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老人的毕业论文
高中关于陪伴的议论文
当你失落的时候,陪伴是一杯暖暖的咖啡;当你孤独的时候,陪伴是一束温暖的阳光;当你伤心的时候,陪伴是一首悠久的歌;当你失望的时候,陪伴是鼓起勇气的帆;陪伴是一朵美丽的花朵,陪伴是失意时的棉花糖;陪伴是永远珍藏在心中的温暖 家人人们都说“家是温暖的避风港”,家中有我们的父母,有我们的兄弟姐妹,还有我们的爷爷奶奶,从我们哇哇落地的那一刻起,爸爸妈妈就一直陪伴着我们,大手牵小手走过了几个春秋,还记得,小时候抓着妈妈的手,唱着幼稚的歌,看那花开花谢,看那冬去春来,看那日历一片片被撕除,就这样那个小孩子便一天天长大了,在家的陪伴下,他一天天的走向了成熟,一天天的走向了独立家的陪伴,家人的陪伴让我们长得更大,明白的更多老师 我们的第一任教师是父母,那第二任教师便是老师,在学校的大环境里,我们有很多关心我们爱护我们的老师,他们陪伴着我们走过学习生涯,走过在学校中度过的人生,他们是路灯,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他们是引路人,引领我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他们是春蚕,吐尽了自己所有的知识,我们在老师的陪伴下,学会了好多:知识做人关心爱护他人,还有好多好多,老师的陪伴使我们充实了自己的头脑,丰富了自己的人生朋友 友谊是失意时的希望,是快乐时的分享,朋友带给我们的是快乐与希望在你快乐的时候,一个人在和你一起分享快乐;在你失望的时候,一个人告诉你不要失落;在你孤单的时候,一个人静静地站在你身旁,告诉你你不是一个人;在你伤心的时候,一个人在旁边安慰你,这个人叫做朋友,他陪伴着我们走过生命的春秋,朋友是一首源远流长的歌,朋友是一片蔚蓝的大海,倾听着你的喜怒哀乐朋友的陪伴让我们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快乐 生活中有好多的人都在陪伴着我们走过,陪伴让我们走向更美的明天!
感悟亲情 亲情,就像迷茫中的一块指路牌,为你指引前方的道路;亲情,就像一盏灯,照亮你应走的人生;亲情,就像一杯茶,可以温暖你的心灵。 我的母亲是一位平凡的妇女,但在她平凡的一生中,我看到了她不平凡的一面。 记得小学一年级是,我与同学一起在操场上玩。突然,我似乎被一股力量推倒,下巴撞在一块石头上。同学把我送到医务室,老师说要去医院缝针。 母亲得知这个消息后,放下手中的家务,以"超光速"冲到医院。 在病床上,我十分害怕。我看到医生正在摆弄一根针,顿时,害怕化作了无数泪水涌出眼眶。 此时,母亲跑进病房,拉住我的手,不停地安慰我说:"别怕,不会有事的!妈妈在你的身边,我会永远陪你!"我停止了哭声,转过头望着母亲的眼睛。我第一次发现,母亲的眼睛是那么大,那么明亮,那么迷人。渐渐地,我进入了梦乡。 我只依稀记得,我躺在一个温暖的,结实的背上。它在轻轻地摇动着,就像一个摇篮,却没有把我吵醒。 醒来是,我已经躺在家里柔软的床上。此时,我永远也不会忘记,是谁将一小勺甘露放进我的口中,是谁用关怀的眼神化解我伤口的痛。是她---我最敬爱的母亲。 虽然她问了我很多问题,我却没有回答。我不想让自己的说话声打破这时的宁静。我在想,如果时间能停留,就请让它停留在这一刻。 窗外,星星睁着眼睛注视着这里,月亮将最皎洁的月光洒进这个温馨的小屋。他们很安静,似乎也不想打破这份寂静。 亲情,旧像一颗蜜糖,给你甜蜜的味道;亲情,就像沙漠中的一汪清泉,可以在你困难时帮助你;亲情,就像一艘轮船,载着你起程远航。 亲情,就是阴云永远也遮不住的一片晴空!
…………
一路有你一路有你,伴我走过孤独,走过无知,走过稚嫩。多少次执子之手,便忘却尘寰,直到:滴残紫塞风前泪,惊破红楼梦里心。隔花人远天涯近初读红楼,如管中窥月,只知道宝黛的悲欢离合,红楼儿女们香消玉陨,眼空蓄泪,方知人间不只是美好,那样一座姹紫嫣红的大观园,终究也不是人间天堂,却至少隔断了许多园外的肮脏。当园外的势力一点点侵入园内,便是无可挽回的悲剧的开场。园内园外,竟是咫尺天涯。十二女伶 的离乡怨,林黛玉 的消香馆,薛宝钗的恨无缘,直至贾宝玉 悬崖撒手遗红怨,唯与作者共掬一把热泪洒于闺阁之中。本文转载自情悲歌转眼间三春事业负东风,明月 梅花一梦。一部红楼,有作者多少自伤。情痴抱恨长,是一个家族的兴亡血泪,无材补苍天,是眼看大厦之倾的无可奈何。唐太宗 一句“以史为镜 ,可以知兴替”,谁知千年后一部红楼亦道尽兴替。隐隐约约中,亦读出多少堂堂须眉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而“才自精明志自高”的如画美眷都被裹胁其中。飞鸟个投林,一番梦幻之后的“假语村言”寄托着多少真挚的哀思!隐卷长叹。天尽头,何处有香丘?衰落的贾府是不可逆转的现实,也曾是作者头顶的一方天,然而大观园无数灵动的红颜,却大多纯是作者的理想。多少回读红楼后,方知钗黛之争、晴袭之争,都是现实与理想的不可调和。黛玉之风流婉转、晴雯 之心比天高,正是作者最深的理想。宝钗之经济学问、袭人之温柔和顺,却是现实之闺阁尘缘。于是方知,钗黛之存,是现实之多弊却根深蒂固,欲罢不能;黛晴之逝,是理想之难行却矢志不渝。“质本洁来还洁去”,“一杯净土掩风流”,这才是最深的悲剧,才是作者最大的苦闷。红楼万象,一路走来是师,又是友,风光霁月,山高水长。是你,一点一滴,教会我关于悲剧、关于美、关于理想、关于梦。成长的路上,一路有你,如今依旧,愿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高中作文陪伴议论文
陪伴 一张发黄的照片中,一个牙牙学语的小家伙正涨红着小脸揪扯着一本画册;一段珍藏的录像中,一个满脸幼稚的小家伙正偎依在妈妈的怀里目不转睛地看着图片,听妈妈讲着狼外婆的故事;一张不大的书桌前,一个小男孩正在专心致志地描红着一幅白雪公主的画像;一个房间的角落里,一个小男孩正一边看书一边模仿着孙悟空的动作造型……不用猜,那个主人翁就是我。也许是父母的有意安排,从小我的生活中处处都有书的陪伴,我也就在一本本“撕不破”、连环画报、拼音读物、趣味故事、书籍名著中慢慢长大。清楚地记得小时候,爸爸妈妈在我睡觉前总会给我讲一些小故事,我每次都听得津津有味。后来,他们就陆续从书店买回一些故事书,读给我听。直到上了小学后的一天,爸爸很神秘的对我说:“天天,你喜欢吃甘蔗对吧?”“嗯!”我不加思索地回答。“那你是喜欢自己吃呢,还是爸爸先嚼好了喂给你吃?”爸爸接着问。“当然是自己吃了,你先嚼了我吃了还有什么味道?”我十分得意的回答说。“哦,天天真聪明,可是你知道吗,读书其实和吃甘蔗也是一样的道理,要自己读才能读出味道呀……”爸爸意味深长地看着我说。听了爸爸的这番话,我一下子明白了。从此以后,我就尝试着自己读一些注拼音的书籍,《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让我曾一度飞入了美妙的童话世界;《西游记》、《水浒传》,让我了解了古老的历史文化。渐渐的,我爱上了读书,新华书店、图书馆也都成了我度假的好地方,但我也经常会为了拥有一本好书或看上一本好书做出一些“傻事”。臧克家爷爷说过,读过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好朋友,我在书的陪伴下长大,我愿一辈子和书做好朋友!
以“陪伴”为主题的议论文作文: 陪伴,顾名思义就是陪同的伙伴,是一个很温馨的话题,有了陪伴,人生路上我们不再孤独和寂寞。大凡所有人的心路历程,都是有亲情友情陪伴着,才能迸发出无穷的动力,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家喻户晓的《西游记》中的唐三藏,千辛万苦到西天取得真经,假如没有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一路陪伴,遇山开路,遇水搭桥,斩妖除魔,出生入死,说不定他走不了多远,唐僧肉就会被魑魅魍魉们生吞活剥。 正是有了三个徒弟的陪伴,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唐僧才胜利的取回真经,佛教才得以在中国流传。 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成功的故事,验证了一个道理:“欲成大事者,必定要有得力的左膀右臂相助。” 正如俗语所说的,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刘备成就帝业,假如没有神机妙算的诸葛孔明,没有能征善战赤胆忠心的五虎上将,冲锋陷阵,把生死置之度外,哪有后来的三足鼎立?唐太宗李世民,假如没有魏征这样的敢于直谏的大臣,就不会出现唐初的清明政治---贞观之治;新中国的成立也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无数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独木不成林,一花独秀不是春,成大事者需要有人陪伴与协助,我们普通人的成长历程,每一步都离不开陪伴。 我们一出生,陪伴我们的是父母亲人爱怜的目光和无限的亲情。当你还在襁褓里,母亲的奶水和怀抱,陪伴着你成长;当你蹒跚学步时,父亲的臂膊给予你无穷的力量;当你上学时,父亲自行车的后座,托着你走过了一个个春夏秋冬酷暑严寒;当你离开家乡在外求学,母亲的牵挂和呵护,陪伴你度过一个又一个风霜雨雪电闪雷鸣;亲人的关爱与陪伴,让我们的人生路,充满阳光与温暖。 在学校,有老师与同学的陪伴,才是我们枯燥的学习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充满真情与乐观。结婚后,有爱人的陪伴,生活的每一天,才变得温馨缠绵而多情;生活中,有子女陪伴,日子才会过得有滋有味有盼头;工作中,有同事陪伴,时光才过得开心而充实。快乐的时候,有人分享;痛苦的时候,有人承担,生命之花才不会因孤单而过早的凋零。 有人陪伴真好! 曾经因家人病重请假在家,每天担惊受怕的陪伴着昏迷中的亲人,心灵上经历着难以承受的痛。情绪低落的时候,朋友的一句问候,同学的一个电话,领导的一个探望,同事的一个祝福,心灵的陪伴,都给予我无穷的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力量。一个人请假在家的时候,我感觉自己是一只离群索居的大雁,恨不得马上回到工作的团队中,因为那里有快乐陪伴。 学会陪伴吧,陪伴和被陪伴,都是一种幸福。耳畔想起了林萍的几句歌词:一个人走路总不自在,心里少了别人的关怀,大家走到一起来。寂寞和孤独不会在,让天空留下一片云彩,蓝天上再不会空白。让时间都变得无奈,让欢笑就停在现在。
已经人到中年的我,自以为人生中应该经历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皆已品味。但人到中年的我却倍感压力,有时候也不得不承认自己有些力不从心了,精力和体力显然大不如从前。眼看着儿子一天天长大,而自己的母亲却日渐衰老心里非常的矛盾。随着儿子年龄的增长并不能减少我对他的担心,所以我一直都非常理解母亲的“唠叨”。其实在父母眼里,我们永远都只是一个小孩子。 是我们的父母给了我们生命,他们却不能陪我们一辈子。父母总是会先我们离去,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我们的前半生是在父母的呵护下长大,而我们需要陪伴父母走完他们的后半生。我们每一个人应该怎样陪伴自己年老的父母,给他们关爱与欢笑,给他们安慰与力量,给他们温暖与帮助,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首先要关注父母的健康,这是我们做儿女的头等大事。虽然有些老年人对于每年的身体检查是有抵触情绪的,一是怕检查的麻烦二是怕花钱三是怕面对检查结果。2006年我的父亲就是没有及时到医院检查,最后拖延到了癌症的晚期。由于我们对父亲的关心不够,没能亲自陪父亲去医院检查,成为了我们心里永远的愧疚和伤痛。人生没有后悔药,只有惨痛的经验教训。 如今母亲年事已高身体也不太好,多年的高血压折磨着她的身体。这些年来高血压的几种并发症母亲都不幸患过,脑血栓、脑溢血、脑梗阻,但幸运的是母亲除了听力中度障碍外并没有落下什么严重的后遗症。只是不能每天都守在母亲身边不免让人有些担心,虽然我们经常都会打电话,但是我们也最怕在晚上接到母亲打来的电话,总是怕有我们意想不到的意外发生。 母亲的耳背多少也影响到了我们之间的交流,说话时我们会刻意提高嗓门,在外面我们也会提醒别人请大声对我母亲说话。我会尽可能地陪母亲出去散步一起看电视一起说说话,特别是母亲谈到过去的往事我都会详细地记录在我写的家史里。由于身体的原因,我们原想给母亲安装助听器也已经不可能了,也许母亲早已经习惯了自己相对安静的环境,这对于睡觉倒是一种歪打正着。 我从小就喜欢母亲做的酸辣面做的糖醋鱼和豆花,但母亲进城后我再也没有吃过她做的豆花了。直到今天我都会“依赖”自己的母亲,我们时刻都要让父母觉得自己为子女所需要,为家庭所需要。我们应该尊重父母对自己生活方式的选择,尽可能地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对于母亲我还有一个无法弥补的遗憾,就是母亲这辈子还没有坐过飞机,而母亲现在的身体状况应该早就是不允许的了。如果不能陪在父母身边,就要常打电话问候父母。我在外出差的每一天,坐班车返回公司上班到家时我总会给母亲打电话报平安。在生活和工作中,让自己平安,也才能让自己的父母放心。常回家看看,做一道父母喜欢吃的菜,带父母去外面的餐厅饭店用餐。中国人表达感情的方式是含蓄的,我们可以为父母订做生日蛋糕,也可以为父母买一束鲜花,但是我们却从来没有对父母说过“我爱你们”。 中国有一句俗话叫百善孝为先。如果一个人对生你养你的父母都不孝顺,这让别人怎么相信你还会对谁好呢?孝顺孝顺就是说要顺从父母才是孝。有时候我们仔细想想,父母留给我们的时间真的不多了。有人曾经计算过,如果你的父母现在60岁,留给你的时间也只有1320个小时,也就是短短的55天。如何赡养自己的父母,是叩击我们每一个人灵魂的问题。不能让树欲静而风不止,人欲孝而亲不待的悲剧重演。 我们要陪父母上医院看病,定期去看牙医,为父母买一件舒适的睡衣。和父母一起外出旅游,陪父母故地重游,有机会就给父母多照照像。为自己的父母写一篇文章,为自己的父母写一本传记。教会父母使用一种电子产品,教会父母上网。如果有时间一定常回家看看,给父母泡一杯茶陪父母聊聊天。孝顺父母的方式有许多,我以为最大的孝顺就是陪伴,正如我们小时候父母的陪伴一样。
陪伴一张发黄的照片中,一个牙牙学语的小家伙正涨红着小脸揪扯着一本画册;一段珍藏的录像中,一个满脸幼稚的小家伙正偎依在妈妈的怀里目不转睛地看着图片,听妈妈讲着狼外婆的故事;一张不大的书桌前,一个小男孩正在专心致志地描红着一幅白雪公主的画像;一个房间的角落里,一个小男孩正一边看书一边模仿着孙悟空的动作造型……不用猜,那个主人翁就是我。也许是父母的有意安排,从小我的生活中处处都有书的陪伴,我也就在一本本“撕不破”、连环画报、拼音读物、趣味故事、书籍名著中慢慢长大。清楚地记得小时候,爸爸妈妈在我睡觉前总会给我讲一些小故事,我每次都听得津津有味。后来,他们就陆续从书店买回一些故事书,读给我听。直到上了小学后的一天,爸爸很神秘的对我说:“天天,你喜欢吃甘蔗对吧?”“嗯!”我不加思索地回答。“那你是喜欢自己吃呢,还是爸爸先嚼好了喂给你吃?”爸爸接着问。“当然是自己吃了,你先嚼了我吃了还有什么味道?”我十分得意的回答说。“哦,天天真聪明,可是你知道吗,读书其实和吃甘蔗也是一样的道理,要自己读才能读出味道呀……”爸爸意味深长地看着我说。听了爸爸的这番话,我一下子明白了。从此以后,我就尝试着自己读一些注拼音的书籍,《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让我曾一度飞入了美妙的童话世界;《西游记》、《水浒传》,让我了解了古老的历史文化。渐渐的,我爱上了读书,新华书店、图书馆也都成了我度假的好地方,但我也经常会为了拥有一本好书或看上一本好书做出一些“傻事”。臧克家爷爷说过,读过一本好书就像交了一个好朋友,我在书的陪伴下长大,我愿一辈子和书做好朋友!
关于家与陪伴的议论文高中
没有阳光,就没有日子的温暖;没有水源,就没有生命;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所以我们要对父母感恩。用一颗感恩的心来回报父母。一段爱情,需要时间作催化剂,宽容作反应物,两者都要付出是反应的充要条件。如果只是一方一味地付出,那么爱情不会长久,因为它会计算回报率。一份友情,需要理解来浇灌,真诚来施肥,两者都要付出是培养的必要过程。如果只是一方在付出,而另一方只负责接受,那么我敢肯定友谊不会长久,因为它以报酬营利。一种亲情,不需要任何调料,它依旧能够让人欣赏品味,这种亲情叫大爱,这是一种无私的爱,不计任何得失的爱。能付出这种爱的只有父母,他们只想要子女健康快乐地成长,没有怨言。父母之爱,是一支古老的藤,承载着岁月的眷恋和对往事的缠绵;父母之爱,是一片深情的海,描绘着春天最美的画卷,夏日里瑰丽的诗篇;父母之爱,是一条金丝带,让心相拥,让爱汇集。历史分不开,岁月剪不断,千年万年寻觅觅,天涯咫尺紧相连。妈妈给我讲过我刚出生时,奶奶是那种有封建思想的老人,她不喜欢女娃,就要把我丢掉,但爸妈没听奶奶的,带着我回到了妈妈的娘家照顾我养育我。小时候,爸爸总是把我架在他的脖子上,像一只携带幼崽的老鹰带着我飞,满脸疼爱。妈妈就在一旁唱着歌打着节拍,嘴里洋溢着幸福满足的笑,像一道暖阳融化了我心中结起的小冰晶。因为有了“马马驾”,(在我们这里,这种游戏的方言叫“马马驾”)我的童年总是少不了欢声笑语。记得小学毕业那年暑假,我第一次来月事,当时的我并不懂这些。夜间我感到肚子疼就醒了,看到那抹红当时就吓哭了,就在叫妈妈。妈妈赶来,当时也没反应过来,妈妈假装镇定,微笑地哄着我:“萌萌,别怕,妈妈和爸爸带你去医院。”可我知道妈妈怕了,我看到她的额头在冒汗。爸妈连拖鞋都没来得及换就急匆匆把我送到了医院,后来才知道搞了个大乌龙,虽然挺糗的,但我明白了爸妈是有多在乎我,有多爱我。自那以后,我就一直扮演着乖乖女的角色,因为我知道我唯一能替他们做的就是让他们少为我操些心。我明白我该感谢他们一直这么的付出。虽然我们并不富裕,但我们生活得很快乐很幸福,因为父母在奉献,我在感恩。爸爸妈妈,有时候看到你们为我那么劳累、那么辛苦真的好心疼,可我又不敢上前去告诉你们我有多心疼,只能一个人蒙在被子里默默地抽泣,悄悄地流泪。我知道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学习、乖乖听话,让你们省省心。我今年已经成年了,我也该长大了,你们为我付出那么多,我也总该做点什么吧!即使我知道你们不求回报,可我必须感谢你们,感谢你们伟大的爱。感谢一路有你们相伴,因为你们,我不会孤单。生命因有你们而精彩,再次衷心地谢谢你们--我亲爱的爸爸妈妈。亲爱的爸爸妈妈,我感恩你们,正是你因为你们的一路相伴,我的生命才会如此精彩!再次感恩我的爸爸妈妈
在漫漫人生路上,一个人走未免太孤独,总少不了陪伴与关爱。当我一个人在成长的路上跌跌撞撞、磕磕绊绊一路挫折走来,回头时却发现总有一个人在暗处守候你、陪伴你。考试前全班都陷入了极其紧张的气氛中,我每天抱着书本埋头苦背,更因为上次考试的失利给自己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我抱着打个翻身仗的念头对自己说:“成败在此一举,你一定要咸鱼翻身啊!”回到家便自己进到房间复习也顾不得吃饭。母亲在外面催促我出去吃饭我也不耐烦地回答:“我不饿,我不饿,你们吃吧,我先复习。”过了一会母亲进到我房间:“闺女啊,快吃饭吧,菜都快凉了。要不妈晚上给你做栗子粥?”我皱了皱眉头并未答语,手中的笔也没停止,只烦母亲这不分时候的絮叨。母亲见我不答复她,便提高了分贝责怪道:“哎!你还吃不吃饭了!一晚上问你几遍了!”本就压抑的我就像只随时可能爆炸的火药桶爆发了,我把笔一摔:“吵吵吵!都说了几遍了我不吃我不吃?非要来烦我!”大吼一顿之后仿佛不过瘾似的,又怒气冲冲地喊道:“你赶紧出去吧!”母亲一愣,好像受了什么委屈一样沉默地走了出去。我也并未顾及母亲的情绪,继续拾起笔开始做题,却总听到外面好像传来剥东西的清脆的声音,我竖起耳朵听了一会,也没想到是什么东西,又埋下头做题了。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不知何时那声音也没了,母亲也早睡了吧?当我完成任务抬起头看看挂在墙上的钟表也已经是十点多了,我深深地喘了一口气,觉得浑身也轻松了许多。又想起晚上与母亲的争执,“实在是无理取闹啊”,自己叹了一口气,怎么想都是自己不对,却也不好意思拉下脸去道歉。肚子也觉得空空的,我便更后悔没有听母亲的话,这时候要是有饭吃该多好啊,我哀怨地叹了一口气,又想想晚上自己的态度,“还是直接睡觉吧……”我爬上床恨恨地想。这时门口传来敲门声,母亲走进来,将一碗冒着热气的粥放在我桌前,背对着我说:“妈知道你没睡,也知道你现在学习压力大,让你吃饭也是为了你好啊,还是别累坏了身体啊。”我在隐隐约约的光线中看到她用手摸了一把脸,然后顿了顿:“别跟妈赌气了,妈给你做了你最爱吃的栗子粥,快趁热喝吧,是妈从市场买回来自己剥的,新鲜得很,要是不够,锅里还有呢。”末了又添一句;“你这样的脾气啊,以后会吃亏的啊。”然后快步走出了房门。我终于明白那传来的声音是什么了,想到视力并不好的母亲在隔壁一个一个地将栗子皮剥开,心中又一阵心酸。我起身下床坐到书桌前,看着眼前那碗金黄的散发着诱人香气的栗子粥,眼前又不禁浮现出母亲在隔壁剥栗子的场景,眼睛也感觉湿润,这不是一种无言的爱的陪伴?我捧起那碗粥一饮而尽,两滴泪却滑落到碗中。在将碗拿回厨房途中,我看到母亲房间的灯依旧没有灭,我在那站了许久,只听到母亲一声长长的叹息,我仿佛做贼一样怕被发现急急忙忙跑到厨房。夜晚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眠,母亲那温柔的话语与那碗温润可口的栗子粥在我脑海中迟迟不散。母亲总是一直这样包容我、陪伴我,在我前进的路上她也一直陪伴着我,我终于明白,支持一个人前行的力量莫过于你给予的陪伴和温暖。
以“陪伴”为主题的议论文作文: 陪伴,顾名思义就是陪同的伙伴,是一个很温馨的话题,有了陪伴,人生路上我们不再孤独和寂寞。大凡所有人的心路历程,都是有亲情友情陪伴着,才能迸发出无穷的动力,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家喻户晓的《西游记》中的唐三藏,千辛万苦到西天取得真经,假如没有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一路陪伴,遇山开路,遇水搭桥,斩妖除魔,出生入死,说不定他走不了多远,唐僧肉就会被魑魅魍魉们生吞活剥。 正是有了三个徒弟的陪伴,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唐僧才胜利的取回真经,佛教才得以在中国流传。 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成功的故事,验证了一个道理:“欲成大事者,必定要有得力的左膀右臂相助。” 正如俗语所说的,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刘备成就帝业,假如没有神机妙算的诸葛孔明,没有能征善战赤胆忠心的五虎上将,冲锋陷阵,把生死置之度外,哪有后来的三足鼎立?唐太宗李世民,假如没有魏征这样的敢于直谏的大臣,就不会出现唐初的清明政治---贞观之治;新中国的成立也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无数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独木不成林,一花独秀不是春,成大事者需要有人陪伴与协助,我们普通人的成长历程,每一步都离不开陪伴。 我们一出生,陪伴我们的是父母亲人爱怜的目光和无限的亲情。当你还在襁褓里,母亲的奶水和怀抱,陪伴着你成长;当你蹒跚学步时,父亲的臂膊给予你无穷的力量;当你上学时,父亲自行车的后座,托着你走过了一个个春夏秋冬酷暑严寒;当你离开家乡在外求学,母亲的牵挂和呵护,陪伴你度过一个又一个风霜雨雪电闪雷鸣;亲人的关爱与陪伴,让我们的人生路,充满阳光与温暖。 在学校,有老师与同学的陪伴,才是我们枯燥的学习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充满真情与乐观。结婚后,有爱人的陪伴,生活的每一天,才变得温馨缠绵而多情;生活中,有子女陪伴,日子才会过得有滋有味有盼头;工作中,有同事陪伴,时光才过得开心而充实。快乐的时候,有人分享;痛苦的时候,有人承担,生命之花才不会因孤单而过早的凋零。 有人陪伴真好! 曾经因家人病重请假在家,每天担惊受怕的陪伴着昏迷中的亲人,心灵上经历着难以承受的痛。情绪低落的时候,朋友的一句问候,同学的一个电话,领导的一个探望,同事的一个祝福,心灵的陪伴,都给予我无穷的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力量。一个人请假在家的时候,我感觉自己是一只离群索居的大雁,恨不得马上回到工作的团队中,因为那里有快乐陪伴。 学会陪伴吧,陪伴和被陪伴,都是一种幸福。耳畔想起了林萍的几句歌词:一个人走路总不自在,心里少了别人的关怀,大家走到一起来。寂寞和孤独不会在,让天空留下一片云彩,蓝天上再不会空白。让时间都变得无奈,让欢笑就停在现在。
声呼唤,一生陪伴 每一个成功的作者,必定会拥有一个打动读者的理由,感动在一份胜似亲人的友情;每一朵欲放的蓓蕾,必然会带着一串梦想而绽,感动在一种淡淡的情愫。一年一个梦想,十年一个转变。再看到童话的公主,心却慢慢淡然。那些梦想过的未来,被太多个夜所深埋,被太多的情感所覆盖。每个人鬓角发白的时候,会不会都拥有一个最美的回忆——若是这样,我希望我的回忆不必太华丽,只需一本纪念。 ——题记一直相信,友情是个很奇妙的线,可以将张张笑脸紧牵、可以珍藏每个人的韶华回忆,也不谈条件。还记得第一次让我印在心上的文字,它印在杂志上并不起眼的位置——讲述了一段淡淡的友谊,在那些青葱岁月。是作者细腻的笔调,或浓或淡的惆怅,将童年时那份稚气的分享记下,与文字的不解之缘从它开始,从友谊开始。记得很清楚,七月盛夏,妈妈都会参加一次同学聚会,年年不断。已经各奔东西了太多年,都过着各自的生活、经营着各自的美好,就是这一年一聚,时间并不长的相会,在我眼中看来那么幸福、那么快乐,不需太过浮华的寒暄,就算再久没相逢,还是了解着彼此。也不止一次的设想着,似水流年逝去时,我也会满载着生活给予的苦辣酸甜,跟儿时的挚友们去畅谈、去分享,像现在一样,毫不掩饰心情去讲述;像现在一样,心中还会萌生小小的恶作剧意念;像现在一样,哪怕时间早已将曾经的昨天带走,也要为那一声“朋友”,给心留一个空间,这空间只为纪念,纪念我生命中的小时代……朋友,是开启一生幸福的钥匙。是他们肆无忌惮的打闹,将青春葱茏的时光陪伴,然后目送着最亲爱的你步入能让你幸福的天堂;朋友,是吹走虚幻梦想的微风。我们一同前行,一路上也曾幻想过未来的浮夸,但就因为那些时光里的肩并肩,用你我的眼睛看清了前方,用你我的双手画出了精彩的明天,是因为分享了彼此儿时的心情、是因为见证了朋友的蜕变,是那时候的小甜蜜,亦是平淡……朋友,我知道我们的友情经得住考验。在人生的赛道上,我感恩着第一段接力能与你相伴,感谢在即将放弃的时候,身后的你用尽全力推我向前;感谢我在你身后体力不支的时候,你回眸给我一个微笑,鼓励我要勇敢扬帆——这赛场,这接力,我距离终点还很远,终点一定会有大大的奖杯,并告诉我一生的完结。我乐颠颠的欣赏沿途的风景,我感恩这风光有你陪伴欣赏——春秋冬夏的旋转,十指相扣的信任,哪怕时光荏苒,也守护着那份纯真。就让它成为心灵的净土,就让这友谊根深蒂固……是谁的歌声响起,是谁坐在桌前追忆?女孩用文字串成的彩缎一席,曲毕,名叫《一生有你》这世间纯洁的感情,天使为我们送上羽翼一对,你告诉我:“勇敢去飞,一定要循着梦想而追”,然后,松开手,放我飞……知道吗,我还是回了头,我看到你挥手,被风吹走的声音刮过云端,友谊不变,心相牵……朋友,你是我的天使,守护在我身边,到离开这凡尘的那一天为止。我亦如此,很荣幸成为你的天使,我静默无声,与你四目相对,原来友谊这么平淡、却在指尖绕了一圈、又一圈……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只要你一声呼唤,我必定一生陪伴,因为我们许下了关于友谊的誓言……
老年人毕业论文
1 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2 完善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探索3 政府责任视角下的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研究4 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模式的比较研究5 “城中村”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机制的构建6 我国社会保障基金投资运营管理问题研究7 我国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的问题及对策研究8 社会转型期弱势群体生存保障问题研究9 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研究10 论中国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11 工会组织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中的作用研究12 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13 关于构建我国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的研究14 农村土地产权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15 农村社会养老保障模式研究16 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研究17 农民工社会保障体系研究18 女性农民工劳动权益保障研究19 基本养老保险逃费现象的成因及对策研究20 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区域差异化研究21 河南省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构建22 我国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风险及其控制23 “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中的企业年金研究24 建立和完善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研究25 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养老保险的影响与对策36 论中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对就业的影响37 农民工基本养老保险问题研究38 人口老龄化趋势下的养老保险制度研究39 养老保险基金投资风险与防范机制研究40 中国农村养老资源的需求与供给研究41 构建城乡统一的养老保障体系研究42 转型条件下中国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保障研究43 失地农民养老保障制度及其可持续发展问题探索44 民间养老服务机构运行机制和养老保障功能研究45 应对老龄化的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46 养老保障中的政府角色研究47 东亚国家养老保障模式比较研究以及对我国的启示48 新时期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问题研究49 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与发展研究50 中国城镇医疗保障制度研究51 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及其运行模式研究52 城镇弱势群体的医疗保障问题初探53 论我国医疗保障事业中的政府责任54 农村新型医疗保障制度及其构建路径研究55 制度边缘人口的医疗保障问题研究56 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研究初探57 经济不发达地区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研究58 社会医疗保险费用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59 中国社会医疗保险费用控制研究60 我国医疗保险市场上的道德风险及其控制61 社会医疗保险中的医方道德风险问题研究62 河南省医疗保险运行状况分析及对策研究63 我国城镇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问题与对策研究64 医疗保险制度的国际比较65 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研究初探66 我国现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中的道德风险及控制对策研究 67 医疗保险费用控制机制研究68 社会医疗保险基金的风险管理研究69 医疗保险费用支付方式探究70 我国社会医疗保险中政府与市场的角色定位研究71 论我国农村社会救助的政府责任72 我国流浪儿童社会救助问题研究73 论我国城市流浪乞讨人员社会救助问题研究74 农民工社会救助制度缺失与对策研究75 城镇弱势群体社会救助问题研究76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社会救助问题研究77 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社会救助问题研究78 我国城市反贫困问题研究79 我国城市残疾人社会救助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80 建构城市贫困大学生统一社会救助体系81 构建农村社会救助体系的思考82 中国社会救助制度改革研究83 中国农村社会救助及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84 社会弱势群体医疗保障问题研究85 城镇灵活就业问题研究86 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87 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障问题研究88 公务员养老保险问题研究89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问题研究90 家庭功能变迁中养老模式的选择91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92 人口迁移中农村养老问题研究93试析我国医疗费用增长过快问题94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公平性刍议95论医疗保险道德风险的防范与管理96论完善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的机制97论城乡一体化的居民医疗保险98论我国工伤保险的预防职能 99论我国失业保险制度的完善100论我国社保基金的监管机制101论我国社保基金的运营102医疗保障的政府责任研究103医疗保障的政府投入问题研究104养老保险的政府投入问题研究105论城乡一体化的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106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保障107论医疗保障水平的地区差异108 我国失业人员社会保障问题研究109 对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思考110 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研究111 对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监管制度的思考112 论我国社会保障中政府的责任113 社会保障基金与资本市场互动关系研究114 我国企业年金制度研究
人口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和人口流动方式的改变,导致相当多的老年夫妇和独居老人固守乡村,也使养老关系中的载体与对象发生了空间分离,养老的难度增加。由此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经济收不高,生活质量较差。目前我县除部分留守老人享受低保外,绝大多数老年人没有养老保障。农村留守老人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自己的劳动所得和子女贴补。据了解,老人的劳动主要是种地,但因子女不在身边,许多农活要请人,成本高,收入低,很多老人农忙时都舍不得花钱请人帮忙,致使劳动强度极大。随着孝道观念的不断淡化及子女在外务工谋生压力的加大,子女贴补缺乏稳定性,农村老人的经济收入更是少得可怜,因此,老年人生活相当俭朴。2、生活缺乏照顾,孙辈抚养负担重。由于子女不在身边,日常生活的一些小事,对农村留守老人而言都成为难题。同时,子女外出打工后,部分老人独居或配偶同居,大部分的老人与孙辈组成“隔代家庭”。还有不少留守老人的子女全部外出打工,仅留下老年父母及未成年的小孩,留守老人基本上没有子女在身边照顾。因此,老年人极害怕生病,害怕没有人照顾。很多老人都谈到“有子女在身边要安心得多,有个照应。”并且留守老人代为照顾的孙辈0—4个不等,负担极重。有的孙子年纪小,不能离身,给老人农作及家务劳动带来极大不便。3、隔代教育问题突出,心里压力较大。如果单从照顾孙辈的生活起居方面而言,只是增加老人的生活压力,增加劳动强度。但对小孩教育方面心理负担更重,主要因为农村老年人大多数识字不多,无法辅导小孩的学习,担心学习成绩差。特别是目前农村交通、通讯得到迅速改善,电视、网吧到处有,孩子在外的时间长,担心发生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老年人总觉得管理小孩力不从心。当孩子上中学后,由于相处时间大幅减少,孩子自控能力差,老人家庭管理鞭长莫及,这让老人极度担心却又无法监督管教。 4、家庭氛围缺失,精神生活单调。老年人口身体素质的下降和生理的自然老化,决定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并不仅仅需要经济保障,精神慰藉也同等重要。农村老年人过惯了苦日子,对物质生活往往没有过高的奢求,因此来自于子女的精神慰藉是老人身心健康所必不可少的。据调查,子女外出后,电话就成为留守老人与子女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和精神慰藉的主要途径,除此就是子女逢年过节回乡探家。而实际上,有些老人连这样简单的基本精神慰藉都没有,有的子女一去就是多年却杳无音讯,有些老人甚至“不知子女是死是活”由于子女不在身边,农村留守老人大多过着 “出门一孤影,进门一盏灯”的寂寞生活,缺乏家庭温暖,使他们倍感孤独。特别是独居老人感到有时候心里话没处诉说,有时间没法打发,很可能出现抑郁症状,觉得生活没有意思。随着年龄的增高,留守老人行动越来越不方便,他们与外界的接触也相应地越来越少。除了看电视、聊天,老人基本上没有别的消遣方式,精神生活异常单调。5、医疗难问题突出,健康保障丞待加强。在调查中发现,农村留守老人常年患病的比率高达70%以上,许多人是多病缠身。由于子女务工带来的收入提高,加之新农合的实施,留守老人就医条件虽然有所改善,但仍然处于较低水平,留守老人也只是对于一般的小病可以治疗,普遍存在“生不起病、拿不起药”的情况。而且老年人发病往往具有突然性,家中无人或抢救不及时,可能会错过治疗时机,导致严重后果。对农村留守老人来说,“小病抗,大病拖”,已成了一种潜意识。农村留守老人除了存在上述这些主要问题外,留守老人家庭很容易成为盗贼的目标;而缺少青壮年男子在家中,也很容易沦为弱势群体,造成利益受损。三、对策与建议综上所述,劳动力外流引起的家庭结构、居住距离的变化直接和间接地削弱了家庭的养老功能,导致老年人的代际支持特别是经济和情感支持的减少,同时引起了隔代家庭的增加,加重留守老人的劳动、生活、精神以及抚养孙辈的负担。因此,为了适应这些变化,社会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一)坚持政策导向,着力构建良好环境。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和谐发展,经济建设、社会建设亦如此。政策导向体现了一个价值观的导向问题。因此,在制定政策时,应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站在人性化的角度,从提高生活质量、稳定家庭关系的角度出发,立足构建和谐社会、和谐乡村、和谐家庭,审视和对待农村留守老人问题。在经济布局上应尽可能考虑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近就业,大力发展本地经济,充分发挥本地非农产业务工成本低以及打工、务农可以兼顾的优势,吸引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这既缓解了农忙时节和农村公益事业劳动力短缺的矛盾,又可以缓解“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无人照管等社会问题。(二)坚持制度支撑,健全保障体系。一是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为主要内容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农村社会救助和农村社会福利投入,保证保障性收入分配到位。积极争取上级放宽条件,扩大农村低保比例,力争把符合条件的农村留守老人纳入低保范围,从经济上保证留守老年人达到基本生活水平。二是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逐步由家庭养老方式向社会养老方式过渡。三是加大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做好宣传工作,扩大覆盖面,特别是力争把留守老人全部纳入新合疗范畴。如果财力允许,可以在中央、省财政补贴的基础上,适当提高合作医疗的报销比例,切实地解决农民特别是留守老人“就医难、费用高”的问题。四是要彻底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化制度,给予进城农民工以市民待遇。在居住权、劳动保障权、子女教育权、医疗、福利等各方面给予农民工和城市市民同等待遇,降低农民工在城市生活的成本,彻底实现外出务工农民的身份和职业转变,促使农民工由“单飞式”转移向“挪窝式”转移,实现由暂时性转移向永久性转移方式的转变,尽可能减少留守老人的数量,让尽可能多的外出务工农民有一个完整的家庭。同时,各级应共同协调努力,妥善安排城市外来人员的子女上学问题,降低外来人员在城市生活的门槛和限制,从而减轻老人因为子女外出而产生的隔代照料负担。(三)坚持创新方式,夯实经济供养基础。 1、多方争取资金。农村老人(包括留守老人)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家庭关系和农村大局作出了积极重大的贡献,全社会都应当自觉承担他们的养老扶助责任。要坚持舆论宣传引导、政策推动、制度促进等方式,引导多方各界出钱出力,参与解决农村老人特别是留守老人养老资金问题,形成家庭、企业、社会、个人、政府等多方共同出力、踊跃分担的局面,确保妥善安排留守老人问题资金需要。 2、发展农村地方经济,加强社区经济“养老”的支持力度。社区是老年人最集中的地方,也是社会支持过程的展演平台。社区对农民养老的经济支持,是非常重要的。但这一点要以雄厚的集体经济为基础。村组应从各自的资源(并非仅指自然资源)状况出发,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村办企业和集体经济。是那些不能下地从事重体力劳动及经济来源较少、较单一的留守老人们就可以发挥自己所长,在村办企业中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使老年人学会“自我保障”,为“老有所为”创造条件,增强老人们的自信心,提高老人的社会地位,增加他们的经济收入,提高物质保障。 3、增加农业创收,增强子女支付养老费用的能力。政府应立足于实际,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积极地探索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提高科学技术在农业收益中的贡献率。大力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加快农产品流通体制的改革。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农民发家致富创造条件,提高农民收入,为养老奠定经济基础。 4、倡导男女平等地位,解决嫁女不养老问题。儿子和女儿在赡养老人、继承遗产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纠正只有儿子才能养老的错误观念,适当明确女儿在养老中的责任与义务。在访谈中我们发现,外嫁的女儿基本上不负担养老,但女儿的居住距离通常小于外出的儿子(一般女儿嫁在本县而儿子是在县外务工),更便于提供经济和情感支持,因而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四)坚持各方联动,营造社会养老氛围。针对留守老人的家庭照顾,要加大宣传强化子女对老人照顾的责任和义务,教育引导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充分履行自己在照料、教育子女方面的责任,切实减轻留守老人照看孙辈的负担。1、巩固家庭养老模式。家庭养老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仍然扮演和发挥养老的重要角色和作用。要继续采取多种方式,稳定家庭养老关系,完善家庭养老模式,使其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养老的重要方式。 2、构架集中供养体系。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和社会的发展,留守孤寡老人的增多,集中供养已成为农村养老发展的方向,因此构建健全的集中养老体系成为各地方迫切需要探索的问题。这一点,我们县已经有了一定的探索。如我们正在建设的中心敬老院,可集中供养500人,同时,配合各乡镇敬老院,目前已基本能解决我县农村孤寡留守老人养老问题。这样既可缓解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又可增加新的就业途径和岗位,还可以把一部分外出人员留在本地,实现多方得利共赢。3、重视农村基层社团组织的助老作用。通过老年人协会等社团组织加快建立志愿者队伍,实现与留守老人的互助。鼓励农村中的中青年人、健康的低龄老人、邻居等都可作为志愿者,在志愿者与需要照料的留守老人、留守老人的外流子女之间建立长期的联系,形成社会助老养老的良好氛围。(五)坚持畅通渠道,搭建精神慰藉平台。电话是留守老人与子女联系的主要交通工具,是留守老人精神慰藉的主要途径,除此就是子女逢年过节回乡探家。目前,我县电话普及率有所提高,农村大多数都是无线电话。但是这些还是完全不够的,社会、家庭都应当给予老人更多的关怀。1、积极推进农村通讯建设。农村通讯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快农村电话的普及,为留守老人与外出子女之间的联系搭建平台,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积极联系协调电信、移动、联通等通讯部门,开发创建适合留守老人的资费服务产品,便于老人们沟通。2、加强活动场所建设。支持村委会集体建设,并充分发挥农村老年协会和老年活动室的作用。各级政府对此应当加大支持力度,加大投入,以保障其正常开展活动。老年协会作为农村基层社团组织,应该组织起老人开展一些适合老年人的文艺活动、身体锻炼、育儿讲座等,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大力发挥村委会在解决留守老人养老问题重要作用,村委会可以充分整合利用闲置资产、闲置土地改建、扩建托老所,建立农村的公共事业服务阵地,为有托管需求留守老人困难人群提供托管服务。根据现有条件,可对乡村小学校等实现多功能开发,开办形式多样的留守老人活动中心、娱乐室。3、不断加强孝道宣传。教育外出务工人员尊重父母,时时与父母保持联系,大事与老人商量,尊重老人的意见;按时给老人寄钱送物;让老人无后顾之忧。“常回家看看”,记得挂念家庭,时常打电话回家了解父母的生活状况及身体状况,更好地敬老爱老。4、引导留守老人自我调节。要充分发挥农村留守老人自身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各项社会活动。如可以引导他们积极参加村里的文化活动,参与邻里纠纷调节,担任村组经济发展参谋等,帮助村里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把自己融入到社会中去。只有这样,才能使农村留守老人逐步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从而更新观念,树立现代生活理念,充分享受到现代文明的成果。
盐 城 师 范 学 院毕业论文2014—2015学年度盐城市盐都区老年人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与分析2015年5月20日盐城市盐都区老年人体育锻炼情况的调查与分析摘 要我国已经逐步进入老龄化国家,由于我国当前老年人口急剧增多的原因,各种老年人的问题也如雨后春笋般的冒出来,如退体后长期工作的情结纠葛、逐步衰老的生理影响等原因,需要重新定位与计划日常生活。那么,如何注重健康、娱乐生活成了当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而体育活动正是实现此目的的重要手段,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对老年人改1/16善生活质量,提高生活情趣有着不可估量的实用前景。本文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调查盐城盐都区老年人体育锻炼的现状,找出在体育锻炼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针对盐城市的实际情况,提出发展策略,以促进盐城市老年体育锻炼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关键词】:盐城;老年人;体育锻炼;现状调查Yancheng yandu the elderly physical exercise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AbstractChina has gradually entered the ageing countries, because our country current, and the reason for the increase of aging population has all sorts of problems of the elderly also spring out, such as the complex entanglement long-term work after retirement, partly due to the physiological effects of gradual aging, need to reposition and plan the daily So, how do you pay attention2/16to health, entertainment, lif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subject of current, and physical activity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achieve this, so this topic research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for theelderly, increase life interest has the inestimable practical In this paper, through literature, questionnaire survey, understand the investigation the status quo of yancheng yandu district elderly exercise, find out th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physical exercise and shortage, and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yancheng city, 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to enhance the harmony of yancheng city elderly physical exercise, and sustainable 【 key words 】: yancheng; elderly ;sports; present situation investigation目 录摘要 前言 研究对象和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43/2综合分析法 3问卷调查法 当前盐城市老年人体育锻炼现状的情况分析 4 1盐城市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年龄性别分析2盐城市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动机分析 3盐城市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次数和锻炼强度的分析 4盐城市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段 5 盐城市老年人参加体育锻炼的地点调查 6盐城市老年人体育锻炼项目的调查 影响盐城市老年人体育锻炼的因素 1缺少锻炼的科学认知 2对体育锻炼的重视度不够 3宣传力度不够 4缺少技术指导 5活动场地不够充裕 提高盐城市老年人体育锻炼成效的对策 结论与建议 致谢 118、参考文献 134/前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平均寿命大幅度延长。而目前盐城市老年人体育锻炼的状况还不容乐观。盐都区是盐城市两大市区之一。目前盐都区共有镇11个。盐城盐都区一直着力打造特色群体活动,力争成为盐城市全民健身活动基地,竭力打造现代化的群众体育强区。选择盐城市盐都区作为样本,能让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和体育锻炼情况将会更加重视,增强体育锻炼兴趣;加强政府对老年人体育锻炼的关心和重视并给予政策支持。这样对老年人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活情趣有着不可估量的前景。 研究对象和方法1研究对象盐城盐都区60岁以上的老人健身锻炼现状为研究对象。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根据课题研究需要,运用盐城师范学院图书馆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和单位的图书馆和网络共查阅相关文献100余篇。根据课题研究及撰写的需要,笔者还通过互联网归纳真理海量资料。在导师指导下学了体育科研方法、参阅了统计学、老年人健身及力量训练等方面的书籍。2综合分析法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归类对数据进行对比、演绎、综合等逻辑方法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得出盐城市城区老年人体育锻炼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策略建议。对盐城市盐都区的老年人体育锻炼有着一定的发展作用。3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需要设计问卷,对盐城盐都区500名老人进行调查,共发放500份问卷,回收问卷462份,有效问卷450份,有效率为90%。盐城市老年人参与体育锻炼的现状分析1性别年龄特征分析在被调查的盐城市的老年人锻炼者性别特征统计来看,男性参加体育锻炼的有176人,占总比例92%,女性参加的有202人,占总比例23%(见表1)。很明显女性参与锻炼者多于男性。另外,不参加体育锻炼的男性有47人,占总比例08,女性有
城市老人群体的养老问题毕业论文
朋友你那论文还在么、我今年和你的题目差不多、借我借鉴借鉴呗
社会化居家养老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 进入21世纪,我国迎来了人口迅速老龄化的时代,如何面对迅猛而来的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因此,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发展老龄福利事业的新途径、新办法,已势在必行。随着人口老龄化压力的增大和传统家庭养老服务功能的日益弱化,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对社会福利和社区照料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养老职能将更多地依赖于社会,依赖于社区为老服务的开展,由此产生的社会化居家养老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一、社会化居家养老的概念 社会化居家养老既不同于机构养老,也有别于传统的家庭自然养老。其基本含义,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一是从养老的方式看,是居家养老,它区别于机构养老,也就是说,老年人是在自己的家里养老,而不是在福利院、老年公寓等养老机构养老;二是从养老资源提供的主体看,居家养老除了需要家庭照料外,还需要来自社会的帮助,主要是来自社区的照顾。社会化居家养老强调了社区照顾在居家养老中的作用。简而言之,社会化居家养老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老年人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以上门服务和社区日托为主要形式,并引入养老机构专业化服务方式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二、开展社会化居家养老的现实意义 (一)强化社会化居家养老,是适应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社区是老年人的聚居地,是老年人的主要活动场所和生活空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衰老,老年人对社区服务的需求逐渐增加,对社区的依附性越来越强。依托社区构筑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不仅具有方便易行、针对性强、参与面广等特点,而且还能给老人带来认同感和归宿感。我国传统的大家庭,正在或者已经被核心家庭取代,老年人和子女分开居住已经相当普遍,“空巢”家庭增多,这给老人的生活照顾、医疗保健及精神照料方面都带来诸多不便。对众多独生子女来说,将来对老人的赡养、照料也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如提供照顾所带来的经济、身体和精神等负担或压力以及照顾与工作之间的冲突等。这些负担或压力非常之大,以至于如果没有来自其他方面的支持,他们很难继续提供这种照顾。因此,依托社区构筑社会化居家养老是城市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适应老人及其家庭需求的客观要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二)强化社会化居家养老,是建立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必要补充。 我国社会保障事业近年来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相对于人口老龄化加速过程中大量增加的照顾需求,其养老规模和能力又显得严重不足。目前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还不高,老年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滞后,老年福利设施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与现实需要有很大差距,现有社会养老机构照料老人的能力远不能满足要求。同时,机构照顾比较高的费用也使一些经济困难的老年人望而却步;即使有条件去机构养老的老年人,也因受中国传统文化习惯的影响,不愿去机构养老;对在机构养老的老年人,有专家指出,容易造成社会疏离、习惯性无助等问题。因此,发展社会化居家养老是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必要补充,也是解决城市养老问题的重大战略选择。 (三)强化社会化居家养老,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现实需要。 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让老年人享受舒适安全、高质量的社区服务,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国家对养老事业提出的新的要求。完善的社会化居家养老应该包括衣食住行、医疗保健、学习教育、健身娱乐、情感慰藉、法律咨询、生活援助、参与社会等职能,而不是单一的养老。要满足和改善老年人对物质生活的特殊要求,更要不断满足和丰富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特殊需要。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在养老过程中体现出鲜明的人文性和道义性,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这不仅有利于社会养老事业的发展和完善,还有利于形成积极的社会风尚,使社区老人在一种积极、活跃的精神状态中安度晚年。 (四)强化社会化居家养老,是缓解政府财政负担、维护社会稳定的现实出路。 我们国家是在经济欠发达的情况下进入老龄化社会的,如此低的经济发展水平,要承受如此高程度的人口老龄化,决定了我国不能象西方国家那样由政府包办社会养老福利事业。这就需要开辟出一条养老职能社会化的道路,以缓解政府财政压力。强化社会居家养老功能,正是适应了这一要求,同时也为体制转轨和结构转型营造了一个更加宽松的环境,为维护社会稳定、缓解社会矛盾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二、我区社会化居家养老现状及面临的问题 我区共有老年人口 人,占全区总人口的 %。近年来,我区通过在社区建立“十分钟服务圈”、托老所,开展温馨家庭活动,倡导社区志愿者为老服务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社区为老服务。同时我们针对老年人服务需求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特点,在社区为老服务基础上,部分街道、社区作了社会化居家养老服务的有益探索。 (一)基本情况 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化居家养老工作,切实加强领导,把推进社区建设、发展社会化居家养老作为老龄工作的重要内容,摆上党委和政府的议事日程。 年,我区成立了江东区老龄工作委员会,由分管区长任组长。各有关部门都各负其责,按照各自的职能做好工作,把加强老龄工作和开展社区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分工协作,互相配合,形成了抓好社区建设的强大合力,推进了社区工作的全面发展。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从组织领导、设施建设、资金投入、政策扶持等方面都加大了对社区建设和老龄的工作力度,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服务项目不断扩大,服务网络不断健全。 老年“星光计划”稳步开展。全区各街道、社区按照“成熟一家,成立一家”的原则,统一样式,统一标识的要求,广泛开展老年“星光计划”建设,为居家养老的对象提供福利服务设施和活动场所。目前,全区共有“星光计划”50家,社区覆盖率达 %。各站点都设立了图书室、书画苑、棋牌室,健身室、卫生服务站等设施,为老年人提供服务、休闲场所。 为老服务不断扩展。目前,全区共有区级社区服务中心1个,街道级服务中心7个,社区级服务中心 个,初步形成了区、街、居三级社区服务网络。服务内容遍及医疗、家政、维修、法律咨询、情感慰藉等数十项,并实行无偿、低偿相结合的形式,使老年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各项优质服务。同时我区还通过自愿报名、宣誓承诺等运作方式,组织发展了一支热心社区公益事业且能提供自愿服务的志愿者队伍,为老年人提供较为系统、专业的个性化服务。 服务载体不断创新。近年来,随着老龄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区也对社会化居家养老作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服务载体不断创新。如开通服务热线,为老年人提供快捷服务;推出“邻居守望卡”、“睦邻卡”,加强与居家养老老年人联系,倡导全社会为老服务;成立“老年互助组”,以自愿、无偿原则,引导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服务、健康老人为体弱老人服务;推行“家庭养老院”,组织社区内大龄失业女性与需要居家看护的老人进行有偿结对服务,并由社区各服务机构通过入户服务为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优质且相对价廉的服务。这些有益的探索都有利地促进了我区社会化居家养老的发展。 老年福利机构发展势头良好。目前全区共有区级福利机构1所,街道级福利机构3所,收养老人 多人。这些福利机构实行成本化管理,收费低,服务态度好,质量高,还解决了一批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这些机构之间比价格,比服务,比质量,目前已形成了良好的竞争机制。 (二)主要问题 我区社会化居家养老从总体上看还处在起步阶段,老年服务设施规模较小,档次较低,功能单一,与老年人群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相适应。老年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老年精神文化生活不够丰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养老保障发展机制尚待建立和完善。其主要表现,一是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形成必要的舆论氛围。有些部门领导对社区概念和社会化居家养老的重要性、迫切性认识不够,致使社会化居家养老仍处于自发的、无序的发展状态。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养老的积极性不够,参与率不高。二是养老社会化程度不够,投资主体单一,资金投入不足。社区老年福利设施由国家、集体包办,民政部门直办直管的做法还没有根本改变,福利机构的服务对象仍以传统的社会救助对象为主。开辟国家、集体、社会组织和个人等筹资渠道,以多种所有制形式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业还很不够。三是社会化居家养老工作运行机制不够健全和完善。目前虽然建立了条抓块管的管理体系,成立了各部门参与的老龄工作领导机构,但各部门往往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很难形成合力。发展社区老龄服务仍是民政部门热,其他部门冷。五是专业人才缺少。目前,社会化居家养老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很难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元化社会养老需求,影响了服务项目和内容的扩展以及服务质量的提高。 三、加强我区社会化居家养老工作对策和建议 我区社会化居家养老工作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走政府、社会、家庭相结合的养老保障道路。 (一)政府推动,初始动力行政化。 社会化居家养老是一项得民心,暧人心的夕阳工程,是老龄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社会化居家养老工作首先必须要体现政府的意志和其倡导的社会价值观,政府的推动、引导作用,必须作为这项工程的初始动力,贯穿于发动、规划、组织等各个环节和过程。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从宏观规划、管理到舆论宣传、政策制定和和投入上给予大力支持。要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老年人口增长速度的加快不断加大对这一事业的投入,逐步形成制度化的财力投入机制。政府的推动引导具体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资金,二是政策,三是协调。 首先在资金供给上要改变过去那种只投入办养老机构的单一做法,还可提供相关福利补贴,接受补贴的老人用自己的收入购买福利服务。特别是对那些生活困难的居家养老对象,他们虽然有政府的最低生活保障线、临时救助等帮扶措施,但也仅能保障基本生活。社区虽然也采取了各项措施,如提供无偿、低偿服务等,但社区居委会毕竟是一个群众自治组织,经费有限,难以满足困难老人较为全面的服务要求,因此他们往往因为囊中羞涩,难以享受到高品质、全方位服务。这就需要政府采取补贴的形式,为他们购买服务。如上海市政府提出了“政府购买服务,助老人居家养老”工程,对社区老年人开展上门护理服务和日托服务,并对其中生活困难的老人实施政府出资或部分出资购买服务的尝试。如对享受低保或经济较为困难的家庭中,生活不能自理或部分不能自理的老人,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100-250元;市级劳动模范(全国单项先进)、重点优抚对象和老年归侨中生活不能自理或部分不能自理的老人,每人每月补贴50-250元;百岁以上老人,补贴标准为每人每月100元。以上三类对象之外的其他80岁以上老人,接受“居家养老服务”的,按其服务费用总额的15%的费用优惠,每月优惠补贴额度最高不超过150元。这种服务模式,对缓解日益迫切的才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和养老机构资源不足的矛盾,探索适合国情的居家养老服务之路具有积极的意义。我市的海曙区为做好社会化居家养老工作,也在今年提出“政府扶持、非营利性机构运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思路,确定服务对象为70岁以上的老年人,重点对象是孤老、特困老人和独居老人、生活自理有困难的老年人。海曙区政府将每年投入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补助社区老年协会、为老服务非赢利性机构和志愿者队伍 ,使他们更好地为服务对象提供优质、全面的服务。 第二政府还应在制定有关的社会福利政策、法规和规章上下工夫。从现有的状况看,有关老年人的政策法规还是较完善的,但重要的事是抓督查和落实。在完善配套法规的基础上,政府还要制定社会福利机构的规划,使社会福利机构和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能适应银色浪潮的需要。对现有的社会福利机构要依法加强管理,总结推广经验,抓好服务。同时政府要制定“扶持和优惠”的政策,给予社会办的养老机构以一定的财政补贴、用地、贷款和税收方面的政策倾斜,提高政策吸引力,以调动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参与养老事业的积极性,努力营造一个各类社会福利机构都能发展的良好环境。 第三各有关部门要协调配合,形成合力。社会化居家养老工作除充分发挥民政部门的主体作用外,更需要各部门的密切配合。卫生部门和民政部门要相互沟通,把医疗服务和居家养老服务有机结合起来,在社区层面搞好民政福利服务资源与卫生健康服务资源的整合;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要和街道、社区协调配合,做好离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从单位转到社区的管理服务工作,为他们养老、就业提供各种方便;文化体育部门要组织离退休人员开展健身活动,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地方财政部门要在财力和政策上给予扶持。社区内的社会福利服务设施和公共活动场所要对社区老人开放,实行资源共享。 (二)社会参与,服务内容广泛化。 1、把社会化居家养老和规范化的社区服务结合起来。 我区的社区建设是从社区服务起步的,社区服务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完善,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体系。因此,以社区服务为载体,以居家养老服务为切入点,把社区服务引入家庭,促进社区服务和居家养老的密切结合,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确保老年人在自己的社区和家庭安度晚年。 首先是服务对象社会化,针对不同类型的老年人群,提供不同层次的居家养老服务,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信息化社会个性化服务。如对高龄老人、非自理老人。这部分老人各种疾病增多,生活不能自理,与子女的沟通也越来越少,常常会产生孤独寂寞感。对他们应以上门照料服务为主(即家务助理服务),为老人提供医疗、康复、护理、洗涤、购物、餐饮、心理咨询等全方位的服务。对其中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和缺少家庭照顾的高龄老人,仍需要通过养老机构来解决,使他们在养老机构得到多方面的照料服务和精神慰藉;对低龄老人、空巢家庭老人。这部分老人多是刚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一般身体健康,收入也较高,子女又往往不在身边,需要一定项目的上门照料服务,如家务助理、出行旅游服务等。政府和社区组织要鼓励、提倡、支持低龄健康老人在自愿量力的前提下,参与社会发展和公益事业,体现“独立、参与、照料、自我实现和尊严”的老年人基本原则。有条件的社区可建立老年人才中心,为他们开辟第二职业、贡献社会创造条件。也可依托社区服务中心、老年活动室、老年大学,使他们参加各种有益的文化、体育、教育活动;对生活基本能自理但又需要一定照料服务的中高龄老人。可采取日间护理中心、托老所、老年康复站等形式服务。一般是早出晚归,白天在社区日间护理中心或托老机构接受护理和康复服务,也可参加社区组织的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活动;对独居老人、残疾老人等特殊群体。这部分人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重点保障对象,对他们要按照政府救助和社会互助相结合的原则,构筑多层次、多元化、多项目的贫困救助网络。要通过社会救济和低保线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大力倡导多种形式的扶老助困送温暖活动。要保障他们的基本医疗服务需求,为他们设立应急呼救电话。要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组织自愿者队伍开展结对子活动,使他们在社区中安度晚年。 其次是服务内容多样化。从老人实际需求出发,服务内容要从目前以求助、医疗、文化娱乐等服务为主,逐步扩展到居家帮助服务、暂托服务、医疗照顾服务、娱乐学习服务、情感慰藉服务一体化的服务内容,服务形式可以包括上门服务(居家服务)、社区设施服务(如日间照料中心、日间护理中心、社区活动中心)、社区支援网络服务(如社区结对关心)等,方便老年人根据自己的需求和习惯利用不同的服务项目和服务形式。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要大力发展托老服务中心(托老所),因为在中国城市4000万老人中,有一半是低收入者,当他们不得不依赖别人照顾时,往往因为经济原因,无法承受较高档次的设施和专业化的服务,而依托社区建的托老所则能解决老人和家庭的许多实际困难。托老所面积不需要太大,但必要的设施和功能需具备,它们应根据老人的需要,随时调整自己的服务方式。可以全托、日托,还可以临托(即临时寄养照顾),可以家托(为老人提供上门服务)。白鹤街道丹顶鹤社区在这方面已作了积极的探索,他们在居家养老工作中推出了“家庭养老院”这一新模式。首先,组织社区内大龄失业女性与需要居家看护的老人进行有偿结对服务,在老人得到高质量、便捷服务的同时,失业女性在家门口也实现了再就业;其次,以社区居委会名议与辖区社会服务机构(主要有家政公司、医疗保健机构等)签定服务协议,通过入户服务为在册的社区老人提供优质且相对价廉的为老服务。对身患疾病、缺乏自理能力的高龄老人,组织他们与有关单位协商签订包护协议,切实解决体弱多病、高龄老人的后顾之忧。 第三是服务队伍专业化。加强社会化居家养老管理人员与服务人员的培养,建设专业化的工作队伍。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应具备家政服务、康复护理等专业知识,采取灵活的服务方式,人员可以是长期、短期、定期、临时(随喊随到)。服务要能满足老人多方面的需求,如清扫、购买、护理、康复、入浴,以及精神方面的需要,如陪同游览、购物,陪同读书、看报、看电视,甚至是陪同聊天。可与属地大专院校、卫生院校联合协作,对现有的管理与服务人员进行有计划的培训。 2、重视整台和充分利用现有社区人力资源,大力发展社区志愿者队伍。 努力造就一支由党员、干部、学生等组成的专、兼职人员和志愿者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聘请一批德高望重的老同志参加社区管理服务工作。利用老年人同老年人容易沟通的优势,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服务自己。 3、营造市场运行机制,推进居家养老社会化、产业化进程。 拓宽思路,改变单纯由政府、社区创办老年服务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的思路,引入社会中介组织参与服务和管理,推动居家养老服务走社会化、产业化之路,使老年服务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以满足群体日益增长的不同层次。如可以以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家等民间资本投资兴办各类老年文化体育场所和设施,吸引各商家加盟社区服务网络,为老年人提供诸如送餐、定制服装等全方位的市场服务等等。在发展机构养老上,也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运用市场调节的手段,通过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形式多渠道,发挥国家、集体、社会组织和个人的积极性,动员社会力量多渠道地投资兴办老人公寓、老人福利院 (三)家庭支持,提倡亲情关怀 一方面,加强舆论宣传,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广泛开展敬老、养老、助老的道德教育。“以德治家”,强化赡养老人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的意识,使全社会确立家庭敬老、养老的思想,形成家庭养老的良好氛围。可在全区推广“三个一”亲情关怀活动,即每天一次问候电话,每周一次上门探望,每月一次家庭聚会,使居家养老的老年人体会到家庭的温暖。同时,对那些遗弃甚至摧残老人的子女,我们应通过传媒予以揭露,使其受到舆论的谴责,对触犯刑律的,要依法予以追究。 另一方面要为居家养老创造条件,提供政策援助。如对赡养老人的子女,每年增加一定的休假,对爱老摘自《我要公文网》()敬老的家庭予以表彰和奖励,在房屋建筑上设计提供适合“两代居”的住房,或两代相邻而居的住房,对与老人同住的家庭买房提供方便,并给予政策优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