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义务教育发展论文范文

义务教育发展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

义务教育发展论文范文

教育 关系到人才的培养,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未来,义务教育是我国的一大教育特色。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义务教育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义务教育论文篇1:《农村义务教育对策》 摘要:当今世界,经济、科技、 文化 、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力资源的竞争,而人力资源竞争的核心,其实就是教育的竞争。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首要问题,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农村义务教育现状,从法律、政策、办学思想、教师质量等方面提出发展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义务教育;现状;问题;对策 经济学上有一个“迂回生产”的概念,即要生产某种产品,应该先制造生产这种产品的工具。当今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核心,其实就是教育的竞争。因此,各国要发展,首先要搞好教育问题。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在北京隆重召开,会上代表们一致强调发展文化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这都充分体现了我国各级人民政府对教育问题的关注。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首要问题,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农村义务教育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不断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2005年12月,国务院发出《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此后,教育部宣布:自2006年开始,中国政府在未来五年将至少投资2,182亿元支撑农村义务教育免费,确保“农村孩子上得起学”。另外,在今年,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作为中央一号文件下达,而其内容有相当的部分是关于农村义务教育问题的,这些都将有利于农村义务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改善,它的成就也是令人瞩目的。首先,我国各个地区已经基本普及9年免费义务教育。其次,各级政府不断完善教育管理体制,建立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根据国务院决定,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做到“三个确保”,即保工资、保运转、保安全。中央财政从2006年开始,每年安排50亿元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专门用于帮助中西部地区发放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另外,在中央专项资金的支持下,通过各级政府筹措资金,集中消除中小学危房170万平方米。第三,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大力推进人事改革,优化师资力量。目前,我国现有的师范院校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办学规模,基本满足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师资需求。截止到2006年底,全国高等师范本、专科学校在校学生数约135万人;中等师范学校在校学生约66万人;教育学院在校学员数约30万人;教师进修学校在校学员数约19万人。 二、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农村教育的薄弱环节一直未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义务教育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1、农村义务教育目标错位,人们对义务教育认识有偏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自觉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但是,由于农村人民生活环境的限制和思想观念的落后,许多人把升学等同于成才,认为衡量一个学校教学质量优劣的标准就是每年的升学率是多少。因此,迫于家长和社会两方面的压力,农村初中、小学的教育工作都只能围绕着升学考试“指挥棒”转形成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能力、重升学轻实用的“三重三轻”的恶性循环局面。学生的个性特长受到压制,缺乏创造力和 社会实践 能力,更无兴农、爱农的思想意识。 再者,在有些地区,很多家长还抱有严重的“学习无用论”思想。他们认为,与其将几万元的钱花在孩子的教育上,不如用来投资一个小本生意,这样既无很大风险,又能按期收回利润。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现在社会就业体制不完善,造成的一方面人才过剩;另一方面某些行业人才却严重不足等原因给他们造成一个错误认识。 2、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城乡教育差距不断扩大,1994年我国实行税费改革以后,农民的税负负担减轻了很多,但同时也切断了农村义务教育的部分经费来源。尽管国家和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但相对于当前义务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来说,仍然严重不足。由此,使农村义务教育面临很多困难。首先,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严重滞后,很多校舍破陋不堪。一些边远山区,农民子弟上学需要过几个山头、走几里弯路,甚至有的农村孩子仍然在危房内上课;其次,农村中小学办公经费严重不足,学校运转捉襟见肘,经常入不敷出,正常运转十分艰难;最后,农村学校债务沉重,偿还困难。 目前,我国农村的教育条件无法与城市相比。城市教育已经基本上达到了现代化,而农村中小学大部分仍然是一个教师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堂课的局面。根据王蓉2005年的调查我们可以明显看出这一差距。表1中显示:城镇小学预算内生均事业性经费支出是农村的倍;城镇初中的生均预算外教育事业性经费支出比农村多154元,前者是后者的倍。(表1) 城市学校本身可以办附属学校、办校内工厂,并且经常能够得到各种社会力量的赞助,而农村学校的其他收入来源相当有限,并且数额过小,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县里,很难得到社会的支持。 3、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偏低,师资不足。在教师培养上,国家出台了相应的 政策法规 ,如陕西师范大学近年的师范生实行四年免费教育等,但是本科 毕业 生都更倾向于选择城市高校、中学,农村师资力量不足这一问题其实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在有些地区,由于教师严重短缺,只能聘用初中毕业生或是小学水平的人当教师。另外,虽然国家在西部地区实行支教、支农活动,但是由于支教时间短,教师更换频繁等原因,无法从根本上改善农村师资缺乏这一状况。或者从另一种角度上来说,这种支教、支农活动还影响了农村正常的教学秩序。目前,针对这一问题,政府要做的是培养长期扎根于农村,服务农村义务教育的“本土”教师,而不是偶尔的支教、支农等活动。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师流动具有单向向上性。如果村里的老师教得好,则调到镇里的学校,镇里的老师如果教得好,则进入县城里的学校。依此类推,升学率的高低决定了一个老师能否进入更好资源的学校,能否得到较高的收入。也就是说,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其实并没有直接深入到最需要的农村义务教育中。 4、政府、社会支持不够,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以2002年轰动全国的山东支教小伙子徐本禹为例,当他放弃上研机会,重返贵州省大方县猫场镇狗吊岩村实现自己当初对孩子们许下“阳光下的诺言”时,在社会大众媒体和舆论高度赞扬他勇于战胜困难、乐于奉献社会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冷静地思考一下――国家和社会各界到底给了这些志愿者多大的支持?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不管媒体报道多么引人注目,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徐本禹和他支教 的同学们依然顽强地挣扎在艰苦的物质生活上。或者换种角度,如果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足够大,那么直到今天,也许能上“感动中国”节目的就有千千万万个徐本禹,而不是只有一个。 在“支援西部”活动中,有一项优惠政策是支教学生以后找工作可以优先考虑。但是据了解,大多数支教学生支教结束后都面临失业的威胁,社会和企业并没有因为国家一项政策或者一纸证明就优先考虑他们。试问,这样的体制和执行力下,还有谁愿意在基本温饱问题都难以保证的基础上去选择长期留在农村任教? 三、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对策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决定了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农村义务教育问题不但关乎国家人才培养,而且也关系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针对目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问题,笔者具体 总结 出以下几点对策: 1、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法律保证,强化法律责任和执法力度。农民普遍缺乏法治意识,不知道孩子完不成义务教育要追究监护人的法律责任,孩子更不知道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各级党政部门对学生辍学现象也监督不力,任其发展。因此,首先应加大对《义务教育法》及相关法规的宣传力度,让农民意识到让孩子辍学是违法的行为。其次应加大各级党政机关对义务教育法的执法力度。再次应对招收适龄 儿童 做工、经商的单位和个人依法处罚。 2、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构建保障机制。首先,中央政府是投入主体。2000年国务院制定分级管理体制以来,虽然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有了很大发展,但是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最终造成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鉴于此,我国应该加大中央投资力度,使政府投资主体重心上移,从而加快在全国普及义务教育的步伐。其次,各级地方政府和社会团体积极参与教育投资。建立“以国为主”的教育投资体制后,各级地方政府应该主动积极配合。在教育专项基金使用上,政府应该实行灵活的跨级转移制度,以确保教育经费投入用到最需要的农村教育基层,同时缩短转移链,提高效率。最后,应该鼓励社会企事业单位和乡镇企业积极参与到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中来,并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进一步扩大经费来源。 另外,政府应建立专门的农村教育保障机制,以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如采取有效 措施 补发旧欠工资和补充地方性工资及津贴,确保农村教师人心稳定。教师工资应与地方公务员工资同步,实行财政统一发放的办法,每年年初即从县财政预算中单独列项,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及时定额到位,中央和省级财政应加大对贫困县的扶持力度,将保障教师工资的责任进一步上移。 此外,农村学校要及时转变观念,注重面向农村,注意大多数学生。而且,学校和家长应该认识到,升学不应成为农村义务教育的唯一目标,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会生存打基础,才是最重要的。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并培养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样才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长 爱好 ,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带着满意的心态投身社会。 3、创新用人留人机制,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方面,国家政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就像前面提到的,国家在加大对西部地区“支边”、“支教”力度和规模的同时,也应该扩大对愿意长期留在农村任教的教师的优惠政策和保障项目。而且,这种政策和保障应该是持续的、灵活的,以确保对全国各个地区的农村教育都有普遍适应性。 在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方面,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如健全农村教师在职进修制;举办各类培训班,定期轮训,做到培训与教学两不误;采取得力措施指导和约束教师自我修炼、自我成才;强化城乡教师交流,即安排城镇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定期任教,尤其是派往贫困地区支教,并有计划地安排农村有发展前途的中青年教师到城市学校,在教学实践中接受培训等。 4、对困难地区或群体采取特别扶持措施。我国各地农村地区之间的发展水平是不完全相同的。因此,为确保国家政策落到实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应该给予一些特别贫困的地区(如新疆、云南、西藏等),特殊的关注并采取特别的办法解决。如,在全国农村普遍实施免除9年义务教育学费的基础上,可以给他们免除学费、书费,并给予有学生的家庭一定的补助。还可以在义务教育阶段也实行高等院校的助学金、奖学金和补贴制度,这些制度及措施的实施会大大降低农村学生的辍学率。 另外,在一项新的国家政策、尤其是教育优惠政策颁布时,可以考虑先从最需要这项政策的地区开始实施,而不是选择发展已经相当不错的地区试点。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国家政策的执行力度,而且也会让最需要的农村学生享受到国家政策的优惠,从而保障了义务教育的就学率。再者,这样从最贫困地区开始的试行政策推广起来更顺利,更有效果,为政府腾出更多的时间和费用在更待解决的问题上。 义务教育论文篇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摘要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维护教育公平的基础性工作。本文从政策、制度、经济等因素总结了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产生的原因,从教育经费的增加,政府政策制度的完善,监管体系改革等方面提出了解决思路和措施,希望能为义务教育资源实现公平合理的配置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 义务教育 社会公平 均衡发展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分析 1.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国家始终都坚持把义务教育摆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高度关注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2006年国家对《义务教育法》进行了全面修订,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列入了法律条文,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更好地体现了教育的公平原则,对保障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意义重大。2010年7月,国家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并颁布实施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任务、保障措施、组织实施的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等,将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保障机制,缩小校际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发展差距,到2020年基本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义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 2005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把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进一步落实到办好每一所学校和关注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上来,有效遏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学校之间教育差距扩大的势头,逐步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2009年11月初,教育部提出到2012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到2020年实现区域内基本均衡的发展目标。2010年1月,教育部下发《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对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经费保障水平,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意见,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内涵发展为重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1.资源配置不均普遍存在,均衡发展任务艰巨 硬件配置不均,经费标准不均,师资水平不均。不同区域、不同学校之间硬件设施配置标准不均衡的情况非常普遍。据统计,2011年全国普通小学、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最高的北京市为 4271元、5797元,而最低的江西省为364元、583元,分别相差 倍、 倍。中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县际差距很大, 有 2/3 省的县际差距在10倍以上,初中尤为严重。教师学科结构失衡;教师年龄结构失衡问题突出;同级别教师收入在校际间差别较大,有的达到 ∶1, 个别地方甚至达到 3∶1 或 4∶1,教师工资待遇失衡问题突出。 2.生源总量减少但流动趋势分化,均衡发展复杂性加剧 各地学龄人口增减程度和集中程度不一,总量减少但地区分布不均的情况对调整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带来挑战。现阶段,义务教育在校生中随迁子女规模不断增多,且流向比较集中。预期未来,随迁子女在中西部中小城市落户就学比例将增加,远距离随迁减少,近距离迁移增加。预计未来对农民工随迁子女规模、 结构和分布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将加剧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复杂性。 3.评价体系不全且督导力度不够,均衡发展的政策执行力亟待加强 新《义务教育法》实施已将近 4 年,但实际存在巧立名目的重点校、重点班仍屡见不鲜, 由此导致的择校风愈演愈烈,五花八门的课外辅导班生机勃勃。 这种状况的长期存在,无疑与政府部门对学校教育的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对学生素质的衡量标准不科学、对规范办学行为的督导监管不到位有直接关系。 三、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分析 1.政府责任要落到实处 建议分解明确各级政府目标责任,从办学条件、经费投入、师资水平、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 提出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校际之间和不同人群之间差距的具体目标,限期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督导检查要有的放矢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议尽快完善义务教育公共财政体制,保障县(域)内各义务教育学校经费标准相当,发挥各级人大、政协的监督作用,对教育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进行监测和督导评估,定期向社会发布监测和督导 报告 ;进行行政干预、处置整改等等。 3.薄弱环节要集中突破 一是要重视新生代农民工流动趋势对教育均衡发展的影响,保障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利。 二是把破解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重心要放到农村地区、中西部地区和改造薄弱学校上来,政府着力“保基本、补短板 ”。 三是要关注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 农村留守儿童、城市下岗职工子女、残疾儿童少年等弱势群体. 4.大力开展义务教育体制机制改革 适应义务教育发展中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解决当前出现一些新问题,需要对一些不适应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进行大胆改革创新,破除存在的体制性障碍,从制度层面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动态的监测管理机制。 四、结语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长期任务,它既是教育发展的必然价值取向,也是政府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核心环节,也是我们办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必须解决好的突出问题。相信今后的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将更加的合理。 参考文献: [1]李利芳.促进我国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社会发展论坛理论研究.2011(2). [2]孙红梅.从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看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继续教育研究.2009(5). [3]冯龙飞.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策研究.科技信息.2010(31). 义务教育论文篇3:《浅析政府不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原因》 摘要:近几年,幼儿园高收费作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受到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但是在政府出台的新政策中却明确表示“幼儿园不会被纳入义务教育阶段”。本文将对政府不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政府 幼儿教育 义务教育 原因 教育关系到人才的培养,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未来,而幼儿教育更是教育的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如果在对人才的培养中,基础没有做好不仅会对教育的对象产生影响,更是会影响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和构建。进入20世纪,我国的幼儿教育向着普及化和大众化发展,并且逐步完善。 近几年来,虽然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幼儿教育高收费就严重影响了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 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法》第2条规定:“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第12条规定:“实施义务教育所需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投资,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筹措,予以保证。” 在一些发达国家,早已出现了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的现象。如,美国1985年9月规定,5岁儿童的教育纳入学校公立教育中。这一规定,使得全国90%以上的5岁儿童进入学校的幼儿班接受学前教育。 根据西方经济学理论,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政府理应承担其主要的财政投入责任。【1】在我国,不少学者和社会人士均提出希望把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轨道以期解决幼儿教育高收费的问题。但是,中央相关部门就此进行明确回应,表示“幼儿园不会被纳入义务教育阶段”。一方面,群众和学者呼吁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务的轨道;但是另一方面,政府却回绝,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笔者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政府不将幼儿园纳入义务教育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 我国综合国力的限制是根本原因。近几十年来,我国发展迅速,无论是经济,科技还是社会等各方面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但是与其他的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同时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就远不及其他一些国家。对于幼儿教育资源的也是如此,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国家幼儿教育支出人均 1000~6000美元不等,而我国同年的幼儿教育支出仅有 238 元。[2] 二、 我国对幼儿教育的重视不足,对幼儿教育投入低。据美国一项长达 30 多年的追踪研究表明:每在学前教育上投资 1 美元,可获得 美元的回报, 其中 美元是对个体成长的回报,美元是对社会公共事业的回报,对学前教育的投资回报率高于任何一个教育阶段。【3】幼儿教育如此重要,但是显然,幼儿教育还没有引起我国的足够重视,规据中新网消息,从1993年起,中国内地公办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逐步减少,到2007年,包括企业事业单位所属的公办幼儿园已从万所减少到5063所。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任、中央教育协会副会长朱永新在“中国幼儿园园长高峰论坛暨2009中国幼儿园创新管理年会”上指出,近年来,学前教育经费一直在全国教育经费总量的至之间徘徊,还有15个省的幼教经费只占1%。政府度幼儿教育的重视不足,直接影响了政府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轨道的进程。 三、 当前民办等其他性质的幼儿园比重大,改造困难。据教育部2008年统计的数据,2008年我国民办幼儿园的数量已占到幼儿园总数的。民办幼儿园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作为经济主体,追求利润是其天性,因此这也就是一些天价幼儿园存在的直接原因。政府若要解决幼儿园高收费现象,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轨道。必定要对民办幼儿园进行改制。但是,经过多年的发展,民办幼儿园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绝对的市场份额上都达到了一定的规模。若对民办幼儿园进行改制,教师的编制和安置问题问题,产权分配问题,盈利模式问题都是要考虑的重要方面, 四.我国幼师师资力量有限。我国的幼师资源,不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存在着很大的缺口,对幼儿教育进入义务教育轨道造成了阻力。与此同时,我国的幼师资源还存在着综合素质低,教育理念落后等弊端,严重影响了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幼师资源数量短缺,素质有限,对于政府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轨道来说,无疑是一个难题。试想,如果政府提供的幼儿教育在师资力量上出现问题,这不仅仅是教育问题,政府的公信力,政府责任,政府形象等都会受到严重的恶劣影响,甚至会造成社会矛盾。 参考文献: 【1】陈振:OECD国家幼儿教育投入机制对我国的启示。《当代学前教育》,2009(6):43——48. 【2】蔡迎旗,幼儿教育财政投入与政策[M].教育科学出版社 :36 【3】刘小蕊,庞丽娟,沙莉.美国联邦学前教育投入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J].学前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1. 关于教育体制的论文 2. 教育类论文 3. 浅析教育与自由的论文 4. 大学教育论文范文3000字 5. 关于教育改革的论文

义务教育的推广极大改善了我国的教育面貌,关于延长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争议甚嚣尘上。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有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延长九年制义务教育提议的几点思考》

摘 要:教育政策既是教育问题,也是社会问题,关系社会结构、资源配给、价值取向、配套产业等诸多因素。义务教育的推广极大改善了我国的教育面貌,关于延长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争议甚嚣尘上。在理解义务教育实质,对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提议进行有针对性的剖析及系统思考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延长九年制义务教育年限的提议不适时、不适情、不适度。同时提供了几点思考,为在九年制义务教育条件下如何更好地实现人的发展提出展望。

关键词:延长九年制义务教育年限 教育公平 教育均衡发展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

1982年,“普及小学教育”被列入新修订的《宪法》;1985年5月,“有步骤地实行九年义务教育”被明确写入《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草案)》;1986年4月12日,经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自1986年7月1日起,全国开始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

九年制义务教育政策推行以来,全国基础教育面貌焕然一新。教育体制权力下放,充分调动了地方各级政府办教育的积极性。以政府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充实了教育经费,改善了办学条件和教师待遇,壮大了师资队伍。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政策使我国的基础教育跨入了依法治教的轨道,基础教育相关的配套资源不断得到吸纳和衍生,义务教育意识和观念得以深入人心。

一直以来,义务教育与基础教育并行,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免费性、强制性、统一性得到充分的贯彻落实。而时下,对于是否延长义务教育年限的讨论愈加热烈。深圳等地区已经着手尝试延长免费教育的年限。2005年以来,许多代表也就此议题多次提出提案。

二、几个基本逻辑

普及性、免费性、强制性、统一性是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所谓义务,一是针对教育实施者,一是针对教育接受者,都应当无偿、无条件、无例外地实施或接受教育。这一政策体现出此类教育的普适性与权威性。在教育的发展史上,具有特定涵义。既不能成为教育发展的束缚,更不应成为文字游戏的把柄。

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使人得到更适合的发展。所谓适合,不仅是指与人本身的智力水平、迁移能力、接受程度相匹配,也包括与其所承担的时间成本、机会成本等要素相适应。保障人发展的基本权利,这是教育的初衷,也是教育公平的要义。

教育公平与教育均衡发展是当前阶段的主题。应该看到,我国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初见成效,但尚未完全建立巩固的基础,很多地区办教育还存在困难,教育不均衡的状况还普遍存在,教育公平的实现尚处于探索阶段。在这样的形势和背景下,教育公平与教育均衡发展才是当前阶段教育的主题。

三、关于延长九年制义务教育提议的分析

关于延长九年制义务教育年限,有向上及向下延长两种提议。向上,即将高中阶段的3年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围,向下,即将幼儿园教育阶段纳入义务教育范围,也有将两种方式结合,将义务教育年限延长至15年的提法。而其中,对高中阶段纳入义务教育范围的争议最大,其依据也很多,比较典型的有以下几种观点:

1.延长九年制义务教育年限,可以避免中国经济陷入“低技术陷阱”。提议者称,目前,我国技术工人严重短缺,企业被迫大量使用低水平工人。低工资、低教育、低技术、低劳动生产率、高淘汰率的状况,正使我国经济陷入“低技术陷阱”。论者认为,“低技术陷阱”现象不能归咎于九年制义务教育,且延长义务教育年限并不是“低技术陷阱”现象最佳的解决方案,完全存在更适合的解决途径。延长年限的“量”并不能解决人才素质的“质”的问题。当前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历史使命是保障适龄人群在基础教育阶段享有相对平衡均等的受教育权利。无论人未来的发展如何,人们在这个阶段所接受的教育是相对均等的,甚至在质量上是高于国际标准的,但质的巨大差距就已经存在。水平的差距并不与受教育年限的长短直接相关。在这个基础上增加义务教育年限,不能广泛改观技术工人短缺,低工资、低教育、低技术、低劳动生产率、高淘汰率的状况。况且,技术工人的培养是职业教育范畴,可以通过科学的岗前、岗中培训体系得以解决,不是延长义务教育年限的问题,而是扩展义务教育范畴的问题。

2.延长九年制义务教育年限,可以缓解未来就业压力。提议者称,未来数年,中国16岁以上人口,将以年均550万人的规模增长,2020年劳动年龄人口将达到亿人。如果实行12年制义务教育,可以使部分人口就业时间推迟三年或更长时间。论者认为,延长三年义务教育时间来缓解未来就业压力的做法将收效甚微。照此推论,真正推迟三年或更长时间就业的人为原本完成义务教育即面临就业的人群。这部分人群或学力不足,或经济条件不足,存在诸多困难。与连九年义务教育都未完成的人群比较相似。延长三年对其来说将是时间成本、机会成本的增加,对国家来说也是财政负担的大幅增加,政策执行将面临更多不确定因素。并且,人口的发展是持续的,三年后我国的就业形势依然面临巨大挑战。以推迟就业压力之名将“义务”一面强加给国家财政,一面强加给受教育人群,是不妥当的。

3.延长九年制义务教育年限,可以为贫困家庭子女送去“知识资产”。提议者称,普及12年义务教育就是增加下一代人的知识资产,提高未来就业能力,这对许多农村家庭和城市贫困家庭子女是“雪中送炭”。论者认为,知识固然是财富,但能予与所需是两个问题。从长期来看,提高国民素质,为下一代积累知识资产是国家发展的普适性原则,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加大教育投入,推动教育发展是我国一贯的方针。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贫困家庭子女是否有接受知识资产的需求(特别是九年义务教育之外的需求)以及是否有将知识资产价值化的条件。而且,当前贫困家庭子女面临的最大教育问题依然是教育资源问题,由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带来的人的发展的不平衡的情况还很凸现。同样是100米跑道,一道是规范的塑胶跑道,一侧是泥泞的土石跑道,身体素质相差无几的两个选手谁能跑得更快?如果再增加50米呢?在这些问题解决之前,单纯增加义务教育年限的做法可能只会给这些子女带来更多的负担,加大了这些学生以及家庭的机会成本,他们在未来的竞争环境中将处于更加不利的地位。

相对于向上延长的说法,向下延长即将幼儿园教育纳入义务教育阶段的提法更为理性。幼儿阶段是认知能力培养的关键阶段,是人发展的基础,需要国家拿出更大力量来支持。问题是,6岁以前的幼儿个体发展存在较大差距,是否需要统一的教育;幼儿阶段也是性格培养的关键阶段,什么样的教育能充分开发每个孩子的情商,是否应该由“教育”来完成;我国的幼儿教育基础较为薄弱,师资队伍短缺,是否有实现义务教育的条件。

四、延长九年制义务教育可能存在的问题

1.政策提议存在的问题

据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延长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提议在目标制定上初衷很好,但脱离了中国的教育实际,成本较高,可行性低。在缺乏系统调研的基础上,单纯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很可能造成政策失真。义务教育的关键是通过教育促进人的发展,而人的发展千差万别,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免费性、强制性、统一性使得这一政策更应关注于基础教育阶段。人的更高层次的发展需求不应也难以通过义务教育来满足。在当前的形势下,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发展是主题,九年义务教育最需要的是进一步普及,进一步提高质量,进一步保证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忽视我国的人口结构、社会功能、价值取向等因素,单从“量”的角度出发增加教育年限,违背了教育的初衷,给政策本身带来不确定性。

(二)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向下延长年限的提议在执行中存在的最大问题依旧将是幼儿入园问题。幼儿教师的培养是个系统过程,目前我国从事幼儿教育的从业者数量少,质量低,与当初普及小学教育不同,幼儿教育师资很难在短期内形成一定规模;其次,执行的组织机构主体比较复杂。目前,我国的幼儿教育一部分由教育机构来办,一部分由市场补充完成。如果将幼儿教育统一纳入义务教育范畴,需要对相关的体制机制进行深入调研;再者,幼儿个体差异较大,家庭教育观念迥异。如果在政策执行中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些问题,政策将流于表面化,难以贯彻落实。因此,论者认为,幼儿阶段纳入义务教育范围,尚需一段时期的培育和论证。

相对来讲,向上延长年限的提议在执行中将面临更大问题。首先,教育资源不均衡的现状短期内难以改变。当前的九年制义务教育是在较低的起点上和较短的时间内实现的,存在基础薄弱、发展不平衡、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基础依然薄弱,相当一部分农村小学、初中校园校舍、图书仪器装备、体育美育卫生设施等达不到国家规定标准,信息化装备水平依然较低,危房改造任务繁重,县镇大班额现象比较普遍。一些农村地区义务教育普及程度还不巩固,辍学问题还比较严重。从全国整体上看,一些学校由于办学条件和师资配备达不到要求,不能按照国家规定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教育基本质量难以保障。虽然入学率保持了较高水平,但九年制义务教育巩固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增加义务教育年限,无疑将加重教育负担,同时稀释教育资源,削弱现有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成果;其次,环境配套有待进一步完善。一项政策的实施,需要相关系统配套,包括财政机制、人才机制、选拔机制、市场机制等诸多要素。而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发展不充分,市场机制不成熟,人才选拔和流动机制比较单一。延长义务教育年限将增加更多劳动力积压、分散财政投入的重点、为高等教育乃至就业市场带来冲击,进而为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再者,有可能造成新的不均衡,更大的不均衡。由于地方差异对政策的影响及执行过程的不同,教育不均衡的程度将更加明显,高等教育的入口将更加拥挤,竞争愈加激烈,素质教育的开展受到影响;此外,现有的高中阶段教育功能将会被改变,着重于开发潜力、延伸知识、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积聚力量的高中教育将融入更多复杂因素。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发展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论者认为,将高中阶段纳入义务教育范围的提议不适合我国当前的教育实际,尚存在较大距离。

五、结论及展望

充分实现人的发展,是每个人的权利,也是国家一贯的方针。保障人自由发展的权利,是教育政策的功能。基于当前的国情和教情,九年制义务教育的配置是合理的,延长义务教育年限的提议目前看来是不适时、不适情、不适度的。

政策的主要作用不在于解决某个具体问题,而在于引导结构的转变,引导资源的配置,引导观念的改进。

因此,延长九年制义务教育年限的初衷值得肯定,而其中的合理化部分,应该由下列几项措施,配合当前的九年制义务教育共同逐步实现:

1.国家进一步重视幼儿教育,加大基础投入,在学前教育阶段承担一定比例的费用,保障每个孩子基础能力的开发。

2.加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中人才基本素质的培养和开发,包括生存能力、生活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及综合创新能力等。

3.进一步落实教育公平及教育均衡发展。建立制度保障教育资源的有效流动。对特殊人群、困难人群加大政策补偿范围和力度。

4.加强职业教育,发展培训产业,探索适应市场需要的人才成长模式。可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家和地区发展需要的职业教育实行扶持政策。

5.在高中及高等教育阶段加强与市场的对接,支持市场对人才及学科、科研的协作赞助活动,保持人才培养及学科设置的科学性及鲜活性。

6.继续深化终身学习理念,同时鼓励少数有条件的地区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对学前及高中阶段进行“免费”而非“义务”教育的尝试,为未来真正实现国民教育体制上的突破积累实践和经验。

参考文献:

[1] 褚宏启 编. 教育政策学[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2] 张乐天 编. 教育政策法规的理论与实践(第二版)[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

[3] 张兰春等 编. 中国义务教育政策地方政府执行情况研究报告[M].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1

[4] 闫建璋.发达国家义务教育年限演变及其对我国的政策启示[J].现代教育论丛.2011(05)

[5] 翟博. 均衡发展: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J]. 教育研究. 2010(1)

[6] 汪永泉.义务教育政策公平性的内涵[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08(02)

关于义务教育论文范文集

当前,我国教育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而学生的教育教学的质量是决定学校发展和教育改革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教育的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模式分析

摘要:农村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农村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导致小学班级管理的效率较低,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限制了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因此,本文先简要概述了当前我国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现状,然后就应该如何创建班级管理有效模式提出了若干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

一、引言

班级管理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管理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小学教育任务的完成以及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1]。从目前我国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来看,管理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导致班级管理水平较低,对学校的整体发展十分不利。因此,要求小学班主任必须要实际情况出发,积极转变班级管理模式,提高管理质量。

二、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现状主要表现为:首先,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意识不强,对班级管理的认识不足。不少小学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概念和意义了解不够清晰,导致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更加侧重于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关注,而对于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对学生的生活关心等方面关注较少;其次,班主任没有制定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导致班级管理程序混乱,缺少明确的目标和方向[2];最后,在班级管理中,农村小学班主任在管理思想上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农村小学班主任更加偏向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对学生成绩差的学生关心严重不足,结果导致班级学生学习差距逐渐拉大,难以保证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三、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有效模式的建立

1、建立健全班主任班级管理制度

要做好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首先需要班主任根据本班级的具体情况,制定具有可行性的班级管理制度。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要求教师能够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以制度化的管理方式来约束学生的行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之所以要强调班主任的公平公正是因为,不少小学班主任进行对优生和“差生”实行不同的管理标准,引起所谓“差生”的严重不满,对班级管理工作十分不利。因此教师必须要建立公平的奖惩制度,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处事公正、合理,这样才能够保证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质量。

2、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随着时代的发展,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应该也要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传统的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常常处于班级权威的地位,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较少。这样的班级管理模式会拉大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使班主任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状况,对加强小学班级管理并不利[3]。因此,新课改要求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过程中必须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经常主动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接纳班主任。这样,班主任才能够及时了解到学生在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困难,并给予学生有效的帮助,从而在班级范围内营造良好的班级管理分为,增强班级管理的效果。例如,教师在课后可以留在班级中,向学生询问“最近学习情况怎么样?学习累不累?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等等,以此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3、重视“差生”的转化

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农村班主任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特别重视。在部分农村小学班主任的思想认识中,学习成绩优异的就是优生,而学习成绩不佳、调皮捣蛋的学生是“差生”。对于优生和差生,小学班主任明显给予了不同的管理待遇。对于优生,班主任的管理更加放松,对优生的重视程度也更高[4];而对于“差生”,班主任明显更加严厉,重视程度严重不足,经常会忽视这些学生,对这些学生的交流也以批评和指责为主。这种教学和管理形式明显是不正确的,要求小学班主任应该要以公平公正的眼光看问题,采用合理的管理措施将“差生”进行转化,转差为优。因此,小学班主任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应该要主动加强与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的接触,了解这些学生的所思所想,多关心、照顾和鼓励这些学生,帮助这些学生克服心理上的自卑和不安,并协助其他任课教师,帮助学生缓步提高学习成绩。例如,教师在放学后可以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课后辅导,帮助学生解疑答惑,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4、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农村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还需要利用到家庭教育的重要力量[5]。在小学教育中,尤其是农村小学教育中,家长在日常生活的言行身教对于学生的人格、素质、学习态度等有着直接的影响,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不仅要求班主任关心学生在学校内的表现,还需要教师能够多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能够充分运用家庭教育的力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同时,班主任还可以利用与家庭的交流,对学生进行更加全面的了解,然后在班主任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教师可以经常进行家访,与学生家长交换学生在家和学校中的表现情况,并讨论出有效的措施来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还存在若干不足之处,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较差,难以获得全面发展。因此,要求农村小学班主任要积极创建班级管理有效模式,建立健全班主任班级管理制度,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重视“差生”的转化,并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乔芝芳浅谈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16:17-18

[2]王秋月农村小学班级座位编排的问题及对策浅析——以安徽省天长市农村地区为例[J]现代教育科学,2015,06:96-97+110

[3]孙明云以生为本,灵动管理——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心得[J]中国培训,2016,02:270

[4]朱建华农村小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创新分析[J]学周刊,2016,27:111-112

[5]王玉华浅谈素质教育下农村小学班主任如何欣赏学生[J]中国校外教育,2013,01:41.

小学语文课堂素质教育应用

摘要: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学中也不是缺少好信息,而是缺少发现好信息的心灵。赏识是孩子生命中无形的土壤、空气、阳光和水,是让孩子舒展心灵,发展潜能的教育,也是教师成为教育家的教育。当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强化手段一般分为消极强化手段——惩罚和积极强化手段——赏识,历年来多种教育教学实践证明,教师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与其数落学生的十处缺点,不如赞扬他的一个优点。

关键词:素质;素质教育;小学语文

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它强调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强调教学过程的优化和学生个体的主动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在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结合教学实践,浅谈一下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点滴体会。

1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渗透思想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这说明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掌握语言工具的同时肩负着育人的艰巨任务。也就是说,首先要教给学生怎样做人,学会做人。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单纯地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而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结合教材内容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感情的熏陶有机地结合起来。每一篇文章,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句子、段落、篇章的基础上,总结课文主要内容,归纳中心思想,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感悟思想教育。

例如:在教学《金色的鱼钩》一课时,通过引导学生理解描写老班长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词语、句子和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老班长为了革命,为了完成党交给的把三个病号带出草地的任务,而想办法弯钩钓鱼,自己从不吃鱼,又鼓励病号喝鱼汤,最后因饥饿劳累而牺牲等重要内容,体味老班长忠于革命、忠于党和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以此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决心为祖国争光的责任感;在教学《凡卡》、《卖火柴的小女孩》等课文时,学生通过课文内容的理解,充分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及其罪恶本质,只有对社会主义才能使人民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借以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伟大祖国的热爱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坚强决心。

2把学法指导引入到语文教学之中,教会学生学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毫不认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句话启发我们,语文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也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的过程,这就要求教法与学法必须同步,相互协调,使学生不仅“学会”更要“会学”,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素质。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必须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的原则。教师应在课堂上多给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时间,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应把功夫用在“导”上,导方法、导技能、导规律。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所讲,教是为了不教。教师的教学要致力于导,即把立足点放在引导学生的“学”上,使其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做”的目的。

3诱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意识

素质教育要发挥全体学生的主动精神、自主意识,发展学生的健康个体。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必须想方设法“以教材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将课前预习移入课堂,定时间和目标。教师讲授新课前给学生一节课预习,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利用工具书解决预习过程中遇到的字、词、句和教师所给出的预习提纲,再有难点留在课上质疑问难,这样做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电教手段具有直观性,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它在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直观思维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如《狼牙山五壮士》的教学,讲五壮士胜利完成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的任务后,屹立于狼牙山顶峰,准备跳崖部分时,让学生边看彩色幻灯片,边听录音,这样就把五壮士为了革命,为了人民而勇于献身的伟大壮举展现在学生面前。然后让学生看幻灯片,描述画面,也使学生顺利地理解了“屹立”等重点词语,诱发学生学习欲望,培养了学生直观思维能力,并从中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

4抓好活动课,促进语文教学

课堂教学是小学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只有使课堂教学切实发挥出“主渠道”的作用,素质教育才能落到实处。它对学生进行全面听、说、读、写训练,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但是,语文课堂毕竟不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训练的机会,所以为了落实素质教育提倡的“要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切实抓好活动课这一辅助课程,让学生个性在活动中得以充分发挥。语文活动课的内容是语文课的延伸。

如:朗读比赛、猜谜语、故事会、智力竞赛、表演《小英雄雨来》、《凡卡》、《奴隶英雄》等课文内容……在活动中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即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教师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独立地进行活动,他们有了自我表现的机会,积极性高涨。通过活动课,拓宽了学生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心理,身体等素质得到发展,培养了个性,同时也促进了语文课的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语言素质。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爱学习,指导学习方法,使学生会学习;培养良好习惯,让学生主动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

参考文献

[1]梁树文.浅谈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祖国:教育版,2013(11):315.

教育 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而义务教育更是国民教育的基础。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农村义务教育的相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农村义务教育的相关论文篇一

《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漫谈》

摘要:长期以来,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广大农村中小学校,采取多种 措施 大力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升。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清醒的认识到,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学校教育的发展,成为摆在广大农村学校管理工作者面前的一道严峻的现实课题。作为一名农村教育工作者,我深感焦虑,下面就农村学校教育发展问题,浅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关键词:农村;学校教育

中国分类号:

一、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现状

总体看来,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现状不容乐观,特别是教学点教师,教师队伍现状令人堪忧。教师老龄化现象严重,这部分教师年龄偏大,整体素质不高。除了统发的财政工资外,基本上无 其它 收入。

二、现状成因

1、工作环境因素

教育基础设施设备薄弱,在农村学校来,办公条件很差。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制约了教师的发展。而有的教师面对着日复一日的课堂教学,不再象以往那样的耐心,对自己的工作和教学效果没有更高的要求,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越来越对周而复始的劳动感到厌烦,缺失了工作热情。

2、职业及教师专业素质因素

教师被认为是社会上最崇高的职业,家长、学生及社会各界对教师的期望越来越高,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压力。同时,教师又是一种多角色职业,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家长的代理人、学生集体的领导者,又是学生的朋友、知已和心理治疗工作者。而教师专业素质有待提高。由于多种原因,造成了农村教师专业素质不高。一是近年来师范院校办学越来越市场化,师范教育质量普遍下降,学生质量下滑,新教师的源头导致教师素质整体质量在下降。二是教师参加工作后的学历进修走过场,影响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教师的继续教育机会不多、手段单一、资源缺乏、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够,不能跟上基础教育改革步伐。四是农村教师普遍缺乏终身学习精神,能真正把教书当一门学问来做的教师不多。靠 经验 站在讲台上,吃老本,思想封闭,不注意知识的积累与更新,把以前的一整套 方法 全都抛掉,确实不适应,农村教师特别是部分中老年教师面对新的教育技术手段还不太适应,有条件的学校已经配备了班班通,多媒体教室,但由于学校没有对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教师又不重视专研,所以对新的教育技术手段的使用情况并不好,没有充分发挥出这些先进教育技术手段的作用。

3、思想道德因素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教师受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和作风的影响和渗透,个别教师沉迷赌博、不务正业,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向学生及学生家长索要钱物,甚至有道德败坏的案例发生。而当前的人事管理制度中,教师聘任制已实施多年,但是学校没有用人自主权,教师违纪了,学校没有权利给予处分甚至开除,即使有校长大着胆子处分一两个教师,但这种处分的震慑力并不大,这部分教师认为校长拿他不敢怎么样,任然我行我素,丝毫没有危机感和忧患意识。

4、专业结构失衡

在农村学校,教非所学、学非所教现象极为普遍,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也普遍较低。农村学校教师的学科结构不合理现象非常突出,大部分学校专业教师极少,只能由一些其他专业的教师兼任。语文教师教英语、教数学,一个专业 毕业 的教师教两个不相关学科的现象并不少见。由于专业教师的缺乏,教非所学、学非所教现象已在一定程度上比较严重的制约了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5、农村学校学生、家长的因素

农村的孩子由于诸多原因,综合素质往往不随人意,学生越来越难教。目前留守学生占了农村学校学生的绝大部分,这些学生普遍存在行为习惯差、自私、冷漠、不遵守纪律、厌学情绪较重。免费义务教育实施以来,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部分家长不够重视孩子的学习,老师不厌其烦的工作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学生家长普遍素质较低。一些家长法纪观念淡薄,教育孩子的方法简单粗暴,孩子无法在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学校教育与 家庭教育 难以形成教育合力,无形中增加了学校教育的难度。

6、农村教师待遇普遍偏低,教师的收入分配还不够合理

国家虽然多次提高农村教师待遇,但总的幅度不大,人均收入较公务员等其它行业以及城市学校仍然偏低,吸引不了优秀人才落户农村。

目前,教师工资以职称取酬,由于学校中、高级职称有名额限制的,特别是高级。达到条件的教师远远多于限制的名额,造成资历、学历、能力、工作量、成果差不多的教师之间(尤其农村义务教育的教师)收入差距过大:高级与初级相差接近一半。而且严重影响退休待遇.办好学校,要靠90%以上教师。职称取酬的收入差距,有着太多的人为色彩,由此造成的不公平感最为强烈,教师工资以职称取酬政策影响安定、破坏公平、损害干群关系、对和谐社会的构建造成严重威胁。

提高农村学校教师待遇,切实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多举措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是摆在我们面前非常紧迫的任务。农村学校的教育发展,我觉得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学校要利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契机,一是要加强教师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第二,作为校长,学校的管理者,要以身作则,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情感沟通使教师乐于工作。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与教师的情感交流,取得老师信任,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及时缓解教师工作、生活上的不良情绪和心理压力。三是强化制度建设。要让校长负责制和教职工聘任制真正落到实处,在职称聘任和工资待遇上实行能上能下,在用人上能进能出。

(二)扭转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局面,多种举措提升教师专业化素质。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教师调配上要充分尊重学校意见,加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尽量让教师从事本专业教学。要通过定期检查学习情况、每年为教师购买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办好教师阅览室、定期举办教师专业知识考试等形式,营造学习氛围。实行城乡学校的结对帮扶。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结对,城市学校定期到结对学校培训教师,结对学校适时组织教师到结对的城市学校学习、听课,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加大农村学校经费投入,进一步提高农村学校教师待遇,尽快改革现行的收入分配制度。

政府要加大农村学校经费投入,为农村学校建设及教师培训创造必要的条件。要建设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农村教师队伍,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是关键。

为防止分配不公已日益从经济问题造成民生问题演变为严重社会问题。改革和发展需要智慧,也需要勇气,任务繁重,肯定会阻碍重重,但是,教育的振新,国家的发展,唯有在改革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作为负责任的政府,必须肩负起时代的责任,勇敢前行。

振新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新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作为学校层面,必须加强教师管理,作为政府层面,尽快制定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才能实现农村教育的良性发展。

农村义务教育的相关论文篇二

《农村义务教育对策思考》

摘要:当今世界,经济、科技、 文化 、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力资源的竞争,而人力资源竞争的核心,其实就是教育的竞争。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首要问题,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农村义务教育现状,从法律、政策、办学思想、教师质量等方面提出发展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义务教育;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经济学上有一个“迂回生产”的概念,即要生产某种产品,应该先制造生产这种产品的工具。当今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核心,其实就是教育的竞争。因此,各国要发展,首先要搞好教育问题。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在北京隆重召开,会上代表们一致强调发展文化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这都充分体现了我国各级人民政府对教育问题的关注。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首要问题,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农村义务教育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不断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2005年12月,国务院发出《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此后,教育部宣布:自2006年开始,中国政府在未来五年将至少投资2,182亿元支撑农村义务教育免费,确保“农村孩子上得起学”。另外,在今年,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作为中央一号文件下达,而其内容有相当的部分是关于农村义务教育问题的,这些都将有利于农村义务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改善,它的成就也是令人瞩目的。首先,我国各个地区已经基本普及9年免费义务教育。其次,各级政府不断完善教育管理体制,建立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根据国务院决定,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做到“三个确保”,即保工资、保运转、保安全。中央财政从2006年开始,每年安排50亿元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专门用于帮助中西部地区发放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另外,在中央专项资金的支持下,通过各级政府筹措资金,集中消除中小学危房170万平方米。第三,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大力推进人事改革,优化师资力量。目前,我国现有的师范院校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办学规模,基本满足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师资需求。截止到2006年底,全国高等师范本、专科学校在校学生数约135万人;中等师范学校在校学生约66万人;教育学院在校学员数约30万人;教师进修学校在校学员数约19万人。

二、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农村教育的薄弱环节一直未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义务教育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1、农村义务教育目标错位,人们对义务教育认识有偏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自觉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但是,由于农村人民生活环境的限制和思想观念的落后,许多人把升学等同于成才,认为衡量一个学校教学质量优劣的标准就是每年的升学率是多少。因此,迫于家长和社会两方面的压力,农村初中、小学的教育工作都只能围绕着升学考试“指挥棒”转形成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能力、重升学轻实用的“三重三轻”的恶性循环局面。学生的个性特长受到压制,缺乏创造力和 社会实践 能力,更无兴农、爱农的思想意识。

再者,在有些地区,很多家长还抱有严重的“学习无用论”思想。他们认为,与其将几万元的钱花在孩子的教育上,不如用来投资一个小本生意,这样既无很大风险,又能按期收回利润。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现在社会就业体制不完善,造成的一方面人才过剩;另一方面某些行业人才却严重不足等原因给他们造成一个错误认识。

2、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城乡教育差距不断扩大,1994年我国实行税费改革以后,农民的税负负担减轻了很多,但同时也切断了农村义务教育的部分经费来源。尽管国家和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但相对于当前义务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来说,仍然严重不足。由此,使农村义务教育面临很多困难。首先,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严重滞后,很多校舍破陋不堪。一些边远山区,农民子弟上学需要过几个山头、走几里弯路,甚至有的农村孩子仍然在危房内上课;其次,农村中小学办公经费严重不足,学校运转捉襟见肘,经常入不敷出,正常运转十分艰难;最后,农村学校债务沉重,偿还困难。

目前,我国农村的教育条件无法与城市相比。城市教育已经基本上达到了现代化,而农村中小学大部分仍然是一个教师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堂课的局面。根据王蓉2005年的调查我们可以明显看出这一差距。表1中显示:城镇小学预算内生均事业性经费支出是农村的倍;城镇初中的生均预算外教育事业性经费支出比农村多154元,前者是后者的倍。

城市学校本身可以办附属学校、办校内工厂,并且经常能够得到各种社会力量的赞助,而农村学校的其他收入来源相当有限,并且数额过小,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县里,很难得到社会的支持。

3、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偏低,师资不足。在教师培养上,国家出台了相应的 政策法规 ,如陕西师范大学近年的师范生实行四年免费教育等,但是本科毕业生都更倾向于选择城市高校、中学,农村师资力量不足这一问题其实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在有些地区,由于教师严重短缺,只能聘用初中毕业生或是小学水平的人当教师。另外,虽然国家在西部地区实行支教、支农活动,但是由于支教时间短,教师更换频繁等原因,无法从根本上改善农村师资缺乏这一状况。或者从另一种角度上来说,这种支教、支农活动还影响了农村正常的教学秩序。目前,针对这一问题,政府要做的是培养长期扎根于农村,服务农村义务教育的“本土”教师,而不是偶尔的支教、支农等活动。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师流动具有单向向上性。如果村里的老师教得好,则调到镇里的学校,镇里的老师如果教得好,则进入县城里的学校。依此类推,升学率的高低决定了一个老师能否进入更好资源的学校,能否得到较高的收入。也就是说,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其实并没有直接深入到最需要的农村义务教育中。

4、政府、社会支持不够,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以2002年轰动全国的山东支教小伙子徐本禹为例,当他放弃上研机会,重返贵州省大方县猫场镇狗吊岩村实现自己当初对孩子们许下“阳光下的诺言”时,在社会大众媒体和舆论高度赞扬他勇于战胜困难、乐于奉献社会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冷静地思考一下――国家和社会各界到底给了这些志愿者多大的支持?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不管媒体报道多么引人注目,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徐本禹和他支教的同学们依然顽强地挣扎在艰苦的物质生活上。或者换种角度,如果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足够大,那么直到今天,也许能上“感动中国”节目的就有千千万万个徐本禹,而不是只有一个。

在“支援西部”活动中,有一项优惠政策是支教学生以后找工作可以优先考虑。但是据了解,大多数支教学生支教结束后都面临失业的威胁,社会和企业并没有因为国家一项政策或者一纸证明就优先考虑他们。试问,这样的体制和执行力下,还有谁愿意在基本温饱问题都难以保证的基础上去选择长期留在农村任教?

三、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对策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决定了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农村义务教育问题不但关乎国家人才培养,而且也关系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针对目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问题,笔者具体 总结 出以下几点对策:

1、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法律保证,强化法律责任和执法力度。农民普遍缺乏法治意识,不知道孩子完不成义务教育要追究监护人的法律责任,孩子更不知道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各级党政部门对学生辍学现象也监督不力,任其发展。因此,首先应加大对《义务教育法》及相关法规的宣传力度,让农民意识到让孩子辍学是违法的行为。其次应加大各级党政机关对义务教育法的执法力度。再次应对招收适龄 儿童 做工、经商的单位和个人依法处罚。

2、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构建保障机制。首先,中央政府是投入主体。2000年国务院制定分级管理体制以来,虽然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有了很大发展,但是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最终造成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鉴于此,我国应该加大中央投资力度,使政府投资主体重心上移,从而加快在全国普及义务教育的步伐。其次,各级地方政府和社会团体积极参与教育投资。建立“以国为主”的教育投资体制后,各级地方政府应该主动积极配合。在教育专项基金使用上,政府应该实行灵活的跨级转移制度,以确保教育经费投入用到最需要的农村教育基层,同时缩短转移链,提高效率。最后,应该鼓励社会企事业单位和乡镇企业积极参与到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中来,并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进一步扩大经费来源。

另外,政府应建立专门的农村教育保障机制,以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如采取有效措施补发旧欠工资和补充地方性工资及津贴,确保农村教师人心稳定。教师工资应与地方工资同步,实行财政统一发放的办法,每年年初即从县财政预算中单独列项,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及时定额到位,中央和省级财政应加大对贫困县的扶持力度,将保障教师工资的责任进一步上移。

此外,农村学校要及时转变观念,注重面向农村,注意大多数学生。而且,学校和家长应该认识到,升学不应成为农村义务教育的唯一目标,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会生存打基础,才是最重要的。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并培养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样才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长 爱好 ,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带着满意的心态投身社会。

3、创新用人留人机制,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方面,国家政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就像前面提到的,国家在加大对西部地区“支边”、“支教”力度和规模的同时,也应该扩大对愿意长期留在农村任教的教师的优惠政策和保障项目。而且,这种政策和保障应该是持续的、灵活的,以确保对全国各个地区的农村教育都有普遍适应性。

在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方面,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如健全农村教师在职进修制;举办各类培训班,定期轮训,做到培训与教学两不误;采取得力措施指导和约束教师自我修炼、自我成才;强化城乡教师交流,即安排城镇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定期任教,尤其是派往贫困地区支教,并有计划地安排农村有发展前途的中青年教师到城市学校,在教学实践中接受培训等。

4、对困难地区或群体采取特别扶持措施。我国各地农村地区之间的发展水平是不完全相同的。因此,为确保国家政策落到实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应该给予一些特别贫困的地区(如新疆、云南、西藏等),特殊的关注并采取特别的办法解决。如,在全国农村普遍实施免除9年义务教育学费的基础上,可以给他们免除学费、书费,并给予有学生的家庭一定的补助。还可以在义务教育阶段也实行高等院校的助学金、奖学金和补贴制度,这些制度及措施的实施会大大降低农村学生的辍学率。

另外,在一项新的国家政策、尤其是教育优惠政策颁布时,可以考虑先从最需要这项政策的地区开始实施,而不是选择发展已经相当不错的地区试点。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国家政策的执行力度,而且也会让最需要的农村学生享受到国家政策的优惠,从而保障了义务教育的就学率。再者,这样从最贫困地区开始的试行政策推广起来更顺利,更有效果,为政府腾出更多的时间和费用在更待解决的问题上。

(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农村义务教育的相关论文相关 文章 :

1. 小学农村教育论文

2. 有关农村中学管理论文

3. 农村小学教育的有关论文

4.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的相关论文

5. 浅谈小学教育方向毕业论文

6.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资助政策研究论文

教育 关系到人才的培养,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未来,义务教育是我国的一大教育特色。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义务教育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义务教育论文篇1:《农村义务教育对策》 摘要:当今世界,经济、科技、 文化 、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力资源的竞争,而人力资源竞争的核心,其实就是教育的竞争。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首要问题,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农村义务教育现状,从法律、政策、办学思想、教师质量等方面提出发展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义务教育;现状;问题;对策 经济学上有一个“迂回生产”的概念,即要生产某种产品,应该先制造生产这种产品的工具。当今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核心,其实就是教育的竞争。因此,各国要发展,首先要搞好教育问题。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在北京隆重召开,会上代表们一致强调发展文化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这都充分体现了我国各级人民政府对教育问题的关注。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首要问题,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农村义务教育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不断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2005年12月,国务院发出《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此后,教育部宣布:自2006年开始,中国政府在未来五年将至少投资2,182亿元支撑农村义务教育免费,确保“农村孩子上得起学”。另外,在今年,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作为中央一号文件下达,而其内容有相当的部分是关于农村义务教育问题的,这些都将有利于农村义务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改善,它的成就也是令人瞩目的。首先,我国各个地区已经基本普及9年免费义务教育。其次,各级政府不断完善教育管理体制,建立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根据国务院决定,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做到“三个确保”,即保工资、保运转、保安全。中央财政从2006年开始,每年安排50亿元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专门用于帮助中西部地区发放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另外,在中央专项资金的支持下,通过各级政府筹措资金,集中消除中小学危房170万平方米。第三,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大力推进人事改革,优化师资力量。目前,我国现有的师范院校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办学规模,基本满足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师资需求。截止到2006年底,全国高等师范本、专科学校在校学生数约135万人;中等师范学校在校学生约66万人;教育学院在校学员数约30万人;教师进修学校在校学员数约19万人。 二、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农村教育的薄弱环节一直未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义务教育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1、农村义务教育目标错位,人们对义务教育认识有偏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自觉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但是,由于农村人民生活环境的限制和思想观念的落后,许多人把升学等同于成才,认为衡量一个学校教学质量优劣的标准就是每年的升学率是多少。因此,迫于家长和社会两方面的压力,农村初中、小学的教育工作都只能围绕着升学考试“指挥棒”转形成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能力、重升学轻实用的“三重三轻”的恶性循环局面。学生的个性特长受到压制,缺乏创造力和 社会实践 能力,更无兴农、爱农的思想意识。 再者,在有些地区,很多家长还抱有严重的“学习无用论”思想。他们认为,与其将几万元的钱花在孩子的教育上,不如用来投资一个小本生意,这样既无很大风险,又能按期收回利润。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现在社会就业体制不完善,造成的一方面人才过剩;另一方面某些行业人才却严重不足等原因给他们造成一个错误认识。 2、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城乡教育差距不断扩大,1994年我国实行税费改革以后,农民的税负负担减轻了很多,但同时也切断了农村义务教育的部分经费来源。尽管国家和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但相对于当前义务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来说,仍然严重不足。由此,使农村义务教育面临很多困难。首先,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严重滞后,很多校舍破陋不堪。一些边远山区,农民子弟上学需要过几个山头、走几里弯路,甚至有的农村孩子仍然在危房内上课;其次,农村中小学办公经费严重不足,学校运转捉襟见肘,经常入不敷出,正常运转十分艰难;最后,农村学校债务沉重,偿还困难。 目前,我国农村的教育条件无法与城市相比。城市教育已经基本上达到了现代化,而农村中小学大部分仍然是一个教师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堂课的局面。根据王蓉2005年的调查我们可以明显看出这一差距。表1中显示:城镇小学预算内生均事业性经费支出是农村的倍;城镇初中的生均预算外教育事业性经费支出比农村多154元,前者是后者的倍。(表1) 城市学校本身可以办附属学校、办校内工厂,并且经常能够得到各种社会力量的赞助,而农村学校的其他收入来源相当有限,并且数额过小,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县里,很难得到社会的支持。 3、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偏低,师资不足。在教师培养上,国家出台了相应的 政策法规 ,如陕西师范大学近年的师范生实行四年免费教育等,但是本科 毕业 生都更倾向于选择城市高校、中学,农村师资力量不足这一问题其实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在有些地区,由于教师严重短缺,只能聘用初中毕业生或是小学水平的人当教师。另外,虽然国家在西部地区实行支教、支农活动,但是由于支教时间短,教师更换频繁等原因,无法从根本上改善农村师资缺乏这一状况。或者从另一种角度上来说,这种支教、支农活动还影响了农村正常的教学秩序。目前,针对这一问题,政府要做的是培养长期扎根于农村,服务农村义务教育的“本土”教师,而不是偶尔的支教、支农等活动。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师流动具有单向向上性。如果村里的老师教得好,则调到镇里的学校,镇里的老师如果教得好,则进入县城里的学校。依此类推,升学率的高低决定了一个老师能否进入更好资源的学校,能否得到较高的收入。也就是说,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其实并没有直接深入到最需要的农村义务教育中。 4、政府、社会支持不够,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以2002年轰动全国的山东支教小伙子徐本禹为例,当他放弃上研机会,重返贵州省大方县猫场镇狗吊岩村实现自己当初对孩子们许下“阳光下的诺言”时,在社会大众媒体和舆论高度赞扬他勇于战胜困难、乐于奉献社会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冷静地思考一下――国家和社会各界到底给了这些志愿者多大的支持?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不管媒体报道多么引人注目,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徐本禹和他支教 的同学们依然顽强地挣扎在艰苦的物质生活上。或者换种角度,如果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足够大,那么直到今天,也许能上“感动中国”节目的就有千千万万个徐本禹,而不是只有一个。 在“支援西部”活动中,有一项优惠政策是支教学生以后找工作可以优先考虑。但是据了解,大多数支教学生支教结束后都面临失业的威胁,社会和企业并没有因为国家一项政策或者一纸证明就优先考虑他们。试问,这样的体制和执行力下,还有谁愿意在基本温饱问题都难以保证的基础上去选择长期留在农村任教? 三、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对策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决定了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农村义务教育问题不但关乎国家人才培养,而且也关系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针对目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问题,笔者具体 总结 出以下几点对策: 1、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法律保证,强化法律责任和执法力度。农民普遍缺乏法治意识,不知道孩子完不成义务教育要追究监护人的法律责任,孩子更不知道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各级党政部门对学生辍学现象也监督不力,任其发展。因此,首先应加大对《义务教育法》及相关法规的宣传力度,让农民意识到让孩子辍学是违法的行为。其次应加大各级党政机关对义务教育法的执法力度。再次应对招收适龄 儿童 做工、经商的单位和个人依法处罚。 2、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构建保障机制。首先,中央政府是投入主体。2000年国务院制定分级管理体制以来,虽然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有了很大发展,但是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最终造成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鉴于此,我国应该加大中央投资力度,使政府投资主体重心上移,从而加快在全国普及义务教育的步伐。其次,各级地方政府和社会团体积极参与教育投资。建立“以国为主”的教育投资体制后,各级地方政府应该主动积极配合。在教育专项基金使用上,政府应该实行灵活的跨级转移制度,以确保教育经费投入用到最需要的农村教育基层,同时缩短转移链,提高效率。最后,应该鼓励社会企事业单位和乡镇企业积极参与到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中来,并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进一步扩大经费来源。 另外,政府应建立专门的农村教育保障机制,以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如采取有效 措施 补发旧欠工资和补充地方性工资及津贴,确保农村教师人心稳定。教师工资应与地方公务员工资同步,实行财政统一发放的办法,每年年初即从县财政预算中单独列项,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及时定额到位,中央和省级财政应加大对贫困县的扶持力度,将保障教师工资的责任进一步上移。 此外,农村学校要及时转变观念,注重面向农村,注意大多数学生。而且,学校和家长应该认识到,升学不应成为农村义务教育的唯一目标,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会生存打基础,才是最重要的。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并培养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样才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长 爱好 ,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带着满意的心态投身社会。 3、创新用人留人机制,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方面,国家政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就像前面提到的,国家在加大对西部地区“支边”、“支教”力度和规模的同时,也应该扩大对愿意长期留在农村任教的教师的优惠政策和保障项目。而且,这种政策和保障应该是持续的、灵活的,以确保对全国各个地区的农村教育都有普遍适应性。 在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方面,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如健全农村教师在职进修制;举办各类培训班,定期轮训,做到培训与教学两不误;采取得力措施指导和约束教师自我修炼、自我成才;强化城乡教师交流,即安排城镇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定期任教,尤其是派往贫困地区支教,并有计划地安排农村有发展前途的中青年教师到城市学校,在教学实践中接受培训等。 4、对困难地区或群体采取特别扶持措施。我国各地农村地区之间的发展水平是不完全相同的。因此,为确保国家政策落到实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应该给予一些特别贫困的地区(如新疆、云南、西藏等),特殊的关注并采取特别的办法解决。如,在全国农村普遍实施免除9年义务教育学费的基础上,可以给他们免除学费、书费,并给予有学生的家庭一定的补助。还可以在义务教育阶段也实行高等院校的助学金、奖学金和补贴制度,这些制度及措施的实施会大大降低农村学生的辍学率。 另外,在一项新的国家政策、尤其是教育优惠政策颁布时,可以考虑先从最需要这项政策的地区开始实施,而不是选择发展已经相当不错的地区试点。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国家政策的执行力度,而且也会让最需要的农村学生享受到国家政策的优惠,从而保障了义务教育的就学率。再者,这样从最贫困地区开始的试行政策推广起来更顺利,更有效果,为政府腾出更多的时间和费用在更待解决的问题上。 义务教育论文篇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摘要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维护教育公平的基础性工作。本文从政策、制度、经济等因素总结了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产生的原因,从教育经费的增加,政府政策制度的完善,监管体系改革等方面提出了解决思路和措施,希望能为义务教育资源实现公平合理的配置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 义务教育 社会公平 均衡发展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分析 1.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国家始终都坚持把义务教育摆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高度关注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2006年国家对《义务教育法》进行了全面修订,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列入了法律条文,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更好地体现了教育的公平原则,对保障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意义重大。2010年7月,国家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并颁布实施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任务、保障措施、组织实施的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等,将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保障机制,缩小校际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发展差距,到2020年基本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义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 2005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把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进一步落实到办好每一所学校和关注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上来,有效遏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学校之间教育差距扩大的势头,逐步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2009年11月初,教育部提出到2012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到2020年实现区域内基本均衡的发展目标。2010年1月,教育部下发《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对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经费保障水平,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意见,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内涵发展为重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1.资源配置不均普遍存在,均衡发展任务艰巨 硬件配置不均,经费标准不均,师资水平不均。不同区域、不同学校之间硬件设施配置标准不均衡的情况非常普遍。据统计,2011年全国普通小学、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最高的北京市为 4271元、5797元,而最低的江西省为364元、583元,分别相差 倍、 倍。中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县际差距很大, 有 2/3 省的县际差距在10倍以上,初中尤为严重。教师学科结构失衡;教师年龄结构失衡问题突出;同级别教师收入在校际间差别较大,有的达到 ∶1, 个别地方甚至达到 3∶1 或 4∶1,教师工资待遇失衡问题突出。 2.生源总量减少但流动趋势分化,均衡发展复杂性加剧 各地学龄人口增减程度和集中程度不一,总量减少但地区分布不均的情况对调整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带来挑战。现阶段,义务教育在校生中随迁子女规模不断增多,且流向比较集中。预期未来,随迁子女在中西部中小城市落户就学比例将增加,远距离随迁减少,近距离迁移增加。预计未来对农民工随迁子女规模、 结构和分布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将加剧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复杂性。 3.评价体系不全且督导力度不够,均衡发展的政策执行力亟待加强 新《义务教育法》实施已将近 4 年,但实际存在巧立名目的重点校、重点班仍屡见不鲜, 由此导致的择校风愈演愈烈,五花八门的课外辅导班生机勃勃。 这种状况的长期存在,无疑与政府部门对学校教育的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对学生素质的衡量标准不科学、对规范办学行为的督导监管不到位有直接关系。 三、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分析 1.政府责任要落到实处 建议分解明确各级政府目标责任,从办学条件、经费投入、师资水平、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 提出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校际之间和不同人群之间差距的具体目标,限期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督导检查要有的放矢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议尽快完善义务教育公共财政体制,保障县(域)内各义务教育学校经费标准相当,发挥各级人大、政协的监督作用,对教育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进行监测和督导评估,定期向社会发布监测和督导 报告 ;进行行政干预、处置整改等等。 3.薄弱环节要集中突破 一是要重视新生代农民工流动趋势对教育均衡发展的影响,保障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利。 二是把破解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重心要放到农村地区、中西部地区和改造薄弱学校上来,政府着力“保基本、补短板 ”。 三是要关注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 农村留守儿童、城市下岗职工子女、残疾儿童少年等弱势群体. 4.大力开展义务教育体制机制改革 适应义务教育发展中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解决当前出现一些新问题,需要对一些不适应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进行大胆改革创新,破除存在的体制性障碍,从制度层面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动态的监测管理机制。 四、结语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长期任务,它既是教育发展的必然价值取向,也是政府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核心环节,也是我们办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必须解决好的突出问题。相信今后的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将更加的合理。 参考文献: [1]李利芳.促进我国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社会发展论坛理论研究.2011(2). [2]孙红梅.从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看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继续教育研究.2009(5). [3]冯龙飞.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策研究.科技信息.2010(31). 义务教育论文篇3:《浅析政府不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原因》 摘要:近几年,幼儿园高收费作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受到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但是在政府出台的新政策中却明确表示“幼儿园不会被纳入义务教育阶段”。本文将对政府不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政府 幼儿教育 义务教育 原因 教育关系到人才的培养,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未来,而幼儿教育更是教育的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如果在对人才的培养中,基础没有做好不仅会对教育的对象产生影响,更是会影响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和构建。进入20世纪,我国的幼儿教育向着普及化和大众化发展,并且逐步完善。 近几年来,虽然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幼儿教育高收费就严重影响了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 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法》第2条规定:“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第12条规定:“实施义务教育所需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投资,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筹措,予以保证。” 在一些发达国家,早已出现了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的现象。如,美国1985年9月规定,5岁儿童的教育纳入学校公立教育中。这一规定,使得全国90%以上的5岁儿童进入学校的幼儿班接受学前教育。 根据西方经济学理论,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政府理应承担其主要的财政投入责任。【1】在我国,不少学者和社会人士均提出希望把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轨道以期解决幼儿教育高收费的问题。但是,中央相关部门就此进行明确回应,表示“幼儿园不会被纳入义务教育阶段”。一方面,群众和学者呼吁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务的轨道;但是另一方面,政府却回绝,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笔者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政府不将幼儿园纳入义务教育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 我国综合国力的限制是根本原因。近几十年来,我国发展迅速,无论是经济,科技还是社会等各方面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但是与其他的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同时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就远不及其他一些国家。对于幼儿教育资源的也是如此,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国家幼儿教育支出人均 1000~6000美元不等,而我国同年的幼儿教育支出仅有 238 元。[2] 二、 我国对幼儿教育的重视不足,对幼儿教育投入低。据美国一项长达 30 多年的追踪研究表明:每在学前教育上投资 1 美元,可获得 美元的回报, 其中 美元是对个体成长的回报,美元是对社会公共事业的回报,对学前教育的投资回报率高于任何一个教育阶段。【3】幼儿教育如此重要,但是显然,幼儿教育还没有引起我国的足够重视,规据中新网消息,从1993年起,中国内地公办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逐步减少,到2007年,包括企业事业单位所属的公办幼儿园已从万所减少到5063所。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任、中央教育协会副会长朱永新在“中国幼儿园园长高峰论坛暨2009中国幼儿园创新管理年会”上指出,近年来,学前教育经费一直在全国教育经费总量的至之间徘徊,还有15个省的幼教经费只占1%。政府度幼儿教育的重视不足,直接影响了政府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轨道的进程。 三、 当前民办等其他性质的幼儿园比重大,改造困难。据教育部2008年统计的数据,2008年我国民办幼儿园的数量已占到幼儿园总数的。民办幼儿园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作为经济主体,追求利润是其天性,因此这也就是一些天价幼儿园存在的直接原因。政府若要解决幼儿园高收费现象,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轨道。必定要对民办幼儿园进行改制。但是,经过多年的发展,民办幼儿园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绝对的市场份额上都达到了一定的规模。若对民办幼儿园进行改制,教师的编制和安置问题问题,产权分配问题,盈利模式问题都是要考虑的重要方面, 四.我国幼师师资力量有限。我国的幼师资源,不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存在着很大的缺口,对幼儿教育进入义务教育轨道造成了阻力。与此同时,我国的幼师资源还存在着综合素质低,教育理念落后等弊端,严重影响了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幼师资源数量短缺,素质有限,对于政府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轨道来说,无疑是一个难题。试想,如果政府提供的幼儿教育在师资力量上出现问题,这不仅仅是教育问题,政府的公信力,政府责任,政府形象等都会受到严重的恶劣影响,甚至会造成社会矛盾。 参考文献: 【1】陈振:OECD国家幼儿教育投入机制对我国的启示。《当代学前教育》,2009(6):43——48. 【2】蔡迎旗,幼儿教育财政投入与政策[M].教育科学出版社 :36 【3】刘小蕊,庞丽娟,沙莉.美国联邦学前教育投入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J].学前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1. 关于教育体制的论文 2. 教育类论文 3. 浅析教育与自由的论文 4. 大学教育论文范文3000字 5. 关于教育改革的论文

论文研究通识教育发展的意义

通识教育的定义有所不同,不同的学校也有不同的做法。前面我也提到,我所理解的通识教育是目前综合型大学的做法,更加关注核心课程的建设,但没有必要否定其他学校的做法。就本质而言,都是为了对专业化教育进行补充,具有“人文教育”的特点。例如,西京学院提出的通识教育是要求所有学生选修一门艺术课程。又如,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在校内建立远景学院,推行通识教育,特别注重艺术和体育对于学生成长的意义。再如,顺德职业技术学院提出了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因此,我们在开展通识教育时,应该看到其本质,而不要纠结于名词之争。就像地方本科高校转型这件事,看到的应该是走应用型道路、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个本质,没有必要贴上职业教育的标签。

通识教育的第一个目的就是让学生们在学习专业知识之前通晓人类各种“基本知识类型”,为今后的专业学习指明方向。 所谓人类各种基本知识类型,一般指数、理、化、文、史、哲、天、地、生。这些学科大致相当于我们所称的“基础学科”,英文叫“discip1ines”。哈佛大学通识课程的大类(外国文化、历史研究、文学艺术、伦理推理、定量推理、自然科学、社会分析)基本按照这些学科来组织,只是最近加强了国际化和全球化的维度,这是因为“disciplines”代表了人类探究知识的基本思维方式类型。对于通识教育而言,思维方式的重要性要远大于具体知识学习的重要性。这里不敢班门弄斧地妄谈各个基础学科的思维特点。仅从文学艺术和科学两大知识体系的比较上与大家讨论。文学艺术的思维方式倾向于直觉的、发散性的、情感驱动的,因而解决问题的方式主要是通过情感交流、相互理解、不断沟通来实现的,所谓以情感人;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逻辑的、讲究经验验证的、理性驱动的,因而解决问题的方式往往从客观证据出发,强调严密推理,所谓以理服人。显然,这两种思维方式无论在日常生活还是在学术活动中都是存在的。尤其在社会文化越来越多元、社会交往越来越频繁的今天,理解和运用这两种思维方式越发显得重要。对于一个社会组织或学术团体的领军人物而言更是如此。我们南京大学是否应该以培养这样的社会栋梁之才为己任呢? 通识教育的第二个目标是帮助学生发展远大理想和抱负。一个人只有见过天空才可能想到要飞越太空。如果学生们在进入专业学习之前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及其思维方式,就可能在大脑中形成一种独特的知识结构,而这种知识结构通常不同于且超越于为其讲授单独一门课程的老师。这样的知识结构就为创新埋下了种子,将来必然会生长出比教师更宽广的视野、更远大的目标,而且如果衔接良好的话,也会成为后期学习专业知识的动力。 由此可以推论,通识教育的课程体系非常重要。英语有一个谚语叫吃什么饭长什么身体(You are what you eat);对于学生学习来讲,可以说修什么课程就有什么样的知识结构,也就有什么样的创新潜力。这里不能不提一下哈佛大学的派瑞教授对本校人文社科类本科生的认知发展过程的研究。他发现,学生们从大一到大四一般经过四个发展阶段:1.二元论阶段,认为事物都可以截然分为好与坏、正确与错误两类,因此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找到那个好的或正确的答案。2.多元论阶段,认识到事物不是可以简单地分为好与坏、正确与错误两类,对于一个问题可以找到多种解决的办法,因此无所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因而失去前进的方向。3.相对主义阶段,认识到虽然对于一个问题可以找到多种解决办法,但在给定的条件下存在一个最佳的办法,因此,判断事物好坏、对错要基于一定的条件、要确立一定的标准,这也就是所谓“批判性思维”的概念。4.付诸行动阶段。这个阶段名称用的是“Commitment”这个词,它含有责任感、奉献的意思。即当学生的人文社会认知水平达到相对主义阶段后,就可能上升到价值观层面,就会根据自己对社会、对事物的理解和判断,确立明确的奋斗目标,并矢志不移地去追求。在此虽然难以严密论证学生的这些发展与通识教育有必然的联系,但作为通识教育的发源地、实行通识教育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大学而言,其中的联系恐怕是不可忽视的。事实上,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目标在六十年前就体现在哈佛大学著名通识教育文献《红皮书》中,今天仍然被美国众多著名大学效仿。相比于哈佛文科学生认知能力的四个发展阶段而言,我们的文科大学生到毕业时大多处于哪个发展阶段呢?我读过不少教育学前沿研究的论文,但这项完成于70年代的研究却让我至今不能平静。那么我们的文科学生究竟缺少什么呢?我个人认为缺少数学和科学思维。当年苏维宜老师教我们高等数学,其中的?着-?啄语言对极限概念的定义之严密程度几乎达到了“超级迂腐”的地步。当时学习它不知道有什么用,但今天想来对我养成重视“概念清楚”的习惯有很大影响。由于没有清楚的概念,文科的讨论经常陷入无谓的争吵之中。再加,所谓“相对主义”的第三阶段,实际上与实验控制的思想是一致的,任何实验结果如果没有一定的控制条件都不能成立。我们文科同学在出国留学的GRE写作部分的考试中往往得不到高分,其中重要原因我认为是没有掌握实验的思想,以至于对一个明显错误的因果关系的陈述不能给予正确识别。这就是缺乏批判性思维的结果。不过,在强调通识教育的同时,应该注意处理好它与专业教育的关系。《红皮书》中写道:“通识教育不仅应该为专业选择提供足够的基础,而且应该成为使专业潜力充分发展的沃土。……专业教育告诉学生可以做什么和怎样做;通识教育告诉学生应该做什么和为什么去做”。“通识教育为专业教育指明了意义和目的。……哈佛学院[相当于我们的匡院]的每门课,无论多么专业化,都要对通识教育目标有可识别的联系和贡献。在这个联系上的失败程度就是在专业教育上的损失程度”。当然,通识与专业之间的平衡是一个永恒的问题,是要根据知识和社会的发展而不断调整的。 最后我想以对通识教育课程作出杰出贡献的哈佛大学前教务长罗索夫斯基的话作为结语:“有人认为[通识教育的理想]不切实际。许多大学教授承认,要达到这样的标准,他们自己就很困难。但我认为这是短视的,因为有一个明确陈述的远大理想,其本身就很有价值。”

通识教育是教育的一种,这种教育的目标是:在现代多元化的社会中,为受教育者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间的知识和价值观。

通识教育也有学者把它译为“普通教育”、“一般教育”、“通才教育”等等。通识教育与专业化教育,只是教育模式的不同选择,但其本质上,却是对“教育”的不同理解造成的。

通识教育的意义价值:

1、通识教育已是世界各大学普遍接受的国际化议题,因而应当引起中国教育界的充分重视。如果对通识教育没有国际化的认同,就会在相当程度上失去话语权,失去国际共识,从而也就失去国际交流的一些前提。

2、通识教育实际上是素质教育最有效的实现方式。在通识教育中,贯彻“博学与精专相统一的个性化素质教育”,把通识教育分解成哲学社会科学素养、人文素养、自然科学与技术素养、美学艺术素养、实践能力素养等五大模块。

3、通识教育也是“大学精神”的课程实现方式。现代大学,大多数都贯彻和践行着“民主、科学、真理、正义、自由、宽容”的大学精神,这种精神不仅需要大学体制保证来实现,同样需要课程体系来实现。

4、通识教育是防止学生偏科的重要方式。中国教育由于历史的原因,偏科、专业过窄的情况比较严重,在中学打基础时就分文科、理科,进入大学又产生较严重的文理分家。

关于义务教育论文范文文献

当前,我国教育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而学生的教育教学的质量是决定学校发展和教育改革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教育的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模式分析

摘要:农村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农村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导致小学班级管理的效率较低,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限制了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因此,本文先简要概述了当前我国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现状,然后就应该如何创建班级管理有效模式提出了若干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

一、引言

班级管理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管理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小学教育任务的完成以及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1]。从目前我国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来看,管理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导致班级管理水平较低,对学校的整体发展十分不利。因此,要求小学班主任必须要实际情况出发,积极转变班级管理模式,提高管理质量。

二、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现状主要表现为:首先,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意识不强,对班级管理的认识不足。不少小学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概念和意义了解不够清晰,导致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更加侧重于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关注,而对于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对学生的生活关心等方面关注较少;其次,班主任没有制定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导致班级管理程序混乱,缺少明确的目标和方向[2];最后,在班级管理中,农村小学班主任在管理思想上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农村小学班主任更加偏向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对学生成绩差的学生关心严重不足,结果导致班级学生学习差距逐渐拉大,难以保证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三、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有效模式的建立

1、建立健全班主任班级管理制度

要做好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首先需要班主任根据本班级的具体情况,制定具有可行性的班级管理制度。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要求教师能够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以制度化的管理方式来约束学生的行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之所以要强调班主任的公平公正是因为,不少小学班主任进行对优生和“差生”实行不同的管理标准,引起所谓“差生”的严重不满,对班级管理工作十分不利。因此教师必须要建立公平的奖惩制度,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处事公正、合理,这样才能够保证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质量。

2、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随着时代的发展,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应该也要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传统的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常常处于班级权威的地位,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较少。这样的班级管理模式会拉大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使班主任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状况,对加强小学班级管理并不利[3]。因此,新课改要求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过程中必须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经常主动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接纳班主任。这样,班主任才能够及时了解到学生在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困难,并给予学生有效的帮助,从而在班级范围内营造良好的班级管理分为,增强班级管理的效果。例如,教师在课后可以留在班级中,向学生询问“最近学习情况怎么样?学习累不累?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等等,以此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3、重视“差生”的转化

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农村班主任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特别重视。在部分农村小学班主任的思想认识中,学习成绩优异的就是优生,而学习成绩不佳、调皮捣蛋的学生是“差生”。对于优生和差生,小学班主任明显给予了不同的管理待遇。对于优生,班主任的管理更加放松,对优生的重视程度也更高[4];而对于“差生”,班主任明显更加严厉,重视程度严重不足,经常会忽视这些学生,对这些学生的交流也以批评和指责为主。这种教学和管理形式明显是不正确的,要求小学班主任应该要以公平公正的眼光看问题,采用合理的管理措施将“差生”进行转化,转差为优。因此,小学班主任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应该要主动加强与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的接触,了解这些学生的所思所想,多关心、照顾和鼓励这些学生,帮助这些学生克服心理上的自卑和不安,并协助其他任课教师,帮助学生缓步提高学习成绩。例如,教师在放学后可以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课后辅导,帮助学生解疑答惑,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4、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农村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还需要利用到家庭教育的重要力量[5]。在小学教育中,尤其是农村小学教育中,家长在日常生活的言行身教对于学生的人格、素质、学习态度等有着直接的影响,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不仅要求班主任关心学生在学校内的表现,还需要教师能够多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能够充分运用家庭教育的力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同时,班主任还可以利用与家庭的交流,对学生进行更加全面的了解,然后在班主任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教师可以经常进行家访,与学生家长交换学生在家和学校中的表现情况,并讨论出有效的措施来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还存在若干不足之处,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较差,难以获得全面发展。因此,要求农村小学班主任要积极创建班级管理有效模式,建立健全班主任班级管理制度,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重视“差生”的转化,并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乔芝芳浅谈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16:17-18

[2]王秋月农村小学班级座位编排的问题及对策浅析——以安徽省天长市农村地区为例[J]现代教育科学,2015,06:96-97+110

[3]孙明云以生为本,灵动管理——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心得[J]中国培训,2016,02:270

[4]朱建华农村小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创新分析[J]学周刊,2016,27:111-112

[5]王玉华浅谈素质教育下农村小学班主任如何欣赏学生[J]中国校外教育,2013,01:41.

小学语文课堂素质教育应用

摘要: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学中也不是缺少好信息,而是缺少发现好信息的心灵。赏识是孩子生命中无形的土壤、空气、阳光和水,是让孩子舒展心灵,发展潜能的教育,也是教师成为教育家的教育。当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强化手段一般分为消极强化手段——惩罚和积极强化手段——赏识,历年来多种教育教学实践证明,教师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与其数落学生的十处缺点,不如赞扬他的一个优点。

关键词:素质;素质教育;小学语文

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它强调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强调教学过程的优化和学生个体的主动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在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结合教学实践,浅谈一下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点滴体会。

1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渗透思想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这说明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掌握语言工具的同时肩负着育人的艰巨任务。也就是说,首先要教给学生怎样做人,学会做人。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单纯地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而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结合教材内容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感情的熏陶有机地结合起来。每一篇文章,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句子、段落、篇章的基础上,总结课文主要内容,归纳中心思想,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感悟思想教育。

例如:在教学《金色的鱼钩》一课时,通过引导学生理解描写老班长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词语、句子和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老班长为了革命,为了完成党交给的把三个病号带出草地的任务,而想办法弯钩钓鱼,自己从不吃鱼,又鼓励病号喝鱼汤,最后因饥饿劳累而牺牲等重要内容,体味老班长忠于革命、忠于党和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以此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决心为祖国争光的责任感;在教学《凡卡》、《卖火柴的小女孩》等课文时,学生通过课文内容的理解,充分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及其罪恶本质,只有对社会主义才能使人民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借以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伟大祖国的热爱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坚强决心。

2把学法指导引入到语文教学之中,教会学生学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毫不认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句话启发我们,语文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也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的过程,这就要求教法与学法必须同步,相互协调,使学生不仅“学会”更要“会学”,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素质。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必须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的原则。教师应在课堂上多给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时间,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应把功夫用在“导”上,导方法、导技能、导规律。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所讲,教是为了不教。教师的教学要致力于导,即把立足点放在引导学生的“学”上,使其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做”的目的。

3诱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意识

素质教育要发挥全体学生的主动精神、自主意识,发展学生的健康个体。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必须想方设法“以教材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将课前预习移入课堂,定时间和目标。教师讲授新课前给学生一节课预习,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利用工具书解决预习过程中遇到的字、词、句和教师所给出的预习提纲,再有难点留在课上质疑问难,这样做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电教手段具有直观性,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它在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直观思维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如《狼牙山五壮士》的教学,讲五壮士胜利完成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的任务后,屹立于狼牙山顶峰,准备跳崖部分时,让学生边看彩色幻灯片,边听录音,这样就把五壮士为了革命,为了人民而勇于献身的伟大壮举展现在学生面前。然后让学生看幻灯片,描述画面,也使学生顺利地理解了“屹立”等重点词语,诱发学生学习欲望,培养了学生直观思维能力,并从中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

4抓好活动课,促进语文教学

课堂教学是小学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只有使课堂教学切实发挥出“主渠道”的作用,素质教育才能落到实处。它对学生进行全面听、说、读、写训练,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但是,语文课堂毕竟不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训练的机会,所以为了落实素质教育提倡的“要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切实抓好活动课这一辅助课程,让学生个性在活动中得以充分发挥。语文活动课的内容是语文课的延伸。

如:朗读比赛、猜谜语、故事会、智力竞赛、表演《小英雄雨来》、《凡卡》、《奴隶英雄》等课文内容……在活动中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即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教师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独立地进行活动,他们有了自我表现的机会,积极性高涨。通过活动课,拓宽了学生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心理,身体等素质得到发展,培养了个性,同时也促进了语文课的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语言素质。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爱学习,指导学习方法,使学生会学习;培养良好习惯,让学生主动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

参考文献

[1]梁树文.浅谈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祖国:教育版,2013(11):315.

教育 关系到人才的培养,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未来,义务教育是我国的一大教育特色。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义务教育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义务教育论文篇1:《农村义务教育对策》 摘要:当今世界,经济、科技、 文化 、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力资源的竞争,而人力资源竞争的核心,其实就是教育的竞争。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首要问题,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农村义务教育现状,从法律、政策、办学思想、教师质量等方面提出发展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义务教育;现状;问题;对策 经济学上有一个“迂回生产”的概念,即要生产某种产品,应该先制造生产这种产品的工具。当今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核心,其实就是教育的竞争。因此,各国要发展,首先要搞好教育问题。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在北京隆重召开,会上代表们一致强调发展文化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这都充分体现了我国各级人民政府对教育问题的关注。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首要问题,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农村义务教育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不断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2005年12月,国务院发出《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此后,教育部宣布:自2006年开始,中国政府在未来五年将至少投资2,182亿元支撑农村义务教育免费,确保“农村孩子上得起学”。另外,在今年,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作为中央一号文件下达,而其内容有相当的部分是关于农村义务教育问题的,这些都将有利于农村义务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改善,它的成就也是令人瞩目的。首先,我国各个地区已经基本普及9年免费义务教育。其次,各级政府不断完善教育管理体制,建立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根据国务院决定,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做到“三个确保”,即保工资、保运转、保安全。中央财政从2006年开始,每年安排50亿元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专门用于帮助中西部地区发放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另外,在中央专项资金的支持下,通过各级政府筹措资金,集中消除中小学危房170万平方米。第三,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大力推进人事改革,优化师资力量。目前,我国现有的师范院校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办学规模,基本满足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师资需求。截止到2006年底,全国高等师范本、专科学校在校学生数约135万人;中等师范学校在校学生约66万人;教育学院在校学员数约30万人;教师进修学校在校学员数约19万人。 二、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农村教育的薄弱环节一直未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义务教育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1、农村义务教育目标错位,人们对义务教育认识有偏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自觉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但是,由于农村人民生活环境的限制和思想观念的落后,许多人把升学等同于成才,认为衡量一个学校教学质量优劣的标准就是每年的升学率是多少。因此,迫于家长和社会两方面的压力,农村初中、小学的教育工作都只能围绕着升学考试“指挥棒”转形成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能力、重升学轻实用的“三重三轻”的恶性循环局面。学生的个性特长受到压制,缺乏创造力和 社会实践 能力,更无兴农、爱农的思想意识。 再者,在有些地区,很多家长还抱有严重的“学习无用论”思想。他们认为,与其将几万元的钱花在孩子的教育上,不如用来投资一个小本生意,这样既无很大风险,又能按期收回利润。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现在社会就业体制不完善,造成的一方面人才过剩;另一方面某些行业人才却严重不足等原因给他们造成一个错误认识。 2、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城乡教育差距不断扩大,1994年我国实行税费改革以后,农民的税负负担减轻了很多,但同时也切断了农村义务教育的部分经费来源。尽管国家和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但相对于当前义务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来说,仍然严重不足。由此,使农村义务教育面临很多困难。首先,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严重滞后,很多校舍破陋不堪。一些边远山区,农民子弟上学需要过几个山头、走几里弯路,甚至有的农村孩子仍然在危房内上课;其次,农村中小学办公经费严重不足,学校运转捉襟见肘,经常入不敷出,正常运转十分艰难;最后,农村学校债务沉重,偿还困难。 目前,我国农村的教育条件无法与城市相比。城市教育已经基本上达到了现代化,而农村中小学大部分仍然是一个教师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堂课的局面。根据王蓉2005年的调查我们可以明显看出这一差距。表1中显示:城镇小学预算内生均事业性经费支出是农村的倍;城镇初中的生均预算外教育事业性经费支出比农村多154元,前者是后者的倍。(表1) 城市学校本身可以办附属学校、办校内工厂,并且经常能够得到各种社会力量的赞助,而农村学校的其他收入来源相当有限,并且数额过小,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县里,很难得到社会的支持。 3、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偏低,师资不足。在教师培养上,国家出台了相应的 政策法规 ,如陕西师范大学近年的师范生实行四年免费教育等,但是本科 毕业 生都更倾向于选择城市高校、中学,农村师资力量不足这一问题其实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在有些地区,由于教师严重短缺,只能聘用初中毕业生或是小学水平的人当教师。另外,虽然国家在西部地区实行支教、支农活动,但是由于支教时间短,教师更换频繁等原因,无法从根本上改善农村师资缺乏这一状况。或者从另一种角度上来说,这种支教、支农活动还影响了农村正常的教学秩序。目前,针对这一问题,政府要做的是培养长期扎根于农村,服务农村义务教育的“本土”教师,而不是偶尔的支教、支农等活动。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师流动具有单向向上性。如果村里的老师教得好,则调到镇里的学校,镇里的老师如果教得好,则进入县城里的学校。依此类推,升学率的高低决定了一个老师能否进入更好资源的学校,能否得到较高的收入。也就是说,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其实并没有直接深入到最需要的农村义务教育中。 4、政府、社会支持不够,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以2002年轰动全国的山东支教小伙子徐本禹为例,当他放弃上研机会,重返贵州省大方县猫场镇狗吊岩村实现自己当初对孩子们许下“阳光下的诺言”时,在社会大众媒体和舆论高度赞扬他勇于战胜困难、乐于奉献社会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冷静地思考一下――国家和社会各界到底给了这些志愿者多大的支持?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不管媒体报道多么引人注目,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徐本禹和他支教 的同学们依然顽强地挣扎在艰苦的物质生活上。或者换种角度,如果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足够大,那么直到今天,也许能上“感动中国”节目的就有千千万万个徐本禹,而不是只有一个。 在“支援西部”活动中,有一项优惠政策是支教学生以后找工作可以优先考虑。但是据了解,大多数支教学生支教结束后都面临失业的威胁,社会和企业并没有因为国家一项政策或者一纸证明就优先考虑他们。试问,这样的体制和执行力下,还有谁愿意在基本温饱问题都难以保证的基础上去选择长期留在农村任教? 三、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对策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决定了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农村义务教育问题不但关乎国家人才培养,而且也关系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针对目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问题,笔者具体 总结 出以下几点对策: 1、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法律保证,强化法律责任和执法力度。农民普遍缺乏法治意识,不知道孩子完不成义务教育要追究监护人的法律责任,孩子更不知道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各级党政部门对学生辍学现象也监督不力,任其发展。因此,首先应加大对《义务教育法》及相关法规的宣传力度,让农民意识到让孩子辍学是违法的行为。其次应加大各级党政机关对义务教育法的执法力度。再次应对招收适龄 儿童 做工、经商的单位和个人依法处罚。 2、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构建保障机制。首先,中央政府是投入主体。2000年国务院制定分级管理体制以来,虽然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有了很大发展,但是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最终造成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鉴于此,我国应该加大中央投资力度,使政府投资主体重心上移,从而加快在全国普及义务教育的步伐。其次,各级地方政府和社会团体积极参与教育投资。建立“以国为主”的教育投资体制后,各级地方政府应该主动积极配合。在教育专项基金使用上,政府应该实行灵活的跨级转移制度,以确保教育经费投入用到最需要的农村教育基层,同时缩短转移链,提高效率。最后,应该鼓励社会企事业单位和乡镇企业积极参与到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中来,并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进一步扩大经费来源。 另外,政府应建立专门的农村教育保障机制,以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如采取有效 措施 补发旧欠工资和补充地方性工资及津贴,确保农村教师人心稳定。教师工资应与地方公务员工资同步,实行财政统一发放的办法,每年年初即从县财政预算中单独列项,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及时定额到位,中央和省级财政应加大对贫困县的扶持力度,将保障教师工资的责任进一步上移。 此外,农村学校要及时转变观念,注重面向农村,注意大多数学生。而且,学校和家长应该认识到,升学不应成为农村义务教育的唯一目标,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会生存打基础,才是最重要的。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并培养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样才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长 爱好 ,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带着满意的心态投身社会。 3、创新用人留人机制,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方面,国家政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就像前面提到的,国家在加大对西部地区“支边”、“支教”力度和规模的同时,也应该扩大对愿意长期留在农村任教的教师的优惠政策和保障项目。而且,这种政策和保障应该是持续的、灵活的,以确保对全国各个地区的农村教育都有普遍适应性。 在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方面,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如健全农村教师在职进修制;举办各类培训班,定期轮训,做到培训与教学两不误;采取得力措施指导和约束教师自我修炼、自我成才;强化城乡教师交流,即安排城镇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定期任教,尤其是派往贫困地区支教,并有计划地安排农村有发展前途的中青年教师到城市学校,在教学实践中接受培训等。 4、对困难地区或群体采取特别扶持措施。我国各地农村地区之间的发展水平是不完全相同的。因此,为确保国家政策落到实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应该给予一些特别贫困的地区(如新疆、云南、西藏等),特殊的关注并采取特别的办法解决。如,在全国农村普遍实施免除9年义务教育学费的基础上,可以给他们免除学费、书费,并给予有学生的家庭一定的补助。还可以在义务教育阶段也实行高等院校的助学金、奖学金和补贴制度,这些制度及措施的实施会大大降低农村学生的辍学率。 另外,在一项新的国家政策、尤其是教育优惠政策颁布时,可以考虑先从最需要这项政策的地区开始实施,而不是选择发展已经相当不错的地区试点。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国家政策的执行力度,而且也会让最需要的农村学生享受到国家政策的优惠,从而保障了义务教育的就学率。再者,这样从最贫困地区开始的试行政策推广起来更顺利,更有效果,为政府腾出更多的时间和费用在更待解决的问题上。 义务教育论文篇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摘要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维护教育公平的基础性工作。本文从政策、制度、经济等因素总结了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产生的原因,从教育经费的增加,政府政策制度的完善,监管体系改革等方面提出了解决思路和措施,希望能为义务教育资源实现公平合理的配置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 义务教育 社会公平 均衡发展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分析 1.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国家始终都坚持把义务教育摆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高度关注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2006年国家对《义务教育法》进行了全面修订,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列入了法律条文,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更好地体现了教育的公平原则,对保障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意义重大。2010年7月,国家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并颁布实施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任务、保障措施、组织实施的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等,将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保障机制,缩小校际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发展差距,到2020年基本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义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 2005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把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进一步落实到办好每一所学校和关注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上来,有效遏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学校之间教育差距扩大的势头,逐步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2009年11月初,教育部提出到2012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到2020年实现区域内基本均衡的发展目标。2010年1月,教育部下发《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对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经费保障水平,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意见,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内涵发展为重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1.资源配置不均普遍存在,均衡发展任务艰巨 硬件配置不均,经费标准不均,师资水平不均。不同区域、不同学校之间硬件设施配置标准不均衡的情况非常普遍。据统计,2011年全国普通小学、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最高的北京市为 4271元、5797元,而最低的江西省为364元、583元,分别相差 倍、 倍。中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县际差距很大, 有 2/3 省的县际差距在10倍以上,初中尤为严重。教师学科结构失衡;教师年龄结构失衡问题突出;同级别教师收入在校际间差别较大,有的达到 ∶1, 个别地方甚至达到 3∶1 或 4∶1,教师工资待遇失衡问题突出。 2.生源总量减少但流动趋势分化,均衡发展复杂性加剧 各地学龄人口增减程度和集中程度不一,总量减少但地区分布不均的情况对调整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带来挑战。现阶段,义务教育在校生中随迁子女规模不断增多,且流向比较集中。预期未来,随迁子女在中西部中小城市落户就学比例将增加,远距离随迁减少,近距离迁移增加。预计未来对农民工随迁子女规模、 结构和分布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将加剧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复杂性。 3.评价体系不全且督导力度不够,均衡发展的政策执行力亟待加强 新《义务教育法》实施已将近 4 年,但实际存在巧立名目的重点校、重点班仍屡见不鲜, 由此导致的择校风愈演愈烈,五花八门的课外辅导班生机勃勃。 这种状况的长期存在,无疑与政府部门对学校教育的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对学生素质的衡量标准不科学、对规范办学行为的督导监管不到位有直接关系。 三、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分析 1.政府责任要落到实处 建议分解明确各级政府目标责任,从办学条件、经费投入、师资水平、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 提出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校际之间和不同人群之间差距的具体目标,限期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督导检查要有的放矢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议尽快完善义务教育公共财政体制,保障县(域)内各义务教育学校经费标准相当,发挥各级人大、政协的监督作用,对教育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进行监测和督导评估,定期向社会发布监测和督导 报告 ;进行行政干预、处置整改等等。 3.薄弱环节要集中突破 一是要重视新生代农民工流动趋势对教育均衡发展的影响,保障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利。 二是把破解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重心要放到农村地区、中西部地区和改造薄弱学校上来,政府着力“保基本、补短板 ”。 三是要关注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 农村留守儿童、城市下岗职工子女、残疾儿童少年等弱势群体. 4.大力开展义务教育体制机制改革 适应义务教育发展中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解决当前出现一些新问题,需要对一些不适应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进行大胆改革创新,破除存在的体制性障碍,从制度层面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动态的监测管理机制。 四、结语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长期任务,它既是教育发展的必然价值取向,也是政府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核心环节,也是我们办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必须解决好的突出问题。相信今后的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将更加的合理。 参考文献: [1]李利芳.促进我国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社会发展论坛理论研究.2011(2). [2]孙红梅.从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看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继续教育研究.2009(5). [3]冯龙飞.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策研究.科技信息.2010(31). 义务教育论文篇3:《浅析政府不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原因》 摘要:近几年,幼儿园高收费作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受到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但是在政府出台的新政策中却明确表示“幼儿园不会被纳入义务教育阶段”。本文将对政府不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政府 幼儿教育 义务教育 原因 教育关系到人才的培养,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未来,而幼儿教育更是教育的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如果在对人才的培养中,基础没有做好不仅会对教育的对象产生影响,更是会影响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和构建。进入20世纪,我国的幼儿教育向着普及化和大众化发展,并且逐步完善。 近几年来,虽然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幼儿教育高收费就严重影响了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 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法》第2条规定:“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第12条规定:“实施义务教育所需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投资,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筹措,予以保证。” 在一些发达国家,早已出现了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的现象。如,美国1985年9月规定,5岁儿童的教育纳入学校公立教育中。这一规定,使得全国90%以上的5岁儿童进入学校的幼儿班接受学前教育。 根据西方经济学理论,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政府理应承担其主要的财政投入责任。【1】在我国,不少学者和社会人士均提出希望把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轨道以期解决幼儿教育高收费的问题。但是,中央相关部门就此进行明确回应,表示“幼儿园不会被纳入义务教育阶段”。一方面,群众和学者呼吁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务的轨道;但是另一方面,政府却回绝,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笔者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政府不将幼儿园纳入义务教育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 我国综合国力的限制是根本原因。近几十年来,我国发展迅速,无论是经济,科技还是社会等各方面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但是与其他的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同时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就远不及其他一些国家。对于幼儿教育资源的也是如此,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国家幼儿教育支出人均 1000~6000美元不等,而我国同年的幼儿教育支出仅有 238 元。[2] 二、 我国对幼儿教育的重视不足,对幼儿教育投入低。据美国一项长达 30 多年的追踪研究表明:每在学前教育上投资 1 美元,可获得 美元的回报, 其中 美元是对个体成长的回报,美元是对社会公共事业的回报,对学前教育的投资回报率高于任何一个教育阶段。【3】幼儿教育如此重要,但是显然,幼儿教育还没有引起我国的足够重视,规据中新网消息,从1993年起,中国内地公办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逐步减少,到2007年,包括企业事业单位所属的公办幼儿园已从万所减少到5063所。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任、中央教育协会副会长朱永新在“中国幼儿园园长高峰论坛暨2009中国幼儿园创新管理年会”上指出,近年来,学前教育经费一直在全国教育经费总量的至之间徘徊,还有15个省的幼教经费只占1%。政府度幼儿教育的重视不足,直接影响了政府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轨道的进程。 三、 当前民办等其他性质的幼儿园比重大,改造困难。据教育部2008年统计的数据,2008年我国民办幼儿园的数量已占到幼儿园总数的。民办幼儿园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作为经济主体,追求利润是其天性,因此这也就是一些天价幼儿园存在的直接原因。政府若要解决幼儿园高收费现象,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轨道。必定要对民办幼儿园进行改制。但是,经过多年的发展,民办幼儿园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绝对的市场份额上都达到了一定的规模。若对民办幼儿园进行改制,教师的编制和安置问题问题,产权分配问题,盈利模式问题都是要考虑的重要方面, 四.我国幼师师资力量有限。我国的幼师资源,不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存在着很大的缺口,对幼儿教育进入义务教育轨道造成了阻力。与此同时,我国的幼师资源还存在着综合素质低,教育理念落后等弊端,严重影响了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幼师资源数量短缺,素质有限,对于政府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轨道来说,无疑是一个难题。试想,如果政府提供的幼儿教育在师资力量上出现问题,这不仅仅是教育问题,政府的公信力,政府责任,政府形象等都会受到严重的恶劣影响,甚至会造成社会矛盾。 参考文献: 【1】陈振:OECD国家幼儿教育投入机制对我国的启示。《当代学前教育》,2009(6):43——48. 【2】蔡迎旗,幼儿教育财政投入与政策[M].教育科学出版社 :36 【3】刘小蕊,庞丽娟,沙莉.美国联邦学前教育投入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J].学前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1. 关于教育体制的论文 2. 教育类论文 3. 浅析教育与自由的论文 4. 大学教育论文范文3000字 5. 关于教育改革的论文

教育 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而义务教育更是国民教育的基础。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农村义务教育的相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农村义务教育的相关论文篇一

《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漫谈》

摘要:长期以来,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广大农村中小学校,采取多种 措施 大力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升。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清醒的认识到,农村教师队伍建设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学校教育的发展,成为摆在广大农村学校管理工作者面前的一道严峻的现实课题。作为一名农村教育工作者,我深感焦虑,下面就农村学校教育发展问题,浅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关键词:农村;学校教育

中国分类号:

一、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现状

总体看来,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现状不容乐观,特别是教学点教师,教师队伍现状令人堪忧。教师老龄化现象严重,这部分教师年龄偏大,整体素质不高。除了统发的财政工资外,基本上无 其它 收入。

二、现状成因

1、工作环境因素

教育基础设施设备薄弱,在农村学校来,办公条件很差。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制约了教师的发展。而有的教师面对着日复一日的课堂教学,不再象以往那样的耐心,对自己的工作和教学效果没有更高的要求,随着时间的流逝,他们越来越对周而复始的劳动感到厌烦,缺失了工作热情。

2、职业及教师专业素质因素

教师被认为是社会上最崇高的职业,家长、学生及社会各界对教师的期望越来越高,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压力。同时,教师又是一种多角色职业,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家长的代理人、学生集体的领导者,又是学生的朋友、知已和心理治疗工作者。而教师专业素质有待提高。由于多种原因,造成了农村教师专业素质不高。一是近年来师范院校办学越来越市场化,师范教育质量普遍下降,学生质量下滑,新教师的源头导致教师素质整体质量在下降。二是教师参加工作后的学历进修走过场,影响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三是教师的继续教育机会不多、手段单一、资源缺乏、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够,不能跟上基础教育改革步伐。四是农村教师普遍缺乏终身学习精神,能真正把教书当一门学问来做的教师不多。靠 经验 站在讲台上,吃老本,思想封闭,不注意知识的积累与更新,把以前的一整套 方法 全都抛掉,确实不适应,农村教师特别是部分中老年教师面对新的教育技术手段还不太适应,有条件的学校已经配备了班班通,多媒体教室,但由于学校没有对教师进行专门的培训,教师又不重视专研,所以对新的教育技术手段的使用情况并不好,没有充分发挥出这些先进教育技术手段的作用。

3、思想道德因素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教师受社会上一些不良现象和作风的影响和渗透,个别教师沉迷赌博、不务正业,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向学生及学生家长索要钱物,甚至有道德败坏的案例发生。而当前的人事管理制度中,教师聘任制已实施多年,但是学校没有用人自主权,教师违纪了,学校没有权利给予处分甚至开除,即使有校长大着胆子处分一两个教师,但这种处分的震慑力并不大,这部分教师认为校长拿他不敢怎么样,任然我行我素,丝毫没有危机感和忧患意识。

4、专业结构失衡

在农村学校,教非所学、学非所教现象极为普遍,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也普遍较低。农村学校教师的学科结构不合理现象非常突出,大部分学校专业教师极少,只能由一些其他专业的教师兼任。语文教师教英语、教数学,一个专业 毕业 的教师教两个不相关学科的现象并不少见。由于专业教师的缺乏,教非所学、学非所教现象已在一定程度上比较严重的制约了农村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5、农村学校学生、家长的因素

农村的孩子由于诸多原因,综合素质往往不随人意,学生越来越难教。目前留守学生占了农村学校学生的绝大部分,这些学生普遍存在行为习惯差、自私、冷漠、不遵守纪律、厌学情绪较重。免费义务教育实施以来,减轻了老百姓的负担,部分家长不够重视孩子的学习,老师不厌其烦的工作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学生家长普遍素质较低。一些家长法纪观念淡薄,教育孩子的方法简单粗暴,孩子无法在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学校教育与 家庭教育 难以形成教育合力,无形中增加了学校教育的难度。

6、农村教师待遇普遍偏低,教师的收入分配还不够合理

国家虽然多次提高农村教师待遇,但总的幅度不大,人均收入较公务员等其它行业以及城市学校仍然偏低,吸引不了优秀人才落户农村。

目前,教师工资以职称取酬,由于学校中、高级职称有名额限制的,特别是高级。达到条件的教师远远多于限制的名额,造成资历、学历、能力、工作量、成果差不多的教师之间(尤其农村义务教育的教师)收入差距过大:高级与初级相差接近一半。而且严重影响退休待遇.办好学校,要靠90%以上教师。职称取酬的收入差距,有着太多的人为色彩,由此造成的不公平感最为强烈,教师工资以职称取酬政策影响安定、破坏公平、损害干群关系、对和谐社会的构建造成严重威胁。

提高农村学校教师待遇,切实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多举措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是摆在我们面前非常紧迫的任务。农村学校的教育发展,我觉得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学校要利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契机,一是要加强教师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第二,作为校长,学校的管理者,要以身作则,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和情感沟通使教师乐于工作。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与教师的情感交流,取得老师信任,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及时缓解教师工作、生活上的不良情绪和心理压力。三是强化制度建设。要让校长负责制和教职工聘任制真正落到实处,在职称聘任和工资待遇上实行能上能下,在用人上能进能出。

(二)扭转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局面,多种举措提升教师专业化素质。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教师调配上要充分尊重学校意见,加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尽量让教师从事本专业教学。要通过定期检查学习情况、每年为教师购买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办好教师阅览室、定期举办教师专业知识考试等形式,营造学习氛围。实行城乡学校的结对帮扶。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结对,城市学校定期到结对学校培训教师,结对学校适时组织教师到结对的城市学校学习、听课,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加大农村学校经费投入,进一步提高农村学校教师待遇,尽快改革现行的收入分配制度。

政府要加大农村学校经费投入,为农村学校建设及教师培训创造必要的条件。要建设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农村教师队伍,提高农村教师待遇是关键。

为防止分配不公已日益从经济问题造成民生问题演变为严重社会问题。改革和发展需要智慧,也需要勇气,任务繁重,肯定会阻碍重重,但是,教育的振新,国家的发展,唯有在改革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作为负责任的政府,必须肩负起时代的责任,勇敢前行。

振新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新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作为学校层面,必须加强教师管理,作为政府层面,尽快制定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才能实现农村教育的良性发展。

农村义务教育的相关论文篇二

《农村义务教育对策思考》

摘要:当今世界,经济、科技、 文化 、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力资源的竞争,而人力资源竞争的核心,其实就是教育的竞争。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首要问题,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农村义务教育现状,从法律、政策、办学思想、教师质量等方面提出发展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义务教育;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

经济学上有一个“迂回生产”的概念,即要生产某种产品,应该先制造生产这种产品的工具。当今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核心,其实就是教育的竞争。因此,各国要发展,首先要搞好教育问题。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在北京隆重召开,会上代表们一致强调发展文化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这都充分体现了我国各级人民政府对教育问题的关注。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首要问题,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农村义务教育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不断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2005年12月,国务院发出《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此后,教育部宣布:自2006年开始,中国政府在未来五年将至少投资2,182亿元支撑农村义务教育免费,确保“农村孩子上得起学”。另外,在今年,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作为中央一号文件下达,而其内容有相当的部分是关于农村义务教育问题的,这些都将有利于农村义务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改善,它的成就也是令人瞩目的。首先,我国各个地区已经基本普及9年免费义务教育。其次,各级政府不断完善教育管理体制,建立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根据国务院决定,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做到“三个确保”,即保工资、保运转、保安全。中央财政从2006年开始,每年安排50亿元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专门用于帮助中西部地区发放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另外,在中央专项资金的支持下,通过各级政府筹措资金,集中消除中小学危房170万平方米。第三,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大力推进人事改革,优化师资力量。目前,我国现有的师范院校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办学规模,基本满足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师资需求。截止到2006年底,全国高等师范本、专科学校在校学生数约135万人;中等师范学校在校学生约66万人;教育学院在校学员数约30万人;教师进修学校在校学员数约19万人。

二、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农村教育的薄弱环节一直未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义务教育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1、农村义务教育目标错位,人们对义务教育认识有偏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自觉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但是,由于农村人民生活环境的限制和思想观念的落后,许多人把升学等同于成才,认为衡量一个学校教学质量优劣的标准就是每年的升学率是多少。因此,迫于家长和社会两方面的压力,农村初中、小学的教育工作都只能围绕着升学考试“指挥棒”转形成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能力、重升学轻实用的“三重三轻”的恶性循环局面。学生的个性特长受到压制,缺乏创造力和 社会实践 能力,更无兴农、爱农的思想意识。

再者,在有些地区,很多家长还抱有严重的“学习无用论”思想。他们认为,与其将几万元的钱花在孩子的教育上,不如用来投资一个小本生意,这样既无很大风险,又能按期收回利润。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现在社会就业体制不完善,造成的一方面人才过剩;另一方面某些行业人才却严重不足等原因给他们造成一个错误认识。

2、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城乡教育差距不断扩大,1994年我国实行税费改革以后,农民的税负负担减轻了很多,但同时也切断了农村义务教育的部分经费来源。尽管国家和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但相对于当前义务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来说,仍然严重不足。由此,使农村义务教育面临很多困难。首先,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严重滞后,很多校舍破陋不堪。一些边远山区,农民子弟上学需要过几个山头、走几里弯路,甚至有的农村孩子仍然在危房内上课;其次,农村中小学办公经费严重不足,学校运转捉襟见肘,经常入不敷出,正常运转十分艰难;最后,农村学校债务沉重,偿还困难。

目前,我国农村的教育条件无法与城市相比。城市教育已经基本上达到了现代化,而农村中小学大部分仍然是一个教师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堂课的局面。根据王蓉2005年的调查我们可以明显看出这一差距。表1中显示:城镇小学预算内生均事业性经费支出是农村的倍;城镇初中的生均预算外教育事业性经费支出比农村多154元,前者是后者的倍。

城市学校本身可以办附属学校、办校内工厂,并且经常能够得到各种社会力量的赞助,而农村学校的其他收入来源相当有限,并且数额过小,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县里,很难得到社会的支持。

3、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偏低,师资不足。在教师培养上,国家出台了相应的 政策法规 ,如陕西师范大学近年的师范生实行四年免费教育等,但是本科毕业生都更倾向于选择城市高校、中学,农村师资力量不足这一问题其实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在有些地区,由于教师严重短缺,只能聘用初中毕业生或是小学水平的人当教师。另外,虽然国家在西部地区实行支教、支农活动,但是由于支教时间短,教师更换频繁等原因,无法从根本上改善农村师资缺乏这一状况。或者从另一种角度上来说,这种支教、支农活动还影响了农村正常的教学秩序。目前,针对这一问题,政府要做的是培养长期扎根于农村,服务农村义务教育的“本土”教师,而不是偶尔的支教、支农等活动。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师流动具有单向向上性。如果村里的老师教得好,则调到镇里的学校,镇里的老师如果教得好,则进入县城里的学校。依此类推,升学率的高低决定了一个老师能否进入更好资源的学校,能否得到较高的收入。也就是说,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其实并没有直接深入到最需要的农村义务教育中。

4、政府、社会支持不够,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以2002年轰动全国的山东支教小伙子徐本禹为例,当他放弃上研机会,重返贵州省大方县猫场镇狗吊岩村实现自己当初对孩子们许下“阳光下的诺言”时,在社会大众媒体和舆论高度赞扬他勇于战胜困难、乐于奉献社会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冷静地思考一下――国家和社会各界到底给了这些志愿者多大的支持?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不管媒体报道多么引人注目,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徐本禹和他支教的同学们依然顽强地挣扎在艰苦的物质生活上。或者换种角度,如果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足够大,那么直到今天,也许能上“感动中国”节目的就有千千万万个徐本禹,而不是只有一个。

在“支援西部”活动中,有一项优惠政策是支教学生以后找工作可以优先考虑。但是据了解,大多数支教学生支教结束后都面临失业的威胁,社会和企业并没有因为国家一项政策或者一纸证明就优先考虑他们。试问,这样的体制和执行力下,还有谁愿意在基本温饱问题都难以保证的基础上去选择长期留在农村任教?

三、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对策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决定了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农村义务教育问题不但关乎国家人才培养,而且也关系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针对目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问题,笔者具体 总结 出以下几点对策:

1、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法律保证,强化法律责任和执法力度。农民普遍缺乏法治意识,不知道孩子完不成义务教育要追究监护人的法律责任,孩子更不知道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各级党政部门对学生辍学现象也监督不力,任其发展。因此,首先应加大对《义务教育法》及相关法规的宣传力度,让农民意识到让孩子辍学是违法的行为。其次应加大各级党政机关对义务教育法的执法力度。再次应对招收适龄 儿童 做工、经商的单位和个人依法处罚。

2、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构建保障机制。首先,中央政府是投入主体。2000年国务院制定分级管理体制以来,虽然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有了很大发展,但是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最终造成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鉴于此,我国应该加大中央投资力度,使政府投资主体重心上移,从而加快在全国普及义务教育的步伐。其次,各级地方政府和社会团体积极参与教育投资。建立“以国为主”的教育投资体制后,各级地方政府应该主动积极配合。在教育专项基金使用上,政府应该实行灵活的跨级转移制度,以确保教育经费投入用到最需要的农村教育基层,同时缩短转移链,提高效率。最后,应该鼓励社会企事业单位和乡镇企业积极参与到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中来,并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进一步扩大经费来源。

另外,政府应建立专门的农村教育保障机制,以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如采取有效措施补发旧欠工资和补充地方性工资及津贴,确保农村教师人心稳定。教师工资应与地方工资同步,实行财政统一发放的办法,每年年初即从县财政预算中单独列项,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及时定额到位,中央和省级财政应加大对贫困县的扶持力度,将保障教师工资的责任进一步上移。

此外,农村学校要及时转变观念,注重面向农村,注意大多数学生。而且,学校和家长应该认识到,升学不应成为农村义务教育的唯一目标,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会生存打基础,才是最重要的。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并培养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样才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长 爱好 ,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带着满意的心态投身社会。

3、创新用人留人机制,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方面,国家政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就像前面提到的,国家在加大对西部地区“支边”、“支教”力度和规模的同时,也应该扩大对愿意长期留在农村任教的教师的优惠政策和保障项目。而且,这种政策和保障应该是持续的、灵活的,以确保对全国各个地区的农村教育都有普遍适应性。

在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方面,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如健全农村教师在职进修制;举办各类培训班,定期轮训,做到培训与教学两不误;采取得力措施指导和约束教师自我修炼、自我成才;强化城乡教师交流,即安排城镇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定期任教,尤其是派往贫困地区支教,并有计划地安排农村有发展前途的中青年教师到城市学校,在教学实践中接受培训等。

4、对困难地区或群体采取特别扶持措施。我国各地农村地区之间的发展水平是不完全相同的。因此,为确保国家政策落到实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应该给予一些特别贫困的地区(如新疆、云南、西藏等),特殊的关注并采取特别的办法解决。如,在全国农村普遍实施免除9年义务教育学费的基础上,可以给他们免除学费、书费,并给予有学生的家庭一定的补助。还可以在义务教育阶段也实行高等院校的助学金、奖学金和补贴制度,这些制度及措施的实施会大大降低农村学生的辍学率。

另外,在一项新的国家政策、尤其是教育优惠政策颁布时,可以考虑先从最需要这项政策的地区开始实施,而不是选择发展已经相当不错的地区试点。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国家政策的执行力度,而且也会让最需要的农村学生享受到国家政策的优惠,从而保障了义务教育的就学率。再者,这样从最贫困地区开始的试行政策推广起来更顺利,更有效果,为政府腾出更多的时间和费用在更待解决的问题上。

(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管理学院)

农村义务教育的相关论文相关 文章 :

1. 小学农村教育论文

2. 有关农村中学管理论文

3. 农村小学教育的有关论文

4.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的相关论文

5. 浅谈小学教育方向毕业论文

6.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资助政策研究论文

义务教育方面论文范文文献

小学信息技术 教育 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全体小学生能够了解一些基础的计算机知识,初步掌握计算机的使用 方法 ,并培养小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和团结协作的能力。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 小学信息技术素质养成教育 》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培养小学生信息技术素养成为学校教育者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浅谈一些自己六年来从事信息技术教育教学,针对小学生信息技术素质养成教育的一些浅显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 信息素质

从小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既是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如何针对小学生和计算机教学的特点,开展小学信息技术课,是每一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必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为让学生爱学、好学信息技术课,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让信息技术课堂充满生命力,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就需要我们运用新的教学理念,不断进行小学信息技术 教学方法 方面的探索和研究。

一、小学生的特点

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学生,他们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点,都各不相同,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抓住小学生的特点,让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有序的进行。

1、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1)小学阶段是学生长身体、长知识、长智慧的时期,也是其道德品质与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学生面临着许多问题,家庭的教育,加上紧张的学习和陌生的环境,使得学生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

(2)小学生的注意力是不稳定、不持久的,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他们的记忆最初以无意识记、具体形象识记和机械识记为主,但是,他们对一些有趣的事情能很好的记住。他们的想象都是从生活上所接触到的事物出发,想象的范围小,也是有限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 抽象思维 为主要形式过度,需要大人在旁引导。他们的意志力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随着小学生年龄的增长,他们的 自我评价 能力也不断增长,个性也不断增强。因而,小学阶段的有效教育,对于学生良好的性格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

2、个性特点

个性是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是一个人生活经历的积淀和反映。个性虽有遗传因素,也受环境影响,尤其是小学阶段,正处于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随着孩子年级的升高,其个性特质越来越坚固,个性倾向性也越来越鲜明。家庭因素、学业的成败、社交的能力、师长的态度、同伴的评价对 儿童 的心理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二、小学信息技术素质养成

教育部在《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行自主学习、探讨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与技术相关的伦理、 文化 和社会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因此,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质成为我们教师的一项重要内容,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质以成为时代发展对小学教育的现实要求。

时代要求我们必须提高全体国民在信息社会中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信息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培养小学生的信息意识和能力,应注意一下几点:

1、小学生信息意识

培养小学生对信息的敏锐的感受力,能够从他们身边所接触的事物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信息,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并实现这些信息的价值。让小学生意识到重视信息资源在解决各种问题的作用,训练小学生在面临困难情景时,不仅可以从自己已有的知识中寻求解决办法,还能主动地寻求各种信息资源,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最终养成积极获取信息、利用信息的习惯。培养小学生养成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和洞察力,并能够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把握信息的核心,对信息进行创新,应用到自己的学习中。

2、小学生信息能力培养

信息能力即是让小学生有效利用信息设备和信息资源使用信息工具、确定信息、获取信息、加工信息、表达信息及评价信息的能力。在小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疑惑,教师要引导他们培养信息能力。

3、小学生信息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21世纪已成为人才的竞争,即信息能力的竞争。我们要从小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

4、激发小学生兴趣是培养学生信息素质的重要手段

小学生进行学习的主要动机来源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学生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爱学、乐学。所以,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中的有利因素,利用小学生的求知欲和 爱好 等特点,激发小学生的兴趣,为教学创设良好的学习的气氛,促进学生用信息意识应用于学习。

三、一直以来,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运用不是一蹴而就的。教育部的一项调查表明,目前各学校用于购买现代教学设备的投入逐年增加,但将其应用于教学的教师却远未达到理想的数目。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而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意识、知识和能力上的欠缺常常是其制约因素。因此,它对教育技术工作者提出了新课题:教育技术工作者应当承担起传播教育技术和培养教师提高现代教育技术素质的双重责任。

据我所了解,目前,有的学校还是不重视信息技术课,部分学校的信息技术课,不是由专业的教育技术专业的教师任教,不重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甚至,学校也不很重视教师的教育技术的学习和应用,这就要求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更加重视对小学生信息素质培养。

四、我的研究方向

1、进一步加强学校硬件环境和软件资源的建设,让学校所有的教师都意识到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和学习应用的必要性,为小学生的信息素质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2、进一步强化师资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技术的水平和计算机操作技能及各种软件应用能力

3、信息技术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激励学生的思维:不仅要灌输式什么、为什么,而且要启发学生怎么思考,怎么应用,在什么情况下应用,布鲁纳说过:“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最好途径就是使学习者主动卷入学习,并从中体现到自己有能力来应付外部世界。”所以,我们教师,要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余地,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些创造的能力,挖掘小学生的潜力,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质。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

[2]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标准(2001年)[S]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4]张倩苇.信息素养与信息素养教育[J].电化教育研究,2001(2)

[5]张景升.现代教育中的教师信息素养[J].电化教育研究,2001(3)

《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素质教育的体现 》

摘 要: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形势下,本文从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性,实用性、扩展性和自主性四个方面来体现素质教育。在基础性方面: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同样是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机学科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实用性方面:尽可能的让学生学到一些实际的技能,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创造条件,为他们掌握现代化学习工具提供一切可能的条件。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育;基础;实用;扩展;自主

为了迎接世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挑战,世界各国都把发展信息技术作为新世纪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目标。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这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举措。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可见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

当前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形势下,如何在信息技术教育中进行素质教育,是计算机教育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可以从基础性,实用性、扩展性和自主性四个方面进行考虑。也就是在课堂教学中做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动性,体现创新精神;有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

(一)课堂教学的基础性

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是要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计算机学科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目前计算机在城市里有了一定范围的普及,但是小学生真正有接触过的,毕竟还是少数,所以不能一上来就让学生看那些生硬的名词术语,这会让学生敬而远之,也就谈不上教学效果了。如在学习运用“画图”程序绘画时,需要设置前景色和背景色,这两个词学生不容易听懂,我是这样来说的:“我们画图时要用到笔和纸,用电脑画图时也一样,要选好笔(前景)和纸(背景)的颜色……。”又如在介绍文件名时,学生经常分不清什么是基本名什么是扩展名,我用一个很简单的比喻就可以解决了,“文件的名字就像我们的人名,是由姓氏和名字组成的,文件的基本名就像人的名字,扩展名就像人的姓,用以区分各类的文件。”这样,适当地应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对学生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尤为重要。不仅可以提高他们兴趣,而且能达到帮助记忆和理解的目的,达到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又如在认识电脑时,我让学生学会辨别计算机的四大件(主机、 显示器 、键盘、鼠标),并学会开启和关闭电脑的步骤,随后让学生进入Windows,让学生操作鼠标,让他们打开画图工具,写字板工具,甚至进入电脑自带的游戏等,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当然要建立在安全的系统保护下),通过这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低年级的学生对于画图都具有浓厚的兴趣,在教授完“画图”的基本操作后,为了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里和 想象力 ,我并不是让学生按照书上的图片进行绘画,而是给学生一个题目或是一样事物让学生自己创作、发挥。比如,我让学生在“画图”程序中画上自己的姓名。因为汉字是象形文字,每个文字的组成都有一定的含义,每个文字都可以完成一幅漂亮的图画。例如:“林”字,是由两个木字组成的,有的学生把一竖画成树干,一横画做弯弯树枝,然后在下面加上两片树叶,就成了一个“木”字,复制一下就成了一个“林”字。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也可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从教学实践中,我们意识到,信息技术教育中也包含了其他学科的知识,这要求任课教师除了掌握本科知识外,还要掌握一定的相关学科知识,综合运用,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把深奥的计算机知识转化为小学生所能接受的内容。

(二)课堂教学的实用性

大家知道计算机更新的速度是非常惊人的,我校的设备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从最初的中华学习机到现在的Pentium3处理器;从无盘工作站到现在的可以单机运行Windows软件。芯片技术是按每18个月就进步一倍的速度向前发展的,因此,学校要每三四年更新一次机器。然而并不是每所学校都可以承受如此重负。即使可以,教学内容要保证学生进入社会后仍适应社会需要,也是极其困难的。所以我们要尽可能的让学生学到一些实际的技能,为他们掌握现代化学习工具提供一切可能的条件。

文字编辑软件的应用在小学教学中还占有很大的比重,但是也存在很多的缺陷。例如汉字的录入,汉字不像西方文字,不能直接的用键盘输入,而是把汉字转换成字母或者数字表示的代码,在将代码送入计算机识别,是一种间接输入的方法。现在要求小学生背诵某种与小学语文教学规范相悖的汉字编码规则,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在小学进行汉字输入的教学,其目的不在学习某种汉字编码方案,而是学习打字技能,辅助和促进语文教学。所以“智能ABC输入法”和“全拼输入法”应是小学生首选的基本输入法,它可以帮助小学生学习和巩固汉语拼音,提高识字率。由于拼音输入法存在不认识的字就无法输入这一缺陷,所以应该辅助以其他的输入方法,例如“微软拼音输入法”中就带有手写输入的功能,可以帮助小学生对不认识的字进行输入。而其他对小学生 语文学习 可能产生误导的编码都应该坚决屏弃。

鼓舞、指导学生大胆、灵活地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有效方法,为了使学生更好的运用工具体现自我价值,我还结合一些节日进行电脑 贺卡 的设计。在图文混合排版技术、丰富多彩的电脑绘图、强大的功能和简单的操作下,优秀的、富有想象力的作品层出不穷。把优秀的作品打印给学生本人,还有利于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兴趣。有的学生还利用课余时间制作小报,更多的同学则学会了运用电脑作为写作、阅读、认识世界的工具,为自己快速、高效的学习增添一个新的途径。

在Windows环境下大多数软件的界面和使用方法都相近,例如“记事本”和“画图”程序的区别在于“画图”程序多一个工具箱和一个颜料盒,当把这工具箱和颜料盒隐藏起来后,就和“记事本”一模一样了。当学生看到这样的演示后,不但可以容易地掌握“画图”,还可以举一反三,达到知识的迁移,为以后学习其他软件打下基础,提高学习的能力,这也正是信息技术教育追求的目标。

因此,我认为,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为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创造条件。也是素质教育的一种体现。因此实用性应摆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三)课堂教学的扩展性

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还要注意知识的扩展性,虽然主体是基础教育,但是计算机也是一门活动课程。一些对计算机知识具有浓厚兴趣的同学,非常渴望真正的去控制电脑。而简单的程序设计语言是小学生初步认识计算机世界奥秘的重要途径。

Logo语言的设计者之一的基尔代尔教授,在开发程序的想法是:希望Logo语言能带给小朋友们严密的计算思维和有趣的学习体验。Logo语言既是一种程序,也是一种玩具,它能用直观的运动来体现编程的结果,让我们在游戏中进行思考,在趣味中学习。在欧美等国家Logo语言在小学计算机教育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因为,Logo语言可以让学生掌握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这对于一些喜欢数学的同学来说,Logo语言对其综合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是非常有益的。从程序设计的角度看,学习简单的程序设计语言可以为学生今后学习其他高级程序铺设道路。因此,我们在教学Logo语言时要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以学习一种“玩具”为出发点,让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和特长。我校的电脑兴趣小组,在完成基础教育的前提下,根据自愿的原则,吸收部分对电脑有浓厚兴趣的同学,进行Logo语言教学的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计算机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信息技术教育的要求也是在不断提高的。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将眼光仅仅局限于课本,而要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认真实践,及时 总结 ,发挥计算机教学的基础性、实用性、扩展性、自主性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能力,为21世纪培养出实用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德育教育 》

【摘 要】《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古人说:“欲立其业,先树其德。”如果能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渗透德育教育,会有相得益彰的效果。本文主要论述了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如何进行德育教育,信息道德教育既是时代与社会提出的要求,也是小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

【关键词】信息技术;德育教育;精神文明教育;网络道德

学校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在新世纪的今天,应该具有何种态势,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思考的一个重要任务。信息道德教育既是时代与社会提出的要求,又是小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 经验 ,对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课中给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应该身正为范

在教学中保证自己传授的是符合人类道德规范的、促进人类文化发展的信息知识,而不是有害于人类文化发展的东西。例如:不应该传播那些不科学、不正确的无稽之谈的东西,不应该传播计算机病毒,不传播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等。

二、深挖教材,利用教材上的知识点,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精神文明教育

通过信息技术,可以让学生更广泛、更生动地了解我们的国家、社会以及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使学生树立为集体、国家、人类社会不懈奋斗的崇高理想。

1.利用教材上的相关知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信息技术教材中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一节介绍了我国的巨型计算机――银河系列。我在讲这一节时,让学生明白我们国家在计算机领域中也有部分技术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是少数几个能够制造巨型计算机的国家,再将学生引向我国的部分尖端科学上,如“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神舟七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嫦娥一号卫星的成功发射,让学生更加热爱科学和热爱祖国,更加努力学习。

2.通过正确引导,激励学生努力学习

当学完一部分教材时,就让学生仔细想想,看书中哪一部分涉及的软硬件技术是由我们中国人自己开发的,结果没有。教材中的全部内容几乎都是一些国外的公司所开发的软件等,而很多国产优秀软件例如WPS却没有被写进教材。因此,在我的教学计划中,总有几节课讲解WPS和其他国产优秀软件的操作。同时,以此鼓励同学努力学习,让学生相信总有一天中国会有信息技术领域里的核心技术。中国联想收购IBM个人电脑业务―中国最大的电脑供应商联想(Lenovo)宣布以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国际商用机器(IBM)的个人电脑部门。这一交易是中国技术公司最大的一笔海外收购。这些说明我们国家在IT行业中的强大实力。

3.利用信息技术,深入宣传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增强学生的民族意识

用多媒体技术,以形象、生动的方式介绍我国的优秀文化 故事 和悠久历史,可以让学生深入的了解我们国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民族文化及正确的道德行为;以形象的方式指出各种不道德的行为对国家、民族的危害,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

三、应该利用网络优势,加强学生的德育管理

1.优化网络环境,加强德育管理

利用网络开展德育工作,具有传统德育工作不可比拟的优势。今天的学校德育与网络共处一个时空,时刻面临着网络的冲击与挑战,学校围墙也无法阻隔网络的渗透。当学生坐在电脑屏幕前,轻点鼠标,往来于网络空间时,最终决定其道德言行的就是他们自己的道德选择。面对网络的挑战,学校应当从实际出发,修订学校德育目标和计划,使之反映网络道德的内容,有计划地把网络教育作为日常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普及网络道德知识,加强网络 安全教育 ,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道德评判力以及道德自制力,使他们在光怪陆离的网络世界里健康遨游,免于成为迷途的羔羊。

2.利用网络优势,拓展德育途径

对待网络,学校要变堵为导,主动占领网络阵地,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网络设施,在课余时间对学生开放空闲网络教室,多为学生创造在学校上网的机会,这样可以把学生从不适宜的上网环境中争取过来。学生在校内自由上网,可以及时获取大量的知识信息,老师也可以有效地监控学生的上网行为,实现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教师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特点,最大限度地保证网络交流的自由、开放和民主,鼓励学生把自己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存在的情绪与困扰,通过网络直接反映、直率表达。这样,才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对策,使学校德育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现实,最终达到入情、入理、入脑、入心的德育绩效。

3.在网络交流中加强网络道德

信息高速公路的开通,使知识的传播速度更加快捷,但是也给尚没有形成正确世界观的青少年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某些站点消极的思想和黄色图片、黄色小说大肆传播,不负责任的言论、言过其实的话语、耸人听闻的“新闻”比比皆是,铺天盖地的电脑 广告 使人昏头转向,形形色色的网络陷阱让人防不胜防,电脑黑客技术的教唆极易产生高科技犯罪,网上聊天室内鱼龙混杂,某些人语言下流,行为肮脏……这些都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产生巨大的危害,严重影响其健康成长。教师在教授 网络知识 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提高学生对有害信息的识别能力、抗干扰能力和免疫力,注意提高中小学生的思想素质,增强其敏锐的鉴别力和政治责任感。教育学生遵守网络规则、网络道德,做遵纪守法的好网民。学校要重视和加强校园网络的管理与建设,加强对网络教室和电子阅览室的管理,成立教师和学生两支网管队伍,对学生的网络活动进行引导、监控规范学生的上网行为。同时,还要提高教师的网络素养,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作为传统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教师大多数具有较强的道德水准和较高的个人素质,在数量上与质量上都具备大规模实施青少年网络道德教育的条件。因此,提高教师的网络素养,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把自己和学生摆在平等的位置,引起更多的思想共鸣,可以最终使更多的老师成为学生生活中的良师、网络上的益友。

四、采用分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在教学中,我把学生编成几个小组,先给小组一个任务,让他们共同学习,共同完成,只对小组进行评价,不对个人进行评价,从而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 人际交往 能力,建立与别人合作共事、共同发展、尊重别人劳动的观念。

五、结合我国相关的 法律知识 ,对学生加强法律和伦理意识的教育

在教学中,经常对学生进行有关信息技术法律知识的讲座,如《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管理暂行规定》等,让学生认识到违反国家有关规定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国家将对其追究相应责任。还有,必须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信息道德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抵制不良信息、不道德信息的能力,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等,使学生能够遵守信息应用人员的道德规范,不从事非法活动,不损害他人的利益,不随意发布信息。

总之,小学信息技术道德教育又是一个新的课题。如何顺应时代的要求,抓住历史机遇,迎接未来挑战,是每一个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陈洁.《新课程学习・上旬》,2013第4期(4):160-161

有关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论文推荐:

1.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改论文

2. 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论文

3.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有效的策略 技术论文范文

4. 浅谈如何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论文

5. 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设计论文

6. 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7. 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有效运用论文

教育 关系到人才的培养,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未来,义务教育是我国的一大教育特色。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义务教育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义务教育论文篇1:《农村义务教育对策》 摘要:当今世界,经济、科技、 文化 、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力资源的竞争,而人力资源竞争的核心,其实就是教育的竞争。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首要问题,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分析农村义务教育现状,从法律、政策、办学思想、教师质量等方面提出发展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义务教育;现状;问题;对策 经济学上有一个“迂回生产”的概念,即要生产某种产品,应该先制造生产这种产品的工具。当今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的核心,其实就是教育的竞争。因此,各国要发展,首先要搞好教育问题。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在北京隆重召开,会上代表们一致强调发展文化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这都充分体现了我国各级人民政府对教育问题的关注。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我国教育发展的首要问题,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农村义务教育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不断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2005年12月,国务院发出《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此后,教育部宣布:自2006年开始,中国政府在未来五年将至少投资2,182亿元支撑农村义务教育免费,确保“农村孩子上得起学”。另外,在今年,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作为中央一号文件下达,而其内容有相当的部分是关于农村义务教育问题的,这些都将有利于农村义务教育水平的提高和改善,它的成就也是令人瞩目的。首先,我国各个地区已经基本普及9年免费义务教育。其次,各级政府不断完善教育管理体制,建立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根据国务院决定,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做到“三个确保”,即保工资、保运转、保安全。中央财政从2006年开始,每年安排50亿元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专门用于帮助中西部地区发放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工资。另外,在中央专项资金的支持下,通过各级政府筹措资金,集中消除中小学危房170万平方米。第三,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大力推进人事改革,优化师资力量。目前,我国现有的师范院校已经形成相对稳定的办学规模,基本满足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师资需求。截止到2006年底,全国高等师范本、专科学校在校学生数约135万人;中等师范学校在校学生约66万人;教育学院在校学员数约30万人;教师进修学校在校学员数约19万人。 二、当前农村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农村教育的薄弱环节一直未从根本上解决,农村义务教育仍然存在很多问题。 1、农村义务教育目标错位,人们对义务教育认识有偏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自觉地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但是,由于农村人民生活环境的限制和思想观念的落后,许多人把升学等同于成才,认为衡量一个学校教学质量优劣的标准就是每年的升学率是多少。因此,迫于家长和社会两方面的压力,农村初中、小学的教育工作都只能围绕着升学考试“指挥棒”转形成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能力、重升学轻实用的“三重三轻”的恶性循环局面。学生的个性特长受到压制,缺乏创造力和 社会实践 能力,更无兴农、爱农的思想意识。 再者,在有些地区,很多家长还抱有严重的“学习无用论”思想。他们认为,与其将几万元的钱花在孩子的教育上,不如用来投资一个小本生意,这样既无很大风险,又能按期收回利润。这种现象主要是由于现在社会就业体制不完善,造成的一方面人才过剩;另一方面某些行业人才却严重不足等原因给他们造成一个错误认识。 2、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城乡教育差距不断扩大,1994年我国实行税费改革以后,农民的税负负担减轻了很多,但同时也切断了农村义务教育的部分经费来源。尽管国家和各级政府加大了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但相对于当前义务教育发展的实际需求来说,仍然严重不足。由此,使农村义务教育面临很多困难。首先,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严重滞后,很多校舍破陋不堪。一些边远山区,农民子弟上学需要过几个山头、走几里弯路,甚至有的农村孩子仍然在危房内上课;其次,农村中小学办公经费严重不足,学校运转捉襟见肘,经常入不敷出,正常运转十分艰难;最后,农村学校债务沉重,偿还困难。 目前,我国农村的教育条件无法与城市相比。城市教育已经基本上达到了现代化,而农村中小学大部分仍然是一个教师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堂课的局面。根据王蓉2005年的调查我们可以明显看出这一差距。表1中显示:城镇小学预算内生均事业性经费支出是农村的倍;城镇初中的生均预算外教育事业性经费支出比农村多154元,前者是后者的倍。(表1) 城市学校本身可以办附属学校、办校内工厂,并且经常能够得到各种社会力量的赞助,而农村学校的其他收入来源相当有限,并且数额过小,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县里,很难得到社会的支持。 3、农村教师整体素质偏低,师资不足。在教师培养上,国家出台了相应的 政策法规 ,如陕西师范大学近年的师范生实行四年免费教育等,但是本科 毕业 生都更倾向于选择城市高校、中学,农村师资力量不足这一问题其实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在有些地区,由于教师严重短缺,只能聘用初中毕业生或是小学水平的人当教师。另外,虽然国家在西部地区实行支教、支农活动,但是由于支教时间短,教师更换频繁等原因,无法从根本上改善农村师资缺乏这一状况。或者从另一种角度上来说,这种支教、支农活动还影响了农村正常的教学秩序。目前,针对这一问题,政府要做的是培养长期扎根于农村,服务农村义务教育的“本土”教师,而不是偶尔的支教、支农等活动。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教师流动具有单向向上性。如果村里的老师教得好,则调到镇里的学校,镇里的老师如果教得好,则进入县城里的学校。依此类推,升学率的高低决定了一个老师能否进入更好资源的学校,能否得到较高的收入。也就是说,国家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其实并没有直接深入到最需要的农村义务教育中。 4、政府、社会支持不够,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以2002年轰动全国的山东支教小伙子徐本禹为例,当他放弃上研机会,重返贵州省大方县猫场镇狗吊岩村实现自己当初对孩子们许下“阳光下的诺言”时,在社会大众媒体和舆论高度赞扬他勇于战胜困难、乐于奉献社会的同时,我们是否也冷静地思考一下――国家和社会各界到底给了这些志愿者多大的支持?答案是否定的。因为不管媒体报道多么引人注目,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徐本禹和他支教 的同学们依然顽强地挣扎在艰苦的物质生活上。或者换种角度,如果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足够大,那么直到今天,也许能上“感动中国”节目的就有千千万万个徐本禹,而不是只有一个。 在“支援西部”活动中,有一项优惠政策是支教学生以后找工作可以优先考虑。但是据了解,大多数支教学生支教结束后都面临失业的威胁,社会和企业并没有因为国家一项政策或者一纸证明就优先考虑他们。试问,这样的体制和执行力下,还有谁愿意在基本温饱问题都难以保证的基础上去选择长期留在农村任教? 三、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的对策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决定了我国的现代化进程。农村义务教育问题不但关乎国家人才培养,而且也关系着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针对目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问题,笔者具体 总结 出以下几点对策: 1、加大农村义务教育法律保证,强化法律责任和执法力度。农民普遍缺乏法治意识,不知道孩子完不成义务教育要追究监护人的法律责任,孩子更不知道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各级党政部门对学生辍学现象也监督不力,任其发展。因此,首先应加大对《义务教育法》及相关法规的宣传力度,让农民意识到让孩子辍学是违法的行为。其次应加大各级党政机关对义务教育法的执法力度。再次应对招收适龄 儿童 做工、经商的单位和个人依法处罚。 2、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构建保障机制。首先,中央政府是投入主体。2000年国务院制定分级管理体制以来,虽然我国农村义务教育有了很大发展,但是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最终造成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鉴于此,我国应该加大中央投资力度,使政府投资主体重心上移,从而加快在全国普及义务教育的步伐。其次,各级地方政府和社会团体积极参与教育投资。建立“以国为主”的教育投资体制后,各级地方政府应该主动积极配合。在教育专项基金使用上,政府应该实行灵活的跨级转移制度,以确保教育经费投入用到最需要的农村教育基层,同时缩短转移链,提高效率。最后,应该鼓励社会企事业单位和乡镇企业积极参与到农村教育经费投入中来,并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进一步扩大经费来源。 另外,政府应建立专门的农村教育保障机制,以确保各项工作顺利进行。如采取有效 措施 补发旧欠工资和补充地方性工资及津贴,确保农村教师人心稳定。教师工资应与地方公务员工资同步,实行财政统一发放的办法,每年年初即从县财政预算中单独列项,专户储存,专款专用,及时定额到位,中央和省级财政应加大对贫困县的扶持力度,将保障教师工资的责任进一步上移。 此外,农村学校要及时转变观念,注重面向农村,注意大多数学生。而且,学校和家长应该认识到,升学不应成为农村义务教育的唯一目标,培养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学会生存打基础,才是最重要的。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并培养一定的实践操作能力,这样才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所有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长 爱好 ,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带着满意的心态投身社会。 3、创新用人留人机制,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在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方面,国家政策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就像前面提到的,国家在加大对西部地区“支边”、“支教”力度和规模的同时,也应该扩大对愿意长期留在农村任教的教师的优惠政策和保障项目。而且,这种政策和保障应该是持续的、灵活的,以确保对全国各个地区的农村教育都有普遍适应性。 在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素质方面,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实现。如健全农村教师在职进修制;举办各类培训班,定期轮训,做到培训与教学两不误;采取得力措施指导和约束教师自我修炼、自我成才;强化城乡教师交流,即安排城镇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定期任教,尤其是派往贫困地区支教,并有计划地安排农村有发展前途的中青年教师到城市学校,在教学实践中接受培训等。 4、对困难地区或群体采取特别扶持措施。我国各地农村地区之间的发展水平是不完全相同的。因此,为确保国家政策落到实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应该给予一些特别贫困的地区(如新疆、云南、西藏等),特殊的关注并采取特别的办法解决。如,在全国农村普遍实施免除9年义务教育学费的基础上,可以给他们免除学费、书费,并给予有学生的家庭一定的补助。还可以在义务教育阶段也实行高等院校的助学金、奖学金和补贴制度,这些制度及措施的实施会大大降低农村学生的辍学率。 另外,在一项新的国家政策、尤其是教育优惠政策颁布时,可以考虑先从最需要这项政策的地区开始实施,而不是选择发展已经相当不错的地区试点。这样,不但可以提高国家政策的执行力度,而且也会让最需要的农村学生享受到国家政策的优惠,从而保障了义务教育的就学率。再者,这样从最贫困地区开始的试行政策推广起来更顺利,更有效果,为政府腾出更多的时间和费用在更待解决的问题上。 义务教育论文篇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摘要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维护教育公平的基础性工作。本文从政策、制度、经济等因素总结了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产生的原因,从教育经费的增加,政府政策制度的完善,监管体系改革等方面提出了解决思路和措施,希望能为义务教育资源实现公平合理的配置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 义务教育 社会公平 均衡发展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现状分析 1.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国家始终都坚持把义务教育摆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高度关注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2006年国家对《义务教育法》进行了全面修订,将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列入了法律条文,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更好地体现了教育的公平原则,对保障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意义重大。2010年7月,国家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并颁布实施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任务、保障措施、组织实施的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等,将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保障机制,缩小校际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教育发展差距,到2020年基本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义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 2005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把义务教育工作重心进一步落实到办好每一所学校和关注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上来,有效遏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学校之间教育差距扩大的势头,逐步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2009年11月初,教育部提出到2012年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初步均衡,到2020年实现区域内基本均衡的发展目标。2010年1月,教育部下发《关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对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经费保障水平,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意见,以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内涵发展为重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问题分析 1.资源配置不均普遍存在,均衡发展任务艰巨 硬件配置不均,经费标准不均,师资水平不均。不同区域、不同学校之间硬件设施配置标准不均衡的情况非常普遍。据统计,2011年全国普通小学、初中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支出最高的北京市为 4271元、5797元,而最低的江西省为364元、583元,分别相差 倍、 倍。中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县际差距很大, 有 2/3 省的县际差距在10倍以上,初中尤为严重。教师学科结构失衡;教师年龄结构失衡问题突出;同级别教师收入在校际间差别较大,有的达到 ∶1, 个别地方甚至达到 3∶1 或 4∶1,教师工资待遇失衡问题突出。 2.生源总量减少但流动趋势分化,均衡发展复杂性加剧 各地学龄人口增减程度和集中程度不一,总量减少但地区分布不均的情况对调整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带来挑战。现阶段,义务教育在校生中随迁子女规模不断增多,且流向比较集中。预期未来,随迁子女在中西部中小城市落户就学比例将增加,远距离随迁减少,近距离迁移增加。预计未来对农民工随迁子女规模、 结构和分布都会产生重要影响, 将加剧教育资源均衡配置的复杂性。 3.评价体系不全且督导力度不够,均衡发展的政策执行力亟待加强 新《义务教育法》实施已将近 4 年,但实际存在巧立名目的重点校、重点班仍屡见不鲜, 由此导致的择校风愈演愈烈,五花八门的课外辅导班生机勃勃。 这种状况的长期存在,无疑与政府部门对学校教育的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对学生素质的衡量标准不科学、对规范办学行为的督导监管不到位有直接关系。 三、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对策分析 1.政府责任要落到实处 建议分解明确各级政府目标责任,从办学条件、经费投入、师资水平、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 提出逐步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校际之间和不同人群之间差距的具体目标,限期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督导检查要有的放矢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议尽快完善义务教育公共财政体制,保障县(域)内各义务教育学校经费标准相当,发挥各级人大、政协的监督作用,对教育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进行监测和督导评估,定期向社会发布监测和督导 报告 ;进行行政干预、处置整改等等。 3.薄弱环节要集中突破 一是要重视新生代农民工流动趋势对教育均衡发展的影响,保障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权利。 二是把破解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重心要放到农村地区、中西部地区和改造薄弱学校上来,政府着力“保基本、补短板 ”。 三是要关注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 农村留守儿童、城市下岗职工子女、残疾儿童少年等弱势群体. 4.大力开展义务教育体制机制改革 适应义务教育发展中的新形势和新任务,解决当前出现一些新问题,需要对一些不适应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进行大胆改革创新,破除存在的体制性障碍,从制度层面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动态的监测管理机制。 四、结语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长期任务,它既是教育发展的必然价值取向,也是政府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化发展是社会公平的基础和核心环节,也是我们办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必须解决好的突出问题。相信今后的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将更加的合理。 参考文献: [1]李利芳.促进我国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考.社会发展论坛理论研究.2011(2). [2]孙红梅.从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看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继续教育研究.2009(5). [3]冯龙飞.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对策研究.科技信息.2010(31). 义务教育论文篇3:《浅析政府不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原因》 摘要:近几年,幼儿园高收费作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受到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但是在政府出台的新政策中却明确表示“幼儿园不会被纳入义务教育阶段”。本文将对政府不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政府 幼儿教育 义务教育 原因 教育关系到人才的培养,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未来,而幼儿教育更是教育的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如果在对人才的培养中,基础没有做好不仅会对教育的对象产生影响,更是会影响到国家未来的发展和构建。进入20世纪,我国的幼儿教育向着普及化和大众化发展,并且逐步完善。 近几年来,虽然我国的幼儿教育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幼儿教育高收费就严重影响了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 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义务教育法》第2条规定:“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第12条规定:“实施义务教育所需事业费和基本建设投资,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筹措,予以保证。” 在一些发达国家,早已出现了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的现象。如,美国1985年9月规定,5岁儿童的教育纳入学校公立教育中。这一规定,使得全国90%以上的5岁儿童进入学校的幼儿班接受学前教育。 根据西方经济学理论,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政府理应承担其主要的财政投入责任。【1】在我国,不少学者和社会人士均提出希望把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轨道以期解决幼儿教育高收费的问题。但是,中央相关部门就此进行明确回应,表示“幼儿园不会被纳入义务教育阶段”。一方面,群众和学者呼吁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务的轨道;但是另一方面,政府却回绝,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笔者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对政府不将幼儿园纳入义务教育的原因进行分析: 一、 我国综合国力的限制是根本原因。近几十年来,我国发展迅速,无论是经济,科技还是社会等各方面都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但是与其他的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一定的差距,同时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就远不及其他一些国家。对于幼儿教育资源的也是如此,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国家幼儿教育支出人均 1000~6000美元不等,而我国同年的幼儿教育支出仅有 238 元。[2] 二、 我国对幼儿教育的重视不足,对幼儿教育投入低。据美国一项长达 30 多年的追踪研究表明:每在学前教育上投资 1 美元,可获得 美元的回报, 其中 美元是对个体成长的回报,美元是对社会公共事业的回报,对学前教育的投资回报率高于任何一个教育阶段。【3】幼儿教育如此重要,但是显然,幼儿教育还没有引起我国的足够重视,规据中新网消息,从1993年起,中国内地公办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逐步减少,到2007年,包括企业事业单位所属的公办幼儿园已从万所减少到5063所。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任、中央教育协会副会长朱永新在“中国幼儿园园长高峰论坛暨2009中国幼儿园创新管理年会”上指出,近年来,学前教育经费一直在全国教育经费总量的至之间徘徊,还有15个省的幼教经费只占1%。政府度幼儿教育的重视不足,直接影响了政府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轨道的进程。 三、 当前民办等其他性质的幼儿园比重大,改造困难。据教育部2008年统计的数据,2008年我国民办幼儿园的数量已占到幼儿园总数的。民办幼儿园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作为经济主体,追求利润是其天性,因此这也就是一些天价幼儿园存在的直接原因。政府若要解决幼儿园高收费现象,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轨道。必定要对民办幼儿园进行改制。但是,经过多年的发展,民办幼儿园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绝对的市场份额上都达到了一定的规模。若对民办幼儿园进行改制,教师的编制和安置问题问题,产权分配问题,盈利模式问题都是要考虑的重要方面, 四.我国幼师师资力量有限。我国的幼师资源,不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存在着很大的缺口,对幼儿教育进入义务教育轨道造成了阻力。与此同时,我国的幼师资源还存在着综合素质低,教育理念落后等弊端,严重影响了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幼师资源数量短缺,素质有限,对于政府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轨道来说,无疑是一个难题。试想,如果政府提供的幼儿教育在师资力量上出现问题,这不仅仅是教育问题,政府的公信力,政府责任,政府形象等都会受到严重的恶劣影响,甚至会造成社会矛盾。 参考文献: 【1】陈振:OECD国家幼儿教育投入机制对我国的启示。《当代学前教育》,2009(6):43——48. 【2】蔡迎旗,幼儿教育财政投入与政策[M].教育科学出版社 :36 【3】刘小蕊,庞丽娟,沙莉.美国联邦学前教育投入的特点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J].学前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1. 关于教育体制的论文 2. 教育类论文 3. 浅析教育与自由的论文 4. 大学教育论文范文3000字 5. 关于教育改革的论文

  • 索引序列
  • 义务教育发展论文范文
  • 关于义务教育论文范文集
  • 论文研究通识教育发展的意义
  • 关于义务教育论文范文文献
  • 义务教育方面论文范文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