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论文
旅游与旅游文化论文
伴着北京奥运的声声捷报,周六下午结束了甘肃新疆之旅,今天特来向久违了的博友们问好! 八天的行程,匆匆忙忙,有一些遗憾,但更多的是惊喜和感慨。回来后时间紧迫,工作任务也重,一路的风景描述和观感,恐怕没时间来进行了,先慢慢上些相片吧。 第一站--兰州 应该说,兰州只是旅游的一个中转站,风景名胜比其他地方相对要逊色一点,但其历史文化底蕴,却有很深的渊源。始建于公元前86年,叫金城,已近2100年的历史了,在隋文帝时开始就叫兰州了,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后来建制的几度变化,见证了中华大地历史的演变。 兰州是唯一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走在中山桥,即号称“天下第一桥”--黄河铁桥上,看着滚滚黄河水,由西向东奔流而去,难以想象20世纪初当年德国、美国工程师和华洋工匠,是如何不远万里,从德国运来建设材料,创造并结束了黄河上游千百年来没有永久性桥梁的壮举。后来,也是在这里的对河两岸,彭德怀率军和马步芳曾在此激战,解放了兰州 沿河两岸,风景秀美,其景色也不亚于我们的沿江风光带,怀着极大的兴趣,乘坐了羊皮筏子,在黄河上激情漂流了一躺,爽呀!羊皮筏子,是一个古老的交通工具了,由整个羊皮,吹气后,栓在一起,形成筏子,即“以羊皮为囊,吹气实之浮于水”。 接下来,登上白塔山,观看兰州市全景;参观黄河母亲雕像 途中还路过了甘肃人民出版社,其主要刊物,大家都知道的---《读者》,其发行量已达1000万册,综合类杂志亚洲第一,世界第四,仅次于《时代周刊》、《读者文摘》、《国家地理杂志》。 走马观花,兰州的印象不是太深,我们更期待下一站--嘉峪关 从兰州乘了一夜的火车,清晨起来,见到车窗外,南边是连绵的祁连山脉,终年未消的积雪,一直向西延伸,好象列车永远也无法跑到它的尽头;北边,放眼望去,人烟稀少,树木罕见,很是荒凉啊。到嘉峪关市下车,早餐后,就直奔嘉峪关而来。 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是保存程度最好的一座古代军事城堡。嘉峪关关城布局合理,建筑得法。关城有三重城郭,多道防线,城内有城,城外有壕,形成重城并守之势。嘉峪关地势天成,攻防兼备,与附近的长城、城台、城壕、烽燧等设施构成了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又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关城内现有的建筑主要有游击将军府、官井、关帝庙、戏台和文昌阁。每个城门口都有“士兵”把守,还不是有“军士巡逻”,校场内“练兵”的鼓声、厮杀呐喊不绝入耳,站在城楼上眺望,既可想象当年盛唐时期丝绸之路上中西文化交流的盛况,也能感受当年“醉卧沙场”恢弘壮阔的边塞风光,又仿佛自己回到了古代,如号令千军万马的将军,点将演兵,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旅游文化的历史本真性(一) 旅游文化蕴含真实的历史文化。历(厯)在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字形,就是一只脚,表示人穿过树林。汉代徐慎所著的《说文解字》里便说:“历,过也,传也。”“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艺术、宗教、神话、法律、风俗以及其它社会现象。”(英国IB泰勒)旅游文化作为一种历史和文化,应该“真实”,这种真实,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不是靠拉几个“洋专家”,“土权威”捏造、篡改的历史。在这场“丝路起点”争论中。河南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河南大学易学考古研究所所长蔡运章在古籍《穆天子传》找到了佐证:西周时期穆天子从洛阳出发,西游到昆仑山会见西王母。这种带有传奇色彩的“佐证”,只能是传说而已,笔者认为并不能构成历史文化的真实场景。获取历史本真的方法很多,特别是“丝绸之路”作为涉及气象、宗教、贸易、艺术等方面的特质“旅游产品(旅游资源)”,更应运用现代的考古方法进行科学断定,通过多方面寻找史料,多方论证,才能还原其本真性。(二) 旅游文化的真实性也是相对的。要绝对复原“丝绸之路”是不可能的。在研究时,我们应尽可能的在现阶段考虑周全。在张骞出使西域前,也有零碎的丝绸资料可走。蔡运章先生认为,早在张骞出使西域前,丝绸之路已经开通。商代时期,中原到西域就有一条“玉石之路”,安阳殷墟富豪墓以及洛阳一些富豪墓里出土的玉器有不少是来自新疆的和田玉。事实上,商州时期,直至张骞出使,长安以西是蛮荒之地,汉朝对此冷淡,甚至有放弃掉“凉州”的打算。我们研究问题,要用哲学的观点,应该分清主次和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研究“丝绸之路”要首先确定其历史概念上的内涵和外延。唯有张骞是代表大汉政府主权国家出使西域的,这是其一;学术界认可研究丝绸之路的起止时间和起止路线已有定论,就应在这个范畴内深入研究,这是其二。丝绸之路陆路有三条,在历史中有过演变,但应有一个公认的界定。当然,我们不应反对历史的置疑和推敲,但任何一种颠覆是要有根据的。所以,旅游文化的本真性是相对的,应考虑旅游、历史、文化三者的最佳结合。这样才有研究价值和意义。一些考古的东西仅限于历史的范畴,对旅游文化的作用应有所选择。经过慎重考虑,中国专家目前侧重于主张以张骞出使西域时间为起点,清中期为时间终点,这一主张在“新疆会议”上基本被中亚沿线国家接受。(三) 旅游文化的历史本真性还表现在它的“真实性”不受政府及其媒体的歪曲。政府出于政治目的,经济意识或者为了迎合某种观点、理论,主导宣传、媒体轰炸,造成旅游文化的历史本真性在体验、传播中褪色或者变味。西安、洛阳媒体报道时各有偏颇,缺乏“中立”立场,这也许是为了制造新闻“卖点”。但有点“祸国殃民,贻误子孙”。洛阳媒体在对“新疆会议”上的《初步行动计划》表述有意篡改,这种“黑色幽默”有悖于职业良知。旅游文化主体从心理上需要真实的历史文化,旅游文化作为一种学术探讨,不应将民间调查上升到学术依据。旅游客体应反映客观的历史文化,旅游文化媒介需要掌握、了解真实、准确、最新的历史文化。我们应尊重旅游文化的历史本真性,探首溯源,赋于客观真实历史意义上的旅游文化,才能发展本地、本区域、本民族的旅游文化。旅游文化的市场商品性(一) 旅游文化作为一种旅游主体、客体、媒介各种关系的总和,在初期表现为旅游资源,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旅游产品。一旦形成旅游产品,其市场商品性随之而来。“丝绸之路起点”之争,说白了是一种旅游资源、旅游产品与旅游文化之争,西安、洛阳两城市都想站在文化的“高地”,用“丝绸之路起点”这种旅游文化世界知名品牌支撑自己的城市文化,塑造城市良好的品牌形象,让城市在整体竞争中获胜。(二) 旅游文化应该在市场上商品化,但不能违背旅游文化的真实历史。西安、洛阳之争,不仅仅看到联合国对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的经济援助,还在于旅游产品的进一步开发,城市文化内涵的提升。在今天,各个旅游城市利用文化品牌进行城市经营,加快国际化旅游城市进程中,应尊重旅游文化的真实历史,走市场化道路,不要大肆铺张,大建一些虚无的城市广场、城市标志等,违背商品的市场价值规律。(三) 旅游已成为城市的“名片”,旅游文化更是“名片”的“芯片”。西安、洛阳两城市渴望自己的城市明确定位,希望早日打造城市的旅游文化品牌,应该按照旅游、历史、文化的规律办事,并要分析、研究旅游文化的特殊性,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风貌,不要一方面大搞古城拆迁,一方面大搞新城建设。笔者看到西安、洛阳两个城市及两个城市在旅游文化经营方面旧城已经破坏十分严重,新城的快速建设让旅游文化消失殆尽。所以说,旅游文化不是一种简单的文化,应统筹考虑,从城市的色彩定位、形象等各个方面来最终确定自己的特色。例如,北京的胡同文化,广东的汉奸别墅,湖南的清代妓院遗址,长安古乐等等旅游文化内容(类别)应有选择性的接收或者传承。七、结尾西安、洛阳两城市争夺“丝绸之路起点”这一事件,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两个城市对旅游文化的重视,旅游文化已成为旅游城市的核心竞争力,“走向共赢”是最好的选择,但这种选择,不是打着中华民族“和为贵”的旗帜,漠视旅游文化历史本真性的选择。也不是为了保住洛阳加入申遗名单,在“不影响西安”的前提下,将始点由西安东移至洛阳。丝绸之路在世界的商贸、文化、交流上是有重要作用,当前,商贸交易有“回潮”趋势,备受沿线各国关注。其申遗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巨大的工程,任何一国无法单独申报,申遗工作应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据悉,这个政府关于丝绸之路申遗的准备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西安作为起点城市,在重新设立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汉长安城、唐大明宫、西安碑林等将作为丝绸之路的捆绑项目出现;丝绸之路在甘肃省全长1600公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考察组对天水麦积山、武威文庙、天梯山石窟、张掖大佛寺,以及嘉峪关和魏晋墓等文物点进行了重点考察,包括10处石窟、6处古建、7处古遗址、4处古墓葬在内的物质遗存,被列入了申遗保护方案;作为丝绸之路的必由之路,新疆已经启动了近两年的对沿线遗址的调查、研究、保护工作除了陕西,甘肃和新疆三省,将河南(洛阳)也纳入了丝绸之路申遗项目单位,但并不是以“丝绸之路起点”的名义纳入的,主要还是考虑了其丝绸之路的遗迹。笔者考虑,可能是为了全面展示丝绸之路的演变过程。我们可以看到,甘肃在打“丝绸之路”品牌上也下了很多功夫,如成立甘肃省丝绸之路协会,办《丝绸之路》杂志,新疆,陕西也不例外。丝绸之路已成为一种驰名世界的旅游品牌,例如举办“丝绸之路国际模特大赛”等等,影响甚广。关于旅游文化及其历史所谓本真性和市场的商品性问题,笔者只是泛泛而谈,希望能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也希望更多的师长们加入到研究旅游文化学科建设、基础理论、发展探究等等问题的队伍中来,不断创新,为发展中国特色的旅游文化尽自己一点心意。
- -。已经发给你了
写这个是要收费用的。我们经常帮别人写。有的还是去评职称的。
旅游文化与旅游开发论文
旅游论文其实就是结合某个景点来分析一下旅游前景就行。比如结合特定的景区来写就行。很简单的。望采纳。
个人觉得从文化的延续、保护与传承下手比较好 旅游景点的开发总的来说不就是为了这个吗 当然对现在的人来说 或许经济性更重要 但这是一个发展方向
旅游类的论文,可根据你几年的理论和实践的学习以及对旅游行业的认识,选择最了解的部分入手,先确定范围,比如酒店管理类的、旅行社管理类的,景区管理类的,景区规划类的,最好能结合实例,对论点的论述只要言之有理,就是篇好文章。 一点点体会,我也是学旅游管理专业的。
旅游文化的历史本真性(一) 旅游文化蕴含真实的历史文化。历(厯)在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字形,就是一只脚,表示人穿过树林。汉代徐慎所著的《说文解字》里便说:“历,过也,传也。”“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艺术、宗教、神话、法律、风俗以及其它社会现象。”(英国IB泰勒)旅游文化作为一种历史和文化,应该“真实”,这种真实,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不是靠拉几个“洋专家”,“土权威”捏造、篡改的历史。在这场“丝路起点”争论中。河南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河南大学易学考古研究所所长蔡运章在古籍《穆天子传》找到了佐证:西周时期穆天子从洛阳出发,西游到昆仑山会见西王母。这种带有传奇色彩的“佐证”,只能是传说而已,笔者认为并不能构成历史文化的真实场景。获取历史本真的方法很多,特别是“丝绸之路”作为涉及气象、宗教、贸易、艺术等方面的特质“旅游产品(旅游资源)”,更应运用现代的考古方法进行科学断定,通过多方面寻找史料,多方论证,才能还原其本真性。(二) 旅游文化的真实性也是相对的。要绝对复原“丝绸之路”是不可能的。在研究时,我们应尽可能的在现阶段考虑周全。在张骞出使西域前,也有零碎的丝绸资料可走。蔡运章先生认为,早在张骞出使西域前,丝绸之路已经开通。商代时期,中原到西域就有一条“玉石之路”,安阳殷墟富豪墓以及洛阳一些富豪墓里出土的玉器有不少是来自新疆的和田玉。事实上,商州时期,直至张骞出使,长安以西是蛮荒之地,汉朝对此冷淡,甚至有放弃掉“凉州”的打算。我们研究问题,要用哲学的观点,应该分清主次和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研究“丝绸之路”要首先确定其历史概念上的内涵和外延。唯有张骞是代表大汉政府主权国家出使西域的,这是其一;学术界认可研究丝绸之路的起止时间和起止路线已有定论,就应在这个范畴内深入研究,这是其二。丝绸之路陆路有三条,在历史中有过演变,但应有一个公认的界定。当然,我们不应反对历史的置疑和推敲,但任何一种颠覆是要有根据的。所以,旅游文化的本真性是相对的,应考虑旅游、历史、文化三者的最佳结合。这样才有研究价值和意义。一些考古的东西仅限于历史的范畴,对旅游文化的作用应有所选择。经过慎重考虑,中国专家目前侧重于主张以张骞出使西域时间为起点,清中期为时间终点,这一主张在“新疆会议”上基本被中亚沿线国家接受。(三) 旅游文化的历史本真性还表现在它的“真实性”不受政府及其媒体的歪曲。政府出于政治目的,经济意识或者为了迎合某种观点、理论,主导宣传、媒体轰炸,造成旅游文化的历史本真性在体验、传播中褪色或者变味。西安、洛阳媒体报道时各有偏颇,缺乏“中立”立场,这也许是为了制造新闻“卖点”。但有点“祸国殃民,贻误子孙”。洛阳媒体在对“新疆会议”上的《初步行动计划》表述有意篡改,这种“黑色幽默”有悖于职业良知。旅游文化主体从心理上需要真实的历史文化,旅游文化作为一种学术探讨,不应将民间调查上升到学术依据。旅游客体应反映客观的历史文化,旅游文化媒介需要掌握、了解真实、准确、最新的历史文化。我们应尊重旅游文化的历史本真性,探首溯源,赋于客观真实历史意义上的旅游文化,才能发展本地、本区域、本民族的旅游文化。旅游文化的市场商品性(一) 旅游文化作为一种旅游主体、客体、媒介各种关系的总和,在初期表现为旅游资源,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旅游产品。一旦形成旅游产品,其市场商品性随之而来。“丝绸之路起点”之争,说白了是一种旅游资源、旅游产品与旅游文化之争,西安、洛阳两城市都想站在文化的“高地”,用“丝绸之路起点”这种旅游文化世界知名品牌支撑自己的城市文化,塑造城市良好的品牌形象,让城市在整体竞争中获胜。(二) 旅游文化应该在市场上商品化,但不能违背旅游文化的真实历史。西安、洛阳之争,不仅仅看到联合国对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的经济援助,还在于旅游产品的进一步开发,城市文化内涵的提升。在今天,各个旅游城市利用文化品牌进行城市经营,加快国际化旅游城市进程中,应尊重旅游文化的真实历史,走市场化道路,不要大肆铺张,大建一些虚无的城市广场、城市标志等,违背商品的市场价值规律。(三) 旅游已成为城市的“名片”,旅游文化更是“名片”的“芯片”。西安、洛阳两城市渴望自己的城市明确定位,希望早日打造城市的旅游文化品牌,应该按照旅游、历史、文化的规律办事,并要分析、研究旅游文化的特殊性,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风貌,不要一方面大搞古城拆迁,一方面大搞新城建设。笔者看到西安、洛阳两个城市及两个城市在旅游文化经营方面旧城已经破坏十分严重,新城的快速建设让旅游文化消失殆尽。所以说,旅游文化不是一种简单的文化,应统筹考虑,从城市的色彩定位、形象等各个方面来最终确定自己的特色。例如,北京的胡同文化,广东的汉奸别墅,湖南的清代妓院遗址,长安古乐等等旅游文化内容(类别)应有选择性的接收或者传承。七、结尾西安、洛阳两城市争夺“丝绸之路起点”这一事件,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两个城市对旅游文化的重视,旅游文化已成为旅游城市的核心竞争力,“走向共赢”是最好的选择,但这种选择,不是打着中华民族“和为贵”的旗帜,漠视旅游文化历史本真性的选择。也不是为了保住洛阳加入申遗名单,在“不影响西安”的前提下,将始点由西安东移至洛阳。丝绸之路在世界的商贸、文化、交流上是有重要作用,当前,商贸交易有“回潮”趋势,备受沿线各国关注。其申遗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巨大的工程,任何一国无法单独申报,申遗工作应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据悉,这个政府关于丝绸之路申遗的准备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西安作为起点城市,在重新设立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汉长安城、唐大明宫、西安碑林等将作为丝绸之路的捆绑项目出现;丝绸之路在甘肃省全长1600公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考察组对天水麦积山、武威文庙、天梯山石窟、张掖大佛寺,以及嘉峪关和魏晋墓等文物点进行了重点考察,包括10处石窟、6处古建、7处古遗址、4处古墓葬在内的物质遗存,被列入了申遗保护方案;作为丝绸之路的必由之路,新疆已经启动了近两年的对沿线遗址的调查、研究、保护工作除了陕西,甘肃和新疆三省,将河南(洛阳)也纳入了丝绸之路申遗项目单位,但并不是以“丝绸之路起点”的名义纳入的,主要还是考虑了其丝绸之路的遗迹。笔者考虑,可能是为了全面展示丝绸之路的演变过程。我们可以看到,甘肃在打“丝绸之路”品牌上也下了很多功夫,如成立甘肃省丝绸之路协会,办《丝绸之路》杂志,新疆,陕西也不例外。丝绸之路已成为一种驰名世界的旅游品牌,例如举办“丝绸之路国际模特大赛”等等,影响甚广。关于旅游文化及其历史所谓本真性和市场的商品性问题,笔者只是泛泛而谈,希望能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也希望更多的师长们加入到研究旅游文化学科建设、基础理论、发展探究等等问题的队伍中来,不断创新,为发展中国特色的旅游文化尽自己一点心意。
旅游文化学论文
论台湾旅游业的若干作用和发展特点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环境问题用其对策略论宗教文化与旅游业的关系广西与东南亚旅游业的比较和启示重新认识国内旅游业关于旅游业利用外资问题的研究我国旅游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发展旅游与保护环境中国古代的旅游活动论国内旅游业论旅游业极限容量及其确定问题还有更多: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同学 你是天府的吧
旅游文化的历史本真性(一) 旅游文化蕴含真实的历史文化。历(厯)在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字形,就是一只脚,表示人穿过树林。汉代徐慎所著的《说文解字》里便说:“历,过也,传也。”“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艺术、宗教、神话、法律、风俗以及其它社会现象。”(英国IB泰勒)旅游文化作为一种历史和文化,应该“真实”,这种真实,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不是靠拉几个“洋专家”,“土权威”捏造、篡改的历史。在这场“丝路起点”争论中。河南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河南大学易学考古研究所所长蔡运章在古籍《穆天子传》找到了佐证:西周时期穆天子从洛阳出发,西游到昆仑山会见西王母。这种带有传奇色彩的“佐证”,只能是传说而已,笔者认为并不能构成历史文化的真实场景。获取历史本真的方法很多,特别是“丝绸之路”作为涉及气象、宗教、贸易、艺术等方面的特质“旅游产品(旅游资源)”,更应运用现代的考古方法进行科学断定,通过多方面寻找史料,多方论证,才能还原其本真性。(二) 旅游文化的真实性也是相对的。要绝对复原“丝绸之路”是不可能的。在研究时,我们应尽可能的在现阶段考虑周全。在张骞出使西域前,也有零碎的丝绸资料可走。蔡运章先生认为,早在张骞出使西域前,丝绸之路已经开通。商代时期,中原到西域就有一条“玉石之路”,安阳殷墟富豪墓以及洛阳一些富豪墓里出土的玉器有不少是来自新疆的和田玉。事实上,商州时期,直至张骞出使,长安以西是蛮荒之地,汉朝对此冷淡,甚至有放弃掉“凉州”的打算。我们研究问题,要用哲学的观点,应该分清主次和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研究“丝绸之路”要首先确定其历史概念上的内涵和外延。唯有张骞是代表大汉政府主权国家出使西域的,这是其一;学术界认可研究丝绸之路的起止时间和起止路线已有定论,就应在这个范畴内深入研究,这是其二。丝绸之路陆路有三条,在历史中有过演变,但应有一个公认的界定。当然,我们不应反对历史的置疑和推敲,但任何一种颠覆是要有根据的。所以,旅游文化的本真性是相对的,应考虑旅游、历史、文化三者的最佳结合。这样才有研究价值和意义。一些考古的东西仅限于历史的范畴,对旅游文化的作用应有所选择。经过慎重考虑,中国专家目前侧重于主张以张骞出使西域时间为起点,清中期为时间终点,这一主张在“新疆会议”上基本被中亚沿线国家接受。(三) 旅游文化的历史本真性还表现在它的“真实性”不受政府及其媒体的歪曲。政府出于政治目的,经济意识或者为了迎合某种观点、理论,主导宣传、媒体轰炸,造成旅游文化的历史本真性在体验、传播中褪色或者变味。西安、洛阳媒体报道时各有偏颇,缺乏“中立”立场,这也许是为了制造新闻“卖点”。但有点“祸国殃民,贻误子孙”。洛阳媒体在对“新疆会议”上的《初步行动计划》表述有意篡改,这种“黑色幽默”有悖于职业良知。旅游文化主体从心理上需要真实的历史文化,旅游文化作为一种学术探讨,不应将民间调查上升到学术依据。旅游客体应反映客观的历史文化,旅游文化媒介需要掌握、了解真实、准确、最新的历史文化。我们应尊重旅游文化的历史本真性,探首溯源,赋于客观真实历史意义上的旅游文化,才能发展本地、本区域、本民族的旅游文化。旅游文化的市场商品性(一) 旅游文化作为一种旅游主体、客体、媒介各种关系的总和,在初期表现为旅游资源,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旅游产品。一旦形成旅游产品,其市场商品性随之而来。“丝绸之路起点”之争,说白了是一种旅游资源、旅游产品与旅游文化之争,西安、洛阳两城市都想站在文化的“高地”,用“丝绸之路起点”这种旅游文化世界知名品牌支撑自己的城市文化,塑造城市良好的品牌形象,让城市在整体竞争中获胜。(二) 旅游文化应该在市场上商品化,但不能违背旅游文化的真实历史。西安、洛阳之争,不仅仅看到联合国对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的经济援助,还在于旅游产品的进一步开发,城市文化内涵的提升。在今天,各个旅游城市利用文化品牌进行城市经营,加快国际化旅游城市进程中,应尊重旅游文化的真实历史,走市场化道路,不要大肆铺张,大建一些虚无的城市广场、城市标志等,违背商品的市场价值规律。(三) 旅游已成为城市的“名片”,旅游文化更是“名片”的“芯片”。西安、洛阳两城市渴望自己的城市明确定位,希望早日打造城市的旅游文化品牌,应该按照旅游、历史、文化的规律办事,并要分析、研究旅游文化的特殊性,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风貌,不要一方面大搞古城拆迁,一方面大搞新城建设。笔者看到西安、洛阳两个城市及两个城市在旅游文化经营方面旧城已经破坏十分严重,新城的快速建设让旅游文化消失殆尽。所以说,旅游文化不是一种简单的文化,应统筹考虑,从城市的色彩定位、形象等各个方面来最终确定自己的特色。例如,北京的胡同文化,广东的汉奸别墅,湖南的清代妓院遗址,长安古乐等等旅游文化内容(类别)应有选择性的接收或者传承。七、结尾西安、洛阳两城市争夺“丝绸之路起点”这一事件,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两个城市对旅游文化的重视,旅游文化已成为旅游城市的核心竞争力,“走向共赢”是最好的选择,但这种选择,不是打着中华民族“和为贵”的旗帜,漠视旅游文化历史本真性的选择。也不是为了保住洛阳加入申遗名单,在“不影响西安”的前提下,将始点由西安东移至洛阳。丝绸之路在世界的商贸、文化、交流上是有重要作用,当前,商贸交易有“回潮”趋势,备受沿线各国关注。其申遗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巨大的工程,任何一国无法单独申报,申遗工作应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据悉,这个政府关于丝绸之路申遗的准备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西安作为起点城市,在重新设立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汉长安城、唐大明宫、西安碑林等将作为丝绸之路的捆绑项目出现;丝绸之路在甘肃省全长1600公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考察组对天水麦积山、武威文庙、天梯山石窟、张掖大佛寺,以及嘉峪关和魏晋墓等文物点进行了重点考察,包括10处石窟、6处古建、7处古遗址、4处古墓葬在内的物质遗存,被列入了申遗保护方案;作为丝绸之路的必由之路,新疆已经启动了近两年的对沿线遗址的调查、研究、保护工作除了陕西,甘肃和新疆三省,将河南(洛阳)也纳入了丝绸之路申遗项目单位,但并不是以“丝绸之路起点”的名义纳入的,主要还是考虑了其丝绸之路的遗迹。笔者考虑,可能是为了全面展示丝绸之路的演变过程。我们可以看到,甘肃在打“丝绸之路”品牌上也下了很多功夫,如成立甘肃省丝绸之路协会,办《丝绸之路》杂志,新疆,陕西也不例外。丝绸之路已成为一种驰名世界的旅游品牌,例如举办“丝绸之路国际模特大赛”等等,影响甚广。关于旅游文化及其历史所谓本真性和市场的商品性问题,笔者只是泛泛而谈,希望能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也希望更多的师长们加入到研究旅游文化学科建设、基础理论、发展探究等等问题的队伍中来,不断创新,为发展中国特色的旅游文化尽自己一点心意。
旅游文化类论文
成都蜀文化旅游资源评析与开发建议成都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是一种无价的旅游资源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丰富的蜀文化资源是古蜀先民留给我们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珍宝,我们应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将文化优势转化为旅游优势,推进成都文化旅游的纵深发展。一、蜀文化及蜀文化旅游资源的涵义“蜀文化”简而言之即蜀人的文明,是蜀地人民在数千年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蜀文化”的概念是在20世纪50年代,由徐中舒、蒙文通等老一辈史学家率先提出的,它是以一个族称命名的考古学文化,它包含了三星堆文化、十二桥文化和战国时期的文化(又称青羊宫文化),是继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宝墩文化之后的考古学文化。蜀文化旅游资源是指以蜀文化为支撑,客观存在于“蜀”这个地域空间并因其独特的文化价值而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旅游吸引物。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谭继和研究员曾以时间为线索对蜀文化人文旅游资源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江源文明水利工程系列;古蜀文明历史古迹遗址系列;秦汉与三国蜀汉历史文物古迹遗址系列;唐宋至明清四川历史文物古迹、遗址、陵寝系列。二、成都蜀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内涵丰富、文化厚重的优势成都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城市文明的起源地之一,有4500年以上的文明发展史。成都早在一万多年前就已成为蜀族先民活动的中心和舞台。成都作为蜀汉政权的首都,处于蜀文化的核心地位。成都的蜀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内涵丰富、文化厚重的优势,具体表现在:①以“金沙”为代表的古蜀文化旅游资源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价值。成都城市是在灿烂的古蜀文化的基础上孕育而成,众多新石器遗址广泛分布于成都平原及岷山区域,金沙遗址、十二桥商周建筑遗址、新都区水观音、羊子山土台、古蜀船棺葬等遗址望帝、丛帝陵等均是古蜀文明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址,它们神奇、神秘和神妙,令人叹为观止。当然还有有关古蜀的各种传说、文献和民俗,也是蜀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极具浪漫色彩的诗文及传说,同样是具有极大开发利用价值的文化旅游资源。两者组成了一条完整的古蜀文化链条,充分展示了古蜀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具有重大科学研究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②以武侯祠、南郊公园为代表的三国文化旅游资源蕴涵大量的历史文化典故。三国文化影响深远,遍及欧美等世界各地,成都是蜀汉政权的首都,三国文化积淀在成都地区特别丰厚,在现今的城市中,成都留下了最丰富的三国遗迹。武侯祠是三国文化中最主要的代表,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是是全国最负盛名的诸葛亮、刘备纪念地和全国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馆内拥有诸葛亮殿、刘备殿、刘备陵园、鼓楼、桂荷楼、琴亭等重要古迹,以及大量具有珍贵价值的牌匾楹联和馆藏文物。三国文化长期以来已经渗透到成都人生活中的各个层面,在在人们的记忆中、市民的口碑中,都能看到三国文化的影响,除了武侯祠,成都的大街小巷,许多为人熟知的地名皆因三国而来,如九里堤原叫糜枣堰,又称刘公堤、侍郎堤。始建于唐代乾符年间(874~879年),宋代重建,是为了防洪而建。从清代中后期开始,因“蜀人每事好归诸葛亮”,九里堤又称“诸葛堤”。③“诗歌文化”旅游资源展示出成都优雅的人文氛围。灵秀的蜀地山川、古代成都的闲适富庶和神秘的古蜀文化养育和熏陶了中国历史上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古代的“三苏”、扬雄、司马相如、李白、杜甫、苏轼、陆游,再到现代的巴金、郭沫若……,虽然有的并没有出生在成都,但曾经在成都获得更多灵感,迎来他们创作的高峰期,如:我国唐代“诗圣”杜甫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先后居住近四年,留下诗作二百四十余首,其中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夜喜雨》、《蜀相》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成都杜甫草堂因诗名扬天下,借诗圣而后世流芳,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还有许多中国古代的著名诗人都到过蜀中,在成都留下了一处处风流胜迹,如: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风流佳话而演绎的琴台、文君井等一系列古迹,还有薛涛望江楼、陆游祠、杨升庵桂湖,等等。诗宗文豪的创作活动为成都留下了魅力无穷的诗歌文化宝库,给成都营造出非常优雅的人文氛围和社会生活情调,使成都成为文化旅游的向往之都。④以青城山、青羊宫为代表的道教文化旅游资源是本土宗教的重要载体。道教是在中国古代社会宗教信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宗教,具有民族思想和信仰的特征。中国道教从创教以来,~直道脉不断,成为中国的本土宗教。成都是道教的发源地和发祥地。相传东汉末年,道教创始人张道陵曾在此设坛布道,晋唐以后宫观林立,极盛时达一百余座,称为“第五洞天”,自古为探幽访胜和隐居修炼之地。青城山也成为了道教的祖庭和圣地。青城山列入联合国文化遗产保护区后,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成为了人类共有的文化遗产之地和朝拜、观光的圣地。成都青羊宫则是中国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道观,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宫观。殿内九米多高的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等像,堪为全国道观一流。青羊宫原名青羊肆。据《道藏辑要》记载,这里曾是老君为关令尹喜真人演法传道之所,后名青羊观,玄中观。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扩建后改名为青羊宫。⑤以文殊院、昭觉寺、宝光寺为代表的蜀禅文化旅游资源是佛教文化重要载体。佛教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宗教,据考古材料证明,早在东汉时佛教己传入蜀地。成都作为中国佛教文化的重镇,历朝历代高僧大德辈出,对蜀文化的影响极为巨大。入唐以后,佛教禅宗在蜀地发展极盛,产生了一大批杰出人物,如唐代禅宗十大家中就有马祖道一、圭峰宗密等五家是蜀中人,隋唐、两宋时期,蜀中佛教文化更一度冠盖于全国,以至于宋代第一大文豪、大诗人苏东坡曾赞叹道:“成都,西南大都会也,佛事最胜。”蜀中佛教文化的影响深远,至今仍在海内外享有崇高威望。成都著名的寺院有文殊院、昭觉寺、石经寺,宝光寺,灵岩寺等。众多的禅林古刹,既是众多佛教徒朝圣拜祖的圣殿,同时也构成了蜀文化的一大景观。⑥以马镇、平乐古镇为代表的古城古镇旅游资源是蜀地乡土文化最典型、最生动、最直观的写照。距成都郫县县城9公里的古城镇古名“马镇”,又称马街,早在三国时代,蜀汉大将魏延曾在此屯兵养马而得名,20世纪40年代初改称古城。古城内的蜀汉街古韵犹存,唐街古风遗响,宋街、明清街更是阡陌交通,人来车往。街道两旁的仿古建筑,旌旗猎猎,商贾云集,展现的是一派古文化、古街坊、古建筑的韵律。古城还是成都平原上著名的竹编、棕编、草编的“三编”之乡,其编织工艺源于宋代,产品精巧纤丽,远销东亚、东南亚一带,是颇具地方特色的旅游工艺品。古城的武术源远流长,早在三国蜀汉时代就已开展。成都周边有十大著名古镇,各具特色,或历史久远,或文化深厚,或建筑精巧,或依山傍水,或习俗奇异,或地理位置突出。其中,邛崃平乐古镇、大邑安仁古镇、黄龙溪古镇、洛带客家古镇都是成都市古镇代表,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情。邛崃平乐古镇始建于隋代,史为南方丝绸之路第一驿站;安仁古镇秀美清丽;黄龙溪古镇以浪漫水乡表达浓郁的民俗风情;洛带古镇是中国最大的也是唯一的客家古镇。⑦以川菜、川酒、川茶为代表的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品位独特。成都美食源远流长,川菜、火锅、特色小吃闻名遐迩,享有“中国美食之都”的美誉。川菜在我国八大菜系中名列第二位,仅次于北方菜的代表鲁菜,具有干烧、干煸、鱼香、宫保、麻辣、怪味、椒麻、红油八大特色,拥有4000多个菜肴点心品种,原料有江团、岩鲤、雅鱼等珍品以及银耳、竹荪、香菇等土特产。著名的菜点有:宫保鸡盯麻婆豆腐、回锅肉、夫妻肺片、赖汤圆、龙抄手等。醇香浓郁的川酒最能体现四川天府之国精髓,五谷精华和着四川人性格的火辣、善良、辛勤、勇敢、智慧都尽在川酒那醇、香、辣、回味悠长的酒水里被一一体现得淋漓尽致。四川几千年的文化、风俗都溶进了清洌、酣香的酒水里。另外,自古就有“蜀土茶称圣”的说法,唐宋时期,川茶产量居当时各地首位。⑧以成都灯会、花会为代表的民间节庆旅游资源尽显蜀地遗风。每年的节庆盛会都是传承数千年的民俗和民间风情,无疑也是蜀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蜀地民风纯朴,一向为人所称道。蜀地风范和遗风在我国民俗史上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至今仍保留在大众的生活中,影响着一代代成都人。成都的民俗文化类资源丰富多彩历史悠久,如:正月元宵灯会起于唐时。唐玄宗幸蜀曾在元霄上街现灯,有青羊宫的道灯,昭觉寺的佛灯,大葱寺的水灯,从此形成极富特色的成都灯会。新中国成立后,成都灯会集中到青羊宫举办,一年一次,成为春节期间人们游乐的重要去处。除此之外还有流行于郫县一带的望丛歌会,新津龙舟会,都江堰清明会和放水节等。三、成都蜀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建议①设立以展示蜀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标志形象。成都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值得作为标志的形象很多,但确立为旅游标志的形象应该具有独特性和易识别性,具有较强的传播功能,并能彰显文化。几年前,与三星堆考古齐名的金沙遗址震惊中国考古界,其间出土的“太阳神鸟金箔”,更是让人兴奋不已,叹为观止。太阳神鸟金箔图案为十二个火焰组成的圆环,内有镂空的四个“三组鸟”。“太阳神鸟”的形象是古代先民“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体现,作为古蜀人崇拜太阳神的象征,表达了追求光明、团结奋进、和谐包容的精神寓意,不仅是古蜀先民勤劳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风貌的体现。它激情洋溢,轻盈飞扬,极富美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并且,它已被确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这是成都1060万人民的荣耀,同时,太阳神鸟作为古蜀文明的表现,具有作为成都旅游的标志物形象的特点和优势,能较好的突出成都的特色。②整合蜀文化旅游资源,建设旅游精品线路。成都文化旅游的发展应遵循“文化——商品——品牌——名牌”的轨迹发展,即通过“利用蜀文化优势——创造特色旅游商品——树立旅游品牌——打造精品名牌”来发展旅游市场。以蜀文化为主线,尽快整合现有蜀文化旅游产品,将分散的景点按一定的主题串连起来,根据其分布状况,推出几条精品线路:第一,古蜀文明遗址游:金沙遗址——十二桥商周建筑遗址——成都古蜀船棺合葬墓——水井街酒坊遗址。(成都市区内小环形旅游圈);新都区水观音——郫县杜宇的杜鹃城——温江区柏灌墓、鱼凫墓——双流县瞿上王城。(成都大环形旅游圈)第二,陵寝文化游:望帝丛帝陵——后蜀和陵——前蜀永陵——武侯祠——明蜀僖王陵。第三,诗歌文化游:杜甫草堂——望江楼薛涛纪念园林——郫县扬雄庐墓园。第四,蜀禅文化游:宝光寺——昭觉寺——文殊院——大慈寺——石经寺。第五,道教文化游:青羊宫——青城山——鹤鸣山——纯阳观。第六,古镇文化游:黄龙溪古镇——平乐古镇——西来古镇。第七,民俗文化游:文殊坊——宽窄巷子——民俗公园。第八,美食文化游:成都名小吃——成都茶馆——川菜——火锅。③加大民间艺术的保护,发展特色旅游商品。成都拥有像川剧、皮影戏、四川木偶戏、杨琴、金钱板、清音、花鼓、车灯等大量民间文艺资源,加大对它们的保护和利用对成都发展文化旅游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成都还有大量的民间制作工艺,且都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科学研究价值和市场经济价值。如:成都的蜀锦绚丽多彩,美如云霞,是我国织棉工艺中的一朵奇葩,它与云锦、宋锦并誉为中国三大名锦。蜀绣更是驰名世界,它与苏绣、湘绣、和粤绣被称为中国“四大名绣”。此外,漆器久负盛名,金银丝织品、瓷胎竹编闻名遐迩。成都拥有如此丰富的民间艺术资源和制作工艺,因此,探讨如何把文化与经济结合起来,把民间艺术与市场效益结合起来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应进一步保护民族工艺和民间艺术,提高民间工艺品制作水平,尤其是蜀锦、蜀绣、漆器、瓷胎竹编、竹丝画、树皮画等工艺。其次,政府应在财政税收上给予优惠,鼓励根据市场需求及时组织旅游商品生产。此外,还可建立成都蜀文化工艺美术展览馆,一方面,为国内外旅游者充分展示成都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另一方面,为他们提供欣赏、购买的场所。④举办形式多样、文化品位高的旅游节庆活动。旅游节庆活动既是一种专项旅游产品,而且还是一种有效的旅游促销活动,更是旅游娱乐的重要形式。节庆己成为许多城市和地区的文化品牌。节庆旅游可以使旅游者获得知识和精神上的享受,各种节庆活动己经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各地历史条件、地理环境的不同,各地的地区文化、民俗等差异性,各地所举办的节庆活动也各不相同。因此,各地应举办极具本土特色的节庆活动,以独特的形象吸引区域内外的游客,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全面发展。节庆活动也为蜀文化的展示提供了有效的平台,如:都江堰的“放水节”就是一个以水为媒,融乡情、文化、经贸于一体,充分展现都江堰千年水文化风采的一个大型节庆活动。另外,蜀文化精品展、武侯三国文化节等活动展示了古蜀和三国文化的厚重;草堂人日吟诗会、“草堂听琴”中秋赏月等活动则体现了唐代诗歌文化的典雅,反映了四川成都的民俗文化特色。蜀文化中可以为旅游开发利用的资源异常丰富,如果将这些文化资源中的民俗风情和旅游结合起来,可以打造出更多、更具吸引力和高品位的旅游产品。如:以“永陵”为载体,依托王建墓24乐伎石刻,复原制作其乐器,创作一台“蜀国弦”或“蜀宫伎乐”,作为永陵博物馆的经常演奏曲目可以恢弘“古代东方世界的音乐之都”的特色;以“金沙”为载体打造精品文化品牌可以展示古蜀文明,成都已推出了具有轰动效应的《金沙》音乐剧和极具特色的《梦回金沙》的4D电影。并于2009年春节开始打造首届金沙太阳节,推广金沙文化和古蜀文明。
写这个是要收费用的。我们经常帮别人写。有的还是去评职称的。
旅游文化的历史本真性(一) 旅游文化蕴含真实的历史文化。历(厯)在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字形,就是一只脚,表示人穿过树林。汉代徐慎所著的《说文解字》里便说:“历,过也,传也。”“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艺术、宗教、神话、法律、风俗以及其它社会现象。”(英国IB泰勒)旅游文化作为一种历史和文化,应该“真实”,这种真实,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不是靠拉几个“洋专家”,“土权威”捏造、篡改的历史。在这场“丝路起点”争论中。河南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河南大学易学考古研究所所长蔡运章在古籍《穆天子传》找到了佐证:西周时期穆天子从洛阳出发,西游到昆仑山会见西王母。这种带有传奇色彩的“佐证”,只能是传说而已,笔者认为并不能构成历史文化的真实场景。获取历史本真的方法很多,特别是“丝绸之路”作为涉及气象、宗教、贸易、艺术等方面的特质“旅游产品(旅游资源)”,更应运用现代的考古方法进行科学断定,通过多方面寻找史料,多方论证,才能还原其本真性。(二) 旅游文化的真实性也是相对的。要绝对复原“丝绸之路”是不可能的。在研究时,我们应尽可能的在现阶段考虑周全。在张骞出使西域前,也有零碎的丝绸资料可走。蔡运章先生认为,早在张骞出使西域前,丝绸之路已经开通。商代时期,中原到西域就有一条“玉石之路”,安阳殷墟富豪墓以及洛阳一些富豪墓里出土的玉器有不少是来自新疆的和田玉。事实上,商州时期,直至张骞出使,长安以西是蛮荒之地,汉朝对此冷淡,甚至有放弃掉“凉州”的打算。我们研究问题,要用哲学的观点,应该分清主次和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研究“丝绸之路”要首先确定其历史概念上的内涵和外延。唯有张骞是代表大汉政府主权国家出使西域的,这是其一;学术界认可研究丝绸之路的起止时间和起止路线已有定论,就应在这个范畴内深入研究,这是其二。丝绸之路陆路有三条,在历史中有过演变,但应有一个公认的界定。当然,我们不应反对历史的置疑和推敲,但任何一种颠覆是要有根据的。所以,旅游文化的本真性是相对的,应考虑旅游、历史、文化三者的最佳结合。这样才有研究价值和意义。一些考古的东西仅限于历史的范畴,对旅游文化的作用应有所选择。经过慎重考虑,中国专家目前侧重于主张以张骞出使西域时间为起点,清中期为时间终点,这一主张在“新疆会议”上基本被中亚沿线国家接受。(三) 旅游文化的历史本真性还表现在它的“真实性”不受政府及其媒体的歪曲。政府出于政治目的,经济意识或者为了迎合某种观点、理论,主导宣传、媒体轰炸,造成旅游文化的历史本真性在体验、传播中褪色或者变味。西安、洛阳媒体报道时各有偏颇,缺乏“中立”立场,这也许是为了制造新闻“卖点”。但有点“祸国殃民,贻误子孙”。洛阳媒体在对“新疆会议”上的《初步行动计划》表述有意篡改,这种“黑色幽默”有悖于职业良知。旅游文化主体从心理上需要真实的历史文化,旅游文化作为一种学术探讨,不应将民间调查上升到学术依据。旅游客体应反映客观的历史文化,旅游文化媒介需要掌握、了解真实、准确、最新的历史文化。我们应尊重旅游文化的历史本真性,探首溯源,赋于客观真实历史意义上的旅游文化,才能发展本地、本区域、本民族的旅游文化。旅游文化的市场商品性(一) 旅游文化作为一种旅游主体、客体、媒介各种关系的总和,在初期表现为旅游资源,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旅游产品。一旦形成旅游产品,其市场商品性随之而来。“丝绸之路起点”之争,说白了是一种旅游资源、旅游产品与旅游文化之争,西安、洛阳两城市都想站在文化的“高地”,用“丝绸之路起点”这种旅游文化世界知名品牌支撑自己的城市文化,塑造城市良好的品牌形象,让城市在整体竞争中获胜。(二) 旅游文化应该在市场上商品化,但不能违背旅游文化的真实历史。西安、洛阳之争,不仅仅看到联合国对丝绸之路沿线城市的经济援助,还在于旅游产品的进一步开发,城市文化内涵的提升。在今天,各个旅游城市利用文化品牌进行城市经营,加快国际化旅游城市进程中,应尊重旅游文化的真实历史,走市场化道路,不要大肆铺张,大建一些虚无的城市广场、城市标志等,违背商品的市场价值规律。(三) 旅游已成为城市的“名片”,旅游文化更是“名片”的“芯片”。西安、洛阳两城市渴望自己的城市明确定位,希望早日打造城市的旅游文化品牌,应该按照旅游、历史、文化的规律办事,并要分析、研究旅游文化的特殊性,保护城市的历史文化风貌,不要一方面大搞古城拆迁,一方面大搞新城建设。笔者看到西安、洛阳两个城市及两个城市在旅游文化经营方面旧城已经破坏十分严重,新城的快速建设让旅游文化消失殆尽。所以说,旅游文化不是一种简单的文化,应统筹考虑,从城市的色彩定位、形象等各个方面来最终确定自己的特色。例如,北京的胡同文化,广东的汉奸别墅,湖南的清代妓院遗址,长安古乐等等旅游文化内容(类别)应有选择性的接收或者传承。七、结尾西安、洛阳两城市争夺“丝绸之路起点”这一事件,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两个城市对旅游文化的重视,旅游文化已成为旅游城市的核心竞争力,“走向共赢”是最好的选择,但这种选择,不是打着中华民族“和为贵”的旗帜,漠视旅游文化历史本真性的选择。也不是为了保住洛阳加入申遗名单,在“不影响西安”的前提下,将始点由西安东移至洛阳。丝绸之路在世界的商贸、文化、交流上是有重要作用,当前,商贸交易有“回潮”趋势,备受沿线各国关注。其申遗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巨大的工程,任何一国无法单独申报,申遗工作应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据悉,这个政府关于丝绸之路申遗的准备工作正紧锣密鼓地进行:西安作为起点城市,在重新设立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汉长安城、唐大明宫、西安碑林等将作为丝绸之路的捆绑项目出现;丝绸之路在甘肃省全长1600公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考察组对天水麦积山、武威文庙、天梯山石窟、张掖大佛寺,以及嘉峪关和魏晋墓等文物点进行了重点考察,包括10处石窟、6处古建、7处古遗址、4处古墓葬在内的物质遗存,被列入了申遗保护方案;作为丝绸之路的必由之路,新疆已经启动了近两年的对沿线遗址的调查、研究、保护工作除了陕西,甘肃和新疆三省,将河南(洛阳)也纳入了丝绸之路申遗项目单位,但并不是以“丝绸之路起点”的名义纳入的,主要还是考虑了其丝绸之路的遗迹。笔者考虑,可能是为了全面展示丝绸之路的演变过程。我们可以看到,甘肃在打“丝绸之路”品牌上也下了很多功夫,如成立甘肃省丝绸之路协会,办《丝绸之路》杂志,新疆,陕西也不例外。丝绸之路已成为一种驰名世界的旅游品牌,例如举办“丝绸之路国际模特大赛”等等,影响甚广。关于旅游文化及其历史所谓本真性和市场的商品性问题,笔者只是泛泛而谈,希望能起到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也希望更多的师长们加入到研究旅游文化学科建设、基础理论、发展探究等等问题的队伍中来,不断创新,为发展中国特色的旅游文化尽自己一点心意。
旅游与文化论文
我的想法是:重点讲述舟山旅游县现状及开发,然后讲述舟山的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我把具体内容发你邮箱里!
伴着北京奥运的声声捷报,周六下午结束了甘肃新疆之旅,今天特来向久违了的博友们问好! 八天的行程,匆匆忙忙,有一些遗憾,但更多的是惊喜和感慨。回来后时间紧迫,工作任务也重,一路的风景描述和观感,恐怕没时间来进行了,先慢慢上些相片吧。 第一站--兰州 应该说,兰州只是旅游的一个中转站,风景名胜比其他地方相对要逊色一点,但其历史文化底蕴,却有很深的渊源。始建于公元前86年,叫金城,已近2100年的历史了,在隋文帝时开始就叫兰州了,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后来建制的几度变化,见证了中华大地历史的演变。 兰州是唯一黄河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走在中山桥,即号称“天下第一桥”--黄河铁桥上,看着滚滚黄河水,由西向东奔流而去,难以想象20世纪初当年德国、美国工程师和华洋工匠,是如何不远万里,从德国运来建设材料,创造并结束了黄河上游千百年来没有永久性桥梁的壮举。后来,也是在这里的对河两岸,彭德怀率军和马步芳曾在此激战,解放了兰州 沿河两岸,风景秀美,其景色也不亚于我们的沿江风光带,怀着极大的兴趣,乘坐了羊皮筏子,在黄河上激情漂流了一躺,爽呀!羊皮筏子,是一个古老的交通工具了,由整个羊皮,吹气后,栓在一起,形成筏子,即“以羊皮为囊,吹气实之浮于水”。 接下来,登上白塔山,观看兰州市全景;参观黄河母亲雕像 途中还路过了甘肃人民出版社,其主要刊物,大家都知道的---《读者》,其发行量已达1000万册,综合类杂志亚洲第一,世界第四,仅次于《时代周刊》、《读者文摘》、《国家地理杂志》。 走马观花,兰州的印象不是太深,我们更期待下一站--嘉峪关 从兰州乘了一夜的火车,清晨起来,见到车窗外,南边是连绵的祁连山脉,终年未消的积雪,一直向西延伸,好象列车永远也无法跑到它的尽头;北边,放眼望去,人烟稀少,树木罕见,很是荒凉啊。到嘉峪关市下车,早餐后,就直奔嘉峪关而来。 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是保存程度最好的一座古代军事城堡。嘉峪关关城布局合理,建筑得法。关城有三重城郭,多道防线,城内有城,城外有壕,形成重城并守之势。嘉峪关地势天成,攻防兼备,与附近的长城、城台、城壕、烽燧等设施构成了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又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关城内现有的建筑主要有游击将军府、官井、关帝庙、戏台和文昌阁。每个城门口都有“士兵”把守,还不是有“军士巡逻”,校场内“练兵”的鼓声、厮杀呐喊不绝入耳,站在城楼上眺望,既可想象当年盛唐时期丝绸之路上中西文化交流的盛况,也能感受当年“醉卧沙场”恢弘壮阔的边塞风光,又仿佛自己回到了古代,如号令千军万马的将军,点将演兵,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个人觉得从文化的延续、保护与传承下手比较好 旅游景点的开发总的来说不就是为了这个吗 当然对现在的人来说 或许经济性更重要 但这是一个发展方向
我也想问 杯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