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旅游地理学课程论文

旅游地理学课程论文

发布时间:

旅游地理学课程论文

沈本区域旅游一体化与沈阳旅游业定位分析摘要:区域旅游一体化是指地域上接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之间建立紧密的旅游联合,实行统一的旅游政策,合理高效配置旅游资源,以利于国家或地区旅游业的共同增长。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旅游一体化已成为世界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日渐明显。在辽宁中部城市一体化的大趋势下,以沈阳为中心推动沈阳和本溪区域旅游一体化的进行,是两地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举措。 关键词:区域旅游一体化;沈阳;核心城市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和劳动地域分工的发展和深化,城市之间、区域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区域合作和共同发展已成为普遍认识,区域一体化这种发展形式越来越受到学术界和业界的一致认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区域旅游一体化已成为世界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几年来,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区域联合也随着客观需要开始出现,例如中国丝绸之路旅游联谊会、长三角旅游城市“15+1”高峰论坛、珠三角旅游推广机构等,这些区域旅游组织都极大地推动了区域旅游业的发展。 现代旅游业的竞争已从过去单一的景点景区竞争,发展到线路竞争、城市竞争,直至目前的区域竞争。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浪潮下,以城市作为区域旅游发展核心,带动区域旅游发展,已成为国际流行趋势。尽管各地的旅游资源自身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但在资源的开发经营上,完全可以打破地区间相对封闭的局面,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推广,进而形成区域内的“无障碍旅游”。在辽宁中部城市一体化的大趋势下,沈阳、本溪两市政府已经正式签订了《沈本一体化建设合作框架协议》,确定了沈阳和本溪未来发展的9大类20项一体化建设项目。而作为其中重要一项,从今年起,“沈本区域旅游一体化”将进入实施阶段。沈阳、本溪两地为推进旅游业的一体化进程,而构建区域旅游共同体,是两地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效举措。 一、区域旅游一体化的理论基础 区域旅游一体化是指地域上接近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地区之间建立紧密的旅游联合,实行统一的旅游政策,合理高效配置旅游资源,以利于国家或地区旅游业的共同增长。在区域旅游一体化的过程中,重点是要消除妨碍旅游资源在区域内共享的障碍,发挥各自旅游资源的比较优势,并利用地缘优势加强该区域旅游业整体相对于其他旅游区域的竞争力,最终使区域内的旅游资源发挥强大的规模经济效益。 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由于旅游资源的有限性和分布的不平衡性,地区间或旅游地之间依托各自的旅游资源,竞争愈演愈烈。因此,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以合作为主来促进对称性兼容和一体化互惠共生,不论是对旅游个体或旅游组织来说,都能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如今,越来越多的地区,如长三角、珠三角、三峡、闽粤赣等地区已形成或正在形成加强合作、共同培育区域旅游整体优势的共识。随着国内旅游业的发展壮大,我国旅游区域化和城市化的特征将进一步凸显。建立在旅游创新基础上的区域旅游合作,必将是未来我国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的必由之路。 二、对沈本区域旅游一体化与沈阳旅游业定位的再认识 沈本一体化及之前已先行一步的沈抚一体化,作为辽宁中部城市群规划的先期步骤,对整个辽宁中部城市群的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同时,我们也应该充分借鉴国内的两大城市圈:长三角、珠三角和国际上一些大都市圈一体化的先进经验。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我们必须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础,对相关资源进行整合,改变在传统的行政区划下松散的合作关系,促进沈本区域旅游一体化的发展。 (一)一体化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 相比其他行业而言,旅游业自身的特点使其比较容易适应一体化发展的要求。我们知道,旅游资源是分布于一定空间中的,而真正的旅游活动是按照一定的路线来进行的,在一定区域内是不可能按照各地区分割的为小的旅游空间的。旅游资源的这种特点,必然需要以区域为单位进行旅游产品的整合营销。而区域旅游一体化无疑是最理想的选择。就沈阳和本溪而言,应大力整合区域内旅游资源,实行旅游市场一体化。沈阳有清故宫,本溪有五女山;沈阳有世博园,本溪有中华枫叶之路、关门山、本溪水洞,两市完全可以联起手来,形成优势互补、错位经营、协调发展的一体化旅游市场格局。在沈本旅游圈内,可进一步整合资源,联合开发以沈阳故宫、本溪五女山为代表的世界文化遗产旅游线路和以沈阳世博园、本溪中华枫叶之路、关门山等为代表的生态旅游线路,并推动区域内线路对接、客源互通的旅游销售网络和连锁经营,形成统一的经济运行和市场监管制度体系。 (二)沈阳的地位与作用 在辽宁中部城市群中,沈阳既是辽宁省的省会,同时也是中部城市群的核心,理应起到龙头和枢纽作用。这一点,辽宁中部七城市已达成了明确的共识。一方面,鞍山、抚顺、本溪、营口、辽阳和铁岭将进一步加强与沈阳在产业分工、交通、资金和人才等方面的合作;另一方面,沈阳也要主动承担起辽宁中部区域经济中心城市的重任,既要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同时,也要进一步强化作为中心城市的集聚、扩散功能和对周边城市的辐射效应,充分利用自身在区位优势、产业基础、科技水准、信息平台和管理能力等方面的良好条件,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2006年,沈阳成功举办了世界园艺博览会。世博会的成功举办,极大地提高了沈阳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并成功改变了国内外对沈阳的旧印象:从一个灰色的以重工业为主的重度污染城市转变为一个现代的绿色活力之都。2007年,沈阳又在原世博会的基础上成功举行了世界遗产博览会。世博会和世遗会的成功举办,进一步确立了沈阳在辽宁区域经济中的核心地位,其中尤为突出的是,沈阳对辽宁区域旅游一体化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首先,世界园艺博览会不仅极大地促进了沈阳旅游业的发展,其巨大的辐射效应对周边城市的旅游业也产生了巨大的拉动作用;其次,沈阳世博会也进一步促进了周边地区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沈阳在世博会举办期间,在充分挖掘利用沈阳现有住宿接待设施的同时,利用周边城市的住宿资源,作为重要补充,分流了一部分沈阳的游客;再次,世博会加速了沈阳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迈出了向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一步,旅游业成为开路先锋。世博会的举办,有力地强化了沈阳在辽宁区域旅游一体化中的枢纽作用。 三、以沈阳为中心,推动沈本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 (一)沈阳旅游业的定位:旅游资源的集聚中心和扩散中心 现在的区域一体化形态有两种:单核式和多核式。不同的形态对核心城市的要求是不同的。从区位、规模、产业结构和核心城市作用角度分析,沈本一体化必将是以沈阳为核心的单核形态。因此,沈阳作为区域旅游的核心城市是必然的,具体来说,沈阳将起到以下两个作用。 1.区域内的集聚中心。作为都市核心区的沈阳,只有当它对各类生产要素具有强大吸引力和很高流通效率时,才能在集聚与扩散的双向互动中拉动城市群的加速发展。沈阳提出到2010年,要建成“三个中心”,即区域性商贸中心、金融中心、信息中心;“三个基地”,即先进装备制造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农业现代化示范基地和“新兴汽车城”,其基点就是主动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潮流,自觉同周边城市联手,通过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实现协调发展,进而以辽宁为中心逐级向外辐射。这个战略构想为沈阳中心城市功能的科学定位提供了基本框架。沈阳只有成为区域生产要素和资源集聚中心,才能发挥市场对区域内要素和资源置的功能。在旅游业上,目前沈阳还有一些缺憾,比如,出境旅游市场和管理不规范,旅游产业各领域国际竞争力提高不明显,旅游产品开发深度还不够,缺乏大型的有牵动作用的旅游项目,旅行社的接待能力、自主外联能力还有待提高,旅游行业法制化建设滞后等,这些方面都有待沈阳进一步的提高,才能更好地发挥沈阳在区域旅游中的作用。 2.面向辽宁内部为主的扩散。一定区域内的产业发生集聚后必然产生中心扩散,即将生产要素和客源向区域内的其他地区转移。区域内的扩散在一定程度上受形成因素的影响,但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市场机制。市场机制可以使生产要素按需求和目的地能力自由配置,从而达到最大的效率。对旅游业来说,市场机制下的扩散可以使区域旅游目的地和旅游企业形成以资本、客源、技术为粘合剂的互惠型实体,促使沈本旅游一体化由设想中的行政推动变为市场行为,由市场力量从内部推动区域内旅游产业的重组和结构调整。这样的一体化将实现产业构造由“空中”到“落地”的过程,即区域的内部化过程。同时,市场一体化将引发资源配置的外部化,即向除沈本外的辽宁其他城市、国内其他省市和境外延伸。 (二)相应的行政措施 从行政管理和公共物品提供角度,应突破行政区概念,引进区域经济的理念,着力解决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协作问题。地方也应把区域规划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明确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空间布局以及结构调整的重点和方向。为此,可采取如下措施: 1.组建沈本旅游一体化委员会,作为旅游组织和协调的常设职能机构。委员会负责制定区域旅游管理条例,并为区域旅游行政管理法制化、市场一体化、信息化、标准化、布局合理化、要素流动的自由化和合作推广促销制定“游戏规则”。 2.在合作机制上,要建立“城市旅游联席会议制度”,每年举行一次,主要是研究沈阳和本溪旅游合作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另外还要建立协调联络制度和沟通机制。 3.组织相关专家学者编制“沈本旅游一体化发展规划”。规划内容主要确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两地旅游的发展目标,重点放在两地旅游资源的整合上,优化旅游产品的结构,同时,注意保护旅游赖以发展的生态环境,保证旅游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并促进地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陆大道.论区域的最佳结构与最佳发展[J].地理学报,2001,(2). [2] 李树民.区域旅游合作的行为模式与动力机制[J].旅游学刊,2005,(3).

10月1日的晚饭后,我对爸爸说:“我要去买两本教辅书。”“好呀,我们还可顺便走走大桥,参观一下新一百!”爸爸边说边起身。这时,表妹也吵嚷着要去,我们也欣然应许了。 很快,我们来到了人民大桥。放眼望去,直觉得这里是灯的世界,灯的海洋!人民大桥两塔上的霓虹灯和空中摆动着多束玫瑰灯光配合得醒目和谐;国土大厦等楼房上的灯光让人眼前一亮;人民大桥上川流不息的车辆也带着星星点点的光芒;曹娥江对岸的开发区的灯光,更是犹如天女撤下的朵朵金花,闪着亮光;还有……我们步行来到大桥的主桥旁,只风曹娥江水明如镜,在人民大桥和赵家大桥下的部分,鲜明透彻地映着两座大桥上的灯光,江上微波粼粼,让人不禁深深地爱上了它。在美丽的江滨路上,人们悠闲地走着,被江滨路和大桥的绿色照明给陶醉了。这里的一切灯火亮光哪里只能说“与繁星争辉”呀,分明那头上的星空已被这一切所迷,星星驻足,云儿停止飘动,都不肯离去了。顿时,我由衷地产生了对百官街道的依恋和自豪。 欣赏完了大桥边的灯光,我们回身走向了大通商城。我边走边睁大眼睛看着这风光,真想把这美景装在眼睛里带走。 走进了令我们上虞人民值得骄傲的大通,我的眼前立刻展现出一个新的购物台星罗棋布,商品目不暇接,灯光流星溢彩,电梯上上下下,顾客面带春风,营业员真诚热心。我也要把这些印在脑海里,等会儿与新一百作比较。走进大通图书城寻觅我的教学辅导书,结果令人失望——我要买的书被卖光了;不过表妹倒是满意地买了一本《新作文大全》。 走出大通,我们雇了一辆三轮车去一百。哇,大街好热闹啊!五彩缤纷的服装货摊,各式各样传统风味的小吃货摊等,在道路的左侧排成了长龙阵,道上游人如织,人头攒动。因实在太拥挤,车夫只好把车子骑入左侧的一个小道,往另一条公路骑向一百商城。难怪市政府打算把这段解放街建成一条步行街,只准人们步行逛街! 到了一百,我感受最深的是一个字——“多”。在门口,自行车、摩托车、小轿车成千上万地停放着;在商城里,人们摩肩接踵,熙熙攘攘。从中可以体会出顾客对一百的感情是多么深厚。与大通相比,一百商城的营销特点是制造一种良好的购物气氛,商城里的商品多而全,就那么蕴含激情的放在那儿,时常会有顾客驻足问价,你不注意时,还会有营业员拿着扩音器推销。看来,一百繁荣兴旺是错不了的! 走出一百,我有三点失望:1、一百取消了购书部;2、一百的装饰没有大通的精美,尽管够舒适;3、我们无瑕去一百地下超市,没能享受到那条“坡道电梯”。不过,一百留给我的印象是“上虞购物之都”。 为了买到教学辅导书,我们来到了新建成的新华书店。来到二层的教学辅导书部,我很快就找到了我要买的书,还真有“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感觉。在这里,我深深地感到了一字——“静”。无论是不是读书人,都很纪委尽情地阅读、寻觅。 在回家的路上,我想:上虞的变化真大呀!勤劳智慧的我们上虞人民积极借鉴别的大城市的优点,强抓经济建设,让每一个上虞市民打心眼里爱上虞城。我看,我们上虞一定会一举创建成省级文明城市! 在国庆节,我经过这么一游,更爱家乡,更爱祖国了!

我也正要写这样一篇论文呢,哎,可怜啊,绞尽脑汁了啊。。正在收集资料中,先开始写开题报告。。。。。话说,估计是没有人会给你写了啊,这个太费神了啊。。。。网上有买哦,大概300到500块钱一篇吧。。。你还是自己稍微费点心思吧,网上收集下论文的范文,模仿着写写吧。。祝你好运喽。。。 我们也可以私下交流啊。。。

旅游地理课程设计论文格式

题目: 学生姓名: 学 号: 专 业: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系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打印(外语系网页),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学生查阅资料的参考文献应在5篇及以上(不包括辞典,手册),开题报告的字数要在1000字以上. 4.有关年月日等日期的填写,应当按照国标GB/T 7408—94《数据元和交换格式,信息交换,日期和时间表示法》规定的要求,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2004年9月26日"或"2004-09-26".1.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2.本课题的基本内容 3.本课题的重点和难点 4.论文提纲5.参考文献 6.研究进度 毕 业 论 文 开 题 报 告 指导教师意见:(对本课题的深度,广度及工作量的意见)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系部审查意见: 系部负责人: 年 月 日 关于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探究实验报告小组成员:XX XXXX XX XXXX XXX XXXX 指导老师:XXX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物质文明建设的基础。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工作和生活环境质量恶化,威胁着人民群众的健康。保护环境,实质就是保护物质生产活动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物质基础。一粒小小的钮扣电池可污染600立方米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一节干电池可污染12立方米水、一立方米土壤,并造成永久性公害……自从第一只化学电源伏打电池问世以来,已经历了两个世纪了,在这期间,电池为我们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本世纪7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移动电话,BP机,手提电脑等电子产品走进消费者的日常生活,使电池这一家族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但凡事有利必有弊,大量电池废弃后给人类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污染,据测试一粒钮扣电池能污染60万升水,一个人一生也喝不完,一节1号电池烂在地里,能使一平方米土地失去使用价值,多么触目惊心的数字呀,于是我们课题组选择了这个课题,希望能对此作进一步的了解,从而为废电池回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为我们的环保事业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过的废旧干电池,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回收利用,造成了浪费,也污染了环境。其实,被废弃的干电池,其锌壳只损耗了一小部分,二氧化锰也只起了一点氧化的作用,碳粉、石墨棒和铜帽还远远没有被消耗。如果能加以回收和利用,就具有很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废电池都是危险品,碰也碰不得,电池种类不同,对于环境的污染差别也很大,应区别对待,有些电池如碱性干电池和镍氢电池不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但有些电池如镉镍电池含有有害物质,进入环境长期作用,可能直接危及人们的健康。废电池中含有汞、镉、铅、锌等重金属有毒物质。人若汞中毒,会损害中枢神经系统,死亡率高达40%;镉的主要危害是肾毒性,还会续发“痛痛病”( 引起骨质疏松,软骨病和骨折)同时还是致癌物质;人体食用含铅的食物,会影响酶及正常血红素合成,影响神经系统; 废电池的危害:废弃在自然界电池中的汞会慢慢从电池中溢出来,进入土壤或水源,再通过农作物进入人体,损伤人的肾脏。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无机汞可以转化成甲基汞,聚集在鱼类的身体里,人食用了这种鱼后,甲基汞会进入人的大脑细胞,使人的神经系统受到严重破坏,重者会发疯致死。著名的日本水俣病就是甲基汞所致。镉渗出污染土地和水体,最终进入人体使人的肝和肾受损,也会引起骨质松软,重者造成骨骼变形。汽车废电池中含有酸和重金属铅泄漏到自然界可引起土壤和水源污染,最终对人造成危害重金属污染,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人类如果忽视对重金属污染的控制,最终将吞下自酿的苦果,因此,加强废旧电池的回收就日显重要了让我们从点滴做起控制废电池的污染吧。 hh

在写论文时国内外同类课题研究水平概述:

选题在该领域的水平和发展动态: 众所周知,旅游业在现代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去旅游放松心情,陶冶情操,增加见闻,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

旅游业随之也带动了其产业的发展,产生了很多的经济效益,中国的旅游业在改革开放30年以来,保持了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态势,领各行业之先,国内积极参与全球和区域合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也给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的机遇,我国在旅游领域里面迈入了世界旅游大国的行列。

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服务业总体规模的扩大和整体质量的提升,成为我国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也会产生很多的问题,所以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的情况下,专家学者了解旅游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措施和解决方案。

很多的周刊杂志也发表了关于该选题的文章,现在这是一个热点问题,受到了很多人的关注,目前国内外的学者在这方面的实验研究已取得了诸多可借鉴的成果,实际研究取得了很多成绩,国内现在对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主要研究的有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我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正确处理旅游业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对策选择,这方面的研究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和完善,要跟着旅游业的发展而日趋合理化。

近年来研究成果呈明显增势,各种学术论文、著作不断涌现,从公开发表的形式来看,主要有两大类: 旅游、地理、历史和其他相关报刊、杂志(以学报为主)上刊登的有关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的论文,这种类型的研究成果最多。

旅游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选题是论文写作关键的第一步,直接关系论文的质量,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旅游专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

一、毕业论文选题注意事项

1、论文的论题切记大而空,题目要细,要有 针对性,不要 出现 太大的范围。

2、论文选题时 要经常与导师邮件、电话沟通,但电话沟通要注意时间。

3、 要熟悉 自己的 论文题目,根据题目 和 思路 列提纲,围绕提纲 搜集材料,整理成文字。

二、旅游专业选题

1、家乡所在地的旅游发展规划研究;

2、家乡所在地旅游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研究;

3、城市或主要景区市场供求关系及发展趋势研究;

4、旅游形象设计研究;

5、旅游区划等级系统的研究;

6、旅游产品开发与市场营销研究;

7、旅游景区开发与保护关系的研究;

8、不同性质旅游景区开发对策研究;

9、长春“雕塑公园”的市场研究;

10、长春“世界风景园”的.市场研究;

11、长影世纪城的市场研究;

12、长春市文化街区的研究;

13、长春市韩国街文化特色研究;

14、吉林市文化街区和旅游景点研究;

15、吉林省渤海旅游资源开发的新探索;

16、我省旅游资源前 瞻 性开发探讨;

17、长春城市旅游形象定位思考;

18、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若干思考

19、主题公园:城市旅游形象的新名片 20、关于开发我国农村旅游市场的思考

21、论文学旅游资源的开发

22、试论当前旅游开发中的资源观和市场观

23、中国入境旅游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探讨

24、旅游资源概念及其认识

25、xx年吉林省(长春市或其他地区)旅游局调研成果

26、生态旅游与当地居民利益 27、浅论我国商务旅游开发 28、吉林省旅游开发与规划研究

27、开展旅游地理研究的意义

旅游地理论文

中国旅游地理主题:中国丰富多样的旅游景观与文化特色。摘要:中国国土广袤,山川锦绣,自然绚丽,景观多姿,位置适中,形胜优越,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民族众多,习俗迥异,土产丰饶,工艺绝伦,风味佳肴,名扬海外。由于中国旅游资源的无比丰厚及其巨大魅力,中国旅游业起步虽较晚,但在兴旺发达的世界旅游业中,却有雄厚的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关键词:中国旅游,丰富多样,美丽奇特,历史文化。正文:我国是世界上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国家,资源种类繁多,类型多样,具备多种功能。以地貌景观而论,我国地势西高东低,整体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且我国拥有类型多样、富有美感性的、不同尺度的风景地貌景观,这在世界上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再以旅游气候资源为例,中国不仅有纬向性的多样气候带变化,还有鲜明的立体气候效应,尤其在横断山脉地区,可谓“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中国南北既有四时如春的繁花似锦的美景,又有类型多样的海滨、山地、高原和高纬地区的避暑胜地,还有银装玉雕的冰雪世界,以及可避寒趋暖的海南岛。多样的风景地貌和多功能的气候资源,为生物界提供了优越的生存栖息环境,使自然景观更加绚丽多姿。著名的五岳(恒山、泰山、华山、嵩山、衡山)是中国山景的代表。许多奇异的山石以鸟兽物象喻景,加上绘声绘色的神话传说,使许多山石更富神秘色彩。如 承德的磬锤峰、武夷山的玉女峰、桂林象鼻山、雁荡合掌峰、黄山莲花峰等属中尺度的造型山景。 小尺度乃至微尺度的山景,如厦门万石园笑石,普陀双龟听法石,东山岛风动石,黄山梦笔生花,路南石林中的象踞食台、凤凰灵仪、孔雀梳翅等。 中国江河如织,从涓涓细流的山涧到坦荡宽阔的大江皆有。在众多的河景中,尤以桂林—阳朔间神奇的漓江和雄伟磅礴的长江三峡为佼佼者。饱含诗情画意的富春江,恰赛人间仙乡的九寨沟,咆哮奔腾的黄河峡谷,潺潺流水隽永幽雅的北京西山樱桃沟,均系别具情趣以水景为主体的不同尺度的旅游资源。中国拥有大小湖泊2万多个,尤以“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驰名于世。许多湖泊因其风光明媚而具有疗养与旅游价值。从水天一色的鄱阳湖与洞庭湖,烟波浩渺的太湖与五百里滇池,美如碧玉的洱海,天山天池、赛里木湖和阿尔泰山的喀纳斯湖,到京都侧畔的昆明湖,都是著名旅游胜地。中国现有的海滨旅游胜地有大连、北戴河、烟台、青岛、普陀、厦门、深圳、澎湖、崖县,目前正在开发与待开发的尚有辽宁金县、兴城,河北昌黎、抚宁,山东海阳,江苏连云港,福建湄州岛、崇武,广东大鹏湾、珠江口,广西北海等。其中有避暑胜地,也有难得的避寒胜地。 中国具有世界上特有的奇花异木,珍禽贵兽。珍稀特有动物资源,如大熊猫、金丝猴、白唇鹿、褐马鸡、黑颈鹤、黄腹角雉以及扬子鳄等,均为中国特有种。银杏、银杉、金钱松、台湾杉、白豆杉皆珍稀孑遗裸子植物。被子植物中,中国占世界总科数的53%,其中不乏古老类群和特有种,如珙桐、香果树、昆栏树、连香树、鹅掌楸、水青树等。 一些动植物的栖息繁衍区, 如黑龙江扎龙鹤乡, 江苏与青海鸟岛,福建鸳鸯溪,云南大理蝴蝶泉,世界罕见的物种基因库──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有动植物生命摇篮之称的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以景色奇秀而新辟的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以及列入联合国组织的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的长白山、卧龙山和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等等,都是发展旅游的得天独厚的地方。 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历史古迹遍及各地。中国历史上作为中央王朝的京都或封建割据政权首府的,从禹都阳城到元明清三代帝都的北京,不下百余处,其中安阳市、北京市、西安市、洛阳市、开封市、南京市、杭州市居于显赫地位,被称为中国七大古都,遗留古迹最多,西安与北京几乎平分了封建社会前期和后期的帝都历史。举凡宫殿、园囿、稷坛、陵寝、王府、第宅、寺庙、道观等,大多集中在京城及其郊区,成为人文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名城。 历史与文化之间有渊源不可分割的关系。在中国的文化遗存中,宗教文化影响深远,五台、普陀、峨眉、 九华是中国著名的四大佛教圣地, 厦门南普陀、宾川鸡足山、泉州开元寺、杭州灵隐寺等,亦终年香火不绝。寺庙、道观、经堂不仅是建筑艺术的精华,而造像、壁画、碑碣、题楹等也极富文化价值。敦煌莫高窟、吐鲁番柏孜克里克、大同云冈、洛阳龙门、永靖炳灵寺、固原须弥山、庆阳北石窟、巩县石窟、大足北山与宝顶、剑川石宝山、杭州飞来峰石窟等是吸取印度阿旃陀石窟艺术精华,结合华夏民族特色再创造的艺术结晶。石窟内珍藏着大量雕塑石刻和壁画,是一座座历史文库和艺术文化瑰宝。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新中国成立后,通过识别并经中央政府确认的民族共有56个。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服饰装束,民风习俗,节日喜庆。每个民族都有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因此我国被誉为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许多兄弟民族能歌善舞,习俗奇异,居室别致,服饰精美,尤以内蒙古、新疆、云南、贵州、西藏、四川等地开展民族风情旅游具有特别重要意义。

(一)旅游论文1.旅游业性质辨析《2011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中国旅游绿皮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 42.关于我国旅游规划的批判、反思与前瞻《2008年中国旅游发展分析与预测》(中国旅游绿皮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43、十大观念变革,助推中国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中国旅游报》2008年7月23日、25日(11版视野)4.颠覆传统观念 助推旅游规划升级 《中国旅游报 2010年12月22日14版;12月29日14版;2011年1月5日16版;12日12版》5.旅游开发的新理念《21世纪旅游中国》广东旅游出版社.要对旅游资源进行深度研究《旅游学刊》(核刊)中国旅游发展笔谈栏目.旅游市场调查应包括客源地调查.旅游学刊(核刊)中国旅游发展笔谈栏目.国外乡村旅游开发研究综述《旅游科学》(核刊).关于世遗涨价问题的管见《旅游科学》(核刊).基于“第四代港口”新概念的港口旅游开发研究《旅游科学》(核刊).区域旅游规划技术方法探讨--以《宁夏中卫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为例 《规划师》(核刊).风景区规划城市规划化纠正机制探析--基于两个风景区的实证研究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区域旅游开发战略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经济地理》(核刊).四论现代人造模拟景观的开发《经济地理》(核刊).中国西部旅游开发条件与对策《地理学与国土研究》(核刊).我国民族服饰分布的地理背景及在旅游业中的利用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核刊).山东省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对策《经济地理》(核刊).再评山东的旅游资源 《经济地理》(核刊).关于重建山东旅游格局的设想《地理学与国土研究》(核刊). “三孔”游览路线的设计与环境氛围的营造 《旅游学刊》(核刊).孟子故里旅游开发战略研究《地理学与国土研究》(核刊)1993、222.区域旅游地理层次与人造景点之创意策划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核刊)2002、523.关于当前我国旅游规划中几个关键问题的管见 《旅游学刊》(核刊).不能把引景空间商业化 《旅游学刊》(核刊)、25.对山东发展旅游业几个问题的探讨《旅游开发与旅游地理学》 旅游教育出版社 .山东旅游资源类别划分的初步研究 《山东省旅游地学研究会论文集》第一集27.山东国内旅游客源市场分析《山东省旅游地学研究会论文集》第二集28.济宁市旅游开发战略研究《旅游地学的理论与实践》地质出版社.谈王祥故里的旅游开发《当代沂蒙》.旅游规划要为当地解决实际问题 《中国旅游报》.为泰安支几招 《中国旅游报》2002 ..水浒旅游何时不再画地为牢 《中国旅游报》2002、3、2933.人造景观:何时回归理性开发 《旅游时报》.透视人造景观 《中国环境报》旅游天地版 .当前我国旅游规划中几个关键问题的管见 《旅游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年3月36.关注旅游规划中的城市化趋势 《中国旅游报》经济观察栏目。37.中国传统社区的旅游开发《中国旅游报》2004年11月29日(14版)38.陵水旅游的致胜战略《中国旅游报》2005年8月22日。39.黄金周制度利国利民《中国旅游报》2005年9月26日40.时尚产品打造,运作方式升级——淄博市旅游产业提升的思考 《中国旅游报》2005年10月19日41.阿尔山旅游开发战略构想 《中国旅游报》2005年11月23日42.做到既卖山水,又卖健康 《中国旅游报》2007年9月28日 国内外专家解读“焦作现象”专题(17版)43.庐山地质公园的发展思路 《中国旅游报》2007年10月24日(14版)44.对桂林实现旅游产业升级换代的建议 《中国旅游报》2008年2月15日(10版)45.深化焦作现象促使焦作市社会经济再创辉煌 《走向世界的焦作旅游-“焦作现象”国际论坛论文汇编》 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8年1月46、大学生村官,让乡村旅游更有活力。专家建言:要做好调研莫仓促上阵 《中国旅游报》2008年5月9日47、对旅游本质的有益探讨-《旅游哲学引论》评价《中国旅游报》2008年10月22日11版48、我国旅游竞争力为何低 《北京科技报》 2009年6月8日49、也说城市观光车 《中国旅游报》2009年8月26日50、 “中国旅游日”应有之义:共识、推动、人本、和谐 《中国旅游报》2010年2月3日51、立体审视旅游业的战略定位 《中国旅游报》2010年3月8日52、低碳旅游,旅游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国旅游报》2010年4月14日53.加强对七夕文化产业开发的战略性思考 《中国艺术报》2010年8月17日54. 琼澳旅游文化合作路径探析 《中国旅游报》2011年2月23日55. 以生态学视角审视旅游综合体 《中国旅游报》2011年5月11日第2版56. 名扬天下,何必争你地我地 《新京报》 2011年5月25日57. 京沪高铁旅游对策初探 《新京报》 2011年7月20日(二)旅游著作与教材1.《区域旅游发展与管理研究》中国旅游出版社 第一作者2.《旅游景区项目策划》 中国旅游出版社 第一作者3.《旅游策划理论与实务》中国林业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一作者4.《旅游规划与开发》北京大学出版社 第一作者5.《旅游开发与规划》武汉大学出版社 副主编6.《21世纪旅游·中国》广东旅游出版社 副主编7.《宁夏回族自治区旅游市场营销规划》中国第一本省级旅游市场营销规划 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5年7月 主持人8.《宁夏回族自治区旅游产业5年行动计划》 中国第一本省级旅游产业5年行动计划 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5年7月 主持人9.《迈向21世纪的山东旅游业》 山东人民出版社 撰写第七章: 山东旅游资源评价及旅游区划10. 《世贸组织与济宁发展》 山东人民出版社2001、11 撰写专题:建设文化大市的济宁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三)旅游文章发表在《中国旅游报》、《旅游天地》、《山东旅游》、《中国环境报》、《走向世界》、《漓江日报》、《中学地理教学参考》、《齐鲁地名》等报刊上的旅游文章共100余篇(四)地理论文1.梁启超人地关系研究及其学术思想 《地理科学》 1996年第16卷1期2.试论人类身高的地域差异规律及其应用 《人文地理》 1993年8卷3期3.试论人类逆针向行为成因及其应用 《人文地理》 1996年11卷2期4.北宋时期梁山地区地理环境探考—兼论宋江据此起义的可能性 《水浒争鸣》第5期 1987年8月5.初探鲁西平原地名特征及其成因 《地名知识》 1991年2月6.我们都来自五湖四海 为同一地理规律制约 《北京青年报》2008年1月30日专版 (《文摘报》、《青年文摘》2008年第四期、《中国民航报》2008年2月20日12版)转载(五)地理方面的专著教材独撰、合著、主编、参编专著、教材、地方志8部1.专著:《社会.文化.环境》 云南科技出版社 .专著:《社会发展地理学概论》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专著:《文化地理学》 北京出版社 .教材:《人文地理学》湖南地图出版社 1992、12 撰写第七章 旅游地理学5.教材:《中学地理教材教法》 石油大学出版社 .教材:《地理教学法通论》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教材:《菏泽地理》 明天出版社 .地方志:《梁山县县志》 新华出版社 .地方志:《梁山县地名志》 (六)旅游规划1.主持的旅游规划1)省级旅游规划(1)宁夏自治区旅游市场营销规划 《中国旅游报》2004年1月9日以《营销 宁夏在行动》为题予以报道)。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中国第一部省级市场营销规划。(2)宁夏自治区旅游发展五年行动计划 《中国旅游报》2004年1月9日以《营销 宁夏在行动》为题予以报道)。中国旅游出版社2005年8月出版。中国第一部省级5年行动计划规划。2)地市级旅游规划(1)山东省泰安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含世界双遗产、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文保单位、国家森林公园等。《中国旅游报》2002年1月18日以《为泰安支几招》为题予以报道)(2)山东省济宁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包括曲阜市、邹城市、梁山县、微山县等;含世界遗产、国家文保单位、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森林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中国旅游报》2002年9月30日以《济宁确定旅游发展总体框架——高起点规划,大力度开发》予以报道)(3)山东省临沂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中国旅游报》1999年6月21日以《起步晚更要重规划--临沂老区旅游开发起点高》为题予以报道)(4)山东省聊城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地级市)(5)山东省东营市旅游战略规划暨项目策划方案(国家自然保护区)(6)山东省淄博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地级市、含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文保单位,国家森林公园)(7)山东省莱芜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8)山东省菏泽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9)宁夏固原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含国家森林公园、国家自然保护区、国家文保单位)(10)宁夏中卫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11)宁夏吴忠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12)威海市东方幸福海岸旅游开发专项规划(含国家风景名胜区)(13)山东省日照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修编)2008年4月2日通过评审(《中国旅游报》以“日照向阳光要效益”为题予以报道)(14)安徽省淮北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修编 2008年9月启动)(15)河南省南阳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修编 2009年12月启动)(16)安徽省蚌埠市旅游产业十二五规划(2010年4月6日启动)(17)贵州省贵阳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2011年4月启动)3)县市级旅游规划(1)山东省梁山县旅游规划(1985年编制 中国第一部旅游规划)(2)山东省蓬莱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含国家风景名胜区和国家文保单位)(3)山东省邹城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含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文保单位、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森林公园)(4)山东省微山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含省级风景名胜区)(5)山东省东平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含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文保单位)(《中国旅游报》2000年8月30日以《打梁山泊品牌 做水浒文章――东平县旅游规划通过评审》为题予以报道)(6)宁夏中卫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含国家AAAA级旅游区——沙坡头)(《中国旅游报》以中卫,小城蕴涵大课题为题予以报道 )(7)山东省沂源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含国家文保单位)(8)山东省博山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含国家森林公园,省级风景名胜区)(9)山东省桓台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含省级风景名胜区)(10)山东省莱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含国家文保单位)(11)山东省郯城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12)山东省邹平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含省级森林公园)(13)山东省章丘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含省级森林公园、国家文保单位)(14)山东省沾化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15)山东省嘉祥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含国家、省级文保单位)(16)山东省张店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17)宁夏泾源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含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18)宁夏西吉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含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19)宁夏利通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山东省淄川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1)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2)山东省新泰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3)河南省栾川县旅游市场营销规划(24)山东省淄博市大鲁山旅游发展规划(25)山东省邹平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修编)(26)山东省博兴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7)山东省枣庄市中区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8)福建省泰宁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29)福建省泰宁县旅游市场营销规划(30)福建省泰宁县旅游产业发展5年行动计划(31)贵州省修文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修编)(32)山东省东平县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修编)(33)海南省万宁市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34)内蒙古鄂温克旗旅游产业发展总体规划(35)山东省梁山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0年版)(36)安徽省潜山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0)(37) 湖南省桑植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暨八大公山人与生物圈自然保护区概念性规划 (2011)4)旅游景区规划(1)山东省临沂市蒙山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国家森林公园)(《中国旅游报》1999年6月24日以《昔日革命名山 明朝旅游胜地--沂蒙山确定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为题予以报道)(2)山东省临沂市蒙山旅游区旅游分区建设规划(国家森林公园)(3)山东省聊城市北方水城旅游开发建设规划(含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文保单位)(4)山东省曲阜市孔庙、孔府、孔林暨明故城旅游开发建设规划(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文保单位)(《中国旅游报》2001年3月9日以《曲阜构建东方圣城 激活古老文化》为题予以报道)(5)山东省水泊梁山风景名胜区旅游开发建设规划(省级风景名胜区)(6)宁夏中卫市湿地边关旅游开发建设规划(7)宁夏中卫市长城边关景区开发建设规划(8)宁夏玉泉营农场旅游开发建设规划(9)宁夏西夏离宫旅游区开发建设规划(10)宁夏南梁农场旅游开发建设规划(11)山东省鲁山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建设规划(省级森林公园)(12)山东省莱州市大基山旅游开发建设规划(13)山东省沂南县孔明文化旅游区旅游开发建设规划(《中国旅游报》2001年2月23日以《先以纪念地打造品牌,再以场景地对应大众游客——诸葛亮故里旅游规划通过评审》为题进行报道)(14)山东省牟平区养马岛礁石滩景区旅游开发建设规划(国家风景名胜区)(15)山东省荣成市花斑彩石风景区旅游开发建设规划(16)山东省荣成市槎山风景区旅游开发建设规划(省级风景名胜区)(17)山东省荣成市石岛风景区旅游开发建设规划(18)山东省费县北方石林风景区旅游开发建设规划(19)山东省长清县卧龙峪风景区旅游开发建设规划(20)山东省莱芜市大峡谷游览区旅游开发建设规划(21)山东省莱芜市大山水游览区旅游开发建设规划(22)山东省莱芜市棋山游览旅游开发建设规划(23)山东省莱芜市万福山游览旅游开发建设规划(24)山东省莱芜市青石关游览旅游开发建设规划(25)山东省莱芜市莲花山游览旅游开发建设规划(省级森林公园)(26)山东省莱芜市云台山游览旅游开发建设规划(27)山东省莱芜市独路游览旅游开发建设规划(28)山东省郯城县马陵山古战场旅游开发建设规划(省级森林公园)(29)山东省章丘市锦屏山游览区旅游开发建设规划(30)山东省章丘市龙山文化游览区开发建设规划(国家文保单位)(31)山东省章丘市海山湖游览区开发建设规划(32)山东省临淄区土峪村旅游开发建设规划(33)山东省莒南县天佛风景区旅游开发建设规划(省级风景名胜区)(34)山东省邹平县鹤伴山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建设规划(省级森林公园)(35)山东省巨野县金山旅游区开发建设规划(36)山东省岱岳区泰山东缘——山外山旅游区开发建设规划(37)山东省曲阜市石门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规划(国家森林公园)(38)山东省平阴县胡庄天主教文化旅游区开发建设规划(39)山东省桓台县马踏湖游览区少海景区旅游开发建设规划(省级风景名胜区)(40)山东省沂水县姬王崮景区旅游开发建设规划(41)山东省沂水县沂水湖景区旅游开发建设规划(42)山东省沂水县水洞景区旅游开发建设规划(43)山东省沂水县山东小延安景区旅游开发建设规划(44)山东省沂水县留虎峪景区旅游开发建设规划(45)山东省滨城区秦台旅游区开发建设规划(46)山东省济南市农高园旅游开发建设规划(47)山东省曲阜市尼山旅游区开发建设规划(《中国旅游报》以《尼山旅游区开发建设规划》获专家高度评价——曲阜第四孔呼之欲出为题予以报道)。(48)山东省汶上县中都佛苑旅游开发建设规划(49)山东省平度市大泽山旅游区核心区开发建设控制性规划(50)山东省平度市大泽山东方葡萄庄园开发建设控制性规划(51)山东省平度市天柱山旅游区开发建设控制性规划(52)山东省平度市即墨故城遗址—六曲山古墓群旅游区开发建设控制性规划(53)山东省平度市旅游区开发建设调整性规划(54)山东省郓城县蓼儿洼旅游区开发建设规划(55)山东省巨野县齐鲁会盟台旅游开发建设总体规划(56)山东省微山县微山岛旅游区开发建设规划(57)山东省青州市云门山旅游开发建设规划(58)山东省青州市王府游乐园-南阳湖旅游开发建设规划(59)山东省青州偶园街旅游开发与保护改建规划(60)山东省枣庄市铁道游击队纪念园旅游开发建设规划(61)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石空寺旅游开发建设规划(62)枣庄鳌山风景区旅游开发建设规划(63)山东省沂南县红嫂家乡旅游开发建设规划(64)山东省沂南县诸葛亮文化旅游区旅游开发建设规划(修编)(65)山东省菏泽市环城林带旅游开发总体规划(66)山东省菏泽市牡丹之乡旅游开发总体规划(67)山东省中华牡丹园修建性详细规划(68)山东省菏泽市百花园修建性详细规划(69)山东省菏泽市古今园修建性详细规划(70)山西省阳城县郭峪村控制性详细规划(71)山西省阳城县郭峪村修建性详细规划(72)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青铜峡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73)山东省邹平县南部山区旅游学线路产品规划(74)山东省邹平县澧泉寺控制性详细规划(75)山东省邹平县范公故里控制性详细规划(76)山东省邹平县鹤伴山控制性详细规划(77)山东省雕窝峪控制性详细规划(78)山东省平阴县玫瑰天国旅游区总体规划(79)山东省平阴县玫瑰庄园修建性详细规划(80)山东省平阴县玫瑰园修建性详细规划(81)石嘴山市长城沟旅游开发总体规划及重要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82)新疆那拉提旅游总体规划及结点控制性详细规划(国家旅游局项目 竞标第一名)(83)贵州省修文县阳明文化园概念性规划(84)贵州省修文县不老寨概念性规划(85)山东省垦利县渤海垦区修建性详细规划(2008年8月评审)(86)山东省枣庄市中华车祖苑控制性详细规划(2009年9月)(87)山东省东平县水浒风情苑控制性详细规划 (2009年9月)(88)山东省东平县水浒风情苑重点地段修建性详细规划 (2009年9月)(89)山东省博兴县打渔张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9年11月3日评审)(90)山东省博兴县兴国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9年6月评审)(91)内蒙古鄂温克旗维纳河矿泉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2009年10月5日考察)(92)齐鲁农业文化遗产园开发建设规划 2010年6月23日,中国旅游报以“社区型活态遗产农业或将成为农业旅游新类型”为题,对我公司编制的《齐鲁农业文化遗产园》进行了报道。(93梁山旅游区核心景区文化包装规划、后寨后裔社区与宋代风情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水浒广场服务区修建性详细规划(2010年4月23日启动)(94)枣庄市中华车祖苑第一期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2010年4月27日启动)(95)南阳市独山玉苑概念性规划(2009年12月启动)(96)南阳市南水北调观光带概念性规划(2009年12月启动)(97)海南野生动植物园新区概念性规划(2010年3月)(98)山西省晋城市游憩商业区(RBD)概念规划(2010年3月)(99)唐山丰润还乡河项目改造概念性规划(2010年4月)(100)山东省菏泽市环城游憩带旅游发展规划暨重点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101)山东省郓城县九天玄女庙修建性详细规划(102)山东省乐陵市乐活世界总体规划暨重点地块修建性详细规划(103)贵州省凯里香炉山修建性详细规划(104)福建永定初溪土楼世界遗产区总体规划暨重点地块修建性详细规划(2011年4月启动)。2.主持的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山西省长治县慈禧故里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武当之道——中国第一个旅游经济特区发展模式研究(2009年11月11日,中国旅游报连续30预期连载)3.主持的旅游项目策划1)山东省平度市桃花涧度假区旅游开发项目策2)山东省日照市旅游·港口·人居西安推介周策划方案3)山东省博山区和尚坊旅游开发策划4)山西省阳城县皇城相府旅游区整合提升总体策划方案5)宁夏乐活湿地旅游项目建议书6)中国天马节策划总案(2008年11月)7)梁山旅游区项目建议书(2010年4月)4、文化产业规划1)黄帝故里文化产业策划总案(《中国旅游报》2006年1月20日以黄帝文化舞起“中原崛起”的龙头为题予以报道)2)河南省郑州市中原文化苑策划方案(2009年7月完成)3)河南省郑州市中华文化产业苑策划方案4)河南省洛阳市汉魏故城文化旅游产业园区总体规划(2009年竞标第一名)5.参与的旅游规划1)山东省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广西资源县八角寨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3)山东省济南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4)山东省荣成市成山头风景名胜区旅游开发建设规划(国家风景名胜区)5)北京西城区旅游发展促进战略规划6)北京通州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7) 山西长治慈禧故里旅游区控制性详细规划8)湖北黄陂区木兰山地质公园总体规划9)贵州省平塘县地质公园总体规划10)湖北大老岭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11)密云县旅游产品策划方案12)密云县旅游营销策划方案13)安徽省旅游产业总体规划(修编 2009年11月启动)14)河南省旅游产业十二五规划 顾问(2010年5月)15)河北省承德市普世街区概念性规划16)长春市高新区文化旅游园区规划

旅游地理学论文范文

旅游管理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关于旅游管理论文开题报告如何写呢?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旅游管理论文开题报告,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论文题目: 我国度假旅游环境的特点分析与营造

一、论文选题的动因(背景或意义):

中国的度假旅游发展到现在,自1992年成立了12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以来,各地方纷纷效仿,大小不一、等级不同,不论去哪里旅游,到处可见“旅游度假区”字样,发展之迅速,范围之广都超出人们的想象之外,但是如此积极的大跃进,整体的效益并没有提高,而是在坎坷中进行。

虽然对于旅游度假区已经有屡见不鲜的感觉,但是中国度假旅游的发展并不是十分的成熟,因此,度假旅游成为现在很热门的一项研究主题。 而从中国度假旅游发展的现状以及前辈们对于休闲旅游与度假旅游的区分概念来看,中国的度假旅游区大部分都不能将休闲旅游、观光旅游明显的区别开来,在我看来,很多的旅游度假区徒有其名,却并无实质或者说明显的与其他区分的内容。因此,对于度假旅游环境的特点分析就很有必要,在分析的同时能够相对找出一些方法或者措施便是本次研究论文的主要目的。

二、论文拟阐明的主要问题:

度假旅游成为今天很热门的一个话题,但是对于它的研究,还没有比较成熟的研究体系,本文主要从度假旅游环境的特点出发,通过研究,找到现在的度假旅游环境所应该具备的元素与中国度假旅游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与外国旅游度假环境进行对比分析,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建立具有中国特点的度假旅游环境体系。同时,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分析营造度假旅游环境所需注意的事项,使整个营造过程中通过最少的损耗获得最大的效益。

三、论文提纲:

1 文献综述

2 度假旅游与环境关系

度假旅游对环境的促进作用

环境对度假旅游的反作用

3 我国度假旅游环境的特点分析

我国度假旅游环境的类型

我国度假旅游环境的特点分析

我国度假旅游环境的现状与问题

与国外度假旅游环境的比较分析

4 我国度假旅游环境的营造

发展度假旅游的条件分析

我国度假旅游环境营造原则

我国度假旅游环境营造的问题思考

度假旅游环境特色的保持

5 结论

四、论文工作进度安排:

给出论文撰写到每一部分的时间进度计划表(要与学院要求的最后交论文时间相吻合)

完成论文前半章(度假旅游环境分析)

完成论文后半章(度假旅游环境营造)及初稿整理

完成论文修改稿及完善

完成论文三稿

完成毕业论文定稿

五、主要参考文献及相关资料:

1、蔡家成.度假旅游产品、项目的开发建设.中国旅游报.

2、Chuck .向萍.度假饭店的开发与管理(第二版).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

3、龚立仁.旅游度假区 路在何方.中国旅游报.

4、黄向,苏丹.旅游英语.21世纪旅游专业系列规划教材.暨南大学出版.2009

5、黄郁成.新概念旅游开发.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

6、姜红敏.度假旅游相关概念界定探讨.现代商贸工业.2009第12期

7、刘家明.游度假区发展演化规律的初步探讨.地理科学进展.(2)

8、骆文韬.走向21世纪的中国度假旅游.中国旅游出版社.1997

9、Robert Christie Mill.李正喜.度假村管理与运营.大连理工出版社.2002

10、王运姣,王琪.关于度假旅游的研究评述.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15期

11、肖红艳、李琦.论分时度假在中国本土化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7年5月版

12、徐菊凤.中国休闲度假旅游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8

13、杨铭铎,陈心宇.休闲、养生、度假旅游概念分析.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年29期

14、杨群,盛红.深圳发展东部滨海旅游度假区的前景分析.海岸工程2003年9月

15、杨霞.龙佑温泉度假区温泉旅游开发.消费导刊,2009(2)

16、郑冬子主编.旅游地理学.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17、郑建雄.休闲旅游产业概论.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18、周建明.旅游度假区的发展趋势与规划特点.国外城市规划.2003年01期

虽然这门学科的产生,在我国只有不到三十年的时间,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和对外交往的不断扩大,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不但成为我国第三产业的重要方面,而且已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因而迫切需要兼有人文、地理、经济知识的经营管理人才。希望这篇旅游管理论文开题报告范会对您的论文有所帮助。

知识扩展:开题报告怎么写

一、毕业论文的题目。题目是毕业论文中心思想的高度概括,要求:

①准确、规范。要将研究的问题准确地概括出来,反映出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反映出研究的性质,反映出实验研究的基本要求——处理因素、受试对象及实验效应等。用词造句要科学、规范。

②简洁。要用尽可能少的文字表达,一般不得超过20个汉字。

二、介绍课题的目的、意义。即先说明为什么要选择这个研究课题,交代研究的价值。一般先谈现实需要——由存在的问题导出研究的实际意义,然后再谈理论及学术价值,要求具体、客观,且具有针对性,注重资料分析基础,注重时代、地区或单位发展的需要,切忌空洞无物的口号。

三、介绍课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趋势。即文献综述,主要说明国内外的研究情况,关于这个课题前人曾做过哪些方面的研究、解决了哪些问题、还存在什么问题等。

所谓综述的“综”即综合,综合某一学科领域在一定时期内的研究概况;“述”更多的并不是叙述,而是评述与述评,即要有作者自己的独特见解。要注重分析研究,善于发现问题,突出选题在当前研究中的'位置、优势及突破点。综述的对象,除观点外,还可以是材料与方法等。

四、介绍本人研究的初步方案,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突破的难点,预期的结果等。即说明自己的主攻方向是什么,研究中主要根据什么理论、采用什么方法、取得什么成果等。 整个研究在时间及顺序上如何安排,怎样分阶段进行,对每一阶段的起止时间、相应的研究内容及成果均要有明确的规定,阶段之间不能间断,以保证研究进程的连续性。

五、说明课题的可行性和创新性。不仅对可能遇到的最主要的、最根本的关键性困难与问题要有准确、科学的估计和判断,并采取可行的解决方法和措施,而且要突出重点,突出所选课题与同类其他研究的不同之处。

六、列出参考文献。最后要列出所查阅的主要参考文献,一方面可以反映作者立论的真实依据,另一方面也是对原著者创造性劳动的尊重,篇数以各校的规定为准。

七、听取导师评价。在导师的评价后,再作必要的修改与补充,经导师最后认可后,就进入研究阶段,而后便可着手论文的写作。

我认为写一下“甘肃丝绸之路旅游开发制约因素分析”很有价值,下面有一篇文章看看。只希望借鉴,不要抄袭。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产品生命周期成长研究内容提要: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产品品位高、内涵丰富,是甘肃省旅游产品的代表,通过对该产品进行生命周期研究,有利于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和更新,有利于带动甘肃旅游产业快速、健康地发展。关键词:丝绸之路;旅游产品;生命周期1.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生命周期原是市场营销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一种产品从投入市场到被淘汰退出市场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初,该理论被引入到旅游研究领域从而形成了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理论。被学者们公认并广泛应用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是1980年由加拿大学者.提出的。Bulter根据产品周期的概念,提出旅游地的演化经过6个阶段:探查阶段、参与阶段、发展阶段、巩固阶段、停滞阶段、衰落或复苏阶段。1993年保继刚等在《旅游地理学》教材中最早向国内介绍了Bulter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思想。1995年保继刚、彭华将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应用于广东丹霞山的拓展开发中,新景区的开发对老景区的复苏起到较为显著的效果。1995年谢彦君发表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控制与调整》一文应用Bulter的理论,试图从需求、效应和环境这三个因素入手,分析对生命周期进行控制和调整的途径。2002年赵西萍等编著的《旅游市场营销学》将旅游产品生命周期分为投放、成长、成熟、衰退四个阶段。在投放阶段,旅游产品还未被广大消费者所认识,产品在旅游市场上知名度较低;通过修建旅游设施、改善交通条件,加强宣传促销,市场逐步打开,游客增幅较快,从而进入到成长阶段;在成熟阶段,游客增长速度趋于平稳,对旅游的投入已开始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旅游产品的特色逐渐为更多的人所熟悉,其吸引力会逐渐减弱,游客人数达到峰值后开始出现缓慢下降趋势。旅游企业或有关部门应进一步改善旅游设施,开发新旅游项目,扩大接待规模;在衰退阶段,旅游目的地的社会和环境承载力已达极限,由于市场竞争和新的旅游产品的吸引,加上环境和社会问题,游客人数会明显回落,特别是长线的团队游客下降,一些旅游设施闲置或挪作他用,这一阶段可采取延长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策略或更新策略。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一客观规律。任何一项旅游产品的吸引力都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其市场需求也会发生变化,都有一个发现与开发、成长与巩固、衰退与复苏(淘汰)的过程,只不过这个过程所经历的时间长短不同而已。只有了解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的变化趋势,了解市场需求的变化,采取正确的策略和措施,才可能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2.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产品的内涵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产品,主要指依托历史上著名的丝绸古道甘肃段所涵盖的厚重历史遗存、文化内涵、大漠戈壁、雪山草原等自然景观和独特的民俗风情整合出的各类观光、休闲、科考、健身、体育等旅游产品。历史上丝绸之路甘肃段包括陇右段和河西段两部分。陇右段又分为三条道,即回中道、陇关道(也称大震关道)和秦陇南道,从秦陇南道便可进入走廊道。走廊道即东起乌鞘岭,西至敦煌的“河西走廊”。这些古丝绸之路经过的地区几乎占甘肃全境总面积的4/5,分布着甘肃省85%以上的旅游资源。由于丝绸之路在中国古代历史乃至世界交通、贸易、经济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而享有的高知名度,丝绸之路甘肃段以敦煌莫高窟这一世界文化遗产为龙头成为甘肃旅游的招牌,也是全国旅游开放最早的地区之一。然而,囿于观念、区位条件、资金和人力资本供应不足等多元因素制约,与国际、国内旅游的高速发展相比,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产品发展缓慢,基本处于投入期和成长期,影响和制约着甘肃旅游产业的发展速度和水平。为更好地发展甘肃旅游业,有必要利用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对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产品生命周期做深入探讨和研究。3.制约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产品生命周期成长的主要因素区位条件限制丝绸之路甘肃段是一个东西长1655公里的狭长地理空间,主要处在温带季风气候带,景点分散,旅游费用较高,产品销售淡旺季明显,产品综合效益较低。因此,很多旅游产品的开发项目都得不到以寻求投入产出边际效益最大化的资本、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支持。观念落后制约从政府到民间尚未普便树立起旅游产业是带动就业、拉动经济增长等方面具备乘数效应的先导产业的理念,更没有形成“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观念,所以政府主导发展旅游业的扶持政策和产业投入严重不足,制约了产业规模和效益的全面提高,产业创新和产品创新意识较差,无法完成与国际旅游活动中由大众产品需求向特殊性、趣味性和有益于健康和环保的个性化消费转移的对接和互动。旅游资源开发程度较低旅游资源不等于旅游产品。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带固然是一个旅游资源富集地区,但并不等于这些独特、优秀的资源已经是旅游成品,其间的转化须具备可进入性强,设施配置齐全等条件。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产品中涉及的相当一部分景区景点规模小,现代化程度低,设施配置条件差,管理、服务和接待能力有限,难以满足旅游者日益变化的需要。一味地销售这种资源型产品和低开发程度的产品,不仅影响旅游产品的整体形象和可持续发展后劲,也必然导致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未成长起来就被那些具备规划前瞻性、开发高品位、保护性建设、动态满足旅游市场需求的众多产品替代而“未老先衰”。缺乏按照市场运作模式的产品营销方式与其他省份相比,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产品宣传投入和力度远远不够。云南、陕西、宁夏等省份近年来在旅游目的地形象和产品的广告宣传上都进行了较大投入,利用中央电视台各个频道收视覆盖率高、传播范围广、信誉指数高等特点,频繁播出旅游目的地产品广告,打开了较大的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空间,增加了市场份额,也促进其产品进入快速增长期和成熟期。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用于促销宣传的费用严重不足,营销手段和营销组合较为单一,成为产品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甘肃的各类旅游企业缺乏竞争力甘肃各类旅游企业普遍规模小,管理体制较为落后,服务质量不高,竞争意识不强,竞争手段以“价格战”为主。他们缺乏与国际、国内发达地区旅游企业竞争的实力,所以,其产品研发、价格策略、销售渠道、促销方法等均无法使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产品快速成长为“明星型”和“奶牛型”的成熟期产品。4.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产品进入成熟期及保持长久生命力的对策树立大旅游、大产业、大市场的观念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产品必须依靠政府主导,重视市场研究,正确认识市场、自身条件优势,提高发展旅游业的信心,制定有利于旅游业发展的政策。优先、加大旅游基础设施投入,加大宣传力度,为发展旅游业营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吸引客源流、资金流、技术流和信息流的涌入。由于丝绸之路与整个西北地区资源的高度关联性,故在做好本省工作的基础上,需要树立区域共同发展的观念,应加强与西北各省区的联合协作,确定丝绸之路旅游产品区域联动方案,围绕丝绸之路共同举办旅游宣传和促销活动,实现旅游业发展的区域良性互动和共赢格局。可持续发展策略在世界遗产组织的指导下制定具有突出丝绸之路主题文化特色的、长远的、科学的发展战略规划。规划中应坚持对丝绸之路文化遗迹开发与保护并举,突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优化,突出对文物古迹、民俗风情的保护性开发。在开发方式上实现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带拥有众多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由于资源吸引力强、同一资源的跨行政区管理等因素,易造成盲目开发、掠夺性使用资源的短期行为及权责不清、管理混乱等问题,因此旅游开发应尊重现实,放眼未来,立足于现有技术条件和消费水平,遵循有序开发、重点开发的原则,加快旅游经济增长方式由数量型开发向精品质量型开发转变,从根本上改变过去发展旅游业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益和粗放型增长方式,重视资源的节约和合理利用,确保产品质量及资源的永续利用,提高旅游资源利用的集约化水平和经济效益,建立起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带的集约化和质量效益型经济体系。应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增加旅游吸引物的使用寿命,减少旅游配套服务设施使用过程中的能源浪费和污染排放,减少各类设施报废后的处置工作,从而延缓对资源、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在提高资源利用率的同时,增加旅游产品的使用寿命,延长其生命周期。产品整合策略延长旅游产品生命周期的根本途径是使其根据市场上不断涌现出的新需求,做好旅游产品拓展开发工作,动态地实现产品的升级换代。针对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资源的特点、现状,可以从产品的性质、主题、质量、功能和形态等方面进行产品整合。通过深度发掘景区内涵,提高产品服务质量内涵,改进旅游设施设备,提高景区的品位与档次,增加新的参与性、探险性和运动、娱乐性等旅游服务项目,开辟新的旅游景观、景点等形式,刺激新的旅游消费增长点,满足日益变化的旅游市场新需求,从而使旅游产品的成熟阶段早日到来并使产品生命周期得以延续。旅游市场拓展策略既要寻找新的客源,开发新的市场,又是对老客户进行再开发。具体做法有两种:一是发展旅游产品的新用途,即在原产品功能的基础上开发新的旅游功能,使老产品焕发新的生命力,如嘉峪关关城文化景区在原观光型产品基础上,新开辟探险、娱乐、体验等为主题的长城第一墩景区旅游项目,与原景区形成互补,使产品具备新的功能而吸引更多的旅游者;二是开辟新市场,即为原有的旅游产品寻找新的使用者,使产品进入新的细分市场,如敦煌原来以日本为第一客源市场主营入境旅游产品,随着国内游的迅速发展,他们调整市场宣传方向和经营策略,开辟了较大的以华南、华东和东北地区为国内新客源市场。旅游市场营销组合策略对产品、促销、渠道和定价这四个营销要素的组合加以合理的改进和重组,以刺激销售量的回升,如提供更多的服务项目,改变分销渠道,增加直销,增加广告,确定出、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产品各异的营销组合策略,或在价格上加以调整等,以刺激销售量,吸引更多的旅游者。近两年针对国内客源市场组织的丝绸之路旅游大篷车促销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广铸文化旅游产品品牌策略文化是人类旅行活动中主动探询和感知的永恒主题,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带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有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中国四大石窟之一麦积山石窟和十大石窟之一炳灵寺石窟等宗教朝觐旅游资源;有众多的少数民族民俗风情文化旅游资源,有保安、裕固、东乡三个特有的少数民族;有西部黄土高原民居、民风特色文化和大地湾、马家窑等人类早期文化遗址等,体现了甘肃丝绸之路古老悠久的历史和多元的文化面貌。应充分发掘这些文化旅游资源,打造文化旅游精品。只要打破常规的求同产品开发模式,铸造特色文化旅游精品,甘肃段丝绸之路旅游产品一定会焕发持久而旺盛的生命力。参考文献:〔1〕龚羽飞,何效祖.甘肃旅游文化〔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4.〔2〕赵西萍等.旅游市场营销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保继刚等.旅游开发研究——原理•方法•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4〕江林,刘晓.2003年中国旅游管理研究综述〔J〕.旅游管理,2004,1.〔5〕唐留雄.旅游产业经济学〔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

旅游业的社会弊端及其治理摘要:旅游经济作为一个经济性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调整生产结构难度大,见效慢的条件下,寻找新的消费点,必须考虑一个效益明显的带动行业,成为新阶段经济增长的源泉,旅游业具有这方面的作用.旅游业是一个以提供服务为主的综合性服务行业。通过为人们提供食、住、行、游、购、娱等各种服务,不仅为物质资料生产部门的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提供了实现的途径和方式,即满足人们对基本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需求;而且也是社会总产品供给实现的重要环节,促使社会产品在社会各劳动者间进行合理分配,并不断创造着新的需求。然而,当我们在看到旅游业在发展中的种种积极作用时,其带来的社会弊端也是不容忽的。因此,还要加强对旅游业的社会弊端的治理.关键词:旅游业;经济效益;价格竞争 绪论旅游业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物质相对丰富而相应发展的产业。近年来开放政策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我国旅游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由此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1994年我国旅游收人为1600多亿元,跃居全球十大旅游目的地。虽然前景十分诱人,但是,我国的旅游业存在很严重的问题,有利也有弊。比如说,全国共有6000多家旅行社,但企业规模实力小,经营管理分散,体制不活,营销手段滞后,技术依托和网络化水平低,市场尚不规范,绝大部分的旅行社为“小作坊”经营方式,只有几个员工,服务质量低下,产品创新不足,小的旅行社没有能力开发新产品,大旅行社又没有动力创新,最后,在缺乏产品创新的情况下,当前的旅游业市场竞争是单一的价格竞争,这是一种低层次的恶性无序竞争,恶性价格竞争最终导致行业利益的损失和消费者所应享受的服务质量下降。 第一章 旅游业的社会弊端和隐患 引起物价上涨,损伤居民利益 在一般情况下,外来旅游者由于在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方面高于当地居民,因此他们能出高价购买行、游、住、吃、娱等无形服务产品和以旅游纪念品为代表的有形物质商品。在大量旅游者经常涌入的情况下,势必引起旅游接待地的物价上涨,从而损伤当地居民利益。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要修建或扩充饭店等旅游设施,致使地皮呈现出求大于供的矛盾,因此,旅游接待地地皮价格的上涨也是件必然的事。据有关资料表明,在初办旅游业的地区修建饭店时,用地投资只占总投资的1%;而当旅游业发展起来后,修建饭店的用地投资很快就上涨到总投资的20%。而地价的上涨,又必然给当地居民的住房建设带来不利,从而使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降低。 破坏产业结构,危害经济发展 在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的国家或地区,由于旅游从业所得到的个人收入大大高于务农收入,因此大批农业劳动力纷纷抛弃农田改行从事旅游服务。这样,旅游业发展的结果破坏了原有的产业结构,形成了一种恶性互动:一方面旅游产业大量需求农副产品的供给,而另一方面却是旅游产业致使田地荒芜和农副业产出能力的降低,再加上旅游产业引起的农副产品价格的上涨,势必危害经济发展,殃及社会秩序。这种恶性互动问题如果出现在经济不够发达、旅游产业起步较迟的发展中国家,那么所造成的危害就会更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在一般情况下应当是多元的,而不应当过分依赖旅游业发展自己的经济。像中国这样的大国更是如此。其原因是: 在旅游者队伍中比重最大的消遣型旅游者的度假旅游具有较强的季节性。一个国家或地区如果过分依赖旅游业发展自己的经济,那么就会出现旺季旅游设施和服务人员不足而淡季服务人员过剩和旅游设施闲置,从而导致经济损失和社会问题。 旅游者的形成,主要取决于旅游客源地居民的闲暇时间、可随意支配经济收入、主观动机等因素。这些因素都是旅游接待地无法控制的。一旦出现不利的变故,过分依赖旅游业发展自己经济的旅游接待地,其经济就必然受到沉重打击。 旅游业的发展,受着旅游接待地经济、社会、政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甚至控制。 而旅游业却难以对这些因素予以控制。正因为如此,旅游业是个极其脆弱而又不稳定的产业。一旦那些可能控制旅游业而为旅游业所难以控制的因素出现不利变故,过分依赖旅游业发展自己经济的国家或地区,其旅游产业和整个经济都会遭受较大损失。 干扰居民生活,诱发宾主矛盾 旅游社区的扩大和旅游设施的兴起,减少了旅游接待地原有的生产和生活场地。如:农牧民担心侵占了他们的农田和牧场;渔民们害怕污染了他们的渔场和河水;北美部分地区的居民曾抱怨旅游者杀死了他们的鹿,捕走了他们的鱼;而日本的部分农民也曾因修建机场破坏了他们的家园而与开发者们发生矛盾和纠纷。特别是到了旅游旺季,旅游接待地人满为患的状况加重了基础设施的负担,水、电、能源、交通等的供应因需求量的激增而严重不足;当地居民深感自己的生活空间相对缩小,交通堵塞,人口拥挤,又是停电,又是停水……所有这一切都使他们觉得,旅游产业的受益者只是少数经营旅游业的人,而大多数居民却没从旅游业的发展中得到真正的利益;自己可爱的家园正逐步演变成外来旅游者及时行乐的场所,一旦游人离去,留给他们的是破坏的环境和肮脏的垃圾,由此产生了对外来旅游者的敌对情绪。 改变社会结构,产生社会问题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一些国家或地区的旅游经营者通过旅游接待得到不少实惠,形成一个以旅游商为首且令人羡慕的社会群体。能否跻身于旅游业供职,成了区分身份高低贵贱的标准之一。而一些本应受到尊重的社会群体或个体,其尊严、声望和地位与旅游者的金钱比,已经降到微不足道、不屑一顾的层次。在家庭成员中,父母辛苦一个整月的工资收入抵不过儿女三天得到的小费。父母作为家庭顶梁柱的形象由此崩溃。他们对儿女那老生常谈式的说教,不仅苍白无力,而且往往是加深代沟、激化家庭矛盾的直接原因。 虽然妇女走出家庭从事旅游接待,可改变其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但在金钱的诱惑下,有些妇女却变成了吸引旅游客源的赚钱机器,其社会地位反倒比过去更低。而那些通过旅游接待确实提高了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妇女,其婚姻状况又可能发生变异。世界上许多旅游接待地都曾因此而出现家庭解体的问题,美国夏威夷在这方面尤其突出。从旅游接待地的整体社会结构看,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者的涌入,改变了人们的社会地位和传统的人际关系。其中有些变化是当地居民既不愿接受、也不能接受的。比如,外来游人与当地居民之间的关系,原本是相互平等的宾主关系,然而,在金钱的驱使下却似乎变成了高低分明的主仆关系。这种现象为当地居民所不忍。诚然,“客人永远是对的”,作为旅游服务行业处理宾主之间人际关系的一条原则无可非议,但是,把它推而广之,运用到旅游社区调解外来游人与当地居民的关系,则应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否则,就不仅会使当地居民产生自卑心理,而且还会引起当地居民的排外情绪,甚至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社会矛盾、冲突和问题。 歪曲民族文化,腐蚀社会意识 旅游产业的发展,既可使民族文化得到保护和发展,又能使民族文化受到歪曲和冲击。特别是在外来异质文化的冲击下,一些国家或地区的民族文化变了味,甚至逐渐在消失。比如,传统的节会庆典和当地的宗教仪式,其时间、地点、内容乃至节奏、次序本来都是约定俗成的,然而,为了吸引外来游人,它们随时随地都会被搬上“舞台”,其内容往往被压缩甚至被删改,并明显地加快了活动节奏,颠倒了活动次序,久而久之,变成了纯商业性的娱乐方式,失去了文化意义和应有价值。至于为了适合旅游者的情趣而生产出来的民族工艺品,有的失去了民族风格,显得不伦不类;有的为突出景点魅力,对文物古迹过分粉饰,使其真实性大大丧失;有的为了同外来异质文化“接轨”,不适当地修改民族舞蹈、民歌民谣,使其民族风韵丧失殆尽……。特别是那些粗制滥造、已不能表现民族风格和制作技艺但却以民族工艺为表现形式的旅游纪念品充斥于市,这对于那些只图价廉而不顾货真的购物者来说也许没有大碍,然而,如果旅游者误以为当地的工艺品就是如此,如果旅游者把它们带回去向亲友或同事们展示,那就会严重地损害和贬低当地工艺品的形象、声誉和价值。

地理(Geography)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研究对象 地理学研究地球表面同人类相关的地理环境。 * 地球表面:地理壳-景观壳-地球表层-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人类圈-陆地-海洋 山脉-大陆架-气候-植被 人类生活:乡村-集镇-城市-人种 国家 -- 世界政区 -- 各国首都 -- 洲 -- 地区 -- 州 -- 省 -- 自治区 -- 特别行政区 -- 联盟 -- 市 -- 县 -- 自治县 -- 旗 -- 郡 -- 城市 -- 城镇 -- 村落 -- 地名 paz 学科分支 地理学没有一个公认的分类体系。在西欧,地理学分为通论地理学(即部门地理学)和专论地理学(即区域地理学)两部分,通论地理学中分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分支下再分次级分支学科。 前苏联把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两大分支,然后再分次级分支学科。 西方学者把地理学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部分,或分为自然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三部分,下面再分次级分支学科。 自然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利用生物学来研究,是一种系统的地理学、了解全球性植物群和动物区系样式,利用数学、物理学来研究地球本身的运动以及它和其他太阳系中星体的关系,是研究位置和空间上地球变化的学科。 * 综合性 o 综合自然地理学 o 古地理学 * 部门性 o 地貌学 o 气候学 o 水文地理学 o 土壤地理学 o 生物地理学 + 植物地理学 + 动物地理学 o 化学地理学 o 医学地理学 o 冰川学 o 冻土学 o 物候学 o 火山学 o 地震学 人文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更注重地理学中社会科学的成分,从非物理的层面来考察整个地球的行为模式,是以人地关系的理论为基础,探讨各种人文现象及人类活动的地理分布和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它可以被划分为以下及格广义的分支: * 社会文化地理学 o 人种地理学 o 人口地理学 o 聚落地理学 o 社会地理学 o 文化地理学 o 宗教地理学 * 经济地理学 o 农业地理学 o 工业地理学 o 商业地理学 o 交通运输地理学 o 旅游地理学 * 政治地理学 o 军事地理学 * 城市地理学 其他分支学科 * 历史地理学-区域地理学-地图学-地名学-方志学-理论地理学-应用地理学-地理数量方法-计量地理学-景观生态学-地理信息系统,其中地图学-地理数量方法-计量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地理实察方法,可合称为地理技术方法学门。

旅游地理学论文文献

旅游与地理的关系 地理知识在旅游中的运用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又称娱乐地理学。旅游地理学系指观光旅游而言,娱乐地理学则包娱乐在内,是广义的旅游地理学,二者均为人文地理学的分支。

旅游地理学不仅同地理学的许多分支关系密切,而且与社会学、民俗学、考古学、历史学、建筑学、园林学、经济学彼此渗透,因此它又是一门边缘学科。

旅游地理学所研究的主要内容有:旅游的起因及其地理背景,旅游者的地域分布和移动规律,旅游资源的分类、评价、保护和开发利用论证,旅游区(点)布局和建设规划,旅游区划和旅游路线设计,旅游业发展对地域经济综合体形成的影响等。

扩展资料:

现代旅游地理学研究始于20世纪20年代。麦克默里发表的《娱乐活动与土地利用关系》,被认为是现代旅游地理学的第一篇论文。早在1935年,英国地理学家布朗就倡议地理学家应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研究旅游业上。

他和詹姆斯、卡尔森等先后论述了局部地区的自然资源、发展基础、聚落构成的差异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测定了旅游形态及其经济价值,并阐述了旅游形态和旅游设施的意义。

20世纪40年代艾塞林、迪赛对游客客流进行了分析。50年代联邦德国地理学家哈恩从游客的性质、逗留时间、季节性变化方面划分了德意志联邦旅游地类型。可是,这段时间内绝大多数旅游地理著作主要是描述某些旅游胜地,或限于一般论述旅游的经济意义,对旅游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极少探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旅游地理学

提供一些关于分析游客投诉心理及导游应对的参考文献,供参考。[1] 芦爱英. 论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及服务策略[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02) . [2] 罗铮. 从游客心理特点看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对策[J]. 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02) . [3] 蒋冰华. 导游对游客的心理影响[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2,(03) . [4] 李代峰. 对游客心理承载力的探讨[J].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4) . [5] 赵彦辉. 注重客人心理 做好旅游服务[J]. 丹东师专学报, 1999,(03) . [6] 黄神佑,戴文远,伍世代,唐俊雅. 游客心理对旅游开发影响的实证研究——以福州为例[J]. 福建地理, 2005,(01) . [7] 晏鲤波. 中国旅游心理研究二十年述评[J]. 旅游科学, 2004,(03) . [8] 李祝舜. 旅游者的挫折感和投诉心理研究[J].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3) . [9] 周雪晴. 假日旅游市场的游客心理与服务营销──肇庆旅游市场的一项研究[J]. 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 2000,(03) . [10] 王多明. 旅游文章与游客心理[J].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01) .

分类: 资源共享 >> 文档/报告共享 问题描述: 我学旅游管理, 选的毕业论文题目是:论贵州旅游资源优势及其开发对策 请大家给我推荐几本较好的书 解析: 贵州省旅游业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黔南师院贵定分院贵定师范学校 自科教研室 贺万荣 551300 内容提要 :贵州是个旅游资源大省,有着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在贵州旅游发展过程中遇到一些制约因素 。针对这些因素提出贵州旅游持续发展的六个方面的基本对策,以保证贵州旅游的待续稳定发展。 贵州的现代旅游业开始于 1979—1980 年,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贵州的旅游业发展迅速,为贵州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贵州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旅游省份之一。然而,贵州旅游收入与贵州旅游资源大省的地位极不相称,贵州旅游必须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立足现在,着眼未来,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保证贵州旅游健康、持续的发展。 • 贵州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 1980 年,贵州省旅游部门接待了香港师生暑期旅游团,成为贵州现代旅游业开始的标志。 1981 年成立了中国国际旅行社贵阳分社, 1982 年成立了贵州旅游局, 1988 年,贵州省旅游局与贵州省外事办公室正式分署办公,贵州旅游业从此自成系统。 目前,贵州有四星级饭店 1 家,三星级饭店 2 家,两星级饭店 25 家,一星级饭店 9 家,共提供客房 3300 多间,旅游接待能力大大提高。在旅游服务接待方面,现有接待机构 70 家,其中 12 家国际旅行社,有 58 家国内旅行社,配有多个语种的翻译导游人员, 有相当规模的旅游接待车队,旅游接待能力较强。 1980 年,贵州接待国际旅游人数仅 1694 人次; 1990 年上升到 24112 人次; 1995 年为 136459 人次。 贵州的交通运输条件近年来发展迅速。有龙洞堡国际机场一个,还有铜仁机场、黎平机场、兴义机场、安顺机场等四个支线机场。计划建设的还有荔波机场、黄平机场、茅台机场、六盘水机场等。在公路建设方面,已经建成新贵黄公路、贵遵公路、贵新公路、凯麻公路、顶兴公路、水黄公路、贵毕公路等高速公路或高等级公路,镇(宁)胜(境关)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之中。铁路运输方面,继贵昆铁路、黔桂铁路、黔渝铁路、湘黔铁路之后,相继开通了株(州)六(盘水)复线、南昆铁路等。目前贵州的交通已形成了多种运输形式相互补充的立体交通网络,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非常便利的运输条件。 贵州旅游风景区点多,质高,面广。现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8 个(黄果树瀑布、龙宫、织金洞、红枫湖、舞阳河、马岭河峡谷、漳江风景区、赤水四洞沟、十丈洞瀑布); 4 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荔波喀斯森林、赤水桫椤保护区、草海自然保护区); 2 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遵义、镇远); 24 个省级风景名胜区; 11 个自然民族村寨。 在短短的二十多年的时间里,贵州的旅游业发展速度较快,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入旅游者行列的人越来越多。在西部大开发战略部署下,贵州旅游环境、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以及旅游目的地人口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可以预测贵州旅游的大发展时期将会迅速到来,贵州旅游将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 贵州旅游大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不断深入和推进,贵州的旅游业将迎来春天。就目前来看,贵州旅游的大发展将面临一些严峻的考验: • 贵州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差。近些年来,贵州的基础旅游服务设施虽 然得长足的发展,但各项基础设施之间发展不平衡,还不能满足入黔旅游客人快速增长的需求,反过来会制约贵州旅游的大发展; • 贵州旅游可进入性较差。从 80 年代末期我省开始建设首条高等级公路 ——贵黄公路起,我省的交通运输条件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多条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铁路复线、支线机场的相继投入使用,为我省的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在已经建成使用的各交通线路来看,很少有直达旅游景点的。也就是说,从市区到各旅游景点的道路交通状况还很恶劣,各景点的可进入性较差。 • 旅游规划管理 体制不顺。由于旅游业的开发是一个多部门多待业共同完成的事业。在规划和管理的过程中,主管部分林立,责权利划分不清,职能相互交叉,多头管理现象严重,出现问题时互相扯皮的现象相当严重,损害了旅游形象,制约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 旅游从业人员素质不高。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人们旅游目的和动机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从原来单纯的观光浏览演化为增长知识、消遣娱乐、探险猎奇、考察研究等,旅游者也从原来的国内客人为主发展到国内国际齐头并进的局面,因而对对旅游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要求较高。 • 旅游产品竞争能力不强。贵州是一个旅游资源大省,许多资源具有开发价值。但是,贵州旅游资源的资源优势并不等于产品优势,也不等于市场优势。贵州旅游产品的打造、包装、宣传和推销的力度不够,导致贵州旅游的竞争能力不强,养在深闺无人知,最终不能实现资源到经济的转化。 • 贵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第一、理顺旅游业管理体制。在旅游业的管理体制上,要做到“三权”分离,使景区的所有权、经营权、管理权分属不同的职能部门,要充分发挥 *** 主导行业主管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讲, *** 主导和行业主管是旅游业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条例之一。所谓 *** 主导,指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 *** 部门对旅游业要正确定位,给旅游业发展予宽松的产业政策和较多的投入。在旅游业发展中作好宏观调控,把旅游管理的权力最大限度地放在旅游管理部门。旅游管理部门则应作好旅游发展的具体规划;协调好旅 *** 业内部的相互关系;加强对旅游产品的监督和管理力度,把好旅游质量关。 第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增强旅游地的吸引力。贵州比较具有市场竞争力是旅游资源是自然旅游资源,自然旅游资源的吸引力来源于优美的生态环境。尤其是生态旅游的迅速发展,对生态环境的要求更高了。贵州是一个喀斯特地貌分布较广泛的地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旅游的环境容量较小,在大规模开发旅游的过程中,如果不注重生态环境的建设和管理,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接待人数不断增加,将引起生态环境质量的迅速退化,最终又限制着旅游的发展。因此,要保证贵州旅游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必须努力做好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在旅游发展中打出“生态”牌,在生态环境上大做文章。 第三、提高旅游地居民的综合素质,营造和谐的旅游人文环境。从目前来看,旅游目的地总是在自然环境优美的地方,这些地方一般都是相对比较贫穷落后的地方,当地的居民素质普遍偏低。随着现代旅游的发展,旅游者的目的、动机、兴趣爱好等都在发生着变化,旅游者更多的想要了解旅游地的文化、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尤其是国际旅游的发展,旅游者与旅游地居民的交流将更为广泛。因此,客观上要求旅游地居民要具有较高的综合文化素质,才能适应现代旅游尤其是国际旅游的发展趋势。旅游主管部门应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旅游地的居民的文化素质、道德修养等进行培训,这也是提高旅游地竞争实力的一种有效措施。 每四、严把导游质量关,提高导游员综合素质。贵州有一批较有影响力的旅游资源,如黄果树瀑布、安顺龙宫、织金洞等,对发展入境旅游有一定的市场竞争能力。然而,长期以来,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贵州的导游员乃至全国的导游员的整体素质偏低,对旅游景点的相关科学知识背景了解不多,讲解时往往局限于一些表象的东西,比如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景点的外观形象等。对于景区景点的一些内在的科学性的知识知之甚少,不能满足游客的求知需求。今后对导游员的录用考查要注重综合素质的考查。要大力培养能掌握多门语言的导游员,满足国际旅游迅速发展的需要。 第五、加强对贵州旅游资源的整体包装宣传,提升贵州旅游形象。贵州是一个旅游资源大省,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都很丰富,但长期以来,贵州旅游接待人数与周边省份如云南、广西、湖南等相比差距较大,许多国内国外游客往往经过贵州直达云南而很少在贵州停留。其中有一重要因素就是长期以来对贵州旅游的包装宣传不够,导致贵州的旅游形象较差,人们对贵州的了解不多,认识不深。要保证贵州旅游在今后的发展中稳步前进, *** 必须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全方位、多层次地对贵州旅游进行包装宣传。要让国内国外的游客了解贵州的旅游资源优势和特点,知道贵州、向往贵州、走进贵州、怀念贵州。 第六、继续发展贵州交通事业,增加旅游景点的可进入性。良好的交通条件是旅游业得以大发展的前提条件。最近几年,贵州的旅游交通条件的确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省会贵阳到各旅游景区的交通时间大大缩短。但是,现在的各种交通条件都主要是从贵阳到各旅游城市,而连接旅游城市与各景点的道路质量还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对吸引回头客非常不利。因此,旅游交通的发展也是未来旅游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旅游是一个综合性极强的产业,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贵州的相关部门的密切配合,相互协作,形成强大的合力,才能把贵州的旅游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峰,使贵州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优势,成为西部地区的真正的旅游大省。 参考文献: 《旅游地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保继刚 楚义芳 彭华 编著 《贵州旅游地理》贵州科技出版社 杨龙 编著 《旅游管理综论》经济管理出版社 张广海 方百寿等 编著 《贵州旅游》 贵州民族出版社 廖善友 编著 贵州省旅游业及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 黔南师院贵定分院贵定师范学校 自科教研室 贺万荣 551300 内容摘要 :贵州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旅游条件优越。但在贵州旅游业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制约因素,限制了贵州旅游持续稳定发展,通过对这些因素的分析,提出了从管理体制、生态环境建设、旅游地居民素质、导游素质、包装宣传、旅游交通等六个方面来提升贵州旅游形象,保证贵州旅游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 。 关键词 :贵州旅游 制约因素 旅游形象 持续发展 加快贵州旅游产业发展的对策思考 省 *** 研究室 王礼全 贵州旅游资源丰富、特色鲜明,为把贵州旅游业培育成为新的支柱产业提供了充足的资源条件。改革开放以来,贵州旅游业不断发展,特别是“九五”以来,省委、省 *** 作出了把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和新的增长点培育的战略决策,极大地推动了贵州旅游业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贵州旅游业的供给条件和需求条件基本具备,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开发之势,进入了加快发展的新阶段,其作为战略性产业的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先导性带动作用也开始显现。但从总体上看,贵州旅游业仍然处于高投入、低产出的发展初期,从旅游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的进程不快;交通基础设施和接待条件的“瓶颈”制约比较突出;大旅游、大产业的发展态势仍然受部门牵制、条块分割的影响,发展的整体合力不强;缺乏精品牌,形象竞争力不强,行业整体素质不高,旅游产业面临全面提升的压力。 在当前面临难得机遇和激烈竞争的新形势下,应紧紧围绕省委、省 *** 加快把贵州旅游业培育成为新的支柱产业的总体部署,按照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大发展的思路,通过推进市场化、产业化、信息化和社会化,推进贵州旅游业的加快发展。 一、提高旅游产业的市场化程度,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竞争性产业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旅游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旅游产业的发展活力。 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 *** 的组织引导和有效调控,有人据此把旅游业视为 *** 主导型产业。 *** 在旅游业发展中的确起着多方面的主导作用,包括制定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关产业政策;把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有效保护结合起来,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对旅游项目开发组织科学论证、严格审批和监督管理;对旅游生产力进行合理布局;对旅游公共基础设施进行引导性投资;整合各方面力量支持和参与旅游业的发展;协调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确保其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等。但是,除了旅游资源经营具有垄断性外,旅游业的其他业务都具有较强市场竞争性,因而旅游业也应顺应市场要求,尊重市场供求原则,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走市场化发展的路子。 因此,应坚持以 *** 为主导,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按照现代理念发展旅游业。一是旅游资源的开发要以市场为导向,即以旅游需求为基础,确定开发方向、开发规模和开发特色,打造发展亮点,在旅游业发展规划指导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旅游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二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建立和完善旅游产业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加快对旅游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造,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作用,改进 *** 对旅游业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减少行政干预,增强产业发展活力和内在动力。三是通过市场化手段解决旅游业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在 *** 实行投入引导的同时,创新思路,通过特许经营权出让、资产重组、股份制改造等多种手段筹集发展资金,形成多元化投资开发格局;通过市场化手段,促使餐饮、酒店、商业等方面形成产业集聚。四是按照“大市场”的要求,积极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在市场竞争加剧的形势下,应将旅游业从 *** 部门过多包揽的怀抱中解脱出来,将其放到市场竞争的大环境中,更多地经受市场的竞争,更多地发挥市场对它的调节作用,从而开拓大市场,实现大发展。 二、提升旅游业的产业化水平,按照大产业的要求,进行资源和产业整合,延伸产业链,把旅游产业变成产业旅游,加快构建特色旅游经济体系。 旅游业不仅综合性很强,关联度较高,而且是依托性很强的产业和外向型产业。因此,旅游经济具有特殊的运行规律。这是研究制定旅游产业发展战略和相应政策的基本出发点。 从总体上看,贵州旅游业产业规模还不大,产业结构不合理,其发展过多地依赖资源,依赖景区景点,粗放式经营突出,依靠先进科技进行深度开发滞后,产业链短,关联度不高,组成旅游产业各部分之间只是形成了一种松散的结合和简单的数量关系,产业组织化程度不高,缺乏有效的资源整合手段,加上体制机制的制约,与资源禀赋和现有条件相适应的旅游经济体系尚未形成。这种状况不尽快改变,将会影响整个旅游产业的发展。 要加快把旅游业培育成我省新的支柱产业,当前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大力提升旅游业的产业化水平。按照大产业的思路,遵循产业经济发展规律,对产业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把其他相关产业范畴包容在旅游业里面,实现良性互动,构筑特色旅游产业框架,加快打造完整的旅游产业链,加快旅游产业化进程。 为此,一是要进一步加强产业基础条件建设,在加快公路、铁路、机场建设的同时,改善运输组织方式,增加国内航线和航班,增设国际航班。同时加快酒店业等接待设施建设,使之能适应大旅游发展的需要。二是有机整合 “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克服过去那种只重“游”而忽视其他要素的倾向,把分散的要素整合起来,把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特色食品开发等与旅游业结合起来,特别是把把资源开发和文化产业发展与旅游业结合起来,延长产业链,形成依托中心城市和旅游集散中心的大产业格局。三是注重特色和抓住比较优势,对景区景点进行深度开发,尤其应在文化开发上下功夫,提高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着力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旅游精品,塑造品牌,提升产业质量。四是加强旅游经济内部主导行业的培育。实践证明,旅行社在旅游产业发展中越来越起着龙头的作用。应尽快改变过去过度依赖风景资源来发展旅游业的做法,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的新特点,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把旅行社作为旅游经济的主导行业加以培育。目前全省旅行社达120多家,但其规模普遍较小,市场竞争力较弱,在旅游业发展中难以起到“龙头”作用。应适应客源由自然流量为主体向以竞争流量为主体转变的新变化,根据旅游业加快发展的需要,选择部分综合条件较好的旅行社进行重点扶持,使之做大做强,成为龙头产业,以合理组织旅游生产力,带动和促进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同时,通过资源重组等途径加快培育旅游企业集团。五是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为旅游业加快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人才是第一资源,是旅游业加快发展的关键要素。专业人才缺乏,人才队伍总体素质不高,是长期制约贵州旅游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应高度重视旅游人才资源开发,支持学校办好相关专业,促使有关部门和企业加强人才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并且积极引进人才,充分发挥人才作用。 三、加快推进旅游产业的信息化,建立旅游信息服务网络化的新型模式,创新旅游信息交流方式,大力提升旅游业的信息化水平。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信息化已成为加强企业管理,降低企业成本,快速提高产业素质和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推进旅游产业信息化,对旅游业的加快发展和提高产业层次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旅游产业的市场广阔,涉及面宽,加上游客层次不同,群体各异,尤其需要通过信息化手段向游客及时提供所需的各种旅游信息,实现网络化服务。 在这方面,国内外很多地方积累了成功的做法。一些地方的旅游信息服务已具体到到乡村旅游点的道路、景点、所能提供的住房及其价格等信息,都能从其网站查阅,并配有图片,方便旅游者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国内很多地方也加快了旅游产业信息化步伐。 贵州旅游产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借助于信息化手段。一是应加快构建全省统一的旅游信息技术平台,建设旅游信息数据库,加快信息发布和交流,大力推进网络化服务。可选择在贵阳、遵义、安顺等大城市建设旅游信息服务平台,利用国际互联网和多媒体技术,建立旅游信息服务网络,促使现有网站增加栏目,丰富内容,提高制作水平,从而为游客提供景区景点、交通运输、酒店餐饮、各种旅游服务价格以及旅游商品购买等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二是加快市场营销网络化,优化销售流程,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各种形式的旅游促销,在产品宣传、客户信息管理等方面加快运用电子管理信息系统,发展电子商务,扩大旅行社网站,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使之成为提升贵州旅游服务质量,加快贵州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推动器。 四、加快推进旅游产业的社会化,增强产业整合能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开发旅游产业,提高旅游业的地位,延伸旅游业的内涵,加快形成大产业格局。 旅游业发展的实践不断证明正,任何资源都可能具备旅游资源的属性而供人们开发利用。是由于旅游资源的广泛性非常突出,旅游产业的综合性强、关联度高,涉及的部门和行业多,旅游产业的发展就必须依托交通运输、饮食服务、文化、商贸,以及工业、农业和相关基础设施条件,依托城市和旅游集散中心,这就决定了一个完整的旅游产业体系必须以旅游为纽带,把餐饮、住宿、交通、娱乐、商贸、信息等各个方面的业务整合为协调动作的产业链条,一个完整的旅游过程只有在高度的社会整合作用下才能实现。因此,旅游业的社会性,旅游产业的发展不是一、两个部门的事,也不仅仅是 *** 部门的事,而必须与有关部门高度协调,密切配合,依靠全社会力量办旅游,组织社会各方面参与发展旅游,这样才能使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强劲的生命力和长久的持续力。 推进旅游产业的社会化,一要加强部门协调和合作,相互配合,开成合力联合打造旅游产业的整体形象,共同推进旅游产业发展。二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按照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参与旅游产业开发, *** 部门为其创造条件,提供服务,营造环境。三要促使旅游业发展与相关产业开发结合起来,按照“自然与人文交融、商贸与休闲一体、经济与生态并重”的原则,挖掘内涵,提高品位,推进产业互动,实现联动发展,提高整体效益。 总之,贵州旅游业进入了加快发展的时期,全省旅游生产力初具规模,具备了提升产业层次的基本条件。在新的形势下,应抓住机遇,顺势而为,坚持市场化运作,产业化推进,信息化提升,社会化参与,加快产业整合,优化产业结构,扩大产业规模,提高产业素质,使贵州的旅游资源优势真正转化成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本专题所有论文均为:贵州省旅游局提供 未经授权不得下载或转载! 你看这办八!

  • 索引序列
  • 旅游地理学课程论文
  • 旅游地理课程设计论文格式
  • 旅游地理论文
  • 旅游地理学论文范文
  • 旅游地理学论文文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