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与金融创新
摘 要:在全球环境问题的大背景下,低碳经济必须提倡。随之而来的低碳金融行业逐步兴起,低碳金融行业涉及面广,且属于新生产业,我国在政策、交易及信贷等方面都在做进一步的尝试和创新。
关键词:环境保护;低碳经济;金融
一、低碳经济概念的提出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CO2)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英国政府于2003 年的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之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首次提出了低碳经济的概念。继工业革命、信息革命后,第五波改变世界经济的浪潮,“低碳经济”正逐步兴起。
在哥本哈根的气候峰会上,我国政府作出了减排承诺,展大国远见,更给国人传递了一个重要信息:在全球经济复苏、气候危机的大背景下,低碳经济,将成为转变经济增长模式、找寻新经济增长点的核心领域。低碳经济催生低碳金融,同时低碳金融赋予低碳经济新的内涵。“面对低碳经济,金融如何创新?”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
二、低碳经济催生低碳金融
低碳经济将促进环保立法、规则的变化和相关技术的国际转移。碳交易及低碳产品和低碳服务的市场前景广阔。目前,全球范围内共有20 多个碳交易平台,交易标的主要是二氧化碳排放配额,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类似期权与期货的金融衍生品。全球碳交易市场出现了爆炸式增长,2008 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权交易规模为1260亿美元,是2005 年的100 多倍,预计2020 年将达到3.5 万亿美元。可以预计,低碳经济将促使人类在解决全球公共物品上形成一种全新的机制,更多的低碳经济方式将被创造出来。据统计,中国市场出售的年减排额已达到全球的70%。中国当前已签订的碳交易项目收益可达20 亿美元。中国也在积极探索碳排放交易市场化机制,2010年6月3日首家综合性排放权交易机构“天津排放权交易所”自主开发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服务平台上线试运行并为首批项目37.59万吨自愿减排量提供电子编码和公示服务。中国将是未来数年排放权交易的主要市场。抓住低碳经济的机遇,迎接挑战,是中国面临的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随着碳排放权衍生为具有投资价值和流动性的金融资产,以其为核心的世界碳资本与碳金融体系逐步建立。低碳金融是指服务于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各种金融制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动,主要包括碳排放权及其衍生品的交易和投资、低碳项目开发的投融资以及其他相关的金融中介活动。其实也就是把碳排放当作一个有价格的商品,可以进行现货、期货等等的买卖。低碳金融范围已经渗透到碳市场的各个环节,渣打银行、美国银行、汇丰银行等国外金融机构作出了创新尝试。他们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担任企业碳交易中介机构、向清洁发展机制(CDM) 项目开发企业提供贷款、为产生碳排放权的项目开发企业提供担保;在二级市场上参与碳排放配额交易、为碳交易提供必要的流动性;设计碳金融零售产品、创新碳金融衍生产品;为碳排放权的最终使用者提供风险管理工具等等多个领域。
三、我国低碳金融尝试及创新
在我国,低碳经济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大量的人、财、物、技术的投入。因此,金融对于低碳经济的支持,就显得意义十分重大。国有商业银行应顺应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宏观政策,把握碳金融所带来的商机,在“碳金融”方面先行一步,实现社会责任和经济效益的共赢。根据中国国情,笔者就国有商业银行可以从政府、企业、金融创新等几方面入手作些有益探索。
1.契合政府低碳经济政策,打造碳金融服务体系
以充分依靠和运用金融对环境建设的支撑和服务功能为手段,以契合政府的政策引导为方向,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碳金融体系和绿色金融服务体系成为国有商业银行配合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根据政府对环境建设融资、资金管理、生态建设、环境市场管理等服务需求,国有商业银行通过创新,为环保客户,乃至其所挂钩的政府行政管理部门提供覆盖面广、适用性强、扩展性好、切实可行的金融服务产品。
2.关注低碳概念的企业客户,建立绿色贷款模式化授信机制
审批机制上,向绿色贷款倾斜,努力建立绿色贷款长期扶持机制。确立行业信贷制度,信贷资金是稀缺资源,一个行业占比高,必然会挤占其他行业的额度,为确保与低碳相关的绿色行业规模,对高耗能行业实行限额管理与退出机制;构建节能减排专项支持,根据中小低碳企业的规模,开发出针对低碳生产企业的银租通融资模式,针对低碳企业的科技孵化融资模式有可选择的融资模式。对于污染严重、浪费高的行业一票否决,对于钢铁、电解铝、焦炭、火力发电等六大行业严格准入,确保宝贵的信贷资源向低碳行业倾斜。建立低碳金融产品交易体系。优化信贷结构,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关注以下两类低碳概念企业:(1)新能源板块:包括核电、生物质能发电、地热能、氢能等;(2)节能减排板块:包括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建筑节能、半导体照明节能、变频器、余热锅炉、余压利用、清洁煤发电和清洁煤利用板块。结合国家扶持低碳经济政策,把这两类客户作为贷款支持的重点对象,设立环保行业“绿色信贷通道”,坚持有保有压,优先满足重点行业、重点客户和重点项目的信贷需求。拓展低碳项目的筹资渠道,降低其筹资成本。
3.重视与碳交易相关的金融产品创新
国有商业银行应注重创新、积极拓展碳金融业务模式。除了最基本的排放权远期和期货交易外,应收碳排放权货币化、碳排放权交付保证、套利交易工具、保险/担保、与碳排放权挂钩的结构化理财产品等,已成为当今国际碳交易市场发展中的一个亮点。哪家银行如能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在这些方面作些有益的探索,若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发新的发展模式,势必将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碳金融体系过程中赢得市场先机和主动。金融工具创新具体如: (1) 偏向于环境相关产业的风险投资基金; (2) 环境产业投资基金;(3) 环境金融市场中的对冲基金运作;(4) 养老基金长期投资的环境金融产品的选择和风险管理;(5) 商业银行的低碳项目贷款以及环境信风险评估等; (6) 政策性银行的大型项目的环境结构性金融支持; (7) 主导和参与全球多边参与基金的设立; (8) 绿色金融和企业债券的发行等。
上一篇:基于创新的商业银行差异化战略研究
下一篇:启动消费引擎,引领上虞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