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中国青年杂志总编辑

中国青年杂志总编辑

发布时间:

中国青年杂志总编辑

青年杂志是陈独秀创办的。

《敬告青年》原载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1卷1号,是陈独秀为自己主编的《青年杂志》所写的发刊词,又见《独秀文存》卷1。

《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20 世纪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名刊:新青年(国内首部简体横排版)(全12册)》内容简介:从1915年9月到1926年7月终刊时止,《新青年》计出11卷,共有63期,其中前9卷为月刊,第10卷为季刊,第11卷为不定期刊。

本书即为其简体字版,为更好的还原历史,本简体横排版在其分卷、分期方式及体例上仍袭其旧,外国人名、地名及著作名、事物名等的译法也保留了当时的译法,未作改动,并在各卷中影印了近280幅《新青年》原稿,以供读者对照欣赏。

陈独秀所作,原载于《新青年》创刊号,吹响了反对封建礼教、追求民主与科学号角,并在青年中引起极强烈反响的新文化运动启蒙青年的开山之作——《敬告青年》。

胡适所作,原载于《新青年》第二卷第五号,揭开中国现代文学的改革和白话文运动序幕的新文化运动的标志性文。

中国青年于1923年创刊于上海,是大革命时期最出色的报刊之一。恽代英任主编,是先驱以后的另一份团中央机关刊物。版式,32开本,周刊,设有社评,时事述评,寸铁,青年界消息,漫画插图等栏。内容,①是指导青年正确的工作学习生活,引导他们走上革命的道路。②是评述时事政治,引导青年正确的看待国内外时事,提高觉悟。③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与反动的,错误的思想做斗争。关爱青年的工作学习生活,对时事进行评述,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青年十分重视编者和读者的关系,发行量大,在青年中广为流传。恽代英,萧楚女,李求实先后任主编。

1923年10月20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办机关刊物中国青年杂志。共产党员恽代英、肖楚女担任主编。这是我国近代史和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最具战斗力和生命力的青年刊物。刊物为周刊。后迁武汉。1927年7月迁回上海。在1927年11月至1932年间,曾先后改用《无产青年》;《列宁青年》等名称秘密出版。抗日战争时期由全国青年联合会延安办事处宣传部主办。1939年4月在延安出版,1941年3月出至第三卷第五期休刊。1948年12月,由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主持复刊,在石家庄出版,次年迁北平(今北京)。1949年4月起,一直是团中央的刊物。此杂志努力在政治上指导青年,号召知识青年到民间去,到工农运动中去。就青年关心的学习、组织活动、婚姻恋爱、失学、失业等各种问题开展讨论,批评不健康的思想和风气,指导青年学习马列著作,努力适合青年的特点,设有批评、时事述评、书报评论、文艺、通讯、我们的时代等专栏,文字明白晓畅,笔锋尖锐犀利,配有漫画,图文并茂。重视同读者的联系,发表读者的意见,不断改进工作,成为最受青年欢迎的刊物,在青年中广泛流传。因受国民党政府迫害,1927年10月停刊,共出170期,最高发行量达3万份,在青年中产生过重大影响。1939﹑1948年曾两度复刊。 1963年应《中国青年》杂志之邀,毛泽东亲笔题写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雷锋从此成为最深入人心的共和国“一号英模”。3月,毛泽东为《中国青年》“学习雷锋专辑”题写的“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发表使这一期杂志的发行也达到了空前的程度:在各地加印118万份仍不能满足需求,各地团委又翻印了207万份……随着1965年毛泽东第三次为《中国青年》题写刊名,这本杂志在当时的地位几乎无可比拟。但随着“文化大革命”的开始,《中国青年》又一次告别了她的读者。 沉寂了12年后的复刊犹如一次涅 ,1978年的《中国青年》注定要以她曾在创刊时有过的激情和勇气成就自己在中国新闻史上惊世骇俗的业绩。经过了十年动乱的人们都像是憋了一肚子的话,而其时社会上对于思想解放的强烈要求与“两个凡是”的较量也使刚刚复刊的《中国青年》置身于历史的转折点。1978年9月复刊第一期《中国青年》发表的《破除迷信,掌握科学》和《“句句是真理”为什么是荒谬的》笔锋如剑直指“两个凡是”,这在当时需要极大的勇气,战斗不仅止于此。在当时的中央主要领导已经对“四五”事件有了“不改变结论”的说法时,《中国青年》冲破了思想的障碍,一鼓作气,在同一期上发表了《天安门诗抄》和“四五”青年英雄事迹的文章《革命何须怕断头》,在文中首次宣称:“四五运动”是一场“伟大壮烈的人民运动”,这一毫不含糊的宣战直接触及了“两个凡是”的底线,杂志刚一面世,一时“洛阳纸贵”。这一充满着勇气的举动为《中国青年》之后的个性和创造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80年5月,一场震撼了整整一代青年的大讨论使她又一次成为传奇。即使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潘晓讨论”也不啻于一场惊雷,撼动青年的内心。而在23年前,要进行这样一次“人生的路为什么越走越窄”的讨论,更无异于一次思想的盛宴和精神的启蒙,《中国青年》也在这时创造了当期400万册发行量的奇迹.

中国青年杂志编辑部

战友们立即用担架把他送到附近医院抢救,各级首长立即赶到了医院,同时以最快速度把沈阳的医疗专家接到雷锋床前。由于颅骨损伤,导致脑机能障碍,雷锋这个劳动人民的好儿子,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年仅22岁,就这样和我们永别了!八月十七日,在抚顺市望花区政府礼堂召开隆重的追悼会。近十万人护送雷锋的灵柩向烈士陵园走去。一九六三年一月,国防部命名雷锋生前所在的班为“雷锋班”,共青团追任雷锋为全国少先队优秀辅导员,解放军总政治部,共青团中央,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相继发出关于学习雷锋的通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等相继发表社论,评论和介绍雷锋事迹的文章。一九六三年三月五日,首都各大报纸发表了毛泽东主席的光辉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雷锋,这个熟悉的名字,在我们的心中闪烁着不灭的光辉。他把自己旺盛的青春全部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他的高尚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必将在我们青少年一代身上不断发扬光大,他那不可磨灭的美好形象,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雷锋的名言: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一个人先进总是单枪匹马,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我们是国家的主人 , 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如果你要告诉我们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扬那最美丽的理想?你既然活着,你又是否为了未来的人类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我想问你,为未来带来了什么?在生活的仓库里,我们不应该只是个无穷尽的支付者。雷锋名言格言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力量从团结来,智慧从劳动来,行动从思想来,荣誉从集体来。在工作上,要向积极性最高的同志看齐,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反观那段历史,被关注的往往不是雷锋本人的生平事迹,而是学雷锋“运动”的沿革。例如,那之后40多年来,每年定期的学雷锋,从来是选在毛主席题词发表日,而非雷锋的诞辰或忌辰。又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通鉴》里,“学习雷锋运动”是被当作“重大政治事件”载入的;而列在它之前的,是“全国学习解放军、加强政治工作”;紧随其后的,是“意识形态领域的过火批判”。顺便提一句,2000年年底,我上国家图书馆网站检索,发现所提供的有关雷锋的书目,共有311种——这个数字,和郭沫若相当,大约是胡适、蒋介石的1倍半,梁启超、周作人的2倍多,钱锺书、李鸿章的4倍,严复的8倍,陈寅恪的10多倍、蒋方震的20多倍、李仪祉的100倍……(一年多后再去检索,雷锋书目已大大减少)海外史家关注的,也是学雷锋的政治含义。有关著作提到的关联事件,还有庐山会议后“林彪地位的上升”、“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批“合二而一”等等。迈斯纳指出,60年代初,解放军“首次出现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军队的作用,最初基本上只限于宣传方式。第一个被作为标准的毛泽东主义道德典范,并具有高尚的生活情趣而被大力宣扬的军人英雄,是具有传奇色彩的雷锋”。费正清分析了跟学雷锋相关的若干政治事件,进而认为此项运动的效果有六:“对毛的迷信崇拜”、“效法军队”、“体力劳动”、“全民教育”、“重新唤起集体主义精神”和“无产阶级文化”。费正清接着指出,正是这些,“规定了日后成为文化大革命基本内容的目标和方法”。但无论如何,雷锋本人在世之时,毕竟算不上政治人物。其实,在绝大多数国人心目中,学雷锋始终是一项提倡助人为乐的公益活动。不论其缘起如何,经过四十年磨砺,如今已被简化为“再单纯不过的符号”——可以“极凝练地概括为三个字:‘做好事!’。这显然比用“政治挂帅”或“无私奉献”概括“雷锋精神”,来的更贴切、更平实、更少非议。至于近年仍有人愿意探讨“雷锋精神”是属于“共产主义精神”、“时代精神”还是“民族精神”;“雷锋精神”与今日市场经济、消费社会,是“对立”的、“互补”的,还是有可能“化合”的……就让他们继续探讨下去好了。过去大半个世纪里,以平凡而伟大见诸各类官方出版物的英模人物,不胜枚举。张思德、孟泰、时传祥、朱伯儒、李素丽、孔繁森……命名大会召开后,新华社、《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等全国主要媒体均对雷锋平凡而又伟大的事迹加大宣传力度,在全国全军产生了空前的轰动效应,雷锋的名字家喻户晓,响彻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紧接着,几家大报刊又把雷锋事迹写成报告文学,并同时配发评论和雷锋日记摘抄,文艺界的作家和诗人也都通过撰文和写诗热情地颂扬雷锋精神。总之,举国上下不约而同地提出,要让雷锋精神在神州大地开花结果。一个自觉学习雷锋的活动,在全国各条战线轰轰烈烈地展开了。应《中国青年》杂志社的恳请,毛泽东主席1963年2月22日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1963年3月2日《中国青年》第5、6期合刊出版,在历史上首先发表了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三天后,也就是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都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了毛主席的手迹。从这一天起,一个学习雷锋的活动在全国范围内以排山倒海之势蓬勃兴起。之后每年的3月5日也就成了学习雷锋的纪念日。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1963年3月6日,即首都各大报发表毛主席题词的第二天,《解放军报》独家发表了在京的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和邓小平的题词手迹。刘少奇的题词是:“学习雷锋同志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周恩来的题词是:“向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朱德的题词是:“学习雷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邓小平的题词是:“谁愿当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就应该向雷锋同志的品德和风格学习。应《中国青年》杂志社的恳请,毛泽东主席1963年2月22日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编辑本段纪念日的意义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种积淀,是一种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发展的与时俱进的精神。雷锋那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精神,那种干一行爱一行,立足岗位艰苦奋斗的敬业精神,那种对同志、对群众像春天般温暖,舍己为人、助人为乐的精神,都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必须大力发扬和倡导的。编辑本段雷锋生平1940年12月18日 出生在湖南省望城县简家塘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1950年9月至1956年7月 在望城县龙回乡,清水塘,荷叶坝小学读书1958年11月至1959年12月 在鞍钢化工总厂当推土机手1960年1月至1962年8月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运输连任战士、班长。1962年8月15日 在辽宁抚顺市望花区不幸以身殉职,年仅22岁雷锋同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部队工程兵某部运输连四班班长。一九四0年十二月十八日,他出生在湖南省望城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里。他的一家被万恶的旧社会弄得家破人亡,在短短的四年多的时间里,他的爷爷、爸爸、妈妈、哥哥、弟弟五位亲人被逼迫相继死去,小雷锋不满七岁就成了孤儿。一九四九年,雷锋的家乡解放了。雷锋这个孤儿才苦尽甜来翻了身,得到了党和人民政府的亲切关怀。雷锋深知:是共产党,毛主席给了他幸福的生活,送他上学,培养他成长。因此,他怀着对共产党、毛主席的无限深情,党指向哪里他就战斗到哪里。斗地主、闹土改、搞合作化,他都奋勇当先。在学校里,雷锋一直是大家称赞的好学生。一九五六年,雷锋高小毕业,先后在乡政府当通信员,在县委当公务员,在团山湖农场开拖拉机。一九五七年,他加入共青团。在参加根治沩水河的工程中,被评为工地模范。一九五八年,他来到鞍钢参加工业建设,当一名推土机手,又多次被评为先进生产者、红旗手和标兵。一九六零年,雷锋参加解放军。参军后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两次,团营嘉奖多次,被评为节约标兵,沈阳部队工程兵领导机关授予他"模范共青团员"称号。一九六零年十一月,雷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一九六一年六月,当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一九六二年八月十五日,雷锋同志在辽宁省抚顺市不幸因公殉职,年仅二十二岁。1963年1月7日国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的班为“雷锋班”。同年3月5日毛泽东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周恩来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朱德题词“学习雷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的一生,是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的一生。他以"钉子"精神,刻苦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努力实践,因而具备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无私忘我的奉献精神。由于他热心辅导少年先锋队,一九六三年三月二十三日,共青团中央特决定追认他为"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雷锋永远活在亿万人民心中!编辑本段雷锋大事年表1940年12月18日 出生在湖南省望城县安庆乡(现雷锋乡)简家塘一户贫苦农民家里.这一年系农历"庚辰"年,父母给他取乳名叫"庚伢子".1947年秋父亲雷明亮,母亲张元潢,哥哥雷正德相继悲惨死去,年仅7岁的雷锋成了孤儿.1949年8月 雷锋家乡解放.安庆乡人民政府成立.雷锋担任过儿童团大队长.1950年初 土地改革开始.雷锋分得亩耕地,还有一些生活用品,如床,蚊帐,锅,箱子等.1950年夏 入学,在刘家祠堂小学读书.1954年夏 考入清水塘完小,加入少先队,被选入中队委员.1955年 转入荷叶坝小学.这年春天,在农业合作化高潮中,雷锋把土改中分得的亩田全部入了社.1956年7月15日 从荷叶坝完小毕业.1956年7月-9月 雷锋在生产队当了近3个月秋征助理员,搞征收公粮工作.1956年9月 在安庆乡政府当通讯员.1956年11月17日 到望城县委当公务员.1957年2月8日 光荣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同时被评为县委机关工作模范.1957年夏 担任望城县治伪工程指挥部通讯员.治伪工程结束,被评为治伪模范.1958年春 响应望城县团委提出的捐献一台拖拉机的号召,雷锋捐款20元,成为全县青少年中捐款最多的一个.县委决定派雷锋学开拖拉机.1958年3月16日 在《望城报》发表第一篇文章《我学会开拖拉机了》.1958年秋 到韶山瞻仰毛主席故居.1958年10月 由原名雷正兴改为雷锋.1958年11月15日 到鞍山钢铁厂参加社会主义建设.被分配在鞍钢化工总厂洗煤车间当推土机手.不久,出席鞍山市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大会.1959年8月20日 报名到鞍钢张岭矿山参加新建焦化厂工作.1958年10月至1960年1月 在鞍钢一年零二个多月时间里,3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5次被评为红旗手,18次被评为标兵,荣获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称号.1959年12月9日 张岭《矿报》发表雷锋《我决心应召》的申请书,表达了积极要求参军的坚定决心.1960年1月2日 新兵换装集中待发.雷锋因无政审表,难以批准入伍.辽阳市兵役局余新元政委送雷锋到新兵大队,当"便衣通信员".1960年1月7日 当晚,接兵参谋戴明章通过长途电话向工兵团团长吴海山请示,雷锋虽无政审表,可是个优秀青年,能否先带到部队.经同意,在登车出发前8小时,雷锋终于穿上新军装.1960年1月8日 雷锋入伍第一天.当天下午,作为新兵代表在全国欢迎新战友大会上发言.1960年3月 新兵连训练结束,雷锋被分配到运输连当驾驶员.下连不久,又被抽调参加团里战士业余演出队.1960年4月 从团里战士业余演出队回到运输连.一个月后,雷锋成为新兵中一名合格的汽车驾驶员,第一个下到战斗班.1960年8月 参加上寺水库抢险救灾,带病连续奋战7天7夜,表现突出,团党委为雷锋记三等功一次.1960年8月 把平时节约下来的200元钱分别支援抚顺市望花区人民公社和辽阳水灾区,受到部队表彰.团党委决定树立雷锋为"节约标兵".1960年11月8日 运输连支部党员大会通过雷锋入党申请.1960年11月9日 工兵团党委在党委书记、政委韩万金主持下,在沈阳军区招待所临时召开党委扩大会议,批准雷锋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60年11月23日 沈阳军区工程兵党委作出授予雷锋"模范共青团员"称号决定.1960年11月27日 雷锋荣立二等功,作为立功代表在全团授奖大会上发言.团长吴海山,政委韩万金分别向雷锋颁发二等功奖状和"模范共青团员"奖状.此后,雷锋又荣立过三等功一次,受团、营嘉奖多次.1960年12月1日 雷锋从1959年8月30日至1960年11月15日的15篇日记在沈阳军区《前进报》首次发表.1960年12月 雷锋在《前进报》发表署名文章《解放后我有了家,我的母亲就是党》.1961年2月3日 应邀到海城驻军作忆苦思甜报告,与全国战斗英雄郅顺义亲切交谈.1961年5月 雷锋作为全团惟一候选人,被选为辽宁省抚顺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1年5月14日 雷锋被提升为副班长.1961年7月27日 接到抚顺市人民委员会通知书.7月31日至8月3日出席抚顺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61年8月 雷锋被提为运输连四班班长.1962年1月27日 雷锋被批准晋为中士军衔.1962年春节 雷锋在《前进报》发表《62年春节写给青年同志们的一封信》.在此前后,雷锋又在《前进报》发表了《在毛主席的哺育下成长》,《我是怎样从一个苦孩子成长为毛主席的好战士的》,《做毛主席的好战士》等署名文章.1962年2月14日 雷锋被选为党代会代表,出席中国共产党工程兵十团代表大会.1962年2月19日 雷锋以特邀代表身份,出席沈阳军区首届共产主义青年团代表会议.并被选为主席团成员,在大会上发言.1962年5月 雷锋被共青团抚顺市委评为抚顺市优秀校外辅导员.1962年8月15日 上午10时,战友乔安山向前开车时撞到一根晾衣服的木杆,不幸打在雷锋右太阳穴上,负重伤.经抚顺市望花区西郊职工医院抢救无效,于12时5分不幸英年早逝.年仅22岁.编辑本段毛泽东同志为雷锋题词经过1990年8月23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辽宁省抚顺市委员会文史办公室主任纪敏同志写给我一封信,要我写一份毛主席为学雷锋题词详细经过的资料。因为请毛主席题词这件事当时是我经办的。由于自1963年3月初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发表以来,已经经历了27个年头,要回忆起当时的全部细节是不可能的。现在,尽我所能仔细地追述当时题词的经过,来完成这一件有意义的工作。记得大约在1963年2月中旬的某一天,《中国青年》杂志准备出版一期学雷锋专辑,该杂志编辑部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请他为学雷锋题词。在我收到这封信时,毛主席正在北京,住在中南海丰泽园里面的菊香书屋院内。这是一个古老的四合院,四面各有五间房,院落中间有几株柏树。毛主席的卧室就在北屋东头的两间房,说是两间,其实就是一间,因中间设有隔扇隔开。这间20多平方米的房间,说是卧室,其实也是他的办公室、餐厅兼会客室。因为,他在菊香书屋居住的大部分时间就在这间卧室读书看报,批阅文件,会客和用餐的。为了工作方便,我的办公室兼卧室就在菊香书屋的东院里,这个院落种了一些花木,是毛主席平时散步的地方。我住的地方离毛主席的寝室只有几十米之遥,这样有事时可以随找随到。当天,值班警卫打电话告诉我,毛主席已经醒了。根据多年的习惯,他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秘书把最新收到的文件、资料送给他。因此,在接到电话后,我立即拿出已选好要送给他批办和阅处的文件和资料,其中有《中国青年》杂志请毛主席题词的信,来到毛主席的寝室。这时,只见他已穿好睡袍,身上仍盖着毛巾被,半躺半坐地斜倚在床背上看当日的报纸。见我走进屋来,他把报纸随手放在左半边床上堆得有两尺多高的书堆上。我把文件、资料放在他床头的长桌上。床的左方紧挨着长桌有一张方形的藤桌,桌上也堆满了文件、资料。我在藤桌西边一张椅子上坐下来,面对着毛主席,向他汇报了需要批阅的文件、重大的国际新闻,也提到了《中国青年》杂志请他题词的信。随后,我便离开了他的寝室。大约过了两三天,《中国青年》杂志编辑部的同志打电话到毛主席办公室,询问主席是否答应写题词。当时,我了解毛主席已经看过《中国青年》杂志的信,但未做什么表示。我便如实地告诉了他们。大约两天后,该杂志编辑部的同志又打电话来询问。当时,毛主席已经答应要为他们题词,我便如实地转告。他们说,《中国青年》杂志在3月1日出版,能否请毛主席在2月25日前写好,因为印刷还需要一周的时间。我将他们的要求报告了毛主席。毛主席让我先拟几个题词供他参考。我回办公室,思索了一番,拟好了十来个题词,立即送给了他。我现在还可以回忆起其中几个题词的大致内容。如:“学习雷锋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学习雷锋同志鲜明的阶级立场”、“学习雷锋同志大公无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学习雷锋同志艰苦朴素的作风”、“学习雷锋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优良品德”、“学习雷锋同志勤奋好学的革命精神”等等。2月22日,毛主席睡醒以后,值班警卫员打电话告诉我,主席让我去一下。我带着事先选好的文件、资料匆匆来到毛主席的寝室。毛主席正穿着睡衣斜倚在床栏上看文件,看见我到了身旁,便放下了手中的文件。我随即将新文件放到他床头的长桌上。他示意我坐下,我便在他床前一张藤桌旁的椅子上坐下来。这时,毛主席从他身左半边床的书堆上拿起了一张信纸递给我。我一看,只见他已在纸上用毛笔书写了“向雷锋同志学习”七个潇洒苍劲的行草字。我为他拟的十来个题词,他一个也未用。这时,他吸了一口香烟,从容地带着询问的目光问道:“你看行吗?”我爽朗地回答说:“写得很好,而且非常概括。”毛主席好像要解释为什么没有采用我拟的题词这一疑问似的,接着说道,学雷锋不是学他哪一两件先进事迹,也不只是学他的某一方面的优点,而是要学他的好思想、好作风、好品德;学习他长期一贯地做好事,而不做坏事;学习他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当然,学雷锋要实事求是,扎扎实实,讲究实效,不要搞形式主义。不但普通干部、群众学雷锋,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才能形成好风气。现在看来,毛主席的这番话不仅指出了学雷锋的方法,而且指明了雷锋身上最本质的东西;特别是指出了学雷锋的方向。毛主席谈完之后,我便回到我的办公室,打电话给《中国青年》杂志编辑部,告诉他们,毛主席的题词已经写好了,请他们到中南海西门来取。应当指出,毛主席在题词之前,就阅读了报纸上有关雷锋的报道,了解了雷锋的事迹。他曾对当时的军委秘书长罗瑞卿说过,“雷锋值得学习”。1963年3月2日,《中国青年》杂志首先刊登了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3月5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都刊登了毛主席的题词手迹。第二天,《解放军报》又首次刊登了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同志的题词手迹。《中国青年报》随即转载。以后,陈云、叶剑英等同志也为雷锋题了词。由于老一代革命家的积极倡导,学习雷锋的活动很快从军队向全国各行各业发展,迅速兴起了一个全国范围的学雷锋热潮。共青团中央、全国总工会和全国妇联相继做出决定,并以各种形式组织了学习和宣传雷锋的活动。全国性的报纸,如《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等,以及地方报纸,都用大量篇幅报道了各地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情况,以及雷锋事迹、雷锋日记等。文化艺术和出版部门还出版了图书和画册,演映了雷锋的电影。随着学雷锋活动的深入开展,全国各行各业和各条战线上,涌现出成千上万雷锋式的先进人物,社会上迅速地出现了一种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精神,进一步地形成了一种良好的社会新风气。编辑本段第一代中央领导题词刘少奇副主席的题词是:“学习雷锋同志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 周恩来副主席的题词是:“向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朱德副主席的题词是:“学习雷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林彪副主席的题词是:“全军同志都应当学习雷锋同志的榜样做毛主席的好战士”。邓小平总书记的题词是:“谁愿当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就应该向雷锋同志的品德和风格学习。”

生日12月18日,死亡1962年,好事:一次雷锋外出在沈阳站换车的时候,一出检票口,发现一群人围看一个背着小孩的中年妇女,原来这位妇女从山东去吉林看丈夫,车票和钱丢了。雷锋用自己的津贴费买了一张去吉林的火车票塞到大嫂手里,大嫂含着眼泪说:“大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单位的?”“雷锋说:“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出生1940 年

雷锋,原名雷正兴。1940年12月18日,雷锋出生在湖南省长沙望城县简家塘一个贫苦农民家里。因为这一年是农历“庚辰”年,给他取了一个乳名叫“庚伢子”。 雷锋出生的时候,正是抗日战争时期,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雷锋曾在一篇日记中写道:“我家里很穷,父、母、哥、弟,都死在民族敌人和阶级敌人的手里,这血海深仇,我永远铭记在心。” 雷锋的爷爷叫雷新庭,以租种地主田地谋生,整年辛苦劳作,但仍无法维持家人的生计,最后身染重病,卧床不起。到年关时,地主前来逼债,要雷家在年前还清租债,雷新庭无力偿还,悲愤交集,病情加重,在过年的鞭炮声中被活活逼死。 雷锋的父亲雷明亮,从小和雷锋的爷爷一起务农,租佃地主的地生活。在1929年著名的湖南农民运动中,参加过农民运动。后来大革命失败,雷明亮到长沙市仁和福油盐铺当了挑夫。资本家逼迫他到江边去运货,结果遭到歹徒毒打,重伤吐血,又带着伤回到家乡种田。1944年雷明亮被日寇拉去做挑夫,由于反抗遭受毒打,吐血越来越厉害,也没有钱医治,于1945年春天病死。雷锋的哥哥雷振德,12岁时离家到几百里外的天津市一家工厂做童工,得了童子痨(肺结核)。由于身染重病,工作时突然昏倒在机器旁,被轧伤了胳膊和手指,随后被老板辞掉。雷振德带着病残回到家乡,又到一家印染作坊做童工。由于劳累过度,肺病一天天加重,又没钱医治,1946年也死去了。 雷锋还有一个未成年的弟弟,也是连饿带病死在妈妈的怀里。 雷锋6岁的时候,家里只剩下了他和妈妈两个人。雷锋的妈妈也是一个受尽折磨的苦命人。她是铁匠的女儿,生下来几天,由于贫穷,父母无力抚养,就把她送进长沙一家育婴堂,简家塘一个姓杨的妇女把她抱回家抚养,6岁时把她送给雷家做了童养媳。后来,雷锋的母亲被地主唐四滚子凌辱而自尽。 雷锋在不满七岁时就成了孤儿。邻居家的六叔奶奶收养了他。他为了帮助六叔奶奶家,常常上山砍柴,可是,当地的柴山全都被地主婆霸占了,不许穷人去砍柴。有一天雷锋到蛇形山砍柴,被徐家地主婆看见了,这个地主婆指着雷锋破口大骂,要雷锋把柴运到她家,并抢走了柴刀,雷锋哭喊着要夺回砍柴刀,可那地主婆竟举起柴刀在雷锋的左手背上连砍三刀,鲜血顺着手指滴落在山路上......1949年8月,湖南解放时,小雷锋便找到路过的解放军连长要求当兵。连长没同意,但把一支钢笔送给他。1950年,雷锋当了儿童团团长,积极参加土改。同年夏,乡政府的党支书供他免费读书,后来加入少先队。1956年夏天,他小学毕业后在乡政府当了通信员,不久调到望城县委当公务员,被评为机关模范工作者,并于1957年加入共青团。1958年春,雷锋到团山湖农场,只用了一周的时间就学会了开拖拉机。同年9月,雷锋响应支援鞍钢的号召,到辽宁鞍山做了一名推土机手。翌年8月,他又来到条件艰苦的弓长岭焦化厂参加基础建设,曾带领伙伴们冒雨奋战保住了7200袋水泥免受损失,当时的《辽阳日报》报道了这一事迹。在鞍山和焦化厂工作期间,他曾3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5次被评为标兵,18次被评为红旗手,并荣获“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的光荣称号。1959年12月征兵开始,雷锋迫切要求参军,焦化厂领导舍不得放他走。雷锋跑了几十里路来到辽阳市兵役局(现人民武装部)表明参军的决心。他身高只有1.54米,体重不足55公斤,均不符合征兵条件,但因政治素质过硬和有经验技术,最后被破例批准入伍。参加人民解放军后,编入工程兵某部运输连四班,任班长。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要是对人民有利的事,他都心甘情愿地去做。他曾多次立功,被评为节约标兵和模范共青团员。1960年11月入党,并被选为抚顺市人民代表。1962年8月因公殉职。因公殉职后,1963年1月7日,国防部命名他生前所在班为“雷锋班”。1963年3月1日,朱德题词:“学习雷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同志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刘少奇题词:“学习雷锋同志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周恩来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此后,掀起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向雷锋学习的热潮。此后,每年三月五日便成了全民学雷锋的日子。雷锋是一位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歌咏雷锋同志老一辈革命家董必武于一九六三年二月作诗歌颂雷锋:有众读毛选,雷锋特认真。不惟明字句,而且得精神。阶级观清楚,劳动念朴纯。螺丝钉不锈,历史色常新。只做平凡事,皆成巨丽珍。雷锋事迹★雷锋事迹1:人民的勤务员从一九六一年开始,雷锋经常应邀去外地作报告,他出差机会多了,为人民服务的机会就多了,人们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雷锋出差一千里,好事做了一火车”。一次雷锋外出在沈阳车站换车的时候,一出检票口,发现一群人围看一个背着小孩的中年妇女,原来这位妇女从山东去吉林看丈夫,车票和钱丢了。雷锋用自己的津贴费买了一张去吉林的火车票塞到大嫂手里,大嫂含着眼泪说:“大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是哪个单位的?”雷锋说:“我叫解放军,就住在中国。”五月的一天,雷锋冒雨要去沈阳,他为了赶早车,早晨5点多就起来,带了几个馒头就披上雨衣上路了,路上,看见一位妇女背着一个小孩,手还领着一个小女孩也正艰难地向车站走去。雷锋脱下身上的雨衣披在大嫂身上,又抱起小女孩陪他们一起来到车站,上车后,雷锋见小女孩冷得发颤,又把自己的贴身线衣脱下来给她穿上,雷锋估计她早上也没吃饭,就把自己带的馒头给她们吃。火车到了沈阳,天还在下雨,雷锋又一直把她们送到家里。那位妇女感激地说:“同志,我可怎么感谢你呀!”过年的时候,战友们愉快地在一起搞些各种文娱活动。雷锋和大家在俱乐部打了一阵乒乓球,就想到每逢年节,服务和运输部门是最忙的时候,这些地方是多么需要人帮忙啊。他放下球拍,叫上同班的几个同志,一起请假后直奔附近的瓢儿屯车站,这个帮着打扫候车室,那个给旅客倒水,雷锋把全班都带动起来了。雷锋就是选择永不停息地,全心全意地为人民做好事,难怪人们一见到为人民做好事的人就想起雷锋。一次义务劳动一九六零年初夏的一个星期天,雷锋肚子疼得很厉害,他来到团部卫生连开了些药回来,见一个建筑工地上正热火朝天地进行施工,原来是给本溪路小学盖大楼,雷锋情不自禁地推起一辆小车,加入到运砖的行列中去,直到中午休息,雷锋被一群工人围住了,面对大家他说:"我们都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添砖加瓦,我和大家一样,只要尽了自己的一点义务,也算是有一份光发一份光吧!"这天下午,打听到雷锋名字及部队驻地的市二建公司组织工人敲锣打鼓送来感谢信,大家才知道病中的雷锋做了一件好事,过了个特殊的星期天.可敬的"傻子"一九六零年八月,驻地抚顺发洪水,运输连接到了抗洪抢险命令.雷锋忍着刚刚参加救火被烧伤的手的疼痛又和战友们在上寺水库大坝连续奋战了七天七夜,被记了一次二等功.望花区召开了大生产号召动员大会,声势很大,雷锋上街办事正好看到这个场面,他取出存折上在工厂和部队攒的200元钱(存折上203元)跑到望花区党委办公室要捐献出来,为建设祖国做点贡献,接待他的同志实在无法拒绝他的这份情谊,只好收下一半.另100元在辽阳遭受百年不遇洪水的时候捐献给了辽阳人民.在我国受到严重的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他为国家建设,为灾区捐献出自已的全部积蓄,却舍不得喝一瓶汽水.★雷锋事迹2:孩子们的知心人一九六零年十月以后,雷锋先后担任了抚顺市建设街小学(即现在的雷锋小学)和本溪路小学校外辅导员。雷锋平时工作.学习都很忙,他只能利用午休时间或风雨天不能出车的日子请假到学校去找教师,同学谈心,或进行其他辅导活动。他善于团结小朋友,启发他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雷锋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辛勤培养下一代茁壮成长。共青团抚顺市委为表彰雷锋的事迹,曾于一九六二年五月二十八日颁发奖状,上面写着:“奖给优秀辅导员雷锋同志,保持光荣,继续前进”。★雷锋事迹3:模范班长一九六一年九月,全团上下一致推举雷锋为抚顺市人大代表。雷锋参加完人代会回到连里就担任了二排四班班长,在他的带领下,四班成了“四好班“,雷锋也成了全连的四好班长。一天傍晚,天下起大雨,雷锋见公路上一位妇女怀里抱着小孩,手里还拉着小孩,身上还背着包袱,在哗哗的大雨中一步一滑地走着,雷锋忙上前一打听,才知道这位大嫂从外地探亲归来,要去十几里外的樟子沟去,她着急地说:“同志啊,今天雨都把我浇迷糊了,这还有孩子,我哭也哭不到家啊!”雷锋把雨衣披在大嫂身上,抱起那个大一点的孩子冒雨朝樟子沟走去,宁可自己淋得透湿,一直走了两个多小时,才把她们母子送到家。★雷锋事迹4:谦虚谨慎雷锋入伍以来,多次立功受奖,他被选为市人大代表,出席过沈阳军区首届共青团代表会议,他的照片,日记和模范事迹.通过报纸.电台作了广泛的宣传,雷锋陆续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热情赞扬他的来信,他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我的一切都是党给的,光荣应该归于党,归于热情帮助我的同志,至于我个人做的工作,那是太少了,我这么一点点贡献,比起对我的要求和期望还是很不够的……”★雷锋事迹5:牺牲经过一九六二年八月十五日上午八点多钟,细雨霏霏,雷锋和他的助手乔安山驾车从工地回到驻地。他们把车开进连队车场后,发现车身上溅了许多泥水,便不顾长途行车的疲劳,立即让乔安山发动车到空地去洗车。经过营房前一段比较窄的过道,为安全起见,雷锋站在过道边上,扬着手臂指挥小乔倒车转弯;“向左,向左……倒!倒!”汽车突然左后轮滑进了路边水沟,车身猛一摇晃,骤然碰倒了一根平常晒衣服被子用的方木杆子,雷锋不幸被倒下来的方木杆子砸在右太阳穴上,当场扑倒在地,昏过去……战友们立即用担架把他送到附近医院抢救,各级首长立即赶到了医院,同时以最快速度把沈阳的医疗专家接到雷锋床前。由于颅骨损伤,导致脑机能障碍,雷锋这个劳动人民的好儿子,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年仅22岁,就这样和我们永别了!八月十七日,在抚顺市望花区政府礼堂召开隆重的追悼会。近十万人护送雷锋的灵柩向烈士陵园走去。一九六三年一月,国防部命名雷锋生前所在的班为“雷锋班”,共青团追任雷锋为全国少先队优秀辅导员,解放军总政治部,共青团中央,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相继发出关于学习雷锋的通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等相继发表社论,评论和介绍雷锋事迹的文章。一九六三年三月五日,首都各大报纸发表了毛泽东主席的光辉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雷锋,这个熟悉的名字,在我们的心中闪烁着不灭的光辉。他把自己旺盛的青春全部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他的高尚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必将在我们青少年一代身上不断发扬光大,他那不可磨灭的美好形象,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雷锋的名言: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一个人只有当他把自己和集体事业融合在一起的时候才能最有力量。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一个人先进总是单枪匹马,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我们是国家的主人,应该处处为国家着想。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润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线阳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颗粮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如果你要告诉我们什么思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扬那最美丽的理想?你既然活着,你又是否为了未来的人类生活付出你的劳动,使世界一天天变得更美丽?我想问你,为未来带来了什么?在生活的仓库里,我们不应该只是个无穷尽的支付者。雷锋名言格言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力量从团结来,智慧从劳动来,行动从思想来,荣誉从集体来。在工作上,要向积极性最高的同志看齐,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反观那段历史,被关注的往往不是雷锋本人的生平事迹,而是学雷锋“运动”的沿革。例如,那之后40多年来,每年定期的学雷锋,从来是选在毛主席题词发表日,而非雷锋的诞辰或忌辰。又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通鉴》里,“学习雷锋运动”是被当作“重大政治事件”载入的;而列在它之前的,是“全国学习解放军、加强政治工作”;紧随其后的,是“意识形态领域的过火批判”。顺便提一句,2000年年底,我上国家图书馆网站检索,发现所提供的有关雷锋的书目,共有311种——这个数字,和郭沫若相当,大约是胡适、蒋介石的1倍半,梁启超、周作人的2倍多,钱锺书、李鸿章的4倍,严复的8倍,陈寅恪的10多倍、蒋方震的20多倍、李仪祉的100倍……(一年多后再去检索,雷锋书目已大大减少)雷锋大事年表1940年12月18日出生在湖南省望城县安庆乡(现雷锋乡)简家塘一户贫苦农民家里.这一年系农历"庚辰"年,父母给他取乳名叫"庚伢子".1947年秋父亲雷明亮,母亲张元潢,哥哥雷正德相继悲惨死去,年仅7岁的雷锋成了孤儿.1949年8月雷锋家乡解放.安庆乡人民政府成立.雷锋担任过儿童团大队长.1950年初土地改革开始.雷锋分得亩耕地,还有一些生活用品,如床,蚊帐,锅,箱子等.1950年夏入学,在刘家祠堂小学读书.1954年夏考入清水塘完小,加入少先队,被选入中队委员.1955年转入荷叶坝小学.这年春天,在农业合作化高潮中,雷锋把土改中分得的亩田全部入了社.1956年7月15日从荷叶坝完小毕业.1956年7月-9月雷锋在生产队当了近3个月秋征助理员,搞征收公粮工作.1956年9月在安庆乡政府当通讯员.1956年11月17日到望城县委当公务员.1957年2月8日光荣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同时被评为县委机关工作模范.1957年夏担任望城县治伪工程指挥部通讯员.治伪工程结束,被评为治伪模范.1958年春响应望城县团委提出的捐献一台拖拉机的号召,雷锋捐款20元,成为全县青少年中捐款最多的一个.县委决定派雷锋学开拖拉机.1958年3月16日在《望城报》发表第一篇文章《我学会开拖拉机了》.1958年秋到韶山瞻仰毛主席故居.1958年10月由原名雷正兴改为雷锋.1958年11月15日到鞍山钢铁厂参加社会主义建设.被分配在鞍钢化工总厂洗煤车间当推土机手.不久,出席鞍山市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代表大会.1959年8月20日报名到鞍钢张岭矿山参加新建焦化厂工作.1958年10月至1960年1月在鞍钢一年零二个多月时间里,3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5次被评为红旗手,18次被评为标兵,荣获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称号.1959年12月9日张岭《矿报》发表雷锋《我决心应召》的申请书,表达了积极要求参军的坚定决心.1960年1月2日新兵换装集中待发.雷锋因无政审表,难以批准入伍.辽阳市兵役局余新元政委送雷锋到新兵大队,当"便衣通信员".1960年1月7日当晚,接兵参谋戴明章通过长途电话向工兵团团长吴海山请示,雷锋虽无政审表,可是个优秀青年,能否先带到部队.经同意,在登车出发前8小时,雷锋终于穿上新军装.1960年1月8日雷锋入伍第一天.当天下午,作为新兵代表在全国欢迎新战友大会上发言.1960年3月新兵连训练结束,雷锋被分配到运输连当驾驶员.下连不久,又被抽调参加团里战士业余演出队.1960年4月从团里战士业余演出队回到运输连.一个月后,雷锋成为新兵中一名合格的汽车驾驶员,第一个下到战斗班.1960年8月参加上寺水库抢险救灾,带病连续奋战7天7夜,表现突出,团党委为雷锋记三等功一次.1960年8月把平时节约下来的200元钱分别支援抚顺市望花区人民公社和辽阳水灾区,受到部队表彰.团党委决定树立雷锋为"节约标兵".1960年11月8日运输连支部党员大会通过雷锋入党申请.1960年11月9日工兵团党委在党委书记、政委韩万金主持下,在沈阳军区招待所临时召开党委扩大会议,批准雷锋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60年11月23日沈阳军区工程兵党委作出授予雷锋"模范共青团员"称号决定.1960年11月27日雷锋荣立二等功,作为立功代表在全团授奖大会上发言.团长吴海山,政委韩万金分别向雷锋颁发二等功奖状和"模范共青团员"奖状.此后,雷锋又荣立过三等功一次,受团、营嘉奖多次.1960年12月1日雷锋从1959年8月30日至1960年11月15日的15篇日记在沈阳军区《前进报》首次发表.1960年12月雷锋在《前进报》发表署名文章《解放后我有了家,我的母亲就是党》.1961年2月3日应邀到海城驻军作忆苦思甜报告,与全国战斗英雄郅顺义亲切交谈.1961年5月雷锋作为全团惟一候选人,被选为辽宁省抚顺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1年5月14日雷锋被提升为副班长.1961年7月27日接到抚顺市人民委员会通知书.7月31日至8月3日出席抚顺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61年8月雷锋被提为运输连四班班长.1962年1月27日雷锋被批准晋为中士军衔.1962年春节雷锋在《前进报》发表《62年春节写给青年同志们的一封信》.在此前后,雷锋又在《前进报》发表了《在毛主席的哺育下成长》,《我是怎样从一个苦孩子成长为毛主席的好战士的》,《做毛主席的好战士》等署名文章.1962年2月14日雷锋被选为党代会代表,出席中国共产党工程兵十团代表大会.1962年2月19日雷锋以特邀代表身份,出席沈阳军区首届共产主义青年团代表会议.并被选为主席团成员,在大会上发言.1962年5月雷锋被共青团抚顺市委评为抚顺市优秀校外辅导员.1962年8月15日上午10时,战友乔安山向前开车时撞到一根晾衣服的木杆,不幸打在雷锋右太阳穴上,负重伤.经抚顺市望花区西郊职工医院抢救无效,于12时5分不幸英年早逝.年仅22岁.毛泽东同志为雷锋题词经过1990年8月23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辽宁省抚顺市委员会文史办公室主任纪敏同志写给我一封信,要我写一份毛主席为学雷锋题词详细经过的资料。因为请毛主席题词这件事当时是我经办的。由于自1963年3月初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发表以来,已经经历了27个年头,要回忆起当时的全部细节是不可能的。现在,尽我所能仔细地追述当时题词的经过,来完成这一件有意义的工作。记得大约在1963年2月中旬的某一天,《中国青年》杂志准备出版一期学雷锋专辑,该杂志编辑部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请他为学雷锋题词。在我收到这封信时,毛主席正在北京,住在中南海丰泽园里面的菊香书屋院内。这是一个古老的四合院,四面各有五间房,院落中间有几株柏树。毛主席的卧室就在北屋东头的两间房,说是两间,其实就是一间,因中间设有隔扇隔开。这间20多平方米的房间,说是卧室,其实也是他的办公室、餐厅兼会客室。因为,他在菊香书屋居住的大部分时间就在这间卧室读书看报,批阅文件,会客和用餐的。为了工作方便,我的办公室兼卧室就在菊香书屋的东院里,这个院落种了一些花木,是毛主席平时散步的地方。我住的地方离毛主席的寝室只有几十米之遥,这样有事时可以随找随到。当天,值班警卫打电话告诉我,毛主席已经醒了。根据多年的习惯,他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秘书把最新收到的文件、资料送给他。因此,在接到电话后,我立即拿出已选好要送给他批办和阅处的文件和资料,其中有《中国青年》杂志请毛主席题词的信,来到毛主席的寝室。这时,只见他已穿好睡袍,身上仍盖着毛巾被,半躺半坐地斜倚在床背上看当日的报纸。见我走进屋来,他把报纸随手放在左半边床上堆得有两尺多高的书堆上。我把文件、资料放在他床头的长桌上。床的左方紧挨着长桌有一张方形的藤桌,桌上也堆满了文件、资料。我在藤桌西边一张椅子上坐下来,面对着毛主席,向他汇报了需要批阅的文件、重大的国际新闻,也提到了《中国青年》杂志请他题词的信。随后,我便离开了他的寝室。大约过了两三天,《中国青年》杂志编辑部的同志打电话到毛主席办公室,询问主席是否答应写题词。当时,我了解毛主席已经看过《中国青年》杂志的信,但未做什么表示。我便如实地告诉了他们。大约两天后,该杂志编辑部的同志又打电话来询问。当时,毛主席已经答应要为他们题词,我便如实地转告。他们说,《中国青年》杂志在3月1日出版,能否请毛主席在2月25日前写好,因为印刷还需要一周的时间。我将他们的要求报告了毛主席。毛主席让我先拟几个题词供他参考。我回办公室,思索了一番,拟好了十来个题词,立即送给了他。我现在还可以回忆起其中几个题词的大致内容。如:“学习雷锋同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学习雷锋同志鲜明的阶级立场”、“学习雷锋同志大公无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学习雷锋同志艰苦朴素的作风”、“学习雷锋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优良品德”、“学习雷锋同志勤奋好学的革命精神”等等。2月22日,毛主席睡醒以后,值班警卫员打电话告诉我,主席让我去一下。我带着事先选好的文件、资料匆匆来到毛主席的寝室。毛主席正穿着睡衣斜倚在床栏上看文件,看见我到了身旁,便放下了手中的文件。我随即将新文件放到他床头的长桌上。他示意我坐下,我便在他床前一张藤桌旁的椅子上坐下来。这时,毛主席从他身左半边床的书堆上拿起了一张信纸递给我。我一看,只见他已在纸上用毛笔书写了“向雷锋同志学习”七个潇洒苍劲的行草字。我为他拟的十来个题词,他一个也未用。这时,他吸了一口香烟,从容地带着询问的目光问道:“你看行吗?”我爽朗地回答说:“写得很好,而且非常概括。”毛主席好像要解释为什么没有采用我拟的题词这一疑问似的,接着说道,学雷锋不是学他哪一两件先进事迹,也不只是学他的某一方面的优点,而是要学他的好思想、好作风、好品德;学习他长期一贯地做好事,而不做坏事;学习他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当然,学雷锋要实事求是,扎扎实实,讲究实效,不要搞形式主义。不但普通干部、群众学雷锋,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才能形成好风气。现在看来,毛主席的这番话不仅指出了学雷锋的方法,而且指明了雷锋身上最本质的东西;特别是指出了学雷锋的方向。毛主席谈完之后,我便回到我的办公室,打电话给《中国青年》杂志编辑部,告诉他们,毛主席的题词已经写好了,请他们到中南海西门来取。应当指出,毛主席在题词之前,就阅读了报纸上有关雷锋的报道,了解了雷锋的事迹。他曾对当时的军委秘书长罗瑞卿说过,“雷锋值得学习”。1963年3月2日,《中国青年》杂志首先刊登了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3月5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等都刊登了毛主席的题词手迹。第二天,《解放军报》又首次刊登了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同志的题词手迹。《中国青年报》随即转载。以后,陈云、叶剑英等同志也为雷锋题了词。由于老一代革命家的积极倡导,学习雷锋的活动很快从军队向全国各行各业发展,迅速兴起了一个全国范围的学雷锋热潮。共青团中央、全国总工会和全国妇联相继做出决定,并以各种形式组织了学习和宣传雷锋的活动。全国性的报纸,如《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等,以及地方报纸,都用大量篇幅报道了各地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情况,以及雷锋事迹、雷锋日记等。文化艺术和出版部门还出版了图书和画册,演映了雷锋的电影。随着学雷锋活动的深入开展,全国各行各业和各条战线上,涌现出成千上万雷锋式的先进人物,社会上迅速地出现了一种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精神,进一步地形成了一种良好的社会新风气。第一代中央领导题词刘少奇副主席的题词是:“学习雷锋同志平凡而伟大的共产主义精神”。 周恩来副主席的题词是:“向雷锋同志学习 憎爱分明的阶级立场 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 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 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朱德副主席的题词是:“学习雷锋做毛主席的好战士”。 林彪副主席的题词是:“全军同志都应当学习雷锋同志的榜样做毛主席的好战士”。 邓小平总书记的题词是:“谁愿当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就应该向雷锋同志的品德和风格学习。”

雷锋,原名雷正兴。 1940年12月18日,雷锋出生在湖南省长沙望城县简家塘一个贫苦农民家里。因为这一年是农历“庚辰”年,给他取了一个乳名叫“庚伢子”。 雷锋出生的时候,正是抗日战争时期,人民生活于水深火热之中。雷锋曾在一篇日记中写道:“我家里很穷,父、母、哥、弟,都死在民族敌人和阶级敌人的手里,这血海深仇,我永远铭记在心。”

中国青年出版社总编辑

也可以去 十指文学 那里投稿,网上一下就能找到,支持在线投稿!

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最初称“青年出版社”,成立于1950年1月。1953年4月和开明书店(1926年成立于上海)合并,改称中国青年出版社,直属共青团中央领导,为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现社址北京市东城区东四12条21号。�中国青年出版社是中国较大的综合性普及读物出版社。办社宗旨是:为青年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向青年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出书范围包括青年工作、品德修养、文学艺术、人物传记、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文艺知识读物,翻译作品和音像制品。同时出版有《青年文摘)、《追求》、《青年文学》等综合类或文学类期刊,其中《青年文摘》杂志月发行百万册以上,是中国发行量较大的杂志之一。中国青年出版社第一任社长杨述,总编辑李庚。历届其他社领导有刘导生、宋语今、边春光、王炽昌、蔡云、阙道隆、顾均正、张宇、刘文致、贾祖璋、王文琪、邓从理、文铁、王幼于、王伯祥、王业康、王业康、林君雄、王维玲、黄伯城、张景岩等。现任社长胡守文,总编辑陈浩增。现任其他社领导有:王文起、程绍沛、郑一奇、王修文。中国青年出版社现有职工164人(不含离、退休人员),其中具有正高职称的12人,具有副高职称的38人。有社科、文教、文学、科普、音像电子5个编辑出版中心以及文化艺术开发部、实业开发部、综合期刊社等,还有出版、发行以及4个业务或行政管理部门。中国青年出版社始终坚持出好书、育新人,以热情、严谨、勤奋的工作态度而闻名,以培养、团结青年值得而著称。出版社坚持从青年实际出发,为广大青年提供质量优良、品种丰富、门类齐全的读物。同时不断加强科学管理,缩短出版周期,提高装帧印刷水平,努力促进出版工作现代化。近50年来,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了大批高质量、高水平的图书,深受读者欢迎。从50年代末起,即以出版《红岩》、《红日》、《红旗谱》、《创业史》、《李自成》等优秀长篇作品享誉中国文坛,不少作品已被介绍到世界各地。近50年来,全社出版图书6000余种,发行6亿多册。其中:《红岩》、《李自成》、《通俗哲学》、《中国共产党历史讲话》、《现代科学知识小百科》、《简明科学技术史话》、《人生知识大辞典》、《中华文化集粹丛书》、《中国书画鉴赏辞典》、《刘先平大自然探险长篇系列》、《毛泽东之路》、《当代中国的唯物辩证法枣邓小平著作中的哲学思想》、《人生幸福论》、《三峡百景图》等数百种图书在全国性图书评选中获奖。许多优秀图书,伴随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走上了健康成长的道路。中国青年出版社的发行工作也较为活跃。为方便读者对图书的购买,特开办了读者服务邮购部。为了搞活发行,先后与北京市和全国一些新华书店建立了特约经销关系。同时,狠抓社办发行,使图书销售码洋逐年有较大的增长。自90年代以来,中国青年出版社积极拓展海外合作业务,参加了历届在国际上有影响的书展,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数十家国外同行建立了业务联系,并与之签订了版权转让合同。地址:中国北京东四12条21号邮政编码:100708电话: 64053485传真:主页网址:

李庚(1916-1997)简历 祖籍福建省福州,农历丙辰年(1916)十一月四日出生于北京。原名李赓。笔名:孟凡、梁明、严浩、黄文等。 祖父叔芸,曾被清廷送去法国学海军,归国后未入水师,而在北京及地方作官。曾任云南蒙自的道台,四川的盐务官。父倬,1907年至1911年以官费留学日本习警察专业,在此期间时加入了同盟会,辛亥革命参与福建光复起义,一度负责福建省警察厅,随后移居北京。 1921年随父返回鼓励,在家塾读书,开始接触五四新文化运动产生的书刊,接受进步思想。 1931年到南京,考入南京中学,受进步教师影响,更大量地阅读新书刊,并参与抗议日本占领我东北的爱国学生运动。1934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地下组织;秋,考入中央大学社会学系,在校组织鲁迅研究会、中日问题研究会等社团,创办《生活文学》杂志。 1935年参与组织领导南京的学生运动,事后被中央大学勒令转学到金陵大学。继续在南京从事学生运动,并当选南京各界救国会执行委员。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到中共长江局、南方局工作,在南京、武汉、重庆、桂林等地推动抗日救亡工作;1940年被选为救国会全国领导机构的五个常委之一。1941年在桂林创办《青年生活》杂志。 1942年“皖南事变”后被派赴新四军,在苏北开辟敌后根据地。1944年受延安“抢救运动”的波及,被诬为“特嫌”,幸入狱半年后得释放,转任教于解放区的多所中学、专科学校和山东大学。1947年随军北撤,至大连任光华书店编辑部主任,创办《学习生活》杂志。 1949年调任全国青联副秘书长兼团中央出版委员会主任、国际联络部副部长。1950年至1957年负责筹建了中国青年出版社和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为中国青年出版社首任副社长兼总编辑1951年被聘为中央美术学院兼职教授。 1957年被划为右派,开除党籍。1977年在胡耀邦同志过问下摘去右派帽子,1979年得到改正;继续从事出版工作。1983年创办中国文联出版公司,任总编辑。倡议并组织编撰《中国新文艺大系》任副总编篡。1986年中风偏瘫,离任修养,1988年离休,1997年病逝于北京。 1952年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学生时宜结婚,有女二人,李青、李蓝。 (病死的)

中国医药杂志总编辑

《中国医药实践杂志》原名《中国超声诊断》,1997年7月经中央新闻出版署与科技部批准出版。它是国内医学临床方面的国家级专业性科技刊物,主要报道医学临床诊断临床应用新成果、新技术与新进展,内容包括临床研究、临床经验及综述、病例报告、专题讲座、课题研究、国内外学术活动信息等,由于本刊报道内容实用性较强,特别适用于全国大中小城市的各类综合性与专业性的医院,有及县、乡、镇以下的卫生院、诊所、保健院、计生指导站等医疗保健单位,还可用于医学仪器的生产企业及与超声诊断有关的研究单位、学校,凡从事医学诊断专业的集体、个人均可订阅。 ——————————————————————————————————————— 系国家级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月刊,每月5日出版) 主管单位:科技部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 社 长:王建勋 主 编:张道勤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南四环东路一号 邮政编码:100001 免费电话:400-6575-060 电子邮件: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9-8380 国内统一刊号:CN 11-4485/R 邮发代号:2-729 单 价:12 定 价:144 网站地址:

报刊名称: 中国医药指南 邮发代号: 82-226 国内统一刊号:CN11-4856/R国际标准刊号:ISSN1671-8194发报刊局: 北京 刊期: 月刊 出版日期: 当月01 定价: ¥ 说明:该杂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学基金会主办的国家及全国性学术类综合医学期刊。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单位: 中国医学基金会 编辑单位: 《中国医药指南》编辑部 社 长: 朱世增 主 编: 郑浩彬 主 任: 何佳颐 地 址: 北京朝阳区东三环中路55号富力城双子座B座902室 邮政编码: 100022 电 话: 传 真: 电子邮件: 晋级发表论文不知道有没有必须是核心期刊的要求?

《中国医药指南》主办单位有一家是:中国医学基金会主办;另一有家是:中国保健协会。请问谁是真的?

上海青年报总编辑

袁梦德,原中国青年报上海记者站站长,现上海青年报总编辑。

余心言余心言,原名徐惟诚,安徽芜湖人。中共党员。1949年肄业于上海大夏大学经济系。历任上海《青年报》总编辑,《解放日报》副总编辑,共青团中央候补书记,《北京日报》党委副书记、副总编辑、总编辑、社长,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中共北京市委副书记,中共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总编辑。全国第八届政协常委及学习委员会主任,全国第九届政协委员。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余心言,原名徐惟诚。

安徽芜湖人。大夏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肄业。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上海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建国后,历任青年团上海市委组织部部长,上海《青年报》总编辑,《解放日报》副总编辑,《北京日报》社社长、总编辑,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中共北京市委副书记、中共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等职务。任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总编辑。

个人作品:

徐惟诚从事新闻工作多年,又是杂文作家。有《余心言杂文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事业》、《给小红的信》、《人生方程解》、《用科学的态度认识社会主义》、《做有经济头脑的人》、《少年修养百题》、《生死存亡》、《处世百题》等60 余种著作。

曾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伦理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北京杂文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家庭教育学会顾问,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会长,文化扶贫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广播学院兼职教授。

作品中有众多少年儿童读物,如《祝你学习好》、《外国人看中国》、《八十年寻路记》、《故事新讲》和《做有经济头脑的人》被选入《少年百科丛书》。另外《八十年寻路记》曾被评为中学生最喜爱的读物,获全国少儿读物二等奖。1994年12月荣获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首届"金作家金画家"奖。

少时在芜湖读小学,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父母经巢湖、武汉、广州,、香港到达上海。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上海从事党的秘密工作,担任上海市学联区负责人,上海大夏大学党总支委员。建国后,历任青年团上海市委干部科长、组织部部长,上海《青年报》总编辑,《解放日报》副总编辑。1964年6月当选为共青团中央候补书记;《北京日报》社社长、总编辑,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共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中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副会长。1964年6月当选为共青团中央候补书记。1984年7月-1992年12月任中共北京市委副书记。1989年10月任中共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 索引序列
  • 中国青年杂志总编辑
  • 中国青年杂志编辑部
  • 中国青年出版社总编辑
  • 中国医药杂志总编辑
  • 上海青年报总编辑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