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关于职业主题的情感教育论文

关于职业主题的情感教育论文

发布时间:

关于职业主题的情感教育论文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职业道德;培养论文摘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势蓝有利于大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本文着重从职业道德的重要性、职业道德基本规范、如何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等三个方面来引导大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水平,向更高的职业道德水准迈进。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特定的工作和劳动中所应遵循的特定的行为规范,是一般社会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特殊形式和重要补充。职业道德的基本特点:在范围上,它存在于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中闻,是家庭、学校教育影响下所形成的道德观念的进一步发展;在内容上,它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形成比较稳定的职业心理和职业习惯;在形式上,它具有具体、多样和较大的适用性。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利于人们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有利于促进社会生活的稳定发展,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利于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一、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一)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一个复杂而又协调的整体,各行各业与现代化建设有着密切的联系。每个行业工作效率的高低和劳动态度的好坏.都直接影响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各行各业只有提高工作效率、改进服务质量和提高产品质量,建立起彼此协作和谐的关系,社会化大生产速度才能提高。(二)对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起保证作用社会风尚的好坏.往往是通过各行各业的职业风气这一“窗口”表现出来。各行各业的风气是职工道德水平和道德风貌的总体现,而整个社会的社会风尚又是各行各业道德水平和道德风貌的综合反映。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是促进社会风尚好转、巩固和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只要各行各业都讲职业道德并贯穿于行动之中.那么,工厂就有好厂风,商店就有好店风,医院就有好院风,学校就有好校风等等。行行都有了好风气,这就形成了整个社会的优良风尚。另外,从当前的社会情况看,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反腐倡廉的最有效办法,也是加强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教育,让全国人民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每个人从自己做起、每个行业从本行业做起.以形成各行各业处处讲职业道德、时时讲为人民服务的气候。如果是这样,就会形成良好的社会主义的社会风尚。(三)对提高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起促进作用一个合格的从业人员固然需要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和工作技能,但能否尽职尽责关键在于他的职业道德修养程度。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可以帮助人们树立理想,坚定信念,可以激发人们的劳动热情、积极进取的精神和主人翁责任感,从而自觉钻研业务改革创新、提高效率、遵纪守法、廉洁奉公,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合格人才。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职业道德基本规范是职业道德原则的具体化,是职业范围内从业人员应遵守的行为要求,它在职业活动中调整个人与他人、集体、社会之间的利益关系.是我国现阶段各行各业从业人员都应当遵循的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一)、在岗爱岗敬业乐业在岗爱岗、敬业乐业就是热爱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忠实地履行岗位责任,只有热爱本职工作的人,才可能对自己的职业有一种自豪感和荣誉感,才会尽心尽力地去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人们把这种道德现象所体现出来的精神称为敬业精神。从业人员不会天生就爱岗敬业,对于自己从事的职业,总要有一个从不了解到了解.从不满意到满意,从不热爱到热爱,最后达到将自己的身心融人到职业活动中献身本职的境界的过程。(二)、诚实守信平等竞争诚实守信,就是言行一致遵守诺言。平等竞争是指参与市场活动的人无论其社会地位如何,在市场面前一律平等,即面对同等的条件,享有同等的权利,履行同等的义务,处于同一个竞争起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市场竞争也愈趋激烈,无论是从业人员自身,还是他所服务的部门,面对竞争,他们的行为不仅要符合法律,而且要符合职业道德,否则就会出现不正当竞争现象,就会导致市场活动的无序性,造成社会经济活动的混乱.危害性极大。(三)、办事公道廉洁自律办事公道、廉洁自律指从业人员在行使职业职权时要公平公正、公私分明,约束好自己的行为。这一道德要求就是提倡从业人员要秉公办事、不徇私情、克己奉公、不谋私利,自觉维护公众利益,抵制行业歪风,要“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特别是手中有一定权力的从业人员,如果能做到办事公道、廉洁自律,就不仅能够维护公众和利益、企业利益和社会利益,而且能够净化社会风气和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四)、顾全大局团结协作所谓顾全大局是指从业者在处理各单位、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及单位、部门内部领导之间和干群之间的关系时,首先要树立集体主义观念,应有全局观念,切忌只顾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小集体的利益而损害其他单位、部门和地区的正当利益,甚至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团结协作是指从业人员之间以及单位之闻,在共同利益和共同目标下的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的活动。顾全大局、团结协作是处理单位内部、单位与单位之间关系的准则。能不能以大局为重,搞好团结协作,对于促进企业进步、社会繁荣和实现个人利益,有着重大的影响。(五)、注重效益奉献社会注重效益.是指从业人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合理地利用劳动时间.以较少的消耗取得较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奉献社会,指的是在人具有奉献意识和奉献能力的条件下,当社会需要的时候.自愿将自己的体力、智力、财力甚至生命,奉献给社会的行为。从业人员的道德品质最终要体现在其劳动成果上。能否在单位工作时间内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能否把个人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的过程之中,是判定从业人员道德品质高低的重要标准。目前,我国最大的政治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我国社会道德最主要的内容就是更快更好地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有道德就要有所作为,有所作为的人才是真正有道德的人。个人的生命是属于自己的,更是属于社会的,仅仅属于自己的声明是脆弱的,属于社会的生命是强壮、旺盛的。献出自己的青春、热血和全部才华,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有所作为,这是跨世纪中华儿女的最高道德追求。不管我们将来是一位普通员工,还是位居高位,都应将个人生命与蓬勃发展的事业、欣欣向荣的社会融合在一起,只有如此,我们的职业人生才会发出永恒的光辉。三、如何加强职业道德修养(一)、树立自信,自觉、自主地进行自我修养。在职业道德修养上,自觉是非常重要的,人一旦有了自觉性,才能在道德活动中处处留心,时时提醒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完善自己的职业道德品格。德国大哲学家康德,活了80岁,一生奉献于哲学。他每天走出朴实无华的书房,徒步到大学,忙于他的哲学研究,生活规律不曾稍改,真正做到了“数十年如一日”.他对“时间”的控制,有如一位科学家,分秒不差。他每天必在早晨5点起床,晚上大约在10时就寝,这个严格的生活习惯,他始终严守不渝。康德严于控制时间的习惯,关键在于他有很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和强烈的自律意识。良好的习惯一经形成就是终身受用的资本;反之,不良的习惯则会成为一生的羁绊,阻碍自己的发展。一个整天喜欢蒙头大睡的人.不可能在梦中成就他的事业。大学生处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自我管理和约束能力相对较差,但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若能从自己内心培植职业道德的土壤,建立长效自我约束机制。。就会在工作中爱岗敬业、谦逊礼让、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在感情上,以为社会多作贡献为荣,以自己的劳动成果能为社会和他人带来幸福为乐.从而更好地在自我教育中提高职业道德水平。(二)、学习职业道德理论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学习职业道德理论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是提高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方法。学习理论,首先,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只有学习和掌握了科学理论,才能坚持职业道德修养的正确方向。其次,要学习职业道德基本理论和原则规范,明确职业道德的目的、方向、原则,才能提高职业道德修养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培养起相应的职业道德情感、意志、信念,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实践证明,大学生在学校学习得越好.体验就越深刻.在工作岗位上的表现就越优秀,越符合职业道德规范,并能很好地指导社会实践。参加社会实践,是提高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人的道德品质不是与生俱来的.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实践是人们养成道德品质的源泉。也是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目的和归宿。大学生在学习职业道德理论的基础上.只有不断融入社会,把自己的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相联系起来.才能更深刻地认识自身的价值所在,正确审视自己的不足,并在社会实践中锻炼自己,陶冶自己,完善自己,最终完成职业道德品质的提高。(三)、向新时期涌现的职业模范人物和身边的榜样学习。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为人民服务精神日益发扬光大.社会职业道德风尚发生了可喜变化,涌现了王启民、徐虎、邱娥国、李素丽、徐振超等楷模,为我们进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修养树立了榜样。大学生不但要向这些模范人物学习,还要向身边的老师、同学、工厂的师傅学习,学习他们的长处,克服自己的缺点,把职业道德境界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四)、自觉地进行内省和慎独。“内省”,就是内心省察检讨,去除私心杂念,使自己的言行规范于道德标准的要求,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一个人只有在内心严于解剖自己,行为上善于反省自己,才能成为一个符合时代精神的有高尚职业道德的人。大学生在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同时,应该经常“内省”,善于认识自己.勇于正视自己的缺点,敢于自我批评,自我检讨,并决心改进缺点,扬长避短,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职业道德品质.古人说的“吾日三省吾身”就是这个意思。“慎独”,就是指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独立工作,自行其是,仍然能谨慎地遵守道德原则而不做坏事。它是我国伦理思想史上一个特有的范畴,既是一种道德修养方法,又是在修养中达到的一种崇高境界。《孔子•中庸》中写道:“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大意是,一个有道德的人,要做到在别人没看见的时候.能够谨慎行事,在别人不能听到的时候,能够警惕,不要以为隐蔽和微小的过失,就可以去做。因此,独自一人时,同样要谨慎行事,防微杜渐,自知自爱,把握住自己。山东省有一座四知庙,据说是纪念东汉名臣杨成的。杨成在赴任东莱太守时,路过昌邑县,县令王密,深夜只身送上黄金10斤。杨成很生气,埋怨王密不该这样做。王却说,深夜无人知晓。杨成发火道:“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者?”王密听后,惭愧而去。杨成的故事就是道德修养中的“慎独”。作为当代大学生,能否做到“慎独”,以及“慎独”所能达到的程度,是衡量大家是否坚持自我修养以及在修身中取得成绩大小的重要标尺。“慎独”讲究不仅在他人面前、领导面前能按职业道德行事.即使在别人不知道的情况下,也能自觉地做好事,只有这样,才能在新形势下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经受住各种考验,模范地遵守职业道德,做一个具备高尚职业道德品质的新型劳动者。(五)、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循序渐进。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之一孟子.在道德修养方法和培养高尚道德感情上有很深刻的论述。他认为,修身养性,培养浩然之气,并非深奥玄妙之事,而是要从身边事做起、从小事做起,把内心德行修炼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避免不切实际的高谈阔论。大学生正处在培养良好职业道德和练就技能本领的大好时期,只有在平凡的日常学习生活中.从点滴小事做起,通过长期积累,才能逐步培养,形成优秀的道德品质。因此,在道德修养中,要从我做起,严格要求自己.不能因为他人没有做到而原谅自己.或自己也不去做;也不能因为社会存在不正之风。还有许多不道德的现象出现而放纵自己、原谅自己,甚至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相反,更应该高标准、严要求,朝着高尚的职业道德境界去追求,只有这样,才能自觉形成一种道德习惯,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信念和品质。目前,我国正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发生着很大变化.职业道德建设面临着新的形势和许多新的问题。尽管如此,职业道德修养仍然是职业道德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个人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作用.社会需要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作为当代大学生戒们更应首当其冲,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水平,向更高的职业道德水准迈进

师德古来有之,不同时代对师德有不同的要求,现代师德是对古代师德的继承与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对师德赋予了新的内涵.下面就什么是师德(What),师德的现状(Situation)和如何建设好师德(How)展开论述.一、什么是师德(What)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所须遵守的道德规范,也是调节教师活动及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等各方面关系的行为准则.《中华人民教师法》第三条对师德作了如下阐述:“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同时,原国家教委、全国教育工会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对师德也作了规定:(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热爱教育事业,发扬奉献精神.(2)执行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尽职尽责,教书育人.(3)不断提高科学文化和教育理论水平,钻研业务,精益求精,实事求是,勇于探索.(4)面向全体学生,热爱、尊重、了解和严格要求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5)热爱学校,关系集体,谦虚谨慎,团结协作,作风正派.(6)衣着整洁大方,举止端庄,语言文明,礼貌待人,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可见,教师要具备师德这一基本素质,不但要要忠诚于教育事业,对教育尽心竭力,处理好事业需要与个人利益的关系.还要关心爱护学生,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见物不见人,只知教书,对学生漠不关心,不是合格的教师.此外,著名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若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溏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溏;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师德应该在爱中体现. 因而,教师要承担起“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神圣职责,在学生面前,应树立一面行为的旗帜,对自身的道德、人格应有更高的要求.要对学生一生负责,须正视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才能为人师表,作道德的表率.在日常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要严格要求,做出表率.在教育工作中,对学生的要求,应该也是对自己的;教师要求学生做的,自己必须率先垂范,才能使学生感到可敬、可佩,形成制约力. 二、师德的现状(Situation) 在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逐步完善,师德建设及教师思想的现状从总的情况来看是比较好的,广大教师,大部分忠诚党的教育事业,长年累月默默无闻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教书育人,无私奉献.他们的风范赢得了广大学生、家长乃至社会的广泛赞誉.但是,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在教师群体中,也滋生和存在着一些不可回避、不容忽视的新情况、新问题,这些自觉、不自觉的不良行为,在社会上造成了较为严重的不良影响. 1.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学生迟到,教师不让其进教室;违反课堂纪律,骂学生或罚站、轰出教室. 2.歧视排斥后进生:对暂时后进生缺乏爱心、耐心,不尊重后进学生的人格和平等受教育权,讽刺、侮辱、漫骂后进生,甚至用学生的缺陷贬损学生,使学生无地自容. 3.不尊重学生家长:一些教师不主动与学生家长沟通联系,很少进行正常的家访;部分教师对学生家长提出的合理化建议不予理睬;少数教师把自己凌架于家长之上,学生一旦犯错误,便叫家长到校,当众批评、训斥、指责学生及家长,导致部分后进学生家长只好将孩子转学或干脆不上学. 4.言行举止不文明:少数教师凡事讲条件,或是整日说些消极、贬损别人的话,挑拨同事关系,扰乱学校正常工作;在校外则更是肆无忌惮,言行举止极不文明. 以上种种不良师德表现,虽然发生在少数教师身上,但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人民教师的声誉和为人师表的形象,危害和阻碍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如何建设好师德(How) 师德是教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的行为准则,是教师素质的灵魂.它贯穿于教师教学过程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针对以上师德建设的现状,主要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解决: 1.强化疏导,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人际环境 “疏”和“导”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疏通中引导,在引导中疏通.“疏”是为了正确地“导”,“导”则是疏通的目的,坚持疏导方针,就是要在师德建设中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生动活泼”,增强教育管理者的感染力、说服力、号召力、持久力和吸引力. 2.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的理论修养和思想觉悟 由于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所以不仅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还必须有真才实学.要具备真才实学,教师就得不断地勤奋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想、文化、业务素养.教师只有具备较高的业务水平,才能向学生传授真理,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开发学生的智力和能力.说到底,愿不愿学习、钻研,有没有进取精神,是教师职业道德面貌的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那样:“教师对自己从事的教学工作抱什么态度,对掌握业务专门知识抱什么态度,这也是师德问题.” 3.强化管理,努力提高教师的行为素质 加强师德建设还需要强化管理,建立师德激励机制.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明确和规范教师的基本行为准则,努力形成既有宽松和谐的人际环境,又有严格有序的校规校纪的局面,坚持人本管理与依法治校的有机结合. 4.教师要团结协作,互相学习 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之一.叶圣陶先生指出,即使是一个伟大的天才,离开集体也是微不足道、无所作为的.教师,只有置身于集体之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聪明才智.既然对广大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成了发展教育事业的紧迫问题.那么,怎样对教师进行职业德教育呢?我们认为可以从这样一些方面进行.

《职业教育浅析》

摘 要:职业学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重要基地,为科教兴国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也是新时期推进高教事业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高校教师肩负着为祖国的明天培养高级人才的重任,教师能否做好本职工作,教学能否收到良好效果,方法固然是重要的,但教师的教学态度、职业道德和个人修养等,都会对学生的知识体系构建、世界观的形成和培养产生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个人状况 职业教育作用 现状 生源 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5-0168-02

走上工作岗位后,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我积极向上、努力进取,认真学习理论,钻研教材,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为学生学习设想,言传身教,一心扑在教学上,辛勤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受到学生的爱戴和尊敬。我在工作中注重掌握学生基本情况,了解学生思想,在与学生交流、解答疑问的过程中,提高自己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带领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自己也取得了进步。同时大量阅读教育类书籍,为提高自己的实际工作提供理论指导,从更高的层次上对教育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

从小事做起,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用积极地态度工作:多抢挑重担,少推卸责任。学生的一次进步,家长的一次感谢,同事的一次赞许,都给我莫大的鼓舞。因为我一直从事的是职业学校的教育工作,因此对职业教育有着以下的一些认识:

一、经济发展以教育为基础,教育水平的提高,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长期的、潜在的和综合性的,能为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劳动者以及各种专门人才。教育的发展状况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劳动力知识存量的多少、国民素质的高低。职业教育作为教育大业的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主要是通过人力资本的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科技进步而推动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恰恰在经济发展、科技发展中有其他类型教育所不具备的功能,即可把具有普通文化素质的劳动者培养成为掌握某一行业技能的专门人才,使职业教育成为与经济发展联系最密切、作用最直接的教育类型。简单来说,职业教育可向经济社会提供能掌握和运用先进生产技术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专门人才,进而丰富社会的物质基础,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经济发展和职业教育的关系

经济发展是教育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经济发展的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结构和教育体制,,教育作为社会延续和发展的工具,必然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作为与经济密切相关的职业教育更是明显突出。人力资本是推动国家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政府教育投入的增加促进了人力资本形成以及技术创新的速度,进而推动了整个经济的增长。而经济的持续增长又为教育的投入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并激发了教育投资的进一步增加,可以说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循环关系。

二、职业学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从本质上说,是经济和社会矛盾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反映。就目前看,一方面许多职业学校招生难、毕业生就业难;另一方面社会急切呼唤高水平的职业教育,企业苦于找不到理想的技术人才,许多有教育需要的人也寻不到理想的学习场所。这表明:有效需求不足和供给不优的问题同时存在。这是制约当前职业学校发展的根本性问题。而职业教育的发展,受社会大背景的影响,同时自身发展存在各种问题:

1.职业学校社会认可度不高

社会歧视导致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压力较大。职业院校的学生都将学历歧视放在第一位。普高热的冲击。就业形势的严峻,加剧了人们对学历的追求,读大学成为大多数人认为求得好职业的基本条件。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也迅速发展各种专业,高中毕业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大大增加,加上一般高校逐年扩招,高职院校也打通了对高中生的招生渠道,多种社会力量都为普高毕业生提供了宽松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条件,不少家长对升学形势盲目乐观,认为现在就是把孩子送入高中、再进人大学的大好时机。因此不少家长不愿意把孩子送到职校就读,以及一些学校自身管理的疏漏导致声誉下降,也是导致生源日益枯竭的一个重要原因。

2.学生厌学数量居多

职业学校学生大多在初中学习、纪律双差。经历中考失败的打击而产生强烈的厌学心理,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不同程度存在问题,更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少学生抱着混文凭的想法走进职校。厌学情绪不仅制约学生的发展,也困扰着职业学校教师,不少教师由此产生职业倦怠感。

3.专业不专,特色不特

随着社会发展,一些传统优势专业的地位受到挑战,一些新兴、弱势专业还没有形成特色和一定的影响力。目前就业看好的汽车维修与驾驶、数控机床、挖掘机培训,护理学等专业根本没有软硬件设施,甚至没有办学资质;而联合办学又是需要条件的,实质上是帮助别的学校招生办班,这些都影响到学校的特色发展与整体竞争力。就业形势严峻。一方面,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用工的实际需求进一步发展和提高,而学校的发展却跟不上经济的发展步伐,企业需要具备更高科技水平的技术人员,而职业学校毕业生对此几乎无法胜任。另一方面,技术含量型企业比例偏少,就业准入门槛较低,出现了职专生与非职专生同工同酬现象,无法显示职专生能力优势,也影响了上职教的积极性。就业出路的困难,是职业学校遭冷遇、招生困难的一个直接的主要的原因。

三、改革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建议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2.完善制度,创设有利于技术人才培养的良好社会环境

3.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

首先,提高教学和就业质量。发展职业教育,需要学校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苦练内功,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学校既要拓宽就业渠道,保证出口畅通;既要加大外联力度,又要狠抓质量管理,真正把学生培养成最受企业、用人单位欢迎的并且具有吃苦耐劳精神、遵纪守法意识并能熟练掌握一门或几门实用技能的人才。

其次,拓宽办学思路,实施产教结合。实行联合办学,推行“订单”培养。学校根据行业企业提出的岗位培养目标,设置专业和培训项目,按照行业企业的要求组织教学活动,为企业提供职工培训、技术咨询等服务。

再次,着力搞好师资队伍建设。师资水平是衡量职业学校办学实力和水平的重要条件,要以提高实践技能水平和师德素质为重点,建设一支专业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尤其应当加强专业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双师型“教师除具备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外,在能力和素养方面还有特殊要求:一是行业职业道德。“双师型”教师除熟悉并遵守职业道德外,还要熟悉并遵守相关行业的职业道德,并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业职业道德,自觉按照行业职业道德办事。二是行业职业素质。必须具备宽厚的行业职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具备把行业职业知识及实践能力融于教育教学过程的能力。三是组织管理能力。要懂得企业行业管理规律,具备指导学生参与企业行业管理的能力。四是协调交往能力。“双师型”教师要自觉按照竞争规律、价值规律办事,具有较强的交往协调能力。五是创新能力。要善于接受新信息、新知识、新观念,主动适应变化的新形势,具有良好的创新精神。

关于情感教育大学毕业论文

1、要正确对待恋爱。正确处理好恋爱、学业、事业三者之间的关系。恋爱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但并不是人生的全部。大学生应该以学业为重,因为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目的。事业高于爱情,主张事业为主,不宜过早地恋爱。但也不要认为爱情是事业的绊脚石,处理得好的话,爱情也能对事业起到催化作用。2、要培养爱的能力。其爱的能力包括以下几种:(1)迎接爱的能力。如果一个人心中有了爱就要敢于用正确的方式表达;如果面对别人的示爱时要能够取舍,并及时做出接受或拒绝的选择。能够承受求爱拒绝或拒绝求爱的心理困扰。(2)拒绝爱的能力。对于自己不愿意接受或认为不值得接受的爱情应有勇气拒绝。拒绝时应注意两点:一、如果不希望爱情到来,拒绝的语气要果断坚决,容不得半点优柔寡断,否则对对方造成的将是更大的伤害。二、要掌握恰当的方式。要掌握说话的方式和度。虽然每个人都有拒绝爱的权力,但是也要做到对别人起码的尊重。3、要正确处理恋爱挫折。(1)正视现实,失恋之苦在于一个“恋”字,爱情是双向、相互的,以双方的爱情为基础,失去任何一方,爱情就会失去了平衡,恋爱即告终止。这时失恋的一方无论对另一方爱得有多深,都是不现实的了,作为有理智的大学生应该正视这一现实。(2)换位思考,要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这样作有助于你理解对方终止爱情的原因,有助于你接受失恋这一痛苦的现实并及早走出失恋的阴影。(3)感情宣泄。不要过分地隐藏或压抑失恋带来的痛苦,要找适当的方式进行宣泄。通常宣泄的方法有:1)眼泪缓解法。在悲痛欲绝时大哭一场,可以使情绪平静。专家认为,眼泪能把有机体在应激反应过程中产生的某种毒素排出去。2)运动缓解法。剧烈的体育运动有助于释放激动情绪带来的能量。3)转移注意。心情不佳时,可以做些自己感兴趣的事。4)文饰法。当得不到自己爱的人,失恋时,援引合理的理由和事实来解释挫折,从而获得精神上的安慰。5)倾诉。向可以信任的师长,同学,朋友,老师等诉说自己心中的烦恼,也可以写日记或写信。如果感觉心中的积郁实在太深,无法排解时,也可以找心理咨询师进行心理咨询。(4)情境转移。失恋后之所以难以摆脱恋情的困扰,就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昔日的恋人有者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要想摆脱失恋的痛苦,就要换一个崭新的环境,暂时离开曾经熟悉的环境。把自己置身于一个欢乐的环境中去。如多交一些朋友,多参加一些集体性的娱乐活动,或者可以找人去逛逛街,出去旅游散散心等,这样有助于心情的开阔。另一方面是由于失恋后有一种空虚感,暂时难以适应,所以可以用工作或其他什么方法来充实自己,不让在有空余的实践胡思乱想。(5)升华。要尽快把失恋升华为一种奋发向上的动力,尽快投入到学习或者工作中去。切不可因为失恋而一蹶不振,认为生活、人生都失去了意义。要知道,恋爱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生活的全部。要正确的看待爱情,摆正爱情的位置,处理好爱情于学习,爱情于人生,爱情于婚姻的关系。4、端正恋爱动机。恋爱不是为了安慰解闷,寻找刺激,更不是单纯为了性的满足。恋爱对象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不能忽视了经济、政治、文化、个性等因素,但是共同的理想的指向、共同的品德和情操是最根本的。恋爱动机的好坏,直接关系的恋爱的成功与否。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桥梁,其恋爱观应该是理想、道德、事业和性爱的有机结合。这是我查的资料啊,你可以再加些自己的话进去就好了

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完成大学学业 摘要:大学生恋爱已经成为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社会各界对其也投入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对大学生恋爱的现象进行了说明,对其错误的恋爱观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应该进行了教育方法。 关键词:高校恋爱学习 引言 近年来,高校学生谈恋爱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社会各界和高校对此现象也投入了较大的关注。但仍未能形成较完整、系统的定论。就现状来说,高校掀起的恋爱热,覆盖面广、影响深,这不能不令人深思。 1.高校学生恋爱现状 恋爱心理自主、随意性强 现今的学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或许是因为成长过程中的寂寞。他们对感情表现得冲动,较少看重金钱、权力、地位等因素。心理自主性很强,在恋爱问题上,个性突出,重感情轻现实,易冲动,从小受传统观念的局限。 自我控制能力较弱 大学生一旦陷入热恋之中,往往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缺乏理智的驾驭能力,对恋爱对象过分依赖,稍有波折就痛苦万分。由于大学生恋爱的不成熟,成功率比较低,持续的时间也较短,失恋是大多数恋爱的必然结果,一旦恋爱受挫,即会情绪失控,对学业造成较大影响。失恋带来的悲伤、痛苦等情绪会使当事者的心理受到很大伤害,有的甚至形成阴影容易引发严重的心理或生理疾病,如果不能及时化解,甚至会造成轻生等严重后果。 2.当代大学生的几种错误恋爱观 恋爱目的不明确,只为体验爱情 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把校园爱情作为生活的点缀,以此排遣课余生活的寂寞,改变生活的单调。恋爱成为一种感情体验,借此寻求刺激,据我们调查有63%的大学生认为校园爱情是以毕业作为爱情终点。这种恋爱观放纵情感,推卸责任,贻害无穷。 主次不清,恋爱影响学习 在对待学业与恋爱的关系上,少数学生认为恋爱会促进学习,较多的学生认为恋爱会阻碍学习,更多的学生认为恋爱后和以前一样。大学生主观愿望是搞好学业,却在日渐深厚的情感中迷失自我,荒废了学业,最终或因挂科,或因爱情波折而使自己陷入无尽的沉沦。 思想过于开放,不符合中国传统道德理念 西方开放思想冲击了人们固有观念,含蓄内敛的东方传统被人们逐渐淡化。在回答“你如何看待大学生同居现象”时,认为“坚决反对”的占39%,认为“能接受和无所谓”的占61%。在回答对婚外恋的看法时,有一半的学生表示认同,而另一半的学生表示不认同。 3.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对于大学生谈恋爱现象,很多高校采取既不支持又不反对的态度,这是不正确的。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应以积极的态度,研究大学生不正确甚至错误的恋爱动机,疏导大学生的感情困惑,引导学生端正学习、事业与爱情之间的关系,建立正确的恋爱观。开展情感教育 爱情教育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爱的道德教育、爱的情感教育、爱的艺术教育、爱情与事业的关系教育、失恋教育、爱情与性的教育、恋爱的原则教育、性别观教育、生理教育、法纪教育等。要通过教育,让大学生深刻理解爱情的本质。 3.2强化校园文化功能,以高尚的情感教育 学校应当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校园文化艺术节、社会实践活动、学术报告、文化素质教育影片等来丰富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积极引进中外经典文学、美学作品,从多方面来满足大学生的精神需求,培养知爱、懂爱、惜爱、赏爱的高素质新青年,营造积极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志存高远,专心学习,立志成才。 3.3保持健康的恋爱心理 教育工作者不能回避大学生的恋爱健康问题,最好是由思想教育工作者会同校医,把青春期生理、心理知识灌输给学生,使学生不再觉得神秘、好奇。要重视心理咨询工作,教育学生保持健康的恋爱心理。要及时引导学生摆脱恋爱的困惑,舒缓因恋爱而产生的压力,抛弃因恋爱而带来的挫折感,做一个心智健全的人。 3.4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学业与恋爱的关系 恋爱实际上是一场费时、费钱、费力、劳心伤神的“疲劳战”,一定程度上会分散学习精力,影响学习效果。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积累知识,培养对未来社会的适应力。当前应把学业放在首要位置,不要让恋爱过多挤压学习时问,影响学习的效果和效率。 3.5学校、社会、家庭共同联手引导学生 由于青春期中的性心理和性行为、恋爱行为和婚恋观念都是较为个性化并带有隐私性的问题,因此,在学校教育的基础上,应建立有效的机制促进学校与家长的沟通,指导家长与孩了共同探讨一些与心理、情感、爱恋、选择终身伴倡等问题要联手工作,形成合力,使每一个大学生都成为栋梁之才,并永远健康幸福。 4.结语 爱情是纯洁神圣的情感,无论是花前月下的甜蜜.还是苦难相依的执着,都令世人向往沉醉。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在步入大学后,对爱情的追求也日渐成为生活的主宰。那么如何让大学生正确对待爱情,恰当处理爱情与学业、事业的关系,就成为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大学生恋爱观的正确与否,对大学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关乎着他们未来的发展。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来共同关注这个问题.关注大学生的恋爱心理,为处在恋爱迷茫期的大学生指明一条正确的道路,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服务。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教育论文

一、情感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必要性

大学生情感的特殊性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由于处在生理与心理的快速成长阶段,在情感需求上呈现出强烈性和复杂性。加之大学生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思潮冲击时,缺乏对新事物的辨别能力,所以他们常常受外界复杂环境的影响,出现了不少的情感困惑,不少大学生对自身的情感问题感到无所适从,他们迫切需要学校从情感上给予帮助和引导。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诸多大学生自杀自残、违法犯罪、校园暴力等事件,这些事实告诫我们,在新形势下关注大学生特殊的情感需求,加强对大学生的情感教育已成了当务之急。

情感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和作用

1)熏陶作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入情感教育,能够为校园营造和谐、融洽的情感氛围,有利于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情感教育也能够为大学情感教育起到示范带头作用,为创新大学教育的模式提供研究思路和实践指导。

2)共鸣作用。情感教育的运用,能够让老师与大学生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在平等的地位上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与交流,有利于学生与老师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3)激励作用。积极的情感对大学生的行为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进行情感教育的过程中,充分挖掘积极的情感因素,利用其对行为的积极影响,以此来推动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情感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情感教育的观念认识不到位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一方面,高校教育主体受根深蒂固的教育模式影响,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只关心自己传播理论道德知识的水平,强制性要求学生无条件接受既定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而缺乏对学生情感需要的关注,也缺乏对情感教育的科学认识和深入研究。另一方面,高校情感教育的运用忽视了对大学生主体性的尊重。我国传统的学校情感教育更加强调教育者的主导地位和支配作用,强调社会的价值而缺乏对大学生个体价值的关注,淡化甚至忽视了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们只关注学校所规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缺乏从大学生的角度出发,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缺乏对大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反应和接受程度的关注,这也使大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大学生的个人情感难以得到理解和重视。

情感教育的内容不够丰富

目前,一些高校虽然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加入了情感的因素,但教育内容比较空泛、零散,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一些思想政治教育者只是在某些特定时刻,在思想政治教育课上,向学生灌输一些与情感有关的理论知识,或者利用课堂开展几次情感培训。而情感教育应该是连续性、长期性的,情感教育的内容要潜移默化地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中,才能起到情感教育应有的作用,偶尔的几次培训所讲授的情感内容并不能系统全面地解决大学生实际的情感问题。此外,目前大学生情感教育的内容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显得不够深入,重理论,轻实践,教育内容在组织和编排上显得空洞和乏味,没有很好地满足大学生的需要,也很难对大学生构成吸引力,激发起他们对情感教育内容学习的兴趣。

情感教育的方法单一,缺乏实践性

长久以来,高校呈现情感教育内容的方式比较单一,普遍采取教条化的单向教育模式。教育者往往也只是通过以课堂为主要教育形式,以灌输为主要教育方法的形

式,对道德进行说教和宣讲,将情感教育的内容灌输给大学生,这种情感教育的方法忽略了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与学生之间难以真正实现情感的互动,教育内容不能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这种缺乏创新性的教育方法,阻碍了情感教育的深入开展,招来学生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学习的反感和漠视,导致高校的各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近几年来,有些高校虽然对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教育的方法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创新,如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来进行教育等,但由于欠缺科学安排和缺少有效监督,而使情感教育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甚至出现了只做表面功夫的形式主义倾向,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真情实感的流露,最终脱离了情感教育的实质。

三、情感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对策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教师的传统观念中,教育是以教师为本的一种单向的知识灌输与传递,缺少了情感投入、忽视了与学生间的双向交流,这种以教师为本的教育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育,只有转变教师传统观念,以学生为本,倾注情感,才能保证情感教育的顺利实施。即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在教育过程中,始终以学生的利益为出发点,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积极的情感态度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实施。以学生为本,首先要求教师要理解和尊重学生。处在这一阶段的大学生有极强的自尊心,教师要懂得尊重他们,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营造出一种和谐融洽的教育氛围;其次,要求教师时刻关注大学生的情感需求,了解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情感状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挖掘最适合学生、最易被学生接受的教育方式;再次,在教育过程中,保持与大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重视学生反馈的信息,倾听学生的心声,使受教育者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促进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

丰富情感教育的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教育的内容包括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和高尚的道德品质,通过情感教育激发受教育者的爱国热情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等,从而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加强道德情感教育

道德情感教育的内容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等。其中爱国主义教育是指树立热爱祖国并为之献身的思想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爱国主义教育是道德情感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影响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首先,要让大学生充分了解与认识我国的历史与实际的国情,以厚重的历史感激发大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促使他们关心国家的命运,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其次,要将爱国主义情怀融入到教育内容中,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广泛、深入、持久地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宣传,提高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帮助他们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和信念;最后,要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就要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教育阵地延伸到课堂以外的地方去,通过实践活动,从中领悟到个人与国家的内在统一,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与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并以切实的行动将爱国主义情感与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转变为实际行动。

加强营造良好人际关系的教育

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是社会的人,离不开与他人的来往与交流,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缺乏社会交往经验,缺乏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能力,在这一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的亲情、友情与爱情观教育,对于提高他们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1)亲情观教育。亲情观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基础。亲人作为大学生关系网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是大学生必须首先学会与之相处的对象,只有先学会如何与自己的至亲相处,学会如何善待自己的亲人,才能更好地关爱身边的人、关爱整个社会。

(2)友情观教育。友情是使人获得满足的一种基本情感,是生活中良好人际关系的体现。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友情是他们人际关系网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处理起来最为复杂的一部分,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友情观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3)爱情观教育。爱情是人类美好的情感,但由于大学生对待爱情不够成熟和理性,因而会产生很多情感困惑与问题。爱情是关系着大学生人生和命运的大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是培养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任务。

加强培养个性品质的教育

良好的个性品质包括意志顽强、积极向上、吃苦耐劳等,是影响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首先要加强生命观教育。目前社会上大学生轻生、杀生等事例时有发生,这警示着高校生命观教育的缺乏与不足。加强生命观教育就是要强化生命意识,使学生学会尊重生命。其次,要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包括大学生的抗压能力、抗挫折能力、适应能力等等。心理素质往往是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目前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素质问题,如面对压力时的茫然无措,面对挫折时的自暴自弃,无法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等。要解决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就必须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和引导,通过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形式,加之以心理辅导,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形成健全的人格。

改进情感教育的方法

寓教于乐

教育是目的,教学的目的必须通过快乐的手段才能得以实现,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要努力营造愉快的情绪氛围,让学生在愉悦中实现学习目的。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教育者不能只关注学生接受教育内容的数量,而忽视学生接受教育内容的'质量。教育者只有着力于让学生在接受教育内容的过程中产生愉悦、积极的情感态度,才能保证学生从内心深处认可教育的内容,从而真正接受教育。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就是指教育者关注学生在接受教育时的情感状态,最大限度地实施愉快教育,充分发挥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从而达到教育的最高境界。寓教于乐要求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以调节学生的情绪情感为切入点,创设一切有利于情感发展的情境,融入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启发学生对美的领悟和认识,调节学生的负面情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快乐与兴奋的状态。

以情施教

情感活动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在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内,情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传播,感染到其他人,使之与自己产生共鸣。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的情感参与度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好好把握情感活动所特有的两大功能,学会充分利用情感因素,以情动人,以情育人,在融洽的情感氛围中,将教育者的积极情感传递给受教育者。以情施教的教学方法就是指教育者在向受教育者传授知识的同时,要自觉地伴以积极的情感,达到以情促知、情知交融的教育效果。以情施教,要求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达到充分把握的基础上,融入对内容的理解与情感,在课堂上用生动的语言和活泼的形象去呈现教育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教育者投入的真挚情感,以及渗透到教育内容中的真情实感,从而感染和打动学生,使情感因素的力量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效率。

加强自我情感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是实现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内化,使受教育者能自觉地将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转化为自身稳定的道德情感与品质。实现自我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目标,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促使大学生将内化的道德认识转化为实际的道德行动。要实现自我教育,要求教育者正确对待大学生的情感特点和需要,按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予以适当的指导,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目标,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情感培训,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首先,在课堂中,教育者采取情感互动与情感体验的教育方法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如选取大学生身边的道德案例、先进事迹等,通过创设情境、角色互换的形式,激发大学生产生真实情感,以此产生对道德感的自我认知。其次,在课堂外,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力求将学到的理论要求转化到实践活动中去。如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参观社会考察、讲座报告会等活动,帮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收获积极的情感体验。最后,教育者要善于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利用环境这一隐性的教育因素,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让学生随时随地接受教育,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情感意志,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四、结语

情感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者的重视,并付诸教育教学实践中。但由于情感教育在理念、内容、方法上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使得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未能使情感教育的巨大功效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因此,正确认识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针对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运用情感教育的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着重大的意义。

关于情感教育论文范文资料

情感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研究人的情感的一个分支,主要是研究人类的情绪所带来的影响。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情感的心理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情感的心理论文篇一:《爱自己才能更好地去爱》 摘 要: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爱别人。一个不爱自己的人如果说他爱别人,那一定是谎言。爱外物 胜过爱自己,但那是真的爱吗?通过学习张老师讲的《情感心理学》这门课,以及自己体验和感受,我认为那样的爱背后隐藏的是自私。 关键词:成长 情感 心理学 爱自己 正文: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大二就结束了,从一个懵懵懂懂,涉世未深的阳光男孩,摇身一变,成了一个已有一些情感经历和社会阅历的小伙子,一路走来,七情六欲,喜怒哀乐,感慨颇多;特别是这学期听过张老师讲的《情感心理学》课,对自身情感、心理有了一个根本性的认识和了解,从肤浅到深刻,有了一个质变的过程。 不知怎么地,慢慢地感觉到上张老师讲的《情感心理学》课就是一种享受,那些动人心扉的歌曲,那些生动幽默的动画,总能紧紧抓住我的眼睛,我渐渐地,渐渐地,融入到了这一门课程之中,享受着张老师给我带来的心灵的洗礼。张老师总是能够从一些具体事件讲起,然后,讲到人的情感,剖析出其中的情感世界,还原出事物的本质,让我们有了一个清清楚楚的认识,有些很残酷,却很现实。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每天生活在一个情感极其复杂的世界,我们每个人都不能置身事外,与其挣脱,不如接受,去好好享受。 我认为,首先我们就得好好去爱自己,因为只有爱自己,才会懂得去好好的爱这个世界。 罗曼·罗兰说,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暗。爱就像是深埋心中的种子,随时会开出蓬勃的花朵,芬芳他人。它从古代一直延续到今天乃至永远,它流淌在每个人的心间,流淌在每个人的血液里。从小我们被 教育 着要爱国爱家爱社会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却没有人教会我们要爱自己。 闲聊时听闻某某学校一个男生为情自杀,唏嘘叹息之余不禁有些惆怅。正是花样年华,轻轻一跃,却为一个不爱自己的人赌上生命,他为了所谓爱情的奋不顾身换来的是如此结局,试问该情何以堪? 其实,我们大可不必为了一时的冲动而误了自己的生命,爱需要发现,只要我们善于发现爱,其实爱是无处不在的,爱就在你身边,爱就在你的心中。亲情,友情,爱情,他们无不都是对爱最好的诠释。你的爸妈,你的朋友,你的爱人,他们都在你背后关心你,支持你,爱着你。 人贵为万物之长,似乎又很脆弱,总是要通过别人的语言和情感才能肯定自己,热爱自己。可是人生中总有些黑暗需要我们自己独自撑过,这些时候没有扶助的双手,没有关心的话语,没有可依靠的肩膀,那时又该怎么办呢? 为什么不学会爱自己呢? 毕淑敏说,每个人都是一个不可复制的孤本。所以她大声的宣告“我很重要”。是的,我也想说,我很重要。对于父母,我是他们存在于世界上的独特的生命的延续;对于朋友,我是他们相知相惜倾心相交的人;对于恋人,我是他于茫茫人海中苦苦找寻的唯一......这一切的一切,难道还不够我们学着爱自己么? 爱自己,不是让我们以自我为中心,盲目的迷恋自己夸赞自己,而是真心的喜爱自己,善待自己。哪怕自己并不优秀,毕竟有谁可以做到十全十美呢?学会爱自己,为自己的勇敢,为自己的坚强,为自己每一次小小的进步甚至是失败,爱自己,只因自己是这世上独一无二的存在。 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自我姑息,自我放纵,随性而为,而是要学会勤于律己和矫正自己。这一生总有许多时候没有人督促我们告诫我们,即使是最亲爱的父母和最真诚的朋友也不会永远陪伴我们。我们拥有的关怀和爱护都有随时失去的可能。这时候我们必须学会为自己修枝打杈寻水培肥,使自己不会沉沦为一棵随风枯荣的草,而成长为一株笔直葱茏的树。 爱自己,是是要让我们学会相信自己,永不放弃自己。即使在最痛楚无助最孤立无援的时候,在必须独自穿行黑洞洞的雨夜没有月华也没有星光的时候,在独立支撑人生的苦难没有一个人能为我们分担的时候,我们能学会自己送自己一朵鲜花,自己给自己一个明媚的笑容,自己给自己一个温暖的拥抱,然后怀着美好的预感和吉祥的愿望活下去,坚强的走过一个又一个鸟语花香的清晨。 爱自己,这并不羞耻,而是一种光荣。因为这并非出自于一种夜郎自大的自负与狭隘,而是源于对生命本身的崇尚和珍重。这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更为丰满更为健康,也可以让我们的灵魂更为自由更为强壮。可以让我们在无房可居的时候亲手去砌砖叠瓦,建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灵魂的宫殿;也可以让我们在与黑暗的搏斗中,学会自己顶风冒雪高歌前行;让我们在即使一无所有的时候,依然能够在晴空下拥抱自己,鼓励自己勇敢的向前走。 爱自己是一种责任。有一句古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应该珍惜父母给我们的生命,我们无论做任何事,都应该想想后果,为自己的父母着想,古代孝道说,父母在不远游,不去危险的地方。遵纪守法。保持身心健康。 然后就是实现自我,让自己变得出色。 爱情也是一种责任,因为爱从来就是和责任相伴的。“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源于爱。爱是光明的使者,是幸福的路人。”弗兰西斯卡是幸福的,因为她拥有了爱情,虽然她和罗伯特只有四天,但她一生都爱着罗伯特,牵挂着他,思恋着他,每分每秒都不曾离开过他,这是一种单纯真挚的至爱,一种超越世俗的精神之爱。每个人都有追求爱情的权力,但爱如果离开了责任也就失去了魅力。选择了婚姻,就要承担起婚姻的义务与责任。即使婚姻是囚笼,但没有到自己非得冲破它的时候,就应该继续做一个痛苦而幸福的“囚徒”。很多中年离婚的男女,打着“爱情自由” 的幌子,不断追求新鲜刺激与肉欲放纵,其本质依然是欲望的“囚徒”而非婚姻的囚徒,可是“有好的婚姻,但其中并无极乐。”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中国的对外开放与经济的全面发展,人们的物质 文化 生活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及爱情生活得到了显著的进步提高。在婚姻面前,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机遇。正是在这种婚姻爱情语境下,一些婚外恋人为自己狡辩,认为现实的环境与风气迫使自己“被婚外恋”。“背景又可以是庞大的决定力量,环境被视为某种物质的或社会的原因,个人对它是很少有控制力的。” 事实是这样的吗?不可否定少数婚外恋的人有自己充足正当的理由,但从人性最原始、最本质来说,大多数婚外恋的人都是肉欲的奴隶。在燃烧自己身体的时候,连自己的理性与灵魂也一起烧掉了。 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爱别人。一个不爱自己的人如果说他爱别人,那一定是谎言。爱外物胜过爱自己,但那是真的爱吗?通过学习张老师讲的《情感心理学》这门课,以及自己体验和感受,我认为那样的爱背后隐藏的是自私,是冠以为对方好的名义满足自己控制欲,目的是要对方无条件的接纳并且还说我是为你好,我爱你。但是内心呢?内心期待的是对方给予自己同样甚至是更高的回报。总是在比较两人之间究竟谁爱谁更多,谁付出的更多。当对方无法满足,给予不了的时候,便觉得失落,甚至抓狂。其实爱自己的意思是能够自我满足,接纳真实的自我哪怕不完美、不够可爱、不那么温柔。爱正如慈善一样,当你拥有更多的时候你才能给予更多,而这个拥有来自于我们充实的内心,丰富的体验,满怀希望的人生和真实真正的“大爱”,而不是依靠别人的给予,等待对方回报之后自己再付出。只有这样的爱自己才能用真正的爱感染对方,温暖对方,进而让两人的相处相得益彰。爱的目的不是占有,而是自由。我承认离开是一个选择,一个人生态度,倘若因为明白而离开那么将会是一个新的开始,相反只是为了逃避或者用离开来忘却,那么真正的问题并没有面对和解决,在将来的生活中这些未被解决的事还将如影随形。正面的信息真的很有力量,好好的爱自己,安守本分,活在当下,我们自然会觉得爱与被爱同时存在。 有一句很流传很广的话: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但我认为生命还是要放在首位的,没有了生命一切都是白谈。所以,我们要好好地去珍爱自己的生命。 爱自己,才会懂得怎样更好地去爱这个世界。 参考文献: 1、斯宾诺莎、《伦理学》; 2、罗什福科、《道德箴言录》。 情感的心理论文篇二:《浅谈大学生情绪情感和心理健康》 一、大学生的情绪特点 大学阶段是人生的第二个 “心理断乳期 ”,是一个非常关注自我 , 注重个性表达 , 情绪体验丰富 , 情绪波动起伏的时期。大学生常见的情绪有: 快乐、兴趣、羞愧、内疚、羞涩、悲伤、惊奇、敌意、愤怒、蔑视、厌恶、恐惧等。大学生情绪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情绪的丰富性。从自我意识的发展看 ,大学生出现较多的是自我体验 , 自我尊重的需要强烈 , 易产生自卑、自负等情绪; 从社交看 , 大学生的交往范围日益扩大 , 同学、朋友及师长之间交往频繁 , 有的大学生开始了恋爱 , 情绪表现得更细腻、更复杂; 大学生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社会 , 学习社会的道德规范 , 对自己的身份、角色、志向、价值等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 理智感、美感、集体荣誉感等高级情感也有所发展。 2、情绪的不稳定性。由于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定型 , 认知能力还有待提高 , 大学生的情绪活动往往强烈而不能持久 , 情绪活动随着认知标准的改变而改变。喜怒哀乐无常、阴晴雾雨变化是大学生情绪常见的现象 , 风平浪静之后可能就是疾风暴雨。大学生情绪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 高兴时忘乎所以 , 看什么都顺眼 , 消沉时心灰意冷 , 看什么都别扭 , 情绪呈现不稳定状态。 3、情绪的掩饰性。大学生随着知识水平的提高 , 思想内涵的丰富 , 在情绪反映上较隐晦。他们已具备在一定的情景下压抑控制自己愤怒、悲伤等情绪 , 而将真实的情绪掩饰起来的能力 ,形成外在表现和内心体验不一致的特点。他们会根据一定的条件来表达情绪 , 如对一件事情或对某人明明是厌烦的 , 但由于种种原因 , 可能表现出较好的或不在意的态度。 4、情绪的冲动性。有的心理学家把青年期形容为 “疾风怒涛 ”时期。大学生的情绪往往表现得快而强烈 , 常因一点小事振奋不已 , 豪情万丈。大学生情绪的冲动性一般表现为对外部环境或他人的不满 , 情绪失控 , 语言、行动极富攻击性 , 如果不予以引导 , 会给大学生本人以及社会带来危害。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天之骄子的大学生 , 作为国家的希望 , 未来的人才 , 应试是充满信心和蓬勃朝气的。但是 ,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 , 竞争压力的增大 , 面临的心理负荷却越来越重。据南京脑科医院统计 , 在2 200多人心理疏导门诊中 , 90%是大学生; 国家教委对 1216万大学生调查表明 , 有 2013%存在心理问题; 天津市对 5万名大学生调查发现 ,有 26%存在心理问题; 云南师大调查发现有2617%存在心理问题; 北京 16所大学统计 , 因心理疾病休学的逐年上升。 目前 ,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环境适应问题。经过 10年寒窗苦读, 刚进大学校园的大学生常常会 “自我感觉良好 ”,但是, 经过一段时间的比较, 发现 “天外有天 ”、“强者更有强中手 ”之后, 不仅自我感觉一下子消失, 还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有些学生面对新的生活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方式不能及时调整心态和习惯, 会产生失眠健忘、精神恍惚、沉默寡言等问题。长期的心情压抑、无精打采、情绪低落最终会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 2、人际关系协调问题。当代大学生个性比较强 , 强调自我意识 , 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 , 不懂 人际交往 的技巧与原则 , 处理问题常常以自我为中心 , 对别人要求严 , 对自己要求松。有的大学生不愿与人交往 , 孤芳自赏 , 缺乏全局意识和团队精神 , 不善于同他人开展合作, 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差。有的大学生由于不擅长协调人际关系 , 合作能力差 , 走入工作岗位后不受单位的欢迎 , 也得不到应有的重用。 3、承受挫折能力问题。目前在高校就读的大学生大部分没有经历过挫折。在进入大学之前 , 他们是老师喜欢的好学生 , 父母的掌上明珠。多数学生只能接受表扬和赞许, 而无法接受来自身边人的批评。当他们面临学业、生活、感情、就业等方面的压力、挫折时 , 就会显得无所适从 , 不知所措 , 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 甚至会怀疑人生。贫困学生在独立性、未来感、自由感、自信心等方面更容易受挫折。 三、情绪调节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有以下四个方面: (1 )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 (2 )适应环境 , 人际关系彼此谦让; (3 )有幸福感; (4 )在职业工作中 , 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 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部分国内学者认变 ,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能够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 自我评价 正确; 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意志健全; 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健康; 能积极主动地适应新环境 , 调节、平衡各方面的心理冲突; 能够从心理上接纳自己;勇于面对现实; 对生活、对自己充满信心; 学习 方法 得当等。 情绪是心理因素中对健康影响最大, 作用最强烈的因素, 强烈的负性情绪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健康。现代医学证明, 精神状态不佳、情绪不稳定, 可能导致不少疾病, 如头痛、神经衰弱、消化不良等。情绪问题不仅会使大学生身体上会出现病症反映, 还会导致学习能力降低, 如不能有效地记忆、想象和思考等。 当大学生的情绪处于良好状态时, 身体各器官功能协调, 有益于身心健康。当大学生处于内疚、悲伤、愤怒、厌恶、恐惧等负性情绪状态时身体内部各器官功能紊乱, 引起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方面的问题, 使大学生身体健康受到损害。 研究表明 , 情绪调节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较大 , 积极的调节能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 而消极调节则会降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 且消极调节对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更为显著。所以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 , 应引导大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特点 , 尝试进行情绪自我调节。 四、如何进行情绪调节 1、自我控制。它是个人对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掌握 , 是个体自觉地选择目标 , 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 , 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 , 抑制冲动 , 抵制诱惑 , 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当某些消极情绪被激发起来后 , 有的大学生会哭泣、吼叫、打人、骂人甚至采取一些极端的行为。这时就要先冷静下来 , 有意识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控制 , 先要仔细考虑采取这种行为的利与弊 , 然后选择一种适宜的行为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另外 , 平时要注意不能随意乱发脾气 , 要求在生气、发怒时尽量控制自己 , 不能随意扩大某事的严重性 , 尽可能做到“大事化小, 小事化了 ”, 这样能更好地促进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 2、注意转移。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反应的刺激情境转移到 其它 事物上去或从事其他活动的情绪调节方法。当出现情绪不佳的情况时, 要把注意力转移到使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 或暂时避开令人伤心的地方。如: 外出散步, 看电影, 听听笑话, 看看幽默小说, 打球, 下棋, 找朋友聊天, 换换环境等, 这些活动有助于使情绪平静下来, 在活动中寻找到新的快乐。这种方法, 一方面中止了不良刺激源的作用, 防止不良情绪的泛化、蔓延; 另一方面, 通过参与新的活动, 特别是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而达到增进积极情绪的目的。 3、自我安慰。这种情绪调节方法主要是当一个人追求某个事物而不能实现, 为了减少内心失望, 找一个借口或理由, 以缓解矛盾冲突, 消除焦虑、抑郁、烦恼和失望情绪。人不可能处处顺心事事顺利, 学习、就业、人际交往中遇到了困难和挫折, 在经过最大努力仍不能改变状况时, 可适当地进行自我安慰, 要说服自己适当让步, 将不成功归因于客观条件和客观现实, 同时要勇于承认并接受现实。这种方法, 对于帮助人们在大的挫折面前接受现实, 保护自己, 避免精神崩溃是很有益处的。经常用 “胜败乃兵家常事”、“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坏事变好事”等词语来进行自我安慰, 可以摆脱烦恼, 缓解矛盾冲突, 消除焦虑、抑郁和失望, 达到自我激励、 总结 经验 、吸取教训之目的有助于保持情绪的安宁和稳定。 4、适当发泄。当情绪发作时, 人体内潜藏着一股能量 , 过分压抑只会使情绪困扰加重 , 积聚起来有害身心健康。大学生有焦虑、烦闷、抑郁等负情绪时 , 也不能一味地把不良心情绪藏在心底 , 进行适度的宣泄 , 使压抑的心境得到缓解和改善 , 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情绪的发泄有直接和间接两种, 直接的宣泄就是直接针对引发情绪的刺激来表达情绪。当直接发泄对于别人或自己不利时, 则可以用间接发泄, 如找个僻静地方大声叫骂、抨击、使人恼怒的对象; 或是尽情地向亲朋好友倾诉的不平和委屈; 或是通过 体育运动 、劳动等方式来尽情发泄或是在感觉生活压力太大时, 通过写 日记 的办法将负性情绪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一旦发泄完毕, 心情也就随之平静下来, 负性情绪得以缓解。 在采取宣泄法来调节自己的负性情绪时 , 要有一定的自制力 , 不能随便发泄 , 要采取正确的方式 , 要把握 “放松自我 , 利己利人 ”的原则选择适当的场合和对象 , 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情感的心理论文篇三:《浅谈 儿童 心理情感的构建平台》 【摘 要】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认知活动的发展,而认知活动主要体现在儿童的心理情感的发展上。因此,认识和了解儿童的情感体验,可以正确全面地了解儿童的心理活动特点及规律,也能够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文章 通过分析儿童情感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了从家庭、学习以及社会三个方面来构建儿童心理情感的平台。 【关键词】儿童心理;情感;平台;构建 一、儿童情感在儿童心理健康发展中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对儿童教育的普及和重视,很多教师和家长意识到情感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情感和情绪从来都不是应该被忽略或者轻视的,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方面,情感以及情绪对儿童的心理和行为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年龄越小,情感的影响越大,因此,构建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平台对儿童今后心理的健康成长具有重大的作用。 首先,情感对儿童心理活动以及行为的发生具有激发和刺激作用。对于很多儿童来说,他们的行为完全是受情感和情绪的控制与影响,情感让他们去做或者不去做这样那样的事情,比如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下,他们就会积极地区做任何事情,而在情绪不满的情感体验下,则会表现出不听话、不配合、不积极。当一个儿童认可或者喜欢一位教师的时候,他们往往会听老师的话,对老师教的知识也能容易的吸收,而当儿童对一个教师具有排斥心理的时候,则老师说的就不愿意听,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对老师讲的知识也掌握不好。儿童所谓凭兴趣做事,高兴不高兴、愿不愿意就是情感对儿童心理与行为的影响。 其次,情感可以帮助儿童组织构建心理活动。儿童认知活动的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受情感情绪的影响较大,很多心理学家都对儿童的认知活动做了研究,表明情感和情绪对其心理活动的作用,比如利用一些刺激与激励手法去帮助儿童掌握一些教难的知识,具体表现为:对于外界新鲜事物的刺激,儿童的情感表现在兴奋和恐惧两种情绪之间;愉快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儿童智力的开发,而消极和不愉快的情感体验则会阻碍儿童智力的开发;即使同一种情绪在不同的强度下,对儿同的影响效果也不同,过低和过强的情感体验都不如适中强度的情感体验。总之,不同的情感体验和同一情感的不同强度都对儿童的认知活动有着直接的影响。 最后,情感以及情绪对儿童的个性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虽然人的个性是后天环境影响的结果,但是婴幼儿时期的情感体验对人的一生的性格有重要影响,一是在儿童时期接触到的不同的人和事物中,儿童学会了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不同的人和事并以此产生情感体验,比如,有一个儿童由于家长做生意而平时很少有时间陪伴,甚至连参加家长会都是委托亲戚来的;而另一位儿童的爸爸妈妈从他一出生就学习和研究儿童成长方面的知识,并且懂得如何处理儿童的一些心理情感问题,因此,这两个儿童在以后的上学以及为人处事方面会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前面的一个有点自闭,不爱与学生交流,而后一个自信、乐观。因此,儿童情感体验对儿童今后的成长有重要的意义,需要教师以及家长各方面的配合与努力。 二、构建儿童心理情感的主要平台 (一)家庭平台:儿童心理情感构建的基础 家庭教育 是终身性的,家庭对儿童心理情感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家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家庭教育的方式是否科学合理,一是家庭教育水平的高低,和谐宽松的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家长在处理矛盾的过程中要克制情绪,给儿童温暖和幸福的环境。儿童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会对家长的一些 言行举止 进行模仿,因此,家长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儿童起到榜样示范作用。除此之外,家长要适当地与儿童进行交流沟通,对孩子讲述的事情要有耐心、要做出及时的回应,对孩子取得的成绩要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对孩子的挫折要鼓励克服,在于家长的交流沟通中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使儿童在与家长的交流过程中学会与其他的人进行交往。 (二)学校平台:儿童心理情感构建的主体 学校为儿童提供了健康发展的主要平台,尤其学校教育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学目标,在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将学生的潜力得到最大化的开发,为此教师应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热情为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努力。首先,儿童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儿童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且掌握一定的儿童心理方面的知识,要有实施心理教育是为了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和儿童发展的意识。其次,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需要展开针对性的心理引导教育,比如寓教于乐,使儿童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再次,儿童教育工作者要具备博大的胸怀和无私的情感,对学生能够付出真挚的情感,对每一位学生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下课,应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变化。最后,尊重儿童的尊严和人格,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对一些事物难以判断对错,对此教师应该对学生的错误宽容对待,让儿童了解过失的原因,教会他们如何改正错误,慎重使用惩罚 措施 。 (三)社会平台:儿童心理情感构建的保障 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应该受到全社会共同的关心和重视,它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儿童的教育环境也得到了改善,但是,发达的网络科技以及多媒体的普及,对很多儿童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对此,应该净化儿童心理发展的环境,“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社会”。同时应该建立健全儿童心理咨询服务体系,为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王晓华.3-6岁儿童情绪理解的特点研究[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01). [2] 解军.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例述[J].心理科学,2001 (05). [3] 邵宇曦.家庭生活与儿童心理健康[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0). [4] 郑毅.亲子关系与儿童心理健康[J].少年儿童研究,1995 (01). 猜你喜欢: 1. 浅析心理学的论文3000字 2. 大学生恋爱心理健康的论文3000字 3. 关于心理健康的论文3000字 4. 大学大一心理健康课论文3000字 5. 大学生心理健康关于爱情的2000字论文

爱是人类的永恒话题,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而在 教育 中,爱更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爱的教育论文的 范文 ,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践行爱的教育

【摘要】在中学教育中,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统帅与灵魂,是班级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纽带。长期的班主任工作实践表明,在日常教学和管理中,践行爱的教育,通过爱的目光,微笑,言语,行动等形式来教育和影响学生,是搞好班主任工作进而帮助学生全面进步和健康成长的法宝。

【关键词】爱的教育 学生 班主任工作 法宝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价值追求和责任所在,搞好学生的管理,更是班主任工作的目标。实践表明,搞好班主任工作,最核心的法宝是将教师的爱融入班级并奉献给学生。树立关爱学生、献身教育的教师职业价值观,将爱的阳光普照到每个学生,这是搞好班主任工作的内在要求。通过深化对爱的理解和传播途径,用爱的目光、微笑、言语和行动走进学生的心灵,这是搞好班主任工作的基本要求与途径。

1、爱的目光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美国传播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曾提出一个公式:“人感情的全部表达=7%的言语+38%的声调+55%的眼神”。可见,爱的目光,往往胜过语言,而眼神更是无声语言中最有表达力的工具。班主任与学生打交道,眼睛是最基本最直接最重要的交流工具,所以,作为班主任要善于运用眼睛尤其是眼神来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在学生取得好的成绩或其他进步时,班主任要用一种兴奋、喜悦、赞扬和鼓励的眼神注视学生;在学生犯错误时,则要善于用一种歉意、悔过、关心的眼神注视之。作为班主任,针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各种表现,是用严肃、冷漠、鄙视还是用鼓励、慈爱、宽容的眼光或眼神来看待学生,其结果大相径庭。因此,班主任要学会并善于使用爱的目光和眼神来正面引导学生,尽量少使用消极的眼神来审视学生。可见,班主任的目光对学生非常重要,使用这种爱的目光比使用训斥、呵斥的目光更有效,学生在这种目光的注视下成长,会感到无比的温暖和快乐,人格心理也更加健全。

2、爱的微笑

古人云:相由心生。一个班级也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因此,作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时常保持笑容,而且这种笑容会发挥良好的作用。“忧者见之忧,喜者见之喜”,如果班主任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板着面孔或者一味的发脾气,时常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样子,不但不能增添班主任的威严,相反还会增加学生的各种压力,拉大师生之间的距离,有损教师的形象与威信,久而久之,这种情绪会感染全班,极不利于班级集体健康快乐、积极向上风气的形成和保持,最终不利于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因此,班主任在日常的教学管理过程中应该时常保持微笑,给学生一种宽松的师生交往氛围,令学生感到班主任的可亲、可敬和可信,让学生如沐春风。实践表明,班主任得体的微笑是腼腆和自卑学生的兴奋剂,使他们得到更多的鼓励,敢于表达自己;班主任的微笑是外向自信学生的镇静剂,使他们得到及时提醒,意识到自己的 言行举止 需要适当的控制。一切困难都在微笑中化解,微笑创造了一个活跃、快乐与祥和的班级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增长了知识和才干。班主任,不仅仅是满足对学生的传道授业解惑与管理,同时还是学生微笑的典范与源泉,是快乐的制造者与传播者。微笑的魅力是无穷的,通过微笑面对学生,班主任收获的是更多的微笑、快乐与成果。

3、爱的言语

《增广贤文》曰:“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可见,不同的言语交流,给人的感受会有巨大的差别。在班主任工作中,使用言语进行师生间的沟通和交流,是最重要的方式之一。现代教学理念认为,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平等、尊重、互信基础上的彼此接受、沟通、激励和共同提高的关系。在日常的教学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形成个人教育魅力和人格魅力,这就需要在言语的运用上下工夫。言语的轻重缓急乃至声调都直接体现了班主任的情感、意志和个性,积极向上和得体的语言不但可以更好的传道授业解惑,还可以陶冶学生情操、美化学生心灵,融洽师生的关系和深化班级的民主,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4、爱的行动

懂得了理论只是完成了第一步,只有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才是关键。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应该在行动上下一番苦功。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表明:身教胜于言教。教师的这种特殊职业表明,我们要把学生培育成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必须先成为那样的人。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的维护、纪律的遵守、作业的按时上交和批改,这些细节性的工作要得以很好的落实,班主任必须身先示范,否则学生是随时看在眼里并记在心上并影响其行为。看似一些毫不干起眼的细节,只要班主任关注并做了,学生的心灵才会被教师的一举一动所震撼和净化,从而在实际行动中努力约束自己。

黎巴嫩诗人、 散文 作家、画家纪伯伦说过,“爱不仅使爱者尊严高贵,而且使被爱者尊严高贵”。其实班主任用爱教育和影响学生,一方面,可以积极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在学习科学 文化 知识的同时,还学到包容、理解和关心他人,从长远来看更影响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也会提升班主任自己的修养并进而获得更大的价值和更多的快乐。目前,我国正在努力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建设离不开一个单位、一个集体的和谐。作为一名班主任,通过强化责任意识、汇聚爱生之心,撒播爱的阳光,普照每个莘莘学子,从而构建起和谐班级,为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这也是教师职业价值的另一种体现和实现途径。

总之,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作为一名合格班主任最起码的条件,没有对学生的爱就谈不上真正的教育。热爱学生,倾注爱心是班主任育人的必要条件和应有感情。只有倾注教师的爱心,用爱的光芒照耀每一个学生,才能极大地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年5月1日

[2]李镇西,做最好的班主任【M】,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8月1日

[3]万玮,遭遇问题学生——问题学生的教育与转化技巧【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年1月1日

爱的智慧,爱的教育

摘 要:素质教育的本质是爱,用爱的力量、爱的智慧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特别是对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极其重要。特殊学生因为种种原因而造成性格上、品性上的偏执,行为上的极端,需要教师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爱。本文主要从一个真实的事例引发笔者对爱的教育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爱 信任 赏识

一、 故事 回放

1.第一次接触

新学期的第一天,我一大早来到学校,就发现一对父女已经候在办公室门口。女孩看起来身体很单薄,低着头,两只小手无助地绞着衣角。

“你们有什么事吗?”

“我是这个孩子的父亲,孩子现在读三年级。”

“哦,我就是这个班的班主任。”

父亲一听忙拉了一下孩子,说:“我这孩子,从小听力不好,而且不爱说话,现在戴着助听器,老师麻烦你,安排座位时把她排在第一桌。”

“好的,我会安排的。”

父亲道了声谢谢,俯下身子交代了孩子几句,便走了。

我领着孩子走进教室。教室里还没有其他人,我便想与她交流。

“你叫什么名字?”

“你几岁了?”

我一连柔声地问了好几个问题,孩子始终低着头不说话。后来,我才知道她叫“闻文”。她是我新学期第一个接触的孩子,这也是我与她的第一次接触。

2.第一次课堂回答

不知不觉一个月过去了,我喜欢上了这个班。因为这个班的孩子们聪明、活泼、天真而富有朝气,但也存在着个别调皮、捣蛋、作业拖拉的“坏学生”。在这学期我不仅是他们的班主任,还是他们的数学老师。在每一节数学课上,我都会精神饱满的带领他们扣响数学知识的大门,每一次提问,都会有许多小手高高的举过头顶。

忽然有一天,我看见有一双稚嫩的小手举起来又缩回去了。我这才第一次真正意识到她的存在,她就是闻文。我用鼓励的眼光看着她,眼神里充满着慈爱和信任。闻文看了看我,小手又举了起来,但不是很坚定。“闻文,你来回答。”顿时教室里四十几双眼睛齐刷刷的射向她,有疑惑、有惊诧,但更多的是期待。而闻文本已张开的小嘴又合拢了,也因为紧张把头埋得更低了。

“闻文,大胆一点”。

“闻文,你能行的”。

“试一试,不要怕。”……(时钟在这一刻似乎也停止了)

有些学生可等不及了。

“老师,她不会讲的,让我来吧。”

“老师,我来”……

我不甘心,也不能放弃:“闻文,把你写好的读出来,你肯定行”……

“123加156……加44等于……123加156加44的……的和”

这是闻文的声音,细细的,但我听懂了。

“闻文,你说得对极了,真了不起,大声点,会更好。”闻文深埋的头抬起来了。我不失时机地投以赞许和期待的目光。这一次,闻文又回答了一遍,还是支支吾吾,但声音明显响了一点。同时,我也发现这个女孩把头抬起来,羞怯的看着我。忽然整个教室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自开学以来,从来没有像今天的掌声来的真切而持久。幸福的笑容第一次浮现在她的脸上,好美。

3.老师喜欢听你说

我常常在数学课堂上,有意无意地站到她身边指导她。但几天过去了,闻文似乎又回到从前。她认真听,认真做,就是不发言。有一次我看到闻文的应用题算式很快列对了,我就站在她身旁俯下身子与其讨论分析的 方法 。这一次我指名让她来回答问题。闻文一听让她分析应用题,惶恐地站着,还用无助的双眼盯着我,一言不发。为此我柔声说道:“闻文,老师非常喜欢听你说,我想其他同学也一样非常喜欢听你说。”有了大家的鼓励,闻文开始说话了。虽然支支吾吾、分析的不到位,但是同学们仍以热烈的掌声回应了她。我趁机深情地说:“我们是一个大家庭,每一个人都是家庭成员里的一员,都应得到大家的关心和爱护,那样我们就会觉得温暖而快乐。我希望课堂上能再次听到闻文甜甜的声音,课间也能听到她朗朗的笑声。”

一个学期下来,她的成绩上升了,更重要的是她变得开朗了。大家的关爱让她从自闭走向了阳光。

二、我的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特别是那些特殊的学生,因为种种原因,心理更加敏感。一个不当的眼神或手势都有可能带给孩子负面的影响。小心地呵护孩子幼小的心灵,用我们的爱读懂孩子,感化孩子,就有可能给孩子带来不一样的童年,不一样的人生。

1.给特殊学生更多的关注和爱,让他们的心灵靠近你

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离开了爱的教育,还能称之为教育吗,还能教育人吗?爱的力量是伟大的,只有教师付出真挚的爱,才能让我们的孩子学会关心,学会爱。在教师的眼中,那些特殊的学生,更需要关注和爱。他们因为身体因素或是家庭社会环境因素造成了不健康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等。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就是坏学生。

2.用信任和鼓励,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教师的信任,对孩子的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案例中,闻文可谓一个非常缺乏自信的孩子,我利用各种时机鼓励孩子,让孩子找到了自信心――“我能行”。信任会让人在无形的力量中发生改变。

3.赏识学生,为孩子插上理想的翅膀

教育离不开爱,教育中的爱很广很深,对学生的赏识便是一种特殊的爱。而且这种赏识的爱会让学生产生极大的动力,促使其不断地进步。周弘老师提出的赏识教育被教育界称之为一个素质教育的奇迹,他就认为“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

赏识我们的孩子,特别是那些让老师们谈生色变的特殊学生,让我们丢掉有色的眼镜,去挖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夸夸孩子。“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不是骂出来的”,这种说法不无道理。

尽我们所能多给学生一份真爱,一份赏识,让我们用期待的眼神,鼓励的语言,为孩子点燃希望之火,插上理想的翅膀。

参考文献:

徐慧.《谈德育工作中的情感效应》.《教育周刊》..

高中语文教学情感教育的融入论文

摘要 :语文是高中教育中的基础课程,在素质教育时代,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重视学生的基础教育,但当前高中语文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当前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方法比较陈旧、教学素材比较单一,使得语文课程变得枯燥乏味,这对于高中生的语文学习会产生严重影响。本文对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教育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水平。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问题;情感教育;策略

引言

语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水平、思维能力的重要课程,是教育过程中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其他课程的基础。当前高中语文课程的教学方法比较陈旧、教学素材比较单一,使得语文课程变得枯燥乏味,这对于高中生的语文学习会产生严重影响。情感教育对于语文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的学生语文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因此而受挫,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对情感教育的重视,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改变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从而引导学生正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高中语文教学现状

教学模式陈旧:传统的语文教学注重教学进度,注重考试,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忽视了学生的语文认知能力以及知识经验基础,比如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只是单纯地记忆各种知识,比如一些成语、诗歌内容等,并没有真正对这些内容进行有效地分析和理解,因此使得学生的语言能力没有得到有效地提升。教学内容比较单一:提高学生兴趣的关键在于教材,有趣、生动的教材自然能够引起学生的重视,让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语文学习需要丰富的素材,例如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有丰富的阅读素材,便于学生进行阅读学习。但是在传统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很多教师只是对大纲教材进行讲解,在拓展教学的时候,给学生提供的素材也比较少,使得学生的思维和眼界得不到拓展,还导致学生对语文课程失去兴趣。缺乏柔性教学理念:柔性化教育是现代教育理念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对柔性教学理念的应用,但是当前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理念,不会变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性降低。

2情感教育在高中语文教育过程中的应用策略

情感教育是高中语文教育中的一种全新实践,对于是一种柔性教育模式,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爱好。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加强情感教育的重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强情感的融入: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只是对各种理论知识进行讲解,使得语文课堂沉闷无趣。在现代教学过程中应该要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变,情感教育是一种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全新关系的体现,在教育过程中可以加强教师情感的投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进行学习,对各种问题进行解决。例如在诗歌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对诗歌的主题进行探讨,对诗歌表达的情感进行分析,从而有助于学生对诗歌加强理解,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例如对李白的《行路难》进行教学时,可以加强对情感教育理念的应用,作者通过寓情于景,用蜀道曲折难以攀爬的特点形容自身的时运不济,但是在诗歌的最后诗人又表达出自己的乐观和豁达,不畏眼前的困难。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要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尤其是对于高中生而言,其学习压力较大,很容易产生一些消极情绪。对此,语文教师应该要随时与高中生保持交流和沟通,教师要理解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意见,对学生的心理状态、情绪状态等进行观察,并且学会倾听,引导学生敞开心扉,将自己的情绪表达出来,对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和问题进行解决,帮助学生保持阳光、开朗的状态,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创新评价模式,学会鼓励:传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的考核方式都是通过试卷考试来实现的,对于高中生的应用能力的培养显然不太合适,高中语文教学改革还应该要从教学评价模式的改革方面着手。在素质教育时代,语文教学的考核与评价应该要更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考核,比如对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都要进行考核。另外,在对学生进行考核的时候还应该要注重对学生的鼓励,帮助学生培养自信心,例如在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时候可以采取简单的、适当的、带有鼓励性的教学用语,从而使得语文教育课堂可以变得更加轻松、活跃,并且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提供良好的氛围与环境。

3结语

综上所述,情感教育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在高中语文教育中应该要积极开展情感教育,创新教学模式,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积极与学生沟通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谢婧莹.高中语文教学融入情感教育的研究[J].祖国,2017(05)

[2]刘杰.高中语文教学融入情感教育的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09)

[3]牟成华.关于高中语文教学融入情感教育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5(26)

关于情感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情感心理学是心理学中研究人的情感的一个分支,主要是研究人类的情绪所带来的影响。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情感的心理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情感的心理论文篇一:《爱自己才能更好地去爱》 摘 要: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爱别人。一个不爱自己的人如果说他爱别人,那一定是谎言。爱外物 胜过爱自己,但那是真的爱吗?通过学习张老师讲的《情感心理学》这门课,以及自己体验和感受,我认为那样的爱背后隐藏的是自私。 关键词:成长 情感 心理学 爱自己 正文: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大二就结束了,从一个懵懵懂懂,涉世未深的阳光男孩,摇身一变,成了一个已有一些情感经历和社会阅历的小伙子,一路走来,七情六欲,喜怒哀乐,感慨颇多;特别是这学期听过张老师讲的《情感心理学》课,对自身情感、心理有了一个根本性的认识和了解,从肤浅到深刻,有了一个质变的过程。 不知怎么地,慢慢地感觉到上张老师讲的《情感心理学》课就是一种享受,那些动人心扉的歌曲,那些生动幽默的动画,总能紧紧抓住我的眼睛,我渐渐地,渐渐地,融入到了这一门课程之中,享受着张老师给我带来的心灵的洗礼。张老师总是能够从一些具体事件讲起,然后,讲到人的情感,剖析出其中的情感世界,还原出事物的本质,让我们有了一个清清楚楚的认识,有些很残酷,却很现实。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每天生活在一个情感极其复杂的世界,我们每个人都不能置身事外,与其挣脱,不如接受,去好好享受。 我认为,首先我们就得好好去爱自己,因为只有爱自己,才会懂得去好好的爱这个世界。 罗曼·罗兰说,爱是生命的火焰,没有它,一切变成黑暗。爱就像是深埋心中的种子,随时会开出蓬勃的花朵,芬芳他人。它从古代一直延续到今天乃至永远,它流淌在每个人的心间,流淌在每个人的血液里。从小我们被 教育 着要爱国爱家爱社会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却没有人教会我们要爱自己。 闲聊时听闻某某学校一个男生为情自杀,唏嘘叹息之余不禁有些惆怅。正是花样年华,轻轻一跃,却为一个不爱自己的人赌上生命,他为了所谓爱情的奋不顾身换来的是如此结局,试问该情何以堪? 其实,我们大可不必为了一时的冲动而误了自己的生命,爱需要发现,只要我们善于发现爱,其实爱是无处不在的,爱就在你身边,爱就在你的心中。亲情,友情,爱情,他们无不都是对爱最好的诠释。你的爸妈,你的朋友,你的爱人,他们都在你背后关心你,支持你,爱着你。 人贵为万物之长,似乎又很脆弱,总是要通过别人的语言和情感才能肯定自己,热爱自己。可是人生中总有些黑暗需要我们自己独自撑过,这些时候没有扶助的双手,没有关心的话语,没有可依靠的肩膀,那时又该怎么办呢? 为什么不学会爱自己呢? 毕淑敏说,每个人都是一个不可复制的孤本。所以她大声的宣告“我很重要”。是的,我也想说,我很重要。对于父母,我是他们存在于世界上的独特的生命的延续;对于朋友,我是他们相知相惜倾心相交的人;对于恋人,我是他于茫茫人海中苦苦找寻的唯一......这一切的一切,难道还不够我们学着爱自己么? 爱自己,不是让我们以自我为中心,盲目的迷恋自己夸赞自己,而是真心的喜爱自己,善待自己。哪怕自己并不优秀,毕竟有谁可以做到十全十美呢?学会爱自己,为自己的勇敢,为自己的坚强,为自己每一次小小的进步甚至是失败,爱自己,只因自己是这世上独一无二的存在。 爱自己,不是让我们自我姑息,自我放纵,随性而为,而是要学会勤于律己和矫正自己。这一生总有许多时候没有人督促我们告诫我们,即使是最亲爱的父母和最真诚的朋友也不会永远陪伴我们。我们拥有的关怀和爱护都有随时失去的可能。这时候我们必须学会为自己修枝打杈寻水培肥,使自己不会沉沦为一棵随风枯荣的草,而成长为一株笔直葱茏的树。 爱自己,是是要让我们学会相信自己,永不放弃自己。即使在最痛楚无助最孤立无援的时候,在必须独自穿行黑洞洞的雨夜没有月华也没有星光的时候,在独立支撑人生的苦难没有一个人能为我们分担的时候,我们能学会自己送自己一朵鲜花,自己给自己一个明媚的笑容,自己给自己一个温暖的拥抱,然后怀着美好的预感和吉祥的愿望活下去,坚强的走过一个又一个鸟语花香的清晨。 爱自己,这并不羞耻,而是一种光荣。因为这并非出自于一种夜郎自大的自负与狭隘,而是源于对生命本身的崇尚和珍重。这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更为丰满更为健康,也可以让我们的灵魂更为自由更为强壮。可以让我们在无房可居的时候亲手去砌砖叠瓦,建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灵魂的宫殿;也可以让我们在与黑暗的搏斗中,学会自己顶风冒雪高歌前行;让我们在即使一无所有的时候,依然能够在晴空下拥抱自己,鼓励自己勇敢的向前走。 爱自己是一种责任。有一句古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就是这个道理。我们应该珍惜父母给我们的生命,我们无论做任何事,都应该想想后果,为自己的父母着想,古代孝道说,父母在不远游,不去危险的地方。遵纪守法。保持身心健康。 然后就是实现自我,让自己变得出色。 爱情也是一种责任,因为爱从来就是和责任相伴的。“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源于爱。爱是光明的使者,是幸福的路人。”弗兰西斯卡是幸福的,因为她拥有了爱情,虽然她和罗伯特只有四天,但她一生都爱着罗伯特,牵挂着他,思恋着他,每分每秒都不曾离开过他,这是一种单纯真挚的至爱,一种超越世俗的精神之爱。每个人都有追求爱情的权力,但爱如果离开了责任也就失去了魅力。选择了婚姻,就要承担起婚姻的义务与责任。即使婚姻是囚笼,但没有到自己非得冲破它的时候,就应该继续做一个痛苦而幸福的“囚徒”。很多中年离婚的男女,打着“爱情自由” 的幌子,不断追求新鲜刺激与肉欲放纵,其本质依然是欲望的“囚徒”而非婚姻的囚徒,可是“有好的婚姻,但其中并无极乐。”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中国的对外开放与经济的全面发展,人们的物质 文化 生活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及爱情生活得到了显著的进步提高。在婚姻面前,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机遇。正是在这种婚姻爱情语境下,一些婚外恋人为自己狡辩,认为现实的环境与风气迫使自己“被婚外恋”。“背景又可以是庞大的决定力量,环境被视为某种物质的或社会的原因,个人对它是很少有控制力的。” 事实是这样的吗?不可否定少数婚外恋的人有自己充足正当的理由,但从人性最原始、最本质来说,大多数婚外恋的人都是肉欲的奴隶。在燃烧自己身体的时候,连自己的理性与灵魂也一起烧掉了。 爱自己,才能更好地爱别人。一个不爱自己的人如果说他爱别人,那一定是谎言。爱外物胜过爱自己,但那是真的爱吗?通过学习张老师讲的《情感心理学》这门课,以及自己体验和感受,我认为那样的爱背后隐藏的是自私,是冠以为对方好的名义满足自己控制欲,目的是要对方无条件的接纳并且还说我是为你好,我爱你。但是内心呢?内心期待的是对方给予自己同样甚至是更高的回报。总是在比较两人之间究竟谁爱谁更多,谁付出的更多。当对方无法满足,给予不了的时候,便觉得失落,甚至抓狂。其实爱自己的意思是能够自我满足,接纳真实的自我哪怕不完美、不够可爱、不那么温柔。爱正如慈善一样,当你拥有更多的时候你才能给予更多,而这个拥有来自于我们充实的内心,丰富的体验,满怀希望的人生和真实真正的“大爱”,而不是依靠别人的给予,等待对方回报之后自己再付出。只有这样的爱自己才能用真正的爱感染对方,温暖对方,进而让两人的相处相得益彰。爱的目的不是占有,而是自由。我承认离开是一个选择,一个人生态度,倘若因为明白而离开那么将会是一个新的开始,相反只是为了逃避或者用离开来忘却,那么真正的问题并没有面对和解决,在将来的生活中这些未被解决的事还将如影随形。正面的信息真的很有力量,好好的爱自己,安守本分,活在当下,我们自然会觉得爱与被爱同时存在。 有一句很流传很广的话: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但我认为生命还是要放在首位的,没有了生命一切都是白谈。所以,我们要好好地去珍爱自己的生命。 爱自己,才会懂得怎样更好地去爱这个世界。 参考文献: 1、斯宾诺莎、《伦理学》; 2、罗什福科、《道德箴言录》。 情感的心理论文篇二:《浅谈大学生情绪情感和心理健康》 一、大学生的情绪特点 大学阶段是人生的第二个 “心理断乳期 ”,是一个非常关注自我 , 注重个性表达 , 情绪体验丰富 , 情绪波动起伏的时期。大学生常见的情绪有: 快乐、兴趣、羞愧、内疚、羞涩、悲伤、惊奇、敌意、愤怒、蔑视、厌恶、恐惧等。大学生情绪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情绪的丰富性。从自我意识的发展看 ,大学生出现较多的是自我体验 , 自我尊重的需要强烈 , 易产生自卑、自负等情绪; 从社交看 , 大学生的交往范围日益扩大 , 同学、朋友及师长之间交往频繁 , 有的大学生开始了恋爱 , 情绪表现得更细腻、更复杂; 大学生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社会 , 学习社会的道德规范 , 对自己的身份、角色、志向、价值等问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 , 理智感、美感、集体荣誉感等高级情感也有所发展。 2、情绪的不稳定性。由于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还未完全定型 , 认知能力还有待提高 , 大学生的情绪活动往往强烈而不能持久 , 情绪活动随着认知标准的改变而改变。喜怒哀乐无常、阴晴雾雨变化是大学生情绪常见的现象 , 风平浪静之后可能就是疾风暴雨。大学生情绪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 高兴时忘乎所以 , 看什么都顺眼 , 消沉时心灰意冷 , 看什么都别扭 , 情绪呈现不稳定状态。 3、情绪的掩饰性。大学生随着知识水平的提高 , 思想内涵的丰富 , 在情绪反映上较隐晦。他们已具备在一定的情景下压抑控制自己愤怒、悲伤等情绪 , 而将真实的情绪掩饰起来的能力 ,形成外在表现和内心体验不一致的特点。他们会根据一定的条件来表达情绪 , 如对一件事情或对某人明明是厌烦的 , 但由于种种原因 , 可能表现出较好的或不在意的态度。 4、情绪的冲动性。有的心理学家把青年期形容为 “疾风怒涛 ”时期。大学生的情绪往往表现得快而强烈 , 常因一点小事振奋不已 , 豪情万丈。大学生情绪的冲动性一般表现为对外部环境或他人的不满 , 情绪失控 , 语言、行动极富攻击性 , 如果不予以引导 , 会给大学生本人以及社会带来危害。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天之骄子的大学生 , 作为国家的希望 , 未来的人才 , 应试是充满信心和蓬勃朝气的。但是 ,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 , 竞争压力的增大 , 面临的心理负荷却越来越重。据南京脑科医院统计 , 在2 200多人心理疏导门诊中 , 90%是大学生; 国家教委对 1216万大学生调查表明 , 有 2013%存在心理问题; 天津市对 5万名大学生调查发现 ,有 26%存在心理问题; 云南师大调查发现有2617%存在心理问题; 北京 16所大学统计 , 因心理疾病休学的逐年上升。 目前 ,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环境适应问题。经过 10年寒窗苦读, 刚进大学校园的大学生常常会 “自我感觉良好 ”,但是, 经过一段时间的比较, 发现 “天外有天 ”、“强者更有强中手 ”之后, 不仅自我感觉一下子消失, 还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有些学生面对新的生活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方式不能及时调整心态和习惯, 会产生失眠健忘、精神恍惚、沉默寡言等问题。长期的心情压抑、无精打采、情绪低落最终会产生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 2、人际关系协调问题。当代大学生个性比较强 , 强调自我意识 , 不知道如何与人沟通 , 不懂 人际交往 的技巧与原则 , 处理问题常常以自我为中心 , 对别人要求严 , 对自己要求松。有的大学生不愿与人交往 , 孤芳自赏 , 缺乏全局意识和团队精神 , 不善于同他人开展合作, 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差。有的大学生由于不擅长协调人际关系 , 合作能力差 , 走入工作岗位后不受单位的欢迎 , 也得不到应有的重用。 3、承受挫折能力问题。目前在高校就读的大学生大部分没有经历过挫折。在进入大学之前 , 他们是老师喜欢的好学生 , 父母的掌上明珠。多数学生只能接受表扬和赞许, 而无法接受来自身边人的批评。当他们面临学业、生活、感情、就业等方面的压力、挫折时 , 就会显得无所适从 , 不知所措 , 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 甚至会怀疑人生。贫困学生在独立性、未来感、自由感、自信心等方面更容易受挫折。 三、情绪调节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提出的心理健康标准有以下四个方面: (1 )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 (2 )适应环境 , 人际关系彼此谦让; (3 )有幸福感; (4 )在职业工作中 , 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 , 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部分国内学者认变 , 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该能够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 自我评价 正确; 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 意志健全; 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健康; 能积极主动地适应新环境 , 调节、平衡各方面的心理冲突; 能够从心理上接纳自己;勇于面对现实; 对生活、对自己充满信心; 学习 方法 得当等。 情绪是心理因素中对健康影响最大, 作用最强烈的因素, 强烈的负性情绪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健康。现代医学证明, 精神状态不佳、情绪不稳定, 可能导致不少疾病, 如头痛、神经衰弱、消化不良等。情绪问题不仅会使大学生身体上会出现病症反映, 还会导致学习能力降低, 如不能有效地记忆、想象和思考等。 当大学生的情绪处于良好状态时, 身体各器官功能协调, 有益于身心健康。当大学生处于内疚、悲伤、愤怒、厌恶、恐惧等负性情绪状态时身体内部各器官功能紊乱, 引起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方面的问题, 使大学生身体健康受到损害。 研究表明 , 情绪调节对心理健康的影响较大 , 积极的调节能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 而消极调节则会降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 且消极调节对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更为显著。所以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 , 应引导大学生认识自己的情绪特点 , 尝试进行情绪自我调节。 四、如何进行情绪调节 1、自我控制。它是个人对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掌握 , 是个体自觉地选择目标 , 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 , 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 , 抑制冲动 , 抵制诱惑 , 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当某些消极情绪被激发起来后 , 有的大学生会哭泣、吼叫、打人、骂人甚至采取一些极端的行为。这时就要先冷静下来 , 有意识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控制 , 先要仔细考虑采取这种行为的利与弊 , 然后选择一种适宜的行为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另外 , 平时要注意不能随意乱发脾气 , 要求在生气、发怒时尽量控制自己 , 不能随意扩大某事的严重性 , 尽可能做到“大事化小, 小事化了 ”, 这样能更好地促进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 2、注意转移。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反应的刺激情境转移到 其它 事物上去或从事其他活动的情绪调节方法。当出现情绪不佳的情况时, 要把注意力转移到使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 或暂时避开令人伤心的地方。如: 外出散步, 看电影, 听听笑话, 看看幽默小说, 打球, 下棋, 找朋友聊天, 换换环境等, 这些活动有助于使情绪平静下来, 在活动中寻找到新的快乐。这种方法, 一方面中止了不良刺激源的作用, 防止不良情绪的泛化、蔓延; 另一方面, 通过参与新的活动, 特别是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而达到增进积极情绪的目的。 3、自我安慰。这种情绪调节方法主要是当一个人追求某个事物而不能实现, 为了减少内心失望, 找一个借口或理由, 以缓解矛盾冲突, 消除焦虑、抑郁、烦恼和失望情绪。人不可能处处顺心事事顺利, 学习、就业、人际交往中遇到了困难和挫折, 在经过最大努力仍不能改变状况时, 可适当地进行自我安慰, 要说服自己适当让步, 将不成功归因于客观条件和客观现实, 同时要勇于承认并接受现实。这种方法, 对于帮助人们在大的挫折面前接受现实, 保护自己, 避免精神崩溃是很有益处的。经常用 “胜败乃兵家常事”、“塞翁失马, 焉知非福”、“坏事变好事”等词语来进行自我安慰, 可以摆脱烦恼, 缓解矛盾冲突, 消除焦虑、抑郁和失望, 达到自我激励、 总结 经验 、吸取教训之目的有助于保持情绪的安宁和稳定。 4、适当发泄。当情绪发作时, 人体内潜藏着一股能量 , 过分压抑只会使情绪困扰加重 , 积聚起来有害身心健康。大学生有焦虑、烦闷、抑郁等负情绪时 , 也不能一味地把不良心情绪藏在心底 , 进行适度的宣泄 , 使压抑的心境得到缓解和改善 , 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情绪的发泄有直接和间接两种, 直接的宣泄就是直接针对引发情绪的刺激来表达情绪。当直接发泄对于别人或自己不利时, 则可以用间接发泄, 如找个僻静地方大声叫骂、抨击、使人恼怒的对象; 或是尽情地向亲朋好友倾诉的不平和委屈; 或是通过 体育运动 、劳动等方式来尽情发泄或是在感觉生活压力太大时, 通过写 日记 的办法将负性情绪用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一旦发泄完毕, 心情也就随之平静下来, 负性情绪得以缓解。 在采取宣泄法来调节自己的负性情绪时 , 要有一定的自制力 , 不能随便发泄 , 要采取正确的方式 , 要把握 “放松自我 , 利己利人 ”的原则选择适当的场合和对象 , 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情感的心理论文篇三:《浅谈 儿童 心理情感的构建平台》 【摘 要】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认知活动的发展,而认知活动主要体现在儿童的心理情感的发展上。因此,认识和了解儿童的情感体验,可以正确全面地了解儿童的心理活动特点及规律,也能够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文章 通过分析儿童情感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性,提出了从家庭、学习以及社会三个方面来构建儿童心理情感的平台。 【关键词】儿童心理;情感;平台;构建 一、儿童情感在儿童心理健康发展中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对儿童教育的普及和重视,很多教师和家长意识到情感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情感和情绪从来都不是应该被忽略或者轻视的,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方面,情感以及情绪对儿童的心理和行为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年龄越小,情感的影响越大,因此,构建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的平台对儿童今后心理的健康成长具有重大的作用。 首先,情感对儿童心理活动以及行为的发生具有激发和刺激作用。对于很多儿童来说,他们的行为完全是受情感和情绪的控制与影响,情感让他们去做或者不去做这样那样的事情,比如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下,他们就会积极地区做任何事情,而在情绪不满的情感体验下,则会表现出不听话、不配合、不积极。当一个儿童认可或者喜欢一位教师的时候,他们往往会听老师的话,对老师教的知识也能容易的吸收,而当儿童对一个教师具有排斥心理的时候,则老师说的就不愿意听,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对老师讲的知识也掌握不好。儿童所谓凭兴趣做事,高兴不高兴、愿不愿意就是情感对儿童心理与行为的影响。 其次,情感可以帮助儿童组织构建心理活动。儿童认知活动的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受情感情绪的影响较大,很多心理学家都对儿童的认知活动做了研究,表明情感和情绪对其心理活动的作用,比如利用一些刺激与激励手法去帮助儿童掌握一些教难的知识,具体表现为:对于外界新鲜事物的刺激,儿童的情感表现在兴奋和恐惧两种情绪之间;愉快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儿童智力的开发,而消极和不愉快的情感体验则会阻碍儿童智力的开发;即使同一种情绪在不同的强度下,对儿同的影响效果也不同,过低和过强的情感体验都不如适中强度的情感体验。总之,不同的情感体验和同一情感的不同强度都对儿童的认知活动有着直接的影响。 最后,情感以及情绪对儿童的个性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虽然人的个性是后天环境影响的结果,但是婴幼儿时期的情感体验对人的一生的性格有重要影响,一是在儿童时期接触到的不同的人和事物中,儿童学会了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不同的人和事并以此产生情感体验,比如,有一个儿童由于家长做生意而平时很少有时间陪伴,甚至连参加家长会都是委托亲戚来的;而另一位儿童的爸爸妈妈从他一出生就学习和研究儿童成长方面的知识,并且懂得如何处理儿童的一些心理情感问题,因此,这两个儿童在以后的上学以及为人处事方面会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前面的一个有点自闭,不爱与学生交流,而后一个自信、乐观。因此,儿童情感体验对儿童今后的成长有重要的意义,需要教师以及家长各方面的配合与努力。 二、构建儿童心理情感的主要平台 (一)家庭平台:儿童心理情感构建的基础 家庭教育 是终身性的,家庭对儿童心理情感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家庭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家庭教育的方式是否科学合理,一是家庭教育水平的高低,和谐宽松的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家长在处理矛盾的过程中要克制情绪,给儿童温暖和幸福的环境。儿童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会对家长的一些 言行举止 进行模仿,因此,家长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为儿童起到榜样示范作用。除此之外,家长要适当地与儿童进行交流沟通,对孩子讲述的事情要有耐心、要做出及时的回应,对孩子取得的成绩要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对孩子的挫折要鼓励克服,在于家长的交流沟通中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使儿童在与家长的交流过程中学会与其他的人进行交往。 (二)学校平台:儿童心理情感构建的主体 学校为儿童提供了健康发展的主要平台,尤其学校教育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学目标,在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将学生的潜力得到最大化的开发,为此教师应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热情为促进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努力。首先,儿童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儿童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且掌握一定的儿童心理方面的知识,要有实施心理教育是为了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和儿童发展的意识。其次,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需要展开针对性的心理引导教育,比如寓教于乐,使儿童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再次,儿童教育工作者要具备博大的胸怀和无私的情感,对学生能够付出真挚的情感,对每一位学生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下课,应该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感变化。最后,尊重儿童的尊严和人格,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对一些事物难以判断对错,对此教师应该对学生的错误宽容对待,让儿童了解过失的原因,教会他们如何改正错误,慎重使用惩罚 措施 。 (三)社会平台:儿童心理情感构建的保障 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应该受到全社会共同的关心和重视,它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儿童的教育环境也得到了改善,但是,发达的网络科技以及多媒体的普及,对很多儿童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对此,应该净化儿童心理发展的环境,“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社会”。同时应该建立健全儿童心理咨询服务体系,为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 王晓华.3-6岁儿童情绪理解的特点研究[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01). [2] 解军.影响儿童心理健康的因素例述[J].心理科学,2001 (05). [3] 邵宇曦.家庭生活与儿童心理健康[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0). [4] 郑毅.亲子关系与儿童心理健康[J].少年儿童研究,1995 (01). 猜你喜欢: 1. 浅析心理学的论文3000字 2. 大学生恋爱心理健康的论文3000字 3. 关于心理健康的论文3000字 4. 大学大一心理健康课论文3000字 5. 大学生心理健康关于爱情的2000字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教育论文

一、情感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必要性

大学生情感的特殊性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由于处在生理与心理的快速成长阶段,在情感需求上呈现出强烈性和复杂性。加之大学生对新生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思潮冲击时,缺乏对新事物的辨别能力,所以他们常常受外界复杂环境的影响,出现了不少的情感困惑,不少大学生对自身的情感问题感到无所适从,他们迫切需要学校从情感上给予帮助和引导。近年来,社会上出现了诸多大学生自杀自残、违法犯罪、校园暴力等事件,这些事实告诫我们,在新形势下关注大学生特殊的情感需求,加强对大学生的情感教育已成了当务之急。

情感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功能和作用

1)熏陶作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入情感教育,能够为校园营造和谐、融洽的情感氛围,有利于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情感教育也能够为大学情感教育起到示范带头作用,为创新大学教育的模式提供研究思路和实践指导。

2)共鸣作用。情感教育的运用,能够让老师与大学生在相互理解的基础上,在平等的地位上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与交流,有利于学生与老师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有助于激发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3)激励作用。积极的情感对大学生的行为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进行情感教育的过程中,充分挖掘积极的情感因素,利用其对行为的积极影响,以此来推动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情感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情感教育的观念认识不到位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辅导员。一方面,高校教育主体受根深蒂固的教育模式影响,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只关心自己传播理论道德知识的水平,强制性要求学生无条件接受既定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而缺乏对学生情感需要的关注,也缺乏对情感教育的科学认识和深入研究。另一方面,高校情感教育的运用忽视了对大学生主体性的尊重。我国传统的学校情感教育更加强调教育者的主导地位和支配作用,强调社会的价值而缺乏对大学生个体价值的关注,淡化甚至忽视了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们只关注学校所规定的教学目标和任务,缺乏从大学生的角度出发,关心他们的成长和发展。缺乏对大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的反应和接受程度的关注,这也使大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大学生的个人情感难以得到理解和重视。

情感教育的内容不够丰富

目前,一些高校虽然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加入了情感的因素,但教育内容比较空泛、零散,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一些思想政治教育者只是在某些特定时刻,在思想政治教育课上,向学生灌输一些与情感有关的理论知识,或者利用课堂开展几次情感培训。而情感教育应该是连续性、长期性的,情感教育的内容要潜移默化地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中,才能起到情感教育应有的作用,偶尔的几次培训所讲授的情感内容并不能系统全面地解决大学生实际的情感问题。此外,目前大学生情感教育的内容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显得不够深入,重理论,轻实践,教育内容在组织和编排上显得空洞和乏味,没有很好地满足大学生的需要,也很难对大学生构成吸引力,激发起他们对情感教育内容学习的兴趣。

情感教育的方法单一,缺乏实践性

长久以来,高校呈现情感教育内容的方式比较单一,普遍采取教条化的单向教育模式。教育者往往也只是通过以课堂为主要教育形式,以灌输为主要教育方法的形

式,对道德进行说教和宣讲,将情感教育的内容灌输给大学生,这种情感教育的方法忽略了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与学生之间难以真正实现情感的互动,教育内容不能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这种缺乏创新性的教育方法,阻碍了情感教育的深入开展,招来学生对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学习的反感和漠视,导致高校的各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近几年来,有些高校虽然对思想政治教育中情感教育的方法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创新,如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来进行教育等,但由于欠缺科学安排和缺少有效监督,而使情感教育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甚至出现了只做表面功夫的形式主义倾向,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真情实感的流露,最终脱离了情感教育的实质。

三、情感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运用的对策

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在教师的传统观念中,教育是以教师为本的一种单向的知识灌输与传递,缺少了情感投入、忽视了与学生间的双向交流,这种以教师为本的教育不能称之为真正的教育,只有转变教师传统观念,以学生为本,倾注情感,才能保证情感教育的顺利实施。即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在教育过程中,始终以学生的利益为出发点,时刻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以积极的情感态度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实施。以学生为本,首先要求教师要理解和尊重学生。处在这一阶段的大学生有极强的自尊心,教师要懂得尊重他们,建立起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营造出一种和谐融洽的教育氛围;其次,要求教师时刻关注大学生的情感需求,了解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情感状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挖掘最适合学生、最易被学生接受的教育方式;再次,在教育过程中,保持与大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重视学生反馈的信息,倾听学生的心声,使受教育者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促进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

丰富情感教育的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感教育的内容包括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和高尚的道德品质,通过情感教育激发受教育者的爱国热情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等,从而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加强道德情感教育

道德情感教育的内容包括爱国主义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等。其中爱国主义教育是指树立热爱祖国并为之献身的思想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爱国主义教育是道德情感教育的重中之重,是影响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首先,要让大学生充分了解与认识我国的历史与实际的国情,以厚重的历史感激发大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促使他们关心国家的命运,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其次,要将爱国主义情怀融入到教育内容中,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广泛、深入、持久地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宣传,提高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帮助他们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和信念;最后,要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就要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将教育阵地延伸到课堂以外的地方去,通过实践活动,从中领悟到个人与国家的内在统一,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与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并以切实的行动将爱国主义情感与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转变为实际行动。

加强营造良好人际关系的教育

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人是社会的人,离不开与他人的来往与交流,由于环境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缺乏社会交往经验,缺乏处理各种人际关系的能力,在这一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的亲情、友情与爱情观教育,对于提高他们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1)亲情观教育。亲情观教育是对大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培养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基础。亲人作为大学生关系网中最为关键的一环,是大学生必须首先学会与之相处的对象,只有先学会如何与自己的至亲相处,学会如何善待自己的亲人,才能更好地关爱身边的人、关爱整个社会。

(2)友情观教育。友情是使人获得满足的一种基本情感,是生活中良好人际关系的体现。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友情是他们人际关系网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是处理起来最为复杂的一部分,因此,加强大学生的友情观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3)爱情观教育。爱情是人类美好的情感,但由于大学生对待爱情不够成熟和理性,因而会产生很多情感困惑与问题。爱情是关系着大学生人生和命运的大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是培养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任务。

加强培养个性品质的教育

良好的个性品质包括意志顽强、积极向上、吃苦耐劳等,是影响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首先要加强生命观教育。目前社会上大学生轻生、杀生等事例时有发生,这警示着高校生命观教育的缺乏与不足。加强生命观教育就是要强化生命意识,使学生学会尊重生命。其次,要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包括大学生的抗压能力、抗挫折能力、适应能力等等。心理素质往往是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目前大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素质问题,如面对压力时的茫然无措,面对挫折时的自暴自弃,无法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等。要解决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就必须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和引导,通过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形式,加之以心理辅导,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形成健全的人格。

改进情感教育的方法

寓教于乐

教育是目的,教学的目的必须通过快乐的手段才能得以实现,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要努力营造愉快的情绪氛围,让学生在愉悦中实现学习目的。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教育者不能只关注学生接受教育内容的数量,而忽视学生接受教育内容的'质量。教育者只有着力于让学生在接受教育内容的过程中产生愉悦、积极的情感态度,才能保证学生从内心深处认可教育的内容,从而真正接受教育。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就是指教育者关注学生在接受教育时的情感状态,最大限度地实施愉快教育,充分发挥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从而达到教育的最高境界。寓教于乐要求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以调节学生的情绪情感为切入点,创设一切有利于情感发展的情境,融入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启发学生对美的领悟和认识,调节学生的负面情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快乐与兴奋的状态。

以情施教

情感活动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在一定的时间与空间内,情感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传播,感染到其他人,使之与自己产生共鸣。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受教育者的情感参与度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好好把握情感活动所特有的两大功能,学会充分利用情感因素,以情动人,以情育人,在融洽的情感氛围中,将教育者的积极情感传递给受教育者。以情施教的教学方法就是指教育者在向受教育者传授知识的同时,要自觉地伴以积极的情感,达到以情促知、情知交融的教育效果。以情施教,要求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达到充分把握的基础上,融入对内容的理解与情感,在课堂上用生动的语言和活泼的形象去呈现教育内容,让学生感受到教育者投入的真挚情感,以及渗透到教育内容中的真情实感,从而感染和打动学生,使情感因素的力量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效率。

加强自我情感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是实现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内化,使受教育者能自觉地将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转化为自身稳定的道德情感与品质。实现自我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目标,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促使大学生将内化的道德认识转化为实际的道德行动。要实现自我教育,要求教育者正确对待大学生的情感特点和需要,按学生的身心发展阶段予以适当的指导,制定切实可行的教育目标,通过对大学生进行情感培训,加强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首先,在课堂中,教育者采取情感互动与情感体验的教育方法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如选取大学生身边的道德案例、先进事迹等,通过创设情境、角色互换的形式,激发大学生产生真实情感,以此产生对道德感的自我认知。其次,在课堂外,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力求将学到的理论要求转化到实践活动中去。如组织学生参加志愿者服务、参观社会考察、讲座报告会等活动,帮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收获积极的情感体验。最后,教育者要善于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利用环境这一隐性的教育因素,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渗透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让学生随时随地接受教育,在潜移默化中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情感意志,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四、结语

情感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者的重视,并付诸教育教学实践中。但由于情感教育在理念、内容、方法上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使得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存在着诸多不足之处,未能使情感教育的巨大功效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因此,正确认识情感教育的重要作用,针对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运用情感教育的问题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着重大的意义。

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完成大学学业 摘要:大学生恋爱已经成为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社会各界对其也投入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对大学生恋爱的现象进行了说明,对其错误的恋爱观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应该进行了教育方法。 关键词:高校恋爱学习 引言 近年来,高校学生谈恋爱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社会各界和高校对此现象也投入了较大的关注。但仍未能形成较完整、系统的定论。就现状来说,高校掀起的恋爱热,覆盖面广、影响深,这不能不令人深思。 1.高校学生恋爱现状 恋爱心理自主、随意性强 现今的学子大多是独生子女,或许是因为成长过程中的寂寞。他们对感情表现得冲动,较少看重金钱、权力、地位等因素。心理自主性很强,在恋爱问题上,个性突出,重感情轻现实,易冲动,从小受传统观念的局限。 自我控制能力较弱 大学生一旦陷入热恋之中,往往不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缺乏理智的驾驭能力,对恋爱对象过分依赖,稍有波折就痛苦万分。由于大学生恋爱的不成熟,成功率比较低,持续的时间也较短,失恋是大多数恋爱的必然结果,一旦恋爱受挫,即会情绪失控,对学业造成较大影响。失恋带来的悲伤、痛苦等情绪会使当事者的心理受到很大伤害,有的甚至形成阴影容易引发严重的心理或生理疾病,如果不能及时化解,甚至会造成轻生等严重后果。 2.当代大学生的几种错误恋爱观 恋爱目的不明确,只为体验爱情 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把校园爱情作为生活的点缀,以此排遣课余生活的寂寞,改变生活的单调。恋爱成为一种感情体验,借此寻求刺激,据我们调查有63%的大学生认为校园爱情是以毕业作为爱情终点。这种恋爱观放纵情感,推卸责任,贻害无穷。 主次不清,恋爱影响学习 在对待学业与恋爱的关系上,少数学生认为恋爱会促进学习,较多的学生认为恋爱会阻碍学习,更多的学生认为恋爱后和以前一样。大学生主观愿望是搞好学业,却在日渐深厚的情感中迷失自我,荒废了学业,最终或因挂科,或因爱情波折而使自己陷入无尽的沉沦。 思想过于开放,不符合中国传统道德理念 西方开放思想冲击了人们固有观念,含蓄内敛的东方传统被人们逐渐淡化。在回答“你如何看待大学生同居现象”时,认为“坚决反对”的占39%,认为“能接受和无所谓”的占61%。在回答对婚外恋的看法时,有一半的学生表示认同,而另一半的学生表示不认同。 3.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对于大学生谈恋爱现象,很多高校采取既不支持又不反对的态度,这是不正确的。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应以积极的态度,研究大学生不正确甚至错误的恋爱动机,疏导大学生的感情困惑,引导学生端正学习、事业与爱情之间的关系,建立正确的恋爱观。开展情感教育 爱情教育的具体内容主要包括爱的道德教育、爱的情感教育、爱的艺术教育、爱情与事业的关系教育、失恋教育、爱情与性的教育、恋爱的原则教育、性别观教育、生理教育、法纪教育等。要通过教育,让大学生深刻理解爱情的本质。 3.2强化校园文化功能,以高尚的情感教育 学校应当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校园文化艺术节、社会实践活动、学术报告、文化素质教育影片等来丰富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积极引进中外经典文学、美学作品,从多方面来满足大学生的精神需求,培养知爱、懂爱、惜爱、赏爱的高素质新青年,营造积极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志存高远,专心学习,立志成才。 3.3保持健康的恋爱心理 教育工作者不能回避大学生的恋爱健康问题,最好是由思想教育工作者会同校医,把青春期生理、心理知识灌输给学生,使学生不再觉得神秘、好奇。要重视心理咨询工作,教育学生保持健康的恋爱心理。要及时引导学生摆脱恋爱的困惑,舒缓因恋爱而产生的压力,抛弃因恋爱而带来的挫折感,做一个心智健全的人。 3.4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学业与恋爱的关系 恋爱实际上是一场费时、费钱、费力、劳心伤神的“疲劳战”,一定程度上会分散学习精力,影响学习效果。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积累知识,培养对未来社会的适应力。当前应把学业放在首要位置,不要让恋爱过多挤压学习时问,影响学习的效果和效率。 3.5学校、社会、家庭共同联手引导学生 由于青春期中的性心理和性行为、恋爱行为和婚恋观念都是较为个性化并带有隐私性的问题,因此,在学校教育的基础上,应建立有效的机制促进学校与家长的沟通,指导家长与孩了共同探讨一些与心理、情感、爱恋、选择终身伴倡等问题要联手工作,形成合力,使每一个大学生都成为栋梁之才,并永远健康幸福。 4.结语 爱情是纯洁神圣的情感,无论是花前月下的甜蜜.还是苦难相依的执着,都令世人向往沉醉。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群体,在步入大学后,对爱情的追求也日渐成为生活的主宰。那么如何让大学生正确对待爱情,恰当处理爱情与学业、事业的关系,就成为摆在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大学生恋爱观的正确与否,对大学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关乎着他们未来的发展。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来共同关注这个问题.关注大学生的恋爱心理,为处在恋爱迷茫期的大学生指明一条正确的道路,为他们的成长成才服务。

关于情感教育相关论文范文文献

关于在课堂上看到的论文课题怎么说 课堂教学论文题目怎么定 推荐:1. 提问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2. 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研究3. 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方法论论文的称呼:统一写为"本文xxx",而不要写成"本课题xxx"。摘要:论文的摘要整体上控制800字以内,2/3页即可。摘要的基本结构是:本文研究了xxx。用2-3句话介绍全文的核心思想,如果有必要可以介绍下研究的对象和样本范围。接下来重点说结论:其一、xxx;其二、xxx;其三、xxx。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要在摘要里大段的去介绍论文的研究背景,这些内容应该是在第一章绪论里写。研究意义:主要是你做了这篇文章以后,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到底对后续研究和相关参与者有哪些启发?理论层面通常是讨论你这个研究对前期相关理论的补充或提供了经验证据。实践方面的重点阐述你的研究对于监管层、市场参与者等,有什么特别的借鉴意义?各章写法。每一章开头第一段为本章导言,主要介绍本章的主要研究目的、研究内容等(3-7 行)。同样,在每一章的结尾处要安排一个小节,标题为 本章小结,对本章的内容进行一个简要的总结。章节标题安排。每一章的二级标题采用 xxx 的形式,三级标题采用 xxx 的形式,不设四级标题,而是代以 1. xxx; 或 (1)xxx; (2)xxx 形式即可。结论。文章的结论要简洁有力,首先通过两三句话,简要回顾本文研究的核心内容,然后梳理出3到5条结论即可。篇幅控制在1-2页。为了增强可读性,最好是采用如下表述:本文的主要结论为:其一,……。其二,……。其三,……。政策建议。论文的政策建议要以论文的研究结果为基础,要有针对性。因此,你要非常谨慎地提出政策建议,而不是泛泛而谈,答辩过程中最令人反感的政策建议就是空穴来风。我个人的建议是综合建议控制在半页,提出2-3条政策建议就可以了。

爱是人类的永恒话题,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而在 教育 中,爱更是教育的灵魂和生命。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爱的教育论文的 范文 ,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践行爱的教育

【摘要】在中学教育中,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统帅与灵魂,是班级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纽带。长期的班主任工作实践表明,在日常教学和管理中,践行爱的教育,通过爱的目光,微笑,言语,行动等形式来教育和影响学生,是搞好班主任工作进而帮助学生全面进步和健康成长的法宝。

【关键词】爱的教育 学生 班主任工作 法宝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价值追求和责任所在,搞好学生的管理,更是班主任工作的目标。实践表明,搞好班主任工作,最核心的法宝是将教师的爱融入班级并奉献给学生。树立关爱学生、献身教育的教师职业价值观,将爱的阳光普照到每个学生,这是搞好班主任工作的内在要求。通过深化对爱的理解和传播途径,用爱的目光、微笑、言语和行动走进学生的心灵,这是搞好班主任工作的基本要求与途径。

1、爱的目光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美国传播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曾提出一个公式:“人感情的全部表达=7%的言语+38%的声调+55%的眼神”。可见,爱的目光,往往胜过语言,而眼神更是无声语言中最有表达力的工具。班主任与学生打交道,眼睛是最基本最直接最重要的交流工具,所以,作为班主任要善于运用眼睛尤其是眼神来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在学生取得好的成绩或其他进步时,班主任要用一种兴奋、喜悦、赞扬和鼓励的眼神注视学生;在学生犯错误时,则要善于用一种歉意、悔过、关心的眼神注视之。作为班主任,针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各种表现,是用严肃、冷漠、鄙视还是用鼓励、慈爱、宽容的眼光或眼神来看待学生,其结果大相径庭。因此,班主任要学会并善于使用爱的目光和眼神来正面引导学生,尽量少使用消极的眼神来审视学生。可见,班主任的目光对学生非常重要,使用这种爱的目光比使用训斥、呵斥的目光更有效,学生在这种目光的注视下成长,会感到无比的温暖和快乐,人格心理也更加健全。

2、爱的微笑

古人云:相由心生。一个班级也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因此,作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时常保持笑容,而且这种笑容会发挥良好的作用。“忧者见之忧,喜者见之喜”,如果班主任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板着面孔或者一味的发脾气,时常一副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样子,不但不能增添班主任的威严,相反还会增加学生的各种压力,拉大师生之间的距离,有损教师的形象与威信,久而久之,这种情绪会感染全班,极不利于班级集体健康快乐、积极向上风气的形成和保持,最终不利于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因此,班主任在日常的教学管理过程中应该时常保持微笑,给学生一种宽松的师生交往氛围,令学生感到班主任的可亲、可敬和可信,让学生如沐春风。实践表明,班主任得体的微笑是腼腆和自卑学生的兴奋剂,使他们得到更多的鼓励,敢于表达自己;班主任的微笑是外向自信学生的镇静剂,使他们得到及时提醒,意识到自己的 言行举止 需要适当的控制。一切困难都在微笑中化解,微笑创造了一个活跃、快乐与祥和的班级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增长了知识和才干。班主任,不仅仅是满足对学生的传道授业解惑与管理,同时还是学生微笑的典范与源泉,是快乐的制造者与传播者。微笑的魅力是无穷的,通过微笑面对学生,班主任收获的是更多的微笑、快乐与成果。

3、爱的言语

《增广贤文》曰:“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可见,不同的言语交流,给人的感受会有巨大的差别。在班主任工作中,使用言语进行师生间的沟通和交流,是最重要的方式之一。现代教学理念认为,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建立在平等、尊重、互信基础上的彼此接受、沟通、激励和共同提高的关系。在日常的教学管理过程中,班主任要形成个人教育魅力和人格魅力,这就需要在言语的运用上下工夫。言语的轻重缓急乃至声调都直接体现了班主任的情感、意志和个性,积极向上和得体的语言不但可以更好的传道授业解惑,还可以陶冶学生情操、美化学生心灵,融洽师生的关系和深化班级的民主,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4、爱的行动

懂得了理论只是完成了第一步,只有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才是关键。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应该在行动上下一番苦功。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表明:身教胜于言教。教师的这种特殊职业表明,我们要把学生培育成什么样的人,自己就必须先成为那样的人。个人卫生和公共卫生的维护、纪律的遵守、作业的按时上交和批改,这些细节性的工作要得以很好的落实,班主任必须身先示范,否则学生是随时看在眼里并记在心上并影响其行为。看似一些毫不干起眼的细节,只要班主任关注并做了,学生的心灵才会被教师的一举一动所震撼和净化,从而在实际行动中努力约束自己。

黎巴嫩诗人、 散文 作家、画家纪伯伦说过,“爱不仅使爱者尊严高贵,而且使被爱者尊严高贵”。其实班主任用爱教育和影响学生,一方面,可以积极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学生在学习科学 文化 知识的同时,还学到包容、理解和关心他人,从长远来看更影响到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另一方面,也会提升班主任自己的修养并进而获得更大的价值和更多的快乐。目前,我国正在努力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建设离不开一个单位、一个集体的和谐。作为一名班主任,通过强化责任意识、汇聚爱生之心,撒播爱的阳光,普照每个莘莘学子,从而构建起和谐班级,为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这也是教师职业价值的另一种体现和实现途径。

总之,关心、爱护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作为一名合格班主任最起码的条件,没有对学生的爱就谈不上真正的教育。热爱学生,倾注爱心是班主任育人的必要条件和应有感情。只有倾注教师的爱心,用爱的光芒照耀每一个学生,才能极大地促进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年5月1日

[2]李镇西,做最好的班主任【M】,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年8月1日

[3]万玮,遭遇问题学生——问题学生的教育与转化技巧【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年1月1日

爱的智慧,爱的教育

摘 要:素质教育的本质是爱,用爱的力量、爱的智慧促进孩子的心理健康,特别是对特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极其重要。特殊学生因为种种原因而造成性格上、品性上的偏执,行为上的极端,需要教师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爱。本文主要从一个真实的事例引发笔者对爱的教育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爱 信任 赏识

一、 故事 回放

1.第一次接触

新学期的第一天,我一大早来到学校,就发现一对父女已经候在办公室门口。女孩看起来身体很单薄,低着头,两只小手无助地绞着衣角。

“你们有什么事吗?”

“我是这个孩子的父亲,孩子现在读三年级。”

“哦,我就是这个班的班主任。”

父亲一听忙拉了一下孩子,说:“我这孩子,从小听力不好,而且不爱说话,现在戴着助听器,老师麻烦你,安排座位时把她排在第一桌。”

“好的,我会安排的。”

父亲道了声谢谢,俯下身子交代了孩子几句,便走了。

我领着孩子走进教室。教室里还没有其他人,我便想与她交流。

“你叫什么名字?”

“你几岁了?”

我一连柔声地问了好几个问题,孩子始终低着头不说话。后来,我才知道她叫“闻文”。她是我新学期第一个接触的孩子,这也是我与她的第一次接触。

2.第一次课堂回答

不知不觉一个月过去了,我喜欢上了这个班。因为这个班的孩子们聪明、活泼、天真而富有朝气,但也存在着个别调皮、捣蛋、作业拖拉的“坏学生”。在这学期我不仅是他们的班主任,还是他们的数学老师。在每一节数学课上,我都会精神饱满的带领他们扣响数学知识的大门,每一次提问,都会有许多小手高高的举过头顶。

忽然有一天,我看见有一双稚嫩的小手举起来又缩回去了。我这才第一次真正意识到她的存在,她就是闻文。我用鼓励的眼光看着她,眼神里充满着慈爱和信任。闻文看了看我,小手又举了起来,但不是很坚定。“闻文,你来回答。”顿时教室里四十几双眼睛齐刷刷的射向她,有疑惑、有惊诧,但更多的是期待。而闻文本已张开的小嘴又合拢了,也因为紧张把头埋得更低了。

“闻文,大胆一点”。

“闻文,你能行的”。

“试一试,不要怕。”……(时钟在这一刻似乎也停止了)

有些学生可等不及了。

“老师,她不会讲的,让我来吧。”

“老师,我来”……

我不甘心,也不能放弃:“闻文,把你写好的读出来,你肯定行”……

“123加156……加44等于……123加156加44的……的和”

这是闻文的声音,细细的,但我听懂了。

“闻文,你说得对极了,真了不起,大声点,会更好。”闻文深埋的头抬起来了。我不失时机地投以赞许和期待的目光。这一次,闻文又回答了一遍,还是支支吾吾,但声音明显响了一点。同时,我也发现这个女孩把头抬起来,羞怯的看着我。忽然整个教室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自开学以来,从来没有像今天的掌声来的真切而持久。幸福的笑容第一次浮现在她的脸上,好美。

3.老师喜欢听你说

我常常在数学课堂上,有意无意地站到她身边指导她。但几天过去了,闻文似乎又回到从前。她认真听,认真做,就是不发言。有一次我看到闻文的应用题算式很快列对了,我就站在她身旁俯下身子与其讨论分析的 方法 。这一次我指名让她来回答问题。闻文一听让她分析应用题,惶恐地站着,还用无助的双眼盯着我,一言不发。为此我柔声说道:“闻文,老师非常喜欢听你说,我想其他同学也一样非常喜欢听你说。”有了大家的鼓励,闻文开始说话了。虽然支支吾吾、分析的不到位,但是同学们仍以热烈的掌声回应了她。我趁机深情地说:“我们是一个大家庭,每一个人都是家庭成员里的一员,都应得到大家的关心和爱护,那样我们就会觉得温暖而快乐。我希望课堂上能再次听到闻文甜甜的声音,课间也能听到她朗朗的笑声。”

一个学期下来,她的成绩上升了,更重要的是她变得开朗了。大家的关爱让她从自闭走向了阳光。

二、我的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特别是那些特殊的学生,因为种种原因,心理更加敏感。一个不当的眼神或手势都有可能带给孩子负面的影响。小心地呵护孩子幼小的心灵,用我们的爱读懂孩子,感化孩子,就有可能给孩子带来不一样的童年,不一样的人生。

1.给特殊学生更多的关注和爱,让他们的心灵靠近你

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离开了爱的教育,还能称之为教育吗,还能教育人吗?爱的力量是伟大的,只有教师付出真挚的爱,才能让我们的孩子学会关心,学会爱。在教师的眼中,那些特殊的学生,更需要关注和爱。他们因为身体因素或是家庭社会环境因素造成了不健康的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等。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就是坏学生。

2.用信任和鼓励,树立孩子的自信心

教师的信任,对孩子的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案例中,闻文可谓一个非常缺乏自信的孩子,我利用各种时机鼓励孩子,让孩子找到了自信心――“我能行”。信任会让人在无形的力量中发生改变。

3.赏识学生,为孩子插上理想的翅膀

教育离不开爱,教育中的爱很广很深,对学生的赏识便是一种特殊的爱。而且这种赏识的爱会让学生产生极大的动力,促使其不断地进步。周弘老师提出的赏识教育被教育界称之为一个素质教育的奇迹,他就认为“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

赏识我们的孩子,特别是那些让老师们谈生色变的特殊学生,让我们丢掉有色的眼镜,去挖掘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夸夸孩子。“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不是骂出来的”,这种说法不无道理。

尽我们所能多给学生一份真爱,一份赏识,让我们用期待的眼神,鼓励的语言,为孩子点燃希望之火,插上理想的翅膀。

参考文献:

徐慧.《谈德育工作中的情感效应》.《教育周刊》..

初中政治教学中情感教育探析

实事求是的讲,传统的政治课程授课方式难以真正唤起学生的认同,因而造成学生对政治知识内容多为死记硬背,领会十分有限。以下是我为大家分享的关于初中政治教学中情感教育之论文范文。

【内容摘要】初中政治课程中,教师不仅要完成“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教学目标,更要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因此,教师应该注重情感教育,依托有情感的教学语言运用,创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注重对教材理论知识内容的夯实,为情感升华打下基础;营造情感教育情境,帮助学生实现情感的激发。本文将就此三点展开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政治 情感教育 课堂氛围

政治课不能上成严肃的说教课,而是要更多地融入情感,使学生感受到情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才是政治课的初衷。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政治教师应当在初中政治教学中应当实现情感教育目标,也就是说,政治教师不应当仅仅满足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讲解和传递,更应当使学生通过情感教育模式实现对知识的有效理解和掌握,如此方才能够确保政治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基于实现情感教育的考量,政治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做到下述几点:

一、依托有情感的教学语言运用,创设有情感的课堂教学氛围

笔者在政治课程教学中,深深地意识到,唯有鲜活的语言,方才能够实现对学生情感的充分调动,有鉴于此,在每次授课过程中,笔者十分注意把握教学语言的应用。如我在讲“维护国家安全,关系到每个人的安危荣辱”时,我以悲愤的语调和热忱的语言讲解了日本想侵占我国钓鱼山的事例,以及前段时间菲律宾的仲裁案,随之还联系了南京大屠杀的史实,讲到动情之处,我不禁慷慨激昂,学生在我的充满情感的语言中仿佛身临其境,纷纷表达了自己对于这些事件的看法,也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

二、注重对教材理论知识内容的夯实,为情感升华打下基础

通过情感教育的模式,能够帮助学生实现对教材中理论知识的深化理解和领悟,也就是说,情感教育并非空中楼阁、沙上之屋,其必须立足于理论基础之上,方才能够有的放矢,使学生感同身受。但是在实行素质教育,强调以生为本的今天,教师为了从形式上符合这种要求,整堂课以一系列的活动进行,让学生在活动中畅所欲言。在这样的课堂上,表面看来非常的热闹,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但实际上弊端很多,首先,由于整堂课都是在学生的讨论中度过的.,老师没有对本课知识系统归纳,学生一堂课下来便没有一个系统认识,更谈不上深刻印象了。其次,在此种看似欢快的课堂之中,学生往往会受到环境的感染,因而急于发表自身的见解,这样一来,多数学生的发言欠缺理性地思考过程,对教材中的知识内容理解多浮于表面,如此一来,师生间的情感共鸣根本无从谈起。针对此种误区,笔者认为,教师必须在立足于教材知识点的精细讲解之上,方可进行情感教育。笔者在带领学生学习《难报三春晖》一课时,着重帮助学生意识到父母对子女的默默付出、无私关爱。首先,笔者通过自由回答的方式激活了课堂氛围,要求学生回忆生活中有哪些事情使自己感受到来自父母的关爱,尽管多数学生进行了踊跃作答,然而笔者从发言学生的面部表情变化来看,这些发言内容并未切中本质,也并非学生内心的真情实感,同时,在一些学生进行发言时,其他学生发出的哄笑也验证了发言学生所讲述的内容并未引发其他学生的情感共鸣。这种情况在笔者的意料之外,更没有达到教学的目的。所以在第二个班再讲授这一课时,笔者先让学生通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我们为什么要孝敬父母,怎样孝敬父母等问题?在思考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使心灵深处受到了触动。在对基本知识点进行梳理的基础上,教师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与父母之间的事情,尤其是一些感人的,或者自己感触颇多的事情,很多学生纷纷站起来回答,在回答的过程中,眼神里充满了感动与温暖。

三、营造情感教育情境,帮助学生实现情感的激发

通过营造特定的教学情境,将使学生受到情境的感染。同时,从初中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质来看,直观的教学模式更易于唤起其参与热情。信息技术时代使得公众能够获取更多的信息资源,从而为政治课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因此政治教师应当结合所讲授的课程内容,为学生遴选优质的教学素材,并通过多媒体手段为学生进行课上演示,如此将使学生获得更好地情感体验,进而养成健全人格。如:在讲初二思品课“家,温馨的港湾”时,教师便播放了歌曲《相亲相爱一家人》,在歌曲的感染下,教师展示了很多家庭生活的温馨场面,学生想起了自己的父母,想起了温馨的家庭,在音乐的感染下置身于一个和谐的、友爱的氛围之中,激发了对家庭的眷恋和对父母的情感,甚至还有的学生眼含泪花。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学生都充分体会到了家庭的温情,对“家”这个字有了更多的感悟。

四、结语

实事求是的讲,传统的政治课程授课方式难以真正唤起学生的认同,因而造成学生对政治知识内容多为死记硬背,领会十分有限。通过情感教育模式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将藉由教师同学生的情感共鸣,唤起学生对政治课程学习的认同感,而且更容易让学生理解与政治现实的必然的,不可分割的联系。另外,也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实现对政治知识内容的消化理解。因此,希望诸位教师能够恰当运用情感教育优化政治课堂,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钱莹.浅析情感因素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知识经济,2011(05).

[2]曹军强.浅谈初中政治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02).

[3]罗宇.寓情感教育于初中政治教学之中[J].考试(教研版),2009(10).

[4]胡建伟.浅析情感教育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作用[J].才智,2008(12).

  • 索引序列
  • 关于职业主题的情感教育论文
  • 关于情感教育大学毕业论文
  • 关于情感教育论文范文资料
  • 关于情感教育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 关于情感教育相关论文范文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