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医学道德的论文
关于医学道德的论文
一个医生真正的幸福是用自己的才智辛劳换来了病人的康复。古语有‘心不如佛者,不可为医;术不如仙者,不可为医。’即一个医生,心地要像菩萨一样善良,对待病人应该温和如春;医术要像神仙一样高超,对待病人应该妙手回春。”这是我国著名外科鼻祖裘法祖院士的一句平凡语言,但就是这样一句朴素的语言却道出了医德、医术与医患和谐之间的千丝万缕。
为什么想写关于医德的文章呢?虽然我在临床工作,但我曾经也做过病人,也在病床上得到医生的诊治,经历过悉心治病的良医,也经历过为开贵药拿回扣的庸医。但更多的是,经常从媒体上看到见到医德败坏的医生如何借看病而谋财,甚至于为财而不顾病人安危。为什么会有500万元的天价医疗费,为什么医患关系会紧张,其根源是什么?除开体制因素,病人因素以及经济因素之外,其中一条就是某些医生医德的败坏。医生从事这个职业是为财而来的吗?不是,绝对不是。作为一名医生,自古都是圣洁的。古人用悬壶济世来形容医生,因为尊重把医生和高官一样称为“大夫”。医生是救死扶伤的,是救人性命的。也就是说,医生天生是辛苦劳碌的命,他必需时时考虑病患的生命与疾病。从医是一件大显神通辛苦的工作,而且,这件工作不可能赚得大钱。为医发了财的,或者是医术极高,病人拥门,积累自多;或者是贪财之辈,为钱而医;或者是从另外途径得到了财。如果考医科或者中医大学的这些学子们想的是将来为医可以多赚些钱的话,那么,最好去学做生意吧,这样至少可以少害几条命。拿病人的命来谋财,这是世间极恶的事情,万万不可!中医很讲究医德。我认为,医德是医生的灵魂,也是从医者积累善根的必要条件。医德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医术的高低。试看中国两千年来的历代名医,无不在医德上狠下功夫。可以这样说,名医之所以成名,首先是医德高,然后医术才高。医德是医术进步的基础与保证。没有高尚的医德作奠基,为医者即使再如何努力,其医术也永远不可能达到极致。为什么?我认为,极致的医术需要用高尚的医德来培养,二者相辅相成。我们经常说“道德”,“道德”,有道必需有德。医德高,然后医道才可能会高。刚开始学医的人可能不会太重视医德的修养,好象不需要医德,医术一样在进步。但到了一定的层次之后,为医者的医术就会迟滞不前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如果排除智力的原因,最根本的因素在于医德没有跟上来。可以这样说,学医学到某个层次之后,就要求为医者心存善念,胸怀仁义,以培养医德。随着医德的提高,医术自然会更上一层楼的。关于医德,历史上最有发言权的莫过于唐代的大医孙思邈。他被后人称为药王,是一位心怀疾苦,慈悲天下的大医。我们来看看他是怎样说的,他认为,“人命至重,贵于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因此以“千金”命名其书,叫《备急千金要方》以及《千金翼方》。他专门写了一篇《大医精诚》,来讨论为医者应该具备的道德素质。并且把它冠于篇首,开宗明义地提出为医者要有医德修养,要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精”,是指医术要精湛。他认为,医道是“至精至微之事”、“艺能之难精”,批评当时那些“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的庸医,谆谆告诫学医的人,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诚”,即品德要高尚。孙思邈劝告学医的人首先应该立下大志,无欲无求,应该舍己救人,“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舍灵之苦”。其次在诊治上要切实做到“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候,纤毫勿失。”让我们回顾一下《大医精诚》的这段话:“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工夫行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之则是含灵钜贼。”这段话非常精彩,也非常形象地描述了一位大医所应该具备的仁心善念。它是为医者修养医德的最高典范,也是最重要的行为准则,凡为医者都应该把这段话背诵在心,时时默念,时时自我警示。我自己的体会,默诵这段话时可以定心安神,可以除烦忘忧,特别是为医忙累,心情烦躁时,想一想这段话,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的。不信的朋友何妨一试。近年来,因为每天忙于临证,且夜晚要颇多读书,思考临床得失,花在修行的功夫就少了许多,深以为苦恼。前不久我与一位修行的朋友讨论我的苦恼,朋友说,不对呀,你一心为病人着想,一心帮助病人,其实就是修行呀,而且是非常高深的修行。这样修行下去一定会得到善果的,千万不要放弃哟。一语而惊醒梦中人。是呀,为善即是修行,帮助别人自然积累功德。中国有句俗话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说的是一样的道理。我认为,今生有机会从医,本来就是善根积累的结果。如果能借此机会,认真提高医德,并由此日日精进,提高医术,则可以为善更多,得大善果。如果不珍惜这个机会,借为医来大肆谋财,就可能因此而错失良机,坠入魔道。为善得善,为恶得恶。如何培养医德,我认为除了自戒自醒之外,可以精读朱子的《四书章句集注》这本书。作为中国人,一定要掌握儒家思想,这本书就是儒家思想的精华。其中关于仁、义与德的问题谈得非常之多,对于医生提高医德极有好处。特别是搞中医的人,一定要把这本书读个透,领悟其中关于德与仁的精神,从而在临床实践中发挥出高尚的医德来。最近一年来,我自己粗读了几遍此书,不敢说精通了儒家思想,但得到的收获实在太大了,直有手舞之足蹈之一般的感觉。我自己的体会,儒家思想对于提高医德与医术均极有帮助,学儒即是学医,绝对不会耽误医术的进步。相反,读了论孟之后再回来看中医,竟有心领神会一样的感觉,其中妙处,非沉浸于其中不能体会。行文至此,深以为警醒,深以为自戒。这几年来,我尽心学医,不务杂事,临床有得,亦有所失。但不敢因此而忘却医德,亦不敢为医而敛财。以后,当每天晚睡前反省自己一天的行医所为,不可因医术而伤德,亦不能因医德而忘术。我相信,努力提高医德,努力临床,努力读书,一定会登堂入室,达到医之极致。注:本人醉心于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因此本文所谈,主要是从中医以及儒家思想来论述医德与医术。西医与此不同,亦不作讨论。由此也祝福每位中医都能发大善心,志于为苍生大医,发愿以此心来修行,天下不知道会救治多少疾苦忧患。为医者则必然医德日高,医术日进,渐入大光明境界。
一、选题选题是论文写作关键的第一步,直接关系论文的质量。常言说:“题好文一半”。对于临床护理人员来说,选择论文题目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结合学习与工作实际,根据自己所熟悉的专业和研究兴趣,适当选择有理论和实践意义的课题;(2)论文写作选题宜小不宜大,只要在学术的某一领域或某一点上,有自己的一得之见,或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或新的观点和认识,言之有物,读之有益,就可以作为选题;(3)论文写作选题时要查看文献资料,既可了解别人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达到什么程度,也可以借鉴人家对这个问题的研究成果。需要指出,论文写作选题与论文的标题既有关系又不是一回事。标题是在选题基础上拟定的,是选题的高度概括,但选题及写作不应受标题的限制,有时在写作过程中,选题未变,标题却几经修改变动。二、设计设计是在论文写作选题确定之后,进一步提出问题并计划出解决问题的初步方案,以便使科研和写作顺利进行。护理论文设计应包括以下几方面:(1)专业设计:是根据选题的需要及现有的技术条件所提出的研究方案;(2)统计学设计:是运用卫生统计学的方法所提出的统计学处理方案,这种设计对含有实验对比样本的护理论文的写作尤为重要;(3)写作设计:是为拟定提纲与执笔写作所考虑的初步方案。总之,设计是护理科研和论文写作的蓝图,没有“蓝图”就无法工作。三、实验与观察从事基础或临床护理科学研究与撰写论文,进行必要的动物实验或临床观察是极重要的一步,既是获得客观结果以引出正确结论的基本过程,也是积累论文资料准备写作的重要途径。实验是根据研究目的,利用各种物质手段(实验仪器、动物等),探索客观规律的方法;观察则是为了揭示现象背后的原因及其规律而有意识地对自然现象加以考察。二者的主要作用都在于搜集科学事实,获得科研的感性材料,发展和检验科学理论。二者的区别在于“观察是搜集自然现象所提供的东酉,而实验则是从自然现象中提取它所愿望的东西。”因此,不管进行动物实验还是临床观察,都要详细认真.以各种事实为依据,并在工作中做好各种记录。有些护理论文写作并不一定要进行动物实验或临床观察,如护理管理论文或护理综述等,但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仍是不可缺少的,只有将实践中得来的素材上升到理论,才有可能获得有价值的成果。四、资料搜集与处理资料是构成论文写作的基础。在确定选题、进行设计以及必要的观察与实验之后,做好资料的搜集与处理工作,是为论文写作所做的进一步准备。论文写作资料可分为第一手资料与第二手资料两类。前者也称为第一性资料或直接资料,是指作者亲自参与调查、研究或体察到的东西,如在实验或观察中所做的记录等,都属于这类资料;后者也称为第二性资料或间接资料,是指有关专业或专题文献资料,主要靠平时的学习积累。在获得足够资料的基础上,还要进行加工处理,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便于应用。对于论文写作来说,这两类资料都是必不可少的,要恰当地将它们运用到论文写作中去,注意区别主次,特别对于文献资料要在充分消化吸收的基础上适当引用,不要喧宾夺主。对于第一手资料的运用也要做到真实、准确、无误。五、论文写作提纲拟写论文提纲也是论文写作过程中的重要一步,可以说从此进入正式的写作阶段。首先,要对学术论文的基本型(常用格式)有一概括了解,并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料考虑论文的构成形式。对于初学论文写作者可以参考杂志上发表的论文类型,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对掌握的资料做进一步的研究,通盘考虑众多材料的取舍和运用,做到论点突出,论据可靠,论证有力,各部分内容衔接得体。第三,要考虑论文提纲的详略程度。论文提纲可分为粗纲和细纲两种,前者只是提示各部分要点,不涉及材料和论文的展开。对于有经验的论文作者可以采用。但对初学论文写作者来说,最好拟一个比较详细的写作提纲,不但提出论文各部分要点、而且对其中所涉及的材料和材料的详略安排以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等都有所反映,写作时即可得心应手。六、执笔写作执笔写作标志着科研工作已进入表达成果的阶段。在有了好的选题、丰富的材料和详细的提纲基础上,执笔写作应该是顺利的,但也不可掉以轻心。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内容当然要充实,但形式也不可不讲究,文字表达要精炼、确切,语法修辞要合乎规范,句子长短要适度。特别应注意的是,一定要采用医学科技语体,用陈述句表达,减少或避免感叹、抒情等语句以及俗言俚语,也不要在论文的开头或结尾无关联系党政领导及其言论或政治形势。论文写作也和其他文体写作一样,存在着思维的连续性。因此,在写作时要尽量排除各种干扰,使思维活动连续下去,集中精力,力求一气呵成。对于篇幅较长的论文,也要部分一气呵成,中途不要停顿,这样写作效果较好。
有人说,我们正处在一个职业道德匮乏的时代重建职业道德精神是我们时代的重大课题。无论中外,对医务工作者都有很高的职业道德要求。理由很简单,因为它关系到人的生命。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是我们永远追求的品质,那么,如何才能在道德行为方面做得更好? 一、高尚的医德:热爱本职,恪尽职守;尊重患者,一视同仁;文明用语,礼貌待人;廉洁奉公,遵纪守法;护尊互学,团结协作。 二、精准的医术:是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在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的前提下,只有拥有了精湛的医术,才能实现治好有病的人的目标。作为监护室的护士,我们的职责是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以积极的工作态度做好每一件事情,使医疗工作在护理的协助下,发挥最大的疗效,病人得到最好的救治。而在相对封闭、没有患者家属在旁的工作环境下,我们所进行的护理、治疗,可以说除了我们自己,没有人知道你做了没有、做的用不用心。记得有位普通病房的患者家属问一位监护室患者的家属:“你们每天用那么多白蛋白,你相不相信她们护士都给你家病人用上了呢?”所以,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建设以及个人慎独精神对于监护室的医务工作者来说,变得更加重要。我们不但要将各项护理治疗措施按医嘱及时、准确实施,还要做的更好、更完善。这不仅仅是为病人提供最好的护理服务、取得患者家属的信任,也是对我们自己良心上的交代。现在有一种说法,就是把工作当作事业来做,赋予她梦想、生命以及知足之后的不偷懒,那么你将会获得强大的推动力。所以,道德高尚是医务工作者的重要特征: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指出: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认为: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 晋代杨泉指出:夫医者,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非聪明达理不可任也;非廉洁纯良不可信也。古之先贤,不图钱财,乐善好施,作风正派,不正是我们今天医务人员的楷模吗!良好的医德医风是医务人员之灵魂,时时指导各学科医疗实践,我们必须认真学习医务人员医德规范,不断加强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从而使先贤论理学思想得以继承发扬,以求医疗队伍整发扬光大
关于道德的大学论文
这个就要看你自己的文采了,其实在大学生涯很好写的,只不过就靠你自己爱不爱吹嘘了。
很好写,可以给你写一下框架关于道德的要多少字的楼主呢
新浪爱问知识人里边有,大一的时候我下载过。
社会公德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础,是社会风尚和文明程度的基本标志,遵守社会公德,是对每个社会成员最基本、最起码的道德要求。大学生是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一类社会群体,但社会公德的失范现象在他们身上却屡见不鲜,这反映出高校德育对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还有所欠缺。依据多年高校德育工作的经历,笔者认为,高校德育要紧抓公德意识这一核心要素,大力加强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教育,实现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整体提高。 一、公德意识:高校德育的核心要素 社会公德即社会的公共道德,它是人们在日常公共生活中所形成和应当遵守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准则,反映的是社会生活中人们共同相处、彼此交往的最一般的关系。大学生的公德意识也就是大学生在社会公共生活中自觉遵守和践行公共生活准则的观念和意识。公德意识是高校德育的核心要素,加强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第一,加强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是提高大学生道德素质,形成高尚人格的前提和基础。遵守社会公德,自觉履行社会公共生活准则,是一个人养成良好道德习惯,树立高尚道德情操的起点。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道德人格的完善,就应该从培养公德意识开始。同其它事物的发展规律一样,人的道德修养也只有在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才会发生质的飞跃。因此,大学生只有培养和树立起公德意识,自觉地以社会公德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才能践行社会主义道德,进而达到共产主义道德的崇高境界。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规范体系中比较低层次的道德要求,一般说来,它所要求的是最基本的文明行为。有人认为,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应该是小学和中学阶段的事,对大学生还讲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岂非“小题大作”?诚然,社会公德教育早在中学阶段、小学阶段甚至学龄前就已经开始了。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一个人的大学阶段,才是生理心理蓬勃发展并日益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日臻定型, 思想道德日趋完善的重要时期。正如启蒙思想家卢梭所言青年期是“人的第二次降生”,因此,必须深化和加强处于这一年龄段的大学生的社会公德意识的培养,为形成高尚品格打下坚实基础。我国的中,绝大部分内容都是关于对大学生社会公德的要求,这无疑也说明有必要加强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 第二,加强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是造就合格人才的起码要求和基本标准。 恩格斯在评述欧洲文艺复兴的历史发展时,曾经热情洋溢地讴歌“这是一个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这无疑是说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才的成长及其特征同时代的要求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可以说这是时代与人才成长的永恒的辩证法。那么,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生产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应该造就怎样的人才?很显然,绝不会是那些不学无术,一无所长的庸庸碌碌之辈,也绝不会是那种“思想骑墙”、“有奶便是娘”的所谓“知识分子”,人才应是“德”与“才”的统一,应是“德才兼备”的人。 大学生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理想,有道德。大学生公德意识的程度如何,是衡量大学生是否有德的最直接的表现,也是衡量大学生道德素质的基本指标。如果缺乏公德意识或者公德意识比较差,那么,聪慧的人将变得险恶和狡诈,健壮的人也会显得野蛮和粗莽,而貌美的人,也同样会流于庸俗和乏味。可见,有德无才是庸才,无德有才是害才,有德有才才是实才。因此,潜心向道,严谨治学,才是合格人才的本色。加强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正是塑造“人才灵魂”的基础工程,也是造就合格人才的起码要求和基本标准。 第三,加强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精神文明是人类精神生活的进步状况,它包括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两个方面。在精神文明复杂的结构体系中,道德处于核心地位和主导地位,或者说,道德是精神文明中最具有决定意义的组成部分。而在道德领域,社会公德又以其范围上的广泛性和普遍性、内容上的总括性和一般性,以及结构上的传统性和沿袭性而区别于家庭道德和职业道德,成为社会道德的基础。由此可见,社会公德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自然也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内核。作为青年中具有较高文化层次的一类群体,透过大学生的社会公德状况,最能看出一个社会的伦理道德水平,也最能反映出社会的精神文明程度,可以说,它是衡量一个社会精神文明状况的具体指标。大学生本身也应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倡导者、参与者和建设者。如果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具备很强的公德意识,都能成为遵守社会公德的典范,就会对社会发生广泛、深刻而持久的影响,有助于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有助于安定、和谐、文明、健康的社会公共生活秩序的形成,有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推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大学生能否“自善其身,兼善天下”,能否开风气之先,创时代业绩,能否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的作用,既直接影响到国家、民族的现在,更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未来,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关系到21世纪中国在世界的形象。因此,我们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用战略眼光来看待。 二、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路径 加强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需要多管齐下,齐头并进,需要有一个培养、确立、巩固和形成的过程。 第一,以“他律”来培养和确立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大学生的公德意识绝不是自发形成的,必须通过系统的道德教育,经过高校和社会各方面的“他律”来加以培养和确立。 一是以高校为主,进行道德教化。高校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培养大学生公德意识的主阵地。高校遵循,以“两课”教学为核心,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理论的灌输与教育,高校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集中、有序的道德教育,其教育方式的特点和效果是任何其它教育手段无可比拟的。训练有素的师资队伍,言传身教,训导学生;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潜移默化,熏陶学生。高校对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还要注意从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小事着手,要求学生遵守,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爱护班级的一桌一椅,尊敬师长,友善同学等等,于小事上见精神。 二是全社会齐抓共管,共同育人。在培养大学生公德意识的过程中,学校是主阵地,但是,学校不是万能的,光靠学校唱独角戏是行不通的。学校不是远离社会的孤岛,变革时代的大学生更不能远离社会环境而遗世独立。另一方面,大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务实心态,也具有比一般社会大众更高的精神追求。因此,必须运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形成强大的公德意识的培养合力。关注大学生成长,培养合格大学生是整个社会的责任,培养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同样也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只有整合和发挥社会道德教育的整体功能,才能取得理想效果。就大学生公德意识的社会教育来说,家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影响源”。来自家庭的公德意识教育主要是通过父母的言传身教及良好的家风来进行的。我国目前约有亿个家庭,如果每一个家庭都有良好的家庭教育,那么来自家庭对大学生公德意识的积极影响便是不言而喻的了。对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有重要影响的还有大众传播媒介,如网络、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图书等。大众传播媒介不仅是一定道德观念、道德榜样得以传播的载体,更能以其特有的多样性、生动性和艺术感召力引起大学生道德情感的共鸣,对心灵发生巨大的振荡和感染作用。尤其是在日益信息化的今天,大众传媒的道德教育作用越来越突出出来,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总之,社会公德意识的教育是多渠道、多方面、多层次、多方位的,对于大学生公德意识的培养而言,有人概括说要争取“四面八方”的配合和支持,即家庭、学校、社会和政府四个方面,教育、文化、宣传、新闻、出版、公安、司法、群众团体八个方面,通力合作,齐抓共管,真的不无道理。 第二,以“自律”来强化和巩固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单靠来自学校和社会外在的道德教育,是无法完成的。他律必须转化为自律,才会成为内心永恒的道德法则。也就是说,培养大学生的公德意识,不仅是学校和社会的事,更应该是大学生自己的事。因此,必须唤起大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律意识,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修养。 “修犹切磋琢磨,养犹涵育熏陶”,道德修养就是人依据社会生活和社会道德的要求,对自身道德素质的自我改造和自我完善,它是人类主体精神的自律。大学生主动进行道德修养,就是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展开善与恶、正与邪、是与非的斗争,不断地更新自我、超越自我。这种内心世界的斗争和解剖过程,决不是受迫于某种外在力量的强制,而是由自己内在的道德需要是人较高层次的需要,马克思将其理解为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心理学家马斯洛也将其视为自我实现需要的主体构成部分。如果离开了人的自觉、自愿与自为,那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道德修养。因此,培养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必须从大学生作为道德主体的角度做更加深入细致的工作,变“要求大学生遵守和践行社会公德”为“我要遵守和践行社会公德”。 第三,在实践中锻炼和形成公德意识。 马克思在中说:“思想的产生最初是直接与人们的物质活动、与人们的物质交往、与现实生活的语言交织在一起的,观念、思想、人们的精神交往,在这里还是人们物质关系的直接产物”,“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公德教育和公德修养都必须着眼于“实学”、“实行”,不能脱离实践。陶行知在批判“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的唯心主义思想时提出了“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主张,并且说明这“并不是否认闻知与说知,乃是承认亲知为一切知识的根本,闻知与说知必须要根于亲知里面方能发生效力”。因此,要真正把外在的公德要求变成大学生自身的公德意识,必须投身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活动就是学生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开展的接触社会、认识社会和服务社会的各种活动。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大学生只有深入社会、研究社会、了解国情,才能认清实际,只有在实践中经受锻炼,增长见识、增长才干,才能更好更快地成熟起来,只有深深地植根于人民群众,汲取营养和力量,才能不断激发为民造福、为国奉献的热情,真正干出一番事业来。因此,要让大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中汲取营养、陶冶情操、培养品质、磨炼意志,在了解国情民情的基础上,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把公德意识牢固地树立起来。(百度文库)
有关于道德的论文
成人先成才,树人先树德记得教育学家陶行知曾经有言:“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否则,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 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许多事例都证实了陶先生的论断。所以“必须把育人看作是头等重要的事情。”一个人学业上的缺陷并不一定影响他的一生,而道德和人格上的缺陷却可能贻害他的一辈子。据报道,2008年初肆虐网络的“熊猫烧香”电脑的制造者被抓获,警方发现这制造网络病毒,用来牟利的黑客竟然只是未满20岁的在校学生。这些黑客,具有了杰出的计算机水平,但是在道德方面显然缺乏相应的教育,不然不会走上犯罪的道路,既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 古往今来,“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因此这“以德服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周恩来总理他就是具有这种传统美德之人。周恩来总理在一次欢迎尼克松的宴会上问工作人员:“点心是什么馅的?”当听到一位工作人员说大概是三鲜馅的时,总理追问道:“什么叫大概?究竟是还是不是?如果有客人对海鲜过敏怎么办?”并当即要求查出究竟,按客人的口味准备。一次,周恩来总理去某地视察工作,飞机着陆后,他同机组人员一一握手,表示感谢。这时机械师正蹲在地上工作,周恩来同志与其他同志握手后就站在机械师身后耐心地等他,并示意别人不要惊动他,机械师工作结束后转过身来,才发现总理站在身后不禁大吃一惊,忙说:“对不起,总理我不知道您在等我。”总理笑着说:“哦,我没影响你工作吧?”“没有,没有!”机械师赶快说。周总理这种尊敬别人,讲礼貌的好品质,好作风深深地感动了机械师和在场的所有人。我们虽然不能做到如总理那般伟大,但我们可以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现在的我们是一名中职生,要严格遵守学校相关的规章制度。虽然现在是处于青春期,会有叛逆现象的存在。“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米饭还要多!”这是长辈们通常挂在嘴边教导我们时的用语,有时我们会以为这也太夸张了吧!可转念一想,确实,长辈们一生阅人无数,阅事无数,要比我们多经历许多,我们往往在经历挫折后,再去回想那些话,不免有一种“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后悔感!我们在经历多年学校教育后,对现在学校教育的规章制度并不陌生,所以,让自己做最好的!我是学生,就要做最好的学生。同样我们也是为人子女;家中的父母亲等待着我们去孝敬。小时候,总盼望着长大,逃脱父母亲的唠叨,去体验外面色彩斑斓的世界;渐渐的长大,我们终于离开家里,来到了外面,才发现家里的一切是多么的美好,多么想念父母亲的唠叨。终于放假回家了,回到家里看到父母亲头上有多了几根银丝,不禁心里一阵酸酸的感觉,父母老了,干不动了,可为了他们儿女的学费还得埋头苦干,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苦日子。我们要努力念书在不久的将来让父母安享晚年。作为新生一代的80后,90后的我们,既面临着社会给予的许多机会,也面临的社会给予的挑战。为了迎接机会,迎接挑战,为了更好地行走漫长的人生道路,我们必须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成人先成才,树人先树德
5同你系虎中的?
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 摘要:当今社会,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道德观也有了极大的改变。那么究竟市场经济与道德有什么样的关系呢?二者相互矛盾?还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本文旨在阐述当代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运用理论思维模式及实证分析方法,主要着眼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人类历史的发展实况三个不同的视角,通过在个人道德领域以及社会制度的范围内,分析市场经济的机制规律和基本特征层面、市场经济的实际运行的层面考证市场经济活动与道德的“实有”关系、经济活动的个人出发,研究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应具有的道德素养的三个不同的层面,分析得出市场经济与道德之间相互联系与补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 关键词:市场经济;道德;相辅相成;共同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物质追求的要求在逐渐提高。于是,为了达到某种物质满足,人们开始动摇着最初所坚守的道德原则,脚尖踩踏着的道德的红界,一步步混淆着市场经济与道德的关系。要想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就必须得舍弃道德吗?二者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吗?不是这样的,在新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背景下,我们更应该恪守社会道德,将市场经济与道德紧密联系起来。只有我们认识到他们之间相互辅助、相互作用的关系后,才可以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大潮中,自觉的坚守道德底线,从而促进市场经济更好的发展。当下,市场经济在以着惊人的速度飞快的发展,而道德,作为人们约定俗成并且遵守的行为规则,它的发展却令人堪忧,这是市场经济发展中一个不可逃避的问题。市场经济与道德是什么样的关系?是否二者相互矛盾,相互制约?还是相互补充,相互作用?从理论思辨的逻辑上来推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讲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首先,在市场经济运作发展中,市场要求经济活动必须是自由和秩序的,在秩序过程中,秩序所凝结的规范不仅有强制的政策和法律,也有道德的自律,在无形中制约着人们的经济行为;其次,市场经济活动是由消费者、自然环境和社会秩序共同组成的社会性行为,需要道德对它进行调节,进一步完善在此社会行为中所存在的不足与空缺;再者,人,作为市场主体,要完成好自己的职责任务,就必须拥有正确的价值观,要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及社会条约,因而,市场经济活动的参与者遵守道德准则就成为市场经济运行的一种客观要求,经济伦理道德诸如投资道德、生产道德、销售道德、服务道德等一系列经济道德名词已经自发产生。同时,道德对社会经济也具有的一定的反作用。在经济运行的伦理模式中,经济运行方式都是在遵循一定的伦理原则。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资源配置的方式,其所固有的运行机制、规律和特征是通过企业的经济活动显现的,企业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具体承担者、活动者,而企业活动的主体又是人,经济活动的个人的道德价值观念会在无形中过滤着经济因素,这使得在经济构成要素未进入市场经济活动之前,经济构成要素已经成为被规范的东西,从而减少不规范行为对市场运行秩序的破坏。这种所谓的伦理经济,在经济运行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反之,如果市场经济活动中,道德沦陷,欺诈行无穷尽,人们都怀有损人利己的价值观,那么市场经济的发展步伐还会是这么的迅速么?其实,在我国社会主义之中体系下发展市场经济,经济与道德的联系更为紧密。人生活在一定制度下,这种制度本身结构的合理性以及其规章制度的完整公正性,直接影响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如果制度本身缺乏公正性,就会导致社会利益分配失衡,从而为投机钻营的各种不道德的行为提供了可行的机会,所以,制度的一定缺陷对社会的文明和道德风气,也有不利的影响。因此在社会主义制度中,社会分配分配制度的公正合理是社会和谐发展和个人道德完善的必要前提和基础,人们要求公正,就会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尊尚道德,推崇道德。理论与实际是紧密联系的。在市场经济的洗礼下,对市场经济与道德关系的研究,不能仅仅是从市场经济的理论出发,现实的市场经济体制并不都是理论形态的完备的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理论设定与实际的市场经济运行存在着差距。所以,在《新教伦理和资本主义精神》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市场经济乃至亚洲的日本和新加坡等国家经济的崛起的历史经验,有力度的证明着伦理精神和道德原则在市场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向我们阐述市场道德是与市场经济相伴而生的。假设在这个发展过程中,道德是不存在的,各国在经济崛起之时人们都不择手段谋取私利,为了一己之私而相互斗争相互残杀,那么现在经济全球化恐怕还要再推迟几年,几十年甚至十几百年吧。所以可以推断出,市场经济完善和发展的动力,除了客观的政治和经济条件因素外,还有道德的作用。这足以让人们认识到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同样需要道德的依托,认识到道德的秩序性和规范性以及道德对经济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的精神价值。理论与实践共同证明,市场经济与道德之间相互联系与补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在加快发展市场经济的步伐的同时,必须要大力提倡道德文明,尊尚道德之风,壮大道德的力量,让市场经济在道德的浇灌下日益茁壮成长,而道德在市场经济的烘托中,愈发璀璨耀眼。
把你的邮箱发给我把,我帮你写写试试
关于道德的辩论文
虎中的!
关于道德的议论文篇一 “道”是在昭示一切,“德”是在承载“道”的一切;“道”指的是道理,“德”指的是好的品行。“道”的道理,都出现在“德”的身上,“德”的“品行”都产生于在“道”。所以,没有“道”,也就没有“德”,没有“德”,也就看不见“道”的存在。有道才有德,有德才有道,就是“道德”。自古以来,没有那一位伟人是没有“道德”的,也没有一个坏人有“道德”。道德,然而,今天我却看见了一件有损“道德”的事情。 雨初停,我去买一块五的猪肝,然而,店主在秤猪肝的时候说一块五的猪肝,却给我一元钱的猪肝。我是第一次出去买东西,也不懂怎么看够不够量,拿着猪肝就急匆匆地回家了。回到家,妈妈说我了,我气愤至极。难道,这就是中国人的道德? 道德,关乎人民的素质,民族的兴荣。然而那家店主,却损了中国人的素质。想想看,他们连中国人都,何况外国人?如果外国人来买东西,他们岂不是狮子大开口?他们连国人的五毛钱都要,何况外国人的几块钱,几十块钱,甚至几百,几千块钱?为了利益,他们居然不惜丢掉我们的祖先辛辛苦苦换来的颜面!中国人的良好品德快被他们这种人给丢尽了!他们这是给我们中国,中国人民的脸上蒙黑!想想钱学森,邓稼先这些的老一辈出色的科学家用生命,幸福,牺牲自我利益换来的中国人的颜面,中国人的尊严,即将要被类似店主这种人,为了那小小的利益的一个小小的举动,“小小”的“术”,所丢尽,被外国人指着骂着我们中国人没道德,不厚道,我就痛心。(中国作文网) 现在,已经有外国人在骂我们中国人了。看看。在美国珍珠港,可以看见只用中文写着的“垃圾桶在此”;在泰国皇宫,可以看见只用中文写着的“请便后冲水”;在巴黎圣母院,也可以看见只用中文写着的“请保持安静”。难道现在,还要外国人只用中文写“请不要钱”吗?醒醒吧,那些有损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道德的人。 所以,我们应该有一个好的道德,改变这一个局面。我们的“德”要体现在“道”的身上,让外国人知道,我们是有“德”有“道”的人,中国不是那种素质低下的人!我们要继承中国传统文化道德,让外国人时时刻刻竖起大拇指对着中国。“道德”关乎人民的素质,民族的兴荣,没有一个良好道德的民族,是不可能兴旺起来的!中国人要想不被别人欺负,不被别人耻笑,国土不被别人蹂躏,就得有一个良好的道德!记住,你永远不是代表着你自己,你而是在代表着整个中国,十三亿的中国人民!你可以使外国人赞扬中国,但也可以使外国人耻笑中国。赞扬的条件与道路,永远比耻笑的条件还要复杂与艰难。 关于道德的议论文篇二 刚刚开始看到“次道德”这个词,就要我想到了一些话,“人之初,性本善”总有一些人还是心存善念,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在善和恶的两极中进行道德思维,殊不知,善中可能带有某种程度的恶,恶中也许有某种程度的善。次道德问题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我们不能不面对的道德问题,善与恶是道德矛盾的统一体,且如影随形同时存在。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提出:“一切矛盾的东西,互相联系着,不但在一定条件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而且在一定条件之下互相转化,这就是矛盾的同一性的全部意义。”从道德层次上来看,次道德是次于完美道德的。相对于完美道德而言,它是不完美的,是次等的,是带有瑕疵的道德。 完美道德是人人应当追求的高尚道德,是我们的道德目标。而次道德,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真实存在的道德。有一位犯了受贿罪的公安局长,他“往往是先办事,后收钱”,“而且从不主动索要,答应别人的事就一定做到”,这个人的行为就有别于那些收了人家的钱又不给人家办事,甚至对有求于他的人敲诈勒索的贪官,所以“他收受了贿赂,别人还说他是个‘好官’”。我们不少人从小就接受了关于“好人”和“坏人”的说法,并认为好人就是好人,坏人就是坏人,二者永远是泾渭分明。 但客观上,真正的绝对好人几乎就不存在。就连毛泽东都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 卢梭是法国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学家、文学家和哲学家,他年轻时不仅有过偷盗的毛病,甚至还与一个被他称为妈妈的贵妇人私通,并且他因惯于坦言,当时人际关系也不怎么好。但这并不影响他成为一个伟大的人,因为他有勇气在他的《忏悔录》里把自己善良忠厚的一面和卑鄙龌龊的一面都写了出来,“我的内心完全暴露出来了,和您亲眼看到的完全一样,请您把那无数众生叫到我的跟前来,让他们听听我的忏悔吧,让他们为我的种种堕落而叹息,让他们为我的种种恶行而羞愧,然后,让他们每一个人以同样的真诚暴露自己的心灵,看看有谁敢于说:我比这个人好!”注1看过《忏悔录》的人可能觉得卢梭实在不是一个正人君子,但遗憾的是至今仍没有一个人敢对卢梭的这句话提出挑战,没有人敢把自己的真诚和卑鄙、善良和龌龊统统用文字表述出来,并加上一句话:我比卢梭更好一些!这就说明,符合二元论者关于好人标准的地道的好人并不多见,甚至根本就不存在。 我们绝大多数人的品行都处于次道德的地位。 在一个社会群落中,很多人都不是圣人,也有很多人并不天生是恶的,这就预示着,很多人都可能随时面临着善与非善的冲突。当这种情况不可避免的时候,我们如何让这样一个极大的中间群体趋向善,而不是导致他们最终选择背道而驰。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对面临的问题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树立一种辩证的思维方式。 应当摒弃那种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绝对对立的思维模式,应当勇于承认在黑与白之间也还存在无数级别的灰度色阶。次道德现象的出现也是一种社会的进步,因为在违法行为不可能完全杜绝的情况下,次道德现象使违法者的道德底线提升了,它的直接后果就是减小了社会的危害性。人类社会历史上,法律、道德的发展趋势是把越来越多原来被人们忽略的东西纳入视野,给人的身心更大的空间和自由。所以次道德现象的出现并不会造成原本道德观的没落或者崩溃。 反之,次道德的丧失或对次道德现象不宽容,会使一些犯罪分子更加丧心病狂。 既然提倡次道德不是纵容犯罪,也不会影响法律对违法行为的打击。那么,承认次道德在“规范”特定人群行为中的价值,并以适当的途径和方式在特定人群中倡导,可以把违法犯罪者对社会的危害减少到最低限度,有利社会安定。次道德作为传统道德评价标准的补充,显示了现代道德对弱势的、边缘的、为人忽视的道德价值的重视。 我们应当有辩证思维观念,确立辩证思维方式。对次道德行为中的“恶”坚决贬斥,对次道德行为中的“善”予以适当的肯定、鼓励和引导。 把姐姐我写死了···好困 就只能弄成这样了···呼呼 都转钟了 早安···
5同你系虎中的?
在种种道德败坏的行为屡见不止 我们应该反思的是什么 中国社会目前的道德状况如何 中国是否存在道德危机、道德缺失。原因是什么? 怎样看待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道德? 我们该如何建设社会主义道德 围绕这些谈谈你的看法
关于医生职业道德的论文
中国目前最重要的是提高医生的职业道德,医生的医术差一点,病人还可以原谅,如果医生没有职业道德,没有对病人的负责任的态度,这才是最可怕的。
首先,登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或者 维普数据库(此为中国三大专业文献数据库)或Pubmed/Medline等国外专业数据库,然后搜索相关的文献,写出您的文章。其次,再去以上数据库中搜索相关专业期刊编辑部信息,找到投稿联系方式,这样的方法避免网上很多钓鱼网站,确保您投稿的期刊是合法的。最后,祝好运。欢迎交流。静石医疗,竭诚为您服务。
你是赛院的?
一个医生真正的幸福是用自己的才智辛劳换来了病人的康复。古语有‘心不如佛者,不可为医;术不如仙者,不可为医。’即一个医生,心地要像菩萨一样善良,对待病人应该温和如春;医术要像神仙一样高超,对待病人应该妙手回春。”这是我国著名外科鼻祖裘法祖院士的一句平凡语言,但就是这样一句朴素的语言却道出了医德、医术与医患和谐之间的千丝万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