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新疆克拉玛依市产业结构现状的实证统计分析

发布时间:2015-07-16 19:15

摘 要:克拉玛依市是一个高度发展的石油能源城市,克拉玛依市在新疆乃至于西部地区都扮演着重要的战略角色,同时克拉玛依市也面临着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等挑战,根据新疆克拉玛依市产业结构历年来产业结构状况,探讨产业结构现状、特点及其问题,并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
  关键词:克拉玛依市;产业结构现状;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F2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7-0055-03
  一、研究区域概况
  克拉玛依市是一座以石油命名的城市。克拉玛依是新中国成立后开发的第一个大油田,也是中国西部第一个原油产量上千万吨的大油田。克拉玛依市位于准噶尔盆地西部边缘,行政辖区包括克拉玛依区、独山子区、乌尔禾区、白碱滩区以及小拐乡、乌尔禾乡。地形呈斜条状,南北长,东西窄,全市总面积为7 735平方公里,2012年总人口约为375 789人,其中户籍人口285 837人,暂住人口为89 952人。在户籍人口中,少数民族72 144人,占25.2%。克拉玛依市是中国石油工业布局中一个重要的战略城市。
  二、克拉玛依市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一)历年来克拉玛依市产业结构状况分析
  克拉玛依市,从三次产业结构来看,1958—2011年以来,一直是“二三一”的产业结构,随着时间变化各产业比重有所变化。总体来说,根据钱纳里工业化阶段理论,克拉玛依市还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
  除了1990年、1991年、1995年这三年,1958—2011年之间克拉玛依市第一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仍不足1%,说明了克拉玛依市农业发展滞后。第二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则普遍高于78%以上,说明第二产业,尤其是重化工业是克拉玛依市的支柱产业和主要产业。第三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则一直呈波动变化,由建市初期的约4%波动上升到1998年的约21%,然后波动下降到2011年的约10%,这说明克拉玛依市的第三产业的发展滞后,比重较小,发展水平很低。
  (二)克拉玛依市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由图1可以看出,2012年末克拉玛依市地区生产总值是810.7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为6%。第一产业地区生产总值为4.62亿元,一产增长率为5.4%;第二产业地区生产总值为713.07亿元,二产增长率为5.4%;第三产业地区生产总值为93.01亿元,三产增长率为11%。
  由此可以说明,工业尤其是重化工业仍然是克拉玛依市的一大支柱产业与主要产业。克拉玛依市的三次产业发展不平衡,一、三产业发展相对缓慢,以第二产业为主。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产业结构优化的观念影响,2012年克拉玛依市第三产业增长率达到了11%。
  由图2可以看出,2012年克拉玛依市第一产业地区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约1%,第二产业地区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约88%,第三产业地区生产总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约为11%。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88∶11。
  由此可以说明,克拉玛依市三次产业发展不平衡,产业比例失调。第二产业占绝对比重,产业单一化现象严重。
  (三)资料来源
  (1)2004—2012年克拉玛依市统计年鉴,用于图表中数据分析。(2)2004—2013年新疆统计年鉴,主要用于数据的校准。(3)克拉玛依市2012年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主要用于最新数据的更新与校准。
  三、克拉玛依市产业结构演变的特点与问题
  (一)克拉玛依市产业结构演变的特点
  1.产业比例失衡。克拉玛依市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发展不平衡,导致产业比例失调。2012年末,克拉玛依市三次产业的比例分别为0.57∶88.07∶11.36,第一产业增加值4.6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713.4亿元,增长5.4%;第三产业增加值92亿元,增长11%。第二产业占据绝对比例,相对地,第一、第三产业发展缓慢,以第二产业为主。
  2.第二产业单一化。克拉玛依市的二产结构为工业和建筑业,而工业结构则为高耗水、高耗能、高排污的重工业,其产值的耗能水、耗能量及排污量远远大于其他类型的工业,因此克拉玛依市环境质量受到工业排放的废水、废渣、废气等固定垃圾的威胁。
  3.城市各城区分布较为分散,不利于发展第三产业。乌尔禾区距市区约90公里,独山子区距市区约150公里,整个辖区地形呈斜条状,南北长,东西窄,西北高,东南低。从现状城市用地来看,克拉玛依市城区用地呈现分散性的特点,这种分散性造成了较低的城市建设水平、城郊基础设施的不健全,城市体系无法形成。
  4.产业能耗高,附加值低。加工产品中,以石油资源初级开发及其相关行业产品为主,主要以原油、大宗化工原料及大宗有机合成材料,加工工业发展落后,工业综合发展程度较低,产业链开发不足。
  5.生产缺乏灵活性。长期以来,由于能源产业的敏感性,一直以国家集中投资为主,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进行生产和销售,国家企业比重较高。按隶属关系划分,中央、省直属企业为主,地方工业产值较小。这些企业的生产经营、人力资源管理、资源分配等方面的自主性和灵活性遭到制约,产品由国家平价调拨,机构臃肿,后勤服务人员比重较大,潜在的失业现象较为严重。
  (二)克拉玛依市产业结构演变的问题
  综上所述,克拉玛依市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可能存在以下的问题:
  1.产业长期依赖二产,使得城市经济弹性和回旋能力弱。国际原油市场变幻莫测,当外部经济发生变化时,克拉玛依市城市经济是否能够承受市场冲击。后备能源储量下降及原油成本的不断上升,给克拉玛依市的经济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
  2.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就业岗位有限。克拉玛依市是一座石油城市,以石油能源及其相关产业为主体产业,而这一行业属于资本性密集型行业,其所能创造的就业岗位有限,远远不及第三产业。由于重工业占据主导地位,适合于女性的就业岗位更加有限,造成了女性就业率较低,失业风险加大的就业情况。
 3.产业结构单一,加大城市经济波动性。城市产业结构单一,当市场对少数主导产品需求量和储量下降时或者供给量增加而竞争加剧时,区域经济就会因少数主导产品销售量下降而发展减缓,甚至造成经济衰退,加大了城市经济的波动性。
  4.地方工业发展落后。由于主体企业占据主要地位,且多为中央 及其直属企业,与地方融合性和协调性较低,无法缓解当地就业问题和投资发展问题,客观上造成地方工业发展较为落后。克拉玛依市先有企业然后建城的特点,使得市政府着手规划时,布局的不合理,给城市统一建设和规划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四、克拉玛依市产业结构优化的制约因素与若干对策
  (一)克拉玛依市产业结构优化的制约因素
  1.成本因素。培训成本制约:工业产业的技术专用性较强,从事跨行业工作需付出较高的培训费用。高额的培训成本制约了工业产业的结构调整。
  生态环境成本制约:高耗能、高耗水、高排污的石油产业受到当地资源环境制约,在西部城市尤其是新疆,脆弱的生态环境影响了石油产业的深度加工和转化。
  2.体制因素。体制因素是指经济体制方面的制约因素。由于历史社会的原因,克拉玛依市政府和石油企业的关系没有完全理顺,克拉玛依先有企业后有城市的发展,使得石油企业既承担了企业的产业开发的功能,又承担了经济社会的建设和综合服务功能。因此,克拉玛依这种体制不适应现代城市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的要求。
  3.区位因素。克拉玛依市位于中国西部边陲,交通不畅,远离交通主干线,远离商业发达地区。区位条件差,因油而建,造成城市区位主要由资源的自然分布而定。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低于生产发展。
  (二)克拉玛依市产业结构优化的若干对策
  1.转变产业结构,石油产业向深加工型发展。石油产业在克拉玛依市产业结构中占有绝对主导地位,并决定城市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在较长的时期内,克拉玛依市这种单一的产业结构难以得到改变。因而,在今后的时期内,克拉玛依市仍将以石油产业为依托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并促进发展其他主导产业,产业结构向高级化发展。
  2.产业结构优化。克拉玛依市产业结构优化是指单纯从依赖石油产业逐步发展过渡到综合型产业的产业结构,才能走出克拉玛依市的城市发展困局。首先,克拉玛依市应改变单纯依赖第二产业,尤其是重化工业。其次,协调发展第一产业。最后,必须要将第三产业做活。
  3.改变城市产业布局,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分散的城市布局影响了产业结构功能的发展。因此,这就要求一方面做好城市建设规划,整合产业和城市功能分区,另一方面加强人才引进计划,特别是完善政策法规制度、促进相关政策为引进人才服务,尊重人才、重视人才、重视人力资源的建设,向资源环境型城市转变的迈出关键一步。
  4.资源与环境可持续发展。西部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要求产业结构应与当地环境条件相结合,提高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降低石油开采程度,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在产业发展中积极强调环境保护意识,尽可能地利用对环境保护有利的技术手段和工艺。
  5.交流合作,促进技术进步。产业发展离不开市场的更高程度的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及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要加大对外开放的程度,更多更好地利用国外的优秀技术、先进的管理经验、有利资源。突破地域限制,加快克拉玛依市经济社会与国际先进接轨。
  参考文献:
  [1] 拉玛依市统计局.克拉玛依市统计年鉴(2012)[K].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2:21-35.
  [2] 克拉玛依市政府.克拉玛依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2)[R].

上一篇:企业微信营销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创新

下一篇:盈利视角下的动漫全产业链发展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