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高等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证分析及现实困境反思

发布时间:2023-12-05 23:45

  [摘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公共事业管理作为公共管理的重要分支,在带动社会平稳发展、高质量培养人才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在西方历史悠久、发展迅速,在我国则刚刚起步、发展缓慢。A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自引进以来进展较快,但同时也面临着人才培养模式有待创新、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专业特色不突出、就业竞争力弱等诸多困境。


  [关键词]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证分析;发展困境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及我国对公共事业日益重视,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也越发备受关注。作为“舶来品”,此专业一经引入,在国内便获得发展热潮,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引领下,创建出符合我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优势学科,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输送大批高质量人才,对经济前行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但同时,该专业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诸多瓶颈。实际调研中,笔者发现A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引进较早、发展较成熟、出现困境较典型,因此文章将以该专业为例,明确指出该学科面临的现实困境,以期找到更好推进其进程的“治本之策”,为A大学及其他高校相关学科提供发展策略与建设思路。


  一、我国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概况


  在西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成熟,开设历史悠久。随着国际化的交流与合作,市民中“小政府、大社会”观念不断增强,在此背景下,1996年娄成武和崔运武两位教授决定借鉴国外公共事务管理与高校学科建设经验,在国内发展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以更好带动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随后,东北大学和云南大学联合向原国家教委(现为教育部)提出开设申请,希望引进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为我所用”。1998年,原国家教委明确将该专业定为公共管理之下二级学科,专业代码110302。1999年云南大学和东北大学获批首开该本科专业,仅第二年已有50多所大学引进该专业培养管理学学士[1]。调查统计1999-2019年全国开设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院校,笔者发现2001年有132所院校设置该专业、2002年196所、2003年220所、2004年224所、2005年260所。经统计,2019年已有600所高校设立该专业,其发展可谓“来势汹涌,势不可挡”。但我国公共事业管理学科建设虽有一定成績,但学科建设也困难重重,专业繁荣之路任重道远。


  二、A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证分析


  A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于2002年增设,在国内引入较早,教学效果显著,获A校重点扶持;该专业授课教师9人,均来自名校,学术能力强,教学能力突出。本次调查对象为该专业2016-2019级本科在读学生,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展开问卷调查,并运用Spss、Amos、Excel等软件分析处理数据。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60份,回收问卷150份,有效问卷150份,有效率达93.75%。


  (一)认知维度


  在对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认知度调查中,24.0%(36)的学生对该专业比较了解,43.3%(65)一般了解,16.0%(24)比较不了解,13.3%(20)非常不了解,仅有3.3%(5)的学生表示很了解该专业,说明较大比例学生对本专业了解不足,专业认知不明,不利于学生专业责任感与归属感的培养。在专业选择缘由调查中,66%(99)学生调剂进入该专业,30%(45)学生自己填报,其他与转专业共4%(6),说明起初选专业时,该专业不具备较多竞争力,反映该专业社会认知度和认同感较低。


  (二)行为维度


  学生参与课程组织情况调查中,在“非常多”“比较多”“一般”“比较少”“非常少”5点计分中,学生参与“非常多”的教学方式中:调研法51.3%、小组讨论法40%、情境法50.7%、讲授法4.7%,可见学生更倾向调研法、小组讨论法等新型教学方法,该专业课教师应多采用新型教学方式组织授课,加快教学模式转换。在毕业规划的调查中,78.0%(117)学生考研,8%(12)就业,14%(21)方向不明(如图1所示),调查询问得知绝大多数学生选择考研是由于无法找到该专业对口就业岗位,这反映该专业社会竞争力较弱,社会认同感较低,应联系社会力量,增强该专业社会竞争力。


  (三)情感维度


  各标准满意度调查中,在“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比较不满意”“非常不满意”5点计分中,学生评价“非常满意”的指标有:专业前景3.3%、师资力量3.3%、硬件设施4%、授课模式14%、实习方式59.3%、教材选用30%、课程设置7.3%。可见,除实习方式和教材选用2标准,学生对其他5标准“非常满意”都不突出,说明该专业授课模式与课程设置有待改进,师资力量建设与硬件设施建设有待加强。转专业情况方面,2016级-2019级班级转专业率分别为10.5%、18.2%、21.7%和38.3%(如表1),转专业率呈现逐渐递增趋势,说明该专业整体专业自信、专业向心力不足,因此应进行情感方面改革与创新,增强学生各标准满意度,形成专业自信与专业归属感。


  三、A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现实困境


  在实地调研基础上,笔者发现A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发展的现实困境涉及学生培养、教师成长、专业发展、社会求职四个方面。


  (一)在学生培养上,人才培养模式有待创新


  1.学生参与课堂主体性缺失


  首先,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现阶段该专业仍主要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将“教师的教”放主要,学生主体性未得到充分重视,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意识不高,教学效果较弱。其次,在课程大纲上,一些主干课程明确阐明用案例教学法、主题讲座等形式进行教学,但实际并未使用新型方法组织教学,也未请专家开展主题讲座,教学模式单一。在行为维度调查中,学生对讲授法参与较少,而该专业教师最常用讲授法,因此也说明课堂教学方法亟需改进[2]。


  2.实践课程设置合理性不足


  首先,据调查,该专业主干课程共15门(核心课6门、普通必修课9门)。在核心课程中,《公共政策概论》实践比重0%、《管理统计学》实践比重0%、《公共经济学》实践比重0%;普通必修课程中,《组织行为学》实践比重0%、《公共组织学》实践比重0%、《行政法》实践比重0%。


  由此可见,该专业很多主干课程存在实践课程不足的问题,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增强。其次,在A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课程的核心——专业实习中,虽名义上实习时间3个月,但实际实习不超1月,且再加上监督力度不强等问题,实践效果不佳,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作用不明显。在情感维度调查中,该专业学生对课程设置“非常满意”的较少,也说明该专业课程设置有待改进。


  (二)在教师成长上,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1.教师数量不足、流失严重


  经调查,笔者察觉A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存在师资队伍数量不足、流失严重的问题。首先调查得知,该专业专职教师9人,其中副教授3人,讲师6人;学历方面为博士4人,硕士5人。9位教师共承接了1个本科专业(公共事业管理)和2个硕士专业(社会保障、职业技术教育),1位教师身兼多职,身心乏力,更别提深入研究学科内容、搞科研成果了。其次,教师队伍稳定性不足。一些责任心强、教学能力显著的教师跳槽到各方面资源更好、社会地位更高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发展,不利于本专业的教师队伍建设。师资队伍不稳定易对教师队伍建设构成极大威胁,因此,解决教师队伍人才流失问题刻不容缓[3]。


  2.教师科研意识有待提高


  教师的科研意识对学科专业化发展、学生学术能力增强非常关键,是建立专业化一流学科的必备条件。且科研成果和科研项目是评判一个高校教师优秀与专业与否的首要因素,高校教师若无科研成绩便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4]。


  然而A大学公共事业管理系的教师虽大多数均有一定科研成果,但仍有教师从教数年无一篇论文成果产出,因此应有针对性地对该专业教师进行科研意识培训,促进其科研意识的提高。在情感维度调查中,“師资力量”非常满意占比较少,也表明该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多方面都需进一步加强。


  (三)在专业发展上,专业特色不突出


  该专业建立在A大学历史与社会学院,因其学院历史学科和社会学学科发展卓越,该专业特色为依托历史学、社会学和管理学三大学科培育出交叉特色专业。然其虽理论上依靠历史学和社会学建立交叉学科,但在实际教学中,其与社会学联系较少,与历史学基本无交集,专业特色极不突出。另外,由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课程内容涵盖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领域知识,内容涵盖太多,核心课程不突出,且无专业特色,形成了“多而不专、杂而不精”的困境[5]。由认知维度调查得知,学生对该专业了解较少,专业认知不明,也一定程度上反映该专业的专业特色不突出。


  (四)在社会求职上,就业竞争力较弱


  首先,在行为维度调查中,该专业一定比例学生由于无法找到对口就业岗位,而选择考研、从事其他行业,说明该专业就业竞争力不足。深入调查后,笔者发现该专业2015级59名学生毕业季时,考公务员率16.95%(10)、考研率77.97%(46)、就业率3.39%(2)、出国率1.69%(1),其中考研学生中,65.22%未跨考其他学科(30),34.78%跨考其他学科(16)。


  可见就业中,凭借该专业本科身份直接就业的较少,侧面反映了其就业竞争力弱的现状。其次,由于该学科学习内容涵盖多,“厚基础、宽口径”,专业特色较弱,学的多而不精,若招收公共管理系毕业生,招生单位极有可能会优先选择其他二级学科。且其为新引进专业,社会需求不多,而近几年各类高校大肆招生,导致“毕业生多而所需岗位有限”困境的出现,使该专业毕业生深陷“认可度低、就业难”的泥潭。


  四、A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现状反思


  综上所述,A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自引进以来发展迅速,成绩卓著,但同时在多层面也面临发展困境,存在人才培养模式有待创新、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专业特色不突出及就业竞争力较弱等问题。解决这些困境,需学生、教师、学校、社会等多方共同努力。具体而言,A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应加大课堂参与,充分发挥学习主体性;该专业教师应提高科研意识和水平;A校应加大支持力度,促使教师结构多元化;社会应适度增加就业岗位,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其就业竞争力等等。A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虽面临重重困境,发展遭遇瓶颈期,不过相信在推行教学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之后,该专业定能迈向新台阶,不断前进,获得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上一篇:人力资源经济管理工具在企业中的运用

下一篇:基层政府人力资源外包问题分析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