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论文百科> 正文

公共关系论文

发布时间:2023-12-05 20:44:30

公共关系期刊

网上可以查的

不是。国际公关杂志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主管,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主办的正规合术期刊,没有被加入黑名单。

已发 查收另外,团IDC网上有许多产品团购,便宜有口碑

公共关系杂志

品牌期刊杂志特点:充裕的内容,高雅的格调,宽阔的思路,独特的视觉,成为国内公关刊物的一面旗帜,被中国公关界认定为本行业发行量最大、独一无二的核心期刊。

不是。国际公关杂志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主管,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主办的正规合术期刊,没有被加入黑名单。

属于中国高校精品科技期刊,不属于核心期刊,以下是其具体信息:刊名: 国际公关 PR Magazine主办: 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周期: 双月出版地:北京市语种: 中文;ISSN: 1673-0445CN: 11-5281/C邮发代号: 80-427现用刊名:国际公关创刊时间:2005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公共关系文献综述

[摘 要 ]随着 In te rne t在 中国 的迅速 发展 ,人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地使用这项新的技术来为自己的工作和学习服 务 。由于 W EB 页面能把文本 、图像、声音 、动画 、视像等多种媒体信息集于一体 ,不但使信息的显示更加生动 ,而且使 信息的浏览更为方便 ,同时 W EB 页能实现网上交易平台 、客户信息反馈方便了企业与客户之间信息交流 ,因此许多企 业纷纷建设网站以增强企业知名度 。[关键词 ]网站规划 PH P +M YSQL 数据库1 引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企业可以实现快捷的信息传送以及直接的客户介入 ,但企业中各个系统的相对独立性使信息渠道 比较混乱 。企业系统中各类人员的信息渠道多种多样 ,互不兼 容 ,没有一个统一的应用界面让系统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 要获得想要的信息 , 这不利于电子商务应用模式的建立和开 展 。如何通过建立一个单独的界面给企业遍布全球的现实客 户 、潜在客户、供应商 、雇员和合作伙伴提供全面的企业信息和应用呢 ? 于是企业门户 ( En te rp rise Po rta l) 诞生了 ,并成为一个 新的热点 。2 如何定义企业门户目前 ,尚不能准确地对企业门户下一个完整的定义 , 企业门户与 IT业有些名词一样 , 不同的专业人士和机构对之有不同的理解 ,并有很多术语用于描述企业为其客户 、合作伙伴和员工的方便而采用的“门户 ”,如企业门户 、社团门户、员工门户等 。同时根据应用的具体功能不同又把企业门户细分为信息门户 、知识门户和应用门户等 ,并且这种划分方法已逐渐得到 认可 。下面介绍一下这 3类门户 。( 1 ) 企业信息门户企业信息门户 ( En te rp rise Info rm a tion Po rta l, E IP) 的基本作用是为人们提供企业信息 。企业信息门户提供了一个了解企业的访问入口 ,所有访问者都可以通过这个入口获得个性化的 信息和服务 。对企业来说 , 信息门户既是一个展示企业的窗 口 ,又可以无缝地集成企业的内容 、商务活动及社区等 ,动态地 发布存储在企业内部和外部的各种信息 ,同时还可以支持网上 的虚拟社区 。企业信息门户强调对结构化与非结构化数据的 收集 、访问 、管理和无缝集成 ,这类门户必须提供数据查询 、分 析和报告等基本功能 ,企业员工、合作伙伴 、客户及供应商都可 以通过企业信息门户方便地获取自己所需的信息 。( 2 ) 企业知识门户企业知识门户 ( En te rp rise Know ledge Po rta l, EKP)是一个平台 ,该平台是知识加工平台 、决策平台、知识发布与获取平台的集成 ,它使企业各部门职员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交流更加流畅 。这里的“知识 ”不仅包括数据库 、文档 、企业政策方针和过程手续等 ,甚至包括存在于员工头脑中的工作经验与专业技能等非 具体化的信息资源。企业知识门户是企业信息门户的延伸与发展 。信息门户的重点是信息的收集 、整理及传输 , 有效利用 企业已有的信息 、知识和公共关系 ,并能收集 、分析 、增值 、共享 信息和知识 。企业知识门户的重点是企业信息的加工与处理 。 企业知识门户的目的是使恰当的人在恰当的时间使用恰当的 知识 ,企业信息门户主要通过数据挖掘 、数据加工技术使零散 的信息成为知识 ,供决策支持服务 。( 3 ) 企业应用门户企业应用门户 ( En te rp rise App lica tion Po rta l, EA P)实际上是对企业业务流程的集成 。它以商业流程和企业应用为核心 ,把商业流程中功能不同的应用模块通过门户技术集成在一起 。从某种意义上说 ,我们可以把企业应用门户看成是企业信息系 统的集成界面 ,企业员工和合作伙伴可以通过企业应用门户访 问相应的应用系统 ,实现移动办公 ,进行网上交易等 。以上 3类门户虽然在侧重点有所不同 ,但随着企业信息系 统复杂程度的增加 ,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能够将以上 3 类门户 有机地整合在一起的通用型企业门户 ,这已是一种趋势 ,我们 在这里把它们统一称为企业门户 。最后 ,让我们试图通过企业 门户的作用来帮助读者理解企业门户的定义 。维持客户的最 基本战略因素是企业整体强大 、互利关系网 , 包括客户 、供应 商、合作伙伴和员工本身 。这些关系的培养主要通过各方之间 的相互沟通和信任感 ———即各方及时收到相关信息 、信息准确 并且服务最优 。企业门户被认为能够满足这种需要 ,通过使用 户利用方便、可靠的工具接入实现有效的信息交换 。或者说 , 企业门户能为用户提供建设信息型企业网站的应用 ,包括网站 生成 、信息发布 、信息管理 、信息反馈、网站管理等系统 ,实现企 业网上形象展示及对外沟通的需求 。3 有无必要建立企业门户在国外 ,特别是在美国 ,实施企业门户战略已经被列入了许多大企业的日程表中 。与国外相比 ,国内了解企业门户概念的企业十分少 ,而计划建立企业门户的企业就更加微乎其微 。但是 ,互联网在国内的发展速度相当迅速 ,中国企业建立自己的门户网站 ,为自己的客户 、员工和代理商提供综合性服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从网络经济的特点来看 ,速度和知识是网络经济的两大支 柱。首先 ,企业只有借助于网络才能获得发展的先机 , 这就要 看谁能够以最迅捷的动作联系客户 、供应商和代理商 ,组织生 产和销售 。毫无疑问 , 企业门户是实现上述目标最有力的手 段。从资源利用的角度来看 , 企业门户是以最小可能成本 , 实 现最大程度开发利用现有资源目标的可行途径 。首先 ,企业门 户将本需要占用多台不同硬件系统的应用集成到较少的系统 设备上 ,从而节约硬件的投入 。其次 , 减少了多种未经集成的 应用软件的总体维护成本 。除了新设立的企业 ,其他实施企业 门户的企业都已有多种应用系统和以数据库 、文档等形式存储 的信息资源。这些资源往往条块分割 ,分散维护成本高昂 。新 的企业门户将现有的资源加以整合 ,并经过一定的处理 ,最后 集成到企业门户这样一个统一的平台上 ,提供给更多的用户 。 由于它的继承和集成 ,企业可以实现集中维护 ,从而降低维护 成本 。第三 ,企业门户采用高效的互联网作为信息传输的工 具 ,相比建设或租用线路价格低廉 ,同时减少了人力投入 。第 四 ,企业门户的实施可以改进企业的供应链管理 ,企业门户能 够帮助企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零库存 。由此看来 ,企业尤其是大中型企业 , 不论是从节约成本角 度还是从提高竞争力角度考虑 , 建立企业门户都是有效的方 法。4 如何建立企业门户既然企业门户功效如此之大 ,那么企业要想建立企业门户应该如何去操作 ? 一般来说 ,企业要成功地部署企业门户可按照如下几方面进行 。( 1) 前期准备工作企业在建立企业门户之前 ,要进行大量的信息调查工作 ,弄清楚企业的商业信息是如何使用的 。对于大多数企业而言 ,这意味着要进行商业信息应用的调查和研究 。调查的目的是了解谁使用信息 ,信息如何使用 ,以及信息如何流入和流出 。( 2) 产品与技术的选择在进行完信息的使用调查之后 ,企业就要选择门户产品和技术 。门户软件不仅要满足商业信息和应用访问的需要 ,还要满足事先定义的技术层面 (如协议 )的要求 。目前 ,由于有相当数量的公司推出了企业门户解决方案 ,这为企业提供了较大的选择余地 。

撰写文献综述步骤:1、搜索相关文献 在开始搜索文献之前,需要一个明确定义的主题。如果正在写论文或研究论文的文献综述部分,搜索与之相关的研究问题和问题。如果是以独立作业的形式写一篇文献综述,必须选择一个要点,并提出一个中心问题来指导的搜索。2、评价来源 可能无法完全阅读关于这个主题的所有文章,所以必须评估哪些文章与自己的问题最相关。确保使用的来源是可靠的,并确保阅读了自己所研究领域的任何里程碑式的研究和主要理论。可以找到一篇关于谷歌学术的文章,查看被引用了多少次,高引用数意味着这篇文章在该领域有影响力,当然应该被包括在自己的文献综述中。3、识别主题、辩论和差距 组织文献综述的论点和结构,需要理解所阅读的资料之间的联系和关系。根据阅读和笔记,帮助制定文献综述的结构,并展示自己的研究将如何对现有知识做出贡献。4、概述结构 有各种方法来组织文献综述的主体。在开始写作之前,应该对自己的策略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根据文献综述的长度,可以结合这些策略。5、写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应该有介绍、主体和结论,每篇文章中包含什么内容取决于文献综述的目标。当写完并修改完文献综述后,不要忘记在提交之前进行校对。

英语文献常用词及其缩写   英文全称 缩写 中文   Abstracts A 文摘   Abbreviation 缩语和略语   Acta 学报   Advances 进展   Annals A 纪事   Annual A 年鉴,年度   Semi-Annual 半年度   Annual Review 年评   Appendix Appx 附录   Archives 文献集   Association Assn 协会   Author 作者   Bibliography 书目,题录   Biological Abstract BA 生物学文摘   Bulletin 通报,公告   Chemical Abstract CA 化学文摘   Citation Cit 引文,题录   Classification 分类,分类表   College C 学会,学院   Compact Disc-Read Only Memory CD-ROM 只读光盘   Company C 公司   Content 目次   Co-term 配合词,共同词   Cross-references 相互参见   Digest 辑要,文摘   Directory 名录,指南   Dissertations D 学位论文   Edition E 版次   Editor E 编者、编辑   Excerpta Medica EM 荷兰《医学文摘》   Encyclopedia 百科全书   The Engineering Index Ei 工程索引   Et al 等等   European Patent Convertion EPC 欧洲专利协定   Federation 联合会   Gazette 报,公报   Guide 指南   Handbook 手册   Heading 标题词   Illustration I 插图   Index 索引   Cumulative Index 累积索引   Index Medicus IM 医学索引   Institute I 学会、研究所   International Patent Classification IPC 国际专利分类法   International Standard Book Number ISBN 国际标准书号   International Standard Series Number ISSN 国际标准刊号   Journal J 杂志、刊   Issue 期(次)   Keyword 关键词   Letter L 通讯、读者来信   List 目录、一览表   Manual 手册   Medical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MADLARS 医学文献分析与检索系统   Retrieval System   Medical Subject Headings MeSH 医学主题词表   Note 札记   Papers 论文   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 PCT 国际专利合作条约   Precision Ratio 查准率   Press 出版社   Procceedings P 会报、会议录   Progress 进展   Publication P 出版物   Recall Ratio 查全率   Record 记录、记事   Report 报告、报导   Review 评论、综述   Sciences Abstracts SA 科学文摘   Section S 部分、辑、分册   See also 参见   Selective Dissemination of Information SDI 定题服务   Seminars 专家讨论会文集   Series S 丛书、辑   Society 学会   Source 来源、出处   Subheadings 副主题词   Stop term 禁用词   Subject 主题   Summary 提要   Supplement S 附刊、增刊   Survey 概览   Symposium S 专题学术讨论会   Thesaurus 叙词表、词库   Title 篇名、刊名、题目   Topics 论题、主题   Transactions 汇报、汇刊   Volume V 卷   World Intellectual Property Organization WIPO 世界知识产权   World Patent Index WPI 世界专利索引   Yearbook 年鉴基础英语》参考文献-------------------------------------------------------------------------------- 大学英语外报外刊阅读教程,主编端木义万,2003; Reading course for college English Science and Technology, 主编王勇,2000; Reading course for college English Literature,主编王勇,2001; 大学英语新编泛读教材(二至六级统考必备),侯梅雪主编,1994; 大学英语阅读分类技能教程, 庄恩平主编,1994; College English reading comprehension, 王镁主编,李年祥等编, 1990; 大学综合英语系列教程•基础阅读:(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王健主编,2003; Active English Enrichment reading 总主编顾曰国, 黄国文,2000; Active English Enrichment reading (英) Neville Grant, 顾曰国主编,2000; Modern American Society and Culture 吴玉伦编著,1998; 当代英国概况(修订本) 肖惠云主编,2003; 当代国际商务英语阅读 电子资源 于晓言编著 著 汪会武 编1999; The active reader Reading for Sandra Allen [等] 改编王慧莉, 高桂珍,2001; 管理专业英语阅读教材, 冯允成等编,1993; Advertising and the Promotion Industry Maggie-Jo,St John编写 刘宁译注,1998; 计算机专业英语 电子资源 俞光昀,2001; In Print Reading Business English (英) Rod Revell, Simon Sweeney著 陈荣译注,2000; 金版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综合阅读成功教程(社会篇),毛荣贵编著,2001; A comprehensive reading course in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economics 龚龙生主编,1998; 科技英语阅读教程,秦荻辉选注,1996; Thirty-nine steps,Buchan,J原著,中国人民大学英语教研室注释,1984; 《国际金融英语》,主编冯肇伯,1999; 《金融手册》,刘金章主编,2001; 《金融业务英语》,刘伟等主编,1998; ,8599,356000, ,8599,356496, -09-04/5/ /time/world/article/0,8599,405301, -04/04/content_ _ _以下是些英语论文,你可以参考下:)~~英语毕业论文-yilx/英语论文类文章1001篇,里面有很多的:)~-htm英文的毕业论文或:)英语毕业论文[1829]毕业论文的引文[208]毕业论文选题和观点方面的…[139]毕业论文的评价[83]_Sasp?ArticleID=1398朋友,去这里找找,希望能帮到你!!祝你好运英语文献常用词及其缩写基础英语课程参考文献

分太少,不值得给你写3000字的文献阿!哥们,我们也很累的奥!

公共关系杂志社

提问者是关心就业方向吗?从学习的专业和就业的角度来看,大众传媒所涵盖的范围最广,而新闻传播、公共关系是从内外两个不同的层面去研究传媒。新闻传播是从内部来研究如何做好媒体,而公共关系是把传媒作为重要的基本工具,从外部去研究媒体传播的作用。传媒不是公共关系的全部,但是非常重要。 所以,就学科本身而言,不考虑个人因素,学习大众传媒,就业方向比较广。不过,也可以反过来看,学习新闻传播、公关关系应该比较侧重实务,就业时进入情况就会比较快。从用人单位一方来看,比较容易选择相对“实用”的人。

因为现在短视频的崛起,任何企业,任何工作室或者个人都需要剪辑大量的视频来包装品牌,发抖音,发朋友圈,发淘宝等自媒体渠道做展示。因为每天都要更新并发布新内容,所以剪辑师根本招不够,供需失衡就造成了剪辑师高薪水(无论是找工作还是自己在家里接私单,月收入轻松过万,两三万也是稀松平常。)【推荐一个免费“短视频剪辑后期”学习网址】: /web/AppWebClient/AllCourseAndResourcePage?type=1&tagid=313&zdhhr-11y04r-1246312644187351619 而且剪辑这个技术并不需要高超的电脑技术,也不需要美术音乐造诣,基本都是固定套路,要什么风格的片要什么节奏,经过三四个月的培训可以轻松掌握。但凡有点电脑基础,会用鼠标拖拽,会点击图标,会保存,除非自己不想学,没有学不会的。但要学好学精,自制能力相对较弱的话,建议还是去好点的培训机构,实力和规模在国内排名前几的大机构,推荐王氏教育。在视频剪辑这块,【王氏教育】是国内的老大,每个城市都是总部直营的连锁校区。跟很多其它同类型大机构不一样的是:王氏教育每个校区都是实体面授,老师是手把手教,而且有专门的班主任从早盯到晚,爆肝式的学习模式,提升会很快,特别适合0基础的学生。王氏教育全国直营校区面授课程试听【复制后面链接在浏览器也可打开】: /school/yingshi?type=2&zdhhr-11y04r-1246312644187351619 大家可以先把【绘学霸】APP下载到自己手机,方便碎片时间学习——绘学霸APP下载: /Scripts/html

学习pr应该去学影视专业!学习pr可以从基础的学起,可以先从网上先了解一下再去网上找资源学习,不过自学的话时间会比较长一点花费的精力也比较多,如果有人指点一点学起来会比较轻松很多。推荐报班学习不仅时间段,吸收快,还包就业呢!

相互联系

关于公共关系的外文文献

公共关系案例精选精析 张岩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平装 - 2007-04出版) 公共关系实务刘金同、杨专志、 刘水国清华大学出版社(平装- 2006-09出版)考验:危机管理定乾坤 叶秉喜、 庞亚辉 电子工业出版社 (平装 - 2005-07出版)

推荐到OA图书馆查询。

推荐一个很好的网址,虽然是硕士论文,不过可以参考的。  -10285-htm  【摘要】: 随着21世纪的到来,社会同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网络时代。它以互联网,流媒体,电子论坛以及手机网络等特殊的传播媒介为载体,在人们的工作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各类突发性公共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各种类型的危机在众多领域相继出现,而网络媒介其开放、及时、互动、共享等特点又使得危机信息的传播速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更快、传递的渠道更广、信息控制和垄断更难,从而使得危机极易被迅速扩大。这就要求政府危机公关的理念以及方式必须有所变革,才能适应新的环境。政府如果还是照搬过去,墨守成规,事实证明将很难再起作用,甚至会适得其反。因此,政府正确地认识网络环境下的危机,有效地开展针对网络媒体和公众的危机公关,已成为我国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首先对网络环境,危机公关和政府危机公关等核心概念进行了界定。  一、 政府公共关系与公共危机治理的内涵诠释  当今世界,任何组织都处于一个极其复杂的公共关系网络之中。政府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公共事务的管理者,以及公共权力的行使者,也必须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这样才能推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保持国家稳定与和谐,人民幸福安康以及国际威望的提升。所以,一个有效的政府,必须处理好与各方面的关系。正如美国公共关系学者哈洛所言:“公共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管理功能,它帮助组织建立并维持与群众间的双向沟通,了解、接纳及合作;它参与处理组织面临的各种问题与纠纷;它帮助组织了解公众舆论并作出反映,促进公众了解组织和事实真相;它强调组织为公众利益服务的责任;它帮助组织随时掌握并有效利用变化的形势,预测发展趋势,使之成为组织的警报器;它使用有效、正当的传播技能和研究方法作为主要的工具”。[1]依据这个公共关系的权威性定义,可以得出公共关系是组织为实现其目标的一种管理活动或职能。由此,政府公共关系是以政府为主体,为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建立和谐的公众关系,顺利完成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实现公共利益而进行的双向沟通与互动的管理活动。具体来说,政府公共关系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2]一是政府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有社会公益性和政府行为权威性;二是有传播沟通、行为规范的职能,有政策导向性和传播垄断性;三是与社会公众建立良好关系,有全民参与性;四是体现政府管理思想,维护政府良好形象。现代政府作为一个有限的政府,其主要职能在于对公共事务的管理,而有效的政府公共关系则是发挥其管理职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公共管理的角度看,公共危机主要是指那些突然发生,对生命、财产和环境造成威胁和重大损害,对公共安全、社会稳定,乃至国家政权有较大影响,要求政府和公众采取特殊措施予以应对的公共事件或紧急状态。公共危机事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一是公共性。在《辞海》中,“公共”即共同,指社会的共同领域或共同利益。现代社会处于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系统之中,虽然某一危机事件不一定普遍存在,但是随着其传播而引起的社会关注,极有可能成为公共热点并造成公共损失、公众心理恐慌和社会秩序混乱。也就是说,社会的公共危机越来越突破地域限制。如2003年的“非典”先是在国外发生,后来很快在我国的广州、北京等地传播开来,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公共危机事件。二是突发性。由于各种公共问题和风险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和或然性,往往不易发觉或被隐匿而被推迟和掩盖,所以其发生的时间难以预测,过程难以控制,结果难以估量,一旦爆发,其破坏性的能量就会被迅速释放,并呈现快速蔓延之势,而且事件大多演变迅速,解决问题的机会稍纵即逝,如果不能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将会造成更大的危害和损失。三是扩散性。在目前全球化和全国化的趋势下,社会系统的精密程度也在提高,社会利益主体之间的交往和冲突也在增加,从系统论的角度来说系统越复杂,它的可靠性也越差。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诱发危机的渠道可能更多,危机的蔓延可能更严重。[3]四是危害性和威胁性。公共危机事件高度危险,极有可能使构成社会体制的人的生命、身体、财产等要素和机能达到崩溃的程度,并且由于危机往往具有连带效应,同时会引发次生事故和问题,导致更大的损失和危机。五是危机的双重效果。危机会带来各种损失,但危机也是机会和转机。美国危机管理专家诺曼·奥古斯丁认为“一项危机既包含了导致危机的根源,又蕴藏着成功的种子”。如果决策者直面危机,危机可以促进制度的革新和环境的变革,所以对公共危机事件需要辩证的认识。[4]  1989年,世界银行在概括当时非洲的情形时,首次使用了“治理危机”(crisis in governance)一词。治理被认为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治理的目的是指在各种不同的制度关系中运用权力去引导、控制和规范公民的各种活动,以最大限度地增进公共利益。[5]所以公共危机治理就是通过政府和社会公众的力量,通过对公共危机事件的有效监测、预控、决策和处理,避免和减少危机,实现社会稳定,政府和公民关系和谐,维护政府形象的过程。具体来说,公共危机的治理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是公共危机治理主体的多元性。虽然公共危机的核心治理主体仍然是国家,但是公民、企业、第三部门等在公共危机的治理中也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无论是国家、市场还是被许多人寄予厚望的公民社会都无法单独承担起应对风险的重任”,[6]所以如果仅仅依靠政府或国家,同样会使公共危机的治理失效。同时公共危机的紧迫性和威胁性也要求人人参与、全面动员。二是公共危机治理的责任性。由于公共危机的公共性,人人在力所能及的前提下,都要承担起危机治理的责任。更主要的是对作为治理核心主体的政府及其公务员,由于其承担一定的职务而必须履行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三是公共危机治理的透明性。它主要是指在危机治理的过程中相关危机信息的公开性。宋朝苏轼曾言:“天下之患,莫大于不知其然而然”。在公共危机的治理中,信息的公开与透明,将会成为公共危机治理中必不可少的一面。四是公共危机治理的有效性。主要是指对危机的控制和处理要及时,最大限度地减少公共危机造成的人、财、物等危害和损失。五是公共危机治理的回应性。就是针对危机中公民的要求和问题要及时作出回应,根据公众的要求及时进行解决。  二、 政府公共关系对公共危机治理的价值  政府要顺利搞好公共危机的治理工作,满足广大民众的意愿和要求,减少公共危机造成的危害,顺利开展国际交流和合作,必须进行有效的政府公共关系工作。  首先,政府公共关系的沟通职能,有利于调动公众参与危机治理,提高治理效率。当今世界,大多数政府虽然在推行政令时,可以运用法律赋予的行政权力,却更重视建立在没有强制力和自愿基础之上的双向沟通,来确保政令为大多数人所接受,所满意。政府公共关系是来掌握、理解民众的真正需求和利益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正如Cutlip所指出的那样,政府公共关系至少有以下三个目的:[7](1)把政府的活动告知人民;(2)确保人民能积极参与政府活动,以及遵守相关法规;(3)争取人民对于现行政策与方案的支持。政府制定的方针政策只有得到公众的支持,并吸引公众积极参与,才能有效成功的得以执行,而公众的参与又是建立在对政府的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在危机情境下,发挥政府公共关系的沟通职能,有利于动员社会公众参与公共危机的治理,不断提高政府的公关能力,真实、准确、及时地与公众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交流,保障公民的知情权,不仅是提高公共危机治理效率的要求,也是现代民主政府发展的必然要求。  其次,政府公共关系的信息获取职能,是公共危机中进行正确决策的基础。英国危机公关专家杰斯特曾提出危机处理的“3T”原则:“Tell your own tale”(以我为主提供情况);“Tell it fast”(尽快提供情况);“Tell all”(提供全部情况)。显然这三方面都与准确的信息获取密切相关。在危机情况下,政府作为公共事务的管理者,能否及时获取信息以及获取信息的数量和质量,将成为对危机是否进行正确处理的关键。作为现代民主政府公共管理职能之一的政府公共关系,其重要一方面就是获取信息,为政府及时有效的进行决策服务。正如杰里·A·亨德里克斯所说:“公共关系危机处理中心的任务就是为内部和外部公众提供信息,为媒体提供新闻信息,建立信息咨询部回答问讯和控制谣言的传播”。[8]  第三,政府公共关系促进公民对政府的信任,有利于缓和矛盾,顺利处理危机。“没有人们相互间享有的普遍信任,社会本身将瓦解。几乎没有一种关系不是完全建立在对他人的确切了解之上的。如果信任不能像理性证据或亲自观察一样,或更为强有力,几乎一切关系都不能持久……现代生活在远比通常了解的更大程度上建立在对他人的诚实的信任之上”。[9]就目前来看,在危机情况下,政府有时面临着信任危机,一方面在于政府没有及时将政府政策、措施、工作情况等政务信息传达给公众,并给予正确的解释和说明,使公众了解政府正在做什么,准备做什么,公众自身可以得到什么以及如何得到信息,另一方面在于政府与自己的公众缺乏有效的公共关系活动,在公众心目中缺乏良好的政府形象。政府公共关系活动可以运用各种公共关系手段,有计划地协调与公众的关系,了解公众的需求,了解公众的意愿。这样可以调节社会矛盾和冲突,优化政府形象。所以在非典肆虐之时有人呼吁:“政府,要给民众更多信心;民众要给政府更多信任”。  第四,政府公共关系有利于加强国际合作,提高应对危机的能力。从SARS危机到现在禽流感的肆虐,充分说明了公共危机的全球性和扩散性,在此情况下,单靠一国政府的力量是无法对公共危机进行有效治理,必须加强国际合作,通过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帮助,共同来控制和消除危机。在SARS流行之初,由于政府公关败笔,没有及时公开信息,缺乏后继保障措施,导致SARS大面积扩散,使中国政府的形象不但在国际上受到了严重影响,而且给国内公众的心理造成了严重的恐慌,在北京和深圳甚至出现了抢购风;国际上,多个国家限制中国人入境,《华尔街日报》甚至提出了“隔离中国”的呼声。如果政府能够通过国际公关活动,与国外的组织和相关国家及其公民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不仅可以赢得国际上对中国的支持和赞赏,在很大程度上树立中国政府的威望,而且可以借助国际上处理相关危机的经验、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应对危机。  三、 政府公共关系活动在支持公共危机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虽然政府公共关系对于建立透明、高效政府,提升公众民主参与危机的治理能力,塑造政府在国内的良好形象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但是由于政府公共关系在现代民主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土壤中诞生、成长的时间较短,特别是对于政府在公共危机中相应的公关活动进行的理论研究和实践还较少,所以还存在许多问题。具体来说,在提升公共危机治理能力方面,政府公共关系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是专门政府危机公关机构的缺失。自从1991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成立以来,许多省也都设立了新闻发言人,增进了公众对政府工作的了解。但是除此之外,还有许多机构都承担着政府的公共关系职能:(1)办公厅(室)。作为政府的综合职能部门,它同时也肩负着政府公共关系的职能。(2)政府部门的调研机构。作为政府收集情报,提供咨询的专项职能部门,它也负责向政府决策层提供公共危机中的公众意见和建议。(3)信访机构。作为接待处理人民群众申诉或解决问题的部门,在危机情境下,也负责把人们对公共危机处理解决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意见,提供给相关部门来使问题得以及时的处理。(4)举报中心。在危机情况下,举报中心也成为反馈信息的一个重要渠道。(5)外事机构。它是政府处理境外事务的专门机构,主要负责国际往来以及港、澳、台事务。(6)政府应急处理中心。作为处理危机事件的机构,同时也是通过对危机事件的处理来展现政府的良好形象。但是由于在机构设置上过于分散,缺乏专门进行公共危机公关的机构,这样使具有公共关系性质的工作分散在办公厅(室)、调研宣传、对外联络、交际接待、信访对外联络、新闻发布、外事等职能部门中,即使有些政府职能部门已设置了公共关系岗位或公共关系秘书,也难以承担起统筹规划公共关系的任务。这样造成的直接后果是责任不清,影响公共关系工作的效率,进而影响政府工作的效率。[10]如果在危机情况下,各个部门由于职责不清,互相扯皮,势必给公共危机治理带来更大的难题。二是政府危机公关理念淡薄。政府公共关系作为危机顺利解决的软手段,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管理功能。具有公共关系意识和理念的人,会在工作、生活中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公众的影响以及在公众心目中留下的形象。但是,我国有的政府机关及其公务员则在危机时刻一方面不注重对媒体进行良好的公关,面对媒体是,要么是一种不耐烦甚至厌恶之情,要么是由于公关技巧的缺乏,不能正确有效的口头表达自己对危机事件的处理策略、方式或方法等。另一方面,主要是在危机情境中不能对公众进行很好的沟通和交流,由于公众对存在的危机状况和问题不明白、不理解,在谣言四起的情况下,不仅加深危机的影响和扩散,更容易使公众对政府及其公务员产生不信任。所以,必须把政府公共关系理念渗透到政府公务员的日常行为中,用意识指导行动,才能取得危机治理的胜利。  三是政府公共关系人员素质低下。“治国之道,首在治人”,政府公共关系工作是否能够顺利的展开,主要取决于政府公共关系人员的素质,只有在一个年龄结构、能力结构、知识结构完全良好的公共关系团队领导之下,政府公共关系工作才能顺利的展开。而目前,我国政府公共关系人员的素质并不十分理想。首先,政府危机公关人员知识结构老化。我国现有的政府公共关系人员,真正具有政府公共关系知识的并不多,对有关危机问题了解的就更加不足,绝大多数都是以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人员及某些管理科学知识为政府公共关系的知识框架,以致于在从事中国公共关系活动中往往只能局限于搞思想教育等原则性的工作而不能深入开展具体化危机事件处理。其次,从能力方面看,我国政府公共关系人员的能力素质也比较低,突出表现在创造力和社交能力不强,老成持重者居多。第三,从年龄结构上看,我国政府公共关系人员的年龄结构偏高、偏老,使得我国政府公共关系工作的手段、形式、方法等都趋于老成保守。总之,我国政府公共关系人员的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男的多,女的少;老的多,年轻的少;不懂专业知识的多,懂业务知识的少;性格内向的多,外向的少,等等。[11]  四是政府公关人员与公众公共沟通渠道不畅。“在危机管理中,沟通是最重要的工具。如果身陷危机情境的人,与它有牵连的人和管理危机情境的人之间没有沟通的话,就无法评估危机及其影响”。[12]但是由于传统文化中的官本位和官智民愚思想影响着政府公共关系人员,使其不愿与公众和媒体交流,而公民由于对政府的依赖性较强,缺乏参政议政的意识和能力。这种公众冷漠是对政府公共关系活动极其消极的态度。政府公共关系活动的目的是使公众对危机的处理感到满意,而公众对政府公关行为的冷漠使政府的公关活动变成了一厢情愿的行为,由于政府公关人员与公众之间缺少沟通与交流,必然导致政府公共关系活动的低效率。另外,由于政府公共关系人员能力有限,不能自如地把握传播过程,对危机中公众的情况和愿望不了解,就可能选择错误的沟通渠道,达不到沟通交流的应有效果。最后,由于我国经济不发达,公众平均文化程度较低,政府现有的公关渠道不能为他们所用。比如说电子政务的运用,虽然其传播的速度很快,很及时。但是我国大多数身在农村的农民是没有能力和条件接触和运用电脑的。有的地方连一台电脑都买不起,怎么让他们利用互联网来了解国家的相关信息呢?所以政府公共关系人员应该考虑到人们获取信息和交流的相异之处,根据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分别提供相应的沟通交流方式。  五是政府国际公关能力的不足。政府国际公共关系是指一国政府为了在世界上塑造良好形象而对本国以外的国家及其公众进行的公共关系活动。随着国际间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多,各个国家政府都努力在国际间的交往与合作中塑造自身的良好形象。国际公共关系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由于危机的全球性和严重威胁性,必须利用国际力量联合治理,但是由于国际公共关系能力的缺失与不足,在非典之时国际上提出隔离中国,甚至取消中国女足世界杯举办权。这主要是危机出现时由于政府对外新闻发布不及时,导致国际上对中国的误解。当一国公共危机问题出现后,由于各国政府和人民都有趋利避害的本能,往往会强烈要求了解事实及其与自身的关系,如果作为政府公共关系手段的政府新闻发布不及时,势必造成国际上对该国的误解。所以政府必须在出现危机时,采用完善的新闻发布制度,来塑造该国政府在国际上的美誉度。  四、 提高政府危机公关能力的策略选择  针对政府公共关系对危机治理的作用及其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努力在以下方面努力和尝试,以提高危机治理的效果。  首先,设立专门的政府危机公关中心来处理公共危机。政府公共关系机构处于领导层与各职能部门之间,管理层与非管理层之间,在组织与外部公众之间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不仅对内可以通过信息,充当参谋,而且对外可以代表政府发布信息,协调关系。由于我国政府的公共关系人员和部门众多,所以在为公众和媒体提供信息时,难免出现不一致和不协调的情况。所以为更好的应对和处理危机,我国也应该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来统一设置各级政府公共危机公关机构。在设立公关机构之前,对现有的公关职能,公关工作的发布作充分的调查。然后,再根据政府部门的层次,将公共职能进行重新分配:在国务院应该设立专门的公关机构,并配置公关专家;省级政府可在办公厅内设独立的公关机构;市县级政府可在办公室(秘书处)设立专门机构或配置专职公关人员(秘书);而在乡镇一级只需设立公关岗位即可。[10]一个精干、高效的公共关系机构为政府创造的无形价值远远大于政府为此投资所化费的成本,只有建立统一领导,分工协作的公共危机公关组织体系,才能为公共危机的治理提供准确的信息,加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及其公民的信任与合作,并使其在危机治理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把危机治理的网络扩展到社会的每个公民。  其次,切实转变观念,树立政府工作人员的公关意识。公共关系意识代表着一种开明的经营管理观念,是顺利地、有效地开展公共关系工作的思想基础,是公共关系自觉化的动力。但是,由于中国受几千年封建传统的影响,衙门作风、官僚主义现象普遍存在,认为政府管理就是把人民当作管理、统治的对象,而不是看作可依赖的、服务的对象,所以这种治民的行政思想成为有效展开政府公共关系的绊脚石和拦路虎。也有的政府领导认为,只要政府政绩提高,政府必然得到公众的好评。虽然良好的政绩是政府良好公共关系的基础,但有了良好的政绩,还必须通过政府公关人员和部门告知公众,不然有人会认为政府的政绩是在搞“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不能对政府行为有一个很好的评价。所以要把真正有能力、有魄力、懂管理的人才提拔到领导岗位,来使政府的决策确实使公众满意,用良好的政绩来赢得民心,树立威信。另外,还要提高政府公务员的意识,公共关系工作不仅是政府专职部门的任务,它渗透在各个具体职能中,要求全体工作人员都要具有公关意识,在工作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向公众证明政府的工作思路,使公众对政府及其工作人员有更多的信任和理解。“公众是否理解政府作出的政策选择,进而作为具体的载体去完成这些选择,都取决于公众对政府的认同感和理解程度”。[13]所以提高政府及其公务员的公关意识,是获取公民理解和信任的重要方面。  第三,建立合理的公关人员,提高政府危机公关的能力。我国政府公关人员由于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性别结构存在不合理,首先要让一些年轻人,特别是女同志从事公共关系工作,因为他们不但精力充沛,沟通能力强,而且女同志感情更为细腻,在危机中与公众能更加有效的沟通和交流,有助于公关工作的顺利展开。针对公共关系人员素质不高的问题,政府可以通过教育和培训的方式来进行,具体可以借助于当地的大学来全面系统地掌握公共关系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也可以通过参加短期培训或自我学习来提高自己的素质;另外在实践活动中加强经验的积累和总结,也是提高政府公共关系人员素质的重要途径。第四,实现媒体的双向沟通,提高政府公关效率是危机治理的重要渠道。“开展任何公关活动,都要研究公众,掌握充分的、明确的、相应的事实做基础……对每一信息都要完成传播——反馈两个环节的过程。如果任何一个环节中断,或者是任何一项信息的沟通过程不完善,就会造成整个信息链的中断而导致不良后果的产生”。[14]所以在公共危机治理中,借助于双向流通渠道,来展开公关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就媒体而言,它既是公众情绪的催化剂、引导者,又是公众情绪的路标。政府危机公关中,最重要的信息传播方式是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等大众媒体。如何发挥媒体的独特功能,正确引导舆论,使媒体能够全面配合危机处理者,并达到合理互动,共同促进危机的治理,这些都需要双方借助于公关中的双向互动机制。一方面,政府公共关系结构要准确及时的向媒体公布危机有关的信息,媒体间争抢信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争抢的信息不是由政府发布的,而是通过其他非正常渠道获得信息,这样对政府与媒体及公众的关系就有很大的不利。如果政府公共机构能够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发展趋势给媒体作详细的说明,媒体可以把政府的政策,巧妙地转换成公众的日常行为规则,既起到对政策的合理诠释作用,又引导了公众的日常行为,对危机的解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例如在上届美国大选之前,恐怖大亨拉登突然在电视上献身,企图影响选举结果,一时间美国选民对此议论纷纷甚至喘喘不安。面对这一事件,政府与媒体的双向互动对危机的治理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另一方面,共和党和民主党的竞选总部都在第一时间内发表谈话,希望事件向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共和党发言人称,这说明恐怖分子仍企图向美国发起进攻,可见布什总统发动反恐战争非常正确,非常必要;而民主党则说,布什内阁劳民伤财,损兵折将,仍没有抓到拉登,因此必须改变战略,换调白宫主人。不论双方如何攻击对方,但可以说双方对这一危机事件的应对都比较得当,与此同时,美国媒体也大力呼吁公众尽可能出来正常投票,认为这是对恐怖活动作出的应有回应的一部分。一些报纸号召民众从自己做起,做好身边的事情。[15]所以及时公布信息,搞好媒体公关是应对危机的重要渠道。正如中山大学教授廖为建所言:“平时和媒体搞好关系,危机时能够动员的资源就会更多”。  最后,提高政府国际公关能力,实现危机国际合作治理。“当一个人确认人类能力无限、权力无限时,他是愚昧的,当他真切认识到人类能力有限、权力有限时,他开始聪明了”。[16]正因为一国人、财、物的有限性,在全球化形势下,公共危机的解决必须借助于国际组织的力量来共同应对和治理。但是如果政府信息不公开、不透明,国外公众无法从中国媒体和政府方面得到及时报道,就只能通过本国媒体了解事态的发展,但大多国外媒体,故意扩大和缩小危机,必然使我国的国际形象受损。正如钱其堔所言:“现在是信息社会,任何事情发生以后的第一时间内,公众都能够得到大量的有关信息,所以对外事务的社会性增强了……现在有人提问时,我们经常回答说无可奉告,这也是个办法,但从根本上讲,现在‘无可奉告’不能解决问题了”。[17]所以,一方面通过建立有效新闻发言人制度,让高水平的新闻发言人代表中国发布信息,获得国际社会的理解和信任。一个高水平的新闻发言人在面对国外媒体时应作如下准备:一是要认真研究我党和政府的方针和政策,并以符合国外大众心理习惯的语言进行说明;二是能参与危机处理,熟习情况,了解媒体专业特性,对提问有预见性;三是博闻强记,不容易被问倒或出现常识性错误。[15]所以政府利用公共关系网络使外国政府与国际组织及时、客观、准确地了解公共危机发生、发展的相关信息,不仅是危机管理者正确决策的前提,也是国外组织参与危机治理的重要条件。  政府公共关系工作作为公共危机治理的“软环境”,在公共危机治理中发挥着必不可少的管理职能,我们必须利用有利的条件开展政府公共关系工作,以期更快、更好的治理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