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第一医药论文

第一医药论文

发布时间:

第一医药论文

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摘要】 目的 帮助临床医生了解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合理。方法 复习文献资料,从过敏反应、毒性反应、特异性反应、二重感染、联合用药引起或加重不良反应等几个方面,综述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及临床危害。结果 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可以预防和控制,应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结论 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关键词】 抗生素;不良反应药物的不良反应是临床用药中的常见现象。它不仅指药物的副作用,还包括药物的毒性、特异性反应、过敏反应、继发性反应等〔1〕。抗菌药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类用药,包括抗生素类、抗真菌类、抗结核类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类。其中以抗生素类在临床使用的品种和数量最多。目前临床常用抗生素品种有100多种。抗生素挽救了无数生命,但其在临床应用也引发了一些不良反应〔2〕。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的临床危害后果是严重的。在用药后数秒钟至数小时乃至停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均可发生不良反应。常见的有过敏性休克、固定型药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性反应、胃肠道反应、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患者死亡〔3〕。因此,加强临床用药过程中的监督和合理使用抗生素对减少临床不良反应的发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4〕。1 过敏反应抗生素引起的过敏反应最为常见〔5〕,主要原因是药品中可能存在的杂质以及氧化、分解、聚合、降解产物在体内的作用,或患者自身的个体差异。发生过敏反应的患者多有变态反应性疾病,少数为特异高敏体质。 过敏性休克 此类反应属Ⅰ型变态反应,所有的给药途径均可引起。如: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等可引起此类反应,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类之间还可发生交叉过敏反应。因此,在使用此类药物前一定要先做皮试。 溶血性贫血 属于Ⅱ型变态反应,其表现为各种血细胞减少。如:头孢噻吩和氯霉素可引起血小板减少,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可引起溶血性贫血。 血清病、药物热 属于Ⅲ型变态反应,症状为给药第7~14天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关节痛伴关节周围水肿及发热、胃肠道黏膜溃疡和肠局部坏死。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林可霉素和链霉素均可引起以上反应。头孢菌素类、氯霉素等抗菌药物还可引起药物热。 过敏反应 这是一类属于Ⅳ型变态反应的过敏反应。如:经常接触链霉素或青霉素,常在3~12个月内发生。 未分型的过敏反应 有皮疹(常见为荨麻疹)〔6〕、血管神经性水肿、日光性皮炎、红皮病、固定性红斑、多形性渗出性红斑、重症大疱型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多见于青霉素类、四环素类、链霉素、林可霉素等;内脏病变,包括急慢性间质性肺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肝炎、弥漫性过敏性肾炎,常见于青霉素类、链霉素等。复方新诺明还可引起严重的剥脱性皮炎。2 毒性反应抗生素药物的毒性反应是药物对人体各器官或组织的直接损害,造成机体生理及生化机能的病理变化,通常与给药剂量及持续时间相关。 对神经系统的毒性 如:青霉素G、氨苄西林等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严重者可出现癫痫样发作。青霉素和四环素可引起精神障碍。氨基糖苷类、万古霉素、多粘菌素类和四环素可引起耳和前庭神经的毒性。链霉素、多粘霉素类、氯霉素、利福平、红霉素可造成眼部的调节适应功能障碍,发生视神经炎甚至视神经萎缩。新的大环内酯类药物克拉霉素可引起精神系统不良反应。另有报道,大环内酯类药物克拉霉素和阿奇霉素可能减少突触前乙酰胆碱释放或加强了突触后受体抑制作用,可诱导肌无力危象。 肾脏毒性 许多抗生素均可引起肾脏的损害,如:氨基糖苷类、多粘菌素类、万古霉素。氨基糖苷类的最主要不良反应是耳肾毒性。在肾功能不全患者中,第3代头孢菌素的半衰期均有不同程度延长,应引起临床医生用药时的高度重视。 肝脏毒性〔7〕 如:两性霉素B和林可霉素可引起中毒性肝炎,大剂量四环素可引起浸润性重症肝炎,大环内酯类和苯唑青霉素引起胆汁淤滞性肝炎,头孢菌素中的头孢噻吩和头孢噻啶及青霉素中的苯唑西林、羧苄西林、氨苄西林等偶可引起转氨酶升高,链霉素、四环素和两性霉素B可引起肝细胞型黄疸。 对血液系统毒性 如:氯霉素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和中毒性粒细胞缺乏症,大剂量使用青霉素时偶可致凝血机制异常,第3代头孢菌素类如头孢哌酮、羟羧氧酰胺菌素等由于影响肠道菌群正常合成维生素K可引起出血反应。 免疫系统的毒性 如:两性霉素B、头孢噻吩、氯霉素、克林霉素和四环素〔6〕。对机体免疫系统和机制具有毒性作用。 胃肠道毒性 胃肠道的不良反应较常见。可引起胃肠道反应的药物如:口服四环素类、青霉素类等,其中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类等药物即使注射给药,也可引起胃肠道反应。 心脏毒性 大剂量青霉素、氯霉素和链霉素可引起心脏毒性作用,两性霉素B对心肌有损害作用,林可霉素偶见致心律失常。3 特异性反应特异性反应是少数患者使用药物后发生与药物作用完全不同的反应。其反应与患者的遗传性酶系统的缺乏有关。氯霉素和两性霉素B进入体内后,可经红细胞膜进入红细胞,使血红蛋白转变为变性血红蛋白,对于该酶系统正常者,使用上述药物时无影响;但对于具有遗传性变性血红蛋白血症者,机体对上述药物的敏感性增强,即使使用小剂量药物,也可导致变性血红蛋白症。4 二重感染在正常情况下,人体表面和腔道黏膜表面有许多细菌及真菌寄生。由于它们的存在,使机体微生态系统在相互制约下保持平衡状态。当大剂量或长期使用抗菌药物后,正常寄生敏感菌被杀死,不敏感菌和耐药菌增殖成为优势菌,外来菌也可乘机侵入,当这类菌为致病菌时,即可引起二重感染。常见二重感染的临床症状有消化道感染、肠炎、肺炎、尿路感染和败血症。5 抗菌药物与其他药物合用时可引发或加重不良反应〔8〕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多数情况下是需要联合用药的,如一些慢性病(糖尿病、肿瘤等)合并感染,手术预防用药,严重感染时,伴器官反应症状,需要对症治疗等。由于药物的相互作用,可能引发或加重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 与心血管药物合用 红霉素和四环素能抑制地高辛的代谢,合用时可引起后者血药浓度明显升高,发生地高辛中毒。 与抗凝药合用 头孢菌素类、氯霉素可抑制香豆素抗凝药在肝脏的代谢,使后者半衰期延长,作用增强,凝血时间延长。红霉素可使华法林作用增强,凝血时间延长。四环素类可影响肠道菌群合成维生素K,从而增强抗凝药的作用。 与茶碱类药物合用 大环内酯类药物也可以抑制肝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使茶碱血药浓度增加。红霉素与茶碱合用时,茶碱血药浓度可增加约40%,而茶碱可影响红霉素的吸收,使红霉素的峰浓度降低。 与降糖药合用 氯霉素与甲苯磺丁脲及氯磺丙脲合用时,可抑制后者的代谢,使其半衰期延长,血药浓度增加,作用增强,可导致急性低血糖。 与利尿剂合用 氨基糖苷类药物庆大霉素与呋喃苯胺酸类合用时,有引起耳毒性增加的报道。头孢噻啶与呋噻米合用时可增加肾毒性,原因可能是合用时前者的清除率降低。环孢菌素与甘露醇合用时,可引起严重的肾坏死性改变,停用甘露醇后,移植肾的功能可得到恢复。 与其他药物合用 红霉素、四环素与制酸剂合用时,可使抗生素的吸收降低。大环内酯类红霉素与卡马西平合用时,可引起卡马西平中毒症状。综上所述,合理使用抗生素,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对于临床医生安全用药,保证患者生命健康,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正确诊断分清是否为细菌感染,如利用标本的培养判断认为是细菌感染,才是应用抗菌药物的适应证。熟悉抗生素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特点,掌握药物的临床药理作用、抗菌谱、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以及制剂、剂量、给药途径与方法等,做到了解病人用药过敏史,使用药有的放矢,避免不良反应发生。在医、护、药三方加强ADR监测〔9~11〕。同时对药物监测、临床血液及生化指标检验监测、护理监护等〔12〕。特别是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药物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同时也应监测肾功能和听力;合并用药时对受影响药物的血药浓度进行监测,如红霉素或四环素与地高辛合用时,对地高辛药物浓度进行监测或避免合用;口服抗凝剂与氯霉素、四环素、红霉素合用时,应监测患者的凝血时间,或避免合用;必须合用时,须调整口服抗凝剂的剂量。护理人员与患者接触较多,认真细致的护理工作,特别是对儿童及老年患者的周到护理,是对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发现和处理的重要环节。对护理人员进行临床药理知识的培训,增加他们这方面的知识,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和处理。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应采取果断措施,如停药或换药。若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采取抢救措施。这些做法对抗生素不良反应的预防和补救都是行之有效的。【参考文献】1 张克义,赵乃才.临床药物不良反应大典.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杨利平.再谈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医学理论与实践,2004,17(2): 王正春,李秋,王珊.药物不良反应803例分析.医药导报,2004,23(9): 张立新,王秀美.抗生素应用中的问题与探讨.实用医技杂志,2004,11(8): 张紫洞,熊方武.药物导致的变态反应、过敏反应.抗感染药学,2004,1(2): 吴文臻,刘建慧.药疹220例临床分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3): 刘斌,彭红军.药物性肝炎136例分析.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4,13(5): 程悦.联合用药致变态反应探析.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13(13): 马冬梅,李净,舒丽伟.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黑龙江医学,2004,28(12): 吴安华.临床医师处方抗菌药物前需思考的几个问题.中国医院,2004,8(8): 高素华.抗生素滥用的危害.内蒙古医学杂志,2005,37(11): 魏健,郦柏平,赵永根,等.抗生素合理应用自动监控系统的构建.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8):479-481.

生物医药产业近年来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我国也把生物医药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从政策和规划上积极进行扶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生物医药论文,供大家参考。

合成生物学在医药中的应用

生物医药论文摘要

摘 要:合成生物学是在项目学理论的带领下,对天然生物体系从头开展策划以及整改。并且策划同时制造新的生物部件、模式以及体系的全新科目。合成生物学是自然科目前进到一定程度形成的新学科,同时在医药方面已获取了明显的成就。 文章 综合讲述了在项目细胞使用合成生物科目方式研究出了能够抵抗疟病的治理药物的前身青蒿二烯,抵抗癌症的药物前身紫杉二烯,还有脂肪醇、酸以及高级醇的生成方式等探索进步。除此之外,有的关键的合成生物学有关 措施 ,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项目细胞的重新组合以及演化,为建筑运用于制造范畴的新效用细胞供应便利适用的东西。

生物医药论文内容

关键词:合成生物学;基因模块;医药

引言

最近几年,合成生物学发展的速度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慢慢的造就了特征明显的探索实质以及运用范畴。其探索实施关键包含:(1)新生物原件、构件以及体系的策划和建筑。(2)对现在拥有的、自然的生物体系开展从新策划。二零零九年美国医学部门的带领下组建了一支由十二支社会各界学士构成的IDR小组,研究合成生物科目的前进朝向以及多科目交叉状况。认为合成生物科目是集电脑、物理、工程以及生物等科目一起进行研究交叉的科目,能够经过重组生物运用在环境、药物、民众健康、资源等部分。

合成生物科目是项目学以及生物科目一起前进到一定程度形成的。人类基因体和很多形式的生物基因体测定未知序列的完成,还有很多的后基因体作业,促进累计的生物学资料出现了天文级。但是,现在拥有的资料挖掘当时依旧限制于对生命特征的深层探索,很难对生命的内在工作样式开展探索分析。合成生物科目就在这种环境下形成,经过从下到上的建筑生命行为,按照其独具的角度解释生命,为理性策划以及革新生命供应了基础。最近几年,基因体测定未知序列以及合成单位已经在全球范畴内普遍建立,供应品质优、价格低的服务。优异的基因体测定未知序列以及合成措施推动合成生物科目策划新生命组合以及建筑功效细胞更简单。

最关键的是,人类身体健康情况、资源、条件等范畴的巨大需要也推动着合成生物科目的快速前进。把基因部件按照项目的需求,有机从新组建整合在一起,就出现了效用基因模式。在加上对现在已经拥有的生物网络的使用,并且引进新的效用基因模式,表明天然细胞不可以合成的物品,在合成部分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前进。现在我们解析一下在药物范畴内使用的合成生物科目

1 青蒿二烯的生物合成

杰伊?科斯林在项目细胞中制造出抵抗疟疾的前身青蒿二烯的探索作业实在经典。在产生青蒿二烯合成方式的重要新基因资料后,科斯林团队在二零零三年在大肠杆菌中胜利的研究出了制造青蒿二烯的另一种方式。这种合成方式划分为两种形式。第一种形式是在Acetyl-CoA为出发点,通过甲瓦龙酸来制造IPP。这就摆脱了大肠杆菌本来的G3P以及乙酰甲酸为前身制造的异戊二烯焦磷酸方式,能够使细胞代谢经过新方式形成异戊二烯焦磷酸分子,为下游制造方式供应足够多的底物分子。第二个形式就是从C5的异戊二烯焦磷酸为出发点,通过异戊二烯链拉长方式形成C15的FPP,最后在ADS酶的功用下制造青蒿二烯,最高形成量能够达到一百二十二毫克每升。上下游模式都是来源于真核生物中的代谢方式,把其密码改善同时从新构筑在原核生物大肠杆菌内,同时胜利制造想要得到的物品,开拓了制造生物的新方式。

2006年,Keasling小组又以酵母菌为宿主,通过对内源的乙酰辅酶A到FPP途径的关键基因进行上调或下调,同时引入基因优化过的外源模块,成功实现了产物青蒿二烯产量的稳步提高。对内源基因上调的方式有两种,其一是增加基因拷贝数,如tHMGR酶的基因,其二是通过转录因子来上调基因表达量,如ERG系列的基因。对内源基因的下调则是采用基因敲除的 方法 。通过对合成路径涉及基因的一系列微调,使产量达到153mg?L-1,是以往报道的二烯类分子产量的500倍。

在此基础上,研究小组又设计了人工蛋白支架(synthetic protein scaffolds),对大肠杆菌内已构建的上游模块:从乙酰辅酶A到甲羟戊酸的合成途径进行了优化。三个反应酶AtoB,HMGS,tHMGR通过蛋白支架以不同分子数比例捆绑在一起发挥作用,解决了中间代谢物积累造成的合成效率降低以及对宿主的毒副作用问题。具体机理是将高等动物细胞中的配体受体作用关系引入到大肠杆菌中,将配体分子的基因序列与模块中的反应酶基因融合表达,从而将受体分子以不同分子数连成一串,构成柔性支架。由于脚手架内各个受体分子间由一定长度的多肽连接,就避免了因多个配体受体结合造成的空间位阻问题。在反复实验与调试后,研究小组发现三个酶分子以1:2:2的比例连在一起作用效果最强,产量达初始值的77倍,约5mmol?I-1(740mg?L-1)。

随着后期工业化发酵,研究小组又发现来自酵母的外源基因HMGS和tHMGR表达的酶不足以平衡外源代谢流,成为瓶颈反应。他们以金黄葡萄菌中的相关酶基因进行替换后,青蒿二烯产量立刻增加一倍。通过与工业发酵过程优化的结合,作为工业产品的青蒿二烯最终产量高达。合成生物学成功用于重要药物的合成,引起了广泛关注。

2 紫杉二烯的生物合成

Gregory Stephanopoulos的科研组织在二零一零年时在大肠杆菌中胜利完成了抵抗癌症药物的前身紫杉二烯物质的合成。这是在这个科研小组在萜类生物代谢方法和大肠杆菌细胞细微调节的长时间探索中获取的成效。科学组织把内在的过氧化二碳酸二异丙酯合成方式定位上游模式,把之后合成紫杉二烯的方式定位成下游模式,其作业也关键聚合在怎样对上下游模式开展微调。因为假如只顾上游,肯定会导致中间代谢物的消耗,并且形成中间障碍;但是如果下游经过量太多就会浪费很多的酶分子,增加了细胞表述负荷。

研究小组采用改变质粒拷贝数和启动子强度的方法对上下游通量的比例进行了微调。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整合以及自己的测试工作,研究小组确定了三种质粒pSCl01,p15A,pBR322的拷贝数分别urNorphadicnc为5,10,20,而整合入基因组中的基因拷贝数相当于1。三种启动子Trc,T5,T7的相对强度分别为1,2,5。通过这几种质粒和启动子的组合,使上下游模块的通量比例发生变化,再检铡含有不同通量比例的细胞内的产物产量。在此过程中,模块内部基因是单顺反子还是多顺反子表达形式也影响产量变化,即多个基因是在一个启动子后表达还是在各自的启动子后表达。经过一系列微调与组合后,具有最优性状的菌株目标产物的产量高达(1020±80)mg?L-1,实现了对碳代谢流的高效利用和协调。同时,通过蛋白质工程的手段对细胞色素P450氧化还原酶进行改造,在工程菌中首次成功异源表达。

3 展望

合成生物科目根据项目学原理为指引,对现在拥有的、天然具备的生物体系从头策划以及整改,并且全力对策划合成出新的生物部件、模式以及体系努力。特别在使用部分,合成生物科目建筑的人工生物体系能够在制成关键生物品种、呵护人类身体等部分有主要的前进空间。现在合成生物科目的探索成就主要使用在医学方面,将来在别的行业范畴内也肯定会有引人注目的成就出现。总而言之,合成生物科目拥有普遍的运用前提以及强有力的措施撑持。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研究

生物医药论文摘要

【摘要】生物医药产业是由生物技术产业与医药产业共同组成。本文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状况,分析医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且着重调查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基础及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寻找对策,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实现“四个化”,促进生物医药产业快速稳步地发展。

生物医药论文内容

【关键词】生物医药发展对策

一、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状

1986 年我国正式实施“863 计划”,生物技术被列为包括航空航天、信息技术等7 个高技术领域之首。政府在生物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发展的过程中给予了一定的优惠和扶持;国内各大企业为生物技术产业投入了大量资金;我国金融界也积极参与生物技术产业的发展,许多有实力的公司进行了生物技术开发,并且从金融市场融资从事生物技术研究和产业化。目前全球正处于生物医药技术大规模产业化的开始阶段,预计2020年后将进入快速发展期,并逐步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产业之一。

1、产业政策倾力扶持,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我国政府把生物医药产业作为21世纪优先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加大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政策扶持与资金投入。“十五”规划明确提出“十五” 期间医药的发展重点在于生物制药、中药现代化等。国家对生物医药产品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制订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对生物制药企业实行多方面税收优惠、延长产品保护期和提供研发资金支持等。同时, 国家为加强行业管理,对生物医药产品的研制和生产采取严格的审批程序,并针对重复建设严重这一情况,对部分生物医药产品的项目审批采取了限制家数的措施,以确保新药的市场独占权和合理的利润回报,鼓励新药的研制。2007年国家发改委公布了《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 规划》,该《规划》在组织领导、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人才队伍、投入、税收优惠政策、市场环境等方面制定了相关政策措施保障生物产业的快速发展, 因而对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2、生物医药产业化进程明显加快,投资规模与市场规模迅速扩张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国家以及地方各级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生物医药产业在我国蓬勃发展,国家经贸委的有关资料显示:1998年以前,我国对生物医药技术开发的总投资累计约为40亿元,自1999年开始,国家明显加大了对生物医药的投入力度,平均每年达20亿元左右,2003年这一投入达到60亿元,极大地促进了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在生物医药产业相关优惠政策的作用下,国内一些生物医药企业通过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两种 渠道 获得了大量的资金,用于研发新产品。目前我国从事生物技术产业和相关产品研发的公司、大学和科研院所达600余家,其中注册的生物医药公司有200余家,具备生产能力的有60余家(其中的48家已取得生产基因工程药物试产或生产批文)。

3、初步形成了以上海张江,北京中关村等为代表的医药产业集群

在生物技术产业迅猛发展的浪潮推动下,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市场竞争,加上政府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我国生物技术、人才、资金密集的区域,已逐步形成了生物医药产业聚集区,由此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生物医药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如由罗氏、葛兰素一史克、先锋药业等40多个国内外一流药厂组成的侧重于基因研究,化合物筛选和新药开发的张江药谷产业集群;拥有诺和诺德制药公司和8个生物科技国家863项目的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区;侧重于生物制药、特别是遗传工程药学的深圳生命科学园区等。这些产业集群聚集了包括生物公司、研究、技术转移中心、银行、投资、服务等在内的大量机构,初步形成了产业群体(药厂),研究开发、孵化创新、 教育 培训、专业服务、风险投资6个模块组成的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对扩大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增强产业竞争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存在问题

1、投资模式不利于生物制药产业的发展

国际医药产业巨大的经济效益来源于创新,发达国家现代生物医药产业都拥有自己实力雄厚的研究机构,通常每年投入的经费占全部销售额的10%一20%,而美国每年用于研究开发生物药品的投人占总投资额的 60%~70%。每个大型医药公司都有自己“拳头产品”,单个产品的年销售额就可达十亿至几十亿多元。公司拥有这些产品的知识产权,国家给予专利保护,产占可以在10 年或更长时间内独占市场,一个产品就可赢得丰厚的利润,再从利润中拿出巨额资金投入研究开发新的具有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周而复始形成良性循环。

从美国生物制药发展模式来看,技术力量雄厚的专家型小生物技术公司进行技术开发与创新,大制药公司通过战略联盟实现生物技术的产业化,风险投资为生物技术开发提供资金支持,这三种力量的有机结合是生物制药产业良性发展的关键。而从目前我国生物制药产业模式来看,主要通过购买技术实现生产,风险投资机制不足且资金太少,另外技术创新力量薄弱。因此,生物技术产业很难形成气候。

我国的医药企业规模小而分散,大多不具备技术开发与创新能力,生产的产品基本是引起仿制产品,重复开发投资现象也非常严重,恶性性竟争必然带来效益低下的状况。我国药品进口额呈逐年上升趋势,三资企业产品销售额也在逐年增长,一份国外研究 报告 中指出:“如果政府不干预,中国的医药市场将在5 年内完全被国际医药大公司操纵。”

2、低水平重复研究、重复建设严重,市场竞争非常激烈

生物技术产品的广阔前景和丰厚收益吸引了国内众多企业加人开发,但其中多数是仿制国外的,品种少,厂家多,在同一水平上重复建设投资。例如,研制rhuG—CSF 的就有18 家公司。据统计,仅1996-1998年,获卫生部新药批准文号的厂家,重组人白介素一2(l—2)的有10 家,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有10 多家。如此势必造成资源浪费、竟相压价、市场混乱的局面。更由于一些企业缺少产品 市场调查 分析,造成大量产品堆积,以致投资价格很高的成套流水线设备利用率很低,有的年使用率低于一个月。价格战反过来造成产品质量下降,假劣产品充斥市场。消费者对国产生物技术产品信任度低,而宁愿使用昂贵的国外进口制品。

3、科研和产业脱节现象仍较为严重

在我国科研单位研究目的是为跟进国际先进科技的发展,研究方向过多集中于对几个热门品种上游技术的开发,而能够实现产业化的项目很少,在国外,科研成果完成后,落到企业的研发中心进行进一步孵化,形成技术工艺后再规模化生产,在我国两者严重脱节。缺少有科学头脑的企业家和有技术开发能力的企业将研究成果转变为生产,大大阻碍了产业化发展。

4、开拓市场能力低

由于产品生产工艺水平和经营手段落后,国内市场将面临进口药品的冲击。具体表现为:一是对国外市场开拓不够,许多企业的市场定位不准;二是开发市场的投入量不足;三是生物药品良好的临床效果虽得到医务人员和患者的肯定,但其售价相对偏高,消费能力不足。因此,我国需要进一步加大对生物制药产业的资金与投术投人,并深化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机制改革,在这一过程中,尤其要发挥资本市场和凤险投资公司的积极作用。

三、加快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我国生物技术药物的研究和开发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才开始将DNA重组技术应用到医学上,但国家高度重视生物产业发展把生物技术产业作为21世纪优先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加大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政策扶持与资金投入。2006年国务院出台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2006一2020年)》指出,未来15年,中国要在生物技术领域部署一批前沿技术,包括靶标发现技术、动植物品种与药物分子设计、基因操作和蛋白质工程、基于干细胞的人体组织工程和新一代工业生物技术等。这一部署无疑为中国生物制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一位参与“十二五”医药产业专项规划的专家组成员透露:在正在制定的专项规划中,生物医药产业和产业升级将成为未来3年发展的重点方向。专项规划把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和产业升级作为“十二五”医药产业的重点,要求追踪生物医药前沿技术,占领生物医药产业制高点。

有关生物医药论文推荐:

1. 生物制药专业论文范文

2. 生物化学论文精选范文

3. 医药公司实习论文

4. 生化制药毕业论文范文

5. 健康论文范文

6. 本科医学毕业论文范本

7. 公共卫生毕业论文精选范文

成都中医药大学报第622

成都中医大学好噻

多少分能够上医药类大学?医药类大学最低分录取分数是多少?对于2023年即将参加高考的高三考生而言,最想了解的莫过于医药大学的最低分。本期圆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医学院校2022年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多省汇总,供大家查看。一、医药类最低多少分能上?从各大医药类大学2022年的最低录取分数来看,部分省份410分就能够上医学院校,例如在河南省理科2022最低分为410分,高二本批次线5分。但不同实力的医药类大学在各省份的招生也不同的,毕竟实力越强招收分数就会越高,同学们在进行选择时还需要和自身情况作参考,选出适合自己的学校。点击文章前后输入分数一栏,获取目前能够上的所有医学院校。二、医学院校2022录取分数线多省汇总对于想要报考医药类大学的同学来说,是非常想要会知道多少分能够上医药类大学的,但由于医学院校在全国各省的录取分数线不同,所以本文为了帮助大家了解,特意以河南、四川等省份为例,为大家带来医学院校2022年在河南、四川的最低录取分数线,包含文科,理科,供查看。1、河南省(含文理)医药类各高校在河南省文科收分最高的大学为北京中医药大学,2022最低分593分,位次1750;文科收分最低的大学为湖北医药学院药护学院,2022最低分447分,位次98565。医药类各高校在河南省理科收分最高的大学为北京大学医学部,2022最低分675分,位次276;理科收分最低的大学为湖北医药学院药护学院,2022最低分410分,位次305497。2、四川省(含文理)医药类各高校在四川省文科收分最高的大学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2022最低分605分,位次1341;文科收分最低的大学为北京中医药大学,2022最低分584分,位次3898;医药类各高校在四川省理科收分最高的大学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2022最低分687分,位次156;理科收分最低的大学为甘肃中医药大学,2022最低分426分,位次186000。以上便是本期内容啦,大家可以在文章前后输入分数一栏,输入分数进入圆梦志愿APP进行查询更多有关于医学院校的信息,圆梦志愿里面的“按分数专业”“按分数选大学”等功能都能够为考生提供参考

北京中医药大学录取分数线20222022年北京中医药大学在新疆理科类的录取分数线为482分,文科类的录取分数线为535分。北京中医药大学在青海理科类的录取分数线为343分,文科类的录取分数线为505分。北京中医药大学在重庆物理类的录取分数线为562分,历史类的录取分数线为568分。

专业名称 学制 层次 招生计划 2004年分数线 2005年分数线 2006年分数线 文 理 录取线 最高分 平均分 录取线 最高分 平均分 录取线 最高分 平均分 文 理 文 理 文 理 文 理 文 理 文 理 文 理 文 理 文 理 中药学(基地班) 4 本 26 574 604 587 631 646 638 588 622 600 中医学 7 本硕 44 550 622 563 625 645 633 561 587 579 中西医临床医学 7 本硕 43 557 589 627 644 636 578 599 592 中医学(针灸英语) 7 本硕 36 546 609 622 639 630 566 589 575 中药学 4 本 200 523 581 585 626 512 591 540 制药工程 4 本 36 533 596 605 625 520 581 543 药物制剂 4 本 56 药学 4 本 72 529 594 599 621 512 607 550 植物保护(药用植物) 4 本 44 523 530 525 591 595 512 550 521 临床医学 5 本 156 中西医临床医学 5 本 204 533 592 601 629 512 611 555 中医学 5 本 60 100 532 526 553 607 570 591 586 616 505 512 564 584 532 540 体育教育(保健体育) 4 本 37 37 367 477 文:413 体:69 文化309 文化443 文化326 针灸推拿学 5 本 46 84 532 532 545 593 569 597 584 622 506 513 562 578 534 542 康复治疗学 5 本 29 29 523 519 531 535 556 585 571 599 511 514 549 569 525 533 生物科学 4 本 42 食品质量与安全 4 本 48 医学检验 4 本 138 应用心理学 4 本 47 对外汉语 4 本 28 英语(中医药翻译) 4 本 30 43 523 522 533 576 535 556 587 569 601 503 514 560 567 521 530 公共事业管理 4 本 76 90 520 519 553 575 533 542 555 584 571 601 562 588 502 513 548 556 527 536 藏医学 5 本 16 19 165 166 364 365 244 237 藏药学 4 本 35 市场营销 4 本 100 518 537 585 595 512 550 525 护理学(涉外护理方向) 5 本 31 29 护理学 5 本 50 124 520 518 532 538 524 556 584 581 612 594 502 512 569 576 530 537 护理学 3 专 250 250 484 470 532 492 512 548 542 560 528 552 497 498 530 529 512 510 卫生信息管理 3 专 80 477 511 489 心理咨询(应用心理学) 3 专 20 40 496 483 519 511 507 502 医药营销 3 专 50 50 374 439 401 427 459 504 538 466 482 中药制药技术 3 专 100 375 472 465 540 489 药学 3 专 100 477 543 499 人力资源管理 4 专 20 20 临床医学 5 专 240 药物制剂技术 6 专 100 应用英语 7 专 30 30 应用日语 8 专 30 30 医疗美容技术 9 专 40 40 康复治疗技术 10 专 40 40 医学营养 11 专 60 公共卫生管理(卫生监督) 12 专 60 60 医学检验技术 13 专 160 医学生物技术 14 专 60

医药前沿第31期杂志官网

是,《医药前沿》是国家新闻总署正式批准创办的国家医学类综合期刊。

在国家新闻出版署能只能到《医药前沿》,是一般省级期刊吧,是正规的主管单位 河北省卫生厅 主办单位 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医药前沿杂志》查不到,应该是非正规期刊

《医药前沿》(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河北省卫生厅主管的医学科技期刊。针对性强、可读性强、实用性强是其主要特色。全国公开发行。国际标准刊号ISSN2095-1752,国内统一刊号:CN13-1405/R,邮发代号:18-40。 《医药前沿》的读者定位是:“面向医药行业,服务一线临床”。 开阔的视野,国际化的视点,全新的理念和丰富及时的信息。

《医药前沿》杂志是国家新闻总署正式批准创办的国家医学类综合期刊。(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河北省卫生厅主管的医学科技期刊。医药前沿杂志社是一家坚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

黑龙江中医药2021第6期刊

最快一个月最晚两年。具体根据期刊的情况而定,也因人而异,文章质量不同审核时间也不一样,大部分期刊有以几点特征:1.国内中文核心期刊:速度差异很大,快的一个月左右通知修改或者录用,慢的3个月以上才给修改意见。当然,拒稿的情况,总体来说还是蛮高效,-般-周到一个月拒稿,不至于浪费太多时间;刊出从1年到2年不等;2.国内普通期刊:录用比较快,基本1个月左右给出录用通知,刊出也基本在1年以内;3.国外SCI期刊:慢的4个月才给审稿结果,当然是极少数;刊出时间从半年到1年多不等。总体来说效率比国内期刊高。

目前根据教育部公开信息规定;已经没有明确的本科一批次、二批次概念。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坐落于哈尔滨市,是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高校,全国首批获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建设单位,黑龙江省高水平大学和优势特色学科建设高校,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高校,中国-匈牙利两国政府项目“中国-中东欧中医药中心”建设单位,教育部首批批准招收来华留学生院校之一,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教育部高等学校中药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54年的黑龙江省中医进修学校;1959年,黑龙江中医学院成立;1996年5月3日,黑龙江中医学院更名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2年,黑龙江省中医药学校并入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截至2021年3月,学校下设16个学院、14个附属医院(4个直属)、2个研究院、26个教学医院;设有25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生17335人,其中博士研究生484人、硕士研究生2776人、本科生13506人、专科生269人、留学生234人、预科生66人;有教职工4252人。

院系概况

据2020年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下设11个学院、12个附属医院(3个直属)、1个中医药研究院、27个教学医院和70个实习基地。设有24个本科专业,涵盖医、理、文、工、管、法等6个学科门类。

其中直属附属医院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教学建设

据2020年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1个、省级重点学科11个、省领军人才梯队18个;有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教学团队5个;有国家精品课程8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8门、省精品课程22门、省在线开放课程1门。学校两次获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称号,曾先后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省级教学成果奖57项。教学实验中心为全国中医药院校首批确定的“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中医药博物馆被确定为黑龙江中医药博物馆;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心被确定为中国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心黑龙江分中心,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首批科技项目查新定点单位。

国家级特色专业:中医学、中药学、药物制剂、针灸推拿学

国家精品课程:方剂学、中药化学、金匮要略、中药鉴定学、中国医学史、中药药剂学、美容保健技术、中医妇科学

省级精品课程:中医妇科学、中国医学史、方剂学、中药化学、金匮要略、中药药剂学、中药鉴定学、中医基础理论、神经定位诊断学、康复医学、伤寒论、中药药理学、中医内科学、美容保健技术、中药学、中医妇科学、针灸学、中医各家学说、中医内科学

学科概况

据2016年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设有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4个一级学科均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这4个学科覆盖的28个二级学科均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5个一级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二级学科共有36个。形成了基础与临床、中医与西医、医学与药学有机结合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学校有国家重点学科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1个、省级重点学科11个、省领军人才梯队15个。

国家重点学科:中药学(一级学科)、方剂学、中医妇学、中医内科学(培育)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基础理论学科、金匮要略学科、中医史学学科、方剂学学科、中医心病学学科、中医血液病学学科、中医老年病学学科、中医内分泌病学学科、中医妇科学学科、中医皮肤病学学科、中医眼科学学科、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中医康复学学科、针灸学学科、推拿学学科、中药鉴定学学科、中医康复学学科、临床中药学学科、中药炮制学科学、中医预防医学学科(培育)、中医药工程学学科(培育)

黑龙江省重点学科:中药创新药物学科群、中药学一级学科、中医学一级学科、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药学一级学科、中医内科学学科、中医骨伤科学学科、中医妇科学学科、针灸推拿学学科、中医外科学学科、康复医学与理疗学学科

省级领军人才梯队(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梯队):中医基础理论、中医临床基础、中医医史文献、方剂学、中医内科学、中医骨伤科学、中医妇科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结合基础、中西医结合临床、药剂学、生药学、中药学、中医脾胃病学、中医康复学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药学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和药学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药学和护理学

接受。《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投稿采用在线投稿的形式进行。《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创刊于1995年,是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管,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主办的中医药学术期刊。据2021年第06期期刊内页显示,《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编辑部拥有责任编辑1人、英文编辑1人,设有主编1人、副主编2人、名誉主编1人、执行主编1人、执行副主编1人。

中医药信息杂志可以共一,中医药信息》杂志于1984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由黑龙江省教育厅主管的一本拥有双刊号:CN:23-1194/R,ISSN:1002-2406的医学类合规期刊。

南京第一医院论文查重

现在大学毕业生的毕业论文要求是越来越高了,这也让不少大学生苦不堪言,但是遇到难事了,总要想办法去解决才行,首先我们需要知道的就是——了解毕业论文查重的步骤,那么具体是怎样的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毕业论文查重的步骤如下:

第一步:搜索“毕业论文查重网站

在进行论文查重时候,一定要选择正规并且有全文的论文查重网站,现在的论文查重网站是非常的多的。

第二步:进入到论文查重入口

选择好论文查重网站后,在网站首页找到论文查重的入口,点进去然后提交检测就可以了,一般参考文献是不会被检测到的,目录也是不会被检测到的,可以不放进去检测。

第三步:上传论文

同学们上传论文前,要注意论文的格式,格式一定要按照学校的要求去进行,格式错误,有很大的可能造成重复率过高,要求同学们仔细检查,不要让自己的论文报告有误差。

第四步:打印查重报告

查重结束后,要开始打印论文报告,论文检测报告里面包含着每一个方面的重复率,都有着详细的讲解的,如果发现查重率高于学校标准,同学们在修改的时候,可以以这份查重报告为依据,进行优化修改!

论文查重的操作步骤如下:

1、选择论文查重系统:登录系统界面,确定查重板块,输入论文作者姓名等信息,按照查重系统的要求上传论文。

2、上传完后等待查重结束,查重结束后下载论文查重报告即可。

论文查重的注意事项:

1、上传论文前请确保论文内容完整,论文格式排版整齐。上传论文时请不要更改论文题目、摘要等基本信息。

2、上传论文后请不要在论文中随意添加非论文相关信息。

论文查重前请尽量不要撤回论文,以免影响论文查重结果。以上就是论文查重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般是20内,学长论文尽量不要参考,因为学校查重可以查重到学长论文。尽量参考书上的,一般书上的查重不到。可以到图书馆查重,也可以到一些自助查重网站。↓

Paperbye论文查重系统,是自带改重的论文查重系统,解决了目前市场论文查重之后,不知道怎么修改和修改论文效率低的问题,利用软件的“机器人改重”功能,实现软件的自动修改论文重复内容,从而达到迅速自动降低论文重复率,特别是对于第一次写论文的同学,软件自动修改论文内容,会给同学们一些启示或直接使用机器修改的内容进行替换原文内容,提高的文章查重和修改效率。

优秀功能1、自动降重,根据论文重复率情况,自己选择性软件自动降重辅助提高论文修改效率;2、自动排版,根据各校论文要求格式会自动进行格式排版,一键生成,快速便捷;3、同步改重,在查重报告里实现一边修改文章,一边进行查重,及时反馈修改结果。4、自建库,自建上传参考过的文章进行单独比对,可以查出所有抄袭内容。5、自动纠错,AI识别文档中的错别字和标点误用,提示错误位置并提供修改建议。

总结了五种修改论文方法,感觉是降重必备的。

1、变换表达。先理解原句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复述一遍。

2、词语替换,在变换表达方式的基础上结合同义词替换,效果更好。

3、变换句式,通过拆分合并语句的方式进行修改,把长句变短句,短句变长句,。

4、图片法,针对专业性太强不好修改的语句或段落(比如计算机代码,法律条款,原理理论等),可以适当把文字写在图片上展现,但是这种方法不宜用的太多。

5、翻译法,用百度翻译或谷歌翻译,中文翻译成英文,英文翻译成日语或其他语种,再从日语翻译成中文,这种看似不错,感觉效果还是不好。

  • 索引序列
  • 第一医药论文
  • 成都中医药大学报第622
  • 医药前沿第31期杂志官网
  • 黑龙江中医药2021第6期刊
  • 南京第一医院论文查重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