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毕业论文 > 走出自闭症毕业论文

走出自闭症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走出自闭症毕业论文

到专业的自闭症康复学校,进行教育康复,因不能得知自闭症的病因,所以目前没有完全康复的自闭症儿童,家长要多配合康复教师,家庭训练的主要方法 给自闭症家人的建议 1 、迁移法: 此法是指在儿童异常行为发生之前,家长及时采用表扬,情感转移等形式,阻止其不良行为的发生。 在儿童异常行为发生之前,通常会有一些行为征兆。只要家长准确把握这微小的变化,我们就可以采用及时表扬或马上做一些它较为感兴趣的事,使其注意力发生转移,从而阻止了异常行为的发生,省去了行为出现后再矫治的繁琐。李某是个 10 岁的孤独症男孩,不知何时他对花草树木产生了浓厚的 “ 兴趣 ” ,凡经他双手触摸之处,都绘花残叶落,并且屡教不改。后发现他在揪花叶之前总会很小心地环顾四周,见没人注意他,就迅速将他的手伸出。找到这一规律,每当他在花草前环顾四周的时候,家长及时走上前对他说: “ 李真棒,没有揪花,他知道只能用眼睛看。 ” 并用手抚摸她的头或轻轻的拍一下,以示鼓励,还可以奖给他一些他喜爱的食品。逐渐强化,这不但及时阻止了他的揪花的行为,而且还让他意识到花应该用眼睛看,以及长辈喜欢他看花而不揪花的行为,使其揪花草的行为被矫正。 2 、运动疗法: 此法是指通过对孤独症儿童进行运动训练时期减轻刻板行为,稳定情绪,培养其广泛的兴趣及爱好的方法。 张某是一名 11 岁的孤独症男孩, 3 岁被诊断为孤独症,他有一个明显的刻板动作 ------- 摇手,家长想到用滑旱冰的方法来转移他的注意力,父亲做教练教孩子滑的技巧,当他滑旱冰是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掌握平衡上,当张某掌握了这一技能时,父亲又要求他背手滑。经过长期训练,摇手这一刻板行为在九岁时已完全消失。现在家长又开始训练其游泳技巧了。 3 、链锁法: 链锁法是将目标行为分解为一连串连续行为。由最初入门环节开始,综合强化,使孤独症儿童牢固掌握每一步骤,直到掌握整个目标为止。为了减轻孩子的自我压力,增加体验成就感,建议家长对一些行为训练使用逆向链锁法,即从最后一步学起,逐步向前推进。 例如张某,家长在训练他刷牙时,首先把牙膏挤好,水倒好,让其直接刷牙;第二步,家长把水倒好,让张某自己挤牙膏;第三步,家长将东西准备好,教他先倒水,再挤牙膏,刷牙;最后,提示他东西放在哪,让张某自己准备,逐渐使其掌握刷牙的一系列活动。 4 、融入社会进行训练: 此法是指在家长的带领下指导孤独症儿童走入社会,了解、学习适应社会的技能的方法。孤独症明显特征之一是不主动与他人接触,缺乏与人交流。 陈某是个 8 岁男孩,父母经常利用休息时带他走出家门。训练陈某在商场购物。他们首先带他去商店看别人购物,让他了解要用钱买东西,而不能随便拿;然后,让孩子看到想要的东西后,把正好的钱交给他,让他来实现购物这一活动;最后过渡到让陈某主动要钱来买他想要的东西,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还可教孩子正确使用钱币。一次陈某家长在单位组织旅游中,利用同事孩子( 3 岁)随行的机会对陈进行了关心他人,照顾小朋友的教育。在给他东西吃时,教他分给小朋友吃,并用小朋友的 “ 谢谢! ” 示以正强化,有一次小朋友哭了,教他说 “**, 你别哭 ” 。经过此次旅游,陈某在这两方面有了很大提高。开学初,班内一同学在哭时,陈忽然走了过去,用手给他抹眼泪,嘴里还说着 “** ,你别哭 ” 。以后凡是遇见这种情况,他都会前去安慰,在老师和其他同学的赞扬下,这种行为得到了巩固。 这个例子说明,只要努力为孩子创造参与活动的机会,并抓住教育的时机,及时表扬好的行为,孤独症儿童就会逐步走出自己的的内心世界,主动接近他人。 一旦自己的孩子被确诊为自闭症以后,怎么做才能有效地帮助自闭症儿童康复呢?我们给家长提出以下几条建议,你们不妨试试。 一、勇敢地走出去,争取人们的广泛理解与同情,我们千万不要因为有一个自闭症的孩子而造就一个“孤独的家庭”。 (一)不要对至爱亲朋隐瞒实情,要酌情向他们说明情况,你需要倾诉苦恼。他们会是你精神乃至实际行动上的支持者。 (二)不要向单位领导和关心你的同事隐瞒实情,相信他们会给予你理解与帮助。 (三)对邻里的询问和关注要给予适度的、诚恳的回答,这样可消除猜测和好奇,你就可以避免因藏着、掖着而又怕被别人知晓的尴尬局面。 (四)要让孩子融入正常社会,走出自己封闭的天地,为此注意做好必要的准备。在公众场合,对孩子表现出的不恰当行为,要坦然地面对,从容处理,同时要向有关人员及周围的人简单说明孩子的疾患,并致歉意。这样比你恼怒,因面子而失去理智好得多。 (五)要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去为孩子找一个教育训练机构,这样孩子可以受到家庭不能给予的教育、技能。 由于我只是学习自闭症康复教育的学生,还没有毕业,所以只能给出差不多的回答,如果你相信并肯定我的回答,我就谢谢你给予我的信任

孤独症儿童相关问题的思考的论文

【关键词】:孤独症概述形成表现

一、孤独症概述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种神经性行为综合症,以社会交往、言语、形式化或强迫性的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同时伴有很高比例的精神健康问题,是最令人困惑的儿童期精神障碍之一。社会性功能缺陷是自闭症患者最显著的标志之一,他们很难建立起与他人的关系,很难参与共同活动,会出现头口和非口头的交流障碍,甚至有些人一生都没有发展语言。孤独症在表现性上有很多不同,即使都是孤独症儿童,他们的障碍也各有不同,甚至有很大差异。

二、孤独症的形成原因

孤独症的成因到现在仍没有一个具体定性的说法,它被认为是一种先天性的脑机能障碍,与遗传因素和外部因素有关,而与抚养人的教育及生存环境没有直接关系。虽然研究者已经认识到孤独症的病因机制在神经组织或器官上,但目前却仍未有定论,既没有发现其特有的生理指标,也没有针对自闭症的专门测试,诊断标准非常宽泛,导致孤独症儿童数量激增,已不再是一种罕见的儿童疾病。

三、孤独症的表现

1、社会性互动障碍

在感知他人情绪状态,表达自己情绪以及形成依恋关系方面存在困难。缺乏与亲人对视、交往、沟通的愿望和技巧,难以建立起感情依恋。拒绝与同龄孩子交往,很难参加集体活动,喜欢封闭自己。

2、语言交流障碍

语言发展迟缓、缄默。几乎所有孤独症儿童都难以使用语言,他们不会主动说话,即使说话也给人自言自语的感觉。听不懂别人的指令,也不能正确理解别人的语言,通常用肢体语言让他人完成要求。例如孤独症的孩子想要一个玩具,他不会用语言来征得同意,而是用带有攻击性的动作去抢。

3、智力异常

孤独症儿童有70—80%是智障,极少数是天才,在数学计算、机械记忆或音乐等方面有突出能力,但在其他方面仍处于智障水平。

4、强迫性和刻板行为

有日常规范和重复行为方面的强迫性需要,如果家里的日常用品改变或移动时,他们往往会大发脾气,直到把东西放回原位才罢休。

5、感觉异常

表现为痛觉迟钝、对某些声音或图像有特别的恐惧或喜好等。

值得注意的是,他们也有一些积极品质:如可爱、富有同情心、有思想和创造力等。

四、孤独症研究的视角

1、心理社会学视角

从认知活动、认知结构的角度解释孤独症,认为自闭症儿童由于心理能力的发展障碍,无法推测他人的心理活动,体会不到交流的气氛,很难与人进行互动,进而发展成为人际关系疏远或人际交往障碍,同时也影响其他心里特质的发展。

虽然心理能力缺陷理论对孤独症社会交往的解释已被广泛接受,但仍存在着局限性,难以说明心理能力和语言能力之间的关系,也难以解释研究中的特殊现象。

2、精神生物学机制

从神经生物学角度解释自闭症更多得益于当前脑科学的发展。这一类理论试图解释:由于特定大脑结构受损而导致了孤独症儿童难以对社会性刺激做出适当反应。

3、生态学模式

此理论认为:孤独症并不是存在于个体内部的静态症状,而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环境之与间的互动出现了障碍。所以,孤独症患者经常错误地解释他人的情绪信号,虽然他们可以识别一些简单情绪,但并不足以使他们与他人进行畅通无阻的交流。

综上,虽然这些领域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孤独症有很大的推进。但这三种思路都有片面性,都只看到孤独症的某些方面而忽略了其他方面,应将这三种思路结合起来,更深入、更全面的进行研究。

五、从社会工作角度看孤独症的治疗

由于研究者没有完全明确地提出导致孤独症的根本原因,因而彻底治疗暂无法现实,只能尽量使症状得到缓解与改善,减轻患儿的社会适应困难,根本的治疗还有待科学的发展与该领域的深入研究。

目前的治疗方案:

1、心理治疗法被认为是是最普遍的治疗方法。

2、在教育界,许多学者研究皆显示,自闭症儿童接受教育时间之长短和其日后之发展有很大的相关,而结构化教学之效果远优于放任式教学法。

3、行为治疗法,旨在加强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技能训练,从最基础的技能开始训练,逐步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交往技能。在技能训练过程中,要忽略自闭症儿童出现的问题行为,把表扬和赞赏融入训练中。此外,还应增加他们与正常同伴之间直接交流的机会,使他们能够模仿和直接分享正常儿童的感受和体验,增强与同伴间相互交往能力。

社会工作者的努力方向:

1、对孤独症儿童的父母进行特殊培训,让他们改变养育方式,多接近、关心患儿,注重孩子独立性的培养,保持对他们的较高期望值。

2、社会工作者应督促机构不断完善其治疗理念,对机构老师进行相关培训,并提倡一个老师针对一个孤独症儿童的专门治疗,促进老师与学生间平等的互动。

3、孤独症儿童需要的不仅是家人、老师的帮助,而且是整个社会的支持。社会工作者应积极行动起来,增强社会对孤独症的了解和关注,消除社会对其的误解及歧视,缓解孤独症家长的心理疾病和精神危机,尽可能整合一切资源,和孤独症家庭一起争取一些国家福利政策和社会援助。

最后,用《蜗牛不放弃》一句话来表达我们的心声:“籍着我们彼此之间永不枯竭的爱,我们或许终能得到救赎。

首先需要说的是自闭症现在还没有一个很好的治疗方法去治疗,这个病的治疗情况,主要是和患病的严重程度,还有就是认知能力,语音发育能力,后期采用的治疗方法,是不是又很好的训练,都是有很大的关系的。多带领孩子去参加一些团体活动,在孩子有一点成就时就要大力表扬他,并让他以自己的形式发挥出来。在外人面前要多表扬自己的孩子,千万不要说孩子的缺点。在孩子出现问题时要在背后轻轻地教导,不要当面指责。

我觉得你写关于听障、视障、智障、脑瘫、唐氏等特殊教育范畴的文章,会好些,这样会给你加分的,题目鲜明啊,学业不良毕竟是正常儿童方面的,推荐你写自闭症方面的,近年来,国民越来越重视,并且有太多的人们还不了解。希望你的文章可以起到一定作用---呵呵!

自闭症的毕业论文选题

你论文选题定好了吗?开题报告选题老师同意了?开题报告格式要求准备好了没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问我,希望能够帮到你?提供一个开题报告写作心得,仅供参考,希望对你开题报告写作能有帮助。论文开题报告主要是给指导委员会阐明你的论文将要写什么以及为什么要写和如何写的问题。这里有几个方面:第一,你要写什么这个重点要进行已有文献综述,把有关的题目方面的已经有的国内外研究认真介绍一下(先客观介绍情况,要如实陈述别人的观点),然后进行评述(后主观议论,加以评估,说已有研究有什么不足),说现在有了这些研究,但还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其中要包括你选题将要探讨的问题。由于目前研究不足,所以你要研究。所以,你的论文要写什么是根据文献综述得出来的,而不是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如果不做综述,很可能你的选题早被别人做得很深了。第二,为什么要写这个这个主要是说明你这个选题的意义。可以说在理论上,你发现别人有什么不足和研究空白,所以你去做,就有理论价值了。那么你要说清楚你从文献综述中选出来的这个题目在整个相关研究领域占什么地位。这就是理论价值。然后你还可以从实际价值去谈。就是这个题目可能对现实有什么意义,可能在实际中派什么用场等等。第三,如何写在开题报告里你还应当说清楚你选了这个题目之后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有了问题,你准备怎么去找答案。要说一下你大致的思路,同时,重点阐述你要用什么方法去研究。如文献分析法、访谈法、问卷法、定量研究、实验研究、理论分析、模型检验等等。在上述三个方面中间,文献综述是重点。没有文献综述,你就无法找到自己的题目,也不知道这个题目别人已经做得怎么样了,所以你要认真进行综述。当然,综述的目的还是引出你自己的话题,所以不能忘记评述哟。------------------------论文开题报告的基本结构大致可以包括这样几个部分:1、前言简单介绍本研究的研究背景、本研究的问题的意义以及一些核心概念界定。2、文献综述应该是报告的重点。要将跟你的研究问题相关的研究现状都给予综述。一般可以采用由宽到窄的综述方法。就是逐渐FOCUS DOWN到你的问题上去。基本的格式是:主要观点综述归纳起来予以介绍之后加以评述,说明有那些研究上的不足和空白点。有了这些不足和空白点就可以提出你的问题了。你的研究就是要解决这其中的某个空白点和不足的。所以,文献综述的最后应当是你的研究问题。3、基本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你通过文献综述提出了问题之后,你要设计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大概的思路是什么?如何解题?如何去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为什么要这样的方法去找答案?4、大致的提纲构想最后,可以在你的报告里简单提出一个论文提纲来就可以了。如果这个提纲你没有办法做,你可以介绍一下你已经有的研究准备和前期研究成果,以及今后的大致时间安排。这样,你通过以上四个方面就基本可以给别人说清楚你的学位论文要做什么事情了。--------------------------另外,在做文献综述的最常犯的错误有:1)不能做到NARROW DOWN。文献综述要从大处着手,但最后要FOCUS到你的研究问题上去。所以是一个NARROW DOWN的过程。而常见的不正确的文献综述方法就是把有关领域泛泛地进行综述。2)只有列举没有综述。文献综述要对相关研究进行整合,不能老是列举张XX发现XX,李XX认为XX,王XX主张XX。要根据所搜集到的研究文献,做出相应的归纳。3)过多主观评论。文献综述是客观介绍跟你的研究问题相关的研究现状,所以应该客观地展示。主观评论可以专门放在“已有研究的不足”里进行表述。--------------------------祝你开题成功哟!

1、心理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2、数学应用问题解决认知心理的实证研究3、心理引导技术在德育过程中的应用研究4、心理咨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5、高校心理咨询理论与技术的应用探究6、犯罪心理画像的理论与应用研究7、情绪心理在艺术设计色彩中的应用研究8、基于用户心理模型的大学生社交应用界面设计研究9、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咨询法及其应用研究10、强化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干预技术:现实疗法应用研究11、色彩心理在网页美工设计中的应用研究12、基于认知心理的移动社交应用界面设计研究13、心理疏导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应用研究14、心理暗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15、心理素质评估训练系统的研制与应用研究16、流行色的心理效应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研究17、基于应用行为分析的自闭症儿童心理理论教学成效研究18、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19、独立学院兼职教师心理契约的维度及其应用研究20、罗夏墨迹测验综合体系在中国心理临床中的应用及实践探索(本回答由学术堂整理提供)

孤独症儿童刻板行为及矫正案例报告需要多少字?

首先你得有个案例 然后 把提纲定下来

自闭症幼儿的毕业论文

自闭症也称孤独症,是指自我封闭、不理会外界事物的一种状态。对于自闭症儿童的教育治疗应尽早进行,对于他们的行为进行及时的矫正、反馈和强化,使他们逐渐表现正确的行为,融入群体中去。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自闭症儿童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自闭症儿童教育训练的实践探索》

[摘要]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属于一种全面发育障碍,既不同于精神障碍,也不同于智力障碍,但又与两者之间在某些方面有相似之处,比如具有攻击行为、刻板行为,还有3/4的自闭症儿童智商测试结果是弱智等。本文对自闭症进行了概念界定,分析了自闭症儿童的特征,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对自闭症儿童的教育训练进行了一些实践探索和尝试。

[关键词] 自闭症 教育训练 实践探索

一、概念的界定

自闭症又叫阿斯伯格综合症,也称孤独症,是指自我封闭、不理会外界事物的种种状态。重度自团症儿童完全生活在自已的世界里,对外界视若无睹,听若未闻,难以与人沟通,群处、社交能力极差,情绪起伏不定,有些孩子还有自伤或伤人的行为。大部分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智障问题,但约30%的孩子智力正常,其中10%的孩子在某一方面表现出过人的天赋,被称作“白痴学者”。

1943年,美国精神病医生利奥.凯纳(Leo Kenner)教授首先提出并确定了“自闭症”的概念。“自闭症”和“孤独症”同为英文Autism(源于希腊语“Auter”――自我)一词的译名。在精神病学中,该词意为“退缩与自我专注”;在描述“自闭症”突出特征时,该词意义“自我兴趣”。“自闭症”为台湾、香港、日本、新加坡、马来亚等国家与地区的使用词。“孤独症”为中国大陆地区医学界、特教界的使用词。“自闭症”是一种严重的身心发育障碍的疾病。1978年美国国立自闭症儿童及成人协会专家顾问委员会对自闭症提出定义为:“起病于30月前的行为综合症。其主要特征有:(1)发育秩序和速度紊乱;(2)对任何感觉刺激的反应异常;(3)言语、语言、认知和非语言的沟通障碍;(4)与人、事和物建立起合适关系的能力障碍。”这些定义为至今广泛应用国际疾病分类第九版(ICD-9)和它的临床修订版(ICD-9-Cm)以及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三版(DSM-3)诊断标准建立奠定了基础。

自闭症是一种婴幼儿发育障碍,通常发生于3岁之前,是一种严重情绪错乱的疾病。自闭症无种族、社会、宗教之分,与家庭收入、生活方式、教育程度无关。据统计,患病率大约为10~15人/万。从性别上看男孩明显多于女孩,国外文献报道男女约为26~57∶1。目前,估计在我国约有40万左右的自闭症患儿童。

二、自闭症儿童的特征

1.交往障碍

患儿自婴幼儿时期起就表现极度孤独,并且有拒绝与人进行交往的倾向,不会用目光注视、表情、姿势和手势与人交往,甚至与父母也缺乏情感交流。不会体察亲人的喜怒哀乐和痛苦,自己有痛苦、不适,也不会寻求别人的安抚和支持,有进他们对亲人的呼唤甚至也不产生反应,以致引起父母怀疑他们有听力问题。轻症者看起来并不强烈拒绝交往,但在与伙伴的活动中常充当被动角色,不能根据社交场合调整自己的行为,缺乏社交――情绪的相互应答,不懂得如何建立友谊关系。

2.交流障碍

患儿的语言和非语言交流均有明显缺陷,沉默不语或很少使用语言。大约一半患者终生不语而倾向用手势或其它形式表达。有的即使会认、读、掌握大量的词汇,但常常不会在恰当的场合使用恰当的语言,而时常表现为不顾周围的情景或别人在说什么,自顾自地讲话,或不管别人的感受,重复地询问或重复地对人讲一样的话,问一样的问题,或模仿重复别人的话,语调平淡,缺乏节奏,与人交谈缺少应对、言语表达缺乏灵活性,不会用语调和语气的变化来适应交谈的气氛。患儿常表现代词的运用困难,谈话中常不使用代词或使用混乱,故常常不知所云

3.兴趣和活动的局限

重复与刻板的特征倾向于采用僵化刻板,墨守陈规的方式应付五花余门的日常活动。患儿喜欢保持周围环境和活动固定不变,如长时间地玩某种物品、玩具、吃某种食品、出门走同样的路线,听同样的音乐或同一本书,如要改变则产生强烈的情感反应或拒绝。大多活动增多,常出现特殊的、重复的刻板动作,如来回踱步、蹦跳、旋转。

4.智力发育障碍

约3/4的患儿有智力发育落后,但它在一般智力落后的背景下可能存在某方面较强的能力,通常以机械记忆能力强为多见。主要表现有,脑电图:自发脑电图异常率达10%~83%,大多表现为广泛异常,慢波增多,少数可见棘波或棘慢波,可能与患儿合并癫痫有关;脑影像学:头部CT可能异常所见,但常不一致,意见尚不肯定。头部核磁共振检查部分病例可见第4脑室扩大,大部分有小脑蚓部小叶发育不良,脑干明显变小。

三、自闭症儿童教育训练的原则

自闭症属于一种全面发育障碍,既不同于精神障碍,也不同于智力障碍,但又与两者在某些方面有相似之处,比如具有攻击行为、刻板行为,还有3/4的自闭症儿童智商测试结果是弱智等。尽管如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他们与前两者等同对待,而是首先要看到他们是需要成长、需要爱、需要帮助的儿童。从全纳教育观出发,自闭症与正常儿童在发展需要上, 是相同的。正常儿童的身心特性在自闭症儿童身上也同样体现,只是方式和程度有别。基于此点,确定教学原则首先要兼顾共性,一般性的教学原则,比如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依然适用,并充实了新的意义。现仅就自闭症教育训练中一些有特性的原则做一简述。

1.身心机能协同发展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在训练过程中既要注重提高身体素质、发展运动能力,又要注重提高心理素质,培养良好个性,使两方面协调一致。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运动功能与注意力、语言、认识等多方面发展有关,对儿童进行运动训练,有助于提高儿童的多种心理能力。自闭症儿童身体发育看似与正常无异,但实际上多伴有或轻或重的感知运动发育问题,如左右手不协调、手眼不协调、腕力差、触觉过敏、听觉超灵敏、肌力松懈、跳跃力落后于同龄正常儿童等,所以在训练中就要安排足量的运动训练、感知训练,以及语言训练、交往训练、认识训练等,交使这些内容有机结合协调起来。比如训练儿童左右手交替拍球,不单是为了发展他们大运动、精细运动及其协调性。

2.正向发展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在训练过程中要着眼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按照规律去逐步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并开发潜能,在促进发展的过程中有序地使缺陷得到补偿,而不是着重于各种怪异行为的去除却忽略了正常行为的建立。

在开始进行矫正训练时,我们常会遇到这样失败的例子,有的老师偏重于矫正儿童的某一刻板行为,而几个月下来发现自闭症儿童虽然不咬衣角了,却咬上了铅笔或手指,老师的精力投入很大,但收效甚微。相反,有的老师以正向发展为主,在教儿童各种新技能的同时来替代、清除不良行为。

比如,有一个自闭症儿童爱用手指玩吐沫,很不卫生,我就采取教儿童漱口刷牙、嚼口香糖等同样能产生泡沫感、磨擦感的正常行为来逐渐取代玩吐沫的行为,以新行为抵消不良的旧行为,结果很快儿童就掌握了刷牙技能,并且不再玩吐沫了。这个做法首先从满足儿童需要――口腔需触觉刺激并有泡沫感出发,按照正常发展顺序来选择一项可替代的活动,再通过培养新行为抵消旧行为的方式来达到训练目的。当然,这并不是否认行为矫正的重要性,有些对儿童身心伤害较大的,如自伤行为等,应及时采用矫正策略认识疗法加以改变。正向发展与专门矫正是不矛盾的,两者相互协调、促进。单一地矫正某个怪异行为而忽略对正当行为的培养是片面的,矫正只有在培养过程中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而矫正效果直接影响着培养的速度和质量。因此,在教育训练中,必须摆对发展与矫正的关系,使两者相互促进。

3.及时反馈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在训练中对儿童的不同行为表现随时随地给予肯定或否定反馈并及时强化肯定行为,以增加其出现频率,防止不当行为因忽视或经错误肯定而增加。

自闭症儿童会在不经意间做出各种各样的行动,有对有错,但往往自己不知是否符合规则,而一些不当行为的养成常常是由于在儿童刚开始做时被忽视,等儿童常出现此行为才被老师重视,再想改掉为时已晚。比如弱智学生入学后反而怪动作增多了,学会了同班不少学生的不好的行为。这是由于自闭症儿童视觉记忆很强,很容易不自觉地模仿别人的动作,如果此时没有得到任何反馈,就等于是默许这种行为,很快这个儿童就习得了某个不良行为。

通过训练,我看到随时反馈、及时强化在自闭症训练中是十分重要的,特别在刚换一个新环境时要格外注意他的一举一动,及时制止一些不应有的动作或言语模仿。

4.优化反应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训练前先把内容加工提纯,开始只让他接受最优化的刺激,得到简单而正确的反应后再变换刺激,增加复杂性。有人形象地把提纯比喻成吃葡萄时挖籽去皮而只给儿童吃果肉。

由于外界事物十分复杂多变,它所带来的信息对自闭症儿童来说是巨大而繁多的,有时是难以承受的,并且这些儿童又难以辨别何为正确的要接受的信息,所以就更要提练。有时教自闭症儿童说话,但外界十分嘈杂,或不时有人与训练者插话,这种环境极不利于自闭症儿童掌握正确用语。培养其生活自理能力也是一样,每一行为各个动作都要简练有序,中间不允许多余动作或拖延时间,否则诸如东张西望玩手或其他用具、敲击等多余动作就会“乘虚而入”。

5.个别指导先行的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在训练过程中优先采用个别辅导的方式,使训练双方能相互配合,在这个基础上使自闭儿童逐步融入小组或其他集体中。

自闭儿在新环境中很难适应集体氛围,有显著的沟通、社交和行为问题,若开始时未与训练者合作好,以后很难接受有效训练,在不适应的场合中也不能寻找别人帮助。因此个别训练、小团体协助是其走向大集体的一个过程环节,在训练中要优先考虑。当儿童能接受一定指令并对环境有所了解之后再进入小团体就容易了。

四、自闭症儿童训练的方法

1.游戏法

游戏可让自闭症儿童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可增进其语言的主动性,也能从中培养其社会适应能力,孩子的游戏就是建立人际关系的第一步,他们在游戏中发展友谊,学习社会策略和增进社会能力。Lord(1984)以及Wing和Attwood(1987)研究指出自闭症对于社会沟通线索理解及表达存在困难,他们常常处于孤立状态或是徘徊在同伴团体中的边缘,可能会避免或抗拒别人社交性的邀请,被动的接受,很少或完全没有主动的社交,或者以其特有的方式接近同伴。因而我们在教学中设计一些团体性游戏来提高自闭症儿童此项功能。我们经常会在游戏及小组课上设计一些互动的游戏项目,譬如“二人毛巾运球”让小朋友从游戏中学会与人合作,并与合作伙伴“分享”胜利的成果(如分吃一种食品)。同时,亦根据小朋友的能力设计一些戏剧性的游戏,如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在训练老师问过“老狼老狼几点了”之后,会让小朋友回答老师的问题,比如说小朋友会回答“三点了”,诸如此类还有音乐游戏“泼水歌”及“上学歌”等等,都可在游戏中增进儿童语言的主动性。

2.同步行动法

根据身体机能协同发展原则,要注重提高心理素质,培养良好个性。训练双方在训练过程中为了达到和谐、易沟通而同时进行某项技能训练或训练者做与自闭儿一样的活动,使自闭儿注意训练者的一言一行并自愿与训练者一起从事其他活动的一种方法。例如训练中自闭儿只顾一人玩球,不理睬训练者,这时训练者应主动寻找接近的机会,最好也是拿球来玩,并玩得比自闭儿要好,有时可把球滚、扔到自闭儿身边,看他是否注意球,若注意,说明可以进行接触,这时两人可一起玩一会儿球,然后再转入下一个训练项目,但要求步调一致。这种以球或其他自闭儿当前持有物为中介(或作训练诱导物)的方法在训练中十分常用,关键是选择好恰当时机。同时注意两者行动同步,不能片面强调让自闭儿服从训练者或一味顺从自闭儿童。

3.情境法

根据丰富环境原则,创设一定情境以提供适当的刺激,引起儿童注意并充分感知情境,然后进行角色练习,使其逐步学会目标情境下的内容。例如我们对酷爱音乐的自闭儿进行训练时,先给他提供一个熟悉的音乐情境,可放一段录音或唱个歌曲开头引起他注意,让他在此情境中演习某项技能,并给予一定的角色任务。完成后进行奖励,个别难执行的命令还可采取唱说结合的方式表达,以后逐渐取消音乐情境来让他完成角色任务或进行迁程训练,最终在无音乐情境中也能完成。

4.角色替代法

根据正向发展原则,在交往训练中,借助一定的中介人物(一般为儿童喜欢的物品,有时或是人)通过角色替代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交流。例如儿童比较喜欢小熊或恐龙等,教师可以木偶或玩偶或面具操纵的方式,通过让被训练者扮演小熊来进行交流,或者让自闭儿拿小熊玩偶,训练者对玩偶发布指令,实际是让自闭儿来执行。这种方法是利用儿童只对物品或某个人感兴趣,通过角色转换来实现对其他物或人都感兴趣,以便按指令行事。如果自闭儿只对玩偶等感兴趣而不执行下一步指令,玩偶要立即消失,只有把握好出现与消失的分寸才能发挥角色替代的作用。

5.感觉统合训练法

感觉统合失常乃是由于脑功能障碍,无法将人类的视觉、听觉、触觉、前庭觉及肌肉关节动觉等五种基本感觉的刺激加以统合并适切反应。感觉统合训练法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以上几种感觉刺激的输入,并适当的控制,让自闭症儿童依靠内在驱策力引导自己的活动,自动形成顺应性的反应,藉此促成这些感觉的组合和统一。

由于自闭症儿童个体差异很大,就感知而言,有的听觉灵敏,有的视觉敏锐,有的触觉过敏,有的嗅觉敏感……运动功能等都千差万别,因此在训练中就要因人而异选择一些特殊的方法,比如视听动训练法、触觉脱敏法、听觉统合训练、精神统合、感觉统合训练法,以及矫枉过正、过度练习法、行为矫正中的消退法、强化法等等。只要教育工作者端正认识,以科学的态度和满腔的热情去对待这一需特殊帮助的“普通”群体,依据儿童的情况使用和创造合适的因人而异的训练方法,自闭症儿童走向社会的日子就不远了。

参考文献:

[1]全日本特殊教育研究联盟编,杨鸿儒译.自闭教育入门.台北:台湾大展出版公司,1999.

[2]北京市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主办:孤独症儿童康复动态.1998,(2).

[3]朴永馨.特殊教育学.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4]肖非.特殊教育通论.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5]朴永馨.特殊教育辞典.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

[6]刘全礼.特殊教育导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自闭症儿童教育论文

孤独症儿童相关问题的思考的论文

【关键词】:孤独症概述形成表现

一、孤独症概述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种神经性行为综合症,以社会交往、言语、形式化或强迫性的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同时伴有很高比例的精神健康问题,是最令人困惑的儿童期精神障碍之一。社会性功能缺陷是自闭症患者最显著的标志之一,他们很难建立起与他人的关系,很难参与共同活动,会出现头口和非口头的交流障碍,甚至有些人一生都没有发展语言。孤独症在表现性上有很多不同,即使都是孤独症儿童,他们的障碍也各有不同,甚至有很大差异。

二、孤独症的形成原因

孤独症的成因到现在仍没有一个具体定性的说法,它被认为是一种先天性的脑机能障碍,与遗传因素和外部因素有关,而与抚养人的教育及生存环境没有直接关系。虽然研究者已经认识到孤独症的病因机制在神经组织或器官上,但目前却仍未有定论,既没有发现其特有的生理指标,也没有针对自闭症的专门测试,诊断标准非常宽泛,导致孤独症儿童数量激增,已不再是一种罕见的儿童疾病。

三、孤独症的表现

1、社会性互动障碍

在感知他人情绪状态,表达自己情绪以及形成依恋关系方面存在困难。缺乏与亲人对视、交往、沟通的愿望和技巧,难以建立起感情依恋。拒绝与同龄孩子交往,很难参加集体活动,喜欢封闭自己。

2、语言交流障碍

语言发展迟缓、缄默。几乎所有孤独症儿童都难以使用语言,他们不会主动说话,即使说话也给人自言自语的感觉。听不懂别人的指令,也不能正确理解别人的语言,通常用肢体语言让他人完成要求。例如孤独症的孩子想要一个玩具,他不会用语言来征得同意,而是用带有攻击性的动作去抢。

3、智力异常

孤独症儿童有70—80%是智障,极少数是天才,在数学计算、机械记忆或音乐等方面有突出能力,但在其他方面仍处于智障水平。

4、强迫性和刻板行为

有日常规范和重复行为方面的强迫性需要,如果家里的日常用品改变或移动时,他们往往会大发脾气,直到把东西放回原位才罢休。

5、感觉异常

表现为痛觉迟钝、对某些声音或图像有特别的恐惧或喜好等。

值得注意的是,他们也有一些积极品质:如可爱、富有同情心、有思想和创造力等。

四、孤独症研究的视角

1、心理社会学视角

从认知活动、认知结构的角度解释孤独症,认为自闭症儿童由于心理能力的发展障碍,无法推测他人的心理活动,体会不到交流的气氛,很难与人进行互动,进而发展成为人际关系疏远或人际交往障碍,同时也影响其他心里特质的发展。

虽然心理能力缺陷理论对孤独症社会交往的解释已被广泛接受,但仍存在着局限性,难以说明心理能力和语言能力之间的关系,也难以解释研究中的特殊现象。

2、精神生物学机制

从神经生物学角度解释自闭症更多得益于当前脑科学的发展。这一类理论试图解释:由于特定大脑结构受损而导致了孤独症儿童难以对社会性刺激做出适当反应。

3、生态学模式

此理论认为:孤独症并不是存在于个体内部的静态症状,而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环境之与间的互动出现了障碍。所以,孤独症患者经常错误地解释他人的情绪信号,虽然他们可以识别一些简单情绪,但并不足以使他们与他人进行畅通无阻的交流。

综上,虽然这些领域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孤独症有很大的推进。但这三种思路都有片面性,都只看到孤独症的某些方面而忽略了其他方面,应将这三种思路结合起来,更深入、更全面的进行研究。

五、从社会工作角度看孤独症的治疗

由于研究者没有完全明确地提出导致孤独症的根本原因,因而彻底治疗暂无法现实,只能尽量使症状得到缓解与改善,减轻患儿的社会适应困难,根本的治疗还有待科学的发展与该领域的深入研究。

目前的治疗方案:

1、心理治疗法被认为是是最普遍的治疗方法。

2、在教育界,许多学者研究皆显示,自闭症儿童接受教育时间之长短和其日后之发展有很大的相关,而结构化教学之效果远优于放任式教学法。

3、行为治疗法,旨在加强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技能训练,从最基础的技能开始训练,逐步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交往技能。在技能训练过程中,要忽略自闭症儿童出现的问题行为,把表扬和赞赏融入训练中。此外,还应增加他们与正常同伴之间直接交流的机会,使他们能够模仿和直接分享正常儿童的感受和体验,增强与同伴间相互交往能力。

社会工作者的努力方向:

1、对孤独症儿童的父母进行特殊培训,让他们改变养育方式,多接近、关心患儿,注重孩子独立性的培养,保持对他们的较高期望值。

2、社会工作者应督促机构不断完善其治疗理念,对机构老师进行相关培训,并提倡一个老师针对一个孤独症儿童的专门治疗,促进老师与学生间平等的互动。

3、孤独症儿童需要的不仅是家人、老师的帮助,而且是整个社会的支持。社会工作者应积极行动起来,增强社会对孤独症的了解和关注,消除社会对其的误解及歧视,缓解孤独症家长的心理疾病和精神危机,尽可能整合一切资源,和孤独症家庭一起争取一些国家福利政策和社会援助。

最后,用《蜗牛不放弃》一句话来表达我们的心声:“籍着我们彼此之间永不枯竭的爱,我们或许终能得到救赎。

你论文选题定好了吗?开题报告选题老师同意了?开题报告格式要求准备好了没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问我,希望能够帮到你?提供一个开题报告写作心得,仅供参考,希望对你开题报告写作能有帮助。论文开题报告主要是给指导委员会阐明你的论文将要写什么以及为什么要写和如何写的问题。这里有几个方面:第一,你要写什么这个重点要进行已有文献综述,把有关的题目方面的已经有的国内外研究认真介绍一下(先客观介绍情况,要如实陈述别人的观点),然后进行评述(后主观议论,加以评估,说已有研究有什么不足),说现在有了这些研究,但还有很多问题值得研究。其中要包括你选题将要探讨的问题。由于目前研究不足,所以你要研究。所以,你的论文要写什么是根据文献综述得出来的,而不是你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如果不做综述,很可能你的选题早被别人做得很深了。第二,为什么要写这个这个主要是说明你这个选题的意义。可以说在理论上,你发现别人有什么不足和研究空白,所以你去做,就有理论价值了。那么你要说清楚你从文献综述中选出来的这个题目在整个相关研究领域占什么地位。这就是理论价值。然后你还可以从实际价值去谈。就是这个题目可能对现实有什么意义,可能在实际中派什么用场等等。第三,如何写在开题报告里你还应当说清楚你选了这个题目之后如何去解决这个问题。就是有了问题,你准备怎么去找答案。要说一下你大致的思路,同时,重点阐述你要用什么方法去研究。如文献分析法、访谈法、问卷法、定量研究、实验研究、理论分析、模型检验等等。在上述三个方面中间,文献综述是重点。没有文献综述,你就无法找到自己的题目,也不知道这个题目别人已经做得怎么样了,所以你要认真进行综述。当然,综述的目的还是引出你自己的话题,所以不能忘记评述哟。------------------------论文开题报告的基本结构大致可以包括这样几个部分:1、前言简单介绍本研究的研究背景、本研究的问题的意义以及一些核心概念界定。2、文献综述应该是报告的重点。要将跟你的研究问题相关的研究现状都给予综述。一般可以采用由宽到窄的综述方法。就是逐渐FOCUS DOWN到你的问题上去。基本的格式是:主要观点综述归纳起来予以介绍之后加以评述,说明有那些研究上的不足和空白点。有了这些不足和空白点就可以提出你的问题了。你的研究就是要解决这其中的某个空白点和不足的。所以,文献综述的最后应当是你的研究问题。3、基本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你通过文献综述提出了问题之后,你要设计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大概的思路是什么?如何解题?如何去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为什么要这样的方法去找答案?4、大致的提纲构想最后,可以在你的报告里简单提出一个论文提纲来就可以了。如果这个提纲你没有办法做,你可以介绍一下你已经有的研究准备和前期研究成果,以及今后的大致时间安排。这样,你通过以上四个方面就基本可以给别人说清楚你的学位论文要做什么事情了。--------------------------另外,在做文献综述的最常犯的错误有:1)不能做到NARROW DOWN。文献综述要从大处着手,但最后要FOCUS到你的研究问题上去。所以是一个NARROW DOWN的过程。而常见的不正确的文献综述方法就是把有关领域泛泛地进行综述。2)只有列举没有综述。文献综述要对相关研究进行整合,不能老是列举张XX发现XX,李XX认为XX,王XX主张XX。要根据所搜集到的研究文献,做出相应的归纳。3)过多主观评论。文献综述是客观介绍跟你的研究问题相关的研究现状,所以应该客观地展示。主观评论可以专门放在“已有研究的不足”里进行表述。--------------------------祝你开题成功哟!

很多呀,我就分享几篇心理学进展这本期刊上的论文标题吧:自我概念清晰性与初中生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有调节的中介作用、社会排斥后的行为反应研究综述、从“完全理性”到“生态理性”——人类决策智慧的演进、乡镇地区高年级小学生同伴关系与同胞接纳的关系、大学生社会节奏与积极心理健康的四年纵向研究、母亲积极评价对幼儿掌控动机的影响研究等

关于自闭症儿童毕业论文

孤独症儿童相关问题的思考的论文

【关键词】:孤独症概述形成表现

一、孤独症概述

孤独症又称自闭症,是一种神经性行为综合症,以社会交往、言语、形式化或强迫性的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同时伴有很高比例的精神健康问题,是最令人困惑的儿童期精神障碍之一。社会性功能缺陷是自闭症患者最显著的标志之一,他们很难建立起与他人的关系,很难参与共同活动,会出现头口和非口头的交流障碍,甚至有些人一生都没有发展语言。孤独症在表现性上有很多不同,即使都是孤独症儿童,他们的障碍也各有不同,甚至有很大差异。

二、孤独症的形成原因

孤独症的成因到现在仍没有一个具体定性的说法,它被认为是一种先天性的脑机能障碍,与遗传因素和外部因素有关,而与抚养人的教育及生存环境没有直接关系。虽然研究者已经认识到孤独症的病因机制在神经组织或器官上,但目前却仍未有定论,既没有发现其特有的生理指标,也没有针对自闭症的专门测试,诊断标准非常宽泛,导致孤独症儿童数量激增,已不再是一种罕见的儿童疾病。

三、孤独症的表现

1、社会性互动障碍

在感知他人情绪状态,表达自己情绪以及形成依恋关系方面存在困难。缺乏与亲人对视、交往、沟通的愿望和技巧,难以建立起感情依恋。拒绝与同龄孩子交往,很难参加集体活动,喜欢封闭自己。

2、语言交流障碍

语言发展迟缓、缄默。几乎所有孤独症儿童都难以使用语言,他们不会主动说话,即使说话也给人自言自语的感觉。听不懂别人的指令,也不能正确理解别人的语言,通常用肢体语言让他人完成要求。例如孤独症的孩子想要一个玩具,他不会用语言来征得同意,而是用带有攻击性的动作去抢。

3、智力异常

孤独症儿童有70—80%是智障,极少数是天才,在数学计算、机械记忆或音乐等方面有突出能力,但在其他方面仍处于智障水平。

4、强迫性和刻板行为

有日常规范和重复行为方面的强迫性需要,如果家里的日常用品改变或移动时,他们往往会大发脾气,直到把东西放回原位才罢休。

5、感觉异常

表现为痛觉迟钝、对某些声音或图像有特别的恐惧或喜好等。

值得注意的是,他们也有一些积极品质:如可爱、富有同情心、有思想和创造力等。

四、孤独症研究的视角

1、心理社会学视角

从认知活动、认知结构的角度解释孤独症,认为自闭症儿童由于心理能力的发展障碍,无法推测他人的心理活动,体会不到交流的气氛,很难与人进行互动,进而发展成为人际关系疏远或人际交往障碍,同时也影响其他心里特质的发展。

虽然心理能力缺陷理论对孤独症社会交往的解释已被广泛接受,但仍存在着局限性,难以说明心理能力和语言能力之间的关系,也难以解释研究中的特殊现象。

2、精神生物学机制

从神经生物学角度解释自闭症更多得益于当前脑科学的发展。这一类理论试图解释:由于特定大脑结构受损而导致了孤独症儿童难以对社会性刺激做出适当反应。

3、生态学模式

此理论认为:孤独症并不是存在于个体内部的静态症状,而是一个发展的过程,是个体环境之与间的互动出现了障碍。所以,孤独症患者经常错误地解释他人的情绪信号,虽然他们可以识别一些简单情绪,但并不足以使他们与他人进行畅通无阻的交流。

综上,虽然这些领域的研究对于我们理解孤独症有很大的推进。但这三种思路都有片面性,都只看到孤独症的某些方面而忽略了其他方面,应将这三种思路结合起来,更深入、更全面的进行研究。

五、从社会工作角度看孤独症的治疗

由于研究者没有完全明确地提出导致孤独症的根本原因,因而彻底治疗暂无法现实,只能尽量使症状得到缓解与改善,减轻患儿的社会适应困难,根本的治疗还有待科学的发展与该领域的深入研究。

目前的治疗方案:

1、心理治疗法被认为是是最普遍的治疗方法。

2、在教育界,许多学者研究皆显示,自闭症儿童接受教育时间之长短和其日后之发展有很大的相关,而结构化教学之效果远优于放任式教学法。

3、行为治疗法,旨在加强孤独症儿童的.社会交往技能训练,从最基础的技能开始训练,逐步培养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交往技能。在技能训练过程中,要忽略自闭症儿童出现的问题行为,把表扬和赞赏融入训练中。此外,还应增加他们与正常同伴之间直接交流的机会,使他们能够模仿和直接分享正常儿童的感受和体验,增强与同伴间相互交往能力。

社会工作者的努力方向:

1、对孤独症儿童的父母进行特殊培训,让他们改变养育方式,多接近、关心患儿,注重孩子独立性的培养,保持对他们的较高期望值。

2、社会工作者应督促机构不断完善其治疗理念,对机构老师进行相关培训,并提倡一个老师针对一个孤独症儿童的专门治疗,促进老师与学生间平等的互动。

3、孤独症儿童需要的不仅是家人、老师的帮助,而且是整个社会的支持。社会工作者应积极行动起来,增强社会对孤独症的了解和关注,消除社会对其的误解及歧视,缓解孤独症家长的心理疾病和精神危机,尽可能整合一切资源,和孤独症家庭一起争取一些国家福利政策和社会援助。

最后,用《蜗牛不放弃》一句话来表达我们的心声:“籍着我们彼此之间永不枯竭的爱,我们或许终能得到救赎。

常规来说特殊教育应该是残疾、智力障碍、聋哑、盲人等弱势儿童吧。 但你难道是学特殊教育专业的吗? 这些领域你们有涉及到麽? 像自闭症,失语症,学业不良,成绩落后的就着重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吧。 那个你应该学过吧。 像如何和走进他们的世界、如何帮他们树立信心。再配以适当的学习方法什么的。 不知道你们怎么要求的,把详细的要求贴出来,或者你来确定个方向再帮你研究研究啊~

自闭症也称孤独症,是指自我封闭、不理会外界事物的一种状态。对于自闭症儿童的教育治疗应尽早进行,对于他们的行为进行及时的矫正、反馈和强化,使他们逐渐表现正确的行为,融入群体中去。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自闭症儿童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自闭症儿童教育训练的实践探索》

[摘要]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属于一种全面发育障碍,既不同于精神障碍,也不同于智力障碍,但又与两者之间在某些方面有相似之处,比如具有攻击行为、刻板行为,还有3/4的自闭症儿童智商测试结果是弱智等。本文对自闭症进行了概念界定,分析了自闭症儿童的特征,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对自闭症儿童的教育训练进行了一些实践探索和尝试。

[关键词] 自闭症 教育训练 实践探索

一、概念的界定

自闭症又叫阿斯伯格综合症,也称孤独症,是指自我封闭、不理会外界事物的种种状态。重度自团症儿童完全生活在自已的世界里,对外界视若无睹,听若未闻,难以与人沟通,群处、社交能力极差,情绪起伏不定,有些孩子还有自伤或伤人的行为。大部分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智障问题,但约30%的孩子智力正常,其中10%的孩子在某一方面表现出过人的天赋,被称作“白痴学者”。

1943年,美国精神病医生利奥.凯纳(Leo Kenner)教授首先提出并确定了“自闭症”的概念。“自闭症”和“孤独症”同为英文Autism(源于希腊语“Auter”――自我)一词的译名。在精神病学中,该词意为“退缩与自我专注”;在描述“自闭症”突出特征时,该词意义“自我兴趣”。“自闭症”为台湾、香港、日本、新加坡、马来亚等国家与地区的使用词。“孤独症”为中国大陆地区医学界、特教界的使用词。“自闭症”是一种严重的身心发育障碍的疾病。1978年美国国立自闭症儿童及成人协会专家顾问委员会对自闭症提出定义为:“起病于30月前的行为综合症。其主要特征有:(1)发育秩序和速度紊乱;(2)对任何感觉刺激的反应异常;(3)言语、语言、认知和非语言的沟通障碍;(4)与人、事和物建立起合适关系的能力障碍。”这些定义为至今广泛应用国际疾病分类第九版(ICD-9)和它的临床修订版(ICD-9-Cm)以及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三版(DSM-3)诊断标准建立奠定了基础。

自闭症是一种婴幼儿发育障碍,通常发生于3岁之前,是一种严重情绪错乱的疾病。自闭症无种族、社会、宗教之分,与家庭收入、生活方式、教育程度无关。据统计,患病率大约为10~15人/万。从性别上看男孩明显多于女孩,国外文献报道男女约为26~57∶1。目前,估计在我国约有40万左右的自闭症患儿童。

二、自闭症儿童的特征

1.交往障碍

患儿自婴幼儿时期起就表现极度孤独,并且有拒绝与人进行交往的倾向,不会用目光注视、表情、姿势和手势与人交往,甚至与父母也缺乏情感交流。不会体察亲人的喜怒哀乐和痛苦,自己有痛苦、不适,也不会寻求别人的安抚和支持,有进他们对亲人的呼唤甚至也不产生反应,以致引起父母怀疑他们有听力问题。轻症者看起来并不强烈拒绝交往,但在与伙伴的活动中常充当被动角色,不能根据社交场合调整自己的行为,缺乏社交――情绪的相互应答,不懂得如何建立友谊关系。

2.交流障碍

患儿的语言和非语言交流均有明显缺陷,沉默不语或很少使用语言。大约一半患者终生不语而倾向用手势或其它形式表达。有的即使会认、读、掌握大量的词汇,但常常不会在恰当的场合使用恰当的语言,而时常表现为不顾周围的情景或别人在说什么,自顾自地讲话,或不管别人的感受,重复地询问或重复地对人讲一样的话,问一样的问题,或模仿重复别人的话,语调平淡,缺乏节奏,与人交谈缺少应对、言语表达缺乏灵活性,不会用语调和语气的变化来适应交谈的气氛。患儿常表现代词的运用困难,谈话中常不使用代词或使用混乱,故常常不知所云

3.兴趣和活动的局限

重复与刻板的特征倾向于采用僵化刻板,墨守陈规的方式应付五花余门的日常活动。患儿喜欢保持周围环境和活动固定不变,如长时间地玩某种物品、玩具、吃某种食品、出门走同样的路线,听同样的音乐或同一本书,如要改变则产生强烈的情感反应或拒绝。大多活动增多,常出现特殊的、重复的刻板动作,如来回踱步、蹦跳、旋转。

4.智力发育障碍

约3/4的患儿有智力发育落后,但它在一般智力落后的背景下可能存在某方面较强的能力,通常以机械记忆能力强为多见。主要表现有,脑电图:自发脑电图异常率达10%~83%,大多表现为广泛异常,慢波增多,少数可见棘波或棘慢波,可能与患儿合并癫痫有关;脑影像学:头部CT可能异常所见,但常不一致,意见尚不肯定。头部核磁共振检查部分病例可见第4脑室扩大,大部分有小脑蚓部小叶发育不良,脑干明显变小。

三、自闭症儿童教育训练的原则

自闭症属于一种全面发育障碍,既不同于精神障碍,也不同于智力障碍,但又与两者在某些方面有相似之处,比如具有攻击行为、刻板行为,还有3/4的自闭症儿童智商测试结果是弱智等。尽管如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他们与前两者等同对待,而是首先要看到他们是需要成长、需要爱、需要帮助的儿童。从全纳教育观出发,自闭症与正常儿童在发展需要上, 是相同的。正常儿童的身心特性在自闭症儿童身上也同样体现,只是方式和程度有别。基于此点,确定教学原则首先要兼顾共性,一般性的教学原则,比如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依然适用,并充实了新的意义。现仅就自闭症教育训练中一些有特性的原则做一简述。

1.身心机能协同发展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在训练过程中既要注重提高身体素质、发展运动能力,又要注重提高心理素质,培养良好个性,使两方面协调一致。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运动功能与注意力、语言、认识等多方面发展有关,对儿童进行运动训练,有助于提高儿童的多种心理能力。自闭症儿童身体发育看似与正常无异,但实际上多伴有或轻或重的感知运动发育问题,如左右手不协调、手眼不协调、腕力差、触觉过敏、听觉超灵敏、肌力松懈、跳跃力落后于同龄正常儿童等,所以在训练中就要安排足量的运动训练、感知训练,以及语言训练、交往训练、认识训练等,交使这些内容有机结合协调起来。比如训练儿童左右手交替拍球,不单是为了发展他们大运动、精细运动及其协调性。

2.正向发展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在训练过程中要着眼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按照规律去逐步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并开发潜能,在促进发展的过程中有序地使缺陷得到补偿,而不是着重于各种怪异行为的去除却忽略了正常行为的建立。

在开始进行矫正训练时,我们常会遇到这样失败的例子,有的老师偏重于矫正儿童的某一刻板行为,而几个月下来发现自闭症儿童虽然不咬衣角了,却咬上了铅笔或手指,老师的精力投入很大,但收效甚微。相反,有的老师以正向发展为主,在教儿童各种新技能的同时来替代、清除不良行为。

比如,有一个自闭症儿童爱用手指玩吐沫,很不卫生,我就采取教儿童漱口刷牙、嚼口香糖等同样能产生泡沫感、磨擦感的正常行为来逐渐取代玩吐沫的行为,以新行为抵消不良的旧行为,结果很快儿童就掌握了刷牙技能,并且不再玩吐沫了。这个做法首先从满足儿童需要――口腔需触觉刺激并有泡沫感出发,按照正常发展顺序来选择一项可替代的活动,再通过培养新行为抵消旧行为的方式来达到训练目的。当然,这并不是否认行为矫正的重要性,有些对儿童身心伤害较大的,如自伤行为等,应及时采用矫正策略认识疗法加以改变。正向发展与专门矫正是不矛盾的,两者相互协调、促进。单一地矫正某个怪异行为而忽略对正当行为的培养是片面的,矫正只有在培养过程中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而矫正效果直接影响着培养的速度和质量。因此,在教育训练中,必须摆对发展与矫正的关系,使两者相互促进。

3.及时反馈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在训练中对儿童的不同行为表现随时随地给予肯定或否定反馈并及时强化肯定行为,以增加其出现频率,防止不当行为因忽视或经错误肯定而增加。

自闭症儿童会在不经意间做出各种各样的行动,有对有错,但往往自己不知是否符合规则,而一些不当行为的养成常常是由于在儿童刚开始做时被忽视,等儿童常出现此行为才被老师重视,再想改掉为时已晚。比如弱智学生入学后反而怪动作增多了,学会了同班不少学生的不好的行为。这是由于自闭症儿童视觉记忆很强,很容易不自觉地模仿别人的动作,如果此时没有得到任何反馈,就等于是默许这种行为,很快这个儿童就习得了某个不良行为。

通过训练,我看到随时反馈、及时强化在自闭症训练中是十分重要的,特别在刚换一个新环境时要格外注意他的一举一动,及时制止一些不应有的动作或言语模仿。

4.优化反应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训练前先把内容加工提纯,开始只让他接受最优化的刺激,得到简单而正确的反应后再变换刺激,增加复杂性。有人形象地把提纯比喻成吃葡萄时挖籽去皮而只给儿童吃果肉。

由于外界事物十分复杂多变,它所带来的信息对自闭症儿童来说是巨大而繁多的,有时是难以承受的,并且这些儿童又难以辨别何为正确的要接受的信息,所以就更要提练。有时教自闭症儿童说话,但外界十分嘈杂,或不时有人与训练者插话,这种环境极不利于自闭症儿童掌握正确用语。培养其生活自理能力也是一样,每一行为各个动作都要简练有序,中间不允许多余动作或拖延时间,否则诸如东张西望玩手或其他用具、敲击等多余动作就会“乘虚而入”。

5.个别指导先行的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在训练过程中优先采用个别辅导的方式,使训练双方能相互配合,在这个基础上使自闭儿童逐步融入小组或其他集体中。

自闭儿在新环境中很难适应集体氛围,有显著的沟通、社交和行为问题,若开始时未与训练者合作好,以后很难接受有效训练,在不适应的场合中也不能寻找别人帮助。因此个别训练、小团体协助是其走向大集体的一个过程环节,在训练中要优先考虑。当儿童能接受一定指令并对环境有所了解之后再进入小团体就容易了。

四、自闭症儿童训练的方法

1.游戏法

游戏可让自闭症儿童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可增进其语言的主动性,也能从中培养其社会适应能力,孩子的游戏就是建立人际关系的第一步,他们在游戏中发展友谊,学习社会策略和增进社会能力。Lord(1984)以及Wing和Attwood(1987)研究指出自闭症对于社会沟通线索理解及表达存在困难,他们常常处于孤立状态或是徘徊在同伴团体中的边缘,可能会避免或抗拒别人社交性的邀请,被动的接受,很少或完全没有主动的社交,或者以其特有的方式接近同伴。因而我们在教学中设计一些团体性游戏来提高自闭症儿童此项功能。我们经常会在游戏及小组课上设计一些互动的游戏项目,譬如“二人毛巾运球”让小朋友从游戏中学会与人合作,并与合作伙伴“分享”胜利的成果(如分吃一种食品)。同时,亦根据小朋友的能力设计一些戏剧性的游戏,如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在训练老师问过“老狼老狼几点了”之后,会让小朋友回答老师的问题,比如说小朋友会回答“三点了”,诸如此类还有音乐游戏“泼水歌”及“上学歌”等等,都可在游戏中增进儿童语言的主动性。

2.同步行动法

根据身体机能协同发展原则,要注重提高心理素质,培养良好个性。训练双方在训练过程中为了达到和谐、易沟通而同时进行某项技能训练或训练者做与自闭儿一样的活动,使自闭儿注意训练者的一言一行并自愿与训练者一起从事其他活动的一种方法。例如训练中自闭儿只顾一人玩球,不理睬训练者,这时训练者应主动寻找接近的机会,最好也是拿球来玩,并玩得比自闭儿要好,有时可把球滚、扔到自闭儿身边,看他是否注意球,若注意,说明可以进行接触,这时两人可一起玩一会儿球,然后再转入下一个训练项目,但要求步调一致。这种以球或其他自闭儿当前持有物为中介(或作训练诱导物)的方法在训练中十分常用,关键是选择好恰当时机。同时注意两者行动同步,不能片面强调让自闭儿服从训练者或一味顺从自闭儿童。

3.情境法

根据丰富环境原则,创设一定情境以提供适当的刺激,引起儿童注意并充分感知情境,然后进行角色练习,使其逐步学会目标情境下的内容。例如我们对酷爱音乐的自闭儿进行训练时,先给他提供一个熟悉的音乐情境,可放一段录音或唱个歌曲开头引起他注意,让他在此情境中演习某项技能,并给予一定的角色任务。完成后进行奖励,个别难执行的命令还可采取唱说结合的方式表达,以后逐渐取消音乐情境来让他完成角色任务或进行迁程训练,最终在无音乐情境中也能完成。

4.角色替代法

根据正向发展原则,在交往训练中,借助一定的中介人物(一般为儿童喜欢的物品,有时或是人)通过角色替代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交流。例如儿童比较喜欢小熊或恐龙等,教师可以木偶或玩偶或面具操纵的方式,通过让被训练者扮演小熊来进行交流,或者让自闭儿拿小熊玩偶,训练者对玩偶发布指令,实际是让自闭儿来执行。这种方法是利用儿童只对物品或某个人感兴趣,通过角色转换来实现对其他物或人都感兴趣,以便按指令行事。如果自闭儿只对玩偶等感兴趣而不执行下一步指令,玩偶要立即消失,只有把握好出现与消失的分寸才能发挥角色替代的作用。

5.感觉统合训练法

感觉统合失常乃是由于脑功能障碍,无法将人类的视觉、听觉、触觉、前庭觉及肌肉关节动觉等五种基本感觉的刺激加以统合并适切反应。感觉统合训练法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以上几种感觉刺激的输入,并适当的控制,让自闭症儿童依靠内在驱策力引导自己的活动,自动形成顺应性的反应,藉此促成这些感觉的组合和统一。

由于自闭症儿童个体差异很大,就感知而言,有的听觉灵敏,有的视觉敏锐,有的触觉过敏,有的嗅觉敏感……运动功能等都千差万别,因此在训练中就要因人而异选择一些特殊的方法,比如视听动训练法、触觉脱敏法、听觉统合训练、精神统合、感觉统合训练法,以及矫枉过正、过度练习法、行为矫正中的消退法、强化法等等。只要教育工作者端正认识,以科学的态度和满腔的热情去对待这一需特殊帮助的“普通”群体,依据儿童的情况使用和创造合适的因人而异的训练方法,自闭症儿童走向社会的日子就不远了。

参考文献:

[1]全日本特殊教育研究联盟编,杨鸿儒译.自闭教育入门.台北:台湾大展出版公司,1999.

[2]北京市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主办:孤独症儿童康复动态.1998,(2).

[3]朴永馨.特殊教育学.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4]肖非.特殊教育通论.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5]朴永馨.特殊教育辞典.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

[6]刘全礼.特殊教育导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自闭症儿童教育论文

学前儿童自闭症毕业论文

1论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发展2论蒙台梭利教育及其在我国的发展3论华德福教育理论及其实践4论瑞吉欧教育理论及其发展5论福禄贝尔教育及其发展6关于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其应用7论杜威教育思想对幼儿教育改革的启示8论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9论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10论张雪门幼儿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11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12论传统游戏(或玩具)的现代教育价值13幼儿入园前应该做什么准备14试论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15论家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16论社区教育与幼儿教育管理体制改革17论如何全面开发社区幼儿教育资源18试论幼儿园应成为社区幼教中心19幼儿园家庭教育督导的实践与研究20论如何有效回答幼儿的问题(或称为解答技巧研究) ) ) )。21论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有效利用22利用农村自然环境促进儿童积极发展的行动研究23整合优质幼教资源,促进幼儿全面发展24关于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或进行关于这个问题的调查研究) )。25班幼儿同伴交往情况观察与分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1)》与《幼儿园教育大纲(1983)》的比较研究27托幼机构“特色教育”评述28试论“全纳”幼儿教育与教育公平29关于托幼教育一体化30如何组织幼儿园有效的主题活动31论当前我国幼儿教育教师的问题与对策32论经济欠发达地区幼教师资现状及对策33关于国家幼儿教育改革新动向34关于当前儿童性教育的现状及其建议35论父母教养方式与幼儿健康心理36创办幼教生态园的必要性初探37关于幼儿园“依法办园,作为法治园”38关于民办幼儿教育发展的几个问题39学前双语教育利弊述40论童装对身心发展的影响41论信息技术对幼儿教育发展的影响42论教师职业压力及其影响因素43关于提高幼儿教师反思能力的途径44论幼儿教师提问类型与幼儿的互动45关于提高幼儿教师绩效感(或职务满意度)46论幼儿教师如何介入幼儿自由选择活动47论幼儿园规模(班级密度)与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或社会)关系48幼儿园安全设施与儿童伤害频率研究49儿童游戏区安全、教育与适用性研究50关于山区(农村)幼教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51如何有效更新山区幼儿教师的教育观念52现阶段幼儿园市场化运作的利弊53幼儿园课程实施情况及建议54幼儿孤独症(或自闭症,可采取调查方式) )及有效治疗55论同伴交往与幼儿健康心理56论幼儿道德品质培养57论幼儿园环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58论环境污染对幼儿体格发育的影响59论幼儿“爱”与关怀的培养60论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61论幼儿节俭意识的培养62关于幼儿园与家长的有效沟通63论教师专业化与幼儿社会性发展64关于对特殊儿童进行特殊教育(或残疾儿童或天才儿童)的重要性65论亲子互动与幼儿心理发展66关于如何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育发展的67论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育如何传承传统文化68关于幼儿教育财政69论幼儿园改制与“一费制”70幼儿园混龄教育的利弊71关于农村幼儿教育政策的发展72关于幼儿园开园体制改革73论幼儿素质教育74关于幼儿游戏操作的重要性75试论幼儿早期阅读76论幼儿园安全保障的现实意义77关于幼儿意外伤害事故的原因及对策78关于幼儿园儿童日常护理应注意的事项79关于幼儿园的科学饮食80关于营养均衡与幼儿健康81分析幼儿说谎的心理因素(或分析欺诈行为的因素) ) ) ) ) )。82幼儿攻击性行为因素分析83幼儿教师流动原因及其对策研究(或限定农村地区)。84关于“年幼”的有效联系(幼儿园和小学) )。85 国家幼儿教育法规与政策比较86 地区幼儿教育现状分析及其发展对策87 地区幼教师资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88 地区低收入家庭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现状调查(或兼职子女) ) )。89 地区残疾儿童入园情况调查90 地区(仅限农村或山区)女童入园情况调查91 地区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其对策研究92 地区幼儿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其对策研究93 地区男幼儿教师现状调查及其对策研究94 地区幼儿在园幸福感调查95 地区幼儿在园心理压力调查96 地区幼儿体质现状及其对策研究97 地区幼儿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98 地区幼儿家长对幼儿园教育满意度调查99 地区电脑介入幼儿园课程现状调查100 地区儿童学前教育社会需求的调查研究101 地区民办幼教机构近年发展的调查研究102 地区幼儿园收费标准调查及政策建议103 地区幼儿园开园成本的调查研究104 地区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调查105 地区单亲家庭和幼儿心理健康现状调查106 地区某园教师聘任制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107 地区教师指导幼儿游戏策略与能力的调查108 地区免费游戏中教师参与和指导情况的调查109 地区幼教机构儿童意外伤害事故的调查研究110 地区幼儿教师继续再教育情况调查111 地区(仅限农村或山区)教师任职情况与工资水平的调查研究12幼儿(小班、托班)自我服务能力的调查13中班幼儿环境意识与行为培养的行为研究14参加幼儿(大中班)自我服务和家庭劳动状况的调查15幼儿教育小学化(非正常化)倾向的调查分析16幼儿户外活动现状研究17关于幼儿的快乐教育18关于幼儿识字教育19论幼儿美术教育120关于幼儿英语教育121论幼儿的音乐教育122关于幼儿环保教育123关于幼儿文学教育124关于幼儿教育课程改革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常规来说特殊教育应该是残疾、智力障碍、聋哑、盲人等弱势儿童吧。 但你难道是学特殊教育专业的吗? 这些领域你们有涉及到麽? 像自闭症,失语症,学业不良,成绩落后的就着重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吧。 那个你应该学过吧。 像如何和走进他们的世界、如何帮他们树立信心。再配以适当的学习方法什么的。 不知道你们怎么要求的,把详细的要求贴出来,或者你来确定个方向再帮你研究研究啊~

自闭症也称孤独症,是指自我封闭、不理会外界事物的一种状态。对于自闭症儿童的教育治疗应尽早进行,对于他们的行为进行及时的矫正、反馈和强化,使他们逐渐表现正确的行为,融入群体中去。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自闭症儿童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自闭症儿童教育训练的实践探索》

[摘要] 自闭症,又称孤独症,属于一种全面发育障碍,既不同于精神障碍,也不同于智力障碍,但又与两者之间在某些方面有相似之处,比如具有攻击行为、刻板行为,还有3/4的自闭症儿童智商测试结果是弱智等。本文对自闭症进行了概念界定,分析了自闭症儿童的特征,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对自闭症儿童的教育训练进行了一些实践探索和尝试。

[关键词] 自闭症 教育训练 实践探索

一、概念的界定

自闭症又叫阿斯伯格综合症,也称孤独症,是指自我封闭、不理会外界事物的种种状态。重度自团症儿童完全生活在自已的世界里,对外界视若无睹,听若未闻,难以与人沟通,群处、社交能力极差,情绪起伏不定,有些孩子还有自伤或伤人的行为。大部分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智障问题,但约30%的孩子智力正常,其中10%的孩子在某一方面表现出过人的天赋,被称作“白痴学者”。

1943年,美国精神病医生利奥.凯纳(Leo Kenner)教授首先提出并确定了“自闭症”的概念。“自闭症”和“孤独症”同为英文Autism(源于希腊语“Auter”――自我)一词的译名。在精神病学中,该词意为“退缩与自我专注”;在描述“自闭症”突出特征时,该词意义“自我兴趣”。“自闭症”为台湾、香港、日本、新加坡、马来亚等国家与地区的使用词。“孤独症”为中国大陆地区医学界、特教界的使用词。“自闭症”是一种严重的身心发育障碍的疾病。1978年美国国立自闭症儿童及成人协会专家顾问委员会对自闭症提出定义为:“起病于30月前的行为综合症。其主要特征有:(1)发育秩序和速度紊乱;(2)对任何感觉刺激的反应异常;(3)言语、语言、认知和非语言的沟通障碍;(4)与人、事和物建立起合适关系的能力障碍。”这些定义为至今广泛应用国际疾病分类第九版(ICD-9)和它的临床修订版(ICD-9-Cm)以及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三版(DSM-3)诊断标准建立奠定了基础。

自闭症是一种婴幼儿发育障碍,通常发生于3岁之前,是一种严重情绪错乱的疾病。自闭症无种族、社会、宗教之分,与家庭收入、生活方式、教育程度无关。据统计,患病率大约为10~15人/万。从性别上看男孩明显多于女孩,国外文献报道男女约为26~57∶1。目前,估计在我国约有40万左右的自闭症患儿童。

二、自闭症儿童的特征

1.交往障碍

患儿自婴幼儿时期起就表现极度孤独,并且有拒绝与人进行交往的倾向,不会用目光注视、表情、姿势和手势与人交往,甚至与父母也缺乏情感交流。不会体察亲人的喜怒哀乐和痛苦,自己有痛苦、不适,也不会寻求别人的安抚和支持,有进他们对亲人的呼唤甚至也不产生反应,以致引起父母怀疑他们有听力问题。轻症者看起来并不强烈拒绝交往,但在与伙伴的活动中常充当被动角色,不能根据社交场合调整自己的行为,缺乏社交――情绪的相互应答,不懂得如何建立友谊关系。

2.交流障碍

患儿的语言和非语言交流均有明显缺陷,沉默不语或很少使用语言。大约一半患者终生不语而倾向用手势或其它形式表达。有的即使会认、读、掌握大量的词汇,但常常不会在恰当的场合使用恰当的语言,而时常表现为不顾周围的情景或别人在说什么,自顾自地讲话,或不管别人的感受,重复地询问或重复地对人讲一样的话,问一样的问题,或模仿重复别人的话,语调平淡,缺乏节奏,与人交谈缺少应对、言语表达缺乏灵活性,不会用语调和语气的变化来适应交谈的气氛。患儿常表现代词的运用困难,谈话中常不使用代词或使用混乱,故常常不知所云

3.兴趣和活动的局限

重复与刻板的特征倾向于采用僵化刻板,墨守陈规的方式应付五花余门的日常活动。患儿喜欢保持周围环境和活动固定不变,如长时间地玩某种物品、玩具、吃某种食品、出门走同样的路线,听同样的音乐或同一本书,如要改变则产生强烈的情感反应或拒绝。大多活动增多,常出现特殊的、重复的刻板动作,如来回踱步、蹦跳、旋转。

4.智力发育障碍

约3/4的患儿有智力发育落后,但它在一般智力落后的背景下可能存在某方面较强的能力,通常以机械记忆能力强为多见。主要表现有,脑电图:自发脑电图异常率达10%~83%,大多表现为广泛异常,慢波增多,少数可见棘波或棘慢波,可能与患儿合并癫痫有关;脑影像学:头部CT可能异常所见,但常不一致,意见尚不肯定。头部核磁共振检查部分病例可见第4脑室扩大,大部分有小脑蚓部小叶发育不良,脑干明显变小。

三、自闭症儿童教育训练的原则

自闭症属于一种全面发育障碍,既不同于精神障碍,也不同于智力障碍,但又与两者在某些方面有相似之处,比如具有攻击行为、刻板行为,还有3/4的自闭症儿童智商测试结果是弱智等。尽管如此,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他们与前两者等同对待,而是首先要看到他们是需要成长、需要爱、需要帮助的儿童。从全纳教育观出发,自闭症与正常儿童在发展需要上, 是相同的。正常儿童的身心特性在自闭症儿童身上也同样体现,只是方式和程度有别。基于此点,确定教学原则首先要兼顾共性,一般性的教学原则,比如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依然适用,并充实了新的意义。现仅就自闭症教育训练中一些有特性的原则做一简述。

1.身心机能协同发展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在训练过程中既要注重提高身体素质、发展运动能力,又要注重提高心理素质,培养良好个性,使两方面协调一致。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运动功能与注意力、语言、认识等多方面发展有关,对儿童进行运动训练,有助于提高儿童的多种心理能力。自闭症儿童身体发育看似与正常无异,但实际上多伴有或轻或重的感知运动发育问题,如左右手不协调、手眼不协调、腕力差、触觉过敏、听觉超灵敏、肌力松懈、跳跃力落后于同龄正常儿童等,所以在训练中就要安排足量的运动训练、感知训练,以及语言训练、交往训练、认识训练等,交使这些内容有机结合协调起来。比如训练儿童左右手交替拍球,不单是为了发展他们大运动、精细运动及其协调性。

2.正向发展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在训练过程中要着眼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按照规律去逐步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并开发潜能,在促进发展的过程中有序地使缺陷得到补偿,而不是着重于各种怪异行为的去除却忽略了正常行为的建立。

在开始进行矫正训练时,我们常会遇到这样失败的例子,有的老师偏重于矫正儿童的某一刻板行为,而几个月下来发现自闭症儿童虽然不咬衣角了,却咬上了铅笔或手指,老师的精力投入很大,但收效甚微。相反,有的老师以正向发展为主,在教儿童各种新技能的同时来替代、清除不良行为。

比如,有一个自闭症儿童爱用手指玩吐沫,很不卫生,我就采取教儿童漱口刷牙、嚼口香糖等同样能产生泡沫感、磨擦感的正常行为来逐渐取代玩吐沫的行为,以新行为抵消不良的旧行为,结果很快儿童就掌握了刷牙技能,并且不再玩吐沫了。这个做法首先从满足儿童需要――口腔需触觉刺激并有泡沫感出发,按照正常发展顺序来选择一项可替代的活动,再通过培养新行为抵消旧行为的方式来达到训练目的。当然,这并不是否认行为矫正的重要性,有些对儿童身心伤害较大的,如自伤行为等,应及时采用矫正策略认识疗法加以改变。正向发展与专门矫正是不矛盾的,两者相互协调、促进。单一地矫正某个怪异行为而忽略对正当行为的培养是片面的,矫正只有在培养过程中才能发挥更好的作用,而矫正效果直接影响着培养的速度和质量。因此,在教育训练中,必须摆对发展与矫正的关系,使两者相互促进。

3.及时反馈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在训练中对儿童的不同行为表现随时随地给予肯定或否定反馈并及时强化肯定行为,以增加其出现频率,防止不当行为因忽视或经错误肯定而增加。

自闭症儿童会在不经意间做出各种各样的行动,有对有错,但往往自己不知是否符合规则,而一些不当行为的养成常常是由于在儿童刚开始做时被忽视,等儿童常出现此行为才被老师重视,再想改掉为时已晚。比如弱智学生入学后反而怪动作增多了,学会了同班不少学生的不好的行为。这是由于自闭症儿童视觉记忆很强,很容易不自觉地模仿别人的动作,如果此时没有得到任何反馈,就等于是默许这种行为,很快这个儿童就习得了某个不良行为。

通过训练,我看到随时反馈、及时强化在自闭症训练中是十分重要的,特别在刚换一个新环境时要格外注意他的一举一动,及时制止一些不应有的动作或言语模仿。

4.优化反应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训练前先把内容加工提纯,开始只让他接受最优化的刺激,得到简单而正确的反应后再变换刺激,增加复杂性。有人形象地把提纯比喻成吃葡萄时挖籽去皮而只给儿童吃果肉。

由于外界事物十分复杂多变,它所带来的信息对自闭症儿童来说是巨大而繁多的,有时是难以承受的,并且这些儿童又难以辨别何为正确的要接受的信息,所以就更要提练。有时教自闭症儿童说话,但外界十分嘈杂,或不时有人与训练者插话,这种环境极不利于自闭症儿童掌握正确用语。培养其生活自理能力也是一样,每一行为各个动作都要简练有序,中间不允许多余动作或拖延时间,否则诸如东张西望玩手或其他用具、敲击等多余动作就会“乘虚而入”。

5.个别指导先行的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在训练过程中优先采用个别辅导的方式,使训练双方能相互配合,在这个基础上使自闭儿童逐步融入小组或其他集体中。

自闭儿在新环境中很难适应集体氛围,有显著的沟通、社交和行为问题,若开始时未与训练者合作好,以后很难接受有效训练,在不适应的场合中也不能寻找别人帮助。因此个别训练、小团体协助是其走向大集体的一个过程环节,在训练中要优先考虑。当儿童能接受一定指令并对环境有所了解之后再进入小团体就容易了。

四、自闭症儿童训练的方法

1.游戏法

游戏可让自闭症儿童学习人际交往的技巧,可增进其语言的主动性,也能从中培养其社会适应能力,孩子的游戏就是建立人际关系的第一步,他们在游戏中发展友谊,学习社会策略和增进社会能力。Lord(1984)以及Wing和Attwood(1987)研究指出自闭症对于社会沟通线索理解及表达存在困难,他们常常处于孤立状态或是徘徊在同伴团体中的边缘,可能会避免或抗拒别人社交性的邀请,被动的接受,很少或完全没有主动的社交,或者以其特有的方式接近同伴。因而我们在教学中设计一些团体性游戏来提高自闭症儿童此项功能。我们经常会在游戏及小组课上设计一些互动的游戏项目,譬如“二人毛巾运球”让小朋友从游戏中学会与人合作,并与合作伙伴“分享”胜利的成果(如分吃一种食品)。同时,亦根据小朋友的能力设计一些戏剧性的游戏,如游戏“老狼老狼几点了”,在训练老师问过“老狼老狼几点了”之后,会让小朋友回答老师的问题,比如说小朋友会回答“三点了”,诸如此类还有音乐游戏“泼水歌”及“上学歌”等等,都可在游戏中增进儿童语言的主动性。

2.同步行动法

根据身体机能协同发展原则,要注重提高心理素质,培养良好个性。训练双方在训练过程中为了达到和谐、易沟通而同时进行某项技能训练或训练者做与自闭儿一样的活动,使自闭儿注意训练者的一言一行并自愿与训练者一起从事其他活动的一种方法。例如训练中自闭儿只顾一人玩球,不理睬训练者,这时训练者应主动寻找接近的机会,最好也是拿球来玩,并玩得比自闭儿要好,有时可把球滚、扔到自闭儿身边,看他是否注意球,若注意,说明可以进行接触,这时两人可一起玩一会儿球,然后再转入下一个训练项目,但要求步调一致。这种以球或其他自闭儿当前持有物为中介(或作训练诱导物)的方法在训练中十分常用,关键是选择好恰当时机。同时注意两者行动同步,不能片面强调让自闭儿服从训练者或一味顺从自闭儿童。

3.情境法

根据丰富环境原则,创设一定情境以提供适当的刺激,引起儿童注意并充分感知情境,然后进行角色练习,使其逐步学会目标情境下的内容。例如我们对酷爱音乐的自闭儿进行训练时,先给他提供一个熟悉的音乐情境,可放一段录音或唱个歌曲开头引起他注意,让他在此情境中演习某项技能,并给予一定的角色任务。完成后进行奖励,个别难执行的命令还可采取唱说结合的方式表达,以后逐渐取消音乐情境来让他完成角色任务或进行迁程训练,最终在无音乐情境中也能完成。

4.角色替代法

根据正向发展原则,在交往训练中,借助一定的中介人物(一般为儿童喜欢的物品,有时或是人)通过角色替代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交流。例如儿童比较喜欢小熊或恐龙等,教师可以木偶或玩偶或面具操纵的方式,通过让被训练者扮演小熊来进行交流,或者让自闭儿拿小熊玩偶,训练者对玩偶发布指令,实际是让自闭儿来执行。这种方法是利用儿童只对物品或某个人感兴趣,通过角色转换来实现对其他物或人都感兴趣,以便按指令行事。如果自闭儿只对玩偶等感兴趣而不执行下一步指令,玩偶要立即消失,只有把握好出现与消失的分寸才能发挥角色替代的作用。

5.感觉统合训练法

感觉统合失常乃是由于脑功能障碍,无法将人类的视觉、听觉、触觉、前庭觉及肌肉关节动觉等五种基本感觉的刺激加以统合并适切反应。感觉统合训练法的目的即在于提供以上几种感觉刺激的输入,并适当的控制,让自闭症儿童依靠内在驱策力引导自己的活动,自动形成顺应性的反应,藉此促成这些感觉的组合和统一。

由于自闭症儿童个体差异很大,就感知而言,有的听觉灵敏,有的视觉敏锐,有的触觉过敏,有的嗅觉敏感……运动功能等都千差万别,因此在训练中就要因人而异选择一些特殊的方法,比如视听动训练法、触觉脱敏法、听觉统合训练、精神统合、感觉统合训练法,以及矫枉过正、过度练习法、行为矫正中的消退法、强化法等等。只要教育工作者端正认识,以科学的态度和满腔的热情去对待这一需特殊帮助的“普通”群体,依据儿童的情况使用和创造合适的因人而异的训练方法,自闭症儿童走向社会的日子就不远了。

参考文献:

[1]全日本特殊教育研究联盟编,杨鸿儒译.自闭教育入门.台北:台湾大展出版公司,1999.

[2]北京市孤独症儿童康复协会主办:孤独症儿童康复动态.1998,(2).

[3]朴永馨.特殊教育学.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5.

[4]肖非.特殊教育通论.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

[5]朴永馨.特殊教育辞典.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

[6]刘全礼.特殊教育导论.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自闭症儿童教育论文

  • 索引序列
  • 走出自闭症毕业论文
  • 自闭症的毕业论文选题
  • 自闭症幼儿的毕业论文
  • 关于自闭症儿童毕业论文
  • 学前儿童自闭症毕业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