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6-11-03 10:20

  我国已经成为受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影响最深的国家,其中受影响最深的产业就是制造业。本论文针对这一现状在结合实际情况的同时解读了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崛起的三个主要原因,分别是经济危机、WTO规则中的不完善因素以及新贸易理论中的新规则。并且从关税措施和非关税措施两个方面阐述了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制造业产生冲击的途径。最后论文总结出充分发挥政府作用、提高技术含量和管理水平以及创立自主品牌三方面的策略来应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带来的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脚步日益加快,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经济关系日益密切,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之一,出口的商品已经遍及很多国家,出口已成为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推动力。然而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中国是遭受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影响最深的国家之一,为摆脱这一困境,必须在深入分析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深层用意的基础上,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促使我国制造业健康发展。

 

  一、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产生的成因分析

 

  ()世界经济危机是导致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诱因

 

  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在于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而其根本原因则是生产过剩。资本家不断追求高额利润,扩大生产,加强对工人的剥削,使供远远大于求,导致生产相对过剩,从而引发经济危机。经济危机产生以后,生产过剩的发达国家为了维护本国的经济利益,需要通过一些措施来抵制他国商品的输入,以便于缓解经济危机带来的压力。这时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就诞生了,发达国家正是运用了国际贸易保护的措施,维护本国经济利益,抵制发展中国家出口的强进势头。2008年美国雷曼兄弟公司申请破产,这成为了最近一次金融危机的开端标志。这场金融危机没有止步于金融领域,而是渗透到了实体经济中,引发了更大范围的经济危机。这场经济危机的产生直接造成对中国对外出口的影响,美国和日本等发达国家通过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对中国进口商品实施了抵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署统计:2009年上半年我国对美国的出口量下降了14.1%,对日本的出口量下降了23.8%。综上所述若全球经济发展保持强劲势头,各个国家都会从贸易自由与资本自由的往来中获利,因此就失去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存在动力;反观全球经济进入低谷,深陷经济危机,贸易保护主义势必猖獗来保证本土产业不受影响。贸易保护主义从源头上讲与经济的持续恶化密不可分,而经济危机对于贸易保护主义来说是当之无愧的温床。

 

  ()WTO规则中的不完善为贸易保护主义提供了机会

 

  WTO世界贸易组织,成立于199511日,该组织的成立是关税与贸易协定乌拉圭回合谈判的一项重要成果,也是关税贸易总协定运作47年后的一个飞跃。其最重要的作用之一就是促进世界范围的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通过关税与贸易协定使全世界的关税水平大幅度下降。在当前经济危机持续肆虐,贸易保护主义日益猖獗的情况下,WTO理所应当肩负起抵制贸易保护主义的历史性重任。然而在WTO的规则中,虽然有周密且成体系的反贸易保护主义的制裁机制,但是仍存在一些弹性极大、内容模糊的灰色地带,这些难以界定的规则不但没有促进贸易自由化反而为贸易保护主义提供了方便,例如以反倾销、反补贴等各种名号对他国出口实行贸易保护,在倾销认定和价格计算等关键问题上都存在着不够明确或是过于宽泛的问题,使执法者拥有过于宽松的自由裁量空间,从而造成反倾销反补贴被成员方频频滥用,为贸易保护主义实施措施提供了机会。

 

  ()新贸易理论的出现助长了贸易保护主义不良之风

 

  新贸易理论是指80年代初以来,以保罗·克鲁格曼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提出的一系列关于国际贸易的原因,国际分工的决定因素,贸易保护主义的效果以及最优贸易政策的思想和观点。而新贸易理论的出现,在一个层面上打破了传统贸易理论的结构,延伸了自由贸易的理论基础,在另一层面上,却又为贸易干预主义的出现提供了保障。新贸易理论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干预贸易行为提供的理论根据主要在三个方面体现:一是通过实施进口征税、出口补贴、保护国内市场等政策手段,扶持本国战略性产业的增长,增强本国在国际中的竞争能力,抢占国际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从而提高自身的国际地位和经济水平;二是通过关税和进出口补贴形成利润转移,把利润从外国厂商转移到本国厂商从而达到利润增长的目的;三是通过同一产业内部的厂商提供的信息共享和经验共享等手段,促进本部厂商的效率和管理技能,以此促进产业的发展。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影响


  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针对我国制造业产生冲击的途径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制造业产生冲击的保护措施主要有关税措施和非关税措施两种。在关税措施方面,通过对WTO等贸易协调规则的逐步补充修改,在进口商品的关税税率上,很多国家都呈现为透明状态,以税率增长作为贸易保护的手段是不可行的。因而,当今对于贸易保护主义来说,最有效的抑制进口外国商品的手段便是附加进口关税,受到附加关税这一贸易保护措施影响最深的国家就是中国。据数据表明,从1995年到2011年,全球一共发起了4458起贸易救济调查案件。其中指向中国的更是达到917起,占到全球贸易立案调查总数的20.6%,位居世界第一。

 

  而在非关税角度,最能冲击我国制造业出口的就是增加技术限制。由国家质量检查总局得抽样调查的结果看出,在2011年当中,我国存在35.2%的公司曾受到其他国家技术性贸易保护措施的限制。部分国家和地区,以环保作为借口,凭借自己在经济和科技上的领先,故意制定过分严苛的标准,借用这些虚高的标准来作为进入市场条件,以此打败国外同行对手。比如,欧盟和美国等诸多发达国家,冠冕堂皇的以环保为由征收部分进口产品的碳关税,而这种行为看似为保护环境,实质是一种贸易保护。在欧美的部分国家,特殊的贸易方针被用来换届时制造噱头,借此转移国内民众的矛盾和政治压力。为了想方设法得到选票,取悦选民,这些国家的政治候选人经常采取利用贸易保护措施,捞取私人政治利益从而转移民众的不满情绪的对象。例如在美国的大选中,都把打中国牌,与中国争抢就业机会作为各方获胜的政治筹码;以热爱祖国为理由,脱掉“made in China”,穿上“made in USA”

 

  三、中国制造业应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策略

 

  针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实施的大量贸易保护措施,我国应积极面对并找到相应的策略。主要分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积极参与WTO和自由贸易区在贸易保护措施的协调工作,充分发挥政府的作用。针对一些对我国制造业发展不利的贸易保护措施的规定,积极地参与到国际规则制定中去,为我国出口商品顺利打入海外市场做好充足准备,为我国加工业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面对国际上由制造业引发的贸易纠纷,政府部门应积极参与协调解决,规范自己的行为,与WTO等世界规则接轨,遵守各项重要原则的同时,不断完善我国国内的《海关法》等法律体系;二是出口加工业应该主动加强自己的技术含量和管理方面的水平,转变经营理念。出口制造企业作为国内市场经济的主体和面向全球的对外贸易的直接参与者,企业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防止盲目恶性竞争,不做低价倾销的行为;充分制定科学合理的营销策略和价格策略,密切关注国内外的产品需求关系变化和价格走向趋势,全面增强出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完成由传统的以量取胜转向以质取胜的蜕变;三是建立一些属于我国的自主品牌,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品牌价值。积极开展针对海外的直接投资,培养本国的大型跨国公司,主动参与全球范围的贸易活动,绕开日益盛行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

 

  (作者简介:刘甜,兰州交通大学2014级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研究生。)

上一篇:“工学交替”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的探索——以黑龙江省贸易经济学校为例

下一篇:浅议《国际贸易实务》课程项目化改革路径