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物理模型题目

毕业论文物理模型题目

发布时间:

毕业论文物理模型题目

12月26日,学校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校机关党委和校工会联合主办学校2013年八件实事群众问政会,邀请相关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报告工作,接受师生员工代表的质询和评议。房产管理处、基建管理处、总务长办公室

基于Web服务的面向服务架构应用研究基于Web的高校办公自动化系统安全问题研究基于J2EE的网络远程教学系统平台开发与设计

很简单啊我来帮你解决

我大学毕业论文写的是<<电动助力转向系统中传动机构的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与比较>>,如果只是一般性论文,建议写<<生活中的物理>>,<<世纪之交谈物理学发展的方向>>,<<物理学前沿问题探索>>之类的较广泛的题目,这样比较容易,相关资料也比较好找.

毕业论文物理模型

你说的模型通常应该是指遥感的数值模型,尤其是遥感反演模型,输入和输出变量都应该是有物理意义的遥感参数。你首先应该从GIS软件中分析卫星图像上都有哪些可利用的遥感参数,再根据实测的数据值建立关系,这样模型就基本上出来了,这种数值模型可以是一个简单的函数,或者是个复杂的方程组,可以利用解析的物理方法建立模型,也可以用统计回归的方法建立模型。例如你从森林遥感图像中可以得到陆地温度数据,那你就可以利用陆地温度和风速的关系建立个预测天气的数值模型。

地铁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在许多大中城市投入使用,然而,地铁一旦发生火灾,高温烟气严重威胁着人们的交通环境安全。火灾时,地铁机械防排烟系统快速探测火灾,迅速启动,有效排出高温有害烟气,能够为人员疏散和灭火救援提供有利条件。因此,研究火灾情况下,地铁机械防排烟系统不同运行模式下,地铁站台区间烟气蔓延流动规律,进而对比不同工况防排烟系统工作效率,对地铁机械防排烟系统性能化设计提供一定的指导与依据,并可为地铁火灾的控制优化提供辅助与决策,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以西安地铁二号线典型站纬一街车站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地铁火灾烟气特征和防排烟系统的分析,利用FLUENT软件,建立地铁车站站台火灾烟气物理模型,选定计算公式,确定边界条件,从而模拟研究不同工况条件下,站台层、站厅层的烟气蔓延流动规律,分析不同工况下防排烟系统工作效率,并通过实测数据验证现有防排烟系统设计的安全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站台层起火或者站厅层起火时,现有防排烟系统工作模式对有效排出烟气效果不一致;站台层火灾时,增加防排烟口之间距离或者减少防排烟口之间距离对排烟功效作用影响甚微;而工况一与挡烟垂壁作用,阻挡烟气蔓延流动的效率大于工况二与挡烟垂壁的效率;增加防排烟口数量,减少防排烟口单位面积排烟速率,同时减少防排烟口之间距离,与挡烟垂壁共同作用,阻挡烟气蔓延流动的效率大于工况一的工作效率;站厅火灾时,增加防排烟口之间距离的工作模式,更加有利于排出高温有害烟气,更利于人员安全疏散与灭火救援。

自己不会写啊,Sb

物理问题解决与元认知研究【摘要】文章结合具体学科,分析了元认知在物理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物理问题解决对元认知进行有效开发。 【关键词】物理;问题解决;元认知 元认知( Metacognition)是弗拉维尔70年代提出的,此后关于元认知的研究越来越多,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阅读理解、记忆和问题解决三大领域,其中问题解决中的元认知研究是九十年代才开始的。研究表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元认知水平较高,元认知策略可以修补知识水平的欠缺以及补充、完善问题。 本文采取与具体学科相结合的方式,从物理学科的特点出发,从元认知的实质出发,探讨元认知在物理问题解决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如何对其有效开发。 一、元认知在物理问题解决中的作用 1976年弗拉维尔对元认知的定义:一个人所具有的关于自己思维活动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及其实施的控制,是任何调节认知过程的认知活动。 1979年Kluwe认为:元认知是明确专门指向个人的认知活动的积极的、反省的认知加工过程; Schraw & Dennison( 1994)定义:元认知是关于个人对自己学习反省、理解、控制的一种能力。元认知概念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三种成分。三者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其中元认知监控是元认知中的核心成分,它是学习成功的关键。 1. 元认知对物理问题解决的目标进行修正。[1] 元认知使得解题过程具有明确的目标指向性,使解题者的心理活动都朝着目标靠拢。目标是问题解决者主观经验的知觉,它既是问题解决的开始,也是问题解决的归宿,它对问题解决的进程进行指导。解题中问题解决者要监控其解题计划,制订切实可行的目标,致使物理问题解决得以顺利进行。 2. 元认知操作驱动物理问题解决的策略。解决物理问题需要一定的策略。策略是在思维模式的作用下反应出来的,它影响着物理问题解决的效率。问题解决者在解题过程中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认知操作。(1)激活思维并制定策略,即以目标为出发点,将物理材料放入已有的知识背景中,在操作系统的作用下激活认知结构。在元认知基础上,根据材料系统在认知结构中的相似性,寻求物理认知结构中的“相似点”,把问题改组为适合原有知识的形式,或把以前知识通过经验加工成适合现有问题的形式,从而制订解题策略;(2)改组和实施策略,即通过对问题解决进程的反馈,面对问题,有多种解题方法,问题解决者要进行自我评价,实质上就是对问题解决策略的评价,如果发现目标确信无疑而又达不到或不能顺利达到目标时,则将怀疑其策略,有必要对策略进行调整。 3. 元认知增强解题者在物理问题解决中的主体意识。鉴于物理学科的特点,一般解决物理问题有一定的困难,这就要求解题者能自我激活,发挥自我作用,排除障碍,产生问题解决的欲望。而元认知在整个问题解决过程中存在着内反馈的调节。(1)通过元认知知识,使解题者能审清题意,对问题的类型、难易程度、所用的知识有初步了解,使其能主动选择有效解题策略;(2)元认知体验的自我启发作用,调动非智力因素参与,产生“知”与“不知”的认知体验和情感体验,产生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对原有的思维进行扩充,可以克服障碍,调动解题者的积极性和自信心;(3)元认知的监控作用,体现在解决问题的整个阶段,解题的前计划,解题过程中的监测,解后的评价、反思。 二、通过物理问题解决对学生进行元认知开发 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往往在解题过程中体现,并在解题过程中培养出来,龚志宁(1999)研究发现元认知策略导致学困生成绩低于优生。有人曾经对比优生与物理学困生解题过程研究中。发现元认知能力的高低一定程度决定物理成绩高低。为了让学生“学会学习”,我们应加强学生物理问题元认知能力的培养。 1.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培养学习动机。元认知能力的发展以一定的心理发展水平为基础,元认知在学生自我意识产生之后才发展起来。如果没有自我意识,学生不能对自己正在操作的认知对象进行积极的计划、监测、评价、反思。自我意识是以主体及其活动为意识对象,对人的认知活动起着监控作用。在解题学习中,人的自我意识是对自己在问题感知、表征、思考、记忆和体验的意识,对自己的目的、计划、行动以及行动效果的意识。 2.剖析思维过程,加强思路教学。以往教师解题只注重解题过程本身以及解题的结果,而忽略学生元认知作用的过程。元认知是认知的认知,元认知时刻在发挥作用,要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应该让学生体会教师的元认知发挥过程。遇到一个新问题时,向学生示范自己如何分析、寻找有效策略,最终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有时教师也会进入死胡同,但有能力排除障碍。有时教师也犯错,但他运用元认知监控可以修正问题…总而言之,展示教师思维过程,将教师自身过程的自我监控、自我调节展现给学生。[2] 3.传授解题的元认知策略 (1)善于利用波利亚“自我提示语” Polya波利亚在他的解题理论著作中所给出很多提示语,都是属于元认知的范畴。在解题时经常自觉地运用这些提示语,是提高解题元认知能力的有效途径。如果问得合适,就可能引出好的答案,引出正确的想法。他的基本模式为: 第一步——阅读题意,表征问题;第二步——拟定计划,执行步骤;第三步——评价和反思 (2)同学之间相互质问(Inquiry)和争论(Argument) 质问是学生常采用的方法。学生对一些问题常常被动的接受,争论很少受到重视,但它与询问一样重要,(下转第194页)(上接第184页)通过争论对问题的理解能力比被动地接受强四倍,对一些思考型强的、有多种解法的问题,留给学生讨论,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解题思路。为什么那样做?原因是什么?为什么选择这种方法?让同学之间相互质疑和争论,每个人对自己和他人的做法进行深入思考和反思,使学生对自己所解的题目有更深层的含义。 4.加强不良结构问题的教学 结构不良问题(ill-structured problem)相对结构良好问题(well-structured problem ),学生经常面对的是结构良好问题,目标定义明确,提供多种解题方法,而结构不良问题比较模糊,问题不明确,具有不清楚的目标和多样的解题方法,同时又属于开放型题目,对问题很难得到明确的方法。学生对知识不能迁移,而教育者往往对这方面重视不够。国外有这方面的研究,表明经过结构不良问题的训练,学生的元认知解题能力有很大提高。 总之提高学生物理问题解决的元认知水平非一朝一夕所能实现的,需要师生共同协作。教师应把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培养纳入自己的教学目标中,在问题教学中,不断渗透元认知知识和策略的训练内容。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注意元监控的实施,只有这样,学生的元认知水平在物理问题解决中得到开发。 【参考文献】 [1]朱德全,宋乃庆.谈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解决与元认知开发[J].学科教育研究,1997,(6). [2]周丽芳.元认知及其培养[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2,(1).希望对您有帮助。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物流模型

8000字可以吗?以前自己写的

免费物流毕业论文 物流是指计划、执行与控制原材料或最终产品从产地到使用地点的实际流程,物流服务具体包括定单管理、运输、仓储、装卸、送递、报关、退货处理、信息服务及增殖业务。显然,货物运输路径的选择,仓库地址的选择等,都涉及到如何处理大量的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而缩短物流时间,降低成本的问题,而地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GIS)不仅具有对空间和属性数据采集、输入、编辑、存储、管理、空间分析、查询、输出和显示功能,而且可为系统用户进行预测、监测、规划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可见,将其应用于物流配送系统中,可大大加强对物流过程的全面控制和管理,实现高效、高质的物流配送服务,本文分以下几部分对GIS在物流配送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2 现代物流与GIS融合 1)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 地理信息系统是集计算机科学、地理学、信息科学等学科为一体的新兴边缘科学,可作为应用于各领域的基础平台。这种集成是对信息的各种加工、处理过程的应用、融合和交叉渗透,并且实现各种信息的数字化的过程。 在GIS中,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分别描述地理实体的两面,以地理实体为主线组织起来。空间信息还包括了空间要素之间的几何关系,使GIS能够支持一般管理信息系统所不能支持的空间查询和空间分析,以便于制定规划和决策。现在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GIS)的兴起更使其被越来越多的商业领域用来作为一种信息查询和信息分析工具[3],GIS技术本身也融入了这些商业领域的通用模型(如ARC/INFO的网络分析模块),因而GIS技术在各个商业领域的应用在深度上和广度上不断发展。事实上,凡是涉及到地理分布的领域都可以应用GIS技术。 2)物流的发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物流也向着现代化方向迅速发展。物流现代化不仅指物流手段 (物流设施、设备等 )和物流技术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而且指物流管理 (包括物流组织、物流计划的编制、物流运输方案的选择、经济指标的确定,等等)的科学化[4]。 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技术,已经被认为是企业在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重要的"第三利润源"[5],它通过降低流通费用,缩短流通时间,可以整合企业价值链、延伸企业的控制能力,加快企业资金周转为企业创造新的利润。 尤其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供应商必须全面、准确、动态地掌握散布在全国各个中转仓库、经销商、零售商以及各种运输环节之中的产品流动状况,并以此制定生产和销售计划,及时调整市场策略。因此电子商务的发展更加推动了现代物流业迅速兴起。 那么,把GIS技术融入到物流配送的过程中,就能更容易地处理物流配送中货物的运输、仓储、装卸、送递等各个环节(如图1),并对其中涉及的问题如运输路线的选择、仓库位置的选择、仓库的容量设置、合理装卸策略、运输车辆的调度和投递路线的选择等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决策分析,这样才符合现代物流的要求,才有助于物流配送企业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降低消耗,提高效率。实际上,随着电子商务、物流和GIS本身的发展,GIS技术将成为全程物流管理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图1 物流配送过程 3 基于GIS的物流配送系统设计 需求分析 如以某一城市中的物流配送过程为例,那么基于GIS的物流配送系统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客户提供的详细地址字符串,确定客户的地理位置和车辆路线; 2)、通过基于GIS的查询、地图表现的辅助决策,实现对车辆路线的合理编辑(如创建、删除、修改)和客户配送排序; 3)、用特定的地图符号在地图上表示客户的地理位置,不同类型的客户(如普通客户和会员客户,单位客户和个人客户等)采用不同的符号表示; 4)、通过GIS的查询功能或在地图上点击地图客户符号,显示此客户符号的属性信息,并可以编辑属性; 5)、在地图上查询客户的位置以及客户周围的环境以发现潜在客户; 6)、通过业务系统调用GIS,以图形的方式显示业务系统的各种相关操作结果的数值信息; 7)、基于综合评估模型和GIS的查询,实现对配送区域的拆分、合并; 系统总体结构 设计基于GIS的物流配送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空间数据模型和基于关系数据库的空间数据库来实现数据的无缝集成,空间数据索引采用基于改进R-Tree的空间数据索引结构,属性数据索引采用B+树数据结构;网络数据传输采用三层结构模型,并采用Java Applet进行开发,这样与平台无关又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使海量空间数据的存储、分析和共享成为可能。系统网络结构图如下: 图2 系统网络结构图 系统模型设计 由上述分析,基于GIS的物流配送系统应集成以下主要模型:设施定位模型、车辆路线模块、配送区域划分模型、分配集合模型、客户配送排序模型。 1)设施定位模型。用于确定一个或多个设施的位置。在物流系统中,仓库和运输路线共同组成了物流网络,仓库处于网络的节点上,节点决定着线路,如何根据供求的实际需要并结合经济效益等原则,在既定区域内设立多少个仓库,每个仓库的位置,每个仓库的规模,以及仓库之间的物流关系等,运用此模型均能很容易地得到解决。 2)车辆路线模型。用于解决一个起始点、多个终点的货物运输中,如何降低物流作业费用,并保证服务质量的问题。 3)网络物流模型。用于解决寻求最有效的分配货物路径问题,也就是物流网点布局问题。如将货物从N个仓库运往到M个商店,每个商店都有固定的需求量,因此需要确定由哪个仓库提货送给那个商店,所耗的运输代价最小。还包括决定使用多少辆车,每辆车的路线等。 4) 配送区域划分模型。根据各个要素的相似点把同一层上的所有或部分要素分为几个组,用以解决确定服务范围和销售市场范围等问题。如某一公司要设立X个分销点,要求这些分销点要覆盖某一地区,而且要使每个分销点的顾客数目大致相等。 5)空间查询模型。如可以查询以某一商业网点为圆心某半径内配送点的数目,以此判断哪一个配送中心距离最近,为安排配送做准备。 4 系统功能实现 那么,基于GIS的物流配送系统可实现如下主要功能: 1)车辆和货物跟踪:利用GPS和电子地图可以实时显示出车辆或货物的实际位置,并能查询出车辆和货物的状态,以便进行合理调度和管理。 2)提供运输路线规划和导航 规划出运输线路,使显示器能够在电子地图上显示设计线路,并同时显示汽车运行路径和运行方法。 3)信息查询 对配送范围内的主要建筑、运输车辆、客户等进行查询,查询资料可以文字、语言及图象的形式显示,并在电子地图上显示其位置。 4)模拟与决策 如可利用长期客户、车辆、订单和地理数据等建立模型来进行物流网络的布局模拟,并以此来建立决策支持系统,以提供更有效而直观的决策依据。 5结束语 当今,随着电子商务的再次兴起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物流业愈来愈成为热点[6]。利用GIS能高效地处理空间和属性数据的优势来建立基于GIS的物流配送系统虽处于初始阶段,但无疑是有益的尝试,它必将是以后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张铎 《我国物流企业如何迎接电子商务》中国流通经济 p12~13; 2、刘秉镰,姜国杰 我国现代物流发展中的若干问题》铁道物资科学管理 p2 3、屈春燕等 《网络地理信息系统(WebGIS)在地震研究中的应用》地震学报 4、叶杰刚《关于物流问题的理论探索》当代经济科学 p51~56; 5、陈罕琳 《信息技术让物流货畅路通》 计算机周刊 ,p14; 6、兰洪杰,沈家洪 《电子商务下配送问题浅析》中国流通经济 p10~11

这个我可以先帮你拟题,题目满意了我再帮你继续做,4000字一天的时间就差不多了

我们的优势,就是你放心的选择! 1、本站定制论文的作者最低学历为重点大学硕士研究生2、内部管理流程完善,运作经验丰富,确保客户的要求得到及时可靠的响应 加我先吧 ,资料里有我们的网址,可以去那里看一下 找我们帮忙吧!!!! 一定会让你满意的 QQ 435 ..........................................后面接着输入....... 871 ..........................................后面接着输入....... 771 (3行连着输入就是我的QQ)

岩石物理模型毕业论文

张如伟,张宝金,文鹏飞,徐华宁

张如伟(1984-),男,工程师,主要从事地震处理、反演与储层预测的方法研究,E-mail:。

注:本文曾发表于《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1年第4期,本次出版有修改。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广州510760

摘要:天然气水合物沉积层在地震剖面上会产生比较明显的似海底反射(BSR)特征,一般可用于天然气水合物的直接识别,但并非所有BSR特征均为水合物的表现,则BSR形成背景的研究是天然气水合物深度预测的关键与基础。首先认真分析了天然气水合物沉积的3种微观模式,根据其不同的岩石物理模型特点,试验弹性参数随水和物饱和度的变化规律;其次以精确zoepprize方程为基础,研究随饱和度变化的AVA特征;最后,利用不同的理论模型模拟了BSR现象,并分析BSR产生的3种客观条件以及调谐作用对BSR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气水合物饱和度、游离气的存在与否与沉积层孔隙的变化是影响BSR特征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天然气水合物;似海底反射;振幅随入射角变化;岩石物性

AVA Character Researches on Gas Hydrate-Bearing Sedimentary Deposit

Zhang Ruwei,Zhang Baojin,Wen Pengfei,Xu Huaning

Guangzhou Marine Geological Survey,Guangzhou 510760,China

Abstract:Gas hydrate-bearing deposit usually has obvious feature of seismic reflection,for example,bottom simulating reflector(BSR) ,it commonly used as gas hydrate direct indication,but the same reflection characteristic is not sure the presence of gas hydrate,so the background of BSR phenomenon is the base of most paper seriously analysis three microscopic models of gas hydrate-bearing sedimentary deposit at first,according to the petrophysical model,we have researched the variational rule of elastic have discussed the AVA character for the saturation variation base on accurate zoepprize last,this paper simulates BSR phenomenon on using different theoretical model,at the same time,we analysis three external conditionfor BSR,and research the tuning effect of gas hydrate-bearing sedimentary research result indicates that gas hydrate saturation and exist of free gas and sedimentary deposit' s porosity are the important factor for BSR this paper could provide some conclusions for the depth research of gas hydrate base on the experimentation in this paper.

Key words:gas hydrate; Bottou Simulating Reflector; Auplitude Variation with Angle;petrophysicalp roperties

0 引言

天然气水合物作为21世纪的新能源,被誉为石油的替代品和清洁环保能源,广泛受到国内外许多学者的关注[1-2]。我国于2007年5月在南海北部成功钻获天然气水合物的实物样品,从此我国在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上迈开了关键和重要的一步[3]。似海底反射(BSR)特征是利用地震手段研究天然气水合物的至关证据,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认同:BSR具有与海底大体平行、负极性、高中振幅、与沉积层理斜交等特点,在一些地区有空白带特征产生[4]。但BSR的形成背景与其饱和度、下伏游离气层的相互关系一直处于研究中,没有形成一定的共识[5]。本文通过研究天然气水合物的3种沉积模型,并对之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了弹性参数随水合物饱和度变化的规律特征;并以精确zoepprize方程为基础,拟合出天然气水合物的AVA特征,从而通过试验验证获取了BSR特征产生的一些客观条件;这些客观条件有利于更加紧密研究BSR特征与天然气水合物的相互联系,为后期我国的天然气水合物勘探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为水合物形成背景研究提供相关的科学依据。

1 岩石物理模型

岩石物理性质是对天然气水合物进行地震识别方法的基础,全面和准确地得到水合物沉积层的岩石物性就显得至关重要。但由于水合物在室内条件下极不稳定,因此,目前仍然无法采用实验手段去检测水合物的岩石物性[6],这样只有通过建立合适的岩石物理方程在理论上讨论水合物的一些特性,这就必然会对水合物的沉积状态存在一些不同程度的近似,例如假定水合物饱和度的变化不会影响其岩石孔隙度的改变等等。

图1 天然气水合物的3种微观模式[7]

据Ecker于2001年提出天然气水合物沉积的3种微观模式[7]:悬浮模式、颗粒接触模式与胶结模式(图1)。本文分别采用了3种水合物沉积的岩石物理方程用于试验,分别是WOOD方程、Lee加权方程和时间平均方程,运用这3种模型来研究弹性参数与岩石物性之间的理论关系。

WOOD方程模型

WOOD方程描述的是水合物沉积的悬浮模式,具体表达形式[8]如下:

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富集规律与开采基础研究专集

式中:Vp为水合物沉积的纵波速度(m/s);ρ为水合物沉积的密度(kg/m3);φ为岩石孔隙度;S为水合物的饱和度;Vw为孔隙流体(一般为水)的速度(m/s); Vh为纯水合物的速度(m/s);Vm为岩石骨架的速度(m/s);ρw为孔隙流体(一般为水)的密度(kg/m3);ρh为纯水合物的密度(kg/m3);pm为岩石骨架的密度(kg/m3)。

时间平均方程模型

时间平均方程反映的是水合物沉积的胶结模式,简单的表达形式[9]为:

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富集规律与开采基础研究专集

式中:Vp为水合物沉积的纵波速度(m/s);φ为岩石孔隙度;S为水合物的饱和度;Vw为孔隙流体(一般为水)的速度(m/s); Vh为纯水合物的速度(m/s); Vm为岩石骨架的速度(m/s)。

Lee加权方程模型

Lee加权方程描述的是水合物沉积的颗粒接触模型,针对高孔隙非固结的海洋沉积物速度-孔隙度关系,WOOD方程参数估计偏小,时间平均方程参数估计偏大,因此,Lee于1996年提出了一个无意义的加权方程[10]:

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富集规律与开采基础研究专集

式中:Vp为水合物沉积的纵波速度(m/s); Vp1为由WOOD方程计算得到的水合物沉积纵波速度(m/s); Vp2为由时间平均方程计算得到的水合物沉积纵波速度(m/s);φ为岩石孔隙度;S为水合物的饱和度;w为加权因子;n反映的是水合物在沉积物中的状态;由于缺乏水合物实际的资料, w,n参数比较难以确定,但有一定的规律,n增加时,Lee方程会快速地向时间平均方程靠拢;w> 1时向WOOD方程靠拢,w< 1时向时间平均方程靠拢。

对于横波速度,Lee同时也作了简单的假设,认为横波速度与纵波速度一样,会随着水合物饱和度的增加而变大,公式如下:

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富集规律与开采基础研究专集

式中: 。

由于横波不能在流体中传播,则上式中最后一项可以去掉,同时为了获取岩石骨架的横波与纵波速度比,根据Castagna等于1985年提出的公式[11]:

南海天然气水合物富集规律与开采基础研究专集

式中:C为黏土在骨架中的体积分数(%),通常会取C=65%、Φ=0%,这样得到的骨架横波速度为。

2 弹性参数分析

为了更好研究天然气水合物的岩石物理特性,设计了表1的理论模型,第三层为天然气水合物沉积层,各个弹性参数的计算采用前面的3个模拟方程模型;第四层为游离气沉积层,各参数采用Biot-Gassmann方程计算得到。

表1 理论模型设计参数

图2为采用3种模型计算得到的随水合物饱和度变化时引起的弹性参数变化。3个方程模拟结果均有相同的特点,随着水合物饱和度的增大,纵波速度也随着增大,横波速度与纵波速度有着相同的变化规律,密度基本不变。将3者计算得到的纵波速度进行对比可知,WOOD方程参数估计过小,时间平均方程参数估计过大,Lee加权方程参数估计适中(w=1,n=1)。

图2 3种模型的3参数变化以及纵波速度对比

方程;b.时间平均方程;加权方程;d.纵波速度对比

同时,从Lee加权方程出发,改变岩石的孔隙度参数,再观察纵波速度的变化规律。图3为模拟结果,可以看出,随着孔隙度的增大,纵波速度参数估计值有减少趋势,横波速度有着相同的变化特征。

图3 岩石孔隙度变化引起的弹性参数变化Lee加权方程

在Lee加权方程中,由于至今难以获取水合物的实际试验资料,参数w与n一般会较难确定,但它们影响着纵波速度的变化规律。随着参数n的增大,Lee加权方程会快速向时间平均方程靠拢(图4),为了使参数估计平均,文中一般取n值为1。加权因子w也影响着弹性参数的变化,从图5可以看出,当加权因子小于1时,该方程向时间平均方程靠拢,大于1时向WOOD方程靠拢。根据南海的部分资料显示,当水合物饱和度在30%~60%之间时,水合物沉积层的纵波速度为2 000~2 500 m/s,此时若将加权因子w定为,则根据曲线分析得到上类似结论。

图4 参数n改变引起的纵波速度变化

根据3个岩石物理方程模拟得到的弹性参数变化结果,可知Lee加权方程将WOOD方程与时间平均方程结合起来,有效避免了参数估计过大或者过小的情况,比较符合水合物沉积层的状态。但参数w与n的确定至关重要,在试验之前,需要通过相关的实际资料来确定这2个参数。

图5 参数w改变引起的纵波速度变化

3 BSR的AVA特征

从精确的Zoepprize方程出发,以Lee加权方程来计算水合物变化引起的纵波速度的估计值,然后以Biot-Gassman 方程对水合物沉积层的下伏地层来进行流体替代,这样可以随意改变水合物饱和度、下伏地层流体类型和孔隙度,从而可以多方位研究BSR的存在特征与其AVA的变化趋势。

图6为水合物饱和度变化后,其反射系数的变化规律特征,下层为游离气层,饱和度为10%,孔隙度为20%;随着水合物饱和的增加,反射系数绝对值增大,并逐渐快速减小,有极性反转的趋势。

图6 水合物饱和度变化后反射系数变化规律

BSR产生的一般条件为下伏地层含有游离气,这样由于地层一当含有气之后,纵波速度会快速下降,就与水合物沉积层就形成了负极性的反射系数,但是BSR现象却无法判断下伏地层的含气饱和度。从图7可以看出这样一个规律(上覆层为含水合物沉积层,饱和度为20%):当含有2%的游离气时,反射系数已经变化为负极性;10%时只是反射系数的绝对值发生了改变,变化趋势却没有任何变化;含气饱和度再向上增长时,反射系数的绝对值也变化甚微,这就说明通过BSR特征是无法判断出下伏地层含气饱和度的。

同时,基于褶积模型,以Zoepprize方程计算的角度反射系数为基础,进行一系列地震正演模拟研究。地震子波采用主频为50 Hz,采样率为1 ms的标准雷克子波,模拟入射角度为0°到60°之间,主要观察700 ms左右同相轴的变化(BSR出现位置)。

图7 水合物下伏游离气层饱和度改变时反射系数的变化规律

图8为游离气层含气饱和度变化时BSR的AVA特征(上覆层为含水合物沉积层,饱和度为30%),图左含气饱和度为0%,反射振幅为正极性,随着入射角度增大,振幅逐渐增大,不符合BSR的特征;图右含气饱和度为10%时,比较明显出现了BSR特征,并伴随有随着入射角度增大振幅减小的特征出现,从而也证明了BSR出现的第一个客观条件为下伏地层含有游离气。

图8 含气饱和度变化时的BSR特征

含气饱和度左为0%,右为10%

图9 水合物饱和度及孔隙度变化时BSR的AVA特征

图左水合物饱和度为80%,孔隙度为20%;图右水合物饱和度为30%,孔隙度为10%

当然含有游离气这个条件不一定是必需的,图9就给予了充分的论证,试验验证时下伏地层的含气饱和度均为0%,只是改变水合物沉积层的水合物饱和度以及岩石孔隙度。图左就是将水合物饱和度由30%变化为80%时,就出现了BSR的特征,但振幅能量会比较弱,随着入射角度增大,振幅逐渐减小,并很快出现极性反转的特征;图右的水合物饱和度仍为30%,只是将沉积层的孔隙度由20%改变为10%,这样也会出现BSR的现象,同样也是随着入射角度增大振幅逐渐减小的趋势,当入射角度达到一定值时,也会出现极性反转的效果。

通过图8与图9的试验验证,可以基本得到如下结论:天然气水合物沉积层产生BSR特征主要有3个客观条件,其一为下伏地层含有游离气,游离饱和度(大于0)基本不影响BSR的变化特征;其二为天然气水合物的饱和度达到一定程度,具体的数值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分析得到;其三为水合物沉积层的岩石孔隙度比较小(水合物饱和度可能会引起孔隙度的改变),目前由于资料有限,同样无法做到对实际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当然3个条件不需要同时出现,从理论上来说,只需要满足其中一个条件即可以产生BSR特征。

图10 调谐效应对BSR的影响

最后,研究了调谐效应对BSR的影响效果。当地层足够薄的时候,就会出现调谐效应,这样会影响对BSR特征的判断。图10左两层的地层时间为10 ms,BSR的负极性特性基本被掩盖,难以准确给予判断水合物是否存在;而当两层的地层时间为30 ms时,可以勉强分辨出。所以调谐效应也会影响最终结果的判断,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调谐效应带来的影响。

4 结论

1)由于目前缺乏足够的实验数据,实际的天然气水合物岩石物理性质尚无准确的定论,只有通过数学方程来模拟其沉积过程。Lee加权方程参数估计比较平均、形式简单、比较适合理论研究,但对于两个未知因子的确定,需来源于野外的测井与实验测试数据。

2)对于天然气水合物沉积层的下伏地层一般为含游离气地层,但BSR特性无法确定含气饱和度的大小。

3)是否含有游离气、水合物饱和度的多少与地层孔隙度的大小是影响BSR特征出现的3个客观条件,但不一定是必须条件,一般情况下,3个条件有其一就能够出现BSR现象。

4)天然气水合物在岩石中与骨架如何接触,目前尚无准确的定论,这也就是影响水合物众多弹性参数难以确定的原因,水合物饱和度与岩石孔隙度的关系有待于以后更深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史斗,孙成权,朱岳年.国外天然气水合物研究进展[M].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2: 1-249.

[2]宋海斌,江为为,张文生,等.天然气水合物的海洋地球物理研究进展[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2,17(2):224-229.

[3]张洪涛,张海启,祝有海.中国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研究现状及其进展[J].中国地质,2007,34(6): 953-961.

[4]马在田,耿建华,董良国,等.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的地震识别方法研究[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2,22(1):1-8.

[5]宋海斌,松林修,杨胜雄,等.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的地球物理研究(Ⅱ):地震方法[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1,16(3):110-118.

[6]宋海斌,松林修,吴能友,等.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的地球物理研究(I):岩石物性[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1,16(2):118-126.

[7]Ecker Characterization of Methane Hydrate Structures[D].California:Stanford University,2001.

[8]Wood A Test Book of Sound[M].New York:Macmillan,1941:578.

[9]Wylie M R J,Gregory A R,Gardner G H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Factors Affecting Elastic Wave Velocities in Porous Media[J].Geophysics,1958,23(3):459-493.

[10]Lee M W,Hutchinson D R,Colet T S,et Velocities for Hydrate-Bearing Sediments Using Aweighted Equation[J].J Geophys (B9):20347-20359.

[11]Castagna JP,M L Batzle,R L Between Compressional-Wave and Shear-Wave Velocities in Clastic Silicate Rocks[J]Geophysics,1985,50(4):571-581.

论文题目是全文给读者和编辑和第一印象,文题的好坏对论文能否利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进行物理学 毕业 论文的选题呢?下面我给大家带来优秀物理学毕业论文题目2021,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物理学毕业论文题目

1、物理学史与物理教学结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二氧化碳深含水层隔离的二相渗流模拟与岩石物理学研究

3、二十世纪中国原子分子物理学的建立和发展

4、普通高中物理课程内容与大学物理课程内容的适切性研究

5、从现代物理学理论发展探讨孙思邈修道养生观

6、地震岩石物理学及其应用研究

7、碎屑岩地震岩石物理学特征研究

8、信息技术支持下的物理学与教的研究

9、物理学中对称现象的语境分析及其意义

10、本质直观视域下的量子引力学困境

11、复杂金融系统的相互作用结构与大波动动力学研究

12、大小细胞视觉通路在早期开角型青光眼和双眼竞争中作用的功能磁共振成像及视觉心理物理学研究

13、经济物理学中的金融数据分析:统计与建模

14、农村高中物理学困生的差异教学研究

15、基于PD控制的拟态物理学优化算法的研究

16、多目标拟态物理学优化算法解集分布性研究

17、利用物理学史 教育 资源优化中学物理教学的研究

18、中学生与物理学家共同体概念形成过程的对比研究

19、物理学专业师范生PCK研究

20、物理学史融入高中物理教学的实践研究

21、莱布尼茨物理学哲学思想研究

22、运用高中物理教材栏目开展物理学史教育的实践

23、新课程下 高一物理 学困生转化策略

24、运用高中物理“学案教学”提高学生问题意识的实践

25、基于书目记录的《中图法》物理学类目调整 方法

26、物理学专业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27、高中物理学困生成因及转化策略研究

28、从物理学家的研究方法看物理学的进展

29、高中物理学困生学习动机的实证调查与影响因素分析

30、食管癌调强放疗物理学参数对放射性肺炎的评估价值

31、近代物理学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32、提升物理学困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策略研究

33、物理学史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34、关于培养学生物理学科素养的教学实践研究

35、高一物理学困生学习效率低下成因及转化策略

36、校本课程《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 DIY 》的开发与实践

37、高中物理教学中物理学史教育现状调查与研究

38、高中物理学困生学业情绪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39、利用物理学史促进高中生理解科学本质的实践研究

40、物理学史融入中学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2021中学物理论文题目

1、 中学物理教材的重难点内容表达方式的研究

2、 关于中学物理学习中学生素质培养之设想

3、 中学物理学习中互动作用的深入研究

4、 通过力学教学实现中学物理到大学物理的良好过渡

5、 一类变分问题在中学物理课外教学中的尝试

6、 在中学物理知识结构化中锻造学生核心素养

7、 浅谈中学物理探究教学的策略

8、 物理模型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9、 浅谈中学物理学习中创造性思维的障碍与对策

10、 中学物理知识在甜樱桃保鲜中的应用

11、 浅谈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骆驼教学法”

12、 中学物理良性学习习惯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13、 函数图像法在中学物理中的应用

14、 中学物理异课同构教研活动设计研究

15、 中学物理教学中缄默知识的应用研究

16、 中学物理教学对大学物理教学的影响——以安阳师范学院为例

17、 物理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18、 中学物理活动教学的设计研究

19、 中学物理课堂环境评价量表的实证检测

20、 中学物理教学中概念的教学策略研究

21、 几何画板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2、 引导式 反思 :将HPS教育融入中学物理教学的方式

23、 中学物理实验课堂环境的测评研究——以北京地区为例

24、 我国中学物理教育研究的进展与趋势——基于中国知网的文献计量学研究

25、 国际科学教育坐标中的我国中学物理教育研究: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国际比较研究

26、 中学物理实验技能的评价研究

27、 中学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研究

28、 突破中学物理教学难点的策略

29、 探究中学物理课堂的实际案例中如何引入新的教学模式

30、 中学物理“微实验”创设的价值思考

31、 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新思考

32、 提高中学物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的策略

33、 高师本科物理专业中学物理教学能力培养目标体系的研究

34、 刍议中学物理教科书中的举例说明题

35、 中学物理教学的问题情境创设

36、 3D虚拟增强现实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37、 以藏族 文化 生活为例,开发藏区中学物理课程实验资源

38、 贯通大中学物理综合能力培养的物理学术竞赛教学模式

39、 中学物理在教学内容上的改革思考

40、 我国中学物理“时间观”课程教学的现实与改进

41、 中学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的应用策略

42、 中学物理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43、 新课程背景下农村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探索

44、 浅谈提高中学物理低成本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45、 浅谈中学物理“生活化”教学的策略

物理教学论文题目

1、 高中物理教学中常见电学实验问题分析

2、 以生活化教学模式提高初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

3、 工科专业大学物理教学现状与改革方向研究

4、 大学物理教学中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与实践

5、 教学新范式下大学物理教学的几点思考

6、 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独立学院大学物理教学模式研究

7、 基于CDIO理念的大学物理教学改革探索

8、 统计物理教学中引入Jarzynski等式的必要性

9、 物理教学融入工匠精神的思考与实践

10、 让“陶花”在物理教学实践中绽放——浅议过程性评价和物理教学实践

11、 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

12、 “蜂窝视频元”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实践研究

13、 中学物理教学中缄默知识的应用研究

14、 提高大学物理教学质量的 措施 与对策

15、 高分子物理教学中关于链段概念的讲解

16、 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物理教学策略

17、 基于翻转式课堂模式的大学物理教学研究

18、 中学物理教学对大学物理教学的影响——以安阳师范学院为例

19、 高分子物理教学中“结晶”概念的讲解

20、 引导式反思:将HPS教育融入中学物理教学的方式

21、 高中物理教学核心素养:演示实验创新

22、 数形结合思想在高中数学与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3、 浅析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以欧姆定律学习为例

24、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物理教学研究

25、 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物理教学改革模式探究

26、 高师本科物理专业中学物理教学能力培养目标体系的研究

27、 高中物理教学使用 思维导图 的几个误区

28、 中学物理教学的问题情境创设

29、 3D虚拟增强现实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30、 MATLAB的可视化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31、 案例教学法在“半导体器件物理”教学中的尝试与反思

32、 新工科背景下“类像思维”在半导体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33、 核心素养下的高校半导体物理教学改革路径研究

34、 材料专业大学物理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实践

35、 为提高大学物理教学的学术水平而努力

36、 材料学专业固体物理教学中的抽象与形象思维转化

37、 大学物理教学研究现状与展望——基于10年核心期刊论文分析

38、 高考3+3新模式下中学与大学物理教学的衔接性校本研究:热学部分

39、 浅析STS教育在职业学校物理教学中的有效渗透

40、 智慧教育理念在大学物理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41、 混合教学模式在固体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42、 物理学思维方法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43、 多媒体在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44、 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生涯教育的探索——由新高考选考物理遇冷说开去

45、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弱势学生”激励策略

46、 “物理教学论实验”课程的“课例化”教学模式研究

47、 提高大学物理教学效果的策略

48、 利用虚拟实验改进物理教学

49、 基于建筑学学生思维特点的实践性建筑物理教学初探

50、 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物理教学的方法

优秀物理学毕业论文题目相关 文章 :

★ 物理学毕业论文题目

★ 物理学毕业论文选题

★ 物理学院毕业论文题目

★ 物理学毕业论文4000字

★ 物理学本科毕业论文

★ 物理学毕业论文

★ 有关物理学毕业论文

★ 物理学本科生毕业论文

★ 物理学毕业论文范文

★ 物理学理论研究论文

(1)流体效应分析

应用修正Hertz-Mindlin接触理论模型,分析地层水、稠油、轻油、气体的效应。

计算模型如下:

储层矿物为疏松的泥质石英砂层,泥质含量12%,孔隙度31%,有效压力16MPa,温度64℃。该体 系看作砂、泥质二元弹性体系,取砂的体积模量为39GPa和剪切模量33GPa;泥质体积模量20GPa和剪 切模量10GPa。有效的矿物体积模量,剪切模量,密度。

流体数据:

原始地层水矿化度6000×10-6,密度,体积模量;

稠油:气油比10,密度为,体积模量;

轻油:密度为,体积模量;

气体:密度为,体积模量;

岩石骨架:体积模量,剪切模量;

表 不同流体饱和时岩石波速变化

表的数据显示,稠油接近于水的性质,而轻油接近于气体的性质。模型预测的数据与实验测定的 结果大致相当。

(2)水驱油过程分析

基于修正Hertz-Mindlin接触理论模型,对水驱稠油过程中疏松砂岩波速变化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图 除在高含油饱和度处计算结果略比实验数据低,总的变化特征基本吻合。说明在此采用的岩石物理模 型和算法基本能满足实际过程分析的要求。

(3)泡点附近流体属性变化对岩石地震波速的影响模拟分析

当流体压力变低到泡点压力以下后,由于有气体从油中逸出,岩石的波速将变小。稠油溶解有一定 量的气体,典型的气油比GOR为10。泡点压力在14~10MPa附近。从该油藏温压条件看,地层流体压 力16MPa,(开采等引起的)压力的波动在2~4MPa,温度64℃,波动2℃左右;显然油藏中部分稠油 可能处在泡点附近。对于小的压力波动(变小),可能会导致稠油进入泡点压力下的状态,部分气体从 稠油中逸出,孔隙中形成气—液两相流体状态,其结果将会引起储层地震波速改变。

应用岩石物理模型模拟计算这种变化特征。把该体系看做砂、泥质二元弹性体系,泥质含量18%,孔隙度32%,有效压力16MPa,温度25℃。取砂的体积模量为39GPa和剪切模量33GPa,密度为 cm3;泥质体积模量20GPa和剪切模量10GPa;得到矿物的体积模量和剪切模量,密度为;油的密度为,体积模量;气的密度为,体积模量; 有效压力16MPa下,疏松砂岩的骨架体积模量为,剪切模量为。

图 水驱稠油过程中疏松砂岩波速变化图

图 岩石物理模型预测泡点附近疏松岩石地震波速变化特征

把上述参数作为输入,得到如图模拟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岩石物理模型预测结果与测量值 大致一致。

毕业论文物理模型图片

首先,得大量的下最新的文章看,差不多了,筛选比较感兴趣的热门关键词,然后再挑看得懂的,进行对比阅读和批评阅读。随后,博采众长,集成创新,组合顺通,一句话,搞的一眼就比人家有点新东西出来。然后就是,论证充分性问题,要多用数据说话,多用理论分析案例,宏观逻辑要问题导向。再后,是重复率问题,要注意改重技术的利用,注意三大核心技巧,切且前后顺序,即颠倒顺序,缩减/扩充/同意替换。最后,查重排班,前则注意假报告,免费查骗稿子的,建议残缺图片和一些内容再查☜,后者,不会,就学,找一个上一届的。

一句话,前期把握宏观,后期完善细节和前因后果等,装模作样的东西!

利用本处的参考文献题目,便于大家掌握关键词种类,然后再在知网、万方上按照专业分类浏览 100 页题目,并检索 10  个关键词,下载50 篇文章,用一定标准精选 5  篇文章做参考,即选出工作量小、切合热点、理论充分、数据分析到位、宏观逻辑流程、个案材料好收集的可以依葫芦画瓢的好题目。

为什么要创新?不创新,你这东西说白了就是一堆大杂烩,没得统合没得整合,就是一堆抄袭!现在管的越来越严格了,不创新,不编什么研究方法创新,数学算法创新,理论创新,应用创新,结论创新什么的鬼东西,没来个三五点,你只能呵呵的拿回去等待修改继续被蹂躏,继续被践踏尊严吧!

面对毕业论文头都大了。所以从几篇文章里拼出一篇,大标题下分标题完全引用。都是拼过来的,算抄袭吗?心里有点慌?学生所提交答辩的毕业论文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属于抄袭、剽窃行为。

图1: 抄袭认定

原则就是别8个词连着 ,整个段落,别一顿顺向的类似。为了别口水话连篇,客观点,请别第一人称,别我我我,多用图表数据说话;然后语言干练,多用并列的动词打头的短语。

(1)颠倒顺序

把句子后面的名词什么的搞到前面,然后再顺通。把段落的后面搞到前面,最好是总括性的搞到前面来!

(2)插入扩充

至于,核心词没法替换,或者颠倒顺序都没法的,就扩充打断。

(3)缩减

对应非核心的东西,缩减废话!

经济类的比较热门,实际用到的比较多,文科的套路差不多,依葫芦画瓢的方法类似,故此,罗列如下比较经典的文献参考。大家有兴趣的可以看看人家怎么写的,里面有oem的,也有分科别类详细介绍的。自己把握,自己权衡!

(1)来自某乎的:MBA论文怎么写

(2)来百度的:MBA论文怎么写

觉得写的好,请点赞;觉得有待改善,可以下面回复套路。本贴只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还请诸位大神,搞点更完备的回复。

请先给出明确答复:

解释原因:

有无解决办法:

模型有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简单的图表和指标,一般的问卷调查结果的展示都会采取这种方式,生动形象。

第二个层次,描述性统计,分析数据分布特征。

第三个层次,计量分析,建立模型。而计量分析又可以分为几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简单回归,包括双变量、多元回归,基本计量问题(共线性、异方差、自相关)的处理。

第二层次更专业点儿,包括模型设定误差检验与模型修正、特殊数据类型(时间序列、虚拟变量、面板数据等)的模型选择和处理、联立方程、VEC模型、VAR模型、条件异方差模型等;第三层次包括有序因变量、面板VAR、神经网络、分位数模型、季节调整模型等等。模型,建立一套研究范式,然后按此模型进行研究。

选题与预估计

问题1:暂定一个题目(包括研究对象、研究问题、拟使用的理论或方法等方面,可使用副标题,副标题一般指向研究方法或研究角度)。

问题2:给出研究目标与研究问题,并初步进行回答(研究之前必须要有预设的初步结论。所谓“实证分析”,可以将其看作是对所提出的初步结论的检验)。

问题3:给出文献综述(要求:①文献综述的内容必须与你的研究紧密相关,即根据自己研究的问题或内容梳理、概括相关文献(要注意相关性);②文献综述要能构成你研究的基础,可将其视为你的研究的理论知识平台或背景;③文献综述必须能够引出你所研究的问题,即根据自己的边际贡献或研究特点评述已有文献(要注意针对性))。

问题4:论证你所研究的问题以及其重要性(先列出“重要性”的论点,然后给出相应的论据)。

问题5:尝试运用计量软件(如:Eviews、SPSS、STATA或R)导入数据,对数据进行初步描述性分析与预估计。

物理模型:建立在分析现象与机理认识基础上的模型。 概念模型:关于地理现象与过程的逻辑关系清楚的概念阐述模型。数学模型:根据对研究对象所观察到的现象及实践经验,归结成的一套反映其内部因素数量关系的数学公式、逻辑准则和具体算法。用以描述和研究客观现象的运动规律。

据学术堂了解,要想写好一篇论文开题报告,必须灵活掌握并运用各种研究方法。开题报告的研究方法各异,按照自己的课题来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才是重要的。但是笔者发现,很多人对研究方法都一知半解,不会运用,或者掌握的不透彻,不完整。那么开题报告中的研究方法怎么写才符合要求?都有哪些研究方法呢?笔者下面做了详细总结介绍,给大家作参考。

在了解开题报告中的研究方法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下研究思路。开题报告的研究思路主要是写如何对于研究对象进行研究,研究什么东西,用的什么方法,经过什么步骤,达到什么研究目的,从而综合起来变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研究思路的主体。

一、研究思路:

1、我们将以文献研究法为指导,通过建立健全有关的规章制度,完善学校对党员的评价。

2、通过开展党员贯彻落实学校“双主协调,共同发展”的教学理念示范性教学为主导的教学研究活动,进行新一轮教学思想大解放活动。

3、通过访问等形式向广大群众了解和征求意见,研究党支部的学校思想大解放中的推动作用。

二、实施步骤:

1、实施步骤:分为四个阶段

A.准备阶段

a.筹建课题研究主要成员小组,撰写课题申请报告;

b.撰写课题开题报告。

B.申报与立项阶段

a.正式申报课题,等待批准立项;

b.修改开题报告,确定细化研究内容与方向,召开开题会;

C.实施阶段

下面笔者分享开题报告中的研究方法,都有以下几种:

一、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③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

二、实验法

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

三、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②启发人们的思维。③导致新的发现。

四、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五、功能分析法

功能分析法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是社会调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过说明社会现象怎样满足一个社会系统的需要(即具有怎样的功能)来解释社会现象。

六、个案研究法

个案研究法是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有三种基本类型:(1)个人调查,即对组织中的某一个人进行调查研究;(2)团体调查,即对某个组织或团体进行调查研究;(3)问题调查,即对某个现象或问题进行调查研究。

七、定性分析法

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八、定量分析法

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九、跨学科研究法

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也称交叉研究法。科学发展运动的规律表明,科学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综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据有关专家统计,现在世界上有2000多种学科,而学科分化的趋势还在加剧,但同时各学科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在语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统一化的趋势。

十一、系统科学方法

20世纪,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横向科学的迅猛发展,为发展综合思维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使科学研究方法不断地完善。而以系统论方法、控制论方法和信息论方法为代表的系统科学方法,又为人类的科学认识提供了强有力的主观手段。它不仅突破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而且深刻地改变了科学方法论的体系。这些新的方法,既可以作为经验方法,作为获得感性材料的方法来使用,也可以作为理论方法,作为分析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方法来使用,而且作为后者的作用比前者更加明显。它们适用于科学认识的各个阶段,因此,我们称其为系统科学方法。

十二、信息研究方法

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美国数学、通讯工程师、生理学家维纳认为,客观世界有一种普遍的联系,即信息联系。当前,正处在信息革命的新时代,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可以开发利用。信息方法就是根据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原理,通过对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和整理获得知识,并应用于实践,以实现新的目标。信息方法是一种新的科研方法,它以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揭示事物的更深一层次的规律,帮助人们提高和掌握运用规律的能力。

十三、数学方法

数学方法就是在撇开研究对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情况下,用数学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一系列量的处理,从而作出正确的说明和判断,得到以数字形式表述的成果。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它们的质和量是紧密联系,质变和量变是互相制约的。要达到真正的科学认识,不仅要研究质的规定性,还必须重视对它们的量进行考察和分析,以便更准确地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性。数学方法主要有统计处理和模糊数学分析方法。

十四、描述性研究法

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种简单的研究方法,它将已有的现象、规律和理论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给予叙述并解释出来。它是对各种理论的一般叙述,更多的是解释别人的论证,但在科学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定向地提出问题,揭示弊端,描述现象,介绍经验,它有利于普及工作,它的实例很多,有带揭示性的多种情况的调查;有对实际问题的说明;也有对某些现状的看法等。

十五、经验总结法

经验总结法是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是人类历史上长期运用的较为行之有效的领导方法之一。

十六、思维方法

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思维和准确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包括归纳演绎、类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辩想象、分析综合等,它对于一切科学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十七、数量研究法

数量研究法也称统计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规模、速度、范围、程度等数量关系的分析研究,认识和揭示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借以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解释和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

十八、探索性研究法

探索性研究法是高层次的科学研究活动。它是用已知的信息,探索、创造新知识,产生出新颖而独特的成果或产品。

十九、模拟法(模型方法)

模拟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征,创设一个相似的模型,然后通过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的一种形容方法。根据模型和原型之间的相似关系,模拟法可分为物理模拟和数学模拟两种。

二十、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

看完笔者分享的内容之后,相信大家对于开题报告中的研究方法有了更深的了解,希望大家能够掌握好各种研究方法,灵活运用到论文开题报告中,从而顺利完成写作任务。方法了解完了,笔者建议大家要多练习,多实操,才能完全掌握好各种研究方法的运用技巧和细节所在。

  • 索引序列
  • 毕业论文物理模型题目
  • 毕业论文物理模型
  • 物流管理毕业论文物流模型
  • 岩石物理模型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物理模型图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