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毕业论文 > 黄国忠毕业论文

黄国忠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黄国忠毕业论文

主持或参加国家级及企业委托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2项,国家水专项子课题1项,与企业可作横向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共计30余篇。指导研究生20余人(在读),已毕业硕士研究生20余人、博士研究生3人(协助指导,其中已毕业2人)。承担本科生教学课程共计10余门(次),承担研究生教学课程共计20余门(次)。

罗国忠毕业论文

冯江平,男,1955年10月生。1979年9 月考入山西师范大学中文系, 1983年7月毕业,获文学士学位;1983年9月考入西南师范大学教育系心理学研究生, 1986年7月毕业, 获心理学硕士学位,同年分配至河北师范大学教育系工作。1988 年任讲师,1993年任副教授。1997年5月调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系工作,2000年评为教授。现任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应用心理研究中心主任、应用心理学专业人力资源管理方向硕士研究生导师。 姓名职称:教授 工作单位: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职务:研究室主任 专业领域:心理健康、人力资源管理、社会心理学 通讯地址:云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 邮政编码:650092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参加学术团体情况:中国心理学会会员、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理事科研方面:1、出版学术专著(独撰或主编)8部,合著10部;发表学术论文、研究报告等50篇,如:冯江平:儿童心理问题咨询与矫治,浙江教育出版社,2000年3月。冯江平:考试方略与心理调节,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2月。冯江平:青年心理学导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10月。冯江平:中小学教师的问题行为及其改进,《云南师大学报》(教育版),2000年第六期。冯江平: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学生的影响与改进措施,《学术探索》,2004年第二期.冯江平、刘应洁:拓展训练近期效果的评估研究,载杨鑫辉主编:《心理技术应用研究》(第四辑),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11月。罗国忠、冯江平:国外员工帮助计划(EAP)的新发展,《管理科学文摘》,2006年第7期。倪峰、冯江平:国外关于EAP的评估研究,《当代经济管理科学》,2006年第九期:40~42.倪峰、冯江平:下岗职工SCL-90的元分析,《社会心理科学》,2006年第四期:108~111. 2、承担国家、省、厅等各级科研课题15项,其中主持10项(已有6项圆满结题),如:2000年主持云南省教育厅课题“中小学教师问题心理与行为系统研究”(已结题)。2003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高级营销人员胜任特征的实证研究”(已结题)。2005年主持云南省教育规划课题:我国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的整合性研究。2006年主持云南省政府资助课题:基于公众态度调查的云南省社会预警系统研究。2007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社会预警指数的构建。教学方面:为本、专科学生开设并主讲过的课程:《普通心理学》、《青年心理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员工激励与薪酬设计》、《社会心理学》、《中学生学习心理辅导》等课程。为研究生开设与主讲的课程:《心理咨询与辅导的方法和技术》、《社会心理学专题》、《教育心理学》、《组织心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研究方法》等。

毕业论文黄国平

一篇论文主要是讲述了一些非常感人的故事,而且这些故事大家都非常喜欢,也激发了大家对学习的兴趣。

因为这篇论文写出了大多数人的心声,也道出了他们的不容易,很多人都感同身受。

因为他的论文写出来大多数人的心声,也让人觉得很真实,所以才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论文的致谢部分让网友感动,作者虽然身处极度贫困却从来没有放弃求学的心,一路坚持最后取得了博士文凭,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我们生活中遇到一点困难就要放弃,难道比作者都难吗

黄国平毕业论文

论文的致谢部分让网友感动,作者虽然身处极度贫困却从来没有放弃求学的心,一路坚持最后取得了博士文凭,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我们生活中遇到一点困难就要放弃,难道比作者都难吗

博士毕业本该普天同庆,可这位从大巴山深处走出来的中科院博士,他在致谢中回顾的艰辛人生让人泪奔。仿佛拼尽所有的方气オ迎来今天的光亮!甚至让我想到了《活着》中的福贵。大生太不容易了,读博士真的太不容易了!

4月18日,中国科学院官方微博发布消息,披露了这篇致谢的作者是2017年毕业的工学博士黄国平,他的论文为《入交互式机器翻译方法研充与实现》,黄博士毕业后到腾讯人工智能实验室“腾讯ALab"担任高级研究员。

他论文中的《致谢》一文在网络爆火,引发网友热议本身就是有意义的。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大家对知识改变命运,努力改变人生总是充满极大的热望。

黄国平努力才能得到别人眼里稀松平常的东西,因为稀松平常就不努力了吗?你努力了不一定有好结果,但是不努力连结果都不会有。黄国平被命运之手抛洒在山坳里,在泥泞中前行,却成为了最倔强和闪亮的种子,这件事本身不就很励志吗?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用在这里再合适不过了。困难对于弱者是苦难,但是对黄国平来说,却是成才的契机。我一直觉得天时地利人和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太重要了,像黄国平这样努力改变的人也定不在少数,但能像他这样一路披荆斩棘,改变阶层的人却是少数。所以说他是幸运的,因为不是所有人都会拥有他这样的幸运。

致谢部分我自己也读了很多遍,每读一遍好像就多了一份前进的动力。幸福的生活是奋斗出来的,黄国平用他的实际经历向我们深刻地诠释了这个道理。

如今,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让人们的生活条件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环境也有了很大改善。过去常说的“寒窗苦读”的情况,如今已经被温暖而宽敞的学习环境所代替。很多学生都是在条件非常优越的物质环境中成长和学习的。但即便是现在的社会,也依旧有一小部分学生,他们不仅生活条件非常有限,就连读书的环境也非常恶劣。而却有人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自己的生活现状,让人们看到了努力和坚持所带来的力量。

中科院的一位名叫黄国平的博士,在他的毕业论文里,写了一段特别的致谢。而正是这段致谢,让黄国平这个普通人一下走红了。

黄国平就是在这样异常艰难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不过,生活的苦难并没有打倒黄国平,反而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要依靠读书、学习来走出大山的信念。二十二年的时间里,黄国平经历着许多同龄人根本想象不到的困难,但是他坚强的个性支撑着他走到了今天。同时,黄国平乐观的精神也感染了很多人,在这篇致谢中,文字描述的情景令很多人动容,而字里行间却透露着黄国平的乐观,这一点更是让很多人为之感动。

如今,黄国平终于如愿走出了那片大山,来到了更为广阔的天地,而这也是他一直坚持不懈奋斗的结果。黄国平的生活经历,也代表着依然在贫困中挣扎的学子们,他们的生活条件虽然困苦,但是黄国平用自身证明了,无论多么艰难的环境,只要自己肯努力,就一定可以改变现状。

因为他的论文写出来大多数人的心声,也让人觉得很真实,所以才能引起大家的共鸣。

黄国强毕业论文

1、2014年12月8日10时,“复旦投毒案”在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二审。2、2015年1月8日10时,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二审宣判,裁决驳回上诉,维持一审死刑判决3、对林森浩的死刑判决将依法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相关链接:

黄国强,男,国家二级演员。 1980年进入江西省话剧团当演员。在团期间参加了话剧《相逢不是在梦中》、《红绿灯下》、《桃花村的故事》、《一二三,起步走》等大型话剧演出,并获得好评。 黄国强 (—)别名毪尔,福建莆田人。 擅长磨漆画、壁画。 1 981年毕业于福建工艺美术学校并留校执教。 作品《寻声》被中国美术馆收藏,《银河·月 亮·相思树》入选第七届全国美展,《风雕浪琢》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古国英姿》入选 第二届全国体育美展。? 黄国强 (1932.—) 广东花县人。 擅长中国画。 1961年毕业于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留校任教。 历任装潢、书籍艺术系副主任,基础部主任、教授,云南 大学国际现代设计艺术学院院长。马来西亚国际现代设计集团教育总监。作品有《雪莲》、 《金衣姑娘》等。作品入选国内外美展并被收藏。编著有《中国传统装饰画》等。出版有《 黄国强画集》、《中国传统装饰画》。 ?? 黄国强 (1974.—) 湖南临武人。擅长统计分析预测。硕士学位研究生,副教授。 1996年毕业于郴州师专(现湘南学院),从事中学数学教学工作。后攻读硕士研究生于新疆财经大学统计与信息学院数量经济学专业。后从事大学统计学、证券投资和计量经济学等教学和科研工作,在国内公开发行的著名杂志发表数十篇论文。主持并参与国家重大课题的调查与实证研究。编著有《统计学导论基础》等。

转播到腾讯微博复旦投毒案犯罪嫌疑人林森浩一审庭审现场12月8日,复旦投毒案将公开开庭二审。澎湃新闻12月1日从林森浩代理律师唐志坚处获悉,“这是法院的口头通知,书面通知估计下午会发出,预计庭审一天。” 可以预见这将是一场争锋相对的庭审。林森浩的上诉状极为简单不超过350个字。“上诉人没有杀害被害人黄洋的故意,被害人黄洋所饮入的二甲基硝胺的剂量能否直接导致被害人死亡的事实不清,认定上诉人构成故意杀人罪的事实认定错误,请二审法院予以改判。”事件回顾:2013年4月1日早晨8点多,复旦医学院耳鼻喉科专业2010级硕士研究生黄洋,从421寝室靠窗的床上爬起来。和往常一样,他走近数步之遥的饮水机,黄色的马克杯拿在手里。接了水后,黄洋搅动了被子里的铁勺子,发出清脆的声音。此时,他的室友之一、复旦医学院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2010级硕士研究生林森浩,正躺在床上,侧耳细听黄洋发出的声响。前一天,他从实验室取出剧毒物二甲基亚硝胺并投入寝室的饮水机内。他说,这是“愚人节的玩笑”。二甲基亚硝胺的刺激性味道让黄洋第一口水就喷了出来,随后怒气冲冲的将水桶拎到寝室外的公用洗手间冲洗。林森浩下床准备离开,恰逢洗桶的黄洋返回。心里有鬼不敢与黄洋对话的林森浩假装接电话离开了寝室。此时,黄洋以为有人给他开了一个愚人节的玩笑,随后去了图书馆自修。但这一口水,改变了两个人的人生。之前,黄洋意气风华,读博在即;林森浩如愿以偿,已签约家乡的三甲医院。之后,一个辞别人世;一个枷锁加身。4月1日上午,黄洋数次呕吐,无奈之下联系了同学吴鑫铭陪他去医院打点滴。4月2日,黄洋师兄孙希才得知黄洋生病前去探望并再次送黄洋就医。并未好转的黄洋到中山医院进行超声波检查,检查者正是林森浩,“我告诉他们胃没问题,肝也没问题,然后觉得自己说多了心虚,就没再说什么。”当日23时许,鉴于黄洋血小板极低,情况紧急,同是学医的孙希才觉得情况 不太乐观,怕有意外,电话通知了黄洋父亲黄国强,让其家人尽快到上海。4月3日,年过五旬的黄国强赶到上海,瘦小而精干。此后,这个瘦小的男人经历了人生最为悲痛的14天。守在独子病床前,看着他一天天消瘦、意识一阵阵模糊、生命一点点逝去,而他却无能为力。那天,黄洋被转入外科重症监护室,医生开出了病危通知书。4月3日,黄洋意识清楚,但高烧不退,血小板从4月1日的336降至4。4月6日,“神智稍淡漠,呼之可应”。4月7日,“神智淡漠,间断呻吟、躁狂”。4月9日,“昏迷中,呼之不应”。期间,中山医院医生会诊,尿液血液水样送检、黄洋亲友守在床前,但黄洋并无好转迹象,肝急性损伤的原因亦不明。在黄国强和黄洋的几个朋友的回忆中,林森浩当时并无异常,“冷静的可怕”。不过,林森浩说,那几天他很害怕,不停的进行思想斗争,最终懦弱让他三缄其口。他总是幻想着黄洋的病情只是一个过程,熬过去了就能慢慢恢复。转机出现在4月8日晚间,与黄洋、林森浩同住421寝室的葛俊奇,在数次看望黄洋后,猛然想到了林森浩实验用的剧毒物二甲基亚硝胺。葛俊奇并没有直接将林森浩的名字或剧毒物名字告诉校方或者医生,而是选择了将这一猜测告诉一直在照顾黄洋的师兄孙希才。孙希才在检方的笔录中回忆,“他(葛)说知道有同学在用二甲基亚硝胺这种有毒化学试剂做实验,但没提哪个同学。”此时,二甲基亚硝胺这个陌生的剧毒物才进入黄洋的针对治疗中。为了提供比对,黄洋的朋友另买了瓶二甲基亚硝胺。试验结果很快确定,黄洋尿液、水样中均含二甲基亚硝胺。事实上,早在4月2日,黄洋入院后其本人及医生均怀疑喝的水中有毒,于是4月3日,孙希才等人从寝室的饮水机中抽样送检。但遗憾的是,4月4日,水桶被送回,并未检测出问题。二甲基亚硝胺的确定,让事件升级为案件。4月10日,警方介入调查。4月11日,警方两次找到林森浩谈话。然而,林森浩似乎应对冷静,并没向公安机关透露投毒一事。随后,警方在林森浩的笔记本电脑内找到了3月、4月20余次搜索浏览与N-二甲基亚硝胺相关网页,而林森浩的相关毕业论文早已于3月中旬完成。4月12日零时10分许,警方正式传唤林森浩。这次的讯问笔录长达10页,林森浩首次承认投毒事实。剧毒物的锁定并没能挽回黄洋年轻的生命。4月16日,黄洋永远离开了深爱他的父母和亲友。4月25日,上海市黄浦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故意杀人罪对林森浩依法批准逮捕。此后的7个多月时间里,林黄双方父母都奔走于各自儿子的法律或善后事宜;林森浩因涉嫌故意杀人一直被关押在看守所内。2013年11月27日,复旦投毒案在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检方指控林森浩涉嫌故意杀人罪。检方认为,林森浩投毒源于和黄洋两人性格不合;加上3月初黄洋考博初试大捷,而林森浩此前申博遭同科导师婉拒,后因家庭等原因放弃考博,心中难受。各种嫉妒,集聚在一起,引发了投毒这一极端行为。林森浩则当庭否认了这一说法,认为事出巧合,是愚人节的玩笑。林森浩的辩护人则以林森浩主观上没有直接杀害黄洋的故意,属于法律上的间接故意,建议从轻处罚。庭审历时7小时,法院进行了全程直播,全国50余家媒体参加旁听。庭审中,相较于黄洋双亲的痛哭无助和林父的寂静克制,林森浩的面无表情更让人印象深刻。林森浩三进三出法庭,甚至很少望向旁听席,虽然旁听席上有他近一年未见的亲人。林森浩为何如此冷酷?澎湃新闻独家获得的一封林森浩亲笔信曾讲述了一审开庭时他的心态:“我想向你们(黄洋父母)表明我认罪悔罪的态度,我又想呈现一副坚强的姿态来面对父母,也因为庭审直播,思前想后,我决定在一审合议庭上尽量少说话,并控制好自己的情绪。”2014年2月18日,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认定,林森浩因琐事而采用投毒方法故意杀人,手段残忍,后果严重,社会危害极大,罪行极其严重。林森浩到案后虽能如实供述罪行,尚不足以从轻处罚。最终,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林森浩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判决一出,黄洋老家放鞭炮表达心情;林父则痛哭失声,立即着手寻找律师准备上诉。2014年2月25日,林森浩的二审代理律师唐志坚正式受林森浩委托向法院提起上诉。围绕案件的争论声从未断绝。从法律角度,就死刑判决,法学界有不同声音,有的认为罪行相当;有人提出“杀人偿命并非法治理念”等等。从人情角度,有复旦177名学子联名上书高院,为林森浩求情免死;贵州退休老教师不远万里飞沪为林森浩求情;也有社会各界爱心人士为黄洋父母捐款表达心意。(浦江头条)

  • 索引序列
  • 黄国忠毕业论文
  • 罗国忠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黄国平
  • 黄国平毕业论文
  • 黄国强毕业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