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毕业论文 > 鸡球虫病诊治毕业论文

鸡球虫病诊治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鸡球虫病诊治毕业论文

鸡球虫病的用药方法、用药疗程、注意事项。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畜牧兽医领域有着长足的进步。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畜牧兽医专业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畜牧兽医专业论文题目(一) 1. 外种猪配种技术初探 2. 浅谈猪的发情鉴定(配种或分娩)技术 3. 提高猪的人工授精受胎率的方法研究 4. 浅谈家畜的配种繁殖技术 5. 家畜精液保存技术的应用 6. 四川畜禽品种资源调查 7. XX地区畜禽改良现状的思考 8. 畜禽引种的注意事项 9. 电子计算机在配合饲料生产中的应用 10. 饲料安全及控制措施 11. 反刍动物(牛)饲喂尿素的效果分析 12. 饲料霉变的危害及控制技术 13. 如何控制动物生长中的钙、磷营养 14. 试述单胃动物蛋白质营养调控技术 15. 新型蛋白源饲料研究进展 16. 中草药添加剂在饲料中的应用 17. 城乡统筹和农村建设发展对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影响 18. 传统养殖与现代养殖的比较研究 19. 粮、果(草)间、套、轮作模式探讨 20. 栽培苜蓿对土壤中氮含量的影响 畜牧兽医专业论文题目(二) 1. 有机酸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2. 益生菌的营养和免疫特性及应用 3. 饲料酶制剂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 4. 营养保健添加剂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5. 浅谈饲料转化率及影响因素 6. 我省饲料业的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调查报告 7. 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控制及防制对策 8. 禽流感的现状及预防 9. 鸡马立克病的流行现状及对策 10. 鸡球虫病的防治 1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 12. 我国养兔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13. 如何加快养兔业产业化进程 14. 我国兔病流行状况及防制对策 15. 浅析农村散养肉兔的利弊 16. 肉兔发情鉴定及配种技术分析 17. 夏季预防家兔中暑的技术措施探讨 18. 兔产品开发与利用现状 19. 提高獭兔养殖效益的综合措施 20. 冬季影响家兔生产的因素及对策 21. 兔常见脱毛症的预防与治疗 畜牧兽医专业论文题目(三) 1. 菌糠饲料深加工利用研究 2. 宰前使用不同饲料添加剂对猪肉质性能参数的影响) 3. 能量和赖氨酸水平对妊娠母猪性能的影响 4. 粗纤维的营养作用及在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5. 导致动物贫血的营养因素及其防治措施 6. 佝偻病和软骨病的诱因和防治措施 7. 高铜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8. 断奶仔猪的日粮配制技术 9. 农村种植优质牧草与养畜情况调查 10. 青贮饲料的制作及应用 11. 酒糟在饲料配合中的应用 12. 动物饲料与禽产品安全关系 13. 饲料加工对畜禽产品营养价值的影响 14. 浅谈中国饲料行业的状况 15. 浅谈当前饲料市场营销创新 16. 农村饲料配合技术的应用及效果。 17. 配合饲料(浓缩饲料、预混料或添加剂)在农村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猜你喜欢: 1. 畜牧兽医毕业论文优秀范文 2. 有关畜牧兽医专业毕业论文 3. 畜牧兽医毕业论文题目 4. 专科畜牧兽医毕业论文 5. 关于畜牧兽医论文范文

1、成鸡与雏鸡分开喂养,以免带虫的成年鸡散播病原导致雏鸡爆发球虫病。

2、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鸡舍干燥、通风和鸡场卫生,定期清除粪便,堆放;发酵以杀灭卵囊。保持饲料、饮水清洁,笼具、料槽、水槽定期消毒,一般每周一次,可用沸水、热蒸气或3%~5%热碱水等处理。用球杀灵和1∶200的农乐溶液消毒鸡场及运动场,均对球虫卵囊有强大杀灭作用。每千克日粮中添加~硒可增强鸡对球虫的抵抗力。补充足够的维生素K和给予3~7倍推荐量的维生素A可加速鸡患球虫病后的康复。

3、免疫预防:应用鸡胚传代致弱的虫株或早熟选育的致弱虫株给鸡免疫接种,可使鸡对球虫病产生较好的预防效果。利用强毒株球虫采用少量多次感染的涓滴免疫法给鸡接种,可使鸡获得坚强的免疫力,但此法使用的是强毒球虫,易造成病原散播,生产中应慎用。

4、药物防制:迄今为止,国内外对鸡球虫病的防制主要是依靠药物。使用的药物有化学合成的和抗生素两大类,从1936年首次出现专用抗球虫药以来,抗球虫药达40余种,现今广泛使用的有20种。中国养鸡生产上使用的抗球虫药品种,包括进口的和国产的,共有十余种。

1、氯苯胍:预防按30~33 mg/kg浓度混饲,连用1~2个月,治疗按60~66mg/kg混饲3~7d,后改预防量预以控制。

2、氯羟吡啶(可球粉,可爱丹):混饲预防浓度为125~150 mg/kg,治疗量加倍。育雏期连续给药。

3、氨丙啉:可混饲或饮水给药。混饲预防浓度为100~125mg/kg, 连用2~4周;治疗浓度为250 mg/kg,连用1~2周,然后减半,连用2~4周。应用本药期间,应控制每千克饲料中维生素B1的含量以不超过10 mg为宜,以免降低药效。

4、用加强氨丙啉预防,按~133 mg/kg浓度混饲,治疗浓度加倍。强效氨丙啉和特强效氨丙啉的用法同加强氨丙啉,但产蛋鸡限用。

硝苯酰胺(球痢灵):混饲预防浓度为125 mg/kg, 治疗浓度为250~300 mg/kg,连用3~5d。

5、呋喃唑酮(痢特灵)可混饲或饮水给药。预防浓度为100~200 mg/kg, 连用1 周,停药2~3d,如此重复使用;治疗浓度为300~400 mg/kg,连用1周,再改用预防量。使用本药必需注意与饲料或饮水混合均匀。

6、莫能霉素:预防按80~125 mg/kg浓度混饲连用。与盐霉素合用有累加作用。

7、盐霉素(球虫粉,优素精):预防按60~70 mg/kg浓度混饲连用。

8、奈良菌素:预防按50~80 mg/kg浓度混饲连用。与尼卡巴嗪合用有协同作用。

9、马杜拉霉素(抗球王、杜球、加福):预防按5~6 mg/kg浓度混饲连用。

10、阿波杀:按40~60 mg/kg浓度混饲或饮水给药均可。

11、常山酮(速丹):预防按3 mg/kg浓度混饲连用至蛋鸡上笼,治疗用6 mg/kg混饲连用1周,后改用预防量。

12、尼卡巴嗪:混饲预防浓度为100~125mg/kg ,育雏期可连续给药。

13、磺胺类药:对治疗已发生感染的优于其他药物,故常用于球虫病的治疗。

常用的磺胺药有:

复方磺胺-5-甲氧嘧啶(SMD-TMP),磺胺喹恶啉(SQ),磺胺间二甲氧嘧啶(SDM),磺胺间六甲氧嘧啶(SMM,DS—36,制菌磺),磺胺二甲基嘧啶(SM2),磺胺氯吡嗪,磺胺增效剂—二甲氧苄氨嘧啶(DVD)或三甲氧苄氨嘧啶(TMP)。

4、现在的季节阴雨天气比较多,鸡群容易感染肠炎和球虫,我养鸡5年,这个病在我鸡群里很少发生,也很少给我带来损失,因为我经常用河南得康的“正肠+球剑”预防。

鸡球虫病毕业论文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畜牧兽医领域有着长足的进步。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畜牧兽医专业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畜牧兽医专业论文题目(一) 1. 外种猪配种技术初探 2. 浅谈猪的发情鉴定(配种或分娩)技术 3. 提高猪的人工授精受胎率的方法研究 4. 浅谈家畜的配种繁殖技术 5. 家畜精液保存技术的应用 6. 四川畜禽品种资源调查 7. XX地区畜禽改良现状的思考 8. 畜禽引种的注意事项 9. 电子计算机在配合饲料生产中的应用 10. 饲料安全及控制措施 11. 反刍动物(牛)饲喂尿素的效果分析 12. 饲料霉变的危害及控制技术 13. 如何控制动物生长中的钙、磷营养 14. 试述单胃动物蛋白质营养调控技术 15. 新型蛋白源饲料研究进展 16. 中草药添加剂在饲料中的应用 17. 城乡统筹和农村建设发展对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影响 18. 传统养殖与现代养殖的比较研究 19. 粮、果(草)间、套、轮作模式探讨 20. 栽培苜蓿对土壤中氮含量的影响 畜牧兽医专业论文题目(二) 1. 有机酸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2. 益生菌的营养和免疫特性及应用 3. 饲料酶制剂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 4. 营养保健添加剂在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5. 浅谈饲料转化率及影响因素 6. 我省饲料业的生产现状与发展趋势调查报告 7. 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控制及防制对策 8. 禽流感的现状及预防 9. 鸡马立克病的流行现状及对策 10. 鸡球虫病的防治 11. 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的防治 12. 我国养兔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13. 如何加快养兔业产业化进程 14. 我国兔病流行状况及防制对策 15. 浅析农村散养肉兔的利弊 16. 肉兔发情鉴定及配种技术分析 17. 夏季预防家兔中暑的技术措施探讨 18. 兔产品开发与利用现状 19. 提高獭兔养殖效益的综合措施 20. 冬季影响家兔生产的因素及对策 21. 兔常见脱毛症的预防与治疗 畜牧兽医专业论文题目(三) 1. 菌糠饲料深加工利用研究 2. 宰前使用不同饲料添加剂对猪肉质性能参数的影响) 3. 能量和赖氨酸水平对妊娠母猪性能的影响 4. 粗纤维的营养作用及在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5. 导致动物贫血的营养因素及其防治措施 6. 佝偻病和软骨病的诱因和防治措施 7. 高铜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现状分析 8. 断奶仔猪的日粮配制技术 9. 农村种植优质牧草与养畜情况调查 10. 青贮饲料的制作及应用 11. 酒糟在饲料配合中的应用 12. 动物饲料与禽产品安全关系 13. 饲料加工对畜禽产品营养价值的影响 14. 浅谈中国饲料行业的状况 15. 浅谈当前饲料市场营销创新 16. 农村饲料配合技术的应用及效果。 17. 配合饲料(浓缩饲料、预混料或添加剂)在农村畜禽生产中的应用。 猜你喜欢: 1. 畜牧兽医毕业论文优秀范文 2. 有关畜牧兽医专业毕业论文 3. 畜牧兽医毕业论文题目 4. 专科畜牧兽医毕业论文 5. 关于畜牧兽医论文范文

鸡球虫病(Coccidiosis in Chicken)是鸡常见且危害十分严重的寄生虫病,是由一种或多种球虫引起的急性流行性寄生虫病。10~30日龄的维鸡或35~60日龄的青年鸡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可高达80%。病愈的维鸡生长受阻,增重缓慢;成年鸡一般不发病,但为带虫者,增重和产蛋能力降低,是传播球虫病的重要病源。饲养管理条件不良,鸡舍潮湿、拥挤,卫生条件恶劣时,最易发病。在潮湿多雨、气温较高的梅雨季节易爆发球虫病。地面养殖鸡比网上、笼养鸡易发病。病鸡精神沉郁,羽毛蓬松,头卷缩,食欲减退,嗦囊内充满液体,鸡冠和可视黏膜贫血、苍白,逐渐消瘦。病鸡常排红色胡萝卜样粪便,若感染柔嫩艾美耳球虫,开始时粪便为咖啡色,以后变为完全的血粪,如不及时采取措施,致死率可达50%以上。若多种球虫混合感染,粪便中带血液,并含有大量脱落的肠黏膜。预防控制:(1)加强饲养管理成鸡与维鸡分开喂养,以免带虫的成年鸡散播病原导致维鸡爆发球虫病。保持鸡舍干燥、通风和鸡场卫生,定期清除粪便,堆放;发酵以杀灭卵囊。保持饲料、饮水清洁,笼具、料槽、水槽定期消毒,一般每周1次,可用沸水、热蒸气或3%~5%热碱水等处理。(2)药物防制由于不同类型球虫表面抗原差异显著,目前市场上鲜见有效的抗球虫疫苗。迄今为止,国内外对鸡球虫病的防制主要是依靠药物。通常采用2~3种抗球虫药拌料交替使用,以达到预防控制的目的。

犬球虫病毕业论文

这种情况必须给它驱虫啊,一定不要大意,一定给他认真的驱虫

犬寄生虫病是寄生虫对犬的机械损伤、营养吸收和毒素危害所产生的病理反应过程。犬常见的寄生虫病有:

(一)犬球虫病

犬球虫病是犬等动物易患的一种原虫性寄生虫病。此病分布十分广泛。

[病原]犬感染球虫所致。球虫的种类较多,但都属细胞内寄生,通常寄生在人、犬、猫及其他动物体内。一般不需要中间宿主,生活史类型为宿主一媒介一宿主。一生经过无性生殖阶段、有性生殖阶段、感染性卵囊三个发育阶段。原始球虫卵囊随动物粪便排出在外界环境中,经1至数天发育成感染性虫卵。犬吃入体内,虫卵定居在犬小肠上皮细胞内,繁殖产生后代,后代重新定居在小肠上皮细胞内。如此反复进行下去,破坏肠粘膜,引起肠管发炎和上皮细胞崩解,使犬消化机能发生障碍,营养物质不能吸收。由于肠壁的炎性变化和血管的破裂,大量体液和血液流入肠管内,导致病犬消瘦、贫血、下痢等。

球虫平均约20微米×20微米左右大小。卵囊的抵抗力非常强,在土壤中可以保持生活力达4~9个月,在树荫场上可达15~18个月。温暖潮湿的地区最有利于卵囊的发育,当气温在22~30℃之间时,只需1天左右便发育成感染性卵囊。卵囊对高温和干燥的抵抗力较弱,在18~40℃温度下经1~5天死亡。饲养管理条件不良能促成本病的发生。犬舍潮湿、拥挤,饲养管理不当,卫生条件恶劣时,最易发病。发病时间与气温和雨量的关系密切,通常多在温暖的月份流行。

[症状]球虫感染一般症状轻微,只有严重感染时,幼犬表现轻度发烧,精神委靡,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排泥状粪便或夹血丝,逐渐贫血、消瘦。个别病犬死亡,但多数经数周后临床症状消失,自行耐过,逐渐康复。

[防治]预防此病的关键是搞好犬的环境卫生,定期消毒。口服预防药球痢灵,按125毫克/公斤混入食料中连喂4天。

治疗球虫病常用:球虫净125毫克/公斤体重,混饲料给药,连续给药半月;氯苯胍300毫克/公斤体重,混食物中给药,连续投药半月;敌球素40毫克/公斤体重,混入食料中,连喂半月。其他药物如速丹、磺胺、衣索巴、球定等都有较好疗效。

(二)犬蛔虫病

犬蛔虫病是犬等动物常见多发的一种蠕虫性寄生虫病。分布广泛,对幼犬危害严重。

[病原]犬感染蛔虫所致。蛔虫种类多,寄生于犬体内的主要有犬弓首蛔虫、蛳蛔虫两种。虫体约30~180毫米长,虫卵大小约49微米×86微米。原始虫卵随动物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条件下,经3~5天发育成为内含幼虫的侵袭性虫卵,随饮水、食物一起被犬吞吃而进入肠道,孵出幼虫,钻入肠壁,或在空肠发育成成虫;或进入血液行至肺,经一定发育回到口腔,又被咽下到小肠,最后发育为成虫;或经肺随血行至其他组织和脏腑,形成被囊。幼虫也能经胎盘使胎儿感染。

[症状]感染犬食少神差,体瘦毛焦,异嗜干呕,时儿腹泻,时儿便秘,偶发癞痫。小犬生长发育迟缓,大肚细颈。大量虫积时可导致肠梗阻。继发腹痛或肠破裂。若虫体阻塞胆管则引起黄疸;穿破肠壁则继发腹膜炎;淤于气管常导致咳嗽;若虫带菌而人则并发更严重的炎症等。

[防治]预防犬蛔虫病,应定期驱虫,搞好环境卫生,调教犬养成不乱舔吃的好习惯,注意饮食卫生。

治疗犬蛔虫病的药物较多,效果也较理想。如丙硫苯脒唑250毫克/公斤/次口服;驱蛔灵100毫克/公斤/次,口服;驱虫净10毫克/公斤,皮下注射。

(三)犬绦虫病

犬绦虫病是犬等动物共患的肠道慢性蠕虫性寄生虫病。

[病原]犬感染绦虫所致。绦虫的种类繁多,生活史复杂,一般需要一个或两个中间宿主,才能完成其整个生活史。虫长由毫米至100厘米不等,宽约3毫米,由3~250个左右节片连成扁而长的虫体。虫卵多为球形,大小为32~40微米×20~50微米。孕卵节片长约10毫米,宽约4毫米。犬绦虫的中间宿主和终末宿主多样,犬、猫、人和其他动物都有可能。绦虫在终末宿主体内受精,并发育成成熟虫卵(六钩蚴),成熟虫卵被中间宿主吞食,立即钻入组织,发育成绦虫蚴,引起犬等动物患病。犬体内的各种绦虫,其寿命较长,可延续若干年,且孕卵节片有自行爬出肛门的特性,极易污染环境,感染人、猫、鸟等动物。

[症状]病犬多为慢性经过,不时见到孕卵节片从肛门掉出(一般人误认为是犬、猫的肠子),或粪表面带有白色粘膜样物(孕卵节片),不易引起主人注意。只有严重感染时,犬才表现出食欲异常,干呕,肠慢性卡他,消瘦,被毛无光逆立,可视粘膜苍白,狂躁不安,偶发癫痫等。

[防治]预防犬绦虫病一是定期驱虫,二是清除动物粪便,并进行发酵等无害化处理,经常保持环境的卫生。

治疗有较理想的药物。灭绦灵,口服,克/公斤;盐酸丁萘脒,口服,25~50毫克/公斤;氢溴酸槟榔碱,2~4毫克/公斤;中药槟榔、南瓜子、大黄、苦楝皮等煎水口服。

(四)犬螨虫病

犬螨虫病是犬等动物易患的一种皮肤性昆虫类寄生虫病。以皮肤剧烈瘙痒和湿疹为特征

[病原]犬感染螨虫所致。螨虫种类较多,危害多种动物及人。犬螨虫主要有犬疥螨、犬耳痒螨、犬蠕形螨三种。

犬疥螨:呈圆形,微黄白色,背面稍隆起,腹面扁平,大小约~毫米×—毫米,背面有细横纹,鳞片,锥突,刚毛,胸甲,有若干对足爪和螯齿等。卵为椭圆形,大小约100微米×150微米。发育过程为卵、幼虫、若虫和成虫四个阶段,需时为8~22天。疥螨感染犬后在表皮挖凿隧道,并在隧道里发育、产卵、繁殖。隧道有间隔小孔与外界相通,以供通气和幼虫出入。孵化的幼虫爬出隧道在毛间的皮肤上又挖新穴,在里面变为若虫。若虫再钻入皮肤,形成狭而浅的穴道,并在里面变为成虫,造成皮肤病理损害。

犬耳痒螨:虫形略与疥螨近似,长~毫米。痒螨终身寄生在皮肤表面(不在皮肤里挖隧道),具有坚韧的角质表皮,对体质虚弱犬易侵袭,对不利因素抵抗力超过疥螨,在犬舍内能存活两个月以上,比在犬身上的耐受力更强。在秋冬季、潮湿、阴暗条件下,传染和发病更严重,寄生于犬外耳道内。痒螨在以口器穿刺犬皮肤采食时,除机械性的刺激外,还分泌有毒物质,引起皮肤病理损害。

犬蠕形螨:身体细长,呈蠕虫状,长毫米左右,宽约毫米,其余结构与疥螨近似。蠕形螨寄生在家畜的毛囊和皮脂腺内,四个发育阶段全部在犬身上进行,引起一系列皮肤病理变化。

[症状]犬疥螨:寄生时先从头部、口鼻、眼耳开始,逐渐向胸部、身躯发展。皮肤奇痒、发红、丘疹,皮肤增厚,起鳞屑,结黄痂,擦伤脱毛,患犬呈现癞皮,烦躁不安等。

犬耳痒螨:寄生于犬外耳道,吸食耳内渗出液,产生疮痂,继发细菌感染,病变向中耳、内耳及脑膜发展,导致犬摇头不安,搔抓耳朵,破皮流液,痂垢堆积,臭气熏人等。

犬蠕形螨:症状分为四期:干斑期、鳞屑期主要发生于头部、眼睑和腿部,出现脱毛,皮肤增厚,发红并有糠麸状鳞屑,随后皮肤变成红铜色;脓疱期和普遍期为细菌人侵后,患部感染化脓、结痂、皱皮、脱毛,遍及身躯,最终可因贫血或中毒而死亡。

[防治]螨虫的生活史类型为宿主一宿主。预防的主要措施是防止健康犬与病犬接触,犬舍及其用具应杀虫,病犬尸体及废弃物应无害化处理。

治疗各种螨种病均可用的双甲脒配成进行药浴、喷洒或涂刷;也可皮下注射伊维菌素~毫升/只/次。

(五)犬蜱虱蚤病

犬蜱、虱、蚤是犬皮肤上暂时或永久性的昆虫类寄生虫病。以引起犬局部皮肤不适为特征,发病广泛。

[病原]由于犬感染蜱、虱、蚤三种不同的寄生虫所致。

蜱:与螨近似,都属于蜱螨属的昆虫类寄生虫。蜱的种类较多,危害犬的主要有硬蜱与软蜱两种。蜱的发育包括卵、幼虫、若虫、成虫四个阶段。雌雄蜱在犬体表上交配,雌蜱落地爬到缝隙内、土块下静伏产卵,经4周左右孵出幼虫。幼虫和若虫在犬体上吸血、蜕化、停留,落下犬体,蜕化为成虫。成虫白天隐伏在犬舍的缝隙中,或土块下或其他物体下,夜间爬出活动,成虫每次吸血约10~60分钟,成虫耐饥饿力强,不吸血的虫体可成活5~6年。

虱:种类比较多,危害犬的有犬长腭虱和犬啮毛虱。犬虱是犬体表永久性寄生虫。虱体扁平,呈灰白色或灰黑色,足粗短,头部比胸部窄,呈圆锥形,体长~毫米。虫卵椭圆形,大小为133~159微米×59~65微米,黄白色,牢固地粘着在犬毛上。犬长腭虱以吸食犬血液为主,犬啮毛虱以啮食犬毛、皮屑为生。

蚤:细小、无翅、善跳,一般称为跳蚤。侵害犬的为犬栉头蚤,两侧扁平,体长1~3毫米,深褐色或黄褐色,有较厚的几丁质外皮,刺吸式口器,以吸食犬血液为生。蚤多生存于尘土、地面的缝隙及垫料中。卵产在地上,孵化为幼虫。幼虫以灰尘、污垢、犬粪为食,成熟后作茧化为蛹。在适宜条件下约经5天,成虫从茧中爬出寻找宿主。蚤活动性强,有广泛的宿主,因此蚤为诸多疾病的传播者。

[症状]蜱、虱、蚤三种外寄生虫侵害犬的共同特征是以口器叮咬犬的皮肤,引起皮肤创伤,吸取犬的血液,分泌毒液,传播疾病,从而引起犬剧烈瘙痒和不安,贫血消瘦,继发传染病等。除这些共同症状外,还各有特征。

蜱:危害犬尤其严重,一只雌蜱每次平均吸血毫升,若数量大,很快出现贫血消瘦,肢腿麻木。犬趾间寄生一只蜱便可造成跛行,即使去掉蜱,仍会跛行数天。

虱:数量多时引起犬毛缠结,毛根虱卵密集,梳洗困难;若啮毛虱多则引起犬脱毛。

蚤:侵害犬时,常见犬时而一处发痒,时而另一处发痒,痒元定处,人为寻找偶见跳蚤,不易捕捉。

[防治]预防措施以定期用1%敌百虫、巴拉硫磷、氯氰菊酯、敌杀死稀释1000倍对犬舍、用具、环境等进行喷雾杀虫。

治疗用双甲脒溶液洗浴即可,若有继发感染则根据情况采取相应措施。

球虫病是一种对宠物肠道有损害的寄生虫病。球虫感染引起的一种大小肠和大肠粘出血性炎症 。 症状:表现主要以血便、贫血、全身衰弱、脱水为特征。 轻度:发热、食欲减退、消化不良、腹泻、粪便稀薄混有粘液, 重者:血便,粪便褐色,进行性消瘦、贫血,脱水、全身衰竭而死亡。宠物狗感染球虫病,一定要及时的为它进行治疗。一般来说可以尝试使用磺胺6甲氧嘧啶100毫克/千克体重,口服,2-3次/日,连用3-5天;痢特灵,10毫克/千克体重,口服,2次/日,连用3-5天。当然,在为宠物狗用药之前一定要先问问兽医,在被允许之后才能用药治疗,以保证用药正确,达到治疗的目的。

狗狗如果球虫感染了,你上宠物医院去给它买一些打这个虫子的药就会好起来的。

桉树病虫害防治毕业论文

可用花生油灌入洞内

桉树病虫害的防治 (一)病虫害的种类: 病虫害一般有青枯病、焦枯病、枯萎病、梢枯病及红斑病等。虫害一般有白蚁、蟋蟀、金龟子、小卷叶蛾、袋蛾、蚜虫等。 (二)造林前苗木病虫害的防治: 出圃前必须检查苗木是否携带有焦枯病、茎腐病,苗地苗木是否曾经不断出现青枯病,梢部是否有蚜虫。有上述病虫的苗木未经处理的均不能出圃造林。经过积压或长途运输的苗木,由于茎叶会不同程度受损失,卸车后不要立即淋水,若放置时间超过2—3天才造林的应再喷一次杀菌剂,防止病害的感染和流行; (三)中、幼林病虫害的防治: 及时拔除清枯病和枯萎病株,用石灰粉消毒病穴;对焦枯病、梢枯病、红斑病等枝、叶病害应在发生面积小、危害不太严重时就进行防治,可选择合适的杀菌剂按规定喷施;林地上再次发生危害的白蚁,宜用白蚁药水稀释后逐行防治,可选择合适的杀菌剂按规定喷施;林地上再次发生危害的白蚁,宜用白蚁药水稀释逐行逐株栽苗木根部补灌;对刚发生的蚜虫等刺吸嫰梢害虫,及早用内吸杀虫剂均分喷雾;对将要或已经严重成灾的尺蠖、袋蛾等食叶害虫,要用喂毒、触杀化学药剂或生物农药喷施;对较高大林木,宜用大马力的喷林机进行作业,或用合适的粉剂通过机械喷送达到林木的梢端。

1.桉树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对策桉树虫害根部(地下)虫害桉树根部虫害是目前最重要的害虫类群,主要种类有白蚁、蛴螬、蝼蛄和地老虎等几大类。其中白蚁是目前最重要的桉树害虫,全国共记载22种,危害中等以上的有17种,危害严重的黑翅土白蚁、云南土白蚁、遵义土白蚁和海南土白蚁等。其次是蛴螬,危害桉树的蛴螬种类较多,计有31种,其中造成中等以上危害的种类有10种,红脚绿金龟、赤绒金龟、一点鳃金龟、小茶金龟和鳞毛鳃金龟等危害较为严重。(1)土白蚁群体营土居生活,蚁巢一般离地面1—3米,每年4月至10月出巢危害,4月初工蚁在土中咬食桉树幼林的根,11月至12月集中躲入蚁巢越冬。主要为害桉树树干皮部,严重影响林木生长。防治措施:(1)诱杀。用蔗渣、食糖等埋入土中,引诱白蚁集中后用农药毒杀;(2)药物驱杀。用广东省林科院生产的绿僵菌驱杀,效果很好。用法是把绿僵菌按使用说明配成药液,将造林苗木浸入药液中,随即拿起上山造林,可有效防治白蚁;(3)内吸毒杀。在幼树周围的土壤中施放呋喃丹,可毒杀白蚁。呋喃丹可单独放,也可与其它基肥一并施放。(2)蛴螬(金龟子幼虫)一年一代,以幼虫在土内越冬,第二年爬到土表面取食危害,4月下旬在土内化蛹。幼虫喜欢生活在疏松沃土内,10月后钻入土内越冬。2月至11月为幼虫期,4月至5月最多,在清晨和黄昏由土层深处爬到土层表,将苗木近地面基部咬断而枯死。防治措施:(1)造林时,每亩用4—5市斤敌百虫粉(或特丁膦市斤)均匀撒植穴内,可驱杀龟子幼虫。(2)用农药敌百虫、甲胺磷稀释成600—800倍液喷在叶面,可有效毒杀成虫。(3)小地老虎俗称土蚕,以4龄后幼虫危害,常将苗木从地面咬断,连茎叶拖入洞穴取食。孵化幼虫常栖于土表、杂草或叶背面,有假死性,受惊卷缩。白天潜入被害木周围土下,如用手翻动即可发现,在防治上利用此特性进行捕捉效果良好。防治措施:(1)成虫盛发期用黑光灯或糖酒醋诱杀。糖酒醋液用红糖6份、酒1份、醋3份、水10份、90%敌百虫1份配成,于傍晚放置在3尺高处。(2)初龄幼虫期90%敌百虫500倍液。(3)每天上午检查发现被害时,在附近扒开表土捕捉。叶部害虫桉树叶部害虫种类很多,约160种,占害虫种类数的57%。其中危害严重的有尺类、袋蛾类等。(1)桉小卷蛾1年发生8代至9代,以蛹在缀叶苞内或下地化蛹越冬。危害多种桉树,一般5月至9月发生危害最重,喜危害2米以下的苗木和幼树,被还率通常达10%至20%,高的可达60%至100%。以幼虫将顶芽嫩叶缀合成苞,幼虫在叶苞内食叶肉,残留叶脉,严重时影响苗木及幼树生长甚至枯死。主要分布在湛江、茂名、阳江、江门等市。防治措施:(1)人工捏杀。看到幼树嫩叶有卷叶处,用手把卷叶内的幼虫捏死。(2)农药喷杀。用敌百虫600倍液加少量煤油或乐果1000倍液或菊脂类(按使用浓度)喷杀。(2)桉大袋蛾又名蓑蛾、吊带虫等,一年发生一代,以幼虫在虫囊内越冬,越冬幼虫3月间开始活动,一般到7月至8月危害最重。幼虫喜光,并多集中危害,故树冠外层危害严重。该虫食性杂,能危害多种桉树,全国绝大多数桉树种植区都有分布。防治措施:(1)人工防治:大袋蛾幼虫扩散范围比较有限,人为传播书主要途径之一。因此,调运苗木时,要清除苗木上的护囊,防止人为传播。大袋蛾为害在初始阶段比较集中,然后逐步扩散。局部发生大袋蛾为害时,可人工摘除护囊。这防治效果较好。(2)药物防治:幼龄幼虫期可用90%晶体敌百虫、80%敌敌畏乳油、40%杀螟松、苏云金轩菌1亿孢子/毫升喷雾防治。在早、晚幼虫取食时施药效果较好。树干部害虫桉树干部和木材害虫有天牛、吉丁虫、木蜂、木蠹蛾、小蠹、长蠹等,危害中等以上的有11种。以木蠹蛾等危害较为严重,如广东开平市桉树林有虫株率高的达15%。桉树病害桉树病害比虫害种类少的多,但危害却更大,目前造成巨大损失的主要是苗期病害,以清枯病、焦枯病等最为严重。(1)青枯病桉树青枯病菌侵染林间幼树,其地上部的表现可分两种类型。第一种为急性型,病株叶片急速失水萎蔫,叶悬挂于枝条上不脱落,呈现典型的“青枯”症状。此类型病株,从发病到整株枯死所需的时间较短,一般仅2-3周。第二种为慢性型,病株表现发育不良、矮小、下部叶片先变成紫红色,后逐渐加深并向上发展,最后叶片干枯脱落。部分茎干和侧枝出现不规则黑褐坏死斑,严重时整株枯死。这一类型从植株发病到整株枯死所需的时间较长,一般为3-6个月。桉树青枯病高温、高湿容流行,根颈损伤、地表径流、株间连根是病菌侵入、传播的主要途径。防治措施:选用抗病的品系;做好苗木出圃检疫,尽量避免带病上山;而且尽量不要在容易带有青枯极毛杆菌的林地(种植过花生、烟草、马铃薯、番茄、桑、木棉、木麻黄和美人蕉等植物的土壤)上营造桉树林;不要施放未腐熟的有机肥;加强抚育管理,提高林木抗病能力。植株发病后还没有确切有效的防治方法,一经发现,只能立即连根拔除,株穴土壤撒石灰消毒,销毁病株(2)焦枯病焦枯病是桉树苗期重要病害之一,由帚梗柱枝菌引起,主要危害树苗和幼树的枝、叶,引起叶枯、枝枯或顶枯,幼树的叶子大量焦枯脱落,甚至整株枯死。焦枯病主要发生于6月~9月高温多雨季节。病害从植株下部枝叶开始,逐渐向上蔓延。大量落叶的植株一般仍可萌发新叶,但叶片细小,严重影响当年以及翌年的生长量。病害发生严重,甚至造成成片苗木枯死。较感病树种有:尾叶桉、尾巨桉、巨桉、柳窿桉、柠檬桉、大叶桉、窿缘桉等。(3)桉苗茎腐病是一种桉树苗期病害,发病时苗木茎部腐烂,逐渐枯死。病源菌为菜豆壳球孢菌,其寄生主范围很广,能为害多种农作物以及针、阔叶树的苗木,引起严重的茎腐病。此菌是一种弱寄生菌,能在感病组织和土壤中形成菌核。高温高湿有利于茎腐病的流行;苗木过密,幼嫩的苗木茎部极易感病;大棚育苗或塑料薄膜覆盖育苗,发病率显著增高。茎腐病危害多种桉树的幼苗,造成苗木枯死,是一种重要的苗期病害。发病的桉苗在离地面厘米的茎上,先出现不明显的水渍状病斑,后变为黑褐色斑块,扩展至茎部,引起茎部腐烂。病不组织下陷,叶子凋萎干枯,直至整株苗木枯死。防治措施:苗期或苗木出圃前采用百菌清或百菌灵或波尔多液等用水稀到使用浓度后喷洒苗木。2.桉树主要病虫害的预防对策治标不治本,病源不会根断,所以必须做到“标本兼治”。桉树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直接与桉树树种的特性、立地条件和集约经营水平有关,为持续控制其发生和危害,应以系统工程理论为指南,以生物学、森林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坚持预防与除治并重的原则,建立桉树病虫害控制的预案,保持对桉树主要病虫害控制的高压态势,稳定地将桉树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控制在允许的水平以内。为此,必须做好如下两方面工作。改善桉树生境,加强病虫害监测工作营造一个有利于桉树生长,不利于桉树病虫害发生和危害的环境,并加强针对桉树病虫害的检疫和监测措施,将其控制在萌芽状态。不同的桉树树种及其无性系都有其适生范围,应适地适树,创造有利条件,让桉树充分发挥速生的优势,并对病虫害保持较强的抵御能力。许多桉树病虫害(如桉树青枯病)极易随种苗蔓延扩散,从这个角度来说,控制桉树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关键是加强检疫工作,避免病虫害的发生。此外,病虫害的发生和发展都有一点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初始则有可能扑灭,延误时机则难以控制,因此要特别强化监测工作。采取科学控制病虫害对策并建立预案从生态的角度分析桉树病虫害的成因,必然要从生态的角度采取措施,采取主动的和有目的的控制措施代替被动的防治措施。一是把整个桉树林生态系统而不只是病虫害作为控制对象,目的是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二是主张采用多种措施控制桉树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而不仅仅是局限在常规的病虫害控制措施上;三是不排除使用高效的化学农药,当然更注重农药的环境协调性,尤其是使用时间、使用剂量和使用方法。与此同时,考虑到许多桉树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目前仍然呈现突发性的特点,因此,应将有可能在当地发生和危害的桉树病虫害分门别类制定应急的控制预案以便及时、主动地控制桉树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

你好!桉树种植前可在土壤中放置毒死蜱、二嗪磷等颗粒剂。

包虫病防治技术毕业论文

1. 预防包虫病小知识 预防包虫病小知识 1.如何预防包虫病 包虫病是由棘球绦虫的幼虫感染人体所致的寄生虫病。 我国 有两种不同虫种的包虫病,即以犬为主要传染源的囊型包虫病和 以狐、犬为主要传染源的泡型包虫病。两型包虫病都是人畜共患 疾病,泡型包虫病还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 包虫病对广大农牧民、屠宰场工人有较大威胁,应切实作好 预防工作。 预防本病的关键措施是控制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1)控制传染源:广泛开展预防包虫病的卫生宣传,使广大 群众了解本病的危害性和感染方式,并掌握具体可行的预防措 施。为了控制传染源,应加强有关养狗有害的宣传教育。 野犬应 予捕杀,家犬、警犬及猎犬应按规定进行登记管理,定期检疫。 包虫病流行地区的犬应定期服用驱绦虫药治疗;可服吡喹酮,剂 量为15〜20mg/kg,1次顿服。 狐和犬还是泡型包虫病的主要传染源(终宿主),因此要教 育流行区居民勿与犬、狐密切接触。猎人与狐、犬接触机会较 多,应做好个人防护。 (2)切断传播途径:寄生有棘球绦虫的犬、狐可随其粪便不 断排出棘球绦虫虫卵。 虫卵不仅能污染其自身皮毛,而且还可污 染畜舍、牧场、蔬菜及水源。 因此,要注意饮食与个人卫生,强 调不饮生水、不生食不洁蔬菜,要作到饭前洗手。尤应教育儿童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不要与狗接触或玩耍。 对屠宰单位应加 *** 生监督与管理。 不得将病羊、病犬的内 脏喂犬。 病畜的内脏应予烧毁或深埋,以防止感染健康犬。 2.包虫病如何预防 包虫病是人体受到狗体内绦虫的虫卵感染所引起的疾病。 绦虫寄生在狗等食肉动物的小肠里,到了一定的时期这种绦虫就要产卵,虫卵随狗粪散布到人们生活的周围环境里。这样,就很容易沾染到人的手上,衣服上和日常用品上,另外,通过狗毛、羊毛、干草、水等与人有接触机会的东西,也会沾染给人。 虫卵很细小,用肉眼是看不到的,如果人误食了虫卵,虫卵在小肠内孵出幼虫,穿过肠壁,随血液循环到达人体的各个脏器(主要是肝脏和肺),慢慢生长,以后变成象囊袋一样的肿块,里面充满了水一样的液体,有的包虫囊肿可以长到几十斤重,压迫脏器。如果囊肿破裂,将引起非常严重的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此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右上腹部闷胀不适,肝区疼痛,肝功能受损及一些消化道症状。寄生于肺部可引起咳嗽,胸痛等肺部症状。 如出现上述症状,应尽快去医院检查治疗。 预防应注意个人卫生和防护,养成饭前洗手的良好习惯,瓜果蔬菜要洗净;在流行区应避免与狗密切接触,有条件者应检查狗体内是否有绦虫寄生。 3.怎样预防包虫病 包虫的虫卵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它可在室温水中 存活7〜16天,在01环境下生存116天,在蔬菜与水果 中不易被化学杀虫剂杀灭。 煮沸或在阳光直射下(50T1 小时)才能将其杀灭。所以,管理好传染源对预防包虫病 非常重要。 要加强对狗的管理,不得将病羊的内脏(含有 包虫囊)喂狗,病羊的内脏应深埋或烧毁,以防犬类感染。 在包虫病流行区,要给狗定期服药(阿苯达唑)。 切断消化道传播途径,重点在于加强饮食卫生和个 人卫生,避免与狗密切接触。养成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 水的习惯,生食蔬菜瓜果要洗干净。 4.关于小学生预防包虫病的简报 切莫和宠物接吻、长期共眠 *尽量喂熟食或成品狗粮、猫粮,别让猫狗在外捕食。 *要清除好宠物的粪便并做无害化处理,接触到宠物粪便后要彻底洗干净手;定期清洁、消毒环境。 *应避免与宠物之间过度亲密的行为,如嘴对嘴喂食、接吻以及长期共眠等。 *给动物定期免疫,刚出生的小狗小猫应在42天进行第一次免疫针的注射,56天进行第二次注射,84天进行第三次,这三次属高度免疫,随后一年一次的注射属于加强型免疫。具体措施 一、加强流行区犬的处理和管制牛为预防人体包虫感染的关键性一环在包虫流行区野犬应一律灭绝,家犬严加限制,对必用的牧羊犬猎犬或警犬等必须挂牌登记。 定期驱绦虫和药物监测应列为常规制度,据新西兰报告重度流行区规定每隔6周投药驱绦一次轻度流行区改为3个月投药一次。 二、严格肉食卫生检查肉联厂或屠宰场要认真执行肉食的卫生检疫病畜肝、肺等脏器感染包虫,必须妥善进行无活化处理采用集中焚烧、挖坑深埋、药液毒等法切忌喂狗。 三、大力开展卫生宣教宣教方式可多样化内容要简单通俗易懂、讲求实效。并要充分发动群众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本病的预后取决于包虫囊的部位、大小以及有无并发症等因素。脑及其他重要器官的包虫病预后较差。 5.防治包虫病的措施有哪些 采取健康教育、病人治疗、对犬进行药物驱虫、加强牲畜屠宰管理等综合防治策 略。 以提倡“勤洗手、不喝生水”为重点,广泛宣传包虫病防治知识,教育群众养成 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和不用未经有效处理的染病动物内脏喂犬的习惯。积极开展病人 筛查和治疗工作,减轻病人的痛苦,改善病人生活质量。 加强与农业、畜牧、公安等 部门的协作,在包虫病重点流行地区加强对犬的管理,定期给犬驱虫,并采取有效措 施处理无主犬,控制犬的数量。加强对牛、羊等家畜屠宰的管理,提倡集中屠宰,加 *** 生检疫,对染病动物内脏进行无害化处理。

包虫病综合防治工作总结

为认真做好中央和省领导对包虫病综合防治工作的重要指示,按照中央、省、州、县委政府的总体部署,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努力把包虫病综合防治工作与精准扶贫相结合,下功夫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与寺庙整治相结合,以防病治病促进寺庙规范化管理,民族团结进步;与鼠害治理、草原生态恢复和建设相结合,改善包虫病流行区草原环境,促进群众致富增收;与社会治理相结合,让牧民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切实把包虫病综合防治工作推向新台阶,现结合我乡实际将乡20××年度包虫病综合防治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乡位于县城东约23公里处雅砻江畔,全乡幅员面积250平方公里,草场面积215万亩,我乡现有牧民914户,3993人,全乡辖区共有六个行政村每个村配备一名驱虫人员,包虫病患者共175人,其中囊型165例,泡型10例,筛查率达,境内居民主要为藏族。

二、包虫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犬只管理和传染源的控制

强化犬只登记、栓养、驱虫和犬粪无害化处理等工作,结合《县犬只规范化管理细则》结合我乡实际制定《县犬只规范化管理办法》,切实加强对公路沿线、生活垃圾场等重点场所流浪犬、疑染疫犬进行清理和无害化处理工作,其中捕杀染疫犬和流浪犬187条,并严格按照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方法,及时进行了处理。各村驱虫员每月10日走村入户对犬只进行“月月驱虫、犬犬投药”,家犬登记管理达100%,登记犬驱虫、犬粪无害化处理要达到100%。

(二)切实抓好蓄间防控及鼠害治理

畜间防控和鼠害治理是今年攻坚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蓄间防控包括了羊免疫和犬驱虫两大工作,

一、所谓羊免疫注释羊包虫病基因工程疫苗,由各村村级防疫人员进行注射工作。羊免疫在畜间包虫病防控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做好羊免疫包虫病疫苗注射后,一方面能提高羊对包虫病的抵抗力,降低包虫病感染率,保护畜牧业健康发展;另一方面能有效降低包囊形成,切断包虫病的传播循环。今年我乡共注射两次羊包虫病疫苗,春季和秋季防控工作共注射了毫升,覆盖了全乡羊总数的95%基本达到了羊羊免疫。

二、包虫病的主要传染来源于犬只,按照《县犬只规范化管理细则》确实加强犬只管理规范,佩戴好项圈在院内栓养,每月给犬只投药后7天之内的粪便收集起来,放入犬粪无害化处理池中集中处理,每个季度进行一次犬粪收集上交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20××年共上交了三次,80份犬粪。

(三)深入开展包虫病综合防治宣传教育工作

拓展宣传教育载体,强化正确舆论导向,针对牧民、学生、僧尼、干部开展多样健康教育活动,改变群众不良的生产生活习惯,培养健康文明的生产生活方式,将包虫病综合防治知识纳入学校教育教学内容,每周学习两节包虫病等重大疾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课,向学生发放包虫病宣传手册52本,发挥好“小手拉大手”“一生带一户”的作用。将包虫病综合防治知识,健康生活理念、健康行为传入千家万户。

结合“同心同向”活动,把包虫病综合防治纳入宗教界人士自我管理学教内容、纳入寺庙达标升级考核重要内容,积极引导僧尼参与包虫病综合防治。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开展包虫病综合防治工作政策和知识宣讲,干部职工和学生对包虫病综合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100%,僧尼和牧民群众对包虫病综合防治知识知晓率达到,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工作大力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我乡包虫病专干和乡卫生院在虫草采挖期间,到牧民集中点开展了“预防包虫病从良好的卫生习惯开始”和“乡虫草采挖包虫病医疗服务队”的宣传教育活动和医疗服务工作。

(四)饮水安全和环境卫生

继续推进全乡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全乡47口井,加强已完成安全饮水项目后期运行维护管理,确保使用正常。为安全饮水项目作用发挥最大化,我乡制定了安全饮水管理制度,并安排了专人管理和环境负责人。在运用过程中出现异常的`井口要求县税务局进行维修,安排专人进行了维修,共有异常的有4口井,目前全维修完正常运用。

(五)深入寺庙开展包虫病综合防治工作

为了提高广大农牧民群众对包虫病的认识。我乡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定期和不定期地在各村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要牢固树立寺庙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僧尼是社会的基本群众的思想意识,结合“同心同向”活动,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寺庙同广大僧尼群众面对面、心贴心进行宣传教育和引导,强化僧尼健康卫生意识,促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引导僧尼及群众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犬只规范化管理工作;积极在僧尼中开展包虫病筛查和治疗,开展寺庙安全饮水、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寺庙僧尼包虫病筛查率要达到以上,从而加强寺庙和僧尼同党和政府思在想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

(六)筛查治疗及实施救助力度

年内6—12周岁儿童病人新检出发现率下降到8%以下,在20××年三次筛查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开展包虫病筛查查漏补缺工作,常住人口目标人群筛查率达到96。2%以上,通过开展“1+1+n”的工作模式积极开展随访和复查,做到应查尽查、应治尽治、应助尽助、应管尽管。对筛查中发现的疑似患者进一步采取b超检查加以确诊。对符合手术指针的患者,积极宣传教育动员手术治疗,年内完成手术治疗20列以上。其中药物钙化的患者8人,晚期患者三人。

三、动态化管理随访工作

(一)一季度一次的包虫病患者随访

乡党委政府领导和卫生医务人员带队走村入户开展包虫病“动态化管理”随访工作,开展了复查工作、并对患者发放包虫病免费药物,加强药物不良反应检测,及时有效处置药物不良反应。“一对一”的管理我乡包虫病患者,对交通不便的患者进行了医疗机构服务可及性差的边远地区,开展巡回流动随访复查工作,深入牧区、寺庙等重点区域。动员患者外科手术,积极配合主管医生,年内走村入户患者家中率为。

(二)患者管理和特色亮点

(1)从乡、村、到人分别建档,构建全乡包虫病攻坚集中数据库,病人管理全覆盖,对所有患者进行电子档纸质档管理,记录病人诊断和发现包虫病时间治理情况,治疗和随访复查的有关信息,同时建立患病群众扶贫求助基础数据等“一对一”管理。

(2)发放洗手器93台,以结对认亲活动为载体发放流水洗手器并教授洗手法。

(3)加大包虫病综合防治工作宣传力度。

(4)包虫病防治重点是做为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因此我乡组织乡干部及卫生院医务人员组成宣讲队、走村入户、和群众面对面促膝交谈,宣传包虫病防治工作和相关政策

(4)我乡对包虫病患者进行一对一管理、每个季度进行一次走村入户、到村、到户、到人,给患者进行包虫病检查、并发放包虫病治疗药物,符合手术的患者积极动员外科治疗,对交通不便、医疗机构服务可及性差的边远地区,开展巡回流动筛查服务、跟踪记录和治疗督导、记录病人诊断、治疗和随访复查的有关信息,规范病人管理。

(5)结合乡实际、重点抓好野犬清理、犬只系统化管理、犬粪无害化处理工作。

四、加强技能培训提升相关人员的业务水平

在年内针对六个行政村驱虫员、村医及兽防员开展系统的包虫病综合防治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的培训3次,切实提升包虫病综合防治相关人员的业务水平。

五、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打算

虽然我乡包虫病综合防治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距离县委、县政府确定的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如:我乡牧民群众的思想观念还有待进一步转变,干部职工需要进一步强化宣传教育力度,犬只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

在今年工作基础上下一步需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是进一步提高牧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和促进牧民养成良好的日常卫生习惯。

二是借用多种载体,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

三是进一步完善包虫病综合防治工作基础数据动态管理,在今年的工作基础上确保包虫病综合防治工作各项基础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人体的寄生虫大部分在肠道里,都是由于肠道不清洁(包括吃了不清洁带寄生虫的食物)造成的。肠道水疗不但可以清除寄生虫,还能清除肠道里的害菌好毒素,保持菌群平衡,从而预防寄生虫。一、寄生虫的生活史及其类型 寄生虫的生活史(life cycle)是指寄生虫完成一代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整个过程。寄生虫的种类繁多,生活史有多种多样,繁简不一,大致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直接型 完成生活史不需要中间宿主,虫卵或幼虫在外界发育到感染期后直接感染人。如人体肠道寄生的蛔虫、蛲虫、鞭虫、钩虫等。 2.间接型 完成生活史需要中间宿主,幼虫在其体内发育到感染期后经中间宿主感染人。如丝虫、旋毛虫、血吸虫、华支睾吸虫、猪带绦虫等。 在流行病学上,常将直接型生活史的蠕虫称为土源性蠕虫,将间接型生活史的蠕虫称为生物源性蠕虫。 有些寄生虫生活史中仅有无性生殖。如阿米巴、阴道毛滴虫、蓝氏贾第鞭毛虫、利什曼原虫等。有些寄生虫仅有有性生殖、如蛔虫、蛲虫、丝虫等。有些寄生虫有以上两种生殖方式才完成一代的发育,即无性生殖世代与有性生殖世代交替进行,称为世代交替(alternation of generations),如疟原虫、弓形虫以及吸虫类。有的寄生虫生活史整个过程都营寄生生活,如猪带绦虫、疟原虫。有的只有某些发育阶段营寄生生活,如钩虫。有的寄生虫只需一个宿主,如蛔虫,蛲虫;有的需要两个或两个以上宿主,如布氏姜片虫、卫氏并殖吸虫。 寄生虫完成生活史除需要有适宜的宿主外,还需要有适宜的外界环境条件。寄生虫的整个生活史过程实际包括寄生虫的感染阶段侵入宿主的方式和途径、在宿主体内移行或达到寄生部位的途径、正常的寄生部位、离开宿主机体的方式以及所需要的终宿主(及保虫宿主)、中间宿主或传播媒介的种类等等。因此,掌握寄生虫生活史的规律,是了解寄生虫的致病性及寄生虫病的诊断、流行及防治的必要基础知识。 二、寄生虫与宿主的类别 (一)寄生虫的类别 根据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可将寄生虫分为: 1.专性寄生虫(obligatory parasite)生活史及各个阶段都营寄生生活,如丝虫;或生活史某个阶段必须营寄生生活,如钩虫,其幼虫在土壤中营自生生活,但发育至丝状蚴后,必须侵入宿主体内营寄生生活,才能继续发育至成虫。 2.兼性寄生虫(facultative parasite)既可营自生生活,又能营寄生生活,如粪类圆线虫(成虫)既可寄生于宿主肠道内,也可以在土壤中营自生生活。 3.偶然寄生虫(accidental parasite)因偶然机会进入非正常宿主体内寄生的寄生虫,如某些蝇蛆进入人肠内而偶然寄生。 4.体内寄(endoparasite)和体外寄生虫(ectoparasite)前者如寄生于肠道、组织内或细胞内的蠕虫或原虫;后者如蚊、白蛉、蚤、虱、蜱等、吸血时与宿主体表接触,多数饱食后即离开。 5.长期性寄生虫(permanent parasite)和暂时性寄生虫(temporary parasite)前者如蛔虫,其成虫期必须过寄生生活;后者如蚊、蚤、蜱等吸血时暂时侵袭宿主。 6.机会致病寄生虫(opportunistic parasite)如弓形虫、隐孢子虫、卡氏肺孢子虫等,在宿主体内通常处于隐性感染状态,但当宿主免疫功能受累时,可出现异常增殖且致力增强。 (二)宿主的类别 寄生虫完成生活史过程,有的只需要一个宿主,有的需要两个以宿主。寄生虫不同发育阶段所寄生的宿主,包括有: 1.中间宿主(intermediate host)是指寄生虫的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若有两个以上中间宿主,可按寄生先后分为第一、第二中间宿主等,例如某些种类淡水螺和淡水鱼分别是华支睾吸虫和第一、第二中间宿主。 2.终宿主(definitive host)是指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例如人是血吸虫的终宿主。 3.储蓄宿主(也称保虫宿主,reservoir host)某些蠕虫成虫或原虫某一发育阶段既可寄生于人体,也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传播给人。在流行病学上,称这些动物为保虫宿主或储存宿主。例如,血吸虫成虫可寄生于人和牛,牛即为血吸虫的保虫宿主。 4.转续宿主(paratenic host或transport host)某些寄生虫的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不能发育为成虫,长期保持幼虫状态,当此幼虫期有机会再进入正常终宿主体内后,才可继续发育为成虫,这种非正常宿主称为转续宿主。例如,卫氏并殖吸虫的童虫,进入非正常宿主野猪体内,不能发育为成虫,可长期保持童虫状态,若犬吞食含有此童虫的野猪肉,则童虫可在犬体内发育为成虫。野猪就是该虫的转续宿主。 三、寄生虫的分类 寄生虫分类的目的是认识虫种并反映各种寄生虫之间的亲缘关系,追溯各种寄生虫演化的线索,比较全面而准确地认识各个虫群和虫种,并了解寄生虫和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 根据动物分类系统,人体寄生虫分隶于动物界(Kingdom Animalia)的无脊椎动物中的扁形动物门(Phylum platyhelminthes)、线形动物门(phylum Nemathelminthes)、棘头动物门(Phylum Acanthoce-phala)与节肢动物门(Phylum Arthropoda),及单细胞的原生动物亚界(Subkingdom Protozoa)中的肉足鞭毛门(Sarcomastigophora)、顶复门(Api-complexa)和纤毛门(Ciliophora)。寄生虫的学名按动物的命名,系用二名制名或亚种名之后者的姓与命名年份(论文正式发表的年份)。学名用拉丁文或拉丁文化的文字。例如,溶组织阿米巴(Entamoeba histolytica Schaudinn,1903);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welch,1987)Schaudinn,1902],表示Schaudinn(1902)又确定此学名。 四、寄生虫的营养与代谢 1.寄生虫的营养寄生虫的营养物质种类可因虫种及生活史各期的营养方式与来源而异。体内寄生虫由于寄生在宿主的不同器官与组织,其营养物质有宿主的组织、细胞和非细胞性物质,如血浆、淋巴、体液以及宿主消化道内未消化、半消化或已消化的物质。这些物质由水、无机盐、碳水化合物、脂肪与维生素组成。如果寄生虫有较发达的消化道,则在这里含有来源于虫体和宿主的各种酶。这些酶有利于对营养物质的消化,且有助于寄生虫侵入组织或在宿主体内移行。而绦虫缺消化道,其营养物质的吸收主要通过皮层(tegument)。有的原虫,如结肠小袋纤毛虫有胞口(cytostome)与胞咽(cytopharynx),阿米巴有伪足(pseudopod),都可吞食营养物质,形成食物泡(food vacuole),因此原虫也可有体内的消化与吸收。许多原虫未见有食物泡的形成,则可通过表膜吸收营养。营养物质的吸收,在寄生虫的任何部位都是通过质膜进行的,质膜可看作是一种对溶质有选择性的“栅栏”。 寄生虫对氧的吸收,是由氧溶解在皮层、消化道内壁或其他与氧接触的部位进入虫体。在原虫主要经细胞膜;有的寄生虫还可借助某物质做载体,如血红蛋白、铁卟啉化合物等把氧扩散到虫体的各部分。摄入寄生虫体内的氧用来对营养物质进行氧化分解,释放能量。许多体内寄生虫的生活史的某时期处在低氧分压或甚至缺氧的环境中,在适应低氧分压环境条件的能力上有不同程度的加强。如寄生虫体内氧运输效率的提高,通过各种形式更经济地利用氧,克服氧供应不足造成的困难等。 2.寄生虫的代谢寄生虫的代谢可简分为能量代谢和合成代谢。能量的来源主要为糖。糖代谢大概分为同乳酸酵解(homolactic fermentation)和固定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 fixation)两种类型。前者见于血液儿组织寄生虫,后者见于肠道寄生虫。寄生虫在无氧糖酵解过程不断产生能量,它的典型终产物是乳酸。但许多寄生虫,在得不到糖类营养物质时可能从蛋白质代谢获得能量。 体内寄生原虫的快速繁殖及蠕虫产卵或幼虫需要大量蛋白质,其合成代谢是旺盛的。合成蛋白质所需要氨基酸来自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或游离氨基;至于核酸的碱基,则依靠源性嘌呤,自身合成嘧啶,如血液中原虫和线虫。脂类主要来源于寄生环境,自身可能合成一部分,如诺氏疟原虫(Plasmodium knowlesi)可依靠粮酵解而自身合成磷脂。已知线虫能氧化贮存在其肠细胞内的脂肪酸,作为能量来源。一、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一)传染源 人体寄生虫病的传染源是指有人体寄生虫寄生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带虫者和储蓄宿主(家畜,家养动物及野生动物)。作为传染源,其体内存在并可排出寄生虫生活史中的某个发育阶段,且能在外界或另一宿主体内继续发育。例如感染多种蠕虫的带虫者或患者从粪便排出蠕虫卵;溶组织阿米巴带虫者可排出包囊;虫卵或包囊在排出时即有感染性,或在适宜的外界环境中发育到感染阶段(感染期)。感染阶段是指寄生虫侵入宿主体内能继续发育或繁殖的发育阶段。 (二)传播途径 指寄生虫从传染源传播到易感宿主的过程。人体寄生虫常见的传播途径有下列几方面: 土壤 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期存活于地面的土壤中。如蛔虫卵、鞭虫卵在粪便污染的土壤发育为感染性卵;钩虫和粪类圆线虫的虫卵在土壤发育为感染期幼虫。人体感染与接触土壤有关。 水 多种寄生虫可通过淡水而达到人体。如水中可含有感染期的阿米巴与贾第虫包囊、猪带绦虫卵、某些感染性线虫卵、血吸虫尾蚴和布氏姜片虫囊蚴等。 食物 主要是蔬菜与鱼肉等食品。由于广大农村用新鲜粪便施肥,使蔬菜常成为寄生虫传播的主要途径。如感染性蛔虫卵、鞭虫卵、猪带绦虫卵和钩虫的感染期幼虫,以及原有包囊等,皆可以由食用未洗净或未煮熟的蔬菜而传播,旋毛虫、猪带绦虫可以通过吃生的或未煮熟的猪肉而传播。某些淡水鱼类可传播华支睾吸虫等。 节肢动物传播媒介,很多医学节肢动物可作为多种寄生虫的传播媒介。如蚊为疟原虫、丝虫,白蛉为利什曼原虫,蚤为膜壳绦虫的传播媒介。 人体直接传播 人和人的直接接触可以直接传播某些寄生虫。如阴道滴虫可由于性交而传播,疥螨由于直接接触患者皮肤而传播。 人体寄生虫的感染途径和方式主要有下列几种: 经口感染 多种寄生虫的感染期可以通过食物、饮水、污染的手指、玩具或其他媒介经口进入人体,这是最常见的感染方式。如蛔虫、鞭虫、蛲虫、华支睾吸虫、猪囊尾蚴等。 经皮肤感染 有的寄生虫是其感染期主动地经皮肤侵入人体,如土壤中的钩虫丝状蚴、水中的血吸虫尾蚴以及疥螨、蠕形螨等直接侵入皮肤。有的寄生虫通过吸血的节肢动物媒介的刺叮经皮肤进入人体。如蚊传播疟原虫、丝虫、白蛉传播利什曼原虫。 自身感染有的寄生虫可以在宿主体内引起自体内重复感染,如短膜壳绦虫的虫卵可在小肠内孵出六钩蚴,幼虫可在小肠内发育为成虫;在小肠内寄生的猪带绦虫,其脱落的孕节由于呕吐而逆流至胃内被消化,虫卵由胃到达小肠后,孵出六钩蚴,钻入肠壁随血循环到达身体各部位,引起囊尾蚴的自身感染。 逆行感染蛲虫在人体肛周产卵,虫卵可在肛门附近孵化,幼虫经肛门进入肠内寄生部位发育至成虫。 经胎盘感染 有些寄生虫可以随母血,通过胎盘而使胎儿感染,如弓形虫、疟原虫、钩虫的幼虫等。 此外,有的寄生虫可经呼吸道,如卡氏肺孢子虫;如阴道滴虫经阴道;如疟原虫经输血等途径进入人体。 (三)易感人群 易感者是指对寄生虫缺乏免疫力的人。人体感染寄生虫后,通常可产生获得性免疫,但多属于带虫免疫,当寄生虫从人体消失以后,免疫力即逐渐下降、消退。所以,当有感染机会即易于感染该种寄生虫。非流行区或在本地已根除疟疾的地区的人进入疟区后,由于缺乏特异性免疫力而成为易感者。易感性还与年龄有关,一般儿童的免疫力低于成年人。 二、影响寄生虫病流行因素 (一)自然因素 包括温度、湿度、雨量、光照等气候因素,以及地理环境和生物种群等。气候因素影响寄生虫在外界的生长发育,如温暖潮湿的环境有利于在土壤中的蠕虫卵和幼虫的发育;气候影响中间宿主或媒介节肢动物的孳生活动与繁殖,同时,也影响在其体内的寄生虫的发育生长,如温度低于15~16摄氏度或高于摄氏度,疟原虫便不能在蚊体内发育。温暖潮湿的气候,既有利于蚊虫的生长、繁殖,也适合蚊虫吸血活动,增加传播疟疾、丝虫病的机会。温度影响寄生虫的侵袭力,如血吸虫尾蚴对人体的感染力与温度有关。地理环境与中间宿主的生长发育及媒介节肢动物的孳生和栖息均有密切关系,可间接影响寄生虫病流行。土壤性质则直接影响土源性蠕虫的虫卵或幼虫的发育。 (二)生物因素 生活史的发育为间接型的寄生虫,其中间宿主或节肢动物的存在是这些寄生虫病流行的必需条件,如我国血吸虫的流行在长江以南地区,与钉螺的地理分布一致;丝虫病与疟疾的流行同其蚊虫宿主或蚊媒的地理分布与活动季节相符合。 (三)社会因素 包括社会制度、经济状况、科学水平、文化教育、医疗卫生、防疫保健以及人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等。这些因素对寄生虫病流行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一个地区的自然因素和生物因素在某一个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而社会因素往往是可变的,尤其随着政治经济状况的变动,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自然和生物因素。经济文化的落后必然伴有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以及不良的卫生习惯和卫生环境。因而不可避免造成许多寄生虫病的广泛流行,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因此,社会因素是影响寄生虫病流行的至关重要。 三、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 (一)地方性 寄生虫病的流行与分布常有明显的地方性。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气候条件,如多数寄生虫病在温暖潮湿的地方流行且分布较广泛;与中间宿主或媒介节肢动物的地理分布有关,如吸虫的流行区与其中间宿主的分布有密切关系,又如黑热病流行于长江以北地区,与媒介昆虫白蛉的分布也在长江以北地区有密切关系;与人群的生活习惯有关,如猪带绦虫病与牛带绦虫病多流行于吃生的或未煮熟的猪、牛肉的地区,华支睾吸虫病流行于习惯吃生鱼或未煮熟鱼的地区;与生产方式有关,如钩虫病常流行于用人粪施肥的旱地农作物地区。 (二)季节性 寄生虫病的流行往往有明显的季节性。生活史中需要节肢动物作为宿主或传播媒介的寄生虫,此类寄生虫病的流行季节与有关节肢动物的季节消长相一致,如间日疟原虫的流行季节与中华按蚊或嗜人按蚊的活动季节一致;又如人源性黑热病与中华白蛉活动的关系一致。其次是人群的生产活动或生活活动形成感染的季节性,如急性血吸虫病常出现于夏季,人们因农田生产或下水活动接触疫水而感染血吸虫。 (三)自然疫源性 在人体寄生虫病中,有的寄生虫病可以在脊椎动物和人之间自然地传播着,称为人兽共患寄生虫病(parasitic zoonoses)。在原始森林或荒漠地区,这些寄生虫可以一直在脊椎动物之间传播,人偶然进入该地区时,则可从脊椎动物通过一定途径传播给人。这类不需要人的参与而存在于自然界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具有明显的自然疫源性。这种地区称为自然疫源地。寄生虫病的这种自然疫源性不仅反映寄生虫病在自然界的进化过程,同时也说明某些寄生虫病在流行病学和防治方面的复杂性。 四、寄生虫病的防治措施 寄生虫的生活史因种不同,有的比较复杂,寄生虫病的流行因素也多种多样,因此要达到有效的防治目的,必须在了解各种寄生虫的生活史及寄生虫病的流行病学规律的基础上,制定综合防治措施。根据寄生虫病的流行环节和因素,采取下列几项措施,阻止寄生虫生活史的完成,以期控制和消灭寄生虫病。 1.消灭传染源 通过普查普治带虫者和患者,查治或处理储蓄宿主。此外,还应做流动人口的监测,控制流行区传染源的输入和扩散。 2.切断传播途径加强粪便和水源的管理,搞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以及控制或杀灭媒介肢动物和中间宿主。 3.保护易感者 加强集体和个人防护工作,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改进生产方法和生产条件,用驱避剂涂抹皮肤以防吸血节肢动物媒介叮刺,对某些寄生虫病还可采取预防服药的措施。 在开展寄生虫病的防治过程中,必须根据各地区,以及各种寄生虫的具体情况,制订防治方案。对土源性蠕虫及经口感染的寄生虫的控制与消灭,首先是注意管好粪便、水源,注意个人饮食卫生。如华支睾吸虫和肺吸虫病的感染分别为食生的或未煮熟的淡水鱼虾和溪蟹、蝲蛄引起的;猪、牛带绦虫病以及旋毛虫病系食用未煮熟的猪肉、牛肉所致,这些蠕虫病,也称食物源性蠕虫病,其防治关键是把好“病从口入”关,教育群众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加强粪管和肉品检查、以减少传播机会。包虫病的防治则屠宰卫生管理和家犬管理及药物驱虫为主,结合我国疫区的实际情况,实行对病犬“无污染性驱虫”将是最经济有效的防治对策。 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只有动员广大群众乃至全社会积极参与才能搞好。所以必须加强宣传,让广大群众和各级领导耳闻目睹寄生虫病对人民健康和经济发展的危害、认识到“区区小虫”关系到整个中华民族的身体素质及防治寄生虫病的重要意义,使各级领导将寄生虫病防治工作纳入当地经济发展和两个文明建设的目标;通过对寄生虫生活史的宣传,增加群众预防寄生虫病的科学知识,提高群众的自我保健和防病意识。这样才能开展群防群治,并巩固和提高寄生虫病防治工作的效果。 五、我国防治寄生虫病的成就和现状 建国以后,我国寄生虫病防治工作才被提到议事日程,首先对流行严重,危害最甚的五大寄生虫病的防治付 出极大努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50年代初期,我国疟疾的年发病人数逾3000万,1990年降到万;1992年全国疟疾1829个流行县(市)中,已有937县(市)达基本消灭的标准。严重危害人畜健康的血吸虫病,流行于长江流域12个省(市、区),患者人数达1190万,经过几十年防治工作,累计治愈病人1100万人;1992年底,全国380个流行县(市)已有259个县(市)达到消灭或基本消灭标准。淋巴丝虫病在建国初期估计感染人数为3099万,流行的15个省(区、市)的864个县(市),到1990年,除1个省28个县外,均已达基本消灭的指标。曾经流行于长江以北16个省(区、市)的665个县(市)的黑热病,患者达53万,经治疗病人和消灭媒介白蛉的措施,1958年即得到全面有效地控制,现在只有6个省(区、市)的30余个县有零星散在病例,70年代以来的防治工作重点是对西北荒漠地区的散在病例和某些大山区局部流行的控制。 从上面来看 人体的寄生虫大部分在肠道里,都是由于肠道不清洁(包括吃了不清洁带寄生虫的食物)造成的。肠道水疗不但可以清除寄生虫,还能清除肠道里的害菌好毒素,保持菌群平衡,从而预防寄生虫。

  • 索引序列
  • 鸡球虫病诊治毕业论文
  • 鸡球虫病毕业论文
  • 犬球虫病毕业论文
  • 桉树病虫害防治毕业论文
  • 包虫病防治技术毕业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