务报表是由独立核算的基层单位编制的财务报表,是用以反映本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报表。

汇总财务报表是指上级和管理部门将本身的财务报表与其所属单位报送的基层报表汇总编制而成的财务报表。

5.按编报的主题不同可以分为个别财务报表和合并财务报表

个别财务报表是指在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具有控股关系的集团中,由母公司和子公司各自为主体分别单独编制的报表,用以分别反映母公司和子公司各自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合并财务报表是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为会计主体,以母公司和子公司单独编制的个别财务报表为基础,由母公司综合编制的反映企业集团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资金变动情况的财务报表。

四、新准则下资产负债表的内容与分析

(一)工具

原来的短期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且有可靠公允价值的长期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的内容分别列示于“短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券投资”项目中,而现在按管理层意图,分别列示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持有至到期投资”项目中。在原来流动负债项目下,新增加了“交易性金融负债”项目。

“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按公允价值计量。其中“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而“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按摊余成本计量的。除了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交易费用计入投资收益外,其余都计入其账面价值。

上述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时将其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影响了企业当期的营业利润;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时将其公允价值计入了资本公积,影响了企业当期所有者权益总额。

(二)投资性房地产

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者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对于原来分别在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中核算可列报的投资性房地产在资产负债表中单独列示。

在企业首次执行《投资性房地产》准则时,企业通常应当采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只有在满足特定条件的情况下,即有确凿证据表明其所有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才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的,应当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处理,并按计量模式变更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调整期初留存收益,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公允价值模式转为成本模式。

上述将原来在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中核算可列报的投资性房地产在资产负债表中单独列示将影响企业的资产结构,尤其是有大量投资性房地产在存货中核算的企业,执行新准则后,会减少企业的流动资产,降低流动比率。

(三)固定资产

原来的固定资产是按取得时的成本作为入账价值。新会计准则变化较大:固定资产入账成本应考虑预计弃置费用的因素,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的固定资产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等。

固定资产购买价款的现值应当按照各期支付的价款选择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金额加以确定,这样会使固定资产价值增大,折旧也会增加,从而导致了利润的减少。

(四)所得税项目

我国所得税会计采用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在所得税的会计核算方面贯彻了资产、负债的界限。

从资产负债角度考虑,资产的账面价值代表的是某项资产在持续持有及最终处置的一定期间内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总额,而其计税基础代表的是该期间内按照税法规定就该项资产可以税前扣除的总额,即由于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税前扣除金额之间的差额产生暂时性差异,产生可抵减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的因素,减少未来期间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入低于按照税法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产生可抵减未来期间应纳税款的方式流出企业的经济利益,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例如:一项资产的账面价值为500万元,计税基础为600万元,则企业在未来期间就该项资产可以在其自身取得经济利益的基础上多扣除150万,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会减少,应支所得税也会减少,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意味着未来期间按照税法规定与负债相关的全部或部分支出可以自未来应纳税经济利益中扣除,减少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资产。反之,一项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该项资产未来期间产生的经济利益不能全部税前抵扣,两者之间的差额需要交税。产生应纳税暂时性的差异。例如:一项资产的账面价值为500万元,计税基础为350万元,两者之间的差额会造成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的增加,应确定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一项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则意味着就该项负债在未来期间可以在税前抵扣的金额为负数,即应在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的基础上调增,增加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金额,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确定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按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分别在资产负债表中单独列示。

上述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都将会影响企业资产和负债的增加。

(五)所有者权益项目

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其中,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又叫留存收益。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引起股东权益增加;少数股东权益列入所有者权益引起所有者权益增加;因确认职工认股权、辞退补偿形成的负债等导致股东权益的净减少。

五、新会计准则下利润表的内容与分析

(一)新会计准则下利润表的内容

原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收支项目,在新利润表中将有关内容进行了合并,其中营业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营业成本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则包括了原来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和其他业务支出中的税金及附加。原利润表中的主营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利润项目在新利润表中被取消,增加了资产减值损失、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项目。

1.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

基本每股收益仅考虑当前实际发行在外的普通股份,计算基本每股收益时,分子为归属普通股东的当前净利润即企业当前实现的可供普通股股东分配的净利润或应由普通股股东分担的净亏损金额;分母为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算术加权平均数即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根据当前新发行或回购的普通股股数与相应时间权数的乘积进行调整后的股数,而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和列报主要是为了避免每股收益虚增可能带来的信息误导。例如:一家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融资,由于转换选择权的存在,这些可转换债券的利率低于正常同等条件下普通债券的利率,从而降低了融资成本,在经营业绩和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相对提高了基本每股收益的金额。要求考虑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影响计算和列报稀释每股收益,就是为了能够提供一个更可比、更有用的财务指标。

2.资产减值损失

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要求,上市公司不得利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人为调节各期利润,或在前期巨额计提后大额转回,随意调节利润,也不得随意变更计提方法和计提比例。计提方法和计提比例的变动属于会计估计变更。除了存货、应收账款、可供出售的权益性工具等有确凿证据证明能够收回的资产减值允许转回外,固定资产、摊销期限明确的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长期股权投资等非流动资产减值不允许转回。

(二)利润表的相关分析

上述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和列报主要是为了避免每股收益虚增可能带来的信息误导;新准则规定除了存货、应收账款、可供出售的权益性工具等有确凿证据证明能够收回的资产减值允许转回外,固定资产、摊销期限明确的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长期股权投资等非流动资产减值不允许转回,使资产减值损失增加,从而减少了企业当期的营业利润;当企业的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时,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从而减少成本,对利润的影响是积极的。

六、对财务报表不确定性因素的进一步分析

(一)分析公允价值的影响

公允价值的引入使会计核算与复杂的资本市场及宏观环境更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当市场利率发生变动时,资产或负债的重估价值随之发生变化,进而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

(二)纳税方面的影响

大量公允价值在资产和负债计量中的应用,使按会计准则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税法规定的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更大,在资产负债表递延法下,这些差异的所得税影响将被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所得税费用。如果涉及的是递延所得税资产,还要考虑未来很可能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

七、应对措施

(一)熟悉和理解新会计准则的内容及其影响

在报表分析时,使用者要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结合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合理准确的评估新准则对财务报表分析的影响。即使是有价值的上市股份公司亦是如此,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才是决定股东收益的保证。一方面,企业的价值是变动的,会计政策的变化会对当期利润产生积极影响;另一方面,会计政策的变化影响会计政策利润,但不会影响到企业的现金流量。因此,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并不会在实质意义上改变企业的内在价值,但用公允价值反映的一些资产的新价值,可能会把投资者误导,从而引来了投资决策方面的风险。另外,在进行会计报表分析时要充分了解会计报表附注的内容,要与报表的数据相结合,才能够比较准确地理解报表反映出的情况。

(二)财务比率的应用

1.财务比率的计算

由于报表的某些项目及其内涵发生了一些变化,原来的一些财务比率要有相关的数据并结合相关的附注才能够计算。比如销售净利率、销售毛利率、现金比率、资产周转率。

2.重视现金流量相关比率的应用

新会计准则施行以后,净利润和净资产对于财务报表分析的重要性将会下降,而现金流量分析的重要性将会上升。在对报表进行分析时,应重视对现金流量的分析,通过现金净流量等数据与利润指标进行比较。

结束语

本文对新旧会计准则的不同做出了比较,又分别从财务会计报表,即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不同角度分析了新会计准则对其产生的影响,并对其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在设计过程中,笔者充分体会到了编制财务会计报表工作的难度与重要性。这份工作并不是谁都可以担任的。必须经过相当长时间的积累和 总结 ,结合相关的会计账簿认真仔细地才能做出一份可观的、有参考价值的财务会计报表,以便于参考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参考文献:

[1] 企业会计准则研究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M].大连:东北 财经 大学出版社,2006.

[2] 黄世忠.新会计准则的影响分析[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8(2).

[3] 范雪玲,范先国.对会计委派制的疑义[J].财会月刊,1998(10).

[4] 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M].人民出版社,2008:210-234.

[5] 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M].2005.

[6] 金融企业财务规则[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7] 郭建,魏晓兰.新会计准则对财务分析的影响[J].财会月刊,2007(3).

[论文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 关注科目 分析指标

[论文摘要]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其目的在于确定并提供会计报表数字中包含的各种趋势和关系,为各有关方面特别是投资者提供企业偿债能力、获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等财务信息,使报表使用者据以判断并做出相关决策,为财务决策、财务计划和财务控制提供依据。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对财务报表分析的要点进行了具体阐述。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解读

所谓财务报表分析,就是以财务报表为主要依据,采用科学的评价标准和适用的分析方法,遵循规范的分析程

序,通过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重要指标的比较分析,从而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及其经营业绩做出判断、评价和预测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主要是为信息使用人提供其需要的更为直观的信息,同时对不同的信息使用人,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也不相同。对于投资人而言,可以以分析企业的资产和盈利能力来决定是否投资;对于债权人而言,从分析贷款的风险、报酬以决定是否向企业贷款,从分析资产流动状况和盈利能力来了解其短期与长期偿债能力;对于经营者而言,为改善财务决策、经营状况、提高经营业绩进行财务分析。由于财务报表分析目的的差别,决定了不同的分析目的可能使用不同的分析方法、侧重不同的考核数据指标。

二、阅读财务报表时我们应着重关注的科目

1.应收账款与其他应收款的增减关系。如果是对同一单位的同一笔金额由应收账款调整到其他应收款,则表明有操纵利润的可能。2.应收账款与长期投资的增减关系。如果对一个单位的应收账款减少而产生了对该单位的长期投资增加,且增减金额接近,则表明存在利润操纵的可能。3.待摊费用与待处理财产损失的数额。如果待摊费用与待处理财产损失数额较大,有可能存在拖延费用列入损益表的问题。4.借款、其他应收款与财务费用的比较。如果公司有对关联单位的大额其他应付款,同时财务费用较低,说明有利用关联单位降低财务费用的可能。

三、财务报表中的重点指标分析

(一)偿债能力指标分析。企业偿债能力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的重要标志,偿债能力是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承受能力或保证程度,包括偿还短期和中长期债务的能力。一般而言,企业债务偿付的压力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一是一般性债务本息的偿还,如各种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和各种短期结算债务等;二是具有刚性的各种应付税款,企业必须偿付。企业偿债能力主要财务指标有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是评价企业用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能力的指标,流动比率过低,企业可能面临清偿到期债务的困难;流动比率过高,表明企业资产利用率低,存货积压,周转缓慢。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反映了企业的资产对债务的保障程度。比率越小,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一般认为资产负债率应小于50%,即负债应小于所有者权益,该比率针对不同的行业标准有所不同。

实例分析:假设上市公司A资产总额中的债权已经占了资产总额的75%,而其债权总额中,应收母公司款项就已经达到了80%以上。2000年7月,A公司的母公司由于严重的资不抵债而面临破产清算的危险。那么此时应如何对A公司存在的债权质量以及对A公司未来的影响做出评价。实例分析:A公司的债权占了资产总额的75%,而其中应收母公司款项达到80%以上,即A公司应收母公司债权超过了其总资产的75%×80%=60%。而目前A公司的母公司面临破产清算,A公司总资产的60%存在坏账风险,故其债权质量极差。

(二)获利能力指标分析。企业必须能够获利才有存在的价值,建立企业的目的是赢利,增加盈利是最具综合能力的目标。作为投资人,主要关注的是企业投资的回报率。而对于一般投资者而言,关心的是企业股息、红利的发放问题,对于拥有企业控制权的投资者,则会更多地考虑如何增强企业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追求长期利益的持续、稳定增长。衡量企业获利能力的指标主要有销售毛利率和资本金利润率。销售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收入)指标反映每1元销售收入扣除销售成本后,能有多少钱可以用于各项期间费用和形成利润。一般来说,销售毛利率越高,反映主营业务获利能力越强,主营业务的市场竞争力越强。资本金利润率(利润总额/资本金总额)可以衡量资产的使用效益,从总体上反映投资效果。一个企业的资产获利能力如果高于社会的平均资产利润率和行业平均资产利润率,企业就会更容易的吸收投资,企业的发展就会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三)营运能力指标分析。营运能力的作用表现为对各项经济资源的价值即资产周转率与周转额的贡献上,然后通过这种作用而对增值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从这种意义上讲,营运能力不仅决定着公司的偿债能力与获利能力,而且是整个财务分析工作的核心所在。通过营运能力的分析,不但可以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也可判断其是否具有获利的能力。衡量营运能力的指标主要有流动资产周转速度指标和固定资产周转指标。其中反映企业流动资产周转速度的指标有: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天数指标。前者是企业一定时期内营业收入净额同平均流动资产余额的比值,即企业本年度内应收账款转为现金的平均次数;后者是用时间表示的周转速度,称为平均流动资产回收期。流动资产周转率指标为正指标。一般情况下,该比率越高,表明收账迅速,账龄较短;资产流动性强,短期偿债能力强。流动资产周转天数为反指标,一般情况下,该指标数值越低越好。反映企业固定资产周转情况的主要指标是固定资产周转率,它是企业一定时期营业收入净额同平均固定资产净值的比值,是用以衡量固定资产利用效率的一项指标。该指标为正指标,一般情况下,该比率越高,表明以相同的固定资产完成的周转额较多,固定资产利用效果较好。

(四)发展能力指标分析。发展能力是指企业未来年度的发展前景及潜力。反映企业发展能力的指标主要有:营业收入增长率和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等。营业收入增长率是指企业本期营业收入增长额同上年营业收入总额的比率,它反映企业销售收入的增减变动情况,是评价企业成长情况和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该指标若大于0,表示企业本年营业收入有所增长,指标值越高,表明增长速度越快,企业市场前景越好;该指标若小于0,表示企业产品不适销对路、质次价高、市场份额萎缩。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表明企业利润连续三年的增长情况与效益稳定的程度。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积累越多,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越强。

财务报表分析还要看报表的附注,关注企业的历史及主营业务,关注会计处理方法变更对利润的影响,分析附属企业和关联方对利润的影响,以便全面了解掌握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效果。同时会计报表分析质量也受到分析者经验与业务能力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赵梅。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及其应用之我见[J]时代经贸(中旬刊), 2007, (S3)

[2]张思菊, 陈雯娟。财务报表分析的问题及改进方法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 2009, (01)

随着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当前我国企业信息化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作为企业信息化的关键,财务会计系统是联系企业财务和业务的重要桥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财务会计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财务会计报告包含经营成果及会计信息等经营性信息,企事业单位对内对外提供财务会计信息最为重要的书面性文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当前财务会计报告已经体现了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满足更高层次、更多元的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需要,研究财务会计报告当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财务会计报告对企事业单位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企业为入手点,分析了当前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建议。

关键词:会计报告;决策;会计信息;问题及对策

财务会计报告用书面形式将企业特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与现金流量表现出来,其目的是为报告使用者提供企业财务状况、先进流量等会计信息,为投资者与企业内部决策者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按照会计准则规定,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必须按照特定的规则,采用统一、规范的格式进行编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经营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报表使用者对会计报告的要求也呈现多元化、高层次的特征,传统的财务会计报告已经体现出诸多弊端,因此,必须对当前财务会计报告进行改进,才能更好地为企业与投资者提供必要信息。

一、会计报告质量要求

(一)真实性要求

真实性要求是财务会计报告质量要求的首要条件,财务会计报告数据必须与企业实际经营数据一致,不得隐瞒,不能造虚假报告。

(二)完整性要求

财务会计报告必须能够全面反映企业内部资金、资产、预决算执行状况,不得有疏漏。

(三)时效性要求

会计报告必须为报表使用者提供最新信息,报告才可成为有效报告,使用者才能根据报告信息对工作进行调整,避免问题积压。

(四)有效性要求

财务会计报告不仅要真实、完整、及时,还必须能够反映数据背后的问题,在专业性前提下,财务会计报告还应提供决策支撑,只有这样,报告才是可使用的报告。

二、当前财务会计报告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披露不完整

经济的发展使得投资主体正呈现多元化态势,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满足多方需求,其信息应当能符合企业利益关系主体的使用需要,如投资者、经营者、债权债务人等。然而,现行的财务会计报告中的项目体系大多反映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不对某一项目、业务或特定交易特征进行表露,浓缩程度太强,掩盖了部分信息,无法让报告使用者全面掌握企业的实际状况,为报告使用相关利益主体决策、执行、控制等行为带来阻碍。

(二)非货币信息反映不足

当前财务会计报告以反映货币信息为主,且多为企业历史货币计量的成本数据。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企业无形资产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对企业的发展影响也越来越大,而传统财务会计报表无法反映非货币计量的经济事项,例如人力资源、金融衍生工具、数字资产等,导致财务会计报表中信息覆盖面缩小,报告对投资者的使用价值无法满足需求。

(三)容易偏向形式工作

实质重于形式是会计的基本特征之一。因此,会计报表必须体现出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实际交易及活动事项,而不仅仅是按照既定的会计报表结构形式,对已有数据进行处理,当企业实际发生的经济交易事项与报告形式不一致时,会计核算应当以真实发生的经济事项进行账簿处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会计报告很容易出现形式重于实质的问题。例如,当前财务会计的核算方式依然受到资产稳定性管理的影响,结构上不充分考虑企业持续经营,需求体现不完整。

(四)时效性不足

时效性是有效信息的基本特征之一,市场波动频繁的状态下,能否及时获取市场信息及企业经营信息将直接影响决策的有效性,决定了投资者是否能够抓住商机。当前,传统的财务信息报告体系已经无法满足灵活的决策需求,同时,较长的报告周期直接为决策留白,这段空白期中企业情况很可能已经发生变动,时效性受损。此外,由于较长的报告周期,企业可能在这段时期内进行幕后工作,报告出具前,企业可能已经变更了资产、现金流等关键信息,如我国上市公司中,关联交易、资产重组等作为通常在年底报表编制之前。

(五)形式不够灵活

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具有统一标准,确保了财务信息的可比性。但是,完整是相对的,传统财务会计报告的标准形式很可能限制信息的获取,报表重点体现不足,且不少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都有模糊财务会计信息的企图。现代经济体制下,不少报告使用者已经开始追求专业化财务会计报告,以获取更为充足,更具针对性的财务会计信息。

三、优化财务会计报告的建议

(一)强化信息化应用,构建实时报告机制

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的生命周期大大缩短,经营活动的不强不确定性增加,会计信息的可用实效也会缩短。因此,建议利用信息化系统,在保留传统财务会计报告标准化的基础上,对企业财务会计信息进行短期化、不等距化处理,增加报告中的变量信息含量,从而使财务会计报告中的信息灵活化,报告使用者也能够在特定时间内获取当时、当阶段的财务会计信息,更好满足使用需求。

(二)优化报告结构,进行分部编制

财务会计报告结构的优化早已是业界探讨的热点,要对财务会计报告进行整体优化,就必须优化报告结构。针对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可以适当对财务会计报告结构进行优化,例如,基于集团企业地域性及资产分散性特征,可以适当增加增值表与收益报告,按照集团地区、行业及产品进行分部编制,为各类报表使用者提供专门化报告,结合传统报表形式,实现报告对比,让使用者更为精确的掌握多部门、多区域、多行业的企业集团经营成果,提升决策科学性。

(三)强化基础数据获取真实性,保障会计信息质量

财务会计报告体现的信息由企业财务部门收集并经过会计处理得来,因此,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受到企业财务部门会计工作的影响。在优化财务会计报告的过程中,一定不能忽视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应当积极改革财务管理方式,强化会计内部控制效能,最大限度地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四)强化内部监督,扩大外部监管影响力

内部控制对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作用毋庸多言,但是,不少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在运作过程中,逐渐演变成形式制度,而不是实际的控制程序。强化内部监督,应当从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入手,从财务会计报告质量出发,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应当着眼与会计岗位职务分离状况,要在财务部门内部形成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的合理职能关系,强化负责人的内部控制思想,从工作实践中发现问题,及时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调整完善,构建严格、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切实将制度落实到位。同时,由于会计信息的利益相关性太强,在行业自律性不足的状态下,内部监督机制很可能失效,因此,在保密性原则下,应当提高外部监督力量,避免会计舞弊。

四、财务会计报告发展展望

基于会计信息的时效性、真实性、完整性基本要求,以及市场报告使用者的多元化、专门化需求,财务会计信息报表的发展方向归结起来应当包括四方面。首先,财务会计报表应当能够表露出极强的预见性,为市场波动中的决策主体提供更科学、更合理的预测。第二,图像化发展。图像往往能比文字传递更多信息,多元化需求下,图像所能表征的信息更能符合现代市场经济中使用主体的要求。第三,与信息化紧密结合。当前大多企业已经实现会计电算化,信息化已经成为企业会计的趋势,利用信息化手段,财务会计报告能够更好地抓住时间节点,会计信息能够更加精确,信息传递速度也会有极大提升,更加符合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使用需求。

五、结语

本文对当前财务会计报告中存在的部分问题进行了探讨,其实,财务会计报告总归是财务会计信息的载体,因此,优化财务会计报告,核心出发点当为会计信息表露与使用者需求,基本规范也应以会计信息为基础,在改进会计报告时,应当充分重视市场经济体系下报告使用者对报告的多元化需求,从实际需要出发,保留当期财务会计报告的优势,尽可能实现报告的多样化、专门化。

参考文献:

[1],李英,叶康涛.财务报告的全球可比性——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以及何时实现[J].会计研究,2013,05:3-10+95.

[2]孙光国,杨金凤,郑文婧.财务报告质量评价:理论框架、关键概念、运行机制[J].会计研究,2013,03:27-35+95.

[3]冯海虹.财务报告改革与财务分析体系重构的互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

[4]刘峰,葛家澍.会计职能•财务报告性质•财务报告体系重构[J].会计研究,2012,03:15-19+94.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铁路事业也随之增强起来,铁路财务会计控制作为铁路财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增强企业综合竞争能力和完善铁路企业财务会计体系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也为铁路工作的有效进行起到了促进的作用。本文针对长效机制在铁路财务会计控制中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展开分析,就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解决对策,为铁路工作的良好发展奠定有力基石。

关键词:长效机制;铁路财务会计;控制;创建

铁路财务会计控制在铁路财会系统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促进现代铁路工作发展的重要手段,但是铁路财务会计控制在现阶段发展中也存在各种问题,使整个财会体系存在弊端。

一、长效机制在铁路财务会计控制中的现状

(一)监督系统存在问题

铁路工作中的财务会计控制监督主要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个方面。对于内部监督来说,主要体现在:日常财务核查工作、国有资本的监督、固定资产的监督、财务监察、运输收入的稽查等多个项目的核查工作,而外部监督主要是国家专门派人进行的专项工作核查监察监督,进行年度的审计报算和审计报告。但在实际生产中,这些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并没有发挥其本质作用,做到有力监管,多是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消极监督管理办法,这使铁路财务会计控制中的长效机制未能科学可循环良好的发展,影响铁路工作的健康运营。

(二)财务风险认识不足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国际化的发展,对于铁路财务会计控制来说面临着多重风险,例如:筹资风险、汇率风险、投资风险和合同风险等,而铁路基层工作人员并不能够很好的认识并且控制这些风险的发生,并且由于认识的有限,和管理制度的缺陷,无形中增加了铁路财务会计控制的隐性风险,也影响到铁路工作的另行发展。

(三)管理机制的不利作用

现如今的铁路工作组要采用两极化管理,对于财务、工作、人事及业务等都由总部进行设计统筹,使基层人员不能很好的接受任务,任务目标不明确,财务监督也不得力。部门和部门之间的沟通不和谐,信息传达不当,管理机制的缺陷,阻碍了上下级铁路财务的理解与运营,进一步阻碍了铁路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构建长效机制在铁路财务会计控制中的发展对策

(一)及时健全铁路财务会计控制监管体系

想要健全铁路财务会计控制监管系统,就必须充分了解每个监管系统的重要性和作用,对于内部监管来说,要及时健全内部监管部门的优化,设置专门的审计部门进行监督管理,对于铁路工作的日常财务会计收入与支出及时做好记录统计,对于日常财务保单做好保存,定期进行财务核对,以免日后出现财务漏洞。对于外部监督来说,及时配合国家审计人员的工作,做好资料的提交和保存。

(二)及时健全铁路财务会计风险管理体系

1.健全预警体系铁路财务会计基层部门要根据现有存在风险建立一个财务会计预警体系,针对铁路财务会计体系中存在的风险,将每个风险有分类的进行统计和划分标准预警线,在风险值达到预警线时及时预警,并且要提前规划好预警处理办法,以便在出现预警时及时进行预警处理工作。

2.健全财务风险管理监控制度对于铁路事业的日常工作都应该建立一个全天候的风险管理监控制度,并在监督的过程中提出及时有效的解决对策。

3.建立并完善财务会计风险管理信息体系铁路基层人员要利用高科技信息技术手段对于财务会计数据库践行监督,建立完善的数据库风险制度,在搜集、整理、处理数据信息是及时做好信息保密加密处理,及时为铁路工作的有效进行提供安全可靠的财务数据信息。

(三)及时健全铁路财务会计控制治理结构

1.提高工作职责感铁路工作人员应该通过建立有效的长效机制来实现自身对于下属单位、企业的工作责任感,及时派遣小稽查员或者审计人员,对于下属企业进行调查,以提高铁路部门财务监管的决心。

2.提高长效机制安全认识对于长效机制的有效性进行及时的讲解,是铁路工作人员充分的认识其重要作用,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升铁路工作人员对于财务会计控制的认识,以此来强化铁路人员对于下属企业的财务会计控制治理结构的重视。

3.下属企业做好本职工作通过对于铁路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高,强化对下属企业人员的监管与控制,下属企业也要充分的做好本职工作配合铁路财务会计控制的治理,以此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三、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长效机制在铁路财务会计控制机制中的建设越来越重视,但是实际工作和生产中,长效机制在铁路财务会计控制中的发展并没有人们预期发展那么完美,总是在这里或那里存在着弊端和漏洞,严重影响着铁路事业的发展。因此在新时期铁路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加强对铁路财务会计控制长效机制的探索与研究,是现代人们必须面临有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世祥.分析建立铁路财务会计控制长效机制的思考[J].中国经贸(下半月),2013(1).

[2]王强.探讨建立企业财务会计控制长效机制的思考[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2).

财务会计论文范文

企业财务数据的管理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财务数据分析论文,供大家参考。

论文关键词:财务报表 新会计准则 分析 公允价值

论文摘要:我国的财务 报告 体系是经过2006年会计改革以后而建立起来的,我国证券市场在规范中得到长足发展。在资本市场上处于流动状态的投资人成为财务报告的主要使用者。 文章 结合新会计准则的有关内容,分析了财务报表的主要变化,认为在现阶段对财务报表的分析,关键是要正确理解报表项目及其内涵的变化,要正确认识公允价值计量带来的影响,关注职业判断对报表质量的影响,并提出了一些应对 措施 。

一、引言

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程序的组成部分。财务报表一般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及其附注。财务报表不包括董事会报告、董事长陈述和 企业管理 层的评论分析以及可能列入财务报告或年度报告中的类似项目。财务报表的使用者包括投资者、雇员、贷款人、供应商和债权人、政府及公众。他们对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要求不同。企业管理层对于编报企业的财务报表负有重要的责任。

(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主要是利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财务报表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进行分析研究。

报表使用者利用财务报表有各自不同的目的,均希望从财务报表中获得对自己经济决策有帮助的信息。

(二)研究 方法

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定性分析法。定性分析法主要根据企业财务报表以外有关企业所处环境、企业自身内在素质等方面情况对企业信用状况进行总体把握。定性分析法主要依赖预测人员的丰富实践 经验 以及主观的判断和分析能力,推断出事物的性质和发展趋势的分析方法,属于预测分析的一种基本方法。这类方法主要适用于一些没有或不具备完整的历史资料和数据的事项。

二、新旧会计准则在财务会计报告规范方面的比较

(一)名称

旧的会计准则的名称是财务报告;新的会计准则的名称是财务会计报告。

(二)内容

旧的会计准则财务报告的内容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书面文件,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及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 说明书 ;新的会计准则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会计信息的文件。

(三)目标

旧的会计准则是会计信息应当符合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新的会计准则是满足有关各方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需要,满足企业加强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

三、新会计准则下会计报表的定义及其分类

(一)会计报表的定义

会计报表,是会计主体对外提供的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附表、附注及财务状况变动表。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主要部分,不包括董事报告、管理分析及财务情况说明书等列入财务报告或年度报告的资料。对外报表即指财务报表。对内报表的对称是以会计准则为规范编制的向所有者、债权人、政府和其他各方及社会公众等外部使用者披露的会计报表。

(二)会计报表的分类

财务报表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1.按服务对象可以分为对外报表和对内报表

对外报表是企业必须定期编制,定期向投资者、 财税 部门、上级主管部门等报送或按规定向社会公布的财务报表。这是一种定期的、主要的、规范化的财务报表。它要求有统一的报表格式、编制时间和指标体系等,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都属于对外报表。

对内报表是企业根据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而编制的,供其内部管理人员使用的财务报表。它不要求统一格式,没有统一指标体系,比如成本报表属于对内报表。

2.按报表提供信息的重要性,可以分为主表和附表

主表即主要财务报表,是指所提供的会计信息比较全面、完整,能够基本满足各种信息需要者的不同要求的财务报表,现行的主表主要有三张: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附表即从属报表,是指对主表中不能或难以详细反映的一些重要信息所做的补充说明的报表。现行的附表主要有:利润分配表和分部报表,是利润表的附表;应交增值税明细表和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是资产负债表的附表。主表和有关附表之间存在着勾稽关系,主表反映企业的主要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附表则对主表进一步补充说明。

3.按编制和报送时间分类,可以分为中期财务报表和年度财务报表

广义的中期财务报表包括月份、季度、半年期财务报表。狭义的中期财务报表仅指半年期财务报表。

年度财务报表是全面反映企业整个会计年度的经营成果、现金流量情况及年末财务状况的财务报表。企业每年年底必须编制并报送年度财务报表。

4.按编报单位不同,分为基层财务报表和汇总财务报表

基层财务报表是由独立核算的基层单位编制的财务报表,是用以反映本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报表。

汇总财务报表是指上级和管理部门将本身的财务报表与其所属单位报送的基层报表汇总编制而成的财务报表。

5.按编报的主题不同可以分为个别财务报表和合并财务报表

个别财务报表是指在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具有控股关系的集团中,由母公司和子公司各自为主体分别单独编制的报表,用以分别反映母公司和子公司各自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合并财务报表是以母公司和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为会计主体,以母公司和子公司单独编制的个别财务报表为基础,由母公司综合编制的反映企业集团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其资金变动情况的财务报表。

四、新准则下资产负债表的内容与分析

(一)工具

原来的短期投资采用成本法核算且有可靠公允价值的长期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的内容分别列示于“短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券投资”项目中,而现在按管理层意图,分别列示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和“持有至到期投资”项目中。在原来流动负债项目下,新增加了“交易性金融负债”项目。

“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按公允价值计量。其中“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计入资本公积;而“持有至到期投资”是按摊余成本计量的。除了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交易费用计入投资收益外,其余都计入其账面价值。

上述的“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时将其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影响了企业当期的营业利润;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核算时将其公允价值计入了资本公积,影响了企业当期所有者权益总额。

(二)投资性房地产

投资性房地产:是指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者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对于原来分别在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中核算可列报的投资性房地产在资产负债表中单独列示。

在企业首次执行《投资性房地产》准则时,企业通常应当采用成本模式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只有在满足特定条件的情况下,即有确凿证据表明其所有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能够持续可靠取得的,才可以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成本模式转为公允价值模式的,应当作为会计政策变更处理,并按计量模式变更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调整期初留存收益,已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不得从公允价值模式转为成本模式。

上述将原来在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中核算可列报的投资性房地产在资产负债表中单独列示将影响企业的资产结构,尤其是有大量投资性房地产在存货中核算的企业,执行新准则后,会减少企业的流动资产,降低流动比率。

(三)固定资产

原来的固定资产是按取得时的成本作为入账价值。新会计准则变化较大:固定资产入账成本应考虑预计弃置费用的因素,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的固定资产成本以购买价款的现值为基础确定等。

固定资产购买价款的现值应当按照各期支付的价款选择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金额加以确定,这样会使固定资产价值增大,折旧也会增加,从而导致了利润的减少。

(四)所得税项目

我国所得税会计采用了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在所得税的会计核算方面贯彻了资产、负债的界限。

从资产负债角度考虑,资产的账面价值代表的是某项资产在持续持有及最终处置的一定期间内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总额,而其计税基础代表的是该期间内按照税法规定就该项资产可以税前扣除的总额,即由于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其税前扣除金额之间的差额产生暂时性差异,产生可抵减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的因素,减少未来期间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入低于按照税法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金额,产生可抵减未来期间应纳税款的方式流出企业的经济利益,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例如:一项资产的账面价值为500万元,计税基础为600万元,则企业在未来期间就该项资产可以在其自身取得经济利益的基础上多扣除150万,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会减少,应支所得税也会减少,形成可抵扣暂时性差异,应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意味着未来期间按照税法规定与负债相关的全部或部分支出可以自未来应纳税经济利益中扣除,减少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资产。反之,一项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该项资产未来期间产生的经济利益不能全部税前抵扣,两者之间的差额需要交税。产生应纳税暂时性的差异。例如:一项资产的账面价值为500万元,计税基础为350万元,两者之间的差额会造成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的增加,应确定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一项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其计税基础,则意味着就该项负债在未来期间可以在税前抵扣的金额为负数,即应在未来期间应纳税所得额的基础上调增,增加未来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交所得税金额,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应确定相关的递延所得税负债,按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分别在资产负债表中单独列示。

上述所产生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都将会影响企业资产和负债的增加。

(五)所有者权益项目

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其中,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又叫留存收益。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以及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引起股东权益增加;少数股东权益列入所有者权益引起所有者权益增加;因确认职工认股权、辞退补偿形成的负债等导致股东权益的净减少。

五、新会计准则下利润表的内容与分析

(一)新会计准则下利润表的内容

原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收支项目,在新利润表中将有关内容进行了合并,其中营业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营业成本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则包括了原来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和其他业务支出中的税金及附加。原利润表中的主营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利润项目在新利润表中被取消,增加了资产减值损失、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项目。

1.基本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

基本每股收益仅考虑当前实际发行在外的普通股份,计算基本每股收益时,分子为归属普通股东的当前净利润即企业当前实现的可供普通股股东分配的净利润或应由普通股股东分担的净亏损金额;分母为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算术加权平均数即期初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根据当前新发行或回购的普通股股数与相应时间权数的乘积进行调整后的股数,而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和列报主要是为了避免每股收益虚增可能带来的信息误导。例如:一家公司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融资,由于转换选择权的存在,这些可转换债券的利率低于正常同等条件下普通债券的利率,从而降低了融资成本,在经营业绩和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相对提高了基本每股收益的金额。要求考虑可转换公司债券的影响计算和列报稀释每股收益,就是为了能够提供一个更可比、更有用的财务指标。

2.资产减值损失

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要求,上市公司不得利用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人为调节各期利润,或在前期巨额计提后大额转回,随意调节利润,也不得随意变更计提方法和计提比例。计提方法和计提比例的变动属于会计估计变更。除了存货、应收账款、可供出售的权益性工具等有确凿证据证明能够收回的资产减值允许转回外,固定资产、摊销期限明确的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长期股权投资等非流动资产减值不允许转回。

(二)利润表的相关分析

上述每股收益和稀释每股收益的计算和列报主要是为了避免每股收益虚增可能带来的信息误导;新准则规定除了存货、应收账款、可供出售的权益性工具等有确凿证据证明能够收回的资产减值允许转回外,固定资产、摊销期限明确的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长期股权投资等非流动资产减值不允许转回,使资产减值损失增加,从而减少了企业当期的营业利润;当企业的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时,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从而减少成本,对利润的影响是积极的。

六、对财务报表不确定性因素的进一步分析

(一)分析公允价值的影响

公允价值的引入使会计核算与复杂的资本市场及宏观环境更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当市场利率发生变动时,资产或负债的重估价值随之发生变化,进而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

(二)纳税方面的影响

大量公允价值在资产和负债计量中的应用,使按会计准则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税法规定的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更大,在资产负债表递延法下,这些差异的所得税影响将被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并在此基础上确定所得税费用。如果涉及的是递延所得税资产,还要考虑未来很可能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

七、应对措施

(一)熟悉和理解新会计准则的内容及其影响

在报表分析时,使用者要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结合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合理准确的评估新准则对财务报表分析的影响。即使是有价值的上市股份公司亦是如此,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才是决定股东收益的保证。一方面,企业的价值是变动的,会计政策的变化会对当期利润产生积极影响;另一方面,会计政策的变化影响会计政策利润,但不会影响到企业的现金流量。因此,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并不会在实质意义上改变企业的内在价值,但用公允价值反映的一些资产的新价值,可能会把投资者误导,从而引来了投资决策方面的风险。另外,在进行会计报表分析时要充分了解会计报表附注的内容,要与报表的数据相结合,才能够比较准确地理解报表反映出的情况。

(二)财务比率的应用

1.财务比率的计算

由于报表的某些项目及其内涵发生了一些变化,原来的一些财务比率要有相关的数据并结合相关的附注才能够计算。比如销售净利率、销售毛利率、现金比率、资产周转率。

2.重视现金流量相关比率的应用

新会计准则施行以后,净利润和净资产对于财务报表分析的重要性将会下降,而现金流量分析的重要性将会上升。在对报表进行分析时,应重视对现金流量的分析,通过现金净流量等数据与利润指标进行比较。

结束语

本文对新旧会计准则的不同做出了比较,又分别从财务会计报表,即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等不同角度分析了新会计准则对其产生的影响,并对其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在设计过程中,笔者充分体会到了编制财务会计报表工作的难度与重要性。这份工作并不是谁都可以担任的。必须经过相当长时间的积累和 总结 ,结合相关的会计账簿认真仔细地才能做出一份可观的、有参考价值的财务会计报表,以便于参考者做出正确的决策。

参考文献:

[1] 企业会计准则研究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M].大连:东北 财经 大学出版社,2006.

[2] 黄世忠.新会计准则的影响分析[J].财会通讯:综合版,2008(2).

[3] 范雪玲,范先国.对会计委派制的疑义[J].财会月刊,1998(10).

[4] 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M].人民出版社,2008:210-234.

[5] 财政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M].2005.

[6] 金融企业财务规则[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

[7] 郭建,魏晓兰.新会计准则对财务分析的影响[J].财会月刊,2007(3).

[论文关键词]财务报表分析 关注科目 分析指标

[论文摘要]企业的财务报表分析其目的在于确定并提供会计报表数字中包含的各种趋势和关系,为各有关方面特别是投资者提供企业偿债能力、获利能力、营运能力和发展能力等财务信息,使报表使用者据以判断并做出相关决策,为财务决策、财务计划和财务控制提供依据。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对财务报表分析的要点进行了具体阐述。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解读

所谓财务报表分析,就是以财务报表为主要依据,采用科学的评价标准和适用的分析方法,遵循规范的分析程

序,通过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重要指标的比较分析,从而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及其经营业绩做出判断、评价和预测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主要是为信息使用人提供其需要的更为直观的信息,同时对不同的信息使用人,企业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也不相同。对于投资人而言,可以以分析企业的资产和盈利能力来决定是否投资;对于债权人而言,从分析贷款的风险、报酬以决定是否向企业贷款,从分析资产流动状况和盈利能力来了解其短期与长期偿债能力;对于经营者而言,为改善财务决策、经营状况、提高经营业绩进行财务分析。由于财务报表分析目的的差别,决定了不同的分析目的可能使用不同的分析方法、侧重不同的考核数据指标。

二、阅读财务报表时我们应着重关注的科目

1.应收账款与其他应收款的增减关系。如果是对同一单位的同一笔金额由应收账款调整到其他应收款,则表明有操纵利润的可能。2.应收账款与长期投资的增减关系。如果对一个单位的应收账款减少而产生了对该单位的长期投资增加,且增减金额接近,则表明存在利润操纵的可能。3.待摊费用与待处理财产损失的数额。如果待摊费用与待处理财产损失数额较大,有可能存在拖延费用列入损益表的问题。4.借款、其他应收款与财务费用的比较。如果公司有对关联单位的大额其他应付款,同时财务费用较低,说明有利用关联单位降低财务费用的可能。

三、财务报表中的重点指标分析

(一)偿债能力指标分析。企业偿债能力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的重要标志,偿债能力是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承受能力或保证程度,包括偿还短期和中长期债务的能力。一般而言,企业债务偿付的压力主要有如下两个方面:一是一般性债务本息的偿还,如各种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和各种短期结算债务等;二是具有刚性的各种应付税款,企业必须偿付。企业偿债能力主要财务指标有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是评价企业用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能力的指标,流动比率过低,企业可能面临清偿到期债务的困难;流动比率过高,表明企业资产利用率低,存货积压,周转缓慢。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反映了企业的资产对债务的保障程度。比率越小,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一般认为资产负债率应小于50%,即负债应小于所有者权益,该比率针对不同的行业标准有所不同。

实例分析:假设上市公司A资产总额中的债权已经占了资产总额的75%,而其债权总额中,应收母公司款项就已经达到了80%以上。2000年7月,A公司的母公司由于严重的资不抵债而面临破产清算的危险。那么此时应如何对A公司存在的债权质量以及对A公司未来的影响做出评价。实例分析:A公司的债权占了资产总额的75%,而其中应收母公司款项达到80%以上,即A公司应收母公司债权超过了其总资产的75%×80%=60%。而目前A公司的母公司面临破产清算,A公司总资产的60%存在坏账风险,故其债权质量极差。

(二)获利能力指标分析。企业必须能够获利才有存在的价值,建立企业的目的是赢利,增加盈利是最具综合能力的目标。作为投资人,主要关注的是企业投资的回报率。而对于一般投资者而言,关心的是企业股息、红利的发放问题,对于拥有企业控制权的投资者,则会更多地考虑如何增强企业竞争力,扩大市场占有率,追求长期利益的持续、稳定增长。衡量企业获利能力的指标主要有销售毛利率和资本金利润率。销售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收入)指标反映每1元销售收入扣除销售成本后,能有多少钱可以用于各项期间费用和形成利润。一般来说,销售毛利率越高,反映主营业务获利能力越强,主营业务的市场竞争力越强。资本金利润率(利润总额/资本金总额)可以衡量资产的使用效益,从总体上反映投资效果。一个企业的资产获利能力如果高于社会的平均资产利润率和行业平均资产利润率,企业就会更容易的吸收投资,企业的发展就会处于更有利的位置。

(三)营运能力指标分析。营运能力的作用表现为对各项经济资源的价值即资产周转率与周转额的贡献上,然后通过这种作用而对增值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从这种意义上讲,营运能力不仅决定着公司的偿债能力与获利能力,而且是整个财务分析工作的核心所在。通过营运能力的分析,不但可以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也可判断其是否具有获利的能力。衡量营运能力的指标主要有流动资产周转速度指标和固定资产周转指标。其中反映企业流动资产周转速度的指标有: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流动资产周转天数指标。前者是企业一定时期内营业收入净额同平均流动资产余额的比值,即企业本年度内应收账款转为现金的平均次数;后者是用时间表示的周转速度,称为平均流动资产回收期。流动资产周转率指标为正指标。一般情况下,该比率越高,表明收账迅速,账龄较短;资产流动性强,短期偿债能力强。流动资产周转天数为反指标,一般情况下,该指标数值越低越好。反映企业固定资产周转情况的主要指标是固定资产周转率,它是企业一定时期营业收入净额同平均固定资产净值的比值,是用以衡量固定资产利用效率的一项指标。该指标为正指标,一般情况下,该比率越高,表明以相同的固定资产完成的周转额较多,固定资产利用效果较好。

(四)发展能力指标分析。发展能力是指企业未来年度的发展前景及潜力。反映企业发展能力的指标主要有:营业收入增长率和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等。营业收入增长率是指企业本期营业收入增长额同上年营业收入总额的比率,它反映企业销售收入的增减变动情况,是评价企业成长情况和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该指标若大于0,表示企业本年营业收入有所增长,指标值越高,表明增长速度越快,企业市场前景越好;该指标若小于0,表示企业产品不适销对路、质次价高、市场份额萎缩。三年利润平均增长率表明企业利润连续三年的增长情况与效益稳定的程度。该指标越高,表明企业积累越多,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越强。

财务报表分析还要看报表的附注,关注企业的历史及主营业务,关注会计处理方法变更对利润的影响,分析附属企业和关联方对利润的影响,以便全面了解掌握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效果。同时会计报表分析质量也受到分析者经验与业务能力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赵梅。企业财务报表分析方法及其应用之我见[J]时代经贸(中旬刊), 2007, (S3)

[2]张思菊, 陈雯娟。财务报表分析的问题及改进方法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 2009, (01)

作为 财务管理 专业本科教学计划重要组成部分和学生资格认证重要依据的 毕业 论文,其质量的保证离不开科学的评价体系。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基础会计论文,供大家参考。

基础会计论文 范文 一:基础会计教学中翻转课堂的应用

[摘要]当前,随着国内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各行业对会计人员的需求日益增加,基础会计教学在高校教学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然而目前,许多高校的基础会计教学还处在“填鸭式”的被动 教育 阶段,学生的学习效果较差,难以真正提高会计素质。而“翻转课堂”理念的提出则很好地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实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互动。本文重点分析了翻转课堂的定义和应用,并讨论了基础会计在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翻转课堂”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新思路,希望能促进基础会计教学的蓬勃发展,建立基础会计翻转课堂教学新模式。

[关键词]翻转课堂;基础会计;应用思路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翻转课堂开始颠覆传统课堂的教育模式,改变教师传递知识、学生被动学习的角色,给教育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教学中,教师不再需要占用课堂宝贵的时间来讲授知识,课堂成为学生与教师交流信息和讨论问题的场所,学生也不必局限书本上教授的知识,而获得了更深层次的信息理解。翻转课堂是互联网背景下大教育运动的一部分,与混合式学习模式和探究式学习模式有一定重叠,是多种教学模式的结合,在这一模式下,学生可更好地记忆知识,参与课堂互动,由此,凭借其优势特点引起了国内教学模式的一系列变革。

1翻转课堂概述

翻转课堂的定义

翻转课堂是一种通过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课外观看视频讲解,在课堂上进行师生交流和问题讲解的新的教学形态。在课上,学生可更好地利用宝贵时间,专注于课程项目的学习。在课下,学生可进行自主学习,包括听讲座、与同学讨论交流或去图书馆查阅资料等。这种教学模式彻底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掀起了教师与学生角色互换、管理模式和课程模式创新等一系列变革。

翻转课堂的兴起及应用

“翻转课堂”理念最早兴起于美国一所高中,该校的两名化学老师利用录屏软件将课堂上的教学内容录成视频,并上传到网络给学生用作补课的教学工具,学生在观看视频后,可在课堂完成作业并解决疑惑,这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很快就受到了学生的欢迎。2011年,教育家萨尔曼汗首次提出了“翻转课堂”的理念,使“翻转课堂”顿时成为教育界最受欢迎的教学模式之一,各个高校都加入到了翻转课堂的队伍,涌现出了大量优质的在线教育资源,翻转课堂逐渐成为了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大量资源支持。随着国际教育之间的交流,“翻转课堂”的理念也逐渐影响到了国内的教育界,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内高校都在采取“翻转课堂”这一教育模式。此外,我国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精品课程网站,如网易、百度等网站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在线教育资源。和传统课堂相比,翻转课堂存在许多创新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教师角色,教师不仅是学习的传授者,更是学习的指导者。二是创新学生角色。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学生在自主学习教学视频的同时变成了学习的指导者,更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三是创新教学结构,高校教学从“先教后学”的模式转变成“先学后教”,加快了高校教学模式改革的深化。四是创新教学内容,在翻转课堂上,学生更多的是进行问题的探究。五是创新评价方式。传统教学模式的评价方式较为单一,评价信息也不够不明确,而在翻转课堂中,高校建立起多层次的评价体系,有利于高校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更好地进行分析和评价。

2基础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理论较强,学生学习积极性低

基础会计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教材中涉及大量的会计专业词汇,这些词汇普遍存在复杂难记、理解困难的特点,学生在初学会计时很难理解每个概念的意义和其间的联系,这就使得教师在进行会计教学时必须花费大量时间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由于这些知识理论性较强,学生多是被动接受,课堂上缺少必要的互动交流。许多学生在初学会计时往往会认为会计课程枯燥无聊,失去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低,这也是基础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重要问题。

实训课时及实训教室有限,学习效果不佳

在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不仅存在学生学习积极性低的问题,也存在教学课时和场地方面的困难。这主要体现在实训课时和实训教室有限。在实训课时方面,“基础会计”这门课程通常是对大一新生开设的,然而新生在进行 军训 后,只剩下14周的上课时间,有些学校的基础会计课程是每周4个课时,但即使是学校安排“基础会计”每周6个课时的时间,教学时间也十分有限。此外,会计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学科,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基础会计教育的同时,必须要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安排一定比例的实训课程,这大大压缩了学生的学习时间,许多教师不得不在最后将实训内容作为作业安排给学生,导致学生的许多问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教师也无法对学生进行监督和指导,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在实训教室方面,目前国内多数高校没有配备相应的会计实训教室,即使有,教室的数量也有限。会计是一门操作与理论结合的学科,实训教室的建设可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会计实践的每个操作步骤和操作细节,对会计操作有更深的了解。然而,有限的会计实训教室导致多数学生的实训课程都被安排在简陋的普通教室里进行,这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实训结果,导致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佳,阻碍了基础会计学科教学的发展。

3“翻转课堂”在基础会计教学中的应用思路

重新整合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实现“翻转课堂”的重要部分,新的教学内容必须借助相关网络平台,否则就无法顺利的实现“翻转课堂”。整合网络教学资源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堂教学资源的支持。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重要的基础学科,许多视频网站都有相关的学习视频,然而这些视频良莠不齐,并且面向所有人,缺乏针对性,甚至可能会和教师的教学计划产生较大的冲突。因此,教师和学习网站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选择优秀的视频进行教学,为“翻转课堂”教学提供强有力的资源支持。二是制作“基础会计”教学视频,为了更好地适应教学视频,教师有时需要将每个项目的知识点进行重新组织,制作一个微视频,并在每一个视频的最后布置有针对性的练习。这种做法不仅可将视频微小化,让学生能够更有针对性的学习,将注意力集中到视频上,还可更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三是课堂下学习网络平台的支持。教师制作完视频资源后,需要放在平台上供学生学习、使用,教师可自行选择优秀的教学网站,并根据教学计划陆续在学习的平台上上传制作好的教学资源,学生可在课后登陆学习的平台,观看平台上的教学资源。另外,教师可在平台上设置视频观看时间和作业时间,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看完视频并提交作业。借此,教师可检查学生的登陆情况、学习时间和讨论次数等基础数据,做好学习监督,促进“翻转课堂”更好地开展。

安排多元考核方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基础会计的课程考核一般都是采取闭卷考试和课堂考勤的方式,这种评价方式很难全面反映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因此,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学校要积极和课程网站相联系,安排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主要要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学校要携手课程网站,重新安排基础会计的考核体系。首先,学生在课后学习情况的考核数据主要来源于课程网站平台上的个人记录,其中包括学生个人的视频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完成情况及问题讨论次数等相关数据。其次,教师应根据学生课上学习数据进行综合评分,针对学生的考评成绩,上课回答问题的次数等条件来进行综合评价。再次,学生实训时完成的作业也是评价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部分的作业成绩都可计算到课程考核中去。最后,学生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成绩同样可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标准。二是结合实际社会需求,对学生进行考核和评价。会计从业资格证是会计专业的学生未来工作的重要凭证,学生在大学二年级就要开始进行资格证书的考试。在这一时期,高校不应再单独安排课程期末考试,而要将社会考试与学习考试创设性的结合在一起,将社会考试成绩作为课程考核的重要指标。这种做法可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推动翻转课堂的建设,促进国内教育模式的不断深化,进一步促进教育改革目标的实现。

建立完善的学习监督机制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网上自主学习,实现翻转课堂常态化,高校及有关部门要建立完善的学习监督体制。首先,课程网站和高校要对学生网络学习的平台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通过分析网站后台数据统计掌握学生的登陆次数、视频学习内容、学习时间等数据,课程网站将这些信息提交给教师后,教师就可根据已知的情况采取相应的 措施 ,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自主学习。其次,教师可在课堂上进行课前知识提问和小测试,以此来测试和反映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并对没有及时完成学习进程的学生提出批评,督促他们完成自主学习活动。另外,教师在课上进行的案例讨论和实物操作工作都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而这些理论基础都是课前的视频学习内容,这就要求学生要进行自主视频学习,掌握理论知识,参与到课堂操作中去。通过上述三种学习及监督手段,学生在翻转课堂模式下的学习将更加真实有效。

4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和会计核算制度的不断发展,企业对会计人才越来越重视,对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也有了更高要求。在基础会计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的学习和讨论中,降低在实训课程中的错误率。因此,教育部门要高度重视对翻转课堂模式的运用,培养出符合时代需要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1]刘红霞,黄倩.基于翻转课堂的大学会计专业本科教学过程设计研究——以“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15(8).

[2]陈安.基于同伴教学法的翻转课堂的思考和实践——以高职《会计信息化》课程为例[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

[3]曹文芳.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在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会计师,2015(4).

[4]陈宏桥.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17).

[5]夏迎峰.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J].科技创业月刊,2015(6).

[6]廖国升.基于微课背景下中职会计课堂教学模式探讨——以出纳实务课为例[J].广东教育:职教,2015(7).

[7]张晶.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高职商科课程教学研究——以《客户关系管理》课程为例[J].中国成人教育,2015(14).

[8]李镗.“翻转课堂”,一种教学结构的改变——访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部长余胜泉[J].基础教育课程,2015(15).

基础会计论文范文二: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实效性思考

摘要:作为中职教育重要专业课程之一的基础会计学一直以来备受关注,但同时它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通过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教学模式、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教学目标及现当今社会中职教学存在的各方面不足,阐述了现当今该怎样进行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从而提高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中职基础会计教学 时效性 思考

在当今这个经济与 文化 相互渗透的社会,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需要基础会计学方面在教育上不断支持。通过提高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实效性,不断提高中国人才培养质量,从而为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服务。要使中职基础会计教学服务于现当今社会经济,就要弥补以往在基础会计教学方面的不足和缺陷[1]。

1.突破以往教学缺陷,引领现今社会人才培养的发展

受中国自古以来教育模式的影响,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一直存在各种问题,例如教育模式保守,教学方式单一,学生接受知识的来源狭窄,接受程度有限。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教学内容与 社会实践 脱轨,造成学生理论知识炉火纯青,但实践操作不堪入目。理论知识过于保守化,实践中不知所措,根本不能将教学中所学内容与实践相结合,创造社会财富,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种毫无社会价值的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的 教学 方法 必定会遭到社会的质疑与改进[2]。由于这种教育模式,学生思维得不到新突破,更不能站在新的高度审视前人留下来的知识。毕竟时代不同,社会情况变化巨大,以往的关于基础会计学知识并不能适应现今社会的发展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我们不断突破以往基础会计教学中的不足,在前人留下的知识财富中推陈出新,找出适合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模式。

2.提高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实效性的方法

转变以往教学模式,适应社会需求。

以往教学模式保守单一,严重束缚受教育者的思维。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视野狭窄,根本看不到突破事实本质的实效性类容。这种教育模式必然会导致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受教育者根本不能在实践中根深层次地了解前人留下来的宝贵理论。由于不能理解前人留下的理论知识,在这样恶性循环中,学生就会渐渐失去对中职基础会计学的兴趣,没有基础会计学学习的兴趣,何谈其他方面,推动社会发展,创造社会财富。怎样在实践中转变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的教学模式,值得慎重思考。例如在开始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前,可以安排学生自主进行一次无要求、全自由的社会实践,让学生在真正接受这些中基础会计学之前,自己先对它们有一定的理解。在教学中可以采取生动形象化的课程演示方式,进行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例如可以采取社会中会计学方面的相关数据,配合教学过程的虚拟化,一边传授基础会计学的相关理论知识,一边在这种高度虚拟化的教学课程中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吸收理解。

转变以往教学要求,在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中实施高素质的素质教育。

以往中职基础会计教学中重视考试能否考高分,能否将书中的理论知识记住,因为这样一个教学目标,导致受教育者死记书中的理论知识,盲目地背书中知识,最后使所学知识只能单独存在,不能依赖社会实践,更不能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当然,受教育者在这种教育目标的影响下,自然而然地会顺应教学要求的需要。但千万不要被表象迷惑,当这些学生真正实践的时候,就会发现这种教育要求存在多么大的弊端,甚至严重影响现今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该怎样突破这种教育要求对中职基础教育的束缚该成为当下我们考问题。首先,再也不能有那种只为考高分、不顾一切的思想,要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审时度势,结合社会实践,制定出符合现今社会要求的教学要求。

教学内容的改进适应社会的要求。

要想会计学服务于社会知识,就必须使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的内容不断改进。毕竟社会不同,社会情况更不一样,要在不一样的社会中利用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的知识服务于社会实践的发展,就得改革中职基础会计学。那么怎么改进,又成了我们思考的问题。以往中职基础教学中注重前任留下的纯粹理论知识,但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需要,有些理论知识明显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我们利用社会形势慢慢改进和推陈出新以往旧的理论知识。

教学形式的转变,逐渐的多样化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以往教学形式中,都是教学分离、学与践分离。教学分离,导致学生不能深刻地理解中职基础会计学,学生失去学中职基础会计学的动力。学与践分离,使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的教学初衷丧失。而这两者的分离都会给中职基础会计教学造成致命的打击,必然会阻碍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发展。该怎样转变转变以往这种存在诸多弊端的教学形式,发展社会需求的教学形式必然成了当下的话题。要提高学生的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兴趣,需要教学形式多元化。例如可以开社会实践课,高效模拟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又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关系到当今社会的发展,要其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就必须审时度势,不断改进,适应社会的发展。只有这样不断推陈出新,才能在实践中提高受教育者的学习兴趣和中职基础教育的学习效率,并且在这种相对主动的学习中会更了解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学习效率提高了,学习兴趣浓厚了,理解能力增强了,中职基础会计教学就自然而然地顺应社会发展了。中职基础会计教学的发展,必然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利用中职基础会计教学推动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玉.浅谈如何优化中职基础会计课堂教学气氛[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09):82.

[2]傅昌銮.“基础会计”教学的若干问题分析与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0(36):164.

随着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当前我国企业信息化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作为企业信息化的关键,财务会计系统是联系企业财务和业务的重要桥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财务会计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财务会计报告包含经营成果及会计信息等经营性信息,企事业单位对内对外提供财务会计信息最为重要的书面性文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当前财务会计报告已经体现了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满足更高层次、更多元的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需要,研究财务会计报告当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财务会计报告对企事业单位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企业为入手点,分析了当前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建议。

关键词:会计报告;决策;会计信息;问题及对策

财务会计报告用书面形式将企业特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与现金流量表现出来,其目的是为报告使用者提供企业财务状况、先进流量等会计信息,为投资者与企业内部决策者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按照会计准则规定,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必须按照特定的规则,采用统一、规范的格式进行编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经营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报表使用者对会计报告的要求也呈现多元化、高层次的特征,传统的财务会计报告已经体现出诸多弊端,因此,必须对当前财务会计报告进行改进,才能更好地为企业与投资者提供必要信息。

一、会计报告质量要求

(一)真实性要求

真实性要求是财务会计报告质量要求的首要条件,财务会计报告数据必须与企业实际经营数据一致,不得隐瞒,不能造虚假报告。

(二)完整性要求

财务会计报告必须能够全面反映企业内部资金、资产、预决算执行状况,不得有疏漏。

(三)时效性要求

会计报告必须为报表使用者提供最新信息,报告才可成为有效报告,使用者才能根据报告信息对工作进行调整,避免问题积压。

(四)有效性要求

财务会计报告不仅要真实、完整、及时,还必须能够反映数据背后的问题,在专业性前提下,财务会计报告还应提供决策支撑,只有这样,报告才是可使用的报告。

二、当前财务会计报告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披露不完整

经济的发展使得投资主体正呈现多元化态势,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满足多方需求,其信息应当能符合企业利益关系主体的使用需要,如投资者、经营者、债权债务人等。然而,现行的财务会计报告中的项目体系大多反映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不对某一项目、业务或特定交易特征进行表露,浓缩程度太强,掩盖了部分信息,无法让报告使用者全面掌握企业的实际状况,为报告使用相关利益主体决策、执行、控制等行为带来阻碍。

(二)非货币信息反映不足

当前财务会计报告以反映货币信息为主,且多为企业历史货币计量的成本数据。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企业无形资产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对企业的发展影响也越来越大,而传统财务会计报表无法反映非货币计量的经济事项,例如人力资源、金融衍生工具、数字资产等,导致财务会计报表中信息覆盖面缩小,报告对投资者的使用价值无法满足需求。

(三)容易偏向形式工作

实质重于形式是会计的基本特征之一。因此,会计报表必须体现出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实际交易及活动事项,而不仅仅是按照既定的会计报表结构形式,对已有数据进行处理,当企业实际发生的经济交易事项与报告形式不一致时,会计核算应当以真实发生的经济事项进行账簿处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会计报告很容易出现形式重于实质的问题。例如,当前财务会计的核算方式依然受到资产稳定性管理的影响,结构上不充分考虑企业持续经营,需求体现不完整。

(四)时效性不足

时效性是有效信息的基本特征之一,市场波动频繁的状态下,能否及时获取市场信息及企业经营信息将直接影响决策的有效性,决定了投资者是否能够抓住商机。当前,传统的财务信息报告体系已经无法满足灵活的决策需求,同时,较长的报告周期直接为决策留白,这段空白期中企业情况很可能已经发生变动,时效性受损。此外,由于较长的报告周期,企业可能在这段时期内进行幕后工作,报告出具前,企业可能已经变更了资产、现金流等关键信息,如我国上市公司中,关联交易、资产重组等作为通常在年底报表编制之前。

(五)形式不够灵活

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具有统一标准,确保了财务信息的可比性。但是,完整是相对的,传统财务会计报告的标准形式很可能限制信息的获取,报表重点体现不足,且不少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都有模糊财务会计信息的企图。现代经济体制下,不少报告使用者已经开始追求专业化财务会计报告,以获取更为充足,更具针对性的财务会计信息。

三、优化财务会计报告的建议

(一)强化信息化应用,构建实时报告机制

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的生命周期大大缩短,经营活动的不强不确定性增加,会计信息的可用实效也会缩短。因此,建议利用信息化系统,在保留传统财务会计报告标准化的基础上,对企业财务会计信息进行短期化、不等距化处理,增加报告中的变量信息含量,从而使财务会计报告中的信息灵活化,报告使用者也能够在特定时间内获取当时、当阶段的财务会计信息,更好满足使用需求。

(二)优化报告结构,进行分部编制

财务会计报告结构的优化早已是业界探讨的热点,要对财务会计报告进行整体优化,就必须优化报告结构。针对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可以适当对财务会计报告结构进行优化,例如,基于集团企业地域性及资产分散性特征,可以适当增加增值表与收益报告,按照集团地区、行业及产品进行分部编制,为各类报表使用者提供专门化报告,结合传统报表形式,实现报告对比,让使用者更为精确的掌握多部门、多区域、多行业的企业集团经营成果,提升决策科学性。

(三)强化基础数据获取真实性,保障会计信息质量

财务会计报告体现的信息由企业财务部门收集并经过会计处理得来,因此,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受到企业财务部门会计工作的影响。在优化财务会计报告的过程中,一定不能忽视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应当积极改革财务管理方式,强化会计内部控制效能,最大限度地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四)强化内部监督,扩大外部监管影响力

内部控制对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作用毋庸多言,但是,不少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在运作过程中,逐渐演变成形式制度,而不是实际的控制程序。强化内部监督,应当从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入手,从财务会计报告质量出发,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应当着眼与会计岗位职务分离状况,要在财务部门内部形成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的合理职能关系,强化负责人的内部控制思想,从工作实践中发现问题,及时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调整完善,构建严格、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切实将制度落实到位。同时,由于会计信息的利益相关性太强,在行业自律性不足的状态下,内部监督机制很可能失效,因此,在保密性原则下,应当提高外部监督力量,避免会计舞弊。

四、财务会计报告发展展望

基于会计信息的时效性、真实性、完整性基本要求,以及市场报告使用者的多元化、专门化需求,财务会计信息报表的发展方向归结起来应当包括四方面。首先,财务会计报表应当能够表露出极强的预见性,为市场波动中的决策主体提供更科学、更合理的预测。第二,图像化发展。图像往往能比文字传递更多信息,多元化需求下,图像所能表征的信息更能符合现代市场经济中使用主体的要求。第三,与信息化紧密结合。当前大多企业已经实现会计电算化,信息化已经成为企业会计的趋势,利用信息化手段,财务会计报告能够更好地抓住时间节点,会计信息能够更加精确,信息传递速度也会有极大提升,更加符合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使用需求。

五、结语

本文对当前财务会计报告中存在的部分问题进行了探讨,其实,财务会计报告总归是财务会计信息的载体,因此,优化财务会计报告,核心出发点当为会计信息表露与使用者需求,基本规范也应以会计信息为基础,在改进会计报告时,应当充分重视市场经济体系下报告使用者对报告的多元化需求,从实际需要出发,保留当期财务会计报告的优势,尽可能实现报告的多样化、专门化。

参考文献:

[1],李英,叶康涛.财务报告的全球可比性——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以及何时实现[J].会计研究,2013,05:3-10+95.

[2]孙光国,杨金凤,郑文婧.财务报告质量评价:理论框架、关键概念、运行机制[J].会计研究,2013,03:27-35+95.

[3]冯海虹.财务报告改革与财务分析体系重构的互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

[4]刘峰,葛家澍.会计职能•财务报告性质•财务报告体系重构[J].会计研究,2012,03:15-19+94.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铁路事业也随之增强起来,铁路财务会计控制作为铁路财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增强企业综合竞争能力和完善铁路企业财务会计体系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也为铁路工作的有效进行起到了促进的作用。本文针对长效机制在铁路财务会计控制中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展开分析,就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解决对策,为铁路工作的良好发展奠定有力基石。

关键词:长效机制;铁路财务会计;控制;创建

铁路财务会计控制在铁路财会系统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促进现代铁路工作发展的重要手段,但是铁路财务会计控制在现阶段发展中也存在各种问题,使整个财会体系存在弊端。

一、长效机制在铁路财务会计控制中的现状

(一)监督系统存在问题

铁路工作中的财务会计控制监督主要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个方面。对于内部监督来说,主要体现在:日常财务核查工作、国有资本的监督、固定资产的监督、财务监察、运输收入的稽查等多个项目的核查工作,而外部监督主要是国家专门派人进行的专项工作核查监察监督,进行年度的审计报算和审计报告。但在实际生产中,这些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并没有发挥其本质作用,做到有力监管,多是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消极监督管理办法,这使铁路财务会计控制中的长效机制未能科学可循环良好的发展,影响铁路工作的健康运营。

(二)财务风险认识不足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国际化的发展,对于铁路财务会计控制来说面临着多重风险,例如:筹资风险、汇率风险、投资风险和合同风险等,而铁路基层工作人员并不能够很好的认识并且控制这些风险的发生,并且由于认识的有限,和管理制度的缺陷,无形中增加了铁路财务会计控制的隐性风险,也影响到铁路工作的另行发展。

(三)管理机制的不利作用

现如今的铁路工作组要采用两极化管理,对于财务、工作、人事及业务等都由总部进行设计统筹,使基层人员不能很好的接受任务,任务目标不明确,财务监督也不得力。部门和部门之间的沟通不和谐,信息传达不当,管理机制的缺陷,阻碍了上下级铁路财务的理解与运营,进一步阻碍了铁路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构建长效机制在铁路财务会计控制中的发展对策

(一)及时健全铁路财务会计控制监管体系

想要健全铁路财务会计控制监管系统,就必须充分了解每个监管系统的重要性和作用,对于内部监管来说,要及时健全内部监管部门的优化,设置专门的审计部门进行监督管理,对于铁路工作的日常财务会计收入与支出及时做好记录统计,对于日常财务保单做好保存,定期进行财务核对,以免日后出现财务漏洞。对于外部监督来说,及时配合国家审计人员的工作,做好资料的提交和保存。

(二)及时健全铁路财务会计风险管理体系

1.健全预警体系铁路财务会计基层部门要根据现有存在风险建立一个财务会计预警体系,针对铁路财务会计体系中存在的风险,将每个风险有分类的进行统计和划分标准预警线,在风险值达到预警线时及时预警,并且要提前规划好预警处理办法,以便在出现预警时及时进行预警处理工作。

2.健全财务风险管理监控制度对于铁路事业的日常工作都应该建立一个全天候的风险管理监控制度,并在监督的过程中提出及时有效的解决对策。

3.建立并完善财务会计风险管理信息体系铁路基层人员要利用高科技信息技术手段对于财务会计数据库践行监督,建立完善的数据库风险制度,在搜集、整理、处理数据信息是及时做好信息保密加密处理,及时为铁路工作的有效进行提供安全可靠的财务数据信息。

(三)及时健全铁路财务会计控制治理结构

1.提高工作职责感铁路工作人员应该通过建立有效的长效机制来实现自身对于下属单位、企业的工作责任感,及时派遣小稽查员或者审计人员,对于下属企业进行调查,以提高铁路部门财务监管的决心。

2.提高长效机制安全认识对于长效机制的有效性进行及时的讲解,是铁路工作人员充分的认识其重要作用,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升铁路工作人员对于财务会计控制的认识,以此来强化铁路人员对于下属企业的财务会计控制治理结构的重视。

3.下属企业做好本职工作通过对于铁路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高,强化对下属企业人员的监管与控制,下属企业也要充分的做好本职工作配合铁路财务会计控制的治理,以此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三、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长效机制在铁路财务会计控制机制中的建设越来越重视,但是实际工作和生产中,长效机制在铁路财务会计控制中的发展并没有人们预期发展那么完美,总是在这里或那里存在着弊端和漏洞,严重影响着铁路事业的发展。因此在新时期铁路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加强对铁路财务会计控制长效机制的探索与研究,是现代人们必须面临有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世祥.分析建立铁路财务会计控制长效机制的思考[J].中国经贸(下半月),2013(1).

[2]王强.探讨建立企业财务会计控制长效机制的思考[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2).

财务会计财务分析成本会计论文

成本管理会计是新形势下管理会计和成本会计结合的新领域,其中风险成本管理会计又是其领域中的一个研究难点,本文有浅入深,从一个新的视角出发,对风险成本管理会计的研究认识进行一个新的探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成本控制会计论文的范文,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谈会计工作者如何做好成本控制

企业经济管理欲求长远发展、最大利润。所应采取的根本方法就是采用更加高效、严格规范并且更加制度化的成本控制策略。在目前来看,成本会计的策略包括标准成本会计、责任成本会计和精益成本会计三种。每种会计策略在内容、特点、与作用上比较而言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所以,对于一个合格的企业的负责人,应当根据自家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会计策略,使用不同的方法体系,降低企业成本。所以说,企业领导在企业成本管理实务要加深自我认识,以实现企业成本良好控制。笔者从事多年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结合自己在企业中从事经营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对会计工作者者如何做好成本的多个方面进行分析与讨论。

一、存在于成本控制中的几点问题

成本控制是一个公司、企业的运营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因此应该引起公司的管理阶层和会计工作人员的高度重视。在传统的模式上,会计工作者的工作形式和工作对象比较单一,而且,对本公司、企业的经济方面并不具有明确的引导作用。而且部分会计工作者不具备过硬的专业水平和良好的专业素养。所以各企业应该合理调节,完善自我成本控制模式。用多种方式在最大程度上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工作认真程度,督促做好企业成本分析。

(一)某些会计工作人员应的综合素质较低

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成本控制等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发展程度,对企业的成本种类、经济利益的都有决定性的影响。因此要求会计工作人员有良好的专业素养,过硬的职业技能,高尚的职业情操。但是目前来看,很多会计人员并不具备以上水平和能力。会计人员的素质对企业的经济利益有着直接的关系,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管理水平低下,势必会对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有极其不良的影响。

(二)部分会计工作人员对资金管理不利、监督不严

但目前来看,很多会计人员要不能做到合理的使用资金,主要应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使公司、企业的资金与财务所承担着极大的风险。第二,不能完全合理的调配使用资金。很大程度上不根据企业已拟定的计划,完成项目的成本管理与控制,对企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损失。甚至有些会计工作人员对于加强经营管理,降低成本费用等等方面的常识都知之甚少以致出现等级投产紊乱等不良现象;此外,很多企业中的会计工作人员不能结合企业自身的实际状况加快工程结算,无法使投入的资金及早回收。并且没有对成本项目的成本执行进行全过程的监控,无法确保资金的合理运用。

二、成本控制专业会计信息的效益构成及问题的解决方案

成本控制方面广泛,它涉及企业的方方面面,所以传统模式上的统筹工作的拘泥于某一方面,而是一个具有主次关系的系统工程。要在大力宣传成本管理好坏是直接住在企业生存发展大局的同时,充分认识到成本控制在企业所开展工作各个项目中极其重要的位置,使广大员充分理解到成本控制的深意,并自觉地为企业谋福利、创发展。对资金的良好管理是实现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公司、企业全部工作质量的综合指标,也是作为一个合格的会计工作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素养。工作人员应该合理地把计划,财务,物资邮寄的结合起来,并加以创新,使这三方面工作构成一个具有极高确定性的管理模式。要分工细化,严格的按照既定规则考核企业运营时各个项目的成本投入量。在源头上降低成本,解决问题。

(一)降低操作成本

经验证,在其他因素不变的特定的情况下,降低成本始终是影响利润变化的第一因素。而且,降低成本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方式实现。在现有的经济体制、企业规模、技术水平、质量标准等各个因素的制约下,通过降低企业产品生产、减少办公消耗、提高生产效率、合理的控制管理等方式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成本。通常来说,这种意义上的成本降低属于公司企业日常成本管理控制的范畴。不能让使公司、企业的资金与财务承担风险,要合理的调配使用资金。在最大程度上根据企业已拟定的计划,完成项目的成本管理与控制,避免对企业造成很多不必要的损失。

(二)增加企业的利润

适当的降低成本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利润,但是在有些条件下,最有效地策略是通过增加少量单方面成本获取较多的企业利益。当成本存在某些方面的变动时,其他因素与成本相互关联也必将发生改变。在成本降低需求与生产经营模式之间做出权衡这一取舍是目前来说成本管理极其难以回避的困难选择问题。而简单的以成本价格的高低来衡量容易造成某些方面的问题,所以只有把成本、价格、销量质量等决定因素良好的结合起来,相互联系,支持企业为保证质量,合理价格,扩大市场份额各方面对成本的需要,才能让企业在最大程度上获得利润,也便于进一步提高公司企业成本控制各项工作中的策略选择。

(三)从长远角度为企业发展提供战略支持

企业的长远发展需要从各方面为其提供战略支持,信息爆炸的当今很多的战略支持工作需要大量的成本信息与其形成良好的配合。公司、企业可采取较为进步的成本领先战略,要能自我控制强化控制管理,从最大程度上降低成本。想要增加企业的根本利益,关键点即是战略的合理选择与良好执行。要结合企业为实施战略对成本管理和成本自身管理的需要,在企业能够承受、企业战略许可的前提下,引导企业走向成本最低化。

三、结论

由于成本控制是一个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算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并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于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所以对于一个企业发展的常远角度来说,会计工作者如何做好企业的成本控制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本文中提到了成本控制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首先必须要求会计工作者本身的素质要很高其次要降低操作成本从而从常远角度为了企业发展做一些选择,那么只有做到这些,一个会计工作者才能做好成本控制。

会计成本控制中的定额管理分析

摘要:实现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经营目标,企业的利润是总产值和成本的差,要使企业的利润最大,不仅需要增加企业的营收,还需要控制企业的成本。企业的会计成本控制是企业重要的内控内容,定额管理是进行成本控制的主要手段,和现代企业成本控制的发展方向相符。本文分析了定理管理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定额管理的组成,并具体说明了定额管理对企业发展的意义,以期加深人们对会计成本控制中定额管理的理解,更好地加强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发展。

关键词:会计成本控制;定额管理;内涵;组成;意义

定额管理是为了增加成本的可控水平,充分调动成本支出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开源节流,使企业的成本控制目标能够更好地达成。以往的会计成本控制大多是根据预算来进行,成本超支的部分再进行补足,这样实际上就存在制度、人员上的妥协,难以进行有效地控制。定额管理采取定额的方式,确定一定的成本标准来完成相应的任务、工作,这样就使得成本控制的目标更加明确,对于企业的会计成本控制效果更佳显著。

1.定额管理的内涵分析

定额,是指企业依据一定的技术组织条件,在自身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规定人力、财力、物力等来完成目标产品的生产的标准额度。其客观地反映了产品生产所需要的材料的数量,其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盈利,从节流的角度来对企业的会计成本进行控制,减少企业在生产经营上各个方面的消耗,以更好地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定额管理就是利用定额指标来合理配置企业的人力、物力等资源,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在当前的企业成本控制管理中,定额管理是其重要的基础。

2.定额管理的组成

通过对定额管理内涵的分析,我们对其有了进一步了解,具体来说,定理管理主要由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组成:

考察经济活动

企业的经济活动周期往往很难进行把握,为此,预算的执行状况是管理者需要定期考察的内容,只有了解具体的执行情况,才能更好地了解预算和实际执行之间的差距,进而找到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进行修复,使其按照既定的定额标准来执行,从而提升企业的成本管理水平。定期的经济考察活动,能够使企业的定额体系更加完善,使企业会计成本中的定额标准更加科学。

明确定额标准

定额标准是进行定额管理的基础,企业的定额管理包括诸多的对象,不但包括企业的预算定额、资金费用定额,还包括企业的劳动定额、物资消耗定额等,要确保定额管理的效果,就需要科学地执行定额标准。企业的成本控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企业的发展、项目的推进,定额标准往往也会发生变化,为此,定额标准需要满足时效性,这样才能更好地对企业的成本支出进行控制。此外,我们还需要注意到,企业的类型差异导致企业的定额标准制定的差异,不同类型的企业要在把握自身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对其自身的定额标准予以确定,以保证其定额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统计分析、经验评估等方法是企业进行定额标准确定时常使用的方法。

管理企业预算

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一个重要步骤就是资金预算,其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成本本身就是资源预算,要对企业的成本进行有效地控制,就需要对企业的资金预算进行良好地控制。为此,项目立项阶段的严格审查是必不可少的,这可以有效地规避那些可行性小的项目,避免造成资源浪费和损失。为了更好地运行资金预算,就需要充分利用定额管理,以求将目标成本落实,加强企业的成本控制力度。

3.定额管理对会计成本控制的意义

成本经营透明度增加

在企业的成本控制中,定额管理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定额管理的各项业务与工作往往需要专门的人员来处理。规模比较大的企业,涉及的行业比较多,组织管理复杂程度高,需要设置专门的定额管理部门对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其不但负责定额管理制度的制定、具体工作的开展,还负责实施环节的协调和组织、事后经验的整理和总结,通过定额管理机构的设立,使企业的定额管理更加科学。当相应的定额标准制定之后,在企业成本控制实际工作中,各个具体部门就会按照标准工作。定额标准的制定是建立在企业实际、行业发展、市场走势等大量数据基础之上的,制定过程公开,各个部门的业绩情况都能从中得到很好地体现,这就使得部门之间的竞争加剧,竞争更加公平,管理更加透明。

事前成本控制得以完善

事后核算是财会部门工作的重要特点,当相应的支出确定之后,再对其进行分析、总结、评价,这样往往很难达到事前监督的目的,很难避免损失的发生。而定额标准的制定能够很好地改善这一状况,使财务部门成为一个具有事前、事中参与的综合管理部门,这样就能更好地进行成本控制。从企业的管理角度来看,事后管理和事前控制存在很大的差别,其发挥的职能也有所差异,事前控制是通过相应定额指标的设计,系统地对成本支出进行监控,对具体工作的开展有效地指导,增强成本控制效果。

工作协同配合水平提升

确定各个部门的职责范围是定额管理工作的核心工作,只有使各个部门对自己的职责范围进行明确,才能使其进行更加专业化、高效地管理。物资供应部门、人力资源部门、财务部门、运输部门等部门的作用不同,但是却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个员工的工作看似不相干,实则是整体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这些具体的工作落实到具体的个人,建立工作人员定额管理网络,能够使企业的员工更好地达到定额标准。

企业定额管理水平的提升将使企业的经营目标更好地达到,实现企业利润最大化,不同部门往往存在不同的定额标准,各个部门需要将定额管理分级执行,并在考核中反映执行的情况,每个部门需要对不同的下级管理机构分配差异化的定额标准,这样才能从整体上完善成本控制体系,确保每个标准的执行人员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加强成本控制水平。当每个人都有任务,完成任务就成为员工的共同目的,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就能得到更好地发挥,进而提升管理工作的质量,使企业获得持续发展的能力,控制了企业的成本,焕发了企业的生机。

4.总结

定额管理是为了增加成本的可控水平,充分调动成本支出的合理性和科学性,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开源节流,使企业的成本控制目标能够更好地达成。本文分析了定理管理的内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定额管理的组成,并具体说明了定额管理对企业发展的意义,以期加深人们对会计成本控制中定额管理的理解,更好地加强企业会计成本控制的发展。(作者单位:张家口供电公司)

参考文献:

[1]任宏伟.企业定额管理工作探讨[J]. 现代商业,2010(27).

[2]李建华.加强财务控制管理 防范企业经营风险[J]. 现代金融,2007(09).

[3]孙庆云.浅析物资消耗定额管理在生产企业中的应用[J]. 山西焦煤科技,2008(11).

[4]戴勤仿,王建坤.依靠定额管理加强成本控制[J]. 中国石油和化工,2002(09).

成本会计毕业论文提纲

一、引言

重要性是会计、审计理论与实务中的一个基础概念和基本原则,在会计和审计中有着十分广泛的运用,以及重要性原则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二、重要性原则的内涵

(一)重要性的判定

(二)对重要性原则的进一步分析

1.运用重要性原则是“成本效益原则”的要求。

2.运用重要性原则,有利于把握住问题的实质,抓住关键点。

3.运用重要性原则需合理运用会计职业判断。

三、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构成及效益构 成

(一)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构成

1、处理和提供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

2、传递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

3、诉讼成本。

4、竞争和谈判劣势。

5、管理和业绩评价的机会成本。

6、其他成本。

(二)、成本会计信息的效益构成

(1)降低成本。

(2)增加企业的利润。

(3)为企业战略提供支持。

以上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与效益分析的启示如下:

第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无论是企业的外部信息需求者还是企业的管理当局对成本会计信息的需求加强。

第二、成本会计信息的成本与效益大部分是难以计量的。

第三、成本会计信息是一个动态的、相对的概念

第三、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分析

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较为普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账户设置

(二)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1.直接分配法符合重要性原则。

2.计划成本分配法按重要性原则可以简化核算。

3.顺序分配法,充分体现出了重要性原则的思想。

(三)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1.不计算在产品成本法。

2.在产品按所消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

3.在产品按年初固定成本计价法。

4.在产品按完工产品成本计算。

5.定额成本法计算在产品成本

(四)联产品和副产品成本的计算

(五)制造费用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六)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核算

四、结束语

重要性原则在成本会计中的运用是非常普遍的,重要性标准离不开信息使用者的具体需要,离不开每个企业所处的特定环境,重要性原则在实务中的适度运用依赖于会计人员高度的职业敏感性与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可见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增强职业判断能力已成为新形势下会计发展的紧迫任务。另外,在成本核算中运用重要性原则毕竟会使得成本信息的准确性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加强信息披露是必不可少的。

成本会计毕业论文范文

一、绪论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对大部分企业来说,不实行低成本运营就很难生存,可谓成本决定一个企业的存亡。企业成本费用的节约与降低直接就等于增加收入和利润,一个规范科学全面的成本核算与管理不仅能给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而且还能够使整个公司的管理变得更加规范。然而在中国很多企业都没有建立一个规范科学的成本管理与控制体系。所以就需要学习应有的成本控制战略及方法,然后对企业的人力、财力、物力的消耗进行有效监督,才能有效地做到控制成本,以提高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最终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麦肯锡曾这样评价中国企业:“成本优势的巨人却是成本管理上的侏儒”,也就是说中国的企业占有成本优势,但在企业管理及成本控制这一方面不够重视,甚至相当的薄弱。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间的竞争日趋转向成本的竞争,企业的成本越低,越容易在市场竞争中占领优势地位。因而,成本控制成为现今企业管理活动中的永恒主题,成本控制的直接结果是降低成本,增加利润,从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那么,企业要做到科学、有效地成本控制,首先就是要正确的认识“成本”,进而才能有效地做到控制成本。

二、企业成本控制的内涵

所谓成本控制,是指企业根据一定时期和特定条件下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行为。

成本控制的内容,可按成本形成全过程分为:产品投产前生产准备过程中的成本控制,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和销售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投产前的成本控制,也称成本的事前控制,是指对影响成本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事前规划、审核、确定目标成本,它是成本预测、成本决策和编制成本计划的统一。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同时也称事中控制,是指生产产品成本的形成过程中,随时与目标成本对比,发现问题采取措施,予以纠正,以保证目标成本的实现。销售过程中的成本控制,主要包括销售包装、运输、广告、推销费用、售后服务和销售机构开支等控制。

以成本的发生为基点,成本控制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事前控制主要是确定成本目标,它是成本的前期控制;事中控制主要围绕成本标准,一时一事对单项成本开支进行控制;事后控制则是在成本形成之后,对产品成本进行分析考核,用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把日常发生的差异及其原因汇总起来进行分析研究,探索成本升降的原因,明确经济责任,为下一个成本循环的目标成本确定提出改进意见,以不断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它是成本的后期控制。

三、我国企业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企业也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成本控制工作的重要性,一些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已经开始采取有助于加强成本控制,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但仍有大部分企业的成本控制水平比较落后。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成本控制的意识薄弱

我国企业普遍存在成本控制意识薄弱的现象,没有充分认识到成本对于整个企业的意义所在。据调查,大部分中小企业管理者只有中专以下学历,从事管理工作的年限也大多较短,严重缺乏企业管理经验,更多的中小企业管理者还缺乏财务会计知识,所以,这些管理者的管理理念无法满足现代企业对成本全方位控制的要求。在员工素质方面,中小企业的员工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以及中小企业经营者不注重员工的后期培训,致使员工素质得不到提高,这样就无法使企业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提高工业生产技术,也无法贯彻执行先进的管理方法,造成企业始终停留在资源浪费大、管理落后的生产经营局面。因此,企业管理者的管理理念落后、员工的'素质低下、成本控制意识薄弱严重制约了现代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控制。

(二)成本控制的观念落后,滞后于形势发展

我国企业成本控制的观念也相对比较落后,具体表现在对成本控制的范围、目的及手段等方面的认识存在偏差。很多企业仍将成本控制的范围局限于企业内部甚至只包括生产过程,而忽略了对其他相关企业及相关领域成本行为的控制。

企业成本控制的目的被归结为降低成本,较少从效益角度看成本的效用,节约成了控制成本的基本手段,认为做到最大限度的节约就是做好了成本控制,不能应用成本效益原则,通过发生成本来实现更大的收益。企业内部的领导人员对成本控制的意识也不够强烈,单纯地认为收入提高了利润也就上去了。殊不知,即使收入提高了,成本仍旧很高的话,结果还是不能达到预定的目标。从现代成本控制的角度看,成本的是有条件和限度的,在某些情况下控制成本费用,可能会导致产品质量和效益的下降。所以企业不能将成本控制简单地等同于降低成本,应是资源配置的优化和投入产出的高效管理。

我们必须 摒 弃将成本控制局限于产品生产成本的传统观点,将控制范围扩大到产品寿命周期的全部成本,即投入、产出、最终消费的全过程.

(三)成本控制的方法陈旧,不够系统

许多企业的成本控制方法一直沿用原有模式,即首先制定目标成本,再将目标成本订立为标准成本,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执行标准成本,揭示实际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并借助于财务会计的成本资料,运用管理会计的信息处理方法,对生产经营过程发生或可能发生的成本数额与形态实施控制、分析和评价,制订改善措施,考核奖励有关责任方,其重心放在产品的生产阶段,着眼于成本的事中、事后控制。这种成本控制方法忽视了产品生产其他环节上的成本控制,不能全面正确地反映企业的成本信息,误导企业管理决策者的决策,已不能适应现代成本控制的需要,从而制约企业获得长期竞争优势。且粗放的成本计算方法缺少中间步骤和明细过程,生产过程中各作业的成本资源没有得到具体计算,给企业成本的精细控制造成障碍。

成本会计的作用及发展思路论文

市场经济环境下的成本会计是企业成本核算与生产经营的有机结合,是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而产生的。随着市场竞争程度的日益加深,成本管理在企业内部管理当中的地位与重要性也与日俱增。

一、成本会计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大多数的产品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新工艺、新产品的创新速度不断加快,使得企业的运营周期逐渐缩短,因此对成本核算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低成本战略也成为了众多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所以成本会计管理理念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得市场经济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多样化、个性化产品的需求、企业ERP集成系统、制造资源规划系统都给传统的成本会计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总的来说,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成本会计水准不高,理论研究不充分

当前我国企业成本会计理论的研究存在明显的不足,一方面体现在对成本会计理论研究不足,导致其缺乏独立性和系统性,另一方面则体现在没有涉及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环境成本、时间成本以及社会责任成本。此外,我国成本会计学的专家和学者尚未突破传统成本会计思维的束缚,尽管已经开始将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学科融入到成本会计当中,但是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2.缺乏完善的成本会计体系

我国现有的关于成本会计方面的著作,大多数都倾向于成本核算方法的介绍或者是案例解析,而很少涉及成本会计的核算流程,且缺乏统一的'标准,没有对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知识进行系统性详解。此外,对于成本会计报表与分析等方面的内容也只进行了简单介绍,缺乏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3.成本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性

现阶段我国成本会计的发展与管理尚处于传统成本管理层次,尽管在成本核算方面开始突出成本管控,但是控制方法和控制制度还存在很大的缺陷,导致成本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屡次出现,进而对决策者的决策结果产生影响。众所周知,成本管理主要划分为事前管理、事中管理和事后管理三个部分,而我国目前的成本管理主要集中在事后管理,但已经发生的成本只能作为以后的参考和依据,并不能产生预防作用。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的缺失,导致企业成本核算信息缺乏真实性和可靠性。

二、成本会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各项经济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企业发展也逐渐现代化。经济环境不断发生变化,要求企业必须要紧跟时代的步伐,在确保企业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运用成本会计来有效降低成本,增加企业的竞争能力。下面笔者主要从社会环境和信息技术层面来探讨成本会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1.成本会计电算化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得企业的成本会计开始以计算机作为主要工具进行工作,这极大地加快了信息反馈速度,增强了管理者的业务处理能力,有助于企业准确地进行成本预算、核算与决策,同时对企业进行成本控制、全面分析成本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成本会计信息的服务对象可以划分为高、低两种类型,服务对象的层次越高,则表明其要求的成本会计信息越全面、具体,服务对象的层次越低,则要求的信息就比较简单、局限。因此,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组合,能够形成不同的成本信息,进而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对成本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和管控。

2.成本会计核算统一化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发展和规模经济产生了许多跨行业、跨地域的企业,要求成本会计必须贯彻到生产、销售的各个环节当中,以最大限度减少各环节之间的摩擦。对企业内部各级单位进行分级辅助核算,分别核算本单位的生产经营过程,以充分调动各个岗位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此外,还要不断拓宽成本会计的核算内容,并采取与本企业发展相适应的成本核算方法。

3.成本会计绿色化

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绿色贸易壁垒的存在时刻提醒我国企业必须要提高对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视度。从我国实施的政策看,可持续发展观念已经深入到社会各个方面,同时也体现了发展绿色产品、无污染产品以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将这些反映到企业的会计体系当中,也就是企业成本会计的绿色化发展,这就是近几年来受到外界广泛关注的环境会计问题。将外部环境因素纳入到环境成本计量当中,将环境污染、质量与开发的成本费用和对周边环境的维护费用统统计入到企业会计成本效益当中,将社会经济学、环境经济学与会计学进行有机结合,以促进社会、环境、经济三者和谐发展。

三、迎合成本会计发展新趋势的方法和措施

1.深入研究成本理论,不断提高成本会计的水准

我国成本会计领域的专家学者要不断加大对成本理论的探索和研究,构建完善的成本会计体系,并将最新研究成果融入到现代理论体系当中,主动吸收现代成本元素,积极创新成本管理方法。其次,要敢于突破传统思维的束缚,积极探索新的成本会计理念,不断缩小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再次,要进一步加强对成本会计全职能理论的探索与研究,以核算职能为关键,同时充分发挥其他监督职能的作用。最后,要不断扩宽成本会计的理论研究范围,积极开拓新领域,研究新课题,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以达到提高成本会计水准的目的。

2.构建完善的成本会计体系

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对成本会计进行有效的监督与管理。第一,制订成本会计核算流程的统一标准,将成本会计核算贯穿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整个流程当中。第二,不断充实会计成本的理论实践内容,强化对财务会计报表和会计成本的分析。第三,主动将成本会计的理论成果应用到实践当中,将理论转换为实际的生产力,进而构建完善的成本会计体系。

3.积极引进新技术,不断提高企业成本会计工作的准确度

企业在对成本会计进行管理的过程当中,要主动引进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以促进企业成本会计电算化的实现,这一方面能够加大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度,同时还可以及时、便捷地处理更多高难度的问题。现阶段,我国已经有许多的企业基本实现了成本会计电算化。例如海尔集团就是通过计算机替代人工进行成本会计预算工作,将相关信息数据输入到系统当中,计算机便可以快速进行计算并作出反应,此外还能够精确计算出企业当期成本。将新技术应用到企业的实际管理过程当中,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提高会计人员的成本管理意识和能力

现今大多数的企业基本都是由在职会计人员来担任成本会计核算工作,而没有聘请专业的成本核算人员。然而,许多在职会计人员缺乏成本会计管理意识,将财务管理与会计信息混为一谈。因此,必须加强会计人员的成本意识,定期组织培训,重点加强对成本会计知识的学习与更新,确保每一位财务人员都能够将成本管理方法应用到实际的工作过程当中。

财务会计与审计论文范文

随着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当前我国企业信息化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作为企业信息化的关键,财务会计系统是联系企业财务和业务的重要桥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财务会计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财务会计报告包含经营成果及会计信息等经营性信息,企事业单位对内对外提供财务会计信息最为重要的书面性文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当前财务会计报告已经体现了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满足更高层次、更多元的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需要,研究财务会计报告当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财务会计报告对企事业单位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企业为入手点,分析了当前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建议。

关键词:会计报告;决策;会计信息;问题及对策

财务会计报告用书面形式将企业特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与现金流量表现出来,其目的是为报告使用者提供企业财务状况、先进流量等会计信息,为投资者与企业内部决策者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按照会计准则规定,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必须按照特定的规则,采用统一、规范的格式进行编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经营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报表使用者对会计报告的要求也呈现多元化、高层次的特征,传统的财务会计报告已经体现出诸多弊端,因此,必须对当前财务会计报告进行改进,才能更好地为企业与投资者提供必要信息。

一、会计报告质量要求

(一)真实性要求

真实性要求是财务会计报告质量要求的首要条件,财务会计报告数据必须与企业实际经营数据一致,不得隐瞒,不能造虚假报告。

(二)完整性要求

财务会计报告必须能够全面反映企业内部资金、资产、预决算执行状况,不得有疏漏。

(三)时效性要求

会计报告必须为报表使用者提供最新信息,报告才可成为有效报告,使用者才能根据报告信息对工作进行调整,避免问题积压。

(四)有效性要求

财务会计报告不仅要真实、完整、及时,还必须能够反映数据背后的问题,在专业性前提下,财务会计报告还应提供决策支撑,只有这样,报告才是可使用的报告。

二、当前财务会计报告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披露不完整

经济的发展使得投资主体正呈现多元化态势,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满足多方需求,其信息应当能符合企业利益关系主体的使用需要,如投资者、经营者、债权债务人等。然而,现行的财务会计报告中的项目体系大多反映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不对某一项目、业务或特定交易特征进行表露,浓缩程度太强,掩盖了部分信息,无法让报告使用者全面掌握企业的实际状况,为报告使用相关利益主体决策、执行、控制等行为带来阻碍。

(二)非货币信息反映不足

当前财务会计报告以反映货币信息为主,且多为企业历史货币计量的成本数据。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企业无形资产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对企业的发展影响也越来越大,而传统财务会计报表无法反映非货币计量的经济事项,例如人力资源、金融衍生工具、数字资产等,导致财务会计报表中信息覆盖面缩小,报告对投资者的使用价值无法满足需求。

(三)容易偏向形式工作

实质重于形式是会计的基本特征之一。因此,会计报表必须体现出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实际交易及活动事项,而不仅仅是按照既定的会计报表结构形式,对已有数据进行处理,当企业实际发生的经济交易事项与报告形式不一致时,会计核算应当以真实发生的经济事项进行账簿处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会计报告很容易出现形式重于实质的问题。例如,当前财务会计的核算方式依然受到资产稳定性管理的影响,结构上不充分考虑企业持续经营,需求体现不完整。

(四)时效性不足

时效性是有效信息的基本特征之一,市场波动频繁的状态下,能否及时获取市场信息及企业经营信息将直接影响决策的有效性,决定了投资者是否能够抓住商机。当前,传统的财务信息报告体系已经无法满足灵活的决策需求,同时,较长的报告周期直接为决策留白,这段空白期中企业情况很可能已经发生变动,时效性受损。此外,由于较长的报告周期,企业可能在这段时期内进行幕后工作,报告出具前,企业可能已经变更了资产、现金流等关键信息,如我国上市公司中,关联交易、资产重组等作为通常在年底报表编制之前。

(五)形式不够灵活

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具有统一标准,确保了财务信息的可比性。但是,完整是相对的,传统财务会计报告的标准形式很可能限制信息的获取,报表重点体现不足,且不少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都有模糊财务会计信息的企图。现代经济体制下,不少报告使用者已经开始追求专业化财务会计报告,以获取更为充足,更具针对性的财务会计信息。

三、优化财务会计报告的建议

(一)强化信息化应用,构建实时报告机制

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的生命周期大大缩短,经营活动的不强不确定性增加,会计信息的可用实效也会缩短。因此,建议利用信息化系统,在保留传统财务会计报告标准化的基础上,对企业财务会计信息进行短期化、不等距化处理,增加报告中的变量信息含量,从而使财务会计报告中的信息灵活化,报告使用者也能够在特定时间内获取当时、当阶段的财务会计信息,更好满足使用需求。

(二)优化报告结构,进行分部编制

财务会计报告结构的优化早已是业界探讨的热点,要对财务会计报告进行整体优化,就必须优化报告结构。针对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可以适当对财务会计报告结构进行优化,例如,基于集团企业地域性及资产分散性特征,可以适当增加增值表与收益报告,按照集团地区、行业及产品进行分部编制,为各类报表使用者提供专门化报告,结合传统报表形式,实现报告对比,让使用者更为精确的掌握多部门、多区域、多行业的企业集团经营成果,提升决策科学性。

(三)强化基础数据获取真实性,保障会计信息质量

财务会计报告体现的信息由企业财务部门收集并经过会计处理得来,因此,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受到企业财务部门会计工作的影响。在优化财务会计报告的过程中,一定不能忽视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应当积极改革财务管理方式,强化会计内部控制效能,最大限度地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四)强化内部监督,扩大外部监管影响力

内部控制对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作用毋庸多言,但是,不少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在运作过程中,逐渐演变成形式制度,而不是实际的控制程序。强化内部监督,应当从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入手,从财务会计报告质量出发,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应当着眼与会计岗位职务分离状况,要在财务部门内部形成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的合理职能关系,强化负责人的内部控制思想,从工作实践中发现问题,及时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调整完善,构建严格、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切实将制度落实到位。同时,由于会计信息的利益相关性太强,在行业自律性不足的状态下,内部监督机制很可能失效,因此,在保密性原则下,应当提高外部监督力量,避免会计舞弊。

四、财务会计报告发展展望

基于会计信息的时效性、真实性、完整性基本要求,以及市场报告使用者的多元化、专门化需求,财务会计信息报表的发展方向归结起来应当包括四方面。首先,财务会计报表应当能够表露出极强的预见性,为市场波动中的决策主体提供更科学、更合理的预测。第二,图像化发展。图像往往能比文字传递更多信息,多元化需求下,图像所能表征的信息更能符合现代市场经济中使用主体的要求。第三,与信息化紧密结合。当前大多企业已经实现会计电算化,信息化已经成为企业会计的趋势,利用信息化手段,财务会计报告能够更好地抓住时间节点,会计信息能够更加精确,信息传递速度也会有极大提升,更加符合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使用需求。

五、结语

本文对当前财务会计报告中存在的部分问题进行了探讨,其实,财务会计报告总归是财务会计信息的载体,因此,优化财务会计报告,核心出发点当为会计信息表露与使用者需求,基本规范也应以会计信息为基础,在改进会计报告时,应当充分重视市场经济体系下报告使用者对报告的多元化需求,从实际需要出发,保留当期财务会计报告的优势,尽可能实现报告的多样化、专门化。

参考文献:

[1],李英,叶康涛.财务报告的全球可比性——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以及何时实现[J].会计研究,2013,05:3-10+95.

[2]孙光国,杨金凤,郑文婧.财务报告质量评价:理论框架、关键概念、运行机制[J].会计研究,2013,03:27-35+95.

[3]冯海虹.财务报告改革与财务分析体系重构的互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

[4]刘峰,葛家澍.会计职能•财务报告性质•财务报告体系重构[J].会计研究,2012,03:15-19+94.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铁路事业也随之增强起来,铁路财务会计控制作为铁路财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增强企业综合竞争能力和完善铁路企业财务会计体系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也为铁路工作的有效进行起到了促进的作用。本文针对长效机制在铁路财务会计控制中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展开分析,就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解决对策,为铁路工作的良好发展奠定有力基石。

关键词:长效机制;铁路财务会计;控制;创建

铁路财务会计控制在铁路财会系统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促进现代铁路工作发展的重要手段,但是铁路财务会计控制在现阶段发展中也存在各种问题,使整个财会体系存在弊端。

一、长效机制在铁路财务会计控制中的现状

(一)监督系统存在问题

铁路工作中的财务会计控制监督主要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个方面。对于内部监督来说,主要体现在:日常财务核查工作、国有资本的监督、固定资产的监督、财务监察、运输收入的稽查等多个项目的核查工作,而外部监督主要是国家专门派人进行的专项工作核查监察监督,进行年度的审计报算和审计报告。但在实际生产中,这些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并没有发挥其本质作用,做到有力监管,多是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消极监督管理办法,这使铁路财务会计控制中的长效机制未能科学可循环良好的发展,影响铁路工作的健康运营。

(二)财务风险认识不足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国际化的发展,对于铁路财务会计控制来说面临着多重风险,例如:筹资风险、汇率风险、投资风险和合同风险等,而铁路基层工作人员并不能够很好的认识并且控制这些风险的发生,并且由于认识的有限,和管理制度的缺陷,无形中增加了铁路财务会计控制的隐性风险,也影响到铁路工作的另行发展。

(三)管理机制的不利作用

现如今的铁路工作组要采用两极化管理,对于财务、工作、人事及业务等都由总部进行设计统筹,使基层人员不能很好的接受任务,任务目标不明确,财务监督也不得力。部门和部门之间的沟通不和谐,信息传达不当,管理机制的缺陷,阻碍了上下级铁路财务的理解与运营,进一步阻碍了铁路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构建长效机制在铁路财务会计控制中的发展对策

(一)及时健全铁路财务会计控制监管体系

想要健全铁路财务会计控制监管系统,就必须充分了解每个监管系统的重要性和作用,对于内部监管来说,要及时健全内部监管部门的优化,设置专门的审计部门进行监督管理,对于铁路工作的日常财务会计收入与支出及时做好记录统计,对于日常财务保单做好保存,定期进行财务核对,以免日后出现财务漏洞。对于外部监督来说,及时配合国家审计人员的工作,做好资料的提交和保存。

(二)及时健全铁路财务会计风险管理体系

1.健全预警体系铁路财务会计基层部门要根据现有存在风险建立一个财务会计预警体系,针对铁路财务会计体系中存在的风险,将每个风险有分类的进行统计和划分标准预警线,在风险值达到预警线时及时预警,并且要提前规划好预警处理办法,以便在出现预警时及时进行预警处理工作。

2.健全财务风险管理监控制度对于铁路事业的日常工作都应该建立一个全天候的风险管理监控制度,并在监督的过程中提出及时有效的解决对策。

3.建立并完善财务会计风险管理信息体系铁路基层人员要利用高科技信息技术手段对于财务会计数据库践行监督,建立完善的数据库风险制度,在搜集、整理、处理数据信息是及时做好信息保密加密处理,及时为铁路工作的有效进行提供安全可靠的财务数据信息。

(三)及时健全铁路财务会计控制治理结构

1.提高工作职责感铁路工作人员应该通过建立有效的长效机制来实现自身对于下属单位、企业的工作责任感,及时派遣小稽查员或者审计人员,对于下属企业进行调查,以提高铁路部门财务监管的决心。

2.提高长效机制安全认识对于长效机制的有效性进行及时的讲解,是铁路工作人员充分的认识其重要作用,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升铁路工作人员对于财务会计控制的认识,以此来强化铁路人员对于下属企业的财务会计控制治理结构的重视。

3.下属企业做好本职工作通过对于铁路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高,强化对下属企业人员的监管与控制,下属企业也要充分的做好本职工作配合铁路财务会计控制的治理,以此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三、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长效机制在铁路财务会计控制机制中的建设越来越重视,但是实际工作和生产中,长效机制在铁路财务会计控制中的发展并没有人们预期发展那么完美,总是在这里或那里存在着弊端和漏洞,严重影响着铁路事业的发展。因此在新时期铁路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加强对铁路财务会计控制长效机制的探索与研究,是现代人们必须面临有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世祥.分析建立铁路财务会计控制长效机制的思考[J].中国经贸(下半月),2013(1).

[2]王强.探讨建立企业财务会计控制长效机制的思考[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2).

财务审计论文范文

企业财务审计,是指审计机关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国家企业财务审计准则规定的程序和方法对国有企业(包括国有控股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审计监督。下面,我为大家分享财务审计论文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加快发展,传统的财务会计审核方式已经难以符合市场的发展需求,使得经济与企业的发展难以同步,导致财务会计账务审核工作无法顺利实施。基于这种情况,企业在开展财务会计账务审核工作时,必须要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财务会计管理工作加以改进与优化,保证审核工作流程的制度化与规范化,促进管理水平的提高,实现企业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促进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一、账务审核工作存在的问题

对于财务会计账务审核工作而言,其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目前在开展账务审核工作时,其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错账、漏账以及假账等。

1.错账问题

部分企业为了减少人力资源管理的费用,低价招聘缺乏工作经验的人员进行账务管理工作,导致账务审核风险与财务工作难度进一步增加,而财务人员的职业素养会对财务的完整性与准确性产生直接影响。一般而言,企业的生产经营主要涉及到材料的采买、加工生产和销售等,一旦某一环节出现问题,将会直接影响企业今后的发展。因此会计人员在财务审核工作中出现错账情况,将会导致其他各环节出现错误的财务信息,影响审计工作的准确性与真实性。如施工企业的会计人员在汇总审核财务、报账与报税信息时,多会将企业账务与施工情况和材料采购等加以联系,如果材料账务存在错账问题,将会导致施工企业的材料管理资金和工地用料等方面出现问题,造成资源的浪费,影响企业财务的良性发展。

2.漏帐问题

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实现自身的发展,往往会将自身的生产经营规模加以扩大,但是这样会使得财务审核内容趋于复杂化,导致管理人员面临许多的账务信息,较易出现漏账情况[3].对于漏账而言,其存在于财务会计账务审核工作中,主要是指审核工作的不完整性,难以有效纳入企业的全部财务信息,导致相关信息出现遗漏,从而无法客观全面反映出企业的财务状况,出现资金流失与审核不准确等问题。

3.假账问题

部分企业在进行财务会计工作时,多存在虚假账目情况,如果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将会导致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无法顺利开展,影响企业资金的安全。假账情况的出现具有多方面因素,其中集体与个人经济利益是其主要影响因素,部分财务人员受经济利益的驱使,做出违法违规行为,对企业账务信息进行随意修改,非法谋取自身利益。此外,部分企业管理者为了逃避税务的缴税,在账目记录与财务审核等方面作假,并让会计人员从中收取部分回扣,影响财务审核工作的真实性。

二、加强财务会计账务审核工作的有效策略

1.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建设

要想提升审计工作有效性,首先应在制度制定上加以完善,用严格的管理以及规范化的制度提升审计标准,这样才能够做到对企业内部资金的有效管理,并通过资金规划为企业下一阶段的采购、生产、经营等活动项目的制定提供切实可行的依据,避免投资、经营风险加大。一般来说,我国小规模企业难以建立内部审计机构,因此内部审计职责可由企业章程规定的相关机构或董事会加以承担,从而提高财务内部监督机制的执行力,降低企业的损失,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

2.严格完成账务记录

企业由于生产经营活动,在资金上处于变化状态,部分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会记录第二天可能发生的资金变动,如果第二天资金出现变动,将会出现会计信息变化,例如需要删除与修改,影响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因此在审计过程中,会计人员需要认真做好财务记录工作,将每日的出账、入账详细记录,若存在未达账项应清楚罗列,并在未达账项确定类别后及时归入应有的会计项目,从而保证财务的完整性及准确性,强化自身的财务管理能力,为企业领导者在未来发展规划设定上提供有效的决策信息。财务记录作为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只有做到有据可查可依,才能保证财务会计账务审核工作的准确性与合理性。除此之外,必须要对每项资金的相关单据以及去向进行及时、准确记录,并实施阶段性汇总。

3.健全内部监督机制

企业要想保证审计工作的有效性,其内部监督机制的制定是必不可少的。企业在管理资金时,应建立信息化管理模式以及资金管理机制,对每笔资金的流向实施全过程跟踪监控,同时加大资金信息的流通率,优化财务信息的共享,合理估算流程资金与固定资金的比率和变动关系。内部监督机制可采取责任到人制度与分级管理制度,让每位审计人员意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与严谨性,降低自身疏忽造成的审计差错。此外,企业财务人员应加强管理财务审计工作,做好资金收支情况的记录,实现资本结构的优化配置。

4.强化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培训

对于企业审计人员而言,职业道德不仅对社会的进步以及个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也对企业的外在形象与发展十分重要。工作人员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会促进自身工作能力的`提高,也会增加企业的外在形象。在人员聘用方面,企业需严格规范人员选聘制度,确保上岗员工在道德水平、学历水平、工作经验上符合工作要求,提升审计专业性。企业在进行财务会计账务审核工作时,必须要培养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从而实现自身的发展。由于各种法律法规中都涵盖了财务账务审核的相关规定,要求财务人员必须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与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因此企业应强化人员的专业培训,对财务专业知识加以及时更新,使人员的业务水平符合管理要求。此外,企业应对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与技术加以引进,提高审核工作的效率,确保财务人员详细了解相关的业务操作流程与审批程序,有效解决账务审核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企业在开展财务会计账务审核工作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错账、漏账、假账等现象,降低账务的准确性与完整性,不利于账务审核工作的顺利实施,也不利于企业阶段性发展规划的制定。基于这种情况,企业必须要优化自身内部审计建设,健全内部监督机制,强化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修养和专业培训,同时财务人员要做好账务记录,从而提高账务审核的科学性与财务管理的水平,实现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悦华。浅谈财务会计账务审核制度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方案[J].现代经济信息,2014,01:210.

[2]王强。论财务审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方法[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12:66-67.

[3]刘宝芳。财务会计账务审核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方法[J].北方经贸,2015,07:168-169.

[4]张家荣。财务会计账务审核制度相关问题及优化建议分析[J].时代金融,2015,23:164+168.

[5]杨海清。论财务会计账务审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方法[J].财经界(学术版),2015,15:252.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均属于会计学科的分支,在 企业管理 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财务会计发展趋势 毕业 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 财务会计发展趋势研究 》

一、财务会计发展现状

经济新常态下新的经济特征是:国家治理法制化,宏观调控间接化,经济运行市场化,企业行为自主化,产业转型升级化,市场竞争品牌化,经营管理科学化,企业内控系统化,会计管理精细化,财务数据真实化,创新驱动主流化。在经济新常态下,变革现行的财务会计核算和管理模式,才能适应企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需要,才能适应经济市场政府调控的需要,才能适应改革创新创造的需要。财政部1992年11月30日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1993年7月1日实施;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又重新发布了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开启了新中国财务会计变革的新浪潮,使我国的会计工作与国际会计准则直接接轨,直到实质性趋同。财务会计的记账基础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 方法 采用借贷记账法。在企业会计准则的执行过程中,财政部于1995年12月15日又发布了《会计改革与发展纲要》,提出了与市场经济协同的会计模式,财务会计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为目标,对经济活动实行全方位、全责任、全过程的核算与监督。在《企业会计准则》的导引下,在贯彻落实《会计改革与发展纲要》的过程中,从2006年12月开始,财政部陆续发布了企业会计具体准则41项多。

1999年10月31日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2000年7月1日起施行。这一时期,以《企业会计准则》为依据,全面规范了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和管理。随着会计电算化向各行各业的迈进,大部分账务核算由计算机来完成,极大地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极大地提升了财务人员的工作效率,极大地提升了会计分析、调节、监督、控制、决策、预测的管理水平。

二、财务会计前沿态势

现代社会是网络化、知识化、科学化、数字化、创新化的时代,人民安居乐业,经济稳步提升,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催化下,会计电算化核算替代了会计手工核算,实现了会计技术手段的第一次革新,使会计人员由“核算型”转向“管理型”。会计信息化提升了会计电算化,实现了会计技术手段的第二次革新,使会计工作由规范化提升到精细化。会计网络信息化延伸了会计信息化,它将是会计技术手段的第三次革新,也是会计发展的新态势。会计网络信息化是会计、网络、信息三位一体的融合,是会计发展史上又一次变革创新。由此必将引发对会计方法体系的重新整合,对会计 教育 与会计实务操作的变革,对现行会计规则的挑战,必将引起会计核算系统和会计管理系统的一系列深度变化。

三、财务会计发展趋势

会计从学科上划分,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从本质上区分,分为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会计未来发展具有以下趋势:

(一)会计核算向电子化发展。会计核算由计算机核算系统依照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处理完成。从原始凭证确认输入、记账凭证审核填制、会计账簿平行登记、费用分配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结账对账、精确编制会计报表都由系统来执行。计算机系统处理的集中性、自动性,全程清除了人工干预,极大地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手工会计核算将退出历史的舞台。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企业与外部往来的结算(如各种发票、税票、结算单据等)均以电子货币进行。会计信息载体的改变,社会共享程度的提高,使传统职权分割的控制将消失。

(二)会计信息向开放化发展。会计信息是对各单位经济活动的披露。基于全球互联网的会计信息系统,将企业的经济活动都纳入企业信息网之中,并且与外界系统相联结。企业内外的各个机构可根据授权直接调阅会计资料、获取数据信息,使会计信息的空间扩大、数据开放,由微观数据扩展到宏观数据运作,会计数据处理呈集成化之势。同时,有利于政府和社会对企业会计信息进行监督。

(三)会计人员向高智能发展。会计工作重要的是核算资金运动,分析经济数据,管理资金运营,控制经济活动, 报告 会计信息。同时,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保证会计运行系统与经济运行主体相融合。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是高智能复合型,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深厚的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审计知识,掌握经济、管理、法规知识,熟悉 网络技术 ,熟悉企业生产工艺流程,熟悉企业业务核算流程。对会计数据有精准的计算能力,对繁杂业务有准确的判断能力,对会计信息有超强的梳理分析能力,做到信息分析有深度,资金控制有适度,预测决策有高度。

(四)会计服务向真诚化发展。会计服务单位是保证会计信息质量的封锁线,是投资者维护权益的合法途径。真诚守信是会计行业的生存法则,这就要求会计师事务所等会计服务机构,完善经营管理,加强真诚建设,提升服务意识,营造公正氛围,驱动信息公开。

(五)会计确认向无形化扩张。企业资本核算向人力资源和无形资产扩展,历史成本计量向公允价值计量转化,会计报告内容表外承载过多向表内回流,开创出新的财务报告模式。

(六)会计教育向实用化发展。将会计教学放到会计实务实习基地,设置完整的供产销工艺流程,让学生置身于企业的经济活动之中,创建系统的会计核算管理体系,搭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外部环境,理论传授与实务操作适时对接,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对接现场会计业务。

(七)会计管理向多元化发展。会计网络信息系统本身固有核算、归纳、分析、控制、管理职能,在 财务管理 人员的参与下极大地提升了决策和预测功能。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再度深化“,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稳步推进,加快了会计工作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移,由常规化向创新化的转移。会计管理多元化,一是获取会计信息多元化。在互联网基础上,会计信息系统可以提供数据、图像、语音信息;二是梳理会计信息多元化。会计信息系统可以计算、分类、汇总、分析、决策和预测;三是披露会计信息多元化。会计信息系统可以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信息,能够全面覆盖信息需求者的个性需要。总之,在经济全球一体化,能量信息超载化,信息传递网络化的时代,必然要求会计技术适应科技发展和企业形态的发展需求。财务会计的革新是历史的必然,我们必须将财务会计管理模式快速实现电子商务化、功能多样化、权利扁平化和管理信息化,必须及时准确地把握财务会计的发展趋势,应对企业未来面对的复杂形势,紧跟国际潮流,将我国的财务会计发展推向最前沿。

作者:杨勇 单位:内蒙古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1]杨勇.略论财务会计的前沿态势[J].河南社会科学,.

[2]黄小晏.论网络时代会计系统的构建[J].中外企业家,.

[3]刘宇,王燕.论当代财务会计的发展趋势[J].北方经贸,.

《 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关系研究 》

摘要:在中国传统的会计管理工作中,它是仅仅局限在对资本的管理水平,在企业管理过程中太注重企业实际经济管理,大多数忽略了这些因素的协调和管理决策的行为。随着社会经济的成长,新会计制度逐渐完善,会计实体识别和创新能力逐步提高,传统的企业会计管理模式是金融资本为主要组成部分,知识资本管理是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对象是远远超出了物质的管理的范围,应结合物流、资金流、信息沟通和循环显示产权流动的经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经济管理;资本模式;传统会计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是企业会计管理系统。从服务对象,影响行为,时间跨度,会计主体,会计程序和会计方法的精度等信息的特点都存在着不同的,但它们之间有着不能被忽略的非常紧密的联系,其中最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对象一般都是相同的,即企业管理活动,和收发消息,两者之间的分工不同,在时间和空间方面有所不同。管理会计的对象是强调当前和未来的经济管理活动及其信息等空间的一部分,强调特殊的经济活动和其信息的选择和财务会计强调过去和使经济活动及其信息。所有的经济活动和空间着重于整个企业活动和消息;另一方面,大量的原始数据是大致相同的,经常直接引用材料管理会计财务会计研究和一个帐户报表等。

一、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区别。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组织体系、管理学理论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从本质上说,管理会计还是一种经济管理信息体系,它是科学会计的一种领略的边沿。归纳会计成长的产品,源于财务会计其余有关联的部分的有机实质与成长,同时也会计是的一种首要的特质,是种专业性很强的学科,比方,在管理会计用货币计量的多种综合测量仪器的发展。单一货币计量使会计的刚性、片面、单一,不能满足企业管理、管理会计、及其材料数量和数量的要求,作为会计信息被列为会计信息的职工人数和劳动成本更为全面和直观。

1.不同的会计科目。管理会计主要负责本单位内的企业领导作为主体。更强调人力集中管理的行为,也为企业,财务会计往往只有将企业作为一个整体的作品。管理会计责任主体才会更形象。

2.基本功能是不同的。管理会计作为会计的内部管理系统,部分主要集中在企业内部管理效劳服务;不接受财务会计“公认会计原则、限制和管束,使用的各种方法多样,工序少,从企业经管的方面来接收消息,负责主要的制定工作目标,节制活动的主要责任。重视过程的管理服务,结果影响内部各个职员的心态和行动的所有方面,按照企业的业务目标和努力工作,面向企业的功能,主要进行推理、决策、规划、控制和评价功能,推行履行企业之间的各个职责,属于“新型的会计”。金融和会计工作部分的关键是企业外部的利益集团提供会计信息服务,方式和过程都是一定的,使用一致的财务会计系统和原理,主要为股东、债权人和债务人,政府主管部门,履行反映、报告功能的业务结果和财务状况,属于“新类型的会计报告”。

3.信息的特点是不同的。管理会计信息在过去、现在和未来三个时期;而大多数财务会计信息主要是过去时态。这些过去时态的管理会计是不一致的格式,不是恒定的报告日期和不向公众开放的内部报告信息的媒介,而对于公共信息的提供者财务会计来说,媒介是在恒定的格式和报告财务报表的日期。管理会计在公司内部经管部门供给定量消息,同时也频繁利用非价格单位,企业职工在车间等单位的价格能成为管理会计的目标,企业物流部门它们则是价格单位,但也可以作为管理会计的主体此外,据一些单位的需要,供应的定性和固定,有一个选择,不坚持准确计算程度的财务会计信息,主要是外国企业利益集团为度量单位提供资金,并使信息系统,满足全面、持续、全面、真实、准确,法律原则和要求。

二、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相互融合的可行性

虽然有一些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之间的差异,无论从实用的角度或从理论的角度来看,两者的结合将成为会计工作的发展的新趋势。会计本质上是一种管理活动,它的基本功能是监督和检查。在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财务会计更加关注企业的实际操作的记录作为一个整体和汇总,管理会计的主要目标是预测,决策,控制,分析和其他,他们在管理的过程中虽然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相互交织,相互依存的。会计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是由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结合。在识别的过程中,测量、报告和分析,管理会计的监管和控制功能总是扮演自己的角色,所以他们之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传统财务会计的重要功能外真正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管理会计模式是传统财务会计的进一步发展。他们更重视企业财务管理功能的性能。这都是沿着两个服务之间的权益相关的鸽子,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从实用的角度来看,二者相互渗透,相互克制,这正是因为两者的结合,这导致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持续发展。从实用的角度来看,结果两人为了实现企业的价格上涨。如果这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财务信息在改革的过程中,管理会计的要求应该全面考虑,并逐步扩大信息字段;管理会计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凭证相关的会计准则和制度规范,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三、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在工作中的融合性运用

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会计系统的两个分支,虽然规范基础上,服务对象和工作重点有所差别和变化,但由于最终目标是实现企业价值增加的一致性,这样他们在工作中没有严格区分,并遵循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组合边界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需求的一致性,在真正的工作综合运用将越来越多,两者的结合已经成为一种必要的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竞争在市场上继续加强,加强企业成长和面临的考验单位领导愿景,审时度势,管理效益,将继续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反映在会计工作主要在以下方面:建立并逐步完善合同管理系统,在过去的时代里,单位的合同管理系统从有到无,逐步提高并慢慢完善。合同管理系统作为一种手段来减少应收账款的坏账,理论上来说,属于管理会计的功能区域。但是因为没有单独设置职位的管理会计,但是它的具体工作是来实现财务会计及其实现过程同时也是依赖于财务会计的会计信息。合同管理包括合同签订、付款和恢复销售佣金的计算,通过合同管理,可以实时响应的状态实施合同,支付逾期的跟踪和管理等减少退出流通的资金,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发展。

四、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

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不能分开了,主要在以下方面:

1.两个都具备控制和评价的功能。财务会计的基本职能是监督会计、金融会计监督,它的本质是实践和企业业务活动的过程中成本审计、检查,主要是企业审计的实际经营状况,制定目标,成本预算是一致的,如果在两者之间有一些差异,找出问题,并想出一个可行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和管理会计的控制依赖于企业经济活动的预算,企业资源成本控制和企业员工。在这一点上,它本质上是一样的财务会计的监督职能。

2.二者的基本信息来源是一致的。管理会计可以为企业内部管理企业计划在未来提供可行的助理,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它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从不同的方面,但最重要的会计信息是财务会计信息,通过特定的方法和程序备案书和报告的准备。虽然两个分支的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会计信息系统,但他们的最基本的信息来源不能脱离这些直接反映生产经营活动的原始数据,也就是说,他们的基本信息来源是一样的。

3.两者的主要指标相互渗透。财务会计供给的历史性资金、成本、利润等有关指标,是按照管理会计进行长、短期策略进行分析的;而管理会计所确定的计划,又是财务会计进行日常核算的指标。他们的主要指标体系和内容是一致的,尤其是企业内部的会计指标体系更应该共同实行才能实现合理的监管和管理。

4.两者在方法上互相借鉴。管理会计的方法主要是预测、决策、预算、控制和考核;财务会计的方法主要是核算、分析和考查。管理会计利用财务会计核算、利用这方面的优势去收集资料、处理资料;财务会计则利用管理会计的先进方法简化会计核算,加强会计分析和考查,提供会计资料信息。

5.两者提供的信息具有相同的特性。相关性和可靠性是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信息的相同特性。信息是决策的基础前提,无论是企业内部经营者,还是企业外界的投资人和债权人,对所需的信息都要求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

五、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区别的主要表现

1.会计的目的。财务会计是财务状况的财务信息,一段时间的财务状况通过财务报表中的经营成果和现金流动的情况及其为其准备。财务会计是当代公司的一种重要的基本性工作,经过一系列会计程序,供给策略有管用的消息,并热情参加经管管理,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服务在一个合理的市场经济的健康合理成长。

2.会计的关键。财务会计价值反映在过去,简单的供应财务会计信息,管理会计价值的积极使用财务会计信息和相关信息,预测、决策、考核、控制、评估。

3.会计凭证。财务会计必须遵守“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的;管理会计主要是受管理者的需要的相关理论,有效控制公认会计原则或统一的会计制度。

4.会计对象。财务会计主要是对企业会计对象作为一个整体,提供集中的信息包括财务成本,进行综合评价和考核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出整体性的评价和考核制度,管理会计主要的内部责任中心为会计对象,每日生产业绩和成果进行制约和评价的结果,但也认真考虑整个企业全面发展的科学性的战略和计划之间的密切协调和整体平衡。

5.会计程序。财务会计程序是相对一定的,凭证帐户报表的格式制定都是有一定的规格制度,会计管理会计过程不是常数,选择的自由性,一般情况下牵扯到填写证书和复式记账的等等问题,报告没有一定的格式标准,一般情况下都是根据划定的管理法规的需要而制定的。

6.会计策略。财务会计在一定时间之内,统一的货币计量单位相同的会计决策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计算简单的会计决策,管理会计在一定的时间内可以使用各种会计决策,提出不同的选项,核计算大多数应用程序操作的研究学习计算机和电子技术来确定最优方案。

7.会计要求。财务会计是非常准确的会计,管理会计则不需要那么的准确,一般情况下只要求近似值,同时也是要强调及时性。

8.编制时期。财务会计需要一定时期内的财务报表的准备;管理会计可以根据管理的需要不需要而制定的会计报表。

六、财务会计区别于管理会计的主要特点

1.财务会计一定要国家或行业组织制定合法的会计法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和有关规定其工作的原则和规范。这不同于管理会计的特点,这是由一个特定的对象和财务会计的目从而定夺的财务会计。财务会计是识别、测量和反应经济关系的资本流动,应该按照一定的社会准则进行,以确保利益相关者的权益不受亏损从而使得利益相关者的均衡。

2.财务会计实施严格的证据制度。因为每一个企业的财务会计流程和人民的实际利益是紧密相关的,只有严格的凭证制度的实施,以确保经济业务流程的可靠性和真实性,以防止所有损害企业财产,以确保企业财产的没有损失并且良好的完成。

3.财务会计实施会计方法的设置。由于财务会计工作直接参与经济的纠纷,这是自然的高度重视金融和会计工作质量,即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可靠性和真实性,以确保财务会计工作的效率和易于检查和监督会计工作和财务会计要求和塑造会计模型。

4.会计决策是相对固定的,缺乏灵活性。会计决策的变化,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会计的结果发生变化。为了避免影响那些负责会计决策的人可能会影响某些利益,或改变会计政策,寻求利益相关者,损害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各国会计准则都具有相关性规定,财务会计选择策略,通常不会轻易改变。如果有需要改变会计政策变化,一般需要在会计报表发表声明。

七、结语

通过上面的得知。财务会计重视核算职能,管理会计重视管理和决策等职能。财务会计重要的是为外部长处相关供给主体执行和实现经济责任的讯息的办事,所以说是一种社会化的会计;管理会计主要为企业内部各个阶层的委托人务为其提供加强经济管理、提升全面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的信息的服务,是一种个性化的会计。总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区别,无论是会计理论研究、会计管理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程艳.新形势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J].财会研究,2011,02:52-54.

[2]徐玉德.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融合的理论基础[J].会计研究,2002,08:50-53.

[3]张琼.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性研究[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9,10:24-25.

有关财务会计发展趋势毕业论文范文推荐:

1. 关于财务会计毕业论文范文

2. 财务会计毕业论文范文

3. 有关财务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4. 财务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5. 有关财务会计类毕业论文范文

6. 浅谈财务会计相关毕业论文

财务会计论文

随着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当前我国企业信息化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作为企业信息化的关键,财务会计系统是联系企业财务和业务的重要桥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财务会计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财务会计报告包含经营成果及会计信息等经营性信息,企事业单位对内对外提供财务会计信息最为重要的书面性文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当前财务会计报告已经体现了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满足更高层次、更多元的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需要,研究财务会计报告当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财务会计报告对企事业单位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企业为入手点,分析了当前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建议。

关键词:会计报告;决策;会计信息;问题及对策

财务会计报告用书面形式将企业特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与现金流量表现出来,其目的是为报告使用者提供企业财务状况、先进流量等会计信息,为投资者与企业内部决策者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按照会计准则规定,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必须按照特定的规则,采用统一、规范的格式进行编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经营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报表使用者对会计报告的要求也呈现多元化、高层次的特征,传统的财务会计报告已经体现出诸多弊端,因此,必须对当前财务会计报告进行改进,才能更好地为企业与投资者提供必要信息。

一、会计报告质量要求

(一)真实性要求

真实性要求是财务会计报告质量要求的首要条件,财务会计报告数据必须与企业实际经营数据一致,不得隐瞒,不能造虚假报告。

(二)完整性要求

财务会计报告必须能够全面反映企业内部资金、资产、预决算执行状况,不得有疏漏。

(三)时效性要求

会计报告必须为报表使用者提供最新信息,报告才可成为有效报告,使用者才能根据报告信息对工作进行调整,避免问题积压。

(四)有效性要求

财务会计报告不仅要真实、完整、及时,还必须能够反映数据背后的问题,在专业性前提下,财务会计报告还应提供决策支撑,只有这样,报告才是可使用的报告。

二、当前财务会计报告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披露不完整

经济的发展使得投资主体正呈现多元化态势,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满足多方需求,其信息应当能符合企业利益关系主体的使用需要,如投资者、经营者、债权债务人等。然而,现行的财务会计报告中的项目体系大多反映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不对某一项目、业务或特定交易特征进行表露,浓缩程度太强,掩盖了部分信息,无法让报告使用者全面掌握企业的实际状况,为报告使用相关利益主体决策、执行、控制等行为带来阻碍。

(二)非货币信息反映不足

当前财务会计报告以反映货币信息为主,且多为企业历史货币计量的成本数据。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企业无形资产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对企业的发展影响也越来越大,而传统财务会计报表无法反映非货币计量的经济事项,例如人力资源、金融衍生工具、数字资产等,导致财务会计报表中信息覆盖面缩小,报告对投资者的使用价值无法满足需求。

(三)容易偏向形式工作

实质重于形式是会计的基本特征之一。因此,会计报表必须体现出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实际交易及活动事项,而不仅仅是按照既定的会计报表结构形式,对已有数据进行处理,当企业实际发生的经济交易事项与报告形式不一致时,会计核算应当以真实发生的经济事项进行账簿处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会计报告很容易出现形式重于实质的问题。例如,当前财务会计的核算方式依然受到资产稳定性管理的影响,结构上不充分考虑企业持续经营,需求体现不完整。

(四)时效性不足

时效性是有效信息的基本特征之一,市场波动频繁的状态下,能否及时获取市场信息及企业经营信息将直接影响决策的有效性,决定了投资者是否能够抓住商机。当前,传统的财务信息报告体系已经无法满足灵活的决策需求,同时,较长的报告周期直接为决策留白,这段空白期中企业情况很可能已经发生变动,时效性受损。此外,由于较长的报告周期,企业可能在这段时期内进行幕后工作,报告出具前,企业可能已经变更了资产、现金流等关键信息,如我国上市公司中,关联交易、资产重组等作为通常在年底报表编制之前。

(五)形式不够灵活

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具有统一标准,确保了财务信息的可比性。但是,完整是相对的,传统财务会计报告的标准形式很可能限制信息的获取,报表重点体现不足,且不少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都有模糊财务会计信息的企图。现代经济体制下,不少报告使用者已经开始追求专业化财务会计报告,以获取更为充足,更具针对性的财务会计信息。

三、优化财务会计报告的建议

(一)强化信息化应用,构建实时报告机制

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的生命周期大大缩短,经营活动的不强不确定性增加,会计信息的可用实效也会缩短。因此,建议利用信息化系统,在保留传统财务会计报告标准化的基础上,对企业财务会计信息进行短期化、不等距化处理,增加报告中的变量信息含量,从而使财务会计报告中的信息灵活化,报告使用者也能够在特定时间内获取当时、当阶段的财务会计信息,更好满足使用需求。

(二)优化报告结构,进行分部编制

财务会计报告结构的优化早已是业界探讨的热点,要对财务会计报告进行整体优化,就必须优化报告结构。针对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可以适当对财务会计报告结构进行优化,例如,基于集团企业地域性及资产分散性特征,可以适当增加增值表与收益报告,按照集团地区、行业及产品进行分部编制,为各类报表使用者提供专门化报告,结合传统报表形式,实现报告对比,让使用者更为精确的掌握多部门、多区域、多行业的企业集团经营成果,提升决策科学性。

(三)强化基础数据获取真实性,保障会计信息质量

财务会计报告体现的信息由企业财务部门收集并经过会计处理得来,因此,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受到企业财务部门会计工作的影响。在优化财务会计报告的过程中,一定不能忽视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应当积极改革财务管理方式,强化会计内部控制效能,最大限度地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四)强化内部监督,扩大外部监管影响力

内部控制对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作用毋庸多言,但是,不少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在运作过程中,逐渐演变成形式制度,而不是实际的控制程序。强化内部监督,应当从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入手,从财务会计报告质量出发,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应当着眼与会计岗位职务分离状况,要在财务部门内部形成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的合理职能关系,强化负责人的内部控制思想,从工作实践中发现问题,及时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调整完善,构建严格、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切实将制度落实到位。同时,由于会计信息的利益相关性太强,在行业自律性不足的状态下,内部监督机制很可能失效,因此,在保密性原则下,应当提高外部监督力量,避免会计舞弊。

四、财务会计报告发展展望

基于会计信息的时效性、真实性、完整性基本要求,以及市场报告使用者的多元化、专门化需求,财务会计信息报表的发展方向归结起来应当包括四方面。首先,财务会计报表应当能够表露出极强的预见性,为市场波动中的决策主体提供更科学、更合理的预测。第二,图像化发展。图像往往能比文字传递更多信息,多元化需求下,图像所能表征的信息更能符合现代市场经济中使用主体的要求。第三,与信息化紧密结合。当前大多企业已经实现会计电算化,信息化已经成为企业会计的趋势,利用信息化手段,财务会计报告能够更好地抓住时间节点,会计信息能够更加精确,信息传递速度也会有极大提升,更加符合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使用需求。

五、结语

本文对当前财务会计报告中存在的部分问题进行了探讨,其实,财务会计报告总归是财务会计信息的载体,因此,优化财务会计报告,核心出发点当为会计信息表露与使用者需求,基本规范也应以会计信息为基础,在改进会计报告时,应当充分重视市场经济体系下报告使用者对报告的多元化需求,从实际需要出发,保留当期财务会计报告的优势,尽可能实现报告的多样化、专门化。

参考文献:

[1],李英,叶康涛.财务报告的全球可比性——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以及何时实现[J].会计研究,2013,05:3-10+95.

[2]孙光国,杨金凤,郑文婧.财务报告质量评价:理论框架、关键概念、运行机制[J].会计研究,2013,03:27-35+95.

[3]冯海虹.财务报告改革与财务分析体系重构的互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

[4]刘峰,葛家澍.会计职能•财务报告性质•财务报告体系重构[J].会计研究,2012,03:15-19+94.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铁路事业也随之增强起来,铁路财务会计控制作为铁路财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增强企业综合竞争能力和完善铁路企业财务会计体系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也为铁路工作的有效进行起到了促进的作用。本文针对长效机制在铁路财务会计控制中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展开分析,就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解决对策,为铁路工作的良好发展奠定有力基石。

关键词:长效机制;铁路财务会计;控制;创建

铁路财务会计控制在铁路财会系统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促进现代铁路工作发展的重要手段,但是铁路财务会计控制在现阶段发展中也存在各种问题,使整个财会体系存在弊端。

一、长效机制在铁路财务会计控制中的现状

(一)监督系统存在问题

铁路工作中的财务会计控制监督主要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个方面。对于内部监督来说,主要体现在:日常财务核查工作、国有资本的监督、固定资产的监督、财务监察、运输收入的稽查等多个项目的核查工作,而外部监督主要是国家专门派人进行的专项工作核查监察监督,进行年度的审计报算和审计报告。但在实际生产中,这些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并没有发挥其本质作用,做到有力监管,多是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消极监督管理办法,这使铁路财务会计控制中的长效机制未能科学可循环良好的发展,影响铁路工作的健康运营。

(二)财务风险认识不足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国际化的发展,对于铁路财务会计控制来说面临着多重风险,例如:筹资风险、汇率风险、投资风险和合同风险等,而铁路基层工作人员并不能够很好的认识并且控制这些风险的发生,并且由于认识的有限,和管理制度的缺陷,无形中增加了铁路财务会计控制的隐性风险,也影响到铁路工作的另行发展。

(三)管理机制的不利作用

现如今的铁路工作组要采用两极化管理,对于财务、工作、人事及业务等都由总部进行设计统筹,使基层人员不能很好的接受任务,任务目标不明确,财务监督也不得力。部门和部门之间的沟通不和谐,信息传达不当,管理机制的缺陷,阻碍了上下级铁路财务的理解与运营,进一步阻碍了铁路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构建长效机制在铁路财务会计控制中的发展对策

(一)及时健全铁路财务会计控制监管体系

想要健全铁路财务会计控制监管系统,就必须充分了解每个监管系统的重要性和作用,对于内部监管来说,要及时健全内部监管部门的优化,设置专门的审计部门进行监督管理,对于铁路工作的日常财务会计收入与支出及时做好记录统计,对于日常财务保单做好保存,定期进行财务核对,以免日后出现财务漏洞。对于外部监督来说,及时配合国家审计人员的工作,做好资料的提交和保存。

(二)及时健全铁路财务会计风险管理体系

1.健全预警体系铁路财务会计基层部门要根据现有存在风险建立一个财务会计预警体系,针对铁路财务会计体系中存在的风险,将每个风险有分类的进行统计和划分标准预警线,在风险值达到预警线时及时预警,并且要提前规划好预警处理办法,以便在出现预警时及时进行预警处理工作。

2.健全财务风险管理监控制度对于铁路事业的日常工作都应该建立一个全天候的风险管理监控制度,并在监督的过程中提出及时有效的解决对策。

3.建立并完善财务会计风险管理信息体系铁路基层人员要利用高科技信息技术手段对于财务会计数据库践行监督,建立完善的数据库风险制度,在搜集、整理、处理数据信息是及时做好信息保密加密处理,及时为铁路工作的有效进行提供安全可靠的财务数据信息。

(三)及时健全铁路财务会计控制治理结构

1.提高工作职责感铁路工作人员应该通过建立有效的长效机制来实现自身对于下属单位、企业的工作责任感,及时派遣小稽查员或者审计人员,对于下属企业进行调查,以提高铁路部门财务监管的决心。

2.提高长效机制安全认识对于长效机制的有效性进行及时的讲解,是铁路工作人员充分的认识其重要作用,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升铁路工作人员对于财务会计控制的认识,以此来强化铁路人员对于下属企业的财务会计控制治理结构的重视。

3.下属企业做好本职工作通过对于铁路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高,强化对下属企业人员的监管与控制,下属企业也要充分的做好本职工作配合铁路财务会计控制的治理,以此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三、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长效机制在铁路财务会计控制机制中的建设越来越重视,但是实际工作和生产中,长效机制在铁路财务会计控制中的发展并没有人们预期发展那么完美,总是在这里或那里存在着弊端和漏洞,严重影响着铁路事业的发展。因此在新时期铁路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加强对铁路财务会计控制长效机制的探索与研究,是现代人们必须面临有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世祥.分析建立铁路财务会计控制长效机制的思考[J].中国经贸(下半月),2013(1).

[2]王强.探讨建立企业财务会计控制长效机制的思考[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在不断的深入,财务会计在提供决策有用的资讯、考核管理层经济责任状况、加强经营管理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范文一:财务会计情景教学实践分析

目前,财务会计专业大学生社会实践少,对银行结算、生产制造过程、证券投资等经济业务较为陌生,学校很难有效实施会计教学,离培养注册会计师的要求相距甚远。财务会计教学偏重理论知识,这些系统化的枯燥知识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解决实际工作中的财务问题时,往往束手无策,不能有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学生对生硬的理论知识不感兴趣,教学也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而在财务会计情景教学中,教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不再仅集中在课堂,而是延伸到了课外。

一、情景教学的特点

情景教学是指学生在情境中获得内心体验,在授课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小组之间针对问题,相互交流心得体会,从而提升教学质量。这种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对知识先进行探讨,而后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在教师的带领下,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充分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各种感官有效联动,形成学习的感官体系,最后付出行动。在情景教学中,学生处于重要的地位,改变了传统的教师处于中心地位。

二、财务会计情景教学

财务会计情景教学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授课准备工作、情景创设、学生交流心得体会、教学后的评价反馈,师生体验。在财务会计情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经验,运用恰当的协作方法,师生之间进行情感沟通,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掌握知识。

1.情景教学的准备工作

财务会计情景教学强调学生情感的认知和升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要充分交流沟通。课前准备工作很重要,课前准备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及时分析、探讨和解决。课前准备工作要充分,在课前准备过程中,学生围绕要学习的知识收集材料。收集的过程就是提升学生应变能力和自学思考能力的过程。

2.情景教学的过程

在财务会计的情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要建立一种共同的教学情境,教师要有针对性地提出财务会计教学中的问题,学生要调动思维分析、解决问题。对情景教学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指导,提供帮助,提高学生的会计技能。在财务会计情景教学中,教师教授学生会计专业内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学生进一步明确会计专业的职能目标,了解会计专业知识,慢慢学会了探索式地研究会计问题。在会计情景教学过程中,教师既不是会计情景教学中知识的直接呈现者,也不是只观察学生动手操作,而是学生的助手和顾问。成立学习小组能很好地实现学生角色的定位,必要时可以让各小组按照顺序扮演财务会计学习过程中的角色。各小组分工明确,有扮演采购员的,有扮演复核员的,还有扮演制证员的,角色扮演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身份。角色扮演调动了学生的感官,营造了别开生面的财务会计角色操作情景。学习小组之间相互交流,充分融合财务会计知识,掌握财务会计的专业技能,学生的学习热情更加高涨,学习积极主动性也显现出来了,为财务会计技能的学习提供了帮助。在情景教学下,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形成了共鸣,求知欲望更加强烈,学生从财务会计情景教学中看到了成才希望。不仅如此,学生还能够变化学习场景,从不同的情景中体验知识,这种学习过程不仅是知识的丰富,更是情感的升华,已超越了课堂教学的传统意义。

3.情景教学的课后评价

在财务会计情景教学实施后,是对教学的评价。评价能让学生整合财务会计的新旧知识,形成有机的知识体系,使零散的知识变得完整。这个过程也是提升学生知识的过程。随着学生财务会计知识的丰富,学生自身的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样能够使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有效地应用于现实生活。教师要让学生不断地反思,学生通过对自身的反思,心灵情感得到了体验,学习小组之间的交流更加顺畅。

三、小结

情景教学对于财务会计教学是很有现实意义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在财务会计教学中实施情景教学,可以弥补学生因缺乏社会实践经验,对银行结算、证券投资以及生产制造过程等经济业务较为陌生,很难有效实现预期教学目的的状况。教师在情景教学过程中,运用恰当的方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所需要的财务会计专业的优秀人才。情景教学在财务会计教学中的运用还存在不足,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摸索,以适应教学要求。

范文二:财务会计的信任功能分析

一、引言

信任功能存在于代理人和委托人之间,对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具有重要作用。能让交易双方对等获取资讯,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促进交易顺利进行,也有利于财务会计工作水平提升。文章探讨探讨分析财务会计的信任功能、影响因素,并提出其实现路径,希望能为实际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启示。

一财务会计的信任功能

信任是一种心里倾向,会导致信任行为发生,让主体和客体形成合作关系。在财务会计领域,也不能忽视其信任功能,它存在于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对各项交易顺利进行具有积极作用,其信任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财务会计资讯的信任功能。要想让交易顺利进行,委托人和代理人应该相互信任,各自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业务,完成应该做的事情,促进交易顺利完成。由于代理人利用委托人的资金在执行经济活动过程中,委托人注重的是结果,但他自身并不参与经济活动全过程,因而在选择代理人时要考虑其诚信情况。同时,为更好掌握代理人的活动执行情况,可通过财务会计资讯加深对他们的了解,它反映代理人的表现情况,在整个财务会计资讯体制当中,有利于增进对代理人的了解,为作出各项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对委托人进行长期投资过程中,财务会计资讯体现代理人的综合能力,增加委托人对他们的信任度,甚至提高他们在委托人心目当中的声誉和影响力。财务会计资讯能反映代理活动全过程的表现情况,也是代理人信誉的体现,通过以前的财务会计资讯能预测代理人将来的活动情况,决定将来是否与代理人继续合作。在增进相互了解,确认代理人信誉度良好,能有效完成任务的前提下,委托人可与他们继续进行合作。此外,通过会计资讯的信任功能,能了解代理人的可靠性,并制定财务会计资讯工作要求,规范和约束代理人行为。同时希望代理人按照自己的要求,顺利完成财务会计资讯各项工作,完成自己的任务。由于一些代理人在工作过程中主观性较强,未能严格按照要求开展各项工作,为弥补这种缺陷,委托人可以制定规章制度,从而约束代理人的行为,促进双方合作更好开展下去。

2、财务会计制度的信任功能。由于不诚信现象的存在,容易导致代理人和委托人的合作不能继续进行下去,为改变这种情况,推动二者合作有效开展下去,发挥财务会计制度的信任功能是十分必要的,以确保财务会计资讯的可信度。这就需要发挥相关制度的作用,提高财务会计资讯质量,推动各项工作顺利进行。财务会计制度总则要求用借贷记账法记账,并采用复式账薄,将经营全过程交代清楚,避免虚构业务,保证各项资料资料真实可靠,为促进财务会计工作水平提高奠定基础。要想确保财务会计资讯真实反映财务会计基本情况,保证各项资料资料真实,就要严格遵守会计准则,应用合理可靠的会计资讯处理方法,客观公允的反映会计资讯代理人基本情况,提高会计资讯的可靠性,为委托人决策提供有效的参考和依据,确保决策的可靠度,增进对代理人的信任度。

二、财务会计信任功能的影响因素

信任功能的发挥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这是实际工作中不可忽视的内容,应该根据其影响因素采取改进和完善对策,促进财务会计工作水平提高。

一会计制度

会计制度对代理人和委托人各项工作开展具有重要影响,也制约其信任功能的发挥。健全完善的会计制度能保证各项资料资讯的真实与可靠,有效约束各方行动,在代理人和委托人之间建立诚信机制,促进合作顺利进行,为各项活动有效开展提供保障。

二外部环境

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是提高财务会计资讯质量的保障和前提,有利于保证财务会计资讯真实可靠,避免资讯失真现象发生。并增进代理人和委托人之间的信任度,让双方更为全面的增加了解,推动合作有效开展下去。

三社会关系

信任的建立离不开相互的关心与了解,社会关系网路广泛,人脉广,更容易增进相互了解,有利于提高信任度,让代理人和委托人更好合作,促进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三、财务会计信任功能的实现路径

由于其信任功能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为促进其作用有效发挥,确保财务会计工作水平提高,笔者认为财务会计日常工作中,应该采取以下有效对策。

一披露会计资讯产生过程

财务会计资讯工作当中,采用复式记账模式开展各项工作。为促进信任功能的实现,必须详细披露会计账户中的经济含义,避免会计资讯出现虚假现象。实际工作中要披露会计资讯产生过程,避免弄虚作假,加强每个环节的管理与控制,防止资金浪费、工作人员贪污腐化、管理人员工作不到位等问题发生。

二披露会计资讯内部环境

主要是内部管理工作,根据哪些规范标准管理财务会计资讯,内部管理规范标准,内部管理是否具有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并披露注册会计师对内部环境审批报告,促进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三披露会计外部审计报告

就审计单位对会计资讯的审计情况,包括审计内容、审计过程、审计结果等,都要向外公开,保障资讯知情权,为开展合作提供参考和支援。

四加强会计资讯监督管理

监督管理单位要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认真做好监督管理工作,按照规范要求开展监督管理,保障会计资讯满足要求。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财务会计的信任功能具有重要作用,能为财务会计管理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促进财务管理水平提高。实际工作中应该认识其重要作用,采取相应措施,促进信任功能有效实现,提高财务会计资讯质量,为各项决策和管理发挥指导和借鉴作用。

财务会计相关论文【1】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升,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

日常经营管理在企业发展中产生的各项花费会体现在财务报表中,但相关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很多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中均存在监督管理机

制不足、预算编制方法缺乏合理以及不具备较强的风险意识等问题,本文则针对上述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望给予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提供参考。

关键词:

企业;财务会计管理;问题;对策

当前各个企业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浪潮中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再加上云计算、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为企业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激烈的市场竞争也伴随着财务风险,其中财务会计管理问题在企业管理问题中尤为突出,所以企业想要实现稳定快速发展就有分析财务管理存

在问题,根据企业发展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方案,由此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一、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中存在问题

1.监督管理机制存在不足

财务管理是企业财务会计管理核心,然而很多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过于注重预算编制,则忽略预算分析和预算执行,常常会存在预算偏离情况以及随意对预算调整和增加。

最重要在预算中缺少有效的监控机制,长期以往会分离编制预算和执行预算,如果企业在此过程中没有树立正确项目绩效评价观,造成随意浪费预算资金,从而降低资金使用效率。

2.预算编制方法缺乏合理

当前很多基层单位都运用基数+增长的编制预方法,很少花时间去考虑基数是否科学合理,更不考虑分析当年项目变动因素。

甚至部分单位夸大支出项目和虚增预算支出,目的在于增加本部门利益。

而在较大的专项经费方面,高层领导成为利益保护伞,上报资金需求数量时出现了报价奇高现象,审批过程中也没有严格两上两下的规定程序。

部分企业预算指标下达时间常常会滞后,也正是因为指标下达时间而在使用资金时缺乏相应的约束依据,常常出现在指标没有下达之前就用完了当年预算经费,最终形成大量预算缺口和赤字。

3.不具备强烈的风险意识

部分中小型企业没有雄厚的资金,甚至对企业未来发展也没有树立长远的目标,因此缺乏全面且正确的认识企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风险,

不仅增加企业发展难度,一定程度还会损害企业经济利益,不利于企业未来发展。

二、解决企业财务会计管理问题对策

1.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提高财务人员素质

内控是财务管理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加强企业财务内控管理能有效提升各种风险防范能力。

必须在内控管理中确保完善各项制度并将其作为提高内控管理的基础,有利于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众所周知,企业财务内控管理的重要制度之一即会计控制制度,需要通过设立企业内控机制并在明确职务分工的情况下实现授权批准与

执行业务、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审核监督与业务经办以及会计记录和财产保管等相分离制度,由此才能实现会计内控目标。

在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做好会计控制的同时加强票据管理,进一步规范发票管理工作,就需要制定相关发票审批权限、审批制度等,将具体管理责任落实到个人。

企业也应面向社会聘请有能力和有工作经验的财务会计管理人员。

定期考核财务人员业务水平,要求财务人员具备会计和财务等相关工作经验以及企业的办事效率和严谨的工作态度,使其在财务工作中充分发挥自身作用。

2.运用正确预算编制方法提高财务预算效果

预算编制是财务管理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应改变预算编制方法,提高财务预算效果。

对此可运用以零基预算法,该预算方法也称为“以零为基数编制的预算和计划”,打破传统预算编制的基数概念,即先分析对比上年度的

实际收入和支出情况,从而找出收支规律,并将其列为预算年度编制的基础参考依据。

之后详细了解和编制工作有关的经费数据资料,准确掌握今年需要花费资金的活动信息,拟定公用经费和人员经费标准,同时要求工作

人员提出未完成的项目预算申请以及新增项目需要提交的经费报告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再根据预算编制情况对预算方案进行综合分析,全面规划新年度学校工作计划。

3.加强财务会计监督管理提高财务风险意识

企业预算要严格控制支出,加强监管力度。

首先深入实际情况调查分析,在编制预算前应认真分析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之后要全方位了解国家制定的各项财政政策,从而增加来年预算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其次使用经费部分应根据预算项目执行,并管理部门预算执行目标,实行一支笔审批和一本账制度,领导严格审批经费较大的项目。

坚持从单一会计核算向预算管理的管理转变,学习更要坚持批钱、花钱、管钱等思想理念上下一致,避免出现财务风险。

企业应根据实际财务情况制定相应的财务会计规章制度,加快对财务执行控制与管理,定期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其中存在问题并加以解决。

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财务管理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更重要是确保财务上报的部门预算都能满足企业发展目标要求。

此外如果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取得经济效益,就应学会善于在财务会计管理中随时对企业财务情况进行监控,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风险预警,能起到降低企业风险发生率。

同时还应学会判断各类风险,尤其对于无法避免的风险应建立预警系统来尽可能减少因风险产生的损失,从而做到防范有预案,解决有措施。

三、结语

总之,财务会计管理在企业运行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综合性管理应不断进行完善,使企业良好地适应激烈的市场环境。

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在进一步医改的大环境下要以发展的眼光实施各项完善措施,从而推动企业稳定快速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小兰.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东方企业文化,2015,(2).

[2]曹广喜,李玲.中小企业财务会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20):12~13

财务会计相关论文【2】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的关系探析

[摘要]全球化经济对我国经济市场造成了影响,也对财务会计、税务会计的工作职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财务会计的工作方向是以会计准则为基础,而税务会计的工作准则是税法。

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将这其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并充分协调,才能发挥出二者职能的真正作用与优势。

因此,本文将对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的.关系及协调思路展开探讨,以期促进我国企业全面发展,从而推动我国市场经济良好发展。

[关键词]财务会计;税务会计;关系;协调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升、社会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人们对财务会计、税务会计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只有进行互相协调、互相发展,才能促进企业持续发展,并推动社会经济繁荣。

在进行实际工作过程中,财务会计、税务会计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异,相关人员需要区分二者的职责,并协调二者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以提供更加准确、高效的会计信息。

1财务会计、税务会计的职能分析

1.

1财务会计职能分析

财务会计是企业会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职能是统计企业与财务相关的各类信息,并为投资人、债权人以及政府相关部门提供有效的财务信息,并对其进行管理。

财务会计利用有效的会计方式,将企业内部的财务整体状况进行计算,可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有效的参考建议与会计信息。

财务会计是现代企业生产、运营、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对企业能否健康、有序发展造成影响的重要因素。

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水平的优劣,对企业经营综合效益产生直接影响,并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与市场核心竞争力。

1.

2税务会计职能分析

在企业内部税务与财务互相交叉组合产生的会计系统便是税务会计。

税务会计的主要职能是对纳税人需要缴纳税款的数量、成因、申报,进行有效的统计、计算与管理工作。

税务会计的工作基准是国家颁布的相关税法,同时还要确保税务工作的精准性,为不重复收税、漏税提供保障。

2财务会计、税务会计之间存在的职能联系

2.

1财务会计是税务会计工作的基础

在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存在着较为密切的关系,税务会计强调的是严谨性,因此在进行税务会计工作过程中,要对财务会计提

供的各类信息进行参考、借鉴,从而达到以财务会计信息为基础,展开对纳税人各种经济活动进行核算、监管的目标,从根本上加强会计管理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

企业整体的经济活动都与企业内部的财务会计密切相关,企业与政府可以通过会计信息掌握、了解企业内部的真实经营生产状况。

国家税务部门也可以根据财务会计信息及时掌握企业内部的会计信息编制程度,并对企业进行良好的控制与管理。

同时,企业利用财务会计提供的财务会计信息,可以对相应的税务会计工作进行处理,并将从财务会计处得到的核算结构,灵活应

用在税务会计处理过程中,为企业自身的生产效率、经营综合效益提供保障。

但在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进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由于时间性差异造成的诸多问题,这便对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工作人员在进行财务处理工作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国家相关税法执行,才能为国家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提供助力。

2.

2企业财务报告体现财务会计、税务会计之间的协调性

反映财务会计与税务之间关系的有效依据便是企业的财务报告,只有在进行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将二者之间存在的关

系充分协调,才能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明确企业的内部管理目标,并确保企业适应经济市场的发展规律,进一步提升生产经营所得的综合效益。

通常,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之间存在协调性的主要表现方式便是财务报告。

由于税务会计对其进行制约,所以,财务会计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要严格遵循相关的税务会计规定。

企业通过对自身负债情况、资产情况进行比较,便可充分反映出计税基础与账面价值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并利用这种差异造成的所得税,

将会计整体收益与所得税之间产生的差异进行准确记录。

例如,企业税务会计在对所得税进行计算的过程中,要将时间性差异妥善处理,便需要设置有效的递延税款科目,这样才能具体展示出企

业的长期资产以及负债资产情况,为二者共同协调发展提供保障,从根本上确保企业可以更加符合我国经济市场的发展规律。

3财务会计、税务会计之间存在的差异性

3.

1核算对象不同

在进行财务会计实际工作的过程中,进行核算处理的主要对象是以货币计量企业为主的企业经济事务,通过财务会计的正确核算,将企业内

部的真实财务状况准确的反映出来,还能显示出企业的真实经营状况、资金流动规律。

同时在涉及纳税事宜、纳税数量的过程中,为了确保企业债权人、国家宏观调控、投资人、企业经营管理者等多方面的利益,相关人员要对企业的投资、资金周转、市场退出等情况进行严格的会计核算。

另外,在税务会计进行核算的过程中,其主要核算对象与财务会计的核算对象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

其主要是对税收收入、收益分配、纳税申报、税款缴纳等与税务相关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同时,税务会计的主要核算对象是税款缴纳等各项经济活动、资金流动。

  • 索引序列
  • 财务会计小论文范文
  • 财务会计论文范文
  • 财务会计财务分析成本会计论文
  • 财务会计与审计论文范文
  • 财务会计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