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发展低碳经济的公共财政政策初探

发布时间:2015-08-11 09:13

摘 要: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低碳经济”是目前经济发展的有益实践,也将进一步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目前,我国面临国内环境和国际环境双重压力,使得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具有紧迫性。本文将从公共财政政策中探讨发展低碳经济的方法,试图对发展低碳经济提出积极可行的措施。

关键词:低碳经济;公共财政政策
 一、 “低碳经济”的发展历程
  “低碳经济”最早见诸于政府文件是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 创建低碳经济》。2006 年,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在其《斯特恩报告》指出,全球以每年 1%GDP 的投入,可以避免将来每年 5% - 20% GDP 的损失,呼吁全球向低碳经济转型。而真正为发展低碳经济奠定了理论基础的是美国学者莱斯特·R·布朗出版的《B模式: 拯救地球延续文明》一书。他用大量研究数据及对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思考,阐述了人类未来的发展必须转向可持续发展的模式。2007年9月8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本着对人类、对未来的高度负责态度,对事关中国人民、亚太地区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福祉的大事,郑重提出了四项建议,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令世人瞩目。
  在发展低碳经济的进程中,我国起步较早并且逐步构建了相关政策法律体系。先后制定了《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等文件,颁布和修订了《节约能源法》、《可再生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清洁生产促进法》等法律,这些法律的颁布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有力的制度支持。
二、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
(一)国内压力
  第一,我国能源总量不足。2010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324939万吨标准煤,其中煤炭占68%,原油19%,天然气4.4%,化石能源仍占据我国能源消费的主导地位。水电、核电及风电等可再生能源所占比重较低。
  第二,我国能源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大多数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我国占有的煤、油、天然气人均资源只及世界人均水平的55%、11%和4%。
  第三,我国能源分布不均衡。中国能源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均衡。煤炭资源主要赋存在华北、西北地区,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赋存在东、中、西部地区和海域。
(二)国际压力
  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导致了全球变暖的加剧,国际社会也越来越关注全球变暖问题。2009年在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峰会主要讨论“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推动全球行动,保护我们的家园。我国年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约为 2.51 吨,约占全球总量的 13.9%。我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并且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有责任承担应对全球变暖的义务,发挥重要的作用。我国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必然会对世界环境做出卓越的贡献。
三、发挥公共财政政策在低碳经济中作用
  公共财政, 是指为弥补市场失效、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或其它形式的经济行为。由于市场失效状态是在充分尊重市场机制对资源予以基础性配置的前提下形成的, 因而市场行为无力弥补, 只能依靠诸如政府财政等的非市场性手段来解决。笔者认为通过以下公共财政政策可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一) 制定相关政策,促进“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
  我国应继续完善健全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体系,对保护环境的低碳产业予以提供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等政策,对于排放温室气体及排放污染物严重的企业加大征收排污费,以加强对环境的保护,提高企业的环境保护意识,并且促进企业进行产业升级改造,减少生产成本,促进节能减排。
(二) 加大“低碳经济”的财政投资
 加大“低碳经济”的财政投资,比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新能源开发和能效提高。尤其是加大新能源产业的财政支持,加大太阳能开发的宽度和深度,提高风电装机容量,继续建设核电项目,抓住“低碳经济”的契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落实节能减排目标,在发展和低碳中找到最佳均衡点,实现中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三)设立专项资金,促进节能减排
  在我国政府财政预算中,提高“低碳资金”的比例,专款专用,促进节能减排,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加大财政在低碳产业项目上的支出,对于重点节能减排攻关项目的资金投入应进一步加大。同时可以通过预算结构的调整,提高其在现有财政收入存量中的所占比例。
(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税法制度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财政体制,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继续提高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规模和比例,清理归并部分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努力提高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效益。同时,要对“低碳企业”提供适当的税收优惠政策,促进其发展,另一方面,对污染严重、排放温室气体严重的企业加大税收征收力度,提高企业的节能减排意识,促进企业的产业升级,最终实现“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方大春、张敏新.低碳经济的理论基础及其经济学价值[J].济南: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07).
[2]邓子基.低碳经济与公共财政[J].南昌:当代财经,2010,(04).
[3]董雪梅.公共财政:我国市场经济财政的必然选择[J].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2,(12).

上一篇:新会计下会计职业判断研究

下一篇:会计电算化向会计信息化转变的必要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