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关于亚里士多德论文范文写作

关于亚里士多德论文范文写作

发布时间:

关于亚里士多德论文范文写作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我整理的亚里士多德《诗学》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诗学主要是讨论悲剧的,史诗也涉及一些,但也是为了陪衬悲剧。亚翁骨子里是主张悲剧乃人世间一等的文学。

诗学最精彩的地方时关于情节的讨论。情节是对有一定长度的人物行为的模仿。现在讨论小说的 情节还要靠这个定义,亚翁的脑袋真是个奇迹。千年以后我们还在拷贝他的想法。亚翁显然是主张情节至上的,我觉得人是看故事的,不是看人的。一个没有故事的人, 肯定没有太多关注的人。即使 现代派现在玩意识流,搞形式主义,关注人物心理,也不能改变人们对故事的喜爱。

突转与发现。突转用现在的术语讲就是情节由顺境转逆境,反之亦然。很多故事情节都是这样把人物的眼泪吸引的。最近看的《山楂树之恋》这部爱情电影,男女主人公纯洁爱情,最后因为男主角身染白血病殒身山楂树之下。男主角在没有明显的征兆之下死掉,这就是突转。纯洁爱情,美丽风景,局势好转,最终 没有有情人终成眷属。这个爱情悲剧让人伤感,实际上是利用了突转的手法。

发现就是 一个人由未知到知道的过程。实际就是身份的发现。《唐山大地震》中方达发现方灯,姐弟两人相认,引发母女两人相遇,最终促进了故事的“解”。不过这个故事很假,在汶川地震之际发现唐山地震之中失散的亲人,按照可然律和必然率,这是不真实的。《哈姆雷特》主人公发现父亲被害就是好的发现。

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的巨著《诗学》是西方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文艺理论著作,诗学读书心得体会2000字。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诗学》是第一篇最重要的美学论文,也是迄今至世纪末叶一切美学概念的根据。”他的说法是十分贴切的。《诗学》虽篇幅短小,但理论精辟,气度非凡,是部值得我们仔细研读的文艺理论著作。

关于《诗学》首先值得我们研析的便是“摹仿说”。亚里士多德把“摹仿”当做是区别诗和自然科学论著的特征,强调摹仿是人的本能,摒弃了柏拉图的“理式”,肯定了现实世界的真实性,也肯定了摹仿的艺术真实性,看到了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在第一章中,他提到,“史诗的编制,悲剧、喜剧、狄苏朗勃斯的编写以及绝大部分供阿洛斯和竖琴演奏的音乐,这一切总的来说都是摹仿。”也就肯定了摹仿是艺术的起源与本质,艺术要表现美,就离不开摹仿。“有人用色彩和形态摹仿??而有一些人则借助声音来达到同样的目的??舞蹈者通过糅合在舞姿中的节奏表现人的性格、情感、行动。”肯定了摹仿要借助一定的形式,同时也要也内容相结合,一切艺术,一切可以称之为美的艺术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另外,在第二章一开头他提到既然摹仿是表现行动中的人,这些人必然不是好人便是卑俗低劣者,他们描述的人物就要么比我们好,要么比我们差,要么就等同于我们这样的人。”进一步说明了文艺与现实的关系,文艺所表现的人,要么是现实生活中的原型,要么是在其基础上对人物进行更深层次的塑造,不限于单纯的摹仿,在原有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情感,对人物进行升华,才能使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塑造得更有美感,用个别表现一般,通过特殊表现普遍。在第二十五章中,亚里士多德主张照事物或人物应该有的样子去描写,是他认为的理想的创作方法,在创作时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内在本质规律,肯定了艺术的真实性,文艺的现实性。描写人物是“合情合理的”,“符合必然律或可然律”,所以在第十五章中,他对人物性格塑造要求性格应该好,应该适宜,应该相似,应该一致,必须始终符合必然或可然的原则。在假定的情况下,把故事写得逼真,让人觉得身临其境,诗人应该像画家一样,在刻画原型的基础上把肖像画得比人更美。因此,亚里士多德关于摹仿的观点,一是强调其真实性,而是强调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三是强调摹仿原型的基础上进行深入刻画。

亚里士多德《诗学》还深刻论述了悲剧理论观点。悲剧性是艺术世界中悲剧冲突、悲剧事件引发的一种价值体验。在第十三章中,亚里士多德提到,最完美的悲剧情节应该是单线的、复杂的应该表现人物由顺境转入逆境,之所以不幸是因为犯了某种严重的错误。也就是悲剧主角的“过失说”:悲剧主角的遭遇不是由于命运的不公,而是由于某种过失或弱点,其性格“和我们自己类似”才能使悲剧作品达到完美,做到道德的、逻辑的、审美的辩证统一。另外关于悲剧他提到了“净化说”悲剧净化哀怜和恐惧两种情绪,“为社会提供了一种无害的、公众乐于接受的能够调节生理和心态的途径。”也就是说,净化的本质是教育和美感的结合。在悲剧中,情节是其灵魂,突转和发现又是情节中最能打动人心的部分。悲剧要表现的思想很重要,其表现媒介言语也同样重要。但是其悲剧说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悲剧的更重要的道德作用还在于它能使人从中认识到人生百态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吸取经验接受教训。

再者,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还强调了艺术是有机的'整体,部分与全体密切联系才产生和谐。在第八章里,他论述到:“情节既然是对行动的摹仿,就必须摹仿一个单一而完整的行动。挪动或删减任何一部分就会使整体松节和脱裂。”所以,一部好的艺术作品要把部分和整体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达到美的境界。在第七章中他也提到情节应该是一个整体,由起始、中段和结尾组成。而由这些部分组成的整体,又要有适当的长度,也就是说,作品也有其黄金比例,只有达到那个合适的度,才能称得上美。亚里士多德也要求诗人是理智的,“诗人应尽量吧所写的情景摆在眼前,把它看得活灵活现,恍如身临其境。”也就是说,创造者要从整体来构思整部作品,不把眼光局限于眼前所看到的。

“雨后的土地总是湿的,但是下雨不是使土地变湿的唯一原因。”别人所认为的美,你没看到,或者说你有另外的评判标准,你不能说它是不美的。

最后要谈到的是,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有其独特伟大的文艺内涵,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其美学观点具有一定的阶级性。在第三章中他写道:“索福克勒斯是与荷马同类的艺术家,因为他们都摹仿高贵者。”他所认为的悲剧主人公都是享有盛名的境遇很好的人,在第十三章他明显涉及到:“最好的悲剧都取材于少数几个家族的故事。”所以亚里士多德的文艺思想具有一定的阶级性,而有时候,不平凡的事往往是平凡的人做出来的。

亚里士多德的文艺理论观点虽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其进步思想还是值得后世学习的。《诗学》不仅是古希腊文艺思想的结晶,也是西方主要美学概念的重要根据,成为后来者的典范,为西方文艺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雄霸了两千余年”。

亚里士多德是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 教育 家,和柏拉图、苏格拉底一起被誉为西方哲学的奠基者。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论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及其历史影响

摘 要:亚里士多德是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和柏拉图、苏格拉底一起被誉为西方哲学的奠基者。针对哲学方面的研究,是其一生研究中的重要方面,并也形成了众多思想成果,这些思想的提出对解读哲学的内涵具有一定的历史影响。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 ;哲学思想; 历史影响

亚里士多德针对哲学方面的研究远远早于马克思和恩格斯。他所阐述的哲学思想对日后马克思哲学的诞生也有一定的历史意义。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也称他为“古代的黑格尔”。由此可见,亚里士多德在哲学方面做出了很多的贡献。

一、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

对亚里士多德哲学思想的分析通过对哲学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以及哲学思想的基本内容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亚里士多德哲学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

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有两个方面:

1.“好奇”。好奇一词顾名思义是指对不了解的事物感兴趣。从古至今,对不了解的事物的求知欲是每一个人的本能反应,因此,亚里士多德也正是因为好奇才使得他对哲学的进一步的思考与探究。

2.“闲暇”。亚里士多德所理解的闲暇并不只是指时间上的充裕,还包括人自身的“闲暇”。他认为,只有在全部生活必须都已具备的时候,在那些人们有了闲暇的地方,那些既不提供快乐,也不以满足必需为目的的科学才首先被发现。

(二)亚里士多德哲学思想的基本内容

亚里士多德将哲学被称为“科学”的哲学,也因此,他的哲学从自然哲学、实践哲学以及形而上学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1.自然哲学。

自然哲学是亚里士多德在研究哲学过程中的主要方面之一。关于自然哲学的著作在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也占了较大的比重,由此可见,自然哲学在其哲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亚里士多德认为,自然哲学包括本原——原因论、运动论和灵魂论。在本原——原因论方面,亚里士多德认为本原就是一个元素,他的这一观点不同于早期哲学家们的观点,他将原因,元素等内容从本原中划分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范畴。他还认为,本原是实物产生、存在和被认识和认知的起点。这个观点的提出突破了早期哲学对原有的关于本原的看法,重新认识到本原它不是时间上在先,而是逻辑上在先、本体上在先。

在运动论方面,亚里士多德认为运动既不是一种潜能,也不是现实,而是从潜能到现实的过程。他把运动分为推动和被推动两个方面,他认为,潜在的事物只有着自身变化的能力,而要想变为现实,就要有一个推动的力量。他还认为,运动是连续不断的,是无限可分的。

亚里士多德关于灵魂论的阐述是在他的著作《论灵魂》中体现的。他认为,关于灵魂的研究是高尚的、有价值的,因此他关于灵魂的观念提出了以下的看法:第一,灵魂虽然是一个统一体,但可以被划分,成为各个部分的主体,第二,灵魂是自然运动的本原,特别是生物运动的本原;第三,灵魂这门学科所研究的重点是灵魂的内涵以及灵魂的特征和属性。

2.实践哲学

亚里士多德认为,实践哲学是人的哲学。他将伦理学和艺术哲学看做是他的实践哲学,也称作人的哲学,其中实践是指古希腊时期对人和社会所做的理性主义研究的 总结 。亚里士多德所提出的“人的哲学”是后来西方人文主义、人道主义思想的最初起源。

在伦理学方面,亚里士多德通过善和品德、各种伦理品德,其中包括:勇敢、节制和自制、正义和友爱四方面进行阐述。

而在艺术哲学方面,亚里士多德构建了西方 文化 史上第一个系统的艺术理论,那就是他的诗学。他认为,应该运用现实主义的观点来对艺术哲学进行研究,在探索希腊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分析其中杰出的作品,总结艺术的发展规律和发展原则。

3.形而上学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并非马克思哲学中的形而上学,二者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亚里士多德通过本体和本质、形式和质料、潜能和现实三个方面来论述形而上学的思想。其中,形式和质料、潜能和现实是研究的重要方面。

在本体和本质方面,亚里士多德将自己原本在《范畴篇》中关于第一本体的观点彻底的颠倒过来,认为形式是各种被认为是本体的东西中最重要的,他早于任何具体事物也早于任何质料,所以形式才是第一本体。并且,形式还是事物的本质。

在形式和质料方面,亚里士多德把具体事物的两个因素,形式和质料二者如何进行统一的问题作为解决的唯一问题。他还指出质料和形式的关系就是潜能和现实的关系。在运动论中,亚里士多德曾认为潜能转化为现实是要通过一个外部力量的作用下才可以实现的,因此事物的产生、发展以及消亡都经历着从潜能到现实的过程。

如何解决个别与普通二者的矛盾关系的问题一直是困扰亚里士多德的难题。在对潜能和现实的研究中,通过认识到事物的产生发展以及我们认识事物、了解事物都是一个从潜能到现实的过程,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潜能是普通的而现实是个别的,因此,这对亚里士多德的难题提供了解决的途径。

二、亚里士多德哲学思想的历史影响

亚里士多德关于哲学问题的研究是前瞻的、有远见的,他的一系列哲学思想对当时乃至现如今的哲学发展都有着一定的历史影响。

第一,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乃至整个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在亚里士多德研究哲学以前,哲学问题还只是一门研究问题多,研究范围广的学问。在亚里士多德开始研究之后,继承和发展了早期哲学家们的思想,将哲学划分为各种不同的学问,不同的学科,并分别进行相应的、系统性的研究。

第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是希腊哲学与中世纪哲学发展的中间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理性主义传统思想对亚里士多德的哲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启示,他也在日后的研究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他们二人的理论。在宗教文化方面,亚里士多德的理性主义被用于解释犹太教义,这在调和科学、哲学和宗教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参考文献:

[1]亚里士多德.范畴篇[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2]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3]亚里士多德.论灵魂[M].西安:西安出版社,1988.

[4]汪子嵩.亚里士多德关于本体的学说[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下一页分享更优秀的<<<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论文

亚里士多德本科论文范文

亚里士多德美学与音乐美学思想浅析

论文关键词:美学“模仿论”“典型说”“美在整一”

论文摘要: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宗教、自然科学和美学的集大成者。他的美学思想的核心即为“模仿论”,反对艺术“天性说”,同时,他还开启了艺术“典型说”的萌芽;提出了美的存在方式为有机整体的观点;界定了艺术的外延;揭示了音乐的特殊性,对音乐本质展开了探讨;高度肯定了艺术广泛的作用等等,这些不朽的关于艺术、美学、音乐的论述犹如大河之源掀起了后世艺术科学发展的滚滚洪流。然而,由于时代视野和阶级的局限,他的美学思想也深深打上了时代和阶级的烙印。 一、美学思想的核心——艺术“模仿论” 艺术“模仿论”是亚里士多德美学思想的核心。他认为一切艺术都是模仿,相互之间有且只有三点差别,即模仿所用的媒介不同,所取的对象不同和所采用的方式不同。模仿说其实是古希腊的传统说法,赫拉克利特就有过艺术模仿自然的见解,留基伯和德 谟 克利特也有类似的说法。到了柏拉图把模仿说系统化了,但他的模仿说是建立在客观唯心主义理论基础上的。他认为理念世界才是唯一真正的实在,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模仿,而艺术模仿现实世界则是“模仿的模仿”。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相反,否认“理念世界”的存在,肯定物质的感性世界是真实的,而艺术模仿现实世界,艺术是真实的,进而对模仿作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亚里士多德关于艺术“模仿论”的新观点主要在于如下两点:其一认为艺术模仿的主要对象是“在行动的人”[1]7,即是“人的行动、生活、幸福”[1]21。其二是认为艺术起源于人的天性,即善于模仿。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的起源有两个原因,而且都出于人的天性。第一,模仿是艺术的本质,而模仿出自人的天性,人具有模仿的本能。第二,音乐感和节奏感也出于人的天性,而音乐感和节奏感是构成艺术的形式方面的重要因素,特别对于音乐、诗歌、更是如此。 天性说在今天看来当然是不科学的,甚至显得有些幼稚,但在2000多年前的当时,是具有进步意义的。因为在柏拉图那里把艺术看做是少数人的“神灵凭附”,把艺术神秘化了。而亚里士多德的天性说肯定了模仿是人的本能,并且是“人和兽的分别之一”,所以就应得到尊重,这就增添了艺术存在的合法性。 二、“典型说”的萌芽 文艺创作中的艺术典型一般都是实际生活的真实反映,但又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鲜明,更有集中性,更带普遍性,从而更富有价值。亚里士多德虽然没有按“典型”这个命题来论述,但实际上已涉及典型说的几个重要方面。 (一)通过个别表现一般,通过个性表现共性 亚里士多德认为一般不是处于个别之外,而是寓于个别之中的,他批驳了柏拉图关于理念是在具体事务之外,在现实世界之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在《诗学》中,亚里士多德要求每个人物既要有类型特征,又要有个性特征。他认为普遍性是抽象的东西,是各个事物所共同具有的性质。艺术应该由“这个”制作出一个“如此”,即“这个如此”。“如此”就是普遍的、一般的性质,而“这个”是指某一个具体的人、具体的事物。 (二)诗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诗比具有更高的真实性 亚里士多德认为诗的目的不是描述个别现象,而是透过现象深入本质,通过个别的东西去表现普遍的东西,因此,他认为“写诗这种活动比写历史更富于哲学意味,更被严肃地对待,因为诗所描述的事带有普遍性,历史则叙述个别的事”[1]28-29。 (三)触及到了艺术的理想化问题 亚里士多德反对把模仿看做被动地抄袭事物的本来面目,主张把事物加以适当的理想化,进行艺术创造。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脱离原型,而是以现实事物为基础的。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可使事物比原来的更美好,或更坏;悲剧人物要求人物比一般人更善良。这里,实际上已触及到了艺术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的问题了。 总之,典型说的萌芽,是亚里士多德美学思想的精华之一,也是他在当时条件下的伟大发现。他为最早的典型说奠定了基础,这是很大的贡献。当然,亚里士多德并没有,也不可能真正解决与典型性有关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如典型性与个别性之间的关系等。 三、美的存在方式——有机整体 (一)美在整一 柏拉图把美看做美的理念,一切个别事物的美,看做是“分有”美的理念。亚里士多德则与他截然不同,他不仅不承认美的理念,还把美看做是客观事物存在的一种特殊方式,他从具体事物本身去寻找构成美的客观因素,也就是去探索美的存在方式是什么。 在《形而上学》中,他指出美的主要形式是秩序、匀称与明确。所谓秩序是时间上的匀称,所谓匀称是空间中的秩序,而从秩序与匀称中见出明确,三者实际是统一的。后来在《诗学》中,他进一步提出“美在整一”的概念。只有整一的东西才能见出秩序、匀称与明确。秩序、匀称、明确是整一所造成的感官印象。亚里士多德强调各部分紧密连接,见出秩序,这就是各部分在整体里不仅是不可缺少的因素,而且位置也是不可移动的。这样,整体的各部分一切都是必然的、合理的、有机的整体。他主张美的事物不仅各部分有一定的安排,而其他的体积也应有一定的大小。在亚里士多德看来,一个事物美还是不美,首先要取决于美的客观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体积大小和各组成部分之间的有机的和谐统一。 (二)寓杂多于统一 多样统一的理论并不始于亚里士多德,最早把这一理论用到美学上的,则是赫拉克利特。亚里士多德进一步把多样统一的原理,用到了悲剧结构中。他认为事件不妨多,但结局则必须单一,这样才能既丰富又不枝蔓,既统一又不单调。他认为人物性格,也要有多样的统一。人物的性格可能是多方面的,但每一个人总有一个性格核心和总的方向。 (三)关于“三一律”问题 “三一律”也被称为“三整一律”,用布瓦洛在《诗的艺术》中的定义,就是指“要用一个地点,一天内完成的一个故事,并从开头直到末尾维持着舞台的充实”。“三整一律”被拆开理解就是包含“时间整一律”、“地点整一律”和“情节整一律”。而亚里士多德被认为是首先提出了“情节整一律”。他从有机整体的概念出发,认为戏剧之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情节结构,而不是人物性格。因为以情节为纲,容易见出事迹发展的必然性,所以亚里士多德在他的悲剧中尤其强调悲剧情节的完整和紧密。 四、艺术的界限 首先是关于艺术与自然科学的区分问题。亚里士多德认为自然科学的对象是自然事物中带永久性的东西,自然科学的方法是证明,它本身具有连续性,成果可以不断积累、传授。而艺术是一种性的生产状态,艺术以创造为目的,而且必须是从头创作,所以艺术家本人的修养、造诣和情操就显得尤为重要。 亚里士多德认为诗要靠天才,而不是柏拉图观点,即认为靠灵感或疯狂。亚里士多德还认为诗要有真情实感,要能把人物描写得活生生的,为此,诗人本身要有丰富的情感体验,否则不可能激起观众的情感。他指出文艺创造过程中是有理性活动的,他要求诗人在创造过程中要具有清醒的理性。 其次是关于艺术与的区别问题。柏拉图认为艺术服从道德要求,艺术家首先应是道德家。其实柏拉图使艺术成为道德说教,是取消了艺术的应有地位。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艺术与道德相近,但二者是有区别的:道德是行为,艺术是生产;道德属于道德家本身,艺术属于广大观众,属于社会,艺术并不依附于艺术家。 再次是关于艺术与技艺的关系问题。亚里士多德认为二者的共同点是都体现了运用推理创造事物的才能。不同点主要有:1)目的不同:艺术为了娱乐,技艺为实用。2)对象不同:艺术的对象是整个自然,艺术要表现事物的本质。而技艺只作用于个别、偶然的事物上。3)性质不同:技艺可以因袭、模仿和雷同,但艺术则必须创造。 可贵的是亚里士多德不但指出了艺术与技艺的差别,而且对艺术内部也作了细致区分,建立了最早的艺术分类体系。他根据模仿的手段、对象和方式的不同来细分各种艺术门类。 五、的特殊性 (一)音乐能表现感情 亚里士多德认为音乐是表现感情的,是与人类的心灵契合共通的。比如他认为“节奏和乐调是一种最接近现实的模仿,能反映出愤怒和温和、勇敢和节制以及一切互相对立的品质和其他的性情”。他认为最适合目的的调式是严格的、从容的多里亚调式,认为竖笛或竖琴之类用于技巧比赛的乐器,不宜用于教育,因为吹竖笛会使人的口形变得丑陋,所以应该采用那些能够使听者变成高尚的人的乐器。 (二)音乐是一种运动 亚里士多德发现了声音的产生是由空气的运动决定的,声音的质量、音量、音色则与动物发声器官及乐器本身有直接的关系。他认为音乐的声音是从有秩序的运动中得到的,音乐的性质,音乐的节奏、旋律,音乐的构成都是由于运动这个因素决定的,尤其是音乐和人的的关系,也是由运动这个因素决定的。音乐的节奏和音调之所以能反映人的品质,就是因为音乐的运动形式直接模仿人的动作的运动形式。绘画和雕刻仅次于诗歌和音乐,就是因为绘画与雕刻不传达运动,不能直接表现道德的性质。 总之,关于音乐具有运动的性质,因而能表现人的思想感情或道德品质,这是亚里士多德最先提出来的,而且一直延续到今天,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贡献。 (三)音乐具有群众性 亚里士多德没有直接论述音乐的群众性问题,但他无疑认为音乐是“凡人”都能享受到的娱乐,同时,各种年龄和各种性格的人都爱听它,音乐对各种听音乐的人都有净化作用。亚里士多德主张音乐教育不限于听赏音乐,而应当使人在实践中认识这门,所以青少年最好能学会一种乐器。 六、艺术广泛的作用 (一)艺术的认识作用与作用 首先,与柏拉图否认艺术的.认识作用相反,亚里士多德强调艺术的认识作用,肯定模仿能使人获得知识,认为人的最初知识就是从模仿得来的,因此模仿对认识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艺术所模仿的不是现实世界的个别偶然现象,而是必然的普遍性的东西,也就是说艺术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因此,与经验相比较,艺术才是真知识。 其次,艺术还能引起人的快感,因此,除了认识作用外,还有审美作用,也就是具有审美价值。亚里士多德赋予模拟说新的解释,在于他断定人们从模拟过程中得到知识,并且由于求知欲望得到满足,从而产生一种快感。例如,他认为:“具有净化作用的歌曲可以产生一种无害的快感。”[2]44-45亚里士多德是最早为快感辩护的家,也是最早提出审美过程中产生快感这一重要问题的哲学家。与柏拉图比起来,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感情受理性的控制,它是能够发挥积极的作用的。认为快感不是恶,是正常现象,不应加以压制。 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所以能引起快感是由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快感是由于求知而产生的,另一方面快感也可能不是由模仿所引起,而是“由于技巧或着色或类似的原因”[1]11-12,也就是说,是由艺术的形式因素所引起。 亚里士多德进一步提出不同种类的艺术所激发的情绪不同,它们在各自所产生的净化作用和快感也不同。例如,悲剧所产生的快感只是哀怜和恐惧两种情绪净化后的那种特殊的快感。写善恶报应所产生的快感以及写滑稽性格所产生的快感就只适宜于喜剧而不宜于悲剧。 (二)艺术具有教育作用——艺术能陶冶人的性情 亚里士多德的学思想中心是“中庸之道”,他认为美德就是适中,就是情感需求适度。恐惧和怜悯太强太弱都不好,须求适中、适度。悲剧的卡塔西斯①作用就是使它们成为适度的情感。亚里士多德认为悲剧能陶冶人的情感,使之合乎适当的强度,借此获得心理健康,可见悲剧对社会道德有良好影响。 (三)音乐具有广泛的社会作用 以毕达哥拉斯和柏拉图为一方把音乐看做是最重要的道德教育手段,也就是说只强调教益。另一方则是怀疑主义的、快乐主义性质的倾向。认为音乐只能供人娱乐,认为音乐与睡眠和酒一样,仅仅是医治疲劳和苦恼的良,仅仅是使人能得到休息的娱乐。亚里士多德则想综合这个两个极端,于是提出了“高尚的享乐”的概念。他认为音乐能达到道德教育、消遣闲暇和精神享受的目的。 首先是音乐具有净化作用。亚里士多德不仅把“净化”作用的思想用于悲剧,而且还用以解释音乐,他的净化论,具有相当广泛的美学意义。他认为:“各种和谐的乐调虽然各有用处,但是特殊的目的宜用特殊的乐调,要达到教育的目的,就应选用伦理的乐调……”亚里士多德不仅认为音乐具有净化作用,还明确认为音乐能对人的性格给予显著的影响。如他认为:“节奏和乐调是一种最接近享受的模仿,能反映出愤怒和温和、勇敢和节制以及一切互相对立的品质和其他的性情。”[2]106-107 其次,音乐具有娱乐作用。亚里士多德认为“人们听音乐是高尚的享乐。他把音乐列入教育课程,为的是让人们学会消遣闲暇”[3]。他进一步指出“音乐是必须的,它可以使自由的人在闲暇中享受精神方面的乐趣,而这种乐趣之所以高尚,因为它是美与愉快的结合,它能令人心畅神怡。和谐的乐调与人们心灵的和谐相契合,对人们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4]。亚里士多德是一个卓越的教育家,他有关音乐的娱乐作用的论述,实际已包含有寓教育于娱乐之中的思想。 七、简评 亚里士多德在美学中最大的贡献是批判了柏拉图的“理念论”,使其自身的美学思想接近了唯物主义。他不仅把模仿论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同时提出了典型说,提出了艺术属于人类创造活动的主张。他要求美的事物必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美在整一的思想包含了美与善结合而又有区别的意思。他也是最早提出寓教育于娱乐思想的第一人。 当然,亚里士多德是一个生活在古希腊奴隶制城邦制时代的思想家,这也注定了他身上有他自身无法克服的时代和阶级局限性。他的美学思想深受他的哲学世界观动摇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间的影响,并且最终滑向“神”的概念。亚里士多德是奴隶主阶级的思想家,他不把奴隶当人,为奴隶制的合法性辩护,在美学观点上,主张只有上层贵族阶级的人物才可以担当悲剧主角。 总之,亚里士多德美学观点对后世影响是巨大的。他的学说在欧洲有如万流之源,其影响所及后来各种流派。 参考文献: [1][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诗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 [3]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教研室.西方美学家论美和美感[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4]何乾山.家、家、音乐家论音乐[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

请继续阅读相关推荐: 毕业论文      应届生求职

毕业论文范文查看下载        查看的论文开题报告       查阅参考论文提纲

查阅更多的毕业论文致谢      相关毕业论文格式         查阅更多论文答辩

亚里士多德的意愿行为理论

【论文摘要】本文要讨论的是亚里士多德对行为意愿性问题的论述及其相关的诸问题。亚氏将违反意愿的行为分为两种:与被迫相关的和与无知相关的意愿行为。对于前者,亚氏认为行为的意愿和目的具有相对于环境的独立性,因此应更多从意愿和目的来判断行为的道德性质。对于后者,亚氏认为导致恶的结果的可以免于谴责的无知仅仅是对实践三段论的小前提的无知。本文还讨论了选择与意愿的关系,认为选择包含对目的的趋向与对手段的选择两个方面。最后本文还探讨了不能自制者受不公正对待的意愿性问题。

论文相关查阅: 毕业论文范文 、 计算机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格式 、 行政管理论文 、 毕业论文

【论文关键词】意愿;被迫;无知;选择

亚里士多德的行为理论在其《尼各马可伦理学》中无疑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它涉及人的道德责任的判定,人的行为与其德性(与恶)、目的(善)的关系诸方面。其论述复杂,思路灵活,尤其在将其与其他方面如公正问题、不能自制者的问题合在一起思考时,更加令人费解。

行为理论,亚里士多德首先讲的是道德责任的问题,这是行为理论的基础,因为对于一个人无法为之负责的行为,理论上的探讨就是多余的,比如人被裹挟在飓风中,他的行为就不具有任何道德意义。所以亚氏先要讨论意愿行为。厘清出于意愿的行为与违反(或非)意愿的行为之间的界限,也就是为道德责任划出了一片自己的领地,以此为基础才能谈及其他问题。按亚氏之意,只有出于意愿的行为,我们在道德上才是有责任的,才会受到称赞或谴责,而违反意愿的行为则会得到怜悯或原谅(当然亚氏后面又从后者分出了一个非意愿行为,但这是一个较次要的问题,后面再谈)。关键是如何找到此二者之间的界限,稍加分析我们就会看到,亚氏并没有给我们留下多少开脱责任的余地。

亚里士多德毕业论文格式

亚里士多德的意愿行为理论

前者是重在强调这个概念朝向性甚至是超越性的一面,的确这个概念也内含着行为所朝向的目的,虽是行为,却是有趋向的行为,故这个概念确与严译的“德志”之志有极大的关系,选择无目的则盲。但这个概念同样也包含了趋向于目的(善)的实践与考虑以及对实现目的(善)的手段与方法的选择。这个方面与前~方面(朝向性)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如大海行船,目的地固然重要,如何躲避暗礁,渡过风浪在现实性上似乎更重要。意愿与此相比,首先并无明确的朝向性含义,小孩和动物皆可有意愿,却无目的(善)即无所谓“志”;其次,出于意愿的行为可以是无考虑的,没有对手段和方法的选择,与实践理性无直接关联,比如一时的突发的行为就是这样。

四、不能自制者受不公正对待的意愿性问题

《尼各马可伦理学》第五卷第九章对于受不公正对待与意愿性的关系的论述十分复杂费解,尤其其中又加入了不能自制者的问题(本来不能自制者行为的意愿性就是个复杂的问题),使这一段论述更加难以索解。我承认对于笔者本人也是十分困难的,现在只能就不能自制者能否对自己行不公正,以及这样做的意愿性问题提出一点自己的想法。有行不公正者才有受不公正对待者,亚氏对行不公正有一个补充性的定义,即行不公正一定要违反受不公正对待者的意愿,因为没有人希望受伤害,因此也没有人会出于选择地受不公正对待。但不能自制者的情况似有不同,他的~个特点是意愿与目的的分离,所以他可能会出于意愿地伤害自己,尽管他不会出于选择地这么做。他伤害自己的行为是否是对自己行不公正?如果是的话,他同时也一定是一个受不公正对待者。由于它伤害自己的行为是出于意愿的,所以他受不公正对待也一定是出于意愿的,因为一个人的意愿是一而不能是多。但它显然与亚氏前面的定义相矛盾,即行不公正一定是违反受不公正对待者的意愿的。好人当然既不会出于选择也不会出于意愿地受不公正对待,但在不能自制者这里,经过我们的推理,发现确有会出于意愿,尽管不是出于选择地受不公正对待的人。如果不加以其他的补充性限制,亚氏的这段论述我们认为是存在漏洞的,即他所说的“没有人希望受伤害”的“人”难道不包括不能自制者?对此的一种解决是这里的“人”只包括好人;另一种解决是亚氏在同卷第十一章所说的“公正与不公正涉及的必定不止一个人”,但这使他在第九章所作的这部分讨论近乎白费口舌,因为这句话几乎消解了上面讨论的这个问题。 论文相关查阅: 毕业论文范文 、 计算机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格式 、

亚里士多德的意愿行为理论

【论文摘要】本文要讨论的是亚里士多德对行为意愿性问题的论述及其相关的诸问题。亚氏将违反意愿的行为分为两种:与被迫相关的和与无知相关的意愿行为。对于前者,亚氏认为行为的意愿和目的具有相对于环境的独立性,因此应更多从意愿和目的来判断行为的道德性质。对于后者,亚氏认为导致恶的结果的可以免于谴责的无知仅仅是对实践三段论的小前提的无知。本文还讨论了选择与意愿的关系,认为选择包含对目的的趋向与对手段的选择两个方面。最后本文还探讨了不能自制者受不公正对待的意愿性问题。

论文相关查阅: 毕业论文范文 、 计算机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格式 、 行政管理论文 、 毕业论文

【论文关键词】意愿;被迫;无知;选择

亚里士多德的行为理论在其《尼各马可伦理学》中无疑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它涉及人的道德责任的判定,人的行为与其德性(与恶)、目的(善)的关系诸方面。其论述复杂,思路灵活,尤其在将其与其他方面如公正问题、不能自制者的问题合在一起思考时,更加令人费解。

行为理论,亚里士多德首先讲的是道德责任的问题,这是行为理论的基础,因为对于一个人无法为之负责的行为,理论上的探讨就是多余的,比如人被裹挟在飓风中,他的行为就不具有任何道德意义。所以亚氏先要讨论意愿行为。厘清出于意愿的行为与违反(或非)意愿的行为之间的界限,也就是为道德责任划出了一片自己的领地,以此为基础才能谈及其他问题。按亚氏之意,只有出于意愿的行为,我们在道德上才是有责任的,才会受到称赞或谴责,而违反意愿的行为则会得到怜悯或原谅(当然亚氏后面又从后者分出了一个非意愿行为,但这是一个较次要的问题,后面再谈)。关键是如何找到此二者之间的界限,稍加分析我们就会看到,亚氏并没有给我们留下多少开脱责任的余地。

论文摘要:托马斯·阿奎那(1225—1274年)是西欧封建社会基督教神学和神权政治理论的最高权威,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他从维护封建秩序和教会权威出发,通过调和各派观点而构筑了一个包罗万象的神学体系,其政治思想主要包含于神学体系之内.托马斯的政治理念的核心体现于其关于自然法、神法等的论说.以及自由意志和政治道德等论题上的.而这些也从他对“信仰和理性”、“教会和国家”、“ 政体理论”和“法的性质和分类”中反映出了托马斯对人的社会政治的特性的深切体会和认识.关键字:托马斯·阿奎那 政治思想 国家 教会 神权13世纪中叶,在著名的巴黎大学有一位年轻的神学教授,因沉默、温顺、人送外号“哑牛”.但他才华横溢,年纪轻轻已崭露头角,一些有名望的学者很赏识这位年轻人,阿尔伯特就曾断言:“哑牛”之声必将闻名于世.果然,“哑牛”后来成了中世纪最有名的神学家和经院哲学家.他就是意大利人托马斯·阿奎那(1225—1274年).1245年,托马斯前往巴黎,受教于亚里士多德主义者阿尔伯特.自1257年开始在巴黎大学教授神学,用10年时间专心从事教学和著作活动,并被罗马教廷任命为神学顾问与讲师.在他去逝3年后,巴黎各神学大师谴责了219条命题,其中有12条是托马斯的观点.这是中世纪最严厉的谴责.托马斯在巴黎大学执教时,亚里士多德的学说已大量涌入,在教徒中引起的反响极为强烈.他成功地将基督教的神学思想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融合在一起,建立起了庞大的经院哲学体系.一生著有18部巨著,其中包括集基督教思想之大成的《神学大全》和《哲学大全》、《论存在和本质》、《论正统信仰和真理、异教徒议论大全》等.托马斯从灵魂不死的观点出发,大力宣扬“来世幸福”,认为尘世生活的幸福并非最高幸福,最高幸福是对上帝的静观,从而使灵魂得救.一、 托马斯·阿奎那的政治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西欧社会在经历了希腊、罗马的辉煌时期后进入了一个被史学家们称之为“黑暗”的时代——中世纪.西欧的社会政治结构随之发生改变,特别是基督教的发展,为政治思想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因素.中世纪的西欧形成了独特的政权与教权二元化的权力体系,政权与教权的斗争十分激烈,教权为取得实质性的至高地位需要理论支撑.在阿奎那之前的基督教哲学中,建立在柏拉图主义基础之上的奥古斯丁教父哲学长期占据统治地位,同时又出现了拉丁阿威洛伊主义——亚里士多德主义哲学,在这些思潮的冲击下,基督教神学的权威发生了危机.如何克服这种危机,维护基督教神学的权威,成为包括托马斯·阿奎那在内的当时神学家的最迫切的任务.二、 托马斯·阿奎那的政治思想主要内容

亚里士多德及其思想论文题目

亚里士多德是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 教育 家,和柏拉图、苏格拉底一起被誉为西方哲学的奠基者。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论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及其历史影响

摘 要:亚里士多德是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和柏拉图、苏格拉底一起被誉为西方哲学的奠基者。针对哲学方面的研究,是其一生研究中的重要方面,并也形成了众多思想成果,这些思想的提出对解读哲学的内涵具有一定的历史影响。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 ;哲学思想; 历史影响

亚里士多德针对哲学方面的研究远远早于马克思和恩格斯。他所阐述的哲学思想对日后马克思哲学的诞生也有一定的历史意义。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也称他为“古代的黑格尔”。由此可见,亚里士多德在哲学方面做出了很多的贡献。

一、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

对亚里士多德哲学思想的分析通过对哲学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以及哲学思想的基本内容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亚里士多德哲学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

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有两个方面:

1.“好奇”。好奇一词顾名思义是指对不了解的事物感兴趣。从古至今,对不了解的事物的求知欲是每一个人的本能反应,因此,亚里士多德也正是因为好奇才使得他对哲学的进一步的思考与探究。

2.“闲暇”。亚里士多德所理解的闲暇并不只是指时间上的充裕,还包括人自身的“闲暇”。他认为,只有在全部生活必须都已具备的时候,在那些人们有了闲暇的地方,那些既不提供快乐,也不以满足必需为目的的科学才首先被发现。

(二)亚里士多德哲学思想的基本内容

亚里士多德将哲学被称为“科学”的哲学,也因此,他的哲学从自然哲学、实践哲学以及形而上学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1.自然哲学。

自然哲学是亚里士多德在研究哲学过程中的主要方面之一。关于自然哲学的著作在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也占了较大的比重,由此可见,自然哲学在其哲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亚里士多德认为,自然哲学包括本原——原因论、运动论和灵魂论。在本原——原因论方面,亚里士多德认为本原就是一个元素,他的这一观点不同于早期哲学家们的观点,他将原因,元素等内容从本原中划分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范畴。他还认为,本原是实物产生、存在和被认识和认知的起点。这个观点的提出突破了早期哲学对原有的关于本原的看法,重新认识到本原它不是时间上在先,而是逻辑上在先、本体上在先。

在运动论方面,亚里士多德认为运动既不是一种潜能,也不是现实,而是从潜能到现实的过程。他把运动分为推动和被推动两个方面,他认为,潜在的事物只有着自身变化的能力,而要想变为现实,就要有一个推动的力量。他还认为,运动是连续不断的,是无限可分的。

亚里士多德关于灵魂论的阐述是在他的著作《论灵魂》中体现的。他认为,关于灵魂的研究是高尚的、有价值的,因此他关于灵魂的观念提出了以下的看法:第一,灵魂虽然是一个统一体,但可以被划分,成为各个部分的主体,第二,灵魂是自然运动的本原,特别是生物运动的本原;第三,灵魂这门学科所研究的重点是灵魂的内涵以及灵魂的特征和属性。

2.实践哲学

亚里士多德认为,实践哲学是人的哲学。他将伦理学和艺术哲学看做是他的实践哲学,也称作人的哲学,其中实践是指古希腊时期对人和社会所做的理性主义研究的 总结 。亚里士多德所提出的“人的哲学”是后来西方人文主义、人道主义思想的最初起源。

在伦理学方面,亚里士多德通过善和品德、各种伦理品德,其中包括:勇敢、节制和自制、正义和友爱四方面进行阐述。

而在艺术哲学方面,亚里士多德构建了西方 文化 史上第一个系统的艺术理论,那就是他的诗学。他认为,应该运用现实主义的观点来对艺术哲学进行研究,在探索希腊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分析其中杰出的作品,总结艺术的发展规律和发展原则。

3.形而上学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并非马克思哲学中的形而上学,二者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亚里士多德通过本体和本质、形式和质料、潜能和现实三个方面来论述形而上学的思想。其中,形式和质料、潜能和现实是研究的重要方面。

在本体和本质方面,亚里士多德将自己原本在《范畴篇》中关于第一本体的观点彻底的颠倒过来,认为形式是各种被认为是本体的东西中最重要的,他早于任何具体事物也早于任何质料,所以形式才是第一本体。并且,形式还是事物的本质。

在形式和质料方面,亚里士多德把具体事物的两个因素,形式和质料二者如何进行统一的问题作为解决的唯一问题。他还指出质料和形式的关系就是潜能和现实的关系。在运动论中,亚里士多德曾认为潜能转化为现实是要通过一个外部力量的作用下才可以实现的,因此事物的产生、发展以及消亡都经历着从潜能到现实的过程。

如何解决个别与普通二者的矛盾关系的问题一直是困扰亚里士多德的难题。在对潜能和现实的研究中,通过认识到事物的产生发展以及我们认识事物、了解事物都是一个从潜能到现实的过程,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潜能是普通的而现实是个别的,因此,这对亚里士多德的难题提供了解决的途径。

二、亚里士多德哲学思想的历史影响

亚里士多德关于哲学问题的研究是前瞻的、有远见的,他的一系列哲学思想对当时乃至现如今的哲学发展都有着一定的历史影响。

第一,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乃至整个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在亚里士多德研究哲学以前,哲学问题还只是一门研究问题多,研究范围广的学问。在亚里士多德开始研究之后,继承和发展了早期哲学家们的思想,将哲学划分为各种不同的学问,不同的学科,并分别进行相应的、系统性的研究。

第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是希腊哲学与中世纪哲学发展的中间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理性主义传统思想对亚里士多德的哲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启示,他也在日后的研究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他们二人的理论。在宗教文化方面,亚里士多德的理性主义被用于解释犹太教义,这在调和科学、哲学和宗教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参考文献:

[1]亚里士多德.范畴篇[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2]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3]亚里士多德.论灵魂[M].西安:西安出版社,1988.

[4]汪子嵩.亚里士多德关于本体的学说[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下一页分享更优秀的<<<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论文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那么哲学的论文题目有哪些呢?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的内容,欢迎阅读!

一:哲学概论

1.哲学的价值

2.中西哲学的差异***从本体论视角、认识论视角、价值观视角、范畴论视角、语言学视角、人生观视角等进行一个限定***

3.本体论与方法论的关系研究

4.“反形而上学”研究

5.海德格尔的哲学观

6.逻辑实证主义的哲学观

7.“吾心即宇宙”和“存在就是被感知”比较研究

8.黑格尔和朱熹关于“理”的思想比较研究

9.高尔基亚的三个哲学命题研究

10.哲学何谓

二:西方哲学

1.古希腊哲学的主题及其逻辑嬗变

2.自然状态说的哲学价值

3.斯宾诺莎的自由观

4.康德的主体性思想

5.黑格尔关于本体论、认识论、逻辑学一致的思想

6.康德哲学的哲学史地位

7.黑格尔哲学的哲学史地位

8.休漠哲学对传统哲学的批判

9.笛卡儿哲学对西方哲学二元思维方式***即主体与客体***的影响

10.试比较经验论和唯理论

11.奥勒留的哲学智慧

12.恩披里克的怀疑论哲学

13.斯宾诺莎的伦理思想

14.海德格尔的良知经验及其阐释

三:逻辑学

1.类比推理与创新思维

2.先秦名辩学思想研究

3.墨家逻辑思想研究

4.亚里士多德逻辑思想研究

5.弗雷格逻辑思想研究

and Vanables ***常项与变项***

and Propositional Functions ***命题与命题函项***

and Quantifiers ***算符与量词***

logistic method ***逻辑斯谛方法***

and Semantics ***语形与语义***

11. 穆勒的名称理论

12. 皮尔士的三种推理型别

13. 莱欣巴哈的日常语言分析

14. 论空名称

1、希腊宗教与希腊哲学的关系2、爱奥尼亚自然哲学3、毕达哥拉斯数的哲学及其意义4、拉克利特的流变观念与“逻各斯”概念5、巴门尼德的存在论思想6、芝诺悖论及其意义7、爱利亚派之后的各家自然哲学与爱利亚派哲学的关系8、论四根说、种子说和原子论各自的优劣得失9、阿那克萨戈拉的“努斯”概念及其意义10、 “努斯”概念与“逻各斯”概念的关系11、智者派哲学在哲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12、比较智者派的命题:人是万物的尺度与康德的命题:人为自然立法13、苏格拉底哲学在哲学史上的地位和意义14、苏格拉底“善”的理念的意义15、苏格拉底的道德哲学、它的意义及局限16、论苏格拉底的“美德是知识”17、柏拉图哲学对苏格拉底哲学的继承与超越18、柏拉图的理念论与辩证法19、柏拉图的“灵魂”不朽思想20、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理性神概念21、柏拉图的“回忆”说和先验认识论22、柏拉图论感性世界与理念世界的关系23、柏拉图的二元论与巴门尼德二元论的关系和差异24、柏拉图的自然哲学及其历史意义和影响25、柏拉图的伦理学和国家哲学26、柏拉图哲学对基督教神学的影响和意义27、亚里士多德的“本体”概念28、亚里士多德本体论对巴门尼德存在论思想的发展29、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理念论的批判30、亚里士多德的范畴论及与其本体论的关系31、亚里士多德的本体论与逻辑学的关系32、亚里士多德第一本体思想的矛盾及其缘由33、亚里士多德的理性神概念34、亚里士多德的本体论与神学的关系35、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36、亚里士多德的“形式”与“质料”概念37、亚里士多德的“潜能”与“现实”概念38、亚里士多德的目的论思想39、亚里士多德的实践哲学及其局限40、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41、亚里士多德的灵魂学说及其意义42、亚里士多德的美学思想43、亚里士多德论悲剧44、亚里士多德的科学成就及与其哲学的关45、希腊化时代哲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其对希腊古典哲学的超越46、斯多亚派哲学、伊壁鸠鲁哲学与怀疑论精神的同一性及差异47、斯多亚派的道德哲学、其意义及局限48、斯多亚派哲学对基督教思想的影响49、斯多亚派自然哲学的本质及缺陷50、伊壁鸠鲁原子论与德谟克利特原子论的差异及其缘由51、伊壁鸠鲁自然哲学的本质52、希腊化时代的怀疑论与古典时期类似思想的本质差异及其缘由53、菲洛对希腊哲学和犹太教思想的综合54、新柏拉图主义的“流溢说”55、新柏拉图主义对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哲学的继承与超越56、新柏拉图主义对斯多亚派哲学、伊壁鸠鲁哲学与怀疑论的超越57、新柏拉图主义对基督教哲学的影响58、新柏拉图主义的“流溢说”与基督教创世说的差异及其缘由59、新柏拉图主义的神秘主义与东方神秘主义的本质区别60、基督教与犹太教的关系及其对犹太教的超越61、保罗思想及其在基督教思想史上的意义62、基督教的世界历史意义63、奥利金的神学思想64、奥古斯丁的神学思想65、教父哲学对基督教神学的贡献及其局限66、希腊哲学对基督教神学的贡献及其局限67、希腊哲学与基督教的本质差异68、希腊哲学的理性概念及其局限69、共相争论的意义及其产生的哲学背景和根源70、实在论者和唯名论者对共相问题的认识及其各自的局限71、中世纪哲学中的柏拉图主义和亚里士多德主义72、希腊哲学与基督教精神的本质差异73、中世纪思想家对希腊哲学的认识局限及其缘由74、新柏拉图主义与基督教神秘主义的关系75、艾克哈特的神秘主义76、基督教神秘主义与东方神秘主义的本质区别77、唯名论思想在中世纪后期的思想解放意义78、唯名论思想对希腊哲学的超越79、唯名论思想对近代自然科学的意义80、罗吉尔·培根的哲学及其意义81、库萨的尼古拉哲学的神秘主义与泛神论82、库萨的尼古拉哲学思想中的辩证法83、文艺复兴时期对人的发现、其意义及局限84、路德“因信称义”思想的意义85、路德思想与基督教神秘主义的关系86、宗教改革运动的世界历史意义87、加尔文教对近代产业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意义88、新教与近代西方社会的“去魅”和世俗化的关系89、新教和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家对人的认识的比较90、新教与近代哲学的关系91、布鲁诺的哲学立场92、布鲁诺哲学中的神秘主义因素及其来历93、布鲁诺哲学对近代哲学的影响94、蒙田的怀疑论95、波墨的通神学,其意义及影响96、弗兰西斯·培根的经验论哲学及其在科学思想史上的意义97、弗兰西斯·培根的科学观、其意义及局限98、霍布斯经验论中的唯理论因素、二者的矛盾及其产生缘由99、霍布斯的人性论、其产生根源及其局限100、霍布斯政治学的意义及其局限

人因自己而存在,因别人而轮回。

关于叙利亚论文范文写作

1、乌克兰人和俄罗斯人都属于古罗斯人,所以他们有共同的祖先,而且在血缘上、文化上都有非常多的亲近感。亲欧美就是割裂了乌克兰民族历史和现实的联系。 2、欧美想把乌克兰变成另一个伊拉克、利比亚、阿富汗、科索沃。所以为了乌克兰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只能亲俄罗斯。 3、只有俄罗斯才能救乌克兰。乌克兰经济搞不好,全是国内寡头政治贪污腐化造成的。要解决乌克兰经济问题,只有使乌克兰加入俄罗斯、白俄罗斯经济联盟。因为俄罗斯毕竟是乌克兰第一大贸易伙伴。 4、乌克兰、俄罗斯其双边贸易额占乌克兰总进出口的三分之一;乌克兰不出产天然气,天然气全靠俄罗斯;乌克兰出口俄罗斯的武器占其武器出口的7%;乌克兰很多武器、机械、化工出口不具备竞争力,只能出口俄罗斯(在苏联时代,乌克兰很多工厂就是给俄罗斯配套的)。如果亲欧盟,那么国内不但天天分列,而且经济也搞不好。天然气还要用高价气。这些欧盟是无法提供的。欧盟只能提供有限的援助,而援助俄罗斯也一样可以提供的。

友善

世间万物,芸芸众生,我发现一切美之中皆有善,有温暖的人情美,也有和谐社会人们彼此之间的友善。

朋友们,你知道友善是什么吗?它是和谐社会的一面镜子。

同学之间充满友善,幸福生活快乐无比。

友善好像是一株茁壮成长的小树,拥有它就有了朋友间的呵护;友善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拥有它人生就会过得幸福无比;友善是人生的一杯清茶,拥有它人生就过得津津有味,就会过得快乐甜蜜。

友善是湛蓝如洗的天空,包容天地万物;友善是阳光雨露,滋润着美德的形成,友善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那是一个风雪交加的冬天,北风呼啸寒风刺骨,街上的行人寥寥无几。此时的我已经生病了,由于咳嗽的厉害,妈妈给我请了病假,带我去打了点滴。下午打完针后回到家,学校也放学了。

我打开电脑,想看看班级QQ群中的同学们都在干什么?留了什么作业?同学们看见我的QQ头像亮起,知道我生病后都很关心我。有的同学问我:“怎么了,下午咋没去上课?”;有的同学问我:“咳嗽好点了没有?”;有的同学问我打针了吗?我有的同学问我吃药了吗,还介绍咳嗽药给我;有的同学叮嘱我“要多喝水”;有的同学告诉我“下午上课学习的内容,作业留什么了”……

看见QQ对话框中同学们对我的关心,我感动极了。我心想,谢谢你们了,我的伙伴们,我会好好听大夫的话,好好打针,好好吃药的,快点养好病回到学校去,好和你们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一起疯闹一起做游戏;一起过那快乐的校园生活。

友善是和平的使者,幸福快乐伴你永远;友善是爱心的种子,幸福之花处处开放;友善是沟通的桥梁,让友谊地久天长!它可以压倒一切困难,无论是亲人还是陌生人,让我们以友善的心态面对人生,面对生活,面对一切,那么世界就会充满幸福的味道。

友善是人间的天堂,没有它人间就像漫漫长夜期盼曙光;友善是可贵的生命,没有它生活就失去了意义;友善是一种美德,它给世界带来了和平,给人们带来了幸福美好的明天!

友善是一条河,滋润寂寞的心扉;友善是一团火,温暖孤独的心灵;友善是一粒种,播撒生活的希望;友善是心灵的窗,通往梦的天堂;朋友,请奉献你的友善,它是人与人和谐相处的基础;心与心沟通的纽带,国与国友好往来的桥梁也是一种爱的储蓄,让你和身边的人感情更纯真,也让这个世界更美好!

具体的范文模板

链接:链接: 

微笑的魅力微笑是人类最美丽的表情。她是以自信架起的希望灯塔,是弱小者手心的一片爱的阳光,是乞食者心中的一块甜美的奶酪,是冷淡者融化冰山的熊熊烈火。无论你是经受着风吹雨打,还是沐浴着阳光雨露;无论你是已攀上了顶峰,还是被困于巨谷深渊,生命的微笑都能感化潮湿的心情,抹去不悦的色彩。还记得海伦凯勒吗?当她的生命在黑暗里碰壁时,正是沙莉文老师那微微的一笑,使她感悟到了阳光般的温暖。她说:“温暖的阳光照在我的脸上,我的手指触到了鲜花和叶子,我意识到春天来临了。” 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说:“微笑是一种神奇的电波,它会使别人在不知不觉中同意你。”在一次盛大的宴会上,一个平日对卡耐基很有意见的商人在背地里大肆抨击卡耐基,当卡耐基站在人群中听到他高谈阔论的时候,他还不知道,这使得宴会主人非常尴尬,而卡耐基却安祥地站在那里,脸上挂着微笑,等到抨击他的人发现他的时候,那人感到非常难堪,正想从人丛中钻出去,卡耐基的脸上依然堆着笑容,走上去亲热地跟他握手,好像完全没有听见他讲自己的坏话一样。后来,此人成为了卡耐基的好朋友。正如雨果所说:“微笑就是阳光,它能消除人们脸上的冬色。”微笑不仅能让人驱走心灵的阴霾,还会让人变得友善。有一次,一位窘困不堪的乞食者将手伸到了屠格涅夫面前,但屠格涅夫找遍身上的每一个角落,什么也没有。于是他紧紧握住乞者的手,微笑地说:“兄弟,很抱歉,今天我忘记带了。”乞者眼里荡漾着异样的光芒,感动地说:“这个手心,这个微笑,就是周济!”阳光总在风雨后,不管失败还是痛苦,我们如果能快乐地笑一笑,高歌生活多么好,蓝天白云多么美,那我们就会获得微笑的幸福,甚至能拥有金灿灿的硕果。朋友,快快亮出你的笑容吧! 让理性主持宣判世俗是一张望不透的网,木晶般的双眸难免被滚滚红尘蒙蔽,让悲剧上演。今天的朋友也许就是明天的敌人;微笑的神情后也许藏隐着奸诡的用心;最亲密的人也许会将你送入海底,含恨永远。伟大的叙利亚先知赐给万物的灵感不是一目了然,而是理性的思维。三国旧事依旧明朗,昔日之覆辙岂能重蹈。是谁让一代枭雄董卓含恨离世?是他那信任的义子吕布。是谁偷换了曹太公墙上的那些金砖?是他最宠爱的小儿阿瞒?是谁捧着张飞的头奔向敌营?是他亲自挑选的副将。往事蹉跎,不堪回首,在历史的天平上他们都让亲密的感情所欺弄,所扼杀;在理性的尺度上,他们显得是那么的渺小,那么的无知。从哲学角度上,有善恶逻辑与是非逻辑之分。很明显,三国中一直串演着善恶逻辑的悲剧。其实在历史上,文化的积淀一直追溯着道德的魅力。只有站在道德的足印上,你才会明透是非逻辑的蕴味与事实的感动。依记“堕泪碑”的美谈。晋将羊祜与吴将陆抗在兵刃相见的战场边,留下了一幕幕送汤送药、彼此互相敞露真诚的感动,终念奥林匹克精神的光芒。在法西斯纵横的时光中,是谁给了美国黑人运动员夺魁的信心?是他那最强大的德国运动员的一个真诚的眼神,一次无私的鼓励。论感情亲密上,他们都是人生的陌路,在彼此各自的同列面前矮了一大截。但岁月的孤独将证明,所有一切都是真,都是事实。他们都有理性的头脑接受了彼此的那份祝福。俗话说:“防人之心不可无”。即使是心腹,也应防他那未露的尖刀。不要再让西楚霸王的头颅捧在故人吕马童的手中,不要再让李闯王的生命结束在心腹大将的刀下。《韩非子》中富人的家财很可能就在他儿子的手中,希腊神话大英雄赫拉克勒斯的生命湮没在他娇妻的毒衣下。也许亲密的感情真的是一种美丽,但在对事物认知的角度上我们要舍得放美丽远行,是理性让铁的烙印留在仁人志士身上,是理性让世道还拥有那份公平。事实之光胜过达摩克利斯之剑。让理性去宣判事实的得主,让理性去主持这场是非善恶的宣判。不要再让伪君子的滑稽重演,不要再让“祸起萧墙”的岁月再现。因为人终究是现实中的动物,而非梦中的风筝,一切都应尊重事实。

人生是一次登山,沿途有擦肩而过的荆棘刺痛,有粗砺的山岩的拌脚,但这一切均无损于山的光明磊落,山的坦荡忠诚。

人们常常抱怨登山道路的坎坷,登山路途的遥远,害怕山中的荆棘和山岩。弱者在山的前面俯首臣服,不敢上前;强者不畏艰难险阻,涉水翻山。在翻越了大山之后, 他发现:原来成功在山后。

山险固然可怕,山路固然难走。但人们同时也应想到:登山道路周围的景色是何等之秀美,有青松翠竹的美景,有极目远望的无限风光,有鸟儿婉转的歌唱声,有泉水叮咚的悦耳声——居里夫人在实验室中,在提炼镭的艰苦过程中,她并不感到痛苦,而是觉得乐在其中,她乐此不疲,在不断的攀登之后,终于第一个提炼出镭元素,为科学的发展,为人类的进步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为此她获得了诺贝尔奖。

居里夫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其实,我们可以换个角度去看待山。为什么不把山看作是磨练自己的工具呢?一路登山,一路欣赏美景,一路磨练自己。待翻越了大山,成功也就在你的前面了。

生活学习中的困难是一座座的山,要想取得成功,你就必须不怕坎坷曲折,不惧山高路远,努力拼搏,战胜困难。也许你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感觉,也许你会感到精疲力尽,也许你心中会升起后退的念头,但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你应该认识到成功就在困难的后面,只要你鼓起风帆,坚持到底,终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成功,永远在山的后面,牵引着人一生不息的脚步,风霜雪雨,一路踉呛赶去。只有走过一生泥泞的道路,才能摘到芬芳艳丽的成功之花。

贫穷也是一种财富

朋友,如果我说贫穷也是一种财富,你会相信吗?请你不要惊讶,因为对我来说,贫穷确实是一笔无法估量的精神财富。

我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小山村里,那里除了碧水青山,就是云雾缭绕。没有平坦宽阔的公路,也没有来来往往、络绎不绝的车辆,没有城市里马路边一闪一闪的霓虹灯,更没有耸入云霄的高楼大厦……穷,可以说是家乡最显著的特征,但正是这块贫穷的土地,铸造了我坚强的性格,帮我养成了许多富家子弟没有的习惯。

我不会遇到一点困难就哭泣,也不会因为别人不了解我而烦恼,更不会因为别人无端的嘲笑而伤心。也许你会说我没有自尊,但我要告诉你,我确实非常快乐。因为我有一颗上进的心,他人的轻视与责备不仅不会磨灭我的理想,反而让我找到了前进的动力。这一切的一切,都是贫穷赐给我的。是它告诉了我人生的坎坷,是它提醒着我生活需要奋斗。现在,我真想大声说,贫穷真是一种财富!

我不会因为学习繁重而发脾气,也不会因为生活辛苦而抱怨,更不会因为穿得破旧而自卑。也许你会说我假坚强,但我不介意。因为吃苦的习惯早已扎进了我心里的那方土地。只要根埋在土地下,我就不用在乎别人怎么说我。因此,我不会因承受不了学习的重压而中途逃学,也不会因生活的艰苦而在父母面前诉苦。学习本来就是苦的,唯有能吃苦耐劳,才会有梅香扑鼻,才会有宝刀出鞘,才会有钢铁的炼成。这一切的一切,都是贫穷赋予我的财富。是它让我懂得了“千金难买幼时艰”的道理,也是它启示我一定要 牢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样一个朴素的结论。现在,我真想高声大喊,贫穷绝对是一种财富!

泡一泡苦水,方知万物的来之不易。经历了贫困,我才长得如此健壮。感谢你,贫困的生活!

美好的生活源自拼搏

关于生活,我们有太多太多的感悟,有太多太多的词汇可以形容,因为生活实在是一个太广博的概念,一种太丰富多彩的事物。如果只能用一句话来概括生活,或许我会选择那一句名言: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也笑;你对它哭,它也哭,纵览古近中外,志士仁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勇于拼搏,永不言败。

体育从人类诞生起,就是生活的一面,向自我挑战,向自然挑战。当运动员们在跑道上,球场上奋勇争先时,“拼搏”二字得以诠释。正因为有这拼搏的信念才滋生了以下感人的瞬间:中韩乒球团体赛,刘国正打破对手五个赛点,扭转乾坤;拜仁慕尼黑德甲争冠,最后10秒锁定胜局;奥运羽球混双决战,张军/高峻置死地而后生,上演大逆转。正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面对困难,面对对手,只有拼搏,才能夺取胜利,才能创造美好生活。

艺人是很多人羡慕的职业,觉得他们上台演出既轻松有快乐,其实没有“台下十年功”,又何来“台上一分钟”。《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扮演者六小龄童从三岁起便学习绍剧的基本功,二十年的苦练几十处的伤痕终于成就了他荧屏前的光辉形象。帕瓦罗蒂,世界著名男高音,最初只在一家餐厅里演唱,但他不言放弃,日日苦练,终于成就一番事业。如果说理想为你指明了道路,那么拼搏就是你穿越道路的工具。

科学是严谨的,在有些人看来是神秘的,其实它更是艰辛的。数学家陈景润为证明“哥德巴赫猜想”奋战十数载,不知洒下了多少汗水,牺牲了多少休息时间,几度受挫,又几度振作,终获成功。居里夫人凭借常人难以匹敌的坚韧毅志,经过数年努力,终于从几吨铀废料中提取了几厘克的镭元素。看来是否具有拼搏精神,是成功者与平庸的人的根本区别。

坚持自己的信念

古今中外,有多少伟人一生都坚持着自己的信念:朱自清饿死不吃美国的济粮,文天祥死前哀唱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陈词,诸葛亮传奇一生,也是为实现抱负而最终累死,由此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道理:坚持自己的信念,你会拥有一个充实美好的人生,更会收获一个高贵纯正的性格。

信念是智者面对人生的勤恳态度。闻名世界的古代思想家老子便是坚持了活到老、学到老的伟大信念。我们深知他的《道德经》就是他智慧的结晶,是不容质疑的无价之宝,但多少人又深掘过他乐学的背后需要一个巨大的精神信念,一个甘于寂寞、潜心修道、勤奋不止的自控能力来支撑着这漫漫人生!

信念是勇者面对真理的执着精神。难忘那年轻的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的布鲁诺,他真正是用了血肉之躯去浇灌了黑暗笼罩下不见光彩的科学之花。科学是无法完整的,人生是无法完美的,但是这种放弃所有然而坚持信念的灵魂却是完美无瑕。我想不出更绝决,理彻底的力量去摧毁这信念了,怎敢说信念不是人生最可贵的财富?

信念是善者面对生命的热爱情感。人之于动物的可贵之处是对其他一切都可以怀有爱。李时珍可以说是一位典型的博爱者。一本《本草纲目》让他踏遍成川,尝尽苦寒,受尽挫折。不是对生命怀有敬畏,怀有热爱,又怎会有不曾动摇的信念去践行这理想?

古人有此作为、有此信念难道没给我们借鉴启示吗?坚持自己的信念,冲破一切借口困难便会创造一个美好的人生、传奇的人生。

人生,因帮助而精彩

一个窗台上有一朵花,这间屋子就有了生气;一棵树上开了一朵花,这棵树就有了金秋的希望;一条路上绽放一朵花,这条路就多情缠绵了;一个人给另一个人送了一束花,这两个人就有了诗情画意;一个健康人给病人送了一把花,这个病人就有了与病魔抗争的勇气……

让自己的生命为他人开一朵花,为他人灿烂一片心地,增加一缕温馨,添一分生存下来的理由,多一些坚韧与执着,也就提高了自己生存的质量。用自己的心为他人做圃,给他人织一地绿茵、染一片色彩,就是在给自己的人生喝彩。

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善良的,这善良之花必将散发出爱心的芬芳;能为别人付出劳动是伟大的,这伟大的劳动一定能结出善念的硕果。一次无偿的献血是一朵花,一次受伤后的救助是一朵花,一次善意的批评是一朵花,一句关切的问候是一朵花,一个亲切的微笑是一朵花,一次跌倒后的挽扶是一朵花--为别人就是帮助,为别人就是爱心,为别人就是善念,为别人就是奉献……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乐人之乐,人亦乐其乐;忧人之忧,人亦忧其忧。”当代着名数学家华罗庚说:“人家帮助我,永志不忘;我帮人家,莫记心上。”伟大的科学巨人爱因斯坦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苏联无产阶级文学奠基人高尔基说:“给予永远要比向别人索取快乐得多。”--古今中外的伟人对帮助所做出的诠释,是多么精湛和深刻啊!帮助是春天的雨,当你干渴时,为你滋润心田;帮助是夏日的风,当你酷热时,为你送来清凉;帮助是秋之菊,当你孤独时,为你默默开放;帮助是冬天的火,当你寒冷时,为你送来温暖。

人既是独立个体的单一,也是密切相关、血肉相连的群体,是永远离不开互相扶持、互相帮助的。在漫长而短暂的人生中,我们都在不断地接受父母、师长、朋友和他人的帮助,同时更要学会去回报、帮助别人!因为,我们的生命之歌因帮助而动听,我们的生命之河,因帮助而不干涸,我们的生命之光,因帮助而永不熄灭,我们的生命之诗,因帮助而流光溢彩。

没有付出哪有累累硕果

生活就像一个魔方,很多事情都发生在人们的意料之外,很多人认为出人意料的事情都是偶然发生的,其实不然。只要我们仔细分析其前因后果,就会发现它的必然性,发现其实一切都在情理之中,须知没有付出哪会有累累硕果?

在今年揭晓的中央电视台第二届“感动中国”的大人物中,有几位似乎从来没有进入过公众的视野,名不见经传的人物却在过去的一年中,和闪光的人物一起感动中国。从繁华的城市走进大山深处,用他那稚嫩的肩膀,扛住了倾颓的教室,扛住了贫穷和孤独的徐本禹;危险中保全试飞样机,惊天一落,创造了奇迹的梁万俊;传递温暖汇聚爱心,揭开艾滋病盖子的桂希恩;毒贩子吓不怕、买不动、难不倒的边境缉毒虎胆英雄明正彬……当这些原本平凡的人物名字出现在“感动中国”的揭晓榜上时,很多人都感到意外,但试问,如果没有无私的奉献精神,没有坚守困境的顽强精神,没有非凡的业绩和举动,他们何以感动中国?由此可见,一些出人意料的事情究其原因其实都在情理之中,只有付出了才会有收获!

不仅在国内,在国外我们也可以看到很多关于看似意料之外实则尽在情理之中的例子,马克思在穷困潦倒的时候仍能著成《资本论》;居里夫人能成为全世界唯一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牛顿发现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玻尔组建了世界上一流的量子物理学派;贝尔发明了电话……这些出人意料的累累硕果与勇于质疑、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是分不开的,与他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是分不开的。

大到伟大的科学家和历史人物,小到我们身边的亲人和同学,我们都可以发现“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的事情,看着成绩单上“黑马”们的成绩,在羡慕的同时你可曾想到成绩背后那挑灯苦读的夜晚,课堂上那全神贯注的表情,机遇只属于那些有准备的头脑。

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事情不胜枚举,从这些事情中我们看到了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统一,理解了“出人意料和情理之中”的真谛——没有付出哪有累累硕果?

点评

本文的思路非常清晰:先紧扣“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提出自己的论点——“没有付出就不会有硕果”,然后分别从国内、国外以及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最后呼应首段,使全文浑然一体,这样一步步写来,犹如行云流水,丝毫没有滞涩之感,而且文章的语言精练,可见作者笔头功夫不浅。本文选用的材料很典型,很有说服力,体现了考生广博的知识和敏锐的观察力。

英国王子查尔斯曾经说过:“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你不得不去做的事,这就是责任。”

责任不是一个甜美的字眼,它仅有的是岩石般的冷峻。一个人举行了成人仪式,真正地成为社会一员,责任就作为一份成年的礼物已不知不觉地卸落在他的背上。责任是一个你时时不得不付出一切去浇灌的花朵,而它给予,往往只是灵魂与肉体上痛苦,这样的一个精神上十字架,我们为什么要背负呢?因为承担责任不仅是人应该具备的品德,承担责任也提升你的人格——责任让人美丽。

20世纪初的一位名叫弗兰克美国意大利移民曾为人类精神历史写下灿烂光辉的一笔。经过艰苦的积蓄,弗兰克开办了一家小银行,但一次银行遭抢劫导致破了产,也让所有的储户失去了存款。当他带着妻子和四个儿女从头开始的时候,他决定偿还那笔天文数字般的存款。所有的人都劝他:“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件事你是没有责任的。”但他回答:“是的,在法律上也许我没有责任,但在道义上,我有责任,我应该还钱。”

三十年的艰难困苦,三十年玉汝于成,当弗兰克寄出最后一笔“债务”时,他轻叹:“现在我终于无债一身轻了。”他用一生的辛酸和汗水完成了他的责任,而给世界留下了一笔真正的财富,也让成为最美丽的人。

我想起了《项链》中的玛蒂尔德,一个有着千般风韵的爱美的女子,贫穷而美丽的她,面对丢失了“好朋友”钻石,并没有逃避或耍赖,而是毅然决定要用一生来偿还这笔债务,她用十八年的艰辛和最美丽的年华偿还了一笔“误会的宝石”,在那一刻,玛蒂尔德成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女子。

责任的存在,是上苍留给世人的一种考验,许多人通不过这场考验,逃匿了。许多人承受了,自己戴上了荆冠。逃匿的人随着时间消逝了,没有在世界上留下一点痕迹。承受的人也会消逝,但他们仍然活着,死了也仍然活着,精神使他们不朽,也使他们成为世界上最美丽的人。

我们至今没有忘记那个天黑了还不肯回家、站在路边哭泣的孩子。因为他要站岗,别的孩子早散了,可他为了坚守岗位宁愿站着哭泣,因为这是他的责任——一个傻得可爱美丽的孩子。

责任不仅是我们做人应该具有的品质,责任也提升人的境界,让人变得美丽。

  • 索引序列
  • 关于亚里士多德论文范文写作
  • 亚里士多德本科论文范文
  • 亚里士多德毕业论文格式
  • 亚里士多德及其思想论文题目
  • 关于叙利亚论文范文写作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