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论文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论文
这个专业的科研实力很强,就业不太好。住宿条件跟大多数学校都一样,应该是6人间。清真食堂的饭菜也行,校园环境不错,网上也有图片。
别学不如学水利水电我就是这个专业的什么都涉及都不专以后如果要做这方面的工作还要另外去学3s
为什么要防治土地荒漠化?土地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主要是指异常的气候条件,特别是严重的干旱条件,由此造成植被退化,风蚀加快,引起荒漠化。人为因素主要指过度放牧、乱砍滥伐、开垦草地并进行连续耕作等,由此造成植被破坏,地表裸露,加快风蚀或雨蚀。就全世界而言,过度放牧和不适当的旱作农业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发生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同样,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用水管理不善,引起大面积土地盐碱化,也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从亚太地区人类活动对土地退化的影响构成来看,植被破坏占37%,过度放牧占33%,不可持续农业耕种占25%,基础设施建设过度开发占5%。非洲的情况与亚洲类似,过度放牧、过度耕作和大量砍伐薪村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荒漠化的主要影响是:土地生产力的下降和随之而来的农牧业减产,相应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一系列社会恶果,在极为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造成大量生态难民。在1984-1985年的非洲大饥荒中,至少有3000万人处于极度饥饿状态,1000万人成了难民。据1997年联合国沙漠化会议估算,荒漠化在生产能力方面造成的损失每年接近200亿美元。1980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进一步估算了防止干旱土地退化工作失败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估计在未来20年总共约损失5200亿美元。199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估计由于全球土地退化每年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约423亿美元(按1990年价格计算)如果在下一个20年里在防止土地退化方面继续无所作为,损失总共将高达8500亿美元。从各大洲损失比较来看,亚洲损失最大,其次是非洲、北美洲、澳洲、南美洲、欧洲。从土地类型来看,放牧土地退化面积最大,损失也最大,灌溉土地和雨浇地受损失情况大致相同。从1980年和1990年所作估算的比较来看,由于世界各国防治土地荒漠化的进展甚微,在1978-1991年间,全世界的直接损失约为3000-6000亿美元。这尚不包括荒漠化地区以外的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我国荒漠化类型及其分布我国有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土镶盐渍化等4种类型的荒漠化土地我国风蚀荒漠化土地面积7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于旱、半干旱地区,在各类型荒漠化土地中是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一种其中,干旱地区约有6万平方公里,大体分布在内蒙古狼山以西,腾格里沙漠和龙首山以北包括河西走廊以北、柴达木盆地及其以北、以西到西藏北部半干旱地区约有49.2万平方公里,大体分布在内蒙古狼山以东向南,穿杭锦后旗、橙口县、乌海市,然后向西纵贯河西走廊的中一东部直到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呈连续大片分布怎样防治土地沙漠化?具体措施包括:(1)抓紧落实草原家庭承包制;(2)限定最高草原载畜量,建立草原监理制度,严禁超载放牧;(3)搞好草原围栏,围栏旁边要种树;(4)改变饲养方式,推行牲畜舍圈养或划区轮牧;(5)加强对草原的养护,大力防治草原病虫鼠害;(6)采取草地复壮措施。在西部地区广布的山地和丘陵上,由水力引起的土壤侵蚀比较突出,导致土地质量下降,生产潜力衰退。因此必须加强对长江上中游山地环境的整治工作。具体措施和方法包括:(1)全面规划,综合治理。(2)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3)水土保持的管理和监测。(4)退化坡地改良与退耕还林还草是一项重要措施,但一些散居在缺乏基本生存条件地区的农民领取退耕补给的粮钱后,仍然靠山吃山,开荒、砍树、挖草。形成“越砍越荒、越越砍”的恶性循环。因此政府应创造条件,把分散居住在生活条件特别恶劣地区贫困人口逐步迁移出来,安置到适宜生存和发展的地区,从根本上解决生态保护和这些人口的脱贫问题。同时也抓紧落实退耕还林还草。生物措施是指通过建立人工植被,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最终达到防止风沙危害,治理和开发利用荒漠化土地的目的。实践表明,生物措施是防止荒漠化的根本措施。机械和化学措施通常被作为生物措施的辅佐措施。防止荒漠化的主要生物技术措施为营造防风固沙林、农田防护林以及退化植被的保护和恢复。具体来说有3种方式,即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和封沙育林育草。
1合理利用水资源2利用生物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3调节农林木牧渔的关系3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当地能源问题4控制人口增长5推广作物的轮休制度6推进土壤保护制度
关于水土保持与荒漠化的论文
土地荒漠化与土地沙漠化2007-08-12 21:41土地沙漠化 土地沙漠化沙漠是干旱气候的产物,早在人类出现以前地球上就有沙漠。但是,荒凉的沙漠和丰腴的草原之间并没有什么不可逾越的界线。有了水沙漠上可以长起茂盛的植物,成为生机盎然的绿洲;而绿地如果没有了水和植物,也可以很快退化为一片沙砾。而人们为了获得更多的食物,不管气候、土地条件如何,随便开荒种地、过度放牧;为了解决燃料问题,不管后果如何,肆意砍树割草。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本来就缺水多风,现在土地被蹂躏、植被遭破坏,降水量更少了,风却更大更多了,大风强劲地侵蚀表土,沙子越来越多,慢慢地沙丘发育。这就使可耕牧的土地,变成不宜放牧和耕种的沙漠化土地。 土地荒漠化 土地荒漠化简单地说土地荒漠化就是指土地退化,也叫“沙漠化”。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对荒漠化的概念作了这样的定义:"荒漠化是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使干旱、半干旱和具有干旱灾害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发生了退化。1996年6月17日第二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发表公报指出:当前世界荒漠化现象仍在加剧。全球现有12亿多人受到荒漠化的直接威胁,其中有35亿人在短期内有失去土地的危险。荒漠化已经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生态环境问题,而且演变为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它给人类带来贫困和社会不稳定。到1996年为止,全球荒漠化的土地已达到3600万平方公里,占到整个地球陆地面积的1/4,相当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和美国国土面积的总和。全世界受荒漠化影响的国家有100多个,尽管各国人民都在进行着同荒漠化的抗争,但荒漠化却以每年5~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相当于爱尔兰的面积。到二十世纪末,全球将损失约1/3的耕地。在人类当今诸多的环境问题中,荒漠化是最为严重的灾难之一。对于受荒漠化威胁的人们来说,荒漠化意味着他们将失去最基本的生存基础--有生产能力的土地的消失。
为什么要防治土地荒漠化?土地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主要是指异常的气候条件,特别是严重的干旱条件,由此造成植被退化,风蚀加快,引起荒漠化。人为因素主要指过度放牧、乱砍滥伐、开垦草地并进行连续耕作等,由此造成植被破坏,地表裸露,加快风蚀或雨蚀。就全世界而言,过度放牧和不适当的旱作农业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发生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同样,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用水管理不善,引起大面积土地盐碱化,也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从亚太地区人类活动对土地退化的影响构成来看,植被破坏占37%,过度放牧占33%,不可持续农业耕种占25%,基础设施建设过度开发占5%。非洲的情况与亚洲类似,过度放牧、过度耕作和大量砍伐薪村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荒漠化的主要影响是:土地生产力的下降和随之而来的农牧业减产,相应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一系列社会恶果,在极为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造成大量生态难民。在1984-1985年的非洲大饥荒中,至少有3000万人处于极度饥饿状态,1000万人成了难民。据1997年联合国沙漠化会议估算,荒漠化在生产能力方面造成的损失每年接近200亿美元。1980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进一步估算了防止干旱土地退化工作失败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估计在未来20年总共约损失5200亿美元。199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估计由于全球土地退化每年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约423亿美元(按1990年价格计算)如果在下一个20年里在防止土地退化方面继续无所作为,损失总共将高达8500亿美元。从各大洲损失比较来看,亚洲损失最大,其次是非洲、北美洲、澳洲、南美洲、欧洲。从土地类型来看,放牧土地退化面积最大,损失也最大,灌溉土地和雨浇地受损失情况大致相同。从1980年和1990年所作估算的比较来看,由于世界各国防治土地荒漠化的进展甚微,在1978-1991年间,全世界的直接损失约为3000-6000亿美元。这尚不包括荒漠化地区以外的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我国荒漠化类型及其分布我国有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土镶盐渍化等4种类型的荒漠化土地我国风蚀荒漠化土地面积7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于旱、半干旱地区,在各类型荒漠化土地中是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一种其中,干旱地区约有6万平方公里,大体分布在内蒙古狼山以西,腾格里沙漠和龙首山以北包括河西走廊以北、柴达木盆地及其以北、以西到西藏北部半干旱地区约有49.2万平方公里,大体分布在内蒙古狼山以东向南,穿杭锦后旗、橙口县、乌海市,然后向西纵贯河西走廊的中一东部直到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呈连续大片分布怎样防治土地沙漠化?具体措施包括:(1)抓紧落实草原家庭承包制;(2)限定最高草原载畜量,建立草原监理制度,严禁超载放牧;(3)搞好草原围栏,围栏旁边要种树;(4)改变饲养方式,推行牲畜舍圈养或划区轮牧;(5)加强对草原的养护,大力防治草原病虫鼠害;(6)采取草地复壮措施。在西部地区广布的山地和丘陵上,由水力引起的土壤侵蚀比较突出,导致土地质量下降,生产潜力衰退。因此必须加强对长江上中游山地环境的整治工作。具体措施和方法包括:(1)全面规划,综合治理。(2)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3)水土保持的管理和监测。(4)退化坡地改良与退耕还林还草是一项重要措施,但一些散居在缺乏基本生存条件地区的农民领取退耕补给的粮钱后,仍然靠山吃山,开荒、砍树、挖草。形成“越砍越荒、越越砍”的恶性循环。因此政府应创造条件,把分散居住在生活条件特别恶劣地区贫困人口逐步迁移出来,安置到适宜生存和发展的地区,从根本上解决生态保护和这些人口的脱贫问题。同时也抓紧落实退耕还林还草。生物措施是指通过建立人工植被,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最终达到防止风沙危害,治理和开发利用荒漠化土地的目的。实践表明,生物措施是防止荒漠化的根本措施。机械和化学措施通常被作为生物措施的辅佐措施。防止荒漠化的主要生物技术措施为营造防风固沙林、农田防护林以及退化植被的保护和恢复。具体来说有3种方式,即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和封沙育林育草。
别学不如学水利水电我就是这个专业的什么都涉及都不专以后如果要做这方面的工作还要另外去学3s
关于水土保持与荒漠化的论文选题
技术层面应该有生态重建和生态补偿方面,制度建设层面有公众参与方面,多看看这方面的文献咯
荒漠化改善与农业的发展
流域综合治理;区域水土保持;水土保持监测等。
关于水土保持与荒漠化的论文标题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nd Desertification Control),是一门环境生态类学科,属于理、工、农、水、林等专业交叉性学科,主干学科为水土保持工程学、地质地貌学、普通植物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林学,为国家农业和环境类重点学科。培养具有生物学、环境科学、水土保持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水土保持、防沙治沙的规划设计方法和监测、评价技术;熟悉我国林业、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生态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国内外水土保持与荒漠化监测、防治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有关国际公约,同时结合所设置的选修课程,夯实基础,拓展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
为什么要防治土地荒漠化?土地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主要是指异常的气候条件,特别是严重的干旱条件,由此造成植被退化,风蚀加快,引起荒漠化。人为因素主要指过度放牧、乱砍滥伐、开垦草地并进行连续耕作等,由此造成植被破坏,地表裸露,加快风蚀或雨蚀。就全世界而言,过度放牧和不适当的旱作农业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发生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同样,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用水管理不善,引起大面积土地盐碱化,也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从亚太地区人类活动对土地退化的影响构成来看,植被破坏占37%,过度放牧占33%,不可持续农业耕种占25%,基础设施建设过度开发占5%。非洲的情况与亚洲类似,过度放牧、过度耕作和大量砍伐薪村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荒漠化的主要影响是:土地生产力的下降和随之而来的农牧业减产,相应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一系列社会恶果,在极为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造成大量生态难民。在1984-1985年的非洲大饥荒中,至少有3000万人处于极度饥饿状态,1000万人成了难民。据1997年联合国沙漠化会议估算,荒漠化在生产能力方面造成的损失每年接近200亿美元。1980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进一步估算了防止干旱土地退化工作失败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估计在未来20年总共约损失5200亿美元。199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估计由于全球土地退化每年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约423亿美元(按1990年价格计算)如果在下一个20年里在防止土地退化方面继续无所作为,损失总共将高达8500亿美元。从各大洲损失比较来看,亚洲损失最大,其次是非洲、北美洲、澳洲、南美洲、欧洲。从土地类型来看,放牧土地退化面积最大,损失也最大,灌溉土地和雨浇地受损失情况大致相同。从1980年和1990年所作估算的比较来看,由于世界各国防治土地荒漠化的进展甚微,在1978-1991年间,全世界的直接损失约为3000-6000亿美元。这尚不包括荒漠化地区以外的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我国荒漠化类型及其分布我国有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土镶盐渍化等4种类型的荒漠化土地我国风蚀荒漠化土地面积7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于旱、半干旱地区,在各类型荒漠化土地中是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一种其中,干旱地区约有6万平方公里,大体分布在内蒙古狼山以西,腾格里沙漠和龙首山以北包括河西走廊以北、柴达木盆地及其以北、以西到西藏北部半干旱地区约有49.2万平方公里,大体分布在内蒙古狼山以东向南,穿杭锦后旗、橙口县、乌海市,然后向西纵贯河西走廊的中一东部直到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呈连续大片分布怎样防治土地沙漠化?具体措施包括:(1)抓紧落实草原家庭承包制;(2)限定最高草原载畜量,建立草原监理制度,严禁超载放牧;(3)搞好草原围栏,围栏旁边要种树;(4)改变饲养方式,推行牲畜舍圈养或划区轮牧;(5)加强对草原的养护,大力防治草原病虫鼠害;(6)采取草地复壮措施。在西部地区广布的山地和丘陵上,由水力引起的土壤侵蚀比较突出,导致土地质量下降,生产潜力衰退。因此必须加强对长江上中游山地环境的整治工作。具体措施和方法包括:(1)全面规划,综合治理。(2)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3)水土保持的管理和监测。(4)退化坡地改良与退耕还林还草是一项重要措施,但一些散居在缺乏基本生存条件地区的农民领取退耕补给的粮钱后,仍然靠山吃山,开荒、砍树、挖草。形成“越砍越荒、越越砍”的恶性循环。因此政府应创造条件,把分散居住在生活条件特别恶劣地区贫困人口逐步迁移出来,安置到适宜生存和发展的地区,从根本上解决生态保护和这些人口的脱贫问题。同时也抓紧落实退耕还林还草。生物措施是指通过建立人工植被,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最终达到防止风沙危害,治理和开发利用荒漠化土地的目的。实践表明,生物措施是防止荒漠化的根本措施。机械和化学措施通常被作为生物措施的辅佐措施。防止荒漠化的主要生物技术措施为营造防风固沙林、农田防护林以及退化植被的保护和恢复。具体来说有3种方式,即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和封沙育林育草。
荒漠化改善与农业的发展
关于水土保持与荒漠化的论文题目
别学不如学水利水电我就是这个专业的什么都涉及都不专以后如果要做这方面的工作还要另外去学3s
为什么要防治土地荒漠化?土地荒漠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综合作用的结果。自然因素主要是指异常的气候条件,特别是严重的干旱条件,由此造成植被退化,风蚀加快,引起荒漠化。人为因素主要指过度放牧、乱砍滥伐、开垦草地并进行连续耕作等,由此造成植被破坏,地表裸露,加快风蚀或雨蚀。就全世界而言,过度放牧和不适当的旱作农业是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发生荒漠化的主要原因。同样,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用水管理不善,引起大面积土地盐碱化,也是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从亚太地区人类活动对土地退化的影响构成来看,植被破坏占37%,过度放牧占33%,不可持续农业耕种占25%,基础设施建设过度开发占5%。非洲的情况与亚洲类似,过度放牧、过度耕作和大量砍伐薪村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荒漠化的主要影响是:土地生产力的下降和随之而来的农牧业减产,相应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一系列社会恶果,在极为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造成大量生态难民。在1984-1985年的非洲大饥荒中,至少有3000万人处于极度饥饿状态,1000万人成了难民。据1997年联合国沙漠化会议估算,荒漠化在生产能力方面造成的损失每年接近200亿美元。1980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进一步估算了防止干旱土地退化工作失败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估计在未来20年总共约损失5200亿美元。1992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估计由于全球土地退化每年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约423亿美元(按1990年价格计算)如果在下一个20年里在防止土地退化方面继续无所作为,损失总共将高达8500亿美元。从各大洲损失比较来看,亚洲损失最大,其次是非洲、北美洲、澳洲、南美洲、欧洲。从土地类型来看,放牧土地退化面积最大,损失也最大,灌溉土地和雨浇地受损失情况大致相同。从1980年和1990年所作估算的比较来看,由于世界各国防治土地荒漠化的进展甚微,在1978-1991年间,全世界的直接损失约为3000-6000亿美元。这尚不包括荒漠化地区以外的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我国荒漠化类型及其分布我国有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土镶盐渍化等4种类型的荒漠化土地我国风蚀荒漠化土地面积7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于旱、半干旱地区,在各类型荒漠化土地中是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一种其中,干旱地区约有6万平方公里,大体分布在内蒙古狼山以西,腾格里沙漠和龙首山以北包括河西走廊以北、柴达木盆地及其以北、以西到西藏北部半干旱地区约有49.2万平方公里,大体分布在内蒙古狼山以东向南,穿杭锦后旗、橙口县、乌海市,然后向西纵贯河西走廊的中一东部直到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呈连续大片分布怎样防治土地沙漠化?具体措施包括:(1)抓紧落实草原家庭承包制;(2)限定最高草原载畜量,建立草原监理制度,严禁超载放牧;(3)搞好草原围栏,围栏旁边要种树;(4)改变饲养方式,推行牲畜舍圈养或划区轮牧;(5)加强对草原的养护,大力防治草原病虫鼠害;(6)采取草地复壮措施。在西部地区广布的山地和丘陵上,由水力引起的土壤侵蚀比较突出,导致土地质量下降,生产潜力衰退。因此必须加强对长江上中游山地环境的整治工作。具体措施和方法包括:(1)全面规划,综合治理。(2)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3)水土保持的管理和监测。(4)退化坡地改良与退耕还林还草是一项重要措施,但一些散居在缺乏基本生存条件地区的农民领取退耕补给的粮钱后,仍然靠山吃山,开荒、砍树、挖草。形成“越砍越荒、越越砍”的恶性循环。因此政府应创造条件,把分散居住在生活条件特别恶劣地区贫困人口逐步迁移出来,安置到适宜生存和发展的地区,从根本上解决生态保护和这些人口的脱贫问题。同时也抓紧落实退耕还林还草。生物措施是指通过建立人工植被,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最终达到防止风沙危害,治理和开发利用荒漠化土地的目的。实践表明,生物措施是防止荒漠化的根本措施。机械和化学措施通常被作为生物措施的辅佐措施。防止荒漠化的主要生物技术措施为营造防风固沙林、农田防护林以及退化植被的保护和恢复。具体来说有3种方式,即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和封沙育林育草。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and Desertification Control),是一门环境生态类学科,属于理、工、农、水、林等专业交叉性学科,主干学科为水土保持工程学、地质地貌学、普通植物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林学,为国家农业和环境类重点学科。培养具有生物学、环境科学、水土保持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水土保持、防沙治沙的规划设计方法和监测、评价技术;熟悉我国林业、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生态环境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国内外水土保持与荒漠化监测、防治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有关国际公约,同时结合所设置的选修课程,夯实基础,拓展知识面,提高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