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论文百科> 正文

思想品德论文

发布时间:2023-12-07 19:38:50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关键在于人生观价值观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德育的主要课程,它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改变为主要目标。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否真正走向素质教育,其重要标志是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教育过程的程度。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尽情为学生安排充实、丰富的活动,给予充分表现的机会,不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在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行判断、共同评价中,明辨是非,感知善恶,加速道德认识的内化,促进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角色扮演引发共鸣近年来,有识之士提出“让学生中在活动中学习思品”、“思品教学体现活动化”等观点。在思想品德课中,一篇故事完整、情节生动、表象鲜明的课文,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表演出整个故事情节。通过一台有血有肉、情节生动的课本剧,学生可从中领悟到课文中的思想内涵。这是一种以社会经验为基础而设计出的教育模式。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增强社会中的角色意识,唤起责任感。例如《我想要我能要》一课,有关星星和爸爸妈妈逛商场吵着买东西的一段情节,就可以让学生以模拟的百货商店为背景,由学生来扮演爸爸妈妈和星星,双方都试图说服对方。让学生演了后评,评了再演。这样在评演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言行,认识到想要的和能要的之间的区别、差距,加上老师的点拨和激励,学生的道德认识不知不觉内化为学生的行动而外显出来。组织辩论深化明理学生的道德认识不能只局限于课本,有时必须通过活动拓展认识,深化明理,而开展课堂辩论,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方法。中央电视台曾经现场直播“国际大专辩论会”,吸引了无数观众。来自不同国家的选手旁针博引,唇枪舌剑,向广大观众展示了敏捷的思维,超凡的口才。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道德认知冲突或抓住学生认知冲突,让学生采用辩论的方式解决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辩论中深化明理,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开展实践知行结合思品课的教学应注重课堂明理,课外导行。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除了课内教学,校内训练,还要有意识地抓住各种教育时机,组织学生主动地、愉快地进行实践活动,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有利于知行统一,形成道德评价的能力,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现代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很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大部分家长是只重视智力的开发,忽略了对其他方面的要求,这就造成了部分学生不关注周围的人和事,对他人的劳动无感激之情,觉得一切都是自然的、应该的,逐步养成了惟我独尊、我行我素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倾向。在教学《我的劳动感受》一课时,我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关注他人,知道学校内、社会上有许许多多的工作岗位,这些岗位上的人们都在辛勤地劳动着,他们每天都在默默地为我们服务着;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有意识地尝试不同的工作岗位,体验劳动的过程,感受劳动的艰辛,激发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和对劳动者的理解和尊重,同时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德育论文——浅谈小学生道德行为的培养 小学教育学当中说:小学阶段形成的思想品德对儿童一生的成长都有重要作用。因为思想品德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尤其是人的许多行为习惯,都是在儿童时期养起来的。在小学阶段养成儿童具有良好的品德的行为习惯,就为他们今后的思想品德进一步健康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相反,如果在这个时期放松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或教育方法不当,使学生形成了不良的思想和行为习惯,则将影响他今后一生的发展。 由上可知,在小学阶段德育的重要性,那么教师在德育的过程中应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我认为锻炼学生的德育意志,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尤为重要。可以说有许多学生不乏道德认识,知道要怎样做而不应该怎样做,但往往禁不住某些事情的诱惑而人为地犯错误,或情绪被激化时而犯错误,如明明知道打人骂人不对,但当与同学发生冲突时便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这些同学所缺乏的就是道德意志力和良好道德行为的养成。可见,教师在德育中锻炼学生的道德意志、培养学生道德行为的重要性。 小学教育学当中对道德意志的解释是:是指人们为了达到确定的目的,自觉克服困难和障碍的能力和毅力。通过这个解释,我们可以了解到意志它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精神力量。具有这种能力的小学生,可以把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道德认识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的道德情感转化为自身的行为习惯,转化为自身的素质。可以说道德意志是道德行为形成的催化剂。而对道德行为的解释是:人们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情感和意志支配下所采取的行为。道德行为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综合表现,也是一个人的思想觉悟高低、道德品质完善程度的主要标志。上面的话里也已经说过,由于学生道德意志的薄弱,即使有正确的道德认识、良好的道德情感,但行为上确是另一回事。由此,又可见教师在德育中锻炼学生的道德意志、培养学生道德行为的重要性。 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去做,才能锻炼好学生的道德意志,培养好学生的道德行为呢?“小学儿童的品德是从习俗水平向原则水平过渡,从依附性向自觉性过渡,从外部监督向自我监督过渡,从服从型向习惯型过渡。”既如此,“压”也不失为一种方法,说“压”有些不太合适,要说严格要求更为妥当。人都有自觉能动性,但人的自觉能动性往往具有一定的范围,并不是每一项纪律都能自觉的遵守,每一项任务都能自觉的履行,每一件事情都能自觉的完成,也就是说人还有一些不自觉性。对小学生而言由其如此,表现在道德品质上,自觉能动性越强的学生道德品质九越高,反之亦反之。对于“反之”的同学,就需要我们的严格要求,使之养成习惯,形成为自觉能动性。当然,严格要求是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的。 其次,反复实践道德行为。人们只有在反复的道德行为的实践过程中,才能加深道德认识、巩固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也只有在反复的道德行为的实践过程中,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自觉性,完善和稳定道德品质,以便在以后指导其行为。拿一件小事来说,教师如果常常带领学生做一些“帮一帮”、“扶一扶”、“扫一扫”的好人好事,久而久之,等学生养成习惯了,即使是没有教师的带领,他们见到这些事情也会自觉的去做。因此,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将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反复的实践。 再次,还要注意德育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良好的行为习惯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也是可以改变的,同样,不良的行为习惯受到良好环境的影响也是可以改变的。影响学生品质的德育环境的范围很广,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在社会,网吧、游戏厅、公共场所、人际关系、社会风气;在家庭,父母的言行、家中的一些书刊及物品;在学校,教师的举止、同学间的交往、校园文化、学校风气,着一些都严重影响着学生的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良好的班集体、和谐的人际关系、健康的周边环境、良好的校风都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施加着道德教育。有利于学生道德认识的形成,有利于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有利于学生道德意志的锻炼,影响着学生的道德行为。所以,德育环境的建设不容忽视。

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论文

写作思路:根据导师的要求定好题目,再根据题目拟大纲,但是要先给导师看一下是否可行。论文选题推荐:1、在素质教育中如何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2、思想政治课如何理论联系实际。3、分层递进教学在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4、初中思想政治教法浅谈。5、如何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6、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影响。7、浅谈思想政治活动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8、对山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思考。9、中学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的探索。10、谈谈小学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创新。11、浅谈农村如何加强思想道德教育。12、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政治思想工作。13、强化德育功能,推进素质教育。14、浅谈小学生良好思想道德的培养。15、德育工作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16、论对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17、改进政治思想教育,塑造学生优良人格。18、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研究。19、中学生思想及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查与研究。20、小学品德与生活课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

好的方法将为人们展开更广阔的图景,使人们认识更深层的规律,从而更有效地改造世界。”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面对一群思想单纯的孩子,要让他们懂得深层的思想教育内涵,确实需要教者创新的应用各种教育方法。   一、民主讨论法   这是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围绕本课的主题进行讨论,从而完成激情——明理——导行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在设计、引导讨论时,要掌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层次性原则;要注意引导学生辨是非、明事理,是非不辨则事理不明;要注重贯穿激情——明理——导行的全过程,坚持知行合一观;要充分发挥教学民主,让学生各抒己见,哪怕是很幼稚甚至错误的意见也要让他们讲,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民主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二、故事讲解法   爱听生动有趣的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寓抽象的道德观念和深刻的哲理于具体形象的故事之中,使学生明理悟道受到启发教育,这就是“故事讲解法”。运用故事讲解法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的,紧扣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结合不同年龄段小学生的特点和认识水平,揭示故事所展示的思想道德观念。使用“故事讲解法”时要注意切忌单纯追求故事性、趣味性,而忽视我们所要追求的最终教学目的,舍本而求末。除了使用教材里讲述的故事外,师生可以讲述发生在身边的故事,使教学更贴近生活和贴近实际,从而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可信度,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也可以举一些反例,正反对照。   三、情景设计法   可根据教学目标和施教内容的要求,配合说理而创设特定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受到情绪的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以情入理,情理交融,从而加深对道德观念的理解。这一方法是根据人的情感可以相互感染、相互影响的心理特点提出来的。对于小学生来说,情感的情境性、感染性更为明显,运用情景感染法效果更为显著。因此,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越来越多地被采用。运用这一方法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师生的特点选择情景类型,如画面再现、音乐渲染、实物演示、生活显示、语言描述等等不同类型的情景。设计情景要有新颖性,使学生喜闻乐见或引发激情,才能收到情理交融之效。当学生离开情境同样可以有效地学习时,就没有必要给学生创设情境进行教学。   四、典型分析法   这是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根据教学目标,以领袖人物和英雄模范或者周边的朋友同学为典型,分析他们所具有的高贵品质和产生高贵品质的原因。通过典型分析,使得道德观念具体化、可操作化,又使得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可信、可学。典型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典型的力量是无穷的。运用典型分析法必须注意选择典型,根据教学目标来确定选择什么样的典型,也就是说要注意典型选择的针对性和突出性。学习典型的目的在于见行动,引导学生的践行。如学习邱少云是为了让学生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上完课之后要经常让学生检查自己是否做到了自觉遵守纪律,这样才能收到实效。   五、现实演绎法   思想品德课的明理可通过小品表演或现场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采用“角色换位,引发共鸣”,达到情动欲行的目的。在讲授福建省编小学思想品德课第三册第十课“勇敢的小白兔”一文时,可让学生扮演小白兔、小松鼠、小鲤鱼、黑乌鸦,进行小品表演。这样既使课上得趣味盎然、生动活泼,又能收到教育的效果。在采用角色表演法时要注意在课前进行小品表演的排练,准备好必要的小道具、小布景和音乐伴奏等,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艺术教育之中,以艺术的感染力增强这门课的教育性。在没有条件进行小品表演时,也可在课堂上分配角色,进行朗诵、对话和动作演出。   六、社会调查法   判断需要信息,信息需要实际调查。可组织学生到社会上去实地调查,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这有助于由感性向理性的飞跃。如对学生进行“注意交通安全”教育,可以组织学生到交警中队去进行调查,通过大量的例子使学生懂得遵守交通安全的重要性、违反交通规则的危害性,以及必要的交通安全常识,从而大大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在进行社会调查时,应当注意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要事先作好准备,拟定调查的目的、内容、步骤,才能保证社会调查的成功,避免负面影响。社会是复杂的,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往往在主流的下面存在着某些负面影响,在社会调查中要注意避免负面影响,并使学生在辨是非中获得某种免疫力。   思想品德教学的方法很多,教师教育中应注意有所选择,对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学生,在选择方法上应有所侧重;教师对不同内容的教材,也应采用不同的方法。教学方法是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一个举足轻重的因素,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我们广大教者都应当十分重视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基本方法的应用。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德育的主要课程,它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改变为主要目标。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否真正走向素质教育,其重要标志是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教育过程的程度。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尽情为学生安排充实、丰富的活动,给予充分表现的机会,不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在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行判断、共同评价中,明辨是非,感知善恶,加速道德认识的内化,促进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角色扮演引发共鸣近年来,有识之士提出“让学生中在活动中学习思品”、“思品教学体现活动化”等观点。在思想品德课中,一篇故事完整、情节生动、表象鲜明的课文,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表演出整个故事情节。通过一台有血有肉、情节生动的课本剧,学生可从中领悟到课文中的思想内涵。这是一种以社会经验为基础而设计出的教育模式。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增强社会中的角色意识,唤起责任感。例如《我想要我能要》一课,有关星星和爸爸妈妈逛商场吵着买东西的一段情节,就可以让学生以模拟的百货商店为背景,由学生来扮演爸爸妈妈和星星,双方都试图说服对方。让学生演了后评,评了再演。这样在评演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言行,认识到想要的和能要的之间的区别、差距,加上老师的点拨和激励,学生的道德认识不知不觉内化为学生的行动而外显出来。组织辩论深化明理学生的道德认识不能只局限于课本,有时必须通过活动拓展认识,深化明理,而开展课堂辩论,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方法。中央电视台曾经现场直播“国际大专辩论会”,吸引了无数观众。来自不同国家的选手旁针博引,唇枪舌剑,向广大观众展示了敏捷的思维,超凡的口才。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道德认知冲突或抓住学生认知冲突,让学生采用辩论的方式解决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辩论中深化明理,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开展实践知行结合思品课的教学应注重课堂明理,课外导行。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除了课内教学,校内训练,还要有意识地抓住各种教育时机,组织学生主动地、愉快地进行实践活动,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有利于知行统一,形成道德评价的能力,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现代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很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大部分家长是只重视智力的开发,忽略了对其他方面的要求,这就造成了部分学生不关注周围的人和事,对他人的劳动无感激之情,觉得一切都是自然的、应该的,逐步养成了惟我独尊、我行我素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倾向。在教学《我的劳动感受》一课时,我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关注他人,知道学校内、社会上有许许多多的工作岗位,这些岗位上的人们都在辛勤地劳动着,他们每天都在默默地为我们服务着;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有意识地尝试不同的工作岗位,体验劳动的过程,感受劳动的艰辛,激发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和对劳动者的理解和尊重,同时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论文

只要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出来就好了我相信坏学生们一 定会理解你的苦心

好的方法将为人们展开更广阔的图景,使人们认识更深层的规律,从而更有效地改造世界。”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面对一群思想单纯的孩子,要让他们懂得深层的思想教育内涵,确实需要教者创新的应用各种教育方法。   一、民主讨论法   这是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围绕本课的主题进行讨论,从而完成激情——明理——导行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在设计、引导讨论时,要掌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层次性原则;要注意引导学生辨是非、明事理,是非不辨则事理不明;要注重贯穿激情——明理——导行的全过程,坚持知行合一观;要充分发挥教学民主,让学生各抒己见,哪怕是很幼稚甚至错误的意见也要让他们讲,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民主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二、故事讲解法   爱听生动有趣的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寓抽象的道德观念和深刻的哲理于具体形象的故事之中,使学生明理悟道受到启发教育,这就是“故事讲解法”。运用故事讲解法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的,紧扣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结合不同年龄段小学生的特点和认识水平,揭示故事所展示的思想道德观念。使用“故事讲解法”时要注意切忌单纯追求故事性、趣味性,而忽视我们所要追求的最终教学目的,舍本而求末。除了使用教材里讲述的故事外,师生可以讲述发生在身边的故事,使教学更贴近生活和贴近实际,从而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可信度,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也可以举一些反例,正反对照。   三、情景设计法   可根据教学目标和施教内容的要求,配合说理而创设特定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受到情绪的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以情入理,情理交融,从而加深对道德观念的理解。这一方法是根据人的情感可以相互感染、相互影响的心理特点提出来的。对于小学生来说,情感的情境性、感染性更为明显,运用情景感染法效果更为显著。因此,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越来越多地被采用。运用这一方法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师生的特点选择情景类型,如画面再现、音乐渲染、实物演示、生活显示、语言描述等等不同类型的情景。设计情景要有新颖性,使学生喜闻乐见或引发激情,才能收到情理交融之效。当学生离开情境同样可以有效地学习时,就没有必要给学生创设情境进行教学。   四、典型分析法   这是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根据教学目标,以领袖人物和英雄模范或者周边的朋友同学为典型,分析他们所具有的高贵品质和产生高贵品质的原因。通过典型分析,使得道德观念具体化、可操作化,又使得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可信、可学。典型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典型的力量是无穷的。运用典型分析法必须注意选择典型,根据教学目标来确定选择什么样的典型,也就是说要注意典型选择的针对性和突出性。学习典型的目的在于见行动,引导学生的践行。如学习邱少云是为了让学生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上完课之后要经常让学生检查自己是否做到了自觉遵守纪律,这样才能收到实效。   五、现实演绎法   思想品德课的明理可通过小品表演或现场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采用“角色换位,引发共鸣”,达到情动欲行的目的。在讲授福建省编小学思想品德课第三册第十课“勇敢的小白兔”一文时,可让学生扮演小白兔、小松鼠、小鲤鱼、黑乌鸦,进行小品表演。这样既使课上得趣味盎然、生动活泼,又能收到教育的效果。在采用角色表演法时要注意在课前进行小品表演的排练,准备好必要的小道具、小布景和音乐伴奏等,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艺术教育之中,以艺术的感染力增强这门课的教育性。在没有条件进行小品表演时,也可在课堂上分配角色,进行朗诵、对话和动作演出。   六、社会调查法   判断需要信息,信息需要实际调查。可组织学生到社会上去实地调查,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这有助于由感性向理性的飞跃。如对学生进行“注意交通安全”教育,可以组织学生到交警中队去进行调查,通过大量的例子使学生懂得遵守交通安全的重要性、违反交通规则的危害性,以及必要的交通安全常识,从而大大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在进行社会调查时,应当注意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要事先作好准备,拟定调查的目的、内容、步骤,才能保证社会调查的成功,避免负面影响。社会是复杂的,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往往在主流的下面存在着某些负面影响,在社会调查中要注意避免负面影响,并使学生在辨是非中获得某种免疫力。   思想品德教学的方法很多,教师教育中应注意有所选择,对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学生,在选择方法上应有所侧重;教师对不同内容的教材,也应采用不同的方法。教学方法是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一个举足轻重的因素,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我们广大教者都应当十分重视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基本方法的应用。

德育论文——浅谈小学生道德行为的培养 小学教育学当中说:小学阶段形成的思想品德对儿童一生的成长都有重要作用。因为思想品德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而是长期积累的结果。尤其是人的许多行为习惯,都是在儿童时期养起来的。在小学阶段养成儿童具有良好的品德的行为习惯,就为他们今后的思想品德进一步健康发展奠定了稳固的基础。相反,如果在这个时期放松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或教育方法不当,使学生形成了不良的思想和行为习惯,则将影响他今后一生的发展。 由上可知,在小学阶段德育的重要性,那么教师在德育的过程中应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我认为锻炼学生的德育意志,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尤为重要。可以说有许多学生不乏道德认识,知道要怎样做而不应该怎样做,但往往禁不住某些事情的诱惑而人为地犯错误,或情绪被激化时而犯错误,如明明知道打人骂人不对,但当与同学发生冲突时便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这些同学所缺乏的就是道德意志力和良好道德行为的养成。可见,教师在德育中锻炼学生的道德意志、培养学生道德行为的重要性。 小学教育学当中对道德意志的解释是:是指人们为了达到确定的目的,自觉克服困难和障碍的能力和毅力。通过这个解释,我们可以了解到意志它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精神力量。具有这种能力的小学生,可以把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道德认识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的道德情感转化为自身的行为习惯,转化为自身的素质。可以说道德意志是道德行为形成的催化剂。而对道德行为的解释是:人们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情感和意志支配下所采取的行为。道德行为是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的综合表现,也是一个人的思想觉悟高低、道德品质完善程度的主要标志。上面的话里也已经说过,由于学生道德意志的薄弱,即使有正确的道德认识、良好的道德情感,但行为上确是另一回事。由此,又可见教师在德育中锻炼学生的道德意志、培养学生道德行为的重要性。 那么教师应该怎样去做,才能锻炼好学生的道德意志,培养好学生的道德行为呢?“小学儿童的品德是从习俗水平向原则水平过渡,从依附性向自觉性过渡,从外部监督向自我监督过渡,从服从型向习惯型过渡。”既如此,“压”也不失为一种方法,说“压”有些不太合适,要说严格要求更为妥当。人都有自觉能动性,但人的自觉能动性往往具有一定的范围,并不是每一项纪律都能自觉的遵守,每一项任务都能自觉的履行,每一件事情都能自觉的完成,也就是说人还有一些不自觉性。对小学生而言由其如此,表现在道德品质上,自觉能动性越强的学生道德品质九越高,反之亦反之。对于“反之”的同学,就需要我们的严格要求,使之养成习惯,形成为自觉能动性。当然,严格要求是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的。 其次,反复实践道德行为。人们只有在反复的道德行为的实践过程中,才能加深道德认识、巩固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也只有在反复的道德行为的实践过程中,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自觉性,完善和稳定道德品质,以便在以后指导其行为。拿一件小事来说,教师如果常常带领学生做一些“帮一帮”、“扶一扶”、“扫一扫”的好人好事,久而久之,等学生养成习惯了,即使是没有教师的带领,他们见到这些事情也会自觉的去做。因此,在道德教育过程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将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反复的实践。 再次,还要注意德育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良好的行为习惯受到不良环境的影响也是可以改变的,同样,不良的行为习惯受到良好环境的影响也是可以改变的。影响学生品质的德育环境的范围很广,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在社会,网吧、游戏厅、公共场所、人际关系、社会风气;在家庭,父母的言行、家中的一些书刊及物品;在学校,教师的举止、同学间的交往、校园文化、学校风气,着一些都严重影响着学生的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良好的班集体、和谐的人际关系、健康的周边环境、良好的校风都对学生潜移默化的施加着道德教育。有利于学生道德认识的形成,有利于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有利于学生道德意志的锻炼,影响着学生的道德行为。所以,德育环境的建设不容忽视。

思想品德与法律基础论文

回答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和法制观,打下扎实的思想道德和法律基础,提高自我修养的课程,对于我们大一学生而言,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 有了应对思想准备和认识方法,起到了引路标灯的作用,对大学生活中的为人处事有了指南和参考。对新生的我们,面临的问题和思想情绪不计其数,环境的陌生、生活的适应、学习的压力、情绪的波动,总能在人最脆弱的时候蜂拥而上,加之我们的心态并不成熟,很容易被困难折倒,进入误区。大学较以往的高中生活相比,完全是一种全新的阶段,少了拘束,自由多了一些;少了督促,自觉多了一些;少了古板,灵活多了一些。这些新的变化要求我们学会接受并且适应转变,健健康康地成长 在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中,我认为,政治修养是核心,思想修养和道德修养是重点,心理修养是基础,学习成才修养是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提高这些修养和完善人格方面,要求我们做到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继承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培养完善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学了思想道德修养后觉悟,作为一名大学生,必须把理想信念放在首位,把它作为自己的立身之本、奋斗动力和行为坐标。要认真学习思想道德修养课程,着眼于实际学业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与发展,做到理论与实际、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改造客观世界,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能力。“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是人生观教育的逻辑起点,只有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国家的关系,摆正自我的位置,才能正确回答人生目的、人生理想、人生价值、人生责任、人生态度、人生尊严等问题。勤奋刻苦学习,永葆理论上的清醒和成熟。 政治上的坚定来自于理论上的清醒,只有勤奋学习,才能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判别是非的标准。为此,要切实把学习作为自己的第一需要,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不断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强化系统性、条理性,以勤奋学习为先导,提高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为创造性开展学习奠定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从审美的含义、标准讲起,大学生应该正确认识美与丑,正确处理真善美的关系,创造美与享受美的关系,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关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塑造美的人生。市场经济既是法制经济,也是信用经济。做诚实守信的大学生是对自己绝对的要求,敬业精神是成功者的必备素质,也是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 感谢咨询 更多4条 

我看当代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 曹靓 101001102 【摘要】通过对当代在校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分析,揭示了影响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基本矛盾,阐述了人生价值的评判标准,教育当代大学生怎样更好的把握人生,追求有价值的人生。 【关键词】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基本矛盾 在浩瀚的宇宙中,每个人都是一个微小的个体,而让每个人变得有所差异的,就是他们所体现的价值。对一个国家来说,人才是这个国家是否兴旺发达的关键所在,而人才必需拥有智慧和能力。大学生是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他们发展的好坏,人生价值的体现程度直接关系到国家事业的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和长远发展。一、 当代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现状 当代大学生是新时代的好青年。他们目睹了一个世纪的跨越和质的飞跃,通过自己周遭的人和事物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在思想上是肯定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他们继承发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且时时刻刻谨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在社会不断发展的同时,当代大学生能学会不断完善自己,在现代化进程中,看见其需要改善的地方,以批判的精神去继承前辈们留下的宝贵财富,以理性的思维和成熟的眼光去面对不断发展的社会。 但不可否认的是,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主流是好的,但是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 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的实用主义人生价值观当代大学生大多数赞成或接受马克思主义人生理想,但也有的人内心认为实现马克思主义人生理想是渺茫的。他们大多数虽然赞成 “人生价值在于奉献”,但往往又未将其完全副诸实践。 重个人利益轻国家集体的利己主义人生价值观当代大学生大多数赞成正确人生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为国家、为集体做出贡献,赞同以集体主义为价值观的核心。但目前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在部分大学生中也颇有市场,由于个人主义、利已主义的膨胀,而导致了集体主义观念的淡化。 重知识才能轻道德品质的功利主义人生价值观一些大学生认为,个人价值的实现,仅决定于个人的学识、才能、机遇和人际关系,而与个人品德无直接关系,故出现了 “重才轻德”的倾向。一些人把精力放在加强自身的专业知识学习方面,而在个人道德上出现滑坡,他们在政治上不求上进,不讲职业道德,为谋求个人利益而见利忘义,损人利己,损公肥私。 重奢侈享受轻艰苦奋斗的享乐主义人生价值观随着我国加入 WTO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发展,随着经济高速发展和市场繁荣,出现了高收入阶层,不少暴发者以高消费为荣,大肆挥霍,一掷千金,加之少数舆论媒介的渲染和不正确引导,造成社会心态的躁动和失衡,大学生们的价值观念、消费观念也受此冲击和影响,少数大学生不考虑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而追求超前消费。二、 影响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基本矛盾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就是大学时期。中学到大学,人们跨过了成年的门槛,不管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在不同程度上发生了以下变化。当代大学生们热爱生活,追求真理,绝大多数大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科学的人生价值观。但当代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方面的巨大变革,多元价值观相互碰撞的矛盾与冲突必然会影响到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使大学生价值观表现出不和谐的矛盾状态。其中,理想与现实、个体价值观与社会价值的矛盾,是制约和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形成的最基本的矛盾。(1)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人是生活在现实和理想、物质和精神的世界之中的。现实世界、物质世界是人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理想世界、精神世界则是人生活的动力和价值取向。推动任何一个世界,都不能算是真正人的生活。但是当前的问题是,一部分大学生淡漠理想、过度追逐功利,他们的价值观带有明显的实用主义色彩,在人际交往中讲究实惠、重利轻义。由于他们对金钱、权利的过度追求,使他们对理想信念表现出淡漠态度。还有的大学生处于“耻言理想,拒绝崇高,怎么都行”的理想虚无主义境地。大学生价值观中实用化的倾向使其价值观中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呈现出排斥的状态。我们主张每个人都应该有他一定的物质利益,反对的是将个人利益置于社会利益之上,唯利是图、损人利己。我们提倡的是将理想和现实、精神和物质统一起来,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结合起来,把个人理想融入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当中,把个人的奋斗融入到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奋斗当中。 (2) 社会主导价值观与个人价值观之间的矛盾社会主导价值观与个人价值观之间的矛盾,本质上是社会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与大学生个体的多样化价值取向的矛盾。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由于个体意识较为薄弱,所以,社会的价值观就是个体的价值观,不存在明显的矛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得到强化,他们有明确的自我观念、独立的意向性及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张扬个性,追求自由、重视个人权利,甚至拒绝一切约束,我行我素,社会主导价值观与他们个体价值观之间的矛盾也就变得有些尖锐起来。在这种矛盾冲突中,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向个人主义倾斜。他们不能正确认识个人与社会、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相互关系,以“自我”为中心,崇尚“唯我主义”,淡忘了社会责任和义务,对前途的关注远远高于对社会发展的关注。 显然,对大学生价值观中的负面表项不加以克服,就会使大学生价值观偏离社会主导核心价值体系。因此,只有正确引导其价值观向健康方向发展,才能促进当代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三、 人生观价值观与人生价值人生价值观是一个人评价人生目的和人的社会行为所持有的基本价值标准和尺度,是对于人怎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才有意义的一种根本看法。一个正确、高尚的人生价值观对于人生的征途具有指导意义,是战胜一切困难羁绊的精神动力;相反,错误、扭曲的人生价值观则是人走向堕落,走向灭亡的诱因。(1)人生价值 人是社会的人,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人生价值的最基本内容,社会对于一个人的价值评判,主要是以他对社会所作的贡献为标准。人生价值评价的根本尺度,是看一个人的人生活动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否通过实践促进了历史的进步。劳动以及通过劳动对社会和他人作出的贡献,是社会评价一个人的人生价值的普遍标准。 人生价值包含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社会、他人所具有的价值。衡量人生的社会价值的标准是个体对社会和他人所做的贡献。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的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神需要的满足程度。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一方面,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自我价值的实现构成了个体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前提;另一方面,社会价值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没有社会价值,自我价值就无法存在。 (3) 人生观价值观 人生价值观的核心问题是:奉献还是索取,易言之,就是把注意力放在奉献还是放在索取上。同时,人生价值的构成,包括着两个方面:个人对社会的责任与贡献以及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人生价值观,实际上是解决个人怎样生活才算值得,怎样生活才有意义的问题。学校培养我们树立壮丽的人生理想,使我们确立经过深思熟虑、符合自己能力和顺应社会要求的人生追求。 实践证明,科学价值观教育对人的成长作用重大。我们不能用事实真理取代价值真理,这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仅有智慧和技能并不能给人带来尊严和幸福,人类有理由相信、完全可以把高尚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的传道士置于客观真理的发现者之上。在我国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形势下,已经把价值观教育摆到重要地位,各方面都在培养我们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四、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仅有智慧和技能并不能给人带来尊严和幸福,我们有理由相信、完全可以把高尚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的传道士置于客观真理的发现者之上。在我国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形势下,已经把价值观教育摆到重要地位,各方面都在培养我们树立科学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关键要做到以下几点: 1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邓小平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构筑当代大学生的精神世界。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我们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强大思想武器和民族振兴的强大精神支柱。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当前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主渠道,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其极端重要性,应按国家教育部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 “ 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 ” 的要求,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武装大学生,使其树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政治方向和坚定信念,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加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学习,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爱国主义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居于核心地位,它不仅在历史上发挥了维系亿万颗人心,激励炎黄子孙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积极作用,而且对当前培养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感,提高爱国主义觉悟,引导我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人生价值观也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要通过爱国主义教育,使广大学生了解我们民族的光辉历史和中华民族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传统,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并增强其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增强其抵制西方腐朽思想的免疫力。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我们还应该注重集体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社会在思想道德领域中最基本的价值导向,只有以集体主义价值观作为精神支柱,中国人民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创造力,才能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艰巨事业。 3 大力学习先进典型,以榜样的力量促进大学生正确人生价值观的形成。大学生进行人生价值观学习时,要注意宣传先进典型,发挥榜样作用。我们应大力宣传新中国历史上体现时代精神风貌的各类先进人物,宣传他们不怕吃苦、不计回报、为真理献身,为祖国人民无私奉献的光辉事迹,还可以邀请先进英模、优秀知识分子、优秀校友来校作报告,让大学生以先进的模范人物为榜样,通过学习先进来克服在人生价值观取向上的错误观念。我们还要注意发现大学生中的先进典型,使之成为大学生的学习榜样。同要注重以大学生身边的模范人物的先进行为教育、带动广大青年学生。4 加强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进行艰苦奋斗教育,促进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人生价值观。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艰苦奋斗也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艰苦奋斗精神不仅是思想品德问题也是人生观价值观问题,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青年大学生尤其不能忘记艰苦奋斗精神。 五、 结语大学生对一个国家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现在的头等大事就是引导教育当打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是思想最活跃、最容易接受新观念的群体,随着他们主体意识的觉醒,在市场的大潮冲击下,必需依靠着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去指导自己今后的大方向。所以,作为当代优秀大学生一定要形成与社会主流价值取向相吻合的、积极进取的价值观。【参考文献】 [1]乐锋.理性与躁动—关于青年价值观的思考[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2. [2]袁贵礼,刑建辉.透视灵魂—世纪之初中国大学生价值观研究 [M].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6. [3]王易.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 [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8.

正文如下:通过阅读学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本书之后,我有了很多感受,特别让我深刻地感受到我们人民教师所肩负的重大历史责任和所必备的素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属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重点,结合运用相关学科知识,依据大学生成才的基本规律,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既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系统的知识性,又具有突出的实践性和教育性,更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因此,它在当今高校育人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学科地位。 在高校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具体落实和现实体现,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实现高校培养目标的必经环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为主线。以教育和引导大学新生适应大学生活,培养综合素质为切入点,针对在校大学生成才过程中经常遇到的思想道德、人生价值和心理、恋爱、法律诸问题,紧密联系社会实际和教学实际,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增强法律意识,较好地发挥着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我们是21世纪的开创者,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我们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拥有健康的体魄,还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知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把社会共同生活作为青年学生形成思想和理论认识的土壤,以思想修养、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为主线,并通过它们之间的结合与统一,勾画了我国社会所追求的基本社会秩序的方向、内涵和样式,也反映了我国社会在秩序领域的基本构造和性格特点。它将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结合、思想道德觉悟与法制观念结合、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结合,以达到培养全面、健康发展的"社会人"、"道德人"、"法律人"的要求。思想道德修养是以科学的人生观指导个体的人生实践,是人生自觉地自我规范,自我塑造,自我完善。"修养"不是脱离社会现象的修身养性,不是排斥教育的自我封闭,也不是对人的束缚,而是在社会实践中自觉地自我锻炼,是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自我塑造和自我完善。青年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新生力量,他们的理论认识、思想观念和行为选择并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有着十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根源。对于法律修养部分而言,更重要的是理清法律条文在政治上、思想上的内涵,要让青年大学生充分认识现代社会在其构成上的特点是追求自由自主的个体和强大的国家机器并存,认识主体、主体的行为与法律规范之间的关系,认识遵守法律规范与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之间的关系。要能使青年大学生形成对于法律的总体认知--法律规范是为了维护人(不仅是单一的个体,而且是全体社会成员)的自由、平等、正义而出现的,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而出现的。因此,它既实现人的需要,又约束人的行为;它通过国家的强大力量促使主体在满足和实现自身各方面需要和利益的同时,又不去损害和妨碍他人、社会、国家的需要和利益的实现。法律所调整和规范的行为,都是主体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交互行为,法律规范主体行为的目的就在于确认、保护和发展一定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从我自身的状况看,处于中年时期,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趋于成熟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我思想、道德和心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总的来说,思想道德修养还存在一定的缺陷,还存在有明显的知行脱节的现象。比如一方面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另一方面又缺乏勤奋刻苦、耐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的决心和恒心。这就需要不断学习,加强思想道德修养,完善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和实际生活中,科学地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能正确地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分析意识形态和社会生活领域的复杂现象。从社会规范的层面上来看,社会的思想道德要求和法律要求的融合,体现的是在建设目标上追求人的内在思想与外在行为的统一,思想道德修养更关注人的思想动机,法律基础更关注人的行为结果,而内在的思想动机又是影响外在的行为结果的重要主观因素。我只有把思想道德觉悟与法制观念的增强相结合,把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的提高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报效祖国,实现人生价值。通过学习这本书,收获主要有以下几点:1、我明白了加强对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的学习,有助于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和法律修养。2、加强对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的学习,有助于我们积极探讨人生的具体问题,从生活实际出发,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素养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3、通过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学习,还有利于不断地完善自己,实现自我的新境界,有助于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精华,并在当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做一个高尚的公民,做一个摆脱了低级趣味的人,无愧于时代与民族的重托,真正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我将努力地把我所学到的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国家公民,模范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认真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断提升自己。

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论文范文

好的方法将为人们展开更广阔的图景,使人们认识更深层的规律,从而更有效地改造世界。”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面对一群思想单纯的孩子,要让他们懂得深层的思想教育内涵,确实需要教者创新的应用各种教育方法。   一、民主讨论法   这是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围绕本课的主题进行讨论,从而完成激情——明理——导行的全过程,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在设计、引导讨论时,要掌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层次性原则;要注意引导学生辨是非、明事理,是非不辨则事理不明;要注重贯穿激情——明理——导行的全过程,坚持知行合一观;要充分发挥教学民主,让学生各抒己见,哪怕是很幼稚甚至错误的意见也要让他们讲,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民主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二、故事讲解法   爱听生动有趣的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寓抽象的道德观念和深刻的哲理于具体形象的故事之中,使学生明理悟道受到启发教育,这就是“故事讲解法”。运用故事讲解法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的,紧扣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结合不同年龄段小学生的特点和认识水平,揭示故事所展示的思想道德观念。使用“故事讲解法”时要注意切忌单纯追求故事性、趣味性,而忽视我们所要追求的最终教学目的,舍本而求末。除了使用教材里讲述的故事外,师生可以讲述发生在身边的故事,使教学更贴近生活和贴近实际,从而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可信度,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也可以举一些反例,正反对照。   三、情景设计法   可根据教学目标和施教内容的要求,配合说理而创设特定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受到情绪的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以情入理,情理交融,从而加深对道德观念的理解。这一方法是根据人的情感可以相互感染、相互影响的心理特点提出来的。对于小学生来说,情感的情境性、感染性更为明显,运用情景感染法效果更为显著。因此,在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越来越多地被采用。运用这一方法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师生的特点选择情景类型,如画面再现、音乐渲染、实物演示、生活显示、语言描述等等不同类型的情景。设计情景要有新颖性,使学生喜闻乐见或引发激情,才能收到情理交融之效。当学生离开情境同样可以有效地学习时,就没有必要给学生创设情境进行教学。   四、典型分析法   这是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根据教学目标,以领袖人物和英雄模范或者周边的朋友同学为典型,分析他们所具有的高贵品质和产生高贵品质的原因。通过典型分析,使得道德观念具体化、可操作化,又使得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可信、可学。典型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典型的力量是无穷的。运用典型分析法必须注意选择典型,根据教学目标来确定选择什么样的典型,也就是说要注意典型选择的针对性和突出性。学习典型的目的在于见行动,引导学生的践行。如学习邱少云是为了让学生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上完课之后要经常让学生检查自己是否做到了自觉遵守纪律,这样才能收到实效。   五、现实演绎法   思想品德课的明理可通过小品表演或现场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采用“角色换位,引发共鸣”,达到情动欲行的目的。在讲授福建省编小学思想品德课第三册第十课“勇敢的小白兔”一文时,可让学生扮演小白兔、小松鼠、小鲤鱼、黑乌鸦,进行小品表演。这样既使课上得趣味盎然、生动活泼,又能收到教育的效果。在采用角色表演法时要注意在课前进行小品表演的排练,准备好必要的小道具、小布景和音乐伴奏等,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艺术教育之中,以艺术的感染力增强这门课的教育性。在没有条件进行小品表演时,也可在课堂上分配角色,进行朗诵、对话和动作演出。   六、社会调查法   判断需要信息,信息需要实际调查。可组织学生到社会上去实地调查,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这有助于由感性向理性的飞跃。如对学生进行“注意交通安全”教育,可以组织学生到交警中队去进行调查,通过大量的例子使学生懂得遵守交通安全的重要性、违反交通规则的危害性,以及必要的交通安全常识,从而大大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在进行社会调查时,应当注意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要事先作好准备,拟定调查的目的、内容、步骤,才能保证社会调查的成功,避免负面影响。社会是复杂的,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往往在主流的下面存在着某些负面影响,在社会调查中要注意避免负面影响,并使学生在辨是非中获得某种免疫力。   思想品德教学的方法很多,教师教育中应注意有所选择,对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学生,在选择方法上应有所侧重;教师对不同内容的教材,也应采用不同的方法。教学方法是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最优化的一个举足轻重的因素,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优劣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我们广大教者都应当十分重视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基本方法的应用。

只要把自己想说的话写出来就好了我相信坏学生们一 定会理解你的苦心

调控情绪 近日,某权威机构在本市一所中学做学生心理状况调研,发现 60%的学生存在着心理隐患,这一结果令老师和家长非常震惊。为此,我们请来了中小学生心理辅导方面的一线专家、教师、学者,希望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能引起全社会足够的重视,更希望每个孩子能以健康的心态去迎接自己的未来。 “郁闷!”现在已经成了校园使用率最高的一个词了,每个人都可以信手拈来自己不开心的种种:父母不理解,老师难接近,同学不好处,而给我们伤害最深的往往是我们最爱的人。做自己情绪的主人说着容易,做起来却真的很难。不信走近下面几位同学,他们都被负性情绪所掌控着。 我的同桌都是恶人 从小学到高中,我的同桌都是男生,而且和我的关系都不好。我现在的同桌是一个蛮不讲理的人。一上课,他就和后面的同学说话,搞的我无法专心听讲。老师批评他们时,他们仍漫不经心。下课了,我在座位上看书,可不久座位旁就围满了男生,我不得不离开自己的位置。 我们还经常吵架,因为他太不像话了,有时把我的书撕坏了,有时还说一些不干净的话,这严重伤害了我的自尊心。我向班主任说过很多次给我换一下座位。可他总是说:“以后再说吧。”我真不知道老师为什么这么做。可他又怎么知道,我和同桌之间的关系对我有多大影响。 与一个同桌关系处理不好,可能是同桌的问题,但与所有的同桌都不好,问题可能会在哪里呢?女孩比较内向,她各方面都比较一般,很难引起同学的关注,于是将希望寄托在同桌的身上,因为同桌之间接触比较多,彼此体谅,同桌可以将自己带出自我封闭状态。遗憾的是从小学到高中,没有一个同桌做到这一点,女孩自尊心被严重地伤害,与其说她痛恨同桌,不如说她自己处于深深的自卑之中。内隐愿望和外显行为不一致是造成她在人际交往中出问题的根本原因。 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是非常自然的事情。在交流中让同学们知道自己在想什么,同时也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创造一个较为融洽的人际氛围,人际交往能力是一个人十分重要的能力,同伴之间的交流可以增加内涵,拓展知识面。用真诚的目光欣赏周围的人,慢慢地可以加入他们的阵营。走出自己的封闭小圈子,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我是一名高中男生,心理非常脆弱,别人说两句难听的话或做一些有点过分的事时,我就受不了了。我敏感多疑,喜欢猜忌别人会说我的坏话,做事时,总爱看别人的脸色,惟恐会得罪人。人家如果不理我,我会生活在孤独之中。我也想为自己活,但我做不到。别人都觉得我好欺侮,肆意地践踏我的自尊,这正应了那句俗话:“落后就要挨打”。当然这不能全怪在客观上,我自己主观上也是存在着很大的缺点的。 男生在剖析自己的心理状态,尽管都是负性的,但这是情绪的自觉,只要自觉了,才有可能调整到最好的状态。人类的情绪基本上可以分为愤怒、恐惧、悲伤、快乐、爱等几大类,并据此引申出繁复的情绪世界。每个人都应该觉察与认知自己的情绪,面对不同的事件,自己的情绪如何表达,什么事件对自己的情绪影响力最大,持续时间最长,了解这些就可以进行深入地心理分析,找到问题的症结。如果你现在经常被“莫名其妙”的情绪所控制,那就说明情绪的自觉能力不强,一定要进行反思,不断地追问自己,比如“是什么使我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以前是否有过类似情绪的发生?”、“当初自己是如何从这种状态中走出来的?”等,来提高自己情绪的自觉水平,进而获得不断成长的机会。 我就注定要低着头做人吗 我的文科知识非常好,但我的数学不好,常使我的整体成绩在班里成为倒数几名。一次班里学习好的一名女生给她的崇拜者大讲侦探小说之父和他的代表作,但错误百出。我鼓足勇气指出她的错误,并说出正确的内容,因为我喜欢看她窘迫的样子,可还不等她说什么,周围的人就纷纷出来与我对抗,其中有一个同学说:“我说您老人家还是多做几道数学题吧,免得一考试就给我们班拉分。您就让我们听一听谬论吧!”我当时不知是怎样忍住眼泪,从他们身旁走过去的。他们怎么能这样对待我,难道成绩不好就没有自尊了吗?难道成绩不好连掌握的其他知识也贬值了吗?我就注定要低着头做人吗? 当我们感觉到自己被愤懑的情绪掌控时,不妨给自己一个澄清情绪,说出自己真实感受的机会。步骤是这样的:一,拿出一张纸写下此时的真实感受,并且按强烈程度排序;二,从积极的角度重新审视这些事情对自己的启发,比如 1 2 上文中的男生被同学排斥说明学习仅从兴趣出发会造成成绩的落后,进而影响自己在同学心目中的形象希望找回自尊就应该从打造自己实力开始;三,为自己制定改善学习的计划,并按部就班地努力实现。此时与其自哀自怜,不如奋起努力学习,用自己的实力为自己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赖。 追求完美使我疲惫不堪 我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又是副班长,在同学中有一定的威信,但我经常在认为自己做得不够好时,会狠狠地在大腿上掐一把,我的大腿总是青一块紫一块的。 前些日子我策划执行了一个班会,气氛很热烈。这时,我突然听到参加班会的一位老师说:“这个班会如果准备时间再充分些,整个流程会更加顺畅,衔接会更好。”我的心一沉,为什么准备的时候没有考虑到这些呢?为什么自己做事总是不能达到完美呢?我有时真的很痛苦,看周围“没有思想”的同学快快乐乐的样子,自己如此付出却得不到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放弃的念头总是在我的头脑中萦绕。 在人的心理结构中,有一对成反向作用的自我意识:禁忌意识与权利意识。每个社会都有自己的禁忌,人在社会生活中不断接受禁忌的熏陶,用以规范自己的行为,即养成了“禁忌意识”,如果父母对儿童限制过多,惩罚过多,儿童从小就会形成满脑子的禁忌意识,即表现为极力追求完美。每个社会又会允许成员享有一定的权利,权利意识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后天生活则使它不断强化。 禁忌意识给人的行为导向是从“我应该”或“我不应该”出发,而权利意识的行为导向则是从“我喜欢”,“我愿意”出发,正常情况下,两种意识的强度保持着相对的均衡,使人的心理行为得以保持平衡。如果失衡,则必然会导致人的心理活动失去平衡。追求完美的人由于禁忌意识太强,权利意识则相对减弱。这时,一方面对自己要求严格,力争完美,而另一方面又因为权利意识的作用,有种种的欲望,这样产生的冲突会不断激烈,使人陷入痛苦之中。 完美是无法实现的,与其被负性情绪掌控,不如将自己的标准放到可以实现的水平。快乐的情绪可以激发人的灵感,并达到超水平的效果。 咳声来自我心里 我是一名刚分班的高三女生,胆小敏感。在一次英语课上,坐在我后排的男生不停地小声说话,害得我什么都没有听进去,下课后,我狠狠地瞪了他两眼,我们之间便开始了冷战。从那以后,他总是故意“咳咳”,烦得我不行,有时一段时间没有声响了,我刚一放松警惕,他就会突然大声“咳”,吓得我心惊肉跳。后来我发现他的咳与我的行动相配合,我只要一换姿势,“咳咳”声就会传来。开课两个多月了,我越来越无法走出他的“咳”声,什么课我都听不进去,我每天都在猜测着会发生什么事情,而一旦发生了我又该怎样应对,这样的状态怎么迎接高考呀? 一个缺乏自信的女孩进入高三新环境,有些不适应是正常的,女孩比较敏感,恰在此时那位男生无处不在的“咳咳声”仿佛在印证着她非常担心的事情就要发生。她担心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呢?男生不专注于课堂学习而一门心思地用“咳咳声”配合女孩的一举一动,无疑是为吸引女孩对他的注意。有两种可能,一是表示好感,但已经开课两个多月了,他并没有进一步表示。另一种可能就是对女孩太厌恶了,这无疑对女孩构成了伤害,女孩终日处于不断猜测和不断的自我否定之中。 其实男生并不会细心得为一个曾经瞪了他两眼(如果那个时候他看见了,并且感受到了的话)而不断地用心去制造噪音进行骚扰,男生并没有这么复杂,是女孩将问题想复杂了。爱咳嗽本是男生一种下意识的状态,就连他自己也无法控制。遗憾的是女孩偏偏将他的咳嗽与他对自己的关注联系在一起。此时的“咳咳声”是来自女孩的不自信和对高三生活的焦虑造成的。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尽量减少摩擦,你简单世界就简单,你快乐世界就快乐! 青春期是自我观念整合的重要阶段,因为还没有形成完整的自我认识,非常看重外界的评价,极容易接受外界的暗示。从暗示的被动接受者变成暗示的主动创造者,不断剔除负性暗示对我们情绪的影响和伤害,利用积极的心理暗示给我们的人生加油!给自己创造一个好情绪,并且掌握创造好心情的方法,是对自己最好的馈赠,是一生享用的财富。美丽人生从此揭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