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内蒙古旅游资源论文

内蒙古旅游资源论文

发布时间:

内蒙古旅游资源论文

不错,应该推广,就像西安一样搞古城旅游。

暑假里,妈妈带我去了我期待已久的内蒙古。

第二天,坐了几个小时的车,我们终于到了内蒙古最大的草原---呼伦贝尔大草原,我兴奋的真想从车上跳下来打几个滚!站在草原的边缘,放眼望去,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绿色,到处都是牦牛和马儿,当然也少不了羊群。马儿低头与嫩草亲吻,一动不动,像是一幅风景画;牛群肆无忌惮地横穿公路,并“哞—哞—哞”地叫着,好像要跟我们的汽车比力气呢!远处,万马奔腾,非常壮观; 还有草原上各种颜色的野花随风飘动,有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园。妈妈忙着拍照留念,而我呢,猫腰在草丛中抓蚂蚱。由于这里的草非常茂盛,不一会,我就捉到了一瓶子各种颜色的蚂蚱,有绿色的、黄色的、褐色的,别提有多高兴了!下午,导游哥哥带我来到跑马场,我自己选了一匹健壮的枣红马,骑上马背,马儿乖乖的带着我跑到不远处的湖边,它好像还挺喜欢我这个临时小主人呢!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诗是对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的真实写照,我爱内蒙古大草原!

内蒙古 草原今天我们来到了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

大草原真绿啊,绿的仿佛是一块闪闪发光的绿宝石;大草原真静啊,静得可以让你听到牛羊的叫声;大草原真大啊,大的让你找不到边际。

近看,野花野草铺在脚下,其中有许多不知名的昆虫从中跳蹿出来,有些还带着“咔嚓咔嚓”的声响。

长长的野草似乎在用它们“锋利”的草片刺扎着我们这些不速之客的腿脚,微微有些痒痒的感觉。

野草堆中不时有些晒干的马牛粪便,有时不留神踩在上面,硬硬的。

极目远眺,一片连绵起伏高大的绿山,望不到边。

这些山与天相连,犹如一幅水墨画。

白蘑菇般的蒙古包点缀在绿茵如毯的草原上,格外醒目。

成群的牛羊像朵朵棉花镶嵌在草地上,让我们体会到了诗人笔下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情景。

仰视,几朵白云缓缓地飘过蔚蓝的天空。

白云有像马儿在天上奔跑着;有像鸟儿在天上自由飞翔着;有像棉花糖的,似乎在故意吸引我们味口。

而那些分散开来的几朵小云则像几只与羊群分散的小羊,盲目地追随着其它羊群。

再次低看,我已置身于花海之中,各种花香扑鼻而来。

蜜蜂仍在辛勤地采蜜。

张开双臂,闭目,贪婪地深吸一口气,我已陶醉于大自然之美中。

美丽的蓝天白云,宽广的绿色草原...大的让你找不到边际;大草原真大啊。

长长的野草似乎在用它们“锋利”的草片刺扎着我们这些不速之客的腿脚,犹如一幅水墨画,有些还带着“咔嚓咔嚓”的声响。

近看,静得可以让你听到牛羊的叫声,也已成为大自然的一员。

野草堆中不时有些晒干的马牛粪便。

白蘑菇般的蒙古包点缀在绿茵如毯的草原上,其中有许多不知名的昆虫从中跳蹿出来,一片连绵起伏高大的绿山,让我们体会到了诗人笔下的“天苍苍。

白云有像马儿在天上奔跑着,野茫茫,格外醒目,微微有些痒痒的感觉,各种花香扑鼻而来,似乎在故意吸引我们味口,贪婪地深吸一口气内蒙古 草原今天我们来到了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有像鸟儿在天上自由飞翔着。

张开双臂,硬硬的,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而那些分散开来的几朵小云则像几只与羊群分散的小羊,闭目,盲目地追随着其它羊群。

再次低看,我已置身于花海之中。

美丽的蓝天白云,绿的仿佛是一块闪闪发光的绿宝石,有时不留神踩在上面,宽广的绿色草原,洁白的羊群。

而我。

这些山与天相连;大草原真静啊。

极目远眺。

成群的牛羊像朵朵棉花镶嵌在草地上,野花野草铺在脚下;有像棉花糖的,我已陶醉于大自然之美中,望不到边,几朵白云缓缓地飘过蔚蓝的天空,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情景。

仰视。

蜜蜂仍在辛勤地采蜜。

大草原真绿啊

今天,我和姐姐来到了内蒙古自治区的大草原。

蓝蓝的天空飘着白云。

悠扬的笛声伴随着我们的来到这里。

仿佛进入了一个神秘的境界,让人如痴如醉。

“叮铛叮铛”的声音是谁传来的呢?驼 *** ,原来是骆驼来了,它们好像是来迎接我们似的。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花园,五颜六色的花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生气勃勃。

过了一会儿,我和姐姐跑到马场,我们骑上马,马蹄“哒哒”的声音,让我想起岳飞抗金兵的情景。

突然,我们又看见了一只丹顶鹤孤零零的站在一块石头上,好像正在思念它的父母。

我们又来到了“呼仑湖”蓝蓝的湖面上映着一棵含情脉脉的垂柳。

小鸟“叽叽喳喳”的叫着,好像是在告诉这里的一切有客人来了。

过了一会儿,一群海鸥飞来,它们“啊啊”的叫着,好像在说欢迎你们来做客。

夕阳日落,悠扬的笛声停止了。

这时我才醒过来。

哦!原来我是在电视上游览内蒙古啊!内蒙古的大草原太美了,将来我一要亲自去看看。

[作文 内蒙古草原游记]内蒙古草原游记 放暑假了,我和妈妈计划好长了时间,决定去内蒙古草原旅游,作文 内蒙古草原游记。

终于旅游出发的日子到了。

这天,我和妈妈打车去机场,飞了整整二个半小时,才到了呼和浩特。

下了飞机,我们又上了大巴。

一路上车窗外都是灰扑扑的,行人都戴着防沙口罩。

这座城市的树木稀少,只在市中心绿色植物多一些。

我问妈妈草原在哪里,旅游团的一位叔叔笑着说:“这里只是大草原的外围,明天我们就能看见真正的大草原了。

” 第二天,导游安排参观大昭寺。

她是那么的庄严,带给人一种神圣的感觉。

大家兴致勃勃地在庙前的彩幡旁拍照留念。

告别了大昭寺,我们上了大巴,飞快地驶向了大草原。

我和妈妈凑到车窗前,一起往外眺望。

只看见湛蓝湛蓝的天空中,漂浮着几朵洁白的云彩。

无论是蓝天还是白云,都显得特别的亮堂和干净。

车外辽阔无垠的草原上,点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和一些白色的蒙古包,小学四年级作文《作文 内蒙古草原游记》。

近处还有一群一群的鸡在觅食,远处是悠闲的牛儿在吃草。

真是一片草原风光,风景如画! 下了车,好客的主人穿着民族服装,手捧哈达热情地向我们敬酒。

然后把我们迎进蒙古包,请我们喝茶,休息。

晚上,我们和主人一起举行了篝火晚会。

大家手拉着手,围着熊熊的篝火转着圈,唱着歌,跳着舞。

我深深沉浸在快乐之中。

第三天,一大早起来,我们就去骑马。

这里的马很温顺,我骑上一匹枣红马,它就慢慢的走,一点也不会欺负小孩子。

等大家拍完照片后,陪同的马倌对马群发出了信号,马就慢慢地跑起来。

我骑在马背上,觉得爽极了!美中不足的就是屁屁被颠得好疼。

第四天,我们去了响沙漠。

在我眼里,这片沙漠就是个巨大的游乐场。

我光着脚,踩着沙儿飞奔,然后妈妈尽情的玩卡丁车和沙漠缆车。

最后,我还和小朋友们一起冲上了沙丘的最高点—白色的亭子。

这里,最让我难忘的是骑骆驼。

那只高大的双峰骆驼趴在沙地上,等我骑上去,才慢慢地站起来。

它带着我在沙地里稳稳地向前走,就像坐船一样的平稳。

怪不得人们都称骆驼是沙漠之舟。

最后两天,我们参观了呼和浩特博物馆,了解了一些内蒙古的历史知识和风土人情。

我喜欢内蒙古的沙,内蒙古的草,内蒙古的牛肉干和羊排。

真希望明年暑假,还能再去内蒙古草原!

暑假里,妈妈带我去了我期待已久的内蒙古。

第二天,坐了几个小时的车,我们终于到了内蒙古最大的草原---呼伦贝尔大草原,我兴奋的真想从车上跳下来打几个滚!站在草原的边缘,放眼望去,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绿色,到处都是牦牛和马儿,当然也少不了羊群。

马儿低头与嫩草亲吻,一动不动,像是一幅风景画;牛群肆无忌惮地横穿公路,并“哞—哞—哞”地叫着,好像要跟我们的汽车比力气呢!远处,万马奔腾,非常壮观; 还有草原上各种颜色的野花随风飘动,有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园。

妈妈忙着拍照留念,而我呢,猫腰在草丛中抓蚂蚱。

由于这里的草非常茂盛,不一会,我就捉到了一瓶子各种颜色的蚂蚱,有绿色的、黄色的、褐色的,别提有多高兴了!下午,导游哥哥带我来到跑马场,我自己选了一匹健壮的枣红马,骑上马背,马儿乖乖的带着我跑到不远处的湖边,它好像还挺喜欢我这个临时小主人呢!“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诗是对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的真实写照,我爱内蒙古大草原!

游内蒙古草原最美的风景在路上——内蒙草原行七月,终于去了草原。

进内蒙界,车还在高速路上飞奔,心儿已飞到天上白云的身边了!那种辽阔,那种高远,那种天的蓝,那种云的白,那种空气的清鲜,都让我忍不住赞叹!入住度假村,一排排蓝白相间的蒙古包煞是好看,标准间,独立卫生间,落地窗,瓷砖地板,和想象中的蒙古包似乎有所不同,却也极其欢欣雀跃。

午饭,丰盛的过了头,手抓肉,烤羊腿,焖羊肉,奶茶,奶片,在蒙古包里就餐,或盘腿,或跪坐,尽情的吃,尽情的喝,尽情的笑,各种的不羁,各种的豪放。

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将午后时光局限于蒙古包里,心里不觉懊恼:车行几百公里,一起来内蒙看雨么?这大雨,定会将草原淋得面目全非,还怎么让人在草原上或坐或躺抑或打个滚呢?傍晚雨停,却让我们感受到了草原的别样黄昏。

草地湿漉漉的却并不泥泞,随处可见的风车,悠闲自在的马儿,清凉的空气,站在小山包上,回首,静默在夕阳里的蒙古包群,像极了一幅画,写意山水。

入夜,烟花飞泻,篝火熊熊,来自五湖四海的相识的不相识人们,手拉手围成了圈,随音乐翩翩起舞。

次日天晴,草原才真正成了一幅画,明媚,鲜艳。

孩子们一边肆意奔跑,一边大声诵读老舍先生的《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

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此刻,你才会真正明白“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画面。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 *** 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

我爱内蒙古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草地遍地花……”内蒙古赫赫有名的歌唱家,德德玛曾在“呼伦贝尔大草原”这首歌中深情的表达了,她对内蒙古这片辽阔土地的赞美。

展开中国地图,在北部边疆一带,有一匹骏马昂首挺胸的向你长啸,那就是富饶、美丽、辽阔的内蒙古自治区。

这里不仅人多地广,而且自然景色非常美丽,尤其这里的大草原,绿草如茵几乎没有一点杂物,上面有五色斑斓、娇红嫩绿的花朵争先恐后的开放着;洁白的羊群悠闲的吃着青草;别具一格的蒙古包坐落在草原深处;牧民们无忧无虑骑着马儿,唱着牧歌赶放着肥壮的羊群。

远远望去,如同一块五彩缤纷的巨大地毯。

每当到了炎热的夏季,肥壮的羊儿就把自己的羊毛、羊绒脱下来奉献给牧民,在经过人们勤劳而又灵巧的双手编织成款式不同、颜色各异的羊绒衫,把它销向全国乃至全世界。

就像那句广告语说的——鄂尔多斯羊绒衫温暖全世界。

这里不但大草原美,而且雄伟庄重的“成吉思汗陵”也坐落在内蒙古。

这里风景如画、惟妙惟肖,在大片的土地上气志高昂的站着一位位精兵强将。

有的目视前方、有的骑着战马,握着长盾、挎着弓箭,如同出战一般。

一辆辆庞大的蒙古包战车紧跟在后面。

周围星星点点、千姿百态的站着一位位杂工,他们个个都活灵活现、形象逼真。

很难相信他们都是用生铁铸成的。

在这片富绕美丽的土地上,不但有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陵,也有神奇美妙的大沙漠“响沙湾。

”到了夏天,烈日炎炎当头照,可在一望无际的沙湾上却热闹非凡。

这里有惊险的空中隧道、 *** 的滑板车、有趣的沙湾战车。

最美丽的就是在沙海茫茫、连绵起伏的沙丘上悠闲的、慢条斯理的走着号称沙漠之舟的骆驼。

内蒙古不但风景美,而且地下资源也很丰富。

不仅有可以燃烧、发电、炼油的——煤炭;还有可以取暖、做饭的——天然气。

这里的煤炭运输横贯南北,四通八达。

天然气输送是贯穿南北,纵横东西。

内蒙古有辽阔美丽的大草原;独一无二的羊绒衫;雄伟庄重的成吉思汗陵,神奇美妙的响沙湾……说不尽的美丽,可见是个十分丰富的“大花园”。

这就是我的可爱而又美丽的家乡——内蒙古!

暑假里,妈妈带我去了我期待已久的内蒙古。

第二天,坐了几个小时的车,我们终于到了内蒙古最大的草原---呼伦贝尔大草原,我兴奋的真想从车上跳下来打几个滚!站在草原的边缘,放眼望去,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绿色,到处都是牦牛和马儿,当然也少不了羊群。

马儿低头与嫩草亲吻,一动不动,像是一幅风景画;牛群肆无忌惮地横穿公路,并“哞—哞—哞”地叫着,好像要跟我们的汽车比力气呢!远处,万马奔腾,非常壮观; 还有草原上各种颜色的野花随风飘动,有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园。

妈妈忙着拍照留念,而我呢,猫腰在草丛中抓蚂蚱。

由于这里的草非常茂盛,不一会,我就捉到了一瓶子各种颜色的蚂蚱,有绿色的、黄色的、褐色的,别提有多高兴了!下午,导游哥哥带我来到跑马场,我自己选了一匹健壮的枣红马,骑上马背,马儿乖乖的带着我跑到不远处的湖边,它好像还挺喜欢我这个临时小主人呢!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诗是对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的真实写照,我爱内蒙古大草原!...

我的家乡物产丰富、风景秀丽,被人们称为“草原明珠”,这个地方就是美丽内蒙古。

它是一座草原小城,虽然比不上北京、上海那样的大城市,但却有着那里难得的洁净与美丽。

这里有远近闻名的敖包山,山上有一座座古庙,仿佛在向人们介绍锡林浩特的历史。

这里的草原最美丽,碧绿的草原一望无际,草原上点缀着洁白的羊群,牧民在草地上骑着骏马放声高歌,所有的一切构成了草原上一幅美丽的画卷。

这里的牧民热情好客、淳朴善良,每当有客人来临,他们就会拿出最美味的奶食、可口的马奶酒招待客人,并且献上草原人民温暖的祝福。

这里的春天冰雪融化、万物复苏,到处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这里的夏天烈日炎炎,水干涸了;还有那高大挺拔的树木,只留下一片如盖的绿荫,让人们纳凉休憩。

这里的秋天水草肥美,奶茶飘香,金黄的落叶像蝴蝶一样在林间飞舞。

这里的冬天白雪皑皑,到处银装素裹,一片洁白。

小朋友们有的打雪仗,有的堆雪人,玩儿的不亦乐乎。

这就是我的家乡——美丽的内蒙古。

...

内蒙古的景区有呼和浩特,呼伦贝尔,锡林郭勒,包头.内蒙古自治区北面邻蒙古和俄罗斯,东缘嵌着茫茫林海的大兴安岭,岭东南山麓西辽河平原,是我国跨经度最大的省份,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决定了当地旅游资源的丰富多样.内蒙古最吸引人的当属独特的自然风光,境内同时并存有大面积的草原和沙漠,以及上千个大小湖泊.其北部草原居全国牧场之首,呼伦贝尔大草原,中部的锡林郭勒草原、希拉穆仁草原都是感受草原风光的好去处.在零星散落的蒙古包映衬下,天空纯净明亮、草地辽阔壮丽、空气清新、牛羊成群,对久居都市的人来说,这一切都是那么遥远而亲切.内蒙古的沙漠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比较著名的有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库布齐沙漠的响沙湾等.而以蒙古族为主体的民族风情更为内蒙古草原增添了淳朴自然的神韵.内蒙古也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故乡,境内有不少的名胜古迹,如成吉思汗陵、昭君墓、五当召、席力图召等.蒙古包一般为圆形,大多用条木做成网壁与伞形顶,上盖毛毡,用绳索勒住,顶中央有圆形天窗,容易拆装,是蒙古族同胞居住的地方.奶茶掺和着牛奶或羊奶的茶,是蒙古族同胞敬客最重要的饮料.奶豆腐是用牛奶制成的凝固食物,盛在盘子里做点心,并不是豆腐.手抓羊肉蒙古族同胞习惯把羊肉切成大块,煮熟了吃.吃的时候用刀割,用手抓,叫“手抓羊肉”.诗词也很多`如 敕勒歌...

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象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象没骨画那样,只用绿色渲染,没有用笔勾勒,于是,到处翠 *** 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与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华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至为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迂回的,明如玻璃的一条带子。

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

快了,快到公社了。

忽然,象被一阵风吹来的,远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马疾驰,襟飘带舞,象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转载请注明出处 » 游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作文怎么写

内蒙古历史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密集,其民俗文化资源独具特色,开发价值甚高。据科学普查和统计,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共有文物保护单位19621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9处[截止到2006年第六批国务院审批],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313 处,县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96处[截止到2007年]。还有大量的馆藏和民间收藏文物、档案文献等。自治区主体民族蒙古族,历史悠久,民俗文化独具特色,文化内涵深厚。此外还有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三个民族的文化及其他各族(如汉、满、回、鲜等)文化与地域文化,都很有特色。不仅如此,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迅速,现代城镇、工业文化及新农村牧区文化资源均具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经几十年的开发,内蒙古历史文化旅游取得了不小成就。当然,在开发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总结经验教训,将内蒙古历史文化旅游推向更高一层,不惟非常必要,亦是十分紧迫的现实课题。本文通过内蒙古西部四盟市(即鄂尔多斯市、乌海市、巴彦淖尔市、阿拉善盟。后文简称西四盟市。)旅游发展现状调查过程中所接触到的一些案例,对内蒙古历史文化旅游发展现状进行简析,并提出我们的意见与建议。一、资源及其开发价值评估西四盟市历史文化资源相对丰富,较为密集。特别是该区域之活态民族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蒙古族及其不同部族和氏族文化资源尤为丰富多彩。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不可移动之文物——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等共有1133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14处,自治区级、旗县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181处[截止第二次文物普查统计]。其中具有较高旅游开发价值的或已经开发的即有下列:成吉思汗陵、萨拉乌苏遗址、阿尔寨石窟、朱开沟遗址、秦直道遗址、十二连城城址、城川城址、“独贵龙”运动旧址[以上在鄂尔多斯市境内];桌子山岩画、满巴拉僧庙[在乌海市境内];阴山岩画、秦长城、三顶帐房古城遗址、鸡鹿塞石城、沙金套海古墓群、阿贵庙、三盛公天主教堂[以上在巴彦淖尔市境内];居延遗址、定远营、南寺、北寺[以上在阿拉善盟境内]等文物资源。此外,历代之重要艺术品、文献、手稿、图书资料及实物等可移动文物,其数量之多,不胜枚举。西四盟市为蒙古族鄂尔多斯、乌拉特、和硕特、土尔扈特等部族较聚集区域。这些部族各具独特的部族文化,在其活态文化中至今尚保留着蒙古族悠久而优秀的文化传统。其生产、生活、娱乐文化习俗均具独特风采。鄂尔多斯和巴彦淖尔地区蒙古族以半农半牧生产方式为主,阿拉善地区蒙古族则以游牧生产方式为主。而不同部族间其餐饮、婚俗、歌舞、游戏和体育活动等在细节上则存在着不小的差异。尤其是在鄂尔多斯蒙古族文化中,至今还较完整地传承和保留着蒙古族祭祀文化之传统。如祭天、祭火、祭敖包和祭索鲁锭(黑、白、花)、祭祖(成吉思汗祭祀、窝阔台祭祀、托雷祭祀、毛胡来祭祀)等;乌拉特文化中始终传承和保留着蒙古族传统手工艺;而和硕特和土尔扈特蒙古人至今则基本保留着传统的游牧生产方式和祭驼文化传统等。截止2010年6月底,鄂尔多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有5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54项入选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86项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产生31名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和84名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巴彦淖尔市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5项;阿拉善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6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6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54项。产生2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蒙古族长调民歌传承人。这些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遗产,乃是黄河、沙漠等自然景观外的又一最具优势的旅游资源支撑点,既有其社会价值,又有较高的经济开发价值。旅游业不仅是一种经济范畴,也是一种文化交流的社会范畴。通过科学合理的开发,一方面可促进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一方面还能开发其经济和社会价值,并且还能促进其优秀的文化内涵更快更好地得以发扬光大。二、开发现状及其面临的问题限于篇幅,本文不对每一景区之开发现状及其所面临的问题逐一探讨,仅就整体上对以下几方面提出看法。(一)可以说西四盟市其历史文化旅游,正在从无到有,由小变大,逐步发展中。但仍显现出明显滞后或与其历史文化资源优势不相匹配的现象。目前,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规模上,西四盟市的历史文化旅游景区景点,其开发均处在初级阶段。根据我们的实地调查,西四盟市历史文化旅游其开发,不外乎以下几方面:历史文化古迹或人文娱乐活动为背景的旅游开发、农村牧区农牧家乐旅游开发和自然景观与当地人文资源相结合开发等几种。展而言之即:首先,在这一地区,其历史文化旅游开发起步晚,规模小,尚未具备大旅游环境。西四盟市现已开发或正在开发中的旅游景区共有83处,其中以历史文化旅游为主题的景区景点有32处,占总数之。从规模上看,除了鄂尔多斯市的成吉思汗陵旅游区、阿拉善盟的贺兰山广宗寺(南寺)生态旅游区与福音寺(北寺)旅游区及巴彦淖尔市维信国际高尔夫度假村等为数不多的3A级以上旅游景区外,其余大部分都属于规模小或正在开发中的旅游景区。各个景区旅游接待设施与服务、产品结构、相关产业链等方面很不成熟。如:很多景区景点(包括出入交通、住宿、餐饮、购物、娱乐项目、游览线路等)其最基本的基础建设条件都很不健全。同时,包括上述之成吉思汗陵旅游区、阿拉善盟的贺兰山广宗寺(南寺)生态旅游区与福音寺(北寺)旅游区等所谓规模较大、较为成熟的3A级以上景区,多少年来一直未能很好地理顺或解决其管理体制与机制方面的诸多问题(后文将专门剖析);其次,西四盟市各旗县农牧家乐旅游开发也在不断地拓展之中。据统计,鄂尔多斯市农牧家乐点有几百家,阿拉善盟牧家乐点有129家,巴彦淖尔市零零散散的农牧家乐也为数不少。其中除了少数规模较大些的综合型农(牧)家乐外,大部分所谓农(牧)家乐,其实仅仅够得上自发性的小型餐饮接待点而已;还有,西四盟市自然景观旅游景区,均采取将自然景观与人文资源捆绑在一起的开发模式,其在景区建设方面,无论是视觉形象抑或娱乐项目等方面,都沿用与人文资源相结合的思路——从较有名气的响沙湾旅游景区到其他不同规模的自然景观开发区均不例外。但在具体挖掘与开发过程中,则存在着要么相互雷同,要么文化内涵不够深入,要么有意无意歪曲史实等不尽人意处。(二)在宗教文化与祭祀文化资源开发模式或景区景点经营管理体制及机制方面,西四盟市一直在探索和逐步完善中。不过,经我们调查发现,无论是在已开发或正待开发的为数不少的宗教文化和祭祀文化景区景点,均存在着其开发模式不太适合或经营管理体制与机制不健全的问题。首先,由于将寺庙宗教文化资源和祭祀文化资源直接包装成旅游产品,完全以商业化模式进行开发,这即导致广大信徒和宗教人士与祭祀活动组织者乃至于多数民众的不满;其次,开发商和寺庙宗教人士或民间祭祀活动主持者之间在利益分配问题上,往往出现矛盾:一方面双方在门票收入提成比例上易生纠纷,另一方面则是随着朝拜者的减少致使祭祀场所收入受影响而引起的矛盾。类似问题不仅在成陵旅游区、准格尔旗油松王旅游区、阿拉善左旗南北寺旅游区等已开发运营的景区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而且在准格尔召旅游区、乌审召旅游区及其他召庙文化旅游开发景区中,均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例如,成陵旅游区新开发的景点和祭祀文化陵园区之间的整合开发问题,至今没得到合理的解决。开发商、祭祀办、成陵旅游开发区管委会和达尔扈特及朝拜群众各持己见,相互抵触,始终没能理顺开发模式和经营管理体制与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而在阿拉善左旗南北寺、乌审召和准格尔召旅游开发中,至今尚未出台或形成较为成熟的规章制度和规范化的经营管理体制与机制体系。(三)在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方面,西四盟市作了很多有意义的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存在有认识和协调方面的问题。首先,在历史文物古迹资源的保护与开发方面,缺乏完整的规划和可行性方案。如,鄂托克旗阿尔寨石窟遗迹和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的西夏黑城遗址等文物古迹资源的旅游开发,由于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实施方案,保护与开发工作仍面临着难以逾越的瓶颈。阿尔寨石窟壁画受损越来越严重,黑城遗址日益被风沙吞没,这些均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同时,其旅游开发也不知从何处着手,始终未能探索出既能保护又能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合理开发渠道;其次,在文化生态环境保护与文化资源的开发方面,缺乏可持续发展对策。尤其对活态文化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开发方面,面临着很多新老问题。近几年人们已经意识到对自然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的重要性,从而采取不少具体措施,并有了一定成效。但多少年来所形成的习惯,人们并未对人文生态环境保护加以足够的重视,其结果则导致了很多传统文化遗产渐渐淡化或不断地失传。目前这里已逐渐意识到或认可生态环境保护的必要性与紧迫性,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或文化生态保护等不同的方式,从上到下开始努力探索着合理可行的保护与开发措施。但在具体落实和实施当中,由于认识不足或措施不当,在文化生态保护与文化资源开发方面仍存在着不少问题。其具体表现即:在传统的民俗文化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方面至为突出。经此次调查发现,在西四盟市草原民俗文化旅游开发过程中,有下述现象:一是,采取使当地牧民或农民完全脱离过去传统的第一产业——农牧业经济与生活方式,向新的第三产业(旅游开发经营)方向过渡;一是,引入开发资金,对农村牧区某个区域大面积的土地和草场资源进行圈地,把原居民彻底搬迁或以不同的方式使之脱离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以便开发旅游项目。事实上类似形式开发的旅游景区,充其量只是一种仿古影视城似的人工打造之民俗表演接待区(点)而已,绝不属于真正的民俗文化旅游区(点)。民俗文化旅游区其最主要的支撑点,应该是以活生生的土著居民活态民俗文化资源为背景。只有在对活态文化生态环境进行保护的前提下进行民俗文化旅游开发,才有可能保障民俗文化旅游区的生存与其可持续发展。否则,既不利于文化资源的保护,又不利于文化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则将导致两两难以生存的惨淡结局。至于在成吉思汗陵祭祀文化生态保护方面,目前至少面临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对成吉思汗祭祀文化的内涵及其意义,缺乏正确的认识。有不少人将此文化与迷信活动混为一谈。有部分人简单地将此祭祀文化与中原地区帝王陵祭祀习俗完全等同起来。还有些人则将此文化现象看作落后于时代的旧习俗。还有则将祭祀文化当作仅是表演性项目或完全商业化的旅游产品来看待。尤为令人堪忧的是,如此古老而优秀的文化传统,目前渐渐趋于淡化,其神圣内涵日渐萎缩。第二,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随着成陵保护区空间领域的缩小和异文化的渗透,成吉思汗祭祀文化生态环境渐渐在消失。由于空间的狭小而祭祀文化的很多项目难以进一步恢复和拓展。同样,因达尔扈特人口日益散居于异地,在成陵附近的达尔扈特居民渐渐被迫脱离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环境,达尔扈特继承人的延续与文化传承等方面问题多多。如果对此不及时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抢救,在不久的将来会完全失去祭祀文化生态保护区的意义。第三,在多元文化碰撞的新时代背景下,怎样很好地保护和传承成吉思汗祭祀文化的传统和以合理的方式进一步开发利用此文化资源等问题,真切地摆在人们面前,亟待出台合理可行的方案以便实施。此外,通过调查发现,在不断开发草原旅游或民族文化旅游区的过程中,较普遍存在着对文化生态环境保护不够重视的现象。在牧区好多区域内禁牧、产业转移或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具体实施措施不得当而造成文化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同时导致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难以得到可靠的保障。在有些地方为了“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盲目采取全面禁牧措施,从而违反了当地地貌生态与生物链规律,严重地破坏了文化生态环境,不仅没有达到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的目的,反而引起很多社会问题,对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带来了极其不良的影响。(四)西四盟市历史文化旅游之开发,其所积累的经验较其他地区而言比较多些,其发展进度在自治区理应居于前列。然而,这里在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整合开发方面仍有这样或那样不足之处。近些年来,由于整合开发措施不到位,导致重复性建设较多,产品缺乏特色,种类单一、品位低,难以突破市场狭窄瓶颈。经调查发现,首先,各盟市乃至各旗县之间很多景区景点,都泛泛地强调蒙古族整体历史文化的共性特点,而忽视对各自所在区域历史文化的差异性特色,从而走向相互基本雷同的重复性建设歪路,最终陷入难以打造品牌或不易拓展市场的困境;其次,从较大的历史名胜古迹旅游景区(或草原民俗文化旅游区)到较小的农牧家乐旅游点,均以单一的观光或餐饮接待为主,而休闲娱乐、购物或体验性项目等则少而又少。三、对策建议(一)加强对历史文化资源开发力度,尤其有必要注重区域或部族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整合,避免重复性建设,突显特色,打造精品,共同拓展市场。众所周知,西四盟市旅游资源最大的优势特点是除了沙漠和黄河自然景观资源外,另外一个就是悠久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资源。从远古萨拉乌苏旧石器时代古人类文化遗址到汉、匈奴、西夏等各代各族以及后来的蒙古各部历史文化遗产,在西四盟市境内分布极其丰富,且各具特色,非常便于统一整合,深度开发。鄂尔多斯市应依托萨拉乌苏古人类文化遗址、鄂尔多斯青铜器文化遗迹、祭祀文化遗产以及鄂尔多斯各部历史及其现当代活态文化资源进行开发;乌海市应分别将所居区域历史文化传统与当代产业发展时尚文化和现代书法与古代岩画艺术文化有机结合,着重打造具有文化氛围浓郁之多功能综合型现代化城乡旅游集散中心;巴彦淖尔市应该依托河套历史文化和乌拉特蒙古部族民俗文化遗产资源,着力突显地域多元文化特色;阿拉善盟应重点突出西夏历史文化遗产、丝绸之路与古驿站文化遗产、宗教寺庙文化遗产及蒙古族和硕特并土尔扈特部历史文化资源特点而开发。(二)宗教信仰和民间祭祀等特殊文化资源不宜于完全以私有化或商业化模式进行开发。因为宗教仪式和民间祭祀等活动,乃属于民众受宪法保护之信仰自由、民主权利范畴内之事项,其在旅游开发过程中,无论有意或无意,一旦或多或少地使广大民众信仰自由受到不利影响,则应视为不恰当之开发方式,应即时加以纠正。如,将宗教活动和祭祀活动场所统统划入景区门票控制区域内,毫无疑问地对朝拜者的朝拜或祭祀活动起到负面影响。所以,应将宗教活动场所或民间祭祀活动场所与旅游项目活动区域分行管理,前者不宜于门票制管理,仍应归属民政民族与宗教事务部门和宗教行业协会或祭祀办等部门进行统筹管理,以免上述一系列问题之出现。(三)对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保护与开发之提法,似乎人人耳熟能详。然而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怎样进行保护和开发等问题,很多人仍未能正确地理解与把握。这里至少涉及到要保护什么、怎样保护和开发等方面的问题。换言之,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某个单体遗产保护的层面上,而更重要的是对其整体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历史文物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国家目下已有较完善的政策与法规。但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对活态文化的保护方面目前尚未出台完整的法规条例和具体实施方案。如此,则打着开发草原历史文化旅游旗帜,在牧区大量圈占草场,并将土著牧民全部从开发区搬迁出去,重新建设人工景观设施,命名其为什么什么草原文化旅游区等做法,即完全违背了保护与开发的宗旨。所以在历史文化旅游开发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文化遗产及其生态环境的保护,这样才有可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以文化支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以旅游发展来促使文化保护之目的。

内蒙古旅游资源分析论文格式

论文格式模板(通用5篇)

论文是一个汉语词语,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论文格式模板,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论文格式

一、题目是文章最重要和最先看到的部分,应能吸引读者,并给人以最简明的提示。

1、应尽量做到简洁明了并紧扣文章的主题,要突出论文中特别有独创性、有特色的内容,使之起到画龙点睛,启迪读者兴趣的作用。

2、字数不应太多,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3、应尽量避免使用化学结构式、数学公式或不太为同行所熟悉的符号、简称、缩写以及商品名称等。题目中尽量不要用标点符号。

4、必要时可用副标题来做补充说明,副标题应在正题下加括号或破折号另行书写。

5、若文章属于“资助课题”项目,可在题目的右上角加注释角号(如※、#等),并在脚注处(该文左下角以横线分隔开)书写此角号及其加注内容。

6、为了便于对外交流,应附有英文题名,所有字母均用大写,放在中文摘要与关键词的下面。

二、作者署名是论文的必要组成部分,要能反映实际情况。

1、作者应是论文的撰写者,是指直接参与了全部或部分主要工作,对该项研究作出实质性贡献,并能对论文的内容和学术问题负责者。

2、研究工作主要由个别人设计完成的,署以个别人的姓名;合写论文的署名应按论文工作贡献的多少顺序排列;学生的毕业论文应注明指导老师的姓名和职称。作者的姓名应给出全名。

3、作者的下一行要写明所在的工作单位(应写全称),并注上邮政编码。

4、为了便于了解与交流,论文的最后应附有通迅作者的详细通讯地址、电话、传真以及电子信箱地址。

三、摘要。

摘要是科研论文主要内容的简短、扼要而连贯的重述,必须将论文本身新的、最具特色的内容表达出来(重点是结果和结论)。

1、具体写法有“结构式摘要”和“非结构式摘要”两种,前者一般分成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个栏目,规定250字左右;后者不分栏目,规定不超过150个字,目前国内大多数的医学、药学期刊都采用“结构式摘要”。

2、摘要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结果要求列出主要数据及统计学显著性。

3、一般以第三人称的语气写,避免用“本文”、“我们”、“本研究”等作为文摘的开头。

四、关键词。

关键词也叫索引词,主要为了图书情报工作者编写索引,也为了读者通过关键词查阅需要的论文。

1、关键词是从论文中选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的单词或术语,要求尽量使用《医学主题词表》(MeSH)中所列的规范性词(称叙词或主题词)。

2、关键词一般选取3~8个词,并标注与中文一一相对应的英文关键词。每个词之间应留有空格以区别之。

3、关键词通常位于摘要之后,引言之前。

五、引言。

引言(导言、序言)作为论文的开端,起纲领的作用,主要回答“为什么研究”这个课题。

1、引言的内容主要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范围,简要说明研究课题的意义以及前人的主张和学术观点,已经取得的成果以及作者的意图与分析依据,包括论文拟解决的问题、研究范围和技术方案等。

2、引言应言简意赅,不要等同于文摘或成为文摘的注释。如果在正文中采用比较专业化的术语或缩写词时,最好先在引言中定义说明。

3、字数一般在300字以内。

六、正文。

正文是科研论文的主体,包括材料、方法、结果、讨论四部分内容,其中某些部分(特别是方法和结果)还需列出小标题,以使层次更加清晰。

1、材料材料是科学研究的物质基础,需要详细说明研究的对象、药品试剂、仪器设备等。

(1)如属动物实验研究,材料中需说明实验动物的名称、种类、品系、分级、数量、性别、年(月)龄、体重、健康状态、分组方法、每组的例数等;如属用药的临床观察,应说明观察对象的例数、性别、年龄、职业、病例种类、症状体征、诊断标准、分组方法、治疗措施、临床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如痊愈、显效、好转、无效的标准)等。

(2)说明受试药的来源、批号、配制方法等,中药应注明学名、来源,粗提物应标明有效部位或成分的含量和初步的质量标准,若是作者本实验室自行提取的应简述提取过程。

(3)标明主要仪器设备的生产单位、名称、型号、主要参数与精密度等。

(4)标明主要药品、试剂的名称(尽量用国际通用的化学名,不用商品名)、成分、批号、纯度、用量、生产单位、出厂日期及配制方法等。

2、方法

(1)采用已有报道的方法只要注明文献的出处即可,不必详述其过程;若为有创意的方法,要详细介绍创新之处,便于读者依此重复验证;若是对常规方法作出改进的,应具体描述改进部分及改进的理由,同时也要注明原法的文献出处。

(2)对于实验条件可变因素的控制方法(如放射免疫法的质量控制)要加以详细说明,以显示本文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3)实验研究论文要设立阴性对照组和阳性药物对照组,前者一般采用溶剂作为对照,后者选用被公认的、确有疗效的药物,以验证实验方法的可靠性。

(4)在进行药效学和毒理学研究时,通常要设高、中、低三个剂量组,以体现出药物的量-效关系。

(5)实验设计时应考虑到每组有足够的样本数以满足统计学处理的需要,一般地说,小动物(如大、小鼠)每组至少8~10只,大动物(如狗)每组至少4~6只。同时应说明数据处理的统计学方法,统计学处理结果一般用P>、P<、P<三档表示。

3、结果试验结果是论文的核心部分,这一部分要求将研究中所得到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并将经统计学处理后的结果用文字或图表的形式予以表达。

(1)表格

①表格设计要清晰、简练、规范。每个表格除有栏头、表身外,还要有表序(如表1、表2、表3……)和表题,表题与表序居中写,中间空一格将两者分开。在正文中要明确提及见表x。

②表随文放,一般应列在“见表x”文字的自然段落的下面。

③表格一般采用三线表。

④表题应有自明性。若表中数据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则在表题的后面注上(±S);若表中各组的例数相等,则在表题后面统一注上(n=X),若例数不等应另加一列,分别注上各组的例数;表中计量单位若一致,可写在表题的后面,若不一致应分别写在每个栏头之下,不加括号。

⑤表内阿拉伯数字上下各行的个位数对齐,未发现的数据用“-”表示,未测或无此项用空白表示,实测结果为零用“0”表示。

(2)插图

①图包括示意图、曲线图、照片图等。

②图要求大小比例适中,粗细均匀,数字清晰,照片黑白对比分明。与表一样图也要随文字放,先见文字,后见图。

③每幅图都要有图序和图题,通常写在图的下方。图题要有自明性。

(3)结果处理时要尊重事实,要求结果中的数据精确完整、可靠无误,同时要注意不应忽视偶然发生的现象和数据。

(4)药物的临床疗效研究结果,要注意交待与药物有关的全部信息,如疗效、毒副作用及注意事项等。

4、讨论。讨论是结果的逻辑延伸,是全文的综合、判断、推理,从感性提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也是作者充分运用自已对该领域所掌握的知识,联系本课题的实践,提出新见解、阐明新观点之处。

(1)讨论应从结果出发,紧扣题目,不宜离题发挥。具体地说应对本实验所观察到的结果,分析其理论和实践意义,能否证实有关假说的正确性,找出结果中的内在规律,与自己过去的或其他作者的结果及其理论解释进行比较,分析异同及其可能原因,根据自己的或参考别人的材料提出新见解。

(2)讨论中应该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正确地分析和评价自己工作中可能存在的不足之处和教训,例如本研究所用方法是否有局限性等;提出今后研究方向及本结果可能的推广应用的设想,这往往对读者的思路有所启发。

(3)篇幅较长的讨论,应分项目编写,每个项目应集中论述一个中心内容,并冠以序码。讨论的中心内容应与正文各部分,特别是结果部分相呼应。讨论中不应过细重复以上各部分的数据。

(4)为体现讨论的客观性,写作时一般采用第三人称语气。

(5)讨论切忌写成文献综述,更不应简单地重复实验结果,而是从理论上有选择地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比较、解释、推理,对主要问题,特别是本研究创新、独到之处加以充分发挥,提出新的假说,揭示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七、致谢。

凡不具备前述作者资格,但对本研究作过指导、帮助的人或机构,均应加以感谢,但必须得到被致谢人的同意后才能署其姓名。致谢一般单独成段,放在正文的后面。

八、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要求引用作者亲自阅读过的、最主要的文献,包括公开发表的出版物、专利及其他有关档案资料,内部讲义及未发表的著作不宜作为参考文献著录。

1、论文所列参考文献一般不超过10条,综述不超过30条。

2、文内标注法:著录时按文中引用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直接引用作者全文的,文献序号置于作者姓氏右上角方括号内。

3、文献序号作正文叙述的直接补语时,应与正文同号的数字并排,不用上角码标注。如:实验方法见文献〔2〕或据文献〔2〕报道。

4、著录格式

(1)杂志:序号(顶格)。作者,文章名,刊物名,年、卷(期)、起始页码。如:刘康,季晖,李绍平等。三种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的比较。中国骨质疏松杂志,1998,4(4):13~18

(2)书:序号(顶格)。著者,书名,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讫页码。如:徐叔云,卞如濂,陈修主编。药理实验方法学第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11~916

5、著录规则

(1)作者:3名或少于3名者全部写出,并用逗号分隔,3名以上写前3人的姓名,后加“等”或“etal”。集体作者要写全称。

(2)刊名:中文均写全称,外文缩写可按美国医学索引《InderMedicus》的格式。

(3)版次(本):第一版不标注,其它版次用阿拉伯数著录。如“第2版”,“2nd”。

技术论文格式要求

一、技术论文正文的基本结构和要求

技术论文正文建议8000-10000字,须包括以下部分:

(一)作品难点与创新

(二)方案论证与设计

(三)原理分析与硬件电路图

(四)软件设计与流程

(五)系统测试与误差分析

(六)总结

二、技术论文正文以外应包括的其他内容

除正文以外,技术论文必须包括以下内容:论文封面、中文摘要、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字、目录、参考文献,以及页眉页码。

封面内容包括作品题目、参赛单位、参赛队伍名称、指导老师、参赛队员、完成时间。中文摘要500-1000字,简要说明作品的现实意义、设计思路及创新点。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相对应。关键词3-5个。目录包含三级标题。参考文献没有数量要求,列出写作过程中所参考的论文和书籍。

技术论文正文中的每一页都必须有页眉,页眉的内容分两行,第一行内容为“第十届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字样,第二行内容为论文的题目。居中排列。

技术论文必须有页码,页码需放到每一页下方的右侧,编码从正文开始。

三、技术论文中图表脚注的处理

1、图题和表题

技术论文中的图表需要有图题、表题(图表的序号和名称)。图题放在图的下方,表题放在表的上方。

2、图表的序号使用

技术论文中图表的序号统一使用“图1-1”(第1章第1图),“表1-1”(第1章第1表)的形式。图和表的序号分开排列,图表的序号顺

序要在每一章重新编号,如第1章的图表从“图1-1”、“表1-1”开始,

第2章的图表从“图2-1”、“表2-1”开始。

3、图表的资料来源

图表下方应注明资料来源。表的资料来源注释应放到表的下方,图的资料来源注释应放到图题下方。

4、脚注的使用

技术论文中凡是引用和参考别人的研究成果以及有数据的地方都要用脚注注明出处。论文需使用全文连续脚注,脚注放在每一页的页面底端。脚注的具体内容应包括作者、题目、出版要素三个部分,脚注的序号统一使用“①”“②”“③”…的形式。如使用网络文章,要注明详细网址。

四、技术论文排版要求

论文封面单独占一页,目录单独占一页。论文的每一章开始必须另一起一页,每一节开始时应另起一行。正文段落和标题一律采用固定行间距20pt。

版式与字体要求

1. 封面

2. 目录

3. 正文

题目

作者

【摘要】: 用简短的语言(小于等于300字)来总结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结论。

【前言】: 就是阐述一下背景,现状,你要的问题(最好是以案例的形式将问题呈现出来,以及你的的意义。

【经过】:

一、 详述的方向和想要达到的目的。

二、 活动安排(包括每一阶段时间安排以及每一阶段的方法(包括每一种方法想要达到的目的)。

三、 人员分工

四、 获取资料的方式

【内容】:

一、 【收集案例】:如果对象不属于同一类的话,就要用图表的形式将对象比例情况展示出来

二、【案例分析】:案例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尤其是现状的背景下,问题依然存在的具体原因、深层次原因)

三、【问卷调查】如果有问卷调查的在此可加入调查的问题以及调查结果。

四、【结果】总结的结果,可以用图表形式

【结论】:

根据的结果提出自己的观点,看法,结论。

参考文献:

注明资料的出处

1网络资料,注明:文章名,作者,网站名称

2 书籍资料:注明: 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页数。

3 报刊资料,注明,文章名,作者,报刊名字,期

小论文格式要求

一、学生要严格按照论文题目、作者及学号、单位、指导教师、摘要、关键词、正文、主要参考文献。

二、字体、字号规定如下:题目(黑体小2号居中);作者、单位(宋体4号);指导教师及其姓名(楷体4号间隔3空);摘要、关键词(黑体5号);摘要内容、关键词内容(楷体5号);参考文献(黑体5号)、参考文献内容(宋体5号);正文内容(宋体小4号),一级标题(黑体小4号),二级标题(小标宋小4号)。

三、论文的标题层次采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如:一级标题1,2级标题,三级标题。编号左起顶格书写。

四、中文摘要150字左右,关键词3-7个。

五、参考文献只列文中引用的公开发表的文献(未公开出版的用脚注说明),按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出。其排列格式如下:

专著:作者名(包括前三位)、书名、出版社、出版年。

论文集:作者名(包括前三位)、文题、编著者、书名、出版社、出版年。 刊物:作者名(包括前三位)、文名、刊物名称、期(卷)。

如:

[1] 盛宝怀. Ba空间中Kantorovich算子的饱和性. 数学杂志,1992,12(2):146-154.

[2] Wu Garidi. The Jackson theorem in Ba spaces. Approx. theory & Appl.,1996,12(2):60-69.

[3] 孟伯秦. 内插空间理论及其应用.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1, 183-192.

六、用蒙文撰写的论文的题目、单位、作者、指导教师、摘要、关键词必须用蒙文汉两种语言表达。

七、毕业设计(创作)要求录入作品名称(题目)、单位、姓名、指导教师、毕业设计报告书。

小论文格式模板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人才地域分布差异分析

xxx 学号

数学科学学院 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20xx级汉班

指导教师 xxx

摘 要 科技人才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的先决条件和制约因素,本文根据内蒙古自治区xxxx年科技人才调查统计的数据,对内蒙古地区人才分布现状、差异及形成差异的原因和今后发展对策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人才、地域差异、人才优势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祖国的北疆,地文人稀,交通不便,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复杂多样,在这片土地上设有十二个盟市级行政单位,其中含有四个市八个盟,首府是呼和浩特[1].

1内蒙古科技人才地域分布差异

内蒙古各盟(市)科技人才地域分布差异

人才数量差异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丰富,但缺乏与之相适应的人才资源. 因此人才资源急需解决[2]. 解决的办法就是引进人才的同时,切实加强本地区的人才开发培养工作.

人才地域结构差异

(正文部分略)

2内蒙古科技人才发展战略

一方面要适当增加物质力量对科技事业的支持,加强教育投资,发送办学条件,抓好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待遇,减少教育人才外流;另一方面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XXX老师多次精心指导,在此表示感谢.(本行可以不写)

参考文献:

[1] 盛宝怀. Ba空间中Kantorovich算子的饱和性. 数学杂志, 1992, 12(2): 146-154.

[2] Wu Garidi. The Jackson theorem in Ba spaces. Approx. theory & Appl.,1996,12(2):60-69.

[3] 孟伯秦. 内插空间理论及其应用.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2001, 183-192.

一、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要求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见解或新成果,并对本学科发展或经济建设、社会进步有一定意义,表明作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学科知识,具有从事学术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硕士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

博士学位论文,要求对所研究的课题在材料、角度、观点、方法、理论等方面或某方面有创新性成果,并对学术发展、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有较重要的意义,表明作者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学科知识,具有独立从事学术研究的能力。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

学位论文应当用规范汉字进行撰写,除古汉语研究中涉及的古文字和参考文献中引用的外文文献之外,均采用简体中文撰写。

学位论文必须是一篇[或一组相关论文组成的.一篇]系统完整的、有创造性的学术论文。

不符合上述要求的,一律不接受其学位论文答辩申请。

二、学位论文的一般格式

学位论文一般应依次包括下述几部分:

1. 封面(参见附件1)。

2. 版权声明。

3. 题目:应准确概括整个论文的核心内容,简明扼要,让人一目了然。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4. 中文摘要:内容摘要要求在3000字以内,应简要说明本论文的目的、内容、方法、成果和结论。要突出论文的创新之处。语言力求精炼、准确。在本页的最下方另起一行,注明本文的关键词(3-5个)。

5. 英文摘要:英文摘要上方应有题目,内容与中文摘要相同。在英文题目下面第一行写研究生姓名,专业名称用括弧括起置于姓名之后,研究生姓名下面一行写导师姓名,格式为Directed by...。最下方一行为英文关键词(Keywords 3-5个)。参见附件2。

6. 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

7. 序言(或序论、导论):内容应包括本课题对学术发展、经济建设、社会进步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述评,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论文运用的主要理论和方法、基本思路和论文结构等。

8. 正文:是学位论文的主体。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和选题情况,可以有不同的写作方式。但必须言之成理,论据可靠,严格遵循本学科国际通行的学术规范。

9.注释:可采用脚注或尾注的方式,按照本学科国内外通行的范式,逐一注明本文引用或参考、借用的资料数据出处及他人的研究成果和观点,严禁抄袭剽窃。

10. 结论:论文结论要明确、精炼、完整、准确,突出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应严格区分本人研究成果与他人科研成果的界限。

11. 参考文献:按不同学科论文的引用规范,列于文末(通篇正文之后)。外文用原文,不必译成中文(参见附件3)。

文献是期刊时,一般书写格式为:作者、篇名、期刊名、年月、卷号、期数、页码。

文献是图书时,一般书写格式为: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月、版次、页码。

12. 附录:包括正文内不便列入的公式推导,便于读者加深理解的辅助性数据和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缩略语,程序全文和有关说明,其它对正文的必要补充等。

13. 作者的致谢、后记或说明等一律列于论文末尾。

14.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授权使用说明(导师和作者本人均需签名)。

15. 封底。

摘要

是对论文基本内容的简要陈述,可以说是论文的缩影。它在论文的标题和全文之间,起着桥梁的作用。读者是否阅读全文,一般在他阅读完摘要以后就能决定了。此外,摘要也能给文摘者提供方便。

摘要的种类,主要有指示性摘要和报道性摘要两种。指示性摘要只叙述论文内容的精华,不涉及研究方法、结果和结论,其字数一般只有30~50字,少的甚至仅有十几个字。报道性摘要一般包括研究课题的目的、范围、重要性,所采用的理论、方法,得到的结果、结论等,其中,结果、结论是重点。报道性摘要的篇幅,一般为正文文字的2~5%。笔者建议,期刊论文中的中文摘要不要超过200个汉字,英文摘要不要超过100个实词。

对报道性摘要的主要要求,是简短、精练、完整。所谓完整,是指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其内容应包含与原文等量的主要信息,可以独立成篇,可供文摘人员直接采用。

摘要应当用第三人称写,不要用传统的本文这样的第一人称叙述;一般情况下,摘要不要分段;摘要要用规范的术语,一般不宜出现插图、表格、数学公式及参考文献序号等。

关键词

关键词是最具有实质意义的检索语言,其主要作用就在于方便检索。因此,应当选取在论文中起关键作用的、最能说明内容实质的单词、短语或术语作为关键词。关键词的数量一般为3~8个,它们之间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组合,不必要考虑语法结构,也不必要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经过规范化处理的关键词,称为叙词。目前有少数杂志要求采用叙词,如《机械工程学报》、《农业机械学报》等。叙词的选择不如关键词来得方便,需要查阅相应的叙词表。与机械工程科学相关的叙词工具书是《机械工程叙词表》。

对于论文标题与关键词选取的关系,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标题中的词与关键词重复是一种浪费,另一种观点认为标题中应尽可能多地包含关键词。笔者倾向于后一种观点。因为标题要高度概括论文的内容,关键词应对说明论文的内容实质起关键作用。所以,如果关键词选择精当的话,一个好的论文标题中存在重复它们的词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反之亦然。

《如何从新的角度来探讨民俗的发展》 一、如何认识民俗旅游 (一)民俗旅游的范畴 民俗旅游是当今的热点,其作为一种无形文化资源,代表的价值呈现出巨大的吸引力。民俗旅游能将自然文化、社会生活、观览体验、传统现代等结合起来,反映着民俗区域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多彩的生活情趣。“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它以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民俗事项和民俗活动为旅游资源、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鲜明突出的民族性和独特性、在心理上满足游客追求“新异乐知”的需求欲望的一种旅游形式。针对民俗旅游的范畴问题,学术界有着不同的见解,其中就有关于上层文化中的宫廷文化(诸如宗教历史遗迹、佛教寺庙景观等)是否被纳含于民俗旅游资源(大数来源于民间下层文化)之中还有待进一步研究。随着时代的迁移,上层的宗教仪典等已经成为当地的民俗文化传统,所谓的“神圣”已经加了民俗的基调与内容,把上述归为民俗旅游的范畴有其可行性与合理性:符合时代的变迁性质,保留历史原有的上层文化;丰富旅游文化的内涵,顺应民俗旅游发展趋势;共同参与并了解,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之博大精深。 (二)“旅游民俗”的分类 “旅游民俗”是个广泛的概念,其分类的标准与角度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会有所出入。总的来讲,分类应从宏观与微观的角度来分别定位。 1.从宏观的角度来区分,旅游民俗又可依照其涉及的民俗性质、产品层次等可作出不同的类型划分。周霄认为以民俗性质为标准,旅游民俗可分为“物质型”、“社会型”、“口承语言型”和“信仰型”四种类型;以产品层次为标准,旅游民俗还可分为“静态陈列型”、“动态表演型”和“互动参与型”三种类型。此外,谢科还根据民俗旅游资源的存在形式和表现形式,可将旅游民俗分为三种形式:物质民俗旅游资源(包括生产民俗、消费民俗和流通民俗)、社会民俗旅游资源(家庭民俗、村落民俗、民间组织民俗、礼仪民俗、岁时节日民俗)和精神民俗旅游资源(信仰祭祀民俗、口承语言民俗、民间艺术民俗、民间游戏娱乐民俗)。巴兆祥在论及民俗旅游时根据旅游者的行为动机把民俗旅游分为消遣观光型、参与型、考察型和娱乐性。 2.从微观角度来区分,旅游民俗的分类可根据地方的具体情况,不拘泥于一种格式。如大理旅游民俗主要包括服饰、手工艺品、歌舞、节日、宗教信仰这几类;又如喀纳斯斯湖景区图瓦旅游民俗有物质民俗文化、意识民俗文化和社会民俗文化3大类、11亚类和41小类。根据调查,图瓦人文化在畜牧民俗、农耕民俗、服饰民俗、饮食民俗、居住民俗、社会民俗文化、交通民俗、婚俗民俗、寿庆民俗、丧葬民俗、传统节日、现代节日、乡里民俗、竞技民俗、工艺民俗、自然崇拜、生活禁忌、宗教信仰上具有特色。 二、民俗旅游的研究内容(价值体系研究) 本人通过万方数据库、google academic搜索引擎、中国期刊网等搜索到了近万篇关于民俗旅游的论文,再加之导师指定的论文,发现关于对民俗旅游的研究至今在这样的一个范围中反复讨论,同时加深加宽。民俗旅游的研究内容大多数集中在民俗旅游概念、特点和分类研究;民俗旅游规划、开发及开发模式的研究;民俗旅游的有关文化方面的研究;民俗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区域旅游发展研究;民俗旅游与市场、经济相关的研究;民俗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民俗旅游的中外对比研究等等。探讨诸如此类问题的论文比比皆是,但是从民俗旅游本身的价值角度出发的文章并不多见,纵观民俗旅游的研究内容,其实质上主要探讨了民俗旅游的价值体系,其主要包括了以下几方面的价值内容: (一)文化价值观 1.文化的不和谐现状:旅游业往往被称之为“无烟”产业,然而在其发展过工程中对其赖以生存的旅游资源环境所造成的伤害, 从某种程度上看, 丝毫不亚于工业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由于过于关注民俗文化的形式,常常导致民俗文化精神内核的丧失,出现大量的伪民俗,破坏了旅游地民俗文化的和谐性,促使旅游地民俗文化出现与外来文化快速趋同的趋势,使民俗文化的特色日渐消失。民俗旅游是在丰厚的民间文化土壤上发展起来的旅游形式,本应有利于民间文化的传承,但在不少地方,旅游开发却使民间文化受到了伤害,导致民族风情徒具形式,手工艺品艺术价值降低,文化的多样性渐趋丧失。孙天胜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开发者和旅游者的功利主义,为此我们应强调民俗旅游对文化保护的责任,在发挥其经济功能的同时不忘其对文化传承应有的意义。田茂军从“没有科学地处理民族文化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和“没弄明白民俗文化保护与开发的主体问题”两个角度对民俗旅游文化进行了反思。周霄(2002)还引进了“文化殖民”这个概念,等等。 除此以外,还有学者认为中国当代文化巨变的明显特点是物质生活习俗与社会生活习俗、信仰生活习俗的两极化发展,即一方面在物质生活方式上疾速追逐超越时空和国情的消费与享受,甚至不加选择地套用外来文化模式,或错误地引进西方文化的败笔来填补鄙弃传统生活方式的空缺,另一方面在家族习俗、人生礼仪及信仰行为与观念上不加区别地全面恢复古旧的宗法性礼俗,无论外来的风俗还是本土的习惯,都处在冲撞、融合或重整再造之中。此外,现时风俗打上了“时尚”的印记,研究时尚这种能够趋同性行为模式的形成、时尚的不断更替等则成为民俗学者们的主要任务。 2.文化的协调发展:民俗旅游发展中存在的看似经济性问题的文化冲突,实则是深层次文化冲突的外现。所以旅游开发的实践中,不仅应该对一个地区的旅游开发进行技术经济论证,而且应该寻找文化冲突中的均衡,培养文化调协的概念。陶犁认为,其协调内容应含有民俗旅游者文化求异与文化认同间、民俗旅游的本质与民俗旅游产品形式间、民俗旅游中民族文化传承发展的自决性与互动性间、民俗旅游中接待地居民文化心态间、民俗旅游的开放性与限制性间、民俗旅游中文化与生态经济间的调协。吴忠军在论述广西民俗文化的时候也涉及了“整体文化开发设想与局部文化建设并重”的协调思想。卡哈尔-吾甫尔针对新疆民俗旅游文化资源的开发提出了增强区域协作、联合促销并尽快建立和完善新疆黄金旅游走廊的思路。 其实文化协调性的现行核心问题是民俗旅游本真性与商品性的协调问题。其实民俗旅游的本真性与商品化并非绝对对立,如民俗旅游开发以旅游业为驱动力,商品化则无法避免,我们应该寻求本真性与商品化的内在张力以获得旅游开发的可持续。同时不协调的关键实质上不在于民俗旅游商品化本身,而在于对商品化的肤浅理解和低级运用。民俗旅游中的“本真性”侧重于旅游者所经历的“真实”,通过市场运作来为旅游者提供一个体验民俗文化的机会。因此,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旅游,它具有经济的“外壳”和文化的“内涵”。因此,民俗旅游的开发既要遵循经济规律,又要遵照文化法则。置文化内涵于不顾的随心所欲、粗制滥造,实际上违反了商品化原则,是不可持续的发展,也不可能获得长远的经济效益。同时,在旅游开发中一定要把握商品化的“度”,不把旅游的经济效益把再过高的位置,商品化也未尝就是坏事,相反商品化还可以有效的传播和推广民俗文化,旅游也将成为民俗文化传播的使者。所以只有本着旅游本真性与商品性的均衡发展才会真正实现大范围的文化协调。 (二)经济价值观 作为文化旅游重要组成部分的民俗旅游,在经济效益方面已经显有成效: 1.显性效应:民俗旅游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吸引旅游者、增加客源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 2.隐性效应:需要经过时间的检验,民俗旅游是获得信息的重要途径,同时民俗旅游也扩大了当地的知名度,在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的同时,还可以吸引众多的投资者为当地经济建设宣传服务。 殷群从民俗旅游的供给与需求方面出发,指出民俗旅游需求的边际效用递减,因此开发中要防止民俗旅游的泛化,同时要注意民俗旅游的供给具有民族性和民间性,此外,作者也对民俗旅游进行了消费效用分析。陈建设等指出民俗旅游能给民俗地区带来经济收入实为一种帮助扶贫、充分利用资源和保护资源文化的经济激励,同时提出以扩大市场增加收入、建立合理的经济补偿机制、多种激励方式相结合的建议对原有的经济激励进行了改进。在实证性研究论文当中,张旭亮等对图瓦民俗旅游进行了研究,以外部性理论为基础,探讨了图瓦民俗旅游开发所产生的外部性不经济性,并针对这些外部不经济性提出了一些可消除图瓦民俗旅游开发外部不经济性的建议。 (三)社会价值观 民俗旅游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特色旅游,其独特性与生动性使其充满了商机,当然作为社会整体中的一个侧面写照,我们也不可忽略其社会价值。彭谊认为通过民俗旅游,可以为弘扬民族文化提供了契机和条件,促进了生态环境、文物古迹的保护和城乡的美化,同时也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此外,随着可持续发展的提出,“社会控制”问题也炙手可热,民俗旅游拉动了旅游地经济的增长。当经济落后地区的经济资源等因素不足以支持其向前发展时,外部的政治机构和经济集团以“投资者”或“扶贫者”的姿态介入并成为旅游战略的制定者和经营运作的操控者。众所周知,投资者关心的往往是其资金收回与效益问题,这种思路极易导致民俗旅游开发中的短视行为,为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以当地自然文化生态的破坏为代价。因此,在关于当地民俗旅游开发与保护的原则性问题上,地方政府需重新争取主动而坚定立场,以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为计。 三、民俗旅游的研究方法 民俗旅游是一门新兴的旅游主题,它的热潮引起了众多学术研究的紧跟而上,研究方法也是如此,大量篇幅的研究方法此起彼伏,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剖析并总结。具体而言,民俗旅游的研究方法可主要分为以下四种类型:一般分析法、跨学科分析法、整体—局部分析法和跨区域分析法。 (一)一般分析法 从民俗旅游的资源开发和市场开发两个角度, 提出了调查法、比较法、综合法、形象定位法、市场预测法。胡海胜使这五个方面具体化:调查法——对民俗旅游资源、市场和开发过程的调查;比较法——相似和相异比较;综合法——综合运用各种方法进行旅游资源的评价(分等定级法、层次分析法、模糊数学法)和对民俗旅游景点的综合开发(景点内综合开发、民俗风情与自然风光文物古迹的结合、点线面相结合);形象定位法:领先定位、比附定位、逆向定位、空隙定位、重新定位;市场预测法:定性(类比预测法、集合意见预测法)、定量(时间序列预测法、回归分析预测法、试销法)。 (二)跨学科分析法 对民俗旅游的研究与对相关学科的研究是相通的,此类相关学科包括社会学、哲学、心理学、人类学、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人口学、生态学等等。只有通过类比或对比才能在学科研究间找出共性与特性,关于民俗旅游的论文中运用跨学科研究方法的并不多,但也不乏有人创新开拓,如周霄从人类学的角度出发,系统阐述了旅游民俗的概念体系与类型,以及民俗旅游的本质与特征,并从文化变迁、组织重构、角色认同和社会控制等方面对民俗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进行了简要分析。又如刘晓春从哲学的意识形态方面分析,认为民俗旅游是全球化背景下权力政治、资本与地方性文化之间共谋的结果,是一种后现代文化现象,服务于民族——国家的现代化建设诉求。此外,民俗学与心理学的结合也可为创新之举,王德刚等从消费心理学的角度来考察旅游者对民俗旅游商品的需求特征,包括追求时代性、追求艺术性与实用性的统一、追求消费多元性与需求多样化、追求消费个性化和追求携带的方便性等。 (三)整体—局部分析法 这种方法实质上也可称作整面—焦点分析法。 1.运用整体(整面)分析法的文章占了论文总数中相当一部分,其从宏观把握问题,审视我国民俗旅游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并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同时展望今后的发展动向,等等。 2.局部(焦点)分析法则从微观的角度来具体分析某一个地区的民俗旅游发展情况,其研究领域涉及中国东西南北中大部分省市自治区,研究的层次由省及村。论文研究内容以具体地域状况为基点来探讨,分析了民俗旅游发展的历史成因、开发模式及意义、现状及内容、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等,以小范围的诠释扩展到大范围的展望。这方面的研究也很多,地域涉及广泛,如在文献总数(根据数据库精选出的112篇文献资料)中,分析新疆、广西、云南、内蒙古、山西、辽宁、天津、湖南、四川、重庆、江西、甘肃等北方及中西部省份,或诸如昌平、新疆喀什、恩施州、北京怀柔区官地村、湘南地区、张家界、甘南地区等小区县的论文数较多,而针对东南沿海诸如上海、南京等地关于民俗旅游开发方面的文章较少;此外,民俗旅游深入研究与少数民族紧紧相连,大量的文献围绕少数民族地区的民俗开发而展开,如西南三省少数民族的旅游民俗开发等。 (四)跨区域分析法 也称之为区域比较法,此分为两种情况:1.国内不同区域间的比较分析法;2.跨国界比较分析法。针对1种情况,海峡两岸曾在02年于北京对关于两岸观光休闲农村与乡村民俗旅游召开了研讨会;“06中国旅游发展论坛-北京对话”也以跨省市的手法来比较分析乡村民俗旅游的发展异同。针对两种情况,周春光等从介绍日本“里山”现象入手,通过对目前京郊地区民俗旅游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民俗旅游可持续发展建议,并积极主张营造有中国特色的乡土自然文化和民俗旅游发展模式。 (五)其他方法(创新构想) 包括“经典罗列法”和“历史阶析法”。 1.“经典罗列法”指在罗列出民俗旅游发展过程中的典型案例来分析民俗旅游的发展模式与发展前景等,陈景辉等在论及我国民俗旅游开发的成功模式中就罗列出民俗旅游发展过程中典型的三种模式:泸沽湖地区的纳西族摩梭民俗文化旅游开发;西安以仿古入城式盛大典礼欢迎克林顿;深圳华侨城大打民俗旅游品牌,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对内蒙古民俗旅游的开发意见。 2.“历史阶析法”指利用民俗旅游发展中不同历史阶段的典型性特征来纵观民俗旅游的发展进程与改进措施。这两个创新构想出的方法在研究中的具体运用情况不多,即使出现也以综述的形式,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去完善研究方法的多样性,从而提高研究成果的可信度。 四、民俗旅游的创新思路 (一)处理民俗旅游与相关主题旅游的关系 随着“旅游可持续化发展”口号的提出,以“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民俗旅游”为主题的旅游形式纷纷兴起。民俗旅游作为近年来旅游新的增长点,各地方踊跃的打起“民俗”的旗号、以当地的民俗特色吸引游客来发展当地的旅游经济。其实民俗旅游与其他几种旅游形式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同步性与相关性,具体体现在: 1.民俗旅游中的“民俗”特质贯穿于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和红色旅游的内容之中,呈现出地域上与内容上的相互包揽性,具有“民俗搭台,生态、红色、乡村唱戏”的特征; 2.均为新兴的旅游形式,其形成机制与发展模式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四个主题互为兼容,互为补充; 3.旅游发生地大部分集中在边远山区和偏僻乡村,上述几种形式的旅游均顺应形势,有效地宣传了当地特色文化、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维护了经济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二)注重都市民俗旅游与乡村民俗旅游、农业民俗旅游的并肩发展 民俗是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如何更好地丰富民俗旅游的内容、展现丰富旅游文化,一直是研究人员关注的问题。“和谐”理论的提出要求我们在旅游的生态可持续方面也做出贡献,农村民俗旅游与农业旅游是民俗旅游可持续化的发展重点,它们是伴随着中国古代农村或农业经济生活而产生的文化现象,也是我们如今发展民俗旅游中的重中之重。然而社会的进步与旅游发展的多样化要求民俗旅游不局限于一个小范围内。迄今为止,仍有不少民俗旅游论文还在沿用早期英国人类学派的观点,把大量注意力投向古老的民俗事象,因而过分关注市场尚不成熟的民族或乡村区域,纷纷开发出一系列无“度”的民俗旅游项目,而同时国内都市所吸引的客源在旅游市场上至今还占有很大的比重,这为都市民俗旅游的开发提供了很大的市场空间,我们的研究余地还很大。比如,邱扶东等在考察上海都市民俗特征基础上,提出了上海都市民俗旅游开发模式,并从都市文化与旅游氛围、旅游产品、旅游商品等方面评价了都市民众旅游开发的作用。总之,要把民俗旅游做大做好,就要结合都市与农村等地域的民俗特色,做到地域间民俗旅游的和谐发展,达到互为补充、互为增色的效果,使游客选择余地更大,从根本上完成民俗旅游的多样化建设。 (三)解决民俗旅游的传统性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与“三农问题” 民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涉及的内容很广,有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等方面构成。 1.经济上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可用来指导民俗旅游的产供销活动,从而解决供需矛盾; 2.社会、文化的可持续要求民俗旅游开发中加强对传统民俗文化价值的宣传, 要提高当地居民的素质, 激发起对所在社区和地方文化的自尊、自爱和自豪感, 提高其控制自己生活的能力。对游客要加强尊重接待地社会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宣传教育等等; 3.环境的可持续主要在于加强环境保护和开展各种形式的针对民俗旅游开发者、管理者、旅游者以及当地人们的生态环境教育,提高其环境保护意识。 如今民俗旅游展开地中相当一部分集中在农村,“三农问题”也就成了“可持续发展问题”中的核心问题。李万佰以北京昌平市为例,提出了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创造良好的产业环境、与其他产业协调发展和政府扶持为措施的“三农问题”解决方案。李琳桂等认为“农家乐”民俗旅游在“三农”问题上可以有效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解决农民增收难的问题;解决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问题;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加快农业市场化、农村城市化的进程。 (四)发挥民俗旅游的“特色化”营销 “特色化”主要包括营销客体(民俗产品)的特色化和营销介体(营销手段)的特色化。 1.营销客体(民俗产品)特色化:指的是地方根据当地的民俗特色,设计出符合游客需要的旅游民俗产品。如昌平以“酒”为题材发掘其民俗旅游之“酒文化”;满族人民依据其民族特色开发传统食品,使“萨其玛”等品牌产品名扬天下;辽宁对民俗旅游中的纪念品开发颇有独到之见;此外,“民族高校开发民俗旅游”的构想成了旅游界的热门,等等。 2.营销介体(营销手段)特色化:即为营销的方式,其实关键在于怎样去广告宣传自身的特色产品。肖建春对四川重庆一带的民俗旅游作了广告分析,提出广告必须充分利用丰富的民俗旅游资源、寻求整体规模效应、并在本土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国际化,等等。总之,民俗旅游广告宣传的原则性在于以内容真实、特色鲜明、形式多样为基点,利用媒介通过艺术的手段将产品推向市场、面向国际化。 (五)提倡民俗旅游教育扩大化问题 1.加大“人才教育”力度:民俗旅游人才(尤为管理和经营人才)的不足成为社区民俗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合理保护和开发民族文化旅游资源需要民族界的精英人才,从理论上和实践上拓深民俗研究的内涵。所以旅游人才的培养必须坚持旅游业人才的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原则,利用高校、大专、中专、职校、旅游培训中心构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基地,通过岗位培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可引进一些急需的高级管理或经营人才以满足民俗旅游业发展对人才的全面要求。此外,民族地区的教育颇为特色,张洁提出民族小学除了对外界开放,让游客了解当地民俗外,在教学中还应根据民族地区具体情况,在某些教育内容中体现民族特色。 2.培养“社区参与”理念:其主要强调当地居民参与旅游发展决策获得经济社会等方面利益的同时,加强旅游地社区居民参与有关旅游知识的教育培训来提高其旅游意识和环保观念,达到由受教育前居民被动接受环保而与环境形成的主客体被动关系转化为受教育后居民主动自觉的环保观念而与环境形成的主客体对等关系的目标,从而使旅游地居民深知如何自觉去维护环境的健康发展,形成了一组循环性良性效应。 (六)创新民俗旅游的现代化建设 民俗旅游的古朴性与承传性并不排斥民俗旅游中的现代化建设。科技的进步,交通的发展使原来封闭但具有丰富民俗特色的区域开始面向外部世界;经济的融通与信息的交流使民俗旅游的发展趋向于现代化,但值得注意的是现代化的提出是建立在不损耗当地生态环境并实现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过度的商品化与经济化只会导致民俗文化的消亡于随之而来的经济衰退,这是一种我们在开发建设过程中要尽量避免的恶性循环。与此同时,在良性发展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引进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创造当地人们的数字化生活,为民俗旅游市场的进一步开辟、实现市场和效益的规模化等提供便捷性。 五、总结与展望 目前,我国民俗旅游研究的整体水平不高,深度不够但发展势头较好,其处于起步探索时期,问题较多,需要我们进一步钻研。面对目前的问题,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缺乏理论体系,达不到体系研究;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比例失衡;忽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理论滞后于实践;案例分析太简化,分析问题不深入;不关注热点问题,缺乏热点问题间的思维链接;缺乏问题主观性因素和客观性因素的结合,把“人”本身问题放于次要地位;思路单一化,创新性少等等。当然,发现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在我们审视这些问题的同时也要思索我们的改进与提高步骤,那才是关键问题,近年来我们的研究也在逐步地进步,从不同的维度探讨了民俗旅游的热点,并在国外研究的基础上拓宽思路,培养一种前卫的思维模式。我们拭目以待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这将成为旅游经济新一轮的亮点,同时也是一种挑战。

“GBT18972-200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这是一篇标准文献,作为参考文献的格式如下:[序号] 起草责任者.标准名称:标准代码 [文献类型标志].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页码.[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国家旅游局规划发展与财务司.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 [S].注,如果没有出版项,可以省略。另外,2017年版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已经颁布,建议使用新的版本,如下:[1] 国家旅游局规划财务司,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17 [S].

内蒙古西部资源杂志

据学术堂的了解,医学论文是医者从事医学科学研究工作的文字记录和书面总结,通过论文的载体方式来展现医者的临床医学经验。下面是什么医学杂志容易发表的知识分享,欢迎阅读指正。1.现代实用医学杂志 省级期刊主管单位:浙江省卫生厅主办单位:宁波市医学信息研究所国际刊号:1671-0800国内刊号:33-1268/R出版地方:浙江邮发代号:32-121创刊时间:1994发行周期:月刊《现代实用医学》(月刊)创刊于1988年,由宁波市医学会、宁波市医学信息研究所主办。以“立足宁波、面向全国、服务城乡”为宗旨,学习和汲取中华系列杂志和我省品质杂志的办刊经验,自觉以省级杂志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现代实用医学》在办刊特色方面,力求体现“现代、综合、实用”,以现代科学理论为准绳,突出多学科交叉知识综合研讨,报道内容新颖实用,密切结合临床。《现代实用医学》每期都安排了一个专题,邀请省内外着名专家为“专家论坛”栏目撰搞,相关专题论文相对集中,重点突出。2.当代医学杂志 部级期刊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国际刊号:1009-4393国内刊号:11-4449/R出版地方:北京邮发代号:82-829创刊时间:1994发行周期:旬刊《当代医学》《当代医学》(旬刊)创刊于199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国医师协会主办的部级综合性期刊。本刊为《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CNKI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DE)》统计源期刊。获奖情况:2004年获卫生部期刊奖。《当代医学》是目前中国医疗卫生领域以系统阐述职业化医院经营与管理理念的部级医药卫生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当代医学》杂志将帮助中国的医院院长解析中国的医药宏观政策和相关法规;洞察医药市场的经济运行规律;把握世界医学和科技前沿的发展趋势;掌握医院战略规划、财务和资本管理、品质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资讯管理等现代医院职业化经营管理方式,引领医疗信息化建设潮流,打造21世纪的职业院长。3.安徽医学杂志 统计源期刊主管单位:安徽省卫生厅主办单位:安徽省卫生厅国际刊号:1000-0399国内刊号:34-1077/R出版地方:安徽邮发代号:26-22创刊时间:1973年发行周期:月刊《安徽医学》主要介绍本省在医学临床、教学、科研上取得的新成果、新发现、新进展,促进学术交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提高全省医学发展水平,增进群众身体健康。读者对象是中、高级医务工作者。《安徽医学》创刊于1973年,是一本综合性医刊。1992年并荣获北大核心期刊。4.北方药学杂志 省级期刊主管单位:内蒙古自冶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药品学会国际刊号:1672-8351国内刊号:15-1333/R出版地方:内蒙古邮发代号:16-421创刊时间:2004发行周期:月刊《北方药学》国家科技部和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由内蒙古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内蒙古自治区药品学会主办,西部十二个省(市、区)药学会协办的《北方药学》于2004年6月28日诞生了。《北方药学》的办刊宗旨是:坚持实事求是的科技学态度,开展学术交流,促进我国西部医药学与传统医药学科技的提高与发展。本刊的服务对象是:广大医药科技工作者、管理者、医药卫生人员、药学教育、科研人员以及药品生产企业和药品经营企业人员。主要反映国内外药学科研成果,以及西部十二个省(市、区)广大药学工作者及各少数民族医药研究的新成果、新发现、新动态。为我国西部地区广大医药工作者与国内外医药界同仁进行学术交流、信息沟通开辟途径和渠道,提供和搭建广阔的学术平台,也为国内外学者更多的了解中国民族医药,使我国民族医药走向世界,起到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北方药学》的创刊,顺应了崇尚天然,回归自然的社会发展潮流。符合我国医药产业政策和西部大开发策略,是我们西部十二个省(市、区)医药科技工作者的一件大喜事,它实现了广大西部药学工作者多年的心愿,必将激励西部十二个省(市、区)及国内更多的同行、专家、学者共同探索医药科技、学术的发展。《北方药学》以创新、存真、求实的严肃科学态度,不断提高办刊质量及编辑部的管理,力争把《北方药学》办成一个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医学术价值,又有实用价值,重在实用的专业性刊物。广大读者可借助本刊了解西部医药科技的发展动态,捕捉思路,提高学术水平,展示科研成果。5.临床医药实践杂志 部级期刊主管单位:山西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办单位: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国际刊号:1671-8631国内刊号:14-1300/R出版地方:山西邮发代号:22-39创刊时间:1974发行周期:月刊《临床医药实践》杂志创办于1974年,是由山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主办的国家综合性医学期刊,也是我国传播医药卫生新理论的医学期刊之一,创办多年来,为各级医学科技人员服务,为医学科技事业的发展服务,为促进我国医学科技信息转换为社会生产力而服务。以上就是关于什么医学杂志容易发表的分享,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看你们发什么类型的了,医学类的论文发表价格比较贵吧好像,之前我们学校医学院的一个研究生就发了几篇,还比较不错错。你要找一个好的编辑才是最重要的。加油,如果你有需要,我就去帮你问问他。采纳采纳!!

医学论文杂志普刊:《医学前沿》 《医师在线》 《临床医药文献》《实用妇科内分泌》《全科口腔医学》《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等核心:《四川中医》 《中医学报》 这些都是不错的刊物朋友你是评职称用吗?现在咱们国内,学术已经沦落为商品了,学术买卖已经见怪不怪了,基本上交上版面费就给你发表。这一点其实我也很无语......但是,论文还是要发表,因为论文发表已经是刚性需求。发表的时候注意以下几点就可以。第一,先考虑你发表论文的用途,评中职,还是高职。中职一般发表省级以上就可以,高职就需要有国家级的了,甚至核心期刊。毕业论文的话,还是根据学校的要求了。第二,考虑价格方面,省级 国家级 核心价格都不一样,但是咱们也不能一再追求低价格,网上假刊太多,小心占小便宜吃大亏,了几百快无所谓,主要是耽搁了事情,评职称一年就一次(要找可以用支付宝付款的)。第三,时间问题,刊物确定好了 一定要确定下(新闻出版总署)是否能查到。然后就是时间,一般杂志从定稿到出刊都得需要1个月,赶上高峰期3月都有可能,如果对方什么都答应你,今天给稿子明天邮递给你刊物,这个肯定是假刊的。第四,价格方面,这个不好说,杂志种类太多,没法完全根据省级 国家级来判断价格,核心期刊的话 悬殊很大。最后祝你成功,这是我发表论文的经验,我帮我同事也发表了一些,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办公室

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

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

(2013年6月)

一、前言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和《国土资源部关于做好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工作的通知》精神,快速、高效、有序地做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避免或最大程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经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研究,决定于2013年6月19日在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中旗乌兰哈页苏木老窑沟泥石流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一次大型泥石流地质灾害应急演练活动。为确保此次演练活动圆满成功,特编制本方案。

二、演练目的与意义

演练主要目的一是实践检验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实效性与可操作性,查找问题与不足,进而优化应急预案;二是锻炼地质灾害应急队伍应对突发性地质灾害的快速反应能力、组织协调能力、有机配合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积累实战经验;三是强化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作用;四是提高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应对突发地质灾害的能力与水平。主要是通过演练进一步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促使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地质灾害防治与应急工作的高度重视,加强地质灾害应急体系建设力度,提高人民群众地质灾害防范和避险意识,构建和谐稳定社会。

三、演练时间、地点

时间:2013年6月19日,9:00—11:30.

地点: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中旗乌兰哈页苏木老窑沟

四、演练类型

大型泥石流险情群测群防、避险撤离、应急调查、实时监测、会商处置以及抢险救援等示范性演练。

五、组织机构

(一)演练工作领导小组

共11人,组建应急演练工作队伍,全面负责演练工作。

组长:李世镕 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厅长

副组长:崔瑛 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办公室主任,王杰 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副厅长,王国相 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成员:张斌 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应急培训演练室主任,周会庄 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地质环境处处长,刘建勋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灾害应急中心主任,刘常华 乌兰察布市国土资源局局长,杨志刚 武警黄金二支队副支队长,刘超 察哈尔右翼中旗人民政府旗长,周志光 察哈尔右翼中旗国土资源局局长

(二)参演单位及人员(160~180人)

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灾害应急中心,乌兰察布市国土资源局,武警黄金部队第二支队,察哈尔右翼中旗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领导及各成员单位,乌兰哈页苏木相关部门,察哈尔右翼中旗第四中学全体师生(60人左右),乌兰哈页苏木老窑沟受威胁群众。

(三)参会(观摩)的单位及领导(约180人)

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办公室,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应急办,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院,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灾害应急中心,乌兰察布市政府办公厅应急办,乌兰察布市财政局,乌兰察布市国土资源局,乌兰察布市气象局,各盟市国土资源局、地质灾害易发区旗(县、市、区)国土资源局。

(四)应急演练指挥部

察哈尔右翼中旗人民政府统一领导指挥。

总指挥:刘超 察哈尔右翼中旗人民政府旗长

副总指挥:刘永宽 察哈尔右翼中旗人民政府副旗长

成员: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协调室主任,陈军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灾害应急中心常务副主任,邬浩宇 乌察布市国土资源局副局长,李文彬 乌兰察布市国土资源局纪检书记,王廷华 乌兰察布市政府办公厅应急办主任,苏布登花 察哈尔右翼中旗旗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梁爱和 察哈尔右翼中旗人民政府副旗长、公安局局长,顾在岩 察哈尔右翼中旗人武部部长,杨树春 察哈尔右翼中旗政府办公室副主任、人防办主任,周志光 察哈尔右翼中旗国土资源局局长,孙常胜 察哈尔右翼中旗卫生局局长,乔杰 察哈尔右翼中旗民政局局长,马志刚 察哈尔右翼中旗教育局局长,宋庆生 察哈尔右翼中旗交通局局长,贾世清 察哈尔右翼中旗水利局局长,郭勇 察哈尔右翼中旗电业局局长,杨志强 察哈尔右翼中旗气象局局长

主要职责:全面负责应急演练工作;根据应急预案决定启动应急响应;负责指挥、协调各部门工作。指挥部下设七个工作组。

1.综合组(20人)

组长:杨树春 察哈尔右翼中旗政府办公室副主任、人防办主任

副组长:周志光 察哈尔右翼中旗国土资源局局长,安立勇 乌兰察布市国土资源局地环科科长,梅国臣 察哈尔右翼中旗国土局分管副局长,姜永旺 乌兰哈页苏木人民政府苏木长

成员:察哈尔右翼中旗国土局、苏木国土所、村主任、地质灾害监测责任人、乌兰察布市国土资源局、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灾害应急中心、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院、演练总导演、演练现场解说员等人员,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协助。

(1)筹划协调小组:由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灾害应急中心、乌兰察布市国土资源局、察哈尔右翼中旗国土局、苏木国土所等部门组成,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协助。

主要负责演练活动的策划,方案、场景设计,指导现场布置,组织指挥前期预演及正式演练活动。要熟悉演练方案、脚本、流程,草拟各级领导讲话稿;负责演练工作与信息的搜集;掌握现场演练进程,做好综合协调联络工作。

(2)接待小组:由察哈尔右翼中旗接待办、察哈尔右翼中旗国土局、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院办公室、事务中心组成。

主要负责制定接待方案,安排所有参会与观摩人员的食宿、乘车、就座以及引导服务等有关接待方面的任务。负责参加演练与观摩的各级领导及嘉宾的联络工作。

(3)保障小组:由察哈尔右翼中旗国土局、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院财务科、事务中心组成。

主要负责提供资金、车辆、装备、医疗卫生、现场搭建、安全保卫等服务。演练前调试好高音喇叭,准备好铜锣、口哨等防灾避险预警器材;设立地质灾害危险区标牌,紧急转移路线指示牌;做好撤离路线的路面拓宽、平整、清洁卫生等工作,确保群众顺利撤离;绘制演练现场图,并负责演练指挥部、主席台、观摩席、临时厕所和临时医疗救助点等演练现场临时设施的建设工作。

2.交通治安、抢险救援、信访组(30~40人)

组长:梁爱和 察哈尔右翼中旗人民政府副旗长、公安局长

副组长:郭继虎 察哈尔右翼中旗信访局局长,陈建军 察哈尔右翼中旗公安局副局长,李建明 察哈尔右翼中旗交警大队队长,田晓金 察哈尔右翼中旗消防大队队长,杨志刚 武警黄金二支队副支队长

成员:察哈尔右翼中旗信访局、察哈尔右翼中旗公安局、察哈尔右翼中旗交警大队、察哈尔右翼中旗消防大队、武警黄金部队抽组人员组成。

主要职责:负责道路安全、维持车辆秩序、演练现场信访接待及演练现场社会治安工作;负责演练过程中组织学校师生和群众撤离危险区域及抢险救援工作。

3.医疗卫生、物资保障组(12人)

组长:孙常胜 察哈尔右翼中旗卫生局局长

副组长:乔杰 察哈尔右翼中旗民政局局长,乔青 察哈尔右翼中旗医院院长

成员:从民政局、旗医院、苏木卫生院抽组人员组成

主要职责:设立临时医疗救助点;组织指挥现场受伤人员接受紧急救治和转送医院救治;负责调集、安排现场医疗救治队伍和救护车辆以及演练现场物资保障工作。

4.宣传报道组(6—10人)

组长:察哈尔右翼中旗旗委宣传部副部长

成员:由察哈尔右翼中旗旗委宣传部、察哈尔右翼中旗电视台、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环境监测院办公室组成。

主要职责:负责与国土资源报、国土资源厅记者站、西部资源杂志社等各级媒体的对接;负责应急演练宣传报道工作;将技术会商视频传输及演练全过程全方位录制,并制作光碟形成图像资料保存。

5.应急调查组

由苏木国土所、察哈尔右翼中旗国土资源局、乌兰察布市国土资源局、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灾害应急中心等部门组成,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协助。

主要任务:利用飞行器、三维激光扫描仪、单兵、远程会商与通讯平台等专业设备对险情进行调查,将调查数据与现场视频及时传回指挥部,为专家会商与应急指挥提供信息保障。

6.监测预警组

由察哈尔右翼中旗国土资源局、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灾害应急中心、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组成,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协助。

主要任务:对险情隐患进行动态监测,分析、预测其发展趋势,根据险情变化及时提出应急对策,并做好灾害突发的报警工作。

7.专家组

由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专家、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灾害应急专家组成。

组长:曹志忠

成员:杨建勋、白翠霞、史生胜、赵振光、刘银虎、秦玉英、张建军及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专家等。

主要任务:技术咨询服务。分析灾害成因、类型、规模、影响范围和发展趋势,提出应急抢险避灾措施建议,确定抢险避灾方案;提出进一步防灾、撤迁避让或工程治理方案措施等。

六、模拟演练背景

老窑沟泥石流隐患点位于察哈尔右翼中旗乌兰哈页苏木老窑沟,距察哈尔右翼中旗政府所在地科布尔镇约30千米。沟谷流域面积平方千米,沟长千米,上游沟宽10~20米,下游沟宽40~60米,沟谷断面呈“V”字形,相对高差120米,沟谷走向北西—南东向,沟床纵坡降176‰,沿途补给长度比80%,沟道松散物平均厚5米,冲淤变幅3米,岩性为砂砾石,砾石含量占50%左右,沟道两侧岩性主要为砂砾岩。该泥石流为沟谷型泥石流,有明显的补给区、流通区、堆积区,泥石流松散固体物质来源为沟岸坍塌、坡面松散物和沟道堆积物,现处于发展期。如遇到强降雨,必然会暴发泥石流,将直接威胁沟口学校校舍40间、居民房屋54间、省级公路300米及学校师生300多人和当地居民272人生命安全。该地曾多次发生过泥石流地质灾害,损失严重,其中1978年8月发生泥石流地质灾害,冲走羊40只,冲毁房屋5间、农田80亩,淤埋省级公路100米,直接经济损失100余万元;1998年7月发生泥石流地质灾害,冲走羊65只,冲毁房屋10间、农田120亩,淤埋省级公路200多米,直接经济损失300余万元。

近期,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中旗乌兰哈页苏木地区遭受连续降雨,累计降雨量已达120毫米。据气象部门预测,未来6小时内还将出现强降雨过程。国土资源与气象部门经过紧急会商认为:乌兰哈页苏木地区发生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很大,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和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通过网络、电视、电话、短信等形式联合向社会公众发布了4级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信息。乌兰哈页苏木老窑沟群测群防员接到预报、预警信息后,立即根据应急预案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巡查监测。群测群防员通过巡查和监测发现沟谷内已出现山洪,并有增大趋势,很可能发生泥石流地质灾害。

七、演练工作日程设定

(1)3月20日—3月21日 筹划小组考察、选址、论证,筹划组随行开始进入筹划阶段。

(2)4月1日—4月20日 筹划小组具体筹划演练实施方案等有关事宜。

(3)5月10日 协调小组与地方协调演练有关事宜。

(4)5月29日—6月6日 演练工作领导小组审议演练实施方案,待演练方案通过后编写演练脚本。

(5)6月7日 领导小组审议接待方案,通过后由接待组发送邀请函,进入接待准备阶段。

(6)6月13日—6月14日 筹划小组布置场景、组织参演人员训练、熟悉场地。

(7)6月15日 第一次预演。

(8)6月16日 总结预演,查找不足。

(9)6月17日—6月18日 第二次预演;领导审查;保障小组搭建演练场景,全面做好各项保障工作;接待组接待观摩团、安排所有人员到达预定地方;发放演练方案及会议指南等。

(10)6月19日 正式演练;所有参演人员提前到达现场,做好演练各项准备;接待小组组织车辆安排观摩团到达现场。

(11)6月19日—6月20日 除留守处理后续工作人员外,接待组安排观摩人员返回。

八、现场演练安排

1.领导讲话(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副厅长王杰主持)

(1)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办公室崔瑛主任讲话

(2)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厅长李世镕讲话(视频)

(3)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国相讲话

2.现场演练

开展现场演练,组织观摩学习。

3.总结点评(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国相主持)

(1)内蒙古自治区应急指挥中心主任张晓军作演练点评

(2)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中心常务副主任田廷山作演练点评

(3)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王杰副厅长作演练总结

4.演练结束

乌兰察布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国相宣布演练结束

九、演练主要内容及步骤

本次演练,主要模拟一次成功避险大型泥石流灾害的全过程。演练根据《乌兰察布市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乌兰察布市察哈尔右翼中旗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各单位、各部门启动相关应急响应的过程。

演练主要包括十个部分:①地灾预警;②巡查监测;③险情上报;④应急响应;⑤现场部署;⑥紧急避险;⑦调查监测;⑧专家会商;⑨转移安置;⑩成功避让。

十、演练涉及装备

(1)应急通信平台采用国土资源部应急卫星网—Vipersat 系统,开通10M临时带宽。

(2)会商平台采用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指导中心与自治区地质灾害应急中心的高清视频会商系统。

(3)配备4~6套单兵设备,按照演练脚本,分别安排到演练的各个环节。

(4)摄像机4部、照相机4台,全程跟拍演练过程;对讲机6部(应急中心);GPS定位仪2台;指挥部帐篷1顶;临时避险帐篷2顶;临时安置点帐篷2顶;高音喇叭及功放1套(包括麦克风);手持喇叭3个;现场桌椅;警戒器具;标牌、指示牌等若干。

(5)车辆若干台。其中现场指挥车1台,设备车2台,应急调查车2台,接送观摩成员的中巴、大巴车若干台,医疗救护车1台,公安消防车1台(各参演单位车辆自备)。

(6)观摩台前架设米×6米大屏幕显示器1台。

十一、参演要求

(1)所有参会人员必须遵守时间安排;

(2)所有参会人员必须按照会务组安排统一乘车;

(3)参演单位按照分工要求携带相关设备。

十二、后续工作

1.经费核算

演练结束后,迅速组织进行有关费用结算、核实、入账等工作。制作财务报表,上报有关此次活动的财务情况。

2.专家研讨

针对此次演练活动,组织召开专家研讨会,分析、研究相关问题。

3.总结报告

针对此次演练具体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备案、归档;组织人员撰写演练报告,上报有关部门。

4.宣传报道

通过媒体、报纸加大对演练活动重要意义的宣传力度。

2013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选编

2013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选编

2013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选编

2013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选编

2013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选编

2013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选编

2013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选编

2013年地质灾害应急演练选编

内蒙古草原旅游论文题目

渐行渐近的那抹绿色

暑假里,妈妈带我去了我期待已久的内蒙古。

第二天,坐了几个小时的车,我们终于到了内蒙古最大的草原---呼伦贝尔大草原,我兴奋的真想从车上跳下来打几个滚!站在草原的边缘,放眼望去,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绿色,到处都是牦牛和马儿,当然也少不了羊群。马儿低头与嫩草亲吻,一动不动,像是一幅风景画;牛群肆无忌惮地横穿公路,并“哞—哞—哞”地叫着,好像要跟我们的汽车比力气呢!远处,万马奔腾,非常壮观; 还有草原上各种颜色的野花随风飘动,有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园。妈妈忙着拍照留念,而我呢,猫腰在草丛中抓蚂蚱。由于这里的草非常茂盛,不一会,我就捉到了一瓶子各种颜色的蚂蚱,有绿色的、黄色的、褐色的,别提有多高兴了!下午,导游哥哥带我来到跑马场,我自己选了一匹健壮的枣红马,骑上马背,马儿乖乖的带着我跑到不远处的湖边,它好像还挺喜欢我这个临时小主人呢!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诗是对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的真实写照,我爱内蒙古大草原!

内蒙古 草原今天我们来到了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

大草原真绿啊,绿的仿佛是一块闪闪发光的绿宝石;大草原真静啊,静得可以让你听到牛羊的叫声;大草原真大啊,大的让你找不到边际。

近看,野花野草铺在脚下,其中有许多不知名的昆虫从中跳蹿出来,有些还带着“咔嚓咔嚓”的声响。

长长的野草似乎在用它们“锋利”的草片刺扎着我们这些不速之客的腿脚,微微有些痒痒的感觉。

野草堆中不时有些晒干的马牛粪便,有时不留神踩在上面,硬硬的。

极目远眺,一片连绵起伏高大的绿山,望不到边。

这些山与天相连,犹如一幅水墨画。

白蘑菇般的蒙古包点缀在绿茵如毯的草原上,格外醒目。

成群的牛羊像朵朵棉花镶嵌在草地上,让我们体会到了诗人笔下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情景。

仰视,几朵白云缓缓地飘过蔚蓝的天空。

白云有像马儿在天上奔跑着;有像鸟儿在天上自由飞翔着;有像棉花糖的,似乎在故意吸引我们味口。

而那些分散开来的几朵小云则像几只与羊群分散的小羊,盲目地追随着其它羊群。

再次低看,我已置身于花海之中,各种花香扑鼻而来。

蜜蜂仍在辛勤地采蜜。

张开双臂,闭目,贪婪地深吸一口气,我已陶醉于大自然之美中。

美丽的蓝天白云,宽广的绿色草原...大的让你找不到边际;大草原真大啊。

长长的野草似乎在用它们“锋利”的草片刺扎着我们这些不速之客的腿脚,犹如一幅水墨画,有些还带着“咔嚓咔嚓”的声响。

近看,静得可以让你听到牛羊的叫声,也已成为大自然的一员。

野草堆中不时有些晒干的马牛粪便。

白蘑菇般的蒙古包点缀在绿茵如毯的草原上,其中有许多不知名的昆虫从中跳蹿出来,一片连绵起伏高大的绿山,让我们体会到了诗人笔下的“天苍苍。

白云有像马儿在天上奔跑着,野茫茫,格外醒目,微微有些痒痒的感觉,各种花香扑鼻而来,似乎在故意吸引我们味口,贪婪地深吸一口气内蒙古 草原今天我们来到了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有像鸟儿在天上自由飞翔着。

张开双臂,硬硬的,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而那些分散开来的几朵小云则像几只与羊群分散的小羊,闭目,盲目地追随着其它羊群。

再次低看,我已置身于花海之中。

美丽的蓝天白云,绿的仿佛是一块闪闪发光的绿宝石,有时不留神踩在上面,宽广的绿色草原,洁白的羊群。

而我。

这些山与天相连;大草原真静啊。

极目远眺。

成群的牛羊像朵朵棉花镶嵌在草地上,野花野草铺在脚下;有像棉花糖的,我已陶醉于大自然之美中,望不到边,几朵白云缓缓地飘过蔚蓝的天空,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情景。

仰视。

蜜蜂仍在辛勤地采蜜。

大草原真绿啊

今天,我和姐姐来到了内蒙古自治区的大草原。

蓝蓝的天空飘着白云。

悠扬的笛声伴随着我们的来到这里。

仿佛进入了一个神秘的境界,让人如痴如醉。

“叮铛叮铛”的声音是谁传来的呢?驼 *** ,原来是骆驼来了,它们好像是来迎接我们似的。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花园,五颜六色的花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生气勃勃。

过了一会儿,我和姐姐跑到马场,我们骑上马,马蹄“哒哒”的声音,让我想起岳飞抗金兵的情景。

突然,我们又看见了一只丹顶鹤孤零零的站在一块石头上,好像正在思念它的父母。

我们又来到了“呼仑湖”蓝蓝的湖面上映着一棵含情脉脉的垂柳。

小鸟“叽叽喳喳”的叫着,好像是在告诉这里的一切有客人来了。

过了一会儿,一群海鸥飞来,它们“啊啊”的叫着,好像在说欢迎你们来做客。

夕阳日落,悠扬的笛声停止了。

这时我才醒过来。

哦!原来我是在电视上游览内蒙古啊!内蒙古的大草原太美了,将来我一要亲自去看看。

[作文 内蒙古草原游记]内蒙古草原游记 放暑假了,我和妈妈计划好长了时间,决定去内蒙古草原旅游,作文 内蒙古草原游记。

终于旅游出发的日子到了。

这天,我和妈妈打车去机场,飞了整整二个半小时,才到了呼和浩特。

下了飞机,我们又上了大巴。

一路上车窗外都是灰扑扑的,行人都戴着防沙口罩。

这座城市的树木稀少,只在市中心绿色植物多一些。

我问妈妈草原在哪里,旅游团的一位叔叔笑着说:“这里只是大草原的外围,明天我们就能看见真正的大草原了。

” 第二天,导游安排参观大昭寺。

她是那么的庄严,带给人一种神圣的感觉。

大家兴致勃勃地在庙前的彩幡旁拍照留念。

告别了大昭寺,我们上了大巴,飞快地驶向了大草原。

我和妈妈凑到车窗前,一起往外眺望。

只看见湛蓝湛蓝的天空中,漂浮着几朵洁白的云彩。

无论是蓝天还是白云,都显得特别的亮堂和干净。

车外辽阔无垠的草原上,点缀着五颜六色的野花和一些白色的蒙古包,小学四年级作文《作文 内蒙古草原游记》。

近处还有一群一群的鸡在觅食,远处是悠闲的牛儿在吃草。

真是一片草原风光,风景如画! 下了车,好客的主人穿着民族服装,手捧哈达热情地向我们敬酒。

然后把我们迎进蒙古包,请我们喝茶,休息。

晚上,我们和主人一起举行了篝火晚会。

大家手拉着手,围着熊熊的篝火转着圈,唱着歌,跳着舞。

我深深沉浸在快乐之中。

第三天,一大早起来,我们就去骑马。

这里的马很温顺,我骑上一匹枣红马,它就慢慢的走,一点也不会欺负小孩子。

等大家拍完照片后,陪同的马倌对马群发出了信号,马就慢慢地跑起来。

我骑在马背上,觉得爽极了!美中不足的就是屁屁被颠得好疼。

第四天,我们去了响沙漠。

在我眼里,这片沙漠就是个巨大的游乐场。

我光着脚,踩着沙儿飞奔,然后妈妈尽情的玩卡丁车和沙漠缆车。

最后,我还和小朋友们一起冲上了沙丘的最高点—白色的亭子。

这里,最让我难忘的是骑骆驼。

那只高大的双峰骆驼趴在沙地上,等我骑上去,才慢慢地站起来。

它带着我在沙地里稳稳地向前走,就像坐船一样的平稳。

怪不得人们都称骆驼是沙漠之舟。

最后两天,我们参观了呼和浩特博物馆,了解了一些内蒙古的历史知识和风土人情。

我喜欢内蒙古的沙,内蒙古的草,内蒙古的牛肉干和羊排。

真希望明年暑假,还能再去内蒙古草原!

暑假里,妈妈带我去了我期待已久的内蒙古。

第二天,坐了几个小时的车,我们终于到了内蒙古最大的草原---呼伦贝尔大草原,我兴奋的真想从车上跳下来打几个滚!站在草原的边缘,放眼望去,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绿色,到处都是牦牛和马儿,当然也少不了羊群。

马儿低头与嫩草亲吻,一动不动,像是一幅风景画;牛群肆无忌惮地横穿公路,并“哞—哞—哞”地叫着,好像要跟我们的汽车比力气呢!远处,万马奔腾,非常壮观; 还有草原上各种颜色的野花随风飘动,有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园。

妈妈忙着拍照留念,而我呢,猫腰在草丛中抓蚂蚱。

由于这里的草非常茂盛,不一会,我就捉到了一瓶子各种颜色的蚂蚱,有绿色的、黄色的、褐色的,别提有多高兴了!下午,导游哥哥带我来到跑马场,我自己选了一匹健壮的枣红马,骑上马背,马儿乖乖的带着我跑到不远处的湖边,它好像还挺喜欢我这个临时小主人呢!“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诗是对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的真实写照,我爱内蒙古大草原!

游内蒙古草原最美的风景在路上——内蒙草原行七月,终于去了草原。

进内蒙界,车还在高速路上飞奔,心儿已飞到天上白云的身边了!那种辽阔,那种高远,那种天的蓝,那种云的白,那种空气的清鲜,都让我忍不住赞叹!入住度假村,一排排蓝白相间的蒙古包煞是好看,标准间,独立卫生间,落地窗,瓷砖地板,和想象中的蒙古包似乎有所不同,却也极其欢欣雀跃。

午饭,丰盛的过了头,手抓肉,烤羊腿,焖羊肉,奶茶,奶片,在蒙古包里就餐,或盘腿,或跪坐,尽情的吃,尽情的喝,尽情的笑,各种的不羁,各种的豪放。

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将午后时光局限于蒙古包里,心里不觉懊恼:车行几百公里,一起来内蒙看雨么?这大雨,定会将草原淋得面目全非,还怎么让人在草原上或坐或躺抑或打个滚呢?傍晚雨停,却让我们感受到了草原的别样黄昏。

草地湿漉漉的却并不泥泞,随处可见的风车,悠闲自在的马儿,清凉的空气,站在小山包上,回首,静默在夕阳里的蒙古包群,像极了一幅画,写意山水。

入夜,烟花飞泻,篝火熊熊,来自五湖四海的相识的不相识人们,手拉手围成了圈,随音乐翩翩起舞。

次日天晴,草原才真正成了一幅画,明媚,鲜艳。

孩子们一边肆意奔跑,一边大声诵读老舍先生的《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

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此刻,你才会真正明白“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的画面。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 *** 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

我爱内蒙古 “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草地遍地花……”内蒙古赫赫有名的歌唱家,德德玛曾在“呼伦贝尔大草原”这首歌中深情的表达了,她对内蒙古这片辽阔土地的赞美。

展开中国地图,在北部边疆一带,有一匹骏马昂首挺胸的向你长啸,那就是富饶、美丽、辽阔的内蒙古自治区。

这里不仅人多地广,而且自然景色非常美丽,尤其这里的大草原,绿草如茵几乎没有一点杂物,上面有五色斑斓、娇红嫩绿的花朵争先恐后的开放着;洁白的羊群悠闲的吃着青草;别具一格的蒙古包坐落在草原深处;牧民们无忧无虑骑着马儿,唱着牧歌赶放着肥壮的羊群。

远远望去,如同一块五彩缤纷的巨大地毯。

每当到了炎热的夏季,肥壮的羊儿就把自己的羊毛、羊绒脱下来奉献给牧民,在经过人们勤劳而又灵巧的双手编织成款式不同、颜色各异的羊绒衫,把它销向全国乃至全世界。

就像那句广告语说的——鄂尔多斯羊绒衫温暖全世界。

这里不但大草原美,而且雄伟庄重的“成吉思汗陵”也坐落在内蒙古。

这里风景如画、惟妙惟肖,在大片的土地上气志高昂的站着一位位精兵强将。

有的目视前方、有的骑着战马,握着长盾、挎着弓箭,如同出战一般。

一辆辆庞大的蒙古包战车紧跟在后面。

周围星星点点、千姿百态的站着一位位杂工,他们个个都活灵活现、形象逼真。

很难相信他们都是用生铁铸成的。

在这片富绕美丽的土地上,不但有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陵,也有神奇美妙的大沙漠“响沙湾。

”到了夏天,烈日炎炎当头照,可在一望无际的沙湾上却热闹非凡。

这里有惊险的空中隧道、 *** 的滑板车、有趣的沙湾战车。

最美丽的就是在沙海茫茫、连绵起伏的沙丘上悠闲的、慢条斯理的走着号称沙漠之舟的骆驼。

内蒙古不但风景美,而且地下资源也很丰富。

不仅有可以燃烧、发电、炼油的——煤炭;还有可以取暖、做饭的——天然气。

这里的煤炭运输横贯南北,四通八达。

天然气输送是贯穿南北,纵横东西。

内蒙古有辽阔美丽的大草原;独一无二的羊绒衫;雄伟庄重的成吉思汗陵,神奇美妙的响沙湾……说不尽的美丽,可见是个十分丰富的“大花园”。

这就是我的可爱而又美丽的家乡——内蒙古!

暑假里,妈妈带我去了我期待已久的内蒙古。

第二天,坐了几个小时的车,我们终于到了内蒙古最大的草原---呼伦贝尔大草原,我兴奋的真想从车上跳下来打几个滚!站在草原的边缘,放眼望去,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绿色,到处都是牦牛和马儿,当然也少不了羊群。

马儿低头与嫩草亲吻,一动不动,像是一幅风景画;牛群肆无忌惮地横穿公路,并“哞—哞—哞”地叫着,好像要跟我们的汽车比力气呢!远处,万马奔腾,非常壮观; 还有草原上各种颜色的野花随风飘动,有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园。

妈妈忙着拍照留念,而我呢,猫腰在草丛中抓蚂蚱。

由于这里的草非常茂盛,不一会,我就捉到了一瓶子各种颜色的蚂蚱,有绿色的、黄色的、褐色的,别提有多高兴了!下午,导游哥哥带我来到跑马场,我自己选了一匹健壮的枣红马,骑上马背,马儿乖乖的带着我跑到不远处的湖边,它好像还挺喜欢我这个临时小主人呢!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诗是对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的真实写照,我爱内蒙古大草原!...

我的家乡物产丰富、风景秀丽,被人们称为“草原明珠”,这个地方就是美丽内蒙古。

它是一座草原小城,虽然比不上北京、上海那样的大城市,但却有着那里难得的洁净与美丽。

这里有远近闻名的敖包山,山上有一座座古庙,仿佛在向人们介绍锡林浩特的历史。

这里的草原最美丽,碧绿的草原一望无际,草原上点缀着洁白的羊群,牧民在草地上骑着骏马放声高歌,所有的一切构成了草原上一幅美丽的画卷。

这里的牧民热情好客、淳朴善良,每当有客人来临,他们就会拿出最美味的奶食、可口的马奶酒招待客人,并且献上草原人民温暖的祝福。

这里的春天冰雪融化、万物复苏,到处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这里的夏天烈日炎炎,水干涸了;还有那高大挺拔的树木,只留下一片如盖的绿荫,让人们纳凉休憩。

这里的秋天水草肥美,奶茶飘香,金黄的落叶像蝴蝶一样在林间飞舞。

这里的冬天白雪皑皑,到处银装素裹,一片洁白。

小朋友们有的打雪仗,有的堆雪人,玩儿的不亦乐乎。

这就是我的家乡——美丽的内蒙古。

...

内蒙古的景区有呼和浩特,呼伦贝尔,锡林郭勒,包头.内蒙古自治区北面邻蒙古和俄罗斯,东缘嵌着茫茫林海的大兴安岭,岭东南山麓西辽河平原,是我国跨经度最大的省份,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决定了当地旅游资源的丰富多样.内蒙古最吸引人的当属独特的自然风光,境内同时并存有大面积的草原和沙漠,以及上千个大小湖泊.其北部草原居全国牧场之首,呼伦贝尔大草原,中部的锡林郭勒草原、希拉穆仁草原都是感受草原风光的好去处.在零星散落的蒙古包映衬下,天空纯净明亮、草地辽阔壮丽、空气清新、牛羊成群,对久居都市的人来说,这一切都是那么遥远而亲切.内蒙古的沙漠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比较著名的有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库布齐沙漠的响沙湾等.而以蒙古族为主体的民族风情更为内蒙古草原增添了淳朴自然的神韵.内蒙古也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故乡,境内有不少的名胜古迹,如成吉思汗陵、昭君墓、五当召、席力图召等.蒙古包一般为圆形,大多用条木做成网壁与伞形顶,上盖毛毡,用绳索勒住,顶中央有圆形天窗,容易拆装,是蒙古族同胞居住的地方.奶茶掺和着牛奶或羊奶的茶,是蒙古族同胞敬客最重要的饮料.奶豆腐是用牛奶制成的凝固食物,盛在盘子里做点心,并不是豆腐.手抓羊肉蒙古族同胞习惯把羊肉切成大块,煮熟了吃.吃的时候用刀割,用手抓,叫“手抓羊肉”.诗词也很多`如 敕勒歌...

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象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象没骨画那样,只用绿色渲染,没有用笔勾勒,于是,到处翠 *** 流,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与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华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至为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迂回的,明如玻璃的一条带子。

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

快了,快到公社了。

忽然,象被一阵风吹来的,远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马疾驰,襟飘带舞,象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转载请注明出处 » 游美丽的内蒙古大草原作文怎么写

真,,,。。诚+++==的···为+++你、///、服,,。务、、//百==·度++··明、、、是====偶···的,。,。扣

我是一棵小草

内蒙古水资源效率研究论文

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论文格式的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论文格式的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论文格式的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5、论文格式的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d.结论。 6、论文格式的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城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方针与对策 摘要:现实情况表明,水资源短缺已越来越成为我国发展的制约因素,另一方面我国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上还有一定的潜力;如果不尽快把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全面地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我国许多地区特别是城市将面临水危机的严重威胁。这方面,党和政府的方针应是:以节水为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这是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计。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上述方针,根据我国城市与节水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相应对策及关键技术。 关键词:城市水资源 可持续利用 方针与对策 现实情况表明,水资源短缺已越来越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另一方面我国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上还有一定的潜力;如果不尽快把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全面地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我国许多地区特别是城市将面临水危机的严重威胁。这方面,党和政府的方针应是:以节水为先、治污为本、多渠道开源,这是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大计。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上述方针,根据我国城市与工业节水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相应对策及关键技术。 1对策 把节约用水放在解决我国城市水资源问题的优先地位,并作为一项国策,大力加强节水宣传,增强全民节水意识以节水为先,即将节水作为解决城市水资源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和首要对策。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高度看,节约用水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长期任务,应通过坚持不懈的节水宣传教育,在全民中树立对水资源的忧患意识,使节水成为全民行动和社会风尚,使我国逐步成为节水型社会的国度,其潜在作用是深远的。 应特别注重对儿童和青少年的节水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活动。 加强全国城市与工业节水工作统一领导与城市与工业节水是一项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政策性与技术性极强的工作,应实行在全国水资源主管部门统一领导下的各有关与行业主管部门分工负责的。以克服目前存在的政出多门、管理松驰、无序状态,使节水工作纳入科学的、以全局利益为重的统一协调的管理轨道。 全面制定和实施城市与工业节水规划与计划在科学分析评价全国、各地区和城市水资源条件与用水(节水)状况的基础上,结合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城市和工业生产用水特点,自上而下地制定全国及各地区的城市与工业近远期节水规划。规划应明确水资源供需平衡情况、节水目标、节水指标、节水计划与措施。更为重要的是应将节水规划纳入相应的国民经济规划或经济建设发展计划、分步实施。节水规划目标或计划指标应列入相应国民经济序列,定期审查公布。 加强立法,统一制定有关节约用水的、法令和条例规定等,建立相应的节水技术法规体系依法治水管水,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节水的统一立法,是改变目前“多龙治水”、政出多门而又无法可依、管理松驰的无序的状态,将节水工作纳入法制轨道的重要步骤。随节水工作的深入发展,原有技术法规在数量和技术上已日显不足,为此须从我国国情、城市与工业行业实际情况和节水实践经验出发,制定一系列有关节水的技术法规体系,包括标准、规范、规程、方法、指标、规定等,使之与节约用水的有关法律、法令和条例等配套实施,以便将节水工作纳入科学化、制度化的轨道。其中至少应包括:(1)基础性节水技术法规,如名词术语定义,节水考核指标定义、计算方法,节水指标体系等;(2)节水统计数据与考核指标的上报、审核规程及分析评价制度;(3)水量平衡测试方法、规程;(4)企业用水合理化分析评价方法及实施办法;(5)循环用水和冷却塔使用管理规定;(6)城市与工业废水回用(包括中水回用)规定;(7)冷却塔、循环冷却水系统及废水回用(包括中水回用)系统水质指标;(8)节水装置、器具使用规定;节水装置、器具质量审查标准、方法及审查办法。 水资源化,建立科学合理的水费体制水资源市场化是推动节水工作最直接、最有效、最便捷的对策之一。水资源是国有资源,但从市场经济观点看,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应有偿使用。为此应改变传统计划经济用水模式与状态,发挥经济杠杆的作用。其关键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城市与工业水费体制,以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水费体制的建立是水资源市场化的核心,应兼顾水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水费体制包括水费类别、标准(基准)系列及收费制度。应改变目前简单化的水费类别、比较单一的水费标准,建立各种水费类别与标准,全面推行浮动、累进收费制度。水费体制的建立,应在国家有关领导部门统一领导下有计划地逐步推行,应采取系统优化与社会公平原则,应考虑不同地区及其城市的水资源特点,应有利于提高城市供水部门的自我发展能力,促进城市供水事业的发展、水资源利用和水污染防治的良性循环。水费体制的建立是一项社会性、政策性、技术性极强的综合性课题,应专门立项研究。 在工业节水中,研究引入节水机制——激励机制与制约机制目前,在我国绝大多数工业生产中用水成本不及1%,因此在经济杠杆尚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之前,在工业节水中引入节水机制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对生产者运用节水鼓励性对策,以激励其节水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其节水的主人翁观念;对生产管理者,通过运用经济杠杆和实行节水计划目标责任制等,以加强约束。这样,可以补充用水(节水)计划管理的不足。工业节水的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应作为节水管理科学课题,加强研究。 提高工业用水效率提高用水效率是工业节水的核心。从广义上讲,它体现了从提高用水系统的重复利用率、企业改革、发展生产经济规模、生产工艺技术进步、到实行清洁生产和科学管理等所产生的全部节水效果。因此,提高工业用水效率是一项涉及面广、科学技术性强和影响深远的系统工程。它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同步,不可能一蹴而就。从总体上讲,提高工业用水效率,近期应侧重于系统节水和管理节水,以后应逐步把节水工作的重点转向工艺节水。有关技术措施后述。 鼓励和提倡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回用水,包括中水)、其它低质水和海水回用水、低质水和海水的利用,均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水质、可利用范围、地点或地域等客观条件的限制,应因地制宜地判别其适宜的技术经济条件,解决好有关技术、经济、政策、管理以至社会问题,应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行。 控制污(废)水对水环境的污染,改善水源水质 以科技为先导,加大城市与工业节水的科技与资金投入城市与工业节水具有丰富的科技内涵。从发展观点看,不加强节水的科技导向和投入,将难以推动节水工作向深入持续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单纯依靠目前节水技术力量也难以承受日益复杂的综合性很强的节水任务。因此,必须提高节水人员素质,加强科学技术力量的横向联合,此外必须加大节水资金投入,注重节水技术经济分析,以提高节水经济效益。上述各项对策是互相关联的整体,采取这些对策是我国城市与工业集约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2 关键技术 加强节水技术基础工作技术基础工作薄弱,至今仍是全国、各城市和工业节水系统的突出问题,而加强节水技术基础工作又是作好城市与工业节水工作不可逾越的首当其冲的重要环节。其主要内容有:(1)提高节水基础数据质量节水基础数据直接关系到节水统计、分析、评价是否正确和判断的准确性。这方面须迫切解决的问题是: · 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和相关统计口径,严格进行节水统计中的行业分类; · 统一节水名词术语、节水考核指标、指标计量单位与计算方法; · 通过统一的、上报、汇总和审核,确保统计资料的正确性、完整性和连贯性; · 分析、筛选、审定各水平年(1985、1990、1995、2000年)的基本节水考核指标数据与节水水平。 (2)建立较完整的基础数据库 其中应包括有关水资源开采利用数据、相关宏观指标、城市和行业生产经济技术指标、用水节水统计数据、节水考核指标等,使资源共享。 (3)建立各城市、各工业行业和企业的用水、冷却水、回用水系统技术资料库、冷却塔技术资料库。 完善并加强水量平衡测试工作,开展企业用水合理化分析水量平衡测试是开展企业节水工作的基础。原来的水量平衡测试成果已逐渐失去实际应用价值,应在新方法和规程下定期开展水量平衡测试工作,并切实进行用水合理化分析,判定实际用水效率与节水潜力,为开展企业节水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提高冷却水循环利用率和冷却效率提高冷却水循环利用率和冷却效率是系统节水的主要途径。 应根据有关法规对冷却水循环系统和冷却塔实行科学监督,以提高冷却水循环利用率和冷却效率。按文献规定目标,我国各类城市的有关指标如表1所示。我国各类城市冷却水系统效率指标 表1 指标 Pr(%) Pcy 冷却效率(%) 浓缩倍数 城市类别 2000 2010 一 75 85 85~90 95~97 65~75 75~80 ~ ~ 二 70 80 80~85 92~95 55~65 6~75 ~ ~ 三 65 75 ≥80 ≥90 ≥55 ≥60 ~ ~ 注:城市类别:一类为直辖市、开放城市、重点城市;二类为省会城市,日供水量大于40×104m3/d的城市;三类为其余城市为实现上述目标,须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有: · 扩大冷却水循环利用范围,这对大量的小型企业尤为重要; · 关停或改造一批质量或性能不合格的冷却塔; · 开发、推广使用新型、高效(冷却效率>65%、吹散损失<~)、低噪音(<50 dB)冷却塔; · 推行循环冷却水处理,提高冷却水处理率,这是提高冷却效率和浓缩倍的关键; · 全面监测不同地区不同季节冷却塔运行情况,加强运行管理; · 研究开发适合于不同水质条件、气象条件下的水质稳定、杀生和旁流处理技术——处理方法、设备与水处理剂,并分析确定其优化运行技术经济条件; · 研究推广冷却水系统(包括空调系统)的清洗技术,提高冷却效率; · 研究运用高效热交换器及其优化组合技术。 因地制宜地研究推广各种节约循环冷却水量的其它技术如空气冷却、汽化冷却、人工制冷冷却、大气冷源技术和物料换热技术。这些技术在一定条件下可大量减少冷却水量或不用水冷却,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提高废水回用率对于工业企业,废水回用是仅次于冷却水循环利用的另一个主要节水途径。 目前我国废水回用总水量不过5×108 m3/a,实际回用率很低,为此应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 提高工业废水的回用范围,例如将其用作冷却补给水、锅炉补给水、空调除尘水、洗涤水、清洗水、冲渣(灰)水、熄火降温水和厂区部分生活杂用水等。从一定意义上讲,在工业企业内部进行废水回用比外部污水回用经济可行。 · 研究开发一系列经济实用的工业废水或其它废弃资源的减污排放、处理回收或回用技术。 · 研究开发经济适用、高效的中小型工业废水处理装置,特别是含油、重金属、有毒物质和高浓度有机污染物的废水处理装置,提高这些废水的回用量,以减少污染负荷。 · 研究开发工业回用水系统水质稳定、杀生技术。 · 对工业回用水系统的运行情况实行监控,加强运行管理。 · 扩大城市污(废)水处理回用规模和范围。 扩大城市污(废)水处理回用范围和规模的关键技术措施是: · 结合不同地区和城市的具体情况,进行城市污(废)水回用的技术经济条件分析,确定污(废)水直接回用的范围和规模,作为制定污水回用发展规划的依据; · 制定不同回用水水质标准,研究确定回用水(特别是与人体接触的回用水)安全评价方法;· 研究开发适用于不同地区和条件的适用经济的污(废)水处理特别是深度处理技术及装备;· 研究、推广安全可靠的中水处理技术和设施;· 研究、建立城市、小区和物的分质供水系统,其中城市分质供水系统应与工业企业、市政设施与灌溉分质供水系统相配套; · 污(废)水回用系统的监管技术措施。 从我国城市与工业废水回用发展情况看,除受到废水处理率(包括合格率目前二级生化处理i<)低和一些客观条件限制外,归根到底将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估计回用率的年递增率会远低于20%。在考虑废水回用时,应考虑对人体健康和生产的影响。 扩大海水、低质水可利用范围,建立各类分质供水系统据估计,我国1995年海水利用总量约为100×108 m3/a,2010年预计达350×108 m3/a,后者还远低于目前日本、美国海水利用水量。为此,要研究经济、有效、安全可靠的海水利用技术,如管路、冷却系统防腐、海生物防治、水质稳定技术及海水淡化技术。应积极研究开发海水循环冷却专用技术以取代海水直流冷却系统,同时应加强相应专门技术研究,如专用水质稳定剂、海水冷却塔等。此外,应开展海水冲厕污水处置问题的研究。 开展工业生产工艺节水技术研究近期可结合工业企业改革、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加快工艺节水步伐。从长远考虑,应注重下列因素对工业节水的影响:(1)经济规模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生产工艺方法、技术、流程与装备的发展进步; (3)原料路线与政策的改进或改变; (4)清洁生产技术的实施; (5)工业生产的科学管理水平提高; (6)因素变化。 以上因素都可对工业生产用水情况产生深远影响,而且从发展趋势看绝大多数因素的变化都会在不同程度上不断地促进水资源合理利用,减少水污染,致使单位产品(或产值)用水量、取水量逐渐减小,使水环境得以改善。对此,应按行业开展专门研究。 研究开发性能优良的节水器具采用节水器具,一般可节水10%~30%。我国目前节水器具多处于低水平、盲目、重复研制开发状态,近10年来几无进展,质量低劣,因此有必要有组织地进行研究开发,其重点是应用范围广、使用频繁、易造成浪费的用水器具。例如,开发推广小容量(6 L)或无“介质”的成套卫生洁具、限压节流水龙头、延时自闭水龙头、冷热水洗浴水龙头等。应坚持对节水器具的基本要求。 加强对重要节水问题的技术经济分析、研究,提高节水工作水平和节水效益节约用水是关系到资源、环境、人民生活和经济的大事,属跨行业(专业)的综合技术领域。很多节水问题的决择,都须从技术、经济、社会以至政策等方面权衡利弊、得失,而技术经济方法则是在这类问题的多方案比较中取得最佳效果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当前,对下列有关节水问题的分析研究具有普遍意义,例如:· 地区或城市范围内,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地区或城市在长距离调水与节约用水之间的权衡;· 地区或城市节水潜力分析、节水目标的确立、节水基本对策的制定及其定量评价;· 城市节水规划的制定;· 地区、城市或企业范围,循环用水、污(废)水回用及低质水或海水利用中的利弊权衡;· 循环冷却水系统状态优化控制;· 污(废)水回用方式——直接回用与间接回用的选择与协调;· 污(废)水直接回用范围规模与水质指标;· 城市群污(废)水回用与流域污染控制技术分析;· 城市水费体制(水价)研究;· 节约用水技术经济分析方法本身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水资源的性质与特点水和水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纯净的水是由H2O分子组成,而水体则含有多种物质,其中包括悬浮物、水生生物以及基底等。水体实际上是指地表被水覆盖地段的自然综合体,包括河流、湖泊、沼泽、水库、冰川、地下水和海洋等。水资源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人类把水作为维持生活的源泉,人类在历史发展中总是向有水的地方集聚,并开展经济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人类对水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水资源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数量最大的资源。水覆盖着地球表面70%以上的面积,总量达15亿立方千米;也是世界上开发利用得最多的资源。现在人类每年消耗的水资源数量远远超过其他任何资源,全世界用水量达3万亿吨。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很不均匀,各地的降水量和径流量差异很大。全球约有三分之一的陆地少雨干旱,而另一些地区在多雨季节易发生洪涝灾害。例如在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水资源占全国的82%以上,耕地占36%,水多地少;长江以北地区,耕地占64%,水资源不足18%,地多水少,共中粮食增产潜力最大的黄淮海流域的耕地占全国的%,而水资源不到%。水资源的利用现状我国水资源总量虽然较多,但人均量并不丰富。水资源的特点是地区分布不均,水土资源组合不平衡;年内分配集中,年际变化大;连丰连枯年份比较突出;河流的泥沙淤积严重。这些特点造成了我国容易发生水旱灾害,水的供需产生矛盾,这也决定了我国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江河整治的任务十分艰巨。1.水资源的利用与供需矛盾我国地表水年均径流总量约为万亿立方米,相当于全球陆地径流总量的%,占世界第5位,低于巴西、前苏联、加拿大和美国。我国还有年平均融水量近500亿立方米的冰川,约8000亿立方米的地下水及近500万立方千米的近海海水。目前我国可供利用的水量年约万亿立方米,而1980年我国实际用水总量已达5075亿立方米,占可利用水资源的46%。建国以来,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江河整治及防治水害方面都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较大的成绩。在城市供水上,目前全国已有300多个城市建起了供水系统,自来水日供水能力为4000万吨,年供水量100多亿立方米;城市工矿企业、事业单位自备水源的日供水能力总计为6000多万吨,年供水量170亿立方米;在7400多个建制镇中有28%建立了供水设备,日供水能力约800万吨,年供水量29亿立方米。农田灌溉方面,全国现有农田灌溉面积近亿亩,林地果园和牧草灌溉面积约亿亩有灌溉设施的农田占全国耕地面积的48%,但它生产的粮食却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74%。防洪方面,现有堤防20万多千米,保护着耕地5亿亩和大、中城市100多个。现有大中小型水库8万多座,总库容4400多亿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约150万平方千米。水力发电,我国水电装机近3000万千瓦,在电力总装机中的比重约为29%,在发电量中的比重约为20%。然而,随着工业和城市的迅速发展,需水不断增加,出现了供水紧张的局面。据1984年196个缺水城市的统计,日缺水量合计达1400万立方米,水资源的保证程度已成为某些地区经济开发的主要制约因素。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既受水资源数量、质量、分布规律及其开发条件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受各部门对水资源需求的社会经济因素的制约。我国水资源总量不算少,而人均占有水资源量却很贫乏,只有世界人均值的1/4(我国人均占有地表水资源约2700立方米,居世界第88位)。按人均占有水资源量比较,加拿大为我国的48倍、巴西为16倍、印度尼西亚为9倍、前苏联为7倍、美国为5倍,而且也低于日本、墨西哥、法国、前南斯拉夫、澳大利亚等国家。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地区分布差异很大。黄河流域的年径流量只占全国年径流总量的约2%,为长江水量的6%左右。在全国年径流总量中,淮、海河、滦河及辽河三流域只分别约占2%、1%及%。黄河、淮河、海滦河、辽河四流域的人均水量分别仅为我国人均值的26%、15%、%、21%。随着人口的增长,工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造成了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日益加剧。从本世纪初以来,到70年代中期,全世界农业用水量增长了7倍,工业用水量增长了21倍。我国用水量增长也很快,至70年代末期全国总用水量为4700亿立方米,为建国初期的倍。其中城市生活用水量增长8倍,而工业用水量(包括火电)增长22倍。北京市70年代末期城市用水和工业用水量,均为建国初期的40多倍,河北、河南、山东、安徽等省的城市用水量,到70年代末期都比建国初期增长几十倍,有的甚至超过100倍。因而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就异常突出。由于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产生了许多不利的影响。首先是对工农业生产影响很大,例如1981年,大连市由于缺水而造成损失工业产值6亿元。在我国15亿亩耕地中,尚有亿亩没有灌溉设施的干旱地,另有14亿亩的缺水草场。全国每年有3亿亩农田受旱。西北农牧区尚有4000万人口和3000万头牲畜饮水困难。其次对群众生活和工作造成不便,有些城市对楼房供水不足或经常断水,有的缺水城市不得不采取定时、限量供水,造成人民生活困难。其三,超量开采地下水,引起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水资源枯竭,在27座主要城市中有24座城市出现了地下水降落漏斗。2.水利建设与洪涝灾害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和气候的影响,我国是一个水旱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尤其是洪涝灾害长期困扰着经济的发展。据统计,从公元前206年至1949年的2155年间,共发生较大洪水1062次,平均两年即有一次。黄河在2000多年中,平均3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仅1887年的一场大水死亡93万人,全国在1931年的大洪水中丧生370万人。建国以后,洪涝灾害仍不断发生,造成了很大的损失。因此,兴修水利、整治江河、防治水害实为国家的一项治国安邦的大计,也是十分重要的战略任务。我国40多年来,共整修江河堤防20余万千米,保护了5亿亩耕地。建成各类水库8万多座,配套机电井263万眼,拥有6600多万千瓦的排灌机械。机电排灌面积亿亩,除涝面积约亿亩,改良盐碱地面积亿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1万平方千米。这些水利工程建设,不仅每年为农业、工业和城市生活提供5000亿立方米的用水,解决了山区、牧区亿人口和7300万头牲畜的饮水困难。而且在防御洪涝灾害上发挥了巨大的效益。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和对水土资源不合理的利用,导致水环境的恶化,加剧了洪涝灾害的发生。特别是1991年入夏以来,在我国的江淮、太湖地区,以及长江流域的其他地区连降大雨或暴雨,部分地区出现了近百年来罕见的洪涝灾害。截至8月1日,受害人口达到亿人,伤亡5万余人,倒塌房屋291万间,损坏605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约亿亩,成灾面积亿亩,直接经济损失高达685亿元。在这次大面积的严重洪灾面前,应该进一步提高对我国面临洪涝灾害严重威胁的认识,总结经验教训,寻找防治对策。除了自然因素外,造成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有:(1)不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尤其是滥伐森林,破坏水土平衡,生态环境恶化。如前所述,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建国以来虽已治理51万平方千米,但目前水土流失面积已达160万平方千米,每年流失泥沙50亿吨,河流带走的泥沙约35亿吨,其中淤积在河道、水库、湖泊中的泥沙达12亿吨。湖泊不合理的围垦,面积日益缩小,使其调洪能力下降。据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调查,70年代后期,我国面积1平方千米以上的湖泊约有2300多个,总面积达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湖泊水资源量为7077亿立方米,其中淡水2250亿立方米,占我国陆地水资源总量的8%。建国以后的30多年来,我国的湖泊已减少了500多个,面积缩小约万平方千米,占现有湖泊面积的%,湖泊蓄水量减少513亿立方米。长江中下游水系和天然水面减少,1954年以来,湖北、安徽、江苏以及洞庭、鄱阳等湖泊水面因围湖造田等缩小了约万平方千米,大大削弱了防洪抗涝的能力。另一方面,河道淤塞和被侵占,行洪能力降低,因大量泥沙淤积河道,使许多河流的河床抬高,减少了过洪能力,增加了洪水泛滥的机会。如淮河干流行洪能力下降了3000立方米/秒。此外,河道被挤占,束窄过水断面,也减少了行洪、调洪能力,加大了洪水危害程度。(2)水利工程防洪标准偏低。我国大江大河的防洪标准普遍偏低,目前除黄河下游可预防60年一遇洪水外,其余长江、淮河等6条江河只能预防10~20年一遇洪水标准。许多大中城市防洪排涝设施差,经常处于一般洪水的威胁之下。广大江河中下游地区处于洪水威胁范围的面积达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陆地总面积的%,其中有耕地5亿亩,人口亿,均占全国总数的1/3以上,工农业总产值约占全国的60%。此外,各条江河中下游的广大农村地区排捞标 准更低,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远不能满足目前防洪排涝的要求。(3)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使受灾程度加深。一方面抵御洪涝灾害的能力受到削弱,另一方面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却使受灾程度大幅度增加。建国以后人口增加了一倍多,尤其是东部地区人口密集,长江三角洲的人口密度为全国平均密度的10倍。全国1949年工农业总产值仅466亿元,至1988年已达24089亿元,增加了51倍。近10年来,乡镇企业得到迅猛发展,东部、中部地区乡镇企业的产值占全国乡镇企业的总产值的98%,因经济不断发展,在相同频率洪水情况下所造成的各种损失却成倍增加。例如1991年太湖流域地区5~7月降雨量为600~900毫米,不及50年一遇,并没有超过1954年大水,但所造成的灾害和经济损失都比1954年严重得多。此外,各江河的中下游地区一般农业发达,具有众多的商品粮棉油的生产基地,一旦受灾,农业损失也相当严重。3.水体污染及其危害水是最重要的天然溶剂,因此极易污染。常见的水体污染有下列几类。(1)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有机污染类型,由于过多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进入天然水体而恶化水质。施入农田的化肥,一般情况下约有一半氮肥未被利用,流入地下水或池塘湖泊,大量生活污水也常使水体过肥。过多的营养物质促使水域中的浮游植物,如蓝藻、硅藻以及水草的大量繁殖,有时整个水面被藻类覆盖而形成“水花”,藻类死亡后沉积于水底,微生物分解消耗大量溶解氧,导致鱼类因缺氧而大批死亡。水体富营养化会加速湖泊的衰退,使之向沼泽化发展。海洋近岸海区,发生富营养化现象,使腰鞭毛藻类(如裸沟藻和夜光虫等)等大量繁殖、密集在一起,使海水呈粉红色或红褐色,称为赤潮,对渔业危害极大。近年来渤海北部和南海已多次发生。(2)有毒物质的污染 有毒物质包括两大类:一类是指汞、镉、铝、铜、铅、锌等重金属;另一类则是有机氯、有机磷、多氯联苯、芳香族氨基化合物等化工产品。许多酶依赖蛋白质和金属离子的络合作用才能发挥其作用,因而要求某些微量元素(例如锰、硼、锌、铜、钼、钴等),然而,不合乎需要的金属,例如汞和铅,甚至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的量过多,如锌和铜等,都能破坏这种蛋白质和金属离子的平衡,因而削弱或者终止某些蛋白质的活性。例如汞和铅与中枢神经系统的某些酶类结合的趋势十分强烈,因而容易引起神经错乱,如疯病、精神呆滞、昏迷以至死亡。此外,汞和一种与遗传物质DNA一起发生作用的蛋白质形成专一性的结合,这就是汞中毒常引起严重的先天性缺陷的原因。这些重金属与蛋白质结合不但可导致中毒,而且能引起生物累积。重金属原子结合到蛋白质上后,就不能被排泄掉,并逐渐从低剂量累积到较高浓度,从而造成危害。典型例子就是曾经提到过的日本的水俣病。经过调查发现,金属形式的汞并不很毒,大多数汞能通过消化道而不被吸收。然而水体沉积物中的细菌吸收了汞,使汞发生化学反应,反应中汞和甲基团结合产生了甲基汞(Hg-CH3)的有机化合物,它和汞本身不同,甲基汞的吸收率几乎等于100%,其毒性几乎比金属汞大100倍,而且不易排泄掉。有机氯(或称氯化烃)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其中一个或几个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这种化合物广泛用于塑料、电绝缘体、农药、灭火剂、木材防腐剂等产品。有机氯具有2个特别容易产生生物累积的特点,即化学性质极端稳定和脂溶性高,而水溶性低。化学性质稳定说明既不易在环境中分解,也不能被有机体所代谢。脂溶性高说明易被有机体吸收,一旦进入就不能排泄出去,因为排泄要求水溶性,结果就产生生物累积,形成毒害。典型的有机氯杀虫剂如DDT、六六六等,由于它们对生物和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已被许多国家所禁用。(3)热污染 许多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余热散发到环境中,会把环境温度提高到不理想或生物不适应的程度,称为热污染。例如发电厂燃料释放出的热有2/3在蒸气再凝结过程中散入周围环境,消散废热最常用的方法是由抽水机把江湖中的水抽上来,淋在冷却管上,然后把受热后的水还回天然水体中去。从冷却系统通过的水本身就热得能杀死大多数生物。而实验证明,水体温度的微小变化对生态系统有着深远的影响。(4)海洋污染 随着人口激增和生产的发展,我国海洋环境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和损害。1980年调查表明,全国每年直接排入近海的工业和生活污水有亿吨,每年随这些污水排入的有毒有害物质为石油、汞、镉、铅、砷、铝、氰化物等。全国沿海各县施用农药量每年约有四分之一流入近海,约5万多吨。这些污染物危害很广,长江口、杭州湾的污染日益严重,并开始危及我国最大渔场舟山群岛。海洋污染使部分海域鱼群死亡、生物种类减少,水产品体内残留毒物增加,渔场外移、许多滩涂养殖场荒废。例如胶州湾,1963~1964年海湾潮间带的海洋生物有171种;1974~1975年降为30种;80年代初只有17种。莱州湾的白浪河口,银鱼最高年产量为30万千克,1963年约有10万千克,如今已基本绝产。水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编辑本段]1.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建立节水型经济缓解我国水资源紧缺的局面,关键在于提高用水效率,建立节水型经济。节水型经济的主要标志应该是,发展素质好、产值高、用水少和排污少的产业,并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工业布局要适应水资源条件;要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发展用水少的作物;要使工农业产品用水定额与排水定额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普及先进的生活节水设备;加强水的多次重复利用,发展污水资源化等。搞好工业节水,既减少了新水取用量,自然也减少了工业废水量。工业节水的指标通常用水的重复利用率来表示,我国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较低。在80年代初期,全国平均只有20%左右,仅有少数城市达到40%。我国农业用水占全国取水量的88%,和美国49%、前苏联59%、日本46%、法国47%等相比差距很大,这同现代化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极不相称。今后应该提高灌溉用水效率,发展符合水质标准的有机污水的农业灌溉,培育并推广耐旱作物,以获得稳产高产。2.建立污水处理系统建立污水处理系统,使污水资源化随着工业三废的治理和控制,重金属对水体的污染将趋缓和,而有机污水的治理日益突出,在城市中更显得重要。利用污水处理厂是工业化国家治理有机污水的主要途径。美、英、法、德国等,平均每1~万人就有一座污水处理厂。但是这些厂只能解决生物降解有机物,而不能去除氮、磷及非生物降解有机物。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转向发展旧有的土地处理和生物塘(氧化塘)等自然净化方法,利用生态系统对有机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如美国密执安州马基斯根的生态工程是由贮水塘、曝气塘和灌溉田所组成,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威里比牧场则利用氧化塘、农田和牧场所组成的处理系统。通过环境生态工程使污水资源化而获得再生水源,用于扩大供水,一定程度上能缓和局部地区的水资源紧缺的状态。3.开发和利用天空水资源天空水(即空气中的含水量)只有28万亿吨,仅占全球总水量的%,但是在天气变化中起着重要作用。天空水中,95%为水汽,云和降水云层只占5%。天空水总量虽少,但其循环很快,循环周期仅天,而地下及地表水循环周期为400年,也就是说,一年里天空水可以循环42次,一年中天空水量就有1176万亿吨,远远超过地表水的总量。开发利用天空水资源首先是调查研究本地区的天空水资源状况,包括天空水汽、云和雨雪的时空分布,气候特征和变率,天空水资源的可用率等。其次是在用水紧缺地区开展人工降水,世界各国40多年来的试验结果表明,在合适的云层条件下,用正确的催化方法,人工增加降水一般平均可达10~30%。我国从1958年开始也进行了多次试验,福建古田水库1975~1986年的12年试验结果,平均增加降水量为%,仅以发电一项计算的投资效益比就达1∶50。4.防洪减灾的主要对策洪涝灾害是一种自然社会现象,其成因既有自然的因素,也有人为的影响。作为一种自然灾害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但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实力的增强,人类对灾害的发生规律、演变过程的认识会不断提高和深化,通过灾前预报、预警和采取预防控制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灾害所带来的损失。为此,要把防治洪涝灾害作为全国国土整治的中心任务和社会经济发展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制定出全国的长期性洪涝治理总体规划,并通过立法予以实施。同时有必要制定防洪法规,实行以法治水,强调实行统一管理。加速洪涝灾害的预测预报、报警和灾情评估的研究工作。产业布局要适应水环境的变化,通过各种措施,如保持水土、修建蓄水工程,建筑堤坝,疏浚河道,灌溉排水,设立滞蓄洪区等,使水环境向有利的方向转变,以获得明显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我国的三峡工程是一项以防洪、发电为主的大工程,如能建设成功,对防洪减灾和经济建设均有巨大的作用。我国节约水资源现状[编辑本段]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按人均水资源量计量,人均占有量为2500立方米,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世界排名第110位,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目前,全国668座城市中,有400多座城市缺水,年缺水量60多亿立方米。长期以来受“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传统价值观念影响,水资源被长期无偿利用,导致人们的节水意识低下,造成了巨大的水资源浪费和水资源非持续开发利用。水资源日益短缺,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人类共同的使命。水资源危机将会导致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为了取得足够的水资源供给社会,必将加大水资源开发力度。水资源过度开发,可能导致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水污染的严重,既是水资源过度开发的结果,也是进一步加大水资源开发力度的原因,两者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通常认为,当径流量利用率超过20%时就会对水环境产生很大影响,超过50%时则会产生严重影响。目前,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达19%,接近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倍,个别地区更高。如1995年松花江、海河、黄河、淮河等的开发利用率就已达50%以上,其中淮河流域达98%。此外,过度开采地下水会引起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海水倒灌等环境问题。一、 我国节水现状在生活节水方面,目前全国所有城市和绝大部分市镇,基本做到了安装计量水表收费,基本取消了居民生活用水包费制。在工业节水方面,目前全国用水重复利用率普遍比80年代初提高了40%以上,万元产值取用水量比80年代减少5成,1983年到1995年累计节水量近200亿立方米,减少排污量近150亿立方米,沿海城市利用海水量近65亿立方米。在农业用水方面,近些年在全国建设了300个节水增产重点县,209个高标准节水增效示范区,并对99个大型灌区及40个中型灌区进行以节水灌溉为中心的续建配套和更新改造,建设了一批国家级节水示范区,1998年底,全国节水灌溉工程面积达亿亩,其中喷、滴灌和微喷灌面积2600万亩,管道输水灌溉面积7800万亩,渠道防渗节水灌溉面积亿亩。另外,推广非工程措施节水面积亿亩。二、 我国节水存在的问题1、认识不足。 节水是一项具有广泛社会性和区域性的工作,搞好节水需要社会的理解和支持,特别是要通过节水来缓解华北地区和黄河下游断流这类区域性缺水和水环境问题,更需要全区域(或全流域)社会成员和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的共同努力才可能见成效。而我国人民群众对节水的认识普遍不高,节水往往只停留在口头上。2、投入不足 。节水工作面广、量大,情况复杂多样,需要大量投入和一定的先进技术,像工业用水,一般可分成冷却用水、锅炉用水、洗涤用水,工艺用水等等,其中节约冷却用水相对比较容易,而节约洗涤用水、工艺用水则相对较难。但不管要节约哪种工业用水,都需要更新改造用水设备,有的甚至要更新改造工艺设备。这就需要大量的投入。随着节水量的加大、用水重复利用率的提高,单方节水投资会愈来愈大,技术要求也愈来愈高。目前我国从上到下工业节水尚无固定投资渠道,节水工程一般是争取一个上一个。农业节水投入近些年有所加强,但力度不够,投入不足与技术落后使我国工农业用水水平与国际差距拉大。3、机制不力 。当前节水工作还没有一套适应市场经济的运行模式。水价太低是主要原因,许多节水工程直接经济效益有限,更多地体现在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上,而国家又缺乏优惠发展政策。这些原因的存在,致使许多用水大户节水积极性不高,节水并没有真正变成企业、农户的自发行动,节水工作处于被动状态。4、法制不强 。节约用水涉及各行各业,千家万户,单靠政府行为,没有市场推动,节水必然动力不足;单靠市场推动,没有政府引导,节水也必然难见成效。抓好节水必须充分考虑节水工作的特点,既要靠市场推动,也要加强政府行为。强有力的政府推动和切实有效的广大用水户的积极自觉行动相结合,才可能促进我国的节水工作跃上一个新台阶。

isxl jlisxbfsdoigpbnsx suopg'sna89ofug9vs su9pvudf;

你可以首先去找下(水资源研究)这本期刊吧~里面的论文之前是可以免费下载的~你也可以去看看了解下~

  • 索引序列
  • 内蒙古旅游资源论文
  • 内蒙古旅游资源分析论文格式
  • 内蒙古西部资源杂志
  • 内蒙古草原旅游论文题目
  • 内蒙古水资源效率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