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毕业论文 > 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论文

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论文

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论文

【摘 要】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它将人才培养与解决企业工程技术问题结合起来,发挥了高等学校研究生教育教学、科研的双重优势,将产学研结合真正落到实处。目前在工程硕士的培养中仍存在不够完善的问题,需要就工程硕士教育与企业发展的关系、企业高校联合办学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对如何加强企业与高校合作,提高工程硕士联合培养质量等问题有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

【关键词】工程硕士 高校 企业 合作 培养质量

一、校企合作培养工程硕士是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

从1985年我国开始招收培养工程类硕士研究生开始,到1997年国务院学位办正式设置工程硕士专业学位以来,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发展非常迅速,已成为众多专业学位中涉及企业最广、培养单位最多、招生规模最大的专业学位教育,为我国大中型工矿企业、工程管理部门培养了一大批应用型、复合型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很大程度解决了他们对应用型、复合型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的需求。我国工程硕士研究生生源遍布全国各大中型工矿企业、工程管理部门,对社会发展和现代化经济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如: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陈进武、杨红兵被评为“做出突出贡献的工程硕士学位获得者”,他们结合自己实际工作为我国神州系列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和安全回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硕士学位论文也通过了工程鉴定,认为水平先进、性能良好、工作可靠。

工程硕士研究生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社会的经济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受到企业的好评和欢迎。实现人才的针对性培养,将人才培养与解决企业工程技术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发挥了高校研究生教育教学、科研能力和企业工程项目充足的双重优势,将产学研落到实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已经有了很好的发展势头,这就要我们进一步做好生源组织问题,切实改进教学工作、保证人才的培养。

二、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工程硕士教育顺应了工程教育国际发展的趋势,是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是高等工程教育自身改革的需要,它保证了企事业单位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推动了企事业单位生产管理水平和效益的提高,加强了地方、区域经济的飞速发展,适应了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需要。

作为人才培养的一种新模式,工程硕士教育也出现了一定困难和问题。

1.用人单位对工程硕士的培养工作缺乏参与,多数用人单位把人才培养工作当作是学校一方的事,关心和参与的程度远远不够,这已成为制约我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质量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具体表现在选拔研究生的标准、学位论文选题、落实研究生所在单位的导师和课程设置等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上来自企业的建议很少,工程硕士所在单位对于与高校配合的理解还停留在工作时间安排这一低层面,很少站在人才培养的高度,在课程设置、师资、学生评价等培养环节中参与意见;用人企业单位没有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工程硕士的学习时间,很多用人企业单位没有给工程硕士的学习时间提供有效的保证。

2. 高校的培养目标与当前的社会需求存在差异。当前高校主要还是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目前工程硕士的招收规模与工学硕士招生规模相比差距较大,虽然工程教育的培养规模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但工程硕士与工学硕士的比例并没有增加。

3. 工程硕士与工学硕士培养过程和评价标准趋同,培养措施不到位。主要表现在:课程内容脱离实际,不能很好地适应学生在岗位上的需求;工程硕士在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导师指导也严重不足;导师与工程硕士研究生之间交流不够。

4.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学术性太强。主要表现在:论文选题来自企业单位实践较少,工程背景不够明确;工程实际技术涉及较少,先进技术方法和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偏少;论文适应性不够强,所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不明显。

三、完善工程硕士的培养管理、加强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

1.根据企业的要求和工程硕士的特点制定好工程硕士的培养方案,选好或编好工程硕士教材,保证课程教学质量。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是保证工程硕士培养的质量的关键,课程设置既要保证必要的理论基础,又要反映企业的需求,课程内容应具有知识的宽广性和综合性,要反映当代工程技术的发展前沿,根据企业需求和工程领域要求,针对工程特点设置课程内容。在保证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工程硕士生实际基础,根据企业要求,适当调整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的设置,各课程要突出各工程领域的通才教育,打好基础。专业选修课要根据企业实际,加强应用性、针对性,开设各工程领域学科前沿与学科交叉的讲座。这样才能充分体现为企业培养人才、为企业服务。

2.充分发挥高校导师与企业导师的双导师指导作用,建立一支既有教学经验、科研能力,又有工程实践经验的稳定的导师队伍。对工程硕士的培养,高校要在具有工学硕士指导资格的教师中聘任一批有丰富经验的高级职称教师担任工程硕士的导师,高校可以从自身实际出发根据需要聘任已退休、但身体较好的教授担任导师。高校导师在培养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要指导学生选好课题,与学生直接讨论论文实施的技术方案,并指导学生完成论文,对学生论文质量进行负责。企业导师当然也非常重要,负责学生在工程技术实践中的能力培养,指导学生从企业工程实际中选好课题、做好课题,并协调学生用于论文工作的时间和协助筹集论文经费等。 3.严格要求,热情指导,加强管理,提高工程硕士论文水平。抓好校企导师协作制,结合企业实际共同提出论文课题。论文课题应来源于企业的生产实际,能解决实际问题,要有明确具体的生产背景、工程要求与应用价值,可以涉及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装置的开发、放大、设计与优化。论文课题最好列入企业的科技发展规划,列入技术改造项目,成为高校与企业共同开发的项目,这样,经费比较充足,课题开展比较顺利。选题尽可能做到与培养企业单位急需解决的工程技术问题协调一致;与导师的研究方向一致;与提高工程硕士生综合运用现代化科学知识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协调一致;与工程硕士生的个人兴趣和专长协调一致。校企还需共同加强论文阶段的跟踪、检查及考核工作。这样,就能有利于调动高校、企业、导师和学生四个方面的积极性,使论文工作顺利进行并取得成果。

4.加强校企紧密联合,完善机制,规范管理,提高工程硕士培养工作的管理水平。在工程硕士办学模式上,实现校企紧密联合,企业作为人力资源和使用的主体,有参与监督培养质量的积极性和有效的监督手段。企业或企业与个人享受教育收益的同时,合理分担教育成本,实现了研究生培养经费筹措渠道的多样化。将人才培养与解决企业技术问题结合起来,发挥了研究生教育教学、科研的双重优势,也有利于产学研结合真正落到实处。

5.积极探索与深化改革教学方法。工程硕士培养中工与学一直是个矛盾的问题,为了能完成制定的教学量,有的高校采取教师到企业中集中为学生上课的方式,虽然这样暂时解决了工与学的问题,高校的成本大幅度增加,不但不利于高校办学积极性,也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消化。远程教育为工程硕士的特殊性教育和规模培养提供了有一个良好的条件,对于改善办学条件和提高教学水平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是学生解决工与学矛盾,以不脱产方式接受研究生高层次教育的重要途径。我校的成人网络教育在网络教学上已有丰富的经验,能对工程硕士开展远程网络教学起到借鉴。

四、工程硕士教育机制创新须要高校和企业紧密结合

为使工程硕士教育健康发展,必须发挥高校和企业、高校导师和企业专家的作用,增强高校的办学主动性,以及企业培养人才的积极性。

工程硕士教育为企业培养了人才,解决了企业的科技与研发问题,同时也为学校增加了科研合作项目,丰富了教育内容。工程硕士教育已成为了一种个人、企业与学校都欢迎的办学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工程硕士,高校与企业的优势能得以互补,有利于改善高校教学资源紧张局面,有利于促进高校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开展科学研究;有利于解决企业员工缺乏理论性的问题,为企业提高技术、创新力提供理论性保障。工程硕士教育健康发展将对高校、企业、地方、国家、社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汪劲松.面向企业自主创新培养复合式应用型工程硕士[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1).

[2]周远清.把握方向,保证质量,做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工作[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1999,(2).

[3]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2007年工作会议纪要[R].2007.

[4]姚光庆,王华等.提高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措施与途径研究[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3.

[5]王纲.合理构建培养体系全面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J].中国冶金教育,2005,(1).

究其原因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与企业之间的关系不和谐,高等职业教育对企业需求教育模式,实施校企合作办学,校企合作这种校企合作与社会培训资源的互相

中职学校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论文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涵义与意义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论文摘要:本文结合当前中职教育的新形势,通过分析校企合作的涵义及现实意义,浅谈中职学校如何推行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

近年,国家提出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文件政策,推动职业教育院进一步实行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2009‘((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冲强调中等职业学校要在改革人才培养的探索中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主体的企业与与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落实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教学,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使中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相适应。

一、校企合作的涵义及现实意义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学校以市场和社会就业需求为导向,学校和企业双方合作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一种办学模式。校企合作是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学校在为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过程中获得企业支持发展更快,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企业发展和参与竞争的必然要求,也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实现职业教育又好又快的发展目标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作用。

i、校企合作办学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要求中等职业教育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把就业放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切实从专业学科本位向职业岗位和就业本位转变,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就业的有效对接,而校企合作办学的模式就是贯彻这一办学指导思想的客观反映。

首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可使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获得实际的工作体验,帮助他们顺利就业。在人才市场上,诸多用人单位总希望招聘具有一定实际工作能力的人员,对毕业生就业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使学生在学期间能有机会到企业实习,按照企业生产的实际和服务要求参加劳动实践,掌握一定的生产实践能力。

其次,校企合作办学使学生直接参与工作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劳动态度和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精神,增强岗位职业感情,较早接受企业文化熏陶。同时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融为一体,真正提高专业教育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等这些职业岗位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和锻炼,弥补了学校课堂教学在这方面的不足。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使毕业生能快速实现由学生向劳动者的角色转变。

再次,目前中职应届毕业生在谋求就业遇到的障碍之一往往是信息不对称,没能获得及时准确的就业信息,客观上导致学生要付出很大的求职时间和成本,且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中等职业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增加了学生接触企业用人单位的机会,使他们在实际生产和服务过程中,熟悉企业对人才模式的要求,了解企业聘用新员工的意向,直接或间接获得有用的就业信息。校企合作办学能及时帮助学生掌握就业信息,实现学生就业和企业用工的顺利对接,同时也能使学校更好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掌握企业用人需求,实现“订单式”培养,从而有效促进毕业生的就业。

2、校企合作办学,拓宽职业教育发展道路

职业教育多年来的以课堂为中心教学模式,注重知识传授,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过分注重理论知识而忽视了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就业后一般需要一段较长的适应期和再学习期。这种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线、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的人才培养方法,导致了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学不能致用”的现象十分突出,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明显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的要求。教育界和产业界联合培养人才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可使中等职业教育突破校园围墙约束,彻底改变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从单纯的学校教育向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转变,实现学生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目标。学校的专业设置基于市场需求,培养目标按照相应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确立,注重行业、企业对人才的技能要求,课程的制定和教学的评价吸收企业专家参与指导,并根据劳动力市场变化不断调整。从职业岗位需要出发,专业设置上以职业分析为导向,培养目标上以职业能力为本位,课程设计上以职业活动为核心,在教学内容上淡化理论课与实训课的界限,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现场教学。

校企合作办学实现从偏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就业能力转变,有效落实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的教学,为学生提供获得真实工作体验的机会,使学生毕业后能立刻走上工作岗位。切实提高了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为中职学校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二、中职学校如何推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1、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

专业指导委员会由企业领导、行业协会、学校领导、招生就业部门和教学骨干等人员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主要工作内容存一是学校企业双方及时沟通技能人才供求信,}a二是协助学校设置和调整专业、制订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保障所教、所学、所用三者不仅紧密对接,而且必须体现技能三是学校协助企业攻克技术难题,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开展在岗员工技能培训等四是在企业建立学生校外实习基地、教师能力提升基地、企业员工技能培训与鉴定基地五是合作实施学生的教学实习和毕业前的上岗实只六是共同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2、校企合作企业应是能有效实施学生实习教学的优秀企业

学校根据设置专业的实际,要选择管理规范、经济效益好的对口企业作为学校实习教学的合作伙伴,并成立实习小组,组长负责上班和业余时间的学生管理,确保实习正常进行。邀请合作企业领导或专家听课,对教师所教、学生所学、企业所用三者是否对接进行评述,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所教、所学、所用的有效对接。学生实习之前,学校、企业、学生二方要签订相关协议,约定学生实习期间的生活费、生产安全等事项,对实习期间可能发生的事故,学校企业双方可依协议执行,免除不必要的纠纷。

3、学校要强化前校后厂、校企合一,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模式

学校要努力争取上级部门支持,通过新建、改造、购买等方式建立校内实习工厂,建设”前校后厂、校企合一”、’‘产学研一体”的教学管理机制。

(1)建设实习工厂,明确职能地位。学校负责对实习工厂的领导组织管理,担负教学实习和生产经营的责任。

(2)成立”产学研一体”的组织领导机构。学校选派得力干部为主要负责人,负责产学研一体化具体事务。

(3)理顺关系、建章立制。理顺实习工厂与各专业部、各教研组的关系,建立健全生产经营、实习实训、技术协作、产品开发、安全生产等规章制度,保证前校后厂的教学管理机制顺畅运行。

(4)工学结合、现场教学、真学真做。学校要整合专业教师和实习工厂的技师、工程师等人员的力量,专兼结合、优势互补,建设真正意义上的中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利用实习工厂的设施设备和技术条件,将工学结合融合在生产现场的环境之中,把生产现场作为教学课堂,在生产现场讲解实际操作和解决疑难问题。企业要提供工艺标准、技术人员、工作量具和原材料,学生以班组的形式进人实习工厂学习,直接生产操作,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班组意识、成本意识、团队意识,达到真正意义的工学结合。这样既完成了实习工厂生产经营的任务,增加经济收人,又提高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增长了职业才干。

4、深化校企合作,提升办学层次

我校在办学实践中,深刻地体会到,必须配置与专业相对应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才能掌握专业实习教学安排自主权。学校在与烨威集团、奥飞动漫、银润、锐科电子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稳固的实习实训基地的基础上,要将企业引进校园加强合作关系,学校先后与金天数控、西华汽修、莲花山温泉度假村建立合作办学关系。进一步使企业和学校、工程技术人员和专业教师沟通联系,有效发挥学校企业双方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学校发展和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初步实现了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受益的良好发展态势。

(1)共同打造师资队伍。学校应将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等人员,有计划安排送至企业培训学习,聘请企业专家组成专业课程开发指导委员会,安排骨干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或技术骨干为学校兼职教师,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的专业教学水平。

(2)实施”订单式”培养。企业根据人才的需求,与学校签订用人协议,突出人才培养目的性。学校企业双方共同确定专业课程、制订教学计划、实习内容,评价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上岗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学生毕业后即参加工作实现就业,而企业实现人才需求目的。

(3)企业搭建实习平台。学校利用企业的资源,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企业生产车间成为学校实践教学的课堂。学校企业共同安排实践教学计划,企业安排工程技术人员充任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与学校教师共同完成学生由专业技能的培养到就业岗位的过渡,进一步拉近课堂与岗位、学校与社会的距离,更好地达到定培养目标。

校企联合毕业论文要求

毕业论文设计具有哪些要求:对于毕业论文来说,论文格式、排版等的要求都是统一的,内容要求上可能有所不同,导师一般都建议参考已经成功发表的论文,这样可以对毕业论文的写作有一个比较好的指导,那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毕业论文设计具有哪些要求吧。

一、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内容组成

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应有以下几部分组成:1.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2.摘要(中、英文);

3.关键词;

4.目录;

5.正文;

6.参考文献;

7.致谢;

8.附录(可选)

二、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撰写内容要求1.论文(设计说明书)题目

论文(设计说明书)题目应简短、明确、有概括性;字数要适当,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⒉.论文(设计说明书)摘要

论文(设计说明书)摘要以浓缩的形式概括课题的内容,中文摘要300汉字左右,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相对应。

3.关键词

关键词是表述设计(论文)主题内容信息的单词或术语,关键词数量一般不超过6个。每个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不加标点符号。

4.目录

目录作为论文(设计说明书)提纲,是论文(设计说明书)各组成部分的小标题,文字应简明扼要。目录按章节排列编写,标明页数,便于阅读。章节、小节等应按数字依次标出。标题应层次清晰,并于正文中的标题一致。

5.正文

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正文应包括前言、正文主体两部分。前言应说明课题的意义、目的、主要研究内容、范围及应解决的问题。正文主体是对设计研究工作和成果的详细表述,一般由标题、文字、图、表格和公式等部分组成。

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要求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要求,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要求

1、论文标题设计

有的同学把老师印制给你的选题即作标题,这样简单省事。其实标题与选题是有区别的:标题设计要吸引人,而选题无需考虑这方面的问题。论文的标题给人的是第一印象,因此,要精心设计。这就如男人和女人相对象,精心打扮自己努力给对方好的第一印象十分重要。一篇论文,有无兴趣让人读下去,题目十分重要。标题是否吸引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指导老师给学生毕业论文的成绩判定。

依据一个选题,论文写出来后,其标题存在3种情况:

(1)选题即标题,简单省事,但往往缺乏吸引力。

(2)标题太大,文章内容论述太浅,可改标题,使文与题更贴切些,否则,只有充实内容,增加文章篇幅。

如题为“中国企业文化建设探索”一文,正文论述主要从企业文化概念引进回顾,到我国企业文化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总结,分成几个阶段,并论述每一个阶段的特点及典型经验,还有一系列统计数字。整篇文章无对中国企业文化创新性的见解。显然文与题不符,应改为“中国企业如何建设自己的文化”.

(3)围绕一个选题写出论文后,定题较困难,待文章完成第一稿后,再仔细定题。大部分学生,通常采用的是“试论……”、“浅析……”、“……探索”、“……初探”,这样的标题无吸引力,而且显得论文档次较低,千篇一律,笔者建议尽量少用或不用。

2、论文摘要

摘要是反映内容梗概,是供文献检索数据库做重复传播的情报资料,是相对独立的部分。其写作要规范,要求简洁明了,能概括地、不加注释地表述写论文的目的、内容、方法、结果或结论。摘要要不分段落,写法上提倡省略主语而节约文字,不宜用非公知的外语缩写语,要用通俗的语言。一般一篇4,000~8,000字的论文,其摘要部分在100字以内。

3、关键词

每篇论文(字数在4,000-8,000字之间),有关键词3-8个之间;一般5,000字左右的论文有3-4个关键词即可。关键词一般是在论文题目或要点中反复出现的词。

4、引言或引论(即开头)

这部分引导读者理解论文部分,其地位十分重要,一定要引起作者的重视。

引言即开头可以采用直接切入式(开门见山)和间接导入式(引用案例或从某事件谈起)的方法。一般对于初学写论文的学生宜采用直接切入式开头,间接导入式开头不易把握,容易出现偏离主题的现象,弄得不好,不但达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破坏了整篇文章。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开头,其引言部分即开头的写作应当包括这么几个部分的内容应涉及到:

(1)为什么要选此论题?研究该问题的意义?有时还要简要介绍前人的研究状况;

(2)论文中主要应用了哪些理论,采用了哪种方法(如调查研究方法);

(3)介绍论文包括哪些部分以及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这样会给读者一个论文整体印象;

(4)论文的贡献。也就是说你写作此论文能给企业或人们带来什么启示,得到什么借鉴等。

5、正文的写作

正文的内容和结构的写作应符合以下三个要求:

(1)论题集中,重点突出。

一篇论文应围绕论题展开不能写散了,因为毕竟篇幅有限,要在有限的篇幅内把主题写深写透。要考虑什么内容该往上摆,什么内容不该往上摆。如笔者去年指导的高职市场营销毕业班的一篇论文,其初稿有1万多字,洋洋洒洒。但论文存在以下问题:只是对所有的'相关案例进行罗列,没有自己的语言,而且内容太繁杂,不能突出主要论题。

同时,文章的每一部分内容,每一段内容之间要各有侧重,不能来回交叉、重复。笔者编审过的许多稿件都存在这样的问题:语言啰唆,部分之间、每段之间反复重复其内容。

一般情况下,本领域所皆知的常识,不要再介绍。一篇论文一般性论述应少一些,着重论述论题的重点。如有一篇论文“论企业集团制度创新”,其内容包括:什么叫企业集团、企业集团的作用,如何组建企业集团,实践中要解决哪些问题,而论题的重点是企业集团制度的创新,而对如何创新则没有说清楚。

(2)理论联系实际。

经济类论文一定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了大量案例的文章才更显生动,更具价值。纯理论的经济类文章没有太大的应用价值,除非是创新理论和某一学科的工具书。如一篇论文“中小企业战略研究”,整篇文章照般西方理论,泛泛而谈中小企业的经营战略,而没有结合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进行研究。这样的文章无价值可言,只有修改,充实现状这部分内容,而且必须作为这篇文章占篇幅大的部分。

(3)思路顺畅,语言通畅。

毕业论文不是散文,不能想到什么写什么。论文的各部分之间的内容应存在逻辑联系,不能相互割裂。正文论文的最基本的结构如下:一是提出问题(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二是分析问题(引用大量案例来分析为什么存在这些问题,原因何在);三是解决问题(对策和建议部分)。如笔者的一个省级课题“县域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其结构如下:一是县域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条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问题);二是县域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与县域工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与县域工业增长方式的粗放式经营有关,列举许多案例进行分析,并提出要转变增长方式才是确保县域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出路);三是发展县域工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构想(对策及建议部分)。三个部分内容衔接紧密,围绕中心议题来展开论述。

6、后论(结尾)

可有可无,要根据文章的情况而定。这一部分主要提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或者此论文可能带给人们的启示或借鉴。简简单单,就几行字或几句话即可,千万不要再哆嗦重复文章中的内容,否则,会破坏文章的整体性。笔者在审稿中发现许多文章,根本无须再有结尾,还啰啰嗦嗦用大半页纸重复文章中的内容,纯粹为了凑字数,画蛇添足,破坏了文章的整体性。

7、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判定论文价值的重要依据。在撰写论文的后面,附上写作论文时参考的期刊、着作、报纸、电子文献等名称、日期,这样一篇论文的写作才规范。

期刊: 作者.文章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着作: 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报纸:作者.文章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电子文献: 作者。文章题名[J/OL]或[EB/OL].网址,发表或更新日期。

此外,写作毕业论文时,文章的序号也有规范。对于文科尤其是经济类论文而言,其基本序号如下: 一、二、三……→(一)、(二)、(三)……→1、2, 3……→(1)、(2)、(3)……→①、②、③……按这样的基本序号写作,那么毕业论文写出来后,层次感就会特别清晰。哪怕文章内容论述欠缺层次,修改起来也较容易。

总之,要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必须做好二方面的工作:一是遵循一定的选题思路,做好选题;二是按要求规范论文写作。

学位论文基本要求与格式规范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从事科研工作取得成果的主要体现,是研究生申请学位的重要依据,也是科研领域中的重要文献资料和社会的宝贵财富。为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质量,做到学位论文在内容和格式上的规范化,特作如下规定:

一、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研究生学位论文必须是一篇系统完整的、有创造性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内容须完整准确,层次分明,数据可靠,文字简练,说明透彻,推理严谨,立论正确。

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

学位论文除英文题目、英文摘要外,其余部分都应该用规范的简体中文撰写。

留学生学位论文的目录、正文和致谢等可用英文撰写,但封面、独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书应用中文撰写,摘要应中英文对照撰写。

二、学位论文的书写要求

学位论文一般应由10个主要部分组成,顺序依次为:

1.封面,2.论文原创性声明和版权使用授权书,3.目录,4.中文摘要,5.英文摘要,6.符号及缩略语说明(根据具体情况可省略),7.论文正文,8.参考文献,9.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10.致谢。各部分的具体要求如下:

学位论文须采用研究生院印发的统一封面格式,博士学位论文封面排版格式见附件1、附件5;硕士学位论文封面排版格式见附件2、附件3、附件

4、附件5。

密级:保密论文的密级确定办法参照《中国药科大学涉密研究生学位论文保密管理的规定》执行,须直接注明“及时公开”或者保密的年限。

论文题目:应准确、鲜明、简洁,能概括整个论文中最主要和最重要的内容。论文题目应避免使用不常用缩略词、首字母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

学科专业: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的专业名称为准,并与教育部招生录取库备案的专业名称保持一致。

指导教师:研究生原则上只能写一名指导教师,且应为研究生院招生录取时规定的导师。专业学位和“4+2”校企联合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可以另有1名校外导师。“4+2”校企联合培养硕士论文封面使用“附件2”,并在此栏填写的导师姓名后加“()”,来标注校内导师及校外导师;专业学位硕士如没有校外导师可以不填写“校外导师”一栏。如有其他协助指导的教师应全部填在“协作指导”一栏内。

毕业时间:按授予学位时间填写,上半年申请者填写当年6月,下半年申请者填写当年12月。

2.论文原创性声明和版权使用授权书

学位论文的原创性声明和版权使用授权书的内容和格式见附件6,必须由作者、指导教师亲笔签名并填写日期。

目录按章、节序号和标题编写,一般为二级或三级,目录中应包括中英文摘要、论文主体、参考文献、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致谢等,详见附件7。

4.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的内容应涉及本项科研工作的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结论及意义,注意突出学位论文中具有创新性的成果和新见解的部分,文字应简短明了。另选择3~5个关键词,关键词之间用逗号分隔,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中文摘要排版格式参见附件8。

5.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的内容应与中文摘要及关键词相对应。中国姓名译为英文时用汉语拼音,按照姓前名后的原则,姓、名均用全拼,不宜用缩写。姓全用大写,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名用双中文字时两个字的拼音之间可以不用短划线,但容易引起歧义时必须用短划线。要符合英语语法,语句通顺。英文和汉语拼音一律为Times New Roman体,字号与中文摘要相同。英文摘要排版格式参见附件9。

6.符号及缩略语说明(根据具体情况可省略)

论文中所用符号及缩略语所表示的意义及单位。未用或所用符号不多的论文可省略此部分。符号表排列顺序按英文字母或其它相关文字顺序排出。

7.论文正文

论文正文一般应包括绪论(或前言)、正文主体、结论等部分。层次以少为宜,根据实际需要选择。

绪论(或前言)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理论基础和分析、研究设想、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预期结果和意义等。应言简意赅,不要与摘要雷同。

论文正文是核心部分,应包含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等,一般由标题、文字叙述、图、表格和公式等部分构成。文中若有与他人共同研究的成果,必须明确指出;如果引用他人的结论,必须明确注明出处,并与参考文献一致。

8.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文中引用的有具体文字来源的文献集合,应按文中引用出现的顺序列出。可以列在各章末尾,也可以列在正文的末尾。在引用他人的科研成果时,应在引用处加以说明。不可将别人的数据、结论或推论窃为已有,杜绝抄袭。

参考文献格式的具体要求参照 GB/T 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规定执行,详见附件11。

注意事项:

◇只有3位及3位以内作者的,其姓名全部列上,中外作者一律姓前名后;共有3位以上作者的,只列前3位,其后加“,等”或“,et al”;

◇页码不可省略,起止页码间用“-”相隔,不同的页码引用范围之间用“,”相隔;

◇正文中参考文献标引一律用上标形式的方括号内数字表示,例如[3],方括号和数字不必用粗体。所引文献序号用五号Times New Roman体。

9.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列出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含录用)的与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发明专利、著作、获奖项目等,书写格式与参考文献格式相同。

10.致谢

对给予各类资助、指导和协助完成研究工作的单位及个人表示感谢。措辞应实事求是,切忌浮夸庸俗之词。

三、学位论文的打印要求

1.论文打印规格

研究生学位论文一律编排并打印在标准A4纸(210 ×297mm,80g)幅面白纸上,封面、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书采用单面印刷,从目录开始采用双面印刷(学位论文必须双面印刷,对于页数较少无法制作书脊的论文可以省去书脊的制作),须便于阅读、复制和存档。封面要求使用铜版纸打印,其中校徽标志要求为红色,其余字体均要求为黑色。

2.字体和字号

论文题目:参照附件1-4;

章标题:三号黑体居中;

节标题:四号黑体居左;

条标题:小四号黑体居左;

正 文:小四号宋体;

参考文献:五号宋体 首行无缩进;

页 码:五号宋体;

校企联合培养毕业论文

浅谈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过程中的一些设想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设想

论文摘 要: 校企合作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由之路,校企合作对教师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校企合作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师资培训只是一个方面,要真正实现双赢,校企双方就应该在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过程、教材编写和实训基地建设方面有更深层次的合作。  校企产学合作是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由之路,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校企合作办学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必然要求。《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 1 师资培训对自身素质的提升 近年来,我院适应时代和社会需求,大力推进校企合作,探索形成了“品牌引领、示范带动、特色彰显、差异发展”的校企合作项目链群,充分激发了学校的办学活力,丰富了专业建设内涵,创新确立了新的办学特色,促进了学校又好又快发展。我院于2010年与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根据协议要求选派我与另外两名专业教师赴广州参加了校企合作班师资培训。在将近半个月的学习期间,我通过理论知识、实车训练、考试等环节学习与锻炼,获益匪浅。  加深了对教学过程的理解 教学过程从禁锢走向开放,教师不再完全依赖于教材,而是通过挖掘、补充和整合相关的课程资源来组织教学。日产培训中心老师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形式在培训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共同探讨会成为学习的主要方式,不管是学校老师,专营店种子讲师还是一线销售人员在培训中在老师的指导下都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的探究知识,由个体学习变为合作学习,大家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交流合作,共同探究。  对汽车销售流程的具体环节有了直观的.认识 这次培训系统学习了东风日产系列车型的基础销售知识及销售服务标准化流程。作为教师,由于自己从大学毕业后就进入教育行业,并没有实际工作经验,以前只是从书本获取相关知识,然后再传授给学生,都是从书本到书本的过程。由于自己对汽车销售企业的业务部门设置、企业经营运作等都不了解,所以在授课过程中总感觉底气不足。通过这次实训,让自己对销售流程的理解变得直观、感性,以前模糊断续的片断变成了清晰可见的链条。  消除了很多与实际工作不相符的错误观念 我们的知识由于没有跟市场衔接,很多滞后于形势的变化,在传授给学生时就已经不合时宜了。比如在汽车基础知识方面,我们教给学生的很多内容都是以以前的旧知识甚至是被淘汰的内容。在这次培训中我学到了很多汽车领域中最前沿的知识,对自身知识结构的完善起到了很到很大的作用。  了解了相关企业的岗位设置和及其职责、素质要求、薪金待遇等情况 我们的学生由于年纪小,对社会接触不多,所以入学以后一个难以解决的疑问就是自己的出路问题;不知道自己将来可以干什么,而我们老师大多由于没有实践经验,人际交往的范围限制,对汽车销售企业类型和性质了解不多,对学生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通过这次实践,我了解了汽车销售整个业务流程所涉及的企业的工作岗位设置,对学生素质的要求等等具体的情况,对自己的学生能从事的职业有了充分认识,对以后任何指导学生也就更有把握了。 2 校企合作的设想 校企合作要想达到理想的效果,师资培训只是一个方面,要真正实现双赢,校企双方就应该在诚信、互惠的基础上深化校企合作之内涵。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要共同确定培养目标 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培养的是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技能人才。因此,学生必须掌握岗位需要的知识、具备相应的素质和专业能力,这就决定了在专业培养目标的制定上,企业有很大的发言权。学校应该针对市场的需求,企业的需求,会同企业专家共同确定更为具体翔实的培养目标,即学生应达到的知识、能力与素质标准。在充分研究汽车营销专业所针对的就业岗位,研究汽车营销专业不同就业岗位对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的要求的基础上,精心设计课程体系、安排课程结构、选择课程内容,真正把学生培养成“适岗性”的高技能人才。  要共同制定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的设置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规格与质量。学校应该多听取来自企业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由校企双方共同来确定课程计划、实训安排、考核等。组织销售企业的专家参与修订教学计划,根据专业的就业定位确定人才知识结构,根据人才知识结构确定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确定课程设置,根据课程设置确定教学模式,实行校内教学和校外教学的有机结合,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要共同参与教学过程 校企互动是校企合作的一种比较理想的境界,校企双方应共同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在这一过程中,学校提供生源、师资、校舍等教学资源,与此同时,校方可以经常组织相关老师听企业专家讲课,学习专家的专业经验,企业专家也可以经常听学校老师讲课,借鉴学校老师的授课方法与技巧,从而实现校企双方教学的共同提高。  要共同编写教材 教材是课程建设的核心。传统意义上的教材与职业教育的“应用性”价值取向相背离。因此,要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多样化教学模式,根据工作任务来训练操作技能。为保证教学贴近用人单位实际,应该由校企双方共同组成教材编写组,共同承担编写教材所带来的义务,同时也可以享受有其带来的权利。通过这种方式,企业就能够完全参与到学校教学全过程中,也承担培养人才的责任。  要共同建设实训基地 实训基地建设是校企合作中非常重要的内容,采取多种形式共同建设好校内实训场所与校外实训基地,让这些基地真正成为学校师生接触社会,了解市场和进行职业技能锻造的重要阵地。学生在完全真实的环境下进行岗位实践,严格执行行业标准和职业标准。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实现“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的重要方式,也是职业教育具有强劲生命力的发展方向。

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技能培养模式构建论文

论文关键词: 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综合职业能力技能培养模式

论文摘要: 通过虚拟实习公司、项目式教学、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技能培养模式,并探讨了如何建立有效的技能培养考评体系。

20xx年底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会议,将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方向准确地定位在“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训练为突破口”。这意味着中等职业教育要紧密结合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标准,注重于满足个人对技术的探求以及满足行业中技术人员的需要,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加强专业技能训练。

技能培养模式的构建

任何有效的职业教育都应充分满足行业当前和未来的需要,并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工作前景。职业教育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结构要符合能力本位思想,增大技能培养所占课时比例,理论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培养系统地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综合职业能力只有在一定的职业环境和职业经历中才能有效获得,因此,对学生技能培养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将他们置于真实的职业环境,亲历真实的工作情景,切实感受他们将来所需承担的社会责任。

(一)虚拟实习公司

对某些专业,尤其是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等专业可通过虚拟实习公司进行技能培养。虚拟实习公司是由学生自己组织与管理的、由教师和商业合作伙伴支持的、模拟真实商业环境的公司。这种仿真公司可以开展一系列的商务活动。尽管虚拟实习公司没有真正实现商品和资金的流通,但是可以进行所有的商业活动,如发送和接收订单、开具支票、管理财务记录、支付员工工资等。借助这种虚拟的商务办公环境,可以培}}I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如解决问题、人际交往、团队合作等能力。公司内部设立不同的职能部门,如接待、人力资源、市场营销、档案、生产、财务等部门,学生可在各部门进行轮岗实习。在模拟的商业环境中进行工作,学生可以巩固自身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及其他职业能力。

虚拟实习公司的优势在于:整个模拟工作过程由学生自主完成,而不依赖教师,不仅很好地训练了学生的职业工外能力,而且学生自己安排工作流程,使其技术能力和管理能力得到锻炼,团队合作精神得到培养。

(二)项目式教学

实施项目教学可以最大限度地模拟团队合作与项目开发的真实环境,在项目谈判、项目开发、项目评估等各环节中,项目成员需密切合作,增强了团队合作能力,并应用和巩固了以前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以计算机专业软件开发项目为例,其主要工作过程包括:(1)调查、分析客户需求,编写客户需求分析报告。(2)完成可行性研究,提出建议性方案。(3)设计应用程序,根据客户反馈意见修正方案。(4)开发软件,并请客户评估。(5)提供客户服务文档和帮助文件。(6)在提交软件之前,进行测试,并编写软件测试报告。(7)编写、提供系统文档。(g)提供两个星期的客户支持。

在这一完整工作过程中,涉及多角度、多层面的综合职业技能,学生能很好地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项目合作使学生经历了团队合作、项目开发与客户服务的全过程,全面锻炼和提高了学生的工作能力。在项目组内部,每个成员各有特点和优势,成员之间密切合作,确定共同的工作目标、制定工作计划,并经常举行会议,进行交流与沟通。项目组的外部合作伙伴是客户和其他项目组,组内的分工协作以及组外的交流合作,使学生提高了交流与沟通能力,增强了团队合作与团队管理的能力。

(三)校企合作模式

职业教育可按照产学结合的'方式进行技能培养,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学进程、质量标准等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应与行业、企业进行密切合作。一方面,学校吸引企业内部职工到学校做兼职教师,以最新的职业技术来影响学校的教学工作;另一方面,企业以帮助学校建立实训基地、提供实践教学设备与材料、设立奖学金和接待学生顶岗实习等方式参与学校的教学工作,有利于学校培养出满足行业需求的专业人才。可供借鉴的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有:

联合办班模式学校与企业在相互考察的基础上,为加快培养贴近企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运用双方各自资源优势建立联合办班模式。每学年学校负责向企业推荐各专业学生,经企业确认后,由双方依据市场及企业对专业人才的要求和各自的资源优势,共同制定校企一体化的实施性教学方案,学校独立组建以相关企业名称命名的企业班,负责日常教学管理;由企业派遣部分师资,提供企业文化和特殊技能教材,提供实习场所、实习设备。通过这种模式,学生的职业知识和技能、职业意识、职业忠诚度会明显提高。

校企交替模式有些专业可在学校和企业都设立教学基地。学生在学校进行一年文化基础课学习后进人i-2年专业课学习阶段。在专业课学习阶段,双方共同制定教学实施方案,每学期学校和企业各承担一半教学时数且交替进行,即10周左右时间在学校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和进行基础技能训练,10周左右时间在企业进行实践环节的训练,理论和实践交替进行,内容逐步深人,最后一年时间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这种校企交替模式能充分发挥双方的资源优势,但如何更好地使培训内容既有侧重又互为补充是重点和难点。

“校中厂’,模式为适应校企合作的发展思路,强化职业教育服务于行业、企业,服务于社会的意识,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可设立进行校企合作的校内企业运行模式。学校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吸引企业将车间甚至整个厂区直接设在校内,形成“校中厂”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理论学习场所与技能培养基地紧邻,学生可边学习专业知识、边进行真实环境下的技能训练和实习,而且学校跟踪管理及时、到位。 (四)工学结合模式

实行工学结合,学生既能学习理论,又能在专业理论的指导和技术师傅的启发、指点下,通过自身有意识的实际操作.学会技术.增长技能。应该看到.社会环境与校园环境有很大区别,因此让学生提早进人社会,了解、熟悉并逐渐适应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培养是很重要的,对学生未来的择业和就业都是有利的。

半工半读式利用课内、课余、双休日或寒暑假安排学生进行工学结合。例如,让维修专业的学生在社区进行维修实践;让宾馆服务专业的学生到宾馆实训;让旅游专业的学生到当地旅游风景区为游人做导游等。

实战训练式根据教学或社会需要,学校统一组织,参加社会技能比赛,组织专业实践活动,参与社会大型活动等,实行实战训练式工学结合。例如,服装设计专业学生可参与社会上组织的设计比赛,商贸专业的学生组织每年度的校园大型慈善义卖等。

勤工俭学式学校与人才中介公司合作,推荐学生参加与专业相关的短期勤工俭学,让学生获得更多实践锻炼的机会,例如,商贸专业的学生可在节日期间到大型商场进行勤工俭学,使专业技能得到较好锻炼。

建立有效的技能培养考评体系

对技能培养进行有效的考核与评价,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如果没有一套完整的考评机制,技能培养很可能流于形式。鉴于技能培养很难像理论教学那样制定统一的标准,各地区、各学校可根据自身情况灵活制定考评体系。但是,考评体系的构建要以业绩为依据,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价重在得到社会和业内的认可,“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技能培养考评体系的建立正是基于这一核心思想,整个体系要以企业或社会认可度为核心,其他指标也是紧紧围绕这个核心指标,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来进一步说明技能培养的质量。可建立包含以下主要指标的考评体系:

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和职业资格考核的通过率培养周期结束后,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使学生尽可能多地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学校可以针对学生取得职业资格的情况对技能培养目标进行考评。

《培养责任书》达成度学校、企业与学生签订《培养责任书》,在每个培养对象的责任书中,针对学生各自的技能状态分别量身定制培养计划和培养方案。责任书将培养对象的自身技能提高要求做了详细的描述,并将其纳人考评内容。明确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工作的实施确立了工作方向,也为考评工作设立了检验标准。

学生就业率学生就业率的高低是衡量技能培养是否有效的最好指标。学生有真本领.能胜任岗位需求.就容易就业,而且会形成良性循环,带动下一届学生的成长和就业,这样,学校就容易招生,即“只有出口畅,进口才能旺”。学生就业率包括初次就业率(指毕业时的就业率,之后再就业则不算在内)、专业对口率、专业稳定率、专业晋升率等指标。这主要是从毕业生就业质量做进一步考虑,专业对口、工作稳定、晋升较快反映就业质量较高。

就业收入状况这是指学校所培养的学生与同类学校的学生相比工资收人所处的水平。一般情况下,学生技能水平高,得到企业重用,工资收人就会相对较高。这一指标可分解为初始工资、工资增长率等。学生的就业收人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其在社会上被认可和受尊重程度。

合作企业或用人单位认可度这一指标用于考评学生是否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专业素质。例如,可通过合作企业或用人单位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在岗位上的表现,并从中获取企业对学生的认可程度。

考评时要将日常跟踪考评、阶段考评、总结性考评相结合,可采用下列方式:一是要求培养对象以日常生产工作的技能应用与受培训情况来写“工作写实’,,并以此作为日常考核的主要方式。实践证明,“工作写实”对及时发现培养对象的培养需求,落实技能培养点,改进培养措施非常有效。二是培养周期内,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以通过率来进行考评。三是不定期地与培养对象和相关企业召开座谈会或问卷调查,了解掌握学生的技能达成情况和学习需求,及时调整培养方案,保证培养工作朝着既定目标稳步推进。

总之,职业学校要树立“大教育观”,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针对职业教育的发展目标、发展环境、发展动力、发展战略和新变化,切实抓住机遇,与时俱进,不断拓宽办学渠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高职课程改革的实践与思考 [论文摘要]课程改革是高职发展的核心问题,在新时期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下,高职课程改革的任务更为紧迫。文章从加强专业课程教学团队、促进工学结合、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三个方面探讨了校企合作背景下的高职课程改革。 [论文关键词]校企合作 高职课程改革 当前高职教育正处于由规模发展向丰富内涵转变的重要阶段,构建与职业需求有效接轨的课程体系,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的重点。高职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应从课程改革理念、目标、内容(包括课程体系、课程标准、教学模式与课程评估、教材及课程实施条件)、课程改革的组织与管理、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全面进行,以确保职业教育课程诸要素之间的协调性,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促进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职业教育,是企业眼中的教育,因为反映着企业的需求;是企业手中的教育,因为需要企业的参与;是企业心中的教育,因为企业的满意程度是非常重要的评判标准。目前职业教育中存在着专业结构与职业岗位、课程教材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不对接等现象,本文就是要在校企合作背景下,通过高职课程的改革,有效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增强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一、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课程改革必须要加强专业课程教学团队建设 高职课程改革的动力来自于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优秀的教学团队是高职课程改革能否深入开展和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要求教师不仅掌握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行业最新技术发展趋势,还要具备实践操作技能和较强实践活动组织能力。要加强教师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的课程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优化师资结构,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双师型”队伍,促进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方法与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和现代化教学水平。 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是职业院校专业教师最重要的核心能力,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1)以学校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为重点,通过专任教师下企业锻炼、与企业开展技术服务等,提高专任教师的工程技术能力;让教师进入企业,熟悉学生未来就职后的工作环境,与企业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企业实践可以完善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结构,有效提高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水平。(2)保持学校师资结构的多元化和灵活性,将企业既具有一定理论水平、更具有熟练操作技能的师傅充实到教学岗位。聘请部分行业的专家和有经验与专长的工程技术人员担当技能训练的'兼职教师,弥补学校技能训练师资的不足。加强兼职教师教学规范和教学实施能力培训,专兼职教师共同参加教研活动,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能力。 二、校企合作背景下,始终把“工学结合”作为高职课程改革的切入点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要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工学结合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主体是学生。它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内、外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培养的全过程之中。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校内以受教育者的身份,根据专业教学的要求参与各种以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活动,在校外根据市场的需求以“职业人”的身份参加与所学专业相关联的实际工作。这种教育模式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同时提高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 1.确立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改革。为适应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高职课程改革和建设就要以工学结合为突破口,打破以学科知识逻辑为主线、专业理论为主体的教学内容,课程按工作任务设计,按照实际工作岗位要求重新设计课程结构,进行以岗位工作流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重新整合教学内容,以真实的项目、案例、职业规范和程序等进行教学改革。要在了解专业的市场需求以及职业需求上,对职业工作过程进行分析,按照工作任务的逻辑关系优化设计学习内容,提出课程建设及教学标准建议,最后开发专业核心课程并构建学习情境,制定高职课程标准。基于工作过程课程体系的开发和课程标准的建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摸索和追求创新,使课程改革真正达到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目的。 2.促进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改革。高职教育课程要根据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特点,以岗位能力培养为中心,改革实践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更多的课程教学是采用“理实一体”“学做一体”的项目教学方式。要以学生为中心,创设真实工作环境,融“教、学、做”为一体,探索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方法——生产实训一体化教学车间模式。“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中,“教”的方法是根据“做”与“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是根据“做”的方法。以“做”为主,“做”是学的基础,也是教的基础。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做事,并把事情做成,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地创新,才能把事做到更好、更精。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学、做”是一件事情,是三者不分先后顺序、有机融合、边做边学边教边创新的一件事情。 3.改革高职课程学生学习的评价体系。改革长期以来的课程评价以知识记忆为主体、终结性评价为主要手段的课程评价模式。对学生进行课程学习效果考核时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要重视及时反馈课程评价结果,以引导和改进教学,将课程教学的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水平相结合,操作技能与学习态度相结合,笔试、口试、操作成绩相结合,自评与互评相结合,学校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使课程评价体系更加符合高职课程教育的特点。 三、校企合作背景下,把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作为高职课程改革的重点 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就要在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的过程中,使学生形成由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构成的结构性能力。当今时代,知识更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大,职业转换加速,企业的工种正由单一工种向复合工种转变,工作已经不是一种简单技能的表现,现代意义上的职业能力是综合素质的体现,职业能力是职业角色从事一定岗位工作所需的个体能力,它由知识、理解力和技能诸要素构成,并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综合地发挥作用,包括了贯穿于劳动者职业生涯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职业转换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因此,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建设要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课程内容要以工作任务或项目为载体,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排列与组合,实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综合,职业技能与职业态度、情感的综合;通过不断整合课程,构建科学合理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学内容体系。在这个大背景下,高职教育的内涵已经发生了相应的变化:高职教育的目标从面向岗位(群)扩展到面向职业生涯。因此,高职教育不仅是培养具有专门技能的人才,这些人才还需要具有适应职业快速变迁的职业能力和素质。如何通过课程改革实现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使其掌握终身学习的技能和态度,是高职教育改革的核心和难点。高职课程教育应具有针对性、灵活性与发展性的特点,课程教育要正确处理好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关键能力的关系,把发展学生的创造性与发展学生职业认知的悟性、职业技能习得的协调性有机结合起来。 总而言之,课程改革是高职教育教学改革中的核心,高职院校要把课程改革与建设作为学校教学改革与建设的重中之重,作为学校内涵建设的基础。我们要加强对课程改革重要性的认识,坚持在校企合作背景下审视和指导高职课程改革,推进专业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论文相关查阅: 毕业论文范文 、 计算机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格式 、 行政管理论文 、 毕业论文 ;

校企联合毕业论文模板

毕业论文模板如下:

1、绪论

选题依据和选题背景

主要是写论文研究的背景说明,介绍论文选题的初衷,可以从个人需求和社会需求等多角度来说明自己选题的原因。

选题意义和目的

为什么选这个题目,希望通过这个题目得出什么结论或解决什么具体问题。

国内外文献综述

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成果,看看别人都做了哪些研究,关于该课题最先进的理念是什么。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概括清楚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分章节介绍都做哪些工作;研究方法其实就是:案例分析、问卷调查、访谈法之类的。

论文流程图

常见于理工论文,但有些经管论文,也会让做流程图,用Visio软件画出来,这样子可以清晰地让人看到研究路径。

论文创新点

所谓创新其实是微创新,大多数人都是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上的微创新。比如选题能反映时代特征、能从新角度去研究常规问题等。

2、论文相关理论部分

研究对象的概述

对论文涉及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进行总结性概括,对原理可以画图,这样更生动一点。

研究对象的现状和未来趋势

从国内外文献里了解行业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

第二章小结

3、研究方法

研究思路

选一种方法更适合该课题研究。

研究步骤

跟里的类似,把论文研究拆分成具体步骤,做一个流程图会更清晰一点。

第三章小结

4、研究结果与对策(文章核心部分)

研究结果

基于该课题的现有数据,得出相对准确的结论,尽量能自圆其说的让结论跟理论对应,逻辑上要保持一致。

结果讨论

讨论的重点是本研究是否解决了一开始提出的问题,反思一下研究价值上是否存在不足。

对策及具体措施

根据结论找出能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和措施。

小结

5、结论与展望

在结论这里,需要结合前文的背景和论文里的观点做总结,从研究结果里我们看到了哪些还待解决的问题,得到哪些有价值的观点,本文解决了哪些现实问题,实现了具体什么意义。

展望就是在现有的东西上做一下拓展,找一下当前不足的地方,留作以后改进的空间。如果想高大上一点,甚至可以分条来写。

6、参考文献(建议选年代近的,高大上的文章或专著)

7、致谢(建议原创,感情真挚一点,跟青春告别)

毕业论文范本、论文提纲范本、大学论文范本、硕士论文范本、工程论文范本、论文开题报告范本、电大论文范本。

范本主要包括论文封面,开题报告,论文任务书,论文正文。

标准格式

1、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2、论文摘要和关键词。

论文摘要应阐述学位论文的主要观点。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而不应是各章节标题的简单罗列。摘要以300字左右为宜。

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旨最关键的词句,一般3-5个。

3、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页码。

4、引言(或序言)。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5、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

6、结论。论文结论要求明确、精炼、完整,应阐明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以及在本领域的意义。

7、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

8、附录。包括放在正文内过分冗长的公式推导,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重复性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有关说明等。

扩展资料

毕业论文的基本教学要求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处理数据和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3、培养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文献资料收集、阅读和整理、使用;提出论点、综合论证、总结写作等基本技能。

毕业论文为毕业生总结性的独立作业,学生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去分析、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是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撰写毕业论文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毕业论文在进行编写的过程中,需要经过开题报告、论文编写、论文上交评定、论文答辩以及论文评分五个过程,其中开题报告是论文进行的最重要的一个过程,也是论文能否进行的一个重要指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毕业论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文格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毕业论文范本

××××大学

毕业论文格式模板

中 国 矿 业 大 学

本科生毕业论文

姓名:(三号楷体加粗,下同) 学号: 01000076

学院: 管 理 学 院

专业:

论文题目:

指导教师: 职 称:

20××年 ×× 月 ××

××××大学毕业论文任务书

学院管理学院专业年级学生姓名

任务下达日期:年月日

毕业论文日期: 年月日至 年月日

毕业论文题目:

毕业论文主要内容和要求:

院长签字:

指导教师签字:

扩展资料:

毕业论文的基本教学要求是: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培养学生处理数据和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3、培养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文献资料收集、阅读和整理、使用;提出论点、综合论证、总结写作等基本技能。

毕业论文运用在校学习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去分析、解决一两个实际问题的实践锻炼过程,也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是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撰写毕业论文对于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其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毕业论文在进行编写的过程中,需要经过开题报告、论文编写、论文上交评定、论文答辩以及论文评分五个过程,其中开题报告是论文进行的最重要的一个过程,也是论文能否进行的一个重要指标。

校企联合毕业论文题目

中职学校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论文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涵义与意义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论文摘要:本文结合当前中职教育的新形势,通过分析校企合作的涵义及现实意义,浅谈中职学校如何推行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

近年,国家提出职业教育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文件政策,推动职业教育院进一步实行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部2009‘((关于进一步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冲强调中等职业学校要在改革人才培养的探索中逐步形成以学校为主体的企业与与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落实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教学,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能力,使中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相适应。

一、校企合作的涵义及现实意义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学校以市场和社会就业需求为导向,学校和企业双方合作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的一种办学模式。校企合作是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学校在为企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过程中获得企业支持发展更快,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企业发展和参与竞争的必然要求,也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实现职业教育又好又快的发展目标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作用。

i、校企合作办学体现了“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思想,要求中等职业教育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把就业放在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切实从专业学科本位向职业岗位和就业本位转变,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就业的有效对接,而校企合作办学的模式就是贯彻这一办学指导思想的客观反映。

首先,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可使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获得实际的工作体验,帮助他们顺利就业。在人才市场上,诸多用人单位总希望招聘具有一定实际工作能力的人员,对毕业生就业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使学生在学期间能有机会到企业实习,按照企业生产的实际和服务要求参加劳动实践,掌握一定的生产实践能力。

其次,校企合作办学使学生直接参与工作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劳动态度和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精神,增强岗位职业感情,较早接受企业文化熏陶。同时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融为一体,真正提高专业教育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以及应变能力等这些职业岗位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和锻炼,弥补了学校课堂教学在这方面的不足。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使毕业生能快速实现由学生向劳动者的角色转变。

再次,目前中职应届毕业生在谋求就业遇到的障碍之一往往是信息不对称,没能获得及时准确的就业信息,客观上导致学生要付出很大的求职时间和成本,且难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中等职业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增加了学生接触企业用人单位的机会,使他们在实际生产和服务过程中,熟悉企业对人才模式的要求,了解企业聘用新员工的意向,直接或间接获得有用的就业信息。校企合作办学能及时帮助学生掌握就业信息,实现学生就业和企业用工的顺利对接,同时也能使学校更好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掌握企业用人需求,实现“订单式”培养,从而有效促进毕业生的就业。

2、校企合作办学,拓宽职业教育发展道路

职业教育多年来的以课堂为中心教学模式,注重知识传授,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过分注重理论知识而忽视了职业岗位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就业后一般需要一段较长的适应期和再学习期。这种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主线、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的人才培养方法,导致了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学不能致用”的现象十分突出,这样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明显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的要求。教育界和产业界联合培养人才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可使中等职业教育突破校园围墙约束,彻底改变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从单纯的学校教育向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转变,实现学生以能力为本位的人才培养目标。学校的专业设置基于市场需求,培养目标按照相应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确立,注重行业、企业对人才的技能要求,课程的制定和教学的评价吸收企业专家参与指导,并根据劳动力市场变化不断调整。从职业岗位需要出发,专业设置上以职业分析为导向,培养目标上以职业能力为本位,课程设计上以职业活动为核心,在教学内容上淡化理论课与实训课的界限,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现场教学。

校企合作办学实现从偏重知识传授向注重就业能力转变,有效落实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的教学,为学生提供获得真实工作体验的机会,使学生毕业后能立刻走上工作岗位。切实提高了中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为中职学校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二、中职学校如何推行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1、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

专业指导委员会由企业领导、行业协会、学校领导、招生就业部门和教学骨干等人员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主要工作内容存一是学校企业双方及时沟通技能人才供求信,}a二是协助学校设置和调整专业、制订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保障所教、所学、所用三者不仅紧密对接,而且必须体现技能三是学校协助企业攻克技术难题,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开展在岗员工技能培训等四是在企业建立学生校外实习基地、教师能力提升基地、企业员工技能培训与鉴定基地五是合作实施学生的教学实习和毕业前的上岗实只六是共同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2、校企合作企业应是能有效实施学生实习教学的优秀企业

学校根据设置专业的实际,要选择管理规范、经济效益好的对口企业作为学校实习教学的合作伙伴,并成立实习小组,组长负责上班和业余时间的学生管理,确保实习正常进行。邀请合作企业领导或专家听课,对教师所教、学生所学、企业所用三者是否对接进行评述,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所教、所学、所用的有效对接。学生实习之前,学校、企业、学生二方要签订相关协议,约定学生实习期间的生活费、生产安全等事项,对实习期间可能发生的事故,学校企业双方可依协议执行,免除不必要的纠纷。

3、学校要强化前校后厂、校企合一,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模式

学校要努力争取上级部门支持,通过新建、改造、购买等方式建立校内实习工厂,建设”前校后厂、校企合一”、’‘产学研一体”的教学管理机制。

(1)建设实习工厂,明确职能地位。学校负责对实习工厂的领导组织管理,担负教学实习和生产经营的责任。

(2)成立”产学研一体”的组织领导机构。学校选派得力干部为主要负责人,负责产学研一体化具体事务。

(3)理顺关系、建章立制。理顺实习工厂与各专业部、各教研组的关系,建立健全生产经营、实习实训、技术协作、产品开发、安全生产等规章制度,保证前校后厂的教学管理机制顺畅运行。

(4)工学结合、现场教学、真学真做。学校要整合专业教师和实习工厂的技师、工程师等人员的力量,专兼结合、优势互补,建设真正意义上的中职“双师型”师资队伍。利用实习工厂的设施设备和技术条件,将工学结合融合在生产现场的环境之中,把生产现场作为教学课堂,在生产现场讲解实际操作和解决疑难问题。企业要提供工艺标准、技术人员、工作量具和原材料,学生以班组的形式进人实习工厂学习,直接生产操作,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班组意识、成本意识、团队意识,达到真正意义的工学结合。这样既完成了实习工厂生产经营的任务,增加经济收人,又提高了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增长了职业才干。

4、深化校企合作,提升办学层次

我校在办学实践中,深刻地体会到,必须配置与专业相对应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才能掌握专业实习教学安排自主权。学校在与烨威集团、奥飞动漫、银润、锐科电子有限公司等企业建立了稳固的实习实训基地的基础上,要将企业引进校园加强合作关系,学校先后与金天数控、西华汽修、莲花山温泉度假村建立合作办学关系。进一步使企业和学校、工程技术人员和专业教师沟通联系,有效发挥学校企业双方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学校发展和促进企业生产经营,初步实现了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受益的良好发展态势。

(1)共同打造师资队伍。学校应将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等人员,有计划安排送至企业培训学习,聘请企业专家组成专业课程开发指导委员会,安排骨干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或技术骨干为学校兼职教师,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的专业教学水平。

(2)实施”订单式”培养。企业根据人才的需求,与学校签订用人协议,突出人才培养目的性。学校企业双方共同确定专业课程、制订教学计划、实习内容,评价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上岗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学生毕业后即参加工作实现就业,而企业实现人才需求目的。

(3)企业搭建实习平台。学校利用企业的资源,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企业生产车间成为学校实践教学的课堂。学校企业共同安排实践教学计划,企业安排工程技术人员充任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与学校教师共同完成学生由专业技能的培养到就业岗位的过渡,进一步拉近课堂与岗位、学校与社会的距离,更好地达到定培养目标。

比如说中小企业薪酬体系的建立。或者岗位价值评估在企业中的运用(可以就几种岗位价值评估的理论介绍,优缺点,适用什么类型的企业,实例)

少侠,学术堂为您准备了85条企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希望对你有帮助。1、 论企业核心竞争力2、 现代管理理论热点问题研究3、 消费者行为研究4、 现代商务谈判5、 激励理论的研究6、 领导理论的研究7、 组织发展与变革8、 企业文化模式研究9、 “扩展企业”运作研究10、 企业协同效应研究11、 企业智力资本研究12、 品牌延伸的问题与对策13、 克服“克隆公司”现象14、 大企业组织流程化设计15、 跨国经营的价值链设计16、 产业链上的价值链分析17、 入世后黑色家电的产业分析与企业对策18、 企业竞争力问题探讨19、 新形势下我国经济安全的保障问题20、 网络经济对现代企业的影响21、 论企业战略联盟22、 人力资源资本化——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要求23、 西部大开发问题的探讨24、 企业的跨文化管理25、 关于推行股票期权制若干问题的探讨26、 企业如何应对“入世”的机遇与挑战27、 对多元化经营战略的全方位思考28、 虚拟企业29、 企业核心竞争力30、 关于企业实施名牌战略问题的研究31、 企业成长研究32、 知识管理研究33、 组织结构及形态演变研究34、 我国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35、 管理伦理与现代公司经营36、 网络经济时代的管理变革37、 风险资本与高新技术企业的公司治理38、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IT企业的发展战略39、 面向新经济模式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40、 资本经营方式研究41、 企业并购研究42、 管理者收购研究43、 战略联盟研究44、 租赁经营研究45、 定制生产模式的系统设计与管理46、 全球化与企业生产战略选择47、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支持体系的设计与管理48、 JIT在我国企业的运用49、 MRP在我国企业的运用50、 企业生产计划系统的研究51、 企业生产性资源的计划管理52、 全面质量管理方法在企业中的运用53、 企业系统质量控制的应用54、 质量管理标准的研究55、 先进制造技术条件下的质量管理56、 公司治理中的股东权益保护问题研究57、 完善上市公司董事会功能的若干思考58、 我国利用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战略和策略分析59、 公司合并中关联人的利益保护问题研究60、 企业购并战略中的核心问题研究61、 论管理创新62、 试论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家的素质63、 试论中国加入WTO的对策64、 论组织怎样做才能实现管理科学化65、 中国企业应建立独立董事制度66、 国企法人治理结构难在哪儿67、 中国股票市场应建立退市制度68、 中小企业发展:思考与对策69、 虚拟企业对我国管理组织的启示70、 跨国并购企业的文化管理71、 CEO的激励和监督机制72、 企业的经营与发展73、 人力资本的激励机制74、 如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75、 流通企业国际化经营的不可控因素分析76、 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可控因素风险分析77、 启示眼与借鉴:流通企业迈出国门78、 中国流通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战略79、 我国入世后,市场经营面临的主要风险及其预防 80、 入世后如何增强我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能力81、 中国企业如何实施“走出去”战略82、 中国跨国公司的创建与发展83、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给中国企业带来的发展契机84、 企业模式的比较研究85、 外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启迪与借鉴

一是您自己学的好的知识方向;二是您可以接触到的企业管理的实物;三是一定是有感触、有感觉、有兴奋、有创建的部分。

  • 索引序列
  • 校企联合指导毕业论文
  • 校企联合毕业论文要求
  • 校企联合培养毕业论文
  • 校企联合毕业论文模板
  • 校企联合毕业论文题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