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毕业论文 > lstm情感分析毕业论文

lstm情感分析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lstm情感分析毕业论文

情感教学的情感原则分析

随着情感教学越来越被重视,老师有必要通过学习情感原则,运用积极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更好地达到完成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情感教学的情感原则分析论文,欢迎阅读借鉴。

摘要: 为了使课堂教学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从根本上解决我国教学中“重知轻情”的状况,在教学中必须重视情感的作用。笔者分析了积极情感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后,从不同角度提出三点情感原则:快乐原则、动机原则和适应原则,并分析怎样通过这三点原则以达到提高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课堂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 情感 情感教学 积极情感 情感原则

为了使课堂教学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善我国教学中“重知轻情”的状况,在教学中必须重视情感的作用。笔者分析了积极情感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后,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三点情感原则:快乐原则、动机原则和适应原则,并分析怎样通过这三点原则以达到提高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课堂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的。

一、情感教学的含义

“情感教学是一种教学理念,就是通过情感来优化教学。”具体的说,就是在充分考虑教学中认知因素的同时,又充分重视情感的作用,努力发挥其积极的作用以达到提高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课堂,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的。其中包涵了两层意义:第一,在情感教学中要重视积极情感的作用。情感是一把双刃剑,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积极情感,如自信,自尊,高兴等都有利于教学;而一些消极的情感如自卑,焦虑,沮丧等不仅给教学带来负面影响,还会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焦虑,会破坏大脑前额叶的神经环境,严重阻碍记忆功能的运转,大大的减弱了学习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要运用有利于教学的积极情感,尽量减少消极情感的产生来提高教学质量。第二,始终将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情感教学的目标。情感教学的最终目标不仅仅是教学本身,甚至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学术领域,而是促进学生的生理与精神上的全面发展。心理学家和作家Daniel Goleman博士曾有力地提出了对于所有教育制度需要扩大其任务范围。他指出尤其是在18世纪的西方教育中,人们一直致力于误用甚至是否认一切情感领域的问题或者可以称为“情感文盲”。他将“一种新的学校可实行的培养学生的方法——将能力与情感同时带进课堂”做为解决办法,并说明了许多在教学中运用情感的成功例子。我国多为应试教育,大多数学生只会做题,不会做人,因此将情感带入课堂更显得尤为重要。

二、情感原则

情感教学是一种教学理念。每一种教学理念在运用于实践时,首先一定需要建立相应的原则。简单的说就是老师在教学中需要借鉴和运用的一些情感规则。在我国的教学理念中,老师大多重视学生认知的发展,即使有一些教学上的情感原则也没有对情感教学的提高有所帮助。鉴此从教学心理学的不同角度,我们提出了三条情感原则:快乐原则,动机原则和适应原则。

1.快乐原则

作为情感教学的基础,快乐原则取决于教学中产生的所有情感,重点关注其中积极情感的作用。例如,学生在上学之前刚刚挨了一顿骂,如果老师没有及时发现并正确开导学生,使其迅速调整状态,那该学生在此次课堂教学中的学习能力一定会受到影响。“快乐”在此有两种涵义:开心与兴趣。开心是兴趣的基础。情感教学心理学的研究将情绪(mood)分成了三种:基本情绪(emotion),感觉(feeling)和感知 (sentiment)。第一种满足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生理需求;第二种包含了人们的社会情感需求如亲情,友情,爱情;第三种成为了人们情感中高级的社会需求如对知识,美的渴望。这三种感觉是递进的。只有当学生满足了前两种“开心”,才会相应的产生最后一种的“兴趣”。心理学家通过分析人的大脑得出当人的大脑接收到来自外界的刺激时,它会进行评价和做出相应的反应。评价的结果有两种,积极的与消极的,同样做出的反应也分为积极与消极。例如,如果一个老师在第一节课时留给学生深刻的良好的印象,学生的大脑就会对此老师做出积极的评价,此时他的积极的情感就会使其对老师所讲的内容感兴趣,从而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2.动机原则

有了学习的兴趣之后,更深入的情感的动机就成了学生学习的至关重要的因素。正如希尔加德所说的“精力充沛的行动会引导它的方向”。动机原则更多的被运用于学生第二语的教学中。Gardner和Lambert根据学习目的不同把动机区分为两大类:1)融合型动机(integrative motivation),指学习者对目的语社团有特殊兴趣,期望参与或融入该社团的社会生活;2)工具型动机(instrumental motivation),指学习者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如找工作,阅读和翻译技术资料等而学习语言的动机。Gardner认为:持融合型动机的学习者很可能比持工具型动机的学习者更成功,在特定的环境中,持工具型动机的学习者也有可能比持融合型动机的学习者更成功。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出发,可以把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intrinsic motivation)是指学生的学习动力来源于自身的兴趣、爱好和求知欲等内在因素;外在动机(extrinsic motivation)是指学生受外部因素的推动而学习外语,如为了表扬,想要出国等。因此在情感教学中,老师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工具型动机与内存动机。

3.适应原则

适应原则考虑的是教学过程中的环境。我们可以将教学环境看作是一个电脑。外部环境如教室,书本等是其硬件设备,教学中的情感环境则是其软件设备。优质的硬件设备固然重要,但软件设备从本质上决定一台电脑的价值。适应原则正是要求老师无论是在课堂还是在课外的教学过程中,努力与学生建立积极的情感环境。教学是学生与老师围绕书本展开的.一种行为活动。其目的是认知,但如果没有良好的情感环境,恐怕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一项对309个在校学生的调查中显示,有70%的人同意对老师的态度直接与对其所教的内容的兴趣程度有关。

三个情感原则既有区别也有联系。三个原则从不同的角度指导着教学。快乐原则基于教学中产生的所有情感因素,重点关注积极情感所起的作用;动机原则基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不同的学习目的,重点关注积极情感作用下的动机怎样帮助学生更好的全面发展;适应原则则基于教学中积极的情感教学环境,重点关注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教学的积极作用。

虽然三个原则的着重点不同,但在一定意义上是相互重合的。例如,情感原则强调学生的积极的情感学习状态,这同样有助于建立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动机原则强调积极的有利于教学和学习的情感动机,这也同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适应原则强调情感的教学环境,这同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与认知动机。总之,老师在运用情感原则的过程中不仅要认识到其不同之处,更要将三者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加以运用。

一个好的教学过程包含认知与情感两个方面。随着情感教学越来越被重视,老师有必要通过学习情感原则,运用积极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更好地达到完成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过程,最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这是一个较长的实践改变过程,只有在重视认知的基础上,靠对情感教学不断的研究改进、积累经验才能最终使情感教学真正的走进课堂。

参考文献:

[1]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原理的实践运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2]Arnold, Jane. Cambridge Books for Language Teachers: Affect in Language Learning[M].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3]Hilgard, E., R. L. Atkinson and R. C. Atkinson. 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M]. 7th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1979.

[4] Gardner, R., P. Smythe, R. Clement, and L. Gliksman "Second-Language learning: a social-psychological perspective." 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 ,1976,(32):199.

与其他的人工智能技术相比,情感分析(Sentiment Analysis)显得有些特殊,因为其他的领域都是根据客观的数据来进行分析和预测,但情感分析则带有强烈的个人主观因素。情感分析的目标是从文本中分析出人们对于实体及其属性所表达的情感倾向以及观点,这项技术最早的研究始于2003年Nasukawa和Yi两位学者的关于商品评论的论文。 随着推特等社交媒体以及电商平台的发展而产生大量带有观点的内容,给情感分析提供了所需的数据基础。时至今日,情感识别已经在多个领域被广泛的应用。例如在商品零售领域,用户的评价对于零售商和生产商都是非常重要的反馈信息,通过对海量用户的评价进行情感分析,可以量化用户对产品及其竞品的褒贬程度,从而了解用户对于产品的诉求以及自己产品与竞品的对比优劣。在社会舆情领域,通过分析大众对于社会热点事件的点评可以有效的掌握舆论的走向。在企业舆情方面,利用情感分析可以快速了解社会对企业的评价,为企业的战略规划提供决策依据,提升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在金融交易领域,分析交易者对于股票及其他金融衍生品的态度,为行情交易提供辅助依据。 目前,绝大多数的人工智能开放平台都具备情感分析的能力,如图所示是玻森中文语义开放平台的情感分析功能演示,可以看出除了通用领域的情感分析外,还有汽车、厨具、餐饮、新闻和微博几个特定领域的分析。

那么到底什么是情感分析呢?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角度来看,情感分析的任务是从评论的文本中提取出评论的实体,以及评论者对该实体所表达的情感倾向,自然语言所有的核心技术问题,例如:词汇语义,指代消解,此役小气,信息抽取,语义分析等都会在情感分析中用到。因此,情感分析被认为是一个自然语言处理的子任务,我们可以将人们对于某个实体目标的情感统一用一个五元组的格式来表示:(e,a,s,h,t)

以图为例,e是指某餐厅,a为该餐厅的性价比属性,s是对该餐厅的性价比表示了褒义的评价,h为发表评论者本人,t是19年7月27日。所以这条评论的情感分析可以表示为五元组(某餐厅,性价比,正向褒义,评论者,19年7月27日)。

情感分析根据处理文本颗粒度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三个级别的任务,分别是篇章级、句子级和属性级。我们分别来看一下。

1. 篇章级情感分析

篇章级情感分析的目标是判断整篇文档表达的是褒义还是贬义的情感,例如一篇书评,或者对某一个热点时事新闻发表的评论,只要待分析的文本超过了一句话的范畴,即可视为是篇章级的情感分析。 对于篇章级的情感分析而言有一个前提假设,那就是全篇章所表达的观点仅针对一个单独的实体e,且只包含一个观点持有者h的观点。这种做法将整个文档视为一个整体,不对篇章中包含的具体实体和实体属性进行研究,使得篇章级的情感分析在实际应用中比较局限,无法对一段文本中的多个实体进行单独分析,对于文本中多个观点持有者的观点也无法辨别。 例如评价的文本是:“我觉得这款手机很棒。”评价者表达的是对手机整体的褒义评价,但如果是:“我觉得这款手机拍照功能很不错,但信号不是很好”这样的句子,在同一个评论中出现了褒义词又出现了贬义词,篇章级的分析是无法分辨出来的,只能将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 不过好在有很多的场景是不需要区分观点评价的实体和观点持有者,例如在商品评论的情感分析中,可以默认评论的对象是被评论的商品,评论的观点持有者也是评论者本人。当然,这个也需要看被评论的商品具体是什么东西,如果是亲子旅游这样的旅游服务,那么评论中就很有可能包含一个以上的观点持有者。 在实际工作中,篇章级的情感分析无法满足我们对于评价更细致,如果需要对评论进行更精确,更细致的分析,我们需要拆分篇章中的每一句话,这就是句子级的情感分析研究的问题。

2. 句子级情感分析

与篇章级的情感分析类似,句子级的情感分析任务是判断一个句子表达的是褒义还是贬义的情感,虽然颗粒度到了句子层级,但是句子级分析与篇章级存在同样的前提假设是,那就是一个句子只表达了一个观点和一种情感,并且只有一个观点持有人。如果一个句子中包含了两种以上的评价或多个观点持有人的观点,句子级的分析是无法分辨的。好在现实生活中,绝大多数的句子都只表达了一种情感。 既然句子级的情感分析在局限性上与篇章级是一样的,那么进行句子级的情感分析意义何在呢?关于这个问题,需要先解释一下语言学上主观句与客观句的分别。在我们日常用语当中,根据语句中是否带有说话人的主观情感可以将句子分为主观句和客观句,例如:“我喜欢这款新手机。”就是一个主观句,表达了说话人内心的情感或观点,而:“这个APP昨天更新了新功能。”则是一个客观句,陈述的是一个客观事实性信息,并不包含说话人内心的主观情感。通过分辨一个句子是否是主观句,可以帮助我们过滤掉一部分不含情感的句子,让数据处理更有效率。 但是在实操过程中,我们会发现这样的分类方法似乎并不是特别准确,因为一个主观句也可能没有表达任何的情感信息,知识表达了期望或者猜测,例如:“我觉得他现在已经在回家的路上了。”这句话是一个主观句,表达了说话人的猜测,但是并没有表达出任何的情感。而客观句也有可能包含情感信息,表明说话者并不希望这个事实发生,例如:“昨天刚买的新车就被人刮花了。”这句话是一个客观句,但结合常识我们会发现,这句话中其实是包含了说话人的负面情感。 所以,仅仅对句子进行主客观的分类还不足以达到对数据进行过滤的要求,我们需要的是对句子是否含有情感信息进行分类,如果一个句子直接表达或隐含了情感信息,则认为这个句子是含有情感观点的,对于不含情感观点的句子则可以进行过滤。目前对于句子是否含有情感信息的分类技术大多都是采用有监督的学习算法,这种方法需要大量的人工标注数据,基于句子特征来对句子进行分类。 总之,我们可以将句子级的情感分析分成两步,第一步是判断待分析的句子是否含有观点信息,第二步则是针对这些含有观点信息的句子进行情感分析,发现其中情感的倾向性,判断是褒义还是贬义。关于分析情感倾向性的方法与篇章级类似,依然是可以采用监督学习或根据情感词词典的方法来处理,我们会在后续的小节详细讲解。 句子级的情感分析相较于篇章级而言,颗粒度更加细分,但同样只能判断整体的情感,忽略了对于被评价实体的属性。同时它也无法判断比较型的情感观点,例如:“A产品的用户体验比B产品好多了。”对于这样一句话中表达了多个情感的句子,我们不能将其简单的归类为褒义或贬义的情感,而是需要更进一步的细化颗粒度,对评价实体的属性进行抽取,并将属性与相关实体之间进行关联,这就是属性级情感分析。

3. 属性级情感分析

上文介绍的篇章级和句子级的情感分析,都无法确切的知道评价者喜欢和不喜欢的具体是什么东西,同时也无法区分对某一个被评价实体的A属性持褒义倾向,对B属性却持贬义倾向的情况。但在实际的语言表达中,一个句子中可能包含了多个不同情感倾向的观点,例如:“我喜欢这家餐厅的装修风格,但菜的味道却很一般。”类似于这样的句子,很难通过篇章级和句子级的情感分析了解到对象的属性层面。 为了在句子级分析的基础上更加细化,我们需要从文本中发现或抽取评价的对象主体信息,并根据文本的上下文判断评价者针对每一个属性所表达的是褒义还是贬义的情感,这种就称之为属性级的情感分析。属性级的情感分析关注的是被评价实体及其属性,包括评价者以及评价时间,目标是挖掘与发现评论在实体及其属性上的观点信息,使之能够生成有关目标实体及其属性完整的五元组观点摘要。具体到技术层面来看,属性级的情感分析可以分为以下6个步骤:

关于文本中的实体抽取和指代消解问题,我们已经在知识图谱的相关章节中做了介绍,这里就不再赘述。针对篇章级、句子级、属性级这三种类型的情感分析任务,人们做了大量的研究并提出了很多分类的方法,这些方法大致可以分为基于词典和基于机器学习两种,下面我们进行详细的讲解。

做情感分析离不开情感词,情感词是承载情感信息最基本的单元,除了基本的词之外,一些包含了情感含义的短语和成语我们也将其统称为情感词。基于情感词典的情感分析方法,主要是基于一个包含了已标注的情感词和短语的词典,在这个词典中包括了情感词的情感倾向以及情感强度,一般将褒义的情感标注为正数,贬义的情感标注为负数。 具体的步骤如图所示,首先将待分析的文本先进行分词,并对分词后的结果做去除停用词和无用词等文本数据的预处理。然后将分词的结果与情感词典中的词进行匹配,并根据词典标注的情感分对文本进行加法计算,最终的计算结果如果为正则是褒义情感,如果为负则是贬义情感,如果为0或情感倾向不明显的得分则为中性情感或无情感。

情感词典是整个分析流程的核心,情感词标注数据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情感分类的结果,在这方面可以直接采用已有的开源情感词典,例如BosonNLP基于微博、新闻、论坛等数据来源构建的情感词典,知网(Hownet)情感词典,台湾大学简体中文情感极性词典(NTSUSD),snownlp框架的词典等,同时还可以使用哈工大整理的同义词词林拓展词典作为辅助,通过这个词典可以找到情感词的同义词,拓展情感词典的范围。 当然,我们也可以根据业务的需要来自己训练情感词典,目前主流的情感词词典有三种构建方法:人工方法、基于字典的方法和基于语料库的方法。对于情感词的情感赋值,最简单的方法是将所有的褒义情感词赋值为+1,贬义的情感词赋值为-1,最后进行相加得出情感分析的结果。 但是这种赋值方式显然不符合实际的需求,在实际的语言表达中,存在着非常多的表达方式可以改变情感的强度,最典型的就是程度副词。程度副词分为两种,一种是可以加强情感词原本的情感,这种称之为情感加强词,例如“很好”相较于“好”的情感程度会更强烈,“非常好”又比“很好”更强。另外一种是情感减弱词,例如“没那么好”虽然也是褒义倾向,但情感强度相较于“好”会弱很多。如果出现了增强词,则需要在原来的赋值基础上增加情感得分,如果出现了减弱词则需要减少相应的情感得分。 另一种需要注意的情况是否定词,否定词的出现一般会改变情感词原本的情感倾向,变为相反的情感,例如“不好”就是在“好”前面加上了否定词“不”,使之变成了贬义词。早期的研究会将否定词搭配的情感词直接取相反数,即如果“好”的情感倾向是+1,那么“不好”的情感倾向就是-1。但是这种简单粗暴的规则无法对应上真实的表达情感,例如“太好”是一个比“好”褒义倾向更强的词,如果“好”的值为+1,那么“太好”可以赋值为+3,加上否定词的“不太好”变成-3则显然有点过于贬义了,将其赋值为-1或者可能更合适。 基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对否定词也添加上程度的赋值而不是简单的取相反数,对于表达强烈否定的词例如“不那么”赋值为±4,当遇到与褒义词的组合时褒义词则取负数,与贬义词的组合则取正数,例如贬义词“难听”的赋值是-3,加上否定词变成“不那么难听”的情感得分就会是(-3+4=1)。 第三种需要注意的情况是条件词,如果一个条件词出现在句子中,则这个句子很可能不适合用来做情感分析,例如“如果我明天可以去旅行,那么我一定会非常开心。”,在这句话中有明显的褒义情感词,但是因为存在条件词“如果”,使得这个句子的并没有表达观点持有者的真实情感,而是一种假设。 除了条件句之外,还有一种语言表达也是需要在数据预处理阶段进行排除的,那就是疑问句。例如“这个餐厅真的有你说的那么好吗?”,虽然句子中出现了很强烈的褒义情感词“那么好”,但依然不能将它分类为褒义句。疑问句通常会有固定的结尾词,例如“……吗?”或者“……么?”,但是也有的疑问句会省略掉结尾词,直接使用标点符号“?”,例如“你今天是不是不开心?”,这个句子中含有否定词和褒义词组成的“不开心”,但不能将其分类为贬义情感。 最后一种需要注意的情况是转折词,典型词是“但是”,出现在转折词之前的情感倾向通常与转折词之后的情感倾向相反,例如:“我上次在这家酒店的住宿体验非常好,但是这次却让我很失望。”在这个转折句中,转折词之前的“非常好”是一个很强的褒义词,但真实的情感表达却是转折词之后的“很失望”,最终应该将其分类为贬义情感。当然,也存在出现了转折词,但语句本身的情感并没有发生改变的情况,例如“你这次考试比上次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我觉得你可以做得更好”,这里的转折词没有转折含义,而是一种递进含义。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所以需要先判断转折句真实的情感表达到底是哪个,才能进行正确的分析计算。 构建情感词典是一件比较耗费人工的事情,除了上述需要注意的问题外,还存在精准度不高,新词和网络用语难以快速收录进词典等问题。同时基于词典的分析方法也存在很多的局限性,例如一个句子可能出现了情感词,但并没有表达情感。或者一个句子不含任何情感词,但却蕴含了说话人的情感。以及部分情感词的含义会随着上下文语境的变化而变化的问题,例如“精明”这个词可以作为褒义词夸奖他人,也可以作为贬义词批评他人。 尽管目前存在诸多问题,但基于字典的情感分析方法也有着不可取代的优势,那就是这种分析方法通用性较强,大多数情况下无需特别的领域数据标注就可以分析文本所表达的情感,对于通用领域的情感分析可以将其作为首选的方案。

我们在机器学习算法的章节介绍过很多分类算法,例如逻辑回归、朴素贝叶斯、KNN等,这些算法都可以用于情感识别。具体的做法与机器学习一样需要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根据训练数据构建算法模型,第二步是将测试数据输入到算法模型中输出对应的结果,接下来做具体的讲解。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些训练用的文本数据,并人工给这些数据做好情感分类的标注,通常的做法下,如果是褒义和贬义的两分类,则褒义标注为1,贬义标注为0,如果是褒义、贬义和中性三分类,则褒义标注为1,中性标注为0,贬义标注为-1. 在这一环节中如果用纯人工方法来进行标注,可能会因为个人主观因素对标注的结果造成一定影响,为了避免人的因素带来的影响,也为了提高标注的效率,有一些其他取巧的方法来对数据进行自动标注。比如在电商领域中,商品的评论除了文本数据之外通常还会带有一个5星的等级评分,我们可以根据用户的5星评分作为标注依据,如果是1-2星则标注为贬义,如果是3星标注为中性,4-5星标注为褒义。又比如在社区领域中,很多社区会对帖子有赞和踩的功能,这一数据也可以作为情感标注的参考依据。 第二步是将标注好情感倾向的文本进行分词,并进行数据的预处理,前文已经对分词有了很多的介绍,这里就不再过多的赘述。第三步是从分词的结果中标注出具备情感特征的词,这里特别说一下,如果是对情感进行分类,可以参考情感词典进行标注,也可以采用TF-IDF算法自动抽取出文档的特征词进行标注。如果分析的是某个特定领域的,还需要标注出特定领域的词,例如做商品评价的情感分析,需要标注出商品名称,品类名称,属性名称等。第四步根据分词统计词频构建词袋模型,形成特征词矩阵,如表所示。在这一步可以根据业务需要给每个特征词赋予权重,并通过词频乘以权重得到特征词分数。最后一步就是根据分类算法,将特征词矩阵作为输入数据,得到最终的分类模型。

当训练好分类模型之后,就可以对测试集进行分类了,具体的流程与建模流程类似,先对测试的文本数据进行分词并做数据预处理,然后根据特征词矩阵抽取测试文本的特征词构建词袋矩阵,并将词袋矩阵的词频数据作为输入数据代入之前训练好的模型进行分类,得到分类的结果。 采用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进行情感分析有以下几个不足之处,第一是每一个应用领域之间的语言描述差异导致了训练得到的分类模型不能应用与其他的领域,需要单独构建。第二是最终的分类效果取决于训练文本的选择以及正确的情感标注,而人对于情感的理解带有主观性,如果标注出现偏差就会对最终的结果产生影响。 除了基于词典和基于机器学习的方法,也有一些学者将两者结合起来使用,弥补两种方法的缺点,比单独采用一种方法的分类效果要更好,另外,也有学者尝试使用基于LSTM等深度学习的方法对情感进行分析,相信在未来,情感分析会应用在更多的产品中,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用户需求,提升用户使用智能产品的体验。

随着深度神经网络等算法的应用,情感分析的研究方向已经有了非常大的进展,但依然存在着一些难题是目前尚未解决的,在实操过程中需特别注意以下几种类型数据:

情绪轮在用户体验设计上被广泛的应用,很多情感化设计都是基于情绪轮进行的。但是在人工智能领域,将情绪进行多分类比情感分析的三分类任务要难得多,目前大多数分类方法的结果准确性都不到50%。这是因为情绪本身包含了太多的类别,而且不同的类别之间又可能具有相似性,一个情绪词在不同的语境下有可能表达的是不同的情绪类别,算法很难对其进行分类。即使是人工对文本进行情绪类别标注也往往效果不佳,因为情绪是非常主观性的,不同的人对不同的文本可能产生不同的理解,这使得人工标注情绪类比的过程异常困难。如何让机器可以理解真实的情绪目前还是一个未能攻克的难题。

大学生恋爱应该采取正确的方式,更要正确地处理好学业与爱情的关系,分清主导地位和次要地位。只有形成了正确的恋爱观,才能实现学业和爱情双丰收。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大学生恋爱心理2000字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大学生恋爱心理论文2000字篇一 《浅谈大学生恋爱心理》 [摘要]美好的爱情一直以来是人们最大追求,而大学生恋爱已经越来越被人视为平常了。然而,恋爱问题恰恰又是其最感困惑的问题之一,严重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生活乃至人格的健康发展。因此,关注大学生恋爱心理,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恋爱行为,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 教育 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恋爱就象吃辣椒,不吃的时候它总是奇香无比,但真正吃的时候却辣的你痛不欲生,后悔莫及,发誓永不再吃,然而辣劲刚过,你又对它朝思暮想。越辣越香,越香越辣,你永远在思念与后悔之间游离,这就是恋爱的逻辑。——《恋爱的人们》罗曼 [关键词]恋爱;恋爱心理特征;心理困境;解决 方法 爱情无疑是大学生们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而大学生恋爱也早已不再新奇了。卧谈会上、餐厅饭桌旁、课间教室里,都常有兴致勃勃的谈论。一些恋人花前月下,卿卿我我,成双成对活动在校园里。爱情是那样独具魅力,拨动着同学们的心弦,令人寻觅和向往。然而,恋爱问题恰恰也是大学生最感困扰的问题之一,因为恋爱问题处理不当,导致当事人心理痛楚、人格扭曲,甚至引发精神失常的例子在大学校园里时有发生。 那么,爱情究竟是什么?大学生恋爱心理的阶段特征是什么?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的心理困境有哪些?大学生如何避免恋爱中的心理危机? 一、什么是恋爱 恋爱,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定义。现代定义为两个人基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共同的人生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对对方的最真挚的仰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生伴侣的最强烈、最稳定、最专一的感情。但在远古的母系社会、古代的父系社会时,爱情有另一种体验,并不是单纯的一夫一妻制。 二、当前大学生通常反映出的恋爱心理特征是什么 1.性爱的好奇心理——由生理发育成熟导致的性冲动与性亲近要求的产生而形成。 2.依赖心理——由独生子女的孤独感和习惯了他人的呵护与关爱所致,属于“情感寄托型”的恋爱动机,缺乏独立意识和自立能力,易受挫。 3.补偿心理——由功利型的恋爱动机所引发,即希望在所爱的人那儿获得社会地位、经济等方面的补偿。 4.游戏人生心理——其恋爱动机是:满足与异性交往的欲望,寻求刺激、填补精神上的空虚,甚至发生了婚前性行为。 三、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的心理困境 恋爱心理困境之一: 总感到自己缺乏吸引力,一些人为自己还没有恋人而自卑,认为自己对异性没有吸引力,不敢坦然与异性交往,更怕在异性面前失误。 上述心理困境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对恋爱吸引力的误解与缺乏科学的认知。表面上看似乎人们的择偶心理倾向于外在魅力,实际上男女大学生,在选择异性对象的条件上大多都认为性格、才能、人品和 兴趣 爱好 更具吸引性的作用。所以,大学生应从各方面多寻找自己的长处,以增强自信;其次,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看到事物的两面性,“迟到的爱”也许会是真爱,早到的爱也许提前消失。 恋爱心理困境之二: 能做恋人的异性朋友难寻,这种恋爱心理困境的原因主要在于对友情和恋情的认识还很肤浅。当然,也不排除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观念更新所形成的复杂人际关系对大学生们的影响及心理冲击。 揭示爱情的自然性、社会性和复杂性,引导大学生在寻求爱情的过程中既要有主观上的用心、又要顺应自然。择偶中的逆反心理、从众心理等都会事与愿违,极易伤害自己和同学。为此,在与异性的交往中要学会控制感情,勇于说“不”,不自作多情,更不要错把迷恋当爱情。 恋爱心理困境之三: 由于上大学时心理年龄都还很小,思想也不成熟,没有能力去处理那失败的恋爱带来的问题。所以,许多大学生在恋爱前都会考虑到恋爱失败怎么办?害怕承受不了而不敢爱。甚至于有些大学生在恋爱失败后,由于承受不了失败恋爱的打击,思想上看不开,成天沉溺于失恋的痛苦中不能自拔,更甚至是走上犯罪和自我毁灭的道路,例如:报复、自杀等一系列过激行为,伤害自己也伤害别人。 恋爱心理困境之四: 不知如何面对婚前性行为和“试婚”现象,这除了与大学生性心理发育的成熟及角色的特殊性相关外,一方面是受西方“性自由、性解放”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与我国在学校性知识教育上的薄弱、大众媒体宣传的不适当有关。 四、大学生如何避免恋爱中的心理危机 对于大学生的恋爱心理危机,辅导的重点在于优化大学生们对婚恋与性科学知识的认知和对社会的认知,强化大学生们的责任意识,即对自己、对朋友、对父母、对社会和集体承担不同的责任。 具体做法: 一是开设指导大学生正确处理好恋爱与学业、恋爱与成才、恋爱与身心健康、恋爱与人格塑造等方面的辅导课,以及性生理、性心理、性社会等方面的 健康知识 教育; 二是进一步为大学生们提供恋爱心理方面的咨询服务机会与条件; 三是为大学生们提供利用所学专业知识为社会服务的机会,让他们去感受为社会服务实现自身价值的成功心理体验。 总之,大学生正确的恋爱观对他们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超越自我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对于在大学生中出现的恋爱现象,我们要正确对待,积极引导。尤其要学会理性的处理好因爱情而引起的一系列矛盾与选择。拥有正确的恋爱观,合理恋爱,才能让自己的大学生活因爱情而锦上添花。 五、结束语 恋爱,不要功利,未来的变数很多,现在出色的未必将来就是胜者,你和他/她都是如此;一切随缘,不要为了排遣寂寞和无聊而去寻找恋情,要对自己和别人负责,其实找些朋友比找个恋人更容易happy;但是如果真的遇见让自己心动的人,那就抓紧机会主动上前吧,学生时代的恋情还是很珍贵的,值得回味一生。 参考文献: [1]《社会心理学》作者:(美)泰勒(Taylor),(美)佩普劳(Peplau),(美)希尔斯(Sears). [2]《恋爱心理学》作者:烨子. [3]《完全图解恋爱心理学》作者:穆铭. [4]《男人的真话与谎话》作者:李达烨. [5]《情爱物语——情爱告白》作者:彭彦彰. [6]《男人的特权女人的选择》作者:张维青,刘纳. 大学生恋爱心理论文2000字篇二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之恋爱问题》 摘要:不可否认,在学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我学习到了许多,无论是大学生性格的塑造,还是宿舍集体间 人际交往 的技巧。而这门课程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关于大学生恋爱的问题了。 关键字:大学生恋爱;失恋;心理特征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这两句词想必我们都不陌生,当然,爱情这个话题亘古以来就是人们所讨论的 热点 。在现在的大学里,无疑是广大学子关注的热点之一。现在的大学生恋爱早已不再是过去的“犹抱琵琶半遮面”了,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拨动着同学们的心弦,令人寻觅和向往。然而,恋爱问题恰恰又是莘莘学子们最感困惑的问题之一。因为恋爱影响到学习,生活,人格,价值观的情侣大有人在。就此,我们来讨论一下大学生应该如何对待失恋?以及如何去恋爱?以便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当前大学校园中,情侣随处可见。或许是在繁忙的高考之后,来到了大学顿时感觉轻松了许多。大学的确是一个相对自由的地方,没有繁冗的作业,没有老师父母日夜的催促和监督。最关键的是大学里面对恋爱的态度是自由且不加干预的。也许,正式因为如此,许多刚上大学的同学们想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大学里面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更有的人说“大学里不谈一场恋爱就算不上是真正读了大学”但是,很多情侣真的做好了恋爱的准备了吗?他们自身足以成熟来面对恋爱吗?我想是没有的。在我看来,现在很多大学生的心智还不够成熟,对爱情的看法仍不全面,自身的资本也不够来好好爱一场。在我看来,现在的大学生恋爱,通常反映出的心理特征是: 1.对性的好奇心理——由于生理发育已经成熟,对的性冲动感与对性的亲近感很强。 2.对对方的占有心理——在高校这个聚集着众多才子佳人的地方。有些大学生认为:一定要先找个好的,不然以后找到的就是别人挑剩下的。 3.依赖心理——由于现在的学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习惯了他人的呵护与关爱。在大学这个远离父母的地方,出于对情感的寄托而选择恋爱,希望继续依赖对方。 4.攀比心理——看见周围的人都成双成对,而自己却形单影只,心理极度不平衡! 5.补偿心理——部分恋爱只是为了从对方那里获得社会地位、经济等方面的补偿。 6.寻求刺激——由于自己生活的无趣,希望在感情上充实自己的生活。而在感情上寻找到的刺激感就是他们所追求的。 有的大学生对恋爱的态度是“不求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可否认,这种恋爱看起来似乎很美好很浪漫。我无意去指责这种恋爱是否含有玩弄的成分。但抱有此观点的同学们,希望你在找另一半之前先提前说明一下,以免最后不能好聚好散。 而有的同学想要在大学里拥有一份很纯真的恋爱,然后一起步入婚姻的殿堂。这种想法本无可厚非,但我想说的是现实和理想是有很大差距的。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一方面,我们已经到了恋爱的年纪;另一方面,我们却没有完全进入社会,在经济上还没有独立,而未来的不确定性很大。所以,大学生即使获得了真爱, 毕业 后也有可能由于各种原因天各一方。 倘若恋爱最后无疾而终,也不要太过于伤心,更加不要剑走偏锋。甚至想要通过了结生命来寻求解脱。我一直认为失恋之后想要通过自残来挽回,或是想要通过死来解脱的人都是懦夫!这是一种极其不负责任的表现。不光是对不起父母,更加对不起自己! 感情,拥有了,就好好珍惜;失去了,就坦然放手;有时候,顺其自然何尝不是一种洒脱?你要知道,在你尚未拥有这份感情的时候,你一个人不也是过得很好?为什么要去为一个与你不再相干的人伤身伤神呢?失恋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再也走不出阴影,从而自暴自弃!人生在世,世事无常。人心易变,感情尤其如此。所以如何去恋爱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门学问。 恋爱的方法我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此方法仅供大家参考: 第一,先爱自己,再爱他人;这里我不是鼓励人要自私,而是我认为一个连自己都不懂得爱的人,怎么会懂得爱他人呢?何况,对于一个人而言,若是自己不懂得爱自己,你又凭什么指望别人来爱你?人们常说,爱一个人爱七分足矣,剩下三分来爱自己。水满则溢,月盈则亏。古往今来,为爱痴狂的人大多以悲剧收场。凡事都有限度,过犹不及。因此我们还是谨慎为妙,以免重蹈覆辙! 第二:尊重,包容和理解;这是针对情侣双方而言的。恋爱关系必须建立在双方共同意愿上。在恋爱关系中要尊重对方的感情、意愿和人格,在这个世界上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缺点,都有自己的难处。既然选择了彼此就要学会包容对方的小缺点,同时也要学会理解对方的难处。这样才能培育美丽的爱情之花。 第三,信任与忠诚;这是很重要的一点,人与人相处,信任是基础,倘若彼此间存在猜疑和背叛,那么这种感情绝对不可能长久。 第四,责任与奉献。爱的责任要求双方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彼此的身心健康负责,这是爱的具体体现。而奉献则又进了一步,是为深爱的人所做的一种放弃和牺牲,是对恋人的无私帮助。 第五,端正恋爱动机,把握爱情真谛。健康的恋爱心理是美满爱情顺利发展的前提和基础,选择恋人要注重内在品质、兴趣爱好以及道德情操,而不是光看外表、金钱以及势力,更不仅仅是为了告别空虚与寂寞,或者是生理需要。否则,动机不纯,爱将不爱。 第六,摆正爱情位置。爱情在人生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没有爱情的人生不是完美的人生,但爱情不是人生的唯一,更不是生命的全部。作为大学生,应该以学业为重,爱情次之;家庭为重,爱情次之。大学生要衡量好爱情与学业的轻重,不可为爱情而荒废了学业。其次,大学生在大学努力学习,掌握技能,提升自己的能力,不仅仅是对现在负责,更是为将来的美满爱情以及家庭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做准备。 任何东西都是有双面性,恋爱也不例外。恋爱有它美好的一面,也会有它不好的一面。恋爱的时候一定会体会到幸福甜蜜的感觉,但是必然的,也会尝到其中的苦涩。在大学里,不要选择盲目的恋爱,不光是恋爱,干什么也不要盲目。要知道,盲目的后果就是误己误人。而对于恋爱,两个人要互相支持才能长久!我相信,爱情的美好要大于它的不好。要合理去恋爱,不要冲动,一段感情的维持不是简单的事情,要共同经营。 以上就是我在学习完这门课程后对大学生恋爱的感想。希望同学们也能和我一样以此为鉴,愿大家都能收获一份美好的感情。 大学生恋爱心理论文2000字篇三 《浅析高校大学生恋爱心理误区及教育途径》 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颁布,让高校大学生的恋爱走到了阳光底下。由于缺乏对大学生恋爱知识的普及和有效的管理和引导,加之大学生的心智还未完全成熟,对爱情缺乏理智的分析和思考,责任心、担当意识较差,大学生的恋爱出现了很多问题,需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一、大学生的恋爱心理误区 1、大学生的恋爱动机不纯 大学生正处于世界发展变化迅速, 文化 、价值多元的时代,大学生的恋爱动机也不再像从前一样单纯。有的是为了排解孤独寂寞,在枯燥的大学生活中寻找一些乐趣,相互得到一些心灵的慰藉;有的是为了寻找一张长期饭票,帮助其解决生活中、经济上遇到的困难;有的受从众心理的驱使,把恋爱当成自己能力和魅力的体现;还有的大学生把恋爱当取经,认为在大学里谈恋爱,能够取得一些恋爱 经验 ,为今后真正的恋爱打一些基础。 2、大学生的恋爱心理不成熟 当代的大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唯我独尊,加之社会阅历浅,思想还不够成熟,一些大学生的行为较为幼稚和任性。恋爱中很多大学生不懂认知他人的方法和技巧,不懂得尊重和珍惜感情,也不知道爱情的真谛,缺乏责任心和担当勇气。一些同学把恋爱当作游戏,对恋爱随随便便,高兴则在一起,不高兴就分开;一些同学把对方视为自己的私有物,相处中缺乏包容和理解,因为小事就大吵大闹,甚至还会大动干戈;一些同学谈恋爱只是为了面子,为了寻求刺激;还有的恋爱双方只是出于某种现实的目的在一起,缺少共同的兴趣和话题,对未来也没有长远的规划。 3、大学生的恋爱行为不慎重 受到西方文化、自由思潮的影响,加之很多高校缺乏对大学生恋爱行为的监管和引导,大学生的恋爱行为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在大学校园里成双入对的出入已属平常,有的学生在大庭广众之下就接吻、拥抱或进行一些亲昵的行为,造成公众场合下的视觉污染;当前大学生的婚前性行为问题也越来越多,而且呈不断上升的态势。大学周边的居民住宅区成为滋生这种行为的温床,很多大学生打着 考研 、学习的旗号,不住学生宿舍,而租住学校附近的房屋,恋爱中的大学生住在一起,生活堕落、混乱,造成怀孕、生殖器官疾病甚至感染上性病。 二、造成大学生恋爱心理误区的主要原因 1、社会因素 伴随我国对外开放形势的不断扩大,西方自由主义、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思潮鱼贯而入,对我国传统的伦理道德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影响着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恋爱观;加之报纸、媒体、影视、网络对社会上一些坏风气、坏现象不分青红皂白的大肆报道和宣传,混淆了大学生的是非观,冲击着大学生传统的婚恋观,使大学生在这光怪陆离的大千世界里是非难辨,真假不分,甚至误入歧途。另外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让大学生的恋爱也增加了许多功利的因素,大学生的恋爱变得现实而冷酷,比起浪漫的爱情,他们更看重对方的经济条件和家庭环境。 2、高校因素 我国高校虽然都开设了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但这些课程无论从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还是教学理念上都比较落后,大多是照本宣科,没有打入到学生内心深处,课程的实效性差强人意。加之在学校生活当中,知行有时并不能合一,高校缺乏对学生诚信和道德行为的约束、监管和评价体系,这让同学们感到课本的知识和现实是完全脱节的,丧失了对德育教育课程的兴趣。随着对大学生恋爱婚姻制度的放宽,很多高校对大学生恋爱的监管完全放松,管理制度软弱无力,学生犯错几乎不用付出什么成本,而且针对于大学生的恋爱知识、恋爱心理等课程较少,这更加剧了大学生的不文明恋爱行为,助长了大学生恋爱观的偏离。 3、自身的因素 当今的大学生大多都是“90后”、独生子女,他们敏感脆弱、自私自利,思想不够成熟,自我认知程度较底,缺乏和别人沟通交往的能力,自我控制、抗压抗挫能力较弱,面对学业、就业、人际交往等压力,很多同学自己难以承受,于是找个恋人来分担、缓解自身的压力和内心的孤独。高校缺乏对大学恋爱行为的监管和引导,高校周边的网吧、酒吧、游戏厅、甚至出租房屋、宾馆等不良环境较多较繁杂,这些给大学生的恋爱、同居甚至不正当的性行为提供了条件。 三、帮助大学生走出恋爱心理误区的途径 1、优化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高校应努力营建一个和谐、美好、宁静的校园环境,让大学生能够身心愉悦的在学校中生活和学习,减少浮躁、孤独等不良情绪。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知识竞赛、技能比赛,开拓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大学生的能力,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培养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促进大学生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2、培养健康的恋爱行为 高校要不断加强两课的建设,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修养,开设有关大学生恋爱知识,恋爱心理等选修课程,让大学生了解恋爱、婚姻的基本知识,掌握与异性交往的一定策略,在思想上深刻的认识到不文明的恋爱行为是低俗的、可耻的,婚前性行为是不可取的,会对大学生造成无法估量的危害。学校还要充分发挥班主任、辅导员和心理咨询工作老师的作用,建设集筛查、教育、帮助、干预、和追踪于一体的恋爱心理帮助的工作体制,切实做到对大学生的恋爱心理问题、行为问题早发现、早干预、早解决。 3、严明校规校纪 高校要建设良好的校风和严明的校纪。在学校、班级、学生中强化团结、友爱、健康、文明等风气的形成。要科学的量化学生的各项规章管理制度,特别要加强大学宿舍 规章制度 的管理,严格规定宿舍的作息时间,对违反宿舍纪律、夜不归宿的同学要做到及时发现,严肃处理;对于在恋爱中道德败坏,行为不检的学生要给予严厉的批评和适当的教育,必要的话要对其进行记过或开除的处理。 猜你喜欢: 1. 大学生恋爱心理论文 2. 大学生恋爱心理论文3000字 3. 大学生恋爱心理健康的论文3000字 4. 大学生恋爱心理健康论文3000字 5. 大学生恋爱心理方面的论文

python情感分析毕业论文

python先爬虫找文献再文本分类

这种你应该用结巴分词或者图悦分词来分析

由于语料缺乏,前期若使用到情感分析,建议暂时使用SnowNLP(此模块主要使用淘宝评论语料)做情感挖掘,但不仅仅为单纯调用,需要优化,下面是一些实践思考:

可在此基础上优化,比如文本需要特别处理,除了平常的去停用词外,还可以需要对输入的文本结合词性等进行处理。

下面是一些常识:

一)无情感的词语(如去停用词,去掉语气词,无词性标签的词语)

二)对于文本过长,则可以考虑提取关键词或抽取文本摘要后再提取关键词

对于后者实践结果差异明显:

以"发布了头条文章: 《5分钟11亿!京东双11场景化产品消费增长明显》 5分钟11亿!京东双11场景化产品消费增长明显 "为例子, 显然该文本为“积极****”文本。

1)s = SnowNLP("发布了头条文章:《5分钟11亿!京东双11场景化产品消费增长明显》 5分钟11亿!京东双11场景化产品消费增长明显")

得分为,明显不符合

2)s = SnowNLP(“ ”.join(("发布了头条文章:《5分钟11亿!京东双11场景化产品消费增长明显》 5分钟11亿!京东双11场景化产品消费增长明显")))

而对于文本特别长的,则可以先抽取摘要,再对摘要提取关键词。

这主要由于此SnowNLP主要用贝叶斯机器学习方法进行训练文本,机器学习在语料覆盖上不够,特征上工程处理不当会减分,也没考虑语义等。

为何要考虑语义层面:

以“ 苏宁易购,是谁给你们下架OV的勇气****” 中的“ 下架”其实才是中心词(为表达愤怒的文本),但“ 勇气 ”为下架的宾语(其为积极的文本),此句应该结果小于,但实际为,去掉“苏宁易购”则为>

题主是否想询问“python实现循环神经网络进行淘宝商品评论情感分析的研究结论?”python实现循环神经网络进行淘宝商品评论情感分析的研究结论具体如下:1、数据质量对结果影响较大,收集到的评论数据的质量和数量都会对模型的结果产生影响。在实际应用中,如果数据质量较低或者数量不足,可能需要使用数据增强或者其他方法来提高数据质量和数量。2、神经网络模型的设计和调参对结果影响较大,选择合适的神经网络模型、优化算法和参数对结果的影响非常重要。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场景和需求,选择适合的神经网络模型,并对模型的参数进行调整和优化。3、情感分析的准确率不够高,虽然使用循环神经网络进行情感分析可以得到不错的结果,但是仍存在一定的误差和不确定性。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考虑其他方法来提高情感分析的准确率和稳定性。

表情符号情感分析毕业论文

本期的关键词是  表情包 “表情包”是一种利用图片来表示感情的一种方式。表情包是在社交软件活跃之后,形成的一种流行文化,从本质上来说,表情包属于符号的一种,是符号在互联网时代演变出的新形态,属于一种亚文化。 依托于社交和网络的不断发展,人们之间交流方式也出现了相应的改变,由最早的文字沟通到开始使用一些简单的符号、emoji表情、表情包,逐步演变为日益多元化的表情文化,使用一些自制的、流行元素图片来进行沟通。 这类图片以搞笑居多,且构图夸张,通过收藏和分享此类图片,人们可以获得趣味,同时展现自己的藏图,可以得到人们认可,实现心理上的满足。 表情包的出现,一方面可以满足人们的多样需求,表达符号所不能表示的含义,另一方面也导致符号意义表达的模糊,研究表情包对于研究人类语言符号的变化有着重大意义。 本期分别从法律、教育、文化、新闻传播、意识等多个领域,遴选代表性选题若干篇。让大家通过大家、名家的选题,对 “表情包” 这一选题方向有明确的了解,供自己开展学术研究作参考。 1.教育 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表情包话语运用研究 表情包是一种十分盛行的网络符号话语系统,依靠其本身独特的表征优势、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契合优势和满足青年大学生群体需求的个性优势,极大地推动着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随着表情包话语的迅猛生长,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运用过程中也逐步显现出一些弊端。我们必须采取合理的方式来规范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表情包话语运用。 明确表情包话语教学的方向引领,打造表情包话语制作的人才队伍,建立表情包话语推广的实名制度,加强表情包话语空间的审核监管。 [1]蓝天、邹升平.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J].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表情包话语运用研究,当代教育科学. 2019,(12):92-96   2.新闻传播学方向 论人类传媒史上的表情包“拟在场”表演 表情包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传媒突变后出现的新现象。表情包作为交流和沟通的重要符号,是新媒体条件下人们快速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它既生动形象又暧昧不清。 相较于网络人际传播中的文字、音频或视频交流,表情包更具修辞功能,它经常穿插于文本之中,一方面用图像的具象来弥补单纯文字表意的不在场缺憾,制造一种不受身体条件限制的"拟在场";另一方面,这种"拟在场"又表意含混,不同于真正的"在场",缺少了在场时必然存在的诸多伴随文本,由此使得表情包更具表演功能,是新媒体语境中人们选择的"面具"和"替身"。 [2]王小英.暨南大学文学院[J].论人类传媒史上的表情包“拟在场”表演,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57(04):29-35   3.政治方向 表情包传播的“政治萌化”及其调适 表情包应用到政治领域,具有政治萌化的特性,并使政治生活化和娱乐化。同一表情包在使用过程可以赋予不同的政治内涵,多样性的表情包也可以赋予同一政治内涵。 表情包具有对政治的正向功能,也具有对政治的负向功能,主要体现在具体的语境和应用者的政治心理、政治伦理、政治价值观等方面。 表情包的正向功能会推进政治文明的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负向功能会阻碍政治文明的进步,影响和破坏政治人物的尊严感、政治权力的权威感、政治过程的严肃感。 加强表情包应用上的规制,使表情包有利于政治发展与进步,需要加强制度建设、法治建设、环境建设和使用者素养建设。 [3]张爱军、侯瑞婷.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J].表情包传播的“政治萌化”及其调适.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21,23(01):28-36   4.法律 网络表情包的版权问题及法律规制 网络表情包的权利内容及其边界应当兼顾创作人的版权利益和公众合理使用利益,实现公益与私益之间的冲突平衡与矛盾调和。 [4]梁园.武昌工学院[J].网络表情包的版权问题及法律规制.青年记者. 2021,(16):92-93   5.文化 网络表情包:后现代社会的文化表征与符号 摘 要 网络表情包是后现代社会交往的产物,它的生产与交往模式充满模糊意义和不确定性,导致了表面上的"滥用"现象。 但其背后是后现代性所主张的去中心性、非理性、不确定性逻辑,以及对当代社会权力结构和交往秩序的改变。表情包所隐含的后现代逻辑,指示了当下社会文化变迁的一个方向。   [5]吴小坤.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J].网络表情包:后现代社会的文化表征与符号,人民论坛. 2020,(04):136-137   6.社会学 泛娱乐主义的审视与超越 泛娱乐主义是在现代媒介、资本逻辑以及心理需求等多重因素驱动下出现的一种把娱乐作为人生观念和生活态度的思想潮流和社会现象,它以超越娱乐底线的泛娱乐化倾向为主要形态,蕴含着将娱乐价值作为首要甚至唯一标准的价值判断。 当前,泛娱乐主义在演进过程中凸显出以网络空间为主要栖息地,以网络意见领袖和普通网民为主力军,以恶搞式、调侃式、炒作式娱乐为主要表现形式,以短视频、表情包、流行语为主要传播载体等特点。 同时,在发展动向上日益呈现出话题指向严肃公共事件、舆论传播形态大肆生成以及与其他社会思潮相互交织等态势。 对此,应从纠正泛娱乐化的社会心态、正确发挥网络媒介功能和提升网络生态治理效能等方面入手,以实现对泛娱乐主义的超越。 [6]王娟、刘文雅.华中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J].泛娱乐主义的审视与超越,思想教育研究. 2020,(11):62-66   7.艺术 品牌设计下的表情符号IP化应用研究 目的总结品牌设计下表情符号IP化的特征及其发展趋势,探究表情符号IP化的应用能力与价值,为未来表情符号IP化形象产品多角度开发提供设计范式。 方法分析整理了目前市场上具有较高知名度且发展前景可观的3个表情符号IP化角色形象,归纳出高价值表情符号IP化角色形象所包含的两大品牌逻辑和角色设定、品牌发展与产品所需的关键要素。 结果在此基础上,总结出表情符号IP化为产品赋能的一系列措施,并提出了表情符号IP化的品牌设计发展趋势与品牌设计"新范式"。结论高价值的表情符号IP化角色具有人格化形象,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用户的情感体验,产生价值认同。 除此之外,在"Z时代"背景下,品牌设计下的表情符号IP化产品的深度转型在未来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7]冯一、李敬师、王丽梅.西华大学[J].品牌设计下的表情符号IP化应用研究,包装工程. 2021,42(24):266-271   8.图书情报 社会化媒体中表情包使用对信息交流效果的实证 研究:基于言语行为理论 【目的/意义】社会化媒体逐渐成为人们信息交流的主要载体,本文旨在探究表情包这一新的语言符号如何影响在线信息交流的效果。 【方法/过程】基于言语行为理论,提出研究假设并构建理论模型,利用问卷调查和偏最小二乘方法进行实证分析。 【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表情包的文字注释能够正向影响用户对交流信息的感知易懂性以及用户的感知愉悦性;表情包的视觉呈效能够正向影响用户的社会临场感以及感知愉悦性;用户的感知易懂性、社会临场感、感知愉悦性能够正向影响在线信息交流的效果。研究结论有助于更加深入的了解表情包在信息交流中的作用。 [8]宋小康等.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J].社会化媒体中表情包使用对信息交流效果的实证研究:基于言语行为理论,情报科学. 2019,37(05):121-128+165

相信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尤其是在作文中有重要意义的议论文,议论文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我们该怎么去写这类型的作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优秀议论文范文:表情包的流行,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当下,社交软件发展和流行文化的衍生品——“表情包”的兴起引发人们的广泛热议,人们对这种“符号文化”究竟会消解文化的价值,开历史的倒车,抑或成为多元化的表达方式看法偏颇。于我而言,我视其为社交互动,快节奏生活的必然趋势,是对表达媒介的拓宽,更是种“绝不简单”的符号文化。

“表情包”的流行有其潜在的必然性。一方面,是在如今生活节奏迅速加快,“快餐文化”盛行的社会中,相同的时间我们却要面对过度负载,过度生产的信息,于是借用蕴含特定情意的表情,形象以阐明原本需要三言两语表意的广泛事件背后的普遍化情感,何乐而不为?方便、快速、直观,不得不说,这足以使它成为人际交流的第二途径,成为日常生活的形象映射,交流传递速度被提升,文字将有效的用于阐释更微妙,矛盾的复杂心理活动。

另一方面,它是社交互动日间推广的必要“衍生物”,这取决于“表情包”与生俱来的亲切感,借助动物拟人、夸张化的神情,逼真而动态的的形象,使得其在愈发常见的“浅层交际”,“广泛交往”,和较陌生之人的对话中彰显出超越文字的平等感,几张图片的背后,践行着等级地位的淡化,隔阂的消除,多少年前卡夫卡笔下“巴别塔的深渊”或许可以借由“表情”而更快的“打通”。

更重要的,“表情包”本身绝非“简单”而肤浅的稚嫩符号,相反,它应是嵌合当下语境和大时代背景的符号文化。哪怕是在看似消遣的“斗图”中,也随处可见表情中竟融合了当下大事件人物抑或各类名人政要的形象,何以见得它体现出强大的流行文化的力量?我想,便在于它以独特的方式记述如今社会迅速的发展与变迁,与日新月异的世间百态,而这种方式,贴合现今人们的生活态度与叙述方式的——轻松,似乎“浮躁”的娱乐化阐述中彰显人对时世的认真态度,以看似略“戏谑、调侃”的方式描绘生活的状貌。它反映了如今人们对于新闻与文化的重新审视,表达与看法未必与“严肃”绑定在一起,形象化,生动化的背后,另有深意。思考和思辨仍在,只是借由另一种即直观又更加“隐晦”的方式。

至于有人认为这是“符号—文化—符号”的循环,我仍为,大可不必如此担忧焦虑,与其惶恐“它必然代表文字的式微”不如说它是契合当下流行文化发展的表达方式,是对原本单一的文字表情达意的拓宽,丰富,而绝非取缔,更非消解文字的价值,如果说“文字”是人们思考严肃命题,表达深刻、复杂思考的唯一选择,那么“表情包”也是一种语言,一种亲切的平等,直观生动的映照生活,以小见大的映射社会更迭,大众情境的语言。移动互联网时代下传统的艺术作品向网络电影的转变,书信到社交软件的更替,同样我们也要接受或包容这样多元化的表达途径——文字与“表情包”背后符号文化共存的双重语言。

“文字”是对世界严肃、细腻而诗意化的丈量,而“表情包”却也是流行文化的必然产物,它丰富表法情致的空间,它贴合生活节奏的“亲切”,它对于当下语境、时代背景风趣而不失深意的记载,这样的“符号文化”重要,有其存在的价值。

滋味淡是人生最深的滋味。淡是平淡却不平庸,面对人生中太多的诱惑与欲望能够始终前行而不迷失方向;面对着喧嚣的世界和未知的明天能够给心灵留一方净土,能够常常静心感悟,能够用最淡的水浇灌出最纯洁的心灵的水仙。乐观最淡的第一层境界,淡然看苦难,微笑迎明天,人生便会多出几分快乐的滋味。阿列克谢·梅烈西耶夫是一名飞行员,在苏联卫国战争中他驾驶的.战斗机不幸被敌军的炸弹击中,飞机坠毁而他也身负重伤,坚强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支撑他爬回阵地,虽然双脚被截肢,但他始终不曾放弃飞翔的梦想。在灰暗的人生天幕上,他用乐观拨开层层乌云,他用微笑迎接美丽的曙光,最终他以惊人的意志重新驾驶战斗机,成为苏联著名的“无腿飞行将军”。

面对人生的山重水复,乐观是最好的指南针,它不能帮你摆脱困境,却能给你最正确的方向,就像梅烈西耶夫那样,始终保持最灿烂的微笑,生命才有了战斗不去的勇气!平淡是淡的第二层境界,平淡看欲望,杂念不复见,人生便会多出几分轻松的滋味。季羡林是当代著名的国学大师,如今已千逾九旬的他每天仍旧读书看报,精心照料他的小花园和那群被他视为“家人”的流浪猫狗,面对早年求学的艰辛和人生道路上的磨难,面对着牛棚的艰辛回忆和老祖与夫人德华的相继离去,这位智慧老人以一颗平淡的心接受生活中接二连三的考验。欲望也好,磨难也罢,他都波澜不惊,宠辱偕忘,智慧的淡然让他的生命多了几分明亮的暖色,也让这位世纪老人活出了人生的旷达!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这便是季老教会我们的淡然看人生,收获大智慧。超然是人生的第三层境界,超然看世界,必境自澄明,人生便会多出几分永恒的滋味。

古人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话语还常常回响在我们耳边,但又有多少人真正能做到不以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喜或悲呢?我们嘲笑阿巴公丧失人性的吝啬,看不起和坤阿谀奉承,巴结逢迎的丑陋姿态,唾弃希特勒灭绝人性的丑恶和罪行。但我们不是仍有人奉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准则,仍有不少人为名利为地位为数不尽的身外之物而烦恼?因此我们不能感悟到佛祖的境界,不能体味到慧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境界。而心能不随外物而动的人,便是超脱了外欲,回归了本心,活出了人生最深滋味的人。乐观,人人都能做到;平淡,部分人能做到;而超然,则极少有人能做到。此三者皆为淡,都是对生命的一种虔诚,一份崇敬。都是用最最纯洁的灵魂守望一颗最真的心,能做到这三重境界的人,生命少了烦恼,生活多出几分清香。聪明的你,是否已体味到了人生最深的滋味?

表情符号的使用也有一定的规范和约定,不同的符号在不同的文化和语境中可能会有不同的意义。例如,西方文化中的“拇指向上”符号表示赞同或喜欢,但在东方文化中则可能被视为侮辱。因此,在使用表情符号时需要考虑到文化和语境的差异,以避免产生误解或冲突。表情符号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日本的移动运营商NTT DoCoMo推出了一些基本的表情符号,如笑脸、心形等。这些表情符号最初只能在NTT DoCoMo的手机上使用。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表情符号也逐渐普及到其他的手机和操作系统中。总的来说,表情符号是一种简单而又有趣的数字语言,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表达情感和意义。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表情符号的使用和影响力也将不断扩大和深化。2007年,苹果公司在首款iPhone中添加了表情符号的支持。这一举措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也为表情符号的普及和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社交媒体和即时通讯应用的兴起,表情符号也成为人们日常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007年,苹果公司在首款iPhone中添加了表情符号的支持。这一举措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也为表情符号的普及和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社交媒体和即时通讯应用的兴起,表情符号也成为人们日常交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人们日常的网络交往中,表情符号已经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表意工具,几乎充斥了微信、QQ、微博、贴吧等所有社交平台。人们不仅在私密的网络聊天中使用表情符号进行人际沟通,也在“帝吧出征Facebook”事件这样的公开网络狂欢中使用表情包表达诉求。本研究基于人际传播理论视角,以一名在校女性研究生为研究对象,选取她在五种不同人际关系类型下的微信聊天记录作为分析材料,并与她进行深度访谈,重点考察其日常微信聊天中的表情符号使用。本研究特别关注现实人际关系与网络人际传播之间的紧密联系及相互作用,强调表情符号真实、自然的使用情境。研究发现,不同现实人际关系下研究对象的表情符号使用行为在使用频率、表情类型、情感类型、风格类型上有显著差异,不同人际关系阶段中表情符号的使用特点也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本研究对表情符号使用功能的讨论超越了将表情符号作为非语言信息进行讨论的传统视角,发现表情符号内部的非语言信息有着加强、取代语言信息的功能;在传播者的讯息发送阶段,表情符号主要起到加强语言信息的作用;在传播的互动过程中,表情符号的主要功能为表达情感、形成印象和管理印象。研究还发现,表情符号的使用动机可以分为普遍动机和不同人际关系下的差异化动机。普遍动机包括表达情感的需求、审美的需求和互动便捷的需求,差异化动机体现为职场上下级关系中表示礼貌的需求凸显,非亲密朋友关系中管理印象的需求强烈。表情符号的使用对于不同的人际关系也有着不同的影响,在亲密关系中,表情符号的使用有利于维持、提升关系的亲密度,而权力关系中表情符号的使用对于关系的维持、提升作用甚微。

文本情感分析毕业论文

语文学科的主体地位是不言而喻的。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语文教学就是语言运用的教学。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语文学科分析论文,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呢?我认为必须将解读文本与感受人文自然合一,尽量减少运用非语文的手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这样,才能体现语文课程的基本学科本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的两大属性。“工具性”是基础,人文性是核心。两者相辅相成,不可机械割裂。有学者认为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第一属性,人文性是第二属性。比如南京外国语学校语文组的徐有祥老师的文章《工具性是语文学科的本质属性》中阐明:“语文学科的第一属性工具性和第二属性人文性,决定语文教育最初目标是语言教育,而最终目标是人文教育。”我认为无论是“工具性”还是“人文性”都应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根本。语文教学传授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归根到底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当然,语文课不是政治课也不是哲学课,离开语言文字的运用,人文教育就成了空洞的说教。同样,忽视人文精神的语文教学,便成为没有灵魂的文字游戏。注入了人文精神的语文才会成为最具生命活力的学科;在读写听说训练中渗透人文教育,方能起到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不可偏废,而应有机结合,使之相得益彰。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呢?下面我结合教学实际谈谈一些认识。

一、将课文阅读教学融入课堂,解读文本与感受人文自然合一。

“读”最传统的阅读教学的手段,在现代教学中仍然是最重要的最基本的学习语言的途径。读书是最重要的语文实践,课标里有一段话说得非常精辟:“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这就是讲的多读。语文教学,不能没有语,没有文。不能因为强调了人文性,就淹没了工具性,忽略了语言文字训练。事实上语言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情感态度价值观寓于语言文字的学习之中,而不是游离于语言文字的学习之外。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内化,又要经历一个主体自我体验、自我建构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触摸语言,充分地读,才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使人文性凸显出来。

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使人们认识到“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人们的视野开放了,观念更新了,从书本延伸到书外,从学校拓展到社会,学生的阅读范围,也不仅仅限于教科书,课外书、报纸、杂志都是学习语言的材料。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鼓励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传授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比如:速读、诵读、默读等,提高阅读效率,强化阅读效果,要求学生用心感受,体味文中的思想内涵。鼓励他们多读报纸、文学作品,开阔视野,丰富知识。

吕叔湘老师曾指出:“语文教学的弊病就是读书作文不是为了增长知识,发表思想,抒发情感,而是为了应付考试。”目前阅读课堂教学的过多的提问、细碎的分析、脱离文章整体内容的所谓“训练”,还有充斥于课堂中的各种形式主义,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阅读教学耗时费力而低效,使学生厌学,教师难教。如何克服这些弊端呢?最基本的方法是少提问、分析,多读想、感悟。

当前,在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读书不充分的现象。学生读了书,但并没有时间将课文所表达的形象、意象、情境、意境在头脑里“活”起来,没有足够的时间“过电影”,更没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静下来涵泳品味,就匆匆让学生谈感受。比如,有的教师在上新课文时,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教师马上就问学生心里有什么感受?然后继续引导至课前预设的问题,这样,感知课文的匆忙,必然导致抽象概括的突兀。这样的定向引导,首先使学生对文章内涵的把握出现了偏颇,并且没有起到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作用,甚至有影响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嫌疑。

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只有通过充分的读,学生才能与作者进行心与心的对话,从而理解文本内容,感悟文本思想,体会文本情感,认识文本所描述的事物和所阐述的道理。所有这些唯读为重。因为读是对文本情感体验和表达的最直接手段,是培养学生语感的最形象最具活力的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能有效加深理解,促进感悟,并反之以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形式把这种理解和感悟表达出来。我在讲授《鸿门宴》时,让学生分角色朗读樊哙闯帐这一部分,然后让他们说出各自角色的性格,以及身处其中的对其他角色的理解,比提问式效果要好得多。

二、突出学科特点,增加语文味,在听说读写中进行语文实践。

叶圣陶先生指出:“凡是一种能力或者习惯,不靠学习者自己运用心力去实践,去尝试,是无论怎样也难以养成的。”《汉书・贾谊传》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培养这种能力,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由于形式主义和浮躁现象的干扰,语文教学出现了不少背离教学目标的华而不实的情况。特别是在很多公开课、观摩课上,大家都强调课堂气氛活跃,为求得“活跃”而将表演、游戏、吹拉弹唱画等手段,都在课堂上加以运用。于是课堂上只见热闹,不见沉思;只有热烈,不见有序。这样的课堂教学看上去热热闹闹、手段多样,其实是背离教学目标的,华而不实的。

语文学习中,最重要、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语文实践”就是读书,因此读书就成了解决语文问题的最有效的手段。只有学生在语言文字中感悟到人文力量,才能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引导学生多读,有情趣地读,熟读成诵,在读中体会课文的美妙之处。教授《再别康桥》一单元时,让学生举行朗读比赛,在进行《记梁任公的一次演讲》时让学生用语言描述出演讲时的活灵活现,在学习《荆轲刺秦王》时让学生查阅史料分析评价荆轲其人及其行为的价值,撰写小论文在班里交流,让学生体验学习的成就,培养语文学习兴趣。 作文课,除了要读要说之外,还要有语文的情怀,比如想象,想象体会到课文中语言文字的恰当与描述的情景给我们带来的欢愉欣喜之情抑或是悲叹伤怀之思,就是更好。这最突出地表现在诗歌教学中。在讲授《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其中有描写周瑜“遥想公瑾当年,小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里我要求学生想象苏轼的早生华发功业无成,再对比周瑜的年轻有为,英俊潇洒,诗文中要表达的情感自然不言而喻。

这并不是说语文课不需要活动手段,一些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的手段还是要适当运用的,但要有序,要少而精。之后,再引导学生用口语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借以进行口语训练,有时会使课堂教学显得更扎实有效。

三、语文课堂要以学生为主体,简简单单教语文。

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提出正是基于学生的今后发展,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教育思想正是关注人的发展的具体体现。传统课堂中,教师的地位明显带有“文化霸权主义”和“知识权威主义”特征,总是以教师为中心,滔滔不绝地“满堂灌”,让学生跟着自己走,想自己之所想、答自己之所问,导致课堂上师问生答、师讲生记、师令生从,师生关系畸形异化,课堂活动匮乏,学生智慧与个性压抑乃至衰减。因此,一些教师感觉:语文教学,难于上青天。

如今的语文教学,出现了形式大于内容,华丽多于朴实的现状,出现了不少背离教学目标的华而不实的情况。往往“得意而忘言”,一味注重内容理解、人文感悟,忽视语言的理解和运用,总是想尽办法分析,衍生很多“高深”的东西,比如思想含义、知识要点,等等。给人感觉太深奥、太高不可攀,使学生不由长叹:语文太难了。

这些失衡的做法,不仅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且长此以往会把语文掏空。因此,很多知名专家、学者都提出:简简单单教语文。什么叫“简简单单教语文”呢?就是简化课堂教学步骤,给学生留有空间,让学生有时间读书、思考、探究,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才能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学科特点。必须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即:要把课堂教学建立在一个全新的基点上,这就是要以生为本,始终关爱学生的生命发展,在课堂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的本真。

《课标》说:“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说简单一点,这句话就是说:“要在语文实践的过程中培养语文实践的能力。”笔者认为: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将解读文本与感受人文自然合一,尽量以“语文的手段”解决语文的问题,减少非语文手段的运用,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倡导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的理念,才能体现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我们这个社会,做领导、规划等工作的人数要远远少于做具体实施工作的人数。也就是说,社会分工中,需要“动手”的“蓝领”站绝大多数。但现在肩负为社会培养劳动者的我国教育却没有适应社会的这个特点,重文轻理,重知识轻能力。这已影响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不能满足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例如:现在的就业形势,两个大学生竞争一个岗位,而一个中等技术学校毕业生有三个岗位可以选择,足见合格的具体实施人员之缺乏。我国航天技术优势主要在系统组合设计上,我们的原材料质量不及美、日、德等工业发达国家,甚至不及印度;在许多高新技术领域,我国的科技人员能设计出图纸,但我们的工人却制造不出产品。这又说明我国的工人总体素质不高。就算是科技人员,也是理论基础扎实、而操作和创新能力不足。

百年树人,动手实践能力也要从娃娃抓起。为给国家培养更多的高水平的建设者,重视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就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必然的课改方向,语文教学也责无旁贷。所以语文教学也不应是动嘴皮摇笔杆、动口不动手的模式,而应多加入操作成分。即在语文教学中也注重实践,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达到语言素养、操作能力双丰收。

其实课标中有这样的要求——“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那么我们怎样把它落到实处呢?笔者认为,必须更新观念,突破传统语文教育僵化封闭的模式,大胆拓宽语文教育的渠道,从形式到内容进行全面的革新,从生活中汲取营养,精心设计丰富多彩、别开生面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孩子们在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在享受动手快乐的体验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一、充分运用教材内实践性强的内容

课堂是我们开展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我们要让课堂活起来、动起来,要充分挖掘、发挥教材中能够锻炼实际能力的因素。

如在《口语交际》的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对学生言语的实践。要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注重课中实践,不仅要说一说,还要演一演。如学《我爱家乡的杨梅》,课堂中让学生们用导游的身份赞美家乡。如学《保护有益的动物》,就可让学生们扮演自己了解、喜欢的小动物,举行“动物联欢会”,每人都来介绍自己,了解别人,互相交流。

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要尽可能地把时间留给学生,尽量给学生实践的机会,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实践过程中。

课内实践活动的形式很多,如表演、辩论、创编、模拟导游解说,模拟作者采访……,我们要勤于思考,敢于实践,不拘一格地开展有效的语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二、课外延伸 广阔无边

语文课时间是有限的,动手实践能力应与课外结合,使其外延可以无限伸展。

笔者认为语文学科在课外可以做以下操作训练。

(1)搜集资料。即采用查找书籍、杂志、网上搜索、调查问卷、当事人访谈等形式深入了解课文背景、发展过程、现在状况等,既丰富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提高了实践能力。

例如学习《军神》一课,就可以搜集刘伯承元帅的生平、主要功绩的文本、图片、影片;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就可以搜集西沙群岛的地图、位置、出产,及我国当前同越南、菲律宾等国图谋南海不法行为的斗争;学了《邮票齿孔的故事》,就搜集邮票,介绍邮票,有兴趣的还开始集邮等等。

并且还可以对搜集到的材料作进一步加工,例如让学生把收集到的材料制作成图表、分析报告、建议书等。

(2)拓展课文内容的表现形式。例如给课文(尤其是写景的)配画、配乐朗读;给《北京的四合院》做个模型;学牛顿也做个风车模型;制作天安门广场的简易沙盘等。

(3)制作道具。为让课堂更形象、丰富多彩,课堂上有时需要表演课文内容。所以可以让学生课下制作简单的头饰、服装等。

(4)实际验证。课文中的内容是否正确呢?如果条件允许应让学生自己验证一下。这既是培养学生的不迷信权威、书本的怀疑精神,也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学《群鸟学艺》可以让学生用泥巴、杂草、树棍儿搭一搭各种鸟窝;学《两小儿辩日》就让学生制作一个简单装置测量一下到底是早晨的太阳大还是中午的太阳大;学《捞铁牛》就让学生用石块、矿泉水瓶等做做这个实验;学《养花》就真养一养花等等。

(5)布置实践性的作业。学以致用是把知识变成能力的必由之路。所以布置实践性作业也就是非常必要的了。既是布置作业,就不是学生可选择的活动,而是必须完成的。作业可以是给某个店面起个名字;编写爱护花草的标语口号;编手抄报,甚至定期出自己的杂志等,以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做事能力。

(6)开辟课内学生展示时间。因为既然让学生在课外制作、实践了,也就要应该给他们表现自己才智、手艺、成果的机会。课外的实践活动有些会直接在语文课堂中结合教学内容应用。但是不可能把学生的成果全部展现出来,所以可以尝试开辟专门的展示时间。例如在每节自习课、乃至语文课上都留给学生3到5分钟,每次轮流让一两名学生讲述自己课外实践的经过、结果、经验、教训或演示作品。内容最好和当堂课内容有关,也可以无关。这是一个学生们相互交流、观摩、共享快乐与挫折的过程,也是一个相互启发、撞击出智慧火花的过程。

活动中要鼓励学生合作,注意节约资源、废物利用等。学生可能做得比较粗糙幼稚,但这就是在为他们将来建大厦、造巨舰、做精密仪器打基础;不要认为这是偏离了语文教学、“不务正业”,这正是抓住了中国教育的本质目标。

[挖掘文本留白处,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本科毕业论文)内容摘要: 现今小学语文教材,选文文质兼美,内涵丰富,既是指导学生阅读学习的好文本,也是拓展学生写作练习的好载体,挖掘文本留白处,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教师巧妙地挖掘教材中的训练点,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写中提高,那么写作练习也会水到渠成地相应提高.这是前人的研究成果揭示的道理,也是新课标提出的新要求.现行的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练笔资源,我们要钻研教材,挖掘文本留白处,寻找读与写的结合点;开展研讨课活动,拓展读中学写模式,然后在反思归纳中形成螺旋上升的读写结合训练体系.挖掘文本留白处,在读写结合中训练学生写作能力,使师生都能获得很大的益处 关键词:语文教学 留白处 读写结合 写作水平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育部门至上而下,都在提倡“精简设计,优化教学,提高效率”.要想切实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还必须抓住40分钟的课堂教学,向课堂要质量,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在以往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重视了学生的听、说、读的训练,而对于写的训练,一则不能保证训练时间,二则不能找准训练切入点.如何利用有限的40分钟课堂,有效地提高学生地写作水平,从而迅速高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对于在新的形势下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是有着实际意义的.笔者从教学需要出发,经过多年的研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在学生读写结合训练方面,取得了点滴经验. 一、读写结合是沟通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之间的桥梁 (一)新课标提出的新要求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教师要让学生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语言的学习应该在语言实践中完成,语言实践的过程就是语言内化和外化的过程.”因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既要引领学生感悟语言文字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也要充分发挥语文的工具性作用.读写结合,不失为学生实践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的一种有效途径.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崔峦同志在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上的总结发言时说过:“在我们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阅读和写作是两种不同的能力.读写关系,从外部看,都属于书面语言的训练,都离不开字、词、句、段、篇等;从内部表现看,都有帮助学生提高认识、学习做人的作用,都能培养、锻炼学生观察、思维能力.但两者各有不同的任务:阅读教学着重培养理解书面语言能力,作文教学着重培养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的能力,两者密不可分.读与写的结合,将能使读和写相辅相成,互相促进提高. (二)前人的研究成果揭示的道理 “学习迁移说”是一条古老的心理学定律,即平常所说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将阅读的积累运用到习作当中去,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后举一反三.[①](大意)这是学生的学习规律所决定的. 朱作人教授在其著述的《小学语文教学法原理》中,曾把阅读定义为“一种以书面语言中获得意义的心理过程.”[②]并指出这种“意义”不但指阅读材料内说的是什么,对学生来说更为重要的是作者是如何表达的.阅读不仅是自外而内意义的吸收过程,更是写作的基础.同时,写作离不开生活,作文是实践的客观表述,没有生活素材,写作文仍然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而在阅读教学中挖掘写作训练的契机,是一举两得,也是事半功倍. 基于这些认识,我认为,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双翼,教师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激励学生的内在动因,坚持学以致用,使阅读与写作相结合,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发展. (三)学生的实际情况所决定的 现在的小学生,虽然阅读量比之以往大大增加,可是,小学生有意识地模仿作品的能力,还不是很强,只能靠作品潜移默化的熏陶,这样,就需要大量的阅读积累,才能有效形成自己的写作方法.况且,许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差强人意.我校学生调查结果显示,60%的学生都不能保证每天的课外阅读!而即使有课外阅读习惯的学生,很多学生的课外读物也不是非常有典范性的文质兼美的文章,很多学生都喜欢看电视漫画书籍.由此看来,利用好课堂的40分钟时间,给学生典范的习作例子,有意识引导他们去学习写作,是我们习作教学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挖掘文本留白处,读写结合,提高写作水平 (一)教材提供了丰富的练笔资源 我在我校先做了一个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我校四五年级中随机抽取的100名学生.认为作文很难写的学生占85%,认为自己写作文很难写具体生动的竟然占到95%!认为学课文与写作文有联系的仅占. 学生出现这种状况和我们的教师没有吃透教材,没有把教材的价值真正体现有关.是我们教师没有充分挖掘教材的资源,还是教材没有给我们提供这种资源呢?通过认真地研读,我发现不管是哪个版本的教材,内容都是经过编者千锤百炼的,很多都是堪称经典的文章,教材编排都很好地体现了“读写合编”的思想.教材中“读写合编”的例子很多,不胜枚举. 仅举一个北师大版本教材为例:它每一册都有若干个主题单元,每个主题单元最后,都编排有一个“语文天地”,”语文天地”中的“课外拓展”、“妙笔生花”都是围绕着本单元的主题内容设计的.本单元的主题课文自然而然也可以成为学生习作模仿的对象. 既然学生在读写方面的实际情况如此不容乐观,而教材又给我们提供了如此丰富的“读写结合”的资源,那么我们就更应该认真地利用教材,扎扎实实地在课堂上渗透这一思想,并以此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二)认真钻研教材,寻找读与写的结合点 挖掘文本留白处,就应该细读文本,充分挖掘利用教材中的习作资源,找准、找好读与写的结合点,指导学生读中学写,将写的训练渗透到阅读教学之中.训练学生的细节描写能力,为写作打下基础. 刚开始时,我觉得文本读与写的结合点不明显,不容易找准.于是我深入到课堂中,与同年段的教师共同研究,细读文本,精心备课,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研讨.一段时间后,我对文本的解读渐渐深化,对文本资源的把握渐渐明朗,开始懂得把读与写的结合点细化到一个词语、一组对话、一个句式、一个段落、一处细节,甚至是一个标点.逐步尝试从语言表达形式的迁移,谴词造句的讲究等角度入手,注意指导学生有关细节描写的方法,如: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外貌等几种方法,让学生在读中学写中感悟、理解语言,内化、运用语言,从而领悟到这几种细节描写方法给习作所带来的种种好处,在不自觉当中去灵活运用它们. (三)开展研讨课活动,拓展读中学写模式 通过扎实有序的研讨课活动,我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与改进,逐步形成新的教育理论和新观念,不断总结并拓展读中学写的模式,逐步由单一的先读后写,拓展为读中学写,边读边写,先写后读再写等训练模式.在阅读教学中挖掘教材中的原始语言材料,找准切入口,多角度多层次地让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 目前,我主要总结了如下的“挖掘文本”的方法: ①仿写句子: 如: 《阳光》一课中有这么一个典型的句式:“山上的小树,因为有了阳光更高了,田里的禾苗,因为有了阳光更绿了.”在理解这句话之后让学生模仿这个句式写( )的( ),因为有了阳光更( ).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事物(动物、植物、人物)去说,充分感受阳光对人类的重要性. ②补写空白 如:《为了他的尊严》一课,说的是乞丐向老妇人行乞,老妇人不顾乞丐只有独臂,叫他去搬砖再给钱,课文描写了乞丐听到这句话时的表情,并没有乞丐的心理活动,此时,我就让学生根据乞丐的表情,联系上下文去想象乞丐此时的心理活动,这既是对课文留白处的补充,让学生更加理解课文,同时结合课文的心理活动的补白,也培养学生习作时注意人物心理描写. ③仿写段落 如:《桂林山水》中写漓江水的一个段落:“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这个段落语言优美、结构典范.我在教学课文后,先端出一茶,让学生看一看、闻一闻、品一品,学生在饶有情趣的品茗中感受到了龙井茶,感受到了龙井茶的绿、香、甜,再让学生模仿着写一个片段,学生自然套用了对比、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用总分总结构写出了龙井茶的绿、香、甜的特点,赞美之情洋溢其间,作文指导《挖掘文本留白处,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除此之外,还有④描写插图⑤续写故事⑥改写课文⑦缩写课文⑧仿写课文⑨写读后感⑩拟写课题等各种训练形式. 各种训练自成体系,又注意到彼此的联系.训练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体现层次性和发展性.在实践中,我初步形成了一些读写结合的基本模式: 如,《散落的钞票》第四段是这样写的: 站台上乱起来了,人们追逐着飘落的钱.一个女服务员跑过来大声喊:“把钱交给我!请把钱交给我!我捡到一张,交给服务员.立明手疾眼快,捡了三张,也交给了服务员.一时间,老人、孩子、青年、妇女、解放军战士,人们纷纷把捡起的钱交到她手中. 这段话虽然写到人们纷纷把捡起钱交到她手中,可具体是怎样捡的,却没有详细地写出来.这就可以补充情节的空白.上课时,我先利用文本指导学生的有关几个细节描写的方法,再让学生想象人们分别是怎样捡钱的,并用上所学的细节描写的方法,如:动作、神态、心理活动、语言、外貌等方面展开描写.这从学生五彩纷呈的小练笔反映了学生对这种表达方法的学以致用. 而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是这样写的: 从地铁站出来,外面蓝天白云,秋高气爽.建筑物上的国旗迎风飘扬,马路边的鲜花分外明丽.我和立明都特别高兴,真的,比买了全套《丁丁历险记》、又吃了麦当劳还高兴. 这是一个用环境描写来衬托人物心情的段落,它比起一般表现心情愉快的表达来得有韵味.尤其是放在文章的结尾,更是含蓄地表达了小主人公拾金不昧的美好心灵,教育着大家,体现了文章的立意.抓住这一细节描写,我指导学生比较平时写作的表达与文章表达方法的不同,在品读中感悟作者用这样的表达方式是为了突出——小主人公做了拾金不昧的事情后心情的高兴.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这种精神.继而指导学生用上这样的句式写出自己的心情.这个方法学生在平时的写作中也能运用自如.如在劳动后的高兴或成绩考砸了后的难受心情,学生都会运用这种环境描写的方法来衬托自己当时的心情,给文章增添了无穷的韵味. 通过我对读与写结合点的敏感捕捉,巧妙引领,在精讲巧练中培养了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促进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语言表达,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为学生练就了扎实的写作基本功,取其法,用其材,力求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文本中的习作资源,让学生进行丰富、活泼的有效性练笔,从而促进学生的读写结合,提高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使他们的语言表达日趋规范、生动,思维能力和驾驭语言的能力得以同步发展.同时,也从另一个角度力图改变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现状. (四)在反思归纳中形成螺旋上升的读写结合训练体系 1、初定“挖掘文本留白处”,拟定训练计划 学期初,我与同年级的语文老师就集中在一起,精读教参教学要求,细读文本,对本册教材课文的文本留白处,进行一个系统的归纳,拟定出本学期的训练计划.比如:北师大小学语文第十册有十个单元,每个单元的哪些课文写作方面具有可模仿性,范例性,哪些课文具有留白处可以补白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时,我们就挑选出来,预设到教案当中去,从而形成本册的读写结合的训练计划. 2、课堂小练笔本的运用 每个学期初,我为学生准备一本《课堂小练笔》本,当老师在阅读课堂上按计划对学生进行训练时,就要求学生当场完成这项课堂小练笔.这样的练笔,及时让学生学以致用,而且费时不多,让学生容易接受又容易得到切切实实的写作训练,极大地提高了语文课堂的效率. 3、反思中归纳总结 每上完一篇有读写结合要求的课文,我都会进行这样的反思: “挖掘文本留白点 训练学生习作能力”课题反思 执教年级 执教课题 执教人 本课例我挖掘的文本的习作资源在: 我采用的读写结合的办法是(请选择):(一)仿写句子(二)补写空白 (三)仿写段落(四)描写插图(五)续写故事(六)改写课文 (七)缩写课文(八)仿写课文(九)写读后感(十)拟写课题 通过这个读写教学结合点的教学,我的收获或困惑是: 如果再教,我的想法是: 通过反思,回过头来再看一看,这个读写结合点找得好不好,看学生通过练笔,是加强了对文本的理解,还是脱离了文本,游离于文本以外;反思学生在这次练笔当中,对于自身的作文水平有哪些方面的提高,与学生已形成的作文水平体系是否循序渐进的上升. 一个学期之后,我与同年级的老师在聚在一起,对自己一学期以来的“挖掘文本留白处,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进行一个总结,剔除对学生帮助不大的,整合相类似的练笔,形成本学期“读写结合”的训练计划,留给下一个年级的老师作为参考. 接着,我将几年来的训练计划集合在一起,就初步形成一个系列的“读写结合”训练体系.最后我对整个体系进行修改把握,最终形成完整的训练体系.我还选择优秀学生的《课堂小练笔》本,则成为我再指导下一届学生的范本. 现举小学语文第五册教材为例: 小学语文第五册读写结合训练纲要 课题 类型 读中学法 训练形式 写作迁移 邮票上的齿孔 写人 关注人物行动,体会具体动词在描述中的作用 仿写句子 练习将人物的动作写具体 画鸡蛋 对话请将的描述,关注说话时的动作、语气 补充空白 提供语言场景以及对话,补白说话时的动作语气,练习将人物对话描写的具体生动 童话大师安徒生 大胆想象力的培养 续写课文 开启学生想象的大门,续写《丑小鸭新编》 五颗甜蜜蜜的葡萄 记事 从小松鼠的 对话中,引导学生深入体会它们的孝顺美德 续写课文 想象力培养,想象松鼠妈妈看到孩子们送俩的葡萄会发生怎样的事 小星星 学习写感谢卡 学习格式 掌握感谢卡的写作形式 一束鲜艳的花 关注动作、语言等因素,点面结合写好场面 扩写文本 学会写好个性化表现的差异 万能手杖 写景 体会“万能手杖”作用,学习语言表达方式 创写课文 学习运用总分总的写法介绍事物 月光幻想曲 抓住两个描写月光的词语“躺”“流进”想象体会拟人手法在诗歌中的运用 仿写句子 训练使用想象,运用拟人手法写句子. 小雨的悄悄话 通过对拟声词、比喻句的体会,想象描写景物的方法 观察仿写 运用自己的耳朵,写好课间十分钟校园的热闹,要求用上一个比喻句. 登鹳雀楼 古诗文 体会诗人观察角度的变化 观察写作 用几句话从不同角度写校园的雕塑 悯农 通过精炼的词语,再现生动的画面,开启思维,展开想象 描写插图 结合诗歌意境,试用几句话将课文插图描写出来, 三、读写结合使师生都获得很大的益处 (一)学生作文水平语文素养得到提高 1、学生学习能力得到培养 将读与写紧密地结合地一起,做到立足于“读”,着眼于“写”.为了将“写”的训练目标落实好,教师必须熟读课文,以独特的视角挖掘课文中有利于“写”的因素,并以学生易于接受和乐于接受的方式组织阅读,在学生读通、读透,有所感悟和体会的基础上,进行“写”的训练的迁移.由于是有所借鉴、有所感悟和体会,此时的学生对“作文”也能“夸夸其谈”,也能“下笔有神”,也能感受作文所带来的自信与快乐.久而久之,学生对作文的兴趣也就养成了. 此外,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既是我的一个目标,也是一个策略.在具体的教学中,我通过语言激励、通过情境创设、通过美文品读、通过活动开展、通过成果表彰等手段,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2、夯实了学生的文字功底 在立足教材,倚重阅读,充分发挥每篇课文的作用的同时,我也有目的地选择一些经典书籍、诗词、语段让学生品读、理解、揣摩、赏析,体验和感悟祖国文字之精妙,景物之丰美,人情之伟大.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写、续写、扩写等训练,夯实学生的文字功底,让学生的表达更加流畅、形象、生动,从而解决了学生“有话不懂得写”的缺憾. 在我的有意识的引领下,学生作文水平得到了长足进步,我还形成了一本《“挖掘文本留白点,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范案》,收录了这方面的教学案例.学生作文水平大幅度提高,有不少学生作文发表或者获奖. (二)教师整体素质得到提升 1、又读又写,提高了教师的运用教材的能力 挖掘语文教材隐性的功能,在阅读教学中读写并驾齐驱,打破以往读写脱离的陋习,撑起“读中悟写”、“读中导写”、“以读促写”、和“以写促读”的一片蓝天.要在阅读教学中寓写于读,就要做到将教材“一课两用”,就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通过实验研究,教师基本上初步掌握了独立分析教材、处理教材、寻找教材中读写迁移点的知识,形成了一定的创造性地运用教材的能力. 2、边教边研,增强了教师的教研的意识 课题研究,帮助教师树立了先进的教育观、教学观和教材观;尊重学生的主体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作用;注重读写结合、课内课外相联;重视学以致用,重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修养,使我的语文教育教学更加开放更加有效,使我的课改中得到更多的锻炼.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2002年4月版; 【2】 朱立元主编:《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版; 【3】 朱作人:《小学语文教学法原理》,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1988年版; 【4】 周福英:《仿写,作文起步的阶梯》,《小学语文教学》2007年第一期; 【5】 杨东升:《香港语文课里的读写结合设计》:《小学语文教师》2009年第七八期; 【6】 张玉琴:《用好教材,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小学语文教师》2009年第六期. [①] 《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第181、3、65页 [②] 朱作人:《小学语文教学法原理》,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 1988年版,第59页 〔挖掘文本留白处,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征服畏惧、建立自信的最快最确实的方法,就是去做你害怕的事,直到你获得成功的经验.】

影评情感分析毕业论文

电影与心理学是两个对大众同样具有吸引力的名词。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电影与心理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论电影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

电影与心理的论文摘要

【摘 要】通过打破了对心理学的传统认知,以一种电影 文化 的视角来解释普通心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包括感知和记忆等客观心理活动、能力和意志等主观心理体验,从而让社会大众更直观地理解心理学中的基本概念,不仅从电影中了解到与心理学之间的关系,而且还能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和他人,以及科学系统地认识社会中的心理现象,并更好地指导社会大众的学习、工作与生活。

电影与心理的论文内容

【关键词】电影心理学;感知;记忆;能力;意志

1 感知

感觉和知觉是个体心理中最基本的认知活动,个体对外界事物的刺激都需要通过视觉、听觉、味觉、嗅觉和触觉等感觉通道来接收,并作出相应的反应。而感觉和知觉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一方面,感觉是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知觉是对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认识。另一方面,感知觉的相互作用使人们可以为记忆,思维和语言等更高级的认知活动的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黑泽明的《罗生门》这部电影中,就可以看出感知觉是一种客观存在与主观感受的统一,四个证人描述了四种截然不同的 故事 情节,或许就是因为他们的立场不同,每个人都会在社会角色,记忆水平, 思维方式 ,行为模式,表达能力,动机需要以及情绪体验等方面有所差异或倾向。英国 经验 主义哲学家贝克莱曾经说过,“存在即被感知。”,存在是相对的,而我们感知到的或许是一种存在,或许只是一种错觉。

同样在现实生活中,人类本质上看到的和听到的只是一些有排列和组合的光波和声波,并非颜色和声音。所以说,当从客观世界中获取新的知识的时候,要相信唯一不变的真理就是“变”,所有的知识和真理都是被人们想象和建构出来的。比如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不能再使用中学的程式化学习模式,而要跳出原有被禁锢的思维定势和刻板印象,用一种更广阔的视角和接纳的态度去对待学习和知识。不仅是心理学等社会人文科学,物理学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从牛顿的经典力学到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再到霍金的《时间简史》,甚至到目前崭新的研究领域,每一个时期都会有不同的研究范式,或者说是所谓的“永恒真理”。正如西班牙民间的一句 谚语 一样,“在这变化莫测的世界上,既没有真理也没有谎言,所有一切都取决于我们看世界时所用镜片的颜色。”

2 记忆

记忆中的“记”代表着识记,“忆”代表着回忆,记忆的过程就是一个对过去识记过的经验,在现在时刻回忆的过程。记忆不但连接着人类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还是连接感知觉与思维、语言的桥梁与纽带。任何一种高级信息加工过程都不是在一个时刻进行并完成的,就好像看电影一样,假如大脑没有记住一个个独立的故事情节,没有回想起一个个单独出现的故事画面,就不能把每一时刻电影在我们的视觉和听觉器官所产生的体验连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形成对电影的总体印象,评价和思考。

而《记忆碎片》这部电影可以让人强烈地感受到记忆的重要作用,如果一个人没有记忆,他的内心世界会产生怎样的矛盾。正如电影中的主人公一样,莱昂纳多在失去短时记忆之后,只能通过照相片并加以备注的方式获得记忆的片段,但即使这样,失去记忆的人也很难把支离破碎的记忆片段有逻辑地组合成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从而对事情的前因后果的理解造成混乱。

最核心的问题还并不是失忆给人类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的影响,而是无法了解自我以及存在的意义。“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三个基本的哲学思辨问题,在生活中的有些时候还会困扰着普通人,何况是失忆的莱昂纳多。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莱昂纳多在失忆的条件下,还可以意识到他存在的意义在于复仇,虽然他的行为和观念可能是片面的,消极的,甚至是违法的,但是他可以意识到自己存在于这个世界的价值。相反,面对物欲横流,灯红酒绿的世界,我们现代人是否完全排除了功名利禄的诱惑和干扰?是否还记得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反省和思考的。也许是我们身处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不经意间对物质的欲望愈发强烈和敏感,物质世界让我们跑得太快,以至于精神灵魂世界被遗弃在过去的某个角落里,可悲的是我们身陷囹圄却不能自拔。从这个角度看,失忆并不完全是一种消极的状态,而是一种暂时的休养生息,它可以让人类清醒地觉察到此时此刻的状态,让人类发现是否和你开始制定的目标和计划有所偏离,让人类重新关注在主我的角色上,而不是客我, “勿忘初心”一词也是就是对人类记忆本能最好的见证和说明。

3 能力和意志

通过先天遗传和后天发展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能力和人格共同组成了一个人稳定的,持久的心理特征,这些是一种区别于他人最明显的方式。而能力作为一种个体认知和行为的评价标准,对于不同的个体,能力的测量却没有统一的标准来界定。

通过电影《阿甘正传》不难看出,能力衡量的标准不一定就是智商,主人公阿甘就是一个智商为75的智障者时,却在 橄榄球 , 乒乓球 ,从军,捕虾经商等生活中各种领域和方面都取得成功,现在学校中出现了许多“高分低能“的学生,所以对能力的认知需要运用一种全新的视角。

而通过后天培养来提高能力的一种最重要的因素就是意志。无论家庭,学校和社会这些外界环境因素多么的充足,但如果个体内心中没有意志作为精神支柱给予支持,那么个体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就变得十分渺茫。意志与人类的动机和情绪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可以对认知和行为进行控制和调节,从而来坚定人类的信念和理想,以实现我们的目标和计划。

正如《肖申克的救赎》这部电影,最后欧亨利式的结尾让观众看到了主人公安迪内心中的一股强大的力量。这种强大的力量就是意志,意志可以让他在面对无期徒刑的牢狱生涯时形成强大的抗逆力;可以让他在越狱过程中经历常人难以忍受的环境时形成强大的抗压力,从而可以让他在梦寐以求的墨西哥海滨与老朋友相聚。

有趣的是,这两部同年度进行奥斯卡金像奖争夺的电影,把心理学中的能力和意志两个概念结合在了一起,并赋予了新的意义。能力和意志是密不可分的。观众看到了阿甘许多方面的天赋,但是这些都归于一个本质――“跑”,这种横跨了美国的跑步就是阿甘无人能比的坚定意志所驱动的。而只有安迪一个人成功地越狱,也不只是在于他十年如一日的意志进行挖洞,同样也要求他有一种精通财务制度的能力和分析判断的能力,可以审时度势,韬光养晦,在适当的时机做出最佳的选择。总而言之,一个人必须具备全方面的能力和坚韧不拔的意志两方面因素,把外在资源和内在素养进行有机地结合,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强者。就像企业家宋美遐女士所说:“长得漂亮是优势,活得漂亮才是本事!”

4 总结

心理学作为一个研究型的社会人文科学,无论是和虚拟中的电影,还是和现实中的生活,都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因为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过程的科学,没有任何人可以置身事外,正如《云图》那部电影所包含的跨世纪的人际关系和社会角色,人类就好比是一部电影巨作中的一张胶片,但小小的胶片却表现了这个时刻最丰富多彩的画面。历史长河中的人类是渺小的,而人类唯一可以控制的就是自己,就是自己的心理状态。其实,人的一生就好比一部电影,有高潮也有低落,而心理学教给人类的就是如何使这部人生电影更加波澜起伏,丰富多彩。

心理电影的传播与受众心理健康的建构

电影与心理的论文摘要

[摘 要] 多数心理电影都会表现人物内心的焦虑、恐惧、爱情、欲求等,心理电影作为心理疾病的一种精神疗法越来越被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师所重视。心理电影的传播对受众心理健康的建构研究理当受到重视。本文将以表现童年创伤心理电影的传播为例分析心理电影的传播对受众心理健康的建构。

电影与心理的论文内容

[关键词] 心理电影;人格分裂;传播;心理建构

心理学电影是指以心理疾病为素材构建情节、设置冲突、解构心结、塑造人物形象的电影类型,它是伴随着人们对心理的逐渐认识而发展起来的。心理疾病的特征和性质极大地刺激了拍片人的 想象力 ,电影媒介把心理疾病素材作为情节工具和底色,表现人物心里的想法、愿望、焦虑、恐惧、爱情、欲求等,以推动观众对人类自身行为的再认识,于是,在故事片、喜剧片、动作片、犯罪片、暴力片等类型的基础上增加了心理电影这个新的类型。经典心理电影作为一种心理疾病的精神疗法越来越被心理医生心理咨询师所重视。

“成功的电影都是那种能在无意识层面上反映当时社会上具有决定性的动力群体的影片。”[1]成功的心理电影能使受众通过电影媒介看到导演批判意识下所掩盖的非理性因素,在无意识状态下达到与人物沟通交流获得心理快感的目的。因此心理电影要求创作者具备专业的电影理论知识掌握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在对自己的思维活动、情感意识、创作心理等进行理性分析和规律把握后,能借助电影中运动的声画媒介阐释剧中人物内心情感和心理现象艺术地引导受众的观影心理。虽然业界公认高票房是电影生命力的根本保障,但拥有一个值得受众长久思考的内涵承载才是影片价值的根本所在。成功的心理电影不仅能够调动观众的情绪而且还能够激活其潜意识本能使其与剧中人物进行感同身受的情感交流,让长期受超我抑制的某种情绪从隐秘处释放出来,继而使影响心理健康的内心情结得以揭示、展露和解构。

经典心理学电影,如《爱德华医生》《精神病患者》《沉默的羔羊》《迷墙》,它们所反映的主题均具心理学意义,都从童年情结深层次剖析了人物性格。如《沉默的羔羊》将弗洛伊德性本能理论与电影受众的审美快感有机地融合,其镜像语言的象征性,既隐喻了克拉丽丝儿时未能成功救得惨叫的羔羊的不幸经历,同时沉默也体现了克拉丽丝把梦想深深埋藏在心里的执著,她竭力用行动证明自己不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最终她战胜了性变态和对性的恐惧实现了她的梦想。当观影者进入梦幻状态把自己当成克拉丽丝时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愿望也就通过想象得到了满足。

“如果我们将镜头对准生活,所有的大全景也许会引导我们做出这样的结论,大多数人都在浪费他的宝贵时间,去世的时候都带着一种未尝夙愿的遗憾……无论命运如何捉弄我们,我们都心怀希望。”[2]心理电影与其他类型的电影比较更具有对受众心理愿望的补偿功能。“当受众认同主人公及其生活欲望并在心理为他们喝彩时,事实上是在为自己的生活喝彩”[3],受众观看心理电影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接受心理疏导、解构心结的过程,这样特殊的观影按摩、心理激励有利于健康心理的建构。

一、表现男性爱缺失的成长心理——《迷墙》

影片《迷墙》以PINK的人生故事为线索,表现主人公童年丧父难以愈合的战争创伤、少年期心灵备受学校刻板 教育 的摧残、青春期恋母却又不得不离开母亲的惶恐、青年期爱情受挫、事业失意,孤独彷徨乃至走上极端暴力最终崩溃的人生历程。

(一)父爱缺失的童年孤独

主人公PINK父亲牺牲于二次世界大战一次桥头堡战斗中。影片开始黑暗中一双大手点亮一盏油灯PINK父亲出现在昏暗的光晕中。接着油灯的光亮叠化为烈日下的巨大全景,地平线上小PINK远远跑来,画面中太阳的光芒眩目而温暖且多次反复与整个影片的快节奏和阴暗色调形成鲜明对比,让受众对主人公PINK向往却又难以达到的充满父爱的理想世界感同身受。童年的PINK与同龄孩子一样,希望玩旋转木马、滑滑梯等比较刺激的游戏时能有父亲相助、保护、激励。在社区游乐场当他牵着别人父亲的衣襟恳求帮助遭到拒绝后,落寞地回到家里翻出父亲的遗物戴上父亲的军帽,父子俩的影像交替出现,此时孩子孤独的心多么渴望得到抚慰,然而物依旧父已亡,观影至此很难不为之动容。孩子的健康成长需要强大的父爱做支撑,罪恶的战争却无情地夺走了PINK们的父爱。父爱的缺失成为PINK童年最深的创痛,父亲的形象在PINK的潜意识中反复出现挥之不去。按照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此种创伤将伴随并影响PINK们的一生。

(二)师爱缺失的少年逆反

教师理应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导航,可PINK记忆中却有一个源于导航者的极大创痛事件,童年的好奇心驱使他在铁轨上引爆子弹,车轮驶过子弹爆炸的瞬间,车窗口无数戴着面具的乘客不约而同地指责谩骂叠化为老师凶狠的训斥,课堂上教师当众嘲笑他写作的诗歌,嘲笑与谩骂甚至体罚,除此之外,PINK很难感受到来自老师的温暖,老师在他的成长中并未发挥正面引导作用。少年PINK无力与教师及其背后强大的能把人驯化成机器的教育制度抗衡,只能把全部痛苦和愤怒藏在心里:教师在家里受老婆虐待精神变态,将学生当成发泄的对象。孩子对那位黑袍教师的超现实想象,黑色幽默中映射的恰恰是活生生的现实。学校教育对每个孩子施行教化试图磨平个性,使之成为符合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标准化机器零配件,因此,被教师横加指责当众羞辱的PINK现象绝非偶然。然而在文化越来越后现代的当下,PINK们显然对于扼杀自由天性的传统习俗充满抵制和反抗。PINK式反抗是明证!

(三)爱情受挫的青年危机

PINK充满性冲动的青春期,因为性而产生的焦虑与困惑久久萦绕很难挥去,在PINK心中男女关系相当危险,青春期母亲床上的骷髅、年轻人混乱的性活动,象征男女生殖器互相逗引的雌雄花朵,诡异的背景音乐中,动画形象由花变成骷髅,最终貌似女性生殖器的花朵将貌似男性生殖器的花朵击碎吞噬,动画中的吞噬与被吞噬隐喻了现实生活中频频上演的真实事件:背叛和引诱。骷髅、乱性、雄性花被吞噬等显示了PINK对于女性的总体认知,在性、感情、婚姻面前因为缺乏父辈的引导,PINK像个长不大的孩子总是轻易被抛弃。童年丧父的孤独、少年教师的侮辱、青年妻子的背叛,种种画面交织出现,让PINK的精神极度迷惘,肉体在冰冷的泳池中陷落,鲜血染红池水,灵魂即将出窍。“墙外有人吗?”谁来帮PINK推倒那道冰冷厚重的墙!《迷墙》通过呈现青年PINK的意识流动,不仅将PINK时代青年人空虚的精神世界表达得淋漓尽致让观众看到了一个饱受现代物质文明戕害的灵肉混合体,也让攘攘逐利者浮躁的心灵有片刻的清醒和宁静。《迷墙》诞生之初虽然曾一度成为禁片,但从心理学传播的角度来讲,它能跨越时空成为一部惊世骇俗直指人类灵魂和命运的预言式天书,确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心理学电影宝典。 二、表现性别角色分裂的《精神病患者》

人格分裂学名称为“解离症”,别名“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它的主要特征是患者将引起他内在心理痛苦的意识活动或记忆,从整个精神层面解离开来以保护自己,但也因此丧失其自我的整体性。[3]

《精神病患者》中有着恋母情结的“诺曼·贝茨”是个特殊的人格分裂患者,常态下他是旅店老板,变态下他兼容已故的母亲和恋母的儿子两个角色。他五岁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长大后无法容忍母亲另有情人于是弑父杀母。弑母的罪恶感使他盗回母尸做成标本并使母复活,而复活的“母亲”因嫉恨便会杀掉儿子喜欢的女人而后快。希区柯克引用弗洛伊德的性心理分析和精神分析学说,在片尾安排心理医生把诺曼·贝茨对母亲又爱又恨的心理做了详细解释:诺曼·贝茨因嫉恨而弑父杀母,由于有强烈的恋母情结事后总是将自己扮演为两个角色:时而是强悍霸道的母亲,时而是逆来顺受的儿子。罪恶的根源在于亲情的缺失导致人性的扭曲继而导致性别角色混乱。像贝茨般兼容母亲和儿子两个角色的病例非常罕见,属于恋母情结的变异和病态表现。

三、表现女性超我、本我、自我三重人格分裂的《绿茶》 衣着严谨表情冷漠遵守道德传统不过分表达自己的感情,这是《绿茶》女主人公硕士吴芳的“超我”形象,也是吴芳人格的基本成分。童年时代的她亲眼见证了备受精神病父亲折磨的母亲意外杀死父亲的惨剧,儿时的精神创伤让吴芳情感表达受阻无法与人正常交往,成年后渴望着被爱却又不知道如何付出爱,当然也不可能自由恋爱,她只能通过频繁相亲去结识异性。童年时代的精神创伤导致她对爱的追求止于心理渴望而行为被动,她甚至通过算命来捕捉偶尔闪现的恋爱机会,因为她的内心没有足够强大的力量去追求爱,她付出爱的能力是欠缺的。除非爱神主动降临,否则她很难体验到获得爱情的快乐。

而“本我”的吴芳,则以朗朗的形象活跃在影片中,她美丽活泼,以在酒吧弹钢琴为职业,和各种各样的男人交往,众多男人的追求不仅让她的性需要得到满足,也填补了童年时代不受重视的心理空白,她和男人接触从不投入感情,彻底消解了情感的压抑和道德的束缚,避免了母亲式的孤独与绝望。朗朗的人格其实是吴芳原始人格中的另一个基本组成部分,童年生活中痛苦和不愉快已不见踪影,保留的只是没有受过任何约束和压抑的快乐的自由自在的天性。

“自我”的吴芳由男主人公陈明亮造就,陈用旺盛的生命亮光驱散了吴芳童年的阴霾。吴芳在沉寂和压抑中感受到了自己从未感受过的男人的关怀和重视,分裂的人格得到了整合,成为一个性爱和情爱欲求完整统一能用正常的符合社会道德的方式满足自我心理和生理需求的女人。吴芳和朗朗,她们是一个女人的两个面,在每一个女性身上,都有着连自己也难以理解甚至是矛盾的东西存在着,它们的共存,影响着女性的意识和行为。《绿茶》对具有人格分裂症状的女性心理做了颇有意味的呈现,带给人们无尽的迷惑和思考。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发现心理学电影多从童年情结深层次剖析畸形的成长环境造就的畸变性格,主人公总是处于各种各样或主观或客观的威胁中,他们的被困和解困会激发观众去唤醒并思考心灵深处无法排解的相似情结,并在观影的无意识状态中释放或转移积压许久的心理抑郁。当主人公走出困境,受众长期抑郁着的内心焦虑和恐惧等情感会随之释放,从而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快感。这种快感可以减缓或避免心理疾病,利于观众的健康心理建构。大量的调查研究证明,电影的制作与传播尤其是心理电影的传播不仅能带来票房收入,传播人文精神,而且还会给受众带来有效的心理按摩,让观众的喜怒哀乐情绪得到合理宣泄。受众爱的能力、工作的能力、面对困局的勇气、对美的感受力、 人际交往 技巧的学习、心智的开启、性灵的陶冶、智慧的增长等均能在心理学电影营造的梦幻中潜移默化地完成。总之心理电影传播是艺术地进行心理疏导与心理激励,建构健康心理的重要途径无论传者受者均需要高度自觉。

电影与心理的论文文献

[1] [意]安东尼奥·梅内盖蒂.电影本体心理学——电影和无意识[M].艾敏,刘儒庭,译.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60.

[2] 韩薇.电影心理学在我国发展现状浅析[J].今传媒,2011(04).

[3] [美]罗伯特.故事——材质、结构、风格和银幕剧作的原理[M].周铁东,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1:164.

[4] 陈红.心理电影赏析——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

[5] 赵晓珊.认同机制与观众心理[J].文艺研究,2011(06).

有关电影与心理的论文推荐:

1. 关于心理方面的论文

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期末论文

3. 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

4. 论当下青春电影消费化倾向的几种形式论文

5. 解读电影《面纱》中的中国形象论文

6.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术论文范文

7. 心理健康教育课后感

第一卷综合角度分析影评范文现实主义电影艺术的典范——评影片《林家铺子》一部幽默中包含苦涩的喜剧——评电影《天使爱美丽》东方伦理情怀和人性的孤独——评电影《千里走单骑》对商业喜剧类型片的新探索——评电影《疯狂的石头》国际化路线与主旋律内涵——评电影《冲出亚马逊》战争喜剧的另类美——浅析影片《斗牛》的类型特色一出用电影形式表达的舞台剧——评电影《像鸡毛一样飞》的创作风格乱花渐欲迷人眼——评《花眼》整体剧作创新的得失平民史诗的铸就——评影片《我这一辈子》那坠入深渊的无声呐喊——简析电影《大红灯笼?高挂》淡淡的哀愁沉沉的相思——评电影《城南旧事》一部华丽动感的情感大片——评电影《如果·爱》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浅析电影《十月围城》颠覆时空的另类记忆——评电影《看上去很美》生命的寓言——《孔雀》人物心理探析……第二卷主题角度分析影评范文第三卷人物形象角度分析影评范文第四卷艺术技巧角度分析影评范文附录后记

如果你是一名编导艺考生,想要学习影评应试的写作框架的话。从统考联考的维度来看,其实无外乎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4.  结尾段落:全文的结束语。对自己的全文进行再次的总结,同时结合电影的主题进行升华。

贴一篇湃乐思学员写的《流浪地球》的高分范文,同学可以重点结合写作框架进行学习参考:

燃希望之火,踏流浪之途

——浅析《流浪地球》视听特色

苍茫广漠的宇宙、急速膨胀的太阳、拥挤逼仄的地下城......地木相撞的巨大危机感笼罩着人心,濒临绝境的人类不得不“带上地球”前往外天空深处寻找新的家园。导演郭帆将艺术视点置于富有中国元素的亲情与救赎主题上,运用特征鲜明的色彩美学,透过科幻而极具质感的镜头,在充满了希望与绝望对峙的声音设计中,把科幻创作与家国情怀的勾连关系延拓开来,溶注到每个细节中,这是对影片普世价值的诠释,亦是一种“茫茫宇宙,何以为家”般的——对未来生存命运的深沉思考。

以镜头铺陈冷峻而残酷的末日画卷。作为国产科幻电影崛起的里程碑,震撼人心的影像呈现自然是其成功的一大因素,其实现方式为质感十足的镜头语言。多用远景大景深的俯拍镜头以还原地表零下八十摄氏度下的极寒恶劣的废墟世界:嵌于冰雪之中中央电视台、凝固于冰川顶端的东方明珠、整体封冻的环球金融中心......科幻而不失真实的残酷生存环境通过精致的特效镜头展现于观众眼前......

以声音建构希望与绝望的锋利对峙。宇宙尺度下,人心、事物变化更加复杂,以合适的声音效果辅助情绪的表达必不可缺。譬如刘培强驾驶空间站撞向木星的段落,在观众情绪达到顶峰的同时,声音倏然一收——万籁俱寂的太空,仿佛什么也没发生过一般,一切复归平静,正是这种“无声”成了情感的介质,倍添绝望与伤感,在观者内心迸发出掷地有声的回响,萦绕不绝......

以色彩奠定科技和热血的鲜明基调。统一的色彩倾向可使不同的画面产生有机联系,呈现有序而不是散乱的镜头,一如本片中贯穿始终的蓝色和红色。蓝色象征着科技,辉煌的空间站、复杂的装载车内部,仪器灰蓝的金属色无不塑造出高级的未来感,契合了科幻的题材;蓝也是冰冷、机械的,“叛变”的moss常隐约笼罩于明度较低的蓝光之下,给人以压抑之感......

影片不乏泪点、燃点,然而在对抗灾难的宏大命题、拯救家园的艰巨任务上,它并不是特定党派的喉舌之音,也不是单一民族的一揽包收,更非个人英雄主义的体规画圆,而是以声音、色彩、镜头等视听技巧的匠心独运,呈现出一场中国味道的“饱和式”盛大救援,肯定了超越种族的团结力量。如此,便避免了在毁灭困境前绝望气氛的过分渲染......

由于字数过多,没有全文进行呈现。全文收录在《影评高分范文集》一书中。

湃乐思《影评高分范文集》

题目、开头、正文、结尾。

1、题目

一个好的影评题目,关键在于它能否用于传递作者想要在影评中表达的信息。要找一个恰如其分的切入点,这个切入点要从题目入手。影评的题目注重巧妙,新颖,构思独特,起到让别人一看见题目就想读下去的作用。最好使用概括性的词语。

2、开头

题目-开头-(中间)-结尾是既定的格式,影评最重要的是开头,要足够吸引观众的眼球,使他们有看下去的欲望,因此,开头无疑是很重要的一个部分。

3、正文

这一部分是影评的核心内容。影评就是写一篇比较日常的议论文,在写影评时应注意多分析、少叙述,以想要表达的内容为中心,摆出论据,层层推演。

4、结尾

正所谓虎头蛇尾,在结尾应该先对影评的主要内容进行具体点的概括,然后根据自己所围绕的中心思想能够进行感情上的表达,其次要阐述一下自己对整个影片的理解;最后运用名言进行收尾,让主题得到升华。

扩展资料:

影评的注意事项:

1、捕捉细节

一个善于分析的观众,必须养成的习惯:即使在几秒的时间里,也能抓住影片中的关键时刻、形式或影像。看的片越多,捕捉细节差异性的敏感度会越来越强,就越能够发现不一样的论据。

2、要会识别

因为电影是流动的,没有人能瞬间记下想记的一切,识别出那些关键的场景、镜头和叙述情节。一部电影,一般也就四到五个这种关键片段,把它们尽可能详细地记下来,包括摄影角度、灯光、景深和剪辑技巧等,这些都是表现主题的重要措施。

  • 索引序列
  • lstm情感分析毕业论文
  • python情感分析毕业论文
  • 表情符号情感分析毕业论文
  • 文本情感分析毕业论文
  • 影评情感分析毕业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