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论文百科> 正文

关于医学的书籍

发布时间:2023-12-11 04:03:34

关于车的书籍杂志

如果您是想较系统的学关于汽车的各个方面的话,就到书店选择汽车专业的书籍,因为汽车类杂志里的知识比较分散,需要长期大量的阅读,不过,长期大量的阅读汽车类杂志会让您对汽车的一些问题有自己的看法。(就向您这个问题我的看法就是看您自己需要什么)通俗的讲,汽车专业的书籍比较枯燥、比较深入的讲解,知识比较连贯、系统;汽车类杂志(包括某些网上的汽车频道)比价有娱乐性,但知识量较少,需要长期大量的阅读和查找网上的汽车频道上面有高手回答了,常用的就那些了。汽车类的杂志我看过《汽车杂志》、《汽车之友》、《汽车知识》(汽车知识介绍得多一点)、《车迷》、《汽车导报》、汽车导报的《改装与四驱》、《汽车族》、《中国汽车画报》等等等等

书(2004-12-12 17:02:13)古人曰:“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是人们成才不可缺少的工具,作家们则称它为“写作公司”。书分为许多种,有科技书、童话故事书、科幻小说……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喜欢阅读不同的书。如:儿童喜欢阅读童话故事书;少年喜欢阅读科幻小说;青年喜欢阅读科技书……那你们对书了解多少呢?史前时期,没有文字,我们的祖先是用结绳来记事的。原始社会末期才逐渐出现文字。到了距今三千年前的商朝,有了最早的书籍实物———甲骨刻成的文献。除了甲骨文书,还有刻(或铸)在青铜器上的书———金文,刻在石鼓上的书———石鼓文。我国正式的书是用竹片和木板做的木简或竹简,也出现在商代。春秋末年,人们把字写在绸上面,叫帛书。相传到了东汉,蔡伦发明了一种既轻巧又便宜的材料———纸。在公元六到八世纪,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才出现了用纸装订的书。到了近代,又有用石印的书,现代主要是铅印的书。目前,世界上有些国家已经实现了图书资料储存的电子化。现代的图书样子与古代的书已经截然不同了。“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同学们,让我们惜时如金,在书中遨游,成为书的主人。

《汽车之友》《汽车族》《车友报》《汽车导报》

汽车之友

关于历史文献学的书籍

《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中的《唐纪》部分,即卷185至卷265。以上三部是唐史研究的最基础史料,唐史专业从事者必然要对达到精熟的掌握程度。如若想了解唐初史事,《隋书》中有不少相关内容要读,而要研究唐末,则《旧五代史》和《新五代史》又不可不读。如若有非常感兴趣的历史人物,可以读两唐书中的相关列传,及《通鉴》中与该人物有关的历史记载。二、通史这应该是读者最需要的部分,几部高质量的通史,一般可以为满足您对唐朝历史认识的基本需要。王仲荦,《隋唐五代史》;这部书是最适宜读者初步入门的唐代通史著作,作者王仲荦先生是中国中古史领域的巨擘。该书成书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一些时代观念及陈旧术语不可避免,但总体而言,此书不仅脉络清晰地叙述了唐朝自立国至灭亡的基本史事,更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围绕时代主轴,对唐代的经济、社会、边疆、交通、农工商业、文化都做了全面的叙述,堪称一部浓缩版的唐朝历史百科。认真读过此书,可以对唐史的全貌有一个最起码的立体认识。吕思勉,《隋唐五代史》;是书是唐史大家黄永年先生最为推许的一部唐代通史。作者吕思勉先生与二陈、钱穆齐名,想必无需赘言。此部通史富有吕氏特色,以吕先生对唐代传统文献极为精熟的功底,有其”史钞”特色,将各种唐代史料缀连在一起,形成一部内容极为丰富而翔实的政治通史,涵盖唐朝绝大多数政治事件,而其中又处处显示其个人新见。此书下部乃唐代社会经济方方面面的专题叙述,规模与王书相近。但吕先生此书仍用文言文写成,且大量引用史料,如果读者文言文功底不佳,还请谨慎选择。岑仲勉,《隋唐史》;岑仲勉先生同样是唐史领域的大家,在中山大学与陈寅恪先生齐名,此书是岑先生欲作教材而编著。此书更近以专题分节,论体系完整、脉络清晰则不如上两作。但作者文献学功底已达出神入化之境地,此书难能可贵在许多细微之处可以写就其他著作不能讨论之事。岑先生对唐史的诸多问题与陈寅恪先生截然对立,是书中大量篇章可以见其相左之观点,这点又非要熟读陈先生之书才可理解。此书属于对唐史有一定基层后再返回阅读,可以大幅提高认知水平之著。

历史学考研参考书目 1、中国史 朱绍候主编:《中国古代史》,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李侃等著:《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出版,1994年版 何沁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99年版 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3年版 2、世界史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六卷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朱寰主编:《世界古代中世纪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孔祥民主编:《世界中古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以上是北师大三人行历史学考研辅导主讲老师推荐参考书,比较权威全面,建议大家第一轮复习以其中一本为主,兼顾其他版本,相互补充,通读一遍,然后参考其他综合用书。一、关于推荐教材历史学考研命题经过前三年的探索,2010年的历史学真题更显的成熟和完善。2010年命题在遵循了前三年的规律的基础上,又有其新意和亮点,今年考到了历史文献和句读,这对跨专业的考生来说,增加了一些难度,所以建议各位研友在看中国通史和世界通史外,若还有时间的话,看看以下参考书:《中国历史文选》 上海古籍出版社 周予同《史学概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 庞卓恒《中国历史地理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蓝勇《中国史学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白寿彝《中国历史文献学》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杨燕起、高国抗《西方史学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郭小凌 二、注意收集报考院校的信息 俗话说“不打无准备之仗”,在备考过程中要对报考院校信息进行收集,如历年的招生简章招生专业目录、复试分数线、复试要求等,对于报考院校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这样在备考的过程中可以朝着目标去复习、备考。 三、深刻理解历史学真题 在这里,建议同学们找历年的历史学真题看看,看看历年真题都怎么考的、主要考什么等,从而总结出考试特点及规律,在备考过程中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复习。 四、历史学考研复习的几点建议 1、对历史学知识点进行全面复习 ,重在基础 就试卷考察的内容而言,三年来,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部分内容趋于均衡。2007、2008年的历史学试题偏重于政治、经济内容,而思想文化方面的内容大概占了总分的10%左右,2009年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部分内容基本上趋于均衡,思想文化内容大概占了总分的20%多。所以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进行全面的复习,切勿忽视对思想文化内容的复习。 历史学考研试题考的是对基础知识记忆和理解,所以复习过程中要重点把握基础知识,从而提高自己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就要对知识点进行全方面的分析,例如一次改革运动,要从背景、时间、过程、结果、性质、意义、影响、评价等方面去掌握,只有这样全面的分析一个知识点,才会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也强化基础知识。 2、整理、总结知识点 无论是科班的考生,还是跨考历史学的考生,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自己整理、总结知识点,辅导书可以作为参考,切忌买一本辅导书背背就一劳永逸了。自己整理、总结知识点的过程也是加深对知识点理解、记忆的过程。只有自己整理、总结了,才能在考场上对见过的题对答如流,考取高分。 3、以教材为本 在备考的过程中,一定要多看参考教材,要在通读、精读的基础上全面的了解、掌握课本上的知识点。自从2007年历史学改为全国统考以来,教育部考试中心没有指定参考教材,根据多年的辅导经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的教材是很不错的参考教材。 4、注意知识点之间纵向和横向的联系 首先,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纵向的联系,纵向联系就是从时间推移的角度来考察历史事件的过程及因果关系,从而探索历史发展趋势。也就是说是相关知识点的发展脉络。比如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的演变,皇权与相权之争,国际关系体系的演变,工业革命等。三年以来,考试中加强了对这一方面的考查,2007史料分析考查了自唐代以来科举制度的演变,2009年考查了19世纪以后全球民族国家建立的四次浪潮,所以,在复习过程中要对知识点的发展脉络有比较清晰的思路。 其次,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的横向联系,横向联系就是通过空间拓展的方式将某一历史现象与同一时间其他地区出现的类似或相反的现象进行类比分析;或者是将某一历史现象与同一时期的其他相关历史现象进行有机的联系和综合。比如19世纪60年代的中国与19世纪60年代日本,在19世纪60年代前都遭受了西方列强的入侵,在60年代都出现了改革运动等等,通过这种横向的联系比较,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也把握了历史的宏观面貌,2007年考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 5、运用唯物辩证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 在复习过程中,同学们要注意运用运用唯物辩证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分析、解决历史问题,总结历史的发展规律。

如果你是初学,以下是入门必看的经典,除了第二本其他都很薄,就是入门的,但绝对经典!皮锡瑞《经学历史》张三夕《中国古典文献学》中国古代韵书史讳举例--国学入门古书句读释例

必看的书有文献学讲义,中国古文献学史简编,文献学概要,中国目录学史,中国伪书综,古籍辨伪学,古文学学导论,读书杂志,中国文学学史,中国目录学等,接入门的书籍是需要掌握的。

关于婚礼的书籍杂志

推荐《时尚新娘》,《上海新娘》,我看过的有这些

婚庆没有专门的书籍,现在婚庆行业就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专业,所有人员都是转行过来的。而且婚庆设计的范围很杂很广。如果真的想要专业学习,就从你准备做婚庆的几个方面找专业书籍。比如会场布置:找与插花有关的专业书籍,英国有一本杂志叫《婚礼花》介绍很多时尚的婚礼插花技巧。国内不知道。主持,就找专业的主持书籍灯光设备,就找有关舞美的专业书籍……婚礼策划的相关东西其实没有专业的书,建议你选择广告公司、公关公司的相关手册、执业规范参考。从这些方面寻找的书籍收集的资料,绝对会让你成为现在婚庆的领航人

苏青与张爱玲,在我看来完全是两类作家,共同之处是同时代的女性作家罢了。   张爱玲在我成长的很长一段时间都占据着重要位置。影响很深。她的笔触太过犀利,一针见血,她选择的笔下人物大多柔弱,善良,有弱点,有缺陷,却每个都理由充分的不得了,让你无法责备任何人,只是刚巧把这几个人放在一起,就上演了这么一出戏,让人揪心。书中每个人物都能看到自己或朋友的影子,然后顺着小说描写,就变成了个做坏事的好人!就是这么可怕!所以,曾经很久,我一直很消极,现在非常后悔在我20岁时迷上了张爱玲的作品长达数年。      苏青就不同啦:)   她以轻松并略带嘲讽的口气,向我们诉说着一个又一个小故事,像姐妹聊天一样的。特别是这结婚十年的小说,我都看了十年了,呵呵,每次都随便翻开某页看,都会笑出声来,快言快语的夫妻对话,妻子小小的心理变化等等,和时下流行的电视剧“媳妇的美好生活”一样让人轻松愉快。   张爱玲是那个林带玉------敏感、过度关注别人且尖牙利齿。   苏青是一个真实的人,一个在逆境中都能找到生活乐趣的姑娘~~我喜欢她写的所有东西。

关于农业的杂志书籍

关于农业方面的刊物有很多的,像才智、管理学家、中国商界、生物技术世界这些都可以的,咨询信箱

《农业与技术》《现代园艺》《湖南农机》等农业类期刊!详情推荐

中国古代农业著作:两汉时的我国最早的农书《汜胜之书》与《四民月令》;北朝时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宋朝时农学家陈旉的《农书》;元世祖时向全国颁发的《农桑辑要》;明后期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农学体系。综合类著作:北宋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总结了我国古代主要是北宋的许多科技成就,是“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明后期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与手工业的生产技术,被国外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农民日报》、《中国农村经济》、《农业科技报》、《中国乳业》、《甘肃畜牧兽医》、《中国畜牧兽医》、《吉林畜牧兽医》  园艺花卉类  《中国蔬菜》 《蔬菜》 《中国园艺文摘》 《温室园艺》  农学农作物类  《中国农业气象》 《作物学报》 《中国种业》 《云南植物研究》  粮油食品类  《农产品加工》 《绿色食品》 《食品科学》 《中国食物与营养》  林业类  《中国林业教育》 《林业科技开发》 《中国城市林业》 《世界竹藤通讯》  农资农机类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 《包装与食品机械》  《农民日报》、《中国农村经济》  水产渔业海洋类  《中国水产文摘》 《中国水产科学》 《中国观赏鱼》 《北京水产》  农业报纸、杂志、农书  报纸  《农学报》  《农学报》创刊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报社地址在上海。它是反映我国农业的第一份报纸。初为半月刊,翌年改为旬刊,每卷(期)25~30页,用连史纸石印。光绪三十一年终止,共出315卷。该报主持者有罗振玉、蒋伯斧等人。报道内容涉及农、林、牧、渔等,尤以蚕桑和茶叶的篇幅较大。  《沪郊农民报》、《农民日报》  《沪郊农民报》创刊于1950年初,1951年底停刊,1958年初复刊。四开四版,五天一期,后改每周出两期。由中共上海市委郊区工作委员会主办;主编田野。报道内容主要是上海市农村工作及农业生产等。数月后该报改名为《农民日报》,发行量10万份。由中共上海市委农村工作委员会主办。总编许思潮、副总编田野。1960年上半年停刊,转办内部刊物《农村工作》。  《解放日报市郊版》  《解放日报市郊版》试刊于1978年7月1日,10月1日起正式出版,1987年底停刊。四开四版,周二发行。由解放日报社主办,历届负责人有贾安坤、龚心瀚、宋超等。报道内容有中共中央和中共上海市委关于农村的方针政策;郊区农村贯彻执行方针政策的经验和典型;农民群众的关心热点和农事动态等。  《上海农垦报》  《上海农垦报》创刊于1982年。由中共上海市农场管理局委员会、上海市农场管理局主办。主编纪少华。该报四开四版、周报。主要反映上海农垦系统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信息、经验等。  《上海郊区报》  《上海郊区报》创刊于1988年7月1日。由中共上海市农村工作委员会、上海市农业委员会主办,总编朱振天。该报四开四版,每周刊出两次。主要反映郊区农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成就;发展农村经济的经验;重要农事活动的动态等。1990年7月1日改名为《东方城乡报》。  《上海科技报农村版》  《上海科技报农村版》创办于1987年,由市农业委员会、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市科协联合主办,主编姜聚光。主要内容为传播农业科技信息,报道农业科技新闻。1988年因《上海郊区报》创办而停办。  杂志  《农村改进》  《农村改进》杂志创刊于民国23年(1934年)11月20日,由中华职业教育社附设漕河泾农学团编印。创刊号刊出了《参加第二次乡村工作讨论会的感想》、《沪西农村未来的危机》、《高桥农村改进区实习工作报告》、《沪西园艺场实习工作报告》等文章。只出刊一期。  《土壤肥料与农业》  《土壤肥料与农业》杂志创刊于民国32年(1943年)11月。季刊。该杂志为中国肥料普及会主办的农业学术性刊物,着重登载土壤、肥料方面的科技论文。主编铁明。刊出四期后停办。  《化肥工业》  《化肥工业》杂志初名《化学肥料》,创刊于1958年10月。月刊。1959年改名为《化工研究技术》,1960年又改名为《化学肥料技术指导》。1963~1965年,改名为《化工技术资料化肥专业分册》,双月刊。1966年起,又改名为《化学肥料工业》。1974年,定名为《化肥工业》。该杂志报道氮肥、磷肥、钾肥、复混肥、微肥、叶面肥以及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施肥方法和肥料的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成果,同时介绍国外化肥工业的现代技术水平和发展趋势。由化学工业部上海化工研究所主办。  《上海农业科技》  《上海农业科技》创刊于1971年5月。原名《农业科技简报》,半月刊。1973年3月,改名为《农业科技通讯》,月刊。1977年1月,定名为《上海农业科技》。1980年2月,改为双月刊。该杂志坚持普及与提高、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方针,反映上海地区农业科技成果。由上海市农学会、上海市农业科学院联合主办,主编徐开智。  《科学种田》、《当代农业》  《科学种田》,创刊于1972年2月,月刊。是一本集农、林、牧、副、渔各业的综合性科学技术知识的普及刊物。主要介绍上海郊区及长江三角洲农村实行科学种田的新技术、新经验,同时,介绍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动态和基本知识。由上海市科学技术出版社编辑出版。1987年,改名为《当代农业》。历任主编有施正书、黄彰栋、王模。1989年起转给江苏省农林厅编辑出版。  《农药译丛》  《农药译丛》创刊于1979年,双月刊。由上海农药研究所主办。主要介绍国外农药生产和使用的动态和技术。主编王能五。  《食用菌》  《食用菌》创刊于1979年,双月刊。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与农业部农业局、中国食用菌技术开发集团联合主办。该杂志着重报道食用菌生产、科研的新经验和新成果。主编张甫安。  《上海农村经济》  《上海农村经济》创刊1979年,季刊。1986年公开发行后改为双月刊。由上海市农村经济学会主办,主编陈锡根。该杂志主要介绍上海农村工作、农业经济的动态和经验。  《上海农学院学报》  《上海农学院学报》创刊于1983年5月,季刊。该刊是由上海农学院在编辑出版《上海农学院科技资料》的基础上办起来的,主要报道上海农业高等教学与生产相结合进行农业科学研究的成果。  《上海农业学报》  《上海农业学报》创刊于1985年2月,季刊。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与上海市农学会联合主办。主编徐新春。该杂志着重刊载上海农业科研和生产领域的科技论文,反映农业科研和生产的新成果。  《杂草学报》  《杂草学报》创刊于1987年,季刊。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与中国植物保护学会杂草研究会联合主办。主编张泽溥。该杂志主要刊出上海及全国农田杂草的调查、研究的动态和成果、农田杂草的防除经验、化学除草剂新品种介绍等。  《上海蔬菜》  《上海蔬菜》创刊于1987年,季刊。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与上海蔬菜经济研究会联合主办。主编陈恩平。该杂志报道上海及长江三角洲地区蔬菜科技和生产流通领域的新经验和新成果,指导蔬菜生产现代化建设。  《上海农业》  《上海农业》创刊于1988年,季刊。由上海市农业局主办。主编先后由王祖德、陈正玄担任。该杂志着重刊载上海农业生产的适用技术研究与推广、农业经营管理与服务体系建设、农业适度规模与农田设施建设、农林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新经验,指导郊区农业生产。  国内相关刊物  《大豆科学》   《分子植物育种》   《麦类作物学报》   《棉花学报》《中国棉花》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西北农业学报》   《西南农业学报》   《遗传学报》《遗传》   《玉米科学》   《园艺学报》 /  《杂交水稻》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  《植物学报》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中国农业科学》   《中国水稻科学》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关于茶的书籍或文献

茶人满常觉与您聊茶,关于喝茶的那点事,总第72期。平台认证优质原创作品持续更新中,感谢您的关注,欢迎您的点赞留言转发收藏。

关于茶文化的古籍文献有《茶经》,《大观茶论》,《茶谱》,《茶录》;《茶经》对茶文化的记载是很全面的,里面记载了茶与茶文化的传播历程以及对海外的影响。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精神博大,这和茶书对茶文化的发扬和传承息息相关,好学好茶,肯定是免不了多看书的,今天就和我一起,来手下这一份书单吧!《中国古代茶书集成》作者:朱自振/沈冬梅/增勤内容简介:这本书收录了历代茶书(含唐五代、宋元、明、清)近120种(包括辑佚),是迄今为止对中国茶书遗产所作的最完备的清查、鉴别、收录和校注。再也不用跑图书馆啦!《茶趣》作者: 王从仁内容简介:本书是一部茶文化“小典”。说“小”,是因它只有十七万字;说“典”,是因它几乎囊括了茶文化的方方面面,茶之逸事茶之趣闻潺潺而来,妙哉。《茶经》作者:陆羽内容简介:茶的精神从此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几千年来中国不但积累了大量关于茶叶的物质文化,更多的是丰富的茶精神文化。《川人茶事》作者: 陈锦内容简介:该书运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从纵横两方面阐释了四川茶铺产生的历史原由,梳理了其形成发展的脉络并展示出深厚的人文内涵。行文流畅,而且有大量珍贵的生动翔实的图片,将四川茶铺的文化特色以及四川人的传统生活展现无遗。《茶叶全书》作者:(美)威廉·乌克斯内容简介:第一本西方视角的茶叶百科全书,涉及历史、技术、科学、商业、社会、艺术等各个方面。它与陆羽的《茶经》、日本荣西和尚的《吃茶养生记》并称世界三大茶书经典。 《茶道的开始》作者: 原著陆羽 / 导读 郑培凯 / 绘者 咪兔8号内容简介:《茶道的开始》是台湾教授郑培基以插话形式对茶学经典《茶经》的另类阐述,图文并茂地去阐释专著,生动形象好理解,非常适合初学者。《大观茶论》作者:赵佶(宋徽宗)内容简介:全书共20篇,对北宋时期蒸青团茶的产地、采制、烹试、品质、斗茶风尚等均有详细记述。“点茶”部分更是该书精华,是我们现在了解宋代茶道的珍贵文献史料。《茶人茶话》作者: 陈平原内容简介:本书精选的作者是周作人、林语堂、汪曾祺、唐鲁孙、黄裳、董桥、葛兆光等中国现当代54位作家、学者的随笔、散文共70篇。你总会在其中找到你的“知音”。《中国茶知识千题解》作者:刘祖生、刘岳耘内容简介:全书均以问答的方式,对一千多个茶方面的知识点进行了读解,涵盖了古今茶文化、茶品鉴、茶保健、茶生产知识的方方面面。《日日是好日》作者: 森下典子内容简介:本书以作者25年的茶道学习经历和身心成长,详尽细致地描述了茶道的美妙与禅意——行茶、分茶、碗泡、传杯、清壶的茶事美学。《茶及茶文化二十一讲》作者:程启坤/姚国坤/张莉颖内容简介:非常详细且有深度的一本茶文化读本。历史、分类、器具、文学、宗教、产业、古籍、风物等本书无所不包,不仅全面地介绍了中国茶文化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而且从哲学层面论述了其由技而艺,由艺而道的核心精神。《平常茶非常道》作者:林清玄内容简介:清雅的文字,古典的意境,佛禅的睿智。这是一本禅茶文化的散文集,作者看似漫不经心娓娓道来,其中却有深意。《品茶要录》作者:(宋)黄儒内容简介:黄儒觉得陆羽所著《茶经》中疏忽了品尝建安茶,故特别叙述品茗时对茶叶欣赏应有的鉴别标准,并且列出十项因采制方法错误而使茶味失色的缺点。《中国茶文化》作者: 徐晓村内容简介:茶作为一种物质性的饮料能够与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发生联系,成为一种精神的滋润物,《中国茶文化》就是茶这种饮料与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发生了联系而形成的文化。《多维视角下的英国茶文化研究》作者: 马晓俐内容简介:本书的开拓创新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它的宏观架构独特,文本分析细腻,把英国茶文化放在历史、文化、经济、艺术和文学等多维空间里,多学科、多视角、多方位地探讨英国茶文化的独特风采,同时展示茶的多维魅力,引证规范,多有创见,科学性强,很好地填补了所在领域的空白。《茶人三部曲》作者: 王旭烽内容简介:作家王旭烽的代表作,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作品展示了杭州一个茶叶世家的兴衰沉浮,着重通过忘忧茶庄三代茶人的命运悲欢的展示,对茶的精神、茶人精神的透视,演绎出中华民族所不可或缺的人文精神、民族精神。《茶董》《四库全书》存目内容简介:晚明文人热衷于对物质生活的追求,此《茶董》专论茶事。而本书以摘抄诗句、故事为主,专门择录了南北朝至宋、金茶事,但不涉及采造煎试之法。这本书是时代特色在文化上的一种反映。对于想要探究古时茶事的读者,非常有帮助。《茶设计》作者:[英] 简•佩蒂格鲁内容简介:本书以从茶叶税收到茶会礼服的衍变过程为主线,对茶的社会地位及经济价值展开论述,内容丰富,诙谐幽默,颇具吸引力,对于想了解英国茶文化还是有些帮助的。《茶马古道》作者: 《茶马古道》编辑部内容简介:由致力于茶马古道研究的专家参与设计、把握路线框架结构,由专业摄影师亲向沿茶马古道路线行走、拍摄图片,历时1年多时间编辑完成。不仅真实再现了古道原貌,而且充分挖掘出了旅行乐趣,提供关于茶马古道最权威的上路指引。《茶味初见》内容简介:怀抱浪漫的茶人梦想,一步步在茶山行走。将这些年的茶思茶语记录下来,直到终于化为这手头丰厚的文字。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家庭茶艺系列6册,图文并茂,很直观,在当当网上有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