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网球类论文题目

网球类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网球类论文题目

重科学的介绍网球学习和练习的方法,一普及网球为主题撰写论文首先 网球是很好的夏季户外体育运动, 它集技术, 力量, 速度, 耐力 于一身......网球健身的一点心得体会网球是夏季很好的户外体育运动, 它集技术, 力量, 速度, 耐力 于一身, 对技术要求教高, 要打好可不太容易.以前也打了十几年网球, 因每年打的太少, 光爽了, 但总觉技术提高不快. 最近对网球运动比较有兴趣, 打的较频繁, 感觉网球水平有了一些提高, 整了个 tennis yahoo group . 在密市搞了个网球队 , 大家经常在一起互相切磋, 共同提高, 还搞了个比赛, 我们的 toronto tennis open 和 网球对抗赛等.下面分享一些网球健身的心得体会, 并向其他网球大虾学习 , 共同提高.1. 要苦练网球基本功包扩十分稳定的 正手, 反手, 截击和发球. 这需要若干年的刻苦练习 和大量的经验积累. 球感要好, 要稳定, 然后再增加力量, 角度和旋转. 发球和接发球十分重要, 这是比赛的关键. 练好不太容易. 如果双发失误, 等于送分给对手, 如果发球发的好, 能直接得分, 网前截击是双打的关键, 也是很重要的得分手段.2. 正确的姿势和方法最好有教练教啦, 如正确的握拍方式, 挥拍幅度要大, 要用腰部带动肩部和手臂击球. 及时找准击球最佳点, 要屈漆不要站立击球, 这样击球的稳定性会更好. 学会拉球, 削球, 挑球等……3. 多打网球比赛以前网球练的倒是不少, 但有我们很多回球实际上是出界球或下网, 即主动失误太多, 总结起来: 在实战中 , 击球的稳定性最为重要, 然后再逐步提高击球的质量, 力量, 角度和旋转.因为比赛是在动态下进行, 位置是变化多端的, 和平时练习的底线大力抽球不太一样, 如果经验不足, 一比赛就会很紧张, 动作变形, 击球质量降低 .这需要多打比赛来提高技术和积累经验.4. 多找几个对手, 最好是一个 group以前总是找一个固定 partner , 回球比较熟悉, 但变化不多, 进步不快. 须知: 每人都有一定特点和绝招, 所以最好找一帮人打球, 这样你会熟悉各种回球 .参加网球俱乐部也会使你技术提高的快些.5. 提高网球技术和积累经验逐渐提高击球的质量, 力度, 角度和旋转, 步法移动要快, 及时观察对方击球企图并移动步法引拍等待, 回球前, 最好观察一下, 回击球到对方空挡或死角, 实战中提高网球技术水平和积累经验.6. 锻炼身体提高体能网球运动量很大, 需要多锻炼身体, 很好的体能, 奔跑能力, 耐力和毅力也很重要. 要达到满场飞和跑不死…….. 嘿嘿.7. 多看网球录像和比赛从图书馆可借些教学录像带和图书反复研究, 改进技术, 观摩些国际网球比赛也会有所帮助, 至少能赏心悦目啦……..愿与起他网球高手切搓.并有意组织一华人网球俱乐部, 共同提高网球水平.

大力发球对网球发展的影响1,妨碍了网球观赏价值(人文方向)2,降低了运动员比赛寿命(保健方向)

题目:网住青春内容:可写网球的赛制的批判,如每年赛事过多,造成运动员伤病不断,甚至提前退役,淹没了很多天才。男子如纳达尔每年临年终就因为疲惫伤病不断,女子如莎娃天赋异禀,就是总生活在伤病里。 当然赛制不一定是唯一原因,可发散思维联想,核心就是要网住青春,不要被疲惫和伤病击倒。

我觉得值得探讨的有这么几种:《中国网球为什么阴盛阳衰》、《网球运动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网球运动对个人的益处》;还有专业一点儿的:《关于网球正反手单双手的优劣势》、《当今的女子网坛是有“力”就能赢吗?》、《关于网球服装的变迁》等等。自己浅见,仅供参考。

网球体育类论文题目

大力发球对网球发展的影响1,妨碍了网球观赏价值(人文方向)2,降低了运动员比赛寿命(保健方向)

网球发球技术分析及其体系的探究

一网狂澜 根据这个题目写把 很好很好的哦

行家帮指个题目顺便提供点资料吧 哦哦哦

论文题目排球类

“生命在于运动”,生命之美在于它时时刻刻都处于运动之中,而体育,恰好集中了这种美。它将力量与技巧,速度与优美同时体现到了极至,赋予人无限的启示与动力。人们会有性别差异、年龄差异、职业差异、经历差异、兴趣差异、观点差异,或者政见差异。但对待体育明星,人们会破除地界、国界的局限,宽容大度地为他们的胜利欢呼,从他们的精彩表演中得到满足。运动场上的竞争是激烈无情的,但无论胜利者还是失败者,他们所追求的目标都是全世界的团结、进步、和平和友谊。据统计,通过各种手段观看1992年巴塞罗纳奥运会开幕式的人多达35亿,占全世界总人口的68%!体育的魅力是无穷的,是任何其他力量所无法代替的。大力发展体育运动,不仅能够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而且能够培养人们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创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构建和谐中原具有重要意义。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和体育健儿取得的优异成绩,将极大地鼓舞民心,增强民族认同感。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乒乓球队、80年代的中国女排、90年代的“马家军”,都曾在不同时期对我们国家的各个方面,发生过极大的鼓舞作用。全世界的炎黄子孙都从中品尝了世界民族之林中平等一员的自豪感,昂首挺胸,吐气扬眉,精神焕发。其中又以排球的“战果”最为辉煌,加上它简单易学,深受大家的喜爱,目前正在全国范围推广。排球运动是由两支人数相等的球队,在被球网隔离开的两个均等场区内,根据规则,以身体任何部位将球从网上击入对方场区,而不使其在本方场区内落地的、集体的、攻防对抗的体育项目。大学生通过排球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的学习,要了解排球运动的文化,懂得排球运动的特点与锻炼价值,掌握简单的技术原理,逐步提高基本技术的动作质量和综合运用所学各项基本技术的能力。能够参加排球比赛,并在比赛中运用最基本的排球战术,了解最基本的排球竞赛规则,懂得如何欣赏排球比赛。在运用排球技战术的比赛时,锻炼身体,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分析能力、应变能力,以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集体主义精神。排球运动的特点,是要求运动员对场上各种变化情况具有精细的感受能力,如运动员在场上完成许多复杂的运动时,动作要十分准确,而这在很大程度上要靠人体运动分析器对肌肉感觉作精确分析才能做到。而且排球运动对于身心健康也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一、 增进健康、强健体魄。排球运动具有竞技与娱乐并存的特点,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技术水平的人都能参与,或活动,或比赛。经常参加排球运动,不仅能改善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的功能状况,同时又能提高人的力量、速度、弹跳、灵敏、耐力等专项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总之,经常参加排球运动会使人们在兴奋与愉快中增进健康,强健体魄。二、培养与锻炼良好的心理素质经常参加排球运动的训练或比赛,会学到很多控制自己情绪和调节自身心理的手段和方法,如连续失误时,如何使自己尽快冷静下来而且不灰心;比分落后时的沉着和不气馁;关键比分时进攻不手软的自信心等,都是对自己形成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和锻炼。三、培养勤奋、助人、拼搏的优秀品质排球比赛中,有球不能落地而且击球至多3次必须过网的特有规定,使参加排球比赛的人总要随时准备弥补同伴因判断错误而无法接,或因其他原因没接到位的球, 为了发挥本方的进攻力量而不惜奔跑扑救,给下一次击球人创造方便条件。因此经常参加排球运动,可以培养人的优良体育道德作风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四、培养人的信息意识、提高配合及应变能力排球运动在某种意义上是一项依靠判断的运动,尤其在现代的排球比赛中,准确的判断已成为制胜因素之一。判断的基础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通过观察对方和同伴的动作、击球的声音、场上的布局等,预测将要发生的情况而迅速做出决策。排球比赛也是一项靠集体配合取胜的球类竞赛,个人特长的发挥往往是在同伴发挥特长的前提下取得的。因此,运动员在场上要相互协调,并不断观察同伴的意图,才能默契地与之合作。可以看出,体育运动的意义非常重大。而其中又以排球在我国历史较久,而且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技术水平的人都能参与其中,因此排球运动较其他体育运动更易于在我国普及

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方法研究中文摘要:本文采用实验法、实地调查法和观察法等调查方法以某中学排球队员为研究对象,分析了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方法的作用,希望通过科学的训练方法提高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研究结果表明: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灵活性素质、柔韧性素质是青少年排球运动员必备的心理素质,需要对这几个方面展开相应的身体素质训练。在开展身体素质训练时,需要注意结合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展开训练、训练时要循序渐进、全面发展、合理安排运动量,切勿超负荷训练、平衡发展,因材施教、预防不良影响,提高训练效率。实验结果表明,开展素质训练后,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各项指标均得到了改善,为提高运动员的排球专项技术提供条件。关键词: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方法 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Methods of Young Volleyball Players' Physical Fitness Abstract: This article uses experimental methods, field survey methods and observation methods to investigate the volleyball team members of Shenzhen Guanlan Second Middle School as a research object, and analyzes the role of physical fitness training methods for young volleyball players. physical fitness.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 that: strength, speed, endurance, flexibility, and flexibility are the necessary psychological qualities of young volleyball players, and corresponding physical quality training needs to be carried out in these aspects. When carrying out physical fitness training, it is necessary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training of young people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physiological and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The training should be carried out step by step,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and reasonable arrangement of exercise volum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after the quality training, the athletes 'physical fitness indicators have been improved, providing conditions for improving athletes' special volleyball Word: Young People; Volleyball Players; Physical Fitness; Training Methods目 录中文摘要 IAbstract I前 言 11 研究对象方法 研究对象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 访谈法 实地观察法 实验法 22 调查结果与分析 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主要方法 力量训练 速度训练 耐力训练 灵活性训练 柔韧性训练 青少年身体素质训练的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后青少年排球运动员一分钟仰卧起坐数据变化 实验后青少年排球运动员50m跑数据变化 实验后青少年排球运动员坐位体前屈数据变化 实验后青少年排球运动员1000米跑数据变化 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的注意事项 结合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展开训练 训练时要循序渐进、全面发展 合理安排运动量,切勿超负荷训练 平衡发展,因材施教 预防不良影响,提高训练效率 73 结论与建议 结论 建议 7致谢 9前 言身体素质是排球运动员提高排球专项技术的关键,只有通过科学的训练,保证排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水平,才能让运动员在比赛中获得好成绩。排球作为一项对抗性持球运动,需要在运动中实现快速接球的动作,这对于运动员的手臂力量、奔跑速度、耐力、身体协调能力和弹跳力都有一定的要求。因此,如果排球运动员想要提高自己的专项技术水平,除了要有身高、臂长等基本身体条件之外,还需要通过身体素质来维持自己的排球技术,只有提高排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才能让运动员在比赛中脱颖而出。任何一项运动的开展都离不开技术要领和身体素质,身体素质是运动专项技术动作的基本保障,可以说,排球运动技术和运动员自身的身体素质是相互依存的关系,只有过硬的身体素质才能让运动员的技术动作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因此,提高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是运动员获得好成绩的保障。青少年正处于发育时期,其身体素质有较大的可塑性。对青少年排球运动员展开科学的身体素质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让身体素质,身体素质是运动员能够高质量完成动作的保障,也是提高运动员技术水平的基础。开展有关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素质训练方法,旨在找出最有成效的训练方法,才能够更好地提高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因此本文展开了有关青少年排球运动知识身体素质训练方法的相关研究。好的训练方法能够保证训练效果,通过了解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的主要方法、训练原则、注意事项,能够为今后科学规划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体系提供依据。 1 研究对象方法 研究对象本文的研究对象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的训练方法。 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本文使用中国知网、学校的图书馆、互联网搜索引擎、报纸、杂志等工具检索有关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的相关文献和资料,仔细阅读这些文章,对学者的观点进行归纳总结,为本文提供研究依据。。 访谈法本文通过访谈某中学的体育老师,了解他们对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的态度和看法,为本文提供定性资料。 实地观察法笔者深入某中学的排球训练现场,在现场观察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的基本情况,包括训练的方法、训练的内容、训练注意事项和训练成效等方面。 实验法通过设计有关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的相关实验,比较实验前后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变化情况,了解当前的训练方法所取得的效果。表1 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实验设计项目 内容教师 笔者教学地点 某中学排球场实验对象 20名排球队员,其中10名队员为实验组,另外10名队员为对照组前测 实验前对队员的身体素质进行测试并且记录实验内容 对实验组的排球运动员展开力量训练、耐力训练、灵活性训练、速度训练、柔韧性训练,对对照组的运动员实施普通的训练模式实验时间 16周后测 实验后对队员的身体素质进行测试并且记录,并且与前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实验效果在展开本次实验前,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考核标准,对某中学20名排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进行测量,将所测数据进行记录,在实验组和对照组研究对象身体素质各项指标差异不明显的前提下展开实验研究,成绩取男女生平均值。表2 实验前中学生身体素质表测试项目 实验组 对照组 P身高(m) 170± 169± 体重(kg) 58± 56± 肺活量(ml) 4000±37 3900±45 米跑(s) 8± ± 坐位体前屈(cm) ± ± 米跑(s) 225±14 227±21 一分钟仰卧起坐(min/个) 51±4 50±4 通过表1得知,实验组与对照组的中学生的身体素质各项测试项目中的得分相当,平均数差距较小,P>,差异不显著,可以展开实验研究。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主要方法 力量训练有效的力量训练能够提高运动员肌肉的收缩性。在排球运动中,常见的力量训练有腰腹核心力量训练、上肢力量训练和下肢力量训练,通过力量训练能够与提高运动鞋身体的平衡性和柔韧性,运动过程中,排球运动员需要借助力量去完成弹跳动作。常见的力量训练有举哑铃、手指俯卧撑等,举哑铃锻炼的是运动员的上肢和手臂力量,手指俯卧撑锻炼的是运动员的腹部核心力量。下肢力量训练则可以通过仰卧起坐、仰卧体后屈的方式完成,除此之外,单脚跳和立定跳远也是提高青少年排球运动员下肢力量的重要方法。腰腹力量是核心力量的保障,在排球运动员空中击球的过程中需要通过腰腹来发动,腰腹力量主要是通过仰卧起坐、仰卧举腿等方式,同时还可以辅助腹卧体后屈、双手持实心球做仰卧起坐的方法来锻炼核心力量。 速度训练排球的速度训练主要是通过提高运动员的移动步伐来完成的快速反应训练。在排球的速度训练中,需要通过听信号完成动作、看手势变化方向的方法来锻炼反应速度。同时,移动训练也能很好地锻炼运动员的反应能力,比如交叉步、滑步、后退步和前跨步都是比较科学的移动训练方法。在排球运动中,提高移动步伐的速度,需要从准备姿势开始,根据球的方向和性质以及落点做出正确的动作判断,迅速完成传、垫、扣球和拦网一些列动作。在排球的速度训练中,以不同方向不同路线和不同姿势启动。移动训练,或者小跑步和小碎步训练;反弹接球训练等都是比较好的训练方法。 耐力训练耐力训练一般就是通过长跑实现,在有氧运动中锻炼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心肺功能,提高青少年的肺活量和耐力。同时,还可以结合其他有氧运动,比如杠铃操、力量耐力训练等,都可以有效地锻炼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耐力。耐力训练主要是通过有氧训练实现,可以丰富游泳运动的形式,比如借助辅助工具展开,结合开合跳、交叉跑等强度较大的动作激活运动员的心肺功能,达到耐力训练的目的。 灵活性训练在排球运动当中,灵活性会对整场比赛都会有一定的影响,如果学生在运动时缺乏灵活性,则必然会使得反应时间增长,从而导致在实际的运动过程当中,无法跟得上正常比赛的节奏,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当中,就需要加强学生的灵活性训练。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在进行相关战术的讲解时,可以向学生传输在不同情况下如何控制自己的的动作, 同时采用实际模拟的方式来增强学生对不同情况的反应灵活性。 柔韧性训练排球运动的柔韧性训练主要是以拉伸为主,通过拉伸腿部、手臂、肩部的肌肉,让排球运动员在运动中更好地展开身体。从训练方法来看,拉伸可以借助辅助道具,如栏杆等,提高拉伸的程度,也可以队员之间相互拉伸,让拉伸动作更加深入。 青少年身体素质训练的实验结果分析通过为期16周的身体素质训练,笔者对实验后20名青少年排球队员的身体素质进行测试,并且将实验前后队员身体素质各项指标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本次身体素质训练的效果。 实验后青少年排球运动员一分钟仰卧起坐数据变化力量素质主要是指排球运动员肌肉的收缩能力。在排球运动中,肌肉力量决定了动作是否能够有效有力的完成,肌肉收缩的力量保证了运动员的肌肉收缩能力,所以肌肉力量也是排球运动的原动力。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力量素质能够保证其肌肉在最快的速度持续收缩,通过肌肉的爆发了和耐久力能够帮助运动员更好地完成动作。肌肉的耐久力能够让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肌肉持续收缩,帮助运动员完成力量动作。表3 实验后青少年排球运动员一分钟仰卧起坐数据变化测试项目 实验组 对照组 P值一分钟仰卧起坐(个/min) 62±2 55±4 仰卧起坐从实验后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变化情况来看,一分钟仰卧起坐从实验前的51±4个/分钟变成了实验后的62±2个/分钟,比对照组实验后的平均成绩55±4个/分钟要好,且P小于,说明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一分钟仰卧起坐成绩差异显著。因此,身体素质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力量素质。 实验后青少年排球运动员50m跑数据变化速度素质是指排球运动员的持球跑动速度和反应速度。速度素质反映的是排球运动员从看到球到接到球的传递时间,这个时间越短表示运动员的速度越快,速度素质能够让运动员快速完成各个技术动作的操作。速度素质是排球运动员在赛场上能够掌握主动权的保障,只要敏捷的反应速度和跑动速度才能够提高运动员的控球率,掌握比赛的主动权。表4 实验后青少年排球运动员50m短跑数据变化测试项目 实验组 对照组 P值50米跑(s) ± ± 从实验后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变化情况来看,50米跑平均成绩从实验前的8±变成了实验后的±,比对照组实验后的平均成绩±要好,且P小于,说明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50m短跑成绩差异显著。因此,身体素质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速度素质。 实验后青少年排球运动员坐位体前屈数据变化柔韧素质代表的是运动员身体的柔韧程度,而柔韧性关联的是身体的关节韧带、肌肉的弹性和肌腱能够获得的范围。对运动员的身体结构来说。各个关节的活动范围是有限的,身体的活动范围和连接关节的肌肉以及韧带的伸展度相关。在排球运动中,运动员的柔韧性能够帮助其更好地发挥肌肉的力量,更好地掌握技术动作,并且有效地预防运动损伤,提高动作质量。表5 实验后青少年排球运动员坐位体前屈数据变化测试项目 实验组 对照组 P值坐位体前屈(cm) ± ± 从实验后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变化情况来看,平均坐位体前屈成绩从实验前的±变成了实验后的±。比对照组实验后的平均成绩±要好cm,且P小于,说明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坐位体前屈成绩差异显著。因此,身体素质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柔韧性素质。 实验后青少年排球运动员1000米跑数据变化耐力素质是指排球运动员能够让肌肉长时间运动的能力。对于排球运动来说,运动员需要的是全身的耐力,这个耐力能够保障运动员在长时间的比赛中有较好的体力去完成连续的比赛,耐力素质与运动员的呼吸和训练系统紧密联系。通过提高运动员的耐力素质,让运动员在比赛中能够保持较好的体力,在长时间的比赛中保障运动员的体力不被消耗,让运动员维持体力完成整场比赛。表6 实验后青少年排球运动员1000米跑数据变化测试项目 实验组 对照组 P值1000米跑(s) 213±11 220±15 米耐力跑可以有效地测试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耐力素质,从实验后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变化情况来看,平均1000米跑成绩从实验前的225±14s变成了实验后的213±11s,比对照组实验后的平均成绩220±15s要好,且P小于,说明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1000米跑成绩差异显著。因此,身体素质训练可以有效地提高运动员的耐力素质。表7 实验后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肺活量数据变化测试项目 实验组 对照组 P值肺活量(ml) 4400±12 4100±34 从实验后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变化情况来看,平均肺活量从实验前的4000±37ml变成了实验后的4400±12ml。比对照组实验后的平均成绩4100±34ml要好,且P小于,说明实验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肺活量成绩差异显著。整体来看,实验后实验组的青少年排球运动员各项身体素质指标均比对照组的要好,说明开展相关的身体素质训练对于实验组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各项指标有影响,对青少年排球运动员展开科学的身体素质训练有利于提高运动员的身体素质。 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的注意事项 结合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展开训练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还处于发育期,其生理和心理都处于发展时期,有自身的特点,且青少年的主观意识比较强,在运动时有主观能动性。因此,在进行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时需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展开训练,重视训练方法和内容的多样化,切勿使用单一的训练方法,否则会不适合青少年的个性发展。 训练时要循序渐进、全面发展对于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必须要以全面发展为原则,循序渐进,对于训练内容和训练量应当是一个递增的过程,因为所有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避免因为过度训练造成青少年排球运动员在训练中不适应影响训练效果。所以,身体素质训练必须要符合青少年身体素质的发展规律。 合理安排运动量,切勿超负荷训练在设计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方案时,应该合理安排训练量,一次性训练的时间不宜太长,把握好训练的强度和密度,通过间歇次数让运动员能够在训练时及时调整呼吸,保证训练的节奏感。 平衡发展,因材施教对于青少年排球运动员来说,每个运动员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基础条件。在设计身体素质训练方案时,应该注重内容的平衡感,因材施教,设计与运动员自身相关的训练方案和方法,保证训练的内容和强度能够与运动员自身的条件相适应。 预防不良影响,提高训练效率少年排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要防止产生不良影响的积累, 如做完速度较慢的练习后要安排速度较快的练习, 形成训练的良性转移。注重养成少年运动员在身体训练结束后进行放松与调整的习惯。3 结论与建议 结论 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灵活性素质、柔韧性素质是青少年排球运动员必备的心理素质,需要对这几个方面展开相应的身体素质训练。 实验结果表明,开展素质训练后,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各项指标包括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柔韧性素质均得到了改善,为提高运动员的排球专项技术提供条件。 在开展身体素质训练时,需要注意结合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展开训练、训练时要循序渐进、全面发展、合理安排运动量,切勿超负荷训练、平衡发展,因材施教、预防不良影响,提高训练效率。 建议 针对力量素质、速度素质、耐力素质、灵活性素质、柔韧性素质设计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的相关训练,提高排球运动员的各项身体素质指标,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质量。 坚持科学规划,科学安排训练时间和运动量,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时运动员在比赛中得到更好的发挥。 针对不同青少年排球运动员身体条件的特点展开身体素质训练,设计有针对性的训练方案和训练内容,提高训练效果。参考文献[1]钟胜.我国青少年排球后备人才专项身体素质现状与训练模式开发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08.[2]吴军霞.我国优秀少年甲组男排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9.[3]邵建伟.北京市高校男子高水平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情况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6.[4]周静我国优秀青年女排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现状的分析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0.[5]安洁.河北省青少年甲组女排运动队身体素质现状和技术运用的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2.[6]严明.高校高水平女子排球运动员体能训练方法及其效果研究——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女排运动员为例[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14.[7]李谦;阿力木江·依米提·塔尔肯.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研究[J].西部体育研究,2011(3):11-14.[8]冷靖高校排球课如何做好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4):35-37.[9]朱爱君少年排球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9)56-61.[10]张兴林.我国优秀排球运动员比赛负荷及专项身体素质的位置特征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0(9):15-17.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那么你知道排球运动的开题报告怎么写吗?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关于排球的开题报告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课题名称: 排球二传技术的体育价值和学习方法的研究

学生姓名:

系 别: 体 育 系

专 业: 体 育 教 育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一、综述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排球运动在中国有着悠久和辉煌的历史,尤其是中国女排姑娘的精神曾经激励了无数的中国人奋发前进,感动了全世界,赢得了世界对中国女排的尊敬和称赞,上世纪80年代,中国女排在世界各项大赛中取得了震惊世界的“五连冠”,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中国女排姑娘们绝地反击,最终获得冠军。中国女排值得我们敬佩,中国女排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在强手如林的世界排球中,身体素质欠缺的中国女排姑娘们却能占据一席之地,这与中国女排的战术特点分不开的。中国女排一直提倡的全面、快速、高度、灵活、准确的全攻全守的整体排球思想和灵活多变的技战术。正是这种指导思想使中国女排长时间屹立于世界而不衰。

灵活多变的战术是由一个技术良好的二传进行组织的,在日益严密的防守里,二传如何组织起有效的进攻战术,取决于良好的比赛意识和成熟的传球手法,因此,组织者对于二传的传球技术要求显得尤为重要,可以说,二传是排球场上的枢纽和灵魂。

由于现在国内对此方面研究甚少,很多书籍只是提到了二传技术的种类与方法,但由于每一种技术都与战术安排密切相关,因此,简单介绍种类和方法并不能很好的引导人们学习和研究此项技术,所以,本课题将以理论结合实践,从练习与实战两方面来研究二传技术的体育价值与学习方法。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基本内容:

1、排球技术中二传技术在现代的发展趋势 2、二传技术在排球战术中作用与价值 3、二传技术在比赛中应用

拟解决的问题:

1、如何提高排球运动中的二传技术 2、如何使二传技术与排球战术结合起来 3、二传技术与排球其他技术的连接问题

三、研究的步骤、方法、措施及进度安排:

研究的步骤、方法及措施:

1、根据所学知识和兴趣选择论文研究方向

2、搜集排球训练与心理素质联系的相关资料并选择论据

3、确立中心论点

4、采用相关学术专著和学术期刊及上网获得更多更广泛有关排球训练与心理素质联系的相关信息

5、与指导老师或同学探讨和起草开题报告,获取更多信息与参考意见

6、整理资料,明确研究方案,列出纲领

7、正文撰稿,展开论述

进度安排:

2005年12月 设计或拟订论文方向和题目,下达任务书

2005年12月—2006年2月 查阅资料。收集相关资料,开题报告

2006年2月—3月(第1周—第4周) 填写并上交开题报告

2006年3月—5月(第4周—第13周) 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撰写论文

2006年5月(第13周—第14周)交论文初稿,指导老师修改论文,参照指导老师意见对论文进行改正和完善。

2006年5月(第15周) 定稿、装订成册,为答辩做准备

2006年6月初(第16周) 答辩

四、主要参考文献:

[1] 中佩林著[j].排球教学与训练的关系[j].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3-22

[2] 施达生等著[j].关于排球教学训练指导[j].人民体育出版社,. 53-57

[3] 《球类运动——排球》 高等教育出版社

[4] 《体育教学论》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5] 乌尔里希菲舍尔著.排球教学[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出版,1997. 77-102

[6] 黄汉升.球类运动——排球[m].高等教育出版社,

[7] 李安格编著.排球[m].广东人民出版社,

[8] 虞重干等主编.排球运动[m].上海体育学院,

五、指导教师意见:

签名:

六、教研室意见:

签名:

注:此表由学生本人填写,一式三份,一份留系里存档,指导教师和学生本人各保存一份。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选题背景

世界排球运动发展的一百年中,排球竞赛规则在不断改革,如今每球得分制,使得排球比赛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发球技术成为得分的重要手段;比赛过程中既有高点进攻,也有立体进攻体系,网上争夺仍然是比赛的焦点,运动员的个人技术更加全面,跳发球和后排进攻是当今竞技战术的新潮流;自由人的出现使比赛来回球增加,使比赛更加精彩。总之,排球运动仍是集高度、速度、对抗战术为一体的集体运动,要求我们在选材时,要根据当今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该运动发展的运动员,这样才能保证球队始终具有竞争性,先进性。

当今世界竞技体育水平发展迅速,世界纪录频频刷新,竞技体育的竞争日趋激烈。运动员除了具备极高的运动素质与运动天赋外还要经过科学合理的刻苦训练,才有可能在世界立足,竞技水平的竞争中突出了天才运动员的竞争。各国的训练手段,训练方法差异日趋缩小,训练条件也日趋一致,运动员的先天竞技条件显得更加重要,要反超世界体育先进水平,必须做好运动员的科学选材工作。

青少年排球运员是排球事业发展的基石,中国排球要想长盛不衰,最主要是看后备力量是否雄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好后备力量的培养工作,而后备力量培养的关键因素是选材,做好运动员的科学选材等于成功了一半。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先进训练理论方法已伴随着全球化信息资源网的构建成功实现了世界性资源共享。在全球各种训练理论,训练方法,条件,甚至发展水平基本相一致的情况下各国运动员之间的水平竞争转化为运动员天赋的竞争,因此青少年排球运动员的选材工作显得至关重要。

当今排球运动正朝着速度快、技术娴熟、战术多变、各有特点、人有专长、身材高大、体能过硬、对抗激烈的全面化方向发展。从世界高水平的排球比赛上可看出,世界优秀排球队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人种优势等都胜人一筹。这表明国外优秀排球队已经十分重视选材与排球运动的发展关系。科学实用的选材方法和训练,已经成为通向世界排球高层次队伍必不可少的有效途径之一。我国排球运动员科学选材的专门研究工作,是从20世纪70年代以后才开始的,起步较晚,进步较快。但目前还处在观察运动员的外表或初步对形态、素质和身体情况进行检查的阶段,在运动能力遗传学、皮纹学、血型学、心理学和生理生化等新兴学科领域的研究还远远不够,选材的准确性和可行性还有待提高。而国外对运动员选材问题的研究,已达到相当的广度和深度,涉及生理学、心理学、遗传学、生物力学及运动训练学等多种学科,并建立了许多运动员科学选材测试中心和一系列选材输送系统。传统的选材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弊端,落后于当今世界排球运动的发展。因此,研究适合于当今排球运动选材的发展趋势无疑是一个具有非常现实意义的课题。

在国外,由于他们有出色黑色人种,他们身体素质好,体力也好,所以他们主要考虑队员的心理,年龄,神经类型等方面,在国内主要是黄色人种,在身体素质方面略逊于欧美运动员,所以我们只有通过科学的选材和系统的训练,才能在世界体坛立足,我们选材时,主要考虑的是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身高,体重,年龄,遗传等因素。

贵州省是我国排球运动发展较慢的省,与其他省相比,仍处于落后阶段,现如今中国排球联赛的形式如群雄逐鹿,哪支球队拥有优秀的后备人才,也就拥有了未来。中国体育制度是举国体制,后备人才数量大,淘汰率也高。许多竞技体育运动员在淘汰后因为耽误了大量文化课学习时间而造成就业难,因此许许多多的家长不愿意自己的孩子去从事体育训练,长此以往势必会造成排球运动在贵州萎缩,并逐渐淡出人们视野。

针对贵州省这种情况,我建议要发展贵州排球运动事业,要从贵州各高校开始抓起,高校学生相对来说学习任务不是很重,没有升学压力,并且学好了排球,对以后就业还有一定帮助,而且高校毕业生毕业后到基层去工作,还能带动基层排球运动的发展,还可以有助于强身健体。但是,在高校如果进行排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选材很重要,因为只有选到好的运动员,才能在训练中有好的成绩,才能促进高校排球运动开展,故进行此课题的研究。

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优秀运动员的选材问题,是当代体育科学研究的前沿问题之一,科学的运动员选材,可以缩短训练周期。科学的选材是竞技化的基础,是运动员和运动队取得好成绩的保证。可以避免盲目性,减少淘汰率。进行排球运动员科学选材,是排球运动项目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2)实践意义:进行排球运动员科学的选材,有助于我们提早的选拔出好的苗子,进行系统的训练,让队员早日出好成绩,在我省高校进行科学的排球运动员选材,能够提高学生的运动积极性,有利于让更多的人了解排球,加入到排球运动的训练中来,高校学生毕业后到工作岗位,还可以继续带动排球事业的发展。高校学生水平如果得到提高,还可以进入到更高级的运动队中继续从事该事业。

二、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主要研究内容:

(1)排球运动员选材的各种要求;包括身体素质,年龄因素,遗传因素,心理因素,还有神经类型等方面

(2)各种因素对排球运动员选材的影响;主要指家庭方面和社会方面

(3)影响我省高校选材的因素等等:包括教师能力,运动器材与设施等。

2、研究方法:

(1)调查法:调查贵州各高校排球发展情况,制定具体选材措施

(2)专家访谈法:访问有经验的专家,提高专业知识

(3)文献研究法:通过文献资料的阅读,掌握最新最科学的选材方法

(4)经验总结法;根据掌握的经验,结合实际情况,科学选材

(5)观察法

3、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解决人们对体育的偏见;不少家长认为进行体育训练影响学习,不主张孩子从事体育方面的活动。

(2)尽量做到青少年排球运动员学习与训练两不误;合理的安排训练和学习的时间,使训练不影响学习。

(3)针对贵州省实际情况找出实际可行的符合贵州地域的科学选材方法。

论文题目:

论排球二传队员的选材及其培养

一、选题依据

1、研究的目的意义

目的:现代排球正朝着速度快、技术娴熟、战术多变、对抗激烈的方向发展。一个排球队要想达到或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话,必须拥有优秀的二传队员。由此可见,二传队员的作用在整个排球队伍中的地位是多么的重要。

意义:对后备二传队员的选材以及培养又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任务。一个成熟的排球二传队员,必须经过数年的磨练,在技术上、生理上、心理上都要得到质的提升,才能带领全队取得更好的成绩。

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从中国排球的发展历程来看,二传手的重要性也是有目共睹的。中国女排先后6次出战世界杯赛,孙晋芳、杨锡兰和马芳先后3次获得了最佳二传奖。中国男排的每一次大的胜利也都与二传手的超常发挥分不开。同样近年来中国男女排球队在各种大赛中取得的良好成绩,都与二传手的良好发挥是分不开的。这一方面是因为二传手的个人技术要求非常全面,除了娴熟的掌握并能灵活运用各种基本技术之外,还应掌握相当多的特殊技术和技巧,因为对二传手的技术训练,是一个科学性很强的特殊工作。另一方面是要求二传手在场上“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沉着果断,心道手到,每个球都要形成攻击力。这需要二传手在身高、速度等方面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更需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二传手的先天因素,也是后天训练能够取得较大成效的重要基础。毋庸置疑,“选材是成功的一半”。

在现代经济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世界各体育发达国家在训练手段、训练条件方面的差别日益缩小。只有把先天条件优越、适合从事某项运动的人才选拔出来,进行系统的、有目的的培养,在同等条件下,才能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只有加紧对排球二传手的选材和培养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才能使我国排球运动真正改变面貌。

二、研究方案

1、研究目标

明确排球二传队员的选材原则、选材标准,以及对选材后如何对这些后备二传队员进行科学的训练与培养进行深入研究。

2、研究内容

. 排球二传队员的选材定义

. 排球二传队员的选材原则

. 排球二传队员的选材标准

.二传队员基本技术的训练

.二传队员基本技术的训练

.观察能力的培养

.二传队员战术意识培养

3、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排球的相关信息,证明所要研究的内容。

专家访谈法:通过与北华大学体育学院齐国杰、张勋、侯成俊等专家就排球二传队员选材的方法以及培养的手段进行了访谈,得出了一些对二传队员的选材及其培养的相关结论。

4、可行性分析

通过在图书馆查询大量的相关资料外,本人还是北华大学体育学院08级排球专选班队员,有了这样的关系基础,在论文研究方法的途径上比较方便。

5、论文研究计划

查阅资料, 选题, 开题阶段

数据统计

完成论文初稿

修改论文并定稿

论文答辩

三、研究基础

1、已具备的研究条件

本人在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四年的学习与排球训练中,充分了解排球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一些必要条件,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我对排球二传队员的选材及其培养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并有了一些自己独到的见解在图书管的大量文献资料充实了我的大脑,是我研究的更加方便。

2、尚缺少的研究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

本人由于能力有限,对大众排球现状还有待更深一步的探索和研究学习,更多的排球活动和竞赛还待有我去亲身经历。

四、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References)

[1]唐奎,排球竞赛裁判手册[M].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01.

[2]中国排球协会,排球竞赛规则[M]. 人们体育出版社,2006-04.

[3]虞重干,排球运动[M]. 人们体育出版社,1999-06.

[4]李宗浩,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08.

[5]葛春林,最新排球训练理论与实践[M].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4-01.

[6]陈正宇 高扬,体育锻炼与欣赏—排球[M].郑州大学出版社,2006-03.

[7]排球教学训练指导〔M〕. 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

[8]黄汉开.球类运动—排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9]刘纯献. 体教结合论[J]. 体育文化导刊, 2010, (03) :74-77.

关于网球类的毕业论文题目

网球是一项美丽而激烈的运动,网球运动的由来和发展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孕育在法国,诞生在英国,开始普及和形成高潮在美国,现在盛行全世界,被称为世界第二大球类运动。网球的前身是14世纪流行于法国宫廷的一种叫"掌球戏"的游戏。规则是两名玩家隔着一条绳子,用手掌将被布包着头发制成的球互相对打。这种游戏经过发展和改良,最后发展成现在的样子.在网球运动中,手感这个词既是抽象的,但又有其深刻的内涵,着时代的。发展,训练和比赛的印证和启示,它已日益为人们所认识,前已经成为选材的主要条件和训练工作的重要内容。在今天,尽管手感问题已被大多数人所重视,但在科研方面还极少有人间津,我国网球界对手感的训练和研究也还没有科学化、系统化。手感因涉及范围广,使用贯穿于整个运动过程,所以它的科研(理论和训练)方面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我选此题为研究对象,冒昧地拿出自己的初步和肤浅的看法,目的就是想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并引起各位有志从事这方面研究专家们和教练们的争鸣和探讨,以尽 快填补这一领域的空白,为实践所用。二、研究方法:1、实践经验总结2、文献资料研究法三、研究与讨论1、手感的定义和其重要意义手感的定义:手感分为外在客观反映和内在主观感觉两部分。(1)外在客观反映:一个运动员在掌握了各个击球动作、调节方法,处理不同来球时(包括不同力量、落点、旋转、节奏的球)都可以合理、准确地将回击到自己所想打的位置上去,这种处理和调节的能力就是手感。(2)内在主观感觉:即是球感,指运动员在击球时对各种来球的感知程度和对自己击球过程的感知程度,这种感知是具有可控性的,并且这种感觉是与客观实践相符合或相接近的。所谓手感强,就是上述两方面的能力强。对手感和手感训练重要意义的认识:手感训练是基础训练的重要的内容之一,训练手感就是要提高运动员在实践中感知、调节和处理球的能力。虽然手感反映在各种旋转球和放小球方面较为突出和明显,但并不能将它仅仅局限在这两方面,运动员在做任何击球动作时,都包含着手感的作用,因此一定不能把基本功训练与手感训练截然分开,更不能将其对立起来,好的手感是又快又好地掌握基本功的有利先决条件;而在基础训练中抓好手感,对迅速掌握提高基本技术以及稳定比赛中技术水平的发挥也是必不可少的。特别值得强调的是随着当代网球运动技战水平的迅速发展,已从二、三十年代较为简单的攻守,靠力大力小或角度变化发展成为今天多种打法群芳斗艳,各种击球技术间所形成新的合理组合;速度和旋转有机结合;力量、节奏、智慧、战术的多种变化及各种保护和反控制技术日臻完善的局面。在瞬间的变化中,运动员的手感如何,无疑对比赛胜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关于手感的训练问题:(1)放松问题:放松是培养良好手感的先决条件。如果紧张易引起僵硬,而手臂处在紧张僵硬状态下击球,是不可能有好的手感的。因为运动员挥拍击球时,缠绕在肌纤维外和埋在肌腱内的感觉神经末梢会随着肌肉的运动产生压力刺激而兴奋,这个信号经神经传导系统到大脑皮层的动觉细胞,通过分析综合,来感知击球时身体各部位运动情况,这就是本位感觉。大脑皮层通过本位感觉和视觉、触觉、内感受器的相互作用,才能随环境的变化调节肌肉的动作,实现击球动作的精确和协调。因此击球前越放松,击球时神经末梢受到压力刺激产生的兴奋就越强、越清晰,大脑皮层对此感觉分析才能迅速、准确,对外界变化的敏感度就高,击球时的手上感觉将得到加深。例如:当运动员在运用放小球技术时,只要手放松,即便判断不清,在触球的一瞬还是有所感觉的,并且迅速调节的余地,将球回击过网。反之,手臂紧张,遇到此种情况击出的球就与一般抽击球效果无异了。产生上述情况就在于过分紧张,引起神经末梢兴奋的信号不强、不清晰,大脑皮质在分析综合就会模糊不清,敏感度差,导致击球动作、调节和手感都受到影响。综上所述,放松是关系到手感好坏的重要问题,结合专项训练,我认为要明确三个问题:①握拍的放松:击球动作是由手臂、手腕、手指的相互配合发力完成的。握拍的合理放松,手腕、手指的运用才能灵活自如,击球时才有底数。但握拍放松要适度,握拍过松击球时球拍易产生晃动的弊病,同样会影响击球的手感和稳定性,握拍放松是很隐蔽的问题,甚至手指的位置差分毫都会引起紧张,这就需要教练员在观察训练、比赛时细致入微,解决问题时则应根据运动员的特点、手型,因人而异。②击球前的放松:击球前的手臂放松对手感起着重要的作用,击球前手臂放松取决于准备动作的协调。步法移动、重心交换及开拍时手后拉不当,都会引起手臂或周身肌肉的紧张,而影响击球的手感,故在击球前一定要保证步法移动合理,重心交换适宜及开拍时手后拉自然放松,整个身体、手臂在击球时的动作才能协调柔和,才能有好的手感。③击球后的放松:网球运动击球是连续的过程,击球后的放松是为回击下板球做好准备,它对于击球时的手感同样重要,但掌握起来并不困难。在击球过程中务必要将击球点稳定,动作协调;发力后手臂不宜在前面停留时间过长;切忌横向地只用手臂力量和动作还原,而一定要用重心还原为主带动手臂的还原,以重心还原为主速度度快,有利于手臂在下一次击球时的稳定和放松。(2)重心与手臂动作的关系:重心和手臂动作处理得当是增进手感的根本保证和一大要素。打网球是全身性运动,击球动作除步法移动外大致可分为重心交换和手臂动作两大部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密切关联,有机结合的。重心交换是指通过腿、髋、腰各部位的协同用力来完成的。手臂动作则是指通过大臂、前臂、手腕和手指部位局部或全部的协同用力和调节来完成击球的挥拍动作,并且击球时还要通过手臂将重心交换的力量作用于击球的动作之中。因此在分析击球动作时,可以说重心是根,是支点,而手臂动作则是直接的合成参与者。绝大多数击球动作中都包含着重心交换和手臂动作的相互作用,它的一般规律是用重心交换来带动手臂动作。绝不能将两者割裂开来,偏向于哪一方面,都不利于良好手感的建立。在训练中教练要特别提出两个同一性,即:同一时间向同一方向发力,尽量简化击球动作,将重心交换和手臂动作融为一体,力争使击球动作简明、合理、干净、协调。(3)借力中发力(合力训练)当今网球运动发展相当快,随着击球难度的加大,搞好借力中发力对建立良好的手感,稳定技术水平的发挥是至关重要的,掌握借力中发力的技巧,我认为有以下三方面问题需要明确。①借力中发力:在一般情况下,对方来球力量越大则球与拍接触时手上的感觉和反映就越强越深(除高压外),这是因为我方受力大,球在拍面上的吃球度就会加深,我方将会敏感地感受到对方来球的力量和旋转,回击时就比较容易。球在上升期前进力最强,这时击球受力是最大的:当球下降期时,前进力就会减弱,这时击球受力就会小一些,这就是借力的根据。借力中发力就是我方击球时,除借到对方力量外,再加上自身的发力,两个力量合到一起,击球时产生的速度、力量都是很可观的,它不光能增加手感,而且威胁性较强,命中率较高,这个概念明确后,剩下的就是击球时间问题了。②基本的击球时间:使用借力中发力,在上升期后段和最高点击球最为恰当,那是因为在上升期前段击球出手的进间太短,速度过快,不易调节、掌握和稳定,而在下降期击球则球的前进力很小,不易借力,只有靠自身的发力,从速度和手感上都较差:而上升期后段和最高点击球,既能利用球在上升期运行的前进力进行合力,又保证击球时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调节。因此可以讲在回击一般球时,上升期后段和最高点是较为理想的时间,鉴于在上升期后段和最高点在击球时间占的比重很大,故可以把它们作为基本的击球时间来重点训练。③爆发力:击球时前臂、手腕突然集中加速用力,就是击球的爆发力。其特点是突然性强、速度快、手感较好。出手时爆发用力,速度加力量的挥拍可以抵消来球的旋转,控球效果良好。(4)调节球的问题在网球技术中击球动作的丝毫差异,都会直接影响击球结果,所以调节球是击球过程的精华,在手感的反映上它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我认为调节球大致可分为:摩擦调节、拍型调节、力量调节等几种。①摩擦调节:它是目前多种打法在实践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它的要领是:击球前拍型固定,击球时通过前臂、手腕的力量,发力摩擦球的不同部位以制造球的旋转和控制球的运行弧线。它自勺优点是球在拍面上停留时间长,击球的弧线好所以手感较强,准确性高。②拍型调节:它的方法视来球的旋转不同,来变换击球前拍型角,以击球的不同部位来击出下旋球、上旋球或平击球。但因拍型变动大,不易控制,在对攻时易失误。③力量调节:力量的使用对击球的手感与准确有着直接的关系。力量的使用规律一般以人轻我重和人重我轻为主,在特殊情况下也采用人重我重(对拉)和人轻我轻(反控制)的方法。鉴于中等力量的保险系数高,使用比重大,又具备一定的速度和威胁,因此在力量使用中可将其作为基本力量来重点训练。对调节球的手感训练是一项艺术性很高的工作,因每人的感觉不同,调节动作正确与否其差异是很徼妙的,甚至肉眼难以发现的。所以训练中教练员要耐心观察、询问、研究,让队员谈出自身的感觉来加以诱导和改进。(5)其它问题:网球运动的手感除了受上述主观方面的影响外,也受到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这些客观因素是不可知的,它们大致有以下一些:①网球场场地的材质影响球的运行速度,从而影响运动员的手感;②网球拍材质的日新月异,对手感的提高大有益处;③比赛时风向、风速的变化将会影响球迷,进而影响运动员的手感:④建议在乎日训练中让运动员在各种条件下训练,让这些客观因素在运动员头脑中形成动力定型,使之在竞赛中的影响减低到最低程度。四、结论与建议:1、结论:(1)通过实践,手感已日益被人们重视,已成为科研、训练和选材等方面的重要课题。(2)放松是培养好手感的先决条件。(3)重心和手臂动作处理得当是增进手感的基本保证和一大要素。(4)掌握借力中发力是建立良好手感到关重要的问题。(5)调节球是击球过程的精华和手感的集中反映,它起着画龙点晴的作用。2、建议:(1)今后我国网球界要在手感的科研、训练和选材方面进一步开发挖潜,以快填补这一领域的空白。(2)良好的手感建立非一日之功,要从小抓起。参考文献:1、《跟专家练网球)) 陶志翔著2、《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 体院通用教材

从书上抄呀!随便一本网球书就行!!!

一个网球硕士生的毕业论文(2)2008年10月03日 星期五 下午 04:42只要把运动员的三项指标带入(1)式,求出Y值,再把Y与下表的类中心进行判别就知道,是胜是负了。 表16 类中心判别胜负 Function 胜 负 如果Y值与胜()更为接近,即是Y>0时,可判定这对(名)选手获胜;如果Y值与负(-)更为接近,即是Y<0时,可判定这对(名)选手失利。通过对建立函数的样本就此法就行预测判别比赛胜负,正确为%,通过对刚进行的2007澳网进行预测判别,也就是外带验证,正确性高达%。接着选取了硬地的近300场比赛,按T分布,做了女双实力评估标准,如下表所示:女子双打选手实力评估标准 %等级 优秀 良好 及格 不及格 一发成功率 70 63 56 <56 一发赢球率 70 61 53 <53 接发球赢球率 52 44 37 <37现以2006澳网女双决赛郑洁/晏紫与斯托瑟/雷蒙德的技术统计为例,如表17所示。将表17中的各数值代入(1),Y=×一发成功率+×一发赢球率+×接发球赢球率-,求出Y1=,Y2=-。最后,根据判别类中心(见表16),Y1>0,判为胜;Y2<0,判为负,符合实际比赛结果! 表17 2006澳网女双决赛的3项技术统计郑洁/晏紫(Y1) 斯托瑟/雷蒙德(Y2) 一发成功率 71% 66% 一发赢球率 43 of 72 = 60 % 43 of 77 = 56 % 接发球赢球率 52 of 110 = 47 % 43 of 100 = 43 %

体育教学论文题目参考

毕业论文写作,选题是关键,在学习撰写毕业论文时首先就应该学会如何选题。在进行毕业论文的选题时,应着重注意选题要恰当。以下是一些关于体育教学论文的题目,大家不妨多加参考!

体育教学论文题目参考一

1 女性体育视角下太原市健身排舞的开展现状之研究

2 羽毛球运动对女大学生抑郁情绪影响的实验研究

3 北京市海淀区部分农村小学大课间推行古诗韵律操的可行性研究

4 北京市西城区中学生休闲体育活动现状研究——以北京八中为例

5 高湿环境下联合预冷方式对自行车运动员运动能力影响的研究

6 北京国际山地徒步大会群众参与研究

7 首都高校大学生网球联赛发展现状研究

8 商丘市中学代表队课余训练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9 学校体育隐蔽课程的实施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基于烟台市中小学的实证调查

10 快乐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策略

11 当代中学生人格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学校体育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12 中国女排与主要对手得分手段对比研究

13 山东省高校体育教师引进现状与对策研究

14 新生代农民工体育健身保障体系研究——以烟台市为例

15 世界优秀女排二传队员传球习惯动作与分配球特点研究

16 烟台市农村社区体育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17 中国与日、韩、泰女排防反系统战术特征的对比分析

18 中国女排不同轮次区域进攻战术效果的定量分析

19 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以烟台市普通高校为例

20 烟台市老年人体育锻炼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21 国家摔跤队(男自由)部分主力运动员力量素质研究

22 人体下肢前摆性鞭打动作的力—电关系研究

23 北京体育大学全日制体育专业硕士课程设置研究

24 PNF拉伸法对高校女生髋关节柔韧性的影响研究

25 吉林省中考体育加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6 吉林省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项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7 鄂尔多斯市中学生排球队伍现状调查分析

28 山西省独立学院足球运动开展现状的研究

29 阳曲县农村中学体育教师失范行为研究

30 乒乓球正手拉高吊弧圈球与前冲弧圈球技术的运动学差异分析

31 第29、30届奥运会中国男篮进攻战术应用特征分析

32 青少年泡沫轴训练网络课件的开发与研制

33 运动功能性训练干预对幼儿体质发育状况的实验研究

34 北京市小学男子篮球队身体运动功能训练的实验研究——以和平里第一小学为例

35 山东省普通高中体育高考学训现状与对策研究

36 我国中学篮球联赛赛制研究

37 北京市怀柔区小学生体质现状与体育教学应对研究

38 洛阳市城乡中学体育师资现状比较分析及对策研究

39 山西省太原市体育中考实施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40 功能训练视角下的沙滩排球运动员沙地移动能力训练方法与手段分析

体育教学论文题目参考二

41 “分组合作教学法”在乒乓球反手推挡教学中的实验研究

42 转型期北京市竞技篮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

43 民营性健身教练培训机构发展模式研究——以武汉市清波健身学院为例

44 青少年身体运动功能训练动机分析及激发策略的研究——以北京市通州区部分小学初中为例

45 从中日体育文化差异看中国足球文化的本位回归

46 北京市竞技跆拳道可持续发展研究

47 轻器械体操、体操类游戏对7-8岁儿童平衡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48 2005年至2014年拉丁舞比赛服饰的演变及发展趋势

49 我国优秀拉丁舞选手训练内容体系的探究

50 体育舞蹈中融入中国元素的研究

51 以情优教—情感因素溶入体育舞蹈教学的研究

52 篮球运动“运双球练习”多媒体CAI课件的'研制及应用研究

53 远程教育运用于羽毛球教学的方法研究

54 河南省濮阳市特岗体育教师队伍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55 清华附中男子篮球队质量效益的研究

56 北京市中学试点校高尔夫课开展现状的研究

57 北京地区体育专业研究生自主性社会实践调查研究

58 首都体育学院学生职业延迟满足现状与对策研究

59 首都体育学院2013级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实习状况调查

60 我国男子竞技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分析

61 2014年度赛季中国女子沙滩排球队主力队员比赛技术运用效果分析

62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课余体育训练现状的调查与研究——以北京市三所学校为例

63 中国风健身舞的推广研究

64 北京市社区健身腰鼓现状的调查与研究——以白纸坊街道为例

65 北京市民科学健身管理机制的研究

66 河北省保定市业余体校运动员文化教育状况研究

67 北京市健美操锦标赛现状研究

68 国家女子铅球项目奥林匹克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训练状况研究

69 北京市体育运动学校青少年运动员文化教育现状的研究

70 河南省沁阳市农村体育开展现状研究

71 国内体育用品企业营销现状及问题研究——以安踏公司为例

72 健美操教学中运用街舞手段的效果研究

73 关于整体篮球个体化、个体篮球整体化的研究

74 健身公共空间营造与公民意识培育——“大妈广场舞”现象反思

75 抗阻组合训练方法手段多媒体网络课件的设计与制作

76 青少年体能锻炼多媒体网络课件的设计与制作——以垫上功能性组合训练为例

77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实施对北京市八里庄学区小学体育教学的影响研究

78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我爱运动》健身操创编与实施的研究

79 北京市海淀区中学街舞运动开展情况调查研究

80 北京市丰台区普通初级中学体操类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体育教学论文题目参考三

81 体育活动对中学生心理压力影响的实验性研究——以北京大学附属中学为例

82 沧州市高中学生体质健康研究

83 河南省焦作市中小学特岗体育教师的现状与研究

84 视频教学法介入对12-14岁学生射箭技术训练效果的研究

85 壁球运动在我国七座城市开展现状研究

86 北京市高校青年体育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及对策研究

87 菏泽学院2010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体质健康的跟踪研究

88 沧州市高校体育安全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89 中国艺术体操后备人才培养现状调查与分析

90 中国足球超级联赛中不同组织的文化研究

91 羽毛球正手扣杀技术的三维运动学研究

92 湖北省普通高校田径高水平运动员培养状况研究

93 快速伸缩复合训练对跳跃能力和快速移动能力影响的实验研究

94 从比赛名次看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的发展阶段与原因分析

95 阜新篮球学校篮球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96 青少年手球运动员体能和技术训练内容体系及部分指标评价标准的研究

97 北京高校足球高水平运动队人力资源绩效分析

98 北京市大众羽毛球教学现状研究

99 中国艺术体操少年组等级规定动作编排研究

100 首都体育学院足球课程设置研究——基于学生调查和学校间对比

球类毕业论文题目

这就是个击球的动力问题啊,可以叫浅谈乒乓球击球的动力结构。首先论证击球原理,画出来球弧线和身体的回击的动力三角形,明确击球最佳点在身体支撑平面投影中垂线上,因此正确动作是身前击球,为保证身前击球的动力结构,则要求迎击弧线最高点,身体以重心为轴做引拍挥拍的圆周运动,引拍平面不得后于身体支撑平面,持拍侧肩膀不得高于非持拍一侧,肘部不得高于腕部,这样才能一切顺畅完场,这就能说得很明白了。然后结合自己的训练谈一下应该采用的训练方法、常见问题和注意事项,再套上你的论文框架格式就行了。

一、开题 开题日期: 课题的目的意义:乒乓球在我们的国家有着很广泛的群众基础和很深远的文化底蕴,它带给我们的不仅是锻炼和娱乐,更重要的是它凝聚了我们中国人民积极进取,有勇有谋的拼搏精神。乒乓球同时也是一项非常受小朋友欢迎的球类运动,乒乓球运动趣味娱乐性强,打法精于技巧,实战比赛变化无穷,因而深受广大小朋友的喜欢。乒乓球运动其特点是球小、速度快、旋转强、变化多样,是一项技巧性运动。对技术动作、控球感觉的要求非常细腻,不同于技能型、对抗性项目,技术动作较为复杂,而且动作与技术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乒乓球技术动作定型所需时间较长,且运动训练周期较长。再则,该运动项目对运动者的身体协调性、灵活性、节奏感、反应能力要求较高。 目前社会上出现很多业余的培训场所,对于青少年培训方法的合理性与专业性要求甚微。如何推广合理的青少年培训(训练)方法,引导社会普遍的培训(训练)走向,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并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体会,提出了专业、便捷的启蒙教学方法,纠正社会上出现的不规范教学,为以后社会大众化的乒乓球少儿启蒙教学提供理论参考。国内外研究现状:国内现状:乒乓球运动之所以在我国经久不衰,正是因为有诸多的科学性较强的专业训练方法支撑。我国拥有众多世界知名优秀教练员和顶级的训练手段,来训练专业组织(如省队、国家队)但是,对于大众化的、相对专业的少儿启蒙方法的研究还有所欠缺,虽然已经研发出轮廓教学(徐瑶 2008-10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等新式教学方法,却仍然跟不上乒乓球运动在青少年人群的普及速度,当前推广专业的少儿启蒙迫在眉睫。国外现状:多数欧美国家对于少儿乒乓球运动还是保持任凭其自由发展状态,并不注重乒乓球运动的专业化和大众化。亚洲国家,如日本、韩国等,相对重视乒乓球运动的发展,逐步引进我国训练方法,针对当地特点进行模仿与改进训练的研究。研究基本思路和方法: 1.研究基本思路: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全面解析对于大众化的乒乓球启蒙教学应该注意的地方。通过对学生家长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受训感受,走访各个俱乐部、培训基地的教练员,探讨最为简洁而标准的启蒙动作标准及步骤,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依据。2.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整理概述。问卷调查法:发放问卷,并就回收上的有效问卷进行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访谈法 :访问多名学生家长和教练员。举例论证:走访部分俱乐部、培训基地,统计该部被专业队吸收的少儿人数。课题的基本框架:1.摘要2.关键词3.前言4.研究对象与方法5.结果与分析6.结论7.建议8.参考文献。 预期结果:通过调查和访问,可以总结出一套大众化而不失专业的启蒙教学方法。对培养基层青少年、发掘优秀乒乓球运动员素材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改善目前社会上流行的半专业、业余的训练(培训)方法。启蒙教育应该以科学为基础、大胆创新,让学员在轻松、快乐的状态下学到标准的乒乓球技术!

1,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分析中国人是否适合踢足球。2,各大联赛之间风格对比分析。3,中国大学生足球的发展方向。4,论跑步方式决定球感问题。(先进的方式是用整个脚掌着地,落后的方式是前脚掌着地)5,从阵型的发展,看足球的发展趋势。

1.对世界乒乓球运动发展的思考2.乒乓球战术体系:技术动作的战术形成及其运用模式3.中国乒乓球男队主要竞争对手技术剖析及应对策略4.中国优秀青年乒乓球运动员战术特征分析5.我国高水平乒乓球俱乐部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6.新规则对世界乒乓球运动技术发展趋势的影响7.计算机视频技术在乒乓球比赛分析中的应用8.论乒乓球健身与终身锻炼的价值取向9.乒乓球规则的演变对乒乓球技术发展的影响10.乒乓球比赛的数学模拟竞技诊断11.高校乒乓球俱乐部教学特点与方法12.中国乒乓球运动发展的技术文化分析13.现行乒乓球赛制与运动员的心理训练14.乒乓球专项身体素质训练内容、方法及训练控制的研究15.新规则对世界乒乓球运动技术发展趋势的影响学术堂整理了十五个乒乓球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 索引序列
  • 网球类论文题目
  • 网球体育类论文题目
  • 论文题目排球类
  • 关于网球类的毕业论文题目
  • 球类毕业论文题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