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毕业论文 > 心理学实验研究毕业论文

心理学实验研究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心理学实验研究毕业论文

心理学有许多分支,每一分支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心理现象。但是,任何一个分支都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对心理和心理现象的总的看法。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心理学相关研究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社区心理学研究综述》

摘 要:社区心理学是西方应用心理学领域新兴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本文分析社区心理学的诞生与发展,介绍社区心理学的学科概况。

关键词:社区心理学 诞生与发展 学科概况

AbstractCommunity psychology is a new important branch of western applied article analyses the formul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psychology,and introduces the general viewpoint .

Key Wordscommunity psychology;formulation and development;general viewpoint

社区心理学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美国,是应用心理学研究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社区是小于城市的一个区域,是社会的基本共同体或群体生活场所,是以地缘关系为纽带的一个群体生活组织,它既包含着住宅、工厂、商店、街道,是居民的一个生活网络或生活系统,同时,它还是人与人之间互动,相互影响的文化群体概念。社区心理学研究社区背景中的个体,研究人类生存的社会环境及其对人的心理健康的影响[1]。

社区心理学采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在社区的多重层面展开研究,强调社会系统和社区情境对人们的影响,以研究预防心理行为问题和促进社会能力的途径和措施为主要内容,并把重点放在探索和发掘个体和社区的力量及资源方面,其最终目标是促进社区居民的心理健康和幸福[2]。

社区心理学在国外已有40多年的发展历史,而在国内,有关社区心理学的研究仍然少见。文章从社区心理学的诞生与发展、学科概况等方面对社区心理学进行探讨。

社区心理学的诞生与发展

社区心理学是社会现实和科学发展的产物。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的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等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导致美国心理卫生运动和民权运动的兴起,从而为社区心理学的产生提供了实践的土壤。流行病学的调查研究、临床心理学的预防思想和心理学研究的生态学观点为社区心理学提供了分析的框架[3]。

1964年,临床心理学界提出了三种不同预防水平的理论。第一级预防理论指通过调查研究,找出引起社区流行病的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消除产生心理障碍的环境因素,使社区中心理不健康现象或精神疾患的发生率降低。第二级预防理论针对尚未出现任何症状但已经确认处于危险之中的群体的预防。例如,可以把个体撤离那种造成身心伤害的恐怖区域,也可以采取措施提高个体自身的免疫能力。第三级预防理论针对社区中有心理障碍的病人,力争缩短症状的持续期,并降低疾病的破坏性,为病人创造良好的社会回归环境[4]。正是这种强调社区背景和群体治疗流行病的预防观点,在更好的水平上解决了一般医学和临床治疗所无法解决的问题,从而促进了社区心理学的诞生。

一般认为,社区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1965年5月在Massachusetts的Swampscott市举行的社区心理学会议。在斯维姆斯哥特会议上,产生了创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社区心理学的呼声。社区心理学关注“在复杂的交互做作用过程中,连接个体行为和社会系统的心理学过程” [5]。第二年美国心理学会成立了社区心理学分会(第27分会)。20世纪70年代早期,美国开始出版《美国社区心理学报》和《社区心理学报》,各种教科书也相继问世[6]。

真正标志美国的社区心理学在学科建设上取得独立地位的是1975年4月在美国德克萨斯州Austin市召开的学术研讨会。会议将预防与促进、社会行动与公平、尊重多样性作为主题,并讨论了社区心理学家的培训模式,促进了社区心理学同社区心理卫生领域的分离,使社区心理学真正走向学科独立和特色化发展[7]。

1987年,美国心理学会把社区心理学分会的名称改为“社区研究与行动学会”(SCRA),使美国的社区心理学走向多学科合作并更加重视行动研究的新阶段。

目前,社区心理学作为一个在社区公共生活与民主决策中具有重要渗透力的应用学科,对美国的社会生活正在发挥着越来越深刻的影响。欧洲社区心理学的出现比北美晚10年,英国于1976年和1986年相继出版了Bender M.的《社区心理学》和Koch H.的《社区临床心理学》,1991年创办了《社区和应用社会心理学报》[8]。在拉丁美洲,1975年波多黎各大学心理学系最早开设了名为社区心理学的课程,80年代之后拉丁美洲许多国家的社区心理学不断得到发展[9]。

社区心理学的学科概况

社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社区心理学关注的是个体与社区、社会的关系,关心的是对现实生活中的人的理解,社区心理学家致力于应用基于这种理解的知识来改善和增进人的生活质量,目的是理解人和帮助人。社区心理学既是心理学的分支科学之一,又是一种助人的职业,社区心理学是力图在人们的真实背景和社会系统中理解和帮助人的学科及其实践。社区心理学的对象是人与社会背景的交界面,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格式塔,是情境人[10]。为了理解个体、社区和社会的联系,社区心理学进行了生态学水平分析。

社区心理学的基本观点:社区心理学服务和干预的重心是增进个人和社区现有的心理防御力,发展和提高人们的能力而不是治疗人们的病理和缺陷。以预防和早期干预为重点,可以大大减少要求给予心理及药物治疗的人数。因此,社区心理学家的工作应该聚焦于一级预防(预防心理问题出现)和二级预防(在心理症状的早期阶段进行干预),而不是三级预防(对官能障碍的治疗等)[11]。

人与环境相互作用观是社区心理学家十分认同的观点。社区心理学者十分认同Lewin的行为公式B=f(P,E),即为人的行为是个人、环境及其相互作用的函数。西方心理学普遍存在着重视P成分而轻视E 成分的现象[12]。社区心理学主张把人的心理和行为与他们所处的社会背景以及社会系统联系起来,认同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从而力图消除个人主义的偏差[13]。社区心理学认为人们与他们所处的环境之间的关系多数是带有回报性的,人们与所处的环境之间构成了一种整体的、不可分割的、双向的影响。

社区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社区心理学与其他学科、非专业人员的合作态度,决定了其研究方法的多样性。[14]参与观测法,指研究者“加入”社区,假设内部和外部视角,和成员一起生活、工作;个体定性访谈法,是以合作方法、开放式问题来消除参与者语言和经验的影响,集中于小样本研究;社区个案研究法,是一段时间研究单个组织或社区的方法;定量观测法,是从大样本中进行标准数据的测量和统计分析;随机区组实验法,则是通过控制组和标准化进行的社会革新[15]。

社区心理学与相关学科的比较:社区心理学与临床心理学的关系。社区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独立的学科,不能将其视为临床心理学的一个发展领域,甚至是一个分支。二者既区别,又联系。两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①社区心理学强调社区环境和系统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而临床心理学强调对个体疾病的诊断、咨询与治疗。②社区心理学注重问题行为或心理失调的事先预防,带有主动性;而临床心理学注重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事后治疗,具有被动性。③社区心理学重视人的潜能,鼓励个体参与解决自己心理问题的方案中,专家和居民是平等的合作关系;而临床心理学把治疗焦点放在个体的缺陷上,忽视个体的潜能,专家与病患是医患关系。④社区心理学干预工作通常是由非心理学工作者或非专业工作者来完成;而临床心理学干预工作通常是由取得资格认定的临床心理学专家来完成。⑤社区心理学的研究以多重层面展开,强调跨学科间的合作;临床心理学虽然也强调多学科合作模式,但仅限于重视并综合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⑥社区心理学把基于社区合作的行动研究视为自己的活力所在;而临床心理学把临床实践看作本学科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核心问题。社区心理学与临床心理学存在着很多交叉和融合,两者都关注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具有许多共同的研究主题,在定量研究方法上也存在较多的交叉。

社区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的关系。二者在以下方面存在区别:①在研究方法上,社区心理学把基于社区合作的行动研究视为自己的活力所在;社会心理学虽然也涉及行动研究,但它在发展历程中主要采用实验法。②社区心理学把预防问题行为、促进社会能力作为自己的研究主线,其应用与服务色彩较浓;社会心理学虽然也涉及心理学原理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但主要偏重一般原理和规律的探讨。③社区心理学注重从中观层次来解释和说明社会心理问题及其机制;社会心理学虽然理想目标是从宏观层次来解释和说明社会心理问题及其机制,但从其发展历史来看,从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放大了的个体心理学”。④社区心理学同临床心理学中的心理健康服务存在较多交叉;社会心理学同社会学中的人际交往、社会变迁等领域存在较多交叉。社区心理学与社会心理学也是密切联系的。二者都关注人的社会能力发展及和谐社会建设问题,注重社会因素对个体心理行为的影响。另外,两者都十分重视本土化问题,因为两者都依附于具体国别的社会文化传统,都是为了处理及解释具体国别的社会问题和促进公民的健康发展[16]。

社区心理学有其可取之处:社区心理学试图克服西方心理学的个体主义的偏差,有意将个人还原到社会生活情境之中,主张情境人的理论观点,认为人的行为与他的背景和系统是不能够分离的、相互作用的关系,这一基本观点是符合实际的。社区心理学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社区心理学带有西方主流价值观的烙印,他们主张的情境人、人与环境的互动理论等仍然是以个体为本位、以个人为出发点的,忽视或者是有意回避社会政治、经济等系统。

西方的心理健康系统经历了由专业医疗机构到社区咨询和治疗机构的转变,强调预防和培养人的适应能力。在社区建设中强调公民参与,社区构建和授权,强调理解和尊重人的多样性,倡导建设生态化的社区。这些理念对于中国心理健康系统的发展和完善,建设新型和谐社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区心理学都有深刻的意义和重大的价值。社区心理学的参与观测,个体定性访谈等研究方法极大丰富了社区研究的方法,为客观、真实、有效的进行社区干预和预防,提高人的适应能力和胜任能力提供了有效的研究方法。在吸收和借鉴国外社区心理学的理念、方法的基础上,挖掘我国的文化传统,研究和发展出适应中国社区的理论和方法,可以丰富我国的心理学理论研究,同时为社区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车文博,主编.当代西方心理学新词典[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2 3、16 刘盛敏,陈永胜.西方社区心理学若干理论问题探讨[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29(5):16-22.

4 冯增俊.美国社区心理学概述[J].心理学动态,1989,2:45-55.

5 Bennett S.,et Psychology: A report of the Boston Conference on the Education of Psychologists for Community Mental : Boston University Press,1966.

6 Duffy .社区心理学[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

7 Dalton psychology: Linking individuals and community[M].Belmont:Wadsworth /Thomson Learning,2001.

8 佐斌.西方社区心理学的发展及述评[J].心理学动态,2001,9(1):71-76.

9 Montero Lives:Community Psychology in Latin America and the United States[J].American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1996,24(5):589-605.

10 Orford Psychology:Theory and Practice[J].Chichester:Wiley,1992.

11 Glenwick Psychology Perspectives on Delinquency[J].Criminal Justice and Behavior,1988,15(3):276-285.

12 Tuner J.,Oakes significance of the social identity concept for social psychology with reference to individualism,interactionism and social influence[J].British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1986,25:237-25.

13 Heller Return to Community[J].American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1989,(17):1-16.

14 Kenneth Psychology at the Crossroads:Prospects for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J].Am J Community Psychol (2006) 38:9-21.

15 王广新.西方现代社区心理学述评[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90-93.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心理学相关研究论文

护理心理学的研究 方法 护理心理学研究,既遵循心理学研究的规律,又兼有医学研究的特征;既与所有学科研究具有相同原则,又独具自身学科研究的专门特色。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护理心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护理心理学论文篇一: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应用 摘要: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上的重大创新,与传统心理学研究的范围和研究重点存在差异。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引入积极心理学理念,创新 教学方法 ,体现护理教学的积极方面,培养护生的人文精神和积极心理素质。基于此,首先对积极心理学理念与护理心理学的概念和发展概况进行阐述,进而对积极心理学理念在临床护理中、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讨论,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理念;护理心理学教学;应用 积极心理学是一项心理学领域上的革命,为我们揭示了与传统心理学不一样的心理状态,是利用心理学为主要研究手段研究人类道德和力量的积极心理学思潮[1—2]。护理心理学是以护理情境及个体相关作用为主要出发点,对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的规律进行研究的学科。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应用到护理心理学教学中,可从积极的心理角度进行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 1积极心理学理念与护理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理念 积极心理学(PositivePsychology)的产生以2000年一篇题为《积极心理学导论》的论文为标志[3—4],在传统心理学的基础上,开辟了新的积极的研究方向,是一场心理学革命。积极心理学更加注重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幸福感进行研究,以积极的角度研究人类的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心理健康,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积极心理学在研究方法上,不仅吸取了传统主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同时,融入人本主义中的 经验 分析法和现象学方法,这使积极心理学在产生初期就受到心理学界的广泛关注。此外,积极心理学更加注重实证的应用,但这并不代表积极心理学排斥非实证的研究方法。综合来看,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法、调查法、实证法、经验分析法、访谈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为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涵盖多方面,主要包括积极主观体验研究、积极人格特质研究、积极社会环境研究。首先,积极心理学关注的重点在于改善个体对待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态度,使个体在各时期的态度趋向积极的发展方向。针对过去,主要研究对过去生活或过往的积极体验;针对现在,主要研究对现在生活幸福指数和快乐指数的积极体验;针对未来,主要研究对未来生活乐观、希冀的积极体验。其次,积极的人格特质需要以积极心理学为主要基础,究其根本原因,积极心理学的前提理论假设为个体的自我管理性、导向性和适应性。此种人格特质是通过个体对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的激化,当激化的能力演变成为一种特定的工作方式后,随之则形成了积极的人格特质。最后,良好的、积极的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对于个体一生的发展极其重要,可帮助个体实现健康成长和自我目标。而周围环境充满消极因素,将会导致个体出现不健康的情感成长方式和行为模式,影响个体心理的长期发展。积极心理学不仅继承了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心理学的核心价值观,更是对心理学上不足和缺陷的弥补。积极心理学不仅仅提供信息,更多的是对信息进行转变,覆盖的信息少一些,揭示你的内心就多一些。传统心理学研究心理上的负面情绪,向人类展示了人类个体的缺点、病症以及个体存在的内在缺陷,但却很少对人类的潜能和优点进行解释。在传统心理学的影响下,人类似乎将自身限定在合理活动范围中的黑暗、卑劣区域。而积极心理学更加注重对人性的积极方面进行研究,更加强调对人性的价值和优点进行研究,兼顾社会个体和社会等多个层面,在积极心理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护理心理学 护理心理学是以护理情境及个体间的相互作用为主要出发点,对特定护理情境下社会个体心理活动的发展和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的学科。护理心理学是护理工作中的主要分支,不仅包括对患者的心理活动规律进行研究,同时也需要对护理人员的心理活动规律进行研究。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护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带动了护理工作的进步和发展,护理工作内容也逐渐从单纯的生活护理逐渐发展成重视专科护理和心理咨询的护理体系。 2积极心理学理念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护理人员中应用积极心理学 临床护理是一项繁杂的工作,部分护理人员在职业生涯中易出现职业倦怠,甚至会在心理上出现 离职 的倾向,使其自身处于不利的职业处境。而从另一层面来看,护理人员对自身职业形成正确的认知,并从职业自身所得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为出发点,可让护理人员更加珍惜护士这份职业,缓解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感。有研究显示,引导护理人员在职业生涯中,了解职业更多的益处,得到职业获益感,则可逐渐增强护理人员与职业间的情感,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使护理人员的留职意向更为明确。积极心理学家还发现,乐观的心态也同样可以习得,通过学习并掌握乐观的心态,可有效避免护理人员在繁重工作压力下产生的抑郁、悲观情绪,大大提升了护理人员的健康水平和职业幸福感。由此可见,对护理人员实施积极的心理干预和暗示,对护理人员的心理状态及职业素养均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护理人员若能在工作中注重对职业心理健康和心理状况的评价,则可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善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护理中应用积极心理学 随着人们对心理因素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和广泛关注,心理护理也逐渐成为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且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传统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单一地修补问题已难以满足人类个体对幸福的获得和谋取。在积极心理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积极心理学指出,缓解痛苦和建立幸福感是两个独立的个体,但两者充分结合、相辅相成则视为完整的心理学,即,既可缓解痛苦,又可增进幸福感。在临床心理护理评估中,护理人员不仅需要对患者的消极体验进行收集,更要对积极的、充满幸福感的体验进行搜集并用于评估。护理人员需以真诚的态度、真实的方式对患者的创伤和痛苦进行评价和探讨。应用积极心理学进行评价后,可从患者主观上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和情绪,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恐惧、不安等负面情绪,使其积极配合临床治疗,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护理人员需从患者积极心理品质的缺失部分来认知患者的心理问题,并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方法和心理护理计划。通过在临床上对患者实施积极心理学干预,可起到缓解患者痛苦、增强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 3积极心理学理念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护生的职业情感和职业品质 对于护生而言,护理教师的言谈举止、人格魅力均会影响护生对护理工作的态度和专业想法,更是对护生日后从事护理工作起到一定的榜样性作用和示范性作用。因此,护理教师需要拥有良好的、科学的、积极的工作价值观,以稳定护生或临床实习护生的职业价值导向。对于护理这一职业而言,职业态度与年资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而护生的职业态度将会影响护理事业的稳定和发展。作为护理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时,可采用情感教学法充分调动护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护生对护理工作的热爱程度,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随着护理模式的不断转变,护生队伍不仅仅包括女性护生[5—6],同时,也扩充了大量的男性护生。相对于女性护生而言,男性护生对护理专业的认知、 思维方式 及行为方式均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护理教师要加强与男性护生的交流和沟通,了解男性护生的思想动态,并以欣赏的目光看待男性护生。同时,护理教师还可将自身的护理工作经验介绍给护生,让护生真切地感受到身为一名优秀的护理人员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心理素养。通过多样化教学,护理教师要让护生明确:一名优秀的护理人员不仅需要准确掌握专业知识和护理常识,更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只有将精湛医术与积极的心理素养充分结合,方可延长护理职业生涯。此外,护理教师还可用社会上的积极典型为教学案例,通过教学,让护生更加了解心理护理的重要价值,增加护生的职业认同感、自豪感和归属感,从而形成更加稳定、牢固、积极的职业心理和职业态度。 体现护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对于护生而言,护生对护理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更感兴趣,但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的观点和理论相对较为抽象、枯燥、乏味,且现阶段的教学模式仍处于单方面灌输的状态,忽略了将护理心理学理论与临床护理实践相结合。在护理心理学中应用积极心理学,更加注重培养护生积极的情绪和心理,在日常交往中更加注重保持乐观心态、主观幸福感等,避免护生对周围事件和环境的被动体验,极大改善了护生的应激反应,加强护生的健康心理管理,更加注重体现护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重要作用。此外,在课程教学中,应综合危机干预的相关知识点,对护生进行生命 安全 教育 ,鼓励护生对生命的意义进行积极探索。同时,也指导护生如何应对护理工作中出现的突发事件,切实保障自身及患者的人身安全。 强调社会服务和人文关怀 随着医疗技术和医疗理念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医学中人文关怀精神和社会服务功能愈发重视。积极心理学在护理心理学中的应用目标之一就是寻求人类个体的人文关怀和终极关怀,但目前护理教学中仍然忽略了对人文关怀和终极关怀的教学,单纯重视医学技术的教育。在此种情况下,护生对护理工作的认知则成为重视对疾病的护理和治疗,忽略对患者的护理以及护患间的沟通和交流[7—8]。在这样的培养模式下,护生在临床工作中缺乏人文知识,增加了护患矛盾发生率。针对此种情况,护理教师在教学中更应重视对护生的情感教育和人文关怀教育,充分贯彻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原则和人文关怀理念,并将人文关怀应用到护理估计、护理诊断、护理计划、具体的护理实施及评价过程中,体现积极心理学的重要价值。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引入积极心理学,不仅实现了护理学和心理学理论的相互对应,同时也符合培养护理人员的各项目标和人文关怀精神。总之,在护理心理学中应用积极心理学,对提升护生的职业技能、专业素质、心理素质和主观积极性均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可促进护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嵩,李英.积极心理学在现代护理及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4,(11):46—47. [2]高明.积极心理学理念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3):111—112. [3]刘振兴,潘书波.积极心理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18):108—109. [4]齐越,秦杰,方伟,等.积极心理学干预对提高消化道溃疡患者主观幸福感的效果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2013,11(12):32—35. [5]吕薇,孟丽娟,王慧捷.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的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课程体系的构建———以护理专业为例[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13,10(1):22—25,39. [6]雷美英,李红政,王创,等.积极心理学理论与方法在部队心理服务中的应用[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3,27(4):287—289. [7]吴静,刘薇群,沙莎,等.心理学积极力量测评工具在护理领域应用的现状与展望[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4):34—37. [8]张芳,陈剑苹,何林丽.积极心理沟通模式教育对中专护理实习生社交回避及苦恼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5):592—594. 护理心理学论文篇二:循证护理心理健康论文 1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 将2011年11月至2013年3月就诊的5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5例,其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33~75岁,平均(±)岁;眼压~,平均(±)kPa; 文化 程度:小学4例,初中13例,高中6例,大专及以上2例。对照组25例,其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33~75岁,平均(±)岁;眼压~,平均(±)kPa;文化程度:小学3例,初中12例,高中6例,大专及以上4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眼压、文化程度等临床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具有可比性。 方法 对照组采用眼科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具体护理 措施 如下: 循证问题 在以护士长为组长的EBN小组集体讨论下,确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焦虑”“抑郁”和“睡眠质量”等作为本研究的循证问题。 循证支持 在万方数据资源、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等数据库中输入上述循证问题,查阅近5年内国内研究的相关文献资料,并在PubMed、HighWirePress查阅外文资料,寻找文献支持。 循证评价 小组成员仔细研读文献资料,外文资料请本科室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帮助审阅,指导小组成员评价国外研究实证, 总结 国内外最佳研究资料,并结合科室护理实践经验,客观评价实证的可靠性、真实性、科学性,优选最佳护理实证。 循证应用 根据最佳实证,结合护理经验和患者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①病情护理:术前遵医嘱给予降眼压药物治疗,术后严密观察眼滤过泡和前房形成、瞳孔大小和位置、房水等情况,每天测量眼压,给予糖皮质激素和高渗液脱水,促使前房形成。术后第4天起行眼球按摩(手指沿下睑表面向眼球间断施压,或在上睑交替按压眼球),加速房水排出。②心理护理:真诚、微笑、热情地接待入科患者,减轻患者对陌生环境的紧张、焦虑、恐惧等。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病情等评估患者的心理健康、认知水平等,告知手术、麻醉的简要过程,缓解围术期紧张、焦虑、恐惧、抑郁等负性情绪。组织康复病友现身说法,打消患者心理顾虑,鼓励家属给予家庭情感和生活支持。③睡眠护理:强化基础护理,给患者睡眠提供良好的病房环境,术前不喝咖啡、浓茶,保持心情平静、放松,听舒缓音乐,温热水泡脚,睡前饮杯热牛奶。夜晚护理巡视或治疗,避免声响过大,灯光尽量柔和等。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护理前(入科后1天)、后(出院前1天)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变化,记录2组改良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评分变化,总分10~50分,≥23分表示睡眠障碍,睡眠质量与评分成反比。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 2结果 心理健康 SAS、SDS评分护理前2组均较高,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护理后2组明显降低(P<),且观察组降低较对照组显著(P<)。 睡眠质量 SRSS评分观察组护理前为(±)分,护理后(±)分;对照组护理前为(±)分,护理后为(±)分。SRSS评分2组护理后均明显降低(P<),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 3讨论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小梁网被虹膜堵塞,发生粘连导致房水循环受阻,眼压升高压迫视神经,产生相应临床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可致盲。文献表明,患者神经质倾向的性格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睡眠是人体新陈代谢的生理需求,不仅恢复精力,而且亦能提高免疫力,促进术后康复。循证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的延伸,其通过批判性思维探寻最佳护理方案,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我们针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焦虑”“抑郁”和“睡眠质量”等循证问题查阅文献资料,EBN小组集体讨论、总结最佳护理实证,结合科室护理实践经验,并充分考虑患者的心理、精神、社会、病情等综合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表现为观察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不良心理的改善客观上有利于睡眠质量的提高,同时采取个性化的睡眠指导,促进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 4结语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能显著改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睡眠质量。 护理心理学论文篇三:情境教学法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传统的护理心理学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情境教学法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 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就是教师合理地为学生创设情境,并让学生无意识地融入到护理心理学教学情境中,有意识地进行学习。情境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方法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情境教学法注重学生的情感变化,打破了传统教学方法中的条例,在教学中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从科学的角度来分析,人们的右脑用来分析形象事物,左脑用于分析抽象事物,情境教学法就是在心理学以及生理学的基础上应运而生的,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情境感受展开想象,增强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这样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大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情境会和学生的情感交融,进而提高护理心理学课堂教学效率。情境教学法的教学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其中 故事 化是最主要的情境教学方法。 2 情境教学法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情境导入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过于注重护理心理学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了护理心理学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相关专业的学生实践能力相对较差。情境教学法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动手的机会,进而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在情境教学法下,教师必须做好教学准备,好的开端十分重要,在一节课程开始时,如果教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才能真正参与其中。护理心理学教师可以设置新颖的标题,激起学生想要探索的兴趣。 案例:教师在讲解“现场急救”知识之前,首先为大家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2014年某国家举办动物表演活动,一头狮子在表演中被驯兽师激怒,随后咬伤驯兽师并冲出表演栅栏,咬伤了几位观众,最后逃走。如果你们当时正在观看表演,在120未到现场之前,你们能为伤者做些什么呢?”这个小故事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引入了教学内容,教师随后又提出问题:“在急救护理中应该先保护伤者哪个部位,为什么?”通过再次提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心中存在疑问,希望能在课堂中找到答案。在情境教学法下,学生不仅可以学到教材内基础性的知识,还可以开拓眼界,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创设情境 护理心理学教师要在课程开展之前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合理地进行情境设计,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在情境教学法下,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教师要合理地选择教学方法。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被动地进行学习,学生无法参与到教学中,教学效率低下。情境教学要求学生必须参与到护理心理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把 学习方法 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主性学习,而不是被动学习。二是教师要合理地插入案例,创造情境。在护理心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讲解临床病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临床病例均来源于实际生活,是人们经常遇到的现象,这就把课堂知识和生活紧密连接在一起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当地举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学习过的知识,也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小组成员结合所学内容进行实际表演,并在表演过程中分析自身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在情境教学中,教师要多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了解学生的情感变化。 调动积极性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先听讲,然后练习,这样不仅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长时间被动的学习,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在情境教学模式下,护理心理学教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搜集教学所需要的材料,设计情境台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通过网络等途径查找相关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开拓眼界。情境教学法下,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意识,进而增强班级凝聚力。护理心理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而相关专业的学生缺乏实践经验,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理论教学无法和实践教学结合在一起。情境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举例子等方法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体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总结 在护理心理学课程结束之前,教师可以根据思维模式将教学内容绘制成完整的思路图,如果学生 学习态度 认真就可以记住教师所讲解的内容,在教师总结的过程中跟着教师的思路复习所学过的内容。比如:在教师讲解完“微循环病理”知识以后,可以绘制以下思路图,持续缺氧-乳酸增多-血管扩张,血管依旧保持收缩状态。通过以上改变患者的表现体现为以下几点:一是活血量在逐渐减少。二是器官内部供血量逐渐减少。三是器官功能降低。在总结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一个人进行分析总结,教师要合理地提出问题,并让学生分析,学会独立解决问题。 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护理心理学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对教学效率有很大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认识到加强教师培训的重要性,加大教师培训方面的资金投入。教师培训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派遣教师外出学习;另一种是邀请专业人士来院举办座谈会,教师可以相互交流经验,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文化素养。高职院校还必须在教师内部设置奖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表现不佳的教师进行适当地惩罚。 3 结语

据学术堂了解,心理学毕业论文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基本部分:第一,中英文摘要.摘要一般是全文的概括与总结,通过摘要一般就可以了解到全文的主要内容与信息.摘要一般包含四个部分,目的、方法、内容、与结果.目的一般包含研究的对象、范围与目的.方法就是研究过程所采取的方法或者技术手段.内容就是论文做了哪些工作.结果就是研究工作达到了怎样的效果,取得了哪些新发现、新观点等.摘要特别是英文摘要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直接利用机器翻译,导致很多语法错误且语句结构不完整.第二,关键字.主要是反映论文主题或者概念的词或者词组,主要用于科技文献检索用,一般以4-6个为宜.第三,第一章.第一章主要介绍研究的背景,研究的意义,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一章主要解决你为什么做?做的意义是什么?以及别人做到什么程度等问题?在写国内外研究现状的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简单堆砌文献,需要层次分明,最好要有自己的评论.第四,第二章.第二章主要介绍相关技术或者相关的方法.比如你在用什么语言实现系统、用什么数据库、用什么服务器以及用什么架构等,对你所使用的技术做相应的介绍.需要特别注意的就是不要直接网上复制粘贴了事,这部分是查重的重灾区.第五,第三、四、五章.这部分是毕业论文的重点,也就是你工作量的体现所在,主要介绍你做了什么,是怎么做的,并且取得了什么样的结果或者得出了什么结论.这部分的写作一定要具体与详细,将所做的工作给体现出来,章节之间需要层次分明,逻辑清晰,宁可少一章也不要为了凑章节.对于实践性的题目如xx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第三章,需求分析,主要包括可行性、功能性需求与非功能性需求.第四章,系统设计,主要包括总体设计、数据库设计等.第五章,系统实现与测试,主要介绍系统是如何实现的,且用什么方法,用什么测试用例对系统进行测试.第六,总结.对全文工作进行总结,需要注意的就是不要直接复制粘贴摘要,介绍所做工作的同时,需要指出可能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可改进的地方.第七,参考文献.这部分是重灾区,主要表现在参考文献格式混乱,没有统一,缺页少码,文中的引用不正确或者没有引用.特别需要注意的就是参考文献的数量一定要达到学校规定的要求.第八,致谢.主要对完成毕业论文提供帮助的老师、同学以及朋友表示感谢.切记,这部分也是查重的重灾区,千万不要抄袭.

去美国心理网页上下载论文,然后去外语学院找个翻译过来~~~绝对过

毕业论文实证研究心理学

这要看你想写成什么样了,如果是期末作业的话可能要求没那么严格,如果是毕业论文的话是有模板的,不过期刊学术发表的模板和毕业论文的还是有些区别的,本科和硕士博士的论文也是有些不同的。重要的是你学习到东西没有,有没有自己的想法

心理学是一门具有趣味性和实用性的学科,现在社会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学好心理学非常有必要.那么如何写心理学论文呢?学术堂给大家讲讲写心理学论文的步骤:1.选好主题.选择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擅长的主题,优势在于自己本身就有丰富的理论或实操经验,下笔可以达到厚积薄发的效果.比如笔者自己写过的团体辅导论文、小说人格论文,都是在看了很多书、做了很多实践的基础上才写出来的.后来和师妹合写一篇虚拟社会心理学的论文,资料看了很久,文献也找了很多,可下笔就是很晦涩,感觉挤不出东西来.因为我笔者对这个主题很陌生,写起来很勉强.所以,写论文的时候不要勉强自己,由心而发的才是好作品.2.列好框架.有些学校的心理系没有开设专门的论文写作技巧课,在这里补充一下论文的分类和格式.目前论文大致分为四类:第一,综述论文.框架大致分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通过对已发表材料的组织、综合和评价,以及对当前研究进展的考察来澄清问题.有点像教科书的理论介绍.写综述论文的前提是个人需要对某一主题有大量的文献和书籍上的积累和深厚的文字功底.且论文末尾的参考文献至少在50篇以上,且最好中英结合.第二,实证论文.通过对量表、问卷等数据的分析得出某一结论,并针对这一主题调查作出总结.具体格式分为:前言(在综述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所要研究的问题,叙述研究该问题的目的);方法(对研究所采用方法的描述);结果(报告研究中所发现的结果);讨论(对研究结果的解释和讨论).写实证类论文的好处就是,稍微有点数据就能捣鼓出一长篇大论.尤其是在讨论环节,针对每组数据的结果,完全可以详详细细地展开,并扩展到以后的研究方向、应用领域等等.写实证论文的前提是熟悉心理数据的软件操作,譬如Excel、SPSS、SAS等.尤其版是全英的,虽然也有的中文版,但极易乱码,不推荐使用.像笔者数学和SPSS都很不好,就比较少写实证论文.不过现在有了问卷星这类网站,搜集数据、图表成型什么的也比较方便.时代在进步.第三,思辨论文.通过对前人观点、结论的推敲,得出理论解析的新方向,甚至能够提出属于自己的新的理论.笔者的导师曾说过,综述不太适合你们这些人写毕业论文,因为如果仅仅对前人的理论进行罗列总结,很难拿到分数;而思辨更不是你们随便写得起的,几百年才出一个理论,哪那么容易就有新东西呢.所以这一领域基本没人碰.如果对自己有信心且兴趣非常大,一定要选这个方向的话,建议找一位功底深厚、非常负责的老师作为指导,这样即便答辩时拿不到高分,也不至于一个不小心就落得不及格.关系到毕业证书的问题,还是谨慎些比较好.第四,其他类.比如心理咨询个案研究、方法学论文等.个案必须是自己做的,不能抄袭别人,或者自己以来访者的身份接受咨询再以咨询师的身份撰写报告.方法学论文笔者接触得也非常少,大致是介绍一种新的研究方法,改进已有的研究方法.此类论文非常晦涩且容易走偏,也不推荐读者选择.3.内容填充.提纲列好了,阅读量也攒好了,厚积薄发的内容填充就变得非常简单.文章开头提到的小说人格论文我用了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就写完,因为原着和相关资料都读了很多遍.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气呵成写完的感觉很美妙.接下来是一些答疑:一、自己想写的东西别人都写过了,再写还有什么意思呢?二、这段话我觉得自己怎么写读起来也没有文献那段那么顺口,能不能直接抄过来然后在参考文献上补他的名字呢?在这里为大家解答一下.答一:如果你能写别人没有写过的东西,那你就太厉害了,这样的几率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小的.别人写过,不代表你不能写,只要写出自己的风格自己的观点,还是有创新的可能的.答二:如果引用的是一句话或一个观点,可以像问题说的那么做;如果引用的是一大段话,那就不能抄了,当你引用的字数超过规定标准(具体多少我也不知道要看你们学校用什么论文鉴定软件)那就是抄袭,是违法的,要承担法律责任的!但原作者真的写得很好,你真的很仰慕怎么办呢?在此推荐一个小窍门,是一个师姐教我的:把那段话翻来覆去地读,读完合上书闭上眼,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直到你描述的时候语句变得比较正式,那段文字就变成你自己的东西了.像论文的逻辑也是这样子出来的,不要太过口语化的表达,也不要出现很多语气词、乱七八糟的标点符号.用一二三四、、、、这样严谨的叙述,让人一目了然,自己也思路清晰,答辩时不会吃亏.4.修改.就这样,一篇论文初稿就诞生了.自己先修改,也可以跟同学换着修改,旁观者清,兴许能帮你挑出一些你意识不到的格式问题或者错别字.再发给指导老师修改,拿回来自己接着修改,基本就尘埃落定了.

不知道怎么写~那你就多在晚上都看下这类的论文期刊~比如(心理学进展),多看看总能找到自己的灵感

这个范围页很大呀,就拿心理学进展这本期刊的领域来说,包含:认知心理学/应用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学理论和史研究/心理统计与测量/发展和教育心理学/医学与临床心理学/心理病理学/人格心理学/工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管理心理学/法制心理学/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学教学改革/社区心理学/心理语言学,所以你在细分一下,然后去找对应的参考文献看看

心理学实验性毕业论文

以下为本人根据硕士毕业论文的结果写出的一篇研究报告,已投稿。仅作交流参考用,请勿用于发表!!!工作记忆容量的差异对L2动词偏好信息利用的影响摘 要 本研究通过考察高、低工作记忆容量的汉英双语者利用英语动词偏好信息加工英语暂时性歧义句的模式,来探讨工作记忆容量与L2句法加工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高工作记忆容量的L2学习者表现出了类似于英语母语者的加工模式,而低容量的L2学习者则无法像英语母语者一样利用动词偏好信息。结果表明,母语为汉语的英语学习者能否利用英语动词的偏好信息加工暂时性句法歧义句,受到个体的工作记忆容量的影响。关键词 工作记忆容量;L2句法加工;动词偏好;暂时性歧义句分类号1 引言第二语言学习者是如何实时加工句子的?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有助于理解第二语言的学习。母语相关研究发现,动词的偏好信息可以影响句子的加工(Clifton,Frazier,& Connine,1984;Garnsey,Pearlmutter,Myers,& Lotocky,1997)。动词偏好(verb bias)是词汇偏好的一种,指的是某些动词虽然可以出现在多种句法结构中,但是出现在某种句法结构中的概率更大。例如,动词“read”的后面虽然可以接宾语从句(如例句1),但更多情况下接直接宾语(如例句2),这种动词就被称为直接宾语偏好(Direct-object bias,DO偏好)的动词;而后面更多情况下接宾语从句的动词被称为宾语从句偏好(sentence-complement bias,SC偏好)的动词,如“admit”(Harley,2001)。动词的DO/SC偏好又被叫做亚范畴偏好(subcategorization bias)。1)The ghost read the book had been )The ghost read the book during the plane 等人(1997)研究发现,在加工省略“that”的暂时性歧义句时,人们的先前经验会影响歧义句的加工过程。如例句1的加工,由于“read”是一个DO偏好动词,人们在看到该动词后,倾向于将其后的名词短语“the book”解释为直接宾语,然而名词短语后的成分“had been burned”(解歧区,disambiguating region)出现后,证明直接宾语的解释是不合理的,因此引发再次分析,从而表现为解歧区的加工时间的延长。另外,利用动词偏好信息加工歧义句时,动词后名词短语作为直接宾语的合理性也会影响其解歧模式。例如,将例1中的“the book”换为“the house”,解歧区的加工困难将会大大减小,因为“the house”作为“read”的直接宾语显然是不合理的。这种动词偏好效应在很多研究中都出现过(Garnsey,Pearlmutter,Myers,& Lotocky,1997;Wilson & Garnsey,2009;Trueswell,Tanenhaus,& Kello,1993),但Kennison等(2001)的研究却并未发现动词偏好在歧义句加工中的作用。虽然大量母语研究考察动词偏好信息在歧义句加工中的作用,然而相关的第二语言研究很少。浅层结构假说(Shallow Structure Hypothesis)认为,习得年龄较晚的L2学习者的句法加工与母语句法加工存在本质上的差异,晚期习得的L2学习者,即使其第二语言熟练程度很高,或者其母语与第二语言相似性较高,在加工复杂句法结构时也无法达到母语句法加工的水平,其根本原因是L2学习者的语法知识不够完善,因此只能依赖词汇、语义等线索来加工L2句法(Clahsen & Felser,2006a,2006b,2006c)。根据浅层结构假说,L2学习者在加工句法时应该无法利用动词亚范畴信息,因为动词亚范畴信息本质上是句法的。但Dussias等(2008)研究发现第二语言学习者也可以利用动词亚范畴偏好信息来加工暂时性句法歧义。该研究采用自定步速移动窗口的实验范式,比较了母语为西班牙语的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母语者利用动词偏好信息加工英语歧义句的模式。结果发现,如果第二语言学习者已经习得动词偏好信息,就可以利用这种信息来加工L2句法。由于动词的亚范畴属于句法范畴,本研究将继续考察第二语言学习者动词亚范畴信息的利用,但和以往的研究不同,本研究操纵工作记忆变量来考察个体工作记忆容量的差异对第二语言学习者动词亚范畴信息利用的影响。母语方面的研究说明,工作记忆容量是影响语言理解的重要因素,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工作记忆容量会影响成人母语者以及儿童母语者第一语言的句法加工(Swets,Desmet,Ferreira,& Hambrick,2007;Kim & Christianson,2007;Just & Carpenter,1992;MacDonald,Just,& Carpenter,1992)。然而,目前关于工作记忆容量对L2句法加工的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而且研究结果之间并不一致。一些研究者发现工作记忆容量与L2句法加工之间并无关系(Juffs,2004,2005;Felser & Roberts,2007)。例如,Juffs(2004)采用自定步速阅读的任务,考察了不同语言背景的英语学习者个体工作记忆对加工第二语言花园路径句的影响。被试分别为汉语、日语和西班牙母语者。结果发现,工作记忆容量不同的个体不仅在回答问题的正确率上没有差别,而且在阅读花园路径句歧义词的时间上也不存在差别,即工作记忆容量对第二语言歧义句的加工未产生影响。然而,也有其他一些研究者发现了工作记忆容量在L2句法加工中的作用(陈宝国和徐慧卉,2010;Dussias & Piñar,in press;)。例如,Dussias等人(in press)考察了汉英L2学习者加工填充语–空位依存句时个体认知能力的作用,结果发现,L2学习者利用语义合理性信息解歧的模式受到阅读广度的影响,高阅读广度组的解歧模式与英语母语者类似。Mcdonald(2006)认为,晚期L2学习者的句法加工困难是由其认知能力的差异导致的,这些认知能力包括工作记忆容量、解码能力和加工速度。由此可见,个体的认知能力(尤其是工作记忆容量)是否导致L2句法加工困难的原因之一,尚无定论,而且工作记忆容量差异是否会影响句法信息的利用,前人并未研究过。本研究旨在通过考察高、低工作记忆容量的汉英双语者利用英语动词偏好信息加工英语暂时性歧义句的模式,来进一步探讨L2学习者能否利用句法结构线索(动词亚范畴信息)来加工句子,同时探讨工作记忆容量与L2句法加工的关系。2 方法 被试76名本科生或研究生参加了工作记忆容量测验的筛选,所有被试母语均为汉语,第二语言为英语。实验后被试得到一定报酬。共筛选出38名被试参与自定步速阅读实验,其中高容量被试20名,低容量被试18名。使用Daneman 等人(1980)阅读广度测验测量工作记忆的容量。测试材料最低2句为一组,最高7 句为一组。每组有5 套英语句子,句子长度为6~12 个单词,每套句子后均有一个判断句,以考察被试对句子的理解情况。使用E-prime编制测试程序。测量从2 句组开始, 计算机先呈现第一套的两个句子。句子先后呈现,要求被试认真阅读,理解每个句子意思并记住每个句子的尾词。每套句子呈现完毕后,要求被试按顺序回忆尾词。之后计算机屏幕上呈现一个判断句,要求被试判断句子的意思与刚才呈现的某个句子的意思是否一致。当被试回忆出全部尾词,并正确完成了判断句,接着呈现该句组的另一套句子。被试需要正确回忆每个句组5 套句子中的3 套,方可进入下一句组的测试。每个句组的测试中,如果能正确回忆并判断正确的不足3 套,测试则停止。被试工作记忆容量的得分由其成功完成最后一个句组的句子个数决定。根据Daneman 等人(1980)的记分方法,为2 句组为例,如果该水平5 组句子中,有3 组句子的尾词回忆成功,并正确回答了问题,则工作记忆容量为2。若5 组中有2 组成功则工作记忆容量为。若只有1 组成功,则工作记忆容量为1。在其它水平上的计分方法与此相似。把测量成绩≤ 的被试当作低容量的被试,成绩≥4 被试当作高容量的被试。为了进一步匹配被试英语的熟练程度,我们对被试学习英语的年龄进行了调查,并要求被试在7 点量表上对英语的听、说、读、写的熟练程度进行评定,其中1代表非常不熟练,7代表非常熟练。所有被试工作记忆容量、英语习得年龄和熟练度主观评定的结果见表1。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工作记忆容量的差异非常显著, F(1, 36)=,MSE=,p<; 英语习得年龄以及听、说、读、写能力在高、低容量被试间的差异不显著。被试大多数都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表1 被试的工作记忆容量、英语习得年龄及熟练度主观评定结果高工作记忆容量 低工作记忆容量M SD M SD工作记忆容量 习得年龄 听 说 读 写 材料根据Dussias等(2008)和Wilson等(2009)的材料,选取了38个动词进行偏好评定任务,这38个动词在Wilson等(2009)研究中评定结果为DO、SC偏好动词各19个。在本研究的动词偏好评定任务中,给被试提供38个句子片段,包括一个名词短语和一个关键动词,要求被试补全动词后的句子(如“Anny found ____________”)。共50名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参与评定任务,其中36名被试是在正式句子阅读理解实验完成后评定的。所有参与评定任务的被试大多数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50个被试的评定结果中,若某个动词以DO偏好出现的概率大于(或等于)以SC偏好出现概率的两倍,则该动词被评定为DO偏好;反之,则该动词被评定为SC偏好;其他动词两种偏好出现的概率相当,因此被称为相等(EQ)偏好。评定结果为,19个被英语母语者评定为DO偏好的动词中,汉语母语者评定为DO偏好的有10个,评定为SC偏好的有2个,评定为EQ偏好的有7个;19个被英语母语者评定为SC偏好的动词中,汉语母语者评定为SC偏好的有16个,评定为EQ偏好的有3个(英语母语者评定结果见Wilson & Garnsey,2009)。根据动词偏好评定结果,我们选取了24个动词组成实验材料,其中DO偏好和SC偏好的动词各12个(由于汉语母语者评定为DO偏好的动词只有10个,因此加入两个EQ偏好的动词,这两个动词均为DO偏好出现的概率大于SC偏好出现的概率,但前者未达到后者的两倍)。每个动词构成两个句子,共48个实验句,每个句子包括非歧义和歧义两种形式。非歧义形式中,关键动词后为“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而在歧义形式中,省略了引导宾语从句的“that”。也就是说,歧义句和非歧义句的动词后均接宾语从句,区别在于是否省略that。实验材料分为两个版本, 若某个句子在版本一中为非歧义形式,则在版本二中为歧义形式。两个版本中实验材料均为48个,两种动词偏好的材料各半。实验材料的句子长度为9~12个单词,所有实验句均采用一般过去时。为了防止被试形成反应的策略,每个版本中加入了104个填充句。填充材料由三种类型的句子组成:1)并列句,其中包含一个主语和两个动词引导的简单句;2)复杂主语句,在一个简单句的主语后面加入修饰性定语;3)其他类型填充句,如状语从句、定语从句等。填充材料的句子长度与实验材料的长度相近,为10~15个单词。实验材料和填充材料举例见表2。为了保证被试阅读句子,实验材料和填充材料的每个句子后均有一个理解性问题。为方便数据分析,每个实验句划分出三个关键区域:1)关键动词,如表2材料举例中的“heard/ believed”;2)关键名词短语,位于关键动词或“that”之后,如 “the birds/ the woman”;3)解歧区,包括关键名词短语之后的两个单词,如“were killed/ took his”。由于词长是影响自定步速阅读范式中单词阅读时间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对两种偏好条件下实验句的关键区域词长进行了统计检验。其中,名词短语与解歧区的词长为两个单词的词长之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种偏好条件的实验句三个关键区域的词长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s>)。表2 材料举例实验条件 材料举例DO-非歧义 The hunter heard that the birds were killed yesterday 歧义 The hunter heard the birds were killed yesterday 非歧义 The neighbor believed that the woman took his shoes 歧义 The neighbor believed the woman took his shoes away.填充:并列句 We put the toy in a big box and mail it to Mike.填充:复杂主语句 The visitor who came from Taiwan loved this food very much.填充:其他 Even though Jim tried very hard, he got neither of the 程序句子阅读实验在封闭隔音的实验室中进行,使用E-prime软件在17纯屏显示器上呈现刺激,被试距显示器的距离约一米。将电脑键盘上的“F”和“J”键分别标记为“YES”和“NO”。实验采用自定步速阅读实验范式,开始时,首先在屏幕正中央呈现注视点“+”,之后逐词呈现句子,每个单词前均有400ms的空屏。被试阅读完一个单词后按“YES”键,呈现下一个单词。最后一个词呈现完后,会出现“**”,之后呈现理解性问题,被试需要在键盘上按“YES”或“NO”键回答该问题。理解性问题按键回答完后,呈现下一个trial。3 结果1名高容量被试阅读实验中正确率低于80%,2名高容量被试阅读实验中阅读时间低于200ms的单词过多,该3名被试的数据被剔除。参与数据分析的被试共35人,其中高容量被试17人,低容量被试18人。由于实验者在编制程序时的输入错误,一个项目的某个单词该项目在数据分析时被剔除。35名被试回答理解性问题的正确率平均为,其中高容量被试的平均正确率为,低容量被试的平均正确率为,两组被试的平均正确率之间没有差异,T(33)=,p>。理解性问题回答不正确的trial被剔除,错误数据占总数据的11%。然后剔除极端值,极端值数据占总数据的9%。极端值剔除方法为:首先,剔除小于100ms或大于2000ms的数据;然后,剔除平均数±2个标准差以外的数据。工作记忆容量不同的被试在各种条件下三个关键区域上的平均阅读时间见表3。表3 关键区域平均阅读时间(ms),括号内为标准差高工作记忆容量 低工作记忆容量非歧义 歧义 非歧义 歧义DO偏好条件关键动词 408(125) 342(124) 451(235) 442(196)关键名词短语 371(147) 368(155) 422(200) 397(163)解歧区 309(86) 382(162) 387(141) 384(139)SC偏好条件关键动词 405(201) 424(186) 479(208) 451(230)关键名词短语 365(128) 382(136) 419(177) 422(141)解歧区 332(108) 342(137) 373(137) 373(110)对数据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其中被试分析,工作记忆容量为被试间变量,动词偏好和句子歧义性为被试内变量;项目分析,工作记忆容量和动词偏好为项目内变量,句子是否歧义为项目间变量。分析的指标是回答理解性问题的正确率和三个关键区域的阅读时间。 正确率动词动词偏好主效应被试分析显著,F1(1,33)=,MSE=,p<,SC偏好条件下的正确率()显著低于DO偏好条件();项目分析不显著,F2(1,90)=,MSE=,p>。其他主效应及交互作用均不显著。 关键动词阅读时间动词动词偏好主效应被试分析显著,F1(1,33)=,MSE=,p<,SC偏好条件下的阅读时间()显著长于DO偏好条件();项目分析中不显著,F2(1,90)=,MSE=,p>。另外,歧义主效应在项目分析中显著,F2(1,90)=,MSE=,p<;而被试分析中不显著,F1(1,33)=,MSE=,p>。工作记忆容量主效应及各种交互作用均不显著。关键动词上表现出动词动词偏好主效应,我们认为这可能与L2学习者对两种偏好动词的熟悉度不同有关。为了验证这一假设,我们让32名学生对实验句中的动词进行熟悉度主观评定,所有评定者均通过英语四级或六级考试。评定采用5点量表,1为非常不熟悉,5为非常熟悉。对评定结果进行t检验发现,DO偏好动词的熟悉度()显著高于SC偏好动词(),t(62)=,p<。 关键名词短语阅读时间所有主效应及交互作用均不显著(见表4)。表4 关键名词短语阅读时间的方差分析结果变异来源 被试分析(df=1,33) 项目分析(df=1,90)F1 P F2 P偏好 歧义 偏好*歧义 偏好*WMC 歧义*WMC 偏好*歧义*WMC 解歧区阅读时间解歧区的方差分析结果见表5,其中动词动词偏好主效应、歧义主效应、工作记忆容量主效应均不显著;工作记忆容量与其他两个因素的交互作用也不显著。偏好与歧义的交互作用被试分析接近显著,F1(1,33)=,MSE=,p=;项目分析不显著,F2(1,90)=,MSE=,p>。偏好、歧义与工作记忆容量的三因素交互作用被试分析显著,F1(1,33)=,MSE=,p<;项目分析不显著,F2(1,90)=,MSE=,p>。对三因素交互作用进行简单主效应检验,结果发现高工作记忆容量被试加工DO偏好句子时,歧义句条件和非歧义句条件的解歧区阅读时间存在显著差异,歧义句条件下阅读时间长于非歧义句条件,F(1,33)=,p<;而加工SC却并未表现出这种歧义效应。低容量被试在两种偏好条件下均未表现出歧义效应。表5 解歧区阅读时间的方差分析结果变异来源 被试分析(df=1,33) 项目分析(df=1,90)F1 P F2 P偏好 歧义 偏好*歧义 偏好*WMC 歧义*WMC 偏好*歧义*WMC * 由于解歧区方差分析结果中,动词偏好、歧义、工作记忆容量三因素交互作用显著,说明高、低容量组被试的解歧模式存在差异,因此我们对两组被试在解歧区的阅读时间分别进行分析。高容量组被试的解歧区阅读时间方差分析显示:动词偏好主效应不显著,F1(1,16)=,p>;F2(1,45)=,p>。歧义主效应不显著,F1(1,16)=,p>;F2(1,45)=,p>)。偏好与歧义的交互作用被试分析显著,F1(1,16)=,MSE=,p<;但项目分析不显著,F2(1,45)=,MSE=,p>。简单效应分析表明,这一交互作用来自DO偏好条件,歧义句解歧区的阅读时间显著长于非歧义句,F(1,16)=,p<;而在SC偏好条件下,歧义句与非歧义句的解歧区阅读时间相当,F(1,16)=,p>(如图1左)。低容量组被试的解歧区阅读时间方差分析显示:动词偏好主效应、歧义主效应以及偏好与歧义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如图1右)。图1 两组被试的解歧模式4 讨论根据Wilson等(2009)和Dussias等(2008)的研究结果,英语母语者在阅读包含DO、SC两种偏好的动词的暂时性歧义句时,表现出了偏好与歧义的交互作用。具体来说,英语母语者阅读DO偏好动词的歧义句“The elderly woman forgot the address changed a short time ago.”时,由于“that”的省略,导致初始分析时将关键动词后的名词短语“the address”分析为动词的直接宾语,而解歧词“changed”的出现说明初始分析是不合理的,于是加工系统进行再次分析,将“the address”重新解释为宾语从句的主语,于是在解歧区“changed a”表现出阅读时间的延长。而加工SC偏好动词的歧义句“The ticket agent admitted the mistake might not have been caught.”时,由于关键动词“admit”后常常接宾语从句,因此英语母语者初始分析时就将动词后的名词短语“the mistake”解释为宾语从句的主语,解歧词的出现证明这种解释是合理的,因此并未在解歧区“might not”表现出加工困难。本研究结果表明,高工作记忆容量的L2学习者加工第二语言暂时性歧义句时,可以像英语母语者一样,在解歧区阅读时间上表现出动词偏好与歧义的交互作用。因此,高容量的L2学习者可以利用动词偏好信息来加工DO/SC歧义句。DO偏好条件下歧义句的解歧区(如“took his”)阅读时间显著长于非歧义句,而SC偏好条件下则无此效应。低工作记忆容量的L2学习者在解歧区阅读时间上没有表现出动词偏好与歧义的交互作用,说明低容量L2学习者未利用动词偏好信息加工歧义句。另外,低容量被试并未表现出歧义主效应,这说明暂时性歧义句中“that”的省略对于低容量L2学习者来说并无影响。低容量L2学习者未利用动词偏好信息解歧,并不是因为其未习得动词的亚范畴偏好信息,因为所有低容量被试均参与了偏好评定任务,实验材料中的24个关键动词习得情况较好。低工作记忆容量的L2学习者在解歧区则并未表现出偏好与歧义的交互作用,说明其无法利用动词偏好信息来加工歧义句。然而,根据句子阅读理解的正确率来看,低容量的学习者也能理解句子的意义,那么低容量的学习者是如何加工歧义句呢?这一现象可以用浅层结构假说来解释。浅层结构假说(Shallow Structure Hypothesis)认为,习得年龄较晚的L2学习者的句法加工与母语句法加工存在本质上的差异,晚期习得的L2学习者,即使其第二语言熟练程度很高,或者其母语与第二语言相似性较高,在加工复杂句法结构时也无法达到母语句法加工的水平,其根本原因是L2学习者的语法知识不够完善,因此只能依赖词汇、语义等线索来加工L2句法。在本研究中,低容量的学习者虽然无法利用动词偏好信息加工歧义句,但其句子阅读理解的正确率并没有随之降低。这可能是因为,在句子理解的过程中,由于低容量学习者的工作记忆容量有限,无法在提取词汇语义的同时,对句子动词的亚范畴信息进行加工,因此仅靠将句子各成分的语义信息来达成对句子意义的理解。这一假设在研究结果中得到了验证。低容量的L2学习者不仅没有表现出动词与偏好的交互作用,而且并未表现出歧义效应。由此可见,歧义动词之后是否有“that”,对其加工句子并无影响。众所周知,句子中的单词可以划分为内容词和功能词。内容词如名词、动词、形容词,主要提供理解句子所需要的语义信息,而功能词包括介词、连词等,主要提供句法信息。“that”为连词,属于功能词的范畴,包含着句子理解所需要的句法信息。根据浅层结构假说,我们可以推论,低容量的L2学习者之所以未表现出歧义效应,是由于其句子理解过程中,主要提取各内容词的语义信息,而忽略了功能词中包含的句法信息。本研究中实验材料中,大多数句子仅提取内容词的语义信息,即可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例如,句子“The hunter heard that the birds were killed yesterday morning”后的理解性问题为“Were the birds dead?”,L2学习者若仅提取“hunter”、“heard”、“birds”、“killed”等内容词中包含的语义信息,而忽略“that”所包含的句法信息,也能够正确回答理解性问题。本研究结果与Dussias等(2008)研究的结果相一致。如前文所述,Dussias等(2008)研究中,高熟练程度的L2学习者对于已经习得了亚范畴偏好信息的动词,可以利用其偏好信息加工暂时性歧义句。虽然本研究中的汉英双语者的英语熟练程度并没有Dussias等(2008)研究中的西班牙语-英语双语者高,然而当其工作记忆容量较高时,却可以表现出与Dussias等(2008)和Wilson等(2009)研究中的英语母语者类似的动词偏好与歧义的交互作用。由此可见,工作记忆容量的高低决定了L2句法加工者能否利用动词偏好信息进行句法加工。第二语言句子加工领域,前人发现的影响L2句法加工的因素主要有第二语言的习得年龄、熟练度以及母语经验。而个体的认知能力(如工作记忆容量)对第二语言的句法加工是否有影响,不同研究者的观点不一。本研究首次考察了L2学习者工作记忆容量的差异对L2歧义句法加工过程中动词偏好利用的影响,从结果来看,工作记忆容量对L2句法加工是有影响的,这与Dussias等人(in press)、陈宝国和徐慧卉(2010)、Havik(2009)等研究的结果一致。总之,本研究的结果发现,高容量的L2学习者在加工工作记忆负荷较低的英语歧义句时,可以利用动词的亚范畴信息来解歧。而低容量的L2学习者在句子理解时,可能无法利用多种信息,而更多依赖提取词汇的语义信息来达到对句子意义的最后理解。因此,L2学习者的句法加工是受其工作记忆容量影响的。5 结论工作记忆容量是影响第二语言学习者能否利用动词偏好信息加工暂时性歧义句的重要因素。工作记忆容量较低的L2学习者虽然习得了英语动词的亚范畴偏好信息,却无法利用这种信息来加工英语歧义句。而工作记忆容量较高的L2学习者能够利用动词亚范畴偏好信息加工歧义句。参 考 文 献陈宝国,徐慧卉. 2010. 工作记忆容量的差异对第二语言句法歧义句加工的影响. 心理学报. 42(2), 185–, H., & Felser, C., 2006a. Grammatical processing in language learners. Applied Psycholinguist, 27, 3–42.

护理心理学的研究 方法 护理心理学研究,既遵循心理学研究的规律,又兼有医学研究的特征;既与所有学科研究具有相同原则,又独具自身学科研究的专门特色。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护理心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护理心理学论文篇一: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积极心理学理念的应用 摘要: 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上的重大创新,与传统心理学研究的范围和研究重点存在差异。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引入积极心理学理念,创新 教学方法 ,体现护理教学的积极方面,培养护生的人文精神和积极心理素质。基于此,首先对积极心理学理念与护理心理学的概念和发展概况进行阐述,进而对积极心理学理念在临床护理中、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讨论,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理念;护理心理学教学;应用 积极心理学是一项心理学领域上的革命,为我们揭示了与传统心理学不一样的心理状态,是利用心理学为主要研究手段研究人类道德和力量的积极心理学思潮[1—2]。护理心理学是以护理情境及个体相关作用为主要出发点,对心理活动产生和发展的规律进行研究的学科。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应用到护理心理学教学中,可从积极的心理角度进行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 1积极心理学理念与护理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理念 积极心理学(PositivePsychology)的产生以2000年一篇题为《积极心理学导论》的论文为标志[3—4],在传统心理学的基础上,开辟了新的积极的研究方向,是一场心理学革命。积极心理学更加注重采用科学的方法对幸福感进行研究,以积极的角度研究人类的心理品质,关注人类的心理健康,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积极心理学在研究方法上,不仅吸取了传统主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同时,融入人本主义中的 经验 分析法和现象学方法,这使积极心理学在产生初期就受到心理学界的广泛关注。此外,积极心理学更加注重实证的应用,但这并不代表积极心理学排斥非实证的研究方法。综合来看,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实验法、调查法、实证法、经验分析法、访谈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为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涵盖多方面,主要包括积极主观体验研究、积极人格特质研究、积极社会环境研究。首先,积极心理学关注的重点在于改善个体对待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态度,使个体在各时期的态度趋向积极的发展方向。针对过去,主要研究对过去生活或过往的积极体验;针对现在,主要研究对现在生活幸福指数和快乐指数的积极体验;针对未来,主要研究对未来生活乐观、希冀的积极体验。其次,积极的人格特质需要以积极心理学为主要基础,究其根本原因,积极心理学的前提理论假设为个体的自我管理性、导向性和适应性。此种人格特质是通过个体对现实能力和潜在能力的激化,当激化的能力演变成为一种特定的工作方式后,随之则形成了积极的人格特质。最后,良好的、积极的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对于个体一生的发展极其重要,可帮助个体实现健康成长和自我目标。而周围环境充满消极因素,将会导致个体出现不健康的情感成长方式和行为模式,影响个体心理的长期发展。积极心理学不仅继承了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心理学的核心价值观,更是对心理学上不足和缺陷的弥补。积极心理学不仅仅提供信息,更多的是对信息进行转变,覆盖的信息少一些,揭示你的内心就多一些。传统心理学研究心理上的负面情绪,向人类展示了人类个体的缺点、病症以及个体存在的内在缺陷,但却很少对人类的潜能和优点进行解释。在传统心理学的影响下,人类似乎将自身限定在合理活动范围中的黑暗、卑劣区域。而积极心理学更加注重对人性的积极方面进行研究,更加强调对人性的价值和优点进行研究,兼顾社会个体和社会等多个层面,在积极心理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护理心理学 护理心理学是以护理情境及个体间的相互作用为主要出发点,对特定护理情境下社会个体心理活动的发展和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的学科。护理心理学是护理工作中的主要分支,不仅包括对患者的心理活动规律进行研究,同时也需要对护理人员的心理活动规律进行研究。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护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带动了护理工作的进步和发展,护理工作内容也逐渐从单纯的生活护理逐渐发展成重视专科护理和心理咨询的护理体系。 2积极心理学理念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护理人员中应用积极心理学 临床护理是一项繁杂的工作,部分护理人员在职业生涯中易出现职业倦怠,甚至会在心理上出现 离职 的倾向,使其自身处于不利的职业处境。而从另一层面来看,护理人员对自身职业形成正确的认知,并从职业自身所得的满足感和幸福感为出发点,可让护理人员更加珍惜护士这份职业,缓解护理人员的职业倦怠感。有研究显示,引导护理人员在职业生涯中,了解职业更多的益处,得到职业获益感,则可逐渐增强护理人员与职业间的情感,激发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使护理人员的留职意向更为明确。积极心理学家还发现,乐观的心态也同样可以习得,通过学习并掌握乐观的心态,可有效避免护理人员在繁重工作压力下产生的抑郁、悲观情绪,大大提升了护理人员的健康水平和职业幸福感。由此可见,对护理人员实施积极的心理干预和暗示,对护理人员的心理状态及职业素养均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护理人员若能在工作中注重对职业心理健康和心理状况的评价,则可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改善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 心理护理中应用积极心理学 随着人们对心理因素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和广泛关注,心理护理也逐渐成为临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且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传统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单一地修补问题已难以满足人类个体对幸福的获得和谋取。在积极心理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积极心理学指出,缓解痛苦和建立幸福感是两个独立的个体,但两者充分结合、相辅相成则视为完整的心理学,即,既可缓解痛苦,又可增进幸福感。在临床心理护理评估中,护理人员不仅需要对患者的消极体验进行收集,更要对积极的、充满幸福感的体验进行搜集并用于评估。护理人员需以真诚的态度、真实的方式对患者的创伤和痛苦进行评价和探讨。应用积极心理学进行评价后,可从患者主观上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和情绪,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恐惧、不安等负面情绪,使其积极配合临床治疗,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护理人员需从患者积极心理品质的缺失部分来认知患者的心理问题,并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方法和心理护理计划。通过在临床上对患者实施积极心理学干预,可起到缓解患者痛苦、增强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 3积极心理学理念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护生的职业情感和职业品质 对于护生而言,护理教师的言谈举止、人格魅力均会影响护生对护理工作的态度和专业想法,更是对护生日后从事护理工作起到一定的榜样性作用和示范性作用。因此,护理教师需要拥有良好的、科学的、积极的工作价值观,以稳定护生或临床实习护生的职业价值导向。对于护理这一职业而言,职业态度与年资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而护生的职业态度将会影响护理事业的稳定和发展。作为护理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时,可采用情感教学法充分调动护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加护生对护理工作的热爱程度,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和自觉性。随着护理模式的不断转变,护生队伍不仅仅包括女性护生[5—6],同时,也扩充了大量的男性护生。相对于女性护生而言,男性护生对护理专业的认知、 思维方式 及行为方式均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护理教师要加强与男性护生的交流和沟通,了解男性护生的思想动态,并以欣赏的目光看待男性护生。同时,护理教师还可将自身的护理工作经验介绍给护生,让护生真切地感受到身为一名优秀的护理人员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和心理素养。通过多样化教学,护理教师要让护生明确:一名优秀的护理人员不仅需要准确掌握专业知识和护理常识,更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只有将精湛医术与积极的心理素养充分结合,方可延长护理职业生涯。此外,护理教师还可用社会上的积极典型为教学案例,通过教学,让护生更加了解心理护理的重要价值,增加护生的职业认同感、自豪感和归属感,从而形成更加稳定、牢固、积极的职业心理和职业态度。 体现护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对于护生而言,护生对护理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更感兴趣,但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的观点和理论相对较为抽象、枯燥、乏味,且现阶段的教学模式仍处于单方面灌输的状态,忽略了将护理心理学理论与临床护理实践相结合。在护理心理学中应用积极心理学,更加注重培养护生积极的情绪和心理,在日常交往中更加注重保持乐观心态、主观幸福感等,避免护生对周围事件和环境的被动体验,极大改善了护生的应激反应,加强护生的健康心理管理,更加注重体现护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和重要作用。此外,在课程教学中,应综合危机干预的相关知识点,对护生进行生命 安全 教育 ,鼓励护生对生命的意义进行积极探索。同时,也指导护生如何应对护理工作中出现的突发事件,切实保障自身及患者的人身安全。 强调社会服务和人文关怀 随着医疗技术和医疗理念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医学中人文关怀精神和社会服务功能愈发重视。积极心理学在护理心理学中的应用目标之一就是寻求人类个体的人文关怀和终极关怀,但目前护理教学中仍然忽略了对人文关怀和终极关怀的教学,单纯重视医学技术的教育。在此种情况下,护生对护理工作的认知则成为重视对疾病的护理和治疗,忽略对患者的护理以及护患间的沟通和交流[7—8]。在这样的培养模式下,护生在临床工作中缺乏人文知识,增加了护患矛盾发生率。针对此种情况,护理教师在教学中更应重视对护生的情感教育和人文关怀教育,充分贯彻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原则和人文关怀理念,并将人文关怀应用到护理估计、护理诊断、护理计划、具体的护理实施及评价过程中,体现积极心理学的重要价值。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引入积极心理学,不仅实现了护理学和心理学理论的相互对应,同时也符合培养护理人员的各项目标和人文关怀精神。总之,在护理心理学中应用积极心理学,对提升护生的职业技能、专业素质、心理素质和主观积极性均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可促进护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嵩,李英.积极心理学在现代护理及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4,(11):46—47. [2]高明.积极心理学理念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4(3):111—112. [3]刘振兴,潘书波.积极心理学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18):108—109. [4]齐越,秦杰,方伟,等.积极心理学干预对提高消化道溃疡患者主观幸福感的效果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2013,11(12):32—35. [5]吕薇,孟丽娟,王慧捷.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的大学生心理素质训练课程体系的构建———以护理专业为例[J].滨州职业学院学报,2013,10(1):22—25,39. [6]雷美英,李红政,王创,等.积极心理学理论与方法在部队心理服务中的应用[J].华南国防医学杂志,2013,27(4):287—289. [7]吴静,刘薇群,沙莎,等.心理学积极力量测评工具在护理领域应用的现状与展望[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3,30(4):34—37. [8]张芳,陈剑苹,何林丽.积极心理沟通模式教育对中专护理实习生社交回避及苦恼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20(5):592—594. 护理心理学论文篇二:循证护理心理健康论文 1资料与方法 临床资料 将2011年11月至2013年3月就诊的50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5例,其中男14例,女11例;年龄33~75岁,平均(±)岁;眼压~,平均(±)kPa; 文化 程度:小学4例,初中13例,高中6例,大专及以上2例。对照组25例,其中男13例,女12例;年龄33~75岁,平均(±)岁;眼压~,平均(±)kPa;文化程度:小学3例,初中12例,高中6例,大专及以上4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眼压、文化程度等临床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具有可比性。 方法 对照组采用眼科围术期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具体护理 措施 如下: 循证问题 在以护士长为组长的EBN小组集体讨论下,确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焦虑”“抑郁”和“睡眠质量”等作为本研究的循证问题。 循证支持 在万方数据资源、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等数据库中输入上述循证问题,查阅近5年内国内研究的相关文献资料,并在PubMed、HighWirePress查阅外文资料,寻找文献支持。 循证评价 小组成员仔细研读文献资料,外文资料请本科室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帮助审阅,指导小组成员评价国外研究实证, 总结 国内外最佳研究资料,并结合科室护理实践经验,客观评价实证的可靠性、真实性、科学性,优选最佳护理实证。 循证应用 根据最佳实证,结合护理经验和患者具体病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①病情护理:术前遵医嘱给予降眼压药物治疗,术后严密观察眼滤过泡和前房形成、瞳孔大小和位置、房水等情况,每天测量眼压,给予糖皮质激素和高渗液脱水,促使前房形成。术后第4天起行眼球按摩(手指沿下睑表面向眼球间断施压,或在上睑交替按压眼球),加速房水排出。②心理护理:真诚、微笑、热情地接待入科患者,减轻患者对陌生环境的紧张、焦虑、恐惧等。根据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病情等评估患者的心理健康、认知水平等,告知手术、麻醉的简要过程,缓解围术期紧张、焦虑、恐惧、抑郁等负性情绪。组织康复病友现身说法,打消患者心理顾虑,鼓励家属给予家庭情感和生活支持。③睡眠护理:强化基础护理,给患者睡眠提供良好的病房环境,术前不喝咖啡、浓茶,保持心情平静、放松,听舒缓音乐,温热水泡脚,睡前饮杯热牛奶。夜晚护理巡视或治疗,避免声响过大,灯光尽量柔和等。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护理前(入科后1天)、后(出院前1天)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变化,记录2组改良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评分变化,总分10~50分,≥23分表示睡眠障碍,睡眠质量与评分成反比。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 2结果 心理健康 SAS、SDS评分护理前2组均较高,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护理后2组明显降低(P<),且观察组降低较对照组显著(P<)。 睡眠质量 SRSS评分观察组护理前为(±)分,护理后(±)分;对照组护理前为(±)分,护理后为(±)分。SRSS评分2组护理后均明显降低(P<),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 3讨论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是小梁网被虹膜堵塞,发生粘连导致房水循环受阻,眼压升高压迫视神经,产生相应临床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可致盲。文献表明,患者神经质倾向的性格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睡眠是人体新陈代谢的生理需求,不仅恢复精力,而且亦能提高免疫力,促进术后康复。循证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理念的延伸,其通过批判性思维探寻最佳护理方案,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我们针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护理”“焦虑”“抑郁”和“睡眠质量”等循证问题查阅文献资料,EBN小组集体讨论、总结最佳护理实证,结合科室护理实践经验,并充分考虑患者的心理、精神、社会、病情等综合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表现为观察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不良心理的改善客观上有利于睡眠质量的提高,同时采取个性化的睡眠指导,促进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 4结语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能显著改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睡眠质量。 护理心理学论文篇三:情境教学法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传统的护理心理学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情境教学法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 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就是教师合理地为学生创设情境,并让学生无意识地融入到护理心理学教学情境中,有意识地进行学习。情境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方法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情境教学法注重学生的情感变化,打破了传统教学方法中的条例,在教学中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从科学的角度来分析,人们的右脑用来分析形象事物,左脑用于分析抽象事物,情境教学法就是在心理学以及生理学的基础上应运而生的,学生在课堂上通过情境感受展开想象,增强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这样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大脑,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情境会和学生的情感交融,进而提高护理心理学课堂教学效率。情境教学法的教学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其中 故事 化是最主要的情境教学方法。 2 情境教学法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对策 情境导入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过于注重护理心理学理论知识的讲解,忽视了护理心理学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相关专业的学生实践能力相对较差。情境教学法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也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动手的机会,进而提高了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在情境教学法下,教师必须做好教学准备,好的开端十分重要,在一节课程开始时,如果教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才能真正参与其中。护理心理学教师可以设置新颖的标题,激起学生想要探索的兴趣。 案例:教师在讲解“现场急救”知识之前,首先为大家讲了一个真实的故事:“2014年某国家举办动物表演活动,一头狮子在表演中被驯兽师激怒,随后咬伤驯兽师并冲出表演栅栏,咬伤了几位观众,最后逃走。如果你们当时正在观看表演,在120未到现场之前,你们能为伤者做些什么呢?”这个小故事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引入了教学内容,教师随后又提出问题:“在急救护理中应该先保护伤者哪个部位,为什么?”通过再次提问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心中存在疑问,希望能在课堂中找到答案。在情境教学法下,学生不仅可以学到教材内基础性的知识,还可以开拓眼界,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创设情境 护理心理学教师要在课程开展之前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合理地进行情境设计,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在情境教学法下,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教师要合理地选择教学方法。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被动地进行学习,学生无法参与到教学中,教学效率低下。情境教学要求学生必须参与到护理心理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还要把 学习方法 传授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主性学习,而不是被动学习。二是教师要合理地插入案例,创造情境。在护理心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讲解临床病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临床病例均来源于实际生活,是人们经常遇到的现象,这就把课堂知识和生活紧密连接在一起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适当地举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复习学习过的知识,也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教师也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小组成员结合所学内容进行实际表演,并在表演过程中分析自身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在情境教学中,教师要多和学生进行沟通交流,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了解学生的情感变化。 调动积极性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先听讲,然后练习,这样不仅无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长时间被动的学习,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在情境教学模式下,护理心理学教师需要做好课前准备,搜集教学所需要的材料,设计情境台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通过网络等途径查找相关资料,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开拓眼界。情境教学法下,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意识,进而增强班级凝聚力。护理心理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而相关专业的学生缺乏实践经验,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理论教学无法和实践教学结合在一起。情境教学模式下,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举例子等方法让学生参与其中,亲身体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总结 在护理心理学课程结束之前,教师可以根据思维模式将教学内容绘制成完整的思路图,如果学生 学习态度 认真就可以记住教师所讲解的内容,在教师总结的过程中跟着教师的思路复习所学过的内容。比如:在教师讲解完“微循环病理”知识以后,可以绘制以下思路图,持续缺氧-乳酸增多-血管扩张,血管依旧保持收缩状态。通过以上改变患者的表现体现为以下几点:一是活血量在逐渐减少。二是器官内部供血量逐渐减少。三是器官功能降低。在总结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不能一个人进行分析总结,教师要合理地提出问题,并让学生分析,学会独立解决问题。 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护理心理学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对教学效率有很大影响。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认识到加强教师培训的重要性,加大教师培训方面的资金投入。教师培训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派遣教师外出学习;另一种是邀请专业人士来院举办座谈会,教师可以相互交流经验,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文化素养。高职院校还必须在教师内部设置奖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教师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对表现不佳的教师进行适当地惩罚。 3 结语

实验类心理学毕业论文

普通心理学论文3000字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及其影响下的精神功能和行为活动的科学,以下是我收集的普通心理学论文3000字,欢迎查看!

摘要 :当前,地方高校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实践能力较差,满足不了用人单位的需求。为此,必须提升高校心理学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本研究利用研发的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对该专业实践教学情况进行质量评估。结果表明,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总分并不高,在四个维度中,实践教学过程评分最低,而实践教学效果评分最高。另外,实践教学评分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但年级差异显著,其中,大三学生的评分明显低于大二学生。突出专业实践能力培养,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和实践基地建设,优化专业实验教学体系,探索实用的实践教学,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走出低水平徘徊困境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能力;实践教学

当前,我国不少地方院校培养的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生实践能力不足,岗位适应较慢,满足不了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有研究指出,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陈旧,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很不协调,其中专业定位和培养目标不明、课程设置不合理和教学方法陈旧落后、师资缺口和师资实践能力缺失是当前专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1]。另有研究认为,目前应用心理学专业仍然以理论传授为主,实践教学没有得到真正的重视,许多地方高校的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尽管把实践环节写进去了,但介绍相当笼统,一些实践活动并没有实际开展,而有些常规性的实践环节,如见习、实习等,虽然定期实施,但组织不力,缺乏有效的督导、评估,致使实践教学收效甚微,甚至有名无实[2]。

此外,一些调查发现,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师的实践技能不足是妨碍该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瓶颈,聘用和培养双师型教师是今后该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目标[3]。鉴于当前地方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现状,通过实证调查了解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具体问题,探索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对地方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采取整群抽样对平顶山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2013级和2014级全体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83份,有效回收83份,有效回收率100%。其中男生24名,女生59名;大二学生40名,大三学生43名。

(二)研究工具

研究采用《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评价问卷》,该问卷为自编问卷,包括四个一级指标:实践教学环境评价、实践教学条件评价、实践教学过程评价、实践教学效果评价。其中,实践教学环境评价有两个因子(二级评价指标),即实践教学目标和实践教学态度;实践教学条件评价有两个因子(二级评价指标):实践教学师资力量、实践教学物化条件;实践教学过程评价有两个因子(二级评价指标):实践教学计划与安排、实践教学实施方式;实践教学效果评价有两个因子(二级评价指标):学生综合素质、各方面评价。

(三)数据处理

采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与统计处理。统计方法涉及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

二、结果与分析

(一)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评价结果

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对本专业实践教学所做的评价均分为,其中,实践教学环境(权重21%)权重后均分为,实践教学条件(权重27%)权重后均分为,实践教学过程(权重29%)权重后均分为,实践教学效果(权重23%)权重后均分为。上述一级评价指标均分与各自权重的比值由大到小依次为:实践教学效果()、实践教学环境()、实践教学条件()、实践教学过程()。通过上述学生评价可知,平顶山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总分并不高(),在四个维度中,实践教学过程评分最低,而实践教学效果评分最高。实践教学过程评分最低,可能是因为目前平顶山学院正处于转型发展初期,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意识都亟待提升,实践教学还没有成为专业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的实践教学方法不够灵活,不能随时收集各方面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实践教学计划制订不够详尽合理,教材的适切性较差,实践教学课时比例较低。

实践教学效果从学生综合素质(考研通过率、就业率及各类资格证书获取率)和各方面评价(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评价、教师对学生实践学习的评价、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能力素质的评价)两个维度进行评估。本研究中,实践教学效果相对其他几个一级指标评分更高,可能主要是因为,各方面评价中教师和用人单位对学生学习及能力素质的评价学生不甚清楚,因而从自我肯定的立场出发,学生宁愿认为教师和用人单位对自己的学习和能力素质是较为满意的。另外,就学生综合素质而言,由于2016年平顶山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考研通过率较过去几年有较大增长,加之历年来应用心理学就业率及各类资格证书获取率都较高,因而这一评价指标的评分也较高。

实践教学过程评分较低而实践教学效果评分较高,表明该评价指标体系的效果评价维度在让学生实施评估中,应向学生尽可能全面地提供教师和用人单位对学生实践学习及能力素质的反馈信息,以便于学生做出更客观准确的实践教学效果评价。(二)实践教学评价的性别差异用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对本专业实践教学评价分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这表明,应用心理学专业男女生对本专业的实践教学评价很一致,均认为我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水平不高。

(三)实践教学评价的年级差异

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对本专业实践教学评价的总分及实践教学过程和实践教学效果两个指标的评价分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大二学生的评分均高于大三学生。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实践教学环境和条件一般与硬件关系更为密切,客观性强,因而这方面的评价在年级间的差异不显著。但实践教学过程及效果相对而言与人的心理感受和所获得评价信息有关,大二学生在大一时开设的心理学专业课程很少,因而到大二接触到较多的心理学必修课程时,自然会感到眼界大开,心理学知识扑面而来,觉得心理学的殿堂好大、好神奇。

另外,大二学生对实践教学的含义和意义也许没有大三学生理解得深刻,因而会给本专业实践教学给出较大三学生更高一点的评价。而大三学生已经学过了较多的心理学核心课程,对心理学的理论知识掌握明显较大二学生更多,但由于实践机会少,对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人才测评与人力资源管理缺乏实践经验,不知道在现实中如何恰当而有效地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因此他们对学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评价,尤其是对教师的实践教学过程和效果评价显著低于大二学生的评价。

三、改革实践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地方院校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水平较低,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养成。为提高该专业实践教学质量,本研究从实践教学环境、条件及实施过程入手,就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实践基地、教学体系、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提出如下建议。

(一)制定以实践能力为导向的培养方案

培养目标是实践教学环境的核心所在,对人才培养起着导向、引领、调节、激励等重要作用。教育部对本科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教育、工程设计、工商企业、医疗、司法、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教学、管理、咨询与治疗、技术开发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据此,应用心理学专业培养方案应以实践能力为导向,强调专业建设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科发展的进程[4]。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主要有五大方面:课程实践、专业技能实践、创新实践、社会实践和毕业实践[5]。

培养方案要突出全程实践教学这一课程实施理念,从大一到大四,要明确各阶段实践能力培养的具体要求。课程方面,在重视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应加大专业训练力度,基础理论与实践训练并重。心理学专业技能培养除了开设实验心理学、心理咨询技能训练、心理诊断与评估、人才测评、心理危机干预等课程,还可以通过定期举办心理情景剧大赛、朋辈咨询、校外心理辅导等活动,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实践方面,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主动参与任课教师的课题研究,促进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心理学理论和科研方法应用到实际的创业活动和科研活动之中,积累创业和科研经验[6]。

(二)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和实践基地建设

师资队伍是实践教学条件中的人力因素,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任教师队伍是有效开展实践教学的首要条件。当前,提升教师实训指导能力,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7]。一方面,要重视“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和聘用;另一方面,要鼓励教师进修学习,不断拓展知识、技能结构,成为“双师型”教师。建设高素质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管理部门需探索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心理学专业教师提高学历层次,到心理学专业实力强大的名校和研究机构访学、进修;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科研活动;有计划地邀请心理学领域有影响的名校专家、学者来校做学术报告,不断开阔教师视野。实践基地是实践教学重要的物质条件,作为学生稳定实习的平台,实践基地的建设和利用对大学生实践能力训练和培养意义重大。学校在重视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同时,要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8]。

校外实训基地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建设应遵循产学研相结合的原则。可以选择从幼儿园到高中各学段的学校作为实训基地,从而便于应用心理学专业学生对个体心理发展进行纵向了解,同时,高危人群集中的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企业、消防、公安、监狱等单位也是较好的选择。

(三)优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索实用的实践教学方法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和实践教学方法改革是实践教学过程评估的关键所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主要内容就是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和方法创新。优化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就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其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构建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9]。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必修课程大都具有很强的实验性,因而实验教学在应用型心理学人才培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优化应用心理学实践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优化专业实验课程体系[10]。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实验课程体系由基础实验、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应用性实验四部分构成。其中,实验心理学是实验课程的基础和核心,应紧紧围绕实验心理学建设基础实验课程、精选教材,突出课程的先进性、实践性和研究性[11]。

当然,优化实践教学体系,也要重视普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等验证性实验课程,以及心理咨询与治疗、临床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等综合性和应用性实验课程的建设。此外,见习、实习及毕业论文(设计)也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就要做好学生见习、实习的方案设计及实施过程中的监督、指导和调整,加强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分层责任管理。在毕业论文(设计)的管理上,既要进一步规范毕业论文(设计)的形式,更要重视毕业论文(设计)内容的科学性以及研究方法选用的适宜性,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质量,使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过程中掌握资料收集、文献综述、研究设计、结果分析等环节的关键技术与注意事项。

教学方法的改革要坚持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指导思想,从应用心理学专业课程建设目标和实际出发,着力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启发和引导学生的心理学专业思维。鼓励教师灵活运用角色扮演、直观教学、案例教学、现场观摩、小组合作、自主探究、讨论交流、实验演示、情境体验等教学方法,探索适合所授课程的实用有效的实践教学模式。在理论课程教学中尽量树立主体参与性、实践实用性的教学观念,使理论讲授与现实实践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积累实践经验,获得实践技能。学生应用实践能力的提升是应用心理学专业存在和发展的生命。为此,应用心理学专业教师必须切实转变人才培养观念,树立实践能力本位的教学新思维,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培养更多的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需要的心理学专业优秀人才。

摘要 :射击运动作为一项重要的体育运动,通过心理学的融入,可以提高射击运动员的心理素养,为运动射击项目的优化提供稳定保证。文章在研究中,对运动心理学在射击运动中的运用进行了系统性研究,旨在全面提升运动员的心理素养,促进射击运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运动心理学;射击运动;运用分析

射击运动作为一项体育项目,与心理因素有着紧密的联系,其要求射手具备稳定性、持续性以及协调性的运动技能。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射击运动员的成绩不仅与运动员的专业水平有着一定的关联性,而且也与运动员的心理素养有着一定的联系。所以,在射击运动的过程中,需要在提升运动员专业技术能力的基础上,进行运动员心理的稳定调节,充分发挥出心理学在射击运动中的基本作用,使运动员时刻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为其综合能力的提升提供稳定支持。

1、运动心理学的分析

对于运动心理学而言,其作为一种研究运动员心理活动的`学科,主要包括了目标的制定、动机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技术水平的强化等。通过定期的心理训练,可以提升运动员的运动心理。对于心理训练而言,其作为心理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心理训练的过程中包括了放松技术、表象心理以及信心建立等内容。第一,放松训练对于射击运动员而言,在其运行心理形成中占据着较为重要的作用,可以缓解运动员紧张、焦虑的心态,降低运动员肌肉紧张发生的概率,使运动员在一种轻松的环境下完成训练。第二,表象心理,主要是对运动员动作、事件的重复,使运动员在日常训练目标设计的状态下,达到训练的目的,这是一种较为有效的心理训练环节,

而且,在对动作心理训练的过程中,可以实现训练的有效强化,提升运动员的下意识反应。第三,在运动员运动心理因素分析的过程中,信心对运动员心理素养的提升较为重要,通过信心的强化,不仅可以使运动员在训练以及技术掌握的过程中得到肯定,而且也可以切实进行目标的强化分析,并在训练技术评价标准确定中,可以使运动员形成强烈性的目标,为其综合素养的提升提供支持[1]。

2、心理训练在射击运动中的运用原则

进行不同训练环境的训练

在射击比赛竞技项目设计的过程中,对环境的要求相对较高,当环境发生变化时,会对运动员的心理因素造成一定影响。在实际训练的过程中,很多射击人员只是适应自己经常训练的场所,如果场地发生变化之后,会对运动员的精神造成压力。所以,射击运动员需要在不同环境中进行训练,例如:不定期地进行转场训练,尝试在不同的环境与室温下,与其他队的队员打有成绩要求的考核,通过在有成绩要求的训练对自身紧张情绪的适应、熟悉、调控这一过程,降低心理压力。通过不同环境的营造,可以使运动员对外界的变化进行合理掌握,降低心理压力,为其竞技状态的提升提供支持[2]。

参加不同方式的实际比赛

对于射击运动员而言,其射击水平是通过不同的训练以及长期比赛所积累的。一些运动员由于赛场经验不足,在比赛过程中容易出现肌肉紧张以及情绪慌张的情况,因此,在日常训练中要通过规范的射击动作来强化动作的熟练性,还要对考核、比赛进行分析和总结,以便提升运动员的实践经验,使运动员的信心得以提高,在任何比赛中可以发挥出正常水平。在日常训练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这一问题,通过规范性射击规范及不规范比赛项目的分析,提升运动员实践经验。而且,在比赛经验总结及分析的过程中,需要为运动员提供不同的实际比赛方式,提升他们的运动技能,使射击运动员提升自信心,在任何比赛中都可以发挥出正常的水平。

3、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的措施分析

强化训练的技术分析

对于射击运动员而言,在其训练的过程中要求其具有较高的稳定性。但是在一些年轻运动员技能训练的过程中,由于他们的个性差异,导致适应能力相对较差,在训练的过程中存在着怕吃苦的现象,所以,在这种背景下,需要强化运动员的训练能力,提升运动员的心理素养,使他们在训练的过程中,不断克服困难,并做好心理教育工作,加强运动员的运动心理,使他们的运动思维得到激发[3]。

构建心理障碍训练法

在运动员心理素质分析的过程中,教练员要对不同的运动员进行差异性分析,在射击训练的背景下,运动员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在比赛中不能很好地集中注意力,出现了很多运动员会由于自身原因造成比赛失败。因此,在日常训练的过程中,需要教练人员构建心理障碍训练方式,使运动员珍惜每次训练以及比赛的机会,并在不断训练的同时强化自身心理障碍克服能力,使运动员的专业技能得到稳定提升。

构建自我控制训练法

在现阶段射击运动员日常训练的过程中,运动员需要及时认清自身的训练状态,良好的运动状态以及不好的运动状态都是由运动员自己所控制的。如果在比赛的过程中,良好的训练状态占据了运动员的整个训练过程,也就使运动员形成了正确性的运动心理,提高了比赛成功的概率。如果在比赛的过程中,不好的状态占据着运动员的心理,在其比赛的过程中不能更全面地分析干扰因素,导致其克服困难的心理状态相对较弱,也就会在最终程度上造成比赛的失败。因此,在日常训练的过程中,运动员需要不断强化自我控制能力,通过训练能力的不断提升,调整状态,实现运动员运动心理的稳定强化。

强化运动员对心理训练的科学性认知

在现阶段射击运动项目设计的过程中,心理训练是较为独特性的训练方式,通过心理训练可以保证运动项目设计的周期性开展,所以,在现阶段运动项目构建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内容:第一,对运动员进行基本心理机能的稳定训练,实现运动员比赛适应能力的有效培养。

第二,射击专项的心理训练课程,例如:在运动训练的过程中,需要对运动员比赛之前的心理状态进行全面性分析,从而使运动员的心理能力有全面提升。第三,训练项目的难度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对训练项目的合理优化,保证训练计划的科学性及合理习惯。第四,在日常训练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关注运动员的专业技能,而且也应该关心运动员的心理调节能力,使运动员在训练以及比赛的过程中,时刻保持良好的运动状态。第五,制定科学、合理的比赛方案,通过运动员比赛过程以及不良心理状态的提出及分析,进行有效设计方案的构建,使运动员的专业技能得到综合提升。第六,在日常训练中,可以让运动员选择一个固定的目标,对目标进行仔细观察及分析,通过强化记忆,进行射击训练,使运动员的记忆能力以及训练技能得到综合性提升[4]。

4、结语

总而言之,现阶段运动心理学在射击运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强化射击人员的稳定性以及精度性特点,使其在时间长、弹数多训练的背景下,提升自身的时间感和空间感,强化运动心理素养,使运动员在日常训练的过程中,不仅提高自身的专业射击能力,而且也可以提高自身的运动素养。因此,在现阶段射击运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注重运动员运动心理的培养,强化对运动员的心理干预能力,实现射击运动项目的综合性提升。

参考文献

[1]任波.运动心理学在射击运动中的应用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16):251.

[2]葛焕生,刘伟.心理训练在射击运动中的重要性分析[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2(3):62-63.

[3]吴斌.基于心理干预射击运动员损伤防护体系的构建[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2(6):111-113.

[4]李四化,张力为.中国文学的运动心理学价值探讨——以射击项目为例[J].体育文化导刊,2011(12):65-68.

心理学类论文包含心理问题,心理健康,心理咨询,心理教育相关论文...当前位置:毕业论文网>教育论文>心理学类>心理咨询中助人的基本目标日期:2010-07...

毕业生心理状态与语文复习课结构中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障碍及其消除女大学生犯罪的心理探因及防范对策浅谈心理学_心理学论文论心理的运动规律_心理学论文对当前青少年的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的考察_心理学论文更多: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毕业论文心理实验

心理学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论文题目: 关于中等生心理健康教学

一、课题意义(包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中等生是在班级中成绩中等,平时表现不突出(既不特别优秀也不特别差),也没有突出特长吸引老师、家长注意的学生。单从心理健康教育 这一点来说,中等生是学校家长和老师最需要关注的群体,其原因其实很简单:相对于优等生和后进生,中等生面临的升学压力和精神压力更大。他们是班级的主体,学习 上有一定基础,将来班级升学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他们,所以老师对他们抱有极大的期望,同样家长对这部分学生也怀着极大的期望,往往在有意无意中给他们加压。而他们自己也同样怀着较大的希望,希望自己能不断进步,力争摆脱中等生的位置。为此他们往往表现得十分懂事,学习上特别刻苦用功,甚至废寝忘食。但由于学习基础、方法、能力和先天素质等多方面的原因,往往使得他们的学习效果欠佳,一次次冲击都不能如愿,甚至倒退,最终使他们彻底丧失了信心,把一切失败的根源都归结为一个字:笨,从而产生了严重的自卑心理以及其他常见的心理问题。

更要命的是,这些学生的性格往往内向,平时安分守已,表现良好。所以他们的心理问题更具有隐蔽性,不易被人发现,班主任 老师为其表面现象所迷惑,再加上受“抓两头,带中间”的传统教育 格局的影响,往往没有对中等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引起足够的认识和重视,更谈不上及时的心理疏导,导致这些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有极少数学生甚至发展成为精神病患者。

本论文在学生学习生活中常见的心理状态上,立足于中等生的常见心理问题,对不同性别、年级的中等生进行调查,根据其教师、家长的教育 方法,研究对他们成长的影响,从而找到适合中等生的教育,促进青少年成长。

二、文献综述(包括:1.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 2.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和有待解决的问题 3.本人对所查文献的评述等)

(一)理论渊源及其演进过程:

皮格马利翁效应,也有译“毕马龙效应”、“比马龙效应”,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格布森在小学 教学上予以验证提出。亦称“罗森塔尔效应(robertrosenthal effect)”或“期待效应”。这是一次期望心理实验。他们提供的名单纯粹是随便抽取的。他们通过“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坚定教师对名单上学生的信心,虽然教师始终把这些名单藏在内心深处,但掩饰不住的热情仍然通过眼神、笑貌、音调滋润着这些学生的心田,实际上他们扮演了皮格马利翁的角色。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因此变得更加自信,奋发向上的激流在他们的血管中荡漾,于是他们在行动上就不知不觉地更加努力学习,结果就有了飞速的进步。

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的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儿童的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这种组合方式是相对稳定的,不随情境的改变而变化,它反映了亲子交往的实质。早在 19 世纪末,弗洛伊德就注意到了不同养育方式对孩子的影响,他对父母的角色做了简单的划分:父亲负责提供规则和纪律,母亲负责提供爱与温暖。50 年代,parsons发展了弗洛伊德的观点,并把这个问题与家庭角色及性别特征联系起来,认为女性善于表达,情绪比较敏感,所以适于处理与孩子间的各种关系;而男性指导性强,负责制定规则更好。sears 把这些思想与学习理论相结合,提出了教养方式中的两个重要概念:温暖和控制。baumrind 以此为基础提出常见的三种教养方式:专制型、权威型、放纵型。

(二)国内外对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关于学生教育方式的研究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采取各种方法进行过多方面的相关探索和研究。学生教育方式研究所涉及对象非常宽泛,在年龄段的选择上从以中学生为主,逐渐扩大到小学生 、初中生和高中生以及大学生 。从人群的选择上,研究者选取了正常人,强迫症、神经症、焦虑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社交恐怖症患者,成年罪犯,少年犯,吸毒者等不同的人群探讨教育方式的作用。教育方式研究领域从宏观、笼统走向微观、具体。研究者开始从宏观、笼统的理论上的评述逐步地通过多种实证研究探讨家教育方式对学生发展的各个方面具体的'影响。在学生的应对方式问题上,很多研究表明良好的教育方式与学生积极的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

中等生长期不能收到老师重视及家长的认可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一、孤僻和抑郁心理状态

少数学生抑郁寡言心烦意乱,脑力迟钝,学习感到吃力,学习成绩也一直在中下游徘徊,对未来感到茫然而无信心,忧心忡忡,人际关系很差,不想与人说话。经过调查了解,我们发现,产生这种心理状态都是由各种主、客观因素引起的。其中以家庭变故和教育不当两种情况最为典型,对此,我们必须进行心理矫正。教师要主动找这些学生谈心,通过主题班会、集体活动等方式,有意调动其参与,并告诉他,产生此种环境并非自身的错误引起的,而是家庭和教师错误对待的结果,教育其勇于面对挫折,战胜消极情绪,克服自卑心理,以投入正常的学习生活中去。

二、对抗和逃避心理状态

在管理中,时常发现有极少数学生,长期由于家长或教师对其要求过份严厉,使其感到精神上或自卑上受到伤害,一种情绪上变得烦 躁 、抑郁、狂燥,经常与家长、老师发生激烈冲突,甚至伤人;另一种情况是逃避,诸如离家出走等。这种心理状态产生,主要是教育方法不当引起的。这就是要求家长和教师必须彻底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坚持正面教育,要循循善诱,以情感人,注重平时教育,不要等问题发展到很严重时采取过激行为。同时,要教育和引导学生,按照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来严格要求自己,正确理解校长和教师的良苦用心,使其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认识他人,不致于采取极端行为。

三、焦虑、恐惧心理状态

这种心理状态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紧张的学习压力、社会压力、家庭压力和旧压力等因素引起的。尹某是高二一位女生,学习成绩较好,家长及学校对其期望较高,自己也希望高考时能考出好成绩。于是,她学习非常刻苦,平时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很少有其他活动,也不同学交流,生怕自己学习成绩会掉下来。由于过分的压力,使她成绩反而有所下降。她感到前途无望,整天胡思乱想,神经高度紧张,时常认为有人想谋害她,恐惧不安,经医院检查属轻度精神分裂。诸如类似的例子在高中学生中为数不少,这就给教育者提出了一个重要唯一的出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各种类型的人才,帮助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学校要加大实施素质教育力度,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 负担,使其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三、嫉妒心理状态

嫉妒通俗说法就是所谓“红眼病”,这在学生中相当普遍,尤其在女同学中更是如此。当某些同学因表现好,成绩好,得到老师表扬,同学们尊重时,少数同学则会产生嫉妒心理。譬如想方设法贬低他人的优点和长处,想方设法抹去他人的成果,想方设法算计他从,甚至通过搜集他人的“隐私”将他人思想搞乱,搞臭。他们总希望自己强于他人,而当他们不如别人时,他们会常常因嫉妒而产生敌意。当他们认为不被人喜欢、欣赏和尊重时就气急败坏等。嫉妒心理对学生的正常学习、生活干扰很大,因此,我们必须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具有这种心理状态的人认识到,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命运只能靠自己把握,帮助他们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坚决克服其不良心态。

综上所诉,近年来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从多角度、多层次对教育方式进行过研究。关于教育方式的研究主要是涉及到学生身心发展的各方面,但是对于中等生的关注,就国内而言,还远远不够,特别是在教育事业比较落后的地区。教育是致力于培养大部分未成年人,而不是让少数人受到特别待遇,不论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本研究就是力求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对中等生的教育方式进行调查研究,找出中等生教育方式是否存在特殊性,并分析原因,提出对策,以求能对中等生的教育方式的改进有所帮助。

三、研究进度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确定论文题目 20xx年xx月19日

第二阶段:撰写毕业论文阶段

撰写论文开题报告 20xx年xx月19日~20xx年2月18日。

撰写论文初稿 20xx年2月18日~20xx年3月25日。

撰写论文定稿 20xx年3月25日~20xx年4月22日。

四、参考文献

记忆、注意怎么用问卷做啊,只能实验吧。你见过用问卷来作这方面研究的吗?你可以做幸福感什么的,比如说学习成绩与幸福感之间的相关性研究等等。

以下为本人根据硕士毕业论文的结果写出的一篇研究报告,已投稿。仅作交流参考用,请勿用于发表!!!工作记忆容量的差异对L2动词偏好信息利用的影响摘 要 本研究通过考察高、低工作记忆容量的汉英双语者利用英语动词偏好信息加工英语暂时性歧义句的模式,来探讨工作记忆容量与L2句法加工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高工作记忆容量的L2学习者表现出了类似于英语母语者的加工模式,而低容量的L2学习者则无法像英语母语者一样利用动词偏好信息。结果表明,母语为汉语的英语学习者能否利用英语动词的偏好信息加工暂时性句法歧义句,受到个体的工作记忆容量的影响。关键词 工作记忆容量;L2句法加工;动词偏好;暂时性歧义句分类号1 引言第二语言学习者是如何实时加工句子的?对这一问题的探讨有助于理解第二语言的学习。母语相关研究发现,动词的偏好信息可以影响句子的加工(Clifton,Frazier,& Connine,1984;Garnsey,Pearlmutter,Myers,& Lotocky,1997)。动词偏好(verb bias)是词汇偏好的一种,指的是某些动词虽然可以出现在多种句法结构中,但是出现在某种句法结构中的概率更大。例如,动词“read”的后面虽然可以接宾语从句(如例句1),但更多情况下接直接宾语(如例句2),这种动词就被称为直接宾语偏好(Direct-object bias,DO偏好)的动词;而后面更多情况下接宾语从句的动词被称为宾语从句偏好(sentence-complement bias,SC偏好)的动词,如“admit”(Harley,2001)。动词的DO/SC偏好又被叫做亚范畴偏好(subcategorization bias)。1)The ghost read the book had been )The ghost read the book during the plane 等人(1997)研究发现,在加工省略“that”的暂时性歧义句时,人们的先前经验会影响歧义句的加工过程。如例句1的加工,由于“read”是一个DO偏好动词,人们在看到该动词后,倾向于将其后的名词短语“the book”解释为直接宾语,然而名词短语后的成分“had been burned”(解歧区,disambiguating region)出现后,证明直接宾语的解释是不合理的,因此引发再次分析,从而表现为解歧区的加工时间的延长。另外,利用动词偏好信息加工歧义句时,动词后名词短语作为直接宾语的合理性也会影响其解歧模式。例如,将例1中的“the book”换为“the house”,解歧区的加工困难将会大大减小,因为“the house”作为“read”的直接宾语显然是不合理的。这种动词偏好效应在很多研究中都出现过(Garnsey,Pearlmutter,Myers,& Lotocky,1997;Wilson & Garnsey,2009;Trueswell,Tanenhaus,& Kello,1993),但Kennison等(2001)的研究却并未发现动词偏好在歧义句加工中的作用。虽然大量母语研究考察动词偏好信息在歧义句加工中的作用,然而相关的第二语言研究很少。浅层结构假说(Shallow Structure Hypothesis)认为,习得年龄较晚的L2学习者的句法加工与母语句法加工存在本质上的差异,晚期习得的L2学习者,即使其第二语言熟练程度很高,或者其母语与第二语言相似性较高,在加工复杂句法结构时也无法达到母语句法加工的水平,其根本原因是L2学习者的语法知识不够完善,因此只能依赖词汇、语义等线索来加工L2句法(Clahsen & Felser,2006a,2006b,2006c)。根据浅层结构假说,L2学习者在加工句法时应该无法利用动词亚范畴信息,因为动词亚范畴信息本质上是句法的。但Dussias等(2008)研究发现第二语言学习者也可以利用动词亚范畴偏好信息来加工暂时性句法歧义。该研究采用自定步速移动窗口的实验范式,比较了母语为西班牙语的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母语者利用动词偏好信息加工英语歧义句的模式。结果发现,如果第二语言学习者已经习得动词偏好信息,就可以利用这种信息来加工L2句法。由于动词的亚范畴属于句法范畴,本研究将继续考察第二语言学习者动词亚范畴信息的利用,但和以往的研究不同,本研究操纵工作记忆变量来考察个体工作记忆容量的差异对第二语言学习者动词亚范畴信息利用的影响。母语方面的研究说明,工作记忆容量是影响语言理解的重要因素,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工作记忆容量会影响成人母语者以及儿童母语者第一语言的句法加工(Swets,Desmet,Ferreira,& Hambrick,2007;Kim & Christianson,2007;Just & Carpenter,1992;MacDonald,Just,& Carpenter,1992)。然而,目前关于工作记忆容量对L2句法加工的影响的研究相对较少,而且研究结果之间并不一致。一些研究者发现工作记忆容量与L2句法加工之间并无关系(Juffs,2004,2005;Felser & Roberts,2007)。例如,Juffs(2004)采用自定步速阅读的任务,考察了不同语言背景的英语学习者个体工作记忆对加工第二语言花园路径句的影响。被试分别为汉语、日语和西班牙母语者。结果发现,工作记忆容量不同的个体不仅在回答问题的正确率上没有差别,而且在阅读花园路径句歧义词的时间上也不存在差别,即工作记忆容量对第二语言歧义句的加工未产生影响。然而,也有其他一些研究者发现了工作记忆容量在L2句法加工中的作用(陈宝国和徐慧卉,2010;Dussias & Piñar,in press;)。例如,Dussias等人(in press)考察了汉英L2学习者加工填充语–空位依存句时个体认知能力的作用,结果发现,L2学习者利用语义合理性信息解歧的模式受到阅读广度的影响,高阅读广度组的解歧模式与英语母语者类似。Mcdonald(2006)认为,晚期L2学习者的句法加工困难是由其认知能力的差异导致的,这些认知能力包括工作记忆容量、解码能力和加工速度。由此可见,个体的认知能力(尤其是工作记忆容量)是否导致L2句法加工困难的原因之一,尚无定论,而且工作记忆容量差异是否会影响句法信息的利用,前人并未研究过。本研究旨在通过考察高、低工作记忆容量的汉英双语者利用英语动词偏好信息加工英语暂时性歧义句的模式,来进一步探讨L2学习者能否利用句法结构线索(动词亚范畴信息)来加工句子,同时探讨工作记忆容量与L2句法加工的关系。2 方法 被试76名本科生或研究生参加了工作记忆容量测验的筛选,所有被试母语均为汉语,第二语言为英语。实验后被试得到一定报酬。共筛选出38名被试参与自定步速阅读实验,其中高容量被试20名,低容量被试18名。使用Daneman 等人(1980)阅读广度测验测量工作记忆的容量。测试材料最低2句为一组,最高7 句为一组。每组有5 套英语句子,句子长度为6~12 个单词,每套句子后均有一个判断句,以考察被试对句子的理解情况。使用E-prime编制测试程序。测量从2 句组开始, 计算机先呈现第一套的两个句子。句子先后呈现,要求被试认真阅读,理解每个句子意思并记住每个句子的尾词。每套句子呈现完毕后,要求被试按顺序回忆尾词。之后计算机屏幕上呈现一个判断句,要求被试判断句子的意思与刚才呈现的某个句子的意思是否一致。当被试回忆出全部尾词,并正确完成了判断句,接着呈现该句组的另一套句子。被试需要正确回忆每个句组5 套句子中的3 套,方可进入下一句组的测试。每个句组的测试中,如果能正确回忆并判断正确的不足3 套,测试则停止。被试工作记忆容量的得分由其成功完成最后一个句组的句子个数决定。根据Daneman 等人(1980)的记分方法,为2 句组为例,如果该水平5 组句子中,有3 组句子的尾词回忆成功,并正确回答了问题,则工作记忆容量为2。若5 组中有2 组成功则工作记忆容量为。若只有1 组成功,则工作记忆容量为1。在其它水平上的计分方法与此相似。把测量成绩≤ 的被试当作低容量的被试,成绩≥4 被试当作高容量的被试。为了进一步匹配被试英语的熟练程度,我们对被试学习英语的年龄进行了调查,并要求被试在7 点量表上对英语的听、说、读、写的熟练程度进行评定,其中1代表非常不熟练,7代表非常熟练。所有被试工作记忆容量、英语习得年龄和熟练度主观评定的结果见表1。方差分析的结果表明,工作记忆容量的差异非常显著, F(1, 36)=,MSE=,p<; 英语习得年龄以及听、说、读、写能力在高、低容量被试间的差异不显著。被试大多数都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表1 被试的工作记忆容量、英语习得年龄及熟练度主观评定结果高工作记忆容量 低工作记忆容量M SD M SD工作记忆容量 习得年龄 听 说 读 写 材料根据Dussias等(2008)和Wilson等(2009)的材料,选取了38个动词进行偏好评定任务,这38个动词在Wilson等(2009)研究中评定结果为DO、SC偏好动词各19个。在本研究的动词偏好评定任务中,给被试提供38个句子片段,包括一个名词短语和一个关键动词,要求被试补全动词后的句子(如“Anny found ____________”)。共50名北京师范大学的学生参与评定任务,其中36名被试是在正式句子阅读理解实验完成后评定的。所有参与评定任务的被试大多数通过大学英语六级考试。50个被试的评定结果中,若某个动词以DO偏好出现的概率大于(或等于)以SC偏好出现概率的两倍,则该动词被评定为DO偏好;反之,则该动词被评定为SC偏好;其他动词两种偏好出现的概率相当,因此被称为相等(EQ)偏好。评定结果为,19个被英语母语者评定为DO偏好的动词中,汉语母语者评定为DO偏好的有10个,评定为SC偏好的有2个,评定为EQ偏好的有7个;19个被英语母语者评定为SC偏好的动词中,汉语母语者评定为SC偏好的有16个,评定为EQ偏好的有3个(英语母语者评定结果见Wilson & Garnsey,2009)。根据动词偏好评定结果,我们选取了24个动词组成实验材料,其中DO偏好和SC偏好的动词各12个(由于汉语母语者评定为DO偏好的动词只有10个,因此加入两个EQ偏好的动词,这两个动词均为DO偏好出现的概率大于SC偏好出现的概率,但前者未达到后者的两倍)。每个动词构成两个句子,共48个实验句,每个句子包括非歧义和歧义两种形式。非歧义形式中,关键动词后为“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而在歧义形式中,省略了引导宾语从句的“that”。也就是说,歧义句和非歧义句的动词后均接宾语从句,区别在于是否省略that。实验材料分为两个版本, 若某个句子在版本一中为非歧义形式,则在版本二中为歧义形式。两个版本中实验材料均为48个,两种动词偏好的材料各半。实验材料的句子长度为9~12个单词,所有实验句均采用一般过去时。为了防止被试形成反应的策略,每个版本中加入了104个填充句。填充材料由三种类型的句子组成:1)并列句,其中包含一个主语和两个动词引导的简单句;2)复杂主语句,在一个简单句的主语后面加入修饰性定语;3)其他类型填充句,如状语从句、定语从句等。填充材料的句子长度与实验材料的长度相近,为10~15个单词。实验材料和填充材料举例见表2。为了保证被试阅读句子,实验材料和填充材料的每个句子后均有一个理解性问题。为方便数据分析,每个实验句划分出三个关键区域:1)关键动词,如表2材料举例中的“heard/ believed”;2)关键名词短语,位于关键动词或“that”之后,如 “the birds/ the woman”;3)解歧区,包括关键名词短语之后的两个单词,如“were killed/ took his”。由于词长是影响自定步速阅读范式中单词阅读时间的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对两种偏好条件下实验句的关键区域词长进行了统计检验。其中,名词短语与解歧区的词长为两个单词的词长之和。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种偏好条件的实验句三个关键区域的词长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s>)。表2 材料举例实验条件 材料举例DO-非歧义 The hunter heard that the birds were killed yesterday 歧义 The hunter heard the birds were killed yesterday 非歧义 The neighbor believed that the woman took his shoes 歧义 The neighbor believed the woman took his shoes away.填充:并列句 We put the toy in a big box and mail it to Mike.填充:复杂主语句 The visitor who came from Taiwan loved this food very much.填充:其他 Even though Jim tried very hard, he got neither of the 程序句子阅读实验在封闭隔音的实验室中进行,使用E-prime软件在17纯屏显示器上呈现刺激,被试距显示器的距离约一米。将电脑键盘上的“F”和“J”键分别标记为“YES”和“NO”。实验采用自定步速阅读实验范式,开始时,首先在屏幕正中央呈现注视点“+”,之后逐词呈现句子,每个单词前均有400ms的空屏。被试阅读完一个单词后按“YES”键,呈现下一个单词。最后一个词呈现完后,会出现“**”,之后呈现理解性问题,被试需要在键盘上按“YES”或“NO”键回答该问题。理解性问题按键回答完后,呈现下一个trial。3 结果1名高容量被试阅读实验中正确率低于80%,2名高容量被试阅读实验中阅读时间低于200ms的单词过多,该3名被试的数据被剔除。参与数据分析的被试共35人,其中高容量被试17人,低容量被试18人。由于实验者在编制程序时的输入错误,一个项目的某个单词该项目在数据分析时被剔除。35名被试回答理解性问题的正确率平均为,其中高容量被试的平均正确率为,低容量被试的平均正确率为,两组被试的平均正确率之间没有差异,T(33)=,p>。理解性问题回答不正确的trial被剔除,错误数据占总数据的11%。然后剔除极端值,极端值数据占总数据的9%。极端值剔除方法为:首先,剔除小于100ms或大于2000ms的数据;然后,剔除平均数±2个标准差以外的数据。工作记忆容量不同的被试在各种条件下三个关键区域上的平均阅读时间见表3。表3 关键区域平均阅读时间(ms),括号内为标准差高工作记忆容量 低工作记忆容量非歧义 歧义 非歧义 歧义DO偏好条件关键动词 408(125) 342(124) 451(235) 442(196)关键名词短语 371(147) 368(155) 422(200) 397(163)解歧区 309(86) 382(162) 387(141) 384(139)SC偏好条件关键动词 405(201) 424(186) 479(208) 451(230)关键名词短语 365(128) 382(136) 419(177) 422(141)解歧区 332(108) 342(137) 373(137) 373(110)对数据进行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其中被试分析,工作记忆容量为被试间变量,动词偏好和句子歧义性为被试内变量;项目分析,工作记忆容量和动词偏好为项目内变量,句子是否歧义为项目间变量。分析的指标是回答理解性问题的正确率和三个关键区域的阅读时间。 正确率动词动词偏好主效应被试分析显著,F1(1,33)=,MSE=,p<,SC偏好条件下的正确率()显著低于DO偏好条件();项目分析不显著,F2(1,90)=,MSE=,p>。其他主效应及交互作用均不显著。 关键动词阅读时间动词动词偏好主效应被试分析显著,F1(1,33)=,MSE=,p<,SC偏好条件下的阅读时间()显著长于DO偏好条件();项目分析中不显著,F2(1,90)=,MSE=,p>。另外,歧义主效应在项目分析中显著,F2(1,90)=,MSE=,p<;而被试分析中不显著,F1(1,33)=,MSE=,p>。工作记忆容量主效应及各种交互作用均不显著。关键动词上表现出动词动词偏好主效应,我们认为这可能与L2学习者对两种偏好动词的熟悉度不同有关。为了验证这一假设,我们让32名学生对实验句中的动词进行熟悉度主观评定,所有评定者均通过英语四级或六级考试。评定采用5点量表,1为非常不熟悉,5为非常熟悉。对评定结果进行t检验发现,DO偏好动词的熟悉度()显著高于SC偏好动词(),t(62)=,p<。 关键名词短语阅读时间所有主效应及交互作用均不显著(见表4)。表4 关键名词短语阅读时间的方差分析结果变异来源 被试分析(df=1,33) 项目分析(df=1,90)F1 P F2 P偏好 歧义 偏好*歧义 偏好*WMC 歧义*WMC 偏好*歧义*WMC 解歧区阅读时间解歧区的方差分析结果见表5,其中动词动词偏好主效应、歧义主效应、工作记忆容量主效应均不显著;工作记忆容量与其他两个因素的交互作用也不显著。偏好与歧义的交互作用被试分析接近显著,F1(1,33)=,MSE=,p=;项目分析不显著,F2(1,90)=,MSE=,p>。偏好、歧义与工作记忆容量的三因素交互作用被试分析显著,F1(1,33)=,MSE=,p<;项目分析不显著,F2(1,90)=,MSE=,p>。对三因素交互作用进行简单主效应检验,结果发现高工作记忆容量被试加工DO偏好句子时,歧义句条件和非歧义句条件的解歧区阅读时间存在显著差异,歧义句条件下阅读时间长于非歧义句条件,F(1,33)=,p<;而加工SC却并未表现出这种歧义效应。低容量被试在两种偏好条件下均未表现出歧义效应。表5 解歧区阅读时间的方差分析结果变异来源 被试分析(df=1,33) 项目分析(df=1,90)F1 P F2 P偏好 歧义 偏好*歧义 偏好*WMC 歧义*WMC 偏好*歧义*WMC * 由于解歧区方差分析结果中,动词偏好、歧义、工作记忆容量三因素交互作用显著,说明高、低容量组被试的解歧模式存在差异,因此我们对两组被试在解歧区的阅读时间分别进行分析。高容量组被试的解歧区阅读时间方差分析显示:动词偏好主效应不显著,F1(1,16)=,p>;F2(1,45)=,p>。歧义主效应不显著,F1(1,16)=,p>;F2(1,45)=,p>)。偏好与歧义的交互作用被试分析显著,F1(1,16)=,MSE=,p<;但项目分析不显著,F2(1,45)=,MSE=,p>。简单效应分析表明,这一交互作用来自DO偏好条件,歧义句解歧区的阅读时间显著长于非歧义句,F(1,16)=,p<;而在SC偏好条件下,歧义句与非歧义句的解歧区阅读时间相当,F(1,16)=,p>(如图1左)。低容量组被试的解歧区阅读时间方差分析显示:动词偏好主效应、歧义主效应以及偏好与歧义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如图1右)。图1 两组被试的解歧模式4 讨论根据Wilson等(2009)和Dussias等(2008)的研究结果,英语母语者在阅读包含DO、SC两种偏好的动词的暂时性歧义句时,表现出了偏好与歧义的交互作用。具体来说,英语母语者阅读DO偏好动词的歧义句“The elderly woman forgot the address changed a short time ago.”时,由于“that”的省略,导致初始分析时将关键动词后的名词短语“the address”分析为动词的直接宾语,而解歧词“changed”的出现说明初始分析是不合理的,于是加工系统进行再次分析,将“the address”重新解释为宾语从句的主语,于是在解歧区“changed a”表现出阅读时间的延长。而加工SC偏好动词的歧义句“The ticket agent admitted the mistake might not have been caught.”时,由于关键动词“admit”后常常接宾语从句,因此英语母语者初始分析时就将动词后的名词短语“the mistake”解释为宾语从句的主语,解歧词的出现证明这种解释是合理的,因此并未在解歧区“might not”表现出加工困难。本研究结果表明,高工作记忆容量的L2学习者加工第二语言暂时性歧义句时,可以像英语母语者一样,在解歧区阅读时间上表现出动词偏好与歧义的交互作用。因此,高容量的L2学习者可以利用动词偏好信息来加工DO/SC歧义句。DO偏好条件下歧义句的解歧区(如“took his”)阅读时间显著长于非歧义句,而SC偏好条件下则无此效应。低工作记忆容量的L2学习者在解歧区阅读时间上没有表现出动词偏好与歧义的交互作用,说明低容量L2学习者未利用动词偏好信息加工歧义句。另外,低容量被试并未表现出歧义主效应,这说明暂时性歧义句中“that”的省略对于低容量L2学习者来说并无影响。低容量L2学习者未利用动词偏好信息解歧,并不是因为其未习得动词的亚范畴偏好信息,因为所有低容量被试均参与了偏好评定任务,实验材料中的24个关键动词习得情况较好。低工作记忆容量的L2学习者在解歧区则并未表现出偏好与歧义的交互作用,说明其无法利用动词偏好信息来加工歧义句。然而,根据句子阅读理解的正确率来看,低容量的学习者也能理解句子的意义,那么低容量的学习者是如何加工歧义句呢?这一现象可以用浅层结构假说来解释。浅层结构假说(Shallow Structure Hypothesis)认为,习得年龄较晚的L2学习者的句法加工与母语句法加工存在本质上的差异,晚期习得的L2学习者,即使其第二语言熟练程度很高,或者其母语与第二语言相似性较高,在加工复杂句法结构时也无法达到母语句法加工的水平,其根本原因是L2学习者的语法知识不够完善,因此只能依赖词汇、语义等线索来加工L2句法。在本研究中,低容量的学习者虽然无法利用动词偏好信息加工歧义句,但其句子阅读理解的正确率并没有随之降低。这可能是因为,在句子理解的过程中,由于低容量学习者的工作记忆容量有限,无法在提取词汇语义的同时,对句子动词的亚范畴信息进行加工,因此仅靠将句子各成分的语义信息来达成对句子意义的理解。这一假设在研究结果中得到了验证。低容量的L2学习者不仅没有表现出动词与偏好的交互作用,而且并未表现出歧义效应。由此可见,歧义动词之后是否有“that”,对其加工句子并无影响。众所周知,句子中的单词可以划分为内容词和功能词。内容词如名词、动词、形容词,主要提供理解句子所需要的语义信息,而功能词包括介词、连词等,主要提供句法信息。“that”为连词,属于功能词的范畴,包含着句子理解所需要的句法信息。根据浅层结构假说,我们可以推论,低容量的L2学习者之所以未表现出歧义效应,是由于其句子理解过程中,主要提取各内容词的语义信息,而忽略了功能词中包含的句法信息。本研究中实验材料中,大多数句子仅提取内容词的语义信息,即可理解整个句子的意义。例如,句子“The hunter heard that the birds were killed yesterday morning”后的理解性问题为“Were the birds dead?”,L2学习者若仅提取“hunter”、“heard”、“birds”、“killed”等内容词中包含的语义信息,而忽略“that”所包含的句法信息,也能够正确回答理解性问题。本研究结果与Dussias等(2008)研究的结果相一致。如前文所述,Dussias等(2008)研究中,高熟练程度的L2学习者对于已经习得了亚范畴偏好信息的动词,可以利用其偏好信息加工暂时性歧义句。虽然本研究中的汉英双语者的英语熟练程度并没有Dussias等(2008)研究中的西班牙语-英语双语者高,然而当其工作记忆容量较高时,却可以表现出与Dussias等(2008)和Wilson等(2009)研究中的英语母语者类似的动词偏好与歧义的交互作用。由此可见,工作记忆容量的高低决定了L2句法加工者能否利用动词偏好信息进行句法加工。第二语言句子加工领域,前人发现的影响L2句法加工的因素主要有第二语言的习得年龄、熟练度以及母语经验。而个体的认知能力(如工作记忆容量)对第二语言的句法加工是否有影响,不同研究者的观点不一。本研究首次考察了L2学习者工作记忆容量的差异对L2歧义句法加工过程中动词偏好利用的影响,从结果来看,工作记忆容量对L2句法加工是有影响的,这与Dussias等人(in press)、陈宝国和徐慧卉(2010)、Havik(2009)等研究的结果一致。总之,本研究的结果发现,高容量的L2学习者在加工工作记忆负荷较低的英语歧义句时,可以利用动词的亚范畴信息来解歧。而低容量的L2学习者在句子理解时,可能无法利用多种信息,而更多依赖提取词汇的语义信息来达到对句子意义的最后理解。因此,L2学习者的句法加工是受其工作记忆容量影响的。5 结论工作记忆容量是影响第二语言学习者能否利用动词偏好信息加工暂时性歧义句的重要因素。工作记忆容量较低的L2学习者虽然习得了英语动词的亚范畴偏好信息,却无法利用这种信息来加工英语歧义句。而工作记忆容量较高的L2学习者能够利用动词亚范畴偏好信息加工歧义句。参 考 文 献陈宝国,徐慧卉. 2010. 工作记忆容量的差异对第二语言句法歧义句加工的影响. 心理学报. 42(2), 185–, H., & Felser, C., 2006a. Grammatical processing in language learners. Applied Psycholinguist, 27, 3–42.

  • 索引序列
  • 心理学实验研究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实证研究心理学
  • 心理学实验性毕业论文
  • 实验类心理学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心理实验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