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毕业论文 > 汤家凤毕业论文

汤家凤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汤家凤毕业论文

汤家凤是南京工业大学的副教授。

他授课生动形象,风格独树一帜,思路清晰明彻。

对各门课的讲授有独创的方法和见解,化抽象为通俗易懂,使枯燥的公式变得容易记忆。

对考试的重点及难点把握精准,每年都能准确预测重要考点和方法。

在全国多座大中城市全程讲授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非常受到学生的欢迎。

汤家凤业界地位:

1、连续20年从事考研数学教学和命题研究工作。

全国能全程脱稿讲授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并能融会贯通的名师,连续十多年担任研究生入学数学考试阅卷组成员。

每年都全程指导出大量高分甚至满分学生,其中在2011年更是创造出一个班6个数学满分这一全国绝无仅有的好成绩,被学生誉为满分教练。

2、数学竞赛金牌教练。

指导带领南京工业大学多次取得省级竞赛第一名,所指导的学生多次斩获获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一等奖(全国每年仅29个),连续六届被评为数学竞赛优秀指导教师。

3、从事数学科研和教学工作。

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数学教学骨干力量,获授课竞赛一等奖,连续被学生评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他是南京大学数学系的博士,现在南京工业大学任副教授。楼上说的会导致歧义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运输工程考研经验分享

我是22考研上岸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民航学院专硕交通运输。

先简单介绍我的备考情况吧。本科双非,初试成绩 政治 70+ 英语一 70+ 数学二 120+ 专业课运筹学 145+,最终成功上岸南航。

一、为什么想读研和院校选择

有人说要成为优秀的人的前提是你要和优秀的人站到一起,我们没办法改变我们的本科院校,却可以通过考研拉高我们的最高学历,去年七月份保研落选,我与荣耀失之交臂,那个时候我心里一直默念一句话“人生是一道证明题而非选择题”,于是我选择通过考研来继续追逐梦想,之前本科对于车辆工程这个专业的学习过于表面,并未对一个方向进行深入学习,也没有机会沉下去,安安静静的研究自己喜欢的东西,而读研刚好可以提供这个机会,让我们有机会跟着学术大牛一起沉下去搞科研,去追逐自己所热爱的东西。

我刚开始选择院校范围放在周边省份,不想离家太远,主要集中在两湖一广,了解了武汉理工大学、中南大学、湖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等学校。在咨询学长学姐、搜寻大量资讯之后,综合考虑难度我先将自己的目标院校定为中山大学。

但是在九月份各院校公布招生简章之时,我发现招生名额缩减至个位数,于是连夜跑路,重新搜索信息。由于暑假学习专业课交通工程学时,自我感觉不太能够找到重点,东西比较多,学完一遍之后还是没能找到复习感觉,便决定更换专业课。相比之下,运筹学基础较好,而且主要是计算,比较容易获得高分。于是在报名前(大概九月底),选择南航作为目标院校。

二、院校介绍

交通运输专业属于南航的民航学院,分为交通运输工程(学硕)和交通运输(专硕),学硕报考时区分具体研究方向,专硕不区分。2021年交通学硕招33人,复试线为353分,专硕复试进了100多人左右,最后录取80多人,复试线351分。近两年,本专业大规模扩招,同时报考人数也显著增加,机遇和挑战并存。交通运输专硕初试为数学二,英语一(难度大),专业课可以选考,但是强烈建议大家考824运筹学(管科也考这门课),编者本科没有学过运筹,只要好好复习,130+还是比较容易的。

三、关于初试复习

如果想进复试相对稳一点,最好的方法就是初试考到390分以上甚至更高,初试一定要考好。我初试考的是数学二、英语二、942运筹学和政治,下面具体说下:

数学二:数学我开始的晚一些五月份才开始,大多数人都是三四月份就开始学的,基础阶段,高数跟的汤家凤基础课配《汤家凤高数基础讲义》+《汤家凤1800题》,

线代跟李永乐做汤家凤的《汤家凤1800题》的线代基础部分,暑假的强化阶段,高数跟张宇强化部分视频配《张宇高数18讲》做《张宇1000题》,线代跟李永乐强化视频课配《李永乐线代讲义》。

从暑假后期至十月上旬一直边学边回顾防止遗忘,回顾的书有《张宇高数18讲》、《李永乐线代讲义》还有李永乐、王式安等三位老师编的《考研数学复习全书》,全书上的知识和题都挺好的。十月中旬开始做张宇的《考研数学真题大全解》,最早是八几年的我也做了,但2000年之前的都很简单,这期间每做一套题就去回顾知识。

做完真题后就开始做市面上新出的模拟题,最后一个多月里一直在做市面上的模拟题,有张宇八套卷、李林八套卷、四套卷、汤家凤八套卷等。最后一段时间一定根据自己情况来,不要盲目,要知道自己的知识薄弱点在哪里然后去巩固。不要一直赶着做题又不去回顾知识点,不然会导致考前连很多简单题都没有手感,考前记得把公式背两遍。

英语二:总共用了张剑英二的真题黄皮书一套、一套英一真题(每个题有解析,每篇有对应翻译那种)、课程只听了石雷鹏的大小作文课及配套讲义。

单词:从十月份到考试每天坚持背单词,用红宝书总共每天背两百个左右,亲身体会坚持认真背单词很有用。

阅读:得阅读得英语二,英语拉分的关键就在阅读。基础不好的同学在九月份之前最好弄一下长难句,不需要把各种从句学的特别透,但是要知道句子讲了什么意思,这个从句是用来修饰哪一个词的,逻辑要清晰。我英语基础比较好,所以暑假才开始正式学英语的,在这之前就用软件背单词,基本上暑假就是时间都给数学强化了,然后白天抽空会背单词,晚上会做一些英语一真题的阅读部分,后来9、10月份左右开始认真坚持做题,由于英语二题比较少,可以拿英语一真题练手,英一真题从2000年左右做过来,可以不用做这么早,因为有些题材确实话题比较老,把英一真题一直做到最近几年。之后到10月中下旬这段时间把英二2017年以前的真题的阅读穿插着做两到三遍。做完英一的阅读再去做英二的真题阅读就会发现英二阅读比较简单浅显,不会挖很深的坑。做阅读不在于数量,而在于一篇阅读每遍做完后对它考哪个角度有更加深入的理解,不会多想和模棱两可。做的不好了就再去做英一近几年真题的阅读,去感受出题人的思路,再回来做英二。最后做到四篇总共最多错一到两个的程度。

英二七选五很简单,完型填空错的不要太多就好,每个空只有分。

翻译:自己拿着近年的真题练了几篇,先通读一遍,理解意思,把语句理顺再写。

作文:跟了考虫的一个老师石雷鹏,我打印了讲义听了一部分课,他讲的每篇都会有相同的套话很好掌握,就是得花些时间听课并总结,每天早上背一到两篇,背完接着默写批改,最后大约积累大小作文各十几篇。

专业课:

考研专业课是942管理运筹学,我是选择了laughing学长的课程,强推!!!因为数学和专业课满分都是150分,和数学相比,专业课简单很多,所以我非常想学好专业课取得高分!

1、7—8月基础阶段

我是从暑假开始学习的专业课,首先是按章节听课做笔记,课程是laughing学长的基础课,搭配讲义,然后以做指定教材的课后习题为主,以其他运筹学课后习题为辅,注意公式一定要背熟。第一遍就是打基础,主要对基础知识点要掌握牢固。

2、9-10月强化阶段

强化阶段是听得laughing学长强化课搭配闭关修炼108题。在基础知识掌握牢固的情况下,按章节完成闭关修炼108题和学长额外补充的题目,这本书里包含了各种题型,选择题填空题大题都能得到很好的练习。并且还有一些比较新颖的题目,从多角度应对考试。

在真题阶段前,我又复习了一遍基础知识点,将闭关修炼108题中错题进行二刷,为真题阶段打下基础。

3、11—12月真题阶段

真题阶段我使用的是laughing学长编写的真题大全解,排版清晰,答案详细。从网上购买了一些B4纸,与考研答题纸同样大小,用来模拟考试。严格控制时间进行模拟,对选择、填空、判断题这些低频出现的题型也要高度重视,就算考研试卷不按套路出牌,也能很好的应对。

一刷结束后,我对错题进行标注,然后对错题进行二刷,及时查缺补漏。

4、12月冲刺阶段

推荐laughing学长的模拟四套卷,严格控制时间全真模拟。我用的模拟卷是往年学姐送的,laughing学长后面又重新出了模拟卷还有冲刺班的4次模考,我当时因为时间有点紧张就没有跟班了。现在感觉提前模考还是很有必要的,我就是没有模拟,上考场有一些慌。考场上一定要合理分配时间,字迹要写工整,计算能力平时一定要多锻炼,否则一步算错步步错。

政治:

市面上主流的三位老师:徐涛、腿姐、肖秀荣。个人建议是徐涛强化班+腿姐技巧班+肖四肖八

1、7—8月

徐涛强化课程+核心考案+肖秀荣1000题

大概暑假开始听徐涛老师的强化课程,核心考案搭配肖秀荣1000题,学一章做对应章节1000题。强化课可以倍速听,第一遍的目的是对知识有个基本的了解,在心中有个大概框架,做题时可以翻看笔记。错题做好标记,方便后期二刷。如果有时间,二刷错题或者掌握很差的章节。

时间安排:每天小时以内,千万不要看网课看上头,学数学累了放松时看看。如果不愿意早早开政治,至少要听一下马原强化课,思修可以先不学。

2、9—10月

腿姐技巧班+腿姐冲刺背诵手册

腿姐技巧班搭配腿姐课程讲义和背诵手册,强推!多背背背诵手册上的知识点,不能只留个大概印象。

3、11—12月

肖四肖八(有同学大题跟的腿姐,成绩也挺高,看个人喜好吧)

若时间宽松,可以看一下腿姐冲刺班。冲刺阶段就是疯狂背冲刺背诵手册,可以优先背腿姐勾的重点,关注时政热点。肖八一到手,就开始做肖八选择题,大题不做,严格控制时间完成,里面的每一个选项、时政都要背熟。一刷结束后,可以利用技巧班所学技巧二刷肖八选择题。如果有时间,也可以做腿姐模拟卷,只做选择题。等待肖四到手,按套卷刷选择,大题答案要全部背下来。优先背肖秀荣老师勾的重点题,一定背熟,这个过程就是在积累大题素材,一直背到考前。

四、关于复试

复试内容:1.根据疫情防控要求,所有专业均采用网络远程复试。2.笔试采用面试的形式。3.复试内容包括英语口语及听力测试、专业面试和思政面试(详见思想政治素质与品德考核章节),重点考察考生的科研能力及创新意识;专业学位考生应侧重对其专业知识应用水平、实践经验和科研动手能力等方面的考核;必要时可对考生进行心理测试。4.通过对考生大学学习成绩单、毕业论文、科研成果等补充材料的审核,加强对考生既往学业、一贯表现、科研能力、综合素质和思想品德等情况的全面考查。5.面试时间一般不少于20分钟,其中外语口语及听力测试不少于5分钟。

复试科目:①智能运输系统② 集装箱多式联运组织与 管理(二选一)复试选书目:《智能运输系统概论》(第3版),杨兆升、于德新,人民交通出版社,2015年8月。/《多式联运组织与管理》孙明 王学锋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年。专业课的内容主要靠背诵理解熟悉里面的知识点。提前准备好自己的简历和成绩单等资料,中英文自我介绍,按照规定的时长来准备,突出自己的优势但不要夸大,以免老师问的时候回答不上来。面试部分英语问答,除了一定要准备常见的问题的答案,也要思考一下遇到不会的问题如何组织自己的回答内容,不要说不上来,每天练习一下口语发音,保证自己能和老师进行一个简单流畅的沟通。可以找小伙伴陪你试一下对话,逻辑不乱就行。面试时候难免紧张,注意老师问题出来后的思考时间,尽量组织好语言回答,如果遇到不会的,也不用慌张,可以向老师说明,可以说“我在这方面了解不深,但是我觉得它是……”,老师不会为难你的。

五、给学弟学妹们的衷心寄语

考研这条路很难走,但也很享受,这期间不要把它当做一种苦刑,而要当成一种享受和体验,因为也许以后你再也没有这样一段专注的时光了,希望学弟学妹们都能心怀期望一步一个脚印地慢慢走过这段美好充实的时光。除此之外,我也焦虑过,想过如果考不上可能结局不如选择其他学校的同学,但一定不要让这种焦虑一直笼罩自己,所以八九月份开始我就不去想结局了而去享受这个过程,结果固然重要但过程带给我们远比结果更刻骨铭心。我相对于身边同学不是最勤奋的也不是最聪明的,但看着身边的同学都很认真努力,自己就会很受鼓舞,好像自己的战友一样。要知道自己怎么学适合什么老师什么书,要多规划。整个考研期间要和身边同学多交流多沟通大家在什么阶段在用什么书,大家还可以相互鼓励相互支持,不知道怎么学了感觉迷茫了可以去请教一下往届学长学姐并表示感谢。

最后想说,坚持下来的都赢了,预祝各位学弟学妹都能考上自己心仪的学校,一战成硕,未来前程似锦,不留遗憾!

汤家凤老师本科毕业于著名的南京大学,硕士在华南师范大学就读,博士毕业于南京大学数学类专业,博士毕业后就职于南京工业大学,并已升职为副教授。

汤玲毕业论文

商海纵横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

内容预览:商海纵横作者:天涯共彼时第一章 情变更新时间2010-9-14 1:24:41 字数:3037云中省星城一座摩天大厦19层的办公室中,赵子豪此时正在埋头看着一份文件,他是一家外企星城公司的策划经理,在这大学生到处都找不到工作的年代,算是有一个不错的工作,属于这个世界的白领阶层,对此赵子豪感到很是满足。毕业于国内知名,经济学号称全国第一的赵子豪乐观热忱,十分健谈而善于交际,在学校时主修的是经济管理专业,与一般人不同的是他还有一个金融专业的学位证,在这人才就是财富的时代,也算是个小有能力的人,三年来,他从策划部的小职员做到策划经理这个位置就是明证。“叮”的一声,电子钟清脆的声音打断了赵子豪的思索,赵子豪从文件里抬起头来,看了看手腕上的手表,已经五点了,转眼间就又到了下班时间,赵子豪长长的伸了个懒腰,长吁了口气,匆匆收拾了一下桌上散落的文件,起身走出了办公室。赵子豪从公司出来先到百货商场里的珠宝专柜挑了对铂金手链,再从花店卖了束玫瑰,转身又进了家蛋糕店。今天是汤玲的生日,汤玲是赵子豪的大学同学,也是赵子豪的女朋友,是一个长相青春美丽,性情温柔的女孩子,赵子豪唯一有点不满意的就是汤玲有点爱慕虚荣。两人相恋已有四年,一直感情很好,赵子豪打算再过个一两年就在星城卖套房子和汤玲结婚,再生个小孩。以自己的能力虽过不上什么大富大贵的日子,但只要安乐惬意,赵子豪觉得就行了,他一向认为……确认后请采纳

汤敏毕业论文

难 难于上青天。对于好大学的学生可能意味着择业,可是面对那些一般大学的学生就业都难,更别说择业了,无薪水干都没有地方要,这是真的。 你加我,我从邮箱给你发过去。

互联网教育论文篇三:《“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 摘 要:互联网技术重构了社会关系,它也将颠覆学校的基本结构;互联网会变革教育业务流程,从而打造新的教育生态;“互联网+”为重组学校教育提供了新的可能,“互联网+教育”就是教育的转基因工程等。本文梳理了2015“互联网+教育”开放论坛的主要观点并进行了简要分析,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些基本素材。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变革;智慧教育;教育大数据 一、引言 自从2015年3月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之后,“互联网+”在各行各业中引发了一场革命,教育领域也不例外,关于“互联网+教育”的讨论持续升温。2015年7月《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颁布,进一步明确提出“鼓励学校逐步探索网络化教育新模式……鼓励学校通过与互联网企业合作等方式,对接线上线下教育资源,探索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教育公共服务提供新方式……”。[1] 为了探讨“互联网+教育”的本质,寻求“互联网+教育”的变革路径,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教育信息化协同创新中心、“移动学习”―教育部―中国移动联合实验室、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联合举办的“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之开放论坛在北京师范大学敬文讲堂召开。论坛以开放的形式邀请了18位专家围绕课程、教学、学习、管理、评价、环境、学校组织结构和教师专业发展等八大核心领域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变革和转型进行了专题学术报告,这些报告既有宏观的理论引领,也有中观的课程规划和 实施方案 ,还有微观的操作策略。本文将从五个方面对这次会议的主题进行综述。 二、“互联网+”促进教育的创新和变革 1.“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创新 “互联网+教育”是什么?这是讨论“互联网+教育”是否可以推动教育创新和变革的前提。华南师范大学的柯清超教授首先对“互联网+”的概念进行了解读,然后分别从“互联网+教育”形态形成的可能性、“互联网+”能推动学校结构性变革和教育变革动力三个方面对“互联网+教育”的概念进行了分析。柯教授认为基于大数据平台、学习分析技术和智能传感技术促使了“互联网+”新一代教育环境从“干预手段”到“教学生态”的变革;同时课程教学也逐渐从封闭到开放融合,从“传统的封闭式”教学到“半开放式/连接式”教学的翻转课堂和社会化自组织的开放式MOOC课程教学进行变革。柯清超教授认为,“互联网+教育”实现了一系列的转变,包括从知识建构到核心素养培养的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从个体学习到小组建构的转变,从直接传授到自主发现的转变,从多媒体演示到探究工具的转变。他以“联合国 儿童 基金会爱生远程教育项目”、“远程协作学习项目”和“技术启迪智慧项目”等作为案例分析了应用ICT来创新农村学生学习方式的创新实践[2]。 互联网技术重构了社会关系,它也将颠覆学校的基本结构,我们应该将互联网的开放、共享、平等、自由等特征与教育教学的本质规律相结合,形成对学习者、课程、学校、教育政策、机制体制等相关因素的重新定位与思考。 2.“互联网+”推动教育变革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__民主任认为技术进步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根本动力,互联网推动人类文明迈上新台阶。“互联网+”促进了教育领域中五个方面的转变,即:教的工具、学的工具、评的工具、课的结构和课的形态的转变。__民主任分析了教育的本质与作用,指出MOOC是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是经过多年摸索出来的一个模式。MOOC的出现是一个革命性的契机,MOOC的极大发展,将提高教学效率,降低教育成本,促进教育公平,使得原本无法上大学的群体可以无障碍地学习大学课程,真正实现受教育机会的公平。MOOC促使课程教学将从一名教师逐渐变成教学团队,弥补知识快速更新中的教师短缺问题,课程质量大大提升;MOOC加速了大学国际化进程[3]。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应该思考互联网对大学功能带来的影响,现代大学的功能将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 文化 传承逐渐转变成为知识探索、知识验证、考试认证等功能为主的研究院、考试院,甚至未来向数字化、泛在化和全球化的虚拟大学转变。 3.互联网教育与学习革命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的钟秉林教授认为中国教育的发展呼唤基于互联网的教学,互联网技术为教育发展带来了重要机遇,同时互联网教学对传统教育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钟秉林教授提出了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教学模式不断完善的若干对策,如:加强“连结”与“互动”、完善学习监督和效果评价机制、探索和完善互联网教学的运行机制等。他还告诫学术界,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要避免炒作概念、片面夸大互联网教育的作用,倡导严谨求实的态度,跳出互联网教学发展的误区;提高在线开放课程质量,优化网络教学环境、实现线上与线下教学的结合。[4] 4.“互联网+”促进学校组织结构转型 北京师范大学的余胜泉教授认为“互联网+”为重组学校教育提供了新的基础设施、新的生产要素、新的社会空间、新的分工形态;“互联网+”解决了教育中的两个焦点悖论:即公平和质量问题。余教授认为未来学生和家长可以订制个性化的学习课程与活动,以反映儿童的个性、兴趣、家长的目标与价值观;未来学校的形态是自组织的,他以Minerva大学为例分析了这所借助互联网的力量把线下教学资源无限扩大并化身为虚拟大学的特征。未来,BYOD(Bring Your Own Devices,学生带着自己的移动设备来上学)将成为事实,因此学校要开始重新审议并制定网络开放政策,要建设网络上的校园文化,要建设网络上的学习空间,实现线上线下(OTO)融合的校园育人环境。[5] “互联网+教育”的变革,会重构学校教育的生态系统,主要包括内容供给的重构、智慧学习环境的重构、教与学方式的重构以及管理与评价的重构。当然,互联网不可能替代学校,但可以改变学校的基因,“互联网+教育”就是教育的转基因工程。 5.互联网时代的教学范式转型 首都师范大学的孙众副教授分析了互联网时代教师的“隐与现”、学生的“惰与乐”、技术的“强与笨”,从而提出了教学范式转型的解决方案,并基于互联网构建了互联网+教学的COME模型(Classroom learning+ Online learning+ Mobile learning+ E-learning)。孙众副教授基于互联网构建了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的COME校园混合课程,实现了师生之间的无缝交流;这种移动互联的课程和活动,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可以记录学生的学习痕迹,便于教师进行过程诊断;此外,还可以进行多维的精准分析,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行为进行预测和干预。通过基于COME模型的教学,采用实体课堂+在线+手机的学习方式,能够找到学生的“乐”学点,实现了新的在线交流方式。在评价中COME模型采用“任务+评价表、同伴互评+教师点评”的方式,使得过程性数据的存留和学习分析更加便捷,有助于教师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干预、学业表现的预测以及在线学习行为的分析。[6] “互联网+教育”促成了教学结构和范式的转型,不仅创新了教学理念,而且建立起比较彻底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和指导者。 6.“互联网+”促进课程的转型 清华附中的李晟宇老师分享了基于互联网思维的通用技术课程的转型专题,李老师以清华大学的一个校级课题《基于互联网思维的通用技术教学体验项目探究》为案例,讲解了课程转型的过程和具 体操 作策略。该项目借助互联网,建立了MOOC教学资源,整合了学科思想方法,在教学中引入项目管理、 时间管理 、四象限、SWOT等先进的管理学理念,有效提升了项目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依托网络云技术搭建学生交流平台,实现了师生交互方式的互联网化;通过互联网云平台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和微信公众订阅号上学习内容和新闻的推送,使学生的学习体验得到革新。[7]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的李栋提出了基于科普、融合创客的创新教育课程,该创新课程的组织方式包括:在线离线互动、线上线下结合和开放型课程设计等三种方式。李栋认为,创新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线上线下一体化平台、创新导师科技成果持续对接与跟踪指导、学生创新力评价与 职业规划 ”。[8]可见,“互联网+课程”让整个学校课程从组织结构到基本内容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互联网+课程”使得中小学各学科课程内容全面拓展与更新,适合中小学生的诸多前沿知识及时进入课堂,成为学生的精神套餐,课程内容艺术化、生活化也变成现实。 从以上六位专家和老师的视点可看出,“互联网+”促进教育的创新和变革是多样化的,不仅创新了教师的教学模式,丰富了教师教的方式,而且真切关注到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形成,这正契合了国家新教育改革的方针政策。对于学校层面,“互联网+”带来的转变更是具体的,深入到学校组织管理、课堂教学、课程优化等各个方面,学校的围墙逐步被打破,学校、教师和学生变得越来越“泛在”,“互联网+”让教育更加无形、有趣、多样。未来将会有更多“互联网+”带来的教育创新和变革成果。 三、“互联网+”促进评价的变革 评价是任何一种教育形态和教学模式都不能忽视的问题,本次论坛共有3位专家的报告涉及“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评价问题,分别是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任友群教授、南京师范大学朱雪梅教授和北京市教委专职委员李奕博士。 1.伴随式评价――“互联网+教育”变革的先导 华东师范大学的任友群教授从“教育+互联网”和“互联网+教育”这两个概念的界定和辨析开始,抛出了伴随式评价是“互联网+教育”变革的先导的观点。 任友群教授认为,“教育+互联网”是从当下教育、教学的既定逻辑出发,以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为手段,使得既定教育、教学逻辑运转得更加顺畅,在“教育+互联网”的格局中互联网或信息技术并没有成为再造或重塑性的力量;而“互联网+教育”则是深度应用“互联网思维”,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真正发挥教育信息化的“革命性力量”,再造、变革现有教育的既定逻辑。[9] 评价的变革包括评价内容的变革(从评价“可以测量的能力”扩展到评价“难以测量的能力”)和评价方式的变革(从传统的“纸笔评价”走向“数字评价”)。要支撑评价内容的拓展、评价方式的变革都需要“伴随式评价”,所谓“伴随式评价”有三大特征:第一,伴随生活全领域(只有伴随生活才有可能解决那些“难以测量能力”的“测不准”问题);第二,伴随学习全过程(只有伴随学习才能使评价真正应用于调整学生的学习行为);第三,伴随个体自适应。而要实现“伴随式评价”信息技术是不可或缺的。 2.“互联网+”时代教育评价的转型变革 南京师范大学的朱雪梅教授用实证方法开展了一项长达十年并且在2014年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的研究――《“多元交互式”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与实践》。在该研究中,朱教授开发了专门的支撑评价工具,利用网络平台中可预设、可调节的各类专门化观察量表,利用移动终端在听课过程中采集“教”与“学”的表现性数据信息,通过后台计算与图形化处理后,为评估结论提供客观的量化证据,实现科学的课堂诊断,达到了矫正偏差教学行为的目的。该研究以信息技术推动课堂评价变革,用移动终端替代传统纸笔听课工具;将课堂观察表及行为标准嵌入平台中,克服传统评课缺乏标准的问题;课堂评估基于移动互联网,克服传统听评课受到时空限制的问题;进行数据分析与可视化呈现,克服传统评课无科学论据的问题;多元化评价主体交互协作,克服传统评课主体单一的问题;因此,朱雪梅教授在以上基础上提出了“互联网+数据思维+课堂观察=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的论断。 同时,朱雪梅教授还提出了“互联网+校本教研评估”的观点,通过校本教研平台的实践研究实现了“让教研评估迈进数字化时代”。该平台改革了当前校本教研工作只“研”不“评”的现状,突破了教育信息化“学习空间人人通”未通的瓶颈,探寻了教育评估手段从 经验 迈向“数字化”的路径,消除了常态化教研活动深受时间与空间束缚的困境,降低了评估主观性,提高了校本教研品质与管理效率,引导了智慧教研方式。因此,朱教授给出了这样的公式:互联网+数据思维+校本教研评估=学校可持续发展。[10] 3.深化基础教育考试评价与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移动互联 来自北京市教委的李奕委员在分析了首都教育“深综改”的基本思路和策略以及考试评价改革和课程改革的突出特点后认为: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选择,学生不必为自己的弱项惶恐,每个学生都有好的一面以及优势的展示机会。李奕指出,广义教育供给下“移动互联”成为必须的选择:在供给方式上,在线教师服务、在线课程服务、在线诊断服务、跨部门、跨系统服务等这些移动互联的方式更为时尚也更加尊重学生的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在供给内容上,基于大数据分析后的课程资源供给,定向推送作业、教辅、服务索引,教师在线的智力支持服务,促进优质教育服务的迁移与流转,以新型资源观指导资源库建设,服务于学生的能力成长,供给“同伴”,构建在线学生自我诊断的“体检中心”和“化验室”,使质量监控服务于学生的成长,而不是管理监督;在供给节奏上,长短课结合,大小课结合,学段内快慢结合,长周期作业;在线自我诊断的频度依据学生认知个性、进度的供给;在线双师辅导的周期要合适等。[11] 从这三位专家报告可得出,评价的角度、评价的工具、评价的方式,一切围绕评价的关键词都变成了“互联网+”。伴随式评价实现了互联网与人的融合,评价标准与评价工具的互联网加法承载了数据思维,助力了科学教学评价的可持续发展。在无法改变考试作为学生终极考核的大背景下,“互联网+”的思路让评价更加有针对性,学校教育一样可以个性化,大众教育向个性化教育转变变得更加容易,这都是“互联网+”评价的重要表现,一旦“互联网+”迸发力量,必然像火山喷发一样散出无限能量。 四、教育大数据的管理与决策 来自江苏师范大学的杨现民博士和国家开放大学的魏顺平博士分别就大数据支持下的智慧教育管理和教育决策进行了分析。 1.大数据支持下的智慧教育管理 杨现民博士分析了教育大数据的特点,提出了“教育大数据是发展智慧教育的基石”的论断。杨博士利用教育大数据的冰山模型,分析了教育大数据的发力点,并对“信息化视角下的智慧教育管理”进行了科学的论述,认为“通过智慧管理云平台系统,对外界需求进行智能处理,为教育管理提供资源配置、数据集成、信息管理、运行状态监控、教育质量监测等业务支持,实现教育智能决策、可视化管控、安全预警、远程督导和个性服务,提升教育管理智慧化水平的过程。同时,杨博士还分析了国内外大数据助力智慧管理和科学决策的十多个案例,如清华大学、康涅狄格大学、深圳市教育资源科学动态规划、美国数据通用标准、美国ECLS项目等。杨博士认为如何构建立体化教育数据网络、教育大数据如何落地应用推广、如何保障教育数据质量与安全、如何合理合规运营教育大数据等问题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12] 2.大数据支持下的教育决策 国家开放大学的魏顺平博士阐述了数据挖掘及其教育大数据对于支持教育决策的重要作用,指出是教育数据的决策支持应用是为了让淹没在众多信息系统中的海量数据能够“说话”,为教育领域中的相关人员提供与他们利益相关的数据统计与分析结果,从而帮助他们做出知情的决策。魏博士以国家开放大学的教学、管理和科研作为案例,分析了这三个领域中的大数据收集及其通过数据挖掘得到的有关信息,并最终服务于教育决策的过程,认为大数据和基于大数据的数据挖掘是作为审慎决策的依据,可以提高教育决策的科学化。[13] 无论是进行智慧教育管理还是开展教育决策,这都说明了当前时代是个“数据为王”的时代。在教育行业里,每天都在产生各种大数据,大数据分布在我们周围的每个角落,教育者如何将大数据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去改变教育教学是当下的研究方向。“互联网+”有意义,大数据有帮助,教育呼唤“互联网+大数据”带来的质变。 五、“互联网+”改革教师培训和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培训和教师专业发展是教育改革中的主导因素,如果没有教师的理念转变和专业发展,再宏大的教育变革也只能是空话。 1.“互联网+”改革乡村教师培训 国务院参事汤敏就“如何用互联网+改革乡村教师培训?”进行了探讨,汤敏先生从对乡村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开始讲起,以“一乡村中学与人大附中同堂上课”和“田东上法初中双师教学课堂”为例,分析了基于互联网的“双师教学”的特点,并给出了建议。汤敏认为,应该把“双师教学”模式与国培、省培计划有机地结合起来;按照课程设置要求和各地课本版本安排,在全国、省区内分别都找出一批优秀教师,把他们的课全程录制下来;对参与录制课程的学校、有一定的激励;开展多层次、多学科和多方式的培训试点,充分利用互联网将录制的优质课堂传播出去,实现资源共享,达到乡村教师培训的目的。[14] 2.“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师混合式学习 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的陈颖老师分析了“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师混合式学习,陈老师以西城区教师研修网为例,介绍了西城区教师研修网的基本情况、教师网上研修的几个基本要素(平台、资源、活动和组织管理),着重讲解了如何利用视频案例促进教师自我 反思 和同伴互助、如何利用视频案例促进群体学习和行为改进以及如何利用视频案例丰富网上学习资源等三个问题。[15]目前西城区教师已经实现了网络研修的常态化,陈老师认为“教师网上学习是如何进行知识建构的、大量的网上研讨数据能否作进一步提炼、影响教师深层学习的因素是什么、如何促进教师的深层学习”等这几个问题将是未来研究需要突破的问题。 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决定了下一代人才的质量,汤敏参事和陈颖老师都对“互联网+”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给出了具体的做法。针对当前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既要考虑“双师教学”的人力做法,也要有“混合式学习”的技术做法,既要有“双师教学”的合作思维,又要有多元化学习、时时更新教师知识的观念;教师可能无法改变教学的物理环境,却可以借助“互联网+”延展自己的学习空间,从而实现更大程度的进步。因此,“互联网+”环境下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植入“互联网+”的基因,教师要具备互联网思维,掌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信息技术教学技能。 六、“互联网+”促进同伴教育 深圳市南山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石义琦教研员认为,同伴教育是指建立有相互认同感的社会关系主体之间共同分享信息、知识和观念,相互传递思想、情感,以唤起感情上的共鸣,促进社会规范在个体身上内化、达到相互感染而奋发向上的一种教育方式。教育技术促进了同伴教育的开展。石老师以“南山教育综合服务大平台”和南山“课堂重构”模式作为案例,分析了互联网对同伴教育的支撑,认为网络提供了人性化的交流平台,为孩子们搭建展示的舞台与交流的空间。南山区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构建了南山“六学”同伴教育课堂,即“教师导学、个体自学、同伴助学、互动展学、网络拓学和实践研学”,同时在同伴教育区域基本模式基础上,构建了各具校本特色的变式模式,比如:基于智能学习的平台的个性化学习模式、基于APP的游戏化学习与创客学习模式、基于MOOC的翻转学习模式等。[16] 随着QQ、微信等媒体技术的逐渐成熟,同伴教育变得越来越具有可行性,“互联网+”成就了教育服务;智慧教育平台的应用、教育APP的常态推广、MOOC翻转学习等都会成为学生的同伴,真正实现“互联网+以人为本”的教育方式。 七、结束语 综上观点不难发现,无论是互联网对于教育、课程、教学,还是学校的组织结构,都可以集中一个观点来概括,那就是“互联网+”对教育和教学带来了创新和变革,“互联网+教育”促进了教育形态、学校组织结构和教学范式的转变,也促进了课程、学习方式和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转变,但这种转变不是简单的物理变化,而是一种化学变化,化学的反应会改变物质的形态和性质,正像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陈光巨教授在论坛开幕式致辞中所说的:期待“互联网+教育”变成一个化学效应,减少负面效应。无论是任友群的“伴随式评价”还是朱雪梅的“多元交互式评价”,都离不开“互联网+”的逻辑支撑,但是“互联网+”并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用来支撑评价的工具,“互联网+评价”是对传统教育评价内容和形式的变革,这种变革是智慧的、是自适应的,是“化学变化”也是“生态变化”。 “互联网+”打破了权威对知识的垄断,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17]。基于MOOC、SPOC模式的学习效果超于传统课堂,网络教育的奇点可能临近了,信息技术的变革教育的威力可能要爆发了。[18]但是“互联网+教育”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既有新的机遇,也要面对新的挑战。面对“互联网+教育”的机遇和挑战,我们也需要冷静应对,既不能坚守避战,也不能任由互联网“肆意妄为”,而是应该从教育变革的真正需求出发,抓住机遇,直面挑战。 这是一个跨界的时代,大数据、智慧教育等新的技术和概念层出不穷,“互联网+教育”的变革路径需要我们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发〔2015〕40号》. [2]柯清超.互联网+时代的教育创新[R].开放论坛演讲报告,. [3]__民.信息技术发展与教育变革[R].开放论坛演讲报告,2015,12,20. [4]钟秉林.互联网教学与学习革命.开放论坛演讲报告,. [5]余胜泉.互联网时代的学校组织结构转型[R].开放论坛演讲报告,2015,12,20. [6]孙众.互联网时代的教学范式转型[R].开放论坛演讲报告,. [7]李晟宇.基于互联网思维的通用技术课程转型[R].开放论坛演讲报告,. [8]李栋.基于科普融合创客的创新教育[R].开放论坛演讲报告,. [9]任友群.伴随式评价:变革的先导[R].开放论坛演讲报告,. [10]朱雪梅.互联网+时代教育评价的转型变革[R].开放论坛演讲报告,. [11]李奕.深化基础教育考试评价与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移动互联[R].开放论坛演讲报告,. [12]杨现民.大数据支持下的智慧教育管理[R].开放论坛演讲报告,. [13]魏顺平.基于大数据的教育决策支持案例分享(国家开放大学)[R].开放论坛演讲报告,. [14]汤敏.如何用互联网+改革乡村教师培训?[R].开放论坛演讲报告,. [15]陈颖.互联网+环境下的教师混合式学习[R].开放论坛演讲报告,. [16]石义琦.同伴教育:教育信息化新视角[R].开放论坛演讲报告,. [17]赵国庆.“互联网+教育”:机遇、挑战与应对[N].光明日报,. [18]王涛.互联网变革教育的实践路径[R].开放论坛演讲报告,. 猜你喜欢: 1. 浅谈互联网对教育的影响论文 2. 有关网络教育论文 3. 关于互联网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4. “互联网+”形势下网络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探讨论文

作为一个过来人,我的观点如下:①明确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初入社会的应届毕业生,往往对自己将要从事的工作范畴不很了解,面对形形色色的职业,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就应该是首要的问题。一方面,对于自己的专业来说,适合的工作肯定不会局限于一两种,无论想不想从事和专业相关的工作,都要明白什么样的工作适合自己,或者说自己对什么样的工作感兴趣。好在现在的网络很发达,通过招聘网站,我们就可以了解,自己专业的工作到底有哪些对口的工作及职位,这些职位又有什么样的硬件需要,自己需要在哪些方面努力。其实对于自己的前途,早在升入大学或者明确专业方向时就应该逐渐积累和把握相关社会知识,毕竟自己的未来不是在校园。②企业的选择明确了自己将来意向从事的工作,那么就是相关企业的选择。对于国企,外企,合资企业,事业单位,私企,我个人不会持有偏见的一概而论,事实上,各种企业形式都有它让人青睐的名企业,不过建议选择企业时一定要全面考虑落户,规模,工作种类(有时候相同的职位,有些公司其实很垃圾)等等要素,综合考虑下,我个人比较喜欢外企,很适合有干劲的年轻人,如果养老的话,还是选择事业单位或者垄断性国企,至于普通国企,感觉在薪酬,发展上都没有优势可言,私企很灵活,如果解决户口问题并且很有发展的话,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如何看待和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作者:汤敏 日期:2009-5-31 23:28:40 用“严峻”这个词形容今年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并不过分;分析“严峻”的深层原因,总会有人提及“扩招”。对于“扩招”的批评,除涉及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外,更直接的则是有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了。大学毕业生就业难是否都是“扩招”惹的祸?就业难究竟难在哪里?就业难是否意味着人才过剩?汤敏博士个人认为,从宏观和深层分析看,当前就业难只是经济转型过程中暂时的困难,并不意味着人才过剩,其中一部分还是因为就业观念调整不够,测算就业的方式不合理而人为造成的误导,决不能因为这些暂时的困难而放弃高等教育适度超前发展的大战略。对于大学生就业问题需要“风物长宜放眼量”,转变旧的认识和观念,建立一套科学的、准确的大学生就业预测与跟踪体系,真正用市场经济的眼光和办法来看待和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不是扩招制造了失业,不能用短期内的问题作为长期发展战略决策的基础我是这样看待目前的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首先,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并不是扩招以后才出现的。扩招前已经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据统计,1998年高校毕业生的待分率就曾高达30%。就业问题与产业结构变化、经济发展周期等有着直接的关系。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放缓时,就会出现就业不足,高等教育即使不扩招也会出现失业的问题。事实表明,非但不是教育制造了失业,而且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是缓和失业的有效途径。如果没有扩招,将有几百万学生失去接受大学教育的机会,他们几年前就要面临就业问题。扩招并没有“扩”出更多的劳动人口来。其次,要知道,这几百万人经过高等教育的训练,综合素质,创业能力、就业竞争力得到加强,假使他们在一次性即时就业时没有找到工作,并不能说他一年后或两年后找不到。实际上,在这20%的毕业生中,有要出国的,有要考研究生、博士生的,还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从事一些临时性的短期工作。在就业统计中,已经算为就业。在国外,如果有工作,但因为工资不理想、地点不理想,或是工作不理想而不去就业,就不能算作失业,而称之为“自愿失业”。在我们没有找到工作的大学生恐怕有不少是属于这种情况。当然,作为大学毕业生,想找好一些、收入高一些的工作是可以理解的。但对不切实际的高要求,可能只能算入“自愿失业”中去。大学教育提高了他的就业素质,不是非要给他一个工作。没有人会说,上了大学还不如不上。几乎所有的国家的现实都在证明,在所有投资里,高等教育是最好的投资之一。作为个人来说必须坚定这样的信心,一个人要想有更好的发展,必须接受教育,最好能接受高等教育。同样,一个国家要想比别的国家发展得更快一些,必须在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上适度超前发展(***中国亮点罗卫国批注***)。对国家和社会来说,扩招也使得国家未来劳动力水平和结构得到极大的改善,其深远意义及经济效果将来肯定会显现出来。目前高等教育出现的就业问题只是经济转型中暂时的困难,原因很多,不能把短期内的问题作为长期发展战略决策的基础,千万不能因为暂时的困难而放弃高等教育适度超前发展的大战略。 不能人为制造恐慌,对于就业的统计应与国际接轨。扩招制造了失业?实际上,目前所渲染的就业难在一定程度上是人为制造出来的一种恐慌。我认为当前那种农贸市场式的招聘会形式极待改善,如果只是发发简历,不如直接通过邮局和网络投递。铺天盖地的劳动力市场,微乎其微的签约率,无形中使得疲于奔命的大学生们造成了一种恐慌,以至于无心大学最后一年的学习。从工作需求方来看,招聘会的形式使很多小企业、小城市、县城等用人的需求没有得到反映,而这些领域很可能有着大量的需求。从供给方来看,所有的学生,包括非应届毕业生都要到招聘会上看一看。这样的招聘会非但没有真实地反映出供需双方的情况,反而人为地夸大了供需不平衡,造成一种恐慌情绪,使学生、家长以及用人单位产生了错误信息,应该加以大力改进。 此外,我们现在广泛报道的所谓一次性就业率是否科学也是值得探讨的。一次性就业率指的是7月份大学生的签约率。与计划经济下硬性分配不同,市场经济条件下,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需要一些时间,在短短的几个月里甚至半年内找不到工作也是正常的现象。实际上,这种就业统计还是我们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分配就业模式的一种延续,我们的待业率能否等同于失业率?我们是否应该采取国际上通行的办法来进行更为市场化的统计呢?我们能否将自愿失业作为一项指标设定在我们的统计里来呢?我在查阅国外资料时,往往看不到中国的同口径资料,缺少准确的对比。类似一次性就业率、待业率等定义十分不清晰、不科学的似是而非的数据满天飞,再经过媒体的炒作,也会造成人为的恐慌,误导学生,误导家长,也误导社会,更会影响我们对当前的形势做出正确的判断。不能用计划经济的眼光和办法对待就业问题,加快“精英化”就业观向“大众化”就业观转变。人才过剩?怎样理解“就业难”是经济转型过程中的暂时困难?对于人才是过剩还是不足的判断也是当年高等教育能否启动消费的关键所在。高学历人才的需求与宏观经济的大环境息息相关。经济增长率与我们接近,甚至低于我们的市场经济国家,他们18至22岁适龄青年上大学的比例与我们接近甚至高于我们。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同口径对比,1999-2002年高等教育入学率中国为,韩国为,菲律宾为,泰国为。如果连经济增长速度为我国一半和人均GDP与我们不相上下菲律宾、泰国都可以支持那么高比例的大学生,原则上讲,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是世界上最快的,不应不能容纳现有的和正在增长的大学毕业生就业。我国近13亿人口,有1300多万在校大学生,仅占人口的1%;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即使把自学考试、成人教育等全部加上,2002年也仅为15%,只是进入了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初级阶段;我国15岁以上就业人口中平均接受教育的年限仅为8年。不仅与发达国家差距甚远,而且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这能说是人才过剩吗?我国加入WTO后,国内企业不得不面临着国外企业更激烈的竞争。国际竞争归根到底就是人才竞争,特别是高层次人才的竞争。靠廉价劳动力粗放型经济是不能长期维持高速增长的。造成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之一就是受危机影响的国家,例如泰国,对人力资源的投资不足,以至于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很快地失去了优势。我国香港经济在当前转型过程中最大的制约就是高层次人才的不足。而这正是由于港英当局当年短视的高等教育政策留下的后遗症。从经济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看,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正是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积蓄人才。“月有阴晴圆缺”,就业市场受经济的影响必然也会有波动。就像1997年所谓的一次性就业率就高于1996年和1998年。就业率不可能一直上升,也不可能一直下降。这种波动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如果用计划经济体制下大学生分配的观念,用计划经济下的一次性就业率来看待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就业难或者失业,由此得出人才过剩的结论,这是不合时宜的。纠正就业偏差是关键应该说,目前国家对大学毕业生实施“自主择业、自由就业”的政策,使得就业基本市场化,价格机制已经开始发挥其作用了。习惯于计划经济机制下的就业观念,许多大学生在价格机制调节的就业市场上反倒有了“失落感”。在“精英教育”时代,高校毕业生短缺,社会精英岗位充足。高校毕业生就业是一种与之相适应的、在社会精英岗位上的就业。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后,社会精英岗位与高校毕业生数量相比显得不充足甚至短缺了。就高校毕业生整体的就业情况而言,是进入了一个“大众化就业”的时代,一部分高校毕业生通过竞争,进入社会的精英岗位。同时,必然要有一部分高校毕业生从事与大众化教育相适应的比较低一级的工作。这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表现。20世纪50年代,如果一个高中生回农村,那是很了不起的事情,因为那时候高中生稀缺。最有名的例子就是邢燕子,上完高中后回到农村,成为全国的典型。现在高中毕业算什么?当有大量高中毕业生时,高中生回农村已经不再是新奇事了。大学生也是同样的道理。在高等教育已经大众化的国家,大学毕业生干的也往往是很基层的工作。同样地,在今后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后,可能连硕士生、博士生也要干一般性的工作。十六大提出,要“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高等教育在培养高精尖人才的同时,也必须打造出一批具有高级技能、较高知识水平和较高收入的一般工作人员,以适应进入WTO后,世界工业生产基地向我国转移,我国成为“世界加工厂”的需要。因此大学毕业生必须调整就业观和就业期望值,树立大众化的就业观。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职位要求,找准自己就业的社会定位。高校毕业生要充分利用当前国家政策营造的更为宽松和广阔的市场就业环境,主动投身到毕业生就业市场中,以进取的态势,积极参与就业竞争,做好参与竞争的各种准备。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有助于淡化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消除其不恰当的“优越感”,从根本上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我并不认为研究生干以前本科生干的活,本科生干原来专科生干的活是一种人才的浪费。同样的一项工作,如果研究生比本科生干得好,本科生比专科生干得好,它就不是浪费。 高等教育必须真正面向市场办学,纠正对创业教育的误解,大胆扩大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面向。从我们整个社会和宏观经济需求来看,大学生就业难不意味着人才过剩,那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就业难呢?高等教育面对就业的压力,应该采取何种策略? 汤敏:许多实证研究都表明,“就业难”不是供给过多造成的人才过剩,而是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的表现。造成这种结构性矛盾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高等教育本身的问题。作为供给方的高等教育面对着两方面的需求,一是人民群众日益高涨的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高等教育市场依然是“卖方”市场;另一个是社会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与高等教育“卖方”市场不同,人才市场基本上是买方市场。面对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高等教育的反应相对滞后一些,使得高校在专业设置上有失平衡,培养出的许多大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不适应市场的需要。然而,坏事也可以变好事,也许正由于大学生就业难,会进一步推动人们呼吁了多少年都没有能够推动的一些高等教育的改革。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契机。以前大学毕业生总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政府开列计划,高校开设一个专业,毕业生由政府包揽。只要是某某名牌大学,靠着牌子,就不愁自己的学生分配不出去,学校基本上不用关心市场需求。现在是市场经济社会,学生分不出去,就不会再有人买你的服务,将来专业就会被取消。这就促使我们大学要更好地与市场结合。今后我们的大学要有超前意识。我们的经济已经以市场经济为主了,我们的工人、农民、企业家们成天地承受着市场的压力,为什么高等教育就不能真正面向市场,就不该承受市场压力呢?一个大学的教育结构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它当然就会被市场所淘汰。由于高等教育有一个周期,专科三年,本科四年,研究生三年,而市场在不断变化,特别是对一些与市场经济结合比较紧密的专业,必须对市场做出科学的预测,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进行调整。没有市场的压力,就不会去琢磨市场的变化。我们的大学过去是不用去琢磨的,现在不行了。不琢适应市场,不但害了学校,更重要的是害了众多的学生。面对市场经济,许多产业这几年也都经历过“阵痛”,高等教育也需要一次“阵痛”。在诸多产业已经实现市场化的今天,高等教育也必须奋起直追。谁“阵痛”得早,谁就会早一点在市场中站住脚,减少“阵痛”所付出的代价。 记者:尽管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产业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与企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但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大都停留在与大公司、大企业的合作上,与中小型企业的合作关系很不够,中小型企业与高等教育之间的合作关系表现得较为疏远。这里就涉及到我们的高等教育到底是为谁服务的问题。是为少数高科技大企业服务,还是为大量的中小企业服务?社会在分工,高等教育可能也要分工。我们能不能在有一部分高校、一部分专业为高精尖企业服务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高校与专业就定位于为中小企业服务。中国目前最大的市场是什么?是中小企业。中国最缺什么样的高等教育?是能够直接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高等教育和专业。中国中小企业已经超过8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快速增长中,工业新增产值的76%以上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中小企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分别已占全国的60%和40%,在近几年的出口总额中,中小企业约占60%。同时,中小企业还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我们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在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的飞速发展急需高等教育为其提供充分的智力和人力支持,在高等教育与中小企业之间建立一种亲密合作的伙伴关系越来越显得迫切。在国外,许多高校都设立了中小企业研究中心,和中小企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政府规定一些公立大学必须为中小企业服务。我国高校,特别是地方高校为什么不能将自己定位于为中小企业服务呢?为中小企业服务的大学,它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肯定和为高精尖企业、大企业服务的大学不一样。那么它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应该是实用型的,是适合中小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而不是眼高手低的所谓高层次人才、纯理论人才。国家出台的一系列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支持政策的意义是什么?有能力的高校毕业生应该积极准备自主创业,不仅自己为自己解决了就业,还为他人创造了就业机会。作为高校,就需要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现在一些人对高校的创业教育有一些误解,将关于创业教育的讨论局限在在校大学生能否创业的问题上。创业教育并不是让大学生在校期间创业,也不是让大学生一毕业就去创业,而是给大学生播下将来创业的种子,知道应该如何创业,根据什么样的条件,创办什么样的事业。当机会来临时,他就会抓住机会进行创业。上面谈到,我们的大学生不愿意到小城市,不愿意到中小企业去。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大学生没有一种创业的概念,只是一种在大企业打一辈子工的思想。而从创业的角度来说,他更愿意去中小企业、小地方。因为在大地方人才济济,他可能会觉得机会比较少;在大企业,他只是一个螺丝钉。而在中小企业、小地方,锻炼的机会更多,重新谋划自己未来的机会可能也就更多,可能很快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如果我们将创业种子播撒在学生的思想里,那么,他的择业方向就可能不一样了。 政府必须关注民生,实施就业优先发展战略 记者: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大学生是“统招统分”,政府包揽分配,靠的是做思想工作,采取的是行政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大学生就业问题呢?应该看到,目前,不但是大学生就业较难,整个社会都存在着就业难的问题。因此,政府要从大战略上来提高就业的地位,实行工作重心的转移。我觉得我们应该从当前的“增长优先”的发展战略转到“就业优先”的战略上去,从根本上缓解目前的就业压力。近10年来,中国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而且还有继续恶化的可能。大批城镇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几百万进城打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及进入就业高峰期的新增适龄人口造成了叠加的就业压力。虽然我们的经济增长率是世界上最高的,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意识到,经济增长率的提高并不意味着就业率的提高。由于许多地方政府过于追求经济增长率,追求大工业,采取的是增长优先的发展战略,新近增加的一些企业和经济项目非但不能增加就业,反而降低了其吸纳能力,造成“高增长、高投资、低就业”的现象。我们20世纪90年代每一个百分点的经济增长创造出来的就业岗位仅为80年代的1/3。据测算,1980-1989年,中国GDP年均增长率为,就业增长率为,就业增长弹性系数为。1991-1995年,GDP年均增长率为,就业增长率降至,就业增长弹性系数为。1996-2000年,GDP年均增长率为,就业增长率降至,就业增长弹性系数为。在一个真正市场经济的社会里,充分就业和防止通货膨胀是政府最主要的两大政策目标,我们讲发展是硬道理,不等于增长是硬道理。发展是全面的,它也应包括民生,包括就业目标。

毕业论文鸡汤

云南农大学生的毕业论文被鸡吃掉,于是他就将鸡给抓起来炖汤喝了,很多网友都觉得他这种做法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做以牙还牙。不过这只是视频段子罢了,并不是真的有机把这个学生的论文吃掉了。这段视频在社交平台上引发了很多网友的关注,视频的拍摄者表示自己的毕业论文不知道被谁的鸡给偷吃了,于是他就追着这只鸡满山遍野的跑,而这个视频的最后一个镜头就是他熬了一锅鸡汤正在食用。

视频发布出来了以后引发了很多网友的关注,大家都觉得憋论文这种事情确实让人觉得特别的头疼。还有一个视频博主则和这位同学展开了互动,并表示该同学吃掉的鸡刚好是他的毕业设计。这种互动更增加了整个视频的趣味性,所以关注他们的人也越来越多了,很多网友看到了以后也不禁感叹到这些人的脑洞真的很大。

大家在觉得非常搞笑的同时也对这个同学感到担忧,因为大家害怕他的毕业论文真的被毁掉了。不过在采访的时候同学说两个视频的内容都是虚构的,回复他的视频博主是他的一个大学同学,两个人只是用这种方式在社交平台上进行互动。而他的毕业论文也好好的并没有被鸡吃掉,他在视频的结尾吃的鸡也不是自己抓到的。

很多网友觉得这种段子非常有趣,在得知真相以后也对两位同学感到非常的放心,至少他们的毕业论文都好好的。每个毕业论文都是学子努力创作出来的,希望大家能够好好保管自己的论文,千万不要在论文这一方面出问题,不然肯定会心态崩掉的。至于网络上的这些段子大家看着笑一笑就好了,没必要过度的当真。

这位学生在看到自己的毕业论文被鸡吃掉了之后,便下定决心将这只鸡逮住之后,放到锅中冻成了美味的鸡汤,吃掉了鸡肉。

参鸡汤的历史,韩国人自称为是人参的王国,到了韩国吃饭买礼品,都可能与人参打交道。参鸡汤也成为韩国的传统饮食之一。 韩国人用盛产的高丽人参放入鸡腹中炖汤,据称在夏天可以温补身体。参鸡汤是盛放在石锅中,鸡腹中一般放有糯米,红枣,栗子,人参等配料。香气非常的浓重。不管在韩国还是在游客心中都是不可磨灭的韩国传统美食。对于女生来说,参鸡汤的好处也很多,可以滋补,养生,美容,去燥,而且在补养的同时,又不必担心会发胖。因为肌肉的热量很低,参鸡汤的做法又比较天然,是的汤清无油。景观参鸡汤的制作时间很长,但是如果吃起来就会觉得长时间的等待都是值得的。韩国长期以来都受着中国文化的熏陶,这种文化的底蕴已然渗透到了韩国人的生活细节之中~包括韩国的饮食,实际上都有着中国的影子~~~当然,你也可以说中国的饮食里也有着韩国的影子~~~毕竟文化的影响是双向的,这不像领土的划分——一定要明确界限!中国关于鸡的作法可谓花样繁多,关于鸡汤,有一道菜叫 "人参汽锅鸡" 通过两国鸡汤的比较,个人总结出了个东西:中国吃的是文化,而韩国吃的是味道!韩国人喜欢菜肴的或调料的原始味道,比如他们爱生吃东西(海鲜、蔬菜、干果等),爱吃味道特别和单一的东西(辣的、酸的~~还有怪的——如韩国特产的“红鱼”)……而中国人喜欢的却是五花八门了,简单概括就是——四大菜系、八大口味!而这一点那个韩国同事并不意外,中国自古地大物博,口味多样的确不稀奇……而更让韩国友人觉得有意思的事,几乎每一道菜肴的背后都会有一个有趣的故事~~~而韩餐却是没有的~~~人参汽锅鸡此菜是一款药膳。食后有大补元气,养阴壮阳,宁神益志之功效。用料:净母鸡一只,人参,香菇,兰片,火腿,精盐,料酒,葱,姜,味精,鸡汤。制法:将净母鸡剁成3厘米长、1厘米宽的块,入沸水中焯水,再用凉水洗净沥去水。将兰片、火腿、香菇切成片,葱切成段,姜切块拍松,用牙签穿上,人参用开水泡10分钟切成片。将鸡放入汽锅中,再放入人参、兰片、火腿、香菇、葱、姜、味精、鸡汤,上屉蒸烂取出,拣去葱姜即可。故事: 关于汽锅鸡的故事,我只知道一个:气锅鸡是云南的一道名菜,而早在清乾隆年间,此菜的做法已经流传于云南一带~~~这个故事就是发生在滇中一带的……相传是监安府(今建水县)福德居厨师杨沥发明的吃法。那年皇帝巡视监安,知府为取悦天子,发出布告征求佳肴,选中的赏银50两。杨沥家贫,老母病重,为得重赏,他综合了当地吃火锅和蒸馒头的方法,创造了汽锅,又不顾生命危险,爬上燕子洞顶采来燕窝,想做一道燕窝汽锅鸡应征。不料汽锅被盗,杨沥被问欺君之罪,要杀头。幸而皇帝问明真相,免杨沥一死,并把福德居改名为“杨沥汽锅鸡”。从此,汽锅鸡名声大振,成滇中名菜。那时汽锅鸡的做法很简单,但味道很醇正。中国的饮食时,大多有一些故事~~~(杨贵妃、苏东坡、成吉思汗、朱元璋……等等),这些脍炙人口的故事给中国膳食增色不少

心灵鸡汤式评语在初中作文评价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 初中作文评价应该激发学生的主体性,通过教师“心灵鸡汤式”的评语,让学生能够引起心灵共鸣,从而在每一次的作文中主动表现自己,把自己的生活与情感真诚地倾诉在作文之中,与教师形成良好的沟通,同时可对一些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促使学生更好地成长。本文结合作文评价实践,探讨了“心灵鸡汤式”评语在初中作文评价中的应用问题。

[关键词] “心灵鸡汤式”评语  作文评价 心理疏导

现今的作文教学中“人”与“文”严重分离。教师必须转变固有的不科学的作文评价观念,摒弃见文不见人和限制学生个性与生命精神的错误做法,主动研究“做人要求作文,作文促进做人”的有效方式。如今的初中生,由于受社会发展环境的影响,思想复杂早熟,对很多事情都有自已的一套自以为是的看法。他们常常把对人,对事的各种看法闷在心理,碍于各方面情况不轻易地表达出来,久而久之,学生和家长、老师、甚至同学因缺少交流而形同路人,有的甚至走向极端,引发出不少事故。如何及时了解学生思想的动态和内心的感情世界,让学生有一个宣泄内心郁闷的地方、和老师成为知心的朋友,这是语文老师应该考虑尝试解决的大事。笔者通过“心灵鸡汤式”评语来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积极的评价,“心灵鸡汤式”评语就是指含有知识、智慧和温暖的评语,用这样的评语与学生的心灵进行沟通,与学生以心换心,使学生能够写作真心的作文,同时通过作文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借助作文批改来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让作文批语成为师生交流的渠道、交友的桥梁,成为关注学生成长的平台。

一、打开心窗写与改,宣泄心理解心锁

笔者在进行作文批改前,先在挑选合适的作文题目方面做了一些工作。首先,仔细观察、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家庭生活背景、经历和学生的各方面情况,然后通过综合分析,找出其共同的生活经历和普遍关心的事物,配合课本上的单元作文教学,让学生写出共同关注的话题。诸如:关于“为什么学习”的话题;关于“分数”的话题;关于“(母)父爱”的话题;关于“重男(女)轻女(男)”的话题;关于“与人相处”的话题;关于“纠纷”的话题;关于“唠叨”的话题;关于“如何处世待物”的话题;关于“早恋”的话题等等,让学生百充分表达思想感情的机会和处所。这种文体不限、体裁不限、字数不限、切合学生自身实际的作文,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写作空间和宣泄内心郁闷的机会。因此,大多数学生都能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话题内充分表露自已的思想世界,写出了许多老师平时无法了解的内心世界:这里有思想感情上的苦闷;有为学习成绩不好而产生的烦恼;有对父母唠叨的不理解;有对老师批评处理不当的委屈;有与同学之间相处的迷惘;有对自已智力和能力怀疑;有怕老师瞧不起自己的担心;也有对异性同学朦胧的感情的羞涩……不一而足,内容多样,内心世界精彩纷繁,在老师面前呈现一个多彩多姿的内心世界。我从中了解到现代中学生的思想动态,看到了一双双乞盼的眼神,这让老师心颤,也让老师惊喜--学生终于敢对老师敝开心扉了。面对这喜人的一张张鲜活的面孔,一双双急盼求知的眼睛,笔者抓住了这稍纵即逝的机会,开出了一剂剂救治、解惑的良药。

现今不少学生普遍存在自负等心理缺陷、认识偏狭等思想缺陷,因为现在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饱受父母长辈的宠爱,因此往往很自负,同时又眼高手低,在学习上一遇挫折就经受不住打击,往往会一蹶不振,针对这些学生的情况,笔者都在评语中加以疏导。

学生李X,原来在小学时成绩较好,进入初中后,一直比较骄傲自满,学习上不肯下工夫,只知道啃老本,在第一学期的期中考试中成绩一落千丈,在考试后的一次周记的末尾他写着这样一段话:

老师,看来我是一个无药可救的人了,我想我再也考不出小学时的好成绩了!

针对他这种由自负转为自卑的心理情形,笔者在评语中这样写道: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只要你努力,相信你能实现一句话:“阳光总在风雨后”。

后来,再经过几次评语交流,他慢慢重新变得自信起来,学习上也肯下工夫了,在期末考试中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以“心灵鸡汤式”评语和学生的心灵对话,教师本身也要打开心窗,真诚地与学生沟通,为学生的心灵缺陷纠错,让学生学会正确地思考问题,正确地对待人生。

二、和风细雨多交流,对症下药解烦忧

刘X,一个饱受家庭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精神萎靡、心事重重的女孩。她在作文《我的家庭》中写道:

我受不了爸爸妈妈对我和弟弟竭然相反的语气和眼神,我更不理解爸爸妈妈不时对我大声的喝斥。我也是你们的学生呀,为什么这样对我?为什么?!

面对这样的“?”和“!”,我的心在颤抖,这是一个心理负担多么重的学生啊!于是,笔者在她的作文批语上写下这样的批语:

你对事物的认识是深刻的,对父母的处事方法是有看法的,你的处境是令老师同情的;你用优美的语言表达了难以面对父母言明的苦垴,老师理解你,也一定会帮助你;你可要振作起来,做出成绩,给父母一个惊喜,让他们重新认识你--一个女孩的能力,让他们知道“谁说女子不如男”。老师也一定会找机会与你父母谈谈,纠正他们的观念。

不久, 刘X的脸色好看了,写作文的积极性更高了,她把笔者当成了她的知心朋友,一个幸福、活泼、快乐的女孩,又回来了。

李XX,一个热情而又调皮的男孩,成绩较好,积极好动。但是,初三开学不久,因为课间面对一个漂亮的女同学唱“亲爱的,你张张嘴……”而遭到老师的严厉训斥。由此,他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他认为得罪了老师,怕给老师留下的不好印象,而影响他的前途,但他又不敢和老师零距离的交流,因此,出现严重的悲观情绪。他在半命题作文《我与老师之间--》中表露出自己难言的心声:

我知道xx老师对我的批评是对的,是对我的人格的校正,是恨铁不成钢。他一切都是为了我好,可是,他也太凶了吧;他的每句话都像钢针刺在我跳动的心脏上,又像一杯杯浓浓的烈酒,烧得我浑身发烫;又像一把把无情的小刀,直刮得我脸皮火辣辣的痛、热。你虽然让我记住了这件事,但我也记住了你这个人!老师,你为什么不能给我留点情面?我也是人啊!

这一句句发自肺腑的语言,让笔者心颤,学生是纯洁的,偶尔的一次过失怎么一棍子将他打闷呢?为了让他摆脱心灵上的阴影,重新扬起奋进的风帆,笔者在他的作文批语上写道:

你能认识到自已的错误这很好,老师的话有可能过分一点,但在你即将滑向邪路时给你亮一下红灯,会让你猛醒。你应该从另一角来理解老师:老师是从不记较学生的,无论你做错了什么,他都能原谅你,望你也不要把这件事放在心上,放下包袱,轻装前进吧!

从此,李XX又变得快乐活泼起来,成了学校各项文件活动的积极分子。

高XX,一个身高一米八几的大个儿,班级的体育委员,学校有名气的蓝球中锋,各科成绩都很好,花季年龄,也正是爱幻想,多故事的季节。这不,他在《我的同桌》作文中写到:

我看到她那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像那湛蓝的天空中的两粒晶莹的宝石,她那笑意盈盈的脸颊是那五月的鲜艳的桃,她热情大方又文雅。我梦中常常是她的笑脸,真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她让我好气好恨又好恼,她搅得我六神无主百事烦心……

好小子,我怎么觉得这一段时间他老是精神不定,时而兴奋时而迷糊,原来是思想长“毛”了。毫不客气,笔者在他的作文批语中下了重药:

从文中看,你已经步入危险的禁地,现在应该是刹车的时候了。感谢你对老师的信任,敢在作文中吐露自已的心声,让老师有拯救你的机会。你应该记住“早恋”是一只青涩的苹果,迷人的外表里是苦涩的内瓤,若咬一口会苦酸掉你的牙齿。不到成熟的季节请你不要碰那青艳而美丽的果子。你要学会自我约束,让美丽的花到该开的季节绽放吧。

此后,又经过多次的谈心,他初中毕业后考上比较理想的学校。

在我的记忆中,王X可称是家庭最贫困的学生了。一年四季没有见他穿过新衣服,平时总是低着头不大和其他同学来往。他在《关于“压岁钱”》的话题作文中写道:

每当春节过后看到班里同学在比谁的压岁钱多,谁买的衣服多时,我的心像刀绞一般痛,我怨我生在这贫困的家庭,让我过着贫穷屈辱的生活,我怨我的爸爸体弱多病,每年的收入大多用在他治病上,我怨我的兄弟姐妹多,拖累了我的家庭,让我们终年抬不起头来,我也怨我们的社会不公平,让贫者更贫,劳者不得温饱,我也怨我自已生不逢时,让我自馁一生……“压岁钱”,对我来说一个多么遥远而又陌生的名词,它不属于我,它属于有钱人家的学生,对我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奢品。

看到这如泣如诉的作文,笔者的眼睛湿润了,多可怜的学生,正是花季年龄,开心无邪的时代,他的心理负担太重了,贫困将毁掉他的人生。笔者给他的作文写了这样一段批语:

贫穷不是谁的专利,更不可能跟谁到永远,怨天怨地怨父母是弱者的行为,作为一个男子汉要勇于面对现实,面对惨淡的人生,要知道自古磨难出英才,请你记住盂子的名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只要你咬咬牙,挺起胸,发奋拼搏,将来你一定会把贫穷的帽子甩到太平洋里。困难是暂时的,前途是光明的,望你珍重。

通过类似的'交流,加上学校和同学的帮助,王X掉了自卑的心理,奋力拼搏,终于以优异成绩考上了理想的学校。

还有,宋XX同学在作文中反映出他成绩差而厌学情绪,我给他写的批语是:

你是一个有潜力而没有找到恰当方法因而迷失自我的学生。成绩差是现实,那么悲观厌学就能走出困境吗?你要选准目标,从小的目标做起,把目标看作是高悬在树枝上的桃子,你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一次又一次地跳起来,向它冲击,只要你持之以恒,相信吧,铁杵也能磨成针的。

经过作文对话,加上平时多次谈心,宋XX成绩进步显著,毕业前夕排名中已进入前十名。

还有很多很多,像宋XX、王X、高XX等等这样的学生,笔者至今还能记起他们的作文中精彩的片断,他们向老师倾吐的心声,他们从老师给他的“心灵鸡汤式”批语中获得了支持,理解和鼓励。

三、坚持原则勤反馈,师生永远是朋友

当然,批改好学生的作文,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它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思想素质,要深刻把握批语的思想性、启发性、鼓励性、针对性、示范性、科学性、人文性等特点,力求作文批语认真细致,反复斟酌,起到画龙点晴之功效。笔者在作文批改中给自己订了三条原则:1、正面鼓励,提高学生写作积极性的原则;2、坚持师生共同批改的双边活动原则;3、针对学生不同情况进行有效指导、师生相互提高的科学原则。

“心灵鸡汤式”的评语要有鼓励性。教师应该少批评,不讽刺。前几年笔者曾经在一位书写马虎的同学的作文上批了几句讽刺性的评语,“你的书写马虎,龙飞凤舞,成何体统”。事后,那个学生不但不改,反而逢人就说:“我的字是龙凤体,连老师都说我的字龙飞凤舞了。你们看好不好?”真让人哭笑不得。吸取了教训,从此在作文批改中不再挖苦讽刺学生,总以鼓励性的批语为主,多肯定、少批评,多指出学生努力的方向,学生不但乐于接受,而且对作文的兴趣也提高了。

“心灵鸡汤式”的评语要有思想性。即使儿童增长知识,又使儿童受到好的思想熏陶。有一名学生在写帮助邻居的一位老大爷买煤的文章中这样写到:“老大爷七十多岁了,没有儿女孤苦伶仃,无依无靠。”笔者在旁边写了一句话:在社会主义社会中,有党的关怀、组织的照顾、同志的帮助,老大爷怎会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呢?你们几个小朋友帮他买菜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吗?那个同学看了批语,主动把文章作了修改,说老大爷七十多岁了,无儿无女,走路要拄拐杖,买东西很不方便,我们几个同学帮他买菜。改动的字不变,却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心灵鸡汤式”的评语要有科学性,教师必须通过调查研究,不能主观臆断,感情用事。一个同学在《我的理想》一文中开头写道:“有人问我,你长大后干什么?”我很神气的说:“我要当一名作家,写伟大祖国的壮丽河山,写中华民族的英雄儿女。”笔者在旁边写了这样一段话,你自己要当作家,用很神气来描写情貌,不大好吧。因为越是有神气的人起谦虚;如果自己志向坚定早有打算,可用“胸有成竹地说”;如果自已有当作家的志向,而性格坦诚明快,也可用“毫不犹豫地说”;如果自己是个腼腆的学生,又该怎样说?总之,很“神气”用在这里不妥,请你仔细推敲。笔者的批语固然长了一点,但说的比较全面、清楚、准确、有它的科学性。学生看了自然有所收益。

运用“心灵鸡汤式”的评语进行作文评价,经过多年实践,发现这样的评语既能与学生更好地沟通,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进步,使学生的问题心理得以疏导,让他们更健康快乐地成长,师生关系也更和谐了。作为老师也收获良多,学生毕业后在书信中也还愿意与老师交心,“老师,我现在更感受到,你当时的尊重、理解、关怀与激励。没有你创建的和谐氛围,我们是难以成长的。你是我们的恩师、至友……”,这样的话,应该是对笔者推行“心灵鸡汤式”评语进行作文评价最好的回报了。

参考文献:

[1]庞敏。作文评语是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J].语文教学研究,2011,(2)。

[2]徐贵芸。拟好作文评语 调动写作积极性[J].中学语文,2011,(36)。

[3]徐贵堂。作文评语--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J].语文教学之友,2011,(12)。

毕业论文泡汤

不交论文就不能按时毕业了,如果发现存在抄袭和剽窃行为,就得接受处罚了。接受的处罚不是简简单单的重写论文,而是会撤销学位证书,四年的学习就得泡汤了。毕业论文不交会有什么后果?1、首先就是无法按时毕业,因为论文属于大三课程的一部分,你的论文没有通过,那么是没有办法按时毕业的;2、不交论文拿到手的最多只是一个结业证,在以后的工作中,基本上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3、升学有影响,延期毕业将影响你个人的学历深造,很多学历提升都是以毕业证为基础的,包括现在的考研、公务员考试都是需要毕业证的;4、找工作有难度,学历是找工作的敲门砖,在现在的社会,如果你连基础的毕业证都没有,用人单位难免会怀疑你的能力。5、毕业论文既是毕业的前提条件,也是对几年所学知识的一个总结,建议大家用心对待,如果实在是知识没掌握好,也不能因为这个而影响毕业,不能让自己的几年青春白白浪费了,想尽办法也要把论文交上去。

因为读研前是以大学知识的认知去看待读研的学习,相对会比较轻松。但是真正读研以后,内容是非常难的,考试的难度也远远大于大学时期。

数据显示,考研人数同比增长。所以很多人都在嘲讽。从这个数据来看,不难想象。现在本科生人数很多而已。“事前研究”和“事后研究”的区别是什么?三幅梗画被完美地诠释,太真实了。再过几年研究生人数还能再多吗?其实现在整体环境不好,很多大学生毕业时面临就业困难的问题,考研成为很多人的首选。考研“上岸”生活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即使考研成功,上研究生的过程也是痛苦幸福的。与大学本科时期不同,研究生阶段也注重理论知识。但是研究生院要实践。要有实际的结果才能出口。特别是工科生要花很多时间在实验室里。很多人用羡慕的眼神看研究生,但这些研究生的脸很深。网络上流传着3张茎图,可以圆满地解释独联体前和独联体后的差异。很多人看完对比图笑起来也太真实了。

头发减少是真的,不管研究生院的种类是什么,研究生大部分时间都花在学习上。不仅要花很多时间,还要把100%的精力投入到项目上。过度努力学习会取得好成绩,但同时研究生的发量也逐渐开始感动。读研前发量还可以,读研后脑子有点空。加强惩戒战斗能力,可以说,在人们还没有上研究生之前,对很多学科知识并不那么了解,甚至问一次也不知道。天真得像个孩子,但人们上了研究生,对学科知识的了解就会更多,学科战斗能力会比以前更强。思维方式的变化

在读研究生之前,学生们的思维方式比较简单。可以说,人们在看问题的时候仍然漂浮在表层,没有深刻理解整个知识体系。但是研究后,看到问题不再那么表面化,从全局出发,更有逻辑,你会发现问题的根源在哪里。上研究生前要考虑哪些问题?考虑要选择的学校和专业,很多人想要考研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也有集中在学科本身上的。不管是什么原因,学生在读研究生之前要合理选择研究生和专业。“事前研究”和“事后研究”的区别是什么?三幅梗画被完美地诠释,太真实了。要有层次感,选拔学校,对以后想深造的专业也要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进行综合评价,做出选择。

考虑现实经济状况,考研可以提高个人能力,但要想取得成绩,不仅要投入很多时间,还要投入很多钱。考研除了报名费之外,各科的书籍费用试卷费用,以及各种补习班的费用仍然不少。考试准备期间没有经济收入。即使考上研究生,能得到的补贴也不多,对很多家庭困难的孩子来说,经济也是一大障碍。摘要,考研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成长,但考研的路上也会有很多困难。要想成功,首先要有投资,如果真的想考研,就要有一定的决心。

还是与导师多沟通,表明想尽快毕业的想法

  • 索引序列
  • 汤家凤毕业论文
  • 汤玲毕业论文
  • 汤敏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鸡汤
  • 毕业论文泡汤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