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职业选择中的 围城效应

发布时间:2015-07-11 10:15
摘要:本文通过论述职业选择中人们的心态,探讨“围城效应”对人们职业生涯的影响,以及如何正确看待这种效应的正面和负面影响。
  关键词:职业选择 围城效应
  
  职业选择中的“围城效应”,就是有人想进入某个职场,有人却想离开,到更适合自己、更能体现自己价值、发挥自己特长的某职场中去,主要表现为人们的一种择业心态。
  
  一、为什么会产生职业选择中的“围城效应”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们的心态中存在着这种固有的追求进步,渴望美好生活和工作的天性。所谓“这山看着那山高”,就是这种心态的一种过激反应。当然在就业形势异常严峻的今天,人们选择哪个职业除了个人的专业知识结构、兴趣爱好、职业生涯设计需要以及个人抱负或理想等因素外,可能还会受到许多现实的外界影响,比如父母亲朋的影响,就业形势的压力等等。总之,人们的职业选择心态是复杂的,动机和初衷也是千变万化的。
  另外,人们都有横向和纵向对比的习惯。在工作中这种现象依然存在,人们喜欢与自己认识或不认识的人、相关或相近的行业或职务(岗位)进行比较。比如他会比较收入、福利待遇、职务晋升、企业的领导风格和作风以及企业对员工的关心和支持程度等等,如果从比较中发现较严重的不平衡或不对等,他们的心态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并因此导致出现多种后果,比如满腹牢骚、消极怠工、辞职等等,通过种种方式的心理调适,寻求心态上的平衡。
  
  二、如何正确看待职业选择中的“围城效应”
  “围城效应”在人们的内心深处普遍存在,只不过是有些人没有注意或意识到而已,但是出现这种心态也不是说没有任何积极意义。www.133229 .CoM首先,它反映了人们追求进步、渴望美好职业和幸福生活的愿望。正是这种心态,推动了人才在企业间的合理流动,也为企业管理者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关心员工的内心感受和个人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这种“围城效应”反映出企业与员工的关系中可能存在某些不和谐,为企业管理者和员工调适相互关系和改变心态提供了有益的参照。
  不能否认,这种“围城效应”更多的存在不利影响。首先,它不利于个人全身心地从事目前的工作,对个人成功和成才产生负面影响;其次,它降低了人们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归属感,为产生“婚外情”或其他各种“背叛婚姻”的行为埋下了祸根。
  
  三、如何克服职业选择中的“围城效应”
  无论是个人择业还是企业招聘员工,必须充分考虑员工的职业兴趣,尽可能使员工的择业动机与个体的职业兴趣有机地结合起来,有利于员工的长远发展,最大限度的激发他们的潜能,有利于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也有利于消除择业中的“围城效应”。
  在当前社会,工作仍然是谋生的主要手段。保证满足吃、穿、住、行、用等基本需要,是企业首先要为员工提供的保障,如果连这些要求也无法满足,任何企业都难以让员工对企业忠诚,对工作尽职尽责。所以企业必须关注员工在职业选择中的不同层次的需要,根据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需要,有针对性地培养员工的忠诚度和归属感,克服“围城效应”的不利影响。
  做好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降低“围城效应”对企业管理的负面影响,实现企业和个人的双赢。做好职业生涯管理,除了上面介绍到的职业兴趣外,还可以运用职业生涯锚进行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所谓职业生涯锚,是指一个人不得不做出选择的时候,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职业生涯中的那种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在个人的职业发展或企业的企业生涯管理中,职业生涯锚都发挥着重要作用:①有助于识别个体的职业生涯目标和职业生涯成功的标准。职业生涯锚是个人经过搜索所确定的长期职业生涯定位,它清楚地反映出个人的职业追求与抱负。由于不同员工对职业生涯成功有不同的解释,职业生涯锚则为判断员工的职业生涯成功提供了标准;②能够促进员工预期心理契约的发展,有利于个体与企业稳固地相互接纳。透过职业生涯锚,企业获得了员工个人正确信息的反馈,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员工发展设置可行、有效、通畅的职业生涯通道;③有助于增强个体职业技能和工作经验,提高个体和企业的绩效。职业生涯锚是个人职业生涯的长期定位,个人一旦确定了职业生涯锚,就会长期从事相对稳定的某项职业,必然会增长工作经验,也使得个人技能不断提高,在提高个体绩效的同时,也为企业做出贡献;④为个体中后期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职业生涯锚反映了个体当前的价值观与才干,也能反映个体进入职业生涯中后期的潜在需要和动机。因此,早期的职业生涯锚为个体中后期的职业生涯发展奠定了基础。


  结论:职业选择中的“围城效应”普遍存在,我们应该正确看待。每一位企业管理者都应该重视职业选择中的“围城效应”,通过不断满足员工的合理需要、做好员工职业生涯管理以及通过企业文化熏陶等方式,培养员工敬业爱岗的品质,努力克服“围城效应”的不利影响,使人力资源开发为企业发展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m] 中国人事出版社。

上一篇:制造业企业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初探

下一篇:情景模拟技术在我国公务员培训中的有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