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毕业论文 > 装甲车专业毕业论文

装甲车专业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装甲车专业毕业论文

1.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选题2.双侧驱动式旋耕灭茬机设计3.温室用小型电动旋耕机设计4.玉米对心种子播种机设计5.多功能机械手设计6.越障行走机的结构设计7.秸杆原料育苗钵成型机的设计8.耐磨材料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9.代写论文抠抠巴贰衫七贰杉贰零巴10.揉性清洗技术在汽车发动机清洗中的应用11.液体菌种自动接种装置的设计12.果蔬高压电场保鲜技术及装置研究13.新型变质白口铸铁犁铧及旋耕刀材料成份配比的试验研究14.气缸盖试漏机设计15.南瓜种子分选机振动筛片及工作参数的优化设计学术堂提供更多论文知识

1.实训心得体会1000字左右 篇一

我们组的6个人在王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实训点——深圳市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向实训单位扶着人报道后,她把我们6个人分成了两个小组。2个男生负责跟着去外面采样,我们4个女生负责在二楼实验室帮忙。在负责人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二楼的实验室,在这里还有我们室检专业毕业的师兄在这里工作。在这个实验室的负责人是刘公,她很热情,对我们也很照顾。听说我们要参加技能工大赛,还特地复印了一些要掌握的试验资料给我们,还对我们说有什么问题就尽管问她或师兄。

在这个单位是我可以发挥在学校学到的专业知识得以充分的实践与应用,虽然师兄教我们的实验也是滴定,但是这于学校做的相差很多,它需要加入更多的试剂,需要更多的实验步骤,还需要更多的耐心。在师兄的指导下我们掌握了三氧化二铁、三氧化二铝、氧化钙、氧化镁的测定,每种测定方法的都不一样。最复杂的是不溶物的测定,这个实验需要过滤两次,润洗20多次,要在蒸气浴中加热,还要在马弗炉内灼烧,直至恒重。整个实验共用了一天半的时间进行。

师兄还和我们聊了很多,我也从师兄身上学到了很多。在实训期间有苦、有累、有笑……不管怎样我们学到了许多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很多很多,有些是无法用语言予以形容的。这次实训最应该感谢的就是学校,因为学校的安排让我们学会了许多课本没有的知识,也让我们了解到了社会。通过实训,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为进入社会做好了准备。

通过这两周的实训,我们学会了手持编程器的编程方法,编入、写出、删除及修改都会了。在以后学习过程中希望大家多多提点。我和倪泽旭主要负责程序设计和调试。第一个项目比较简单,只有一点小问题,和快我们就解决了。第二个项目相对于第一个来说复杂了很多也难了很多,也是我们第一次真正接触并使用三相交流发电机。在梯形图的我上出现了很多问题问题,导致第一次调试的失败。在一次完整运行成与重新启动运行之间的循环出现一点问题,经过我们对梯形图的监控检查,发现循环与上面编程有点冲突,后来我们调整了一下,调试终于成功了。接线方面,在星三角转换的上遇到了困难,经过我们不懈努力最终成功了。

通过这次的实训使我们学到了很多,同时也让我们意识到我们要学的更多。从程序的设计到编写、画图、调试、修改、完善、到最后的实训报告,每个人都付出了时间和精力去做好自己的任务帮助队友,所以团队的合作和队友之间的相互协助非常重要。通过实训让我们更深一步的对自己的专业,对自己的能力,对自己所学的有正确的认识,并且能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不断提高和完善自己。实训台上的接线我们比较乱,这也是我们接线检查困难的主要原因,才导致出现了一些接线问题。

总的来说,这次实训还是比较成功的,无论是个人动手能力还是团队协作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在实训过程中老师也交给我们很多简单实用的技巧。我们也学到了,做好做对一个项目固然重要,同时美观程度也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从参观者的角度还是自己看的角度都很重要。

2.实训心得体会1000字左右 篇二

在这次的实训当中,我对PLC的使用也有了近一步的了解,虽然我们组分工明确,但在程序编写或者调试的时候,大家都参与了进来,也互相学习着自我的不足。我本来对一些PLC梯形图的编写不太熟练,也对项目分析得不太准确,可是有了教师和组员的帮忙,我还是有着不少的了解,但还是存在着自我的不足。经过实训,我进一步得肯定我自我的不足之处,但对自我所学的知识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并且我相信,在以后的学习当中,我会弥补我自我本身存在的不足,主动得发挥团队合作精神,争取在其他方面,包括编写程序这块资料中得到提高。

这次实训在大家的帮忙下,得以圆满的成功,无论是团队合作这方面还是个人动手这方面,我们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也经过这次实训,我们对PLC这门课有了对知识更进一步的渴望。我相信,汗水不会白费的,我们以后的成功是有目共睹的。

3.实训心得体会1000字左右 篇三

一周的实训很快就结束了,在这当中有我们有辛苦过,兴奋过,沮丧过,惊喜过。在实训当中感触最深的便是实践联系理论的重要性,当遇到实际问题时,只要认真思考,用所学的知识,一步步做。这次的内容包括安全用电、常用电子仪器使用。

(一)、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认识与检测、常用工具的使用。

(二)、焊接工艺与焊接训练、Protel的使用1——绘制电路原理图、Protel的使用2——绘制印刷电路图、印刷电路板(PCB)的制作、电路组装及调试、电子整机产品装配、照明电路的组装、一般室内电气线路的安装。

4.实训心得体会1000字左右 篇四

当我进入工厂时,我第一次对工厂干净整洁的环境感到惊讶。我们以前参观的工厂很乱,但这家工厂的一切都很干净整洁。在一楼的工厂里,我看到工人们按照技术人员的要求,将电控设备有序地放入电控箱,然后用电线连接,经技术人员检查后,进入测试区进行测试。最后通过检查,标注合格出厂。在顶楼,我们参观了这个分部的实验室和设计中心。该公司有四个与xx合作的实验室,即电气传动实验室、自动控制(PLC)实验室、网络工程实验室和液压实验室。实验室工作人员给我们讲解了交流/DC/交流变频技术、PLC控制技术和远程网络控制技术,还现场给我们演示了一下。我对这些技术的了解让我大开眼界,因为这些技术都是最先进的自动控制技术,对我以后的发展都有好处。

我们最后参观的地方是xx工程机械有限公司。这家工厂以前是军工企业,主要生产坦克、装甲车等重型装备,现在主要生产推土机、压路机等重型机械。这家工厂有五个车间,分别是结构车间(用于切割)、铆接车间(用于焊接)、加工车间(用于加工)、喷漆车间和装配车间。在车间里,我看到了许多冲压和剪切设备以及现代化的喷漆和组装生产线。

通过实训,我学到了必要的工厂安全生产知识,这对我以后的工作和实训会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参观工厂和与工人师傅的交谈,我了解了工业生产过程和管理方法,为我未来的发展积累了经验。在工厂实训,进一步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对以后的学习很有帮助。实训期间,我对先进技术的参观让我对现代化有了直观的认识,也让我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生产实训很快结束了,但我从中受益匪浅。俗话说:“耳闻不如目见。”与其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不如去理解书本上的知识。通过实训,我加深了对书本知识的理解,熟悉了工业学生。

5.实训心得体会1000字左右 篇五

首先,我觉得在学校和单位的很大一个不一样就是进入社会以后务必要有很强的职责心。在工作岗位上,我们务必要有强烈的职责感,要对自我的岗位负责,要对自我办理的业务负责。如果没有完成当天就应完成的工作,那职员务必得加班;如果不留意出现了错误,也务必负责纠正。

其次,我觉得工作后每个人都务必要坚守自我的职业道德和努力提高自我的职业素养,正所谓做一行就要懂一行的行规。在这一点上我从实训单位同事那里深有体会。比如,有的事务办理需要工作证件,虽然对方可能是自我认识的人,他们也会要求对方出示证件,而当对方有所微词时,他们也总是耐心的解释为什么务必得这么做。此刻商业企业已经纳入正规化管理,所以职员的工作态度问题尤为重要,这点我有亲身感受。

最终,我觉得到了实际工作中以后,学历并不显得最重要,主要看的是个人的业务潜力和交际潜力。任何工作,做得时间久了是谁都会做的,在实际工作中动手潜力更重要。

所以,我体会到,如果将我们在大学里所学的知识与更多的实践结合在一齐,用实践来检验真理,使一个本科生具备较强的处理基本实务的潜力与比较系统的专业知识,这才是我们实训的真正目的。

很感激实训单位给我这个这么好的实训机会,让我学习很多、成长很多、收获很多。

6.实训心得体会1000字左右 篇六

我们要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在该奋斗的年龄不要选择了安逸。只有经过一段能感动自己的日子,才会遇见那个的自己。没有人能躺在舒服的床上哼着歌曲就可以实现所谓的梦想。不要在该努力的年华选择安逸与逃避,不要让未来的自己讨厌现在的你。未来,若不想一个人委屈地生活在他乡,就必须在美好的年华不断提升自己,因为未来取决于我们现在的努力。只要努力了,我们想要的,时间统统会给我们。

此刻的我很感动,有很多话想说出来,想写出来,却发现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感念文字的苍白无力!短短一个月实训,我学到了很多,感触很多,从我接触的每个人身上学到了很多社会经验,更新了很多观念,锻炼了业务技能,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交际能力、协调能力。

7.实训心得体会1000字左右 篇七

首先,得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要了解路基的基本构造,能根据图纸做出与之相符的模型,做出的模型要有合理的比例,要符合专业知识并满足基本常识。其次要勤动手、勤动脑实训本来就是一个动手实践的过程,在实训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小组成员不断想办去攻克一个又一个的难题,不断尝试各种材料各种方法,最终使路基桥模得以圆满完成。

在这次实训中,我们还学到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克服天气的寒冷、材料的缺乏、时间的紧凑。大家不顾天气的寒冷,一天6—8节课都待在实训室,充分发扬了吃苦耐劳的精神。也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既然是小组共同完成任务,团结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虽然只是一个小的路基模型,但是对我们来说也算是一个庞大的任务,小组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团结协作,运用各自的特长,才得以在短时间内完成了这个庞大的“工程”。当然,在实训过程中同样发现了很多的缺点和不足,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应该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断丰富自己的经验,为自己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这一周的实训,我们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丰富了自己的知识,锻炼了动手能力,使自己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8.实训心得体会1000字左右 篇八

通过老师的讲解,我们对图纸的重要性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让我们走近了这个被称为世界工程的语言。为我们今后在工程中读准图纸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在学术交流中心,在项目负责人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一楼的部分正在装修的设施,边走边给我们介绍温喷头,中央空调,电缆,天花板,报警控制及通风设备,还有主龙骨,次龙骨的特点及作用。

通过这些实训活动,感受颇多,收获颇多。作为一个刚进入大学的大学生,对专业还只是从书本上知道一点理论性的东西,在实训上几乎是空白,但此次实训之后,情况就大有改变。

通过实训,使我学到了很多实训知识。所谓实训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通过旁站,使我近距离的观察了整个房屋的建造过程,学到了很多很适用的具体的施工知识,这些知识往往是我在书本很少接触,很少注意的,但又是十分重要基础的知识。我坚信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实训,所获得的实训经验对我终身受益,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将不断的得到验证,我会不断的理解和体会实训中所学到的知识,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将把我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训经验不断的应用到实际工作来,充分展示自我的个人价值和人生价值。为实现自我的理想和光明的前程努力。

9.实训心得体会1000字左右 篇九

一、充分而认真地备好每一节课

备好课是上好实训课的前提和基矗有的教师认为实训课上只要教会学生如何动手操作就行了,而不去认真地备课,不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这是不对的,也是不负职责的表现。

车工实训教师应根据《车工工艺教学大纲》和《车工实习教学计划》的要求,结合理论教学资料、实习教材资料和学生现有的水平,认真充分地备好课。与理论教学一样,实训教师也要写出详细规范且切实可行的教案,要制定实训目标和实训要求,要筹划好整个实训教学的全过程,尽量提高教案的可操作性。另外还要为学生备齐相应的工具、量具、夹具和工件等材料,并要对车床设备等进行课前全面认真的检查,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检查,确保不发生安全事故。

二、精心设计好每次实训的第一节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第一次接触新知识时,总是存在着极强的好奇心,异常是动手本事较强的实训课,所以,讲好实训的第一节课关系到本次实训的成败。如果能够把第一节课讲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进取性,那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在讲第一节实训课时,通常是利用一些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视频、动画、幻灯片等,让学生先了解一下本次实训的目的、要求、用到的设备工具、图纸和加工工艺过程以及动手操作演示等。学生们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观看得都很认真,暗地里还模仿人家的一些动作,从而在心目中对这次实训有了一个总体的认识和了解,为这次实训打下了很好的基矗实践证明,这种方法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还能够在必须程度上减轻教师的负担。

三、精心讲解,准确示范

实训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本事,教师的精讲也是必不可少的。但要坚决杜绝“放羊式”的教学,要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简洁的语言完成讲解过程。讲解要生动形象,必要时要辅助一些图形、教具等。如在讲车刀的运动时,我就拿出了挂图,图上标出了车刀的运动方向,我手中拿了一个车刀模型给学生演示车刀的运动方向,让学生一看就一目了然。这样的效果可想而知,增强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的进取性。

示范操作是实训课教学中的重要一环,它可使学生直观形象、具体生动地学习知识,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最易理解和理解。示范时动作要慢,使学生看清每一个动作,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模仿。如在演示切削内孔时,每一个学生都瞪大眼睛聚精会神地看着,生怕放过一个细节,这种学习状态正是我们所要的。所以作为教师必须要把握好这一环节,尽量做到动作规范、准确,做好学生的榜样。

四、严格管理,加强指导

实训课由于环境的影响给学生管理带来了难度。在实训过程中,必须要严格管理好学生,强调纪律,点好人数,严禁迟到、早退、旷课。实训车间一般都比较大,车床设备也很多,我们在开始的时候不能让学生一人一台机床,那样教师是看可是来的,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我们能够让学生用一台或者两台机床轮流操作,一人上机操作,其他同学能够在一旁围观学习,为自我的操作做好准备。等到学生熟练以后,再让他们占用更多的车床,这样,能够从客观上降低事故的发生率。车工实训与其他工种的实训相比,因它具有高速旋转的工件、卡盘,有作直线运动的刀架,危险性要比其他工种大得多,我们必须要异常重视。经过这种方法,我的教学中从没有发生一齐学生安全事故。

10.实训心得体会1000字左右 篇十

我们小组的是加工拨叉。根据老师的要求我们查阅了相关的机械设计手册及相关的网络资料,明白了工艺路线的拟定一些相关的资料,比如工序顺序的安排,要遵循先基准后其他,先粗后精,先主后次,先面后孔。

实训老师指导学生正确把握目前的就业形势和用人趋势,了解和熟悉国家。 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是国家为完成一定历史时期的任务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有关就业的方法。实际制定相关的就业政策。因此,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毕业生了解国家的就业政策是择业求职过程中非常关键的环节。在现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不得不让自己学得更多,否则只会被社会所淘汰。

通过实训的合作和努力,我们组基本上完成了预定的任务及计划,所以在这次实训中学到的东西可以说是对以后是受益匪浅,我想在以后的学习中,或者是实习工作中,还会遇到很多各种各样的的问题,但是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我是深深地体会到了,面对着社会上形形色色的招聘会和用人单位,我们必须做出选择,来完成就业。由于高校毕业生刚刚结束学生生涯,开始职业生活,社会经验的不足,在面临求职抉择是我们经常无所适从。而一个人的发展和成才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的职业。所以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我会严格的要求自己,让自己在这个社会能够生存下去。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一种预制盒装填烟包侧盖自闭式推出装置的设计某发动机皮带轮高温扭转疲劳测试台架设计与应用基于Solidworks的AGV自动充电对接装置设计与仿真分析基于分步拓扑优化的装甲托架结构轻量化设计面向特定产品双工位气动夹具设计与应用地面垃圾捡拾清扫装置的结构设计基于LabWindows/CVI的某型UUV载荷抛载装置自动测试系统设计一种应用于某零件自动化生产单元的柔性检测装置LNG半自动化装卸臂应用研究某重型牵引车车架轻量化设计研究某星载通信天线展开锁定机构设计雷达方位回转±270°的安全保护装置设计连续油管半挂车双后桥液压转向系统的设计研究以上是我列举的一些题目,是我在机械工程与技术期刊上看到的,题目你可以参考。

装甲车毕业论文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一种预制盒装填烟包侧盖自闭式推出装置的设计某发动机皮带轮高温扭转疲劳测试台架设计与应用基于Solidworks的AGV自动充电对接装置设计与仿真分析基于分步拓扑优化的装甲托架结构轻量化设计面向特定产品双工位气动夹具设计与应用地面垃圾捡拾清扫装置的结构设计基于LabWindows/CVI的某型UUV载荷抛载装置自动测试系统设计一种应用于某零件自动化生产单元的柔性检测装置LNG半自动化装卸臂应用研究某重型牵引车车架轻量化设计研究某星载通信天线展开锁定机构设计雷达方位回转±270°的安全保护装置设计连续油管半挂车双后桥液压转向系统的设计研究以上是我列举的一些题目,是我在机械工程与技术期刊上看到的,题目你可以参考。

大洼镇和田家镇是老乡镇了,经济总量虽多,但新型经济占主导,且在城市外围城乡结合部较多,第一产业没什么可论;个人认为二界沟或田庄台可以研究一下,但是你的工作量必然很大,感谢你为家乡的发展增一分力,为介绍我们的土地多一份书!我只是建议,本人不是这方面的专家,请斟酌。

在战斗时,坦克兵可配属步兵战斗,也可在其他兵种配合下独立战斗。

装甲兵是陆军中以坦克和其他装甲车辆为基本装备的战斗兵种,是陆军的重要突击力量。装甲兵具有猛烈的火力、广泛的机动力和良好的防护力,可以减轻常规武器和核武器袭击的损害,并能迅速利用常规火力突击和核突击的效果,实施快速机动、猛烈突击,在短时间之内歼击敌人。在合同作战中,可在其他军种、兵种协同下或独立遂行作战任务,也可配属步兵作战。

其基本任务是:

(1)以猛烈的突击消灭敌人,夺占重要地区或目标。

(2)向敌纵深发展进攻,扩张战果。

(3)追歼退却之敌。

(4)歼灭敌空降兵或配合我空降兵战斗。

(5)以反冲击、伏击消灭进攻之敌。

(6)巩固扩大登陆场,发展登陆成果。

(7)担任仓促防御,阻止敌人发展进攻,封闭敌突破口等。

扩展资料:

中国人民解放军装甲兵,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的兵种之一。其领导机构是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兵团机关为基础,于1950年9月1日在北京建立的。参见“装甲兵”。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装甲兵自1945年12月成立第一支坦克部队,1950年9月成立装甲兵领导机关以来,由小到大,从弱到强,已由初创时单一的坦克兵发展为以坦克兵为主体、包括炮兵、机械化步兵、导弹兵、防空兵、防化兵、侦察兵、通信兵、工兵等诸兵种合成的装甲机械化部队,具有强大突击力和战斗力的高技术兵种。

装甲兵在编成上,通常以坦克部队、机械化步兵部队为主体,同时配置有炮兵、反坦克导弹、防空、防化学、工程及其他保障部队(分队)。按照隶属关系的不同装甲兵一般可分为编入统帅部和军区的独立装甲兵部队和编入军以下部队的队属装甲兵部队、分队。独立装甲兵部队的编制有坦克(装甲)集团军、师、旅、团等;队属装甲兵部队、分队编有军属坦克旅、师属坦克团、旅(团)属坦克营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装甲兵

田家啊,还用说吗

装甲车运用专业毕业论文

一、科技论文的内容 中学时就学过,文章的体裁最主要的有记叙文和议论文两种。记叙文说的是某一事件发生的背景、过程及影响,也可以加点作者的感想。议论文要说的是对某些问题的论点和为证明论点的正确性而做的求证工作,即提供论据,进行推理,最后得出结论。因此,这两种体裁是很不相同的。还有一种接近议论文但严格说来不算议论文的体裁是只对某些问题或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观感,虽有观点但并不刻意去证明观点的正确性,这种文章属于散文中的随笔,本文即属于这种文章。 科技论文应该是议论文,至少应该有观点。通俗地说,科技论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不是“是什么”,而是“怎样做” 和“为什么”,对于“怎样做”的文章,最好要有“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内容。 有的作者很容易把议论文写成记叙文,特别是在做了某个项目的研究后的总结性文章,只说自己是怎样做的,很少去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原因可能是这样写很顺,因为工作是他(们)做的,过程很清楚,用不着费劲就可以说明白。这样的文章深度不够。近年来软件受到大家重视,但软件类的文章大多属于这种情况。加之软件的头绪一般很多,要说明白了,不分粗细,面面俱到,篇幅不短,很有点雾里看花的味道。 科技论文不是工作总结,也不是说明书。 论文内容的正确性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不过,不同领域的出错情况很不相同,很难概括。然而,有五点是应该注意的: ⑴ 要有创新,至少要有新意。是否有创新,是很多刊物考虑录用的最主要出发点,特别像《中国科学》这样的权威性刊物,没有创新就不可能录用。可以说,创新有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两种。工学类论文中,原始创新比较少,大多是提出一些新方法、新算法,或是以别人没有用过的方法对一个问题进行分析,属于集成创新。虽然这也是可取的,但论文必须雄辩地说明采用采用新方法所取得的结果。有一篇论文写基于hermit样条的彩色图象道路提取方法,方法本身并没有错,但有两个结论有问题。一是说用hermit样条对提取的间断的道路标志线拟合后可以得到连续的标志线,实际上,一般的三次样条或多项式拟合也能解决这个问题;二是说hermit样条更适于表达图象上的弯曲的道路标志线,但是没有数据表明为什么其它的拟合曲线就不适合。这样一来,虽然别人在道路提取中没有用过 hermit样条,这篇论文的新意也就荡然无存了。 ⑵ 论文的写法一定要突出重点。有篇文章谈及机器人的灵巧手,这个项目本身做得不错,但这篇文章把灵巧手的结构、手指驱动、抓握控制面面俱到地说了一遍,每一部分都说得不透彻,没有深度。如果这篇文章能集中论述尺寸受限制的灵巧手的驱动,就要好得多。还有一篇谈遥在技术的文章,先泛泛地讲了微型摄像头的结构,再从一些书上摘录了人所共知的模糊控制的基本概念,二者之间又没有有机联系,这样的文章根本没有内容。如果集中论述在视觉系统微小型化中所解决的问题,恐怕还能写出点东西。 ⑶ 论文的内容要真实、正确。这一点是很重要的,不弄虚作假是良好的科学道德。如果让人看出虚假的东西,这篇文章就肯定不能用。有一篇写控制算法的文章,对算法做了仿真。仿真时用的关节角函数是q=(3πt),周期显然是(2/3)s,而做出的仿真曲线的周期却是,角速度的最大值也小得多,这样的结果至少使人怀疑作者并没有真正做了仿真。 ⑷ 关于综述性文章。综述性文章的内容主要是前人对某一专题做过哪些研究、哪些问题已经解决、哪些问题还需要继续研究,最重要的是要指出对这一专题继续研究的方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写综述性文章实际上是比较难的,需要占有大量资料,而且,对资料要分析,去粗存精,去伪存真,高屋建瓴。千万不要看了几篇发表过的论文就写综述。 ⑸ 关于论文中的公式。科技论文一般少不了公式。公式推导的正确固然很重要,但也并非一定要把一步一步的推导过程写清楚。有的文章虽然写出了公式,但是,不注意对公式中所用符号的说明,不注意说明公式的适用条件,这样的公式是没什么用的。有一篇文章论述以三条人工肌肉作为作动器的并联机构,作者试图建立它的数学模型,前面写出了人工肌肉输入气压与肌肉长度的关系式,又列出力平衡方程,然后就说把前一式与后一式相结合,得到一个非线性的状态方程,把它作为数学模型。方程中有很多系数,显然是与机构及肌肉参数有关的,作者恰恰没有写出系数与参数的关系,这就使人怀疑这个模型是不是推导出来的。即使是,这样的模型只是通式,没有用处。 二、论文的标题 论文的标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标题应该与文章的内容非常贴切。这一点往往不被注意。有的标题过大;有的又过于局限。有一篇文章的标题是“服务机器人仿人手臂运动学研究”,内容是作者在研制一种服务机器人时对一种七自由度手臂运动学所做的分析。“仿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提出了这种冗余自由度手臂逆运动学的一种解法,这样的解法并不只能用于服务机器人。如果把标题改为“七自由度仿人手臂逆运动学的一种解法”,则既有学术意义,又兼顾了作者的研究项目。还有一篇论文的题目是“登月机器人关节润滑技术的研究”,内容是一种固体润滑膜的制备和特性。论文的题目太大,而且,如果题目中就明确提出登月机器人,就需要有在模拟月球超低真空、超低温、强粉尘环境中的实验,目前尚无条件。如果将题目改为 “mos2基固体润滑膜制备方法及特性的研究”,既缩小了范围,又避开了尚不能进行的实验。还有些论文题目本身就有问题,例如,有一篇博士学位论文题目是 “仿人机器人的动态行走控制”,行走有静态的吗?肯定没有,连原地踏步都是动态的。这样的标题岂不让人笑话? 三、摘要 摘要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摘要应写得简练,只需说明写论文的目的、所用的方法及取得的结果即可。写得不好的摘要中常常有一些没用的话。例如,“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应用领域更加广阔,某问题成为研究的热点”,之类的话就没有用。 四、引言 论文引言的作用是开宗明义提出本文要解决的问题。引言应开门见山、简明扼要。有的写机器人的文章,一开始写捷克一作家写的戏剧中一个机器奴隶叫robota,美国1950年制造了第一台工业机器人,这就绕了太大的圈子,有点“言必称希腊”。 很多论文在引言中简要叙述前人在这方面所做过的工作,这是必要的。特别是那些对前人的方法提出改进的文章更有必要。应该注意的是,对前人工作的概括不要断章取义,如果有意歪曲别人的意思而突出自己方法的优点就更不可取了。在一篇论文中,对前人工作的概括应尽可能放在引言中。在正文中,如非很必要,就不要再有这类段落了。 文献的引述要正确。你的文章里引用了某些文献,别人的文章也可能引用你的文章。如果引用时不注意正确性,就可能以讹传讹。有一篇谈遥操作的文章引用了美国《自然》杂志的文章,提到在相距7000km的两地进行遥操作,从操作端发出操作命令到执行端反馈回信息只用了150μs。这是完全不可能的。即使电波直线传播,至少也需要。后来查明是作者引用时单位写错了。如果文章发表了,以《自然》杂志的权威性及这篇文章作者的影响力,这个错误的数据肯定还会接着被引用。 一些论文也开始引用互联网上的文献和消息。网上文献的可信度要好一些;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消息的可*性不高。我们曾用装甲车为某试验基地研制了一台遥控靶车,在《兵器知识》上曾有过报道。由于某些内容不便公开,对文章做了一些技术处理。这个消息到了网上却变成了“我国研制成功遥控装甲车”,“蚂蚁”成了“大象”。所以,如果要引用网上的消息,一定要通过其它渠道对消息进行核实。 不少论文在引言中还说明了文章的结构,虽然话不多,但并非很必要。对于学位论文,因篇幅大,在绪论中交代一下整个论文的结构是应该的。在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就没有这个必要。 五、实验验证 论文中的实验的目的是验证论文提出的理论或方法的正确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有一个阶段我不太同意把仿真叫做实验,但随着仿真技术的进步,至少它可以成为一种验证的手段。 理论的正确性并非总是要用实验来验证的。那些用公认的定理证明的新定理就不需要验证。 方法可行性的验证相对简单一些,实验只要说明所用的方法解决了问题即可。 方法(特别是算法)有效性的验证在很多论文里做得不好。所谓有效性,应该是比别的方法更快或更简单地解决了问题,或是计算复杂性低,或是计算速度更高,或是占用的内存小。要说明有效性,一是要有比较,不能“老王卖瓜”;二是要有相应的数据。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论文中的实验往往是一种为说明问题而专门设计的实验。实验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要说明某一因素的作用,就要设法将它孤立起来。 我曾连续审了四篇关于构建机器人仿真球队的论文。这四篇论文除了叙述性的内容偏多以外,写得还是不错的。文章的内容涉及个人技巧、决策机制及整体协调,并不重复。而且,球队两次参加了机器人足球世界杯仿真组的比赛,都取得亚军的好成绩。这就是说,在构建球队时代所采取的技术措施还是有成效的。但是,这四篇文章都用参赛对阵的得分来说明技术措施的有效性,这是不合适的。因为,足球赛的成绩只是一种排名,只说明参赛队实力的相对强弱。如果对手的实力太低,即使己方取得冠军,也不能有效地说明自己所采取的措施是正确的。而且,如前所述,一个队能否取得胜利与个人技巧、决策能力、整体协调等多种因素有关,取得较好成绩倒底是哪个因素起了作用往往是说不清楚的。作者在最近的两篇文章中用了相同的比赛结果来说明不相同的技术措施的作用,显然也是没有说服力的。如果对同一对手以采取论文中的措施和不采用这种措施进行两次比赛,则比赛的结果就能较好地说明这种措施的作用。 有不少论文由于各种原因不能用严格的理论证明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也暂时做不了实验,于是就用仿真的方法来说明。这时应注意的是,尽管文章中只能给出个别的仿真实例,但做仿真时应该尽可能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多做一些实例,因为,用一、两个实例的仿真结果说明的结论很可能被另一个实例推翻。有一篇论文要在相互距离已知的几个点中寻找一条最短的遍历路径,论文的篇幅很长,所用的方法兜了不少圈子,方法倒也对,但没有证明。最后用了一个实例做仿真。我在审稿时写了一个更简单的方法,与论文方法所得的结果一致。这样一来,这篇文章所提出的方法虽然不错,但一点意义也没有了。 六、结论 结论中出现的问题不太多,不过精彩的结论也不多。由于word等文字处理软件提供的“复制”、“粘贴”的方便,论文正文、引言、摘要中的一些话也就被拷贝到结论中,还没看到结论就知道结论说什么,这样的结论已经没味了。不过偶尔也碰到“过火”的,正文中根本未涉及的问题在结论中突然冒了出来。比较罕见的情况是,有的论文的结论把文章中的论述部分或全部推翻了。 七、文字 以前用笔写字的时候,常听人说“字是人的脸面”,意思是说,一手好字会为你增添光彩,看着也舒服。现在,论文上的字都是打印机打出的印刷体,文章是不是通顺就很突出了,也就成为“人的脸面”了。俗话说“文如其人”,如果一篇文章的文字方面的问题太多,念不顺口,作者给人的印象也不会好。 送审稿中,比较突出的文字、标点方面的问题有; ⑴ 天一句,地一句,想到哪里,说到哪里,语气、语意不连贯。 ⑵ 语意重复,用词罗嗦,不善运用代词。 ⑶ “而”、“故”、“然”、“其”之类的虚构词用得别扭。 ⑷ 技术术语使用不当或生造术语,这是在论文中最不应出现的文字问题。如果某一领域的名词术语已经有了国家标准,虽然这类标准一般是推荐性标准,但也应首先使用标准核定的术语,为的是与别人有“共同语言”。在论文中不应使用俗名,即使这样的名词已被较多的人使用。术语是有内涵的,在制定术语标准时,对收纳的每条术语都有严格的定义。如果在论文中不得不创造一条新的术语,对它的内涵一定要说清楚,要有严格的定义。我对一篇论文中的“轨迹跟踪控制”提出过质疑。表面看来“跟踪控制”还说得过去,细想想,能与“控制” 相连的无非是两类词,一是对象,如“温度控制”、“压力控制、“位置控制”、“力控制”等等;另一是方法,如“pid控制”、“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等等。“轨迹跟踪控制”是什么?“轨迹跟踪”既不是控制对象,也不是控制方法。实际轨迹对期望轨迹的跟踪正是对运动轨迹进行控制的效果。所以,“轨迹跟踪”和“轨迹控制”都是可用的术语,而“轨迹跟踪控制”则站不住脚。还有,在学术性文章中不应使用“电脑”、“光碟”这类商业化和港台化的名词。 ⑸ 乱用标点符号。错得最多的是句号,或是长句不断,或是断句不当。最不容易用错的只有问号和感叹号。 ⑹ 近年来有个很时髦也用得很滥的词“基于”。有时侯翻开一本杂志十有二、三的文章标题有“基于”二字。“基于x”的英文是“x-based”或“based on x”。应该说“基于”一词翻译得还是不错的。“基于规则的系统”比早年译的“规则基系统”、“以规则为基础的系统” 听起来要顺耳一些。问题是要把“基于”用得必要、得当。不是非用不可的地方,大可不必用它来追求文皱皱的味道。而且,既然是“在x的基础上”,x就应该是个可以被当做基础的实实在在的东西。一篇文章用了“基于任务级……”,这个“任务级”就不是实在的东西。还有一个用得不当的词就是“智能”,有些根本没有智能的东西也被带上了这个帽子。 其实,解决文字方面的问题并不难。作者在写完文章后只要念一、两遍,大部分文字问题都可以发现。不过,如果作者在口语表达上就有不规范的地方和固癖,这样做的收效不大。 八、英文稿的特殊问题 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用英语写作论文当然就会出现一些问题。大多数人还不具有用英语思考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比较好的做法是先写中文稿再译成英语,这样至少能避免直接写英文稿时容易出现的语意不连贯的问题。 英文稿中最容易出现的用词问题是: ⑴ 按汉语硬译,形成所谓的“中式英语”。虽然不大会看到“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这类“洋泾浜”,硬译的情况还是常见的。有一篇论文把“车载的”译为“tank-load”,其实,单词“vehicular”的意思就是车载。 ⑵ 介词的使用不当,用“of”、“to”较多,其它介词用得少。 ⑶ 代词“this”、“that”用得多,“it”用得少,而后者恰恰在科技文章中用得多。 ⑷ 句型单调,喜欢(或不得不)用“to be”构成句子。 ⑸ 不注意动词的词性。有些动词既可是及物动词也可是不及物动词,应该优先用不及物动词成句,而不要用及物动词的被动语态成句。 ⑹ 冠词“a”、“the”的使用不当,尤其容易忘记使用定冠词“the”。 ⑺ 不注意名词的单、复数,不注意主、谓语的人称配合。 ⑻ 论文中的用词应该比较正式,尽量少用一词多意的词,例如,口语中“get”有“获得”的意思,但论文中最好用“obtain”。 ⑼ 中西文化的差异常常使英文稿带有“中国特色”。有一篇稿件的作者很谦虚,在文章的结尾分析了所提出的方法的缺点,说在今后的研究中会逐步克服这些缺点。外国人就不会这么说,他们总是向前看,即使看到了缺点,也会说随着研究的深入,这种方法将会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有些文章的作者介绍中非要在“教授”后面加个“博士导师”,外国人就相象不出不是博士导师的教授是什么样子。 九、论文的署名 毫无疑问,论文的第一作者应该是执笔者。这不仅体现了对他劳动的尊重,而且有对文章的责任。 不少文章是在读的研究生写的,导师的名字署在后面,这无可非议。但是,从有些文章可以明显看出,在投稿前导师并没有看过。甚至有的文章已经发表,导师还不知道。这种情况不好。导师即使在成文前参加过意见但成文后不看,这是导师没有负起责任;如果学生在导师不知情的情况下就署上导师的名字投稿,从好的方面理解是对导师的尊重,从不好的方面理解则有“拉大旗作虎皮”之嫌。 近来论文署名还有人数增多的趋势,甚至一篇不长的文章署了五、六个人的名字。这种情况在某个项目的总结性文章中比较多见。诚然,项目参与者在研究过程中的主意是很难分清楚的,但是,论文不是工作总结,在写论文时不太可能集中很多人的想法。至于在署名时多写几个人送人情或者写上根本没有参加工作的领导的名字的做法,更是不应提倡的风气。 十、如何面对审稿意见 一般来说,投送的稿件至少要经过一次技术性审查,英文稿还有一次文字性审查。这种审查通常是学报或杂志的编辑部聘请同领域的专家进行的。编辑部的责任是统一论文的格式、审查文字、处理审稿意见。审稿人的责任是对论文的创新性和正确性进行审查,审稿意见一般应包括为提高稿件质量而应做的修改的建议。 作者对审稿人提出的审查意见首先应很重视,考虑他为什么要提出这些建议。审稿人的意见毕竟是来自一个旁观者的意见,俗话说“旁观者清”,他的意见总有一定道理。有的作者觉得审稿人没有读懂自己的文章(我并不排除有这种可能性),对他的意见也就不认真考虑,这是不对的。审稿人是论文的第一读者,如果他都没有读懂,作者也得考虑自己的文章有什么问题让人家不懂,否则发表后如何面对更多的读者? 当然,对审稿意见也要分析。虽然编辑部聘请的审稿人是同领域的专家,但是,隔行如隔山,领域很宽,审稿人可能并不熟悉文章作者所研究的某个具体专题,提出一些并不十分中肯的意见也不奇怪。所以,不一定要完全按照审稿人的意见去做。 审稿后,如果要对稿件做修改,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应付审稿人。我给某学报审过一篇关于类刚毛表面减阻效应的论文,一审时我提出了一些问题要求改后再审,作者的态度倒也是谦虚的,承认所提出的问题都有道理,作了一些修改。但是我提出的最关键的问题是对实验的疑问,作者就有点敷衍,将实验结果用与第一稿不同的另一种曲线形式表现出来,而这种曲线明显地是不能由以前的实验结果得出的。我就有了更大的疑问,提出修改后再审。第三稿中,作者又换了一种方式,有了更多的漏洞,后来,这篇稿件再也没有出现过。 不少编辑部对审稿采取了双盲制,即审稿人不知道论文的作者是谁;作者也不知道审稿人是谁。不管这种制度的出发点是什么,我认为它把作者和审稿人的交流限制在文字上,有的编辑部甚至只将审稿人的部分意见转述给作者,这样的交流往往是不充分的,很可能成为提高稿件质量的障碍。既然是做学问,就不应该有所顾忌。 有的杂志的编辑部似乎不审稿。你刚把稿件发过去,它就来函说拟在某期发表,要寄版面费。这是不负责任的编辑部,应该离远点。 说到标题,本文的标题也太大了,不过,本文只是随笔,用这样题目是追求一种引人注意的效果,并不是说,注意了本文所提到的这些事就能写出好论文。打个不十分准确的比方,论文好比一棵树,内容是它的主杆和分支,本文所述的标题、引言、实验、文字等等,或许可以算是一部分叶片,这棵树植根于真才实学的沃土上。要想写好论文,刻苦钻研,增长学识才是关键,论文是用心血浇灌出来的。

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摘要:综述了铝基复合材料的发展历史及国内外研究现状,重点阐述了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制备工艺的发展现状。同时说明了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研究中仍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展望了该复合材料的发展前景。关键词:SiCp /Al 复合材料; 制备方法中图分类号:TB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814(2011)12-0092-05Research Status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SiCP/Al CompositeZHENG Xijun, MI Guofa(College of Material Science and Engineer, Hen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 Jiaozuo 454000, China)Abstract:The development history,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earch present situation of SiCP /Al composite wasintroduced,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preparation process for SiCP /Al composite were elaborated, the research on SiCP /Alcomposite was analyzed and the development prospect of the composite was put words:SiCp /Al composite; preparation methods收稿日期:2010-11-20作者简介:郑喜军(1982- ),男,河南西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材料加工工程;电话:;E-mail:《热加工工艺》2011 年第40 卷第12 期下半月出版Material & Heat Treatment 材料热处理技术应用进行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从材料的制备工艺、组织结构、力学行为及断裂韧性等方面做了许多基础性的工作, 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美国和日本等国,该类材料的制备工艺和性能研究已日趋成熟,在电子、军事领域开始得到实际应用。SiC 来源于工业磨料,可成百吨的生产,价格便宜,SiC 颗粒强化铝基复合材料被美国视为有突破性进展的材料, 其性能可与钛合金媲美,而价格还不到钛合金的1/10。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是最近20 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发展最快、应用前景最广的一类不连续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轻质结构材料,尤其在机动车辆发动机活塞、缸头(缸盖)、缸体等关键产品和航空工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5-7]。在1986 年,美国DuralAluminumComposites 公司发明了碳化硅颗粒增强铝硅合金的新技术, 实现了铸造铝基复合材料的大规模生产, 以铸锭的形式供给多家铸造厂制造各种零件[8-9]。美国Duralcan 公司在加拿大己建成年产11340 t 的SiC/Al 复合材料型材、棒材、铸锭以及复合材料零件的专业工厂。目前,Duralcan 公司生产的20%SiCp /A356Al 复合材料的屈服强度比基体铝合金提高75%、弹性模量提高30%、热膨胀系数减小29%、耐磨性提高3~4倍。美国DWA 公司生产的碳化硅增强复合材料随碳化硅含量的增加,只有伸长率下降的,其他性能都得到了很大提高。到目前为止,SiCp/Al 复合材料被成功用于航空航天、电子工业、先进武器系统、光学精密仪器、汽车工业和体育用品等领域,并取得巨大经济效益。表1 列举了一些SiCp/Al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目前国内从事研制与开发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复合材料工作的科研院所与高校主要有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的SiCw/Al 用于某卫星天线丝杆,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研制的SiCp/Al 用于某卫星遥感器定标装置[10-11]。国内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高质量高性能的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虽然部分性能已达到国外产品的指标, 但在产品的尺寸精度上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另外制造成本太高,离工业化生产还有一段距离要走。2 铝基复合材料的性能特征(1)高比强度、比模量由于在金属基体中加入了适量的高强度、高模量、低密度的增强物,明显提高了复合材料的比强度和比模量, 特别是高性能连续纤维,如硼纤维、碳(石墨)纤维、碳化硅纤维等增强物,他们具有很高的强度和模量[1]。(2)良好的高温性能,使用温度范围大增强纤维、晶须、颗粒主要是无机物,在高温下具有很好的高温强度和模量, 因此金属基复合材料比基体金属有更高的高温性能。特别是连续纤维增强金属基基复合材料,其高温性能可保持到接近金属熔点,并比金属基体的高温性能高许多。(3)良好的导热、导电性能金属基复合材料中金属基体占有很高的体积百分数, 一般在60%以上,因此仍保持金属的良好的导热、导电性能。(4)良好的耐磨性金属基复合材料,特别是陶瓷纤维、晶须、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具有很好的耐磨性。这是由于在基体中加入了大量细小的陶瓷颗粒增强物,陶瓷颗粒硬度高、耐磨、化学性能稳定,用它们来增强金属不仅提高了材料的强度和刚度,也提高了复合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5)热膨胀系数小,尺寸稳定性好金属基复合材料中所用的增强相碳纤维、碳化硅纤维、晶须、颗粒、硼纤维等均具有很小的热膨胀系数,特别是超高模量的石墨纤维具有负热膨胀系数, 加入相当含量的此类增强物可降低材料膨胀系数, 从而得到热膨胀系数小于基体金属、尺寸稳定性好的金属基复合材料。(6)良好的抗疲劳性和断裂韧性影响金属基复合材料抗疲劳性和断裂韧性的因素主要有增强物与复合体系制备工艺增强体含量(vol,%)拉伸强度/MPa弹性模量/GPa伸长率(%)SiCP /2009Al 粉末冶金20 572 109 粉末冶金20 552 103 粉末冶金20 496 103 粉末冶金20 724 103 粉末冶金40 441 125 粉末冶金15 689 97 搅拌铸造20 350 98 无压浸渗30 382 125 表1 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1]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luminum matrixcomposite reinforced by SiC particle93Hot Working Technology 2011, , 材料热处理技术Material & Heat Treatment 2011 年6 月金属基体的界面结合状态、金属基体与增强物本身的特性以及增强物在基体中的分布等。特别是界面结合强度适中,可以有效传递载荷,又能阻止裂纹扩展,从而提高材料的断裂韧性。(7)不吸潮、不老化、气密性好与聚合物相比,金属性质稳定、组织致密,不存在老化、分解、吸潮等问题,也不会发生性能的自然退化,在空间使用不会分解出低分子物质而污染仪器和环境,有明显的优势。(8)较好的二次加工性能可利用传统的热挤压、锻压等加工工艺及设备实现金属基复合材料的二次加工。由于铝基复合材料不但具有金属的塑性和韧性,而且还具有高比强度、比模量、对疲劳和蠕变的抗力大、耐热性好等优异的综合性能。尤其在最近20 年以来, 铝基复合材料获得了惊人的发展速度,表2 列举了一些铝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3 主要应用领域 在航空航天及军事领域的应用美国ACMC 公司和亚利桑那大学光学研究中心合作,研制成超轻量化空间望远镜和反射镜,该望远镜的主镜直径为,仅重。ACMC 公司用粉末冶金法制造的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还用于激光反射镜、卫星太阳反射镜、空间遥感器中扫描用高速摆镜等;美国用高体积分数的SiCp/Al代替铍材,用于惯性环形激光陀螺仪制导系统、三叉戟导弹的惯性导向球及管型测量单元的检查口盖,成本比铍材降低2/3;20 世纪80 年代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将DWA 公司生产的25%SiCp /6061Al 用作飞机上承载电子设备的支架,其比刚度比7075 铝合金约高65%;美国将SiCp/6092Al 用于F-16 战斗机的腹鳍, 代替原有的2214 铝合金蒙皮, 刚度提高50%,寿命从几百小时提高到8000 小时左右,寿命提高17 倍,可大幅度降低检修次数,提高飞机的机动性,还可用于F-16 的导弹发射轨道;英国航天金属及复合材料公司(AMC)采用高能球磨粉末冶金法研制出高刚度﹑ 耐疲劳的SiCp/2009Al, 成功用于Eurocopter 公司生产的N4 及EC-120 新型直升机[12];采用无压浸渗法制备的高体积分数SiCp/Al 作为印刷电路板芯板用于F-22“猛禽”战斗机的遥控自动驾驶仪、发电元件、飞行员头部上方显示器、电子计数测量阵列等关键电子系统上, 以代替包铜的钼及包铜的锻钢,可使质量减轻70%,同时降低了电子模板的工作温度;SiCp/Al 印刷电路板芯板已用于地轨道全球移动卫星通信系统; 作为电子封装材料,还可用于火星“探路者”和“卡西尼”土星探测器等航天器上。美国采用高体积分数SiCp /Al 代替Cu-W 封装合金作为电源模块散热器,已用于EV1 型电动轿车和S10 轻型卡车上;美国将氧化反应浸渗法制备的SiC-Al2O3/Al 作为附加装甲,用于“沙漠风暴”地面进攻的装甲车;美国GardenGrove 光学器材公司用SiCp/Al 制备Leopardl 坦克火控系统瞄准镜。 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由山东大学与曲阜金皇活塞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SiCp /Al 活塞已用于摩托车及小型汽车发动机;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 福特和丰田汽车公司开始采用Alcan 公司的20%SiC/Al-Si 来制作刹车盘;美国Lanxide 公司生产的SiCp/Al 汽车刹车片于1996年投入批量生产[13];德国已将该材料制作的刹车盘成功应用于时速为160km/h 的高速列车上。整体采用锻造的SiCp/Al 活塞已成功用于法拉利生产的一级方程式赛车。 在运动器械上的应用BP 公司研制的20%SiCp/2124Al 自行车框架已在Raleigh 赛车上使用;SiCp /Al 复合材料可应用于自行车链轮、高尔夫球头和网球拍等高级体育用品;在医疗上用于假体的制造。4 制备及成型方法一般来说, 根据铝基体状态的不同,SiCp/Al 的制备方法大致可分为固态法和液态法两类。目前主要有粉末冶金法、喷射沉积法、搅拌铸造法和挤压铸造法。 粉末冶金法粉末冶金法又称固态金属扩散法,该方法由于克增强相/ 基体增强相含量拉伸强度/MPa弹性模量/GPa伸长率(%)SiC/Al-4Cu 15 476 92 /ZL101 20 375 101 /ZL101A 20 330 100 /6061 25 517 114 /2124 25 565 114 / 20 226 95 /Al 26 387 112 -表2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1]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metal matrix composite[1]94《热加工工艺》2011 年第40 卷第12 期下半月出版Material & Heat Treatment 材料热处理技术服了碳化硅颗粒与铝合金熔液润湿困难的缺点,因而是最先得到发展并用于SiCp/Al 的制备方法之一。具体制备SiCp/Al 的粉末冶金工艺路线有多种,目前最为流行和典型的工艺流程为:碳化硅粉末与铝合金粉末混合一冷模压(或冷等静压)一真空除气一热压烧结(或热等静压)一热机械加工(热挤、轧、锻)。粉末冶金法的优点在于碳化硅粉末和铝合金粉末可以按任何比例混合,而且配比控制准确、方便。粉末冶金法工艺成熟,成型温度较低,基本上不存在界面反应、质量稳定,增强体体积分数可较高,可选用细小增强体颗粒。缺点是设备成本高,颗粒不容易均匀混合,容易出现较多孔隙,要进行二次加工,以提高机械性能,但往往在后续处理过程中不易消除;所制零件的结构、形状和尺寸都受到一定的限制,粉末冶金技术工艺程序复杂,烧结须在在密封、真空或保护气氛下进行, 制备周期长, 降低成本的可能性小,因此制约了粉末冶金法的大规模应用。 喷射沉积法喷射沉积法是1969 年由Swansea 大学Singer教授首先提出[14],并由Ospray 金属有限公司发展成工业生产规模的制造技术。该方法的基本原理是:对铝合金基体进行雾化的同时,加入SiC 增强体颗粒,使二者共同沉积在水冷衬板上, 凝固得到铝基复合材料。该工艺的优点是增强体与基体熔液接触时间短,二者反应易于控制;对界面的润湿性要求不高,可消除颗粒偏析等不良组织, 组织具有快速凝固特征;工艺流程短、工序简单、效率高,有利于实现工业化生产。缺点是设备昂贵,所制备的材料由于孔隙率高而质量差必须进行二次加工, 一般仅能制成铸锭或平板; 大量增强颗粒在喷射过程中未能与雾化的合金液滴复合, 造成原材料损失大, 工艺控制较复杂,增强体颗粒利用率低、沉积速度较慢、成本较高。 搅拌铸造法搅拌铸造法的基本原理[15-17]:依靠强烈搅拌在合金液中形成涡漩的负压抽吸作用, 将增强体颗粒吸入基体合金液体中。具体工艺路线:将颗粒增强体加入到基体金属熔液中, 通过一定方式的搅拌与一定的搅拌速度使增强体颗粒均匀地分散在金属熔体中,以达到相互混合均匀与浸润的目的,复合成颗粒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熔体。然后可浇铸成锭坯、铸件等使用。该方法的优点是:工艺简单、设备投资少、生产效率高、制造成本低、可规模化生产。缺点是:加入的增强体颗粒粒度不能太小, 否则与基体金属液的浸润性差, 不易进入金属液或在金属液中容易团聚和聚集;普遍存在界面反应,强烈的搅拌容易造成金属液氧化,大量吸气及夹杂物混入,颗粒加入量也受到一定限制,只能制成铸锭,需要二次加工。 挤压铸造法挤压铸造法是首先把SiC 颗粒用适当的粘结剂粘结,制成预制块放入浇注模型中,预热到一定的温度,然后浇入基体金属液,立即加压,使熔融的金属熔液浸渗到预制块中,最后去压、冷却凝固形成SiCp/Al。该方法的优点是:设备较简单且投资少,工艺简单且稳定性较好,生产周期短,易于工业化生产,能实现近无余量成型,增强体体积分数较高,基本无界面反应。缺点是容易出现气体或夹杂物,缺陷比较多,需增强颗粒需预先制成预成型体, 预成型体对产品质量影响大,模具造价高,而且复杂零件的生产比较困难。5 SiCp /Al 复合材料发展的建议与对策SiCp /Al 复合材料作为一种新的结构材料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但要实现产业化还需做大量的研究工作。除了要对SiCp/Al 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界面结合状态、增强机制等方面的内容做进一步研究,其相关领域的研究及发展也应给予重视。 现有制备工艺进一步完善和新工艺的开发现有工艺制备方法虽然已经成功制造了复合材料,但很难用于工业化生产且尚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18]。SiC 颗粒存在于铝液中,使金属液粘度提高,流动性降低,铸造时充填性变差,当颗粒含量增加至20%或在较低温度(<730℃)时,流动性急剧降低以致于无法正常浇注。另外,SiC颗粒具有较大的表面积, 表面能较大,易吸附气体并带入金属液中,而金属液粘度大也易卷入气体并难以排出,产生气孔缺陷。因此,对现有工艺的进一步完善和新工艺的开发成为下一步研究工作的主要任务。 后续加工工艺的研究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切削加工、焊接、热处理等后续加工工艺的研究较少,成为限制其应用的瓶颈。高强度、高硬度增强体的加入使金属基复合材料成为难加工材料[18-19],而由于增强体与基体合金的热膨胀系数差异大引起位错密度的提高, 也使金属基复合95Hot Working Technology 2011, , 材料热处理技术Material & Heat Treatment 2011 年6 月材料的时效行为与基体合金有所不同[20]。另外,增强体影响焊接熔池的粘度和流动性, 并与基体金属发生化学反应限制了焊接速度, 给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焊接造成了极大困难。因此, 解决可焊性差的问题也成为进一步研究的主要方向。 环境性能方面的改善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环境性能方面的研究, 即如何解决金属基复合材料与环境的适应性, 实现其废料的再生循环利用也引起了一些学者的重视, 这个问题关系到有效利用资源,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因此, 关于环境性能方面的研究将是该领域今后研究的热点。由于铝基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组织结构、物理及化学性质不同的物质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类新的多相材料, 其回收再利用的技术难度要比传统的单一材料大得多。随着铝基复合材料的批量应用,必然面临废料回收的问题,通过对复合材料的回收再利用, 不但可减少废料对环境的污染还可减低铝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成本、降低价格,增加与其他材料的竞争力,有利于促进自身的发展。文献[21]配制了混合盐溶剂, 采用熔融盐法成功地分离出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中的增强材料,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该技术处理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 其回收利用率可达85%。6 结语与铝合金基体相比, 铝基复合材料具有更高的使用温度、模量和强度,热稳定性增加及更好的耐磨损性能,它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然而,在目前的研究中仍然存在许多疑问和有待解决的问题, 例如怎样去克服铝基复合材料突出的界面问题, 并且力求研究结果有助于改善生产应用问题; 在制备过程前后, 怎样通过热处理手段来改善成品的各方面性能;如何利用由于热失配造成的内、外应力使材料服役于各种环境。此外,原位反应中仍不免其他副反应夹杂物存在, 同时对增强体的体积分数也难以精确控制,这些都是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参考文献:[1] 于化顺.金属基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241.[2] 吴人洁.复合材料[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3] 沃丁柱.复合材料大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4] 毛天祥.复合材料的现状与发展[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0.[5] 赫尔(Hull, D).复合材料导论[M].北京:中国建设工业出版社,1989.[6] 尹洪峰,任耘,罗发.复合材料及其应用[M].陕西: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7] 汤佩钊.复合材料及其应用技术[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1998.[8] 张守魁,王丹虹.搅拌铸造制备颗粒增强复合材料[J].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1997,20(6):35-391.[9] 韩桂泉,胡喜兰,李京伟.无压浸渗制备结构/ 功能一体化铝基复合材料的性能及应用[J].航空制造技术,2006(01):95.[10] 李昊,桂满昌,周彼德.搅拌铸造金属基复合材料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机制[J].中国空间科学技术,1997,2(1):9-161.[11] 桂满昌,吴洁君,王殿斌,等.铸造ZL101A/SiCp复合材料的研究[J].铸造,2001,50(6):332-3361.[12] 任德亮,丁占来,齐海波,等.SiCp /Al 复合材料显微结构与性能的研究[J].航空制造技术,1999,(5):53-551.[13] Clyne T W,Withers P J.An Introduction to Metal MatrixComposites [M].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3.[14] Lee Konbae.Interfacial reaction in SiCp /Al composite fabricatedby pressureless infiltration [J].Scripta. Materialia,1997,36(8):847.[15] 张淑英, 张二林. 喷射共沉积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发展现状[J].宇航材料工艺,1996,(4):4-5.[16] Clegg A J.Cast metal matrix and composites [J].TheFoundryman,1991,8:312-3191.[17] Mortensen A, Jim I.Solidification processing of metal matrixcomposites [J].Inter. Mater. Rews.,1992,37(3):101-128.[18] Lloyd D J.Particle reinforced aluminium and magnesiummatrix composites [J].Inter. Mater. Rews,1994,39(1):218-231.[19] Quigleg O, Monagham M, O'Reilly P.Factors effecting themachinability of Al/SiC metal matrix composite [J].J. .,1994,43:21-23.[20] Looney L A, Monagham M, O'Reilly P.The turning of anAl/SiC metal-matrix composite [J].J. Mater. Process. Tech.,1992,33:553-557.[21] 费良军,朱秀荣,童文俊,等.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废料回收的试验研究[J].复合材料学报,2001,18(1):67-70.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军事领域的多媒体技术应用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人类在高新技术领域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突破和进展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信息技术的发展。联接世界各地的高速度、大容量、多媒体、自动化的信息网络,极大地提高了信息传输能力,在促进未来世界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深刻变革的同时,在军事领域内正引发一场新的革命。80年代以来,世界各地爆发了一系列高技术下的局部战争。海湾战争是用旧方式进行的一场新武器装备战争,它是信息时代高技术战争的雏形。总结海湾战争的经验可以看出,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计算机为核心,包括激光、传感器、多媒体、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内的现代信息技术是当代影响战争和军队发展的各种新技术中具有关键性作用的高技术,是未来"对武器装备水平以及军事力量结构的发展起第一位推动作用的技术",是这次军事革命的核心和基础。因此,高技术战争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信息技术的战争。随着军事技术革命的不断深入,部队的组织指挥机构已经从面向武器系统进行组织的战斗集体转变成为面向信息系统进行组织的战斗集体。所有这一切必然提出非常严格的信息要求,如何切实有效地收集、掌握、处理、传送和表现诸如战场环境、敌我友三方兵力编成、武器性能、指挥员特点等纷繁复杂的信息资料,则成为未来信息高技术战争要突出解决的关键问题。而迅速崛起的多媒体技术,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解决上述问题中表现出不可替代的作用,以致于随着多媒体应用的普及,在军事领域内也相应地掀起一个多媒体技术应用的热潮。一、多媒体技术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历史上,许多新技术一出现便首先在军事领域中得到应用,多媒体技术也不例外。目前,多媒体技术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作战指挥与作战模拟这方面的典型应用有作战指挥自动化(C3I)系统。该系统在情报侦察、网络信息通信、信息处理、电子地图、电子沙盘、战场态势显示、作战方案选优、战果评估等方面均大量采用了多媒体技术。其它如多媒体作战对抗模拟系统、多媒体作战指挥远程会议系统、虚拟战场环境等也都大量采用了多媒体技术。2.军事信息管理系统多媒体技术主要用于军事信息查询以及在军事情报信息的采集、存储、处理、传送、检索过程中表现出的多媒体化,即分布式多媒体数据库的应用。这方面的典型应用有多媒体装备信息管理系统、多媒体后勤支援系统、多媒体情报信息管理系统等。3.军事教育与训练在这方面,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实例最多。如军事院校自行研制了大量的军事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多媒体教学课件。为了节省使用实际武器装备的费用,各军兵种均研制了武器装备操作使用的多媒体仿真模拟系统,以及武器装备维护、保养等多媒体指导与训练系统。4.武器装备的研制、生产及应用在武器装备研制生产过程中,由于采用了多媒体数据和模型可视化技术,使武器的研制与生产周期大大缩短,产品质量得到提高,差错率大大降低。在战斗机驾驶员座舱中,由于采用了多媒体综合控制,有效地减小了驾驶员的紧张心理,提高了作战反应能力。5.军事娱乐与游戏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许多高档的军事型电子游戏光盘软件纷纷出现。操纵各种战斗机的空战、驾驭舰艇的海上大战、反空袭的地空大战、两军对峙的坦克大战等,栩栩如生的画面、绘声绘色的场景使人们在消闲中学到了现代军事技术和知识。近年来,虚拟现实技术的出现将多媒体的应用提到了一个新的更高的境界。从多媒体技术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模式来看,大致有三种情况:一是终端用户方式的应用二是开发式应用模式;三是为面向军事应用而进行的开发方法与开发工具的研究。当前,军事系统各部门、各专业都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作为本部门学习和应用高新技术的主要标志之一,而且这种应用的成果也最直接、最明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特别要注意应用系统的开发策略与总体规划的研究,避免盲目性。这样才能使多媒体设备和资金合理投入,所研制的系统具有开放性、升级性,其标准化、通用化程度高,互联性强。多媒体应用系统是一个资金与技术投入均较高的工作,各单位主管部门均要统筹安排,充分发挥多媒体开发平台和开发工具的效益,避免重复投资和资源浪费。二、典型的军事多媒体应用系统1.美军作战仿真网络SIMNET该系统是一个分布式广域网多媒体仿真系统。这个系统将分布在美国和德国11个城市的设备和人员用计算机网络联接成一个大的系统,如图1所示。该系统包括了约260个地面装甲车辆仿真器和飞机飞行模拟器,以及通信网络、指挥所和数据处理设备等。通过这个系统可以训练多兵种多层次的军事人员和团组,也可对武器系统的性能进行研究和评估。之后又在SIMNET的基础上发展了DIS(分布式交互仿真)技术,范围扩展到包括陆、海、空各军兵种武器平台综合仿真环境,实现了体系对抗仿真。系统在分布交互仿真、网络接口与通信、仿真客体的表现形式和数据传输、火力与兵力的计算生成等方面大量采用了多媒体技术与虚拟现实技术。使"作战"参与者可以看到在地面行进的坦克和装甲车,在空中飞行的直升机、歼击机和导弹,在水面和水下游弋的舰艇;可以看到坦克行进时后面扬起的尘土和被击中时燃烧的浓烟;可以听到飞机或坦克的隆隆声由远而近,并能从声音辨别出目标的方向和速度。参与者可以用自己驾驭的武器瞄准、射击上述目标,也可以驾驭操纵各种仿真装备。总之,在作战或实战演习中的各种能被人感知的信息均被系统以多媒体综合处理与表现形式再现出来,形成了一个逼真的战场环境。2.飞行模拟器(Flight Simulator)现代军用飞机是多种高技术集于一身的武器装备,其高性能的动力装置、精确的导航系统及复杂的电子系统要求飞行员必须具备精湛的驾驶技术。由于在真实飞机上训练驾驶员耗资大,又受到空域场地的限制,多年来人们都采用飞行模拟器来训练飞行员。在实现飞行模拟器的种种技术中,多媒体与虚拟现实技术占有重要而不可缺少的地位。一般飞行模拟器由下列四部分组成:(1)座舱系统具有和真实飞机(所仿真的飞机)一样的布局。主要包括:·仪表显示系统 实时显示飞机的各种飞行参数和机载系统的运行状态。·操纵负荷子系统 给飞行员提供操纵杆、舵时的负荷力的感觉,与在真飞机上一样,随着飞行速度、飞行高度、舵偏角大小的变化而变化。·音响子系统 给飞行员提供如发动机噪音、气流噪音、轮胎滚动的隆隆声等各种音响效果。(2)视景系统为飞行员提供座舱外的前视景象,包括机场跑道、田野、建筑物、灯光、河流、道路、地形地貌等。还能模拟天气的能见度、雨、雪、云等气象条件以及昼夜景象、空中及地面的活动目标的图像,使飞行员有身临其境的感觉。(3)运动系统为飞行员提供了动感。通常采用六自由度伺服液压系统将整个座舱托起,模拟飞机飞行中的各种姿态。@@;图1 SIMNET作战仿真系统网络@@(4)计算机系统是飞行模拟器的核心,其模拟训练软件具有对多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实时交互、控制、表现等多种处理的功能,是一个典型的高档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图2是飞行模拟器的原理框图。@@;图2 飞行模拟器原理示意图@@飞行模拟器是最早,也是最全面地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典型系统之一。由于其巨大的经济和军事效益而得到了迅速发展。目前我国有关单位也已研制了多种型号飞机的飞行模拟器。3.多媒体导弹仿真训练系统该系统是一套基于多媒体技术的导弹训练仿真系统。它充分体现了多媒体技术的集成性和交互性,使操作手摆脱了第一代训练仿真器单调乏味、以字符文本为主的交互方式,代之以生动逼真的实弹仿真操作控制台和操作训练环境,使训练人员能以更直观生动、方便的方式完成教学训练任务。该系统由三部分组成:(1)操作模拟子系统采用触摸屏模拟实际操作面板。模拟面板上显示了实际操作面板的各种开关、按钮与扳键等操作部件和系统的各种仪表、指示灯等反应体部件的图像。操作手根据操作规程(系统可以语音形式提示)对导弹系统操作时(触摸有关操作部件的图像),相应的系统状态反应就在反应体图像中显示出来。(2)环境仿真子系统逼真地显示或再现了实际操作现场的场景及各种音响效果。(3)导弹原理与结构子系统以多媒体形式供教员和指挥员对部队战士进行基础知识训练,是交互式课件系统。整个系统不仅能真实再现训练场景及操作面板的外观布局,在操作训练中正确模拟各种操作口令和控制面板上的各类响应及显示现象,还具有对错误操作系统的提示(语音及文字方式)及评定训练成绩的功能。系统研制中采用了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所研制的系统软硬件稍加修改即可用于其它以操作面板为主的训练器材中。4.军队院校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随着军事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突飞猛进的发展,军事训练和院校教育手段的现代化也加快了步伐。采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适应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模式的"军队院校多媒体网络教学系统",最近在空军工程学院研制成功,并投入运行。图3是系统网络结构图。@@;图3 系统结构图@@系统采用交换式以太网、多级树状星型拓扑结构,由三部分组成:(1)控制台子系统 是整个系统的指挥调度部件,教师用其控制课堂的教学活动,系统的大部分功能都是通过它来完成的。(2)教师机子系统 是系统的主体用户——教师操作的部件,主要完成用于教学演示课件的运行,以及诸如实物投影仪、电子白板等工具的运行。(3)学生机子系统 是系统的客体用户——学生操作的部件,主要完成教学信息的接收及电子举手功能等。该系统从全面培养人才素质入手,设计并实现了网络教学平台、网上常用操作、课件管理等三个方面的系统功能。系统通过网络将传统机房或电脑教室的微机、各专业教室的电化教学设备联成一个整体,从而实现了各种软件教学资源共享,尤其是各种教学课件的多媒体信息能通过网络传输实现共享,从而实现了教学中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使整个教学过程生动、直观、形象,提高了教学质量。网络与全军和国家教育科研网联网后可进行远程多媒体教学。系统在多媒体信息综合处理、实时传输、控制及表现等方面克服了一些技术难点,达到了实时性的要求。三、展望在军事领域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已从武器模拟仿真领域发展到作战指挥、军事信息工程、教育训练、武器装备革新直至办公自动化等各个方面,应用前景日益广阔。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多媒体技术还是一门新兴技术,无论在其基础理论技术还是开发方法和工具平台等方面都还处于逐步发展完善之中,也还有许多难题需要攻关解决。当然,目前距离多媒体技术的最终目标——多维信息处理的"人性化"(或适人化)还相差甚远。随着越来越多的军事技术人员投身于多媒体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中来,可以预计,在不远的将来,多媒体技术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水平必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多媒体必将为新军事革命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装甲车驾驶毕业论文

好深奥的作文你可以百度下这方面的资料然后抄那么一点点就可以了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一种预制盒装填烟包侧盖自闭式推出装置的设计某发动机皮带轮高温扭转疲劳测试台架设计与应用基于Solidworks的AGV自动充电对接装置设计与仿真分析基于分步拓扑优化的装甲托架结构轻量化设计面向特定产品双工位气动夹具设计与应用地面垃圾捡拾清扫装置的结构设计基于LabWindows/CVI的某型UUV载荷抛载装置自动测试系统设计一种应用于某零件自动化生产单元的柔性检测装置LNG半自动化装卸臂应用研究某重型牵引车车架轻量化设计研究某星载通信天线展开锁定机构设计雷达方位回转±270°的安全保护装置设计连续油管半挂车双后桥液压转向系统的设计研究以上是我列举的一些题目,是我在机械工程与技术期刊上看到的,题目你可以参考。

田家啊,还用说吗

一、科技论文的内容 中学时就学过,文章的体裁最主要的有记叙文和议论文两种。记叙文说的是某一事件发生的背景、过程及影响,也可以加点作者的感想。议论文要说的是对某些问题的论点和为证明论点的正确性而做的求证工作,即提供论据,进行推理,最后得出结论。因此,这两种体裁是很不相同的。还有一种接近议论文但严格说来不算议论文的体裁是只对某些问题或现象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观感,虽有观点但并不刻意去证明观点的正确性,这种文章属于散文中的随笔,本文即属于这种文章。 科技论文应该是议论文,至少应该有观点。通俗地说,科技论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不是“是什么”,而是“怎样做” 和“为什么”,对于“怎样做”的文章,最好要有“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内容。 有的作者很容易把议论文写成记叙文,特别是在做了某个项目的研究后的总结性文章,只说自己是怎样做的,很少去说为什么要这样做。原因可能是这样写很顺,因为工作是他(们)做的,过程很清楚,用不着费劲就可以说明白。这样的文章深度不够。近年来软件受到大家重视,但软件类的文章大多属于这种情况。加之软件的头绪一般很多,要说明白了,不分粗细,面面俱到,篇幅不短,很有点雾里看花的味道。 科技论文不是工作总结,也不是说明书。 论文内容的正确性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不过,不同领域的出错情况很不相同,很难概括。然而,有五点是应该注意的: ⑴ 要有创新,至少要有新意。是否有创新,是很多刊物考虑录用的最主要出发点,特别像《中国科学》这样的权威性刊物,没有创新就不可能录用。可以说,创新有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两种。工学类论文中,原始创新比较少,大多是提出一些新方法、新算法,或是以别人没有用过的方法对一个问题进行分析,属于集成创新。虽然这也是可取的,但论文必须雄辩地说明采用采用新方法所取得的结果。有一篇论文写基于hermit样条的彩色图象道路提取方法,方法本身并没有错,但有两个结论有问题。一是说用hermit样条对提取的间断的道路标志线拟合后可以得到连续的标志线,实际上,一般的三次样条或多项式拟合也能解决这个问题;二是说hermit样条更适于表达图象上的弯曲的道路标志线,但是没有数据表明为什么其它的拟合曲线就不适合。这样一来,虽然别人在道路提取中没有用过 hermit样条,这篇论文的新意也就荡然无存了。 ⑵ 论文的写法一定要突出重点。有篇文章谈及机器人的灵巧手,这个项目本身做得不错,但这篇文章把灵巧手的结构、手指驱动、抓握控制面面俱到地说了一遍,每一部分都说得不透彻,没有深度。如果这篇文章能集中论述尺寸受限制的灵巧手的驱动,就要好得多。还有一篇谈遥在技术的文章,先泛泛地讲了微型摄像头的结构,再从一些书上摘录了人所共知的模糊控制的基本概念,二者之间又没有有机联系,这样的文章根本没有内容。如果集中论述在视觉系统微小型化中所解决的问题,恐怕还能写出点东西。 ⑶ 论文的内容要真实、正确。这一点是很重要的,不弄虚作假是良好的科学道德。如果让人看出虚假的东西,这篇文章就肯定不能用。有一篇写控制算法的文章,对算法做了仿真。仿真时用的关节角函数是q=(3πt),周期显然是(2/3)s,而做出的仿真曲线的周期却是,角速度的最大值也小得多,这样的结果至少使人怀疑作者并没有真正做了仿真。 ⑷ 关于综述性文章。综述性文章的内容主要是前人对某一专题做过哪些研究、哪些问题已经解决、哪些问题还需要继续研究,最重要的是要指出对这一专题继续研究的方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写综述性文章实际上是比较难的,需要占有大量资料,而且,对资料要分析,去粗存精,去伪存真,高屋建瓴。千万不要看了几篇发表过的论文就写综述。 ⑸ 关于论文中的公式。科技论文一般少不了公式。公式推导的正确固然很重要,但也并非一定要把一步一步的推导过程写清楚。有的文章虽然写出了公式,但是,不注意对公式中所用符号的说明,不注意说明公式的适用条件,这样的公式是没什么用的。有一篇文章论述以三条人工肌肉作为作动器的并联机构,作者试图建立它的数学模型,前面写出了人工肌肉输入气压与肌肉长度的关系式,又列出力平衡方程,然后就说把前一式与后一式相结合,得到一个非线性的状态方程,把它作为数学模型。方程中有很多系数,显然是与机构及肌肉参数有关的,作者恰恰没有写出系数与参数的关系,这就使人怀疑这个模型是不是推导出来的。即使是,这样的模型只是通式,没有用处。 二、论文的标题 论文的标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标题应该与文章的内容非常贴切。这一点往往不被注意。有的标题过大;有的又过于局限。有一篇文章的标题是“服务机器人仿人手臂运动学研究”,内容是作者在研制一种服务机器人时对一种七自由度手臂运动学所做的分析。“仿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者提出了这种冗余自由度手臂逆运动学的一种解法,这样的解法并不只能用于服务机器人。如果把标题改为“七自由度仿人手臂逆运动学的一种解法”,则既有学术意义,又兼顾了作者的研究项目。还有一篇论文的题目是“登月机器人关节润滑技术的研究”,内容是一种固体润滑膜的制备和特性。论文的题目太大,而且,如果题目中就明确提出登月机器人,就需要有在模拟月球超低真空、超低温、强粉尘环境中的实验,目前尚无条件。如果将题目改为 “mos2基固体润滑膜制备方法及特性的研究”,既缩小了范围,又避开了尚不能进行的实验。还有些论文题目本身就有问题,例如,有一篇博士学位论文题目是 “仿人机器人的动态行走控制”,行走有静态的吗?肯定没有,连原地踏步都是动态的。这样的标题岂不让人笑话? 三、摘要 摘要是对文章内容的概括。摘要应写得简练,只需说明写论文的目的、所用的方法及取得的结果即可。写得不好的摘要中常常有一些没用的话。例如,“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应用领域更加广阔,某问题成为研究的热点”,之类的话就没有用。 四、引言 论文引言的作用是开宗明义提出本文要解决的问题。引言应开门见山、简明扼要。有的写机器人的文章,一开始写捷克一作家写的戏剧中一个机器奴隶叫robota,美国1950年制造了第一台工业机器人,这就绕了太大的圈子,有点“言必称希腊”。 很多论文在引言中简要叙述前人在这方面所做过的工作,这是必要的。特别是那些对前人的方法提出改进的文章更有必要。应该注意的是,对前人工作的概括不要断章取义,如果有意歪曲别人的意思而突出自己方法的优点就更不可取了。在一篇论文中,对前人工作的概括应尽可能放在引言中。在正文中,如非很必要,就不要再有这类段落了。 文献的引述要正确。你的文章里引用了某些文献,别人的文章也可能引用你的文章。如果引用时不注意正确性,就可能以讹传讹。有一篇谈遥操作的文章引用了美国《自然》杂志的文章,提到在相距7000km的两地进行遥操作,从操作端发出操作命令到执行端反馈回信息只用了150μs。这是完全不可能的。即使电波直线传播,至少也需要。后来查明是作者引用时单位写错了。如果文章发表了,以《自然》杂志的权威性及这篇文章作者的影响力,这个错误的数据肯定还会接着被引用。 一些论文也开始引用互联网上的文献和消息。网上文献的可信度要好一些;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消息的可*性不高。我们曾用装甲车为某试验基地研制了一台遥控靶车,在《兵器知识》上曾有过报道。由于某些内容不便公开,对文章做了一些技术处理。这个消息到了网上却变成了“我国研制成功遥控装甲车”,“蚂蚁”成了“大象”。所以,如果要引用网上的消息,一定要通过其它渠道对消息进行核实。 不少论文在引言中还说明了文章的结构,虽然话不多,但并非很必要。对于学位论文,因篇幅大,在绪论中交代一下整个论文的结构是应该的。在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就没有这个必要。 五、实验验证 论文中的实验的目的是验证论文提出的理论或方法的正确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有一个阶段我不太同意把仿真叫做实验,但随着仿真技术的进步,至少它可以成为一种验证的手段。 理论的正确性并非总是要用实验来验证的。那些用公认的定理证明的新定理就不需要验证。 方法可行性的验证相对简单一些,实验只要说明所用的方法解决了问题即可。 方法(特别是算法)有效性的验证在很多论文里做得不好。所谓有效性,应该是比别的方法更快或更简单地解决了问题,或是计算复杂性低,或是计算速度更高,或是占用的内存小。要说明有效性,一是要有比较,不能“老王卖瓜”;二是要有相应的数据。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论文中的实验往往是一种为说明问题而专门设计的实验。实验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要说明某一因素的作用,就要设法将它孤立起来。 我曾连续审了四篇关于构建机器人仿真球队的论文。这四篇论文除了叙述性的内容偏多以外,写得还是不错的。文章的内容涉及个人技巧、决策机制及整体协调,并不重复。而且,球队两次参加了机器人足球世界杯仿真组的比赛,都取得亚军的好成绩。这就是说,在构建球队时代所采取的技术措施还是有成效的。但是,这四篇文章都用参赛对阵的得分来说明技术措施的有效性,这是不合适的。因为,足球赛的成绩只是一种排名,只说明参赛队实力的相对强弱。如果对手的实力太低,即使己方取得冠军,也不能有效地说明自己所采取的措施是正确的。而且,如前所述,一个队能否取得胜利与个人技巧、决策能力、整体协调等多种因素有关,取得较好成绩倒底是哪个因素起了作用往往是说不清楚的。作者在最近的两篇文章中用了相同的比赛结果来说明不相同的技术措施的作用,显然也是没有说服力的。如果对同一对手以采取论文中的措施和不采用这种措施进行两次比赛,则比赛的结果就能较好地说明这种措施的作用。 有不少论文由于各种原因不能用严格的理论证明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也暂时做不了实验,于是就用仿真的方法来说明。这时应注意的是,尽管文章中只能给出个别的仿真实例,但做仿真时应该尽可能对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多做一些实例,因为,用一、两个实例的仿真结果说明的结论很可能被另一个实例推翻。有一篇论文要在相互距离已知的几个点中寻找一条最短的遍历路径,论文的篇幅很长,所用的方法兜了不少圈子,方法倒也对,但没有证明。最后用了一个实例做仿真。我在审稿时写了一个更简单的方法,与论文方法所得的结果一致。这样一来,这篇文章所提出的方法虽然不错,但一点意义也没有了。 六、结论 结论中出现的问题不太多,不过精彩的结论也不多。由于word等文字处理软件提供的“复制”、“粘贴”的方便,论文正文、引言、摘要中的一些话也就被拷贝到结论中,还没看到结论就知道结论说什么,这样的结论已经没味了。不过偶尔也碰到“过火”的,正文中根本未涉及的问题在结论中突然冒了出来。比较罕见的情况是,有的论文的结论把文章中的论述部分或全部推翻了。 七、文字 以前用笔写字的时候,常听人说“字是人的脸面”,意思是说,一手好字会为你增添光彩,看着也舒服。现在,论文上的字都是打印机打出的印刷体,文章是不是通顺就很突出了,也就成为“人的脸面”了。俗话说“文如其人”,如果一篇文章的文字方面的问题太多,念不顺口,作者给人的印象也不会好。 送审稿中,比较突出的文字、标点方面的问题有; ⑴ 天一句,地一句,想到哪里,说到哪里,语气、语意不连贯。 ⑵ 语意重复,用词罗嗦,不善运用代词。 ⑶ “而”、“故”、“然”、“其”之类的虚构词用得别扭。 ⑷ 技术术语使用不当或生造术语,这是在论文中最不应出现的文字问题。如果某一领域的名词术语已经有了国家标准,虽然这类标准一般是推荐性标准,但也应首先使用标准核定的术语,为的是与别人有“共同语言”。在论文中不应使用俗名,即使这样的名词已被较多的人使用。术语是有内涵的,在制定术语标准时,对收纳的每条术语都有严格的定义。如果在论文中不得不创造一条新的术语,对它的内涵一定要说清楚,要有严格的定义。我对一篇论文中的“轨迹跟踪控制”提出过质疑。表面看来“跟踪控制”还说得过去,细想想,能与“控制” 相连的无非是两类词,一是对象,如“温度控制”、“压力控制、“位置控制”、“力控制”等等;另一是方法,如“pid控制”、“自适应控制”、“模糊控制”等等。“轨迹跟踪控制”是什么?“轨迹跟踪”既不是控制对象,也不是控制方法。实际轨迹对期望轨迹的跟踪正是对运动轨迹进行控制的效果。所以,“轨迹跟踪”和“轨迹控制”都是可用的术语,而“轨迹跟踪控制”则站不住脚。还有,在学术性文章中不应使用“电脑”、“光碟”这类商业化和港台化的名词。 ⑸ 乱用标点符号。错得最多的是句号,或是长句不断,或是断句不当。最不容易用错的只有问号和感叹号。 ⑹ 近年来有个很时髦也用得很滥的词“基于”。有时侯翻开一本杂志十有二、三的文章标题有“基于”二字。“基于x”的英文是“x-based”或“based on x”。应该说“基于”一词翻译得还是不错的。“基于规则的系统”比早年译的“规则基系统”、“以规则为基础的系统” 听起来要顺耳一些。问题是要把“基于”用得必要、得当。不是非用不可的地方,大可不必用它来追求文皱皱的味道。而且,既然是“在x的基础上”,x就应该是个可以被当做基础的实实在在的东西。一篇文章用了“基于任务级……”,这个“任务级”就不是实在的东西。还有一个用得不当的词就是“智能”,有些根本没有智能的东西也被带上了这个帽子。 其实,解决文字方面的问题并不难。作者在写完文章后只要念一、两遍,大部分文字问题都可以发现。不过,如果作者在口语表达上就有不规范的地方和固癖,这样做的收效不大。 八、英文稿的特殊问题 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用英语写作论文当然就会出现一些问题。大多数人还不具有用英语思考的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比较好的做法是先写中文稿再译成英语,这样至少能避免直接写英文稿时容易出现的语意不连贯的问题。 英文稿中最容易出现的用词问题是: ⑴ 按汉语硬译,形成所谓的“中式英语”。虽然不大会看到“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这类“洋泾浜”,硬译的情况还是常见的。有一篇论文把“车载的”译为“tank-load”,其实,单词“vehicular”的意思就是车载。 ⑵ 介词的使用不当,用“of”、“to”较多,其它介词用得少。 ⑶ 代词“this”、“that”用得多,“it”用得少,而后者恰恰在科技文章中用得多。 ⑷ 句型单调,喜欢(或不得不)用“to be”构成句子。 ⑸ 不注意动词的词性。有些动词既可是及物动词也可是不及物动词,应该优先用不及物动词成句,而不要用及物动词的被动语态成句。 ⑹ 冠词“a”、“the”的使用不当,尤其容易忘记使用定冠词“the”。 ⑺ 不注意名词的单、复数,不注意主、谓语的人称配合。 ⑻ 论文中的用词应该比较正式,尽量少用一词多意的词,例如,口语中“get”有“获得”的意思,但论文中最好用“obtain”。 ⑼ 中西文化的差异常常使英文稿带有“中国特色”。有一篇稿件的作者很谦虚,在文章的结尾分析了所提出的方法的缺点,说在今后的研究中会逐步克服这些缺点。外国人就不会这么说,他们总是向前看,即使看到了缺点,也会说随着研究的深入,这种方法将会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有些文章的作者介绍中非要在“教授”后面加个“博士导师”,外国人就相象不出不是博士导师的教授是什么样子。 九、论文的署名 毫无疑问,论文的第一作者应该是执笔者。这不仅体现了对他劳动的尊重,而且有对文章的责任。 不少文章是在读的研究生写的,导师的名字署在后面,这无可非议。但是,从有些文章可以明显看出,在投稿前导师并没有看过。甚至有的文章已经发表,导师还不知道。这种情况不好。导师即使在成文前参加过意见但成文后不看,这是导师没有负起责任;如果学生在导师不知情的情况下就署上导师的名字投稿,从好的方面理解是对导师的尊重,从不好的方面理解则有“拉大旗作虎皮”之嫌。 近来论文署名还有人数增多的趋势,甚至一篇不长的文章署了五、六个人的名字。这种情况在某个项目的总结性文章中比较多见。诚然,项目参与者在研究过程中的主意是很难分清楚的,但是,论文不是工作总结,在写论文时不太可能集中很多人的想法。至于在署名时多写几个人送人情或者写上根本没有参加工作的领导的名字的做法,更是不应提倡的风气。 十、如何面对审稿意见 一般来说,投送的稿件至少要经过一次技术性审查,英文稿还有一次文字性审查。这种审查通常是学报或杂志的编辑部聘请同领域的专家进行的。编辑部的责任是统一论文的格式、审查文字、处理审稿意见。审稿人的责任是对论文的创新性和正确性进行审查,审稿意见一般应包括为提高稿件质量而应做的修改的建议。 作者对审稿人提出的审查意见首先应很重视,考虑他为什么要提出这些建议。审稿人的意见毕竟是来自一个旁观者的意见,俗话说“旁观者清”,他的意见总有一定道理。有的作者觉得审稿人没有读懂自己的文章(我并不排除有这种可能性),对他的意见也就不认真考虑,这是不对的。审稿人是论文的第一读者,如果他都没有读懂,作者也得考虑自己的文章有什么问题让人家不懂,否则发表后如何面对更多的读者? 当然,对审稿意见也要分析。虽然编辑部聘请的审稿人是同领域的专家,但是,隔行如隔山,领域很宽,审稿人可能并不熟悉文章作者所研究的某个具体专题,提出一些并不十分中肯的意见也不奇怪。所以,不一定要完全按照审稿人的意见去做。 审稿后,如果要对稿件做修改,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能应付审稿人。我给某学报审过一篇关于类刚毛表面减阻效应的论文,一审时我提出了一些问题要求改后再审,作者的态度倒也是谦虚的,承认所提出的问题都有道理,作了一些修改。但是我提出的最关键的问题是对实验的疑问,作者就有点敷衍,将实验结果用与第一稿不同的另一种曲线形式表现出来,而这种曲线明显地是不能由以前的实验结果得出的。我就有了更大的疑问,提出修改后再审。第三稿中,作者又换了一种方式,有了更多的漏洞,后来,这篇稿件再也没有出现过。 不少编辑部对审稿采取了双盲制,即审稿人不知道论文的作者是谁;作者也不知道审稿人是谁。不管这种制度的出发点是什么,我认为它把作者和审稿人的交流限制在文字上,有的编辑部甚至只将审稿人的部分意见转述给作者,这样的交流往往是不充分的,很可能成为提高稿件质量的障碍。既然是做学问,就不应该有所顾忌。 有的杂志的编辑部似乎不审稿。你刚把稿件发过去,它就来函说拟在某期发表,要寄版面费。这是不负责任的编辑部,应该离远点。 说到标题,本文的标题也太大了,不过,本文只是随笔,用这样题目是追求一种引人注意的效果,并不是说,注意了本文所提到的这些事就能写出好论文。打个不十分准确的比方,论文好比一棵树,内容是它的主杆和分支,本文所述的标题、引言、实验、文字等等,或许可以算是一部分叶片,这棵树植根于真才实学的沃土上。要想写好论文,刻苦钻研,增长学识才是关键,论文是用心血浇灌出来的。

装甲车辆毕业论文题目

具体题目包括:

1、汽车的总体设计(中等难度)。

2、高合器设计(简单)。

3、变速器设计(简单但计算复杂)。

4、液力机械变速器设计(较难度参考资料少)。

5、万向节与传动轴设计(中等难度)。

6、驱动桥设计(简单)。

7、以动桥设计(参考资料少)。

8、悬架设计(中下难度)。

9、转向系设计(简单不包括电动助力)。

10、车架与车身设计(中下难度)。

11、制动系设计(简单不包括电动助力)。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重本高校来说传统的汽油车类选题其实越来越少了,混动和新能源的课题越来越多,比如,基于比亚迪唐的能量回收系统、基于奇瑞新能源的电池结构设计、基于纯电动汽车的车架总体设计、基于凯美瑞混动的差速器设计等等。

还有一类是难度最高的 simulink matlab cruise ansys仿真,这类的题目也是属于车辆工程的,做的是偏车辆控制,一般研究生才会深入学习,但有些本科院校会要求,比如基于ansys的长安汽车驱动桥设计、基于simulink的四轮转向系统仿真分析、基于matlab的纯电动汽车起步控制策略等等。

汽车大梁的有限元分析

如果你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方向的话,可以选择汽车变速箱设计,汽车悬架的设计,车架的设计分析等,也可以偏向有限元分析等,或者就研究汽车电子。其实很多专业,我是大四的,下学期也毕业设计,我弄汽车安全方面的。我们可以交流下

如果你还没动笔开始,最好先了解下怎么写,论文写作的大概思路和流程。车辆工程专业的文章在轻风论文网上很多的哦,起头我也参考他们的范文,不过时间挺赶的,觉得一时也完成不了,不可能一两天就解决,后来直接让 轻风论文在线辅导老师帮我解决,非常专业的说,很快就给我了,呵呵。关于论文方面的问题可以去参考下

  • 索引序列
  • 装甲车专业毕业论文
  • 装甲车毕业论文
  • 装甲车运用专业毕业论文
  • 装甲车驾驶毕业论文
  • 装甲车辆毕业论文题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