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小学化倾向的毕业论文

小学化倾向的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小学化倾向的毕业论文

幼儿 教育 “小学化”现象使小学生负担加重,天性得到抑制,不利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研究论文,欢迎阅读! 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研究论文篇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探析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状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含义 幼儿教育小学化主要指的是幼儿园引入了小学的课程资源、管理模式、 教学 方法 、评价标准等,并将这些渗透到了幼儿教育的实践中,使之常规化、教学化、普遍化,从而呈现出一种功利化的教育倾向。具体而言,主要表现为课程内容上的小学化与行为要求上的小学化。如片面追求知识的数量与难度;以课堂教学代替游戏;用小学制度来管理幼儿行为。幼儿教育小学化违背了 儿童 身心发展规律,是应试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一种表现。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幼儿教育小学化会影响孩子个性的发挥。教师整齐划一地要求学生,对学生异想天开的问题采取冷漠的态度,会扼杀学生的求知欲,过早进行小学化教育会使孩子在以后的学习中缺乏后劲。幼儿阶段是小学教育的初级阶段,对幼儿进行小学化教育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甚至会给孩子的身心发育带来潜在的危机,使孩子丧失学习兴趣。幼儿教育小学化破坏了国家对幼儿教育的功能与定位,成为幼儿生长发育受到的重要威胁。小学化的教学内容与管理束缚了儿童的个性,使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幼儿时期是一个人个性与社会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幼儿教育小学化使学习活动占据了儿童大量的自由活动时间,使他们缺少游戏机会,缺少必要的交流、体验,导致幼儿的个性与社会性很难健康发展。由此,在幼儿教育过程中纠正和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应当采取以下有效策略。 二、践行素质教育的幼儿教育理念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由此,幼儿教育应当是以优生学、儿童保健学、儿科学、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教育学等科学理论为依据,以《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以下简称《规程》)和《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为指导,对学前儿童实行科学的养育与教育,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的教育。如果从幼儿园(教育)工作的侧重点来说,“幼儿园即保育园”,“幼儿教育即保教结合教育”;如果从幼儿教育的基本方式来说,“幼儿教育即游戏活动教育”;如果从幼儿教育的目标来说,“幼儿教育即身心和谐教育”;如果从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来说,“幼儿教育即学前准备教育”。但幼儿“教育”不是“教学”,幼儿教育的首位不是“智育”。总之,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教育领域,需要不同的教育理念作指导。如果不能践行素质教育的理念,则幼儿教育必然偏离正确而科学的方向。 三、各级教育部门要加大对幼儿教育的指导、监督和管理的力度 政府职能部门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对引导社会观念转变、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有着特殊的巨大作用。对各级幼儿教育领导机构,不仅不能撤消,还要使之更健全、规范。幼儿教育管理部门要对市场经济下幼儿教育机构进行充分的调研,根据教育部制定的一系列幼儿教育法规和管理文件,尤其是《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结合当地具体实际,科学地制定当地幼儿教育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与各有关部门协调,加强对各类幼儿教育机构的管理;负责对各类幼儿教育机构的业务指导,建立督导和评估监测制度;组织培养、培训各类幼儿园园长、教师,建立园长、教师的考核的资格审定制度;办好示范园和骨干园;指导幼儿教育科学研究工作,促进幼儿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从管理上紧缩小学化存在的空间。 四、正确衔接小学教育 幼儿教育是入学前的准备教育。实践证明,幼儿教育应该注意与小学教育正确衔接,因为搞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一是在整个幼儿园教育过程中促使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二是对大班幼儿做好有针对性的、专门的教育工作,即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良好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培养,入学意识教育。不过,在入学准备工作中,不能无视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无视幼儿的学习特点,简单照搬小学的教学方式,用上课取代游戏。如果这样,就又会回到“小学化”的老路上去了。 五、提高幼儿教育管理水平 幼儿园应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为学生提供安全健康的环境,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应加强幼儿教师的教育培训,使教师充分了解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区别,了解幼儿教育的工作特点,为做好幼儿教育工作打好基础。教育家杜威说过,教师是教育理念的执行者,教师素质与观念直接影响着教育改革的成败。因而,幼儿园应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建立适当灵活的评价体系,创造轻松的工作环境,科学的评价体系,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使其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总之,幼儿教育小学化是违反教育规律的行为,它影响了儿童的健康成长,因而我们必须彻底根治它。但是,推进教育改革,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统筹兼顾,协调推进,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作者:张琳 单位:河北省乐亭县直属机关第三幼儿园 参考文献: [1]黄永馨.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值得注意[J].瞭望周刊,1987,(33). 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研究论文篇二:浅论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 在幼儿园的管理教学之中,园长与教师的理念占据着主导地位。从幼儿自身的成长发展特点出发,进而制定符合幼儿自身身体正常发展和机能协调发展教学目标,增强幼儿的自身的体质,并且促进幼儿能够形成较为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与 爱好 运动的习惯。就当前幼儿园教学的现状可以看出,幼儿园的教育任务和小学的教育任务并不存在类似性。但当前有许多家长和教育机构忽视了幼儿的身心发展的特点,自行将幼儿教育任务拔高到小学阶段,这无疑会对幼儿的身心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状和表现 1、教学形式倾向小学化 幼儿园当前教学活动之中,比较缺乏图案色彩,教师较少运用到生动的教具。当前很多的教学形式依然以知识教学位置,使得幼儿的埋头苦读取代了幼儿的欢声笑语。有一部分幼儿园不断进行各种开始竞赛,还有的幼儿园提前进行一年级考试,并将优秀的成绩作为宣传幼儿园教学质量的标准。 2、教学内容小学化 有部分幼儿园管理者在制定教材的内容的时候,直接将小学内容嫁接到幼儿园教学中,小学内容移植到教学实践之中。小班教学之中开始不断进行教学算术、拼音等小学内容,甚至有一些幼儿园管理者为了使得学生不输在起跑线上,让学生做100以内的加减法和简单的数学题。 3、过度重视结果的评价 幼儿是一个人的成长的开始,为了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与求知活动打好基础,幼儿教学应该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并且开拓社会视野。但是,当前社会之中急功近利思想比较盛行。幼儿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着重考虑了幼儿结果,但是并不关注幼儿的快乐成长以及个性的闪光点。幼儿不能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树立自身解决问题的信心,也不能够鼓励自己。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应对策略 1、加大价值宣传,促进科学发展观的深入人心 幼儿教育逐渐呈现出“小学化”倾向的原因,是因为当前的幼儿教育的理念的不科学性,科学发展观并没有深入到人心。为了能够抑制幼儿教学小学化的倾向,国家与相关的教育部门应该加强相关的宣传。幼儿教育的科学发展观念实践于幼儿教育的表现主要在于考虑幼儿自身的年龄与成长问题,不能够将幼儿单纯划分为成人,需要充分尊重幼儿的好奇心,积极努力地营造幼儿快乐成长的氛围。 2、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 一些幼儿园内的教师专业素养较低也是引发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主要原因。由此,我们应该着重于提升教师的专业化知识,并且注意教师的专业素养的培养。注意教学教育与教学的基本方法,从而根本上清除教育小学化倾向。教授幼儿进行学习,应该重要侧重于幼儿的亲身经历与亲身体验。教师需要运用运用夸张的动作与语调进行教学。教学课程的设置要以最大限度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主旨是促进幼儿主动发展。 3、规范化幼儿园的法规与制度 国家相关的部门应该不断地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相关的法规与制度,从而科学化管理学前的教育管理。首要的是严格执行幼儿园的准入制度,根据国家不同标准以及实际需求,实践有特点的幼儿园办园标准,对幼儿园进行动态监管。幼儿园管理部门也应该对于幼儿教师的执教资格进行规范化,尤其对于教师的素质进行提升。 4、完善幼儿教育评价体系 就当前教育改革的现状而言,需要根据改革的精神大幅度丰富幼儿教育实践方式。增强幼儿教师的专业化与职业化,加强幼儿的全面化与立体化的发展,最终消除“小学化”幼儿教育的影响。幼儿教学成果评价体系应该设计的更加合理,坚决根除将幼儿教育作为小学提前的阶段的环节,避免因升学率从而影响幼儿教育的评价体系。结束语因为时代竞争的加剧,家长对下一代的教育达到了空前的重视,家长希望孩子能够早日长才并且在起跑线上不要输给其他人。许多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忽视孩子的实际需要和发展规律,违背了在快乐中学习、游戏中学习的原则,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向幼儿“灌输”知识,这种“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对幼儿健康成长带来了很大危害。 作者:李华 单位:容城县幼儿园 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研究论文篇三: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原因及对策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几个现状 (一)教育理念僵化扭曲。在当前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社会、家长和幼儿园的自身理念出现了扭曲。一方面,一些幼儿园为了广泛招揽生源,扩大办园规模,将儿童掌握知识的难度和数量作为办园的特色和商业宣传的亮点,忽视了儿童基本成长和幼儿教育规律。另一方面,一些家长及幼儿教师急于求成,秉持“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思想,重成绩、轻素养,重外在表现、轻内在心理感受,以识字、写字、背诗、背 英语单词 、掌握数学运算的多少和难度来衡量评价孩子是否优秀和进步。 (二)学习内容过高过重。一些家长在幼儿教学内容上为“提前准备,打好基础”,将小学的学习任务加给幼儿,造成应试教育和上学压力的前移。一些培训机构也为了迎合家长的迫切需求,积极创办幼升小的培训班。为了追求知识的多与高,逐年增加教材难度,很多小学的学习内容都以各种离奇的方法、手段,融进了当前幼儿教育之中,超越了儿童年龄特征的学习难度和水平。 (三)教育方式抽象简单。在课程设置安排上,幼儿教师授课满堂灌,忽视了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特征。在偏远地区,幼儿教师多数没有经过专门训练、无专业资质,他们本身教育 经验 缺乏,再加上受教学设施和条件的限制,只能应付日常的教学工作。在一些城区,幼儿教师的资质和水平都很高,但有的幼儿园教育的规模巨大,幼儿教师无法开展各方面的教学工作,忽视游戏式、生活式的幼儿教育,从而产生小学化的倾向。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几个原因 (一)竞争意识错位。一些幼儿园为彰显自我实力广招生源,在行业之间展开了教育水平的激烈竞争,幼儿教育和教学难度不断加强。很多家长受思想偏见和升学考试压力的影响,不对孩子的发展作整体长远考虑,急于求成、揠苗助长、望子成龙式的超前教育需求所形成的竞争意识错位思潮,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个幼儿教育的科学健康发展。 (二)资源配置不均。由于地域差异、城乡差距、城市居民子女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间的差距,各地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使幼儿教育的分布、配置、待遇等依然不平衡,特别凸显的问题是围绕城乡二元户籍体制和偏远山区乡村留守儿童众多,很多幼儿园师资匮乏,教育设施和教育水平根本无法达到幼儿教育的基本要求。 (三)教育评价单一。当前,由于还没有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幼儿教育评估体系,家长和学校对幼儿教育的评估主要是单方面的,他们更重视获取掌握知识的难度与数量,将计算、单词、拼音、字词字义、笔顺笔画等作为全部幼儿教育的评价标准。这种底层基础的评估体系如果不能改变,“治标又治本”就成了一句空话。 (四)队伍参差不齐。一些幼儿教师对幼儿教育的理论理解肤浅,缺乏科学理论指导,忽视幼儿教育的娱乐生活性特征,缺少教学实践的锻炼,有些教师只通过简单学习和培训就直接从教,常以小学生的标准教育幼儿,简单粗暴地处理日常教育工作。 三、应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几个策略 (一)加强舆论宣传引导,树立科学幼教观念。要大力引导家长、教师树立科学幼教观念,正确对待幼儿教育的思想和途径,打破“赢在起点”的狭隘竞争意识,明确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丰富和拓展儿童的成长成才 渠道 ,把儿童的身心健康和长远发展真正重视起来。要在全社会强化科学幼教观的认知,注重从幼教的管理和教育实践中引导规范,减少教师、家长对幼儿之间的竞争性比较的错误认识。尊重和提倡适龄儿童的性格差异和个性发展,让科学促进儿童成长发育自然规律的教育方式和途径在全社会不断推广,让科学幼教理念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二)推进幼儿教育体制改革,科学构建评价体系。要持续深化当前幼教体制改革,使各级各类教育方式向多元化方面拓展,成长成才的途径和渠道更加丰富。要逐步消除淡化幼入小、小升初、中考、高考的不良因素和前移影响,彻底改变和破除以应试教育和升学目的为中心的教条化、功利化的教育格局。要把幼儿教育的基础性作用真正重视起来,科学构建幼儿教育评价体系,严格规范幼儿教育机构的办学宣传和招生制度,杜绝以单纯的知识储备为标准和应对入学为目的的幼儿教育,避免幼儿教育机构盲目给孩子超前的知识,形成恶性竞争,从而使幼儿受到生动活泼的、以寓教于乐、游戏为主的素质教育。 (三)均衡投入幼儿教育资源,切实提高幼教师资的整体水平。各级部门要加大幼儿教育的投入,促进幼儿教育与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进一步开拓和繁荣幼儿教育市场,严格准入管理制度,使公办幼儿园与民办幼儿园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师资水平。要特别关注幼儿教育的社会公益性,在政策、资金、师资上对偏远、贫困、落后的地区和幼儿园给予倾斜,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效支持。要积极、大力改善幼儿教育机构的基础设施、配齐配全合格的师资队伍,使幼儿教育的基本条件得到最大限度地满足,让适龄儿童在符合科学规律的幼儿教育的环境里茁壮健康成长。综上所述,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各级政府部门要作为的主导,学校、教师、家长等各方面要改变观念,提高认识,相互支持,密切配合,进一步推动幼儿教育的科学发展,切实关照儿童身心健康的成长,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 作者:曹荟 单位:靖宇县幼儿园

学前 教育 越来越成为教育研究的重点。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论文的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关于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论文篇1 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论文 摘 要:在对幼儿教育研究方面的 报告 表明,对幼儿教育实行“小学化”能够给幼儿教育带来负面影响,不利于这个阶段的幼儿身心发展,阻碍了他们的思维活跃性和思想创造能力发展。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始终关注这个阶段 儿童 的身心健康问题以及为他们建立一个良好价值观的雏形,为将来的小学教育进行过渡教育。 关键词:幼儿教育 小学化倾向 分析 1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原因透析 应试教育的影响 应试教育是我国比较独特的教育,是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发展而来的。 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升学入学的人数都非常庞大,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学校开始无法负担那么庞大的数量,导致了才去择优入取的原则,而成绩就成为了判断优秀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因此,应试教育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满足成绩这一个方面而进行的培养,这也是社会导致的一种取向问题。 学生家长都想进好学校,好学校自然就像吸收优秀学生,这样的供给需求就造成了幼儿园教育过早的进入了应试教育阶段,这样对这个阶段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幼儿教育自身存在的弊端 幼儿园的私有化,导致了幼儿园的盈利问题成为了其重要方面的内容,因此,在管理体制上和经费来源上和过去有了很大的不同,不同级别的幼儿园的设施和师资也参差不齐,特别是民营幼儿园要负担非常大的成本,这样也导致了幼儿园教育的种种问题。 2 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害无益,其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在孩子接受正规教育之前就对学习产生了畏惧心理,幼儿期的孩童处于懵懂阶段,在学习上不能够接受系统的教育,他们的心智还处于玩乐阶段,过早的对这个阶段的孩童进行小学化教育,无疑是给他们的内心深处造成了恐慌,加上学习能力低下无法接受这样的教育内容,导致了厌学的情绪,为将来的小学教育埋下了隐患。 (2)幼儿教育本应该是注重发掘孩子潜在兴趣的阶段,但是过早的小学化教育导致了他们快乐的童年时光被剥夺,失去童年应有的特征,细想当年我们的童年也不也是在玩乐中度过的吗,我们长大了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因此,给下一代开始提前的教育,这是我们一厢情愿的希望跳过某一个阶段,但是这是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行为,扼杀孩子的天性,让他们在机械的学习中度过,会影响他们将来的发展。 (3)幼儿身体尚处于发育阶段,过于强大的脑力符合会对他们的神经核机体造成损害,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会让他们的大脑得不到休息,心理压力也会增加。 视力、肢体等等都会随着长时间的学习而产生负面效应。 (4)幼儿的心理还处在完善阶段,过早的进行小学教育会对他们的内心发展产生阻碍作用,不利于他们的内心健康发展。 (5)个体的发育和发展应该是遵循自然规律的,不同阶段的孩童所需要接受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模式都不相同,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有幼儿、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这些不同的阶段,孩子的发展应该是遵循这样的一个发展规律,不可否认存在一些跳级的孩子,但是那都是个例,大多数的孩子都达不到那样的水平,那么我们就应该一级级的向上升,提前进行小学教育,或许在一二年级能够比其他孩子要优秀一些,但是未来的发展则不一定,幼儿教育对其将来的发展会产生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内心潜意识的影响。 (6)扰乱小学教学秩序,幼儿园现在就开始开展各项小学教育的课程,那么等到他们进入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会产生问题。 一些过早接受小学教育的孩子认为这些都是学过的内容,渐渐的开始分心,如果按照高水平的学生来进行讲课,那么对没有接受过小学教育的孩子来说又过于深奥。 这样水平差别过大的情况让小学教育的统一教学变得非常的困难,而且幼儿教育阶段养成的一些不良习惯很难被纠正。 3 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的遏制和预防 第一,关于如何预防幼儿教育小学化这个问题,需要家长、社会和幼儿教育机构这三个方面共同努力。 家长不要对这个阶段的孩子要求过于苛刻,社会对优秀人才的定位应该更加的广泛化,而不是只限于成绩,幼儿教育机构则应该遵循幼儿教育规律和法则进行教课内容的安排,并且多给及孩子自由发展的空间,不是将深奥的内容让他们死记硬背,注重发掘孩子的兴趣和培养孩子的兴趣。 读书识字和算术都是小学阶段的内容,幼儿阶段是解放天性、鼓励天性的阶段,它是小学学前教育不是小学教育,因此,不能按小学的要求来要求他们。 第二,幼儿阶段的活泼好动是他们的天性,是正常的,教师不能因为孩子活泼好动而扼杀了他们的天性,这对他们的未来是非常不利的。 轻松的游戏、 唱歌 、跳舞等等活动让学生常常的运动起来,而不是一直在小板凳上坐着,然后老师在那一个一个的教算术。 第三,教育部门对于幼儿教育机构的监管工作也应该到位,对幼儿园的行为进行监督和监管,定期对幼儿园的资质进行检查,为他们开展各类相关的培训和讲座,以让幼儿园的校长和老师能够遵守幼儿教育 规章制度 ,重点建设几个优秀幼儿园,起到榜样作用,为幼儿的生长提供一个安全、稳定、适合他们的环境,保证他们身心健康的成长。 第四,必须树立正确的办园理念。 政府部门和监管部门应该为幼儿园的办园导向开展相关工作,并负起相关责任。 借助现代各种媒体介质来对目前的幼儿园教育弊端进行揭露和批评通报,借助社会舆论的力量来归正幼儿园的办园理念。 做好教师、教材等教学相关内容的监管工作,弱化各幼儿园之间比拼教学知识的竞争力,鼓励特色办园、以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第一要务的办园。 这些都依赖于政府部门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出台,以扶正幼儿教育走向正途,努力将幼儿教育并入义务教育范围,让幼儿园的教师固定、教材固定,内容和编排符合幼儿身心发展。 第五,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引领和研培。 幼师是对幼儿教育起到决定性的关键因素,因此需要组建优秀的幼师队伍,对幼师定期开展各类研讨活动和交流活动,分享教学心得和教学体会。 先为幼儿园培养一批优秀专业的幼师队伍,让他们能够对后面的幼师提供教学帮助。 加强各幼儿园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去吸收其他优秀幼儿园的办园 经验 ,在办园内容上集思广益,开展各类丰富有特色的活动,鼓励幼师进行创新教育。 第六,走出幼小衔接的误区。 组织家长参加讲座,宣传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念,消除家长和幼师幼小衔接的错误观念。 让这些大人都明白,幼儿教育有幼儿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学习多少知识,而是为了让其天性得到发挥,培养他们的兴趣,为将来的学习提供发展基础。 对幼儿园的大班学生开展特殊的内容,他们是即将参加小学教育的对象,因此,带他们去参观小学,讲解小学的教育和生活模式,适当的体验小学教育环境,让他们能够起到过渡适应的作用。 幼儿教育关系我们下一代的身心健康发展,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安排什么样的教学内容,我们都应该在做之前思考一个问题,这样做能不能对幼儿身心起到促进作用,我们所做的一切都不应该是以大人的理想和希望为目的,更好的成长环境和教育环境才是能够让幼儿健康成长的必要基础,自由、快乐、活泼才是幼儿应该具有的个性。 关于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论文篇2 学前教育的小学化危机探讨 摘 要: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意识的不断提高,很多家长对幼儿的教育要求也在逐年上涨,尤其是对于幼儿学前教育这一部分的教学活动,更是有着十分高的期望。不仅要让幼儿在知识水平上超越年龄,更是赋予了幼儿很多超出年龄的压力。本文就针对学前教育小学化谈一谈其中的危害。 关键词:学前教育;教育成人化;小学化教学;教学危害 学前教育越来越成为教育研究的重点,这一时期的幼儿身心发育完全依存着“本我”生理,追求对自己最有满足感的行为,尽管这样的行为在大人的眼里看起来都是“没用的”。事实上,幼儿正是在这种无意识的行为中进行对社会的完善认知和学习。当今教学中往往为了迎合“不让幼儿输在起跑线上”这个道理,强加给幼儿很多不符合年龄的东西。本文就针对学前教育小学化谈一谈其中的危害。 一、抹杀幼儿创造力 众所周知,幼儿的发展多数是通过游戏和亲身的体验进行的感性接受认知。幼教机构设置的游戏课程,都是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进行的有目的、有规划的游戏,在这个游戏的过程中,幼儿可以学习和接触到很多基本的待人接物,并且发展自己的思想思维。然而学前教育的小学化,让学生由游戏转变成了要记忆“加减法”,甚至个别学校还开设了“学前考试”,对入园学生进行筛选。这样的行为,严重地阻碍了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可以说是将幼儿思维的“翅膀”生生折断,让幼儿固化了自己的认知,对以后的发展性学习十分不利。 二、降低教师职业技能 学前教师不同于小学教师的地方就在于,不能单纯地将知识积累程度作为授课的标志,更是应该注重本身的幼儿教学素养。小学教师可以偏重于知识教授,但幼教必须同时要学会绘画、钢琴、舞蹈等等一些其他艺术技能,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然而学前教育的小学化,则变相地阻滞了教师专业技能的发展,而过于侧重教师知识层面的水平。这极不利于幼儿教学的长远发展,更是对学生不负责任的一种表现。 学前教育小学化,其实就是没有关注儿童的本位化思想。成人往往根据自身的经验,将自认为“有用”的“求知捷径”通过自己的手段强加给幼儿,并没有考虑到幼儿的接受能力和身心发展水平,这样的方式往往就适得其反。新时代的教学形式虽然对人才的要求有所提升,但是同样也注重幼儿的思维身心发展。笔者在这里也真心希望幼教机构能够合理规划授课内容,为幼儿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空间。 参考文献: 刘莉.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的对策[J].当代幼教,2012(01).

幼儿园小学倾向化的论文

我国的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日趋严重,不但对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有较大的影响,而且儿童的身心发展也会受到极大的伤害。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浅析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刍议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问题》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竞争越来越强烈,致使人们之间的竞争意识也不断增强,虽然竞争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强烈的竞争也有一定的弊端,尤其是在教育中,出现的弊端越来越多。幼儿园教育作为儿童成长教育以及思维培养的重要阶段及特殊阶段,但是由于我国教育资源、教育制度及其他方面的一些影响,使我国幼儿园教育中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小学化”问题。基于此,首先对我国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的表现进行分析,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一些有效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应对策略

幼儿园教育作为儿童教育成长的启蒙阶段,家长是相当重视的,而且幼儿园教育对于幼儿将来的学习任务而言,不仅非常有必要,而且其重要性也是不可估量的。但是,我国的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日趋严重,不但对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有较大的影响,而且儿童的身心发展也会受到极大的伤害。因此,有效地改善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问题,让儿童健康地成长和学习,是家长及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注意的问题。

一、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问题表现

1.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化

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将知识一股脑儿地灌输给学生,根本不管学生是不是真正地掌握。幼儿教师受到这种教育方法的深入影响,不采用活动式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有的幼儿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方式虽然看似生动,但是只是将视频资料或者是图画等展示给儿童,并未真正地让儿童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没有使儿童真正地融入教学活动中。大部分的课堂时间就是教师讲、学生听,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课堂练习。儿童不能从中感受到学习知识的快乐,而且会使儿童的健康成长受到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

2.教学内容过于小学化

虽然幼儿园教育是在为以后的学习打基础,但是目前,我国的大部分幼儿园的教学内容与小学教育的内容相当的接近,不但课容量大,而且每天的课时也比较多,没有将足够的想象空间提供给儿童,对儿童思维的健康发展会产生严重的制约。通过对一些幼儿园的走访发现,大多数的幼儿园都有语、数、外、音乐及美术等课程,幼儿教师过多地强调智力培养,忽视幼儿的能力培养,看似幼儿有学到很多的知识,但是不同的儿童素质也不同,他们的学习能力也不同,因而可能会使幼儿的发展和学习受到严重的影响。

二、幼儿园教育出现“小学化”问题的原因

1.社会竞争压力的影响

就客观原因来说,如今整个社会竞争机制的日渐加强,使幼儿园教育出现“小学化”“功利性”的问题,让许多的家长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过早地对儿童进行智力的开发,因此,幼儿园教育的实施已经严重地受到这种竞争压力的影响。比如,有的小学在招生时,要对前来就读的学生进行读写方面的简单考核,因此,幼儿园就为了达到儿童家长的要求,提早对儿童读写方面的训练进行加强,提前进行各种技能的训练,儿童自由发展的空间被“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剥夺。

2.教育观与儿童观的落后

就主管原因而言,观念的影响,如,教育观及儿童观的落后,是幼儿园教育出现“小学化”问题的主要原因。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一直都是以成人为主,传统文化对儿童并未有所重视,儿童就必须听从长辈的安排。因而,从家长的角度考虑,孩子的知识及技能是学得越多、越深就越好。当儿童进入幼儿园学习时,幼儿教师就将家长的权威角色代替过来,儿童在学校就要、就应该听老师的话,而且大部分的幼儿教师也会有,如小孩子是“需要被管教的”“不规矩的”以及“淘气的”等这样落后的儿童观,这样落后的教育观和儿童观势必也会对幼儿教师的教育行为和教育观念产生严重的影响。

3.幼儿教师的教育素质较低

幼儿教师自身的教育素质也是影响幼儿园教育出现“小学化”问题的主要因素。幼儿教师教育方法、教育观念以及教育技能的缺乏,就很容易使“小学化”的问题出现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尤其是一些私立的幼儿园,聘请的幼儿教师根本就不具备幼儿教育专业学历,从而使教育的质量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

三、改善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有效策略

1.将现有的幼儿教育观念进行改善

对于幼儿园儿童来说,由于其年龄段的特殊性,教育方式相对来说也应该采取特殊一点的。不管是幼儿园教师还是幼儿的家长,都应该将在幼儿园学习越多的课本知识就越好的传统观念完全地摒弃。由于幼儿园的孩子是处于一个刚刚认知的阶段,对于所有的新鲜事物都充满着好奇,我们就要对他们的这种好奇心进行充分的利用,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充分的开发,并使他们的兴趣得到全方位的培养,将儿童的思想道德教育及各种生活习惯作为幼儿园教育的重点工作,为更好地促进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2.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

当前,多数的幼儿园在证明其教学质量的时候,就拿儿童的学习成绩及学习科目的多少来说事,而且很多的家长也看儿童在幼儿园学了多少汉字、多少知识、多少科目来对幼儿园教育的质量进行衡量,而且,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教师及家长都喜欢将成绩好的同学与成绩不好的同学相比,显然这种教育价值观是不可行的。这种教育方式不但不会激励儿童学习,还可能会得到适得其反的效果,使儿童失去对学习的兴趣,他们原本存在的兴趣也会被掩藏。所以,关于这一点,我们应该多向国外学习,不逼迫儿童做自己不喜欢或者是不感兴趣的事情,树立一个正确的教育价值观,让儿童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3.明确幼儿园教育的初衷

对孩子进行保育教育才应该是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初衷,因为我国大部分的幼儿园入园的学生年龄都比较小,首先保证孩子能够在健康、安全的环境下快乐地成长,并在此基础上对其适当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智力教育以及体能教育等。因此,应该要严格以幼儿园教育初衷为依据,让儿童能够在一个相对自由和宽松的环境中快乐地学习和成长,并多举行一些集体课堂游戏,使他们的集体意识以及分享合作意识通过游戏进行培养,通过游戏还能够使他们的创造力和智力无限地被开发。

4.合理化改善幼儿家庭教育

除了学校教育会对幼儿产生较大的影响力之外,家庭教育也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力,有的家长为了孩子能够学习更多的知识,孩子才刚刚有接触能力的时候就开始教孩子识字及背诵唐诗等。这样就会使学生的厌学情绪从小的养成,对于儿童以后的成长和学习非常的不利。因而,要对家长定期进行关于如何正确进行幼儿教育的讲座及培训等,使家长的一些错误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观念有效地改变。通过家长以及幼儿园一起将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观念进行改变,这样才能够使儿童在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中成长和学习,为以后的美好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幼儿园教育作为儿童教育的启蒙阶段,有效地避免“小学化”问题,合理地安排儿童的生活和学习,才能保证儿童身心健康地发展,保证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杨婷婷.浅析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A].2012年幼儿教师专业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3.

[2]李康耀.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思考[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1(04):64-67.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浅析论文

在学习和工作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浅谈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论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也就是说,做好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有机衔接工作,为孩子进入小学做好准备,是幼儿教师的重要任务,也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使幼儿能够在宽松的教育环境中获得健康成长,从幼儿园教育发展阶段顺利过渡到小学教育发展阶段,并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就应当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为幼儿做好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情感、意志等各方面的入学准备。

一、认清处于衔接两端的教育差异

处于衔接两端的教育是有很大差异的。

①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在幼儿园学到的东西是低年级接受教育的基础。相对于幼儿教育而言,小学低年级最显著的特征是它由“朦胧”逐渐走向“清醒”。学校的环境发生改变,表面上跟社会生活相差甚远,但是从低年级生活、学习、作息时间的规范形式来看,已经具有明显的社会性。

②幼儿园以“保教、抚育”为主,老师细心周到的照顾,让孩子生活得无忧无虑,孩子的许多知识是通过游戏和实物以直观方式轻轻松松地学到的。而进入小学后,每天上六七节课,许多事情让孩子独立完成。如果说幼儿园更多地强调“呵护”与“照顾”,那么一年级则注重“自理”和“自立”。幼儿园虽然也有规范的生活、行为、准则,但老师则更多地承担了“保育员”的角色。

③从心理角度来看,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限远远低于“无意注意”。而一年级的小学生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已经初步具备,需要的只是“点拨”、“约束”和“自律”,纪律约束则由“软化”向“硬化”转变。诚然,在这个过程中,强调生活的规范性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但具备现实的生理基础,而对其今后的成长都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在积极实施新课改教育的今天,作为幼儿园与小学衔接期的老师,特别要处理好这一阶段对孩子的引导,使其更快地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

二、扎实开展衔接课题的学习研究

要做好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教育,就要认真地开展有关衔接课题的学习与研究,不断积累经验,大胆实践,从习惯、态度、情感、能力、知识等诸方面入手,探索实现幼小有效衔接的策略和途径,让幼儿进入小学后能尽快适应人际关系、学习方式、行为规范和学习环境等方面的变化,顺利过渡到小学的学习生活。我们结合实际,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制定出了幼儿目标培养细则,明确了小、中、大班不同年龄段应该有不同的要求与侧重。比如,小班以学习生活自理能力训练为主,讲究卫生、尊敬长辈、懂得礼貌等;而到了中班,就要重点培养幼儿的礼貌交往习惯;到了大班,就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正确的坐姿、握笔姿势、书写姿势,守时、守纪、爱学、好问等习惯。虽各有侧重,但这些内容都要从小班开始渗透。如果一开始不教育,一旦形成了不良习惯,再纠正就难了。经过教育,大班幼儿的一些习惯、能力等都会有明显的进步,这就为幼儿上小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着重培养幼儿听说写看的能力

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着重培养他们听、说、写、看的能力。

①专心听话的能力:可以通过大班的日常教学进行幼儿专注听话的训练

②流利说话的能力:孩子只有真正学会了说话,才会自由地和别人人交往,同时也才能更好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和经验。

③自如书写的能力: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训练手指的灵活度,从而锻炼幼儿自如书写的能力。

④正确看书的能力:教师要有计划地指导幼儿阅读,使幼儿逐步养成正确的读书习惯。

四、引导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园小朋友在园中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远远超过低年级的小学生行为。古人云“养其习于竟蒙,则作圣之基立于此”。意思说:孩子的启蒙教育,良好的行为习惯,则为其成就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那么,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小事入手培养,启发孩子的自觉性,加强行为训练和习惯培养,促使孩子做到知与行的统一。如:学会整理学习用品,教育孩子遵守纪律,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培养文明行为,要求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等。为了能够给幼儿搭建平台,满足幼儿渴望实践操作的要求,可以开设室内外区域活动,如班级围绕主题开设美工区、益智区、语言区、建构区等。通过与幼儿的集体讨论设立各区域的进区规则,如按各区域规定的人数进区活动,不吵闹,玩完后将物品放回原位等。幼儿采取自选的方式学会自己安排自己的活动,做活动的主人,了解活动与规则的关系,从而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大班幼儿对小学的学习生活充满了好奇与向往,不妨每学期组织一次参观小学活动:一是参观小学的校园、教室、活动室、电脑房、舞蹈房、书画室、手工室、中队活动室等。二是让孩子们观看小学生上课,看着大哥哥大姐姐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孩子们都会十分崇拜。在参观活动中,孩子们初步感受到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不同之处,消除了小学在他们心目中的焦虑:原来小学和幼儿园一样漂亮,一样好!这些活动的开展会让大班小朋友更加向往小学生活。

五、锻炼幼儿自我控制的意志能力

幼儿入小学后,即要担负紧张的学习任务,不仅需要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学习,而且还要控制自己在上课时间不随意讲话,不做与上课无关的小动作。因此,在幼儿园大班的学习阶段锻炼幼儿意志,对其自制力的培养十分重要。教师要充分利用日常活动的各个环节培养幼儿自制力及其责任感。凡是幼儿力所能及的,要尽量放手让他们独立地去完成。如午休前整理自己的衣物,参与分发点心和学习用品,摆放桌椅。游戏活动后收拾整理自己的玩具照看自然角的动植物等。对于有畏难情绪、依赖心理、做事马虎草率的幼儿,要及时进行正面教育,逐步培养和提高幼儿的意志能力。教师要有计划地促进幼儿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如听课坐姿端正、专心听讲、举手发言的习惯;爱好学习用品,保持书本、作业整洁的习惯,认真完成学习任务的习惯和听信号迅速行动、严格遵守作息时间的习惯等。

从幼儿园到小学一年级的转型,将成为孩子真正走向社会的重要起点,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能浅尝辄止,而要不断研究有效促进幼小衔接的途径与方法,为幼儿尽早适应小学学习生活奠定扎实的基础。

摘要: 本文指出了当前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中的问题,提出了几点促进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有效衔接的对策。

关键词: 幼小衔接;问题;对策

一、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

“幼小衔接”阶段的教育质量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学习质量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这一阶段的教育教学还存在一定问题,需要教师重点关注。

1.幼儿教育存在小学化的倾向。家长和教师将读书识字和数学课放在了教育的首位,幼儿未入学就已经提前进行了知识学习。这种现象导致幼儿在入学后极易产生厌学情绪,对其环境适应能力和身心发展造成不良影响,而且为幼儿教育带来了诸多弊端。学校教材下移看似是让幼儿提前适应学校环境,尽早接受知识,实际上是对幼儿阶段教育的误读。幼儿把知识先学一遍,然后重新再学一遍,重复的学习内容和枯燥的学习氛围使其日后的学习后劲不足,在应该学习的阶段容易产生被动心理。一旦储备知识用完,幼儿后期的知识使用就会出现困难,导致负面效应。

2.幼儿园阶段过于注重智力因素的开发,对课堂纪律和规则意识的教育相对缺乏。这种情况会导致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未得到应有的锻炼。例如,刚入学的幼儿无法按时完成作业,缺乏时间观念,不了解准时上课的重要性等,出现对学校环境的不适应现象。在此过程中,教师忽略了非智力因素在幼儿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对其感情、动机、意志和爱好等因素缺乏关注,仅仅强调知识的讲解和积累,严重影响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和日后的学习成绩。

3.幼儿在幼儿园阶段养成的一些不良习惯,对其进入小学后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幼儿教育大多以游戏为基本内容,随意性较强。进入小学后,幼儿出现了使用学具后不能将学具还原的情况,以及汉字书写不规范、笔顺错误、坐姿和握笔姿势不正确、过于依赖教师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些不良习惯一旦形成,就会对幼儿以后的学习和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二、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对策

1.正确认识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差异。“幼小衔接”的核心不是简单地在幼儿园与小学之间增加一个环节。幼儿园与小学在作息制度、学习环境、学校纪律和行为规范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教师要认清其中的差异,并在教育教学的内容、要求、形式和方法等方面做好衔接和过渡工作;同时,要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因势利导,循序渐进,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对幼儿实施教育,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学习和活动环境,使幼儿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获得全面、协调、健康的发展。

2.理性面对“幼小衔接”中出现的问题。幼儿在“幼小衔接”中出现的问题正是我们开展教育的最佳契机。解决问题的过程是幼儿学习的重要过程,过程中客观存在的问题是他们的成长点。幼儿园教育以游戏活动为主,而小学教育则是以课堂教学为主。因此,两个阶段之间存在的差异也正是幼儿身心发展过程中需要学习的重要内容。所以,“幼小衔接”阶段的教育教学要形成一定的专属模式,对两个阶段的教育不必过于迁就,要注重教育目标,避免影响到各自的教育目的。幼儿常规意识和常规习惯的遵守虽然能够迁移,但幼儿教育中主要强调的还是生活和游戏中的规则,而对小学教育中经常出现的教学规则问题却没有涉及。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内容、目标和方法等问题必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予以解决,不能在幼儿园教育阶段实施集中训练。

3.发挥家长在“幼小衔接”中的作用。首先,教师要引导家长重视和关注“幼小衔接”工作;其次,教师应帮助家长了解小学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的差别,明确小学对新生的要求,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育方法;再次,家长要安排好幼儿的假期生活,制订科学的作息计划,使其生活和学习形成一定的规律和习惯,并进一步加以巩固;最后,家长要在幼儿的营养和健康方面多加关注,对幼儿进行正确地启发与引导,使其学会与人交流,处理矛盾,主动寻求帮助。

三、结语

总之,“幼小衔接”在教育改革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幼小衔接”是重要环节。因此,只有提高“幼小衔接”的专业化水平,有针对性地促进“幼小衔接”教育,才能保证幼儿的健康成长,推动基础教育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参考文献:

[1]潘珍如.对幼儿教育中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研究[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10(8).

[2]陈景凡.浅析我国幼小衔接中的问题与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2008(33).

幼儿 教育 小学小学化,简单地说,就是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前教育规律,将幼儿置于和小学一样的教育环境中,运用小学的教学方式,提前教授小学内容,进行小学化教学。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幼儿教育小学化论文,欢迎阅读!

教育家卢梭曾说过:“大自然希望 儿童 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我们身边的儿童,在幼儿园里真的像大自然中的蝴蝶一样,无拘无束,自由成长吗?媒体调查发现,近年来,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越来越严重。游戏少了,作业多了,考试更频繁,升学压力层层传递到幼儿身上。有研究者认为,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实际上是应试教育前移的表现。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一情形的产生?它会带来哪些危害?

幼教“小学化”的表现

“学前教育‘小学化’,简单地说,就是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前教育规律,将幼儿置于和小学一样的教育环境中,运用小学的教学方式,提前教授小学内容,进行小学化教学。”相关教育专家讲解了当前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十种表现形式。

学前教育“小学化”首先表现为,分学科学习小学内容,开设写字、拼音、算术、英语等课程,教授珠脑心算、诵经等幼儿难以理解的,甚至提出“认读1000个汉字,背诵60首古诗,熟练进行100以内加减运算”等教学目标。

近年来,各地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愈演愈烈。有调查显示,部分小学九成以上新生都在幼儿园阶段学习过小学课程。幼儿园这种“超前教育”不仅对幼儿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也阻碍了国家推进素质教育的努力。

据了解,目前绝大多数民办幼儿园和部分公办幼儿园,均普遍开设了“幼小衔接班”、“学前专业班”、“特长班”等,幼儿教育“小学化”已经成为常态。北京某双语幼儿园针对幼儿开设了包括剑桥少儿英语、拼音识字、超级心算、幼小衔接等十多门课程。老师要求幼儿上课必须挺直腰板端坐、双手放在背后,上课不许插嘴等。

隐性的危害不容忽视

随着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越来越明显,不少教育专家已经注意到其中藏匿的隐患。“幼儿教育遵循的最重要原则,就是从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出发,因材施教,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专家表示,将小学教育提前到幼儿阶段违背教育规律,是在拔苗助长,不利于孩子今后的健康发展。

“幼儿教育‘小学化’是重复型教育,严重危害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幼儿教育“小学化”从根本上忽视了幼儿身心特点,扭曲甚至扼杀了幼儿的天性,影响了幼儿心理健康。超负荷或超年龄段的学习内容和教育会给孩子心理带来压力,有损孩子心理健康,至少会使孩子对学习产生反感和厌倦。

同时,“幼儿教育‘小学化’剥夺了幼儿游戏和动手操作的机会,也就剥夺了幼儿大脑神经元受到丰富刺激的机会,阻碍了神经元和突触的生长形成,进而阻碍了幼儿大脑发育。”过于超前的训练所获得的即时效应意义不大,这种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态和所运用的强制性 方法 反而会使孩子的兴趣被压抑,致使幼儿产生紧张焦虑的心情,或者把爱玩爱跳的孩子弄得像小大人似的,全无阳光、活泼可谈,不利于孩子的个性健康。

相关专家曾表示,对幼儿进行“小学化”教育只会事倍功半。对于幼儿超前学习,去年,中国社会调查所曾对武汉、北京等地500位幼儿家长和100位幼儿教师进行调查,七成教师明确表示超前传授知识不利于孩子成长,提前加压还会抹杀孩子的 想象力 。幼儿的身体机能和神经系统都很脆弱,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害无益。

有研究显示,孩子年龄越小专注力时间越短:3岁约为9分钟,4岁约为12分钟,5岁约为14分钟。如果长时间注意力太集中,大脑易疲劳,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伤害。孩子们的智力水平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过早强制灌输,会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对此,专家认为,教育是有规律的,比如教育大纲规定幼儿早期教育达到的目标为“幼儿在各种游戏中欢度幸福童年”。当孩子对汉字、诗词还没有感兴趣的时候就强行让他们学,一旦到孩子上了小学真正开始接触这些知识的时候,就开始厌倦,提早学习会挫伤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一个游戏、一件小事都是在学习

专家表示,学前教育“小学化”让孩子过早学习 文化 ,丧失了想象力的培养。有资料表示,澳大利亚幼儿园对儿童的培养非常人性化,也非常自由。幼儿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让孩子在幼儿园里玩得开心,从而培养他们独立的人格,帮助他们更好地与同龄人建立伙伴关系。除了教师之外,还有幼儿护理助理来协助教师的工作,负责照顾幼儿的饮食起居。幼儿园通过游戏和寓教于乐的方式来认知这个世界。

在日本的幼儿园里,一大特点就是进行各种各样的户外活动,让孩子们亲近大自然,通过玩乐来培养他们健康的身心和与人相处的能力。日本也比较注重对父母的教育方式的指导,比如开办母亲班、双亲班等。学习班分两种,一种是以婴幼儿的父母为对象的学习班,另一种是以即将做父母的人为对象的学习班。学习内容大致是幼儿心理学、生理卫生、 家庭教育 原理等。

美国幼儿园给孩子设置的学习课程不多,而以动手制作手工和户外活动居多。在9月份新学年开始之前,各幼儿园是夏令营期,与平时相比增加了不少集体户外活动。

“我们每天都会带孩子做游戏,但是家长认为孩子在幼儿园就玩了,什么都没有学到。有的家长一见到孩子就会问今天学什么了,孩子回答不上来,家长就会觉得这一天浪费了,什么都没学到。”某幼儿园李园长说,实际上孩子在幼儿园阶段的活动和各种游戏都是对他们某种能力的一种培养。“我们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游戏都是有一定的意义的。”李园长说,有时会组织一些互动活动,让孩子有这种合作、相互帮助的意识。

重视培养儿童的自主学习能力

专家指出,小学化倾向的出现、各种专业机构之所以生意火爆,无非是利用了家长内心的追梦情结,一些家长甚至把“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劝学格言,误读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谆谆教诲。

改变这一倾向有什么办法呢?专家呼吁,政府应加强幼儿园管理,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通过宣传,普及幼儿教育的科学方法,让人们以终身学习、持续发展的观点看待学前教育,而不是看孩子究竟能够学会多少字词,也不是看孩子能够写几十个还是几百个字,会做多少算术题,而是帮助儿童在人生的最初阶段学会学习,掌握自主学习的基本技能。

很多人从小就有一个宿敌——别人家的孩子,在家长眼里别人家的孩子处处优秀,天天就知道读书,门门功课第一……家长为了不让自己孩子落后,想方设法给自己孩子灌输知识,甚至在刚刚启蒙的幼儿教育时期,就将很多学习压力施加在孩子身上,学拼音、做算术、背唐诗成为许多幼儿的必修课,家长恨不得让三、四周岁的孩子具备十八般武艺,幼儿时期即掌握小学一二年级的知识,生怕孩子从小就输给别人。

小学化屡禁未止家长成重要推手?

对孩子从小过多的期望导致目前许多“幼小衔接班”报名火热,“幼儿教育不宜小学化”的规定再次被重视起来。严防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国家层面早已出台多个规定。2010年11月《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2014年11月,教育部等三部委《关于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指出,坚持小学一年级“零起点”教学,严禁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

尽管规定很多,但小学化的教学仍不稀奇,这背后许多家长成为重要推手。据《南方都市报》报道,一名陈姓家长打电话到报社投诉幼儿园不教写字,他的孙子飞飞已上一年幼儿园了,却还不会写字,也不懂加法和减法之类的算术,每天只是在幼儿园玩耍,他很担心幼儿园误人子弟,再这样下去,就要给孩子换一家幼儿园了。

这样的家长投诉与抱怨不在少数,不少家长对幼儿园“小学化”的教育方式仍表赞同。正如新闻中这位陈姓家长,认为幼儿园每天带着孩子跑跑闹闹,对不起他每学期交的几千块学费。幼儿园如何做好幼儿教育实属为难,如若按照规定不“小学化”,恐怕会遭遇极低的入园率,而过多教授孩子科学知识又怕折煞孩子的天性。

部分幼儿园以“小学化”迎合家长

正如 文章 开篇所说的报名火热的“幼小衔接班”,这成为部分私立幼儿园迎合家长需求,投机挣钱的一种途径。据报道,在塘沽中心北路附近的一家私立幼儿园,打出“幼小衔接”的醒目 广告 标语 ,该园“幼小衔接”班学制半年,面向5周岁孩子招生,每人每月学费1200多元,不少家长争相报名,甚至选择让在公立幼儿园就读的孩子退学到这里学习。

一位私立幼儿园老师讲述了与公立幼儿园的比较“优势”:可以让孩子提前学习更多知识。而这恰恰迎合了不少家长的心理。这位老师以数学举例:公立幼儿园主要教10以内简单加减法,在这儿则可以学习到50以内加减法和复合运算。园内聘有外教教孩子 英语单词 ,还开设了拼音课程。

有业内人士表示,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容易误导社会教育风气。幼儿园“小学化”满足了部分家长的一时需求,又使另一部分家长唯恐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也投入幼儿园“小学化”的队伍中。如此恶性循环,不仅会影响家长正确的教育观念,也会对学前教育整体健康持续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下一页更多精彩“关于幼儿教育小学化论文”

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研究论文

幼儿 教育 “小学化”现象使小学生负担加重,天性得到抑制,不利于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研究论文,欢迎阅读! 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研究论文篇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探析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状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含义 幼儿教育小学化主要指的是幼儿园引入了小学的课程资源、管理模式、 教学 方法 、评价标准等,并将这些渗透到了幼儿教育的实践中,使之常规化、教学化、普遍化,从而呈现出一种功利化的教育倾向。具体而言,主要表现为课程内容上的小学化与行为要求上的小学化。如片面追求知识的数量与难度;以课堂教学代替游戏;用小学制度来管理幼儿行为。幼儿教育小学化违背了 儿童 身心发展规律,是应试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一种表现。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幼儿教育小学化会影响孩子个性的发挥。教师整齐划一地要求学生,对学生异想天开的问题采取冷漠的态度,会扼杀学生的求知欲,过早进行小学化教育会使孩子在以后的学习中缺乏后劲。幼儿阶段是小学教育的初级阶段,对幼儿进行小学化教育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甚至会给孩子的身心发育带来潜在的危机,使孩子丧失学习兴趣。幼儿教育小学化破坏了国家对幼儿教育的功能与定位,成为幼儿生长发育受到的重要威胁。小学化的教学内容与管理束缚了儿童的个性,使学生丧失了学习兴趣。幼儿时期是一个人个性与社会性形成的关键时期。幼儿教育小学化使学习活动占据了儿童大量的自由活动时间,使他们缺少游戏机会,缺少必要的交流、体验,导致幼儿的个性与社会性很难健康发展。由此,在幼儿教育过程中纠正和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应当采取以下有效策略。 二、践行素质教育的幼儿教育理念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由此,幼儿教育应当是以优生学、儿童保健学、儿科学、学前儿童心理学、学前儿童教育学等科学理论为依据,以《幼儿园工作规程(试行)》(以下简称《规程》)和《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为指导,对学前儿童实行科学的养育与教育,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的教育。如果从幼儿园(教育)工作的侧重点来说,“幼儿园即保育园”,“幼儿教育即保教结合教育”;如果从幼儿教育的基本方式来说,“幼儿教育即游戏活动教育”;如果从幼儿教育的目标来说,“幼儿教育即身心和谐教育”;如果从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来说,“幼儿教育即学前准备教育”。但幼儿“教育”不是“教学”,幼儿教育的首位不是“智育”。总之,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教育领域,需要不同的教育理念作指导。如果不能践行素质教育的理念,则幼儿教育必然偏离正确而科学的方向。 三、各级教育部门要加大对幼儿教育的指导、监督和管理的力度 政府职能部门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对引导社会观念转变、促进幼儿教育的发展有着特殊的巨大作用。对各级幼儿教育领导机构,不仅不能撤消,还要使之更健全、规范。幼儿教育管理部门要对市场经济下幼儿教育机构进行充分的调研,根据教育部制定的一系列幼儿教育法规和管理文件,尤其是《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结合当地具体实际,科学地制定当地幼儿教育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与各有关部门协调,加强对各类幼儿教育机构的管理;负责对各类幼儿教育机构的业务指导,建立督导和评估监测制度;组织培养、培训各类幼儿园园长、教师,建立园长、教师的考核的资格审定制度;办好示范园和骨干园;指导幼儿教育科学研究工作,促进幼儿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从管理上紧缩小学化存在的空间。 四、正确衔接小学教育 幼儿教育是入学前的准备教育。实践证明,幼儿教育应该注意与小学教育正确衔接,因为搞好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一是在整个幼儿园教育过程中促使幼儿在体、智、德、美各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二是对大班幼儿做好有针对性的、专门的教育工作,即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良好学习品质和学习能力培养,入学意识教育。不过,在入学准备工作中,不能无视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无视幼儿的学习特点,简单照搬小学的教学方式,用上课取代游戏。如果这样,就又会回到“小学化”的老路上去了。 五、提高幼儿教育管理水平 幼儿园应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为学生提供安全健康的环境,促进他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应加强幼儿教师的教育培训,使教师充分了解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区别,了解幼儿教育的工作特点,为做好幼儿教育工作打好基础。教育家杜威说过,教师是教育理念的执行者,教师素质与观念直接影响着教育改革的成败。因而,幼儿园应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建立适当灵活的评价体系,创造轻松的工作环境,科学的评价体系,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使其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总之,幼儿教育小学化是违反教育规律的行为,它影响了儿童的健康成长,因而我们必须彻底根治它。但是,推进教育改革,解决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我们统筹兼顾,协调推进,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作者:张琳 单位:河北省乐亭县直属机关第三幼儿园 参考文献: [1]黄永馨.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倾向值得注意[J].瞭望周刊,1987,(33). 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研究论文篇二:浅论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 在幼儿园的管理教学之中,园长与教师的理念占据着主导地位。从幼儿自身的成长发展特点出发,进而制定符合幼儿自身身体正常发展和机能协调发展教学目标,增强幼儿的自身的体质,并且促进幼儿能够形成较为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与 爱好 运动的习惯。就当前幼儿园教学的现状可以看出,幼儿园的教育任务和小学的教育任务并不存在类似性。但当前有许多家长和教育机构忽视了幼儿的身心发展的特点,自行将幼儿教育任务拔高到小学阶段,这无疑会对幼儿的身心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状和表现 1、教学形式倾向小学化 幼儿园当前教学活动之中,比较缺乏图案色彩,教师较少运用到生动的教具。当前很多的教学形式依然以知识教学位置,使得幼儿的埋头苦读取代了幼儿的欢声笑语。有一部分幼儿园不断进行各种开始竞赛,还有的幼儿园提前进行一年级考试,并将优秀的成绩作为宣传幼儿园教学质量的标准。 2、教学内容小学化 有部分幼儿园管理者在制定教材的内容的时候,直接将小学内容嫁接到幼儿园教学中,小学内容移植到教学实践之中。小班教学之中开始不断进行教学算术、拼音等小学内容,甚至有一些幼儿园管理者为了使得学生不输在起跑线上,让学生做100以内的加减法和简单的数学题。 3、过度重视结果的评价 幼儿是一个人的成长的开始,为了能够在今后的生活与求知活动打好基础,幼儿教学应该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并且开拓社会视野。但是,当前社会之中急功近利思想比较盛行。幼儿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着重考虑了幼儿结果,但是并不关注幼儿的快乐成长以及个性的闪光点。幼儿不能够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树立自身解决问题的信心,也不能够鼓励自己。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应对策略 1、加大价值宣传,促进科学发展观的深入人心 幼儿教育逐渐呈现出“小学化”倾向的原因,是因为当前的幼儿教育的理念的不科学性,科学发展观并没有深入到人心。为了能够抑制幼儿教学小学化的倾向,国家与相关的教育部门应该加强相关的宣传。幼儿教育的科学发展观念实践于幼儿教育的表现主要在于考虑幼儿自身的年龄与成长问题,不能够将幼儿单纯划分为成人,需要充分尊重幼儿的好奇心,积极努力地营造幼儿快乐成长的氛围。 2、提升幼儿教师的专业素质 一些幼儿园内的教师专业素养较低也是引发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主要原因。由此,我们应该着重于提升教师的专业化知识,并且注意教师的专业素养的培养。注意教学教育与教学的基本方法,从而根本上清除教育小学化倾向。教授幼儿进行学习,应该重要侧重于幼儿的亲身经历与亲身体验。教师需要运用运用夸张的动作与语调进行教学。教学课程的设置要以最大限度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主旨是促进幼儿主动发展。 3、规范化幼儿园的法规与制度 国家相关的部门应该不断地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相关的法规与制度,从而科学化管理学前的教育管理。首要的是严格执行幼儿园的准入制度,根据国家不同标准以及实际需求,实践有特点的幼儿园办园标准,对幼儿园进行动态监管。幼儿园管理部门也应该对于幼儿教师的执教资格进行规范化,尤其对于教师的素质进行提升。 4、完善幼儿教育评价体系 就当前教育改革的现状而言,需要根据改革的精神大幅度丰富幼儿教育实践方式。增强幼儿教师的专业化与职业化,加强幼儿的全面化与立体化的发展,最终消除“小学化”幼儿教育的影响。幼儿教学成果评价体系应该设计的更加合理,坚决根除将幼儿教育作为小学提前的阶段的环节,避免因升学率从而影响幼儿教育的评价体系。结束语因为时代竞争的加剧,家长对下一代的教育达到了空前的重视,家长希望孩子能够早日长才并且在起跑线上不要输给其他人。许多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忽视孩子的实际需要和发展规律,违背了在快乐中学习、游戏中学习的原则,不顾幼儿的年龄特点,向幼儿“灌输”知识,这种“小学化”的教育方式,对幼儿健康成长带来了很大危害。 作者:李华 单位:容城县幼儿园 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研究论文篇三: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原因及对策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几个现状 (一)教育理念僵化扭曲。在当前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社会、家长和幼儿园的自身理念出现了扭曲。一方面,一些幼儿园为了广泛招揽生源,扩大办园规模,将儿童掌握知识的难度和数量作为办园的特色和商业宣传的亮点,忽视了儿童基本成长和幼儿教育规律。另一方面,一些家长及幼儿教师急于求成,秉持“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思想,重成绩、轻素养,重外在表现、轻内在心理感受,以识字、写字、背诗、背 英语单词 、掌握数学运算的多少和难度来衡量评价孩子是否优秀和进步。 (二)学习内容过高过重。一些家长在幼儿教学内容上为“提前准备,打好基础”,将小学的学习任务加给幼儿,造成应试教育和上学压力的前移。一些培训机构也为了迎合家长的迫切需求,积极创办幼升小的培训班。为了追求知识的多与高,逐年增加教材难度,很多小学的学习内容都以各种离奇的方法、手段,融进了当前幼儿教育之中,超越了儿童年龄特征的学习难度和水平。 (三)教育方式抽象简单。在课程设置安排上,幼儿教师授课满堂灌,忽视了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特征。在偏远地区,幼儿教师多数没有经过专门训练、无专业资质,他们本身教育 经验 缺乏,再加上受教学设施和条件的限制,只能应付日常的教学工作。在一些城区,幼儿教师的资质和水平都很高,但有的幼儿园教育的规模巨大,幼儿教师无法开展各方面的教学工作,忽视游戏式、生活式的幼儿教育,从而产生小学化的倾向。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几个原因 (一)竞争意识错位。一些幼儿园为彰显自我实力广招生源,在行业之间展开了教育水平的激烈竞争,幼儿教育和教学难度不断加强。很多家长受思想偏见和升学考试压力的影响,不对孩子的发展作整体长远考虑,急于求成、揠苗助长、望子成龙式的超前教育需求所形成的竞争意识错位思潮,从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个幼儿教育的科学健康发展。 (二)资源配置不均。由于地域差异、城乡差距、城市居民子女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间的差距,各地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使幼儿教育的分布、配置、待遇等依然不平衡,特别凸显的问题是围绕城乡二元户籍体制和偏远山区乡村留守儿童众多,很多幼儿园师资匮乏,教育设施和教育水平根本无法达到幼儿教育的基本要求。 (三)教育评价单一。当前,由于还没有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幼儿教育评估体系,家长和学校对幼儿教育的评估主要是单方面的,他们更重视获取掌握知识的难度与数量,将计算、单词、拼音、字词字义、笔顺笔画等作为全部幼儿教育的评价标准。这种底层基础的评估体系如果不能改变,“治标又治本”就成了一句空话。 (四)队伍参差不齐。一些幼儿教师对幼儿教育的理论理解肤浅,缺乏科学理论指导,忽视幼儿教育的娱乐生活性特征,缺少教学实践的锻炼,有些教师只通过简单学习和培训就直接从教,常以小学生的标准教育幼儿,简单粗暴地处理日常教育工作。 三、应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几个策略 (一)加强舆论宣传引导,树立科学幼教观念。要大力引导家长、教师树立科学幼教观念,正确对待幼儿教育的思想和途径,打破“赢在起点”的狭隘竞争意识,明确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丰富和拓展儿童的成长成才 渠道 ,把儿童的身心健康和长远发展真正重视起来。要在全社会强化科学幼教观的认知,注重从幼教的管理和教育实践中引导规范,减少教师、家长对幼儿之间的竞争性比较的错误认识。尊重和提倡适龄儿童的性格差异和个性发展,让科学促进儿童成长发育自然规律的教育方式和途径在全社会不断推广,让科学幼教理念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二)推进幼儿教育体制改革,科学构建评价体系。要持续深化当前幼教体制改革,使各级各类教育方式向多元化方面拓展,成长成才的途径和渠道更加丰富。要逐步消除淡化幼入小、小升初、中考、高考的不良因素和前移影响,彻底改变和破除以应试教育和升学目的为中心的教条化、功利化的教育格局。要把幼儿教育的基础性作用真正重视起来,科学构建幼儿教育评价体系,严格规范幼儿教育机构的办学宣传和招生制度,杜绝以单纯的知识储备为标准和应对入学为目的的幼儿教育,避免幼儿教育机构盲目给孩子超前的知识,形成恶性竞争,从而使幼儿受到生动活泼的、以寓教于乐、游戏为主的素质教育。 (三)均衡投入幼儿教育资源,切实提高幼教师资的整体水平。各级部门要加大幼儿教育的投入,促进幼儿教育与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进一步开拓和繁荣幼儿教育市场,严格准入管理制度,使公办幼儿园与民办幼儿园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师资水平。要特别关注幼儿教育的社会公益性,在政策、资金、师资上对偏远、贫困、落后的地区和幼儿园给予倾斜,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有效支持。要积极、大力改善幼儿教育机构的基础设施、配齐配全合格的师资队伍,使幼儿教育的基本条件得到最大限度地满足,让适龄儿童在符合科学规律的幼儿教育的环境里茁壮健康成长。综上所述,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各级政府部门要作为的主导,学校、教师、家长等各方面要改变观念,提高认识,相互支持,密切配合,进一步推动幼儿教育的科学发展,切实关照儿童身心健康的成长,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 作者:曹荟 单位:靖宇县幼儿园

幼儿 教育 小学小学化,简单地说,就是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前教育规律,将幼儿置于和小学一样的教育环境中,运用小学的教学方式,提前教授小学内容,进行小学化教学。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幼儿教育小学化论文,欢迎阅读!

教育家卢梭曾说过:“大自然希望 儿童 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我们身边的儿童,在幼儿园里真的像大自然中的蝴蝶一样,无拘无束,自由成长吗?媒体调查发现,近年来,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越来越严重。游戏少了,作业多了,考试更频繁,升学压力层层传递到幼儿身上。有研究者认为,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实际上是应试教育前移的表现。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一情形的产生?它会带来哪些危害?

幼教“小学化”的表现

“学前教育‘小学化’,简单地说,就是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前教育规律,将幼儿置于和小学一样的教育环境中,运用小学的教学方式,提前教授小学内容,进行小学化教学。”相关教育专家讲解了当前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十种表现形式。

学前教育“小学化”首先表现为,分学科学习小学内容,开设写字、拼音、算术、英语等课程,教授珠脑心算、诵经等幼儿难以理解的,甚至提出“认读1000个汉字,背诵60首古诗,熟练进行100以内加减运算”等教学目标。

近年来,各地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愈演愈烈。有调查显示,部分小学九成以上新生都在幼儿园阶段学习过小学课程。幼儿园这种“超前教育”不仅对幼儿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也阻碍了国家推进素质教育的努力。

据了解,目前绝大多数民办幼儿园和部分公办幼儿园,均普遍开设了“幼小衔接班”、“学前专业班”、“特长班”等,幼儿教育“小学化”已经成为常态。北京某双语幼儿园针对幼儿开设了包括剑桥少儿英语、拼音识字、超级心算、幼小衔接等十多门课程。老师要求幼儿上课必须挺直腰板端坐、双手放在背后,上课不许插嘴等。

隐性的危害不容忽视

随着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越来越明显,不少教育专家已经注意到其中藏匿的隐患。“幼儿教育遵循的最重要原则,就是从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出发,因材施教,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专家表示,将小学教育提前到幼儿阶段违背教育规律,是在拔苗助长,不利于孩子今后的健康发展。

“幼儿教育‘小学化’是重复型教育,严重危害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幼儿教育“小学化”从根本上忽视了幼儿身心特点,扭曲甚至扼杀了幼儿的天性,影响了幼儿心理健康。超负荷或超年龄段的学习内容和教育会给孩子心理带来压力,有损孩子心理健康,至少会使孩子对学习产生反感和厌倦。

同时,“幼儿教育‘小学化’剥夺了幼儿游戏和动手操作的机会,也就剥夺了幼儿大脑神经元受到丰富刺激的机会,阻碍了神经元和突触的生长形成,进而阻碍了幼儿大脑发育。”过于超前的训练所获得的即时效应意义不大,这种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态和所运用的强制性 方法 反而会使孩子的兴趣被压抑,致使幼儿产生紧张焦虑的心情,或者把爱玩爱跳的孩子弄得像小大人似的,全无阳光、活泼可谈,不利于孩子的个性健康。

相关专家曾表示,对幼儿进行“小学化”教育只会事倍功半。对于幼儿超前学习,去年,中国社会调查所曾对武汉、北京等地500位幼儿家长和100位幼儿教师进行调查,七成教师明确表示超前传授知识不利于孩子成长,提前加压还会抹杀孩子的 想象力 。幼儿的身体机能和神经系统都很脆弱,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害无益。

有研究显示,孩子年龄越小专注力时间越短:3岁约为9分钟,4岁约为12分钟,5岁约为14分钟。如果长时间注意力太集中,大脑易疲劳,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伤害。孩子们的智力水平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过早强制灌输,会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对此,专家认为,教育是有规律的,比如教育大纲规定幼儿早期教育达到的目标为“幼儿在各种游戏中欢度幸福童年”。当孩子对汉字、诗词还没有感兴趣的时候就强行让他们学,一旦到孩子上了小学真正开始接触这些知识的时候,就开始厌倦,提早学习会挫伤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一个游戏、一件小事都是在学习

专家表示,学前教育“小学化”让孩子过早学习 文化 ,丧失了想象力的培养。有资料表示,澳大利亚幼儿园对儿童的培养非常人性化,也非常自由。幼儿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让孩子在幼儿园里玩得开心,从而培养他们独立的人格,帮助他们更好地与同龄人建立伙伴关系。除了教师之外,还有幼儿护理助理来协助教师的工作,负责照顾幼儿的饮食起居。幼儿园通过游戏和寓教于乐的方式来认知这个世界。

在日本的幼儿园里,一大特点就是进行各种各样的户外活动,让孩子们亲近大自然,通过玩乐来培养他们健康的身心和与人相处的能力。日本也比较注重对父母的教育方式的指导,比如开办母亲班、双亲班等。学习班分两种,一种是以婴幼儿的父母为对象的学习班,另一种是以即将做父母的人为对象的学习班。学习内容大致是幼儿心理学、生理卫生、 家庭教育 原理等。

美国幼儿园给孩子设置的学习课程不多,而以动手制作手工和户外活动居多。在9月份新学年开始之前,各幼儿园是夏令营期,与平时相比增加了不少集体户外活动。

“我们每天都会带孩子做游戏,但是家长认为孩子在幼儿园就玩了,什么都没有学到。有的家长一见到孩子就会问今天学什么了,孩子回答不上来,家长就会觉得这一天浪费了,什么都没学到。”某幼儿园李园长说,实际上孩子在幼儿园阶段的活动和各种游戏都是对他们某种能力的一种培养。“我们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游戏都是有一定的意义的。”李园长说,有时会组织一些互动活动,让孩子有这种合作、相互帮助的意识。

重视培养儿童的自主学习能力

专家指出,小学化倾向的出现、各种专业机构之所以生意火爆,无非是利用了家长内心的追梦情结,一些家长甚至把“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劝学格言,误读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谆谆教诲。

改变这一倾向有什么办法呢?专家呼吁,政府应加强幼儿园管理,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通过宣传,普及幼儿教育的科学方法,让人们以终身学习、持续发展的观点看待学前教育,而不是看孩子究竟能够学会多少字词,也不是看孩子能够写几十个还是几百个字,会做多少算术题,而是帮助儿童在人生的最初阶段学会学习,掌握自主学习的基本技能。

很多人从小就有一个宿敌——别人家的孩子,在家长眼里别人家的孩子处处优秀,天天就知道读书,门门功课第一……家长为了不让自己孩子落后,想方设法给自己孩子灌输知识,甚至在刚刚启蒙的幼儿教育时期,就将很多学习压力施加在孩子身上,学拼音、做算术、背唐诗成为许多幼儿的必修课,家长恨不得让三、四周岁的孩子具备十八般武艺,幼儿时期即掌握小学一二年级的知识,生怕孩子从小就输给别人。

小学化屡禁未止家长成重要推手?

对孩子从小过多的期望导致目前许多“幼小衔接班”报名火热,“幼儿教育不宜小学化”的规定再次被重视起来。严防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国家层面早已出台多个规定。2010年11月《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2014年11月,教育部等三部委《关于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指出,坚持小学一年级“零起点”教学,严禁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

尽管规定很多,但小学化的教学仍不稀奇,这背后许多家长成为重要推手。据《南方都市报》报道,一名陈姓家长打电话到报社投诉幼儿园不教写字,他的孙子飞飞已上一年幼儿园了,却还不会写字,也不懂加法和减法之类的算术,每天只是在幼儿园玩耍,他很担心幼儿园误人子弟,再这样下去,就要给孩子换一家幼儿园了。

这样的家长投诉与抱怨不在少数,不少家长对幼儿园“小学化”的教育方式仍表赞同。正如新闻中这位陈姓家长,认为幼儿园每天带着孩子跑跑闹闹,对不起他每学期交的几千块学费。幼儿园如何做好幼儿教育实属为难,如若按照规定不“小学化”,恐怕会遭遇极低的入园率,而过多教授孩子科学知识又怕折煞孩子的天性。

部分幼儿园以“小学化”迎合家长

正如 文章 开篇所说的报名火热的“幼小衔接班”,这成为部分私立幼儿园迎合家长需求,投机挣钱的一种途径。据报道,在塘沽中心北路附近的一家私立幼儿园,打出“幼小衔接”的醒目 广告 标语 ,该园“幼小衔接”班学制半年,面向5周岁孩子招生,每人每月学费1200多元,不少家长争相报名,甚至选择让在公立幼儿园就读的孩子退学到这里学习。

一位私立幼儿园老师讲述了与公立幼儿园的比较“优势”:可以让孩子提前学习更多知识。而这恰恰迎合了不少家长的心理。这位老师以数学举例:公立幼儿园主要教10以内简单加减法,在这儿则可以学习到50以内加减法和复合运算。园内聘有外教教孩子 英语单词 ,还开设了拼音课程。

有业内人士表示,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容易误导社会教育风气。幼儿园“小学化”满足了部分家长的一时需求,又使另一部分家长唯恐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也投入幼儿园“小学化”的队伍中。如此恶性循环,不仅会影响家长正确的教育观念,也会对学前教育整体健康持续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下一页更多精彩“关于幼儿教育小学化论文”

幼儿园小学化倾向论文开题报告

幼儿 教育 小学小学化,简单地说,就是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前教育规律,将幼儿置于和小学一样的教育环境中,运用小学的教学方式,提前教授小学内容,进行小学化教学。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幼儿教育小学化论文,欢迎阅读!

教育家卢梭曾说过:“大自然希望 儿童 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我们身边的儿童,在幼儿园里真的像大自然中的蝴蝶一样,无拘无束,自由成长吗?媒体调查发现,近年来,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下,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越来越严重。游戏少了,作业多了,考试更频繁,升学压力层层传递到幼儿身上。有研究者认为,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实际上是应试教育前移的表现。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一情形的产生?它会带来哪些危害?

幼教“小学化”的表现

“学前教育‘小学化’,简单地说,就是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前教育规律,将幼儿置于和小学一样的教育环境中,运用小学的教学方式,提前教授小学内容,进行小学化教学。”相关教育专家讲解了当前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十种表现形式。

学前教育“小学化”首先表现为,分学科学习小学内容,开设写字、拼音、算术、英语等课程,教授珠脑心算、诵经等幼儿难以理解的,甚至提出“认读1000个汉字,背诵60首古诗,熟练进行100以内加减运算”等教学目标。

近年来,各地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愈演愈烈。有调查显示,部分小学九成以上新生都在幼儿园阶段学习过小学课程。幼儿园这种“超前教育”不仅对幼儿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也阻碍了国家推进素质教育的努力。

据了解,目前绝大多数民办幼儿园和部分公办幼儿园,均普遍开设了“幼小衔接班”、“学前专业班”、“特长班”等,幼儿教育“小学化”已经成为常态。北京某双语幼儿园针对幼儿开设了包括剑桥少儿英语、拼音识字、超级心算、幼小衔接等十多门课程。老师要求幼儿上课必须挺直腰板端坐、双手放在背后,上课不许插嘴等。

隐性的危害不容忽视

随着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越来越明显,不少教育专家已经注意到其中藏匿的隐患。“幼儿教育遵循的最重要原则,就是从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出发,因材施教,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专家表示,将小学教育提前到幼儿阶段违背教育规律,是在拔苗助长,不利于孩子今后的健康发展。

“幼儿教育‘小学化’是重复型教育,严重危害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幼儿教育“小学化”从根本上忽视了幼儿身心特点,扭曲甚至扼杀了幼儿的天性,影响了幼儿心理健康。超负荷或超年龄段的学习内容和教育会给孩子心理带来压力,有损孩子心理健康,至少会使孩子对学习产生反感和厌倦。

同时,“幼儿教育‘小学化’剥夺了幼儿游戏和动手操作的机会,也就剥夺了幼儿大脑神经元受到丰富刺激的机会,阻碍了神经元和突触的生长形成,进而阻碍了幼儿大脑发育。”过于超前的训练所获得的即时效应意义不大,这种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态和所运用的强制性 方法 反而会使孩子的兴趣被压抑,致使幼儿产生紧张焦虑的心情,或者把爱玩爱跳的孩子弄得像小大人似的,全无阳光、活泼可谈,不利于孩子的个性健康。

相关专家曾表示,对幼儿进行“小学化”教育只会事倍功半。对于幼儿超前学习,去年,中国社会调查所曾对武汉、北京等地500位幼儿家长和100位幼儿教师进行调查,七成教师明确表示超前传授知识不利于孩子成长,提前加压还会抹杀孩子的 想象力 。幼儿的身体机能和神经系统都很脆弱,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身心发展有害无益。

有研究显示,孩子年龄越小专注力时间越短:3岁约为9分钟,4岁约为12分钟,5岁约为14分钟。如果长时间注意力太集中,大脑易疲劳,会对神经系统造成伤害。孩子们的智力水平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过早强制灌输,会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

对此,专家认为,教育是有规律的,比如教育大纲规定幼儿早期教育达到的目标为“幼儿在各种游戏中欢度幸福童年”。当孩子对汉字、诗词还没有感兴趣的时候就强行让他们学,一旦到孩子上了小学真正开始接触这些知识的时候,就开始厌倦,提早学习会挫伤孩子对学习的兴趣。

一个游戏、一件小事都是在学习

专家表示,学前教育“小学化”让孩子过早学习 文化 ,丧失了想象力的培养。有资料表示,澳大利亚幼儿园对儿童的培养非常人性化,也非常自由。幼儿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让孩子在幼儿园里玩得开心,从而培养他们独立的人格,帮助他们更好地与同龄人建立伙伴关系。除了教师之外,还有幼儿护理助理来协助教师的工作,负责照顾幼儿的饮食起居。幼儿园通过游戏和寓教于乐的方式来认知这个世界。

在日本的幼儿园里,一大特点就是进行各种各样的户外活动,让孩子们亲近大自然,通过玩乐来培养他们健康的身心和与人相处的能力。日本也比较注重对父母的教育方式的指导,比如开办母亲班、双亲班等。学习班分两种,一种是以婴幼儿的父母为对象的学习班,另一种是以即将做父母的人为对象的学习班。学习内容大致是幼儿心理学、生理卫生、 家庭教育 原理等。

美国幼儿园给孩子设置的学习课程不多,而以动手制作手工和户外活动居多。在9月份新学年开始之前,各幼儿园是夏令营期,与平时相比增加了不少集体户外活动。

“我们每天都会带孩子做游戏,但是家长认为孩子在幼儿园就玩了,什么都没有学到。有的家长一见到孩子就会问今天学什么了,孩子回答不上来,家长就会觉得这一天浪费了,什么都没学到。”某幼儿园李园长说,实际上孩子在幼儿园阶段的活动和各种游戏都是对他们某种能力的一种培养。“我们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游戏都是有一定的意义的。”李园长说,有时会组织一些互动活动,让孩子有这种合作、相互帮助的意识。

重视培养儿童的自主学习能力

专家指出,小学化倾向的出现、各种专业机构之所以生意火爆,无非是利用了家长内心的追梦情结,一些家长甚至把“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劝学格言,误读为“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谆谆教诲。

改变这一倾向有什么办法呢?专家呼吁,政府应加强幼儿园管理,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通过宣传,普及幼儿教育的科学方法,让人们以终身学习、持续发展的观点看待学前教育,而不是看孩子究竟能够学会多少字词,也不是看孩子能够写几十个还是几百个字,会做多少算术题,而是帮助儿童在人生的最初阶段学会学习,掌握自主学习的基本技能。

很多人从小就有一个宿敌——别人家的孩子,在家长眼里别人家的孩子处处优秀,天天就知道读书,门门功课第一……家长为了不让自己孩子落后,想方设法给自己孩子灌输知识,甚至在刚刚启蒙的幼儿教育时期,就将很多学习压力施加在孩子身上,学拼音、做算术、背唐诗成为许多幼儿的必修课,家长恨不得让三、四周岁的孩子具备十八般武艺,幼儿时期即掌握小学一二年级的知识,生怕孩子从小就输给别人。

小学化屡禁未止家长成重要推手?

对孩子从小过多的期望导致目前许多“幼小衔接班”报名火热,“幼儿教育不宜小学化”的规定再次被重视起来。严防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国家层面早已出台多个规定。2010年11月《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2014年11月,教育部等三部委《关于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意见》指出,坚持小学一年级“零起点”教学,严禁幼儿园提前教授小学教育内容。

尽管规定很多,但小学化的教学仍不稀奇,这背后许多家长成为重要推手。据《南方都市报》报道,一名陈姓家长打电话到报社投诉幼儿园不教写字,他的孙子飞飞已上一年幼儿园了,却还不会写字,也不懂加法和减法之类的算术,每天只是在幼儿园玩耍,他很担心幼儿园误人子弟,再这样下去,就要给孩子换一家幼儿园了。

这样的家长投诉与抱怨不在少数,不少家长对幼儿园“小学化”的教育方式仍表赞同。正如新闻中这位陈姓家长,认为幼儿园每天带着孩子跑跑闹闹,对不起他每学期交的几千块学费。幼儿园如何做好幼儿教育实属为难,如若按照规定不“小学化”,恐怕会遭遇极低的入园率,而过多教授孩子科学知识又怕折煞孩子的天性。

部分幼儿园以“小学化”迎合家长

正如 文章 开篇所说的报名火热的“幼小衔接班”,这成为部分私立幼儿园迎合家长需求,投机挣钱的一种途径。据报道,在塘沽中心北路附近的一家私立幼儿园,打出“幼小衔接”的醒目 广告 标语 ,该园“幼小衔接”班学制半年,面向5周岁孩子招生,每人每月学费1200多元,不少家长争相报名,甚至选择让在公立幼儿园就读的孩子退学到这里学习。

一位私立幼儿园老师讲述了与公立幼儿园的比较“优势”:可以让孩子提前学习更多知识。而这恰恰迎合了不少家长的心理。这位老师以数学举例:公立幼儿园主要教10以内简单加减法,在这儿则可以学习到50以内加减法和复合运算。园内聘有外教教孩子 英语单词 ,还开设了拼音课程。

有业内人士表示,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容易误导社会教育风气。幼儿园“小学化”满足了部分家长的一时需求,又使另一部分家长唯恐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也投入幼儿园“小学化”的队伍中。如此恶性循环,不仅会影响家长正确的教育观念,也会对学前教育整体健康持续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下一页更多精彩“关于幼儿教育小学化论文”

发展学前 教育 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共同做法。许多国家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提高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国民素质、提高综合国力的一项重要事业,通过加大投入,加强立法等各种 措施 ,强化政府在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的职责。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学前教育专业 毕业 论文开题 报告 ,供大家参考。

《 学前教育小学化探讨 》

学前教育“小学化”是指在 儿童 都幼儿园就对其运用小学的教学方式进行管理,学习小学的课本知识。这样的教育方式并不符合幼儿的生长规律以及发展需求,学前教育阶段,幼儿应该主要通过交朋友来获得与人沟通交流的机会,学会与人相处,同过幼儿园的教学学会礼貌待人以及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提前进入小学的教学方式不仅影响了学前教育的效果,还造成孩子在进入小学时对教学内容反感的现象,不利于儿童的健康生长。

一、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成因

近几年学前教育“小学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已经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其成因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点:

(一)家长急于开发孩子智力。由于现阶段人口的增多,就业压力以及生存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担心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为了防止进入小学后孩子跟不上老师教学节奏,许多家长选择了提前对孩子进项小学教育。部分家长在孩子刚学会讲话时就强迫孩子学习阿拉伯数字以及简单的汉字,教孩子念 顺口溜 一般背诵古诗词,以为孩子越早学习这些知识基础就会越扎实,智力水平就会越高,进入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会更加容易。于是就造成了学前教育“小学化”现象越来越严重。

(二)幼儿园的跟风攀比。由于家长在选择幼儿园时以孩子能学到的东西多少为标准,幼儿园为了招生,就会在幼儿教育阶段加强对孩子的 文化 知识的教育,逐渐演变成“小学化”的管理模式。以让孩子更早接受小学教育,学到更多知识当做吸引家长报名的筹码。攀比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就导致了幼儿教育阶段的管理越来越严格,基本趋向小学的教育方式,导致学前教育严重“小学化”。

二、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

孩子接受学前教育阶段大概为3-5岁,这时候幼儿的智力发育并不完全。由于我国现在小孩多为独生子女家庭,大部分小孩都没有同龄人可以接触,学前教育将孩子集中到幼儿园进行统一管理,其中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让孩子能交到更多的朋友,懂得怎么与别的小朋友相处。并且在幼儿园中由教师统一带领,孩子之间遇到问题能够得到一个客观公正的处理,对孩子的成长大有帮助。学前教育“小学化”就导致孩子在一离开家庭之后就面临很重的学习压力,从而没有时间和耐心与其他小孩沟通交流,会在长大之后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相对孤僻。另外由于孩子年龄的限制,这个阶段学习的内容不容易想成系统的积极,学习效果并不好,还容易造成孩子对学习的反感,在进入小学阶段之后对学习失去兴趣,导致不愿意学习的现象。

三、学前教育“小学化”的解决对策

(一)扩大正规幼儿园的办学规模。我国的幼儿教育资源并不丰富,许多家庭的小孩都面临上学难的问题,因此私立幼儿园到处开办。学前教育是对于孩子来说十分关键,私立幼儿园并不具备规范的教学管理,一味的以招生为目的,迎合家长的需求,而不顾及孩子生长发展的规律。正规的幼儿园有着专业的教师团队,对于教学方案的制定更具有科学性。因此扩大正规幼儿园的办学规模,让更多的孩子接受正规的学前教育,避免提前接受“小学化”的教育,才能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

(二)提升幼儿园教师的素质。幼儿园教师在孩子的学前教育中至关重要,但是许多幼儿园却并没有重视这个问题,招聘的教师并非专业的幼儿教师,这些教师并不具备专业的知识,在学前教育中很难进行科学性的教学。要想学前教育走出“小学化”的困境,就要从提高幼儿教师的素质入手。培养专业的、高水平的师资力量,对于孩子的学期教育大有帮助。首先,幼儿园应该聘用专业的幼儿师范学院毕业的学生或是有着相关教师 经验 的人上岗,这些人接受过专业的教育和培训,在对孩子的学前教育中能够把握教学方向,帮助孩子良好的成长。其次,幼儿园应该定期安排教师的培训,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才能跟上现在的教学要求,理解现在的孩子们都在想什么,应该如何进行教育。并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第三,幼儿园应该经常进行教师之间的交流活动,让教师们互相沟通教学经验,提出比较有建设性的建议,帮助幼儿园制定新的教学方案,提升学前教育的效果。

(三)强化教育部门对学前教育的监督。学前教育“小学化”与教育部门的忽视有着密切的关系,教育部门的监管一般是从小学开始,对于学前教育却不够重视。因此,各级教育部门应该强化对幼儿园的教育监管,从幼儿园的师资力量入手,严格制定入园教师的资格标准,禁止非专业教师在幼儿园从教。然后是对幼儿园的教学模式进行监管,制定相关的教学标准,禁止幼儿园将小学的管理方案和课本知识引入学前教育中。并且教育部门要不定期检查,监管幼儿园对于规定的执行力度,将不符合规定的幼儿园进行整改或是取缔,保证孩子在幼儿园接受适合的、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学前教育。

四、 总结

学前教育“小学化”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采取相应的措施,让学前教育尽快走出“小学化”至关重要。家长们的教育观念需要改变,相关部门也需要对幼儿园的管理进行重视,尽快制定相关标准,让学前教育正常化。还孩子们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让孩子们的学前教育真正发挥作用。

作者:李会萍 单位:河南省经济管理学校

参考文献:

[1]毛淑娟.学前教育小学化问题成因分析[J].江西教育,.

[2]吴玉梅,郝跃.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的成因分析[J].学理论,2014(9).

[3]郭天晟.幼儿教育的小学化倾向成因及对策分析[J].江西教育,2015(4).

《 学前教育专业法制教育研究 》

摘要: 文章 对当前幼师师德方面尤其是不规范现状分类进行了阐述,分析了造成此现状的原因,就2年在校教育、1年实习的学前教育学生的法制教育措施提出了见解并做出了阐述。

关键词:幼师师德;德治;法制教育

根据对幼儿园老师这个职业的问卷调查数据显示,多数幼儿园老师对本职工作感觉都是很满意的也是很认可的,处于这个状态的人员在职业道德素养方面多数基本达标:对于本职工作很热爱,关于法律法规方面的意识是正确的,认为学习与幼儿教育有关的法律法规是很重要的并认真学习;教育行为规范,根据个人经验与实际情况相结合的 方法 进行了规范的施教行为;遵守教师的职业道德,有着比较正确的职业道德意识,而且能够恪守本职工作。基于以上现状,对幼师“失德”现状进行了列举分析,并对幼师在学生阶段的法制教育措施做出了简要的说明。

1.对于现阶段幼师师德状态的不良现象的分析

腐败思想的蔓延,“挂羊头,卖狗肉”。我国经济市场自改革开放以来,完成了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完美转型,经济体制的转变带来了物质层面的飞速发展,时代背景下映衬出了人们精神世界的空虚,经受不住物质诱惑的人群变得越来越“壮大”,“社会黑暗体现在各个角落”,教育事业同样不可避免,一部分教师(以幼师最为严重)没有恪守本分,把专区经济利益的长矛指向了学生和家长,将本可以无上光荣的职业败坏得一塌糊涂,将“师德”变成了“失德”。“为人师表”,说的是教师不仅教会学生书本上的知识,在教授学生书本知识的过程中,起到表率的作用,尤其对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影响尤为重大,幼儿园、小学阶段,因学生的年龄较小,而且是接收新知识、塑造各方面认知的最初阶段,很容易受到老师一言一行的影响,严重的甚至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幼师的道德品行十分重要,影响的是孩子做人的大方向,深远点考虑的话,影响的是祖国的未来,影响的是教育事业发展前景。一个“失德”的幼师,为了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利用自己“为人师表”的便利,谋取个人利益。

管理手段不恰当。学生尤其是幼儿阶段,无论是对是非对错的判断力还是对自我的认知方面,都不是很清晰,他们对外界新鲜事物的畏惧心理和好奇心理相当强,因此学习生活中难免出现任性、搞怪、调皮等现象,更避免不了个别学生不听教师管教的现象。作为一名有专业素养的合格幼师,面对此类问题应增强学生的耐心,进行恰当劝说、引导,使学生各方面发展走向正确方向。但是,个别幼师对待此类现象的处理方式与上类截然相反。我国现阶段幼师行业还有很多不规范之处,幼师的文化素养和对自身职位的认知程度不甚相同,而且校方为了幼师更好地与幼儿沟通,更好地融入学生中,往往选择年龄较小的幼师,他们工作时间短,经验不丰富,承受校方监督的同时,又要对学生家长负责,心理方面承受相当大的压力,一些刚毕业的幼师心理承受不住突然而来的压力,容易将幼儿学生视为“出气筒”。

未给予幼儿足够的尊重及爱心。自信心对于一个人的人生来讲十分重要,而它的形成阶段在幼儿时期,处于起步阶段的幼儿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这个阶段对其自信心的培养应为幼师的重要责任之一,一些幼师甚至家长都未充分认识到这点。因此,幼师在教导学生的过程中出现打击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行为,长期发展使学生缺乏自信心甚至形成自卑心理,对学生健康成长不利。

不具备足够的责任心和事业心。教育事业是神圣又光荣的,教师是一个高尚的职业,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具备“为人师表”的 基本素养 ,随着物质生活不断提高,教师的精神生活未能跟上物质生活的脚步,使越来越多的人经受不住物质的诱惑,将教育事业当做谋生的职业、赚钱的手段,很难做到对学生负责、对教育事业负责。

2.针对2年在校教育,1年实习的学前教育学生的教育措施

学校要转变传统“德治”观念,提高对法制的认识。(1)积极转变传统观念,给予法制正确的定位:学校应该同等重视学生的法制教育,把传统单一的德治教育转变成德治与法制并重,促使学生向“法律人”和“道德人”二者兼备的全面型人才转变。(2)明确法律素养目标,完善法制教育体系:目前学校关于学生是否具备完全的法律素养问题尚未定论,仍然存在学生只要遵纪守法就是具备了法律素养的片面认知。学校应尽快明确法律素养的标准,促使学生具备法律意识、 法律知识 、法律能力、法律信仰,成为知法、守法、懂法、用法、护法,充分具备法律素养的新一代幼师生力军。(3)提高在校生的认识,加大法制教育建设的投入:学校应在学生在校期间提高其法律素养至最高境界,同时加大该工作的物质投入力度,提供专项费用支出经费。

建设完善的法制教育课程。需要学校从以下几个角度实现法制教育课程的建设工作:(1)充实教育内容;(2)改进教育形式;(3)创新教学方式;(4)加强实践教学。

加快师资队伍建设。实现师资队伍建设的完善从几个方面统筹:(1)提高校内师资建设的速度;(2)不断壮大校外兼职教师的队伍。

各方达成共识,共同营造利于培养学生法制教育的大环境。对于共同营造良好法制教育环境,应上至国家,下至学校、社区,再至学生家长分别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校园环境、社区环境和家庭环境。

3.结语

在校期间幼师的法制教育应提升至与传统德治教育同样重要的地位,切实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从根本上改善幼师师德现状,加强在校学生的法制教育。

作者:周艳 单位:滕州市教师进修学校

参考文献:

[1]陈维红.从“虐童事件”看幼儿教师的职业道德[J].现代教育信息,2013年(3):26.

[2]刘曦.把握高职学生特点,提高教育管理实效[J].镇江高专学报,2010(4):69.

[3]张小莲.对当前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J].吉林教育,2013(4):56.

[4]李琼瑶.生命教育视角下的大学法制教育[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4):37.

《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技能培养策略 》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分析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技能培养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培养学生美术技能的策略,针对性地提出了从调整课程结构、实施多样化 教学方法 、注重学科交叉培养、提升授课教师素养以及完善考核评价、加强园校合作等对策,促进学生美术技能的提高。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技能;培养策略

美术技能是幼儿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基本技能之一,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课程改革与完善的趋势不可阻挡,设置具有时代特征的美术课程体系便显得尤为迫切了。

一、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技能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偏技能轻理论,忽视学前教育专业特点

传统美术教育注重美术知识体系的教育,强调美术基本功训练,忽视学前教育专业特色的美术教育,忽视对幼儿美术特点及教师指导策略的研究。仅仅是熟练掌握美术技能,是无法胜任幼儿园美术教学、园区的美化任务的,更缺乏指导幼儿艺术活动的工作。

(二)美术课程教学形式单一,综合能力培养不到位

学前教育专业是兼具职业性与师范性的专业,除了专业技能,对基本教学技能水平要求也比较高。当前教学手段以课堂教学这种单一教学手段为主,缺乏情景实践性体验,综合性能力不足,导致学前教育教学能力不强,难以满足幼儿园教学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技能培养现状研究◎董晓芳需要,桎梏了学生对美术多元化的认知,学生缺乏对美术课程的统一性与关联性的整体认识,更影响了在将来的实践工作中对美术课程的把握和驾驭[1]。

(三)实践能力不足,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

虽然教学改革、素质教育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注入式教学,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教学体验,职业认知并不丰富,教学思维模式滞后,不能与实践工作接轨。另外,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习美术的兴趣和主动性并不高。学生并不满足于教材中实用性不强的内容,讲练结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也没有吸引力。

(四)忽视美术教师教育技能的提高

任教的美术教师大多来自美术专业,相对缺乏学前教育专业对美术教学的思维及经验,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特性、结合幼儿绘画心理的能力不足,不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技能的综合能力。

(五)实习制度不完备,园校合作缺乏实效性

实习是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一个环节。由于需要学校、幼儿园、学生、幼儿以及教师共同合作参与,存在着多元化的管理主体、分散化的实习地点、多样化的实习内容、特殊化的实习对象等特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管理制度不完善、考核机制不科学、园校合作不畅通等问题。(六)缺乏科学的评价重技能、轻传授的教学评价是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技能评价的误区。把学生掌握的绘画专业技能作为考核的首位,这种评价标准培养出来的学生只是绘画专业人才,而不符合学前美术教育规律。因此,学前绘画专业的教学既注重技能培养,也重视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和美学素养的养成。

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技能培养的对策

(一)改革传统教法,美术课程突出学前教育专业特色

课堂集体教学是我国的传统教学组织形式之一。这种形式不注重学生发展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让学生体验实践工作,感受和体验幼儿园孩子的特点,主动去学习探索,当带着问题、疑惑和渴求专业知识时,再次回到课堂,学生便会有针对性地学习美术技能与美术教育教学方法。这样既能让学生学好专业技能,也能培养学生学前专业能力。

(二)优化美术课程结构,丰富教学内容

学前教育专业在美术课程设置上立足提高学生审美,在正确的审美观点指导下进行美的创造、实施美的教育。过分强调美术技术的训练实用容易产生重视技能技巧训练,忽视美术教育教学能力培养的问题,不能胜任幼儿园美育的任务。学前教育学生毕业后服务的对象是幼儿,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除了将 素描 、色彩这种美术专业的基础技能学好,更应特别关注 儿童画 ,并且结合儿童身心发展研究儿童美术教育。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内容,需要动手练习、欣赏、创作设计相结合。引导学生的 想象力 和创造力,加以正确引导,从临摹到适当的创新,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在创新中激发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在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中,素描和水粉写生的内容仍占了不小比重,对儿童画为主的相关课程内容重视不足。这种美术教学内容的比例设置,不能满足目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技能的培养目标,忽略了专业特点。

(三)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通过创作或共同来完成一个项目的形式,采取小组分工合作的 学习方法 ,课前教师提出绘画种类的特点及绘画技法等相关问题,学生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等媒介查找相关知识,做到 课前预习 ;课堂上通过分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学生将查找到的知识及参考图片进行组内分享与讨论,教师通过总结,对难点和重点加以引导;通过先学后教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

(四)提升美术专业教师学前教育意识

美术教师具有美术专业技能与学前专业职业意识,才能教出符合学前教育专业特点的学生。加强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深入行业实践加强教学教研实践经验,美术专业教师积极参与幼儿园一线教学,提升师资内涵,获得直观教学经验,搜集到大量一手资料,有利于培养合格的具有美术技能的幼儿教师。要提高美术教育教学质量,既要求教师提高职业能力,更需要学生真正地参与实践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职业与专业兼备的人才。

(五)提高园校合作效率,加强实践课程教学

实习是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需要园校、学生、幼儿及教师共同合作与努力,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管理制度、考核机制以及园校合作不完善等问题。为了有效解决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之间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实习期间强化实习组织管理。实习一般采用“集中组织”和“分散实习”相结合的模式。学校充分考虑方便学生就业需要,在保证实习效果的情况下允许部分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学校统一安排大部分学生进行集中实习,[3]安排各学期教育见习,毕业前实习培训、毕业设计及论文等。运用幼儿园的各种资源培养学生的美术教学技能。了解幼儿园的活动安排,提高学生专业实践能力。比如参与幼儿园玩教具制作、幼儿园环境创设,组织学生观摩学习美术活动等。学前教育实践离不开幼儿园的支持。加强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保持长期稳定的园校合作关系。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有利于满足学生的顶岗实习要求,真正实现与学校的工学结合。在教学教育管理水平、工作态度、职业素养等方面都有所提高,也为幼儿园实习基地提供切合实际需要的服务,在相对真实稳定的教育教学环境中培养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高质量地完成实习部分的教育教学培养目标。

(六)改革技能课考核评价方式,突出实践能力考核

根据教育发展需要和学前教育的特点,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技能考核方式应突出实践能力考核,在传统的以课堂考核理论方式外,改革美术技能课传统的评价方式,实施变考试为展示。首先,建立多元考核和评价体系制,考核学生的 自我评价 、班级评价、教师评价有机地结合。其次,考核项目上包括平时课业和主题考核,可以为学生提供真实环境或模拟环境进行现场操作。根据考核的内容和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综合评价给予学生最终的成绩评定。要灵活考核方式,实现动态考核。将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 学习态度 、创新设计、实习阶段表现、专业素养等都纳入评价体系,使结果考核与过程考核相结合,专业教师与企业代表结合评价。

作者:董晓芳 单位:唐山市职业教育中心学前教育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出版社,2002.

[2]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

[3]陈梅.师范生教育教学实习刍议[J].文教资料,2012(07).

有关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推荐:

1.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2. 幼儿园开题报告范文

3. 关于大学教育的论文开题报告

4.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5. 最新大专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6. 本科家庭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7. 最新教育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幼儿 教育 小学化主要是以小学生的教育方式、内容和理念来教育幼儿。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日益严峻,严重危害到幼儿的成长和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论文,欢迎阅读!

摘要:幼儿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幼儿教育的良好与否对 儿童 的发展具有直接影响。但是,近年来违背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的小学化倾向日益严峻,危害到幼儿的成长和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本论文旨在反映当前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状,探寻其成因,分析其危害,进而提出改善对策。

关键词:幼儿教育;小学化;对策

所谓幼儿教育小学化,具体是指幼儿园在幼儿教学实践过程中,将小学教育的办学宗旨、教育理念、课程资源、教学模式、管理 方法 、评估方式以及教学规范等应用在其中,使小学教育的内容在幼儿教育中趋于常规化、状态化、普遍化的教育现象。人在每个不同时期的成长特点以及发展规律是不同的,与之相应的教育模式及管理方法也应是不同的,幼儿教育小学化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教育趋势,不仅不利于幼儿基础知识的培养,还会影响到幼儿的未来发展。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现状

1.教学内容“小学化”。《纲要》中明确提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应该是全面的、启蒙的,可划分为健康、社会、语言、艺术、科学五个领域,可有的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为书写拼音、汉字、念英语、加减法的运算等,如有的幼儿园无视幼儿的发展水平,把小学的内容提前到幼儿园学习,甚至选用小学低年级的教育材料,把 文化 知识作为幼儿的主要学习对象。在拼音方面,要求幼儿掌握声母与韵母、能拼读、能书写;在计算方面,要求幼儿进行较大数位的加减运算;在汉字学习上,要求幼儿会读、能写。这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内容是不相符的。

2.教学形式“小学化”。有的幼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表现与小学教师无异,幼儿在学习中的表现与小学生无异,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幼儿端坐静听,教师始终处于讲解的状态。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成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造成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有多方面的原因。

1.家长对幼儿发展的错误评价。自古以来,家长都有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都希望自己的儿女比他人的儿女聪明、优秀。基于此,家长的愿望以及需求对于幼儿教育小学化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随着社会及经济的发展,家长对于儿女教育的重视度日益提高,加之受“早期教育决定论”观点的影响,片面地认为幼儿教学越早越好、教学的内容越多越好。因此,习惯以幼儿在幼儿园认识多少字、会数多少数来判断幼儿园办园质量。为了迎合家长的心理,许多幼儿园的教学任务主要强调在一学期要教给孩子多少个汉字、多少首古诗、会算10以内的加减法等,做出了具体要求。幼儿园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考核也主要对幼儿掌握上述内容的多少、好坏等作为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家长对于幼儿教育的功利化观念是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催化剂。

2.幼儿园大班化。公办幼儿园办园相对规范,收费又低,受到很多家长的青睐。但是公办园数量很少,规模也不大,大家又都想上。君不见,到了幼儿园招生的时候,幼儿园门前都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结果幼儿园多招了好多孩子,造成幼儿园大班。按标准,每班幼儿数不得超过35人,可一些幼儿园招生数竟达50人以上。这样的大班,做游戏都非常困难。一些教师怕担安全责任,省事省心,让学生坐在座位上,按小学的方法进行教学。有的民办幼儿园为了节省成本,每个班只配一名教师,只有一位教师的班级,实施“小学化”是最省劲,也是最安全的。

3.教师观念和专业素质的束缚。经笔者调查,幼儿教育的师资构成主要分为几类:第一类,招聘一些只有初中或高中学历的人来任教,或是由于紧缺幼儿教师,很多院校的幼教专业的学生在未 毕业 就被人招聘,这部分教师占了幼儿教师师资中的较大比例。近来,对幼儿教师的培训力度不够,投入的资金严重不足,这类教师人员的教育观念及业务素质长期得不到改变和提高。第二类,小学教师转岗的幼儿教师。由于长期从事的是小学教育,当他们来从事幼教工作时,进行“小学化”教育成了他们的拿手好戏。第三类,从不是幼教专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中招聘少部分人员来担任幼儿教师。这些年轻教师,刚从学校毕业,没有许多实践 经验 ,已会有一些“从众”心理,会自然而然地步入后尘,走到“小学化”教育的队伍里来。

4.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的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有机组成部分,其性质是面向全体的、普及性的,并非选拔性的。但是,长期以来,在我国应试教育模式下,形成了以知识评价为主流的考试制度和升学制度。不少高质量的公办小学为了优质教育资源而进行了入学考试或入学 面试 。在这些入学压力面前,幼儿园成了小学的预备班,成为小学教育向幼儿阶段的延伸。

三、对策与建议

1.家长需要调整教育幼儿的教育观念,要从幼儿成长的长远发展考虑。科学的幼儿教育建立在科学的儿童观的基础上。作为家长,要提高对幼儿教育的认识水平,通过网络、书籍、幼教专家讲座等方式,学习幼儿教育的科学知识,从而淡化“望子成龙需尽早”的功利心态。同时,幼儿园要组织各种形式的家长参与活动,引导家长认识到什么样的教育才是科学的、适合幼儿的教育。第一,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通过一系列专业教育知识的学习,并辅之以一些实例,让家长看到急功近利的拔苗助长方式并不利于幼儿的长远发展。第二,多举行一些诸如家长开放日或其他形式的开放活动,吸引家长参加,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家长真切地感受到幼儿在情感、态度、能力多方面的逐步提高,更坚信幼儿园在教育孩子方面的权威性,从而能更主动地配合幼儿园以正确的教育观对孩子实施教育。第三,不定期地针对一些家长感兴趣的热门话题、教育难点问题,展开家长论坛、教师论坛等活动。让家长树立科学的教育态度和长远的眼光,使家长和幼儿园达成对幼儿教育的共识,使幼儿园改变小学化教育的做法得以持续进行。

2.加强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也对防止幼儿园课程的小学化倾向有着积极作用。幼儿教师要改变陈旧呆板、生搬硬套的教学方式,要大胆尝试创立新颖奇特、直观具体、趣味式激励式的方式方法。各地培训机构要加强对教师的业务管理和培训,加强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与幼儿园的紧密联系。认真学习《纲要》精神,将全体幼儿教师的教育思想彻底扭转过来,与时俱进,使之适应幼儿园素质教育的需要。对于小学或是其他专业转岗的新教师,因为新老师们难免会遇到困难不知该如何进行下去,这时候就要给他们以专业上的支持,这种支持可以是来自本幼儿园的园长、教学主任等管理者,也可以是来自园外的专家同行。通过发挥幼教骨干教师作用,以点带面,帮助新教师无论是教育观念还是教育方法上,都能适应幼儿素质教育的需要。幼儿园还应营造浓厚的教研氛围,把教研组建设成为教师成长的摇篮、岗位练兵的基地,为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通过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从观念和实践上,克服幼儿小学化。因此教师要不断学习提高专业素养和指导技能,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幼儿教育健康发展,幼儿拥有一个灿烂的明天。

3.进一步加大教育部门对幼儿园指导、监督、管理的力度,控制班额。教育部门的态度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对幼儿园评价的取向。因此,教育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幼儿园指导、监督、管理的力度。在幼儿教育评比和职称评定中,必须考察其教育思想是否端正,是否有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并且把每年的评优评先、职称评聘与其挂钩。要强化评估年审机制,在幼儿园年度评估审验时,调整对幼儿园的考核评价标准,对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严重的幼儿园实施诫勉或警告,限期要求整改,对整改达不到要求的,应取消其办园资格。要通过明查暗访、定期座谈、接受投诉等方式,强化对幼儿园的监督。要经常对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予以指导,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工作,要求幼儿园端正办园宗旨。此外,对于幼儿园大班额,要严格控制班级人数,狠抓办园规范,加大监管力度,出台相关政策严格控制班额人数,确保教育和管理水平,确保幼儿健康成长。

作者:张钰君 单位:广州警备区幼儿园

下一页更多精彩“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论文”

学生的阅读倾向研究论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的确,通过大量阅读,学生能感知丰厚的感情语言材料,增加语言沉淀,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从整体上增强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在日常小学语文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笔者认为首先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入手,主动养成七种良好的阅读习惯,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一、认真细致的阅读习惯认真的阅读习惯首先表现在阅读的时候能够专心致志,把注意力全部放在阅读的对象上。简而言之,就是要用心读书,这就要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抵制干扰的能力,形成认真读书的习惯。其次要在激发兴趣上下工夫,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老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达到认真阅读的习惯。二、列出清单的阅读习惯虽然读书多多益善,但"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学生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加上近年来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目可谓浩如烟海。在大量书籍中,老师要根据时代的需要和课标的要求,针对不同年段列出要阅读的书目清单,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阅读效果。为此,针对每年段的课标要求,我都会列出思想健康,融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阅读清单,这样学生就不会毫无计划和目标地去阅读。三、晨起早读的阅读习惯"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学生在早晨精力充沛、思想集中,充分利用早晨的时间,让学生多读书大有益处。在晨读中,学生品味着文章的语言,感悟着语言文字的美,更深刻地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更快乐地理解文章、读懂文章,这不仅训练了学生的朗读技巧,而且又提高了学生鉴赏语言文字的能力。所以,充分利用好晨读尤为重要,老师切忌在晨读时间内处理班务。在晨读时,老师或与学生一起读,或辅导朗读能力差的学生,或组织学生进行晨读比赛,或让学生跟着录音读,学生在快乐的晨读氛围中度过,他们会自不而然地喜欢上晨读,期待每天的晨读。四、定时定量的'阅读习惯除了每天的晨读外,老师还要每天布置学生在校外的读书时间和内容,要求学生要在大致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定量的阅读内容。低年段学生可布置每天20分钟的阅读时间,中年段学生可布置每天30分钟以上的阅读时间,高年段学生可布置每天1小时左右的阅读时间。老师可根据当天教学的内容布置相关内容的阅读,如,学习了《圆明园的毁灭》就读《中华上下五千年》一书,学习了《冬阳·童年·骆驼队》就读《城南旧事》一书,也可根据列出的清单布置作业。五、有的放矢的阅读习惯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读书,主要靠老师有意识地把方法渗透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在教学新课时,第一次读是解决生字词,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第二次读要求理解一些词语在句子中的含义,第三次读则是让学生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第四次读就是理解课文主旨。以上"四步曲"就是在阅读时做到了有的放矢。教师在让学生反复读的基础上,还要不断归纳方法,如如何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引导学生将理解的词语说出一句话,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等,并鼓励学生把读书"四步曲"及方法不断地运用于阅读实践中,日积月累就能形成有目的的读书习惯。六、写读书卡的阅读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一篇文章读完了,总会有感悟,总会有触动心灵的地方,如果把这些点滴体会用读书卡的方式记录下来,不仅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又提高了学生的习作水平和能力,真可谓"一箭双雕。"读书卡中可设置书名、作者、增识的字、好词好句、主要内容、我的感悟等。学生记录那些美好情愫的文字,陶冶了孩子们的情操,那些精彩的描写、精辟的议论、优美的抒情、名人名言、凡人妙语,可以帮助孩子们分清真善美、假恶丑。七、圈点批注的阅读习惯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就是要求学生一边读、一边勾画、一边品味,用一些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重要的字、词、句,划出层次,归纳要点,概括中心,这种方法就是让学生读透文章,让学生真正走进作品,真正有自己的见解,达到既忘我又有我的境界。圈点勾画可要求低年段的学生,作批注则是要求中高年段的学生,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阅读能力及写作能力是极好的。"上士闻道,勤而习之。"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勤于要求,积极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才会因为会阅读而更加地爱语文!参考文献:张培秀。浅谈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中国校外教育,2012(01)。浅谈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初中生文学阅读习惯培养策略研究浅谈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培养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论文

语文老师在努力提高课堂阅读教学效率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使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树立大语文教育观,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和习惯,让学生从广阔的课外阅读中吸取营养,使语文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定基础。下面就谈些看法与建议。一、注重阅读兴趣的培养要想让学生乐于读,自愿读,把课外阅读作为自己学习生活需要的一部分,才能使其成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让学生爱读书。1、营造氛围优雅的校园读书氛围是学生喜爱读书的前提。要让每个角落、每一面墙壁都成为学生读书、学习的地方,随时都可以让学生自由、快乐地接受书香的感染。比如,在教学楼走廊用玻璃镶嵌上名人名言、科学家的故事、成语故事等,还有班级墙报,围绕“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天空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来设计文化用语,而且内容可每周更换,使校园里洋溢着浓浓的书香氛围。2、开展活动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最大的功效就在于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引导学生持之以恒,坚持阅读。除此以外,课外阅读活动还可以促进学生互相交流阅读心得,进行合作式的阅读。读书交流活动的形式丰富多彩,可以是专题性的活动,如朗诵会、故事会;也可以结合校园文化的建设来举行,以发挥阅读活动的综合效应,如语文节、校园童话节、团员读书读报活动等。每学期一次的故事会,评选出故事大王;举办读书笔记展览评比会,评选最佳读书笔记或优秀小读者。在班级布置一个读书心得展示台,交流读书体会等。通过活动,让学生将自己的阅读成果展示出来,使他们体验到阅读的乐趣,从而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阅读活动中去。二、加强学习指导,提高阅读效率阅读是一种生命行为,是一种生存状态,教师在阅读指导时,应着重引导学生学会选择,以好书为师友;学会思考,读而不思则惘;学会吸收,不动笔墨不读书,养成随时提笔在手,及时地画一画精彩处,摘一摘精美句,写一写批注、评点或读后感的好习惯;学会运用,就是要读而有记,读而有思,读而有疑,读而有悟,读而致用,让阅读成为知识的发酵剂,成为灵魂的营养液,让人生变得更加精灵、智慧、美丽、高尚。为了保证阅读的效率,具体要做好两件事:1、固定课外阅读时间。这是保证课外阅读质量的一个重要条件。比如,学生在校的集中阅读时间可以是早晨上课前及早读课,或是下午的课外阅读时间,每班学生在学校规定集中阅读时间内,都要有一名教师在班内伴读,帮助学生解疑释难,维持阅读秩序。为了扩展读书空间,学校最好在学期初召开家长会,向学生家长介绍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及学校的阅读计划,要求家长为学生创设优良的读书环境。通过学校与家庭的一般化的运作,学生有书可读,天天可读,阅读习惯才能逐步得到培养。2、开设阅读指导课。为了帮助学生克服阅读时的盲目性、随意性,让学生掌握课外阅读的一些常用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每周或每两周必须从语文课中挤出一节作为课外阅读指导课。阅读指导课一般要做:⑴、推荐优秀读物。根据学生阅读能力和基础,用生动活泼的方式向学生推荐各种有益的课外读物。⑵、读书方法指导。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的方法也不同。因此,应注重教会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性质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指导内容包括:怎样选择书籍,怎样阅读一本书,如何做内容摘要,怎样在书上批注,怎样写读书笔记、读后感,利用“阅读参考资料”阅读,从而使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要指导学生做“读书卡”。在阅读中,见到特别欣赏的语言片断,有了临时触发的感想,都应记录下来,这样才能提高阅读效率。⑶、优秀读物欣赏。让学生把阅读的书籍中自己最喜欢、最感兴趣的部分通过表情朗读、配乐朗诵、背诵片断、格言及表演等方式表达出来,使大家在进一步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鉴赏,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 索引序列
  • 小学化倾向的毕业论文
  • 幼儿园小学倾向化的论文
  • 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研究论文
  • 幼儿园小学化倾向论文开题报告
  • 学生的阅读倾向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