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论文百科> 正文

医学论文影响因子

发布时间:2023-12-09 21:53:27

医学论文影响因子

通过知网或百度学术查找自己文章的期刊名字,输入文章名后会显示期刊名字。引用高质量的文章对发表论文具有重要的影响,SCI论文正是所有论文的极为重要的一种论文,影响因子是对高质量文章的一种评价形式,影响因子越高代表其文章的含金量越高。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影响因子是指期刊的影响因子,并不代表文章的质量,不过能在期刊上发表,这也说明其文章质量是经过期刊的认可的。决定影响因子大小的因素现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1)论文因素,如论文的出版时滞、论文长度、类型及合作者数等。(2)期刊因素,如期刊大小(发表论文数)、类型等。(3)学科因素,如不同学科的期刊数目、平均参考文献数、引证半衰期等都会对期刊的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产生影响。(4)检索系统因素,如参与统计的期刊来源、引文条目的统计范围等。(5)名人效应的影响。

你好,访问中国知网(CNKI)的跨库检索页面:然后点击“检索范围控制条件”里面的“文献来源列表”即可看到目前中国所有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评价列表

也就是某刊平均每篇论文的被引用数,它实际上是某刊在某年被全部源刊物引证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的次数,与该刊前两年所发表的全部源论文数之比。 影响因子的产生和应用 在1998年,美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所长尤金·加菲尔德(Eugene Garfield)博士在《科学家》(The Scientists)杂志中叙述了影响因子的产生过程。说明他最初提出影响因子的目的是为《现刊目次,Current Contents》评估和挑选期刊。目前人们所说的影响因子一般是指从1975年开始,《期刊引证报道》(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JCR)每年提供上一年度世界范围期刊的引用数据,给出该数据库收录的每种期刊的影响因子。JCR是一个世界权威性的综合数据库。它的引用数据来自世界上3000多家出版机构的7000多种期刊。专业范围包括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JCR目前是世界上评估期刊唯一的一个综合性工具,因为只有它收集了全世界各个专业的期刊的引用数据,JCR光盘版有许多很好的界面,显示了期刊之间引用和被引用的关系。可以告诉人们,那些是最有影响力的期刊,那些是最常用的期刊,那些是最热门的期刊。除影响因子外还给出:期刊最新排序(Current Rank)、刊名缩写(Abbreviated Journal Title)、国际统一刊号(ISSN)、总引用数(Total Cites)、及时性索引(Immediacy Index)、总文章数(Total Article)、被引半衰期(Cited Half-Life)。 影响因子及JCR给出的以上指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地说,对以下各类人员具有多种实用价值。 1)图书馆员 制定文献收藏计划和经费预算,向读者推荐优秀期刊。 2)编辑 了解和掌握自己编辑的期刊的情况,制订有效的编辑规划和办刊目标。 3)出版商 掌握和监测出版动态,掌握出版机会,做出新的出版决策。 4)作者(科研人员) 寻找和确定与自己专业有关的期刊, 确定论文投稿期刊, 证实已经发表自己论文的期刊的水平。 5)信息研究分析人员 跟踪文献计量学的发展趋势, 研究学科之间及各学科内的引用模式。 研究学术论文生产的学问[2]。 研究专业学科的发展变化趋势。

影响因子现已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它不仅是一种测度期刊有用性和显示度的指标,而且也是测度期刊的学术水平,乃至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影响因子是一个相对统计量。关于影响因子指数的情况问题不放来中国鸣网学术站看看。

医学论文的影响因子

研究生和博士学习期间,打交道最多的就是期刊论文。工作之后,能力和职称也需要论文来帮你实现。说到论文,捆绑话题就是影响因子了。那么影响因子是什么?

也就是某刊平均每篇论文的被引用数,它实际上是某刊在某年被全部源刊物引证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的次数,与该刊前两年所发表的全部源论文数之比。 影响因子的产生和应用 在1998年,美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所长尤金·加菲尔德(Eugene Garfield)博士在《科学家》(The Scientists)杂志中叙述了影响因子的产生过程。说明他最初提出影响因子的目的是为《现刊目次,Current Contents》评估和挑选期刊。目前人们所说的影响因子一般是指从1975年开始,《期刊引证报道》(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JCR)每年提供上一年度世界范围期刊的引用数据,给出该数据库收录的每种期刊的影响因子。JCR是一个世界权威性的综合数据库。它的引用数据来自世界上3000多家出版机构的7000多种期刊。专业范围包括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JCR目前是世界上评估期刊唯一的一个综合性工具,因为只有它收集了全世界各个专业的期刊的引用数据,JCR光盘版有许多很好的界面,显示了期刊之间引用和被引用的关系。可以告诉人们,那些是最有影响力的期刊,那些是最常用的期刊,那些是最热门的期刊。除影响因子外还给出:期刊最新排序(Current Rank)、刊名缩写(Abbreviated Journal Title)、国际统一刊号(ISSN)、总引用数(Total Cites)、及时性索引(Immediacy Index)、总文章数(Total Article)、被引半衰期(Cited Half-Life)。 影响因子及JCR给出的以上指标,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地说,对以下各类人员具有多种实用价值。 1)图书馆员 制定文献收藏计划和经费预算,向读者推荐优秀期刊。 2)编辑 了解和掌握自己编辑的期刊的情况,制订有效的编辑规划和办刊目标。 3)出版商 掌握和监测出版动态,掌握出版机会,做出新的出版决策。 4)作者(科研人员) 寻找和确定与自己专业有关的期刊, 确定论文投稿期刊, 证实已经发表自己论文的期刊的水平。 5)信息研究分析人员 跟踪文献计量学的发展趋势, 研究学科之间及各学科内的引用模式。 研究学术论文生产的学问[2]。 研究专业学科的发展变化趋势。

你好,访问中国知网(CNKI)的跨库检索页面:然后点击“检索范围控制条件”里面的“文献来源列表”即可看到目前中国所有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评价列表

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是美国ISI(科学信息研究所)的JCR(期刊引证报告)中的一项数据。 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的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

医学论文sci影响因子

进到该杂志的主页,一般都会有最近一年和五年的影响因子

回答 SCI影响因子计算方法首先说明一-下,每年(以2020年为例)公布的期刊SCI影响因子,其实算的是上一年(即2019年)的IF值,具体来说就是该期刊2017年和2018年发表的文章在2019年平均引用情况,计算公式为:|F2019= C2019/(N201 7+N2018) 其中,N2017+N2018分别为201 7年和2018年发表的文章总数,C2019为 前两年所有期刊在2019年的总引用数。

sci影响因子大于2的算高。影响因子虽然只和被引次数和论文数直接相关,但实际上,它与很多因素有密切联系。决定影响因子大小的因素现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1)论文因素,如论文的出版时滞、论文长度、类型及合作者数等。(2)期刊因素,如期刊大小(发表论文数)、类型等。(3)学科因素,如不同学科的期刊数目、平均参考文献数、引证半衰期等都会对期刊的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产生影响。(4)检索系统因素,如参与统计的期刊来源、引文条目的统计范围等。(5)名人效应的影响。介绍影响因子是一个杂志中文章被引用次数的总和除以这个杂志的总文章数。但这个数字是平均数,它存在的问题是,平均之后并不能反映每一篇文章的引用情况。如果一个杂志只有两篇文章,一篇文章的引用数是500,另一个文章的引用数是10,那么影响因子反映出的数字是两者的平均值255。因此,一个有高影响因子的期刊,只能表明它拥有多篇被多次引用的论文,但并不意味着它刊载的每一篇论文都是高引用的。资料显示,由汤森路透公司计算的期刊影响因子,最初是用来帮助图书馆员确定购买哪些期刊的,并不是测度研究论文科学质量的指标。也就是说,影响因子用于评判一个期刊是可以的,但用来评判论文,并延伸到用来评判科学家是没有借鉴意义的。

所谓影响因子是由论文所在的期刊决定的,SCI会定期对其目录中的期刊进行影响因子计算,主要是根据期刊的影响力和期刊中论文被引用数量等决定。可使用外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中的JCR(Journal Citation Reports),其中JCR Science Edition用于查询自然科学类期刊,JCR Social Sciences Edition用于查询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 我也可以帮忙查看的。查看用户名了解

医学类论文影响因子

博士论文不存在影响因子,只有期刊论文才有影响因子一说。中南大学医学博士SCI好像影响因子要求3以上(单篇),或者累计5以上。

影响因子高,是因为被 参考和引用频次 的比较多。影响力大,所以影响因子高。“关注的人多,看的人多,点进去的人多”与影响因子高 毛关系没有!!!

生物医学仅仅肿瘤类杂志就有20个影响因子7以上。同类杂志多且每个杂志文章少是影响因子高的原因,并非这个专业这个话题人气高。要说人气高应该是计算机领域,但影响因子最高才2。数学同类杂志(如偏微分方程)基本就1个,投不中连低一档的发表机会都没有,没有更多低档文章还怎么引用高档文章把影响因子捧上去?我觉得影响因子低的学科缺乏杂志战略头脑。JCP(计算物理)每年文章好几千影响因子77,如果JCP能拆分成十个同类杂志拉开档次,高档年文章数少点比如几十,低档年文章数多点比如几百,这样肯定能把高档影响因子捧起来,假设JCP影响因子主要贡献者有10篇,拆分成十份后这10篇还在一份中,这一份文章总数减少十倍,则JCP的影响因子可从7升至27。我不知道数学家那么聪明,怎么就没人看出影响因子这点猫腻?虽然说影响因子可以只在同专业做比较,但这会影响后来者选择专业,对学科整体发展不利,也让一些人投机钻营欺世盗名(比如计算机学者傍生物学高影因子)。

医学文献影响因子

生物医学仅仅肿瘤类杂志就有20个影响因子7以上。同类杂志多且每个杂志文章少是影响因子高的原因,并非这个专业这个话题人气高。要说人气高应该是计算机领域,但影响因子最高才2。数学同类杂志(如偏微分方程)基本就1个,投不中连低一档的发表机会都没有,没有更多低档文章还怎么引用高档文章把影响因子捧上去?我觉得影响因子低的学科缺乏杂志战略头脑。JCP(计算物理)每年文章好几千影响因子77,如果JCP能拆分成十个同类杂志拉开档次,高档年文章数少点比如几十,低档年文章数多点比如几百,这样肯定能把高档影响因子捧起来,假设JCP影响因子主要贡献者有10篇,拆分成十份后这10篇还在一份中,这一份文章总数减少十倍,则JCP的影响因子可从7升至27。我不知道数学家那么聪明,怎么就没人看出影响因子这点猫腻?虽然说影响因子可以只在同专业做比较,但这会影响后来者选择专业,对学科整体发展不利,也让一些人投机钻营欺世盗名(比如计算机学者傍生物学高影因子)。

影响因子高,是因为被 参考和引用频次 的比较多。影响力大,所以影响因子高。“关注的人多,看的人多,点进去的人多”与影响因子高 毛关系没有!!!

1、查询外文期刊影响因子,可使用外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中的JCR(Journal of Reports),其中JCR Science Edition 用于查询自然科学类期刊,JCR Social Sciences Edition用于查询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 2、查询中文期刊的影响因子,可使用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和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中心联合推出的《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万锦堃主编,科学出版社)。有需要的读者请到图书馆咨询部查询。具体可查阅“创新医学网期刊鉴别”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