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期刊知识库 > 评论文章题目怎么写

评论文章题目怎么写

发布时间:

评论文章题目怎么写

1、《致富要有长远打算》

2、《兼顾当前和长远》

3、《当前和长远》

4、《农民致富中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

5、《为分数“拧水分”好 》

6、《为健康“颁奖”》

7、《当不上附马不能不取妻》

8、《莫把“衙门”抬下乡》

问题一:新闻评论的标题怎么写? 你可以在新闻的首段找出比较关键的词语(因为新闻的首段一般都是概括整个新闻的主要内容的),然后根据新闻整体内容连着关键次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来,如果规定了字数一定要在那个字数范围以内。 问题二:新闻消息和评论怎么写? 格式+范本 新闻消息的格式: 消息的写法: 1.标题 消息的标题,分眉题(又称引题、肩题)、正题(又称主题、母题)和副题(又称辅题、子题)。出现在报刊上有如下几种情况: (1)多行标题。多行标题,一般有三行,即中间一行是正题,是标题的核心,用来揭示主题或提示重要事实;正题上面一行是眉题,用来引出正题,说明事实,交代背景,烘托气氛,揭示含义;正题的下面一行是副标题,用来补充说明情况或说明正题或依据。如: 经贸部负责人发表谈话(眉题) 希望海峡两岸实现直接贸易(正题) 愿与台经贸主管部门接触协商解决双方贸易中问题幅题) 双行标题。其一,出现正题和眉题。如: 真正幸福要靠自己劳动去创造(眉题) 杜芸芸将十万元遗产献国家(正题)。 其二,出现正题和副题。如: 成都电讯局花钱“买”批评(正题) 在报上登“公告”欢迎群众对通讯服务工作进行监督(副题) (2)单行标题。单行标题只有正题。如: ***接受《朝日新闻》社长采访 消息的标题,力求言简意明,平易亲切,准确新颖,富有吸引力。采用哪种标题,要酌情而定。 2.导语 消息的导语,就是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是由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精辟的议论组成,以吸引读者。平常所说的消息的结构是“倒金字塔”式,原因就在于此。 导语常采用以下几种写法: 叙述式。简明扼要地写出主要事实、经验,或对全篇事实材料进行综合概括,揭示主要内容。如:“全国第一家由个体户与港商合资经营的企业――大连光彩实业(合资)有限公司,经国务院批准,1985年4月13日正式开业。”这是《经济日报》1985年4月18日发的消息导语。 提问式。把消息中要解决的问题或要介绍的经验、做法以设问的形式提出,然后再用事实作答。如“亲爱的读者,你知道灯心绒可以做夏天穿的裙子吗?上海绒布厂新生产的许多灯芯绒中,就有这样新奇的品种”。(新华社1980年7月16日新闻稿) 描写式。对富有特色的事实或有意义的一个侧面,用简练的笔墨进行形象描绘,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如“一盆盆翠绿欲滴的麦冬、松柏、万年青和盛开的鲜花装点在人民大会堂的大厅里,全国妇联今天下午在这里举行联欢会。中外妇女1500多人欢聚一堂。相互握手问好,亲切交谈,共同庆祝‘三八’妇女劳动节”。(新华社北京1988年3月8日电) 评论式。是对所报道的事实先作出评论性结论,然后再用具体事实来阐明。如“今天,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专利法正式生效了。从此,脑力劳动成果被无偿占用的历史在我国宣告结束”。(新华社北京1985年4月1日电) 引用式。引用消息中人物深刻而富有意义的语言作为导语。如“女青年杜芸芸到上海司法机关,要求将继承的十余万元遗产捐献给国家,她说:‘我还年轻,应该靠自己的劳动来生活,我愿意将这笔钱来支援国家的四化建设’”。(《文汇报》1981年9月29日) 3.主体 主体是消息的主要部分。它承接导语,阐述导语所揭示的主题,或回答导语中提出的问题,对消息事实作具体的叙述与展开。写主体要注意如下几点: 主干突出。消息的主体是主干,典型材料要用在主干上。要去头绪,减枝蔓,与主题无关的要舍弃,次要材料要简略。 内容充实。回答导语中提出的问题,其内容必须具体、充实,这样才有说服力。导语提出什么问题,主体就要回答什么问题,这样才能紧扣中心,突出重点。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要恰当地划分段落,有条不紊地展开叙述,安排层次有以下几种顺序:一是时间顺序,按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束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二是逻辑顺序,就是......>> 问题三:新闻短评怎么写 既然是短评,那么就要突出一个“短”字。 几个字、一句话、一小段,只要能达到一针见血即可。 怎样写呢?抓住新闻五要素,然后在五要素中遴选出你最想评说的那一条提出论点,一语中的。既然叫“短评”,那也就不用展开论述了。 举例说明: 为进一步提高“大巡防”工作效能,勒流街道投入70多万元资金购置了2辆移动警务室:中巴车大小,内配360℃高清摄像头和警务用品。(据1月17日《珠江商报》) 点评: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勒流街道投入70多万元购置2辆移动警务室触想来也是为了提升治安,只不过,这70多万元放在年尾花,实在有些蹊跷,具体效果如何,还得看今后表现。 哪有公共自行车可借,哪儿可还车,只要手机装个软件,就能随时查询顺德公共自行车网点分布。网友@xdenly正准备开发这款APP应用,通过微博呼吁网友提供自行车网点的照片,得到众多网友的支持。(据1月15日《珠江商报》) 点评:网友@ xdenly乃中科大毕业,学的是信息管理和法学,IT行业工作9年,业余爱好是写A PP,他在微博上的这一宣告,引起了众多顺德网友拍照上传,科技与生活碰撞产生的火花,装饰了寻常,谁说工科男就不文艺? 顺德962路公交线从勒流东风村开往勒流信合大厦,全程公里、8个站,被网友调侃为佛山最短公交线、最浪费公共资源。记者昨体验:90分钟内,公交车往返4趟,乘客仅8个,其中2趟是空车来回行驶。顺德社工部专家称,该公交线解决了村民的出行问题。(据1月15日《珠江时报》) 点评: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8个站点也好,2趟空乘也罢,对于分布乡间四野的乡邻来说,公交是不可或缺的出行工具,顶勒流公交。 注:举例内容引自南都。 问题四:怎么写新闻标题 新闻评论标题的创新就是要求其特殊、要求其独特。让读者一看,使眼睛为之一亮,心灵为之一振,拍案叫绝。任何一篇文章,都需要有一个好的标题。对于评论来说,更是这样。之所以有如此要求,是因为评论题目具有特殊的作用。有人说:“标题是评论的眼睛。”这是一种“文学语言”。那意思无非是说,眼睛是传神的,评论的标题应该把评论的精神表达出来;或者是说眼睛能够把人勾住,评论的题目应该一眼就能把读者吸引过来,使他非把文章读下去不可。如果是广播评论,要能吸引听众,使人非听下去不可。正如汤姆森编著的《新闻写作基础知识》一书中写道:“你可以把马牵到水边,但你无法强迫它饮水。当你把你的报纸送到读者手中的时候,你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无法强迫他阅读,不过有一个办法可以使他阅读你的报道,那就是运用精采的标题。” ①在当今,报刊、广播电视频道的数量相对于过去已翻了好几番了。而且报刊已进入厚报时代,甚至有的报纸一天就出百版;广播、电视大多数已是全天候播出,这一切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可以说,信息爆炸时代已经来临。加上社会生活的节奏大大加快,人们已无过多的时间去关注它,可以说,就连看完报纸几个版面的时间也没有。那么,新闻评论标题的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那新闻评论标题如何创新呢?这就涉及一个标题创新艺术的问题。 一、评论标题的生动性 一讲到生动,人们会立刻想到小说、散文、诗歌等,似乎与新闻评论无缘。其实生动和新闻评论早已是水 *** 融,尤其在西方新闻评论作品中为一大特色。生动的标题能使新闻评论鲜活起来,才能收到好的阅读效果。 农民怕政策变化而不敢下力长远致富,对当前农村的一大思想障碍的评论,标题可以想出很多。如《致富要有长远打算》、《兼顾当前和长远》、《当前和长远》、《农民致富中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等等,这些标题都可以据以成篇,但未免会给人千篇一律的感觉。作者却干脆把群众的语言直接用作定题:《致富不能“鸡啄米”》,这样既直截了当,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从语言来说又比较形象生动,使听众听了以后不易忘却。 同样的标题还有:《为分数“拧水分”好 》(《光明日报》2005年06月10日)、《为健康“颁奖”》(载《人民日报》2004年8月5日第一版)、《当不上附马不能不取妻》(江苏如皋县人民广播站1986年7月15日播出)、《莫把“衙门”抬下乡》(湖南益阳县广播站1986年2月10日播出)等等 ,这些生动的标题,能使新闻评论鲜活、醒目、形象,从而产生吸引读者的魅力。 二、评论标题的幽默性 幽默是智慧的象征,才华的体现,它以特有的诙谐和意境,让人们在会心的微笑中领悟到生活的哲理。老舍先生说:“幽默地去奇袭侧击,使人先笑几声,然而一琢磨脸就红起来,这要比正颜厉色地教训人效果好得多。” ②“讽刺家的心是冷的,而幽默者的心是热的,在心态上没有讽刺家那么厉害”。③具有幽默效果的新闻评论标题,不仅给读者以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而且能够激发读者对新闻评论内容的兴趣。要把评论写好,讲究语言文字的幽默性是高招之一,其中制作富有幽默性的标题,就会一下子抓住读者和听众。试举一例: 《人民日报》2004年4月210日“今日谈”的标题为《喜人的“不习惯”》。这篇评论据以“前两天在北京火车站乘火车,登车后总感觉什么地方和过去不同。原来是站台加高和车底持平,上车如履平地了。习惯了踩着梯子上下车,对这方便之举一时倒有些不自然。”作者抓住了事件的性质――可喜的,借用自己的感受――“不习惯”来概括这一使人上下车方便的变化。事情本身没有逻辑矛盾,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 ,逻辑矛盾就出来了,幽默感也出来了,......>> 问题五:谁提供几个好的新闻评论标题? 新闻评论标题的创新就是要求其特殊、要求其独特。让读者一看,使眼睛为之一亮,心灵为之一振,拍案叫绝。任何一篇文章,都需要有一个好的标题。对于评论来说,更是这样。之所以有如此要求,是因为评论题目具有特殊的作用。有人说:“标题是评论的眼睛。”这是一种“文学语言”。那意思无非是说,眼睛是传神的,评论的标题应该把评论的精神表达出来;或者是说眼睛能够把人勾住,评论的题目应该一眼就能把读者吸引过来,使他非把文章读下去不可。如果是广播评论,要能吸引听众,使人非听下去不可。正如汤姆森编著的《新闻写作基础知识》一书中写道:“你可以把马牵到水边,但你无法强迫它饮水。当你把你的报纸送到读者手中的时候,你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无法强迫他阅读,不过有一个办法可以使他阅读你的报道,那就是运用精采的标题。” ①在当今,报刊、广播电视频道的数量相对于过去已翻了好几番了。而且报刊已进入厚报时代,甚至有的报纸一天就出百版;广播、电视大多数已是全天候播出,这一切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可以说,信息爆炸时代已经来临。加上社会生活的节奏大大加快,人们已无过多的时间去关注它,可以说,就连看完报纸几个版面的时间也没有。那么,新闻评论标题的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那新闻评论标题如何创新呢?这就涉及一个标题创新艺术的问题。 一、评论标题的生动性 一讲到生动,人们会立刻想到小说、散文、诗歌等,似乎与新闻评论无缘。其实生动和新闻评论早已是水 *** 融,尤其在西方新闻评论作品中为一大特色。生动的标题能使新闻评论鲜活起来,才能收到好的阅读效果。 农民怕政策变化而不敢下力长远致富,对当前农村的一大思想障碍的评论,标题可以想出很多。如《致富要有长远打算》、《兼顾当前和长远》、《当前和长远》、《农民致富中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等等,这些标题都可以据以成篇,但未免会给人千篇一律的感觉。作者却干脆把群众的语言直接用作定题:《致富不能“鸡啄米”》,这样既直截了当,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从语言来说又比较形象生动,使听众听了以后不易忘却。 同样的标题还有:《为分数“拧水分”好 》(《光明日报》2005年06月10日)、《为健康“颁奖”》(载《人民日报》2004年8月5日第一版)、《当不上附马不能不取妻》(江苏如皋县人民广播站1986年7月15日播出)、《莫把“衙门”抬下乡》(湖南益阳县广播站1986年2月10日播出)等等 ,这些生动的标题,能使新闻评论鲜活、醒目、形象,从而产生吸引读者的魅力。 二、评论标题的幽默性 幽默是智慧的象征,才华的体现,它以特有的诙谐和意境,让人们在会心的微笑中领悟到生活的哲理。老舍先生说:“幽默地去奇袭侧击,使人先笑几声,然而一琢磨脸就红起来,这要比正颜厉色地教训人效果好得多。” ②“讽刺家的心是冷的,而幽默者的心是热的,在心态上没有讽刺家那么厉害”。③具有幽默效果的新闻评论标题,不仅给读者以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而且能够激发读者对新闻评论内容的兴趣。要把评论写好,讲究语言文字的幽默性是高招之一,其中制作富有幽默性的标题,就会一下子抓住读者和听众。试举一例: 《人民日报》2004年4月210日“今日谈”的标题为《喜人的“不习惯”》。这篇评论据以“前两天在北京火车站乘火车,登车后总感觉什么地方和过去不同。原来是站台加高和车底持平,上车如履平地了。习惯了踩着梯子上下车,对这方便之举一时倒有些不自然。”作者抓住了事件的性质――可喜的,借用自己的感受――“不习惯”来概括这一使人上下车方便的变化。事情本身没有逻辑矛盾,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 ,逻辑矛盾就出来了,幽默感也出来了,于是人们才有读下去的......>> 问题六:请问怎么写新闻评析? 知友已有的答案链接推荐给你吧,就不复制了。 新闻作品评析怎么写_百度知道 问题七:时事评论的题目怎么写 论…… 问题八:新闻评论标题怎么写 直接。新闻是大众文学

评论文章的写法:

评论文章写作首选需要选好标题,点名主旨;第二则是一个好的开头,开头内容精短,文笔新颖即可;第三议论文的结构需严谨,条理清晰,论证严密,其中正文部分关于论点的内容需要典型而鲜活;最后便是结尾了,结尾是文章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需做到结合全文照应主旨。其次议论文的语言,要准确鲜明,生动形象。

评论文章怎么写

能写出好的文章的人必然会有自己的思想体系。我想首先要给自己“寻找”一个思想附体,通俗的说是一种信仰。评论文章怎么写。无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粹,还是五四之后从西方舶来的现代主义,甚至是所谓的后现代主义等等,选择其一或是其中的一个分支,作为自己写作的思想支柱,这样就会形成自己独立的思想体系。

1.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文章传达显著信息的重要组成部分。

2.开头:论文查重高尔基说:(开头)就像音乐中的定调一样。整首歌的音调它给的,也是作者努力的地方,议论文开头要注意短、快、美。

3.第一句和最后一句写在中间段:议论文的结构是否严谨,组织是否清晰,论证是否严谨,论证是否典型,关键在于中间段的写作,结构、组织、论证和论证是议论文评分的重要细则。因此,议论文的写作应尽可能符合这些标准。

4.典型而生动的论点:论点是议论文的灵魂,分论点是支撑灵魂的骨架,论点是议论文的血肉。

5.结尾:结尾是全文内容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文章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着名作家师陀曾说,写文章不管长短,首先要考虑好结尾,有了结尾,如何开始,如何安排中间,就可以轻松解决了。

选后者,也可以不拘于一定格式,直接以你评论的主题为题,如评论一篇历史及文章时《*********》——发人深省的沉思。等等有许多形式。

评论文章的题目怎么写

1、《致富要有长远打算》

2、《兼顾当前和长远》

3、《当前和长远》

4、《农民致富中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

5、《为分数“拧水分”好 》

6、《为健康“颁奖”》

7、《当不上附马不能不取妻》

8、《莫把“衙门”抬下乡》

选后者,也可以不拘于一定格式,直接以你评论的主题为题,如评论一篇历史及文章时《*********》——发人深省的沉思。等等有许多形式。

新闻评论标题的创新就是要求其特殊、要求其独特。让读者一看,使眼睛为之一亮,心灵为之一振,拍案叫绝。任何一篇文章,都需要有一个好的标题。对于评论来说,更是这样。之所以有如此要求,是因为评论题目具有特殊的作用。有人说:“标题是评论的眼睛。”这是一种“文学语言”。那意思无非是说,眼睛是传神的,评论的标题应该把评论的精神表达出来;或者是说眼睛能够把人勾住,评论的题目应该一眼就能把读者吸引过来,使他非把文章读下去不可。如果是广播评论,要能吸引听众,使人非听下去不可。正如汤姆森编著的《新闻写作基础知识》一书中写道:“你可以把马牵到水边,但你无法强迫它饮水。当你把你的报纸送到读者手中的时候,你会遇到类似的问题,无法强迫他阅读,不过有一个办法可以使他阅读你的报道,那就是运用精采的标题。” ①在当今,报刊、广播电视频道的数量相对于过去已翻了好几番了。而且报刊已进入厚报时代,甚至有的报纸一天就出百版;广播、电视大多数已是全天候播出,这一切在过去是难以想象的。可以说,信息爆炸时代已经来临。加上社会生活的节奏大大加快,人们已无过多的时间去关注它,可以说,就连看完报纸几个版面的时间也没有。那么,新闻评论标题的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那新闻评论标题如何创新呢?这就涉及一个标题创新艺术的问题。 一、评论标题的生动性 一讲到生动,人们会立刻想到小说、散文、诗歌等,似乎与新闻评论无缘。其实生动和新闻评论早已是水乳交融,尤其在西方新闻评论作品中为一大特色。生动的标题能使新闻评论鲜活起来,才能收到好的阅读效果。 农民怕政策变化而不敢下力长远致富,对当前农村的一大思想障碍的评论,标题可以想出很多。如《致富要有长远打算》、《兼顾当前和长远》、《当前和长远》、《农民致富中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等等,这些标题都可以据以成篇,但未免会给人千篇一律的感觉。作者却干脆把群众的语言直接用作定题:《致富不能“鸡啄米”》,这样既直截了当,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从语言来说又比较形象生动,使听众听了以后不易忘却。 同样的标题还有:《为分数“拧水分”好 》(《光明日报》2005年06月10日)、《为健康“颁奖”》(载《人民日报》2004年8月5日第一版)、《当不上附马不能不取妻》(江苏如皋县人民广播站1986年7月15日播出)、《莫把“衙门”抬下乡》(湖南益阳县广播站1986年2月10日播出)等等 ,这些生动的标题,能使新闻评论鲜活、醒目、形象,从而产生吸引读者的魅力。 二、评论标题的幽默性 幽默是智慧的象征,才华的体现,它以特有的诙谐和意境,让人们在会心的微笑中领悟到生活的哲理。老舍先生说:“幽默地去奇袭侧击,使人先笑几声,然而一琢磨脸就红起来,这要比正颜厉色地教训人效果好得多。” ②“讽刺家的心是冷的,而幽默者的心是热的,在心态上没有讽刺家那么厉害”。③具有幽默效果的新闻评论标题,不仅给读者以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而且能够激发读者对新闻评论内容的兴趣。要把评论写好,讲究语言文字的幽默性是高招之一,其中制作富有幽默性的标题,就会一下子抓住读者和听众。试举一例: 《人民日报》2004年4月210日“今日谈”的标题为《喜人的“不习惯”》。这篇评论据以“前两天在北京火车站乘火车,登车后总感觉什么地方和过去不同。原来是站台加高和车底持平,上车如履平地了。习惯了踩着梯子上下车,对这方便之举一时倒有些不自然。”作者抓住了事件的性质——可喜的,借用自己的感受——“不习惯”来概括这一使人上下车方便的变化。事情本身没有逻辑矛盾,经过作者的艺术加工 ,逻辑矛盾就出来了,幽默感也出来了,于是人们才有读下去的欲望。如果标题为《可喜的变化》,这一标题是准确地反应了事情的原委,但太笼统,让人一看就是喜鹊评论,而这种性质的新闻在中国铺天盖地,根本没法吸引读者的眼球。 再如:《“猪八戒”不该成为荧屏“香饽饽”》(《经济参考报》2005年08月22日)、《这样的“抠门”值得称赞》(《人民日报》2005年08月10日 第一版)、《楼市:中央政府不是"千手观音"咋办》(《中国青年报》2005年07月07日)、《企业要有“野性”》(《文汇报》2005年08月19日)、《造林还是“造字”》(湖北十堰电视台2002年11月15日首播)、《乡镇企业不是属猪的》(甘肃人民广播电台1985年12月14日播出)、《既要打锣,就不要怕响》(江苏省阜宁县广播站1983年6月25日播出)等等。这些标题诙谐有趣,它特有的幽默力量,比一本正经的说教有效的多。 那么,如何制作引人入胜的新闻评论幽默标题呢?首先要了解读者精神和物质上的迫切需求,在此基础上发掘心理上的幽默敏感点,但最终还得利用一定的语言手段和表达技巧来激发读者对幽默敏感点产生共鸣。 三、评论标题的哲理性 哲是智慧,是人类科学思想的花朵。理就是道理,是符合科学规律的道理。哲理,是关于宇宙和人生的原理;原理,是带有普遍性的、最基本的、可以作为其他规律的基础规律,或者说带有普遍意义的道理。简单地说,哲理就是用简洁明了的话语来阐明一个道理,不管这个道理深刻与否,都能让人们听得明明白白,能回味其中的含义。所以,哲理性并不是一味追求深奥或玄妙,而是激发人深深地思考,能回味无穷。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充满着哲理,事例、故事、寓言、格言、警句等,都存在着哲理性,有时候话说得越浅显,道理可能越深刻;说得越简单,内涵可能越丰富,完全可以用它们来说明道理。2004年5月24日《人民日报》的“今日谈”的题为《忠言何须逆耳》。这篇评论评述了领导者要注意批评的方法和批评的态度,教育要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否定了“忠言”一定逆耳的形而上学的观点,指出非逆耳的忠言更易于人接受。这种评论标题,更富有哲理性,更给人深深的启迪。这篇评论如果标为《工作莫忽视方法》或者《工作方法要得当》,其吸引力和意味就淡多了。例如:《“爱富”不能“嫌贫”》(《人民日报》2005年09月05日 第十四版)、《夜景照明应量“能“而行》(载《人民日报》2005年7月11日第一版)、《理直也当气和》(载《人民日报》2004年5月24日第一版)、《质量就是生命》(载《人民日报》2003年5月16日第一版)、《小脚未必走路慢》(载《人民日报》1986年9月17日播出)等等,这些标题以哲理的高度和深度取题立意,就易使人省悟,令人折服。 四、评论标题的反思性 创新从来就是超越常识,超越常理。凡是常理都是相对的,相对常理的含义是指正确认识的有限性,有三个方面:一是从认识广度上说,任何常理都只是一定范围的正确认识,有待扩展;二是从深度上说,任何常理都只是对客观事物和规律的近似的正确认识,有待深化;三是从进程上说,任何常理都只是对事物发展的一定阶段的正确认识,有待发展。就其对客观事物的近似正确而言,它是相对真理,是要不断发展的。这种由此及彼的审视,用现行的话叫“反思”。这些年,反思式的评论往往见诸报刊和广播电视,其标题每每标新立异,引人注意。 按常理,“鸡” 小而不用“牛刀”杀之。不然,小事大做,不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而且会得不偿失。但是,在特定的情况下,“杀鸡”亦可用“牛刀”。清华大学研制出一种“炸鸡锅”,能自动调温升压,在市场颇有销路。科研院所,智力密集,自然可称“牛刀”。用现成的“牛刀” 杀一杀能满足市场需求的“鸡”又何尝不可?这不但不会使“牛刀”贬值而只会增加效能。作者以此为题材加以评论,制题为《“杀鸡”亦可用“牛刀”》,使人耳目一新,给人以全新的理性的启迪。 比如:《“失声”与掌声 》(《光明日报》2005年06月13日)、《莫让“捐款”成“扣款”》(《人民日报》2005年04月09日 第一版)、《“谢生宴”让人耳目一新》(《光明日报》2005年07月04日)等等。这些评论标题引发了读者深深的理性思考,使作者对问题有全新的认识。五、评论标题的抨击性。 我们的社会,正邪并存,善恶同在。祛邪扶正,揭恶扬善,是评论肩负的政治使命,在报刊广播言论中占有重要地位。一切邪的恶的东西都是阴暗的反常的,抨击式评论的标题若直点其丑恶,便出奇制胜。 2003年1月20日《人民日报》的“今日谈”的题为《不要提前过年》。过年,是一个时间问题,而时间又是客观的,不会随着人们的意向改变,不是说你想把过年的时间改变就怎样改变。作为读者,你会立即被吸引看下去:“元旦过后是春节。中间的这一个月里,随着过节的气氛越来越浓,有的部门和单位工作松松垮垮,电话没人接,事情没人办。一些应该迅速办理的事情,被推到了节后,前来办事的人们只能望门兴叹,徒劳往返。”由此可以看出,标题《不要提前过年》的内涵很丰富,深刻揭示了各部门不正之风的严重性,对此抨击十分有力。 像《人情酒里少人情》(《人民日报》 2005年06月16日 第一版)、《请柬别成“催款单”》(载《人民日报》2005年2月2日第一版)、《“鲜奶倒进污水渠”,咋的了?》(《工人日报》2005年08月18日)、《莫让民工流汗又流泪》(《人民日报》2004年12月23日 第四版)、《挥霍浪费也是犯罪》(载《人民日报》2004年11月10日第一版)、《“及时雨”为何落不到地里》(福建蒲城县广播电台1987年6月19日播出)等等,都是新闻评论者运用抨击式的创新艺术,勇于抓问题,关注社会热点,关注民生,抨击歪风与谬误所结出的硕果。 六、评论标题的文采性 标题的文采,是新闻评论标题成功的秘诀之一。从理论上来说,任何修辞方法,都可运用于新闻评论标题的制作中。 (1)活用动词。通过观察主语和宾语的特点,来选用生动、富于个性的动词。在现代新闻评论标题的制作中,动词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了。精心使用动词制作新闻评论标题的问题,便越来越受到重视。西方新闻学者艾米利达斯说过:“不要醉心于那种华而不实、铺张描写,要挤掉水分,因为这些除了证明记者善于使用陈腐的语言和手法外,不会有任何效果。”这段话警戒我们,在新闻语言中要尽量少用形容词。对新闻语言的要求是这样,作为概括新闻主要事实和揭示新闻主题的新闻评论的标题更是如此。比如:2005年6月21日《人民日报》“今日谈”的题为《“考后消费热”该降温了》。又如《让措施从墙上“走”下来》,一个动词“走”,让整个题目都活起来。 (2)借用古文、古诗词、成语、俗语、流行歌曲等。无论古今中外,不管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都可以拿来,但一定要贴切。例如:四川人民广播电台1984年8月25日播出的评论题为《不要闲着“媳妇”抢“保姆”》(论点:不要忽视起用本单位的人才),作者采取隐喻的、疏导的方式,选用群众喜闻乐见的谚语——不要闲着“媳妇”抢“保姆”这个题目,富有生活情趣,能够发人深思。 又如:《匹夫不可夺志 国难见气节》(《人民日报》2005年08月23日 第四版),其标题语出自“子曰:‘三军要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④读后真正感到:“当人们逡巡于旧战场之时,追忆于尘封史实之际,我们不能忘记其中所蕴含的“气节”二字。这种宝贵的精神发于胸臆,见于行动,是支撑前人浴血奋战的强大动力,也是激励我们实现振兴中华伟大理想的精神力量。” 再如:《新党登陆令人耳目一新》(《新华网》2005年07月06日)、《期待物权观念深入人心》(《法制日报》2005年07月20日),均用成语作题,显得自然贴切、顺理成章。 (3)借用形象,化静为动。例如:1986年8月30日《人民日报》在《新语》专栏里,发表了一篇评论,题为《叹老鼠偷权》,很形象,特别用了一个“叹”字,强烈地表现出作者对“老鼠偷权”行为的不满,不落俗套,非常引人。 (4)巧用比喻、拟人。比喻、拟人是标题常用手法,但用多了就难以出新意,因此,应该经常换换脑子。例如:《“嫁“出去的“姑娘”也要管》(黑龙江省松花江人民广播电台1987年6月18日播出)。(5)用“数字”、“符号”说话。数字、符号可能带来“尽在不言中”的效果。例如:2005年07月04日《人民网》“人民时评”发表的题为《暂行条例45年不变说明了什么?》(论点:让这些不合时宜、落后于时代要求的“老皇历”限期退出历史舞台。)读了令人喟然长叹,顿生愤概。 七、评论标题的情感性 评论主要是以说理为主要手段,从思想、概念的角度阐明对事物、事件的看法。而说理一般是以逻辑思维为基础,这决定了新闻评论无不带有一定程度的概念性和抽象性,未免显得枯燥些。那这样很难抓住读者或听众,这就需要在情感上下功夫。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⑤新闻评论的说服工作只有善于运用情感技巧,动之以情,以情感人,才能打动人心,才能吸引住读者或听众。感情是沟通的桥梁,要想说服别人,必须跨越这一座桥,才能到达对方的心理堡垒,征服别人。这样既满足读者的“新闻欲”,又勾起读者的“欣赏欲”,给人以美感。 2004年05月28日(《人民网》“人民时评”发表的题为《为“保民用电”叫声好!》该标题一看上去,就给人一种亲切感。北京市政府提出工业用电为居民生活用电让路,便是对居民应享权利的实质性复归。我们一直所强调的政策的以人为本,在北京市的用电决策中,无疑得到了直接体现。 比如:《白了少年头,真悲切!》(《羊城晚报》2005年05月16日)、《五壮士兮,归来!》(《江南时报》 (2005年03月29日 第三版) )、《英雄精神怎样才能不被"删除"?》(《燕赵都市报》2005年03月26日)、《让孩子继续是孩子吧》(《中国青年报》2005年03月21日)、《设路牌心贴行人》(载《人民日报》2003年12月1日第一版)、《让“海上孤儿”回到母亲的怀抱——评解决台湾渔船被扣问题的途径》(福建人民广播电台1989年4月13日对台湾广播)等,都能使受众感到新闻评论有一股股温情的暖流。 八、评论标题的怪异性 新闻评论注重标题的怪异(可以吸引眼球),这样才可以抓住受众心理,吸引他们读下去,文章的好坏倒成了其次。 新闻评论标题若直指其怪,便出奇制胜。 2005年3月28日《人民日报》的“今日谈”的题为《锄头柄与互联网》。怎么锄头柄与互联网还有联系,真是闻所未闻,怪事一桩。作为读者,有欲望仔细读下去:“前几日,回乡省亲。一踏进家门,就发现屋里摆放着一台崭新的电脑。二叔见我一脸惊讶,笑道:‘这玩艺还真是那么回事儿,咱家今年的二亩花木苗子能卖好价钱,就是沾了互联网的光。’过去只知攥着锄头柄在地里刨的二叔,如今也成了网民,并且从中受益。”由此可以,看出锄头柄与互联网这个怪异的题全面反应了信息化催生了农业现代化。上述这篇评论如果标为《信息化催生了农业现代化》或者《农民也用上了电脑》的标题,其吸引力就淡多了。这两个标题,一是太平淡,不一定能吸引住读者的眼球;二是太直白,读者一看标题,就知道这篇评论要论什么,根本没有看下去的欲望。 这类标题有:《给发霉的“行规”晒晒太阳》(《新华网》2005年09月02日)《警惕思想“亚健康”》(《光明日报》2005年08月22日)、《体彩捐赠慷谁之慨》(《中国青年报》2005年08月25日)、《贫困大学生亟需“精神扶贫”》(《南国早报》2005年06月14日)、《博士猪倌与大学生就业》(《人民日报》2005年05月24日 第十一版 )、《文人和小偷》(载《新民晚报》1990年7月5日)、《“泼泠水”也是一种服务》(宁夏人民广播电台1988年10月26日播出)、《“没啥”?“有啥”?》(载《人民日报》1993年5月5日第一版)等等。上述标题确实很怪异,给人看了,不但吸引读者一口气读完全文,而且在读者的记忆中难以消失。

评述的题目:将你要说的事用一句最简短的话说出来就是评论文的题目。

评述的题目报告提纲包括:

(1)课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和有关文献资料的主要观点与结论;

(2)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各项有关指标、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是否已进行试验性研究);

(3)大致的进度安排;

(4)准备工作的情况和已具备的条件(包括人员、仪器、设备等)。

评述的题目特点:

开题报告包括综述、关键技术、可行性分析和时间安排等四个方面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

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写清楚。开题报告一般为表格式,它把要报告的每一项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栏目,这样做,既避免遗漏;又便于评审者一目了然,把握要点。

开题报告的内容一般包括:题目、理论依据(毕业论文选题的目的与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案(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过程、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创新点)、条件分析(仪器设备、协作单位及分工、人员配置)、课题负责人、起止时间、报告提纲等。

网评文章怎么写

网评文章写作技巧及要领 一、认识网评 网评:是对当前发生的新闻、新闻中的事实、新闻中表现出的及其隐藏的问题,发表的个人或集体的见解,或者归纳、整理出新的结论或观点。 认识网评,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一)写谁看? 要让网民乐意接受你传播的知识,认同你的见解和观点,研究网民的心理尤为重要。 误区:搞错网评的受众,把网评写成工作文稿…… 如,以下标题: 选用年轻干部应有"三个度"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有"三忌" (二)为何而写? 1、引导作用 引导网民对一个事件的理性对待,进而有效引导社会舆论,主要是正面的引导。 一般的写法:新闻+评论(既对新闻事件的摘要+你对事件的看法、观点) 如:新学风破除干部作风积弊 日前,中共中央组织部印发《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中进一步加强学员管理的规定》,要求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进一步加强学员管理、切实改进干部教育培训学风。(据3月18日新华网) 规定是针对目前所存在的学风问题对症下药,采取有效举措,破除学风上的弊病,引领党员干部求真务实,树立新学风、新作风。改进学风大到关系到一个民族的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小到一个干部的作风、一个党员的行为习惯。培训学习时领导干部文稿由秘书代劳,以"同学"名义互请吃喝、互请旅游等将严重败坏干部作风,甚至败坏党风。 …… …… 2、维护作用 寻找官方舆论场与民间舆论场的结合点 主要是正面引导网民正确看待、认识国家所做出的决定、出台的政策,维护国家地方的形象。 四川省十项规定,让务虚之风无处藏身 近日,四川省委省政府出台转变作风的十项规定,对改进调查研究、联系帮助基层、精简会议活动、精简文件简报、规范出访活动、改进新闻报道、严格文稿发表、简化接待工作、改进安保工作和厉行勤俭节约十个方面进行了规定,十项规定中无一不体现着求真务实,勤俭节约的务实新风。(据1月15日,天府早报) 自中央的八项规定出台以来,四川省委省政府积极响应中央号召,出台切实改进文风会风,转变作风的十项规定,涉及范围广、涉及内容细,彰显出切实转变作风的坚决之心,把作风转变进行到底,让务虚之风无处藏身! 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真抓实干的工作态度,是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法宝。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四川省委省政府此次出台十项规定,让各级领导干部带头转变作风,从办公室走出来,从会议中走出来,从不必要的应酬中走出来,从空谈中走出来,从务虚中走出来,深入到基层去,到群众中去,真正做到为为民履职、为民尽职,真真实实地当好人民的公仆。 转变作风,不仅需要领导作表率,也需要一般干部见行动,坚信,在领导干部的带头示范和一般干别的切实行动中,四川省的这场作风转变之风,将会刮到全省的每一个角落,让漂浮之风、务实之风无处安身,让务实之风越刮越猛。 3、宣传教育作用 网民很难看懂的书面化的法律条文和政策文件,网络评论往往能够通过解疑释惑的方式为网民进行政策解读。 要求语言上要平和、朴实,多使用网言网语,要写大家都能够看得懂、愿意读的文章。 网络平台"晾晒"干部下基层情况 近期,四川省**市利用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双向互动网络平台,"晒"出全市机关干部的具体帮扶举措、完成时限和帮扶成果,将整个活动置于群众的阳光评判之下。 该市利用网络数据平台实行编号管理,将每一名机关干部与服务对象进行"一对一"联系锁定,把帮扶干部和服务对象双方的联系方式、帮扶措施和完成时限上传到网络平台,接受网民监督。帮扶承诺兑现后,帮扶干部要上传相应文字资料、图片或视频到网络数据平台进行"报账"。 4、监督作用 对一些不正之风或不正确的决策进行评论,用舆论来实现监督。 5、评判作用 评判社会不正之风,倡导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二、撰写网评 (一)写什么? 1、选材 一要"新鲜"及时;以最快的速度予以评说,把握主动权,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要有"亮点";"亮点"就是"评论点",从重大事件、网民普遍关注的.事中去选,才能吸引人。 三要选自己熟悉的、有话可说的。 2、观点 (1)赞扬式 即对新闻中的人物、事件、工作方法等表示肯定,然后阐释肯定的理由。 (2)批评式 即对新闻中的人物、事件、工作方法等进行否定,然后从法律、道德等方面找出反对的依据。 (3)建议式 提出自己对新闻事件中某个问题的建设性意见。 2、标题 《三问茅台为何贴上国酒商标》 (1)巧用"新词语" 《温家宝总理"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说与谁听》 《应把"负轭老马"精神上升为国家精神》 (2)妙用"关键词" 《新学风破除干部作风积弊》与《基层干部还是"甩开膀子"干的好》 (3)善用"设问句"。 《**省长缘何将"媚眼"公开抛向网民?》 (4)套用"流行语" 《有种砍人叫"戳伤"》《"微笑服务"岂能只是企业品牌》 《让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晒"起来》 3、语言--网络属性 草根属性、强烈的逆反心理、不提倡"党八股" 如:以下这篇是组工信息,网评文章切记写成这种的 组工干部讲党性就要把群众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拥平和之心,弃"傲慢之气"。"道生于安静、德生于卑退",组工干部也存在傲慢、傲气等人性弱点,我们必须加强心灵修养,涵养平静和善之心,由于组织部门的重要性和特殊性,组工干部更该培育平和之心,扔掉傲慢之气。要用和善之心对待群众,让群众办事看到笑脸、喝上热茶、体会到真情。对心中有"疙瘩"的群众,要细致地疏导,让群众释然于怀。对群众不理解、不支持的工作,要静心地解释,争取群众的支持。 拥关爱之心、弃"冷漠之态"。如果组工干部不愿下基层、()不愿与群众打交道,久了就会产生居庙堂之高的"冷漠病",形成党群干群之间无法逾越的鸿沟,失去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损害组织部门的形象,甚至影响党的事业健康发展。因此,组工干部讲党性,就要带着关爱经常深入基层,与群众零距离接触,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察群众之冷热、解群众之疾苦。只要我们带着关爱之心去群众中接地气、化怨气,群众就会把我们当亲人。 拥虔诚之心,弃"敷衍之虚"。组工干部应怀有一颗赤热的虔诚之心问政于民、问计于民,让工作落地于民间、植根于群众。如果没有内心本源上的虔诚,拜群众为师就可能会流于形式、敷衍塞责,听不进群众意见、不采纳群众建议,更不会运用群众智慧来推动工作。只有以虔诚之心对待工作,才会真正听进群众意见,才能真正根据群众意愿来谋划工作,让各项工作充分贴近民愿、贴心民情、贴切民意。 4、情感--平民和个人属性 受关注的言论,往往带有个人体验和情感在里面,写的文字不高高在上,观点也平易近人,更重要的是带有个人观点。 注:撰写网评文章的几个要点: 高立意要高,站的角度也要高 精内容要精练,不要写不相干的内容 尖观点要明确,尖锐 短内容简短,网络是快餐文化,没有人愿意去读长篇大论,一般不超过1000字。 平语言要平和,不要用给领导写讲话稿的语气,更不能像是在教训人 快一般写3天以内的新闻,超过3天的就不要写了,为了完成安排的任务除外。

每个月一篇的网评文章让我头疼,不知道到底写什么,面对实时我也没有什么好的观点,更是不知道如何下笔。这个任务一直从十几号困扰我到今天,明天就要交稿了,实在没则了,于是我找度娘帮忙,从如何写网评到人民网的评论网页,吸取了不少知识,但这些知识在我身上怎么也容纳不到一起,无可奈何,反正都不知道写什么,干脆就写最近发生在身边的事吧,胡乱凑一篇,完成任务便是了。 于是我开始在网上搜索最近发生的大事,仔细阅读几遍后,对感兴趣的字眼做出标记,然后由这些字眼延伸想到可以写的内容,再由这些内容扩散开来,看看哪一条线索的内容比较好些或者更有意义,锁定方向后就围绕这个方向提炼出主题,接着围绕主题拟定小标题,确定大概的写作范围和内容,确定好大框架后,围绕小标题在扩写,不管内容是否沾边,先把想写的想表达的东西呈现出来,拟出草稿之后,在从头到尾通读一遍,边读边修改,将与主题比较远的观点或内容删除,论证不充分的进行补充,第一遍修改下来,基本上文章成型了,然后在进行第二遍第三遍修改,觉得整片文章内容和框架都还不错的时候就开始对语言进行斟酌,仔细打磨几遍后,自我感觉可以交差了。 写到这里,感觉这步骤、这节奏跟我学素描的步骤差不多呢,也许这就是“艺术是相通的”道理吧。 其实任何好文章都是反复修改出来的!

党建网评文章怎么写

新手写网评文章方法如下:

1、大标题

一篇文章的标题就像一个人的眼睛,可以反映一篇网络评论的精神。有许多技巧来起草一个响亮的标题。一是多用修辞手法,如隐喻、拟人、对比、对偶、象征等;二是抓住标题中的新闻点,让读者一眼就知道作者想写什么;三是用疑问句设置悬念,引发阅读;四是与文章内容保持一致文章避免离题。

2、选择一个好问题

网络评论的主题是什么?一是选自己擅长的,结合自己关心的、工作的、熟悉的写;二是选当前的热点话题,如党建、党风廉政等。

3、及时增加文章中的信息量

简单地说,就是以当前热点话题为论据,证明自己的观点,使文章更加生动,如引用相关案例、名言、新闻等。

4、注意文风

虽然一般来说,调侃式、随意式的文风能引起网民的注意,但作为工作人员,这种文风是不应该采用的,特别是在根据时政新闻选题时,更要注意网络评论的严肃性和严肃性。因此,网络评论者应该在网络评论的风格上进行制衡,保持网络评论的新鲜感,吸引读者。

从《求是》杂志中摘录,该杂志原叫《红旗》,是中共中央的机关报。这样,你的网评在中共的心目中,就是一流的榜样!

铁路网评文章怎么写

申论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为主观性试题,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在注意事项这一部分,我们要注意选择黑色的钢笔或签字笔进行作答,字迹要工整,考生可以在平时训练时就养成用黑色笔答题的习惯,同时注意练字。第二部分给定资料也是试卷占比最大的部分,在备考时就注意对一个问题的全面分析,看见问题的不同方面,同时也要多阅读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等内容增加积累。第三部分申论考试的作答要求,在作答要求里主要有五大题型,分别是归纳概括、综合分析、提出对策、贯彻执行和申发论述即大作文五种,考生在备考时不可忽视任何一种题型,平时要每种题型都要做到,对每一种题型的答题思路都记住。在平时做题时一定要注意字数的要求,注意锻炼语言的简洁性,注意培养概括能力。

《铁道游击队》讲述了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一支真实存在的“特种部队”,铁道游击队的抗战故事,他们凭借铁路网和火车的特殊地形,与日伪展开殊死搏斗,在抗日战争当中屡立奇功,令日寇闻风丧胆,不敢与之对抗。

甚至,这支不足300人小部队还得到了上级的赏识,多次委派给铁道游击队重要任务,这其中大多都是凭借他们的隐蔽性和便利性,秘密护送国家重要领导人转移和药品、武器运输等机密任务。

电影《铁道游击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上海电影制片厂承接的最早一批战斗史实题材的电影,为了能够真实还原了这段历史故事,他们力求做到实景再现,但是由于当时物质资源的匮乏,拍摄手段的简陋,使得这部电影在制作起来困难重重,也在拍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危险与挑战。

但即使这样,拍摄团队仍然在很短的时间将这部巨作拍摄成功了,一经上映就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喜爱。

在电影上映之后,导演及拍摄团队多次接受国家媒体采访,谈到了很多当时拍摄时的危险与艰辛,观众们这才意识到,在荧幕背后还有这么多的故事。据几位主演介绍,拍摄时他们经常要从火车上活动,一般人在极速行驶的火车上站立都成问题,但他们还要上蹿下跳,一遍一遍说台词,完成规定动作,可见这些可敬的老艺术家们在当时随时都面临着生命危险。

最后刘洪队长飞马营救芳林嫂的戏,应该是全片最紧张,最激动人心的一幕了,当时导演要求演员曹会渠要在火车即将到达的一刹那,从火车头前面穿越铁路。曹会渠为了这一个镜头练了无数次,既要保证自己的安全,同时还要完整展现这一惊险刺激的镜头。最后这一幕拍摄成功时,全剧组人员都爆发出热烈的掌声,来庆祝大家又度过了一个难关。

现在,曹会渠老先生已经永远的离开了我们,当初那个部队里年纪最小的小号兵,把一生的时间都贡献给了文艺事业,在部队里多次组织歌唱节目和文艺汇演,很有号召力。正如同剧组的老艺术家秦怡说的那样:“曹会渠同志,为人正派,乐于助人,组织能力强,所以大家都愿意跟着他做事,感觉心里踏实。”

总体来说,这部电影的纪实性非常强,没有夸大或者改编,几乎百分百还原了铁道游击队的几次主要战斗,虽然在战争场面的布景上不如现代影片那么刺激,但是能看得出来拍摄团队的用心和诚意,多年之后,作为和平年代的我们,仍然值得观看和回味。

你对这部电影有什么不同的评价或见解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交流一下。

我也在写,是王老师让你写的吗?

《铁道游击队》是有年岁的老电影了,成功的塑造了一支神兵队伍,也将《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这首歌火到千家万户,1956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电影《铁道游击队》,由赵明执导,曹会渠、秦怡等主演。影片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抗日战争时期山东省微山岛上的游击队英勇抗击日本鬼子的英雄形象。

该影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山东临城枣庄的一支我党领导的活跃在铁路线上的抗日游击队,在大队长刘洪、政委李正的带领下,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斗争的故事。这部影片取材于抗战时期鲁南铁路沿线发生的真人真事,主要人物都有原型,所有的战斗故事都真实发生过,没有任何的虚构和夸张的内容。

这支部队是围绕铁路打击日本侵略者的。所以自然有他铁道游击队的特点:比如爬火车搞日寇的机枪等。铁道游击队由于其成员神出鬼没、作战勇猛,所以被当地老百姓称为“飞虎队”。这些动作都非常的真实,都是有真实事件可考的。他们爬上飞快奔驰的火车,把日本侵略者运送的武器从火车上掀下火车后或壮大自己的队伍或交给八路军。

除此之外,该片还有两个亮点:

一、是秦怡饰演的失去丈夫后的芳林嫂和大队长刘洪在共同的革命生涯中渐渐相爱了。他们的爱情故事使得影片中的刘洪的人物形象显得更加丰满。

二、就是该片的插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这首歌曲具有浓厚的山东民歌色彩,歌曲表现出了游击队员在艰苦环境中的坚强革命意志和乐观主义精神。随着影片的放映,这首歌曲也赢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并在全国传唱几十年而不衰。

那时新中国成立方才十载,清贫但多少有点豪情,回顾抗日英雄事迹,多是痛快之事。而且尚未被样板戏抽掉人的气色,大部分显得真切,像“害怕没得干”的抗日行为,也真实得发人深思。尽管国民党一线的叙述,未必没有失真。倒是难得寡妇也能重组家庭。镜头语言现在也有可取,当年至少该达四星吧。也希望我国以后能出更多这样的好电影。

  • 索引序列
  • 评论文章题目怎么写
  • 评论文章的题目怎么写
  • 网评文章怎么写
  • 党建网评文章怎么写
  • 铁路网评文章怎么写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