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毕业论文 > 化工换热器设计毕业论文

化工换热器设计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化工换热器设计毕业论文

你这都不会。。。。 毕业设计拖到最后一个星期。。。。可以查 《化工原理>>, 和换热器设计手册,三大力学

这只是个模板,你还要自己修改数据,其中有些公式显示不出来。一.设计任务和设计条件某生产过程的流程如图所示,反应器的混合气体经与进料物流患热后,用循环冷却水将其从110℃进一步冷却至60℃之后,进入吸收塔吸收其中的可溶组分。已知混和气体的流量为227301㎏/h,压力为 ,循环冷却水的压力为 ,循环水的入口温度为29℃,出口温度为39℃ ,试设计一台列管式换热器,完成该生产任务。物性特征:混和气体在35℃下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来自生产中的实测值):密度定压比热容 =℃热导率 =粘度循环水在34℃ 下的物性数据:密度 =㎏/m3定压比热容 =℃热导率 =℃粘度二. 确定设计方案1. 选择换热器的类型两流体温的变化情况:热流体进口温度110℃ 出口温度60℃;冷流体进口温度29℃,出口温度为39℃,该换热器用循环冷却水冷却,冬季操作时,其进口温度会降低,考虑到这一因素,估计该换热器的管壁温度和壳体温度之差较大,因此初步确定选用浮头式换热器。2. 管程安排从两物流的操作压力看,应使混合气体走管程,循环冷却水走壳程。但由于循环冷却水较易结垢,若其流速太低,将会加快污垢增长速度,使换热器的热流量下贱,所以从总体考虑,应使循环水走管程,混和气体走壳程。三. 确定物性数据定性温度:对于一般气体和水等低黏度流体,其定性温度可取流体进出口温度的平均值。故壳程混和气体的定性温度为T= =85℃管程流体的定性温度为t= ℃根据定性温度,分别查取壳程和管程流体的有关物性数据。对混合气体来说,最可靠的无形数据是实测值。若不具备此条件,则应分别查取混合无辜组分的有关物性数据,然后按照相应的加和方法求出混和气体的物性数据。混和气体在35℃下的有关物性数据如下(来自生产中的实测值):密度定压比热容 =℃热导率 =粘度 =×10-5Pas循环水在34℃ 下的物性数据:密度 =㎏/m3定压比热容 =℃热导率 =℃粘度 =×10-3Pas四. 估算传热面积1. 热流量Q1==227301××(110-60)=×107kj/h =.平均传热温差 先按照纯逆流计算,得=3.传热面积 由于壳程气体的压力较高,故可选取较大的K值。假设K=320W/(㎡k)则估算的传热面积为Ap=4.冷却水用量 m= =五. 工艺结构尺寸1.管径和管内流速 选用Φ25×较高级冷拔传热管(碳钢),取管内流速u1=。2.管程数和传热管数 可依据传热管内径和流速确定单程传热管数Ns=按单程管计算,所需的传热管长度为L=按单程管设计,传热管过长,宜采用多管程结构。根据本设计实际情况,采用非标设计,现取传热管长l=7m,则该换热器的管程数为Np=传热管总根数 Nt=612×2=12243.平均传热温差校正及壳程数 平均温差校正系数按式(3-13a)和式(3-13b)有 R=P=按单壳程,双管程结构,查图3-9得平均传热温差 ℃由于平均传热温差校正系数大于,同时壳程流体流量较大,故取单壳程合适。4.传热管排列和分程方法 采用组合排列法,即每程内均按正三角形排列,隔板两侧采用正方形排列。见图3-13。取管心距t=,则 t=×25=≈32㎜隔板中心到离其最.近一排管中心距离按式(3-16)计算S=t/2+6=32/2+6=22㎜各程相邻管的管心距为44㎜。管数的分成方法,每程各有传热管612根,其前后关乡中隔板设置和介质的流通顺序按图3-14选取。5.壳体内径 采用多管程结构,壳体内径可按式(3-19)估算。取管板利用率η= ,则壳体内径为D=按卷制壳体的进级档,可取D=1400mm6.折流板 采用弓形折流板,去弓形之流板圆缺高度为壳体内径的25%,则切去的圆缺高度为H=×1400=350m,故可 取h=350mm取折流板间距B=,则 B=×1400=420mm,可取B为450mm。折流板数目NB=折流板圆缺面水平装配,见图3-15。7.其他附件拉杆数量与直径按表3-9选取,本换热器壳体内径为1400mm,故其拉杆直径为Ф12拉杆数量不得少于10。壳程入口处,应设置防冲挡板,如图3-17所示。8.接管壳程流体进出口接管:取接管内气体流速为u1=10m/s,则接管内径为圆整后可取管内径为300mm。管程流体进出口接管:取接管内液体流速u2=,则接管内径为圆整后去管内径为360mm六. 换热器核算1. 热流量核算(1)壳程表面传热系数 用克恩法计算,见式(3-22)当量直径,依式(3-23b)得=壳程流通截面积,依式3-25 得壳程流体流速及其雷诺数分别为普朗特数粘度校正(2)管内表面传热系数 按式3-32和式3-33有管程流体流通截面积管程流体流速普朗特数(3)污垢热阻和管壁热阻 按表3-10,可取管外侧污垢热阻管内侧污垢热阻管壁热阻按式3-34计算,依表3-14,碳钢在该条件下的热导率为50w/(m•K)。所以(4) 传热系数 依式3-21有(5)传热面积裕度 依式3-35可得所计算传热面积Ac为该换热器的实际传热面积为Ap该换热器的面积裕度为传热面积裕度合适,该换热器能够完成生产任务。2. 壁温计算因为管壁很薄,而且壁热阻很小,故管壁温度可按式3-42计算。由于该换热器用循环水冷却,冬季操作时,循环水的进口温度将会降低。为确保可靠,取循环冷却水进口温度为15℃,出口温度为39℃计算传热管壁温。另外,由于传热管内侧污垢热阻较大,会使传热管壁温升高,降低了壳体和传热管壁温之差。但在操作初期,污垢热阻较小,壳体和传热管间壁温差可能较大。计算中,应该按最不利的操作条件考虑,因此,取两侧污垢热阻为零计算传热管壁温。于是,按式4-42有式中液体的平均温度 和气体的平均温度分别计算为×39+×15=℃(110+60)/2=85℃5887w/㎡•㎡•k传热管平均壁温℃壳体壁温,可近似取为壳程流体的平均温度,即T=85℃。壳体壁温和传热管壁温之差为 ℃。该温差较大,故需要设温度补偿装置。由于换热器壳程压力较大,因此,需选用浮头式换热器较为适宜。3.换热器内流体的流动阻力(1)管程流体阻力, ,由Re=35002,传热管对粗糙度,查莫狄图得 ,流速u=,,所以,管程流体阻力在允许范围之内。(2)壳程阻力 按式计算, ,流体流经管束的阻力F=×××(14+1)× =75468Pa流体流过折流板缺口的阻力, B= , D=总阻力75468+43218=× Pa由于该换热器壳程流体的操作压力较高,所以壳程流体的阻力也比较适宜。(3)换热器主要结构尺寸和计算结果见下表:参数 管程 壳程流率 898560 227301进/出口温度/℃ 29/39 110/60压力/MPa 物性 定性温度/℃ 34 85密度/(kg/m3) 90定压比热容/[kj/(kg•k)] 粘度/(Pa•s) ××热导率(W/m•k) 普朗特数 设备结构参数 形式 浮头式 壳程数 1壳体内径/㎜ 1400 台数 1管径/㎜ Φ25× 管心距/㎜ 32管长/㎜ 7000 管子排列 △管数目/根 1224 折流板数/个 14传热面积/㎡ 673 折流板间距/㎜ 450管程数 2 材质 碳钢主要计算结果管程 壳程流速/(m/s) 表面传热系数/[W/(㎡•k)] 5887 污垢热阻/(㎡•k/W) 阻力/ MPa 热流量/KW 10417传热温差/K 传热系数/[W/(㎡•K)] 400裕度/% 七. 参考文献:1. 刘积文主编,石油化工设备及制造概论,哈尔滨;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出版社,1989年。2. ——84机械制图图纸幅面及格式3. GB150——98钢制压力容器4. 机械工程学会焊接学会编,焊接手册,第3卷,焊接结构,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2年。5. 杜礼辰等编,工程焊接手册,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806. 化工部六院编,化工设备技术图样要求,化学工业设备设计中心站,1991年。

换热器的设计主要需要以下一些参数:热流体的入口温度,冷流体的入口温度以及出口温度,热流体的流量以及管道参数,制冷机组的蓄水量,预设换热器内部结构,即几根冷却管,是否翅化,翅化比为多少,换热器要求的压损,这样可以求出换热器总体的表面传热系数及对数平均温差,根据传热公式即可得出换热器总体面积,然后校核内部结构是否满足要求,进行优化。我做过很多换热器设计和校核计算,希望这些对你有所帮助,祝毕业顺利!

螺旋换热器的设计毕业论文

(一)螺旋螺纹管换热器热效率高,更加节省能量(蒸汽)内部独特的反向缠绕、螺旋上升的盘管结构,以逆流方式换热,使蒸汽在换热管束中得以充分冷凝,无须经过二次换热,故可以节省大量蒸汽;(二)螺旋螺纹管换热器为全不锈钢焊接,耐高温高压由于螺旋螺纹管换热器的换热管束和壳体全部采用不锈钢材质,具有统一的膨胀系数,其最高承压,最高耐温400℃,不会由于压力和温度不稳定而引起换热器的变形;无需减温减压装置。(三)螺旋螺纹管换热器结构紧凑,安装方便,占地面积小螺旋螺纹管换热器体积小,节省基建投资;重量轻,便于安装,设备可直接与管道相连,降低了安装费用。(四)螺旋螺纹管换热器使用寿命长螺旋螺纹管换热器利用欧文(OWEN)湍流抖振频率准则原理,采用换热管束最小间隙设计,有效消除了湍流抖振现象,延长了换热器的使用寿命。(五)螺旋螺纹管换热器结垢倾向低,维护费用低螺旋螺纹管换热器独特的内部结构、独特的表面处理工艺以及两侧介质的逆流换热,在提高综合传热系数的同时保证了换热器具有自洁功能,结垢倾向低。可采用化学除垢的方法清洗换热器即可,省时、省力、费用低、效果好。(六)螺旋螺纹管换热器节能环保螺旋螺纹管换热器热媒走管程,冷媒走壳程,换热器壳体无需保温技术优势目前国内换热设备行业技术更新速度较慢,产品换代周期较长,各厂家在技术研发方面普遍投入较低,各厂家在产品上大多是相互模仿,造成产品同质化现象比较突出。螺旋螺纹管式换热器最大特点来自于它超高的换热系数,一般可为传统管壳式换热器的2-3倍,同时具备较好的节能效果,与传统管壳式换热器相比,可节能10%以上。螺旋螺纹管式换热器的外面也一改传统换热器的粗放形象,外壳从筒体到法兰,全部选用不锈钢材料,换热器外表面做镜面抛光处理,美观性大大提高。螺旋螺纹管式换热器的优势还来自于它体积和重量仅为传统管壳式换热器的几分之一,安装过程不再需要复杂的起重工具和设备,人工即可完成。该换热器由于管程阻力较大不适合汽源压力较低及水/水换热工况。

螺旋管换热器(又称螺旋螺纹管换热器、螺旋缠绕换热器),螺旋管换热器在余热回收再利用工程上是必不可少的换热设备,一旦螺旋管换热器结垢且不易清洗,整个余热回收再利用工程就瘫痪了,及时抢修、定期维护大概需要1-2个月的时间. 山东省是我国换热器的发源地,目前也是我国换热器的产业基地,有大大小小几百来家螺旋管换热器,已形成一个以螺旋管换热器为主业的、规模浩大的螺旋管换热器产业链。 海源换热的客户已遍布全国各地,部分产品销往国外,公司秉承“海源换热、舒心服务”的诚信理念,在机械性能与材料规格方面,推出的所有各类管式换热器产品,均符合欧洲压力容器安全指导标准PED,有多种不同的规格尺寸和处理量以及多种不同的换热管型。海源还能够根据其他相关标准,以及不同国家标准来向用户提供管式换热器的产品。 海源螺旋管换热器的优势特点: 1)我们在螺旋管换热器技术的制造上,有别于其他同行的制造工艺;包括附件在内的所有螺旋管束产品,都实现了标准化的设计与生产。螺旋管换热器出厂前均要测漏测压的试运行,合格后才能发货出厂。 2)噪音低、振动小:内部结构设计时考虑了<声共鸣许用准则>(Eisnger准则和Bevins准则),有效抑制了声驻波震动现象,最大限度的限制了运行噪音,换热器运行时几乎没有噪音;避免了传统换热器有时瞬间爆发的脉动噪音和振动。 3)换热效率和冷凝效果高,因而节能。尽管螺旋缠绕管壳换热器体积小巧,但由于其独特的螺旋缠绕曲线,气态介质在换热管束中停留时间长,冷凝更加充分, 因其冷凝效果好,无须经过二次换热。4)结垢倾向低且易清洗:螺旋缠绕管壳换热器独特的100°角连接和螺旋螺纹结构、独特的表面处理工艺以及两侧介质的逆流换热,实现了流速高、温度梯度小、污垢系数小的特点,结垢倾向低。5)易维护,节省费用:材质采用不锈钢材料,耐腐蚀,可适用各种水质,且为全焊接结构,免维护。独特的内部结构不容易结垢,维修方便,每年可节省大量的维修费用。6)体积小,便于安装:螺旋管换热器体积较与传统体积的1/10左右,体积小,供热能力大,无论是操作间空间和所需阀门管件口径都大幅降低,节约大量基建投资。7)更适合高温高压系统:换热管束和壳体全部采用不锈钢材质,具有统一的膨胀系数,不会因为压力和温度不稳定而引起换热器变形;换热器耐高温、高压,无需减温减压装置。 8)焊口连接处采用德国液压胀接技术,结合紧密,牢固,不漏水9)不锈钢螺旋缠绕管束制管机采用的是美国“CDI”制管机。10)投资回报率快——与传统管壳热交换器相比,螺旋缠绕管壳换热器投入使用一年左右所节约的费用即可收回该热交换器的设备投资。11)螺旋管换热器壳体采用316不锈钢,其原料及铸造质量与国内外顶级一线品牌同步。

螺旋板换热器由于板片波纹表面的特殊作用,使流体沿着狭窄弯曲的通道流动其速度的大小方向不断的改变,致使流体在不大的流速下(Rc=200时),激起了强烈端动,因而加快了流体边界层的破坏,强化了传热过程,有效地提高了传热能力。

并使其具有结构紧凑、金属耗量低、操作灵活性大、热损失小、安装、检查拆洗方便、耐腐性强、使用寿命长等突出优点。换热器的流程由许多板片按一定工艺及需方技术工作要求组装而成的。

组装时A板和B板交替排列,板片间形成网状通道四个角孔形成分配管和汇合管,密封垫把冷热介质密封在换热器里,同时又合理的将冷热介质分开而不致混合。在通道里面冷热流体间隔流动,可以逆流也可以顺流,在流动过程中冷热流体通过板壁进行热交换。

螺旋板换热器的流程组合形式很多,都是采用不同的换向板片和不同组装来实现的,流程组合形式可分为单流程,多流程和汽液交换流程,混合流程形式。

扩展资料

1、螺旋板式换热器的公称压力PN规定为,1,、(即原6、10、16、25kg/cm)(系指单通道的最大工作压力)试验压力为工作压力的倍。

2、螺旋板式换热器与介质接触部分的材质,碳素钢为Q235A、Q235B、不锈钢酸港为SUS321、SUS304、3161。其它材质可根据用户要求选定。

3、允许工作温度:碳素钢的t=0-+350℃。不锈钢酸钢的t=-40-500℃。升温降压范围按压力容器的有关规定,选用本设备时,应通过恰当的工艺计算,使设备通道内的流体达到湍流状态。设备可卧放或立放,但用于蒸气冷凝时只能立放;用于烧碱行业必须进行整体热处理,以消除应力。

4、选用设备时,应通过适当的工艺计算,使设备通道内的液体达到湍流状态(一般液体速度≥;气体≥10m/s)。

5、设备可卧放或立放,但用于蒸汽冷凝时只能立放。

6、用于烧碱行业必须进行整体热处理,以消除应力。

7、当通道两侧流量值差较大时,可采用不等间距通道来优化工艺设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螺旋板式换热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螺旋板换热器组

汽水换热器毕业论文

1、温度差:汽水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与热源和冷却介质之间的温度差有关。温度差越大,换热效率越高2、流量:流体在汽水换热器中的流速和流量也会影响换热效率。一般来说,流速越快,换热效率越高。

汽水换热设备主要以汽水换热器为主,如果需要机组的话其他的循环、补水系统为辅。

那么换热器只能用在汽-水,或者液-汽之间的热量交换吗?当然不是。板式换热器也可以用在液-液之间的热量交换。今天就由蒸汽换热器厂家就为大家比较一下汽水换热器与水水换热器之间的区别:

1、热媒是蒸汽的,选用汽水换热器;根据蒸汽温度、压力和你所需要的热水进出水温度、水的循环流量来选择。

2、热媒是高温热水的,选用水水换热器;根据温度、流量和你所需要的热水进出水温度、水的循环流量来选择。

汽水换热器及汽水换热设备等机组,以板式换热器应用较广泛。因为其占地面积小、换热效率高。所以,在工业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

楼主下午好: 关于你的问题两种做法都有,有些换热器的厂家是会根据以往经验以及实验室的实验效果来对K至进行评估,但是最根本的,应用于工业场合的换热器K值都是经过计算的出来的。就汽水换热器本身而言,两个参数制约着换热的传热系数K,即高温气体流动的对流换热系数hc以低温液体流动的对流换热系数ht,最后的换热器传热系数K值就是这两个参数以及气侧、水侧的污垢热阻的合成参数。因为我不知道你说的列管式换热器是否经过翅化,我仅以我常设计的换热器进行举例,实际的情况你自己来做参考。一般汽水换热时,我们让高温气体走壳程,低温冷媒走管程。那么对于高温气体来讲,它的流动属于横掠管束流动,在杨世铭版的传热学上(第五章)是可以查到具体的流动换热过程的,在这里我仅给出计算对流传热系数的公式:Nu=C*Re^m,其中Nu为努赛尔特数,m是根据管径、管间距查表得出的修正系数;Re是表征流体流态的状态参数,雷诺数,Re=v*L/a(v为介质流速,L为特征长度,a为介质的导热系数)而同时Nu=ht*L/a→ht=Nu*a/L,其中hc即为我们需要求的高温气体对流换热系数,W/(㎡K),其中a为气体的导热系数,根据设计的实际定性温度查表得出;L为特征长度,当流体横掠圆管时,我们一般取管外径。那么,通过上述计算步骤就可以求出高温气体的对流换热系数ht。对于低温冷媒而言,它的流动可以认为是管内湍流,一般换热器我们设计的时候是选用直径16或者18的管子,当然这个是根据实际情况比如管材,流量,流体品质等等来决定。管内湍流的传热模型较多,传热学史上也是众说纷纭,各有所长,我们一般推荐采用:Nu=*Re^*Pr^n,其中Pr为流体的普朗特数,可根据定性温度查表,n为特征系数,流体被加热时n=,流体被冷却时n=;其余参数与上述相同,不再重复。同样Nu=hc*L/a→hc=Nu*a/L,从而计算得出冷媒的对流传热系数,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特征长度L为管内径。换热器传热系数K的整合: 有了ht和hc以后,K=1/{(1/ht+Ro)/f +Rw+Ri(Ao/Ai)+(Ao/Ai)/hc}其中,Ri和Ro分别为管内和管外的污垢热阻,根据你实际的流体性质可查表;RW为管壁的导热热阻,与管子本身的材质有关304和CS的就截然不同;Ao/Ai为管热管的瓦表面积与内表面积之比,如果管子没有进行翅化,也可以简化为外径与内径之比;f为肋面总效率,如果外表面没有进行翅化,则f=1详细的过程就是这样,比较繁琐,我个人设计中常用的,如果楼主有兴趣可以自己整理成excel的表格形式,或者用vb编一个简单的小程序把公式嵌套在里面,以后计算的时候就会方便很多,呵呵,可能表述的有些繁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祝好~~

接触多的地方。洗澡的地方。供热公司。或者工业上也有用!汽水换热器就是把蒸汽里的热量交换到水里,使水的温度升高的设备。或者反过来说,把蒸汽冷却。

煤油换热器毕业论文

这个么 因该是具体规格吧 有参考的 我的百度文库里面有煤油换热器的设计你可以参考一下

安徽工业大学2011年度新进人员公开招聘公告 根据学校事业发展需要,2011年度我校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学术领军人才、博士后岗位、博士研究生等岗位人员若干名。现公告如下: 一、应聘条件及要求 (一)基本条件及要求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并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能胜任岗位工作。 优先考虑未婚博士研究生应聘教学(科研)岗位、实验教学岗位和辅导员岗位。 确需录用我校毕业生的,须经用人单位学术委员会会议讨论并形成意见后报学校研究确定,其中涉及录用辅导员的,须经学生工作处(部)研究。 (二)岗位要求 1.学术领军人才 具有博士学历(学位)或正高级职称,具有一定的海外学习或工作背景,已取得较为突出的业绩成果,在国内外本学科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年龄不超过45周岁,特别优秀的不超过50周岁。 2.博士后岗位 详见我校博士后岗位的相关规定。 3.教学科研岗位 博士研究生且第一学历为相关专业全日制本科,业绩成果须达到受聘我校副教授的基本要求。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特别优秀的不超过40周岁。 4.实验教学岗位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学位),年龄不超过30周岁。 5.辅导员岗位 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学位),中共党员,年龄原则上不超过30周岁。其他附加条件,由学工系统根据上级规定确定。 二、有关政策及待遇 1.学术领军人才 解决住房、配偶工作等相关问题,工资等待遇面议。可协议工资制、年薪制等。可兼职聘用亦可全职聘用。 2.博士后岗位聘用待遇按学校相关规定执行,具体可至安徽工业大学网站查询。 3.博士研究生的待遇原则上按如下标准执行: (1)给予一次性安家费3万元,科研启动经费3万元。国外(境外)博士学历的特殊人才,具体待遇标准可按业绩条件面议。 (2)给予已婚博士研究生安排建筑面积在90至120平方米的住房一套(购买时房价按学校规定执行),未婚博士研究生安排过渡住房。因房源原因未能及时入住的,按每户800元/月(未婚博士按500元/月)的标准发放租房补贴。 (3)博士研究生配偶已具有硕士学历学位的,可在校内安排工作并办理入编;若博士本人业绩成果特别突出,其配偶系全日制本科及以下学历且确需安置的,经学院学术委员会审议并推荐,在有合适岗位的情况下,编制外人事代理聘用。 三、招聘程序 按《安徽工业大学新进人员公开招聘办法》执行。 附件1:工作日程表 附件2:安徽工业大学2011年度人员补充计划(执行时间:2011年7月前) 附件3:安徽工业大学新进人员公开招聘办法(文件,2011年4月) 附件4:安徽工业大学博士后工程实施方案(试行)(2009年3月) 附件5:安徽工业大学博士后岗位招聘方案(2009年3月)二○一一年四月附件1:工作日程表 类别 受理报名日期 考核日期 发布录用公告日期 学术领军人才 不限 待定 待定 博士 5月10日前 报名截止日期的15日内 6月10日前 6月10日前 报名截止日期的15日内 7月10日前 7月10日前 报名截止日期的15日内 8月10日前 博士后岗位 7月10日前 报名截止日期的15日内 8月10日前 硕士 辅导员 5月10日前 报名截止日期的15日内 6月10日前 实验岗位 6月10日前 报名截止日期的15日内 7月10日前 其他岗位 依据公告日期 依据公告日期 依据公告日期 备注:无应聘人选时不再公告。 附件2:安徽工业大学2011年度人员补充计划(执行时间:2011年7月前) 学术领军人才引进计划(岗位数16) 学科专业(方向) 岗位数 要求 备注 热能工程 1 皖江学者特聘教授等优先 解决住房、配偶工作等相关问题,其他待遇面议。可协议工资制、年薪制等。可兼职聘用亦可全职聘用。调入前可申请二级或三级教授特设岗位。联系人(电话、邮件):汪春胜)、胡正友(2311646, ) 提交申请时,敬请提供详细简历、科研成果清单、科研工作计划等材料。(均通过电子邮件发送。)申请登记后,10个工作日内邮件回复。 冶金工程 1 皖江学者特聘教授等优先 冶金资源与利用相关学科 2 45周岁左右,博士,具备海外经历优先,学科带头人等优先 金属材料与加工 2 博导、皖江学者等优先 市政工程 1 皖江学者特聘教授等优先 环境科学与工程 1 皖江学者特聘教授等优先 化学工程与工艺 1 45周岁左右,博士、教授 应用化学 1 学科评议组成员或在该领域具有较高影响力者等优先 电力系统自动化 1 博士、教授,主持过项目,本领域内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电机和电器 1 博士、教授,主持过项目,本领域内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控制理论控制科学 1 博士、教授,主持过项目,本领域内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管理科学与工程 3 工业工程、信息管理、物流工程相关专业领域 教学科研岗位录用(调入)博士计划(岗位数50) 单位 学科专业(方向) 岗位数 备注 冶院 热能工程、冶金工程 4 材院 金属材料(塑性)加工、无机材料工程、材料物理(功能材料)等 5 解决住房。解决配偶工作(须全日制硕士毕业),入事业单位编制。提供安家费、科研启动费各3万元。联系人(电话、邮件):汪春胜)、胡正友(2311646, ) 提交申请时,敬请提供详细简历、科研成果清单、科研工作计划等材料。收到申请后,5个工作日内邮件回复。已婚的,须提供婚姻证明、配偶的学历学位证明(均通过电子邮件发送) 化院 化学工程、化学工艺 2 建院 建筑学、土木工程、工程管理、安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市政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 6 机院 冶金机械、液压、车辆工程、力学、工业设计、艺术设计等 4 电院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力系统及自动化、电机与电器、高电压绝缘技术、电工理论与新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系统工程、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等 5 计院 计算机 3 管工 工业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流工程 2 管院 会计学(含审计与内控)、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管理学 2 经院 世界经济学、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法、房地产经济学、建筑经济、理论经济学、统计学、金融学 3 文院 科技哲学、行政管理、劳动和社会保障、政治学理论、法学等 2 思政部 马克思主义、中共党史与党建 3 外院 英语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 4 数院 数学(统计、计算、函数论、代数与几何方向优先)、物理(光学工程、半导体材料、微电子方向优先) 4 高教 高等教育学 1 安徽工业大学博士后岗位(岗位数10) 名称 研究方向及要求 冶金工程 1:炼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理论研究。以氢强化还原炼铁新工艺、新技术与理论研究;高炉长寿技术及相关基础研究;高炉喷吹含能固体废弃物应用技术与理论研究。 2:高品质钢冶炼与凝固过程基础理论与应用技术研究。高品质无缺陷连铸及近终成型冶金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冶金熔体非等温流动与传热的基础研究;特种钢冶炼工艺开发及优化研究;场效应下钢液夹杂物去除与凝固过程组织控制的基础与应用研究。 冶金物理化学 冶金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专业要求:冶金工程,冶金物理化学等相关专业。工作安排:从事科技部863课题研究工作(钢渣在建筑材料中的低成本利用技术)。 材料加工工程 1:金属塑性成型(轧制)。 2:金属材料热加工(热处理、焊接、塑性加工)过程组织性能控制。 3:金属材料高能束表面工程。 上述方向的应聘人须已发表相关研究内容的高水平学术论文(SCI三区及以上)。 材料学 1:能源材料(储氢合金)。 2:功能涂层与薄膜(电磁屏蔽涂层、磁性薄膜)。 3:分子团簇与分子组装光电材料。 上述方向的应聘人须已发表相关研究内容的高水平学术论文(SCI二区及以上)。 化学工艺 1:基于煤结构的基础研究,特别是从事煤的缔合结构及其对煤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研究着手,从事煤的液化等煤洁净利用基础及应用研究。 2:基于学科在传统的煤焦化方向的优势,重点开展炼焦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工艺过程化研究。 3:煤基炭材料的制备与应用,主要进行超级电容器和燃料电池的研究。 4:煤焦油分离与精制,主要进行煤焦油分离,加工和高附加值产品分离与应用研究。 上述方向的应聘人应具有煤化工研究背景,熟悉煤的洁净转化与利用技术领域,掌握煤化学与结构的基本理论,能够熟练操作分析各类重要的仪器分析和结果,以第一或第二作者在Fuel或Energy Fuels,Fuel Processing Technology至少发表1篇研究论文(含录用)。工作安排主要从事煤焦理论与利用方面的研究课题,并协助指导相关的研究生和本科生毕业论文工作。 机械设计及理论 1:液压振动与控制。 2:机器人学。 3:图像检测与校正。 应聘人应针对上述研究方向:1、具有坚实的机器人学理论与应用基础知识;2、熟悉液压传动控制技术方面的基础知识;3、具有坚实的车辆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特别是车辆悬挂系统方面的专业知识;4、具有坚实的测量学和图象学基础知识,熟练掌握误差建模和机构参数标定等技术等。 检测技术及自动化装置 1:流程工业复杂生产过程先进控制理论基础研究。针对流程工业对象具有大惯性、非线性、时变等复杂特性,在生产过程中同时存在 “连续与离散混杂过程”,创新建立相关控制基础理论,研究其控制策略、算法,运用先进控制技术构建控制系统。 2: 冶金生产过程专用在线检测技术与装置。在冶金生产过程中,环境恶劣,存在高温、高湿及烟雾等复杂工况,存在大量的检测技术难题,以信息融合等先进检测理论 为基础,运用 “光、机、电、算”技术、图像技术,针对工业生产过程中特种检测问题,研究检测新方法、新技术及系统装置。 会计学 1:资本市场中的财务与会计问题研究。 2: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 上述方向的应聘人应在实证会计研究方面具有较好的研究素养,能够培养硕士生。 数量经济学 经济分析与计量模型、金融工程。应聘人应为数量经济、统计学或相近专业毕业,具有扎实的数量经济或金融工程功底。 应用数学(新增) 微分方程的应用与近似计算和概率统计及其应用方向,近几年来,积累了一定的研究基础,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其中国家重点论文40余篇,被三大检索系统检索20余篇次。 管理科学与工程(新增) 1:工程统计学与质量工程;设施规划与物流工程;运筹学与生产运作管理。具有机械类或控制类工科背景,能熟练使用某种工业工程仿真软件,并具有较强的数学建模能力。 2: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优化设计;物流信息系统规划设计。 3:在企业信息系统集成、数据挖掘、WEB智能、商务智能、电子商务与知识管理方向及物联网研究。 环境工程(新增) 1:水污染控制及资源化。本方向拟以市政污水处理、臭气净化与污水污泥资源化成套技术为核心,以冶金废水循环处理为特色对象,以水处理动力学和动态仿真技术为基础,开展新的水处理技术与理论研究。(1)市政污水处理与回用技术。①利用微生物DNA分析技术,筛选和培养优势工程菌种;②生化处理过程中污染物降解机理研究;③脱氮除磷机理与工艺性能研究;④污水深度处理与回用技术;⑤加压曝气和纯氧曝气工艺技术研究;⑥污水处理过程中废气净化技术。(2)冶金工业废水处理及循环利用。①焦化废水处理;②冷轧乳化液和涂装废水处理技术。(3)生化污泥减量化和资源化。①污泥的减量化技术;②污泥的资源化技术。(4)水处理动力学与过程仿真。①水处理工艺过程仿真;②水处理动力学数值模拟。 2:冶金废气综合利用。(1)烧结烟气脱硫理论与技术研究。本研究方向通过实验和数值模拟技术研究脱硫塔内气相流场和塔内气(烟气)固(湍球)两相运动特性。(2)冶金车间可吸入颗粒物去除技术研究。本研究针对冶金生产车间所产生的微细颗粒物的净化设备-驻极体高效过滤器,重点研究微细颗粒物在过滤器内的微观运动行为。(3)冶金低温烟气余热利用技术。本研究内容包括:系统优化设计和优化控制、腐蚀性含尘排放气高效换热器、除湿器和再生器的热湿传递。(4)低浓度有机废气净化技术。①冶金工业有机废气生物净化技术;②冶金车间有机废气净化技术 3:环境规划与节能减排。(1)钢铁企业环境管理方法及环境信息化平台。①钢铁企业环境信息管理系统;②钢铁企业环境信息化平台。(2)钢铁企业清洁生产系统模型化研究。①钢铁企业主生产系统的节能减排模型化研究;②钢铁企业能源转换系统节能减排模型化研究。(3)环境影响评价。①环境影响评价模型与软件的开发;②环境污染突发事件的风险预测及应急预案。 4:环境流体力学及其数值计算。研究流体力学、计算流体力学在环境领域的应用。本研究方向有两个要点:一是要和本环境学科的其他四个研究方向:冶金固废处置与资源化、污水处理与回用、高效节能烟气净化及环境规划与管理紧密结合起来;二是准备引进国际上先进的Level-set, VOF 等方法来数值模拟一些有重大应用价值 的具自由表面的流体,多相流等,如堤坝溃决、泥石流等灾害的预防及评估,铸造体的流动等,另也拟应用一些高端的湍流模型如LES(大涡模拟)、DES、DNS等来研究复杂流体的流动。 拟聘人选条件:专业教育背景符合上述五个研究方向之一的知识结构体系。博士期间的研究工作与上述五个研究方向之一相关。博士期间发表英文论文不少于5篇,其中国外期刊2篇以上,SCI或EI收录2篇以上。 计算机应用(新增)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硕士研究生(岗位数70) 岗位数 专业学科 要求 公告时间 50 相关学科 专业技术岗位,含确需安置的具有硕士学历学位的博士配偶 待发布招聘公告 工科类相关学科 实验教学岗位 相关学科 辅导员招聘计划等 附件3:安徽工业大学新进人员公开招聘办法(见我校校园网,2011年4月) 附件4:安徽工业大学博士后工程实施方案(试行)(2009年3月) 根据《关于高等学校博士后工程实施意见》(教人〔2008〕4号)、《关于申请设置首批高等学校博士后岗位的通知》(教秘人〔2008〕141号)和《关于下达首批高等学校博士后岗位设置控制指标的通知》(教秘人〔2009〕11号)等文件精神,为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进一步加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促进学科建设与发展,加强申博学科和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适应建设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需要,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岗位设置及招聘条件 (一)岗位设置 1.博士后岗位的设置须切实根据学科发展、高校科技创新和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实际需要,确保引进的人才对科技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真正发挥作用。 2.根据上级规定,博士后岗位设置条件如下: (1)设置博士后岗位的学科须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或者是省级以上重点学科,或者建有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具备较强科研实力和较高的学术水平,目前正承担着高水平的研究项目,科研工作及研究成果在省内外处于前列; (3)具有实力雄厚的专家队伍和合理的人才梯队结构; (4)具有博士后开展教学科研工作所必需的科研条件和科研经费,能够为博士后提供必要的生活条件。 3.岗位指标。经安徽省教育厅审定,我校首批设置博士后岗位设置控制指标为9个。其他批次博士后岗位设置的指标由安徽省教育厅另行审批。 (二)招聘条件 1.基础条件。 (1)具有博士学位、身体健康、年龄在40周岁以下; (2)品学兼优、作风正派、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3)具有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 (4)能保证聘用期间全时(年工作时间不少于9个月)从事博士后岗位工作。在职人员不得兼职竞聘博士后岗位,确有意愿的,须提供原单位人事部门出具的同意其全时从事博士后岗位工作的函件。 2.业务条件(要求)。由相关学院根据设岗条件拟定,报经学校研究后决定。 二、聘用待遇 聘期内的受聘人员,纳入我校人事管理范畴实施管理。各项待遇开支等费用,由学校预算和财政补助构成。 (一)工资福利待遇。每人每月4000元,或按协议执行;应聘人各项条件特别优秀、工作目标特别明确的,可通过协商的办法确定。公积金、医疗保险、失业保险计算基数,按月工资待遇计算。其他福利待遇,不再享受。 (二)住宿。提供临时住房或每月提供租房补贴500元(随工资发放)。 (三)科研条件。提供必要的科研条件。必须的仪器设备等,由相关学院(学科)安排,必要时为其配备科研助手;聘期内学校提供科研资助经费每人10000元(分年度拨款至相关学院或学科并由其负责审批),主要用于受聘人发表论文、出版著作、参加学术会议等必须支付的费用。 (四)配偶工作安置。配偶确需工作的,学校负责安排临时工作,并按我校非在编人员办法办理。不需安排的,经核实后发放夫妻分居补贴每月500元(随工资发放)。 三、招聘程序 1.信息发布。聘用条件,由人事处通过网络发布,面向国内外公开招聘。应聘人应提供书面申请,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 2.学校审核。校博士后岗位评审专家委员会,负责推荐人选,报学校研究确定。 3.呈报审批。确定后的推荐人选,报安徽省教育厅审批后履行相关聘用程序。 四、聘用管理 1.聘用期限。博士后岗位为我校特设岗位,聘期2年,特殊情况下可向安徽省教育厅申请延长1年。聘期届满,聘用关系自动终止。 2.聘用合同。受聘人须与我校签订聘用合同,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以及聘期内的工作目标、教学科研任务、产权归属、违约处罚等。出现教人〔2008〕4号文件规定的解除聘用合同情形的,解除聘用合同。 3.日常管理。由相关学院(学科)负责博士后人员的日常管理工作。 4.任期考核。人事处会同相关学院对博士后人员进行定期考核,聘期满1年进行期中考核,考核不合格者解除聘用合同。聘期届满,我校对博士后人员实施聘期全面考核,考核结果归入个人人事档案。考核办法,另行制定。 5.颁发证书。博士后人员聘期届满并经考核合格,报安徽省人事厅、教育厅后颁发《博士后证书》,该证书在省内具备与全国博士后管理委员会颁发的《博士后证书》具有同等效力。 6.后续事项。受聘人聘期届满,实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符合我校教学科研工作需要的,优先留任,具体待遇等,另行商议。 五、本《方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人事处负责解释。未尽事宜,按安徽省教育厅、人事厅相关规定执行。 附件5:安徽工业大学博士后岗位招聘方案(2009年3月) 根据安徽省教育厅有关规定,经批准,我校首批设置9个博士后岗位。现公开面向国内外招聘博士后岗位工作人员(简称“博士后人员”),有关事项如下: 一、招聘岗位及人数 (一)招聘岗位:钢铁冶金工程、冶金物理化学、材料加工工程、材料学、化学工艺、机械设计及理论、检测技术及自动化装置、会计学、数量经济学。 (二)招聘人数:每岗招聘1至2名。 二、招聘条件 (一)基础条件。 1.具有博士学位、身体健康、年龄在40周岁以下; 2.品学兼优、作风正派、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3.具有较强的科研创新能力; 4.能保证聘任期间全时(年工作时间不少于9个月)从事博士后岗位工作。在职人员不得兼职竞聘博士后岗位,确有意愿的,须提供原单位人事部门出具的同意其全时从事博士后岗位工作的函件。 (二)业务条件(略;参见相关内容) 三、招聘程序 1.自招聘方案公布之日起,应聘人填写《安徽工业大学博士后人员应聘申请表》,附相关证明材料(身份证、学历、学位、婚姻证明、户籍证明、学术水平自我评价、科研成果目录等)。上述材料(文字材料应为WORD格式),均电子邮件至(主题:某某应聘某某博士后岗位)。 2.我校组织同行专家进行资格审查及初审,报安徽省教育厅评审确定后电子邮件通知。 3.安徽省教育厅对评审通过的拟聘人选进行公示,公示期一般为两周。公示期结束后无异议的,我校与拟聘人选签订《聘用合同》(经公证后生效),明确双方的权利与义务以及工作目标、教学科研任务、聘期、产权成果归属、违约处罚等。 四、聘期管理及待遇 1.聘期管理及待遇等未尽事宜,详见我校相关办法。 2.安徽工业大学网址为。联系人(电话):人事处长黄修权)、调配科长胡正友(2311646)。电子邮箱:。 附:安徽工业大学博士后人员应聘申请表(表样) 应聘岗位(方向)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毕业院校 所学专业 毕业时间 学历 学位 职称及时间 政治面貌 外语语种 外语水平 婚姻状况 身体状况 籍贯 现工作单位 联系地址编码 联系方式 固定电话(手机): 电子邮件: 受聘后可来校工作的日期 家庭主要 成员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专业 学历(位) 与本人关系 配偶现工作情况、是否需要安排工作 教育背景和 工作经历 主要论文论著 主要科研项目及成果 研究方向(针对应聘岗位或方向,不少于1000字) 受聘后的工作计划或设想(不少于1000字) 本人需要说明的问题或要求 本人郑重:本申请涉及的内容绝对真实。 申请人: 年 月 日 备注:相关材料,请入电子邮件附件。

换热器毕业论文格式

[1] 柴诚敬编著.化工原理课程设计.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 夏 清、陈常贵主编.化工原理(上册).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3] 库潘编著.换热器设计手册.中国石化出版社,2007.[4] 周强泰编.锅炉原理(第2版).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5] 景朝晖.热工理论及应用[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6] 孙丽君,工程流体学.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7] 李诚,热工基础.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4.[8] 傅秦生,热工基础与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9] 刘桂玉,工程热力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你这都不会。。。。 毕业设计拖到最后一个星期。。。。可以查 《化工原理>>, 和换热器设计手册,三大力学

嘿嘿!过热蒸汽与冷却水换热。毕业设计也不是很简单。首先计算出水蒸气的流量,根据热量守恒,计算换热量,再推算出水蒸气流量。冷却水走管程,假设流通为2程,换热管25*2,假设冷却水流速,然后计算出冷却水截面积,然后计算出管子数目。然后再假设一个换热系数,根据换热量,对数温差计算出面积,再根据管子数量,计算出换热管长度。然后就是反复迭代计算。慢慢来!我们以前计算这个花了一个星期,你这个存在相变的,应该更久,慢慢来!

  • 索引序列
  • 化工换热器设计毕业论文
  • 螺旋换热器的设计毕业论文
  • 汽水换热器毕业论文
  • 煤油换热器毕业论文
  • 换热器毕业论文格式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