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论文百科> 正文

商务谈判论文

发布时间:2023-12-07 09:07:52

跨文化商务谈判论文

浅谈外贸中跨文化商务谈判的英语技巧 [关键词] 跨文化商务谈判 英语技巧 商务谈判,是指谈判双方为实现某种商品或劳务的交易,对多种交易条件进行的磋商活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品概念的外延也在扩大,它不仅包括一切有形的劳动产品,还包括资金、技术、信息、服务等。因此,商务谈判是指一切商品形态的交易洽谈,如商品供求谈判、技术引进与转让谈判、投资谈判等。 跨文化商务谈判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为了实现交易目标而进行的相互磋商活动。由于英语是欧美国家的官方语言,所以商务谈判大多数是借助英语进行的。这就涉及谈判的英语技巧问题,认真研究谈判的特点和原则,恰当地运用英语技巧,是谈判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第一,善于倾听,做到少说多听。 商务谈判实际上是一种对话,在这个对话中,双方说明自己的情况,陈述自己的观点,倾听对方的提案、发盘、并做反提案,还盘、互相让步,最后达成协议。成功的谈判者在谈判时把50%以上的时间用来听。他们边听、边想、边分析,并不断向对方提出问题,以确保自己完全正确的理解对方。具体就是,要尽量鼓励对方多说,向对方说:“please? Go on”,“yes”,并提问题请对方回答,使对方多谈他们的情况。如果对对方的观点表示了解,可以说:I see what you (我明白您的意思) ;如果表示赞成,可以说: That' s a good (是个好主意),或者说:I agree with (我赞成);如果是有条件地接受,可以用on the condition that这个句型,例如: We accept your proposal, on the condition that you order 第二,灵活应变,做到灵活性与原则性相结合。 谈判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尴尬事情,要求谈判者具有灵活的语言应变能力,与应急手段相联系,巧妙地摆脱困境。有些时候不能给对方一个确切的答案,但是又不能一口否定,那么要使谈判有回旋的余地就得回避明确地答复。当遇到对手逼你立即做出选择时,你若是说:“让我想一想”之类的语言,会被对方认为缺乏主见,从而在心理上处于劣势。此时你可以有礼貌地告诉对方: I'm afraid I can't give you a definite reply (恐怕我现在无法给你一个明确的答复)或I just need some time to think it (我需要时间考虑考虑)。灵活性和原则性是涉及语言效果和传达原意的两个方面。缺乏灵活性会影响表达效果,而不会灵活则往往会使得谈判陷入僵局。要针对不同国家的谈判对手和不同的情况,不断调整自己,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统一。例如,在与欧美国家的商人谈判时,如果有不同意见,最好坦白地提出来而不要拐弯抹角。表示无法赞同对方的意见时,可以说:I don’t think that’s a good (我不认为那是个好主意), 或者 Frankly, we can’t agree with your (坦白地讲,我无法同意您的提案);如果是拒绝,可以说:We’re not prepared to accept your proposal at this (我们这一次不准备接受你们的建议);有时,还要讲明拒绝的理由,如 To be quite honest, we don’t believe this product will sell very well in C (说老实话,我们不相信这种产品在中国会卖得好)。 第三,语义清楚,做到形式委婉、内容明确。 国际商务谈判大多用英语进行,而谈判双方的母语往往又不都是英语,这就增加了交流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尽量用简单、清楚、明确的英语,不要用易引起误会的多义词、双关语、俚语、成语。也不要用易引起对方反感的词句,如:“to tell you the truth”,“I’ll be honest with you…”,“I will do my best.”“It’s none of my business but…”这些词语带有不信任色彩,会使对方担心,从而不愿积极与我们合作。如果谈判者的言辞能清楚地表达出所想的和所要讲的,就减少了许多容易导致误解的地方。 商务谈判,中心还是经济利益。在双方的谈判中,价格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婉转地提出自己的意见可以使自己处于主动地位。如果自己已经胸中有数,在谈判中,语句上面不能有丝毫含糊。 最后,为确保沟通顺利的另一个方法是在谈判结束前做一个小结,把到现在为止达成的协议重述一遍并要求对方予以认可。小结一定要实事求是,措辞一定要得当,否则对方会起疑心,对小结不予认可,已谈好的问题又得重谈一遍。

你赢了 毕业论文都懒得写 学什么学

跨文化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及应对策略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国家之间在政治、经济、  文化和科技领域的接触与合作日益增强,中国更以其经济  的快速增长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了世人的关注。越来越  多的外国人开始在中国做生意,于是,跨文化商务谈判也随  着国际经贸往来的日渐频繁而增多。所谓谈判,就是通过  双方或多方协商各自的利益、需求和期望,最后达成协议。  Ghauri 提出了谈判的社会心理模式,把谈判界定成五要  素:谈判目标,交流和行为,传统与文化,谈判环境,谈判结  果。其中,目标是前提,交流和行为是载体、是手段,结果是  必然,文化和传统是影响谈判的主观因素,贯穿于谈判的各  个环节,是对跨文化谈判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在商务谈  判中,由于参与者来自不同国家,受政治制度、风俗习惯、宗  教信仰和教育环境等的影响,其文化背景存在明显的差异。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同一件事、同一句话、同一个动作都  有着不同甚至相反的理解,从而导致信息不能准确地转达  给对方,甚至信息被曲解,发生文化冲突和障碍。因此,研  究跨文化谈判中的文化差异就显得十分重要。  二、影响国际商务谈判的文化差异因素  国际商务谈判过程一般包括四个阶段:第一,寒暄,谈  一些与工作不相干的话题;第二,交流与工作相关的信息;  第三,进行说服;第四,做出让步并最终达成协议。在这几  个阶段中,文化因素对谈判的影响是全方位、全系统、全过  程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  语言是信息传递的媒介,是人类进行交流的工具。商  务谈判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谈判者运用语言进行协调磋商、  谋求一致的过程。一般人在相同文化背景下理解讲话内容  尚有误差,那么不同文化背景导致的理解误差可能会更大。  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语言有其独特的建构信息方  式。除了用语言传达信息外,双方还可通过非语言方式沟  通。非语言的表现形式分为三大类:一是无声语言,包括停  顿和体语,其中体语又分为动态体语(手势语、目光语和微  笑语等) 和静态体语(身态语和服饰语) 两部分;二是类语  言,主要是指说话时的重音、语调和笑声;三是时空语言,主  要是指环境和时间。非语言交流以其丰富的内涵、多变的  形式及语言表达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占据着信息表达的重  要空间。例如,绝大多数的国家都是以点头方式来表示赞  成的,但在印度、尼泊尔等国则以摇头方式来表示肯定。再  如,若在谈判中保持沉默,美国人会对此极为反感,觉得不  自在,认为是冷场;而日本人却认为保持沉默有必要,可以  促进非口头意见交换和感情移入。  人类学家霍尔( Edward Hall) 按语言表达直接程度的  大小把社会分为高语境社会( high - context society) 和低  语境社会(low - context society) 。在高语境社会里,同民  族的人长期生活在一起,彼此间的熟悉使人们的非语言交  流占了大量比重,语言只是信息传递的一部分。所以,中国  的国际商务谈判者总是含蓄而间接地表达见解,很少直接  予以拒绝或反驳,并且把和谐看做实现价值的先决条件,谈  判中尽量避免摩擦,用语礼貌含蓄,追求永久性的友谊和长  期合作。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欧美文化中的交流方式  属于低语境,因为漫长的移民和相互交融的过程造成彼此  交流的困难,语言表达的清晰和直接就变得尤为重要。所  以国际商务谈判桌上的美国人热情坦诚、滔滔不绝、口若悬  河,喜欢用确切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向,是就是,非就  非,很少模棱两可、含糊其辞。  模拟谈判研究表明,作为谈判沟通技巧的种种语言行  为方式的使用频率呈现一定差异性。而非语言行为方面的  文化差异比较隐蔽。比较而言,日本商人的相互交流风格  是最礼貌的。法国商人的谈判风格最为放肆,频繁使用威  胁和警告语言。  (二) 空间观  西方人一般有很强的空间领域感和个人秘密感,由于  这两种需要,他们常用墙、门以及夹板把个人工作或生活的  地域隔起来,如果门开着就意味着一种邀请。与空间观直  接相连的是人与人交谈时的距离。距离反映了谈话者双方  的社会身份。在西方,上司与下属交谈时,总保持相当宽的  距离;而社会地位相等的双方交谈时,空间则相对缩小。在  商务活动中,双方一般保持一臂之远,在4 - 12 英寸之间,  在此距离内,交际者可以轻声谈话,但看不到彼此面部的细  微表情,由此称之为礼貌距离。  (三) 时间观  文化不同,对时间的期求和处理的规则也不同。美国  人视时间为金钱,时间观念很强。因此,他们总是十分守  时,见面后,相互之间一般只简单寒暄几句就进入主题,期  望在20 - 30 分钟内解决问题。而阿拉伯、南美和亚洲某些  商务会谈可能一连数小时,甚至数次都不涉及正题,而且有  一些必不可少的客套,诸如拉家常、喝咖啡或饮茶之类,其  目的是为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此,美国人则视为浪  费时间。  (四) 思维差异  国际商务谈判时,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谈判者往往会  遭遇思维方式的冲突。以东方和英美文化为例,两者在思  维方面的差异有三个方面:一是东方文化偏好形象思维,英  美文化偏好抽象思维;二是东方文化偏好综合思维,英美文  化偏好分析思维;三是东方文化注重统一,英美文化注重对  立。例如,在谈判方法上,东方人的思维模式是整体取向,  在谈判中采用的方法是从整体到局部,从笼统到具体,先就  总体原则达成共识,然后依次解决具体问题;而西方人着重  具体,谈判一开始就急于谈论具体条款。在美国,如果一半  的问题确定下来,那么可以说谈判就算完成了一半,但是在  日本好像什么事也没定下来。  美国学者斯图尔特在其《美国文化模式》一书中指出,  美国人具有抽象分析和实用的思维取向,他们的思维过程  是从具体事实出发,进行归纳概括,从中得出结论性的东  西。欧洲人更看重思想和理论,他们的演绎型思维方式侧  重的是感知世界和象征思维,他们喜欢运用逻辑手段从一  个概念推导出另一个概念,他们依赖思想的力量。中国人  偏好形象思维和综合思维,习惯将对象的各个部分联合为  整体,将它的属性、方面、联系等结合起来考虑。  (五) 意识差异  了解中西方意识的差异,有助于我们找到有效的沟通  渠道,驾驭谈判过程,把握谈判的方向和进度。以下列举了  一些常见的意识差异:   决策意识  当面对复杂的谈判时,来自不同国家的人将使用不同  的方式做出决定。比如,对于日本人来说,决策是集体的事  情,需要得到管理层的一致同意。日本人的价值观念和精  神取向都是集体主义的,以集体为核心。而在德国,决策权  一般在公司的最高层手中。   人情意识  中国有别于西方的一个特色就是人情问题,凡事讲究  人情,讲究面子,所以在谈判中,也不可避免受此影响。而  且,中国谈判者注重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认为个人间的融  洽关系对于谈判的成败有很大影响。西方人在现行的市场  经济条件下,强调对利益的追求。虽然也很注重谈判中的  人际关系,但他们一切以利益为重,在人情和利益两难的情  况下,他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利益。   利益意识  商务谈判的目的主要是获取经济利益。在现代社会,  中西谈判者都具有利益意识,双方谈判的目标集中而鲜明  地指向利益,并以利益作为谈判的主要评价指标。但是,中  国谈判者的利益意识没有西方谈判者那么明确和强烈。  三、如何克服文化障碍  (一) 语言策略   尊重和采取对方的立场  一个高明的谈判者在谈判中,即使目的是宣扬自己的  产品,也不应口口声声地讲“我”“我们”。而应该采取对方  的立场和对方的态度,变“self - attitude”为“other - atti2  tude”。具体讲,就是在谈判中要减少表达利己的观点。  例 A :We are sending the document s to you by Air  E  B We are rushing the document s to you by Air  E  例 A : We have a good selection of winter clothes at  China’s Autumn Export Commodities F  B : You can choose f rom a very good selection of  winter clothes at China ’s Autumn Export Commodities  F   减少感情对立,扩大积极乐观  谈判中,谈判者要减少自己与谈判对方在感情上的对  立,减少谈判中消极悲观的一面,扩大乐观积极的一面。  例 A :Because of recent heavy demand , we will not  be able to deliver your goods before August   B :Although the recent demand is heavy , we will  do our best to deliver your goods by August   例 A : Since you did not confirm the sample color ,  we can’t dye the bulk fabric  B :We will dye the bulk fabric as soon as you con2  firm the sample   (二) 建立跨文化谈判意识  在国际商务谈判中,必须加强文化谈判意识,要认识到  不同文化背景的谈判者在需求、动机和信念上的不同,学会  了解、接受、尊重对方文化。然而,认识到文化差异不意味  着一定能很容易地克服它们的影响,但至少可以避免因对  文化的无知而导致国际商务谈判出现障碍。  (三) 克服文化偏见  法国的文化研究专家Andre Laurent 曾指出:“我们自  己的文化已经成为我们自身的一部分,以致于我们看不见  我们自己的文化,而正是由于我们对自己文化的盲点,使得  我们总是认为别人的文化与我们自己的文化相类似。当受  其他文化影响的人们的行为与我们的行为不一致时,我们  经常表现出非常吃惊甚至沮丧的情绪。”在国际商务谈判  中,我们要克服这一点,要正确地认识和接受谈判双方的文  化差异。  总之,在跨文化商务谈判中,文化差异是一个核心理  念,谈判参与者在不同谈判步骤和谈判场所中运用的谈判  策略都会受其文化背景的影响。因此,要了解中西文化差  异,克服商务谈判中的文化障碍,使跨文化商务谈判得以顺  利进行。  [参 考 文 献]  [1 ]安国源 对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的探讨[J ] 商场现代  化,2005 , (26)   [2 ]刘白玉 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 J ] 商场现代化,  2005 , (10)   [3 ]徐洁, 王玮, 韩朝旭 浅析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J ] 商  场现代化,2007 , (11)   [4 ]崔苏卫 国际商务中的谈判技巧[J ] 镇江高专学报,2004 , (4)   [5 ]邹芙林 试论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J ] 企业经济,  2007 , (1)   [6 ]张甜 影响国际商务谈判的跨文化变量[ J ] 当代经济,2007 ,  (5)   [7 ]刘佳 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及对策分析[J ] 商场现代  化, 2008 , (4)   [8 ]刘婷 国际商务谈判中中西方文化差异问题探析[J ] 商场现代  化, 2008 , (5)   [9 ]夏莉 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及其对策分析[J ] 商业  文化(学术版) , 2008 , (6)   [10 ]生华,徐景升 国际商务谈判的技巧[J ] 北方经贸,1999 , (6)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化的发展,跨文化商务谈判的作用日益突显。为了清除与国外客户交流的障碍,保证谈判的顺利进行,商务谈判家必须了解并且掌握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重要性。本文将研究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如中西方之间语言和非语言交际方式的差异,价值观差异,思维方式差异,道德与法律制度差异。这将有利于读者意识到文化在国际谈判中的重要性并且学习应对文化差异的各种策略技巧。为了消除这些差异所带来的影响,谈判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建立跨文化意识,培养全球文化观,尊重和包容不同的文化,不断提高外语语言应用能力。  中西文化冲突与我国跨文化商务谈判对策  赵伟君  (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跨文化交际研究所 湖南湘潭市 411207)  [内容提要] 随着我国加入WTO,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跨文化谈判日益频繁,正确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是我们从事跨文化谈判的前提条件,本文试图从中西方文化冲突的角度探讨涉外商务谈判的某些特点和对策。  [关键词] 文化冲突 谈判对策  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使全人类的命运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时代为具有应用性、艺术性和科学性等特征的谈判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随着我国加入WTO,国际贸易和对外交往将日益频繁,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外贸、外经、外交谈判也越来越显示其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本文试图从中西文化冲突的角度来研究我国国际商务谈判的内在规律,寻求加入WTO后我国涉外商务谈判的方法和策略,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服务。  一、西方现代谈判理论及其社会文化背景  在西方发达国家中,越来越多的人直接或间接地跨进了谈判领域,英美等国仅商务谈判人员就占人口的5%以上。谈判学在西方现代管理教育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美、英、德、法、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及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大学、企业和科研机构,都把谈判学作为培养现代政治、经济、管理、外交、政法、教育等人才的重要课程,有的国家还成立了全国性的谈判学会。在西方激烈的竞争和特定的社会条件下产生的谈判理论,其原则与方法日趋完善和系统化,日益显示出其对谈判实践的指导作用。  具有代表性的理论主要有尼尔伦伯格的"谈判需要理论"。在与科罗合著的《How to Read a Person Like a Book》和他自己所写的《The Art of Negotiating》中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理论;约翰·温克勒的"谈判实力理论"代表著作是《bargaining for Results》;费希尔、尤瑞、雷法等人共同提出的"原则谈判法"("Principled negotiation");卡洛斯的《The Negotiating Game》,从美国人的观点出发,主要研究谈判中策略的运用;等等,其中的"原则谈判法"被誉为"西方谈判理论的集大成者"。原则谈判法的主要内容由四大部分构成:第一,始终强调在触及实质问题时,人与问题一定要分开分别处理;第二,主张谈判的重点应放在利益上,而不是立场上,因此必须随时把握住谈判各方的利益,尽量克服立场的争执;第三,在决定如何实施方案前,先构思各种可能的选择,谈判者应该安排一段特定的时间,构思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创造性地努力避免或削弱各方利益上的冲突,为对方谈判者主动提供某些解决问题的建设性提案的机会;第四,坚持客观的标准,谈判者应设法引入尽可能多的具有科学优点的客观标准。客观标准具有较高的权威性,不容易受到非难,而且以客观标准而不是以主观判断来解决问题,沟通和交际会更加顺畅;通过对客观标准的引入及其应用来逐步达成协议,有利于提高谈判效率,减少无谓的争执。纵观西方谈判学的研究和实践,除了对谈判本身固有规律的研究外,还特别注重不同的社会制度、文化观念、传统与习惯对谈判活动的影响,特别针对东方文化提出了一系列的谈判方略。这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加以重视的。  二、中西方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对谈判活动的影响  涉外商务谈判的已方优势首先来自于对对手的了解,并且能在此基础上发挥自己的长处,制约对手的长处。搞好谈判,除了谈判者的个人气质、谈判心理因素外,在不同的文化观念、国家制度等影响下形成的谈判习惯及体现在这些习惯中的谈判作风,对于谈判活动的成败,甚至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方式和交往关系,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正确认识东西方文化的不同及其冲突,是十分必要的。  (一)中西方文化冲突在谈判中的体现  不同的文化特性往往集中地体现在一个国家的国民性上。所谓国民性,是指一个国家和民族所共有的建立在共同的文化观念、价值判断和行为方式上,有别于其它民族的特性。国民性形成的基础就是其特有的文化根基。中西方由于文化传统和文化观念的不同,在谈判过程中对问题的看法往往容易产生对立或误解。中国的国民性中有一个很突出的现象,那就是十分看重面子"或者说"体面"。在谈判桌上,如果要在"体面"和"利益"这二者中作出选择,中国人往往会选择"体面";而西方人则不一样,他们则看重利益,在"体面"和"面子"二者中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利益"。中国人对于谈判的结果是否能为自己脸上争光,看得十分重要,以至有的西方谈判家们在他们的著作中,告诫在和中国谈判时,一定要注意利用中国的这种国民性。很显然,只有正确地认识并妥善地把握中西方存在的国民性的差异,才能有效地帮助我们及时地纠正自己的缺点,强化自身的优势,利用对方的缺点,瓦解对方的优势。  在国际谈判的领域,中西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认识客观事物的思维差异。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常以自己的悠久历史和文化而自豪,这种自豪感使中国人富有浓烈的民族感情、宏放的气魄和极强的爱国之心,这对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然而,由于历史悠久,文化昭昭,也往往容易产生一种"自傲的偏见",形成一种"面子",使自己背上沉重的包袱,甚至固步自封,这种"面子"心理甚至渗透到几乎所有的领域。英国谈判学家比尔·斯科特在他的谈判学著作中曾对此作过专门分析,他说:"中国人极重面子,在谈判中,如果要迫使中国人做出让步,则千万注意,不要使他在让步中丢面子。同样地,如果我们从原来的强硬立场上后退,也不必在他们面前硬撑,这对我们来说是极为重要的。最后的成交协议,必须是彼此的同事认为是保住了他的'面子',或为他增光的协议。"  还有一种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有的中国人虽然要"面子",但又决不准别人当众说出来给了他的"面子",否则,也会使他感到不自在。美国人卢西思·W·派伊在他的《谈判作风》一书中指出:"用帮助中国人得到面子的办法可以得到很多东西。"任何时候,如果不给面子,就可能造成损失。看来,西方人对我们的"面子"观念还是看得比较透彻的。我们能否在谈判领域乃至所有的领域克服自身的偏见,是我们能否能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再次成为世界强国的一个重要问题。西方国家的国民性,虽然也千差万别,但确有着一定的共性。在此,特以美国人为例来说明,美国人的国民性,在西方恐怕是最有典型意义的。美国人的国民性特点,既与他们取得的经济成就有密切的关系,也与其历史传统息息相关。他们崇尚奋斗和独立行动,性格外露,充满自信,热情奔放,美国人的这些特性在社交中随处可见。他们在参与国际事务中,很精于使用各种手段,配合外交谈判,从而谋得利益。由于美国人具有这种特点,所以,他们对表面的、仪式性的东西看得极淡,而对实质性的问题却非常敏感,对直率的谈判对手怀有好感。这一些,相对于中国人的谈判作风而言,具有较大的差异性。  二是伦理和法制观念的差异。在调节人的行为和处理纠纷方面,中西方有着更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中国文化习惯于回避从法律上考虑问题,而是着重于从伦理道德上考虑问题;而大多数西方人却恰恰相反,他们更多的是从法律上考虑问题。在中国,"伦理至上"的观念始终占据着人们思想的重要地位,一旦发生纠纷,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赢得周围舆论的支持,崇沿"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在中国人看来认为有着极其特殊的内涵和意义。于是,很多应该利用法律来解决的问题,中国人感到不习惯,而是习惯于通过"组织"、通过舆论来发挥道德规范化的作用。西方人则与此不同,他们对于纠纷的处置,惯用法律的手段,而不是靠良心和道德的作用西方很多个人和公司都聘有法律顾问和律师,遇有纠纷时则由律师出面去处理。一些在中国人看来非得通过复杂的人际关系网去解决的纠纷,在西方人看来却未必如此。  2、中国人在数千年的封建文化孕育下建立在社会等级观念上的平均主义倾向,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其中"官本位"的思想又显得十分地突出,它使一些人崇沿官吏而藐视制度、藐视法律,习惯于依靠当官的"后台"来做交易。美国学者帕伊感慨地在其著作中写道:"许多我们会见过的美国工商业者告诉我们:他们已经学会,在中国人中间,只须用口头约定,点一点头,或者握一下手,来决定协议或协议生效的可能"。列述这些差异,只不过重在说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对于交往和谈判带来的影响是深刻而复杂的。我们必须深刻而又清醒地认识这一点。  三、我们的对策  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决不可以就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客观地看,中西方文化各具优劣势。我们研究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其冲突的目的就在于:清醒地认识自我,恰当地了解别人,以使我们的涉外谈判真正做到兴利除弊,扬长避短。笔者认为,从以上认识出发我们在涉外谈判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先谈原则还是先谈细节。按照中国文化特点,在谈判时,一般注重"先谈原则,后谈细节";而西方恰恰相反,他们比较注重"先谈细节,避免讨论原则"。这种差异常常导致中西方交流中的困难。中国人喜欢在处理麻烦的细节问题之前先就双方关系的一般原则取得一致意见,把具体问题安排到以后的谈判中去解决。这种思维定势在多数情况下,可使我方在以后的讨价还价中,处于较为有利地位。西方人由于对中国人的这种谈判方式不够适应,结果谈判的结局往往是比较地有利于中国人。西方人通常认为细节是问题的本质,因而他们比较愿意在细节问题上多动脑筋,而对于原则性问题的讨论则显得比较松懈。很多事实表明,先谈原则必然会对后面的细节讨论产生制约作用。例如:我国政府在中美建交、香港回归、澳门回归等一系列重大涉外谈判中,始终坚?quot;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前提原则,在这一原则的总揽下,已预先确立了细节谈判的基调,成为控制谈判范围的框架,这就赢得了细节谈判的优势。正是我国政府这一谈判策略的成功应用,使上述外交谈判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和良好声誉。  (二)是重集体还是重个人。应当说,中西方在谈判过程中,都是既重集体又重个人的。但相比较而言,西方人比较侧重于强调集体的权力,强调个人的责任,即"分权"。而中国人则比较强调集体的责任,强调个人的权力、即"集权"。这种差异导致谈判场合中出现这样两种现象:西方人表面看来是一两个人出场,但他们身后却往往有一个高效而灵活的智囊群体或决策机构,决策机构赋予谈判者个体以相应的权限,智囊群体辅助其应对谈判中的复杂问题;中方则是众人谈判,一人拍板。可以想象,如果拍板的人是行家里手倒也还好,但如?quot;拍板"者是是外行,那么谈判的风险和结果就难以预料了。因此,我们在谈判中,应当科学而恰当地处理好集体与个人、"集权"与"分权"之间的关系,以在与西方人的谈判中始终处于较为主动的地位。  总之,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在谈判桌上各自的谈判作风表现出很大的不同。有时谈判桌上的困难甚至完全是由谈判作风的不同而导致的。因此,了解中西方谈判作风的差异,有助于我们找到建设性的沟通渠道,发现导致彼此误解或对立的真正原因,并且有效地利用我们在谈判作风方面的某些优势,克服某些方面的弱点,积极驾驭谈判过程,把握谈判的方向和进度,这是中国的谈判人员应当予以重视的。  [参考文献]  [1](英)比尔斯科特著《贸易谈判技巧》第164页 中国外贸出版社出版。  [2](美)帕伊著《谈判作风》第41页 中国友谊出版社出版  [3]Bell, David and Howard Raiffa 《Marginal Value and Intrinsic Risk Aversi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4]Blaker, Michael 《Japanese International Negotiating Style》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5]Fisher, Poger and William 《Principled Negotiation A Working Guide》Harvard Law School  [6]张河清著《谈判学》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7]张强著 《谈判学导论》 四川大学出版社  [8]唐德根著 《跨文化交际学》 中南大学出版社

商务谈判与礼仪论文3000字

中外文化差异与国际商务礼仪 摘要:文化差异必然导致行为差异,不同的文化环境下也会形成不同的商务礼仪。在国际商务活动中,要达到有效交际的目标,就必须从文化差异的角度去了解国际商务礼仪。本文将基于中西文化层面的差异分析国际商务礼仪的差异,希望对跨国商务工作者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商务礼仪 文化差异 国际商务      文化差异必然导致行为差异,不同的文化环境下也会形成不同的商务礼仪。在国际商务活动中,要达到有效交际的目标,就必须从文化差异的角度去了解国际商务礼仪,去了解跨国商务礼仪的差异。概括来讲,造成商务礼仪差异主要是由于中西方不同的价值观、时间观、饮食观以及语言习惯等。本文将基于中西文化层面的差异分析国际商务礼仪的差异,希望对跨国商务工作者有一定的帮助。      一、价值观差异      在中国的文化观念中,人生的价值往往体现在其社会价值之中,总是把个人或者自我放在社会关系中去考察,否定个体的自我主体性,人生意义常常与“忘我”或者“牺牲”相联系。它追求的是这一种群体和谐的、稳定的伦理道德社会,个人可以弘扬个性,但不能将自我置于国家、集体之上;西方则不然,其主张以自我为核心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念。个人是社会的核心,追求个人利益的主观能动创造性是社会进步的内在动力。因此,应将个人利益置于高于一切的位置,实行利己主义和自由主义,个人有满足自己物质利益和精神享受的权利,有自己生活上的隐私。这种价值观的差异可以说是根本性的,它是决定中西方商务礼仪差异的根本因素。      二、时间观差异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领域中,人们推崇一种环形的时间观念。因此,中国人利用时间比较随意,比较灵活;西方人奉行的则是线形的时间观念,认为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因此,他们的时间观念非常强烈,做任何事都有严格的日程安排,时刻保持“紧张”的时间观念。这种差异表现在国际商务礼仪中,主要导致例如以下两个方面的中西差别:首先,在国际商务活动中,中国人不重视预约,有时候即使预约,也不严格遵守预约时间,而西方人则注重预约,且严格按照预约时间安排活动。其次,在商务谈判中,西方人喜欢开门见山,且在谈判中不喜欢停下或者保持沉默,而是习惯于速战速决。然而,中国人则喜好感情投资,喜欢宴请或者送礼物,在交杯换盏中达成一致,商务活动进程一般比较缓慢。      三、饮食观差异      在中国,饮食已经上升到一种几乎超越其他一切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的举足轻重的东西,“民以食为天”是其最好的表达。中国的菜肴讲究“五味调和”和“色、香、味、形、器俱佳”,追求美味,而忽略营养均衡;西方人饮食追求科学搭配,营养均衡,菜肴的“色、香、味”是次等要求。他们喜欢清淡少油、原料新鲜的食物,只是将饮食当做一种摄取营养的手段,吃得比较简单,不会过分地追求口味。因此,在商务活动中,中方喜欢安排圆桌筵席,美味佳肴置于中心,与客人相互敬酒让菜、热闹非凡,在形式上形成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然而,西方的宴会则讲究优雅温馨,富有情趣和礼仪,通过与邻座客人之间的交谈,达到交谊的目的;在宴请礼仪方面,中国从古至今大多都以“左”为尊,要将地位很尊贵的客人安排在左边的上座,然后依次安排。西方则以“右”为贵,   “女士优先、尊重妇女”是人们宴会排座位的标准。宴席中,男女间隔而座,夫妇也分开而座,女宾客的席位比男宾客的席位稍高,男士要替位于自己右边的女宾客拉开椅子,以示对女士的尊重。此外,西方人用餐时要坐正,认为弯腰,低头,用嘴凑上去吃很不礼貌,但是这恰恰是中国人通常吃饭的方式。吃西餐的时候,主人不提倡大肆的饮酒,中国的餐桌上酒是必备之物,以酒助兴,有时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喝酒的时候都是一杯一杯的喝。 四、语言习惯差异      在中国,谦虚被奉行为一种美德。所以,在得到别人的赞扬时,中国人常以“哪里”、“不好”、“不行”、“还不够”等来回应。这不符合西方传统,尤其是美国。西方人会对别人夸奖做积极的回应,常说“Thank you”。另外,中国人讲究贬己尊人,把自己的家叫“寒舍”,自己的作品叫“拙作”,称对方为“您”,对方的意见为“高见”、“宝贵意见”。而英语中的敬语和谦词则非常少见,在英语环境里,不管谈话的对方年龄多大、辈份多长、地位多高,you就是you,I就是I,用不着像汉语那样用许多诸如“您、您老、鄙人”等敬谦语。所以,在国际商务活动中,中国人的谦虚与贬己常常让西方人感到不礼貌。   行为语言差异也是语言习惯差异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手势语、身势语、目光语、体距等。在国际商务活动中,举手投足之间往往都能反映出不同的文化特性。比如,商务礼仪中最常见的非语言习惯首推握手。在西方国家,两人握手后马上松开,两人的距离也随即拉开;而中国人为了表示热情和尊重对方,常常握住对方的手久久不放,还十分满足的闲谈消磨时光,有时还往往拍打对方的肩和背,对此西方国家的人会觉得就窘迫不堪,他们认为体距太近会显得过于亲密。   总之,从上述几个方面的对比可以看出,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导致了截然不同的商务礼仪。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商务人士要想成功地进行国际商务交往,就必须文化层面理解和认识国际商务礼仪,及时调整自己的礼仪行为,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最终存进国际商务活动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吴熹、陈悖, 跨文化交际语言得体性分析[J]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27,(5)   [2]卞浩宇、高永晨, 论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2)   [3]汪清囡,中西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活动的影响及对策[J] 企业经济,2006,(12)

一点拙见 献丑了 仅供参考礼仪是国际商务谈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个参与者必须遵守的规则,可由于国与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对一国商人得体的礼仪,对另一国商人则显得不得体,甚至是失礼,从而产生误会、摩擦,有时竟导致商务谈判失败。作为国际商务谈判人员,了解这些文化差异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就显得十分必要。 �� 一、国际商务谈判礼仪与文化差异概述 �� 礼仪是指在人际交往之中,自始至终地以一定的、约定俗成的程序、方式来表现的律己、敬人的完整行为。所谓商务谈判礼仪,就是指在长期的商务谈判交往过程中,满足迎合文化的适应性而形成的行为或活动的规范。 �� 国际商务谈判礼仪的作用一是律己,二是敬人,三是反映国家的文明程度。所谓律己,就是用一定的礼仪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表现出良好的内在修养,不仅使自己充满自信,而且获得对方的尊重。所谓敬人,就是通过一定的礼仪,更好地向对方表达尊重,友好与善意,增进彼此的信任和友谊。所谓反映国家的文明程度,是因为国际商务谈判是跨国界的商务活动,它不仅仅是个体行为,而且是一个民族行为。得体的礼仪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明、文化程度和社会风尚。 �� 文化通常是指人类的全部知识和习俗的总合。而文化差异是指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在历史、经济、文化传统及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对于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一般应采取承认、了解、理解和尊重的态度和原则。 �� 国际商务谈判礼仪的主要表现形式为:服饰礼仪,见面礼仪,洽谈礼仪和馈赠礼品礼仪。 �� 二、服饰礼仪 �� 服饰礼仪是国际商务谈判中最基本的礼仪。得体的服饰,不仅是个人仪表美、素质高的表现,而且是对他人的尊重。商界历来最重视服饰规范,服饰是商人成功的关键。对国际商务谈判这种正规场合更是要求穿得传统、庄重、高雅。对于男性,一般应穿西装系领带,一套非常合体的深色套服 — 通常是蓝色、灰色或黑色 — 会适合大多数国家,甚至包括出席谈判宴会或看演出。对于女性,职业套装则是最佳选择,这在世界任何地方都适用。男性切忌穿非正式的休闲装,运动装;女性切忌穿得太露、太透,也切忌佩戴太多首饰,适当点缀一、两件即可。无论男性或女性,稀奇的发型、过分的化妆、大量的珠宝、浓浓的香水味都会损坏商务职业人员的形象,给外国商人送去错误的信号。 �� 中国有句俗话:穿衣戴帽,各有所好。在日常生活中是这样,可在国际商务谈判中却是大忌。 事例1:割草机谈判 �� 中国某企业与德国一公司洽谈割草机出口事宜。按礼节,中方提前五分钟到达公司会议室。客人到后,中方人员全体起立,鼓掌欢迎。不料,德方脸上不但没有出现期待的笑容,反而均显示出一丝不快的表情。更令人不解的是,按计划一上午的谈判日程,半个小时便草草结束,德方匆匆离去。 �� 事后了解到:德方之所以提前离开,是因为中方谈判人员的穿着。德方谈判人员中男士个个西装革履,女士个个都穿职业装,而中方人员呢?除经理和翻译穿西装外,其他人有穿夹克衫的,有穿牛仔服的,有一位工程师甚至穿着工作服。 �� 事例分析:德国是个重礼仪的国家,德国人素以办事认真而闻名于世。在德国人眼里,商务谈判是一件极其正式和重大的活动,中国人穿着太随便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不尊重他人;二是不重视此活动。既然你既不尊重人,又不重视事,那还有必要谈吗?所以,德方在发现中国人服饰不规范时脸上出现不快,并且提前离去就不足为奇了。 �� 三、见面礼仪 �� 见面是商务谈判中的一项重要活动。见面礼仪主要包括介绍礼仪和握手礼仪。介绍一般是双方主谈各自介绍自己小组的成员。顺序是女士优先,职位高的优先。称呼通常为“女士”,“小姐”,“先生”。中国人有一个称呼叫“同志”,翻译成英语是“comrade”, 在西方的某些国家,意思是“同性恋”,所以为避免误会,在商务谈判中应禁用此词。 �� 握手是中国人最常用的一种见面礼,也是国际上通用的礼节。握手貌似简单,但这个小小的动作却关系着个人及公司的形象,影响到谈判的成功。 �� 握手的力度。中国人初次见面,通常是握到为止,一般不会过重。而欧、美人则喜欢用力握对方的手,握得太轻则被认为是软弱、没有信心的表现。 �� 握手的时间。握手的时间不宜太长,也不宜太短,国际上通用的标准是三秒钟左右。但老朋友重逢,或谈判中达成了一项重大协议,或谈判成功签字后,握手的时间可略长。 �� 握手的顺序。女士先伸出手,男士一般不先伸出手。在场人员较多时,要稳步寻找握手对象,防止交叉握手、争手的情况发生。 �� 握手时伴随的动作。握手时,双眼要正视对方,面带微笑,以示致意;不可东张西望,或面无表情。东张西望显示心不在焉,面无表情显示不友好,二者都缺乏对别人的尊重。 当然,在有些国家见面时并不握手,譬如日本常采用鞠躬的方式,泰国采用双手合十的方式,法国人采用亲吻的方式,阿根廷人不仅亲吻而且拥抱,男人亲吻女人,女人亲吻女人,但男人不亲吻男人。而在大多数非洲国家中,习惯用身体打招呼 — 长时间地把手放在客人的肩上。至于选择采用何种见面礼仪,应视不同文化而定,入乡随俗是上策。 事例2:左手引起的麻烦 某厂长去广交会考察,恰巧碰上出口经理和印尼客户在热烈地洽谈合同。见厂长来了,出口经理忙向客户介绍,厂长因右手拿着公文包,便伸出左手握住对方伸出的右手。谁知刚才还笑容满面地客人忽然笑容全无,并且就座后也失去了先前讨价还价的热情,不一会便声称有其它约会,急急地离开了摊位。 �� 事例分析:在穆斯林国家,左手是不能用来从事如签字、握手、拿食物等干净的工作的,否则会被看作是粗鲁的表现,因为左手一般是用来做不洁之事的。这次商务谈判失败,就是因为厂长不了解这一文化差异,而是用了对中国人来说可以接受的左手与对方握手。 �� 四、洽谈礼仪 �� 商务谈判的过程,就是双方洽谈的过程。任何成功的谈判,都是双方洽谈的结果。而任何洽谈,都有一定的礼仪。要想洽谈成功,就必须遵守洽谈礼仪。 �� 语言礼仪。语言是人类进行信息交流的符号系统。谈判语言要做到既恰当又礼貌。所谓恰当,就是根据谈判需要,该明确时明确,该模糊时模糊。所谓礼貌,就是言语、动作谦虚恭敬,不讲粗话,侮辱人格的话。 �� 非言语礼仪。非言语沟通是指不通过语言而传达出意思的沟通。有关研究表明,一个人所用的词语远不及形体语言所传递的信息重要。据研究者估计,观众只能听懂整个信息的实际内容的10%,大约30%归功于一个讲话人声音的高音和次中音,60%的信息来源于非言语交流。非言语礼仪包括目光礼仪,面部表情礼仪,手势礼仪,身体空间礼仪及沉默礼仪。非言语礼仪是一门真正的艺术 — 主要由于它随着文化的不同而有很大的出入。在一种文化中的欢乐的手势,可能在另一种文化中表示粗野的侮辱。点头,在中国、美国和加拿大,表示“同意”。但在保加利亚和尼泊尔,点头表示“不同意”。同日本人讲话时,他们点头仅表示“理解”,并不表示“同意”。美国人认为眼睛正视对方是诚实和真诚的象征;而在日本和中国则认为是不礼貌的。 事例3:竖起大拇指的故事 �� 让我们看一下一个英国商人在伊朗的例证:一个月来事事顺利,同伊朗同事建立了关系,在谈判中尊重伊斯兰的影响,避免了任何潜在的爆炸性的政治闲谈 — 执行官兴高采烈地签署了一项合同。他签完字后,对着他的波斯同事竖起了大拇指。几乎是立刻,出现了紧张空气,一位伊朗官员离开了房间。英国的这位商人摸不着头脑,不知发生了什么 — 他的伊朗主人也觉得很尴尬,不知如何向他解释。 事例分析:在英国,竖起大拇指是赞成的标志,它的意思是“很好”;然而在伊朗,它是否定的意思,表示不满,近似令人厌恶,是一种无礼的动作。 �� 五、馈赠礼品礼仪 �� 馈赠礼品既是国际商务谈判中的一种润滑剂,又是一种文化地雷阵,因为它一方面能加深感情,促进与客户的关系,另一方面却又由于文化差异而犯种种禁忌。赠酒在法国很流行,尤其是备受法国人欢迎和引以为豪的红葡萄酒或白葡萄酒,但在阿拉伯国家却是禁品。赠送绿色领带给沙特阿拉伯人会大受欢迎,因为绿色是穆斯林喜欢的颜色;但赠送给捷克人则意味着断绝关系,因为绿色在那里是毒药和毒素原料的象征。欧美人较重视礼物的意义,而不在价值,礼太重则有贿赂之嫌;而在亚、非、拉国家,礼太轻则不受欢迎。在中国,送礼以双数为吉祥;在日本则以奇数表示吉利。在美国,收到礼品时应当场打开,然后对礼品大加赞赏(即使你不喜欢),并对送礼者表示感谢;而在日本,除非应送礼者请求,否则当面打开礼物是不礼貌的。 事例4:绿帽子的故事 �� 1992年,作为商务谈判者,笔者和其他十二名不同专业的专家组成一个代表团,去美国采购约三千万美元的化工设备和技术。美方自然想方设法令我们满意,其中一项是在第一轮谈判后送给我们每人一个小纪念品。纪念品的包装很讲究,是一个漂亮的红色盒子,红色代表发达。可当我们高兴地按照美国人的习惯当面打开盒子时,每个人的脸色却显得很不自然 — 里面是一顶高尔夫帽,但颜色却是绿色的。第二天,我们找了个借口,离开了这家公司。 �� 事例分析:美国人这次送礼,可以说也是经过精心策划的:一是礼品盒的颜色是红色,红色在中国代表发达:二是礼品本身是时尚的高尔夫帽,意思是签合同后去打高尔夫,这在90年代对中国人来说是很奢侈的,也是很有品位的。但美国人的工作毕竟没有做细,而且犯了中国男人最大的禁忌 — 戴绿帽子。 �� 总之,国际商务谈判礼仪是国际商务人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但由于各国的文化差异,对一个国家有礼的行为,在另一个国家可能是失礼的。作为成功的商务谈判人员,无论面对哪种文化,恰当的礼仪意味着在尊敬别人的前提下,保持自己的价值观,不需要卑屈地仿效它国的礼仪来讨好对方,只须了解对方的文化习俗,熟悉文化差异,以免失礼,冒犯对方,或产生不愉快,导致商务谈判失败

说到商务礼仪,有的人认为它是整个员工职业化培训课程中最容易理解的一门课程,但也有人认为,它是整个培训课程中最难以掌握的一门课程。之所以说它容易理解,是因为商务礼仪并没有什么高深的、难于理解的定理或者结论,它是在我们日常的商务活动当中,经 过长期的积累及总结,达成了共识的一种行为的标准。为什么又说它难以掌握呢?是因为商务礼仪贯穿在我们日常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养成良好的商务礼仪习惯,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需要我们不懈地努力,才能够取得成效。 商务礼仪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提到商务礼仪,那么,什么是商务礼仪?它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商务礼仪是在商务活动中体现相互尊重的行为准则。商务礼仪的核心是一种行为的准则,用来约束我们日常商务活动的方方面面。商务礼仪的核心作用是为了体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这样我们学习商务礼仪就显得更为重要。我们可以用一种简单的方式来概括商务礼仪,它是商务活动中对人的仪容仪表和言谈举止的普遍要求。 仪容仪表是指个人的形象。 言谈举止是指每一个人在商务活动中的职业表现。 商务活动中仪容仪表的标准 我们首先谈的是仪容仪表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下面我们将分为男士的仪容仪表以及女士的仪容仪表两部分进行介绍。 男士的仪容仪表标准 首先思考一个问题,究竟什么是正确的男士仪容仪表标准呢?即作为一个男士,在商务活动中需要注意怎样的仪容仪表。我们将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说明。 1.发型发式 男士的发型发式统一的标准就是干净整洁,并且要经常地注意修饰、修理,头发不应该过长,一般认为男士前部的头发不要遮住自己的眉毛,侧部的头发不要盖住自己的耳朵,同时不要留过厚,或者过长的鬓角,男士后部的头发,应该不要长过你自己西装衬衫领子的上部,这是对男士发型的统一的要求。 2.面部修饰 男士在面部修饰的时候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 男士在进行商务活动的时候,他要每天进行剃须修面以保持面部的清洁;同时,男士在商务活动中经常会接触到香烟、酒这样有刺激性气味的物品,所以要注意随时保持口气的清新。 3.着装修饰 在正式的商务场合,男士的着装应该穿西装,打领带,衬衫的搭配要适宜。一般的情况下,杜绝在正式的商务场合穿夹克衫,或者是穿着西装,却和高领衫、T恤衫或毛衣进行搭配,这都不是十分稳妥的做法。男士的西装一般以深色的西装为主,避免穿着有花格子,或者颜色非常艳丽的西服。男士的西服一般分为单排扣和双排扣两种。在穿单排扣西服的时候,特别要注意,系扣子的时候,一般两粒扣子的,只系上面的一粒,如果是三粒扣子西服,只系上面的两粒,而最下面的一粒不系。穿着双排扣西服的时候,则应该系好所有的纽扣,这就是男士在着西装的时候需要注意的问题。 衬衫的选择。衬衫的颜色和西装整体的颜色要协调,同时衬衫不宜过薄或过透,特别要注意的一点是,当我们穿着浅色衬衫的时候,在衬衫的里面不要套深色的内衣,或者是保暖防寒服,特别要注意领口,不要将里面的防寒服或者是内衣露出领口。还有一方面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就是当你打领带的时候,衬衫上所有的钮扣,包括领口、袖口的钮扣,都应该系好。这就是我们在穿衬衫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领带的选择。它的颜色和你的衬衫、西服颜色相互配合,整体颜色要协调,同时系领带的时候要注意长短的配合,领带的长度应该是正好抵达腰带的上方,或者有一两公分的距离,最为适宜。 皮鞋以及袜子的选择。男士一般在穿西服、打领带这种商务着装的情况下,一般要配以皮鞋,杜绝出现运动鞋、凉鞋或者布鞋,皮鞋要每天保持光亮整洁。在选择袜子的时候要注意,袜子的质地、透气性要良好,同时袜子的颜色必须保持和西装的整体颜色相协调。如果是穿深色的皮鞋的时候,袜子的颜色也应该以深色为主,同时避免出现比较花哨的图案。 4.必备物品 在和西装进行搭配的时候,我们需要选择哪些修饰物呢? 公司的徽标。公司的徽标需要随身携带,它准确的佩戴位置就是男士西装的左胸的上方,这只是男士在穿西装的时候需要搭配的物品。 有几件物品是男士在商务活动中必备的: 钢笔。因为从事商务活动经常要使用,钢笔正确的携带位置应该是男士西装内侧的口袋里,而不应该在男士西装的外侧口袋里,一般情况下尽量避免把它携带在衬衫的口袋里面,这样容易把你的衬衫弄污。 名片夹。应该选择一个比较好的名片夹来放自己的名片,这样可以保持名片的清洁整齐。同时接受他人名片的时候,应该有一个妥善的位置能够保存,而避免直接把对方的名片放在你的口袋中,或者放在手中不停地摆弄,这都是不好的习惯。 纸巾。男士在着装的时候,应该随身携带纸巾,或者是携带一块手绢,可以随时清洁自己面部的污垢,避免一些尴尬场面的出现。 公文包。一般男士在选择公文包的时候,它的式样、大小应该和你整体的着装保持一致。一般男士的一些物品,像手机、笔记本、笔可以放在你的公文夹当中,男士在着西装的时候,应该尽量避免口袋中携带很多的物品,这样会使衣服显得很臃肿,不适合商务场合。 女士的仪容仪表标准 和男士一样,女士的仪容仪表标准也分为这些部分,包括发型发式、面部修饰、商务着装、丝袜及皮鞋的配合,以及携带的必备物品等。有些内容与男士着装标准相同,我们就不再一一介绍了。那么女士在商务活动中,仪容仪表方面需要注意哪些细节呢? 女士在发型发式方面需要注意,发型发式应该美观、大方,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在选择发卡、发带的时候,它的式样应该庄重大方。 女士在从事正式的商务场合的时候,面部修饰应该是以淡妆为主,不应该浓妆艳抹,也不应该不化妆。 女士在商务着装的时候,需要注意的细节是:干净整洁。女士在着装的时候需要严格地区分职业套装、晚礼服以及休闲服,它们之间有非常本质的差别。在着正式的商务套装的时候,无领、无袖,或者是领口开得太低,太紧身的衣服应该尽量避免。衣服的款式要尽量合身,以利于活动。养成一个良好的着装习惯。 女士在选择丝袜以及皮鞋的时候,需要注意的细节是:首先,丝袜的长度一定要高于裙子的下摆。在选择皮鞋的时候应该尽量避免鞋跟过高、过细。 女士在选择佩戴物品的时候,需要注意的是:商务礼仪的目的是为了体现出对他人的尊重。女士可以从两方面来体现:一方面是修饰物,另一方面是商务物品。在这两个方面中,修饰物应该尽量避免过于奢华,比如说在戒指、项链的选择上,都要注意这一点。必备物品的携带和男士的携带标准基本相同。 商务活动中言谈举止的标准 在我们日常的商务活动当中,商务礼仪的使用非常广泛,除了在仪容仪表方面外,在言谈举止,也就是职业表现方面也将涉及很多的内容。在日常的商务活动中,在言谈举止方面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首先我们来看社交礼仪,也就是我们在同别人初次谋面的时候需要注意到的礼仪习惯。请你想一想,在与人初次谋面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1)目光交流 要和对方有一个目光交流,而不应该左顾右盼。 (2)称谓的选择和使用 一般情况下,在商务活动中,有两套称谓方法,第一种就是称对方为某某先生、某某女士,这也是最为稳妥和最为普遍的一种称谓方式; 第二种我们可以称呼对方为某某经理、某某主管、某某总监,以及某某领导,就是说直接称谓他的职务。 (3)握手 握手的次序,一般都是女士先伸手,男士再握手。领导和上级以及长辈先伸手,下级和晚辈再握手。 握手时,对方伸出手后,我们应该迅速地迎上去,握手的时候最应该避免的是很多人互相地交叉握手。 握手时还要避免上下过分地摇动。 (4)相互介绍 在相互介绍的时候,应该注意顺序的选择,一般先由职位高的人开始介绍,如果是分为主方和客方的话,应该是先把主方介绍给客方,然后再把客方介绍给主方。 (5)互换名片 要双手拿出自己的名片,这时候有一个停顿,要注意将名片的方向调整到最适合对方观看的位置,再双手递过去。双手接过对方的名片,要简单地看一下上面的内容,既不要把它直接放在兜里或放在其他位置根本不看,也不要长时间地拿在手里不停地摆弄,而应该把名片放在专用的名片夹中,尽量避免把名片放在口袋中,或者放在其他的位置。 (6)其他注意事项 社交场所是禁止吸烟,禁止大声喧哗的,要注意音量的控制。

国际商务谈判案例分析论文

应对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策略   摘要:众所周知,国际间的贸易交往日益频繁,交流的广度和深度也不断扩展,商务谈判是商贸活动中最重要的中心环节。然而由于谈判选手受其价值观、思维方式、等文化差异的限制致使其言行举止和谈判的方法不尽相同,因此谈判者要充分重视各国不同的文化环境对谈判的影响。   关键词:商务谈判 文化差异 应对策略      1 引言      尽管2009年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却说明了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国与国之间的联系和合作更加紧密。国际商务谈判无疑是国际商务活动中一个重要环节。与其说国际商务谈判是经济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不如说是各国文化之间的摩擦与沟通。而谈判国之间文化碰撞多半是双方各自没有处理好其存在的文化差异造成的,因此若要顺利开展商务活动,就必须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及其差异,然后制定出合理的谈判策略。      2 文化及文化差异      文化一般指人类在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精神财富的总和。而各种文化间存在巨大的差异,文化差异指由于不同文化环境的人们在价值观、信仰、态度等方面存在的差别。文化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人们的欲望和行为。   商务谈判的目的是实现己方的谈判目标,因此要推进国际间商务谈判的顺利进展就要求谈判者能充分了解各国文化背景并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尽可能减少由于文化差异造成的不利影响。      3 文化差异的表现      1 语言   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不仅包含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含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   2 肢体语言   交际的手段不限于词语,表情、目光、手势及身体其他部分的动作都向周围人传递着信息。例如阿拉伯人按照自己民族习惯认为站的近些表示友好,英国人则认为保持适当距离才合适。   3 宗教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不同的宗教有着不同的文化倾向和戒律,从而影响到人们认识事物的方式、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   4 价值观念   价值观念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标准。价值观是决定人们所持看法和所采取行动的根本出发点, 影响人们理解问题的方式。同样的事物,不同观念的人们会有不同的看法并得出不同的结论。   5 习俗和礼仪   各国都会有属于本国的风俗习惯和民族特色,所以熟知涉外礼仪的内容和要求尤为重要。在谈判前充分把握礼节方面的知识,尤其要严格遵守对方特别的习俗和礼仪,否则会给谈判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文化对谈判方式的影响广泛而深远,它会影响谈判者思考问题、制定计划、解决问题、作出决断、作出反应的过程和偏爱。 4 应对策略      笔者将从谈判者的角度分析一个成功的国际商务谈判者要如何应对国际商务谈判中客观存在的文化差异,从而在国际商务谈判中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1 做好应对文化差异的心理准备   跨文化的国际商务谈判者首先要做好应对文化差异的心理准备。谈判者首先具备跨文化的谈判意识。这要求谈判者不能用自身的价值尺度去衡量他人的心理倾向,不能在谈判中用自己的标准去解释和判断其他民族的文化;要求谈判者学会了解、接受、尊重对方文化和习俗,使自己的谈判风格和策略适应不同的国际谈判的文化类型。只有充分注意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风俗文化,才能针对其存在的差异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   2 做好谈判前分析准备   谈判前的准备分析工作即要求谈判者尽可能了解可能出现的文化差异。要想提高谈判效率就要针对不同的文化背景的商业伙伴去了解其文化差异的背景。分析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对谈判人员和谈判背景的分析。   针对谈判人员:(1)谈判己方分析:谈判者需要设计不同的谈判团队,比如有的谈判团队侧重倾听技巧而另一个团队则要发挥高层影响力的作用。谈判者的首要任务就是收集信息,这就意味着应派专门成员负责倾听记笔记,从而尽可能多地了解到对手的偏好。在面对注重等级制文化的谈判方时,请高层管理者参与谈判,那么职位在说服和顺利开展业务方面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2)谈判对方分析:首先充分收集谈判对方的相关信息,这包括对方是由哪些人员组成的,各自的身份、地位、性格、爱好如何,谁是首席代表,其能力、权限,特长和弱点以及谈判的态度倾向和意见如何?然后,进行谈判对手需求分析,尽可能广泛的了解对方的需要。试图清楚对方和自身合作的意图是什么,对方对这种合作的迫切程度如何,对方对合作伙伴有多大的回旋余地。   针对谈判背景:包括谈判地点、场地布置、参谈人数、交流渠道和谈判时限。   所有的这些准备必须考虑到可能的文化差异。例如,在等级观念较重的文化中,如果房间安排不当,可能会引起对方的不安。由于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时间观念,所以要把握好谈判时限,如北美文化的时间观念很强,而中东和拉丁美洲文化的时间观念则较弱。   3 正确处理谈判过程中的文化差异   要能正确处理谈判过程中的文化差异就要从谈判过程中的四个阶段进行妥善把握。   第一阶段:寒暄 谈判前的寒暄目的是借此了解谈判对手的背景和兴趣,从而为选择适当的后续沟通方式提供重要线索。例如,美国文化强调把人和事区分开来,感兴趣的主要是实质性的问题,因此美国商人花在与工作无关的交谈上的时间较少。相反,日本文化却很注重相互间的关系,常常在这一阶段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第二阶段:交流工作信息 主要是要正确处理由于语言差异和行为差异所引起的信息理解错误。一般人在相同文化背景下会有10%-20%的信息被误解,当一个人讲第二语言时,误解的百分比将急剧上升。行为方面的文化差异较难被意识到。当外国谈判者发出不同的非语言信号时,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谈判对手极易误解这些信号。   第三阶段:处理反对意见 人们在如何处理反对意见的方式会因文化的不同而不同。例如,对趋向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寒暄和工作信息交流的人们,往往要选择含蓄的方式来处理其反对意见,在面对日本文化时,比较强硬的谈判战略可能会破坏重要的人际关系。但对信奉竞争和平等价值观的人们,则要快速处理出现的问题。   第四阶段:达成协议 不同文化的谈判者在决策上存在不同的表现。西方文化采用顺序决策方法即将大任务分解成一系列的小任务,最后的协议就是一连串小协议的总和。而东方文化则采用通盘决策方法。   4 充分把握谈判对手国的谈判风格   谈判风格指谈判过程中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得谈判者其行为、举止和实施控制谈判进程的方法和手段各不尽相同。民族文化和习俗的不同不仅影响着洽谈者的各种行为举止,而且会影响到洽谈者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因此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的谈判风格有利于我们取得预期的谈判成效。在商务谈判中,了解并熟悉谈判对手的谈判风格,对于把握谈判的方向和进度,有的放矢的运用谈判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5 模拟谈判训练   模拟谈判指在谈判开始前,组织有关人员对本场谈判进行预演,目的是通过模拟对手在既定场合下的种种表现和反应,从而来检查已制定的谈判方案可能产生的效果,以便及时修正和完善。在进行模拟谈判时要科学的提出各种可能假设,然后针对这些假设制定出一系列的相对应的策略。谈判时要尽可能的揣摩对方在各自的文化背景下可能的行为模式,从而做出客观实际的决策。      5 结束语      总之,文化传统是某个民族约定俗成的习惯,应在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基础上掌握并加以区别。要妥善处理国际商务谈判中客观存在的文化差异就要全面剖析文化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要想在国际商务谈判中取得理想的效果,谈判者就要做好面对跨文化谈判的心理上的充分准备,做好谈判前的分析工作和正确处理谈判过程中的文化差异,把握谈判国的谈判风格,若想进一步保证谈判取得预期的设想,正式谈判前作必要的模拟谈判训练也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成志明涉外商务谈判[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 邢琰影响国际商务谈判的文化因素分析[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1)   [3] 李素真,吕鹏中西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J]中国电力教育,2008,(23)   [4] 张强谈判学导论[M]重庆:四川大学出版社,   [5] 刘婷国际商务谈判中中西方文化差异问题探析[J] 商场现代化, 2008,(05)   [6] 孙玉太商务谈判制胜艺术[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7] [美]杰弗里·埃德蒙·柯里著,朱丹、陆晓红等译国际谈判——国际商务谈判的策划和运作[M]经济科学出版社,   [8] 张家瑞The Promotion of Cultural Relativism in Sino-US Business Negotiations[D]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2004,(03)

没有技巧,中国制造 就是压价压价~~除非是利润高的 还可以溜溜

日本一家著名的汽车公司在美国刚刚“登陆”时,急需找一家美国代理商来为其销售产品,以弥补他们不了解美国市场的缺陷。当日本汽车公司准备与美国的一家公司就此问题进行谈判时,日本公司的谈判代表路上塞车迟到了。美国公司的代表抓住这件事紧紧不放,想要以此为手段获取更多的优惠条件。日本公司的代表发现无路可退,于是站起来说:“我们十分抱歉耽误了你的时间,但是这绝非我们的本意,我们对美国的交通状况了解不足,所以导致了这个不愉快的结果,我希望我们不要再为这个无所谓的问题耽误宝贵的时间了,如果因为这件事怀疑到我们合作的诚意,那么,我们只好结束这次谈判。我认为,我们所提出的优惠代理条件是不会在美国找不到合作伙伴的。”日本代表的一席话说得美国代理商哑口无言,美国人也不想失去这次赚钱的机会,于是谈判顺利地进行下去。 案例分析:进攻式开局策略是指通过语言或行为来表达己方强硬的姿态,从而获得对方必要的尊重,并借以制造心理优势,使得谈判顺利地进行下去。采用进攻式开局策略一定要谨慎,因为,在谈判开局阶段就设法显示自己的实力,使谈判开局就处于剑拔弩张的气氛中,对谈判进一步发展极为不利。进攻式开局策略通常只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发现谈判对手在刻意制造低调气氛,这种气氛对己方的讨价还价十分不利,如果不把这种气氛扭转过来,将损害己方的切身利益。本案例中,日本谈判代表采取进攻式的开局策略,阻止了美方谋求营造低调气氛的企图。进攻式开局策略可以扭转不利于己方的低调气氛,使之走向自然气氛或高调气氛。但是,进攻式开局策略也可能使谈判一开始就陷入僵局。

国际商务谈判跨文化问题研究论文

应对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策略   摘要:众所周知,国际间的贸易交往日益频繁,交流的广度和深度也不断扩展,商务谈判是商贸活动中最重要的中心环节。然而由于谈判选手受其价值观、思维方式、等文化差异的限制致使其言行举止和谈判的方法不尽相同,因此谈判者要充分重视各国不同的文化环境对谈判的影响。   关键词:商务谈判 文化差异 应对策略      1 引言      尽管2009年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却说明了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国与国之间的联系和合作更加紧密。国际商务谈判无疑是国际商务活动中一个重要环节。与其说国际商务谈判是经济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不如说是各国文化之间的摩擦与沟通。而谈判国之间文化碰撞多半是双方各自没有处理好其存在的文化差异造成的,因此若要顺利开展商务活动,就必须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及其差异,然后制定出合理的谈判策略。      2 文化及文化差异      文化一般指人类在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中所积累的精神财富的总和。而各种文化间存在巨大的差异,文化差异指由于不同文化环境的人们在价值观、信仰、态度等方面存在的差别。文化直接影响和制约着人们的欲望和行为。   商务谈判的目的是实现己方的谈判目标,因此要推进国际间商务谈判的顺利进展就要求谈判者能充分了解各国文化背景并理解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尽可能减少由于文化差异造成的不利影响。      3 文化差异的表现      1 语言   语言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不仅包含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含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   2 肢体语言   交际的手段不限于词语,表情、目光、手势及身体其他部分的动作都向周围人传递着信息。例如阿拉伯人按照自己民族习惯认为站的近些表示友好,英国人则认为保持适当距离才合适。   3 宗教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不同的宗教有着不同的文化倾向和戒律,从而影响到人们认识事物的方式、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   4 价值观念   价值观念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评价标准。价值观是决定人们所持看法和所采取行动的根本出发点, 影响人们理解问题的方式。同样的事物,不同观念的人们会有不同的看法并得出不同的结论。   5 习俗和礼仪   各国都会有属于本国的风俗习惯和民族特色,所以熟知涉外礼仪的内容和要求尤为重要。在谈判前充分把握礼节方面的知识,尤其要严格遵守对方特别的习俗和礼仪,否则会给谈判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文化对谈判方式的影响广泛而深远,它会影响谈判者思考问题、制定计划、解决问题、作出决断、作出反应的过程和偏爱。 4 应对策略      笔者将从谈判者的角度分析一个成功的国际商务谈判者要如何应对国际商务谈判中客观存在的文化差异,从而在国际商务谈判中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1 做好应对文化差异的心理准备   跨文化的国际商务谈判者首先要做好应对文化差异的心理准备。谈判者首先具备跨文化的谈判意识。这要求谈判者不能用自身的价值尺度去衡量他人的心理倾向,不能在谈判中用自己的标准去解释和判断其他民族的文化;要求谈判者学会了解、接受、尊重对方文化和习俗,使自己的谈判风格和策略适应不同的国际谈判的文化类型。只有充分注意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风俗文化,才能针对其存在的差异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   2 做好谈判前分析准备   谈判前的准备分析工作即要求谈判者尽可能了解可能出现的文化差异。要想提高谈判效率就要针对不同的文化背景的商业伙伴去了解其文化差异的背景。分析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对谈判人员和谈判背景的分析。   针对谈判人员:(1)谈判己方分析:谈判者需要设计不同的谈判团队,比如有的谈判团队侧重倾听技巧而另一个团队则要发挥高层影响力的作用。谈判者的首要任务就是收集信息,这就意味着应派专门成员负责倾听记笔记,从而尽可能多地了解到对手的偏好。在面对注重等级制文化的谈判方时,请高层管理者参与谈判,那么职位在说服和顺利开展业务方面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2)谈判对方分析:首先充分收集谈判对方的相关信息,这包括对方是由哪些人员组成的,各自的身份、地位、性格、爱好如何,谁是首席代表,其能力、权限,特长和弱点以及谈判的态度倾向和意见如何?然后,进行谈判对手需求分析,尽可能广泛的了解对方的需要。试图清楚对方和自身合作的意图是什么,对方对这种合作的迫切程度如何,对方对合作伙伴有多大的回旋余地。   针对谈判背景:包括谈判地点、场地布置、参谈人数、交流渠道和谈判时限。   所有的这些准备必须考虑到可能的文化差异。例如,在等级观念较重的文化中,如果房间安排不当,可能会引起对方的不安。由于不同的文化具有不同的时间观念,所以要把握好谈判时限,如北美文化的时间观念很强,而中东和拉丁美洲文化的时间观念则较弱。   3 正确处理谈判过程中的文化差异   要能正确处理谈判过程中的文化差异就要从谈判过程中的四个阶段进行妥善把握。   第一阶段:寒暄 谈判前的寒暄目的是借此了解谈判对手的背景和兴趣,从而为选择适当的后续沟通方式提供重要线索。例如,美国文化强调把人和事区分开来,感兴趣的主要是实质性的问题,因此美国商人花在与工作无关的交谈上的时间较少。相反,日本文化却很注重相互间的关系,常常在这一阶段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第二阶段:交流工作信息 主要是要正确处理由于语言差异和行为差异所引起的信息理解错误。一般人在相同文化背景下会有10%-20%的信息被误解,当一个人讲第二语言时,误解的百分比将急剧上升。行为方面的文化差异较难被意识到。当外国谈判者发出不同的非语言信号时,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谈判对手极易误解这些信号。   第三阶段:处理反对意见 人们在如何处理反对意见的方式会因文化的不同而不同。例如,对趋向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寒暄和工作信息交流的人们,往往要选择含蓄的方式来处理其反对意见,在面对日本文化时,比较强硬的谈判战略可能会破坏重要的人际关系。但对信奉竞争和平等价值观的人们,则要快速处理出现的问题。   第四阶段:达成协议 不同文化的谈判者在决策上存在不同的表现。西方文化采用顺序决策方法即将大任务分解成一系列的小任务,最后的协议就是一连串小协议的总和。而东方文化则采用通盘决策方法。   4 充分把握谈判对手国的谈判风格   谈判风格指谈判过程中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得谈判者其行为、举止和实施控制谈判进程的方法和手段各不尽相同。民族文化和习俗的不同不仅影响着洽谈者的各种行为举止,而且会影响到洽谈者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因此了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的谈判风格有利于我们取得预期的谈判成效。在商务谈判中,了解并熟悉谈判对手的谈判风格,对于把握谈判的方向和进度,有的放矢的运用谈判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5 模拟谈判训练   模拟谈判指在谈判开始前,组织有关人员对本场谈判进行预演,目的是通过模拟对手在既定场合下的种种表现和反应,从而来检查已制定的谈判方案可能产生的效果,以便及时修正和完善。在进行模拟谈判时要科学的提出各种可能假设,然后针对这些假设制定出一系列的相对应的策略。谈判时要尽可能的揣摩对方在各自的文化背景下可能的行为模式,从而做出客观实际的决策。      5 结束语      总之,文化传统是某个民族约定俗成的习惯,应在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基础上掌握并加以区别。要妥善处理国际商务谈判中客观存在的文化差异就要全面剖析文化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要想在国际商务谈判中取得理想的效果,谈判者就要做好面对跨文化谈判的心理上的充分准备,做好谈判前的分析工作和正确处理谈判过程中的文化差异,把握谈判国的谈判风格,若想进一步保证谈判取得预期的设想,正式谈判前作必要的模拟谈判训练也是十分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成志明涉外商务谈判[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 邢琰影响国际商务谈判的文化因素分析[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1)   [3] 李素真,吕鹏中西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J]中国电力教育,2008,(23)   [4] 张强谈判学导论[M]重庆:四川大学出版社,   [5] 刘婷国际商务谈判中中西方文化差异问题探析[J] 商场现代化, 2008,(05)   [6] 孙玉太商务谈判制胜艺术[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7] [美]杰弗里·埃德蒙·柯里著,朱丹、陆晓红等译国际谈判——国际商务谈判的策划和运作[M]经济科学出版社,   [8] 张家瑞The Promotion of Cultural Relativism in Sino-US Business Negotiations[D]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硕士),2004,(03)

中美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  中美文化上的差异影响着两国人员商务活动的正常开展。文化上的差异严重影响中美商务谈判人员之间的沟通,中断谈判议程,并使谈判陷入僵局甚至失败。  存在使商务谈判双方发生误解的风险。中美商务谈判人员之间的沟通最重要的工具就是语言,除此之外还有非语言性的交流。但由于两国语言和非语言文化上的差异,双方之间的沟通存在障碍。  例如“山羊”一词,在汉语里没有什么特殊意义,而goat在英语中却表示“色鬼”的意思。那么“山羊牌闹钟”就变成“色鬼牌闹钟”了。还如对中国人来说,盯着人看表示不尊敬;而在美国,直盯着说话人的眼睛才表示尊敬。这样的不同理解会使谈判双方都误认为对方不尊重自己。  中美之间还有很多语言和非语言文化上的差异,这为中美双方谈判人员的沟通制造了误解和障碍。  存在使商务谈判议程无法统一的风险。由于中美思维方式的不同,中国谈判者倾向于采取横向谈判,即把谈判要涉及的问题横向铺开,也就是把几个议题同时讨论,同时取得进展,然后再同时向前推进,直到所有问题谈妥为止;美国人则倾向于采取纵向谈判,即明确谈判所涉及的问题后,逐个把条款谈完,这个条款不彻底解决,就不谈第二个。

跨文化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及应对策略  一、引言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国家之间在政治、经济、  文化和科技领域的接触与合作日益增强,中国更以其经济  的快速增长和巨大的市场潜力吸引了世人的关注。越来越  多的外国人开始在中国做生意,于是,跨文化商务谈判也随  着国际经贸往来的日渐频繁而增多。所谓谈判,就是通过  双方或多方协商各自的利益、需求和期望,最后达成协议。  Ghauri 提出了谈判的社会心理模式,把谈判界定成五要  素:谈判目标,交流和行为,传统与文化,谈判环境,谈判结  果。其中,目标是前提,交流和行为是载体、是手段,结果是  必然,文化和传统是影响谈判的主观因素,贯穿于谈判的各  个环节,是对跨文化谈判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在商务谈  判中,由于参与者来自不同国家,受政治制度、风俗习惯、宗  教信仰和教育环境等的影响,其文化背景存在明显的差异。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同一件事、同一句话、同一个动作都  有着不同甚至相反的理解,从而导致信息不能准确地转达  给对方,甚至信息被曲解,发生文化冲突和障碍。因此,研  究跨文化谈判中的文化差异就显得十分重要。  二、影响国际商务谈判的文化差异因素  国际商务谈判过程一般包括四个阶段:第一,寒暄,谈  一些与工作不相干的话题;第二,交流与工作相关的信息;  第三,进行说服;第四,做出让步并最终达成协议。在这几  个阶段中,文化因素对谈判的影响是全方位、全系统、全过  程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语言因素和非语言因素  语言是信息传递的媒介,是人类进行交流的工具。商  务谈判的过程实质上就是谈判者运用语言进行协调磋商、  谋求一致的过程。一般人在相同文化背景下理解讲话内容  尚有误差,那么不同文化背景导致的理解误差可能会更大。  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语言有其独特的建构信息方  式。除了用语言传达信息外,双方还可通过非语言方式沟  通。非语言的表现形式分为三大类:一是无声语言,包括停  顿和体语,其中体语又分为动态体语(手势语、目光语和微  笑语等) 和静态体语(身态语和服饰语) 两部分;二是类语  言,主要是指说话时的重音、语调和笑声;三是时空语言,主  要是指环境和时间。非语言交流以其丰富的内涵、多变的  形式及语言表达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占据着信息表达的重  要空间。例如,绝大多数的国家都是以点头方式来表示赞  成的,但在印度、尼泊尔等国则以摇头方式来表示肯定。再  如,若在谈判中保持沉默,美国人会对此极为反感,觉得不  自在,认为是冷场;而日本人却认为保持沉默有必要,可以  促进非口头意见交换和感情移入。  人类学家霍尔( Edward Hall) 按语言表达直接程度的  大小把社会分为高语境社会( high - context society) 和低  语境社会(low - context society) 。在高语境社会里,同民  族的人长期生活在一起,彼此间的熟悉使人们的非语言交  流占了大量比重,语言只是信息传递的一部分。所以,中国  的国际商务谈判者总是含蓄而间接地表达见解,很少直接  予以拒绝或反驳,并且把和谐看做实现价值的先决条件,谈  判中尽量避免摩擦,用语礼貌含蓄,追求永久性的友谊和长  期合作。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欧美文化中的交流方式  属于低语境,因为漫长的移民和相互交融的过程造成彼此  交流的困难,语言表达的清晰和直接就变得尤为重要。所  以国际商务谈判桌上的美国人热情坦诚、滔滔不绝、口若悬  河,喜欢用确切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向,是就是,非就  非,很少模棱两可、含糊其辞。  模拟谈判研究表明,作为谈判沟通技巧的种种语言行  为方式的使用频率呈现一定差异性。而非语言行为方面的  文化差异比较隐蔽。比较而言,日本商人的相互交流风格  是最礼貌的。法国商人的谈判风格最为放肆,频繁使用威  胁和警告语言。  (二) 空间观  西方人一般有很强的空间领域感和个人秘密感,由于  这两种需要,他们常用墙、门以及夹板把个人工作或生活的  地域隔起来,如果门开着就意味着一种邀请。与空间观直  接相连的是人与人交谈时的距离。距离反映了谈话者双方  的社会身份。在西方,上司与下属交谈时,总保持相当宽的  距离;而社会地位相等的双方交谈时,空间则相对缩小。在  商务活动中,双方一般保持一臂之远,在4 - 12 英寸之间,  在此距离内,交际者可以轻声谈话,但看不到彼此面部的细  微表情,由此称之为礼貌距离。  (三) 时间观  文化不同,对时间的期求和处理的规则也不同。美国  人视时间为金钱,时间观念很强。因此,他们总是十分守  时,见面后,相互之间一般只简单寒暄几句就进入主题,期  望在20 - 30 分钟内解决问题。而阿拉伯、南美和亚洲某些  商务会谈可能一连数小时,甚至数次都不涉及正题,而且有  一些必不可少的客套,诸如拉家常、喝咖啡或饮茶之类,其  目的是为了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此,美国人则视为浪  费时间。  (四) 思维差异  国际商务谈判时,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谈判者往往会  遭遇思维方式的冲突。以东方和英美文化为例,两者在思  维方面的差异有三个方面:一是东方文化偏好形象思维,英  美文化偏好抽象思维;二是东方文化偏好综合思维,英美文  化偏好分析思维;三是东方文化注重统一,英美文化注重对  立。例如,在谈判方法上,东方人的思维模式是整体取向,  在谈判中采用的方法是从整体到局部,从笼统到具体,先就  总体原则达成共识,然后依次解决具体问题;而西方人着重  具体,谈判一开始就急于谈论具体条款。在美国,如果一半  的问题确定下来,那么可以说谈判就算完成了一半,但是在  日本好像什么事也没定下来。  美国学者斯图尔特在其《美国文化模式》一书中指出,  美国人具有抽象分析和实用的思维取向,他们的思维过程  是从具体事实出发,进行归纳概括,从中得出结论性的东  西。欧洲人更看重思想和理论,他们的演绎型思维方式侧  重的是感知世界和象征思维,他们喜欢运用逻辑手段从一  个概念推导出另一个概念,他们依赖思想的力量。中国人  偏好形象思维和综合思维,习惯将对象的各个部分联合为  整体,将它的属性、方面、联系等结合起来考虑。  (五) 意识差异  了解中西方意识的差异,有助于我们找到有效的沟通  渠道,驾驭谈判过程,把握谈判的方向和进度。以下列举了  一些常见的意识差异:   决策意识  当面对复杂的谈判时,来自不同国家的人将使用不同  的方式做出决定。比如,对于日本人来说,决策是集体的事  情,需要得到管理层的一致同意。日本人的价值观念和精  神取向都是集体主义的,以集体为核心。而在德国,决策权  一般在公司的最高层手中。   人情意识  中国有别于西方的一个特色就是人情问题,凡事讲究  人情,讲究面子,所以在谈判中,也不可避免受此影响。而  且,中国谈判者注重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认为个人间的融  洽关系对于谈判的成败有很大影响。西方人在现行的市场  经济条件下,强调对利益的追求。虽然也很注重谈判中的  人际关系,但他们一切以利益为重,在人情和利益两难的情  况下,他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利益。   利益意识  商务谈判的目的主要是获取经济利益。在现代社会,  中西谈判者都具有利益意识,双方谈判的目标集中而鲜明  地指向利益,并以利益作为谈判的主要评价指标。但是,中  国谈判者的利益意识没有西方谈判者那么明确和强烈。  三、如何克服文化障碍  (一) 语言策略   尊重和采取对方的立场  一个高明的谈判者在谈判中,即使目的是宣扬自己的  产品,也不应口口声声地讲“我”“我们”。而应该采取对方  的立场和对方的态度,变“self - attitude”为“other - atti2  tude”。具体讲,就是在谈判中要减少表达利己的观点。  例 A :We are sending the document s to you by Air  E  B We are rushing the document s to you by Air  E  例 A : We have a good selection of winter clothes at  China’s Autumn Export Commodities F  B : You can choose f rom a very good selection of  winter clothes at China ’s Autumn Export Commodities  F   减少感情对立,扩大积极乐观  谈判中,谈判者要减少自己与谈判对方在感情上的对  立,减少谈判中消极悲观的一面,扩大乐观积极的一面。  例 A :Because of recent heavy demand , we will not  be able to deliver your goods before August   B :Although the recent demand is heavy , we will  do our best to deliver your goods by August   例 A : Since you did not confirm the sample color ,  we can’t dye the bulk fabric  B :We will dye the bulk fabric as soon as you con2  firm the sample   (二) 建立跨文化谈判意识  在国际商务谈判中,必须加强文化谈判意识,要认识到  不同文化背景的谈判者在需求、动机和信念上的不同,学会  了解、接受、尊重对方文化。然而,认识到文化差异不意味  着一定能很容易地克服它们的影响,但至少可以避免因对  文化的无知而导致国际商务谈判出现障碍。  (三) 克服文化偏见  法国的文化研究专家Andre Laurent 曾指出:“我们自  己的文化已经成为我们自身的一部分,以致于我们看不见  我们自己的文化,而正是由于我们对自己文化的盲点,使得  我们总是认为别人的文化与我们自己的文化相类似。当受  其他文化影响的人们的行为与我们的行为不一致时,我们  经常表现出非常吃惊甚至沮丧的情绪。”在国际商务谈判  中,我们要克服这一点,要正确地认识和接受谈判双方的文  化差异。  总之,在跨文化商务谈判中,文化差异是一个核心理  念,谈判参与者在不同谈判步骤和谈判场所中运用的谈判  策略都会受其文化背景的影响。因此,要了解中西文化差  异,克服商务谈判中的文化障碍,使跨文化商务谈判得以顺  利进行。  [参 考 文 献]  [1 ]安国源 对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的探讨[J ] 商场现代  化,2005 , (26)   [2 ]刘白玉 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 J ] 商场现代化,  2005 , (10)   [3 ]徐洁, 王玮, 韩朝旭 浅析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J ] 商  场现代化,2007 , (11)   [4 ]崔苏卫 国际商务中的谈判技巧[J ] 镇江高专学报,2004 , (4)   [5 ]邹芙林 试论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J ] 企业经济,  2007 , (1)   [6 ]张甜 影响国际商务谈判的跨文化变量[ J ] 当代经济,2007 ,  (5)   [7 ]刘佳 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及对策分析[J ] 商场现代  化, 2008 , (4)   [8 ]刘婷 国际商务谈判中中西方文化差异问题探析[J ] 商场现代  化, 2008 , (5)   [9 ]夏莉 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及其对策分析[J ] 商业  文化(学术版) , 2008 , (6)   [10 ]生华,徐景升 国际商务谈判的技巧[J ] 北方经贸,1999 , (6)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化的发展,跨文化商务谈判的作用日益突显。为了清除与国外客户交流的障碍,保证谈判的顺利进行,商务谈判家必须了解并且掌握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重要性。本文将研究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如中西方之间语言和非语言交际方式的差异,价值观差异,思维方式差异,道德与法律制度差异。这将有利于读者意识到文化在国际谈判中的重要性并且学习应对文化差异的各种策略技巧。为了消除这些差异所带来的影响,谈判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建立跨文化意识,培养全球文化观,尊重和包容不同的文化,不断提高外语语言应用能力。  中西文化冲突与我国跨文化商务谈判对策  赵伟君  (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跨文化交际研究所 湖南湘潭市 411207)  [内容提要] 随着我国加入WTO,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跨文化谈判日益频繁,正确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和文化冲突是我们从事跨文化谈判的前提条件,本文试图从中西方文化冲突的角度探讨涉外商务谈判的某些特点和对策。  [关键词] 文化冲突 谈判对策  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使全人类的命运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时代为具有应用性、艺术性和科学性等特征的谈判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随着我国加入WTO,国际贸易和对外交往将日益频繁,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外贸、外经、外交谈判也越来越显示其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本文试图从中西文化冲突的角度来研究我国国际商务谈判的内在规律,寻求加入WTO后我国涉外商务谈判的方法和策略,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服务。  一、西方现代谈判理论及其社会文化背景  在西方发达国家中,越来越多的人直接或间接地跨进了谈判领域,英美等国仅商务谈判人员就占人口的5%以上。谈判学在西方现代管理教育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美、英、德、法、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及部分发展中国家的大学、企业和科研机构,都把谈判学作为培养现代政治、经济、管理、外交、政法、教育等人才的重要课程,有的国家还成立了全国性的谈判学会。在西方激烈的竞争和特定的社会条件下产生的谈判理论,其原则与方法日趋完善和系统化,日益显示出其对谈判实践的指导作用。  具有代表性的理论主要有尼尔伦伯格的"谈判需要理论"。在与科罗合著的《How to Read a Person Like a Book》和他自己所写的《The Art of Negotiating》中系统地提出了自己的理论;约翰·温克勒的"谈判实力理论"代表著作是《bargaining for Results》;费希尔、尤瑞、雷法等人共同提出的"原则谈判法"("Principled negotiation");卡洛斯的《The Negotiating Game》,从美国人的观点出发,主要研究谈判中策略的运用;等等,其中的"原则谈判法"被誉为"西方谈判理论的集大成者"。原则谈判法的主要内容由四大部分构成:第一,始终强调在触及实质问题时,人与问题一定要分开分别处理;第二,主张谈判的重点应放在利益上,而不是立场上,因此必须随时把握住谈判各方的利益,尽量克服立场的争执;第三,在决定如何实施方案前,先构思各种可能的选择,谈判者应该安排一段特定的时间,构思各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创造性地努力避免或削弱各方利益上的冲突,为对方谈判者主动提供某些解决问题的建设性提案的机会;第四,坚持客观的标准,谈判者应设法引入尽可能多的具有科学优点的客观标准。客观标准具有较高的权威性,不容易受到非难,而且以客观标准而不是以主观判断来解决问题,沟通和交际会更加顺畅;通过对客观标准的引入及其应用来逐步达成协议,有利于提高谈判效率,减少无谓的争执。纵观西方谈判学的研究和实践,除了对谈判本身固有规律的研究外,还特别注重不同的社会制度、文化观念、传统与习惯对谈判活动的影响,特别针对东方文化提出了一系列的谈判方略。这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和加以重视的。  二、中西方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对谈判活动的影响  涉外商务谈判的已方优势首先来自于对对手的了解,并且能在此基础上发挥自己的长处,制约对手的长处。搞好谈判,除了谈判者的个人气质、谈判心理因素外,在不同的文化观念、国家制度等影响下形成的谈判习惯及体现在这些习惯中的谈判作风,对于谈判活动的成败,甚至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往方式和交往关系,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正确认识东西方文化的不同及其冲突,是十分必要的。  (一)中西方文化冲突在谈判中的体现  不同的文化特性往往集中地体现在一个国家的国民性上。所谓国民性,是指一个国家和民族所共有的建立在共同的文化观念、价值判断和行为方式上,有别于其它民族的特性。国民性形成的基础就是其特有的文化根基。中西方由于文化传统和文化观念的不同,在谈判过程中对问题的看法往往容易产生对立或误解。中国的国民性中有一个很突出的现象,那就是十分看重面子"或者说"体面"。在谈判桌上,如果要在"体面"和"利益"这二者中作出选择,中国人往往会选择"体面";而西方人则不一样,他们则看重利益,在"体面"和"面子"二者中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利益"。中国人对于谈判的结果是否能为自己脸上争光,看得十分重要,以至有的西方谈判家们在他们的著作中,告诫在和中国谈判时,一定要注意利用中国的这种国民性。很显然,只有正确地认识并妥善地把握中西方存在的国民性的差异,才能有效地帮助我们及时地纠正自己的缺点,强化自身的优势,利用对方的缺点,瓦解对方的优势。  在国际谈判的领域,中西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认识客观事物的思维差异。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常以自己的悠久历史和文化而自豪,这种自豪感使中国人富有浓烈的民族感情、宏放的气魄和极强的爱国之心,这对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然而,由于历史悠久,文化昭昭,也往往容易产生一种"自傲的偏见",形成一种"面子",使自己背上沉重的包袱,甚至固步自封,这种"面子"心理甚至渗透到几乎所有的领域。英国谈判学家比尔·斯科特在他的谈判学著作中曾对此作过专门分析,他说:"中国人极重面子,在谈判中,如果要迫使中国人做出让步,则千万注意,不要使他在让步中丢面子。同样地,如果我们从原来的强硬立场上后退,也不必在他们面前硬撑,这对我们来说是极为重要的。最后的成交协议,必须是彼此的同事认为是保住了他的'面子',或为他增光的协议。"  还有一种有趣的现象,那就是有的中国人虽然要"面子",但又决不准别人当众说出来给了他的"面子",否则,也会使他感到不自在。美国人卢西思·W·派伊在他的《谈判作风》一书中指出:"用帮助中国人得到面子的办法可以得到很多东西。"任何时候,如果不给面子,就可能造成损失。看来,西方人对我们的"面子"观念还是看得比较透彻的。我们能否在谈判领域乃至所有的领域克服自身的偏见,是我们能否能迎头赶上世界先进水平,再次成为世界强国的一个重要问题。西方国家的国民性,虽然也千差万别,但确有着一定的共性。在此,特以美国人为例来说明,美国人的国民性,在西方恐怕是最有典型意义的。美国人的国民性特点,既与他们取得的经济成就有密切的关系,也与其历史传统息息相关。他们崇尚奋斗和独立行动,性格外露,充满自信,热情奔放,美国人的这些特性在社交中随处可见。他们在参与国际事务中,很精于使用各种手段,配合外交谈判,从而谋得利益。由于美国人具有这种特点,所以,他们对表面的、仪式性的东西看得极淡,而对实质性的问题却非常敏感,对直率的谈判对手怀有好感。这一些,相对于中国人的谈判作风而言,具有较大的差异性。  二是伦理和法制观念的差异。在调节人的行为和处理纠纷方面,中西方有着更大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中国文化习惯于回避从法律上考虑问题,而是着重于从伦理道德上考虑问题;而大多数西方人却恰恰相反,他们更多的是从法律上考虑问题。在中国,"伦理至上"的观念始终占据着人们思想的重要地位,一旦发生纠纷,首先想到的是如何赢得周围舆论的支持,崇沿"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在中国人看来认为有着极其特殊的内涵和意义。于是,很多应该利用法律来解决的问题,中国人感到不习惯,而是习惯于通过"组织"、通过舆论来发挥道德规范化的作用。西方人则与此不同,他们对于纠纷的处置,惯用法律的手段,而不是靠良心和道德的作用西方很多个人和公司都聘有法律顾问和律师,遇有纠纷时则由律师出面去处理。一些在中国人看来非得通过复杂的人际关系网去解决的纠纷,在西方人看来却未必如此。  2、中国人在数千年的封建文化孕育下建立在社会等级观念上的平均主义倾向,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其中"官本位"的思想又显得十分地突出,它使一些人崇沿官吏而藐视制度、藐视法律,习惯于依靠当官的"后台"来做交易。美国学者帕伊感慨地在其著作中写道:"许多我们会见过的美国工商业者告诉我们:他们已经学会,在中国人中间,只须用口头约定,点一点头,或者握一下手,来决定协议或协议生效的可能"。列述这些差异,只不过重在说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对于交往和谈判带来的影响是深刻而复杂的。我们必须深刻而又清醒地认识这一点。  三、我们的对策  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决不可以就认为"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客观地看,中西方文化各具优劣势。我们研究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其冲突的目的就在于:清醒地认识自我,恰当地了解别人,以使我们的涉外谈判真正做到兴利除弊,扬长避短。笔者认为,从以上认识出发我们在涉外谈判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先谈原则还是先谈细节。按照中国文化特点,在谈判时,一般注重"先谈原则,后谈细节";而西方恰恰相反,他们比较注重"先谈细节,避免讨论原则"。这种差异常常导致中西方交流中的困难。中国人喜欢在处理麻烦的细节问题之前先就双方关系的一般原则取得一致意见,把具体问题安排到以后的谈判中去解决。这种思维定势在多数情况下,可使我方在以后的讨价还价中,处于较为有利地位。西方人由于对中国人的这种谈判方式不够适应,结果谈判的结局往往是比较地有利于中国人。西方人通常认为细节是问题的本质,因而他们比较愿意在细节问题上多动脑筋,而对于原则性问题的讨论则显得比较松懈。很多事实表明,先谈原则必然会对后面的细节讨论产生制约作用。例如:我国政府在中美建交、香港回归、澳门回归等一系列重大涉外谈判中,始终坚?quot;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一前提原则,在这一原则的总揽下,已预先确立了细节谈判的基调,成为控制谈判范围的框架,这就赢得了细节谈判的优势。正是我国政府这一谈判策略的成功应用,使上述外交谈判取得了圆满的成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和良好声誉。  (二)是重集体还是重个人。应当说,中西方在谈判过程中,都是既重集体又重个人的。但相比较而言,西方人比较侧重于强调集体的权力,强调个人的责任,即"分权"。而中国人则比较强调集体的责任,强调个人的权力、即"集权"。这种差异导致谈判场合中出现这样两种现象:西方人表面看来是一两个人出场,但他们身后却往往有一个高效而灵活的智囊群体或决策机构,决策机构赋予谈判者个体以相应的权限,智囊群体辅助其应对谈判中的复杂问题;中方则是众人谈判,一人拍板。可以想象,如果拍板的人是行家里手倒也还好,但如?quot;拍板"者是是外行,那么谈判的风险和结果就难以预料了。因此,我们在谈判中,应当科学而恰当地处理好集体与个人、"集权"与"分权"之间的关系,以在与西方人的谈判中始终处于较为主动的地位。  总之,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影响,在谈判桌上各自的谈判作风表现出很大的不同。有时谈判桌上的困难甚至完全是由谈判作风的不同而导致的。因此,了解中西方谈判作风的差异,有助于我们找到建设性的沟通渠道,发现导致彼此误解或对立的真正原因,并且有效地利用我们在谈判作风方面的某些优势,克服某些方面的弱点,积极驾驭谈判过程,把握谈判的方向和进度,这是中国的谈判人员应当予以重视的。  [参考文献]  [1](英)比尔斯科特著《贸易谈判技巧》第164页 中国外贸出版社出版。  [2](美)帕伊著《谈判作风》第41页 中国友谊出版社出版  [3]Bell, David and Howard Raiffa 《Marginal Value and Intrinsic Risk Aversi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4]Blaker, Michael 《Japanese International Negotiating Style》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5]Fisher, Poger and William 《Principled Negotiation A Working Guide》Harvard Law School  [6]张河清著《谈判学》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7]张强著 《谈判学导论》 四川大学出版社  [8]唐德根著 《跨文化交际学》 中南大学出版社

论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策略的影响

文化差异必然导致行为差异,不同的文化环境下也会形成不同的商务礼仪。在国际商务活动中,要达到有效交际的目标,就必须从文化差异的角度去了解国际商务礼仪,去了解跨国商务礼仪的差异。概括来讲,造成商务礼仪差异主要是由于中西方不同的价值观、时间观、饮食观以及语言习惯等。本文将基于中西文化层面的差异分析国际商务礼仪的差异,希望对跨国商务工作者有一定的帮助。    一、价值观差异    在中国的文化观念中,人生的价值往往体现在其社会价值之中,总是把个人或者自我放在社会关系中去考察,否定个体的自我主体性,人生意义常常与“忘我”或者“牺牲”相联系。它追求的是这一种群体和谐的、稳定的伦理道德社会,个人可以弘扬个性,但不能将自我置于国家、集体之上;西方则不然,其主张以自我为核心的个人主义价值观念。个人是社会的核心,追求个人利益的主观能动创造性是社会进步的内在动力。因此,应将个人利益置于高于一切的位置,实行利己主义和自由主义,个人有满足自己物质利益和精神享受的权利,有自己生活上的隐私。这种价值观的差异可以说是根本性的,它是决定中西方商务礼仪差异的根本因素。    二、时间观差异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领域中,人们推崇一种环形的时间观念。因此,中国人利用时间比较随意,比较灵活;西方人奉行的则是线形的时间观念,认为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因此,他们的时间观念非常强烈,做任何事都有严格的日程安排,时刻保持“紧张”的时间观念。这种差异表现在国际商务礼仪中,主要导致例如以下两个方面的中西差别:首先,在国际商务活动中,中国人不重视预约,有时候即使预约,也不严格遵守预约时间,而西方人则注重预约,且严格按照预约时间安排活动。其次,在商务谈判中,西方人喜欢开门见山,且在谈判中不喜欢停下或者保持沉默,而是习惯于速战速决。然而,中国人则喜好感情投资,喜欢宴请或者送礼物,在交杯换盏中达成一致,商务活动进程一般比较缓慢。    三、饮食观差异    在中国,饮食已经上升到一种几乎超越其他一切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的举足轻重的东西,“民以食为天”是其最好的表达。中国的菜肴讲究“五味调和”和“色、香、味、形、器俱佳”,追求美味,而忽略营养均衡;西方人饮食追求科学搭配,营养均衡,菜肴的“色、香、味”是次等要求。他们喜欢清淡少油、原料新鲜的食物,只是将饮食当做一种摄取营养的手段,吃得比较简单,不会过分地追求口味。因此,在商务活动中,中方喜欢安排圆桌筵席,美味佳肴置于中心,与客人相互敬酒让菜、热闹非凡,在形式上形成一种团结、礼貌、共趣的气氛。然而,西方的宴会则讲究优雅温馨,富有情趣和礼仪,通过与邻座客人之间的交谈,达到交谊的目的;在宴请礼仪方面,中国从古至今大多都以“左”为尊,要将地位很尊贵的客人安排在左边的上座,然后依次安排。西方则以“右”为贵, “女士优先、尊重妇女”是人们宴会排座位的标准。宴席中,男女间隔而座,夫妇也分开而座,女宾客的席位比男宾客的席位稍高,男士要替位于自己右边的女宾客拉开椅子,以示对女士的尊重。此外,西方人用餐时要坐正,认为弯腰,低头,用嘴凑上去吃很不礼貌,但是这恰恰是中国人通常吃饭的方式。吃西餐的时候,主人不提倡大肆的饮酒,中国的餐桌上酒是必备之物,以酒助兴,有时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喝酒的时候都是一杯一杯的喝。 四、语言习惯差异      在中国,谦虚被奉行为一种美德。所以,在得到别人的赞扬时,中国人常以“哪里”、“不好”、“不行”、“还不够”等来回应。这不符合西方传统,尤其是美国。西方人会对别人夸奖做积极的回应,常说“Thank you”。另外,中国人讲究贬己尊人,把自己的家叫“寒舍”,自己的作品叫“拙作”,称对方为“您”,对方的意见为“高见”、“宝贵意见”。而英语中的敬语和谦词则非常少见,在英语环境里,不管谈话的对方年龄多大、辈份多长、地位多高,you就是you,I就是I,用不着像汉语那样用许多诸如“您、您老、鄙人”等敬谦语。所以,在国际商务活动中,中国人的谦虚与贬己常常让西方人感到不礼貌。   行为语言差异也是语言习惯差异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手势语、身势语、目光语、体距等。在国际商务活动中,举手投足之间往往都能反映出不同的文化特性。比如,商务礼仪中最常见的非语言习惯首推握手。在西方国家,两人握手后马上松开,两人的距离也随即拉开;而中国人为了表示热情和尊重对方,常常握住对方的手久久不放,还十分满足的闲谈消磨时光,有时还往往拍打对方的肩和背,对此西方国家的人会觉得就窘迫不堪,他们认为体距太近会显得过于亲密。   总之,从上述几个方面的对比可以看出,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导致了截然不同的商务礼仪。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商务人士要想成功地进行国际商务交往,就必须文化层面理解和认识国际商务礼仪,及时调整自己的礼仪行为,避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最终存进国际商务活动的顺利开展!

这些策略就是,可以找一些了解当地特色的人来进行谈判,也可以找一些专业的人士进行交流,可以先了解对方的本土文化之后再进行谈判,可以通过当地的一些本土特色来进行交换,这样才可以进行谈判。

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 文化对谈判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不同的文化将人们相互疏远并形成沟通中难以逾越的障碍。因此,谈判者要尊重、接纳彼此的文化,而且要透过文化的差异,了解对方行为的真正意图,并使自己被对方所接受,最终达成一致的协议。总的来说,文化差异对谈判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言沟通技巧的运用 文化差异对谈判过程的影响,首先表现在谈判的语言沟通过程中。语言是任何国家、地区、民族之间进行沟通的桥梁,在国际商务活动中语言的差异是最直观明了的。虽然解决语言问题的方法也很简单,如雇佣一个翻译或者用共同的第三语言交谈就行了。但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谈判人员所使用的语言行为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果不了解这些差异,那么就很容易误解对方所传播的信息,从而影响谈判目标的实现。 (二)非语言——肢体语言的使用 文化差异对谈判过程的影响不仅表现在语言沟通过程中,还表现在非语言沟通过程中。文化差异会导致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谈判人员在形体语言、动作语言的运用上有着巨大的差异。谈判人员以非语言的、更含蓄的方式发出或接受大量的、比语言信息更为重要的信息,而且所有这类信号或示意总是无意识地进行的。因此,当谈判人员发出不同的非语言信号时,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谈判对手极易误解这些信号,而且还意识不到所发生的错误。这种不知不觉中所产生的个人摩擦如果得不到纠正,就会影响商业关系的正常展开。例如与美国人交往,如果你不看着他的眼睛,或者让人觉得眼神游移不定,那么他就会担心你是否不够诚实,或生意中有诈;而跟日本人交往,如果你盯着他,他可能认为你不尊重他。 (三)谈判风格 谈判风格是谈判者在谈判活动中所表现的主要气度和作风,谈判风格体现在谈判者谈判过程中的行为、举止和控制谈判进程的方法、手段上。谈判者的谈判风格带有深深的文化烙印。文化不仅决定着谈判者的伦理道德规范,而且影响着谈判者的思维方式和个性行为,从而使不同文化背景的谈判者形成风格迥异的谈判风格。摘自《百度文库》

尽量减少文化差异带来的沟通障碍,用简单的数据,用简单的语言进行描述,这样才可以更好的把控局势,用双方都理解的语言进行沟通,可以互相学习对方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